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城乡差距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缩小城乡差距,教育不可卸责
热度 9 xiaoshidaguan 2016-2-25 09:33
  在普天同庆的春节期间,“发现引力波”“旺角暴乱”和“高雄地震”等事件牵动人心,而据人民网舆情观测室数据显示, “上海女孩江西逃年夜饭”是最戳中人们情感神经,引爆舆论的话题。 该女孩到男朋友江西老家过年,看到一顿饭就后悔了,决定跟男朋友分手并立即回了上海。   虽然这则新闻最终被证伪,但网友的围观让事件持续发酵。不少人将这归结为又一起“孔雀女”和“凤凰男”的趣闻,也有很多评论指责小姑娘“没有教养”、“城市病”和“歧视农民”。 当然也有一些深层次的审视,比如城乡差距、地域文化、阶层固化与社会流动以及婚姻中物质与精神上的门当户对等。   在一个价值观多元的时代,对于公众就这件事的不同态度,用一把尺子来衡量对错显然不合适,并且, 舆论的洪流不应冲刷个体的婚恋自由,与其口诛笔伐中的女孩,不如深入探讨城乡差距,尤其是城乡之间割裂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这是当下一道绕不过去,值得认真求解的难题,对于教育领域来说,也是一剂清醒药。   从报道中可知,上海女孩之所以有此举动,是因为她所感受到的农村与所在城市及社区差异巨大,颠簸的道路、黑乎乎的饭菜,较差的住宿和生活条件等,“比想象中的差一百倍,接受不了”,尽管这可能是男朋友父母认为的最好的招待。而 这只是城市与农村存在极大差异的一个缩影,要知道城市文明与农耕文明之间由于地理环境、经济收入、政治权力和社会结构等的迥异带来的生活方式与文化传统的割裂,是历史积淀的结果。不过,家庭和学校作为对青少年社会化和“文化再生产”负责的教育主体,应该在缩小城乡差距上有所作为。   按照著名的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布尔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 教育不仅具有促进社会流动的职能,还有再生产原有社会秩序的功能。 好的教育应该在再生产社会秩序的基础上促进阶层的合理流动.    可城乡二元格局下的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在当下承担了更多的再生产原有社会秩序的功能, 这既表现在学校课程内容和学业评价的城市价值取向,导致城市学生比农村学生有更大的学业优势,也表现在家庭教育言传身教中,城市人对自身文化的傲慢和农村人对自身身份的自卑感,造成城乡文化之间的对立与隔膜。而文化障碍和经济障碍的双重作用,已成为生产与再生产社会阶层以及社会不平等的主要因素。基于此, “寒门难出贵子”的魔咒见证着教育在促进社会阶层流动上的无力感。   好在,城乡之间的差距,虽然是绝对的,但可以相对缩小。“三农”问题是国家发展过程中不可被忽视的场域,乡村文化也不失存在的价值。 著名作家冯骥才曾指出“城市文明比农耕文明进步是错觉”,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城乡文化之间的调和性将更加明显,两者相互借鉴的空间也会越来越大。教育,不能为已有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和秩序推波助澜,而要扛起责任,发挥职能,积极传递城乡文明的精华,并促进城乡文明之间相互融合与促进。   具体来说,既要实现全民教育,确保所有适龄儿童都能上学,尤其是农村学生,提升他们基本的文化素养;又 要实现公平受教育,缩小城乡学校在教育资源投入上的差距,在教材、课程设置、教育教学理念与方法等方面,也要体现城乡平等价值取向,并通过城乡发展史、城乡优秀文化教育等主题活动促进城乡学生对彼此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和认同。 而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则可以通过旅行、亲友咨询和返乡、乡村体验等方式促进孩子了解城市和农村的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   来源:《东方教育时报》;文/肖纲领 详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db2f7cc0102w8ab.html
个人分类: 教育视界|4194 次阅读|18 个评论
儿子,只是一个念想
热度 17 cgh 2016-2-18 12:26
儿子,只是一个念想 从江西农村男孩招待上海姑娘的一顿黑暗的晚餐,到江西农村贫穷落后,再到江西落后农村的重男轻女等结论。众多关于回乡见闻 引起来自农村出来的无数知识分子的共鸣。很多博文最后表明,农村许多问题的根源应该是农村缺乏积极的人生价值追求,比如农村最常见的东家长西家短、要生儿子、欺负邻居、数落无儿户、为娶儿媳操心等所有的现象,背后都是农民在缺失自身人生价值追求产生的攀比、炫耀、凌弱等扭曲的人生价值观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城市相对农村来说,文化教育程度高,价值观相对健康,少了农村那些简单粗暴的比较,但是对于城市富二代等,也照样有这样的价值观扭曲问题。所以,这是整个中国社会的精神价值问题,要生儿子只是一个表象。 说到生儿子,传统的认识是,农村的养老保障只能靠儿子,父母到女儿家养老都是观念里难以接受的。之所以成为难以接受的观念,在于非常简单的对比。儿子多的人户,在农村很容易形成势力,通过联姻,他们可以很容易在基层选举中获得行政权。所谓的传统,也其实就是现实利益之争。没有儿子的,势力弱,自然被有势力的人排挤,宅基地被人惦记,田地分配往往吃亏。这种势力的强弱不仅仅局限于无儿子,几代单传照样被人欺负。而那些娶了没有兄弟的女人的人,只要有家族势力,照样可以让老丈人风光。 如今农村的精神生活是贫乏,随之而来的简单粗暴的攀比。比儿子只是一个方面。而更多的是比房子。计划生育基本限制现在农村一般都实际上是生两个。即便是有两个儿子,一家人有一栋三层的房子就足够了。可是,很多农村的现状是,年轻人都去城里买房,还在村里盖四层楼房,如果能要来地皮,基本要倾尽所能盖房。似乎往下几辈的人都要先准备好。然而,这些房子并不是为了住。很多人去城里买房是看到村里哪个哪个同龄人在城里买了房。很多人在村里盖房,是为了比另外一家盖得更高更大。以彰显自己家族的威望。而所谓的娶儿媳的嫁妆问题,很多也都是攀比的结果,收少了那就可能被别人指责自家闺女有问题嫁不出去,或者闺女嫁的女婿能力不行。农村的精神生活贫乏的另一个恶劣后果是赌博。这些年,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似乎赌博的少了。在我们那里,因为赌博进牢房的大有人在。 以此相对的是,农村确实还存在一些贫穷的老实人。他们不是去攀比,而是勤勤恳恳靠自己的双手抚养自己的子女,让他们有机会离开农村。可能,从农村出来的人,或多或少都有在农村被欺压激发的信念,这个信念支撑着这些年轻人努力学习,靠跳龙门离开让他们失望的农村。这种被迫的努力,也许算一种不健康的人生价值观,但是让人在获得知识中有机会完善当年扭曲的价值观。 能不能接受没有儿子传宗接代、能不能接受无儿养老,其实在城市已经不是问题。在城市,单身一辈子都已经成为一种人生选择。因为,人们的人生价值观已经不在于追求比别人过得怎么样,也不在于后代过得怎么样,重要的是自己过得怎么样。这种价值观的变化,和城市或者农村没有任何关系。因为,在城市,照样有暴发户,他们的财富让他们在精神上必须有儿女来继承。这就是为什么张艺谋愿意交罚款。 一个人,一辈子,总要一点念想,关键是这个念想是不是积极的。没儿子的,总要想办法生一个,有儿子的想儿女双全,儿女双全的要谋权谋势。有些人要制造点存在感,建房子扎眼,露富显身份。于是,不自觉又要说到信仰问题。西方国家的慈善、教徒的大方纳捐,都是一种念想吧。如果还在以科学研究的名义谋生存,也就没有那么多念想。有没有儿子比有没有房子和吃穿要次要得多。这种念想不是城乡差别的问题 ,也不是贫富差别的问题 ,是社会的大问题。
个人分类: 杂谈|8063 次阅读|30 个评论
东三省是我国城乡差距最小的地方
jiangming800403 2015-11-2 12:18
东北近几年增长比较乏力,但工业化、城市化的底子厚实,除了三大直辖市以外,辽宁人均GDP在所有省区中居于前列,甚至超过山东;吉林大于与湖北相仿,也居于中西部地区的前列;黑龙江农业比重大,人均GDP不高,居民人均收入较低,但黑龙江非农户口居民中有大量的森工和农垦职工,他们更类似于农民。东三省农民人均收入位于所有省区中的第一方阵,也是全国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地方。 东北的农民实际上是一个月过年,两个月农忙,九个月农闲。
个人分类: 农业、食品与农村发展|2315 次阅读|0 个评论
特别的生日礼物
热度 4 zyzhai 2013-2-17 21:33
特别的生日礼物 翟自洋 西湖边的宝石山下,有一座安静的两层小楼,左右两侧各有一处伸展开来,如同张开的双臂。这便是杭州少年儿童图书馆。 一楼左侧的低幼区,墙壁、台柱、桌椅等,漆成黄色、绿色、紫色、大红、粉红……,明亮可爱。书架、小桌子、小椅子做出各种可爱的造型,虽然形状各异,边角处一律做成圆角。孩子们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在各处翻阅童书,不很安静,也不吵闹。嘟嘟一进去,这里翻翻,那里看看——这么多好看的绘本啊! 一个证最多可借10本书,妈妈一口气借了7本。大厅有多台自助借书机。把书摊开放在台面上,刷卡,机器可以自动识别书的数量,确认之后,打印凭条,数十秒即完成借书手续。 小时候,除了教材,似乎无书可读,写作文只好无话找话。其中的痛苦,现在偶尔还会进入噩梦。高中毕业时,提到我的作文,语文老师似有解脱之感——终于不用再受罪了!几分调侃,几分当真。如今,农村的孩子情况如何呢?读初中的外甥女说,学校的图书馆今年没有了。农村的房子越来越新,越来越大,可是整个行政乡,却容不下一个小小的图书馆了。 常常接到各种早教机构的电话,邀请家长带孩子免费体验。真要报名参加,费用着实不菲,且耗费大人精力。其效果如何,我颇有疑虑。所以,再接到这样的电话,或拒绝,或推脱。相比之下,我喜欢这少儿图书馆的气氛:温馨,从容。 一岁多,嘟嘟就养成了睡前听妈妈 读唐诗、 讲故事的习惯。渐渐地, 背了不少长长短短的诗词, 可以一个人安静地读绘本。跟着爸爸妈妈买葡萄时,会脱口而出“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笆马上催……”;冷不丁,嘴里蹦出“一马当先马到成功千军万马万马奔腾”;或者,“小猫拉着小提琴,母牛跳过月亮了。小狗看了哈哈笑,碟子跟着勺子跑”。妈妈网购的绘本,在书橱的一角放得满满当当。有那么两次,妈妈将嘟嘟看过的绘本送给同龄小朋友,被嘟嘟看见,当场嚎啕大哭,抱着书,死活不放手。 这个图书证,是爸爸妈妈送给嘟嘟的生日礼物。希望更多的孩子,无论身处城市、乡村,都能得到这样的礼物。
3953 次阅读|10 个评论
城乡一大差距已显著缩小
热度 3 陈龙珠 2012-11-21 08:24
陈龙珠sh :自由的人口流动,为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并由此产生了可观的剩余价值。但不可否认,城乡文明程度的差距同时由此也被显著地缩小了。 http://t.cn/zjLrpIO 祝贺杭州地铁1号线试运行!
个人分类: 陈词滥调|2902 次阅读|4 个评论
农村大学生的爱情为何这么沉重
热度 5 jxzhanghu 2012-11-11 17:32
前言:今天是光棍节,这几天恰好看到了一篇报道 《调查称四成农村大学生自认“屌丝”没资格恋爱》,很有感触,同时也觉得很无奈,因为这的确是一个事实。我也出身于农村,现在在奋斗博士,依然单身,有时候想到这些事也不免惆怅。到底是什么造成的这种现状,其实心里很清楚,没钱,没资本,这种社会现状只会让农村大学生的自卑感越来越重,最后的后果难以想象。恰好好友写了篇时评发表在观点中国《农村大学生的爱情为何这么沉重》 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41_58841.html ,写出了农村大学生恋爱的部分现状,觉得非常有道理,贴在这里, 供大家阅读,声明这些文字仅为一家之言。 “11.11 光棍节 ”前夕,记者走访了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随机调查了341位大学生的恋爱状况发现:四成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在恋爱问题上缺乏主动,直呼“不配谈爱”。(11月10日 《武汉晨报》) 罗素说: 对 爱情 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支配我一生的单纯而强烈的三种感情。可是 农村大学生 对爱情的渴望却沉重了许多,竟然有多达四成的大学生认为自己不配谈恋爱。 农村大学生肩负的家庭期望更大一些,在农村考上大学都有跳龙门的意思,或多或少认为自己跳出了农村,为自己赢得了一个好的未来。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谈恋爱的问题上,农村大学生遭遇到现实的无奈。 虽然大学的爱情比较单纯,每个人都可以争取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但有些农村学生却有些束手无策。调查显示,在“你为什么没有谈恋爱”一项问题上,农村大学生均选择了“经济上没独立”、“觉得自己没能力给对方幸福”、“不配谈恋爱”。 看来,经济原因是农村大学生不敢谈恋爱的重要原因,所说的经济原因既有不想给家庭增加困难,更多的是对未来生活压力的担忧和害怕,至少他们认为物质基础在以后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暂时无法提供的情况下对爱情产生了犹豫。同时,在谈恋爱的问题上,农村大学生与城里孩子相比较,缺乏自信一些。调查结果还显示:约38.5%的农村大学生在恋爱上不自信。不可否认,与城里学生自信开朗相比,一些农村学生因为各种原因,要自卑一些,农村大学生认为没有资格谈恋爱,就是自卑最直接的体现,这种自卑感既来源于自身,也与社会有莫大的关系。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大学生对爱情的向往,农村学生要想成长成才,必须要迈过谈恋爱的门槛,面对人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和重要的选择之一,要鼓起勇气和信心,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何况,连自己的幸福都不敢争取,又何谈报效社会呢? 四成农村大学生认为自己是屌丝,不配谈恋爱,给学校和社会敲响了警钟。表面上看是自信心的问题,深层次的原因却是城乡差距拉大、社会贫富不均在学生身上的反映,正是由于农村和城市的鸿沟,带来了学生在物质和心理上的差距。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大学生不敢谈恋爱的问题,除了要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外,更重要的是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村和城市的孩子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在没有农村和城市的差距后,农村大学生追求幸福才不是梦。 作者:郑伟
个人分类: 观点|4089 次阅读|6 个评论
崔永元跟我有共识
wliming 2010-3-4 19:20
3月3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会前,凤凰网与人民政协报对话全国政协委员崔永元,在被问及怎么看城乡收入差距时,崔永元说,我厌恶所有的不公平。 主持人:您怎么看城乡收入差距的问题? 崔永元:我厌恶所有的不公平。因为我记得从我记事开始,就在说消除三大矛盾,城乡矛盾,到现在我都快进敬老院了,还在说这个事。而且我记得我在做一些采访的时候,他们告诉我,说我们今年农民的收入有很大的提高,他们现在每年有一万两千元家庭收入,我听得挺心酸的。可能从农民的平均收入来看,一万两千元不算低,但是我觉得太低了,凭什么农民一家子干一年一万两千元就算挺高,而我们在城市里工作,一个月挣一万两千元都不算高的? 我觉得如果城乡差距过大是一个矛盾的话,政府其实应该有相应的政策,哪怕这个政策会让GDP增长没有这么快,让城市里的高楼建的没有这么快,立交桥没有这么多,它都是值得的。教育公平也同样,教育公平是起点公平,就像刘翔跟人跑步一样,如果他的起跑比人提前五米,跑再快也没有用。 主持人:这一次两会,您最期待什么问题? 崔永元:我看委员们提案关心的这些问题,除了我不懂的、非常专业的,我觉得我都是特别期待的。我真的希望每年两会委员们提出的这些提案,提出的这些问题,到下一次开会的时候,我们能听到利好的消息,解决了多少,正在解决多少,正在下力气解决多少,是这样,不是说普遍得到了重视。 (注:此稿专供凤凰网与人民政协报使用。) ----------------------------------------------- 在我看来,中国的城乡差距是制度造成的,是户籍这种没有人性的制度对农民的禁锢造成了农民的贫穷。
个人分类: 社会|1271 次阅读|3 个评论
城乡差距为什么越拉越大?
蒋高明 2009-8-28 00:08
李宗奉 蒋高明   本文2009年8月28日以《缩小城乡差别三策》为题发表于《科学时报》,有改动 上世纪中叶,我国社会存在着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简称三大差别)。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主席为首的中央人民政府,为缩小三大差别做了不懈的努力。到七十年代末,工农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别,在农村合作医疗,农民文化夜校,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等一系列活动促进下得以逐步缩小,农民与工人的收入差别也基本控制在两位数以下。遗憾的是,由于城乡不平衡发展,三大差别重又抬头,其中城乡差别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1978年,我国城乡人口分别是1.7亿和7.9亿,城乡人均年收入分别是343.4元和133.6元,城乡人均收入差距是209.8元;1995年,城乡人口数量同步增长,分别是3.7亿和8.5亿,城乡人均年收入分别是4283.0元和1577.7元,城乡人均收入差距是2705.3元;2007年,城市人口达到6亿,而农村人口减少到7亿,但城乡人均年收入分别为13785.8元和4140.4元,相差9645.4元。30年间,城乡人均收入差距拉大了46倍!      为什么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城乡差距不但没缩短,反而越拉越大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弄清楚中国农民问题的实质。      中国农民是基于1958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理》及其后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而形成的身份等级概念。城乡两大系统之间的公民在享受公共利益上的巨大差异,导致城乡发展失衡。作为既得利益者的城市,在国家事务管理中的具有强势话语权,而农民作为弱势群体,只有迁徙到城市,成为市民,才能够享受到优厚的公共权利。人往高处走,这一生态学上趋利避害的生物学本能,变成农民脱离农苦进入城市的强大动力。然而,那些把守高处的人设置的准入条件高,低处的人为满足那些条件的所付出的代价昂贵,最终导致大量财富由低处往高处逆向流动。      目前,一对农村夫妇平均1.5个孩子,而城市是1个。以此推算,城市人口应该出现负增长,但从1978年到2007年的30年间,实际数字却是城市人口大幅度增加,农村人口反而减少。其原因在于至少4亿农民转为城市户口。无疑,是这4亿多农民进城给中国的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巨大商机。      让我们以城市房地产的发展趋势来说明这个问题。1990年房地产开发竣工面积3527万平方米,2000年为20603万平方米,2007年达到了47767万平方米,较1990年提高了12.5倍。新开发的房地产,除一少部分满足原有市民住房外,绝大部分提供给新增加居民的,即卖给了迁徙到城市的农民(或其后代)。以2006年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7.1 平方米,平均以3000元/ 平方米计算,4亿多进城农民进城的成果是,32.5万亿元财富由农村流向城市。      由此可见,城乡差别问题的实质是由于存在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以及连带的城市户籍福利诱惑,加上几十年的工农商品剪刀差造成的。工业的生产效率,由于不考虑环境污染,可提高10倍甚至100倍;但农业的生产效率,30多年来是变化不大的。当城市居民工资在大幅上涨的时候,农业收入基本不变,但支出却随着物价的上涨而增加,农民相对收入是下降的。发达国家农民享受有很高的农业补贴,中国农民没有,只有进城出卖力气赚一点钱。      在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中央政府既已确立了关注民生、关注三农的4万亿投资计划,就应该从根本上缩小城乡差别。为此,我们建议:      第一,农民职业化,消除城乡系统隔离。缩小城乡差别,最根本的措施就是让现有身份概念上的农民群体消失,农民不再是一种户籍等级身份。将农民职业化,重新明确农民概念。只有那些正在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才是农民,而居住在农村的儿童、老人以及不再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应该从农民这一户籍身份中解脱出来,使他们不再依靠土地供养,而享受公民所应享有的社会保障服务。      第二,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产业的市场地位。提升农业产业化竞争力,不仅能够解决农民就业问题,也便于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增强农业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还可提高农业的市场地位,强化农民在市场流通中的话语权。      第三,农村社区化,实现城乡一体化。新的农村社区,仅仅是地域特征上的称谓。农民是一类职业,不再是户籍身份象征;农村也不再是传统的农民聚居地,而是和其他城市社区一样的居民社区。农村社区应当享受和城市社区一样的教育、医疗、文化、卫生、体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公共福利,达到城乡基本一致的发展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 的理想社会发展目标。      缩小城乡差距,达到共同富裕,这是国家改革的目标。农村不该被社会所遗忘。那些认为农村问题应当由农民自己解决的观点,是不符合历史事实,也不符合客观规律的。扩大内需,最大的潜力在农村,最广阔的市场也在农村。我们强烈呼吁,国家各级财政的投资,应按国民人口的比例投入农村,让农民真正享受到国民待遇。       (李宗奉为泰安市泰山科学院副研究员、山东农业大学博士生)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4729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09: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