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欲擒故纵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哀兵必胜和欲擒故纵
sstone2009 2012-1-3 21:32
《老子》第六十九章“抗兵相加,哀者胜矣”,魏晋王弼注曰:“抗,举也;加,当也。哀者必相惜而不趣利避害,故必胜”。由是,我们常说“哀兵必胜”。 《三十六计》之第十六计为“欲擒故纵”,曰:“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 哀兵必胜和欲擒故纵,已经成为今人所熟悉的成语了,其中蕴含着我们先祖的巨大智慧。这种智慧,不仅限于用兵打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其实也处处有用。十五年前,我的一位老师曾经告诫我:哀兵必胜。这指使我顺利度过了人生的一段坎坷,此后,这段人生历练,又给予我许多启迪。时间之河把我带到今天,当我可以松一口气得时候,我知道我度过了另一段坎坷,这次,另一种智慧指导了我,那就是“欲擒故纵”。 哀兵,是为取胜!故纵,亦为取胜!条件不同,彼时十分被动,今时占尽主动,被动时需“哀”,主动时可“纵”,一哀一纵,过程不同,手筋不同,然后取胜的目的相同! 我十分庆幸,曾有恩师指点;我亦十分欣慰,虚长之际,尚能安存!
个人分类: 随笔|2879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术36计之欲擒故纵
jlpemail 2007-12-17 20:49
学术 36 计之欲擒故纵 有这样的案例,某院士候选人有学术不规范行为,掌握证据的人,在其入选前提出了警告,但不被理睬。当这个人混进行列之后,检举者挺身而出,以翔实的证据令该君子难堪,骑虎难下。 我觉得,那个检举者就采用了欲擒故纵之计。先让他得手、得意,然后擒获之。先生七擒孟获,是经典的战例,反复使用这个计策,的确需要雄才大略。纵而无法擒拿,无法按照自己的意图取得战果,就失策了。诸葛孔明也有难言之隐,其对手司马懿以逸待劳(也属于 36 计),并且不理睬诸葛的激将计,终于使几乎被神化的诸葛丞相一筹莫展,终于六出祁山,无功而返。马革裹尸而去,魂落五丈原。先生(贯中)为了给孔明挽回面子,编造了死诸葛吓走活司马的传奇,经不起推敲。活着无奈司马,死了更不用说了。诸葛丞相重用的降将姜维,终究谋略逊色,也是在生前就兵权旁落,抱憾而终。 对于学生,导师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进行教育。有的后生小子,比较傲气,对长者或者先生的话语满不在乎,颇自以为是。在无伤大局的情况下,欲擒故纵可以教育他们。可以暂时顺从他们振振有辞的言论或者不恰当的行为,待其缺陷明显暴露后,说服力更大,效果更好。 不知道著名的 BALTIMORE CASE 中,是否有人采用这个计策。不然,为何大名鼎鼎的诺贝尔奖得主一度道歉了呢?也许是树大招风, B 先生太优秀了,就有人利用其合作伙伴的不当举动做文章。对先生,付出的确与获得不成比例。 对付有力量的对手,比如重量级的对手,不妨先纵容他,让其得意,让其充分表现,充分暴露漏洞,然后擒拿,比较省力气。这与武打影片(比如《武林志》)中的某些镜头类似:有大力士连续出击,并且连连得手。他的对手一再退缩、忍让,但是精心观察、琢磨了,等大力士得意忘形之际,也是其一败涂地之时。 面对某些学术难题,也可以欲擒故纵。暂时无法解决时,不着急,先解决相关的细节以及问题,等外围扫清了,核心问题的解决也有容易多了。 放是为了收,纵是为了擒,其间奥妙值得耐心琢磨。学术如此,人生亦如是。
个人分类: 思维秀场|499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8 03: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