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拉马德雷冷位相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北方严重旱灾再次为大城市发展亮起了红灯!
杨学祥 2009-2-18 07:43
据东方网报道,由于城市功利扩张的需要,原先被用来灌溉农业的水资源被城市优先占有。北方大旱吗?某种意义上说,是北方农村大旱。由于城市功利扩张的需要,原先被用来灌溉农业的水资源被城市优先占有,农业虽被寄予关系到经济全局和粮食安全的重任,但至少在水资源这方面,它远没有获得像城市和工业那样的话语权。 专家称城市恶性膨胀是农业受旱主因   旱情不在城区,在农村。城郊的麦田里,土壤几乎成为粉尘,麦苗枯黄,有的因干旱还断了根。据统计,整个渭南市的作物受旱面积已增加到 380 万亩,重旱 30 万亩,是近 10 年来同期受旱面积最大的一年。渭南市政府已紧急动员,要求浇地抗旱保丰收。但实际上,这场具有政治高度的粮食保卫战,战果并不理想,因为水大多被优先流向了城里,除了成本高昂的机井水,许多农村无水可用。临渭区东南城郊毕家村的村民七嘴八舌地说:浇地?水给了城里自来水南水厂,怎么浇?   水库不供农业灌溉已经多年了,水库管理站站长徐永乐说,虽然水库仍与下游乡村有供水量 30 万方的约定,但随着近年来旱情加重,库底淤塞,无法兼顾工业、城市与农业。调配水资源还是要先保证城镇生活用水,渭南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抗旱办副主任马高祥说,先城市,保重点工业,然后才是农村。城市缺水,影响太大了。启动抗旱二级预警后,在渭南所辖的韩城市,中型水库薛峰水库已被叫停对农业的灌溉,以保证中心城市的供水。   沋河水库和薛峰水库的功能转向,在全球最缺水的 13 个国家之一的中国,并不罕见。在陕西延安、宝鸡、汉中、榆林、商洛等地,一批农业灌溉水库早已经转向城市供水。在北京,不仅把农业灌溉水库官厅、密云水库转为城市供水,更多次分别从山西大同的册田水库、北京延庆的白河堡水库、河北的友谊水库、壶流河水库、响水堡水库、云州水库等紧急调水。   据悉,渭南市共有水利工程 81 处,设计灌溉面积 149.7 万亩,而实际灌溉面积不足 50 万亩。由于资金困难,许多设施无力更新改造,工程效益难以发挥。在这种情况下,工业污水成了农业的救命水。化肥厂不主张我们用,他们担心烧坏庄稼要担责任。污水沟下游种莲藕的菜农每次都要用试纸测渠水的酸碱度。不过仍有风险,有两次,白杨村村民武维扬嫌没浇透,浇第二遍的时候,麦苗就烧死了,亩产不到三百斤。村民们发现,污水灌溉的麦子颗粒不饱满,亩产量也比村子南边机井浇灌的低两百斤。和大家一样,武维扬家通常把井水浇灌的麦子留下来自家吃,而污水灌溉的则卖出去,卖给城里人吃 。 北京水资源专家王建指出,城市的恶性膨胀,是导致生态恶化、农业受旱的主要原因 。这就是城市和农村的水资源恶性循环:城市用水伤害农村,农村毒粮报复城市。 北京的水 : 国际化都市过程中提供教训和借鉴   北京城缺水、少水的历史,或许能为越来越多的城市在迈向特大城市提供前车之鉴。 北京市气象局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张青称,北京已是大旱。与北方冬麦区一样,北京的抗旱形势同样严峻。   这座曾经有着五大水系(蓟运河水系、潮白河水系、北运河水系、永定河水系、大清河水系)和 100 余条大小河流、因水而建都的城市,如今却沦为世界级贫水城市。 2008 年人均水资源只有 220 立方米 ,仅为全国人均的 1/10 和世界人均的 1/40 。   由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正常循环机制被打破,自然来水日益减少,城市耗水量剧增,北京未来的发展正面临着严重的水危机。北京生态问题专家王建告诉《第一财经日报》。王建曾供职于北京市环保局,对北京水资源与水环境颇有研究。   北京属华北地区干旱少雨气候,全年降雨少,且大多集中在 7 、 8 、 9 三个月,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不足 600 毫米 。   王建告诉记者, 1949 年以来,北京曾经历了 4 次水危机:   第一次水危机( 1960 年和 1965 年)。 1960 年 1 至 6 月份,降水仅 61 毫米 ,只有多年同期平均的一半。 1965 年全年降水仅 377 毫米 。由于气候干旱,永定河上游来水减少,官厅水库水源枯竭,最低水位比死水位还低 2 米 。城区用水紧张,人们通过当时刚刚建成不久的京密引水渠,引密云水库的水度过危机。   第二次水危机( 1970 ~ 1972 年)。北京连续 3 年平均雨量仅 508 毫米 。官厅、密云两大水库来水同步减少,造成 200 多万亩作物严重减产。这期间,北京掀起了一个平原打井高潮,短短几年内,打井 3 万余眼。两大水库供水对象,由农村为主转向城市为主,农业主要依靠开采地下水。如果说第一次是单库水危机的话,那么这次是两库危机并发。   第三次水危机( 1980 ~ 1986 年)。北京遭遇连续 7 年干旱,平均年降水量仅 498 毫米 ,与历史上连枯最长 14 年(北京站 1857~1870 年)平均降水量 492 毫米 相接近。 1981 年 7 月下旬,密云、官厅两大水库蓄水仅 5. 1 亿立方米 ,地表水资源入不敷出,地下水也大面积超采,供水形势极为严峻。为了度过这次供水危机, 1981 年国务院决定,密云水库主要保北京,天津改为由滦河供水。北京市也采取了限工、压农、保生活的供水方针,并实施了计划用水、节约用水措施。   第四次水危机( 1999 ~ 2007 年)。北京出现连续 9 年干旱, 9 年平均降水仅 428 毫米 ,到 2003 年 11 月底,密云水库蓄水 7. 6 亿立方米 ,官厅水库蓄水 2. 1 亿立方米 ,比 1999 年初分别减少了 20. 8 亿立方米 和 3. 2 亿立方米 。   这期间,北京由于地下水连年超采,水位持续下降。北京水务部门先后建成怀柔、张坊、平谷、昌平 4 处应急水源,同时还将几座中型水库纳入城市供水系统统一调配,并多次分别从山西大同的册田水库,北京延庆的白河堡水库,河北的友谊水库、壶流河水库、响水堡水库、云州水库等向北京紧急调水,以解决北京水资源供需的燃眉之急。   位于北京市西北 90 公里 永定河上的官厅水库,是我国解放后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库,主要任务是防洪、供水、发电,也是北京市重要的供水水源地之一。但由于近 20 年来水量大量减少,水质受到上游河北张家口一带工业污染,已不符合饮用水标准,不再向市区供饮用水,而作工农业用水。而曾经水流湍急的永定河,如今即使在 7 、 8 、 9 三个月的丰水期,也无水流淌。   王建还发现,密云水库目前蓄水也只有 10 亿立方米左右,内湖部分水面已变成大片庄稼地。他说,平水期北京周边十库九旱、有河皆干;枯水期颐和园昆明湖、圆明园福海以及北大未名湖等都干涸见底。   问题在于恶性膨胀的城市规模,快速增长的城市人口,以及高速发展的城市经济。王建说。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2004 ~ 2020 年)》提出,从水资源承载力等约束因素出发,结合人口自然增长率, 2020 年北京人口规模应控制在 1800 万人左右。而截至 2008 年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已经达到 1695 万人,比 2007 年末增加 62 万人,相当于增加一个中等城市的人口规模。据北京市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于秀琴透露, 2005 年以来,北京相当于增加了 4 个中等城市的人口规模。当务之急,是控制城市继续恶性膨胀。王建说 。 5 年前的警告:水资源危机为大城市发展亮起了红灯 2004 年 3 月 2 日 ,我在光明观察发表文章:水资源危机为大城市发展亮起了红灯。文章指出,种种迹象表明,人类的过度开发不仅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大量物种的灭绝,而且危及农村的生存环境,威胁人类的生存基础。大城市的发展应该受到地方资源的严格限制。失去农村支撑的城市将是一座死城,中国西部沙漠化过程就是证据 。 水资源危机为大城市发展亮起了红灯!盲目满足大城市的过度需求可能导致生态环境和生存环境的恶化与危机。与其耗资巨大实施调水工程,不如地区、城乡均衡发展。以破坏农村生存环境为代价的城市建设必须停止。农村生存环境破坏之日,就是城市自身生存条件消亡之时!淡水资源的短缺决定了中国城市水准的最高极限 。 5 年即将过去,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越演越烈。 2008 年末 2009 年初我国北方遭遇 50 年一遇的严重旱灾,专家称城市恶性膨胀是农业受旱主因,重读这篇文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北京与河北发生拒马河水权之争   ●引拒济京工程拟用一组机井将拒马河浅层地下水引至燕山石化,但下游河北居民的水井可能就此报废   ●地处京畿的河北在自身缺水情况下承担着保证京津用水的义务,但相关水权分配和补偿的机制尚未建立(资料来源: http://news.tom.com/1002/2004225-698422.html )   北京引拒工程的最初方案是把原有的引水渠道胜天渠的坝首加高,拦蓄更多的地表水;同时打一组 40 多眼机井的机井群,把拒马河的浅层地下水拦截后通过管道输往北京。拒马河的地质条件不能储存深层地下水,一旦工程实施,从地上到地下,拒马河水将全部被截在北京一段,下游的河北境内将滴水没有。一位河北水利部门的官员指出了引拒工程的利害。 据河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水资源处研究员郎洪钢统计,北京的引拒工程将对下游河北省境内的 9 个县市 300 多万人口造成巨大影响。郎洪钢认为,若北京引拒工程实施,下游地区 75% 以上年份将断流。下游已建好的众多水利工程将报废, 100 多万亩水浇地将变为旱地。同时,华北明珠白洋淀的生态环境也将恶化,并加剧下游地区的耕地沙化。   石亭镇人大主席夏雪松出示了一份上呈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吴邦国委员长的请示报告,报告署名涞水县部分人大代表,落款日期是 2003 年 11 月 28 日 。在这份报告中,北京引拒工程被称为非法截流工程。报告称:如果这项工程实施,将切断拒马河的表流及潜流,造成地下水主要补给断流,我县 10 个乡镇 26.9 万人面临水荒。养育了我们祖祖辈辈的这片土地将无法生存。因此,强烈要求中央领导制止这项工程的施工,依法严肃查处违法者。    维持大城市存在的代价 维持大城市的物质消耗随着现代化的需求而成几何级数增长,城市用水短缺仅仅是最敏感的问题之一。交通拥挤、用地紧张、服务设施配套等等,迫使城市不断扩大。如不及时限制,后果不堪设想。即使大城市保持现有的人口规模,随着生活条件和居住条件的改善,私人轿车的增加,淡水的需求量也会成倍增加。   水利部门的资料显示,拒马河流域目前是河北省严重缺水的地区之一,而河北省也已成为全中国最缺水的地区之一。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 203 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 311 立方米 ,是全国平均值的 1/7 ,不及国际上公认的人均 1000 立方米 缺水标准的 1/3 ,甚至比不上以干旱缺水著称的中东和北非地区。同属海河流域的北京和天津情况更糟,目前北京人均占有用水量不足 300 立方米 ,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 1 / 8 。   目前,整个海河流域的水资源形势相当严峻。据统计,全流域水资源总量 372 亿立方米,在全国七大流域中,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量最低,仅 305 立方米 。因为地下水超采,目前华北已经形成世界上最大的漏斗群。整个河北省已形成 21 个漏斗区,总面积达 4 万平方公里左右。    20 年来,北京人口由 800 万增至近 1400 万,国内生产总值从 300 多亿元增长到近 3000 亿元,地表水资源严重匮乏导致地下水严重超采。截至目前,全市地下水累计超采 60 亿立方米,可供开采的地下水已经十分有限。自 1997 年以来,河北省连续 7 年大旱,水资源持续减少。目前河北全省年用水量平均达 230 亿立方米,供水量只有 170 亿立方米,之间的缺口只能靠超采地下水来补充。有专家估计,如果没有外调水的情况下,河北 2005 年和 2010 年仍将缺水 57. 3 亿立方米 和 61. 8 亿立方米 。海委会一位官员坦承, 由于水资源的紧张,北京、天津、河北三地之间都出现了规模不等的水事纠纷 。   历史的教训:先生存后发展   研究表明,差不多 30% 的热带雨林降水通过林木的根和叶得到再循环,砍伐林木会造成类似引发撒哈拉现象这样的恶性循环。在自然界的旱涝循环中,雨期把大陆变成到处是沼泽湖泊,地下水也得到最大限度的补充。旱期到来的时候,动植物就可以靠丰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来维持生存,直到下一个雨期。人到来之后,与淡水争夺生存空间。旱期排水造田减少了陆地蓄水面积,雨期为保护农田则修堤筑坝,让淡水沿江河白白流回大海。久而久之,地表水被排尽,地下水被抽干,它们都得不到自然的补充而失去流动与自净化能力。水草肥美的草原最终变为沙漠。自然界是生涝以备旱,人类是排涝以生旱。违反自然规律必然受到自然的惩罚。不仅撒哈拉地区是这样,中国的沙漠随都城的东迁而东移,埃塞俄比亚首都随土地沙漠化和干旱而八次南迁,都表明人类活动加剧了土地沙漠化。其主要原因是大面积热带雨林、地表水和地下水遭到严重破坏,使植被失去了生存的基础。要恢复自然界的旱涝平衡,就必须给人类生存必需的物质淡水、空气和其它生物留有足够的存在空间,如中国目前实行的退田还湖、退田还林的措施。 中国和世界历史都有关于创世之初发生大洪水的记载,大禹治水是变堵截为疏导而获得成功的典型范例。疏导意味着大量地表水白白地流归大海,他虽然给人类留下了大量陆地空间,但最终导致地表水的流失和沙漠化的逐步发展。在人类的自我保护意识中,排涝保护农田是自身生存的需要,随之而来的沙漠化却同样威胁人类的生存。这样看来,大禹治水的成功恰恰表明人类对沙漠化负有责任。恩格斯曾对人类盲目的实践作过精彩深入的分析: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效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光了,但是他们夢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因而也失去了积聚和贮存水分的中心。这一精辟的分析同样适用于人类对洪水的胜利。土地沙漠化是自然界对人类破坏地表水资源的惩罚。我们必须改变与水源争地的旧观念,在相互依存中求得发展 。 被一再忽视的建议:建一个全国范围的有机肥料大工厂 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的专家在最近结束的东北黑土资源调查中得出的结论,由于对东北黑土资源的保护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东北黑土土壤严重退化。多年的不合理耕种和土壤侵蚀的发展,东北黑土层已渐浅薄。 张旭东 教授认为,东北黑土有机质含量和质量下降的直接原因是掠夺式经营方式,以及长期采用不合理的耕作制度造成的。由于土地分散经营 , 加之农民急功近利的思想 , 有机肥施用量大大减少 , 仅以施用化肥来维持当季作物生长 。 来自黑龙江省讷河市农技推广中心的全国人大代表谭志娟说,土地是载体,发展农业离不了。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是东北平原重要组成部分 , 是世界仅有的三大黑土带之一 , 是我国农业的宝地,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商品粮。过去的黑土地油汪汪,不上粪也打粮的状况已经成为历史。她列出几组数字:目前黑土层厚度由建国初期平均 80 厘米 ,减少到 40 厘米 ,土壤板结,耕性不良;土壤有机质含量由开垦初期平均 6.4%, 下降到 2.3%, 导致土壤抗灾和产出能力降低。据多点调查,开垦和耕种 50 ~ 60 年的耕地,全氮量下降 33.98 %,全钾下降 64.14% ,土壤缺硼、钼、锌和硫较为普遍 。 黑土层可能在 50 年内消失,前提是如果不能加以有效防治,这是水利部专家最近的警告。黑土地将成为另一个黄土高原区 ?   参加保护长江万里行活动的众专家在考察后直言不讳:长江水系已陷入深度危机,若不及时拯救, 10 年之内,长江水系生态将濒临崩溃。   人为的因素在长江流域显得尤为突出,各企业取得污染权几乎不费吹灰之力,这当中也是地方保护和环境腐败在作祟。中上游地区引进的众多项目大都是污染严重的工业,完全可以用企业林立,排污口密布,且大都直排入江来形容。由于当地环保归属地方政府管理,当环保和经济发展发生冲突时,地方政府大多会选择后者;另外,生活污水的排入量和工业污水的排入量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更为严重的是沿江农业对长江水的污染,据专家估算,农业污染物总量与工业、生活排放的污染物总量相当,农业的污染主要来自于肥料的不合理使用,解决农业对长江的污染可能比解决工业污染更为艰难;还有由于沿江植被的大肆破坏导致融入长江的泥沙增多,长江水逐渐混浊起来,近年来长江会成为第二条黄河的说法已广为流传。 权威统计称, 2003 年,长江流域的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年排放量已高达 250 多亿吨,其中 90% 未经处理直接排入长江。结果是长江水的自洁、自调功能的逐渐丧失,长江珍稀动物的灭绝和沿江居民饮用水的恶化。有专家进一步论证,说在污染严重的沿江城乡里癌症肆虐 。 农业、牧业和手工业的分工,一方面导致商业的大规模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土地与有机肥料的隔离状态。 农村的生态循环模式是:人畜的粪尿用于农肥,农肥在农田中转换为人畜的食物。城市的最初形式仍然保持了这种合理循环,但是,城市的不断扩大逐渐背离了这一模式,使人粪尿完全变为无用有害的城市污水。我们在《西部沙漠化与东部地下水的关系》等论文中提出,解决城市淡水危机的重要方法是改造城市的污水管道设计,恢复城市的有机农肥制造厂的功能,通过专用管道,将人粪尿输送到农村,处理后灌溉农田。这是一个产量巨大的有机农肥厂,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巨大。开源节流,堵塞人类浪费水资源的各种渠道是近期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途径。例如,城市住宅将厕所和洗澡(手)间分开,饮用水和非饮用水分开,使用非饮用水冲刷马桶,冲刷粪尿的污水由专门管道通往郊区,供施肥和灌溉,并实行两类水价制度。这样既可以减少污水数量,又可以解决有机肥和灌溉用水短缺的矛盾。以一人一天排泄 1 公斤 人粪尿计算,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每天产出一千吨。宝贵的生态资源变为废物和负担,成为城市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城市的反自然发展倾向值得关注 。 城市污水管道和粪尿管道的分离涉及到千家万户,是一项规模浩大的利民工程。它涉及到城市下水管道的重新设计、重新安装、沼气厂的建设、有机肥料厂的建立,从而带动钢铁业、水泥业、建筑业、电业、农业、环保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节约型循环经济模式是深化改革的需要 。 人粪尿和有机垃圾经过发酵可生成沼气,为城市和农村提供能源,剩余物可制成有机肥料。将城市的人粪尿和有机垃圾处理为有机肥,既可解决城市污水污物的处理困难,又可解决农村的有机肥缺乏现状,是使城乡双赢的重大举措。地方政府管理的缺位,就在于没有从预防生态危机的高度认识问题,没有看到可持续发展的巨大商机。面对东北黑土地 50 年完全消失的警告,地方政府必须提高认识,有所作为,促进城乡的和谐发展。 城市污水管道和粪尿管道的分离工程既有国内的广泛市场,又可利用变废为宝的可持续资源。相关部门必须予以关注 。 灾害频发警钟长鸣 1947-1977 年和 2000-2030 年同样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1952-1964 年全球四次 9 级强震接连发生, 1946-1977 年全球 8.5 级以上强震集中发生, 1959-1961 年的中国三年自然灾害, 1955 、 1957 、 1964 、 1969 、 1972 、 1976 年中国的严重低温冻害, 1957-1958 年、 1968-1969 年、 1977 年三次流感世界大流行,都在灾害链的记录之内。经过 27 年间歇之后, 2004-2007 年全球已发生 3 次 8.5 级以上强震, 2008 年年初中国南方发生了 50 年一遇的低温暴雪冻害, 2008 年末 2009 年初中国北方发生 50 年一遇的严重旱灾。 20 世纪 50-70 年代的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已经开始重演。灾害频发警钟长鸣。 我在 2008 年 3 月 2 日 指出,近期科学研究的一系列成果揭示了冷气候、台风、强潮汐、流感全球大流行和强震相互对应的规律和物理机制,对气候及其相关灾害的预测有重大科学意义。规律表明,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强震、低温、干旱、洪涝、飓风伴随拉尼那、流感伴随厄尔尼诺将越来越强烈。 2004 年底的印尼地震海啸和 2008 年年初中国南方的低温暴雪冻害是自然界对人类发出的警告: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已经启动,人们必须有所准备。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自然灾害呈链状相互连接,彼此激发,为人类预防预测灾害提供预兆和信号。拉马德雷进入冷相位的时期,不仅仅会导致低温冻害,而且强震、海啸、台风、沙尘暴、流感等也会环环相扣地出现,形成灾害链 。 2008 年末 2009 年初中国北方 50 年一遇的严重旱灾在敲响水资源危机警钟的同时,也为大城市发展亮再次起了红灯!饮鸩止渴式的大城市恶性膨胀必须停止,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也必须提到议事议程。手中有粮,遇事不慌。世界市场的粮价高涨应引起相关部门足够的警惕 。 参考文献 1. 专家称城市恶性膨胀是农业受旱主因。 2009 年 02 月 17 日 03:52 东方网。来源:成都商报。 http://news.sina.com.cn/c/2009-02-17/035217227763.shtml 2. 章轲。北京的水 : 国际化都市过程中提供教训和借鉴。 2009 年 02 月 18 日 03:20 第一财经日报。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90218/03205867855.shtml 3. 杨学祥 . 水资源危机为大城市发展亮起了红灯! ( 2004-3-2 ) .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http://www.gmw.com.cn/03pindao/guancha/2004-3/2/996001.htm 4. 王军。东北黑土地退化严重。 2005 年 03 月 22 日 13:16:22   来源: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5-03/22/content_2728272.htm 5. 林东升。加强农技推广提高耕地质量。 日期: 2005-03-16 来源:农民日报。 http://www.agri.gov.cn/kjtg/t20050316_336277.htm 6. 南风窗:直面生态危机 时间: 2005-1-6 8:41 :00 。 http://www.h2o-china.com/news/viewnews.asp?id=27025 7. 杨学祥。生态危机启示录:构建城市与农村的和谐发展 . 位置:中国农业信息网。 2005-05-08 来源:光明观察 http://www.agri.gov.cn/jjps/t20050508_367473.htm 8. 杨学祥 . 从循环型经济到节约型经济(重发) . 发表于 2008-11-30 14:44:38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9096 9. 杨学祥 . 生态危机启示录:构建城市与农村的和谐发展(重发) . 发表于 2008-11-30 15:42:16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9107 10. 杨学祥 . 扩大内需整合资源:建一个全国范围的有机肥料大工厂 . 发表于 2008-11-30 21:21:55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9138 11. 杨学祥。灾害链规律不容忽视。文汇报。科技文摘专刊(第 683 期)。 2008 年 3 月 2 日 第五版。 http://whb.news365.com.cn/kjwz/200803/t20080302_1777631.htm 12. 杨学祥 .  从石油争夺到粮食控制:美粮食武器逼近中国 . 2008-06-20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 国际军事。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6/20/content_793893.htm 13. 杨学祥 . 我们在为自己的愚蠢买单:不要成为三大战争的失败者 . 发表于 2008-10-4 16:06:45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1392
个人分类: 灾害预测|3747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感染禽流感:2008年3例和2009年1月8例(转载)
杨学祥 2009-2-2 12:31
我国已确诊8例人感染禽流感病例 5例死亡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01日13:41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二月一日电 (记者 曾利明) 截至昨天二十四时,中国内地今年一月已确诊八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其中五例死亡。这一数字比二00八年全年仅有三例明显增加。   湖南省卫生厅昨晚通报的溆浦县新确诊的一例是该省发现的第二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患者。一月十九日,该省怀化市确诊一例来自贵州的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患者,一月二十日,患者因救治无效死亡。   一月二十五日,贵州省确诊一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二十九岁的男性患者一月十五日发病,即往贵州省人民医院就诊,目前病人病情有所好转,正继续实施积极救治。与患者密切接触的一百二十五人均未出现异常临床症状。   一月二十六日,广西确诊一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由于患者梁某病情危重,经全力救治无效于二十六日死亡。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患者发病前曾接触过病死禽。   除上述四例外,一月六日北京市确诊一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患者去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发病,今年一月五日死亡。   一月十七日卫生部专家组确定一名山西患儿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患者二岁一度病情危重,被送到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治疗。   一月十八日,山东省确诊一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患者为二十七岁女性,已于一月十七日死亡。   一月二十四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诊一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患者为三十一岁女性, 于一月十日发病,二十三日凌晨死亡。   有关专家指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禽类向人传染,到目前为止,世界卫生组织尚未发现和公布人传染人的病例,从理论上来说,人禽流感不具备大面积传播、扩散的可能。   专家建议,为有效防范人禽流感,公众应尽可能减少与禽类接触,到市场购买活禽时,应佩戴手套、 口罩等,不要食用病死禽;同时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未熟的肉类及蛋类等食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完) http://news.sina.com.cn/h/2009-02-01/134117128234.shtml
个人分类: 备忘录|2407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阿拉斯加州南部里道特火山附近地震频繁或将喷发
杨学祥 2009-1-31 15:26
  新华网洛杉矶 1 月 30 日电 ( 记者高原 ) 近一段时间以来,位于 美国阿拉斯加州南部的里道特火山附近地震频繁,美国专家预测该火山将在几日或几周内喷发 。   里道特火山位于阿拉斯加南部港口城市安克雷奇西南约 180 公里处,海拔超过 3000 米。美国媒体 30 日援引阿拉斯加火山观测台发布的报告说,近期该火山附近不同程度的地震明显增多,这种现象和其他有关迹象使科学家推测未来几日或几周内这座火山可能会大规模喷发。阿拉斯加火山观测台目前已将里道特火山的警报级别提高到警戒级,并正在严密监测当地的地质变化。当地有关部门提醒居民做好防范。 里道特火山最近一次喷发是在 1989 年 12 月,喷发共持续了约 4 个月,其喷出的气体和火山灰形成了高度超过万米的喷发柱,落下的火山灰覆盖了大片地区,安克雷奇市的航空运输受到严重影响,居民生活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科学家认为,该火山近期可能喷发的规模不会超过上一次【 1 】。 根据我国的统计资料, 1889-2008 年,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21 次。在 1889-1924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6 次,在 1925-1945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1 次,在 1946-1977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及其边界发生 11 次,在 1978-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0 次, 2000-2035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 3 次 。 20 世纪共有 4 次 9 级以上特大地震都发生在一个很短的时期内: 1952 年 11 月 4 日 堪察加发生 9 级地震, 1957 年 3 月 9 日 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发生 9.1 级地震 , 1960 年 5 月 22 日 智利发生 9.5 级地震, 1964 年 3 月 28 日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发生 9.2 级地震 (每次间隔约 4 年) 。 1952-1964 年特大地震滞后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 5 年,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 9 级特大地震滞后 2000-2035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约 4 年,按此数字特征, 2009 、 2013 、 2017 年及其前后一年,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性就很大 。它们与地球转速季度平均值变化的转折点 1957.79 , 1961.93 和 1965.61 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10 】。 20 世纪共有 4 次 9 级以上特大地震,其中在阿拉斯加就发生两次。 2004 年以来, 8.5级 以上强震一直在印尼苏门答腊徘徊。 德国波茨坦地理学研究中心 1999 年末绘制出首张世界地震风险分布图。波茨坦地理学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搜集了地球最近 500 年来的地震数据,并结合地震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绘制出了这张世界地震风险分布图。这张彩色分布图根据不同地区地震风险的强弱分成 4 个等级、 8 种颜色。从图上可以看出,地震风险最高是在欧亚接壤的土耳其、伊朗和我国西部一带;日本列岛、台湾、菲律宾至印度尼西亚以及 美国西海岸 、墨西哥、秘鲁、智利一带,地震风险最低的是俄罗斯、非洲大陆、加拿大和巴西。 1999 年土耳其、希腊、台湾等一连串地震表明,尽管地球的年龄已到中年,但还是非常活跃,未来地震还将是威胁人类的最难预测的自然灾害 。 强震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在 1977-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连续 22 年没有发生 8.5 级以上强震,全球气候在这一时期迅速变暖,海平面迅速上升,太平洋增加了 5-10 厘米厚的海水层,破坏了原来的地壳均衡和水均衡,形成陆海地壳的翘翘板运动,导致新一轮的地壳均衡过程。 2004 年 12 月 26 日印尼苏门答腊地震( 8.7 级)海啸拉开了全球 8.5 级以上强震序幕。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从 1950 年到 1965 年短短 16 年内发生了 7 次 8.5 级以上强震。平均两年一次,最短时间间隔为 5 个月 。 两次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地震过程表明,强震主要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前 20 年。 2000 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之后, 2004 年、 2005 年和 2007 年连续发生三次 8.5 级以上地震,近 13 年是最高的强震风险期 。 2007 年 9 月 7 日 的研究结论是:在 2007-2030 年内,将要发生 5 次左右的 8.5 级以上地震。我们列出的 8 个名单中约有一半可能发生。 美国阿拉斯加、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和中国西部也是地震高发区域 。我们必须增强抗震防灾意识,现在就应该收集情报,采取对策。临震预报难度较大,但中长期地震预报在世界范围内从未间断。必须加强中国地震风险区域的研究 。 现在看来, 2007 年 9 月 7 日的研究结论对中国的强震预防是非常有意义的。遗憾的是,我们只注意了强震的时间规律,忽略了强震的空间规律。 2008 年 5 月 12 日中国四川汶川 8 级地震的发生,使空间规律更加明显:印尼中国西部俄罗斯东部 美国 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印尼(中国?)。整体规律是沿环太平洋地震带顺时针旋转,当然,中间也夹杂两地之间的反复震荡。 9 级特大地震也符合这一规律【 12 】。 关注美国阿拉斯加州南部的里道特火山附近地震频繁。 参考文献 1. 高原。美国里道特火山附近地震频繁或将喷发。 2009 年 01 月 31 日 12:56 新华网。 http://news.sina.com.cn/w/2009-01-31/125617124374.shtml 2. 张家诚 , 李文范 . 地学基本数据手册 . 北京 : 海洋出版社 , 1986. 186-188 3. 郭增建 .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的巨震是调节气候的恒温器之一 . 西北地震学报 . 2002, 24(3): 287 4. 杨冬红,杨学祥。地震周期的数值估计。国际地震动态。 2005 ,( 12 ): 37-43 5.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 2006 , 28 ( 1 ): 95-96 6. 郭增建,郭安宁,周可兴。地球物理灾害链。西安地图出版社, 2007 : 111-114,146-158 。 7.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8-9. http://www.jllib.cn/library/magazine/20080707k.htm 8. 杨学祥,杨冬红 . 2004-2018 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发表于 2008-5-10 11:08:23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736 9. 杨学祥,杨冬红。 2004-2018 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发表于 2008-5-10 11:08:23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736 10. 杨学祥。 1952 至 1964 年和 2004 至 2018 年特大地震频发的相似性。发表于 2008-12-22 11:21:59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52238 11. 顾钢。德绘出首张世界地震风险分布图。 1999/12/29 10:31 科技日报。 http://tech.sina.com.cn/news/ology/1999-12-29/14416.shtml 12. 杨学祥。特大地震的时空特征:沿环太平洋地震带顺时针旋转。发表于 2008-9-15 20:37:21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090 13. 杨学祥 .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中可能发生的强震名单(修改稿) . 2007-9-7 上海环境热线 . 绿色论坛 . 。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7/200711784.htm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076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中部冰风暴已致100多万户断电24人死亡
杨学祥 2009-1-30 07:57
  新华网华盛顿 1 月 29 日电 ( 记者 王薇 杨晴川 ) 冰风暴袭击美国中部地区,导致超过 130 万户住宅和商用建筑断电, 29 日仍没有恢复电力供应。   据美国媒体报道,受灾较为严重的肯塔基州的电力人员、甚至国民警卫队员已经连续 24 小时作业,修复电力供应。从俄克拉何马到西弗吉尼亚各个受灾的州,电力部门都在抢修。在一些地区,电力可能要等到 2 月中旬才能恢复。   在肯塔基州,超过 50 万人没有电力供应。州长贝希尔说,很多县镇陷入没有供电、供暖和通信的境地。联邦政府已经承诺向其提供援助。在印第安纳州,目前仍有近 9 万人生活在黑暗中。   报道说,在没有电力供应条件下,大量灾民涌入避难所,还有不少人凭借烧火等方式抵御严寒,使用煤气炉做饭。然而,紧急救援部门担心,随着气温继续下降,这场冰雪灾害会更加严重。   报道说,截至 29 日,已有至少 24 人死于冰风暴导致的意外事故【 1 】。 2008 年 10 月 -2009 年 2 月月亮近地潮与日月大潮相距不超过 3 天,为持续 5 个月的强潮汐时期。 2009 年 1 月为其中第四个月, 22 日以后的重要组合如下: 潮汐组合 D : 2009 年 1 月 22 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南纬 27.0815 度,潮汐南北震荡较大。 潮汐组合 E : 2009 年 1 月 26 日为日月大潮和日环食,两者叠加,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 F : 2009 年 1 月 30 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 -0.00001 度,赤道地区潮汐变化较大 。 我在 1 月 19 日就指出, 2009 年 1 月下旬集中了三次潮汐组合 DEF ,两两间隔为四天,不是叠加,但相对比较集中。强潮汐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在强潮汐期间发生的地震、火山、台风、暴雨、暴雪和寒流将得到加强,可能发生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 。 一月二十三日伴随着呼啸的北风,中国北方大部气温剧烈降低,一夜之间,甘肃、宁夏、陕西、山东、东北等地气温骤降了二十二摄氏度。强潮汐的激发作用值得关注【 7 】! 美国中东部 26 日至 28 日连续遭受特大暴风雪袭击,延续了强潮汐的激发作用【 12 , 13 】。 美国中部冰风暴灾害值得关注! 参考文献 1. 王薇,杨晴川。美国中部冰风暴已致 100 多万户断电。 2009 年 01 月 30 日 06:18 新华网。 http://news.sina.com.cn/w/2009-01-30/061817121349.shtml 2. 杨学祥 . 2009 年 1 月潮汐预警 . 发表于 2008-12-15 4:30:30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51143 3. 杨学祥 . 22 日潮汐组合: 23 日前后四川自北向南将遇强降温天气 . 发表于 2009-1-19 8:10:12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10689 4. 杨学祥 . 关注 1 月下旬潮汐组合:地震趋强冷空气活动强烈 . 发表于 2009-1-19 16:15:26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10749 5. 杨学祥 . 较大范围雨雪天气将影响春运: 22 日、 26 日和 30 日潮汐组合 . 发表于 2009-1-20 6:43:42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10828 6. 杨学祥。关注 22 日至 30 日潮汐预警:大范围雨雪和强降温。发表于 2009-1-21 3:44:12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10957 7. 杨学祥。受 22 日强潮汐影响甘肃等地气温骤降了二十二摄氏度。发表于 2009-1-24 11:10:55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11407 8. 杨学祥 . 2009 年 1 月潮汐预警 . 发表于 2008-12-15 4:30:30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51143 9. 杨学祥 . 22 日潮汐组合: 23 日前后四川自北向南将遇强降温天气 . 发表于 2009-1-19 8:10:12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10689 10. 杨学祥 . 关注 1 月下旬潮汐组合:地震趋强冷空气活动强烈 . 发表于 2009-1-19 16:15:26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10749 11. 杨学祥 . 较大范围雨雪天气将影响春运: 22 日、 26 日和 30 日潮汐组合 . 发表于 2009-1-20 6:43:42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10828 12. 高轶军。组图:暴风雪席卷美国东部至少 21 人丧生。 2009 年 01 月 29 日 05:08 人民网。 http://news.sina.com.cn/w/p/2009-01-29/050817119286.shtml 13. 杨学祥 . 美国中东部 26 日至 28 日连续遭受特大暴风雪袭击 . 发表于 2009-1-29 8:58:34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12018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272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疆乌鲁木齐一名女子感染禽流感死亡
杨学祥 2009-1-24 18:26
  乌鲁木齐在线讯 ( 记者 蔡丽娟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 1 月 24 日通报,自治区确诊一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   一女性患者, 31 岁,居住在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患者 2009 年 1 月 10 日发病,病情加重后入院治疗。由于患者病情危重,经全力抢救无效,于 1 月 23 日凌晨 4 时 40 分死亡。    1 月 22 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集患者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检测结果为禽流感病毒 H5N1 核酸阳性。 1 月 24 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标本进行了复核检测,结果显示禽流感病毒 H5N1 核酸阳性。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患者发病前曾有活禽市场暴露史。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确诊病例定义和我国诊断标准,卫生部人禽流感防控专家组判定该病例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确诊病例。   疫情发生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已按照《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采取了相应的防控措施。对所有密切接触者实行严密的医学观察,并及时进行全面的流行病学调查。截至目前,所有密切接触者未出现异常临床表现【 1 】。 截止 1 月 24 日,今年我国已有 5 例出现【 2-5 】。 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病毒病所副所长、国家流感中心主任舒跃龙研究员对当前人禽流感总趋势的推测: 中国人禽流感散发病例还将不断出现。 他透露,截至今年一月七日,包括北京报告的一例确诊人禽流感死亡病例在内,中国内地已累计发现确诊人禽流感病毒 (H5N1) 病例三十例,死亡二十例。全球十五个国家确诊人禽流感病毒病例三百九十三例,其中死亡二百四十八例,病死率超过百分之六十 。 流感大流行有 6 大气候特征: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前一年或前两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拉尼娜年; 20 世纪 50-70 年代同时为中国强沙尘暴年;前后一年或当年为中国东北地区冷夏年( 20 世纪 50-70 年代同时为严重低温冷害年);当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年;当年为太阳黑子谷年 m 或峰年 M , m-1 年, m+1 年或 M+1 年。 1889-1890 年、 1900 年、 1918-1919 年、 1957-1958 年、 1968-1969 年和 1977 年的禽流感爆发都满足这 6 大条件,同时,在 1890 年以来,满足这 6 大条件的只有以上 6 次爆发 。 1918-1919 年、 1957-1958 年、 1968-1969 年不仅是厄尔尼诺年,而且是太阳黑子极大值年(峰年),流感爆发强度大,成为历史上危害最大的流感三次大爆发; 1900 年和 1977 年不仅是厄尔尼诺年,而且是太阳黑子极小值年(谷年),流感爆发强度小,因而常常被忽略不计。 2007-2008 年为太阳黑子极小值年, 2011-2012 年为可能的太阳黑子极大值年。我们在盘点 2008 年时作如下点评:由于 2008 年还没有发生厄尔尼诺事件,流感爆发可能延迟到太阳黑子最大值年的 2011 年,强度也会増大。 2009-2011 年的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值得关注 。 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是流感大爆发的前兆。关注下一个厄尔尼诺事件 ! 参考文献 1. 蔡丽娟。新疆乌鲁木齐一名女子感染禽流感死亡。 2009 年 01 月 24 日 15:57 乌鲁木齐在线。 http://news.sina.com.cn/h/2009-01-24/155717110073.shtml 2. 魏铭言。北京确诊 1 例人感染禽流感致死病例。 2009 年 01 月 07 日 04:09 新京报。 http://news.sina.com.cn/c/2009-01-07/040916991099.shtml 3. 高风。山西确诊一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 2009 年 01 月 17 日 23:46 新华网。 http://news.sina.com.cn/c/2009-01-17/234617065828.shtml 4. 曾利明。山东确诊一例人感染禽流感病例 患者已死亡。 2009 年 01 月 18 日 21:43 中国新闻网。 http://news.sina.com.cn/h/2009-01-18/214317069863.shtml 5. 曾利明。湖南确诊一例人感染禽流感病例。 2009 年 01 月 19 日 21:08 中国新闻网。 http://news.sina.com.cn/h/2009-01-19/210817076341.shtml 6. 曾利明。流感中心称我国人禽流感散发病例将不断出现。 2009 年 01 月 09 日 19:28 中国新闻网。 http://news.sina.com.cn/c/2009-01-09/192817013244.shtml 7. 杨冬红,杨学祥。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气候特征。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7 ,( 3 ): 1-8 8. 杨冬红,杨学祥 . 厄尔尼诺事件和拉尼娜事件的成因与预测 . 沙漠与绿洲气象 . 2008,2(5): 1-10 9. 杨学祥 .2008 年自然状况展望:气候变化持续异常。 刊发时间: 2008-01-07 11:43:07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1/07/content_719991.htm 10. 杨学祥 . 美国气象专家预测:明年形成拉尼娜天气的可能性较大 . 发表于 2008-12-30 10:01:48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07658 11. 杨学祥。盘点 2008 年全球气候异常。发表于 2008-12-21 9:24:37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52064 12. 杨学祥 . 2009 年流感信息:北京确诊 1 例人感染禽流感致死病例 . 发表于 2009-1-7 7:12 :43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08931 13. 杨学祥 . 山西确诊一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 . 发表于 2009-1-18 3:09:43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10559 14. 杨学祥 . 厄尔尼诺是爆发前兆:人禽流感散发病例将不断出现 . 发表于 2009-1-19 19:16:19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10768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138 次阅读|1 个评论
2008年是全球自然灾害频发大灾年
杨学祥 2009-1-23 02:21
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秘书处和一家名为灾难流行病研究中心的机构 22 日在日内瓦联合发表了一份 2008 年全球自然灾害统计报告。报告表明,去年自然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和经济损失分别为 2000 年至 2007 年期间平均值的三倍和二倍。 报告说,去年全球共发生了 321 次较大自然灾害,造成近 23.6 万人死亡,受灾人数达 2.11 亿,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为 1810 亿美元。纳吉斯热带风暴在缅甸所导致的死亡和失踪人数高达 13 万 8366 人,是去年造成生命损失最惨重的灾难,其次是中国汶川发生的特大地震,夺去了 8 万多人的生命。同时,汶川地震还带来了约 850 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是去年经济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美国的艾克飓风导致的经济损失也高达 300 亿美元,这些因素都使得去年成为自然灾害的大灾之年。 统计还显示,从全球范围看,中等收入国家成为自然灾害造成经济损失的重灾区。而亚洲则是自然灾害导致生命损失最集中的地区,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十个自然灾害中,九个发生在亚洲 。 我们在 2008 年 1 月 7 日 指出, 2007 年是气候变化异常年。根据天文条件和灾害记录, 2008 年可能是气候变化持续异常年,拉尼娜、厄尔尼诺、旱涝、强震、流感等灾害交替发生,人们必须做好防灾准备 。 世界气象组织的年度报告称, 2008 年可能是自 1850 年有气候仪器记录以来第十个最暖的年份。目前估计, 2008 年全球海面和陆面综合气温比 1961 ~ 1990 年的年平均气温高 0.31 ℃ 。 2008 年的全球平均温度略低于 21 世纪已过去的各年份,这主要缘于 2007 年后半年发展起来的中等至强的拉尼娜现象。此外,自从 1979 年开始卫星测量以来,北极的海冰覆盖范围在融化期降至仅次于最低的水平。此外,世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包括破坏性洪涝、持续性严重干旱、雪暴、热浪和寒潮。世界气象组织对 2008 年的重要天气和气候事件进行了综合盘点 。 中国的传统是报喜不报忧,忽视灾害预警不仅减弱了民众的抗灾能力和意识,也削弱了相关部门的科学预见和指导作用。千年古国落伍世界,原因就在于缺乏科学发展观: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增强战胜灾害的信心;只有认清规律,才能把握世界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段秀杰。统计表明 2008 年是全球自然灾害频发大灾年。西部网。时间 : 2009-01-23 00:15:44 来源 : 国际在线。 http://news.cnwest.com/content/2009-01/23/content_1760310.htm 2. 杨学祥 .2008 年自然状况展望:气候变化持续异常。 刊发时间: 2008-01-07 11:43:07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1/07/content_719991.htm 3. 杨学祥 . 盘点 2008 年全球气候异常 . 发表于 2008-12-21 9:24:37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52064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272 次阅读|1 个评论
罗马尼亚匈牙利持续低温致近百人冻死
杨学祥 2009-1-12 04:42
罗马尼亚匈牙利持续低温致近百人冻死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1日 20:44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月11日电 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东欧的罗马尼亚和匈牙利近期持续低温天气已导致近百人死亡,两国都表示将对老人和流浪者等弱势群体给予更多关照。   罗马尼亚卫生部副国务秘书拉伊德阿拉法特10日在中部城市特尔古穆列什说,2008年12月29日以来,罗许多地方遭遇严寒,迄今已有43人被冻死,其中一名仅3个月大的婴儿因其居所供暖不足而被冻死。低温天气还导致每天急救呼叫骤增。   匈牙利社会与劳动部10日宣布,新年伊始,匈牙利已有40多人死于严寒,该国东北部的包尔绍德-奥包乌伊-曾普伦州和索博尔奇-索特马尔州的情况最为严峻,已有20多人被冻死。   罗马尼亚政府要求各地有关部门对贫困家庭、孤寡老人和流浪者等予以特别关注,对上述人员提供取暖、食品和临时居所等方面的援助。   匈牙利社会与劳动部则呼吁,一旦获悉有老人受到寒冷的威胁,要向居民区的登记员报告。总理久尔恰尼还要求交通、电信与能源部以及社会与劳动部拿出有助于预防冻死的建议。   近期,罗马尼亚和匈牙利持续严寒天气,部分地区气温降至零下20摄氏度。5日,罗马尼亚中部的科瓦斯纳县最低气温一度达到零下31摄氏度。气象部门预告,未来几天气温将略有回升。 http://news.sina.com.cn/w/2009-01-11/204417022393.shtml 我国10日午夜出现皓月顶空照景观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1日19:15 新华网   新华网南京1月11日电(记者蔡玉高、周润健)10日晚接近午夜时分,我国凡是天气晴朗的地方都惊现皓月顶空照的奇观。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表示,在他数十年天文观测中还是头一次看到如此天象。   据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预报,10日19时月球将运行到离地球最近的地方,距离仅为35.75万千米,比月球离地球的平均距离38.44万千米要近2.69万千米。此时,与1月11日11时27分月亮望(满月)的时间很接近。正因如此,当晚,月亮看上去将比平时大上16%左右。   10日太阳刚下山,又大又圆的月亮便升上了天宇,宛如悬在东方的一盏超大功率的明灯。随着月亮逐渐升入顶空,这一难得的天象也开始步入高潮。   王思潮介绍,10日晚南京的天气条件非常利于观测,可谓万里无云、玉宇净无尘。在接近午夜时分,一轮又大又圆的月亮升至顶空,整个星空便在月亮女神的全部统治之中。北方掌控天轴的北极星也逊让三分;北极星东方的北斗七星仿佛是在月亮下方站立的侍从;南方的著名亮星和星座金牛、猎户、天狼、狮子等也在向月亮朝拜。月亮女神仿佛还用一根魔棒将大地点化成银白色的梦幻世界。 http://news.sina.com.cn/c/2009-01-11/191517022255.shtml
个人分类: 备忘录|307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世界气象组织说拉尼娜现象导致欧洲严寒天气
杨学祥 2009-1-10 11:00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段秀杰):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的世界气象组织 9 日发表的一份声明说,导致目前一些欧洲国家出现严寒天气的部分原因是太平洋上形成的拉尼娜现象。   近日,欧洲一些国家遭受雨雪和严寒天气袭击,已经造成数十人死亡。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雅罗在声明中说,太平洋中部赤道地区以及东太平洋的海水表面温度低于正常温度,形成了拉尼娜现象,导致欧洲许多国家出现严寒天气。他说,由于天气现象是由多种因素通过极为复杂的相互作用产生的,所以只能说拉尼娜现象是原因之一。   雅罗同时表示,不能因为目前欧洲的严冬就认为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已不复存在。 1850 年以来的气象纪录表明全球气温的确处于不断上升的态势 。 我们在 10 月 28 日 指出, 7 月 30 日 - 11 月6 日 (109 天)为地球季节性自转减速阶段,不利于厄尔尼诺事件的形成; 11 月 18 日 - 1 月23 日 (66 天)为地球季节性自转加速阶段,是季节性的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原因。所以,今年 8-10 月厄尔尼诺进展缓慢与季节性气象不利因素阻碍有关,表明各种因素相互抗衡,季节性因素决定了异常变化的方向。这意味着厄尔尼诺的快速进展将发生在 2008 年 11 月 18 日 - 2009 年1 月23 日 (66 天)的地球自转加速阶段,与季节性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相一致 。 2008 年 11 月 18 日 - 2009 年1 月23 日 (66 天)的地球自转加速阶段,并没有改变 7 月 30 日 - 11 月6 日 (109 天)地球季节性自转减速阶段所造成的中东太平洋海温下降趋势,表明 2007 年 8 月至 2008 年 5 月拉尼娜事件的能量还未完全释放,并可能在 1 月 25 日 - 4 月7 日 (72 天)地球自转减速阶段 形成拉尼娜事件 。我们在 2008 年年初就指出拉尼娜增强厄尔尼诺后延的可能性。 2000 年全球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拉尼娜增强的原因 。 如果拉尼娜强度增大,持续一年半以上的拉尼娜事件或厄尔尼诺事件可能延续冷年或暖年的持续时间,例如, 1998-2000 年的强拉尼娜事件历时两年,使本应在 2000 年发生的强厄尔尼诺事件后延到 2002 年发生。因此,下一次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时间可能延后到 2008 年 10 月或者更长,视拉尼娜强度而定 。 世界气象组织称拉尼娜现象致欧洲严寒天气,我们也多次发布预警。 做好拉尼娜事件中的防灾准备:旱涝不均、低温冷害、台风暴雨和生物灾害值得关注。 参考文献 1. 段秀杰。世界气象组织称拉尼娜现象致欧洲严寒天气。 2009 年 01 月 10 日 07:03 来源:国际在线。 http://news.sohu.com/20090110/n261673333.shtml 2. 杨学祥,杨冬红 . 8 至 10 月厄尔尼诺进展缓慢 11 月下旬开始增强 . 发表于 2008-10-28 9:57:18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4421 3. 杨冬红 , 杨学祥 . 潮汐和地震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7 , 1 ( 4 ): 5-12 。 4. 杨冬红,杨学祥 . 厄尔尼诺事件和拉尼娜事件的成因与预测 . 沙漠与绿洲气象 . 2008,2(5): 1-10 5. 杨学祥 . 2008 年自然状况展望:气候变化持续异常。 刊发时间: 2008-01-07 11:43:07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1/07/content_719991.htm 6. 杨学祥 . 美国气象专家预测:明年形成拉尼娜天气的可能性较大 . 发表于 2008-12-30 10:01:48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07658 7. 杨学祥。盘点 2008 年全球气候异常。发表于 2008-12-21 9:24:37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52064 8. 杨学祥 . 美国气候研究预测中心: 2009 年三月可能会有拉尼娜现象发生 . 发表于 2009-1-8 6:45 :55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09145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662 次阅读|0 个评论
2009年上半年拉尼娜现象将持续:做好防灾准备
杨学祥 2009-1-10 04:44
美国气候预测中心周四表示,由拉尼娜现象引发的太平洋洋面低温异常情况可能在 2009 年上半年持续。美国气候预测中心在其最新的报告中指出: 2008 年 12 月时,赤道太平洋的中部和东部海表温度愈发异常。美国气候预测中心的月度报告指出,太平洋温度在前几周里愈发低于正常值。低空东风和高空西风也在赤道太平洋附近加强。综合海洋和大气的异常状况,说明拉尼娜现象的有所发展。另外报告还称,近期几乎所有尼诺地区的预测报告都指出, 2009 年上半年海洋表面温度会低于平均水平。至少一半的预测认为 2009 年上半年海水温度会下降到拉尼娜条件可出现的水平 。 我们在 10 月 28 日 指出, 7 月 30 日 - 11 月6 日 (109 天)为地球季节性自转减速阶段,不利于厄尔尼诺事件的形成; 11 月 18 日 - 1 月23 日 (66 天)为地球季节性自转加速阶段,是季节性的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原因。所以,今年 8-10 月厄尔尼诺进展缓慢与季节性气象不利因素阻碍有关,表明各种因素相互抗衡,季节性因素决定了异常变化的方向。这意味着厄尔尼诺的快速进展将发生在 2008 年 11 月 18 日 - 2009 年1 月23 日 (66 天)的地球自转加速阶段,与季节性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相一致 。 2008 年 11 月 18 日 - 2009 年1 月23 日 (66 天)的地球自转加速阶段,并没有改变 7 月 30 日 - 11 月6 日 (109 天)地球季节性自转减速阶段所造成的中东太平洋海温下降趋势,表明 2007 年 8 月至 2008 年 5 月拉尼娜事件的能量还未完全释放,并可能在 1 月 25 日 - 4 月7 日 (72 天)地球自转减速阶段 形成拉尼娜事件 。我们在 2008 年年初就指出拉尼娜增强厄尔尼诺后延的可能性。 2000 年全球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拉尼娜增强的原因 。 做好拉尼娜事件中的防灾准备:旱涝不均、低温冷害、台风暴雨和生物灾害值得关注。 参考文献 1. Carole Vaporean 。 2009 年上半年拉尼娜现象将持续 -- 报告。 2009 年 1 月 9 日 16:44 BJT 。高虹 译。 http://cn.reuters.com/article/oddlyEnoughNews/idCNChina-3396920090109 2. 杨学祥,杨冬红 . 8 至 10 月厄尔尼诺进展缓慢 11 月下旬开始增强 . 发表于 2008-10-28 9:57:18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4421 3. 杨冬红 , 杨学祥 . 潮汐和地震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7 , 1 ( 4 ): 5-12 。 4. 杨冬红,杨学祥 . 厄尔尼诺事件和拉尼娜事件的成因与预测 . 沙漠与绿洲气象 . 2008,2(5): 1-10 5. 杨学祥 .2008 年自然状况展望:气候变化持续异常。 刊发时间: 2008-01-07 11:43:07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1/07/content_719991.htm 6. 杨学祥 . 美国气象专家预测:明年形成拉尼娜天气的可能性较大 . 发表于 2008-12-30 10:01:48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07658 7. 杨学祥。盘点 2008 年全球气候异常。发表于 2008-12-21 9:24:37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52064 8. 杨学祥 . 美国气候研究预测中心: 2009 年三月可能会有拉尼娜现象发生 . 发表于 2009-1-8 6:45 :55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09145
个人分类: 灾害预测|3500 次阅读|0 个评论
禽流感病毒变异可能引发全球流感大流行(转发)
杨学祥 2009-1-9 13:44
禽流感病毒变异可能引发全球流感大流行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08日08:10 东方网-文汇报   本报讯(记者陈青)北京市1月6日确诊一名19岁女子因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死亡,这引起了上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昨晚,上海市卫生局紧急召集19个区县卫生局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人,要求切实将包括防控禽流感等在内的本市冬春季好发传染病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涉禽暴露人员的重点监测,建立预警制度,各发热门诊要加强预检以及相关消毒隔离措施。   根据现行的《上海市预防和控制人感染禽流感工作方案》,按照分级处置原则,人禽流感疫情分为四级:第一级是我国其他地区发现动物间禽流感疫情,或国外发生人禽流感疫情;第二级是本市或与本市接壤的外省发现动物间禽流感疫情,或我国出现人禽流感病例;第三级是本市发现人禽流感的疑似、确诊散发病例,或与本市接壤的外省发现多个病例,或我国出现人禽流感局部暴发流行;第四级是本市发现人禽流感在人群中局部暴发流行。疫情或病例发生后,如21天内未发生新的疫情或病例,将视疫情变化作相应调整。   据悉,本市已经确定人禽流感监测在43家流感监测点、4家禽类养殖场(其中青浦2家,嘉定1家,崇明1家)和南汇区周浦人民医院开展,并明确将监测重点锁定为涉禽暴露人员,即在禽类养殖、屠宰、加工场(户),活禽交易市场以及道口检查站设置监测点。在二级疫情状态下,暴露人员的监测点将扩大到本市所有规模禽类养殖场,监测实施每日报告;在三级及三级以上疫情时,监测点扩大到本市所有禽类养殖户、屠宰、加工、活禽交易市场以及道口。   据了解,根据相关要求,本市150家医院设置了发热门诊,实施严格的预检分诊制度,经预检分诊的呼吸系统发热病人,必须在发热门诊就诊,而无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应将不能确定诊断的呼吸系统发热病人,就近转诊到设置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同时,54家医院设置了隔离留观室。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近日发布的疾病预报中再次提醒称,以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为主要代表的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由于流感毒株变异快,极易造成大规模暴发流行。仅上世纪,全球性流感大流行就发生过4次,其中1957年、1968年、1977年均波及我国。而2003年以来东南亚不断出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引起世界各国对新一轮流感大流行的恐慌。世界卫生组织已多次警告:下一次流感大流行,极有可能会由H5N1禽流感病毒变异引起。 http://news.sina.com.cn/h/2009-01-08/081017001812.shtml 农业部专家称禽流感不会大范围暴发流行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08日20:11 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月8日电(记者 于文静)记者8日从农业部获悉,针对当前正值禽流感高发季节,禽流感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农业部要求各地采取强化免疫、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加强活禽市场监管、强化流通环节检疫监管、抓实春节期间疫病防控和动物卫生监督等五项措施加强防控。 父亲谈黄燕清发病过程  农业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近一段时间,印度、越南等周边邻国不断暴发禽流感疫情,对中国构成严重威胁,同时,国内疫情形势复杂,禽流感病毒污染面大,短期内难以根除,多种变异病毒同时存在,候鸟、野鸟传播病毒风险增加。此外,由于目前中国家禽养殖以散养为主,养殖环境条件差,管理落后,疫情防控难度进一步加大。随着春节临近,家禽及其产品流通更加频繁,活禽市场交易非常活跃,极易造成病原扩散蔓延。   对此,农业部要求各级兽医部门加大防控力度,确保不发生重大疫情,确保禽类产品安全。农业部要求,各地对新补栏畜禽、漏免畜禽和免疫不合格畜禽开展集中补免,确保免疫质量。重点加强病原学监测,对有可能引起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动物疫情和人畜共患病疫情立即上报。   据悉,由于采取切实有效防控措施,2008年6月份以来,中国没有发生过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全年共发生6起家禽禽流感疫情,未发生候鸟疫情。   农业部相关专家表示,综合分析当前国内外疫情形势以及采取防控措施情况,未来一段时间,全国禽流感疫情形势总体将保持平稳,不会大范围暴发流行,但局部地区发生疫情的隐患仍然存在。 相关阅读: http://news.sina.com.cn/c/2009-01-08/201117005482.shtml
个人分类: 灾害预测|2222 次阅读|0 个评论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最新发展趋势
杨学祥 2008-12-25 09:05
北京德润林 12 月 24 日消息:据澳大利亚气象局 12 月 23 日发布的报告称,过去两周赤道太平洋地区温度持续下降,这提高了拉尼娜天气形成的几率。如果形成拉尼娜天气,那么澳大利亚东北部地区高粱和棉花等夏粮作物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受到大雨的提振。   气象局称,考虑到目前的气候状况以及近期趋势,不排除南半球夏季期间出现拉尼娜天气的可能性。西太平洋地区数月来的信风一直强于正常,赤道太平洋中部和东部地区云量较多。但是大部分气候模型显示状况中立,明年一季度期间太平洋地区气温低于正常。   从历史角度来看,南半球夏季期间就形成拉尼娜天气很反常,不过 1999/2000 年度夏季确实出现过类似的情况。拉尼娜天气通常会导致澳大利亚降雨量高于正常水平【 1 】。   世界气象组织的年度报告称, 2008 年可能是自 1850 年有气候仪器记录以来第十个最暖的年份。 2008 年第一季度的特征是拉尼娜事件为中等至强程度,该事件从 2007 年第三季度开始,并盛行至 2008 年 5 月。 赤道太平洋中东部表层大面积表层水域温度偏冷,加上赤道太平洋西部异常偏暖的条件是典型的拉尼娜全球大气强迫的现象。无论在热带太平洋附近还是偏远的地方,诸多气候特征都表现了通常在拉尼娜事件情况下出现的现象。拉尼娜现象在 2 月份呈峰值状态,以后逐渐减弱, 2008 年下半年呈现近中性状态【 2 】。    11 月 25 日,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在北京组织召开了 2008 年秋季厄尔尼诺预测会商会。与会专家得出一致意见:今冬和明春,太平洋区域将不会产生厄尔尼诺。来自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家气候中心、国家海洋局第一、第二海洋研究所、北京大学等单位的从事厄尔尼诺预测和研究的近 20 位专家参加了会商。   与会专家分析了 2007 年以来的热带太平洋海洋大气的演变情况,近期热带西太平洋大气、海洋状况及其未来发展状况,介绍了各种动力和统计模式的预测结果,发表了预测意见。经过各专家讨论,形成一致的会商意见:目前,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接近常年,但赤道西太平洋表层海温略高于常年。根据当前的热带太平洋大气海洋演变状况以及模式预测结果,预计 2009 年 3 月份以前,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海温将呈现正常略偏冷状态。这就说明,在明年夏季到来之前,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非常小【 3 】。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雅罗在 16 日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指出,所有比 2008 年热的年份都集中在过去 12 年里。雅罗预计 2009 年可能不会发生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现象【 4 】。 我在 2008 年初指出,根据厄尔尼诺事件和潮汐的 11 年和 22 年周期, 2008 年的 11 年周期系列为: 1997 (强厄尔尼诺年, 1998 年为强厄尔尼诺转强拉尼娜年)、 1986 年(厄尔尼诺年)、 1975 年(拉尼娜年, 1876 年为厄尔尼诺年)、 1964 年(拉尼娜年, 1965 年为厄尔尼诺年)、 1953 年(厄尔尼诺年, 1954 年为拉尼娜年)、 1942 年(厄尔尼诺转拉尼娜年)、 1931 年(厄尔尼诺年)、 1920 年、 1909 年(强拉尼娜年)、 1898 年(拉尼娜年, 1899 年为拉尼娜转强厄尔尼诺年)、 1887 年(拉尼娜年)。 2008 年有极高的发生拉尼娜或厄尔尼诺的概率【 5 】。 如果拉尼娜强度增大,持续一年半以上的拉尼娜事件或厄尔尼诺事件可能延续冷年或暖年的持续时间,例如, 1998-2000 年的强拉尼娜事件历时两年,使本应在 2000 年发生的强厄尔尼诺事件后延到 2002 年发生。因此,下一次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时间可能延后到 2008 年 10 月或者更长,视拉尼娜强度而定【 5 】。 2007 年 8 月发生拉尼娜事件, 2008 年 2 月达到峰值, 2008 年下半年处于中性状态【 6 】。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全球气候异常变化的最强信号,关注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最新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李磊。澳洲气象局称太平洋指标显示拉尼娜天气可能形成。日期: 2008-12-24 14:17 作者: 来源:李磊工作室。 http://www.agri.gov.cn/gjdt/t20081224_1195543.htm 2. 世界气象组织年度报告盘点 2008 年全球天气气候。来源:中国气象报社。发布时间: 2008 年 12 月 19 日 中国气象局。来源:世界气象组织 责任编辑:张永。 http://www.cma.gov.cn/qxxw/xw/200812/t20081219_23561.html 3. 田东霖。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预测 : 明春不会产生厄尔尼诺。 2008 年 12 月 16 日 11:31 来源:中国海洋报。 http://www.chinanews.com.cn/gn/news/2008/12-16/1489152.shtml 4. 刘峻。 -8 ℃入九遇寒潮 或有雨夹雪。 来源 : 现代快报。发布日期 :2008-12-18 08:07:55 江苏都市网。 http://news.js.cn/people/2008-12-18/951279.html 5. 杨学祥 .2008 年自然状况展望:气候变化持续异常。 刊发时间: 2008-01-07 11:43:07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1/07/content_719991.htm 6. 杨学祥 . 盘点 2008 年全球气候异常 . 发表于 2008-12-21 9:24:37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52064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2705 次阅读|0 个评论
迄今十大最剧烈火山喷发图集及其气候变冷警报
杨学祥 2008-12-17 12:07
迄今十大最剧烈火山喷发及其气候变冷警报 杨学祥,杨冬红 附件: 新华网主页 - 新华图片 时代周刊:迄今十大最剧烈火山喷发 2008 年 09 月 20 日 10:44:49  来源:新浪科技 北京时间 9 月 18 日 消息,据美国《时代》杂志报道, 125 年前,印度尼西亚喀拉喀托火山喷发,释放出现代历史上最致命的火山岩浆和炽热气体。一系列同样壮观的火山喷发表明,类似灾难可能就潜伏于地表之下。以下就是美国《时代》杂志最近刊登的史上最剧烈的十次火山喷发。 喀拉喀托火山 喀拉喀托火山 所在国家:印度尼西亚 喷发时间: 1883 年 喀拉喀托火山位于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 1883 年 8 月 26 日 和 27 日连续两天喷发,据统计有 3.6 万人在这次灾难中丧生。火山喷发的声音响彻天空,甚至在 2000 英里以外的澳大利亚珀斯都能听得见。自此,喀拉喀托火山一直处于活跃期,最近一次喷发是在 2008 年。 培雷火山 培雷火山 所在地区:马提尼克 喷发时间: 1902 年 培雷火山 (Mount Pel e) 喷发被认为是 20 世纪最致命的火山灾难,夺去了 3 万人的生命。炽热的有毒气云和火山熔浆将圣皮埃尔整座城市湮没,在全市 2.8 万居民中,只有两个人躲过了这场浩劫。上图是岛民惊恐地远望灾后一片烟雾的可怕景象。培雷火山喷发的烟柱持续了 11 天之久。 圣海伦火山 圣海伦火山 所在国家:美国 喷发时间: 1980 年 位于华盛顿州的圣海伦火山的喷发持续了 9 个小时,产生了有记录以来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火山残骸。 57 人在这场浩劫中遇难,成为美国历史上最致命的火山喷发事件。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08-09/20/content_10082739.htm 新华网主页 - 新华图片 时代周刊:迄今十大最剧烈火山喷发 2008 年 09 月 20 日 10:44:49  来源:新浪科技 夏威夷火山国家公园 夏威夷火山国家公园 所在国家:美国 火山国家公园位于夏威夷岛,世界上最大的火山莫纳罗亚 (Mauna Loa) 火山和世界上最活跃的火山之一基拉韦厄 (Kilauea) 火山都位于这座公园内。莫纳罗亚火山最后一次喷发是在 1984 年,而基拉韦厄火山从 1983 年起就一直在向外喷射岩浆。 塔乌鲁火山 塔乌鲁火山 所在国家:巴布亚新几内亚 喷发时间: 2006 年 塔乌鲁 (Tavurvur) 火山喷出浓浓的灰黑色烟尘,随风飘向了拉波尔小镇的上空。岛民被疏散到另一个岛上,在海滩观看塔乌鲁火山喷发的景象。过去 70 年,拉波尔屡次遭受火山喷发的侵袭。 1994 年,该省政府因火山喷发而被迫将省会迁往别处。 默拉皮火山 默拉皮火山 所在国家:印度尼西亚 喷发时间: 2006 年 这个圆锥形火山自 1548 年起就不断喷发。数千人生活在默拉皮火山 (Mount Merapi) 的侧翼。在这张拍摄于 2006 年的照片中,当地人目睹火山喷发后不久,厚重的烟尘和熔岩在火山顶部出现。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08-09/20/content_10082739_1.htm 时代周刊:迄今十大最剧烈火山喷发 2008 年 09 月 20 日 10:44:49  来源:新浪科技 通古拉瓦火山 通古拉瓦火山 所在国家:厄瓜多尔 喷发时间: 2006 年 2006 年,通古拉瓦火山喷发后,这具肿胀的牛尸被火山灰盖得严严实实。这次灾难至少造成 5 人丧生, 13 人受伤, 5 个村落被火山灰和炽热熔岩所湮没。这座位于安第斯山脉的火山在 1999 年开始进入活跃期,持续至今。 克利夫兰火山 克利夫兰火山 所在国家:美国 喷发时间: 2006 年 克利夫兰火山是座活火山,位于美国阿拉斯加州中部的阿留申群岛。这张火山喷发的壮观场景是从国际太空站拍摄的。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08-09/20/content_10082739_2.htm 时代周刊:迄今十大最剧烈火山喷发 2008 年 09 月 20 日 10:44:49  来源:新浪科技 熔炉峰 熔炉峰 所在地区:留尼汪岛 喷发时间: 2007 年 5 万年来,熔炉峰 (Furnace Peak) 一直处于活跃期,从 1640 年开始,总共喷发了 180 次,距离现在最近的一次是在 2004 年。它现在是留尼汪岛最著名的景点之一。 柴滕火山 柴滕火山 所在国家:智利 喷发时间: 2008 年 经历了 9000 年的平静后,柴滕火山于 2008 年 5 月终于爆发了,迫使柴滕镇及附近居民集体疏散到别的地区。 ( 孝文)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08-09/20/content_10082739_3.htm 图 1 智利南部的 Villarica 火山分别在 1907 年和 1961 年爆发,而该国在 1906 年和 1960 年分别发生了两次大地震。(图片提供 :David Pyle ) 2008 年初中国南方 50 年一遇的冰雪冻灾把拉马德雷现象推向前台,它能加强拉尼娜现象,是中国南方严重冻灾周期性发生的原因 。统计表明,强拉尼娜现象周期性发生、 8.5 级以上强震的周期性发生、中国南方和北方严重低温冻害的周期性发生、南极海冰增长的周期性发生、飓风和台风增强的周期性发生、世界粮食危机的周期性发生以及流感世界大流行的周期性发生,都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 根据我国的统计资料, 1889-2008 年,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21 次。在 1889-1924 年 拉马德雷 冷位相 发生 6 次,在 1925-1945 年 拉马德雷 暖位相 发生 1 次,在 1946-1977 年 拉马德雷 冷位相 及其边界发生 11 次,在 1978-1999 年 拉马德雷 暖位相 发生 0 次, 2000-2035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 3 次 。 20 世纪共有 4 次 9 级以上特大地震都发生在一个很短的时期内: 1952 年 11 月 4 日 堪察加发生 9 级地震, 1957 年 3 月 9 日 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发生 9.1 级地震, 1960 年 5 月 22 日 智利发生 9.5 级地震, 1964 年 3 月 28 日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发生 9.2 级地震(每次间隔约 4 年) 。 1952-1964 年特大地震滞后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 5 年,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 9 级特大地震滞后 2000-2035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约 4 年,按此数字特征, 2009 、 2013 、 2017 年及其前后一年,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性就很大 。 据美国《时代》杂志报道, 125 年前,印度尼西亚喀拉喀托火山喷发,释放出现代历史上最致命的火山岩浆和炽热气体。一系列同样壮观的火山喷发表明,类似灾难可能就潜伏于地表之下。以下就是美国《时代》杂志最近刊登的史上最剧烈的十次火山喷发(见表 1 ) 。 表 1 时代周刊:迄今十大最剧烈火山喷发(见附件) 序号 火山名称 所在国家或地区 喷发时间 01 喀拉喀托火山 印度尼西亚 1883 年 02 培雷火山 马提尼克 1902 年 03 圣海伦火山 美国 1980 年 04 夏威夷火山国家公园 美国 1983-1984 年 05 塔乌鲁火山 巴布亚新几内亚 2006 年 06 默拉皮火山 印度尼西亚 2006 年 07 通古拉瓦火山 厄瓜多尔 2006 年 08 克利夫兰火山 美国 2006 年 09 熔炉峰 留尼汪岛 2007 年 10 柴滕火山 智利 2008 年 图 2 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据丁一汇, 2008 ) 表 2 歷史上重大的火山爆發 年份 火山名稱 英文名 死亡人數 主要情況 AD79 意大利維蘇威火山 Vesuvius 3360 熔岩與火山灰把龐貝城和附近市鎮埋蓋,留下不少屍體化石。 1631 意大利維蘇威火山 Vesuvius 3500 爆發後有泥石流,更有地震和海 附近城鎮,約二萬人死亡。 1783 冰島拉奇 Laki 9350 持續八個月,令四分之一人口死亡。主要餓死。 1792 日本九州雲仙 Unzen 14300 火山崩塌,引起海 。根据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理论, 2005 年以后全球气温将因为印尼地震海啸而降低。 火山灰的阳伞效应是火山喷发后全球降温的合理解释 : 现代火山活动有明显致冷的记录。短周期的对应关系是:小冰期对应强火山活动,小气候最适期对应弱火山活动。因为火山灰和二氧化硫等火山喷发物到达平流层后,较小的气溶胶可在数月内传播到全球,并可在平流层内持续漂浮 1~3 年,使太阳直接辐射减弱,造成大气降温 。一项针对 20 世纪发生的两次最大地震进行的分析表明,地震后的火山爆发将会出现一个峰值,有时甚至引发距离震中几百公里之外的火山活动。智利南部的 Villarica 火山分别在 1907 年和 1961 年爆发,而该国在 1906 年和 1960 年分别发生了两次大地震 。 英国牛津大学的火山学家 David Pyle 和同事 Sebastian Watt 以及 Tamsin Mather 针对 20 世纪发生的两次最大地震进行的 分析表明,地震后的火山爆发将会出现一个峰值,有时甚至引发距离震中几百公里之外的火山活动。研究人员指出,并非所有大型地震都会造成火山爆发,但是这项研究意味着在那些地震和火山活动很频繁的地区,例如印度尼西亚,在大地震后很可能会出现火山爆发 。因为火山喷发导致全球变冷,所以,这项研究为 2004-2018 年特大地震爆发后的全球变冷提供了又一个确实可靠的地球物理机制。 关注气候变冷的预警得到更多科学研究的证实。印度尼西亚在大地震后很可能会出现火山爆发值得全世界关注 ! 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 2008 年是自 1850 年有纪录以来排名第十的温暖年份;融冰季节 (melt season) 北极海冰的面积降至 1979 年有纪录以来的第二低点;严寒、酷热、洪涝灾害等极端气候事件也频繁发生。据联合国官方网站消息, 2008 年,全球海平面和地表气温混合平均值与 1961 年至 1990 年期间年均 14 摄氏度 的水平相比,上升了 0.31 摄氏度 ;不过, 2008 年的气温比本世纪前几年的气温略有降低,这主要是受到 2007 年下半年开始出现的拉尼娜现象的影响。北极海冰的面积在 2008 年 9 月为 467 万平方公里,仅次于 2007 年 430 万平方公里的历史最低点,再次延续了北极海冰面积 30 年来的总体下降趋势。此外,世界许多地区在 2008 年都出现极端气候事件。例如,中国 15 个省份、 13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今年 1 月遭遇雪灾;北美洲东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在 7 月底经历了不同程度的旱灾;缅甸今年 5 月遭遇的纳尔吉斯强热带风暴造成近 8000 人死亡 。 2008 年的气温比本世纪前几年的气温略有降低,除受到 2007 年下半年开始出现的拉尼娜现象的影响之外,特大地震和重要火山活动也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 迄今十大最剧烈火山喷发中,有 6 次发生在 2006-2008 年。这是大自然发出的气候变冷警报。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 . 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强拉尼娜事件导致冰雪灾害 .  刊发时间: 2008-02-04 10:48:39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 经济科技。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2/04/content_732105.htm 2. 杨学祥,杨冬红。拉马德雷冷位相能给世界带来什么? 2008-4-26 9:17:40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3024 3. 张家诚 , 李文范 . 地学基本数据手册 . 北京 : 海洋出版社 , 1986. 186-188 4. 郭增建 .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的巨震是调节气候的恒温器之一 . 西北地震学报 . 2002, 24(3): 287 5. 杨冬红,杨学祥。地震周期的数值估计。国际地震动态。 2005 ,( 12 ): 37-43 6.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 2006 , 28 ( 1 ): 95-96 7. 郭增建,郭安宁,周可兴。地球物理灾害链。西安地图出版社, 2007 : 111-114,146-158 。 8.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8-9. http://www.jllib.cn/library/magazine/20080707k.htm 9. 杨学祥,杨冬红 . 2004-2018 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发表于 2008-5-10 11:08:23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736 10. 时代周刊:迄今十大最剧烈火山喷发 。新华网。 2008 年 09 月 20 日 10:44:49  来源:新浪科技。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08-09/20/content_10082739.htm 11. 杨学祥。地球已开始进入变冷周期。 2004-3-23 光明观察。 http://guancha.gmw.cn/2004-3/23/1122001.htm 12. 杨学祥 . 近 10 年来属今年最冷:尊重事实还是尊重权威?发表于 2008-12-11 4:00:41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50626 13. 郭增建 , 秦保燕 , 郭安宁 . 地气耦合与天灾预测 . 北京 : 地震出版社 ,1996. 135~138 14. 任振球。全球变化。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0 。 99,209 15. 群芳。地震来了,火山爆发还会远吗。资源网。发布时间: 2008.12.11 来源:科学时报。 http://www.lrn.cn/technology/znykj/200812/t20081211_306801.htm 16. 杨学祥,杨冬红 . 大震后的火山喷发:气候变冷的新证据 . 发表于 2008-12-12 14:18:49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50823 17. 气象组织: 2008 年为第十温暖年份 中国等受雪灾。 2008 年 12 月 17 日 02: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http://www.chinanews.com.cn/gj/news/2008/12-17/1490140.shtml
个人分类: 科普文章|7132 次阅读|1 个评论
近10年来属今年最冷:尊重事实还是尊重权威?
杨学祥 2008-12-11 04:00
晨报记者韩小妮报道,当 2008 年临近尾声时,有关气象部门作出预测,今年将是近 10 年来最冷的一年,全球平均温度约为 14.3 ℃ 。有报告称,今年是 2000 年以来最凉爽的一年, 14.3 ℃ 的全球平均温度比 2001 年至 2007 年的平均值低了 0.14 ℃ 。其实早在今年年初,英国气象局便预测,因受拉尼娜现象的影响,今年要比前几年冷一些,全球平均温度为 14.37 ℃ 。目前预估的全年平均温度 14.3 ℃ ,是以 1 月到 10 月的气象资料作为参考的。到本周预测正式公布时,会再纳入 11 月的温度情况。据分析,差别不会很大,数字可能会略微上升,而非下降,因为拉尼娜现象的影响持续到今年上半年。根据资料,有气象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一年是 1998 年,当时受到了非常强烈的厄尔尼诺现象影响,紧随其后的火热年份依次是 2005 年、 2003 年和 2002 年。今年 3 月,就有一部分气候专家预测,近几年的全球气温波动不大,到 2015 年将加速飙升 。近十年气温变冷的趋势值得关注。 我在 2004 年 3 月 23 日 指出,正当全球变暖的证据铺天盖地而来之际,地球变冷的信息悄然而至。透过表面现象看本质,地球气候变化的动力机制已发生重大的变化,预示一场类似 20 世纪 50-70 年代的变冷过程正在到来 。 历史教训:从小冰期的惊呼到对温室效应的曲解 人们可能对 70 年代初出现过的气候变冷说记忆犹新。 1971 年 Dansgaard 等人发表的格陵兰冰芯氧同位素谱分析成果表明,地球气候有 10 万年轨道周期变化,其中 9 万年为冷期, 1 万年为暖期。按此规律,目前气候的暖期已接近尾声,气候变冷说一度成为主流 。但是 70 年代中期以来,气温不但没有继续下降,反而出现了回升,这个事实促成了关于人工温室效应研究的发展。 1977 年 Kellogy 的气候模型预告:在气候自然变化的背景下,由于人类对大气的污染,到 2050 年,全球平均气温大于要增高 4 摄氏度,有人称之为超间冰期 。在美国,由能源部牵头,引导和支持一些大学、国家实验室、工业界和其他系统的研究机构开展有关二氧化碳问题的研究。美国国家科学院先后组织了两个专门小组进行研究,他们估计,二氧化碳倍增将使地球平均温度至少上升 1.5 摄氏度,但不超过 4.5 摄氏度。 2001 年联合国上海公报和日内瓦公报进一步肯定了这一变化趋势。 媒体多次披露,对于气候冷暖变迁这一全球重大问题的预测,科学界可谓出尔反尔。 20 世纪 70 年代,一批欧美的著名学者曾聚会于美国布朗大学,专门召开了一次当前的间冰期何时结束和如何结束的研讨会。学者们举出实例证明,目前的地球气温已经在开始下降,从暖到冷的变化很快,可以不足500年,如果人类不加以干涉,当前的暖期将会较快结束,可以预期不出几千年,也许只有几百年,全球变冷以及相应的环境变迁就会来临。出于对所面临威胁的忧虑,会议的两位发起者甚至还向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写信发出警报。这种冰期将临的观点一直持续了20年。直到了20世纪90年代,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暖才成为国际社会的热点 。纵观历史多歧路,未来的主流又会是谁呢? 周光召院士指出,最近地球上气候的波动很大,二氧化碳含量却一直在上升,可见全球气温变化并不完全取决于二氧化碳含量。另外从历史上看,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因素很多,有人为因素,也有自然因素。现在的变化是否完全来自人为产生的温室气体,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关于温室气体的研究,涉及能源结构的调整和由此引起的发展中国家的承受能力问题,其中既有科学问题,也有经济和政治问题。在科学上没有弄清楚之前,不应轻易做出结论 。 人类活动并不能改变自然规律,只能起到加速或减缓的作用。全球气候的冷暖变化,主要受大自然的支配。 气候变化的自然周期 对过去 100 年的数据的回顾指出,太平洋每 25 年要经历一次温暖的沙丁鱼期到寒冷的凤尾鱼期的周期性变化。目前正处于从 1990 年左右开始的一个凤尾鱼丰富的阶段。在寒冷的阶段,东太平洋的强洋流和养分的增加使得凤尾鱼、鲑鱼、石斑鱼和海鸟的种群大量增加。西太平洋情况则刚好相反。同时,气温、大气环流和二氧化碳的释放也有着不同的模式。在暖期,太平洋的东西两部分的物理条件正好倒过来,使得沙丁鱼在太平洋中大量繁殖 。 南极海冰也有几乎完全相同的变化。近 30 余年来南纬 50 度以南各区域都存在着一个变暖倾向, 1957~1993 年 10 年平均变化趋势为 0.20 摄氏度 ,增温幅度大于全球平均的每百年 0.3~ 0.6 摄氏度 。其中在南极半岛地区近 30 余年来, 尤其是近 10 余年来增温最为显著。气温变化导致南极大陆海冰的同一趋势变化。根据 1973 年到 1993 年的观测资料统计分析结果,南极地区从 1973 年到 1989 年,海冰范围有一个约 0.16 纬度 /10 年的减少趋势,自 80 年代后期到 90 年代初,南极海冰面积又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因此, 1973 年以来南极海冰总体平均仍为微弱的减少趋势 。 与太平洋温度的周期变化类似,太平洋上空的气流也有近似的周期变化。拉马德雷是一种高空气压流,亦称为太平洋十年涛动 (PDO) 。近 100 多年来,拉马德雷已出现了两个完整的周期。第一周期的冷位相发生于 1890 年至 1924 年,而 1925 年至 1946 年为暖位相;第二周期的冷位相出现于 1947 年至 1976 年, 1977 年至 2000 年为暖位相。如果暖位相的拉马德雷与厄尔尼诺相遇,将使其更强烈,出现的次数更频繁;假如冷位相的拉马德雷与拉尼娜现象相遇,那么拉尼娜将显示强劲的势头,出现频繁 。在 20 世纪的气候记录中有两段时期全球气温明显变暖: 1925 年到 1944 年, 1978 年至 2000 年。 20 世纪的两段变暖时期 (1925-1944 年, 1978-2000 年 ) 与拉马德雷的暖位相对应,但是它们都明显地滞后于东太平洋海温变化和南极海冰变化。 全球变冷的信号及其危险性预警 近 30 年来全球迅速增温的事实是显而易见的,但人类的力量并不能改变自然规律。拉马德雷现象的周期交替反复证明自然力量的存在。值得借鉴的是, 1947-1976 的拉马德雷冷位相曾使许多气象学家惊呼小冰期的到来。 2000 年拉马德雷进入冷位相再次提醒人们:全球变暖的势头将逐渐减弱,一个寒冷多震时期将在未来 30 年内发生。海洋巨震将深海冷水翻到表面,吸收二氧化碳,减弱温室效应,是气候变冷的放大器 。对于能源和资源日益匮乏的地球而言,这是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 我们发现,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18 次。在 1889-1924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6 次,在 1925-1945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1 次,在 1946-1977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及其边界发生 11 次,在 1978-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0 次,在 2000-2005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 2 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0-2035 年应该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 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地球走出了第四纪大冰期;但是有证据表明,自 80 年代后期到 90 年代初,南极海冰面积又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 , 90 年代左右东太平洋进入一个凤尾鱼丰富的低温阶段。南极海冰增减变化转折点超前于东太平洋海温高低变化转折点,东太平洋海温高低变化转折点又超前于拉马德雷冷暖位相变化。这既反映了准 60 年周期太阳活动变化的能量传递过程,也是全球气候变冷的最初信息和前兆。全球变暖很快会成为过去,人类将遭受到大自然突然变冷的报复。 许靖华根据历史上的全球气候变化周期中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证明全球小气候最适期人类社会繁荣发展而全球小冰期导致农业减产,饥荒和民族大迁移 。据任振球的研究,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使地球冬至时的公转半径发生相当稳定的准周期变化,与全球尤其北半球气温变化的间隔 60 年振动相一致。在 20 世纪初的低温期和 60~70 年代相对偏冷期,当时( 1901 和 1960 年)地球冬至时的公转半径分别延长了 94( 相当于日地距离的 0.6%) 和 57 万公里;在 30-40 年代和 80 年代后的暖期,地球冬至时的公转半径( 1940 和 2000 年)分别缩短了 76 和 44 万公里。 2000-2020 年地球冬至时的公转半径由极小值变为极大值,他推测 2020 年前后全球气候将进入相对冷期 。韩延本分析了美国宇航局公布的起自 19 世纪中期的全球及南北半球的温度异常变化资料,得到它们存在约 60 年的准周期性波动的初步结果。该周期是它们的中周期波动的主要周期分量之一,它对调制温度的总体变化趋势可起到重要作用。分析表明,该周期分量是时变的,周期长度在 19 世纪略超过 60 年,之后缓慢变短,到 20 世纪后期月在 55 年至 60 年间。所谓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效应的加剧似乎并未有打乱这一周其分量的存在 。 汪品先院士指出,大约在 1 万年前新仙女木事件结束时,格陵兰上空的气温在近 50 年内上升 7 摄氏度 ,而且这类快速变化还反复发生。历史纪录表明,全球气候变化主要受自然控制,温室效应气体排放加剧了全球变暖进程,人类必须在气候剧烈波动时期做好预防气候变暖和变冷的两种准备 。 2000 年拉马德雷进入冷位相再次提醒人们:警惕全球迅速变冷 ! 尊重事实还是尊重学术权威? 不过气象专家强调说,这可不是全球变暖放缓的表现。在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中,今年排名第 10 ,只是受到拉尼娜现象的影响,温度比前几年略低。不过英国气象局的专家彼得斯托特指出,尽管与前两年相比,今年的温度比较寒冷,但这绝对不是全球变暖放缓的表现。如果我们要理解气候的变迁,必须看长期的趋势。他说。牛津大学的麦尔斯艾伦教授也表示,其实今年并不是真的那么冷。只是人们的记忆不长,已习惯了过去几年的温暖。他说:对于 19 世纪的英国作家狄更斯来说, 2008 年会是极热的一年。在没有人为导致气候变暖的那个时代,只有百分之一的机会变得像今天这么热。而现在要经历像今年这样冷的气候,几率则约为十分之一 。面对铁的事实,气象权威的辩解显然显得软弱无力。自然力没有被温室效应抵消,仍在起作用,事实不容否定。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统计数据, 2005 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比 1961 年至 1990 年的平均温度 14 o C 高出 0.48 o C 。 1998 年是最热的年份,地表温度比这 30 年的平均值高 0.54 o C ,名列第二位 。 2006 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比 1961 年至 1990 年记录的年平均值高出 0.42 o C ,名列第六位。全球最热年的排序: 1998 、 2005 、 2002 、 2003 、 2004 , 2006 年。由此可见,自 1998 年以后, 全球 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 ,难以恢复到 1998 年的水平 。 2008 年为近十年最冷提供了新的证据 。 强震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的地球物理解释是: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破坏了地壳的重力均衡,引起加载的海洋地壳均衡下沉(如同轮船加载,吃水线加深一样),由此而引发的深海强震和海啸又将迫使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从而将会引发全球变冷;全球变冷导致海洋 100 -200m 海水层变为两极 2000m 厚的冰盖,将地壳压扁,形成赤道圈最大的径向张裂,喷出岩浆,形成海洋锅炉效应,导致全球变暖。这就是大自然的自调节作用。 根据潮汐调温说和 深海巨震降温说 理论,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 1998 年 6 月至 2000 年 8 月的强拉尼娜事件( 1999 年全球强震频发)和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事件是 1998 年以来气温波动下降的原因。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后,全球低温冻害和暴雪灾害频繁发生。 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 2004- 2008 年多次 8 级强震验证了强潮汐南北震荡激发地震活动并将导致气温降低 。 英国气象学家说,全球变暖将在 2009 年真正开始,并称 2009 年到 2014 年之间有几年将会比迄今为止温度纪年史上最热的 1998 年还要热 。 我们认为,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4-2016 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北方的干旱,而 2008-2018 年特大地震爆发期可能使全球气候变冷 。 2008 年初中国南方遭遇 50 年一遇的严重冰雪冻灾 ,可是仍然有人认为这是全球变暖的结果。全球变暖竟成为包治气象百病的灵丹妙药,当前学术权威的学术水平令人生疑。预测失误就应该当众承认,学术权威只有尊重事实才能得到公众的尊重。 近 10 年变冷的事实表明,强震、冻害、飓风、洪水、干旱接踵而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值得关注 。 备忘录: 全球持续变暖预测的三次修正 全球持续变暖理论漏洞百出,既不符合气候变化历史的周期规律,也被近 10 年来全球波动下降的全球气温变化趋势所否定。为了能自圆其说,英国科学家连续三次修正了全球持续变暖的气候预测。 一、 全球持续变暖预测的第一次修正 据法新社报道, 2007 年 8 月 9 日 发表的一项报告称,过去两年里,自然气候的变化抵消了全球气候变暖效应并将继续促使气温在 2008 年保持缓慢变化的趋势。但是英国气象学家说,全球变暖将在 2009 年真正开始,并称 2009 年到 2014 年之间有几年将会比迄今为止温度纪年史上最热的 1998 年还要热。现有的全球气候计算机模型低估了自然力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因此,英国气象局的专家们调整了原有模型,以便更好地反映诸如拉尼娜现象或海洋水温及水流循环的波动等气象规律对气候造成的影响。他们采用反映海洋及大气真实情况的数据替代近似数据,以获得 2005 年到 2014 年这 10 年间的气候变化预测值。预测结果显示,虽然长期来看,人类产生的温室气体会迫使气温升高,但是热带太平洋温度较低的寒流及南极海域对气候变暖的抑制,将抵消这十年中前几年全球气候变暖的效应。英国国家气象局科学家道格史密斯说,这些发现和迄今为止观察到的气候变化模式相吻合。史密斯说,新模型针对全球地表温度得出了远比以往模型精确的预测结果。 该论文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自然力为什么在 2005-2006 年抵消了全球气候变暖效应,我们早在 2005 年就做了理论证明,新闻媒体也作了相关报道。现在,西方科学家也承认了这一客观事实。 二、 全球持续变暖预测的第二次修正 据路透社 2007 年 12 月 6 日 消息,自 150 年前开始有气候记录以来,今年是第 6 个最温暖的年度,但比此前预期的要凉爽,滑雪胜地不会再陷入无雪可滑的窘境,准备冬眠的熊也能睡个好觉了。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 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 )气候研究所负责人菲尔琼斯曾于去年预测 2007 年将是自 1860 年有可靠纪录以来最温暖的一年,但到了今年年中,预测结果从第一降到了第二,琼斯认为气温不会超过 1998 年。最后的结果为第六,预测出错已成为事实,温室效应不是全球气温变化的唯一因素。 第一和第六有本质的区别。 2007 年如果是自 1860 年有可靠纪录以来最温暖的一年,那么全球气温就是逐年升高;事实上 2007 年的温度排在第六,这意味着自 1998 年以来全球温度在波动下降。 三、 全球持续变暖预测的第三次修正 新华社专电 英国科学家预测, 2008 年全球将比近几年略微凉快些,但仍然在 1850 年以来最热的 10 年之列,全球变暖远未结束。据路透社报道,英国气象局和东英吉利大学的专家指出, 2008 年将是 2000 年以来最凉快的一年。 2008 年全球平均气温将比 1961 年至 1990 年间的全球平均气温 ( 14 摄氏度 ) 高 0.37 摄氏度 。专家表示,这一预测结果考虑到了太平洋的拉尼娜现象。预计 2008 年的拉尼娜现象将比往年更强大,这将有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趋势。预测同时也考虑到了温室气体排放、太阳能量变化和洋流自然变化对全球气温的影响。但东英吉利大学气候研究中心的负责人菲尔琼斯指出,预测 2008 年将比之前的 7 年更凉快并不意味着全球变暖已经离我们远去。他说:重要的是全球变暖的速度 2001 年至 2007 年间全球平均气温比 1961 年至 1990 年间的平均气温高 0.44 摄氏度 ,也比 1991 年至 2000 年间的平均气温高 0.21 摄氏度 。拉尼娜现象和与之相反的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气温有很大影响。拉尼娜现象会使海洋表面温度降低约 0.5 摄氏度 ,厄尔尼诺现象则产生相反的效果。当前的拉尼娜现象是自 2000 年以来强度最大的。这意味着它对 2008 年全球气温的影响会大于 2007 年。 面对英国科学家的三次修正,温室效应独霸全球变化的地位已经岌岌可危,面临潮汐调温效应和 深海巨震降温说的挑战。 四、 结论 全球持续变暖的理论刚出茅庐就遇到尴尬,迫于自然力不可抗拒的调整作用,英国科学家在 2007 年 8 月、 12 月、 2008 年 1 月连续三次提出修正,承认 1998 年以来的气温波动下降趋势。 2007 年可能有史以来最热的报道在 2007 年初铺天盖地,温室效应被说得神乎其神;现在已证明 英国科学家预测出错,温室效应不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唯一原因。媒体为何不深究原因,给公众一个说法,给科学一个公平? 英国科学家预测 2008 年气温将微降。这实质上否定了全球气候的持续直线变暖,承认全球气温的波动变化。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人类的增温作用掩盖不了自然的调节作用,人类不能控制气候变化。全球气温变化的三大自然周期如下。 潮汐变化的 18.6 年: 1995-1997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和 2007 年 20 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是导致 1998 年全球气温最热的自然原因;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和 2004 年以来的全球 8.5 级以上强震频发是全球气温波动下降的原因;预计, 2014-2016 年的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将导致全球气温回升。 潮汐变化和拉马德雷现象准 60 年周期: 1977-1999 年为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厄尔尼诺事件强烈,气温变暖; 2000-2030 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拉尼娜事件强烈,气温下降。 潮汐变化 1800 年周期:大约在 1425 年即小冰期的末期,潮汐达到了最大值,从那以后逐渐减弱,直到 3100 年潮汐又达到最大值。这个周期是过去 1 万年气候变迁的主要动力。这个效应使地球的温暖期从小冰期末期一直持续到 24 世纪,而后随着潮汐的增强,地球的气候将逐渐变冷,未来 300 年是气候变暖的高峰时期。 参考文献 1. 韩小妮。近 10 年来属今年最冷。 2008. 12.10 A 18 版:晨报地球 来源 : 新闻晨报。 http://newspaper.jfdaily.com/xwcb/page_18/200812/t20081210_472627.html 2. 杨学祥。地球已开始进入变冷周期。 2004-3-23 光明观察。 http://guancha.gmw.cn/2004-3/23/1122001.htm 3. Dansgaard, W., Johnsen, S.J., Clausen, H.B. Langway, C.C., Climatic record revealed by the Camp Century ice core. in Turekian, K.K., ed., The Late Cenozic Glacial Ages., Yale Univ. Press, New Haven, 1971, 37~56 4. 赵希涛 , 杨达源 ., 等 . 全球海面变化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1992. 148~149 5. Kellogy, W W. Effects of human activities on global climate. W M O Bulletin. 1977, 26 (4): 229~240 6. 预测不一 下次冰期何时到来仍是未解之谜。网易科技报道 http://tech.163.com 前往科技论坛 http://tech.163.com/04/1121/14/15NFVBSP0009rt.html 7. 周光召 . 若干基础科学的发展趋势 . 科学 . 1996, 48(5): 4~7 8. Francisco P. Chavez, John Ryan, Salvador E. Lluch-Cota, et al. From Anchovies to Sardines and Back: Multidecadal Change in the Pacific Ocean . Science. 2003, 299: 217-221. 9. 周秀骥 , 陆龙骅 主编 . 1996, 南极与全球气候环境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研究 . 北京 : 气象出版社 . 2, 12, 44, 133, 271, 380, 381~392. 10. 杨学祥 . 2003, 太平洋环流速度减慢的原因 . 世界地质 , 22(4): 380-384 11. 郭增建 . 2002,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的巨震是调节气候的恒温器之一 . 西北地震学报 . 24(3): 287. 12. 杨学祥。给全球变暖说泼点冷水。刊发时间: 2006-8-30 11:48:19 光明观察。 http://guancha.gmw.cn/show.aspx?id=402 13. 许靖华 . 太阳、气候、饥荒与民族大迁移 . 中国科学 , D 辑 . 1998, 28(4): 366~384 14. 任振球 . 当代气候变暖若干问题商榷 . 见 : 丁一汇主编 , 中国的气候变化与气候影响研究 . 北京 : 气象出版社 .1997.43~48. 15. 韩延本 , 韩永刚 , 马利华等 . 全球温度异常及地球自转变化中的约 60 年周期 . 见:中国地球物理 2003.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编 .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3. 362 16. 汪品先 , 翦知湣 . 寻求高分辨率的古环境记录 . 第四纪研究 . 1999 , (1): 1~17 17. 杨学祥 . 关于寒潮预警:激发低温冻害的五大因素 . 发表于 2008-12-6 10:44:48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9946 18. 杨学祥,杨冬红 .  自然力抑制了全球变暖:郭增建的海震调温说得到证实 . 2007-08-14 光明观察 .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7-08/14/content_655386.htm 19.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8-9. http://www.jllib.cn/library/magazine/20080707k.htm 20. 杨学祥,杨冬红 . 2004-2018 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发表于 2008-5-10 11:08:23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736 21. 杨学祥 .  鉴别 2008 年初冰雪灾害的自然因素与人为作用 .2008-02-05 光明观察。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2/05/content_732599.htm 22. 杨学祥。灾害链规律不容忽视。文汇报。科技文摘专刊(第 683 期)。 2008 年 3 月 2 日 第五版。 http://whb.news365.com.cn/kjwz/200803/t20080302_1777631.htm 23. 杨学祥 .  全球持续变暖预测的第三次修正: 2008 年气温将微降 .2008-01-07 光明观察。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1/07/content_720001.htm
个人分类: 学术争论|4555 次阅读|1 个评论
关于寒潮预警:激发低温冻害的五大因素
杨学祥 2008-12-6 10:44
2008 年初,中国南方曾爆发大规模冰灾,面对 50 年不遇的大雪,煤、电、路三者在冰灾暴发时出现了问题。 2008 年末刚刚踏入 12 月,就遭遇 3-6 日如此强大的冷空气袭击,是否预示着今年又将面临一个寒冷的冬天? 关于低温冻害的趋势分析 据红网报道,据国家气象局消息,势力强且活动频繁的冷空气将在 12 月上旬影响我国。而气象部门预测分析称,今冬四川局部地方可能再次出现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至于能否从这股寒潮看出今年冬季的整体气温走势,气象专家表示,目前还不好判定,但是与前年、去年冬天不同,今年冬天,并不会受到明显的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影响,因此天气的极端性可能不如前两年那样厉害 。 据龙虎网报道,入冬以来最强的一次冷空气,正在向南京进发,昨天省气象台针对南京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信号,中国气象局和江苏省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三级应急响应,来应对寒冷在未来可能造成的影响。这股寒潮里能否透露出今年冬季的整体气温走势,气象专家表示,目前还不好判定,但是与前年、去年冬天不同,今年冬天,并不会受到明显的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影响,因此天气的极端性可能不如前两年那样厉害 。 上海市气象局气候中心有关专家昨天发布了今年冬季( 12 月至明年 2 月)上海气候预测信息。今冬出现雨雪冰冻灾害性天气和异常暖冬的可能性不大。厄尔尼诺事件、拉尼娜事件可引起气温的正脉动和负脉动。从海温演变来看,今冬将处于 ENSO 正常偏冷位相,不属厄尔尼诺事件、拉尼娜事件,不利于异常冷冬或异常暖冬的出现。从中高纬环流形势的发展来看,今冬亚洲中高纬以纬向环流为主,不利于经向性环流(冷空气南下)的持续稳定,为发生雨雪冰冻的不利条件。从中低纬环流形势的发展来看,今冬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西脊点位置偏西,亚洲热带环流演变不利于印缅槽的活跃与稳定,为发生雨雪冰冻的不利条件。从今年气候背景、影响因子、相似统计分析、客观方法等综合分析得出:今冬气温总趋势以略偏暖为主,出现异常暖冬的可能性不大。同时,冷暖变化幅度较大,可能出现阶段性低温 。   美国飓风中心 (NOAA) 已于 11 月 20 日 公布了 2008/2009 年冬季展望。报告认为 : 由于今年缺少用于判断温度线索的依据拉尼纳和厄尔尼诺现象 , 因此今年东北部和大西洋 (600558, 股吧 ) 中部的气温很可能具有多变性。北极或者大西洋 (600558, 股吧 ) 的气象类型 , 或许对今年美国冬季的影响很大。 NOAA 的预期是 , 高于、等于、低于平均气温的概率各占 1/3, 这是一种较为中性的预测 。杨光明对此的解读是:既然没有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也就失去了暖冬的基本条件!未来的气候将更多的受到北极冷空气的影响,或者北大西洋海洋气流的影响。这就意味着,或许北极冷空气会频繁出现,导致取暖需求增加 。 激发低温冻害的五大因素 在刚刚过去的 1977-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厄尔尼诺事件导致我国暖冬,拉尼娜事件导致我国冷冬,人们已习惯用厄尔尼诺事件和拉尼娜事件来作为判定暖冬和冷冬的标准。事实上, 2000 年已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激发低温冷害的因素已经发生了变化。激发我国低温冻害的五大因素是拉马德雷冷位相、大地震、拉尼娜、厄尔尼诺和月亮赤纬角极值。历史纪录可以证明这一结论。 2008 年初中国南方 50 年一遇的冰雪冻灾把拉马德雷现象推向前台,它能加强拉尼娜现象,是中国南方严重冻灾周期性发生的原因 。统计表明,强拉尼娜现象周期性发生、 8.5 级以上强震的周期性发生、中国南方和北方严重低温冻害的周期性发生、南极海冰增长的周期性发生、飓风和台风增强的周期性发生、世界粮食危机的周期性发生以及流感世界大流行的周期性发生,都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 根据我国的统计资料, 1889-1978 年,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21 次。在 1889-1924 年 拉马德雷 冷位相 发生 6 次,在 1925-1945 年 拉马德雷 暖位相 发生 1 次,在 1946-1977 年 拉马德雷 冷位相 及其边界发生 11 次,在 1978-1999 年 拉马德雷 暖位相 发生 0 次, 2000-2035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 3 次 。 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年易发生低温冷害。中国东北严重低温冷害年 1957 、 1969 、 1972 、 1976 年都是厄尔尼诺年 图 1 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据丁一汇, 2008 ) 依照 1952-2008 年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统计图 , 1954-1955 、 1964 、 1977 年湖南最严重的三次低温冻害得到验证 。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超过 4 天的年份有 1955 (拉尼娜年,月亮赤纬角 最大值 23 度,日月同纬)、 1957 (厄尔尼诺年,月亮赤纬角 最大值 20 度)、 1964 (拉尼娜年,月亮赤纬角 最大值 23 度,日月同纬)、 1969 (厄尔尼诺年,月亮赤纬角 最大值 28.5 度,周期变化中的最大值)、 1972 (厄尔尼诺年,月亮赤纬角 最大值 26 度)、 1977 (厄尔尼诺年,月亮赤纬角 最大值 18.5 度,周期变化中的最小值)、 1984 年(拉尼娜年,月亮赤纬角 最大值 25 度)。其中, 6 次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1 次在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最大值年的集中时期, 1954-1955 、 1964 、 1977 年湖南最严重的三次低温冻害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在 2000-2030 年的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8 年(拉尼娜年)初中国南方发生了 50 年一遇的严重冰雪冻灾,低温冻灾频发的趋势值得关注 。 统计表明,强拉尼娜现象周期性发生、 8.5 级以上强震的周期性发生、中国南方和北方严重低温冻害的周期性发生、南极海冰增长的周期性发生、飓风和台风增强的周期性发生、世界粮食危机的周期性发生以及流感世界大流行的周期性发生,都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 我们在 2007 年 12 月 25 日 指出, 2008 年潮汐 A 组合是, 2008 年 1 月 6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当月最大值 -27.93813 度, 2008 年 1 月 8 日 为日月大潮,两者叠加,潮汐南北震荡强,地震强。潮汐 B 组合 2008 年 1 月 13 日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0.00048 ,地震偏强 。 我们在 2008 年 1 月 10 日 指出, 在 2008 年 1 月 5-6 日, 6 级以上强地震、火山、寒流、暴风雨、强暴风雪频繁发生,这种状况将因 8 日日月大潮而加强,并可能持续到 10 日左右 。 继 2007 年 12 月 22 日 - 2008 年 1 月 4 日 (冬至、月亮近地潮、日月大潮、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地球近日点) 全球最强的潮汐使 今年入冬以来最强的冷空气将影响中国大部地区之后 , 2008 年潮汐 A 组合正在得到证实 。 2008 年自然状况是气候变化持续异常 。 我们在 2008 年 1 月 11 日 指出, 2008 年 1 月的强冷空气活动和强震集中在强潮汐 A 、 B 、 C 、 D 组合, A 组合激发的自然灾害已经得到证实,强潮汐 B-D 组合激发的自然灾害应加强防范,特别是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强震。 3 月强震将集中在低纬度地区。 10-13 日中国的冷空气活动逐渐增强,并在 19-22 日的潮汐 C 组合达到高潮。要做好预防大风、暴雪、地震和低温冰冻等自然灾害的准备 。 潮汐 B 组合 2008 年 1 月 13 日 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为 -0.00048 。事实上, 2008 年 1 月 12 日 中国南方遭遇严重的冰雪冻灾,与潮汐 B 组合 2008 年 1 月 13 日 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密切相关。 2009 年 1 月的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应该引起关注。 2008 年 11 月 29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而后逐日减少, 2008 年 12 月 6 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 -0.00126 度, 6 日为上弦,日月小潮,赤道地区潮汐变化较大,极地冷空气将向赤道运动,形成赤道潮汐高潮。本月月亮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虽然不是主要因素(在下月是),但对冷空气的影响也很强烈,低温冷害还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重点 。 目前人们不关心自然灾害的知识积累,漠视灾害前期的预兆和预警,而在灾害到来之时又惊慌失措,毫无准备。提高防灾意识和警觉势在必行。我们在 2008 年初的一系列预警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 五大因素的相互关系 自然规律是有章可循的,数字特征并非完全巧合。五大因素的相互关系: 第一,由图 1 可以看到, 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最大值时期滞后拉马德雷冷位相 8 年左右。 1947-1976 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 1955-1983 年为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周期,滞后 8 年左右。 2000-2035 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按此数字特征, 2008 年中国南方发生冰雪冻害就不是巧合了。由暖转冷总需要一个转换时期。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年发生低温冻害的必要条件。 第二, 20 世纪共有 4 次 9 级以上特大地震都发生在一个很短的时期内: 1952 年 11 月 4 日 堪察加发生 9 级地震, 1957 年 3 月 9 日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发生 9.1 级地震, 1960 年 5 月 22 日 智利发生 9.5 级地震, 1964 年 3 月 28 日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发生 9.2 级地震(每次间隔约 4 年) 。 1952-1964 年特大地震滞后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 5 年,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 9 级特大地震滞后 2000-2035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约 4 年,按此数字特征, 2009 、 2013 、 2017 年及其前后一年,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性就很大,最大潮汐也有准四年周期 。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 。 第三, 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最大值时期滞后特大地震爆发时期约 3-4 年, 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 : 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强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 20 年。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海震。巨震指赤道两侧各 40 o 范围内的 8.5 级和大于 8.5 级的海震 。根据郭增建的 深海巨震降温说 理论, 2005 年全球气温将因为印尼地震海啸而降低。 第四、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统计数据, 2005 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比 1961 年至 1990 年的平均温度 14 ℃ 高出 0.48 ℃ 。 1998 年是最热的年份,地表温度比这 30 年的平均值高 0.54 ℃ ,名列第二位 。 2006 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比 1961 年至 1990 年记录的年平均值高出 0.42 ℃ ,名列第六位。全球最热年的排序: 1998 、 2005 、 2002 、 2003 、 2004 , 2006 年。由此可见, 1998 年是 1961 年以来最暖年, 1977-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及无 8.5 级以上大震发生、 1995-1997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1997-1998 年 20 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是其主要原因。自 1998 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难以恢复到 1998 年的水平,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 1998 年 6 月至 2000 年 8 月的强拉尼娜事件( 1999 年全球强震频发)和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事件(包括 2005 年和 2007 年同一地区后续两次 8.5 级以上大震)功不可没 。 第五、 2008 年 12 月 3 日 至 6 日入冬以来最强冷空气入侵我国大部,与潮汐组合 A ( 2008 年 12 月 6 日月亮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 -0.00126 度, 6 日为上弦,日月小潮,赤道地区潮汐变化较大)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2008 年 1 月 13 日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为 -0.00048 。 事实上, 2008 年 1 月 12 日 中国南方遭遇严重的冰雪冻灾,与潮汐 B 组合 2008 年 1 月 13 日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密切相关。 2009 年 1 月的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应该引起关注 。两次类似事件应该引起人们的足够警觉 。 综合分析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和 8.5 级以上大震给出低温冻害的气候大背景, 18.6 年周期的月亮赤纬角极值变化是次一级的影响因素,年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拉尼娜事件和厄尔尼诺事件,月内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半个月为周期的月亮赤纬角极值变化、日月大潮和月亮近地潮的叠加。 厄尔尼诺事件为什么姗姗来迟? 林振山等人发现,极地和高纬地区的日食与厄尔尼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连续 3-6 次发生的高纬地区日食可以减弱赤道信风,诱发厄尔尼诺现象 ;一年内在赤道连续发生 3 次或 3 次以上的日食,则当年必发生拉尼娜事件。 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为 10 就可以引发一次厄尔尼诺事件, 2008 年的厄尔尼诺系数为 12 ,他们预测 2008 年发生强厄尔尼诺事件 。 我们发现,太平洋海温的准两年震荡是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与厄尔尼诺之间存在 12-24 个月位相差的原因,厄尔尼诺一定发生在太平洋海温暖年,拉尼娜一定发生在海温冷年。从 1951 年到 2003 年,这种对应关系无一例外,是预测厄尔尼诺的最有效指标,也是决定厄尔尼诺发生的主因。 2004 年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较大值 8.5 可能使厄尔尼诺发生在当年或 2006 年的暖年, 2008 年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大值 12 可能使厄尔尼诺发生在当年(暖年), 2007 年海温冷年将发生拉尼娜事件 。强潮汐起激发作用 。 2008 年 1-3 月为弱潮汐时期, 4-7 月为强潮汐时期, 8-9 月为弱潮汐时期, 2008 年 10 月 -2009 年 2 月为强潮汐时期。我们在 2007 年 10 月 5 日 指出,拉尼娜可能在 2008 年 4 月前结束, 2008 年的厄尔尼诺可能在 4 月以后出现早期症状,在 10 月形成 。 据澳大利亚墨尔本的全国气象中心( NCC )周三( 1 月 2 日 )发布的报告称,太平洋的低温正在沿着赤道向西扩散,比 2000 年以来的任何时候扩散的都要更多。 2007 年 12 月份南部震荡指数( SOI )达到 14.4% ,这也是 2006 年 4 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 SOI 是衡量拉尼娜天气的指标之一,这意味着拉尼娜可能持续到 2008 年第三季度末 。 如果拉尼娜强度增大,持续一年半以上的拉尼娜事件或厄尔尼诺事件可能延续冷年或暖年的持续时间,例如, 1998-2000 年的强拉尼娜事件历时两年,使本应在 2000 年发生的强厄尔尼诺事件后延到 2002 年发生 。因此,下一次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时间可能延后到 2008 年 10 月或者更长,视拉尼娜强度而定 。 与诸多变暖的因素相比, 1998-2000 年强拉尼娜事件和 2007-2008 年强拉尼娜事件因为 2000 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而得到增强, 2008 年 10 月至 2009 年 2 月为持续 5 个月的强潮汐时期,是冷冬发生的有利因素,伴随厄尔尼诺事件的姗姗来迟,今年冬季寒潮的强度仍会保持较高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璋景。湖南春运预热 防范可能出现的灾害天气。 2008-12-5 9:16:12 红网。稿源:三湘都市报 http://hn.rednet.cn/c/2008/12/05/1653233.htm 2. 寒潮预警:后天低温仅 -5 ℃ 明天起南京将有冰冻 。 2008-12-4 7:24:48 龙虎网。 http://news.longhoo.net/gb/longhoo/news/nanjing/dushi/userobject1ai908728.html 3. 陈韶旭。今冬申城气温略偏暖 灾害可能性不大。日期: 2008-12-03 来源:文汇报。 http://www.news365.com.cn/wxpd/sh/shms/200812/t20081203_2115393.htm 4. 陈捷。五个月暴跌 100 美元 国际油价或已见底。百度和讯全财经网。 2008 年 12 月 04 日 01:10 来源: 21 世纪经济报道。 http://bhnews.hexun.com/2008-12-04/111952854.html 5. 杨学祥 . 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强拉尼娜事件导致冰雪灾害 .  刊发时间: 2008-02-04 10:48:39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 经济科技。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2/04/content_732105.htm 6. 杨学祥,杨冬红。拉马德雷冷位相能给世界带来什么? 2008-4-26 9:17:40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3024 7. 张家诚 , 李文范 . 地学基本数据手册 . 北京 : 海洋出版社 , 1986. 186-188 8. 郭增建 .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的巨震是调节气候的恒温器之一 . 西北地震学报 . 2002, 24(3): 287 9. 杨冬红,杨学祥。地震周期的数值估计。国际地震动态。 2005 ,( 12 ): 37-43 10.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 2006 , 28 ( 1 ): 95-96 11. 杨学祥 , 杨冬红 , 安刚 , 沈柏竹 . 连续 18 年暖冬终结的原因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 2005, 35 ( sup1 ) : 137-140 12. 丁一汇 . 透视大雪灾 . 日期: 2008-02-24 来源:文汇报,科技文摘。 http://wenhui.news365.com.cn/kjwz/200802/t20080224_1768467.htm 13. 杨学祥 .  未来 30 年内低温冻害有可能频发 . 刊发时间: 2008-02-27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 经济科技。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2/27/content_740049.htm 14. 杨学祥。灾害链规律不容忽视。文汇报。科技文摘专刊(第 683 期)。 2008 年 3 月 2 日 第五版。 http://whb.news365.com.cn/kjwz/200803/t20080302_1777631.htm 15. 杨冬红,杨学祥 . 潮汐和地震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7 , 1 ( 4 ): 5-12 。 16. 杨学祥 . 12 月 22-24 日的强潮汐作用:美国暴风雪和中国英国大雾 . 2007-12-25 上海环境热线 . 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7/200712093.htm 17. 杨学祥 . 2008 年 1 月 6-8 日强潮汐 A 组合继续得到证明 . 2008-1-10 上海环境热线 . 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8/200812122.htm 18. 杨学祥 .  今年入冬以来最强的冷空气将影响中国大部地区 . 2007-12-26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 经济科技。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7-12/26/content_715988.htm 19. 杨学祥 . 2008 年潮汐 A 组合正在得到证实 . 2008-1-7 上海环境热线 . 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8/200812115.htm 20. 杨学祥 .  盘点 2007 年强潮汐预警:干旱、拉尼娜、地震、严寒、流感 . 刊发时间: 2008-01-03 11:07:17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 经济科技。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1/03/content_718587.htm 21. 杨学祥 .   2008 年自然状况展望:气候变化持续异常 . 刊发时间: 2008-01-07 11:43:07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1/07/content_719991.htm 22. 杨学祥 . 严防潮汐 B-D 组合激发的自然灾害 . 2008-1-11 上海环境热线 . 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8/200812128.htm 23. 杨学祥 . 未来三天强冷空气将影响中国大部 . 发表于 2008-12-2 15:46:44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9435 24. 杨学祥 . 全国大部将现大风和强降温天气:关注潮汐预警 . 发表于 2008-12-3 15:35:07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9589 25. 杨学祥 . 强潮汐激发冷空气活动的证据 . 发表于 2008-12-4 6:44:19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9670 26. 郭增建,郭安宁,周可兴。地球物理灾害链。西安地图出版社, 2007 : 111-114,146-158 。 27.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8-9. http://www.jllib.cn/library/magazine/20080707k.htm 28. 杨学祥 , 韩延本 , 陈震 , 乔琪源 . 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 . 地球物理学报 . 2004, 47 ( 4 ) : 616-621. 29. Elizabeth S. Cochran, John E. Vidale, and Sachiko Tanaka. Earth Tides Can Trigger Shallow Thrust Fault Earthquakes . Science, 2004, 306: 1164-1166. 30. 杨学祥 . 冰雪低温和特大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数字特征 . 发表于 2008-11-20 7:57:49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7563 31. 杨学祥 . 12 月 3 日 至 6 日入冬以来最强冷空气入侵我国大部 . 发表于 2008-12-5 14:41:11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9856 32. 林振山 , 赵佩章 , 赵文桐 . 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及其应用 . 地球物理学报 , 1999, 42 ( 6 ) : 732 - 738. 33. 杨学祥 . 厄尔尼诺事件产生的原因与验证 . 自然杂志 . 2004 , 26 ( 3 ) : 151 - 155 34. 杨学祥 . 地球流体的差异旋转与气候变化 . 自然杂志 . 2002 , 24 ( 2 ) : 87 - 91 35. 杨学祥 . 厄尔尼诺现象的构造基础与激发因素 . 西北地震学报 , 2002, 24 ( 4 ): 367-370 36. 杨学祥 . 2001 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的天文条件 . 地球物理学报 . 2002 , 45( 增刊 ):56-61 37. 杨学祥 . 澳大利亚气象局:太平洋拉尼娜已经发展 . 2007-10-5 上海环境热线 . 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7/200711843.htm 38. 拉尼娜天气增加 美国干旱风险增加。 2008 年 01 月 04 日 10:29 金牛财顺。 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future/20080104/10294366944.s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808 次阅读|1 个评论
12月3日至6日入冬以来最强冷空气入侵我国大部
杨学祥 2008-12-5 14:41
   12 月 3 日 ,入冬以来最强冷空气入侵我国大部。新疆、甘肃、内蒙古、黑龙江以及吉林等地寒风凛冽、雪花飞扬。 2 日及 3 日,中央气象台连续两天发布了今年首次寒潮橙色警报,中国气象局启动气象灾害应急预案Ⅲ级应急响应命令。此次入冬以来最强冷空气主要有范围广、风力大、降温明显和雨雪分布不均四个特点。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何立富表示,该股冷空气从影响新疆开始,随后自西向东、自北向南先后影响我国大部地区;北方风力可达 5 级至 7 级,新疆山口地区的风力甚至可达 10 级至 12 级。据何立富介绍,此次冷空气最大特点是强降温,将为全国从北到南带来明显降温。当长江中下游及以北地区 48 小时内日最低气温下降幅度在 10 摄氏度 以上,长江中下游地区最低气温低于或等于 4 摄氏度 ,才称之为寒潮。何立富表示,此次冷空气过程会让淮河以北部分地区天气接近寒潮,汉江、江南等地不一定能达到寒潮级别 。 晨报讯 ( 记者 周萍 ) 昨天,本市最高气温为 -1.2 ℃ ,未达到预报的 -2 ℃ 。今天,最高气温预计仍在冰点之下,为 -2 ℃ 。为应对寒潮,北京历史上首发寒潮预警,但有关专家表示:在这个时间,出现这个气温很正常。今天,北京仍在寒潮蓝色预警中,白天风力将逐渐减弱到 3 到 4 级,但最高气温为 -2 ℃ ,最低气温仍达到 -10 ℃ 。国家气象中心高级工程师赵鲁强告诉记者,本次冷空气是近年来同期最强的一次,有两大特点:一是强度大,和近年同期相比,强度创造了纪录;二是降温幅度大。昨天,中央气象台在 10 点和 18 点两次发布寒潮橙色警报,全国大部分地区正遭受近年来罕见寒潮袭击。未来几天,剧烈降温、暴雪、沙尘、大风天气还将席卷全国,部分地区降温可达 12 ℃ 以上,甚至超过 14 ℃ 。至昨天,全国已有 26 个省市发布寒潮预警信号 。   中央气象台 2008 年 12 月 5 日 06 时 发布未来三天天气预报:   受东移南下强冷空气影响,今天白天到夜间,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将出现大风和强降温天气,华北大部、东北地区、黄淮、江淮将有 5 ~ 7 级偏北风,上述地区的气温将下降 8 ~ 12 ℃、部分地区可超过 14 ℃ ,山东半岛北部有大到暴雪;江汉、江南、华南将出现 4 ~ 6 级偏北风,南方大部气温也将下降 6 ~ 10 ℃,其中江南东北部的部分地区降温幅度可达 12 ℃ 。江河湖面风力可达 7 ~ 9 级。我国东部和南部海区将有 7 ~ 9 级、阵风 10 ~ 11 级的偏北大风。 6 日开始,我国中东部地区的大风降温将逐渐减弱,大部地区气温将缓慢回升。 6 ~ 8 日,还将有一股弱冷空气自西北向东南影响我国 。 我在 11 月 17 日 指出, 2008 年 10 月 -2009 年 2 月月亮近地潮与日月大潮相距不超过 3 天,为持续 5 个月的强潮汐时期。 2008 年 12 月为其中第三个月,重要组合如下: 潮汐组合 A : 2008 年 12 月 6 日月亮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 -0.00126 度, 6 日为上弦,日月小潮,赤道地区潮汐变化较大。 潮汐组合 B : 2008 年 12 月 13 日月亮近地潮,同时为日月大潮,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 27.02243 度,三者迭加,形成本月和本季度最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 C : 2008 年 12 月 19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 -0.00007 度,当日为下弦,日月小潮,赤道地区潮汐变化较大。 潮汐组合 D : 2008 年 12 月 26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 -27.02592 度, 27 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叠加,为本月次强潮汐,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本月天文奇点集中叠加,潮汐强度变化相对较大,激发灾害发生的几率增高 。 2008 年 11 月 29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而后逐日减少, 2008 年 12 月 6 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 -0.00126 度, 6 日为上弦,日月小潮,赤道地区潮汐变化较大,极地冷空气将向赤道运动,形成赤道潮汐高潮。 本月月亮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虽然不是主要因素(在下月是),但对冷空气的影响也很强烈,低温冷害还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重点 。 12 月 3 日 至 6 日入冬以来最强冷空气入侵我国大部,与潮汐组合 A ( 2008 年 12 月 6 日月亮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 -0.00126 度, 6 日为上弦,日月小潮,赤道地区潮汐变化较大)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2008 年 1 月 13 日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为 -0.00048 。 事实上, 2008 年 1 月 12 日 中国南方遭遇严重的冰雪冻灾,与潮汐 B 组合 2008 年 1 月 13 日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密切相关。 2009 年 1 月的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应该引起关注 。两次类似事件应该引起人们的足够警觉。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 28.6 度,强潮汐南北震荡将海底冷水翻到表面,使全球气温持续下降 。 2008-2009 年月亮赤纬角仍在高位运行, 2008 年初中国南方的冰雪灾害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低温冻害多发 。厄尔尼诺、拉尼娜和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是三大激发因素。 目前人们不关心自然灾害的知识积累,漠视灾害前期的预兆和预警,而在灾害到来之时又惊慌失措,毫无准备。提高防灾意识和警觉势在必行。我们在 2008 年初的一系列预警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 参考文献 1. 刘毅,等。我国大部分地区遭遇罕见寒潮 ( 组图 ) 。 2008 年 12 月 04 日 03:42 人民网 - 人民日报。 http://news.sina.com.cn/c/p/2008-12-04/034216778562.shtml 2. 周萍。全国已有 26 个省市发布寒潮预警信号。 2008 年 12 月 05 日 03:07 东方网。 http://news.sina.com.cn/c/2008-12-05/030716785700.shtml 3. 我国中东部今日将继续大风和强降温。 2008 年 12 月 05 日 07:19 中国天气网。 http://weather.news.sina.com.cn/news/2008/1205/35608.html 4. 杨学祥 . 2008 年 12 月强潮汐预警 . 发表于 2008-11-17 11:03:08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7100 5. 杨学祥 . 强潮汐激发冷空气活动的证据 . 发表于 2008-12-4 6:44:19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9670 6. 杨学祥 . 未来三天强冷空气将影响中国大部 . 发表于 2008-12-2 15:46:44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9435 7. 杨学祥 . 全国大部将现大风和强降温天气:关注潮汐预警 . 发表于 2008-12-3 15:35:07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9589 8. 杨学祥 . 强潮汐激发冷空气活动的证据 . 发表于 2008-12-4 6:44:19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9670 9. 杨学祥 . 冰雪低温和特大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数字特征 . 发表于 2008-11-20 7:57:49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7563 10. 杨学祥。灾害链规律不容忽视。文汇报。科技文摘专刊(第 683 期)。 2008 年 3 月 2 日 第五版。 http://whb.news365.com.cn/kjwz/200803/t20080302_1777631.htm
个人分类: 科普文章|2748 次阅读|1 个评论
成都今冬偏冷:四川省气象局专家的6点建议
杨学祥 2008-11-13 06:11
图 1 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   昨日,省气象专家对今年冬天的气候作出预测,估计汶川地震重灾区温度偏低 1.0 ℃ 左右    11 月 12 日 ,四川省气象专家对今年冬天的气候趋势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预测:今年成都地区冬季温度较常年同期偏低 0.3 ~ 0 .5 ℃ ,不会出现极端的雨雪灾害天气。汶川地震重灾区温度偏低 1.0 ℃ 左右,先后将有 4 次降温过程,但跟地震无关。据悉,预计汶川地震重灾区温度偏低 1.0 ℃ 左右,降水偏多 2 至 5 成,将会出现 4 次左右降温过程,有阶段性强降温,局部地方可能出现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攀枝花地震灾区气温偏高 1.0 ℃ 左右,降水正常。气象专家认为,今年冬季的强冷空气活动对灾区非常不利。因此,省气象局专家给出 6 条建议,希望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 1. 灾区活动板房需要进一步加强防寒保暖措施,尤其是海拔较高的山区或高原地区。 2. 降温雨雪天气会导致部分公路结冰中断,使得交通受阻,相关部门应做好交通运输保障、能源储备等工作。 3. 农牧区目前已经进入干季,需提高对森林防火的重视。 4. 需加强灾区群众取暖安全意识教育,特别应注意室内防火、通风,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等事件。 5. 根据长期降雨趋势预测,建议位于高原地震灾区的水电站,制定相应的蓄水发电方案,特别是在气象灾害发生时的预案。 6. 建议电力、电信部门,注意防范可能发生的强降温、雨雪天气过程使得通讯输电线路覆冰,导致电力、通讯中断 。 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年易发生低温冷害。中国东北严重低温冷害年 1957 、 1969 、 1972 、 1976 年都是厄尔尼诺年 。 依照 1952-2008 年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统计图 , 1954-1955 、 1964 、 1977 年湖南最严重的三次低温冻害得到验证 。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超过 4 天的年份有 1955 (拉尼娜年)、 1957 (厄尔尼诺年)、 1964 (拉尼娜年)、 1969 (厄尔尼诺年)、 1972 (厄尔尼诺年)、 1977 (厄尔尼诺年)、 1984 年(拉尼娜年)。其中, 6 次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1 次在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最大值年的集中时期, 1954-1955 、 1964 、 1977 年湖南最严重的三次低温冻害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 在 2000-2030 年的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8 年初中国南发发生了 50 年一遇的严重冰雪冻灾,低温冻灾频发的趋势值得关注 。 2007 年 8 月 -2008 年 4 月发生了强拉尼娜事件。 2008 年是拉尼娜与厄尔尼诺交接年,中国重大灾害频发发生。 1 月 10 日 南方发生 50 年一遇的严重冰雪冻灾, 5 月 12 日 四川汶川发生 8 级地震。 2000 年,拉马德雷已经进入冷位相,这表明,今后 20 年内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后,我国低温冷害的发生几率也随之增加。预测中的 2008-2009 年的厄尔尼诺事件后可能发生强低温冷害,预防低温冷害刻不容缓 。 关注厄尔尼诺的发展趋势,关注 四川省气象局专家的 6 点建议。 参考文献 1. 丁一汇 . 透视大雪灾 . 日期: 2008-02-24 来源:文汇报,科技文摘。 http://wenhui.news365.com.cn/kjwz/200802/t20080224_1768467.htm 2. 王蓟。气温较往年低 0.3~ 0.5 ℃ 成都今冬偏冷。 2008 年 11 月 13 日 03:33 四川新闻网 - 成都商报。 http://news.sina.com.cn/s/2008-11-13/033314721108s.shtml 3. 杨学祥,杨冬红 . 拉马德雷冷位相能给世界带来什么?发表于 2008-4-26 9:17:40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3024 4. 杨学祥 , 杨冬红 , 安刚 , 沈柏竹 . 连续 18 年暖冬终结的原因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 2005, 35 ( sup1 ) : 137-140 5. 杨学祥,杨冬红 . 湖南暴雪冻害可以预测的五大特征 . 2008-2-13 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15393 6. 杨学祥 . 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国低温冻害频发 . 2008-2-28 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15550 7. 杨学祥 .  未来 30 年内低温冻害有可能频发 . 刊发时间: 2008-02-27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 经济科技。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2/27/content_740049.htm 8. 杨学祥。灾害链规律不容忽视。文汇报。科技文摘专刊(第 683 期)。 2008 年 3 月 2 日 第五版。 http://whb.news365.com.cn/kjwz/200803/t20080302_1777631.htm
个人分类: 灾害预测|2739 次阅读|1 个评论
盘点10月强潮汐预警(续):越南河内市遭遇35年来最大降雨
杨学祥 2008-11-1 06:37
10 月 31 日 ,在越南首都河内,人们在被雨水淹没的街道上艰难前行 10 月 31 日 ,在越南首都河内,两名女子坐在被雨水浸泡的商店中。新华社 / 路透 10 月 31 日 ,在越南首都河内,人们在被雨水淹没的街道上艰难前行。新华社 / 法新 10 月 31 日 ,在越南首都河内,人们在被雨水淹没的街道上艰难前行。新华社 / 法新 新华网河内 10 月 31 日 电(记者 黄海敏)越南北部 30 日至 31 日暴雨不断,造成各地河流水位急剧上涨,许多堤坝被冲垮,迄今已有 17 人死亡或失踪。 当地防洪抗灾指挥中心说,首都河内市遭遇 35 年来最大降雨,部分地区的降雨量高达 500 毫米 ,整个城市成了水乡泽国,多个街区发生内涝,交通陷于瘫痪,多个航班被延误或取消,有 4 人在洪涝中死亡或失踪。另外,河南省有 1 . 5 万多公顷庄稼被水淹,经济损失十分严重。 截至记者发稿时,暴雨仍未停止。有关受灾地区目前正在积极组织抗洪救灾工作 。 潮汐组合 A : 2008 年 10 月 5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 -27.36969 度, 7 日为上弦,月亮潮南北震荡较强,太阳潮抵消部分月亮潮。 ( 10 月 5 日 21 时 52 分 ( 北京时间 23 时 52 分 ) ,吉尔吉斯斯坦南部与中国、塔吉克斯坦交界地区发生里氏 6.3 级地震,与此同时,据中国新疆地震监测台网中心测定,新疆西南边境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境内发生 6.8 级地震,距震中约 180 公里 的喀什市震感强烈。 10 月 6 日 6.6 级地震发生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当雄县, 6.2 级地震发生在阿富汗。) 潮汐组合 B : 2008 年 10 月 13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 -0.00096 度, 15 日为日月大潮, 17 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两两叠加,日月同时在赤道附近,赤道地区潮汐变化最大,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 2008 年 10 月 11 日 6.0 级地震分别发生在维尔京群岛和俄罗斯, 13 日 6.2 级地震发生在玻利维亚, 17 日 6.6 级地震发生在墨西哥恰帕斯州沿岸近海。) 潮汐组合 C : 2008 年 10 月 19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 27.26901 度, 21 日为下弦,月亮潮南北震荡幅度较大,太阳潮抵消部分月亮潮。( 10 月 19 日 7.1 级地震发生在汤加, 22 日汤加发生 6.6 级地震, 23 日阿德默勒尔蒂群岛发生 6.3 级地震 ) 潮汐组合 D : 2008 年 10 月 25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00052 度,月亮潮在赤道变化最大。 ( 26 日至 28 日西藏东部出现的大范围的特大雪(雨)天气,是西藏有气象资料以来,出现强降雪站点最多、范围最广的一次较强过程。截至三十日中午,自二十六日以来的西藏大暴雪,已造成山南、林芝、昌都、那曲、日喀则等五个地区受灾,三千多人被困,死亡人数增至七人。) 潮汐组合 E : 2008 年 10 月 29 日 为日月大潮,潮汐变化较大 。( 当地时间 10 月 29 日清晨 5 点 左右,巴基斯坦西南部城市奎达附近发生里氏 6.6 和 6.4 级地震,目前已有 300 人死亡; 28 日英格兰和苏格兰广泛地区下雪,是自 2003 年以来首次出现 10 月飞雪。而英格兰东南地区上次在 10 月下雪,已经要数到 1974 年;伦敦更是自 1934 年以来首次在 10 月天见到微雪。越南北部 30 日至 31 日暴雨不断,造成各地河流水位急剧上涨,许多堤坝被冲垮,迄今已有 17 人死亡或失踪。首都河内市遭遇 35 年来最大降雨,部分地区的降雨量高达 500 毫米 。) 伦敦罕现 10 月飞雪, 10 月 30 日 越南河内市遭遇 35 年来最大降雨, 26 日至 28 日西藏东部出现的大范围的特大雪(雨)天气,是西藏有气象资料以来,出现强降雪站点最多、范围最广的一次较强过程。这反映全球天气正在急剧变化。西藏暴雪是 2009 年中国长江大水的重要条件之一。 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灾害链值得关注 , 2008 年 10 月 -2009 年 2 月强潮汐时期值得关注 !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时间 震级 经度 纬度 震深 参考位置 2008-10-29 19:32:47 6.4 67.5 30.7 15.0 巴基斯坦 2008-10-29 07:09:57 6.6 67.4 30.8 33.0 巴基斯坦 2008-10-23 18:04:37 6.3 145.8 -2.5 15.0 阿德默勒尔蒂群岛 2008-10-22 20:55:58 6.6 -175.5 -18.4 223.0 汤加 2008-10-19 13:10:32 7.1 -173.8 -21.7 33.0 汤加地区 http://www.ceic.ac.cn/more.jsp?startRecord=0 时间 震级 经度 纬度 震深 参考位置 2008-10-17 03:41:26 6.6 -92.5 14.6 33.0 墨西哥恰帕斯州沿岸近海 2008-10-14 00:05:19 5.3 73.7 39.5 8.0 中、塔、吉交界 2008-10-13 17:23:29 5.3 73.9 39.5 8.0 中、塔、吉交界地区 2008-10-13 04:55:27 6.2 -65.1 -20.0 223.0 玻利维亚 2008-10-11 18:40:12 6.0 -64.8 19.2 30.0 维尔京群岛 2008-10-11 17:06:06 6.0 46.1 43.5 10.0 俄罗斯 http://www.ceic.ac.cn/more.jsp?startRecord=50 时间 震级 经度 纬度 震深 参考位置 2008-10-8 22:07:18 5.4 90.4 29.8 9.0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当雄县 2008-10-6 20:10:32 5.2 90.4 29.6 10.0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当雄县 http://www.ceic.ac.cn/more.jsp?startRecord=100 时间 震级 经度 纬度 震深 参考位置 2008-10-6 16:30:46 6.6 90.3 29.8 8.0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当雄县 2008-10-6 06:56:33 6.2 69.7 34.1 33.0 阿富汗 2008-10-6 00:11:11 5.7 73.9 39.5 33.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 2008-10-5 23:52:49 6.8 73.9 39.5 33.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2008-9-29 23:19:35 7.2 -177.8 -29.7 33.0 克 马德克群岛 http://www.ceic.ac.cn/more.jsp?startRecord=150 参考文献 1. 黄海敏。越南北部暴雨造成 17 人死亡或失踪 ( 组图 ) 。 2008 年 11 月 01 日 00:31 新华网。 http://news.sina.com.cn/w/2008-11-01/003116565609.shtml 2. 杨学祥 . 2008 年 10 月强潮汐预警 . 发表于 2008-9-2 14:51:20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7136 3. 杨学祥 . 盘点 10 月强潮汐预警:强震和雪灾 . 发表于 2008-10-31 7:49:05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4865 4. 杨学祥。灾害链规律不容忽视。文汇报。科技文摘专刊(第 683 期)。 2008 年 3 月 2 日 第五版。 http://whb.news365.com.cn/kjwz/200803/t20080302_1777631.htm 5. 杨学祥 . 新一轮强震已经开始:关注 10 月强震时期 . 发表于 2008-10-6 14:20:29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1647 6. 杨学祥 . 下一个 7 级强震: 2008 年 10 月至 2009 年 2 月强潮汐时期 . 发表于 2008-9-5 10:18:41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7759
个人分类: 潮汐预警|4081 次阅读|3 个评论
下一个7级强震:2008年10月至2009年2月强潮汐时期
杨学祥 2008-9-5 10:18
  荆楚网消息 ( 楚天都市报 ) 据新华社 9 月 4 日 电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主任马宗晋 4 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不能肯定我国西南地区近期还会发生 7 到 8 级大地震。 马宗晋表示,汶川大地震刚刚发生,在它的北部和南部,三个月之内已经发生了一些 6 级左右的地震,数量比较多。在西藏的中部到东部,也有 6 级多甚至接近 7 级的地震。这种地震活动可能告诉我们,这一段时间,青藏高原的东半部有一些活动,但是不能就此肯定 9 月份甚至 10 月份之内在青藏地区的东南部要发生更大的地震。虽然不能肯定,但专家委员会对此有所关注,正在加强监测研究力量。另外马宗晋还表示,初步认定汶川地震的强余震可能还要活动一段时间,但震区再发生 6.5 级以上强余震的可能性较小 。 统计表明,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21 次。在 1889-1924 年 拉马德雷 冷位相 发生 6 次,在 1925-1945 年 拉马德雷 暖位相 发生 1 次,在 1946-1977 年 拉马德雷 冷位相 及其边界发生 11 次,在 1978-2003 年 拉马德雷 暖位相 发生 0 次,在 2004-2007 年 拉马德雷 冷位相 已发生 3 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0-2035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 1952 年、 1957 年、 1960 年、 1964 年 4 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 17 年, 2000 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发生,特大强震可能发生在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前 17 年左右,第六次最强和较强潮汐重复时期( 2006 年, 2010 年, 2014 年, 2018 年)每一年及其前一年都是特大地震可能发生年。 2004 年 12 月 26 日 爆发的印尼地震海啸并非偶然,它和 1952 年 11 月 4 日 堪察加发生 9 级地震一样,拉开了特大强震集中爆发的序幕 。 特大地震接连在拉马德雷冷位相前 17 年发生有明确的地球物理学意义:经过 23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全球迅速变暖,海平面上升使海洋地壳负载加大,导致海洋地壳的重力均衡运动,强震频发又使海底冷水上翻,导致全球气候变冷。郭增建指出,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强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 20 年。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海震。巨震指赤道两侧各 40 o 范围内的 8.5 级和大于 8.5 级的海震。 2004-2018 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与全球变暖将会暂停十年的对应性有明确的地球物理意义,不同方法的预测得到同一可信的结果。 1952-1964 年 4 场特大地震发生后形成的 20 世纪 60-70 年代低温期提供了历史证据。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低温、强震、台风、热带风暴、飓风、流感世界大流行等构成一个环环相扣的灾害链,各国政府必须高度关注 。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和 2007 年 -2008 年太阳黑子谷值对地震的激发作用不可忽视,其周期分别为 18.6 年和 11 年 。 关注 2004-2018 年全球特大强震周期和 2008-2018 年中国地震活跃期 。 据路透社 2007 年 3 月报道,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 28 日 ( 北京时间 29 日零时 9 分 ) 发生里氏 8.5 级地震,这是自 1900 年以来人类历史上发生的八大最强烈地震之一。以下是八次大地震的基本情况 ( 按震级排列 ) : 1 、智利大地震 ( 1960 年 5 月 22 日 ) :里氏 9.5 级。发生在智利中部海域,并引发海啸及火山爆发。此次地震共导致 5000 人死亡, 200 万人无家可归。( 1960 年 5-9 月为强潮汐时期)    2 、美国阿拉斯加大地震 ( 1964 年 3 月 28 日 ) :里氏 9.2 级。此次引发海啸,导致 125 人死亡,财产损失达 3.11 亿美元。阿拉斯加州大部分地区、加拿大育空地区及哥伦比亚等地都有强烈震感。( 1964 年 3-7 月为强潮汐时期)    3 、美国阿拉斯加大地震 ( 1957 年 3 月 9 日 ) :里氏 9.1 级,发生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德里亚岛及乌那克岛附近海域。地震导致休眠长达 200 年的维塞维朵夫火山喷发,并引发 15 米 高的大海啸,影响远至夏威夷岛。( 1957 年 1-4 月为强潮汐时期)    4 、 ( 并列 ) 印尼大地震 ( 2004 年 12 月 26 日 ) :里氏 9.0 级,发生在位于印尼苏门答腊岛上的亚齐省。地震引发的海啸席卷斯里兰卡、泰国、印度尼西亚及印度等国,导致约 30 万人失踪或死亡。( 2004 年 11 月 -2005 年 3 月为强潮汐时期)    4 、 ( 并列 ) 俄罗斯大地震 ( 1952 年 11 月 4 日 ) :里氏 9.0 级。此次地震引发的海啸波及夏威夷群岛,但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 1952 年 6-10 月为强潮汐时期, 11 月 2 日 为日月大潮)    5 、厄瓜多尔大地震 ( 1906 年 1 月 31 日 ) :里氏 8.8 级,发生在厄瓜多尔及哥伦比亚沿岸。地震引发强烈海啸,导致 1000 多人死亡。中美洲沿岸、圣 - 费朗西斯科及日本等地都有震感。(无资料 )    6 、 ( 并列 ) 印尼大地震 ( 2005 年 3 月 28 日 ) :里氏 8.7 级,震中位于印尼苏门答腊岛以北海域,离三个月前发生 9.0 级地震位置不远。目前已经造成 1000 人死亡,但并未引发海啸。 ( 2004 年 11 月 -2005 年 3 月为强潮汐时期)    6 、 ( 并列 ) 美国阿拉斯加大地震 ( 1965 年 2 月 4 日 ) :里氏 8.7 级。地震引发高达 10.7 米 的海啸,席卷了整个舒曼雅岛。( 1964 年 11 月 -1965 年 2 月为强潮汐时期)    7 、中国西藏大地震 ( 1950 年 8 月 15 日 ) :里氏 8.6 级。 2000 余座房屋及寺庙被毁。印度雅鲁藏布江损失最为惨重,至少有 1500 人死亡。 ( 1950 年 9-12 月为强潮汐时期, 8 月 14 日 为日月大潮)    8 、 ( 并列 ) 俄罗斯大地震 ( 1923 年 2 月 3 日 ) :里氏 8.5 级,发生在俄罗斯堪察加半岛。(无资料)    8 、 ( 并列 ) 印尼大地震 ( 1938 年 2 月 3 日 ) :里氏 8.5 级,发生在印尼班达附近海域。地震引发海啸及火山喷发,人员及财产损失惨重。(无资料) 8 、 ( 并列 ) 俄罗斯千岛群岛大地震 ( 1963 年 10 月 13 日 ) :里氏 8.5 级,并波及日本及俄罗斯等地。( 1963 年 9-12 月为强潮汐时期) 自 1900 年以来人类历史上发生的八大最强烈地震因为有并列情况,共 12 次。其中 1948 年以来的最强烈地震有 9 次。与 1948 年以来强潮汐资料对比,发生在强潮汐时期的地震有 7 次,频率为 7/9 。根据张家诚等人的资料,频率为2 /3 (见表 1 )。 表 1 1948 年以来 8.5 级以上地震 1950-1977 年 10 次 1950.8.15. 中国西藏察隅 , 墨脱 ,8.5 级 ( 1950 年 9-12 月为强潮汐时期, 8 月 14 日 为日月大潮) ;1952.11.4. 堪察加半岛 ,9.0 级 ( 1952 年 6-10 月为强潮汐时期, 11 月 2 日 为日月大潮) ;1957.3.9. 阿留申群岛 ,9.1 级( 1957 年 1-4 月为强潮汐时期) ;1960.5.22. 智利南部 ,9.5 级( 1960 年 5-9 月为强潮汐时期) ;1963.10.13. 千岛群岛 ,8.5 级( 1963 年 9-12 月为强潮汐时期) ; 1964.3.28.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 ,9.2 级( 1964 年 3-7 月为强潮汐时期) ;1965.2.4. 阿留申群岛 ,8.7 级( 1964 年 11 月 -1965 年 2 月为强潮汐时期) ;1976.8.16. 菲律宾民都洛 ,8.8 级 ( 1976 年 9-12 月为强潮汐时期) ;1977.8.19. 印尼松巴哇岛南 , 8.8 ( 1977 年 4-7 月为强潮汐时期) ;1977.11.23. 阿根廷 ,8.6 级( 1977 年 10-12 月为强潮汐时期) ; 1978-2003 年 0 次 2004-2005 年 2 次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苏门答腊 ,9.0 级( 2004 年 11 月 -2005 年 3 月为强潮汐时期) ; 2005 年 3 月 28 日 :印尼苏门答腊 ,8.7 级( 2004 年 11 月 -2005 年 3 月为强潮汐时期)。 2008 年 8-9 月为弱潮汐时期 ,进入 8 月后,全球 7 级地震至今没有发生。由于能量的长期积累, 9 月存在发生 7 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在中下旬的两个强潮汐时段) ,集中爆发期为 2008 年 10 月 -2009 年 2 月强潮汐时期 , 2008 年 12 月 -2009 年 1 月为强震高潮时期。 根据 1948 年以来的统计资料,不能排除特大地震发生在弱潮汐时期的可能,但发生几率低于 1/3 。每年 9 月赤道太平洋海温达到最低,因为此时德雷克海峡海冰面积最大(南半球冬季),阻塞南极大陆海洋环流,加强秘鲁寒流。 10 月以后赤道太平洋海温开始增加,有利于厄尔尼诺事件的形成。 如果厄尔尼诺现象迅速发展,水均衡导致的太平洋地壳跷跷板运动将增强全球的强震爆发规模,使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强烈,这或许能暂时缓解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地震频发的困局。其后,在青藏高原东移和太平洋板块西移的夹击作用下,青藏高原的东半部值得关注。如马宗晋院士所说,青藏高原的东半部有一些活动,但是不能就此肯定 9 月份甚至 10 月份之内在青藏地区的东南部要发生更大的地震 。 阿根廷和斐济的 6 级地震可能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信号。 Earthquakes Home Audience For Public Earthquakes Recent Earthquakes 09/04/2008 M 5.6, Santa Cruz Islands 09/03/2008 M 6.3, Santiago del Estero , Argentina 09/01/2008 M 5.5, Kepulauan Talaud , Indonesia 09/01/2008 M 5.7, Fiji region 08/31/2008 M 6.0, south of the Fiji Islands http://www.iris.edu/hq/audience/public/earthquakes 参考文献 1. 西南地区近期还会发生大地震? 2008 年 09 月 05 日 05:23 荆楚网 - 楚天都市报。 http://news.sina.com.cn/o/2008-09-05/052314406108s.shtml 2. 杨冬红 , 杨学祥 .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巨震是调节气候恒温器理论的检验 . 西北地震学报 . 2005, 27(1): 96 3.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 2006 , 28 ( 1 ): 95-96 4.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1027 5. 杨冬红 , 杨学祥 . 潮汐和地震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7 , 1 ( 4 ): 5-12 。 6. 未来 30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期。 2005 年 10 月 12 日 02:38 新闻晨报。 http://news.sina.com.cn/w/2005-10-12/02387143269s.shtml 7. 杨学祥。未来 30 年强震频发:等待下一次灾难性大地震的发生。 2008-4-30 上海环境热线 . 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8/200812385.htm 8. 杨学祥 . 谁注意到了国家主席访日的地震安全? 2008-5-9 7:25 :17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627 9. 杨学祥,杨冬红 . 2004-2018 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2008-5-10 10:39:24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bs/showpost.aspx?id=20056 10. 杨学祥 . 全球特大灾害频发呼唤灾害预警 . 刊发时间: 2008-05-09 15:55:46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 经济科技。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5/09/content_771622.htm 11. 杨学祥 . 云南地震与潮汐周期的关系 . 发表于 2008-8-20 18:03:13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5592 12. 杨学祥 . 有多少科研成果未被应用:重视科技信息交流 . 发表于 2008-8-21 11:11:00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5642 13. 杨学祥 . 汶川地震反思的一面镜子:云南地震早有预测 . 发表于 2008-8-22 9:57:10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5738 14. 杨学祥 到目前为止 2008 年中国 5 级以上地震 73 次:聚焦中国西部强震频发 . 发表于 2008-8-31 20:55:39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6839 15. 杨学祥 . 中国中西部中强地震已经开始向青藏高原外围扩展 . 发表于 2008-9-1 7:29 :42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6868 16. 朱永斌。 20 世纪以来历史八大强震。 2005 年 3 月 30 日 21:59 来源 : 中国新闻网。 http://china.eastday.com/eastday/news/node37955/node37957/node37977/node52388/userobject1ai977513.html 17. 新闻背景: 100 多年来人类历史八大地震细览。发布时间 :2005-03-29 17:38:07 来源 : 新华网。 http://news.shangdu.com/17/2005-03-29/20050329-772869-17.shtml 18. 张家诚 , 李文范 . 地学基本数据手册 , 北京 : 海洋出版社 ,1986 年 ,183,186-188 页 19. 杨学祥 . 2008 年 8 月为弱潮汐时期 . 发表于 2008-8-2 12:08:08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3996 20. 杨学祥 . 2008 年 9 月潮汐预警 . 发表于 2008-8-18 14:57:29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5387 21. 杨学祥 . 2008 年 10 月强潮汐预警 . 发表于 2008-9-2 14:51:20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7136
个人分类: 潮汐预警|20161 次阅读|12 个评论
日本和美国地震:关注2008年7月强潮汐(续)
杨学祥 2008-7-30 05:07
日本和美国地震:关注 2008 年 7 月强潮汐(续) 杨学祥,杨冬红 据《朝日新闻》、《读卖新闻》等多家媒体 7 月 25 日 报道: 24 日深夜,日本岩手县沿岸一带发生 6.8 级地震,共造成 200 人轻重伤,部分铁路停运。地震发生时,《青年参考》报记者在北海道寓所的床上感到了轻微晃动。日本气象厅提前 21 秒探知岩手县将发生强烈地震,但播完预报时,部分地区已有震感。据《朝日新闻》 7 月 25 日 报道, 24 日深夜 0 时 26 分许,岩手县沿岸一带发生 6.8 级地震,同县洋野町的震度为 6 度以上,青森县八户市的震度为 5 度以下。岩手、青森、宫城、秋田四县共计 193 所学校出现不同程度的玻璃、墙壁龟裂等情况。其中岩手县受损学校多达 163 所。此外,青森、宫城和秋田分别为 15 所、 9 所和 6 所。截至目前,尚未收到诸如梁柱受损等大规模受灾报告。日本地震预知联络会会长大竹政和等专家预测,由于日本东北地区地震频发,在未来 30 年里,该地区将有 99 %的概率发生相当于中国四川大地震的 8 级地震 。 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王启超报道,综合法新社和美国当地电视台报道 美国时间周二( 7 月 30 日 )中午 11 时洛杉矶东部附近地区发生 5.8 级地震,洛杉矶有强烈震感。目击者称,洛杉矶市区内的建筑物有剧烈的摇晃。目前没有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报告 。 自从四川汶川 8 级地震之后,我一直在注意观察潮汐与余震的对应性。根据观察资料,我在 2008 年 7 月 18 日 提出, 对比潮汐和近日地震信息,潮汐 A 组合对 7 月 2-6 日的 9 次多发地震、潮汐 B 组合对 7 月 8-13 日 4 次地震、潮汐 C 组合对 7 月 15-18 日 6 次地震均有明显的激发作用。特别是四川绵竹县地震对强潮汐特别敏感。请关注 7 月 23 日 潮汐 D 组合、 7 月 29 日 - 8 月 1 日 潮汐 E 组合的强潮汐激发作用。其中 E 组合潮汐作用最强 。 我在 6 月 21 日 给出 2008 年 7 月强潮汐预警 : 潮汐 A 组合: 2008 年 7 月 2 日 为月亮近地潮和月亮赤纬角最大值 27.53932 度, 3 日为日月大潮,三者叠加形成最强潮汐南北震荡,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 B 组合: 7 月 8 日 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0.00074 度, 10 日为上弦,日月小潮,赤道处于高低潮变化最大值区,有利于两极冷空气向赤道流动。 潮汐 C 组合: 7 月 15 日 月亮赤纬角最大值 -27.56547 度, 18 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弱叠加(相隔时间超过 3 天),潮汐南北震荡较强。 潮汐 D 组合: 7 月 23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0.00028 度, 26 日为上弦,日月潮汐相互减弱,赤道处于高低潮变化最大值区,有利于两极冷空气向赤道流动。 潮汐 E 组合: 7 月 29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 27.59690 度, 30 日为月亮近地潮(本月发生两次), 8 月 1 日 为日月大潮,三者两两叠加,形成最强潮汐南北震荡,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6 月的强降雨与强潮汐激发密切相关,时间一一对应,值得关注。在强潮汐期间发生的地震、火山、暴雨、台风等自然灾害,因潮汐作用而加强,可能造成不可抗拒的重大灾害,应注意预防 。 2008 年 7 月 5 日 鄂霍次克海发生 7.6 级地震 , 8 日,秘鲁南部发生里氏 6.2 级地震 , 19 日日本本州岛东部海岸发生 7.0 级强烈地震,中国地震台网测定日本发生 7.3 级地震 。 24 日(北京时间 23 日)日本东北地区再次发生里氏六点八级强烈地震。潮汐组合 A 、 B 、 C 、 D 对地震的激发作用显而易见 。 请关注 7 月潮汐的激发作用 。 继 7 月 23 日 日本本州岛东部发生 6.8 级地震、 24 日凌晨 3 点 54 分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交界发生 5.6 级余震、俄罗斯千岛群岛 24 日早上发生里氏 6.4 级地震 、俄罗斯远东堪察加半岛南岸的太平洋水域 24 日北京时间 9 时 43 分发生里氏 6 . 1 级地震和 2008 年 07 月 24 日 15 时 9 分 28 秒 在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交界发生 6.0 级地震之后 ,北京时间 2008-07-25 04:54:01.3 在崇州又发生 4.4 级地震 。 7 月 23-25 日日本、俄罗斯地震和四川余震验证潮汐作用。 这一推断没有明确的时间、地点和震级,不是临震预测,只是希望人们关注和检验潮汐与地震的对应关系,增强人们的防震能力。相关的物理机制也作了介绍 。 从春分到夏至和从秋分到冬至,太阳从赤道移向南北回归线,太阳潮逐渐使地球扁率变小,这时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可以增强这一效应,使地球自转变快,激发地震和火山活动;从夏至到秋分和从冬至到春分,太阳从南北回归线移向赤道,太阳潮逐渐使地球扁率变大,这时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可以增强这一效应,使地球自转变慢,激发地震和火山活动 。 9 月 22 日 为秋分,太阳在赤道面上,使地球扁率变大,如果月亮赤纬角为 0 (即月亮也在赤道面上),日月引力就会使地球扁率变为最大,地球自转减慢,激发地震和冷空气活动。因此, 6 月 22 日 - 9 月 22 日 ,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对地震的激发作用越来越强。拉尼娜向厄尔尼诺的转化加强了这一效应 。 7 月 23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0.00028 度,对地震的激发作用已经很明显。 潮汐激发地震已经得到国内外研究的证实 。地震预防必须关注潮汐对地震的激发作用。 统计表明,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21 次。在 1889-1924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6 (国外数据: 2 )次,在 1925-1945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1 ( 1 )次,在 1946-1977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11(7) 次,在 1978-2003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0 次,在 2004-2008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 3 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0-2035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 这一观点得到国际科学界最新研究结果的支持 。 参考文献 1. 谢德良。日本预测 30 年内将发生 8 级大地震。 2008 年 07 月 29 日 17:18 青年参考。 http://news.sina.com.cn/w/2008-07-29/171816022114.shtml 2. 美国洛杉矶东部发生 5.8 级地震。 2008 年 07 月 30 日 03:01 环球网。 http://news.sina.com.cn/w/2008-07-30/030116023630.shtml 3. 杨学祥 . 关注 7 月强潮汐对地震的激发作用 . 发表于 2008-7-18 5:00:48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551 4. 杨学祥 . 暴雨灾害可能成为首选目标: 2008 年 7 月强潮汐预警 . 发表于 2008-6-21 6:05:52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9828 5. 杨学祥 . 关注 7 月强潮汐对地震的激发作用 . 发表于 2008-7-18 5:00:48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551 6. 杨学祥 . 8 日秘鲁南部发生 6.2 级地震验证强潮汐激发作用 . 发表于 2008-7-10 6:54:54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1772 7. 杨学祥 . 日本 7 月 19 日 发生 7.0 级地震:验证较强潮汐作用 . 发表于 2008-7-19 14:00:05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689 8. 杨学祥 . 关注 7 月 15-18 日较强潮汐预警 . 发表于 2008-7-18 13:18:53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597 9. 杨学祥,杨冬红 . 下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将要爆发的三大理由 . 发表于 2008-7-21 6:35:12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836 10. 杨学祥 . 7 月 24 日 日本地震和四川余震验证潮汐激发作用 . 发表于 2008-7-24 5:58:04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3129 11. 杨学祥 . 7 月 23 日 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激发地震是客观事实 . 发表于 2008-7-24 14:17:29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3171 12. 四川青川和陕西宁强交界发生 6 级余震 2008 年 07 月 24 日 15:37 四川新闻网 http://news.sina.com.cn/c/2008-07-24/153715992850.shtml 13. 四川崇州发生 4.4 级地震 成都市震感强烈。 2008 年 07 月 25 日 05:46 四川在线。 http://news.sina.com.cn/c/2008-07-25/054615996514.shtml 14. 杨学祥,杨冬红 . 月亮赤纬角变化与地震的对应关系 . 2007-4-28 上海环境热线 . 绿色论坛 .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7/200711359.htm 15. Elizabeth S. Cochran, John E. Vidale, and Sachiko Tanaka. Earth Tides Can Trigger Shallow Thrust Fault Earthquakes. Science. 2004, 306: 1164-1166. 16. 杨学祥 , 韩延本 , 陈震 , 乔琪源 . 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 . 地球物理学报 , 2004, 47 ( 4 ) : 616-621. 17.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 2006 , 28 ( 1 ): 95-96 18.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1027 19. 杨冬红 , 杨学祥 . 潮汐和地震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7 , 1 ( 4 ): 5-12 。 20. 杨学祥,杨冬红 . 2004-2018 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2008-5-10 10:39:24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bs/showpost.aspx?id=20056
个人分类: 灾害预测|3200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发:未来30年内低温冻害有可能频发
杨学祥 2008-7-13 07:58
转发者按: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拉尼娜年和厄尔尼诺年是中国低温冻害高发年, 2007 年 8 月 -2008 年 4 月发生了拉尼娜事件, 2008 年末 2009 年初将发生厄尔尼诺事件。应网友要求,将光明网已发文章再次转发,并提请有关部门关注冻灾频发的历史规律。以下是网友要求及作者回复。 否能分析一下 2009 年是否还会有冰灾 杨教授 : 您是否能分析一下 2009 年是否还会有冰灾 ? 我们急于想知道 . 因为我在电力部门工作 ,08 年的冰灾给我们带来巨大损失 , 现在过去了 , 但我们要解决电网中的问题还很多 , 许多线路要改造 , 提高抵御冰灾的能力 . 要花大量的钱 . 我们认为要履行社会责任 , 亏损也得花 . 但很多人认为不可能很快又有冰灾 , 技术改造工作可以根据企业实力 , 慢慢来安排 , 我们无法说服这些人 . 如是只是提前十天半个月的预警 , 我们什么也来不及了 . http://blog.gmw.cn/u/466/message.html#58 转发:未来 30 年内低温冻害有可能频发 杨学祥  刊发时间: 2008-02-27 11:35:28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 23 日说,在这次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中,农作物受灾面积 1 . 78 亿亩;倒塌房屋 48 . 5 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 1516 . 5 亿元。在这次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中,已造成 129 人死亡, 4 人失踪,紧急转移安置 166 万人 。    2008 年初中国南方的低温冻灾被称为 50 年一遇的突发灾害,在严重的灾害损失面前, 有人可能心存侥幸,以为 50 年后才能再次遇到同样的灾害,丧失了预防灾害再次发生的警惕性。这是非常危险的。根据历史规律,未来 30 年内低温冻害频发。   研究表明,中国严重的低温冻灾集中在 20-30 年的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而在 20-30 年的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低温冻害的强度较小。 50 年前的 1954 年 12 月至 1955 年 12 月南湖南严重冻灾发生在 1947-1976 年的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8 年初南方的低温冻灾发生在 2000-2035 年的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间间隔 53 年。   统计表明:中国北方的严重低温冷害都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如 1957 、 1969 、 1972 、 1976 年;中国南方的严重低温冻害都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太阳黑子低值年和拉尼娜年(或厄尔尼诺年),如 1954 年 12 月 15 日 至 1955 年 1 月 21 日 湖南发生严重低温冷害, 1964 年 2 月 8 日 -26 日湖南发生低温冻害; 1977 年 1 月 21 日 ,湖南雨雪日数持续 10 天,强寒潮冷空气入侵,其来势凶猛,不仅带来大雪,还使得降温剧烈,各地最低温异常低,降到 -10 ℃ 至 -18 ℃ ,且以武汉的 -18.1 ℃ 为历史最低,纪录一直保持至今 。   根据湖南暴雪冻害可以预测的五大特征,在 2000-2035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可能的太阳黑子低值年 2018 年和 2029 年湖南将发生低温冻害, 2016-2017 年预测为拉尼娜年, 2018 年预测为厄尔尼诺年 。   根据中国北方严重低温冻害都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 2008-2009 年、 2011 年、 2015 年、 2018-2019 年是预测的厄尔尼诺年,因而是可能的北方严重低温冷害年。   依照 1952-2008 年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统计表 ,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 1977 年,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超过 4 天次数为 5 次,即平均 5 年发生一次;而 1985-2007 年期间一次也没有发生。综合考虑中国南方和北方的数据,上次冷位相期间中国平均每 4 年发生一次严重低温冻害。   根据统计规律,本次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低温冻害的预测和预防形势严峻,低估或忽视将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丁一汇院士指出,要研究在不断变化的气候条件下,天气、气候异常事件发生的规律和原因,以及重现期变短等问题。要立足于防大灾、重灾甚至巨灾出现的可能性 。 表 1 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统计表   从表 1 中可以看出, 1946-1976 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的高峰值从 1955 年到 1984 年,开始时间后延了 9 年,结束时间后延了 8 年; 2000-2030 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的高峰值从 2008 年开始,开始时间后延了 8 年,依照规律,结束时间也应后延 8 年。这对预测今后低温冻灾有借鉴意义:未来 30 年中国低温冻灾可能频发。   从表 1 中还可以看到,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超过 4 天次数共 7 次, 1955 年(拉尼娜年,太阳黑子低值年)、 1957 年(厄尔尼诺年,太阳黑子高值年)、 1964 年(拉尼娜年,太阳黑子低值年)、 1969 年(厄尔尼诺年,太阳黑子高值年)、 1972 年(厄尔尼诺年)、 1977 年(厄尔尼诺年,太阳黑子低值年)、 1984 年(拉尼娜年,太阳黑子低值年)。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的高峰值相对拉马德雷冷位相滞后 8-9 年。 参考文献 1 .责任编辑:高瑞。雨雪冰冻灾害造成 129 人死亡 直接损失 1516.5 亿。 2008 年 02 月 23 日 11:33 来源:新华网。 http://news.sohu.com/20080223/n255316453.shtml 2 .杨学祥,杨冬红 . 湖南暴雪冻害可以预测的五大特征 . 2008-2-13 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15393 3 .杨学祥,杨冬红 . 雪灾后的历史资料检验:灾害链规律存在不容忽视 . 2008-2-8 上海环境热线 . 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8/200812192.htm 4 .丁一汇。透视大雪灾。日期: 2008-02-24 来源:文汇报。 http://wenhui.news365.com.cn/kjwz/200802/t20080224_1768467.htm 本文见: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2/27/content_740049.htm
个人分类: 灾害预测|2753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6: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