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牺牲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东游西逛之走过青海
热度 1 zhangt10 2011-6-17 23:27
东游西逛之走过青海
有的人出去旅游,是计划好每一分钟的。在天水麦积山碰到一个台湾来的职业旅行家兼部落格写手,拿给我看的是他三十天的行程表,从甘肃到宁夏到内蒙到湖北,连公交车的车次都排好了的打在表格里,我实在怀疑他这是从前什么职业留下的习惯。 而我这次的旅行,则是完全的机会主义 - 没有任何的计划,前一天的晚上决定第二天去哪里。其实原本准备去伊犁的,被一个翻了墙的朋友建议我不要到边疆民族地区去溜达。其实也许没那么可怕。去兰州的机票都买好,周末几天的日程也排空档了,咨询了下朋友们,就决定小圈子的溜达一下甘肃青海算了。原定了两天兰州酒店,到了第二天就被蚊子咬得跑到了西宁。 而青海,对我来说是一个相当耳熟的地方。 大姨的一辈子贡献在这片高原上,从五十年代的大柴旦到后来的德令哈,后来据老妈说是因为长期在地窝子里面吸烟的缘故得了癌症去世。 大姨夫似乎是部队的军官,在60年左右出车青藏线上就再没回来,大姨一个人把孩子们带大又想法子送回了内地。从前每次大姨来访,都抱怨受不了内地的氧中毒。而我到了西宁,却适应不了这里空气的稀薄。 随意的旅行,却碰上了一些并不寻常的旅伴。 载我去火车站的出租司机,大概是我表姐那个年纪,土生土长的西宁人,父母是三线的建设者,说起西部的开发感慨万千。 去青海湖的旅游车上坐我边上的老人,六十年代曾在西宁当兵,在青海湖边垦荒,说起那些更早来青海在58-60年饿死了的支边青年们唏嘘不已。从西宁到天水的火车上,对面卧铺的实业家,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曾在玉树当兵。修路时曾被泥石流埋了三天三夜后挖出来,这次专程去看了永远留在那里的五个战友。他说这条青藏线,是用多少人的生命铺成维护着的啊。 现在的先进科技,应该可以把一些无谓的生命消耗减到最低? 他那些死去的战友,一个十八,一个二十,一个是三十岁的老班长。 他的痛苦,我不知道说什么安慰。他说起自己做为一个小学毕业生虽然不懂科技,为了学水利的孩子能被哈工大送去国外进修而自豪。 孩子学这个也许是因为我的经历吧,他说。 青海湖边,如今是自驾者野营,自行车拉练赛的天堂了。这些曾为了这片土地牺牲许多的人生,还有多少人记得他们? 青藏的路况非常好 自行车拉练的天堂 鸟岛可真不大 青海湖 牧马人? 穆斯林女子小学 作为女性能到的最后一道门槛,东关清真大寺 西宁东关清真大寺 马步芳公馆的展品
个人分类: 东游西逛|1331 次阅读|4 个评论
红色女特工潜伏台湾被枪决 60年后魂归大陆
xupeiyang 2011-1-3 11:25
女地下党牺牲60年后骨灰还乡续:其女追忆母亲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02日02:53 现代快报 朱晓枫拿出珍藏60多年的妈妈朱枫的照片,一时感慨万千 朱枫烈士写给女儿的家书(朱晓枫珍藏) 徐云初接过外婆朱枫烈士的骨灰 朱枫烈士(朱晓枫珍藏)   听到妈妈死讯的那天,我一点不觉得突然,因为我知道妈妈所做的就是随时随地都有可能牺牲的工作。60年前,当得知母亲朱枫在台湾被害时,朱晓枫说她根本没有觉得特别意外,母亲之前被捕过几次,早就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1950年,朱晓枫刚满20岁,作为一名军医,她供职于南京的华东军区卫生部。失去至亲让她痛彻心扉,可她却没有向组织打听母亲牺牲的具体情况,没必要去打听,也不能公开纪念,我知道有纪律。朱晓枫说,尽管她也想着早日把母亲的骨灰接回大陆,可由于种种原因,她也只能是苦苦地在心里想着。这一想就是60年。   在各方友人努力下,2010年12月9日, 朱枫烈士的骨灰从台湾回归大陆 。妈妈终于回来了。80岁高龄的朱晓枫轻声念出这句时,心中感慨万千。   □快报记者 张瑜 文快报记者 路军 摄    妈妈是位时髦开放的新女性   2010年12月31日下午,记者来到朱晓枫在南京城东的家中时,她与老伴徐锡城正在收拾刚下完的一盘棋。最近天气预报说在降温,外面太冷,我们就在家里下下棋。朱晓枫笑着说。午后的阳光从窗户斜射到这间简朴的房子里,却依然难抵冬日的严寒。尽管房间里摆放着一只取暖器,可室温却不太高,两位老人都穿着厚厚的棉衣。   朱晓枫,南京军区总医院退休医生,今年80岁,与82岁的老伴徐锡城一样,两位老人的身体还都特别健康,说起话来也都中气十足。朱晓枫的女儿、女婿都在北京工作和定居,南京的家里就只剩他们两位老人。在干休所的大院里,很多老战友都住在一起,我们有时候会去老朋友、老战友家串门聊天,大多数时间我们老两口就在家下棋看书。朱晓枫说,这样的晚年生活让他们觉得平静又满足。   虽然在许多场合,母亲的名字都被冠以朱谌之,但是朱晓枫更愿意称母亲为朱枫,因为这是母亲在党内的名字,而她的名字就是为了纪念母亲而改的。   妈妈算是大户人家的富家小姐,她的父亲是浙江镇海著名的渔商。朱晓枫说,受到当时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外祖父对儿女们的态度是非常开明的,所以她的母亲朱枫作为大家闺秀,不但接受了琴棋书画等传统的教育,而且还能进洋学堂接受了西式教育。   尽管接受了很多进步思想,可朱枫还是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远嫁给了东北沈阳的一位工程师陈绶卿,也就是朱晓枫的父亲。朱晓枫出生后,当时她的名字叫陈明珍。抗战开始后,朱晓枫随父母辗转回到镇海,可没多久父亲便因病去世了。从这之后,朱枫逐渐接触到一些抗日的积极进步人士,包括她的同学、老师和朋友们。而朱枫的第二任丈夫朱晓光,成为她走上革命道路的引路人。   小时候就是逃难,从东北到镇海,抗日战争爆发后,我们又去了武汉,那边有我的一位姨母。朱晓枫说,那段抗日流亡的生活特别艰辛。去武汉那年,朱晓枫才七岁,至于战争、打仗等很多事情她根本搞不懂,只能是跟着大人们颠沛流离。   我其实也不懂妈妈所做的那些事情,就是见他们一些人聚在一起唱革命歌曲、演话剧等,他们主要就是宣传抗日,可在我们小孩子眼里,却觉得特别热闹。朱晓枫说,她还记得当时母亲出演的一出剧目叫《放下你的鞭子》,就是号召大家团结起来参加抗战的。   在我印象中,妈妈算是个很开放的新女性。朱晓枫记得当年母亲朱枫的打扮都特别时髦。她喜欢穿洋装,比如背带裤,习惯剪短头发,人看上去显得干净利索。朱晓枫给记者拿出她母亲当年的一些老照片,照片上的朱枫端庄典雅,显现出大家闺秀的气质。一张照片上,朱枫身着旗袍站在朱家花园中,姿态优雅淡然;在另一张照片中,短发造型的朱枫双目炯炯有神,尽显英姿飒爽之气。   不过,这些老照片中,朱晓枫与母亲的合影却特别少,她只找到一张母亲抱着弟弟与她的合影照片。主要是我们一家人平时聚少离多,很少有全家人聚在一起吃个团圆饭的情况,大家都有很多事情要忙。朱晓枫说,1939年,母亲朱枫考虑到她和朱晓光都忙着抗战事业,就决定把她送去浙江金华的台湾抗日团体台湾义勇队少年团,跟着一群台湾人上课学文化。   一个革命家庭   受妈妈影响女儿14岁入党   在小孩子的眼中,与父母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应该是最幸福不过的。可朱晓枫小时候却很少有这样的机会,特殊的时局背景下,整个国家的形势动荡波及了当时的每一个普通家庭。   看着别的孩子都有妈妈经常陪在身边,朱晓枫却不会太羡慕他们。我从小跟着妈妈到处逃难,我的适应能力特别强,属于性格比较独立的孩子。朱晓枫说,妈妈把我放在哪儿,我就在哪儿呆着,而且我觉得在少年团的那些日子挺快乐的。   朱晓枫说自己之所以能进台湾义勇队少年团,完全都是母亲朱枫的功劳。抗战期间,台湾被日本人占领后,很多台湾进步人士退出台湾,转而来到浙江、福建一带组建了台湾义勇队,跟他们一起来的还有几十个孩子,孩子们被编成台湾义勇队少年团,集中在一起读书上学。当时义勇队的负责人之一李友邦(亲共人士)因为是朱枫的朋友,所以朱枫就把女儿送到少年团里读书。   少年团的经费都是国民政府发放的,不过他们招募来的老师却都是共产党员。朱晓枫说,因为时局动荡,少年团老师们的地下党身份肯定不能暴露,平日里老师们教授语文、算术、外语等纯文化课,也不会刻意去宣传别的内容。可我能感觉出那些老师们有点不一样,他们身上的气质跟我妈妈很像,而且跟妈妈还都是朋友关系。   朱晓枫在少年团上课,可她并不知道母亲朱枫具体在什么地方在做什么工作,只知道母亲抗日去了。朱枫经常会不定期去少年团,她偶尔会给我带点好吃的好玩的小东西,然后我给她唱唱歌跳跳舞,她看着就特别开心。朱晓枫说,有时候母亲朱枫去李友邦的家里,会找人把她喊到那里,大家也就匆匆见一面就各自离开,我要学习上课,她要忙事业,大家的时间安排都很紧张,所以都没有太多时间见面。   在我印象中,妈妈从来没直接表达过对我的要求,没有说希望我以后过怎样的生活,要我去走什么样的道路,她从来也不会刻意强调什么。朱晓枫说,她知道我的生活学习环境是怎样的,所以,从来不会担心我的未来会走偏。   从1939年到1945年,我一直在少年团读书,算是经历了自己的小学和初中阶段。朱晓枫说,她当年特别喜欢看书,而且还做过班里的宣传股长。我记得我们看的那些图书都是进步书籍,后来听说有一本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书,大家都争抢着去借来看。   虽然母亲朱枫没有明确指引着她去做什么,少年团的老师们也不会公然在课堂上宣扬共产党的思想,不过在朱晓枫十几岁的年纪,那些积极进步的思想却已经悄然生根发芽。朱晓枫的老师很多都是地下党,而且少年团中也   有着秘密的党组织,她就是在这时候入党的。1945年我不满15岁,语文老师潘超(音)成为我的入党介绍人,其实我比妈妈的入党时间还要早。朱晓枫说,虽然入党了,可她只知道自己和语文老师是党员,至于组织中都有谁,她根本无从知晓。不过,我大概能猜到几个人,从平时的言谈举止中观察到的。可为了大家的安全,我们互相不会涉及到这样的问题。   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台湾义勇队少年团要整体返回台湾,作为少年团的成员之一,朱晓枫也跟随大家一起去了台湾。当时我也没有自己的打算,因为没法联系我妈妈,所以就跟着大家走了,反正到哪儿都一样,我从小就习惯了远离家人的漂泊生活。    分多聚少   母亲把女儿送到解放区   与少年团的台湾同学们生活6年,朱晓枫说她已经成了大半个台湾人,她可以熟练讲闽南话和普通话,所以到了台湾并没有感觉到水土不服、语言沟通障碍等不便。这期间,朱晓枫住在了母亲的朋友李友邦家里,一住就是半年。当时国民党刚到台湾,正要收拾日本人留下的残局,急需招聘一部分人做老师。我的同学都开始自谋职业,教师职业一度非常抢手,可我却一直没事情做。因为,朱晓枫知道她不会在台湾久留,母亲朱枫和李友邦为她在大陆积极安排工作。几个月后,朱晓枫顺利搭乘飞机返回了大陆。   我直接来到了上海,我妈妈当时在上海的一家贸易公司做总会计师。朱晓枫认为,在上海的几个月,是她们母女俩最快乐的时光,朱晓枫最真切地感受到了与母亲在一起的天伦之乐。那算是简单的快乐,虽然是母女,可直到那时候我们两个人才算是真正了解了对方,知道大家所从事的到底是什么事业,明白她有着怎样的政治信仰和精神追求。   母亲去贸易公司上班时,朱晓枫也会跟着去公司的楼下学习打字,中午饭母女俩一起吃,到了晚上再一起回家,遇到母亲加班,她就会一直等着。空闲时,朱晓枫会跟母亲出去逛法国公园,一起参加母亲的朋友聚会,那段日子的幸福和开心是让她永生难忘的记忆。   我知道她是地下党,在公司做事也不过是掩护,但是这种身份是不能公开的,妈妈虽然没有交代我不能说出去,但我自己心里有数。朱晓枫说。有一次,朱晓枫在马路上遇到了一位当年少年团的指导员,就把指导员带回了家。我妈妈后来跟我说:以后不要随便把不太熟悉的人带回家。我就明白了,家里应该是秘密场所,不能随便暴露。   其实在上海的这段时间,朱枫一直在为女儿去解放区寻找机会。1946年6月,朱晓枫被母亲送到上海的吴淞口,然后从这里辗转到苏北的淮阴。我后来才意识到,这其实就成了我和妈妈的永别,因为从那之后,我和妈妈就再也没见过面了。朱晓枫说。   刚到解放区没多久,国共内战开始,朱晓枫彻底与母亲断了联系,后来她所有的有关母亲的信息,都是间接从他人口中获知。   在解放区,朱晓枫进入到建设大学读书,组织上在听了朱晓枫的个人情况汇报后,让她重新入党。1947年,正好华东医科大学来我们学校招生,学校开始动员我们班里的同学去学医。朱晓枫说,其实她不想学医,她想学习文科,可最后还是服从组织安排,弃文从医成为华东医科大学的首批学生。1949年9月,朱晓枫这批同学在开国大典之前毕业,随后被分配到南京的华东军区卫生部,开始从事传染病、流行病防治方面的相关工作。   牺牲60年后   母亲终于魂归大陆   虽然一直没有母亲朱枫的消息,可朱晓枫心里明白,她母亲一定是在某地秘密做着与党相关的工作。直到1950年,组织上有关领导找到朱晓枫谈话,这才说到母亲朱枫在台湾牺牲的消息,此时距离朱枫被害已经一个多月了。   此时的朱晓枫刚满20岁,听到这个消息后她表现得特别平静。妈妈一直在秘密做着地下党的工作,她做的事都是很危险的。我知道她牺牲之前,就有两三次被捕的经历,其中有一根手指头还因为受刑而残疾了。朱晓枫说,对于母亲的死讯,她完全以平静的心态接受,组织上说不会进行大规模的公开纪念活动,她也完全表示理解。正是在这时,她将陈明珍的名字改成了朱晓枫,以此来纪念她的母亲朱枫。   到底她是怎样牺牲的,在哪儿,因为什么,这些具体细节我很想知道,可我不会去问,认为也没必要打听。60年后,谈起当年的这段经历,朱晓枫已经非常平静,就算打听到又能怎样?当时那种情况下,不可能允许我们去台湾看望的。朱晓枫说,她与母亲从小就聚少离多,呆在一起最久也就是上海的那三四个月。平时习惯了集体生活的朱晓枫没有表现出撕心裂肺的悲伤,虽然心中极其痛苦,可她知道自己的生活还得继续。   母亲朱枫当年牺牲的细节,朱晓枫还是在书报等史料上看到,这让她心中特别感慨。我也是后来才知道,我妈妈在台湾的时候,当时是台湾国防部参谋次长吴石的直接联络人,他们合作将重要情报送回大陆。因为有人叛变,吴石和妈妈他们都不安全了。为帮我妈妈脱身,吴石帮她安排了飞机到舟山群岛中的定海(当时舟山还未解放),可没多久吴石就被捕了,我妈妈也被抓。朱晓枫说,妈妈是很有气节的女英雄,被枪杀之前还曾经吞金自杀过。   中国人都有叶落归根的传统,可母亲的遗骸到底在台湾被如何处理,对于朱晓枫来说,却成了最揪心的牵挂。后来,组织公开举行了纪念朱枫的座谈会,相关资料记载也陆续见诸于世,但是并没有人提及如何接母亲遗骸回家的想法,朱晓枫几乎已经放弃了再去台湾寻访母亲的念头。可是,当有一天家人无意中看到朱枫在台湾的史料照片后,他们就根据这些线索再次开始寻找朱枫的消息。海峡两岸多位友好人士都给予了我们特别大的帮助,这次妈妈能回家,真是不容易。朱晓枫感慨说,2010年12月9日,母亲朱枫的骨灰终于从台北运送回了北京。   我没遗憾了,总算了结了心愿。朱晓枫说,目前她还没去北京,不过骨灰已暂时存放在八宝山。至于以后会将母亲的骨灰安放在哪儿,现在还不确定。妈妈的老家也就是宁波当地政府曾表示过,想把我妈妈安葬在宁波。朱晓枫说,我们考虑,安葬在北京比较好些,毕竟我女儿在那边,我也方便去看望。不过,朱晓枫也表示,宁波政府方面的热情她完全可以理解,或许她能接受这样的解决办法:将朱枫的骨灰分成两份,一部分葬在北京,一部分葬在宁波。   在朱晓枫看来,重回大陆已经是最圆满的结局,无论最后如何安葬,母亲朱枫回家的愿望总算实现了。   妈妈这一生特别传奇,我们都很敬佩她。现在关于妈妈的很多史料还在收集整理中,我听说宁波方面还想将我妈妈的事情写成剧本,然后再拍电视剧。朱晓枫觉得这应该算是对母亲很好的纪念方式,她说自己也盼着,希望能早日看见母亲的形象出现在电视荧屏上。    链接   红色女谍朱枫   朱枫,原名贻荫,小名桂凤,是家中的四小姐,1905年12月出生在浙江镇海。其父朱云水是镇海当地著名渔商,渔业公会会长,家境富庶。朱枫从小兼习中西方教育,1921年考入宁波女子师范,参加过五卅运动。学生时期,就与陈良修(宁波最早女共产党员)成为好友,并拜师沙孟海(中国当代著名书坛巨擘,现代高等书法教育的先驱之一)学习书法字画,其后来的名字谌之,即为沙孟海所取。   1927年,朱枫远嫁东北,成为张作霖兵工厂大技师陈绶卿的继室,并生下女儿朱晓枫。陈绶卿病故后,朱枫嫁给第二任丈夫朱晓光,并在朱晓光和周围同学朋友的影响下,开始走上抗战道路。1938年,朱枫在湖南生下她和朱晓光的儿子朱明。   抗日战争爆发后,朱枫全家一起到武汉避难,在武汉期间,朱枫参加了武汉共产党领导的新知书店工作。后几经辗转,她又来到浙江金华,并开始接触到台湾爱国志士筹建的台湾抗日义勇队,还资助过义勇队。1939年秋,朱枫与朱晓光赴皖南新四军军部,开设书店为新四军供应书刊。1941年,朱枫化名周爱梅,代表组织三次进入上饶集中营,去探望和设法营救皖南事变时被捕的朱晓光,最后,在朱枫的努力下,朱晓光越狱成功。   1945年春,朱枫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一名地下党,她在中共华中局在沪贸易机构联丰棉布号和鼎元钱庄,以公方代表身份经理财务。1948年秋,朱枫来到香港,在香港合众贸易股份有限公司任职。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共急需派人进入台湾,并与台湾的地下党取得联系。在考察人员过程中,组织认为朱枫有台湾的社会关系,所以成为最合适的人选。1949年,朱枫接受华东局对台工作委员会的派遣任务,积极准备秘密赴台。可这些行动却不能透露出去,在朱枫寄给丈夫朱晓光的照片背面,她写道:我已深深体验着:真实的爱和伟大的感情,从此,将永远快乐而健康。   1949年11月25日,朱枫以探望女儿作掩护,从香港赴台。随后,朱枫以李琴云的化名寄居在女儿家中,联系到中共台湾省工委书记蔡孝乾后,开始与吴石(国民党国防部次长,中共秘密联系的同志)秘密接头传递情报。在台期间,朱枫设法获取了大量极其重要的绝密军事情报,并成功转到香港,然后送往大陆。就在顺利完成任务,即将返回大陆之前,台湾的地下党两名主要干部先后被捕,而台湾也开始实施戒严,海空进出台湾的通道全被关闭。   后来,吴石为帮助朱枫离开台湾,通过军用飞机将朱枫送到还在国民党手中的舟山,想让朱枫通过舟山辗转回来。可在1950年2月2日,地下党台湾省工委书记蔡孝乾被捕,在严刑拷问下,他供出了朱枫、吴石等人。很快,吴石被抓,继而朱枫也落入敌手。朱枫在舟山被羁押时,曾试图吞金自杀,但却被监视的人发现救下。1950年6月10日,朱枫与吴石一起在台北街头同时被枪杀,临刑时她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当时朱枫身中7弹,时年46岁。   快报记者 张瑜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02日11:45 扬子晚报 朱枫烈士就义的照片 朱枫之女朱晓枫向记者出示母亲生前的照片。 谷岳飞 摄 朱枫的外孙女在机场迎接外婆的骨灰坛。 李扬 摄   这是一次跨越60年的寻找:南京的女儿寻找母亲、江苏的作家寻找英雄、台湾的记者寻找历史。而终究,2010年12月9日,他们共同寻找的1950年 轰动台湾间谍案四要角之一的朱枫 ,跨过了那湾浅浅的海水回家了。    海这边的委托   一张老照片背后的谍战风云   2010年12月9日,北京天空晴朗,天气出奇的好。   当日中午12时40分,从台北起飞的长荣航空公司BR716航班正点抵达北京。台湾中国生命集团董事长刘添财先生神色凝重走进机场的贵宾厅,胸前捧着一个白色圆桶状旅行袋,背带在身后交叉,他小心呵护的是袋内朱枫烈士的骨灰坛,我们来把老奶奶安置好。刘添财说。   在场的朱枫后人和几位民政官员、学者朋友,大家都站起来,悄无声息。朱枫的外孙女徐云初眼圈红了,用几乎耳语似的声音说外婆,回家了。这一趟回家之路,朱枫走了60年。   因为年岁已高,朱晓枫没去北京,接受母亲骨灰坛全权由在北京工作的女儿、女婿办理,但当天老人的心都在北京,她和母亲已经整整分别64年。朱晓枫最不能忘怀的是母亲就义时的场景:朱枫被几名军警押着奔赴刑场,双手反扣,脖颈、肩头都有绳索绑捆,但一身旗袍的朱枫挺着头,目光坚定,脸上毫无畏惧之色   这个场景被照片定格。2000年12月,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老照片》丛书第十六辑上发表署名秦风的文章《战争后的战争》,在叙述吴石、朱枫案的经过时,配发了朱枫临刑前那张历史照片。在写给《老照片》的回应中,朱晓枫表示:这是我50年后第一次看到当时的情景,一时间感慨万分,千言万语也无法表达我的心情。   秦风所谓的吴石、朱枫案即1950年轰动台湾的间谍案。1950年6月10日16点30分,中共华东局特派员朱枫在台北马场町被处死刑,身中6枪而亡。和她一起被害的还有国民党3位将领,其中有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吴石。此事,当时被港台媒体冠以吴石、朱谌之(朱枫别名)间谍案和轰动台湾间谍案四要角等名称,朱枫是四人中唯一的女性。   吴石是北伐先驱,保定军校高材生;他是白崇禧同窗,蒋介石校友;他是参谋奇才,曾任台湾国防部参谋次长,官拜陆军中将;他是中共打入国民党内部的最高级别情报官,1949年8月,吴石被蒋介石任命为国防部参谋次长。他抵台后便展开了情报搜集工作。为尽快取回情报,华东局领导决定派长期在香港活动并有子女在台的女情报员朱谌之(化名朱枫)潜入台湾。后因叛徒出卖两人被捕,英勇就义。   一个80岁老人的寻人委托   母亲牺牲的消息对我来说并不意外,从9岁就被母亲送到全国最著名的儿童抗日团体之一台湾少年团的朱晓枫,深知母亲工作的危险性,因此当1950年春节过后,原本告知要回家的母亲迟迟未归时,朱晓枫就预感到母亲出事了。   朱晓枫今年已80高龄,记者赴其家采访时,这位端坐在客厅的老人如同母亲一样,虽然年岁已高但气质甚佳。她还记得和母亲生前的最后一次见面。那是1946年,当年2月台少团解散,朱晓枫回到上海家中跟母亲团聚了三个月,这成了她一生中最幸福的3个月。那时,朱枫在中共所办的一家纱布公司主管财务,每天中午,朱晓枫都去这家公司与母亲一起吃饭。   3个月后,朱枫把刚刚团聚的女儿又送往苏北解放区,在上海吴淞口一个渡船码头,朱枫对女儿多有嘱托,还给了我一块金锁片,因为国民党发行的钞票在解放区不能用,那时朱晓枫还叫朱倬,为防止路上国民党盘查,朱枫将女儿的名字改成朱明珍。其后,朱晓枫来到淮阴解放区,后成为一名军医大学生。   1951年,毕业分配到南京军区卫生部的她接到母亲遇难台北的确切消息,自此改名朱晓枫,作为对母亲的纪念。我年岁已大了,让母亲回家是我最后的心愿。自从看到那张母亲就义前的照片后,朱晓枫朝思暮想盼着能将母亲接回家。   获知朱晓枫的心愿后,因撰写《朱枫传》与朱晓枫相熟的江苏作家冯亦同找到了山东《老照片》的主编,得知笔名秦风的台湾作家、新闻和文史工作者徐宗懋将来大陆。时值2003年新春,朱晓枫夫妇在冯亦同的陪同下专程从南京赶到上海,拜会已结束大陆之行即将返台的徐宗懋先生。   徐先生是位热心人,他了解到古稀之年的朱晓枫女士一直在为寻找母亲遗骸作多方努力仍未有进展,很爽快地表示愿意帮忙。冯亦同介绍说。   朱晓枫给徐宗懋留下了委托书,自此徐宗懋在海峡对岸开始了艰辛曲折的寻找。   海那边的寻找   找到阿菊却找不到烈士骨灰   偌大的台湾,因特殊身份就义后朱枫究竟安放何处,后人手中有价值的线索并不多,况且时光已经过去了60年。朱晓枫告知徐宗懋:有消息说当年为母亲收尸的,是住在台北的姐夫王朴(又名王昌诚)和姐姐陈志毅(小名阿菊),朱枫正是以去台北看望女儿阿菊和襁褓中的小外孙为由向台湾当局申请并获得批准的。阿菊是朱枫已故丈夫陈绶卿前妻所生四个子女中的老么。   回到台北后,徐宗懋马不停蹄开始寻找阿菊,最后在曾任台北市民政局长林正修的帮助下,找到了阿菊!   朱枫当年正是在阿菊家里从事共产党的秘密工作,她被捕后,阿菊夫妇也被逮捕,60年能让阿菊消融往事吗?   当徐宗懋向阿菊提及朱谌之时,刚才还面容和蔼的阿菊突然变脸:朱谌之是共匪,跟我没关系,我们一家都是国民党。徐宗懋立刻找出朱晓枫的委托书,老太太若有所思,神色趋缓,她说,朱枫被枪决后,他们夫妇二人被关了几月、尸体是政府处理的。   阿菊的朱谌之是共匪让徐宗懋感慨万千,寻找路上的曲折和情感撞击让这位热心人士身心俱疲:我发觉自己真正追寻的并非朱谌之的遗骸,而是试图回答许多中国人心中都有的疑问海峡的风、海峡的雨让它更显沉重,但这个问题绝不只是关于这道海峡,而是所有愿意付出自己生命让下一代活得更好的中国人都曾问过自己的。    77号骨灰坛的主人到底是谁?   转机出现在2009年12月,现住上海的宜兴籍人士潘蓁在台湾参加2009秋祭,潘的父亲也是在解放前赴台,以教师身份做地下工作,至今下落不明。他本是为寻找失踪的父亲而去,意外地在辛亥第二殡仪馆提供的一份名册中,发现了朱湛文的名字名册上编号77的无主骨灰坛署名为朱湛文。潘蓁认为湛文有可能是谌之二字之误。   接到潘蓁的电话后,徐宗懋托请他的大学同窗、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朱浤源教授帮忙寻找。出自人道善良和对这段历史的探究心,朱浤源教授以研究近代史的名义,进入了一般人难以进入的领域。   朱教授在台北墓葬管理处查询资 料后获悉,确有一个疑似朱谌之的名字朱湛文登记在第二殡仪馆提供的政治受难者名册上,原编号233,后改为77。根据资料,此骨灰坛现安置在台北市南郊的富德公墓。   朱教授和朋友数度前往富德公墓,在那里一个个骨灰坛都由白色编织袋包裹,必须在角落里拿出来看,大约300多个无主的骨灰坛,都乱七八糟地堆放在一起。然而,当大家好不容易找出77号编织袋时,却发现里面并不是朱谌之的骨灰坛,骨灰坛上的名字和袋子上红油漆写的名字,对不上。一时,海峡两岸关注此事进展的亲友皆心情压抑,我们都祈祷,朱枫烈士在天有灵,让我们找到她。好在公墓管理处对此非常重视,下令一个月的扫墓期过后,展开全面彻底清查与整理所有数百个错置骨灰坛的工作。   5月6日,朱浤源终于发来了消息,经过公墓工作人员和自己数小时的翻检,终于在角落里找到了刻着朱谌之名字的骨灰坛。原来骨灰坛上的朱谌之几个字,谌和之都是连笔,所以才会被登记人员误写成湛文。    归去来兮   烈士骨灰暂放八宝山   时隔六十年后,终于获悉母亲骨灰下落的消息,朱晓枫一家人的欣喜自不待言。   多年来,夫妇俩也曾准备赴台,但因种种原因,几次赴台的计划都搁浅。因为年岁已高、领回母亲骨灰的工作,朱晓枫全权委托在北京的大女婿李扬处理。   因为两岸之间处理此类历史遗留问题尚无先例,无论是家属身份和死者关系的认定,还是骨罐的领取和出入境,都有相当复杂的手续要办。多亏两岸来往的最高层级两会(海基会和海协会)直接过问了此事,有关方面对李扬说:海基会和海协会为此事合作,可以称得上是一次破冰之旅。冯亦同对本报记者介绍说。   其后,朱晓枫一家开始了冗长的办理手续的过程,我的身份需要公证,我和母亲的关系需要确认和公证,朱晓枫对本报记者介绍,她找到了读书时的档案,在这份档案里,母亲一栏填的正是朱谌之。直到11月底,一切手续才全部办妥。   12月9日,由台湾中国生命集团董事长刘添财先生亲自护送的朱枫烈士骨灰坛飞抵北京。国家民政部在机场贵宾厅临时设了一个灵堂,看到刘添财先生亲手捧着骨灰坛,小心翼翼地走进贵宾厅,在场的朱晓枫女儿、女婿非常感动,完全没有陌生感,仿佛一家人,李扬说。   交接现场,刘添财讲述了一个小插曲。他说:我们公司和快递公司合作几十年,从未有丢失文件的状况,没想到上飞机前一天,证明文件却丢了。当时台北正下雨,我们担心至极时,接到一个大楼管理员的电话,说在一个角落捡到了老奶奶的证明文件,我想,这都是老奶奶在天保佑我们的缘故。一席话下来,在座者无不动容。   目前,朱枫的骨灰暂存在北京八宝山。朱晓枫一家人正在商议如何安葬朱枫烈士。除了北京、南京外,朱枫的故乡浙江宁波也热切盼望能够迎接英雄回家。朱晓枫对本报记者表示:今年清明时,母亲朱枫将入土为安。   本报记者 谷岳飞   资料图片由《朱枫传》作者冯亦同提供。
个人分类: 名人传记|2852 次阅读|0 个评论
带着爱上路:有感于安徽民警张宁海救援复旦学子壮烈牺牲
JYH64J98Y99H 2010-12-17 11:53
最近,上海复旦大学自发组织的探险队在安徽黄山迷路,在营救活动中,安徽黄山24岁救援民警不幸坠崖牺牲。此事引发了争论。我手头就拿着一份日前出版的《东方早报》,头版头条的大标题是“复旦学子黄山迷路 24岁救援民警坠崖”。内文的标题写得更是充满温情:“两天经历迷路寒冷和温情 探险队员跪别牺牲民警”关注安徽青年警察不幸牺牲,必然就会回望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 这件事情本身是紧紧地关联在一起的,因果关系非常明显。舆论对参与探险活动的复旦学子多有指责,其出发点是对牺牲民警的惋惜之情。也有一些网友为他们辩护。那语气语调仿佛认为民警救援群众天经地义,复旦人不必有什么愧疚可言。有些话貌视有理,一旦争论起来,不免让人感到无情无义。驴友探险的方式本身确有可以讨论之处,如组织的合法性,如装备的科学性,如方案的周密性,如针对危险的预案等等,都值得充分讨论。 同时值得讨论的还有安徽黄山救援警察队伍。怎么安排值班,平时如何进行救援演练,做好应急预案等等,甚至做好应对更大困难的准备。还有一点,就是在救援群众的同时,减少无谓的牺牲。有许多事情,准备更好一点,牺牲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但是,历史是不能假设的,警察作为一种高风险职业,其牺牲的机率比其他职业要大得多。一种职业有一种职业奉献社会的方式,我们要心存敬畏,尊重事实。 救援民警,服从命令,前往救援受困学子。他是为了照顾前方的队员,由于山路狭窄,他超越时用手抓住了树枝,树枝突然折断,同事和探险队员眼睁睁地看着他的头灯灯光往悬崖峭壁下翻滚。那惊魂一刻,那悲情时分,令人无限惋惜,闪亮的头灯,为他英勇、悲壮的青春年华划上了一个巨大的惊叹号!他生命的钟摆永远停留在12月13日凌晨3:30。 “真的想一万次也不会想到是这样的结果。”“没想到为了救我们,却牺牲了一位警察”接受《东方早报》采访的一位探险队员如是说。 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即将远离我们而去的时候,有一位叫张宁海的安徽黄山24岁警察,为了救援被困群众,不幸光荣牺牲,他居然没有能够迈入2010年代!他给被困群众带去了生的希望,他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心中想的是被困群众,全然忘记了他自己。他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他公而忘私的精神感天动地,他用生命诠释了人民警察为人民的崇高使命。他是安徽人民的荣耀,更是中国警察的光荣!理所当然地应该被追授为革命烈士! 同时,他也用自己的生命为美丽的黄山注入了丰厚的人文内涵。 古往今来,大凡登临过黄山的人们,无不高度赞誉黄山。黄山之美,美在奇峰、美在怪石、美在温泉、美在古松、美在云海。她那鬼斧神工般的诡奇景象和云谲波诡般的万千气象,倾倒了无数墨客骚人,有一句话流传久远:“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安徽不但山美、水美,人情更美。俊美的黄山,滔滔的长江,淮河、颍河流域丰厚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哺育了勤劳、智慧、勇敢、不屈的安徽人民,从建安文学到徽商文化,一代又一代江淮儿女为中华灿烂的文明书写了壮美的诗篇。多少年之后,人们都会谈论这悲情一幕,有一位安徽青年民警,为了救援遇险群众,服从命令,忠于职守,舍死忘生,在执行公务中不幸壮烈牺牲。江河呜咽,草木含悲,云雾盈泪。 我的耳畔联仿佛听到了一首感人的歌声。 那是在江苏丹顶鹤自然保护区,有一位大学毕业不久的姑娘,为了寻找丢失的丹顶鹤,为了保护国家财产,不幸掉到了沼泽地里,用青春的生命和壮丽的年华谱写了一首美丽的歌。一曲《 丹顶鹤的故事》令人难忘。 异曲同工的是,在安徽黄山风景区,有一位工作不久的青年民警,为了接援探险迷路的大学生,为了人民的利益,不幸坠崖,惨烈牺牲。他同样用青春年华谱写了一首难以忘怀的歌。 我不禁改编歌词,步着非常熟悉的曲调,低声哼了起来: 走过那座险山 你可曾听说 有一位民警 他曾经来过 ...... 走过那片黄山松 你可曾听说 有一位民警 他再也没来过 ...... 为何片片白云 为他落泪 为何阵阵风儿 为他唱歌 ...... 只有阵阵风儿 轻声诉说 只有片片白云 悄悄落泪 还有一支探险队 轻轻地 轻轻地 走过 ...... 愿逝者一路走好,也希望生者能够获得一丝宽慰,坚强面对真实的人生,尽快从事件的阴影中走出来。在追忆革命烈士崇高品德之中,人们自然会清理思绪、荡涤心灵。人生苦短,文化长存。永远都有总结不完的教训,希望不要再去相互指责了。愿人们能够将情绪都聚焦到对英雄壮举的铭记之中。希望上海复旦大学的那群“驴友”们,怀着对牺牲青年民警的崇敬之心,怀着对安徽人民组织力量拼死救援的感恩之心,认真总结教训,不要因噎废食,在国家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在身体健康状况许可的条件下,制订好出行计划,做好安全保障工作,做足应急预案,携带好户外活动的必要装备,更带着对自然与社会的厚爱,继续上路。 相关链接:一个真实的故事:丹顶鹤的故事 作词:陈富 陈哲 作曲:解承强 走过那条小河 你可曾听说 有一位女孩 她曾经来过 ...... 只有阵阵风儿 轻声诉说 Hi…Hi… 还有一只丹顶鹤 轻轻地 轻轻地 飞过 ...... 走过那片芦苇坡 你可曾听说 有一位女孩 她再也没来过 只有片片白云 悄悄落泪 为何片片白云 为她落泪 为何阵阵风儿 为她唱歌 Hi…Hi… 还有一群丹顶鹤 轻轻地 轻轻地 飞过 ...... Hi…Hi…
个人分类: 杂七杂八|435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安徽黄山青年警察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不幸牺牲的?
JYH64J98Y99H 2010-12-16 15:21
转载两篇博文,主要想搞清楚这位安徽警察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不幸牺牲的。我在移动新闻中看道后,很是惊讶。我们无意批评复旦大学学生的探险精神,相反,他们身上有许多可贵的品质值得称道,假如山洪暴发,假如野兽侵袭,假如无人救援,他们同样有生命的危险。此事一方面是因为它直接导致了大家不愿意看到的后果,另一方面也很后怕。高校与社会既要帮助青年总结教训,同时也不能因噎废食,泯灭年轻人可贵的好奇心和探险精神。回望事情发生的真实过程,需要充分汲取教训。事实上,探险的人因为有人营救实际上免除了危险,救人的人因为一心救人而忘记了风险,直接导致了一位人民警察的壮烈牺牲。结果非常悲哀!有人拿青春放飞心灵、探险消费,有人用生命搜索救援、刷卡买单。参与救援的解放军战士、人民警察面临着同样的危险。安徽青年警察以身殉职,不幸牺牲,其舍死忘生的崇高品质值得大力宣传报道。如何进一步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保证生命安全,对于普通人家,实在是唯此为大。 复旦学生野黄山登山之行述评 (2010-12-13 23:54:13) 12月10日前几天,复旦BBS、复旦登山协会的会员们都以各种方式看到了这次去野黄山之行的征集贴,而据会员介绍,通知都是以复旦登协的名义发出的。10号上午出发,13号上午回沪,开辟一条新线路吸引了探险欲望强列的同学。 10日上午,一行18人从复旦出发,11人为复旦在校学生,其他的有毕业的校友和成员的朋友。踏上这样一次旅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过是登协众多活动的一项而已,报名、拿上必要的行李、集合、出发。 所谓野黄山是一条新线,带队和压队的人员据说都是复旦的毕业生,登山算是有经验的人,但都没走过这条线。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完全的探险过程,更添加了游行的刺激感,然而突降的大雨也让这一美妙的旅程蒙上了不安的色彩。 12日,山上雾气渐浓,团队失去方向,经过几番尝试都无法确定位置。10:40分,团队向黄山市消防支队打来求救电话,称不清楚自己的位置,只知道是一个峡谷,没有办法回到原地。景区警方根据GPS卫星定位系统,初步判断迷路人员均在云谷寺一带。当晚,黄山市及景区已经派出由公安、消防、综治、防火等多部门组成的救援队伍,配齐海事卫星电话备用,前往深山峡谷搜救,第一批救援人员达到70多人。然而,进行追踪后,刚才求救打来的电话就再没打通,极大增加了寻找他们的难度。黄山风景区公安局局长俞士军说,迷路者所在的位置可能在云谷寺1号地区三道岭区域,这是个人迹罕至的地方,没有路径到达且没有手机信号。 时值深夜,景区内下着雨,深山峡谷陡而滑,且有大雾,搜救人员只能借助电筒、绳索等设备急行军,用卫星定位系统探寻迷路者的具体位置 快到0点了,失去联系已经近两个小时了。黄山市市长宋国权等到达救援指挥现场,并且通知复旦大学,据析学校凌晨也已经派出三名干部前往协调工作。救援人员正在深山中冒雨开辟小道,接近求助人员。 从零点到凌晨三点,发生了什么,至今还没有人知道。13日凌晨3时许,黄山市政府和黄山风景区负责人表示,18人终于被找到。这个化险为夷的结局或许是大家想看到的,然而一位年仅23岁的民警却因为这18人的探险而丧生。救援队员、黄山风景区公安干警张宁海在护送途中,因山坡陡峭雨湿石滑等,不幸坠入深崖,因公牺牲,年仅二十三岁。 获救的18位迷路大学生已护送下山,经体验,身体状况均好。目前,大学生已送往黄山干休所休息。 今夜、明天,复旦的同学们都将举行悼念活动为张宁海送行,然而这次悼念不是因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或者复旦人悲天悯人的情怀,而是深深地歉意!没有训练,不上保险,没有向导,贸然前往人迹罕至的地方,心智已经成熟的名校生将狂妄发挥到忽视生命安全的地步,然而,竟从来没有预料到这种探险实际是用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做赌注,赢了是你的体验,输了就是生命。满足自己的追求,不等于自私妄为! 复旦大学登山探险协会成立于1998年3月,现已是上海最大的高校户外社团,涉及攀岩、露营、速降、越野、定向、徒步旅行等多项户外运动。2002年,复旦登协组建了上海高校第一支学生登山队伍,登山队足迹遍布十几座雪山:海拔6178米的青海玉珠峰、海拔6206米的西藏启孜峰、海拔5828米的甘肃阿尔金山 辉煌的成绩和热气腾腾的人气不能掩盖社团本身管理的问题和学校监管的责任。据社团成员介绍,大部分的旅行都没有安排专业的训练,虽然有一些小贴士,但也只是仅供参考。旅行保险更是因为经费问题,没有强制缴纳。再说,以这次野黄山之行为鉴,社团追新、追奇的特色明显,很少请专业的向导或者导游,并且经常探寻新路线。当青年的激情点燃之时,有所限制是能量,不限制则是灾难。 复旦大学对这一事件的态度是:1.这次活动非社团组织行为,2.学校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搜救。当然,这都是作为学校应该做的,作为这个学校的一份子,虽然打击那些热血青年不是一件好事,而且可能会令一些人产生抵触的情绪。但还是希望学校可以做出点行动来整治这种特殊社团,登山、旅游、轮滑一些可能会存在安全隐患的社团,应该严格其管理,细化其活动的审核规范,才能避免此类事件发生,也可以引导这些有梦想的年轻人走向一个对自己和他人都负责的梦想之路。为民警先生和他的家人、爱人默哀,为所有获救人员和他们的家人庆幸。生命之轻重,在于意义而不只在于行动。 其实在我看来,自己不是驴友。那辆车从拉萨回来后,一直静静的放在寝室,再也没有骑过,码表的读数仍是5003km。 但我是个对户外运动一直有爱的人。这次黄山出事,是同学告知的,之后一直蹲点在日月光华BBS的Outdoor版,因为活动的召集帖就发在这个版上。 因为当事人现在没有公布详细的过程,我只能从已知的点滴推测整个过程,好在我是学历史的。如与事实出入,望指正。 复旦有个协会叫登协,日月光华有个版叫Outdoor,本来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但日子久了,两者就混淆了。登协的活动一般就发在Outdoor版,Outdoor版上灌水的大都也是和登协有关的人。这次黄山户外之行叫野黄蜂,全称是:登协* 野黄山穿越活动。当初就发布在Outdoor,后来转发在组织者的人人网上。 根据活动公告(见附文),字面上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组织者知道此行是非常规路线,会逃票,要避免被捉; 2. 组织者在招人时是允许新人参加的; 3. 组织者是知道天气状况的,而且还希望会如期下雪; 4. 组织者自己并没有走过这条线,也没有计划请向导,故将主要靠GPS和指南针; 但根据知情人的爆料(见附文),可以得知: 1. 组织者或者资历老的人是可以少交钱的; 2. 一般很少有领队愿意带队去自己去过的地方,可能因为没有新鲜感; 3. 在挑选队员时,性别比是考虑的因素之一; 4. 登协组织过的活动,有不少出过问题,但最后都息事宁人了; 我绝对赞成读书人多出去见识祖国的大好河山,但那叫旅行不是叫户外。户外,就要有户外的装备。这次悲剧的主要原因是,这支队伍以旅游的心态去参与了户外运动。 事情的简单经过是: 12号下午5点,他们发现迷路了,GPS漏水失灵,只知道目前的坐标。然后领队和队员们一起商量,觉得应该报警,因为只有一个同学的手机有信号(求型号),所以让他给家人发短信,短信内容是:安徽黄山18人救命并附有GPS坐标。他姨夫收到后,报警。上海市公安局再联系安徽省公安厅、黄山市公安局,和复旦。然后组织人马搜救。凌晨2点,找到。然后下山。过程中,一位民警堕入山崖殉职。 可以把事发过程分报警前后两阶段。 队员们报警前的表现,只能说太让人失望了。整件事是一个不专业的领队带着一帮不专业的队员在一个需要足够专业知识的地方做的傻事。 我不是户外行家,但我是装备控,就从这个角度来分析了: 1. GPS。在我看来,GPS是户外装备之王,是女王皇冠上的珍珠。其他任何装备都应该让位于它,何况是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怎么会出现GPS漏水坏掉的情况,当时黄山的雨并不是很大。最常见的高明和麦哲伦基本都能防水。我很好奇他们用的是哪款。再说了,就算GPS脆弱,但安全套作为户外的必备装备总该带了吧,这个是防水利器。怎么没有想到用? 只要GPS正常,那么是会有轨迹记录的,而且也会有返航指示的。按指示原路返回,至少也不会迷路。 2. 人数。18人的户外探险队。为什么会这么多人,去南极科考么。这么多人,相互不熟悉,不了解,还都是不专业的,适合举着旗去世博会参观,不适合需要齐心协力的户外探险。在招人时会不会存在扩招现象?包车包的是18人座的,最后满满当当的坐了18个人。如果少一些新人,会不会好协调一些。 3. 装备。我看了营救现场的照片,看得很揪心。这些号称去户外探险的孩子,好多都穿的不是防雨衣,还有个男生穿着板鞋,有个女生戴着的是围巾而不是围脖。这当然是因为对户外运动的无知。但我看见领队就穿的很专业,怎么就没有记得提醒或者强制队员注意这些呢?后来才得知,原来干粮都只带了一天的,头灯都没有人手一个。这点绝对是组织者失职,也直接导致了后来的悲剧。 4. 最后决定报警,既然是团队决定的,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我们不在彼时彼地,无法感同身受,就不作评价的。开始我好奇为什么没有直接拨打110,而是发短信回上海,再由上海的家人报警。后来看到当事人的解释,说是18人中只有一部手机有断断续续的信号。这仍说明了装备不专业,出入山区,信号不好是常识,应该携带电台的。不过换个角度,不知出警速度如此之快,与上海公安局转告安徽公安厅有无关系。 不管怎样,让人欣慰的是,出警速度和动员警力都说明此事的重视。凌晨2点,搜救队找到复旦同学,他们蜷缩在一起。然后搜救队决定带他们下山。 1. 搜救队应不应该半夜出警?我觉得是应该的,当时通讯不畅,不知这18人是不是有生命危险,救人是他们的责任。哪怕不是18个人,哪怕不是复旦的学生,搜救队收到报警都该出警,不管有没有下雨,不管是不是晚上。 2. 但不得不说,带他们下山是个很仓促的决定。因为下雨,因为山路,因为体力不支,因为人数众多,带他们下山并不是个明智的决定。尤其是现在是冬季,即使雨一直下,也不会山洪暴发。原地等到天明,如果搜救队有携带相关装备,不会有太大问题。 3. 悲剧终于发生了 据悉,为确保学生人身安全,救援人员一路上反复叮嘱学生注意脚下安全。3点26分,救援组成员黄山风景区公安局民警张宁海同志一路打着手电护送大学生,经过一悬崖绝壁时,他细心地让光柱照亮身边的同学,全部注意力都在探险大学生身上。大家手摸着冰冷的悬崖,艰难攀缘,他在根本无路的山崖照顾着学生前行。而就在此时,张宁海为保护大学生生命安全不幸坠崖。 也就是说,18个人不是每个人都有带手电,或头灯等照明设备。这个实在实在不专业,不专业透了。为什么组织者没有提醒或者要求带上必须的装备呢。 4. 多一点反思。虽然这样说有些不近人情,但我觉得是事实:搜救队户外知识以及装备也很不专业。根据组成来看,应该是临时组建的。因此看到照片中的武警,穿的是普通的迷彩服,没有带背包,甚至还打着伞。用的是手电,而不是头灯,而且没有带备用头灯,如果每人一个,也许就没有悲剧了。在会合后应该是找个平点的地等天亮下山。据说是有媒体压力之类的导致要连夜下山,不知是不是的。总之,不太专业的搜救队去救援太不专业的探险队,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悲剧诞生了。 痛定思痛。我们能做的,唯有期望和作为以使悲剧不再发生,而不是一劲的辱骂和删贴。 1. 这样不负责任的户外运动,还是少组织为妙; 2. 参与户外运动,需要有足够的心理和体力准备,不要用旅游的心态去户外; 3. 虽然民警张宁海是殉职,是作为警察应有的风险,但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道义上的责任还是要担当的。今天复旦各食堂门口都有悼念横幅。 4. 希望能有个募捐,一是给这位为复旦学子而殉职的才23岁的年轻人;一是给黄山景区搜救队买点冲锋衣和头灯什么的。因为可能近期复旦去黄山探险的人没有了,但景区的搜救工作会继续,好装备才能减少悲剧的发生。 5. 山顶的风景,只有登上山顶才能看见。户外有风险,但同样有风景。准备好了,才出发。准备好了,就出发。 此外,对Outdoor一些自称为资深版友,或者登协成员的言论非常不满。撇清协会责任也就罢了,居然越俎代庖的说领队没责任,还一二三四的在分析。我一度觉得这个领队好惨,平时得罪了这么多人,现在这些人纷纷打着是他死党的名义来陷他于不义。交友不慎啊。 最后,还有些登协的人说,户外运动是理想主义者,是疯子做的事,你们这些没疯的人,不懂的。原来理想主义这能这样用啊,但问题在于,如果你的理想主义,是需要别人来买单,不管是父母还是警察,这样的理想主义,真的值得骄傲么? 附文: ★★★ 登协* 野黄山穿越活动★★ 今天突然听到某人问野黄蜂的线还开吗? 于是,还是转到人人吧 领队pipin的话: 昨天夜里当歌声在天空怒放之前,蓝莲花被万人传唱, 就记得当初我们一起贴海报,挂条幅,就为了一起出行; 12月10号--12号的故事,需要你的参与。如果你决定了要参加,你就得会唱许巍的歌, 或许还要容忍一下这队伍里苍老的气息。 关于免责和之前的登协的故事,我这里就不在赘述了。 如果你们还认识我们,还认同我们,你们都会来的。 还是那句老话,不认识pipin 的优先,或许你走完了这条路线,你会发现,这个世界还 有另外一种生活。 压队Canlei的话: 你想追求自由,你想知道什么是登协的精神, 我们把这次活动称作回归。 另:目前看来,黄山最近一直无雨雪,导致山区防火等级一直很高,导致的后果就是一 ,山上巡逻队很多,抓住偷爬的要罚门票钱,230元。二是晚上冷的时候没办法点篝火。 如果以上问题不能解决,领队压队有权更改活动计划至备用清凉峰计划。 ★★★ 登协* 野黄山穿越活动★★ 日期:12.10-12.12(2天2夜) 类型:穿越,登山 强度:★★★★☆ 风景:★★★★☆ 人数:28 领队:pipin 压队:canlei 目的地简介 活动费用: AA制,预收340元,非登协会员加10元/人,多退少补。 保险:必须购买,现有拉磨无忧可作为推荐。 装备租借费:登山包20元/个,帐篷15元/人,睡袋15元/个,防潮垫10元/个 报名方式: 1.站内投条 pipin 2.短信 135****879 * 报名请写清:姓名,身份证号,性别,系级,联系方式(手机,电邮/MSN),已有个 人装备情况(背包、睡袋、防潮垫、帐篷),户外经历。需要租借装备的,请说明。 要求队员汇报自己的5km成绩,作为基本指标。报名确认后的名单会列在本贴。 另请写明是否接受混帐,睡袋温标不够的也要提前说明,好分配帐篷。 * 报名截止时间:12月8日 18:00 * 准备会时间初定12月9日(周四),地点另行通知 ***注意***: 报名会员优先,本校在校学生优先。 报名者务必在准备会上交现金,如有事不能来,找人代交或提前通知领队压队,否则报 名失效。 请各位详加研习地图,本次活动没有向导,领队压队没有去过,仅凭GPS和指南针找路。 准备会上会对地图加以解释。 行程安排 D1: 19:00 复旦正门发车 D2: 02:30 到达黄山脚下,直接上山。注意必须带头灯。 全天爬升1000米,适当休息。 16:00到达通天塘营地,晚上扎营。 D3: 06:30 起床,早饭。 07:15 空身登百老峰顶,下撤后拔营。 10:00 开始下山 17:00 到达山下翡翠谷,出山,上车。进黄山腐败或者直接回上海。 23:00 抵达复旦。 个人自备物品: 背包,睡袋,防潮垫,帐篷,穿休闲或户外服装(不要穿牛仔裤),登山或徒步鞋,个 人卫生用具、头灯(或手电)、食品、个人餐具、水壶、刀具等物品。 ※协会提供个人装备租借,请在报名时注明需要租借的装备,是否自有帐篷。 注意事项: 1.鉴于户外运动特殊的危险性,活动过程中各位成员的完全自主性以及活动的非赢利性 ,对活动中可能产生的意外,各位成员自己承担,活动组织者或者领队不承担任何 责任,但活动组织者或者领队将尽一切努力进行救护与援助。 2.在活动过程中,每位队员应当保护环境,不得随意破坏植被,野营中的垃圾装入垃圾 袋中,以便统一处理。 3.凡是报名者,必须已经充分知晓户外运动的危险性,并必须接受本声明。 ※ 户外活动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及不确定因素,活动中请注意安全,听从领队的安排,不 得擅自行动!否则后果自负! 发信人: BaoGao (报告), 信区: Outdoors 标 题: 随便说几句,希望不要被删 发信站: 日月光华 (2010年12月13日22:45:51 星期一), 站内信件 看到出事的消息,觉得很悲痛,但又想如果不出事的话,是不是还会只是一个小插曲这 么小呢? 看得出这个活动基本跟登协没关,最多只是打了个擦边球而已,但outdoor这个版还算是 登协的地盘吧? 08(或者09?)的牯牛降,一位队友掉下山崖,要不是凭借学医极强的自救能力,腿摔 断了第二天被人找到,会不会那时候就会认真思考然后今天的事情就会避免?记得当时 算是登协的活动吧?但登协做了什么?所有回来的人都被禁发帖讨论,有任何苗头版主 就删?在学校这个层面也是协会一再遮掩?据了解协会团委有人,最多到了团委这层 为止,只是千万不能到学工部,我说的基本没错吧? 再到今年协会的神农架?为什么出了车祸,回来又是避重就轻?不少同学流了血去了医 院,回来发帖的同学讲到了这段插曲也被版主告知修改,不是吗? 再有这次,一些血气方刚意气毫发的同学或者校友又浩浩荡荡地出发了,但选择队友的 时候能不能不为了单纯的男女比例或者为了登协是解决个人问题的目的而选人呢?你懂 的。 还有领押队(不针对这次,毕竟这次的还算有经验),多少次的登协活动成了协会骨干 的福利?据我了解很少有领押队去过要去的地方吧?只是单纯自己低费或者免费玩玩? 我不明说。很多领押队都是胡子还没长几根的大一大二小孩吧,交流几句就觉得很幼稚 (不是歧视大一大二)。 建议协会利用这次机会好好整顿下吧,不是一段简单的参加前的免责声明就可以完全回 最后再次恳请斑竹还是别删贴了吧,我哪里写的不好您告诉我或者X掉。 -- ※ 来源:日月光华 bbs.fudan.edu.cn 相关讨论:以下全文转自王进先生的博客 网络使得我们对于大千世界发生的大小事件,有了近距离、快速、深入、全面观看或了解的可能。发生在象牙塔里面的点点滴滴,无论好坏,凭借网络的威力,都有可能演变成焦点事件。别人做的好事看多了,心情不一定会因此大好,毕竟他人的幸福解决不了自己的困难。当然,看见别人日子好过就心生嫉妒,这样的人其实也不多,故好事多多,对社会整体形象的提升还是大有裨益。他人做的坏事听多了,却一定会败坏自己的心情。坏事败坏了社会风气,降低了社会道德水准。人作为社会的一分子,眼见周遭环境劣化而不为所动,于情于理多少有些不合。正因如此,高校内发生的坏事,总是让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感觉到心里堵得慌。 不是说你的心里堵得慌,坏事就不会继续发生。事物的演变自有其规律。以前出现过的坏事,若不加约束就会一再重复上演;以前没出现的坏事,若不加警觉,必定会有稀奇古怪的新坏事出现。远者不说,单单搜索一下近七日网上所报道的与高校有关的坏事,就知所言非虚。这样说明,我们需要做点什么! 这些事件中,最引人争议的恐怕算是复旦大学学生的黄山门事件。其事件经过为: 12月12日,以复旦大学学生为主的18名上海驴友通过网上拼团的方式,组团前往黄山未开发区域探险时迷路,经当地部门全力搜救后安全脱险,但黄山风景区公安局24岁的民警张宁海在营救行动中不幸坠崖遇难。 昨日中午11点,上海复旦大学本部、南区、北区的食堂前拉起了向张宁海同志致以深切哀思,英雄一路走好横幅,同学们陆续向13日凌晨在营救到黄山户外运动的复旦学生牺牲的黄山民警张宁海献花祈福。 但这起事故却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网友纷纷批评此次活动组织草率。更有质疑称这18名驴友探险是为了逃票,同时认为,民警牺牲后,驴友们表现冷漠。 http://news.sohu.com/20101215/n278302934.shtml 此外,争议还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有网友质疑被救下山的学生因民警牺牲而默哀时,却有人连手都不曾从口袋里拿出来,连基本的尊重都不懂。 复旦登山协会成员:最不负责任的是警察 http://news.sohu.com/20101215/n278316828.shtml 二是有网友质疑获救的复旦学子在论坛大谈面对媒体如何公关,登山社谁来掌权,以及你们(指警察)就该为纳税人服务。 民警因救复旦驴友遇难 学子谈危机公关 http://www.infzm.com/content/53584 而参与此次探险活动的复旦大学登山探险协会的学生,则认为事后他们已经做了力所能及的一切,道歉、鞠躬、默哀,甚至心灵的忏悔。而悲剧之所以发生,有两方面的因素是不能忽视的:一是整个事件中的最不负责任的表现是:警察在找到登山队伍之后,要求立即下山,这是导致了张宁海警官坠崖最大的原因,而当时的情况完全不适合下撤,做这个决定的人就是最大的责任人。;二是难道学校社团管理没有错误吗?难道一切一切相关的、不相关的、地方的、中央的体制没有问题吗? 惨剧已然出现,再用如果当初怎样怎样去做任何的假设都毫无意义,网友的质疑和学生的抗辩,我想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座道德天平加以衡量,谁对谁错、谁是谁非,每个人所处位置不同、所取立场各异,我想结论也许大相迥异,这无可厚非。我想说的是:上天给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这一世,而为了让这一世平安、幸福、健康地度过,人人都需要接受三生教育,即生存教育、生活教育和生命教育。 给大学生开展三生教育,多少凸显出教育者的尴尬。三生教育,本是从小孩刚入幼儿园就开始大力宣讲的东西,其中的大部分内容甚至是基本常识,伴随着一个人的成长,家长和老师的耳提面命以及身处社会、学校中的耳濡目染,本该早就耳熟能详,可是很多大学生迈入高校大门后依旧严重患有三生教育缺失症。 生活中的安全隐患无处不在。生存教育不到位,导致很多学生遗憾地失去了豆蔻年华的生命。如2009年10月24日长江大学新生结梯救人事件中导致英勇献身的三位同学。 他们的精神很高尚,但这三位都不会游泳的大学生的见义勇为,折射出生存教育的缺位。如果多一些生存方面的知识储备,或许这样的悲剧会少一些。类似的事件在高校比比皆是:2008年11月14日上海商学院女生宿舍因学生使用热得快发生火灾,4名女生从6楼跳下当场身亡。生存教育不仅仅是学生的自我觉醒,校方应当尽量减少危险源,力求给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祥和的生活学习环境。在这一方面,高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例如,河北大学对社会车辆随意在校园横冲直撞带来的交通安全隐患重视不够,导致李启铭在校园内醉驾撞死大学女生。而这种严重的安全隐患在众多高校同样存在。再如,2010年6月20日晚,南京师范大学学生宋某在宿舍洗澡时因热水器触电最终导致死亡。这一事件中,校方安装的热水器和插座质量、校医的急救水平以及学生对于热水器必须关闭电源后方可使用这一常识的了解,都发人深省。 有人说,生活就是一个接一个的苦难。这话也许太悲观,但它反映了每个人在生活中会陷入很多的困境,遭遇极大的压力。如果不掌握摆脱困境和缓解压力的举措,就很难找到开启幸福人生之门的密码。生活教育的缺位,使得很多学生在群体生活中难以正确定位,加上独生子女较为常见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形态,极易引发心理疾病,出现强烈的挫败感,产生厌世情绪。而大学生恋爱失败、学业不佳、人际关系不善引发的精神自闭、长期宅在宿舍不进行体育锻炼导致的身体疾病、人生目标缺失时的网络成瘾现象等等,都有可能成为生活品质下降的诱因。2009年曝光的中央音乐学院七旬博导主动坦白曾潜规则考博女生的事件,女生付出了肉体加10万元的贿赂却不能得偿所愿,于是找该博导闹事,甚至到学校相关部门讨说法。生活的压力和生命的尊严,哪一个更重要?赵传在我是一只小小鸟这首歌曲中发出的诘问,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该如何回答?能正确选择吗? 生命是最美好的东西,这是上天最好的恩赐。珍惜生命,爱护生命,不管是自己的还是他人的,这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古语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强调的就是要敬畏生命和尊重生命。台湾仁德医护专科学校于2010年首创死亡体验课程,学生实际模拟写遗嘱、入棺、封棺、被掩埋等死亡历程,对于生、死有了不同解读。学生感言:真切感受过死亡,就会产生同理心;当体验完毕,重生之后,告诉自己要更珍惜每分每秒。如果我们也能在生命教育上给学生提供更多引导和更好体验,高校教师和学生自杀、自残、杀人、伤人等悲剧事件,就会得到较好控制。马加爵就是生命教育缺位的典型悲剧,而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被大四男生付某在教室砍死,更令我们无话可说。 三生教育本为一体,缺一不可。然而,当学生在学校学到的只是为达目的须采取的手段和方法,当对学生的评价只是以分数高低作为标准,当全人教育的教育理念仅仅作为一种口号飘荡在校园上空,当教师未能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时,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应当去反思。特别是教育者(包括家长、老师和社会),更当仔细省察。本应当是针对幼儿、儿童和青少年而开设的三生教育,却成为大学生极为明显的一块短板,我想这是值得所有关心教育的人静下心来仔细研究的重大课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解决,坏事恐怕会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令你我更堵得慌,而这恐怕是每个人都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追踪报道: 黄山复旦两地哀悼烈士获救学生拟建张宁海奖学金 获救学生写下的忏悔词 此前有获救者被指冷漠 悼念现场:获救女生下跪致歉 按原计划,悼念仪式是昨天上午九点半正式开始。但还没到8点,复旦大学学生会的成员就已陆续来到了悼念仪式举行地燕园。他们在集合后便开始清扫燕园的草地;有的则用白色蜡烛在草地上摆成一个心形图案,并将张宁海的遗像放进图案中央;同时,在通向燕园世纪钟的石子路上,学生们还用黄色的康乃馨铺在路的两侧 九点一刻左右,不少师生都聚集到了燕园。在这些前来悼念的人当中,包括了当时获救的18名探险学生中的16人。另两人已在昨天前往黄山,在学校领导的陪同下,参加今天的张宁海悼念仪式。校方一位老师告诉记者,这是这批学生第一次集体露面,之前因为此事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所以校方也在做相应的心理辅导。 九点半,悼念仪式正式开始。在心形蜡烛的周围,校方拉起了三条哀悼张宁海的白色条幅并放置了两个由登山协会送来的花圈。在三名学生代表朗诵完悼念词后,燕园内的世纪钟三次被撞响。16名被救学生则捧着鲜花站在最前面,面对眼前张宁海的遗像,几名被救女生都落下了眼泪。最后,16名被救学生一一走向前面鞠躬、献花,而其中一名叫刘臣辰的女生在献花时更是哭着跪在了张宁海的遗像前。在被救者们献花完毕后,一个叫丁卉的女生叫住了其他人,并带头向张宁海的遗像三鞠躬,而第三次鞠躬时,他们持续了1分多钟。 随后,记者在人群中找到了还在哭泣的下跪女生刘臣辰。面对记者,小刘痛苦难当,什么话都说不出来,我们是真的错了,他为了救我们而牺牲,我们对不起张宁海警官我想对张大哥的父母说几句随后她和另两名获救女生在本报记者的记事本上对张宁海的父母写下了忏悔之词。 被救女生:下山才获悉民警牺牲 悼念仪式完毕后,记者采访了被救者之一的丁卉。这次我们的准备做得不够好,天真的以为自己能做到,但出事以后却发现自己错了。遇险后,救援人员就开始搜索我们的行踪,并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了我们。丁卉哭着告诉记者,他们一路上都没有觉察到张宁海警官坠落山崖的事情,也没有听救援人员说起,救援人员怕影响我们的情绪和救援进度。直到即将到达山脚下时,救援队的一位负责人,也是张宁海的领导才忍不住告诉他们:为了救你们这几个人,我们都牺牲了一个民警!说到这里,丁卉的眼泪再次流了下来,言语也变得异常哽咽。 我当时听见这个消息后,我就想自己要坚持住,要坚强,只有更好的活下去才能对得住为我们而牺牲的民警。丁卉哭着说,但即使这样想,她的腿还是变得异常无力,站不住了,最后是被救援人员搀扶着下山的。下山后,当地政府和学校老师也安排我们休息的地方,让我们感觉很温暖。但无论如何,现在我们说什么都没用了,我们只能用实际行动来努力弥补这一切。 获救学子拟建张宁海奖学金 你的父母,我们18人承担养老 昨天上午,张宁海烈士追悼会在安徽黄山市殡仪馆内举行,有千余人来到现场,送别烈士最后一程。在参加追悼会后,两名获救的学生代表称我们错了,并表示准备进行募捐,希望能在张宁海就读过的小学或他家乡的某所希望小学创建一个以烈士名字命名的奖学金。 张宁海被追认为烈士 记者了解到,当天追悼会现场,有千名张宁海烈士生前的亲友以及来自安徽、上海的各界人士参加了追悼会。追悼会上还宣读了关于追认张宁海为中共党员、革命烈士,追授安徽省五四青年奖章的三项批复和决定。 拟建张宁海奖学金 作为来黄山参加烈士追悼会的获救学生代表,唐清威、侯盼两人在现场接受采访时都没有多说,但含泪表示我们错了,并向大家表示,张宁海父母养老的事,将由获救的18人来承担。 复旦大学哲学系4年级本科生唐清威来自云南,说起遇难烈士张宁海,他忍不住落泪:我们都错了,完完全全的错了。唐清威坦言,出事后他们心理上都很害怕、惶恐。他还表示,当时获救队员曾有过下山后告别烈士遗体的想法,但校方和援救指挥部要求他们尽快返回上海,所以只能上车。 昨天下午五点钟,唐清威在校内网上发布状态:我们会默默的去做,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以后,如果大家还关注这事,我们再回头看,希望大家给我们点时间。宁海的父母就是我们的父母,我们十八个人会用心去对待。 对于下一步的打算,唐清威和侯盼表示,我们准备进行善款的募集,希望能在张宁海就读过的小学或者是他家乡的某所希望小学创建一个以烈士名字命名的奖学金。当记者追问是何种形式的公益活动时,唐清威表示,他们目前还未从事件中平复下来,只是刚刚商讨了一下未来的思路。 近五千余人网上祭奠 据悉,18名被救的学生已于昨天开通名为悼念张宁海烈士的微博。在微博上还出现了张宁海父亲的短信:保护人民是公安的责任,宁海尽到了公安干警应尽的职责。他虽然牺牲了,但他尽到了责任,做得很对。 另外,张宁海牺牲后,12月14日有网友为他建起了网上公墓。截至目前,四天内已有近五千人在网上以各种方式祭奠张宁海。 获救男生:我们当时是冷漠了 在被救的18人中,还有一个叫陈彦的男生,他也说出了自己当时被救下山后的真实想法:当时被救下山后,我们中的一些人在知道有民警为我们牺牲后,也确实有点冷漠了,因为当时他们只是想着怎么轻轻松松的回上海。 回上海后,陈彦也承认在一些时候只顾着为自己原本就错误的行为辩解,想撇开责任。但14日回来后,我们真的一直很难过,毕竟一个生命因为我们而消失。 陈彦坦言,事发回上海后,他们这18个人都没有聚在一起过,并表示他们的行为也受到了网络的牵制。我感觉我们的处境很奇怪,我们像是被引导着,我们对生命应该感谢,但之前我们的确对此事也没有一个公开的正式道歉。但现在觉得最重要的已不是谈张宁海警官牺牲究竟是谁的责任。此外,陈彦还表示,对于此事他已经不想做任何辩解了,因为他们的行为确实是错了,大错特错。 而后,对于网上传言他们18人将支付200万给张宁海家属的情况,陈彦表示他们只想以张宁海的名字来命名一个基金会,但现在具体的数额和具体的想法都没有成行。 普通同学:他们都该好好反省 我们也真的很难过,谁都不希望发生这样的事情。太可惜了,张警官的牺牲真的太可惜了,代价太大了。一名在现场参加悼念仪式的学生告诉记者,如果张宁海的牺牲只是唤醒了那18个学生的话,那才是真正的冷漠。所以我们也希望以后不要再有人像那18人一样,再鲁莽的去做类似的危险事情。而那些被救下山的同学,也应该好好反省下,他们必须毕生记住这次惨痛的经历。 而另一名同学则告诉记者,其实复旦的学生并没有像外界所传闻的那样冷漠,很多同学在获悉黄山事件后,都自发举行了各种形式的悼念活动,也许有个别同学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但那不代表整个复旦。
个人分类: 边看边说|8829 次阅读|0 个评论
英语化是以牺牲两三代人为代价换取中华民族振兴的伟大创举
famingkuang 2010-9-17 13:42
从生物学的角度上来看,我们所处的地球这个系统,随时都可能有新的物种诞生,也可能有旧的物种灭亡。当新生的物种占优的时候,地球就处于物种上升阶段,地球上的生命也就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反之,当死亡的物种占优,地球就会出现生物种大量流失,地球上的生命就会呈现出每况愈下的末日景象。为了地球上的生命能够持续繁荣,无形的上帝之手通过基因的变异产生新物种,
个人分类: 博客风云|1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寸土地一寸血
longfo 2010-9-3 13:13
今日抗战胜利纪念日,我们死了多少人,日本死了多少人?我们战胜了,但是日本从来都不承认是战败给了中国。他们承认了战败给了美国。 我们为什么得不到日本的尊重,因为我们技术太差了。 科学为了什么存在? 看看抗战即可。 两颗原子弹,赢得了日本人的尊重。 我认为 原子弹扔在日本是对的 那么 我们科研工作者 知道该做什么了吧
个人分类: 武术|2697 次阅读|0 个评论
灾难中的人性光辉
jiangjinsong 2010-9-2 10:19
灾难中的人性光辉 2010年08月30日 京华时报 最近,《京华时报》对香港游客菲律宾被劫持案以及伊春空难做了大篇幅报道,灾难中闪耀着人性光辉的细节十分感人。   在菲律宾劫持人质事件中,领队谢廷骏被劫匪铐在车门上当人盾,并在双方交火中不幸中弹身亡。许多香港人称赞谢廷骏是香港骄傲,其实谢廷骏不仅是香港骄傲,更是全国导游的骄傲。   在该事件里,14岁的女孩梁颂仪让人记忆深刻。当枪手瞄准她18岁的兄长梁颂学头部时,这个柔弱的女孩,是哪里来的视死如归的勇气?她扑上前,用身躯替兄长挡子弹,结果惨遭射杀!牺牲自己,成全兄长,14岁的女孩给我们大人上了最生动的一课!   8月24日那个夜晚,两个老同学上了飞往伊春的同一个航班,在生存与死亡之间的那一瞬间,凭着当过兵的身板,张新海撞开了机舱尾部的救生门,却没有第一个跳下飞机,而是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他人。危难时刻,才是检验人性美丑的试金石,什么是真男人,什么是绅士风范,什么是舍己救人,张新海用行动诠释了一切。   对于他的赞誉,什么语言都显得无力!   伊春空难,在众人都想第一时间逃生的时候,有人喊出了让孩子先走!这一声,如同天籁,响彻云霄;如同一道光,照亮了灵魂的天空。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还有什么比危急时刻的举动更能阐释人性的美丽?   读者空明
个人分类: 尚未分类|3155 次阅读|0 个评论
教育孩子的过程是一个自我牺牲的过程也是不断提升自我的过程
famingkuang 2010-8-8 12:05
中国教育的失败,就败在大家都只会纸上谈兵,都只想用纯粹的大道理说服孩子,让他们接受我们想要他们拥有的我们自己都不具备的高贵品质。 言传身教才是真正的教育之道。 为了让小发发爱洗衣服,从不洗衣服的我也只能开始自己洗衣服了。我们第一次家庭会议的第一项全票通过的决议就是: 各人的衣服各人洗。 其实教育孩子的过程是一个自我牺牲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 放弃自己的既得利益永远是为政、为父、为师能够成功的前提。
个人分类: 博客风云|3427 次阅读|8 个评论
[转载]穷人靠爱,富人靠什么,出名
longfo 2010-6-4 11:18
我对他实在太愧疚了!提到刘波涛,重庆大学化工学院2007级辅导员薛维益泪流满面:两年多来,他总共只获得过1000元的贫困补助! 她记得,刘波涛总是穿着一件红夹克,远远地叫声老师好,然后笑嘻嘻地走开。 那是刘波涛惟一的一件夹克,春秋季节,他就穿着它;到了冬天,就添加上他仅有的一件毛衣,那件深色的劣质毛衣是他从地下商场买来的。 但刘波涛再也不能穿着红夹克笑嘻嘻地走过重庆大学教室的走廊了。2009年7月21日,原计划利用暑假在重庆打工挣学费的他,听说母亲生病,回了老家重庆市丰都县太平坝乡的山区。 15 时30分,回家才10多分钟、正在吃饭的刘波涛听到小孩的呼救声,立即丢下饭碗,冲到现场。他看到,一名11岁的女孩正在蓄水池中挣扎,另一个小孩在池边呼救。 不会游泳的他奋不顾身地跳进水池中,落水的孩子本能地用双手紧紧抱住他的脖子,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将小孩的手松开,尽全力将她托举出水面,推向池边,大声地让池边的孩子到家里拿竹竿来帮助救援。 孩子跑去取来竹竿时,发现落水女童已被救出,周围却没有了刘波涛的身影,水面一片平静 3 个小时后,刘波涛的遗体被打捞出水,这个乡的第一位重点大学的大学生在21岁时静静地走了,留下常年卧病在床几乎丧失劳动能力的父亲、智障的哥哥和悲痛欲绝的母亲,以及家里3万多元的负债。 重庆大学化工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智说,自己也出身于贫困农村,但到了刘波涛家,才知道什么叫家徒四壁。只有一张桌子可以算作家具。他噙着泪回忆说,刘波涛的家只有两间房子,其中一间还是和另一家共用的,刘波涛的灵堂,也就不得不设置在和其他家人共用的房间内。 刘波涛牺牲后,他的母亲背来满满一背篼自己亲手种植的玉米棒子,感谢前来帮忙的重庆大学的师生们。在和重庆大学党委书记欧可平见面时,她没有提任何要求,只是说,感谢对波涛的培养,自己唯一的遗憾,是孩子大学都还没毕业,还没给国家作贡献。 刘波涛的班长寇沙说,整理遗物时,同学们全都哭了,刘波涛所有的物品,包括棉被在内只装了一个背包,他廉价的塑料水杯,已经裂口了,仍一直坚持在用。 这时候,同学们回忆起了关于刘波涛的细节:他刚上大学时去买鞋子,转悠很久后都没买,问他为什么,他说,70多元买双鞋,太贵了;几乎每个人都买了台灯,但他舍不得买;学校里理发10元一次,他嫌贵,总走到外边的镇上去;在食堂,其他男生都会要两份肉,他最多买一份;他打电话,总去买最实惠的泡泡卡 入校之初评定贫困补助时,同学讨论的结果是把唯一的指标给刘波涛。这时,有一个同学说,自己实在是没有一分钱了。有人就提议两人均分,刘波涛当即表示大家都是同学,谁困难就给谁,主动让出了800元的指标。 刘波涛面对贫困的态度、他的善良,让我们异常钦佩!他妈妈背来玉米、背走遗物,留下的是我们每个人发自内心的崇敬!寇沙说。 刘波涛救援落水孩子的英雄行为,并非偶然,贫穷的他向来就是一个极富爱心的人 刘波涛念高中时,曾乘坐挤得满满的长安面包车回家,有素不相识的小学生在路边招手,他得知孩子生病了,便主动把自己的座位让给对方,下车走了60多里的山路; 他很小就和母亲一起挑起了家庭的重担,有一次进山砍竹子去卖,下起雨来,他母亲都想放弃了,不到10岁的他硬是坚持把竹子背回了家,勒得背上全是血痕; 有一次,他和妈妈一道凌晨4时、没吃早饭就进山砍柴,下午14时才从山里出来,一直没有吃饭。因为没有钱,只买了两个馒头,一个给了他妈妈,另一个他分了一半给同学; 高考刚结束的那个暑假,身高1.65米、体重不到90斤的刘波涛偷偷地到建筑工地去打工,他说,我在家里舍不得吃饱,而在工地,虽然活很累,但饭可以吃饱,挣的钱也不少 近一年来,刘波涛先后被追授为见义勇为优秀共青团员,教育部追授他全国舍己救人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 同学们对刘波涛的追忆和怀念从未减弱,每个人都表示,给予刘波涛精神上的奖励固然重要,但是,不能忽视对刘波涛家人物质上的帮助:他把爱给予了社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社会应该让他的家属得到应有的抚恤。 http://news.cn.yahoo.com/10-06-/1055/2ke8d.html
个人分类: 未分类|1871 次阅读|1 个评论
醉酒死亡算牺牲?酒囊饭袋大英雄!
大毛忽洞 2009-12-15 07:59
醉酒死亡算牺牲?酒囊饭袋大英雄! 醉酒而死,本来就是丢人现眼的事情, 现在还要上报为牺牲, 这让那些在枪林弹雨中牺牲的先辈也跟着现代酒囊饭袋型英雄丢人! 醉酒而死还要追认为什么烈士, 这更让无数先烈跟着现代酒囊饭袋型英雄丢人! 中央三令五申不准公款吃喝, 你的哥们公款吃喝醉酒而死, 还要为你的哥们上报为因公牺牲, 还要为你的哥们追认为烈士, 甚荒唐!甚荒唐! 还不如你们单位内部开辟一个酒囊饭袋专栏, 凡是醉酒而死者, 都写到酒囊饭袋专栏, 以示后人。 参考阅读: 深圳新闻网讯环球网 12 月 14 日 报道 警长喝酒猝死,竟然被上报因公牺牲,甚至还要被评为烈士 ! 昨日,一自称深圳市宝安区西乡交警中队的内部人士向记者报料称,警长陈录生受西乡交警中队长谢飞勇之邀,与西乡街道麻布村领导在大酒楼应酬,席间喝了大量洋酒轩尼诗,席中醉酒而亡。 西乡交警中队长谢飞勇承认与陈录生一起赴宴,陈录生确实是醉酒窒息死亡,当时之所以将其上报因公牺牲和烈士,主要是想从名誉上弥补他,为家属多争取一些抚恤,并无不妥之处。 http://news.163.com/09/1214/14/5QGILQ04000120GR.html
个人分类: 以前和现在|4418 次阅读|2 个评论
从舍己救人英雄举动看道德背后的东西
税法茶座 2009-11-2 08:47
翟继光 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我们看到了很多,也感动了很多次,但我们的社会似乎并未去认真思考舍己救人英雄举动背后的东西,特别是对舍己救人这一道德行为进行深入的检讨和反思,这种对道德问题不予深究的做法不仅会误导我们的青少年,更会误导整个社会。 湖北三位大学生救人牺牲是典型的舍己救人案例,三位牺牲的大学生在道德上无疑是高尚的,我们对牺牲的大学生进行表彰和纪念也无疑是正确的,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不希望我们的大学生做得更好,也不代表我们的一切表彰和纪念行为都是合适的。 助人为乐是高尚的,是大学生应当具备的美德,但舍己救人不能简单等同于高尚和美德,因为自己的生命并不完全属于自己,一个鲜活的生命不仅凝聚了一个家庭的汗水,也凝聚了整个社会的劳动,不能简单地说舍弃就舍弃。珍惜自己的生命就是珍惜家庭的劳动,就是珍惜整个社会的成果,因此,那些拿自己的生命为儿戏,甚至把糟蹋自己身体的行为不当回事的行为是不值得提倡的。救人是美德,但能够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以最小的牺牲营救最大数量的生命更是美德。大学生作为知识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仅有美德,还应当有智慧。湖北的 15 位大学生在自知自己游泳能力不过关的情况下手拉手下水营救落水少年就不仅体现出了美德,也体现出了智慧。但手拉手是否就是一个救人的好方法似乎仍然值得大学生们去深思,救人是否需要用手?而人一旦大部分身体被海水淹没,在浮力和海浪的作用下拉手是否还有用?等问题似乎是我们的大学生没有思考过的。当然,这里并不是责备我们的大学生不够智慧,而是责问我们的大学教育是否欠缺了什么东西?大学教育到处充满了功利的知识,反而是为人基础的一些生存知识、生活常识、人生基本规范等问题不再被大学所重视。 我们的社会在表彰舍己救人行为时不要简单将舍己救人推到人间最伟大的行为之列,我们的教育也不要轻易鼓励我们的受教育者去舍己救人,毕竟我们所希望的是不舍己也能救人。虽然一个无辜的生命不幸落水而离开人世是人间的悲剧,但用一条生命去换另一条生命,恐怕也同样是一个人间的悲剧。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我们就不能仅仅去表彰那些已经离开我们的生命,也不应该对于救人牺牲的大学生与救人但没有牺牲的大学生厚此薄彼。这样传递给社会和青少年的信息就是牺牲的更伟大,似乎牺牲的大小是衡量高尚或者伟大程度的唯一指标。这是一种误导,从道德的角度来看,救人的大学生群体中的每一个都是同样高尚和伟大的,因为没有人知道是否有人会牺牲,更没有人事先知道谁会牺牲!现实生活中,大量见义勇为的行为都是没有舍己而达到了救人的目的,这些行为都是同等高尚的,并不存在高低之分。 我们在歌颂以救人者为代表的群体的时候,也关注到了那些见死不救的人,对此,我们不能简单用道德去评价,而要分析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特别是检讨我们的社会在这个问题上应该负多大的责任。我们的学校总是以圣人的标准来教育孩子,这种夸大的高尚变成了一种虚无缥缈的东西,对于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有多少人会当真?有多少人会真心去追求?既然美德高不可攀,我们只好不要美德了。 我们的社会在传授道德时,总忘记传授智慧,致使很多人好心帮倒忙,好心办坏事,由此打击了一些人追求美德的积极性。这种教育方式更导致了很多好心人被坏人利用,从而中了坏人的圈套,这种现象的出现尤其令人寒心,更加导致越来越多的人不敢做好事。当我们批评那些围观者和袖手旁观者时,我们是否思考了是谁导致这一切的?如果我们一开始就教育大众做好事要有智慧,我想我们的好心人就不会这么容易上了坏人的圈套,也就不容易这么快就心凉了。 我们的社会在传授道德时总是两面派,即在公开场合一套,在私底下另一套,对别人一套,对自己另一套。以学校和主流媒体为主的道德教育者其实也深知自己所讲的道德过于纯粹,标准过高,一般人做不到,但总不愿意放下架子,由此给人的感觉就是假、大、空,而实际上也是一种很大的不道德,道德的宣传者都能这样不道德,怎么可能让被宣传者去追求高尚和美德?由此,我们都学会了在公开场合约束自己的行为,而在无人监督的场合为所欲为,也学会了对他人见死不救的行为猛烈抨击,而在自己遇到类似险情时退避三舍,更学会了对别人的孩子说应该学习舍己救人的榜样,而私下里则对自己的孩子讲千万不要做这种傻事。美德的基本要求是讲真话,如果我们连讲真话都做不到,还能奢谈什么美德呢? 如果你去采访英雄,英雄一定会说:我不后悔!如果你去采访牺牲者的父母,父母一定会说:我为有这样的孩子而感到自豪!如果你去问英雄:如果让你再选择一次,你还会去救人吗?英雄一定会说:我还会毫不犹豫地去!在面对媒体和公众时,我们都像在演戏,说得话几乎一模一样。这不能怪我们的英雄和英雄的母亲,而只能怪我们社会所进行的这个扭曲的道德教育。因为如果不这样说,就不是真正的英雄。如果你说我有点后悔,如果你说我要是知道自己的儿子会牺牲,我是不会让他去的,那就不符合英雄的身份,不符合英雄母亲的身份。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难道真实的英雄不是更伟大吗?难道我们不希望每个人都可以轻松地成为英雄吗? 看见有人遇到了生命威胁,不必为此大惊小怪,因为每天都有无数的生命离开这个世界,我们不可能挽留住所有的生命。不要觉得只有舍己才能救人一命,劝他人少抽一支烟,劝开车的司机少喝一次酒,自己少开一天车,自己有传染病时少到人多的地方去这些都是救助他人生命的壮举,都是高尚的,都是一种美德,而且是一种与舍己救人同样高的美德。 那些只捞死人、不救活人的渔民虽然可恶,但毕竟还比较真实,稍加引导即可成为社会的有用之人,例如,通过立法,规定见义勇为和救助他人的人可以获得适当的补偿(如果遭受了损害,如财产损失、伤残和死亡等)和劳动报酬,既然捞死人和救活人同样可以赚钱,他们为什么不救活人呢?因此,当我们看到那些渔民见死不救时,不能仅看到他们并不高尚的灵魂,更应该想到我们的法律并不鼓励他们去救人,我们的道德也早已将他们拒于道德的大门之外。只要我们的法律鼓励人们追求美德,只要我们把美德的大门开到每个人的眼前,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会很乐意迈出这一步,因为这样既能得到法律的奖赏,还能跨进美德的大门,何乐而不为呢? (作者: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副教授)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442 次阅读|1 个评论
悼念长江大学为救人牺牲的三位大一同学
陈龙珠 2009-10-28 08:28
前几天看到湖北长江大学3名大一同学救人不幸遇难,很是痛惜。 联想到这些年来自己在本科教育过程中耳闻目睹的不良现象,令人感慨:在当今社会,刚上大学的学生群体还是纯洁得象一张白纸,是大学校园乃至社会大染缸,让他们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变得五颜六色了。 10余名大学生缺乏游泳等基本生存能力,虽然对当今家庭和初等教育是一个惨痛的警示,但他们在民众危及关头不顾牺牲出手相救的精神,必将永存和应该传承! 相关信息链接 : 湖北荆州今日上午将为牺牲大学生举行追悼会 救命,无需争议! (央视新闻1+1) 荆州3名大学生结梯救落水少年英勇献身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4627 次阅读|4 个评论
现今社会里,我们还有真正的信仰吗?
aimeiya 2009-10-6 21:18
今天身体很不舒服,我知道这是因为我最近没休息好,每天白天到处奔波,晚上(准确地说应该是后半夜)我还要醒来看已经过了热度的《潜伏》,对于这样的折腾,身体提出抗议是意料之中的。 我基本不看任何阶段的历史题材的电视剧,除了戏说乾隆之类娱乐类的少数几部之外。《潜伏》也是我不想看的大多数之一。之所以最近很想看,主要是因为看了宁财神的一篇博文,他说他近期只看了两部电视剧,《潜伏》和《人间正道是沧桑》,从编剧的角度看都很好,尤其是《潜伏》的节奏感非常好。我觉得宁财神是个很好的编剧,正是他的这样溢美的评论让我有了想看看的想法。但是《潜伏》的热播期已过,所以只能在后半夜看看重播。虽然也没全部看完,但老公基本都看了,有些剧情的衔接也可以问问他,这样就算基本了解了剧情。 今天凌晨看了大结局,我哭了为翠平和余则成的结局而悲伤和惋惜。他们没有等到为之坚守和奋斗的未来,有的只是天各一方的牵挂和思念,应该还有翠平无尽的等待,甚至是日后各种运动的冲击。他们虽然没有像左蓝和廖三民那样牺牲性命,但他们也同样伟大。不管这个剧情有多少虚构的成分,但确实打动了我,让我由衷地敬佩那些革命先烈。 今天一整天我的情绪都沉浸在剧情里,也让我产生了这样的疑问现今社会里,我们还有真正的信仰吗?在现在,在当下,当形势需要时,我们能像左蓝那样奋不顾身吗?能像廖三民那样与敌人同归于尽吗?能像翠平和余则成那样近在咫尺却不能像认吗?我也问自己能不能,我没有很干脆的能的答案 我们现在的价值观和那个年代不太一样了,现在每做一个决定之前我们都会考虑值不值,而不是该不该。面对该不该的选择时,我觉得更能引导我们的是我们内心坚定的信仰,而在值不值的判断面前,人的本能或是基本的道德可能就给出指令。那么在这个并不是随时让我们做出牺牲准备的历史时期,我们还有真正的信仰吗? 向那些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400 次阅读|3 个评论
救火牺牲,责任难定,应急管理的一个实例----救火英雄难安息
qlms 2009-2-25 22:19
前记: 1) 前几天中央电视台在元霄节放烟花所引起的大火相信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这里的一个老师还专门在博客上面分析了央视大楼为什么这么容易起火,结论是大楼的结构设计和所用材料的选取,都使其成为一个绝佳的易燃体。 2 )在救火过程中不幸牺牲的消防官兵,死后也是哀荣备至。央视领导,公安部领导和中央电视台几大主持人,都参加了追悼会。当时新闻还说,牺牲官兵的妻子,申请继承丈夫未竟的事业。不管怎么说,我相信官兵的父母孩子的生活,今后不成问题。 3) 我这里所举的一个例子,也是一个关于灭火的例子。不过和央视大伙相比,这个火灾的意义就小的多。第一,着火的只是一个居民家的房子,第二,救火的也不是正牌的消防官兵,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第三,可能也不会引起领导关注。 4) 因为科学网上面,有很多博主研究制度建设,也有人,比如 陈安 博士,是研究应急管理的,所以我把这个例子写在博客上面,希望大家从制度建设和应急管理的角度,考虑一下这个问题。希望对我们以后处理类似的问题,有启发作用。 5) 当地的报纸和电视,对此事都做了报道。 请参考金华日报 21 日报道: http://press.idoican.com.cn/detail/articles/2009022121618/ 金华电视台百姓零距离报道: http://www.36tv.cn/1468/viewspace-19502 正文: 事件的主人公叫倪小勋,是浙江省金华市秋滨街道办事处吕塘下村人,也是 21 号金华日报中所报道的好人(这人是我同学的父亲)。他于 2009 年 2 月 19 日夜去帮组邻居家救火牺牲至今, 5 天已经过去,却还不能入土为安。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金华市江南开发区秋滨街道办事处吕塘下村的倪自力家是卖羊肉的,来自贵州的谢兴国是其所雇用帮助杀羊的工人,平时住倪自力家。 因为倪自力扣留谢兴国身份证并拖欠工资,谢兴国曾多次向倪自力追讨工资及身份证。谢兴国于 2009 年 2 月 19 日中午 警告倪自力说:再不给我就烧掉你房子,谁敢来救火我就打死谁。倪自力听后既不向公安派出所、街道、村委汇报,也不做任何处理。晚 19 时,谢兴国手拿打火机和柴油,再次问倪自力父母亲讨要被拖欠的工资及身份证。但倪自力父母仍不给。谢兴国便点燃柴油引燃房子。 谢兴国点燃房子之后,担心有人救火,实现不了其目的。便手拿 一米 多长的铁棍随时等待攻击救火者。 火灾引起了附近电闸自动跳闸,附近居民家里都变得一片漆黑,正在与村民一起玩麻将的倪小勋等人听到倪自力母亲大喊:救火啊,救火啊。,又见火光冲天,大家就赶忙去倪自力家帮忙灭火,倪小勋当时冲在最前面,第一个进入屋子里面。(有当时一起去救火的人为证) 倪自力的母亲在呼喊救火的时候,只字未提是有人故意纵火,且纵火者手中有铁棍欲攻击救火者,救火要小心之类。倪小勋第一个冲进屋内,在用桶舀水救火准备扑灭火时,被你躲在屋内的谢兴国用铁棍击中后脑,当即昏倒在地。倪自力母亲回来一看倪小勋倒在地上后,非但没有叫人阻止凶手行凶,反而继续跑到外面呼喊救火。谢兴国看倪自力母亲又出去喊人,更为恼火,连续用铁棍击打躺在地上的倪小勋(犯罪嫌疑人已经警察供认具体过程,警察已经转述给家属)。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的提示,后面赶来救火的五人也被凶手打伤,凶手也在一番搏斗后被警民当场抓获 (有当时手机录像为证,见金华电视台节目里面插播)。而第一个冲进屋内的倪小勋因头、腰、股均粉碎性骨折,伤势过重,于 2009 年 2 月 20 日凌晨 5 时 25 分 抢救无效死亡。 在这次事故发生后,倪小勋所在村和附近的村民都给予倪小勋亲人很大的支持。这让丧失亲人的倪小勋家人得到一丝安慰(可以看金华日报的采访和电视台录像中的采访)。但事情发生之后,倪自力家继续杀羊做买卖,一天都没有停下,似乎这一切全然和他家无关。 5 天来,尽管秋滨街道办事处、江南公安分局、秋滨派出所、吕塘下村村委会组织调解多次,但倪自力却拒绝支付倪小勋抢救的医药费和安葬费,并到处宣称:我们没有叫倪小勋救火,他的死与我们没有关系。 最后干脆避而不见。倪小勋为救倪自力家的火献身,但倪自力却不肯停下一天生意帮助倪自力料理一下后事。 杀人放火,自古以来就被视为罪大恶极!救人救火,自古以来也就自然成为了中华民族所崇尚的美德!然而,如果因为救火而牺牲的倪小勋天堂有知,不知道他是否还这么认为? 我不知道是应该国家对类似的事情,出台一些相关的政策,还是应该从法律上,对此类的事情,做一些规定。不管怎么说,我们应该让以让死者安息,生者安慰,让我们这个社会今后还会有更多见义勇为者站出来。
个人分类: 生活的感悟|4810 次阅读|5 个评论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liym 2008-11-15 15:58
昨晚和几个朋友出去通宵K歌,吼了一晚上的beyond,现在感觉嗓子很难受,像塞了一把毛,整个一沙哑派代表。另外4人居然在不知不觉中喝了三十几个啤酒。 好长时间没有这样出去玩通宵了,发现自己的精力比从前差了不少。记得大四时期,和一帮同学无所事事,都迷上了网游,经常是成群结队连续通宵玩游戏,回去最多休息5个小时,就可以完全恢复精力。可以说是充分发挥了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不怕牺牲、连续作战的优良历史传统 。 现在已经不玩网游好多年,也很久没去网吧了,更没有了通宵玩游戏的激情。只有偶尔一本吸引人小说才会让我花费一个通宵,这样通宵k歌也是这一年多来的唯一一次。早上睡了一会,虽然老早就睡不着了,但还是觉的有点困,更不用说连续熬夜。 也许是精力真的要开始下降了,从前无知让我们浪费的太多的时间,现在一定要抓住这青春的尾巴,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学习和科研上,才不至于这一生碌碌无为,到老而后悔!如岳飞所说: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感谢您的支持 请点此投票 谢谢
3029 次阅读|0 个评论
《挑战牺牲》------功利主义的悲哀
freefloating 2008-9-21 09:41
这几天奶粉的事情社会上闹得人心惶惶,自己也不禁要抑郁起来,觉得不管是辛辛苦苦还是潇潇洒洒、大智若愚还是精打细算的生活,什么合理锻炼、健康饮食、愉悦心情啊......恐怕哪一时运气不好,就不定被什么害了,前功尽弃。感觉自己就像痴傻的园丁,在邪风恶雨中无力看着自己细心呵护的植物,不知道自己的努力还有什么意义? 健康生活不如挥霍生命容易:跑5000米好辛苦的,吃饭搭配好费力的,调节心情很委屈自己的,到头来却都是运字老大,顶不上有毒食品的危害。无怪乎领导干部、商界精英、豪门巨富都喜欢算命祈福,努力进取不靠谱的! 我喜欢健康向上的生活状态,喜欢不断积累的进步过程,喜欢与人为善的心理平衡,我需要知道现实的努力必然有前进的未来支持,这才是我功利主义的生活的动力。然而现实让我感到的越来越多的悲哀。 前段时间我说自己是功利主义的女权主义者,其时觉得自己功利主义的思想好像于己于人都是不错,现在看来功利主义也不过是理想主义,不过是又一个哄骗大象前进的香蕉,只是这次的香蕉是大象自己想象出来的,还以为自己蛮理性。哈哈哈哈。 不牺牲谁?难道就不可以吗? 这个世上,你在追求什么?
个人分类: 绝地挑战|4656 次阅读|5 个评论
《生命驱动》------如果我能够,我愿意永远给
热度 7 freefloating 2008-8-4 12:38
李飞老师在我的博文 《 读 “ 母亲,国民的命运 ” 之杂感》 中的评论: 我非常同意 “ 健康的女权主义 ” 的提法,追求女权主义不是脱离现实的 “ 矫枉过正 ” 。男性和女性都要正视生理上的区别,我的一个朋友告诉我,凡是男人能做的,女人都能做。我想,何苦呢?男人能够轻易做的事,女人可能要花很多精力;同样,女人轻易能做的事,男人也许要费九牛二虎之力。 牺牲女人的事业一直被认为是成就男人。但是如果有这样的一个社会,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意识到,女人的事业,也许不是全部,本来就是相夫教子,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当一个人女人完成这一部分神圣的 “ 事业 ” 后,社会应当高度尊重这样的女性,并给予应有经济补偿。简单的说,我的想法是, “ 教育孩子 ” 本向是母亲的事业,而不仅仅是个别家庭的问题。不能让女性自己去挣扎。 关于教育方法的合理性问题。很有意思的是, “ 其实绝大多数成功人士都表露出他们的成功不过是他们逃离了教育对他们的残害 ” 。我也注意到了这一点。我的理解是,这些成功人士往往是天才般的人物。而教育创造的是通才。逃离普通教育会有两个截然不同的结局,一是天才,二是社会垃圾。 Alecxu 评论到,中国很多父母亲是不及格的。的确如此,无论是教育科学还是普通民众,都还要许多路要走。 我不小心回复长了,又想单独成文了,不好意思?抢先了。 我同意男女生理上的差异,比如说打羽毛球,虽然我在女生里面打得不错,一般不常打场地的男生也不是我的对手,但是男生只要稍加训练,即使仍然打得非常不好看,我也不能赢他。我一般不喜欢和女生对打,觉得不畅快,但是估计高手男生也不喜欢总和我打,偶尔陪一陪还是可以的,累了打个混双的时候也有,但都不是男生畅快的时候,男生的畅快要在男生之间的决战。所以还是要培养或寻找打球好的女生。 因此我们可以想见为什么女人在社会的很多方面很难进入男人的世界,生理的差异注定了女人在很多方面不是对手,所以天性既不可改变,就要想办法寻出其中的美好来,学会享有女性的美好,可能有时这的确是不得以的借口,因为总感觉 生命的极致几乎只在幻想中 。 所以女性在很多时候很多方面总之就是弱者!以前看过梁晓声的《浮城》,在灾难面前,女人的弱者地位更是一览无遗。女性地位的提高,所依赖的就只能是社会文明的进步,和人类繁衍后代的本能, 如果社会的男性都是自私,狭隘,残暴的,那么女人又怎能期待美好的生活。 其实纵观历史,我会有很强烈的感觉,我觉得那些时代的真实的女性生活之苦 (不是指小说里,为什小说只谈爱情,不是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而是婚姻生活对于女人来说太过艰苦) 是我所难以承受的,对于女性来说较为文明的时代还非常短暂,我们要感谢科学技术和民主文明给我们带来的美好。 其实绝大数女人都希望相夫教子,很愉快,很有意义,这需要社会的风气的引领, 树立更多的相夫教子之女性幸福生活的榜样。 可惜很多时候,女人对家庭的牺牲往往换来的是背叛和悲惨,所以女人不敢。我周围很多例子,女人只能坚强的相信:独立!经济上的和精神上的独立,才是未来生活的可以信赖的支持。 不管现实如何,我仍旧愿意相信可以有很多可操作的方法在未来可以支持女性快快乐乐的留在家里,同时我也相信女性知识层次和思想水平的提高是进步一代人的主要动力,可惜我们的教育没有给我们很好的榜样, 不是悲凉的奉献,就是堕落的享受,我希望任何人都不要是牺牲者,但都是奉献者。 当然,还要强调的是, 即使绝大部分的女人回归家庭,也不能限制女性的自由选择生活的权利,如果一个女性本身的价值大于她为母为妻的价值时,牺牲这一代成就另一代,或是牺牲一个成就另一个首先在社会层面是不划算的,其次在人性方面也是扭曲的。 哈哈,看来我现在已经根深蒂固的反对牺牲,特备是宣扬别人牺牲的道德家。 我也同意绝大部分父母都是不合格的,这也是教育的问题,而教育的问题是社会的问题,犹太民族是苦难而又坚强的,那是个欣赏悲剧的民族,由此他们心中升腾的纯粹和追求是自然而坚强的。(其实我很欣赏他们认为自己是“上帝特选的子民”,我觉得一些天赋的思想对于孩子和民族都是极大的促进,自己认为自己与众不同才有可能与众不同。) 我们的民族的优势劣态是什么?很多人都在谩骂分析,我觉得批判当然是可以的,反思也是有必要的, 不过我们并没有升腾出一种民族的自豪感,这让很多人有了谩骂的理由,也给了他们背弃的理由,我觉得总找这样的理由很不好。 举个家庭的例子吧:夫妻之间的摩擦很大程度上在于都觉得“我就是这样的人,我不能改变。” 有小女生和我聊,虽然她不会承认她的爱中带有条件,但是却明显表达出自己已经够好了。这是我们夫妻之间普遍存在的一种情绪,或者攀比他人,或者对比双方,觉得没有必要更好。(其实这是我们社会普遍的功利心情在家庭中的体现,可能是应试教育的阴影,譬如读博士、搞科研,若都是够用为度,又怎么能有所突破呢?) 我会跟她说: 努力的自身完善是一件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为什么因为别人降低自己的可能? 不要苛求自己,但也不能不要求自己进步啊,女人,如果不进步,剩下的只有衰老,这是见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很多时候,在现实中,我们更多的是祈求运气,如果有幸能够拥有可以努力的资本(我们至少比 背煤的人 等等的很多人幸运很多),那么浪费自己的运气不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对自己更好,对别人更好,对社会更好,而是空耗在蝇头小利,鸡毛蒜皮上,实在太不应该。 也许如果我们都有这样的想法: “如果我能够,我愿意永远给,不只因为你的好,还因为我不能空耗我的好。”即使只是偶尔玩点高尚的游戏,也比世俗的消磨有趣一些。
4585 次阅读|23 个评论
电影<集结号>的启示
jlpemail 2007-12-20 08:42
电影集结号以9连连长谷子地的视角,反映了战争年代 的一些真相.团长为了取得胜利,采取欺骗的方式,牺牲 了几十条性命,换来大部队的转移.而当时,连长被蒙在 了鼓里. 中国的血性男儿,有是不惜生命的,可是被欺骗若干年 的心灵戕害是后果很严重的,萧疏能不生气吗? xiaoshu 在这里是人民的代表. 老团长固然也是某种权力愚弄的对象,也是壮烈的牺牲 品.但是,一个连长和一个团长享有的知情权差别很大. 团长可以在指挥所里吃黄豆,连长不行,他必须冲锋陷阵. 他的选择就是,生存或者死亡.他可以命令通讯员,但不可 命令副营长. 团长也牺牲了,他曾经欺骗下属的行为是否还需要谴责? 人民,善良的人民看在他已经死亡的份上,就不深入研究 了.进入烈士行列,使得他以及其遗属享有某种特权了. 可是,光杆连长呢?如何面对历史?如何面对以前的部属? 如何面对那几十具骸骨呢? 历史,包括战争史,是宝库.开掘深则获取的宝藏多. 刘恒与冯小刚联手,两强联袂,已经逼近历史真相,逼近被 尘埃蒙蔽多年的真相了. 有的战斗,军事上成功了;但是,从人性的角度看是失败的, 因为,人的恶(比如欺骗)的侧面一览无余.
个人分类: 科学书场|450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1 06: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