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徐霞客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为探奇为求知的远游
热度 5 wozaikx 2016-5-20 08:18
四百零三年前的 5 月 19 日 ,也就是明朝万历四十一年公元 1613 年 5 月 19 日,一位面庞略显黝黑的青年的表情看上去有些兴奋,他戴着六年前母亲亲手为他制作的远游冠、身着游子的行衣,目光投向远方 …… 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远游了,刚刚从江阴老家辞别母亲,不知是有意还是偶然他选择了一处志书中并不特别的地方——浙江宁海县城——再一次出发了,目的地是浙东名山天台山。 也许因为这天的天气与心情都格外的宜人,他写下了这样几行文字: “癸丑之三月晦,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 正是这寥寥数语,成为一部伟大 游记的开篇, 这就是历时三十余年、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后写下的 60 余万字、被后人称之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的《徐霞客游记》。 这位手执木杖脚踏芒鞋、穷其大半生时间“在路上”的远游者就是徐霞客( 1587-1641 ),本名徐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我国历史上的著名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和探险家。 徐霞客出生于一个书香望族,祖上连续四代皆有文集传世。少年时代,他对科举考试的经书逐渐失去兴趣,而对舆地志、山海图经等书籍情有独钟。在一次科举考试落榜后,他选择了放弃对功名的追逐,但并未停止对“无用”学问的钻研,特别是徐氏先人几代人积藏的万卷图书为他的广泛阅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这种对书籍的嗜好也成为他的终身兴趣。其族兄曾言 : “霞客性酷好奇书,客中见未见书,即囊无遗钱,亦解衣市之,自背负而归,今充栋盈箱,几比四库,半得之游地者。”他在广泛阅读中,发现有许多图经志籍语焉不详或陈陈相因,于是便“蓄五岳之志”,决心走出书斋到九州内外一探究竟。徐母对他的选择也一直很支持,成为他 的重要精神力量。 徐霞客的旅行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以崇祯九年为界, 1607-1635 为第一阶段,每次的时间都不长,十天半月,多在春秋出行,主要是因为家中有老母需要侍奉,每次回来他还把讲旅途见闻绘声绘色的讲给母亲听,徐母不仅听得津津有味,还要求“第游名胜归,袖图一一示我”。第二阶段时间不长,从 1636 到 1640 ,但却是徐霞客一生最长的远游,被称为西南“万里遐征”,而 《徐霞客游记》 主要是他生命最后这一阶段的四年间地理探险考察日记的汇编。 在 《徐霞客游记》中他对自然地理现象不单单停留在表面化的景物描述,而是对其背后的成因做出了理性的探索和分析, 带有明显地理科学研究的特征。比如,他不迷信《禹贡》、《山海经》等经书,在云南实地考察后在《溯江纪源》中提出:“故推江源者,必当以金沙为首”即金沙江才是长江源头,而非千百年来公认的岷江,这是需要胆识和勇气的。再比如黄山天都峰与莲花峰的高低判断、“汉阳为庐山最高顶”的结论,都有他独到的见解。而且《徐霞客游记》中涉及地貌、水文、洞穴诸多地理方面的探索,在已有书籍的基础上,他创造性的使用了上百个专有名词。特别是他的洞穴研究,据专家统计,共记载洞穴 357 个,不仅数量庞大,内容也更加详实。关键许多都是第一手的考察笔记。涉及洞穴考古、标本采集等,对于岩溶区域和现象的观察和成因解释在世界范围内来看也是领先的,比俄国的罗蒙索诺夫的关于钟乳石的论述早了约 130 余年。 徐霞客可以称得上世界最早的岩溶学家和洞穴家。 重新翻开 《徐霞客游记》,我们如同进入一座自然科考与人文历史的宝库,决不止于古代文人所追求的“卧游胜具”。他不仅记述了许多人文地理见闻、动植物观察,还有沿途途中的风景名胜、风俗掌故等。 在漫长的旅途当中,徐霞客以顽强的意志去克服旅途中的种种困难,并坚持记录。如他的知音钱谦益所追忆:“ 其行也,不治装,不裹粮;能忍饥数日,能遇食即饱,能徒步走数百里,……就破壁枯树,燃松拾穗,走笔为记,如甲乙之簿,如丹青之画,虽才笔之士,无以加也。”不仅如此, 《徐霞客游记》的文学性与故事性也很突出,如探险麻叶洞、湘江遇盗、与静闻永诀、游滇日记等名篇或惊心动魄或感人肺腑或意境深远而长久流传。 梁启超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对徐霞客这种科学的考察方法和精神推崇备至,他认为《徐霞客游记》是“中国实际调查的地理书”中的第一部,“是以科学精神研治地理,一切皆以实测为基础,如霞客者真独有千古矣。”而胡适不仅建议、关心丁文江整理《徐霞客游记》的工作,在《丁在君与徐霞客》一文中赞扬道:“徐霞客在三百年前,为探奇而远游,为求知而远游,其精神确是中国近世史上最难得、最可佩的。” 掩卷后陷入沉思,又不禁想到,5月17日现在成了“吃货节”,5月18日成了“我要发”,5月20日成了“爱的表白日” …… 但请别跳过5月19日,它现在已经因为徐霞客日记的开篇而成为了“中国旅游日”,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追随的伟大远游的开始。
5670 次阅读|10 个评论
徐霞客与喷泉
热度 1 nyj 2014-8-5 16:09
公元 1639 年 1 月 25 日,农历腊月二十二日,一路风尘仆仆的徐霞客终于到达了他西行重要目的地之一的鸡足山,准备安葬从南宁崇善寺带来的静闻大师的骨灰。此后他在鸡足山遍访寺院道观的高僧,探寻鸡足山的美景,至正月二十二日受丽江木公邀请下山,正好在山上待了一个月。期间,公元 1639 年 2 月 6 日,农历正月初四这一天早上,徐霞客在悉檀寺吃过早饭后,向西游览了大瀑布,然后进入大觉寺拜访遍周大师,对在此处见到的一处喷泉作了详细记录。他在日记中写到: 师留餐于东轩。轩中水由亭沼中射空而上,沼不大,中置一石盆,盆中植一锡管,水自管倒腾空中,其高将三丈,玉痕一缕,自下上喷,随风飞洒,散作空花。前观之甚奇,即疑虽管植沼中,必与沼水无涉,况既能倒射三丈,何以不出三丈外?此必别有一水,其高与此并,彼之下,从此坠,故此上,从此止,其伏机当在沼底,非沼之所能为也。至此问之,果轩左有崖高三丈余,水从崖坠,以锡管承之,承处高三丈,故倒射而出亦如之,管从地中伏行数十丈,始向沼心竖起,其管气一丝不旁泄,故激发如此耳。雁宕小龙湫下,昔有双剑泉,其高三尺,但彼则自然石窍,后为人斫窍而水不涌起。是气泄之验也。余昔候黄石斋于秣陵,见洪武门一肆盒中,亦有水上射,中有一圆物如丸,跳伏其上,其高止三尺,以物色黄君急,不及细勘,当亦此类也。 喷泉是由承压水通过孔、隙喷出而形成的,分为天然喷泉和人工喷泉。从徐霞客的记述中我们可以看到近四百年前的人工喷泉是什么样子。其实,人工喷泉很早就有了,公元前6世纪在巴比伦空中花园中已建有喷泉,古希腊、罗马及伊斯兰国家也早就有了。我国古书中记载汉代上林苑、唐代华清宫御汤池中都有人工喷泉,建于南宋淳佑年间(1241-1252)杭州黄龙洞的黄龙吐水还保存至今,所以明朝末期的喷泉倒也不足为奇。 我们佩服的是徐霞客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从他的记述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详细的描述,也看到他的推测得到了验证。但是,以今天的科学知识来看,他的分析有一部分还是存在问题的,即所谓不能“气泄”。 像这样利用自然水位差制造的人工喷泉,可以利用虹吸原理和连通器原理。对于利用虹吸原理制造的人工喷泉,徐霞客的分析是对的,即“其管气一丝不旁泄”才行,否则就产生不了负压,形不成虹吸。而我们从其记述中可以很明白地看到那个人造喷泉不是利用虹吸原理,而是利用了连通器原理,那么“气泄”也无妨,根据伯努利原理,当管中水流速较小,管内压强大于大气压强时,结果可能是跑些水、降低一点儿水的出口速度;当管中水流速较大,管内压强小于大气压强时,结果可能是将空气吸进去,连同水一起喷出,形成珍珠般的气泡或产生雾化现象。 关于喷泉的喷射高度,因为水喷出后是上抛运动,所以喷射高度与水的出口速度有关,速度愈大,喷射愈高。而水的出口速度除了与水位高度差即压强差有关外,还与管道横截面积、出口横截面积有关。压强差愈大,出口速度愈大;管道横截面积愈大、出口横截面积愈小,出口速度愈大。我们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经验,但在古代却很少能够有机会体验到。由此可见,徐霞客关于喷泉喷射高度与入口高度的推理是假定出口横截面积与管道横截面积一致的前提下得出的,若是将出口缩小的话,喷射高度就增加了。实际上,现代的人工喷泉就是这么干的。 关于雁荡山小龙湫下的天然喷泉,应该也不是“气泄”导致“水不涌起”,而应该是“后为人斫窍”,造成出口横截面积扩大,降低了水的出口速度,从而失去了“双剑”奇观。由此我忽然想到了趵突泉,据说过去出水量大时能喷到近一米高,这应该也是一处天然喷泉啊。试想,如果人为将泉眼垒高变细,会不会造成泉水高高喷起呢? 趵突泉(本图片来自网络) 趵突泉(本图片来自网络) 雁荡山小龙湫 潍坊人民公园的喷泉 潍坊人民公园的喷泉 潍坊大润发门前的喷泉 潍坊人民广场的喷泉 潍坊人民广场的喷泉
个人分类: 心游书海|3884 次阅读|2 个评论
徐霞客的“隐身份”
热度 3 bigdataage 2014-3-30 11:23
徐霞客的“隐身份” 同人于野 一个人的成熟过程就是他 心目中美好形象的破灭过程 ,对我来说这个过程主要出现在中学毕业到大学期间。在此过程中我发现原来那些农民起义英雄都曾经滥杀无辜,原来写那些清爽文字的宋代词人都喝花酒, 苏东坡甚至用深爱自己的女人跟朋友换了一匹马。 数年以前完成了这个思想成熟过程之后我变成了一个宽容的人。当我听说杨振宁翁帆老少恋我没有任何愤怒,甚至当我听说国家领导人子女贪污的传闻我都觉得这无所谓,我跟人说你看人得看大局,评价政治家要看他的政策而不是他的儿子。所以说我的确是个成熟的人。 然而就好像传说中每个人都有个第二青春期一样,最近读书读到徐霞客的时候真实历史再一次激起了我的愤怒!这段文字见于吴思《血筹定律》书中《县官的隐身份》一章。顺便说一下,吴思在 《潜规则》和《血筹定律》 之后已经四五年没出新书了。这两本书 最初都在网上看了个大概,没有看全。我手里买的这本叫做《 隐蔽的秩序:拆解历史弈局 》,实际上是前面两本书章节拆开打乱之后又补充几篇文章组合而成。难道 他学歌星才出了两张新专辑第三张就出纪念专辑?有什么新思想赶紧写啊! 《县官的隐身份》这一章的主题是说明代驿站的流弊,白吃白喝大吃大喝的来往官员和非官员太多,老百姓不堪重负,以至于用海瑞的话说就是”县官真做了一个驿丞”。这些事情并不令我特别震惊,当官的本来就是吸血鬼,老百姓本来就是冤大头。令我愤怒的是古代知识分子中的精英人物,一个不当官我印象中应该超凡脱俗的人, 徐霞客,居然也加入了这白吃白喝大吃大喝把老百姓往死里逼的行列。 以下原文照抄吴思: 证明信泛滥,实质是敲诈勒索权的扩大。以大名鼎鼎的徐霞客为例。崇祯十年( 1637)秋,徐霞客在广西游历,他无权免费使用公家的驿传系统。但是,凭着地方官赠送的马牌(使用驿传的证明信),徐霞客却支使村民为他和仆人抬轿赶路。主仆加上行李,动辄要用七八个夫役。村里人手不够时,还用”二妇人代舆”——让妇女为他抬轿。此外还要供他吃喝,有鱼有肉,”煮蛋献浆”。 在《粤西游日记三》中,徐霞客记载了崇祯十年十一月下旬的经历。这位有马牌的先生驱赶着夫役整天赶路,傍晚时分看到了下一站的村子,众夫役开始逃散,徐霞客赶紧抓住一个捆上,牵着进了村。村中男子已逃遁入山,徐霞客便领着仆人挨家挨户搜,搜出两位妇女,命令她们去找人搬行李做饭。被捆的人质和他的同伴们也大呼大叫,让村里人接班。过一会,负责驿传事务的老人来了,徐霞客说,老人怕我拿鞭子抽他的子孙,不得不来。这老人的儿子是个瘸子。 吃过饭,上了老人和妇人为他铺好的床,”予叱令速觅夫,遂卧(我喝令快去给我找抬轿子扛行李的夫役,然后躺下)。” 徐霞客是我们的文化精英,但《徐霞客游记》也难免凝结着我们 潜规则的文化传统 。他旅游的许多费用,就是凭借捆绑和鞭挞的官府之威,违反中央规定,转嫁到了农民身上。在躲避逃亡的农民眼里,这等横吃横喝的过客无异于黑帮。 明朝末年没有互联网,如果有的话《徐霞客游记》应该叫《老徐的博客》,我估计这段文字的网友评论不会比徐静蕾少。我看这段书的时候正在飞机上,脑子不太清醒,本能感觉徐霞客不是文化精英,也不是黑社会,是变态啊。 在当时的社会有权有钱的人这么做并不奇怪,因为他们没文化,在适当环境下很容易变成恶棍。 会参加科举考试不叫有文化,文化是一种修养,是一种精神上的优越感,最起码不屑于去占小人物的便宜。 比如说一个博士生就算再不堪,也不至于因为坐公共汽车人家忘了收他钱而高兴得不得了要把这件事写在日记上。徐霞客应该 是个有文化的人啊。 “兄弟去了一趟泰国!我靠那里人真他妈穷啊,结果我厉害,白吃白喝还差点打他们,那帮孙子连大气都不敢出!我太牛了!” — 如果你在某人space上看到这样的话你马上可以断定这位最多初中毕业,可能仗着家里有点钱去了趟泰国。看了这一段”游记”,我看徐霞客就是这样的人。 我很想了解到底什么样的家庭和社会环境能够造就如此扭曲的人格, 一个人可以在写出大好文字的同时居然像黑帮一样去压榨农民? 结果网上搜索了一下,徐霞客出身于”缙绅富贵之家”,曾经想科举做官而不成,改专攻游历。万历三十五年正式开始旅游生涯,上文中提到的崇祯十年他应该是 五十二岁。这段时间国家内忧外患眼看要亡国了,但徐霞客游记主要是关于山水美景的介绍,根本没有去研究各地经济发展和政治形势,后人说他的游记有地理学和 文学上的成就。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酒吧歌手。 和当时社会上很多读书人一样,徐霞客对治国安邦可能不感兴趣,就算真的年轻时代能够如愿做官也不会是什么好官。他不是柳宗元苏东坡,没有什么政治见解,更多地追求是个人生活。 明末清初的动荡年代,中国知识分子中”玩家”很多,比如与徐霞客差不多同时期的(可能小十岁左右)《夜航船》作者张岱。如果论学问的话张岱绝对远胜徐霞 客,《夜航船》相当有技术含量。如果论人品人张岱是世家子弟出身,不管怎么说也不至于干拿着官方赠送的马牌勒索老百姓的下三滥事情。 可是凭什么徐霞客就比张岱有名呢? 我估计原因是徐霞客填补了国家空白。 中国古人受腐儒教育都认为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李宗吾进一步推论到”妻子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其实我看”不远游”背后的真正原因是这件事有点不务正业的意思。如果你在家好好读书存在一个考功名的可能性,如果你种地也能有点收入,就算外出做买卖也是为了生意,穷人家的孩子谁会没事到处游玩呢?一般的富人出游也是为了好玩而以,苏杭才是好地方,险远的地方谁去啊? 像徐霞客这种玩法光满足吃饱了没事干这个条件还不行,必须达到吃饱了撑的这个境界才可能,得从物质追求上升到”不俗”的精神追求。古代达到这个境界的大有人在,有的人选择看闲书写闲书,有的人选择花鸟鱼虫,徐霞客选择了旅游。你不能不说这是一个相当有档次的爱好。 然而在几乎同时期的欧洲,在航海和海盗精神的带领下人家可能早就大量涌现了类似人物,如果中国没有旅游家的话是很没有面子的事情。抓典型就挖掘出来一个 徐霞客。 徐霞客在活着的时候很可能声望一般,没想到自己的行为居然暗合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数百年之后居然成了文化精英。 现在再出一个徐霞客就完全不好使了,余纯顺去了西藏写了书(我很佩服余纯顺绝无讽刺之意),甚至死在途中,结果现在也几乎被人遗忘。 时事才能造英雄啊! 最后的题外话是随着一个人的成长 并不是说发现历史人物的真实形象越来越差 ,实际上有很多人我越来越觉得他们了不起。比如说以前看《万历十五年》,觉得海瑞简直是个哗众取宠的怪人,然而看了吴思书之后越发觉得海瑞其实及其聪明,对中国社会有极其深刻的认识,他知道”应该”怎么做但他就是不愿意那么做,我觉得他是一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浪漫主义情怀,在此向他老人家致敬。 原文: http://www.geekonomics10000.com/93
1406 次阅读|6 个评论
榔梅传奇
热度 1 nyj 2013-8-1 14:13
榔梅传奇 刘光银 明天启三年三月十三日即公元1623年4月12日一大早,现今已被丹江口水库淹没的均州城南,有一个人正骑马向南行走在平敞的石道中。他,就是明代著名的户外达人、旅行家徐霞客。这一年的二月初一也就是3月1日,36岁的徐霞客从江苏江阴的老家出发,经过19天到达了嵩山,二月二十日至二十五日游嵩山,然后向西游华山,三月初一至初十游完华山,再南下均州,准备游历武当山。 徐霞客向南至迎恩宫,然后一路向西,过太子坡,登紫霄宫,过南岩之南天门,谒榔仙祠即榔梅仙祠。徐霞客在《游太和山日记》的当日日记中写道:“祠与南岩对峙,前有榔树特大,无寸肤,赤干耸立,纤芽未发。旁多榔梅树,亦高耸,花色深浅如桃杏,蒂垂丝作海棠状。梅与榔本山中两种,相传玄帝插梅寄榔,成此异种云。”看来榔梅祠的大榔树似乎已枯死多时,以至于连树皮都脱落了,但旁边的多株榔梅却花开正艳,徐霞客对其花型、花色做了大略而准确的描述。他在《致陈继儒书》中曾写道:“尝恨上无以穷天文之杳渺,下无以研生命之深微,中无以砥世俗之纷沓,唯此高深之间,可以目摭而足析。”作为一个地理专业型人才,这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了。 十四日徐霞客更衣上金顶,瞻叩毕,从三天门之右小径下到上琼台观。台观旁边也有几株榔梅树,树干都有一人合抱粗,晴空之下,花开灿烂,与山崖交相辉映。看到如此幽静绝佳的地方更添绚丽高雅的奇花异木,徐霞客仿佛来到了人间仙境。毫无疑问,此时此刻榔梅花树给了他巨大的震撼,于是他向观中道士求取榔梅果,哪知观中的道士们却吓得不敢做声,过了一会儿才说:“这是禁物,以前有人带出去了三四枚,有好几位道士受到株连,家破人亡呢。”徐霞客不相信道士的话,索要得更起劲了,道士被缠得无奈,只好拿出了几枚给他,但都已经发黑霉烂了。就这样还一再告诫徐霞客不许让别人知道。然后徐霞客下到了中琼台,又向道士求取,观主还是推辞说没有。 徐霞客因要再去昨天“俱不暇问”的南岩宫、紫霄宫,便沿着来路往上,走到蜡烛峰边的山泉处时,忽然听到后面有人追赶着呼叫他,到跟前仔细一问,原来是中琼台的小道士奉师父命令让他回去。此时徐霞客已向上爬了三里多路,爬升的净高已经超过500米了,但当他听说有榔梅果,还是义无返顾地跟着小道士回去了。可以想见,当中琼台的观主看着徐霞客因索要榔梅未果而无限失落的背影渐渐远去时,他的心里也是五味杂陈,想这山中珍物,上天赐予人类的美味,只因是禁物,年年花开果熟,竞与芸芸众生无缘。现今世道日下,朝廷似乎也没多少精力严加管理了,不如趁此冒险将其传出去,以免日后籍籍无名,被时间湮灭了。想到此,他刚想将霞客召回,但他已经走远了。要给他打电话吧,一来没有他的号码,二来不在信号服务区,三来一摸腰间还没有手机,怎能不令人对21世纪的道士、和尚心生羡慕嫉妒恨!于是只好让小道士去追,一靠腿二靠嘴,最后终于联系上了。中琼台的观主握着徐霞客的手说:“没想到您这么渴望求取回去想好好种植,幸亏还有两枚,可以稍微安慰一下您的心情。但是一旦泄漏出去,马上就会获罪了。”徐霞客小心翼翼地拿着出来一看,只见这榔梅果外形、颜色像金橘,果肉像要滴出蜂蜜来,金相玉质,果然不是寻常之物。这应该是榔梅果干或者是蜜糖炮制的果脯,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吧。 徐霞客万分感谢后又向回走,游览了南岩宫、飞昇台,傍晚返回南岩宫,贿赂宫中小道士,又得到榔梅果六枚。第二天即十五日再向其要时,再也得不到了。于是从北天门向下,“乃依山越岭,一路多突石危岩,间错于乱蒨丛翠中,时时放榔梅花,映耀远近”,后经五龙宫下山。想到清明节已过多日,徐霞客赶紧往家赶,取汉水、长江,经过二十四天的水路兼程,于四月初九即5月7日到家,“以太和榔梅为老母寿”。 390 年后的今天,我一边读着徐霞客的《游太和山日记》,一边在脑海中不断犯嘀咕,这个神秘兮兮的榔梅究竟是神马玩意儿,能让其果成为禁物,又让徐霞客如获至宝呢?从徐霞客的描述看,花色像桃杏,可能是蔷薇科杏属( Armeniaca Mill. )的,但花梗“垂丝作海棠状”,又像是李属( Prunus )的,应该跟李子有一定的渊源。徐霞客从北山乱草、灌木丛中下山途中看到“时时放榔梅花”,可以猜测榔梅不太像是人工嫁接,更可能是自然实生苗长成。于是上网一搜,这才发现榔梅身世果然不同凡响,还有着一段跌宕起伏的故事。 原来对榔梅好奇困惑的不只是我,还有1984年上任武当山建镇以来的第一任书记的张有富,他带领人们解决了一些开发武当山的难题,但榔梅却像蒸发了一样,不见了踪影。这成了张有富的一块心病。于是按照真武大帝“折梅寄榔”的传说,张有富和同事们尝试把梅树枝条嫁接到榆榔树上,尝试多年,却无一成活。时间一晃到了1998年,关于榔梅的疑问还是没能解开。为了尽快解开榔梅之谜,这一年丹江口 市科委将武当山榔梅研究列入科研项目,已调任丹江口市政协副主席的 张有富成了项目负责人之一。他们首先想到了在众多古籍中搜寻榔梅的影子 。 古籍中武当榔梅至少在北宋晚期就已出现,公元1184年的北宋经典《真武启示录》就有榔梅的记载:“榔梅者,乃榔木梅实,桃核杏形,味酸而甜。”《玄帝实录》上说玄帝摘梅花插榔木上,誓之曰“我若道成,汝当结实”。 《武当山志》中也记载榔梅是榔树与梅树的嫁接,它源于一个和武当山主神玄武大帝相关的神话故事。相传,玄武年少时在武当山修道,由于意志不坚,有了下山离去的念头。他在下山途中的磨针涧,遇到了道教神灵紫气元君化作的老婆婆在磨砺铁棒。经过一番关于“铁杵磨针”的对话,少年玄武幡然顿悟, 复又上山修炼,途中折梅寄于榔树,并仰天誓曰:“吾若道成,花开果结”。功夫不负苦心人,经过四十二年的面壁修行,玄武终成正果,梅枝也在榔树上插栽成活并一年年长大,随显灵异,果然开花结果。 元代洞阳道人《武当福地总真集》记载:“榔梅,榔木梅实,桃核杏形,此木一枯,不出大寻,一株复荣,真仙果也。下有庙曰榔梅仙祠。四五月间果熟之,时树高不见其形,叩祷仙翁,移时自落,取而食之,味酸而甜,然亦罕得,以验丰欠,丰年实多,荒所则无……。”明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李时珍风尘仆仆地来到了武当山,方志记载,他居住于古神道旁的黄龙洞内,此行是为了寻找一枚传说中可以长生不老的仙果。在翻山越岭,历经艰辛后,他在自己所著的《本草纲目》中收录了武当近五百种中草药。这是一趟收获不菲的旅程,欣慰之余的李时珍却遗憾于传说中的仙果被专人看守,只能皇室专享。山下守庙的老人告诉他,皇上有令,榔梅只能由皇家享用,不准别人采,违者要被判罪。李时珍却不怕,于夜间冒死上山翻墙偷采了几枚,拿回去研究,发现它不过是一种类以杏的果实,并不是吃了可以长寿的“仙果”(张舜徽主编《中国古代学者百人传·李时珍》)。可能是因为他证实了贡果并非仙果,而只是普通的水果,所以关于榔梅的记载十分简单。他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榔梅只出均州太和山,相传真武折梅枝插于榔树。誓曰:吾道若成,花开果结。后果如其言。今树尚在五龙宫北,榔木梅实,杏形桃核。道士每岁采而蜜煎,以充贡献焉。榔乃榆树也。”在这段简约的文字中李时珍向后人透露出了一些信息:榔梅只武当山有,树在五龙宫北;榔木梅实,杏形桃核;是贡果,道士用蜂蜜腌渍后进贡;榔就是榔榆树。他还在《本草纲目》 记载:“榔梅,实(气味)甘、酸,平,无毒。生津止渴,清神下气,消酒。” 武当榔梅因玄武大帝在武当修道成仙,宋代赋予它“预知年景”的圣果,元代赋予它“永不泯灭”的仙果,那么,它又是如何成为明朝 皇室专享的禁果的呢?这其中有一个叫李素希的道人起了关键作用。 武当山的最高神明真武大帝,即“北玄武”,北宋时为避圣祖赵玄朗之讳,改玄武为真武。玄武原本是北方的水神,发迹以后坐镇南方,号令天下。元朝末年,朱元璋在鄱阳湖大败陈友谅,他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够转败为胜,以弱胜强,是水神真武大帝显灵护佑的结果,所以明朝一开始就非常崇拜真武神,在南京修建了真(玄)武庙祭祀真武大帝。后来朱棣发起“靖难之役”,从北方南下攻破南京,从自己侄子建文帝朱允炆手中夺得了帝位。因朱棣是从自己侄子手中夺得皇位的,从道义上讲先天不足,名不正则言不顺,他必须给自己制造一个合法性借口,给人们种下君权神授、他是正统真命天子的印象。朱棣本来就对真武神非常虔诚,他每次打仗前都要到北京的昭应宫真(玄)武庙去拜真(玄)武神。他起兵对抗建文帝前,更是装作真(玄)武附体的样子来鼓舞士气。自然而然,朱棣把眼光瞄上了真武大帝。公元1402年6月17日,朱棣即皇帝位,改年号为永乐。在祭文中,他动情地说:“朕肃清内乱,幸得北极玄天上帝的护佑,来日定大修宫观答谢神灵。”于是他北建故宫,南修武当,把民间道场擢升“皇室家庙”,武当山封“大岳”,在五岳之上。朱棣登上皇位后,喜欢钻营之徒纷纷瞅准了这一机会,于是各地奏报的瑞应事件层出不穷。这其中,最让朱棣欢心的就是来自“护国家神”真武道场武当山的榔梅。 明永乐三年,武当山“久无花实”的榔梅树突然开花结果了。一直渴望重新振兴武当的五龙宫提点李素希知道,机会终于到来了。他将成熟的榔梅果用蜂蜜腌渍后派专人送到了京城。登基不久的朱棣虽然杀了很多反对他的儒家文臣,从武力上镇压了反对的声音,但是还不能让全国老百姓对他心服口服。这个榔梅果来的正是时候。因为正是这个榔梅果的出现让他找到了他是君权神授、合法统治的一个很好的宣传点。他大力宣传此乃吉兆,“精诚感格,祝厘国家,故能动高真降此嘉祥,以兆丰禳也”,把榔梅果拿来赐给文武百官,每人很稀罕的三颗两颗。告诉文武大臣武当山的玄天上帝真(玄)武神保佑我们,保佑我这个新皇帝。你看现在我一登基就结了这么多的果实,这么漂亮的榔梅果,你们拿到这个果子也应该想到,我当皇帝并不仅仅是靠武力,还有天上的神灵,道教的玄天上帝保佑我。其实并非朱棣的面子大,很可能是榔梅树附近有了杏树一类的授粉树而已。正如李素希所预料的那样,对真武神的崇拜加重了小小榔梅在朱棣心中的分量。进献榔梅后的第二年,武当榔梅再次开花结果。这一年,七十八岁的李素希奉旨进京。史书记载,朱棣在休憩宴闲的便殿接见了他,问以理国治身之道,他以道德奏对。朱棣很高兴, 赏李素希四十锭大银和彩缎衣服等 礼物,让他回归武当山。永乐十年朱棣御制祝文,大建武当,敕建榔梅祠,以答神贶。 史料记载:“永乐十年秋,敕命隆平侯张信、驸马都尉沐昕敕建武当山宫观。十一年春,榔梅发花,色敷红白……远近闻见,五月果成,珠玑错落,翡翠交辉,累累满枝,莫计甚数,凝霞映日,颜色炫耀。” 永乐十一年榔梅果被列为贡品,每年由武当山进献。从此以后,每逢大庆,皇帝都把榔梅果作为对有功之臣的赏赐,朝廷功勋大臣们都把能得到榔梅果作为一种政治荣誉 而终身荣幸。 这种小小的果子也因此成为了世间的珍奇,成了专供皇家享用、普通百姓不能碰的禁果。 武当榔梅随着大明王朝和武当山的兴盛达到了鼎盛,又随着 明室的消亡和 武当道教的衰败而渐渐 湮没 ,在清光绪《均州志》中记载了“今树尚在”过后,便销声匿迹了,只有榔梅仙祠 犹自迎风而立。这种由异果—圣果—仙果—贡果—匿迹的演变,让榔梅更加扑朔迷离, “榔梅历历传消息,莫为仙家隔渺茫”的感慨成了人们寻其秘、探其微的叹词。 那么,榔梅果到底什么样子呢?张有富他们从李时珍、徐霞客的描述及其他古籍资料中只能猜测到 榔梅大体上是黄色、圆形、味酸而甜类似杏的一种果实。于是他们 又到 武当山进行了考察。 在榔梅仙祠,榔梅树早已踪影皆无,唯有几番修缮后的祠中还供奉着“榔梅真人”李素希的像。在五龙宫,当年李时珍看到榔梅树的地方,如今也只留下一个叫榔梅台的巨大台基。就在 张有富 无比失望时,忽然听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在武当山东南700多公里的安徽道教名山齐云山,过去曾有一座榔梅庵,徐霞客游历时曾在那里寄宿,如今在榔梅庵的原址之上,仍有一株榔梅古树遗存。于是,张有富赶紧回去查阅资料。据 明万历年间鲁点修《齐云山志》记载:齐云山有榔梅庵,坐落在太素宫之东。嘉靖五年,由居士金显宁四子,继其父遗教共建,坐西东向,为二堂六楹,丹漆彩饰,敞丽辉煌。是年,道士方琼真访武当山,千里迢迢携回梅苗两株,植于榔梅庵旁。 徐霞客在明万历丙辰岁的正月二十六日至二月初一(公元1616年3月13日至18日),游览过齐云山。他在《游白岳山日记》中的正月二十六日写道:“登山五里,借庙中灯,冒雪蹑冰,二里,过天门,里许,入榔梅庵。路经天门、珠帘之胜,俱不暇辨,但闻树间冰响铮铮。入庵后,大霰作,浔阳与奴子俱后。余独卧山房,夜听水声屋溜,竟不能寐。”这让张有富有些始料未及。接下来,他带领课题小组来到了齐云山。 张有富在齐云山看到,榔梅庵早已废圮, 在洞天福地仙人床右下侧 有一株树龄近五百年的榔梅古树 ,树高11米,胸围1.5米,主枝分三股,树姿苍劲古朴, 但已严重老化,几乎不再结果。所幸齐云山 榔梅多有分布 ,他移栽了两株榔梅幼树回到武当山,按照史料记载的方位,仍然栽种在榔梅祠畔。看到张有富像宝贝一样侍弄这失而复得的“榔梅”,一位同事却对其不屑一顾,说这一树种在本地就有,结的果子叫做“黄蛋”。 张有富心里顿时豁然开朗,过去在寻找榔梅的过程当中,对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名字太过纠结,而忽略了其作为果树本身的意义。于是,课题小组转而调查这种名为“黄蛋”的本土树种,发现在武当山周边的丹江口市 均县镇、官山镇、凉水河镇、三官殿办事处和武当山五龙宫等处 ,都有类似树种零散分布,外观和习性,与史书中记载的榔梅十分类似。不同地方的人又根据果实的颜色、外观,命名为“黄蛋”、“黄安”或者“布袋杏”。 其中,均县镇黄家槽村有30余株树,且有从清初至今不间断的200多年种植史。 大约四百年前,一个姓朱的大户人家来到这里定居,经营一个果园,这些榔梅古树,大概就是那个时候种下的,原本有古树30棵,“大集体”的时候,放倒了大半。很可能当时由于是“禁果”,有所忌讳,便根据 果实颜色嫩黄、形如鸭蛋 用化名“黄蛋”替代,后来 均县镇人就都叫它 “ 黄蛋”了 ;因形体和味道接近杏子,武当山五龙宫周围的人称其为“布袋杏”;而三官殿、凉水河一带 “ 大集体”的时候生产队号召果园种“杂果”,从外面引进了一种叫“黄安”的果树,这应该是“黄蛋”经过像多人耳语传话的游戏那样以讹传讹的结果。 课题小组把齐云山榔梅与“黄蛋”进行了比较鉴定,确定两者是相同物种,专家经过实验分析,认为所谓“榔梅”,其实是自然条件下杏、李异花授粉的杂交体。 所以说,榔梅并没有在武当山消失,它其实一直在武当山及周边地区存在着。由于榔梅在明代地位很高,在皇室是贡果,在武当是禁果,常人很难见到实物,引种者因忌讳用 “ 黄蛋”替代,后人也没 能将“黄蛋”与其联系在一起,造成了物在身边人不识。 至此榔梅之谜终于彻底解开。 武当榔梅因品质较好,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丹江口市将“ 武当榔梅”申请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品种,并 在 多个乡镇开展了推广工作,目前 榔梅种植面积已经达万亩以上。榔梅终于成了普通人都能够吃到的常见水果,其衍生产品榔梅果酒、榔梅果脯、榔梅果糖以及榔梅药油,已经在武当山土特产专营店的柜台当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榔梅仙祠 榔梅仙祠 榔梅花开 榔梅果熟 榔梅果熟 榔梅果熟 榔梅果熟 武当榔梅果 武当榔梅果与桃、梅比较 榔梅核与桃核、杏核、李核、梅核比较 看到武当榔梅图片,我马上想到了潍坊本地一种常见的类似水果,老百姓叫“李木杏”,说是将李子嫁接到杏树上后结的果。树我是见过的,枝干、叶子像李子,果子像杏,比杏晚熟不到一个月,大约在六月下旬至七月上旬成熟,果肉离核,味道像杏而稍淡,果核像李子核而稍大。经过向种植者打听,是用杏树做砧木用“李木杏”做接穗嫁接的。网上说武当榔梅农历正月开花、五月果熟,比河北阜城、山东潍坊的杏梅早熟两个月,比杏晚熟一个月。这里说的“杏梅”应该就是老百姓口中的“李木杏”了。又上网一查,原来杏梅分两大类:杏与梅天然杂交的杏梅类( var .bungo Makino ), 核和叶似山杏,花半重瓣,粉红色,属花梅类;另一大类是杏与李天然杂交的杏梅类,全国资源很多,根据果实表面果粉和茸毛的有无又细分三种类型。果面有果粉而无茸毛的杏李类有:阜城杏梅、商县杏梅、天水杏梅、成县杏梅、药梅杏、徐州杏梅、苍山红杏梅、稚梅杏、安康梅、汉中杏梅、华阴黄梅杏、泾川梅杏、礼泉梅杏、粘核梅杏(宁夏)、乾县梅杏、确山杏梅、朱砂梅杏(三原)等;果面有果粉又有茸毛的紫杏类有:昌黎杏梅、代县杏梅等;果面有茸毛而无果粉的李梅杏类有:郯城杏梅、转子红(绥德)、李密杏(山东博山)、辉县红酸梅、李梅杏(湖北)、西安大黄李、长春175、龙园黄杏等。潍坊种植的“李木杏”正是李梅杏,从图片看,武当榔梅也是李梅杏类。 目前我国有些地方还从美国引进了一些杏李品种如味王、风味玫瑰、风味皇后等,但因有些缺陷而没有推开。 杏与梅杂交的杏梅 孤山杏梅 孤山杏梅 孤山杏梅 泰安龙廷杏梅 阜城杏梅 阜城杏梅 潍坊的“李木杏” ( 本文图片来自网上,如有不妥,请短消息联系本人删除。 )
个人分类: 心游书海|5914 次阅读|2 个评论
栖霞寺考
chenhuansheng 2013-7-3 14:29
缘起 今天监考,百无聊赖中,翻看文学院学生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其中有一篇袁枚(随园主人)的诗《同金十一沛恩游栖霞寺望桂林诸山》,很有趣。我于文学和古文诗词没有什么修养,但是很喜欢其中对景色的描述。感觉这是中国古人对喀斯特地貌进行文学描述的又一个经典的案例。 说到喀斯特地貌,在我国以广西、云贵为最。明人徐霞客因游记中有大量关于喀斯特山水的描述,而被今人推崇备至,视为地理学家和喀斯特地貌研究的先锋。 问题 这里引起我思考几个问题: 1、 徐霞客与袁枚之间有无联系?因为知道徐是晚明人物,而袁枚大概也是清初。 2、 袁枚是否也如徐霞客那样游历南方山水? 3、 袁诗中提到“栖霞寺”。恍惚记得徐霞客游记中也有栖霞寺;而南京附近似乎也有栖霞寺;这三个栖霞寺是什么关系?袁枚的这首诗收录在《小仓山房文集》。而小仓山就是随园的所在,在金陵(南京)附近。所以南京的栖霞寺与喀斯特地区的栖霞寺有必要辨析一下。 一、俩人各自的世界之间有无交集? 查维基百科,得知徐霞客: 1587 年 1 月 5 日- 1641 年 3 月 8 日,即万历十四年十一月二七日—崇祯十四年正月二七日。确系明朝中晚期人物。徐霞客一生不求功名,醉心于山水之间。除去幼年和晚年在江阴(江苏)度过,大部分时间游历于今天的湘、黔、滇诸省。 查袁枚,祖上世居宁波府慈溪县,这地方在今天杭州湾附近。姑且算是杭州人吧; 1716 年生人,十二岁( 1728 年)中秀才。乾隆三年( 1738 年)举人,乾隆四年( 1739 年)中进士第二甲第五名,选翰林院庶吉士,年方廿四。翰林散馆改知县,曾令溧水、江浦、沭阳等县;乾隆十年( 1745 年)任江宁(今江苏南京)知县;三十八岁即厌恶官场生活,说“不做高官,非无福命只为懒”。休官养亲,不复为官,于金陵小仓山筑“随园”恬淡自居,收集书籍,创作诗文,悠闲度过五十年。 八年任官,颇储俸禄,致仕后盛置田产,蓄积银钱数万两(不知道是不是属于“三年清知府 , 十万雪花银”的实例? J ),以财自娱,但为人仗义疏财,在好友程晋芳死时,焚毁程晋芳所欠五千两白银的借据,不向其亲人索讨;晚年游历南方诸名山,与诗友交往。 由此看,在时间上,袁枚与徐霞客没有交集。空间上,从长年居住地来看似乎隔得不远但是并不一致。但是二人在性情上都厌恶官场、寄情山水,而且都游历南方诸山。不能排除徐霞客对袁枚有影响。 二、袁枚笔下的栖霞寺 百度结果中,出现了三个栖霞寺,分别是:江苏南京栖霞寺、湖南益阳栖霞寺、广西桂林栖霞寺。 因为袁枚曾在江苏南京做官,所以首先考虑南京栖霞寺。 南京附近确有栖霞山,位于南京城东北 22 公里处的栖霞镇,因南朝时山中建有“栖霞精舍”而得名。“精舍 ” 是佛教用语,大概相当于寺院或者其他佛教徒修行的地方。如今尚存的景点恰恰就有栖霞寺。估计这个栖霞寺与南朝时的栖霞精舍应该具有关联。在明朝的状况,百度的资料中有一条说其在历史时期既易其名“ 明洪武五年 (1372 年 ) 复称栖霞寺 ”。 但是袁枚若在南京栖霞寺遥望远在广西的桂林诸山,就有些过于浪漫了。恐怕写出不“怪石成形千百种,见人欲动争谽谺”这样贴切的句子来。所以应该可以排除南京栖霞寺的可能。 考虑到喀斯特地貌,则益阳和桂林的栖霞寺都有可能。但是既然袁枚诗中明确提到“望桂林诸山”,那么应该是桂林栖霞寺无疑了。 三、徐霞客到访“栖霞寺 那么徐霞客笔下的栖霞寺呢? 首先要问,《徐霞客游记》中果真记录了“栖霞寺”吗?我没有细读过《游记》,只不过粗粗地浏览过复旦大学出版的某辑《历史地理》中的一篇关于徐霞客行踪的论文。从中得到印象:徐霞客曾到过一个名为“栖霞”的地方;徐霞客常与僧人往来。这二者要形成“栖霞寺”似乎是很牵强的。 那么查一查原著中,“栖霞”相关的文字,究竟指什么呢?通过网络搜寻和超星数字图书馆的在线阅读比对。原来徐霞客游记中并无“栖霞寺”。仅有“栖霞洞”。栖霞洞其实是一个溶洞,位于今天桂林城市附近的七星山。与七星山中的七星岩(山洞)是同一个山洞的上下不同分层,栖霞洞的另一个出口也叫“曾公岩”。具体文字见《徐霞客游记》卷三(上)——《粤西游日记一》。 细读这一节前后文,寺庙名称也不少,但是未曾出现“栖霞寺”。不过有一个“寿佛寺”,需要注意。 试想,同在桂林,一个是栖霞洞,一个是栖霞寺。名字中都含有“栖霞”二字,应该有些关联。寺庙的名称变动反复,这在国内很多具有较长历史的庙宇中是很常见的。所以专门搜一下桂林栖霞寺,找到“桂林栖霞禅寺”的网站主页。在该网站提供的简介中看到“桂林栖霞寺始建于唐朝,……明朝历万年间改为寿佛庵。清顺治 8 年……在寿佛庵基础上恢复栖霞寺”。原来如此。难怪徐霞客游记中无栖霞寺而记寿佛寺;袁枚却记录为可望桂林诸山的栖霞寺。 四、结论 徐霞客游记中的“栖霞”实指溶洞之名,附近有寿佛寺,即是今天桂林七星山景区的栖霞寺;与袁枚诗中记录的栖霞寺是同一个地方、同一所寺庙。他们都与南京栖霞山的栖霞寺无直接联系。 附录 袁枚《同金十一沛恩游栖霞寺望桂林诸山》 奇山不入中原界,走入穷边才逞怪。 桂林天小青山大,山山都立青天外。 我来六月游栖霞,天风拂面吹霜花。 一轮白日忽不见,高空都被芙蓉遮。 山腰有洞五里许,秉火直入冲乌鸦。 怪石成形千百种,见人欲动争谽谺。 万古不知风雨色,一群仙鼠依为家。 出穴登高望众山,茫茫云海坠眼前。 疑是盘古死后不肯化,头目手足骨节相钩连。 又疑女娲氏,一日七十有二变,青红隐现随云烟。 蚩尤喷妖雾,尸罗袒右肩。 猛士植竿发,鬼母戏青莲。 我知混沌以前乾坤毁,水沙激荡风轮颠。 山川人物熔在一炉内,精灵腾踔有万千,彼此游戏相爱怜。 忽然刚风一吹化为石,清气既散浊气坚。 至今欲活不得,欲去不能,只得奇形诡状蹲人间。 不然造化纵有千手眼,亦难一一施雕镌。 而况唐突真宰岂无罪,何以耿耿群飞欲刺天? 金台公子酌我酒,听我狂言呼否否。 更指奇峰印证之,出入白云乱招手。 几阵南风吹落日,骑马同归醉兀兀。 我本天涯万里人,愁心忽挂西斜月。
2352 次阅读|0 个评论
徐霞客(歌词)
scorpionking 2012-9-24 11:13
徐霞客 那一夜 你决定离开 走遍天下 可曾对望窗外的雪花 悠扬的琴声直管把壮志抒发 执着和勇气 收入剑铗 那一月 你独自攀爬 畅饮天涯 阔步中昂首丈量中华 豪迈的诗情简牍上挥洒 孤独和寂寞 抛落脚下 那一年 你病卧古刹 笑对老鸦 苦梦中想起赠履的她 千里之外 青梅竹马 柔情和思念在心底发芽 有一双眼睛脉脉把你牵挂 有一颗痴心永远放不下 负了她 负了她 只有梦里 嗟讶 倚门期盼 月月年年 双眼昏花 等你 笑着讲天下奇葩 给你 含泪梳理两鬓霜花
1826 次阅读|0 个评论
只缘仙女披雾纱(诗配画) - 魂系黄山(8)
热度 2 xucq45 2012-8-8 20:34
黄山为三山五岳中三山之一,居 中华十大名山 中的第二位,有 “ 天下第一奇山 ” 之美称。徐霞客曾两次游黄山,留下 “ 五岳 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 的感叹。李白等文人骚客在纷纷此留下了壮美的诗篇。 1990 年 12 月,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我们登黄山那天,由于细雨霏霏雾蒙蒙,许多景色都未如愿看到,例如,石猴观海,梦笔生花,不得已看看宣传照。尽管令人有些遗憾,但也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番景色。游人们带着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下山了,好像在说:黄山,我们还会来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只缘仙女披雾纱 “ 梦笔生花 ” 不见花 , “ 石猴望海 ” 只见海 , 欲问苍天为何故 , 只缘仙女披雾纱。 水墨黄山朦胧景 - 魂系黄山( 1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597744.html 漫漫上山路 - 魂系黄山( 2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598072.html 光明顶上见光明 - 魂系黄山( 3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598383.html 紫气黄山卧佛藏(诗配画) - 魂系黄山( 4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598565.html 云海飘绕莲花峰 - 魂系黄山( 5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598586.html 遥望飞来石 - 魂系黄山( 6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599379.html 忽隐忽现始信峰 - 魂系黄山( 7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600294.html 只缘仙女披雾纱(诗配画) - 魂系黄山( 8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600333.html 无限风光在险峰 - 魂系黄山( 9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600640.html 笑在黄山景更美(结束篇) - 魂系黄山( 10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600774
个人分类: 诗歌抒情|4339 次阅读|6 个评论
历史上的今天 热烈庆祝三八妇女节
xupeiyang 2011-3-8 07:43
国际劳动妇女节的全称是“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在 中国 又称“国际妇女节”、“三八节”和“三八妇女节”。我国最早的妇女运动先驱是何香凝女士。从1909年3月8日, 美国芝加哥 妇女争取“男女平等”游行集会以来,至今已走过了100年的历程。我i国妇女和 世界 各国妇女一样,都为国家独立、解放、革命、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为世界和平和人类发展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涌现出了数以万计的巾帼英雄和三八红旗手。我国党和政府对维护和保护广大妇女的合法权益,制定了较完美的 法律法规 和规章制度。 1641年,地理学家、旅行家 徐霞客 去世 1918年,皖系政党发起成立 安福俱乐部 1921年, 俄共(布) 决定实行“ 新经济政策 ” 1952年,人类第一次成功地使用 机械心脏 2008年, 马来西亚 举行第十二届全国大选
个人分类: 我的日记|1938 次阅读|0 个评论
霞客行·黔之旅@004--人在旅途之杂七杂八
kingstar 2009-8-29 14:46
通往瑶山的桥 一路天高云淡,长途车旅困意也少。 大红的对联是这里的特色,那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原生态的生活,仿佛时光倒流。80、90可能没有多大的感觉了。 要想富,先修路。汽油时代会让生活节奏加快,自然能让经济发展起来的。 土地还是富饶的,产出也是大量的,收割起来肯定很费力的。 文化差异还是贫富差异,你怎么看? 山路较窄,事故频有发生,幸好下面是水田。 路边人家,生活失衡不可怕,就怕心理失衡。 长虹卧绿波 三桥并行成奇景。 自驾游的人们 向日葵 葵花籽 蜜蜂采蜜 花蝴蝶 巨大的仙人掌出乎意料的出现在湿润的地带。 雨来得快去得也快,晴空彩虹隔山挂。 也有江南水乡的旖旎风光 又一个小山村 石榴 从学生的校服可知,这里的天气是够凉爽的。 杂感:这次有一个遗憾,就是忘了做宽屏照片,等回来拷完片子,已经来不及了。淘了2遍,也就这么几张了: 【明天预告:天星潭】
个人分类: 国家地理|3711 次阅读|0 个评论
霞客行·黔之旅@003--飞珠溅玉黄果树瀑布
kingstar 2009-8-28 21:23
为什么要提到安顺,一般只要说到黄果树就可以了,作为中国最大的瀑布、中国最美六大瀑布之一,它位于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的白水河上。安顺最出名的不是瀑布,而是狗肉。全国各地最好的狗肉店,都会说自己是安顺的,更为稀奇的是街上来条狗,你大喊:俺是安顺的!那狗就一溜烟跑了! 谁猜得到它的下游竟然是黄果树瀑布!而这里是一个完美的天然大浴场。 好了,言归正传。安顺周围岩溶广布,河宽水急,山峦叠嶂,气势雄伟,历来是连接云南、贵州两省的主要通道。现有滇黔公路通过。白水河流经当地时河床断落成九级瀑布,黄果树为其中最大一级。它是以当地的一种常见的植物黄果树而得名。以其雄奇壮阔的大瀑布、连环密布的瀑布群而闻名于海内外,十分壮丽。并享有中华第一瀑之盛誉。如今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等科学手段,测得亚洲最大的瀑布黄果树大瀑布的实际高度为77.8米,其中主瀑高67米,瀑布宽101米,其中主瀑顶宽83.3米。它周围分布着雄、奇、险、秀风格各异的大小18个瀑布,形成一个庞大的瀑布家族,被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评为世界上最大的瀑布群,列入世界吉尼斯记录。黄果树大瀑布是黄果树瀑布群中最为壮观的瀑布,是世界上唯一可以从上、下、前、后、左、右六个方位观赏的瀑布,也是世界上有水帘洞自然贯通且能从洞内外听、观、摸的瀑布。明代伟大的旅行家徐霞客考察大瀑布赞叹道: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伟;所谓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俱不足以拟其壮也,高峻数倍者有之,而从无此阔而大者。 老徐同志,他遥对着瀑布,仿佛在凝神谛听远处的瀑布声。 不过在大腕出来前,先来个铺垫,先到黄果树的上游去看看陡坡塘瀑布。位于黄果树瀑布上游1公里处,瀑顶宽105米,高21米,是黄果树瀑布群中瀑顶最宽的瀑布。陡坡塘瀑布顶上是一个面积达1.5万平方的巨大溶潭,瀑布则是形成在逶迤100多米长的钙化滩坝上。陡坡塘瀑布还有一个特殊的现象:布左侧的钙华堆积而成的洞穴,在巨量洪水经过时会产生奇特的汽笛效应,发出低沉浑厚的吼叫声,故陡坡塘瀑布又称为吼瀑。遥闻水声轰轰,从陇隙北望,忽有水自东北山腋泻崖而下,捣入重渊,但见其上横白阔数丈,翻空涌雪,而不见其下截,盖为对崖所隔也。这是徐霞客在《徐霞客游记》中对陡坡塘瀑布的描述。 以前到九寨沟,看到诺日朗瀑布,感觉很像电视剧《西游记》片尾中师徒四人走过的瀑布。这次到了黄果树,看了景区的介绍,才知道其真正出处在陡坡塘。 然后再来认识一下什么是真正的黄果树。 怎么那么像橘子~ 【正片开始】 遥望瀑布挂前川 标准免冠照 出国护照 横照不如竖照 竖照不如近照,害得我镜头发潮! 瀑布从高处泻落,成年累月,冲击成一个深潭,传说有犀牛从潭中登岸,因此得名犀牛潭。犀牛长年修道,休闲时打开宝箱,五彩光华外溢,是为彩虹。看到了吗? 犹如巡行和汇演,我眼光只接触你侧面(哥哥的歌) 这道崖壁铺着的绿毯真是看着爽眼。 水帘洞,名至实归。 轻纱珠屏挂半帘 谁把银屏挂九汉,任凭水画满天升。 总觉沾衣细雨浓,珍珠溅落百花丛。 素影空中飘匹练 万里晴空抛碧纱,飞雪喷珠耀彩虹。 当地人说看到两道彩虹,非富即贵。你看到了吗?我是看到了两道,但确切地说一道是虹,另一道是霓。前者内紫外红,后者内红外紫。 太阳光射入球状水滴而形成的是主虹,阳光在水滴内部经过一次反射后,就从水滴射出。主虹有时伴有一个副虹,又叫霓,它比主虹暗淡和模糊,出现在主虹的外侧。光线进入水滴后,经过两次内反射,就会形成副虹。 且行且远,有点恍然,又跑回去补拍了一张。这样觉得180元的门票更值得了。 犹抱琵琶半遮面,但气势犹在,怒吼声犹在。 GoodBye,Huangguoshu Cataract !但是我在景区看到的是waterfall,从专业上讲,似乎我更准确些。因为这瀑布不是一个瀑布在战斗。(此处原文为:瀑布!瀑布!瀑布!黄果树瀑布,黄果树大瀑布!不要给尼亚加拉任何的机会。伟大的贵州的大瀑布!他继承了泱泱大国的传统。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这一刻灵魂附体!黄果树一个瀑布他代表了中国瀑布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在这一刻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不是一个人!) 只看得一江春水向东流! 【全文完】
个人分类: 国家地理|7254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5: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