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先生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说说英国的Sir与中国的先生
热度 6 fpe 2015-10-11 16:46
说说 英国 的 Sir 与中国的先生 最近屠呦呦获奖,人们突然发现没有合适的头衔,她是博导,但没有博士学位,她有贡献,但没有院士地位,所以找出一个古代的头衔“先生”,这可是对女性的最高称呼,虽然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冰心、杨绛都曾被人称呼“先生”,能够进入这个行列,屠呦呦大概也不枉这一生了。诺奖获得者是外国的评价体系,中国的评价体系只有官方的院士和民间的“先生”了。 这又涉及一个问题,中国的先生与英国的 Sir 如何参比?我举几个消防名人,看一看英国的勋爵标准是如何制定的。人心都是一杆秤,大家自己掂量一下,英国的 Sir 与中国先生的差距。 第一位,是 Sir Humphrey Davy ,就是法拉第的老师和带路人,此公很牛,曾经发现 7 种元素,有 7 次获得诺奖的潜力,只不过早生了 100 年,没有机会而已。他很早就是英国皇家 科技 协会(私立机构,与皇家无关)的主席 ,和牛顿齐名 。不过,他 说 自己最大的发现是法拉第,后者也是电学和化学领域的天皇巨星。 第二位,是 Eyre Macy Shaw (萧梅西),伦敦消防队长,在 1866 年到 1891 年当权。他本来是警察局长,有非凡的公关能力和政治头脑,也是称职的消防队长。他曾经把威尔士亲王(王位继承人)召集到消防队当义工,曾经 收到维多利亚时代的最高荣誉 - 在吉尔伯特和沙利文的歌剧之一,被提及。当时的精灵女王在舞台上唱道: 哦,萧队长,哦,萧队长, 当真正的爱情来临时, 你可以用大队消防车, 熄灭我心中的大爱么?我不知道。 萧梅西是布雷德伍德之后最杰出的消防队长,对英国消防的职业化改革起到非凡的作用,因此而授予勋爵。 第三位,是一位澳大利亚人 Ed Galea ,本来是一位普通的计算流体力学专家,可是风云际会,他在 1996 年搞了一套人流逃生软件 BuildingExodus ,并因此开辟了一大块商业咨询市场,成为科学家经商的开拓者之一,于是也拿到了勋爵称号。好像那位获得诺奖的香港人高?,也曾经拿到英国的勋爵称号。 我觉得,英国的 Lord ,对人类的贡献可大可小,取决于当时的标准。但是这是荣誉头衔,没有什么好处,只要在某一领域取得突破性成就,就可以授予。反正 连英国 皇家都是荣誉的,没啥实权, 也没啥损失, 多 发 几个勋爵又如何? 中国自古不重视荣誉, 只看好处, 连举个孝廉都需要和好处相联系 。 中国很难在学术领域取得突破,是否和国家对荣誉头衔太吝啬有关?就像我国的院士,申请一次扒一层皮。人家的 Fellow ,论斤卖。只要是全国性的专业协会,每年都送出几十顶 Fellowship ,他们的贡献,有些确实很大,比如出版一本专著,有些确实很小,只不过一辈子干一件事,没有换工作而已。每一个人对行业领域的名人都有一杆秤,岂是一个头衔就能欺骗得了的?然而,就是这种虚衔我国也太吝啬了,关键还是对人不放心,害怕骗子多。这也算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么? 如果按照民间对女“先生”的评估标准,比英国的 Sir 高多了,然而我国不肯为先生制定一个明确的标准,所以今天大街上到处是先生。中国不是没有良好的荣誉体系和传统,只不过今天人们对此淡忘了,想不起来了,徒然羡慕外国的院士如何如何而已。 左宗棠平定新疆,拿了一个侯爵,可以世袭,是中国价值体系的典型标杆。
个人分类: 消防以外|5441 次阅读|9 个评论
说“先生”——兼说为什么可以称屠呦呦为先生
热度 32 fdc1947 2015-10-10 08:02
说“先生”——兼说为什么可以称屠呦呦为先生 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屠呦呦先生,科学网上一片祝贺、欢庆 之声。有些年轻的同志有疑问了?屠呦呦不是女同胞吗,怎么能够称呼她为先生呢?为了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还是把先生这个词从头说起。 古代汉语最早是一个字就是一个词的,因此,先生就是先出生的,先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后来,有了两个或两个以上字组成的词, 先生这个词早期的意思是父兄,是长辈 。春秋时期的著作《论语》里记载, 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说:“色难( 和颜悦色才难能可贵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 仅仅有事情“弟子”抢着做,有好吃的让“先生”享用,这就能够算是孝了吗? )这里的“先生”与“弟子”相对称,就是父兄的意思。这是一种较为古老的用法。 后来,先生就不光是指自己家族中的长辈、父兄了。 到了战国时期,就把社会上年长而又学问的人,尊称为先生。 所以,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书籍中,就到处可见对话中称对方为先生。如墨子与程子对话,程子对墨子说:“若先生之言,则是不誉禹、不毁桀纣也”,这里的先生指墨子。《孟子》中记载说, 孟子 碰到 宋牼 ,孟子问 宋牼 要到哪里去 :“先生将何之?”这里的先生指 宋牼 。以后,又把“年长”这个条件放宽了,只要是尊敬对方,就可以称对方为先生,当然一般还总是指有学问的人。 这样的尊称,从战国时代起一直用到现代。 先生是一个对他人的尊称 。有的字书、辞书上说,先生也有作自称的,他们举例如《史记·三代世表补》:“张夫子问褚先生…”,说褚先生是褚少孙自称;如《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说是陶渊明自称。其实, 这是一种误解, 那些文章是以第三人称的口气来叙述的,这里的“先生”是假借第三人称来称呼自己,因而并不能算自称。 从总体上说,教师是一类有学问的人。所以,后世尊称教师为先生(把一般教师称为老师是近代学校兴起后才有的称呼)。直到我读书时的五六十年代,我和我的同学们都仍然是把先生与老师混着称呼的,即有时候称先生,有时候称老师,称有的教师为先生,有的称老师。我们的家长则把教师这个职业和对教师当面的称呼都称为先生,让我们在学校里要听先生的话——无论男女教师都称先生。 千百年来,除了教师之外,人们把所有主要依靠脑力贡献社会维持生计的人也都称为先生——无论是对其职业还是对其本人的称呼。如,称医生为郎中先生,称会计为帐房先生,称说书艺人为说书先生,称画师为画画先生,称堪舆者为阴阳先生(风水先生),称算命者为算命先生,如此等等, 当面的称呼则一律为先生 。——与之相对照的主要依靠体力维持生计的人或手工业者,则没有这样的称呼,对他们的职业一般称“匠”,如木匠、铁匠、泥瓦匠(泥水匠)、铜匠、银匠、石匠等等,面称则为师傅。 到了清末,西方的称呼传入我国 。Mister X 是英语对于一般男人X 的普通称呼,人们把Mister翻译成先生,于是, 中国人也就有了张先生、王先生等对于普通人的称呼 。对人的这种称呼不卑也不亢,平平常常,在民国期间最为流行,到五十年代初仍然盛行。我小时候,邻居之间年龄相差不特别悬殊的男主人相互仍然用张先生、李先生这样称呼。在街上相互不熟悉的男人之间打招呼,比如问路等,也可以称对方先生。同时, 受英语的影响,把丈夫称为先生的说法也开始流行 。女人们说话时称对方的丈夫为“你家先生”、“你的先生”,称自己丈夫为“我家先生”、“我的先生”等等。 五十年代开始,从共产党和革命组织开始的互称同志的习惯逐步走向全社会, “先生”的称呼被“同志”所取代 (在更早的时候,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同志只是“党内”的称呼。虽然这是一个古老的词汇,表示志同道合的人,但是在这两个党内用的较多,他们都是受了苏俄的影响,把俄语 товарищ 翻译成同志 )。那时候,人们也以王同志、李同志相称,街上不相识的则称同志。但是,王同志、李同志这样的称呼不久就被老王、小李之类听起来更亲切的称呼所取代,而不相识的仍然称同志。改革开放以后,虽然同志这个称呼仍然在用,但是,更多的情况下, “先生”这个称呼“复辟” 了,几乎恢复到50年代初的状态,称人为先生似乎更加对人尊重一些。 但是, 即使是盛行互称同志的年代,仍然保留着对一部分人尊称为“先生”的用法。 这个从战国时代一直延续下来的传统,在“阶级斗争”盛行,各类人物相互斗得天昏地暗的年代,也还是保存的下来。这是因为这些人实在是德高望重,具有高深的专门知识,又不明显介入各派政治斗争,他们往往不是共产党内的人士,也没有什么大的政治权力,所以,他们相对较少地被残酷斗争,人们仍然尊敬地称呼他们为先生。例如,我读书的时候,我们的系主任杨承宗先生——伊莱纳·约里奥居里夫人的学生,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所用铀的提炼者——就一直被所有的人称为杨先生,我没有听到过第二种称呼(包括杨主任、杨所长,以后是否被人称杨校长不得而知,我相信即使有人这样称也是外来的不熟悉的人)。(关于杨先生的事迹见《 乐只君子,邦家之光—— 纪念杨承宗先生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502811.html )。改革开放之后,尊称有学问之人为先生的这个传统也继续被发扬,不要说对于年高德昭者,就是略逊N筹者,也可以被尊称为先生。 传统的汉语词汇是没有阴性阳性这样的变格的。子,可以说男的,也可以是女的。先生也是如此,从来没有说一定要是男人。但是,中国几千年来就是男子占着社会的主导地位,“良家妇女”的活动被限制在闺门之内。所以,很多字词自然而然地被男子所占有。例如,在封建社会,做官的一定是男人,官这个字不用注明就是男人,宫廷内女子做的官,便要说“女官”。本来,子是可男可女,但是后来也被男人所垄断,女人就要另称女子。说书先生,在较早时期,也特指男的,《红楼梦》里让女人说书,就特称为女先生。所以,千年以来,先生这个词也只被男人所占有。 到了近代社会,我们被迫向西方学习, 西方的大量好东西被我们学来,男女平权就是其中的一种。 以秋瑾为代表的先知先觉的女士冲破牢笼,勇敢地参加了反对满清政府的斗争。一些女士走出家门,走出国门,学习文化,学习科学,参加政治斗争,参加经济建设,参加文化教育活动。有些人还得到了相当高的社会地位。 她们的学问、智慧、勇气、道德文章,她们对于社会的贡献,比起男子来毫不逊色,她们得到了人们的尊崇,人们也把“先生”这个称呼赋予了她们。 像何香凝、宋庆龄这样的政治家,杨荫榆、冰心、杨绛这样的教育家、文学家,吴健雄、何泽慧这样的科学家等等,人们都尊称她们为先生。这是一种男女平权的产物,社会进步的表现。而这种说法正是基于千年以来对有学问之人尊称先生的传统。 近日,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先生被授予诺贝尔 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科学家的荣耀,也是中国女性的荣耀。人们在文章中称屠呦呦先生也只是对她的一个尊称而已。这是根据中国传统文化的很正常的称呼,与英语Mister、Mistress或Miss之类的称呼并没有关系。
个人分类: 汉语言|40025 次阅读|51 个评论
华罗庚从先生到同志:艰难的政治翻身仗
热度 4 keyuanwangshi 2015-1-23 19:32
王扬宗 1979年6月13日,中科院党组会议讨论并批准了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入党申请,同年9月5日,中组部批准了中科院党组关于华罗庚入党的请示报告。不久,远在英国讲学的华罗庚得知这一喜讯,心情分外激动,后来曾写下“五十年来心愿,三万里外佳音”的诗句。入党是华罗庚后半生的一件大事,不过局外人不容易理解入党对于华罗庚的特殊重要意义。 正如王元院士指出,自从1950年回国,华罗庚就“下定决心把他的政治生命和中国共产党结合在一起了”。但从1951年思想改造运动开始,华罗庚在一些人眼里就成了问题人物。他曾加入国民党,并受到蒋介石的召见,在一些人看来这都是重大的“政治历史问题”。尽管上级党组织作了结论,认为华罗庚与国民党并没有特殊关系,还肯定华罗庚在“一二·九”学生运动中就保护过进步学生,抗战后与地下党员有过接触,但数学所的一些积极分子却认为华罗庚回国是“政治投机”。1953年,张稼夫出任中科院党组书记,到数学所做工作并与华罗庚谈话之后,才解除了他的思想包袱。接下来的三四年是华罗庚回国后最舒心、最出成绩的一段时间。不过当时科学院的党组织对于发展高级知识分子入党有些犹豫,华罗庚没有机会提出入党申请。反右运动中,华罗庚一度被列入重点批判对象,尽管最后被保护没有公开批判,但实际上已被打入另册。尤其是他参与署名的《对于有关我国科学体制问题的几点意见》遭到口诛笔伐,给他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大跃进”过后,中科院党组吸取教训,调整知识分子政策。1961年,院党组和国家科委党组制订“科学十四条”,得到党中央的批准试行。“科学十四条”吸收了“几点意见”中的许多合理的建议,事实上已经给“几点意见”平反,其中还提出了知识分子“初步红”的标准是“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用自己的专门知识为社会主义服务”。在此前后,中科院陆续吸收了邓叔群、陈宗器、汪德昭等著名科学家入党。在这样的形势下,华罗庚于1963年正式提出入党申请。然而令华罗庚没有想到的是,数学所党组织对他的入党动机做了毫无根据的诛心批驳,他积极要求入党却被严重羞辱了一番。随后,华罗庚坚决要求离开数学所,把人事关系转到了中国科技大学。 1964年,华罗庚向科大党委提出入党申请,科大党委书记刘达同志非常重视,校党委研究认为华罗庚基本达到了入党的要求,但在征求数学所意见时,又遭到了该所党委的强烈反对,只得作罢。 1966年夏“文革”一开始,华罗庚就成了数学所的主要批判对象。短短的一两个月,就给他贴出了140多篇(320多张)大字报。数学所党委要求院党委责令华罗庚停职检查,所里还印发了《打倒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反动大学阀华罗庚》等材料,追查华罗庚与“党内修正主义反党野心家”究竟有什么关系等等。好在当年华罗庚应邀参加国庆观礼时,毛主席亲切地称他为“华罗庚同志”,使他信心倍增。其实在一年前,毛主席给他回信时就称他为“同志”,肯定他“不为个人而为人民服务”。对照1964年毛主席给他的回信称他为“华罗庚先生”,这种变化实际上肯定华罗庚是无产阶级队伍的一员,给予华罗庚极大的鼓舞。1967年,在“文革”如火如荼之时,华罗庚再次向科大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则不仅是一种立场的宣示,也有自我保护的涵义。当时刘达已被打倒,学校造反派系林立,这次申请自然没有结果。 1970年,在科大搬到合肥之际,按照周总理的指示,华罗庚的人事关系从科大转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并重新出山继续推广双法,不久之后还组建了以华罗庚为首的普及双法小分队。1975年下半年胡耀邦、李昌主持科学院工作期间,十分关照华罗庚,一度分管过科学院工作的华国锋也十分支持华罗庚。在华国锋等领导同志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于1976年9月决定以小分队为基础成立应用数学推广办公室,至此,华罗庚和他的小分队才在中科院有了一个正式的名分和归属。这个办公室有独立的党组织,不受数学所领导。华罗庚随即再次提出入党申请。1976年底,中央统战部将华罗庚的入党材料转到中科院。1977年,复出工作的李昌和胡克实同志对此十分重视,他们批示基本同意华罗庚入党,并亲自同华老谈话勉励。但有关的程序又走了两年,到1979年3月华罗庚出国讲学之前,仍没有解决,他只好再次提出入党申请。在中央领导的支持下,院党组终于排除干扰,迅速批准了华罗庚的入党申请。 入党是华罗庚后半生的一场政治上的翻身仗,标志着他从统战对象的“先生”终于转为党员同志,几十年来压在他心上的沉重政治包袱,至此终于卸了下来。从1950年回国,华罗庚就把自己的前途与祖国和党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他积极要求进步,身体力行,付出了艰巨的努力和沉重的代价。在对待华罗庚的问题上,中科院有过正确的决策,也有一些深刻的教训。反思其间的得失,对于改进党的知识分子工作是很有必要的。 《中国科学报》 (2015-01-23 第6版 历史)
1899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传记][透纳先生 Mr. Turner (2014)][DVD][英国][主演: 蒂莫西·
lcj2212916 2014-11-30 00:05
导演 : 迈克·李 编剧 : 迈克·李 主演 : 蒂莫西·斯波 / 杰米·托马斯·金 / 罗杰·阿什顿-格里菲斯 / Paul Jesson / 多萝西·阿特金森 / 更多... 类型: 传记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 法国 / 德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4-05-15(戛纳电影节) / 2014-10-31(英国) 片长: 149分钟 又名: 透纳传 / 特纳先生 IMDb链接: tt2473794 A look at the life of British artist J.M.W Turner. 下载地址: http://www.400gb.com/file/79421798
5753 次阅读|0 个评论
西藏之圣湖
热度 10 张海霞 2014-10-22 08:41
先生自驾西藏拍摄的圣湖系列。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613 次阅读|10 个评论
我的真心英雄--女学者的先生
热度 17 张海霞 2012-7-31 14:00
题记:刚才看到陈沐的博文《女学者的伴侣》,与我心有戚戚,联想起自己这么多年的经历和屡次被问及“家庭和事业”这类的问题,今天就把这篇3年前的春天写的这篇没有公开的博文重新贴一次,与大家分享一个女大学教师的先生的故事,他的真情和善良,他的理解和坚定,他的大度和无私是支持我走到现在并且一直走下去的真正力量,他是我这一生的真心英雄!其实,人生一世,无论是男是女,我们都需要一个自己的真心英雄,也需要自己努力去做你的另一半的真心英雄,拥有一个相爱的人,拥有一个和谐的家,拥有一个我们一起哭着笑着互相扶持着坚持走下来的旅程,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完整的人生! 我的真心英雄 写于2009-2-19 22:43 大雪,一场盼望已久的大雪,京城银装素裹,连日劳顿极度疲惫的我被这场大雪挡在家里,继续不吃不喝地在电脑前奋战,今年我真的是多个战场作战,太累了,透过窗户看着白雪皑皑覆盖下的小区,更是多了一份辛酸,这么好的风景,这么美的家园,我根本没有时间去享受一下片刻的宁静,不敢停下来也没有机会停下来给自己一个喘息的机会,我真得太累了,这个大雪纷飞的早晨,这个被工作折磨得死去活来的春天,我不知道自己还有什么,我只知道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完,我继续呆在这个小小的电脑前,不停地敲打着键盘,我的生活,我的日子,没有白天和黑夜 …… 快中午的时候给妈妈打了电话:一会儿到家里吃饭,棉衣、棉裤、还有雪地靴,我把自己全副武装好,准备出发,打开门的那刹那,我惊呆了,我的车,竟然是干干净净的!这一夜的大雪竟然没有留下痕迹,玻璃、车窗、后车窗都是干干净净的,散散的落雪给她蒙上一层薄薄的轻纱,我知道是他,我亲爱的老公今天早上上班时帮我把车擦好了! 13 年来,他的爱,就是这样无声无息又无处不在,我的任性、我的无赖、我的疯狂、我的无情他都忍受了,家里的一切家务他都做了,养家糊口的事情他都做了,我在这个家里就是一个形式,不做饭、不做家务、不挣钱、不接送孩子,我只是形式上需要这个家,回来休息(现在很多时候回来也不休息)!哈,今天,让我感觉到我的欠缺和无聊,我是需要好好照顾这个家、这个爱我胜过一切的人、这个为我付出了一切的男人,他是多么地需要一个温柔的女人、一个真正关心他的女人,而我这么多年都没有做到,我总是有太多的宏伟理想,我总是有太多不能推卸的责任和工作,我总是有太多的理由和借口,我总是顾及了所有的外人而忽略了最爱我的他,还在无聊的时候抱怨他不够浪漫和温馨!想起来真是愧疚,我哭的时候他在旁边为我递纸巾,我笑的时候他在旁边一样默默开心,我无聊的时候取笑他,我无情的时候伤害他,我疯狂的时候他在旁边守候,我醉酒的时候他开车去接我,我愤怒的时候他默默忍受了我的拳头 ! 是呀,我亲爱的他,和我朝夕相处的人,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认真地想过他,一个拿着比我高几十倍工资却默默地站在我背后的男人,你的爱、你的宽容、你的支持、你的奉献、你的理解是支撑我一路走来的精神支柱,你不但做好了自己的工作你还照顾好了自己的家和爱人,你才是了不起的英雄。和你相比,我需要反思自己,我是一个多么稚嫩的灵魂,我需要像你一样沉稳,一样温存,一样关爱生命中的那个人! 这个漫天飞雪的初春,这个寂寞无人的早晨,一个默默地为我扫雪的人,你的心彻底温暖了我的心,嫁给你这一生,我幸运!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8511 次阅读|17 个评论
【正确的废话先生】(仅好友)
outcrop 2012-2-23 09:09
每当我们讨论某个问题的时候,我总感觉咱们中国有一类人多: 这类人善于善于谈问题,聊起来一套套的,旁征博引,看似逻辑严密,无比正确——但解决不了问题——新手初次遇到,还真被吓住了。但时间久了,会发现这类人说的话,除了每次表达时的情绪不同,重复的也就那么几句陈词滥调,深入的陪他们聊聊,就没想法了;很多东西还是拾人牙慧得来,当作智慧,以为大家都不懂;做起事来真的解决问题,则是经常不见踪影——因为他只会侃,但不懂,干不了——或者是你干活,他还在一边指手划脚。这类人的致命弱点在于,不了解现实情况的想当然;先生居多,女士少。 想了想,我好像也是这类人。 因此,请叫我: 正确的废话先生
个人分类: 科学网大学|4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三言两语说鲁迅精神
热度 1 xuning001 2011-9-25 09:56
今 天是鲁迅诞辰130周年,1881年9月25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鲁迅诞生,留给后人无尽的精神遗产。鲁迅的作品多是小时候读的,有些内容至今记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一句句的经典名言以及阿Q、祥林嫂这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令人难忘。实际上,最值得珍惜的是鲁迅的精神。我想,鲁迅值得传承的也是当今最缺乏的精神有两个,一是叛逆或者说敢于叛逆的精神,如果社会缺少了这样的精神,人类就无法创新、难有进步。二是高贵的精神,这样的精神不仅体现在鲁迅直面现实,不畏权贵上,还体现在他的文章中。我读的鲁迅的作品不多,但是微博上,有心人专门做过统计,说今天我们该骂的,鲁迅先生都骂了,但是,鲁迅先生骂人不只是入木三分,而且还不带脏字。名叫“秦雪玲”的网民说:“鲁迅是真正的民族英雄,这个称号不是执政者赐封的,而是他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人民大众自觉奉送的,他当之无愧。他的精神永远都不会过时,尤其是当今社会更加需要他的精神。可惜真正传承他的精神的人,今天却很少看到。悲矣!”。
个人分类: 论坛|3483 次阅读|1 个评论
就社会习惯而言,称女士为“先生”是一种尊敬吗?
热度 21 QFL 2011-6-22 09:41
先生,顾名思义,先自己而生的人,本身应该无“性别”之分;在过去, “ 先生 ” 一词尤其是指对有学问之人的尊称。 然而,事实上,无 论过去还是现在, “ 先生 ” 基本上是男士们的专属名词 ;即使在当今社会,“先生”的基本含义大致如下: 1 、 对所有男性的称呼 (最普遍了!) ; 2 、对男性知识分子的尊称; 3 、对 “ 丈夫 ” 的类似称呼; 4 、指教师类的教育工作者; 5 、对医生的称呼。 另外,尤其在上个世纪,凡是 “ 德高望重 ” 的女士,也被尊称为 “ 先生 ” ,以示尊敬之意 ,例如 宋庆龄先生、冰心先生、杨绛先生 等。 从社会实际情况或用语习惯上看,如果 把可泛称所有男性的“ 先生 ” 一词,用来称呼极少数、取得巨大成绩、且德高望重的女士时,是不是就体现出一种 “ 尊敬 ” 之意呢? 难道 “ 女士 ” 或 “ 夫人 ” 之类的词汇好像就不能体现出一种 “ 尊敬 ” 之意吗?否则,是不是显得 “ 男权 ” 优先的味道呢?当然了,称呼女性为先生的具体个人,完全是出自一种尊敬之情! 本博不能理解上述这些问题? 哦,对了,居里夫人好像一直被用做 “ 夫人 ” 来称呼的,而不被称为“玛利亚先生”;尽管国情有所不同,难以同日而语。
个人分类: 个人观点|3956 次阅读|34 个评论
一位很勤奋的先生!
xin 2010-7-31 12:25
刚才统计了我的先生发表论文情况,先生致力于地貌学和泥沙学研究。截至今日,已 第一作者 发表中文核心论文124篇,其中,8篇《科学通报》,5篇《中国科学》,5篇《自然科学进展》,13篇《地理学报》,13篇《地理研究》,8篇《地理科学》,5篇《水利学报》,18篇《泥沙研究》。根据我对《地理学报》创刊以来个人第一作者发表篇数的统计,通常而言,在《地理学报》第一作者发表5篇以上研究性论文,基本都是所谓的牛人了,其难度与美国NBA球员进入名人堂类似。先生发表13篇《地理学报》,在《地理学报》创刊70余年的历史上,可谓凤毛麟角了。 SCI论文不是很好统计,我在Isiknowledge进行了统计。检索从2003年开始,之前的SCI检索不到。检索结果为,自2003年以来,截至今日,近8年先生以 第一作者 发表的SCI已有32篇。考虑到2003年以前的SCI,之后检索漏掉的,以及与人合作非第一作者的,那必定是一个令人惊讶的数字。要知道这些论文,都是先生逐字逐句的写出来的,绝非团队他人为其捉刀代笔。 在发表SCI相对冷门的地貌学领域,先生单枪匹马,撰文如此之多,思想如此之丰富,才思如此之敏捷,让人景仰呀。先生之低调,谦逊,让我辈五体投地;先生之勤奋,让我望尘莫及。
650 次阅读|2 个评论
语境与“先生”的含义
jianxu 2010-2-27 12:06
女士们,先生们:这里的先生显然说的是男士。 过去,女人称自己的丈夫为我先生 ...... 。如今的说法是我老公 ...... 。 20 世纪 70 年代,跟随父母来到辽宁西部山区的农村插队, 我那个时侯七、八岁。当时的农村生活贫困、缺医少药,那里的农民把会看病的医生称之为先生。把看病叫做看先生。那些先生实际上只不过是懂一点医术皮毛的赤脚医生,看一看感冒发烧之类的常见病,会一些简单的注射、针灸,有的可在女人临产时帮助接生。尽管如此,在当地农民们的心目中,这些先生仍然是十分值得崇拜和敬重的。每次行医过后,乡亲们都是用家里最好的饭菜来招待、答谢他们。 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进入中国科学院系统工作。才知道,这里(学术圈)有一种文化,就是将第一代海归科学家们充满敬意地称之为先生。先生一词饱含了有学问之人、德高望重之人、大师的寓意。 2008 年 7 月,我国著名的女物理学家何怡贞教授辞世。相关的新闻中都尊敬地将她称为何怡贞先生。有位年轻的研究人员看到新闻后对我说,这样重要的新闻报道竟然会出现笔误,将女士写错为先生。其实,压根儿就没有错。先生一词在这里是一种敬语。显然,年轻人由于缺乏对学术圈文化的了解,产生了误会。 或许是由于老一辈的海归科学家大都是院士,时下学术圈子里似乎有了一种倾向,将当上院士的人立马儿改称为先生。如此称呼一些年长的人,似乎还算顺。但用于少壮的,听起来总是有一种酸溜溜的感觉,好像是差点儿什么,难以适应。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语言丰富。一词多义,视语境不同。仅先生一词,在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157652.htm )中就列出了 9 个基本释义: 1. 老师、教师、教育工作者。    2. 对知识分子和有一定身份的成年男子的尊称。    3. 称别人的丈夫或对人称自己的丈夫(特定用途:前面都带人称代词或定语;比如你先生、我先生)。    4. 旧时称管帐的人。如:他在当铺当先生。    5. 旧时称说书、 相面 、算卦、看风水等为业的人。如:风水先生。    6. 后来意义有所外延,但凡德高望重的人,都可以被尊称为 先生 ,有表示尊敬的意思,不一定完全指男士。如宋庆龄、 杨绛 、冰心、 丁玲 等均可称为先生。    7. 现在对所有男性都可以称为先生如:王先生 、李先生    8. 老婆对老公的称呼,如:你是找我家先生吗?他不在家。 9. 对医生的另一种称呼:如"生病了去看先生" 下面这位,也是一位颇有名望的先生。先生不是传说! (图片来自网络) 下面这位,被杜小月整天先生长,先生短地唠叨着的大学士老纪。 (图片来自网络)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8388 次阅读|6 个评论
我看熊丙奇
houzhuojun 2009-12-9 11:36
我看熊丙奇 具体说 熊丙奇先生是7号来我校讲座的,他讲了两堂课,一堂是上午我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讨会上作的报告,下面的听众是各本科院校、职校的一把手或代理;一堂是晚上学校文化素质教育讲堂特邀面对学生作的一次精彩演讲,校教务处来了部分老师旁听。 熊先生满腔热血倾注的话题想必稍热心教育现状的人都知晓,他的闻名是源于对教育的一片拳拳之心,对国家培养人才的一篇赤子之情,他语言风格向来源于蜀山的奇峰峭岭,直指问题本质,这次讲座他借钱学森先生的世纪之问来探讨中国教育的现状,数中国教育体制的官本位思想,学术环境的变异状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工具性地朝目标奋斗,这些对于一直沉醉在其中的人来说无异于是一剂醍醐灌顶,如梦大醒;对于也有赤诚明了现状亦有热情信心而又被封杀的一部分人来说,也是拍手称快。 当然,还有一部分人,如坐针毡,如芒刺背,笔者有幸作为宣传部助管参与整个事件的过程,就看到有个别领导在发短信,意思大概是这样子做岂不是要翻天,那还得了。当然不得了,因为这样做是要一把手们行政和学术分开,权和利分家,谁愿意突然就丢下了鱼或熊掌呢!教代会是改变不了这个现状的,学代会更是差得远,他们已经是学校权力的附庸,恐怕这些又要来一番自上而下的行政权力的改革吧。 学生自治,这是熊先生指出建立现代意义上的大学的一个环节,听讲座的同学们内心振奋之至,第二天BBS论坛上就有很多谈听熊先生讲座的感受,群雄活跃,大谈学生会、研究生会主席应该由全体学生公开遴选,公开学生会、研究生会费财务管理制度,公费、自费生制度一定要改革,而这个改革不能只是将公费生的款项摊给自费生,而是学校要增加投入,让更多的同学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获益,否则的话研究生院很难建立...... 我们的学生是多么的可爱啊,如果说他们自身从小一直沦陷在这种教育中,但内心里他们总在冒出各种各样的想法,而且他们懂得如何是公正公平,如何讲理。每次讲到这些东西的时候我都想到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先生,他说只有政府才是最大的强盗,在现今恐怕也只有当权者才有做强盗的可能。 熊先生并没说我们的教育体制非得马上动大手术之意,中国人都知道做任何事都要循序渐进的道理,他也指出了在现今的模式下我们办学者仍有作为的很多可能,只要我们敢于将权和利分开,敢于学习探索,将改革的唯一标准定为以让学生获益为最大目的,我们仍能取得积极的效果。他也从五个方面来谈具体实施,自主办学,学术自治,教授治校,学生自治,通识教育。 熊丙奇先生的热心不敢说是睁眼看教育的第一人,但可以说是敢于直指教育弊端,敢于在公开场合问责教育的为数不多的人。那晚讲座后理工学院一个返聘教授,曾经在北方执教近40年的老教师给予热烈的赞评,中国教育需要这样的人,要给予这样的人很好的保护。中国的教育也更多地寄希望于我们下一代,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我们不能说我们都能成为熊丙奇,但熊丙奇精神却能在我们更年轻一代人身上生根、发芽!
个人分类: 未分类|3656 次阅读|0 个评论
教师首先应当是忠实的受教育者
chni 2009-9-10 14:56
教师首先应当是忠实的受教育者 或许是因为自己知之甚少,而知也无涯,所以总觉得做个教师时时都有危机感。教学这么多年了,每每萦绕在心头的总有三怕。一怕知之甚少,课讲不好;二怕见识甚少,课讲不深;三怕贪多求全,课讲不精。说到底,终究是怕有愧。愧对学生是愧,愧对职业是愧,愧对良心更是愧。怕之为惧,惟愧为甚。每念及此,总感到教师首先应当是一个忠实的受教育者。 俗话说得好,要当好先生,先做好学生。教师是教书为生的人,自己所承担的课程如果教不好,或者教得不是很好,对学生、对社会,特别是对自己的良知都不好交待。要把书教好,首先是要学好,自己学好了,才有了教好的基础。先做好学生,在我看来就是要先学好。不能说自己是老师,凭着自己过去的知识教下去,一劳永逸,现在知识更新很快,学生获取多,只有踏踏实实地尽可能全面、深入地掌握一些知识,才能站在学科前沿,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要做到这一点,要需教师始终能够坚持做一个忠实的受教育者。 韩退之 先生认为,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做学问的人必定有其师承,而做老师的人,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嘛。这传、授、解的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好像也不难;但说清楚就难了,做明白那就更是难上加难了;那么,说透彻、做彻底呢?我看就像古时候走蜀道、履薄冰,是难上愈难,可以是传授解难,难于上青天。如果我们坚持标准再高一点,要求再严一点,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发现,做好传授解其实真的很难。要把这件很难的事情做好,就要求做这件事的教师们,时刻保持警惕,时刻保持清醒,充分感知到自己的不足和缺憾事,自觉端正自己的姿态,认认真真地学习、学习再学习,始终坚持做最忠实的受教育者,不断地充实自己丰富自己,才能走好这条难于上青天的蜀道。 孔子说: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孔子为至圣先师尚且能够看到自己的不足和他人的长足,甘于师之于道,甘于忠实做好学生,做最好的受教育者,这样做,就是为了把最好的、最有益的东西传授出来。让学生受益、让未来受益,让社会受益。他三人行尚且有师,我们还有什么资格不去做最忠实的受教育者呢? 教师做最忠实的受教者,实际上就是在做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大有意义的事情。 值此教师节,谨以此文与同仁网上交流分享,并祝节日快乐!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8637 次阅读|11 个评论
先生的眼睛
pingguo 2009-6-8 11:08
先生的眼睛不止横眉冷对 而且关爱 而且痛苦 先生以喋血的《呐喊》 唤起民众觉醒 先生的眼睛不止深刻 而且真切 而且无畏 穿透历史发现人 穿透社会发现人 先生的眼睛不止发现 而且解剖 而且揭露 先生自由的精神文字 与历史与真同在
个人分类: 诗歌|2767 次阅读|0 个评论
遇到原工作单位的李先生
xcl2822 2009-5-2 21:09
肖长来,吉林大学,2009-5-2 昨天,我到长春市南东部的净月潭水库踏青,走在净月潭水库的大坝上,感觉春意融融,只是风猛浪大!突然间,迎面碰到原工作单位吉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的李维田先生,真是喜出望外,倍感亲切! 我曾经在吉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工作了近17年,那里有许多20世纪50年代参加工作的老先生,他们待人和蔼,积极进步,工作认真,经验丰富,诲人不倦。李维田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他虽然仅具有高小学历,但是几十年来一直孜孜不倦地学习,平时总是带着笔记本,看到有用的专业知识,就赶紧记录到本子上。正是在多年的不懈努力之下,他从一名技术员,晋升为助理工程师,再晋升到工程师,后来又破格晋升为高级工程师!这在吉林省水利系统也是独一无二的! 1996年,我负责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库区勘察工作,李先生与我一起在野外进行调查、勘测、试验,当时他已经年近六十,每天和大家一起去野外,对各种现象认真观察,仔细分析,经常与我交流自己的观点,对我以启发和指导,使我受益匪浅! 尽管净月潭水库大坝上的风很大,我和李先生还是谈了许多近年的事情,他告诉我老先生们大部分还很好,但有的已经去世了!我对去世的老先生深表哀悼! 人生如烟如水,逝者有知! 与李先生分手告别,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他们那一代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东北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把青春和热血洒在东北的广袤大地上,留下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我敬佩他们,敬佩他们的无私奉献,敬佩他们的高风亮节,敬佩他们的奋斗精神! 祝愿老先生们健康长寿,晚年幸福!
3804 次阅读|1 个评论
四季李佩桃李佩
dongping2009 2009-4-5 08:06
清明永怀郭永怀, 四季李佩桃李佩! 读小文老师与高明老师文有感。李佩先生是我们研究生院的一位退休教授,一直关心研究生院的发展,先生瘦弱的身躯,充满了非凡的人格魅力。 小文老师的文章链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24163 高明老师的文章链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24428 以下为一篇李佩先生的发言(转贴,可Google出来原始出处)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是一名离退休老党员,参加今天的报告会很高兴。我报告的题目是呕心育桃李 晚霞映满天。   1979年,我就写了入党申请书,1980年12月发展为预备党员,1981年组织上正式批准我加入中国共产党。我今年已经86岁了,虽然党龄只有20多年,但是我对党的感情一直是很深厚的。   今天,我想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我对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认识,还是先从我入党前后的一些故事说起吧。   一、积极参加进步活动,接受早期革命教育   1938年,我到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学习,当时学的是经济学。关于西南联大,大家谈得非常多,是清华、北大和南开合办的,那时那么多的大师都在昆明,学生整天接触的都是一些知名教授们。在昆明我当过一次学生会副会长。因为同情左派学生组织,参加并帮助过左派社团搞的一些活动,三青团就在女生宿舍门口贴布告骂女生,从我这儿骂起。在大学学习时,我们就为青年女工们组织文化学习班,教她们认字,组织她们唱歌、跳舞、演戏,帮助她们解决各种困难。   从西南联合大学毕业后,我到位于重庆的中国劳动协会工作,协会主席是朱学范。这个协会里面有地下共产党员,也有比较有正义感的人。当时,美国劳工组织支持中国抗日战争,给协会捐献了一大笔钱,为改善中国工人生活条件,我们就利用这些捐款办了一些工人夜校、福利社、图书馆与托儿所,帮助当时中国最底层的工人和妇女们学习文化知识。当时,新华社对我们很重视,经常有人跑来和我们联络、要材料。在这段时间,重庆发生过许多大型群众性活动,其中最出名的是校场口事件。这是以民盟为首的民主党派组织群众大会,表示反对蒋介石政府撕毁旧政协协议的举动,劳动协会参加了这个集会。从这个集会之后,中国劳动协会的政治态度更加明朗了。从此,我开始萌发了革命理想的追求。   1945年9月,国际工联在巴黎举行成立大会,筹备这个会议的是法国共产党领导人多列士等人。我当时作为中国代表朱学范的助手,也来到了巴黎,并且见到了中国共产党方面的代表邓发同志。当时在为邓发送行时,我看到他带了一幅精心包裹的油画,不禁好奇地问他,这是什么画?邓发笑笑说,这是毕加索赠送给毛主席的,托他带到延安去。不幸的是,邓发回国后,在赴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和叶挺、王若飞等人一道遇难,那幅珍贵的油画也毁掉了,我也成为这幅油画的唯一见证人。   国际工联的会议刚刚结束,西班牙共产党领导人伊巴露莉等又发起在巴黎召开世界妇女大会,我作为中国代表之一,也参加了这次会议。在这次大会上,我被选为大会执行理事。当时,由于国民党方面拒绝签发护照,中国共产党方面的代表邓颖超和蔡畅未能参加大会。会议期间,我就向会议的主持人提议,因为没有共产党方面的代表参加,包括我在内的这个代表团不能代表全中国妇女。回国后,我把大会发来的文件和电报送到八路军办事处,帮助大会和中共取得了联系。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我在上海呆了半年时间,后来在美国工会教育项目主管的推荐下,我在1947年2月去美国康奈尔大学工业与劳工关系学院上学,学习社会学。在国内我是读经济系的。在康奈尔大学的前几年,我主要是在学习,到了1951年,康奈尔大学语言学系主任Shadack教授请我给美国学生上中文课,这些学生,都是美国国务院挑选出来以后准备到亚洲地区做外交官的,需要有流利的中文表达能力。我答应了系主任的请求,教了几个学期的中文。这个经历,也是我后来教书育人的开端。   二、焕发青春活力,为研究生外语教学呕心沥血   1978年,中国科学院在全国第一个恢复了招收研究生制度,当年来自全国各地的800多名研究生聚集到了研究生院。我被调任研究生院外语教研室负责人,带领刚分配到研究生院的3位北京大学工农兵学员,开始筹建外语教研室。当时既缺少教员,又没有教材。我们就用了三种办法找老师:一是挖墙脚,请大学的教师兼职,请退休教师;二是到科学院信访办公室看有无求职的人;三是办应用语言学研究生班,自己培养师资。有意思的是,在找教师的过程中,原来是北京大学或人民大学的教授,后来被划为右派后或被关进监狱,或被发配到边远地区的人,在我的说服下,最终加入研究生院教师队伍的行列。黄继忠、许孟雄就是其中两位。   我再讲个小故事。当年北大有一位名叫黄继忠的英文教师,课讲得特别好。后来我就找到黄继忠,我说我们正在办一个英文师资班,希望你能参与。他欣然答应了。在研究生院上了一年的课后,黄继忠告诉我,这些学生的英文已经非常好了,现在应该学好中文。于是,他又给学生们开了一门中国古典文学的课。许孟雄是学生向我推荐的。他原是人民大学的英文教授,早在20世纪60年代,英语学界就有北许南葛之说,南葛是指上海复旦大学的葛传,北许就是中国人民大学的许孟雄。在研究生院,许孟雄上课时外语教研室的老师们都会去旁听,他的课讲得非常生动,一个inon的搭配就可讲两个小时,妙趣横生。许孟雄后来将他在研究生院的讲义修改后作为教材出版。邓小平同志1979年1月出访美国的英文文件最后是请他把关的。   当时,研究生院还招聘了一批外籍英文教师,他们大多来自美国和澳大利亚,有洋人也有华裔,美国人MaryVandeWater是其中的一位。她为我们带来了TOEFL试卷,我们也从中受到许多启发。TOEFL考试更注重听力和阅读,我后来根据TOEFL考试的原理,进行了研究生英语考试方法的改进,把TOEFL的出题方式首次应用到国内。光请老师远远满足不了当时的需要,我们还着手培养英语教师,在中国开创了应用语言学研究生班,从1979年开始招生,首届学生共有18个学员,后来他们都充实到了教学一线,解决了长远问题。比方说张亦政、韩文盛等后来都成了研究生院外语教学的中坚力量。   1983年,全国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当时,我主动请缨,在中关村地区率先创办了中国科学院京区博士生研究生英语培训点。没有教学用房,就自己联系租借;教学人员紧缺,博士英语点没有编制,就尽量挤;没有行政经费支持,就用有偿代培、申请专款等办法运筹;教材几乎全部自己动手编写。就这样,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研究生院博士生学位英语课程教学已经形成较大规模。   大概在1985年的时候,应用语言学研究生班招来了一个从郑州大学考过来的学生,她叫杨佳,我也教过她。1987年毕业后她留在研究生院任教。杨佳后来成长为外语教学部的骨干教师,她的事迹在全国都引起了轰动,1999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得知杨佳的事迹后曾致函教育部长陈至立,高度赞扬了她乐观、自信、自强、爱国、敬业的精神。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路甬祥院长在致研究生院党委的信中这样写道:从《科学时报》读到杨佳同志从哈佛学成归来,非常高兴,并为她坚韧不拔、追求卓越的精神所感动。从她身上我又一次看到当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   在通过各种方式招老师、培养师资的同时,我们也加班加点地自编教材,这些教材,后来在外文出版社出版,并被其他高校研究生采用。几年下来,同学们学习英语的兴趣特别旺盛,年轻的同学进步更快,学生的英语水平大大长进了,口语琅琅上口。有许多学生能直接用英文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言,与国际科学进展接轨,也正因为这点,当时有人把研究生院称为第三外国语学院。   当时,研究生院云集了一大批国外知名学者。李政道先生在1979年也在科学会堂讲统计力学和量子动力学时,全国各校许多教师慕名听课。为了中国培养一批物理人才,李政道教授提议举办了CUSPEA的项目,该项目实施10年,950多位中国大学里最优秀的物理学学生赴美国一流大学留学。可以说,这启动了当代中国的自费留学潮。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10月Mary小姐向我提议,能不能向同学们介绍美国大学招收研究生的办法,并且鼓励大家自行办理申请手续,争取美国大学研究院的奖学金。Mary小姐当时担心这些同学,可能会受到校方的不当处分。当时,我和Mary小姐就向研究生院副院长彭平建议。记得那天彭平先生背操着双手,踱着方步,若有所思地对我们俩说:我已经老了,也没有什么可以怕的了,你们就这么办吧!   此后没过几个月,近百名同学从美国几十所大学获得了助学金;其中,何晓民同学于二十一天内,就办妥入匹兹堡大学的一切手续,速度非常快。于是一个自谋出路的群众运动一哄而起;又不出一年,数百名同学飘洋过海。校方竟一律不加阻拦,美国大使馆更绿灯大开,从未听说哪个同学签证被拒绝了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所开启的留学潮,就此在全中国磅礴兴起。二十年多来,数十万华夏学子走向世界,无数学成者留居海外,或者回来报效祖国,立足科技,创业从商,涌现出一批佼佼者。   三、晚年实现入党夙愿,热衷社会公益事业其乐融融   前面我已经说过,1980年12月,我被发展为预备党员,1981年组织正式批准我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退休,一直到1999年离开教学岗位。   退休后,我和桂慧君等一批女学者,发起成立了中关村老年互助服务中心。这是一个知识老年人自己的互助团体,一个老年群体独立自主选择和安排晚年生活的社区。中心随时为所在社区的老人们提供必要的服务:急救信息,家政家务帮助信息,组织老人之间的互相照顾,医疗保健讲座和咨询,提供义诊和配眼镜便利等。这个中心曾经组织老年人学习插花等技艺,举办各种展览会,展示老年人的艺术和科技作品。中心还组织了外语学习班、中老年电脑学习班、心理专家咨询、社区医疗咨询、老年合唱团、老年手工制作、古琴学习班等,电脑班学员中,最年长的是九十多岁的孙克定先生,毕业后,他还特意添置了一台电脑。   为了给中关村地区的离退休老人,能跟上现代科学发展的步伐,了解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有个充电的机会,由我主办了每周一次的知识讲座,它的内容丰富,涵盖面极广,七年来,已经举行了两百场左右。主讲的人中有黄祖洽、何祚庥、杨乐、厉以宁等,主题包括我国农村的贫困问题、中国古代文学史、天体演化、科学与人生、Eskimo(爱斯基摩)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家庭三化、美丽的鸟类世界、美国总统大选、中科院历史的回忆,音乐和茶文化知识的介绍,以及让老科学家们听得如醉如痴的曲艺表演等。   2000年,我们举办的讲座分为科普、健康、时事政治、文化文艺、社会科学与法律等几个系列,邀请到的演讲人,有中科院院士、研究所所长、知名人文学者等。讲座的主题,有最新的科学进展,如声学和国防现代化、纳米科学最新进展 - 蛋白质芯片、电脑网络、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完善与发展国家创新系统,有社会问题的分析,如人权问题、社会学与经济学及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有和老年人有关的话题,如:有关消费者权益保障法的若干问题、膳食营养与慢性病、听力保健、老年心理与健康、老年社会心理学,也有老年人喜爱的文化文艺,如:敦煌艺术、京剧表演艺术、古琴讲座音乐会、科学与艺术画展、古诗词欣赏等等。   2001年也和前一年一样,讲座的题目也非常广泛,层次也比较高。演讲的题目包括克隆动物、唐诗赏析、从基因组到蛋白质组、衰老的奥秘、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我和京剧艺术、科学究竟是什么、科学与艺术的美学比较、法律与道德、中美关系、生产力的发展规律、纳米科学新进展、生命信息遗传中的若干数学问题等等,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上至天文,下含地理,开拓了老年人的眼界,也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   在2002年,我们的讲座延续了前一个年度的特点,但是在某些方面有所创新。中关村的变迁、南极北极与人类的未来、巴以冲突的来龙去脉、美国攻打伊拉克的背景等等。在讲座的组织方式上,我们增加了与会人员的交流,并放映收录像,如5月10日到24日我们组织老年人观看十集录像《我愿以身许国》。在2003年、2004年,这些讲座一直在做,并延续到了今天。   有人说,这些讲座可以和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媲美,其实,它比百家讲坛的形式更活泼。可是为了举办这些讲座,我和其他老同志付出许多心血。每次讲座的内容,我都要提前很长时间考虑。讲座的内容既要新颖又要为老年人所欢迎。听讲的人层次大都很高,不乏各方面的专家,因此主讲人也要有相当的学术水准。而这样的人大都很忙,不容易请到。这个讲座已经坚持了七年之久,举行了近两百场。这里的老人向社会证明,他们是社区服务的接受者,更是社区服务的提供者;他们不是社会的负担,而是社区资源的贡献者。   这么多年来,科学院的领导和研究生院的领导一直都很关心我的身体、生活和工作情况,路甬祥院长在教师节曾经专门看望过我。最近,科大郭传杰书记和研究生院邓勇书记还登门慰问我,借这个机会,我表示衷心的感谢。   最近,党中央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教育活动,我想,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应该首先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起到模范表率的作用。我想,共产党员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岗位上,都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表现,这样,我们的事业就能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谢谢大家。
个人分类: 春夏秋冬|5197 次阅读|10 个评论
To a Mr : If you don’t like sciencenet.cn
jlpemail 2007-12-18 07:55
To A Mr : If you dont like sciencenet.cn If you dont like sciencenet.cn, You can let it alone Or go away from it You can go away. If you home it Please love it, not destroy it You stay here , and you destroy it. What are you doing? Whats your thought? I cant support your words, actions and your strange noises about our SCI NET. You have at least three advantages but please dont disturb our home----our harmonic home, space. We need harmony ,not harm. We need horse ,but not black one. If you like to be ,you can . My friends and I DO NOT like a mouse in our milk cup. What a terrible food! If you dont like this space You can leave it, to yours. If you stay at here, Please administers your words or your mouth. Dont make pollution blogs. I dont like hack. You have hacked into SCI NET You hacked the door, the home and the space. You are not a BIG men, You may be tired. SCI NET is not the three! Please put down your axe. If you are a good guest , there will be some wine. I have had it (more than six months) I have it in for you. I dont know who write as follow, but its my favorite: I wish I can like you Like a male hawk flying the blue sky Who like his foxes, rabbits and mini mouse!
个人分类: 科苑记事|4228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9: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