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红卫兵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毛主席万岁”:原来红卫兵都是蒋介石的粉丝
热度 3 大毛忽洞 2011-11-20 16:56
“毛主席万岁”:原来红卫兵都是蒋介石的粉丝
“毛主席万岁”:红卫兵都是蒋介石的粉丝 文化大革命期间, 成千上万的红卫兵每天都在喊蒋介石原创的口号“毛主席万岁”。 按照今天歌迷(口号迷)的标准, 红卫兵都是蒋介石的粉丝。 (据考证,“毛主席万岁”是毛泽东的老对手蒋介石发明的。) 1945 年蒋介石在重庆喊出了“毛主席万岁”, 为 20 年后的红卫兵准备好了每天都要喊的口号。 可以猜想: 在文化大革命的年代, 蒋介石在台湾一边喝茶,一边看电视, 当看到成千上万的红卫兵, 喊着他创作的“毛主席万岁”, 他是否享受着大陆的文化大革命呢? 不管怎么说,蒋介石也是搞政治的, 事实说明,蒋介石也是善于搞政治的。 (当然了,蒋略输文采和稍逊风骚于毛) 如果把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 精心策划把政治家当转移到台湾; 让蒋经国过渡到全家撤离政治舞台; 和他的“毛主席万岁”联系起来, 蒋介石也是了不起的政治家。 背景阅读: 据《北京日报》刊文: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在谈判期间,蒋介石曾六次高呼:“毛 主席万岁!” 中国台湾资深媒体人张友骅说:“那天,站在台阶前迎接的蒋介石一见毛泽东走进官邸,就一连高喊了三遍‘毛主席万岁!’”蒋介石日记里面也写道,他说他很佩服毛泽东。张治中一次大请客,请毛泽东发表演说。毛泽东最后大喊:“新中国万岁!”在高度的热情中,结束了他的演说。毛先生的话音一落,蒋委员长就咆哮般地大喊道:“毛主席万岁!”连喊三次,回赠毛泽东。 众所周知,“毛主席万岁”这个口号是人民的心声,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自己伟大领袖的良好祝愿和衷心爱戴。一直以来,究竟是谁第一个喊出了“毛主席万岁”这个口号,众所纷纭,有人说是黄炎培先生首先喊出来的,也有人说是建国之初刘少奇同志在圈阅《“五一”节口号》时审定的。这一尘封旧闻的披露,让我们看到,第一个喊“毛主席万岁”的人,很大可能就是毛泽东的头号政敌——蒋介石。
个人分类: 背景和内涵|3377 次阅读|1 个评论
检阅台前,那雄壮的行进式队列
fhli50613 2011-10-22 18:30
六十岁以上的人,均可能有参加文革大串联的经历,其中有一部分一定在天安门前受到过毛主席的接见。有几次也包括邓主席接见。我自66年九月份开始,赖在北京,连续参加了三次接见,不知能否创吉利斯? 当时北京治安的管理组织得还算是不错的,大多数红卫由8341部队管理,接见前还进行了一定的训练,并对受接见者提出许多具体的要求。我记得最基本的要求是,通过天安门时绝对不要停留;次一步的要求是,尽量走正步,横队排列尽可能要整齐;即使是毛主席他老人家在天安门上向你招手打招呼,您眼看着天安门,行进的脚步也一定不能乱,等等。现在要切入正题了。 咱们搞教育,朝着办产业的方向整(即教育产业化),办产业是要赚钱的。而赚钱有瘾则是一个值得谅解,值得提倡并加以鼓励的事情。我曾对几位博友发出请求,请他帮忙研究一下,究竟是老毒品成瘾性大还是新型毒品大?赚钱成瘾性的强弱在他们两者间如何界定?哈,问题来了! 作为教育工作者,教授教着书,心中在想赶快下课后去挣钱。早几年,证券交易所特别喜欢设在大专院校周边,因为教授不仅喜欢炒股,而且特能赔钱又有钱赔(赔了以后还不骂娘);近几年,不炒股,改写标书了;此外,各类会议的车马费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招收研究生,人才选择特重要,不仅选学生,而且要审核学生家长的情商与智商。小学更绝,该讲的知识不讲清楚,下课以后师生一道再加班!普通员工,有兼职炒股的,干第二职业的,在各行各业做托儿的,社会基层人员如下岗人员,则想方设法去赚钱,为了活命,也为了响应号召!公务员,不说了!影响情绪,同时也有违中国传统的孝道,因为他们是长辈。 这样一来,咱们这个队伍乱了,人心散了,前进的脚步慢了,不该发生的事情多了----。 目标(眼睛的朝向)与方向(前进方向)的不统一,或可是这支改革大军高歌而不能猛进的根本原因! 检阅台前,我脑海里浮现起国歌那雄壮的旋律:
个人分类: 杂谈|2769 次阅读|0 个评论
还记得45年前的今天么?
热度 2 huailu49 2011-8-18 11:23
还记得45年前的今天么?
45年前的8月18日,首都百万群众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文化大革命”的大会,毛泽东身穿绿军装,佩戴红卫兵袖章,首次站到天安门城楼上接见来自全国各地的红卫兵。
个人分类: 时政话题|2371 次阅读|4 个评论
孔子研究的重大突破
热度 6 王铮 2011-7-17 12:18
孔子研究,最近取得重大突破,可以令孔迷,无立锥之地。《论语》可以证明,孔子不是搞有教无类,而是为奴隶主服务。有博友白文涛考证,上学收费,始于孔子。他说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也。实际上时他办学的收费标准。十五而志于学,就是报名费收十五两银子,然后三十而立,交30两银子可以站着听课。交四十两,解答疑难,曰:四十不惑。交五十两,提前知考题,曰:五十知天命。如果交到六十两,光表扬不批评,曰:六十耳顺。交七十两,来不来均可,上课坐躺都行。曰:七十而随心所欲也。不过有人说:“七十而随心所欲”是说,有七十金,孔子能保障你看上哪个女子,孔子就可以帮你搞定。可见,孔子真是劳动人民的死对头。孔子遗毒孩子。现在一些美女相亲会,交70千美金,你就可以参加富豪相亲会,随心所欲。这一工作,是武汉市的首创。 广大反孔战士,红卫兵老将,可以广泛应用这一观点,打倒孔迷,彻底否定腐朽的中国文化。
个人分类: 也算作品|3596 次阅读|6 个评论
肌肉的重量
热度 2 gl6866 2011-6-3 22:57
当年我家被红卫兵抄家,其中也有一位和我父母比较要好的老师。我们对他的行为也还是表示了理解。形势使然嘛,谁能在那种高压态势下保持一种超脱的境地呢?另外,他是否还想着这场“史无前例”的运动中“捞”上一把,也未可知。人心隔肚皮,这些都难免。 后来文革结束了,我们家也从迫害中解放出来。这时这位老师又找到我的父母,说当年不应与红卫兵去抄我们的家。这也可以理解,事实证明我们是清白的,他也终有悔悟,父母还是表示了大度的一面。过去的事情都过去了,再谈也于事无补。他们后来还是在一个单位工作,相安无事。 后来那位老师得了癌症,没治了。他临终前有两件事认为是他所放不下的。一是当年来抄我们家;一是认为医学上有个实验没有做。那就是人的300多块肌肉的分别重量有多少大家都不知道。因此,他专门嘱咐他的学生,死后一定要把他的肌肉分解开来称重。我记得,他的学生下第一刀时还念叨,老师啊,对不起您,我要下刀了!不过我还是有个问题不明白,像他那样的肌肉还有称重的必要吗?经过癌症的折磨,人都成了骨头架子了,有多少肉呢?
个人分类: 我的记录|3915 次阅读|1 个评论
佛教徒为什么要原谅不忏悔的红卫兵?
热度 2 qiongfeng 2011-4-26 11:46
1、佛教认为人性本善,“犯下屠刀,立地成佛”。 2、 2、佛教认为真正的 “ 犯人 ” 不是罪恶,而是无知,一切罪恶都是由于无知(佛教叫 “ 无明 ” )所引生出来 的。而无知需要学习佛教才能化解。 红卫兵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是单一的、反佛教的官方意识形态, 缺 乏佛教中基本修炼:智和悲。没有智,他们分不清善恶;没有悲,他们不会怜悯别人。因此他们的罪恶只是出于无知。 3、 佛关怀众生,不但不忍心众生身受地狱之苦,而且广发‘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誓愿。因此苦口婆心地、日夜不停地开导、启发众生,就变成佛以及佛教徒的责任了。 所以红卫兵做了错事,也没有忏悔,只是无知,佛教徒们应该原谅他们,把更多的时间精力花在开导,启发他们的教育上。
1222 次阅读|2 个评论
清华学堂的创建人周自齐后人有话说
热度 12 hongfei 2011-4-25 06:28
清华学堂的创建人周自齐后人有话说 2011.04.24 下面是在清华学堂的创建人周自齐后人周传基先生新浪微博上看来的。 清华校庆一百周年,皆大欢喜。朱熔基不切实际的要学生讲真话,什么大头头也来了。既然是从1911年的清华学堂开始算 起,那我又不得不臭拽一下了。清华学堂的创建人是周自齐,从我的角度来说,就是我的大爷爷。没人提。我也不想提。可 是他的夫人,我叫她奶奶,在大革文化命期间,在北京她的家里,被前来斗她的红卫兵,在她的厨房用菜刀把她的头砍了 下来,这该怎么说。当时还要我的四姑在场看着他们干。从此我的四姑神经就不正常。三姑把她接到旧金山去,去年十月 去世。这事就装疯卖傻,没人过问啦? 周传基新浪微博链接: http://t.sina.com.cn/zhouchuanji 更多信息可见魏洲平博文《周自齐墓及其他》,以及百度百科介绍。 魏洲平博文《周自齐墓及其他》链接: http://blog.voc.com.cn/blog_showone_type_blog_id_122093_p_1.html 周自齐,历任驻美公使馆参赞、领事,外务部右丞、左丞,山东都督兼民政长、中国银行总裁、财政总长、 交通总长、陆军 总长。1922年3月,署理国务总理。1922年6月2日,摄行大总统职务。 百度百科《周自齐》链接: http://baike.baidu.com/view/477752.htm#sub477752 最重要的一点,周自齐是俺哥伦比亚大学的校友。
个人分类: 大地人文|26096 次阅读|19 个评论
文革时期的红卫兵其实是应该原谅的
热度 1 wliming 2011-4-24 22:25
侯成亚先生很直率地公开了他自己在文革时期的一些活动,是很不容易的,值得鼓励。我希望有更多地文革参加者记录下那段历史。那是我中华民族一段黑白颠倒的神经错乱的历史。 对 侯成亚这样的人,只要没有作恶多端,还是应该原谅的。那个时候,整个社会已经失去了理智和良知,年轻人很难明辨是非,参加一些荒唐的运动是可以理解的。我自己还接触过一些 侯成亚 这样的人,比如某出版社的一位女编辑,现在已经退休,她给我们讲了她当年读人民大学的时候怎么参加打砸抢的。她也讲了她当时的思想,她说当时她就觉得打砸抢是合理的,是必须的,是拥护毛主席的。这一切的过错,应该归结到当时的当权者,他们应该受惩罚,而不是不明是非的群众。这是一个教训,任何人,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应该有一个清醒的头脑。 政治哲学愚弄了整整一代人,这是我中华民族的耻辱。
个人分类: 人生|1278 次阅读|2 个评论
文革故事——人大三红与人大红卫兵
热度 19 hcy98765 2011-4-2 11:04
文革故事——人大三红与人大红卫兵 中国人民大学原是一所文科综合大学,其老班底来自延安的陕北公学、华北联合大学。它正式成立于1950年,校长是“四朝元老”(从满清到同盟会到国民党再到共产党)、“延安五老”之一的吴玉章,由毛泽东亲自任命。当时的党和国家的副主席刘少奇代表中央出席了第一次开学典礼和庆祝大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据说,它是中国共产党自己创立的第一所马克思主义的新型大学,其任务是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新中国培养建设人才,为党政军及各条战线输送干部(包括理论干部和领导干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它所招收的对象主要是来自部队、党政机关及各条战线上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青年及模范人物,如高玉宝,郝建秀等,由所在部门、单位保送或推荐。六十年代,开始招收高中毕业生,但思想政治条件要求较严,学生大都为干部、工农子弟。亦有极少数非劳动人民家庭的子弟,但其本人必须表现良好,成绩优异,且一般都是共青团员。所有这些因素,决定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干部、师生思想政治上比较正统。因此,文化大革命在人民大学的发动比较迟缓,也因此人大在文革中没有出现如“五大学生领袖”那样的风云人物。但随着运动的发展,还是出了“人大三红”这样一个在北京市甚至在全国都有一定影响的群众组织,甚至连毛泽东也知道人民大学有个人大三红。他于1968年7月28日夜召见“五大学生领袖”的谈话中,有一段话还专门谈到了人大三红。因当时北大、人大等高校出现了反公安部长谢富治事件,毛泽东很不赞成。他说:“人大三红总部不出面,只让个小战斗队提打倒谢富治。只是一个战斗队,追究责任,他说只是一个战斗队,我们总部没有打倒谢富治。他们提出打倒反革命赵贵林。赵贵林我不认识,但他怎么是反革命呢”(赵贵林是人大三红对立面组织的头头。毛泽东没有料想到,文革后,赵贵林还真的成了反革命,被开除了党籍)。 所谓人大三红,是对人大红卫兵、人大红卫队和人大东方红公社三个组织的总称。其实是这三个组织是“三位一体”的,其核心和主体是人大红卫兵。因此,说到人大三红,就不能说到人大红卫兵。 中国人民大学红卫兵是文革中全国高校最早成立的红卫兵组织(此事至今在众多的研究文革史的著述中尚无一人提及)。 1966年8月8日,约有十来个来自人大各系的学生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中山纪念堂前的“月台”上举行了一次秘密会议,我应邀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的发起人和主持者说,把大家召集来,是要商量组织一个“我们自己的组织”。他说:现在,文化大革命已在全国开展起来,中国革命又到了一个重要关头。人大文化革命的形势已落后于北大、清华及一些中学,我们应当自己组织起来,自己闹革命,自己解放自己。要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在文化大革命中经风雨见世面,以实际行动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捍卫无产阶级专政,保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那么成立一个什么组织呢?发起人提出以当年苏联的“青年近卫军”为榜样,叫“中国青年近卫军”,也有人提出了其他的名称。我则认为,现在苏联已经变修,我们用它的名称,容易引起误解。现在人家中学的造反组织都叫“红卫兵”,红卫兵的旗号已经打响了,我们就跟着他们叫红卫兵算了。当然也有人认为,中学红卫兵都是一些瞎胡闹的毛孩子,我们是大学生,不应和他们混同起来。但经过讨论,再三斟酌,大家还是采纳了我的意见,将组织名称定为“中国人民大学红卫兵”。会上起草了人大红卫兵章程和成立宣言,规定了组织纪律,协商成立了组织机构:其核心领导机构取“做为人民服务的勤务员”之意,叫勤务组;勤务组设政委一人,大队长和副大队长各一人,下设政治宣传组、组织组、联络组和办公室,各组组长由勤务组成员兼任。 人大红卫兵的发起人和骨干成员,都是一些高干子弟。而我这样一个平民子弟是如何混迹其中的呢?这是因为,人大的高干子弟比较脱离群众(其表现是他们在同学、老师中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某种优越感,他们一般都有平民百姓子弟所没有的手表、自行车、黑白照相机,比较会玩,有的学习也不太认真、刻苦。当然,这些情况与现在的官二代、富二代来,根本就不算什么事。但在当时的社会风气下,却是不大不小的问题)。而脱离了广大学生群众,如何能带领大家一起闹革命呢?所以为了让大家觉得他们并不是纯碎的高干子弟组织,就有意地吸收了少量非高干子弟的学生,以扩大群众基础。我因为在文革前就已是“知名人士”,于是就作为贫下中农子弟代表被安排进了勤务组,被分工负责办公室的工作。主要任务是搞搞内务、后勤。另一进勤务组的工人子弟代表叫蔡XX,后来在一次行动中私自拿了人家的东西,被开除出了人大红卫兵。 人大红卫兵刚成立之初处于秘密状态。这是因为在此之前校内已在以山西省委书记陶鲁笳为首的工作组的主持下,成立了“中国人民大学文化革命委员会(筹)”(简称“校革筹”),负责具体领导人大的文化大革命,是一个合法的权威机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什么人还要另搞一个组织,那就是非法的活动,它不但不会被承认,而且还要遭到打压和取缔。所以人大红卫兵的串联、成立等活动只能在“地下”秘密进行。但是,这种秘密状态并没有持续多久,文化大革命的进程很快就使它浮出水面,并被推向了风头浪尖。 人大红卫兵成立时,校内的文化大革命已闹得沸沸扬扬。师生在对校党委书记、副校长郭影秋(校长吴玉章一般每年只来人大两次 ,郭实际上是人大主要的领导人)的态度上出现了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派别。并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一派是揭郭派,主张对郭影秋的问题进行揭发批判,持这一观点的多是学生和青年教师;另一派是保郭派,认为郭影秋是“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是“焦裕禄式的好干部”,持这一观点的多是工人、干部。为了避免郭受到冲击,他们把他从家中转移出来,保护了起来。他们还到郭影秋带队搞四清的北京郊区农村,动员了七百名贫下中农冲到人民大学,保护郭影秋,声言谁反对郭书记谁就是反革命,就打死谁(此事后来受到了毛泽东的批评)。 面对这种局面,人大红卫兵认为有必要亮出旗帜,表明态度。于是就在8月11日夜深人静之时揭出了《中国人民大学红卫兵严正声明》的大字报,指出,郭影秋究竟是什么人,应在文化革命中经过群众的揭发、审查后才能做结论,广大师生揭发批判郭影秋的错误是革命行动,应当予以支持。第二天,人大校园一下子就炸开了锅。保郭派很快地就贴出了许多的大字报,对人大红卫兵的“声明”进行声讨、批驳,说人大红卫兵是“黑组织”,要夺“校革筹”的权,是“反革命”,并到处寻找被怀疑可能是人大红卫兵的学生,对之进行围攻、辱骂,弄得人大红卫兵成员东躲西藏,其活动也只能在“地下”进行。而揭郭派则认为人大红卫兵是革命组织,人大红卫兵的“声明”好得很,坚决予以支持。 正在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一件谁也没有料到的事情发生了。1966年8月17日,当时已进入中南海、成了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央文革领导小组顾问的陶铸,突然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人大红卫兵的代表(在此之前,陶铸曾于8月2日和8月12日两次到人大参加全校师生辩论大会,并发表讲话。第一次是陪同邓小平,第二次是以他为主),和人大红卫兵代表进行了座谈,询问了人大文革的情况,表示了对人大红卫兵的支持。他还特意还要人大红卫兵回去象中学红卫兵那样,把红袖章带起来。 更令人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在陶铸接见后第二天的8月18日毛主席第一次接见北京市及来京串联学生、群众的大会上,人大红卫兵的代表被安排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受到了毛主席、周恩来总理及其他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其情况是:当8月17日人大红卫兵在受到陶铸同志的接见后,感到受宠若惊、还没有回过神来的当天夜里,人大“校革筹”即接到北京市新市委的紧急通知,要人大“校革筹”和人大红卫兵各派五名代表第二天到天安门广场参加群众大会。校革筹不敢违命,连夜设法联系到了人大红卫兵,并让他们的代表和人大红卫兵代表一起乘一辆卡车按时赶到了天安门广场。在天安门广场负责接待的解放军战士先是把十名人民大学代表安排在了观礼台上。但不多一会儿,他们又找到我们,要我跟他们走。他们没说,我们也不知道他们究竟要把我们带到何处,只是懵里懵懂地跟着他们走。当大家经过天安门城楼下的通道,登上层层台阶,在楼梯口上猛然迎头看见站在那里并鼓掌欢迎我们的周总理的时候,才感到象腾云驾雾一样飞到了天安门城楼上。那里还有其他约一百多人的北京市及外地来的学生、群众代表。先是周总理帮大家排好队形,并亲自指挥大家唱《大海航行靠舵手》等革命歌曲,然后是听大会讲话、发言。到会议快要结束时,大家感到虽然上了天安门城楼,但却没有见到毛主席,感到很遗憾。于是大家就齐声一遍又一遍地高喊“我们要见毛主席!”不一会儿,毛主席就在周总理、林彪、江青等陪同下,走到了我们中间。这时,大家已顾不上秩序,一边呼喊着“毛主席万岁”,一边蜂拥而上争抢着和毛主席握手,急得周总理不断大声呼喊,“请大家不要乱,不要挤着毛主席!”毛主席则慈祥地与每个人都握了手。最后在周总理的指挥、安排下,大家和毛主席一起照了像(其照片第二天发表在了《人民日报》上。在这个过程中,毫不夸张地说,大家真的是喉咙喊哑了,手掌拍麻了。最有意思的是,当我们走下天安门城楼,回首向上望去,看见刘少奇主席仍一个人站在天安门城楼的一角抽着雪茄。我们几个人大红卫兵不由自主地站成一排,向着城楼上的刘少奇主席举手宣誓:刘主席,我们人大红卫兵向您保证:永远忠于党,忠于毛主席、誓死保卫党中央!誓死保卫毛主席!誓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这一突来的事变,一下子把校革筹和保郭派搞得晕头转向,他们虽然难以理解,但也再不敢公然刁难、围攻人大红卫兵了。人大红卫兵也一下子由“地下”走到了地上,由秘密转为公开、由不合法变成了合法。但当他们清醒过来之后,马上就拿出了对策:你们不是叫红卫兵吗?那好办,我们也可以搞个红卫兵。他们利用自己的权利,经过紧张策划、筹备,很快地,一个叫八·一八红卫兵的组织就于8月21日被打造出来了,其成员数达千人,并隆重地举行了成立大会,还高姿态地邀请人大红卫兵代表参加了他们的成立大会。这样,在人大校园内就出现了两个观点对立的红卫兵组织。而且从那以后,北京及全国各高校的红卫兵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人大红卫兵既然得到了毛主席、周总理和陶铸等中央领导的认可、支持,成了合法组织,因此,一些与人大红卫兵观念一致的学生纷纷要求加入。但是,按照红卫兵发起者和主要负责人的规定,人大红卫兵只吸收红五类,而且不得有半点这样那样的毛病。所以当时有一种议论,说加入人大红卫兵比加入中国共产党还难,因为学生中有的人早已是党员,但却参加不了红卫兵。这样,一大批包括中农出身、甚至是中共党员的学生就被挡在了红卫兵的门外。对此,许多人就提出了批评,说人大红卫兵实行的是“左倾关门主义”,并在红卫兵内部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我作为一个平民子弟,认为大家的批评是正确的,而且认为这种脱离大多数学生群众状况如不改变,人大红卫兵是搞不出什么名堂的。在内外双重压力下,人大红卫兵勤务组不得不进行改组。先是撤换了政委(其父是解放军中将,在军内担任要职,恰在这个时候传说“出了问题”),接任的是政治经济系一个在班上任支部书记的61级学生。他其实也是一个干部子弟,只是其父级别不高(好像是个县委书记)。接着,中央有精神,高干子弟一律退出群众组织的核心机构。于是,原红卫兵大队长亦辞职,由财贸系一个出身于工人家庭的63级学生接任,勤务组其他人员及下设机构也作了相应调整。我因是人大红卫兵“元老”,又是平民子弟,被留在了新的勤务组,具体分工主要是负责组织方面的工作,兼管办公室。此后,我的工作主要就是以下几项:一是深入基层,宣传、解释人大红卫兵的观点,争取群众支持,扩大红卫兵的组织;二是管理红卫兵内部,执行纪律,对犯了错误、违反纪律的红卫兵予以处分;三是在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提名、任免除一、二、三把手之外的红卫兵各级负责人,调配各机构的工作人员;四是调解红卫兵内部的矛盾、纠纷;五是设法到对方组织中“策反”、“挖墙角”、拉队伍,分化瓦解对方组织。此外,有关斗、批、改的各项事宜,基本上不予过问。 改组后的勤务组规定,凡非剥削阶级家庭出身、思想政治、生活作风和道德品质上无大问题者,经个人申请、基层组织(小队、中队)讨论批准,皆可加入人大红卫兵。此后,由于人大学生非劳动人民家庭出身的只占极少数(每班约一两个),所以人大红卫兵的队伍迅速发展壮大起来(最后达到在校学生的70%左右)。 那么,怎么又闹出个人大三红呢? 原来,在8月18日毛主席在天安门上接见了红卫兵和群众代表之后,人大校园不仅出现了八·一八红卫兵,而且还出现了其他一些群众组织,其中重要的有:一部分由部队来的、观点与人大红卫兵一致的学生组成的“红卫军”;一部分与人大红卫兵观点一致的教职工组成的“红卫队”。此外还有“十一红卫兵”、“共产主义红卫兵”等,皆由一些与人大红卫兵观点一致、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未能加入人大红卫兵的学生组成,但他们人数很少(共约200人左右)。所有这些组织都与人大红卫兵联系密切,行动协调一致。 到了1966年底,八·一八红卫兵解体,其成员有的倒向了人大红卫兵,有的成了“男装女织”(男同学装收音机,女同学织毛衣)的“逍遥派”,有的外出串联,到外地造反、闹革命去了。人大红卫兵也不知道下一步该干什么了。 正当大家迷惘彷徨之际,突然间,1967年1月传来了上海工总司夺了市委的权、成立了上海市革委会的消息,全国各地迅速地掀起了夺权的风暴(时称“一月风暴”)。这时,人大红卫兵才如梦初醒,才明白文化大革命到头来还是要夺权的,并开始筹划夺权行动。但其计划尚未付诸实施,形势又突然大变。原八·一八红卫兵有一个叫赵贵林的人(政治经济系61级学生),在其组织解体之后,带了几个弟兄,到武汉去造湖北省委和陈再道的反,闹得天翻地覆,名声大振,被武汉造反派视为英雄。这时,他顶着从外地挣来的“响当当的造反派”的光环,“杀”回了人大,把原八·一八红卫兵的一些成员又聚拢起来,成立了一个叫“新人大公社”的新组织,而且气势汹汹,与人大红卫兵开展了新的斗争。这时,人大红卫兵一派才恍然大悟,感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于是,乃重整队伍,迎接新的战斗。经多方反复沟通、协商,人大红卫军和共产主义红卫兵集体加入人大红卫兵(十一红卫兵的头头因遭人大红卫兵冷遇,愤而率众加入了新人大公社)。为了团结大多数,壮大力量,经人大红卫兵勤务组研究决定,成立“人大东方红公社”,将所有观点一致、但不适合加入人大红卫兵的学生教职工全部吸收进来,作为人大红卫兵的外围组织。这样,人大红卫兵一派至此名义上就成了三个组织,即人大红卫兵、人大红卫队、和人大东方红公社。但为使东方红成员不感到低人一等,对外则统称人大东方红公社。 这以后,人大两派的斗争又趋激烈。两派不仅在校内对一些问题观点对立,而且在地盘上也以一条水沟和一条路(共青路)为界,南北各霸一方。两派都有自己的广播站,先是在大喇叭上你来我往地“文明”的辩论,后来逐渐演变为隔空争吵、叫骂。起初对方(新人大公社)在每次广播中,都要对人大红卫兵、人大红卫队、人大东方红公社三个组织一一点名,后来可能是觉得太啰嗦、麻烦,干脆就简称为“人大三红”(有时又讥称为“陶小三”,因为他们认为人大三红是陶铸扶持起来的,是保陶的)。对方的大喇叭一响,声震八方。久而久之,周围的群众都得知人大有个群众组织叫人大三红。这样一来,人大东方红公社尚未打响,而人大三红却被对方叫出了名。怎么办?经人大红卫兵勤务组研究决定,索性依歪就斜,今后我们就叫人大三红吧!谁知在这以后人大三红还真的“红”起来了。 为了适应新的形势,人大红卫兵勤务组决定再次进行调整:成立“三红总部”,改勤务组为“核心组”,并增设了相应的下属机构,除原有的政治组、组织组、宣传组、外联组、办公室之外,又新设立了干部组(负责做争取和解放干部的工作)、保卫组、后勤组、教育革命领导小组、《人大三红》和《斗批改》杂志编辑部,等。核心组和下设机构皆吸收有部分教师、干部参加。而我则再次以“元老”的身份留在了核心组,并仍分管组织工作。 这就是人大三红的由来,亦即由人大红卫兵演变为人大三红的简要过程。 (此文版权为本人所有,未经本人允许,请勿转载或引用)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7598 次阅读|54 个评论
变迁的时代
热度 1 lanchaoli 2011-4-1 10:46
50年代,农民时代! 60年代,工人时代! 70年代,红卫兵时代! 80年代,下海时代! 90年代,打工时代! 进入新世纪,骗子时代! 我老人家70后,注定要继续与骗子为伍!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584 次阅读|3 个评论
应该镌刻在中华史册上的滔天罪恶
热度 8 kexuepifu 2011-1-18 23:17
附:文革中红卫兵捣毁“三孔”记实 作者 Gaodianqi 转帖自“中国文物之门”“文物论坛” http://bbs.m6789.com/dispbbs.asp?boardid=124id=503page=star=3 文革中红极一时的北京师范大学的谭厚兰,曾是北京红卫兵的五大“学生领袖”之一。 1966 年 10 月间,破“四旧”狂潮开始后,中央文革小组成员戚本禹指使谭厚兰去山东曲阜 “造孔家店的反”。 11 月 7 日,他们在北京天安门前举行宣誓后, 9 日,谭厚兰率领北京师范大学 200 余名红卫兵来到曲阜,联合曲阜师范学院的红卫兵,经过紧张策划,他们发动无产阶级、贫下中农声讨孔夫子,要砸烂孔坟。 他们先请示了戚本禹,戚本禹又请示了中央文革小组组长陈伯达。陈伯达批示:“孔坟可以挖掉”。 10 日,他们发表了《火烧孔家店宣言》。 11 日发表了《给国务院的一封抗议信》,在信中“强烈要求国务院立即撤销孔庙、孔府等作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错误决定。” 15 日,谭厚兰率红卫兵与当地红卫兵在曲阜城游行示威,并举行了“彻底捣毁孔家店誓师大会”。 宣读“砸碑誓词”后,红卫兵砸碑小分队用绳子将国务院的保护“三孔”石拉倒,手持铁锤的红卫兵跳上去叮叮当当地砸了起来,一会儿功夫,花岗岩的石碑成了一地碎片。 接着,红卫兵兵分两路,一路冲进孔庙,把孔子像及大成殿内所有塑像的头都砸了下来; 另一路红卫兵去了周公庙和孔林,砸碎了周公庙前国务院保护周公庙石碑,拉倒了周公像。他们又来到孔林,将孔林上的 ‘ 至圣林 ’ 扁额砸碎,接着火烧了孔子像、 ‘ 万世师表 ’ 巨扁及其他大量文物。 花了两天时间将孔坟及其他重要坟墓都向下挖了 3 米多深,甚至连孔子七十六代孙孔令贻及其祖父、父亲的坟也扒开,开棺暴尸并烧成灰烬。 仅从孔令贻坟中刨出黄金 630 克、碎银 750 克、银元宝 1 千克、玛瑙玉器等贵重物品 840 件之多。几乎把孔林中的所有古墓都翻了个底朝天。 1966 年 11 月 28 、 29 日连续两天,数十万人聚集曲阜,召开“彻底捣毁孔家店大会”。谭厚兰一伙还不知耻辱地公开宣称: “我们造反了!我们造反了!” “孔老二的泥胎被我们拉了出来!” “‘万世师表’的大扁被我们摘了下来!” “孔老二的坟墓被我们铲平了!” “封建帝王歌功颂德的石碑被我们砸碎了!” “孔庙中的泥胎偶像被我们捣毁了!” 从 1966 年 11 月 9 日至 12 月 7 日,谭厚兰率领红卫兵共毁坏文物 6000 余件,烧毁古书 2700 余册,各种字画 900 多轴,历代石碑 1000 余座,其中包括国家一级文物 70 余件,珍版书籍 1000 多册。 这场浩劫是全国“破四旧”运动中损失最为惨重的。如今孔庙奎文阁前和十三碑亭中,不少石碑有明显断纹,就是当年被谭厚兰率领红卫兵砸碎砸断,后来才接上的。石碑虽然接上了,却留下永远的缺憾。
个人分类: 未分类|1849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红卫兵的道歉信
xupeiyang 2010-10-31 08:4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5f00ef40100ndbw.html?tj=1 《南方周末》   最近我看到一些信,有关44年前的事情。一些1966年的红卫兵中学生,向那时被他们斗争的老师道歉。在我这个研究历史的人看来,这应该写出来告诉大家。   故事的一方是程璧老师。她今年86岁,文革开始时是北京外国语学校的负责人。和许多教育工作者一样,程璧老师先被撤销了职务,后来被关押在校中。她遭到侮辱和毒打,头发被剃去半边,成了所谓阴阳头。   我做过调查。1966年8月,北京外国语学校的红卫兵在学校礼堂里,用木枪、皮带和自来水管把幼儿园女工刘桂兰活活打死。牛鬼蛇神(那时对被迫害的人的总称呼)被强迫抬尸体。程璧老师和教导主任姚淑禧,一人抬刘桂兰的一只脚。姚淑禧也多次遭到毒打。有一个夜晚有五拨红卫兵来打过她。姚淑禧在女厕所里,把绳子挂在下水道拐脖上自杀了。   故事的另一方,是1966年时北京外国语学校的8名红卫兵学生。44年前他们十几岁,现在都是六十岁左右的人了。他们向程璧老师道歉,也在通信中忏悔了当年参与暴力迫害的行为。   1966年8月,从北京到全国,发生了大规模的红卫兵暴力。在北京,红卫兵打死了1772人(据《北京日报》1980年12月20日)。受难者之多及手段之野蛮,史无前例。1979年前后,暴力迫害的受难者得到了平反,每位死者的家人得到了420元钱的补偿。暴力迫害的施行者一方,当年那些红卫兵现在在想什么呢?他们认错了吗?他们是否愿意向受害者道歉呢?他们能忏悔吗?很多人还一直心存疑问。   我没做过普查,无从得知这8名道歉者,在红卫兵总人口中有多大比例的代表性。然而我知道,这肯定是应该赞扬的好举动。第一封道歉信是申小珂写的:   程老师:   您好!   我是1966年高二(二)班学阿拉伯语的学生,我叫申小珂。我现在住在湖北省十堰市。我已经退休。   在学校时我和您直接接触只有两回,都是在文革中。一次是我们班的几个男同学把您叫到我们宿舍,问您为什么不执行毛主席关于文革的指示。还有一回是复课闹革命时期,我和您在我们教室(南边是梨园)有一次谈话。谈话内容,现在我都忘了。可能还是我用极左思想教训了您一顿。   现在回想起来,只有羞愧。但是我没有打过您,没有折磨过您。1968年春天把您和其他校领导关在男生宿舍一楼时,管你们的典狱长,就是我。   前些日子,一个在宁夏的同学给我来电话,说起当年在打姚淑禧教导主任的时候,他在旁边踹了她   一脚。这个同学在电话里嚎啕大哭,十分后悔。   想起这些往事,我就对文化大革命有一腔的愤怒,我们这些所谓红卫兵小将是被利用被愚弄了。今天我给您写这封道歉信,相信是可以代表咱们学校所有在文革中做过错事的校友,请您宽恕我们。   1966年咱们学校正处在鼎盛时期,蓬勃向上、秩序井然的美好校园被文革打乱了。我们的好校长莫平、教导主任姚淑禧就惨死在那场浩劫之中。记得还有一个女工叫刘桂兰的,因为出身不好,也被活活打死了。   在这场浩劫中,咱们学校的很多同学也深受其害,很多人的家里受到巨大冲击,有的父母被迫害致死,有的因为热爱毛主席,和家庭划清界限,悔恨、羞愧终生挥之不去,受伤的心灵至今不能平复。   程书记,您今年86岁,我妈妈83岁。我像希望我妈妈长寿一样希望您长寿。您对我有教导之恩,我妈妈对我有养育之恩。对您们在文革中受的苦难,我是耿耿于怀的,所以不揣冒昧,给您写这信。如果有说得不对的地方,请您指出来。我永远是您的学生。   真诚地祝愿您健康、快乐!   申小珂   还有一封信来自胡滨:程老师:   申小珂同学的道歉信也引起我对1966年文革初期的一些回忆,不知为什么,这些话直到文革后1982年我们又一次聚首相见在北京西便门小区的住宅楼时也没有再和您谈起过。对于这28年的迟钝和延误,我深感内疚。我记得在您丧失自由,被关牛棚的日子里,我们曾经有过一次谈话。我虽然没有对您动粗,但在那个是非颠倒的年代里,我对您说过的错话,一定深深伤害了您。您还记得吗?我曾当着您的面指责过您执行了错误路线,成了此次运动的绊脚石和革命对象,并且勒令您写出认罪书。如果小珂说他那时是您的典狱长,那么我作为外语学校文革小组组长,负责领导学校运动,可以说是所有同学过火行为的直接罪魁祸首了。除了我们之间那次仅有的谈话,我曾经和几个高三同学在运动初期最早贴出了点名批判您和莫平校长的大字报;我也在革委会里带头同意接受群众要求,对您实行隔离审查,让您失去了自由。   在今天这个大雨纷飞的北国六月里,您当年那纤弱的身体和倍受屈辱的阴阳头仍旧是那么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记忆中,让我的心情格外沉重,羞愧难奈。在这里我首先要诚恳响应并附和申小珂同学致您的道歉信,小柯的道歉信,字字句句,情真意切,道出了我们大家共同的心声:我们愿做您永远的学生,永远不忘您在逆境时的告诫和教诲。另外,我也再次把这些当年和您做邻居时都没有向您启齿的心里话说给您听,对文革初期同学们对所有老师以及包括您本人在内的所有校领导所说的任何斥责和错话,做的任何武斗、体罚和过火行为表示深深的内疚和歉意,郑重地说一声对不起。对于那些在浩劫中已经离我们而去的师长、同学,我们也会永远记住他们,永远给予我们的思念,为他们烧香祈福!高三三班胡滨其他人的通信,因为篇幅限制不一一引用。上引两信都写得清楚明白,无需注释。但我还是想要指出这些信在道德上的意义。道歉还是不道歉,对这两个写信人来说完全是自由的选择。外界没有给他们压力要他们道歉,而且由于很多红卫兵至今不道歉,反而会给这些道歉的人造成相反方向的压力。他们二人也都不住在北京,远离当年受到迫害的老师,连人们常说的人情债都可以不必担心。他们写信,也全无获得名利好处的可能性存在,因为他们已经退休。申小珂和胡滨两位是在完全自由的情况下,自觉自愿地写了这些信的。只有在自由的情况下作出的选择,我们才能用纯道德标准来衡量以及赞扬。他们在自由的情况下作了道歉和忏悔的选择,正因如此,这是很道德的行为。   我还想指出的是,他们对道歉有很理性的认识。从他们和老师同学交流中可以看出,他们的道歉不是仅仅出于一时感情冲动,也不对别人煽情。申小珂另一封信中讲到他为什么写了道歉信。他说:只有犯错不大的人,才好写这信压力轻些。(指他当过典狱长,但没有动手打过人)这种信只有我这样人写最合适。(解释了为什么他首先出面道歉)他说明为什么他比动手打了人的红卫兵容易忏悔,同时也不因为后者未曾道歉而自己也不做。只有这样做了,我们才有真的自由了,我们才真的轻松了,我们才和程璧、莫平、雷力(也是该校负责人之一,1968年被迫害致死)、姚淑禧、刘桂兰有了真切的关系。道歉还是不道歉,是一个重大的问题。怎么设定道歉的内涵意义,也是一个重大的问题。他对道歉有很深的理解。   程璧老师给他们回信说:   小珂、胡滨同学:   前几天,苏平平、曹雪寒、初玉玲、郁小培、舒杭丽、黄禾同学来看我,带来申小珂和胡滨的信。你们不会想到,看到你们的信,我是多么的感激,多么的感动。你们给我的印象都是好学生。   我曾在高二(二)班呆过一个多星期,不知是在什么形势下把我放在了这个班。我与杜宝莹同学同桌。他对我很好。申小珂、宋威威是班干部,很能干。当时我还没有解放,还是小心翼翼,不敢和同学说话,但却在这个班的同学中感到平安。你们提到那时你们问过我什么话,我说过什么,我早已记不得了。文化大革命是一场浩劫,一场灾难。那时的各级领导干部都被定为走资派。但是谁知道文革是怎么回事,大家都蒙在鼓里。   你们的信,有些同学看后,有的说:你们带了个好头。有些同学为文革时的懵懂行为自责。还是小四班、小五班、初中的同学,那时他们年龄那么小,懂得什么呢?有些同学在文革中说了错话,做了错事,那是当时形势所致,我很理解。我认为,你们也是受害者。那时不懂事的孩子跟着起哄;懂事的孩子也有压力,怕跟不上形势,怕犯错误。小珂、胡滨的信,已代表了同学们的心声。同学们对我的赞誉,我真有些担当不起。   看到同学们上学时的照片,一张张可爱的笑脸,我真喜欢。有很多同学向我问好,向我祝福,串串美好的话语,我非常感动、欣慰和幸福。谢谢你们,谢谢同学们。   程璧   2010年6月14日   程璧老师已经高龄,依然耳聪目明,神思灵敏。我们见面的时候,她给我看她写的追念莫平校长的文章。莫平在1966年也遭到毒打。在1968年文革的第二迫害高峰中,莫平自杀了。这个学校三个校级负责人,文革中有两个被迫害致死。程璧老师的文章写得清晰动人。我还注意到她的钢笔字迹也端正秀丽,和文字风格显示出一致的认真态度。   程璧老师还介绍我访问了她的同事和朋友林瑾。林瑾老师在文革开始时是北京第十一中学的负责人。我到达林老师家的时候,她已经写好了一份名单,字迹端正,排列整齐,写着1966年这所中学8名被迫害致死的人的名字,以及他们是怎么死的。我告诉林老师,我读韦君宜的《思痛录》,最感动我的一章,是作为出版社社长,她把出版社在文革中被迫害死的8个人都一一写了出来。而您也正是这样做的。44年了,您没有忘记他们,仍然清清楚楚地记得他们。   程璧老师和林瑾老师,我都是刚刚认识。她们对我亲切和蔼,我们的采访谈话进行顺利。为什么呢?首先,一定是对受难者的同情和记忆,给我们建立了互相理解的共同基础。其次,我能感受到的她们在持守道德原则方面的自我要求。这两点,也是外国语学校8名红卫兵学生道歉的思想来源。正如程璧老师信中所说,他们带了个好头。我写文介绍这些素不相识的道歉者,也祝愿这些道德绿洲常青。
个人分类: 历史事件|2031 次阅读|0 个评论
“红卫兵”为什么奉行暴力兼补充陈昂博友介绍的观点(增补)
王铮 2010-7-12 09:46
看了智宇、陈昂博士夫妇的教育博客,我想既是教育博客,又有哈佛大学的基础,当然有一定权威性,触发了我的思考。作为过来人,我认为中华民族至少需要彻底反省文化大革命。 红卫兵是什么?现在好像是十恶不赦的坏蛋。实际上红卫兵最初是几个中央领导子女捣鼓的东西,是一个贵族子弟团体,当时的想法也是类似于旧俄国沙皇近卫军的东西,不过是红色的。试想当时的中国,没有结社自由的社会,没有后台能够允许成立一个共青团以外的组织吗? 最初的红卫兵就是所谓红五类,主要是中学生。中学的这些红五类的优越感在学习成绩上受到黑七类的普遍挑战后产生了对草根社会的敌意,这可以从他们提出废除高考看出,也可以从他们主要斗打资产阶级学术权威看出。中学生面临升大学的压力,也就是为什么中学生红卫兵比大学红卫兵更奉行暴力政策的原因。对草根社会的敌视,在 1964 年的四清运动推进的阶级斗争泛滥化为他们提供了的行动理论后,他们理直气壮地认为:原来平时努力学习的黑七类是为了复辟资本主义。理论终于为他们的压抑找到了泄洪道。由于四清运动主要在基层开始,土地改革为了发动群众而采取的野蛮斗争方式也就被重新被基层采用。尽管有位女领导同志发明了斗争人喷气式试图使得批斗减少暴力。后来主要在毛泽东、周恩来的支持下,第一批红卫兵被否定了(因此这些人要打倒周恩来),第二批红卫兵,许多是普通工农和知识分子子弟,或多或少有点报复,特别是他们许多是工作组划定的受尽侮辱黑七类。他们的暴力实际上想证明你们这些压迫了他们的老革命实际上是比他们糟糕的,因此,这些红卫兵主要是斗叛徒和一些生活腐化分子,资产阶级学术权威只要不是老革命,一般不被他们批斗。所以,红卫兵不能作为一个整体看待。 由此可见,红卫兵的暴力信仰,实际上是从土地改革运动继承下来的行为习惯,是得到四清运动启蒙的。至于土地改革的暴力政策,可能追溯到 1917 年后俄罗斯的政策,也有部分是中国草莽英雄的行为模式。但是理论上是阶级斗争模式的产物。 特别要指出的是,现在一些有红卫兵历史的人,并没有反省。把一切往毛泽东身上一推,将自己装得很纯洁,很天真。实际上红卫兵成立是自发的,而且刘主持中央工作会议取消高考是毛泽东不在北京期间。毛泽东主持制定的《十六条》提出资产阶级学术权威,只要不是里通外国的,一律不整。学生中的问题一律不整。红卫兵揪斗资产阶级学术权威,揪斗黑七类都是与毛没有关系的,并且与毛的想法矛盾。当年那些红五类红卫兵为什么揪斗优秀的中学老师,为什么围攻学习好的黑七类父母,为什么强调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不就是学习压力导致中学生逆反吗?不是公开嫉妒黑七类的结果吗?不就是为了维护他们的接班人地位吗? 这里我特别强调了四清运动。因为有一个文化大革命是什么时候开始的问题。官方的说法,文化大革命应该以 1966 年五一六通知为起点。错了。因为五一六通知前已经存在彭真为组长的文化大革命领导小组了,此前没有文化大革命,他们领导谁?《五一六通知》就是为否定这个领导小组而发出的。其实作为政治运动,文化大革命应该从四清运动开始算起,这里有几个根据:第一、从 1964 年以阶级斗争为纲政治运动过程就开始了,可以查阅当年的《人民日报》文章。第二,后期文化大革命的主要斗争对象,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这词和形式是四清运动发明的。 1964 年贵州省委书记周林就因为为解决饥民的生存搞了自留地、自由市场等,被刘少奇同志作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揪了出来;没想到后来会请君入瓮。第三、文化大革命开始派出的文化大革命工作组许多就是原来的四清工作组转换身份的, 1966 年自杀或者被打死的人,不少就是四清揪出来的。 关于四清,可以参见李新的回忆录《流失的岁月》: http://baike.baidu.com/view/1982262.htm 邓小平同志说要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有他的感情成分,但我觉得颇有道理。因此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就应该否定文化大革命的第一阶段四清。可惜一些在文化大革命吃了苦头的人,否定文化大革命,否定的仅仅是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而不是阶级斗争为纲,如果不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四清运动,就没有从思想上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 可能有一些人说,阶级斗争天然存在,四清和文化大革命也有阶级斗争的特点,但是阶级斗争为纲就不能是天然合理了。从四清运动开始的阶级斗争形式,实际上不是无产阶级与旧的剥削阶级的斗争,而是俄国农奴制社会贵族压迫农民的新翻版,不过披了一层马克思主义的外衣。 文化大革命给刘等人带来了不幸,可是他们应该想一想如果没有四清和工作组搞得人人自危,毛泽东能够挥手起风雷叫打倒党委就能打倒吗?进一步,军队领导人叶剑英(负责军委日常工作)、陈毅(接替陆定一管宣传)、徐向前(时任军委文化大革命领导小组组长)等为什么会一致支持毛?李新回忆录说王光美同志作了报告后,几个老帅出门就骂娘(后来的书删除了这一情节)。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就要彻底反省。文化大革命,不是一个人的错误,而是一批人的错误,是错误的阶级斗争为纲理论的结果。 关于文化大革命和红卫兵,我就只能说这点了。
个人分类: 为科学而科学|4743 次阅读|23 个评论
文革:红卫兵只是一个抽象番号
大毛忽洞 2010-4-11 15:25
这位小红卫兵怎么样? (照片来自GOOGLE)
个人分类: 以前和现在|10593 次阅读|2 个评论
“文革”那些整人招数
热度 1 王铮 2010-4-10 15:49
文革那些整人招数 这几天科学网兴起了文革故事,我倒想说一说我知道的文革整人的招数。我说这些招数是个个上楼,层层下楼以后的。 第一招 红五类与黑七类 文革开始,首先从中学兴起,选拔红五类。红五类就是解放前是工人、贫下中农、革命军人、革命干部和革命烈士的子女,这些人可以推荐上大学(因为毛泽东不在北京期间,主持中央工作的决定取消高考),也可以参加红卫兵,是作为红色接班人培养的,是老子革命儿好汉的精英家族。对应的是黑七类,是 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坏分子、右派分子、特务、黑帮( 1965 年开始对被批判的知识分子的称呼)及其子女,黑七类青年,正在被剥夺受教育权。这个划分使得红卫兵容易斗黑七类老师,欺负黑七类学生。这一招主要用在刘主持工作及其以后一定时期。例如给毛主席戴红袖套的就是一个中学红卫兵,上将女儿。实际上蒯大富也是红五类,所以他敢质疑工作组。 关于红五类现在没有个正式说法是谁制定的政策。网上你要查红五类基本上是打不开的网页。 从管理学看,这一招主要是分裂社会,可以利用一部分精英,控制另一部分群氓。 第二招 掘老底 初期红卫兵就是西纠那批,他们在我是红色接班人情况下,把一些民主人士、知识分子(蒋介石所谓附匪文人)历史上的不拥护共或者不尊重毛的记录找出来,说他们是历史反革命。在造反后,第二批红卫兵把一些老干部的反毛、动摇、亲苏、拥蒋、自首、怀疑记录找出来,说他们是假革命。例如有人翻出王光美同志日记,她说:中国只有两个主角,毛泽东和蒋介石,其他都是跑龙套的。被指责为把毛主席与蒋介石相提并论,是反革命行为。第三批红卫兵,就是 516 兵团那批,参加者必须是地市级干部子弟,他们揭发支持造反路线的中央领导人老底,例如指向周恩来的武豪启示就是这时被揭发出来的。幸好当时没有 Google ,不然许多老干部可能被揭发出来。 武汉事件后,毛泽东,最后决定保护周恩来, 516 成为反革命,文革后给 516 平反了,他们现在应该是董事长之类了。 从管理学上看,这一招主要是囚徒悖论,对精英具有威慑力。使得他们为自保而出卖良心。而一旦出卖,就只能一心一意走下去。 第三招 无限上纲 无限上纲贯穿整个文革期间的整人方法。把被批判者的一句话,孤立起来,硬性地扯到政治问题上,而且深挖。例如我老家一个老雇农,别人说我们去看(大型歌舞)《东方红》,他开玩笑说,我要看西方亮,四清工作组就把他作为反革命分子斗死了。严凤英的《天仙配》唱你耕田来我浇园,就被指责为鼓吹单干。工作组,把邓拓的小品文系列《燕山夜话》,被上纲为讽刺大跃进、人民公社,整刘的人,把王光美同志出国戴项链被上纲为想复辟资本主义。 无限上纲是一种恐怖的思想恐怖主义,而且现在还有。你提出对某个海龟的异议,就是反对党的政策,就是仇视海龟。 从管理学看,这是精神恐怖主义, 第四招 两个百分之九十五 号称百分之九十五的群众是好的和比较好的,百分之九十五的干部是好的和比较好的。这样一来 20 个人必有一个坏人;因为当时采取查 3 代社会关系,亲戚中有 20 分之一的是坏人,所以人人都有见不到人的社会关系,结果几乎 95% 的家庭式有问题的, 95% 的群众是不合格的。用写《哥德巴赫猜想》的徐迟的话说,文化大革命用的是筛法,几乎所有人都被批判一次。这一招主要用在 1969 年左右的所谓站队划线。不过好在对人不对事,一些没有站错队的两个 95% 一般不会被追究,所以有整了一半群众的结果。 两个 95% ,一直到邓小平改革开放后才废除的。 从管理学上看,这一招在你头上悬条鞭子。 文革开始到现在 45 年了,我们要自觉努力,文革那些整人招数不能再用了。 第五种 灵魂深处闹革命 表面上是自我批评,实际上 就是自己认罪,就是忏悔,与忏悔不同的是强迫你自己侮辱自己。
个人分类: 为科学而科学|12256 次阅读|11 个评论
好的狠啊!“红卫兵搞精英主义”!精英们上台吧!Ready? Music!
RAOH 2010-4-7 22:43
好的狠啊!科学网终究刮起左倾翻案风了。红卫兵搞精英主义!精英们上台吧!Ready?Music! 先来一段忠字舞吧! 再来段歌,样板戏的唱法:春风吹,战鼓雷!群众开了碰头会!劳动人民要富贵!红卫兵将把权拿回!革命人士齐海归!精英更是心里美,心里美! 感谢科学网!俺要成名符其实的真精英了!(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6003)。真在俺得意洋洋之际,马上智商高的科管又来了,大叫一声红卫兵搞精英主义!(见留言#14,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9107).妈呀,搞了半天,俺成红卫兵了?当年根红苗正的,苦大仇深的红卫兵把那么多不知量力的精英,权威们都给整的服服贴贴就为了这个!科学网奇谈?红卫兵搞精英主义!哪红卫兵有成精英了?真是长见识了! 好的狠啊!精英们有红卫兵撑腰,有大牛级的老同志摇旗,上台吧!是时候了,该到精英治国了!有人高叫精英误国!精英误国不可怕,因为谁都会做错事;其实更可怕的是有精英,但精英不(敢)站出来做事,给专制的城管们逼成了伪精英;城管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这种事,文化大革命天天发生,文革后就没绝迹过。很多精英们也学会了夹着尾巴做人。 搞了这么久,若大的科网总算有2个公开的精英了,一个是俺这太湖精英,另一是孙博主。怪哉啊!讲给人听都奇怪,这社会上一般可是把我等教授之流,正而八经的高知,当精英看待的啊。 问街上的一般人,谁是精英?多会说是教授们;问大学的一般教授,谁是精英?多会往上推,说是系主任们;问大学的系主任,谁是精英?多会说是校长们;问大学的校长,谁是精英?多会说是部长们。所以俺们已是精英治国了?要不您下面留个言,具体说这些部长中,哪一位不是精英。如果哪位要说:中国还没到精英治国。那就更该请精英们上台吧? 其实精英到处都有,而且很多,站出来吧,和城管们斗,和科管们逗啊。 精英治国好不好呢?错误肯定有犯的,人无完人,总体还行吧?必竟这些年还是突飞猛进的吧?这后30年比前30年泥腿子为主的要好些吧? 其实精英各行各业都有,城管和科管们中也有,早就听说您几位还在专业里是大牛呢,智商又高,太妞捏了,咋还拼命说自个儿是草根呢?别逗了,站出来吧!要不只有看着别人治国了。让我们迎接无产阶级精英专政的新世代吧!精英治国是时候了!有红卫兵撑腰呢!
个人分类: 超超超严肃篇|16753 次阅读|12 个评论
历史资料:认认真真的文化大革命
大毛忽洞 2010-4-7 22:24
个人分类: 以前和现在|3873 次阅读|2 个评论
有几个后生可畏?
hongfei 2009-8-31 02:43
有几个后生可畏? 2009.08.30 子曰: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孔夫子的这句话,和毛主席说的那句著名语录意思完全不同。毛主席说: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毛主席的话只是对孔子前半句话的夸大,成为后来狂热的红卫兵运动的口号。 2002年革命后代Carma Hinton拍的纪录片《八九点钟的太阳》(Morning Sun)追溯了这一运动的来龙去脉和aftermath。 《八九点钟的太阳》纪录片视频链接: http://www.youtube.com/watch?v=7ZaY846Wpj0 《八九点钟的太阳》纪录片介绍链接: http://www.morningsun.org/chinese/index.html 互动百科上对《八九点钟的太阳》的介绍信息: http://www.hudong.com/wiki/%E5%85%AB%E4%B9%9D%E7%82%B9%E9%92%9F%E7%9A%84%E5%A4%AA%E9%98%B3 这是真正的“半部论语治天下”。
个人分类: 大地人文|518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1: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