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中庸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中庸

相关日志

数字“三” - 中西文化阐释(1)
liuyu2205 2020-6-1 22:25
在中西文化中,数字 “ 三 ” 具有丰富的阐释意义。比如,基督教教义的基本概念之一: “ 三位一体 ” ;易经的基本概念之一: “ 三才 ” 。 《说文解字》: “ 三,数名,天地人之道也。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 老子 第 42 章 “ 三 ” 的繁体字 “ 叄 ” ,而 “ 叄 ” 又通 “ 参 ” , “ 参与 ” :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 中庸 第 22 章 法语版本: https://coeur-et-esprit.blogspot.com/2020/06/
个人分类: 在中法文化之间流连|612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庸是一剂养生药
热度 1 zhengyongjun 2019-6-12 11:53
个人分类: 闲言碎语|2718 次阅读|3 个评论
如何治学,做好研究?
热度 1 yaojunwei 2018-10-4 11:14
问: 如何治学,做好研究? 答: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继往开来。 正如《中庸 ·第二十章》所言。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对于研究领域,要博学知识,跨学科跨领域学习,要突破横向纵向壁垒。 对于研究问题,详问缘由,要发现问题详细探究,多方询问多处探寻。 对于研究思路,慎密思考,要慎重地思考,不能轻易下结论,不能轻易投稿,不能轻易放弃。对于研究缺陷不能轻易放过,对于数据不能弄虚作假,对于学术不端不能麻痹大意。 对于课题及论文,要辩论明理,避免一言堂,避免闭门造车,要集思广益,采用社会智力资本,采用社会知识资本,吸收他人之所长,融入自身科研中。 对于科研及论文思想火花等,要实践笃行,要切实地力行,无论开始多么渺茫,要践行下去,采用正向积极思维,要将思维、意识、思想转换为行动力,要进行价值化。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 对于研究方法,要尽可能多去学习,多掌握多种研究方法,绝不满足于一两种研究方法,最好打破定性和定量的壁垒,将其进行融会贯通,形成混合研究或者融合研究。 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 对于研究问题,要望闻问切,多和周围的人交流,多观察思考,多去参加学术交流,多去参加跨学科跨领域的交流,多去求教,不到彻底明白绝不能终止。 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 对于研究思想,思就要思的有创意,不能稀里糊涂的。既然思考了,不能满足于现象本身,不能浅尝辄止,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 对于研究思路、研究逻辑、研究结构,要进行自恰,要多多利用社会网络去和大家讨论,多听听其他人的意见,即使是相悖的。可以将论文框架、思路等抛到研讨会、学术交流会交流,让不同领域不同专业的人来抨击,从全方位对论文进行一下辨别。有益者采纳,无益者加勉。 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对于研究方向,认准了方向就要做下去,坚持做下去,不能虎头蛇尾,要有 “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顽强和执着。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对于研究成果,不要急功近利,不要急于求成,可以以 “十年磨一剑”的心态来充分准备,沉得住气,坐得住冷板凳,吃得了冷猪肉。对于课题申报,别人一遍做成的事情,我就做它一百遍,别人申报十次能成功的,我就做好申报一千次的准备,要有屡败屡申的坚守。对于研究方法,别人学一次就会,我要学一百次。别人学十次就会,我要学一千次。 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果真是这样做了,贯彻下去了,即使是自我以为科研愚笨的人、科研迷茫的人也一定会聪明起来,会明确自己科研的道路。即使是科研成果或者科研基础薄弱的人也一定会坚强起来。
个人分类: 应如室|3149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庸
热度 2 yag195544 2017-2-20 06:35
中庸 岳爱国 望修中和 却极难修好 欲炼中庸 却鲜能炼成 集人间之精粹 通达万物 不偏谓之中 纳天地之神圣 化行天下 不易谓之庸 持慎独自修之基调 秉忠恕宽容之初衷 推至诚尽性之至理 得中庸之道之真经 在动中取恒久 在静中得厚重 不辞谢中道 不偏颇不易 倚中而不偏是为好 靠庸而不易是为用 天之广而求博学 学之渊而需审问 地之溥而谨慎思 世之乱而善明辨 人之浅而必笃行 行远必自迩 登高必自卑 中庸之道常修炼 终身用之不能尽 须臾不可弃左右 做得君子度今生
个人分类: 诗歌|2008 次阅读|4 个评论
生活中庸之道
热度 1 xin 2015-11-25 00:44
人生中,大多事情,都是开始很美,中间很累,最后放弃。例如,最常见的是,起了个大早,赶个晚集。刚起床的时候,一定是非常期待、充满美好,可最后赶个晚集,势必扫兴。 上高中为了考大学,简直吃了兴奋剂,打了鸡血,可读了大学之后,焉焉的,要死不活的样子。为何当初心气那么高呢。早上去上班,起的早,走的急,感觉积极上进。可到单位,先喝茶,再看新闻,然后,聊天、下棋。不觉,中午到了,工作干的很少。回头一想,早上为何来的那么急。 交朋友时,刚开始很美,后来起矛盾,产生厌倦,最后,相忘于江湖。谈恋爱,追求的时候充满激情,甚至,越挫越勇,可是追到了,不珍惜,弃之如草芥。再者,谈恋爱的时候,充满了美好。可结婚后,无穷尽的争吵,痛苦不堪。想一想,开始与后来,差距是如此大。 人做事情,贵在持之以恒,一以贯之。交往或做事,开始的时候,不要太高兴,中后期不要太失望。做人做事要心平气和,不要大起大落地情绪化。人与人交往或做事,要保持合理的距离和热情,太近有压迫感,太远有生疏感。 古人云:胜人者力,自胜者强。自胜者,势必是一个依靠理性和意志,而战胜自己的人。人一生,做人和做事,最大的敌人,并非别人,而是自己,自己就是自己人生的萧何。现今社会,人的大多数的痛苦,都是对自己失去有效的管控造成的。一方面,自己太懒太拖拉。不能成熟、理性的,快速高效的做哪些有价值但无趣的事情。另一方面,贪欲太多。对物质要求太高,对别人充满羡慕和嫉妒,攀比让自己心理失衡。成绩少,而贪欲多,岂能快乐。 人要充满理性地看待身边的人与事,合理安排和统筹规划,避免偏执和痴迷,深陷极端,毁掉一生。要理性地规划人生,让人生充满智慧,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生的幸福,是现在幸福的累积,因此,我们又要活在当下。需要合理规划中长期生活,计划安排好近期生活,用心过好当下,这样就能过一个有品位、优质质量的人生。 人贪念无度,唯有适度索取,懂得感恩,方能让心灵平和,得到满足感和幸福感。中国人做人讲求稳重大方、温文尔雅、不卑不亢,中国人做事信奉中庸之道,明哲保身,顺势而为,似乎就是这个道理。
3565 次阅读|2 个评论
成绩“中不溜”是个安全境界
sheep021 2014-10-27 14:33
过犹不及,中庸之道,才是安全之道。呵呵! 原文地址: “成绩中不溜”有什么不好 作者: 吴非 摘记: 不赌不输 ,——你不想那件事,就没有那件事了。 高速路上无风景 —— 司机说:“我告诉老婆:我开了20年汽车,路越建越好,越来越宽,车子越来越好,开得越来越快。在高速公路上开车,虽然能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目的地,但是一路上能看到什么呢?绿化带,隔离桩,路牌,交警,收费站;绿化带,隔离桩,路牌,交警,收费站……再来一遍,再来一遍,没完没了;单调极了,开着开着就要犯困。奇怪得很,我现在有时反而怀念以前的乡村公路了,虽然弯弯曲曲,坑坑洼洼,速度慢,要注意观察,但是有好多新鲜事,有味儿啊!” “中不溜”是个安全境界 ,其实我们社会绝大部分人都是满足于这个“中不溜”的,什么“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我们根本不去想那个“比”,已经够快乐了。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103 次阅读|0 个评论
淡定治国——中国战略定力从何而来
热度 3 sheep021 2014-5-3 11:48
淡泊明志,淡味养生 ,淡定治国。 《功夫熊猫》中,最后揭开的祖传面条的调味秘诀竟然是——“不加调料”,也是强调一个淡字。 中国古代诸子百家中数儒家最淡,以至于孔子也饱受误解以及贬低,但恰巧是孔子,成了千古名师,万世师表,儒家,成了治国之道。 论孔子与鬼谷子之教育思维 一文指出: 孔子所教的是万代之事,是高贵的,孔子的弟子们是一代代的光大的。 孔子之道的厉害就是可以传递很多代,这才是大道。 ---------------------------------------- 海外版望海楼:中国战略定力从何而来 2014 年05月01日06:36 来源: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 http://opinion.people.com.cn/n/2014/0501/c1003-24963800.html .   近期,面对某些国家带有明显针对色彩的外交攻势, 中国政府岿然不动,从容淡定 。外长王毅表示, 中国有足够的战略定力和战略自信。 外交部发言人秦刚那句“你来或不来,我就在这里”,将中国当前心态描摹得淋漓尽致。中国保持战略定力的依据何在?   首先, 中国走的是基于“王道”的和平崛起之路, 由此决定了他国基于“霸道”的战略围堵很难找到着力点。这些年中国崛起步伐明显加快,使“世界老大”战略焦虑感加剧,内心越来越不淡定,担心中国走西方“逢强必霸”的霸权扩张老路。但历史不能简单类比。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具有三重属性:社会主义国家、第三世界国家和东方文明国家,这些属性都决定了中国是个热爱和平、反对霸权扩张的新型大国。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缔造者就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凭借这些新型外交原则赢得绝大多数国家的信任和尊重。即使到今天,这些原则仍是中国外交的制胜法宝。习近平等新一届领导人履新后,加大惠邻睦邻力度,并在中美关系上提出建设“新型大国关系”。可以说,中国崛起走的是蕴含古代哲学智慧的“王道”政策,而非西方国家惯常的弱肉强食的“霸道”法则。就此而言,美国的对华战略围堵完全文不对题,找不到着力点。   其次, 围堵中国注定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当前美国拉拢日本、菲律宾等国家制衡中国,大概是效仿当年英国在欧洲大陆采取的均势政策,要在亚太地区扮演“离岸平衡手”角色。但这种想法显然打错了算盘。亚太地缘板块中,中国占据绝对性主导地位,由此决定了东亚地区根本不存在地区国家对称性消耗的可能性。日本、菲律宾等国或许能给中国制造点麻烦,但指望其阻挡中国崛起步伐,实在是蚍蜉撼大树。美国的盟友真没必要“拿着鸡毛当令箭”,如果有耐心看看美国在关键时期抛弃盟友的诸多案例,想必“挟美自重”的国家都会感到胆战心惊。美国尽管实力超强,但远隔万里重洋,西太平洋已是其军事投送能力极限。当年中国在军事技术非常落后的情况下,尚能在朝鲜战争中打赢,现在中国军力水平已有了质的提升,而且是在家门口,因此完全有能力保卫自己的利益和安全。   第三, 美国围堵只会加快中国崛起,加速美国衰落。 没有哪个国家愿意被世界头号强国视为主要对手,承受这种不必要的外部压力。但这事光怕也没有用,索性干脆不怕。正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美国战略围堵,对中国看似是坏事,实则是件大好事。中华民族历来热爱和平,但又不畏强暴。用习近平主席的话说,中国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外部压力越大,越会激发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奋发有为的正能量。新中国刚建立时,美国对华全面封锁,但毛泽东诙谐地将杜勒斯称为“很好的反面教员”,它使中国人民丢掉幻想,独立自主搞建设。中国的历史就是这样,只要人民得到教育和动员,其他事情都好办。外部不友好举动越多,中国人民就会越清醒,中国未来就越有前途。   相反,围堵中国不会拯救美国,反而会加速其衰落趋势。此前,美国经常通过对外发动战争来转嫁国内危机,但越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结果表明,穷兵黩武只会加速美国衰落命运。当前中国的力量和块头远非越南和伊拉克所能比拟,由此决定美国如一定要遏制中国,就是选择了一个超过国力承受范围的战略定位,只会加速其衰落过程。   (作者为本报特约评论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
个人分类: 聆听自然|1072 次阅读|8 个评论
中庸的原意
热度 1 yangguoxue 2013-11-26 20:19
中庸这个词已经臭了,在很多人的眼里,没有原则、乡愿、好好先生已经和中庸划了等号了。鲁迅先生批的更是彻底,鲁迅先生说他 最厌恶叭儿狗,就是京巴,说这个叭儿狗呢“摆出一副既像狗又像猫,唯独自己得了中庸之道”的样子。 一些学者痛批的“中庸”大多是一种奴才化的众生相,但中庸的原意并不是这个样子的。中庸原本是儒家的修行心法,其作者是孔子,我就来简单地还原一下什么是中庸。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中是一个哲学概念,代表一种正确的规律和道理,甚么叫大本?就是根本的道理,基本的规律。在古人的说法就是天命,我们认为就是人与自然,所有一切的基本规律。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什么是“达道”?《集注》说是“顺性之谓也”。什么是顺性?就是按规律办事。“和”就是“达道”,“达道”就是和。实现了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天地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各发挥各的作用,万物就会“遂其生”,得到适合的生存空间,就会发展繁育。这是一个天地万物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境界。只有达到了中和,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 “中”是,“大本”,是道之体,是根本道理;“和”是“达道”,是道之用,是道的表现。一体一用,体立而后有用。 举例说明一下中的意思,就是有一盘炒菜,哪个厨师做的好吃,哪个厨师的做法就更“中”。讨论问题,说的最有道理的那个就更“中”。 “庸”,比较简单,就是用。 中庸,就是以中为用,就是“中和”可常行之道。日本“企业之神”松下幸之助曾在其《关于中庸之道》一文中说,中庸之道的真谛是:“不为拘泥,不为偏激,寻求适度、适当”;中庸之道“不是模棱两可,而是真理之道,中正之道” 孔子认为如何实现中庸呢?他开篇就讲到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一句话言简意赅地揭示了实现中庸之道的方法在于自我教育。 我们的全部的从上天那里所接受到的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力量、我们的智力、我们的情感,这些东西叫做“性”;统率自己的性,统率自己的这些禀赋,就叫做“道”;在这些天赋之上去完善、去精进、修道就是教,因此君子慎其独也。 中庸者的一个重要态度就是中立,也就是看待事物要中立和理性客观。但人的情绪很容易影响人的判断,所以孔子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有时候被情绪影响是难免的,但表达意见要“中节”,尽管有情绪只要做到“中节”就能“和”,这就是“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庸者并不是要躲避矛盾,拒绝表态,做两头讨好的滑头。滑头貌似不偏不倚,实际是私心作怪,为保护自己,怕得罪人,无助于矛盾的解决,无助于分辨是非,不是君子所当为。一事当前,只要有中立的态度就会有相对客观的判断,表达的意见要“中节”。什么是“中节”?中节就是道理之正,就是要讲原则。就是坚持不可改变的正理,就是“中庸”。乡愿和滑头的小人作风都不是中庸,而且是中庸所反对的。
3004 次阅读|1 个评论
瑞典的中庸之道
热度 8 AlecXu 2013-7-12 06:01
在瑞典,没学过瑞典语的人,有三个瑞典字也一定知道:一个是tack,谢谢的意思,一个是hej, 单个用是见面打招呼你好的意思,连续两个在一起组成 hej hej 则是再见的意思,还有一个字叫lagom,翻译成中文是不多不少,刚刚好的意思。 Lagom 在瑞典人的生活中有很多的体现,比如上班不要太早,也要避免最后一个到,下班也一样,要随大流,过于突兀就不好了。平日里下午三 、 四点一起喝咖啡/茶水,吃甜点以及聊天的时候,即使个人不愿意喝或者吃点什么,没什么特别理由都不要缺席,否则会被认为不合群,对个人职业发展也可能会有负面影响。 Lagom 精神之下,做学生不用担心考试没拿满分会被挨批,比中国的孩子是轻松多了,不用从小就拼命竞争。 除了不要/不用过度显示与众不同的体现之外,lagom 精神还可以有一些外延,比如延展到平衡的,甚至是平等的意思(见维基百科: http://en.wikipedia.org/wiki/Lagom )。 这样的延伸也是有内在逻辑的。如果社会中形成了某种约定俗成的默契,太过叛逆自然不太容易被接受。但是如果社会中没有形成普遍共识,有两方不同,声音差不多大的意见,只听一方自然就偏颇了,这样就要商量着来才 lagom , 双方才好接受,这样自然就有了平衡,乃至平等的精神外延。当然这种外延,应该也是伴随着社会逐步发展才具有的。但是不管怎么说,瑞典女人确实比世界其他国家的女人相对而言更早更彻底地实现了女性自决,在保障两性权益对等上,世界上鲜有比瑞典做得更好的。 大约一百五十 年前瑞典还是十分贫穷落后的农业社会时,法律就已经禁止女性被包办婚姻,女性和男性享有同等的自由婚姻选择权,并且女性享有和男性同等的受教育权力,包括大学中的几乎所有学科。这在世界人权记录上都是非常领先的。当然即使到今天,瑞典也没有做到两性完全平等,女性相对男性相对而言地位还是低一些,比如虽然瑞典新生儿的父母都要休育儿假,但男的普遍只休四个月,而不是对等的 九 个月。女性显然还是承担了更多的家庭责任,而在就业市场上也不得不面临着由此造成的竞争劣势。 在习惯相互商量的,相互尊重的 lagom 外延出来的平等精神之下,瑞典人不喜欢用职称来压人,除了皇室家族所具有权力之外,大家都以名字相互称呼。在 USA ,称呼奥巴马一定要叫 president, 去年同台竞争总统的罗姆尼 ,则要称呼为 governor. 瑞典则没人称呼 Fredrik Reinfeldt 首相,谁都可以叫他Fredrik。 不以职称看人,瑞典整个社会架构显得更平,而不像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那样等级严格。 Lagom 精神还有一个外延,就是很多事情可以灵活。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孩子父母的育儿假没有严格的五五分,也能算是 lagom 的精神的某种体现吧?这个算是负面一点的体现,但是另外一方面,灵活自然也会有带来一些益处。比如续签申请处理,官方给出的时间是 5 个月,如果申请者觉得效率太低,时间太长,不厌其烦地给移民局打电话,移民局还真会加快处理。又如,申请学瑞典语,如果开课时间是 8 月,官方说法 6 月就申请截止,但是如果给学校打电话,还是很有可能被接受的。 这样看来,瑞典的 lagom 文化上很多和中国传统文化是有诸多相通之处的。为什么不呢?人性本来是相通的啊。瑞典建立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中国也没有道理不可以啊!事在人为嘛.....
个人分类: 社会科学|17102 次阅读|42 个评论
《中庸》与科研和人生
热度 2 liuboshanxi 2012-8-9 22:24
《中庸》与科研和人生 《中庸》是我曾经很喜欢的一篇文章,我曾反复诵读,越读越喜欢。虽然《中庸》的有些内容已经过时,毕竟《中庸》产生于两千多年前,但《中庸》的不少思想还是十分有价值,值得我们玩味、学习。首先解释一下中庸的含义,“中”的意思是“不偏不倚、无过不及”,就是恰到好处;“庸”的意思是“平常”,就是平常心态。综合起来,“中庸”就是“保持平常心态,把事情做地恰到好处”。古人说《中庸》“其味无穷,皆实学也。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意思是《中庸》“其味无穷,是实用的学问,经常阅读会终生受用不尽。”我非常认同这一点。下面把我喜欢的一些思想解释一下: 一、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这有点像《道德经》开头的两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但《中庸》给出的解释是,因为我们不可以片刻离开“道”,所以我们要“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所以,我们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要十分谨慎。”其含义就是要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在人前和私下一样,随时要保持警惕,无论何时都不离开“道”。《中庸》把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换句话说“中庸”就是内外和谐。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说自己的最高追求是内外和谐,看来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的追求是类似的。 二、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人都说自己聪明,可是选择了中庸之道却连一个月时间也不能坚持。也就是说做到中庸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主要是因为人们做事容易走极端,所以很难随时做到适中,无过无不及。聪明的人自以为是,认识过了头;愚蠢的人智力不及,不能理解中庸。有才能的人做得太过分,没有才能的人根本做不到。人们容易做一些怪异的事情欺世盗名,追求“中庸”的人即使一生默默无闻不被人知道也不后悔。既然这么难,是不是无法做到“中庸”呢?孔子给我们举出了一个榜样,大舜“喜欢向人问问题,又善于分析别人浅近话语里的含义。隐藏人家的坏处,宣扬人家的好处。过与不及两端的意见他都掌握,采纳适中的用于老百姓。”具体来说有三点:( 1 )多向别人请教,并善于分析别人话里的意思;( 2 )扬长避短,隐藏别人的不足,吸收人家的长处;( 3 )权衡利弊,采纳最合适的。 三、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这是《中庸》全文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意思是“智能、仁爱、勇气这三种是人人所须具备的德行”。值得注意的是孔子在这里把“智”放在了“仁”和“勇”的前面,我经常考虑这个问题。我觉得孔子虽然一生都在宣传仁义道德,但他还是觉得行仁义道德是需要智慧的。孔子有一段有名的“六言六蔽”说:喜好仁德却不喜好学习,弊病是容易被人愚弄;喜好聪明却不喜好学习,弊病是容易放荡不羁;喜好信实却不喜好学习,弊病是拘于小信而贼害自己;喜好直率却不喜好学习,弊病是说话尖刻刺人;喜好勇敢而不喜好学习,弊病是捣乱闯祸;喜好刚强而不喜好学习,弊病是狂妄自大。也就是说孔子反对本本主义,反对理论脱离实际,而主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权达变,掌握精髓和实质。孔子说“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所以“智、仁、勇”三者是孔子修身理论的核心。 《中庸》一文思想十分深刻,内容也非常广泛,建议年轻人多多品味,必然受益无穷。对于科研人员,我最推崇“智、仁、勇”三个字。孔子说“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只有明智的人才能选定一个研究方向坚持一生,并在该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研究成果。科研中面对困难的勇气往往来自于仁爱,对科学的热爱,对亲人的热爱,或对祖国的热爱,有了这种热爱就会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个人分类: 怎样创建成功的科研人生|4764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中庸》原文
热度 2 qinchuanq 2012-6-15 13:09
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其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鲜能知味也。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攫陷阱之中,而莫之知避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言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造造尔。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皓,反求诸身。 君子之道,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宜尔妻孥。 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吲可射思。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拚如此夫。 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才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则覆之。诗曰:嘉乐君子,宪宪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 子曰:无忧者其唯文王乎。以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父作之,子述之。武王攒大王、王季、文王之绪,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显名,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斯礼也,达乎诸侯大夫及士庶人。父为大夫,子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为士,子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期之丧,达乎大夫;三年之丧,达乎天子;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 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春秋,修其祖庙,陈其宗器,设其裳衣,荐其时食。祖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贵贱也;序事,所以辨贤也;旅酬下为上,所以逮贱也;燕毛,所以序齿也。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祖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礼,谛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 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庐也。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之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劝百姓也。日省月试,既禀称事,所以劝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怯,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唯天下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内外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 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二,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鼍蛟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诗云:维天之命,于穆不已。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盖曰文王之所以为文也,纯亦不已。 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文王,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 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乎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也。”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子曰:“吾说夏礼,杞不足征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 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下焉者,虽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诗曰:在彼无恶,在此无射,庶几夙夜,以永终誉。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誉于天下者也。 仲尼祖述养生,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溥博渊泉,而时出之。溥博如天,渊泉如渊。见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队,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故曰配天。 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 诗曰:衣锦尚炯。恶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黯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诗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诗云:相在尔室,不愧屋漏。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诗曰:奏假无言,时靡有争。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于斧钺。诗曰: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诗云:子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子曰:声色之于化民,末也。诗曰:德遒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
个人分类: 转载文章|571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国人聪明吗?——也谈中国人的聪明
热度 4 qyu111 2011-12-4 21:15
刚刚读了饶毅的博文“中国人聪明吗”? 饶毅的胆子也真大,敢冒得罪“中国人民”的风险,下结论说:“中国盛产人际关系自如的小聪明、出产学习模仿能手的中聪明、缺乏带来国家和人类进步的大聪明。”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也容易引起争议的题目。 饶毅说的三个聪明是不错的,但是把聪明按大、中、小排序好像有点缺乏科学性,特别是缺乏生物科学性。 我是一个学生物的,所有的社会现象、文化现象从人的生物性说起就比较好理解。 从生物和进化的角度来说,中国人不是不聪明,也不是小聪明、中聪明、甚至不是大聪明,而是“超”聪明!“雷”聪明! 知道“Bell Curve” 吗?对人来说,Bell Curve 的一头是傻子,一头是天才。中国人在中间。 中国人的聪明就在这“中”字,在“中庸”。不然,怎么叫“中”国人呢?! 枪打出头鸟,风折露头梢。太弱者固然在竞争中要被淘汰,太强者也容易成为众矢之的。 犹太人聪明吧?大概一半以上的诺贝尔奖得主是犹太人;美国的私有财产估计也是一半以上在犹太人手中;中国人在美国的老板几乎都是犹太人。按饶毅的说法,犹太人应该是“大大的聪明”。可是犹太人曾几乎被灭种,无立足之地。 记得文革期间的“逍遥派”吧?那是在动乱中如鱼得水,生存的最好的一种人。 还是中间的好,还是中庸者聪明! 物种万千,什么是好种?在地球这个星球上最能生存繁衍的就是好种! 要排聪明人的名次? 中国人第一!印度人第二。
3653 次阅读|10 个评论
得双向的互相妥协之道,才是真得中庸之道
周可真 2011-11-23 22:43
所谓中庸思维,是指思考矛盾问题的一种特殊方式,即面对某个系统中互相对立、互相冲突的各种因素或各个方面,不是偏向和偏执于其中任何一方,而是以公允、中立的态度看待互相对立、互相冲突的各个方面,努力找寻各方可以互相协调而达致和谐统一的平衡点,把握支配各方互相协调运动的平衡规律,并遵循这个规律来思考现实的矛盾冲突,设计使其矛盾各方达到互相协调从而实现其和谐统一的解决方案。 中庸思维所掌握的平衡规律,不是绝对均等而对峙不动的僵持关系,而是互相对立、互相冲突的诸方之间适度的从而是有限的斗争关系,这种斗争不至于造成对立与冲突诸方无法相互共存于同一个统一体中,亦即不会导致它们共处于其中的统一体的破裂。因此,中庸思维虽然反对“你死我活”的斗争,但决不是反对和摒弃任何方式的斗争,而是也仅仅是要求讲究和掌握斗争的艺术。所谓中庸之道,就是斗争的一种艺术,这种斗争艺术是一切要求和平共处以图彼此共生共荣的人们所应当和必须学习和掌握的。 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仅儒家讲中庸之道,主张“损有余而补不足”的道家同样也讲中庸之道,因此,也不仅是儒家主张“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对那种屡教不改而又足可导致社会共同体失去稳定以至于有瓦解危险的悖礼乱常行为加以“兴武”的斗争,道家对于那种“损不足而奉有余”而足以导致社会共同体失去平衡的违逆“天之道”的行为,也主张顺应“天之道”而采取“损有余而补不足”的斗争,只不过儒家是站在政府或统治者的立场上,为维持其统治秩序体系的稳定而反对悖礼乱常行为,其“文化不改,然后加诛”的斗争是统治者施加于悖礼乱常的百姓,而道家是站在百姓或被统治者的立场上,为维护百姓“自化”“自正”“自富”“自朴”的自然生活体系的稳定而反对“乱之首”的“礼”和从属和服务于“礼”的“仁义”以及统治者所实行的这种礼义道德教化。 我们完全不必也不应该纠缠于儒家和道家的具体立场和为其竭力加以维护的社会共同体各自具有怎样的具体内容与结构形式,更不应该因其维护这些早就过时的社会共同体而否定其思维方式的合理性与其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社会共同体的具体内容与结构形式是历史性的东西,必然是随历史的变化和进化而变化和进化的,但是,任何一个社会共同体要追求其可持续的发展,都必须首先自我保持其共同体的内在结构的相对稳定,而造成和维持这种相对稳定的规律必是平衡规律,生活在其共同体中的人们必须遵循平衡规律,以中庸思维方式来思考和处理他们所面临的种种矛盾关系与矛盾冲突,如此才有可能使他们的关系达到互相协调以至于和谐统一。一个国家的社会共同体是如此,整个国际社会共同体也是如此。 在全球一体化的当今人类世界,追求人类社会可持续的发展早已成为全球共识,从这种共识出发,世界各国都应该致力于构建一个符合平衡规律的全球体系,为此必须学习和掌握平衡规律,学会中庸思维,以中庸思维方式来思考和处理国际关系。但是,目前现实世界的格局却依然是“损不足而奉有余”的传统“人之道”盛行,致使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不足”与“有余”两极分化现象依然很严重,由此导致种种矛盾冲突,面对这些国际冲突,以美国为代表的当今世界“有余”者所思考的不是怎样“损有余而补不足”,而仍然是怎样“损不足而奉有余”以自利其国,以这种或偏或倚的片面思维方式或极端思维方式来思考和处理国际关系,则不仅一个符合平衡规律的全球体系根本不可能建立起来,而且已然很不稳定的世界体系必将变得更加不稳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坚持以中庸思维方式来思考和处理国际关系,以谋求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其意义主要不在于自利,而在于以这种思维方式影响世界,努力以中国固有的中庸思维来改变西方传统的好走极端的片面思维方式。中庸思维方式的核心观念是追求人类共生共荣的和谐生活,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价值观,把这种文化价值观推向世界,这无疑有利于促进符合平衡规律的全球体系的建立。 但是,另一方面,当中国政府在致力于让中国的中庸思维及其价值观走向世界的时候,也得坚持用这种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来思考、评判和处理国内的社会关系,特别是贫富关系与官民关系。当今中国社会最突出也最严重的问题莫过于贫富分化严重和官民关系紧张。在贫富两极之间,至少在经济财力上贫是“不足”一方,富是“有余”一方;而在官民两极之间,至少在政治权力上民是“不足”一方,官是“有余”一方。面对贫富分化严重和官民关系紧张的现实社会矛盾,我们的执政党和政府是像国际社会中的美国那样出于自利而思考怎样“损不足而奉有余”,还是按照平衡规律来思考怎样“损有余而补不足”呢?我们常常批评美国在国际社会中好行“双重标准”,然而我们的政府在处理国内外关系时似乎也好行“双重标准”,即对外原则与对内原则很不一致:在国际上往往是站在“不足”者的立场上而要求“损有余而补不足”;在国内则往往是站在“有余”者的立场上而要求“损不足而奉有余”,在政治上尤其是如此——例如,“不足”者原本就缺乏政治权力,他们有怨情要渲泄,有冤屈要上诉,但政府对渲泄怨情者则常以“河蟹”相待,对上诉冤屈者则常视之为“精神不正常”而“对症下药”。至于屡见不鲜的强制民居拆迁的政府行为,更是赫裸裸的背离平衡规律而“损不足”的极端行为;而在许多下岗职工只能享受二三百元下岗补贴的同时,那些属于国有企业的大型国企的老总却要拿几千万的年薪,这更是彻头彻尾的“损不足而奉有余”的逆天行为。我们的政府为什么不采用在国际上惯用的中庸思维来思考和处理国内的这些矛盾呢?在国内外好行“双重标准”的做法到底还要坚持多久才肯罢手呢?中国政府在国际上可以经常向美国妥协,为什么在国内不可以经常向作为国家主人的老百姓妥协,而总是单方面地要求老百姓向政府和政府官员妥协呢?一个稳定而和谐的社会共同体,必要靠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之间双向的互相妥协才能得以维持不坠;一个稳定而和谐的国家,必要靠这个国家的官民之间双向的互相妥协才能得以巩固不塌。一个符合平衡规律的系统的稳定状态,就是通过这种双向的互相妥协运动来现实的。得双向的互相妥协之道,才是真得中庸之道。
个人分类: 传统文化|361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庸》小悟
热度 1 Jacking 2011-6-2 23:20
花了两个月的睡前时间,把《中庸》看完了。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本认真阅读的国学经典。朱熹说过,读“四书”应该最后读《中庸》,而为第一本就拿起了《中庸》,实在惭愧,连这最基本的国学常识都未曾听闻。 《中庸》道之高远,并不是我一个“国学盲”所能领悟的。如果说《中庸》所述的道理犹如大海一样宽广的话,那么我便是一个在海边捡贝壳的小孩了,而且是一个充满好奇而又缺乏欣赏能力的小孩。 作为“四书”之一的《中庸》,开遍第一句话就告诉我们一个被现代人所忽略的重要道理——人性是需要修炼。“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天性”是与生俱来的,而我们应该做的是“率性”,如果你修炼到了一定境界之后,便可以开始教养别人,进入“修道”境界了。作为平民百姓的我们,还是重点看看何为“率性”吧。 “率性”,统率并规范人的自然本性也。人的本性是复杂的,既有美丽善良的一面,也有黑暗丑陋的一面。面对复杂的人性,我们应该用自己的智慧去统率它,去规范它。统率自己的本性,就好像栽培一株盆栽,如果你任其自然发展,显然是难以将它培养长成一株具有观赏价值的盆景,说不定还会变成一盆杂草丛生的废品;而如果我们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和采用一定的裁剪方法,对它加以精心修剪,这样它才有可能从一株盆栽变成一件盆景。对于人,对于我们自己,同样是这个道理。如果我们让自己骨子里的各种本性肆意发展,那么我们也就失去了成为“盆景”的机会了。 作为一个人,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标准和什么样的手段来“修剪”自己,修炼自己呢?《中庸》里面提出了一套完整的修炼方法,既有如时中,大知,达孝,至诚等等这样的修炼标准,也有如五达道(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三达德(知、仁、勇),慎独,不远,素位,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等修炼方法。如果能按照以上标准和方法进行修炼,并且持之以恒的话,那就能获得“君子”的荣誉称号。如果能修炼到最高境界,那就能获得“圣人”的最高荣誉称号。 不过,正如“君子而时中”所言,君子的标准是有时间和空间概念的,不同时代,不是国度,所用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古人的话虽有道理,但毕竟是一千多年前的话了,能否用于当代,标准是否合适,方法是否得当,还是需要斟酌斟酌才行。 《中庸》里不惜大量篇幅阐述了“诚”的重要性,而这正是我们当代最缺乏的一种美德,是现代的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好好反思的一点。而《中庸》里讲到了很多祭祀礼仪,宗庙之礼,这些在现代生后中可能就不实际了。此外,还有关于圣人的描述,已近乎神化了,对于无神论者,这一点也是难以接受的。总之,要慎思之,明辨之,然后才笃行之。 率性之道,只不过是《中庸》提出的第一个道理,也是以我现有水平所能理解的道理。而《中庸》并不仅仅是为了提出率性之道而作,高深之处必然还隐藏着更加高深的道理,望能有幸悟出其中一二。
个人分类: 人文历史|3667 次阅读|2 个评论
孔子谈成功之君子素其位而行
shuilinxi 2011-1-30 13:55
君子素其位而行—《中庸》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 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子曰:“父母其顺矣乎!” 一个成功或将会成功的人在他当下的位置去做事,不羡慕他位置以外的。 富贵的时候,做富贵该做的事(达则兼济天下,自己富贵了,应该泽加于民);贫的时候,做贫该做的事(穷则独善其身,做好成功的准备);身在偏远地区,做偏远地区该做的事;患难的时候,做患难该做的事(发愤图强,修身修心,广结善缘,早日脱困)。 “道”存心中,并且时时处处实行之,作为一个成功或将会成功的人当然是没有不安然自得的啊。 身处上位的时候,不欺凌傲慢地对待处于下位的人。 身处下位的时候,不谄媚处于上位的人。 时刻端正自己的行为,不怨天尤人。 一个成功或将会成功的人时刻了解自己所处的位和时,根据位和时决定自己的策略,主导自己的命运。而那些成不了大器的人经常铤而走险妄图获得非分的东西,结果经常使自己陷于凶险。 孔子说:“ 一个成功或将会成功的人 立身处世就像射箭一样,射不中,不怪靶子不正,只怪自己箭术不行。”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这句话就是湖大自卑亭的来历,意指 一个成功或将会成功的人 做事要从基本的做起,踏踏实实才可能成功。 一个成功或将会成功的人 实行道,就像走远路一样,必定要从近处开始;就像登高山一样,必定要从低处起步。《诗经》说:“妻子儿女感情和睦,就像弹琴鼓瑟一样。兄弟关系融洽,和顺又快乐。使你的家庭美满,使你的妻儿幸福。”孔子赞叹说:“这样,父母也就称心如意了啊!” 最后一段,孔子指出,成功 或将会成功的人以及 富贵之人,家庭会出现祥瑞之气。 新春佳节之际,祝各位博友家庭都出现祥瑞之气!
个人分类: 人文|496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庸
xjs 2010-12-27 08:56
天道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987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民族主义的利害,看中国的立国之本
yue 2010-12-8 15:50
世界上没有好,没有坏,恰到好处就是好,恰到坏处就是坏。 例如,传统社会主义,就是世界上最坏的。 民族主义也是这样。 20世纪,就是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的世纪。但是很不幸,给人类带来灾难的就是他们。 传统社会主义就是战争,因为列宁主张国内战争,主张世界战争,所以是不冤枉的。 民族主义就是战争,二战后,民族主义更厉害,不是带来许多战争吗? 更危险的帝国主义,帝国主义当然是战争。但是帝国主义的实质是什么?是民族主义,是纯粹的民族主义。只不过和一般的民族主义的区别在于,它是强大民族的民族主义。例如英国、德国。 现在对中国的现实威胁看,中国也必须反对民族主义。新疆和西藏的危险在哪?就在有些人的民族主义。 如果还看不透,就看台湾。台独的理论是什么?也是奇怪的民族主义。极端到什么地步了?首先他们要缔造一个新民族,他们认为台湾人是一个新民族。就和美国人一样。所以陈文茜提出,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路径是解决民族主义。 从这些分析可以看出,没有绝对的东西,没有什么是好的,只有中庸之道才是好的,应该作为中国的立国之本。 如果以中庸看,爱国主义是非对错如何?也应该分析。世界上谁敢否认山本五十六、东条英机不是爱国的呢?他们也是爱国的,但是他们是畜生。他们何以成为畜生?就在于极端的爱国主义。所以讲到爱国主义,必须是理性和平的爱国主义。 民主更是如此。现在西方反思民主的缺陷,认识到它是多数人的疯狂。DEMOCRACY就是DEMOCRAZY.希特勒上台是靠啤酒馆政变吗?不是。是靠了民主选举。台湾的陈水扁也是民主的宠儿。 因此真正的民主者,必须同时有反民主的一面,即走中庸之道。
个人分类: 普罗米修斯 哲学|2583 次阅读|0 个评论
易经和现代科学
doniao 2010-12-6 21:47
易经是中国古代科学,是解释宇宙自然规律和了解为人处世道理的一部宝典。有人把易经拿去算命,是对易经本质的歪曲(感兴趣的网友可以看一下曾仕强先生在百家讲坛所作的系列讲座《易经的奥秘》)。易经解释自然规律的法宝就是阴阳学说,一阴一阳就能把宇宙解释清楚。易经强调阴阳协调则万物和谐,阴阳失调则滋生事端。以土壤和植物为例说明,土壤为阴,植物为阳,如果土壤能够给植物提供充足的水分和养分,则植物就能很好的生长,否则植物就会出现枯萎等症状。再比如,我们吃的热性食物为阳,凉性食物为阴。如果热性食物吃多了就会上火,而凉性食物吃多了则会胃痛和拉肚子等。现代科学则更喜欢用数据说明问题,利用成千上万个数据观察变量的变化趋势,通过数据发现规律,最后再解释现象。两种思路虽然途殊但在解释自然时有同归之妙。这也说明宇宙万物无独有偶。 易经里面另外一个重要思想就是中庸思想。中庸在为人处世上的意思是不要走极端,说话不要说太绝,做事不要做过头,只有中才是合适的,坚持中庸才不会成为别为攻击和打击的对象。中庸在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上的意思不要偏科、不要只具备一种技能和不要挑食。偏科的同学虽然某科成绩突出,但是其综合学习成绩并不好;只具备一种技能的人其综合能力不会很高,并且很容易被社会淘汰;挑食的人往往身体不是很好,体态会偏瘦(向减肥的人可以尝试一下)。自然中也无处不有中庸的体现。山太高则无生灵,太矮则受人类干扰严重,这两种山上都没有神仙;太旱的地方人烟稀少,雨水过多则水涝成灾,降水适宜的地方才是水草丰美的人类乐园。中代表的是合理、合适、和谐,它还有一层意思--代表复杂。风景优美的山有着复杂的生态系统,雪山和丘陵则生态系统比较单一;全才具备多学科知识,而偏才则往往只具有某一科的知识;大人物是谦虚之人,但都是头脑复杂、思想深邃和不易捉摸之人,愣头青则思想单一,大脑简单,做事莽撞。现代科学也证明,社会经济发展到中等程度会具有很强的活力和发展速度,同时也具有最复杂的社会现象,比如贫富悬殊;土壤水分在中等湿度时最有利于植物生长,但此时的空间分布也最复杂。 但是,易经的中并不是现代几何学所指的空间位置的中心,而是在黄金分割点(61.8%)附近。比如,土壤含水量(0-100%)在处于20%-30%之间时具有最大的空间变异,并且最利于植物生长;吃饭吃到7成或者八成饱时对身体最好。这个启发对我们为人处世和搞研究都有很大意义。 易经的奥秘奇大无穷,当我们的研究进入死角时,与其绞尽脑汁,不如翻翻我们老祖宗给我们的留下的宝贵财产,或许会让我们柳暗花明,另辟蹊径。以上是我的一点拙见,刚刚接触易经,如有不周,敬请赐教。
个人分类: 科学狂想曲|5561 次阅读|0 个评论
钟摆(续1)
lvnaiji 2010-8-30 16:36
吕乃基 日前不经意间发了 钟摆 一文,受诸位网友评论的启发,还得有下文。 其一,发条。斯特劳斯的《原始思维》把人的理性和非理性理解为两条并行而不是前后相续的线索,也就是并非原始人非理性而现代人理性,更不是理性是进步而非理性就是落后。原始思维本身兼具理性和非理性。自希腊开启理性之后,总体而言,西方文化在二者的张力之间前行,张力,为西方文化提供了动力。张力来自人的内心,因而也就是文化的动力在根本上来自于人。先是由希腊罗马古典时期的理性到中世纪的神秘和文艺复兴人和自然的解放。近代以降,钟摆突然加快了节奏。博主理解,就是近代兴起的科学为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钟摆拧紧了发条。科学的理性、客观、机械,以及由此激起人的反抗和非理性膨胀,在理性、规律、必然性和大工业的规训下(福柯),又回到理性的轨道,然后再一次反叛。由钟摆的加速,与近代以降人类文明的提速,二者的同步,耐人寻味。 理性与非理性,是存在于每一个人内心深处以及永恒的发条(类似的发条还有弗洛伊德所说的本能和对本能的克制,见 文明 是否应该满足本能? ),科学拧紧发条。 其二,如何理解中国的中庸?中国自古以来没有西方意义上的理性,因而也就没有与之相对应的非理性(和信仰),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认为没有走出原始。对中庸的强调(以及对本能的遏制)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是去势。君不见阴盛阳衰随处可见,从足球到妻管严,再到《婚姻》保卫战中的三位男士。但一来违背事物发展的本性波浪式或螺旋式,二来失去了事物发展内在的动力必要的张力。 眼下,后现代科学正在粉墨登场,由此又会对钟摆产生什么影响,且听下回分解。
个人分类: 简介及学术方向|3918 次阅读|1 个评论
左派、右派与中间派:真理到底在哪一派?
tianli99 2010-6-27 23:55
学术中讨论时观点难免有别,难免有派别之分,但在激烈的争论中到底是左派正确?还是右派正确?还是中间派更正确? 对此似乎很难说是那一派更正确。 但从孔子的中庸哲学中可以看出,中间派占正确的几率最大。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由这里可以看出中庸与真理相距不远。 孔子说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孔子对走极端持反对态度,主张折中,也就是追求两个极端之间的和谐。 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二千五百多年前的孔子就预知中庸的难以实现,我们现在却还有多少人陷入走极端而不省悟呢?孔子了不起的地方恐怕就在这些地方吧。 孔子的观点对吗?谁能有个评判?
个人分类: 国学评论|737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医养生五观
ouczdm 2010-6-2 16:38
中医养生防病观点 《黄帝内经》荟萃先秦诸子百家养生之道,从医学角度探讨养生与长寿,创造了不少养生理论和方法。 自然观 天人合一。人体要顺应自然规律,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苟疾不起,是谓得道。根据四时不同,采用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以及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方法,即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取得人与自然的整体统一。 防治观 圣人不治巳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温饱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提出了未病先防的预防思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外避六淫之邪,内免精神刺激,情志变动,达到未病先防。 动静观 能动能静,解以长生。主张形神兼养,按四时不同,养形调神。春天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天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天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天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食疗观 民以食为天。提倡饮食有节,维护后天脾胃之源。如饮食自倍,脾胃乃伤,伤则化源不足,易生百病。同时谆谆告诫人们,谨慎地调和五味,切忌偏嗜。 笔者认为,中国中医研究的本质在于从整体的角度宏观的去分析人的生理机能作用的发挥,通过把握身体各部分的机体功能来解决不同疾病。在养生的角度上,更是强调一种心态对自身发展的作用,通过培养人生积极心态来改善人的生活质量,提高人的自我防护能力。或许,心境如水、宠辱不惊的心态更是中医宣扬的养生真谛吧
个人分类: 百味杂谈|2739 次阅读|0 个评论
论“中学”之“中”
boxcar 2010-5-13 00:05
前两天我曾经写了篇论大学之大【1】,分析了一下大学为啥叫大学。看到大家对此文还挺感兴趣之后,我来了精神,就又在下面的评论区发了条预告,扬言要再写篇论中学之中的博文,也算是后继有文,于是,今天我便动手写一下这篇博文。 中学为啥叫中学?理由其实也有很多,最根本的是因为它处于小学和大学中间,学生论年龄论个头儿都是不大不小中不溜儿,所以叫中学生,中学生上学的学校自然也就叫中学了。这段似乎全是废话!但同时却也是无可置疑的大实话。 在我看来,中学的中,还可以有以下几层意思: 是中点的中,中学是一个人求学生涯的中间点,处在在顺利通过了孩童启蒙学习阶段(小学)之后、准备进入专业化学习(大学)之前。按照目前中国的教育体制,如果我们不考虑在学龄前在学前班的抢跑式早教(口号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也暂不考虑学业延伸到研究生阶段(再扩招也不是所有人都读研),现行体制的标准求学时间是16年,即6年小学+6年中学+4年大学。照这时间看,第8~9年时求学生涯的中点,而这个时间恰好是初中阶段;如果加上3年硕士和3年博士,总共22年,中点在11~12年,也恰好是高中阶段,所以说求学生涯的中点是中学是没有问题的。中学阶段起到了一个人学业的承接作用,接过了小学阶段的语文算术,开始更细致地分科学习代数、几何、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理科),以后会在这些课的基础上向更高层次延伸时,继续受更深更难的专业教育或应用性更强的职业教育。 是方言中用以表达好的意思的那个中。中学就是要好好学,学生若不好好学就是不中的,就要被老师批评,被家长责罚。 是考中的中。人在求学阶段,总有若干次比较重要的考试,这些考试当中最最重要的一次就是高中毕业的高考。每个高中生在高中三年的奋斗目标无疑都是考取自己心仪的大学,考上了,搁以前的话说就叫考中了,所以把中学叫成中学,也就是为了考中而学。高中阶段会为考中大学而学,初中阶段要为考上重点高中而学,目标端的是明确无比。 是中庸、中规中矩的中。中学阶段,中学生的学习切忌偏科,要很好地保持分数的基本平衡,在中考、高考这类重要考试中才不至于吃亏,所以不妨保持一个比较中庸的状态。更何况中学生们处在叛逆心理比较强的年龄段,如果教育上不中庸一点儿,搞得太偏激,就会让孩子们的性格变得很偏狭,是不利于他们成长的。 正常套路的解说告一段落,下面再用咱比较拿手的拆字和撷英来分析一下: 从字形上看,中是口的中间加了一竖,这很像我们把食指竖在嘴的前面所做的那个动作嘘,别出声。在中学里,大部分时候学生还真处在这种静悄悄的状态(至少20来年前我上中学时是这样),学生们被要求不能随便说话,在静默的条件下学习。其实,这一竖也很不简单,不但位置很正,而且划出来也是顶天立地的,甚至有几分说一不二的架势,但,这种说一不二的信心和态度是由谁向谁表达的了,是校长要求教师和学生呢?是老师要求学生呢?还是学生要求家长呢?还是嘴里说出来的只能是一个声音、写出来的就一个标准答案? 从发音上看,中和种发音相近。真希望孩子们在青春年少之时,被种下知识的种子,在他们身上生根发芽,日后终有收获。中还和重有相近的发音,这个很好理解,看看中学生们背后重重的书包就明白了,中学生的负担甚至比大学生还重,几乎把中学搞成了重学。 ~~~~~~~~~~~~~~~~~~~~~~~~~~~~~~~~~~~~~~~~~~~~~ 参考: 【1】吕喆:论大学之大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21314 本文修改后在《教育界》杂志上作为卷首语发表。
个人分类: 教育|5926 次阅读|12 个评论
中庸:“庸”的意义
热度 1 qyu111 2010-4-30 19:11
今天打开电视看到母校复旦大学的 历史系 教授 钱文忠 先生在百家论坛节目里讲三字经,讲到我所喜欢的两个字中庸,便坐下来听了听。 钱 先生口才幽默,表情丰富,是个讲才。讲到中庸的中不偏,庸不易,解释中不偏为保持中性,不偏颇,不走极端。大家都好理解。再解释庸不易时就有一点闪烁其词和模棱两可,说是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另一种是永远不变,永恒。 钱 教授说后一种解释比较安全,中庸就是永远不走极端。这话听下来感觉是 钱 教授要不对生物学不是很了解,不知道生物的最佳种型就是庸型;要不就是另有隐情,不想鼓励崇尚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国人做庸人。 庸型,也就是常态型,也叫野生型,英文叫 wild-type ,也就是平平常常、普普通通型。其它的都是非常态型,或叫变种( mutant )。拿人这种动物来说就是天才和傻瓜都是非常态型,容易出问题。古今中外有许多智力天才(艺术家和科学家)最后成为精神病患者,也有许多体力天才(运动员)残疾和早逝,都是这个道理。 90 %正态分布的普通老百姓才是常态型,也就是庸型,活的健康,活的长寿。 三字经是教人如何做人行事的学问。中庸就是教人行事要中,不上不下、不左不右、不偏不颇、不走极端;生活要庸,平平常常、普普通通,不要上窜下跳、喜怒无常、食色不律。如果理解了庸的生物学意义,就明白三字经里的庸不易就是一种健康的生活取向,就是永远保持平常心态,过普普通通老百姓的生活。 再说这个庸字。我们从小的教育都是把庸当作一个贬义词,以为庸是三字经中的糟粕。庸俗、庸人几乎就是骂人的话。在我学习了生物学之后,才明白我们的祖先是多么的睿智,早在千百年前就把人、社会和世界洞察的一清二楚。我们后来的科学只是不断的在证明先人哲学的伟大和正确。 钱 教授说把庸不易解释成永恒不变比较安全,用心良苦,大概也是觉得庸俗不是一个值得提倡的词吧。教人普通和庸俗恐怕很难为国人所接受。其实这个庸字很值得社会学家和科学家去探索和研究。它是一个社会和国家和谐稳定的根本元素。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根基就是这个庸众。这个根基庸了,社会精英才能在这个平稳的舞台尽情发挥。庸民搭台,精英唱戏,才是一幅乐融融的图画。
个人分类: 未分类|9337 次阅读|8 个评论
请把那份情永远地传下去!【轉】
jiangjinsong 2009-12-12 21:58
真正的成功指标 我们常以薪资多寡、汽车大小,作为判断成功与否的准则,却不知服务质量、人际关系,才是真正的成功指标。     马丁.路德.金恩二世 我和太太、两岁大的女儿,被困在奥瑞冈州红河谷露营地,那地方远离尘世、冰天雪地,我们的车子却故障了、动弹不得。 我们原本是要庆祝我完成第二年的主治医师训练课程,所以出外旅行,不过我刚刚接受的医学训练,却没办法用来对付故障的旅行车。 这已经是二十年前的往事,但在我脑海中,这件事仍像记忆中的奥瑞冈蓝天一般清晰如昨。当时我刚醒来,摸索着打开电灯开关,郄发现自己仍陷在一片黑暗里,我试着发动车子,没有反应。 我和太太讨论后认为,我们的车子一定是电池没电了,既然我的腿要比我的修车技术可靠,我决定徒步走到好几英哩外的高速公路求救,她和女儿则待在车里。 两小时后,我跛着扭到的足踝抵达高速公路,拦下一辆载运木头的大卡车,那卡车碰到加油站就让我下车,马上弃我而去。 我走近加油站时,忽然心一冷,想起当时是星期天早晨,加油站是关的,幸好那里还有个公共电话和一本破旧的电话本我拨电话到下个镇上(大约二十英哩外)唯一的一家汽车修理公司。鲍伯接了电话,听我说明我的困境。 「没问题」他说,我把地点告诉他,「星期天我通常休息,不过我大概半小时可以到那里。」听见他要来,我松了一口气,但我又担心他会狮子大开口,到时候不知要向我收多少钱。 鲍伯开着红色闪闪发光的拖车翩然抵达,我们一起开着车子回到营地。 我跳下拖车转过身时,才十分惊讶地发现,鲍伯必须靠夹板和拐杖的支撑才能下车,他的下半身根本就完全瘫痪! 他拄着拐杖走向我们的旅行车,我脑海中再度浮出一堆数字,不知他这次善行要花我多少钱! 「喔!只是电池没电罢了!只要充电一下,你们就可以自由上路了。」鲍伯把电池拿去充电,利用中间的空档,他还变魔术逗我女儿,甚至从耳朵中掏出一个两毛五铜板给她。他把接电的电线放回拖车上时,我过去问他该付多少钱。 「喔!不用了。」他答,我楞在那里。 「我该付你钱的!」我坚持。 「不用」他又说了一次,「在越南的时候,有人帮我脱离比这更糟的险境──当时我两条腿都断了,但那个人只叫我把那份情传下去,所以你一毛钱都不欠我;只要记着,有机会的时候,要把这份情传下去。」 时 光拉回二十年后,回到我忙碌的医学院办公室,我时常在这里训练医学院的学生。一个从别州学校来的二年级生辛迪,到我这里来实习一个月,以便和她母亲一起住 一段时间,她母亲就住在医院附近。我们刚刚一起探望过一个因酗酒、吸毒而入院的病人,正在护理站讨论可能采取的疗法,忽然间,我注意到她的眼中满是泪 水。 「妳不喜欢讨论这类事情吗?」我问。 「不是,」辛迪啜泣着,「只不过那个病人有可能是我母亲,她也有同样的问题。」 午 餐时间我们单独躲在会议室内,探讨辛迪母亲长期酗酒的悲惨历史。辛迪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很痛苦的掏心掏肺,把她家里过去几年的愤怒、尴尬、仇视,说给我 听;我请辛迪的母亲来治疗,燃起了她的希望,我们还安排她母亲去见一位训练有素的心理顾问。辛迪母亲在其它家人的强力鼓吹下,总算同意接受治疗,入院几个 星期后,她整个人焕然一新、彻底改变。辛迪的家庭原本濒临破碎的边缘,但这之后,他们第一次见到了希望的曙光。 「我该如何报答你?」辛迪问。 我想起被困在雪地里的那辆旅行车,以及那位下半身瘫痪的善心人士,我知道自己只有一个答案可以回答:「就把这份情传下去吧!」 是的!请把那份情永远地传下去!让这个社会更加幸福! 社会黑暗吗?不,当然不是。 社会光明吗?不,当然也不是。 不黑暗是因为其中有些人,正在做光明的事。 不光明也是因为其中有些人,也正在做黑暗的事。 但是社会需要的是光明而不是黑暗, 所以,您正在做光明的事吗?朋友~ 社会将因您做了一小件光明的事, 而更趋向希望之光一大步...... 【轉帖者本科學按: 有人反對本科學轉帖。 可是本科學認為,自己的東東很垃圾,文章都是別人的好,所以還會繼續轉帖。 另外,高人如二傻子之流,大概會認為這種善惡是非之分太低級,太平庸,不夠深刻,不夠科學,不夠酷! 可是本科學認為,這是基礎。 康德他老人家說過, 他過去認為唯有知識能夠造福於人類,所以他以有知識為榮,鄙視那些無知的人們; 感謝盧梭糾正了他的偏見,教會他尊重人。 佛家强调悲智雙運。雖然深度不同,但精神是一致的。 高高在上的聰明人,飽讀詩書的精神貴族,有時很脆弱,很虛偽,很自私。 儒家有句令人不得不佩服的話,說盡了人間最高超的境界:極高明而道中庸。 大道不離凡夫的尋常日用,這種《讀者文摘》式的煽情文章可不能小視,我們應該經常反省,以此來校準我們企圖追求深刻而時常出偏的心靈。】 老蔣自掃門前雪 哪管別人瓦上霜 不理八卦與爭鬥 專心致志講科學
个人分类: 尚未分类|2838 次阅读|9 个评论
终于获得了一个认同:极端是可以走的。
wliming 2009-11-19 19:36
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辩论,终于有个人对我的观点表示认同:极端是可以走的。参考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68233 中37楼回复。 顺便解释一下,极端和中庸是两个互相对立的概念,有些情况下,你是可以走极端的。比如,我们彻底推翻封建帝制,彻底否定文革,遵守科学规律,等等。中庸这种哲学是一种不分对错的垃圾哲学。
个人分类: 哲学|1966 次阅读|3 个评论
中庸的祸害(科学主义檄文)
wliming 2009-11-5 13:30
有人说我偏激,说我极端,好像这就证明我错了。这是一种典型的胡说八道的中国中庸思想在作怪!偏激错了吗? 极端错了吗? 我要告诫这些糊涂虫,科学就是偏激的,就是极端的。我给你说几个例子: 你绝对造不出永动机,你绝对不能超光速,科学就要说一不二,怎么样,够偏激吧? 够极端吧? 我就这么偏激,这么极端,又如何? 注:这人后来大概也发现偏激不是什么错,就自称比我偏激十倍。可是,既然如此,怎么指责别人偏激呢? 这些糊涂虫,目的不过是想在模棱两可的中庸之道上为中医这样的伪科学找到一条生路!你看,只要不极端,你就不能全盘否定中医。这世界上,哪怕是强盗土匪,都有好的一面(当年很多土匪成了革命者!),也不能全盘否定。 可是,这能证明强盗土匪有存在的价值吗? 所以,你们找的这条路是一条死路,救不了中医。 没有偏激,日心说战胜不了地心说; 没有偏激,相对论取代不了牛顿力学; 没有偏激,科学不能进步,世界不能发展;没有偏激,就没有辛亥革命,没有五四运动,甚至没有新中国!偏激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是消灭愚昧打击落后的精神武器! 中庸之道,是一条愚蠢之道,无能之道,庸人之道,废物之道,无所作为之道,是一条自甘落后挨枪子之道。中国的愚昧落后就是因为中庸的祸害! 中庸之道是中国前进道路上的巨大障碍。当我们要求民主自由、要求学习西方的时候,他们指责你全盘西化;当我们宣扬科学的时候,他们指责你科学主义(这很类似于,当你要求温饱的时候,他们担心你吃太多而撑死)!这些废物,特别擅长这一套中庸的诡辩术。 中庸,要你听话,要你忍受,要你做小人做窝囊废,要把你训练成奴狗;偏激,要你讲真话要你直截了当干脆果断,要你堂堂正正做人,让你端起武器,直插敌人胸膛!不愿做软蛋的中华民族,要雄起,要偏激! 你中庸,我偏激,我们看看到底谁战胜谁! 只有科学能让我缴械投降!
个人分类: 哲学|3647 次阅读|41 个评论
0
xhsk 2009-3-25 17:13
0的写法简单得很就一个圆圈圈,但这个简单的圆圈却代表着整个宇宙的无休止循环! 东方禅宗讲究万事皆空---零即一切,一切即零的至高境界。 0是哲学的世界,世界的本源是物质,而物质都是由0开始,所以一切事物归根到底都是0,这也还证明了印度佛教绝对无这一哲学思想的成立。 0是中国道家所说的宇宙虚空,它是不可捉摸的无极,因而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继续演变,便再由空虚不可见,而成诸多可见实体,然后一切又都归于太虚不可见,生生不息,无限循环下去,没有尽期。 电脑的灵魂二进制记数法,起源于中国的古代《易经》一书,中国古代人认为:0代表阴1代表阳,整个宇宙万物都是由于阴阳交替演变而形成的,而电脑的核心就是:0.1.0.1的无休止循环! 《微积分》创始人莱布尼兹读完中国《易经》后说了一句话:从虚无(0)创造万物用1足矣! 0是一切的开始,但0却是所有数字中最后一个发明使用的,0这个数字最先是印度人发明使用。后来罗马有一位学者在印度计数法中发现了0这个符号。他发现有了0之后,数学的运算非常方便。为此他非常高兴,他还把印度人使用的0方法介绍给罗马人。 这件事被罗马教皇知道(当时社会是由教会统治)教皇非常愤怒,他斥责说:神圣的数是上帝创造的,在上帝创造的所有数里都没有0这个怪物。如果谁要敢使用它,谁就是亵渎上帝! 于是,那位学者被抓起来,还被施加了酷刑,就这样,也就这样0被那个伟大的教皇暂时被禁。 虽然这是个历史故事,但是,在今天我们却依然再演绎着同样愚蠢的戏剧,20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刚刚一出来时就造到许多权威的穷追猛打,甚至悬赏追杀爱因斯坦。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主丁肇中先生在发现J粒子之前的实验一样被权威笑掉大牙。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在研究水稻期间同样被所谓的权威人士讥讽。 也许人类一直都有一种排斥陌生,排斥不可能的本能习性,而我们常常都要面对这样的局面, 因此任何一个想有所作为的朋友都要知道:0心态。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竹分丛而合响, 草 异色而同芳都是朴素的至理名言,它体现的是0的内涵、包容,也就一种心态,笔者称之为:0心态。 人生,随时都是0,随时都应该做到0,因为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的还是未知,也就是过去不等于未来,因此今天的你没有必要为昨天的遗憾而遗憾,更没有必要为明天的结果而过早去担忧,这是一个现实的社会,这是一个需要面对的世界,我们能够把握的只是我们拥有的此时此刻,我们无需杞人忧天。 这个世界以前没有你我,将来也会没有你我,这个世界注定没有你我,你我注定不属于这个世界! 现实就是这样、人生就是如此,我们得坚强的面对,不必懦弱的逃避! 面对浮躁世事不安,我们需要清净的思、想! 失意时,应以积极的心态:一切又从0开始,让自己如同旭日一样在浩瀚的宇宙中从新升起,让自己的羽翼更加丰满,从而飞得更高更远。 得意时,又让过去的一切归于0的平静,让未来的生活又从0开始,这样我们就不会因为曾经的荣耀名利阻碍自己继续前行,这样的归0有助于我们再次登峰造极,让短暂的生命创造一次又一次的世间奇迹,而人类也仅有懂得从0开始的人,才懂得珍惜! 保持0态,保持平态,0态人生,平态世界。 社会重在0平衡,人与人之间相互宽容已达和谐,环境重在0平衡,人与自然友善共处共同得利,人生重在0平衡,学会放弃以脱繁重的虚伪大衣,健康重在0平衡,因为健康的前提条件也是人体的酸碱平衡、动静平衡和心理平衡。 人生在世,我们应做到与世无争,这看起来显得太玄,凡夫俗子是不是没有必要费尽心思去寻找那种至高境界。 那么: 这难道就只是参佛悟道的禅师们的独权吗? 试问世间有谁不想增加自己的智慧呢? 有谁愿意放弃增长自己智慧的机会呢? 只要我们时刻保持一个0态心境的话,我们就不乏像智者禅师一样一触机就有如泉水般清澈的智慧涌出。 我们没有任何必要去为任何问题去与别人争斗不止,只要自己认为做了体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事、对得起自己良心的事,就无所谓别人怎么说,因为后人自会客观评论,我们无需太在意别人给你我的任何评说,因为真正给我们愉悦快乐的不是别人的评语,而是做每一件事情的过程中享受到的舒意。 一个人应该在意的不是得到了多少,而应是把得到的利用了多少,利用到了什么程度,用得到的东西为这个世界、为这个人类做了些什么? 生活在一个喧嚣的时代,太多的人哀叹世之不公、抱怨人生的不幸,却不思自己丑陋的病因。 太多的人经常忽略了自己的拥有,等到失去之后,又努力作出更多更无聊的感叹和懊悔,继续削减自己短暂的生命,这也许就是世界上平庸者总是很多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 不管命运的洪流把我们冲到了何处,我们都应把他当作新的起点,而不是生命最后终点,这样才能有0心态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0即一切! 0即一切是一个直白的劝慰,它告诉我们:人的一生轨迹不是要浓墨重彩才能显其完美,只需淡淡的一笔,最后再反璞归真,便能达到完美。 给内心留一些空间,无需太多的浮华装饰,让人能看出心灵的清澈,纯真的善良,从而,人与人之就更能坦诚相待。 不同的人生,就像不同的楼梯,有的人生光辉灿烂,他住进金碧辉煌的殿堂;有的人生平凡乏味,他住的可能只是一间陋室。 但是,当我们都处在自己心灵达到的0心态时,会意外发现:人享受生存的幸福是一样的。 0心态折射出的是一种豁达,是《中庸》恰到好处的核心思想,是生活平衡的哲学,是人类追求的至高境界。 中国人的落叶归根、物极必反等等思想都可以称之为0的思想! 0的哲学是人类智慧的最高体现,0的内涵远大于数学其本身! 0人幸福、0人豁达、0人智慧、0人逍遥! 何不做个有自己特色与世俗无争的江湖0号人物呢? 数学中0的前面如果不添加数字,0是没有意义的,0永远是0。就算在经济方面,0的前面也必需要加上数字,才能体现其价值。但0在哲学领域的意味却不同,首先可以把0当圆来比喻,圆体现的是包容性和圆融性,从这种意义上说,0(圆)的完整性不需要添加数字就可以直接体现其价值,因此在 0 的哲学中任何添加都相当于是对0的支解和附加。 俗话说:好事不如无。无是这个0,有多少好事附加给它,都不如这个0的原生态完美! 作为自然数,0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当然如果0要是素数或者合数的话,那么0也将不完美,而且它也将失去所有的哲学内涵魅力。 我们可以想象数学中如果 + - = 0 的话,那么现今已有的直线数系、对称原理、惯性原理、线性原理等一切观存在的自然科学定理、定律都将不再成立,整个宇宙也将陷入永无安宁的混乱之中! 0所处的位置应该是宇宙中最佳黄金分割点,它在正与负的交界点得意存活,它成了正与负见面的红娘。 0/0,按照数学解释,将得到一个不确定的数,这就雷同于两个面无表情的阴险之人玩阴招,往往结果会千奇百怪琢磨不定! 0不能做除数的数学原因:若被除数、除数都等于0,商就不确定,可为任何数。 关于0是否是自然数,国际上都有过争论。英国的教材里规定了0属于自然数。因为在数数(念鼠树)里,0包含有它的意义,0代表什么都没有。0个苹果,就是没有苹果。0个苹果显然在计算个数中是自然存在的。所以英国数学协会定义0为自然数。 对于中国为什么定义0不为自然数,或许是由于零不能作为分母。不能作为分母的数,就不能完整地拥有加减乘除和被加,被减,被乘和被除的属性。所以0不定义为自然数。都有道理。但是这种定义的东西,什么时候国际上开个会统一就完了,也没有什么争论的意义! 《数学之谜》的编者说:通常0表示没有。这话本身是没有什么价值意义的0话,全世界的人都认知这个观点,而编者还说:它的意义不仅表示没有,还有其他的意义。这就是我们需要的0内涵。 0的哲学意味还在于它有《道德经》:小而无内,大而无外的思想。 0大而无外随时与他物保持圆满互动;小而无内,保持自身的完整性。 人刚刚来到这个世界时,就好比在一个绝对平面下凸起,我们在幼稚的春天,经过艰难的曲折努力后进入旺盛的夏季,我们开始有了属于自己的财富、事业、婚姻等等,我们的社会地位可能会越来越高,但是夏季过后是凄凉的秋天,但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一直无限制的往上升,任何一个人都无法逃避生老病死的客观自然规律,进入冰凉的冬天,世间的每一个人最终都要回归尘土。 人们常祝福:万事如意,其实这也只是句听着顺耳的假话,让万事如我们的意,这就好比一个人要控制整个人类的意识变化,这压根儿就不可能! 但如果我们把万事如意换成意如万事的话,倒还有点韵味,让意来适应世间万事万物的变化,则我们就会随遇而安。而意如万事其实是意具有0的哲学内涵,所以一个人有了意如万事之后才可万事如意。 朋友,学会0心态对待人生,我祝你的人生:意如万事!
个人分类: 《无形数学》|115 次阅读|0 个评论
致中和
wujianzhuo 2009-1-26 15:05
中也者,天下至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解释是中是万物的根本,和是天下通行的准则。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个人分类: 学习|3081 次阅读|1 个评论
弱者生存
wido 2009-1-23 14:19
老子的老师商容在即将去世之时,将老子叫到床前。问,你看我的牙齿还在吗?老子答,还在。问,那你看我舌头还在吗?答,还在。再问,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答,非谓刚亡而弱存乎?易中天教授将老子的哲学总结为弱者生存,并且以水作比,水滴石穿。孔子其实在冥冥中继承了这一思想,提出了比弱更容易被人接受的中庸之道。 余秋雨先生在进行四大古文明的对比时,将中华文明归结为不远征的文明。这实际上就是不偏激、不出头、低调,这些都符合中国哲学的中庸之道。 其实弱在某些情况下就是强,狂人尼采说过,病人是健康者的最大危害。强者所受的损害不是来自最强者而是来自最弱者。 弱者更容易在很糟糕的环境下生存下来,弱者往往因为实力太不被人看的上眼而偷偷发展起来,卧薪尝胆的那个人不就是因为装的很弱才被人放过,快速壮大的么?
个人分类: 被生活打败|5702 次阅读|1 个评论
历史运动的矛盾性与言论自由的当然性
可真 2007-12-16 02:07
答科学网博友 拙文《对猫论的重新反思》发表后,得科学网诸位巨头之垂顾,且兼得其认真评论,吾之荣幸之感也,油然而生,不生不行也!以故而作此回应,以谢诸位之忱。 对于猫论,实无必要考证其出处,但知其实际影响力如何可耳。以斯论有其较宽之解释余地,故对于它的理解,便可与时俱进也。 任何一种理解,都有其局限性,一如任何一种论,都有其局限性。所谓局限性,是意味着,在一定时空条件下,有其积极意义,而在另一时空条件下,又有其消极意义。 历史的进化总是在不平衡态中实现的。绝对的平衡,就如人之双脚着地,是静止不动的,又安有进步之可能?!既要进步,就必有所偏倚,正如人之行走,必要一脚踩地,一脚悬空,方能行进。因其如此,在历史进化过程中,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总是此一时,彼一时的。所谓此一时者,其思维和行为偏执于一端是也;彼一时者,其思维和行为又偏执于另一端是也。这里,绝无中庸之余地。 中庸之为道也,非在此一时,彼一时的不平衡发展中,无以显其实在。此道之所以实在,是也仅仅是因为历史进化是通过人自觉的活动才得以实现,以其如此,也唯其如此,历史运动的此一时,彼一时,才为创造历史和推动历史进步的人们所自觉的意识到,并因其自觉意识到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走偏乃至于有陷入极端之境的危机,乃有自觉的纠偏之举。正是这种自觉的活动,促成了历史运动由此一时向彼一时过渡。如此循环往复,历史遂呈显出其波浪起伏的曲线运动,而中庸就寓于这曲线运动中。 中庸在其现实性上,就是贯穿于历史曲线运动中的经线。这条经线,犹如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价格所围绕其上下波动的价值,它客观存在于历史运动中,却不能直接为人所感知,而是唯有人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到的历史运动的规律。如果说商品经济运动的基本规律是在于价值规律,那末,历史运动的基本规律就是在于中庸规律。 与价值规律通过自发的价格运动而得以实现之特点不同,作为历史运动之基本规律的中庸规律,则是通过人对自己思想与行为自觉的纠偏活动来实现的。这种自觉的纠偏活动,犹如人行走过程中自觉地让其双脚交替踩地或悬空(即轮流使一脚踩地,一脚悬空),以实现其向前的运动。中庸规律就是在与之相类的运动中实现的。 人们在创造历史和推动历史进步的过程中,其自觉的纠偏活动,既是中庸规律得以实现的条件,也是历史进步得以实现的条件。正因为历史运动是一种曲线运动,所以,作为历史的创造者和推进者,人们的思想与行为,无论是在走向某种极端,还是在纠正其偏向,就都有其合理性,因为历史正是在人们的这种走偏与纠偏的矛盾运动中不断进步的。 也因为历史是这样进步的,作为历史的创造者和推进者,人们之间的思想斗争就是不可避免的了,从而对于负有历史责任感的人们来说,他们就无疑应当顺应这种历史的必然性,不仅正视其思想斗争,而且鼓励并积极地参与其思想斗争,以推动和促进历史的发展。为此,尊重人的思想与言论的自由和自尊其思想与言论的自由,便也理所当然,因为没有这种自由,便没有正常的思想斗争,从而也就没有历史的正常进步。谁抑制其自由,谁就是在客观上阻碍历史的进步。
个人分类: 博主.读者|3990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4 09: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