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毒理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麻省理工学院关于农达草甘膦毒理文章值得关注
蒋高明 2013-5-8 10:25
蒋高明 根据生态学的常识判断,转基因作物让庄稼自己抗虫抗除草剂,想用懒汉办法解决吃饭问题,除了引起生态环境的直接破坏外,其后果肯定是粮食或油料作物中的Bt毒蛋白和草甘膦含量超标。无论它们是否低毒,是否会对人体产生什么样的危害,但长期食用这些有害物质,会最终在人体内富集,造成人体伤害。麻省理工学院的学者关于草甘膦危害的文章非常值得关注,下一步期待有独立学者能够进行Bt蛋白对人体影响的科学实验。 最新快报:重病元凶被麻省理工找到——草甘霖!转基因作物所富含。 (2013-05-07 00:47:47) 转载 ▼ 标签: 转载 分类: 新闻信息 实按:这是美国顶尖学府之一的麻省理工大学的科研人员查阅大量文献写的一篇关于“农达”草甘霖毒理原理和与现代疾病关系的综述。内容详实、推理充分,应是一篇里程碑式论文。虽然被发表在一不起眼的杂志上,但作者免费公开全文。因此,有识之士可尽情分享真科。 全文可在下面链接下载: www.mdpi.com/1099-4300/15/4/1416/pdf 原文地址: 最新快报:重病元凶被麻省理工找到——草甘霖!转基因作物所富含。 作者: 吕永岩 吕永岩按语:这是麻省理工的最新发现: 炎性肠病、过胖、压抑、 小儿多动症( ADHD )、孤独症(自闭症)、 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 、 肌萎缩侧索硬化( ALS )、 多发性硬化、癌症、萎靡不振、不育,以及发育性畸形,所有这些害人的疾病都来自一个元凶: 转基因作物中所含的草甘霖。这是继转基因 Bt 作物巨大危害被揭示后的又一由权威科学家发现的转基因巨大危害。中国农业部官员如果还说转基因作物危害“没听说”,那人民就会帮他们“治治病”,让他们恢复“听力”。对怂恿亡国灭种的故犯,人民有足够的力量和能力帮他们“洗澡治病”。 原文地址: 麻省理工学院学者论文:草甘膦是生物学损害性最大化学品 作者: 陈一文顾问 巴西巴西利亚大学生物科学学院学者的论文如果说再次颠覆了世界大规模种植转基作物近 50% 抗虫转基因 Bt 作物的“食用安全性”的话,那么麻省理工学院学者 2013 年 4 月 18 日公开发表的这篇 48 页的科学前沿论文则再次宣布旨在扩大与维持草甘膦除草剂销售势头的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怪胎”的死刑 !全球大规模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中,“抗虫转基因 Bt 作物 + 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合计占到大约 95% !这篇论文揭示,草甘膦的危害性生物学影响可能导致的西方近年来急剧增加的疾病包括: 炎性肠病、过胖、压抑、 小儿多动症( ADHD )、孤独症(自闭症)、 阿尔茨海默病 、 帕金森病、 肌萎缩侧索硬化 ( ALS )、多发性硬化、癌症、萎靡不振、不育,以及发育性畸形 。论文结论最后强调:“ 草甘膦看来在我们的食品供应中无处不在,而且,与被认为实质无毒性相反,草甘膦可能事实上是我们的环境中最为生物学干扰性的化学品 ”;“考虑到本文审查了的草甘膦已知的毒性作用,及其危害世界范围人类健康的状况,紧急需要进行更多的独立研究来验证本文提出的一些看法,并且采取紧急措施,如果验证的话,彻底减少草甘膦在农业中的使用。”【评论:农业部某些官员多年来直到今天竭尽全力推动中国成为世界草甘膦最大生产国、最大出口国与与使用量越来越大的使用国,对全球人类与中华民族自身持续安全、健康、生存与繁衍造成越来越大的危害。人们有权问:你们这样做要干什么 ?】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5104 次阅读|0 个评论
参加国际海洋污染和生态毒理学会议的收获(香港)
热度 2 wangyouji 2010-6-4 14:25
2010 年 5 月 31 日至 6 月 3 日在香港城市大学成功举办了 第六届海洋污染与生态毒理学国际会议 ( 城大新闻网连接 )。作为全程参与此次会议的一员,我想其中有些经验可以和大家分享。 一般来讲,举办国际会议一般要提前一年开始做宣传,主要渠道是英特网,大会 一般要设立大会主网页,包括会议综合介绍,这其中包括:大会的主题(可以细分为几个科目),大会组委会,大会学术委员会,基调演讲者,大会摘要格式和提交(有的可以递交会议 paper 可以发表在和会议相关的杂志上,一般这个杂志会出一期特刊),大会地点,各个截止日期,注册费(一般学生都有折扣),住宿,以及其他的一些有用信息。 其次是大会的日程和详细的学术报告安排计划,一般来讲分为口头报告和海报报告两种,在截止日期之后,按照收到的注册申请和递交的摘要,分类列好报告的时间,地点和报告人。这里网页上可以说明一些做报告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最后递交 paper 的注意事项。 还有一项就是如遇到恶劣天气该如何应对和改变大会的进程也需要说明。在大会网页上附上各类表格供下载。大会一般会有一些赞助,此次会议得到了如ELSEVIER等一些机构的赞助。 以上主要是针对大会网页的设计的一些内容。 开办一个学术会议其实还是不容易的。以本次会议为例,大会的发起人必须是在本领域具有相当的影响力,比如这次我们系的讲座教授 Prof Rudolf WU (现在港大生物系主任),他在国际上海洋污染领域当属大大牛,到此次的第六届会议他一直是大会主席,因此在他的影响力下,请来的 keynote speaker 都是超级大腕,比如我所知道的有几位都是本专业领域 SCI 杂志的主编。因此如果要开办有影响力的学术会议,大会主席一定要是本领域超级大牛。 会议的安排,对于请来的大腕,安排好后勤人员与指定日期到机场接人,以显示对专家的尊重和欢迎。大会通常在开幕式的时候是人员最齐的时候,适合照集体照。一般 keynote speaker 的报告时大家都要参加的,他们一般都是做的各自领域最新和最热门或者影响很大的报告,一定要听。分会场大家根据各自的兴趣和报告日程可以自由去听。海报一般是贴在演讲厅外面,当然要有足够的空间,大家可以随意浏览。会议最后还设了几个奖,如最佳口头报告奖,最佳poster奖等。 参加会议最重要的还是和同行的交流,如果遇到自己感兴趣的演讲或者自己领域的牛人,一定不要错过,这是一个了解本专业和认识大牛的好机会,在向别人请教问题的同时,也记得推销自己的研究,让别人加深对自己的了解,以及增加以后工作和科研上合作的可能性。 最后附上几个大牛的照片,都是自己专业领域杂志的主编,将来还有 paper 要投这些杂志,与他们的交流很多,收获很大,对自己的研究和学习还是很有好处的。感谢小朱的摄影。 大会开幕式后的集体照,有来自37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人参加。 女大牛,作为四份SCI杂志主编的Prof Sandra Shumway在本次会议上作为唯一一名女Keynote speaker,做了关于贝类养殖和赤潮共存的报告。她平易近人,一点架子没有,由于自己也做有害藻类,和她探讨了一些有害藻类和贝类养殖的问题,获益良多。 她主编的杂志分别为: Harmful Algae editor in chief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arine Biology and Ecology editor in chief The Journal of Shellfish Research editor in chief Reviews in Fisheries Sciences editor in chief Journal of the World Aquaculture Society associate editor Prof Daniel SCHL ENK,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 USA. 水生态毒理学的大牛,很自信,很热情,我去机场接的他,地道的老美,与他交流了关于纳米材料在水生态毒理学的研究,邀请我们参加明年在加州的举办的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ollutant Responses in Marine Organisms (PRIMO) ,希望到时候有空可以参加 。其主编的杂志为:高影响力的毒理学杂志 Aquatic Toxicology editor in chief Toxicological Science editor Marine Environmental Research editor Prof Philippe GARRI GUES,University of Bordeaux 1, France. 法国的大教授,我去机场接的他,为人沉稳带着风趣,英语口语很地道,他做的是石油泄漏对海洋的影响的报告。主要做有机污染物方面的研究,组织多次国际会议。他是以下杂志的主编和编辑 Polycyclic Aromatic Compounds editor in chief Analytical and Bioanalytical Chemistry editor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editor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9469 次阅读|4 个评论
纳米毒理
nanofeifei 2009-8-22 23:15
转载: 来自 http://www.sciencenet.cn/u/曹聪/ 中国女工吸入纳米微粒送命? 七名中国女工在使用纳米微粒的油漆厂工作,因吸入过量的纳米微粒而使肺部严重受损,其中两人死亡。 这则日前登在包括《自然》(Nature)上的消息显然被国人忽视了。 消息的链接为: http://www.nature.com/news/2009/090818/full/460937a.html 研究结果由北京朝阳医院职业病和临床毒理学专家宋雨果(Yuguo Song)医生发表在《欧洲呼吸病杂志》(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上。 文章摘要的链接为: http://erj.ersjournals.com/cgi/content/abstract/09031936.00178308v1?maxtoshow=HITS=10hits=10RESULTFORMAT=author1=songandorexactfulltext=andsearchid=1FIRSTINDEX=0sortspec=relevanceresourcetype=HWCIT 这七名年龄在18-47岁之间的妇女在油漆厂工作了5至13个月不等。她们出现了呼吸局促、胸膜积水等症状后前往医院就医。 医生发现,她们的肺部组织与积水里存在着直径30纳米的细微粉尘,与在厂里找到的纳米颗粒相符。 虽然五名存活下来的女工停止了工作,但她们却无法复原。因为一旦纳米微粒穿过肺细胞,就无法将之去除。 这些病例给人们敲响了警钟,长期暴露在纳米环境中又缺乏安全防护,可能会对人类肺部造成严重损伤。 七名油漆厂女工肺部严重受损和死亡,不论是因为在工作中缺乏保护,还是因为她们乃至工厂根本没有认识到纳米技术对健康可能带来的危害,都表明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职业病情况日益严重。本案和不久前国内大量报道的开胸验肺事件,仅仅是其中的冰山一角。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06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7: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