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科研十年路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科研十年路(12)校友(年度回响)
艾云灿 2010-3-21 12:55
校友(年度回响) ------------------------------------------------------------------------------------- 注:本人十分感谢各位朋友们不断来信和短消息问候。在各个时期,科学网的游客读者也不断来信和来电问候。本人真诚地表示衷心感谢。 但是,请不要再来信和来电,恕我不能够一一回复一则,太忙,我真的没有时间;二则,事情已经过去几年了,我想尽快地彻底忘却那段黑暗的日子;三则,我已计划着逐渐淡出这个博客。 现在,谨挑选出 3 个年度的有代表性的 3 位中山大学校友(我的学生辈儿)的来信,拟为示范公开回复共同的关心和挂念。谨此公开答谢所有善良的朋友们。 ------------------------------------------------------------------------------------- (一) 2008 ,那场雪 http://yongaimei.blogcn.com/diary,13159670.shtml 艾云灿老师: 您好。我市廣州日报社的记者。我知道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让您很不愉快。甚至会带给您愤怒。对此,我表示理解,甚至我会对网上的不理性的言论表示不理解,毕竟这是在没有弄清情况的条件下发言。因此,网友的态度似乎并不能代表真正的舆论方向,甚至也更不能代表媒体的意见。 因为媒体追求的是真相。 在众说纷纭中,一直没有听见您对这件事情的回应。尽管这样可以规避舆论,但似乎也使您自己在舆论中面对更多的谴责,我相信这并不时您自己希望看到的局面,这也不符合您的切身利益。 我们只是希望能够听听您对这件事的看法,甚至对您自己的伤害,我知道,在这件事情中,谁都不会成为赢家。但我相信如果拥有更多的澄清会减少对您的 伤害。 这也是我们的想法。 如果不会带给您更多的困扰,您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 静候您的回复。 广州日报 徐静 尊敬的徐静记者,您好: 谢谢您的理解和善意。 您不难发现,由于我们的声音的缺位,造成了舆论的一面倒,主要是根据网络言论加上自己的猜测来发言。 我注意到在现有的报道中,只有您是比较中立的。您的职业操守和善良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由于目前广大网民和不明真相的人们,被少数一面倒的描述所指引,再加上他们自己对现实的各种不满,发泄到我这个符号性的事件上来,我的确很难过。但是表示理解,由于我和我实验室的学生采取集体沉默方式,配合学校调查了解工作,没有及时与舆论界沟通提供事情真相,可能客观上造成了更大的误解。 现在,我还不能公开澄清妖魔化的东西,因为我首先要保护的是具体学生的个人和家庭隐私,而不是急于为自己辩解。可能在时间平息事件,冷静回归人性的时候,事情的真相已经逐渐在善良人们心中开始显现时,才是我们可以冷静下来谈谈事件的象征性意义和深层启发性,要比谈谈事件的是非曲直本身更有意义。 谢谢您。 艾云灿 2008-1-5 (二) 2009 ,那个冬 ----- Original Message ----- From: XXX 已经过处理 To: 艾 云灿 Lssayc@mail.sysu.edu.cn Sent: Saturday, December 05, 2009 12:57 AM Subject: 意想不到 敬爱的艾教授: 您好,请原谅我没有看书,晚上回到家又忍不住看您的文章,和您的那件事。意想不到 两个 问题,一个是您的坚强,我真的觉得您很英勇!还有力量去捍卫您的权利,还可以写什么道歉信。你知道原来网上有个您的吧,不过骂人的话很难听,您不要再去看了!若是我,可能休息,去旅行一两年。或者遁入空门,了此残生。二是,想不到网上的谣言可以置人于死地! 看了您的事和扬帆教授的打骂学生事件后,我的心情很不好,想不到现在学生和老师的关系就像医生与病人的关系一样,问题大大!我以为只有我们这行当很受到敌视和攻击,想不到您的行当也一样。 爸爸早就说, 退休好,退休不用再对着越来越不像话的学生,上课讲话还很大声,你说他们,他们好像停一下后继续,我总不能每每停下来说他们吧!我的可怎么上啊?爸爸说若是我的孩子,上去两巴掌没得说!自己不想听就出去或者睡觉,不要妨碍我! 我心想还好,我上课永远坐最后一排,一是方便逃跑和迟到(这是坏习惯,现在想不应该。但是每次会行弯腰礼,以示我的惬意,这是尊重),另一个是不和同学讲话。 记得 XXX 的外科医生有个习惯,手术台上问学生解剖问题,不会的马上用手上的器械打去,目的是想学生记住解剖的名词,不能再错!我实习时,有幸跟一位 XXX 出身的主任做手术,问到解剖问题时,我不会,马上打过来,他很生气,说怎么连这个也不会,女孩也一样要打!我跟你说,真的很疼,那是金属做的柄,我的手背马上淤青,可是我没有怪他,我知道 XXX 的外科医生就是挨骂挨打训练出来的, XXX 不如 XXX ,有时就是 XXX 自由散漫的学风的弊端造成的。我想成为出色的医生,我愿意接受这样的惩罚,下台后,他马上过来看我的手,说疼不疼?我说不疼。他又说不要怪我,我是想你记住。我回答我知道,没有关系。他又说,下次不会再打!我说可以。 后来工作了,轮到了肾移植科,那里的主刀全都是 XXX 的,同学们向我抱怨,教授很凶啊,骂那个低年资的医生骂得死去活来,从手术开始到结束,没有停过,还用器械打他的手,还打了很多次。我当然不会有什么反应,只是说是 XXX 的优良传统罢了。那个教授是个牛人,病源遍及东南亚,因为和 XXX 不和,所以退休后来我们医院工作,肾移植科成就很大,功劳就是他和他的博士学生(科室主任)。跟你说个事例,您就会明白他们是严谨的人,是优秀的医生。床边透析,因为往往很急,需要很快到现场(去别的科室),主任说一间三甲医院没有床边透析会给人笑死的,所以明知回不了本还是坚持买了下来,还是两部,并承诺 20 分钟以内到场。据同僚们讲,肾移植牛的原因之一就是准时,没有迟到过一次! 爸爸说中国应该从我们这一代要实行 军国民 教育,像日本一样,以便增强意志力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看来他说的对啊,我们病到骨子里了,最恐怖是没有独立思想啊,又嫉妒别人,喜欢幸灾乐祸,特别是有分量的人一受到攻击,就开心快乐附和。咋办啊?我们的民族咋办?文革的错啊,错啊,全错了。 还喜欢乱扣心理和精神疾病的帽子,唉,没病的也变成有病的了。 我很高兴您没有想不开,您要谢谢您家人的支持,因为每个人遇到困难时,家庭总是很好的避风港。也替我谢谢您的夫人和孩子,谢谢她他们,我才可以现在还能和你对话。当然也谢谢您的坚强!我严重的上了一课。 再次,衷心祝愿您开开心心,做人糊涂时且糊涂,千万不要太认真,特别在中国!我不希望任何事情再伤害到您和您的家人,真正的学者应该受到保护,无论他的缺点有多大,就因为他是真心搞科研的人,足以! 考完试,再同您聊天,我先不看您的文章了,忍住先,时间紧迫,收回感性,理性冲刺! ----- Original Message ----- From: Yun-Can Ai lssayc@mail.sysu.edu.cn To: XXX 已经过处理 Sent: Saturday, December 05, 2009 10:52 AM 呵呵,你还挺见多时广的呀。 非官方主流媒体就是自生自灭要争取发行量来解决吃饭问题,而打察边球损害公民利益来转眼球就是必经之路了。见多不怪。只是谁倒霉成为他们的狙击对象就真惨了。 当事人如果自身行得正,挺过去那段新闻时期,过了就没有事了。请向你那位老师转达我的问候。自己放松,就没有事情了。 有时候,人们的确压力大,行为失控,是社会的责任,本该宽容,却被伪道德家们再次狙击,往往成为给当事人的最大打击。这个么,就要看当事人的定力了。我是有定力的人,希望你那位老师也是有定力的人。 你现在的考试很重要喔,抓紧时间复习考试吧。考完后,来中大约我去怕山咯。 (三) 2010 ,这个春 ----- Original Message ----- From: (已做处理) To: Lssayc Sent: Sunday, March 21, 2010 3:05 AM Subject: 一个科学网的网友 艾老师: 您好!看了您在科学网的博客,感觉十分酸楚。 作为一个中大生科院曾经的学生,我难以想像您在 07 , 08 年所承受的一切。心很痛。为您,为中大,还为很多说不清的情感。如今的您徜徉美丽缠绵的康乐园,是否有种难言的苦涩和凄凉呢。 我非常想写一点什么,可是非常怕随便一点什么线索就暴露了我的身份。生科院真的是个很小的圈子。一个普普通通的年轻学子,不想搅进那么多是是非非。一个侠骨柔肠的性情中人,看到那些文字又十分的渴望抒发。 我见过您,但是不了解您。我也无法判断孰是孰非。但我见过您的辛苦。我永远无法明白的是为什么这些是非的争辩为什么要搞到如此你死我活。为什么如父如兄的师生情谊会顿时间如沐硝烟。 很多科学的进步是要以生命的消逝作为代价的。大时代的小人物不知不觉就成了牺牲品。我相信您是个真正的男人,不需要同情和安慰。我想表达的也绝不是同情,而是某种共鸣。而同时,我不敢再相信任何东西,包括你博客里所写的东西。我不知道该相信谁,除了自己。这是时代的悲哀。 很多人都想做 PI ,包括我,您其实是个教训,让我们知道善心,智慧,勤勉是不够的,还要圆滑,还要权衡,真的很难。可是人生这场游戏精彩也好,惨淡也好,规则从来都不由人。 也许经历此劫,您能更从容豁达的生活。如果您从前真的是善良和正义的,真诚的希望您能继续地保持。我相信:仁者寿。我愿意相信您是善良正义的(温总理说的公平正义像太阳一样,我觉得应该是像太阳一样遥远吧)。我是个单纯的人,我天真的认为,能写出那样文章的人不会是坏人。可是艾老师,完美主义,理想主义真的要付出非常大的代价。 我想您最近一定很忙,是不是又到了复试的季节。您大可以不理会这封邮件。但是如果您有空的话,我很愿意做您的忘年交。我觉得您对人生的很多感悟是非常深刻的,会对我的成长有很多帮助。当然您也没有必要回信,谁又能保证这不是又一个陷阱呢。 怀着复杂的心情,说了很多语无伦次的话。 夜深了,愿您安寝,保重身体。 XXX 谨上 ----- Original Message ----- From: Yun-Can Ai To: (已经过处理) Sent: Sunday, March 21, 2010 12:44 PM Subject: Re: 一个科学网的网友 谢谢你的挂念。 本人现在生活很好。请国内外的各位朋友们不用挂念。本人的遭遇,是历史的必然。但是,本人的路,不一定就是朋友们的路。正如一个人在黑暗中遇到了流氓,不表示所有经过此地的过客都必然还会再次遭遇流氓。但愿青年朋友们都能够摆脱那些忧郁和悲伤,在心里期盼着温总理的叮咛: 公平正义像太阳一样 人生可以更有意义的。 有缘人会有机会见面的。欢迎你随时来看望我,我请你饮茶(广州话)。
个人分类: 科研十年路|8643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研十年路(11)无题(公道人心)
艾云灿 2009-12-4 00:58
科研十年路(11)无题(公道人心) 本文(11),是人性宣言的现在进行时。 From: Yun-Can Ai To: WWW Sent: Tuesday, December 01, 2009 4:57 PM Subject: Re: CC:XXX,YYY,ZZZ WWW同志: 你的回复邮件近似于挑战书。令我非常生气和痛苦。 本课题组(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合作)按照程序申请办理重要课题延期之事,在校内就消耗了1个月。我所了解到的你个人对待本课题组正当权益的不合理作为,令人感到很遗憾。 之所以下午才回复你,说明本课题组和学院沟通的过程艰苦,但是,终于能够解决尽快办理延期申请这件事情。而你个人的解释却轻描淡写。我本着君子的立场,再回复你几句,也希望今后你不要再刁难我。 借此机会,本人说几句,供你参考: 1、从年龄和资力讲,你是晚辈。我和你导师共事十几年,他做主管研究生和科研工作的领导多年,对我的为人应该比较了解。所以,看在他的份上,这次我不跟你一般计较。 2、请你记住诽谤事件就是事实。我本人从顾全大局出发,为单位作出的牺牲。为此,我经受了近2年的磨难。我能够活下来,不仅是表明我意志坚强,敢于担当,而且在于我对此事死不瞑目。从行政角度,我可以要求学校还我公道,下一纸公文,装入本人档案;从法律角度,我可以诉讼,通过法院还我公道,出一纸判决书,装入公众报纸中;从人心角度,我可以借助中国科学院系统的官方渠道,进行自我平反。最后一条,是我已经完成的,经过8个月公示,近30万华人科学家阅读,至今没有异议,也没有匿名新控告的事实,本身证明我已经完成了个人拯救。同时,在保护学生活下去的机会前提下,也原谅了个别卑鄙之徒。 3、请你记住:我本人视个人形象和荣誉如生命。今后,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利用诽谤事件或明或暗的挑衅本人的容忍度,本人决不会放过其人其事。 4、你作为本人的同事,我可以原谅你的;你作为本人的领导,我希望你能够从人性的立场,考虑到我经历鬼门关后返回来的立场和感受。 艾云灿 2009-12-1 人生苦短, 内耗无聊 我本善良, 天地安康 菩提无树, 明镜如苔 人生豪迈, 从头再来
个人分类: 科研十年路|42679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研十年路(10)伙伴(同舟共济)
艾云灿 2009-10-23 18:01
科研十年路(10)伙伴(同舟共济) 本文(10),2005年发表于校园网。论述土鳖与海龟和谐共处的生存之道。 当年,2005年,本文发表的背景是:当时海龟给土鳖造成了巨大生存竞争压力主要来自于政策倾斜因素造成的不公平竞争,开始有土鳖自杀。所以,有感而发为土鳖们提供自己的建议;同时,也给海龟们提醒自己的忠告。 现在,2009年,自杀的人群开始向海龟蔓延,令人悲哀。目前,虽然只有985高校的员工才有资格先品尝到什么叫高处不胜寒,但是很快,在盲目攀比之风盛行之下,985高校的现役员工被迫转向地方高校的时候,就是这个风气蔓延到地方高校的时候。从这个意义上讲,倾巢之下,岂有完卵? 套用老百姓的一句俏皮话:我先完蛋了,你还会很远吗? 俺不做修改,原文转载。 但愿俺在5年前的忠告,还能够给海龟和土鳖的和平共处有所启迪。中国浪费不起人才和青年生命。 2003年夏天开始(当年春天流行SARS和禽流感),中国高等学校普遍掀起了一轮新的人事制度改革浪潮。不论始作俑者的初衷如何,都不得不承认某些人的主张的确是混淆了教育事业与公司企业的根本边界,盲目追求所谓的UP-OR-OUT的政策导向。 随着北有北京大学,南有中山大学的彼此呼应推波助澜,中国高校内不断传来令人揪心的坏消息:教授和博士生们的跳楼自杀事件不断增多。一时间,校园内失去了往日的宁静,人们忧心忡忡。 当时,舆论几乎一边倒认为:这些事件是偶然的孤立的,原因是当事人的心理脆弱...... 我认为问题不是那么简单。2005年9月24日我在中山大学校园网内部网上以bm网络笔名发表了2个贴子,名为点拨几招和也说几点,阐述了我对产生问题的社会背景原因的分析,并且呼吁校园内的人们应该互相关照和谐共处的生存下去。现在看来,暂且不论水平如何,谨将以下文字原文转载,权且算作是自己曾经积极参与重大公共事务事件的立此存照吧。 (一) 几年来,虽然媒体披露的事例只是少数,但是已经具有统计意义。无论是海龟还是本土学者,无论何年龄段(包括还未成为学者的学生),都有劳累过度英年早逝或自杀的许多事例。很遗憾之余,我们不能简单地归纳为是个人心理素质的差异。而应该从社会环境因素、个人发展策略方面综合考虑。 (二)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国家公派、单位公派、自费留学等条条道路通西洋。海龟已不再是稀缺资源。国内前二十名大学的绝大多数教授都应该具备了海外经历。所以很难笼统的说谁是海龟,谁不是海龟。 不过,我们同行内有一个基本判断标准:从学术本原上讲,你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学术阶梯是否踏实。 如果你是在国内以正常的晋升时间表,从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阶梯上,一路脚踏实地走过来,则你应该属于本土学者;反之,你属于空降的海龟,或者是插队串跑道的本土学者。 海龟学者的优势,在于在海外积累的SCI论文多些,善于做项目,而劣于做领域。你从帮导师做课题开始,一路走来,多年重复,一个项目一个项目的做下去,在中国体制下,你会感到有路越走越窄的忧郁。 本土学者的优势,在于艰苦环境磨练出来的隐忍,图难于易为大于细的习惯,你善于从整体把握,耐磨。劣势在于你处在边缘化状态,在中国体制下,你要与导师团队竞争学术思路,还要于海龟抗衡考核指标,所以,你囿于导师原领地,则无出路;你跳出新天地发展,则需要时间和资源原始积累。而考核指标,最终将逼得你难于招架。 (三) 所以,海龟们不要满足于一时的优势,或虚荣在资源的占有优势,而是要居安思危,学习职业学者都擅长的领域规划能力,使自己的路不至于越走越窄。比如招生简章上,不要出现西方那样的类似于项目名称的方向,而应该是国内通行的学科专业方向。 所以,本土学者们,不要过于计较发展新天地,在考核期内,盯住指标,该短平快就短平快。先生存,后发展。不要盲目的去跟所谓的海龟们比虚荣。要使自己的工作强度有弹性,留有余地。 所以,海龟要怜惜本土学者,不可过于放肆的增加考核指标的平均水准。本土学者要同情海龟们,因为他们也需要时间重新审视调整自己和重新学习中国的治学方略。大家彼此关照,就能荣辱与共、休憩相关的生存下去。 (四) 释放自己,就能够减少自杀事件。释放自己的心态,就是明白这样一个简单道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有没有你,单位都是要发展壮大下去的,每个人都不必太在意自己对单位发展的不可或缺性。 (五) 我想撇开具体的人和事(补记:背景是中国科学院的29岁的正研究员跳楼),再谈谈几点。主要是讨论教授功底、近亲繁殖、SCI好学生与学者之别: (1) 在社会等级中,教授是学术金字塔上的顶级。维护已得地位,需要相应的学历、学识、同行威望、和社会斗争手腕。如果太年轻、又没有扎实功底的人,过早侥幸挤身到塔顶,那么,在这个塔顶感到高处不胜寒甚至自我了断,就是必然的结局。 (2) 西方的教授的派头,足以鄙视中国体制下的部长。为什么?一个核心因素就是,该教授是国际学者,在一流学者队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自然有一览众山小的气度。 (3) 中国教授之所以相形见绌,甚至是不乏猥琐。就是因为中国体制下,绝大多数不得不靠政治途径、人和关系等非学术因素,来维系学术地位,当然没有底气。 (4) 如果是靠导师因素或其他非学术因素,过早晋升到塔顶,那么在一个讲究公平竞争的环境中,他/她就永远没有出头之日,甚或必然走向自杀之路,也是情理之中了。 (5) 因为只要是公平竞争的环境中,完全依赖个人的力量学术功底较量,一般有学缘杂种优势和学缘近亲繁殖劣势。试想:你提出的课题总是与你导师雷同,你还有机会吗? (6) 如果一个单位的学术和政治制度总是鼓励近亲繁殖,或实质上是逆向淘汰机制(补记:以强调团队名义大肆留任自己学生已成为新风气),那么,整体走向死亡,也只是时间问题。 (7) 中国本土产生的学者,SCI论文数量和质量,都要明显处于劣势(原因不言之明);西方产生的学者,就不能不具备优势(原因傻子也能理解)。 (8) 在个人学术发展后劲甚至超越导师方面,中国本土学者的生存能力和拓展能力,都明显优于以海外学生经历回来就当教授者。 (9) 但是,可惜现行体制下,原本是处于学术发展不同阶段的人员,被人为夸大了资源配置优势。造成本土学者的生存危机。总体上,中国学术的发展后劲不足,缺乏国际竞争力(近年来,总量上去了,质量下来了,综合竞争指数下来了)。 (10) 如果这个死结不尽早解开,那么今后几年,进入全国性疯狂攀比考核兑现(补记:可以肯定的是,随着XX工程、XX计划的强度越来越大,原单位员工能够正常UP的是少数,被逼不得不OUT的是多数),造成成批次的教授自杀事件,就可能难以避免了终将震撼全世界学术界。
个人分类: 科研十年路|42110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研十年路(9)空间(凤凰涅磐)
艾云灿 2009-10-12 12:22
科研十年路( 9 ) 空间(凤凰涅磐) 本文( 9 ),为数数家底、传统教育。描述实验室建立发展过程及受环境变迁影响。希望学生明白俺白手创业成长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对那些正在努力奋斗的青年学者们的艰苦创业和适应环境可能有所启发。 l 俺是依靠自身实力争取生存和发展空间的。完全是自己一点一滴干起来的。如果学生有出息,就像俺一样奋斗吧。 l 有出息的人,应该记住古训: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中国大学不保证给你提供基本工作条件。它宠你挤你都是形势发展需要使然。别人好(大),并不意味着你一定就好(大);你不好,也不一定是别人不好的结果。 l 希望学生明白事理:俺千辛万苦地给你创造学习环境条件(如给你交学费、提供实验室空间和工作条件、手把手教你特殊技能、 ONE-ON-ONE 点拨你专业思路),你从事感兴趣的研究工作,实现你人生的阶段性目标; ,。 i ,人,都 01 你要心怀感恩,而不是有被剥削的仇恨;不要嫉妒俺与你之间的待遇差距,不要被煽动或想当然地认为你和俺之间的待遇不公平、不平等;俺不是包工头,你也不是打工仔、俺更不需要劳动力(不排除你曾看到或听到太多此类故事,但是在俺这里绝对没有雇佣关系师生之间没有任何直接金钱关系)。 l 俺实验室发展是个缩影,反应了 211 工程、 985 工程等强势洗牌效应,对于先入驻的并且不属于强势学科或土著传统学科(人多势众)人群的强烈冲击和挤压效果。俺能够有今天很不容易,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掠夺同事的。遭嫉妒 和 被拆台是难免的,但却是没有道理的。 l 诠释一个年轻人要独立发展,就要有心理准备这是一个充满艰辛的奋斗历程。需要依赖自身的实力和定力,甚至眼泪和牺牲。 l 人生是一个过程,真正的竞争对手是自己,最终成果较量也仅仅是在退休前的一刹那间,存在于你自己内心的感觉上(是否虚度此生)。 l 俺要求学生像俺一样做到:感恩、知足、埋头干活;屏弃虚荣心和浮躁心;洁身自爱,自强不息。以实力图生存,以贡献求发展;做人自然大气,处世换位思考,治学踏实纯正。 l 如果你达不到与俺相同的境界,或是不认同俺的理念,那么请你千万不要来打扰俺。俺也不差人。 (一)草创初期 走廊空地扎寨初期(门儿都没有!) 参照系:身边都是 0 。 快乐指数: ★★★★★ ~ 8 平方米的空地, 从第 1 只试管开始买起,白手创业。创业感觉强,虽苦尤乐。比较心理优势效应是支撑俺艰苦奋斗的原动力(见博文《科研十年路( 7 )适应(走廊扎寨)》)。 (二)成长初期 新建立初期( 周边最大开间和最好的实验室之一! ) 使用后期(画面示出 5 位师生日常工作座位拥挤易察枪走火!) 参照系:身边都是 2 以上。 快乐指数: ★★ 独立拥有一大间实验室( ~ 50 平方米 ) ,没有独立办公室 。 独立自主建立 了 基本 实验条件 ,达到自给 自己 状态,可 系统开展研究工作。 同时,从事高强度的本科生教学。苦乐参半。早期,学生很懂事,知书达理且求知欲旺,俺觉得再辛苦也很值得;后来,扩招泥沙俱来搅浑水的太多,俺开始感到无奈和沮丧。特别是,从 2002 年开始,要去 150 公里 外的珠海市异地校区高强度本科生教学,很辛苦,而且从此发现学生混学位现象已成为主流,感觉自己是在浪费生命,很痛苦(见博文《教学十年路》系列)。 多数不去 150 公里 外执行异地教学的人们,享受着 211 工程、 985 工程对土著传统学科(人多势众)或新兴强势学科的经费和场地等资源投入。特别是由 985 工程经费买卖引进的只做科研的人们,拥有 100~ 150 平方米 由单位出钱出力 装修好的实验室,外加 80~200 万科研启动费。 扩招本科生、研究生迫使学生实验课教室的空间扩大(从 20 平方米 开间,逐年打通墙体一直扩增到 100~ 300 平方米 开间,俺实验室周围相邻 的 房间 每年都 有 更新 工程: 打掉墙、装天花、铺地板 。 上述综合鲜明对比效应:在周围越来越大越来越豪华的环境下,俺实验室显得越来越小越来越简陋;在牛人(不知道真假?有境内外靠挂名兼职者以空牌位来抢占资源的)越来越多阵势越来越大的环境下,俺显得越来越不牛越来越像民科、个体户(嫉妒者私下对俺的辱称);研究生越来越感到压抑批量要求转导师。俺也越来越感到压抑开始发脾气。直到某一天,发生系统蹦盘死机(见博文《故事人生》系列)。 (三)平稳发展期 新建立初期(俺亲手施工和监工!) 使用完善中期(新装备陆续到位,新博士已经诞生了!) 参照系:身边都是 3 以上。 快乐指数: ★★★★★ 独立拥有幽雅办公室和大开间实验室( ~ 100 平方米 ), 装修 和 装备精良, 从事高强度科研 。 校长多次特别关 照 要 给 予 俺大力支持 ( 给年轻人提示: 当你努力 贡献的 过程 已 成为校长 特别关注的对象时,你 开始 什么都好办了) 。 通过在科学网上 学习 交流 经验 , 学会 忽略 (常称为宽容) 混的人和事。 凤凰涅磐浴火重生, 明白 人生 终极目标, 开始 享受 独自 快乐 科研 新感觉 (见博文《科研十年路》系列) 。
个人分类: 科研十年路|38538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研十年路(8)学生(岁月流痕)
艾云灿 2009-10-7 15:08
科研十年路( 8 ) 学生(岁月流痕) 本文( 8 ),回顾检讨与俺相处过的全体学生。学生是受教育者,又是导师科研团队成员。好学生是导师的得力助手,但是可遇不可求;由极少数不好的学生的过激行为带来的巨大伤害,是毁灭性的。开门招生(中国特色的应试选拔)无论好坏,既然招进来了,导师都得担当。本文冀望通过反刍和检讨学生、学校过程管理中的处置不当过程,呼吁规范研究生培养及管理政策的科学决策。 (一) 一张裸表 常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岁月如流水,而流水无痕。 又常说:谣言止于真相,止于智者。 俺却说:有时候,这些说法都不对。大凡格言警句,一般都是对符合统计规律的日常观察现象的提炼。但是,由特殊小概率事件所导致的个案,常常不服从统计规律。而俺又偏偏都撞上了。真倒霉。 举例说明。 这里,展示出一张关于俺实验室的全体学生名单和情况说明表。是 2008 年 1 月 3 日 8 : 00 一上早班应学校调查小组要求,临时准备提交给学校网上公开展示的,作为简单回应那个所谓的伤心博士 2008 年 1 月 2 日 19 : 00 (前一晚)在网络上散布的匿名诽谤。 但是,后来终于没有公开这张表。原因是,随着 2008 年 1 月 3 日 凌晨 开始(匿名帖子发出后 12 小时之内)无良网站和无良新闻媒体集团疯狂炒作的效应升级(有组织有预谋势头之凶猛超乎人们想象,甚至超过国安局能够控制的力度,在 24 小时之内迅疾充斥各大网站首页,乃至中央电视台,还波及北美和欧洲)。致使涉嫌犯罪的学生及众多无辜的学生在瞬间都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为了拯救他们的生存机会,不影响他们的人生发展,俺果断决定不公布这份名单和情况说明,同时要求学校扣押原计划公开发布的由部分学生自发联名签署声援俺的公开信。由俺独自担当,以斩断炒作,同时向中央内参报告。中央政治局常委及时批示,强有力地阻止了无良媒体发起的恶意炒作和事态扩大化的进程。 至今,这份名单和情况说明,在俺计算机中躺了 22 个月,也折磨了俺 22 个月,甚至它曾经一度彻底动摇了俺对中国人的人性和善的信心。今天,经过增删和调整之后,让它重见天日吧。也算做是对共和国教育史上重要历史事件的真实记录的一个侧面,还原事实本来面目。 俺坚信: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办主管的《科学网》、《科学时报》将永存,俺用心血凝聚在此的文章得以永存,可以昭示后人。 无厘头语: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好人坏人都会这样说。这份裸示表格,是过去多年来岁月流痕的真实记录。在反思中,面对它,俺内心感受的确很复杂,难以把握复杂因素。俺体会:俺、学生、家教、学校、社会,都是导致复杂因果互动、交互作用的综合因素,似乎还存在着看不见的拆台现象传统。俺难以把握如何区别和处理合理正当的转学申请?如何有效阻止拆台现象?有心人可以从这个具体样本中研究发现规律性的东西,以警示相关的方方面面。共同努力改善中国学术共同体的生存发展环境。 佛说:因果报应。作恶与从善,上天都看着呢。 入学 姓名 来源学校 类别 备注 1998 曾延辉 中山大学 本科生论文 同年考取本人硕士生 郑志新 中山大学 本科生论文 曾延辉 中山大学 硕士生 2001.6 毕业(放弃学位) 1999 谢海平 湘潭师范学院 硕士生 非俺本人招生录取。我从美国回来后与之相处半年即发现不能忍受其反复伪造导师签名私自从设备处领用物品,俺要求他自行转导师(历经周折后转到陆勇军,时无硕士生导师资格)。毕业多年后,他借势在网上化名Larvame煽动网民漫骂俺是精神病患者 2000 朱义福 中山大学 本科生论文 朱 爽 中山大学 本科生论文 黄礼潮 中山大学 硕士生 2003.6 毕业 尹德胜 安徽师范大学 硕士生 2003.6 毕业 曾晓华 江西农业大学 社会待业青年 硕士生 入学一年申请转外导师 (转陆勇军) 2001 潘子强 中山大学 本科生论文 同年考取本人硕士生 陈建民 中山大学 本科生论文 潘子强 中山大学 硕士生 2003.6 申请转硕博连读 姚艳平 河北科技大学 石家庄制药集团 硕士生 2004.6 毕业 傅新晖 汕头大学 硕士生 入学半年申请转外专业(因身体原因转植物,转施苏华) 2002 张 奕 中山大学 本科生论文 于 天 中山大学 本科生论文 陈嘉辉 中山大学 本科生论文 谢 梅 中山大学 本科生论文 黄 何 中山大学 本科生论文 卢志箐 中山大学 本科生论文 同年考取本人硕士生,因只有 1 个招生名额,故只接受她 1 人报考,但是在面试当天她宣布要转外专业(转植物,转欧阳学智),俺当年也拒绝招收其他调剂生 2003 汪 凯 中山大学 本科生论文 同年考取本人硕士生 汪 凯 中山大学 硕士生 2005.6 毕业。 3 年制,申请转 2 年制提前毕业。俺支持帮助他考取公务员。考虑到他有抑郁症候,俺还亲自给他写毕业论文,他以怨报德毕业 2 年后借势署名诽谤背后插刀煽动网民仇恨,差点置俺于死地 潘子强 中山大学 博士生 2007.12 毕业(硕博连读)。是钟英长挂名招生,放在俺这里培养做课题,因为要照顾汪凯改 2 年制提前毕业,他停止原课题和让题,故中途重新换题有延期。外界猜测他就是伤心博士,其实他那时已经毕业,俺正在考虑办理留校。他为人诚实厚道 黄礼潮 中山大学 博士生 是钟英长挂名招生,放在俺这里培养做课题,入学一个月申请转专业(转水产养殖,转何建国) 2004 魏 荧 华南农业大学 本科生实习 交流本科生 Stella 台湾成功大学 硕士生 港澳台生,自费兼读 钟晓琴 西南师范大学 硕士生 2007.6 毕业 欧艳华 昆明理工大学 硕士生 2006.12 毕业。 3 年制,申请提前半年毕业 李猛刚 长江大学 硕士生 入学一年申请转外导师(转陆勇军)。他是俺脚踢过的 A (因设备安全问题)。他为人诚实厚道 张 帆 兰州大学 硕士生 2007.6 访问硕士生毕业 2005 赵 磊 中山大学 本科生论文 同年考取本人硕士生 赵 磊 中山大学 硕士生 2008.6 毕业 楼 烨 合肥科技大学 硕士生 2007.6 毕业( 2 年制) 段丹华 广西大学 硕士生 2007.6 毕业( 2 年制) 荆丽丽 烟台师范学院 硕士生 2007.6 毕业( 2 年制) 张 一 中山大学 硕士生 2007.6 访问硕士生毕业 梁擎中 中山大学 硕士生 2007.6 访问硕士生毕业 龙良锟 中国科学院 博士生 2008.6 毕业 张 兵 中国科学院 博士生 2007.6 访问博士生毕业 张 彬 华南农业大学 博士生 入学一周申请转外专业(转水产养殖,转吕军仪,时近退休) 徐民俊 中国海洋大学 博士后 进站 1 年不能胜任学校中期考核要求,俺和学院书记共同做工作帮助调剂转导师(转周世宁) 2006 刘秋霞 华南理工大学 硕士生 2008.5 申请转外专业 (转生化,转贺雄雷)事件发生之前,她正在申请转导师 姚 健 烟台大学 硕士生 2007.9 申请转硕博连读 2008.5 事件发生之后被裹胁集体申请转外导师 (转刘玉焕) 李江涛 中国科学院 博士生 2008.6 访问博士生毕业 刘建福 天津商业大学 讲师 / 博士 2007.6 进修教师结业 2007 苏景萍 四川农业大学 硕士生 2008.5 事件发生之后被裹胁集体申请转外专业 (转药理,转许东晖) 王丹丹 山西大学 硕士生 2008.5 事件发生之后被裹胁集体申请转外专业 (转生化,转贺雄雷) 王 鹏 烟台大学 硕士生 2008.5 申请转外专业 (转昆虫,历经周折转胡建,时无硕士生导师资格)。他是俺脚踢过的 B (因抄袭撒谎问题)。他入学一个月屡次犯规,被俺惩戒教育。事件发生之前,他正在申请转专业或转导师,因涉及公费生与自费生身份问题,正在纠纷。学校判断是他发贴,他否定。在部分学生自发联名声援俺的公开信上也有他的签名 卢冬梅 齐齐哈尔师范大学 广州某制药公司 博士生 2008.5 申请转外导师 (转刘建忠)事件发生之前,她正在申请转外导师 顾 琼 中国科学院 博士后 专长植物化学,进站二个月申请转药物化学,事件发生之前,已经转药学院(转古练权,时已退休) 董 浩 吉林农业大学 讲师 / 硕士 2008.6 进修教师结业 陈 恬 成都医学院 副教授 / 博士 2008.6 进修教师结业 2008 陈亮亮 中山大学 本科生论文 同年考取本人硕士生 王 肖 中山大学 本科生论文 何剑彪 中山大学 本科生论文 陈亮亮 中山大学 硕士生 (校长特批破格) 陈 琰 中山大学 硕士生 2008.10 申请转进来本实验室(原为神经生物学专业) 彭建升 福建农林大学 硕士生 2010.6 访问研究生毕业 2009 汪 彬 长江大学 硕士生 高洁荣 太原师范学院 硕士生 周英彪 天津科技大学 博士生 (校长特批破格) 2010 彭建升 福建农林大学 博士生 张朝辉 河南农业大学 博士生 孙昀 皓 中国药科大学 硕士生 王 安 郑州大学 硕士生 李静逸 华中农业大学 交换生 Thomas 澳大利亚 副导师 上表中所列出的名单,是俺在中山大学十几年来亲自教导半年以上的所有学生(包括进修教师和博士后),无一遗漏。 从中不难归纳出几个基本特征: ( 1 )人数不多,是因为本单位长期限制俺的招生名额(包括长期限制俺的实验室场地空间)所致; ( 2 )但是,人员层次来源背景却比较复杂,是因为合作交流和承担课题任务要求; 这样的局面,的确对俺的耐心和管理水平都是极大挑战; (3 )这好比是一个火圈,俺只有钻这一项可选择。 即便如此,俺还要继续努力下去,因为日子还要过下去不是? ( 4 )经此网络匿名诽谤事件,俺本人元气大伤,涉案的学生胆寒心惊,那些无辜受牵连的学生们的人生之路会受一定影响(俺真诚呼吁用人单位不要亏待了俺那些已经在您那里工作并且表现好的部分学生); ( 5 )俺下定决心,将事实真相摊在光天化日之下,希冀改善师徒今后的人生环境,推动改革导致拆台现象传统的体制性问题; ( 6 )特别告诫学生:人生路上再也不要愚蠢到被人当枪使! (二) 第一次通报很客观 关于网友伤心博士所发《中山大学微生物专业艾云灿教授:请您不要再害人了好吗?》一帖调查情况的通报 文章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 编辑: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 2008-01-04 19:42   自网友伤心博士在天涯社区天涯杂谈版发表《中山大学微生物专业艾云灿教授:请您不要再害人了好吗?》一帖后,中山大学高度重视,组成调查小组迅速对事件展开调查。   经与艾云灿教授以及艾教授指导的在读研究生、进修人员和部分转出的研究生个别谈话后,调查小组了解到,《中山大学微生物专业艾云灿教授:请您不要再害人了好吗?》一帖中所描述的情况有一定根据,但也有部分内容与事实有出入。(如文中提及一位同学要求以硕士毕业不被同意。自己要求退学,事实是该同学因其家人要求继承产业而主动提出退学。艾教授考虑到他已有多年的科研积累,现在放弃比较可惜,因此建议其以硕士学位毕业。又如,学生父亲下跪一事,与事实不符。等等。)   事情发生后,调查小组从艾教授实验室的学生中了解到,艾云灿教授有较高的学术追求,对所有实验室成员包括自己的要求都非常严格,每天都亲自动手做实验到很晚。因为承担多个国家重大课题,艾教授科研压力非常大,由于缺乏与学生的有效沟通,教学方式过于简单,导致跟部分同学关系紧张,对个别同学采取了粗暴的对待方式。艾云灿教授本人也承认,自己以粗暴的方式对待学生是非常错误的,他已向学生道歉,并表示愿意再次为此道歉。   学校要求全体教师引以为鉴,在严格治学的同时,要更加注意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善待学生;更加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希望大家共同为大学营造一个师生和谐的治学环境。目前,已发现有人冒用艾云灿教授及其学生的名义在网上发帖。如天涯社区天涯杂谈版以 ID 艾云灿为名所发《致伤心博士》一帖,经向艾教授求证,此帖非他本人所发。特提醒各位网友注意。 第一次通报,是由校长亲自主持、会同多位主管校长和书记、与学校调查小组经过反复讨论斟酌成文,并经过俺本人最终确认之后,再对外发布的通稿。在尊重事实,保护学生生存和发展机会,暂不公布细节的前提下,对社会公众有个基本交代,以平息舆论炒作。是学校处理突发事件的比较成功的做法范例之一。 (三) 第二次通报很混帐 关于网友伤心博士《中山大学微生物专业艾云灿教授:请您不要再害人了好吗?》一帖调查情况的再次通报 文章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 编辑: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 2008-01-08 17:24   自网友伤心博士在天涯社区天涯杂谈版发表《中山大学微生物专业艾云灿教授:请您不要再害人了好吗?》一帖后,中山大学高度重视,组成调查小组迅速对事件展开调查。在 1 月 4 日 发布了调查通报以来,学校继续深入调查了解,现就有关情况再次进行通报。   经过进一步沟通,艾云灿教授对事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7 日,艾教授以书面道歉(见附件)的方式,向学生表示歉意,并表示将会吸取教训,善待学生。学校也会继续关注艾教授在学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学校认为,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严谨治学是学校一贯的主张。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学校坚决反对教师以粗暴的态度和方式对待学生。本次艾云灿教授的事件,只是个别事件,不能代表当前高校师生关系的主流。学校努力通过这一事件吸取教训,推动相关方面的制度建设。尤其要在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中,在努力营造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的同时,完善对于教师和学生的权利与义务的规范;设立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为确保和维护学生权益提供制度保障;进一步完善研究生转学机制;制定对师德师风进行考核的更具操作性的条例;设立面向研究生导师的专门论坛,提高导师对于师德和研究生指导艺术的修养,加强对导师训练学生的规范性指引,为导师与研究生共同成长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附件: 道歉与反省 艾云灿   几天来的网络事件,不仅冲击了我的正常科研与生活,也极大地触动了我的思想。冷静思考事件的来龙去脉,其中夹杂着许多一时难以把握的复杂因素。但是,觉得自己以往在对待学生方面,确实有许多不够理性甚至过于粗暴的言行,造成了对一些学生的诸多伤害。对此,我深深地自责并向学生表示真诚的道歉,也希望广大网友给予理解、谅解和包涵。   这一事件对我而言,是一次反省的机会。它促使我思考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如何才能当好一名研究生导师。以往,我主要的注意力几乎集中在科学研究上,以为这是为师者的根本,却忽视了对学生给予应有的尊重,也不善于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更没有意识到会给学生造成伤害。这次事件对我震撼极大,促使我开始反省以往的行为,我深深地认识到,要当好研究生的导师,仅仅有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不够的,还必须学会爱学生,学习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艺术,提高自己管理学生的人性化水平。我衷心地感谢学生通过这一事件给予我的帮助,也感谢学校和学院领导对我的帮助和疏导。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吸取这一次沉重教训,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努力践行学校关于善待学生的办学理念。我衷心地祝愿学生们在未来的学业与事业中更加健康成长。 第二次通报,是由学校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主持,会同生命科学学院主管研究生工作的党政领导等,面向学生具体组织实施的。现在,俺指责这个通报很混帐,是基于以下理由: ( 1 )本来,学校领导层在基本了解事实真相之后,特别是本学院院长与俺共事十几年,对俺的人品学识都很敬重,由他组织调解简单事件应该很快平息。随后,根据媒体恶意炒作事态发展迅速,俺提醒和建议,学校领导层也意识到突发事件有可能转化为公共危机事件,我们考虑多方面配合做工作,集中全校力量化解危机。在校内,主要是从安抚学生情绪的角度出发,从技术层面解决问题,决定由学校研究生院主持、生命科学学院具体配合,面向学生实施操作细节。 ( 2 )同时,为配合学校工作大局,俺主动向学校调查组提出由俺单方面道歉来平息外界舆论炒作,并且解救涉嫌学生,鉴于局势的复杂性及当时俺的心理伤痛,俺授权给学校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授),由他根据全局整体情况来定调和起草道歉框架初稿,然后俺修改和确认,报学校审核之后,再由学校公开发布。(这些都是单位公关危机处理的基本常识步骤不是?)。 ( 3 )但是,真没想到,最后发布通稿时,又额外增加了一段文字没有给俺通气。俺认为,正是因为这段煽动性文字体现出来的模糊性和情绪化,考虑很不周到,激化了局势,特别是 学校也会继续关注艾教授在学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设立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为确保和维护学生权益提供制度保障;进一步完善研究生转学机制;制定对师德师风进行考核的更具操作性的条例 等文字很刺眼,这不是在煽风点火、火上浇油吗? ( 4 )前后 2 次通报,后一次的立场巨大摇摆转换如此突然,逻辑性和情感性转换如此突然,将学校立场置于很暧昧的位置,更加激起社会媒体穷追猛打的欲望,也诱导学生认为是在暗箱操作,从而把俺的形象定格在校内外学生大规模讨伐的靶位上。这些是出乎组织实施者意料之外的连锁反弹。 ( 5 )因此,至今,许多同事对于招生培养和管理学生都心有余悸,而这些将直接影响学校的学风,最终将损害中山大学毕业生的整体利益(比如,用人单位质疑中山大学放水环境中毕业生的学术质量回避录用)。估计,学校在平复这种心理阴影的深度影响局面方面,还需要很多年来努力。 ( 6 )总之,这是一个很不专业、很失败、很伤人心的处理方法和典型案例。它反映出有关方面、有关人士的确缺乏驾御全局处理危机公关的职业能力(或个别当事人员心术不正),也使得学校的全盘工作陷入被动。不久,学校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有关职能部处、生命科学学院等主要负责人全部被免职或调离。 (四) 制定研究生培养和管理政策不能随心所欲 很不幸,俺为突发事件和混乱局面做背书和背骂名,当然,首先是俺教徒无方,咎由自取。但是,事件之后,学校又应该从中吸取到哪些教训来改进制度层面的缺陷呢?俺认为,在学校层面上至少应该检讨以下几个方面: 为什么忽儿 3 年制,忽儿 2 年制,忽儿又 3 年制? 为什么忽儿公费,忽儿自费,忽儿又公费? 为什么忽儿要求严把质量关,忽儿又要求大面积放水? 为什么忽儿规定学生可以按照程序申请,并且经过逐级审核批准之后的转导师、转专业、转学院,忽儿又把新帐旧帐全部记到导师个人头上?在制度设计层面上,应该注意如何区别处理合理正当的转学申请?如何有效阻止拆台现象传统?如何维护导师合法权益? 为什么重大改革不讨论、不论证,朝令夕改仓促行事?为什么因为政策的制定随意,执行过程中矛盾百出,诱导出重大事件之后却只能由导师做替罪羊?在导师直接面对学生矛盾时,管理者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责任角色? 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检讨,任其深度发展无序泛滥,很可能诱发更大事件,导致许多导师从此拒绝招生,或考虑转行远离当下中国最危险的职业之一教育行业。因此,危害研究生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体制性问题必须解决。 但愿俺曾经高姿态承担屈辱的壮烈之举,能够唤醒有识之士的良知,对共同促进革新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的弊端真正有所值!
个人分类: 科研十年路|32124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研十年路(7)适应(走廊扎寨)
艾云灿 2009-10-5 20:42
科研十年路( 7 ) 适应(走廊扎寨) 本文( 7 )讲述自己经历的真实故事,是关于适应环境和生存发展的杂感。忠言逆耳,多次修改,犹豫数月,还是决定发表出来。故事中叙述的主角是俺和中山大学,不妨一般代表性俺代表雇员,中山大学代表单位,举一反三,可适用于当下的中国。无穷无尽的 XX 计划、工程(名字可以不停地改变)都可依次类推。俺基于自己的真实经历呼吁善待已经拥有的人力资源,什么时候我们真正懂得了以人为本,什么时候我们具有了正确的人才观,什么时候我们真正贯彻执行科学发展观,什么时候中国才可能有真正的大学。古训将心比心和以心换心是待人处世之根本,也应该是单位增强凝聚力和生存力之根本。 照片显示俺最初的实验室。找不到门儿?对头。它本来就没有房间。 这是俺 1995 年来中山大学后能够找到的一块空地。在老教学楼走廊回旋处阳台有一方空地约 8 平方米 ,它就是俺执行从山东大学带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实验室,俺从第一支试管买起 白手创业。俺不讲排场的,尽管俺在求学时见惯了装备精良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但是俺看眼前简陋的走廊足以扎寨起步了。这就是人才的气魄。 就是这个破落的走廊之地,却带给俺 ★★★★★ 级的精神愉悦。因为,当时还是买导弹的不如买茶叶蛋的年代,学校参照系很小,整个校园内具有教授和副教授职称的人数不多且大多已年迈,主要靠在外延揽横向课题赚钱补贴家用(当时中山大学很穷,它给予俺副教授待遇年薪是 265 元 / 月 12 月 =3180 元 / 年),除了极少数不上课、不教学的所谓专职科研人员有一个很小空间做实验室(却大多无课题)外,绝大多数人都不做科研。一般年轻人还纷纷挣扎着读在职博士生。相比之下,俺年青、高学历、高职称、有课题、有钱、有空地,能够在自己地盘上做主,那叫有盼头,当然很开心。这就是比较心理平衡效应。 学校指定给俺的任务是教学(不希望俺做科研)没有办公室,在别人屋子里放着一张简陋办公桌,要俺夫妇俩共用。俺夫妇俩艰苦奋斗把《微生物学》课程建设和教学不是搞得很有声有色么(见博文《教学十年路》系列)? 俺的职业科研,就是在学校提供的三无环境(无实验室、无办公室、无办公桌)中完全凭个人兴趣发展起来的。就是在这个三无环境中起步,俺把科研不是搞得有声有色么(见博文《科研十年路》系列)? 现在,回过头来看,十几年光阴荏苒,俺不胜感慨唏嘘。 (一) 平衡 古训:人不患寡,而患不均。无论大小,凡是团体政治事务,说到底都是一个平衡问题。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单位(可改换成为任何全称称呼的),制定政策时,长官意志突出,本意可能是想要通过宠一小撮,树立榜样,来刺激绝大多数人去效仿的。但是,结果常常得罪了绝大多数人,甚至连那些被宠的一小撮人也不买帐,常常是拂袖扬长而去。 政策制定者没有平衡概念,甚至为了所谓的政绩一相情愿地想当然,难免出现顾此失彼,见 X 忘 X 。当参与游戏的知识分子终于明白自己只不过是被政绩玩弄的一棵棋子时,真正有才华的知识分子还会陪着玩下去吗? 中山大学(是中国大学的一个缩影)里反复上演着此类古装戏。演戏的人与看戏的人常常分辨不清楚对方。此一时,彼一时。当俺被引进时,俺是演戏的;当后人再被引进时,俺就成了看戏的。经过一圈折腾下来之后,俺发现浪费了学术青春,真后悔不该来到这个地方。 窃以为,天下本来没有事情,但是,当人为地制造颠覆基本序列,反复重新洗牌和拉大差距之后,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就会接踵而来了。所谓的人才政策就是如此。坚持不折腾,对指导人才工作的现实意义尤为突出,影响更为深远。 (二) 引进 经过 211 工程( 1995 年开始)、 985 工程( 1998 年开始)国家的大量投入,学校逐渐暴发起来了。现在它可以轻易动用数千万元去买人挖人。人们看到那些花费巨额经费引进来的(很滑稽地,特指在特定时间、由特定人、引进特定人、作为完成特定 XX 计划的指定考核指标),才是所谓人才。俺这样早进来的人才,就不是新引进人才了。人心如明镜,正是象俺这样的一批先到者的具体贡献才给原本已穷困潦倒的学校挣来了学术声誉和新的资源条件,使得穷单位现在挖人才有了新资本。 十几年来,一拨一拨地进来,又一拨一拨地先后离去(未到聘期不辞而别);也有见到一批一批地被挖进来,又一批一批在此地发达(升格后)再被别的单位挖出去 虽然,每个交易都是国家财政买单(是 211 工程、 985 工程规定的建设指标),但是,除少数被买卖者自己赚了知名度外,其实都很伤元气的(老百姓说:搬一次家犹如失一次火般很折磨人的)。纳税人(包括俺在内)则充当了冤大头。 几个回合下来,忠诚度基本没有了,格局变得越来越小了。明眼人心里都很清楚:学校不仅落得鸡飞蛋打一场空,还严重伤害了校园内的主体感情,流失了单位员工的忠诚度,扰乱了校园的价值观人们体会到了实干不如巧换!于是,满眼都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窃以为,大学不能这么办。如此团体价值观和怨天尤人之气,怕是神仙来救也难起死回生,如果这种游戏继续玩下去,谁也无力振救它一路下滑的趋势了吧。 其实,大家都明白,用 211 工程 985 工程的钱挖人,根本就是自上而下倡导的游戏,它要求考核的第一指标就是你单位新引进了多少人?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挖人真的非要用钱不可吗?吸引新人一定要通过偏心投资来抬高新人和贬低旧人、打压现有人员的生存空间的方式实现吗? 窃以为,引进人才是重要的,但是不要搞成运动。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坚持科学发展观才是硬道理。善用难得的国家资源,实现单位人力资源效益的增值化,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决策者的去政绩化(去私心)。 (三) 忠诚 俺早年就是中山大学从华中农业大学挖来的。俺是经过母校校党委决定一定要截留住的潜在掌门级人才(见博文《科研十年路( 2 )人才(名门正派)》、( 3 )游学(天高云淡))。顺便说,俺母校对于花钱买人不感兴趣,他们更相信依靠自己培养的人才,至今为止那里产生的院士数量和质量是中山大学望尘莫及的,全部是母校自己培养的,绝不搞双聘院士充门面。 那个年代,最大的人才政策就是国家博士后政策,帮助俺实现了转移(见博文《科研十年路( 2 )人才(名门正派)》),中山大学因此不花一分钱( 1995 年进入广州市要交巨额城市增容费的),就把俺挖来了。之后,给俺的待遇是什么呢?几乎没有。俺给它的贡献是什么呢?有目共睹(见博文《教学十年路》系列、《科研十年路》系列)。这就是忠诚。 诚然,当时不是它不想给俺,而是它实在穷得叮当响,没有什么拿得出来。 1995 年还没有搞 211 工程,更别提 985 工程,教育部所属高校都是穷字了得。高校筒子楼就是当时教育部系统穷酸像的真实写照。已留校工作的博士夫妇们还住着集体宿舍(生小孩都难上户口)。当年广州大学、广州工业大学(省市属财政支持)等的福利待遇都要比中山大学(部属财政支持)高几个档次,吸引很多有才华的年轻人纷纷跑到待遇好的省市属大学去了,足见当年的中山大学之窘相该有多惨。在如此困境下,俺一来这里就入住久留的二房一厅,这就是相对优待。 于是,俺 1995 年在中山大学报道的当天,就被合同服务期满十年它担心俺跳槽。几年之后,当俺被买房时,再补一张被合同服务期由此顺延十五年!俺想好个乖乖,这两份合同前后二十五年下来,俺真该退休啦。好在俺在经历了 6 年没有人事档案的磨难后,已没有三心二意了,原本就打算在此地干到退休的。 可是,特别滑稽的是,它又单方面跟俺变更合同了,从 2003 年起改为三年考核一聘,有权解聘。它认为:随着钱越来越多,被挖来的人越来越多,它需要腾位置了,它可能推测如果俺离开此地就没法活下去了,故以为吓唬吓唬俺,就能逼俺更加卖命的干活了。事实上,正好相反,没完没了的短聘期和考核行为,让俺这样有定力有实力的人都难免感到力不从心和心烦意乱。做学问如同种庄稼,总是会遇到大年和小年的,俺过去竞争项目很成功,但是不能保证没完没了的短期聘期考核期内都是匀速增长吧?俺有兴趣做长线的原创性工作,怎么应付在考核期数篇数、算点数的游戏呢?能否考虑设置备选方案?俺宁愿选择在十年内算平均数(俺是真人才无疑,不是每年都有贡献也是真),宁愿干脆放弃额外奖励,但是请别再来打俺的基本职称待遇的坏主意行不行(俺还要养家糊口)?俺多年前达到中山大学教授水平(全校打擂台竞争聘上的),在此努力多年后却达不到教授水平了?即便是果真如此,那也不是俺的错中山大学把引进的真正人才挤兑成了下岗工人不应该感到可耻吗?这就是瞎折腾。 其实,千万别误会俺是在求中山大学。俺至今依然属于该校的优质员工方阵的前五分之一,在许多硬指标上俺依然遥遥领先,依然是有实力有底气的。俺还没有那么老,不至于老到找不到地方养老吧?俺也没有那么笨,不至于笨到越活越糊涂吧?俺 19 岁考上国家重点大学、 29 岁获得国家重点学科博士学位、 39 岁晋升国家重点大学正教授,现在不到 49 岁,已经周游世界云游著名大学若干,还处在上升期的(见博文《科研十年路( 2 )人才(名门正派)》、( 3 )游学(天高云淡))。俺是货真价实的正牌行货,国内外能去的地方多着呢。如果俺是个追名逐利之人,很早就不辞而别远走高飞啦。 另外,有一种假设是:它认为现在有钱了可以挖到比俺更强的人来替换俺。国内外的朋友想想:以俺作为参照系,面对一个翻脸不认人的暴发户形象单位,你如果神智正常,就应该明白 3 个基本问题:( 1 )如果不到 50 岁,你的生存力和竞争力比俺强吗?( 2 )如果过了 50 岁,你还敢来这个单位吗?( 3 )如果的确比俺强,又比俺年轻,你为什么还要来步俺的后尘呢? 在前述博文中,俺交代过承受了 6 年没有人事档案的痛楚和待遇。本文只是些许聊聊中山大学是怎样招待俺的,而俺是怎样不计较得失利益的。当然,为了照顾校友感情,行文中俺不会太鄙视学校势利眼。这些都是真实历史。这种频繁打乱现有序列并人为制造反复洗牌拿全体在职在岗人员开涮的浅薄游戏,也只有那些号称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中国大学才会乐此不彼。虽然高声叫嚷着要与国际惯例接轨,其实它们还没有真正弄明白什么是大学正轨,更不懂得大学管理与企业管理有什么根本不同。 俺《科研十年路》系列博文所讲述的故事,就是一个局部例证。俺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阐述一个主张:国际惯例都是大学不能按照企业化管理;是真人才,肯定不需要花钱的,因为他自己能挣钱;是真人才,你真诚待他比用钱买通简单有效得多;只有你待他真心,他才对你忠诚;只有不制造颠覆基本序列反复洗牌,才能让人才潜下心来做他们感兴趣的事情。无论是已经进来的,还是准备进来的人才,大家最终都会看明白想明白真正在乎游戏规则和环境公平。 窃以为,从系统顶层设计角度看,企图通过偏心投资来抬高新人和贬低旧人、打压现有人员生存空间的方式来实现吸引新人换旧人的目的,无异于自废武功、自毁人心、自破凝聚力、自残战斗力。这种瞎折腾,当属智者所不为。 (四) 公平 俺常常听到一种声音:中国教授的平均水平只有外国助教水平 俺淡淡回道:没有可比性。以外国教授的平均水平来到中国,在中国提供的三无环境下,很可能连助教都做不好,甚至根本就存活不下来 俺常常听到另一种声音:现在,中国大学有钱了、有环境硬条件了,所以要大批引进外国教授 俺淡淡回道:不合逻辑。中国教授刚刚拥有了良好的环境硬条件,为什么不先给本土教授一些发展机会,暂且看看他们的真正竞争力如何? 只有本土教授发展好了,才可能真正赢得国际友人在此长期栖息。 是真正的共同发展做大做强,而不是趁机大换血。否则,在短期虚假繁荣之后,任何单位都终将面对人去楼空徒嗟唏 俺常常被教育:要有团队意识,为了建设世界一流,要敢于牺牲自己的利益 人性却告诉俺一个基本道理:真荒唐。都快要把俺整下岗了,单位(可以改换成任何单位全称称呼)的发展前景即使真的像描述的那样再好、再好、再再好,又跟俺有什么关系呢? 俺不傻。
个人分类: 科研十年路|30462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研十年路(6)聚焦(研究方向)
艾云灿 2009-9-22 23:12
科研十年路( 6 )聚焦(研究方向) l 本文为 2005 年版招生广告,现修订版( 2009 ),长期有效。 本导师特征自画像: l 本人不做工程项目,也不接体力活型课题。以学术型课题为主。 l 本人招学生不是招劳动力,不需要打工仔。没有雇佣关系。 l 本人属于全自动型的。动脑动手泡实验室是俺的强项。 l 本人不依赖学生教俺新东西,也不依赖学生干活。 l 积极主动有创建的学生完全可以自己做主的。 l 被动的学生若不找俺,俺也不太搭理的。 l 俺做科研纯粹是为满足自己的兴趣。 l 名额和精力有限,宁缺毋滥为妙。 l 缘分最重要。非诚勿扰。 艾云灿教授 分子微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实验室 Molecular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Laboratory (MMBL) Lssayc@mail.sysu.edu.cn(Office ) 研究生招生学科 // 专业方向(相关背景): 071005 微生物学 // 01 微生物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 ; 04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遗传学、微生物药物学) 071021 生物技术 // 03 微生物药物与制药工程 (微生物生理学、发酵工程、生化工程、有机化学、波谱学、结构化学) 071022 生物信息学 // 05 微生物功能基因组学及生物信息学 (数学、计算机与软件工程、生物信息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 聚焦研究方向与兴趣: 1 Genetic Engineering and Protein Engineering for Novel Microbial Enzymes Enzymes are not only common components of life cells, but essential roles in modern biotechnology and industries even biomedical uses. Novel enzymes with Thermophilic or Psychrophilic nature from marine microorganisms are particularly interested by our lab. We have screened out thousands of strains (STRAIN BANK DATABASE). Currently we are doing gene 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s (GENE BANK DATABASE), gene expression and mutations focusing on improving their properties and stud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ucture and function. Some specific enzymes relevant to biomedical materials and pharmaceutical uses are given highly priorities. Representative references: Yun-Can Ai, David B Wilson. Mutation and expression of N 233C -D 506C of cellulase Cel6B from Thermobifida fusca in Escherichia coli . Enzyme and Microbial Technology , 2002, 30: 804-808. ; Yun-Can Ai, David B Wilson. Positional expression effects of cysteine mutations in the Thermobifida fusca cellulase Cel 6A and Cel6B catalytic domains. Enzyme and Microbial Technology , 2003, 32: 331-336. Matsuo K, Watanabe H, Tate S, et al. Comprehensive secondary-structure analysis of disulfide variants of lysozyme by synchrotron-radiation vacuum-ultraviolet circular dichroism. Proteins - Structure Function and Bioinformatics . 2009, 77: 191-201 Zhang Y J, Cremer P S. The inverse and direct Hofmeister series for lysozyme. PNAS , 2009, 106: 15249-15253 2 Molecular Biology for the Marine Ecosystem of Bacteria-Bacteriophages Bacteriophages are currently interested by leading microbiologists worldwide because of not only their pioneering models for the earlier development of molecular genetics and molecular biology but many special considerations for the bio-safety / anti-bioterrorism and even the final way of combating over infectious bacteria with antibiotic resistance. Our lab is a member of an international network, The Bacteriophage Group, which has been introduced by Science . We have screened out hundreds of strains from marine environment (BACTERIOPHAGE BANK DATABASE). Currently we are doing characterizations of key gene islands (GENE BANK DATABASE) focusing on improving their application aspects concerning of bio-safety and of novel bio-agents for replacing antibiotics (i.e. Bacteriophage Therapy), and studying the horizontal gene transfer and genomic co-evolution mediated by mobile genetic elements within the ecosystem of bacteria-bacteriophages, in which all techniques of database and bioinformatics are intensively used and several house-keeping databases and software are being uniquely developed. Genome sequencing and bioinformatics for some unique bacteriophages are being initiated. Proteomics for identifying key functional elements is heavily used. Representative references: Phages: Their role in bacterial pathogenesis and biotechnology. Matthew K. Waldor, David I. Friedman, Sankar L. Adhya. ASM Press , 2005; Yun-Can Ai, Fan-Mei Meng. . Science Press , 2007; Pedulla, M. L, , R. W. Hendrix, G. F. Hatfull. Origins of highly mosaic mycobacteriophage genomes. Cell . 2003, 113:171-182; Chun J, Grim C J, Hasan N A, , Colwell R R. Comparative genomics reveals mechanism for short-term and long-term clonal transitions in pandemic Vibrio cholerae . PNAS , 2009, 106: 15442-15447 3 Molecular Mechanism for the Antibiotic Resistance and Models for Drug Screening The problem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by infectious microorganisms is drawing back the human being toward the dark age before antibiotics era. This is becoming a hot topic worldwide and has become into one of the priority issues by the WHO and CDC. An international network, ROAR, was recognized in the U.S.A. in 1999. Our lab contributed as an external member to the network at the stage of ROAR II project. We have screened out thousands of strains from marine farming environments with antibiotic resistance (STRAIN BANK DATABASE). Currently we are doing 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gene islands with 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 BANK DATABASE) focusing on finding novel mechanism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and studying mechanism of horizontal gene transfer and genomic co-evolution mediated by mobile genetic elements, and creating novel models for screening novel antimicrobial drugs, in which all techniques of database and bioinformatics are intensively used and several house-keeping databases and software are being uniquely developed. Representative references: Ivan Gusarov, Konstantin Shatalin, Marina Starodubtseva, Evgeny Nudler. Endogenous nitric oxide protects bacteria against a wide spectrum of antibiotics. Science , 2009, 325: 1380-1384 4 Novel Antimicrobial Drugs from Marine-derived Microorganisms An emerging issue for the scientific researches and for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ies is to find out novel antimicrobial agents to overcome the infectious disease, which is the number one killer in the world. The microbial metabolic products from marine microorganisms have been regarded as novel sources. With our novel models of screening system in hand, we have screened out a number of strains with strong inhibition effects to those strains with multiple antibiotic resistances. Currently we are using state-of-the-art techniques of genetics, biochemistry and functional gene analysis as well as modern methods for fermentation optimizations and instrumental analysis to produce and characterize microbial metabolic products, and applying molecular genetic techniques to elucidate how these antibiotics act in those cells with multiple antibiotic resistances at molecular level. Some unique bacteriophages are being developed as novel bio-agents for replacing antibiotics as well. Representative references: Fischbach M A, Walsh C T. Antibiotics for emerging pathogens. Science , 2009, 325: 1089-1093
个人分类: 科研十年路|25849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研十年路(5)宏观(科学问题)
艾云灿 2009-9-14 18:14
科研十年路( 5) 宏观(科学问题) l 俺博士后出站就隐居起来了。十余年间很少有人知道俺在做什么? ^_^ l 同门师兄弟关心俺的学术发展:你在那里(中山大学)能做什么呢?促使俺理性地分析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领域的历史、现状,寻找切入点和突破口,希望能溶入到主体人群中去,找到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现在俺明白了脱离中国微生物学学科领域的三大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见博文:《科研十年路( 2 )人才(名门正派)》),真的很难做事。 ^_^ l 中山大学有个生物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早年利用赤眼蜂治理农作物害虫(称生物防治)。后来发展到利用微生物(细菌和病毒)治理农作物的有害昆虫(与人类健康无直接关系)。另外水产养殖队伍人数众多。广东省海岸线最长,强调发展海洋产业,俺在所受的专业训练背景基础上,考虑从食品安全(食品微生物学)和生态安全(医学微生物学和微生物资源多样性)角度,发掘海洋微生物资源,探索微生物防治的新途径。当时,只能悄悄进行,因为有点虚而化,同行不一定能够理解俺的着眼点。当俺在瞎折腾时,那时没有什么食品安全问题冒出来,国家没有想起来要搞国家食品安全重大专项。 ^_^ l 俺在生命科学相关领域内参加会议活动很少,偶尔参加几次,不是在家门口或校园里盛情难却,就是政府部门指定不得缺席。俺理解为捧场例如在广州留学生交流会上举办广东省青年科学家论坛,做大会邀请报告是科普。主管省长致开幕词,临场俺敢推辞说俺不想发言吗? ^_^ l 几次会议邀请报告串起来,促使俺将过去 10 余年来的工作进行粗线条小结。有趣的是,分别在多个场合听到过俺系列报告的同行戏称俺为十年磨一剑总是在打雷不见下雨。他们建议:你就正式发表吧,省得要换多个地方一一说去。 ^_^ l 于是,俺按照时间顺序整理会议报告摘要,串起来就形成了一篇综述(附件 综述PDF :《热带海洋学报》, 2006 , 6 : 80-84 ),真实记录了俺 10 余年来对新的学术领域的摸索和发展的实践轨迹有布朗运动,也有靶向运动。因为是简单摘取有关会议的报告提纲或摘要汇编而成,难免有点唐突,权且算做是一个阶段性自我总结吧。 ^_^ l 本单位对于俺的学术观点和实践活动有所了解,被使用频率很高。在单位论证学科发展重要性的正式报告中,大段抄录俺的原始文字例如,在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前夕(前 2 次评估都是黄牌),紧急申请将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字更改为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申报和验收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申请立项 985 工程项目等有关学科建设过程中 。通常关于俺工作内容的描述出现在前言部分借以强调叙事的宏大性、必要性和重要性,特别是强调与地方重大需求相关和学科领域前沿发展趋势相关的(文稿写作组的笔杆子们擅长舞文弄墨),但是在具体落实建设内容部分(确定具体的分钱、分资源方案)则是只字不提俺了,却改成许多不相干的别人的名字(俺理解这就是时下流行的包装术)。因为从来没有把俺的东西落到实处,所以俺理解不能当真,就不要指望俺配合,俺也没有耐性从头补习教化那些原本不相干的别人学习领会俺的学术思想。各走各道吧。 ^_^ l 因此,俺有自知之明虽然俺实验室在过去 10 余年时间里系统考察了中国南海近 10 , 000 平方公里的典型海域,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数据资料和生物资源材料,但是俺连中山大学的同事都不能影响,惶论中国 。不过,当时正式发表该文时,匿名同行专家审稿人没有建议要俺改题目和名称,现在只是转载,将就着使用原标题吧。如果有读者感到有所唐突和冒昧之处,请您海涵和批评教育(您可以使用 LSSAYC@MAIL.SYSU.EDU.CN )。 ^_^ l 一般读者,请您权当是俺写给中山大学当局看的俺是想现身说法强调:人才不能靠包装,学术包装行为不道德,不符合科学发展观;发展新的学术领域方向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长期坐冷板凳的定力,需要抛弃以 SCI 论文驱动的急功近利,需要时间、人力、物力和专业悟性的长期积累甚至自我牺牲;能够有定力和实力敢于发展新的学术领域方向的人,不可能不是真正的人才;并不是任何人都有创业能力的,不是任何人都适合发展新领域方向的,通过包装操作在半道上抢别人领域的学术打劫行为很不人道效果也很不好。 ^_^ l 由此,希望中山大学当局今后在分配校内资源(等价于天上掉馅饼)时考虑给俺正名和分点油水,让俺发展起来利国利民利广东省利中山大学就更好。 ^_^ l 恳请同行专家在考虑新一轮国家食品安全重大专项时,考虑吸纳俺俺是科班出身长期从事相关领域研究;在食品微生物学和医学微生物学专业领域训练有素(见《科研十年路》系列:( 1 )概述(数字影响)、( 2 )人才(名门正派)、( 3 )游学(天高云淡)、( 4 )微观(理论基础));在多学科交叉领域和综合研究手段上有一定优势且掌握着大量核心生物资源(后续博文叙述)。您可帮助俺更上一层楼,俺用性命担保:做本份事情、尽专业责任、对民族忠诚、当一员令您喜爱和信任的南方偏将。 ^_^ ------------ 以下内容篇幅较长非同行读者可以不读了 ------------- 关于发展我国海洋微生物学及微生物技术的 若干思考与实践 ①② 艾云灿 (中山大学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275 ) 本文综合介绍我们近十年来关于中国海洋微生物学及微生物技术发展策略的思考与实践。内容涉及:( 1 )学科内涵与外延;( 2 )近海与远海研究定位策略;( 3 )全局性几个关键科学问题;( 4 )近岸关键区域示范的选择与实践;( 5 )海洋生物技术产业化与生物安全及生态安全策略研究。 海洋微生物学 海洋微生物技术 发展战略 生物安全 生态安全 Strategy and practice for development of marine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in China AI Yun-can (State Key Lab of Biocontrol, Sun Yat-sen University , Guangzhou 510275) Abstract: The strategy and practi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arine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in China were introduced on the basis of chronic activities by our lab over years. These include the inner contexts and expanded aspects of subjects, strategy for locations of deep sea and costal areas for research, global science key questions, selection and practice of models in typical costal areas, and strategies for bio-safety and ecological safety researches in the High-Tech development of marine biotechnology. Key words: marine microbiology, marine microbial technology, strategy for development, bio-safety, ecological safety 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No.39870579; No.30270064; No.40370046 )、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教育部回国留学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 2005B20501001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No.031624 )、中山大学 985-II 期资助课题。 ② 本文部分内容曾在粤港台海岸海洋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 1999 )、广东青年科学家论坛( 2000 )、香山科学会议,第 225 次( 2004 )、香山科学会议,第 231 次( 2004 )、丹麦 - 中国海洋环境科学及生物技术研讨会( 2004 )、中国科协学术年会( 2005 )、 863 计划海洋生物高技术论坛( 2005 )邀请报告。 中国海洋微生物学学科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外延到内涵的必然阶段。长期以来,国内微生物学专业中海洋微生物学或海洋微生物技术不是主干分支科目;海洋(水产)大学海洋生物学专业虽然设有类似科目的课程教学,但是缺乏微生物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体系支撑。当时曾一度跟踪美国 WHOI 的海洋微生物学研究团队,后来发现也不景气。充分体现了海洋微生物学长期冷门的事实。我国在九五期间于 1997 年启动了 863 计划海洋生物技术领域,项目指南中增列 818 (海洋监测)和 819 (海洋生物技术)主题,项目招标内容涉及到微生物应用,吸引了更多学者进入该领域。应该说对促进该学科的发展进步起到历史性的推动作用,但是无庸讳言该计划局限于起步阶段的现实需要和综合国力的实际情况,主要着眼于近岸海域的相关生物技术产业化发展中的短期效益,依赖于实用主义的肢解性应用开发利用为主,却忽视了扶持建立与之配套的基础研究体系支撑。因此以往许多学者根据微生物学学科内涵结合项目指南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提出的带一定前瞻性的项目申请,往往难以被评审专家们所理解。我们回顾过去十年来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由于缺乏从学科发展的高度前瞻性规划海洋微生物学及微生物技术发展,结果不仅海洋生物技术产业化程度十分有限,而且与此相关联的海域污染(如氯霉素事件)、生物安全(如 SARS 危机)问题却日益突出。 2005 年开始酝酿启动十一五期间的 863 计划资源与环境技术领域项目规划,涉及到深海极端环境微生物的资源研究开发,如何前瞻性考虑海洋生物技术产业化的深度发展所关联的生物污染、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问题,成为迫切的现实需求。我们多年来深入跟踪调研国内外相关领域发展动态,规划本实验室的发展策略及努力方向,不断思考和实践积累了若干体会,曾经在不同学术场合交流得到同行学者们的认同 [1~5 ] 。谨以本文系统综述我们过去十年来逐渐形成的学术观点,与同行交流讨论和供有关方面参考。 1 学科内涵及外延 1999 年和 2000 年有机会与粤港台同行讨论交流中国海洋微生物技术发展策略问题,取得基本共识 :海洋微生物学长期冷门的原因在于自身学科体系不成熟,研究难度大。现在逐渐成为热门的动力来自于国家产业发展需求。海洋微生物学属于微生物学或海洋生物学的分支领域;海洋微生物技术则属于生物技术或海洋生物技术的分支领域。除开考虑海洋这个特殊环境外,都可以广泛继承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理论和技术体系,但是在研究对象、研究环境、研究方法诸方面又将面临许多新挑战。每个方面的突破都会带来理论和技术的深刻进步。如果仅仅着眼于中短期效益,依赖实用主义的肢解性应用开发,而缺乏与之配套的基础研究支撑,就不利于学科发展和技术进步,将制约我国海洋资源深度开发利用和综合管理。必须要从学科发展的高度促进海洋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的协同并进相辅相成的系统研究和开发 。我们经过交流讨论认为海洋微生物学的学科内涵和外延至少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1 海洋微生物学的生命科学基础研究意义 从海洋微生物的进化先锋作用、海洋古细菌、现代生命三域学说及内共生起源假说多角度,都可预期海洋微生物学的基础研究将积累丰实成果,改写生命科学教科书 。 1.2 海洋微生物的生物地质化学及生态学意义 从生物地质化学效应、生态学效应(多样性调节、抗性、溶源性、遗传交换)等全局性变化角度,可以系统认识海洋微生物所扮演的中心调节功能,是理解和维护及适度开发利用海洋微生物资源的理论基础 。 1.3 海洋微生物的医学及药学意义 海洋微生物医学(含医学生态学)的重要性体现在三个方面:海洋野生生物资源保护、沿海人工增养殖水产生物病害防治基础、水陆两栖人畜共患的烈性传染病病原菌(含可移动毒力因子遗传元件)及耐药性菌群(含可移动耐药性因子遗传元件)的富集扩散和监控治理。海洋生命系统安全研究,成为新世纪多学科多界面多层次科学大会战的主战场之一。向海洋微生物要新特药,无论采用基因工程途径和微生物工程表达生产稀有生物资源的活性物质,还是微生物本身产生丰富活性物质潜力,都决定海洋微生物不可替代的主力军地位 。 1.4 海洋微生物与增养殖产业及水体环境保护意义 增养殖产业与水体环境保护有直接的因果互动关系。海洋微生物特殊类群的污染检测、扩散监控和生物净化方法学研究,都是学科发展的新制高点 。 1.5 海洋其他高技术产业中的海洋微生物技术问题 随着海洋生物技术开发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海洋微生物在许多方面将展示特殊魅力。包括极端环境微生物资源、非常规微生物的分离培养技术、极端环境微生物生理学、附着与反附着、腐蚀与防腐蚀、表面活性剂、石油污染治理、核辐射监控和治理、生物遥感感应器、生物毒素、重金属污染、有机农药污染、治理富营养化水体与控制赤潮爆发性危害等 。 2 近海与远海研究的定位策略 分析国际海洋微生物学发展历史与现状,结合中国综合国力实际情况,我们在许多学术场合一贯主张由近及远、由浅及深、由特殊目标及一般原理的定位策略 。现阶段我国海洋微生物学及技术研究的重点应该围绕国家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解决家门口的迫切难题。同时,顶层设计规划少数已具备条件的国家队开展深海微生物研究,为国家储备战略资源和知识积累。作为欠发达国家,在发展深海和极端环境海洋微生物学研究开发过程中鼓励多学科交叉背景团队专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平台互用的发展策略 。 3 全局性的几个关键科学问题 3.1 海洋微生物学及生物技术应用的若干关键问题 1999 年 提出研究开发海洋微生物资源的几个研究策略建议:非常规微生物资源的分离纯化和培养若干技术难题;高密度养殖水体生态系统维护、建立疫情爆发的预警预报系统和生态防治系统;海洋生物废弃资源转化微生物技术;海洋微生物资源多样性与新型药物开发中的微生物细胞分子筛选模型。 3.2 海洋微生物学及生物技术的学科内涵及外延 2000 年 评述学科内涵和外延,从学科建设及产业化发展层面上重点评述几个重要方面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海洋微生物的生命科学基础研究意义;海洋微生物生物地质化学与生态学意义;海洋微生物医学与药学意义;海洋微生物与增养殖水产业及水体环境保护意义;海洋其他高新技术产业相关微生物技术问题。 3.3 海洋 陆地界面(近岸带)生态系统的微生物基因资源 2004 年 我们在香山科学会议第 225 次学术讨论会专题评述报告,提出海洋陆地界面(近岸带)生态系统概念(指海岸线上陆地和水体纵深 100 公里范围内相互作用的微生物生态系统)。强调近岸海域的生物技术产业化,不仅是中国海洋生物技术发展的起点,而且是落脚点。呼吁关注近岸海域增养殖作业区和富营养化水域等关键海域,关系到海洋 陆地 人群社会多界面上多环节多向性动态生态链,也是以往公共防疫医学微生物学研究的薄弱环节。随着海洋开发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由这个特定生态界面所关联的人民公共防疫和国家安全相关的重大烈性病原微生物负向基因资源系列问题,正在逐渐突显出来,远远超出一般养殖生物病害诊治范畴,而是在微生物分子遗传学层面发生重大烈性病原菌(由可移动毒力元件(大片段基因组元件)引发的基因水平转移,介导水陆两栖人畜共患的烈性病原菌的宿主范围跃迁等重大问题,已经成为公共防疫、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相关联的关键科学问题。这类负向微生物基因资源,经过安全性转化后又将是最终防范特定敏感海域重大疫情爆发或反国际生物恐怖的关键资源。及早整合力量深入研究分子机制,积累关键基因资源,对实施国家生物安全资源战略储备具有现实意义,也是适合国家顶层设计的战略问题。 3.4 深海和极端环境的海洋微生物研究原则问题 2004 年 我们在香山科学会议第 231 次学术讨论会上评述发展深海和极端环境海洋微生物研究应该注意的四个原则问题,形成会议纪要共识 。 3.4.1 关于深海和极端环境微生物 地球,海洋和生命,是最大的科学主题,容纳了多学科多领域的前沿科学命题。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很可能是连接有光食物链和黑暗食物链的主导生物过程。在微生物学教科书中描述:依赖光能的光能自养类型与依赖化学能的化能自养类型的微生物类群,是能量的捕获、富集和生产者,而异养性微生物类群则是通过氧化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来完成这两种能量主导的生命过程。地球早期是无氧的还原状态,主要有化能自养型微生物来完成能量转化过程。稍后出现不放氧的光合作用微生物类型,再晚些时候出现了可以放氧的光合作用类型微生物(如蓝细菌)。现代地球,是由放氧光合作用生物来维持的氧化状态。深海等极端环境中发现微生物的休眠态是意料之中事。微生物有特别强的休眠能力和相应休眠结构体。重要的是,如何将深海极端微生物从休眠态激活为可生长状态,可能是在同几千万年前的微生物生命体对话了。最近美国科学家在深海 2400 米 下发现一类特殊微生物,能够利用深海温泉口附近的微弱光线开展光合作用 。已知深海 200 米 以下就没有一丝太阳光线,这一重大发现改写了教科书上关于光合作用必须依赖太阳光的定义。深入系统的研究成果,必将孕育人类探索其他星球生命现象和开发新型能源的巨大产业链。 3.4.2 关于古细菌 古细菌是近年来发现的最新进展之一。虽然目前在生命树上,该菌的分枝较小,但不能认为就是种类少。一方面,系统进化树的构建过程,决定了依赖对具体属种描述记载,才能通过聚类方法展示在已有系统树中。事实上,目前关于古细菌具体属种的微生物学特征描述极少,因而当出现依据新序列数据分析而不能给出常规属种比对归宿时,很可能这就是一个以往不清楚的古细菌。从微生物生理学功能角度看,目前已知的古细菌是从产甲烷类古细菌开始的,关于甲烷合成机制已有清楚描述。但是现在来自深海的另一类古细菌,能够反过来氧化甲烷,就是很有趣的生命过程。对深海极端微生物生命过程研究,将有可能极大地改写生命科学教科书。这是深海极端微生物研究的基础科学意义所在。利用这些奇特的生命过程,将是深海微生物技术产业化取得优先突破的预期领域。 3.4.3 关于生物安全性 深海探索过程中还应该关注生物安全性。深海中微生物经过了几亿年进化,对陆地环境适应性本身是科学屏障。不容易取来在陆地上培养是天理。如果人为地打破这个屏障,使得在陆地环境下任意放大培养,对现有的人类控制措施构成挑战,构成生物安全性威胁。美国考虑火星计划的重点在于如何控制地球微生物对星际的污染,如何控制来自星际的微生物对地球的污染,这些值得深海极端环境探索活动借鉴。 3.4.4 关于研究方法和科学方法论 地学领域学者擅长于野外考察和资源收集,生命科学学者擅长于实验室研究。来自地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同行们应该扬长避短发挥专业优势互补,共同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攻关任务,而不是一方试图取代另一方。如何有效共享呢?需要同行学者共同思考。比如功能基因研究,我国经过 863 计划等连续建设,已经形成了陆地上研究平台,分布在有关大学和研究机构,是国家大平台。同时近年来中国大洋协会支持启动开展深海微生物资源项目,已经获得一些有价值的深海资源。大家充分共享这些平台和资源,加快我国研究开发深海极端微生物资源的国际竞争步伐,多学科团队研究还能保障兼顾资源开发与生物安全及生态安全。 4 近岸关键区域示范的选择与实践 2004 年 我们在香山科学会议第 225 次学术讨论会专题评述报告,围绕我们提出的海洋 陆地界面(近岸带)生态系统概念,全面介绍界面生态系统微生物基因资源研究框架顶层设计,引起同行们的广泛兴趣和高度认同。具体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4.1 国际生长点领域 国际海洋微生物学及微生物技术研究领域的三个热点主题是公共健康、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美国北部马里兰海洋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对切斯皮克湾( Chesapeake Bay )和南部南佛罗里达大学对墨西哥湾( Mexico Gulf )的系统研究,揭示了微生物可移动遗传元件介导的海洋病原细菌致病性和耐药性因子大规模基因水平转移。美国十个部委联合启动迎战微生物抗性公共健康行动计划,已纳入美国国家科学议程优先资助领域。讨论海洋微生物生态系统的基础研究,特别是海洋噬菌体的中心调节作用,长期是《科学》和《自然》等杂志特色专栏的主题内容 。 4.2 中国之特点与任务 结合近年来具体示例,全面分析海洋生物养殖业主要作业区(近岸带)面临的履行国际道义之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五个方面问题:海域养殖业安全之可持续发展、 WTO 后绿色贸易之国际制裁、人民公共防疫之纵深难题、国家生物安全之反国际生物恐怖、维护世界海洋大国之国际道义形象等。指出解决海洋产业潜在重大国际争端的几个重要方面,迫切需要加强基础研究积累。倡议将近岸带海域作为关键区域示范,围绕几个中心议题开展系统研究(图 1 )。 图 1 近岸关键海域的系统研究之概念框架 着眼点和落脚点应该是建立生物安全保障服务体系、储备战略资源、特殊生态系统的生命过程及调控监测机制、促进发展新产业链所需求的核心技术体系。具体内容应该包括:( 1 )保障 300 万平方公里专属海域健康开发的国家发展策略;( 2 )确保与敏感海域相关联的重大潜在争端问题上的国家科学立场的主动权;( 3 )提高国家安全和公共防疫能力的生物安全资源战略储备;( 4 )启动敏感海域生物安全监控和生物预警系统等基础研究和技术储备。这些倡议得到丹麦科学家访问团等国际同行的充分肯定,认为这是高度依赖增养殖业发展的欠发达国家共同面临着的全球性重大科学和社会经济难题,值得下大力气开展工作。 4.3 研究框架示例 近 8 年来,本实验室围绕上述问题已在南海泛珠江口海域(约 10 , 000 平方公里)系统开展研究工作。框架内容包括:( 1 )一片区域(南海珠江口);( 2 )二类资源(病原细菌 / 噬菌体);( 3 )三层安全(基因 - 基因岛 - 基因组 / 分子 - 细胞 - 群体);( 4 )四类应用(健康养殖 / 公共防疫 / 新药筛选 / 国家安全)。目前取得阶段性进展,加入多种国际科学合作组织( BEG 、 ROAR 、 APUA )成为区域联络人,在国内外重要论坛邀请报告受到同行肯定 。 5 海洋生物技术产业化与生物安全及生态安全的策略研究(代结语) 2005 年分别在中国科协学术年会交流论文和 863 计划海洋生物高技术论坛邀请报告 ,具体分析和讨论了近岸和深海两类代表情形,建议优先重视四个议题: ( 1 )近岸海域的 海洋 陆地界面(近岸带)生态系统;( 2 )海洋 陆地界面(近岸带)生态系统生物污染、生物安全与生态安全;( 3 ) 深海极端环境微生物生态系统 ;( 4 )深海极端环境微生物生态系统生物污染、生物安全与生态安全。 多年来我们在各种论坛 上不断呼吁加强海洋生物技术产业化与生物安全及生态安全策略研究,开始得到同行认同 。从十一五期间国家重大科技计划规划开始,建议加强这类策略研究并作为长期艰巨任务和系统工程。 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初始,就遭遇了众所周知的前所未有的天灾人祸。悲惨的事实经历促进了全球普及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的科普知识,锻炼了职业科学家群体前瞻性预见能力。我们自 1997 年以来的各种前瞻性忧虑 ,现在已经不再被误解为是杞人忧天!同行们已容易达成基本共识:由低层次海洋生物技术产业化可能深度引发全球性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问题,要加强我国海洋生物资源的深度开发、综合利用和科学管理,就必须要从学科发展高度加强海洋微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并重,在国家重大科技计划规划中要加强前瞻性研究海洋生物技术产业化相关联的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这也是理解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高科技产业化良性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科技杠杆之一。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 艾云灿 . 海洋微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应用研究几个问题 . 吴超羽,陈介中,陈帮富主编 . 粤港台海岸海洋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香港:香港科技大学 . 香港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0 , p206~209 艾云灿 . 海洋微生物学及微生物技术的内涵和外延 . 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编 . 第二届广东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 . 北京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 p29~35 艾云灿 . 关注海洋 陆地界面(近岸带)生态系统微生物基因资源 . 见:香山科学会议第 225 次学术讨论会简报 ( http://www.xssc.ac.cn/Web/ListConfs/ConfBrief.asp?rno=484 ) . 艾云灿 . 关于我国开展深海和极端环境微生物资源研究开发的几点策略建议 . 见:香山科学会议第 231 次学术讨论会简报 ( http://www.xssc.ac.cn/Web/ListConfs/ConfBrief.asp?rno=619 ) . 赵生才 . 海底热液作用与极端生态系统:第 231 次香山科学会议侧记 . 地球科学进展, 2005 , 2 , 257~260 Beatty J. T., Overmann J., Lince M. T., et al . An obligately photosynthetic bacterial anaerobe from a deep-sea hydrothermal vent . PNAS. 2005, 102: 9306~9310 Pennisi E. Microbial ecology: How a marine bacterium adapts to multiple environments . Science. 2006, 311:1697. Suttle C. A. Viruses in the sea . Nature. 2005, 437: 356~361 Filee J, Tetart F, Suttle CA, et al . Marine T4-type bacteriophages, a ubiquitous component of the dark matter of the biosphere. PNAS. 2005, 102:12471~12476 艾云灿 . 第三届海洋生物高技术论坛论文集(下册), 2005 , p1-6
个人分类: 科研十年路|25879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研十年路(4)微观(理论基础)
艾云灿 2009-8-31 15:52
科研十年路( 4 )微观(理论基础) 回国多年来,俺对发表SCI论文没有什么兴趣。但是,俺一直计划着将国外优秀的学科经典专著选择几本翻译出来,介绍给中国同行。其实,这种翻译,很有挑战性:一是,挑选眼光,如果没有读者就是亏本买卖了;二是,语言能力,能自己看懂,却不一定表达很到位,又或者,能表达很到位,却并不显专业;三是,专业大气,既然介绍给同行了,就有加强竞争风险的可能性。 俺在2007年7月出版了第一部专著翻译。初版3000册(简装本),是专著类中出版数量较大的。这部译著体现了俺实验室的学生们具备了相当的专业水准,也花费了学生们的巨大心血。俺为他们感到骄傲。 俺们自己翻译过程中获得的体会是:把汉字弄成英文容易,可是把英文弄成汉字很困难。《分子克隆指南》的译作者之一黎孟枫博士对此也有深切体会,很欣赏我们学生们的翻译工夫。 顺便告诉您:流行中国生命科学领域的圣经《分子克隆指南》这本书就是在《噬菌体分子遗传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呢。^_^ 该书的版权和出版费用全部属于科学出版社。俺只拿稿酬,不要版税。俺用稿酬自己购买了200本精装本(出版社特别为我们加印的200套),主要都是免费赠送给同行前辈、同学朋友等。大家还是很客气地鼓励和表扬俺们的努力工作的。还有一部分寄送给世界各地的章节作者及其所在图书馆了,他们都感觉到AMAZING。 俺在给大学生上专业课中,选用了部分章节材料内容;给研究生上专业课基本采用该书内容。懂事的学生们都能从中吸取宝贵营养,加强原著通读能力锻炼。同时,当他们得知该书的翻译队伍都是俺实验室里的硕士生、博士生时,也感到了自己的知识羞涩,增添了学习情趣和赶超动力。 一部好的专著原著,就是一盏明灯。她是没有功利性的。读者是否愿意购买,是否有收获,就只好随缘了。科学出版社金子招牌就是产品质量保证。凡是报考本实验室的学生们肯定是没有商量的必须通读的啦。^_^ 可千万别误认为俺是在给科学出版社做推销呢,因为俺只取稿酬而不拿版税,俺也不差钱! ^_^ 内容提要 本书由噬菌体研究领域的国际著名学者集体撰写。重点介绍噬菌体在细菌致病机理及生物技术中的作用,包括奠基阶段(基础信息)、核心内容(噬菌体对毒力因子的贡献)、利用噬菌体(噬菌体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三部分共22章。所有内容均涉及本学科前沿,突出了噬菌体介导的基因水平转移决定病原细菌毒力因子的形成、转移、扩散、进化及宿主范围跃迁,是微生物学专著中的精品。 本书可以作为综合性大学及医学院校、农林院校的教材和教辅资料,适合微生物学、病毒学、遗传学、基因组学、病理学、基础医学、药学、检验检疫学、分子生物学、进化生物学、系统生物学、生态学等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和科研工作者参考。 目录 中文版序 译者的话 献词 编著者 前言 Ⅰ奠基阶段:基础信息 1噬菌体研究和噬菌体治疗的历史 2噬菌体生物学 3溶源性、原噬菌体诱导作用和溶源性转换 4噬菌体进化和噬菌体在宿主细菌进化中的作用 5噬菌体生态学与细菌致病机理 6噬菌体的裂解作用 Ⅱ核心内容:噬菌体对毒力因子的贡献 7入噬菌体和志贺氏菌的毒素 8肠沙门氏菌鼠伤寒血清型的原噬菌体储藏库 9致病性弧菌的毒力相关噬菌体 10博德特氏菌属的噬菌体 11支原体的噬菌体 12分枝杆菌的噬菌体:致病机理及应用 13噬菌体和细菌性阴道病 14编码肉毒素和白喉毒素的噬菌体 15葡萄球菌的噬菌体 16噬菌体对A群链球菌的遗传多样性和致病机理的贡献 17肺炎球菌的噬菌体 18利斯特氏菌属的噬菌体:基础和应用 Ⅲ利用噬菌体:噬菌体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 19原核生物的体内重组工程 20降解多糖的噬菌体 21噬菌体展示:分子时装秀 22噬菌体在治疗和细菌检测中的应用 名词索引(中英对照) 拉丁名索引 彩版 导语 本书综述一流实验室的研究进展,评述噬菌体生物学及其治疗研究历史和发展趋势,阐明噬菌体在细菌致病机理中的作用,综述基因组体内重组工程、噬菌体展示、病原细菌检测和噬菌体治疗技术的新进展。资料翔实、评述准确,既全面更新学科知识系统,又启发拓展研究思路,还提供研究方法学。
个人分类: 科研十年路|21014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研十年路(3)游学(天高云淡)
艾云灿 2009-8-29 13:46
科研十年路( 3 )游学(天高云淡) 我定义自己:是一只标准中国产土鳖。也是一只周游世界的半海龟。 我的体会是:出洋留学的确开拓眼界,扩展境界,培养学识,提升修养。 我的总结是:一个贵族三代人。有机会出国时就一定要跟随纯种洋教授,学习和模仿他们的全新思维和行为范式。当然,如果要让人家看得起你,也是很不容易的。 我的忠告是:教育过程首先是教养形成,其隐性效应需要长时间表现出来。论文数量不能说明一切。海龟不是真才实学的代名词。回国人员应该与国内同辈们站在同一个起点上公平竞争。是真金子总是要闪光的。只有自我发光而不是借助探照灯来闪光,才是令人钦佩的。 我从出道以来,所遇到的都是科学大家和绅士。不经意间,游遍了维也纳、纽约、旧金山、悉尼。在自己拥有独立实验室后,我的研究内容与国内外的导师和朋友不相同了,但是有交集;在科学思维上,与他们同步了,在研究手段上,比他们丰富得多了。所谓青出于蓝胜于蓝才是正道。我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忍耐和公平环境。 (一)维也纳理工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http://www.tuwien.ac.at/ (维也纳理工大学) http://www.vt.tuwien.ac.at/ (化学工程研究所) http://www.vt.tuwien.ac.at/division/division.php?div=1 ( Christian P Kubicek 教授) Christian P Kubicek 教授(网络照片) Christian P Kubicek 教授,是我所见过的欧洲绅士和科学大师。 Kubicek 教授将我领进西方科学界。 我在山东大学做国家博士后期间,收到 Kubicek 教授邀请去做博士后 2 年的正式邀请函,及奥地利驻中国大使馆发来全套申请表格(德文,请山东大学外语学院德语教授帮助填写)。后来,请示国家博士后管理办公室后认为不符合国家博士后管理办法,我是一个很守规矩的人,不想破坏博士后管理制度规定,不想给山东大学添麻烦,更不想不辞而别一走了之,就明确告之 Kubicek 教授这里的实际情况说我放弃了。 后来,我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资助,到 Kubicek 教授那里进行合作研究。我在维也纳期间享受较高的 Postdoctoral Fellowship ,是 Kubicek 教授从 FWF (奥地利科学基金)项目奖学金支付的,而研究内容却是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内容(当年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资助持因公护照出国)。他告诉我:第一次出国,不必强求有什么成果,学习掌握新技术,体会新思维,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有所启发就足够了。 Robert L Mach 博士(网络照片) Zeilinger Susanne 博士(网络照片) Mach 博士和 Susanne 博士都是 Kubicek 教授亲手培养出来的新近毕业博士,我在那里时主要是跟随两位学习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操作新技术。两位年轻博士都具有典型维也纳人的高贵和典雅。他们的性情习惯成为我长期模仿的对象。 维也纳的游学生活很充实,有许多终身值得回忆的美好经历。 (二)康乃尔大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 Ithaca ) http://www.cornell.edu/ (康乃尔大学) http://mbg.cornell.edu/ (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系) http://mbg.cornell.edu/cals/mbg/faculty-staff/faculty/wilson.cfm ( David Wilson 教授) 康乃尔大学标志性建筑:生物技术中心白楼(网络照片) David Wilson 教授,是我所见过的国际科学大师中悠闲的钓鱼者风格的学者。学术造诣深厚,在学界及业界举足轻重,但行事风格却从容不迫。 我从他那里学会了淡定和从容我在那里的工作风风火火,主要 研究成果先后发表了 2 篇第一作者论文和 1 篇参加作者论文(均为美国能源部 DOE 资助研究工作),但是在回国后 多 年却不再发 1 篇论文我学会了兴趣昂然地坐冷板凳。 ^_^ P.S. Wilson 家族是令人尊敬的。其兄 Kenneth G. Wilson 也是康乃尔大学教授,是物理学诺贝尔奖获得者( http://en.wikipedia.org/wiki/Kenneth_G._Wilson )。他们的父亲是著名化学家 E. Bright Wilson 。 (三)加州大学( UCSC ):化学与生物化学( Santa Cruz ) http://www.ucsc.edu/public/ (加州大学) http://www.chemistry.ucsc.edu/ (化学与生物化学系) http://www.chemistry.ucsc.edu/faculty/holman.html ( Theodore Holman 教授) Theodore Holman 教授(网络照片) Theodore Holman 教授与我年龄相近。他是我所见过的典型美国年轻人之一,是不知疲倦的跋涉者。 当年,他开车从 San Francisco 机场接我,回到 Santa Cruz 住处时已经是凌晨 1 : 00 。可是,第二天早上 8 点他就准时在办公室等候见我,当天上午就确定了主要工作内容,当天晚上又亲自联系当地最有特色的餐馆举行实验室酒会,为我接风洗尘 我在那里时,是他用 NIH RO1 项目来支付的 Postdoctoral Fellowship 。工资标准是当时加州地区最高的。因此,我努力工作不负厚望,我们象朋友般相处且随意。他教会了我用生物无机化学的眼光看待生物化学问题,特别是掌握了重要化学研究手段,如 EPS 、 NMR 、 MD 等。在我离开前夕,写好了 2 篇论文初稿交给他时,我们有信心投稿 JACS 和 Biochemistry 。可是,不久发现另一个国际研究组发表了类似的工作,我们的结果只好放弃了。 Holman 教授教会了我该争取时要全力以赴,该放弃时要干净彻底 真遗憾,我们都是工作狂( Ted 刚从 UC 另一所分校转来,面临 Tenure Track 考核期,压力很大),工作匆忙照片不多,现在竟找不到当年的合影了。不过,看看自己现在有多老了,就知道老朋友有多老了,因为我们年龄相近。 ^_^ (四)悉尼大学:生物信息学( Sydney ) http://www.usyd.edu.au/ (悉尼大学) http://www.science.usyd.edu.au/ (理学部) http://www.mmb.usyd.edu.au/about_the_school/ (分子与微生物科学学院) http://www.bio.usyd.edu.au/ (生物科学学院) 我在悉尼大学期间属于周游列国。在理学部所属的多个学院内周转游学,很好玩。接触的层次丰富(从校长到本科生),接触的人员多,是一次终身难忘的游学经历。限于篇幅,不细述。只侧重列出几点印象素描: 分子遗传学实验室( http://sydney.edu.au/science/biology/molecular_genetics/ ) 是我的根据地。作眼细菌耐药性和毒力基因,开展微生物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研究。 Peter Reeves 教授系统教授《医学分子微生物学》新进展和研究方法( http://www.mmb.usyd.edu.au/research/academic_profiles/prrlab.php ) 。 Neville Firth 博士( http://www.bio.usyd.edu.au/about_us/academic_staff/firth_neville/ ) 和 Lars Jermiin 教授( http://www.bio.usyd.edu.au/about_us/honorary_staff/jermiin_lars/ ) 是我的合作研究者。在那里发表论文 2 篇。 Min Chen 博士 ( http://www.bio.usyd.edu.au/about_us/academic_staff/chen_min/ )及其家人在学习和生活方面都给予了热情款待。 (五)悉尼大学:教育学( Education and Social Work ) http://www.usyd.edu.au/ (悉尼大学) http://www.edsw.usyd.edu.au/ (教育学院) http://www.mmb.usyd.edu.au/about_the_school/ (分子与微生物科学学院) http://www.bio.usyd.edu.au/ (生物科学学院) 教育学训练和教学活动横跨了多个学部及学院。接触成员众多,层次丰富。可惜至今已有多位教授退休。在那里发表教育学研究论文 3 篇。 Mike King 教授( http://fdp.edsw.usyd.edu.au/users/mking )毕业于英国伦敦皇家学院,很有亲和力。是很会享受生活型的学者。他家住在港湾富人区,很别致的 HOUSE ,属于 MILLION 级。每天开车回家到海边住处的停车库都要经历约 50 度的上下陡坡,还有急转弯,我只要在脑子里想象是自己开车的情形,就会很害怕冲到大海里去了。我架着他家的 BOAT ,一直高速冲向大洋方向时,遭遇到海浪越来越大 现在有时吓得梦中惊醒。这老头真不简单! ^_^ Mary Peter 教授是最慈祥祖母型的学者,现已退休。她拿我当儿子看待。给我修改论文时,在电子稿上附注的修改文字篇幅几乎等价于原稿的总字数。 ^_^ 一位女强人校长令人尊敬难忘。说话时,总是不停地鼓励着: yes, yes, yes,... 。如今在另外一所大学任校长。抱歉,我真是不爱修理边幅的,当时从身着正装的校长手中接过荣誉证书时,我还是穿着 T- 恤衫呢(我是属于闲云野鹤型的,一生中打领带和着正装的次数很少的)。 ^_^ Thomas Ferenci 博士 憨厚温敦,他的《分子遗传学实验》课程很棒。与他并肩上课很有乐趣 ( http://www.mmb.usyd.edu.au/research/academic_profiles/t.ferenci.php ) 。 Dee Carter 教授 漂亮有灵气 ,她的《真核分子病原学》课程很有吸引力 ( http://www.mmb.usyd.edu.au/research/academic_profiles/dcarter.php ) 。 Peter McGee 教授( http://www.bio.usyd.edu.au/about_us/academic_staff/mcgee_peter/ ) 开车带我游遍了悉尼附近的国家公园,他的国际奥赛教练的训练经验都被我借用到训练儿子上头了。 ^_^ 还有很多,就不一一道来了。
个人分类: 科研十年路|28912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研十年路(2)人才(名门正派)
艾云灿 2009-8-25 07:38
科研十年路(2)人才(名门正派) (一) 本文(2),属于自我欣赏,摆摆家谱。 俺定义:人才就是出身名门正派和科班出身的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士。 《三国演义》:我乃常山赵云,赵子龙。来将何人?本将不斩无名之鬼!说书人的精彩演义,每每能让听众感到很过瘾。 在中山大学校园里,俺常常听到有来自人们牙缝中蹦出来的窃窃私语,或者是声东击西的诘问:华中农业大学毕业的博士,算什么人才?还配在中山大学工作?浅薄无知的表现,每每弄得俺还真有些自卑心理了。 但是,每每又有一个倔强的声音常常在俺耳边响起:哼!NND,俺还不想与尔等蟊贼为伍呢! (二) 俺从江陵中学走出来。 千里江陵一日还之江陵?是也。俺有江陵贤士的儒雅之风。 关羽大意失荆州之荆州?是也。俺有关公忠义大气却略带傲慢之魂。 江陵中学,是湖北省省级示范学校。湖北省是中国教育大省,母校刚刚度过了50周年生日。某虽不才,却在母校校史上青史流名。 江陵中学隆重举行建校50周年庆祝大会: http://www.jlschool.com.cn/yearNews.asp?NewsID=2470 《树人杰盛名贯荆楚江陵中学辉煌50年》: http://www.kanjz.com/news/2008/1230/news_18042.html (三) 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年代,在2.5%的高考录取率竞争线上,俺走进了国家重点大学、国家重点学科专业。 俺从古城荆州、富饶的江汉平原,走进了中国高等农业教育的发源地华中农业大学。她为大清朝两广总督张之洞亲手所创湖北省立农务专科学堂之一脉相传。 俺的母校刚刚度过110周年校庆《华中农业大学建校110周年校庆》: http://110th.hzau.edu.cn/ 俺的同门师兄弟们如今都能衣锦还乡《食品科技学院校友用学术汇报回馈母校》: http://news.hzau.edu.cn/showarticle.php?aid=17780 俺自己拥有聪慧、阳光、忠诚、大气的粉丝级学弟学妹们《校友艾云灿教授学术报告会如期举行》: http://shipin.hzau.edu.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225 俺的故事被描述在与母校的情节中《众说艾云灿》: http://www.chinavalue.net/media/article.aspx?articleid=20007 俺对母校的感激性记忆,包括: 那7千余亩的山地、那8平方公里的自然湖、那原计划拟做湖北省委大院的龙气,就是俺求学的圣地。那里,最早培养了新中国的第一批留学生(1950年开始) 微生物学学科专业是中国最早的国家级重点学科专业。她的创始人是来自武汉大学农学院的陈华癸教授、赵学慧教授等。 陈华癸院士不仅开山创建了新中国农业微生物学学科领域,而且亲手培养了一批院士、准院士弟子:刘更另院士、范云六院士、陈文新院士、邓子新院士、陈焕春院士、李阜棣教授、王子芳教授、曹燕珍教授、胡正嘉教授、陶天申教授、喻子牛教授、周俊初教授等。还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学科领域的布局和扎实的学科积累方面,堪与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齐名齐飞。 在那里,俺获得了微生物学(理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在生物固氮微生物酶学与技术食品微生物学与食品安全领域接受了系统而全面的科班训练。俺硕士研究生阶段导师报考陈华癸院士,实际指导完成学位论文的是曹燕珍教授,导师组成员还包括李阜棣教授、胡正嘉教授、周俊初教授。俺博士生导师是赵学慧教授,赵先生创办了中国第一个食品微生物学博士点,建立了第一个食品微生物学部级实验室。 (四) 1991年博士毕业前夕,中山大学请俺来面试。当时从武汉到广州坐火车要36小时,票贩子控制了京广线全部车票,无论出多高价,一票站票都难求。 正犹豫是否前往那里面试中,时任中山大学生物系(那时没有什么叫生命科学院)办公室主任很有工作责任感,工作能力极强,她已通过中山大学票务中心给俺买好了全程卧铺票,在请俺面试过程中,所有人员都很友善,校园环境好。特别是俺对孤零零站在中区硕大草坪上的孙中山雕像印象深刻他孤零零伫立着手指北方俺体会的是:象征着北伐失败后,千叮万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任需努力。 俺当时发誓:一定来中山大学实践先生遗愿。后来,几经转战,俺终于拖家带口来了。那位办公室主任和她任生命科学院副院长的先生都先后退休了,俺儿子一直称呼他们为爷爷和奶奶。 这是后来十几年里,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俺都没有萌动过一丝离开中山大学的心理基础。 (五) 博士毕业后,俺想去中山大学就职。那里,已经有了为俺本人规划设计的一切。但是,母校强制要俺留校。在1989年那个事件影响之后,中国大学弥漫着一股消极情绪,能够在重点大学留校工作已经很不容易,但是,俺想离开母校,去外面独自闯荡。 俺使用的计谋是给学院和学校主管人事的部门和领导谈心讲毕业生到外面发展的好处;甚至吵架威胁说如果不让俺悄悄离开,俺就大张旗鼓地离开,扰乱你们的军心。但是,姜是老的辣各级书记们都没有被俺说服,反而被他们知道了俺的坚定信念后,以学校发文的形式专门确定了不准俺离开母校的决定。 俺只能留校工作。 一年内,俺工作出色,各方面满意。 一年后,俺接到来自山东大学的快件,是经过《全国博士后管理办公室》批准编号的《博士后进站通知书》。当时的最大人事政策就是博士后政策,由八大部委联署的红头文件给每一位进站博士后人员提供了一路绿灯。 1985年设立中国博士后流动站以来每个博士后连续编号,到1993年俺领到了第2154号。也就是说,近10年时间里,全国只有不到3000名国家博士后。含金量不言而喻。物以稀为贵。 在山东大学2年多里,俺收获颇丰。俺感激性记忆包括: 王祖农先生自早年从法国巴斯德研究院归来开创了中国教育部系统的微生物学学科专业教育,弟子满天下。俺师从王先生和高培基先生后,顿时拥有了先生们的弟子人脉(俺是山东大学第二位、微生物学科第一位进站博士后)。由于教育部系统的超级繁殖能力,至今,山大弟子依然是中国微生物学界的顶天立地的生力军,这是俺行走江湖的强大通行证。 俺儿子出生在那里,这个要比学位证书或者博士后证书都管用。表明俺拥有了山东人的人脉。俺在后来学术生涯中也沾了山东人有优点的光。 王祖农先生开创的自养微生物学和纤维素降解微生物学学科领域里,俺直接从高端经受了系统严谨的学术思维训练。并且在该学科领域内,结识了一批国际科学大师。在站期间,长进很快,晋升副教授,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设立的青年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一开始,就走上了学术独立。 博士后出站后,俺就是自由人了,可以径直前往中山大学。(尽管母校依然扣留俺的人事档案,6年之后,俺的一位老师成长为校长,俺求他,他命令学校人事处才给俺)。 (六) 因为,俺6年里一直没有正式人事档案,所以,俺只能在中山大学低调亮相,结果造成了此人没有水平的既成印象。 俺十几年来的亲身体会是:中山大学还是一个世俗化很重的学校,这里的人们崇尚张扬。象我这样低调亮相的人两头吃亏一开始,你低调,它嫌你没有水平怠慢你;到后来,你展示实力,它嫌你没有谦虚嫉妒你。这样,自己要随时调整经纬线,这个圆怎么画都不好看了。 如果有机会可以从头再来,俺一定会狮子大开口地高调进场!一定要用实力来说话:让中山大学学会特别尊重那些不啃声的人才。 中国与发达国家的最大区别在于没有建立健全人口自由迁徙制度。知识分子们为五斗米折腰,也是因为脱离不开与单位的牵牵扯扯。于是,造成了单位强势的霸王合同。它需要你时,合同条款是必须在本单位服务满十年;它不需要你时,合同条款是本合同三年有效,聘任期满,有权解聘。一些国外回来不懂行情的朋友们信奉:你不愿意干,可以走人呀?他们那里知道,你算个什么东西?都是单位说了算的,想走就走能行么?想不走就不走能行么?当你把外国籍换回到中国籍之后,就肯定知道了答案都是:绝对不行!
个人分类: 科研十年路|2224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1 10: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