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五周年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科学网开博5周年记
热度 31 wangdh 2013-4-13 08:57
科学网开博 5 周年记 (王德华) 本想在科学网开博 5 周年的日子( 2013 年 4 月 9 日 )写几个字,因 10 日上午有博士生课程(《现代动物学纲要:动物生态学》),需要备课和熟悉讲课内容,故而错过。 还有两个很让人难受的消息:一位大学同学的太太走了,一位朋友的太太得了重病。作为朋友,能做的似乎只有安慰和祝福。虽然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我们并不陌生,但真正到了你熟悉的人和身边的人的时候,心理上还是感觉很陌生的。很遥远的事情,突然来到跟前,有点太突兀了。朋友电话里不时地叮嘱:注意身体,不要熬夜,多运动。每天上下班在班车上聊天,同事也经常说这把年纪要悠着点,事情看开一些,身体要紧,年龄不饶人。 前天跟朋友闲聊说,开始意识到说话多了也很累人呢。 10 日上午的博士生课程,讲了整整 2 个小时,总体感觉今年的效果还可以,尽管最后只有一位同学提问。讲到中间意识到自己今年啰唆的话多了,尽管开始加快速度,准备的内容中有十几张幻灯片还是没有讲。为了不耽误学生更多时间,恰到好处地结束讲课,学生们自然是没有感觉到。中午有客人来访,交流了 1 个小时。下午去参加两位研究生的中期考核。晚上回到家,就感觉有点累。看来说话还真是需要力气的,有气无力的时候,说话显然是不清晰的。 昨天是一天的学术会议。原定 20 分钟的学术报告,由于把手机“定时”错定为“计时”,主持人又希望我自觉掌握时间,所以最后自己无意识很不自觉了。最后主持人实在忍不住不得不提醒,才意识到犯了大错了,匆匆结束。很尴尬的一个报告。一天下来,学习了不少新知识。对于应用性质的研究成果很是钦佩和赞赏。科研应该没有什么国家队和地方队,但科研应该是生产有用的产品。那些低层次重复的核心论文、 SCI 论文,真的是没有什么用处的。那些无法重复的高点数论文,同样不会有什么用处。受到质疑的论文,只有考虑撤稿了。剽窃、抄袭的论文,就不只是撤稿的问题了。做好自己的事情,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只要有意义,有价值。 回到科学网。 科学网快 6 年了。自己应邀在这里开博客也 5 年了。 我这个年龄, 5 年可不是一个短时间。 5 年来,科学网的确改变了不少,系统也升级好几次,但最留恋的还是老系统,简单实用,很多很实用的功能新系统都丢失了,变得花里胡哨,真的不喜欢。如老系统中的博文分类功能,每个分类栏目可以自动计数博文数量,回复博友的评论也很方便,可以过后抽时间连续进行回复。新系统这些功能都没有了,到现在我也不知道自己写了多少篇文章了,对于博友的评论一旦没有马上回复,过后再评论变得非常麻烦,每一次回复都要回到第一页重新开始。老系统中自己的评论是很容易查询的,现在的系统提醒功能只保留很短的时间。这分明是“逼”你每天泡在网上,这个策略对科学网人肯定是不适合的。要是天天泡网,那就不是科学网人了。不是科学网人组成的科学网,还是科学网吗? 科学网在变,但变化不大,变化大的是科学网人。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花不同。科学网上人来人往,唇枪舌剑,你方唱罢我登场。这个舞台上,展示了我国各个学科领域、各个年龄层次科学人的风采。科学网时而狂风,时而冰雹,时而乌云,时而阳光。做一个看客,闲看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际 云卷云舒,好不惬意。春有百花 秋有月 , 夏有凉风冬有雪 , 若无闲事挂心头 , 便是人间好时节。这是一种生活向往。 岁月改变人,科学网锻炼人。相信不会有人认真到认为自己的文字会对科学网产生多少影响,但科学网可真的是影响和改变了自己。我花了点时间翻阅了曾经写过的关于科学网的博文,文字见证了自己的变化。从开始的新奇、热情、激进,逐渐到今天的平淡,似乎还没有到麻木的状态。我觉得这是一种成熟。成熟,有时候真的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在很多方面会意味着淡漠,也有自负。失去了热情和新鲜感,变得熟视无睹,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见多不怪,很多怪诞的事情也不再会少见多怪。无视、淡漠,好可怕。 坚持一件事情,真的不是很容易,长时间坚持可以说很难。坚持写博几年试试,也是我当初作出决定的初衷。事实说明,坚持一件事情,只要认真去做,积累下来,定会有成就。有了成就感,就有了一种满足感和动力。这就是生活的一个意义。 5 年来的这些文字,对自己心理历程和生活无疑是一种很宝贵的记录。尽管因为科学网而收获了不少,也不可否认,因为科学网而荒废了不少,耽误了不少。这就是生活。如果遗憾,到底遗憾什么呢?如果抱怨,到底抱怨什么呢?自己也要清楚,收获了什么,失去了什么,又错过了什么呢? 当年自己 是多么无知,曾胆敢在 2008 年 5.12 大地震期间建言科学网要有宣传导向。也曾多次建言和呼吁科学网要有自己的立场。由于一些观点,惹恼也不少朋友,失去了不少朋友,也获得了一些朋友。科学人,做到没有观点是不可能的。可以做到不言,但不可以失去自己的想法。 经常有博友抱怨科学网不科学。科学网真的不科学吗?科学网是一个大舞台,只要做个认真的观众,就会看出很多门道,生旦净末丑,各路神仙,轮番表演,很是热闹,很是有趣。学术碰撞,性格交锋,嗓门比赛,擦枪走火,就差拳击比赛了。这就是科学家,博士、教授、研究生,没有高低贵贱,同台演出,本色演员,写真演出。学会赞赏很重要,学会欣赏也很重要。 有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是吗?有的是,有的则不是。口是心非者有之,坦诚忠厚者有之,这就是人。科学网舞台,之所以有不同的人群,不同的角色,才有今天的丰富多彩。我们应该感谢这些人。 点击量很重要吗?很不重要。我最看重的是博友的评论,评论才是交流。很多评论,才思敏捷,才华飞逸,妙笔生花。 看看自己文字中记录的这些年与科学网的“恩恩怨怨”,也是很有感触。有一点很重要,对科学网的期望还没有改变,对科学网的留恋也没有改变。 还寄予希望吗?已经 5 年了,再等 5 年,又何妨? 还有希望吗?没有也不可以,寄予太多也不现实。 还写吗?想写就写。为了我的学生们,为了我的朋友们,为了我自己,一定会写。 末了,还是想说句不好听的话。科学网有向低俗化发展的趋势,这是非常危险的。做到高雅不容易,但没有原则,一味低俗,结局可知。科学网要有自己的定位,要迎合所有人,就是在得罪所有人,想让每个人满意,最后是大家都不满意。科学网一定要有品位,有立场,有原则。科学网是有责任的,是国家层次上的责任。否则,永远都是一个杂货铺。 再末了,感谢科学网提供这个交流的平台。如果平台没有了,发牢骚的地方也没有了。我们有责任维护它,完善它。除了感谢,还是感谢。 终于断断续续写了这些文字,作为开博 5 年的纪念。 五年来,我与科学网“恩恩怨怨”的相关博文: ( 特别建议:阅读这些博文的意义不大,但博文后面的评论很多非常精彩。博友们可以看到早期一些当时知名博主的很多精彩睿智的评论,从中可以知晓一些当年科学网的繁荣程度 ) 1 、 科学网置顶这样的文章不妥 2 、 科学网上不应该鼓励读书无用的言论 3 、 科学网要有明确的立场:希望和祝福 4 、 院士、名人与科学网 5 、 科学网与高铁 6 、 科学网开博 3 周年纪念 7 、 读博客比写博客更费时间 8 、 我也给科学网提个小意见 9 、 科学网是公共场所 10 、 博客百万点击感言 11 、 科学网开博周年记 12 、 《科学网》应该更成熟些 13 、 《科学网》应该纪念达尔文 14 、 中肯的不同意见能促进思考和发展 15 、 最近《科学网博客》火药味有点浓 16 、 开博两月正:对实名博客的新理解 17 、 如果有一天我们不再关心《科学网博客》了 … … 18 、 随感:再谈科学网的责任 19 、 面对科学网博客的困惑 20 、 科学网的责任和使命 21 、 科学网开博满月随感 22 、 开博序
个人分类: 个人随感|5231 次阅读|62 个评论
染香对科学网的挑战!
热度 2 xcfcn 2012-1-30 19:24
染香对科学网的挑战! 染香是何方女子啊?居然敢挑战科学网? 其实我也是通过方韩大战才知道世上有这么个女子,据说是一个作家,是不是美女作家就不知道了!不过人家微博的照片很酷! 其实她也没有挑战科学网,只是在我看来她的行为隐然对科学网构成了挑战! 为什么呢? 因为她要写一本书,名字就叫《 约染香喝咖啡 》,但是书的出版还八字没一撇!就是连书的内容也没有告知,但是人家已经标价了, 288 元 / 本。而且要预定(付全价的真金白银)!结果人家刚宣布几天时间,就已经预订了 100 多本。 由此我想到,科学网已经五周年了,一开始科学网出了两本文集据说还亏本!后来根本就没有文集的影子了。多可怜啊!这至少说明科学网的总体水平是不行的。 那么,五年了,科学网有没有培养几个畅销书作家呢?比如说,科学网有哪些牛人可以出版自己的博文不要掏一分钱呢?我知道何毓琦和饶毅出过博文集,但人家主要凭借的是自己的学术地位,跟科学网关系不大!当然我们就不要跟韩寒比了,人家的博文集出版就可以让自己过得很潇洒,而且还能养得起团队! 可是,科学网的博主还在为编辑部的小红花纠结呢! 悲剧! 此为科学网五周年贺!
个人分类: 杂论|26 次阅读|5 个评论
科学网五周年:武大郎烧饼
热度 1 windlight 2012-1-19 09:46
赵凤光 昨天是科网五周年,一直想搞这个图片,但机器未装图片处理软件,想曲线救国,上传到点评再转载过来图片,但点评网也不给力,今天才搞好。 去年拍的,当时光线很好,自己觉得很有味道。 当然烧饼吃起来也可以。餐厅的光线真是一门大学问。 懒得处理图片,请点击图片看原尺寸,科学网还是给强制变形了。 http://www.dianping.com/shop/5579023/photos/album/1072727
个人分类: 吃行天下|3621 次阅读|4 个评论
迟到的祝福——贺科学网五周年庆
热度 15 hjf306 2012-1-18 14:36
今天是科学网成立五周年的纪念日,作为一名在科学网受益颇多的博主,理应为科学网取得的成就喝彩,为科学网送上一份祝福。感谢科学网为我们提供一个平等的交流平台,列位英雄好汉能在这个平台上大显身手、挥斥方遒、指点江山,也让我辈受益匪浅。 无奈小黄既不会摄影作画,亦不会吟诗作赋,更不会吹拉弹唱,唯有以这最原始的文字来表达自己对科学网的感谢和祝福。 “作为一推再推的计划,我决定:不再磨叽了,五周年网庆之日,把这个事给办了!” 我于 2010 年 4 月 23 日在科学网开博,开博前曾无意间进入科学网,当时科学网的简洁干净给我留下了好感。后来吉宗威跟我的好友王春燕提到第二届青年博客大赛的事,王春燕便邀我组队参加。我们以“以博会友”为名,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参加博客大赛。想不到最后还获得了“优秀团队奖”,让我们喜出望外。之后我便在这里安家扎根,科学网成了我除 QQ 空间外的唯一博客,我也渐渐把重心从 QQ 空间转移到科学网,因为在科学网写博、读博、评博让我更有收获,而且科学网博客相对于其他商业网站而言,更有其独特之处: 1、 实名制。科学网博客是少有的实名制博客,实名制使得大家的交流都处于明处,言语之间也有所约束,少了很多经常出现在其他论坛、博客里的“三俗”言语。因为实名制,各位博主均需对自己的博文负责任,暗箭伤人、背后一刀的行为也能大大降低,这是科学网的好处之一。 2、 简洁干净。科学网是中科院等主管的公益网站,所以没有商业网站的成堆广告,而且科学网博客的排版布局也很简洁,不像其他博客那样有很多花花哨哨的图片、视频、音频,这样看起来更加清新,一目了然,而且少了大量的“诱惑”,更能将读者的心思放在博文上。 3、 博主的水平。科学网因为是综合性科学网站,所以对博主的要求较高,好像是说研究生和高校教师才能在此开博。虽然这限制了科学网的博主人群,但也有利于提高整个博客的水平。虽然读书人有诸多毛病,但毕竟受过多年的高等教育,在科研、深度、眼界、见解上都能高于一般人群。这也使得科学网比一般的商业博客更显专业和学术,对于热爱科研的读者而言,是一个良好的选择。 开博至今写了 232 博文(部分博文为转载),精选博文、热门博文若干篇, 好友人数为 164 ,点击率为 206871 (截止 2012.1.18,13:38 )。这样的“战绩”只能算是小有所成。科学网已经成了我每日必来的地方,每天都会习惯性地来访,阅读博文、评论博文、分享博文、发表博文,喜做一个津津有味的“演戏者”。有时候也搬个凳子,围观他人掐架,且做一个不亦可乎的“看戏者”。 开博以来的收获可以归为如下几点: 1、 增长见识。科学网的博主来自各个专业,理工文史工商农医皆有,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专业知识,阅读他们写的专业博文,能从中增进不少知识,有益于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2、 提升思想。科学网不少博主的博文真知灼见,字里行间都散发着博主的广博阅历和深刻思想,读这样的博文每每拍案大笑,甚为过瘾。很多博主都是蕴藉深厚的宝藏,值得“数据挖掘”。不仅如此,博文里透露出的人格魅力,也是让我等小硕倾慕不已。 3、 砥砺思维。写博的好处表面看是锻炼文笔,实则为锻炼思维。如何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简洁清楚地表达出来,这是一个需要不断练习的过程。如何从看似凌乱的博文里读出博主想要表达的意思,这对我而言也非易事。同一件事情,不同博文用不同角度去分析解剖,用各种思维去理解,得到的结果自然不一样。如何用批判的思维去看待人事物,这都是我能从科学网上学到的可取之处。 4、 怡情悦性。除了科研、教学以外,科学网上的很多博主都有高雅的兴趣爱好,摄影作画,吟诗作赋,诗词唱和,好不快哉。每每观此佳作,多有美感收获,相信日积月累,必能陶冶情操,增进人文素养。 5、 交流情感。在科学网结交不少志同道合之友,平时或博文往来,或 QQ 联系,虽有千里之隔,亦能如在咫尺。有时候读一条短消息或一则评论,也会心生欢喜。至于那些长辈的鼓励和肯定,更是温暖人心,感动不已。以前在 QQ 空间写博,互动者不多,偶有评论也多为礼节性或是插科打诨者,而在科学网写博则能得到其他博友的附和、指点、肯定、批评,作者和读者交流较多,这样的博客才有意义。 感谢科学网为我们提供一个相对安静平等的环境,在这里小硕可以和院士谈笑风生,学生可以和教师“刀剑相逼”。感谢编辑部 mm 和其他负责人的兢兢业业和多方调和,使得这个热闹非凡的科学网在经历数次扰动后依然能保持较好的“鲁棒性”。 对于科学网未来的发展,很多博主都给出了很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我也谈不出什么真知灼见,只说些自己的感受。 1、 注重对新人的挖掘。科学网的用户日渐增多,这是好事,说明科学网在社会的影响力越发强大。但是科学网在对新人的关注和挖掘上仍有进步空间。以“精选博文”为例,此为较有争议的版块,虽然每个人的精选标准不同,但总体而言,精选博文的质量还是值得肯定的。倒是被精选的博文多来自科学网“老鸟”及名博,新人的博文被精选的比例不大。虽然精选以博文质量为主,不以博主为参考,但还是希望编辑部能多给新人一点表现空间,让他们更有成就感,更有写博的热情,他们能更快成为科学网的“中流砥柱”,为科学网注入新鲜的血液。 2、 平台的外在改善。科学网以实名制、无广告、简洁干净吸引了众多博主和读者,这是科学网的竞争力。在此基础上,希望科学网能有新的改进。如在版块排版、功能模块、技术细节上能有进一步的提升。我曾将科学网推荐给身边的同学,得到的回复是“科学网虽然好,但看着比较古板。”这个自然可以理解,因为科学网是公益网站,不像其他商业网站以营利为目的,故而在某些方面上无法与商业网站媲美。若是我们在公益性与用户体验上能取得平衡,在科学网里增加一些功能和用户体验,应该会更吸引年轻人的目光,这也是一个潜在的用户群。 以上是我对于科学网的一点个人看法,权当献给科学网五周岁生日的一份小礼物,希望自己的一分小小力量也能推动科学网的发展。 衷心地祝愿科学网的明天更加美好。也祝各位科学网的工作人员、各位博主及读者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事事顺心。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848 次阅读|32 个评论
让我们一起把科学网办的更好
热度 4 jiangjiping 2012-1-18 09:03
让我们一起把科学网办的更好 -- 为科学网五周岁而作 蒋继平 2012 年 1 月 18 日 首先声明一下, 照理来说, 这样的话题应该由科学网的领导和编辑们来说, 我是没有资格来说这样的话的。 因而,这个话题仅是我个人的一点建议, 不是号召, 更不是指示。 五年前的今天 , 科学网正式成立, 所以,今天是科学网的五周岁生日。 借此机会, 祝科学网生日快乐! 我与科学网结交是 2009 年 1 月, 但是, 一开始只是偶然地在论坛发表一些文章,并没有开通自己的博克。我在科学网正式开通自己的博克是 2011 年 2 月 1 日, 到今天还不到一年。 所以,对于科学网而言,我算是一个新生。 虽然在科学网的时间不算长, 但是,我对科学网的印象还是不错的。 我以前主要在雅虎,中国新闻网, 国际在线和新浪网等活动。 想比之下, 我觉得还是科学网比较适合我的兴趣爱好。 我这样说是有一定的根据的。 就拿最近在网上闹得很厉害的休博事件来说,一些博主因为各种原因, 声明要离开科学网,可是, 大多数还是一而再, 再而三地回到科学网。这充分证明科学网的无比强大的吸引力, 对不对?虽然,也经常听到一些抱怨之声, 但是,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无缺的,有缺点错误总是难免的,关键是, 在比较中觉得好一点就行了, 不是吗? 所以,我本人觉得科学网还是办得比较成功的, 科学网的领导和编辑们还是有才能的,是负责任的(不是拍马之说, 但有行贿之嫌?)。还有, 许多博主也为科学网的成功作出了很大的奉献。 由于篇幅关系, 这里就不一一指出来啦, 不过,我在另一篇博文中会专门来谈谈我对科学网一些博主的印象。 话说回来, 作为科学网的一个成员, 我们都希望科学网办得好一点, 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是不是? 我自己认为既然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 就有责任, 也应该为这个大家庭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正是基于这种想法,所以, 我希望我们大家一起来把科学网办得更好一些。下面是我的一些具体建议,仅供科学网的领导,编辑和各位博主参考。 特色鲜明。 全国恐怕有几万个网站, 要在这众多的网站中立于不败之地, 必须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在这一点上, 科学网已经做得不错。据我个人的感觉,科学网还是比较有专业特色的, 不像许多网站的纯娱乐和商业意图。正是因为这一点,科学网吸引了一批兴趣爱好相同的专业人士。因而,我们应该保持和发扬这个光荣的传统。 要做到这一点,希望并强烈支持科学网的领导和编辑们在必要的时候, 严格把关, 把一些很低俗的评论和文章及时除去, 尤其是一些明显带有个人恩怨, 蓄意进行人身攻击的文章和评论应当及时删除, 以保证科学网的专业性,与此同时, 也可使科学网显得更加有气度,有风范和有品位, 从而使科学网成为一个高档次的网站。 引领潮流。 科学网应当争取做引领潮流的典范。 要敢于让不同的观点表达出来,要鼓励发表新的想法, 新的观点, 不管是哪方面的都行, 除了科学外,宗教, 政治也要一视同仁。 这是因为科学不是孤立的领域, 而是与其他领域息息相关的。 科学往往是在宗教和政治的作用下向前发展的。 科学网要对那些具有前瞻性的观点给与特别的关照。要有打破陈规, 勇于创新的勇气和胆量。 何谓创新? 就是走别人不敢走或者还没有走过的路! 公正平等。 在具体的操作上, 要做到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成员,尤其在精选博文这一点上,更应该如此。 在精选博文时, 要综合考虑博文的内容和网友的反应。但是, 最关键的是要针对文章的内容而不是文章的作者和推荐人的数量。 因而,在做精选时, 不要顾及一些知名博主的面子, 也不要受推荐人数的影响, 而应该根据博文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和价值来做决定。 凭我的感觉, 到现在为止, 科学网的编辑在这一点上做的还是不错的, 被精选的文章大多数还是高质量的。 可是, 还有待改进的地方。 假如仅凭推荐人的数量, 那么会在科学网形成一股拉帮结派的不正之风, 从而不看文章的内容,相互推荐。 从长远的目光来看,这不但对科学网没有好处,对大家都没有好处。 包容共存 。对于广大博主, 我们应该抱有包容共存的心态。 我们要容许别人发表不同的看法和言论。对重大的社会事件和自然的认知, 每个人的立场不同,处境不一样, 其观点就会不一样。 我们可以争论, 但是必须就事论事, 不是对人, 不要进行人身攻击, 不要蓄意排挤他人。 我们要尽量多地引导更多的人来参与科学网, 而不是导致一些人休博而去。人数多, 影响力自然就大,对不对? 分享交流。 我们不但要勇于分享自己的经验,经历,看法和观点, 还要养成乐于与人交流的习惯。 我们把自己的故事和感想写出来,多少有点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或者反应。 假如我们只是把文章发出来, 但是对于网友的评论置之不理, 那就起不到交流的作用, 是不是?所以,我想, 要是我们大家能够及时认真负责地回复每一个评论, 那么, 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 欣赏享受。 除了发博文外, 我们也应当花一些时间欣赏别人的观点和想法, 从中学习新的知识, 了解人情世故, 从而帮助我们增加见识, 陶养性情, 与此同时, 解除忧闷和寂寞。 以上是个人的观点,算作献给科学网五周岁生日的一份小礼物, 希望科学网笑纳。
个人分类: 观点交流|5112 次阅读|8 个评论
献给科学网50周年的礼物
热度 2 yindazhong 2012-1-17 11:47
献给科学网50周年的礼物
献给科学网 50 周年的礼物 转来俺贴在 唐凌峰 老师“当科学网五十岁时”一文下边的评论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068do=blogid=529299 作为提前45年献给科学网 50 周年的特殊礼物“灵感收获法门”。 掐指算去,届时俺刚满101岁! 灵感收获法门 梦想 hold 住,理想成真。 科网五年,免费相赠。 中华崛起,人可成神! 东方奇术,登天之门。 五十周年,再来评论。 回眸一笑,天下奇闻 … 俺在科学网关于 “ 灵感产生原理 ” 文章的报道可点击下面网页: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8405do=blogid=416415 也可点击百度文库,该库全文转载了俺的 “ 灵感 ” 文章, 题为: “ 如何从梦境获取科学灵感 ” http://wenku.baidu.com/view/421a910d844769eae009edce.html
个人分类: 科学之道|3591 次阅读|5 个评论
贺科学网五周年--请让俺说句话
热度 5 lhj701 2012-1-15 21:31
贺科学网五周年--请让俺说句话 我是2010年6月4日来科学网开博的,说来也有1年半的光景,从一个陌生的来客,到认真的看客,到一个匆匆的过客,再到科学网的老客,也多少熟悉了科学网的众多博客和博主。要说感谢的话,是自己终于达到20万的浏览量,尽管我不知道有多少是机器人的浏览量,但我还是感激有人看我的博客,让我的声音和感悟也许对您有一丝的陪伴和帮助,我说一声感谢: 感谢科学网给俺一个和大家交流的平台和学习的平台! 感谢科学网聚集的近8000名博主,正是你们给我启迪、感悟和力量! 感谢我有机会和这么多杰出、优秀的科研人相聚在科学网这个虚拟的空间。 我想真诚地说一句话: 其实,我们是: 和而不同----我们的本质其实是一样的 。 不论从您的眼中会看到其它博主是和您有多么的不同, 但是,您有没有想到, 既然您能到科学网开博,就意味着您有一种真诚的意念和众多的博友交流,而这种真诚在阳光下是多么灿烂,在黑暗中是多么难得: 我们从这一点上,其实都是一样的,不论您是一名院士,一位博导,一位973的首席,还是像我,一名高职院校普通的教师,其实,我还是能感受到,作为人,我们还是:和而不同! 我还是感到, 其实我们都是寂寞的一族 ,并且敢于将我们的寂寞袒露在众人的面前:其实我们就是在表现和追寻: 我们是谁?我们到底应该是谁? 因此,我最后还是感谢科学网给了我们一个敢于袒露我们心声的平台,不论我们地位不同,成就不一,追求不会完全一样,但是,我还是想说,其实我们这8000多人,其实还是一个大家庭: 我们是一家人,尽管我们本质上是: 和而不同! 今天我其实是喝了一点酒,但是我相信我是说得真言: 我们不论有多大不同, 其实我们本质上还是相同的! 最后我祝愿科学网博客未来会更好,8000博友未来会更好!
个人分类: 思想沉淀|4682 次阅读|9 个评论
衰老,损伤与生命维护的博弈
热度 4 yindazhong 2012-1-15 15:24
衰老,损伤与生命维护的博弈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邀我为该杂志的 2012 写述评。于是从医学健康角度介绍了我们关于衰老机理的研究。写完后发现生物体的健康与人类社会的健康其实有着诸多异曲同工之处——无论这个“主义”,那个“制度”都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损伤与健康的博弈”。值此科学网庆祝五周年之际,全文贴在下面(并附当年的一首手书小诗),算是给渴望健康的大众和网上好友一点启发,也是给科学网五周年的一个祝福! 附,文章正式发表的 pdf 文件: 衰老_损伤与生命维护的博弈.pdf 衰老,损伤与生命维护的博弈 印大中 颜思宇 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湖南长沙 410081 摘要: 衰老已不再是生物学的不解之谜,是种种生化副反应损伤与生物体维护之间的博弈的最终结果。尽管生物进化建立的遗传系统竭尽全力试图把生物体维持在理想状态,然而能量代谢过程仍然会引起氧应激与糖应激相关的生理性和病理性的机体损变。解密衰老之后,关于健康长寿的研究将进入全新的历史时期。 Abstract: The biological mechanisms of ageing is no longer a mystery. Ageing is the result of fight between multiple damages of biochemical side-reactions and maintenant system. Although the genetic system developed during evolution has been working hard to remain organisms to a ideal situation, the energy metabolism induced oxidative/glycative stresses can still lead pathophysiologic alterations in molecules, cells, tissues and organs in organisms. After understanding the complex of ageing, the health and longevity study is entering a new era. 1 引言 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全球范围内老年人数的迅速增加,人类的社会组成形态逐渐老龄化,多种多样的老年退行性疾病以及随之产生的巨大的医疗费用已成为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沿着老年病追根寻源,人们对种种老年病的上游病因与机体衰老的根本机理的同源性已越来越清楚,也越来越关注 。 自从我们将生物体衰老的生理生化过程追溯到生物物理的源头,提出了生物衰老的本质是生命与熵增之战的终极理念,进而从亚分子、功能团水平提出了机体衰老具体的生化过程及与之相关的化学键形成机理的理化本质以来 ,我们的研究工作,作为“广义衰老学说”,得到了国内外专业领域越来越广泛的认可 。例如,继 Holliday 教授首先响应,喊出了“衰老不再是生物学之谜”后 ,美国衰老研究权威, Hayflick 教授也发文强调了“熵增决定衰老,基因决定寿命 … ”这个理念应该是生物体衰老唯一正确的答案 。曾对“熵增衰老“嗤之以鼻的英国老年学研究权威 Kirkwood 教授也终于放下了他高高举起的“严谨的科学研究已经无望解读错综复杂的衰老机理”的衰老研究“死亡判决书 ” ,认可了“ 衰老是潜移默化的,与身同在的,维持和修复受限造成的损伤积累 ” 。 尽管衰老已不再是一个生物学未解之谜,但是,人类的自然老化和一些老年退行性疾病之间的关系仍然颇有争议 。老年退行性疾病似乎仍是大部分动物必然经历的一个过程,而且这种导致健康水平下降的病变最终是致命的。许多老年病是漫长时间内生物分子或细胞活动的灾难性结果,是生物体损伤与防御殊死搏斗和灾难累积的表象。然而尽管生理性衰老与病理性衰老在许多机理上异曲同工,生理性衰老仍是我们认清衰老本质的最佳入口。 为了进一步厘清熵增导向的衰老生理生化机理及相关理念,本文对生命衰老进程中必然发生的老化损伤及机体防御的相互作用和生死博弈作一些简要的介绍和探讨。 2 衰老的多重原因及表象 机体是如何发生衰老的?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考虑很多发生在衰老过程中的实际事件及其生理生化机理。从表面现象看,生物体的衰老、病变以及死亡具有多重原因 。这包括 1 )基因损伤的聚集或者基因突变、染色体突变以及线粒体突变; 2 )多种情况下的活性氧损伤造成的脂质过氧化产物( ALEs )和脂褐质堆积; 3 )高血糖导致的糖尿病以及高级糖基化终产物( AGEs )在多种细胞和组织的蓄积; 4 )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的交联; 5 )蛋白质的其他异常代谢和不溶性聚合物的聚集; 6 )免疫功能以及自身免疫的缺失; 7 )肌肉张力减弱; 8 )骨质疏松和骨关节炎; 9 )组织炎症损伤; 10 )激素失衡; 11 )机体稳态下降; 12 )表观遗传学异常(包括 DNA 甲基化的缺失或变异)以及肿瘤发生率的显著增加等等。所有这些都可能导致主要器官及系统的病变,例如心脏和血管,大脑以及机体其它各个器官的退行性改变以至衰竭等等。 另外,在机体老化的过程中,染色体突变和基因突变会有所增加,一些 DNA 损伤不被修复酶所识别并修复从而长期积累 。例如,许多文献都记载了 mtDNA 的增龄性缺失;又例如,核 DNA 的异常可以导致年龄相关的癌变。改变蛋白质上的一些位点,会造成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彼此交联,从而引起动脉硬化,动脉壁弹性下降,使得血压上升,并导致肾脏损伤以及中风。许多类型的蛋白质与葡萄糖或其它碳水化合物发生反应,生成 AGEs 。这些高分子的聚合可以发生在生物组织的诸多位点。在神经元和心肌等许多组织细胞的老化过程中常常有脂褐质的积累。脂褐质又称“老年色素”,是由多种生化应激降解产物构成的复杂混合物。二型糖尿病则是由于胰岛素水平失控或者胰岛素受体的改变而逐渐发生的典型的糖应激导致的退行性疾病。在大脑中,神经元可能死亡缺失或发生异常,产生淀粉样蛋白和神经纤维缠结,导致阿尔兹海默病和其他痴呆病症。在血管系统中,动脉粥样硬化斑主要形成在动脉内壁,使得血流量减少,这就是引发心脏病的主要原因,心脏瓣膜钙化也是心脏病的一种症状。虽然肌肉组织在一定程度上能自我修复,但长期的增龄性萎缩和细胞过度损伤也是无法弥补的老化现象。衰老往往与听觉和视觉的衰退有关。眼球晶状体是由晶体蛋白组成,也是不可替代和更新的组织,最终会因为光应激、氧应激或糖应激而形成白内障,丧失透明性。与增龄相关的视网膜病变亦主要是由于未能消除视网膜上感光细胞的蛋白质终产物的聚集而而形成。与老化相关的骨质疏松和关节炎则主要是因为,正常组织代谢能力的衰退和骨关节处损伤和免疫退化等因素的积累。 通过许多对比研究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寿命长的物种其自身的维护机制比寿命短的物种要更有效。例如,同样的化学交联反应在牛的皮肤中要比在人的皮肤中发生要更为迅速。在大鼠体内,癌细胞的数量远远多与人类,其癌变扩散的几率也有着大约 30 倍的差异。此外,以小鼠和人类相比,小鼠淋巴细胞的基因突变率约为人类的 10 倍。因此许多癌变在大鼠身上 2-3 年内就可发生,而在人类身上需要大约 80 年时间 。研究证明,对活性氧基团( ROS )的防御和哺乳类动物的寿命相关。同时,已经有研究表明在长寿的鸟类、如鸽子体内,对 ROS 基团的防御力要比躯体大小和代谢率相似的哺乳动物,即短寿命的大鼠更高效。类似的差异也存在于短寿命的鸟类(金丝雀和鹦鹉)以及小鼠中。从这些研究中,我们可以隐隐约约的感觉到自身维持机制的衰退,是衰老的重要因素。 3 多发性损伤事件与生理性衰老 以上事实表明,分子和细胞水平的多发性应激事件可以引起组织和器官非常重大的变化。反过来,在老化过程中,这些变化也导致了机体健康水平下降和疾病的发生。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与老化有关的多发应激事件都是致病的 。 皮肤老化就提供了一个直观粗略的标准被用来衡量人的年龄。皮肤的变化是因为弹性减弱、出现褶皱,而且通常有老年色素斑的积累。除了皮肤癌,这些生物应激的累积效应仅仅只是衰老表现的一部分,并不对机体健康造成直接的和生死存亡的威胁。头发老化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是因为毛囊中的产生黑色素的细胞和毛囊本身受损,导致变白脱发。再一个例子就是肌肉的强度随着老化而减弱,这本身也不是有害的变化,但它可以导致其它问题,如跌倒和骨折,特别是当生物体还患有骨质疏松症的时候。 有趣的是,机体衰老的变化不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而是由于机体内部的种种分子和组织细胞的变化,最终出现与衰老相关的疾病和衰老的一些表现症状。例如尽管基因型相同,生活在相同环境下,近亲交配的小鼠的寿命却长短不一。这些小鼠的存活数量曲线呈 S 形分布。在死亡率较低的年轻时期,存活数量曲线平稳,然后死亡率从慢慢发展到急剧增加,最后曲线的斜率变小,处于极值的小鼠寿命最长。如果这个曲线以对数绘制,同样在存活小鼠数量指数下降之前处于一个平衡稳定的水平。这与放射学中的观察结果十分类似,例如,辐射诱变后病毒的数量变化也是如此。同样,早期的病毒存活数处于一个稳定水平,接着指数下降。这就是多因素存活曲线的一个例子。同样可以说,许多机体内受损的部分集中在一起构成了整个机体的老化,而且,不同组织或器官的老化以及功能的衰退不是完全同步的。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有些物种的寿命在缩短,而另一些物种的寿命却在增加。由于机体衰老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机体维持自身稳态的效率在进化中的演变必然取决于各种组织和器官衰老速率的同步化程度。如果一个器官系统延长(或缩短)它的寿命,而其他的器官不延长(或缩短),这将没有选择性优势的存在。 4 生物体的自我维持与更新 生物体都是从受精卵发育成拥有繁殖能力的个体。在进化演变的自然环境中,动物们面临着许多危险,如猛兽袭击,食物和饮水资源的紧张或寄生虫和病原体的入侵等等。正因如此,野生动物的死亡率较高。 大量研究表明,动物的寿命除了与能量代谢过程导致的生化副反应的损伤相关,与机体各类组织和器官功能的维持也是直接相关的 。 生物体内存在着多种自我维持的机制,其中包括: 1 ) DNA 损伤修复; 2 )异常蛋白分子的降解; 3 )自由基的抵抗; 4 )免疫系统抗寄生虫和病原体入侵; 5 )饮食中对有害化学物质的解毒作用; 6 )校对生物大分子的合成和纠错; 7 )伤口的愈合,包括凝血现象和断骨的修复; 8 )遗传控制正常的细胞功能和防止癌的生长; 9 )细胞凋亡,消灭潜在的有害细胞; 10 )生理稳衡调节,协调不同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功能; 11 )梳洗毛发和清洁皮肤,去除有害害虫和寄生虫的危害; 12 )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 衰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影响着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以及生理稳态,而机体的自我维持与更新也是非常复杂的。每一个维持机制单独看都可以作为一门学科,但衰老的研究包含了所有这些学科。 5 遗传与衰老的关系 生物体与非生物的最大差别,就是前者从它们的前辈获得了一套完整的遗传信息,并以此为标准来维护和修复环境因素对机体造成的损伤和变异。因此生命过程的本质就是损伤和维护的永无休止的博弈。当损伤在生物体中导致不可修复的改变时,便是生命过程走向退化的实际事件过程,换言之——衰老发生!能量代谢过程引起的生化副反应损变,所谓氧应激,糖应激及其共同过程,羰基应激便是生理性衰老过程的核心生化机理 。 在各种衰老模式生物的研究中,通过辐射和化学诱变剂诱导突变或缺失、敲除技术和同源重组改变基因的表达或者 RNA 干扰诱导翻译抑制使得基因表达水平降低,由此可以改变寿命的长短,这类基因被称为长寿基因或衰老基因。 应当指出,生物体内有大量的基因,它们是所有蛋白质和生物酶赖以形成所必需的代码,这些蛋白质和酶是各种维持机制需要的基本功能成分。长寿基因并非直接决定生物体的寿命,例如 SIRT2 就是通过调控胰岛素样因子( IGF-1 )及其相关的信号通路来影响机体自身维持与更新的机制,降低机体的新陈代谢速率或者使其生长速度减慢,从而促进衰老或延缓衰老。一般这种调控是有多种基因共同作用的。 6 分子保真度的减小和熵增 二十世纪的物理学大师薛定谔( Schrodinger )在的《生命是什么?》一书中讨论了生物体与热力学基本定理定律的关系。热力学第二定律表明处于有序态的原子和分子终究会向无序状态衍变。生物体必须靠能量供应来维持他们复杂的结构,但能量代谢造成的副反应损伤会导致无序状态增加,所谓熵增,使得机体衰老与走向死亡。无论造成衰老的原因如何花样繁多,多种多样,衰老全过程的根本原因都可以被归结于一个生物物理的基本原理,那就是分子保真度的减小和生物体的无序程度,“熵”的增加。 事实上,分子保真度的减小和熵的增加同导致机体衰老的多种原因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机体内分子的保真度损失或由于各种损伤增加分子的无序性,而自我维持与更新的机制不是永久有效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体内损伤会越来越多,并且难以通过原来机制修复。当损伤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细胞、组织、器官甚至机体开始出现相应的老化和病变,直至最终的死亡。 7 瞻望 衰老已经不再是生物学的未解之谜 。正常的新陈代谢消耗一定的能源显然是生命所必需的,但对于利用资源以繁殖后代还是维持自身是需要权衡的,对于这种权衡,不同种类的动物是不同的。寿命短、体型小的物种,比如说啮齿动物(鼠类),可以繁殖很多后代,但体型大且寿命长的物种则只繁殖少数几个后代。动物和人类在消耗能量过程中自发产生的种种应激损伤,或多或少逐渐影响和改变了自身机体器官和组织细胞的各种基本功能,从而导致健康水平的下降以至最终出现相应的老年疾病。然而,随着依靠医疗手段来维持自身健康的费用的日益增加,未来有关衰老生物学的研究将从各个角度出发,更加深入地阐明衰老的多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寻找针对衰老相关疾病的预防措施。 1. Hayflick L, How and why we age . Exp Gerontol, 1998, 33 (7-8): 639-653. 2. Hayflick L, Entropy explains aging, genetic determinism explains longevity, and undefined terminology explains misunderstanding both . PloS Genetics, 2007, 3(12): e220. 3. Yin D, Aging: a war between life and entropy . Chi J Gerontol, 2003, 23(9): 555-559. 4. Yin D, Brunk UF, 1995. Carbonyl toxification hypothesis of biological aging . In: Macieira-Coelho A (ed.), Molecular Basis of Aging. CRC Press Inc, New York, pp. 421-436. 5. Holliday R, Aging is no longer an unsolved problem in biology . Ann NY Acad Sci, 2006, 1067: 1-9. 6. Holliday R, Aging and the decline in health . Health, 2010, 2(6): 615-619. 7. Kirkwood TBL, A systematic look at an old problem . Nature, 2008, 451 : 644-647. 8. Yin D, Biochemical basis of lipofuscin, ceroid, and age pigment-like fluorophores . Free Radic Biol Med, 1996, 21 (6): 871 - 888. 9. Yin D, Chen K, The essential mechanisms of aging: irreparable damage accumulation of biochemical side-reactions . Exp Gerontol, 2005, 40(6): 455-465. 10. Morley AA, Somatic mutations and aging . Ann NY Acad Sci, 1998, 854: 20-22.
个人分类: 科学之道|6384 次阅读|5 个评论
科学网伴我成长---祝科学网五周年生日快乐
热度 2 JRoy 2012-1-14 09:12
科学网伴我成长---祝科学网五周年生日快乐
看博客才晓得2012年1月18号是科学网五周年的生日(碰巧一提,我是1月18号回国探假的飞机)。恭喜恭喜祝贺祝贺~~ 恭喜是因为科学网加强科研人员人际交流,增强知识信息经验情感分享,也取得不错的社会效应。可谓接了闷,增了知识,长了见识,认识了朋友,服务了群众。 祝贺是因为造就不少的名博名主名人,人气很旺。批评讨论分享不断,成绩斐然!有对不正之风之揭发,有对新手之启发;有对正气之弘扬,有对恶习之探讨。相信每个人即使作为旁观者,从自查其身、自省其人也是受益匪浅。 而对于我,科学网又稍稍微微多了些意义。从加入科学网至今,正好经历进入科研阶段,申请留学出国到现在渐渐稳定的一个时期。可以说,这段时期是我人生科研生涯一个重要的转折期,几经波折算是终于正途了吧。而这其中,来自科学网的信息与经验对我启发很大,思考也多。借此之际,也简单回顾一下 我是2010年1月12日才注册科学网的,13号发了第一篇科学网博客“ 国家提高在校博士生待遇 ”。当时刚刚硕博连读转入博士阶段,那时候经过硕士一年的积累准备,也正在努力尝试发科研论文。之前较早的时候是最早听说小木虫之类的科研网站,能分享不宜下载的论文等等。后来普遍的注册登录一些科研和专业相关的论坛网站,除了小木虫、丁香园之类的,还记得什么Matlab仿真,电子工程师一类的,还收集了不少全世界名校以及我国部分高校机器人网站等等。因为那时候正是科研摸索时期,比较迷茫也感到神秘些,但又初生牛犊不怕虎。可谓五谷杂粮的经验信息全接受,慢慢融合慢慢体会。比如经典的还记得有些博文如《中科院大牛教你怎么查文献》,《XX牛人看外国文献的方法》,《牛人一年投发XX篇SCI文章秘笈》等等之类,甚至包括科研论文写作方法,英语写作等等更方面的知识不管当时用不用,先准备着。后来都慢慢作为一种消遣和 科研动力了,比如看看别人的困惑,别人的成功别人的经验,顺便比对一些自己。正如开始所说:解解闷,长见识增知识。直到现在仍然觉得一些论坛无名(或者网名)英雄的仗义,就为了一点无所谓的论坛奖励(或者连这个也不为)而无私分享一些经验,查找一些文献,解答一些专业问题等等,我觉得这样真的很好,所以后来我也尽量有机会有时间的尝试在论坛上帮助别人下载文献,回答问题。学会有感恩的心和生活态度。(这算是我与科学网博客结识的前奏) 正在这个时期,偶尔认识到科学网。当时是奔着这个名字来的,因为当时看到实名制,很多专家学者大牛注册。而且更关键的是,那个时期自己也正想要开个博客。因为大学时候没多少这个意识,一直是个网络旁观者,没想到一天自己也上台表演。可能是人也长大了,所以也想争取话语权似的。所以注册科学网,但是一开始的时候并没当事。也从来不看别人的博客,也不知道加人家好友。一开始的博客很多是转载,比如大量的Word, Matlab等等软件技术问题,技巧甚至破解方法(如 Matlab中下标,斜体,及希腊字母的使用方法 );也有什么科研院所介绍、21世纪十大算法,计算机名言等等此类的东东(可以查看我早期的博文)。也是奔着正好自己喜欢当时用到,就想分享,觉得对人有用的一个好思想出发的。比如,自己遇到一个Matlab图像转化的问题,搜索网络,整理对比各种方法,然后就觉得写成博文贴出来给大家有帮助,自己以后也好查找。其实当时很多是自己的整理,但是觉得方法来自网络,所以贴的标签都是转载。估计这个阶段的人都这样:一个人无名的时候也不需要追求名利的阶段,被别人帮助过,正在好的环境成长;是喜欢做善事的,而且无所求(就算有,也是些所谓的论坛奖励,鲜花之类的,顶多给个成就感)。(这算是我与科学网的初级阶段) 其实,咱们科学网上现在就有一大批这样的人。无论他们想不想得到红花发博文,都是怀着一种分享一种知识传播善意来的。当然了,我们有时候看到谁发火的博文,甚至泄愤,对骂那也是个人一种真实的展现,观看者也不必太当真。 这样一直大约持续了将近十个月,到2010年的9~10月份.那个时候第一次发了一篇关于论文写作的博文,写的很真实《 九月份收获颇丰,三篇文章同时发表! 》。当时有几个回复,自己才第一次去注意自己博文发出后的反应(得到别人的夸赞)。那时候还特意让女朋友去看看,哈哈,真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单纯啊~~。但是就是这篇博文也开始了让我看别人博客的习惯。哈哈哈~~说来不怕笑,十个月后才注意到科学网博客论坛人才济济!!尤其是当时也正碰到饶毅施一公等人很火(当然了现在也很火)。这才是真长见识了,别有洞天!! 这算是与科学网第二个阶段开始了。看名博名人名文激扬奋发、甚至论战揭发等等也颇有意味.....当时感兴趣的还是论文相关的,有一段时间几乎天天科学网,因为博文每天都更新,每天都有比较深刻的文章或者有趣的事情。所以这段时间算是有点蜜月期,但是过段时间觉得负面的新闻多,论战讨论什么的也没啥大意思...不够耽误时间的呐,所以慢慢有疏忽了它,进入了冷却期。就像新婚后的三年之痒似的,甚至否定它也有过 但这个时候也都是刚刚出国(2010年9月份出国),那段时间也不稳定。最开始的时候是想转换成和国内不同的研究课题,加之生活语言等等方面需要适应和调整,也面临些难题。所以慢慢又恢复对科学网的浏览,主要是查找一些自己需要的信息,尤其是留学人士或者海外外侨的博文或相关探讨~~所以,就像最初接触它一样,又焕发了青春。然而半年后,自己的研究课题确定了,语言和生活也慢慢适应些了,科研工作比较忙了。好长一段时间有忽略了它,有次偶尔因为第一个登发2010年SCI期刊影响因子发布的消息第一次博文呗加精之后得到激励又是一段时间的热切~~~~~之后其实又经过几次这样的一段热切一段冷落的反复,哈哈哈所以这过去的一年,就跟自己的科研工作一样一步步走向成熟了。 到目前,自己的科研工作也有几篇差不多的文章投发,对科学网的认识也不再是狂热或者狂冷。自己的科研转向更深入的阶段,2012年的秋季也要转变博士论文的撰写,对科学网目前的态度是:多些争论出来比憋在心里好,固然没有矛盾困惑最好;好的东西慰勉和激励自己,不好的东西自省自察自勉;知识多学习,见识多些好,经验要积累,情操要培养,素质要提高。 其实,科学网的大家混谈也教会我们多角度看问题。我是一个农村成长的,我经历过几个大城市(如哈尔滨北京西安生活时间都在半年至四年),现在也出国了。我就发现自己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时间思考和看法都有所差异。不出国的人对国外的理解总是有些扑风做影,长期国外呆着的人对国内的了解也有点跟不上;大海龟有理想有抱负但也要看到百年大事非一日之功,国内的人也不能自暴自弃不然万年也不成。自己也一直在成长,在伴随科学网成长。比如自己一段时间爱国情操热涨《 为啥突然显得我是个爱国主义者? 》 《 和平崛起 与 大国意识 》等等,在国内的时候我很难主动去思考这样的问题或者有这样的感慨,因为在国外更能感觉到国家声誉和地位对于个人的重要性。还有前短时间荣幸被加精的一篇《 关于留学--杂感:算笔账 》能看到留学并不光艳或者新时期的难题。 也许之后仍会工作或时间关系不上科学网,但是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推荐的地方。就算是很多负面消息或者新闻,理性看待毕竟这是国内科研人员的大群体,我们要跟他们打交道。我有时候常给身边人一个终极的回国理由:正是因为中国不好,我才要回去,回去去改变嘛!男子汉应该做些事情的。 以后还会有更多的新人入主,也有更多的新人加入科研大家庭。都要有一些过程,经历一些精彩与风雨,慢慢成长。祝福科学网 (2012年1月18号将是飞过的)
个人分类: About me|1638 次阅读|2 个评论
科学网五周年 陈鲸院士书法作品
热度 13 科学网编辑部 2012-1-12 10:49
分享陈鲸院士赠予科学网五周年晚会的墨宝。 陈鲸院士 的博客: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鲸 五周年晚会视频正在紧张的制作中。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9764 次阅读|13 个评论
影展,贺科学网五周岁
热度 22 xinyumri 2012-1-7 10:08
大约三年前,我在科学网安了个家。我平生的第一篇博文名为“ 纪念达尔文 ”,发表在达尔文生日那天,算是我为自己——一名科研小蚂蚁——的博客定的调调。 三年的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我虽然不能算是高产,好的文章更是寥寥,但科学网已经成了我每日必看的网站,可以不夸张地说,我在科学网上做了回海龟。 科学网上除了许多精彩纷呈的好文章,众多博主们贴出的照片也让我流连。我一直觉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改变的不仅仅是我们的人生,更是我们看世界看宇宙的目光。科学网上这些美丽的照片和文字,让我得以透过博主们的目光来看身边的万物,跟着他们周游世界,走遍天涯海角,直及远古与浩瀚的苍穹。 值此科学网五周岁生日之际,特选了一部分照片做成一个短片,从中可以一睹科学网众多博主们的自然人文情怀。开学在即,时间仓促,难免挂一漏万,还请大家海涵。许多作者没能一一征得同意,若是觉得不妥,请尽快通知我,这个就算是征求意见稿。 本想用斯美塔那的“伏尔塔瓦河”作背景音乐,几番犹豫之后还是莫扎特胜出了。这首单簧管协奏曲,宁静、悠远、深长,是我夜深人静时常听的一首曲子,伴随我渡过了许多熬夜的日子。 最后,猜一猜谁是镜头后面有着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的那些人?
个人分类: 音画|5170 次阅读|49 个评论
仿《三字经》贺“科学网”—热烈祝贺“科学网”开办五周年
热度 3 wangyk 2012-1-3 23:42
仿《三字经》贺“科学网”—热烈祝贺“科学网”开办五周年
王 应 宽 Wang Yingkuan Beijing, China January 3, 2012 博主按: 回首开博苦乐,转瞬已经四年。喜逢科学网开办五周年网庆,一直想着做点什么,以表寸心。前一段想录制一段卡拉 OK ,不巧罹患急性咽喉炎,久未康复,耽误时机,及至康复,已难原音重现,只好暂且作罢。近日教小儿背诵三字经,随忽发奇想,可用三字经体例写些感想,以记念和祝贺科学网开办五周年。今儿拼凑六十四句,本想随即执笔书写,但想到科学网文人骚客众多,可请高人指点,加之自己才疏学浅,从未尝试吟诗作赋,处女作恐羞于示人,仍斗胆贴于此,请各路高人不吝赐教,等修改定稿后再书写赠贺不迟。 仿《三字经》贺“科学网” ——热烈祝贺“科学网”开办五周年 科学网,始零七,转瞬间,开五年。 网初衷,促交流,倡科学,传学术。 博客初,性本真,众博主,多试玩。 科网开,群贤聚,著文章,开论坛。 论学术,谈科研,写心得,海阔天。 诗词画,作科普,记人物,述观感。 评时事,自由谈,苟不管,性乃迁。 或引导,或推荐,把方向,成效显。 博客赛,争参与,众英才,脱颖现。 名博主,出奇招,导舆论,掌话权。 转编创,或读看,博之道,贵以专。 有特色,获青睐,藏又荐,入精选。 善经营,持之恒,集大成,再出版。 数风流,看今朝,显身手,风骚展。 科博网,大平台,妇孺知,美名传。 四海内,华语圈,论科学,谁争先?
个人分类: 随感杂谈|6346 次阅读|3 个评论
贺科网五周年
热度 6 mqr 2012-1-1 22:03
贺科网五周年 科网五周年 相见恨晚 区区网龄 刚满一百天 一株朽木 挤进了百花园 受灵芝仙气 变变容颜 从“感我生之伤休” 到“东篱”“南山” 从人境喧嚣 到“心远地自偏”之悠然 “大家”如林 世纪航船 寰球奇葩之家 人间桃源
个人分类: 新诗|3770 次阅读|16 个评论
七绝——科学网五周岁有感
热度 2 dmi2007 2012-1-1 14:38
俺是去年岁末新注册的。看了众多博友的贺词,方知科学网已经五周岁了。 今天是新年第一天,俺也赶个末班车,诌个七绝表示一下: 世风有待真诚炼,科海急需正气熏。 国富民强依实力,绝非神马是浮云。 末句套用网络热句“神马都是浮云”,有点打油味道,呵呵。
个人分类: 诗词|3447 次阅读|4 个评论
【万名博友大合影】庆祝科学网五周年
热度 11 outcrop 2011-12-23 13:08
【万名博友大合影】庆祝科学网五周年
科学网五岁生日来临之际,我尝试用科学网博友们自定义的头像制作了一张大合影——11325位博主自定义头像的电子合成照。这次大合影基本包括了科学网12月份以前开博的所有博主的自定义头像,感谢科学网数据的完整性。万一有所遗漏,请留言,图片会持续更新到科学网五周年。 考虑到生成脚本的处理能力和尽量保留原头像的真实性等因素,大合影目前设计为10000X13680像素,单位头像大小为100X120像素;因此大合影有114行,100列。合影中,头像按网站用户数字ID大小排序,基本对应着注册科学网的时间先后。博主可以参照【在线定位】版本,根据自己的科学网数字id,快速定位自己的头像。 1、在线浏览 高压缩版本,适合在线浏览,但图片质量差;推荐用IE内核浏览器,如Internet Explorer、360浏览器等。 点击浏览 (8.6M) 2、下载浏览 适合下载浏览(最好用专门的图片浏览器如ACDSee等浏览) 点击下载(推荐用下载软件下载,32M) 3、原始图片 原始的合成图,适合收藏、二次处理等。 点击下载(推荐用下载软件下载,117M) 4、在线定位 图片第一列头像印上了科学网数字ID,便于定位自己头像所在区间,高压缩版本。 点击浏览 (5.3M) 5、下载定位 图片第一列头像印上了科学网数字ID,便于定位自己头像所在的行,较为清晰,但体积较大。 点击下载(推荐用下载软件下载,19M) 目前发布的是大合影的公开测试版,不是最终版本,欢迎一起修正完善;这里会随时更新。更新记录: 2011.12.23:发布公开测试版; 后记 科学网这个大家庭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希望的社区,虽然也有一些不愉快发生,但更多的是给我们带来的是交流和收获。运营一个网站相当不容易,特别是科学网这种网站;背后的压力、委屈和辛勤付出,可能是没做过网站的朋友难以理解的——这个平台也许值得我们珍惜和努力建设好。 最后,预祝科学网生日快乐!也祝各位博友、科学网的工作人员天天好心情! 合影效果截图: 回顾阅读: 科学网5663位博友大合影: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750do=blogid=508262 科学网博主头像拼字: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750do=blogid=508305 =============================关于博主============================= 博主的主要兴趣是:知识管理;相关兴趣有:语义网、机电及DIY、哲学与心理、信息安全、科幻等。 我的常用博客在科学网 (访问可点链接,下同); 新浪微博是@outcrop ,欢迎互粉;建了一个超级QQ群:115359850,希望能闲聊无白丁,欢迎加入;自己打理着一个 机电工程师 小网站,欢迎来玩。无宗教信仰,提倡动物保护。最近在科学网关注“ 科学网大学 ”,欢迎加入 科学网大学群组 讨论、尝试。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544 次阅读|24 个评论
影片《残雪》(博友阮敏分享)
热度 19 科学网编辑部 2011-12-15 16:51
(分享博友阮敏参加科学网五周年晚会的影片《残雪》。影片根据阮敏博主同名小说改编。 ) 阮敏博客: http://blog.sciencenet.cn/u/hcrm 欢迎各位感兴趣的网友参与科学网五周年晚会的节目制作。 节目征集邮箱: sciencenet@foxmail.com
10867 次阅读|27 个评论
植物也能反恐吗?
热度 6 gaojianguo 2011-11-27 09:42
植物也能反恐吗?
植物为我们的生存提供了粮食和治疗疾病的药物,植物自身的防御和对环境的响应一直以来是科学家感兴趣的话题。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 Medford 教授等人发现植物也可以用于反恐,他们基于 GUS 报告基因标记、表观现象、叶绿素荧光和定量反转录 PCR 等技术 系统研究了植物反恐的机理。植物叶片暴漏在 TNT( 一种烈性炸药 ) 的环境中会迅速脱色,由绿色变成了白色,并且脱色的程度随着 TNT 浓度的增大和暴漏时间的延长而加剧,当移除 TNT 炸药时叶片又恢复成绿色,就像变色龙一样。植物的这种特性让我想起了《植物大战僵尸》里的胆小菇,呵呵。 在机场安检处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警犬嗅来嗅去的,它们主要是在检测有没有爆炸物和一些危险品,警犬一经发现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就会汪汪叫,从而协助安检人员解除危险。相比于狗狗,我们的植物丝毫也不逊色,如狗狗能检测爆炸物的浓度是 10 个 ppb 至 500 个 ppt ( ? ) ,而经过改造的植物其灵敏度优于或者接近狗狗的鼻子。但在 Medford 教授 等人研究论文中需要至少整整 24 小时才能明显的发现 TNT ,这显然不能够用于实战,要知道恐怖分子要不几分钟就能造成很大的破坏,从这个角度来讲植物反恐好像不靠谱。但五角大楼的决策官员比较乐观,美国国防部已经拨款 790 万美元与她们研究组开展合作研究,这种反恐植物或许在未来的三年内就能用于安检。 由于 TNT 的化学成分是三硝基甲苯,一些药品或许就含有类似的成分,如果一个病人在机场携带了包含此类物质的药品而被当成恐怖分子抓起来是很尴尬的,会造成秩序的混论和其它不必要的麻烦。 Medford 教授显然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她在回复我的邮件中解释说她们的研究还相当基础 (Our work is pretty basic right now) 。举一个不太雅观和夸张的例子,如果一个消化系统不太好的人在机场放了一个臭屁,都有可能被这种比狗鼻子还灵敏的植物误判为恐怖分子,我们知道屁的成分相当复杂,包含大量的有害和有毒气体成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一般会有很大的差距,缩小这种差距是不同层面科学家的梦想。近日,她们的研究论文" Programmable Ligand Detection System in Plants through a Synthetic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 ”发表在 PLoS ONE 上。 除了整个研究思路具有新颖性以外,老外的科普工作做的也相当漂亮,值得所有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学习。论文中 GUS 报告基因表达鉴定和定量反转录 PCR 这些分子生物学的东西我不大了解,但对她们采用的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是略知一二的。上图中彩色的漂亮图片就是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由于快速、无损和灵敏等特点已经被广泛用于植物生理生态的研究中。上图也是刊载在 Daily Mail 上的科普图片,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已经转入感受爆炸物基因的烟草、没有转入感受爆炸物基因的阴性对照和普通烟草对爆炸物的反应,左边两排植株是肉眼可见的表观现象,右边两排就是叶绿素荧光成像的照片,这篇 Daily Mail 的作者没有解释这是一种什么技术,只是告诉普通大众这是在电脑帮助下的机器成像,省去了读者理解上的麻烦。下图是研究论文的截图,表达的是同样的意思,不仅有具体的植株材料标注和处理时间,还有成像伪色条码,以及光系统 2 潜在的最大的光化学效率的线条图,科学性是有了,但理解起来需要专业知识,显然不是普通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我很荣幸被推荐为科学网第三届顾问博主委员会成员,理应为科学网发展献计献策,现在也是科网五周年庆祝的骨节眼上,我认为所有的科网博主有责任有能力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生动活泼的科普文章,而科学网也应该努力扩大博主工作的影响,特别是那些做出了很漂亮工作的博主。“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和“酒香不怕巷子深”这些教人含蓄的哲理对于从事基础研究的人已经不合时宜了,再说花着纳税人的钱,难倒不应该让纳税人知道您做的到底是什么东东吗?科网允许开博的准入条件是很高的,大部分都是研究生以上的科研人员,如果稍加培养博主的这种精神,科网成为全国甚至全世界最优秀的科技资讯平台是指日可待的。而这,无论于科网,还是于科网博主都是两全其美的扩大影响力的绝好机会。 相关阅读: Daily Mail 报道: The latest weapon in the fight against terrorism: How scientists have developed plants that can detect bombs PLoS ONE 全文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6190 次阅读|11 个评论
[转载]我的六月七月,就要轻松实验!不用制冰机、不用湿冰!直接用冰浴
biofuture 2011-7-4 23:17
我的六月七月,就要轻松实验!不用制冰机、不用湿冰!直接用冰浴器! --明日百傲5周年庆系列活动之六七月 Hi,敬爱的、亲爱的老师、朋友: 我们刚刚迈入2011的盛夏之门,大旱之后即刻大涝,高温阵阵来袭,此刻我又被阻深圳,因了热带风暴“海马”,预定的一项考察未能成行只得延迟。2012预言无论真假,近期我们地球确实已经经历很多,人类也已经受(suffer)很多。我常常觉得,我还能在正常地工作、生活,真是幸运,值得感恩。2012,究竟会怎样,也许地球真的会比现在更糟,每思至此,我心更切,常劝身边认识不认识的人,2011,我们更要努力工作、快乐生活,想说的话抓紧说,想做的事抓紧做,安排好时间,多做点事情,多看点东西,包括书和地球,多和爱的人在一起,别人家小孩也要爱,也爱路边小狗。每一片叶子都是生命,都请尊重与珍惜。 如果您觉得我们的产品还不错,用得着,也请不要太犹豫!相信会为您的工作带来便利,减少污染,提高效率!^_^ 活动时间:2011.06.01-2011.07.31 明日百傲冰浴器,原价 3700 元,现第一台 8折 优惠! 2960元 ! 配双面模块一块!另赠送双面模块一块,赠送保温托2个! 第二台以上 5折 优惠! 1850元!配双面模块一块;免费定制个性化模块! 全国统一服务电话:400-650-6089(免费长途直拨) 010-58347382,58717678 18901105679(24小时), 如果您有急事,请随时拨打:18901105679,13391867393 欢迎索取资料和试用装! 欢迎浏览我们的网站: www.biofuture.cn 美好明日 美好未来! 创新的中国的低碳的 保护环境 点滴做起!
212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为学术批评网创办五周年、八周年撰写的两篇短文
黄安年 2011-3-16 15:19
为学术批评网创办五周年、八周年撰写的两篇短文
为学术批评网创办五周年、八周年撰写的两篇短文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3 月 16 日发布 ****************** 祝贺与企盼——写给学术批评网创办五周年的贺信 黄安年(学术交流网创办人)文 学术交流网 /2006 年 3 月 14 日 学术批评网创办人 杨玉圣教授: 值此学术批评网创办五周年之际,请接受兄弟网站学术交流网的热烈祝贺! 2001-2006 年是 21 世纪的最初五年,也是我国学术事业蓬勃发展和学术弊端滋生的五年,学术事业面临如何健康发展的有利机遇和严峻挑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术批评网应运而生。五年来,学术批评网高举维护学术共同体共同尊严,保障学术事业健康发展的大旗,成为推动我国学术批评事业的领军网站,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五年来,学术批评网历尽风雨,酸甜苦辣,艰难险阻,但在杨玉圣先生无私奉献、锲而不舍的努力下,在学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学术批评的坚冰已经打破,道路已经指明,航线已经开通。 五年的时间,十分短暂,又极其宝贵。我们正在走着学人没有走过的路,需要在开拓的过程中随时总结经验,修正错误,使我们的学术批评队伍越来越扩大,也使整个学术事业越来越和谐。 我们需要更多像杨玉圣这样的专家兼批评家,需要更多的像学术批评网这样的学术性网站,也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学术批评事业、对杨玉圣和对学术批评网更多一份理解、支持和包容。 学术批评网即将从“一个人的网站”转型为人文社会科学网络学术高端平台与门户网站。由衷祝愿学术批评网顺利转型,为我国的学术批评和学术繁荣的健康发展做出新贡献。 2006 年 3 月 13 日 21 时(美国东部时间) 于美国康涅狄克州丹伯里 学术交流网 (www.annian.net) 发布 ?2006 年 3 月 14 日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7831 ********************************* 来之不易 任重道远——写在学术批评网创办八周年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3 月 17 日发布 杨玉圣教授个人主办的学术批评网,从 2001 年 3 月 15 日迄今,已经整整八年了。 八年来,在抨击学术不端恶行、呼唤学术规范、推进学术批评的风雨行程中,学术批评网作为领航员之一,始终坚持不懈,劈浪前进,实在来之不易。这八年 , 我对杨玉圣是了解较多的,本人的许多亲历还历历在目。正如他所说,“从那之后的日日夜夜,凭借着读书人的呆傻之气,面对着冷眼冷语、明枪暗剑,‘八年抗战’,义无返顾,酸甜苦辣,甘苦与共”。现在,学术批评网已成为我国人文社科界开展学术批评、向不良倾向作坚决斗争的一面旗帜。我本人也从杨玉圣和学术批评网那里获益良多。 在学术界,像杨玉圣这样的学者和学术批评网这样的网站,不是多了,而是太少。然而,令人费解的是,某些高校和某些人容不了他和他的网站。杨玉圣六年前之所以被迫离开他工作了十五年的北京师范大学,其真正原因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他在北师大最先开设的“史学评论”课程,迄今无人再开。我曾为他讲了公道话,结果校方居然在 2002 年 7 月也封杀了我的学术交流网(从 2008 年 8 月 8 日起我和校园网脱钩)。我们知道学术批评网上据实揭露的学术不端行为迄今得到回应的少之又少。更有甚者,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受理的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沈木珠夫妇系列案,居然恶人先告状,企图利用司法关系来维护学术不端。可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一向是说的多行动少,甚至该说的不说,该做的不做。 有意思的是,在同一个“ 3 · 15 ”日,教育部终于高调召开高校学风建设座谈会。会上周济部长称:“高校学风建设方面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出现了一些严重的问题,学术失范现象、学术不端行为时有发生,有的性质还非常恶劣。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这一突出问题。”周济部长说:“学风不正是科学的大敌,学术不端行为更是对科学的亵渎,危害十分巨大,必须坚决予以制止。”周济部长还旗帜鲜明地表示:“要认真受理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并及时妥善处理。对学术不端行为要像体育界反兴奋剂一样,像对待假冒伪劣产品一样“零容忍”,实行“一票否决”。发现一起,调查一起,处理一起,曝光一起。无论涉及什么人、什么事,都要态度坚决、一查到底,做到不护短、不姑息、不手软。” (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09-03/16/content_11017677.htm ) 周济部长的这些话虽然讲得晚了些,但我更希望的是部长能否当真兑现他的承诺,我还期望部长能实事求是地调查处理学术批评网上披露的学术不端事件,从而证实他的讲话的可信度。 附文: ********************************** 杨玉圣:学术批评网八周岁了 时间 :2009 年 3 月 15 日 作者:杨玉圣(学术批评网创办人暨主持人)来源 : 学术批评网 今天, 2009 年 3 月 15 日,是学术批评网创办八周年的纪念日。也就是说,今天是学术批评网八周岁的生日。 光阴如梭,岁月如歌。回想起八年前, 2001 年 3 月 15 日,学术批评网悄然开通。从那之后的日日夜夜,凭借着读书人的呆傻之气,面对着冷眼冷语、明枪暗剑,“八年抗战”,义无返顾,酸甜苦辣,甘苦与共。终于,走到了今天。 如同党风败坏、世风日下一样,如今学术不端层出不穷,学术腐败愈演愈烈。单是此伏彼起的学术剽窃丑闻,就足以让学界士人蒙羞,令学术共同体无地自容。最值得学界内外深刻反思的现实问题是:我们究竟怎样才能“扯掉保护学阀抄袭的破伞?”(张思之先生语)这里不妨举两个众所周知的例子:有位武汉大学的宪法学教授与其女徒弟联手抄袭,不仅未受任何处罚,反倒逍遥自在,最近居然还当上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无独有偶,有位名声很大的四川大学的中国近代史教授,近年来以“反学术打假”相号召,发文多篇,谬种流传,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其实,我本人比谁都再清楚不过地意识到:学术批评网,作为“一个人的网站”,像漂浮在汹涌波涛中的一叶小舟,卑微而纤小,如履薄冰,战战兢兢。面对黑云压城,往往徒叹奈何,无能为力。甚至,在赔本招挨骂的同时,也惹下了莫名其妙的官司。其中,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受理的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沈木珠夫妇系列案,就是再典型不过的“从学术批评到恶意诉讼”的案例,匪夷所思。 说一千道一万,学术批评网是靠了学界师友、热心网友的关心、理解与支持而坚持下来的。倘若没有师友和网友的呵护,就不可能有学术批评网的过去与现在,也不可能有学术批评网的未来。尽管难免挂一漏万,但在学术批评网创办八周年之际,作为学术批评网的创办人暨主持人,我不能不特别感谢德高望重的学界前辈任继愈先生、王元化先生(已故)、来新夏先生、黄安年先生、李世洞先生、王宁先生以及中年名家满运龙博士、贺卫方教授、许章润教授、陈平原教授、马小泉社长、吴励生先生、赵虹主编、余三定主编、宋绍富主任、牛大勇教授、李存山教授、蒋寅教授、张绪山教授以及好友李万生博士、邢东田先生、孙国栋先生、赵法生博士、李传桐教授、吴量福博士、吕俊先生。 八年过去了,弹指一回间。从来就没有盲目乐观过,但也从未彻底绝望过。也许,惟一能做到的是,只要“活着”,学术批评网就拒绝投降。过去八年是如此,今后亦复如此。 学术批评网( www.acriticism.com )首发 2009 年 3 月 15 日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0376type=100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20799 )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评论(07-11)|7622 次阅读|0 个评论
来美五周年
Synthon 2009-8-22 08:00
本文转自本人MSN space 五年前的8月16日,从北京首都机场(PEK)出发,经芝加哥(ORD)转机,抵达俄亥俄小城阿克伦(CAK),开始在美求学生涯。 曾经的三个旅行箱装满了全部家当,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搬家,家当越来越多;当时的旅伴李小驴同学,如今只能在linkedin上得知她的update;在CAK机场接我的teaer师兄,已是新一代海龟精英人士;我也已经离开那座著名的玻璃房子,在新的地方,做着新的题目。 当年在机场为我送行的姑娘,已成为我的妻;故乡的老屋,却已是风景不再。 时光匆匆的过去,周围的一切都在匆匆的变化,不变的,是我们前行的脚步。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203 次阅读|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21: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