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学术36计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学术36计之欲擒故纵
jlpemail 2007-12-17 20:49
学术 36 计之欲擒故纵 有这样的案例,某院士候选人有学术不规范行为,掌握证据的人,在其入选前提出了警告,但不被理睬。当这个人混进行列之后,检举者挺身而出,以翔实的证据令该君子难堪,骑虎难下。 我觉得,那个检举者就采用了欲擒故纵之计。先让他得手、得意,然后擒获之。先生七擒孟获,是经典的战例,反复使用这个计策,的确需要雄才大略。纵而无法擒拿,无法按照自己的意图取得战果,就失策了。诸葛孔明也有难言之隐,其对手司马懿以逸待劳(也属于 36 计),并且不理睬诸葛的激将计,终于使几乎被神化的诸葛丞相一筹莫展,终于六出祁山,无功而返。马革裹尸而去,魂落五丈原。先生(贯中)为了给孔明挽回面子,编造了死诸葛吓走活司马的传奇,经不起推敲。活着无奈司马,死了更不用说了。诸葛丞相重用的降将姜维,终究谋略逊色,也是在生前就兵权旁落,抱憾而终。 对于学生,导师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进行教育。有的后生小子,比较傲气,对长者或者先生的话语满不在乎,颇自以为是。在无伤大局的情况下,欲擒故纵可以教育他们。可以暂时顺从他们振振有辞的言论或者不恰当的行为,待其缺陷明显暴露后,说服力更大,效果更好。 不知道著名的 BALTIMORE CASE 中,是否有人采用这个计策。不然,为何大名鼎鼎的诺贝尔奖得主一度道歉了呢?也许是树大招风, B 先生太优秀了,就有人利用其合作伙伴的不当举动做文章。对先生,付出的确与获得不成比例。 对付有力量的对手,比如重量级的对手,不妨先纵容他,让其得意,让其充分表现,充分暴露漏洞,然后擒拿,比较省力气。这与武打影片(比如《武林志》)中的某些镜头类似:有大力士连续出击,并且连连得手。他的对手一再退缩、忍让,但是精心观察、琢磨了,等大力士得意忘形之际,也是其一败涂地之时。 面对某些学术难题,也可以欲擒故纵。暂时无法解决时,不着急,先解决相关的细节以及问题,等外围扫清了,核心问题的解决也有容易多了。 放是为了收,纵是为了擒,其间奥妙值得耐心琢磨。学术如此,人生亦如是。
个人分类: 思维秀场|5004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术36计之李代桃僵"
jlpemail 2007-12-14 06:59
李代桃僵的运用目的,有时是为了丢车保帅,或者叫做 丢兵卒保将帅.,目的只有一个.这样的计策, 在民事或者刑 事案件中并不鲜见.比如某长酒后开车,酿成命案,要自己的 司机去顶缸,自然许诺以重金酬谢,代替坐牢的,自然价码更 高. 在学术圈,这种计策是否得到了采用呢?我看不只一次用 过的.比如,论文被发现了问题,就可以使用这样的说法,虽然作 者是一个导师的学生,但是发表论文前,导师不知道.出了问题 导师自然不可以承担责任.或者,至少,对媒体要如此统一口径. 论文的合作者,一般不会不认识的,私交不会太差.合作中出现 了失误问题,就可以顺理成章地采用李代桃僵.舍弃李子,保护 了美艳的桃花,失大于得,就是利大于弊端.假如没有发现问题, 就是共同繁荣,就是桃李一起芬芳,互惠互利的. 桃带李僵,就得不偿失,这样的例子,国外是有的.论文被发 现问题,把李子交出去,僵下去,就可以保护桃了.可是桃树过于 仗义,不忍心李独自承受,就挺身而出,舍我其谁?结果,桃李一起 僵了.这就失去的太多了.因为,有时候,人家揭示问题,不是为了 投桃报李,而是为了抛砖引玉,想揭发的看起来是李,其实是背后 的桃.因为你们是一起的,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必要 的时候需要忍疼割爱,总比失去性命好.为一篇论文的被处理过 的数据,被调查10年,对与学术是灾难性的冲击.那样的10来年, 正是创造力强盛的十年.不去琢磨如何创新研究,花费大 量时间和精力去应付那些调查,的确是得不偿失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桃代李僵,的运用,可是人,也可以是财物. 比如舍弃一些物质利益,换来需要的宝贵时间,这样的舍弃是值 得的.这样的桃代李僵,是在不知不觉中实现的,是一种上策.
个人分类: 思维秀场|4974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术36计之“走为上”
jlpemail 2007-12-14 06:30
学术36计之 走为上 走为上,其实是没有办法了,只好一走了之。出走的方式和方法不同对自己以及他人的影响也截然两样。 近日受到热议的博士或者教授自杀的现象,我觉得就是一种另类的出走。这样的例子,媒体时有报道。早在我极度郁闷的2003年度,就听说人大一个博士生在对于ldquo;非典rdquo;绝望后从高楼上飞下去了。当时,我的状态与下岗工人或者失业者类似,去参加培训班,培训班终止了,因为非典;找工作,失败了;再后来,无法出去了,ldquo;白雪飘飘rdquo;,令人心发毛。那样的煎熬,意志力薄弱的,的确可能承受不了。我呢,只好ldquo;躲进小楼rdquo;挨日子。我的单元曾经被隔离过一天一夜,快速经历了电影《38度》描述的人物心理变化。那时,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还有机会继续自己的专业,就录入、修改了自己的习作mdash;mdash;小说《柳爱武》。小说去年冬季出版,至今正好一年。郁闷人写郁闷的主人公,并且借此走出郁闷。 在录入ldquo;郁闷rdquo;,时,智能ABC首选的是愚昧,可见他们是有些关联的。朋友在看到《柳爱武》后,评价道:有些原生态的意味。我觉得,就是一个人的蒙昧时代的自然描述。 我那点非常可怜的技术生命,几乎在4年前被某种不可抗拒力扼杀,非典不过是天灾,人祸才是重要的。幸好,此前的2002年,我撰写的技术论文大都发表,培养了学术信心,为我独立自主地找到现在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走为上,我也曾面临过,那样的遭遇或者机遇。 其实,面临苦境,就是一种机遇。你,可能要升华自己了。 面临机遇,选择走向,就选择了不同的机遇。 前几年吵得沸沸扬扬的大学教授ldquo;剽窃自己rdquo;,ldquo;并且剽窃自己翻译的书籍rdquo;的那位,虽然不再担任领导职务,但研究仍然在继续呢,仍然有人请他做报告呢。一个人的失误、错误可以被他人、被天灾利用,也可以被自己利用,关键就是看心态、看处理问题的思路如何。凡事,不能只从一个角度考虑问题。悬崖峭壁,不一定是绝路或者死路一条。早年,我和同学们辩论过,死路其实也是一条路。当然,ldquo;贫嘴张大民rdquo;说的好mdash;mdash;只要没有人枪毙你,你就活者。ldquo;贫嘴张大民rdquo;的生活幸福吗?我看是苦境、苦恼不断,父亲没了、母亲傻了,妹妹远嫁外乡,小妹妹死了,弟弟的老婆要与人私奔,小弟弟因为颇受多年的地层生活压抑,立志在仕途上义无返顾地ldquo;爬rdquo;,他呢下岗了,但是作为家里的老大,什么都的自己出面摆平。张大民后来拆迁,住进了塔楼,进入了ldquo;美丽新家园rdquo;,可是,那里还有ldquo;幸福rdquo;恭候着他呢。张大民的长处就是,遇见问题,不躲,躲也没用;而是硬着头皮,上去尽力解决。不想办法,是态度问题;解决的如何,就是水平问题了。 作为最高学历、学位、学问的拥有者,走为上的计策可以在学术上采用,但是,即使不能ldquo;诗意地生存rdquo;,那就把诗意两个字去掉吧。只要生存,就是学术的幸运,毕竟博士、教授、研究员是学术创新的主力。那么。把诗意留给ldquo;诗人rdquo;们吧,我们,只要生存。首先适应环境、生存,然后是发展、创造、创新。 为了学术、为了科技创新,我们可以暂时ldquo;走开rdquo;ldquo;离开rdquo;一下,可以暂时休息一下。但是,类比贝多芬所言,假如我们不得不让科学艺术之神暂时瞌睡,那是为了让她得到休整,等她醒来后,会更加精神。科学艺术之神养足了精神,就是ldquo;出走rdquo;后的及时回归,回归到科学艺术创新的轨道上来。
个人分类: 思维秀场|4674 次阅读|8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8: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