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气候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世界土地整治千年规划
热度 1 fanxiaoyingz 2009-8-27 13:01
世界土地整治千年规划 记得高中时候有个同学对我这样评价:你这个人就是爱空想,他认为我是个典型的理想主义者。时隔 20 年,我依然常常记起这句话,因为这句话是对我偏颇的,但是极端准确的个性评价。纵观 20 多年来的我,也的确在空想和现实之间磕磕碰碰,飘渺无定。然而,我还是痴心不愈,今天在这里写出我最为狂妄的世界土地千年构想。 我是学习水土保持的,水土保持是个典型的应用科学,大体可以分为三个研究方向,一个是土壤,一个是植被,一个是水利,而水土保持则是这三个的综合体。总的来说基本还是土地整治,环境之类的科学。所以对于土地整治我还是有些感性和理性认识的。 对我影响很大的一本课本是《自然地理学》,这本书是在我从事这个行业已经十几年以后才看到的,然而其中系统化的理论使得我懂得了以前许多没有理顺的理论知识,解决了许多以前一直困惑的问题。该书说气候的本源不是大气本身,而是大洲和大洋,大气的的权重仅仅占 3% ,大洲和大洋的权重达到 97% 。这就告诉我们解决降水问题解决干旱问题的根本不在气候的大气本身,而在大陆,在于距离海洋的远近,当然大气流动的方向也是一个极端重要的因素。人要影响降雨,改变气候条件,根本出路在于大陆和大洋,简而言之是水和土地。 为什么大陆和大洋对于气候的影响远远大于空气呢?我们从根本上来分析。下面是 各种成分的 比热、 热容量 、导热系数 (W/m ℃)和导温系数 (cm2/s) 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水的比热和热容量最大,土壤有机质的较大,粘土矿物和花岗岩的比热和热容量是水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一,空气 (20 ℃ ) 的比热和热容量的比热是水的四分之一,热容量是水的四千分之一。而水和空气的导热系数 (W/m ℃)和导温系数 (cm2/s) 则完全相反,水的导热系数在自然界很大,而导温系数很小,而空气的导热系数在自然界很小,而导 温系数很大,粘土矿物介于两者之间 ,当然金属的 导热系数 (W/m ℃)和导温系数都很大。 土壤成分 粘土矿物 土壤有机质 花岗岩 水 空气 (20℃) 冰 (0℃) 比热 (J/g℃) 0.75-0.96 2.50 0.837 4.18 1.003 2.101 热容量 (J/cm3℃) 2.048-2.424 2.708 2.177 4.18 0.001 1.900 导热系数 (W/m℃ ) 0.1880 4.0546 0.6281 0.0209 2.1736 导温系数 (cm2/s) 0.0070 0.0190 0.0015 0.1610 0.0120 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吸收相同热量(太阳辐射)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升高很慢很小,而土壤和空气升温很快很高。这就必然形成土地和水域之间的温度差,这种温度差通过热交换对下垫面和近地层空气形成明显的影响,从而形成气压梯度差,形成风的机制。不管是海陆风,还是山谷风,还是湿地陆地风都是这个原理。在水平层面上形成风,而在垂直层面上形成乱流湍流。 而大地气温的垂直直减率是 0.65 ℃ /hm 。这个数据告诉我们,如果地面温度是 30 ℃,那么要使得空气中的水凝结成冰块或者达到饱和状态,云的最高上限高度是 4650m 。所以实际上,在对流层中,云的绝大多数都在 6000m 以下。而 2000m 高的山可以使水气温度下降至少 13 ℃,基本达到饱和状态,形成降雨的基本条件。据气象学说,迎风山地对降水的形成有促进作用,这主要是由于①原来空气层结是对流性不稳定或条件性不稳定的,风经过山地的机械阻障作用,引起气流的抬升运动,空气达到凝结高度后,在上述层结条件下,能加速上升运动的继续发展,凝云致雨;②当低压系统或锋面移到山地时,因地形的阻障作用,使低压系统或锋面移动滞缓,因而导致气旋雨或锋面雨雨时延长,强度增大;③当气流进入谷地时,由于喇叭口效应,引起气流辐合上升,如果空气潮湿,层结条件又适宜时,就会产生降水;④在大陆性气候区,夏季由于山坡南北增温情况不同,或由于谷底与山坡增温比谷上空气增温快,会产生局部热力对流,形成对流雨或雷暴雨;⑤气流经过崎岖不平的地形区域,因摩擦力的影响产生湍流上升运动,在其它条件适宜时,往往形成低层云或层积云,产生小量降水,如毛毛雨、小雨等。实际上,当云气团迎着山坡向上的时候,是绝热升高的降温过程,克服重力做功,自身温度降低所以很容易形成降雨,而在背风坡下降的时候是绝热下降,增温过程,形成的风也是焚风,干热无雨,破坏作用很大。所以,不仅大地的热容和比热对气候有重大形象,地形对于气候也有极端重要的影响,另外一个影响气候极其重要的因素就是风和风的方向。 在地球上,由于行星风总是从东面向西面吹拂的,所以住在东海岸的人就是最幸福的。特别是中国,常年都在季风的关照下生活,风把湿润的空气源源不断地从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送到中国大陆,形成持续不断的降雨,滋润了植物,形成它富饶的土地,形成几千年经久不衰的文明。而西海岸虽然可能距离海洋近在咫尺,却依然干旱无边,文明不在。地球上另外一个经久不息的风是从赤道吹向极地的热力循环风,这种风在高空的多,但是依然是我们人类丝毫没有开发的资源,这种风把热量和水气送往极地和大陆深处,但是很难形成降雨,只有在水气下沉回返的时候才能形成降雨。所以,在大陆北半球夏季形成的是东南季风,而在大陆南半球夏季形成东北季风。 我们就利用这种气候的大陆水域原理,风形成雨的原理和地形原理来构造我们的地球土地整治千年规划。 我的具体设想是这样:在澳大利亚的大陆,南北方向凿开一个宽 2 ~ 3km ,深度在海平面以下 50m 的大运河,把南北两端的海水连通起来,把凿河形成的大量的土方堆积在河的东面内陆中央,形成一个高在 1500m 左右的高山,在大陆中间造一个长宽各 30km~50km ,面积在 900~2500km 2 。这样做的结果就能够有效地形成大面积的蒸发区域,形成很有效的降水机制,这样一来,澳大利亚大陆内部可以形成大约几万平方公里的绿洲。 同样的规划也应用于非洲东海岸地区,可以向大陆深处开凿宽 2 ~ 3km ,深度在海平面以下 50m 的大运河,地点在温带,即南纬 0 ~35 ,每隔 300km 开凿一个,向内陆深入大约 500km 就可以解决非洲大陆的粮食问题。当然,非洲大陆东海岸周围的海拔提升太快,使得适合这个设想的地区大大减少。 对于中国,要想根本改变北方地区长期干旱的状况,除过南水北调工程外,还应当从渤海向山西北部地区开凿一条这样的大河,而且在内部修造一个大约 900km 2 的大湖。 这些湖泊和河道形成一个内陆蒸发带,当水汽上升的时候有可能形成降雨,把周围的土地浇灌,从而形成比较富饶的土地,养育许多人口。 当然,这个设想必须有一系列的高科技和产业化措施相配套。遇到的首要的一个问题是海水侵入内陆会形成盐碱化土地问题。由于海水成份复杂,形成的盐碱化土地的成份也复杂。这就要求至少有比较好的提炼技术,由于大陆自身实现了海盐的浓缩,所以,只要有先进的提炼和利用技术就能有效保证这一计划的实施。 遇到的第二个问题是这样做形成的土方量实在太大,如何才能大规模少费力地搬运这些土方。其实现在这个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全世界现在大型挖掘机,装载机、汽车和传输带的生产能力已经严重过剩了。这个能力基本具备。 第三个问题是,到底这样做对于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如何?这个问题初步结论是好处大于坏处。具体还不是很清楚。 人类企图改变和控制气候,控制气象条件的欲望由来已久,然而通过改变大气环流,通过改变气象条件(比如人工降雨,击云防雹)对于气象的改变是局部的,是随机的,是有很多条件制约的。但是,从目前看,改变水域和陆地条件,增加内陆湿地面积不啻是一种最有效的办法。 请各位专家原谅和容纳我这种大胆狂妄的设想。
个人分类: 气候生态|4516 次阅读|1 个评论
宇宙射线的充电作用影响气候?
pony1984621 2009-7-24 16:07
ScienceDaily (July 22, 2009) 译文/马志飞 ( Beijing Institute of Geology ) 宇宙射线的充电作用引发更频繁的雷电是否正在影响气候?在《全球变暖国际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lobal Warming 》)的创刊号里,欧洲的科学家希望能回答这个问题。 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因素有很多。这是一个自从数十万年前就已经开始的长期影响,它也有天文渊源,即偏心率、轴倾角和的地球轨道岁差。地球上的自然过程,如火山活动和闪电同样影响大气中微粒的含量,并因此影响气候。微粒含量的升高能够增加大气中的云层覆盖厚度,减少了地球表面从阳光里吸收的能量。 然而,我们现在越来越多地利用化石燃料,正以惊人的速度增加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这些活动连同人类的自身活动也增加了其他温室气体,包括甲烷,如今已广泛引起人们的关注,并采取了一些措施防止不可逆转的气候变化。 葡萄牙埃武拉地球物理学中心的 Heitor Reis 和 Cludia Serrano 指出,在详细的气候模型里,另外一个因素必须要考虑进去。他们解释说,在较短的时间跨度内,太阳活动,遵循一个 11 年的周期,可能会产生一种微弱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在以前并未得到认可。 他们的研究表明,以 11 年为周期的太阳活动能引起到达地球表面的宇宙射线的增多和减少,因此会造成闪电活动相应增多或减少。 较弱的太阳活动意味着较高的宇宙射线通量和较少的雷电,而当太阳活动处于最大高峰期时,大气中的带电粒子相对较少,对电荷的平稳流动有更强的抵抗作用,雷电也因此而爆发。因为这时候的阻力突然崩溃了。 这种闪电作用反过来又受到大气颗粒物的影响,而这些颗粒物主要取决于化石燃料的燃烧。 该研究小组解释说。这两个混合因素也会影响云层覆盖。因此,根据太阳活动这一点我们认为,化石燃料燃烧所释放的颗粒会对风暴、云层覆盖以及地球对太阳光能的反射能力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当太阳活动接近其最低宇宙射线通量时,将会增加云层覆盖和闪电次数,在这个时间点上,几乎相当于完全抵消了由于温室气体增加所造成的气温升高。 期刊参考: Reis 等人 . 煤炭和燃料燃烧以大气电场和银河系宇宙射线通量为介导对大气产生的影响。全球变暖国际杂志, 2009 年, 1 ( 1/2/3 ): 57 内政部: 10.1504/IJGW.2009.027081 改编自 Inderscience, via AlphaGalileo 提供的材料
个人分类: 科普翻译|449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下载】朱棣文在清华大学演讲中英文幻灯片和视频
yahuang 2009-7-17 10:39
2009年7月15日上午,美国能源部部长朱棣文在清华大学发表主题为《应对能源与气候变化的挑战》的演讲,他表示,美国的目标是在八到十年之内开始实现碳捕捉和封存技术的商业化应用。 链接地址如下: 英文新闻的链接: http://www.energy.gov/news2009/7642.htm 中文新闻的链接: http://www.chinanews.com.cn/gn/news/2009/07-15/1776100.shtml 中文PPT(PDF版)下载链接: 应对能源和气候的挑战:两个国家的故事 英文PPT(PDF版)下载链接: Meeting the energy and climate challenge: A Tale of Two Countries 凤凰网视频链接: 新闻报道+演讲+中文翻译
6278 次阅读|3 个评论
明天人类会变小吗
xbyang 2009-7-6 11:25
  我们都知道,热带地区的人一般个头比较矮小。在我国,一般来说也是北方人高大,南方人矮小。这显然与气候有关系。   热带地区的气候炎热,人们消耗比较大,所以个头相对就小一些;而寒带地区气候寒冷,人们能量消耗也小一些,所以个头大一些。在热带地区,人们为了尽快地散热,体型瘦小比较适宜;而在北方,在寒冷的冬季为了保持体温,高大健壮比较占优势。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热带地区的物产都比较单一,尤其不适合农业和养殖业的发展。于是,热带地区的人吃得比较少,越是吃得少,他们越是要为食物而奔波,摄入少而支出大就导致了他们身体矮小。而在北方地区,土地肥沃,降雨量大,物产丰富,人们不必为饮食而发愁,摄入多而支出少就导致他们身体高大。   年复一年,数万年之后,北方人和南方人的身高就成为了基因印迹,一些北方人到南方生活,他们生育的小孩即使从小生活在南方,也会长得很高大。   在动物界,已经出现了因为全球气候变暖而个头减少的现象,比如苏格兰的绵羊。苏格兰绵羊个头减少的原因是气候变暖了,冬季食物也丰富了,绵羊不会为过冬而故意长肥了。   现在全球气候变暖了,那么人们的个头会不会因此而变小呢?我认为不会,因为气候是表面的推动力,食物才是真正的推动力。在物质越来越丰富的今天,人们的营养越来越全面,人们的身高也在逐代增长。   现在气候对人们身材的影响反倒很小了,因为随着电器的普及,热带人可以在冷房里生活,寒带的人可以在暖房里生活。人们在大部分时间里已经不大能感受到季节的变化,只是这种虚假的气温让人们的身体越来越不健康而已。   人类现代的担忧已经不再是个头减小的问题,而是个头变大的问题。人们希望自己稍微高一些,但并不希望自己肥胖。然而,物质的极大丰富已经让人们管不住自己的嘴部,没有一个精确的统计数据,但是我们可以感觉得到我们自己和身边的人越来越胖了。   地球难以承受人类之重有三层含义,首先是人类对地球的索取和破坏太多;第二是人类越来越多;第三是人类的体重越来越重。   有一种减肥的方法是蒸桑拿,学的就是气候改变身材的方法。我不相信每天蒸几分钟桑拿有什么用。真的想减肥,去非洲贫困地区生活几年就行了。
个人分类: 未分类|3723 次阅读|1 个评论
为什么灾难如此之多
xbyang 2009-6-30 20:13
   近年来,世界进入了灾难多发期。就说最近吧,洪都拉斯内乱了,四川又地震了,甲流居然在夏季流行,一个月内坠毁了两架空客,成都的公交车燃烧了。   有很多熟人朋友问我,为什么世界近年来灾难如此之多?是不是有什么预兆?我认为,地球上的灾难从来就没有断过,只是现在传媒尤其是网络发达了,只要灾难一发生,我们马上就可以获知。不像几十年前,国内的灾难都不一定知晓,更不用说国外的了。   然而,我们也不容忽视,这两年的确比以往的年份多发灾难。这并非完全偶然,也是有科学依据的。自然灾害的发生大多与太阳有关,太阳进入活跃期,对地球磁场和引力都发生了变化。   由于太阳的异常变化,地壳也进入活跃期,地震相对增多;全球气候变暖速度加快,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交错进行,飓风、暴雪、极端高温、干旱、雷暴等极端天气越来越多。如果法航空客的失事最终证明是天气原因的话,那这也是天灾而不是人祸。   有科学家预测,2012年9月太阳风暴袭击地球,在此前后地球的灾害也将空前的多,局部地区可能呈现地球末日的景象。   当然,人为的因素增加了灾难发生的可能性。尽管有一些科学家认为气候变暖不能归咎于温室气体的排放,但是大部分科学家还是认可温室气体对气候变暖的推动作用。因此,设法减排现在也成为了重要的外交议题,不像以前只是科学家和环保组织在呼吁。政治家们也是生活在这个地球上,他们也逐渐感受到了气候变化的可怕。要是他们早一些觉悟该有多好。   其实,也不是政治家觉悟,这完全是外交上的角力。发达国家在大量排放温室气体的时候,他们一声不吭,闷声发大财。当他们已经很有钱的时候,产业已经升级转型了,他们感受到环境的可贵,并以此阻止没有高科技的发展中国家发展过多排放温室气体的产业。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是吃亏的,因此中国要求发达国家承担更多的责任是正确的。   人类的贪欲不但破坏了环境,而且污染了精神世界和经济领域,人心越来越坏,越来越浮躁,经济的泡沫也越来越多,结果就经济危机了。这不是题外话,这也是人类把自己推向灾难的重要原因。   虽然目前还不能确定两架空客坠毁的重要原因,但是这与人心和经济也脱离不了干系。现在包括航空公司在内的许多运输类公司盲目扩张,即使负债也要扩张,结果一些配套的设施跟不上去,服务也跟不上去,运输从业人员的待遇也跟不上去。种种原因导致了运输行业的灾难越来越多:坐飞机坠毁了,坐火车碰撞了,坐轮船翻过来了,坐公交车燃烧了,走在大马路上被撞了太多太多的乱像。   本来人们的生存压力就越来越大了,结果经济危机来了,人们已有的财富缩水了,而未来的财富岌岌可危。一部分人开始更加拼命地工作以保职位,一部分人为待遇的下降成天唉声叹气,一部分人干脆被公司裁掉了。   整个社会处于一种焦躁的情绪之中,这样的情绪很害人。有人主动犯错 以泄愤,有人心神恍惚而犯错。如果这样的人开火车,火车可能撞车;如果这样的人开公交,他胆敢在大街上横冲直撞;如果这样的人开飞机,飞机可能就会掉下来了   在这个稍稍有些混乱的时代,在这个稍稍有些不和谐的时代,求人不如求己,我们自己无论出门在外,还是宅在家里,都要提高警惕,多一个心眼。虽然我们不必杞人忧天,但是我们也不可麻痹大意。   减少那些不必要的出行计划。   有人堆堆的地方不要去凑热闹。   地震来了赶快跑。   汽车烧了赶紧砸。   大楼倒了赶紧躲。   飞机掉了赶紧跳。   没事的时候,多练习一下自己的反应能力吧。
个人分类: 未分类|3864 次阅读|2 个评论
世界海洋大会:海洋应纳入到气候谈话中
jimcandy 2009-5-30 10:19
7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部长和官员 14 日呼吁将海洋纳入到全球气候变化谈话中,从而接替《京都协定》。 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世界海洋大会( WOC )与会代表敦促采取联合行动,扭转气候变化对海洋的影响,并要求将此议题纳入到 12 月哥本哈根会议的关键气候谈话中。 万鸦老海洋宣言呼吁减少海洋污染,资助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对气候变化如何影响海洋及海洋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加大研究力度。 美国代表团团长 Mary Glackin 说:宣言表达了一个政治承诺,即与会国应解决海平面升高、海洋酸化、气候变化及其它与气候现象有关的问题。 这项无约束力的宣言并没有提出具体的资助或排放目标等方面的义务,这也遭到了一些科学家的批评,因为这并不能阻止海平面的升高,也不会防止主要物种的破坏。 宣言的主要条款更为强烈地要求将海洋纳入到后京都框架中,并为贫困国家提供资金,解决因气候变化造成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大会主席印度尼西亚人 Eddy Pratomo 说,该宣言仅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为解决如何保护海洋资源和生态系统等问题,今后可能还需要经历漫长的谈判过程。
个人分类: 渔业新闻|2800 次阅读|0 个评论
鱼儿到北极“避暑” 气候影响世界渔业
jimcandy 2009-3-9 16:16
据联合国网站新闻中心 3 月 2 日 报道,联合国粮农组织 3 月 2 日 发布的《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状况》报告指出,气候变化已给世界渔业带来影响。 报告指出,气候变化改变了海洋和淡水物种的分布,暖水物种被迫向南北两极转移,而且它们的栖息地正在缩小,生产力在下降。此外,气候变化正在影响生物过程的季节性,改变海洋和淡水食物网,给鱼品生产造成了无法预测的后果。粮农组织表示,目前迫切需要帮助以渔业和水产养殖为生的社区,特别是那些最脆弱的群体,加强其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据估计,全球共有 4350 万人直接参与捕捞渔业和水产养殖生产。其中 86 %的人生活在亚洲,另外还有 400 万临时工。考虑到在鱼品加工、销售和服务行业的就业人数,加上他们的家庭,依赖该行业的人数超过 5 亿。 报告指出,虽然渔业和水产养殖业所排放的温室气体相对较少,但仍会产生显著影响。捕捞能力过剩和捕捞过度,意味着每艘船的渔获量减少,即燃料的利用率下降,而对有限资源的竞争则意味着渔民不断寻求提高发动机的马力,这也会降低能效。因此,实施良好的渔业管理可大大提高该行业的能效。(摘自中国食品产业网 2009-03-07 )
个人分类: 渔业新闻|232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别让经济问题遮蔽了气候问题
panfq 2009-2-2 00:09
世界在面临经济压力的同时,也在面临着环境的压力 世界各国领导人在达沃斯论坛上呼吁:气候问题仍是焦点问题。 世界在面临经济压力的同时,也在面临着环境的压力。鉴于经济危机有可能支配 2009 年达沃斯论坛的大部分话题,参加达沃斯论坛的各国领导人迫切要求气候变化问题仍应是关注的焦点。 英国首相布朗、德国总理默克尔、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及其他出席世界经济论坛的各国领导人发出警告, 不要让经济方面的忧虑遮蔽了需要解决的气候问题 ,因为这两者是交织在一起的。英国首相布朗说, 4 月份举行下一届 20 国集团会议将突出气候变化问题,气候变化问题的解决对于世界经济复苏必不可少。 编译自德国之声网站 http://www.dw-world.de/dw/article/0,,3992350,00.html Climate |31.01.2009 World Leaders at Davos Call for Climate to Remain in Focus
个人分类: 国际|2905 次阅读|0 个评论
风湿性关节炎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项
jiangbaoguo 2008-12-8 10:36
在饮食上,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要注意,因长期以药物相伴,宜清淡,避免和药物有不良反应的食物,宜进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注意饮食不可偏嗜,要有节制。在急性期或急性发作,关节红肿热痛时,不宜进辛辣刺激的食物,久病胃肠道不适者,少食生、冷、硬的食物。 急性风湿性关节炎或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时,有明显的红、肿、热、痛者,应卧床休息,待炎症控制后,可逐渐恢复身体运动,运动要适量。 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如有链球菌感染,应予积极彻底治疗。抗生素中以青霉素为首选。对反复感染的扁桃体,应在风湿活动停止后2-4个月,予以手术摘除,消除引起关节炎复发的隐患。手术前后用青霉素预防感染的发作。居住的房屋应通风、向阳,不要在水泥地板及风口处睡卧。 注意气候变化,在阴天、下雨、刮风或受到寒冷、潮湿等外因的影响时关节局部有肿胀和疼痛可加重。天气变寒冷时,及时添加衣服。注意保暖,避免受风、受潮、过度劳累及精神刺激,预防感冒,以减少自然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当然,一定要保持愉快的心情,要有战胜病魔的决心。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57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早晨的雪到冻雨及其它
moxj 2008-11-26 23:50
(来自维普网) 今天早晨兰州下了今年冬天以来的第一场雪.中午吃饭的时候,同学突然问我这雪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兰州污染这么厉害,雪还是白色的.显然是一个让大家哭笑不得的问题.当时我只回了一句:你在北京食堂的时候不是听到两个博士讨论的问题很幼稚就说人家是文盲吗?咱要是在食堂讨论这个问题,那些附中一起吃饭的孩子怎么看我们?     其实我的知识水平距离这个问题是何等的遥远.又怎么知道是怎么回事呢?只是当时觉得关于风霜雨雪的知识小学老师是讲过的. 雪不同雨的只是以晶态存在的水。形成雪大概需要几个条件.首先是空气中的水汽处在过饱和状态.另外就是要有凝结核.说到凝结核就可以想到开始说的兰州空气污染很厉害的事情,那就是很好的凝结核.不过形成雪花后凝结核显然在里面了.即使雪花足够透明,这么大的空间里有那么小个颗粒也不是我们的眼睛可以看到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当然是温度了.不是低于零度就形成雪花了.温度不但可以对水汽的过饱和状态起到弥补的作用.也足够影响了雪花的形状.具体雪花有什么形状,也许孩子们可以把他看作是形态各异的艺术品或者圣诞节的礼物. 不过今年在我国南方的冻雨却是引起了足够多人的重视. 冻雨其实也是一种很普遍的自然现象,有的地方具备这样的条件,经常见到冻雨.只是我国年初的冻雨范围太大了,时间太长了,所以造成了破坏也非常大.     首先,冻雨在我们看到之前是一种处于不稳定状态的过冷水滴.水滴的温度低于零度.当这些水滴遇到地面物体时,立刻结冰.就成了我们看的冻雨.在东北的的早晨人们经常会看到雾凇.有些类似, 雾凇是由水汽凝华而成。这其中温度和凝结核等条件共同作用控制了这些水、汽的最终形态.我只是在最小范围内这样讲,也许情况不是这样.如果从很高的空中开始聊可能会有不少话题,中间也有一些不确定回有多种情况.     关于今年南方的雨雪大概大家在新闻里听过如下的说法.     我国南方在冬天受冬季风影响,北方的冷空气经华北、长江南下越过长江 , 在长江以南呈扇型展开 , 并继续南下。当扇型冷空气的西南翼到达南北走向的横断山脉时 , 受高山阻隔 , 在山脉以东的广大区域内不断堆积 , 于是在云、贵、川、桂 , 包括湖南西部的地面和低空 , 形成在气象学上称之为冷垫的冷空气层。每到冬季 , 这一区域同时还受到来自孟加拉湾暖湿气流的影响 , 这股气流在越过横断山脉后 , 便覆盖在冷垫上 , 形成一个 1.5 公里到 3 公里左右的暖层。冬季北方的冷空气持续南下时 , 又形成一个更高更冷的气层。冷空气与暖气流相遇时 , 就产生了降雨雪的有利条件 , 冷暖对比越鲜明 , 降雨也就越激烈。而这种两冷夹一暖的 三明治气层 , 更是产生冻雨的理想温床 : 中间的暖层提供了充足的水汽 , 输送到高层的冷空气层中 , 迅速凝结成长为过冷水或雪花 , 过冷水再通过贝吉隆过程 ( 一种云中降水形成机制 , 指云中较少的冰晶只要有较多的微滴来供应水分时 , 冰晶就能增长到形成降水的程度。这一冰晶过程称为 贝吉隆过程。 ) 变成大雪花。大雪花下降到暖层中融化成水滴 , 水滴继续下降到冷垫上遇到物体再度凝结 , 形成外冰内水的冰珠 , 最终降落到地面 , 产生冻雨。当地夜晚的寒气 , 使这些冰水混杂的冻雨在地面、屋顶 , 以及各种裸露在户外的公共设施上进一步凝结 ( 称为雨凝 ) 灾情便在这里孕育着 , 蓄势待发。(这段话引自洪蔚的报道) 气候的变化是空间大范围内的一种现象,很多因素都有影响.我在 《 从 ENSO 到全球环境变化 》 提到过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变化.其实这也只是地球这个范围内的事情.中国人喜欢从大范围内考虑问题.把地球的事情和天文现象都联系起来.我在行星和月球里大概提的事情太少了.其实不只是潮汐现象是地球和其它星球的关系作用形成的.气候也许也非常重要.我国当前的模拟水平可能和欧洲有不小的差距.空间上的事情先聊这么多.回到地球,时间上的事情也是这样.有不少人都问过地球上的石油为什么分布这么不均匀.可能有人回答了一点石油形成时代的地球状况,但我还没有看到有人用当时的气候和生物分布来解释这个问题.更没有看到有人用那个由于小小地形变化而造成的 焚风来结实局部的能源格局... (这几天有个同学刚结婚,放学后的时间要聚会和喝酒,也许也是博文质量下降的原因,非常抱歉.)
个人分类: 科普思考|3401 次阅读|1 个评论
从黄土、冰川到多年生的雪莲花
moxj 2008-11-15 21:04
图片来源: http://www.i3721.com/cz/tbctk/bnj/xkbc2dl/200606/241772.html 图片来源: http://www.cnjlc.com/qita/4/200707099632.html 图片来源: http://www.soiltool.com/news/binxcy/2007/89/0789162917CKA391DFAC36B8267KE2.html 图片来源: http://define.cnki.net/WebForms/imageResult.aspx?searchword= 鍙ゅ湡澹 ?page=15 图片来源: http://amuseum.cdstm.cn/AMuseum/oceanic/Pages/envi/env_3_sedimentdistri.html 兰州的天气确实不能和南方比.虽然我从小在山西长大,但对干燥却没有一点好感.晚饭的时候,我抱怨兰州有好久没有下雨了.旁边的同学马上答话:近几年兰州雨比以前多多了,兰州人都觉得潮湿,不能适应了.事情真的是这样吗?经常能听到全球变暖的报道.那到底我们的环境是怎么样变化的呢?大概到目前为止,历史气候状况的秘密确实可以从黄土、深海沉积、极地冰芯的记录中准确的找到,并且相互对照.提起这些,我想我们首先因该向我国分别在这些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表示诚挚的敬意.他们分别是刘东生院士,汪品先院士和秦大河院士. 讲问题之前我们先回忆一点刘东生院士―― 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主席――的事迹也许很必要.因为当我有机会见到这位泰斗的时候.只能是在学校旁边的八宝山排队那天了.前些天 刘强 老师 专门写了这样一篇博文,我引用一段: 刘东生 先生是 2003 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被称为超级老头的中国黄土之父。 刘东生 先生从事地球科学研究近七十载,把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的科学事业。他创立了黄土学,带领中国第四纪研究跻身于世界领先行列,并在环境医学、环境地球化学、环境考古学、高山科考和极地科考等领域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为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是中国地学界的一面旗帜! 刘 先生 80 岁上下,探索的足迹仍遍布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等 地球三极; 60 年潜心研究,被誉为黄土之父;平息 170 多年来的黄土成因之争,建立了 250 万年来最完整的陆相古气候记录;直至耄耋之年,仍然活跃在国际地球环境科学舞台,引领世界黄土研究潮流,走在全球变化研究前列 自己没有学过相关的知识,但知道一点关于研究这些方面气候的方法,其中主要的是同位素、生物化石及一些气体指标和分子对比之类的参数等.想到这些,我记起前几天写过的一篇博文:《 谁在为政府提供数据库服务 》,里面我提到收费站可以作为各级数据的记录和收集库. 其实黄土和冰川也正是其中的一些关键收费站.我在《 地震解释在地质和油气生产中的应用 》中没有专门聊新兴学科《层序地层学》的详细情况,如果把它也算在内,那么地层上的记录就是更大、更综合的收费站记录.但这些都还有写范围太大,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那小一点的我们就去找树上的年轮了.确实不错,但污染等影响还会让每年的气候资料很好的保存下来吗?如果我们还要更详细的记录怎么办呢?记得在山上工作的时候,我没有菜吃馒头了,只能找点雪莲花叶子将就着吃.雪莲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五、六是年代发明的色谱技术现在已经发展很完善,能在分子水平很优秀的恢复从前的情况. 这些在远离人群的地方生长的雪莲花是不是建设在乡村公路上的收费站?他们不能给我们指示小股汽车、短范围内的环境及其它一些状况吗? 注:纯属二锅头中毒后的一些呓语,如有雷同,非常荣幸,欢迎留言指导.欢迎垂询. (今天碰到寒旱所的一个博士,和我讨论高原植物和环境,我想起了这篇短文,当时我因该是想到亲爱的雪莲花被环境污染很少,能较好的反映我们生活世界的一个背景变化.)
个人分类: 科普思考|4137 次阅读|1 个评论
从ENSO到全球环境变化
moxj 2008-11-11 22:34
喝完酒,回来打开网页,发现今天的话题变了不少,今天的主题也改了.对这个节日,我的唯一理解就是有兄弟喝酒.仔细想了一下,以前七年都是这么过的.今年也没有例外,因为领导也很支持我们,提前一天发了这个月的补助.但不同的是我没有被人背回去,而是回到教室的电脑前,独自一个人来偷欢,因为我没有忘记支持我的这些网友们. 这样的日子也许讲讲关于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的故事大家会有点兴趣. (图片来源 http://www.973.gov.cn/show/surroundings5.html ) 小男孩就是很多人都知道的 厄尔尼诺 . 它的出现表示太平洋中部和东部的海水发生了异常增温的现象,具体地说就是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连续 6 个月超过平均水温 0 . 5 ℃。 1891 年,西班牙航海家发现了秘鲁沿海的这股暖流,能够使秘鲁的降水增加,干旱得到缓解,牧草得到了滋润,生长茂盛的牧草养育了大群的牛羊,秋后羊肥牛壮,牛羊成倍地增长。由于这股暖流经常出现在圣诞节前后,当地人给它起了一个吉祥的名字 厄尔尼诺,在西班牙语中就是圣婴的意思,表示人们欢迎这股暖流的到来,它像一个好孩子,为人们带来了丰收,送来了欢笑。但是厄尔尼诺的出现严重地影响了秘鲁渔场的渔业生产,海水温度升高使海洋中的鱼类大量死亡,捕鱼量大大下降。其次是以鱼类为食的海鸟因捕不到食物而死亡,原来万鸟齐飞竞啄食的繁荣景象没有了,渔场失去了往日的生机,成片的死鱼烂虾臭鸟漂浮在海面上,渔船出港很少。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发现厄尔尼诺不仅给秘鲁沿海地区带来了灾难,还会影响全球的气候变化,在许多地区造成异常干旱或洪涝灾害. 小女孩是拉尼娜事件的中文名称,拉尼娜西班牙语意思为圣女, 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反相,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混乱,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 科学家经过研究认识到,厄、拉现象是大气 海洋相互作用的突出表现,在正常年份, 1 月份太平洋低纬区域常有两个大气团.其中心一个在东太平洋复活节岛附近,另一个在西太平洋澳大利亚北部附近。如此形成两个大气活动中心,在复活节岛的是高压,闭合等压线中心为 1018 毫巴,而在澳大利亚北部是低压,闭合等压线中心为 1006 毫巴。气压差导致较强的信风从东太平洋流向西太平洋,并在 澳大利亚北部一带使海水温暖区域上升,然后在高空流回东太洋.并在海水低温区下沉。这样.太平洋赤道带上空的气流就形成了一个整体的东西向环流,即气候学中著名的 Walker 环流。然而.这种大气状态并不是永恒不变的。每隔数年,复活节岛和澳大利亚北部的气压发生反向变化,这时信风和 Walker 环流减弱。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东、西太平洋的气压出现一种宛如跷跷板的上下振动现象,称为南方涛动 (Southern Oscillation) 。南方涛动是热带大气环流年际变化的一种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气象过程,它反映着太平洋上大尺度范围里气压的一种长期不规则变化. 对于厄、拉现象发生的机理,众说不一,尚无定论,例如有信风、季风的影响,海流紊乱,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天体引力的变化,洋底火山喷发和地震活动诱因等。关于这些说法的资料都容易找到.而且也很有思考的意义.但当前关于全球环境变化学科的发展也许更值得大家关注. 最上面的图片就是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关于全球环境变化科学学科的一张宣传画. 北京师范大学是国内唯一的集合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开展多学科交叉的全球环境变化研究和教学的一所大学。它的建立是在具有优秀传统和历史的地球科学背景上的基础上。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资源学院、环境学院、水文与水资源学院共将同协作建设这一新兴领域的研究与教育基地,同时我们将通过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通过与国外高水平科学家的合作,实现建立一个新的学科--全球环境变化科学、形成一个具有国际水平的研究与教学群体这一目标,培养多学科交叉的具有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应用人才。 气候状态以及演变,乃是大气、海洋、陆面、冰雪、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生态过程在内的气候系统的复杂表现及其演变。建立基于数学、物理、化学规律基础上的圈层过程模式及其耦合模型是我们认识气候形成和演变规律、预测未来变化和解释过去曾经发生过的事件的重要手段。为了了解并可靠地预测全球及区域气候变化及其区域响应,需要不同圈层的过程模型以及圈层过程相互相耦合的系统模型。 利用陆面过程模型和气候模拟系统开展以下问题研究: 陆地-大气耦合控制机理过程分析; 陆地-大气系统对辐射、土壤水分、植被和雪盖反馈; 边界层过程在陆地-大气耦合中的作用; 模型与观测资料的比较研究; 季节预报中土壤水分和雪盖初始化;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陆地-大气耦合的相关性研究; 过去 100 年和未来 100 年中国气候环境变化模拟研究; 土地利用 / 土地覆盖变化与气候变率之间的相关性; 中国区域人类活动对陆表-大气相互作用过程影响的定量评估; 不同气候情景下未来 5 - 100 年典型区域植被功能和格局变化、农作物生产能力、土壤侵蚀和极端气候事件等模拟研究; 典型区域水土承载力、和土地利用的安全格局,植被的稳定性定量评估; 模拟设计生态建设的优化格局。 只是摘录了北京师范大学的一点宣传资料.大家都很讨厌广告,我想这篇博文有一半是广告了.所以我没有继续往下写.不过在商品广告已经如此发达的社会,如果它的发展还很有必要的话,我想我们以后因该更加注意知识广告的开发,尤其要重视思想广告.但一个不会喝酒的人,这个时候最好就不要多说话了. 另参阅资料还包括 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 韩杰 老师发表在地理纵横上的《 厄尔尼诺、 拉尼娜事件的形成机理》.
个人分类: 科普思考|4060 次阅读|0 个评论
气候关系你我他
王铮 2008-10-17 14:34
气候保护是当前国际政治的一个热点。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应对全球变化和气候保护。这里是王铮主持的某个项目的进展情况,它反映了中国是负责任大国的一面。 l 中国经济 - 能源 - 气候系统的动力学 第一、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能源结构演化趋势,提出了一个根据这种趋势的模型;(陈邵峰,王毅等完成) 第二、 发现能源消费与城市化趋势之间存在非单调关系(陈锐、吴静等完成) 第三、 证明了在索罗增长路径上, Kuznets 曲线的存在性,给出了 中国增长 - 能源强度 - 就业 -CO 2 排放的动力学关系与 Kuznets 特征和最优增长率确定算法; 初步估计出了中国碳排放高峰出现时间在 2050 年以前某年 。(王铮,朱永彬,何琼,马晓哲,庞丽完成) l 中国减排 CO 2 的技术路线可行性分析 第一、 中国通过增汇减排 CO 2 的技术经济成本分析与测算方法与初步结论(乐群,王礼茂,王远飞,马晓哲等完成) 第二、 减排 CO 2 的 CCS 技术方案及相应技术的经济成本分析与测算结果(高林等完成) l 多国参与条件下中国气候保护模式选择和政策模拟 第一、本世纪末控制全球升温在 2 ℃内的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承受强度和可行性,得到重要结论, 如果发达国家不向发展中国家低价转移节能技术,本世纪末控制全球升温在 2 ℃内方案会带来全球普遍衰退 (王铮,吴静,李刚强,张焕波,黎华群,袁宇杰完成)。 第二、气候保护政策模拟系统原型以及对增汇策略的可行性分析(王铮,吴静,薛俊波,吕作奎,朱永彬等完成)
个人分类: 为科学而科学|3993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疆的林业与气候
zhangxw 2008-9-27 17:28
新疆的林业与气候 (2008-9-27公布于 气象港 ,孙祥彬 ) 新疆森林的分布 林业是培育、经营、保护和开发利用森林的事业。在新疆高山峡谷有各种针、阔叶天然林;南疆塔里木河流域有着大面积的天然胡(灰)杨林;北疆准噶尔盆地分布着荒漠梭梭、柽柳林。2004年,新疆山区天然林面积已达167.48万公顷,平原人工林78.66万公顷,平原荒漠河谷林371.65万公顷。全疆森林覆盖率达到2.1%,绿洲森林覆盖率达到14.95% 。 不同的气候 孕育不同的林木 制约新疆林木的生长的气象因素是水分和热量。以天山云杉为主的天山北坡森林分布的下限与年降水量400mm的分布线基本一致。森林分布的下限在天山西部为海拔1200-1300米,中部1500~1600米,东部为1800~2000米;上限为2700~2800米,限制因子主要是热量。天山云杉林生长最适宜的气候条件是:光照强度2.5~6.0万lux(勒克司),最热月平均气温14~16℃,年降水量600~1000mm,空气相对湿度60%~80%。新疆天然林生长最好的林区在天山西部的巩留、新源及特克斯地区。在这里成熟林木的胸高直径达60厘米以上,最大的超过1.7米,树高可达50米,最高达70米,单株材积约50立方米,每公顷活立木蓄积达1000~1200立方米,在全国也是罕见的。 南疆平原荒漠胡杨林、灌木林及河谷次生林的生存主要依赖河流的洪水漫灌及下渗补给地下水提供的水分条件;而北疆准噶尔盆地的荒漠灌木林则依赖每年约150mm左右的降水及地下潜水来维持生机。 森林 的涵养水源作用 森林的水源涵养能力是通过林冠截留、枯枝落叶层持水、森林土壤涵水、渗流等因素决定的。 当降水量<5mm时,林冠截留率达50%以上;降水量>20mm时,截留率不足20%。林冠截留率随着降水的增加递减,但绝对值随降水量的增加而达到一个饱和截留值为止。枯枝落叶层的持水能力,依森林类型和枯枝落叶层积存厚度而异。 新疆森林土壤的涵水作用是森林影响水文特征的主要环节。大气降水经过林冠截留降落到枯枝落叶层,透过枯枝落叶层的水分继续下渗到土壤中,转变为土壤水分,然后再通过土壤渗流将地下水向下移动补给河川径流,它减少了水土流失,也延缓了大气降水立刻形成洪水的过程。 林地径流量由地表和地下径流量组成,其中地下径流量有相当大的量为壤中流。在大雨或暴雨时,水分下渗峰面所能达到的深度称渗流影响层。森林土壤的渗流影响层较厚,一般为50-100厘米或更深,与林木根系活动层相近。所以在森林林地的径流组成中,主要是地下径流,而地表径流所占的比例很小。 森林具有很大的水源涵养能力,使大量的地表径流渗入土壤变为地下径流,在雨后可不断地、缓慢地补给河川水流,森林有效地调控河川洪水流量,而增加枯水期流量,缩小河川全年的洪枯比值。 森林调节林区气候 在林区里,茂密的林冠层将一部分太阳辐射能吸收进行光合作用,另一部分用于林木的蒸腾而消耗掉,还有大部分太阳辐射被反射到空中,只有小部分透过林冠层辐射到林内。所以林区内白天和夏季不易增热;而夜晚和冬季热量散失也比较缓慢。森林蒸腾作用强,消耗太阳能多,造成林区上空和林内温度比无林区低。由于温度低,相对湿度大,容易达到饱和状态,因而露、雾、霜、雾淞和雨淞等天气现象多。在新疆天山林区,夏季林区较无林区气温低1~2℃;冬季林区气温较无林区高1~3℃;林区的相对湿度较无林区高10%~15%。 森林是个很大的空气净化 器 森林是陆地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其光合作用所产生的生物量、物质循环量都是很大的。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CO 2 和释放出的O 2 的数量也很多。据统计,全球有森林面积28亿公顷,每年光合作用吸收的CO 2 总量为440亿吨,释放出的O 2 为120亿吨。每公顷阔叶林,每日能吸收1吨CO 2 ,吐出0.735吨O 2 。一个成年人每分钟需要的O 2 为0.75克,排出的CO 2 为0.9克。 据乌鲁木齐市20世纪80年代初期资料,全市年耗煤量约380万吨,排入大气中的SO 2 约6.2万吨,冬季市中心SO 2 浓度高达0.36毫克/立方米,超标2.4倍。据测定,北京杨、箭杆杨对SO 2 有很强的吸收积累功能,白腊、复叶槭、白榆、新疆杨等稍差一些。对8个树种的叶片测定,平均吸收SO 2 量为1.6毫克/克,最大的北京杨为3.5毫克/克,青杨、箭杆杨为2~2.2毫克/克。当时全市有绿化树木约500万株,其吸收SO 2 的量是相当可观的,可有效地消除大气中SO 2 的毒害。 防护林带是农田的 守护神 防护林体系是指由绿洲外围到绿洲内部,由防风固沙的草、灌(木)带防风防沙林带护田林网组成完整的防护体系。当平原绿洲上的林带构成纵横交错的防护林体系后,形成一个连片的粗糙下垫面,其防风作用得到明显加强,风力从外向内逐步减小。气流进入第一、第二、第三道林网后,林网内的风速较旷野对照点依次平均降低37.4%、41.9%和52.1%。 对于风沙流来说,林带好象一个高大的绿色立体筛网,不仅使呈跃移或蠕移运动状态的沙粒沉积于林缘附近,并且使呈悬移运动状态的粉沙和尘埃在随气流透过林带时,被粘附于植物的枝叶、树干上或降落于林带中,从而使气流中含尘量减少。 据测定,在高温、干燥、多风的季节,由于护田林带的防护作用,可使北疆的田间蒸散量减少12%~38%;南疆减少34%~41%;干燥炎热的吐鲁番盆地区可减少43%~51%。由于田间蒸散力的减弱,从而增加了土壤的蓄水量。北疆春季林网内,农田土壤水分可提高10%~13%,在林带后4~12H(林带高度)范围内,0~50厘米土层多蓄水525~600吨/公顷;夏季20H范围内,空气相对湿度提高4%~14%,作物蒸腾减少14%~41%。在南疆,夏季0~100厘米土层水分提高8%~9%,空气相对湿度提高4%~5%。
个人分类: 新疆特写|4588 次阅读|0 个评论
迷人沙丘揭示火星气候如何变化(组图)
quaternary1 2008-9-24 19:59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4日 新浪科技 火星南极地区地区带霜的沙丘 火星南半球阿格伊里盆地附近的山脊和沟谷 火星北极新出现的撞击坑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9月24日消息,据《每日邮报》报道,壮观又清晰的火星照片揭开了几百万年来气候变化是如何影响这颗红色星球的。美国宇航局火星勘测轨道器的高清相机拍到的1000多张观测照片展示了火星表面的众多细节。   大量令人难以置信的冰沙丘被认为可反映出火星气候是如何随时间而变化的。其中一张照片显示的是火星北极地区层状堆积物,由尘土和冰构成的层状堆积物厚达2英里。崖面显露的层状堆积物中不仅有尘土和冰,还有沙,这说明每一层都是沙地,只是后来随着温度降低被冰覆盖。 这是火星南部地区的一种地貌,它们的存在可能显示这些地方的地表几米以下有水冰。 火星北极地区的沙丘 火星北极地区的另一种沙丘   照片上的颜色并不是人的正常视力所看到的自然色,但这样着色可更清楚地区别出火星表面的冰、霜、尘土和岩石。这些从4月26日到7月21日拍摄的1005张火星观测照片将由高分辨率成像科学实验项目的科学家公布。高分辨率成像科学实验相机已拍到从轨道器上看到的有史以来火星表面最详细的照片。该项目发言人说:全球科学家都在用这些照片研究火星上很多以前无法解释的现象。我们还可能发现以前从未见过的一些新型地貌。   这些资料将成为美国宇航局行星数据系统任务档案的组成部分。现在,火星勘测轨道器正用来鉴别矿物和岩层,这些信息对于选择未来的火星登陆地点至关重要。高分辨率成像科学实验项目的首席研究员阿尔弗莱德迈克伊万参与选择美国宇航局火星科学实验室(将于3009年发射)的最佳着陆点的工作。他表示,美国和欧洲的火星探测器的最新证据显示,含铁、镁和铝的粘土在远古的火星岩床上到处都是。他说:这是个令人惊讶的发现。沉积和改变这些粘土矿物的真实环境和过程很难理解。但一些地方很快就会变成我们未来飞行器和取样任务的地点。 火星上的层状沉积物 这是位于火星水手大峡谷东端的一个大撞击坑(Aram Chaos)的照片。 梅里迪亚尼平原上的一个撞击坑   科学家们希望,火星研究能帮助揭开地球形成之谜。他们相信,我们的太阳系是在大约39亿年前所谓后期猛烈轰击或在这之前形成的,那次轰击导致月球和周围其他行星上形成了很大的冲击坑。迈克伊万说:我们知道火星经历过猛烈轰击,那时火星的水和冰很丰富,火星上这时期的岩石记录保存得比地球上要好。   高分辨率成像科学实验的照片显示了被暴露在火星表面的已变硬的远古外壳的部分,也叫巨角砾岩,由大而无序的岩石碎片组成,是在能量事件----通常是猛烈撞击远古的火星时形成的。(孝文)
个人分类: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s|638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疆特有的药材与气候
zhangxw 2008-9-1 10:44
新疆特有的药材与气候 ( 2008-9-1 公布于 气象港 ,孙祥彬 ) 罗布麻面积全国最大 新疆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孕育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植物王国。已经查明的野生植物有 132 科、 856 属、 3569 种,其中有经济和药用价值的有罗布麻、橡胶草、阿魏、贝母、枸杞、甘草、雪莲等 1000 多种。新疆是中国罗布麻分布面积最广的省区,全疆各地都有它的踪影。 罗布麻为夹竹桃科,多年生直立半灌木 , 别称红麻、茶叶花。罗布麻耐盐、耐寒、耐旱、耐酷暑和大风,生态适应性强,适合盐碱荒地上生长。新疆罗布麻集中分布在塔里木河、孔雀河、叶尔羌河、玉龙喀什河与和田河两岸等南疆地区,北疆分布较少。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地区有 3 个,即沙雅县境内,塔里木河两岸;其次是和田、墨玉两县的喀拉喀什河、玉龙喀什河两岸;第三片是温宿、阿瓦提和麦盖提三县。 罗布麻的根、茎杆和叶子、子实可分别用于高级纤维和药用。罗布麻药用可清热去火、平肝安神、降压安神、降压强心、镇咳祛痰、抗过敏、衰老、治高血压、神经衰弱、肝炎腹胀、肾炎浮肿;罗布麻又是一种很好的蜜源植物,花期长、开花量多、蜜汁甜而芳香;秋季落叶可作饲料;罗布麻具有防风治沙、改善环境的作用。新疆罗布麻人工栽培试验已在不同的栽培条件 ( 盐碱较重、沙土 ) 下取得成功,亩产麻皮可达 50 -70 公斤 。 中国枸杞之乡 枸杞属多年生落叶灌木 , 喜光、耐旱 , 生长速度快 , 根系发达 , 寿命长 , 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性能;其果实为名贵的中药材,又是上好的滋补品。新疆野生枸杞粒小、肉少、色差,而人工栽培枸杞质量好,博尔塔拉自治州人工栽培产量最多,这里的枸杞,粒大、肉厚、籽少、色红、柔润。 枸杞有滋肾水、益精气、润肺、清肝热、明目之功效。主治虚损痨伤、咳嗽、目赤生翳、肝虚下泪、经络虚痛。 在新疆 5 ℃ 积温 2000 ~ 4600 ℃ d 的地区都可种植枸杞。种植区主要集中在精河、乌苏等地。 2004 年种植面积为 0. 8 万公顷 ,产量 1 万吨。枸杞整个生长期大约需要 160 ~ 190 天。生长期内,有两次萌芽放叶和新梢生长期,也有两度开花结果期。枸杞鲜果可在夏、秋两季采收,精河的夏季采收期在 6 月下旬至 8 月中旬,秋季采收期在 9 月中旬至 10 月中旬。影响枸杞产量的主要因素是 9 月的气温,此时以晴天、气温 16 ℃ 为宜, 20 ℃~ 25 ℃ 最适宜。秋季当气温< 11 ℃ 时,果实生长发育缓慢,体形小,品质降低。精河 5 ℃ 积温在 4000 ℃ d 左右,无霜期 190 天,热量条件很适合枸杞发展,因而精河枸杞产量高、品质上乘,与宁夏比,氨基酸含量高出 0.42 毫克 / 100 克 、 VC 高出 4.27 毫克 / 100 克 、多糖含量高出 2% ,明显优于宁夏枸杞产品, 1998 年精河被国家农业部正式命名为中国枸杞之乡。 野生甘草与人工栽培 甘草又名蜜草,以味道甜而得名,自古还有灵草、国老的美名。 甘草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新疆野生甘草品种多,质量好,甘草酸含量高,产量居全国之冠。新疆甘草有五个品种:胀国甘草、黄甘草,主要分布在南疆各地,喀什、阿克苏、巴音郭楞等地州;光果甘草、乌拉尔甘草和粗毛甘草,以北疆为主,数量少,也较分散。甘草既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又用于食品工业和烟草工业。茎叶和籽实还是牛羊喜食的饲料。甘草、甘草浸膏、甘草粉和甘草霜出口,畅销欧、美、日本和港澳,受到国外市场的青睐。 甘草具有抗寒、耐热、耐旱、怕涝和喜光的特性,根茎发达、生命力強。花期为 6 月~ 7 月,果期为 7 月~ 9 月。 20 世纪 90 年代至今,由于甘草的不断开发,洗劫性的采挖,使甘草资源濒临枯竭,生态环境遭到极度破坏,草原大面积沙化,气候逐年恶化。为了保护甘草资源,有关部门采取了养护和采挖并举的方针,使甘草资源得以长期、充分地利用。新疆是发展甘草人工种植的最佳地区之一,沙雅、奇台等地人工栽培已经取得成功。甘草在春、夏、秋三个季节均可播种,其中以夏季的 5 月份播种为最好,此时气温较高,出苗快,冬前又有较长的生长期。甘草移栽后,生长 2 年以上即可采挖,一般于霜降后或春季萌芽前采挖,甘草一般生长 4 - 6 年收获经济效益比较好。 西域奇花天山雪莲 雪莲为菊科凤毛菊属,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雪荷花、石莲,雪莲种类繁多,如水母雪莲、毛头雪莲、绵头雪莲、西藏雪莲等。新疆雪莲,在《本草纲目拾遗》中被视为正品,它生于天山、阿尔泰山、昆仑山雪线附近的岩缝、石壁和冰碛砾石滩中,以天山所产最多,品质最佳。唐朝边塞诗人岑参将其誉为西域奇花。 雪莲作为药用植物,具有通经活血,暖宫散瘀,散寒除湿和强筋助阳的功能。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肺寒咳嗽,宫寒腹痛,闭经,胎衣不下,阳痿和麻疹不透等病症。 雪莲种子在 0 ℃ 发芽, 3 -5 ℃ 生长,幼苗能经受 -21 ℃ 的严寒。在生长期不到两个月的环境里,高度却能超过其他植物的五到七倍,它虽然要五年才能开花,但实际生长天数只有八个月,这在生物学上也是相当独特的。 雪莲是国家二级野生保护植物,也是新疆天山一带特有的珍稀名贵药材。近年来雪莲的市场需求量大增,由于过度采挖,天山海拔 3400 米 以下的地方已很难见到雪莲。现在新疆大面积人工种植雪莲获得成功,伊犁巩留林场海拔 1500 米 的天山山腰上, 50 余万株雪莲茎粗叶茂,早开的雪莲花迎风怒放在雪莲种植基地。在天池南岸,人工栽培的雪莲也获得成功。野生雪莲从种子发芽到开花一般需要 4 ~ 5 年时间,而这里人工栽培的雪莲,仅 3 年就可开花。
个人分类: 新疆特写|5317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疆的瓜果为什么这样甜
zhangxw 2008-8-25 12:04
新疆的瓜果为什么这样甜 (2008-8-25公布于 气象港 ,孙祥彬) 新疆的葡萄就是甜 新疆种植葡萄的自然资源,优势十分突出: (1)气象条件优越。一是积温高、无霜期长有利于葡萄生长发育。二是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则有利于积累糖分,制造香气和色素,可显著地提高果品品质。三是空气相对湿度低,不利于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且又有利后期制干加工。 (2)新疆为灌溉农业,可使种植者根据葡萄需水要求灌水,以大幅度提高产量与品质。 (4)新疆多为沙土或沙壤土,尚有大面积戈壁地,土壤通透良好、氧化作用强烈、地温相对较高,为根芽生长和吸收利用养分提供了良好环境。 (5)新疆的冬季气温、地温相对较低,持续时间较长,在埋土情况下,不但可顺利越冬,尚可较好地满足葡萄休眠期的需冷量,使第二年芽眼萌发率高,生长健壮。 新疆葡萄产区的热量条件类型多,有炎热、温热、温暖、温和等区域。丰富多彩的热量条件满足了不同成熟类型葡萄品种栽培的需求,既可生产鲜食和酿酒葡萄,又能生产制干葡萄。 葡萄耐寒性较差,休眠期芽眼可耐-15℃的低温,在-16~-17℃时发生冻害。新疆由于冬季寒冷,因而葡萄越冬必须埋土防寒。 葡萄品质一般用浆果含糖量和含酸量衡量,糖、酸含量与气候条件关系密切。含糖量与其生长发育不同时段的积温和平均气温均呈正相关,详见下表。 葡萄含糖量、含酸量与生长期气象条件的关系 积温、平均温度 日照 相对湿度 葡萄含糖量 正相关 正相关 负相关 葡萄含酸量 负相关 负相关 正相关 可晒瓜干的哈密瓜 早在1000多年以前,新疆已有哈密瓜的种植。天山南北的多数绿洲,都可以种植哈密瓜,全疆年产鲜瓜约50万吨。新疆产自吐鲁番和哈密盆地的红心脆、黑眉毛蜜极甘、网纹香、香梨黄以及民丰县的安迪河、塔里木盆地西部边缘的伽师铁皮瓜等品牌哈密瓜,瓜肉含糖量平均可达12%~18%,肉质细嫩,芳香浓郁,是哈密瓜中的精品。 哈密瓜品质的优劣主要取决于果实含糖量(可溶性固形物)的高低。含糖量除与品种和栽培技术有关外,还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哈密瓜整个生育期间,尤其是果实膨大至成熟期间气温高,气温日较差大,空气干燥,日照充足,适当控制灌溉,有利于糖分的积累,提高品质,过量的灌溉会降低哈密瓜含糖量。 哈密瓜除供鲜食外,还可制作瓜干、瓜脯、瓜汁。瓜干的生产目前仍以自然晾晒法为主。晾晒瓜干的哈密瓜要肉厚、肉细、肉色为白色、成熟度95%、含糖量只要8%就可以。哈密瓜晾晒期间以空气干燥、降水少、温度高、日照足、微风和无沙尘天气为好,晾晒时间10~15天。 哈密瓜的干物质中,含有4.6%-15.8%的糖分,还有钙、磷、铁等元素,其中铁的含量比鸡肉多两三倍,比牛奶高17倍。新疆人爱吃哈密瓜,认为多吃瓜可以祛病延年,哈密瓜的瓜蒂瓜籽可入药治病,瓜皮喂羊能促肥增膘。哈密瓜实在是新疆的一大宝! 闻名遐迩的库尔勒香梨 在1000多年以前,塔里木、吐鲁番等地已有了梨的栽培种植。现在,新疆梨树资源在天山南北都有广泛分布,全疆的梨有58个当地品种和80多个从内地引进的优良品种。其中库尔勒香梨更是遐迩闻名。它不但品质优,而且梨树寿命长,百年老树并不罕见。 库尔勒香梨果实大小适中,形如纺锤,果皮黄绿,阳面有红晕。皮薄肉细汁多,香味浓郁,酥脆爽口,总含糖量为10%以上,维生素C含量也比较丰富,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产品销到东南亚等地。 香梨喜光、喜温,较耐高温,抗寒力中等。年生长周期从3月底、4月初到11月。香梨的芽萌发和落叶始期为日平均气温10℃左右,开花到果实成熟是在日平均气温15℃的时段内完成的。生长期约220~230天,需10℃积温3400℃d以上。 库尔勒、尉犁和巴楚、喀什、麦盖提等地区以及阿瓦提、阿拉尔、库车、沙雅、新和到轮台一带、塔里木盆地西南部,均能满足香梨对光热条件的需求。 南疆的核桃品质好 核桃古籍称胡桃、羌桃,新疆是我国最早种植核桃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核桃主要产区之一,2004年核桃产量1.81104t。全疆均有核桃种植,特别是在南疆绿洲,农家种植十分普遍。新疆核桃普遍具有壳薄、果大、含油率高等特点。阿克苏、和田、叶城等地有中国最优的核桃品种:纸皮核桃、薄壳核桃、露仁核桃、穗状核挑、早熟核桃等。 核桃树属温带落叶乔木,喜温、喜光,抗逆性强。是干果、油料、木材、药物四用树种,经济价值高。核桃仁是营养价值很高的干果,含有17%~27%的蛋白质,60%~70%的脂肪,还含有钙、磷、铁、钾及维生素A、B、C等营养成分;核桃油为高级食用油,含有丰富的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多价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健康有益。还可调配制作上等油漆及绘画颜料;核桃树木质坚硬,纹理细密,可供建筑、雕刻和制作家具之用;核挑树叶、树皮、果皮含有单宁,可充染料,鞣制皮革,制造土农药;核桃壳能制成优良的活性炭;核挑还是一种药材。核桃树由于其根深叶茂,树形美观,覆盖面宽,加之树龄长,虽百年老树仍然枝叶茂密,非常适宜作新疆温暖地区绿化和改善环境的树种。 核桃产区适宜生长的气象条件:年平均气温为9~12℃,冬季极端最低气温不低于-30℃;夏季极端最高气温在40℃以下,无霜期150~220天,日照时数不能<2200小时。土壤过湿或过干对核桃生长结果都不利。 南疆核桃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芽开始膨大。吐鲁番盆地成熟期在8月中旬,塔里木盆地多在9月中旬,核桃从受精到坚果成熟需130天左右,10月底至11月上旬落叶,进入越冬休眠期。 核桃生产的制约因素主要是生长期的热量和越冬期的低温,而生长期的热量是主要影响因子。主要气象灾害有越冬冻害、春季霜冻、风沙和浮尘、有害高温和干热风等。 新疆石榴人人夸 石榴,又名若榴、丹若、沃丹、金罂、天浆,维吾尔语称阿娜尔。石榴原属亚热带果树,在热带地区是常绿树,一年可二次开花、二次结果;在温带地区则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石榴果外形独特,籽粒晶莹,甜酸可口,营养丰富。可加工成果汁、果酒;根皮和果皮可制药、印染和制革。新疆石榴栽培历史悠久,集中种植区在塔里木盆地西南部的阿图什和喀什、和田地区。以皮山和叶城的大籽甜石榴最为著名,含糖量一般在16%以上,而且果皮薄,籽粒大,味甜多汁,品质最佳。新疆石榴普遍比内地大而甜,保存的时间较长,翌年三四月,市场上还可买到。 石榴喜温、喜光、较耐干燥。石榴生长期,需日平均气温10℃的日数180~190天,积温3500~4100℃d并保证充足的需水量。石榴叶芽膨大在4月中旬;开花座果一般在5月下旬开始,6月下旬结束;果实成熟期在9月,气温一般为17~22℃;10月中旬后,石榴逐渐进入休眠越冬期。新疆冬季寒冷,石榴需埋土越冬,埋土时间大致在11月底前后。 风沙、浮尘会减少光照和引起花、叶污染,影响石榴的授粉和光合效率。 品质出众的杏产品 杏树耐旱、耐贫瘠、抗严寒。新疆是杏的原产地之一,伊犁河谷有野生杏林,新疆是中国产杏第一大省(区)。 杏是多年生落叶木本果树。生长期平均为230天,不同地区可相差一个多月,吐鲁番盆地为248天,地势较高的阿合奇和天山山间盆地拜城、焉耆等地为211~217天。各物候期吐鲁番盆地出现较早,塔里木盆地基本上是由南向北推迟,北疆较晚,同一品种各物候期比南疆推迟15~30天。落叶后杏树为适应冬季的严寒,进入休眠期。 杏是喜光性很强的果树。光量充足,杏树生长良好,且能缩短生长期,促进花芽分化,增进果实品质和色泽,增加果实糖分和维生素含量。新疆杏产区,太阳辐射量多,光质亦好,日照时间长,光对杏的需求均能满足,产品的突出特点是果面色泽鲜艳亮丽,果肉质细,香气浓,营养丰富。南疆生产的杏含糖量多在16%以上,最高可达25%,含酸量仅0.5%~1.0%;Vc含量多在9.1毫克/100克~15毫克/100克,最高可达23mg/100g。杏仁香甜,营养价值高,含蛋白质23%~27%,粗脂肪50%~60%,还含有铁、磷、钾、钙、锌等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尤其是VE对人体具有抗衰老作用,而杏仁甙又是抑制肿瘤生长的良药。 南疆的夏季(6~8月),气候炎热、相对湿度仅有30%~50%,收获的鲜果可直接在室外晒成杏干,平均3.3公斤鲜果可晒制1公斤杏干,晒制的杏干色黄褐而透明,肉质柔软,味甜。 得天独厚的瓜果之乡 由于新疆日照时数多、太阳辐射强、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等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造就了新疆瓜果的优良品质。新疆瓜果含糖量一般要比东部地区高出1/5以上。另外,瓜果中的含酸量与瓜果成熟期的气温密切相关,高温有利于瓜果中酸的代谢分解,因而新疆瓜果中酸度低。 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新疆瓜果品种很多,这里有中国面积最大的野苹果林、有中国核桃最优的品种、有含糖量最高的葡萄(最佳品种无核白葡萄含糖量达20%--27%)。还有优质加工杏、大籽甜石榴、黄肉桃、无花果、巴旦木和糖心苹果等享誉中外的产品。这些瓜果含糖量高,含酸量低,风味独特,倍受人们喜爱。中国人每年吃瓜果最多的省区是新疆,人均年占有量为100多公斤,远远高于国内水平,是名副其实的瓜果之乡。
个人分类: 新疆特写|8786 次阅读|2 个评论
形成新疆特有农产品的气候因素
zhangxw 2008-8-22 17:09
形成新疆特有农产品的气候因素 (2008-8-22公布于 气象港 ,孙祥彬) 新疆气候与特色农产品 新疆是农业大省,特殊的自然气候条件,孕育出许多特色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有100多种。新世纪初,新疆在确保粮食作物生产的基础上,确立了以棉花为代表的白色,以红花、加工番茄、枸杞等为代表的红色主导产业。新疆啤酒花占全国总产量的70%,枸杞占50%以上,红花占60%以上。已成为全国最大商品棉、啤酒花和番茄酱生产基地。 新疆的农业优势是与这里的特殊气候有关的。这里光资源充裕,太阳辐射总量全年为5000~6490百万J/m 2 (焦耳/平方米),仅次于青藏高原,与我国主要农业区来比较,光合有效辐射资源名列前茅。作物生长季节的积温除北疆北部偏低外,其它地区都接近或高于我国同纬度地区。昼夜温差比我国同纬度地区都大,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南疆多为14~16℃,北疆为12~14℃,山区为10℃左右。 中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 早在公元5~6世纪,新疆吐鲁番一带已栽培一年生草棉,20世纪50年代,引入陆地棉新品种,1955年又引入长绒棉,结束了中国长绒棉依赖进口的历史。目前,新疆长绒棉的质量、数量居中国首位,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 新疆棉花分布地区在东经7559~9249、北纬3645~46范围内。长绒棉生育期较长,要求热量多,10℃以上积温4000℃d,无霜期180天,7月平均气温25℃的地区才可种植,主要分布在吐鲁番盆地和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塔里木河中下游地带;陆地棉生育期较短,要求热量相对较少,凡具备10℃以上积温3300℃d,无霜冻期160天,7月平均气温24℃的地区都可种植。集中分布在塔里木河、叶尔羌河、和田河、玛纳斯河、奎屯河和博尔塔拉河等流域。 与内地棉区相比,新疆植棉气候有利也有弊。有利条件是:①光能充足;②水源稳定(绿洲灌溉农业);③温度日较差大、棉花生育中期热量充足。不利条件:①春温上升不稳定,秋温下降快,生长期(无霜冻期)偏短;②春水不足;③霜冻、低温冷害、风沙和冰雹等灾害多,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 新疆棉花品质优良,棉絮洁白、松软有光泽,陆地棉纤维长度多数可达27~29mm,常年1、2级棉占80%左右。不足的是棉花纤维强力偏低;纤维含糖量偏高,南疆尤甚。棉纤维强力低与棉花生育期间热量不足、秋温下降快有关。棉纤维含糖量与棉花生育期间10℃积温有关,其相关系数为-0.849。 新疆甜菜真甜 新疆是中国最大的甜菜糖生产地区,1994年以来,新疆的年产甜菜糖量占了全国的半壁江山,最高年份可占到65%。十一五期间,新疆甜菜糖年产量将达100万吨以上。新疆甜菜平均单产3.5吨,是其他省区的2倍多,含糖量也高出3个百分点以上。新疆甜菜优质、高产得益于这里有利的气候条件。 甜菜是耐温凉的块根作物,5℃的积温达到2000~4700℃d的地区都可种植,但高产地区需3000~3800℃d。甜菜适宜播种期指标为: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土壤相对湿度65~80%。新疆由南向北宜在3月上旬至4月中旬播种。收获期以日平均气温>10℃的晴好天气为宜。 甜菜叶丛量的大小与产量密切相关,叶丛期温度较低,叶丛生长好,块根的产量高。而块根糖分增长期~糖分累积期的平均温度与产量成反比。 气温日较差的大小与甜菜糖分的累积呈正比,叶丛期的日照与含糖率呈明显的正相关。由于新疆甜菜生长期间气温日较差大,6月(叶丛期)平均气温在18~24℃,平均最高温度一般不超过30℃,日照时间较长,因此,新疆甜菜块根含糖率高于国内东部地区。 新疆甜菜适宜种植区为额尔齐斯河两岸平原地区、塔城盆地、,博尔塔拉河中下游、伊犁河谷、石河子至奇台一带、焉耆盆地、乌什~阿克苏~拜城一带、克州的哈拉峻地区。次适宜种植区为准噶尔盆地西南缘和塔里木盆地边缘地区、伊犁冷凉地区以及奇台以东至吉木萨尔一带。 加工番茄红似火 新疆是全球最适合番茄生长的地区之一。由于其独特的光热资源优势,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河谷地区、欧洲地中海地区并列,已成为全球番茄种植和加工三大中心之一。2004年,新疆种植加工番茄102万亩,主要种植区域分布在昌吉州、巴州、博州、塔城地区的十多个县市和兵团团场。新疆种植的加工番茄以早熟及中早熟品种为主。 番茄,属茄科,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喜温、好光、不耐湿热。加工番茄对日平均气温的适应范围为15~33℃,<10℃停止生长,日最低气温<5℃则出现冷害现象,日最高气温>40℃停止生长。 加工番茄幼苗期,气温长期处于15℃以下则花芽分化不良,>30℃会徒长。在开花结果期,光照充分,开花座果正常,产量高;光照不足,植株易徒长,茎节细长,叶片变薄,叶色变浅,易落花落果。 新疆加工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29.1%~38.5%,霉菌含量25%~48%,番茄红素均在50毫克/100克以上,均优于国内其他地方。 一望无际的金黄色油菜花 新疆在油菜开花的季节,油菜种植区好像铺了一层金黄色的地毯,一望无际。 油菜是新疆的四大油料作物之一。新疆油菜生长期内的气候特点,同春油菜的生物学特性恰相适应。其肥田固土效能和产品的工业增值潜势大于其它作物,菜籽中含33~50%的油分,是主要的食用油和后备燃料油,菜籽饼是优质蛋白类饲料源。 油菜为十字花科芸苔属植物,喜凉爽、温润的气候条件。种植油菜需5℃的积温1700~2100℃d,生育期110天左右。新疆油菜以日平均气温2~5℃、5厘米土壤相对湿度65~80%时播种为宜。 新疆油菜适宜发展地区为伊犁河谷东南部、温泉、阿勒泰北部及哈密的巴里坤~伊吾盆地。次适宜种植区是焉耆盆地、拜城盆地、博乐西部、塔城地区、阿勒泰山前平原地区及北疆海拔1000m以上、南疆海拔1500m以上地区。 新疆油葵出油多 油葵即向日葵、葵花,属菊科,具有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耐盐碱、耐贫瘠等特点。适宜油葵发展的地区主要有阿勒泰地区、塔城盆地、伊犁河谷西部地区、准噶尔盆地东南部农区、焉耆盆地、拜城盆地及阿克苏河上地区。次适宜种植区为准噶尔盆地中南部农区、塔里木盆地边缘绿洲地带、哈密盆地。 油葵是喜光作物,新疆丰富的光资源造就了它的优良品质,其不饱和脂脂酸含量,亚油酸含量均高于内地,油葵籽实含油率高达42.9%,比其他省区高出5-10%。 油葵在新疆多为春播,需要10℃积温2500~2800℃d,生育期83~139天。新疆油葵在日平均气温9~13℃播种为宜,通常4月上旬至5月上旬播种。初花~成熟期间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35℃的日数均与新疆油葵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开花期的平均气温与油葵含油率呈负相关,而土壤水分与含油率呈正相关,适当密植可提高种子含油率。 名扬中外的啤酒花 啤酒花俗称酒花,为桑科、草属蔓生宿根草本植物,又称香蛇麻、蛇麻花、蛇麻草、酵母花、唐草花、忽布等,是酿造啤酒的重要原料。新疆天山、阿尔泰山的山坡林间有大量野生分布,为本品原产地之一。所制啤酒酒液透明度好,有光泽,泡沫细腻洁白,有花香气,味纯柔和,二氧化碳含量丰富。啤酒花药用价值较大,有利尿健胃作用,酒花中的苦味物质,挥发油、果胶、鞣质、黄酮等化合物,本身即有明显的药理活性。此外尚可作为制作面包、点心等食品的原料。 新疆1960年才从青岛引入酒花优良品种,试种成功后,栽培面积迅速扩大,至今已达上万公顷。酒花在新疆种植容易成活,根深叶茂,生命力强,栽培一年,可连续采收20多年。目前,新疆啤酒花产量占全国的65%,供应全国70%的啤酒厂家,且远销英、德等十几个国家。 啤酒花喜凉耐寒,需要充足的阳光、水分,但忌雨涝。新疆气候干燥,平均气温较低,日照长,下雨少,昼夜温差大,有较好的灌溉条件,为酒花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气温>3℃,根芽开始活动。生育期内(4~8月)适宜平均气温为19~20℃,夏温(7月)适宜平均气温为22~24℃。新疆啤酒花生育期180~195天,所需0℃积温3300~3700℃d。 新疆啤酒花适宜发展地区为伊犁河谷西部、焉耆盆地等地;次适宜种植区为天山北麓和塔里木盆地边缘地区、阿勒泰~福海一带、塔额盆地、博乐、奇台及拜城等地。 方兴未艾的红花产业 新疆种植红花历史已有2100多年。红花也叫草红花和菊红花,维吾尔语称扎郎子。是一种集药材、油料、染料和饲料为一体的特种经济作物,红花种子含油35~47%,高于大豆。其花冠、籽实、茎叶、秸秆等均可利用。可以制造出红花油、红花茶、红花奶、红花药品、红花营养品和红花美容品等数不清的上等产品。 红花是长日照植物,性喜光温。新疆气候干燥、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是红花生长的理想环境。目前新疆红花种植面积、干花产量和籽实产量均占全国80%左右,而且品种大多数为无刺红花,产花量高、花色鲜红油润,其油的亚油酸含量较日本、印度、美国及中国其他省份高出5%~8%。 新疆春播红花需5℃积温2200~2900℃d,生育期110~130天,日照时数>1000小时;复播红花需5℃积温1600~1900℃d,生育期为67~71天,日照时数600小时左右。春播红花在旬平均气温3℃或5cm地温>5℃时可播种。北疆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南疆在3月上、中旬。 影响新疆红花产量的关键期:春播红花是成熟期,复播红花是苗期。这个期间的高温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 新疆红花对环境条件适应性很强,抗旱、耐寒、耐盐碱,对土壤肥力要求不高。新疆除5℃积温<2500℃d的地区不宜种植外,其余农区都适宜春播红花种植。南疆复播红花,当夏收作物收获后,扣除农耗4天的积温,到冬小麦秋播之间5℃积温达到1800℃d的地区都适宜种植复播红花。 香气扑鼻的熏衣草 熏衣草为唇形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全球约有28种以上,原产于地中海地区,如法国普罗旺斯,英国及南斯拉夫。中国栽培的熏衣草有两种,Lavandula angustifolia及Lavandula latifolia。 熏衣草虽称为草,实际上是一种馥郁的紫蓝色的小花,略带甜味,具有清新的香气。又名宁静的香水植物,熏衣草花朵像穗状地开在花茎顶部,有蓝、深紫、粉红、白等色,最常见的是紫色,熏衣草的功效很多,被称为香草之后。熏衣草精油也被称之为油中之王,适合任何皮肤,促进细胞再生、加速伤口愈合,改善粉刺、脓肿、湿疹、平衡皮脂分泌,对烧烫灼晒伤有奇效,可抑制细菌、减少疤痕。熏衣草油香气纯正,素以清香、凉爽、浓郁而芬芳宜人,广泛用于香波、香皂、香水等日用化妆品中。 熏衣草适应较干燥、冷凉的气候环境,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025℃,忌高温高湿。土壤要求疏松乾燥且排水良好。种子发芽一般12-21天,成熟时间约150天。新疆的天山北麓与法国普旺斯地处同一纬度带,且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相似,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新疆伊犁开始引进熏衣草,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到2004年的五万亩,占全国产量90%以上,产油总量居中国第一位,新疆是中国熏衣草生产基地,产品多销往日本。新疆熏衣草已列入世界八大知名品种之一。
个人分类: 新疆特写|9388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疆的气候能改造吗
zhangxw 2008-7-31 16:53
新疆的气候能改造吗 ( 2008-7-31 公布于气象港,张学文) 新疆干旱,沙漠多,它的气候能改造吗?这是个大问题,也是很难回答的问题。我们目前不能正面回答它,但是可以分析它。 我们已经影响了气候 目前的舆论界认为由于人类的活动,地球的气候变暖了。这么说不单纯是说由于人类兴建的大城市出现了所谓热岛效应使城市范围的温度(冬季、早晨明显)提高了,还由于我们消耗了大量的燃料,使大气里的二氧化碳明显地增加了。而二氧化碳的增加使温室效应加强(类似给地球铺了一层薄膜),引起了全球的温度升高。 如果认可这些观点,那么你也就自然承认了人类已经有能力影响气候了,只不过这个影响不是预先安排好的,而是被动的。目前的主流学者们还认为由于人类使用氟化物,使大气上层的臭氧含量减少了,在极地甚至出现了臭氧洞,臭氧的减少使我们受紫外线的威胁在增加。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言论说,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土地沙漠化了,沙尘暴增加了。 所有这些都提示我们,人类已经有了影响气候的能力,只不过这些影响都是被动的、不自觉的,而且效果不好。但是这些迹象显然提示我们主动的、科学的、效果好的影响气候的途径,未必不存在! 新疆的情况 自然界的情况是复杂的,我们对它有不同认识也不奇怪。就新疆而论,一些论点认为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的罗布泊消失了,玛纳斯湖消失了这些都是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它引起了沙漠面积的扩大但是按照我们前面的分析,50年来新疆的垦荒只改变了水分蒸发的地点,而没有改变蒸发的总量。引河水灌溉的开垦史在用水上的变化只是挖东墙补西墙的性质,它不会引起新疆整体的干旱化、沙漠化。 这些年的气象资料说明,新疆的沙尘暴日数是在减少,而南疆地区的降水量确实在增加。新疆在变湿! 美丽的设想 既然人类已经有了影响气候的能力,自然也应当逐步具有按照一定目标改造它的能力。目前改造新疆气候的努力正在从幻想阶段慢慢进入科学预见阶段。而其实现可能要以100年为尺度。 1. 引湿空气 :一种设想是把喜马拉雅山炸开,把印度洋的湿空气引入我国西部,以增加那里的降水量。且不说这个工程的可行性,真的削平了喜马拉雅山,它的具体气候后果,包括对大气环流的影响,难预测,可行性几乎是零。 2. 引河水 :一种设想是从西藏挖人工河每年调400亿立方米的水到新疆塔里木盆地。这个方案已经议论了不止10年了。技术的可行性和后果也在质疑中,其耗资在千亿元以上。 3. 增加水分小循环 :把农田布局到山谷风明显的山麓,让河水在那里蒸发借助盆地内山谷风等地方大气环流,使水分变成降水再降落。从而增加新疆境内的水分的局地循环。这个构想是在塔里木盆地实际降水增加的启发下提出来的。但是,目前缺乏细致的论证。 4. 以上的设想都是围绕着农田缺水而考虑的问题。另外一个思路是把塔里木盆地变成能量田,即利用它的太阳能发电。 根据计算,那里的太阳能相当于每年提供700亿吨的煤。它远远高于我们目前的能量需要。这是一个不用水配合就形成产值的方案。目前具体实现的办法已经不止一、两种,但是成本、技术方案、需要、政策等很多环节需要逐步落实和规划。100年内塔里木变成能量田的可行性比变成农田可行性要大。在这个思路下,我们不是改造气候,而是不要水的参与直接利用沙漠的太阳能发电。这比改造气候简单而实用。我们需要在科学、经济的背景下从总体上规划21世纪的塔里木盆地的开发。而不是在大口号下盲目做蠢事。 (本稿是新疆气象特写38讲中的第6讲,其他内容欢迎到气象港的讲座栏目浏览)
个人分类: 新疆特写|6899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5: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