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做官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大智慧--李鸿章论帅才与人才
热度 3 zhuyucai1 2016-6-9 00:14
(在官本位等级制社会)什么最容易?做官最容易,官越大,越容易。 —— 李鸿章
3773 次阅读|7 个评论
为施一公等做“官”叫好
热度 3 lhj701 2014-12-13 09:41
为施一公等做“官”叫好 科学网最近热议施一公做“官”,热帖观点很一致,本博文说说反方观点,欢迎拍砖讨论。 以下观点比较凌乱,等待进一步梳理,先列上: 1、官科完全对立,那么做官为了什么?做科又是为了什么?如果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人和社会,做什么不可以? 2、如果假设当前“官”很不好,对于一些专业服务领域的政府机构,加入一些具有专业背景的专家,具有一定行政权力,难道不会促进为社会提供更好的公共专业服务吗?难道你指望没有任何专业能力的会提供更好的吗? 3、如果假设“官”有问题,加入一些新的血液,怎么就能一定肯定也会变得有问题?如果连加入都不加入,除了继续痛斥和隔离,难道会指望有更好的结局吗?如果你遇到一些官,除了官味,你难道不是一直指望有其他的东西吗?对于一个固有的行政体系,如果有改良的空间,不是要指望那些有改良欲望的人去实现吗? 4、就是上述所有的都不能实现,一个固定的系统,互通互联、角色互变一下,天下会大乱吗?另外,人活着,不论做什么,不就是为了促进社会的总体发展吗?其潜在的意义,怎么就一定没有一丝丝好的方面呢?难道永远是一成不变会更好吗? PS: 刚刚看了一点Daniel Kahneman的《Thinking, Fast and Slow》,有段话附在这儿共赏: ..... Because it is much easier, as well as far more enjoyable, to identify and label the mistakes of others than to recognize our own. Questioning what we believe and want is difficult at the best of times, and especially difficult when we most need to do it. ...
个人分类: 观点建议|349 次阅读|4 个评论
施一公做官算不上教授治校
热度 23 outcrop 2014-12-11 17:23
施一公做了校长助理,就有朋友高兴的表示这是“教授治校”,我认为高兴的太早了;特别是李兄,还幻想其能否实现“改革的想法”——施一公做校长助理,充其量算是当下行政化的高校里,行政地位更高了点;但一样还是为行政化高校这个系统服务,里面的一个零件。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才是“教授治校”,之前我也聊过,教授治校绝不是教授们做了行政职务上的管理者——当下的院长校长书记几个又不是教授呢? 正真的治校,是教授们要能有管理人员职位甚至饭碗的否定权,具体怎么实施可以很多路;学校要从管理机构变为服务机构,让教授(老师)们的生活,有尊严起来 。不然的话,仅仅是行政化高校这个不合理系统中更高级的执行者。 然后我们要明确一点:个人是很难战胜系统的;之所以说很难,是因为也许还有那么一点点可能。无论施一公什么抱负和想法,现在实践的话,都很容易淹没在人民群众的智慧里;饶毅之前的作为和结局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所以施一公做官,和教授治校没什么关系,大家不用兴奋。 教授们到底怎么办才是出路?这个话题复杂点,改天有机会聊。
个人分类: 科学网大学|6612 次阅读|38 个评论
胡娟----怎么那么眼熟呢?
热度 26 lin602 2013-12-7 16:11
中国人民大学的胡娟近期可是网络名人(见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3/12/285830.shtm ),科学网上都出现了多篇文章。看了胡娟的报道、照片及简历,真是怪了,好眼熟呀。 见过胡娟?真是没有! 不过,大学中这样的例子确实是有。所以看到胡娟,真不陌生。 大学里有极少数女干部就是通过与上司关系密切(这里只说是密切)而得到重用的,她们的人生之路,包括职位与职称,比其他人都要快,有时候好象学校或院、系就是她自己家似的,想干吗就干吗。 不过,她们也真有本事,特别容易与领导熟。 她们在上级领导面前的‘嗲’,真是让许多人发笑,也成为不少人的谈资。 有的人能够笑到最后,不过,有的人有时候因为算计得太精确,有点点小因素的变化她没有算好,最后‘失算’了。哈哈。
6007 次阅读|51 个评论
为什么上大学
Ecosinic 2012-7-14 21:32
为什么上大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 如,同样是上北大,有人为做官,有人为发财,有人为科学,有人为技术,有人为老婆,有人为老公,有人为光宗耀祖,有人为爸爸妈妈高兴,还有人是稀里糊涂上的,因为别人上北大所以他也要上。 上学的目的很多,所以,你的我的他的肯定不一样。特别是在社会明显多元化的今天,要大家为一个目的上大学,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奇怪的是,我们很多领导,更无聊的是很多科学网上博主,也想别人上大学和自己的目的一个样。真的以为自己是别人灵魂的工程师,要牵着人家的灵魂走,或者以改变人家的灵魂为己任,让别人的灵魂与自己一样丑一样臭。没有别的话回敬他,只能说很恶心。 古时候,读书为做官那是没有说的。不做官你读书干什么。男人也只有做官这条路,士农工商,农民那么幸苦,还排在工商之前,所以,男人读书做官自古华山路一条。女孩不能做官,只能做些针黹,所以,即使生在富贵之家如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也是不认字且不以为低贱;女子无才便是德,有才那就是完了。若有才,再加上美女,如陈圆圆之类,就足以把一代江山搞垮。若干年前,读书是为了做无产阶级接班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所以,那个时代的人们,都有一颗伟大的红心。有些红心还延续到今天,继续起着引领或自认为是领袖人们心灵的作用。而今虽然为数巨多的人都不知道为什么读书,但至少还是有些高人认为应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伟大复兴而读书、为党的事业而读书。 ...... 不过,因为大部分学生并不知道什么崛起,崛起与自己何干,以及其它等等,所以,读书只不过就是读书而矣。你问他读书为什么,他一脸无辜地反问道,为什么呀?你问我,我问谁去呀? 读大学为什么,为什么读大学,如今好像没有目的。事实上问题出在国家或政府或党中央没有为你设定一个目标,这对那些靠国家靠政府靠党指路的人们来说的确不容易。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都是靠着皇权指引着;往回去几十年,都是党叫干啥就干啥。而今读书既做不了官,也不知道会做什么,所以,大家就晃着。为科学、为崛起、为升官、为发财。。。全都不靠谱了,全都不一定了。 那么,上大学干什么?读大学干什么?大学其实要回归到什么也不干,不带任何目的、不存任何功利之想。 大学,当提供一种环境,一种肥沃而自由之环境,让不同的种子在这个环境里发芽、生长。那些来自五湖四海的种子,在这里自由地生长,或长成参天大树成为栋梁,或开出各色美丽的花朵,或成为草或成为刺,总之,都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只有这样大学才有趣,读书才有味。 虽然中国的家长都喜欢自己的小孩成龙,但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不是每个人都能成龙的。大学也没有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国家的栋梁,有些人你怎么培养他就是一棵草,有些人怎么培养他就是一朵花,他们是不可能变成栋梁的。若这些人不想或不能成为栋梁,为何不让他成为草给这个世界添些绿色,为什么不可以成为一朵花给这个世界添些美呢。一些领导或灵魂工程师,总想着将所有的人都变成栋梁,这是不可能的,这也就是我们的大学越来越无趣的原因。 大学怎么读,是学生自己的事;为什么读大学,更是学生自己的问题。正如 我的想法不是你的想法,你的意见我也不一定接受一样。
个人分类: 杂谈|4386 次阅读|0 个评论
原始本能:做官与交配
热度 6 smallland 2011-5-8 16:57
美国人做官不是为了挣钱,相反许多人为竞选要花不少钱。纽约市市长的年薪只有象征性的一美元,也还认真地工作。这似乎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仅次于我们的雷锋同志。不管收入多少,根据我有限的了解,他们大多能够勤奋工作。有好几个总统死在任上,或多或少与工作压力有关。做官不是为了作威作福,而是“为民做主”,似乎符合古代正直高尚官员的模型。 其实,我们的官员,有些人曾经也有远大的抱负,要做出一番事业,要为民谋福利。等成了阶下囚,也会发一番感慨:我当年也是一个有志青年啊,谁承想混到这样的下场。 从进化过程来看,“做官”总是和实实在在的好处联系在一起的,就像交配和生殖道关系。个体意识不到交配带来的生殖利益,但其本能会促使它寻求可能的交配机会。人类文明进化到今天,原始的本能没有改变多少,而环境(人文环境)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退一步假设,即使做官真的没有任何好处,只有坏处,人们依然会为竞选××而不遗余力。 这好似,明知强奸有巨大的风险,一般不会直接导致他多一个孩子,他还会铤而走险。 做官,是一种原始的本能,这是毫无疑问的。 小学生当班长,一分钱收入没有,他们依然很积极,觉得很光荣。小学生做官,像游戏,能锻炼自己,成人做官,能吸引异性,能受人尊重,不管是否有其他的好处。我们的祖先从猿猴一路走来,总是有头领的。头领要面临更多的风险,更多的付出,也有更多的权利,更多的后代。猿猴的头领,都不是互相谦让或选举出来的,都是通过残酷的斗争获得的。 在许多情况下,做官的好处其实是被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有人说 毛时代没有腐败,但许多官员做的坏事丝毫不少。他们可能不贪钱,但可能消灭别人的生命或家庭,他们的子女也可能因此获得好处。 总结:在做官的欲望方面,中国和美国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有区别的,是欲望的强度。我们的社会中,自古至今,做官能发财,能损人利己,欲望自然强烈。美国人做官贪婪的少,不是他们思想好,而是环境问题。
2851 次阅读|13 个评论
六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别笑话我
热度 2 lin602 2011-4-6 23:16
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我呢?现五十多点,自知工作年代不久了,也知道目前能够做什么了,说穿了,已经知道天命了。 但是,我还没有到不惑之年,我的不惑之年是六十岁。 现在才有点知道,我一直对做官不感兴趣是多少幼稚。包括到现在还没有彻底认识做官给自己能够带来的‘价值’。可能到六十岁才能够真正知道,也就是说,到六十岁才真正不惑。 不过,六十岁不惑,已经晚了。只能等到来世或下辈子再说吧。 唉,白活了这大半辈子。
3879 次阅读|2 个评论
大师们都遵行“要做事不要做官”
SoSoliton 2010-6-30 16:41
当教书人不屑于教书,读书人不打算读书的时候,要指望由教书人和读书人构成的学校培养出所谓的杰出人才,那可能是痴人说梦了! “ 要做事不要做官。 ” 这是温家宝总理几天前考察浙江大学时给同学们的劝诫。总理在一所高校说出这句话,相信不光是说给大学生听的,也是说给高校老师听的。据说孙中山先生也说过: “ 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 ” 今天总理再次告诫 “ 要做事不要做官 ” ,也许是他老人家意识到了读书人的价值追求、人生目标又有复古的倾向, “ 学而优则仕 ” 、 “ 读书做官论 ” 又有愈演愈烈的势头。而这种势头也许从某种程度上回答了几年前的所谓 “ 钱学森之问 ” :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先看看高校这座象牙塔里读书人扎堆的地方,有多少教书人在 “ 做事 ” ,又有多少教书人在 “ 做官 ” ;有多少教书人想 “ 做事 ” ,又有多少教书人想 “ 做官 ” 。在高校, “ 一个处长职位,竟有 40 个教授来争 ” ,这种 “ 咄咄怪事 ” 在高校已司空见惯,一点也不新鲜。在行政职务面前,教授们的清高和自傲都愿放下,处长竞争不成,副处长捞一个也不错,于是屈尊参加考试、答辩、民主测评甚至打电话、发短信、请吃饭、拉选票,四处讨好同事,八面逢迎领导,社会上职业官员的那一套都使上。这一方面反映大学教授的地位低下,还不如一个副处长,难怪有人说 “ 当个处长比评上教授更值得开心 ” ,另一方面反映了大学教授的价值取向在发生变化。当然还有其它更深层次的原因。 再看看高校的学生在想什么。向总理提问想从政的那位同学很具代表性,与他有同样想法的不在少数。以考公务员为例, 一个公务员岗位,往往有成百上千的大学毕业生去争,因为他们明白,公务员是通往做官之路的人 。与公务员相比,科学家这种很神圣的职业的吸引力就差远了。尽管每年考研的人数也在增加,但考研为做研的人是凤毛麟角,其实很大一部分是缓兵之计,硕士阶段继续在朝公务员努力。另外,几十个博士竞聘一个公务员岗位的情况也常见诸报端。 “ 要做事不要做官 ” 是一种很高的境界,这种境界常人很难达到,因为常人很难抵挡得住做官的诱惑;这种境界往往要靠潜心学术的人去实现,而 学术人要想成为学术大师或钱老所期待的杰出人才,非遵行 “ 要做事不要做官 ” 不可 。举两个例子: 一、爱因斯坦极力拒绝出任以色列第二任总统    1952 年 11 月 9 日,爱因斯坦的老朋友以色列首任总统魏茨曼逝世。以色列总理古里安正式提请爱因斯坦为以色列共和国总统候选人。一位记者询问爱因斯坦: “ 听说要请您出任以色列共和国总统,教授先生,您会接受吗? ”“ 不会,我当不了总统。 ”“ 总统没有多少具体事务,他的位置是象征性的。教授先生,您是最伟大的犹太人。不,不,您是全世界最伟大的人,由您来担任以色列总统,象征犹太民族的伟大,再好不过了。 ”“ 不,我干不了。 ”   以色列驻美国大使也给爱因斯坦打来电话说: “ 教授先生,我是奉以色列共和国总理古里安的指示,想请问一下,如果提名您当总统候选人,您愿意接受吗? ”“ 大使先生,关于自然,我了解一点,关于人,我几乎一点也不了解。我这样的人,怎么能担任总统呢?请您向报界解释一下,给我解解围。 ”   大使进一步劝说: “ 教授先生,已故总统魏茨曼也是教授呢。您能胜任的。 ”“ 魏茨曼和我不是一样的。他能胜任,我不能。 ”“ 教授先生,每一个以色列公民,全世界每一个犹太人,都在期待您呢! ”   爱因斯坦的确被同胞们的好意感动了,但他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委婉地拒绝大使和以色列政府,又不使他们失望,不让他们窘迫。不久,爱因斯坦在报上发表声明,正式谢绝出任以色列总统。在爱因斯坦看来, “ 当总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同时,他还再次引用他自己的话: “ 方程对我更重要些,因为政治是为当前,而方程却是一种永恒的东西。 ”   二、钱学森要求当官只当副    钱学森曾担任国防部五院院长,后来要求改任副院长。钱学森出任院长时,只有四十五岁,年富力强,正是干事业的好时光。但是院长这职务,按照现行体制,是一把手,什么都得管,包括生老病死,柴米油盐。举例说,底下要办一个幼儿园,也得让他拨冗批复。钱学森不想把精力耗费在这些琐事上,他主动打报告,辞去院长职务,降为副院长。这样一来,他就可以集中精力,专门抓业务。大师终究是大师,仅就这种胸怀与情操而言,在当代就很少有人能与之匹敌!    “ 天才就是集中精力的本领 ” 。很难想像既做学者又做官员还能把两者或两者之一做得很好!何况这两者的思维方式还有很大不同(如治学要求严谨,而做官绝对不能较真)。 什么时候我们的高校 “ 要做事不要做官 ” 的人多了,也许我们就能培养出钱学森先生心目中的杰出人才了。
个人分类: 管点闲事|975 次阅读|1 个评论
一个年轻人对“做官/做事”的认识
wujingzhi 2010-6-28 12:08
做事和做官近来莫名的成为一个话题。 可能是我离开社会生活太久了,总觉得做事还是做官对于个人来说不是个什么问题。更没必要拿出来争论。但是,总有一些人提出些奇特的观点,让人心惊肉跳。作为一个年轻又不太年轻的不知深浅的人,我弱弱的说几句废话。 做事还是做官,作为职业来 说没有什么褒贬,更不应有矛盾。 做事的人很多会做官,做官的人我相信绝大部分也在做事。做官的人,有做的好的,也有做的不好的。那是个人问题或者制度问题。做事也有成败得失。作为一个人肯定要做点事的,但做不做官是比较复杂的,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对任何人也不必求全责备。 做事还是做官,作为出发点是有区别的。 作为一个人,总会有点理想,也会为之奋斗。很多年前,一个人曾对我说:年轻人去机关单位混几年,就混油了。这句话给我印象很深刻。也希望刚工作的年轻人思考。我也不认为什么样的出发点有问题。一个 成熟 的社会,肯定会有一批人立志要做政治家。 做事还是做官,作为一种行为也是有区别的。 作为一种行为,这个做字的理解就很有文章。做官就意味着你关心的是怎么做这个官,这个官有官架子,官样子,官待遇,官特权等等。而做事意味着关心的是怎么做成事。至于做的什么事,做成什么事那是有天壤之别的。 古人云 : 遭治世不避其任,遇乱世不为苟存。 做官还是做事,我不以为是个问题,一切顺其自然,水到渠成。重要的是你如何看待,和所处环境和面临的形势及任务。而作为年轻人特别是尚未开始工作的人,要做事必然是应该有之起点,即使有志于从事政治。 虽然现实可能是做官才能做事,但不要忽视了,有了官更需要有做事的。人生而有涯。只做官,而没能力做事,也没人帮你做事,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作为一个年轻人,我真不希望看到事业有成官位高就的人 用自己的处境经历 来指点年轻人先做官再做事,也不愿看到二十出头的人就一梦心思做官。 年轻人是开创未来的, 不一定非要趟那池混水。如果在中国因为和当官的握不上手而做不成事, 那我用同龄人的心 奉劝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多换几颗也好~
个人分类: 把酒问天 Review|1164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给“象限论”加个球
wujingzhi 2010-6-26 22:52
刘立老师用象限论分析了人才做事/做官 。方法新颖,视角独特,印象深刻。 看到刘老师创造的做事/做官象限之后,我第一个反应就是,怎么没有个函数呢?因为念了这么多年书,每次老师画出坐标轴,总要在上面再画几笔,弄得花里胡哨的,有时候看起来还会比较漂亮,用时髦的词叫fancy~ 在刘老师的启发下,我斗胆在这个做事/做官象限里加点东西,今天先加个球,准确的说是个椭球,如图所示。 图 做事/做官象限 图中的椭球表示社会中的人做事/做官的分布。正如我们所知,大多数人是要做点事的,很多人也会做官(无论官职大小)。图中坐标轴类似于科学中使用的对数坐标和任意单位,只表意。即做点小官比较容易,然后逐步变难,取得的突破也会越来越小。做事也类似。同时,处于做相对小官和做日常事务的人处于大多数。 如图所示,椭球的中心并不处于坐标原点,而位于第一象限,这一方面表示处于第一象限的人处于大多数,而既不做事有不做官的人人数最少。其它两类人则在社会中都存在。 需要指出的是做官可能没有界限,因为官职没有绝对意义的最大值。相应的做事也没有最大值,但是,事情可以实现的程度是非常有限的。同时,这二者之间有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达到一定程度,一者的增加,将导致另一者的减小。 我们称之为椭球的原因是这样的分布是包含时间维度的(图中未标出)。可以理解的这样的分布是随时间变化的。每个人对做事/做官的倾向也是随时间变化的。 总之,我们基于刘立老师的象限论对社会中科研人才做事/做官进行了分析,提出社会中科研人才的分布基本符合椭球模型,个人对做事/做官的倾向也可采用这个模型,但是需要更多地考虑其它因素,如家庭,个性,教育等,而且我们以为个人的倾向对时间依赖性更强,标准椭球模型将难以准确描述。本文未对模型的时间维度进行深入探讨,我们将在将来的工作中进行研究。
个人分类: 把酒问天 Review|1388 次阅读|8 个评论
温总:“要做事不要做官”
wujingzhi 2010-6-26 20:33
25日晚 温总理到浙大 视察。 我六七年前去过浙大一次,印象不太深刻。只记得那里产业气氛很浓,开公司的老师较多。不过对旁边的西湖印象很深。整个西湖区环境也很好。但是市区比较差,严重颠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幻想。 这几年因为种种原因,浙大的名声有点下滑。从仅有的一些材料看,温总也比较直接的提醒了浙大。温总说: 浙江大学的老校训是务求实学,存是去非,求实是基础,这种校风一直延续到现在 。 浙大的历史是一部光荣史,人才辈出,有160多个院士出自浙大,这是同学们引以为豪的。 但是前人的贡献不等于你们的贡献,你们要达到前辈的水平还要做艰苦卓绝的努力。 同学们 要有无穷的求知的欲望,要做踏实的功夫。不骛虚声、不求虚名,惟以科学的态度做踏实的工作, 这些都可以作为理解你们校训的格言,终生受益。 对于从政,温总这样警示 : 我们人生的目的就是要为老百姓办事,无论干哪一行、从事什么专业,都要用你所学的专长为人民服务,你这样做了,而且做了贡献了,人民会记住你的; 相反, 如果你即使当了官,但是你不是为人民服务,而是为做官而做官、甚至背离老百姓的利益,那对人民是有害的。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应该是我们的理想,我们也应该脚踏实地去实践。 如果是这样的政治家、这样的官,老百姓是欢迎的。 不知道一心想做官的数量可观的人们是否可以略微冷静下来思考一下呢?
个人分类: 把酒问天 Review|1612 次阅读|12 个评论
官样与学样?
yangwenzhi 2009-9-5 09:51
当官和做学问真不一样,官场的潜规则、潜行为真多,学问高深呀。 刚才,我看到一片帖子,太雷人了.......下面这样的官还是官吗,这简直就是猪吗!做学者的您,能做得来...... 什么是官样子? 转自: http://pop.pcpop.com/zpt/default.html?MainUrl=http://pop.pcpop.com/071115/3620130.htmlreferrer=http://www.google.cn/search?hl=zh-CNsource=hpq=%E4%BB%80%E4%B9%88%E6%98%AF%E5%AE%98rlz=1R2ADBR_zh-CNaq=foq = 我有个同学是一家单位的领导,单位不大,百十号人。别看是芝麻官,同学的官样很足,很有派头,也很有威严。有次酒后,和我们这群非官非僚的同窗推心置腹:甭管官大官小,官样子最要紧,有了官样子,别人就会认定你天生就是当官的料。什么是官样子?要素很多,但归根结底一句话,有些事情,坚决不自己做。   不自己收拾办公室。别管办公室多乱、文件成堆,烟蒂成灾,闲得淡出个鸟味来,也别自己清理。那是单位勤杂工的事情。不要自己从报箱里拿报纸,哪怕当天的报纸头条有惊天大事,那是秘书的职责。不要自己打水泡茶,再渴也要等到一杯泡着清香的茶水主动呈过来,那是一个称职的办公室主任应该做的。   出门时,不自己拎公文包,只有小办事员才整天夹着个包东奔西走,你看见几个官自己拎包?秘书不就是为你拎包的吗?这是 态度 问题。走路时,不要走在上级领导前面,更不要落在一般群众后面。这是 路线 问题。讲话时,不自己打草稿,即使满腹经纶,所有的发言,也都让秘书提前写好。这是 面子 问题。坐车时,不自己开车门。再紧急的事情,也不在乎司机从驾驶室下车走过来弯腰驼背为你打开车门的那点时间。这是 地位 问题。下雨时,不管是毛毛细雨还是倾盆大雨,都不要自己打伞,头脑灵活的手下人会主动为你打伞的。这是 方式 问题。让手下的人为你打伞,这个感觉最爽,过去皇帝出行,不都是宫女或者太监打着伞迈着小脚亦步亦趋紧跟身后的?这就叫 气派 。   不要自己打电话跟饭店定餐,像个管家婆似的。不要自己点菜,酒桌上不要随便敬酒,除非他比你官大。不要自己点烟,不管什么时候,你将烟弹出来,往嘴上一叼,身边早就有人打火机伺候了。身边人如果这么不会来事,还要他做什么?身上不要带钱,银行卡也不要带,出门还得自己掏钱付帐,太没面子了。不要买单,甚至不要签字,那都是手下人的事情,你只要回去在发票上签个同意就行了,那是你写的最溜的两个字。   同学最后总结说:除了吃饭如厕上床睡觉外,其实大部份事情,做官的是不必亲历亲为的,那都是手下人的事情。如果这些事情你都得自己做,那只能说明你脱离了群众,没有走 群众路线 ,你把该手下人做的事情都做了,他们做什么?这不是让他们下岗吗?再说了,虽然你贵为领导,也总得替群众着想着想,特别是那些想巴结你讨好你的人,得给他们创造一点表现的 机会 不是?   我们好奇地问他:你什么都不自己做,你做什么?同学哈哈大笑:做官啊! 做官,做得像个官,做出官的威严,将官做到底,越做越大,这就是我要做的 啊。同学乘着酒兴,还跟我们透漏了一点他必须自己做的事情: 当然喽,像好处啊红包啊外快啊,这些都只好自己亲自悄悄做了 。
个人分类: 学术共同体|3429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23: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