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职业操守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转帖:美国35位神经医生不顾职业操守指称特朗普有神经病
热度 2 Chiyankun2016 2017-2-19 00:46
http://news.163.com/17/0218/19/CDJ38GHL0001875O.html#f=post1603_tab_news 海外网2月17日电 据英国BBC新闻网报道 原题:美精神病专家违规发声:特朗普有精神病 特朗普被认为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并最终击败精明的政治对手而入主白宫,质疑他的精神健康状况似乎是不可思议的行为。 但是,美国的一些精神病专家正在就这位现任美国总统的精神健康展开讨论。 这个话题是由数十名专家发表的一封公开信引起的,他们认为特朗普“情绪极度不稳”,不适于担任总统职务。 这项公开呼吁打破了一项长期坚守的专业守则,也受到了一位著名精神病专家的谴责。 其实在特朗普当选前就有人提出他的精神健康状况问题,但是大多数的精神病专家都保持克制,坚守“美国精神病学会”在1973年制定的一项“戈德华特守则”。 根据这项守则,精神病医生只有在亲自为一名患者进行诊断之后才能作出诊断结论。 产生这项守则的原因是,美国一家杂志在1964年向数千位精神病专家发出询问,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戈德华特的精神健康状况是否允许他成为适合的总统人选。 美国精神病学会曾在去年发出警告,违反“戈达华特守则”去分析美国总统候选人的精神健康状况,是“不负责任的,可能产生诬蔑效果的,也是绝对不道德的”。 但是,一些精神病专家现在打破了这项守则,包括在一封已经收集了23000个签名的要求特朗普下台的请愿书上签字。 一些人认为特朗普患有“自恋型人格障碍”(NDP),其主要症状如下: ·沾沾自喜,缺乏对他人的关注,需要获得赞美 ·相信自己至高无上,相信自己应该得到特殊对待 ·追求极度的赞美和关注,对批评和失败无法应对 35位精神病专家在《纽约时报》上发表的一封公开信中警告说,特朗普“情绪极度不稳”,这表现在他的讲话和行为中,这让他“不能安全地履行总统职责”。 这些专家特别指出,“戈德华特守则”要求他们保持沉默,但是我们现在必须发声。 信中说,“在这个关键时刻,这样的沉默将使得我们无法向媒体记者以及国会议员们提供我们的专业知识。我们担心,继续沉默将付出太大的代价。” 但是,参与撰写一部重要精神病诊断手册的精神病专家弗朗西斯(Allen Frances)批评说,上述专家不仅违反了“戈德华特守则”,也侮辱了真正的精神病患者。 弗朗西斯医生也在《纽约时报》上发表的另一封信件中说,一些外行把特朗普说成是“自恋型人格障碍”(NDP)患者,这是错误的。 他说,特朗普也许是一个世界级的自恋者,但并不一定有病,因为他并没有遭受病痛之苦。 弗朗西斯说,“特朗普由于自大、自我陶醉和漠视他人,给别人造成严重的痛苦,而不是自己经受痛苦。他得到了巨大的回报,而不是惩罚。” 他说,大多数真正的精神病患者行为良好,而特朗普并不是这样。 弗兰西斯还说,行为恶劣并不是精神病的特征,行为恶劣的精神病人也是不多见的,用贴精神病标签的方式对抗特朗普对民主的攻击,不是正确的做法。
1485 次阅读|6 个评论
如何实现卓越科研:研究生新生的科研指南
WileyChina 2015-9-18 10:53
转载自 MaterialsViews 编辑部 一、文章简介 研究生教育的好处之一就是学生可以从导师、实验室管理员和博士后等高级研究人员那里获得 个性化的指导 。这也是成为教授后最有趣的工作之一。然而, 教授们花费了大量时间去向学生(和博士后)灌输和重申通用的“规范”,而不是提供个性化辅导 。可惜的是,后者才是博士生教育真正的意义所在。因此,本指南为研究生新生提供了适应我们课题组的平台,而且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好处就是帮助学生设定期望,甚至在学生确定是否要加入课题组时提供一些帮助。譬如,这个研究组是否非常适合他/她? 该指南可能不能对所有学生都适用。一部分内容只与攻读实验相关学位的学生有关,或只适用于特定的领域(例如纳米材料、材料科学、电气工程等),而剩下的内容则适用于大部分学科。该指南对设定 团队理念和期望、撰写论文、参加学术会议和职业操守 等方面提供了指导和建议,也为新加入课题组的研究生提供指导,并可以成为帮助学生适应科研环境的有效工具。 二、团队理念和期望 1. 始终记住: 安全第一 除了在自己的工作中和个人的实验室区域内必须遵守安全注意事项之外,如果你看到一些可能的隐患,也需要让全组人员注意。永远不要为了实验结果而轻视安全问题。一个井井有条的工作区域与遵守化学和生物安全协议同等重要。 2. 对 科研怀有 热情 如果你对科研没有激情,那么你必须要做出改变。虽然导师可以帮助你探讨在哪些方面需要改变,但最终还是你去做改变。如果你不喜欢科研,那么长时间的工作、应对发生在科研生涯中的起起落落将会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最终,你的热情和努力将决定着毕业日期。 3. 科研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获得研究生学位是一项艰巨的工作,而不是轻松的学生体验。这意味着它不只是每周40 小时的工作时间(在当今世界里,如果想成功,几乎所有的专业工作都需要工作超过40个小时)。据报道,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起码需要一万小时的专注练习,而你总要经历一段乏味的过程才能达到这个目标 。和任何入门级的工作一样,研究机构和课题组的政策限制休假。如果要申请休假,你需要考虑休假的时间长短。 在工作上投入的越多,花费的时间越长,如期毕业的可能性越大 。 就像前一点所说的那样,如果你在所选的研究上热情越高,那么它就越不像是一份工作,而更像是在满足你的热情。 事实上,如果你对研究表现出足够的热爱和专注, 那么导师很可能就会让你休息一段时间,来找到生活的平衡。 4. 紧迫感 这是引领研究的唯一途径。请记住,总有另一群研究者在进行类似的研究,所以不要等到他们先发表后你才发表。很多时候,最新研究成果的判定、荣誉头衔的获得、被引数量的剧增都发生在短短几周时间内。这意味着效率和勤奋二者缺一不可。尽管如此,大家仍需牢记的是,永远不要为了实验结果而忽略安全问题。 5. 发表还是埋没 研究生科研生涯中一个关键的组成部分就是通过发表科学出版物来宣传你的工作。 你应在研究生学习过程中就开始撰写论文,而不是临毕业才动笔。 可以考虑先以快报形式快速发表那些令人兴奋的科研成果,从而成为报道这个工作的第一人,然后再跟进全篇论文。请记住,发表高质量文章越多对你越有益,特别是未来你想在学术界继续发展的话。但是,不要为了盲目增加论文数量而发表一些微不足道的文章。每篇文章都应该向其他研究人员讲述出一个完整的科学故事。通过发表文章可以判断你是否完成了毕业论文要求的全部所需的研究。当明确了毕业之前自己和导师期望的论文发表数量时,回答“我什么时候能毕业” 这个问题就变得容易了。 每个学生还应该熟悉学术出版中的道德准则。 6 .沟通是至关重要的 工作时,电子邮件和即时(或多或少)短信都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这意味着你应该在每天的开始、中间和结束时都检查一下电子邮件。但它不应该打断你的研究过程。如果具有多任务处理能力,你应该在不阻碍实验的进行时检查电子邮件。当旅行期间不能查看电子邮件时,你应该告知团队,并设置自动回复。一般情况下,除去群发给团队的告知性邮件,你应该在 24 小时内回复所有发送给你的内部电子邮件。这样可以让整个团队知道你已经成功收到邮件。如果邮件要求完成某项任务,你需要让发信人知道你将会完成。 7. 关于空闲时间 任何人都应该有事情做,并 学会让多个任务同时进行 。当一项任务不能立即完成时,你要立即着手另一项。进行多任务处理并生成待办事项列表, 每个人都应该有记录任务、会议 和活动等事项的日历 。同时,每个人也应该有自己的笔记本,用于帮助记录或归档想法和实验数据。 8. 清洁工作 要保持工作区域的整洁。使用工具后要放回原处。借用他人材料时要及时告知。环境的有序性和清洁度与安全问题紧密相关。帮助团队的高级研究人员以合作和积极的方式监管此事。 9. 团队工作 互相帮助,共享各自最佳经验 。每个人都需要关注实验室安全和清洁。不要等导师提出要求,而应该发挥领导作用,自行完成。这同样适用于课外活动,如与职业协会、学生领导研讨会合作,接待访客等工作。当然,只要有可能就进行科研合作,它将对所有的项目有益。 Insummary: Safety First— Always It Should be Your Passion It Is a Tough Job A Sense of Urgency Is Needed Publish or Perish Communication Is Critical Idle Time Should Be Used for ParallelProjects Do Not Forget the Housekeeping Team Work Is Essential Safety First—Always 三、论文写作 以下是关于撰写论文的一些指导,其中包括 优化写作过程、怎样与他人合著文章以及确定著作权 。 1. 论文写作 论文写作过程的难易首先和你的研究质量好坏有关,但即使研究已经获得了喜人的成果,写论文仍然是一件艰巨的事情。以下是一些简单的指导方针,它们将使论文写作进行得更加顺利。 要决定什么文章可以发表,你 必须先了解文献 。要想发表新颖的的论文,就必须事先知道已经被发表过的文章。并且,阅读每篇论文时,你都应该针对自己的研究提出至少一 个新想法。最后,你的论文需要引用文献,这要求你熟悉文献。 写作时, 首先制作文章提纲 ,主要作者会在开始写作前阅读该提纲。然后,着手制定一个更详细的提纲。接下来,是制作含有数据和图标的提纲。当你完成提纲制作阶段的时 候,你就有了将在最终论文每个段落中出现的短语或句子。请记住,作为作者,让读者尽可能容易地阅读是工作的一部分。 Whitesides 发表过一篇优秀论文,其中介绍了写科技论文的方法。 建议你阅读 , 虽然你不必完全按照它说的执行,但它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这里还有些其他关于撰写科学论文 、如何制作图表 的指南也十分有用。 论文的主要作者需最终对论文内容负责 :如负责编写大纲、段落,征求协作者意见并据此修改。 当不止一个人在审阅论文草稿时,最有效的方法是团队“串联”审阅 ,这样你就不需要再处理论文的平行副本。但这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因为还有尽早发布的要求。这种情况下,在你浏览后,请将论文交给你认为最有可能彻底审阅的人。这时,要特别注意文件的命名以避免混淆(见下文)。 考虑协作者做出的调整,审阅修改之处。如果可行,则在发送稿件新版本前接受这些改动,而不要在下一轮审阅时再对其做出判定。如果你不同意他们的观点,请添加你不同 意原因的注释,并高亮文本的变化。如果这一情况在多轮审阅中重复发生,则需要召开 会议讨论该修改。 协作者提出的意见应在论文修订稿中显示,并可显示修改进程。在他们的修改意见下方创建文本框,并键入你的姓名(或姓名缩写)和评论,例如“JTG:完成。”如果 有的意见需要一些解释,或者需要回答问题,则需要你在修改意见下方写上这样的句子,例如“JTG:本段是文章首次表述这一过程,所以我认为我们不应在该处删除它,而应 在下一段删除重复内容”。 合著一篇论文时, 文件命名是非常重要的 。应从协作者的角度,而不是你自己的角度命名。采用通用方法来命名文件,可以让我们追踪谁已经看过了文章,还可以帮助我们恢复有问题的文档: 1. 这样的命名方式是无效的:thing-4 finalfinal v3 (with new changes!) 15b.docx 2. 相反,使用有逻辑的文件名,如主题后加一个版本编号的缩写,是有效的命名:Important_paper v01.docx. 3. 从第一作者处接手的文章,需使用可追踪的修改,并将自己的首字母附加在文件名中: Important_paper v01-cbp.doc 4. 如果你是文章的第一作者,或者大家同意由你来持有文章的所有版本,那么在你已经对协作者的修订和批注进行处理后,在发送下一版本时,你需要删除文件名结尾上的所有缩写,并写明新的版本号。 尽管许多期刊要求将数据保存于一个单独的文件,或置于文章的最后。但在审阅过程中,你应该将它们排版到原本的位置。把数据放在 Microsoft Word 表格中,使它们不再漂 浮在文本中。标题应该位于表中单独的行或列中。文本中的数字编号应超链接到配图,使他们在新数据被加入时自动更新。这在 Microsoft Word 中可以轻松实现。 记住,著作权可以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所以需要慎重考虑。在与主要共同作者/导师交谈前,不要把作者信息写出来。具体请参阅下一节关于著作权的注意事项。 2. 著作权问题 著作权很可能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因为它总是很模糊。相关指南可以在参考文献中找到。 如果有不同意见,包容他人是好事,但著作权问题不是简简单单地当“老好人”。以下是合著的一些基本原则。注意,这与具有法律限定的专利发明权不同。 作为共同作者,一般需要有以下的一个或多个重大贡献: 构想和设计实验方法 获得数据 分析和解释数据 起草和整合文章内容 修改文章中的重要学术内容 提供其他帮助的个人,没有这些帮助论文将会很难完成(如实验室支持,技术咨询等)。 共同作者被要求保证某些研究部分的科学严谨性(例如,他们不应该做由助手交给的死记硬背的工作)。 个人所提供的服务包括雇佣或技术咨询,应放在“致谢”部分,而不是共同作者部分。 第一作者应最终负责稿件的所有方面。然而,所有作者也都应该参与其中。 未经本人同意,不得将其直接列为共同作者。 向哪本期刊投递需经过所有作者的同意。 通信作者有权代表所有作者签署版权许可。 四、 参加学术会议 在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上展示你的工作,无论是口头报告还是报展形式,对赢得学术知名度、他人了解你和你的工作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使你必须要参加学术会议,其中包括(以优先顺序排列): i) 扩大人脉网; ii) 学习领域内科研的新方向; iii) 帮助你跳出常规思路来思考。 1 . 参加讲座 虽然听讲座没有在上面明确列出,但它是所有这些项目的一部分。虽然它可能不是你最重要的目标,但它可以帮助你拓展人脉、学习领域内新的研究方向,尤其是在学术生涯早期,你必须参加讲座!有意思的是,讲座是否有趣、精心组织、甚至是否具有科学严谨性都不重要,参加讲座仍对你以后出席会议很有帮助。 参加讲座可以帮你了解领域内发生的新事件。请记住,讲座内容是由项目委员会选择的,我们能从中知道哪些是他们认为重要的内容。即使你觉得并不出色的讲座,它的内容也是从诸多文章摘要中筛选出来的,这对某些讲座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且,被邀请的演讲人也可以让你了解哪些群体在该领域获得了认可。 和阅读论文一样,参与讲座能激发你对自己研究的想法,无论这个想法是微不足道还是 无比疯狂。但你不应该将每一个想法都付诸实践,先将优先级较低的想法淘汰,可以让你专注于最重要的事项。尽管如此,锻炼将讲座和自己的工作联系起来是非常有益的,这将有助于锻炼创造力、磨练研究技能。 2. 拓展人脉 参加学术会议能让你认识更多的人!在展示结束后和演讲者交谈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让他们知道你喜欢的内容是什么,并由一个你感兴趣的问题来开始一段对话等等。当然,有时演讲者会被观众们包围,这时候你需要在会议之后找到合适的时机来和演讲者交谈。即使是最忙的研究人员,也愿意在会议过程中与你交谈。 拓展人脉是为了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认识越来越多的新面孔不是目的,培养各种关系才是最重要的。尝试着每天和一个新朋友一起喝咖啡、吃午饭和晚餐,并记得留下对方的联系方式。我们常常会苦恼交朋友积极主动的程度,怕让别人感觉我们很鲁莽。但对大部分人来说,积极主动一点更好。(有时候,稍微让对方感到压力是可以的。)有可能 的话,读读人际关系的书籍。 大多数的会议上,演讲之外还有很多其他活动,但你要尽量从中获益。从接待到报展, 从社交活动到会议管理,所有这些都为你了解在该领域和领域内的专家提供了机会。偶然遇到的同行或前同事,很可能让你有机会出席母校校友临时会议和意想不到的公司招待会。这些都将为你未来找工作建立人脉。 当你遇到新面孔后,可以跟进一些邮件。合适的话,可以寄给他们你最近的出版物。(例如,你们已经谈过相关研究,或是你觉得对方有兴趣阅读该文章)。 如果你在参会之前有所准备,或者有过参会经历,那么参加学术会议就会变得简单许多。第一次参加新团体或新主题的会议是具有挑战性的,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做事方式。 尽可能多地提前了解场地和往届会议,能让你减轻负担。寻找和标记和自己研究相关的会议和海报,如今,大多数会议都有在线应用程序(apps)使这一过程变得更容易。 连续几天从早到晚地听报告是很累人的。你可以在摘要中挑出你感兴趣的最佳讲座。但是不要忘记寻找周边领域有趣的报告,它们可能表面上和你的研究不匹配,或者不属于你会出席的典型研讨会,但它们可能会报告你感兴趣的材料。你可以征得实验室不参加 会议的成员同意,替实验室内其他成员出席和进行报告演讲。这会使你在每一场座谈会 上,都可以获得个人成长的机会。 当你作为报展参会,或仅仅参会时,也要考虑有可能会做口头报告,以防有报告临时取消的情况。演讲者缺席是一件常见的事情,这时候讨论会主席就会选其他人进行报告来填补这段空档(通常是“谁先来谁先讲”)。 3 . 在会议上展示 找到你将要做演讲的房间,观察房间内的其他演讲者,看看他们是如何利用空间和使用视听设备的。 在中场休息时,检查你将使用的讲台、麦克风、激光指示器等。 按照会议组织者的指示安装幻灯片(阅读所有使用说明,很多时候会议主席不知道所有的细节)。有时候,你只需要用自己的电脑;而有时候,你必须将幻灯片拷贝到 U 盘 中。 在两个地方以不同的格式保存你的幻灯片:在笔记本电脑和U 盘中分别保存 PDF(适 合作为备用格式)和PowerPoint 格式。如果还有团队中的其他人进行展示,请他们在笔记本电脑内也备一份你的幻灯片。 在会议之前或午休时间,在你将要作报告的房间内检查一遍幻灯片。 不要想当然了地认为报告的地方可以上网。 在开始之前和会议主席沟通,让他们知道你在会场,并确认你是否在正确的地方(和网络情况!)。 没有什么事情比展示前大声演练几次更有效果。即使是经验丰富的演讲者在排练新的材 料时,也仍然这样做。 总是先从简单的事情开始,比如先感谢会议组织者。 在报展上,积极主动地询问他人是否希望你解释海报。但如果他们愿意,也可以让他们独自审阅。 五、专业精神 专业精神是办公室里的重要话题。它依赖于自我意识而存在,需要杰出的自我意识塑造。 专业精神。该篇文章只是浅尝辄止地谈论了专业精神,但你应该注意以下的一些重要问题。和本文的其他部分一样,我们鼓励读者自学这些内容: 不要过度承诺 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 发现并帮助解决问题 根据场合着装,甚至可以穿得更好一点 拓展人脉,多认识新面孔并建立联系 犹豫不定时,追求质量而非数量 尊重他人;尊重多样性 培养诚信(诚实、真诚、守信) 开放、直接、直率 准时;如果会迟到,及时告知对方 培养自我意识,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点以及自己如何影响他人 六、结论 总之,对研究生新生来说,有很多期待和行为规范。研究生加入一个新的研究小组时,相关组织规范应尽早沟通清楚。在本指南中,我们已经提到了在不同的团体和机构中相似的规范。如果研究生能快速学习并在短期内掌握这些规范,他们与实验室的资深成员和教授的讨论就可以专注于更微妙详细的科学问题以及个性化专业发展。 七、致谢 本文作者真诚地感谢所有过去和现在的学生和以前的导师,他们帮助我们完成了这些准则的制定。感谢资助机构和学术机构使得研究生教育得以实践。 本文作者: Charles B. Parker(杜克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 JasonJ. Amsden(杜克大学, 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 ), Qing Peng(阿拉巴马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系) Brian R. Stoner( Research Triangle Park ), Jeffrey T. Glass(杜克大学) DOI: 10.1002/advs.201500203 参考文献 1 . M. Gladwell, Outliers:The Story of Success, Back Bay Books, New York, NY 2011. 2. We will not try to definethe number here since it is very dependent on the subfield, your advisor’sexpectations and the types of papers. Generally your dissertation will be mucheasier to write if the papers have been completed as well. 3.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Chemical and Molecular Sciences, Ethical Guidelines for Publication in Journalsand Reviews, http://www.euchems.eu/publications.html (accessed: June 2015). 4. G. M. Whitesides, Adv.Mater. 2004, 16, 1375. 5. K. W. Plaxco, ProteinSci. 2010, 19, 2261. 6. M. Rolandi, K. Cheng, S.Pérez-Kriz, Adv. Mater. 2011, 23, 4343. 7. P. H. Robinson, P. Udén,J. Wiseman, G. G. Mateos, Anim. Feed Sci. Technol. 2007, 134, 181; Wikipedia,Academic authorship, http://en.wikipedia.org/wiki/Academic_authorship(accessed: April 2015);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Medical Journal Editors,Recommendations for the Conduct, Reporting, Editing, and Publication ofScholarly Work in Medical Journals, http://www.icmje.org/(accessed: April2015). 8. Manual of PatentExamining Procedure (MPEP), U.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 Washington, D.C.2014. 9. K. Ferrazzi, Never EatAlone: And Other Secrets to Success, One Relationship at a Time, CrownBusiness, New York, NY 2014. 原文链接: http://www.materialsviewschina.com/2015/09/how-to-achieve-scientific-excellence-graduate-research-guides/
个人分类: All Sub|2518 次阅读|0 个评论
‘双肩挑’是带头败坏‘职业操守’的制度!
热度 40 lin602 2014-6-23 22:54
这几天看博文,让我映象最深的一个词就是‘职业操守’这四个字,好象在几篇博文中出现。 仔细想想,现在中国高校最需要加强的就是‘职业操守’这个社会共同遵守的规范。 落实在高校各个阶层,‘职业操守’都有待加强!这与‘酱缸效应’的结论是相吻合的。 双肩挑可能是高校中破坏‘职业操守’最严重的一个制度。 双肩挑是什么职业?是官员?是教授? 如果是官员,他应该全力以赴做好管理工作,放弃教学与科研。如果还在做教学与科研,无疑他占用了管理的时间与精力。这不符合官员做管理的‘职业操守’。 如果他是教师,他应该全力以赴做教学与科研工作,搞好教学,带好研究生,做好科研。但他们又大部分上班时间要做官员的管理工作,根本没有许多时间看资料,备课,做好教学工作,指导研究生科研。从这点来说不符合教师的‘职业操守’。 ‘为人民服务’是中国的做好干部的口号,在西方叫为‘选民服务’,在高校做管理当干部应该是为全校教师、学生的教学、科研、学习与生活做好服务工作,这是职责,不应该以权谋私。现在公务员是不允许开公司的,否则会利用权力为自己谋利。在高校,干部应该不拿科研经费,不占用实验室,不与专职教师争夺教授的岗位与指标。但是现在情况非常糟糕,大学的双肩挑官员们经费总平均比专职教师们多得多,研究生、实验室、实验条件都是上乘。从廉政的角度来说,双肩挑是对干部的‘职业操守’的一个严重冲击甚至破坏。 双肩挑的体制,既破坏了官员的‘职业操守’,又不符合教师的‘职业操守’,更是严重破坏了‘廉政干部’的‘职业操守’。 高校教职工的‘职业操守’的建立与健全,应该从双肩挑的制度入手改。不解决这个问题,高校的‘职业操守’是好不起来的。 后记: 一般来说,这种双肩挑人员是指:各处的处长,部长,书记,校长。系主任肯定是教师身份不算官员,院长这个角色我的看法是以教师为主的,但在中国制度下还是值得探讨。6月24日7时。
7035 次阅读|59 个评论
当今教授这个群体值得信赖吗?
热度 62 wangdh 2013-5-18 14:52
当今教授这个群体值得信赖吗? (王德华) 教授这个群体,我曾思考过多次。由于自己也属于这个群体,就多了一份理解,也少了一些理解。理解也许很深刻,也许很片面,也许是下意识在为自己所属的群体在诡辩。当然,你还可以把教授群体再细分为很多不同的群体。 教授这个群体,是社会各层次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除了社会地位和责任不同,本质上没有什么特殊的。这个群体的各色表演,也是当今社会的缩影和体现。社会不应对其有更高的期待。 读到介绍《科学》社论和《旧金山宣言》的文章(见下面链接),“宣言认为科学界应该停止使用影响因子评价科学家个人的工作;影响因子不能作为替代物用于评估科学家的贡献,以及招聘、晋升和项目资助等的评审。 … Science 社论认为,为了客观的评价研究者的科研贡献,需要知名科学家作为评价者,认真的评阅某个研究者的代表作。 ”(注:原文中没有“知名科学家”这个字眼,特别说明。) 链接: 《科学》社论和《旧金山宣言》:停止使用影响因子评价科学家 当读到“需要知名科学家作为评价者,认真的评阅某个研究者的代表作”的文字时,忍不住连连摇头,心里压不住的呼唤“使不得,使不得啊”。我的评论是:“当今的中国,同行评议也不适合,官员(行政)评议更不适合,数数评价还有点(貌似)‘公平’,但却有违科学的本质和精神。人的素养,管理者的素质,科学家群体的素质,才是关键。我们今天这样的环境,科学家群体自己没有责任吗?媚官、媚外,欺上瞒下,假大空,一个撑死胆大的时代。” 在中国的今天,你指望什么,就会失望什么。期待什么,就会绝望什么。默默地生活着,傻傻地谈论着,也许是快乐的。如果擦亮眼镜,想看个仔细,如果醒来想思考个究竟,那就糟糕了。你不信?我说的太绝对了?如果你网上一搜还有什么食品是安全的,你一定买不到任何东西了,你自然不希望饿死。如果你还想发问,那在饭局上你拿起的筷子,会找不到目标。失去诚信的时代,利益至上的时代,不正常为正常的时代,是非颠倒的时代,信仰缺失的时代,你还指望“知名科学家认真评阅某个研究者的代表作?”这实在是强为所难了,要求太高了太高了啊。 前几年,看到很多呼吁“教授治校”、“研究员治所”的呼吁,自己也曾振奋过。很快,自己的观念就被打破。在当今中国,“教授治校”的时代还没有到。时机不成熟,硬要实现“教授治校”,也许会更糟。 教授们都说当今的大学生质量在下滑,研究生导师们在说研究生的质量在下滑,博导们在说博士生们的质量在下滑。可是质量不高的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都是教授、博导们亲自教育、指导、训练出来的啊。 大家都在抱怨国内的学术期刊质量不高,垃圾成堆,可是编委、审稿专家都是各个领域有名的教授、博导啊。 大家也在抱怨不少海外引进的人才存在各种问题,可是各单位的人才招聘委员会,都是本专业很有名的科学家组成的啊。 大家抱怨很多的教授不够格,很多的博导不够格,评审委员会也是科学家们组成的啊。 经过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才创造出了今天辉煌的大好形势。在一个享受着还谩骂着的时代,你还指望“同行评议”?指望“教授治校”?指望“公平和公正”?唯一可能实现的就是“中国梦”。梦,多么美好的事情。所有的向往、追求、希望,都可以化作那斑斓多彩的梦。啊,梦里水乡。有老师说,留一半糊涂、留一半清醒,难得糊涂。 解铃还得系铃人。我们自己亲手创造的环境,我们自己享受。我们自己酿造的苦酒,只能含泪咽下。要改变这一切,还得靠我们自己。 ****** 金拓 2013-5-19 22:00 Science 社论认为,为了客观的评价研究者的科研贡献,需要知名科学家作为评价者,认真的评阅某个研究者的代表作。 ******** 王老师:因为您引用的那段话,我读了一遍Bruce Alberts的那篇称之为社论的文章,没找到这句话。结尾时Alberts主编建议的是评委应完全放弃数期刊的影响因子,而要认真仔细地读被评人选出的少数代表作中的每一篇文章,包括代表性数据或软件。 博主回复(2013-5-19 23:52) : 金老师好,我是直接引用黄晓磊博士的博文中的文字,没有读原文。 刚看过原文,主要意思是“停止使用IF评价科学家。认真对待代表作。”实际就是同行评议。 同行评议,在当今中国一样出问题,但这是必由之路。 金拓 2013-5-20 03:07 王老师: 这我可要批评一句了。这么重要的一个观点(Science社论认为,为了客观的评价研究者的科研贡献,需要知名科学家作为评价者,认真的评阅某个研究者的代表作),怎能不读原文就引用?有还是没有那句话大不一样;同行评议和请几个知名科学家评价大不一样。这就是我为什么把这句话单独拎出来确认的原因。 同行评议靠得是制度设计,请几个知名科学家靠得是对少数人得的特殊信任。从制度设计的角度看,我国的同行评议与美国的同行评议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我国的评议人轻率为之不付出代价,而美国的评议人轻率为之则损伤自己的学术声誉。即使请美籍华人学者评议中国项目,也不能保证人们基本上达到评审美国项目的那种谨慎;国外期刊审稿人对于中国的不知名作者的稿件的轻率和傲慢频出的事实旁证了这一效应。这就是为什么,施一公(而非Alberts)曾经建议的请少数知名学者代为评议的人治措施的不妥;这也是我在数篇博文中一再批评的:我国的同行评议没有迫使评议人认真负责、如履薄冰般的机制。为此,我曾在博文中多次建议:设立对于评审意见的回应制度,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和海量信息处理技术,让评审意见接受一次被评人的回应。 不错,回应会增加评审的成本。但是,在评审上无论怎样下功夫,其成本都远远小于评审目前因水平低下造成的资金浪费。 博主回复(2013-5-20 08:37) : 接受金老师批评。 认真反省..... 同意和支持您的观点。这也是我想表达的, 谢了。 潇洒走一回 天地悠悠 过客匆匆 潮起又潮落 恩恩怨怨 生死白头 几人能看透 红尘啊滚滚 痴痴啊情深 聚散终有时 留一半清醒 留一半醉 至少梦里有你追随 我拿青春赌明天 你用真情换此生 岁月不知人间 多少的忧伤 何不潇洒走一回
个人分类: 个人观点|10673 次阅读|61 个评论
新发社是中国最大的无良媒体
fs007 2010-9-24 07:17
寻正 还有什么媒体比新华社更不要脸的呢?能够这么报道案件么?过犹不及。中国媒体越是歪曲事实,抹黑肖传国,越是让人怀疑其中的猫腻,莫不成真是有些人陷害肖传国,才如此迫不及待地抹黑他? 针对刑事犯罪,疑罪从无是世界上的通行标准,在没有证明他有罪之前,他是无罪的,目前,肖传国仅仅是嫌疑犯(Suspect),而中国全国媒体几乎都把他当着罪犯了,有点职业操守好不好?你们凭什么说肖传国认罪了?这也可以编吗? 事实无比清楚,肖并未认罪,但帝都巡捕套话,问他恨不恨方舟子及方玄昌,以肖之性格,必答恨,难道叫他学方舟子撒谎不眨眼吗?他不会那一套。于是乎帝都巡捕艺术性地在新闻发布会中把肖的回答插入适当的地方,给人造成一种错觉,肖已经认罪。这种把戏,稍有常识的人都能看出来。你拿不准,不会照着帝都巡捕的原话说么?非得要整成弥天大谎。欲盖弥张的普通原理不懂吗? 英明的新华社的艺术是让凶手把方舟子废(Disabled)了,被废了的方舟子跑得比兔子还快,方舟子是啥材料做的?不但废了,新华社还让方舟子给锤子锤(hit)了。干吗不直接给方舟子鉴定个重伤啊? 三个人承认是肖传国指使的。肖传国真成了方舟子,喜欢亲自导演布局。 这里假成堆,方舟子斗士,打一把吧!你不是六亲不认么?这种不顾你生死健康的老婆的假,打得正是时候,即合公义,还合私利嘛。哦,搞忘了,这个老婆也只是你的工具而已。 出生在这种烂货成堆的国家,真是人生之最大不幸。 帝都巡捕,都抓人好几天了,折磨得差不多了吧?还没搞定?是不是让肖传国同志出来讲几句话?不必害怕嘛,人都落到你们手中了,他还能翻了天去? 中国人需要搞清楚,如果肖传国,一个中国前卫生部长请回国的顶极科学家,都不能保障自己的权益,想想你们如果落入帝都巡捕手中的惨样吧。在除中国与一些极权国家比如朝鲜外,世界上所有国家中,肖传国这类轻罪调查,羁押时间不会超过12小时,而肖传国消失在专政机器中已达五天了。在任何一个允许正常人权的国家,肖会被允许跟他的律师接触,媒体中会有他的申辩声音,但在中国,没有。任何一个允许正常人权的国家,肖会很快有取保候审的资格,而不是被无限制地羁押!幸灾乐祸的人们,你们嘲笑的正是自己的命运! They came first for the Communists, and I didn't speak up because I wasn't a Communist. Then they came for the trade unionists, and I didn't speak up because I wasn't a trade unionist. Then they came for the Jews, and I didn't speak up because I wasn't a Jew. Then they came for me and by that time no one was left to speak up. 他们首先来抓共产党,我不反对,因为我不是共产党。 他们接着来抓工会成员,我不反对,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 然后他们来抓犹太人,我不反对,因为我不是犹太人。 最后他们来抓我的时候,能够反对的人都已经被抓尽了。 这是英文的新华社消息: Four arrested in attack on China anti-fraud activist 2010-09-21 15:27:51 GMT2010-09-21 23:27:51 (Beijing Time) Xinhua English BEIJING, Sept. 21 (Xinhua) - Police in Beijing announced Tuesday they had arrested four people allegedly involved in the attack on Fang Zhouzi, a popular science writer known for his efforts in exposing academic fraud in China. Two attackers disabled Fang with pepper spray, then hit him with a hammer, on a street near his home after a TV interview in Shijingshan District on Aug. 29. Fang suffered slight injuries in the attack. With the help of two witnesses and surveillance video, police arrested three men in early September following another attack on Fang Xuanchang, an editor of the financial journal Caijing, on June 24. The three confessed that Xiao Chuanguo, head of the Urology Department of Wuhan Union Hospital, hired them for the attack. Xiao was arrested at the Shanghai Pudong airport on Tuesday. Xiao confessed to the police that the attacks were revenge, as he believed the two Fangs' exposure of his academic frauds made him fail in his bid to become a member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Xiao said he hired Dai Jianxiang, 45, and Dai arranged for two younger men, Long Guangxing, 31, and Xu Lichun, 32, to commit the attacks. Fang Zhouzi was born in Fujian Province in 1967. He is well known for discovering bogus research and academic fraud in China, including the latest cases of Li Yi, a Taoist priest in southwest China' s Chongqing Municipality, and Jun Tang, former CEO of Microsoft Greater China Region. 译为中文: 北京,9月21日(新华社)- 北京警方在星期二宣布,他们逮捕了四名嫌犯,称其与方舟子受袭案相关,方舟子是一名科普作者,因爆光中国学术不端行为而闻名。 8月29日,四金山区方舟子家附近,在接受电视采访后,两个袭击者用辣椒水废了方舟子,然后用锤子击打他。方受了轻伤。 6月24日,财经杂志《财经》的编辑方玄昌在受到又一次袭击后,在两名旁证与监视录相的帮助下,警察在9月初逮捕了三人。【原文如此,莫抱怨。】 这三个人交待,肖传国,武汉联合医院泌尿科主任,雇了他们干此事。 肖于星期二在浦东机场被捕。 肖向警察承认这些袭击是报复,因为他相信二方对他学术不端行为的爆光导致了他未能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肖说他雇了45岁的戴建湘。戴找了两个年轻人,31岁的龙光兴与32岁的许立春,来作案。 方舟子于1967年出生于福建省。他因发现虚假研究与学术不端行为而著名中华,最近的打假案例包括李一,中国重庆市的道士,与唐骏,微软中国大区的前总裁。
个人分类: 伪劣科普打假|5566 次阅读|13 个评论
新闻的视角与记者的操守
phd9992000 2010-7-25 10:26
随便浏览,看到一则新闻: 温家宝趟水察看武汉汛情 提出六点要求( http://news.sohu.com/20100725/n273741990.shtml ) 趟水一词,活脱脱地自衬出记者的媚态。还有什么冒雨,顶烈日,等。也有记者报道领导冒雨视察,由美女打伞的图片,引起受众反感。可见马屁要拍得到位、周全也很不容易。---------为何不报道农民顶烈日收小麦,冒大雨掰玉米? 作为一位老人,趟水是不容易的。但总理的岗位要求,他应当在艰险的地方出现,鼓舞士气,解决困难(当年共和国首任先总理也是这样的)。至于是否趟水,或者水有多深,并不重要。 鲁迅曾经说过捧杀与骂杀,这样的媚权应该算前者了。 记者如果一味媚权,新闻监督的作用将大大缺失(现在已经很缺失了)。固然能够博得某些领导高兴(其实温总也未必喜欢这种报道视角),对于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并非祥瑞。 自己作为一名教师,没有觉得自己甘为人梯,也没有觉得有什么灵魂工程师的崇高,在此岗位,干好本职工作,领取1份工资,如此而已。但是我想,每个人都坚持恪守本职,并把它作为理所应当地做好,不必戴什么奉献的高帽,整个国家会运转得更好。
2728 次阅读|5 个评论
关于南方科大的两个建议
weijia2009 2009-10-5 00:20
最近的科学网连续刊登了几则关于南方科技大学的博文,很多学者对即将建立的这所全新的大学以及一个月前上任的校长朱清时教授充满了期待,但科学网的博主们也提出了一堆问题。阅读完这几篇博文后我感觉这些问题提得很到位,符合现实情况。这些问题其实也是考题,对它们的解答也将逐步勾勒出新校长和未来班子对新大学的顶层设计方案。我在这里也凑个热闹,提供两个具体的施政建议供有关方面参考。 在如何实施先进的办学机制方面,建议考虑与国际一流高校共建两个新学院,并以此为第一批招生单位,然后以这两个学院为支点再陆续建立其他学院。目前欧美高校开始全球布局,不少学校已经有实际动作。如北卡的杜克大学在新加坡已经建立了一个医学院(Duke-NUS),由新方提供经济资源和基础设施,杜克本部提供师资和管理模式,(杜克的副校长 R. Sanders Williams 曾跟我详细介绍过他的这个成功案例),我觉得这个模式也可以在中国有条件的地方试行。英国的诺丁汉大学在杨福家校长的推动下最近在浙江宁波建立了诺丁汉大学分校。另外,国内其他高校也有与国外高校共建的学院和系,如上海交通大学与美国密西根大学共建的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联合学院。这种中外共建的学院有两种类型,一是以外方为主来管理和运行,另一是双方共同管理。两种学院都实行董事会/理事会领导制,具有相对独立的聘用、财务运作、教学管理等权利。 一个新创立的学校要得到社会的认可需要相当长的一个过程,要吸引外国的孩子来学校读书更需要时间。但国际化的学院可以迅速提升新大学的知名度和吸引力,让学生能够直接进入具有国际知名品牌的学院,部分学生还将有机会获得境外校园的学习和生活经历并申请双学位。 据我所知,希望来中国建立分校和机构的国际高校恐怕为数不少,关键是我们的顶层设计者要有战略眼光,要抓住当前国际经济重新洗牌、中国国际地位显著上升的大好时机主动出击,找到好的合作办学伙伴。建议欧美高校可以一起谈,最后各落实一家,这样欧洲和北美的校园文化可以在新大学的地盘里分别试点运行、开花。建立国际化的新学院既可以走出创新的办学路子,引入不同的文化,尝试和学习不同的机制,又可以吸引优秀生源,将对新大学的发展有事半功倍的促进作用。 另一个讨论最热烈的问题是如何去行政化上,网友们认为理事会领导、教授治校、学术自治是个办法,可以内行管理内行,轮流执政,就不会出现科研腐败等现象。我想高校内能否真正实现学术与行政分权的关键不在制度本身,而在制度的理解和执行上。我们不是要用强硬的手段在大学去拆开学术和行政,而是要在理念上把学术和行政上区分开来。我个人的建议是新大学需要自上而下地实行明晰的岗位时间的界定,明确校长、校级领导、和正院长一级的管理层的全日制工作职责中将不包括个人学术研究。作为管理工作的补偿,他们的薪资将高过普通的教授,但个人不能做科研,不能申请科研经费 因为没有合法的工作时间从事项目研究和指导学生;而副院长和系主任一级的管理人员在工作职责中其个人的教学和科研时间将被规定到一个额度,如30%以下。由于岗位时间和分配上的游戏规则,教授担任学校和正院级领导将意味着他们自动放弃学术岗位,担任其他行政职务也将大大削弱其学术能力,这样也就没有太多的科学家想当官了,而当上了官的也不太可能为自己的学术拉资源了。我们现在高校的学术腐败已根深蒂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高校从校级领导开始就没有搞清岗位时间(1年只有12个月)这个再简单不过的概念!不少人官做得越大,科研地盘也越大,其工资和其他收入的份数也越多。试想如果从高校的领导和院士们开始就缺乏职业操守,那么我们还奢谈什么教书育人?事实上国外高校有非常明确的游戏规则,你一旦签约上岗,再做第二份工作就意味着与第一份工作有(时间上以及内容上的)冲突,如果拿第二份全日制的薪水的话则就是违法行为了。当然建立国际化的学院将有助于从一开始就梳理清楚中国高校盘根错节的职业操守上的头绪,做到正本清源。这个岗位时间的界定应该在新的大学作为重点来解决,如果它解决了,行政和学术将回归应有的位置和面目,去行政化也就有了成功的基础。 很多体制和机制上的革命,最容易的是在一个全新的机构来实施。80多年前在广州市的长洲岛兴办的新式军校 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一扫旧军队和旧军阀的作风,为后来国共两党参与的北伐提供了强大的军事支撑。当年的黄埔军校也是大胆借鉴了国外(苏联红军)的先进经验并融入了不同党派的多元文化。我们希望新的南方科大能在办学伊始就能找到好的策略和支点,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在中国高校中脱颖而出,使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出现精彩和辉煌。
个人分类: 未分类|9754 次阅读|8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1: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