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误用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影响因子被严重误用 科学界改革评价标准
redtree 2014-9-1 13:27
影响因子被严重误用 科学界改革评价标准 汤森路透表示将使该评价指标更加透明 作者:闫洁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9-1 8:51:57 旨在帮助图书管理员选择期刊,极具权威性的影响因子如今被广泛误用为研究论文质量的代表。 图片来源:Getty 科学界中被误用最严重的评价标准正在经历一次变革,尽管很多研究人员更希望它完全消失。 信息公司汤森路透表示,自己在影响因子计算上将变得更加透明。近日,该公司发布了超过1.09万本科技期刊的年度排名以及被该名单拒绝的39本期刊名称。 同时,这家总部位于美国纽约的公司正在改进其商业分析产品——Incites数据库,以增加基于单篇文章的评价指标,并允许用户自行计算。不过,批评者认为当前需要更多的改变。 在发明之初,影响因子主要用来帮助图书馆决定购买哪本期刊。一般而言,一本期刊的影响因子越高,被引用的次数就越多。然而,它已经演变成为判断研究人员及其论文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这激怒了很多科学家,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成果变成由发表在哪儿而不是发表了什么来评判。 位于马里兰州贝塞斯达市的美国细胞生物学学会执行董事Stefano Bertuzzi表示,这样导致的结果便是科学家竞相“投靠”高影响因子期刊,而几乎每个人都对这种情形表示不满。 汤森路透表示,问题在于影响因子如何被使用,而不在评价标准本身。不过,即使是图书管理人员和期刊编辑都不认同这种说法,因为在他们看来,该公司并不清楚评价标准是如何计算出来的。“我们不确定它们的数据有多可靠。”位于德国海德堡的EMBO期刊主编Bernd Pulverer表示,他一直在竭尽全力使期刊的表现同汤森路透的评价相匹配。 去年,Bertuzzi组织上百家研究机构和1.1万余位科学家签署了《关于研究评价的旧金山宣言》(DORA)。该声明对影响因子的滥用进行了谴责,并呼吁开发评价科学研究的更好方法。同时,他和Pulverer给汤森路透发送了一份私人信件,要求其改善计算影响因子的方法。不过,他们表示信件从未得到过答复,并因此决定于近日在DORA网站将信件公开。 汤森路透则表示其的确回复过该信件,同时公司正在采取实质性的举措增加期刊影响因子计算的透明度。“例如,付费用户将被允许查看计算中涉及到的每一个条目。” 同时,该公司正在提供针对文章而不只是期刊的引文指标。目前,订阅用户应该可以计算任何系列文章的影响力,并将计数标准化。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些学科被引用的频率要比其他学科多,所以诸如将生物学文章同数学类文章比较是不公平的。 不过,这是否足以摆脱针对汤森路透的批评?“我们非常欣赏这些新的功能,不过汤森路透把压力转移给了用户。”Bertuzzi表示,这仍旧是个问题,因为研究人员还是更喜欢一个“官方的”数据。他希望公司通过诸如排除综述文章等方式改善其发布的评价指标,因为综述文章比研究论文包含了更多的引用。 汤森路透同时宣布了由于大量自引或从其他期刊文章中“过度引用”而在今年不会获得影响因子的39本期刊,这创下一年中剔除期刊数量之最。 《国际传感器网络杂志》(IJSN)已连续两年被发现存在过度引用行为。汤森路透发现,该期刊被发表于《2013年IEEE消费通信和网络会议论文汇编》中的文章大量引用。其中,论文汇编中有两篇大量引用IJSN的文章,其共同作者中都出现了IJSN主编Yang Xiao的名字。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表示,其正在评估当前状况,如有必要“将采取适当行动”。 Xiao是美国阿拉巴马大学的一位计算机专家,其在去年亲身经历了IJSN因同样行为而被严厉指责的事件。当时,汤森路透发现一篇2011年刊载于《并行与分布式计算杂志》的文章包含了大量引用IJSN的内容。Xiao同样是该文章的共同作者。今年2月,出版商爱思唯尔宣布该文章违反了关于引用操作的政策,并将其撤回。 同汤森路透的声明不谋而合,一群物理学期刊编辑也发起了尝试使其杂志摆脱对影响因子完全依赖的行动,以支持他们基于开放式引文数据库提出的评价方法。 去年,汤森路透拒绝给予《仪表学报》影响因子,因为该杂志被电子工程师Ryszard Romaniuk在线发表于《国际光学工程学会学报》的一系列文章大量互引。几经争论,这本由位于伦敦的英国物理学会和意大利国际高等研究院(SISSA)出版的期刊重新获得影响因子。不过,“这种耽搁已经损害了期刊及其作者声誉,尤其是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缺少透明度”。SISSA下属一家非营利公司——SISSA媒体实验室负责人Enrico Balli表示。 与此相反,Balli主导提出了一种被称为Jfactor的平行期刊影响因子。其基于“欧洲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计划”(INSPIRE)收集开放数据,后者是由美国费米实验室、欧洲原子核研究委员会和其他实验室建立的、关于高能物理文章和引文的信息系统。Balli表示,如果物理学期刊采用该评价指标,那么将不再需要汤森路透专有的评价标准。 Bertuzzi则希望,其他类似的评价指标能被广泛应用于评价个人成果。在DORA日前更新的一个网页上,他和合作者正在收集可避免完全依赖影响因子的研究评价方面的良好实践。“我们可以讨论你想要的所有评价指标,但最终真正起作用的还是文章内容 。”(闫洁) (原标题《 影响因子“绑架”科学评价? 》)
个人分类: 科学研究|1093 次阅读|0 个评论
错误仍在延续
zhpd55 2012-3-6 16:34
本人曾经撰写博文,将收集到了陕西部分高校学报条形码使用乱象进行了通报,2011年过去了,2012年出版的期刊仍然看不到更改的新气象,下面是陕西2011-2012年误用期刊条形码的部分高校学报统计结果。 刊名 ISSN 出版年,卷(期) 条形码 安康学院学报 1674-0092 2011,23 ( 5 ) 2009 年 10 月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671-8879 2011,31 ( 4 ) 2002 年 7 月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671-8879 2011,31 ( 5 ) 2002 年 9 月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671-8879 2011,31 ( 6 ) 2002 年 11 月 技术与创新管理 1672-7312 2011,32 ( 3 ) 2008 年 5 月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1008-598X 2011,27 ( 3 ) 2000 年 9 月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1008-598X 2011,27 ( 4 ) 2000 年 12 月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1000-8511 2011,29 ( 5 ) 2000 年 10 月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1000-8511 2011,29 ( 6 ) 1999 年 12 月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673-2936 2011,29 ( 4 ) 2005 年 11 月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673-2936 2012,30 ( 1 ) 2005 年 2 月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673-2944 2011,27 ( 4 ) 2005 年 12 月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672-4283 2011,40 ( 6 ) 2000 年 11 月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672-4283 2012,41 ( 1 ) 2000 年 1 月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672-4291 2011,39 ( 6 ) 2000 年 11 月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672-4291 2012,40 ( 1 ) 2000 年 1 月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1673-9973 2011,25 ( 4 ) 2007 年 11 月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1673-9973 2012,26 ( 1 ) 2007 年 2 月 商洛学院学报 1674-0033 2011,25 ( 5 ) 2008 年 10 月 商洛学院学报 1674-0033 2011,25 ( 6 ) 2008 年 12 月 商洛学院学报 1674-0033 2012,26 ( 1 ) 2008 年 2 月 唐都学刊 1001-0300 2011,27 ( 5 ) 2004 年 9 月 唐都学刊 1001-0300 2012,28 ( 1 ) 2004 年 1 月 统计与信息论坛(西安财经学院) 1007-3116 2011,26 ( 11 ) 2008 年 11 月 统计与信息论坛(西安财经学院) 1007-3116 2011,26 ( 12 ) 2008 年 12 月 统计与信息论坛(西安财经学院) 1007-3116 2012,27 ( 2 ) 2008 年 2 月 武警工程学院学报 1008-8938 2011,27 ( 6 ) 2001 年 11 月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1672-2817 2011,24 ( 6 ) 2003 年 12 月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1672-2817 2012,25 ( 1 ) 2003 年 2 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08-472X 2011,21(5) 2006 年 9 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08-472X 2012,22(1) 2006 年 1 月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008-9233 2011,29 ( 6 ) 2004 年 11 月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008-777X 2011,14 ( 4 ) 2005 年 8 月 西安政治学院学报 1008-5815 2011,24 ( 5 ) 2000 年 10 月 西安政治学院学报 1008-5815 2011,24 ( 6 ) 2000 年 12 月 西安政治学院学报 1008-5815 2012,25 ( 1 ) 2000 年 2 月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09-2447 2011,31 ( 3 ) 2000 年 10 月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1672-2914 2011,26 ( 5 ) 2003 年 9 月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674-6189 2011,25 ( 2 ) 2009 年 4 月 榆林学院学报(条形码有误) 1008-3871 2011,21 ( 5,6 ) 2000 年 4 月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 1674-0351 2011,4 ( 4 ) 2007 年 7 月 浏览下面内容对于纠正错误会有帮助。 http://doc.sciencenet.cn/DocInfo.aspx?id=6117
个人分类: 科技期刊研究|3277 次阅读|0 个评论
浅析脱氮处理领域几个容易被误用的名词
fukunming 2010-6-8 16:00
1 硝化菌与亚硝化菌 在很多人的概念中,亚硝化菌是和硝化菌是相对的,很多人印象中的亚硝化菌,就是把NH 4 + -N氧化到NO 2 - -N的细菌,又称氨氧化细菌,英文是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简称AOB;硝化菌,是把亚硝酸盐氧化到硝酸盐的细菌,又称Nitrite-oxidizing bacteria,简称NOB。事实上,事实上,这是不对的。 通常而言,我们对亚硝化菌不会产生错觉,理解也不错,就是AOB,那为什么我认为称呼亚硝化菌不合适呢?因为通常硝化菌是AOB与NOB的统称,我们可以说硝化菌包括AOB与NOB,但却不能说硝化菌包括硝化菌与亚硝化菌。那么应该怎么说呢?张自杰主编的中国建工出版社第四版《排水工程》309页,写道:亚硝酸菌与硝酸菌通称为硝化菌,也就是说AOB应该称呼为亚硝酸菌,NOB应该称呼为硝酸菌。 很遗憾,在《排水工程》的第308页就出现了亚硝化菌的误用,可以相信,这是作者的无意失误,但是这种无意的失误却造成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的误用。当然这不能完全责怪《排水工程》,在很多著名的专著上也出现了亚硝化菌,比如,伯杰氏细菌手册也大量出现了亚硝化菌的称呼。这也许是我们中国人不严谨的地方。 相比中国人而言,日本人似乎要严谨的多,我看过少量的日本杂志,他们称呼AOB是称呼为亚硝酸菌。 2 总凯氏氮与凯氏氮 一直以来,我认为称呼总凯氏氮是个错误,但是,现在我却有些怀疑自己了,之所以怀疑,是因为我认为凯氏氮是个准确无误的称呼。同样引用《排水工程》中的论述,第4页写道:凯氏氮(英文缩写是KN),是有机氮和氨氮之和,那么,我们在好多期刊上看到的TKN就说不过去了,既然KN就能表示有机氮与氨氮之和,那么在KN之前加一个T字,就变成了总凯氏氮了,这就不通了。因为TKN和TN不一样,TN包括各种各样形态的N,因此,前面加一个T字,总的有道理。TKN就不一样了,尽管它也包括两种形态,但是KN已经概括了,再加一个T字就毫无道理了。 刚刚在网上Google了一下,TKN,没有想到看到了维基百科的页面,英文的(说明一下,本人对维基百科还是充满敬意的,顺便鄙视一下中国的百度百科之流),是这样写的: Total Kjeldahl Nitrogen or TKN is the sum of organic nitrogen; ammonia (NH 3 ) and ammonium (NH 4 + ) in the chemical analysis of soil, water, or wastewater (e.g. sewage treatment plant effluent). To calculate Total Nitrogen (TN), the concentrations of nitrate-N and nitrite-N are determined and added to TKN. 这也就是说,人家老外也有TKN这个称呼。也许,我们在最初翻译的时候就翻译错了,根本不应该翻译成凯氏氮,而翻译成总凯氏氮,并且给出总凯氏氮的定义包括有机氮与氨氮,而不要给出KN或者凯氏氮的定义了,总之一句话,不是KN错了,就是TKN错了。至于谁对谁错,存疑中。 付昆明于2010-06-08 下午 本文首发于中美环保科技交流论坛 本贴地址:http://www.cespn.net/bbs/viewthread.php?tid=8007
个人分类: 学术评论|5053 次阅读|0 个评论
你也使用thiophenyl 表达噻吩基吗?
jiangxh 2009-8-29 17:19
噻吩基英文名称的误用 蒋晓晖 (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联合编辑室《 Chinese J Chem 》编辑部, 上海市 零陵路 345 号 , 200032) 摘要 由于噻吩基的正式英文名称 thienyl 不是从其母体名称 thiophene 简单地按照 IUPAC 命名规则构成的,人们极容易错误地使用其按规则去掉元音词尾 e 后加 yl 构成、但习惯上已用于指称苯硫基 ( PhS ) 的 thiophenyl 来表达噻吩基的英文名称。广大化学工作者必须加倍小心,以免一不留神就误用 thiophenyl 来表达噻吩基。 关键词 噻吩基、 IUPAC 命名规则、系统命名、英文名称、误用、苯硫基 ( PhS ) 最简单杂环化合物之一噻吩(结构式 1 )的英文名称是 thiophene , 其失去一个氢原子后的残基即噻吩基(结构式 2 或 3 )的 IUPAC 英文名称并不是 thiophenyl, 而是 thienyl 。然而在笔者长期接触到的来稿中,却经常碰到误用 thiophenyl 一词(习惯上指称苯硫基 ( PhS ) , 结构式 4 )来表达噻吩基的作者,其中不乏著名专家学者。特别是这一错误还逃过很多编辑出版机构的审编两道大关,广泛地现身于海内外化学类学术现刊里(表 1-2 )。 噻吩 噻吩基 苯硫基 表 1 我国化学类学术期刊中噻吩基英文名误用 thiophenyl 之类的例子 * No. 首作者 . 刊名 , 出版年 , 卷号 ( 期号 ): 首页码 . 1 Li J. 中国药理学报 , 2006, 27(9): 1259 2 李伯男 . 化学学报 , 2007, 65(16): 1643 3 Holmes BT. Journal of Polymer Research, 2005, 13(2): 133** 4 Lou SL.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8, 53(19): 2940 5 朱有全 . 有机化学 , 2007, 27(3): 385 6 Yin HD.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2001, 19(8): 783 7 Shi HB. 结构化学 , 2005, 24(5): 586 8 尹汉东 .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 2003, 24(6): 958 9 Sabounchei SJ. Journal of the Chinese Chemical Society , 2008 , 55(1): 197** 10 Zhou L.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B: Chemistry , 2008,51(3):241 11 李 青 . 物理化学学报 ,2008, 24 (1):133 12 肖继君 . 高分子学报 , 2008, (1):1 13 黄美荣 . 分析化学 , 2008, 36(12): 1735 14 Chen CYC. Journal of the Chinese Institute of Chemical Engineers , 2008, 39(4): 291** 15 Xu JX.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2005, 21(3): 274 16 Xu BL.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2008, 19(5): 537 17 Xu L.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A), 2008, 9(11): 1590 18 柴生勇 . 发光学报 , 2008, 29(5): 815 19 路培中 . 化工进展 , 2008, 27(2):294 20 王 磊 . 农药学学报 , 2008,10(2): 147 21 徐茂梁 . 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 , 辐射与发光 TN383.1// 2008010040 22 黄 维 . 光电子 . 激光 , 2007, 18(12):1504 23 杨定宇 . 化工新型材料 , 2007, 35(11): 4 24 王 英 . 应用化学 , 2007, 24(9): 1005 25 杨伟华 .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 2007, 24(5): 658 26 曲 黎 . 摩擦学学报 , 2007, 27(4): 325 27 路培中 . 化学研究 , 2007, 18(3):65 28 李盛彪 . 华中师大学报 ( 自科版 ), 2007, 41(2): 236 29 姜 波 . 徐州师大学报 ( 自科版 ), 2007, 25(2): 61 30 任 珅 .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 2007, 17(1): 1 31 刘焕梅 . 精细石油化工 , 2006, 33(5): 45 32 陶丽敏 .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 2006, 23(4): 641 33 吕晚香 . 延边大学学报 ( 自科版 ), 2006, 32(2): 107 34 赵学清 .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 2006,37(2): 75 35 秦春生 . 分子科学学报 , 2006, 22(2): 100 36 鲁戈舞 . 自然科学进展 , 2006, 16(1):1 37 何忠义 . 科学通报 , 2005, 50(10): 952 38 刘学东 . 中国激光 , 2004, 31(12):1460 39 方建华 . 石油学报 ( 石油加工 ), 2004, 20(4): 93 40 李德江 . 合成化学 , 2004, 12(2):191 41 钟少锋 . 感光科学与光化学 , 2003, 21(3): 200 42 陈彰评 . 武汉大学学报 ( 理学版 ), 2002, 48(4): 430 43 尹汉东 . 化学世界 , 2000, (1):18 共计 43 种期刊 , 43 例 * 不完全统计 , 数据检索时间范围 2000-01 至 2009-02, SCI 收录刊 (No. 1-16) 按 2007 年度 SCI 影响因子 从大到小排序 , 非 SCI 收录刊 (No. 17-43) 按时间从最近到最早排序 ; 英文名 、 拉丁文名期刊系英文版 , 中文名期刊系中文版或中英文混合版 ; 西文姓名系英文文献 , 中文姓名系中文文献 ; 中文文献参见其英文文题、英文摘要、英文图题表题或英文参考文献列表。考虑到篇幅问题 , 每种期刊只列检索到的最新一条文献。 ** 系我国台湾地区主办 . 表 1 列举了国内一些化学类学术期刊中误用 thiophenyl 、 n -thiophenyl ( n =2,3 或 n =,) 、 thiophen- n -yl ( n =2,3 或 n =,) 、 benzothiophenyl 、 benzo thiophenyl ( m=b,c ) 、 benzo thiophen- n -yl ( m=b , n =2,3,4,5,6,7; m=c, n =1,3,4,5,6,7) 等来分别表达 thienyl 、 n -thienyl ( n =2,3 或 n =,) 、 thien- n -yl ( n =2,3 或 n =,) 、 benzothienyl 、 benzo thienyl ( m=b,c ) 、 benzo thien- n -yl ( m=b , n =2,3,4,5,6,7; m=c, n =1, 3,4,5,6,7) 等各种噻吩基的文献例子。这些错误广泛地出现在论文的英文题目、英文摘要、英文正文、英文图题表题、 英文参考文献列表 , 甚至于英文关键词里。例如表 1 No. 2 题目中的 3-(Thiophen-2-yl)--lactams 即为 3-(Thien-2-yl)--lactams 或 3-(2-Thienyl)--lactams 或 3-( - Thienyl)--lactams 之误; 题目处出现类似错误的还有 No. 9 、 15 、 18 、 20 、 21 、 28 、 29 、 32 、 33 、 42 。对于前人所犯的错误 , 很多作者并没有发觉,更没有修正 , 就原封不动地引用到了自己的论文里。例如一化学研究者在其原始性论文 的题目中使用错误的 -methyl-alkyl xanthates 来表达 S - alkyl xanthate ( 结构式 5 ), 而在笔者检索范围内所有后来引用该文的作者均丝毫不动地拷贝了这一错误 ( 见表 1 No. 19 、 26 、 27 、 37) 。 这种在参考文献列表中拷贝前人误用 thiophenyl 代替 thienyl 之类错误的还有表 1 No. 4 、 22 、 23 、 25 、 36 、 40 、 41 。例如表 1 No. 4 的第 22 条参考文献: Xu M, Li W, Li M, et al. A new iridium complex with trifluoromethyl-substituted 2-benzo thiophen-2-yl-pyridine ligand and its application in OLEDs (in Chinese). Chin J Lumin, 2007, 28(3): 433―436 其中文献题目处的 2-benzo thiophen-2-yl-pyridine 应修正为 2-benzo thien-2-yl-pyridine 后再投稿。 诚然 , 引用前人工作时 , 对于错误的地方要修正后再使用。但对于前人正确无误的措辞命名 , 则不得修改 , 更不得错改。令人惊讶的是 , 表 1 No. 35 的作者在引用 Cheng 的文章时 , 居然将原文中正确表示噻吩基的 thienyl 改称为错误的 thiophenyl, 同时中文也将原文中意为噻吩基的改称为苯硫基 , 这种双重错改就很不好了!即表 1 No. 35 论文 导言 里 Cheng 等 研究表明 , 共轭部分的苯环被呋喃基 (furyl) 或苯硫基 (thiophenyl) 环取代后 字样应还原为忠实于原参考文献的 Cheng 等 研究表明 , 共轭部分的苯环被呋喃基 (furyl) 或噻吩基 (thienyl) 环取代后 。另外 , 该作者还将原参考文献中本来就正确表示 2,5- 亚噻吩基的 2,5-thienylene 改称 thiophene-2,5-diyl, 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从表 1 中还可以看到 , 同一作者在不同的期刊里反复多次地犯这一种错误 , 而没有得到编辑方面的制止与修正 ( 例如表 1 No. 6 、 8 、 43 三者为同一作者 ; No. 19 、 27 两例为同一作者 ) 。 不仅 国内化学类学术期刊中大量地存在误用 thiophenyl 代替 thienyl 来表达噻吩基之类的错误 ( 表 1), 国外 化学类著名学术期刊也频繁地出现这种错误。表 2 具体地列举了六大国际一流科学全文数据库收录刊里检索到的错例冰山之一角。其中化学家心目中最核心的名刊比比皆是: Acc Chem Res ( 表 2 No. A2) 、 J Am Chem Soc (No. A3) 、 Chem Rev (No. A1) 、 Chem Mater (No. A5) 、 J Org Chem (No. A11) 、 Chem Lett (No. B2) 、 Chem Eur J (No. C1) 、 Chem Commun (No. D2) 、 Green Chem (No. D3) 、 Tetrahedron (No. E3) 、 Tetrahedron Lett (No. E6) 、 Amino Acids (No. F2) 等等。论文 题目中明显 误用 thiophenyl 代替 thienyl 之类的就有表 2 No. A14 、 B2 、 B5 、 C4 、 C12 、 D4 、 E2 、 F4 等例子。 不仅在刊出原始数据类刊物上发表研究结果的众多普通化学家常犯这种错误 , 那些被邀请写作并发表在重要综述类期刊上的著名化学家也同样难免一错 ( 例如 表 2 No. A2 的作者就在极富盛名的 Acc Chem Res 论文的正文里误用 thiophenyl 代替 thienyl 来表达噻吩基 ) 。 其它由国际著名化学家执笔犯错的综述性文章还有表 2 No. A1 、 D1 、 D10 、 E1 及国内作者的表 1 No. 19 、 36 、 41 等等。这些都充分地说明 , 错误地使用 thiophenyl 而不是正确的 thienyl 来表达噻吩基是人们非常容易犯的一大错误。 表 2 外国化学类学术期刊中噻吩基英文名误用 thiophenyl 之类的例子 * No. 首作者 . 缩写刊名 , 出版年 , 卷号 ( 期号 ): 首页码 . A ACS ( 美国化学会期刊网 )** 1 Enders D. Chem Rev , 2007 , 107 (12): 5606 2 Long JW. Acc Chem Res , 2007 , 40 (9): 854 3 Osaka I. J Am Chem Soc , 2009 , 131 (7): 2521 4 Lu Y. J Med Chem , 2009 , 52 (6): 1701 5 Lu ZK. Chem Mater , 2009 , 21 (5): 797 6 Wang L. Org Lett , 2009 , 11 (5): 1119 7 Zhang QL. Macromolecules, 2009, 42 (4): 1079 8 Lee BC. Bioconjugate Chem , 2007 , 18 (2): 514 9 Shyni R. Inorg Chem , 2007 , 46 (26): 11025 10 Regehly M. J Phys Chem B , 2009 , 113 (8): 2526 11 Molander GA. J Org Chem , 2009 , 74 (3): 973 12 Koszinowski K. Organometallics , 2009 , 28 (1): 100 13 Green DM. J Comb Chem , 2009 , 11 (1): 117 14 Elsner C. J Phys Chem A , 2009 , 113 (6): 1033 15 Shao XS. J Agric Food Chem , 2009 , 57 (3): 951 16 Giovanella U. J Phys Chem C , 2009 , 113 (6): 2290 B J-STAGE ( 日本科技文献电子仓库 ) 1 Phuagphong P. J Pharmacol Sci,2004, 95(1): 135 2 Jung KM. Chem Lett, 2009, 38(4): 314 3 Senyo T. Polym J, 2003, 35(6): 513 4 Matsumoto M. Bull Chem Soc Jpn,2005, 78(11): 1899 5 Letafat B. Chem Pharmaceut Bull,2007, 55(6): 894 6 廣内雅明 . 日薬理誌 , 2004, 123(6): 421*** 7 Maekawa M. Japanese J Pharmacol,2000, 82(1): 59 C InterScience ( 德国 Wiley 科学出版网 ) 1 Paizs C. Chem Eur J, 2006, 12(10): 2739 2 Ruel J. J Neurochem, 2006, 97(1): 190 3 Ran Y. J Pharmaceut Sci, 2005, 94(2): 297 4 Baier M. Eur J Org Chem, 2006, 2006(23): 5264 5 Lim JM. Eur J Inorg Chem, 2006, 2006(4): 711 6 Lewis FD. Photochem Photobiol, 2006, 82(1): 119 7 Lind P. J Phys Org Chem, 2005, 18(5): 426 8 Choi SH. J Polym Sci B, 2002, 40(13): 1298 9 Katona A. Chem Biodiv, 2006, 3(5): 502 10 Siemeling U. Z Anorg Allg Chem, 2002, 628(11): 2315 11 Gallagher WM. Appl Organomet Chem, 2005, 19(3): 293 12 Kim KH. Macromol Symp, 2007, 249-250(1): 1 13 Schmid B. Eur J Biochem, 2003, 270(13): 2782 D RSC ( 英国皇家化学会出版网 ) 1 Birkholz MN . Chem Soc Rev , 2009,38(4): 1099 2 Zhang XJ. Chem Commun ,2009,(7): 833 3 Kidwai M. Green Chem ,2007,9(7): 742 4 Mamada M. J Mater Chem , 2008, 18(29): 3442 5 Hrobarik P. Phys Chem Chem Phys ,2004,6(3): 495 6 Lee YH. Dalton Trans ,2009,(3): 443 7 Nasveschuk CG. Org Biomol Chem ,2008,6(2): 240 8 Ghazzali M. New J Chem ,2007,31(10): 1777 9 Houarner-Rassin C. Photochem Photobiol Sci ,2008,7(7): 789 10 Adams JP. J Chem Soc Perkin Trans 1 ,2000,(2): 125 E ScienceDirect ( 荷兰 Elsevier 科学数据库 ) 1 Sderberg BCG. Coord Chem Rev, 2008, 252(1): 57 2 Liu T. Polymer, 2007, 48(2): 502 3 Jammi S. Tetrahedron, 2008, 64(51): 11724 4 Ferreira AM. Bioorg Med Chem, 2009, 17(6): 2598 5 Lv GH. Tetrahedron: Asymmetry , 2008, 19(22): 2568 6 Peyron C. Tetrahedron Lett, 2008, 49(43): 6171 7 Horiuchi T. Bioorg Med Chem Lett, 2009, 19(2): 305 8 Deshmukh MB . Eur J Med Chem, 2009, in press 9 Kowalski K. J Organomet Chem, 2009, 694(7-8): 1041 10 Harpse K. J Mol Graph Model, 2008, 26(5): 874 11 Zimcik P. Polyhedron, 2008, 27(5): 1368 12 Patel MM. React Funct Polym, 2007, 67(8): 746 F SpringerLink ( 德国 Springer 文献在线 ) 1 OConnor K. Apoptosis, 2006, 11(7): 1205 2 Schmidinger H. Amino Acids, 2006, 30(4): 333 3 Marazziti D. Neurochem Res, 2008, 33(6): 1011 4 Baldwin LC. J Mater Sci, 2008, 43(12): 4182 5 Low PJ. J Clust Sci, 2008, 19(1): 5 6 Janosi L. Transition Met Chem, 2008, 33(3): 317 共计 64 种期刊 , 64 例 * 不完全统计 , 数据检索时间范围 2000-01 至 2009-03, 六大数据库 A-F 按库名英文字母排序 , 同一数据库内 SCI 收录 刊按 2007 年度 SCI 影响因子 从大到小排序 , 非 SCI 收录刊 (No. B6-7 、 C12-13) 按时间从最近到最早排序 。考虑到篇幅问题,每种期刊只列检索到的最新一条文献。 ** 误用 thiophenyl 之类的部分包括论文的 Supporting Information 。 *** 日文文献 , 见其参考文献列表 ( 英文 ) 。 从表 1 、表 2 中可以清楚地看到 , 出现错误期刊的种类十分广泛。其实 , 除了这众多的非杂环、非杂原子专业的综合化学类及专业化学类学术期刊外 , 就是杂环、杂原子专业的学术期刊也照样地将含硫杂环化合物噻吩基的英文名称错为 thiophenyl 之类。表 3 列出了 6 种杂环及杂原子专业性的学术期刊 , 其中 No. 2 、 3a 、 5 三例的题目中就直接错用了 thiophenyl 代替 thienyl 之类来表达噻吩基。 表 3 杂环及杂原子专业性化学类学术期刊中噻吩基英文名误用 thiophenyl 之类的例子 * No. 首作者 . 刊名 , 出版年 , 卷号 ( 期号 ): 首页码 . 1 Enders D. Heterocycles, 2004, 64: 101 2 Mohareb RM. Heteroatom Chemistry, 2004, 15(1): 15 3a Sedlak M. Journal of Heterocyclic Chemistry, 2008, 45(3): 859 b Jeoh KJ. Journal of Heterocyclic Chemistry, 2008, 45(2): 615 c Perez-Silanes S. Journal of Heterocyclic Chemistry, 2001, 38(5): 1025 4 Khaniani Y. Phosphorus, Sulfur, and Silicon and the Related Elements , 2006, 181(12): 2817 5 Joshi NS . Heterocyclic Communications, 2004, 10(4-5): 307 6 Nekrasov DD. Chemistry of Heterocyclic Compounds, 2005, 41(7): 809-819 共计 6 种专业性期刊 , 8 例 * 不完全统计 , 数据检索时间范围 2000-01 至 2009-03, 各刊 按 2007 年度 SCI 影响因子 从大到小排序 , 同一种期刊里不同文献按时间从最近到最早排序。 更有甚者 , 同一作者在同一篇期刊论文里竟同时使用错误的 thiophenyl 与正确的 thienyl 来表达同一个噻吩基 , 完全混淆两者的含义 ( 表 4) 。例如 , 有的题目处使用 thienyl, 而正文等处却使用 thiophenyl ( 表 4 No. 4a 、 7 、 11 、 13-15 及表 1 No. 17 ) ; 有的相反地, 题目处使用 thiophenyl , 而正文里却同时使用 thienyl 加 thiophenyl ( 表 4 No. 6) ; 有的同一自然段内,产物命名中的 2- 噻吩基使用 thiophen-2-yl , 而原料中的却使用 2-thienyl (No. 2) ;有的相反地,同一句子内产物命名使用 thienyl, 而原料却使用 thiophen-2-yl (No. 12b) ; 有的正文文字叙述时使用 thiophenyl, 而在 1 H NMR 数据归属时却使用 thienyl (No. 5a) ;有的甚至于对同一个化合物的 NMR 数据归属 , 1 H 者使用 thiophenyl, 而 13 C 者却使用 thienyl (No. 5b) ;有的在正文文字叙述时使用 thiophenyl, 而在表格内却使用 thienyl (No. 9 、 16) ;特别是表 4 No. 1 的作者,不仅混用 thiophenyl 与 thienyl 在文中表达同一个噻吩基的概念,而且 thiophenyl 一词还同时用来代表噻吩基与苯硫基两个不同的取代基,可谓混乱之极 ( 又见表 1 No. 1) !这些作者对同一个噻吩基,在同一篇文章内一会儿使用正确的 thienyl, 一会儿又使用错误的 thiophenyl ,似乎有点明知故犯,玩弄文字游戏炫耀自知,实则弄巧成拙闹出许多笑柄!他们错就错在把 thiophenyl 与 thienyl 这两个定义完全不同的取代基名都当成了噻吩基的等价英文名词, 以为两者是可以通用的。而实际上,只有后者 thienyl 才是 IUPAC 及 CA Index Guide 规定的噻吩基唯一正式的称谓;国内收录噻吩基词条的一些汉英词典也只列出 thienyl 这一个英文名词 。因此,使用 thiophenyl 之类来表达噻吩基是完全错误的,广大化学工作者对此应有明确的认识。毕竟 thienyl 由 IUPAC 规定正式地表示五员含硫杂环噻吩基,其游离基位于环碳 C 原子上,而 thiophenyl 只是习惯上用来指称六员芳环的苯硫基,其游离基位于环外杂原子硫 S 上,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 参见结构式 2 - 4 ) ,岂可混为一谈?即使一物多名,在一篇论文里也应统一使用其中一个最正式的名称,而不宜频繁地交替使用其正名与别名 。 表 4 同一篇期刊论文中 thiophenyl 和 thienyl 两词同表噻吩基的例子 * No. 首作者 . 缩写刊名 , 出版年 , 卷号 ( 期号 ): 首页码 . 1 Mishra A. Chem Rev , 2009, 109(3): 1141 2 Thomson JM. J Biol Chem, 2006, 281(36): 26734 3 Laufer SA. J Med Chem , 2008 , 51 (14): 4122 4a Cornacchio ALP. J Org Chem , 2009 , 74 (2): 530 b Miguel LS. J Org Chem , 2008 , 73 (20): 7882 5a Wang D. Organometallics , 2008 , 27 (24): 6531 b McGuinness DS. Organometallics , 2008 , 27 (16): 4238 6 Lind P. J Phys Chem A , 2007 , 111 (9): 1598 7 Perrier A. J Photochem Photobiol A, 2007, 189(2-3): 167 8 Bowles SE. Polyhedron, 2009, in press 9 Jeon SL. J Fluorine Chem, 2008, 129(10): 1018 10 Cho JS. Polym Adv Technol, 2003, 14(1): 52 11 Fernandes C. J Mol Struct, 2007, 837(1-3): 274 12a Kawano T. Bull Chem Soc Jpn, 2006, 79(6): 944 b Tanaka K. Bull Chem Soc Jpn, 2002, 75(3): 551 13 Chauvin J. Japanese J Appl Phys, 2001, 40(Part 1, 4A): 2518 14 Krayushkin MM. Chem Heterocycl Comp, 2005, 41(5): 592 15 刘 坚 . 有机化学 , 2008, 28(4): 644** 16 Yuan Q. Chem Res Chinese Univ , 2008, 24(1): 58 17 Frackenpohl J. J Chem Soc Perkin Trans 1 ,2001,(1): 47 共计 18 种期刊 , 20 例 * 表注同表 3 者。 ** 参见其英文文题与英文摘要。 表 1-4 列举的错误,绝大部分都是作者犯下的原始性错误。这些一次文献里的原始性错误 ( 表 1 No. 21 除外 ) ,在二次文献开发时仍然没有得到修正而继续原封不动地存在于该二次文献中。以世界著名大型文摘数据库 SCI-expanded 为例,表 1 No. 1 、 9 、 15 ;表 2 No. A14 ; B5 ; C1-7 、 9 、 11 ; D4 、 8 ; E2 、 6 、 9 ; F4 、 6 ;表 3 No. 2-4 ;表 4 No. 6 、 15 等在原文题目或 ( 和 ) 原文摘要处误用 thiophenyl 之类的错误均丝毫未改地重现于该数据库的对应文摘中。虽然美国《化学文摘》 CA Index Guide 的附录四 Chemical Substance Index Names 里明确规定苯并 噻吩 -2- 基只能称为 benzo thien-2-yl, 而不得称为 benzo thiophen-2-yl , 但实际上不管是 CA 光盘版 CAonCD, 还是其网络版 SciFinder2007, 均可在其文摘正文里检索到大量错用 thiophenyl 之类代替 thienyl 来表达噻吩基的条目。这说明 CA 文摘员们在二次文献开发做摘要时,并没有尽到为噻吩基英文名改错订正、严格把关的职责。至于有机化学专业最权威的 Beilstein 数据库的情况,更是让人大跌眼镜!笔者利用其独特而优秀的结构式检索途径,以噻吩环 ( 结构式 1 ) 作为结构检索项,并辅以全文字段 thienyl, 在 Beilstein(2009/01) 版里只检索到 1 条记录;而辅以全文字段 thiophenyl 时 , 竟有多达 3396 条记录!更令人吃惊的是,在这含有噻吩环基结构单元的 3396 个化合物中,虽然每个化合物的 Chemical Name 也使用正确的 thienyl 之类及错误的 thiophenyl 之类来表达噻吩基 ( 又一混用的典型! ) , 但该数据库著名的 自动命名 (Autoname) 居然清一色地全部使用错误的 thiophenyl 之类来表达噻吩基! 另一款机器生成化合物名称的著名应用软件 ChemDraw 也使用错误的 thiophenyl 之类来表达噻吩基。例如以 IUPAC 系统命名 4-(2-thienyl)pyridine 输入 ChemDraw10.0, 可得正确的分子结构式 6 。但从该结构式逆转求出系统命名时,该软件通过机器生成途径的唯一名称却是错误的 4-(thiophen-2-yl)pyridine, 即其中的噻吩基没有可逆地回到原始且正确的 thienyl, 而是另用了错误的 thiophenyl 。 与学术期刊比较起来,参考工具书的权威性要更胜一筹。然而即便如此,仍有很多参考工具书也照样地误用 thiophenyl 之类代替 thienyl 来表达噻吩基。表 5 列出了部分参考书中出现的错例, 其中包括像 Trost 这样的大家主编的名著 ( 表 5 No. 11) 在内;英国药典 2007 版至少有 8 大词条误用 ( 表 5 No. 5) ; 日本化学物質辞書 在线版截至 2009-03 至少有 5 大词条误用,特别是对同一个化合物还混用 thiophenyl 与 thienyl 得出别名 ( 表 5 No. 18) ;网上著名的维基百科至少有 4 大词条误用,其中有 3 条在其声称为 IUPAC 的 系统命名里并没有使用 IUPAC 规定的 thienyl, 而是使用了 IUPAC 不推荐的 thiophenyl 来错误地表达噻吩基;经过独立核对、在有机合成领域享有盛誉的宝典 Organic Synthese 也没能幸免一错 ( 表 5 No. 21) ;在表内还可以清楚地看到,很多 杂环、杂原子专业的参考书也像杂环、杂原子专业的学术期刊 ( 表 3 全部及表 4 No. 14) 一样,并没有因为其专业性而避免犯错 ( 表 5 No. 1 、 7 、 17 、 27) 。 表 5 综合性及专业性化学类学术参考工具书中噻吩基英文名误用 thiophenyl 之类的例子 * No. 首编 ( 著 ) 者 . 工具书名 , 版次或卷号 , 出版地 : 出版商 , 出版年 , 页码或词条名 1 Katritzky AR. Advances in Heterocyclic Chemistry, Vol 92, Amsterdam : Elsevier Academic Press, 2006, p 41 2 West R. Advances in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 Vol 55, Amsterdam : Elsevier Academic Press , 2008, p 128-9 3 West R. Advances in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 Vol 43, San diego : Academic Press , 1999, p 375 4 Belfield KD. Advances in Polymer Science, Vol 213, Berlin Heidelberg: Springer-Verlag, 2008, p.137 5 British Pharmacopoeia Commission, British Pharmacopoeia 2007 (2007CD) 英国药典 , London: System Simulation Ltd, 药名词条 Cefoxitin Sodium 、 Cefoxitin Sodium 、 Sufentanil 、 Sufentanil Citrate 、 Tiaprofenic Acid 、 Ticarcillin Sodium 、 Ticlopidine Hydrochloride 、 Tioconazole 等条目内 6 McCleverty JA. Comprehensive Coordination Chemistry II, Vol 1, Amsterdam : Pergamon , 2004, p 459 7 Katritzky AR. Comprehensive Heterocyclic Chemistry III, Vol 3, Amsterdam : Elsevier, 2008, p 595; 668; 721 8 Katritzky AR. Comprehensive Organic Functional Group Transformations II, Vol 3, Amsterdam : Elsevier, 2005, p 296 9 Katritzky AR. Comprehensive Organic Functional Group Transformations, Vol 2, Oxford : Elsevier, 1995, p 721 10 Katritzky AR. Comprehensive Organic Functional Group Transformations, Vol 1, Oxford : Elsevier, 1995, p 899 11 Trost BM. Comprehensive Organic Synthesis―Selectivity, Strategy and Efficiency in Modern Organic Chemistry, Vol 2, Oxford : Pergamon , 1991, p 310-11 12 Mingos DMP. Comprehensive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 III, Vol 5, Amsterdam : Elsevier, 2007, p. 253 13 Horspool WM. CRC Handbook of Organic Photochemistry and Photobiology, 2 nd Edn, Boca Raton , Florida : CRC Press, 2004, p 17 -19 14 Toda F. Enantiomer Separation , Netherlands : Springer, 2004, p 15 15 Ash M. Handbook of Food Packaging Chemicals and Materials, 2 nd Edn , New York : Synapse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c., 2008, p 1813 16 Ash M. Handbook of Green Chemicals, 2 nd Edn , New York : Synapse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c., 2008, p 1436 17 Joule JA. Heterocyclic Chemistry, 4 th Edn, Oxford : Blackwell Publishing, 2000, p 580 18 Jap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gency. Japan Chemical Substance Dictionary Web Service ( 日化辞 Web ), http://nikkajiweb.jst.go.jp/nikkaji_web/pages/top_e.html , 词条编号 , J1.440.382E , J1.927.792E (a); J25.400B , J139.835K (b); J271.110I (c) 19 Tiemey JP. Microwave Assisted Organic Synthesis, Oxford : Blackwell Publishing, 2005, p 235 20 Knipe AC. Organic Reaction Mechanisms 2004: An annual survey covering the literature dated January to December 2004, Chichester : Wiley , 2008, p 496 21 Danheiser RL. Organic Syntheses, Vol 81, Hoboken , New Jersey : Wiley, 2005, p 105 22 Dunmur 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Liquid Crystals: Nematics, London : Institution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2001, p 4 23 Ash M. Specialty Chemicals―Source Book, 3 rd Edn , New York : Synapse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c., 2008, p 4420 24 Rappoport Z. The chemistry of hydroxylamines, oximes and hydroxamic acids : part 1 and 2, (Patai series: The chemistry of functional groups), Chichester : Wiley, 2009, p. 543 25 Rappoport Z. The chemistry of organolithium compounds : part 1, (Patai series: The chemistry of functional groups), Chichester : Wiley , 2004, p 92 26 Krische MJ. Topics in Current Chemistry, Vol 279, Berlin Heidelberg : Springer-Verlag,2007, p 84 27 Gupta RR. Topics in Heterocyclic Chemistry, Vol 13, Berlin Heidelberg: Springer-Verlag,2008, p 51 ; 124 28 Wikimedia Foundation, Inc. Wikipedia ( 维基百科 ), http://en.wikipedia.org/wiki/Main_Page , 词条 Aryl 、 Aleglitazar 、 Raloxifene 、 Sertaconazole 等 共 28 部工具书 * 检索于 2009-03, 各参考工具书按书名字母排序 为什么人们如此容易地错用 thiophenyl 而非 thienyl 来表达噻吩基呢?原因就在于噻吩基母体噻吩的英文名称以及 IUPAC 和 CA Index Names 对噻吩基名称的不规则之规定。根据 IUPAC 系统命名通则,一个以元音字母 e 结尾的母体化合物,其一价游离基的名称由 yl ( 基 ) 取代该词尾 e 来构成。例如乙烯是 ethene, 乙烯基就是 ethenyl 。因此 , 人们很自然地从噻吩分子的英文名 thiophene 类推地得出噻吩基的英文名是 thiophenyl 。问题可能是,由于历史上的习惯, IUPAC 命名系统采用了非规则的 thienyl ,而不是所谓规则的 thiophenyl 作为噻吩基的正式命名 ( 因为 thiophenyl 已习惯上用于指称苯硫基 PhS ,参见前面结构式 4 ) 。也就是说,噻吩基的 IUPAC 命名是不规则变化的,就像英文中很多不规则变化的动词过去式、过去分词,并不是有规则地后缀 ed 来构成那样,也不是有规则地以 yl 取代该词尾 e 来构成的。对于这种不规则情况,我们只能作为特例来记忆和使用。其实在化学名词里,这种不规则变化并不鲜见。例如我们常见的苯 benzene ,其苯基也是不规则变化后的 phenyl 。我们并不能因为一个名词派生的特殊性,而否定其官方性质、正确性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转而使用所谓按规则派生的非正式也是错误的名词。否则,我们就要不知不觉地犯错误。如果一个人按英文过去式构成通则,把 went 写成 goed, 还能算作英文吗? 至于噻吩基英文名的其它几种误用,已列于表 6 。第一种的 thenoyl, 代表噻吩甲酰基,而不是噻吩基, 作者在文题中称其为噻吩基,毫无疑问错了;第二种的 thinenyl, 似为 thienyl 的拼写之误;第三种 thiophen 仅是 thiophene 去掉了元音词尾 e, 显然不能代表噻吩基;第四种 thiophene 表示噻吩分子本身,当然不能直接地用来表达其残基 thienyl ;第五种 thiophene-2-yl 首先违反 IUPAC 有关元音词尾 e 必须去掉以后才能加 yl 的基本规则。然后,即使去掉了该词尾 e 成为 thiophen-2-yl ,仍然不是 2- 噻吩基的正确英文命名,正确的应该是 thien-2-yl; 第六种 thionyl 是亚硫酰基的英文名,与噻吩基者相差甚远;第七种 thiophyl 仍是通过 thiophene 按照所谓命名规则构成并简化掉 en 后得到的非 IUPAC 允许的错误用词 ( 即 thiophenethiophenylthiophyl ) ;最后一种 2-Tioph 更是毫无规则可言,决不能用于表达 2- 噻吩基。 表 6 海内外部分化学类学术期刊中噻吩基英文名其它误用的例子 * No. 首作者 . 刊名 , 出版年 , 卷号 ( 期号 ): 首页码 . A 2-thenoyl 误用为 2- 噻吩基 1 陆振荣 . 无机化学学报 , 2005, 21(2): 181 B thinenyl 误用为噻吩基 1 杨艳丽 . 化学物理学报 , 2003, 16(3): 185 C thiophen 误用为噻吩基英文名 1 张子印 . 功能材料 , 2008, 39(8): 1242 D thiophene 误用为噻吩基英文名 1 Anderson JC. Org Biomol Chem ,2008,6(2): 330 2 周美杨 .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 2008, 29(3): 493 3 张子印 . 功能材料 , 2008, 39(8): 1242 4 陈 勇 . 化学试剂 , 2002, 24(3): 173 5 张文莉 . 理化检验 . 化学分册 , 2002, 38(1): 7 E thiophene-2-yl 误用为 2- 噻吩基 1 Shi DQ. 结构化学 , 2008, 27(4): 477 2 唐伟方 .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 2008, 39(5): 398 F thionyl 误用为噻吩基 1 Niknam K. 催化学报 , 2007, 28(7): 591 G thiophyl 误用为噻吩基 1 邓 兰 . 华西药学杂志 , 2002, 19(1): 37 H 2-Tioph 误用为 2- 噻吩基 1 Janosi L. Transition Met Chem, 2008, 33(3): 317 共计 8 种其它误用 , 12 种期刊 , 13 例 * 表注参见表 1 表注之 * 部分。 综上所述,由于是一种特例,噻吩基的英文名 thienyl 非常容易错为 thiophenyl 之类,需要广大化学工作者,特别是化学类出版物的编辑出版工作者格外注意。值得指出的是,由于噻吩基被大量地误用为 thiophenyl, 在检索噻吩基文献时,除了通过 thienyl 字段名进行外,还要通过 thiophenyl 字段名补充地检索并从中挑出那些误用 thiophenyl 表达噻吩基的文献,补加到总的结果中。否则,就会漏掉大部分有关噻吩基的文献! 参考文献 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 (IUPAC), Organic Chemistry Division, Commision on Nomenclature of Organic Chemistry. Nomenclature of Organic Chemistry: Sections A, B, C, D, E, F, and H (commonly referred to as the Blue Book) . 1979 edition, ed by Rigaudy, J., Klesney, S. P., Pergamon: Elmsford, NY, 1979, p 56 (a) 全国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 化学名词, 1991 , p 337 (b) 中国化学会 . 有机化学命名原则 1980.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3 , p 43 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 Organic Chemistry Division, Commision on Nomenclature of Organic Chemistry. A Guide to IUPAC Nomenclature of Organic Compounds, Recommendations 1993. ed by Panico, R., Powell, W. H., Richer, C., Blackwell Scientific Publications: Oxford, U.K., 1994, p 172 汉英化学化工词汇,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 , p 1133 英汉汉英化学化工词汇 - 汉英部分, 第 2 版,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 , p 801 蒋晓晖 . 2007 我国 94 种 SCI 收录刊影响因子 IF 排序 .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341 Gong Q Y , Yu L G , Ye C F. Study of the tribological behaviors of -methyl-alkyl xanthates as additives in rapeseed oil .Wear , 2002 , 253 : 558-562 蒋晓晖 . 2007 全球化学类 SCI 收录刊影响因子 IF 排序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9517 SCI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Science Edition. . http://scientific.thomson.com/products/jcr/ Chemical Abstracts Service. Chemical Abstracts Index Guide Appendex IV: Chemical Substance Index Names, 2004, p 209I 程前 . 汉英化学化工科技词汇,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 , p 1089 以及 爱词霸 在线词典 、 Dict.cn 海词 、谷歌金山词霸合作版、 谷歌网 络词典 、 有道桌 面词典 2.0 版 、 知识 词典 等网络词典也只列出 thienyl 一条释义 蒋晓晖 . Dendrimer 的中文名称亟需规范统一 . 中国科技术语 , 2008, 10(4): 46-50 Misusage of thiophenyl as the English name for thienyl JIANG XiaoHui CJC Editorial Office, Shanghai Institute of Organic 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345 Lingling Road , Shanghai 200032, China Abstract Because the formal English name for the univalent radical derivatized from thiophene, namely thienyl, is not simply generated from its parent thiophene according to the nomenclature rules of IUPAC, it is very easy for people to misuse word thiophenyl in place of thienyl, just as thiophenyl is derivatized from the parent thiophene according to one of the IUPAC principles that the vowel suffix e of a parent name is substituted by yl to yield its univalent substituent name via thiophenethiophenthiophenyl. Since the name thiophenyl has been customarily employed to represent PhS ( i.e. , phenylthio), it can be not used to designate thienyl substituent any longer and the word thienyl is the only official nomenclature for the univalent radical of thiophene as a substituent. All the chemistry workers must take extreme care to prevent the misusage of thiophenyl when they want to express their meaning of thienyl. Keywords thienyl 、 IUPAC nomenclature principle 、 systematic nomenclature 、 name in English 、 misusage 、 thiophenyl (PhS) 作者简介 : 蒋晓晖,男, 1959 年 7 月生于湖南零陵,汉族 , 1986 年 6 月获中国 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有机化学理学硕士学位,现任中国 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编辑室 《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等三刊英文编辑, 主要从事科技期刊编辑、化学英语、化合物命名、金属有机化学等研究。 ----------------------------- 转载自 中国科技术语 , 2009, 11(4): 35-39
个人分类: 化学命名|1062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20: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