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学人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我们的学人有水一样的品性,他们的形状取决于装他们的容器!
热度 1 duke01361 2013-5-28 21:51
我们的学人有水一样的品性,他们的形状取决于装他们的容器! 我对历史五千年中国学人的一个极端概括性总结。这可能会成为一句“名言”。 尽管如此,我还是要一如既往地关注我们学人的品性;他们绝不是什么“犬儒”,他们是纯净的水,他们没有自己的形状/棱角,他们的形状取决于盛他们的容器! 中国的学人决不是社会的塑造者,也不能推动什么历史的前进,他们却是社会的反映;社会清正,他们清正,社会黑腐,他们也会变得混浊不清;所以完全不必要担心什么中国的“秀才”会“反动”了社会,而是社会反动了他们!
个人分类: Life a Bit|2485 次阅读|5 个评论
学子梦
libseeker 2012-11-30 11:08
何谓学子?“犹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人”。吾辈已中年,学龄30余年。我这30余年,均未离开过学校,自以为均能算“在学校学习的人”。如无变故,至60岁退休,还能做20来年学子。学子如我有个梦想——希望能成长为学者,真正意义上的学者。 何谓学者?百度百科的定义,“现代一般认为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文化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社会风潮的人。古代学者是指求学之人。学者一般是专门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包括文学家,历史学家,哲学家,科学家等等。一般说来,学者多指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文人,但也不乏自然科学专家。 学者,又名学人,近义词可以是专家、顾问等,在学术方面比较优秀并且其思想能够影响社会发展的人。”简洁表述是:(1)做学问的人;求学的人。(2)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我的梦想中的学者“自定义”为: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学子。 读到一段文字(史飞翔.为何“三年内不许发表文章”.http://m.xhsmb.com/20121130/news_21_2.htm), “北大教授陈平原说,他在北大读博期间,他的导师王瑶也认为研究生在学期间不必发表论文。陈平原说:‘很多人做学问就像江湖卖艺,敲锣打鼓,热火朝天。三分学问,七分吆喝,场面上很好看,但属于雷声大雨点小。’相对于这种‘学术大跃进’,傅斯年的‘三年内不许发表文章’是多么的难能可贵。”我就属于那“很多人”中的一个。我上硕士研究生的三年,没发几篇论文,倒是在之前发表了“数量可观”的论文。我发表过的论文中,多半只能算“习作”,看不出有多少“学问”,积极意义是学术启蒙与写作训练。令我惭愧的是,假如再给我三年甚至更长时间,也未见得能完成学术积累。当前的境界是:左顾右盼,瞻前顾后,身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梁启超说:“大学者有必要之态度二:一曰精慎,二曰虚心。亭林著作最能表现这种精神。他说:‘著述之家,最不利乎以未定之书传之于人’又说‘古人书如司马温公《资治通鉴》’,马贵与《文献通考》,皆以一生精力为之。……后人之书,愈多愈舛漏,愈速而愈不传。所以然者,视成书太易而急于求名也。”(见:梁启超著.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东方出版社,1996.3:77)深以为然,吾心向往。态度决定高度,尚待进一步端正态度。 学子,自可为;学者,为可至。尚祈天人相济,余生梦想成真。
个人分类: 闲情偶寄|5415 次阅读|0 个评论
十年毕不了业的“女博客”
热度 20 libseeker 2012-3-6 16:23
“女博客”于本文特指留学海外的女博士生。同学抱怨其妻读博十年了,至今看不到一点要毕业的迹象。这一句话不知包含多少辛酸,笔者为之震惊。 “女博客”的大致情形是2002年清华大学硕士毕业,随后赴荷兰某大学攻读博士。2008年与我同学网恋并回国闪婚。同学辞去上海IT外企高薪工作前往荷兰陪读。一年后他们的儿子出生。同学在荷兰的中心工作是“相妻育子”。很大程度由于生活窘迫,同学形容其在荷兰的日子犹如坐牢,最让他饱受锥心之痛且难以释怀的是其父亲去世,未能回国尽孝。他们一家子,这些年就没回过国内,而双方的亲人都在国内。 他们结合最初的理想是,待“女博客”毕业后,双双赴美国发展。未曾想,十年毕不了业。具体原因不得而知。有道是人生如戏。十年博士生生涯,几许辛酸泪,大概不足为外人道也。 笔者的安慰是:好事多磨,朝前看,苦心人天不负。期盼“女博客”早日修成正果,家庭和美,事业有成!
个人分类: 闲情偶寄|7602 次阅读|44 个评论
日本学者井上清谈日本学人早有明确记载钓鱼岛是中国领土
黄安年 2010-9-25 17:51
日本学者井上清谈日本学人早有明确记载钓鱼岛是中国领土 黄安年转井上清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9 月 25 日发布 著名日本进步历史学家井上清( 1913.5 2001 .11 )被视为 唯一一位站出来发表论文论证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日本学者。以后,许多学者再研究钓鱼岛问题,都离不开井上清先生最原始的调查材料。井上清坚持真理、坚持正义的言行,为日本右翼分子恨之入骨。井上清多次遭到右翼分子的威胁恐吓,但他临危不惧,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和战斗品质。由于井上清在国内外的名气和影响实在太大了,右翼分子始终不敢对他下手。 在他的《我眼中的钓鱼岛》第五章阐述日本的先知者也明确记载了钓鱼岛是中国领土。现在日本持有这样见解的 , 少只又少 , 如果对于这个认识低估了 , 恐怕是一厢情愿的。我们不仅要让国人清晰了解在钓鱼岛主权问题上的历史真相 , 也且也要让日本青年人对主权真相有所了解。从这个意义上应该更多地欢迎日本年轻人来华旅游和学习。下面是该章内容 , 载于学术交流网中国问题评论栏目 2004 年 4 月 3 日转发。 ************************** 来源:中国思维网 作者:井上清 我眼中的钓鱼岛:第五章 日本的先知者也明确记载了钓鱼岛是中国领土 井上清文,贾俊琪 于伟译, 宁燕平校,发表:中国思维网 /2004 年 3 月 30 日;学术交流网 / 中国问题评论 /2004 年 4 月 3 日转发   上述几章,我只是通过明朝的陈侃、郭汝霖、胡宗宪及清朝的汪楫、徐葆光、周煌、齐鲲的著作等中国方面的文献进行了考证,得知至少从 16 世纪以来,中国方面就清楚地记载着,中国与琉球的国境在赤尾屿与久米岛之间。钓鱼群岛不是琉球的领土,也不是无主地,而是中国的领土。我们再通过日本方面的文献资料进行印证,会更加清楚这个结论是正确的。所谓的日方文献资料就是前面提到过的林子平的《三国通览图说》中的附图。   《三国通览图说》以下文中简称《图说》和 5 页附图,是 1785 年(天明 5 年)秋东都须原屋市兵卫梓最先出版的。我在东京大学附属图书馆看到过一本,那个琉球三省及三十六岛之图画在一张宽 54.8 厘米、长 78.3 厘米的纸上。图中央题有琉球三省及三十六岛之图,左下方有一行仙台林子平图的署名小字。这张地图是彩色印刷的。东北角是日本鹿儿岛湾附近至其南方的吐葛喇列岛,被涂为灰绿色;自奇界 (鬼界)岛向南,奄美大岛、冲绳本岛至宫古、八重山群岛的原琉球王国的领地①被涂成了浅灰色;西面的山东省至广东省的中国本土涂上了淡红色;另外,台湾及澎湖三十六岛被涂成了黄色②。图上还印有从福建省的福州到冲绳本岛的那霸的南北两条航线。南航线上由西向东排列着花瓶屿、彭佳山、钓鱼台、黄尾山、赤尾山。这些岛屿都徐上了与中国本土一样的淡红色。北航线上各个岛屿就更不用说,颜色也和中国本土的一样。   ①从冲绳本岛北侧的与论岛至鬼界岛,这个以奄美大岛为中心的群岛为原琉球王国领地。然而,在 1609 年岛津氏征服了琉球王国之后,这些岛屿成为了岛津的直辖领地。这件事《中山传信录》的作者和林子平都很清楚,但依然把这些岛屿归入了琉球三十六岛,这是中、琉、日各国学者的共同认识。硫球的蔡鲲之父著书订正了《琉球国中山世鉴》,蔡温对其父的书又进行了进一步的修订,写出了《中山世谱》( 1725 年序)。该书首卷上有琉球舆地名号会记和地图,其中都是将全琉球分为中山及三十六岛,把至鬼界岛的区域列入琉球。在林子平之前的新井白石在他的《南岛志》( 1719 年)中也是这样处理的。当然,钓鱼群岛不包括在琉球三十六岛之内。   ②林子平将台湾的色彩与中国本土的色彩加以区别的理由,现在还无法正确推断,但可作一大概的想象。即在《图说》的附图中有一张下文讲到的可称为东亚全图的地图,在那里林子平将明确属于日本领土的小笠原群岛涂上了与日本本土及九州南方的岛屿、伊豆群岛不同的颜色。以此类推,他认为: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但不是本土的属岛。正如小笠原岛一样,虽是日本领土,但因它与九州南岛相同,很难说是本土的属岛,所以被涂上了与本土不同的颜色。因此上,可能林子平也把台湾涂上了与中国本土及其属岛不同的颜色吧。   从这张图上可以看出林子平是把钓鱼群岛看作中国领土的,这是一目了然,毫无疑问的。图与文章不同,它没有牵强附会进行解释的余地。《图说》的附图中还有一张叫作三国通览舆地路程全图,是为观察朝鲜、琉球、虾夷并桦太、堪察加、腊虎岛等数国接壤形势的小图。它是以日本为中心,北至堪察加,南至小笠原,西至中国,范围很广的地图,可称得上是东亚全图。在这样的一张地图上,居然清楚地画有钓鱼群岛这个芝麻大小的 岛屿许多比它大得多的岛屿却没画上,并被涂上了与中国本土相同的颜色。对林子平的《图说》来讲,明确各国的范围及边界是至关重要的,所以钓鱼群岛可能就成了不能省略的了。   林子平在序文里写道:此数国之图小生不敢杜撰,琉球原有《中山传信录》为证,可见他的琉球图是根据《中山传信录》里的地图绘制的。然而,他不是囫囵吞枣地、毫无分辨地接受《中山传信录》的观点。林子平研究了《中山传信录》及当时日本人研究琉球的权威著作新井白石所作的《琉球国事略》等,同时加上了自己的见解,才写出了《图说》并绘制了地图。《中山传信录》中的图没有按国分色,而林子平却用色彩把它们 分开了。   对此,琉球政府的声明说:《中山传信录》中记载三十六岛之外不是硫球领土。所以,林子平就把在此之外的钓鱼群岛机 械他用色彩区别开来,把它当做了中国领土。这种资料没有价值。面对这样的托辞实在让人哭笑不得,林子平决不是机械地区分,这在图上一看便知。他把十分明确的中国领土台湾、澎湖涂成了与中国本土不同的颜色,而把钓鱼群岛涂上了与中国本土相同的色彩。由此看来,他并不是将三十六岛以外的所有岛屿都涂成了与中国本土相同的颜色。林子平认真研究了《中山传信录》,并根据上面的久米岛是琉球西南方界上镇山的说法这句话与我在前一章里的解释相同,认为这里就是中国与琉 球的分界点,对在此之前的钓鱼群岛是中国领土一事深情不疑,并特意用不同的色彩明确地加以区别。   实际上,《中山传信录》中对姑米岛的注解,与郭汝霖、陈侃使记的记述相同,久米岛以东是琉球的领土,而西面的各个岛屿是中国领土。用汉语方式表达也是极其自然的。   我在《历史学研究》 2 月号上写钓鱼岛的沿革时,尚未见到 1785 年(天明 5 年)版的《三国通览图说》及附图,那时我用的是 1944 年东京生活社出版的《林子平全集》第二卷版本,其附图没有按国家用色彩分开。所以我只能指出在林子平的地图上钓鱼群岛和琉球是有区别的。现在一看原版,这不是将中国领土部分用色彩清清楚楚地标出来了吗 ?   不仅如此,京都大学附届图书馆的谷村文库里,还有两种琉球三省并三十六岛之图的江户时代彩色抄本。上面虽然没有写着是抄自林子平图或《三国通览图说》附图,但一看便知是抄自林子平的。其中一种图(暂称为甲图),将《图说》的 5 张附图放在了一组图中,被临摹在结实的日本纸上,笔迹出自同一人之手。那 5 张附图是虾夷、琉球、朝鲜、小笠原各图及前面提到的观察数国接壤形势的小因。抄本把琉球涂成了茶 红色,中国本土及钓鱼群岛等为淡茶色,日本为深绿色,台湾、澎湖被涂成了黄色。   另外一种图(暂称为乙图),琉球为黄色,中国本土和钓鱼群岛为淡红色,台湾为灰色,而日本被涂上了绿色。   另外,在谷村文库中有三种《三国通览图说》附图的朝鲜八道之图抄本。其中的一种是和琉球甲因为一组的。另一种纸质与琉球乙图的一样,笔迹似乎也出自同一人之手,并且琉球图和这张朝鲜八道图上都印有可能是原收藏者的相同的朱印。剩下的一种是原版的精细临摹品。据推测一定还有与它一组的琉球图的其他抄本。如果是这样的话,除原版之外,《三国通览图说》的附图 5 页一组的抄本至少应该有三种。   京都大学国史研究室还有一种琉球三省并三十六岛之图的江户时代的彩色抄本。   众所周知,林子平因编写出版《三国通览图说》及《海国兵谈》,受到了幕府的处罚,这些版本也被没收了。林子平是日本近代民族意识的先驱者。他认为,仔细了解日本周边的地理,对日本的国防来说迫切需要,这些紧要的知识不能只掌握在少数幕府的达官贵人或武士阶层手里,而应无贵贱、无文(官)武(官),普及到本邦之人整个日本民族,这是关系到日本防卫的大问题。因此,他出版了《图说》这部书,为了使人能对不同国家的位置关系一目了然,附图还采用了彩色印刷。   一代知识分子就是这样向日本人民宣传日本防卫意识的,他们的近代民族主义思想和行动触怒了德川幕府的封建统治者。然而,林子平代表着日本人民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得到了人民的广泛支持。他的《海国兵谈》、《三国通览图说》虽然被禁止出售发行,但人们还是争相传看,流传甚广。   《三国通览图说》早在 1832 年就被德国的东洋学者哈因利士库拉普劳托译成了法文,在西欧发行;附图也用同原版一样的彩色印刷。①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这本书在国际上受到何等的重视,连西欧人也知道钓鱼群岛是中国领土。   ①这个法译本我还未曾见到,但在大熊良一所著的《竹岛史稿》第 22 页上有库拉普劳托的简历和关于《图说》翻译情况的介绍。另外,在台湾的《政大法学评论》第六期上有该书琉球图的彩色印刷。   林子平是日本民族觉醒的先驱,他认真充分地研究了集当时中国人、琉球人以及日本人研究琉球地理成果之大成的徐葆光、新井白石等人的著作,为向日本的所有人宣传民族防卫意识,呕心沥血,撰写并出版了这部书。这部书顶住了德川封建统治者的镇压,在爱国主义知识分子中间广为流传,并引起了国际上的重视。就是在这样一部书的附图里,明确地记载着钓鱼群岛是中国的领土。但是,明治时代的天皇制军国主义者和它的孝子贤孙现代军国主义者及其帮凶日本共产党等,全然无视这部书中的记述,竟然能说出钓鱼群岛是无主地。 学术交流网 (www.annian.net)/ 中国问题评论 /2004 年 4 月 3 日转发 井上清  ( 1913.5 2001 .11 ) 出生于日本四国岛的高知县。    1936 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国史科,井上清是日本近代史和现代史研究家、著名社会活动家、京都大学名誉教授。   二战期间,他参与了文部省的维新史料和帝国学士院的帝室制度史的编纂工作。战后成为由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等组成的历史学研究会的重要领导成员。 1950 年,他加入刚刚成立不久的日本学术会议。 1954 年,井上就任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的副教授, 1961 至 1977 年期间担任教授。   井上主张人民的历史学,反对国家主义史观。退休后,他热衷于推动日中两国的学术交流事业,为加强日中友好和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作出了贡献。到 1985 年 9 月止,他 28 次访问中国。井上积极参与市民团体的和平反战运动,痛斥当年日本军国主义的罪行,并且坚决抗议不正视甚至歪曲日本近、现代史与修改历史教科书等行为,被国内外进步舆论誉为日本有良知的历史学家。   井上清是日本京都大学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他从战后开始研究日本历史,是当时讲座派代表性人物之一,京都学派的著名代表人。井上清著述颇丰,他撰写的《日本军国主义》(四卷本)、《日本帝国主义的形成》、《昭和天皇的战争责任》、《关于钓鱼岛等岛屿的历史和归属问题》等为中国学者所熟悉。《日本帝国主义的形成》、《日本军国主义》、《昭和天皇的战争责任》等著作,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发展以至侵略亚洲各国的罪行,做了深入的研究和深刻的揭露。井上清一贯反对天皇制度,曾多次撰文公开批评天皇,这在整个日本也是绝无仅有的。他被日本学者称赞为日本最勇敢的人。 1971 年,发生钓鱼岛事件后,我国台港澳和海外华人掀起了声势浩大的保钓运动,井上清教授亲自到冲绳地方,进行了详细周密的调查研究,找到许多琉球时期的档案资料和地图。   十多年来,他多次出席我院近代史所召开的学术会议。 1997 年他最后一次应邀出席近代史研究所主办的国际学术讨论会,我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忍之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授予他中国社会科学院名誉博士,以表彰他在日本史研究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他对中国学术界的贡献。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主任李岚清在中南海会见了他。 历史评价   他是唯一一位站出来发表论文论证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日本学者。以后,许多学者再研究钓鱼岛问题,都离不开井上清先生最原始的调查材料。井上清坚持真理、坚持正义的言行,为日本右翼分子恨之入骨。井上清多次遭到右翼分子的威胁恐吓,但他临危不惧,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和战斗品质。由于井上清在国内外的名气和影响实在太大了,右翼分子始终不敢对他下手。 1960 年井上清到苏联访问,回来途中顺访我国,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亲切接见。   他与近代史所的著名史学家范文澜、刘大年等进行了学术交流。以后,井上清 30 多次到中国访问,王震、邓颖超等国家领导人都分别会见过他。郭沫若院长、胡绳院长都与他建立了密切关系。 作品一览   井上著作颇丰,他的《日本女性史》、《日本的近代史》、《日本的历史》、《天皇天皇制的历史》、《部落的历史和解放理论》及《日本的军国主义》等都是学习日本史和研究日本的重要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920490.htm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研究(10-11)|4037 次阅读|1 个评论
如何“救救孩子,救救学子,救救学人!”
wangxh 2010-2-3 16:14
看完 鲍海飞 博士的文章《 一个博士生的呐喊 》,有几句话想说,说出来希望对有些人有益,并且借用文中一句嵌入标题中。 羊总是期盼狼发发善心、兔子总是等待狐狸的慈悲,这怎么可能呢?能够帮助羊的只有羊,对兔子同情的也只有兔子,要知道其他的羊和兔也在苦苦煎熬着!小老百姓这个现实能够改变吗?不能!不能就要面对现实。 面对严酷的现实,小老百姓只有两种选择:第一,潇洒地走;第二,坚强、痛苦、怀揣着没有希望的希望留下。前者太复杂、太敏感,几次想写终于没有敢敲打键盘...... 既然选择留下,就要勇敢面对! 这个世界还是好人多,是的,没错!但是羊再多也改变不了狼吃羊的自然法则!羊只有拼命的跑...... 有人扔下一句国内学术环境残酷、无情走了,同时给其周围的人留下了深深的遗憾。要知道不是所有的海龟都能得到海归的礼遇,而有些待遇许多土博连想都不敢想,他们在不得不接受的现实中默默承受着。高楼大厦离开栋梁固然不可以,但是离开砖、石子、沙子等就可以了吗?可是我们的大官人们的确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呀!谁来救救孩子?从来都没有救世主,也不能靠神仙皇帝,只能靠老百姓自己! 有人带着深深的遗憾都说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为什么我就没有呢走了。知识的确可以改变命运,但是每个人改变的大小是不同的,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得到相同程度的改变。其实你已经改变了自己命运,只是标准不同罢了。书中自有黄金屋,呸!对绝大部分知识分子来讲,这是骗人的P话!几千年来,中国的读书人信奉的就是这一封建主义的信条,他们的命运改变了吗?我们的老师就是这么骗我们的,现在我们又来骗我们的学生,一代一代骗下去,以至无穷......那么谁来救救我们的学子? 还是那句话:从来都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能靠神仙皇帝,只有靠研究生们自己。当没有解决温饱的时候,通常从父母张嘴或向导师张嘴。向父母,不应该;向导师,不仅应该,而且理直气壮!不敢那就活该!不好意思那是笨蛋! 要知道,有些导师就是利用学生的这两种心理,来剥削、欺诈研究生的! 有时候还装糊涂,或装作记性不好要知道,如果真是糊涂,那当导师已经不适合,而你却选择他/她作导师,可见你这个学生有多么笨啊! 要彻底解决孩子、学子、学人的大问题,鄙人认为只有马克思的理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但是这是一个最小概率事件,要想永久地让羊们、兔们联合起来免遭狼的侵害跟猴子演奏交响乐一样遥遥无期。 要解决现实中孩子、学子、学人的问题,两种途径并用:第一,怀揣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光辉思想勇敢向前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第二,脚踩着阿Q的精神胜利法苟延地活着有人打你就认为儿子打老子,看见阔人你就认为我儿子将来比你阔气,遇到民工你就认为我比你有地位,遇到官人你就认为我比你有知识,遇到困难不要偷着哭而要偷着乐...... 人一定要活着,活着就是奋斗,活着就是坚强,即使不能奋斗也应该抗争,即使不能抗争也应该在苦难中挣扎也许这才是生命的真正意义!
个人分类: 心之悟|3507 次阅读|0 个评论
江西乐安学人小辑
libseeker 2009-10-17 21:19
特此将江西乐安学人做一辑录,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欢迎补充。 1 董建辉 http://baike.baidu.com/view/2605909.htm 江西乐安流坑村 姓 名: 董建辉    职 称: 教授    性 别: 男    出生日期:1966年1月23日   个人简历:   厦门大学哲学系   南京大学哲学硕士   厦门大学历史学博士   1994-1995年在菲律宾雅典耀大学进修文化人类学。 2 戴洪兴 http://www.bjpu.edu.cn/teachership/dynamic.jsp?articleID=501 戴洪兴(H.X. Dai):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64年8月出生,江西省乐安县人。1987年毕业于南京工业大学化工系化工专业,获学士学位。1990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环化系多相催化专业,获硕士学位。1990年8月至1998年3月在北京化工大学应用化学系任教。2001年4月毕业于香港浸会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博士学位。从2001年4月至2003年4月先后在香港浸会大学化学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化工系和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化学部做博士后研究工作,导师为世界著名催化专家Alexis T. Bell教授和Enrique Iglesia教授。迄今为止,已在国际权威催化学术杂志上发表SCI论文30余篇。 陈洪,男 ,1966年4月出生于江西省乐安县,教授,汉族,现任中南林学院副校长。中国民主同盟株洲市委员会副主委,湖南省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湖南省普通高校学科带头人。   1983.9-1990.7,吉林大学凝聚态物理磁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和硕士学位   1990.9-1994.7,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1994.8-2000.4,历任深圳先科集团黄金台科技创业村技术开发部部长,总经理助理。   1999.6-2003.6,历任中国包装总公司包装设计技术专业中心副主任,株洲工学院包装与印刷学院院长,中国包装总公司包装新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2.1-2003.7,德国斯图加特媒体大学访问学者   2003.7-至今,中南林学院副校长   研究领域 01纳米功能材料(信息功能材料物理) 02纳米生物材料与生物印刷 03生物芯片与传感器 04天然有机物提取与食品货架寿命 05包装环境与废弃物循环利用 主持完成省部级项目4项,合作完成省部级项目5项。获湖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主持在研省部级项目4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863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1991-1994年完成论文8篇,2001-2003年完成论文30余篇,30余篇被SCI,EI,ISTP检索,合著著作2部,专利4项。协助指导博士研究生2名,协助指导硕士研究生8名。 (信息来源: http://www.5i5d.com.cn/product/S1O403654 ) 3 元如林 ,1958年9月出生,江西乐安县人。1982年江西大学(现为南昌大学)基础数学专业本科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88年江西大学基础数学专业代数方向研究生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本科毕业后在华东地质学院(现为东华理工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1998年破格晋升为教授。曾任华东地质学院基础部主任、计算科 4 陈国树 ,男,1939年12月生,江西省乐安县人。南昌大学化学系教授。 5 朱继毅 ,男,1964年7月生,江西省乐安县人。现任深圳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建筑系副教授,深圳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师。1985年南京工学院建筑系建筑学专业本科毕业,获工学学士。1988年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建筑设计与理论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1988年至1996年任教于大连理工大学建筑系,1993年晋升为副教授。1996年至今任教于深圳大学建筑系。多年来从事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从事中国传统民居的研究与教学。先后参加多项横向与纵向科研课题。出版编著1部,参加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多篇。多年来从事建筑设计实践,参加和主持了多项工程设计。 (信息来源: http://rsc.szu.edu.cn/fengcai/list.asp?ProdId=001007 ) 6 陈水生 (1968-),男,江西乐安人,华东交通大学副教授,博士 7 陈晔光 ,男,汉族,1964年8月生,江西乐安人,无党派,博士,教授,现任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副主任、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分室)主任,拟任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副主任。 8 游欢孙 1977年6月出生,江西乐安人。1995年9月进入江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科学习,1999年师从梁洪生教授,从事江西地方史研究,2002年获地方史硕士学位,同年考入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师从曹树基教授,从事江南社会经济史研究,2005年获取历史地理学博士学位。 2005年7月,游欢孙博士进入江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地方史教研室任教,受聘为副教授。2006年3月进入上海交通大学作为期半年访问学者。已在国家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9 袁冬生 ,男,江西省乐安县人, 1964年10月出生,1991年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中医临床基础硕士生导师,现从事中医药抗乙肝病毒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担任《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的教学。 (信息来源: www.pinglaoshi.com/tIntro/308120 ) 10 悠哉 ,原名杨秋荣,男,1965年4月30日生于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原籍江西丰城。1987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哲学系,哲学士;在京闯荡7年后,1994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文艺学研究生,师从李思孝教授,1997年毕业,文学硕士。现为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摘自: http://club.chinaren.com/bbs/detail_msg.jsp?mainmsgid=47966216 ) 11 王宏生 ,男,1971年生,江西省乐安县人。2006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获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学位,师从程章灿教授。现就职于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主要致力于书学文献和文学文献研究。曾在《史学史研究》、《书法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信息来源: http://www.readbuy.cn/product/product.?id=214825 ) 12 彭适凡 ,1937年1月19日出生于江西乐安。1960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学院历史系,后从事文物考古和博物馆工作。1984年起至1998年任江西省博物馆馆长兼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1987年晋升为研究员,并兼任江西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现任江西省博物馆名誉馆长、《南方文物》名誉主编以及江西省考古学会理事长、江西省文物鉴定专家组组长、中国社科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代表性专著有《中国南方古代印纹陶》、《江西先秦考古》和《新千古玉》等,发表有关考古学、青铜器、陶瓷器和玉器等方面研究论文近200万字。(摘自: http://www.bookschina.com/3260465.htm ) 13 龚军平 龚军平老师算得上是一个才子了,本来江西就是出才子的地方,15岁的时候就从乐安中学考入清华大学少年班,从清华计算机专业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2年,后赴美国求学,生前为美国西雅图软件公司高级软件工程师,比尔盖茨基金会信息顾问、特聘专家,美国计算机语言学会会员。 (信息来源: http://bbs.66wz.com/viewthread.php?tid=48166 ) 14 何华珍 1963年11月生于江西乐安。1997年7月杭州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毕业,获汉语史专业硕士学位。2003年8月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毕业,获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为浙江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在职博士后,浙江财经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中国文字学会会员、浙江省语言学会理事、浙江省中日关系史学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中日语言对比的汉语史研究。在《中国语文》《语言研究》《古汉语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信息来源: http://www.tushucheng.com/book/1717030.html ) 15 曾华荣 (1972-),男,江西乐安人,博士,副研究员,现工作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高性能陶瓷与超微结构 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功能材料制备及性能表征研究.(E-mail: huarongzeng@mail.sic.ac.cn ), Tel: 021-52411076 邹发生(1964-),男,江西乐安人,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鸟类生态学与环境生物学研究. 作者单位:邹发生(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广东,广州,510260) 16 陈晔光 : 博士、研究员。男,1964年8月25日生,江西省乐安县人。1983年毕业于江西大学生物系,1986年在江西大学获得硕士学位,1986-1988在动物研究所工作,1988年9月赴美至今。1990年在纽约Fordham大学获得细胞生物学硕士学位,1996年在纽约阿尔特。爱因斯坦医学院获得细胞生物学博士学位,1996-1999年在纽约肿瘤研究中心做博士后。多年来主要从事转化生长因子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别在TGF-与其受体作用特异性及信号转导研究。先后在国际著名刊物Science、Nature、Cell等上共发表论文10余篇。 (信息来源: http://edu.ioz.ac.cn/intro.asp?text=%B3%C2%EA%CA%B9%E2 )
个人分类: 闲情偶寄|11208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人从政真的好难
yangwenzhi 2009-8-27 09:28
我的所谓从政经验 做学问和做官是两种不同的角色。我的工作单位性质是科技群众团体,在我国组织分类中属性为人民团体;在国际上属于非政府非营利组织(NGO或NPO),是与政府、企业并列的第三类组织(也称第三部门)。非政府非营利组织为了自己的立足和不可替代,以求得自己生存和发展空间,一般都非常注重研究和仔细处理自身与政府、企业的关系,注重自己的组织行为边界,注重组织内部人员的角色担当。所以,对做学问和做官有自己独道的体悟。 本来非政府非营利组织不以官谓,因为前一段时间完成上党校的一个从政经验的作业,我也只好将我所在岗位的管理角色暂且叫从政。这里我把这个作业贴出来,请大家评说! 反省我工作的26年,惊讶地发现在非政府非营利组织中从政与众不同,学者从政好难。我的做法是:谋职先入位、谋事先谋人、谋人先做人。 一、谋职先入位 我始终以为,做人、做事、做官是一种角色担当。做官如同演戏,官职赋予的是一种角色,工作单位提供是一片施展拳脚的公共舞台,关键是你如何来演好这一幕一台的戏。我的经历告诉我,要谋好自己的职位,必须读懂剧本、理解角色、做好演员。 读懂剧本,就是要悉心理解自己谋职单位或部门的组织属性、工作任务和岗位职责。 如,我所工作单位是人民团体,它与政府、企业的组织模式、运行方式完全不同。一方面,人民团体是桥纽(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其机关职员纳入公务员管理,内部管理遵循机关性、科层制、行政化的组织规则;另一方面,人民团体是家(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对其组织成员(会员)须遵循协商制、扁平化、民主化的组织规则。群众团体是政、民结合地带,具有双簧戏的角色赋予:既团聚群众,也沟通执政党和政府。这是多年来一些外派、空降干部长时间不理解和适应这种双簧戏角色,水土不服的原因所在。 理解角色,就是要把握好自己所从事职位角色的鲜明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凸显出的自己角色而不易被替代。 在我的经历中,以下这样的情景屡见不鲜。群众团体和学术团体的活动须经常请行政官员出席并讲话,否则难以得到他们支持和资源,但不少官员出席学界的业务活动,不是念稿(官话、套话、废话、空话),就是超时。这一套在一些官场很平常,而且每次都能获得热烈掌声。但这在学界却不灵了,很不被学者看好,结果经常搞得领导同志很辛苦,学者没兴趣,即使此处有掌声也不是真心的。同样,越来越多的学者被邀请出席一些官场的活动,往往学者受到职业化和责任感的驱使,也会不经意地对官员提出不同看法,甚至直接提出相反的、非常尖锐的观点和意见,而丝毫不去顾及官员的感受。这一套在学界再平常不过,但在官场同样不灵,虽然官员在脸红或不悦的同时,因为学者讲得在理和无可争辩,不得不报以轻微的掌声,让官员脸红的这些专家很难下次再出现在这些官员面前了。 这是为什么?后来我从国外学者的研究中明白了个中的道理:这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这就如同猫、狗在一起免不了要干仗一样。一直以来,美国学界把学者形象地誉为猫,意指学者秉承:灵性(有本领、智慧、上树)、独立(我行我素、独行侠),但高傲(自以为是、捞人)、务实(嫌贫爱富、洁癖过分追求完美、取宠宠物猫受优待、有时也会造假)。这种遗传行为背后的动机,是为了保持学者的创新和学术繁荣(保持猫的灵性,练就猫的本领而不蜕变)。 相应地,有学者将官员誉为狗(非贬义),意指官员秉承:服从(下级服从上级、所有服从中央)、忠诚(一心一意、真心诚意、尽心尽力、忠诚老实、忠诚可靠、做看门人、做守夜人),但依恋(永远喂不饱、依依不舍、依偎依存依附、永不满足、权利寻租)、忽悠(空虚说空话、说假话、说套话、说废话、找刺激、仗势欺人、虚张声势、花架子务虚、报喜不报忧、取宠宠物狗受优待、狗急跳墙)。这种遗传行为背后的动机,是为了政令畅通和赢得选票(保证狗能有所养,并持续获得充足的食物)。 自然而然,学者将商人比喻成羊,意指商人秉承:温顺(服管、好管、有草就有一切)、抱团(趋利弊害、抵御外力、安全需要),但趋食(逐水草而生、贪婪、埋头吃草、长膘越冬)、盲从(同众心理、不假思索跟着头羊走不管是河流与悬崖、服从牧羊狗)。这种遗传行为背后的动机,是为了追求利润、积累财富(保证羊能长肥膘,羊群能传承和延续)。 大自然中,猫、狗、羊是很难玩到一起的。如,猫和狗天然就是仇家,见面必掐。阿猫、阿狗们之所以为敌,是因为语境方面出了问题,彼此都坚持按照自己的语境习惯去理解别类的语言含义。摇尾摆臀是狗族向伙伴示好的表示(就像官场下级对上司表忠时的点头哈腰,很自然,在官场是规范性动作),而这一套身体语言在猫儿们那里没有,也不是自选动作,它就很难理解,所以猫儿就理解为一种受侮辱的信号。反之,猫儿们在情绪放松并表示与同伴友好(或有兴趣)时,喉咙里就会发出呼噜呼噜(特别是闹春时更是夸张)的声音(就像学者善意地发表自己独特的观点,或在亢奋时发表激烈的言论,很自然,在学界是规定动作),而这种声音在狗听来就是想打架(官员简直难以忍受)。结果,阿猫、阿狗本来都是好意,却是猴子吃麻花满拧。 大自然中,猫、狗、羊之所以有各自的称谓,就是要求它们不该、也不能真正全玩到一起,否则这个世界就没有生物多样性了,就乱了规矩、乱了方寸。试想这个世界上,如果狗=猫(官员都是学究,从书本到书本、不讲政治、不求实际)、猫=狗(学者听从统一意志、求同不求异)、狗=羊(官商勾结、权钱交易、寻租腐败)、猫=羊(学者钱学交易、唯利是图),那将是非常可怕的。现在的社会问题(如,官僚腐败、学术不端、创新乏力等)的产生,其根源不正是在这种角色的混淆和混乱吗! 对于狗(政府公职人员)、羊(企业从业群体)、猫(学者群体)的秉性和行为准则不同,相应地形成各自不同、互不替代的社会分工,形成意念和行为方式完全不同的三种管理者角色,即:牧狗人(行政官员)、牧羊人(企业管理者)、牧猫人(学术管理服务者)。牧狗人(政府管理官员)拥有的是执政党授予、纳税人和民众赋予的公权(也可谓肉骨头),如税收、政策、人事权等支配的话语权,以管束(用打狗棍)、分公共服务产品、分钱、分资源、分官位等行事。牧羊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拥有企业的财富、金钱等支配的话语权,以此控制着企业职员的生计和职业生涯,它挥舞牧羊鞭(奖惩),依靠牧羊狗(职业经理)和领头羊(优秀员工和有能力的员工)维系团队,赚得利润、分配利润等。牧猫人(学术群众团体管理服务人员)拥有的是组织赋予的维护真理、公正、公平等的表达支配的话语权,以此获得社会公信力和成员认可度,以协商、诉求、服务等行事。 我以为,作为群众团体机关的管理服务者,在其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组织目标上,与政府公职人员、企业职员显著不同,群众团体和学术团体既没有打狗棍可用,也没有牧羊鞭可使,其看家本领在于真理(或学术)上的权威性、影响和凝聚成员的动员能力、维护公平和保护正义的公信力,以及贴近成员和满足成员需求的服务能力等。 做好演员,就是要调适领导者的角色,用于去担当好领导者职位的角色。 作为一名学术群众团体机关部门的管理相关负责者,在机关内部管理上须扮演牧狗人的角色(做计划、安排工作、组织分配项目和资源等),同时在科技共同体中须扮演牧猫人的角色(不能成为外行;与学者共话语;要做好协商、诉求、服务等)。我以为,做一个学者型的官员或官员型的学者在官场没必要,但在科技群众团体中工作是必须的。 我体会,要担当牧狗人+牧猫人的角色,具备摇尾摆臀、会呼噜呼噜的本领并不难;相对简单地处理猫和狗之间的矛盾也不难。如,为避免猫和狗之间的误会,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来解决问题,不得已时可先让狗玩上段(剪彩、讲话、开幕),然后让猫玩下段(狗离开后,潜心地交流和讨论)。实际上,最难把握的是自己什么时候摇尾摆臀(包括摇摆的幅度)、什么时候呼噜呼噜(呼噜的频率和强度)。最可怕的是自己有时呼噜呼噜过了头,把摇尾摆臀的动作给忘了,可能造成领导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二、谋事先谋人 我从事小班长式的营生已经近20年。我体会,谋事难,谋人更难;而谋事又必须谋人。我的经验是,成事须读懂人、谋忙人、得闲人。 读懂人,就是要善于观察和解读身边的人。 我以为,凡单位和团队都有忙人(劳力者)、闲人(劳心者)之分。俗话说,闲人无乐趣,忙人无是非;忙人长头发(没时间打理和梳妆),闲人长指甲(干活少指甲长);可以得罪忙人,不可得罪闲人。英国一位文学家还说过:闲人把爱情当作正事(整得很复杂、很高调、很张扬),忙人把爱情当成消遣(简约、温馨、体面)。在工作中,忙人忙事,闲人劳心。闲人看上去气定神闲,神神秘秘,跟领导有汇报不完的思想,谈不完的工作;闲人也有研究能力,把娱乐中心的节目,餐馆酒楼的菜单研究得很透;闲人也忙,忙人人忙,闲人心忙;忙人上班忙,闲人下班忙;忙人白天忙,闲人晚上忙;忙人跟同事忙,闲人跟领导忙。怪不得圣人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谋忙人,就是要把事情做成,必须靠忙人。 忙人再忙,还须给他更多的工作,他仍会干成;闲人再闲,也无法给他重要工作,因为他不但干不成,还会额外增加物质、时间、情感等成本。这也许就是管理学上所说的二八定律,即在酒桌上,80%的酒是被20%的人喝掉,工作中也是如此。因此,在谋事上,要实现高效管理,就必须把80%的工作任务放在有执行能力、能办好事的忙人身上。 得闲人,就是要把已经做成的事项张扬出来,必须靠闲人。 这时闲人就是贤人。孔子说过,天下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当然这说的不对,天下唯闲人与小人难养也也不完全在理。在一个单位里,闲人、小人再难养,也得养,因为现行体制和和谐社会建设中,这些人的奶酪无法动、动不得。闲人,仅仅是闲人则无伤大雅,最多无所事事,增加点工资成本而已。可闲人正因为闲,他会到处找事,甚至惹是生非,挑拨离间,转化成小人。小人不能成就一番事业,但能搞垮一个团队,搞臭一位领导。一个团队工作成绩的大小,是闲人拥有话语权,而且他们话语的穿透力极强、传播速度极快、距离很远,影响极大。 我以为,可以得罪忙人,不能轻易得罪闲人。从政者不仅不能小视闲人,而且更不能得罪闲人,要阻断闲人向小人转化的途径。要让忙人、闲人各得其所,表扬不失为一个高明的手段。俗话说,哄死人不偿命,有一定道理。对闲人、小人要以表扬为主,以求安定人心、不捣乱;而对忙人要以赋予工作任务,快马加鞭、能者多劳,赚取剩余价值。表扬即批评,批评即激励和表扬。对于忙人,善意的批评和提醒,是一种激励,关键时候予以重用和提拔;对于闲人、小人,批评是不起作用的,反而对小有进步者予以表扬,可求得保住他的人格和尊严,求得一些慰籍和安定,可以使结果变得更好,可以赢得意想不到的团队和谐与效率。 三、谋人先做人 我以为 做好官、做好事,要先做人。而做人,要低调、平和、有良心。 我出生于农民家庭,有记忆开始就在为生计操劳,8岁开始挣工分补贴家里年复一年的生产队超支;高中毕业回乡,做过生产队的记分员、分配员。艰苦的环境,使我很小就知道什么是人的根本,什么是父母,什么是耕耘,什么是收获,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尊严在我脑海里从来就没有艰苦、认输、偷懒、捷径的概念。我17岁进入梦寐的大学;21岁因为想减轻父母的负担,没有选择报考研究生,而直接分配到北京工作;29岁晋升副处,32岁任正处,37岁任副局,目前副局已11年。除机关工作外,我先后做过研究、当过讲师团教师、挂职官员等,但从来没有为自己主动申请过调换工作。 几十年一路走来,我以为,官位是一种制度安排,一种认可、福利和谋生手段;官位是一种职位,是一种责任、职责、担当。所以,对官职要看谈一些,要保持常态不迷信,明晰职责不糊涂,做好本职不失职(对得起称谓,对得起工薪,对得起良心);对别人要宽容,要换位思考,多想别人的不易,讲原则但要包容别人的个性,多帮人少求人,多理解人少琢磨人,多在背后说好话;对自己要好一些,要放平心态,保留追求幸福指数的余地,不攀比,学会欣赏自己,学会放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坚持低调、简约、体面的生活,不为名利奢望所累,不为级别高低所累,不为文凭和学位所累。 我虽为自在、安然、幸福之人,但在清点自己几十年的家底时,仍感到我有些过分超脱、充满着农民式的朴素、追求着自然主义的理想色彩,由此出现的丝丝遗憾和隐隐痛惜在所难免。我以为,到目前为此,我仍然不能分清在我身上的这种疏忽是对,还是错。这里不免道来,留待我深入反省。一是我疏忽了称谓和包装。我以为现代社会是能力社会,一切得靠能力,但现实学位和职称在从政中通天下的现象,给予我不一样的回应。二是疏忽了做官和劳心。我向来对做忙人(劳力者)投入过多热情,而对做闲人(劳心者)投入的精心不够,而劳心者治人却是否是现实的道理。三是疏忽了流动和活动。我几十年来流动的单位不多,不跑官、不主动要官,这是否不利于别人的成长,也不利于自己的进步。 几十年的从政经历使我体会到,人生短暂,无论在哪种岗位,只要立足自身、立足岗位,定好位、理解好角色、勇于担当、扮演好角色,就会 到位、入位、有位、欣慰、幸福 。
个人分类: 学术人生|3598 次阅读|7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04: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