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英才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霍门硕博士英才录(1)
xjtuhyg 2020-6-1 15:37
霍门硕博士英才录(1) 霍有光   霍松林(1921-2017)先生,1985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聘请为第二届学科评议组组员,参与全国博士学位点的评审工作。1991年任期届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发了“向建立与完善中国学位制度做出贡献的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的铜牌,“霍松林同志:1985~1991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特此纪念”。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发的铜牌      1979年秋,霍先生开始招收首届硕士研究生,自此先后培养了硕士19人。1987年开始招收首届博士研究生,自此先后培养了博士58人。孟子曾云:“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君子的三大快乐之一。数十年来,这些毕业的学生,自称霍门弟子,在国内教育、科研及其他领域,成为了各自单位、部门或研究领域的佼佼者,真可谓是“英才”。霍先生曾有诗云:“乐育英才浑忘我,秾桃艳李竞芬芳”(《九十自寿》);“老师今老矣,看汝播芬芳”(《赠钟明善教授》)。兹将霍门历届英才整理编纂成文,以示对霍先生的纪念。   1981年首届硕士研究生毕业    杨恩成: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题目是《骆宾王研究》。与硕士学位论文相关的成果是:《骆宾王生卒年考辨》人文杂志》1981年第2期;《初唐边塞诗的时代特征》陕西师大学报1985年第3期。   个人简介:杨恩成(1944- ),回族,陕西长安人。1968年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1981年获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学位。曾任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图书馆馆长。编著有《一词一画》等。       马歌东: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题目是《白居易寓言诗初探》。与硕士学位论文相关的成果是:《白居易寓言诗初探》;《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日本白居易研究论文文选》(三秦出版社1995) 《日本白居易研究论文文选》   个人简介:马歌东(1944- ),原名马德懋,民权县人。1967年毕业于西北大学,1981年获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学位。曾任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日本汉诗三百首》、《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等。       张学忠: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题目是《岑参诗歌研究》。与硕士学位论文相关的成果是:《试论岑参七言古诗的艺术风格》陕西师大学报1981年第2期;《唐代诗歌艺术管窥》陕西师大出版社1999。   个人简介:张学忠(1944- ),字庸之,号玄圃,河南西平县人。1981年获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学位。曾任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副主任、文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与书法》硕士生导师。参编高校统编教材《书法教程》获国家教委95年度优秀教材二等奖。2005年获05年度《艺术人生》编辑部百名之一“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    杨军: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题目是《王维诗文系年》。与硕士学位论文相关的成果是:《王维诗文系年》天津师范大学学报1983年第4期;《王维受伪职史实甄别》铁道师院学报1990第4期;《元稹集编年笺注》三秦出版2002,霍松林作序。 《元稹集编年笺注(诗歌卷)》    个人简介:杨军(1944- ),陕西蓝田人,1968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81年获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同年到苏州铁道师院任教。现任苏州科技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元稹集编年笺注(诗歌卷)》获苏州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江苏省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第四届全国优秀古籍整理图书奖二等奖。与周相录教授合作编纂《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元稹资料汇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发表学术论文40篇。1999年荣获江苏省普通高校“红杉树”园丁奖银奖。    康正果: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题目是《韩偓〈香奁集〉》。   个人简介:康正果,陕西长安县人,1979年考入陕西师范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曾执教西安交大,1994年移居美国,曾任耶鲁大学东亚语文系教授。      1987年第二届硕士研究生毕业   此届研究生是1984年入学的,共10人,他们是:李延年,戴宪生,单书安,魏崇新,张志江,尚永亮,徐子方,傅绍良,吴言生,田耕宇。1987年毕业时,霍先生专门为10为研究生挥毫泼墨,撰书绝句条幅:“十全十美古犹稀,万里前程各奋蹄。莫忘同窗无限乐,弦歌三载杏园西。”其中,后面五位又先后考取了霍先生的博士研究生,待后文述。前五位考取了国内其他专家的博士生或就业,故在此先作介绍。       李延年: 学位论文题目未详。可能与硕士论文题目研究相关的成果是《题材创新与题材融合的和谐统一——论歧路灯中的公案片断与案情故事》河北师范大学学1998-10-05。   个人简介:李延年(1949- ),甘肃省兰州市人,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87年获陕西师大文学硕士学位。1994年考入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师从陈美林先生攻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获文学博士学位。曾任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另参编学术著作近10部,如《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著提要》、《明清小说观止》等。       戴宪生: 学位论文题目未详。可能与硕士论文题目研究相关的成果是《赵孟頫仕元略议》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05-01。   个人简介:戴宪生,1987年获陕西师大文学硕士学位。曾任四川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讲师。2000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博士学位。高级经济师。历任珠海国贸集团展览公司总经理、珠海农业集团开发部经理、中国金鼓国际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国际业务部总经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董事、常务副总经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资本运营部副主任,中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中石油海峡能源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执行总裁。2008年5月霍先生曾赋诗《赠宪生》:“长安苦学笔生花,卓异才情我暗夸。大愿初酬鹏展翼,能源博采报国家。”       单书安: 学位论文题目未详。可能与硕士论文题目研究相关的成果是《张炎词论浅议》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7-05-01;《元白新乐府与汉乐府联系的再认识》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10-01。   个人简介:单书安(1963- ):1987年获陕西师大文学硕士学位。历任江苏省华侨事务办公室科员,江苏省委统战部五处处长,省委统战部二级巡视员。论文有《乐府文学研究的开启——浅议刘勰的乐府论》江苏省会科学1993年第5期等。       魏崇新: 学位论文题目未详。可能与硕士论文题目研究相关的成果是《试谈杜丽娘的心理机制》名作欣赏1986-06-30;《金瓶梅艺术简论》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9-03-02。 中国历代笔记小说故事丛书:明代卷   个人简介:魏崇新(1960- ),江苏省丰县人。1987年获陕西师大文学硕士学位。1997年获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历任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院长,博士生导师,北京市政协常委。2004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2005年被评为“北京市先进工作者”。著作有《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观》、《明代文学史话》、《明清小说观止》、《比较文学视阈中的中国古典文学》等多种;发表论文上百篇。       张志江: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题目是《明清英雄传奇尚武倾向初探》(1987年3月)。与硕士学位论文相关的成果是:《试论明清英雄传奇的美学特质》《甘肃社会科学》1991年第3期;《也谈白朴拒荐之因——对试论白朴拒仕元朝之因的质疑》中州学刊,1987-08-29。   个人简介:张志江(1951- ),河南省林州市。1987年获陕西师大文学硕士学位。历任山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山西省古典文学学会理事,山西省关公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主要著作有:《万家散曲》、《万家戏剧》、《万家辞赋》、《小品》、《诗趣》、《中国古代传记名篇选读》、《中国古代游记名篇选读》、《中国古代书信名篇选读》、《中国古代题记名篇选读》、《关公》等。      1992年第三届硕士研究生毕业   此届研究生共招收了3人,其中杜晓勤考上北大的研究生,马茂军考上霍先生的研究生,霍文星毕业后去向不明。这里仅介绍杜晓勤。    杜晓勤: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题目是《论杜甫的文化心态》。与硕士学位论文相关的成果是:《柳宗元音乐审美观试探》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04-02;《开天诗人对杜诗接受问题考论》文学遗产1991-08-10;《论杜甫后期的悲剧心态》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07-02。   个人简介:杜晓勤(1967- ),江苏如皋人。1992年获陕西师大文学硕士学位。1995年毕获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历任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大学中国古代诗歌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学研究》、《唐代文学研究》等刊物编委。专著有《初盛唐诗歌的文化阐释》、《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隋唐五代文学研究》(上、下卷)、《齐梁诗歌向盛唐诗歌的嬗变》等著作10余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专题论文50余篇。曾荣获“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北京大学最受学生爱戴的老师暨‘十佳教师’慈竹奖”、“北京高校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文科A组一等奖”、“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全国优秀教育图书奖”、“第七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北京大学杰出青年人文学者奖”等奖项。2009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1990年第一届博士研究生毕业  1990年7月,霍先生首届博士研究生毕业,共3人。在他们赴工作岗位之前,霍先生挥毫赋诗为赠:“斯文重振迈前修,哲士宁忘黎庶忧?九曲黄河通大海,瀛寰放眼看潮流。”这三位博士是:    尚永亮: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题目是《元和诗人与贬谪文学考论》。与博士学位论文相关的成果是:《元和诗人与贬谪文学考论》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 《元和诗人与贬谪文学考论》   个人简介:尚永亮(1956-),1987年、1990年先后获陕西师大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博士学位。祖籍河南,长于西安。武汉大学文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院长。1982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曾先后赴北京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京都大学、大阪大学、早稻田大学、德国特立尔大学、法国巴黎第七大学、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中央大学、铭传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高校进行学术访问和讲学。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委员,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柳宗元研究学会会长、中华诗教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屈原学会副会长,以及海内外多所大学客座教授。主要从事汉唐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等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已出版《生命在西风中骚动——中国古代文人与自然之秋的双向考察》,《十年生死两茫茫——古代悼亡诗百首译析》,《李白诗歌鉴赏》,《唐诗观止》,《庄骚传播接受史综论》,《唐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唐代文人的仕宦生涯》,《唐代诗学》,《贬谪文化与贬谪文学》,《唐代诗歌的多元观照》,《唐诗艺术讲演录》,《中唐元和诗歌传播接受史的文化学考察》等专著、合著、译著20部,主编教材及丛书多部,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译文180余篇,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及在研科研项目多项。有10余项成果获省部级学术奖。曾荣获五个一人才、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奖励和称号。       邓小军: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题目是《唐代文学的文化精神》。与博士学位论文相关的成果是:《唐代文学的文化精神》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霍松林作序。 《唐代文学的文化精神》   个人简介:邓小军:(1951- ),成都人。1982年获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学位;1985年获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学位;1990年获陕西师大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学位。1990-1997年为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教授。1997年以来为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杜甫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柳宗元研究会副会长、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2003-2004年香港浸会大学访问学者。长期从事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教学与研究,尤着重于陶渊明研究、杜甫研究研究特色、诗史互证、诗歌思想与艺术研究等。主要著作有《儒家思想与民主思想的逻辑结合》、《诗史释证》等,发表论文上百篇。2000年6月 获首都师大中文系最受学生欢迎的十佳教师荣誉证书,2000年9月获首都师范大学红烛礼赞——教书育人优秀教师荣誉证书。       程瑞钊: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题目是《汪元量及其诗歌之研究》。与博士学位论文相关的成果是:《汪元量及其诗歌之研究》巴蜀书社1997。 《陈尧佐诗辑佚注析》   个人简介:程瑞钊(1949-2004):四川人,1990年获陕西师大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学位。西华师范(原南充师范学院)大学中文系教授。曾谋划“自办大学”。不幸英年早逝。合著有《陈尧佐诗辑佚注析》(霍松林题写书名),《诸子百家金言辞典》等。      1992年第三届博士研究生毕业    陈桐生: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题目是《中国史官文化与史记》。与博士学位论文相关的成果是:《中国史官文化与史记》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汕头大学出版社2005。霍松林作序。 《中国史官文化与史记》   个人简介:陈桐生(1955- ):安徽桐城人,1992年获陕西师大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学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博士生导师现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二级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国学,先后在海内外出版《史记与今古文经学》、《史记名篇述论稿》、《史记与诗经》、《儒家经传文化与史记》、《史魂——司马迁传》、《史记与诸子百家之学》、《楚辞与中国文化》、《战国文人心态史》、《孔子诗论研究》、《礼化诗学》、《曾子·子思子》、《经学与中国古代文学》、《七十子后学散文研究》、《论语十论》等论著,在海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50多篇,累计发表学术论著500多万字。曾获《文学遗产》2004-2005年度优秀论文奖。1998获南粤优秀教师称号。    刘怀荣: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题目是《兴与诗:古典诗歌功能与特质的原型研究》。与博士学位论文相关的成果是:《中国古典诗学原型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霍松林作序。 《中国古典诗学原型研究》   个人简介:刘怀荣(1965- ):山西岚县人。1981年至1988年就读于山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先后获文学学士、文学硕士学位。1992年获陕西师大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学位,同年到青岛大学中文系任教,1996年破格晋升为教授,从1997年起,先后任中文系副系主任、系主任,文学院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兼山东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生导师。兼任山东省社科奖和社科规划项目评审委员,中国诗经学会理事、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理事、东方石化学会会员、中国古文论学会会员,山东省古代文学学会副会长,青岛市古典文学研究会会长,山东省政协委员等。已出版《中国诗学论稿》、《唐宋元诗词曲名篇解读》、《赋比兴与中国诗学体系研究》、《魏晋南北朝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等著作12种,在《文学遗产》、《文史哲》、《社会科学战线》等刊物发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论文80余篇。2001年被评为山东省高等院校“十五”中青年学术骨干,入选2007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被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首届教学名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首批人文社科基地首席专家,曾获山东省优秀青年知识分子荣誉称号及《齐鲁晚报》杯十大优秀教师提名奖,三次入选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1993年第四届博士研究生毕业    徐子方: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题目是《关汉卿研究》。与博士学位论文相关的成果是:《关汉卿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天津人民出版社2018,霍松林作序。 《关汉卿研究》   个人简介:徐子方(1955- ):江苏灌云人。1993年获陕西师大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学位,同年应聘至东南大学文学院任教。曾先后任中国文化系中国文学教研室副主任,中国语言文学系系主任,戏曲小说研究所所长,《东南大学社会科学论从》副主编等职。现为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中国古代戏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关汉卿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俗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水浒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理事、江苏省高校学报研究会副理事长、民盟江苏省委委员兼文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以及厦门大学、上海同济大学等校兼职教授等职。学术专著有《千载孤愤》、《元代文人心态史》、《詹天佑传》、《明杂剧研究》、《明杂剧史》等6部,发表各种学术论文近百篇。曾先后分别获得江苏省第五次、第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两次获得东南大学教学工作优秀二等奖,与人合作获得江苏省教改成果一等奖,2002年和2006年连续两次获评全国社科学报优秀主编。2008年又先后荣获“全国高校社科学报事业突出贡献奖”和“江苏省期刊明珠奖”。       孙明君: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题目是《汉末士风与建安诗风》。与博士学位论文相关的成果是:《汉末士风与建安诗风》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霍松林作序。 《汉末士风与建安诗风》   个人简介:孙明君(1962- ):甘肃静宁人。1990年、1993年获陕西师大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博士学位。现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系副主任。著有《三曹与中国诗史》、《汉魏文学与政治》、《两晋士族文学研究》、《流霞回风——中国古典诗歌散论》、《昨夜星辰——中国古典诗歌品鉴》等,发表各种学术论文近百篇。曾做客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中国古代的咏怀诗》。获清华大学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第十一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1994年第五届博士研究生毕业    范子烨: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题目是《〈世说新语〉研究》。与博士学位论文相关的成果是:《〈世说新语〉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 《〈世说新语〉研究》   个人简介:范子烨(1964- ):黑龙江省嫩江县人。1985年获黑龙江大学学士学位,1988年获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1994年获陕西师大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学位。曾任黑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黑龙江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国家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七届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2006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文选》学会理事、中国孟浩然研究会理事、中华文学史料学会理事、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理事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古文学与文化。著作有《中古文人生活研究》、《悠然望南山——文化视域中的陶渊明》、《中古文学的文化阐释》、《春蚕与止酒——互文性视域下的陶渊明诗》、《竹林轩学术随笔》等,发表学术论文近二百篇。曾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第一届勤英文学奖青年学术奖。       张海沙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题目是《佛教禅学与唐代诗歌研究》。与博士学位论文相关的成果是:《初盛唐佛教禅学与诗歌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霍松林作序。 《初盛唐佛教禅学与诗歌研究》   个人简介:张海沙(1957- ):女,湖南益阳人。1986年获湘潭大学中国古典文学硕士学位,1994年获陕西师大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学位。现任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著作有《困境与超越——宋代文人心态》(合著)、《曹溪禅学与诗学》、《佛教五经与唐宋诗学》等,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在研项目有广东省十五社科资助项目:《岭南禅学与诗学》,五经与唐宋文学,唐宋诗学范畴的佛学溯源等。曾获暨南大学第二届“十佳授课教师”称号。   1995年第六届博士研究生毕业    王素美: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题目是《元诗发展史》,收入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由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公开发行。 《许衡的理学思想与文学》   个人简介:王素美(1953- ):女,辽宁盘锦人。1992年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95年获陕西师大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学位。任河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的主要课程有:元明清文学、宋元明清诗文研究、宋元明清文化思潮。学术著作有《刘因的理学思想与文学》、《吴澄的理学思想与文学》、《许衡的理学思想与文学》等,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2000年获河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03年荣获1999年度河北大学教学工作重要贡献奖,2005年《刘因的理学思想与文学》获保定市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马茂军: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题目是《宋代儒学与文学》。与博士学位论文相关的成果是:《北宋儒学与文学》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 《北宋儒学与文学》   个人简介:马茂军(1966- ):安徽滁州人。1995年获陕西师大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学位。任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散文学会副会长,中国周必大研究会副会长,华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散文研究所所长,广东省高等学校“珠江学者”特聘教授。省宣传部社科理论十百千省级人才,省教育厅千百十省级人才。专著有《禅门奇僧》、《宋代散文史论》、《唐宋散文研究》、《中国古代散文思想史》、《北宋儒学与文学》、《宋代文人心态史》、《唐宋八大家散文》、《中国古代散文概念发生研究》等。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曾做客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大宋名相赵普》。       许文军: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题目是《论陆游英雄主义诗歌的幻想性质》。与博士学位论文相关的成果是:《论陆游英雄主义诗歌的幻想性质》,载《陕西师大学报》1994年第一期。   个人简介:许文军(1966- ):新疆乌鲁木齐人。1995年获陕西师大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学位。任陕西师大外语学院教授。论文有《论陆游在南郑》等。   1996年第七届博士研究生毕业    史小军: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题目是《明代七子派及其文学复古运动研究》。与博士学位论文相关的成果是:《复古与新变——明代文人心态史》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复古与新变——明代文人心态史》   个人简介:史小军:(1966- ):陕西岐山人。1985年入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读书,相继获得文学学士、硕士学位。1996年获陕西师大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学位。1996年博士毕业后即到暨南大学中文系任教至今。任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暨南大学出版社总编辑,暨南大学图书馆馆长。著作有《金瓶梅版本知见录》、《醒世姻缘传校注》等,发表论文四十多篇。负责编辑出版《岭南文化书系》(30种)、《少儿国学读本》(7种),《人文学丛书》(35种)等多种丛书共百余种。   1997年第八届博士研究生毕业    刘锋焘: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题目是《金词研究》。与博士学位论文相关的成果是:《金前期词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霍松林作序。 《金前期词研究》   个人简介:刘锋焘:(1964- ):陕西人。1986年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1989年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毕业,1997年获陕西师大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学位。任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年鉴》执行主编。兼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中国韵文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杜甫研究会理事,中国辽金文学学会理事,中国词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省文史研究馆研究员。著作有《宋金词论稿》、《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等,发表论文四十余篇,主编与参编图书数十种。获多项省部级奖。       祝菊贤: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题目是《魏晋南北朝诗歌意象论》。与博士学位论文相关的成果是:《魏晋南朝诗歌意象论》陕西师大出版社2000,霍松林作序。 《魏晋南朝诗歌意象论》   个人简介:祝菊贤:(1956- ):女,陕西乾县人。1982年陕西师大中文系毕业,1997年获陕西师大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学位。任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院对外汉语教学系主任。曾赴韩国放送大学讲学。主要著作有:《艺术的审美情感与形式》、《诗歌的美学阐释》、《艺术概论》、《中国古代美学简史》等,发表论文数十篇。承担了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儒家乐教思想的精神价值和现代意义》、省教育厅资助的《西部艺术教育书稿》等5个科学研究项目。       聂永华: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题目是《初唐宫廷诗风流变考论》。与博士学位论文相关的成果是:《初唐宫廷诗风流变考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初唐宫廷诗风流变考论》   个人简介:聂永华:(1962- ):河南省镇平县人。1993年河南大学中文系获硕士学位,1997年获陕西师大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学位。曾任郑州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现为天津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作有《中华万家书·万家笔记》、《20世纪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国散文研究学术史》等,发表论文四十余篇。成果获多次省部级奖。       白政民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题目是《黄庭坚诗歌研究》。与博士学位论文相关的成果是:《黄庭坚诗歌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2001。 《黄庭坚诗歌研究》   个人简介:白政民:(1968- ):陕西西安市人,1994年宁夏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1997年获陕西师大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学位。咸阳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学院第一届学术带头人。曾在宁夏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任教。1999年评为副教授,同年被聘为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出版学术专著2部,发表学术文论多篇。专著《黄庭坚诗歌研究》荣获宁夏第八届社会科学著作奖三等奖。       张强: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题目是《帝王文化与西汉文学》。与博士学位论文相关的成果是:《司马迁学术思想探源》人民出版社2004。 《司马迁学术思想探源》   个人简介:张强:(1956- ):江苏沭阳人。1997年获陕西师大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学位。任淮阴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副院长。1999年被评为江苏省“333”跨世纪人才工程人选,同年被评为江苏省高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兼职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博士研究生导师、苏州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社会兼职有《中国文学年鉴》编委、中国《诗经》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史记》学会副会长、中国屈原学会理事,中国人文社科学报理事、淮安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等。著作有《司马迁与宗教神话》、《司马迁学术思想探源》、《桑文化原论》、《人与自然的对话》、《扬雄传》、《僧肇大师传》、《宇宙的寂寞》等十多部,在《文艺研究》、《文学遗产》、《文艺理论研究》、《北京大学学报》等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一百余篇。曾多次主持并完成省部级以上的课题,多次获省部级奖。       王承丹: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题目是《公安派论》。与博士学位论文相关的成果是:《公安派孕育期探析》《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4期;《公安派衰微原因再探》《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4期。   个人简介:王承丹:(1965- ):山东省临沂市苍山县人。1997年获陕西师大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学位。1996年至2001年任教于曲阜师范大学、远东工商外语大学,1998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00年任硕士生导师,曾获校优秀教师称号。2001年至今,在厦门大学中文系任教,2003年2月,入武汉大学文学院,从事贬谪文化与文学的博士后课题研究。2008年9月至2009年10月,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和厦门大学的共同资助,在美国从事“孔子《论语》在英语世界”课题研究,应邀为当地学生(研究生)讲授与孔子、老子等相关的课程,校对《论语》。2010年9月至11月,受欧盟伊拉斯谟项目资助,赴波兰华沙大学合作研究“孔子《论语》在西方世界”项目,举办“中国视角下的欧洲”讲座,参加“中国及其邻国”学术会议。学术专著有《明代诗文综论》、《盛世文豪——司马相如传》等,发表论文30余篇。       任海天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题目是《晚唐诗风研究》。与博士学位论文相关的成果是:《晚唐诗风》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霍松林作序。 《晚唐诗风》   个人简介:任海天:(1970-2016):哈尔滨市人。1997年获陕西师大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学位。历任黑龙江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黑龙江大学出版社总编辑,黑龙江大学教育杂志社社长、总编,省政协十届、十一届委员会委员,省政协十一届文史与学习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理论研究会理事、民进黑龙江省委委员,民进黑龙江省委出版与传媒委员会主任,黑龙江大学民进支部主任委员。先后获得“黑龙江大学十佳青年教师”、“黑龙江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奖,连续三次获得黑龙江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获2007年省“教书育人”先进工作者奖,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著作有《韦庄研究》、《鸿篇巨制》等,论文有《韦庄寓居虢州考论》、《伤悼与反思:晚唐咏史诗的焦点指向》等。 待续……
6870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学:保持一种清高、一种孤傲,即是对社会的贡献
热度 2 lunarsoil 2013-4-4 23:40
香港科技大学建校于1991年 10月 ,在香港 简称科大(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HKUST),在国内一般称为港科大,是一所高度国际化的研究型大学,亦是香港八所受政府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并可颁授学位的高等院校之一。 港科大的学院设置非常简单:由理学院、工学院、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及霍英东研究院五所学院组成。 理学院下设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命科学部,也就是数、理、化、生,都很传统,没有更细分的系。 建校二十年,香港科大在多种大学排名中被评为世界前50名,在 《 QS亚洲大学排名 》亚洲大学排名榜中, 2010年被评为亚洲第二,仅次于香港大学; 2011、2012被 列为亚洲第一。 该校的EMBA与机械工程专业研究的论文发表量为世界第一。 当然,各种排名的争议很大,每所学校都会将自己最好的排名拿出来宣传,一旦排名不理想也就不说了。所谓的第一也不能保证明年还是,也可能还有很大水分。但大家一般能够较普遍接受的是,该校在全球大学中能够进入前50名。 港科大的政府投入远不如清华、北大的经费投入,学校的科研经费其实也并不充裕,一些教授手上也没有课题经费, 大部分 手上也就有一两项课题。但教授们的薪水与是否有经费无关,他们的工资水平在全球都是有竞争力的。经费多少似乎也没有影响科研成果和发表论文的数量。 所以,科研要搞上去,最主要的还是要创造一种安静的环境,让科研人员能够衣食无忧、心无旁骛。衣食无忧就是要给他们一个体面的工资,在社会上和家庭内部得到尊重;心无旁骛就要大学做好后勤服务和行政支持,让科研人员不用为报账、课题申请、结题验收、处理人际关系、数不清的会议等行政杂务而忙活。 当然,科研人员入门的门槛是很高的,入门前要经受评审团的独立评审,如非对学术真正有兴趣的人,在入门前就已经筛选掉。在合约期间和期满续约时,他们要经受国际同行的评价和挑剔,学术水平在全球同行中得到认可,这个标准是学术的标准。 所以,教授的工作必然不会轻松。不然他们也不会每周六天,每天到晚上十一点的努力。加班是常态,不加班才是不正常的。而且教授似乎没有加班工资一说。 这就是科大校门口的山沟,离校门约二三十米。在方圆两公里之内,只有一个小村(大浦仔村)和一所大学(科大)为伴。 这几天香港的空气湿度很大,正是一年中最潮湿的时候。房间内每隔两三天需要用抽湿机把空气中的水分抽 掉,不然被子和衣服很潮,盖在身上实在是很不舒服,特别是对于习惯了北方干燥气候的人来讲更是如此。 这是进入学校的公路桥,桥下就是第一张图中的山沟沟。这条公路是一条无头路。 所有公交车到校门口下客,货车入校卸货,然后调头折返。避免了校内的车水马龙,让科大得以保持一处清净所在。 这是学校的中心地带。红色雕塑俗称火鸡,火红色像公鸡一样。不知道是否有更雅致一些的名称。 整个科大的教学科研场所连成一个整体,内部用廊道和电梯相同,如果没有特别指出的话,整所大学从外面看就只是一栋楼。 实际上这栋楼里面包括数个食堂、一个超市、图书馆、大量实验室、教室、办公室、体育馆等全部机构。在楼里除了没有住宿的地方,其他功能基本齐全。 大学不在于有大楼,而在于这栋楼里面有谁,君不见西南联大在破庙也可办大学,育英才。 有大师,大学足矣。 科大的标志:火鸡;青春、阳光、向上。 科大校门口的山沟沟。 浓雾弥漫,不知身在何处。 古庙,抑或山野。 大学,应是清净之地,有书可读,有学问可做,足矣。 有人中龙凤,育未来英才,这才是大学的本位。 让大学去影响社会,让社会得以沉淀、净化,让社会立足长远; 而不应是大学被社会同化 ,充满铜臭 ,市侩化。 大学,保持一种清高、一种孤傲,也是对社会的贡献。
4949 次阅读|7 个评论
南通大学药学院诚聘海内外英才
talentblog 2012-11-27 14:06
南通大学药学院( http://phar.ntu.edu.cn )因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需要,现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若干名高层次教学科研人员,现将相关招聘事宜公告如下。 一、招聘领域 药剂学、药理(毒理)学、分子生物学、药物分析学、药物化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天然药物与中药学、药事管理学、药物心理学等研究方向 二、招聘岗位 (一)博士与博士后人才岗位: 1、应聘条件: (1)爱岗敬业、勤奋踏实,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 (2)具有上述领域的海内外博士毕业生、已获博士学位; (3)具有海外博士后工作经历; (4)在上述领域有较高学术水平,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较高影响因子学术论文2-3篇以上; (5)1977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 (6)身心健康。 2、相关待遇: 南通大学将依据应聘者的经历和研究背景,为应聘者提供相应的安家补贴和科研启动经费等。 (二)高层次人才与特聘教授岗位: 1、应聘条件: (1)爱岗敬业、勤奋踏实,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 (2)具有上述领域的海内外博士学历、学位; (3)具有多年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海外应聘者现职需为助理教授以上,并作为PI主持过R01或NSF课题的经历。国内应聘者现职需为教授,并有主持主持过国家级项目或国家重点或重大研究课题的经历; (4)在上述领域取得较高学术造诣并有一定影响,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一流杂志发表多篇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5)1967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特别优秀者可适当放宽; (6)身心健康。 2、相关待遇: 南通大学将依据应聘者的经历和研究背景,为应聘者提供极富竞争力的年薪、购房补贴和科研经费等,具体面议。 三、应聘材料 (1)应聘者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专业技术职务、行政职务、最高学历、联系电话、传真和电子邮件等); (2)个人学习、研究、工作经历及研究计划; (3)学历、学位证书和职称证明的复印件; (4)目前从事的工作领域和主要业绩; (5)反映本人工作业绩的材料,包括近五年来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PDF文档限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主要完成的科研项目、获得的科技成果奖励证书和授权专利证书的复印件等。 (6)其它证明材料。 四、联系方式 南通大学药学院办公室 联系人:张 伟 13806291839(手机) 电 话:0513-85051728,传真:0513-85051858, E-mail: zhangw@ntu.edu.cn 通信地址:江苏省南通市启秀路19号3号楼 邮 编:226001
2633 次阅读|0 个评论
又出了一个青年英才开发计划
热度 1 ormazd 2012-6-25 17:39
从CSC 到这个青年英才开发计划可以看出某些部门的观点。 这些人死都不承认自己的失败,否认对科研人员经费支持远远不够,给予大部分科研人员的收入偏低致使其养家糊口困难,并且在目前金钱主导的社会上地位偏低,而是臆测现有的科研人员水平不够,牛人不多,所以“不得不”挑一些没被“污染”的“好苗子”送出去培养,能够这样眼睁睁的看着海外几十万欲回而不能的博士博后们和大批优秀穷困潦倒的“青椒”们说瞎话,不得不让人怀疑那些说的冠冕堂皇的动机,没准只是为子女出国方便打开一个渠道而已吧。
4102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天纳英才-纪念去年突然过世的理论物理所郭汉英研究员
zjcui 2012-6-14 17:09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20892-521262.html 天纳英才-纪念去年突然过世的理论物理所郭汉英研究员 天纳英才 刘亚宁 汉英兄走得太突然:潘一经忙前忙后;龚升痛哭;沈恂跺脚;何宏迷惑;刘易成痛失益友;施建农田小利目瞪口呆;罗炤和刘天君回国后才得知消息……。 实在难以接受。告别仪式前,俺撰挽联一副:“星汉灿烂闪耀德西特空间,天妒英才何处再聆君笑语。”其中下联对老天爷有报怨情绪,狭隘又阴暗。 张子扬,毛茸茸的诗人兼CCTV八频道的道长,献的挽联是:“汉书难续幸有高文垂世悲哉哲人共仰,英才不再更憾壮志未酬痛惜兰桂齐芳”。 2011年6月11日汉英追思会上,有位教授说:“郭汉英献身,是迟早的事……”,听后为之一振,口服又心服,升华了人们对汉英生命的理解。 还是把“天妒英才”改成“天纳英才”吧。 长子的担当 儿时汉英兄双眼皮大眼睛又白又胖,天庭饱满地阁方圆,甚是喜庆。周总理很喜欢他,见面就叫“好儿子”。 郭老五十大寿时,各届友人赠送了一枝如椽的大笔。有张照片,汉英兄仰望着这枝大笔傻笑,惊奇又兴奋,神态中有股自信的探索劲头儿。 该同志是开心果,但也不是省油的灯。 该同志的自信和探索,让老父亲很忧虑。为躲日寇轰炸,全家住进了重庆山里。该同志整天在山里疯跑疯玩,郭老对廖梦醒先生说,担心特务对汉英下手…….。 汉英幼年时即展示了少有的激情,无法无天没心没肺。在上海读小学,犯了事儿被老师逮住,用红笔在该同志脸上画了个红圈儿以示惩戒。由于只有女厕所有自来水笼头,该同志只能整天带着红圈到处晃悠,给小朋友们做“反面教员”…….。 从香港转回内陆上学,历史考题是关于太平天国的,对此汉英一无所知,女王陛下没教过他。大陆的老师提醒他要对政治用点儿心。 汉英兄开始“班门论斧”了,他问老爹,《国际歌》里讲“从来也没有什么救世主”,可为什么《东方红》说“他是人民大救星”?老爹只说了一句:“他有帝王思想……”。汉英兄明白了政治是费心思的。 世英还不懂,他的探索精神不亚于汉英,小时候很愿意穿花裙子,但没汉英成熟,或者不明白自己的担当,对自己和对家庭的担当。有人说汉英对世英太严厉,不近人情。但是汉英知道作为儿女们,尤其郭家孩子们的所作所为,是会有影响的,会伤害家庭的。 汉英曾问老爹,什么样才算好书法?郭老告诉了八个字:“跃然纸上,力透纸背”。文革中闲聊书法,汉英兄把这八个字亮了出来,遂被人揪住,上纲为有损毛主席书法的最高地位。此时汉英兄已不是毛头小子了,已掌握了闪转腾挪的乾坤大法,加上科学思辩的口才,最终化险为夷不了了之全身而退……。 很多话,老爹都要求汉英到花园散步,再慢慢讲。 身为长子和长兄,世英、民英的后事,都是汉英兄到第一线处理的。汉英兄的痛苦,疑惑和判断,只能一人闷在心里。 世英、民英走后,郭老更加依靠甚至依赖汉英。 七五年初,四人帮在首都体育馆召开万人大会,动员“批林批孔批周公”,江青点了郭老的名,还让郭老起立。当时汉英兄就在现场。说是陪绑也好,保镖也好,反正都是长子的责任和义务……。 其后,张春桥又亲自登门拜访,动员郭老“批周公”。郭老正发高烧,汉英兄服伺左右。父子俩装聋作哑软磨硬抗,把事情拖黄了,张氏无功而返。 尽管郭老文革的一些言行为后人所诟病,但是郭老死死地守住了底线——绝对不批“周公”。压力再大,自己扛,决不退半步。 世英深陷囹圄之时,郭老本有机会在见周总理时请求帮助,但郭老没有,总理太忙了,不愿给总理再加负担……。据说世英死后,总理讲:这是冲我来的……。 “大快人心事,揪出四人帮……。”七六年十月以后,郭老的诗作又恢复了早年的畅快淋漓才华横溢,不再是“应景之作”了。 郭老很早就是中共秘密党员,组织观念很强,党性意识也很强,国民党的通缉,日本警察的盯梢,特务的迫害,校场口的血案,郭老坦然面对虎牙鹰爪,血雨腥风之中毫不退缩。南昌起义后,服从组织安排东渡日本。郭老在日本只能钻研业务,三下五除二,把甲骨文破译了,就跟玩儿似地。抗战爆发,又潜回祖国,抛开了情绪,服从组织安排,领导了国防部三厅,届时抗战的宣传热潮,单靠国民党是整不起来的。郭老那枝如椽的大笔,就是旗杆,展扬着党的旗帜。思想上紧跟,组织上服从,郭老有很深的政治阅历,养成了很强的精神上的纪律性。 文革后期,汉英仅剩下一个弟弟了,即最小的建英。建英感到没啥好学的,请长兄指点。汉英敏锐地预感到IT的发展,叫小弟攻信息和电脑,并找来书籍,促建英起步。后建英学有所成,临出国,将“高级”自行车赠予长兄,成了汉英东奔西跑的座骑。 给郭沫若老先生当儿子有什么好处呢? 好处之一是必须学会承受和担当;其二是必须在政治风浪里滚元宵。远没有“我爸是李刚”那么实惠。 上世纪末,女儿郭辰从中国科技大学毕业,伙同男友(现夫君)赵杨,骑自行车回北京,途中参拜了泰山,回家已晒成小煤球一对。后去青海拍片,摸爬滚打,成了小泥猴。有人由此判断:“郭沫若的孙女会没有自己的汽车?假的,肯定的假的!” 现而今,那堆鸡零狗碎的儿女们,一旦有了车,就依仗干爹湿爹的势力,满大街撒野,到处显摆骨头里的贱相。 君子和而不同 汉英兄和伍绍祖同志见面就掐。 当年汉英酷爱踢球,因为脚大,在清华大学有个“郭大丫”的雅号,没准儿就是绍祖同志赐封的。 大学毕业,伍绍祖同志从母亲单位借了一个平板三轮,将他和汉英的被褥书籍等“金银细软”拉出清华。 究竟是谁蹬三轮替谁拉的行李?二位见面就争论,多少年也掰扯不清……。 这是个逆问题的求解,应该有一个唯一的良性解。但是某人不良的态度,致使多年都无解。 估计是汉英耍赖,十有八九是绍祖同志蹬三轮拉的行李。汉英大事上大义凛然,方方面面协调得圆满,但生活小事上爱耍弄人折腾人,精明又矫情,鸡毛蒜皮的操作让他心烦。我五舅唐一禾的百年画集,是早年郭沫若先生题的字。出版后,趁汉英请饭,我带去交给了他。没想到汉英妩媚而狡猾地一笑:“你想让我替你扛到什刹海去?别打这种主意!”我只好背到郭老纪念馆,交给了平英。 “文革”后绍祖同志向汉英展示了大学一年级的日记,其中一段是:如果郭汉英早一年进大学,他肯定是右派分子……。对此,二位均无异议,此求逆算法存在着唯一的稳定的良性解,对此解的存在性和合理性,二位都是认可的,可见,客观坦率而又端正的治学态度,是多么多么地重要啊! 二位又联手进行了一次更大规模的存在性检验。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气功和特异功能挺火,争议也大。96年9月6日,刘易成,沈恂,梁灿彬和郭汉英四位教授联名写信提出《关于成立人体“特异现象”存在性检验工作组的建议》。 绍祖同志曾是国防科工委的政委,受钱学森和张震寰的影响而介入人体科学研究。担任国家体委主任后,不得不把气功当作群众性健身运动,而进行全国性的组织管理,并且因为热心而牵头成立了跨部委的“人体科学”四人领导小组和九人领导小组,希望对钱老主张的人体科学有个客观公允的交待。 绍祖同志代表组织请汉英出山,主持特异功能的存在性检验工作。 面对组织的信任,他跟组织上讲价钱摆条件,要求:“存在性检验,必须不以存在为前提。”组织上说:依你,依你。 随后,汉英开始扯旗拉杆子,招集各路绿林好汉,攒在一堆儿替天行道。 天者,自然界的客观存在;道者,去伪存真的科学探索。 每当聚义于厅,来的都是金枝玉叶,场面辉煌。数理学界的有刘易成,王垂林,何宏;化学界的蔡生民;生物物理学界的沈恂、吴元德;中医学界的刘天君;心理学界的虞积生,施建农,郭念峰;社会科学界的罗炤、郭正谊、孙小礼;植物学界的李良璧,母锡金等等。 专家们又分为三派:认为存在特异功能的称甲方;认为不存在的称乙方;大部分是中间派,往雅了说是强烈的探索良知和责任感,往俗了说就是好奇好事儿派。 这多国三方人士组成了“人体特异现象存在性检验筹备组”,简称“存检筹”。郭汉英是召集人,也只有他才能把这帮人拢在一起,这是伍绍祖同志的战略部署。 武术院李杰主任,王国琪副主任,气功处余功保,郝怀木处长为“存检筹”提供各种支持,总工程师潘一经主管科研保障工作,同时直接参予检验,并且是不拿工资的高级摄影师。 沈恂,时任生物物理学会秘书长,后任常务副理事长,是郭汉英在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的师弟,汉英是校足球队的,沈恂是校田径队的。伍绍祖同志还当过沈恂教授的辅导员,专门指定从事生物物理的沈恂参予“存检筹”的工作。 何宏,乃热血青年兼伟大而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从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到德国博士到英国牛津大学的博士后,一路走来,都满足不了该同志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一直诱惑迷惑着这位同学,回国就和特异功能大师飙上了。 同样的物理学出身,郭汉英,沈恂和何宏三个人,严谨,慎密和客观求真,是共同的特点。“存检筹”的具体方案和检测步骤,都体现了这一点。 “存检筹”里还有开顶风船的角色。社科院宗教所的罗炤教授上世纪破译了贝叶经,但拒绝了当官(当大官)的邀请,继续他的青灯长卷的清苦科研生活。当发现房山云居寺石经毁坏严重,立即振臂疾呼……。96年97年,罗炤教授从宗教专业角度,提出了对法轮功的警惕。 “存检筹”活动了四年,何宏博士专门有记述,列位看官可登录他的网页: http://blog.sciencenet.cn/u/Holmholtz 。 在下只是介绍几件检验工作。 施建农研究员说:“千万不能小看那些小孩子!”。老潘去了云南考察小学生耳朵认字,并录了像。回京以后摇头叹息不止:“这么小就会耍花招,怎么得了?”。黑龙江的认字现象,也是费了很大的精力才看出破绽的。 气功外气是否存在?有无功效?也是“存检筹”的工作。 有报导说气功外气可以改变维生素C的分子结构,“存检筹”决定重复此实验。乍一看,紫外吸收峰确实不断地升高。仔细观察,他们测定的是差示谱,对照组的维生素C溶液杯,一直放在测量室的参比光路之中;而试验组的维生素C溶液杯,是在室内日光灯下施加气功外气的,气功师说可以把外气只集中试验杯上,我们把对照杯也同样暴露于日光灯下,发外气后两个杯子一齐放入测量室,结果吸收谱线始终保持一条直线,看来是维生素C的光氧化作用。 又听说有人不用授粉,只发外气就可以让水稻籽实饱满结实,“存检筹”委托中科院植物所母锡金教授出山检验。母教授在外气实验室内放置几片载玻片,显微镜下在载玻片上发现了水稻花粉。原来老天爷用风替水稻授了粉,没外气什么事儿。在汇报会上,俺说了句:“母教授捉奸在床”,让何宏博士哈哈大笑,尽管有领导在场,何同学还是笑得很放肆,如果没有忠实的耳朵站岗,该同学敢把嘴咧到后脑勺儿去。 看来,科技工作者是不能被自己的激情所欺骗的。 重复性是存在性检验的必要条件,这是绝大部分“存检筹”学者的共识,尽管也有过争议(如果碰到小概率事件,那就另当别论了)。关于外气改变卤代烃激光拉曼偏振光谱的项目,“存检筹”用同一气功师,不同的拉曼谱议,不同的操作者进行过多次重复,都没重复出来。是否是操作误差?“存检筹”专门到北京大学物理系张树霖院士那里重复试验。张院士对郭汉英说:“激光拉曼光谱测定,是一门艺术”。气功师发功后,把激光焦点分别聚在样品的上中下三个位置,偏振谱并没有变化。事后我考虑,拉曼谱中散射光的收集和探测方向,是和激光方向垂直的,应该分别把激光焦点聚在样品管的左中右三点(沿散射光的收集探测方向),看看偏振有无变化。可惜的是没时间做。 是否能排除人体特异现象的存在呢?“存检筹”确实发现有些现象,难以用现有科学知识解释。 其中一件就是手掌的超微弱发光。 生命体在整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层次水平上,都有超微弱发光的现象,这是上世纪已经认定的事实。但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检测的气功师或特异功能人士,其中手掌的超微弱发光的强度,可以被主观意识所控制,甚至可以影响仪器的本底。然而体表的超弱光子发射,是否就是外气?能否发挥效应?现有的科学回答不了这些问题。 还有一些很有意思很有苗头的现象,但是由于“存检筹”无疾而终,没能追踪下去。 何宏博士“哼哼”地教导我们:“气功若不能科学化,就必定逐步巫术化”。 “存检筹”的大部份专家学者是票友,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刘天君教授是正规军(目前全国唯一的针灸推拿学气功方向的博士生导师)。“存检筹”以后,他继续以严谨的方法、客观地探索气功学的科学问题。 “双向设计、关联检测,相互释义”,是天君多年思考总结出的气功实验研究模式,不仅非常适用于气功学实际,也有切实的可操作性,将气功研究纳入实验科学的轨道。 天君和他学生测定了僧人坐禅的脑电图,对照组是一群伪坐禅的凡夫俗子。结果发现僧人脑电图出现:除α波外,还有θ波、β波并见。我问天君,入静应该是α波嘛!天君说α波是安静,θ波是睡眠,β波在此可理解为高度清醒,故或可给出的解释是:僧人处在一种清醒的睡眠态。我想,悟禅就是这么一种状态吧? 气功锻炼过程中,调身,调息都好做到,调心如何操作?以往都是些虚无缥缈的天书一般的介绍。要想引导人成功地调心,前提是科学而规范地表征调心过程。 调心是一种心理过程,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难以成功引导调心。天君创新性地把具象思维引入气功调心作业,同时以脑电图检测加以表征。这让俺很兴奋,动员北京邮电大学的研究生来掺和。 脑电图似乎很混沌,但信息挖掘处理是北邮学生的拿手把戏。他们运用小波变换,聚类分析,小波熵,甚至支持向量机(SVM)等等手段,把现有的脑电图尽情折腾了个够,获得了调心的具象思维时,脑电图的空间与频域特征,以及相干性,等等的若干初步、但很重要的发现。 爱因斯坦说过:The most incomprehensible thing about the world is that it is comprehensible。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祝愿天君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取得更大的成绩。 舵爷 汉英从小就是足球队的核心。上世纪五十年代,中苏已有分歧,但尚没撕破脸。在北戴河,汉英率粟戎生等一班子弟,迎战苏联专家子弟。正在疗养开会的很多领导人,闻讯后都来观看,似乎都有一股气儿。汉英也很当做一回事儿,赛前认真策划部署,赛场上组织调度,结果胜了苏联子弟足球队,观战的我方老帅老将们高声叫好。身为足球队队长的汉英,领导着小子们赢了这场政治仗。 那时官二代有理想有抱负,朴实又苦干。 汉英兄的组织协调才干,人所共知。他不是那种抛头露脸、招摇过市的角色,他个人的魅力就是凝聚力,独特的阅历和领悟,使汉英足以掌控方向并推动别人前进。 当时社会上和学界对于气功补气和特异功能的看法,十分尖锐而对立,双方很难坐在一起。在科学求证的原则下,汉英请甲乙中三方专家心平气和地共同讨论存在性检验的规范,各方专家都没有扣帽子。郭正谊教授说;“让不同观点的人一齐研讨问题,郭汉英立了大功。”绍祖同志请汉英当召集人,这手儿很高明。 背着刘易成教授的面,汉英告诉我们:“计算卫星轨道,谁也算不过这位老刘,科学院的也算不过他。: 当着汉英的面,刘易成挑起大拇指说:“郭小子,了不起!能让甲方乙方携手做检验,不简单!” 郭汉英的魅力之一,就是他的胸怀和度量。他对气功师和特异功能人士,并无先入为主的排斥,而是坦诚磊落地和他们交往。有位风靡全国的气功师从美国回来约我们,汉英领我们一彪人马去了北京饭店。交谈之中,汉英潇洒自如落落大方,诚恳地对他说:“你说兴安岭大火是你发气灭的,不合适”,气功师说,那是媒体的误导…..。回家的路上,汉英讲:“听见没有?听见没有?说来说去,兴安岭大火还是他灭的”,说完哈哈大笑。 有些气功师特异功能师,挺江湖,挺帮派,彼此不服气而且口才都不错,汉英和甲乙中三方逐个跟他们谈论检验测试程序。灵鸽,识字,拧钢勺,都检测过,三方到场,设对照及重复性等要求,决不放松。 《“超常感知”现象存在性检验阶段测试规程和方案》,经过五个多月的研讨,征求不同观点,不同学科专家的意见,专家学者多达一百六十多位,反复磋商,易稿二十多次,初稿于97年8月29日达成了共识。这是汉英兄呕心沥血的经典之作。 四川人将袍哥老大称为“舵主”,“舵把子”,咱结合北京人的“大爷”,“膀爷”,“侃爷”之类,呼汉英兄为“舵爷”,刚开始他龇牙瞪眼,妄图弹压,但久而久之,他也弛豫了疲沓了耐受了……。 还有人称汉英为“郭大侠”。侠义确实侠义,可是在“存检筹”圈子里,就成了“狭义”,人家汉英还掌着舵哪,咋能腾出手来耍大刀片子呢? 搞物理的人都很执着,但有时很固执,尤其是面对生命机理问题的关口。沈恂常和汉英辩论。那位何宏小朋友以抬杠为乐,汉英说东,他偏扯西,老跟舵爷拧巴。汉英是对事不对人,条条大路通罗马,很多具体的检验方法和流程就是这么掰扯出来的,严谨又客观,三方人士都赞同。 汉英努力营造“存检筹”里的宽容包容的氛围,几年里,基本做到了冷静客观,藏否自如。 难得的是,汉英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关键时刻关键问题上伸出援手。他常和龚升副校长促膝长谈,谈华罗庚先生的际遇,谈当前学界的歪风邪气。2010年春节后,汉英专门要求我联系肿瘤医院的熟人,关照一下龚教授,并及时告诉他治疗进程和效果。得知汉英走了,龚教授痛哭:“他还让你照顾我呢,怎么他先走了?” 至于什么是关键问题,汉英的头脑能够迅速抓住核心,直捣黄龙府。对友人欧伟雄的非欧几何和理论模型,汉英很感兴趣,详细听了以后,汉英单刀直入地说:“伟雄,无论你的空间观念和结构多么抽象,你必须能够返回欧氏空间,否则就无法和世人对话!” “存检筹”时期,安排我去看“信息茶”表演,马上要出发了,汉英一个电话把我叫回来了。参观“信息茶”后,你到底表态不表态?这是舵爷的深思熟虑,也是对我的保护。 我曾经想,常温下会不会出现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即活的生命体中的生物分子聚集体,会不会有BEC?汉英说,光子类的玻色子,可BEC;电子类的费米子,双耦合后也可BEC。这又引出了纠缠态的问题,汉英安排我听了孙昌璞研究员组织的系列讲座,收获颇大。老同学裘照明虽然去了IBM,还是热情地为我收集了资料,给我讲透了量子压缩态。 汉英委托我帮他办的最后一件事,也完全不是为他自己。2010年5月他重病的时候,也正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函审的关键时刻。汉英请我告诉基金委数理学部二处的普老师,尽快把请他函审的项目转交其他人审,千万别耽误了进程。都病到这份儿上了,汉英还是不忘自己的责任,当时他讲话都很费力了…….。 坦率而正直,也是汉英的性格。他最看不上眼的,就是那些吹牛拔份儿的,虚张声势的,自以为是的,常常让这些人下不来台。同时,他也能很快发现任何人的优点,哪怕是一点点,哪怕是地位悬殊的人,并且告诉其他人知道。 何宏说:“因为存检筹的工作,而与汉英并与各位结缘相聚在一起,这些十几年前凝聚起来的友谊,一直延绵至今,仍然铭记在我们一干众人心里。有位智者说过:每个活着人的人心,就是最好的纪念碑。汉英老师的音容笑貌仍然在我们心中,栩栩如生。” 我们是不同专业领域的书生,我们有过争论,有过探讨;也有很多很多欢聚和欢乐。“存检筹(1996-1999年)”结束十多年了,大家依旧互相惦记,找茬儿聚会。拿虞积生教授夫人的话说:“见一面赚一面!”可惜汉英再也赚不着了。。。 致知而格物 汉英对科学史和方法论,有独特的敏锐和深刻的感悟。虽然不是他的本职工作,他却花了很大精力去思考,撰写了很多文章。《舟行不觉》和《小儿辩日》,让炎黄子孙知道,是中国人在古代就提出了相对论的思想;《恩格斯与催眠术》中,恩格斯为弄清催眠师是不是骗人,亲自学习并掌握了催眠术:《祝贺周光召先生八十华诞》的文章里,汉英不仅讲述了周老的学识作风和成就,还对现代中国的主要事件或者说是科学史,也侧面地做了记叙。汉英用心写这些文章,是良知是责任感,是为了让科技工作者知道真实的辩证唯物的方法和作风。 “妙在隐而藏锋”,汉英的这些文章都很有针对性,不明确地指出什么不对,却清楚地告诉你,怎样才是对。写完《恩格斯与催眠术》后,他征求我们意见,我说:“表面是条泥鳅,让人抓不着把柄,实际上是条小长虫…..。”汉英听了,又是哈哈一笑。 汉英的数学功底十分了得。金融风暴肆虐,汉英动了脑筋,整了套预报金融风险的数学模型,准备联系国家开发银行。“去跟德德说说,他名字还是我老爹起的呢!”半是威胁半是调侃(陆德出生后没有奶吃,朱老总每天让一瓶奶给他。父母给他起名陆德德,是以德报德的意思。要上大学了,陆定一同志在看演出时,请郭沫若先生给德德起个大名,郭老略加思索,说:“那就叫陆德吧,简单又响亮!”)。可惜陆德刚刚从开行退休,没合作成。我有位亲戚在世界经合组织任职,刚好要带他的美国人老板到中国参观访问,我问是否联系会会面?汉英马上回答不行,那人肯定有背景…..。我很敬佩汉英的敏锐和警觉,国家的经济参数当然不能让外国人知道。 汉英的思辨能力也是十分了得。刀枪不入、百毒不侵、神鬼莫近,无影无形、法力无边,三五个人也奈何不了他。 他可以把你勾引到你势力范围之外,再折腾你。 他能诱敌深入,让你挖坑把自己埋了。汉英耍了个逻辑学小手腕,把个算命的神汉逼疯了。 2003年春节,汕尾的玄武寺香烟缭绕,游人众多,我们午餐后进去散步。一卦摊主见汉英仪表堂堂器宇轩昂,拦住汉英说,免费给汉英算三卦,保证卦卦都准,汉英爽快答应了。钱石昌很精,知道有好戏看,一脸坏笑地躲在一旁看热闹。“我的第一卦是,”汉英蛮配合,“请您算算我第二卦要算什么”。算卦的一愣,立即窜起来说:“怎么能这样?怎么能这样?”,“是你说卦卦都准的!”汉英满脸真诚。然后优雅地率吾等撤了,留下又羞又恼的算卦人站在原地卖呆……。 思辨和逻辑的武器,在汉英手中挥舞得出神入化滴水不漏,但有时也是油盐不进。 汉英是天份极高,极聪明的人;也是极精明极有个性的人。 朋友们和汉英自己,都在捉摸他的心房纤颤。神经内科权威建议看看心理医生,我找到了北医六院的周东丰副院长,汉英也同意去会会。 没想到,汉英是以一种挑战挑衅的伪谦虚,去会见心理学权威的。 周院长简单问了病史后,就让她的博士后领汉英去做心理调查问卷表,我们在外面等结果。 “存检筹”时期,中科院心理所郭念峰教授,就率领他的博士生对特异功能人士做过心理问卷调查。汉英很明白这是怎么回子事儿。 汉英把人家做问卷的博士后搞的很狼狈。十几分钟后,也就是十几回合吧,博士后就败下阵来,满头大汗地向老板抱怨:“调查不下去!我问一条,他就反问一条,批驳一条…..”。 出了医院,汉英很得意:“我们搞理论物理的就是要怀疑一切!” 这回是“班门抡斧”而非“班门论斧”,汉英抡起斧头砸人家牌子去了,兴许他真认为心理学调查不够科学? “病身最觉霜风早” 人说汉英献身是迟早的事,早到什么时候? 黑发宽肩高个儿长腿,且步伐健稳,骑自行车到处窜。从背面看,汉英兄乃帅哥兼中学生兼篮球明星。可惜这些都是表面现象。 “气功外气存在性检验大会”结束后,我俩打车回家。一上车汉英就变了个人,虚弱地窝在后座上。我问,是不是病了,他伸出手来让我摸脉。我当时就吓了一跳,脉滑脉数,还有结脉促脉,乱得一塌糊涂。额滴神啊,此人不仅还能站能走,居然还辟沥叭啦地甩话,上下左右地周旋……。 1995年,汉英在国内闻名的心血管医院住院,一天他突感心慌不适,扶墙还没走到护士站,就昏倒了。估计汉英是服了法华令一类的药物。这类药的治疗窗很窄,也就是说治疗剂和中毒剂量靠得很近,而且个体差异较大。反正让汉英摊上了,以后就一直心房纤颤。 从此汉英对西医西药就开始挑剔和怀疑了。 到了21世纪,他的阵发性房颤发展到了全程房颤;又发现有心肌桥,还迭加了心室扩张和瓣膜硬化(狭窄兼闭锁不全)。如果是别人,准得老老实实地爬下。而汉英并没有怨天尤人,从来没把自己当成病人。说实在的,朋友们也大都没把他当作病人看待。 汉英的全程房颤是每隔一天发作一次。每次聚会,先得整清楚他发作是当月单日还是双日。他不愿意将他痛苦的状态示人,不愿朋友看到他遭罪的样子。 两天一次的全程房颤,锁不住汉英兄的探索激情。 2003年春节,汉英兄把我招到广州,帮助老友欧伟雄和钱石昌申请省级项目。广州大学李敏教授神秘地告诉我们:传染病医院住满了,很凶的病,不让往外讲……。原来SARS已点火,尚未燎原,我们还傻呼呼地乱窜。一日,汉英房颤发作,听我说要去攒个“虚拟人体”项目,马上来劲儿了,精神抖擞地跟我去了第一军医大学。钟世镇院士热情引领我们参观了标本和正在切片的人体,汉英兄眨着大眼与钟院士探讨了成像算法等问题。隔了一天,房颤又发作,汉英兄还应关洪教授之邀,去珠海参会。回来后,很得意地对我说:“怎么样?就这样还讲了一上午站了一上午,站着讨论解答……”。拿玩儿命当做骄傲的资本,汉英兄就是如此自豪,如此笑嘻嘻地献身的。 三四月份,北京SARS很紧张,汉英又去湖南大学讲学,我嘱他小心点儿,他说没事儿,结果回北京就被隔离了,这让他恼火。我说,好吃好喝地伺候着,又不用干活儿,多美。汉英则“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地骂了一通。是啊,天马行空惯了,哪受得了这般禁闭?文革中也没享受到。 没想到汉英兄七年后还是在呼吸系统,在肺部中了招儿,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 德西特时空的主要工作,汉英就是在这种身体情况,在这段时间完成的。每次聚会,他就要恋恋不舍,又毅然绝然地把自己从椅子上电脑前拔出来。 汉英兄一直在捉摸自己的病痛,不停地探寻解脱的方法,朋友们也不停地帮助他。 2008年冬,南方医科大学中医系莫志贤教授带了药厂的老板,来给汉英送药送药方,汉英在物科餐厅宴请她们。散席后,莫教授说:“郭教授,你怎么包裹得像个产妇啊?”,我说:郭教授两天一次“例假”,汉英气得要踹我。现在想起来很内疚,没有设身处地体谅理解汉英兄的煎熬。 2010年春节后,田小利教授联系了宣武医院的权威诊病,结论是神经系统没发现异常,建议心理学专家试试。 我领汉英兄去北医六院找周东丰副院长诊治,周大夫开了药。 半夜,我被汉英的电话唤醒,说吃了药后太难受。我又立即请教周大夫,周大夫说这是开始服药的副作用,坚持一下就会好,我马上转告汉英,汉英说他实在太难受了,不再吃这种药了……。 我估计,那天夜里汉英身处一种亚稳态,一种从心房纤颤进入正常心律前的亚稳态,波动和不安是肯定的了,挺过去也许就是柳暗花明…...。 那夜把汉英兄折腾得实在苦。 汉英起床后就去找顺势疗法的专家顺了两把,效果是让汉英兄接连两个晚上,都扎扎实实地睡了6个钟头的整觉。 十几年来,黑夜就是汉英兄的地狱,十点睡,一两点就醒,醒了后坐也不行躺也不行,只能展辗转反侧,睁眼到天亮。每天连续6个小时的囫囵觉,对于汉英来说,是难得的享受,罕见的幸福。 2010年五一,汉英应邀到浙江大学讲学,后他一个人去雁荡山上遐游,遇上了大雨冰雹,着了风寒。 回到北京就发烧,由上呼吸道感染发展成了肺炎,顺势疗法不作用了。 郑大夫找到我的时候,汉英一侧肺满是阴影,还跟我说笑。最后同意上抗菌素,我担心是肺炎引起的缺氧和肺动脉阻力增加,汉英的心脏能否承受……。 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跟汉英算是世交,爷爷张澜和郭沫若先生很铁,哥哥张正华张达华跟汉英又是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的同学。在第四军医大学学习时,张副主席有句名言:“大叶性肺炎是内科的骄傲!”言外之意肺炎好治,其他内科疾病就难说了。听说汉英肺炎,马上急眼了:“干吗不去北医三院?”张副主席曾经当过海淀区卫生局的小小的官儿,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影响大得很。 众人何尝不想送汉英去北医三院?中关村医院几次动员我们转院。刚发烧时,郑大夫带汉英去三院,一看输液的人多,汉英说像“大车店”,坚持在中关村医院治疗,那些转院手续也让他烦,让他烦。 接着形势急转直下,汉英兄昏厥了,在ICU吸出了大坨黄浓痰,人再没醒过来…..。 “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魂系德西特时空 汉英在高层有较广的人脉,胡耀邦同志请他讲过相对论,王震同志请他观测过特异功能表演。而汉英一心一意地只是钻研学术业务,并不借力谋私利,倒是成立理论物理所时,汉英发动自己的关系起了关键作用。 疑问和探索,成了汉英的本能,日常生活的琐碎细节,他都要过过脑子,寻找其中的科学问题。 上世纪,汉英接待一位外国专家,专家还带了一个小小孩儿,汉英就把女儿郭辰从幼儿园接出来陪小孩一起玩。出乎汉英意外,郭辰跟那番邦小小子一见如故,一个说中文,一个讲洋话,唧唧咕咕,嘻嘻哈哈,吵吵闹闹,兴高彩烈,玩得合拍和谐,这让汉英费了心思,她们俩之间的信息是如何交流的?如何编码解码的? 汉英掌握新知识很快,网络语言他都懂。本世纪初,我还没发现哪位老书生会收手机短信,汉英就玩得很油,还要手把手地教我。我回答:有话直接说不好吗?后来我偶然蒙会了发短信,躲开了汉英进一步的讽刺挖苦和打击。 参观广东李记海马养殖场,每只海马肥肥的灰灰的,煞是可爱,汉英若有所思。午饭很有水泊梁山气魄,鱼翅一大盘——凉拌的;鲍鱼一大盘——爆炒的;酒几大瓶——海马泡的……。汉英想一步到位地检测并表征该物种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郑重要求生吃一条海马,众人大惊:“行不得也哥哥,行不得也哥哥!”这样使汉英很无奈。 “班门论斧”不仅是汉英在当时条件下的一种探索策略,又是他开拓新境界的勇气。不唯上,不唯书,唯一的是不断探索真理。 认识的轨迹,有如数学上的极限,不断地逼近“终极”真理;探索的过程,像是收敛的数列,反复地振荡,振荡,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一处一景,然而日益凝聚,精而又精,无限地接近终极……。 汉英的文章中总强调Weinberg的观点——物理学是个没有完成的体系。汉英把这点做为自己毕生追求的使命。 爱因斯坦再三强调:物理世界的基本结构是几何的。 爱因斯坦又说:de Sitter Spacetime 不够物理。 这让汉英和同事们动了脑筋,也许“班门论斧”的萌芽就是从此发育的? 对德西特时空,我一窍不通。但从汉英的只言片话和一些表现里,看出了其中的艰辛,和汉英的坚韧顽强。呕心沥血夜以继日,汉英拖着病体苦干,近十年的主要精力都在这上面了。 华罗庚先生在世时,向汉英提到了德西特时空和反德西特时空(dS/AdS)。20多年前,汉英和陆启铿院士邹振隆教授,小试牛刀,用dS解释了红移现象。 人说:“Limit is the Sky”,然而老天爷限制不了汉英的思维。 Spacetime只是参照系,闵科夫斯基时空和dS/AdS时空都是,汉英就是要换个角度看宇宙。dS适用于稀薄空间,宇宙加速膨胀和超新星爆炸,让汉英对dS的激情和衷情也跟着膨胀爆炸,认为宇宙有正的宇宙常数,是渐近dS时空的。 “精鹜八极,心游万仞”。 汉英给我们展示了dS参照系的宇宙模型,是两个相对的双曲面。而我怎么看怎么像沙漏,我关心的是虫洞黑洞在哪里,怕把我的家当给劫了去。但汉英顾不了这些,起码现阶段顾不上。 汉英说:某些情况下零点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圆。又说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应该还有另外两个。这让我毛骨悚然:“舵爷,刨人家祖坟哪?”汉英马上双手抱拳作揖,请我嘴上留德……。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是基于闵科夫斯基时空,宇宙学的新发现挑战了爱因斯坦的理论。汉英指出了狭义相对论的三重性。加速膨胀的宇宙会渐近dS时空,兴许是自然的选择? 如果说“班门论斧”是摸索的初级阶段的话,dS时空的研究就是抡开了膀子大胆的探索。 这就是“郭大侠”的亮剑精神。 汉英将论文投Physics Letter,编辑多次返回意见,汉英又多次回函争辩,回复“国际权威”的质疑,最终得以发表。对此,汉英说:“不就是因为我是黄皮肤黑头发吗?”这就是汉英的风骨,民族的铮铮傲骨;这就是汉英的执着,有自觉中华背景的执着。 现而今,德西特时空的研究在国际上很热火…....。 勇敢和执着,还体现在汉英与病魔的周旋和较劲儿方面。他全力冲击德西特时空的关口,心脏病已发展到了心室扩大和瓣膜狭窄与闭合不全的地步,房颤会给患者带来难以名状的难受和惶恐,汉英并不惶恐,他采取了“敌进我退,敌退我追”的战略,全程房颤发作最严重最难受的那一天,汉英闭门谢客,躺在床上反复“烙饼”,苦撑苦熬,其状可怜之极……。第二天好受了,立即提枪跃马,到办公室精神焕发地打电脑,推导数学模型,找人讨论问题……,还骑着建英送的老自行车到处跑,而且不捏手闸,长腿撂地,脚下一蹭,立马儿停下,谁信他是病人? 身体好的时候,他也很愿意会会朋友,这大概是汉英弛豫和补充能量更新信息的方式?理论物理所的咖啡和物科宾馆的美食,被吾等消耗了若干若干又若干。能把汉英从办公室拽出来,让他休息休息,客观上对汉英养病起了正面作用。每月月初,汉英都要告诉我,当月是双日还是单日能见朋友。 2010年5月,汉英应邀去浙江大学讲学,实际是对德西特时空研究的一个阶段性总结。讲完了,汉英很放松,一个人上山游览,心情是很欢愉的。没想到遇上了冰雹……。 关洪走了,龚升走了,汉英也走了,难道真的天机不可泄露? 这是宿命,飞蛾扑火,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绝无反悔的宿命。或者这就是前仆后继的使命? 献身是迟早的事。 哈佛大学校训:“一个人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扩展生命的宽度” 告慰汉英 兔姥爷,开开眼吧,您的兔外孙已经半岁多啦!小外孙继承了您的三眼皮儿大脑门儿和探索的激情。每到一新地方,就踹着小腿儿催促父母抱他四处转悠,瞪着大眼搜寻他有兴趣的东西;碰到猫猫狗狗就“依依啊啊”打招呼;见生人就握手,如来人面慈脸善,接着就把人家手指抓进他小嘴里检验检测……。 汉英兄的探索精神后继有人。 (感谢刘易成,潘一经,罗炤,何宏,刘天君,钱石昌,欧伟雄和于玥对本文的增添修改,这应该是朋友们对汉英的共同怀念。) 人体特异现象存在性检验工作组(筹)的几位同仁在郭汉英教授在八宝山灵堂前的合影。 自左至右:中科院心理所施建农、生物物理所沈洵、空军总医院刘亚宁、高能所刘易成、何宏、国家体委潘一经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20892-52126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20892-521262.html
4284 次阅读|0 个评论
余孟孟老师在武陟英才学校讲学
余孟孟的博客 2012-3-5 13:30
余孟孟老师在武陟英才学校讲学
2012年3月3日上午,余孟子老师的《学记的教育智慧》“教师专业化成长课程”走进武陟英才学校。三个小时,全校两百多名教职员工在余老师的引导下,一起重温了一遍我们古人的教育智慧。余老师的课程内涵丰富、教学手段多样、语言生动形象,得到广大教师的喜爱和好评! 武陟英才学校在当地口碑极好,教师队伍基本属于年轻化,显得非常有活力、有朝气。 《学记的教育智慧》 学习“微教育学”是“微时代”广大教师的明智选择! 1. 《学记》是什么? 《学记》是儒家经典《礼记》中的一篇。更为重要的是,它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专门论述教育教学的著作,全文虽然仅1229个字,但却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学记》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教学的内容、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等重要的教育命题。可以说,有关教育教学的基本问题,《学记》都有精辟的论述。 2. 《 学记 的教育智慧》主要讲什么? 《学记的教育智慧》作为“教师专业化成长”培训课程,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1)《学记》概述,阐明它的特征及意义;(2)《学记》与当代教育精神,如与素质教育、与教师成长;(3)《学记》章句解读,辨析它每一章句的原义和当代意义。 3. 作为当代教师为什么要学习《学记》? 当代教育思想的源头有三个,一个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一个是西方近现代教育思潮,另一个就是中国传统教育哲学。《学记》就是中国传统教育哲学中的优秀代表。 当今社会已进入“微化”的时代,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型电脑、微型书籍等等都不断涌现。由于社会步伐的加快,教师的教学工作繁重、生活节奏也变得异常快捷。教育类书籍众多、篇幅巨大,如果能有一本“微教育学”或者“袖珍教育学”,那就太符合这个时代的要求了。当此之时,全文仅 1200多字的《学记》便进入了当代教育者的视野,成为“微教育学”当仁不让的典范。如果辅助以其他书籍,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在研读《学记》的基础上,教师必定能生发出自己的教育教学智慧。 所以,自 2008年开始,莱西市便请专家用《学记》对新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对在职教师进行成长培训。在2011年山东省中小学骨干校长的培训会上,众校长共同诵读《学记》、学习《学记》,使《学记》成为了这场培训会的主角。 4. 《学记》对当代教育的启示和意义有哪些? 《学记》的思想对当前的教育精神,如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教师成长等问题都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如《学记》中蕴含着“因此施教”的思想,明确提出了“教学相长”、“豫时孙摩”、“启发诱导”、“长善救失”,以及“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的观点。难怪著名教育学家郭齐家说:“《学记》很多的教育思想都有助于我们建立素质教育的教育目的观和学生观”。 5. 《 学记 的教育智慧》对教师有哪些帮助? 这一课程对打造学习型校园、提高教师教育素养、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以及教师形成自我独特教学风格都有启示意义。 6. 《 学记 的教育智慧》都在哪里讲过? 目前,《学记的教育智慧》已在河南、山东等地开讲过,并得到很大认可。 莱西市教育体育局局长张为才就说“如果您是一位教育工作者而没有读过《学记》,那将是非常遗憾的,无论您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要研究中国的教育,不可不读《学记》;要研究世界的教育,不可不读《学记》;即使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也不可不读《学记》”。
个人分类: 《教师教育》课堂|4685 次阅读|0 个评论
再议热点--谁为引进海外高待遇‘非英才’买单?
热度 10 lin602 2012-2-29 23:23
昨天晚上写了一博文‘ 28岁教授---中国真会造神呀 ’,引来博友评论很多,今天出差到杭州之江有机硅公司做中试,晚上看了一下网页,才知道反响如此大。 同意我观点的人不少,反对我意见的人同样也很多。甚至极少数人牵涉到对我本人的攻击了,哈哈。 作为一位公民,对某件事情发表点看法是正常的,也是符合宪法与法律规定的,你可以不同意我的观点,你也可以发表,我同样尊重你的意见。 这里我要表达一个意思,我不认为目前袁荃目前发表的论文不好,只是作为博士后发表文章与教授要求不一样标准而已。作为在教育工作岗位呆了三十年的人来说,我是担忧,从博士后到教授,要不要有个见习期? 我明确表明这样一个观点,我自己见到的海外回来工作的博士及博士后,部分人做得很好,比国内学者好,但也有许多人,他们做的成绩比国内的人要差得很多很多。而且许多人也接近退休年龄了,基本定数了。 不要说是海归与非海归与‘通后门’联系在一起,我将这所有额外因素排除了。 我相信,如果大家真的下功夫,收集信息,不少回来时给非常非常好的条件待遇职称的海归,经过十多年甚至二十多年的工作,他们工作比不上同岗位上的土鳖,这种情况谁买单呢?损失是谁的?给他们有没有造成压力? 这些人走向仕途就别再谈了。 我也是从内心谈一下自己的忧虑,攻击我没有任何意思。 网上传了不少我科研工作不怎么样的评论(其实根本没有这个必要,就事论事嘛),其实我也不想多说,只非常粗线条地说一下,我做得不好,非常惭愧:中山大学本科,南京大学硕士,最高学历硕士,没有出过国读学位与进修。主持五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五项省基金。做了二十多项企业项目,由我技术产生的产值我没有计算过多少亿,增加了多少就业岗位我也没有算。几个国内著名胶粘剂企业与我都有技术合作(可以问问中国胶粘剂工业协会新老秘书长),发表英文文章比较少(我的木桶最短板)。部分‘关心’我的人发在网上的我的内容,那是多年前的,没有更新。 哈哈,睡觉了,我心非常踏实。
4727 次阅读|10 个评论
[转载]阿甘正传看英才培养
supdesign 2012-2-29 16:24
从阿甘正传看英才培养 精英教育需要自由生长空间 在王元看来,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我国“有教无类”做得越来越好,能够进入学校的人数远远超越自己当年那个时代,但“因材施教”远远不够,“必须承认智慧的差别,允许精英脱颖而出”。 “孔子三千弟子,也只有七十二贤人,就是100人里只有2.4个人是英才,需要因材施教”。王元介绍,西方国家的教育重视英才,因为造福国家、重点创新要靠英才。 与之相对的是,我国对于英才培养重视不够,7岁的孩子,有的只有4岁的智力,有的早就超过了,按部就班一级级的上学制度和考试制度,对优秀的人才是一种樊篱,“就像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饭、读一样的书,变成了要齐步走,最后只有向落后看齐,好的学生被扼杀掉了”。 ——《王元院士:自由生长方能育精英》,《中国青年报》2012年1月2日 ■喻海良 近日,大家又开始关注人才培养问题。王元院士主张精英教育需要自由生长空间,王德华老师马上分析了“不是英才非要按照英才培养同样糟糕”。突然想到,什么样的人才算是英才。 《阿甘正传》,喜欢美国电影的人一定不会错过这样一个经典。讲述了一个智商不高、身体素质较差的年轻人的成功模式。如果这样一个年轻人出现在中国的校园里面,一定是要被开除的,至少不可能被认为是“英才”。首先,由于智商低;其次,身体素质差,缺少运动能力。像这样的一个人,只能进特殊学校。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成功了,而且,最后应该也算得上英才。 他打小被人欺负,为了逃跑,一个没有运动能力的人,被逼成了运动高手;由于跑得极快,稀里糊涂地被大学录取,并代表大学获得美国橄榄球比赛冠军,被美国总统接见;大学毕业后,由于找不到工作,稀里糊涂地参加了越战,成了战场英雄,又被美国总统接见;由于军旅无聊,爱上乒乓球,几年时间后便代表美国国家队参加比赛;退役后,为完成昔日战友心愿,漂泊大洋,成了渔民,却成了亿万富翁;成功后,为了家人和爱情,徒步跑遍美国各大洲,又一次红遍美国……阿甘的成功,固然有其机遇等原因,不能复制,但也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借鉴。 首先:可以其他什么都不会,但拥有一项突出技能。阿甘一生可以说只有一项特长,就是跑得快。因为跑得快,上了大学,获得美国橄榄球比赛冠军;因为跑得快,在越战救了很多人,成为战场英雄;因为跑得快,数年时间能徒步跑遍美国,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因此,在大家鼓吹综合素质培养的今天,反思一下专项人才培养也是值得思考的。 第二:专注精神与爱好培养。现在,大家培养孩子恨不得他们什么都会。会跳舞、会唱歌、会乐器、会游泳、会骑马、会篮球、会足球……到头来,孩子是什么都会一点点,但是就是没有一项能拿得出手。相反,阿甘只喜欢乒乓球,因为爱好单一,所以在这方面超级的精通,以至于能代表国家队参加比赛。 第三:傻干。记得一个朋友这样说他的博士期间遭遇,由于很多原因,在博一就换了三四个研究方向,以至于比好些同学都晚毕业。阿甘在海上打渔的时候,一开始什么都没有,但是就是没有放弃,而是一味地“傻干”。以至于在暴风雨来临的时候,他们还在海上作业。最后,等暴风雨过后,他们成了唯一的赢家。 第四:坚持。做到坚持,其实对任何人都很难。但是,通常情况下,只要坚持下去了,就会有收获。在阿甘跑步期间,如果他只是跑一天、一个星期,估计是没有人会知道有这么一个“傻子”,也不会有追随者。但是,他坚持了好几年,以至于各大新闻媒体宣传报道,也有众多的追随者。 第五:清零精神。这个很多人都没有勇气做。其实,每一次清零,都是一个新生命旅程的开始。阿甘在获得美国橄榄球冠军后,转行去参军;成为特等英雄后,转行乒乓球;成为美国国家队代表后,转行打渔;打渔成功后,转行跑步。可以说,每一次成功后,都清零。 第六:适当宣传。阿甘的成功,媒体也起了很大的作用。至少,他获得的爱情是应该感谢媒体宣传的。他心仪的女人整理了他所有的媒体照片…… 第七:真诚。阿甘朋友不多,但是,对每一个朋友都十分的真诚。无论是儿时好友还是战友,他都无私的付出,最终也得到了大家的帮助。 最后,我想说一句,不只是获得了博士学位才算是英才。有些人适合做科研,有些人适合做管理,有些人适合经商,有些人适合当医生,有些人适合当演员,有些人适合做律师,有些人适合种地,也有些人适合养猪。的确,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一个人只要能拥有一个独特的技能,拥有执着的精神,通过多年的努力,一定会成功的。
个人分类: 09杂谈|165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从阿甘正传看英才培养(zhuanzai)
oaiwqiyao 2012-2-29 14:50
从阿甘正传看英才培养 精英教育需要自由生长空间 在王元看来,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我国“有教无类”做得越来越好,能够进入学校的人数远远超越自己当年那个时代,但“因材施教”远远不够,“必须承认智慧的差别,允许精英脱颖而出”。 “孔子三千弟子,也只有七十二贤人,就是100人里只有2.4个人是英才,需要因材施教”。王元介绍,西方国家的教育重视英才,因为造福国家、重点创新要靠英才。 与之相对的是,我国对于英才培养重视不够,7岁的孩子,有的只有4岁的智力,有的早就超过了,按部就班一级级的上学制度和考试制度,对优秀的人才是一种樊篱,“就像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饭、读一样的书,变成了要齐步走,最后只有向落后看齐,好的学生被扼杀掉了”。 ——《王元院士:自由生长方能育精英》,《中国青年报》2012年1月2日 ■喻海良 近日,大家又开始关注人才培养问题。王元院士主张精英教育需要自由生长空间,王德华老师马上分析了“不是英才非要按照英才培养同样糟糕”。突然想到,什么样的人才算是英才。 《阿甘正传》,喜欢美国电影的人一定不会错过这样一个经典。讲述了一个智商不高、身体素质较差的年轻人的成功模式。如果这样一个年轻人出现在中国的校园里面,一定是要被开除的,至少不可能被认为是“英才”。首先,由于智商低;其次,身体素质差,缺少运动能力。像这样的一个人,只能进特殊学校。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成功了,而且,最后应该也算得上英才。 他打小被人欺负,为了逃跑,一个没有运动能力的人,被逼成了运动高手;由于跑得极快,稀里糊涂地被大学录取,并代表大学获得美国橄榄球比赛冠军,被美国总统接见;大学毕业后,由于找不到工作,稀里糊涂地参加了越战,成了战场英雄,又被美国总统接见;由于军旅无聊,爱上乒乓球,几年时间后便代表美国国家队参加比赛;退役后,为完成昔日战友心愿,漂泊大洋,成了渔民,却成了亿万富翁;成功后,为了家人和爱情,徒步跑遍美国各大洲,又一次红遍美国……阿甘的成功,固然有其机遇等原因,不能复制,但也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借鉴。 首先:可以其他什么都不会,但拥有一项突出技能。阿甘一生可以说只有一项特长,就是跑得快。因为跑得快,上了大学,获得美国橄榄球比赛冠军;因为跑得快,在越战救了很多人,成为战场英雄;因为跑得快,数年时间能徒步跑遍美国,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因此,在大家鼓吹综合素质培养的今天,反思一下专项人才培养也是值得思考的。 第二:专注精神与爱好培养。现在,大家培养孩子恨不得他们什么都会。会跳舞、会唱歌、会乐器、会游泳、会骑马、会篮球、会足球……到头来,孩子是什么都会一点点,但是就是没有一项能拿得出手。相反,阿甘只喜欢乒乓球,因为爱好单一,所以在这方面超级的精通,以至于能代表国家队参加比赛。 第三:傻干。记得一个朋友这样说他的博士期间遭遇,由于很多原因,在博一就换了三四个研究方向,以至于比好些同学都晚毕业。阿甘在海上打渔的时候,一开始什么都没有,但是就是没有放弃,而是一味地“傻干”。以至于在暴风雨来临的时候,他们还在海上作业。最后,等暴风雨过后,他们成了唯一的赢家。 第四:坚持。做到坚持,其实对任何人都很难。但是,通常情况下,只要坚持下去了,就会有收获。在阿甘跑步期间,如果他只是跑一天、一个星期,估计是没有人会知道有这么一个“傻子”,也不会有追随者。但是,他坚持了好几年,以至于各大新闻媒体宣传报道,也有众多的追随者。 第 五:清零精神。 这个很多人都没有勇气做。其实,每一次清零,都是一个新生命旅程的开始。阿甘在获得美国橄榄球冠军后,转行去参军;成为特等英雄后,转行乒乓球;成为美国国家队代表后,转行打渔;打渔成功后,转行跑步。可以说,每一次成功后,都清零。 第六:适当宣传。阿甘的成功,媒体也起了很大的作用。至少,他获得的爱情是应该感谢媒体宣传的。他心仪的女人整理了他所有的媒体照片…… 第七:真诚。阿甘朋友不多,但是,对每一个朋友都十分的真诚。无论是儿时好友还是战友,他都无私的付出,最终也得到了大家的帮助。 最后,我想说一句,不只是获得了博士学位才算是英才。有些人适合做科研,有些人适合做管理,有些人适合经商,有些人适合当医生,有些人适合当演员,有些人适合做律师,有些人适合种地,也有些人适合养猪。的确,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一个人只要能拥有一个独特的技能,拥有执着的精神,通过多年的努力,一定会成功的。
个人分类: 如何达到自由学术王国|0 个评论
信管英才:李彦宏
热度 1 zlhua 2012-2-20 19:45
• 1968 年 11 月 17 日,他 生于山西省阳泉 1987 年,考入北京大学信息管理专业 , 北大的信息管理专业让他深谙搜索内涵 1991 年,李彦宏来到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计算机系攻读硕士学位,美国的计算机学业让他掌握先机 互联网让喜欢新事物的李彦宏心动, 1999 年底,李彦宏携 120 万美金的风险投资回国,与好友徐勇先生共同创建百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在他眼中,信息世界很美 而搜索引擎,则是他找到的金钥匙 回国后,他才发现,阳泉 - 北京 - 硅谷 -- 北京 有道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原来, 19 岁时所学的北大信息管理专业就注定了,他与 “信管 ” 的缘分 … 不仅如此 百度精神里那种叫做勇气的东西 则是他心爱的老婆马东敏 送给他的最好礼物... 原来,爱就是这勇气的来源 …
个人分类: 管理信息系统建设|4814 次阅读|4 个评论
中国科学报社诚聘英才
talentblog 2012-2-16 15:18
根据报社事业发展需要,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以下人员: 部门 岗位 人数 岗位职责 任职条件 总编室 深度版 编辑 1 采编业务 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经济、法律相关专业,2年以上新闻采编工作经验,有调查报道经验者优先。 广告经营中心 市场总监 2 制定经营计划、策划并执行经营活动方案、开拓市场、维护客户资源、管理经营团队 5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广泛的社会关系及客户资源,优秀的市场拓展能力与团队领导能力 业务助理 10 市场开拓及客户资源维护 2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较强的市场拓展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记者部 通联主管 1 记者站日常管理、联络、相关会议组织等 本科以上学历,良好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 科学网 网站编辑 1 新闻、互动频道采编工作 硕士研究生学历,良好的文字功底、 项目经理 2 项目开发 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2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 技术总监 1 网站整体架构设计、制作等 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5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有大型网站开发管理经验者优先 美工 1 网页设计、切图制作等 大专以上学历,美术相关专业,2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 系统工程师 1 硬件系统维护 大专以上学历,2年以上linux系统管理经验 兼职编辑 4 互动栏目监控、信息采集,科普频道管理 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每周工作3天 有意应聘者,请填写《 中国科学报社应聘人员登记表 》 并于2012年3月1日前 通过E-Mail将应聘人员登记表发送到 zhaopin@stimes.cn ( 邮件及应聘登记表标题格式为姓名-性别-应聘岗位),采编岗位应附发表作品3篇。我们会通过电话和电子邮件通知初审合格人员参加笔试、面试。谢绝应聘者来电来访。 中国科学报社将与录用的应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所聘用人员职称、薪金、福利待遇按照中科院及报社有关规定标准执行。 中国科学报社 二○一二年二月十三日 附件:中国科学报社应聘人员登记表 中国科学报社招聘应届毕业生启事
2836 次阅读|0 个评论
诗二首:和弟《诗人怀古沉香亭》等
热度 4 杨学祥 2012-2-2 07:45
和弟《诗人怀古沉香亭》 杨学祥 情到深处假难容, 绿竹空心遍地生。 多少英才随风去, 只缘握玉心不平! 诗人怀古沉香亭——拜读赫英《沉香亭再怀古》有怀 2012-2-1 22:36 诗人怀古沉香亭 ——拜读赫英《沉香亭再怀古》有怀 杨文祥 诗人怀古沉香亭, 舞罢曲终不了情。 李白醉吟清平调, 羽衣霓裳忆花容。 参见:赫英《沉香亭再怀古》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9018do=blogid=533404 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533447 和《岳阳楼怀古》 杨学祥 社稷次之民为先, 国不保家难久安。 忧民忧国忧天下, 自古圣贤多忧患! 岳阳楼怀古 赫英 2012-2-2 06:02 醉里依稀梦仲淹, 先忧后乐古今传。 从来官府多清愿, 话到实行最是难。 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9018do=blogid=533497
个人分类: 诗词|3137 次阅读|6 个评论
科学网博主中的各类英才
热度 5 dulizhi95 2011-12-4 17:54
科学网博主中的各类英才 尽管几年来关于科学网有诸多微词,无聊低值的博文也占了很大的比例,但不可否认的是,科学网聚集了一帮英才,许多人是各有专长,各有特色。 切不要以为只有在科学上拿大奖的人才算英才,比如,饶毅们算英才吧,当年本科也就是读了一个很不起眼的地方上的某个杂牌学校,当然这有他那个时代的历史原因,后来去美国,他努力了,奋斗了,他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其实这也只是说明他较快较幸运地适应了环境,他的努力方式对了美国的路子,说有多天才大约谈不上,并且,他在一个方向上有所成功,在其他方面就明显地不如科学网上的许多其他博友。瞧瞧他的博文以及所体现的情绪,说实在话,比较低档。尤其是他总要表现出一副大人物的派头,从来就不屑回复其他网友的留言,各位,幸亏他并没拿什么顶级大奖,显然纵算在华人环境里也算不上是什么顶级英才。 同样,那些拿了顶级大奖的华人,往往也是“书呆子”型的,在其他方面未必就有什么素质。 我的意思是说,科学网上的主体尽管都是些普通人,但在各个方面都有拥有独到特色的人物,因而, 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人都没有资格在科学网上全面地 NB! 就连“一口东来气太骄”的毛泽老东,当年也对民间的某些老农,山上的某些和尚老道,恭敬有加的。 史上更有“曹刿论战,肉食者鄙”之说。 中国自古的特点是:民间隐高人。 科学网上有人文社科的,诗词歌赋的,雕刻书法的(比如小润小M的雕刻就有艺压群芳之势),摄影绘画的,各科专业的,等等等,各方面的专长者。 就连敝人上篇博文出的几个冷僻谜语,马上有骆小红, niubizathionl 等立马猜出。应网友 zhangcz07 的要求,这里将谜语和答案附上。其实我主要是为了执行 zhangcz07 的指示,并说明几位猜谜者的“急智”,才扯了上面那一通。 1 ,住在罗州府,到田野去打粮,路过延州的时候,遇到个楚霸王。他有长链子加铁锁,我有短短的标枪,若不是我手疾眼快,就没有性命回家。 2 ,生在青山细叶柳,落在凡家贵人手,看你的声音若不对,拿着个鼻子揪一揪。 3 ,四四方方一道城,四大元帅守城门,天下人人都爱它,多少人为它送了命。 4 ,四四方方一道城,城内居了十万人,二十万人居城外,还留八万人守城门。打一字 5 ,两师团左右夹击,白崇禧中原被围,蒋介石丢将出走,李宗仁弃子逃亡。打一字 6 ,一点一撇,扭扭捏捏,乌龙摆尾,四个小鬼。打一字 答案:4,5,6已有前述两位高人猜出。1的答案:农村在家用箩筐养蜂,蜂去野外采蜜路过屋檐,蜘蛛在屋檐结网。2的答案:二胡,3的答案:铜钱。 高山藏猛虎,大泽隐蛟龙。愿科学网越办越好,成为高山大泽。
2518 次阅读|8 个评论
另类优秀导师:得天下蠢材而教好之
热度 10 SoSoliton 2011-3-16 18:27
前不久,作为主席参加了一位博士生的学位论文答辩。人家读博士都是经历“三年困难时期”,这位老兄却把“三年困难时期”变成了“八年抗战”,直到不能再抗(再抗就要除名了)。尽管坚持了八年,但最终的战果也就是勉强够拿学位的水平。 导师在介绍这位老兄的基本情况时发表的一个观点我非常赞同。他说,现在评优秀导师,大家的眼光都盯着他是否培养了全国“百篇”,其实,能够把完全不是博士那快料的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博士,也应该是优秀导师,甚至更应该当优秀导师。 对的!麻布袋绣花,不一定越绣越差,但要绣出个LV出来,比登天还难!李敖说:“铁杵能磨成针,但木杵只能磨成牙签。材料不对,再努力也没用。”将木杵磨成牙签绝不比将铁杵磨成针更容易! 另一位导师说,有些学生,招进来后你只要给他一句话,再也不要你操心,三年后他就可以以优异成绩毕业;而有些学生,你天天围着他团团转,天天对着他口沫四溅,也是徒劳的,他照样寸步难行。(当然,这里也许有导师的问题。你不团团转,不口沫四溅,兴许他阔步前进了呢!)的确,这种体会其实每位导师都会有,王选院士发现:“把同样的资料拿给年轻人看,优秀的年轻人一看就能够找到启发,产生灵感,有些人就没有什么灵感产生。” 作为导师,“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但即使是在“英才”济济的今天,我等水平平平的导师们得天下英才不易,有机会有能力教育之就更难了,因为“英才”的聚集也是符合马太效应的,“英才”学生一般聚集在“英才”导师周围。我等非英才导师,只好怀着葡萄心理,继续用李敖同志的话来安慰一下自己吧!“ 得天下之英才而教之,无乐也;(‘教徒弟,打师父。’又有何乐?),得天下之蠢才而骂之,一乐也。 ” 当然,作为老师,教书育人是天职,不能以貌取人,更不能用“蠢才”来污辱学生。得天下“蠢才”而骂之,不该也。 得天下之英才而教之,乐也;得天下之“蠢才”而教之,亦乐甚至更乐也。 得天下之英才而教好之,优秀导师也;得天下之“蠢才”而教好之,亦优秀导师也。
个人分类: 谈点正事|11953 次阅读|15 个评论
“苏老万”突然走了——痛悼流体力学英才苏铭德教授
sqdai 2011-1-12 10:13
几天前,我的一位海外朋友打电话给我,在聊了一通科研工作之后,他突然说:你知道吗?苏老万走了!我一时惊愕:这怎么可能呢?前一阵还听说他在国外发展得不错,他比我还年青呢!那位朋友说, 苏铭德 教授是在去年八月间因心脏病突发在美国加州辞世的。 我 google 了一下,看到网上有不少相关新闻,深感自己前一段时间太闭目塞听了,这一噩耗居然四个多月之后才知晓。在我的脑海里不时浮起当年与他交往的种种画面。 我在北京做研究生的时候就知道清华有位苏老万,是 1959 级新生中万里挑一的尖子。后来有缘相识,见到他闪闪发光的慧眼,听到他充满禅机的谈吐,发现:这位老万果然非同凡响!此后,一直对他很关注。可惜他生不逢时,大学毕业,就遭遇文革,直到在科学的春天里才见到他大鹏展翅,进入了计算流体力学( CFD )这个行当。我觉得, CFD 有幸,有这么一位英才来惠顾。 不久之后,他的科研成果如泉水般涌出。他是国内第一批成功地发展和应用大涡模拟( LES )方法的科研人员,早在 1980 年代他就预言:大涡模拟将是实现高雷诺数复杂湍流问题数值模拟的重要手段,近三十年湍流计算的发展印证了他的这一预言的正确性。后来,听说他以此为工具,辅以其它方法,解决了一系列工程实际问题,如冷却塔风载,海洋平台波载,钱塘江涌潮模拟,等等,成果颇丰;再后来,他和同事们撰写的《计算流体力学基础》问世,这既是一本经典的教科书,又是一本很好的专著,时至如今,仍然有参考价值。 由于研究关注点不同,我与 苏铭德 教授的学术交往不大密切,只是 1997 年我们同在香港访问,还相约同游澳门,对他的人格魅力稍有了解;接着,他有意到国外发展,让我为他写推荐信,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关于苏铭德的过人之处,我们还是摘引如下的网上材料吧!(见链接) 与 苏 老师有过接触的同学和同事无不为 苏 老师深厚的数学功底和敏锐的物理洞察力所折服,那是无愧于他万字号头衔的实力证明。而人们更为他孩童般的纯真和直率、年轻人的执着和热情、以及永不退却的勇气和信念所折服。那是怎样的一个理想主义者:对于世界充满了无止境的好奇和对于他所钟爱的事业有着永不满足的追求!正如一位朋友在普林斯顿大学跟 苏 老师短短接触几个小时后所说的,这个时代太需要像 苏 老师这样的人了!他的离世无疑是时代的损失,而作为学生则是失去一个视若父辈和良师益友的彻骨痛楚。 苏 老师的学生们永远怀念他。 用他儿子苏磊的话说,我觉得我父亲全部的精力,兴趣和生活方式都是围绕工作展开的,一切都是基于计算 而如痴如醉般的追求,工作是生命的重要意义之一。在这个花花世界上,他依然保持对纯科学的执著和信仰。由此受到这么多人的关注,也是他的魅力所在。这也是他这么多年可以在世界各地工作,并且得到很多人帮助和尊敬的关键。 是的,这个时代太需要像 苏铭德 教授这样的人了!可惜的是,天不假以年,他在不该走的时候突然走了,难道老天也嫉妒英才么? 苏老万走了,希望华夏大地涌现更多的老万!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写于 2011 年 1 月 12 日 【链接】永远缅 怀苏铭德 教授 - 杰出的流体力学专家 杰出的流体力学专家苏铭德 ( 博士 ) 教授于 2010 年 8 月 8 日 ,因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逝世,享年 67 岁。噩讯传来, 苏铭德 教授的亲人、朋友、同事和学生万分悲痛,纷纷致以沉痛哀悼。 苏铭德 教授 1943 年生于上海市,祖籍江苏南京人。 1959 年以特别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被誉为清华大学的万字号(意即万里挑一),受到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接见。 1965 年毕业后留校任教。 1980 年获得世界著名学术奖学金洪堡奖学金 (Alexander-von-Humboltt Stipendium) , 1993 年在德国 Munic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获得博士学位。苏铭德历任清华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9 年应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MIT) 等院校的邀请,从事计算流体力学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2002 年在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 (Chrysler) 从事流体力学工程应用研究。 苏铭德 教授在流体力学理论和工程应用方面的建树和贡献,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推崇和赞誉,被誉为世界流体力学的著名学者和应用专家。 流体力学界和清华的同事以及学生们认为, 苏铭德 教授在流体力学的理论和计算领域,为人类世界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具有深厚的物理数学基础,对于流体力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都有自己的精辟见解。他在大涡数值模拟中的开创性工作和在世界上领先的地位,受到科学界尊敬。他采用大涡模拟方法对直方管内的充分发展湍流运动进行了数值模拟。所得结果证实大涡模拟是高雷诺数复杂湍流运动数值模拟的一个有效手段。同时应用所得的数据库对湍流运动的结构和形态进行了分析,并且用流体质点运动图形显示了湍流运动的二次流。 苏铭德 教授非常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特别重视运用流体力学理论解决工程实际中的重要问题和难题。他采用有限体积方法对有横向自然风环境下空冷塔的三维湍流流场及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揭示了刮风时空冷塔散热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这一成果为工程结构的防风措施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为了分析和计算海洋平台、油轮、海底输油管道等近海的波浪载荷,他将有限元方法与边界元方法巧妙结合形成耦合元方法,这一方法既具有有限元法的简单方便和又具有边界元法精度高的优点。为中国开发海洋石油资源做出了贡献。 苏铭德 教授与他人合著的《计算流体力学基础》,既是一本经典的教科书,也是一部学术专著,深受广大学生、从事流体力学教学的教师以及工程技术人员的欢迎。书中既有精辟的流体力学的基础理论,又有他多年从事计算流体力学理论与工程应用的大量研究成果。至今为中国高等院校流体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必读教材,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参考书,对中国流体力学教学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将长久地影响该专业的后来人。 他的去世是科学技术上的巨大损失,是他的亲人、朋友、同事和学生们的巨大损失。他献身科学事业而刻苦奋斗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也将激励我们继续他未完成的事业。 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高级主管和同事们给与 苏铭德 博士评价极高。他们认为, 苏铭德 博士,在安全气囊理论上,汽车风动噪声上,在建立成批汽车的大规模碰撞计算模型中,在汽车翻滚的研究和透平机械的有效模拟计算等等项目上,均为首屈一指的开创性工作。并在汽车研究领域发表了许多学术和应用论文。他不但在科学研究中领先,而且在工业应用上远远超过其它人。 苏 博士不但在技术上,同事关系中和领导才能上表现非凡,而且他是一位杰出的,涉及数值计算、结构、流体、航空、汽车、 ... 等等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发明创造家和高质量的多产专家,在他们所见到的所有同事中无与伦比。他太多的贡献无法用简单的文字表达。 苏 博士工作方式非常严谨,工作态度极端认真,堪称为楷模。对他的去世,深感遗憾,人们会想念他。他的去世,使世界上失去了一巨大财富。 作为 苏 老师的学生和朋友,均为他的突然离世深感震惊和悲痛。一些学生们在几个星期前,还在电话里与 苏 老师讨论流体力学问题和下一阶段的工作设想。那 时的苏 老师还是一如既往的执着和充满生命力。与 苏 老师有过接触的同学和同事无不为 苏 老师深厚的数学功底和敏锐的物理洞察力所折服,那是无愧于他万字号头衔的实力证明。而人们更为他孩童般的纯真和直率、年轻人的执着和热情、以及永不退却的勇气和信念所折服。那是怎样的一个理想主义者:对于世界充满了无止境的好奇和对于他所钟爱的事业有着永不满足的追求!正如一位朋友在普林斯顿大学跟 苏 老师短短接触几个小时后所说的,这个时代太需要像 苏 老师这样的人了!他的离世无疑是时代的损失,而作为学生则是失去一个视若父辈和良师益友的彻骨痛楚。 苏 老师的学生们永远怀念他。 用他儿子苏磊的话说,我觉得我父亲全部的精力,兴趣和生活方式都是围绕工作展开的,一切都是基于计算 而如痴如醉般的追求,工作是生命的重要意义之一。在这个花花世界上,他依然保持对纯科学的执著和信仰。由此受到这么多人的关注,也是他的魅力所在。这也是他这么多年可以在世界各地工作,并且得到很多人帮助和尊敬的关键。父亲对儿子的教诲铭记心中,父亲永远、永远活在我心中! 苏铭德 教授为人正直、刚直不阿、光明磊落;他敢于坚持真理、严谨治学、从不屈服于权势。他对待同事和朋友坦诚相见、热情帮助、从不摆架子,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苏老万。对于他的学生,既严格要求又循循善诱,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苏铭德 教授不幸辞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挚友、一位良师;科学界和工业界失去了一位高水平、有作为的学者和专家。 我们将永远缅 怀苏铭德 教授! 苏铭德 教授千古! 为了纪念 苏铭德 教授,人们自发组织起治丧委员会,帮助 苏铭德 教授的家人度过这段艰难岁月,聚集在一起缅 怀苏铭德 教授一生的成就,回忆与 苏铭德 教授一起学习、工作、以及受之教诲的日子。 苏铭德 教授的遗体告别仪式将近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旧金山湾区举行,具体时间地点待公布,当地亲朋好友将有机会与 苏 教授见上最后一面。 苏 教授的遗体,在当地火化之后,由他儿子苏磊将骨灰亲自护送回北京安葬。 苏铭德 教授在美居住最久的密西根州近期将为他举行追悼会。 ( 苏铭德教授治丧委员会 ) admin 2010-08-24 点击数 :2801 http://www.cc4cc.com/frontpage/Newnews/newshtml/833B5B5D8E7DC07504F1BCB010048FF0.htm
个人分类: 名人纪实|9498 次阅读|7 个评论
辉煌蓝色路——《青岛海洋科苑英华录》后记
xu782219 2009-8-17 16:18
辉煌蓝色路 《蔚蓝色的辉煌──青岛海洋科苑英华录》后记   蔚蓝色的海洋   蔚蓝色的梦  蔚蓝色的事业  蔚蓝色的情 蔚蓝色的城市 蔚蓝色的路  蔚蓝色的青岛  升起七彩的虹   四千年前  三里河人在这里狩渔  四千年后  这里变成海洋科学城  两千年前  徐福从这里启航东渡  两千年后  这里变成海洋港口工业城    中国的海洋科学 在这里开端、蓬勃、发展  中国的海洋教育  在这里集中、壮大、播传  中国的海洋产业  在这里兴旺、发达 中国的海洋文化  在这里繁荣、昌盛、蔚然  这里是海洋产业的孕育地  这里是海洋科学家的摇篮  这里有军民联手向海洋进军的壮举  这里有海洋科学家艰苦卓绝的贡献  这里的海洋英雄模范最多  这里的海洋科技群星灿烂    啊!美丽的青岛,可爱的胶州湾  我们要铭记这些海洋事业的 建设者、开拓者和创业者  他们值得我们永远地纪念  我们要承继他们的事业 扣开二十一世纪──海洋世纪的大门 擂响向海洋进军的战鼓 为了蓝色事业的辉煌永续  前赴后继,奋勇向前,永远向前 ( 1998-5-15 )
个人分类: 未分类|3057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0: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