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银河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银河

相关日志

阮郎归·牛郎织女
热度 11 kongmoon 2016-8-9 15:08
周天星座数八八,天琴织女家。 对河谁在喊妈妈,牛郎担里娃。 千古恨,怎由他,鹊桥光速搭。 七夕执手看丫丫,泪湿笄上花。 为认星方便,人们按空中恒星的自然分布划成的若干区域。大小不一。每个区域叫做一个星座。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划分,中国古代划为二十八星宿,古希腊划分十二星座等,1928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公布国际通用的88个星座方案,将全天划分成八十八个星座。 织女星位于北天银河的天琴座,正式名称是天琴座α星,是全天恒星除太阳外第五亮的天体。牛郎星位于天球赤道的天鹰座,古代叫河鼓二,正式名称天鹰座α星,恒星亮度排行十二。河鼓二的两侧各有一颗较暗的星,分别称为河鼓一、河鼓三,它们与河鼓二合称为“河鼓三星”河鼓三星像一根长长的扁担,所以民间又叫它“扁担星”。传说“牛郎”(河鼓二)在扁担的中间,两头挑着他们的一双儿女:河鼓一(天鹰座 β )和河鼓三(天鹰座 γ ),一直在追赶织女。 牛郎织女星分别在银河的两边,距离 16.4 光年,假如织女用电波来搭鹊桥,相会之时他们的儿女恐怕已经超过十六岁了!(笄是古代中国女子用来插住挽起的头发的钗状物,女子十五岁开始就要行“及笄“的成人礼,表示已经到了可出嫁的年龄。)
个人分类: 宇宙|6921 次阅读|23 个评论
[转载]“天河一号”:国之重器 超算英雄
热度 2 nipy 2015-1-14 10:36
“天河一号”:国之重器 超算英雄 2015-01-12 三湘都市报 科大生活助手 1 月 9 日 ,北京,人民大会堂。 国防科大“天河一号”超算获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一位来自涟源的湖南人、“天河一号”工程总指挥廖湘科,作为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代表发言。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从1983年中国科学家研制成功“银河”第一代巨型计算机开始,历经数代中国科学家的艰苦探索,中国超算终于冲上世界之巅,大显王者风范。“天河一号”,被誉为“国之重器”。 这个光荣的胜利者的故事,要从屈辱的玻璃房故事说起。 引子 在国防科大,很多人都听说过玻璃房子的故事。 对于高性能计算机,欧美国家长期对中国禁运,还设立了专门从事禁运工作的组织。 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气象部门想从美国克雷公司进口一台计算机,美国人死活不肯卖。后来好不容易松口了, 但美国政府要对出口中国的高性能计算机进行监视,即在计算机机房安装监视仪器, 机器也要封在玻璃机房里,由他们自己人使用监控,不许中国科技人员进去。 2010 年,国防科大的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勇夺国际 TOP500 排名第一。总设计师杨学军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曾沉重地谈到自己亲眼看到玻璃房子的心情:“这段真实的历史,是中国科研工作者心中永远的痛。在中国土地上,被外国人拒于‘技术大门’之外,就像农民自家没粮,母亲自己没奶喂孩子。” 面对西方国家如此严密的技术封锁,以慈云桂教授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计算机科技人员坐不住了。这位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系、计算机研究所的创始人,率领国防科大计算机科研队伍, 在1983年12月研发出中国第一台亿次巨型电子计算机,取名为“银河”。中国从此成为继美、日之后能独立设计和制造巨型机的国家。 慈云桂被称为中国巨型计算机之父。 从慈云桂到杨学军,短短数十年的中国超算,可以用杨学军写的一首诗来描绘:梦幻天河弹指间,电闪巡地十亿年。滨海坐拥飞流急,倚天妙算出奇篇。 当年, 得知“天河一号”勇夺国际 TOP500 排名第一时,杨学军说:“我们做了一件让自己满意的事,做了一件让中国人扬眉吐气的事。”并赋得此诗。 壹 前奏 中国超算总比别人差那么一点点, 刺痛人心 20 世纪 90 年代初,微处理器( CPU )的问世,导致了 MPP (大规模并行处理)总体技术的突破。人类计算机开始迈入超级计算机时代。国际战略家们认为,“超级计算机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战略领域。” 1993 年,德国曼海姆大学汉斯·埃里克教授等开始实施国际 TOP500 排名。虽然纯属“民间活动”,但它释放出强大魅力,甚至得到政治家们的青睐,日益演变为“科技奥林匹克”。 此时,国防科大银河系列超级计算机关键技术攻坚势如破竹。但每当中国跃上一个新台阶,美国或日本不久便会宣布研制出世界上运算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用行内的话说:“我们的超级计算机水平总是比别人差那么一点点”。 虽然只是“一点点”,但在愈演愈烈的国际竞争中,却是天壤之别。在一篇即将付梓的报告文学中,作者龚盛辉评价这个“一点点”: 别人高了这么“一点点”,就意味着站在“巅峰”之上,就可以用俯视的目光看世界;你低了这么“一点点”,说明你还在半山腰,对别人只能仰视、只能谦卑! 只要别人高了那么“一点点”, 就可以蛮横地说“这个不能卖给你中国”“那个不能卖给你中国”, 就可以对你指手画脚,要求你这么做、不允许你那么做……一句话,别人爱怎么的就怎么的,而你却拿别人没招儿! 这“一点点”,是勒在中国人脖子上的一根“绳套”,让人喘不上气来。 这“一点点”,是悬在中国人头顶上的一把“利剑”,深深刺痛了国人的心。 中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巅峰对决开始进入 21 世纪,世界超级计算机发展遭遇“冰封”时期。科学家们为了提高超算系统的整体性能,只能依赖于加大系统规模:比如计算机体积有几个足球场那么大、需要建一个专用的发电站才能满足它的功耗。 2004 年日本的“地球模拟器”,虽然一度抢占国际 TOP500 排名第一,但其机房竟需要四层楼,铜质电缆有上百公里长。 超算技术再跨越,需要新的体系结构理论来支撑。 这也意味着中国和美、日等发达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中国在超算领域决战决胜、冲击巅峰的时机来临! 经过反复论证,杨学军在世界上最早提出异构融合体系结构技术。 2006 年,他率领研发团队展开攻关。身兼行政领导、型号总师等数职的杨学军,每周都要抽出两天时间与大家交流讨论学术问题,超过吃饭时间,他就自掏腰包请大家吃饭,在饭桌上继续讨论。平时,杨学军和成员们都带上两块手机电板,一旦有新发现,就打电话交流讨论,常常打到手机烫耳朵。 2007 年 6 月,杨学军带领团队完成的研究论文《 64 位流处理器体系结构研究》,发表在国际计算机系统结构年会( ISCA )上,并被一家国际权威期刊录取。这是 ISCA 录取的第一篇来自中国研究机构、由中国学者独立完成的学术论文,也是计算机发展史上第一个由中国人提出的体系结构理论。 中国科学家,为世界超级计算机技术突破“冰封期”提供了崭新的思路。中国与世界计算机强国的“巅峰”对决,已经开始。 贰 出击 “冒险”出击: 从每秒10万亿次直接冲刺每秒1000万亿次 2006 年开始,杨学军和他的团队,开始了一场极富创意甚至有点冒险的主动出击战。 其时,国家制定了“先研制两台百万次超级计算机、再研制一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两步走”战略。但以杨学军为总设计师的总师组,经过深入技术调研、反复权衡利弊,决定从每秒 10 万亿次直接冲刺每秒 1000 万亿次,走别人没有走过的 CPU+GPU 技术路线。这一超常决策引起一片哗然。 研制超级计算机一般都以 10 倍速度逐步递增已成为国际惯例。从每秒 10 万亿次直接向每秒 1000 万亿次跨越,是不是迈得大了点?但杨学军认为,两步并作一步走虽然国际上少有,但对银河人来说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当年慈云桂带领大家研制“远望一号”远洋测量船中心计算机时,不也是从每秒万次直接向每秒 100 万次冲刺的吗?当今世界,超级计算机每 10 年性能提升 1000 倍,在此情况下,若按照所谓“惯例”按部就班,只能永远跟在别人后面。 雄心再豪迈,最终需实践检验。剑走偏锋的怪棋走得并不顺。 CPU (通用微处理器) +GPU (专用微处理器)异构融合体系结构,形象地说,就是把众多 CPU 、 GPU 有机地连成一枚“捆绑式火箭”。 中国有一句谚语:“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把数千个 CPU 、数千个 GPU 组合成一个“大庙”,它们还能卖力“挑水”吗? 2009 年 3 月,他们把 CPU 、 GPU 这两类“和尚”组合起来,竟发现总性能还不到 600 亿次,而一颗 CPU 就有近 500 亿次的性能。也就是说 GPU 虽然用于图像处理速度惊人,但让它与 CPU 放在一块用于科学计算,就变得非常懒惰,计算效能只有 20% 左右。 面对测试结果,大家心里凉了半截。杨学军听完情况汇报后,向妻子招招手:“你去把车开来,带我出去转转。”车子驶出高速收费站时,杨学军掏出手机,坚定地说:“别人不敢走的路,并不等于走不通。从技术原理分析, GPU 的计算性能,通过软件优化,是可以大幅提高的……” “突击队”在长沙郊区闭关半年 关键时刻,经学校党委推荐,时任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任命廖湘科为每秒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工程总指挥和常务副总师。 这位湘中汉子也是一名“虎将”。 1983 年“银河一号”研制成功的消息传来时,正在清华读书的廖湘科,和同学们立刻南下长沙,亲眼目睹那些创造历史的机器是什么样子。毕业后廖湘科毫不犹豫考入国防科大读硕士,用他的话说:“我就是冲 ‘银河’去的!” 挫折面前,杨学军、廖湘 科不仅没退缩,更作出一个超常决策:把完成研制任务的时间节点,由原计划的 2010 年底提前一年,即在 2009 年底前推出中国第一台每秒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很多人担心:“关键技术尚未突破,还提前一年完成任务,能行吗?” 总攻开始了。长沙郊区的一个抗洪指挥部,国防科大超级计算机创新团队来了一次长达半年的“闭关”。 由杨灿群率领的“突击队”,整天猫在那栋三层小楼里,想方设法调动 GPU 这群“和尚”的积极性,让他们多“挑水”,眼睛只盯着显示屏,从早上 7 点盯到午夜。 连续数日没有任何战果,杨灿群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闭上眼睛满脑子还是那些波涛般滚动的数据。突然,他隐隐觉得眼帘上滚动的一些数据低于设计目标,一骨碌爬起来跑到办公室打开电脑,进入试验数据库,果然发现 GPU 一部分计算资源没有用起来。兴奋难抑的杨灿群,立刻着手程序优化。 杨灿群带领突击队乘胜扩大战果,连续奋战四个月,先后改进优化 8 万余次,创造了一个科学奇迹: GPU 计算效能跃升至 70% 以上,达到世界最高水平! 死了“张屠夫”,中国人照样不吃“带毛猪”! 来不及更多的兴奋,一个又一个挑战来了。 超级计算机系统要实现每秒运算千亿次,不仅要求 CPU 、 GPU “算得快”,而且要求有一个快捷通畅的网络系统,让各种信息“跑得快”。但 2009 年 7 月的试运行时发现,系统稳定运行时间很难超过半个小时,因为 GPU 的稳定性不够。“突击队”日思夜想解决了 GPU 的稳定性,被称为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通信网络“立交桥”的新型交换机方案又出了问题:芯片制造商美国技术工程师坚决反对他们提出的方案,不肯支持。如果坚持走自己的设计路线,一切要从头探索,创新难度大,风险高;如果完全按美国人的方案,成功有把握,但没有创新和优势。 怎么办? 不信邪的银河人选择了前者。他们坚信没有美国人的技术支持,中国人照样把新型交换机搞出来:死了“张屠夫”,中国人照样不吃“带毛猪”! 仅用 10 个月时间,他们就研制完成新型交换机,实测技术指标大大超过同类系统,而成本是同类同规模产品的 80 %。 2009 年国庆节来临前夕,每秒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一期系统安装完毕。这时,性能更高的新款 GPU 上市了,这让大家兴奋到狂喜。但离任务节点只有一个月了,而更换 GPU 必须先拆再装,整个系统有 2560 多个节点,团队完成更换 GPU 的工作通常需要半个月左右。二话不说, 团队全体人员男女老少齐上阵,三天三夜,终于完成数以千计的 GPU 更换工作。任务完成后,大家的双手都贴满创可贴,一双双眼睛熬得通红通红。 叁 决战 大睡两天三夜后,发起新挑战 2009 年 10 月 29 日 ,我国第一台每秒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横空出世,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掌握 CPU+GPU 异构融合体系结构技术、第二个研制出每秒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国家。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闻讯,亲自为她题名“天河”。 2009 年 11 月 18 日,国际 500 强排行榜发布,“天河一号”夺得世界第五、亚洲第一,是中国机器在 TOP500 排名中的最好成绩。排名前 10 的机器中,有 9 台机器是美国研制的,只有“天河一号”是中国产品。代表团队领奖的国防科技大学教授王宝生说:“那感觉就像在奥运会上拿了个大奖牌。要是再像奥运会那样,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就真是美极了。” 收到大洋彼岸打来的报喜电话,“天河一号”总师杨学军放下手机,往床上一倒,足足睡了两天三夜。 作为一名长年在超级计算机前沿阵地上征战的老将,他深知在高性能计算这个充满火药味的竞争领域里,稍有懈怠,就会被别人赶超甚至被淘汰。 2009 年 10 月,国防科大计算机学院超级计算机创新团队召开“天河一号”二期系统决战动员会,时间定为一年,目标是每秒 4700 万亿次,并且一定要用上自己研制的 CPU ,逐步改变微处理器依赖进口的局面。 “中国机器,外国芯”,是中国人心头难言的遗憾、隐隐的痛。 很多同行专家深表钦佩,也为之担心:“在一年时间里,机器性能提升近 3 倍,除非奇迹发生。” 奇迹真的发生了。 2010 年11月,在世界超级计算大会上,“天河一号”二期系统以计算峰值高出第二名——“美洲虎”两倍多的绝对优势,勇夺国际TOP500排名第一,打破了美国在超级计算机领域长期一家独大的局面,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制的超级计算机综合技术水平跨入世界领先行列。 打了几场“上甘岭” 这样的奇迹,来自超强的胆魄,也来自超出常人的艰辛。参与人员说,真是打了几场“上甘岭”。比如,通信光纤的保卫战。 通信光纤铺设,是“天河一号”二期系统进驻国家超算天津中心的首期工程,时间紧迫、任务艰巨。为确保按期完成施工任务,指挥员把任务细化到天,要求大家“当天任务不完成当天不吃不睡”。 哪知施工第一天刚铺了几根,施工指挥员拿起一看,立刻傻眼了:光纤的绝缘胶皮被磨出了道道裂痕,个别地方还露出线芯。原来地沟的水泥表层太粗糙,加之时值盛夏,地沟温度高达 40 多度,把光纤绝缘层烤得似细皮嫩肉,哪经得起水泥地的摧残。这个问题不解决,后果不堪设想,轻者信号中断、通信短路,重则导致系统紊乱。 如何避免光纤绝缘层受损? 大家绞尽脑汁也没想出个法子来。 指挥员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一拍大腿:“有办法了!” 只见他把衬衣、裤子一脱,跳进闷热的地沟,俯卧在粗糙的水泥地上。 大家一看,立刻明白了指挥员的意思,不用谁下令,纷纷脱下衣裤跳进地沟,铺设了一条光滑的“人肉地毯”!一根根光纤顺着官兵光滑的皮肉通畅地向前延伸。 滚烫的水泥地灼烤着官兵的血肉之躯,大家一身汗水、通体污垢。皮肉被磨破了,伤口不住地往外渗着血水,没有一人撤退…… 天津滨海新区一名领导看见这一幕,非常感动,“战争年代,我军将士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用血肉之躯堵枪眼、炸碉堡。和平时期,人民子弟兵跳进洪流堵溃堤,冒着地震救灾民。今天,我又看见我军科研人员,为保护科研器材,赤身裸背卧地沟,流汗淌血不后退。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在你们身上没有丢!我们国家有这样的科研队伍,再艰难的工程也能拿下!” 几十个人在粗糙闷热的地沟里赤身裸背爬了数十天,一个个被坚硬的水泥地和光纤刮擦得遍体鳞伤。但 15000 根光纤毫发无损。 “天河一号”二期系统试机那天,一打开机器,全部通信线路畅通无阻。国家超算天津中心领导,特意一一察看官兵们背上那些尚未痊愈的伤口,动情地说:“‘天河一号’二期系统首试畅通,有你们的贡献!功劳簿上,有大家的名字!” 尾声 2015 年 1 月 7 日 ,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天河楼四楼。 上午 9 点,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卢宇彤就来到了办公室,一身军装穿得笔直。前一天晚上,她加班到晚上十点半才回家。作为天河主任设计师,卢宇彤早就习惯了这种工作模式,她告诉三湘都市报记者,“在研制‘天河一号’、‘天河二号’的时候,加班更多,通宵熬夜也是常有的事,我们称之为‘五加二,白加黑’。” 皮肤白皙、身材修长的卢宇彤,是国防科大出了名的美女科学家,天河研发团队中为数不多的女性之一。 1983 年银河研制成功时,这个年纪还小的长沙妹子就非常向往这个“银河—Ⅰ诞生的地方”,在国防科大从本科一直读到博士。 像廖湘科、卢宇彤当年一样,因为“银河一号”、“天河一号”来到这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2010 年天河一号夺冠时,整个天河研发团队平均年龄只有 30 来岁,总设计师杨学军也才 46 岁。 半年后,天河一号被日本的“京”超过。此后美国的“红杉”和“泰坦”又先后夺得头名。但自 2013 年 6 月开始至 2014 年 11 月,“天河二号”连续四次名列榜首,夺得“四连冠”。 “天河一号”的管理者和运营者刘光明这样比较天河“一号”与“二号”:“天河一号”运算 1 小时,相当于 13 亿人同时用计算器算上 340 年;“天河二号”运算一小时,则相当于 13 亿人同时算上 1000 年。 在超级计算机这个国际竞争激烈的战略领域,巅峰对决没有止境,中国已将王者的风范铭刻史册。 科普 “天河”超级计算机能做什么? 算天、算地、算人…… 2015 年 1 月 9 日 ,“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获得 2014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超级计算机到底有着怎样的神奇?它与我们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关联? “超级计算机算天、算地、算人,算过去、算现在、算未来……运用超算给大地做 CT ,可以又快又准地找到石油;运用超算分析人类基因,能够解读生命的奥秘……” 国家超算天津中心主任刘光明这样解读超算。超算已走进各行各业、千家万户,人们的衣、食、住、行、乐,无时无刻不在分享着超级计算机算出的“红利”。 算天 :飞机为什么可以飞得更高更快? 航空航天是大国角逐的焦点领域。“天河一号”是我国大型航天、航空飞行器设计空气动力学模拟及新型发动机研制的重大平台。比如运用超算做风洞,设计的飞机可以飞得更快、更高、更省油。 超算还能帮助治理大气雾霾。 为弄清雾霾形成区域、形成过程,及与之关联的多种因素,建立相关模型,作出准确预测,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国家气象中心、清华大学、国家超算天津中心等机构携手合作,使用了“天河一号” 10%-20% 的计算资源,建立和完善数字模拟模型。目前该项研究已获得关键性进展,可望在三五年后对雾霾气候作出精确预报,并为国家制定区域发展规划提供相关评估数据。 算地 :给大地做个 CT 找石油 石油在哪?一想到这个问题,人们的头脑中就会出现背着沉重设备的地质勘探人员,拿着小铁锤在江河湖畔的岩石间敲打的场面。超算技术早已把这种原始的“找油”方法送进了历史博物馆。人们运用超级计算机对人造地震波的反射数据进行科学计算,建立大范围三维地质模型,可以还原某地区的地质构造,进而确定石油、天然气的具体方位及储量,计算机运行速度越快,勘探速度越快、越精确。 “天河石油物探计算中心”,构建了完善的重点面向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洋石油的地震物探数据处理与物探信息管理平台,大力开展石油物探数据处理开发与应用,成功设计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石油三维立体偏移软件,扭转了在该领域受制于人的局面,推动了产业技术进步与协同创新。 算人:生物医药的新革命 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的科学家说, “过去我们研发一种新药,要投资 10 亿美元,进行 10 万次化合物筛选,经历 10 年时间。现在我们用‘天河一号’筛选一个星期,就可以完成过去一年的筛选量,大大缩短了研发周期、降低了研发成本,还能为新药研发提供崭新思路,高性能计算在药物研发领域的应用,是药物行业的一次革命。”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科学家也在“天河一号”上通过计算模拟与药物实验相结合,确证了一个全新的药物作用位点。在超算天津中心直接进行药物设计,未经任何化学作用就获得了一种对某种疾病疗效显著的药物。在“天河二号”上,他们进行了 75 万个小分子化合物亲和力评估,完成了 600 多个各个药物的体内外活性测试评估,为人类治疗恶性肿瘤、乙型肝炎、糖尿病等顽疾提供了新途径。 算过去算未来: 探索我们的星球 人类生活的这个星球,它几万年前、几亿年前是什么样子?又是怎样变成今天这个样子?要解开这一个个地球的谜团,现在必须依靠超级计算机进行数值模拟,全面系统地研究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变化过程。“天河一号”已成为中科院大气物理所、国家海洋局、国家气象局等机构的研发模拟平台。它通过模拟全球气候变化和海洋环境变化,对人类未来生存环境有了一定认识,为确保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数据。 有关链接 从研制银河巨型机体会的精神力量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2499-258235.html 也谈从银河到天河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2499-704838.html
个人分类: 有感而发|1144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科幻] 【银河护卫队 Guardians of the Galaxy (2014)】【720p】
lcj2212916 2014-10-22 11:27
导演: 詹姆斯·古恩 编剧: 詹姆斯·古恩 / 尼科尔·帕尔曼 / 丹·阿布内特 / 安迪·兰宁 主演: 克里斯·普拉特 / 佐伊·索尔达娜 / 布莱德利·库珀 / 范·迪塞尔 / 戴夫·巴蒂斯塔 / 李·佩斯 Lee Pace / 迈克尔·鲁克 Michael Rooker / 凯伦·吉兰 / 杰曼·翰苏 / 本尼西奥·德尔·托罗 / 约翰·C·赖利 / 格伦·克洛斯 / 劳拉·哈德克 / 肖恩·冈 / 彼得·塞拉菲诺威茨 / 埃米特·斯坎伦 类型: 动作 / 科幻 / 冒险 官方网站: marvel.com/guardians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英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4-10-10(中国大陆) / 2014-08-01(美国) 片长: 121分钟 又名: 银河守护队(港) / 星际异攻队(台) / 银河守卫者 / 银河守护者 / Full Tilt / G.O.T.G. IMDb链接: tt2015381 彼得·奎尔(克里斯·帕拉特 Chris Pratt 饰)是一名从小被劫持到外太空的地球人,在义父勇度(迈克尔·鲁克 Michael Rooker 饰)的培养下成了一个终极混混,自称“星爵”。一次行动中他偷了一块神秘球体,便成为了赏金猎人火箭浣熊(布莱德利·库珀 B radl ey Cooper 配音)、树人格鲁特(范·迪塞尔 Vin Diesel 配音)的绑架目标,而神秘的卡魔拉(佐伊·索尔达娜 Zoe Saldana 饰)也对神秘球体势在必得。经过笑料百出的坎坷遭遇,星爵被迫和这三人,以及复仇心切的“毁灭者”德拉克斯(戴夫·巴蒂斯塔 Dave Batista 饰)组成小分队逃避“指控者”罗南(李·佩斯 Lee Pace 饰)的追杀。然而这个神秘球体拥有无穷的力量,小分队必须团结一致对付罗南,才有可能解救整个银河系,银河护卫队由此诞生。 下载地址: http://www.400gb.com/file/76524194
2318 次阅读|0 个评论
也谈从银河到天河
热度 12 nipy 2013-7-3 12:00
也谈从银河到天河 1978 年到 1983 年我们国防科大计算机研究所成功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运算速度达每秒亿次的银河巨型机,不仅把我国计算机科技水平推进了世界计算机研制的先进行列,而且形成了宝贵的 自力更生、团结协作和艰苦奋斗的银河精神 。 在此以后,银河一、银河二、银河三、天河一到今天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以每秒 3.39 亿亿次运算速度再次夺得世界超级计算机 500 强排名之冠。相对于第一台银河亿次巨型机而言,三十年来,运算速度提高了三亿倍以上,也可谓跃进的速度了! 国防科大研制超级计算机的这三十多年历程,计算机研究所也发展成为计算机学院(研究院),由于计算机学院始终以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在研制超级计算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同时,也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质量的机算机技术人才。 计算机学院在研制超级计算机过程中能够取得如此较好成就,有各方面的因素,在科研中始终突出倡导 银河精神 可能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1978 年我从电子工程系调到计算机研究所,有幸参加了我国第一台银河巨型计算机研制的全过程,下面根据自己亲历的巨型机研制过程,谈谈“ 银河精神 ”形成的一些感受。 自力更生精神 银河亿次巨型机研制立项具体起因是国家气象局中期天气预报的需要,气象预报是依靠计算机对实时采集和历史气象信息进行处理而产生的信息,计算机处理能力越强,速度越快,预报的时间就越长、越准确。当时国内自己的计算机事业是从 1958 年大跃进时期起步的,经过十几年努力虽然已具备了生产研制小型机的能力,但仍然缺乏规模,性能、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还比较大,所以上世纪七十年代国内使用的计算机主要还是依靠进口。七十年代,虽然我国已经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地位,美国和大多数西方国家也已承认新中国并与我们开展的一些贸易,但他们搞了一个“ 巴统会 ”,严格禁止西方国家向新中国出口先进一些的技术装备。当时气象局用的计算机多是买的美国 DEC 公司的小型机,天气预报能力只有三天以内。以后经多方谈判向美国租用了一台 IBM 公司的三千万次 / 每秒的大型机,但他们给出了严格的条件:大型机机房被专门封闭隔离并由美国技术人员专门管理,中国人只能在外面通过外围机使用,不能进入机房,也不能接触机器和有关资料。而亿次巨型机当时美国也刚研制成功不久,绝对是对中国进行禁运的。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下决心建立国家级重点项目来研制自己的亿次巨型机,因为当时我们已清醒地看到, 亿次巨型机研制的能力已不仅是具体解决气象局和其他具体信息处理问题,而是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能否赶上国际先进水平的重要标志。 因此,当国家把研制巨型机的任务交给国防科工委并转交给我们国防科大计算机研究所的时候,所有参加这一任务的人员都感到一种强大责任和压力,尤其是听到和看到美国大型机在中国的土地上还不让中国人入内的现实,真像看到过去上海公园前的“中国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一样,感到气愤,也激励我们要争这口气,发奋要完成这一任务。 我们开始这项任务的时候,困难确实很大,我们相当于要从研制百万次小型机的水平,跳过千万次大型机,直接研制亿次巨型机,对巨型机,除了美国公开发表的一些宣传性的有限资料外,知道很少,具体搞起来,从方案、系统结构、指令系统、应用软件、系统软件都要靠自己,硬件的困难也很大,亿次机速度要求结构和插件的集成度要尽可能高,因此我们首先扩建计算机工厂自行突击研制成七层插件板,掌握 CAD 自动设计印制板技术,并通过实际制作七分之一规模的可运行的模型机的实践来检验自己设计的软硬件,最终用了不到五年时间提前完成了任务。第一台国产巨型机交付国家气象局使用以后,美国很快解除了大型机对中国的禁运,并放风出来,巨型机也可考虑卖给中国。美国对我们的这种技术政策是很明显的,当你还没有这种技术有求于他时,他卡你、压你,让你听命于他,当你自力更生掌握这种技术时,他又来倾销抑制你。要知道,我们刚研制的巨型机从性能和价格上可能仍比不上他们已成熟的机器。 团结协作精神 参加银河巨型机的基本力量是六十年代从哈军工就组建的计算机研究所(当时是研究室),这个所在那时候西方国家对我国经济、技术严密封锁的条件下,经过十几年的拼搏从研制半导体计算机开始,已经自行成功地研制了好几个型号的小型机,这个所的骨干力量多是哈军工 1965 年以前毕业的学生, 1978 年开始上巨型机的时候,军委、国防科工委和学校党委又统一抽调了一批力量充实研究所,包括从科工委其他研究所、基地、工厂抽调的一批技术骨干(考虑到以后巨型机应用的相关技术),从学校其他系也抽调一批相关技术人员,还从部队抽调了五十名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年轻战士进研究所参加机房、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加上扩大的计算机工厂和半导体工厂职工,短时间内集中了一千多人的队伍,形成了一支在所党委统一领导下的强有力的战斗队。在五年研制过程中,这支队伍,无论是总设计师、各研究室领导、软件或硬件技术人员、机房管理人员、工厂职工,大家为了同一目标,同心协力确实形成了一个战斗集体,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清楚地看到,在完成巨型机这样复杂的系统任务中,每一个人都只是一个小螺丝钉的作用,但每一个螺丝钉又是不可缺少的。无论是设计方案、设计思路的任何偏差、软件设计的一个代码错误、插件生产中的一个焊点的疏漏、机房管理中环境温度、电源的差错都会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我们在模型机研制过程中,曾经因为系统运行不稳定,由软硬件设计技术人员和工厂技术人员、工人一起会诊了好几天才发现了七层印制板焊点漏阻问题,经过改进工艺,终于解决了问题。许多技术方案也都要经过有关技术人员反复集体讨论,反复试验,多次修改才能最后确定。 许多具体技术项目还与国内不少有关部门协作完成 。巨型计的研制成功,大家都确实体会到一个战斗集体同心协力的精神力量!。 艰苦奋斗精神 研制银河巨型机的5年中,所有参战的人员几乎完全没有节假日,而且几乎每天都加班加点到晚上十二点以后,有的同志真的是在机房调机过程中晕倒在地,有的同志积劳成疾,还有的因此不治而死,真是为研制巨型机任务而付出了生命。但是再苦再累,由于为国争光的信念,大家始终斗志昂扬,无怨无悔。这应该也是精神的力量吧!七、八十年代以前,搞科研是没有什么奖金的,尤其是军队科研所,每月就是拿自己的工资。五年的日日夜夜,大家一心想的是如何按时保质的完成国家任务,谁也没去考虑完成任务后还要拿多少奖金!但没想到, 1983 年完成任务后,国家给银河巨型机评了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并给了 10 万元奖金。搞科研,第一次还得了奖金,怎样分法,还着实有些难办,最后党委决定,减少差别,所有参加研制的人员都应有一份奖金,这一千多人分下来,总设计师最高 400 元,下面是 200 元、 100 元 … ,你算算, 10 万元, 1000 人分,平均也就是 100 元嘛。5年的辛苦, 100 元奖金却实不算多!但大家心里还是非常高兴的,因为这是我们为国家贡献一份力量的奖励,重要的是精神的奖励。 后来听说,这 10 万元奖金可能还是由于我们在5年研制过程中,领导与大家一起勤俭节约、精打细算,最后为国家节省研发经费近亿元,这 10 万元奖金也算是从我们自己结余中提取的! 当年参加银河亿次巨型机研制的人,大多数都已退休,现在参加天河超级计算机研制者据说平均年龄仅三十五岁,多是年青人,许多骨干都是计算机学院历届毕业学生,看到计算机学院的计算机事业后继有人,在世界超级计算机竞争中取得如此突出成就,我们这些第一代银河人确实感到由衷高兴,愿 银河精神 永远代代相传! 倪鹏云 2013.6 于长沙
个人分类: 有感而发|2205 次阅读|14 个评论
从银河到天河
热度 28 dmi2007 2013-7-2 10:01
时隔三年,国防科大研制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再次为中国赢得全世界计算速度最快的称誉,在科学网引起热议(第一次是2010年的天河一号)。 作为十几年的超级计算机使用者,而且曾经与国防科大超级计算机应用部门有过相关合作的我也想参乎几句。 首先,我还是要对研制者表示一下祝贺!尽管浮点运算峰值速度只是超级计算机众多指标中的一项指标,但毕竟国际上是以它来排座次的(TP500)。 我看了腾讯网站的评论以及科学网吕乃基老师和赵美娣老师的博文,对其中的一些观点和所忧所思亦有不少同感。同时也想起一些往事来。 1995年,中国气象局从美国克雷(CRAY)公司引进了一台高性能向量计算机CRAYC92,用于数值天气预报研究与业务以及气象资料数据处理。在此之前的1993年,国防科技大学研制、中国气象局参与软件环境和应用试验的银河II计算机(浮点运算每秒10亿次)在中国气象局落户并应用于全球中期数值预报。虽然银河很快让位于CRAY,但是据说,要是没有这个银河的研制成功,美国人是不会那么快把他们同等运算指标的高性能计算机卖给中国的。即便如此,后来还出了个考克斯报告,搞得中美关系一度很僵。大家肯定记得里面指责中国窃取美国核机密及李文和案,但估计大家很少知道报告里说中国将从美国进口的民用高性能计算机用于军事目的,指的就是气象局的机器。就我所知,CRAY公司在气象局派驻有系统管理员,一方面是中方当时缺少系统管理的经验,需要跟学,另一方面,说不定也是美国人不放心。所以,美国的指责有些捕风捉影。还可以告诉大家的是,国防科大与气象局合作者参与的都是数值天气预报模型高性能并行计算方面的工作。 1996年,气象局又购买了美国IBM公司的分布式并行计算机SP2。听说当时数家国内外IT厂商竞标气象局的2000万美元机群项目,当时,联想、曙光提供的系统,峰值速度都在20T左右,而IBM拿出来一个21T(21万亿次)的方案,便拿下了气象局的订单。尽管这其中的因素多而复杂,但我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尽管当时国内高性能计算机群项目如火如荼,但因为大多数硬件都要从市场购买,IT厂商们没有自己核心的知识产权,也就没有定价权,他们失败也在情理之中。我不知道,如果我们强制执行保护主义政策,是会呵护促进国内IT产业的发展呢还是溺爱把他们宠到不思进取? 我知道后来国防科技大学还搞了银河III和银河IV,在其他部门和军队气象部门有应用,但再也没有走进气象局的大门。前两个型号的银河据说国产化程度很高,后面的变化就比较大了。 再后来,银河变成了天河 , 于是就有了今天大家围 观和评点的对象。 说到为大家诟病的天河2能耗问题,我想起前些日子在李小文老师的博文里关于日本地球模拟器的一些讨论。超级计算机是能耗大户,提高能效还是相当重要的,不能因为现在有几个钱就不在乎(慷国家之慨情何以堪!)。举个例子,我现在所在的单位,因为经济原因, 最近几年政府拨款 每年都在下降,于是我们常常围绕如何节省能耗,尤其是超级计算机的能耗问题而伤脑筋 。 但怎么节能呢?除非你把它关了,对,就是这样,除了保证业务需求, 我们一年有些天要关掉一些节点。另外,提高计算效率和处理效率也是变相的节能。当然,最重要的是发展新的节能冷却系统,比如 IBM与德国莱布尼姿超级计算机中心(LRZ)合作,在Garching共建一个超级计算机的热水冷却系统,与空气冷却系统相比可节省40%的能耗而规模缩小了10倍! 银河变成了天河,虽然含义一样,但叫起来似乎更加响亮了!也许蕴含着在同一领域重生的意思。天河拿到两次单项冠军,可喜的同时更多的要看到差距。什么时候,可以拿更多项目的冠军甚至全能冠军呢?更重要的是,什么时候能拥有更多的科研用户、商业用户和其他用户呢!我们衷心希望研制者在实用性和效率方面多下工夫!
个人分类: 科普|10665 次阅读|106 个评论
工农兵学员的优秀代表----李银河
热度 1 xupeiyang 2013-5-31 12:33
李银河,籍贯 衡阳 市 衡山县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最著名性学家。著名作家王小波之妻,师从于中国社会学奠基人 费孝通 。1952年生于北京。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博士。1999年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50位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 李银河插队内蒙古和山西,作为工农兵学员上了大学。 1969年北京 “从初一就开始停课,我物理化学一天都没学过。” 李银河说 17岁的李银河随着准备跟着上山下乡的洪流,到吉林去插队。 1973年,山西大学到沁县招收工农兵学员,李银河报考。 “英语应该是个工具吧。”当招生人员问对英语的看法时,李银河回答,她与上大学失之交臂,“大概招生的人觉得,英语不仅仅是一种工具这么简单,没有招我。” “历史学并非我所爱,历史在我心里不是活的。”李银河说。 1974年,山西大学到沁县只招收学历史的学生,她想“还是别挑了”。 22岁的李银河走进了山西大学校园,结束了知青生活。 1977年,李银河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光明日报社做编辑工作。 1978年下半年,李银河被调到国务院研究室。 1982年,霍尔兹曼为李银河提供了奖学金,她到了美国匹兹堡大学,攻读社会学硕士博士,得到了6年正规训练。 1988年,李银河攻读下社会学博士,进入北大社会学研究所做博士后,师从费孝通。她是新中国的第一个文科博士后,“回国后主要从事婚姻、家庭、性别和性,特别是性和同性恋的研究。 1992年,李银河调回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1995年末评为研究员,43岁。 http://baike.baidu.com/view/34913.htm  “失落的一代”   李银河当时被推荐去了山西大学读历史系。与许多“工农兵学员”(特指1970~1976年间通过推荐上大学的人)一样,这段上大学的经历,并没有成为李银河履历中值得骄傲书写的一笔,反而成为她心中一段挥之不去、不愿触及的阴影。   她对自己的工农兵大学生学历非常不甘心。李银河说,她以前就读的学校是北京师大女附中(现实验中学),当时是考分最高的女校,而她当年读书成绩又是非常优异。直到多年后,李银河在回忆时仍对此耿耿于怀:“我的智力没有受到真正的考验,我不知道自己的极限到底在哪里?清华?北大?北师大?还是山西大学?它得有一个考试!我就从来没有这样的考试。没有!”为了弥补心中的缺憾,“文革”结束后不久,李银河经过几年短暂的工作后,就迅速赴美国攻读社会学博士,并成为我国设立文科博士后制度后的第一个社会学博士后。   李银河可能算是同龄人中最为幸运的少数人之一,因为出生于1950年代的人,在他们最美好的青春时期,大都失去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长期关注中国当代社会问题的汉学家、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潘鸣啸(Michel Bonnin)在其一部探讨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著述中,将这一代人——多达1600多万的城镇知识青年——称为“失落的一代”。 http://www.nfcmag.com/article/4104-2.html
个人分类: 文革研究|4710 次阅读|4 个评论
疑似银河落九天
热度 2 jujia 2012-12-6 23:41
疑似银河落九天
当年苏红一行在丽江高美古观测站拍了一张十分震撼的照片。利用普通的单反+广角+赤道仪,长时间曝光,拍出了漂亮的银河。 今晚天空晴朗,于是拿着无敌兔也拍了拍,可惜没有广角镜头和赤道仪,无法长时间曝光,自然没法和上图相比,只能勉强看看了。
个人分类: Lijiang Station|10837 次阅读|3 个评论
到了,洛杉矶
Elephantd 2012-9-11 23:27
在飞机上俯瞰洛杉矶之夜,之美!入关,耽误了很长时间,女儿等急了。一出关, 相拥欲泣,倍感相见时难。 万家灯火漫无边, 疑似银河遍青天。 倩女苦等隔薄墙, 六臂相拥终成圆。
2520 次阅读|0 个评论
夜色迷织女,银河醉卧牛
热度 5 BaoHaifei 2012-8-24 12:25
夜色迷织女,银河醉卧牛
夜色迷织女,银河醉卧牛 鲍海飞  2012-8-24 柏舟 老师的《七绝 . 七夕—应擂》言:《中华诗词论坛》以《七夕》为题设擂,拈“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一联中的任意一个平声字为韵,创作五言或七言绝句(详见: http://bbs.zhsc.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756097extra=page%3D1 )。 这两句乃出自 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夕》:“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最后一句,有‘坐’有‘卧’,却不知道哪个是原著的。 今以“牛”字为韵,凑成一律。 夜色迷织女,银河醉卧牛; 星光可借路,圆梦在今秋。 秋叶纷纷落,长江滚滚流; 此情天地感,日月映千州。 附录:牛郎星最先名为牵牛星。《诗经》上就有:“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图中右上侧为织女星,左下侧为牛郎星,牛郎前面的小亮星应该是他们的孩子。 细看,这三个星几乎就在同一条直线上, 他们隔河在遥遥相望! 在遥遥相望! 附录:柏舟, 《七绝 . 七夕—应擂》。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20333-605052.html (图片来自网络)图中右上侧为织女星,左下侧为牛郎星,牛郎前面的应该是他们的孩子。
个人分类: 古道诗词|8720 次阅读|10 个评论
【银河映像】枪火
menglingzong 2012-5-4 13:46
阿杜最有名的代表作是《暗战》,其实最体现阿杜执导能力的电影是《枪火》! 银河印象里面透着阴暗、诡异的风格,但风格最诡异银河映像导演绝对不是阿杜! 《枪火》远不似《暗花》阴冷,也远不如《一个字头的诞生》风格迥异! 《枪火》剧本出自银河里面最妖异的编剧游乃海,抛却了《十分突然》奇诡的转折,也没有《暗花》拍案叫绝的悬疑,更不似《PTU》里精致的布局,只是单线条的简单故事的延伸! 阿杜高度风格化的电影《枪火》,投资250万精致小诗品,传统黑帮电影的突破! 枪火无眼,人间有情! 阿来,脾气火爆神经质性演出,吴镇宇首次称雄金马! 阿鬼,演技内敛,内敛型永远不如张狂型吃香,就像《黑社会》的大D和阿乐! 信,吕颂贤唯一一次帅到可以爆掉该电影所有演员的一次演出! 吕颂贤,本来《笑傲江湖》火的一塌糊涂,可惜始终没火,终是遗憾!一直在努力,一直被超越!! Mike,张耀扬离开古惑仔后第一次展现精湛的演技,紫荆奖最佳男配! 肥,林雪逐渐成长成为阿杜电影不可或缺的角色,直到《PTU》里面坐正! 配角阵容强大到爆,全是骨灰级人物: 王天林:王晶之父,阿杜之师 李修贤:警察专业户 高雄:邵氏遗老,阿杜电影里老大! “一天是社团的人,一辈子都会是。就算你金盆洗手,只要社团需要你,你都不可以拒绝,因为可能有一 天,是你需要社团呢。除非你混不出名堂,又没有仇家,那就可以撤底摆脱社团了。替社团办事,其实只是一份工作,不过这工作的规矩比较多。而且,犯了这些规矩的惩罚,不是被扣薪金或被开除,而是会丢了你的命!”
个人分类: 电影天堂|2466 次阅读|0 个评论
【银河映像】夺命金
menglingzong 2012-5-2 23:07
阿杜出片太慢了,距离上次《单身男女》又是一年,《夺命金》上映! 《夺命金》出彩,太出彩了! 阿杜,崇拜你!你虽然常不在江湖,江湖上仍然有您的音影! 1、刘青云从《一个字头的诞生》开始差点在银河电影里面沦为了形象符号,这次出演了小小古惑仔,保持原有古惑仔的义气,这部电影里只有这个人物还保持着香港黑帮里逐渐淡去的映像。 刘青云是银河里面的铁三角,银河电影里参与最多次数的主角,可惜从来没靠银河电影拿过影帝,而刘德华第一次参与银河电影,就靠《暗战》封帝,而后又靠银河的《大只佬》再次称帝,可谓时也,命也! 2、任贤齐越来越受阿杜的重视,不过还是要继续继续的磨练,功底还是差了点。张家辉只练了两次(《黑社会》),就搞到影帝了。 3、何韵诗很好很好! 4、说了半天没说到点子上,这部电影到底好在哪里?? 其实还是银河的灵魂“宿命论”,任何人都逃不开的宿命!!!! 《暗花》里面注定的死亡! 《非常突然》里面注定了突然! 《夺命金》里面注定了金夺命,有命赚,无命花!
个人分类: 电影天堂|206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对折
yanhuasanman 2011-12-29 09:12
天空的清澈 雨用泪水洗过了 你最爱的天蓝色 被阳光折射 天桥的两侧 我们遥远相望着 时光静止那一刻 可喜可贺可怜可恨可爱的 可惜都不可能了 我把我对折 轻轻把你也对折 今生是你借我的 来生是我答应你的 越记得 越不舍 我不懂的 爱得恨得痛得 心如刀割 痛过就懂了 有什么还在螫 紧紧被回忆咬着 彩虹的第八个颜色是夜的黑色 心还是肉做的 你的吻还热热的 你睡了我还醒着 苦的涩的甜的酸的怀念的 我们回不去了 我把我对折 轻轻把你也对折 今生是你借我的 来生是我答应你的 越记得 越不舍 我不懂的 爱得恨得痛得 心如刀割 痛过就懂了 对折再对折 轻轻把梦也对折 回忆我都收好了 泪水渐渐就会干的 千纸鹤 飞走了 沿着银河 悲欢再不能把你跟我离合 别把我分割 我把我对折 轻轻把你也对折 今生是你借我的 来生是我答应你的 越记得 越不舍 我不懂的 爱得恨得痛得 心如刀割 痛过就懂了 对折再对折 轻轻把梦也对折 回忆我都收好了 泪水渐渐干了 千纸鹤 飞走了 沿着银河 悲欢再不能把你跟我离合 越不舍 越依依不舍
个人分类: 转载诗歌|2595 次阅读|0 个评论
银河婉转到家河
热度 5 BaoHaifei 2011-11-10 12:48
银河婉转到家河 鲍海飞 2011-11-10 看了陈筝的《和诗一首》,那美妙的画卷,思乡的情怀,禁不住也和小诗一首。 一条长路几波折,山上山下花满坡; 云漫青天锁不住,银河婉转到家河。 附: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02764do=blogid=506087
个人分类: 古道诗词|2775 次阅读|10 个评论
诗歌 七夕
duke01361 2011-8-6 15:08
诗歌 七夕
copyright owned by Google 诗歌 七夕 今年农历七月七 孤月徜徜夕阳西 淡淡浮云远山外 喜雀群群靠水栖 银河浩浩织女情 烟波滚滚牛郎意 慈心鹊桥可超渡 相思一曲柔诗里 《水调歌头》    宋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望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个人分类: 潘学峰诗选|2669 次阅读|0 个评论
天上银河,空中汽河,地上江河
热度 1 hillside 2011-6-3 11:16
银河之中,星汉灿烂,引人遐思。曹操《观沧海》中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经天的日月,似乎是从海中升起,又降落于海中;横贯长空的银河(星汉),似乎也与大海通连)。 地上江河也伴随着名诗“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而令人感慨。可惜杜甫没有料到江河也会有“废”的一天(黄河多次断流,淮河严重污染。环境污染的经典台词曾是“三废_废水废气废渣”)。 三者之中,对于空中汽河我了解最浅,今年的世界气象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何金海教授将空中河流描绘得栩栩如生,令我难忘。原来,世界范围内,空中的大河为数并不太多(最高层次可能不超过10条),而且也相当稳定,完全可以与地上河流进行类比。 水文循环是空中水、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海洋水的循环。我以前往往将空中气流(含汽流)理解为千军万马式的单股气流,而且认为变化复杂,在空中难以形成气候(取“难以做大”之意),未料空中屹立着几条大河。 海洋也有类似情景,海里的洋流为数也并不太多,也相对稳定。所谓ENSO等事件似乎只是在大格局下的微动。
个人分类: 大气科学|2884 次阅读|1 个评论
天PK河
热度 1 yangyongtian 2011-5-6 19:07
河里有天鹅, 天上有银河。 河里有天, 天外有河。 看似荒唐, 确实真格。
个人分类: 感怀|1643 次阅读|1 个评论
幸福
shuilinxi 2011-5-5 21:11
月儿在林梢 小鸟已归巢 泉水叮咚 清风浅唱 送来花香 繁星-闪烁的音符 与银河组成乐谱 树下 我跟青草攀谈 一起听 这世上美丽的 神曲 听 这一生一世也未找到 而且永远也无法找到的 东西 初晨的太阳 伴着紫罗兰的光芒 阳光 小鸟在欢呼 颜色在变幻 我看见 光芒不仅在圣殿之上 也在小石屋的门缝 幸福 此刻 正伴着这光
个人分类: 诗词|2116 次阅读|0 个评论
玉兔迎春, 天上人间
zixianlu 2011-1-29 15:23
2011年春节前 金虎风驰升九天, 玉兔电掣降人间。 蟾宫空置王母羡, 嫦娥一去不复返。 牛郎匆忙要渡船, 织女对岸等过年。 一条银河波浪宽, 神舟票贵正筹款!
个人分类: 诗词|3096 次阅读|0 个评论
志存高远揽坤乾
yangyongtian 2010-9-26 20:09
瞩目月色 眼界短,放眼 星空 视野 宽。 胸怀博大纳宙宇,志存高远揽坤乾。 扪参历井渡河汉, 探商寻参 访广寒。 无奈此生作为小,若有来世还问天。
个人分类: 感怀|2711 次阅读|0 个评论
银河是什么样子?
liluyuan 2009-11-15 00:50
前些时,晚间和学生们一道离开实验室。时值深秋,头顶本应是一片朗朗星空,但却照例是无边的灰黑,偶有几颗星星露一露脸。有个同学突然说,老师,这银河究竟是什么样子?我很诧异地说,你从来没有见到过银河?同学说,从来没有。另外一个同学也说,我也从来没有见过银河。 我小时候(嘿嘿,九斤老太来了)的夏、秋夜空可以说是星河灿烂。一条白茫茫的银河穿过夜空,两岸散布着无数星斗。认识的自然有隔河相望的牛郎织女,对挑着一副担子,一边装了一个孩子,赶路去见妻子的牛郎星印象尤其深。在美国住了二十多年,除了求学的那几年住在纽约市中心,其余基本都住在郊区,对星空熟视无睹。偶尔抬头,看到熟悉的银河,仿佛看到一个老邻居,感觉心安。突然听到同学的问题,不免有些心惊。 这些学生都是80年代中期出生的孩子,从小长大二十多岁,竟然没有见过银河?在他们这一代人长大的这二、三十年里,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之快,令人瞩目,但显然是有沉重代价的。这个代价就是对祖祖辈辈休养生息的这块土地的过度索取,以至于江河变色,日月无光。 百姓不愁温饱了,国庆阅兵式上士兵们的步伐也很豪迈。缓过劲来,是不是该收拾一下旧山河了?有识诸君,请再努力三十年,让我们还给这些学生的孩子们一条灿烂星河。
个人分类: 未分类|706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研制成功(转贴)
nipy 2009-10-29 10:01
中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研制成功(转贴) 2009-10-29 08:46:30 天津网- 天津日报长沙电 通过与天津滨海新区密切合作,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日前研制成功了我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 机系统天河一号。在中国高性能计算机TOP100组织今天在此间公布的2009年度前100强排名中,天河一号位居榜首。天河一号诞生,是我国战略高技术和大型基础科技装备研制领域取得的一项重大创新成果,实现了我国自主研制超级计算机能力从百万亿次到千万亿次的跨越,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能够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国家。   天河一号问世,是我国高性能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又一重大突破,为解决经济、科技等领域重大挑战性问题提供了重要手段,对提升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据天津滨海新区有关负责人介绍,天河一号研制成功,标志着天津滨海新区与国防科技大学共同建设的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成为我国首个具有千万亿次计算能力的超算中心,跻身世界少数几个具有千万亿次计算能力的超算中心行列。天河一号将于2009年底至2010年在滨海新区安装部署,成为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的业务主机,并作为计算主结点加入国家网格,面向国内外市场提供超级计算服务。据悉,天津滨海新区与国防科技大学深入开展合作,天河一号首批重大应用正在积极开拓和研发,包括石油勘探数据处理、生物医药研究、航空航天装备研制、资源勘测和卫星遥感数据处理、金融工程数据分析、气象预报、新材料开发和设计、基础科学理论计算等方面。专家分析,天河一号适用于大规模科学与工程计算,其广泛应用将大大提升滨海新区高科技服务业水平,为构筑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结构,发展优势支柱产业提供更好支撑。   滨海新区与国防科技大学09年6月9日签署合作协议,确定在开发区共建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建设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和基础软件工程中心及产业化基地。超级计算天津中心今年5月正式获得科技部批复。该中心选址开发区服务外包产业园,定位为国家重大科技服务平台、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人才聚集培养平台,由国家科技部、滨海新区、国防科技大学共同投资建设,建筑面积一万平方米,目前正在紧张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安装前的准备工作,预计今年底开始投入运营,明年5月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建成后可带动形成年产值100亿元以上的信息产业集群。(记者 庞晓敏) 原文键接 http://tj.tianjinwe.com/content/2009-10/29/content_850394.htm 读后感: 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在1978-1983自主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银河亿次巨型型机以来,经过26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从10亿次、100亿次、万亿次..到现在达到千万亿次,计算速度提高了一千万倍,可喜可贺! 长沙国防科技大学 银河系列巨型机与天河一号千万亿次计算机在这里诞生! 相关链接 * 2009 中国 HPC TOP100 榜首:天河一号详解 * 天河一号专家组:计算机专家全方位揭秘 * 从研制银河机体会的精神力量
个人分类: 有感而发|2907 次阅读|3 个评论
月夜观M42(猎户座大星云)
chenzhao 2009-10-7 01:40
刚刚从阳台上把望远镜搬回来。电脑屏幕亮得刺眼。这是我第四次或第五次亲眼看到M42,以前的印象记忆不是很鲜明,写写这次的印象吧: 今天观察条件不好,首先是月夜,十八的月亮仍然很圆,半夜这回正高挂在天顶,月光照耀下人影清晰可见。亮亮的月光也照耀空气中的气溶胶,让本来已经备受光污染困扰的城市夜空更加明亮。 明亮的夜空对于观察深空天体是最糟糕的。 但是我竟然看到了,虽然拍照完全失败,但这有什么关系,就当是去了不许拍照的美术馆吧。尽管器材很烂,尽管光污染严重,又有明亮的月光,M42,猎户座大星云,仍然是一派王者风范。 M42代表的星际分子云正在坍缩,那里许多恒星正在诞生,对于生命所仰赖的恒星光芒和行星世界来说,不啻于上演一出创世纪,目前,那里是离我们太阳最近的猎户座旋臂中气体云集中的地方,M45疏散星团就出自猎户座旋臂的星际分子云 如果说希望看到更多细节也可以有点小技巧的话,也无非是被各种观星指南讲烂的的:让眼睛充分的暗适应。遮挡除了望远镜以外射入眼睛的光线。 你可以在杂志或者书本,网站上看,用CCD拍得很美的猎户座大星云,那很好,但是人的思维是顽固的,你理性上知道它是存在的,感觉上不自主的想:那是真的吗? 当你端详一幅照片,那是太阳光或灯光的光子射入了你的瞳孔,当你观察显示器,那是离你很近的机器产生的光子。当你透过望远镜看,你看到的每一粒光子却并非来自于镜片,而是星星们内部的核聚变产生的,旅行了1600年后才到达你的视网膜的原装光子。 于是我内心里惊叹道是的,是真的。 受限于条件,我并非一个好的观星者,我写下这些是告诉读者,它真的很值得我们去欣赏。
743 次阅读|0 个评论
金风玉露一相逢
等离子体科学 2009-8-26 15:27
便胜却人间无数! 这是今天的Google logo:牛郎装扮得像个读书人了:p 孩子还在小学的时候,学校的老师请家长去讲自己国家的文化,于是就去讲了这个故事。 韩国、日本、东南亚 的孩子们都知道:My grandy told me the story!,而且知道Milky Way其实是Silver River :)美国的孩子们更感兴趣却是中国有没有big yellow arches(麦当劳)。 没有在东方文化里长大,就很难理解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今天北京晴,艳阳高照。可惜晚上连银河都看不到,更不要说鹊桥了。。。 不管看得到看不到,大家七夕快乐!
个人分类: 假语村言|4156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1: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