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电梯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太空电梯
xupeiyang 2012-2-24 10:48
个人分类: 科普知识|1335 次阅读|0 个评论
◎交响乐
wangmengchang 2012-2-13 14:00
◎交响乐 汽车呼啸而过 路人喘息夹杂咳嗽 此起彼伏的电话 电梯吱吱呀呀 高根鞋狠狠凿进地面 锅碗瓢盆 斧钺刀叉 马路和高楼 藏满了各式的闹钟 和美梦的杀手 鬼魂在厉声催促 秒针在不停敲打 金属、摇滚、和重低音 寺院的钟声 从唐朝悠悠传来 如和尚低语: “姑且放下”
2057 次阅读|0 个评论
神奇小男孩
热度 1 CHENGJIANLAN 2011-12-14 18:41
神奇小男孩
昨天,在电梯里看到邻居一小男孩独自怯怯地靠在角落里。 无意中注意到电梯是从十一楼下来的,传说中,十一楼有一边住着这个小区的开发商。 是孩子胆怯的神情引起了我的注意。男孩穿背心短裤一套很凉爽的夏装,背一个质地软软的淡绿书包,也就九十多公分高吧。 对他独自怯怯乘电梯有着强烈的好奇,问:“就你一个人去上学?”“那不就我一个人。”孩子很自然地回答,同时也放松了脸上的表情。 他的皮肤白晰光滑、眉眼透着柔弱的气质,估计他的面容随母亲,他母亲一定是一个好看的女子。 “一个人不怕吗?多大了?”“九岁!” “你一个人到哪去上学?”“我到青山去学围棋。” “一个人?”忍不住我又感叹地问了句。“我都一个人去了好几次了。”孩子微笑的神情显得很甜蜜。 因为都要出小区门,我们正好同一段路。 一路上,孩子不停开心地挥舞着玩具船,我打趣地问他:“你是不是害怕,让船陪着你?” “才不!这是我爸爸因为我学习成绩达到了奖给我的。”边说边自豪地继续运转着手上的船。 “那你成绩一定很不错吧!” “马马虎虎还凑合!”我被他谦虚的方式逗乐了。“哈!都奖励东西了怎么叫还凑合呢!” “我有一个朋友”九岁的孩子没有用“同学”这个字眼,他接着说:“我那朋友语文84.5分,我语文94.5分。” “那怎么样呢?”我好奇地问。“要是我考80几分,我爸爸要打死我的。”说这话的时候,我惊讶地看着他,想象着他或许会有的痛苦表情,但他脸上却无一丝愤怒或痛苦的印记。 “挨打是不是感到很愤怒?”我好不容易遇到一个能坦然谈这件事的小朋友,就不失时机地问。“那当然愤怒!要是我考80多分,每差0.5分我爸爸会揍我一棍子。”男孩儿继续说着,但脸上却是很平和的微笑,那只没拿船的手在自己的身后挥舞着,一下一下地。 “你是谁家的孩子?”“我爸爸是XXX!”孩子高声说出一个人的名字。 “XXX是谁呢?” “XXX都不知道!”孩子雄壮地喊出这样的一句话。不过他说的这个名字我确实还是不知道。 “那你爸爸一定是这个小区的设计师了!”“什么设计师,是~~啦!”估计孩子想起了什么顾忌,就把这个答案含糊地带过去了。 “你怎么走呢?”“我先走到岳家嘴立交桥的702车站,再坐702去!” “我们有可能在转弯的地方就分手了。”孩子肯定地预测着。 我一时还没有搞清楚他所说的。因为我要坐702就走到大马路上坐一站537到岳家嘴。对于孩子说的需要在大太阳底下行走二十几分钟才走到立交桥的路径,没有勇气去想。以前也曾经这样走过,但对那段路上飞扬的尘土、错综复杂的立交桥下建筑工地的回忆感到不很愉快,很久很久了没有象那样长途跋涉了,何况在这样的一个盛夏。 出了小区的门,路被分成窄窄的两半,一半是走车的道,一半是个临时的菜场。 我不假思索走到马路上,尽管有很多卡车、轿车,甚至小区外边和平乡的区间电瓶车横冲直撞地擦肩而过也不在意,只是用眼睛余光匆匆地一一扫过。男孩自顾自很熟练地就走到菜场那条路上去了,我心里想,就这样走了,也没有多想。 走到菜场出口的那段路上,发现男孩同时从菜场出来。他抬起盯着地上的眼睛,找到我,举起手上的船说:“再见!” “再见!”我望着他走远的身影,很久了收不回目光。 这个小孩给我的印象太特别了。不管他是哪个人的孩子,这个孩子真的很神奇! 2009年7月
个人分类: 悠悠岁月|2996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电梯下坠时怎么办?
dongzg101 2011-12-14 06:53
电梯下坠时怎么办? 有一天搭乘电梯,就遇上了电梯突然断电,虽然紧急供电系统几秒后就开始作用,可是电梯还是从 13 楼迅速往下坠。 还好当时记起曾经看过电视教的, 赶快把每一层楼的按键都按下, 好在电梯在五楼终于停止了 ... 真的有捡回一条命感觉 ! 当你面临生死一线间时,当下的你所做的每一个动作将决定你的生死与否。 生活中,难免会坐到电梯,但是,万一遇到电梯发生事故,迅速往下坠落时,你可能产生一个念头,站在电梯里随它吧! 可是今天 .... 我在电视的一个外国频道看到一个非常好的节目。 其中,他们还请了专家示范 ..... 「电梯下坠时保护自己的最佳动作」 第一、 ( 不论有几层楼 ) 赶快把每一层楼的按键都按下。 第二、如果电梯内有手把,请一只手紧握手把。 第三、整个背部跟头部紧贴电梯内墙,呈一直线。 第四、膝盖呈弯曲姿势。 说明: 因为你不会知道它会何时着地,且坠落时很可能会全身骨折而死。 所以: 第一点是当紧急电源启动时,电梯可以马上停止继续下坠。 第二点是为了要固定你人所在的位子,以致于你不会因为重心不稳而摔伤。 第三点是为了要运用电梯墙壁作为脊椎的防护。 第四点是最重要的是因为韧带是唯一人体富含弹性的一个组织,所以借用膝盖弯曲来承受重击压力,比骨头来承受压力来的大。 为了自己,为了朋友,为了亲人,以防万一。花 1 分钟转一下吧 一个医师强调 , 如果每个收到这份邮件的人 , 能够转发十份给其他人 , 肯定至少有一条命将会被救回来┅ 我已经作了我的部分了 !!! 希望你也做你的部分┅ 请转寄转发。别只存档
1025 次阅读|1 个评论
香港的感受
wangxiong868 2011-12-10 21:35
又到圣诞,忽悠又一年,来香港也好几年了。。。 今天晚上从办公室出来,和同学一起去南山村买菜做晚饭,说说路上的几件小事,由此谈谈我对香港的感受,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从城大坐电梯下去一楼(整个城大就一栋楼),看到一个残疾人坐电梯,他坐着一种可以控制的电轮椅,基本可以自己控制行动,虽然香港的地形多山坡,楼体结构复杂,但处处都有人性化的设备。我一路跟他从电梯下来,过了几条街,我发现每个街旁有阶梯的地方,总会有一些地方是光滑坡连着的,就是这么细节。在城大经常看见一些残障同学在学校里,无障碍的学习。 从楼下出来,如果南山村,那里是一片公屋,也就是穷人区。买完菜回来时,发现迎面来两个人,前面是个男盲人用一个棍子在探路,后面一个人跟在后面,扶着前面的人。我很奇怪,以为后面的人是搀扶盲人的,那怎么跟在后面。走近一看,后面那个也是盲人,没用棍子,只是跟着前面的盲人走,好像是一对老伴。 何日大陆,盲人敢上街,残疾人能上学? 顺便说一下城大,这个才二十几年的大学,主体不过一个楼,规模远比大陆的高中还小,弹丸之地,也没有多少好生源,何以办得这样一座大学?单EE一个系,fellow十几个,可谓藏龙卧虎。反观类似我母校的一些这种985,论楼房,论政府投入,论全国生源都远远好于香港。。。。。 问题在哪,大家都很清楚。 确实该好好练一练内功。
1901 次阅读|0 个评论
电梯下坠时怎么办
zjzhang 2011-11-8 23:05
有一天搭乘电梯,就遇上了电梯突然断电,虽然紧急供电系统几秒后就开始作用,可是电梯还是从 13 楼迅速往下坠。还好当时记起曾经看过电视教的, 赶快把每一层楼的按键都按下, 好在电梯在五楼终于停止了 ... 真的有捡回一条命感觉 ! 当你面临生死一线间时,当下的你所做的每一个动作将决定你的生死与否。生活中,难免会坐到电梯,但是,万一遇到电梯发生事故,迅速往下坠落时,你可能产生一个念头,站在电梯里随它吧! 可是今天 .... 我在电视的一个外国频道看到一个非常好的节目。其中,他们还请了专家示范 「电梯下坠时保护自己的最佳动作」 第一、(不论有几层楼) 赶快把每一层楼的按键都按下。 第二、如果电梯内有手把,请一只手紧握手把。 第三、整个背部跟头部紧贴电梯内墙,呈一直线。 第四、膝盖呈弯曲姿势。 说明: 因为你不会知道它会何时着地,且坠落时很可能会全身骨折而死。 所以: 第一点是当紧急电源启动时,电梯可以马上停止继续下坠。 第二点是为了要固定你人所在的位子,以致于你不会因为重心不稳而摔伤。 第三点是为了要运用电梯墙壁作为脊椎的防护。 第四点是最重要的是因为韧带是唯一人体富含弹性的一个组织,所以借用膝盖弯曲来承受重击压力,比骨头来承受压力来的大。
个人分类: 文学|1806 次阅读|0 个评论
生活中有时可能会遇到万一
xuxiaxx 2011-10-10 09:57
乘电梯是绝大多数人每天出行必经的事,若遇上了电梯突然断电,虽然紧急供电系统几秒后就开始作用,可是电梯还是从所在楼层迅速下坠。 这时需要乘电梯者做的是: 第一、 ( 不论有几层楼 ) 赶快把每一层楼的 按键 都按下。 第二、如果电梯内有手把,请一只手 紧握手把 。 第三、整个 背部 跟 头部 紧贴电梯内墙,呈一直线。 第四、 膝盖 呈弯曲姿势。 说明: 因为你不会知道它会何时着地,且坠落时很可能会全身骨折而死。 所以: 第一点是当紧急电源启动时,电梯可以马上停止继续下坠。 第二点是为了要固定你人所在的位子,以致于你不会因为重心不稳而摔伤。 第三点是为了要运用电梯墙壁作为脊椎的防护。 第四点是最重要的是因为韧带是唯一人体富含弹性的一个组织,所以借用膝盖弯曲来承受重击压力,比骨头来承受压力来的大。
2156 次阅读|0 个评论
你会投诉反馈吗?质量从我做起
windlight 2011-10-1 19:12
好像看过某台湾名人在京小区居住一个月投诉30多次,平均每天超过一次。 我对物业的投诉,经常是通过电梯里的对讲反馈的。比如灯不亮,异响,地面有水等等。 实际上很多服务的质量就是需要这种众包模式来迅速改善,廉价,快速,及时。但到了大的服务场所,就很难找到反馈渠道。 我经常想反馈的是那种汽车尾气冒黑气的问题,但自己开车就很难反馈,环保和车管有关部门就应该开展此方面的举报便捷途径。 实际媒体的线人制度运作还是不错。一个新闻线索50,100.还是让全员进行了反馈,这对整个社会的质量有所改进。
个人分类: 经爱沙|2512 次阅读|0 个评论
狗咬人不是新闻?
热度 1 JYH64J98Y99H 2011-9-4 16:33
搞新闻的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经典的话就是: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随着时代的发展,这句话已经到了需要修改的时候了。依我看,人“咬”狗不是新闻,狗咬人才是新闻。 日前,一只藏獒趁主人不备,悄悄溜出家门,兽性发作,连伤5人,其中有一少妇和她2岁的儿子均被咬得血肉模糊,被紧急送往医院救治。特别是小孩的“小鸡鸡”惨遭撕咬,将来是否落下后遗症尚难预料。一家知名大报将其上了头版,还配了大幅图片。无疑,这是一条重大新闻。而且,它关系到每一个人的人身安危。 这样的事情不止一次发生过,一座城市几乎年年都有类似的新闻。一次,我在河边散步,一只硕大无比的狗向我奔来,紧张得我只能考虑可能的自卫措施,如果真的发生险情,也只能进行本能的抵抗了。幸好养狗的人唤回了他的狗,虚惊一场。还有一次,我乘电梯,看着养狗人牵着他的大犬,他也不给大犬带上嘴套,我只好自己不乘电梯,让狗先走。隔三岔五,会与狗不期而遇,说实话,我怕遇到狗,但又无可奈何。 虽然养犬的事情,由公安部门管理,但他们连社会治安都没有精力管过来,怎么能管好狗主人。而狗主人大都对自己的狗宠爱有加,信任有加,放纵有加,受威胁的、倒霉的只能是我们这些小老百姓了。众人被犬袭击的事情貌视偶然,实际上是现行管理手段漏洞的必然。生活让我们感慨,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经历,一个人的活法,别扰乱人们的平和的心态了,比起那些倒霉蛋来,我们则幸运和幸福多了。 可能会有人抬杠,说藏獒根本不是狗。是的,那些比狗还要凶猛的,不让饲养的臧獒狗主人都敢养,公安部门也没有什么得力措施,更何况公安部门批准他们饲养的犬呢。 还有一次,我和一位中年妇女同乘电梯,随后遇到了刚上来狗主人和他的大犬,我颇感紧张。等狗主人与狗中途下去后,我自言自语地责备狗主人也不给大犬带个嘴套。哪知道,同样的为潜在受害者的中年妇女开口说话了:你们这些不爱养狗的人也是的,人家不就是爱养狗吗,该办的证人家办了,该交的钱人家交了,你们还要人家怎么样?这样的话,听得我非常不爽,几乎在她下电梯的同时,我情不自禁地吐出三个字:狗东西!狗是个客观存在,在这个日趋多元的社会,有畏惧狗的,有厌恶狗的,也有宠爱狗的,那就让人们各取所需吧。 在生活中,在工作中,我们常常会与狗不期而遇,甚至与比狗还要凶残的臧獒不期而遇,我常会有一种遭遇威胁的无可奈何。我们呼吁公安部门加强管理,保证居民人身安全。我们希望狗主人设身处地为路人着想,看管好自己的爱犬,防止殃及无辜。我也只有提醒自己注意周边动向,尽量远离狗,防范狗,甚至必要时准备一件打狗的利器,果断采取措施,确保自身安全。 我写这些,属于人“咬”狗,不算新闻,而狗咬人的事情都上了新闻的头版,那肯定是新闻。
个人分类: 边看边说|4082 次阅读|1 个评论
摸索悉尼——来悉尼3天了(1)
热度 2 frost 2011-9-3 19:12
前天即2011年9月1日早晨,抵达悉尼机场,买了一张prepaid的sim卡,这里的sim卡是免费的,但里面是没有钱的,服务人员问我需不需要credit(实际就是充话费),我以为是要不要信用卡付款,就回答No,后来才知道他说的credit是sim卡里的钱,而不是付款方式,因为sim卡是免费的,又返回去买了20刀的credit,然后让他帮我充上。给Dacheng的postDoc L.J.打电话,告知我坐火车到central站,先到UTS。于是买票上车,到达central后,看到有UTS的指示,正准备走下去,车站的工作人员告知我沿着指示走需要走台阶step,可以从另外一个地方做电梯lift下去。于是我从反方向的电梯下地道,结果这地方却没有UTS的标识了,打听了半天,路也没有少走,好不容易出了火车站,老远就能看到UTS的tower building,到达tower building下的bookshop门口给lj电话说我到了。在lj的帮助下,来到住的地方(20 Campbell st,Glebe),距离UTS大概10多分钟的路程吧,路上得知dacheng可能尚未回来。把行李放下后和LJ一起到系里报到,路上知道了附近的一个shopping center,结果秘书Barbara不在,这里的工作场所,到处需要pin number即密码,出入需要,上网需要,所以我必须首先得获得我的pin number。没办法,lj说他会办公室后跟Barba联系,我就回到住处,与房东签了合同,不管怎样先凑合住着吧。接到lj电话说Barba明天上午会上班,我需要打building 10 的6楼hr那里拿我的工号,于是到达6楼,结果hr的办公室在装修,正在不知去哪里时,看到一个年纪较大的(老头),于是跟他说我是新来的,不知道如何找hr,他把我带到了另外一个办公室门口,让我等着,不多久出来一个工作人员,跟我要了邀请函/护照等,就给了我一个employee的号码,说以后有用,她能做的就这些了,第二天去找系里办其他的(我估计就是找Barba了)。于是我就又回到了住处。 在这里住很多东西都要自己买,锅碗瓢盆,被子,枕头等等。住处能够上网,给dacheng,国内同事,还有之前联系的几位已经在Sydney的访问学者发消息,给qzl也发了消息。然后自己出来逛了逛,来到shopping center,二楼电梯口有一个Commonwealth Bank,进去开个户,以后签手机,到使馆教育处报到都得用,呵呵,还不错,有能讲中文的工作人员(在国内觉得自己英语马马虎虎,到了这里完全懵了,很多是不知所云,汗),很顺利的搞定。这时也觉得肚子咕噜咕噜的闹了,出了commonwealth,边上就是超市Coles,买了个面包和一瓶水就算是午饭了。 闲来无事,沿着Broadway往下走,不觉到了central,想想时间还早,打算去使馆教育组报到,拿出报到攻略,发现需要预约,就给hongfeng领事打电话,告知明天上午来报到,同时也得准备一些材料。于是回到住处,查看邮件,发现dacheng已经回到悉尼,于是取得联系,又返回UTS building10(我以后也得在这里了)。跟dacheng讨论了下这一年的方向,感觉压力还是很大的。结束和dacheng的meeting,天色已经黑了,沿着Broadway回住处,经过shopping center时就有进去了,晚饭和第二天的早饭得解决啊,现在啥厨具也没有,就只能买可以直接吃的了,还是面包+牛奶了。顺便看了看手机,期间接到qzl的电话,决定签一个sanmsung+google的手机nexus,但很多材料不齐,明天再来吧。回到住处,胡乱吃了点面包,第一天就这样结束。
个人分类: 前进路上|3969 次阅读|4 个评论
【微博】当电梯里只有女士时的有趣现象
热度 6 cutefay 2011-7-28 00:25
我们办公楼的电梯四面都是镜子。最近我总结出来一个规律:当电梯里的人都是女士并且不会很拥挤的时候,大部分女士进了电梯会照照镜子,要么贴近一点看看自己的脸,要么整理一下衣服……
个人分类: 菲比寻常|3556 次阅读|15 个评论
中风的电梯
热度 8 fs007 2011-7-15 10:15
寻正 【最近忙着写查剽程序与装电脑,没时间写博客了。有网友来信询问几个医学相关问题,在此解答一番。】 据说中国花领(白领加黑领)中流行两个段子,估计是国外流行的都市传说辗转到了中国,一是中风,二是电梯,如果你收到过此种电邮,就不免成了中风的电梯。 经典的中风电邮有如下内容: 有个朋友,在一次烤肉聚会当中绊倒了,摔了一跤,旁边的朋友建议找医护人员,但她很确定自己没事,只是穿了新鞋被砖块绊了一下罢了。她还有点危危颤颤站立不稳的时候,朋友们帮她清洗干净,又为她盛了一盘食物,她就跟着大家一起享受接下来的时光了。她的先生后来打电话通知大家,她被送到医院,傍晚六点,就过世了,原因是她在烤肉聚餐的时候中风。 如果他们懂得辨识中风的症兆,她现在也许还跟我们在一起。 只需要花一分钟的时间读完这篇文章,脑神经外科医师说,如果他能在三小时之内接触到中风患者,他就可以将中风的后果完全扭转过来。诀窍就是辨识诊断出中风的问题,并让病患在三小时之内接受医疗,而这是很难的。 辨识中风 让我们记住 STR 三步骤,请阅读并学习 ! 有时候中风的症兆很难辨认,不幸的是,缺乏警觉就会带来灾难。身边的人辨认不出中风的征兆,中风患者就会严重脑伤。 医生说,旁人只要问三个简单的问题,就可以辨识中风: S :(smile) 要求患者笑一下 T :(talk) 要求患者说一句简单的句子 (要有条理,有连贯性),例如:今天天气晴朗。 R :(raise) 要求患者举起双手 注意:另外一项中风症兆 是: 要求患者伸出舌头,如果舌头「弯曲」或偏向一边,那也是中风的征兆。 上面四个动作,患者如果有任何一个动作做不来 ,就要立刻打 120!!!并且把症状描述给接线者听。 心脏科医师说,收到这封电函的人,若能将它转寄给几个人,就至少有可能救一条命。 对许多人来说,都谈到救命造福了,那当然就要转了。你转寄他人,能救人命么?我是很怀疑的,现实生活中,甚少有上述场景的发生,而且这里的信息是不全面的,说不定会导致人对中风的误判。 这一都市传说来自美国中风协会一次学术展览中的一个小型研究,而美国中风协会表示既不认可其内容,也不推荐所谓的STR。 STR三项检查不是没有道理,但并不包括所有显著的中风症状,美国中风协会推荐指标: 突发偏麻、一侧失力; 突发意识改变,包括理解与表达能力; 突发单侧视力障碍; 突发行走、平衡、协调等障碍,包括头晕; 突发不明原因的严重头痛。 故事中的场景突发失衡就是明显的中风症状----她不是跌倒引中风的,而是中风后跌倒的。中风又称偏瘫,要么是局部出血(10%),要么是局部缺血(90%),同时发生于两侧几乎不可能,所以必定偏——跟脑功能有联系的,偏一侧受影响者就要考虑中风。如果中风不发生在可观察到功能的脑区域,则可能缺乏偏瘫症状,但会有严重头痛或其它异常。如果要简单记忆,则记为突发五偏:偏麻、偏语、偏视、不稳、与偏痛即可,这些症状之一突然出现,就可能是中风。 如果你怀疑到中风,一个简单的问题基本上就可以解决了:哎哟,您摔倒了,怎么回事? 答:哇哇,我跑快了!哇...(这是小孩子轻浮) 答:哦,我没注意到脚下,你看那个女的是谁?真TM漂亮!(这是见色忘路) 答:我不知道,我头有些痛...你是谁?(可能中风) 答:我能行,不需要帮忙(大妈手赶紧抓包)(不是中风,防你偷她东西呢) 乐于助人是好事,但可快不可急,事实上大多数的中风细心观察一下也往往能发现,比如有意识或者平衡功能障碍者,在自己行动就会表现出一定异常,对于非专业人员来说,你所能做的,需要做的,就是有一定警觉性,及时把病人交给医生就行了,不要张口火闭口肝,试图抢医生的活儿。三小时之内把中风的后果全部扭转?自封中医大师吧?大部分的微中风,让我摸一下,甚至远在国外发个神念,也可有此奇效。 电梯下坠时怎么办? 有一天搭乘电梯,就遇上了电梯突然断电,虽然紧急供电系统几秒后就开始作用,可是电梯还是从13 楼迅速往下坠。 还好当时记起曾经看过电视教的, 赶快把每一层楼的按键都按下, 好在电梯在五楼终于停止了... 真的有捡回一条命感觉 ! 当你面临生死一线间时,当下的你所做的每一个动作将决定你的生死与否。 生活中,难免会坐到电梯,但是,万一遇到电梯发生事故,迅速往下坠落时,你可能产生一个念头,站在电梯里随它吧!可是今天 .... 我在电视的一个外国频道看到一个非常好的节目。其中,他们还请了专家示范 ..... 「电梯下坠时保护自己的最佳动作」 第一、 ( 不论有几层楼 ) 赶快把每一层楼的按键都按下。 第二、如果电梯内有手把,请一只手紧握手把。 第三、整个背部跟头部紧贴电梯内墙,呈一直线。 第四、膝盖呈弯曲姿势。 说明: 因为你不会知道它会何时着地,且坠落时很可能会全身骨折而死。 所以: 第一点是当紧急电源启动时,电梯可以马上停止继续下坠。 第二点是为了要固定你人所在的位子,以致于你不会因为重心不稳而摔伤。 第三点是为了要运用电梯墙壁作为脊椎的防护。 第四点是最重要的是因为韧带是唯一人体富含弹性的一个组织,所以借用膝盖弯曲来承受重击压力,比骨头来承受压力来的大。 为了自己,为了朋友,为了亲人,以防万一。花1分钟转一下吧 。 又是人命关天,你转不转?转不转啊?转吧,谁叫咱们是中了风的电梯呢。 这个传说我不知道起源何处,但很明显是一个想当然,很幼稚地想当然。电梯停电导致的直接结果是电梯 停运、不动、静止、下课、休息 ,而不是 下落 ,只有对电梯缺乏常识的人,没坐过电梯的人才会如此想像,电梯会做自由落体运动。 电梯的设计中有多重安全机制控制它不做自由落体运动,其中包括一个制动系统,如果下落速度过快,电梯会启动防动装置,自动刹死,电梯的升降电缆安全系数有7-8倍—— 一根电缆足以承载装满人的电梯的重量,而载人电梯都会装上七八根 。电影中的镜头永远都不会在生活中出现:即使用炸弹炸,电梯炸坏了,电缆仍会在那里的! 害怕电梯停电的,记得带根蜡烛,烦累则带上板凳,如此而已。 如果你要进一步嘲笑这一段子的编造者,不妨提醒人们电梯按钮现在多是电子控制的,停电了,你按了白按——真要有效地全按电梯按钮,还得带上搓衣板,停电时把搓衣板按在电梯键盘上,用屁股或者背抵紧。一个后遗症,在你找电梯管理员麻烦之前,他会找你麻烦的...... 以后遇到传播科学的电邮,思考一下再转吧,一时半会,没那么多人命风险。
个人分类: 科学普及|6087 次阅读|9 个评论
新電梯時代:多廂電梯要普及,要適應
LEOLAND 2011-5-26 19:10
新電梯時代:多廂電梯要普及,要適應 曲津華 隨著建築物的不斷增高增多,人類大概在百多年前開始了電梯時代,這從老電影中可以看到。 最初的電梯,因為技術原因,是先有垂直型( lift , elevator );其後技术进步了很久,才有了電動扶梯( escalator )。所以,坊間一般默認的說法,電梯就是指垂直電梯,至今還是。 初進入社會的電梯,著實給人們弄出了不少驚喜。一個典型的段子是,一初識電梯者,偶見一老嫗踅入一鐵門“房間”,門閉、門啟之間,竟魔術般地變出一款款走來的靚女,驚歎不已。 電梯給人們帶來了莫大的便利,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問題要逐一破解。除了安全性,電梯的問題大概有兩個,一是運行速度,二是智能化,後者的目標大概有節能和理解乘客需求等等。 電梯由電力驅動。電機的停止和啟動,都比平穩運行要多耗費電能,而且易磨耗機件,所以工程師們都寧肯讓電梯能勻速不間斷地運行,也不喜歡看到電梯頻繁地停機和啟動。這個期望在電動扶梯上比較容易實現,事實上其運行模式也確是如此(高級的電動扶梯能在無人時減速慢行,有人時自動提速)。而對垂直型電梯來說,不間斷運行就有點難。筆者在 1980 年代初期北歐留學期間,曾在一家企業實習時見過和用過不停歇的垂直型電梯。這是一家中型規模的設計公司,辦公樓不大,部門間的人員走動卻似比較頻繁,其使用的循環式無門電梯,升降循環雖不間斷,速度卻不快,不同樓層的使用者只需看准節奏一腳踏入 / 踏出轎廂即可,上下樓幾乎無需多少等待時間,安全性也該無虞。可惜那時沒有留下影像,以致此時說服力略顯不足。 何為新電梯時代?電梯升降的速度應該可作為一個判定指標,但速度的提升是個漸進的過程,不太好像高鐵那樣公認 250 公里 / 小時為新舊時代的分水嶺。那麼電梯行业發展的里程碑應該是什麽呢?據筆者多方圍觀,多廂電梯( Multi-car elevator , MCE )應該算一個。 所謂多廂電梯,是區別於單轎廂電梯而言的,並且只限於垂直型。稍微展開一點,就在說在高樓的單一電梯井中安排有兩個以上的轎廂在運行——它們時而分開,時而連接,或並行,而便於乘客在運行中選擇或轉換轎廂,更快地到達目的樓層。 多廂電梯的初級階段,其實是以增加載客量為目的,其實現的形式就是上下疊加的雙轎廂模式。兩個轎廂類似鐵路上的動車組( multiple unit ),緊密相連,開門對應於相鄰的奇偶兩個樓層。這種模式,當下已初現於華夏神州,深圳版即將啟用於全球第八高樓,有待日後去一探虛實。 多廂電梯的高級階段,就是可以橫向換乘的那種——運行中二者併攏,結合部門開門閉,乘客完成“換車”動作。 如果將橫向雙轎廂和縱向雙轎廂電梯組合起來考慮,就有可能發展出高達四個轎廂的垂直電梯。於是就會有,電梯分分合合,乘客快快樂樂,的新氣象了。 如此看來,新電梯的美好時代已經可期可待,我等也即將受惠於此。但願新電梯不會太複雜,能傻瓜化操作就好。比如,這類源自歐洲的新生事物,能多多在電子觸控屏上採用簡潔、清晰、易懂的中文。 關於多廂電梯的一個題外話是,不管什麽電梯,節能都是一個大問題;而不管是垂直電梯還是電動扶梯,都有個能量回收利用的可能性——把下行乘客們的巨額體重所產生的勢能回收,或發電,或轉化為機械動能,再回用去做電梯的驅動力。看到公眾場合的高密度人群在使用電梯,感覺上能量回收應該可行——無論是技術上、經濟上,還是理論上、觀念上。 2011-05-26
个人分类: 科学劄记|2102 次阅读|0 个评论
被困电梯记
热度 11 cutefay 2011-3-8 20:55
当你乘坐电梯的时候,如果电梯突然发生故障,被困电梯里,你会怎么样?今天我就遇到了被困事件。 今天下午要坐电梯从8层到1层,在8层的时候发现四部电梯中有两部正在检修,有好几个维修人员在8层修电梯。这时,我看到一位维修人员要乘坐一部没有检修的电梯下楼,我就跟着他进了电梯。 当电梯运行到中间的时候,电梯突然晃了一下,然后停止不动了,并且电梯里等灯光忽闪忽闪的。这时我意识到电梯故障了。因为电梯里有维修人员,所以遇到这个情形我也不担心,他这个技术人员都不慌不忙的,我还着急什么呀? 这时,他掏出手机,借着微弱的手机信号给其他维修人员打电话,说电梯死机了,让他们重启一下。我当时还在想为何他不用电梯里的呼叫系统而要用手机呢?后来想了一下就释然了:肯定是现在负责电梯的人员都出来检修了,没有在中控室里的。 紧接着,电梯断电、然后来电,眼看着似乎很快就要好了,结果还是有些问题。电梯里的这个维修人员也急了,就用力扒开电梯的金属门,看看我们是被困在什么地方。原来我们电梯被困在了5层和6层之间的位置。比较靠近6层,从打开的电梯门的上方可以隐约看到6层透过来的光。但打开电梯门之后,外面还有一层防护门,只有再打开那个防护门我们才能从6层出去。于是,电梯里的维修人员就大喊外面检修电梯的人到六层来把外面的门打开。 我心想:天哪,难道我们要这样从电梯里爬到6层去么?后来,因为6层的外面的门怎么也打不开,我们就还是等着电梯重启。过了一会儿电梯又重启好可以动了。维修人员帮我按了5层,让我从5层出去,他继续呆在里面看看电梯是否还有问题。 我想,幸亏这次电梯故障时有维修人员在,看他一副很平常的样子,我也不担心被困着出不来了。倘若我一个人乘坐电梯被困,呼叫中控室可能还没人接听,自己要在电梯里多呆一段时间,面对着忽明忽暗的灯光,自己可能会惊慌焦虑吧! 在电梯里的时候,我还下意识地背靠着电梯的墙壁,紧握着电梯的把手。这是因为我很久之前在科学网苗元华的一篇博文中看到说如果电梯故障急速下落,为了减少电梯撞击到地面时对人的伤害,最好是背靠着墙壁,靠着墙壁的力量给身体一个支撑。
个人分类: 菲比寻常|3659 次阅读|14 个评论
电梯
haiyanghu 2010-6-8 08:40
电梯时一条垂直的路,也是一只有力量的手,就在那么一个迂回的狭小的空间里,把人的思维拉直,拉为僵硬,僵硬的进去在僵硬的出来,你无法加快的它的速度,也无法左右它的节奏,像一个包裹在箱子里用吊车拉载货物,享受或者忍受那种不用身心劳动的驱使以及心甘情愿被奴役后的自我陶醉。就那么拥挤着,上上下下,出出进进,电梯这条垂直的路,复制了又被复制。 其实在电梯的附近必定有一条路,那就是楼梯。但是有电梯的时候,人们有不愿意去乘楼梯。大多数时候,我们往往会会选择人多的地方,稳定的地方去拥挤,就这样,我们放弃了攀登的脚步,也忘记了自己儿时梦想的路。
个人分类: 未分类|2452 次阅读|0 个评论
凌晨回宿舍路上
ccpicasso 2010-4-14 21:08
本文无意于制造紧张气氛,只是想把那天晚上的经历说出来。 在办公室待到很晚,离开时候只有我自己了,时间是零点三十三分,其实也不是很晚,因为出门可以看到隔壁几个房间还有灯亮着。而且,我们宿舍一般来说也是在一点之后才就寝。 下楼时在电梯口等电梯下来,现在的电梯都是没有4楼和13楼,呵,真是中西结合,国际接轨。就在电梯从顶楼还没下来时,突然想,电梯不会在13楼停下吧于是眼睛死盯着电梯旁边的数字显示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电梯门徐徐打开,吓我一跳,这一次是真的跳了起来:电梯里面的灯忽闪闪的,忽明忽暗好一阵子。我不敢从楼梯下去,因为一个人,而且楼道没有灯。等了一会儿,电梯里面的灯稳定了,我半犹豫的进去了。门徐徐关上 没什么事情,电梯就要到5楼了突然,突然想,不会在4楼停下吧。电梯中的数字显示5,然后是3想,以前老妈逼我烧香磕头是积德了吧。 如您期待的一样,电梯安全着陆。出来大厦,才想起来,今天风一直很大,现在去好些了。很是讨厌北京的风。 从大厦到我们宿舍有一段路,在这段路上有奇异的事情发生过,比如白天在那个十字路口,从来没有人和车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比如,夜里会有人在这路边烧火纸,有低低的哭泣声据说这里以前是坟地 过了十字路口了,没事,而且也没有人在烧纸。就要走到我们宿舍的院子了,走到院子门前了,我听见路边的车那边有声音这条路在晚上路边停很多车,就像没有管的孤魂野鬼,因为有的车上早就是灰尘半米厚了嗤嗤啦啦的声音很是细微,但是在这凌晨的黑夜里却听的十分清晰。我仔细听,发现那是在一辆车的下面,我没有戴眼镜,,所以瞪大了眼看,突然,呼啦啦从那边车底出来一大团东西,白色的一大坨,一下子到了我脚前面 我不敢看,紧闭双眼,就感觉脚上那东西在动,沙沙的响,这时候全身都酥麻了,连叫的劲都没有了,更不用说跑 大约不知什么时候,我才怯怯的睁开眼,因为这时那东西好像不叫不动了。我慢慢低头看哇,是一团塑料纸 二话没说,撒腿就跑了,到宿舍才算是完事了 这件事我对谁都没有没有提起过,至今。
个人分类: NO生活,BUT生&活|3245 次阅读|0 个评论
电梯发展简史
songshuhui 2009-8-27 19:47
候戏 发表于 2009-08-24 13:27 因为一个很简单的原因,人类已经不再使用动物来驱动电梯运转了。古人曾经设想通过杂交技术来大批量制造巨型猩猩,让它们接受中国式的教育,听命于主人,将它们巨大的力量和永不枯竭的体能用于航海、建筑、运河修造、拉拽电梯以及倒卖火车票。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古人花费了233年的漫长时光,没想到杂交出来的大家伙们似乎有点自己的想法,并不甘于为人类所控制,它们不太情愿只做一些简单重复的体力劳动,而更青睐演艺界。 这当中最成功、最具有国际声望的一个叫做金刚。 从此,人类放弃了猩猩转而使用电,两个促成这次转变的首要因素分别是:1,电更加安静;2,电不乱吐口香糖。 当然,猩猩还有一些性格缺陷也令人无法容忍。曾经在T城第33大街发生过一起事故,一个身穿燕尾服的矮个子男人要去N大厦13层找一位姓李的妙龄女 郎,恰好当天值班的猩猩暗恋李小姐,把电梯拉到12层半就停下了。矮个男人十分气愤,当即打电话给物业公司寻求解释,得到的答复是:物业部门细分了管理责任区,你现在的情况需要找偶数楼层管理委员会投诉。于是,矮个男人打电话去找偶数楼层管理小组,得到的答复是:12.5层应该归奇数楼层管理委员会管理。经过几次扯皮之后,最终,忍无可忍的矮个子男人把电话打到了国家数学协会,协会首席科学家觉得这个问题有必要深入研究一下,于是拨款20 万美金成立课题攻关小组,预计于2033年全球数学家大会之前取得突破进展。 得到了说法的矮个子男人终于心满意足的爬离了电梯,步行离开大厦。当天夜里,全城风传李小姐和电梯猩猩服务生私奔的消息。后来这个故事被拍成了《金刚前传》,字幕下方还有一行小字谨以此片献给数学家们的前额。 在人类苦于终将失去猩猩,进而面临能源危机的紧要关头,谢天谢地,他们中有成员发现了电。据说,一个爱斯基摩人正在北极点附近的垃圾站里搬运一台电视机,突然发现已经被冻僵了的电,那个好心的爱斯基摩人把它揣进了怀里,带到文明世界,卖给了宠物商店。 在经由几百名科学家、结构工程师、电子工程师和科普作家的联合攻关下,33天之后,人类终于发明了电力驱动的电梯样机,它的工作原理请参阅《水管工 技术手册》。简单来说,就是用电驱动水泵,水泵连通液压机,液压机驱动发电机转子,发出来的电被用来点亮日光灯,日光灯周围密密麻麻布满了太阳能电池,通过光电效应产生的电子被输入一支警棍,警棍悬在猩猩头顶,如果猩猩拉拽电梯时表现出丝毫不敬业,警棍就会放电,把猩猩电得吱呀乱叫,再也不敢怠慢这项工作。 这一发明终于把人类带入了电力时代,从此人们无需担心电梯卡在半号楼层。而更感欣慰的是那些数学家们,他们花了20万美元研究出来的奇偶数判定规则因为已经失去了现实的使用价值,从而显得更接近于数学的本质。
个人分类: 八卦|160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0: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