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黄禹锡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玩转人类和动植物基因的北大世家
热度 1 wya 2015-2-11 17:48
http://www.bioon.com/trends/news/604442.shtml 许智宏院士:中国转基因推广的困境 作者介绍: 许智宏, 中国科学院院士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研究员、原北京大学校长。长期从事植物发育生物学、 植物细胞培养及其 遗传 操作、植物生物工程 的研究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174-867321.html 2005 年 12 月,黄禹锡被揭发伪造多项研究成果,他的团队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干细胞研究成果均属子虚乌有, 韩国举国哗然 。 2009 年 10 月 26 日,韩国法院裁定黄禹锡侵吞政府研究经费、非法买卖卵子罪成立,被判 2 年徒刑,缓刑 3 年。 黄禹锡今天在韩国东亚日报一次独家专访宣布, 韩国的他黄禹锡、美国的 ShoukhratMitalipovMitalipov 和中国无锡博雅干细胞集团 CEO 许晓椿博士合作开展克隆机理的研究。 无锡博雅干细胞集团有许多干细胞、再生医学相关研究和商业化基础,这次将投入 9300 万美元。 黄禹锡说,为避免韩国生物伦理方面的约束,他将在中国建立实验室。 • 博雅干细胞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政府参股企业,由无锡市人民政府、 北京大学许晓椿 教授团队于 2009-2010 年期间共同成立,无锡市政府创始持股 40% 。 • 2012 年, 北京大学入股博雅干细胞。 北京大学通过旗下北大未名集团与博雅合资成立北京博雅未名联合干细胞科技有限公司,并持股 40% 。 • 2012 年,在转化医学领域,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 IMM )与博雅联手成立了北大博雅转化医学研究院, IMM 所长肖瑞平教授出任博雅首席科学家。北京大学与集团联合成立合资企业,北京大学直接持股 30% 。 http://www.qqhuaren.com/view.php?sect=rwfy-hrhsid=1399 许晓椿,江苏省无锡市一家生物科技企业的领路人。他背后有一个光环———原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就是他的父亲 。然而,他并没有融化在光环的光辉里,而是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太阳”。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2126 次阅读|2 个评论
黄禹锡在和中科院、辽宁省合作从事干细胞的研究
热度 18 曹聪 2013-6-22 16:12
黄禹锡在和中科院、辽宁省合作从事干细胞的研究,对当事人来说不是新闻,但在俺听来,是中国科学界的丑闻,其 爆炸性 不亚于斯诺登揭露美国国家安全局棱镜计划监听项目! 黄禹锡曾任韩国首尔大学首席教授,他的干细胞研究,一度令他成為韩国的民族英雄,有可能成为韩国的第一个诺贝尔奖得主。为此,韩国政府宣布向他为主任的世界干细胞中心每年投入2500万美金。 但在2005年12月,黄禹锡被揭发伪造多项研究成果。次年1月,首尔大学的一个调查委员会宣布,黄禹锡的一系列论文造假。5月12日,韩国检察机关起诉黄,他的“最高科学家”称号也被取消。12月16日,首尔高等法院二审判黄禹锡有期徒刑18个月,缓刑2年。 当然,也有人为黄禹锡抱不平,认为 黄禹锡事件是冤案 ,“科学竞争背后有着经济利益和伦理冲突”。在当今每个涉及到西方的公案都有与 西方的“阴谋”有关、都 可能成为“冤案”的时代,否定一个为世界科学界公认的结论、为黄禹锡翻案需要的不是信口开河,而是实实在在的证据。 但是,中科院、辽宁省居然在与黄禹锡合作! 俺是从邓聿文的访韩一周记(五)中读到这一新闻的。邓聿文曾任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副编审。今年2月28日,他在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上发表了一篇“中国应该重估中朝关系”的评论,引起国际媒体关注。但邓不久后因此被《学习时报》解职。5月,应韩国方面的邀请,邓聿文对韩国进行了为期五天的访问。FT中文网刊登了他的访韩日记。5月22日,邓聿文在参观板门店后在宾馆用餐,Inn Beth Tooth Global的金在禄会长将2003年轰动全韩的造假事件的主角黄禹锡请来了,还有秀岩生命工程工学研究院的理事长朴尚奎先生。 邓聿文在日记中写道 : 午宴基本听黄禹锡讲他的故事,言语间充满了对韩国学界的失望。他说他并不知道数据是假的,认为自己经历了在媒体不公正的报道下进行的一场审判。媒体曾报道他挪用国家600亿韩元,但审计结果显示,国家只给了他的研究团队60亿,所以法院最后撤消了对他的贪污指控。审查他的学术委员会也没有一个研究干细胞方面的专家,他的研究在当时是国际上水平最高的,经过这么一闹,连查他的韩国总检查长看到技术被废的情况,都说这是韩国的耻辱。他虽然被法院判为学术造假,但在马拉松式的审判中,负责这件案子的法官们都对他非常同情和尊敬,有些法官后来离开了这个案子的处理,对他说不能再为黄先生服务了。而美国现在发表的这方面研究成果,都是在他的基础上用他的方法再试验一次而已。我问他离开首尔大学后做什么, 他说和中科院和与辽宁省合作从事干细胞的研究。中科院的专家都同情他, 或许这也是坏事变好事,可以安心从事研究。此外,黄还在从事恐龙的复制研究,这项研究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金会长告诉我一件复制品可以卖几百万美元。原本想安排我参观一下黄的研究室,但这次没时间,只好留下一个遗憾。黄禹锡送给我一个礼物,用干细胞做的化妆品,还没上市,朴尚奎先生说效果很好,对上了年纪的人尤其好。 与黄禹锡合作中国科学家究竟是否还有是非?中国科学院是否知道、并且认可此事?你们难道不知道这有可能成为世界科学界的丑闻?
个人分类: 科学道德|2090 次阅读|26 个评论
如果厦大遇到黄禹锡——也谈傅瑾事件
热度 3 flysky97 2012-7-27 09:59
如果厦大遇到黄禹锡 文 / 齐云龙 傅瑾学历造假事件,起因似乎在于方舟子大侠提出厦门大学傅 瑾 教授、准 “ 闽江学者 ” 的“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历”是假的——然而,从网络上也隐约能看出 傅瑾与 其他私人恩怨可能是导致这种结果的直接原因。 而厦大在风口浪尖中非常迅速地作出反应,指出“ 这是一起十分恶劣的主观故意的造假行为 ”辞掉了傅瑾,另外,“ 也坦承自己的工作失误,表示,厦大为自己工作失误,从而给厦大声誉造成重大影响,表示歉意 。” 非常公允地 、“ 实事求是地评价傅瑾在厦大的工作,绝不因为她在文凭上造假,就把她所有的工作和成绩都抹杀 。” 指出其“ 工作是认真负责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科研成果 。”而这些科研成果包括“ 以她作为通讯作者,发表了 6 篇的论文,其中影响因子最高是 4.337 ,以她为主持人,获得了 6 项的科研课题,其中包括一项是 2011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前期项目,资金的资助额是 60 万元,其间,她还获得了四项国家专利,其中三项是第一申请人,一项是第二申请人 ”“ 校方明确表示,已经断定这是一起十分恶劣的主观造假行为,严重违背学术道德,完全丢失学术诚信 。 ” 厦门大学的做法,似乎无可挑剔,为了弥补所谓“ 给厦大造成不良影响,对厦大所有的校友、所有的师生员工、所有关爱厦大的人来说,都是深深的伤害 ”,然 而,这样做真得可以亡羊补牢吗?还是杀鸡骇猴,以儆效尤? 其实,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做这些似乎还是有些晚了,现在看来有一点落井下石的味道,让我不得不对受伤的人们有所同情——虽然,这时候说这样的话,会招来骂声一片(如今,似乎大家都习惯了对于很多事情都付之一骂了,因为看什么都有错)! 对于错者,我们起码应该考虑的是,其动机是什么? Why? (是否有体制的必然?又是否是因为大家都习惯了在那种场合说谎?是否有当事者的默许?)二,是否认错?三,将来的行为…… 如果,傅瑾在其科研或者论文中也有造假行为,那另当别论, 如果仅是为了在大学谋一与其能力相匹配的职位,似乎一棍子打死就有点过分,似乎还罪不及此,如果在这背后,厦大在明知其学历证书非真而现在将责任尽数推给傅瑾,那就有些可怜了……又或者两相合谋,欺上瞒下,骗取国家钱财……那绝无同情可言…… 与其讨论过去太多,倒不如看看如何处理善后?该采取怎样的措施以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似乎更有意义! 想必厦门大学此举之后,傅教授也只能远走他乡,想为国家效力也难如上青天……这,又是否是当下我泱泱大国人才“众多”,竞争过于激烈的后果呢? 对于傅瑾的未来的命运,也许,两个人并没有太多的可比性, 可是,我还是很快地想到了当年的黄禹锡 ,“大众心目中学术造假的典型”远在傅瑾之上,甚至被视为整个韩国的“ 国耻 ”,但是 2007 年 9 月,在黄禹锡被认定学术造假 500 天后,哈佛大学乔治 · 达利教授的研究团队,确认了黄氏干细胞有效, “ 很有可能是一项历史性的创举 ” 。“ 京畿道政府 2008 年 8 月与官司缠身的黄禹锡进行合作 , 支助他继续从事克隆研究 。”最终其团队成功异种克隆 8 只郊狼。“ 2011 年 2 月,美国《血液》杂志网络版上发表了日本研究人员的最新进展,从这些进展的脉络中,黄禹锡当年的实验,清晰可见 。” 如果, 黄禹锡也被一棍子打死,那么,也就没有后来他得以证明自己的机会, 也不会再有新的突破…… 如果,黄禹锡在被视为造假典型之时恰恰是在厦大,那会有怎样的结局呢?( 这里必须强调,黄禹锡被视为“造假”典型并不公正,其最后虽然被定罪,但是其“造假”却被证明是不成立的 ) 想起了当年 代父从军的花木兰, 她之所以能从军,肯定是作假了…… 想起了某位博士求职不成, 于是拿出本科证书去求职成功,最后慢慢证明自己的实力,……他,算不算是在求职时也作假了呢? 傅瑾学历造假结果确认后,几乎一边倒的指责 傅瑾, 还好,看到了 黄秀清 博主还有 喻海良 博主敢于站出来提出他们的不同看法! 对于傅瑾的错误,不想多提,大家提得已经够多,关于当初的学历审查,还是另有为别的利益而有其他的交易,也不敢瞎猜。个人对这一问题的关注还在于,厦大本身似乎并没有承担足够的责任,再者,傅的未来如何,谁还可能因为网络上如此轰轰烈烈的事件而肯再给她机会?? 那么,看到傅的命运,又有没有曾经作假的人会主动改正错误,还是继续心存侥幸? 我痛恨造假,我更痛恨一些不合理的制度,是这些制度导致了造假,我更痛恨那些在当事人认错后还要死缠不放甚至落井下石的人,痛恨那些导致了这种事情发生,最后却道貌岸然,作谦谦君子状,声称非诚信而不得任用的人…… 想起两千年前某个勇士对上流人士的从容轻蔑地评价:肉食者鄙,不足与谋(是否,我们也是这一阶层内的人之一?)…… 当然,很多人也想起了唐骏,他,似乎为我们证明了学历与能力完全是两码事!(不管你有多大能力,学历(好的教育背景还是有用的),没有好的背景,就算你有能力,也会受到很大瓶颈和制约。 假设当初其不在学历上做文章,还能有现在风光吗?他的一身能力,能像现在一样发挥得淋漓尽致吗?) 最后,应该感谢方舟子大侠和傅瑾们,他们让我们看到,这个世界还有这么多漏洞……也希望有更多的有能力而无学历的人能够脱颖而出,并挑战有高学历而能力平平者…… 当然,在我心中,人品永远是第一位! 另:本人与傅素昧平生,绝算不上人家粉丝,对于此事,未见全貌,评说中难免偏颇,只算俺一家之言。 相关链 接: 厦大确认女教授博士学位造假 已被辞退 “ 黄禹锡事件 ” 是冤案吗? 黄秀清 — 傅瑾造假,不能一辞了之 喻海良 —— 7 篇 Nature 及子刊为何抵不过一个博士学位?
个人分类: 人文|5772 次阅读|6 个评论
微博:傅瑾的未来命运
热度 13 xcfcn 2012-7-26 18:55
从蛛丝马迹来看,傅瑾造假内部人早就知道,现在大概也是内部人踢爆的。我关心她未来的命运。她还有希望在学术界混么? 我说几个造假后被处理者的命运吧。 1、韩国的黄禹锡判缓刑后,又搞科研了,而且又有big news出来。 2、西安交大那个申报大奖造假的李连生,现在安徽某研究院任职,并担任该院副总工程师兼压缩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职务。看来也是真有本事。 3、浙大药学论文造假者贺海波被开除(那个时候已经是浙大副教授了,李连达院士毫发无伤,还在科学网大放厥词。),据说是去一个小学校当实验员去了。 4、说一个政界的,当年江西省省长倪献策判刑两年后,下海经商,混的很好。 5、天津大学姚庆伟教授现在不知去哪里了? 6、段振豪准院士出来后还能搞科研吗? 7、。。。
个人分类: 杂论|2558 次阅读|16 个评论
如何看待黄禹锡【困惑】
热度 2 outcrop 2012-3-22 12:14
如何看待黄禹锡 ——《人天逍遥:从科学出发》读书笔记2.2 《人天逍遥:从科学出发》第二篇《黄禹锡、“无纸办公”与猴掌》的第一段,就提到了黄禹锡这个人,蒋叔是作为反面例子给出的,但我觉得不能简单的定论这个人:如何看待黄禹锡,也许也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当然,他当初犯下的错误是不能否定的。 黄禹锡最近和俄罗斯合作,打算复活猛犸了。 方老师在博文《 对于科学网的几点意见 》也提到“有丑闻甚至刑事犯罪纪录的人……”,也触动了我。记忆中的教育,提到的是不要歧视。 有些宗教,比如基督,讲究一个“原罪”,从这个角度来看,犯错者和我们自己,都是罪人;这个出发点,有助于我们接纳犯错的人。但世俗文化中,对犯错者似乎缺乏有力的宽容的理由——即使是已经受过惩罚。 那么,到底怎么看待黄禹锡合适呢? 欢迎探讨! 也许这个问题没什么值得讨论的。 延伸阅读: 蒋叔的博客 《 人 天 逍遥:从科学出发》在线购买(当当) 黄禹锡“刮骨疗毒”的启示 =============================关于博主============================= 博主的主要兴趣是:知识管理;相关兴趣有:语义网、机电及DIY、哲学与心理、信息安全、科幻等。 我的常用博客在科学网 (访问可点链接,下同); 新浪微博是@outcrop ,欢迎互粉;建了一个超级QQ群:17662971,希望能闲聊无白丁,欢迎加入;自己打理着一个 机电工程师 小网站,欢迎来玩。无宗教信仰,提倡动物保护。最近在科学网关注“ 科学网大学 ”,欢迎加入 科学网大学群组 讨论、尝试。
个人分类: 《人天逍遥》读书笔记|3669 次阅读|6 个评论
也看学术造假事件
热度 1 tanbeyoung 2010-4-1 16:36
去年在从北海道回上海的飞机上,看到《南方周末》关于学术造假事件的讨论。《南》对事情的评价往往比较公允,个人认为其属于当今为数不多敢说真话的媒体。最近关于西南交大的学术造假事件也被炒得很热,我也想说两句我自己的看法。当然,我并非为了跟风而来说两句,而是觉得现在是时候把自己憋了很久的思考拿来晒一晒了。 我反对学术造假。显然,学术的造假不单会阻碍科学本身的发展,造假导致的不公平的竞争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但是,我也反对大家仅仅只看到学术造假这件事情本身。科学工作者应该有探讨事情背后真相的精神,我们不能缺乏再深一步的思考。 所谓事出有因,无风浪不起。没有人会傻傻的冒着巨大的风险在学术领域造假。什么才是趋势学者造假的恶魔呢?我认为是因为一切基于SCI这个错误的指挥棒。SCI本身没有错。而且我认为SCI是一个公认比较好的学术评价体系。错误在于使用单一SCI来评价一个科学工作者的一切。我愿意在此分享我自己亲历的一个故事(也许是我做梦梦见的,切勿对号入座。)。我有一个朋友,其人不是很注意形象,可以说有点邋遢。所以单位的同事和领导少有乐与其为友者,更有甚者,在背地里鄙视唾弃他。然而,事情从他在他研究领域发表了一篇文章开始,来了一个180度的转弯。大家开始夸奖他,说他真的是不修边幅,一副成大事业的形象;某些夸张的既然开始把我那个朋友作为偶像拿来崇拜和效仿。单位有什么奖励,第一个要问问他;单位要上报什么项目,首先考虑他的。如今,用他的话来说,真的是拿奖拿到手发软。 鄙人认为,要避免学术造假,靠的不是打假高手,靠的是我们普通的大众。我们要宽容,不要以为每个二三十万的国家基金都会换来一个重大科学发现;科学实验无法避免失败,科学之城的根基是很失败的研究筑成的;科学研究必须允许平凡而不平庸的工作一再出现;科学工作者不是神,只是一个普通的人。如果,SCI不再与金钱,名誉,房子,车子联系在一起,大家愿意为科学研究营造一个很好的氛围,科学界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也为期不远了。 Ref: 以上言论仅为一家之言,偏颇之处在所难免,仅供博友消遣之用,不到之处敬请谅解。
个人分类: 未分类|1516 次阅读|2 个评论
黄禹锡被判刑了,中国的造假者呢?
xbyang 2009-10-29 09:11
  政府官员腐败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损害了政府的信誉,而科研人员的腐败则阻碍了中国科学的发展、损害了中国科学的信誉。现在,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有多少人还相信中国教授的科研成果呢?有多少人相信中国教授的含金量呢?国人成天对诺贝尔奖酸溜溜的,不怪别人有歧视,事实上就是我们的科研水平达不到。   侵占挪用研究经费和学术造假,是中国科学界的两大顽疾。奇怪的是,拥有这两大顽疾的人不但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反而这个群体的人越来越多。偶尔有媒体曝光出来,也不过是被撤销职务、赶出校门,这样的人换个地方照样逍遥自在。就像那些被撤职的官员,换个地方照样当他的官,不少甚至不换地方,换个部门就可以启用了。   然而,在国外学术骗子就没有中国这么好的待遇了。瞧瞧黄禹锡,韩国的最高科学家,也就是韩国最牛的科学家吧,造假和侵占研究经费都有了。黄禹锡不仅非法利用人体卵子,还以做假账等手段骗取、冒领经费达8.3亿韩元(1美元约合1180韩元),犯罪性质严重。法院同时认定,黄禹锡此前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的有关人体干细胞的研究论文部分造假事实成立。   像黄禹锡这样的情况在国内不算什么事情。可是黄禹锡在韩国现在灰溜溜的,还在3年前就遭到检察院的起诉。现在,黄禹锡判刑了。虽然只是有期徒刑2年,缓期3年执行。但是这也表明了政府的鲜明态度,对造假和侵占经费者不单单是驱逐了事,更是要追究刑事责任。可是在中国,没有听说哪个研究人员由此被追究刑事责任。   现在很流行一句话:反腐就亡,不反腐就亡这句话用在中国科学界同样适用:学术打假就亡中国科学界,不学术打假就亡中国科学。
个人分类: 未分类|3378 次阅读|1 个评论
如何保护海龟
王铮 2009-10-28 07:33
先说一件题外事: 10 月 26 日,历时 3 年多的黄禹锡案终于有了结果,首尔一家法院判决韩国昔日的 民族英雄 黄禹锡侵吞研究经费和非法买卖卵子罪名成立,判处其有期徒刑两年,缓期 3 年执行。韩国上下普遍认为判得太轻。 由此我想到汉芯陈进。与黄禹锡不同的是,陈进在美国开了个公司,专门与自己国内公司做生意,把钱转过去。与黄禹锡不同,黄禹锡曾经为韩国的研究作出贡献,陈进什么也没有做出。与黄禹锡不同,黄在欺骗的 5 年,共获得了 1500万 美元经费,陈进则3年获得 2 亿多人民币。咱们是大国,GDP比韩国高,还能让他们比下去? 当然与陈进不同的是,陕西那个农民,叫周正龙什么的,反正不是富饶地方的人,山野农人,管他叫周正龙、周正农民还是周进什么,他拍了假虎照,骗了 2 万元,也是判了两年,缓期两年。中央电视台在新闻里声讨了,那电视里的中老年男人偶像播音时,震撼人心。剩下陈进怎么样?上海交大的人说,海龟没事,照样开着他的宝马车。我不知道是什么颜色的。我猜应该是红色的,以为公众血汗的血是红色的。有人说我不懂生物学,血在外面铁氧化了,掺着汗,应该是黑色。真黑。 我突然想到刑不上大夫的古训,意思说大夫以上不追究刑事责任。陈进的事情表明,海龟的地位高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夫。刑不达海龟,海龟地位相当于刑不达的公卿。 刑不达海龟,这是保护海龟吗?不是。是对他们一种积极的歧视。让他们回国看到的只是待遇,待遇不好就拿生命开玩笑。让他们回国忘记了奋斗,只会奔着院士拿大课题,只会按国外的葫芦在国内画瓢。这样的措施还使得海龟自己把自己孤立起来,你不是公卿吗?咱们士民还是绕着点。科学上孤军奋战。遇到困难没有人敢帮助。涂博士,如果有个土鳖朋友,说不定开导开导,看到自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也不至于走到绝路。结果国家落下什么,是如前几年说的大盖帽,里头翘,吃了原告吃被告。原告被告都吃遍,还说法制不健全。 刑不达海龟,不是没有代价的,就是望龟成龙,给了你们的待遇得报酬回来,结果加大了海龟的负担。不能成龙的海龟,一时间糊涂是善良的,被迫造假(不包括刻意造假的陈进)是情商高的,更有恶者,我就知道一个海归陷害起比她能干的土博士来。其实龙生九子,对海龟,以平等待遇,先从思想压力上解放他们更好。 刑不达海龟,保护了陈进这样的骗子大海龟,却害了善良小海龟。因为后者是真干。真干要一步一步才出成果。骗子大海龟,三分钟吹出的牛善良海龟一辈子也可能达不到,于是,劣币淘汰良币,或者说,劣龟淘汰良龟。据说,甲骨文币的起源就与龟背相关,中国人3500前就预测到今天劣币淘汰良币=劣龟淘汰良龟,神了。 春秋时代的公卿、大夫到哪里去了?秦汉王朝废除了他们,中国出现了强大的汉朝。到了隋文帝手里,索性连最后贵族士也废除了,出现了强大的隋唐王朝。唐代的李白、杜甫,有人预言独领风骚几百年。可是一千几百年过去,领风的人有,领骚的人更多,例如大宋朝与西门庆睡了几个白天的潘大姑娘,简直成了革命领袖,可是超过李杜似乎没有。我猜,当然是随便猜猜,朱皇帝搞独裁专制、株连十族,禁止思想自由,把说了声民为贵的孟老夫子赶出神殿;满清人搞贵族制,吃铁杆庄稼,坚持祖宗家法,是一个原因。如今,有几个人争纳兰性德的家乡?还是记得有最多混到科长的住茅草房的李杜的。好像扯得太远了。 要发挥海龟作用,要真正保护海龟,就需要一个东西:平等。
个人分类: 在历史中思考|9146 次阅读|11 个评论
黄禹锡案能否成为中国科学界镜鉴
张显峰 2009-10-27 14:35
韩国偶像级科学家黄禹锡再次走入公众视野:首尔中央地方法院10月26日作出一审判决,以侵吞研究经费和非法买卖卵子罪,判处黄禹锡有期徒刑两年,缓期三年执行。 尽管是以囚徒的身份亮相,但这个学术丑闻的主角却为他的祖国赢得了不错的口碑,起码在近邻中国,舆论对这个明星科学家的倒掉以及倒掉后的种种,赞誉有加。 这样的赞誉并无喝倒彩之嫌。2005年底,有关黄禹锡学术造假的丑闻逐步被揭露。首尔大学调查认定黄禹锡学术造假后,宣布解除他的教授职务;韩国政府取消了授予他的最高科学家称号;韩国检察部门于今年8月份对黄禹锡提出诈骗、侵吞研究经费和非法买卖人体卵子等指控,并要求法院判处其有期徒刑四年这一系列的举措,让已经对学术界审丑疲劳的中国舆论,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回看以往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学术不端事件,有几个当事人因为舆论哗然、群情激愤而受到大快人心的惩处?甚至连陈进那种严重造假、事涉欺诈的科学家我们都宽容了。中国院士制度设立至今,倒是有过院士被除名的先例,却是因为政治或者经济问题的原故,并没有哪一位因为学术腐败问题丢掉了这个最高学术荣誉,遑论受到法律的惩处了。 诸如汉芯等众多学术不端和黄禹锡造假事件,虽然方法和手段不同,但性质完全相同:都以虚假的科研成果欺骗了国家和公众。相同性质的造假丑闻,截然不同的处理结果,我们居然可以心安理得、见怪不怪!很诧异,与国际接轨的远见,这个时候居然会跑得无影无踪。 黄禹锡案应该成为中国学术界的一面镜鉴。学术造假这样的事情毕竟不像杀人放火,当一个人屡试不爽且能从中得到好处的时候,他的道德感就会模糊,就会更加放纵。可以以道德问题归咎于他,但以纳税人的钱作为研究经费,却以虚假的成果欺瞒公众,就超越了道德的边界,成了法律问题。 我们不要以隔岸观火的心态,去欣赏一个国家怎样将自己伟大的科学家变成了囚徒,而应该学会反思,如何完善我们的学术腐败惩戒机制,真正以法律的力量捍卫知识的尊严和国家的荣誉。
个人分类: 显峰冷言|2907 次阅读|0 个评论
韩国"学术造假"科学家黄禹锡被判缓刑
panfq 2009-10-26 23:08
2009年10月26日 16:07:05  来源: 新华网 10月26日,韩国法院裁定,曾学术造假的韩国干细胞科学家黄禹锡犯有挪用研究资金罪,但没有犯诈骗罪。这是2006年1月12日黄禹锡在韩国首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道歉的资料照片。新华社/法新 新华网首尔10月26日电(记者班威)韩国首尔中央地方法院26日对历时3年多的黄禹锡案作出一审判决,以侵吞研究经费和非法买卖卵子罪,判处黄禹锡有期徒刑2年,缓期3年执行。 首尔中央地方法院26日在判决中还同时认定,黄禹锡此前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的有关人体干细胞的研究论文部分造假事实成立。 黄禹锡曾是韩国首尔大学教授。2004年和2005年,他领导的研究团队先后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宣布克隆成功人类胚胎干细胞和患者匹配型干细胞。被誉为干细胞研究先锋的黄禹锡,随后从韩国的一些金融机构领取了20亿韩元(1美元约合1180韩元)研究经费,韩国政府也向黄禹锡提供了研究经费。 2005年年底,有关黄禹锡干细胞学术造假的丑闻逐步被揭露。首尔大学经调查最终认定黄禹锡学术造假,并宣布解除他的教授职务。韩国政府也取消了授予他的最高科学家称号。韩国检察部门于今年8月份对黄禹锡提出诈骗、侵吞研究经费和非法买卖人体卵子等指控,并要求法院判处其有期徒刑4年。
个人分类: 国际|2208 次阅读|0 个评论
干细胞研究进展及科学话语权之争
yejian 2009-8-28 23:30
克隆猴、基因鸡尾酒和黄禹锡事件 ——干细胞研究进展及科学话语权之争 方益昉 叶剑 2007年11月14日,英国著名的科学刊物《自然》周刊在其网站上发表了一篇来自美国的科学论文,不声不响地爆出了一条为全球瞩目的科学消息:美国科学家率先克隆出了人类的灵长动物表兄弟猴子的早期胚胎。这意味着自克隆羊多利降生以来就令世人无限遐想的克隆人,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十年克隆路:从绵羊到猴子   文章的作者团队成员主要来自美国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Oregon Health Science University)。由米塔利波夫(S. M. Mitalipov)领导的这一研究小组先从一只名叫“塞莫”(Semos)的9岁公猴身上提取了皮肤细胞,再从一些母猴体内提取卵子。接下来,研究人员把卵子细胞核里的遗传物质剔除,然后把公猴皮肤细胞的细胞核通过核移植技术,转移到这些卵子中,最终培育出猕猴的早期胚胎,并从克隆胚胎中提取胚胎干细胞成功建立了两个胚胎干细胞系,从而获得了可无限传代取之不竭的胚胎干细胞。这些胚胎干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与塞莫的几乎完全相同,所以可根据医疗目的移植到塞莫体内,替代发生病变的原有组织或器官,而丝毫不会导致异体器官移植的排异反应恶果。这样一种通过体细胞克隆得到干细胞的治疗性技术路线,就是医疗应用前景广阔的“治疗性克隆”。   在此之前,建立干细胞系的治疗性克隆战略唯一的一次成功发生在老鼠身上。虽然羊、老鼠、猪、马、狗和猫等动物此前相继被克隆,但包括人在内的灵长动物克隆,还迟迟没有成功,科学家甚至都有些悲观情绪了。一项新技术从产生到成熟,乃至搞清机制,往往需要几十年的时间,而建立干细胞系或克隆动物这样的技术的成熟则更加困难,因为影响细胞发育的因素实在是太复杂了。比如,核移植过程中要保证遗传物质的完整性、保持卵子的活力,移植后要保证细胞回复到初始状态,发育起始和发育过程中的各种细胞内外环境条件也千差万别。而目前对高度分化的体细胞核逆转到发育初始、基因组重新编程开始发育这些机制,更是几乎一无所知。因此,哪怕是绵羊、老鼠等已经成功产生的克隆动物,实验成功率都相当低,别的研究者要重复出来更加困难。加之不同门类动物的发育过程也不相同,在一种动物克隆中获取的一些成功经验,难以保证克隆另一种动物的成功。米塔利波夫曾表示,克隆灵长类动物比克隆其他动物难的原因之一,似乎是克隆灵长类胚胎的细胞周期必须完美地与代孕母亲的生理周期同步。由此看来,克隆很大程度上几乎仍是一个未知的领域,科学家几乎是盲人摸象般在进行黑箱操作:把细胞核扔进卵子这个黑箱,尽量提供一些能够想到的条件,然后就祈祷箱子里蹦出个活物来。少数成功的例子,几乎都属于撞大运式地摸到了大象的一条尾巴,或是几根毛发。   米塔利波夫历时十余年,前后总共实验了一两万次之后,最终才用304个卵子获得了猴子的两个克隆胚胎干细胞系。他们的技术创新主要是对核移植技术进行了改进。核移植的第一步是把卵子里的染色体去掉,以往一般用荧光染料将染色体染色,然后在紫外线下显像进行定位,并用毛细管将染色体吸出。米塔利波夫发现染料和紫外线都会损伤卵子,他们采用一种更加温和、先进的偏振光成像系统,对纺锤体及相联系的染色体进行定位和去除。纺锤体是由一组纺锤丝组成的微管系统,而这些纺锤丝的一端拴在染色体上,染色体在细胞核里的运动就依靠纺锤丝的牵引。   虽然该研究组在2007年4月的克隆猴试验已经宣告失败,胚胎移植入代孕母亲子宫中三五天之后就停止了发育。但是,既然得到了早期胚胎,那么得到克隆猴也就快了。克隆技术进展到了这一步,任何人都不得不把思维略做一点延伸:人类的克隆似乎真的只有一步之遥了。当多年的狂想终于突破了最大的技术难关,就好像是战斗机的速度终于突破了音障,前路碧空如洗、一马平川,整个世界都安静了。 黄禹锡:究竟是骗子还是英雄?   这不由得令人又要想起韩国的克隆英雄黄禹锡。根据2006年1月10日首尔大学调查委员会公布的最终调查结果,虽然认定黄禹锡2004年与2005年发表在美国《科学》周刊上的有关治疗性克隆的干细胞研究成果属于造假,但对他培育出首例克隆狗的实验结果,科学界仍然没有否认。   但仅仅就在一年多时间之后的2007年8月2日,美国《时代》周刊科学专栏对当天发表在《细胞干细胞》(Cell Stem Cell)杂志的一篇论文,发出了及时的科学报道和评论:黄禹锡事件获得意外进展。《时代》周刊的美籍韩裔专栏记者爱丽丝·朴(Alice Park)一直在跟踪报道该事件。《细胞干细胞》是顶级生物学杂志《细胞》2007年才创办的子刊,也是国际干细胞学会的会刊。这一次,由哈佛大学教授达利(G. Daley)领衔的研究团队在《细胞干细胞》杂志上的文章表明:2004年黄禹锡博士发表在《科学》上的成果,已被他们确认,黄禹锡建立干细胞系的方法很可能是一项历史性的创举。达利教授表示,他们研究了黄禹锡论文中报道的那些干细胞系,发现其中有些不是来源于核移植体细胞克隆,而是通过另一条“单性生殖”技术路线产生的,也就是说是通过对未受精的卵细胞进行单性培育得到的,它们的细胞遗传特性与卵子提供者的细胞一致,与通过治疗性克隆得到的干细胞一样,可用于对供体的细胞移植。达利教授等人的论文正式确认了这一获取干细胞的新方法。   让我们重新梳理一下黄禹锡辉煌而又跌跌撞撞的研究历程。   1999年,培育出体细胞克隆牛。   2002年,培育出体细胞克隆猪。   2004年2月,在《科学》周刊发表论文,宣称从克隆人胚中提取胚胎干细胞,建立了人胚胎干细胞系。   2004年5月,《自然》周刊披露,黄禹锡两名助手的名字在捐献卵子名单上。因涉及伦理争议,黄禹锡否认这一报道。   2005年5月,在《科学》周刊发表论文,宣称建立了世界首例与供细胞核患者的体细胞遗传物质一致的人类胚胎干细胞系。   2005年6月,韩国文化广播公司接到举报说,黄禹锡的研究违反伦理准则,《科学》周刊上的论文也有造假嫌疑。   2005年6月24日,韩国最高科学家委员会会议全票通过,黄禹锡当选为韩国首位“最高科学家”。   2005年8月,培育出世界首只克隆犬“斯纳皮”,成果发表在《自然》周刊上。   2005年11月13日,黄禹锡的重要合作伙伴、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夏腾(G. Schatten)宣布,因黄的研究小组涉嫌伦理问题,决定停止与黄的一切合作。   2005年11月24日,黄禹锡承认存在伦理问题,宣布辞去所有公共职务。   2005年12月18日,首尔大学介入调查。   2005年12月23日,首尔大学发表调查报告称,《科学》周刊论文报道的11个干细胞系,有9个的实验数据系伪造,黄禹锡随后辞去首尔大学教职。   2006年1月10日,首尔大学调查委员会公布最终调查结果,黄禹锡研究小组2004年与2005年发表在《科学》周刊上的干细胞研究成果属于造假;除成功培育出全球首条克隆狗外,黄禹锡所“独创的核心技术”无法得到认证。   2006年1月12日,《科学》周刊正式宣布,撤销黄禹锡等人两篇被认定造假的论文,距离首尔大学介入调查仅仅25天。   ……   2007年8月2日,达利教授的《细胞干细胞》论文为黄禹锡间接平反。 “基因鸡尾酒”:调配出更加美味的干细胞大餐   达利教授在自己的论文发表后曾不无惋惜地对记者表示,2005年,巅峰时期的黄禹锡还没来得及认识到自己科研内容的价值,就已被搞得焦头烂额,根本无法顾及科研数据的分析,制定下一步科研方向。而同时,许多西方学者却已经看到了一丝曙光。黄禹锡没有想到,自己的干细胞竟然是卵子单性生殖的结果。只要在当时认识并报道了单性生殖获取干细胞的成果,他的工作将遥遥领先,因为这是区别于体细胞克隆的一条全新的获取干细胞的技术路线。   就在人们还沉浸在对黄禹锡的惋惜中时,干细胞研究又产生了革命性的进展。2007年11月21日,《科学》周刊和《细胞》杂志在自己的网站上,同时报道了美国和日本科学家相似的创新——用类似调制基因鸡尾酒的方法,把几种基因一起导入细胞,获得了胚胎干细胞。这成为继体细胞克隆、单性繁殖之后的第三种方法。干细胞研究,真的是一日千里啊!   在通过体细胞克隆获取胚胎干细胞这种方法诞生之前,干细胞研究主要依靠从体外授精的多余胚胎中提取干细胞,因为要损毁胚胎而饱受伦理道德谴责。十年来克隆方法一枝独秀,没想到在十年后克隆方法取得重大突破之际,其他方法也井喷式地诞生了。   干细胞是一种“原初”类型的细胞,具有分化成各种组织细胞的潜能,成体身上的各种细胞都是早期胚胎中的原初细胞不断增殖和分化的结果。因此,一旦某些组织和器官出了问题,人们可以取出自己的体细胞,想办法让它们回复到胚胎时期的干细胞状态,再输入到病变组织,通过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重建病变组织,或在体外培养分化成实体器官再植入体内。因最初的来源就是自己的细胞,不会出现排异反应。   不论是体细胞核移植还是单性繁殖,目的都是让成体细胞回复到未分化状态。这是一个发育逆转的过程。相对于这两种方法,那两组调酒师科学家的方法要简洁许多。他们从基因着手,各自选择了四种可以刺激细胞基因组使之回复到原初状态的“返老还童”基因,把它们组合调配在一起,导入逆转录病毒中。逆转录病毒是基因治疗中一种运载基因的工具,它可以像病毒感染细胞一样结合到细胞上,将携带的基因注入细胞。通过这个摆渡工具,那些具有调节作用的“返老还童”基因就进入了细胞,诱导细胞回复到原初状态。这其实也是一种“基因治疗”策略:一般的基因治疗是将具有治疗作用的基因导入细胞进行表达,而“鸡尾酒”方法导入的则是“返老还童”基因。   这种方法拥有毋庸置疑的优势。相对而言,克隆方法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且成功率非常之低。而美、日两个“调酒师团队”的成功率已经分别达到了1/5000和1/10 000,用这种方法处理一万个细胞就能得到一两个干细胞系,也就是说一次实验就可以轻松得到几个干细胞系。而且,科学家还在继续着更精彩的表演:2007年12月6日,也就是“鸡尾酒”文章发表半个月之后,《科学》周刊又在网上发表了一篇美国科学家的论文——采用类似方法诱导产生小鼠的胚胎干细胞治疗小鼠的镰刀型贫血病。具体而言,这个小鼠是镰刀型贫血病的模型小鼠,有基因缺陷。科学家从它的尾巴上提取细胞,用类似“鸡尾酒”的方法诱导成为胚胎干细胞,然后用正常的基因把其中的缺陷基因替换掉,输入小鼠体内。12周之后,相对于对照组小鼠,那些经过治疗的小鼠体内正常的红细胞增加了。这是一个干细胞治疗非常成功的案例。   当然,这种方法也有弊端:逆转录病毒这个运载工具毕竟是病毒,万一它们在细胞里进行病毒复制,可能诱发肿瘤。但是,基因发挥调节功能一般都是通过相关的化学小分子实现的,因此可以预期,以目前这个领域的发展速度,在不久的将来,科学家应该可以对这种方法进行改良:只需给细胞添加一些可诱导发育逆转的小分子药物,就能启动发育逆转的开关,得到人们自己的干细胞。 伦理之争还是科学话语权之争   再回到黄禹锡事件。从被宣布作伪,到被同行重新认识,仅仅相隔不到600天。而时至今日,如果到《科学》周刊的网站上去查阅黄禹锡的那两篇论文,电子版论文篇名上面那行刺眼的红字依然存在——“这篇文章已被撤销”。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今天成为《时代》周刊新闻明星的,不是黄禹锡,而是达利?   不由得又要想起一个人,“巴尔的摩事件”的主角巴尔的摩(D. Baltimore)教授,197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之一,他因发现逆转录酶能将核糖核酸(RNA)逆向转录为脱氧核糖核酸(DNA)而获诺贝尔奖,时年37岁。   《科学》、《细胞》等学术名刊一向对大牌教授的论文争议和撤稿事件相当慎重,动辄争论数年,很少屈服于一边倒的舆论影响。其中最为著名的事件,就要算巴尔的摩事件。1986年4月,当时任美国洛克菲勒大学校长的巴尔的摩教授,与其麻省理工学院的合作者嘉莉(T. I. Kari)教授一起,在《细胞》杂志发表了一篇有关基因重组小鼠的论文,文章数据完整,程序清晰,结论合理。一个月后,嘉莉的同事、博士后欧图勒(M. O′Toole)在仔细阅读实验原始记录后,发现论文中的关键数据无法在原始记录中找到,于是她对嘉莉教授提出指控。学校认为此事属记录有误,不算作假。欧图勒不服,继续向国家卫生研究院(NIH)控告,但《科学》、《自然》、《细胞》等权威杂志都拒绝刊登批评文章,巴尔的摩也拒绝撤回论文。到1988年,官司打到了国会。巴尔的摩教授在公开信中担保嘉莉教授的人品与工作,并反击NIH调查小组恶意干涉科学研究行为。直到1991年,国会和联邦经济情报局的独立调查结果都表明:实验的日期与嘉莉教授记录的不一致。于是,巴尔的摩教授承认为嘉莉教授辩护错误,辞去校长职务,并撤回论文;嘉莉教授则被禁止10年内不得获取联邦经费资助。直到1996年,NIH的另一个独立调查小组推翻了对嘉莉的全部19项指控,嘉莉教授重新获聘任教,巴尔的摩随后出任加州理工大学校长。前后10年,澄清事实。   以25天对10年,《科学》在黄禹锡事件中的双重标准和处理手法形成了一个显著的对照。笔者把巴尔的摩事件搬出来,并不是想翻旧账去评判巴尔的摩这位出色的生物学家的是非短长,而只是想说明,对于这一次科学伦理的争议,掩盖在对科学家的科学方法和研究结果的争论下面的,实质上是东西方两大科学共同体面对数据、结论、荣誉、专利、市场乃至地球控制权的正面碰撞。从学术话语权之争到市场控制权之争,从个人道德伦理约束到科学共同体利益行为伦理之争,只有一步之遥。这就是话语权啊!    毛主席的话,一句顶万句,句句是真理。这就是话语权啊!《《科学》、《自然》、《细胞》等权威科学杂志大都掌握在欧美人手中,他们无疑拥有绝对的话语权。虽然近些年在上面发表文章的东方科学家越来越多,但总体而言在那些顶级杂志的作者群中还只占极小一部分。从科学家个人来说,如果要说那些杂志对东方科学家或发展中国家的科学家一点歧视也没有,可能只有欧美科学家才会硬着头皮点点头。从科学共同体来说,西方世界是科学的正统,东方世界是科学的后进地区,水平差距岂止是一点点。   小平同志说得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世界科学的竞争,岂止是科学家个体之间或科学共同体之间的竞争,早已上升到了国家利益和大集团利益层面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谁控制了先进科学技术,谁就控制了未来世界。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目前在发达国家,生物技术产业的年增长速度估计在20%左右,而整个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平均只有2.5%左右。2005年,美国的生物技术产业总收入已达到507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生物技术相关产品将贡献美国GDP的20%。可见生物技术对经济的超强推动力。   虽然西方世界在生命科学领域优势很大,但以日本、韩国、新加坡和中国为代表的东方世界正在奋起直追,纷纷制定宏伟的计划,要去生命科学大蛋糕上抢一块。克隆和干细胞研究正是令西方科学共同体比较闹心的一个领域。自1950年代DNA双螺旋结构发现以来,宗教、哲学与科学的较量从来没有消停过。与人工流产法案在联邦政府、议会和联邦最高法院一再被否决相似,克隆和胚胎干细胞研究在美国难以获得联邦资助。1997年3月4日,克林顿签署法令“禁止联邦政府机构拨款资助人体克隆试验”,此法案10年来对全美所有的克隆研究关上大门。而新加坡、韩国、中国等在这个领域的开放姿态,令西方的人才、技术和项目逐渐转移与流失,这成了西方科学巨人的世纪初之痛。面对东方高举得治疗性克隆大旗、如火如荼的胚胎干细胞研究,美国近年已将该法案修正为对已建立的十几株胚胎干细胞研究予以有限的联邦资助。东西方竞争趋于白热化。历史赋予了东方一次机会,至少可以在有限的领域内与西方叫叫板。   黄禹锡从1990年代开始涉足克隆领域,个人的努力加上举国战略的捧扶,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成了韩国的民族英雄,风光无限。仅在2005年,他就获得了2650万美元的政府拨款。他直接领导着45名同事,而整个研究团队拥有183位科学家,分布在国内外数十个科研机构,包括一个美国实验室。总统科技顾问朴基荣也是他《科学》论文的共同作者,可见韩国政府兴举国之力大办克隆实验的决心。欧美一直是当代科学的中心,这次居然被东方占据了先机,当然不会善罢甘休。卵子捐献事件、作假事件,西方世界运用自己掌握的话语权,以草率的作假结论,轻松地就把黄禹锡的武功废了。《科学》周刊在首尔大学宣布调查结果后,立即宣布撤稿。其主编肯尼迪(D. Kennedy)在声明中反复强调,稿件撤除的最终证据是基于首尔大学的调查报告。而在论文的合作者中,还有一位是美国的夏腾教授。遗憾的是,作为该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夏腾教授在出事之后应该独立确认过实验方法和结果,但他的沉默,无疑是科学西方中心主义意识的一个个体范例。   于是,就在黄禹锡被废掉不足600天之后,达利教授功成名就;就在不足700天之后,克隆猴子胚胎出笼,“基因鸡尾酒”上桌。而这三项突破,都归功于美国科学家,虽然日本科学家也分得一杯羹。虽然韩国政府在封杀黄禹锡之后又制定了更为宏伟的发展计划,野心勃勃地要在2015年进入世界干细胞研究三强,占领全球市场的15%,黄禹锡也在得到民间资助后于2006年8月召集旧部重树大旗,并已在一年多时间里发表了20余篇SCI文章,但西方科学家可以说兵不血刃就迅速抢占了克隆和干细胞研究的几个制高点,重新巩固了研究话语权。   大到国家集团之间,小至科学家个体之间,话语权问题都不容回避。克隆研究中的另一件事情,同样是一个经典的例子。2006年3月8日,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说,“克隆羊之父”维尔穆特承认,第一只克隆动物多利羊的研究成果大部分不属于他,他只是培育多利过程中的一个监督人,并未掌握任何技术或操作任何实验。他之所以在论文中以首席作者出现,是事先与同事坎贝尔(K. Campbell)博士协商的结果。这个在研究所拥有话语权的“监督人”,“协商”搞定负责具体实验的坎贝尔并不是难事。至于克隆动物的科学设想,他则涉嫌剽窃和侵吞了印度裔同事塞恩(P. Singh)的思想,并在事后将塞恩赶出了研究所。据说,维尔穆特曾表示,他难以接受克隆动物的设想出自一个亚裔学者这样的事情。更耐人寻味的是,就在“基因鸡尾酒”方法横空出世之时,由于相对克隆方法具有很大的技术优势和应用前景,维尔穆特公开宣布放弃克隆人类胚胎研究。独领十年风骚,如今克隆这山头不再风光无限好,轮到其他山头的兄弟们说话了。   当地球已经成为一个村庄,当东方和西方站在太平洋两岸,不要忘记,2000年前柏拉图曾经告诉我们,中间有过一个太平洲,我们曾经有一架桥梁,人类可能来自同一个地方。 原载《科学》2008年第2期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426 次阅读|0 个评论
用法律制裁严重学术造假
lincbacon 2009-8-25 08:51
2009 年 8 月 24 日,各大网站上纷纷报道韩国拟对他们的民族英雄兼造假科学家黄禹锡施以 4 年有期徒刑的消息。详情可见 新浪网报道 。 从民族英雄到国耻阶下囚,韩国人让他们曾经的首席科学家体会到了法律的威力和尊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韩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 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科学造假对社会的危害极大。毫无疑问,对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科学造假应以法律威慑遏制之。黄禹锡式的高级学术造假,如果没有相关法律可以依据,很难调查和取证,更不要说定罪和判刑。我曾在题为《 严重学术造假应该以诈骗罪公诉 》的博文中,试着简浅地探讨了在我国,以现有刑法中有关诈骗罪的条款,来遏制当前较严重的学术造假等学术腐败现象的可行性。此次韩国对黄禹锡的严重学术造假所提出的刑罚,基本上与我国刑法对诈骗罪的量刑类似。这次如果能对黄禹锡最后宣判定刑,应可以说是韩国甚至国际上的学术打假斗争中的一个 milestone 式的胜利。 对国内的一些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严重学术造假案件,我国应利用和根据现有法律,尽快进行审判制裁,以免学术腐败现象继续蔓延。现今有关法律不完善之处,应尽快审议,修改增删,可以采取细则方式制定,逐渐完善对科学技术造假犯罪现象的制裁法律的制定。使得学术打假有法可依。
个人分类: 博客和科研|511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韩国造假科学家黄禹锡被判4年监禁
lvnaiji 2009-8-24 21:11
看吧。如此严厉的惩处!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24日16:10 中国日报网站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据美国媒体报道,8月24日韩国首尔中央区法院对黄禹锡一案举行听证会,鉴于包括诈骗在内等罪名,韩国检察官提出对 造假科学家黄禹锡 判处4年监禁刑罚。   2004年和2005年,黄禹锡领导的研究团队先后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宣布克隆成功人类胚胎干细胞和患者匹配型干细胞。但后来黄禹锡被曝学术造假,首尔大学宣布解除黄禹锡的教授职务,韩国政府也取消授予他的最高科学家称号。   另据韩国媒体报道,黄禹锡6月8日被授予蒋英实国际科学文化奖这一奖项以15世纪朝鲜王朝时代发明家蒋英实命名,由韩国政府教育科学技术部主持评审。蒋英实国际科学文化奖评审委员会认为,黄禹锡在克隆狗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对韩国的科学技术发展作出了贡献。   (环球在线:于盟)
个人分类: 社会评论|2331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2: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