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杂想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养儿防老?还是催老?
热度 2 SNPs 2013-6-15 21:47
养儿防老是一个过时的说法了,我们都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这一代很难指望下一代给我们养老。可是这个说法什么时候过时的?是否真的过时了?怎么过时的?过时了以后我们该怎么办? 回答这些问题,有这么几个方面: (1)过去养儿是如何防老的?多老才算老? (2)现在为什么不指望他们? (3)是他们没有能力?还是我们自己能力提高了? (4)或者是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了? 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不是下一代,我们还不知道他们如何决定,是否能帮助我们养老。关键是我们自身的思维变化。因为我们自己养老的能力提高了, 加上社会福利制度有了一些保障,我们对他们的依赖就少了很多。 社会是不断变化着的,我们应该时刻警惕一些老的说教,反思那些旧的说法, 对传统要抱有健康的警惕 。所谓健康的警惕,就不是简单地肯定或否认,而是对一个传统说法进行一些分析,找到因果关系。 对生活中的传统说法要有这种态度, 对科学理论也要保持这种健康的警惕态度 。任何一个定论都可能被推翻,不管它是否在真理的神坛上被供养了千年。 正是因为如此,我才对一些过激的打假行为表示不以为然。因为我非常怀疑绝对真理的存在,更反感那些自认为代表绝对真理的人。 如果没有绝对真理,就没有人是绝对正确的。这样,所有已经犯错和将要犯错的人就都是平等的了。有宗教信仰的人把绝对真理的定夺权交给了上帝,而人则生下来就是有原罪的,所以人和人之间就是平等的了。 扯远了,回到养儿防老的话题上。防老,以前是家事,现在变成了国事。养儿,以前也是家事,现在也变成了国事。所以养儿防老的说法过时了的原因就是不管养儿还是养老,我们都逐渐失去了话语权。 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老去,孩子还是孩子,不是他们在催我们老,是时间,时代在我们眼前闪过。如果我们觉得老来不幸福,不能怪孩子,都是我们自己没能“与时俱进”,没能及时改变我们的思维。 老,本来就是是不可防的,不管你养儿与否。
个人分类: 生物技术创新创业|7425 次阅读|3 个评论
朝鲜纪行(九)——杂想(2)
jlxt33 2009-9-2 18:01
(二)免费教育和免费医疗 作为教师当然关心教育, 导游很骄傲地告诉我们 朝鲜从小学到大学都为免费教育, 国家投入很大财力,最好的建筑都是学校 从城市到农村都是这样。 朝鲜的最高学府是金日成综合大学 位于平壤大城区,1946年10月1日建校 它改变了朝鲜没有大学的历史 据说,是金日成亲自选定的校址, 当时资金短缺,数百万农民捐献爱国米 建成了大学本部的教学楼。 目前有5000多名教职工和12000多名学生 金正日就是这所大学毕业的。 朝鲜全国共有300多所大学, 别诧异,是的,是300多所大学 当时我们也质疑了,证实是这样。 适龄儿童没有失学或辍学的 否则,家长将受到惩罚,所以,朝鲜没有文盲 受教育程度很高,社会文明程度也很高。 我们希望参观金日成综合大学, 导游说,可以参观,但要事先申请才行, 现在的行程都安排满了。 导游还介绍了朝鲜的医疗,也是免费的 出生时,只有一张纸,随着年龄的增长,医疗记录跟随个人,一生都会积累厚厚的一摞 我们心里嘀咕医疗水平 有人问,什么病都能治吗?什么药都是免费吗? 答曰:一般的病包括癌症都可以治疗。 这也是朝鲜人民的幸福所在,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 导游的言语中透着骄傲和自豪。 (三)仇美和亲中 从踏上朝鲜土地的那一刻,就能深深体会到朝鲜的仇美情绪 我曾经讲过的《恐怖大王美国》的轶事(见本系列之新义州火车站),是开始。 在普贤寺听到了解说员对美国炸毁文物的控诉; 更不用说板门店了,军人讲解员对美国的仇恨溢于言表。 朝鲜的敌人的前两名是美国、李明博 在前往板门店的路上,导游给我们讲了朝鲜的苦难史, 这是几天中,她唯一的一次激动,强忍的眼泪还是掉了下来, 不仅有美国对朝鲜国土的摧残和对人民的戕害 也有被分裂的民族之痛。 在朝鲜导游的口中,没有韩国只有南朝鲜, 我们也尊重朝鲜人民的感情,也称南朝鲜 他们认为,南朝鲜是被美国占领的朝鲜土地, 金日成带领朝鲜人民抵抗日本、打击美国, 使国家和人民获得解放和独立, 而南朝鲜是投降美国的, 这是金日成的道德制高点。 朝鲜人对南朝鲜的民族感情很深, 可以饶有趣味地教我们两个地方在语言发音上的差别 我感觉就像当年,我们恨的是蒋介石 但对台湾人民的感情是真挚和深刻的。 他们认为朝鲜半岛的分裂就是因为美国的存在, 只要美国人离开南朝鲜,半岛就统一, 他们也认为,朝鲜的统一比中国的统一要容易的多, 因为朝鲜民族内部没有闹独立的,只是被占领被分裂。 朝鲜人对美国的敌意深入骨髓, 对美国的敌意远不是政府的事儿(其实政府想的到底是什么谁知道呢), 而是自上而下,全民仇恨。 08年我们也经历了民族主义运动, 反对法国,抵抗日本,沸沸扬扬, 但我们都知道,这多是民间的情绪,且不是长久的情绪, 政府层面或多或少有些表示,但是大局依旧。 我们也曾小心翼翼地问过核武器的事, 导游一句:这是美国逼的,为什么别人可以,我们不可以? 我们还能说什么呢? 谈及战争,导游说:我们不喜欢战争,但我们不怕战争,一定赢 我相信这是全国的共识,或者是统一的标准答案。 前面说到过金日成的主体思想,表达的是独立建国, 现任的金正日的思想是先军政治表达的是军事强国, 两者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 从朝鲜的民意来看,国际社会想让朝鲜弃核真的很难, 真不知这场角力的结果会是什么, 还有多大的讨价还价的空间。 说了美国再说中国, 我觉得朝鲜在国际上的朋友真的很少, 因此,中国这个用鲜血和生命缔造的友谊的国家 在朝鲜人心中,与其他国家还是有所不同的,至少情感上, 但实在说不上亲中, 亲中或许是国际社会要捆绑中朝的说法, 我觉得前段时间,我国外交部发言人的发言还是很准确的定位了中朝关系:正常的国家与国家的关系 这意味着不是同盟,只能说是友好的邻国关系。 因为,在朝鲜没有感觉到我们以为的盟国的表现, 比如,从导游的口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对中国物品的喜欢 但更能体会到一种历史上的怨, 以往依附大国,国君要受到册封,但没有得到相应的保护,日本入侵朝鲜,中国没有竭力保护朝鲜而使之沦为殖民地 虽然有志愿军的纪念塔和陵园,但是作用越来越淡化 我感觉朝鲜纪念或悼念志愿军的政治意义大于情感表达 中国承认了韩国,与之建交,这应该是对朝鲜最大的刺激 中国的市场经济偏离了社会主义(没有直接这样表达,但可以体会到) 朝鲜的改革好像在进行,比如新义州、开城都是开发区, 但是开放是绝无可能的。 所以,就朝鲜民众而言,在情感上没有亲中的根本理由, 当然由于朝鲜人民深谙每个朝鲜人都代表国家的道理, 也由于良好的教育和民族习俗, 对我们都彬彬有礼,也仅仅是彬彬有礼,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 也许以后更多的是国家利益的考量、平衡和交换, 不会再有毛周金那样的革命的友谊和国家关系了。 中国当然有中国的国家利益,但是我们是不是真的不需要朋友了, 我的直觉是好像我们国家的朋友比五六十年代的要少了, 我在设想,如果当年我们的国际环境是现在这样的, 有没有可能被抬进联合国? 当然,有人早说了,在政治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 咱不懂政治, 就此打住。 (四)两件小事 在火车上,我们会看到田地里有一群群的人在一起, 导游说,那是在分配工作,集体劳动,每人每天都要完成一定的任务 朝鲜实行的是集体农庄,由干部统一分配工作,劳动成果归集体所有 这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 我想这样的结果或许就是没有效益的成果,粮食问题的根源之一应该在这里, 想想我们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迸发的热情和能量吧。 另一件是在平壤市内,乘车经过一条街时, 看到有很多的人,似军人非军人在路边忙活, 请教导游,知道是在种树和扫地, 我觉得好像用不了那么多人,或者战线可以拉的长些, 不必要挤在一起做一件事, 况且那么干净的几乎没土的地干嘛还要扫呢? 看到这些,想到导游讲的一件大事, 就是平整土地,增加田地, 伟大英明的领袖,发现朝鲜的土地不够,可以通过平整土地找到更多的田地,解决粮食问题 于是全国人民相应号召,包括军人在内, 一起平整土地,居然找出来4500亩田地(我记忆中的数据) 可以种出粮食若干。 在这个过程,顺便还发现了居然有地主保留着以前的地契, 难道时刻准备变天吗?难道那些逃到美国的地主还要回来剥削农民吗? 是可忍,孰不可忍? 故,烧掉了所有的地契,同时也平掉了所有的田地分界线, 人民的生活更有保障了。 (五)结语 朝鲜之行到这里了, 突然有个疑问,我看到真实的朝鲜了吗?(昨天贺天伟老师评论说让外国人看的平壤,不是朝鲜的真实写照)我只能说: 写的这些当然是我亲身走过,亲眼见过,亲耳听到的, 都是真实存在的。 但又觉得,与真正的朝鲜人的生活好像是平行线, 我看到的是展示出来的朝鲜, 很熟悉又有点炫目。
个人分类: 行者足迹|3561 次阅读|2 个评论
朝鲜纪行(九)——杂想(1)
jlxt33 2009-9-1 21:20
原本计划写8篇的,但是好像还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 有些感觉好像还没表达清楚 故有此一篇杂想。 (一)朝鲜的衣食住行 在朝鲜通过眼睛看和导游介绍及与导游聊天,对朝鲜人民的衣食住行有以下观察: 1.衣 除了军人之类的制式服装外,一般百姓的衣着特征如下: 颜色:以黑白灰为主,男性间或有各类不是纯净的绿色;女性有些粉、蓝、黄等净色服装,极少大红大绿和五颜六色 款式:成年男性为长袖或短袖衬衣配长裤,几乎没有T恤和短裤的印象;成年女性为衬衣或小西装款配各式裙子,也有穿朝鲜服的,但不是很多。学生基本都是校服,男生衬衣配长裤,女生衬衣配裙子;有的女大学生的校服为民族服装。朝鲜服装的款式基本上跟随中国的潮流,在丹东工作的人员往往可以带回比较新潮又符合朝鲜习俗的服装。 众所周知,朝鲜经济困难, 但平壤街头的市民并不如外界传言的那样营养不良、衣衫褴褛。 朝鲜的衣着两个特点:(1)女性一年四季穿裙子,冬天会在大裙子里面穿棉毛袜或棉裤;(2)全国没有一件牛仔装。 导游说告诉我们原因: 伟大领袖金日成说:裤子是男人穿的。所以,女性坚决只穿裙子。 又因为只有男性穿长裤,所以朝鲜女性俗称男性为裤子, 未婚的男子尊称为新裤子,离过婚的戏称为旧裤子,再次离婚的贬为破裤子。 又因为牛仔裤是美帝国主义的,所以坚决不能穿, 我跟她说:牛仔裤真是劳动人民穿的,不是资产阶级的服装啊! 她说:那也不能穿。 曾经有位中国朋友送她一条牛仔裙,挺好看,穿了之后被同事说,就再也不穿了。 这句话,很值得品味哦。 最近看到一篇报道说, 韩联社记者看到朝鲜劳动党机关报《劳动新闻》在8月9号刊登了题为《穿着应方便且好看》的报道, 建议女性们穿端正的裤子,打破男人对裤子的垄断 但是紧身裤、喇叭裤、超短裤禁穿 看来裤子也分姓资姓社。 报道称:在先军时代生活文化日益美好的今天,我们朝鲜人民的着装款式正在日渐呈多样化。女性端正的裤子和男性的T恤也在丰富发展衣着文化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看来,男性也可以穿T恤了。 商家们应该从这条报道中看到了商机,赶紧抓紧时间设计和制作符合朝鲜要求的女裤和男T恤吧! 2.食 外国人对朝鲜的印象,应该是 吃不饱 我们最关心的也是这个,跟导游稍熟悉之后,就谈到这个问题 估计导游也知道我们想知道,给予了尽可能详尽的解答,要点: 平均每个成年人每天供应700g大米,军人和重体力者会多些 犯罪的和哪类人(我忘记了)会少些 这些粮食基本都够吃了。 我想也是,每天700g,相当于每个月42斤大米, 我记得,当年我父母的供应是29或38斤粮食,小孩的更少些 其中一半是粗粮,即玉米面、高粱面、小米、豆类、荞面等杂粮等,现在所谓的健康食品 另一半是细粮,即白面和大米,其中2斤大米,2斤精粉(也叫富强粉)就是现在的普通的小麦面粉,其余的是当时的普通面粉(也叫75粉,意思好像是由小麦磨成面粉的产率是75%),面比较黑和粗,基本接近现在的全麦粉。 这些粮食也基本能吃饱,没有挨饿的印象,也许是父母尽量让我们吃饱,自己也许没那么饱,当时没有体会到父母的苦心 后来上大学,13斤米票,13斤面票, 一般女生都能节约一些下来,支援男生,特别是支援南方的男生的米票 不过当时的副食比较多,主食吃不了多少, 大学没毕业时,就可以用粮票换书包了, 当时好像不太理解其中的含义 。 说远了,拉回到朝鲜,想到这里, 就问了导游,朝鲜的副食是不是供应, 她说不限制,但是朝鲜人不爱吃肉,若想吃,都可以买 这话,好像我们基本不太相信 副食的生产应该与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有一定的联系。 我记得,小时候每月每人供应2斤肉、3两油, 买肉时都想买肥肉,可以炼点猪油出来, 在妈妈的操持下,好像分配的挺好,没太觉得嘴亏 也许亏了父母的嘴, 现在我有时在想,我们一家的身体指标都合格,没有现在流行的几高,可能跟当年的饮食有关,并且一致保持到现在。 又溜达远了,赶紧回来, 好,朝鲜人还是比较喜欢中国食品的,比如方便面、火腿肠、饮料等 现在市场上的东西还是比较丰富的,有钱基本可以买到, 这个我们没有经过考证。 3.住 朝鲜的住,都是国家分配的, 城市居民一般是100平方米左右的公寓, 有特殊贡献的可以奖励较大的房屋, 教授都是160平方米左右 农村基本是每户一套那种特色民居,约100平方米。 我们在路边等车时,看到了旁边的住宅, 不花哨,很干净整洁, 我看到的是,整座楼的阳台上没有晾衣服或杂物,有些小的绿色植物 特别问了导游,衣服晾在哪里, 她说统一的晾衣绳在阳台的下面,这样整个城市就比较整齐 感觉很好,记得看过一篇报道, 说是德国还是哪里,规定面向街道的阳台上不能晾晒衣服(地点记得不一定准,但这事是真有) 从这点看来,保持城市的整洁,不是发达与否的问题,是人的素质问题。 4.行 朝鲜海陆空都有交通网, 公路铁路都有,但这并不意味着交通的发达 平壤机场是国际机场,据说目的地只有两个:北京、莫斯科 高速公路也有,但是比较旧,路面明显经过多次修补 城市的道路基本都很宽阔干净,路面质量就很一般。 火车在前面说过了,这里说说市内交通 主要是地铁,上下班时,还是很拥挤的 另外还有公交汽车和有轨电车,还真没怎么看到, 记忆中在路边等车或参观时,看到几辆 说实在的,车还是比较旧的 最有意思的是,这里的车比较杂,什么样的都有 朝鲜车行方向,跟我们一样,靠右行驶, 但是我看见一辆左舵(像香港那样靠左行驶时使用的车)公交,乘客跑到马路中间上车。 小轿车真的不多,有人叫万国汽车展, 我也不大会认汽车品牌,他们说这里的车型能跨越半个世纪 据说基本上是各种品牌的二手车,以德国车和日本车数量最多 我问导游,这里有没有私家车 她犹豫了一下说,基本没有,个别的是国外的亲戚从国外买来的,但是汽油比较麻烦 像教授(我不知是不是全部)或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员(比如奥运冠军、著名艺术家等)国家会奖励汽车,汽油由国家供应 我想起珠海也曾重奖科技人员,当时的贡献忘了,但是记得奖励了房子和车子。 好像在哪里还看见一辆出租车, 据导游说,挺贵的,机场到市区,大概得250元人民币,大约15公里。 平壤的汽车真的少,路上基本没什么车, 我想除了钱和政策外,估计最重要的因素应该是能源。 回来后有人问,朝鲜的汽车上有没有雨刷 我问为什么没雨刷?答曰:橡胶是战略物资,朝鲜禁运,故要保证雨刷与汽车同寿命就不能总晒太阳,一般都拿下来,反正朝鲜不怎么下雨 我仔细想想好像没太注意这事 不过去板门店那天,下雨,车上应该是有雨刷的,但是不是临时装上去的亦未可知。 说到这里,发现了任甫老师的一篇文章,链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49135 其中的图片可以说明些人和物。 5.说一个趣事 导游讲了朝鲜的结婚情况 一个细节是,女方要准备很多嫁妆, 其中要给男方的家人,包括父母、兄弟姐妹等做新衣服 这倒是与韩剧中的做法是一样的 有些人实行传统婚礼,也有的是现代婚礼 当时我一直想问的是 有没有布票,就是做衣服的布料是否供应 后来还是忍住了, 我觉得导游会告诉,不限制 这点我好像可以自己说服自己 比如,现在的服装基本上可以不用棉花,不占用耕地,容易解决 从中国可以有很多材料过去,只要有钱就应该可以购买到。
个人分类: 行者足迹|3666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19: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