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澳洲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澳洲

相关日志

西澳大利亚的植物(含外来种)
热度 3 d289390715 2020-6-23 22:43
澳大利亚以物种多样性丰富而闻名,尤其是植物资源特别丰富。但实际上因为这边土壤并不肥沃,所以即便生物多样性很显著,但生态依然很脆弱。这也是为什么澳大利亚要严查海外携带物品的原因吧,预防外来物种对本地物种造成生物灾难。 在西澳大利亚首府珀斯,国王公园里收集了3000多种澳大利亚特有物种,堪称是植物小王国。 本文大部分图片拍摄于珀斯国王公园,少部分图片拍摄于科廷大学本特利校区。如果喜欢植物,珀斯的国王公园绝对是一个不可错过的地方! ps.因为在昆明植物园见过春天的茶花盛开,在澳洲见到茶花开,会感到很亲切。
个人分类: 摄影|5371 次阅读|9 个评论
[转载]Daily Telegraph:霍华德在澳洲的控枪政策
csiro 2017-10-4 16:19
【 此文章由 dootbea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ootbea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 我从来不是一名支持自由党的选民,可能以后也不会支持自由党。 但是,每一次我听到美国传来阵阵屠杀无辜人民的枪杀案时,我都对前总理霍华德致以诚挚的谢意。 我对他执政时,很多政策都不满,而且对他最近发表的公开信,呼吁人们对同性婚姻合法公投投No票,不认同。 但是,我们都毫无疑问,今天绝大部分澳洲人可以自由地生活,呼吸,上街,去看音乐会,都要感谢霍华德前总理。 是他使得你和我能够毫不担忧地出门,不会担心会被人乱枪扫射而身亡。 这是因为他在任时,制定了强有力的枪支管制法。 他值得我们全体澳洲人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感谢他。 现在我们回头看过去,我们的确做出了最正确的决定,制定了枪支管制法。 1996年塔州亚瑟大屠杀,导致35人死亡。 从震惊和悲伤之后,霍华德前总理把意识形态放在一边,为这个国家做出了无可否认的,最正确的决定: 强行收缴所有的枪支,制定严厉的枪支管制法。 当时,澳洲基本上没有啥管制枪支的法律。 霍华德在他的前国家党领袖和副总理Tim Fischer支持下,毫不含糊地,坚定地拒绝了党内的枪支游说和其它压力,推行立法,限制人们拥有枪支。 当时很多党内议员也担忧管制枪支会对保守的选民造成坏的影响。 保守的选民们都反对管制枪支。 在霍华德上台仅仅6周,大屠杀12天之后,他马上推出新的枪支管制法律。 去年在制定该法律20年纪念时,霍华德说,我当时觉得,这个决定必须要做,而且是重大的决定,对全国人民的生命财产有重大影响, 当时他领导的联盟党在国会也占有绝对多数,让他可以从容地统一党内意见,顺利在下议院通过新的枪支管制法。 而当时的反对党工党领袖 Kim Beazley 也是一名讲道理的人,不是啥都反对。 霍华德说当时 Kim Beazley对该法案也伸出双手,支持政府的新法律。 而各州州长们也肩并肩,一致同意严厉管制枪支。 霍华德说,看在上帝的份上,执政的我们,必须要立法做好这一件事情。 但是,制定新的严厉管制枪支法案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受到社会上很大的压力。 来自乡村的国家党领袖Tim Fischer在昆州一个射击俱乐部的集会上就受到攻击,说要吊死他。 在乡村地区,改革遇到了最大的阻力。 在维州Sale,霍华德参加当地一个集会上,也被劝谕穿上防弹服,以防万一。 霍华德听从劝告,在这个有非常多愤怒的人参加的集会上穿上防弹衣,说明他本人也有合理的担忧,有人可能会对他进行射击,但他仍然站出来,对民众发表演讲。 在纽约时报2013年的一篇文章中,霍华德指出,当时许多农民对他不满意,他们非常不愿意将跟随了他们一生,保护他们安全的武器上缴给政府。 霍华德说,因为别人的犯罪行为(开枪大屠杀)而惩罚体面而又守法公民,似乎是不公平的。 他们中的许多人是我们联盟党的终身支持者,他们觉得新的枪支管制法有疑惑,觉得我叛变了他们。 霍华德说,我明白他们的疑虑。 但我觉得别无选择。 为了保护全体的澳洲人,我必须修法。 他说,我承认精神疾病方面的缺点,甚至是暴力的录像带,游戏和电影,都可以引发人们突然去进行暴力行为。 但是,我还是觉得,我们太容易获得枪支了,这是不对的。 霍华德制定的新枪支管制法包括使每一个州和地区的人购买和使用枪支都必须注册,并要求任何人如果想要拥有枪支,必须有真正的理由。 比如,农民用来打猎和保护农场, 体育射击爱好者。 严厉管制枪支法另外一个最重要的条例是: 除了执法机构,所有人都被禁止拥有和使用自动和半自动武器。 政府立法后,从民众手里购回超过70万支枪支。 而这一次立法的结果? 结果当然是无可争论的: 澳洲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发生过大屠杀平民的案件。 美国法律与经济评论在2010年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澳洲实施枪支法改革10年后,使用枪支的自杀率下降了74%。 去年发表在美国医学协会杂志上的一篇论文显示,悉尼和麦格理大学的研究发现澳洲严厉管制枪支法案通过之前,使用武器的凶杀和自杀式死亡事件已经开始下降。 但在改革之后,下降速度明显加快了。 最最重要的是,(我们也祈祷,不会再出现)澳洲从此再也没有发生过任何使用枪支的大屠杀案件。 在立法前到1996年为止的过去18年, 澳洲共发生了13宗使用枪支大屠杀的案件, 104人身亡。 而我们的盟友美国,由于没有管制枪支的法律,使用枪支来进行大屠杀案件,从来没有间断过。 我们澳洲人应该撇开各自的政治立场,对霍华德当年进行的枪支管制法改革,我们认为他为国家和人民做了一件非常正确的决定。 他作为一名伟大的政治家,将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放到一边,勇敢地为澳洲人做一件永垂不朽大事情。 为此,约翰·霍华德,我会永远感谢你。
个人分类: 消息篇|1355 次阅读|0 个评论
那年中秋节
热度 1 ncepuztf 2017-9-27 12:55
又是一年中秋将至,发现电脑里一个文件,打开尽是怀念, 老年人常回忆过去,感叹岁月催人老啊! 里面的昵称,多是大教授了! 在悉尼科技大学15人的饺子宴整整吃了一天,再也没有做出过那个美美的味道! ********************************************************************* (2009-10-02 19:55:32) 峰峰 (22808125) 中秋季包饺子活动安排(初稿) 时间: 2009-10-3 上午 10 : 00--------- 下午 2 : 00 参加人员:灿灿、鑫鑫、源源、峰峰、荣荣、周周、超超、军军、朱朱、瑞瑞、春春 地点: Building 10 四楼 common room 费用:参加人员平摊 原料准备:单一猪肉馅,分两组购买原料 ( 1 )灿灿、周周组: 猪肉馅 4 斤 虾仁 1 斤 白菜 6 斤 陈醋 1 瓶 盐 1 袋 鸡精 1 袋 油 2 斤 / 瓶 1 瓶 十三鲜饺子馅调味料 1 袋 酱油 1 瓶 ( 2 )峰峰、源源组: 面 粉 6 斤,(葱 1 把 姜 蒜 花椒少许) 工具准备: 擀面杖 :1 个 (需购买或用酒瓶代替) 面板 :1 个(周周) 刀 1 把(周周) 面盆 \\ 馅盆 ( 灿灿 ) 餐具个人自带 电磁炉和锅(瑞瑞带)
个人分类: 澳洲故事|1235 次阅读|2 个评论
澳洲练车记
热度 2 csiro 2017-8-21 20:17
我在2004年在北京拿到驾驶本,2005年1月去堪培拉做一年的访问学者。到澳洲以后很快买了N手的Toyota Camry,1300澳元。刚上路的时候,王恩利不放心,下班后他带我在高速路和市内开一段,在过路口、并线等紧要的地方,提示我需要注意。 这样在堪培拉生活了一年,期间去海边一起玩过几天,那是跑的比较远的远途。 2009年再次去悉尼,一年后也买了车。2011年获批永久居民,这样中国的驾照只能再用3个月,必须换澳洲本地驾照。需要 我 通过路考。这是一个噩梦的开始,通过5次考试,从2011到2016历时5年最终拿到澳洲驾驶本。 考试一: 因为在澳洲已经开过两年半,我对考试并不在乎。我在网上报名后,自己开车就去考了。首先一步,检查车况,考官看了我的刹车、车灯,说你的信号灯有一个是白色的,应该是黄色的,这个车不能达到考试用车的要求。那是在RTA在Kingsford的考点。打道回府。 考试二: 换了车灯,又换了一个考点,是远一些的Botany。按照考官的指令,上了大路。这次有些紧张。考官说准备并线,靠左。我慌不择路,也不看后边,马上向左。考官猛一下推住我的方向盘,我的车速下来了。结果真是后面的车子,刹车减速,吓得不敢走。实际上,就这一个动作就完了。 考试没有通过,原来国内的驾照也失效了,给换了一个L(Learner)驾照。就是开车时要有一个有驾照的司机坐边上,才能练车。我不管那么多了,还是自己开回家了。 考试三 紧接着买了房子搬家了。发现没有训练还是不行,一些要求,例如过路口必须观察,一定要有夸张的观察动作。考官看不到这些动作,就完了。 我这次按照邻居的介绍,找了一个教练。教练教得很细,我真没有想到,还有这么多讲究。这次是在南区的的考点。开过以后一切顺利,但是考官说很抱歉,不能给你,因为在一个斜T字路口,你右转不合格。我说我已经在路口的左边拐弯的了。 教练也觉得纳闷,又开到那个地方去看。 考试四 我相当不服气,我跟邻居说,我过几天再考一次,把车借给我用一下,还是这个考点。我就不信邪了。每个考点有几条路线,每次都是随机指定。这一次竟然还是同样的路线。每次过一段路,打分,包括反应、速度控制、车位控制,是否符合信号指示等。 眼看又到那个失败的路口,我全神贯注,一定要把这个弯转好。 考试结束,还是不行!我说我明明已经靠左边了。他解释道:这是一个没有地面标志线的路口,是斜的,you must keep left!我的理解还是有问题。【写到这里差一点坐过站了!】 在这样的路口,必须严格靠左,也就是向左转的样子,然后120度右转。 完了,再也不考了。把车卖了。 考试五 2016年初,于陆海从来没有开过车,学习了十几个小时,一次考过了。下面要买车了。看来我还是要考。这一次也是找了于陆海的教练。每个小时50澳元。练习了几次,去附近的Rockdale考点。 心里越来越没有底了。明显是年纪大了,反应慢,反应错。考试前热身,明明教练说第二个路口右转,我听了说明白,却在第一个路口转了。Reverse parking,每动一次车都要看左右,我常常顾此失彼。教练也崩溃了,死马当活马医吧。 考官是一个姑娘,前面一个学员失败了。跟她理论,她说,You did not show me confidence。考官没有让我做Reverse parking。过一个转盘,眼看迎面一个车, 它比我早进入, 没有打转向,那应该是直行。我正要进去,它右转向我而来。我立即刹车,结果考官倒吸一口凉气,唔!我说它没有打信号。她说:我知道,我知道,这就是为什么我要“唔”!回考点的路上,说第二个红灯左转,我说明白,竟然打转向灯又想在第一个路口左转。她提醒说,Darling, where are you going! 这就是我在悉尼的练车经历!
个人分类: 人物篇|1172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一份报告说:澳洲应加速采用人工智能
csiro 2017-8-8 15:42
一份新的报告说,澳洲应该加快人工智能进程,翻倍机器人自动化的速度,那么到了2030年就能获益22000亿澳元。但是同时社会也要紧急准备好支持300多万可能失业的员工。 经济与战略咨询公司AlphaBe的报告说,如果自动化的速度翻倍,那么未来15年每周澳洲工人的工作时间就会减少4个小时。 “事实是自动化改变所有工作。”AlphaBeta的经济师和董事 Andrew Charlton说。 “这不是关于我们做这样的工作,而是关于我们如何做自己的工作,因为自动化会影响的不是部分人,而是所有人。” 但是只有重新安置员工,而不是让他们失业,才能让效益流入国家经济中来。 对于1200万澳洲员工中的大多数人来说,这意味着他们的工作会变化而非消失。但是有约三分之一的员工,包括建筑工人和机器操纵员,他们花费70%的时间用于可自动化的任务。这部分人可能需要找新工作。“ ”我们必须确保所有因为自动化失去工作的澳洲人找到新的工作和新的职务。“Charlton说。“如果这些人不能成功转型,那么你失去了所有的效率效益。而且你还得面对长期失业的所有问题。 AlphaBeta分析了澳洲人如何每年在工作上花200亿个小时,把每个小时都分类到2000多种不同任务中去,然后问一个员工花在这些任务上的时间在15年后将如何变化。这种分析尚属首次。 报告说那些最容易自动化的工作是最危险的,不那么令人享受的,而且往往是薪酬最低的。 把这些工作给机器人做会减少11%的职场受伤,让那些转型到其他岗位的员工增加20%收入,而让低技能员工从事更具有创造性,更和人打交道的工作也会让工作满意度提升62%。 这个由谷歌发起的报告显示澳洲企业的智能机器人AI进展不够迅速,可能会错失这样的机会。 “目前澳洲落后了。” Charlton说。“10%的澳洲公司接纳自动化技术,这个比例仅是其他一些国家的一半左右。” “这可能是澳洲在未来30年拥有的最大的经济机会。这是目前为止我们可以实现的效率增长的最大来源。” 如果澳洲公司想要保持全球竞争力,他们必须“翻倍采纳自动化技术的速度,只有这样公司才能为未来创造职位,带给我们一个有活力的经济,支持我们所需的工资要求。” 对于年轻一代来说,转型会让他们痛苦,因为自动化意味着入门级别的职位减少。
个人分类: 消息篇|149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转载:我的留英博士媳妇在欧洲终于找到了一个坐前台的工作
热度 2 gaofengzhang 2017-4-7 15:18
我的留英博士媳妇在澳洲终于找到一个坐前台的工作! 2017-04-07 责任编辑:包不 1 我的博士媳妇儿 作者:长岭公 来源:米宅海外 媳妇在国内上大二的时候就出国留学去了,家里为了凑给她出国留学的钱,当时父母单位的单位房子才1000元一平方,她家没要,如今已经5万一平,这TM找谁说理去?拿媳妇是问吗?10个博士学位也买不回这套120平的房子啊。 吐槽完毕,谈正事。 媳妇先是在英国一所大学读硕士,毕业后回中国,在一所大学任教,后来又去澳洲读了个博士,又回到原单位工作,自此,对澳洲结缘。 再过数年,媳妇已经成为人母,在一个雾霾沉重的冬天,在女儿贯穿冬季的呼吸道疾病之后,在医院看着被镇静济催眠的女儿被推进CT室,在医院下了要做手术的通牒之后,媳妇痛下决心,带着女儿跑到了澳洲居住。 是的,你们都懂的剧情,来澳洲一年的时间,闺女的鼻炎中耳炎没有再犯。 是的,旅游签,每次最多三个月,要不去新西兰要不去新加坡,总得出境一次。 先是到了墨尔本,租房,买车,上幼儿园,定居。 中间就开始找工作,但你懂的,很难。 终于,如剧情所需,在朋友帮助下,我媳妇找到了一个工作,媳妇在一个汽车修理店找到一个打杂的工作,也就是坐前台,接接电话,作作记录。 更重要的是,工作所在地在阿德莱德。 如果要去做这份不起眼的小工作,我们需要处理在墨尔本的家具、车等一切,还要带着孩子再跑到阿德莱德再租房子,再上学。 值得吗? 媳妇说:工作太难找了,这个机会太难得了,必须要去,其它代价都值得。 媳妇说:只有工作才能融进这个社会,才能不与社会脱节,工作必须要去。 是的,我的博士媳妇在澳洲找到了一个坐前台的工作,为此,我们还要举家搬迁,卖车卖家具,到一个陌生的小城市去工作。 我想强调一下,是坐前台,请不要选择性的把“前”字给忽略了。 放在中国,这是不可想像的事情,但这儿是澳洲,就是这样,你还要备加珍惜。 2 我的双博士大学同学 大学同学Y毕业时去了华南理工读硕士,然后去了英国读博,后又到悉尼大学读了另一个博士学位,一直以来,是我们班的天之骄子。 在悉尼,我们对坐,Y说他还在找工作,他已经近一年没有工作了。 他之前最早学的是汽车工程,但澳洲的汽车工业已经几乎没有了,福特汽车在几年前已经关闭了澳洲的工厂,丰田汽车也在2016年关闭了在澳洲的工厂,澳洲本土品牌霍顿也将在2017-2018关闭工厂,自此,澳洲汽车工业就划上句号了。 我问为什么? Y说:一是为了环保,之前澳洲强大的铝工业已经全部关停,二是澳洲人工成本太高,已经跃居全球第一高,工厂用不起,持续亏损,只能关闭。 我问,去美国可以找到工作吗? Y说:应该可以,回中国更可以,但我媳妇在澳洲,没办法,我也不再习惯国内的生活。我博士学的是自动化,但澳洲现在也没有什么工业,工作很难找。 我说下一步怎么办? Y说:没办法,继续投简历,等通知。实在不行,就只能改行了。 是的,这就是Y的经历,双博士学历,在澳洲,目前没有找到工作。这也是很多高学历留学生在澳洲的真实写照。 3 租户里的硕士小夫妻 朋友在布里斯班的房子里,住着一对小夫妻。 在布里斯班与朋友聊天时,我见到了这对小夫妻,很懂事,很友好,很阳光。 两个人都是昆士兰大学的硕士毕业。 如今,男生在一个快递公司做打包的工作,女生在一个小餐馆做服务员。 而他们在大学里,男生读的是计算机,女生读的是会计。 可以在自己的本专业找到工作吗?很难。 不工作可以吗?当然不行,吃啥?喝啥? 于是,小夫妻就做着这些和专业毫不相干的工作。每天倒也乐呵。 这是很多中国留学生毕业之后的真实写照吧。 在房产中介作销售,在饭店作服务员,在超市作售货员,在商场作导购,或者就在华人公司打工赚赚中国人的钱。。。 这些在中国,连大专生都懒得搭理的工作,但在澳洲的硕士毕业生中,却是再正常不过的工作。 当然,基于澳洲最低工资标准时薪16澳币起,这些工作也是体面的。 4 结语:没有真正的感同深受 出国,是一个双刃剑。 蓝天、白云、健康、安全。 好山好水好寂寞,却再也没有中国的热火朝天、激情四射。 没有对与错。 我问到这些在国外呆了多年的留学生,他们无一不是说,挺好的,我喜欢这样的生活,我喜欢这样的环境,这儿平等、透明、公平,我喜欢这样的慢节奏,我不想再回中国。 我亦见过很多在国外留学、或留学后工作数年又回国的人。他们中会有两种分化:一种是回来后呆几年发现自己还是不适合中国、更加坚决的想再出去,这样的人非常多;另一种是回来后要继承自己家的政治或经济遗产、或者做其它工作,也适应了国内的生活节奏,暂不再打算出去,或打算停上好多年再考虑出去。 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更无须互相指责。 现实正是这样。在澳洲,因为社会太平等,机会太少,竞争太小,你难以找到一份可以施展自己才华的工作。但是你却体验到前所未有的宁静、福利、优良环境,这里更平等,也更公平。而当你习惯了这些平等和公平之后,你会很难舍弃。 高福利意味着高负债、高失业。 民主意味着低效率、互相扯皮。 平等意味着社会无活力、无竞争。 这一来一回的矛与盾,哪里可曾有真正的完美?哪里可曾有绝对的对错? 人生本无完美,重要的是,有生之年,那些生活你曾体验过,你曾亲身经历过,这很重要! 内容转载自公众号 米宅海外 了解更多 阅读 15371 133 投诉 广告 商品推广
2201 次阅读|4 个评论
飞越澳洲深处
热度 1 xuxfyuwp 2016-11-20 19:50
荒芜山野, 浩瀚戈壁, 绵展至天际。 沟壑蜿蜒, 沙丘飘移, 苍凉的澳洲大地。 沉寂盐湖, 干枯小溪, 不见炊烟起, 难寻草木绿, 唯有凌冽的风, 纵横肆意。 默默地等待, 春日的风, 夏季的雨, 祈盼万物生机。
个人分类: 诗歌|2793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動作] [冬荫功1-2合集][720p][泰国][主演:托尼·贾]
lcj2212916 2016-9-11 16:00
《冬荫功》是Gulf Film公司推出,由 普拉奇亚·平克尧 执导, 托尼贾 、 阮明智 、 金星 、 内森·琼斯 主演的一部泰国功夫电影。 影片讲述了泰国穷苦的农民父子,计划将家中饲养的大象呈献给泰皇,却遭遇阴谋且大象被夺,儿子决心抢回大象的故事。 该片于2005年8月11日在泰国上映。 泰国一户贫苦的农民家庭,儿子阿锦 ( 托尼·贾 饰 ) 与年迈的父亲相依为命。父亲闲暇时传授拳术给阿锦,希望他日后武功有成,可以为泰皇蒲美蓬效力。父子俩还计划将家中饲养的大象呈献给泰皇。在泼水节前夕,父亲和村长商量如何呈献大象。没想到村长却另有图谋,暗中与黑帮人士勾结,以给大象体检为借口,把大象送往澳洲牟取暴利。阿锦只身远赴澳洲挑战黑帮头子玫瑰夫人 ( 金星 饰 ) ,在泰裔澳洲籍警察马克和娼妓的巴娜的协助下,将大象送回家。 下载地址:(关注微信公众号“时尚军事”,回复“ 冬荫功 ”在线看) http://www.yimuhe.com/file-3139679.html
188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到澳洲三年体会
热度 13 yaoqizhou 2016-6-26 17:20
到澳洲后,常常有人问我什么感觉?和美国比有什么不同?我总是用各有利弊来搪塞过去。一晃眼,三年过去了,来时的新奇也变成了习惯,澳式口音和一些与“众”不同的用语由刚开始时的好玩也慢慢觉得顺耳。坐在这里,望着窗外袋鼠悠闲地吃草,我不由诧异,这难道是快要从假洋鬼子变成土澳的节奏?不过,没有改变的是,步行依然靠右走,开车常常想按雨刷却亮了转弯灯,这些仍然提醒我是从另外半个星球过来的。 澳洲好在哪?从工作上讲,合作伙伴比较容易找。进入格里菲斯 大学三年来,在我们糖组学所里我就与 10 个研究组在抗菌、抗病毒、抗癌小肽实验上有合作。此外,在学校内还与其它研究组在生物信息上合作。同时,慢慢开始在邻近布里斯班和阳光海岸的大学也有合作者了。相比而言,我在美国十几年断断续续也有一些合作者,而且好几个还继续在合作。但数量上要比现在少很多。我认为一方面是由于美国压力大,大家忙碌着自己的事,没有空去与别人合作。另外一方面这与我目前计算和实验两头并进,合作的方向和机会大大增加也有关。 澳洲还有一个好,就是离中国近。除了刚搬过来那年还回去了一趟 美国 , 下一次就不知猴年马月了。主要是因为离开美国后, 就几乎收不到美国会议、大学的邀请了,与 美国的同行也只能在论文上见了。 并且从这里去美国直达的城市很少,一般在路上就要两天。 但中国就近了,更重要的是只有两个小时时差,而且直达的城市在不断增加。 现在从黄金海岸就可以直达武汉,不久就可以直达成都。 附近的布里斯班原来只能直达香港、广州,今年底就能直达上海, 同时我们大学也积极鼓励和国内大学合作,所以我有空就回去转转, 和国内的合作也增加了不少,真是有得就有失啊。 在澳洲科研的不利因素也有一些。这几年经济一般,研究经费少了,但高水平科学家挺多,竞争和美国一样激烈。而且基金评分过于注重以前发表的所谓高影响因子论文的经历,不利于象我这样从计算转实验、换新方向的。我虽然也靠运气拿到了几笔钱,但平均一个基金的金额只有美国的一半左右,而各种费用特别是人员的费用要比美国贵很多,跌下来的汇率也增加我们的负担 ,所以钱 既不经用也不够用,还需要不断努力,拿更多的钱。运气好的是研究所的领导和校领导对我有耐心 、 全力支持 我们 的 工作。 还有一点是我低估了在澳洲建实验室的难度。许多实验用的器材要从国外进口,时间长、手续杂,费用大。实验室安全方面的规定特别多,像是比美国还要严格。有点新想法,首先要安全过关。虽说这也是必要的,但有时候没有什么安全隐患的,也要折腾一番。最近我们在建造一个全自动合成仪,学校对我们供电的安全设计的要求真让我们既开了眼界,又瘪了腰包。花在供电安全设计上的钱占我们所有元件费用的三分之一。所以三年来,由于做实验人员少,我们实验有进展但没有预想那么快,幸亏我们生物信息方面的工作进展顺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合作,输入了一批新生力量。论文产量和质量没有因为搬家而有明显的变化。最近,学校通过了我三年的审核,让我这个三年的临时工转正了,呵呵。不过和美国大学不一样,这里的教授没有终身制,学校想让你下岗,只需要说要精简就行了,当然这种情况也是偶然的。 工作之外,生活方面基本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环境尤其好,感觉是生活在一个 有山有水,三季如春的 世外桃园里。邻里 之间关系挺轻松的,总体觉得这个地方比美国的大多数城市更有安全感。 孩子们独自坐公车上学比比皆是。 太太和孩子都挺喜欢这个新环境。看样子咱们老祖宗说的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还是蛮有道理的。
个人分类: 忆旧思今|23391 次阅读|20 个评论
南京郑和墓展厅宣示:明代到达美洲澳洲
热度 15 SLLee19 2016-3-29 21:12
今天南京网友孔鲤送来照片,南京牛首山郑和墓纪念馆的展厅里明示郑和下西洋到达美洲,澳洲,南极(洲),比哥伦布早 72 年。原文: “航海伟业 彪炳史册” “从永乐三年到宣德八年( 1405-1433 ),明朝政府组织大规模船队,由郑和率领七下西洋,在海上活动了近三十年,穿过印度洋,到达非洲东岸。 郑和下西洋是十五世纪初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哥伦布早 72 年发现新大陆,比麦哲伦先100年绕行世界一周,比达伽马领先一步到达印度,比库克更 早到达澳洲,航行一度到了南极,郑和是世界航海史上伟大的先驱。” 这是我看到第一宗中国官方确认郑和大航海超越东非,到达美洲,澳洲的宣示,支持我提出更正世界史的建议。 我有一些建议: 1. 南极,还是有争议。郑和船队 有可能在经过南美时看到 南极洲,但不太可能到达南极 。《坤輿万国全图》上最南的大陆“南方之地”实际上是澳洲。 2. 应该陈列《坤輿万国全图》和其他欧洲错误地图(托勒密,墨卡托,奥特里斯)作比较。这是很好的科普教育。西方无法绘制《坤輿万国全图》,他们自己说了,全部中文标注的《坤輿万国全图》是明代中国的作品无疑。 3. 这个展厅,应该复制,也放在北京、上海等,市民多,外国游客多的地方。 南京牛首山郑和纪念馆展厅,(南京)孔鲤 2016.3.29下午摄 李兆良 2016.3.29 请看下面几篇有关哥伦布的文章。 哥伦布原地图记录手迹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674084-965883.html 哥伦布凭什么发现新大陆?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674084do=blogid=965888
个人分类: 科学正史|5071 次阅读|44 个评论
[转载]澳洲 格里菲斯大学 环境未来研究所 招收博士研究生 2016.05更新
PRLiu 2016-2-28 10:43
最近一次申请 2016 年 7 月 25 日 开始 , 截止与 2016 年 10 月 3 日 , 申请通过后,2017 年初入学。 一、面向群体。 1. 应届硕士研究生、已获得荣誉学士学位 或 硕士学位,但尚未攻读博士学位的人员; 2. 具有化工、化学、环境、材料或相关专业知识背景。 二、相关介绍。 1. 格里菲斯大学(澳洲四星级大学)环境未来研究所(下称 “ 研究所 ” )黄金海岸分所坐落在澳大利亚著名的旅游城市 —— 黄金海岸( Gold Coast )。环境适宜,风景优美,与国内的时差为 2 小时( GMT+10 ); 2 、 “ 研究所 ” 由多位从事化学、材料和环境方面的出色研究人员组成,力图打造澳洲一流,国际知名的环境与能源研究所( https://www.griffith.edu.au/environment-planning-architecture/environmental-futures-research-institute ); 3. 无课程要求,进入 “ 研究所 ” 即可专注科研; 4. 科研时长: 3.5 到 4.0 年; 三、研究课题。 “ 研究所 ” 旨在通过科学创新结合基础理论研究提出全球性重大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研究课题基于清洁环境能源方向,主要包括: New photovoltaic materials and devices; Photoelectrocatalytic and electrocatalytic conversion of H 2 O and CO 2 ; Artificial photosynthesis; Solar-driven thermochemical reactions; Rechargeable batteries; Functional nanomaterial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techniques; Water quality informationcollection systems; Wastewater source control andmanagement, etc. 四、申请要求。 1. 英语要求:雅思总分 6.5 分及以上,单项不低于 6 分;托福(IBT)总分79,单项不低于19分; 2. 具有化工、化学、环境、材料或相关专业知识背景; 3. 硕士期间有相关一作论文发表( SCI、EI 收录) ; 4. 本科和研究生期间学科成绩良好。 五、奖学金及生活费。 1. 最终录取者,提供在澳期间的全额奖学金及生活费; 2. 若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 CSC ,下称 “ 基金委 ” )资助,则享受:免学费 + “ 基金委 ” 提供的生活补贴 + “ 研究所 ” 提供的生活津贴,同时随时可办理入学,开始在 “ 研究所 ” 内的科研生活; 3. 申请 “ 基金委 ” 资助过程中, “ 研究所 ” 会给予协助,提供标注免学费的邀请信 / 入学通知书复印件、科研计划(外文)等相关资料(英语成绩须自行准备); 4. 若未获得 “ 基金委 ” 资助,则参照第 1 点,申请格里菲斯大学的全额奖学金, “ 研究所 ” 每年 4 月和 10 月有两次申请全额奖学金机会,收到校方的入学通知后即可办理相关手续进入 “ 研究所 ” 开始科研。 最近一次申请的截止日期为 10 月 3 日 。 有意者请将个人简历和相关证明文件发送至 p.liu@griffith.edu.au 。 欢迎优秀的科研人士加入格里菲斯大学环境未来研究所!
1652 次阅读|0 个评论
李冰冰医囧启示录
热度 3 sstone2009 2016-1-1 19:49
李冰冰是中国著名影星,不久前她随一个影视团队在澳大利亚工作期间,因发烧在澳洲医院急诊科看病,十余天未见好转,几乎“挂了”,不得已赶回中国,在北京协和医院医治,确诊为扁条体炎,数日后治愈出院。李冰冰对她所遇的澳洲医囧,感触颇深,众多中国民众亦有很多感慨,比较多见的意见是,对中国医疗的赞许和对澳洲医疗水平的不屑。从表面上看,一个普通的扁桃体炎,在中国,即使普通的乡村医生,基本能够手到病除,而在澳洲的医院,居然几乎把如此大明星“折腾”出人名,这澳洲的医疗水平看起来真是不敢恭维。但是,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实在可以获得许多启示—— 启示一、澳大利亚以疾病为中心,中国以患者为中心。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澳洲医院急诊科的医生看来,扁条体炎根本算不得急诊,按照疾病诊疗的要求,根本不需要把李冰冰当作一回事,管她是明星还是名流!如果李冰冰真要按照澳洲的规矩看病,她得去社区医生那里。 然而,李冰冰还未下飞机,中国协和医院和医生已经为这位大明星做好了准备,那是严格按照卫计委的要求:以患者为中心!本来这种扁条体炎由中国的乡村医生都可以轻易诊疗,却在李冰冰这样的人物需要动用的却是中国最顶级的公立医院的顶级医生,而这个医院是公立的、非盈利机构! 启示二、中国医疗界的特权思想的存在和根源。 从启示一中,我们可以明确知晓,中国医疗界的特权思想是存在的。这种情况的存在,必定要其历史渊源。从现阶段的情况看,卫计委(以前叫卫计委)每年一度的在医疗机构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活动,是一个重要的根源。我们可以仔细想想,由于医疗资源,特别是优质医疗资源的稀缺性,真正能达到以“患者为中心”的是哪些人?这个是不言自明的。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以“患者为中心”常常只是一种诱惑,当不能达成的时候,则只有诱发怨气或者医疗纠纷。 启示三、澳洲和中国医疗体系的优劣比较。 从李冰冰的医囧事件,我们应该可以清晰的看到澳洲医疗体系的规范、严格、公平、公正。什么疾病该在什么层级的医疗机构诊疗?在澳洲是由明确的规范的。这种规范,患者必须遵循,你李冰冰不遵循,就不可能得到恰当的诊治,因为澳洲的医生们也必须遵循这个规范,不可违背,医疗资源的有限,岂能让医生擅自用在不符合是要求的疾病诊疗中? 中国的医疗体系,倒是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借鉴:协和医院这样的顶尖医疗机构和名医们,到底应该不应该诊疗这种乡村医生都可以看的病?如果你们把乡村医生看的病都看了,乡村医生干什么?那么,最近国家在倡导的分级诊疗岂不是放屁而已? 启示四、中国人在境外看病要注意什么? 从李冰冰医囧事件,中国人在欧美看病,着实需要注意些什么,特别是当你没有李冰冰那样知名、有范,我的建议是:千万不要首先去找知名医院、大医院、专科医院去看病,最好是先找社区医生看病,然后根据社区医生的指导诊疗。 倘若,要按在中国的习惯,仗着自己的想法,动不动找大医院的大专家,很可能会碰了一鼻子灰,甚至也像李冰冰那样,几乎折腾掉性命。 根据上述的几点启示,我真是感慨中国医改的任重道远,尤其使我担心的是:掌握中国医改大权的人,本身都是特权的享有者!我真希望,中国的媒体,能够有智慧地看到李冰冰医囧发生的真相,深刻地看到中国医疗卫生体系与澳洲医疗体系的差距,那么中国医疗幸甚!
个人分类: 医疗实践|3474 次阅读|6 个评论
他们对待教育的态度
热度 1 chenwei0415 2015-3-29 10:29
他们对教育的态度 除了常规性的苹果香蕉橘子梨,一些打着噱头的海南产,澳洲产,美洲产的水果我总是做不到一见钟情。实在忍不住好奇,跟风买了个榴莲,打开后立马掩鼻没了食欲。同学倒是热情高涨,招呼道快尝尝,快尝尝,都是些宝贝。我说不行不行,实在受不了这味儿,你们吃,我看着就行。我虽不爱榴莲,但每有同学往来,却也总会招呼他们试试新鲜,因为我打内心还是愿意相信榴莲是个好水果。我相信榴莲是个好水果其实也和我对待教育的态度相仿,那就是:最好不因个人喜好荣辱成败得失而 仓促 抉择判定。 同学西塔是我小学时候的同学,随着大教育升学艰难,初升高跳级失败后,索性连高中也不上了,那时算来不过十四五岁。后来待得我上了大学,每年寒假都能见到其家里添人添丁,年年不落,如此这般竟然持续了四年。前三年西塔来我家打牌每次都是怀抱个闺女,想来不能称心意,等我大四时候,他的父母见谁都是喜笑颜开,孩子脖子也坠了一嘟噜的挂件。这一年,终于三女之后喜诞得麟儿。西塔的爷爷奶奶还在,自己父亲又有三四个兄弟,算算西塔自己和生的孩子,这样的农村大家庭,赫赫然竟是人丁兴旺了。西塔的母亲和我家都是三村五里的邻居,我一直都认得。逢人谈到西塔就是一句话,上那么高能有啥用,出来后还不是给人打工,认点字,别出门算账被人骗了就中。 这次回来时候,没有再见到西塔抱着孩子了,听说是在南边打工,还听说年底曾寄回来两万块钱。西塔父亲串门子来我家打牌总是一副不高兴的样子,逢人都是抱怨:这孩子就是太小不懂事,给屋里寄回来这么多干啥,我哪里花的完?我回头打电话就得好好训训他。我妈接到话茬:俺家孩子年年不挣钱还张个嘴等着花呢。 勇哥是我自家的一个堂哥,提起当年可是给父母赚够了脸面,千禧年前后的大学生,虽说现在看来是专科,但乡下哪懂得教育还有专本之分,重点普通区别,他们只知道这家出了个大学生。碰到平时逛街,还不无嫉妒的揶揄下:高材生今年不回来了?勇哥父母倒是不在乎这些,呵呵一笑,倒是高兴极了被人损,说道年轻人就应该在外面见见世面,回来干啥?农村一天到晚都是黄泥巴,能看出个啥? 勇哥的辉煌没有持续太久,毕业后没有赶上所谓的“分配”不说,南来北往,干过保险销售,医药代表,后来心灰意懒实在不折腾了,于是帝都安家,中关村租个门面,卖卖手机。果腹艰难极了,这是村里人推断的!因为从没听说勇哥父母给人吹嘘孩子又带回来多少钱,肯定是混的不咋样。要是混的好,谁家不敲锣打鼓的吹大牛!勇哥的大学生光环终于褪下了,待到今年回家,三三两两竟然还听说已经和媳妇离了婚。乡下人思想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显示出与时俱进,三五成堆,个个打抱不平,说: 人家女的也不容易,要是没感情,肯定不会给你过那么多年,没钱的日子就是不好过啊。离了也好,都不受罪,就是苦了孩子。 勇哥的父亲,在辈分上我该成为幺爹,和外面统称的叔是一个意思,幺只是说他在他那一门子年纪最小。幺爹在乡下是难得穿戴整齐的人,无论什么时候,他的衣服都不带乡下的泥点子,他这人爱惜羽毛。不过饶是爱惜羽毛的幺爹,在吃乡下的红白宴后,总是早早离场,偶尔酒喝多了,就是言辞恳切的忠告每一个在场的人:孩子千万别要他上学,搞点啥都中,谁家上的越高,谁以后吃亏就越大。我是晚辈后进,同桌吃席还行,发言肯定造次了,不过心里虽然不满,也暗暗算了一笔账,每年乡下纯种土地,刨去自己的人力不算,顶天了就是落下一万多,给孩子花销一万,如果不上学,最起码不用支出了,碰上工作长了,每年还能给家里带回来两三万,一两年不显,七八年,里外里一算,竟然二三十万! 西塔他们村有个农大的农业的博士今年毕业,西塔自家一个堂弟打牌时不屑极了,说这货太傻了,每年给十万都不干,我这水泥钢筋泥巴匠累死累活才一年搞了两万,十万还不同意,上学的都是上傻了! 这一年,他儿子五岁,他二十三,初中毕业。 2015- 2 - 6
2427 次阅读|1 个评论
海滩上的国庆
热度 1 liangjin 2015-1-26 16:50
今天是澳大利亚的国庆,我在卧龙岗。本想看看澳洲人如何度国庆,却发现大街上商铺紧闭,人烟稀少。正在纳闷,借问庆欢何处有,路人遥指海滩边。赶到海边,天虽然不太好,但已小有热情闹,当然还是不能和我们上海的外滩比。照片为证。也许,休闲、放松、欢乐正是普通百姓国庆的真实写照 。
个人分类: 海外浏览|5549 次阅读|1 个评论
对澳洲那么多人静心读书的感想
热度 3 Huangyy 2015-1-7 16:09
我在澳洲访学期间,在几个城市里,到处都能看到人们在静心或者比较静心地看书,这让我很高兴。这些书,基本不是那些时尚的杂志等,而是小说、报告文学,有的是科技类的书籍等。多好啊!在这个发达的国家里,人们还这么的爱学习,爱历史,经常认真地汲取着文化营养,在科技、文化的海洋中遨游。 我常在地铁上、公交车上,看到人们在抓这一点到站前的时间看书,基本看不到或很少能看到看手机的。那么如果你在大树下、公园里则能看到很多这样读书的人。从年轻人到中年人和老年人都是这样。一次,我在北领地的达尔文植物园里,看到一个年轻的白人女士在大树下坐着看书,我问她从哪里来,她说从墨尔本来,我很高兴,因为我一个月前就在墨尔本,我们聊了一会,赞了好一会墨尔本的景色。我想,一个女士,从那么远(大约几千公里呢)到这里,不是急着办事,去游览,而是能在植物园里静静地读书,这个心境多好啊! 一次,我在墨尔本大学里,见到一位年轻人,估计是学生,我问他:学校开学了吗?他热情地说:是的,刚开学。我问他是本校的学生吗?他说不是的;问:你是老师吗?答:不是;接着他说:他是从悉尼大学来的本科生;我问:来做什么呢?他说:来图书馆查阅图书资料。我当时很有点感动,一个本科生为了一本图书,从1000多公里远的悉尼市跑到这里来,而且悉尼大学图书馆的图书也很多的啊。这种对学问和科研如此认真、精益求精的态度,是我们所有的本科生、研究生,甚至很多的学者应该学习或者应该保持住的啊! 我们国家的年轻人应该多多向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年轻人及其他人群的这种在电子产品、新媒体很多的时代而如此喜欢读书学习,把电子产品和纸质产品结合得那么好的精神和态度学习;而且这种平静的心态、以及很好的文化氛围建立的过程和途径等都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5061 次阅读|4 个评论
中西文化通论
benlion 2014-12-21 13:47
人类文化,从起源、发展到现代,漫长的历史过程,涉及迁徙、交流和创造、传播的复杂发展过程。 然而,有关这类文化现象,以后基本不再讨论了, 2 个理由: 1 )之所以近些年来国家提出复兴传统文化,是因为社会早就已经没有了儒家等传统文化,最基本的《论语》也没有多少学人阅读,更无从谈起学校的儒家教育,以及儒家文化的如何影响,社会缺失了一个诚信和伦理的道德维度; 2 )关于近现代西方社会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古代“科学”或技术、艺术等资料非常之多,可以非常方便检索和阅读相关文献或书籍。 我 的兴趣与探讨,则是科学范式和文明模式转换过程的中西方文化要素,从而,探索未来文化与体制、人文与科学等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 (总结) -
个人分类: 网络教育|2195 次阅读|0 个评论
澳洲访学qq群
Shifengyu 2014-10-29 18:59
我已到澳洲昆士兰大学(UQ)快三月了,感觉有两个qq群可能对准备去澳洲访学的新手们有用。这两个qq群分别CSC-AU 253651541和 昆士兰访学联谊会 131734394 ,可以为新手填表及入境和租房等提供一些帮助。 我去澳洲访学前,填1402表及申请签证时,qq群CSC-AU 253651541的朋友给我了很多帮助,特此感谢。也希望它对即将去澳洲访学的新手们能有所用。另外, 昆士兰访学联谊会 131734394 ,主要成员达到澳洲昆士兰州访学的朋友们,参加活动及相互交流提供的平台,对熟悉环境及排忧解惑,快速适应昆士兰新环境很有帮助。 祝访学愉快!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63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为水源而长途迁徙的澳洲斑长脚鹬
热度 10 mimu 2014-10-21 12:47
刚看到科学网官微的博文 沙漠禽鸟为水源长途迁徙 ,文中所说的鸟指的是斑长脚鹬。想起来我在澳洲还真的拍到过这种鸟,现发上来和大家分享。 斑长脚鹬是反嘴鹬科的成员,仅在澳洲南部、西部及中部沙漠地区有分布。反嘴鹬科( Recurvirostridae )有三个属,分别为反嘴鹬属( Recurvirostra )、长脚鹬属( Himantopus )及斑长脚鹬属( Cladorhynchus ),前者一般称之为 Avocet ,后两者则统称为 Stilt 。 斑长脚鹬( Cladorhynchus leucocephalus )英文名为 Banded Stilt ,因其繁殖羽有一道栗红色的胸带而得名。我国广布有一种黑翅长脚鹬( Himantopus himantopus , Black-winged Stilt ),与其主要区别就是没有这道胸带,其它区别特征还包括黑翅长脚鹬的繁殖期间后颈部分为黑色;背部羽毛也为全黑,而斑长脚鹬背部为白色。黑翅长脚鹬在全澳洲也广为分布,邻近的新西兰还分布有一种全黑色的黑长脚鹬。 斑长脚鹬大小约 36-45 公分,比黑翅长脚鹬( 35-38 公分)略大,但比澳洲的红颈反嘴鹬( Recurvirostra novaehollandiae , Red-necked Avocet )略小。所以那篇报道中说这种名为斑长脚鹬的鸟比体形最大的鹬略大一点,我还没搞懂是什么意思。斑长脚鹬和黑翅长脚鹬都有一双长长的红腿,这是它们作为涉禽的资本,便于站在较深的水域中摄取食物。 斑长脚鹬喜欢生活在盐度较高的开阔水域,这组照片就拍摄于墨尔本附近的一个荒芜的盐场。这种水鸟虽然目前是无危,但是和人类还是保持有一定的安全距离,并不太容易看到,看看它们可以在我眼前安然洗浴,就知道我的隐蔽工作做得不错了吧。 斑长脚鹬的迁徙方式实际上很复杂,除了上面所说的为水源而长途迁徙外,可能还与其他摄食及繁殖习性有关。这种电子跟踪的方式 , 比环志来得更快捷, 在我国类似黄喉噪鹛、弄岗穗鹛之类鸟类迁徙规律的研究中也应该大有用武之地。 我的野鸟系列索引: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04206do=blogquickforward=1id=631563
9404 次阅读|22 个评论
2014年9月7日3时至9日3时地震集中在亚奥地区
杨学祥 2014-9-9 07:17
2014年9月7日3时至9日3时地震集中在亚奥地区 亚州南部22次,澳大利亚附近3次,总数30次。 发震地点(震相总数) 发震时刻 纬度 经度 深度 震级(M) 残差 印尼苏门答腊岛北部2014-09-09 03:07:05.260.96 100.00 240 4.6(mb) 1.4 南桑威奇群岛以东 2014-09-09 02:59:51.310 -60.37 -18.71 11 5.4(mb) 2.2 新几内亚东部地区 2014-09-09 01:53:25.240 -5.25 146.81 285 5.2(Mw) 1.7 南印度洋 2014-09-09 00:18:05.620 -9.92 90.86 36 4.6(mb) 0.9 所罗门群岛以南 2014-09-08 23:21:20.760 -12.33 156.18 387 4.5(mb) 1.9 所罗门群岛 2014-09-08 23:21:22.790 -5.94 155.47 38 4.9(mb) 1.2 挪威海 2014-09-08 22:49:43.380 68.10 -5.20 635 3.8(mb) 1.8 印度安达曼群岛地区2014-09-08 21:11:17.640 14.91 92.91 130 4.6(mb) 1.9 红海 (71) 2014-09-08 18:49:51.810 17.78 39.17 11 4.6(mb) 2.1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县2014-09-08 12:37:41.880 25.27 102.04 10 3.7(ML) 3.4 新不列颠岛地区 2014-09-08 12:20:28.570 -4.68 152.77 104 4.8(mb) 1.0 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2014-09-08 10:40:42.120 27.11 103.30 10 3.6(ML) 3.1 印度尼科巴群岛地区2014-09-08 06:42:38.110 8.41 94.44 249 4.3(mb) 2.2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2014-09-08 02:30:48.890 39.36 99.59 10 3.7(ML) 1.6 巴基斯坦 (196) 2014-09-08 01:04:52.260 27.41 67.49 10 4.8(mb) 2.2 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2014-09-08 00:43:19.930 27.05 103.33 10 3.2(ML) 1.5 澳大利亚东南沿岸近海2014-09-07 23:57:32.980 -33.14 152.93 309 4.7(mb) 3.1 印尼哈马黑拉岛以北 2014-09-07 23:55:54.170 4.34 128.27 99 5.5(Mw) 2.3 新爱尔兰地区 2014-09-07 19:45:55.500 -1.64 149.98 10 5.1(mb) 2.9 希腊 2014-09-07 17:57:06.740 38.54 21.86 282 4.6(mb) 1.1 土库曼斯坦-伊朗边境地区2014-09-07 16:13:07.640 37.33 55.28 42 4.7(mb) 1.8 冰岛 2014-09-07 15:08:09.690 64.19 -17.12 64 5.8(Mw) 1.8 印尼哈马黑拉岛 2014-09-07 13:37:51.390 2.99 128.46 80 4.8(mb) 1.4 新爱尔兰地区 2014-09-07 13:23:58.100 -3.88 151.15 10 5.0(mb) 2.3 斐济群岛地区 2014-09-07 12:35:49.370 -21.34 -178.57 565 4.7(mb) 1.6 阿富汗-塔吉克斯坦边境地区2014-09-07 09:59:49.260 37.43 71.66 118 4.4(ML) 1.5 日本琉球群岛西南部2014-09-07 07:33:08.850 23.80 123.21 10 4.6(Mw) 3.0 伊朗中北部 2014-09-07 05:34:26.980 36.99 54.66 10 4.7(mb) 2.2 汤加群岛地区 2014-09-07 04:41:55.430 -17.13 -172.56 10 5.1(mb) 1.3 复活节岛地区 2014-09-07 03:53:42.970 -25.50 -113.60 356 4.5(mb) 2.8 此页30条记录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526 次阅读|0 个评论
四种鸟告诉我们:中国发现澳洲、美洲
热度 3 SLLee19 2014-8-19 02:27
《坤舆万国全图》的地名证明明代环球航行,已经用好几篇文章介绍。地图上还有别的证据。四种鸟,洩露了秘密,告诉我们明代到达美洲与澳洲,比欧洲人早,“发现”只是简化惯用词。动物学界的朋友请注意。 《坤舆万国全图》近马来西亚处有注释:“大泥出极大之鸟,名为厄蟇,有翅不能飞,其足如马行,最速,马不能及。羽可为盔缨,胆亦厚大,可为杯,孛露国尤多。” 其实,厄蟇代表三種非常相似的鳥 - 澳洲鴕鳥emu,,鶴駝cassowary,美洲鴕鳥rhea。他们的身体较大,有翅膀不会飞,羽毛黑色,走得颇快,远看容易混淆。 郑和副手马欢著的《瀛涯胜览》载:“又出一等火雞,大如仙鶴,圓身簇頸,比鶴頸更長。頭上有軟紅冠,似紅帽之狀。又有二片生於頸中。嘴尖。渾身毛如羊毛稀長,青色。腳長鐵黑,爪甚利害,亦能破人腹,腸出即死。好吃炭,遂名火雞。” 所以,鹤驼又称“食火鸡”,简称“火鸡”。乾隆时,佛朗几人(欧洲人统称)进额摩鸟,乾隆有咏额摩鸟十韵的图画,画的就是厄蟇(鹤驼)。乾隆已经不知道明代人有“厄蟇”的鸟名。 http://www.npm.gov.tw/exh94/form9410/Selections_CH.html “厄蟇”原来指鹤驼,鸣声uck-moo (厄蟇)采自中國南方方言(粤语)。蟇与蟆同。鸟鸣在Youtube上可以搜寻(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dcQO6Zb8Eg)。鳥鳴千百年遺傳下來,沒有改變。西班牙人最初从中国文字,按北方方言翻译成Ema, 不是鳥鳴聲,是错的,后来才更正为Emu,把名字给了澳洲鸵鸟,也是错误。鹤驼原产马来西亚,印尼,澳洲等地,有不同品种,有些已经灭绝。鹤驼与澳洲国鸟emu形状极为相似,明代人也把澳洲鸵鸟称为厄蟇。澳洲鸵鸟产于整个澳洲及新几尼亚近澳洲处,现在emu反而成为澳洲鸵鸟的名字,原来的厄蟇改为鹤驼,学名cassowary。 孛露即今秘鲁,孛露Peru是南方方言音译,“秘鲁”用北方方言唸Milu不对,现在地图一直是错的。孛露产美洲驼鸟,学名rhea,形态与鹤驼也相近,羽毛比较淡色。明代人也用“厄蟇”命名美洲鴕鳥。 我为什么一直用澳洲驼鸟,而不用现代动物学词典载的学名“鸸鹋”,是因为这名字是错的。鸸鹋,北方方言er-miao, 南方方言ee-miu,都不是原来鸟鸣声,是从欧洲名字emu再翻译过来。學名錯誤遺害無窮。希望動物界人士注意更正:厄蟇应指鹤驼,emu是澳洲鸵鸟,不需要音译为鸸鹋,美洲鸵鸟可以维持本名。 美洲的火鸡与鹤驼(食火鸡)也相像,北美、中美到处有不同品种,美国人名为turkey,全世界只有英语称此等鸟为turkey,其他欧洲人以他们的语言称之为“印度鸡”,因为欧洲人初时误美洲为印度。美国鸟类专家Charles L. Jordan访问最初接触的原住民,得知他们普遍叫这种鸟forkee (有各种异体拼法),不叫turkey,forkee的f小写误写为t,再误读为turkey。 Forkee就是南方方言“火鸡”读音。原住民有他们自己语言命名这种鸟,turkey只对外人用。可见,turkey是外来语,是明代人把“火鸡”的称呼,传给美洲原住民。这是明代人与美洲原住民接触的证据。 根据emu, cassowary,rhea和turkey这四种鸟,明代人到过南、北美洲和澳洲。 “澳大利亚”(Australia)一词來自拉丁文Australis,原意“南方之地”,源自《坤舆万国全图》中国对此大陆命名。后来不懂拉丁文的人把Australia音译“澳大利亚”,又是另一误会。 方言,各国语言在文化交流中产生的种种误会,造成历史更大的误会。懂不同的语言、方言,对研究历史有突出的优势。
个人分类: 科学正史|7122 次阅读|7 个评论
澳洲的鸟真的太放肆!
热度 6 duke01361 2014-8-8 09:45
澳洲的鸟真的太放肆! 我家的院子里种有一架葡萄。去年开始长葡萄,葡萄结了很多,把葡萄架都压塌了。为此,我和儿子费了老大劲才重新搭好。 今年回了,问及葡萄的产量,被告知全被鸟吃光了!这些鸟特别讨厌,无论如何轰赶,最终还是被他们吃光了整架葡萄... 前两天天气不错,我家的院子里飞来一只白肚皮的鸟,就一只,独自站在院子中央,大喊大叫!声音难听无比!我是在忍无可忍,把我家的猫咪放了出去,无奈那是只胆小如鼠的懒猫,被推出门外之后,那只鸟迅速升空...不过,没有几日,鸟光顾越发频繁...后来发现,那些鸟是来找猫咪玩耍的...猫咪和鸟们整天完Hide and seek的游戏... 不知怎的,我不喜欢澳大利亚的鸟,长相粗大不说,叫声难听无比,比如成群的黑乌鸦,啊!啊!啊!...叫声大的出奇...还比如黑白花的喜鹊,和类似的水鸟,一点也没有中国鸟的委婉瓯亚的音喉... 卧隆干大学的校园是野鸭子的家,成群结队,一家子一家子的...徜徉在曲折的校园内... 在卧隆干的海滨浴场,海鸥的叫声也非常难听....
个人分类: Life a Bit|3439 次阅读|6 个评论
放假了
热度 1 Shifengyu 2014-7-15 15:02
又一年,放暑假了。 又一个忙碌的假期。准备行李,下月去澳洲的昆士兰大学(UQ)访学1年。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349 次阅读|2 个评论
横贯澳洲——跋
liuhuiyingcn 2014-5-10 20:32
告别了风餐露宿,回归朝九晚五。实际上我们是朝九晚六,不过那样不押韵。 第二天找老板谈工作,老板问:“旅行怎么样?”我说:“内心更强大了!”是的,这次旅行过后,觉得自己内心更加强大了。 晒的实在太黑!打球,球友说:“牙不错,整牙了?”我说:“是平时没注意我牙,这回脸晒黑了,牙变明显了吧?!” 密集护肤,去角质、补水、美白,几个星期过后,终于恢复了。 昨天和别人谈起珀斯,说其实珀斯有很多免费的公交。唉,我当时都不知道。 今天地铁上和人谈起旅行前做功课,别人都是做足了功课,一切都规划好了才出门。我每次都是买了票就走了,然后临时决定。然后因为没玩儿够临时改行程的事情时有发生。 还是要做到 well plan, well organized. 旅行中,基本上都是风餐露宿,虽然在澳洲,风餐露宿的条件都很好,导游带着餐具、炊具,可以烤面包,可以煮意大利面煮米饭,可以泡咖啡,一切都觉得生活还挺好的。不过,总归不如平时的生活好。回来工作后,午饭,大家说吃什么,提到意面,被我断然拒绝! OK,回来四个月了,澳洲系列游记终于写完了!不写完总觉得有些事情没有做完!
个人分类: 游记|3816 次阅读|0 个评论
横贯澳洲——珀斯日落(perth)
热度 1 liuhuiyingcn 2014-5-10 20:19
本次澳洲之旅,本来想从悉尼看日出开始,到珀斯看日落结束。但是在悉尼的时候,由于三个小时的时差,每天起床都很挣扎。这样一个人就很难行动了。忽悠师弟,师弟,刚刚二十岁,还没有懂得欣赏日出日落的年纪。转过身忽悠我们老师,琢磨着老板要是想去,师弟也不好说不去吧。结果老师说,我都看过很多次日出日落了。表示没兴趣。anyway,悉尼的日出,我看过不止一次,也只能如此安慰一下自己了。 从 alice springs 到珀斯,时差一个半小时。珀斯和新加坡、北京采用相同的时间。 到达珀斯的时候是中午。这个机场很小,飞机没有停在闸口,停在停机坪上。从台阶上走下来,觉得有国家元首出访下飞机的赶脚,有一种要挥手致意的冲动。 然后坐公共汽车去市区。 很饿。找到一家店,看见收银台上面写着“cash only”,看了一眼菜单,很庆幸自己手里的澳元还够吃饭。然后很激动的点了餐。点完就意识到,澳元已经不够坐公共汽车了。 下午,先去西澳博物馆。此次旅行的一个特点,就是走到哪里都去博物馆。漏掉的是悉尼的博物馆和 alice spring 的博物馆。西澳的博物馆,实在是太无聊了! 出来后决定出发去看日落。然后,手里的澳元不够坐公共汽车了,如果找地方换钱,万一找不到,可能就不能去海边了。犹豫了几分钟之后决定走路10公里去海边! 于是我就走路10公里去海边,然后又走路10公里回来。 从海边走路10公里回市区。走到腿很痛!脚也磨出一个泡。 第二天,下午的飞机,上午闲逛。 圣诞节,走在路上,遇到的陌生人都会说“happy christmas”!圣诞节,商店都不开门。看着漂亮的裙子不能进去买,唉!只能在街上走走拍拍了。 这一家四口的袋鼠雕塑很有爱。 下午飞机。5个小时,回到新加坡。在飞机上很幸运的,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了闪电!壮观!没有照片。
个人分类: 游记|6413 次阅读|1 个评论
横贯澳洲—— Kings Canyon
liuhuiyingcn 2014-5-10 19:53
三天的大石头之旅,第三天就是去这个 kings Canyon,中文怎么称呼?国王大峡谷?不知道。。。 三天玩儿的三个地方,最著名的是大石头,然后在 Kata Kjuta 徒步很欢乐,在 kings cayon,最娱乐。或许是三天里大家都混熟了?到这里,大家娱乐增加了。 这是我们的队伍。带圣诞帽的是导游。圣诞节快要来了。 这个山的细节。 连续几天风餐露宿,每天吃三明治、意大利面,我,馋了!看这个山,怎么看都像,千层糕。。或者北京的麻酱花卷。。。 这里是大峡谷了,传说中的山如斧削。 我们的队伍~~其中一个新西兰女孩儿长的妮可基德曼。 这是我,晒的,太黑了。。。 这是一个荷兰的或者瑞士的帅哥,不记得了。当时导游跟我们说,这是一个很深的山谷,这个桥锁住了,不能过,我们必须跳过去。不过。我们走上桥,一拨插销,就开了,呵呵呵。然后一低头,这个峡谷好深好深,有一米深啊!哈哈哈!大家跳的很happy!我抓拍很happy 这个峡谷是不能跳的~呵呵呵~ 在这个山谷大家玩儿的很欢乐。然后,返程途中参观一个农场。骑了骆驼,照片不放了,是在是,太黑了。。。 这个农场有 wallaby,就是小袋鼠的意思。幸运的看见了育儿袋里面的小袋鼠。 傍晚时分回到 alice springs。洗漱过后,大家一起到一家店里吃饭。一起风餐露宿三天后,忽然有了感情。互相留下联系方式~~~然后,分别。第二天一早,各自继续自己的旅程。
个人分类: 游记|4769 次阅读|0 个评论
横贯澳洲——Kata Tjuta
热度 1 liuhuiyingcn 2014-5-10 19:15
Kata Tjuta 在大石头西边。第二天一早,我们就到这里。这个不知道中文怎么称呼。在土著语言里,就是有很多头的山的意思。Kata Tjuta 是一个石头群,最高处比大石头要高一些。 第二天一早,开始去Kata Tjuta,在这里行走。 这是一个著名的风口,叫做 wind valley,名字很直观。 细节略去不提。其特色之处在于全景,拍不了全景,局部图贴两张就罢了。 返程的时候遇到下雨,邂逅了大石头瀑布。这个前面一篇写过了。澳洲人比较随性,这种 tour 都没有严格的时间安排。邂逅了大石头瀑布,司机索性就改道,直接开到大石头去,大家看瀑布。 傍晚的时候,再一次晚晴。夕阳,如火! 晚上继续露营。大家去捡柴火。这里遍地都是灌木丛,遍地都是枯树枝,拾柴很容易。晚上就用这些柴火篝火、煮饭、取暖。 雨后天晴,一切都很美,看上去很美,但是,冷!彻骨的冷!晚上露营,一次次冻醒!每次冻醒看看表,还有很久才天亮啊!当时一直担心自己会不会冻死! 早上醒来,还活着!然后出发去爬另一座山,然后返回 Alice springs!
个人分类: 游记|4051 次阅读|2 个评论
横贯澳洲——难得一见的大石头瀑布
热度 2 liuhuiyingcn 2014-5-8 23:25
来到 Alice springs,是为了去看大石头。 这块大石头,是全世界最大的一块独立岩石。整个石头就是一座山。平时提到艾尔斯山、艾尔斯岩、uluru、大石头、红石头,指的都是它。据说是澳大利亚人都向往的地方。据说是澳洲土著的发源地。这句话不好说,太学术了,太容易出错。读博士落下的毛病,说话要准确。我们老师曾经说过:要对自己写出的每一个单词负责!但是,大石头那里有浓郁的土著文化,这句话是没问题的。 到达 Alice springs 的第二天,一早,出发去大石头。出发前,导游兼司机(澳洲人口密度小,缺少劳动力,所以都是各种节省劳动力,一个 tour 都是导游兼司机的),给大家说注意事项,比如说要穿舒适的鞋子,比如说要有帽子,要有防晒霜,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至少三升水。三升水这个,是逐个人的检查,没有的马上去买。水不足的不让上车的。呵呵~~因为,大石头是在荒漠里,在荒漠里行走,及其需要水分。不过,里面是有饮水点的,可以把水瓶装满。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有三升的容器。在这之前两天,我在 coober pedy 和 alice spings 都走到水喝完了四处找水喝。 出发。司机是个,有点儿放荡不羁的,留着胡子的当地人,白人,不是土著。和大家开着玩笑。澳洲中部,人烟稀少。荒漠中,大地平整的一望无垠,公路平直的一望无垠,而且没有几辆车。司机开车也很随意。一边开着车,一边和大家说笑着。车子前面的挡风玻璃上,写着一些问题,每个人可以上去讲述一下自己,回答这些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是:你最喜欢的澳大利亚城市。我说了是,悉尼或者堪培拉,现在不记得了。然后车子就突然减速了,要停下来,弄的我一头雾水。别人提示我说我最喜欢的不是 alice springs,弄的只好改口说是 alice springs。 大约中午时分,远处出现了大石头。大石头,在荒漠中拔地而起,高348米,周长9.4公里。我们一下午在这里晃。两个小时,完成绕大石头的行走。这里有浓郁的土著文化,为了对土著表示尊重,很多地方是不允许拍照的。走着走着就会出现一个标记,显示从此开始不可以拍照。过会儿再看见一个标记,表示可以拍照了。 看见大石头,很激动。在车上就拍照了。 这是大石头的表面。尽显沧桑。 如果我说,我这些年一路走来不容易,很多人会说“你都读博士了你还不满意,太矫情了。”不过,我还是要说,我不是一路坦途的走到今天的。每次看见这种顽强的生命,内心深处都涌出一阵感动。 这个黑色的痕迹,是水痕迹。下过雨大石头会有瀑布。但是荒漠中很少下雨。 尽管很少下雨,长年累月的下来,水滴还是石穿了。 这个,觉得很可爱。 傍晚,夕阳下的大石头。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第一天的一下午就在大石头。很激动!导游很风趣幽默,有时候给我们讲讲土著文化,土著绘画中那些符号的意义。 晚上露营。这是我的位置。周围画的圈儿是为了避免被虫子、蛇什么的攻击。我想到了孙悟空画的那个圈儿。。呵呵呵呵。。。 第二天上午,去大石头的西部的另一个地方,下一篇再写。这里要写的是,从那里回来的时候,下雨了!这两天的天气一直都是阴阴的,这样也好,避免高温和日晒。但是下雨还是意料之外的!更加惊喜的是,我们看见了大石头瀑布!难得一见的大石头瀑布! 远处看更好看一些,近处看其实反而没了美感。不过,能身临其境大石头瀑布,还是觉得很荣幸!说实话,冒着雨拍照,很难去思考什么曝光、构图之类的问题。呵呵,也就是给自己拍的照片不够好找的借口而已! 大石头一行,激动!看见大石头瀑布,荣幸! 下次有时间写 Kata Tju t a 。 澳洲系列其他游记: 横贯澳洲——Alice springs 横贯澳洲——荒漠之花 coober pedy 横贯澳洲——阿德莱德——街头南澳博物馆 横贯澳洲——阿德莱德——袋鼠岛杂篇 横贯澳洲——阿德莱德——去袋鼠岛看海豹 横贯澳洲——阿德莱德——出海去看袋鼠 横贯澳洲——大洋路——杂篇 横贯澳洲——大洋路——十二门徒
个人分类: 游记|7551 次阅读|5 个评论
横贯澳洲——Alice springs
liuhuiyingcn 2014-5-4 21:20
清晨离开 coober pedy,坐着灰狗的大巴,中午时分到达 Alice springs. Alice springs 位于北领地(northern territory)。我没有弄明白这个领地到底是个什么概念。澳洲有两个领地,一个北领地,一个首都领地,就是堪培拉所在地。 北领地和南澳经度差不多,但是北领地不采用夏时制,所以从南澳到北领地,经度没变,时间变了,和国内差一个半小时。南澳差两个半小时。 我想说,Alice springs 是澳洲土著的发源地。当然,不是我要提出这个观点,恍惚记得从哪里听说或者看见过这句话。但是找了半天没有找到证据证明这句话。查了一下澳洲土著人口分布,找到下面这张图,北领地的土著人口只排第四名。更是否定了这句话。 不过,又转念一想,其实这个和各个州人口总数是相关的。于是继续查,查到各个州的人口分布: 土著总人口:517,000(2006年),占澳洲总人口之3%。 各个州的土著人口所占比例: 新南威尔士:2.5% 昆士兰:3.6% 西澳大利亞:4.0% 維多利亞:1.0% 南澳大利亞:2.3% 北領地:32.5% 可以看出,北领地的人口中土著所占的成分最大。除去这些数字的证据,从直观来看,虽然悉尼有很多土著,但是平时生活中基本看不到土著,只有一次在学校开学的时候看见土著表演。但是在 Alice springs,街头走走就看到好多好多的土著,吃个肯德基,店里也有好多好多的土著。在悉尼和其他地方就没有见到过。 北领地的首府是达尔文,是北部的一个港口。Alice springs 是北领地的第三大城市。澳洲中部南北之间有一条公路贯穿,从阿德莱德到达尔文,Alice springs 基本上就在中点上。整体位置,差不多就是澳洲大陆的中心。 Alice springs 靠近大石头(uluru),所以是个游客云集的地方。 到达 Alice springs 的时候是中午,把预定的 tour 什么的都弄妥了,然后下午就是在这里闲晃!这里周围都是沙漠或者那种干旱的草地。Alice springs 也是一个干旱炎热的地方,和coober pedy 一样的炎热。 下午,先去买了个帽子,在 coober pedy 已经烤焦了。在这次旅行前,找了几本关于澳洲的书每天在地铁上看,其中一本是《走遍烤焦国》。在 coober pedy 真的觉得自己烤焦了。买了帽子,晒后修复乳,以及一个罩在帽子外面的网罩。澳洲这篇大陆上,太多太多的苍蝇!走在外面,看见每个人的后背上都趴满了苍蝇。估计我自己后背上也是。苍蝇在旁边飞啊飞,嗡啊嗡!是不是的落在脸上,相当的烦人。所以这里卖苍蝇防护网。 买完这些东西,就在市里走走。先是走到一个制高点,鸟瞰一下整个城市。天很蓝,云很白! 从这个制高点下来之后,决定沿着一个河边在来个徒步。在 coober pedy 的徒步,很艰苦,也很快乐!到这里,想继续!然后地图上看明明是条河,gps 显示我已经到了这条河,可是怎么都找不到河,最后才明白,现在是河的枯水期,没有水。然后就沿着河道徒步。 这是那干涸的河道。 土著,我偷拍的。 随手拍 邂逅袋鼠一只!它不看我! 又一只!这只盯着我看! 邂逅蜥蜴一只! 然后又是走到又累又渴,水喝完了。走到服务中心,没有人。当然也买不到水。然后看见一些烧烤台,估计附近有饮用水。然后果然找到了!在澳洲在新加坡习惯了,这种游客多的地方,通常都有饮用水点,自己有杯子就可以了。自己没有杯子的话,也是可以直接喝的,只是,我不愿意,呵呵~女生事儿多~ 一直走到傍晚时分,夕阳,西下! 在 Alice springs 的第二天一早就出发去 uluru 了,就是著名的艾尔斯岩,就是大石头~~这部分不知道啥时候能有时间写了。
个人分类: 游记|6572 次阅读|0 个评论
横贯澳洲——荒漠之花 coober pedy
热度 1 liuhuiyingcn 2014-5-1 21:40
今天写博客写到快刷屏了。要是写论文这样子就好了,就不会每天在梦中惊醒了。 傍晚离开阿德莱德,路上,夕阳正红。坐的车是灰狗(gray hound)的大巴,不会停下来让我们拍照的。如果是那些旅行的车,会很体贴的停下来让我们拍照。这张照片是在车上拍的,很模糊。 ps 一句,这个车是开往 alice springs 的,那里是澳洲土著的发源地,目前土著人口貌似最多。回头我再check 一下。车上,很多的土著,所谓的很多,就是指,有好几个,没有超过半数。 清晨到达 coober pedy,正好日出时分,继续拍日出。 coober pedy 是一个因为出产蛋白石和猫眼石而兴起的小镇,荒漠中的小镇。属于南澳。澳洲中部,由于缺水,基本上都是荒漠。灌木丛加上草地那种荒漠。缺水的另一个结果是,炎热!我们到达的这一天,温度46度。本来有一个当地的 tour 可以带我们游览,温度太高就取消了。 由于炎热,也由于当地的地址,都是坚硬的岩石,这是一个地下之城,由于中国西部住窑洞一下(说的好像我见过似的,其实没见过,书上看来的热议),这里,也是住在地下的。我们住的地方就是一个地下室,是一个废弃的矿道,改建做了旅店。 这是我们住的旅店 没有 tour 了,那就随意走走好了。 住的旁边,就是一个教堂。其实这里有三个教堂,于是我一天去了三次教堂。 这是第一个教堂。 离开这个教堂之后,顶着炎炎烈日,冒着46度高温,在小镇参观。来到了一个曾经的地下矿道。 这是入口,荒漠之花啊! 地下矿道。有一些蜡像来展示他们当年的工作状态。这些人,不是劳工,是早期的淘金者。他们自己去挖掘宝石。那些宝石,是远古时代那些海生动物的,可能是壳,沉积,经过重压,形成的。当时的开采条件非常艰苦。他们用那些简陋的工具击打岩石,这些都是坚硬的 lime stone (刚才查了一下,原来就是石灰石的意思),从中寻找矿脉。然后用刀子,甚至烛台,一点点的挖掘,挖出那些宝石。 当时参观完这个矿道之后,就感慨以后还是不要抱怨做 research 辛苦了吧!相比之下,我们是养尊处优了! 从这个矿道出来之后,发完感慨之后,就开始了荒漠中的行走。烈日当空,46度高温,后来水也喝完了。举目望去,就是荒漠,一览无余。想找一处阴凉,没有。只能躲在一些小矮墙的背阴处!一边行走,一边忍不住想,生命到底是什么?当时就做了一个决定,把《绳命》买回来看看。题外一句,后来买了,托人从中国带来了。看的时候觉得完全没有“生命”那么深刻。不过,还是一本挺好的书,经常能触动一下心灵。 俯瞰这个小镇。我只能说,天很蓝,云很白! 就是这样的荒漠 风车。以看见风车就想到荷兰。唉,我还没有去过欧洲。。前几天在阿德莱德也看见风车,还借机跟前座的荷兰帅哥聊了两句。那个帅哥很帅很帅的,像青春偶像剧里面的男主角。 这是我一天中进的第三个教堂。第二个的时候,疲乏至极,只当寻了一处阴凉休息了一下。连照片都没有拍。 这个教堂里有人,不容易啊。第一个教堂里面没人。门口有明信片,表明价格,自己投币。不投币也没人知道的,不过,我估计大家都会照价投币。第二个教堂,我坐在里面休息时,邂逅了一拨游客。这第三个教堂,那个牧师(就算是牧师好了,不懂那些神职人员的职位名称)和他的家人住在这里。带我参观了一下他的家。那些房间,如果关了灯,就是彻底的黑暗。我很奇怪透气的问题。 荒漠里的植物。 傍晚,继续拍日落。这篇文章算是首尾呼应了,从日落始,从日落终! done!离开 coober pedy 之后前往 alice springs。下次再写吧,今天连发7篇。。。anyway,也算是一个很悠闲的假期了。
个人分类: 游记|5882 次阅读|2 个评论
横贯澳洲——阿德莱德——街头&南澳博物馆
liuhuiyingcn 2014-5-1 20:42
从袋鼠岛回来后,在阿德莱德晃悠了一天。 先是优哉游哉的在街头找个咖啡店,喝咖啡,吃早饭!然后就是闲逛,去南澳博物馆。此次旅行,反正已经附庸风雅了,就附庸到底好了。不过,逛博物馆,真的,很有压力的。因为,那些东西,真的,不懂啊! 阿德莱德街头。古典的欧式建筑。刚发现我不小心拍到了一位绅士。 街头的一个雕塑,是澳洲曾经的一位著名喜剧明星。 街头雕塑。 然后我就晃去博物馆了。 现在做眼科医学图像分析,有点儿职业病,喜欢看眼睛。看资料的时候知道羊的眼睛,瞳孔是矩形,这样的瞳孔,是的羊的视野非常广,接近 360 度!从袋鼠岛回来的路上,到甲板上吹海风,看见一车绵羊,就认真看了一下羊眼睛,发现果然是矩形的(资料上写的 slot-eyed)。这次到博物馆,看见这个和羊差不多类的动物,忍不住继续看眼睛。 土著著名的“飞去来”神器!到了这里才发现有各种不同的规格。曾经一直担心,那个飞去来飞回来的时候,会不会打到猎人自己,后来问别人,说不会,会落到附近。 这种植物,名字叫做old man's beard,yalkery,在火上烤了之后用用缓解关节疼痛。我只想说,长的挺文艺的。 这种植物,叫做 grevillea leaf,呃,下奶用的。。在大石头的时候导游介绍过。他讲完我就忘了,刚才翻照片居然翻出来,原来在阿德莱德博物馆我就见过了。 居然看见一把羽扇。。羽扇,是诸葛亮还是周瑜用的呢?我觉得我应该看看三国志了。 不同规格的飞去来,刚才不小心写成了归去来。。。 博物馆外观 阿德莱德街头 done!然后,下午六点,离开阿德莱德,去往 Alice springs,中途在 coober pedy 停留一天!
个人分类: 游记|5039 次阅读|0 个评论
横贯澳洲——阿德莱德——袋鼠岛杂篇
liuhuiyingcn 2014-5-1 20:11
还是不写“外篇”了,太附庸高大山了。 袋鼠岛,除了看海豹、看袋鼠,还有一些好玩儿。比如,滑沙。 看见岛上还有那么一大处沙丘的时候,还是很意外的。而且,第一次感受了“大漠沙如雪”,居然真的沙如雪。其实我现在对于这种速度游戏、刺激游戏已经没什么兴趣了。不过,“来都来了”,就玩玩儿好了。 自己拖着滑沙板走上山顶,累的要死。至于滑,可以坐着滑,趴着滑,站着滑。我采用了难度系数、刺激指数都最低的坐着滑。 晚上住的客栈 这个没什么,只是海太美。 下面这几处岩石是很有特色的,但是具体怎么特色我说不清,呵呵呵呵 灯塔,灯塔,神啊,赐我个灯塔吧,我就不迷茫了!或者,赐我个锚! 我们沿着一条小路走去这个灯塔。路上,别人看见一条 tiger snake,我没看见。 在袋鼠岛度过了快乐的两天一夜。然后回到阿德莱德。行程,呵呵呵呵,我又弄错了,于是把阿德莱德以后的日程推迟一天。在袋鼠岛的两天,依旧是三明治加汉堡的日子。回到阿德莱德,先去唐人街吃一顿!呵呵呵呵~人是很奇怪的。在外短期旅行,吃当地的食物,吃个好奇、新鲜。时间久了,还是想吃中餐。
个人分类: 游记|3571 次阅读|0 个评论
横贯澳洲——阿德莱德——去袋鼠岛看海豹
liuhuiyingcn 2014-5-1 19:53
呵呵,标题继续噱头,继续哗众取宠! 袋鼠岛,既然是个岛,周围就是海,那么就是看海洋动物的好地方。这里看见的最多的就是海豹。 在大洋路,看见一只海豹,如获至宝追着拍了半天(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99990do=blogid=789908 )。到了袋鼠岛,艾玛,满沙滩的海豹啊! 一沙滩的海豹 近景,海豹在晒太阳 寻 寻到了! 深情凝望 这一只,说:“我要去开始一种全新的生活!” 第二天,到了另一处海边,岩石上,继续看海豹。 原来以为海豹在陆地上应该是很笨重的,没想到居然能爬到石头上。。。照片光线不太给力。。 done!
个人分类: 游记|4515 次阅读|0 个评论
横贯澳洲——阿德莱德——出海去看袋鼠
热度 1 liuhuiyingcn 2014-5-1 18:33
呵呵呵呵,继续写博客!今天是公共假期。其实这几天每天都在夜里惊醒,然后痛苦的想到还有一些工作没有做完。今天本来去 office 干活,无奈身体不适,又回来了。写不动 code 只好写博客了。曾经羡慕打字员的工作,不用动脑子。现在羡慕超市收银员的工作,下班了就下班了,不用再想了。不像这劳什子的research,一个问题搞不定,物理上下班了,精神上没有! 刚刚写完的大洋路,主要是在维多利亚州,就是墨尔本那个州。阿德莱德在南澳,和墨尔本,时间相差,半个小时。这个,有点儿囧,半个小时,至于那么较真吗?南澳采用夏时制。 阿德莱德也是一个靠海的城市。附近有一个岛,叫做 kangroo island。不知道中文里面别人管它叫什么,我就把它叫做袋鼠岛好了。我在阿德莱德的行程就是去袋鼠岛。 到了阿德莱德的第二天一早,出发,出海,去看袋鼠!这个题目,呵呵呵呵,哗众取宠了! 司机兼导游是个胖胖的很阳光的女士!圣诞节快要到了,带着个圣诞帽。 出海,清晨,阳光明媚! 阿德莱德的海是蓝的。悉尼的海也是蓝的。大洋路,刚刚离开墨尔本的时候是绿色,后来又是蓝色。 这里,已经看见对面的岛了。 这个岛,叫做袋鼠岛,实际上,我看见的海豹数量比袋鼠多的多!袋鼠看见还不到十只。第一天,傍晚,住在一个客栈。我在周围散步,看见几只袋鼠。 一些很可爱的邮箱。 这是一只袋鼠 这是一群袋鼠 这是牛。这是很喜欢这种夕阳下,牛羊吃草的宁静景色。 两只袋鼠 夕阳很美! 袋鼠岛很大的,具体有多大没有去查。反正不是小岛。这里很原生态。有一些小店,买手工制品。其实在袋鼠岛,看袋鼠是最次要的。看海豹才是主要的。另外好玩儿的还有滑沙,还有,看海!
个人分类: 游记|4564 次阅读|2 个评论
横贯澳洲——大洋路——杂篇
liuhuiyingcn 2014-5-1 17:46
大洋路的主题篇写完了,还有一些小精彩,不适合写主题,所以写杂篇。其实要是用“外篇”的话模仿一下庄子是不是更显得高端大气上档次呢? 大洋路,时而面朝大海,接下来应该写春暖花开,呵呵,但是我想写的是惊涛拍岸。见过秦皇岛的海,新加坡的海,温哥华的海,巴厘岛的海,到了澳洲才觉得见到了真正的海!澳洲的海,有一种气势磅礴,是其他地方所无法相比的。除了面朝大海,还有穿越丛林,草原,灌木林。一路上,时而磅礴,时而苍凉,时而宁静。 下面这些图片,都是第二天拍的,离开十二门徒之后。 下面这个湖,实际上是海在内陆的一部分,看上去,实在是像个胃。。 下面是个宁静的小镇。我们的车子在这里抛锚了。然后我们得以在这里闲晃。 夕阳 大洋路,三天两夜,荒郊野外,风餐露宿。吃的都是司机兼导游带着我们一起做的三明治或者汉堡。一路上的住宿点都有公用厨房,我们可以做这些简单的吃食。或者就在野外吃不用开火的三明治。车后面的拖车里带着水以及这些食物、餐具。没到小镇,司机就去补给。他去补给的时候,我都趁机找个小店喝一杯热巧克力补充能量。 到得第三天,午后,到了一个岔路口,一部分人跟这个车回到墨尔本,我们跟另外一辆车,去阿德莱德。傍晚时分到了阿德莱德,还没下车,一下子看见了“唐人街”的牌坊!我激动啊,决定去吃一顿中餐。激动的下车就走了。去过卫生间打算冲去唐人街的时候发现,行李落在车上了。。。于是去找,车上都没人了,我的行李已经转移到信息台了。呵呵呵呵~ 去唐人街大吃了一顿,虽然,比国内的中餐差很多,但是,在连续三天风餐露宿之后,这已经很美味了!
个人分类: 游记|3373 次阅读|0 个评论
横贯澳洲——大洋路——十二门徒
热度 3 liuhuiyingcn 2014-5-1 10:53
终于写到重点了!十二门徒!这可是大洋路的重中之重啊!我把它放在最后面写,是因为,不好写。十二门徒这个名字,让我想写出它背后的故事,但是看完了《圣经里的故事》我也还是写不出来。跑题一句,一直对基督教保持某种比较景仰的态度,看完了《圣经里的故事》,发现实在不符合我的三观!具体不谈了,写博客的目的是自娱自乐,不想涉及政治、宗教话题,给自己找麻烦找不痛快。 十二门徒的本质,这些海边的岩石,让我想写出背后的学术,比如这些岩石的成分,海水怎样冲刷导致了这些独立的岩石。但是我发现我没有那么大的兴趣去查阅这些资料。于是,呵呵呵呵,灯塔篇写完了,禽兽篇写完了,再不把十二门徒写了,后面的阿德莱德、大石头什么的都不好写啊!某种按照顺序做事的强迫症心理。 大洋路这里的海岸,多数是礁石的海岸,稍有沙滩。那些礁石,多数都是垂直的峭壁。这些岩石,在海水几千年万年的冲击、腐蚀之下,会有一部分和主题岩石脱离,形成独立的岩石。开始的时候这些石头被人称作“母猪和小猪”,1950 年代更名为“十二门徒”。其实当时已经只剩下九个了。然后 05 年倒掉一块,09 年又倒掉一块,现在就只有七个了。其实我们站在那里数,数目远远超过七个。因为在就的岩石倒塌过程中,新的独立岩石逐渐形成。或许,也是某种形式的轮回。 第一天的傍晚,我们到了十二门徒。夕阳下的十二门徒,那是明信片上面的经典风景啊!不过我们这一天烟雾蒙蒙,没有看到日落的壮观景象。 贴图。第一天傍晚拍的。当时别人指给我看那个刚刚倒塌的岩石,估计我当时脑子冻僵了,居然没有拍照留念! 一抹残阳 第一天,夜宿荒郊野外。我们多数人睡在一个超大的房间里。少数人在外面草地上搭帐篷。 第二天一早,再次来到十二门徒,沿着岩石上凿出的台阶,走下去。 下图是伦敦桥。原来和陆地是连着的,有两个拱。然后1990 年的时候突然一个拱就断了。变成了伦敦断桥,就是照片中的样子。还有游客当时留在断桥上,是由直升机救回来的。据说,那些独立岩石就是这样形成的。海水冲蚀,慢慢的在底部形成这种的空洞,再慢慢的,空洞越来越大,然后倒塌,然后一块独立岩石就这样形成了。这个伦敦断桥,或许以后就是两个门徒了。 Done!十二门徒篇!没有什么学术水平的! future work:大洋路杂篇,阿德莱德,大石头篇,perth 篇。
个人分类: 游记|6913 次阅读|6 个评论
横贯澳洲——大洋路——禽兽篇
热度 6 liuhuiyingcn 2014-4-29 22:42
澳洲,很久以前就和其他的大陆脱离了,于是澳洲的物种独立进化了,进化到后来欧洲那些人到了澳洲,看见澳洲的动植物,犹如当头一棒,三观尽毁!——这些动物和他们已经建立起来的分类方式完全不合拍!比如说,他们见到了鸭嘴兽,就崩溃了!鸭嘴兽,嘴长的像鸭子,脚也长的像鸭子,但是不长羽毛长绒毛,产卵,但是又是哺乳动物。貌似那些欧洲人是用了很久的时间才相信土著人说的,鸭嘴兽是产卵的。呵呵呵呵,改变一种固有观念,是很难很难很难的。 澳洲其他的特色动物,呵呵呵呵,首先肯定是袋鼠啦,然后是鸸鹋(emu),这两种动物都已经上了国徽了。我们天天说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但是熊猫也没上过国徽啊。其他动物还有小企鹅、考拉,以及各种海中动物。newcastle 的海边据说是可以看见海豚的!朋友在海边钓鱼曾经钓到过一条小鲨鱼!让我震惊了一下! 这些有袋的动物,也让那些动物学家们,凌乱了一下。 澳洲,是一个动植物的天堂! 大洋路上,站在一个栈桥上,惊喜的看见了一头海豹!当时不知道是什么,导游说是 seal。如获至宝的拍海豹,盯着它在海里时隐时现。 大洋路虽然是沿着海边修建的,但也不是时时刻刻都是沿着海岸线的。也会经常穿越丛林。于是,我们就在丛林中邂逅了考拉。司机兼导游很体贴的,停车等大家看考拉跟考拉一起玩儿。 像悉尼动物园和其他动物园,以前都可以让游客抱着考拉照相的。后来据说那些考虑,总被人抱,pp 上面就开始脱毛了,就停止了这项服务。 考拉也桉树叶为食。桉树油含有催眠物质,于是考拉每天昏昏欲睡,每天睡 20 个小时,剩下4个小时吃树叶。以前见到微博里面有人说,考拉没有天敌,所以基本上都是老死的。就是老了抱不树了就掉到地上,没有树叶吃,然后饿死了。 图中这只考拉,估计是老了。掉到地上来,刚好有棵小树,继续吃树叶。我们就围观它。 孤独的背影! 大考拉背着小考拉爬树~~没有在袋子里。 下面这个图中有很多考拉啊。。 下一个,鸸鹋。大洋路的第二天,离开十二门徒后,在一个风景图画的地方午餐、休息。然后邂逅了鸸鹋。 不知道鸸鹋和鸵鸟之间有什么关系。 然后,第二天,夜宿荒郊野外,邂逅了一只袋鼠。袋鼠以前见过了,不过这次,拍到了袋鼠跳~ 上次从悉尼到新加坡,给朋友们带了一些袋鼠肉。我们尝了一下,大家的评价是:闻起来像鱼肉,嚼起来像牛肉,吃起来像羊肉。呵呵呵呵,真的一点儿都不好吃啊。。。。
个人分类: 游记|8730 次阅读|9 个评论
澳洲的候鸟
热度 2 boxcar 2014-4-11 19:55
个人分类: 摄影|3413 次阅读|6 个评论
横贯澳洲——大洋路(Great Ocean Road)
热度 2 liuhuiyingcn 2014-3-15 23:35
项目申请写好了,是不是可以写个博客休息一下呢?为什么写个博客这么有罪恶感呢? ---------------- 大洋路,是在墨尔本和阿德莱德之间沿海岸的一段路,准确的讲,是从 Torquay 到 Allansford。全程 243 公里,在维多利亚州境内。著名的十二门徒就在大洋路上。很多到墨尔本旅行的人都是为了去大洋路,去十二门徒。我的行程是从墨尔本出发,沿大洋路,一路向西,去阿德莱德,路上一共三天。 大洋路这部分打算不再按照时间顺序写,打算按照主题写:大洋路(相当于序),十二门徒,灯塔篇,禽兽篇,禽兽篇写写海豹、袋鼠、鸸鹋、考拉。 12月13号清晨,7点,等预定好的tour。一干人等等了一个小时,等到8点,等来了一个高高的老头,Peter。据说晚到是交通问题。呵呵~不过,觉得澳洲人还是比较,呃,不靠谱的。开会的第一天,设备没有调试好,一众人等了好几十分钟。老头开一个小巴,小巴后面拖着一个拖车,里面放我们的行李,以及各种食物补给。一个 tour 十几个人,不到二十个。 然后出发前往大洋路。 当时在悉尼的时候,朋友推荐过大洋路。说是开车在那里走过,风光无限。我不开车,当然不会开车去大洋路。不过,这次的行程安排里,大洋路是我心里的重点目的地之一,另一个是 uluru。 离开墨尔本,路边,草原,时而翠绿,时而金黄。草原,广袤无垠,恍惚有在新西兰的感觉。 海里,很多人在冲浪(surfing)澳洲是个冲浪的天堂! 澳洲非常多黄色的花。 车走了不知道多久,到了大洋路。在大洋路的起点处,这样一个标记。路边有一些雕塑,一些说明。至此我才知道,大洋路,不仅仅是一条观光旅行运输道路,大洋路,背后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重大的纪念意义。大洋路兴建于1919年-1932年,是由一战回来的老兵兴建的。一说是为了纪念战争中牺牲的战士们,还有一说是那些人离开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去参加战争,回来后没有了工作,而兴建这条公路可以为老兵们提供工作岗位。这条公路,是目前最宏伟的战争纪念物! 大洋路沿着海岸线修建,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起伏的山峦。据说危险系数很高,曾经有段时间作为警察练习开车技术的路段。 大洋路之父是Howard Hitchcock。这条路修剪的具体过程不介绍了。非命题作文,不需要介绍那么详细。大洋路之父,悲剧的死于大洋路正式竣工通车典礼之前。在竣工典礼中,他的车参加了,他的人没有参加。他的车,就开在政府官员的车后面。 这条路兴建时,条件非常艰苦。那些修路工人,也就是那些老兵,风餐露宿,睡在帐篷里。不过,我想强调的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会有报纸、钢琴、游戏、杂志,有留声机听音乐! 还有一个插曲,在兴建这条路时,附近有一艘赌船触礁,为减轻船上负担,需要抛弃大量的啤酒和白酒。那些工人得到了这些酒,于是,他们放了两个星期的假,停工两星期! 这张照片,很像巴厘岛那些度假胜地的宣传照。 这张照片,不多说。 先写写大洋路的总体概况。以后慢慢按照topic 写大洋路上的游记。(以上内容多数源于维基百科,边走边看边 google,回来整理照片继续 google) 横贯澳洲——墨尔本——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99990do=blogid=776046 横贯澳洲——墨尔本皇家植物园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99990do=blogid=772837 横贯澳洲——堪培拉(一)——男人疤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99990do=blogid=763937 横贯澳洲——堪培拉(二)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99990do=blogid=765964 ICCV 笔记——2013横贯澳洲之旅代序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99990do=blogid=759194
个人分类: 游记|5235 次阅读|7 个评论
【澳洲之住】留学故事之七
ncepuztf 2014-2-14 15:32
澳洲之住 在澳洲留学的生活成本组成,大体上符合如下不等式:住 食 行 衣。 住宿着实是大头,也因此,为了省下费用,寻找便宜的住所成了留学生们的头等大事,自然地合租也成了首选。 在我初到悉尼时,朋友帮忙找了个 2 居室的公寓,房东是一对老外,后来了解到他们也是租来的房子,为了分担费用,将次卧进行了转租,租金 110 澳元 / 周。(注意租房时一般房东不负责被褥之类私人物品。虽然我的房东都给我准备了,我只自备了床单和被罩。要是都没有,去好事围的超市去买,都不算贵。) 住地附近的公园和图书馆(可以随便进,不需要任何证件) 普通的民居 不久后,研究室后来的同事也碰到租房的问题,有个落脚地是必需的,先来的我们就自然地承担了为他们寻找住处的任务。 经了解,在悉尼,华人聚居的好事围地区房子的租金相对适中,基本可以平衡房租、交通、时间等各种因素。一个单间的费用大致在 100-150 澳元 / 每周(包括水电费),如果是租住客厅用帘子隔出来的小间,则 70-80 澳元 / 每周也可以搞定。 在市区则费用要高得多,单间租金 260-350 澳元 / 每周,就算租客厅隔出来的小间也要 130-170 澳元 / 周。熟识的留学生一般会两个人租一间分担费用。 悉尼北区的房子租金介于二者之间。 房子实在是华人的最爱,一个城市建起来,很快华人就占据了市中心,然后老外搬到郊区,城市扩张,华人从市中心扩张,老外继续搬往郊外 ...... ,然后这个城市的中心,到处是华人的面孔。 大多数中国留学生租住的房子,都有华人房东或二房东的身影。他们会把自己的或租来的房子隔成小间,出租赚钱,这和首都北京的蚁族类似,但悉尼的市政出于安全考虑,会定期检查,当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旦得到检查通知,很快会恢复原样,里面的临时“建筑”拆装非常便捷,有的甚至安装了轨道(当然,最多客厅隔出2间,在数量上这不能和北京蚁族的夸张相比)。 在找房子的过程中,我看到华人管理出租的房子有两个特点,一是卫生差,不是一般的差,脏乱差;有次去看一个房子,看到厨房里成堆的锅碗未洗,恶心得我差点吐掉,房东说是几个中国的留学预科/Tafe生住在那里( 送你的孩子去国外?以我所见,不建议本科以下的出去,自理能力太差了 !);二是马桶漏水不修,甚至能听到水的奔流声,我猜估计是悉尼的用水免费或按户固定收费。 在离市区较远的好事围地区,基本上能体会到世外桃源般的寂静和无聊,有时候唤醒我儿时在老家的寂寥记忆。帮在悉尼大学留学的 PP 老师找的住处就在我住处的马路对过,每到晚上他无聊得发疯,在我的房子附近高声叫喊我的名字,不久我的房东警告我,他要再喊就叫警察了!这是严重的扰民问题!说起扰民, YY 的房东就因他的邻居狗吠叫了警察,以勒令狗闭嘴结束。在当地,扰民的事确实是大事。 以上说的是室外扰民,其实室内也有。同研究室的一位留学生为了节省时间和费用租住了市区一处华人公寓的客厅隔间,有几天上班无精打采,哈欠连天,我问他怎么了?他说睡不着,隔壁卧室的新疆男孩来了“表妹”,折腾得厉害,声音大,但实在不好投诉。我说那你就白天睡吧?他说,不行啊,人家穿的少,晚上是听觉的刺激,白天是视觉的刺激,受不了!这是合租的坏处之一。 在我看来,租房实在是麻烦事,搞不好可能被讹一笔(订金,1-2周的租金)。但同去留学的小鱼儿就不这样想,说要体会不同区域的风土人情,于是她的留学生活就是搬家!搬家!印象她留学 1 年里搬了 5 次,每次都有吐槽的新鲜事,确实丰富了她的生活。 我在好事围住了 9 个月后,经不住同研究室几个兄弟的鼓动,跟他们一起住到了悉尼大学院内(其实没有院墙的,连围栏都没有)的一处小楼,房东叫玛丽,一个 90 多岁的老太太,虔诚的基督徒。房子比老太太还要老,有壁炉的那种,她拥有这栋楼的 2 个单元 8 间屋子。据说悉尼大学几次要征地或收购,老太太是“钉子户”,死活不干,就这样留下来了。该楼虽然框架结实,但装修年久失修,设施非常简陋,有点象 20 世纪 80 年代的筒子楼,满楼都是菜帮子的味道。附近的房子基本是 200 多澳元 / 每周,老太太只要 70 澳元 / 每周,着实便宜。也因此,里面长期盘踞着一位 60 多的中国老太太,她家占据了房东其中 1 个单元中 2 楼的 2 间屋子。厨房卫生间虽然公用但别人基本不能用,只有她家不用的时候别人才能用,她家不用的地方才能用。先去的几个兄弟都非常惧怕她,基本都被她骂过,有个兄弟因和她吵架推搡还惹上了官司(澳洲四等人,孩子、妇女、宠物、男人,可见妇女地位之高), 被判遇她主动避让 。我被兄弟们安排到他们都不敢去住的地方,中国老太太的楼下,见过几次面后,方知这母夜叉般的人物也非完全不讲道理,凡可能发生冲突处,我都客气地问问这老太太,几次后老太太也变得客气,看样子也不像传说中的那样,又一个“小马过河”!后来玛丽将她的房子过继给了她的 4 个子女,子女们进行了装修和分割,房租也涨到了 130 澳元 / 周。 租房过程中也有些“神奇”事。一位女性老师过来访问,帮她租房的朋友给问到一处房子,房东是一 60 多岁澳洲本地老头,说只要陪住即可免费。后来了解到这老头是专接通过“结婚”移民业务的,每隔几年会换个老伴,其中也不乏年轻貌美的,女方一般拿到绿卡就和老头离婚了。真是有需求就有供给,有些人靠这种办法移民了。 近几年,悉尼的楼市也很热,研究中心一老师上午去看了房子,下午订已经晚了,后来他买了开车要 1 小时左右距离的房子,占地 600 平米,建筑 300 平米,绿化 300 平米, 60 万澳元左右,就像上图中的第一个普通民居。当然高级的海景房都要百万以上了,圣诞节合作导师请吃饭后带我们闲逛,看到海景房,指着一处说,那是你们的奋斗目标!我们问要多少钱?有人答: 1.8 吧,当然,单位是:百万澳元(约等于美元)。 对于留学如何省钱,同研究中心的几个人曾密谋过如下方案,因感觉“过分”,未予实施。 方案1:在乡下两个人租一间屋子,一个上白班一个夜班,或者每人上半天班,交通可以买周票,两个人可以交替使用,这样住宿和交通费用就都可以减半。 方案2:在研究中心打地铺,在中心的就餐室自己做饭,洗澡可以去活动中心或社区活动室、悉尼大学的球馆等公共地方免费解决(这个澳洲很方便,多提供热水)。这样除了饭钱,都省了。 后面贴几个有关房子的图片。 以下是悉尼的一个房屋建筑申请。 施工的各种保护也相当到位,看看连钢筋都戴着帽子。 危楼和被白蚁毁掉的建筑是不能住人的。 留学故事系列链接: 【来了!悉尼之出发到达】留学故事之一 【报到!悉尼之初印象】留学故事之二 【我的房东二三事】留学故事之三 【老外为什么不捐款?】留学故事之四 【初识澳洲,多生孩子能致富】留学故事之五             【澳洲之吃】留学故事之六
个人分类: 澳洲故事|4430 次阅读|0 个评论
横贯澳洲——堪培拉(二)
热度 3 liuhuiyingcn 2014-2-9 19:28
偷得浮生半日闲,写博客!堪培拉第二天! 早上,再次寄存行李,两次寄存行李花掉9块钱,还剩一块现金! 住在湖的北面,北面这个区的核心是个六边形,每个边长大约500米,不是很大。过桥到湖的南面,就是国会大厦了(parliament house)了。附近还有国家肖像馆(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国家馆(National Gallery of Australia),图书馆(National Library of Australia)。在堪培拉,什么东西前面都有 National,包括大学:The Australia National University。 国会大厦 一早先到国会大厦,不太明白这个国会大厦相当于中国的什么,大会堂?还是中南海?上学的时候政治课(这个“课”字很重要,表示我只是政治课成绩不好,不表示政治上有问题)考试不及格的经历是有的。而且在北京,这些政治相关的地方,都不是我等大众可以随便进的。目前也就是进过一次大会堂听了一个学校组织的报告而已。澳洲这个国会大厦,也不是“随便”进的,是要安检的,严格程度相当于上飞机安检。 里面每天定时有工作人员进行介绍。最近发现听英文的一个现象:如果是俩人交谈,我必须集中注意力去听的时候,基本都能听明白,但是如果是在听报告这种不是对我一个人讲的,是对很多听众讲的,我就很容易心猿意马了。这次就是,那个工作人员阿姨讲的东西我没听几句。。惭愧。 有一些艺术品的展览,一个系列,应该都是国宝级的吧,信息量太大,一时消化不了。 贴图: 堪培拉是一个设计出来的城市,所以规划很好。设计理念为“花园城市”,城市中绿草如茵,花木扶疏,没有公园而处处公园。随便走着,走到这么一出公园,看见这个狮子!这么中国风的狮子!看了一下介绍,是中国送的礼物。 国会大厦顶上的国旗。 这里介绍一下澳洲的国旗。 背景色:蓝色,表示澳大利亚被海洋包围。 图案:左上角是英国的米字旗,表示澳大利亚属于英国联邦。目前英国女王依旧是澳大利亚名义上的最高元首。除了米字图案外有六颗七角星。这六颗七角星让我困惑了很久。澳大利亚共有六个州和两个领地(联邦领地和北领地)。所以我开始以为七角星表示六个州加一个领地,但是不明白这一个领地是北领地还是联邦领地。我以为六颗星表示六个州,位置表示在地图上的位置,大小表示面积。但是看位置和大小对应的比较牵强。查了一下,事实是这样的:最大的那颗七角星表示六个州联邦领地,其他五颗星表示南半球的南十字星座。这个南十字星座也让我困惑了很久,在悉尼再新西兰都曾经仰头望,没有找到传说中的南十字。ps:原以为在南半球看见的星星和在北半球完全不一样,结果居然看见了猎户! 又是一个日晷~~ 国会大厦阳台上的女王雕像。 土著艺术,具体不懂。 国会大厦门前的广场,地面是土著图案。这是经人指点才看出来的。 这两个建筑,实在想不起来是什么了。囧。 旧国会大厦 国家肖像馆 这个不可以带相机进去的。所以没有照片,只在门口来一张,记录“到此一游”。看见了妮可基德曼的肖像。 我看不懂的艺术! 国家馆 (Nationa Gallery of Australia),这个翻译可能不对。 又是一个不可以拍照的地方。 门口的梨雕塑。有七个梨。我继续去思考表示六个州加一个领地,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思维呢?查了一下,没有政治意义,只是表示艺术的成果。 户外的艺术!让艺术走到户外,走进大众!喜欢这种理念,第一次看见是在信息量的基督城。艺术应该是大众的,不该是少数人的。 图书馆 外观。以眼镜作为知识的象征。不太喜欢这个象征,虽然读书人多数戴眼镜是个现象。眼睛近视不是好事儿,不是优点,只能算是为了读书而付出的代价。不过,这个图书馆的外观还是很赞的。 这是到湖边拍的图书馆,甚美! 没有进去图书馆阅读,只在一进门的书店逛了逛,一激动买了几本书。当时在悉尼的时候就特别想买一本澳洲本土的书,一是看,而是珍藏。后来忙起来就没有买,不是没时间,是没心思。这次一激动,买了五本书!1973 年,澳洲的 Patric White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品包括《the tree of man》 和《the eye of the storm》。买了他三本书加另外两本其他。这五本书,就成了我旅行中行李的一部分。而在堪培拉,我的旅行才刚刚开始!ps:买回来的书除了签上我的大名之外,还没有翻过。。。 ----------------- 夜里离开堪培拉,前往墨尔本。 对堪培拉的印象非常好。一是城市整齐,规划的城市,很整齐。街道是直的。这样迷路就少了很多。在悉尼每天走的晕头转向。而是人很和善,在我迷路的时候会有人主动带路。 堪培拉,城市很漂亮,但是主要不是山水游,更多是文化游。这样的话,虽然可以开阔眼界,其实不轻松。这个游记,我很想写的再有深度一些,但是很无奈的是,自己并没有记住那么多信息。一方面,接受信息时是英文,需要占用一部分大脑资源去理解语言,所以当时懂了的,事后也容易忘记。(用英文比用中文占用更多的大脑资源,所以,我们可以一边吃饭一边说中文,但是一边吃饭一边说英文的话估计自己吃的是什么都不知道了。)另一方面是,对这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没有那么熟悉,所以接受信息时,也不是那么容易记住。
个人分类: 游记|6501 次阅读|6 个评论
悉尼周记 2007-05-22 09:30
taodeng 2014-2-5 23:15
悉尼周记 为参加在麦夸里大学召开的国际古生物学大会而来到澳大利亚的悉尼。在一周的时间里,不仅与世界各地的同行进行了充分的交流,还感受到了悉尼和澳大利亚与众不同的自然环境与人文历史。 麦夸里大学位于莱德市,莱德在悉尼市区西面12公里处,位于风景如画的帕拉玛塔河畔。莱德实际上是悉尼的一个重要卫星城市,但在结构上二者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莱德在澳大利亚的历史上也算是很悠久的了,它建立于1788年,是欧洲人在澳洲的第三个殖民地。莱德当时是主要的蔬菜种植区,还是造船、制砖和制陶的处所,市区里至今仍分布着许多17世纪以来的历史建筑。在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这里叫做瓦努米塔,是土著的瓦努米德人的家园,现在还可以沿帕拉玛塔河和雷寇伍河看到这个部落遗留下的石刻和贝丘。今天的莱德是一个教育中心,麦夸里大学是其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有许多大公司落户在这里,如爱立信和西门子等。 麦夸里大学校园里的建筑都相当低矮,通常只有两三层楼高,掩映在浓密的树荫之中。树中最常见的就是澳洲特有的桉树。桉树的树干会脱皮,以至于光滑而呈灰白,且非常挺直,看上去像电线杆一样。有超过500种桉树生长在澳大利亚,它们广为人知的特点是可以提取树脂,这种树脂实际上是桉树叶子含有的一种芳香油,被用来治疗感冒。坚硬而生长迅速的桉树丰富了环境的多样性,即使在澳大利亚最炎热和干旱的地区也能见到它。有些桉树属于世界上最高的乔木之列,可达到90多米的高度,树围7.5米,而小种的桉树还不到一人高。除了桉树林,在麦夸里大学校园的山丘和湖畔都是大片的草地,看不到裸露的地表,所有的花坛和树根处也都用红色的桉树皮碎块覆盖。 各种各样的鸟儿每天在校园的路边上都能看到很多。我们住的宾馆就位于校园的湖畔,向湖的一面是宽阔的落地长窗,拉开窗帘就能看见满湖的水鸟。湖和周围是学校的动植物保护区,见到最多的是雁形目的野鸭和大雁,还有白鹭、鸬鹚、金鸻和彩鹬。在草坪上则可以看到成群的鹦鹉悠闲地觅食。早上经过校园的树林时常会被一阵奇怪的笑声吓一大跳,其实这是笑翠鸟的叫声。据说笑翠鸟在澳大利亚的森林和农场上都能见到,它们常常在拂晓或黄昏时发出有些像笑声的怪叫。在校园的桉树林里晚上还能看到可以飞快上树的树袋鼠,它们不光善于攀缘,还善于跳跃,从10米高的树梢跳下也不致失足。 悉尼的天空在白日是一望无际的碧蓝,而夜晚则是灿烂的繁星闪烁。傍晚时分的金星格外明亮,还可以看见南十字星座高悬。南十字座是南半球最特征的星座,位于半人马座与苍蝇座之间的银河之中,星座中主要的亮星组成一个“十”字形。南十字座所在的银河部分是银河最亮的段落,而在“十”字形的左下方有一片黑暗的尘埃星云,衬托在明亮的银河背景上,就好象是银河中的一个漆黑的洞穴,这就是著名的“煤袋星云”。澳大利亚的国旗上就绘有南十字星座的图案。 麦夸里大学的地质学和古生物学气氛很浓,在校园里甚至还有一个大陆漂移花园。这个花园中央被一条小径隔开,在北面较大的一侧被称作劳亚,也就是北方大陆,摆放着采自包括中国在内的北半球的各种岩石;在南面较小的一侧被称为冈瓦纳,也就是南方大陆,这里点缀的石头都产自包括澳大利亚在内的南半球。 在古生物大会进行期间,在麦夸里大学众多的雕塑之中又新落成了一件与古生物有关的作品。落成仪式在大学的生物系庭院里进行,全体大会的成员被热情地邀请参加。这件金属的雕塑由墙上的“鱼”和地上的“鱼儿们”组成,雕塑的灵感来源于生物系的同行们对新南威尔士州中西部卡诺文德拉鱼类时代博物馆的参观。在卡诺文德拉附近发现了距今三亿六千万年前的重要的泥盆纪晚期鱼类化石。 悉尼位于澳大利亚东海岸平原的南部,在会议期间我们还考察了周围的自然环境和地质景观。澳大利亚内陆主要是一个大平原,平均海拔275米,大陆周边由平均宽度为65公里的较低的海岸平原环绕。在东部、东南部和西南部,这些平原是澳大利亚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大分水岭从北面的约克角到南面的维多利亚平行东海岸延伸,将海岸平原和广阔的内陆平原分开。澳大利亚北部的气候主要由季风控制,只有雨季和旱季之分。而在悉尼所在的南部地区则很温和,四季分明,有寒冷的冬天和炎热的夏天。据说在山区,特别是新南威尔士南部和维多利亚北部的澳大利亚阿尔卑斯山脉,降雪有时会很大。但冬天呆在悉尼海边却感受不到真正的寒意,因为气温简直跟和煦的春天一样,甚至在海滩上还能看到勇敢的冲浪者。 悉尼很大,整个城市由中心的商务区和周边的郊区组成。商务区有许多摩天大楼,绝好的天然良港形成了这个充满活力的城市的中心。而郊区主要是一系列像莱德这样的卫星城市,大多由掩映在绿树和鲜花之中的别墅式建筑组成。尽管有不断涌入的移民似乎使城市无节制地扩展,但悉尼的人口密度在世界上的大城市中还是属于最小之列,大多数居民都有自己的住宅。然而,历史上悉尼的演变是相当曲折的。1788年,探险者阿瑟·菲立浦船长在杰克逊港建立了英国在澳大利亚的第一个殖民地,从人满为患的英国监狱带来了一整船的犯人,使悉尼在无意中成为一个罪犯流放地。在最初的年头里,崎岖的地形和贫瘠的土地使这个地区的生活异常艰苦,靠着新南威尔士领土面积的扩展才最终把这个殖民地转变成一个重要的连接世界贸易的港口。那时悉尼向英国和其他国际市场运送小麦、羊毛和矿物。到了19世纪下半叶,悉尼的人口已增长了几乎七倍。直到今天,它仍然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城市和主要的港口。 悉尼地区出露的岩石是属于二叠纪中期的砂岩,砂岩的产状相当水平,我们可以在悉尼歌剧院旁看到切割开的砂岩剖面。悉尼美丽的海岸也由这一套砂岩构成,兰色的海水拍打在陡峭的悬崖上,激起巨大的白色浪花。在崖岸之间夹着一条条或长或短的沙滩,这些沙滩上铺满了洁白均匀的石英细沙,许多地段都是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如邦迪海滩。二叠纪的砂岩细腻而致密,悉尼的大多数石头建筑,如教堂、市政厅、博物馆等等,都是用这种砂岩砌成的。 澳大利亚的矿物也很特别,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欧珀了。欧珀的学名叫做蛋白石,它是由硅酸盐胶体充填在岩石的小裂隙或空洞中形成的。澳大利亚的欧珀开采始于19世纪80年代,今天,澳大利亚生产的欧珀超过全世界产量的95%。在澳大利亚的国家欧珀藏品中,我们惊异地见到了完全欧珀化的化石,不仅有无脊椎动物的螺类和贝类,还有脊椎动物化石。最神奇的是一具相当完整的侏罗纪上龙化石,不仅它自己的骨骼已完全变成了欧珀,它在“最后的晚餐”中吃下的鱼儿也变成了欧珀。实际上,澳大利亚中生代的爬行动物化石是相当丰富的,有许多南方冈瓦纳大陆特有的种类。在澳大利亚也有恐龙化石发现,但发现的化石显然满足不了大众参观的兴趣,所以我们看到澳大利亚博物馆正在举办“中国恐龙展”,不仅有产自四川的巨型的马门溪龙,还有产自辽宁的奇异的羽龙,吸引了一批批的澳大利亚人前来参观。 澳大利亚在古生物学上有特殊的意义。在距今7亿年以前,地球上非常突然地出现大量水母、蠕虫等裸露印痕化石,这就是首先在澳大利亚发现、现知广布地表各大洲的伊迪卡拉型动物群,它标志着生物演化中高级动物出现的飞跃。澳洲大陆的重大地质变化发生在中生代,侏罗纪在南方大陆上普遍出现的大规模玄武岩喷发,预兆着冈瓦纳大陆解体的开始。但其各部分之间的真正分离却是在白垩纪中逐步发生的,到晚白垩世,冈瓦纳大陆的解体进一步加强,原始的大西洋和印度洋已经出现。到了第三纪,澳大利亚已经和其他大陆互相分离并逐渐接近了现在的位置。在白垩纪时,有袋类在全世界广泛分布,它们与原始有胎盘类共享天下。但是随着新生代的来临,有胎盘类突然有一个巨大的进化,使有袋类在很多大陆区域内,如果不是完全绝灭的话,也是大大地减少了。然而在已完全隔绝的澳洲大陆上,有袋类很好地生存着,缺少有胎盘类的竞争。最后,有袋类在澳大利亚地区获得了广泛的适应辐射,一直持续到今天,成为这个岛屿大陆上占优势的动物。 当我们参观悉尼北面茂密的国家森林公园时,就第一次在野外见到了袋鼠。我们正坐在行驶中的车内,向导突然大声喊起来:“袋鼠,袋鼠,袋鼠”,我们都向窗外望去,果然,一只中等大小的袋鼠飞快地跑进了丛林之中。这是一只红颈袋鼠,这正是它的特点:与大多数总是成群活动的袋鼠不同,红颈袋鼠常常是单独行动,并且通常在晚上才从茂密的丛林中出来到空旷地和牧场上吃草。红颈袋鼠在澳大利亚东部很常见,数量多到需要为保护谷物对它们进行合理的人工控制。红颈袋鼠也被引进到新西兰,在这样一个没有天敌的适合环境,它们大量繁殖,结果成了一种主要的破坏庄稼的害兽。 考拉大概是最惹人喜爱的有袋动物了,悉尼的考拉公园就在离麦夸里大学不远的地方。养在园中的考拉并不需要铁笼,只有一道低矮的围墙,考拉一个个像毛球一样正抱着桉树睡大觉。饲养员来喂它们吃桉树叶,抱下一只来放在矮墙上,游人可以去和它合影,可把大家高兴坏了,排上了长长的队伍。这种场面考拉是见多了,它依然不紧不慢地吃着它的桉树叶。考拉是如此的可爱,简直不知道大自然竟然会创造出这样迷人的动物,忍不住要说上一声“岂有此理”。考拉公园的说明上告诉我们在园里的桉树上也能看到自由生活的考拉,开始还有些不相信,可后来真的看到了,还不止一只,在高高的桉树梢上静静地睡觉,一动不动,远远看上去还以为是一个鸟巢。考拉的食物非常特别,它们的营养主要来自于其在澳大利亚东部森林栖息地中6种桉树的叶子。这些叶子含有高纤维和丰富的芳香物质,但需要经过消化器官的彻底处理以提取出营养成分并排出有害成分。考拉的内脏具有巨大的阑尾,是它体长的4倍,微生物在此帮助它消化叶子食物。 在考拉公园中不仅有考拉,还有许多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如袋鼠、袋熊、澳洲野狗、鸸鹋、鹦鹉和大鱼狗等,可惜我们没有看到鸭嘴兽和针鼹。参观者可以进到园中,与袋鼠零距离接触。母袋鼠的育儿袋中都有或大或小的幼袋鼠,有的很小,我们只能看见育儿袋里有动静。而有的已经接近成年,袋子已经装不下了,但还赖在母亲的怀抱不肯出来。因为母袋鼠的乳头在袋底,小袋鼠就把脑袋伸进去,一双大大的后脚还吊在外面,有些像“鸵鸟政策”了。袋熊原来生活在澳大利亚南方的干旱环境中,这些地区的草本植物既缺少水分又缺乏蛋白质,还含有高比例的难研磨的硅质。袋熊的身体结构和机能都是为了获得有效的水和能量:它不出汗;为了逃避白天的炎热,它总是在相对潮湿的洞穴中静静地休息;它的牙齿终生生长,善于对付硅质的侵蚀,可以把草磨得非常细;它的内脏可以压榨出草料的每一点营养和水分,一周内能仅靠一小团比骆驼草料还干一倍的草料过活。澳洲野狗被许多人看作是澳大利亚的一个标志,但它实际上是很晚才出现在澳大利亚的,大约在3000年到800年前随土著人到来。澳洲野狗与生活在南亚及马来群岛的家犬和野狗非常相似,它们都起源于印度种的狼。澳洲野狗的猎物小到老鼠和蜥蜴、大到袋熊和袋鼠。它们成对或成群地进行捕猎,还非常喜好羊肉,因而常常激怒牧羊人。另一方面,澳洲野狗在控制野兔和野猪这些有害的输入动物方面也扮演了积极的角色。鸸鹋是勇敢和好奇的,这种澳大利亚巨大而不会飞的鸟能吞下几乎所有的东西,如果你想凑过去把它看仔细一些,它反过来会追击你。鸸鹋是仅次于鸵鸟的第二大鸟,它的身高可达2米,并能用它的长腿以每小时64公里的速度奔跑。最初的欧洲殖民者捕猎鸸鹋,以便取得它的油脂来点灯。 澳大利亚给了我们许多新鲜的认识,这块奇妙的土地也曾以它的绚丽多彩激动过无数的人们。远在欧洲人踏上澳大利亚之前六、七百年,中国的航海者就曾到过澳洲的北海岸。而更在五万年前,土著人就开始在澳大利亚居住。我们在国家森林公园内就见到土著人的岩画,那是描绘在岩壁上的手印以及雕刻在岩石地面上的鱼、袋鼠和土著人自己。从两万多年以前开始,澳大利亚的土著人就开始雕刻和描绘洞穴的墙壁,据说已经在1000多处地方发现了描绘土著人的灵魂、狩猎、打鱼和历史事件的作品。这些艺术作品代表了不同风格和色彩的早期应用,还记录下了印度尼西亚人在18世纪晚期到来的情形以及欧洲殖民者在100年之后在澳大利亚的出现。 澳大利亚的自然和人文历史都充满了神奇,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它迷人的魅力。澳洲大陆广袤的地域中还有许多奥秘等待人们去探索,包括它奇异的古生物世界,从地球早期的原始藻类直到新生代日益繁盛的有袋类。
个人分类: 考察随笔|3231 次阅读|0 个评论
横贯澳洲——堪培拉(一)——男人疤
热度 4 liuhuiyingcn 2014-2-1 23:19
上次写了 ICCV 笔记作为横贯澳洲之旅的代序。悉尼算是第一站。这一旅行,是当时打算在离开澳洲之前进行的,但是受到时间等因素的约束未能成行,这次进行。 研究院有一个比较人性的制度,去开会,之后可以拿假期,可以自己去旅行。往返机票可以不从开会地点,只要总数不超过开会地点的往返机票就可以。如果超出了,超出部分自负。于是我把我今年所有能用的假期全都用了,进行了这一次旅行。 临出发,匆匆忙忙,买了从悉尼到 Uluru 的一个 package。从悉尼--堪培拉--墨尔本( Philip island 两日游,可以看小企鹅归巢)--阿德莱德(Kangroo island 两日游)-- Coover Pedy(住地下旅店,参观当地)--alice springs (rock tour 三日游),全程是灰狗(gray hound)的大巴。所有的这些行程,可以在一年内任意时间进行。也就是,在一个地方,可以自由停留几天,然后再继续行程。Alice springs 在澳洲中部,还不能完成我的横贯之旅。可是接下来的时间不够了,只好买张飞机票飞去 Perth 了。 当时在悉尼的时候,朋友说我可以周末去堪培拉玩儿。不过我想着,堪培拉,一个城市而已,有什么好玩儿的呢?像我这样没文化的人,更愿意到自然风景好的地方,不想去文化氛围浓的地方。就像去颐和园玩儿,我说,来颐和园,最好懂园林艺术、懂书法、懂建筑、懂历史,可惜,我啥都不懂。而且,尤其是,几年前在温哥华艺术馆里睡着了之后,幼小的心灵受到了严重的创伤,再也不愿意到这种文化氛围浓的地方附庸风雅了。然后有一次和一个老师聊天,聊到堪培拉,接受了一下扫盲,然后产生了去堪培拉附庸一下风雅的想法。 12月8号,会议结束后,晚上 8 点的大巴,去往堪培拉!夜里12点,到达!离开悉尼的时候,身上只剩下 10 块澳元。。。没来得及换。。就带着这 10 块钱到了堪培拉!打算在堪培拉停留一天。晚上继续行进。于是早上花 5 块钱寄存了行李。兜里带着剩下的5块出门了。还好到处都可以刷卡,我也不急着换钱。而且,google 了一下,貌似只有一个换钱的地方,不在我计划的路线上。 堪培拉在悉尼和墨尔本之间,距离悉尼280公里,距离墨尔本660公里。当年澳大利亚决定选择一个城市作为首都,悉尼和墨尔本争执不休,争来争去,最后决定新建一个城市作为首都。这样可以避免发展的不均衡。这个地方,要在了悉尼和墨尔本之间,距离两个城市都不能太近,最后就选择了堪培拉,在土著语言中,Canberra 就是开会的地方。 地址选定之后,就开始招标征求设计方案,最后美国建筑师沃尔特·贝理·格里芬和马里昂·马奥尼·格里芬(夫妻俩)的设计方案获得胜利,最后就按照他们的蓝图设计了堪培拉。据说,这个方案,主要是那个妻子设计的。现在,堪培拉中间是个湖,据说曾经是个河,挖宽了,形成了一个湖。这个湖就叫做格里芬湖,为纪念设计师的。现在这个湖周边是堪培拉居民的主要休闲场地。湖南,呵呵,是湖的南面啦,是行政区,国会所在地。湖北,生活区?说不清啦。 我实际上是没有做好功课的,到了堪培拉再研究堪培拉哪里好玩儿。然后决定去租辆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National Museum of Australia,国会大厦,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national gallery of Australia.结果是,在 national museum of Austrlia 耽搁了时间。犹豫了几分钟之后,把行程改了,决定多停留一天。 贴图! 堪培拉的街头雕塑 格里芬湖。湖水不是很清澈,很浑浊的样子。 National Museum of Australia 就在湖的北岸,在我租自行车的地方附近,所以就是第一站了。进去附庸了一下风雅而已。 在 national meseum of Australia 拍的土著绘画。具体啥意思不懂~如果有人对这个感兴趣,请自行阅读下面那张图片中的文字。这些博物馆艺术馆的,信息量太大,实在是记不住。于是我就把说明一起拍下来,记下来,以便以后有时间慢慢研究。当然,以后“有时间”的时候几乎没有。 我一个人晃晃悠悠的闲逛着,然后遇到了一个工作人员,来带我参观,帮我讲解。有了讲解,当时参观的就清晰多了,得到的信息量也大多了。但是很遗憾,现在我快要忘光了:( 下面的雕塑就是格里芬夫妇。 这个工作人员大叔重点向我介绍的一幅照片,是一个胸前布满伤痕的土著男孩儿。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男孩儿来到女孩儿家里,跟女孩儿的爸爸说:“我想娶你的女儿。” 女孩儿的爸爸看了男孩儿一眼说:“去去去,你还只是个小男孩儿,根本还不是个真正的男人!” 于是男孩儿来到丛林里,独自生活,狩猎,取火。每次取火就在胸前割一刀。伤口痊愈留下一个疤痕。一年后,男孩儿再次来到女孩儿家里,对女孩儿的爸爸说:“我想娶你的女儿!” 女孩儿的爸爸看了看男生胸前的伤疤,说:“你已经是个真正的男人了!我的女儿是你的妻子了!” 很喜欢这个故事! 离开博物馆之后,时间来不及了,想了想,索性改了行程,多停留一天,今天就骑车绕湖好了。然后路过 Australia National Botanic Garden 的时候就进去转了转。 遇见蜥蜴一只~~ 这个类似于“日晷”的东西,在蓝山也见过。只拍照留念,不多说。 然后邂逅袋鼠两只。曾经以为在澳洲袋鼠满大街跑,路边的树上全都趴着考拉。结果发现不是的。其实在悉尼我从来没有见过袋鼠,也没有见过考拉。动物园有,不过我没有去悉尼的动物园。这次看见袋鼠,是在澳洲第一次见到袋鼠,如获至宝~ 荒漠之花 又一只蜥蜴。 然后我就继续骑车绕湖去了。本来想绕一半儿的,后来脑子一冲动,绕了一整圈儿!一直有环绕、遍历、横穿、纵贯的爱好,比如说横穿澳洲,相比之下绕湖一整圈儿算是小规模了。到傍晚时分,还没有完成。在一个岔路口看地图时,遇见一个当地大叔。他看出来我迷路了,问我去哪里。我告诉他旅店地址,还告诉他我要先去还自行车。然后他说可以带我一起。我看他是本来打算走另一条路的,问他,他说他只是傍晚出来骑车而已,无所谓走哪条路。于是他就带着我,我速度慢,他还需要时不时的减速等我。等他把我带到目的地,我发现,是旅店了。。于是,谢过大叔之后,我再自己找租车点还自行车。悲催的找不到,找到天完全黑了才找到。回到旅店9点了,堪培拉这么小的地方,9点商店全都关门了,最后悲催的吃泡面。因为别的什么都买不到了。 在这之前,在悉尼,会议最后两天是 workshop,结束之后和老师和师弟一起各种暴走。这次绕湖骑行40公里,腿终于酸了! (最近手头堆的工作比较多,没有时间写博客,花时间写博客会有罪恶感。今天,大过年的,审完了两篇论文,跑个步,喝了自己煲的人参鸡汤,我的心情无比愉悦!写篇游记犒劳一下自己!堪培拉第二天,慢慢来啦~~)
个人分类: 游记|8115 次阅读|7 个评论
ICCV 笔记——2013横贯澳洲之旅代序
热度 7 liuhuiyingcn 2014-1-14 23:01
今天略感疲惫,本想写点东西作为休息,然后发现计划写的文档不用写了,那就写博客吧,把一直想写的 ICCV 笔记写完吧。开个会,最大的感触是:发现自己的道行还很浅,充其量不过是个小妖精。。。 12 月初开会,都开完 1 个半月了,笔记都没有写。开完会去旅行,横贯澳洲,为期16天。旅行也回来20天了,晒黑的皮肤恢复的都快接近从前了,旅行的照片也没来及整理。实在是太忙! 好久好久好久都没有写博客了,也是因为忙!稍有时间的时候,到了这把年纪,也懒得动弹就想靠在床上看看书然后好好睡一觉了。到现在,巴厘岛的游记都还没有写完。。。囧。。。 会前忙,忙的去开会前连钱都忘了换。后来急急忙忙的取了新元就上飞机了。 1)忙着提交论文的最终稿。老板说,语法错误别人顶多说你不是 native speaker,如果公式错了,数据错了,以后就是学术圈的笑柄!是的,老板说的对!于是把公式全部 check 了一遍!有老板和师弟和其他合作者相助,论文确实专业了不少!也确实修正了几处错误。 2)忙着准备开会,slides、poster,这些都是看上去简单实际上不简单的事情!我花了好几天做了 slides。做出 draft 可能用了半天,然后完善用了大约 5 天。然后在会场跟老板 rehearse 了一下,又根据老板建议修改了一下。 3)12 月初开会,开完会休年假、旅行,回来的时候就快 2014 了,如果11 月份不把该做的工作做完,那么就要拖到下一年了,于是拼命的工作,拼命的赶,可是到了 11 月底,还是剩下了几个大的任务没有完成。 会后忙,自己将近一个月都不在,也有一些堆积的工作需要处理,再加上旅行归来,换了水土,到了不上班的日子就全部睡觉了。 算了,还是写 ICCV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的感受吧。小小的记录一下。开会不是去玩儿的。再说,会在悉尼开,也没什么好玩儿的了。 这不是我第一次参加会议,但是是第一次参加真正 CV 的会议。以前参加过 ACM Multimedia, ICIP, ICME,这是第一次参加真正的 CV 的会议。回想第一次参加 Multimedia 的时候,第一次出国开会,机会难得,十分珍惜。开会之前,准备 presentation 之外,问师兄们,开会的最大收获是什么,看别人的开会指南,开会的主要收获是什么。结论两个字:交流!会议上读了多少论文到在其次。不过,开过会,听过 presentation,看过 poster,和作者交流过,再读论文的感觉也不一样的。 这次不再问为什么开会了,只是认真准备presentation! 开会心得,未必深刻。小妖精,没什么道行,也深刻不到哪去。 1)见过了大牛们,见过了各种好的工作,觉得自己的道行还很浅,充其量不过是个小妖精。这个让我鸭梨山大!research,任重而道远! 2)presentation 方面,我的 presentation 是在第四天,最后一天。其实是整个大会的最后一场 oral presentation。第一天听了几个之后,觉得别人做的太精彩了!甚至有人带了道具上台!相比之下,我的那个太单调太枯燥太乏味了!就是 motivation - related work - method - results - conclusion 这个模式。于是,赶紧修改!在开会前一天,在老板面前做了 rehearsal,老板提出了几条非常中肯的建议,然后修改,好了很多。总结起来,一共 13 分钟,那么就是要讲清楚 motivation,idea,结果。公式不能讲,讲不清楚也讲不完。 3)开完整个大会,发现像 edge detection, image segmentation 这些基础工作,就是基础到已经进了教材的工作,现在依旧值得研究。曾经很幼稚的以为这些问题都很简单,不需要继续研究了。观点有了转变。其实我现在的老板也说过,图像分割这些基本问题,也还需要继续研究的。 4)主会之外,前后各有两天的 workshop。听了听,没有特别的感触。 除此之外,觉得自己还是成熟了很多的,不再像第一次在会上作 presentation 的时候,腿在桌子下面颤抖。另外英语水平也提高了很多,问答阶段和交流的时候基本无障碍了。本来还跟朋友说,万一万一有人提问我听不懂,迫不得已之下帮我翻译一下问题。其实提问问题听不懂,是非英语母语的人经常遇到的问题。我也曾经遇到过,当时讲完要说“my coauthors are also here and they can also answer your questions”,就是怕自己听不懂,把土豆扔给老师。 会议结束之后,开始了横贯澳洲的旅行。这个本来五月份离开澳洲的时候计划的,但是当时来不及了,这次完成夙愿。这个旅行,又是一次匆匆忙忙的出行。一年里第三次匆忙出行了。去新西兰那次去机场之前还在拼命做实验,去巴厘岛那次买了机票第二天去忙着写 code,第三天上飞机走人!这次,机票倒是早买了,行程一直没时间规划。匆匆忙忙的买了一个 package 就走了。 附路线图,以后再继续写!这次旅行的败笔就是从 alice springs 到 perth 是用飞的~~~
6276 次阅读|15 个评论
王正敏院士和人工耳蜗
热度 7 duke01361 2014-1-2 14:09
王正敏院士和人工耳蜗 今天看央视13新闻,了解到王正敏院士的人工耳蜗也是打磨澳洲那家公司的。至此上海的两家单位都留下了“打磨”老外芯片的纪录。 中国科学家玩创新,不能是别人没有搞出来的东西才顺手。如果世界上压根儿就没有的,中国人一般是想不到的,也创不出来的,这是我们民族的性格。 大家想想,有神马东西是中国科学家从头创出来的? 大家也猜猜看?王院士是不是第一个从“院士”岗位“退休”的人? 中国的学术体制和学术管理体制在不经意间鼓励弄虚作假,并打压和扼杀创造型人才;中国的教育和传统文化只能培养奴才和顺从者。
个人分类: Life a Bit|3372 次阅读|8 个评论
【澳洲之吃】留学故事之六
热度 1 ncepuztf 2014-1-1 19:35
在澳洲期间花在“吃”上的钱,占的比例很小,一个月200澳元已经足以保证一个人每天有牛奶喝,有牛肉吃的了。因为牛奶2澳元/2公斤,牛健肉(用来做卤牛肉的) 5.49澳元/公斤,其他的食物也很便宜,比如鸡蛋(700克)2.29澳元/公斤,越南产基围虾9.8澳元/公斤,豆腐(900克)2.69澳元/公斤,小青菜、空心菜、菠菜等够一顿吃的基本0.7澳元/把。遇上促销,还要便宜。后来发现更便宜的,Market city的市场关门之前,论“堆”卖的,非常便宜,每次用购物车买回够一个星期吃的。再后来发现租住的地方院子里有种蔬菜叫佛手瓜,随便摘,完全免费,足足吃了2个星期。 当然,要是吃好的就要超支了,牛排18澳元/公斤,龙虾23澳元/公斤,帝王蟹130澳元/公斤,看过。我的房东就天天吃牛排,很少吃蔬菜。有一次,差点噎得背过气,所以食物要多元化。 在澳洲留学期间,CSC给的补助是1400澳元/月(给个对照数据:越南的留学生补助是1800澳元/月,澳洲政府资助博士研究生奖学金大约为2000澳元/月,澳大利亚的失业救济金是每月大概1000澳元。大约在2010年9月CSC的补助才和越南看齐,这是后话),这个钱要精打细算,基本刚刚够用。因为住宿着实是大头,如果在市区租个10平米左右的公寓单间,需要每周350澳元,仅靠这些补助是不够的,为了实现收支平衡,只能合租,所以悉尼也有蚁族,只是因政府出于安全考虑对房屋使用的限制,“蚁”得不如北京那么厉害而已。 住的事情另文讨论,继续说吃的事情。 我刚去悉尼的时候,不太适应,用牛奶、面包、蜂蜜对付了一个星期,后来口腔开始溃疡(其实还有更严重的难言之隐,CSC的回国人员调查问卷有这一项,实在是太体贴了。如果有喜欢貔貅的,你自己做个貔貅试试。),不得已开始买蔬菜吃,西红柿黄瓜是我的首选蔬菜,因为可以生吃,有时候也买面条和青菜一起煮,都是一顿吃完,2澳元解决。 因住得远,每天上班需要大约1小时路程(15分走路+30分城铁+15分走路),中午只能带饭,一般是头天晚上做好放冰箱,第二天带上当午餐。研究中心有冰箱、微波炉、面包机等专用设施供职工使用,到了12点大家排队热饭,陆续进餐。值得一提的是,研究中心的设施和服务都相当人性化,除了必要的设备,还提供免费的咖啡、牛奶、咖啡伴侣等,需要喝的时候员工可以随意取用。开始的时候,实验室人少,2L的牛奶至少可以用三天,后来人逐渐多起来,用不了1天牛奶就没有了。秘书天天买牛奶,实在忍不住,写了贴士(中英文双版的),告知牛奶是用来兑咖啡的,不是直接用来喝的。虽然如此,仍然过日即完。后来有的老师自己买了牛奶自给自足,却经常发现被人当公用的牛奶干掉了,只好在牛奶封口贴上“私人物品”以提示。 随着中秋节的临近,如何在异乡度过这个团圆的节日成了大家的重要议题。在QCIS中心的留学人员中,我应该算是去得早(中心成立当天去的)且年龄较大的,大家提议包饺子,组织此事的重任就落在了我的身上。以前我只管“吃”这道加工工序,现在不得不考虑其他环节。通过百度查询,基本了解了饺子的配料和工序,于是我将人员分成了3个小组,分别准备相关材料和工具。场地嘛,中心想得实在是太周到了,四楼有个用来职工吃饭的大屋子,满足一般的餐会使用是没有问题的。中秋节那天,人员、材料和工具齐备,总计有15人,分成了2组,一组去主楼地下打乒乓球娱乐,一组负责饺子的加工制作。那天吃成了流水席,搞不清包了多少,中午吃完打球的打球、包饺子的包饺子,一直吃到晚上才算完。这个节日大家还是挺开心的。唯一遗憾的是:第二天有老师说实在太好吃,管我要秘方,我傻掉了,光顾了做,忘了细节,只能把百度搜到的东西给人家。后来我自己又按配方做了次,可能是材料用的差(促销的牛肉和胡萝卜,牛肉3.5澳元/公斤),不好吃,如下图,被房东活生生笑话了一阵子。 【饺子的加工现场】 【成品出炉,将进行最后一道工序“吃”】 中秋节后,慢慢适应了澳洲的的生活,也拜同在异乡留学的朋友们所赐,知道了一些物美价廉的食物。凤爪、猪蹄不超过2澳元/公斤、三文鱼排大约3澳元/公斤。凤爪、猪蹄老外不爱吃【为什么?可能认为不干净,也可能是不会做】,几乎独供华人,买回来自己卤,卤一大锅能吃好几天,又有美容养颜之功效,实在是居家必吃之上品。可惜,好吃也不能天天吃。有一次我买了2公斤凤爪,卤了吃了3天后突然感觉皮肤有点象鸡爪上的皮一样干裂之势,隐隐感觉似乎还有些痒,莫非是鸡来报复?猜测是胶原蛋白摄入太多,此后再没敢吃。猪蹄和海带一起卤那是一起留学的RR的做法,他用来卤猪蹄的容器更为夸张,就是你可能见过的能放30升水以上的铁桶。当然他做出来经常邀我们去分享,有一次我吃多了海带难受了一宿。还有一次买了1公斤鱿鱼,两天吃完,难受了三天,胆固醇太高了。抄三文鱼排也是他的主意,吃了好几个月,倒是没有什么不良反应。RR做的大锅菜够6人份,如下图。 【6人份的大锅菜】 在澳洲,偶尔我们也会出去聚聚,比如在UTS附近的大上海饭店,每人10澳元就吃得挺好了。有时候也选择吃越南河粉、泰国菜、印度咖喱、韩国料理,都是10澳元左右一份,最贵也没有超过20澳元的。如果出去玩,一般会去COLES买只烧鸡、蛋糕和几罐啤酒(酒类有专门的商店,成人才能买),还有洗洗能吃的蔬菜,水果。在澳洲公园常见的一种设施是BBQ,用来野餐烧烤的,所用水电完全免费,如下图。有时候当地居民嫌自己家里做饭油烟大,会到公园里使用这些设施,所以节假日会供不应求。 【野餐设施BBQ】 在澳洲留学生们经常会参加一些有免费吃喝的活动,我们把此种行为叫做“蹭吃蹭喝”,其实倒不是真的特别在乎,只是一个交流和了解当地文化的方式罢了,当然也觉得好玩。 QCIS中心有个叫Happy hour的项目,每月一次,由五个实验室轮流主持。中心预算大概每人5澳元,买些甜点、水果、红酒、啤酒在某日下午四点左右开始,参加人员可以随意走动和交流,这是学者间沟通的一种非常好的方式,值得效仿。UTS的学术seminar几乎天天有,有seminar就有茶歇,有时候中午没带饭就去蹭吃蹭喝(放心吧,为了吃“犯罪”没人会赶你出去和逮你“进去”)。有一次我和RR去参加一个seminar,一方面练练听力,一方面蹭吃,由于没到时间,我们就进里面坐下听讲,结果茶歇之前有个分组讨论,不得已和一当地学生就房屋的环境友好问题讨论了半小时。实验室的workshop就不算是蹭吃蹭喝了,每半年实验室会有大规模的学术活动,从早8点到晚6点,中午订外送披萨供应参会人员。 有时候,居住的社区也会有教堂组织的活动,当然也得提供免费吃喝,据说都是教友们捐资支持的,去过一次,觉得平淡无奇就再没去。 要说最有意思的吃应算发生在2009年春节的那次了。那时候QCIS中心身单影只的5个男人在除夕之夜买了些菜,准备弄点啤酒贺新春,我和一博士生去酒吧买酒,人家死活不卖,我们问为什么?人家指着博士生说,他看起来太年轻,怀疑他是未成年人,不够饮酒年龄。恰好他的证件没有随身携带,我们无论怎说人家都不信,说不想惹麻烦招来警察。我听了,灵机一动,让博士生先回去,我买不就得了,我这大叔长相的人人家倒是相信,可惜告诉我:你带他来的,我也不能卖给你。这次彻底抓瞎,酒也没买成,感叹这老外真是一根筋。只好回去喝了饮料,尽管如此,5个人还是很高兴,也算同甘共苦,兄弟加战友了。 【2009年除夕的年夜饭】 还有一次,我早上没来得及吃饭到了研究中心,正肚子咕咕叫的时候,邻桌的老师拿出一个大汉堡,一边抱怨说因为什么事早上被他的一个悉尼女老乡骂了个狗血喷头,不过知道他没吃饭就给了他一个大汉堡。当知道我早上没吃饭后他决定分我一半,我表示非常感谢,然后说:你也骂我一半吧!一句把他逗得笑个半死,早上的郁闷一扫而空。 要说到吃,也不得不感慨下,有次从比利时来了一学者和导师交流,上午一直谈到了中午吃饭时间,没见导师管饭人就走了。和熟悉澳洲的学者聊天说起,他说:你没看见更夸张的,我见过聊完天来人从书包拿出一面包就啃。啊,这也能行? 要说吃,中华民族应该处于世界绝对领先地位。老外吃的咱们吃,老外不吃的咱们也吃。我认真想了想原因,可能是我们的人口太多,在吃上面做的实证研究和实验也多,在饥荒年代,树皮、观音土这些东西都吃了,还有什么活物不能吃吗?据说2003年的SARS就是这么吃出来的。 生存先让人吃得没了底线,然后就有没了底线的吃。 在澳洲私人是可以办执照钓鱼的,费用也不贵,一年也就三十多澳元,但对鱼的种类和尺寸有严格复杂的规定。渔政人员常到处巡查,违者必然被罚。一起留学的RR就办了个,一天我和他拿了鱼竿去达令港去钓鱼,岸边就可以看到成群的鱼游来游去,很是让我们高兴,结果两条鸡腿作为鱼食吃光了鱼也没上钩。太阳又非常毒,打个伞吧,风大差点把我两个吹到海里,白忙活了一下午。 为了普法,澳洲电视台常播放现场执法的片子。有天傍晚房东喊我出来看节目,原来节目中被执法的是一个中国老者,一口的中国话。执法人员用尺子量了量面前的1条鱼,问:你知道这条鱼不够捕捞的尺寸吗?老者回答:不知道,问鱼吧。他对着鱼说:鱼呀鱼呀,你为什么长这么小呢? 我的房东笑翻了!我嘴上说,看我们中国人多么幽默,内心却真是笑不出来。 去企鹅岛的时候,导游一再警告我们不得私带企鹅,还给我们讲了个故事。一广东老板来澳洲的企鹅岛旅游,游客大多看到企鹅可爱的样子会问:它会飞吗?是胎生还是卵生的?住在哪里?等等。唯有这个老板问了句:他的肉好吃吗?后来发生的事更让人大跌眼镜,该老板偷着捕获一只企鹅,放入了后备箱带走,在过一个路口的时候,检查站的监测仪显示一只企鹅在以百公里的速度飞奔,该车当即被警察追上拦下,拘捕罚款自不必说。 近几年,澳洲的移民政策越来越收紧。有次吃饭聊天说起澳洲的移民政策,联系到2009年澳洲毒蟾蜍泛滥,难以解决,后来才发现了卖给中国人制药变废为宝的商机,我说:只需从我国引进一些喜欢吃毒蟾蜍的人,即可解决澳洲的这个生态问题。朋友们听了,哈哈笑过。 留学故事系列链接: 【来了!悉尼之出发到达】留学故事之一 【报到!悉尼之初印象】留学故事之二 【我的房东二三事】留学故事之三 【老外为什么不捐款?】留学故事之四 【初识澳洲,多生孩子能致富】留学故事之五
个人分类: 澳洲故事|7270 次阅读|2 个评论
2014年 - 中国科学与工业
benlion 2014-1-1 14:37
- 生命科学发展 中国近现代历史,自 1911 年曾国藩诞生,每隔约 30 年发生重大历史转折。 1840 年鸦片战争,欧洲开启电气化, 1872 年中国派遣留学生,约 1962 年到 1981 年 经历 中断, 1911 年辛亥革命,钱学森诞生, 1949 年新中国建立, 1978 年改革开放,而 2014- 年将进入新的改革时期。 中国教育、科学和产业,开启于洋务运动、留学回国和近代工业发祥,奠基了现代大学、医院和银行等,培养了中国科学家和实业家等。新的留学和回国,又将如何影响中国未来的现代化进展呢? 地理发现,欧洲宗教改革,进入全球文明,约 1840 年为近代与现代分期。 日本明治维新,进入近现代历史,也是欧洲近代与现代转型的电气化时期,日本已经成为科学和工业发达国家。蒸汽机、核能等能源技术,计算机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构成 2 次工业革命。 实验科学与系统科学建立,分别开启于 17 世纪和 20 世纪,形成物理学 - 化学、社会学 - 语言学和生物学 - 心理学的体系结构, 21 世纪进入学科整合和技术集成的时期,集中体现在生命机理与人工机器的研究与开发,构成新的科学与工业发展。 约 1976 年到 1996 年,国内科学、艺术和哲学的复兴时期,实证科学与综合哲学的讨论,孕育了系统哲学与实验科学的思考,也就是生物系统理论与实验、计算和工程方法的系统生物学概念形成。 国际上, 20 世纪 50 年代到 70 年代是系统科学的理论、计算机科学、微电子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时期, 80 年代到 90 年代的纳米技术和基因组等技术,导致了 1968 年提出的理论系统生物学在 1992 年从系统医学进入细胞分子生物系统的研究,也就是 2 个时期的科学理论与技术方法交叉恰好是中国。 改革开放以来,一部分大学毕业在国内,一部分留学海外,当大量留学回国之时,西方科学和技术却已经进入了新的一轮科学、技术与产业革命时期。 20 世纪 90 年代到 21 世纪初,导致了中国科学与工业发展的 3 个体系结构,也就是: 1 ) 1872 年到 1962 年引进的体系; 2 ) 1981 年到 2000 年的科学、技术和产业; 3 )系统与合成生物学体系。 (2013年12月27日参观上海自由贸易区 - 海洋博物馆和深水港口) - ( 21 世纪的科学、技术与产业) -
个人分类: 太平洋|2665 次阅读|0 个评论
澳洲鹊雁
热度 7 mimu 2013-11-28 16:42
澳洲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不仅有很多独有的动植物,而且这些动植物在分类学上还占据着特殊的地位。 鹊雁( Magpie Goose )就是这样一种动物。这种澳洲特有的雁形目 (Anseriformes) 鸭科动物,在分类上单独成为一个亚科 - 鹊雁科 (Anseranatidae) ,仅鹊雁 1 属 - 鹊雁属 (Anseranas) , 1 种,学名为 Anseranas semipalmata 。 我在墨尔本附近的一个湿地公园看到 鹊雁 时,是一个小群,离马路很近,让我很是怀疑这个小种群完全是家养的。对家养的咱可没啥兴趣!犹疑间就没有好好拍。但是很快,这群鹊雁腾空而起,远远地落入几公里外的另外一块沼泽了。 鹊雁主要 分布于澳大利亚和巴布亚纽几内亚及太平洋诸岛。据称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也有分布,但是在《中国野鸟手册》上并没有关于这种鸟的编号及描述。 形态上,鹊雁 成鸟的头颈、大部分的翅膀和尾巴为黑色,下体则为白色,这种体羽黑白相间的特点像喜鹊,故名 鹊 -magpie ;不过整体形态上还是接近大雁 -goose 。从拉丁名也可以看出来, 'Anser' 为 goose ,而 'Anas' 为 duck 。 和大家熟知的鸭嘴兽一样,鹊雁也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活化石动物, 在 2500 万年前就出现了。这 在分子进化水平也得到证明,鹊雁 与其它 鸭科动物同样 差异极大,而且起源更早。 (图片from :王加连“基于生物信息学的雁形目鸟类分类及其系统发育关系”一文 ) 鹊雁也有一些奇特的行为,比如 虽然常在水边活动,但是很少游泳,只是像涉禽一样站在水中;逐渐更换飞羽,因此没有不能飞行的时期;晚上会站在高高的树枝上睡觉。 鹊雁的数量在全球并不算少,大约有 100 万只(湿地国际, 2002 ),但是在最近的十年,其数量下降很快,减少了超过 30% ,因此, IUCN 还是将其列入了红皮书中。 鹊雁在澳大利亚东南及北部地区均有分布,但在各州有不同的保护等级,比如在 New South Wales 州是易危( Vulnerable ),而在维多利亚州, 2002 年以前是濒危( Endanger ) ,2005 年将其下调到易危( Vulnerable ),现在则是近危( near threatened ),也就是说,基本是 secure 的 。这种建立在多年的观测与记录之上的分州的评价及保护体系,很值得我们学习。其中澳洲政府功不可没, 上个世纪 60 年代, 维多利亚州曾利用 从澳大利亚北部捕获的种群进行繁殖和野放,获得成功,并在 1984 年终止了相关人工复壮工作。当然,这个工作也是有争议的,因为北部的种群和本地的还是有差别的。目前,澳洲对鹊雁的保护与研究工作并没有停止,近期 澳大利亚北领地 就有一个五年计划在执行中:“ Management Program for the Magpie Goose ( Anseranas semipalmata ) in the Northern Territory of Australia, 2009–2014 ”。
11556 次阅读|11 个评论
【初识澳洲,多生孩子能致富】留学故事之五
热度 3 ncepuztf 2013-11-17 14:15
澳洲人口2000万,比内蒙古人口略少,但面积却是内蒙古面积的近7倍,因此属于典型的地广人稀,由于澳洲的人口分布在适合人类居住的大洋洲边缘,中间为广袤的沙漠,因此我把“ 聪明绝 顶 ”的发型起名为“ 澳洲地貌 ”【先坚持我的首创权】。 即便在悉尼这人口460万,名列第一的大城市,人口密度也远远小于中国的小城镇人口密度。在我们看来,悉尼基本家家都是别墅。如果盖房子,政府批地600平米,300平米为房屋地基,其他 300平米为附属设施和绿化面积。当然,这样的资源利用方式随着人口增长已难以为继,严重威胁着动物们(尤其是考拉)的生存空间。 在澳洲留学期间,感觉像在世外桃源,大有“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架势。 澳洲人除了开车快,干什么都慢。如果7个人修路,会有4个人在聊天,3个人在干活。临近城铁站的一条路边地砖有些起伏,不久市政派人维修,总共3平米的地方,先用围栏围起来,再修整 ,弄平,足足干了三天。房东补牙,说是2周,结果预约一推再推,整整折腾了3个月才修好。 澳洲的家庭观念很强,下了班基本都回家【 没有 公款吃喝,也不用拉关系,想找个加班开会的借口吧又拿不回加班费,不回家能去哪?】。 周末一般全家外出度假如钓鱼、沙滩晒太阳、BBQ等,拉着帐篷,游艇、食物什么的。所以周五 傍晚出去和周日傍晚回来交通会拥堵。 偶尔也会有亲朋好友间的家庭聚会,一般客人会带点拿手的食物什么的和大家分享。也有像农村的“串门”。 有一天,我的房东来了客人,一个中年妇女带着2个小孩,大的4岁,小的2岁。 等客人走了后我和房东说这个妈妈带着孩子.......,房东纠正我说“她是孩子的外婆”,让我猜年龄,我说有45吧,房东告诉我她是36岁。当时我非常惊讶,问澳洲合法结婚年龄,说16周岁 以上就可以。这引发我的好奇,于是我上网查了查世界各地合法结婚年龄:伊朗——9岁;荷兰——12岁;俄罗斯——14岁;法国——15岁;菲律宾——16岁;韩国——男18岁、女16岁;日本 ——男18、女16;巴西——16岁;中国大陆——男22岁,女20岁;中国香港——16岁;中国台湾——16岁。 小时候老师讲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拥有世界第一的人口,和资本主义比较优越性时社会主义人口占比也是一个重要指标。 人多力量大,大力进行人口生产很大程度是为了战备,为反帝国主义、消灭资本主义、解放全人类生产战士(想想我们一帮子穷哥们想当个家做个主,村里的土豪劣绅不干,整天找茬,没点人手能行吗?更别说动着以亿人应对的核战争了)。 人口数量一度令我们引以为傲。后来世界和平了,生产出来的人口可以不打仗,但不吃饭不行。国家意识到人口资源的矛盾才开始实行计划生育,已经显得晚了,但到目前为止还是少生了4亿人。【 几十年间,中国政府 为了世界和平 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守住了国门,少生了人”,否则 这个世界将会乱得不行 。】 澳洲由于人口少,劳动力缺乏,因此鼓励生育,从经济角度,有“一个赔,二个平,三个赚”之说,要是不想工作,使劲生也是为国做贡献。生9个孩子保证你能住上大别墅。 在不同环境中成长起来人们,很难理解其他状况下别国的政策和人们的行为,而让其理解的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亲身体验下,比如来中国看看什么叫人山人海( 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 )。 我的房东是苏格兰裔澳洲人,没有孩子。和我聊天常常鄙视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认为没有“人权”。有一天我实在忍不住进行了反击(color see see)。我问,澳大利亚多少人口?“2千万”,我说:中国总共 人口有13亿,分给澳洲个零头3个亿人管饭要不要?房东摇摇头,我说,嫌多的话少给点,给个和澳洲一样的人口2千万管吃,如何?房东依然摇头。既然这样,你为什么要诋毁中国的计划生 育政策呢?房东终于闭嘴,不提此事。 澳洲鼓励生育是澳大利亚的国情决定的,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也是由其国情决定的。 留学故事系列链接: 【来了!悉尼之出发到达】留学故事之一 【报到!悉尼之初印象】留学故事之二 【我的房东二三事】留学故事之三 【老外为什么不捐款?】留学故事之四
个人分类: 澳洲故事|6130 次阅读|13 个评论
中国官员澳洲强奸大学生
热度 9 tarimriver 2013-11-8 21:27
这是一则来自网上的消息,来源是 http://news.163.com/api/13/1108/19/9D6B925G0001124J.html?hsy 中国官员被控在澳大利亚强奸大学生导游 2013-11-08 19:17:27 来源: 新民网   有 16548 人参与 《时代报》11月7日刊文爆料,中国一个访问墨尔本代表团的成员,被控强奸1名为其代表团进行导游服务的大学生。 被告为现年43岁的Jingsong Song,他是中国政府城市规划机构的负责人。Song在8月被捕后以严格的保释条件取保候审,其中包括被禁止离开澳洲并交出护照。他于3个月前在新州被捕并引渡回墨尔本,至今每天都必须要到警察局报道。 Song周四在墨尔本治安法庭出庭受审,申请变更其保释条件以便能返回中国。他申请每天向广州当地的相关机构报道,并且每月返回维州一次。Song还准备了50万元的现金存款,还有2位朋友为他提供15万元的担保金,以便他的保释申请能得到批准。Song的妻子以及1名工作同事也专程飞往墨尔本,为 Song的保释申请作证。 这名官员是谁呢?网上还有一则相关新闻,不知下图的当事人与前文是否是同一人
4627 次阅读|9 个评论
【是菜的澳洲鹈鹕】ENTRANCE美景
热度 3 ncepuztf 2013-11-7 22:49
看了博文 鹈鹕与菜 ,想起在澳洲悉尼附近的 ENTRANCE 拍过一些鹈鹕的照片。 ENTRANCE是个旅游景点,水浅,水面宽,水质干净清澈,有沙滩,是 孩子玩耍的天堂 。 更重要的是那里有孩子们喜欢的鹈鹕。不多说了,既然鹈鹕是菜,那就上菜!
个人分类: 澳洲故事|5422 次阅读|6 个评论
整理一下手机里的照片(澳洲篇)
热度 3 张三火 2013-10-17 16:02
手机里有不少照片,今天有空整理下吧,呵呵,大家来看吧! 1、刚到澳洲时栽的花儿,开的挺好的。 2、它叫妞妞,知道我拍照故意不看我! 3、金色童年(阿德莱德植物园) 4、家对面的超市澳橙超级便宜,又大又鲜!1块8竟然3KG,一大袋子。 5、花开时节,满园芬芳! 6、春天里,阳光明媚 7、美丽的它,是否会感到孤独? 8、不会的,有小伙伴跟随! 9、街景 10、海边
个人分类: 生活观察|4399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李嘉诚旗下公司被澳洲追5.36亿欠税
wukeli 2013-10-5 09:22
香港/经济 - 发表日期 2013年 10月 04日 - 更新日期 2013年 10月 04日 李嘉诚旗下公司被澳洲追5.36亿欠税 资料图片:香港富豪李嘉诚 (摄于2010年3月 Reuters 法广 作者 香港特约记者 麦燕庭 香港首富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基建及电能实业拖欠澳洲税款,被该国联邦法院裁定,须缴付合共7.76亿澳元(下同,折合约5.36亿欧元)的税务欠款,成为澳洲最大单一追讨欠税个案。长江基建及其子公司电能实业表明会上诉。 长和系的长江基建(长基)及电能实业(电能)共持有南澳和维多利亚洲电网项目51%股权,是澳洲客户数目最大的电网供货商,根据澳洲传媒报道,经澳洲税务局兴讼,当地联邦法院维多利亚分院裁定,税务局有权向两间公司追讨欠交2000至09年税项、不登记文件的罚款及相关利息,长基欠款3.8亿元,而电能则欠3.96亿元。有关裁决是在两间公司未对税务局的追讨作出响应及公司未按规定提供地址而未能送达法律文件的情况下,由法庭根据自由裁量权按税局资料作出的裁决。 根据长建的最新年报,该集团在澳洲的投资,今年盈利为1.58亿,前一年更多,有1.7亿。长建及电能的财务报表过去有在「或有负债」中披露有关税务争议,以两间公司的盈利计算,拖欠税款分别占有关公司近三成利润。 长江基建是香港最大的上市基建公司,业务遍及香港、中国、英国、澳洲、新西兰和加拿大。
1026 次阅读|0 个评论
城市夜景——中国青岛PK澳洲珀斯
热度 12 boxcar 2013-9-26 21:36
个人分类: 摄影|4487 次阅读|37 个评论
澳洲的动物们
热度 11 张三火 2013-9-22 13:36
澳洲的动物真不少,有的很特别!而且都很温顺,有些懒散。最厉害的恐怕就是海鸥了,它们跟随人,什么东西都吃,有的像是头领,抢食,有点霸道,在众多温顺的动物中显得凶一些。 1、袋鼠真懒啊! 2、整天晒太阳睡大觉,让我想到《诗经》中的硕鼠会不会就是袋鼠呢! 3、可爱的小家伙 4、世界上最小的企鹅,很怕热。 5、考拉可沉了,由管理员亲自送到手上,每人只能抱一会儿,因为不能影响它睡觉(只允许1小时) 6、孔雀比较自在,可以随意走动 7、不知叫什么名 8、纯白孔雀 9、高傲的黑天鹅 10、鹦鹉很大、很漂亮!
个人分类: 生活观察|8494 次阅读|30 个评论
[转载]在澳洲记下的一些常用英文警示
zhenguan0 2013-9-11 15:19
在澳洲记下的一些常用英文警示 转载自张铁峰老师的博客: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09517do=blogid=702711 今天翻看手机,注意到在澳洲期间曾记下的一些英文警示,也算是我留学收获之一,可能有助于国内类似翻译。特抄写如下(自己翻译的中文,可能不够准确,仅供参考): (1)Mind your step 注意脚下安全 (2)Keep hands clear of opening door 请将手离开开启中的车门 (3)Warning do not force doors 勿强扒车门 (4)Transit officers and police randomly patrol trains. In an emergency phone ## or ## 乘务员和乘警不定期巡查列车。如遇紧急情况,请拨电话##或##。 (5)Toxic,flammable and/or hazardous materials are not permitted on stations and trains 请勿携带有毒、易燃易爆和/或危险品进站上车 (6)Surveillance cameras may be in use 监控区域 (7)Please vacate this seat for elderly or less mobile passengers 请将此座位留给年老或行动不便的人 (8)Please take your rubbish with you. To report unclean carriages and graffiti, phone ## and quote the carriage number 请带走您的垃圾。报告不洁车厢和乱涂乱画,请致电##并说明车厢号 (9)No smoking. Fines apply 禁止吸烟,违者罚款 (10)No smoking in this area 此处禁止吸烟 (11)No alcohol permitted. Fines apply 禁止饮酒,违者罚款 (12)Major delay?Phone ## and push 2 for regular updates 如遇重大延误,请拨## 按2键获取最新信息 (13)Keep clear of moving doors 请与活动中的车门保持距离 (14)Fare evasion is a crime.A valid ticket and/or concession card is requried to travel. Fines apply 逃票属于犯罪,乘车需持有效车票和/或优惠卡 (15)Emergency help point located at entrance to car 紧急求助点在车辆入口 (16)Do not place feet on seats. Fines apply 不要将脚放在座位上,违者罚款 (17)Authorised staff only. Emergencies expected 非工莫入,应急使用 (18)Please place child in seat only. Please do not leave child unattended. 请务必将孩子放在座位上,请照看好小孩。 (19)Emergency procedure紧急情况操作规范 1 If danger present move to another carriage 如遇危险,转移到其他车厢 2 Alert crew via help point 通过求助点向机务人员报警 If you are last close the door behind you 如您是最后一位,关闭身后车门 3 Remain on the train 留在车上 4 Follow instructions from crew 听从机务人员指令
186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澳洲一名华裔博士生发现绿茶或可预防糖尿病
waken 2013-9-10 17:48
Note:We should live with health and happiness, not only for ourselves but also for the families, friends, career, and so on. 据澳洲《星岛日报》报道,候伯特(Hobart)Menzies研究中心华裔博士生利用老鼠实验发现饮用绿茶的可预防糖尿病。 吴海伦(Helena Ng,音译)指出,被喂以不良饮食的实验老鼠通常会患上早期糖尿病,但同时饮用绿茶的却无发病。她表示,证实此大受欢迎的亚洲饮品于人类身上能同样起到预防疾病作用之前,她需要找出令人大量饮用的方法。 “大多数本地人不喜欢绿茶”,吴海伦说。她称,要说服塔省居民每日饮用200杯所需分量仍然艰难,“下一步最可行的方法是制成胶囊或药丸”。吴海伦谓,与其将茶叶加进药丸,不如萃取绿茶含有的独特成份,是较常饮用的红茶所缺乏。“我们找出控制方法便会尽快进行临床试验”,她说。 吴海伦表示,她能够于老鼠身上得出鼓舞性发现全靠测试早期糖尿病迹象的新科技。她称,若证实可预防人类糖尿病,绿茶可取代现时引起副作用的抗糖尿病药物。她指,至今所得证据显示绿茶可预防而非根治糖尿病。绿茶具有抗癌特性亦早已广为人知。
2112 次阅读|0 个评论
河流稀少的澳州
热度 1 jiasf 2013-9-9 17:24
“ 澳洲”是香港、台湾、 澳门 和部分广东省居民对 澳大利亚的口头俗称,是大洋洲第一部分。澳洲大陆是不包括周围岛屿的澳大利亚大陆。 澳洲大陆面积为769万平方公里,比世界所有大河的流域面积都大(流域面积最大 的亚马逊河6,915,000Km²),但因为澳洲干旱少雨、水量缺乏,河流很不发育。除了东南部的墨累达令河,澳洲只有短小的海岸沿岸河流和面积宽广的内流区的季节性河流。在南部的澳大利亚湾沿岸,几乎没有河流。 墨累达令河是澳洲唯一发育完整的水系。发源于澳大利亚东南部,注墨累-达令河入印度洋的因康特湾,以墨累河为源河长2,589公里,如以达令河为源,全长3,719公里,流域面积107万平方公里。径流总量227亿立方米,可开发径流量130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为60亿立方米。该流域是澳洲最重要的经济区,横跨小麦带和牧羊带,饲养牛、羊,生产 粮食 和酒。 因为如此的河流分布,澳洲的大部分城市都面临缺水问题。
个人分类: 科普|10149 次阅读|2 个评论
澳洲纪行(七):维多利亚州战争纪念馆
fqng1008 2013-8-29 23:53
按:刚到《科学网》的时候,不会上传照片。本想《新浪网》里有照片,不转过来也无所谓,结果今天一看,《新浪网》上有一些照片也看不见了。只好重新再来,以发挥网络的保存作用。下面是当时的博文,连同上传的照片一起贴上来。 上午的开幕式、大会报告之后,下午分三个会场专题交流。简单的会议午餐后,我和XH决定离开会场。是学术交流的贫乏还是草坪鲜花的吸引,是异域情调的诱惑还是单纯友情的召唤,总之,我们有充分理由出去走走。 正如上图,墨尔本的繁华市区很小。我们沿着这个城市最集中的几幢高楼大厦没走几步,就来到墨尔本皇家植物园。虽然沿途的教堂、标志性建筑和休闲的人群吸引过我的镜头,但是我们还是更加喜欢绿色,喜欢融入墨尔本400多个公园之中。 走过皇家植物园,我们来到维多利亚州战争纪念馆,对面是圣鲁达大街。尽管这座建筑原意为纪念在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为国捐驱的 维多利亚州 市民(维多利亚州11万4千多名士兵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其中1万9千名在欧洲战场上牺牲,于1934年正式建成对外开放),但很快就被当作澳大利亚的主要纪念场地,以悼念在战争中丧生的六万名澳州人。现在它被用作悼念所有为国家服役的澳州人的 战争纪念馆 ,而每年的 澳纽军团日 ( 4月25日 )和 休战纪念日 ( 11月11日 )都会有的纪念仪式进行。这座庄严的建筑采用了希腊古典式的设计风格,纪念馆的正面的浮雕取材于古希腊神话中的和平女神的图案,象征著这些士兵为和平而战。在纪念大厅的正中心的地面上有一块黑色的纪念碑,上面刻著“爱”的英文字体,周围摆放著各种各样的鲜花。每年11月11日上午11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间)太阳会从纪念馆的天井上一个小洞口射进一束阳光,正好照在这块纪念碑上的“爱”字上,虽然只有短短的4分钟从上至下划过,但是每年的这一天会有许多维州的人们从凌晨就远道而来,等待著这一刻。 在大厅的四周矗立著16根黑色大理石的柱子象征著战争中的哨兵,大厅天井的四面分别用浮雕的艺术手法,表现当年军队作战的情景。在地下室里展示著历次战争中的军旗,军旗上锈著部队的番号和战功。另外还有一座十分引人注目的铜铸人像的艺术品,题为“父与子”,创作者用艺术手法表现了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父亲和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儿子的两代人为和平而英勇作战的主题。 在纪念馆周边的长廊边摆放著42个精美的小铜箱,每一个小铜箱里放著一本记载著曾经参加一战的士兵的名字和战功,这42本名录自从1934年纪念馆开放后,每天早晨8点由退伍军人翻开一页,供后人缅怀,从未间断。 在纪念馆外面的广场上有一个圣火坛,是英国女皇伊利莎白2世在1956年点燃的。几十年来无论这个城市发生了多么巨大的变迁,也无论是春夏秋冬,这堆圣火总是默默地燃烧著,她象征著那些为和平而献身的士兵们的灵魂永存! 从纪念馆返回的时候,正好碰上一对亚裔夫妇的草坪婚礼。在绿色的 皇家植物园里举行婚礼,一定是非常浪漫、充满爱与和平主题的事情,是人类的最好归属。 我想,世界上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战争纪念?难道我们是为战争而生? 而且,澳大利亚是一块孤立的和平之地,他们不远万里到欧洲去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难道真的是为了和平而献身?时至今天,两次大战已经远离我们而成为历史的遗迹,愿它们永远不要再来侵扰这个世界。我坚信,和平才是每个平民的最人性的需求...... 2009.12.5晚 1 从会议大厅出来,我们沿街而行,边走边拍 2 3 4 5 6 7 8 到达皇家植物园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来到战争纪念馆 20 21 22 23 24 25 居高临下,环顾四周 26 27 28 29 30 另一侧 31 又回到皇家植物园 32 33 一场华人的婚礼正在举行 34 35 36 37 38 父亲送女儿出嫁 39 小伙子很年轻 40
个人分类: 人在旅途|3030 次阅读|0 个评论
澳洲是个好地方
热度 3 CSpengbo 2013-8-23 20:12
澳洲是个好地方 彭 渤 1999 年至 2007 年间,我多次往返欧洲,有很多不快的经历。一次在法兰克富刚下飞机还未出海关,德国警察就等在旋梯口查验护照,而且专挑貌似中国人的人查护照。让我感到脸面无光。一次在华沙,夜里 11:00 点下飞机还要转火车去波兰南部的克拉科夫,在海关口排队、查验护照,就耗费我一个多小时。弄得在外面接我的、波兰科学院地质所的朋友等了我大半夜。让我很不好意思。一次在哥本哈根,出海关时我反复申述自己所带的物品没有违规,可还是将我的行李翻了个底朝天。当场与海关人员吵起来,弄得很不愉快。有了这些经历, 2009 年第一次来澳洲时,准备物品就特别小心。但一些随身携带的岩石和土壤样品,按澳洲方面的规定是不能带进的。所以行前特意按规定到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办理有关证明。可是当时证明没办到,还被国土资源厅的工作人员耍了一把。最后只好自己以学院的名义写一个证明,盖个学院的大印就出发了。悉尼出海关时,连同我带的两条烟,如实申报。工作人员看了我自己准备的证明和邀请信,在我的入境单上写了一个大“ g ”,又在其外画上很多圈。没想到竟然轻松过关。感觉是我所有出国中过海关最轻松的一次。后来,多次来澳洲,多次进出悉尼的海关,从未碰到类似于欧洲那样的经历。这使我意识到:澳洲是个好地方。 由于在澳洲留学期间,学习上并没有达到自己原先的预期。加上澳洲毒辣的太阳、寂寞单调的生活、变化的温差等, 2010 年 5 月第一次离开澳洲后,根本就没想过再来这个“太阳岛国”。可后来,“鬼使神差”的邀请,使得我这两年又多次往返澳洲。就在这两年往返旅行的过程中,开始考虑女儿上学的问题。自己在国内没有权钱,也没有很硬的社会关系和后台,思来想去,决定还是让女儿按照她自己的意愿来澳洲上中学。一年前,女儿来这里上语言学校,现在进入 High School 学习。我便成了陪读。又由于参加国际会议、与 R(UWA) 和 B(ANU) 教授以及 G 博士 (MU) 合作做点科研等原因,这两年在澳洲呆的时间较长。得到一个感觉就是:澳洲确实是个好地方。 虽然澳洲是全球四大尘埃源区之一,但澳洲的空气真干净。停在户外的汽车,一年基本不要怎么去洗。足以为证。水也很干净,自来水,拧开笼头可以随便喝。超市里牛奶比水还便宜。行车都很规矩,大街上很难看到有车作“ S ”形行走的 ……最让我觉得她好的是,这里的人很讲究诚信。比如这里的购物中 心,一般都是 C 超市、 W 超市、 B 超市连开在一起。每个超市都有自己的购物推车。你在 C 超市购完物,推着载满货物的推车进入 W 超市或者 B 超市再购物,根本不要担心超市不让你推车进入。他们相信你守规矩,但你当然也必须守规矩。这就是诚信的社会。 这里购物中心的停车场 2 小时内不收停车费。超出 2 小时停车,自行去交费。一天下午,开车去超市购物,把车停在地下停车场。购完物回到车上,车子发不动。打电话到保险公司,来人检测还是没解决问题。由于已到下班时间,保险公司要等第二天才能派拖车来。我第二天早上去时,还没等保险公司的人到,车子就发动了。出停车场时,需交停车费 35 刀。跟工作人员解释说昨天车子出故障发不动。工作人员也没有去调看录像,费用就免了。因为他相信我说的。要是在长沙,就不这么简单了。 一次深夜从墨尔本回 C 市。下公共汽车时,我提行李,爱人带小孩一起走。却把一个包留在了公交车上。下车后才发现装有钥匙、护照、钱包、银行卡等的包没了。三个人都很紧张。拿出车票一看,上面有公交公司的电话,电话联系。正在通电话中,一趟公交车来了。我们立马上去,把情况同司机先生说了。司机立马用他的对讲机帮我们联系。最后司机让我们坐他的车,左弯右拐一个多小时,就找到了我们的那个十分重要的包。与我在国内丢过几个手机的经历相比,我简直无法相信。 这就是澳洲,一个干净的地方。你能说她不是一个好地方? 2013 年 8 月 23 日
269 次阅读|6 个评论
澳洲因宣布乘船而来的难民将被放逐巴布亚新几内亚,引发骚乱
duke01361 2013-7-19 21:40
澳洲因宣布乘船而来的难民将被放逐巴布亚新几内亚,引发骚乱 ​ 澳洲总理陆克文宣布,今后乘船来澳州寻求避难的人将没有机会成为难民,并且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签署协议,偷渡者将放逐到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一个岛上。结果引发偷渡者骚乱,为此警方拘押59名偷渡者。
个人分类: Funny Things|1940 次阅读|0 个评论
金合欢开花了
热度 14 mimu 2013-7-19 12:44
离9月1日金合欢日还早,可是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和大家分享了。 看见这金黄色的小绒球的第一眼,我就无可救药地喜欢上了这种花。开花一片金黄璀璨,而且花开的热烈持久,细看精致秀丽,整体又很大气,很有皇家风范。难怪,金合欢1988年正式被澳洲官方定为澳洲的国花,在1992年澳洲总理霍克夫人黑泽尔·霍克(Hazel Hawke)提议将9月1日正式定为全澳"国家金合欢日"(National Wattle Day)。澳洲国徽就由金合欢、袋鼠与鸸鹋等澳洲的动植物图案构成。在金合欢上,你可以看到 澳大利亚的 国家 色彩 : 绿色 和 金色 。 金合欢(Golden Wattle)是在澳大利亚最具代表性的观赏植物。世界上共约有近1300余种金合欢,在澳大利亚就有900多种。在我的住处附近,常见的就有3种,尤其是叶子的形状差别很大。其中一种叶子很象含羞草的羽状复叶,没错,金合欢就是含羞草科金合欢属( Acacia )的嘛。 金合欢 是 一种 常 绿 灌木 ,但是也可以长得很高大。 金合欢的花也很香,世面上有几个品牌的香水就有金合欢成份。
21522 次阅读|35 个评论
澳洲男子车祸醒来会讲流利中文 成华社红人
热度 10 jiangjinsong 2013-7-14 08:33
澳洲男子车祸醒来会讲流利中文 成华社红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14 00:38:26   中评社香港7月14日电/澳大利亚一名21岁的大学男生从长达17个月的车祸昏迷中醒来以后,竟然讲出了一口流利的中文,并且成了一个华裔社区电视频道的明星。   《墨尔本日报》报道,21岁的本.麦克马洪(Ben McMahon)高中时曾经学过中文,然而,在他近乎奇迹般地从17个月前那场可怕的车祸中康复之后,惊奇地发现自己的中文语言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已经突飞猛进。   他情不自禁地重新燃起了对中国文化的热爱,而这份热爱让他从一个单纯的车祸幸存者变成了一炮而红的电视明星。   他现在是一个中文脱口秀栏目的主持人,该栏目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在全澳播出。   “大部份记忆都很朦胧,不过,当我醒来看到一名华裔护士的时候,我还以为自己身在中国。”本回忆这场不平凡的经历时说。   “这就象是一个梦,它是超现实主义的——就象是我的大脑在一个地方,而我的身体却在另一个地方。”这位墨尔本大学的学生说,“可我就是突然开始说起中文来了,每当我开口时,最先蹦出来的就是中文字。”   本主持的脱口秀栏目“澳麦GA”(即Oh My God)第一季的十多集节目正在墨尔本进行录制。该节目旨在“拉近澳中两国文化间的关系”。节目的情节包括如何展开一段恋情,寻找美食,休闲娱乐以及打工度假。   “这个栏目旨在促进和推动澳洲与中国之间的相互了解,”本说,“我认为这是很关键的——它标志着两国朝着建立更牢固的关系迈出了一大步,同时也提供了本地人的视角。” 在节目中,本需要与另外两名主持人进行充满活力的互动,这无论是对他的个人素养还是专业能力都是一种挑战。“这无疑是我曾经做过的最困难、但最愉快的事,”本说,“我认为澳洲人很喜欢嘲讽别人,但其他的主持人不一定喜欢这样,所以我不得不忍住。”   “而且(车祸昏迷后)我也变得有一点容易疲倦。在昏迷之后,我不得不睡了很长时间,不过,我已经够幸运的了,除了留下一对疤痕以外,我是很幸运的。”   从车祸伤害中康复过来以后,本还曾成功地带领中国旅行团参观墨尔本CBD,并重新坐到了方向盘前。 蒋科学按:牛!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个人分类: 尚未分类|2924 次阅读|10 个评论
在澳洲记下的一些常用英文警示
热度 1 ncepuztf 2013-6-25 22:13
今天翻看手机,注意到在澳洲期间曾记下的一些英文警示,也算是我留学收获之一,可能有助于国内类似翻译。特抄写如下(自己翻译的中文,可能不够准确,仅供参考): (1)Mind your step 注意脚下安全 (2)Keep hands clear of opening door 请将手离开开启中的车门 (3)Warning do not force doors 勿强扒车门 (4)Transit officers and police randomly patrol trains. In an emergency phone ## or ## 乘务员和乘警不定期巡查列车。如遇紧急情况,请拨电话##或##。 (5)Toxic,flammable and/or hazardous materials are not permitted on stations and trains 请勿携带有毒、易燃易爆和/或危险品进站上车 (6)Surveillance cameras may be in use 监控区域 (7)Please vacate this seat for elderly or less mobile passengers 请将此座位留给年老或行动不便的人 (8)Please take your rubbish with you. To report unclean carriages and graffiti, phone ## and quote the carriage number 请带走您的垃圾。报告不洁车厢和乱涂乱画,请致电##并说明车厢号 (9)No smoking. Fines apply 禁止吸烟,违者罚款 (10)No smoking in this area 此处禁止吸烟 (11)No alcohol permitted. Fines apply 禁止饮酒,违者罚款 (12)Major delay?Phone ## and push 2 for regular updates 如遇重大延误,请拨## 按2键获取最新信息 (13)Keep clear of moving doors 请与活动中的车门保持距离 (14)Fare evasion is a crime.A valid ticket and/or concession card is requried to travel. Fines apply 逃票属于犯罪,乘车需持有效车票和/或优惠卡 (15)Emergency help point located at entrance to car 紧急求助点在车辆入口 (16)Do not place feet on seats. Fines apply 不要将脚放在座位上,违者罚款 (17)Authorised staff only. Emergencies expected 非工莫入,应急使用 (18)Please place child in seat only. Please do not leave child unattended. 请务必将孩子放在座位上,请照看好小孩。 (19)Emergency procedure紧急情况操作规范 1 If danger present move to another carriage 如遇危险,转移到其他车厢 2 Alert crew via help point 通过求助点向机务人员报警 If you are last close the door behind you 如您是最后一位,关闭身后车门 3 Remain on the train 留在车上 4 Follow instructions from crew 听从机务人员指令
个人分类: 澳洲故事|2650 次阅读|2 个评论
澳洲第一天
热度 27 yaoqizhou 2013-6-21 14:47
周一得到签证,因为 她和女儿们还没有放暑假, 太太就为我一个人 订了周三的飞机票,这样我 就 赶得上和我组里两个同事一起走。心里有点负疚,把一摊子的事情留给太太和孩子们了。虽然我匆匆忙忙临时买的飞机票,居然一点也不比同事早买的贵。美国周三下午从印地安纳波利斯起飞,刚上了飞机我就发现护照不见了。急忙冲下飞机回到候机厅,竟然在我刚坐过的椅子下面找到,可能是由于我裤子口袋浅而溜了出来,这真让我出了一身冷汗。如果不及时发现,那么我飞到达拉斯,就该返航回家了。这次事件大概是我坐飞机以来出过的最大事故了,还好有惊无险,不然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飞机起飞了,不久钻进了云朵。心里响起了徐志摩的诗:“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S1KR-Ni_Xo (太太喜欢 http://www.youtube.com/watch?v=4wXxf1PmzlU )] 但一想,咱可是学理的,别那么装娇情了。我可没有轻轻的走,还吃了好几顿欢送宴呢。七年了,大事无成,朋友还交了不少,好男儿有泪不能轻弹啊,再见,印地安纳! 我们在达拉斯下来转澳大利亚 Quanta 航空公司 的飞机,算是上了澳大利亚的地盘。飞机上很空,运气真不错,旁边四个座连一个人也没有,这是我第一次有机会能在飞机躺着睡。飞机在轻轻地摇啊摇,我想小时候的摇篮大概也就是这样的吧,虽然我已不记得了。 16 个小时的航程只有两顿吃的,比较减肥。除了睡觉,就恶补了两个平时没有空看的电影: Avatar 和 Pi 的一生。 Avatar 的主题老套,但人和树木、动物可以通过辫子交流到是挺新奇的,有点创意。至于 Pi ,很无聊。狮子代表谁能有什么深刻的哲学意义吗?或者是我半梦半醒之间没看懂? 周五一大早五点到了布里斯班。虽然大家 等 行李等了很久,但都免检就出关了。从而准时上了七点从机场到黄金海岸冲浪天堂的 Shuttle 车 ,八点就到了预订的旅馆。习惯了美国旅馆 7 天 24 小时服务,而没想到这里旅馆居然八点半才开。幸亏有住客进出,把我们放进了大堂,不然我们只有在外面小雨里等了。大堂里有免费报纸。来之前美国好友警告过澳洲的东西巨贵,看看报纸怎么说?发现有 Kmart , Aldi 这些美国也有的平价店, Kmart 有十几块的一个电饭锅,在美国也难找啊,不知是否货真价实。还有农贸市场一样的水果店的广告,价格大多和美国差不多,有的比美国的还便宜,促销的西瓜只有一分钱一公斤。赶紧给广告拍照可以在有网之后给太太看看,她喜欢吃西瓜。 汽车正在税年结束前大促销( 6 月 30 日),最新日本三菱五星安全标准的小车也只要一万三左右。我们一起来的几个人挺兴奋,看样子,只要功夫深,一分钱可以顶两分啊。 服务员大姐在八点一刻就见到了我们,告诉我们来早了。但飞机公司不是我们开的,我们有什么办法?她还是磨磨蹭蹭地拖到八点半正点为我们服务,让我想起以前公路边的口号:宁等一分不抢一秒!不过大家都对房间很满意:干净,宽敞,厨房设备俱全。但房间一个星期才被打扫一次,很环保。一天 60 澳 元, 一般 在美国 这条件的房间,也没有这么便宜,可能是由于冬天淡季吧(美国现在是夏天旺季)。 虽然旅馆费不贵,但旅馆内上网却贵得出奇。一天要十几 澳 元,一周要四十。服务员大姐告诉我们可以步行走到 银行 ,于是我和同事两家人一起去银行。一路上穿大街过小巷,真象就在中国国内的小镇上。由于正在建从大学到海滩的铁路,这样真正变成由你玩四年(university),路上挖的坑坑洼洼的,据说年底就建成。到了澳大利亚国立银行时是早上九点半,才刚刚开,没有什么人。发现开帐号比美国容易多了,一个护照加签证就搞定。没有地址? No worry ,用银行地址就行。没有钱? No worry , 可以零 存 开新 帐号。看样子澳洲真是穷人的天堂,名不虚传啊。幸亏不要存钱,我身上只有 200 元机场换的现金,给了银行,我就不方便了。帐号开好了,太太就可以汇钱过来了。 打听到附近海边的麦当劳有免费网,赶了过去,正好吃中饭加上网。但我的手提电脑怎么也连不上,只好放弃。旁边不远就是 Starbucks ,但不象美国,这里的 Starbucks 没有免费网,即使买吃的才给一小时免费的。刚吃了 MacFish , Starbucks 还是免了吧。我注意到一路上也没有发现国内常见的网吧,看样子澳洲网络不是很发达。 酒虽没足,饭倒也饱了,就逛逛冲浪天堂的中心商品城吧。 抬头看见手机店,一打听,一个月 30 元的预付卡有 300 分钟,单向收费, 同一公司之间电话免费,无限短信,加 500 兆数据,我瞅了又 瞅 ,发现我并没有看错。有合同的更便宜,不过我们现在无家无业,想卖身也没人要,只好不签合同,吃点亏买预付的了。在澳洲,手机一定算是基本人权,不然怎么会这么便宜?如此看来美国的人权已经落后了。 手机要一小时之后才通,继续逛店,看见前面是一家羊毛店( Woolworths “ 羊毛值得 ” )。记得当年哈佛广场有一家 Wordsworth 书店。看来,哈佛是书香,澳洲是羊膻,可见民风不是一般的淳朴。进了羊毛店发现居然是超市,少不了练习练习多年荒费的心算。美国用磅,澳洲用公斤。 一磅等于九两,九两不到一斤,也就是说一公斤几乎两磅。在我们家我是采购员,在美国,我常去固定的几家超市,基本对价格有数。今日转算之后,发现这个比美国贵点,那个也不便宜。“羊毛值得”这个名字果然名不虚传,羊毛出在我这只羊身上。我刷美国信用卡买了鸡蛋,鸡腿,苹果, 玉米粉片,水, 蔬菜,面条等,贵是贵点,但这样就可以做点简单的饭,总比外面吃便宜又顺口。出来才想起,忘了买面包,又回去用现金买。 4.99 ,给了五元,得了收据却没有找钱,拿起收据仔细看,才发现收据上专门有一行用于四舍五入( Rounding )。原来澳币现在最小是五分,既然如此,为什么还用 4.99 来骗人 呢? 拎着几个塑料袋,步行二十多分钟回到旅馆,真够锻炼胳膊肌肉的。想当年国内读大学时是吃食堂过日子,美国读研究生时是靠搭别人车买菜的,之后那么多年,都是开自家车去超市的,此刻感慨还是有车幸福啊。 途中经过一个警察局,整个前墙是玻璃的,里面一目了然。正面有一个柜台,两个警察端座着,隨时准备服务,但一个顾客也没有。有意思的是,透过玻璃看到门里边右手边就是厕所。可能设计时想到公共厕所是它的一个可能功能。如果是这样,那一定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厕所了。我想假如警察局的用处真得只是公共厕所,而警察的任务又只是看守厕所,那是全民之福啊! 回到旅馆,电话开始通了,首先赶紧向家人报个平安吧。 电子邮件也终于躲不掉了,处理完电子邮件,开始给自己做晚饭。这些年来,基本上是太太煮饭烧菜,但是我读研究生时最拿手的是鸡腿蔬菜面,这回又派上用处了。基本程序是把鸡腿放水里烧开,去血沫,加面,加菜,加调料,好吃得很。不过发现澳洲鸡烧了半天也不见血迹,看样子澳洲人杀鸡没有美国人那么人道,跟咱中国人一样,先放血再杀鸡。习惯了血腥味,竟觉得澳洲鸡没味道!记得刚到美国,觉得美国鸡特难吃,没味道。现在发现居然还有比美国鸡更难吃的,不知道是我变嗜血了,还是鸡变清淡了。我越想越糊涂,嗯,该洗洗睡了!
个人分类: 忆旧思今|15824 次阅读|34 个评论
[转载]澳洲博士生的 Confirmation
oaiwqiyao 2013-6-15 09:16
澳洲博士生的 Confirmation 在澳洲的大学,博士生从入学开始到第一年结束的时候都要做一个 Confirmation report , 这有点类似国内的开题报告,还是很重要的。说它重要,是因为一旦过不了,不但学生的学业无法继续,对导师日后带学生的声誉也会有很大的影响。对于这第一个博士生,我曾经写过几篇博文记录他博士学业的进展,其实某种意义上我也是在记录自己的成长。 最近我这个学生的压力明显很大,每次跟我 meeting, 都下意识地来上一句 , Please do not press me 。说实话,我从来没给他太大的压力,一直是以鼓励为主。他的自我感觉压力不小,我的观察是源于来自他的性格。他的这种性格其实跟我有点像,就是有些事是“拿得起,放不下”。一件事如果不把它完美地完成,就寝食难安。至少在科研上,我觉得这是一个优点,一个很重要的优点。大家都知道,对搞科研的人来说,工作,准确地说是思考,和休息时间是分不清的。因为你的灵感(顿悟)的到来是完全没有先兆的。说出来不怕大家笑话,我灵感经常出现在工作间隙去厕所的时候,很多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是在蹲厕所的时候顿悟的。所以,我有时候没什么感觉也要去趟厕所碰碰运气。 总之,我认为科研工作者要想在自己的领域有所建树,甚至领跑就要有一种忘我的精神。否则朝九晚五,下班以后就再也不考虑研究的事,生活,研究泾渭分明,别说黄花菜,什么菜都会凉的。 所以,经过长期的艰苦思考,一旦有新的思路(突破),就必须马上记录下来,如果当时要有导师在,趁热打铁,继续讨论一下,没准就有很大的收获。所以我这个学生经常深更半夜地给我来个电话,报告他的“重大突破”。他之所以这么兴奋,我能理解是来自他实验中遇到的种种困难。我们这个中心,计算力学的水平那绝对是世界级的。但模型实验( physical model ),其实并不强。我这个项目,是近十年以来中心实验室第一个把研究重点放在模型实验上的。开拓型的工作就意味着没有多少经验可以借鉴,一切靠自己摸索。好在我这个学生有一个很大的优点,那就是喜欢交流,喜欢讨论,能跟那些 technicians 打成一片。在国外,博士生做试验,大事小事都得亲自动手,丰衣足食。当然,导师, technicians 也会给予最大的指导,帮助。但不管怎么讲,绝大部分工作还是要学生自己来完成。这个过程虽然非常艰苦,但这种脱胎换骨的历练,对学生的成长,提高是必不可少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非常关键。我早就跟学生讲过(也是传授经验),讨论,尽可能地与老师,同学, technicians 多讨论,同专业的讨论,不同专业的也要讨论,这对你的研究会有非常大的帮助。反过来,别人有求于你的时候,也不需要有什么保留,你懂的那些东西也都是最基础的知识,帮助别人的过程其实也是整理,完善,拔高自己认知水平的好机会。总之这个阶段是一个思维发散的阶段。但思维一直发散也不行,要学会适当的时候集中到一点。这一点就是研究的创新点,将来是要发表论文的,也是要适当保密的。 刚才提到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很多人对发表论文是意义有多大争论不休。我的观点是,博士期间学生发表高水平国家期刊论文的能力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写论文,写高水平论文的能力对于一个成长的博士生来说放到第一位都毫不过分。我不清楚别的领域,至少在土木这个专业,国际上最好的期刊也就那么几个。能在这几个顶级期刊上哪怕发表一篇都是很不容易的。我记得我的第一篇顶级国际期刊论文,当时让人家审稿人批的鼻青脸肿,想死的心都有。后来在导师的帮助下毙了再改,改了再投,屡败屡战,千锤百炼,终于修成正果,最后论文发出来了,竟然有一种心力交瘁的感觉。但客观地将,顶级期刊毕竟是顶级期刊,主编,审稿人的评论水平就是高,刀刀击中要害。通过跟审稿人过招,自己对问题的理解明显上升了一个层次,并对以后的研究有很大的启发作用。总之,这种磨练是值得的,因为自己收获了信心,收获了进步。 我的这个学生的第一篇论文是从一篇国际会议论文开始的。我之所以让他先准备一篇会议论文,我是想考察一下他的写作能力。马来西亚的学生英文是很不错的,交流起来一点问题也没有。但当我看了一遍他会议论文的初稿时却让我大跌眼镜。完全是咋说就咋写,口语化的痕迹非常明显。这个还是次要的,关键的是他对论文的逻辑不是很清楚。写任何文章都是一个道理,但科技论文更要讲究思路清楚,逻辑严谨。那么在你语言的表达上就要讲究 section( 部分 ) 与 section, 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不能孤立地把内容往那里一堆,让读者自己去理解吧(高深着呢)。科技论文,不见得要求有多高的文采,但思路一定要清晰,这样别人读起来才舒服,顺畅。否则,即使你做的工作很出色,如果写得不行,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最近一直在忙着参加别的老师的学生的 confirmation seminar ( 开题报告 ) ,说实话,信心越来越足,水平不过如此嘛!我们在积蓄力量,会让大家看到一个带有( Hong Kong +USA )风格的精彩的报告(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我喜欢看到别人刮目相看的表情。当然路还是要一步步地走,踏实,稳健,充满激情。
个人分类: 如何达到自由学术王国|0 个评论
澳洲博士生的Confirmation
热度 36 SY2012 2013-6-14 15:10
澳洲博士生的 Confirmation 在澳洲的大学,博士生从入学开始到第一年结束的时候都要做一个 Confirmation report , 这有点类似国内的开题报告,还是很重要的。说它重要,是因为一旦过不了,不但学生的学业无法继续,对导师日后带学生的声誉也会有很大的影响。对于这第一个博士生,我曾经写过几篇博文记录他博士学业的进展,其实某种意义上我也是在记录自己的成长。 最近我这个学生的压力明显很大,每次跟我 meeting, 都下意识地来上一句 , Please do not press me 。说实话,我从来没给他太大的压力,一直是以鼓励为主。他的自我感觉压力不小,我的观察是源于来自他的性格。他的这种性格其实跟我有点像,就是有些事是“拿得起,放不下”。一件事如果不把它完美地完成,就寝食难安。至少在科研上,我觉得这是一个优点,一个很重要的优点。大家都知道,对搞科研的人来说,工作,准确地说是思考,和休息时间是分不清的。因为你的灵感(顿悟)的到来是完全没有先兆的。说出来不怕大家笑话,我灵感经常出现在工作间隙去厕所的时候,很多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是在蹲厕所的时候顿悟的。所以,我有时候没什么感觉也要去趟厕所碰碰运气。 总之,我认为科研工作者要想在自己的领域有所建树,甚至领跑就要有一种忘我的精神。否则朝九晚五,下班以后就再也不考虑研究的事,生活,研究泾渭分明,别说黄花菜,什么菜都会凉的。 所以,经过长期的艰苦思考,一旦有新的思路(突破),就必须马上记录下来,如果当时要有导师在,趁热打铁,继续讨论一下,没准就有很大的收获。所以我这个学生经常深更半夜地给我来个电话,报告他的“重大突破”。他之所以这么兴奋,我能理解是来自他实验中遇到的种种困难。我们这个中心,计算力学的水平那绝对是世界级的。但模型实验( physical model ),其实并不强。我这个项目,是近十年以来中心实验室第一个把研究重点放在模型实验上的。开拓型的工作就意味着没有多少经验可以借鉴,一切靠自己摸索。好在我这个学生有一个很大的优点,那就是喜欢交流,喜欢讨论,能跟那些 technicians 打成一片。在国外,博士生做试验,大事小事都得亲自动手,丰衣足食。当然,导师, technicians 也会给予最大的指导,帮助。但不管怎么讲,绝大部分工作还是要学生自己来完成。这个过程虽然非常艰苦,但这种脱胎换骨的历练,对学生的成长,提高是必不可少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非常关键。我早就跟学生讲过(也是传授经验),讨论,尽可能地与老师,同学, technicians 多讨论,同专业的讨论,不同专业的也要讨论,这对你的研究会有非常大的帮助。反过来,别人有求于你的时候,也不需要有什么保留,你懂的那些东西也都是最基础的知识,帮助别人的过程其实也是整理,完善,拔高自己认知水平的好机会。总之这个阶段是一个思维发散的阶段。但思维一直发散也不行,要学会适当的时候集中到一点。这一点就是研究的创新点,将来是要发表论文的,也是要适当保密的。 刚才提到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很多人对发表论文是意义有多大争论不休。我的观点是,博士期间学生发表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的能力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写论文,写高水平论文的能力对于一个成长的博士生来说放到第一位都毫不过分。我不清楚别的领域,至少在土木这个专业,国际上最好的期刊也就那么几个。能在这几个顶级期刊上哪怕发表一篇都是很不容易的。我记得我的第一篇顶级国际期刊论文,当时让人家审稿人批的鼻青脸肿,想死的心都有。后来在导师的帮助下毙了再改,改了再投,屡败屡战,千锤百炼,终于修成正果,最后论文发出来了,竟然有一种心力交瘁的感觉。但客观地将,顶级期刊毕竟是顶级期刊,主编,审稿人的评论水平就是高,刀刀击中要害。通过跟审稿人过招,自己对问题的理解明显上升了一个层次,并对以后的研究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可见,这种磨练是值得的,因为自己收获了信心,收获了进步。 我的这个学生的第一篇论文是从一篇国际会议论文开始的。之所以让他先准备一篇会议论文,我是想考察一下他的写作能力。马来西亚的学生英文是很不错的,交流起来一点问题也没有。但当我看了一遍他会议论文的初稿时却让我大跌眼镜。完全是咋说就咋写,口语化的痕迹非常明显。这个还是次要的,关键的是他对论文的逻辑不是很清楚。写任何文章都是一个道理,但科技论文更要讲究思路清楚,逻辑严谨。那么在你语言的表达上就要讲究 section( 部分 ) 与 section, 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不能孤立地把内容往那里一堆,让读者自己去理解吧(高深着呢)。科技论文,不见得要求有多高的文采,但思路一定要清晰,这样别人读起来才舒服,顺畅。否则,即使你做的工作很出色,如果写得不行,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最近一直在忙着参加别的老师的学生的 confirmation seminar ( 开题报告 ) ,说实话,信心越来越足,水平不过如此嘛!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我们一直在积蓄力量,会让大家看到一个带有( Hong Kong +USA )风格的精彩的报告,我喜欢看到别人刮目相看的表情。当然路还是要一步步地走,踏实,稳健,充满激情。
26814 次阅读|78 个评论
澳洲羊驼秀
热度 20 mimu 2013-5-25 17:47
一位来自中国的高访转给我一条信息,说是本周末(5.25-5.26)在geelong有一个羊驼秀(* 注意并不是全澳规模的展出 )( http://www.vicwestern.alpaca.asn.au/af_location.html )。 羊驼,英文名是alpaca,在中国它还有一个很有名的名字叫“草泥马”(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43783.htm ),此前我曾经在牧场看到过,但是并不知道在澳洲有很大规模的养殖。看展览地点showgroud不远,于是去闪了一下,拍得一些图片与大家共享: 图片有点多,请耐心等待打开 。 展厅外观: 车身上的post: 羊驼标识: 等在外面入场的羊驼: 比赛现场: 分场冠军: 长长的、细密的羊毛: 现场的织造过程科普小展台: 超级萌: 一看就是偶蹄目的: 羊驼制品,看起来真不错,价格有点小贵,还可以接受: 找老板聊了几句,要了一张名片,介绍一下她的shop:azulproducts.com.au. 天知道怎么回事,来了不少中国人。现场几乎所有的visitor都是中国人: 最后奉送一张以前在牧场远远拍的埋头吃草的一张:
11161 次阅读|53 个评论
人在澳洲——惊涛拍岸@Coogee beach
热度 2 liuhuiyingcn 2013-5-24 22:50
在结束澳洲之旅前,最后一次出游,由朋友规划的 Coogee beach。最近悉尼已经到了深秋,每天早上出门,路上都是梧桐的落叶。悉尼的气候很好,冬天最冷的时候,白天十几度,晚上也在零上。最近是白天20度左右,晚上8度左右。这个温度本来不算冷,路上穿着短袖短裤短裙的多的事。不过我冷,来悉尼的时候没有准备冷天的衣服,两件儿厚连帽衫让我每天早晚非常的不从容,冷到一双袜子都能然我觉得温暖幸福。这样冷的天气到海边去吹海风?本来我对此行兴趣索然。朋友说,冬天的海边也很美的,冷的话帮你带件外套就是了。于是我们就去了。 一天下来,兴奋无比! 回想一下到悉尼后去海边的几次:一是刚来的时候几次在周末到 Kogorah bay 散步,二是有两次下午到大剧院(opera house)散步,在旁边的海湾和公园散步,或者有时候去 darling harbor 散步,再其他就是几次早起去看日出了。去看过三次日出,每次都是日出之后或者赶去学校了,或者回家睡觉了,都没有继续 enjoy 海滩。另一次去海边居然是去 newcastle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99990-671011.html ),当时觉得 newcastle 的海非常美,非常独特。其实当时我也没有领略到 newcastle 的美:因为前一天写论文写到四点钟,到了 newcastle,躺在海滩上睡着了。据说 newcastle 在海边可以看见海豚跳,不过我去的时候睡着了,自然没有看见。 这次到 south coogee,刚发现悉尼的海也这样美,不次于 newcastle!首先,颜色,蓝的很特别!是深蓝色,宝蓝色!然后,沙滩和礁石交替着,刚柔并济!然后是风浪很大,浪花拍打着礁石,看上去有千堆雪的效果。 海边很多人在钓鱼,他们已经掉上了很多鱼。悉尼的海边,可能是保护的好,生态非常好。鱼类很丰富。这里钓鱼需要 license。看海边的牌子,写着可以钓的种类和每个种类的鱼的尺寸。不符合种类以及钓到的小于规定尺寸的鱼,需要放生。这里的海边,海边游泳场里,据说会有小鲨鱼在身边游来游去。我没看见鲨鱼。 我一直忙着拍海鸥飞翔,拍惊涛拍岸。一直想拍到苏东坡先生描述的“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场景。这次端着相机,在海边等海浪。拍的很开心,晚上回家,给房东太太秀了一下,房东太太说,卧龙岗(wollongong)的海浪更大,那个才壮观。diang~~~上次在 newcastle 和 wollongong 之间选择了 newcastle,结果在 newcastle 也就是睡了个午觉。。。 上图! 海。海边草地上遍开着小黄花。悉尼黄色的花非常多,不知道是黄色比较吸引眼球所以我看见黄色的多还是黄色本来就多。这遍地的黄花很是悦目。海上飞翔着海鸥。这里靠近机场,因此时而有飞机飞过。 惊涛拍岸。觉得可能拍摄角度不太合适,多数都是俯视,觉得不够壮观。不过这个实在很难仰视啊。。。 海鸥 觉得海鸥长的比较智慧,比较优雅~很喜欢拍海鸥,不过目前没有拍到非常满意的海鸥飞翔的照片。觉得可能是装备不行~~嘿嘿,有了升级装备的借口了~哦耶~ 冲浪的人,觉得是非常勇敢的人~嘿嘿~ 度过了非常愉快兴奋的一天。
个人分类: 游记|7006 次阅读|4 个评论
澳洲生态拾零:黑天鹅
热度 5 mimu 2013-5-22 22:06
庄老师发了一组美轮美奂的疣鼻天鹅,文中提到 澳大利亚有黑天鹅。俺是爱抬庄的人,特地选了最近拍的几张 黑天鹅发上来助兴。
7932 次阅读|5 个评论
人在澳洲——蓝山皇家植物园
热度 2 liuhuiyingcn 2013-5-18 15:27
秋天来了,据说蓝山秋色正浓,风景正美。于是一行五人驾车前往。 蓝山去过一次了,还写了博客,是我第一篇被科学网加精的博客。目前被加精的都是游记,看来我比较擅长吃喝玩乐,写评论文章尚且力不从心,主要是阅历还不够丰富,思想自然不够深刻。上次的蓝山游记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99990-671135.html 蓝山在悉尼西侧,是澳洲的东西气候分水岭,就像秦岭是中国南北气候分水岭一样。蓝山挡住了从东到西的水汽,于是蓝山西侧就是干旱地带了。 这次先是去了蓝山皇家植物园。 什么色彩斑斓层林尽染之类的套话就不说了,想起来《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里面鲁智深一拳打到镇关西眼睛上,于是就像开了染料铺子,什么颜色都有了。 澳洲是一片独立的大陆,物种的进化有其独特性。植物园里有很多澳洲特有的植物。不过我们一帮人忙着说笑,忙着找“吃人草”(捕蝇草,小虫子进到那个像袋子的花朵里面后袋子顶上的盖子就合上了,然后小虫子就被消化了),没有注意那些植物。 这种树,权且是独特的好了。想起中学物理书上有个关于静电的插图,有一个人手放在电极上,然后头发全部竖起来~~ 低着头走,走着走着,我捡起路上一片叶子,惊呼:“这不是黄马褂吗?”然后抬头看,果然是一棵马褂树。这种树学名叫做“鹅掌楸”,因为形状像马褂,又称黄马褂。第一次看见是在北京植物园。不知道哪里是原产地,哪里是引进的。 这张照片说明: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本没看出来漂亮,同学拍了一张,给我看照片,我一看这么漂亮,跟风拍了一张。后来知道这是新南威尔士的洲花,叫做 Doryanthe excelsa。这是花谢之后的样子。 开始不知道这个是啥,后来发现是个计时器。那个杆子的影子落在哪里,就表示几点。可以看出,照片拍摄时间是十一点一刻。终于明白为什么说“一刻”了。。。 秋意浓 露浓花不瘦 蒲公英 今天好有些博客的心情啊,事不过三,不写了~~
个人分类: 游记|5197 次阅读|4 个评论
人在澳洲——Bondi 日出
热度 5 liuhuiyingcn 2013-5-18 14:38
整理照片,看见上次去 Bondi(邦迪海滩)看日出的时候拍的照片。 邦迪海滩是悉尼一处比较著名的海滩,算是一个“旅游景点”。那些旅行团的悉尼一日游项目经常都包含邦迪海滩。 不知道怎么超水平发挥了,拍出了这种红色的绚丽的光线。 天地间,毅力着一颗顽石! 见证了一场婚礼 乌云蔽日~ 丑奴儿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个人分类: 游记|7124 次阅读|9 个评论
澳洲纪实24日谈
热度 3 coalash 2013-5-5 10:24
到今天已经来到Perth24天,看了日历发现今天是立夏,换算到南半球应该是立冬了吧。Perth应该算是典型的海洋性气候吧,summer in daytime, winter at night,晚上也就几度,中午最高应该有25度,不过这个时间基本在实验室或办公室。说到办公室,办公室里常年开通风设备,估计是换气扇,同时还有冷风,所以中午的时候那就是summer outside,winter inside。 前天和实验室的董老师闲聊,提到了澳洲科研人员的工资和经费等,感觉这个和国内有很大区别。 (1)大学里固定人员的收入仅有工资,由学校提供,且是按级别划分(表1),每个级别的最低工资每年会提高,表1中带标 ***是博士的最低工资。除此外,收入与项目多少,文章多少,名气大小几乎无关。所以,在大学里拿到教授以后基本就没啥动力了。不过,级别晋升时与项目、文章和教学还是有很大关系的。 (2)澳洲对高收入的税收绝对够狠,超过10w以上的部分,税率50%;所以教授和副教授收入的差别甚小。 (3)从我在的实验室来看,资助一般是两个来源,横向和纵向。横向经费多来自矿业企业,纵向来自政府。但澳洲类似自然科学基金的命中率很低,好像不超过5%,这个比国内要低得多。项目经费中最大的支持是人员费,支付给博后等一干人等的费用,一般可能占到项目的3/4,这个和国内来说是截然相反的。 (4)博后基本是一个实验室或项目的主要劳动力。 (5)实验室里每隔三周有一次seminar,每次一人,主要是介绍自己的工作进展。每个项目每周向老板汇报一次,其余人和老板讨论工作需要和秘书约时间。哈哈,这个和国内有巨大差异。 最后,说说Perth这个地方,西奥首府,周围都是矿,矿工的工资很高,据说一般的是10W起步,工作时间很有特点9+5,矿上待9天,家里休5天,工作期间的衣食住行,往返机票等均有公司负担;Perth周围是沙地,农作物基本从东部来,所以Perth的物价决定比悉尼高。公交的起步价1刀多,每天往返学校乘坐校巴,但是校巴仅在teaching week运行,嘿嘿,和实验室的朋友借了自行车,漫漫雨季即将来临,学校也要进入寒假了。。。,好在路上的风景还不错。 表1. Salary scales for academic position in 2012 Classification Point Per Fortnightly ​ ​ Annum $ Salary $ Associate Lecturer ​ ​ ​ ALA 1 58091 2227.13 ALA 2 61404 2354.15 ALA 3 64727 2481.55 ALA 4 68045 2608.76 ALA 5 70743 2712.20 ALA 06*** 73439 2815.56 ALA 7 76137 2918.99 ALA 8 78831 3022.28 ​ ​ ​ ​ Lecturer ​ ​ ​ ALB 1 82979 3181.31 ALB 2 86095 3300.77 ALB 3 89199 3419.77 ALB 4 92317 3539.31 ALB 5 95426 3658.51 ALB 6 98537 3777.78 ​ ​ ​ ​ Senior Lecturer ​ ​ ​ ALC 1 101647 3897.01 ALC 2 104761 4016.40 ALC 3 107870 4135.60 ALC 4 110983 4254.94 ALC 5 114091 4374.10 ALC 6 117207 4493.56 ​ ​ ​ ​ Associate Professor ​ ​ ​ ALD 1 122394 4692.43 ALD 2 126541 4851.42 ALD 3 130687 5010.37 ALD 4 134835 5169.40 ​ ​ ​ ​ Professor ​ ​ ​ ALE 1 157658 6044.40 ***Minimum salary level for PhD appointments ​ ​ ​ Subject Coordinator Point ​ ​ ​ ​ ​ ​ ​ ​ ​ ​ ​ Head of School Allowance (Rounded Up) ​ ​ ​ (Code 222S) ​ 15767 604.49 (Code 222NS) Dept ​ 7884 302.26 ​ ​ ​ ​ Dean's Allowance (Rounded up) ​ ​ ​ (code 104) ​ 15767 604.49 (code 104)NS ​ 15767 604.49 Classification Point Per Fortnightly ​ ​ Annum $ Salary $ Associate Lecturer ​ ​ ​ ALA 1 58091 2227.13 ALA 2 61404 2354.15 ALA 3 64727 2481.55 ALA 4 68045 2608.76 ALA 5 70743 2712.20 ALA 06*** 73439 2815.56 ALA 7 76137 2918.99 ALA 8 78831 3022.28 ​ ​ ​ ​ Lecturer ​ ​ ​ ALB 1 82979 3181.31 ALB 2 86095 3300.77 ALB 3 89199 3419.77 ALB 4 92317 3539.31 ALB 5 95426 3658.51 ALB 6 98537 3777.78 ​ ​ ​ ​ Senior Lecturer ​ ​ ​ ALC 1 101647 3897.01 ALC 2 104761 4016.40 ALC 3 107870 4135.60 ALC 4 110983 4254.94 ALC 5 114091 4374.10 ALC 6 117207 4493.56 ​ ​ ​ ​ Associate Professor ​ ​ ​ ALD 1 122394 4692.43 ALD 2 126541 4851.42 ALD 3 130687 5010.37 ALD 4 134835 5169.40 ​ ​ ​ ​ Professor ​ ​ ​ ALE 1 157658 6044.40 ***Minimum salary level for PhD appointments ​ ​ ​ Subject Coordinator Point ​ ​ ​ ​ ​ ​ ​ ​ ​ ​ ​ Head of School Allowance (Rounded Up) ​ ​ ​ (Code 222S) ​ 15767 604.49 (Code 222NS) Dept ​ 7884 302.26 ​ ​ ​ ​ Dean's Allowance (Rounded up) ​ ​ ​ (code 104) ​ 15767 604.49 (code 104)NS ​ 15767 604.49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203 次阅读|8 个评论
澳洲十七日
热度 2 coalash 2013-4-28 22:59
昨天去Perth市里看了看,城市建设的很好,公共交通很发达,城市里有免费的Yel Cat,基本和地铁无缝对接。市里有两条步行街,但只找到一条,没有提前做功课。去Outlets转了一圈,感觉和国内一线城市有较大差距,不过Perth 其实也不能算一线城市。 本周收获: (1)澳洲67岁退休,因此好多国人想早点回国的原因之一是怕拿不到养老金。 (2)人与动物和平相处,看到各种鸟和鸽子到饭桌下找米饭粒吃。 (3)街头艺人较多,五花八门,而且没有城管。 (4)我们熟知的名牌,在这里其实就是一个小店。 (5)一方水土一方物,我们熟识的水果长了奇怪的形状,是水果也自由了么? (6)20刀以下的工艺品、衣服衣服等,80%是中国产的。连超市里卖的冻鳕鱼,是大西洋捞的,但是中国加工的。 (7)华人店里可以买到各式国内特产,包括山西的老陈醋。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951 次阅读|5 个评论
澳洲生态拾零:澳洲鲣鸟
热度 3 mimu 2013-4-28 09:19
在整理钓鱼岛生物多样性的背景知识的时候,我曾经在网络上搜过几张 鲣鸟的图片用在博文中(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04206-613787.html )。但是作为资深记录党, 自己 没有拍摄过 鲣鸟照片,用别人的片子感觉很怪,心里还是很遗憾的。 所以,听说 Geelong本地的Barwon Heads 就有 澳洲鲣鸟( Australasian Gannet, Morus serrator ),心里早就按捺不住,正好赶上 Anzac day 休假,一大早立马奔向 Barwon 河的入海口。 沿路风景美妙不提,到了海边,看见远远的有一群人在冲浪,不过今天时间有限,暂时没心情去欣赏他们的英姿。先拿广角咔嚓几张风景,再将几株野花收入囊中,开始专心对付远远近近的那些水鸟:大群的黑天鹅、小黑鸬鹚和银鸥起起落落,其间偶尔夹杂着几只小斑鸬鹚和 斑鸬鹚,不过这些都是我所熟悉的;一片一片的野鸭群中也没有发现新种,只有鬃林鸭和灰鸭,也是老面孔了。只是 澳洲鲣鸟却不见踪迹。 于是开始研究沙滩上的贝壳。沙子很细,将贝壳映衬得很漂亮,不过心里还是惦记着此次的目标鸟种: 澳洲鲣鸟,拍摄贝壳的时候也不断抬头远望。 好在等待的时间不长,不久,果然看见远处有一只白色的大鸟收了翅膀从空中垂直砸向海面,激起浪花四溅:这种行为,在武汉的时候经常看斑鱼狗这样玩,不过斑鱼狗体型小,动静小多了。很快出水,拿长焦扫了几张一看,翅尖及尾端黑色,棕黄色的头顶,粗壮的圆椎型的嘴,这俨然就是 澳洲鲣鸟!同属开普鲣鸟形态大小也很像,只是尾端的黑色应该分布在外沿而非中部(参见P5)。 开普鲣鸟 要在这个地方收到,估计得有中奖的运气才行。 1. 2. 3. 4. p5. 澳洲鲣鸟是 鲣鸟科大 鲣鸟属的成员,这个属都是温带的海鸟。 我国分布的几种鲣鸟(红脚鲣鸟 Sula sula 、褐鲣鸟 Sula leucogaster 和蓝脸鲣鸟 Sula dactylatra )都是鲣鸟科鲣鸟属的 ,是热 带的海鸟。 澳洲鲣鸟在澳洲和新西兰有分布。 奥克兰西部的 Muriwai 有一处鲣鸟繁殖地很有名, 每年春季会有 数千只鲣鸟会由澳洲飞过去 筑巢 、 交配和哺育。Geelong本地有幼鸟的记录,应该是在本地有繁殖。 此行我只记录到2只 澳洲鲣鸟,过一段时间据说数量会更多,我想我应该还有机会再见到这种美丽的水鸟,不过地点不一定还是 Barwon Heads,也许是Queenscliff了 。 耳边传来阵阵小鸟歌声,我想,那一定是当地另外一种招牌鸟:Singsing Honeyeater(歌吸蜜鸟)在向我召唤......
8452 次阅读|3 个评论
澳洲岩土界三巨头的背后故事
热度 16 SY2012 2013-4-26 16:18
澳洲岩土界三巨头的背后故事 其实写这个标题多少有点让我犹豫,原因是这三位大牛教授在澳洲甚至世界岩土界都是声名赫赫,在澳洲岩土界更是举足轻重的角色,这样的大牛无论怎样点评都是要谨慎的,更何况其中两位就跟我一个中心,抬头不见低头见,另一位跟我们也有紧密的合作关系。好在这三位牛人都是澳洲本地人,当然不懂汉语,也不会上科学网,所以饶开他们强大的光环,说说他们背后的故事,即使有的地方说得不妥也不用太担心。 话说这三位大牛教授分别是 Prof. Scott Sloan,Prof. John Carter 和 Prof. Mark Randolph 。 为什么把他们三位放在一起呢?除了 Sloan 教授是国家岩土中心的主任, Carter 教授是我们大学的副校长, Randolph 教授是西澳大学岩土中心的创始人外,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是都跟英国的剑桥大学有深厚渊源。 Sloan 和 Randolph 都是在剑桥拿的博士学位, Carter 教授在剑桥有过博士后的经历,所以很多人也背后称他们是剑桥帮。这说明在国外,至少在澳洲也是很在乎你的学术背景的,尤其是你的博士出身。据我的观察,澳洲的大学非常看中欧美名校的博士背景。当然博士出身只是一块敲门砖,全世界都这样,行不行还得看自己日后的表现。话说上面提到的这三位教授均在自己的领域做出了让全世界信服的成就。他们目前都是澳洲两院院士,几乎全世界岩土领域知名的 fellowship ,荣誉都拿过了。 首先说说 Sloan 教授(我的顶头上司),是计算岩土力学赫赫有名的大牛,成功发展了极限分析理论。他和他的团队,基于这个理论,开发的软件已经商业化,并广泛应用到岩土领域,有着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Sloan 教授于两年前创建了澳洲国家岩土中心 ( ARC Centerof Excellence for Geotechnc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这个中心是很厉害的,岩土领域全澳洲就我们这一家,光是国家层面的投入就有 1400 多万澳元。这个中心其实是一个联合中心,按 Sloan 教授的话讲是将 The University ofNewcastle, 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University 和 the University of Wollongong 在岩土领域最强的三个中心,优势互补组建而成,所以说这个联合中心在澳洲最强丝毫也不过分。 Sloan 教授就是这样一个中心的主任。在学术让如果没有让人信服的成就是震不住这个场子的。 Sloan 教授作为我的顶头上司,学术上的贡献我就不吹了,不是同一个专业,估计说多了大家也听不懂。我记得他有一个宣传的个人简历,第一句是这样写的: 1982 年一个叫 Scott 的年轻人,在剑桥大学拿到了博士学位,未来的路何去何从?他彷徨了。。。。。。这个时候,祖国的召唤让他坚定了回国的信心。。。。。。看来年轻时候的 Sloan 教授也是一文艺青年。我看过他年轻时候的照片,长得特别像年轻时候的刘欢,话说刘欢年轻的时候还是很帅的。老头现在多大岁数,看不出来,但两鬓都见白霜,岁月不饶人啊。但嗓门依然洪亮,他那爽朗的笑声非常有感染力,他一笑整个办公楼都能听得见,当然他这一笑说明今天心情还不错,大家也就很安心。其实,无论在哪里当好一个领导都是不容易,尤其是领导一帮知识分子,所以领导艺术是很重要的,而最高的艺术就是尽量做到公平,充分调动下面人员的科研积极性,老头就有这个本事,大家都服气。 Carter 教授在学术上是和 Sloan 教授能相比肩的大牛教授,影响力丝毫不比 Sloan 教授低。话说 Carter 教授原来是在悉尼大学的工学院当院长,后来被我们学校挖过来当副校长,应该是出于强强联手的考虑。因为 Carter 教授是校长,跟我们不在一个办公楼,平时接触并不多。但我很奇怪,作为大学校长应该也很忙吧,但他的研究似乎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这可从他发表的论文和拿到的基金看出来。这里提一下,在国外,尤其是他们这种成名的大牛教授,发表论文是不允许别人随便挂他们的名字的,除非确实有贡献,学术声誉他们看得比命都重要。那么 Carter 教授作为校长哪有精力搞他自己的研究呢?答案是有。因为国外的这些大学校长虽然看起来很忙,但我发现是他们的秘书效率非常高,其实干了大量的辅助工作,这也就保证了校长是有一定的时间留出来做自己的科研。也就是说教授这个职位(责任)即使在一个校长眼里的分量是更重的。从今年 4 月份开始, Carter 教授卸去了大学副校长的职务,回归一个正式的教授职责,办公室也办到了我们的中心。这要是在国内,可以想像,一个大学校长没有了行政职务,那将是怎样一个凄凉的落差!而 Carter 教授却是一副神采奕奕的状态,也许教授,科研对他来说才是真正的归宿,应该一直都是。 Randolph 教授是西澳大学岩土中心的创始人。听西澳的哥们说 Randolph 曾经在剑桥大学作过教授,并且是我的老板 Sloan 教授当时在剑桥的博士导师,水平怎么样大家可以想像得到。据说, Randolph 在他年纪不是很大的时候就卸去了西澳大大学岩土中心主任的行政职务,一是为了培养年轻人,二是可以专心搞自己的研究。更让人感动的是, Randolph 是澳大利亚岩土领域第一个对在澳的华人学者鼎力支持的教授。这是因为几十年前澳洲对华人学者还是有歧视的,一般华人很难做到正教授的位置。 Randolph 认为华人学者是很有能力的,应该公平对待。仅凭这一点, Randolph教授 就非常值得让人尊重,是一个真正智慧的人,是应该写进历史的,至少我们中国的学者应该记住他。
22530 次阅读|54 个评论
抵达澳洲一周有感
热度 3 coalash 2013-4-20 22:47
2013年4月12日从武宿机场出发,历经30多个小时的辗转到达了西澳的首府珀斯(Perth)。 Curtin大学Fuel and Energy Institute的博士小张非常热情,开车到机场接我,虽然此前从未谋面,仅是在网上交流过。从机场到住处的路上感觉小张车技不错,在路上行驶相当的彪悍,一路上车速没有低过50km/h,但这仅是最初的感觉,后来才发现这就是澳洲开车的方式,行驶中猛踩油门,转弯不减速。每天乘Curtin bus去实验室的路上都要抓紧扶手,生怕车子连续转弯时自己飞出去。后来发现澳洲人开车也有温柔的一面,只要看到有行人在人行横道通过或在社区里过马路,一定会停车并挥手致意行人先走的。澳洲人偏爱日本车,最多的是丰田和三菱。与国内比,德国车相当少,不过在住地也看见过golf和BMW。 实验室工作的节奏比较紧凑,大家一到实验室就埋头苦干,几乎很少有工作以外的交流,这也可能与Director的风格有关。实验室里似乎没有明确的上班时间,一般大家默认的为9:00am-5:00pm,但我在8:00到实验四的时候已然看见Prof.Li在埋头苦读。大家的午餐都是从家里带来的,中午微波一下即可,Chinese的午餐基本是米饭和炒菜,老外的则一律是三明治、青菜或热狗。 澳洲超市的经营范围分类较细,一般的综合性超市不卖电器等,床上用品也较少;Alcohol也是单独的商店经营,目前还没有看到卖香烟的地方。超市购物的时候不需要存包,即便是带着超市里有的东西进去也没有问题。这也不算什么,今天的经历让我感触颇深。昨天晚上超市Coles购物后着急回去,把结完帐的可乐拉在了柜台,今天抱着试试的心态去超市问了Service desk,因为我知道有的超市专门设个架子收纳大家落下的东西,结果Coles的工作人员告诉我直接去里面拿一瓶从她指定的出口出去即可。我有些惴惴不安,因为我在来之前把Receipt带上还想了许多的说辞,结果还是我主动出示了收据,人家都没怎么看。感叹啊!第一,敢这么干;第二,能这么干。此外,超市的婴儿奶粉确实经不住国人的青睐,每个类型几乎只有3~5罐,Coles的奶粉比别家便宜4刀,货架上几乎都是空的。 此外,深切体会到flg这个东西在国外的生命力,各大超市门口都是放报纸的架子,大家可以免费拿,几乎所有的报架上都能看到,宣传力度之大不亚于国内房地产的经销商!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751 次阅读|4 个评论
澳洲来客:红坚果花
热度 4 turongl 2013-3-30 15:52
澳洲来客:红坚果花( 二) 这澳洲坚果的红花也确实比较美丽,和红花银桦(同科植物)很相似,算是有经济价值也有观赏价值的了。 1. 2. 3. 4. 5. 6. 7. 8. 9. 10.一个小蜜 11. 12. 13.
个人分类: 热带水果|4452 次阅读|8 个评论
澳洲来客--坚果花开
热度 8 turongl 2013-3-30 12:03
澳洲来客--坚果花开 澳洲坚果 ( Macadamia ternifolia F.Muell. ) 是来自澳洲的一种坚果类经济果树,在我国已经 引种种植 成功,并在广西、云南、广东一带不断扩大种植面积。 在湛江引种研究基地的澳洲坚果是在3月份大量开花,一般花为白色,一串一串的有一定观赏价值(也有红花的,更美丽些,下一次再提供欣赏),并且和山龙眼科的其它属种如银桦类的花相似。 澳洲坚果的授粉昆虫有很多种,其中蜜蜂也是很勤劳的授粉者之一。 以下是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63571.htm)对澳洲坚果的部分简介: ( 在世界上众多的干果之中,澳洲坚果的经济价值最高,素来享有 “ 干果之王 ” 的誉称。澳洲坚果又名澳洲胡桃、昆士兰栗,香港称为 “ 夏威夷果 ” , 属 山龙眼科 常绿高大乔木,高可达 10多 米,原产于 澳大利亚 东部沿海、 昆士兰州 东南部和 新南威尔士州 的亚热带雨林中 ( 南纬 20 o 31' 一 30 o ) 。在适宜的条件下,澳洲坚果定值后 6 - 7 年即可获得相当可观的产量,丰产期达 40 - 60 年。生长良好的健康树,其丰产性随着树龄的增长和植株增大而增长。澳洲坚果种子球形,乳白色,直径 1.2—3 厘米,含油达 60—80% ,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各约 9% ,并含有相当丰富的钙、磷、铁、氨基酸和维生素 Bl 、 B2 ,经炒制后风味独特,质地细腻,清脆可口,香气浓郁,与腰果和胡桃近似,并广泛用作菜肴、饼食、面包、糕点、糖果、巧克力和冰淇淋等的配料,又是天然白色拉油。因此,近年来澳洲坚果风靡全球,身价日增,成为国际市场上最受欢迎的高级坚果。澳洲坚果树型优美,枝叶稠密,花美丽而芳香,木材坚实细密,且耐粗放,抗病虫,不失为一种优良的园林绿化和用材树种。 ) 1. 2. 4. 5. 7.
个人分类: 热带水果|4480 次阅读|17 个评论
人在澳洲——滴答蓝山(blue mountain)行
热度 5 liuhuiyingcn 2013-3-17 16:10
最近活的各种毁三观,于是忙里偷闲的小憩一下。记得有首歌叫做“滴答”,第一次听见是在沃尔玛,超市里放着这首歌,那个淡淡的旋律首先吸引了我,然后那句“整理好心情再出发”让我怦然心动了。这次出行,主要目的是整理心情,于是标题写“滴答蓝山行”。 听人说蓝山说了无数次,听的次数多了,就产生了一种向往,于是就决定去蓝山。略做功课就出门了,略做而已,比不做强不了多少。不做功课出门已经成为我的习惯了,不知道跟小时候不喜欢写作业有没有关系。 早上出门,坐了两个多小时的火车到达 Katoomba。到了找酒店,或者说旅馆更贴切一些。照着自己提前查的名字和价格,找到一个,65 一晚。跟店主讲了讲价,说今天又不是高峰,讲到 55 一晚。单人间,较简陋,公共卫生间、公共淋浴,有公共厨房可以做饭,公共的电视间。后来,住下了发现另一个问题是不隔音,隔壁水龙头的声音将我在半夜吵醒。其实这里有 back packer 中心的,20 一个床位,4-10 人一个房间。没敢住,一个女生,还是怕的。 打理好住宿,回到火车站。为了买蓝山地区的汽车票。然后由于功课做的不足,各种没搞清楚状态的情况下买了汽车通票和缆车票。两天逛下来发现这两个都不用买,没什么用,还可以省下64块钱,或者back packer 的话,有7块钱的优惠,那就是省下57块钱。汽车票不用买,因为从火车站到蓝山也就2公里,可以步行,蓝山内部的各个好玩(拒绝用景点这一词)的地方之间也可以步行,还增加很多野趣。而且汽车的运行时间从早上9:45到下午4:30,半个小时一班。一是要等,二是早出晚归最想坐车的时候还没车。缆车票不用买的原因也是可以用步行代替。像我这样在缆车上会怕,根本无心看风景的。而且我本来也很喜欢在山中行走。 买票时那个一只耳朵带着耳环的大叔帮我规划了一下路线。第一天看三姐妹峰(three sisters),在山里行走。第二天做缆车到scenic world (景观大世界),因为上午人少,清净,下午的话全都是人。 先坐车到 Katoomba cascades,逛了逛想走的时候,各种迷路各种凌乱,问路的时候因为记不住那些地点的名字,问了之后又走回到 Katoomba cascades 了,弄的心情很焦躁。后来一想,自己来的目的是放松的,何必焦躁?乱走又如何?于是静下心来看了看地图,决定继续行走。在丛林中走了一会儿,感觉甚好。走着走着饿了,想起来自己忘了吃午饭,囧!还好山上有一家餐厅。 走到汽车搭乘站,坐车到 echo point (回音点?)别人的游记中说 Echo point 是观看三姐妹峰的最佳地点,而且说下午去看三姐妹峰更好,因为下午是顺光。开车的司机一边开车一边给大家介绍各处景观,到了 Echo point,会说“Echo Point,point,point~~”很可爱。而且,尽管相同的话他们每天都要说一遍甚至多遍,他们说出来还是包含热情,没有丝毫刻板重复的感觉。 1)三姐妹峰 看见这个名字我就想到四姑娘山。关于三姐妹峰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说是山上部落里的三个姐妹爱上了山下部落里的三个兄弟,但是这种跨部落的婚姻当时是不允许的。于是三个兄弟决定用武力抢回三姐妹,发动了两个部落间的战争。一个巫师为避免三个姐妹在战争中受伤,就把她们变成了三个石头,打算等危险过去了再变回来,结果巫师在战争中死去了,三个姐妹就没法再变回来了。这个传说在所有人的游记里都能看见。以至于我其实是不想写的。 三姐妹峰旁边有步道,900 个台阶,可以走到底部去。时间来得及,我就沿着走下去了。一路上遇见往上走的人,都是气喘吁吁。一边走,我一边在想我为什么要走呢?下去干什么?就为了走下去再上来吗?就因为很有挑战码?一路走一路想也想不明白。就这样犹犹豫豫的走到了山底。其实走到谷底可以沿着步道走到其他地方去。但是天晚了,我走不出去的话就只能夜宿丛林了。这时痛恨自己没有做足功课,没有规划好路线。休息片刻又走了900 个台阶上来了。一路走一路休息。走上来花的时间比走下去更少,感触是:不怕路途艰辛,不怕适当休息,怕的是犹豫不前! 傍晚时分,夕阳照在三姐妹峰上,增加几分灿烂。等着看日落,晚霞灿烂~天气渐冷,于是就走了。没有车了,走路回旅馆。晚上去超市买了一些东西,在厨房热了热就随便吃了。 只要有阳光,再平凡的小草也会很灿烂! 第一天糊里糊涂的过去了,打算第二天规划一下。一路上都在想,如果总要第二次才有规划,才能“做好”的怎么能行呢?很多时候没有第二次机会的,比如说,人生,不会有第二次! 2)scenic world 一早,去 scenic world。做缆车,就我一个乘客。我一如既往的怕!那个缆车司机说:“My name is **,** is looking after you!”可我还是怕。他说别怕,就200多米的高度!你还不如不告诉我呢!缆车上可以看见 Katoomba 瀑布,换个角度看很不一样的。可以看见三姐妹峰。缆车设置很贴心,中部有透明的底,可以俯视山谷,周围的窗户有没有玻璃的地方,拍照可以不受影响。我吓的要命,拍照都是哆哆嗦嗦。换乘另一个缆车下到 scenic world,下面是个山谷。平时有个小火车,80度下降到谷底的,现在没有开。谷底是一片热带雨林。很宁静,可以随意的走走。丛林茂密加上是在山谷,基本见不到阳光。在山谷的感触就是:无为!比如说,有树倒了,如果影响行人的话就锯断,然后留在原地,如果不影响行人就根本不做任何处理。把一切留给万能的自然本身。如果有人看到这里想要说“中国不是这样,中国怎样怎样”的话,请先去九寨沟看看。 坐缆车上来,如果没有缆车票的话,可以走上了。很有挑战的路线。比较后悔买缆车票。 3) Leura cascade 下一目标是去 Leura cascade。先坐车到巧克力公司买了一些巧克力。然后开始走丛林步道。基本上走一段就会有一个观景台,比如说 honey moon 观景台,Bridle's veil (新娘的面纱) 观景台。在 Bridle's veil 可以看见飘渺的 Bridle's veil fall。走了很久,走到 Leura cascade。拍照拍的很开心。然后走很有挑战的小路,走到下面去,去看 Bridle's veil fall。 蓝山。第一天没有看到蓝山的蓝色。蓝山上有大量的桉树,释放出桉树油在空气中,于是在阳光下呈现出蓝色。 俯瞰新娘的面纱瀑布 leura cascade,第一次拍到这种梦幻的水景,很开心。这种照片,最主要一点是要长曝光,那么最怕的是手抖。别人问我用没有用三脚架,我说我就是手持相机拍摄的。很吹牛的说:心静!蓝山确实是一个让人心静的地方。 之后略感疲惫,想要回了。坐车路过另一个瀑布时,一时兴起的下车了,然后失望了:瀑布实在太小。Anyway,路边等车的守候看到这一地绯红! 坐下班车,去 Leura 小镇,打算吃点儿东西逛逛商店后回了。结果是没吃东西没逛店,直接回了。结束了快乐闲适的蓝山之旅。 写写感触: 其实蓝山对我来讲没有惊喜。蓝山的看点有丛林、瀑布和山。其实这三点对我都没有太大的诱惑。丛林,走过了新加坡的热带雨林,蓝山那点儿丛林对我来讲比较小儿科。瀑布,看过了九寨沟的瀑布,那些瀑布也就一般。至于山,去过了黄山、峨眉山后,也没有太大的惊喜,蓝山的不同之处在于地形——山峰较少,更多的是突起突降的悬崖峭壁。不过,来蓝山不是来找新鲜的,只是休息,只是娱乐,这样,蓝山之美,足矣! 下次出行,还是要提前做下功课,规划一下行程。毕竟不是那种洒脱随性的人。 蓝山其实是个很大的地区,国家公园有六七个,我去的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而已。
个人分类: 游记|8276 次阅读|10 个评论
人在澳洲——Newcastle(纽卡斯尔)
热度 2 liuhuiyingcn 2013-3-17 09:47
昨天,趁着我的火车票周票还可以出趟远门,去了 new castle。再一次没有做功课就出门了。本来想预习一下的,但是晚上写论文写到很晚,写完倒在地毯上就睡着了。早上想查一下,结果家里网络出了问题。anyway,我可以提前几个月就做功课嘛,可是我是前两天才想要来的。说明姐有魄力,有执行力,说走就走!哦耶!心理就这么平衡了。 据说 new castle 是澳洲的第六大城市,现在好像成了第七大了,被哪个赶超了。 火车上三小时,路边,丛林、野花、小镇、宁静的海湾(分不清是湖泊还是海湾),时时撞击着又抚慰着我的心灵。 到了 new castle,一下火车,看见那片海,瞬间便爱上了! 天气很好,阳光明媚,碧空如洗,连云朵都很少,干净的我连个对焦点都很难找。 这是 new castle 海滩的标志景象。回来后知道的。看别人的照片,瞬间觉得自己拍的水平太低了! 海滩上,有人晒太阳,有人带着孩子,孩子们在嬉闹,海里,有人游泳,有人 surf(冲浪?),海边路上,有人骑车,有人跑步,有人轮滑。路边的介绍牌(不做功课的人只能边走边看了)写着,这里的海滩出了很多世界著名的 surfer。 风浪很大,海浪拍冲击着沙滩,拍打着礁石。我还是拍不出千堆雪。。。 这种海边,拿着相机拍照行走,一眼就知道是游客了。略感疲惫,找个沙滩坐下,继而躺下。时而看着天空,让脑子也像天空一样空,忘记 research,忘记那些毁三观的事情,只是偶尔一只海鸥飞过。时而闭眼,或者胡思乱想,或者什么都不想。就这样,不小心睡着了。 醒来,沿着海边继续走,毫无目的的行走。觉得 new castle 的海有一种独特的美,一种我所无法描绘的美。走至海边路尽,便上山。从山上看,看海,看市区,均是让人窒息的美。 街道
个人分类: 游记|7106 次阅读|8 个评论
人在澳洲——第一缕晨光
liuhuiyingcn 2013-2-10 06:21
人在澳洲——第一缕晨光
(补充一些内容,看春晚看到三点多,然后出发坐着火车去海边,困的在火车上就睡着了。在海边两个小时,一个小时守候日出,一个小时沉浸在看到日出美景的喜悦中。回来的时候火车上再次睡着了,幸运的是在到站的时候醒了,没有坐过。回来迫不及待的发了几张照片进来,其实,美图还多的是!) 借新年的第一缕晨光,祝大家幸福快乐! 下午睡觉醒来,觉得空虚!觉得这大年三十的,总得干点什么和春节相关的。于是去朋友家看春晚。看完三点半了。我说是不是全球只有在澳洲才会为了看个春晚通个宵呢?从加州回来的同学说在加州也要通宵的,15个小时时差,是要早起看春晚的。从五点看到九点。 春晚结束,没有睡在朋友家,而是去看日出。他们其实都不赞成我去,怕不安全。我在新加坡生活过后就没有了防范意识,不知道怕。他们告诉我悉尼没有那么安全的。不过我还是实在想去,想去沐浴新年的第一缕晨光。何况,澳洲,基本上是最先接受到阳光的地方了。看我实在想去,她们借我一个防狼喷雾带在身上了。我走到半路,朋友又打电话告诉我,坐火车的时候坐在站台上“night safe area”标记对应的车厢,这样的车厢有摄像头,相对安全。还告诉我报警电话是 000,有紧急情况赶紧报警。还说火车上也要警惕! 路灯很亮,不过还是有点儿怕。不敢走在树荫处,不敢靠墙走。防狼喷雾捏在手里,手机捏在手里。同时疑惑捏着手机是安全还是不安全呢?火车站,只见一个清洁工在打扫,不见其他人。买了火车票,进站。这个时间,火车站的闸机是全部打开的,不用票也可以进去的。从晚上九点(可能)开始就全部打开了。第一次见的时候以为出了故障,见的次数多了才知道是故意打开的。曾听说晚上九点之后火车免费。几个朋友讨论了一下,觉得不是免费,只是工作人员下班了,乘客全部自助了。早上的时候,等火车的时候旁边有个美女,手里捧了一本书,上面写着“Les Miserables”,我多看了几眼。被她看见我看她的书,有点囧,就打了个讪:“nice book”。聊了几句这本书之后,想到她似乎是澳洲本土人,就问了那个疑问:“The gates are all open. The train is free?”"No, not free.""It is not free, sure?""Sure, not free."果然不免费。火车要等30分钟。站台上没几个人。拿出手机读书。几分钟回头看看,看看周围,害怕会被人从背后袭击。 上车,又坐了个专列。估计整个车上也就三四个乘客。火车上睡着了。 五点二十分到了海滩!今天够及时,还要一个小时太阳才出来呢! 下了火车,朝着海边走去,空气中传来海带的味道。海浪冲击着沙滩,也冲击着我的鼓膜。开始以为是渔船的马达声,走近了发现,是纯粹的海浪音! 天已经蒙蒙亮了。这个海滩直面东方的。当然,悉尼在东海岸,多数海滩都是面向东方的,看日出的绝佳场所。天边,已经有了微弱的晨光,露出了一线绯红。人还很少,只有零星几个开始出来晨练。走下沙滩,鞋里就进了沙子。索性脱了鞋,来个“不是天真,是无邪”。足心传来一阵清冷。低头看,细细的沙滩上,布满了竹叶形状的小脚印,那些可爱的海鸥,在这里开卧谈会了吧?不知道他们的卧谈会,是不是也是关于“美食、美女(美男)”的。 穿上鞋,沿着海边的小路走过去。这是一个小小的半岛。绕着岛走下去,走一圈儿还能回到火车站。我走下去,是想找个位置,有个更广阔的视野。 看着海天交接处的绯红,便知太阳要从哪里出来。但是我没有方向感,很害怕走着走着不知不觉的拐弯了,走到看不到日出的方向去。打开手机 GPS,确认方向,确认那真的是日出的位置,再继续走。 天气算是晴朗,不过悉尼的天空多数时间都会附着厚厚的云朵,由于厚,通常都是乌云!今天也不例外。还好那些乌云,不在日出处,不会遮挡太阳。但是,那些乌云,总是让人觉得略显压抑!此时已有人下水冲浪,在海水中浮沉。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越来越近了,天越来越亮。相机的 ISO 逐渐减小,光圈逐渐减小,快慢速度逐渐增高。慢慢的,阳光染红了那些飘渺的白云。 再慢慢的,阳光为那些乌云镀上了金边。 再接下来,太阳终于露脸了!那些乌云,被晨光完全染红了!天边,是灿烂的金黄色! 拉长镜头,拍局部,灿烂的金色! 换成广角端,拍全景,近处的礁石、海浪、天上被染红的云朵和没有被染红的乌云,层次、内容、色彩都甚为丰富!此时,心中开始感谢那些乌云,正是这些乌云,丰富了天空,丰富了画面! 此时,心中充满了喜悦,充满了激动!等待日出,竟然如此振奋! 日出后,沿着海边继续走。现在人已经多了,很多人出来跑步、健走、游泳。 海鸥 惊涛拍岸,可惜我拍不到千堆雪的效果。 这是我,的影子 开始疲惫。犹豫是原路返回,还是沿另一个方向回去。走走停停犹犹豫豫。一个热情的老太太说:“it seems you are lost.”“yes, I want to go to the railway station!”“O, totally wrong!”老太太热情的拉着我的胳膊说:“This way. You will the first swimming pool, then the second pool, then turn left. Got it?”“Yes.”“Good girl!”。 看来绕岛一周还要很远。我还是原路返回吧。。
4046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在澳洲——日出
热度 3 liuhuiyingcn 2013-2-7 20:43
人在澳洲——日出
想去看日出! 说了好几次了,但是想到太阳 6:20 分出来,要提前 20 分钟到海边,路上要 60 分钟,那么就要四点多起床。觉得太有挑战了。一直没有实施。另外我一直不知道哪里合适看日出也是个问题。不过这个愿望没有消除,火车上说的最多的就是我想 去看日出。然后知道了两处海滩,可以看见太阳从海平面升起来。 今天早上,临时决定了!五点醒来,犹豫了一下去哪个海滩,觉得去学校附近那个肯定来不及了,觉得去另外一个。这个不记得火车站叫啥名字了,开电脑查地图,收到老板邮件,回复邮件一封。刷牙,草草的洗脸。草草的整理床铺,一般整理一边想着自己开始像《绝望的主妇》里面的 Bree 一样有强迫症了,床铺不整理就出门又如何呢?我自己住一个房间,关上门就是了。可是还是忍不住整理完了,然后把昨天晚上顺手搭在椅子背上的裙子收起来挂到衣柜里。拿起背包,出门。 天蒙蒙亮,晓风拂面,一弯残月正当头。 一路小跑奔去火车站,等火车。一个车厢就两个人。过会儿那个人也下车了,我就坐了个专列!坐了个慢车,还没到,看时间看天光我都知道太阳已经出来了。等我终于到海边,低头看手机,已经过了十分钟,抬头看太阳,没有三竿,只一竿而已!唉,起个大早,没赶上看日出。如果我没有犹豫就好了,如果我不用开电脑查火车站的名字就好了,如果我看见老板邮件不回复就好了,如果我不整理床就好了,如果有如果就好了~~ 泰戈尔说,如果错过太阳时你流了泪,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错过了日出,我还可以欣赏晨光! 海滩上很多人,有一些在海滩上跑步,有一些下水游泳。顿时觉得自己层次太低了。然后再日出时生活,我只是偶尔早期来看个日出,完全不一样的层次,不一样的境界。 沙滩上很多海鸥,时而飞起,从太阳旁边掠过。 不说废话了,贴图!
个人分类: 游记|3389 次阅读|6 个评论
澳洲的蚊子,北京的雾霭
热度 19 SY2012 2013-1-31 13:53
澳洲的蚊子,北京的雾霭 很快要回家过年了,有朋友戏言再好好享受一下澳洲的新鲜空气吧,等到了北京,将是另一个“雾霭”的世界。我说还好吧,我这个人适应能力很强,没有享不了的福,也没有吃不了的苦,不就下点雾嘛,再怎么也比澳洲天天挨蚊子咬舒服。这个季节正是澳洲蚊子猖獗的时候,回家过年正好躲过它们的频繁轰炸,这是我的如意算盘。 说起澳洲蚊子用“猖獗”这个词,一点也不是夸张。澳洲的蚊子个头很小,小到你经常忽视它们的存在。它们飞起来声音也很小,不像国内蚊子那么张扬,形象上看起来非常质朴,但叮起人来却非常专注,专注到你把它们当场拍死都不松嘴,而且后果相当严重。这么说吧,只要被这些蚊子轻轻吻上一口,一个大包马上起来,没有个十天半月绝不下去,而且是奇痒无比。 说到蚊子,不得不提一下它们的战友 - 澳洲的苍蝇。在国内,苍蝇蚊子其实是有分工的。通常苍蝇白天出动,晚上休息,和蚊子的作息习惯正好相反。而在澳洲这两兄弟似乎都精力过盛,总是不分昼夜地活动,乐此不疲。澳洲的苍蝇不同于国内的最大一个特点是它们也是咬人的,虽然没蚊子那么厉害,但也是很疼。总结一下澳洲的蚊子,苍蝇的共同品性就是朴实。有时候我真是想不通,它们怎么就不怕人?而且叮一下,咬一下总是那么理直气壮,一副主人翁似的气势。 在美国的电视,电影里大家经常会看到这样熟悉的场景,一家人,围坐在青青的草坪上,孩子们在玩耍,大人们在看书,其乐融融。到了澳洲,我经常怀疑,他们就不怕蚊虫叮咬吗?答案是不怕,为什么呢?因为在美国(至少在 DC 是这样),这些草坪都用过大量的杀虫剂处理过,所以说草坪上蚊虫几乎没有。而在澳洲,政府规定是不允许在草坪上使用杀虫剂的,这是澳洲蚊虫如此肆无忌惮的主要原因。那么为什么不允许使用杀虫剂呢?当然是为了保护环境的考量。 这么说吧,澳洲的环境,比起美国,虽然有些杂乱,但绝对是那种原生态的味道。有时候,我看到湖边四处瞎走的野鸭子,野兔子,一个个肥胖的身躯,颓废的表情,实在让我担心它们就这么自由恋爱,一路发展壮大下去,我以后散步还有没有空间,因为这些家伙根本就没有天敌。有一次,我跑步的时候发现一个老大个的蜥蜴,绿色的,有半米多长,一跳一跳的,跟《侏罗纪公园》里那些小恐龙一样一样的。当时把我吓坏了,小恐龙也吓坏了,一帮野鸭子,野鸡也吓坏了。有几只野鸡很大胆,很兴奋地鸣叫着,意思是说我们这来了一个怪物,大家快来看啊!这当然不是说我,因为我天天跑步,跟它们早就和谐了。在野鸡们的围攻下,小恐龙退却了,幽怨地看了我一眼,很快消失在丛林里。我当时对这些野鸭子,野鸡跋扈的,胜利后的表情很是不忿,也许这时候就是来头狼,来只狐狸,它们也会不客气地把来客撵走。 都说澳洲的环境好,有个什么指标呢?我这个人很懒,主要是太忙,忙着干大事,小事比如说洗车呀什么的,一月两月也顾不上一次。我懒是有道理的,因为我一感觉车要擦了,就肯定下一场大雨,大雨一过我那辆车跟新车似的,雨水就这么干净。如果再举个例子,那就是在澳洲洗完衣服晾出去,如果下起了雨,衣服是不用捡回来的,就等雨停了,太阳出来把衣服晒干,就这么自信。我澳洲所在的大学就建在一片原始森林里,里面跟迷宫一样,根本不像一个大学的样子,但这里却是一个天然的氧吧,搞研究的理想场所。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实在是惬意。 通常在国内,我的老家唐山,一般的楼房过了 20 年基本就旧得不成样了。而在澳洲 20 年以内的房子通常还叫新房。这当然与定期维护有关,但我认为环境空气好是澳洲房屋永葆青春的一个重要原因。你想想,就是质量再好的房子也受不了天天雾霭,酸雨,沙尘暴的折磨。再这么下去,我们国家的城市可能除了人,其他什么动物都没了。 再说说北京的雾霭,为什么会这样,有人把责任推给了汽车。当然汽车对这个事肯定是有贡献的,但我认为并不是主要的原因。你想啊,即使北京的汽车数量再多也未必超过美国澳洲的主要大城市太多,但美澳这些大城市的空气质量比北京可不是好一点半点。工业的发展,污染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出在我们发展得太快了,对环境的破坏太严重了,整体的环境已经无法承载工业发展的速度。多少年来,我们一直喊要可持续性发展,可我们做到了吗?我们的 GDP 有多少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有人问,澳洲的环境为什么这么好,很简单,就是没有破坏。 一想起澳洲的蚊子,总是很怕。一想到北京的雾霭,总是很压抑。让我们把前进的步伐放慢一些吧,这个世界除了我们人类,还有其他的动物,植物一起拥有这个星球。
16143 次阅读|39 个评论
人在澳洲——歌舞升平国庆节
热度 3 liuhuiyingcn 2013-1-27 08:07
昨天,澳洲的国庆节。查了一下网络资料,澳大利亚国庆日是为了纪念阿瑟·菲利普( Arthur Phillip )船长,于 1788 年 1 月 26 日首次在悉尼湾( Sydney Cove )升起英国国旗而设的周年纪念日。查资料还查到,澳洲国徽上面的鸟果然不是鸵鸟,是鸸鹋。 附近的 Kogarah bay 有一些活动。去过了两次了,听过无数次了,我终于记住那个 bay 的名字了。看活动 list 上面有市长——或者其他的政府官员?不记得了——的讲话,新公民的宣誓,舞龙舞狮活动,还有各种唱歌、跳舞活动,还有很多摊位卖各种小吃。我乃俗人,对于什么政治活动的不太关心,比较关心吃喝玩乐。 上午去晃了一圈儿,看上去感觉像中国的庙会。吃了沙爹鸡肉串和土耳其馅饼。然后打算去超市走到半路意识到国庆节超市不开门。国庆节,很多超市商场都关门了。下午再去,是去打牌的。海边,草地上,树下,都是一家一家的人,铺个毯子,吃着面包、烤鸡等。旁边几个孩子或者欢快奔跑或者蹒跚学步。有些人家带着狗。看见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儿,刚刚会走路的样子,穿着白底粉花的裙子,牵着大狗,一圈儿一圈儿的走,偶尔摔一跤,偶尔哭上两嗓子来吸引一下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的注意。草地上,海鸥、鸽子,还有一种嘴很大的据说吃垃圾的鸟,一起悠闲的散着步。 这个 bay ,我第三次来了,算下来,每个周末都来了。前两次来,都是刚刚下过雨,当时走在盼望看阳光明媚的状况。今天,阳光是真的明媚,明媚的能把人烤焦。还好公园里多树,大家都可以找到树荫,加上海风吹着,倒也舒适惬意。 这个小姐姐在推着小妹妹荡秋千,好有爱啊~ 这个弄了好多的泡泡,在空中飞舞~ 阳光下的悠闲生活。 这些警察可是在加班哦~~ 沙滩上 彩旗飘飘 阳光,树林
4417 次阅读|7 个评论
[转载]澳洲研究组:中国独生子女不愿冒险
liumeao 2013-1-14 14:43
中国政府为控制人口增长而从1979年开始在城市实行“独生子女”政策。此后出生的孩子可以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在家人的百般溺爱中成长。他们这一代被中国称为“小皇帝”。 澳大利亚研究组最近表示:“通过实验证实中国独生子女较缺乏信任、不敢冒险的倾向很严重。”该研究组警告称,这种倾向会使他们回避独立创业,对中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计量经济学系的利萨•凯莫伦(音)研究组面向计划生育政策实行前后在北京出生的421人做了一个经济游戏。游戏对象中,实行计划生育之 前的1975年和1978年出生者中独生子女只有27%,而实行计划生育之后的1980年和1983年出生者中有91%是独生子女。 第一项测试是“信用游戏”。首先给他们相同金额的资金,并告诉他们如果把其中一部分投资给不认识的人,会得到3倍的回报。得到投资的人要把其中一部分分给向自己投资的人。但是,投资和返还投资金并非义务。如果相信对方就投资,不相信就要原封不动地保留资金。 测试结果证明,独生子女一代中的投资者占58%,此前出生的投资者占66.4%。独生子女一代的投资金额比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前出生者少16%,对方返回的金额也少11%。由此可见,独生子女一代不太信任别人,自己本身也比较缺乏信用。 第二项游戏是自己一个人玩数字填字游戏,答对后可获得奖励,但要想获得更多的奖金就要和其他人一起在游戏中展开竞争。独生子女一代中选择竞争的人占44.2%,计划生育以后出生的参与者中选择竞争的人占51.8%。 研究组表示:“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出生的一代具有回避风险的倾向,可能会缺乏企业家精神。”《科学》杂志网络版10日登载了这一研究结果。有人对此指出:“游戏方法很独特,但测试对象太少,不能得出普遍结论。”
2137 次阅读|0 个评论
招聘一位博士后(Monash大学、悉尼科技大学、达尔文大学)
csiro 2012-12-21 09:45
我们招聘一位博士后,做澳大利亚的Savanna的碳水过程与气候变化影响。学科比较宽,可以是生态水文、生理生态,也可以是陆面过程模拟,有通量研究基础的可能比较合适。具体内容见下面。 Savanna ecosystem and land surface modelling ======================================== We seek a postdoctoral research fellow to work in the area of Savanna ecosystem and land surface modelling. The candidate will be engaged in dynamic and multidisciplinary team to work on an ARC funded program on “Australian Savanna Landscapes: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The appointee will assess how Australian savanna systems function (carbon and water cycles) in the present, how sensitive they have been to past climate variability and how they may respond to future change. This will involve identifying gaps in models used to project climate in savanna biomes and improve them to ultimately dynamically generate current, past and future savanna vegetation patterns and responses. A Ph.D. in climate science or ecosystem process or related discipline is necessary. Demonstrated research track record is required in ecosystem and land surface modelling. Experience in landscape modelling and model intercomparisons would be an advantage. The position may be taken up at Monash University (Melbourn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 (Sydney) or Charles Darwin University (Darwin) Australia depending on the best match to skills and supervisors. More information at http://www.arts.monash.edu.au/ges/research/climate/savannafutures/ The research team includes Prof. Jason Beringer (Monash University), Assoc. Prof. Lindsay Hutely (CDU), Prof. Qiang Yu (UTS), Dr. Stan Schymanski (ETH Zürich), Dr. Vanessa Haverd (CSIRO), Dr. Youngryel Ryu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Prof. Stephen Higgins (University of Frankfurt), Dr. Ying Ping Wang (CSIRO), Prof. Matthew Williams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 Dr Gab Abramowitz (UNSW). Applications should include a cover letter, a curriculum vitae, description of research experience, interests and plans, and the names of three referees with contact details (phone, email). Applications and further inquiries should be sent by email to Emma White (emma.white@monash.edu). Applications received up until January 31 will be given full consideration. Benefits: Fixed Term – 3 years (12 months probation) Research Fellow (Level A) is $75,576 (includes 17% employer superannuation).Enquiries to Professor Jason Beringer (Jason.Beringer@monash.edu) =================================================== Professor Jason Beringer ARC Future Fellow School of Geograph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Room 210, Building 28 (Atmospheric Science, Maths, Geoscience) Monash University, Clayton, Victoria Australia, 3800. Phone: +61 8 9243-4243 Mobile : 0409 355 496 Email:jason.beringer@monash.edu.au WWW(work): http://www.arts.monash.edu.au/ges/staff/jberinger WWW(climate group): http://www.arts.monash.edu.au/ges/research/climate WWW(Cities): http://www.watersensitivecities.org.au/ ===================================================
个人分类: 留学篇|7134 次阅读|0 个评论
盛夏的圣诞
热度 10 Majorite 2012-12-20 11:56
盛夏的圣诞
盛夏的圣诞 澳大利亚的圣诞节假期,在盛夏中过,那是无雪的圣诞,那是男人穿凉鞋、女孩穿薄裙子、大家可以下海游泳的圣诞。 澳大利亚的天空蓝得有时无云,那是炎热干旱的蓝。 对于来自加拿大的我们已经习惯白雪皑皑的圣诞假期,穿着泳衣赤脚走在海滩上度圣诞假,感觉有些怪怪的。 到那都要看那的石头。澳大利亚是一个古老的陆块 悉尼鸟瞰 鸟瞰悉尼市中心 悉尼的歌剧院, 造型不错,但是建筑材料落后了。悉尼的饭店与宾馆比加拿大贵2倍以上,如此看来,加拿大的小日子还很真不错,至少是价廉物美。 Cairns 美丽的珊瑚 “丹霞地貌”。 这里所看的是悉尼盆地中二叠纪与三叠纪的厚层砂岩,其基底是 Lachlan 造山带的岩石,时代为中古生代 (450-340 Ma). 盖层的 沉积岩层是水平的,沿着发育的垂直节理发生差异性风化搬运形成如此的地貌。 澳大利亚国会大厦进门大厅岩柱大理岩中的地质构造现象——褶皱。科学无处不在!呵呵。那里的工作人员告诉我,这些大理岩的产地不是澳洲。 悉尼的海滨浴场,沙子细得像沙糖。 在圣诞假期里,赤脚走在白沙滩上,爽!脚踩上之后,沙子就变白,那是因为沙粒之间的水被挤压出去的缘故。 雨巷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艺术学院 "扒皮树” 海底世界 美丽的珊瑚 水草与鱼
个人分类: 海外生活|3301 次阅读|14 个评论
【老外为什么不捐款?】留学故事之四
热度 7 ncepuztf 2012-12-8 15:24
玉树地震后不久,新洲学联号召所有新洲留学人员捐款,在我认捐了50澳元后,突发奇想,打算让房东谭瑞献献爱心。 于是乘电视中播放中国受灾画面时(澳洲电视多播放各国负面新闻和趣事,与央视不同的是没有领导人很忙和人民生活幸福的部分),乘机问他是否愿意为玉树灾区捐款,谭瑞很是不屑地回答:No way! 我问为什么? 他说: 这是你们政府的责任,政府收了税,有责任有义务救灾,人民无需捐款。 我说那澳洲发生灾害没有捐款吗?他说: 澳洲也有灾害,比如山火发生时,澳洲政府会负责救灾,我自己没捐过也没看见别人捐款。 我还在想如何进一步加大“忽悠”力度,他继续说: 尤其你们中国政府,有的是钱,人民没必要捐款。 我看他无丝毫动摇的迹象,知道这次说服工作失败了。 按照谭瑞的观点:政府的责任无需让人民承担,好的动机不一定能有好的结果,人民捐款的结果可能使政府逃责。 救灾需要明确政府和民间的责任,处理好政府和民间的分工,如果处理不好,难保不会有下一个 “郭美美”。除了政府和民间的角色之外,还有一个大的问题值得研究: 如何改进慈善机制这个加工过程(当然也离不开政府的努力),让人们善良的输入经加工能够获得期望的美丽输出,使社会变得更加和谐,向世界展示一个美丽中国。
个人分类: 澳洲故事|4087 次阅读|19 个评论
澳洲 RMIT University PHD (Geotech. Eng.) 全奖留学机会
kongyuxia 2012-12-5 13:31
澳洲 RMIT University PHD (Geotech. Eng.) 全奖留学机会请看附件: AD_PhD Recruitment_AnnanZhou.pdf
个人分类: 学术探索|3714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的房东二三事】留学故事之三
热度 2 ncepuztf 2012-12-2 21:30
【如今是谈理想太贵,说现实无奈,不说吧怕憋坏,讲点故事也许不赖。】 故事发生在2009年至2010年我留学期间, 地点是悉尼乡下距离悉尼中央车站南行约17公里处。 人物: 我、还有我的房东两个老外(其实我才是老外,说习惯了),以下是两个老外简况。 男的叫谭瑞,来自苏格兰;女的叫朱莉,来自菲律宾【澳洲多元文化,英国罪犯的流放地已成为历史,人们来自世界各地】 他俩是一家子,都说英语,都没超过55岁【来了才知道,除了美英英语,还有澳洲英语】 他俩有个共同点,都没有孩子【在这个生孩子能赚钱的国度这情况少见】 他俩还有个共同点,都可以边刷牙边吹口哨【都戴假牙,据说男方是婚后才知道女方戴假牙,男比女大约十岁。澳洲法定婚龄是男18,女16,曾有一位36岁年轻女士带了一个4岁的外孙来串门】 他俩再有一个共同点,浑身上下,除了身体器官,都是MADE IN CHINA 【中国的廉价商品已经渗透充分,当然也换回了我们需要的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等资源】 故事1:双重标准 --- 只许州官放火 初到悉尼,能租住在老外家里,是个意外。不到一周就被上了一课。 周末下班回来,先把买的菜放下,抬眼发现厨房到处都是小贴士(下面英译汉), 冰箱上:请轻关冰箱门; 炉子上:用后清理; 微波炉上:用后断电; 开关上:用后关断; 水池上:用后清理; 洗碗架上:用后空置; 门上:不要梆梆响; ...... 这些规则中,除了卫生尚可,其他的没见他们自己注意,电视没人看也全天开着。 我去问谭瑞,他说:不用在意,女主人想表现一下权威而已! 故事2:智己疑人--- 可怕的逻辑 第一个月,用房东的洗衣机洗过几次衣服。 朱莉一天喊我出来看,原来是洗衣机面板上的电源按钮处保护膜破损,问是否我弄坏的, 我说不知道(我家洗衣机用了十几年也没这种事,从来也不注意这些),她肯定地说:是你弄坏的,为什么呢? 因为洗衣机是我的,我非常珍惜,所以不会是我,同理谭瑞也不会,所以只有你了! 我的天,照此,她家的任何东西损坏都可以归咎于我了,顿时,一种恐怖的感觉从头袭到脚底。 故事3:酒会伤肝---谭瑞和啤酒 【澳洲为防止酗酒,白酒价格非常贵,5元的红星二锅头卖到大约合人民币90元。香烟也非常贵】 谭瑞很少做饭,常常吃面包喝啤酒。 朱莉也很少做饭,一般做了也是自己吃。 开始我觉得很奇怪,据朱莉说是因为以前做了饭谭瑞不吃基本上都扔垃圾桶了,后来知道是因为朱莉做的饭着实难以下咽时常连她自己都吃不下。 在我租住的前半年里,常见谭瑞喝着啤酒看电视到深夜(准确地说是第二天凌晨)。有一天早上,朱莉大叫,谭瑞吐血了,于是叫了救护车送医院(后来了解到澳洲医疗免费,包括住院提供病人的食物,但救护车出车要150澳元是要自己掏的,医院里想看电视也要付费,好像是每天7澳元)。 医生诊断说酒精已将肝损坏,不能再饮酒了。 一星期后出院,谭瑞消瘦了一圈,啤酒开始有所节制,后来忍不住又喝,不过瓶子的数量明显少多了,时常也在啤酒瓶里灌水安慰自己。 据他自己辩解:不能喝酒生活还有什么意思呢。大有过一天算一天的架势。 【公园里成群的老人围坐一起喝啤酒聊天成为一景,澳洲福利好,子女独立早,这也许是他们打发孤独日子的一种方式吧 ,要不有导游说:好山好水好无聊。】 故事4:两道听力场景题---笑死人不偿命:谭瑞和朱莉的趣事 (1)他在看什么? 和很多夫妻一样,朱莉每天喋喋不休地关心着谭瑞,谭瑞却似乎并不领情。 一天下午我正好在家,听到客厅里谭瑞的手机响个不停,就喊谭瑞起来接电话,谭瑞起来到客厅椅子上坐下,手机继续响着,震动得几乎要从茶几上掉下,他就 坐在那里盯着手机却不接 ,这样手机响响停停折腾了几次,最后谭瑞不情愿地拿起来接了,声音很大,以下是他们的对话: 朱莉: James, what are you doing? 谭瑞: I'm watching ! (2)他喜欢穿什么? 一天晚上朱莉下班回来,收拾客厅的东西,拿起沙发上的一件衣物问谭瑞,以下是他们的对话: 朱莉: Why you keep my bra? 注:bra 乳罩 谭瑞: I'd like to wear! 
个人分类: 澳洲故事|4529 次阅读|6 个评论
新环境江南大学暨国外一年回顾
热度 2 happycat0924 2012-11-24 12:00
很久没上科学网了,看了最新的博文,是去年7月26号写的。一晃已经一年四个月都没有动过笔了。总觉得岁月匆匆,有时该为易逝的光阴写下点什么,一为生活轨迹的记录,二为自己似水年华的纪念。 2011年9月因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澳大利亚迪肯大学Centre for Material and Fibre Innovation王训该教授处联合培养一年,特别感谢王教授和Jane Dai对我的课题指导,以及Xin Liu对我实验的培训和指导,他们对待科研的严谨及广阔的前瞻性视野使我折服和神往,就向一座灯塔,指引迷航的方向。这一年里也感受到澳洲的风土人情,当然也感受到自己作为中国人在异国他乡的心酸和差异,这种差异不仅来自经济基础,更来自深层次的精神领域,对我来说,是一次心灵的冲击和思维的洗礼。所幸,在澳洲的中国留学生颇多,时常也进行一些活动,不外乎到大自然氧吧去呼吸,或者去看澳洲的海,当然更多的是中国人都乐此不疲的大快朵颐——即熟知的饮食文化。说到这,想起来特意下载了看的‘舌尖上的中国’,尤其会勾起想家的感觉。一年的365天,感受良多,不一一而足。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的恩师于伟东教授科研严谨认真务实,对我的博士生涯起到的导引和推动作用,让我终身受教。从最初的纺织材料学主编的印象,到研究生选导师的初次面试,再到硕博连读劝我慎重选择,四年多的师生生涯,不仅有如父般的慈爱,更多的是对门外汉到初窥门道者的包容和指引,也不缺乏课题组活动的交互游戏,正所谓亦师亦友。感谢于老师,当然更感谢东华大学纺织学院这样的环境和平台,给了我许多的机会,让我前行,促我奋发。 在我即将告别博士生生涯的时候,我选择了去我的本科母校江南大学,前身即无锡轻工大学。一者我是江苏人,考虑到离家近,可以方便照顾年迈的母亲和公婆及亲戚朋友间的亲情,二者这里有我宝贵的四年的青春岁月的印记。正印了人都是感情动物这句。感谢母校江南大学也选择了我,给了我就业的机会和以上的心愿。 走笔至此,更要感谢我的家人,是他们给了我前行的动力和勇气,给了我走下去的支持和鼓励。 猛然间,觉得上面的文字倒颇似博士论文后面的致谢了。一笑。贻笑。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484 次阅读|3 个评论
又见开花的树
热度 4 liuxuxia126 2012-11-21 12:47
又见开花的树
南半球正是春天。 当我们的冬天来临的时候。那里是夏天也到了。这就是南北的差距。 那棵开花的树,依然在那里,不知道在等谁。 1 2 版权属于My jl
个人分类: 植物故事|3331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澳洲亚洲白皮书:亚洲崛起改变世界
csiro 2012-10-30 17:20
人民网堪培拉10月28日电 (记者 李景卫)28日,澳大利亚总理吉拉德发布了《亚洲世纪中的澳大利亚》白皮书。 白皮书说,亚洲的崛起正在改变世界。亚洲的崛起,非比寻常,已经改变了澳大利亚的经济、社会以及战略环境。这种改变仍在继续,其规模和步伐意味着澳大利亚正迈入历史上一个不折不扣的转型期。再过几年,亚洲就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商品和服务产品的生产者,同时也将成为这些商品和服务产品的最大消费者。 白皮书表示,亚洲世纪是澳大利亚的机遇。随着全球重心转移至这一地区,曾经天南地北的束缚正被如今的近在咫尺所取代。澳大利亚地处亚洲之域,时逢亚洲之纪,巧占天时地利。 白皮书认为,亚洲的崛起为澳大利亚提供很多绝好机会,但又同时强调:“澳大利亚的成功取决于选择,而非机遇。我们要成功,就必须保持为我所用且行之有效的政策环境及途径。我们需要加强我们坚固的社会基础,包括我们的国家制度,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外向型的社会。” 白皮书确立了面向2025年的25个全国目标——为亚洲世纪导航的路线图。这25个国家目标分别是: 1. 所有的澳大利亚人将有机会获得他们所需的技能和教育,全面融入经济实力雄厚且更加公平的社会中来; 2. 澳大利亚将会有世界排名前十位的创新体系。该体系将借助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文化,维持商业上的成功和活力。这种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文化可提升澳大利亚不断发展的优势领域,吸引一流科研人员,并建立全球伙伴关系; 3. 澳大利亚将实施系统化的全国框架,发展,资助,维护全国重大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将帮助各级政府以及私营部门对至少20年以后基础实施需求进行规划和优先排序; 4. 澳大利亚通信基础设施和市场将领先世界,支持信息的快速交流和传播以及亚洲地区的商业; 5. 澳大利亚的税务和转账体系将会是有效和公平的,鼓励不间断的资本基础投资和更多地参与劳动,与此同时,提供可持续的收入,维持经济增长,满足公众和社会需求; 6. 澳大利亚仍将成为世界上监管效力最好的地区之一,位居全球前五名,降低公司成本费用每年可达数十亿澳元; 7. 对澳大利亚经济和环境资产进行持续管理,以确保未来几代澳大利亚人民的福祉; 8. 通过这段时期的整改,澳大利亚的宏观经济和金融框架仍将保持世界前列; 9. 澳大利亚的学校体系将位列世界前五大教育体系之一,为各种背景的学生提供优良的教学成果,且将陆续系统地提高绩效; 10. 每名澳大利亚学生都将根据教学计划进行亚洲研究相关课程的学习,以提高文化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能在亚洲地区学以致用; 11. 鼓励所有澳大利亚学生在整个学校教育阶段把握机会,坚持不断地学习一门亚洲语言课程; 12. 澳大利亚将保持世界杰出大学教学和研究的前列,为大量的澳大利亚学生提供优秀的教研成果,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学者和学生,并加强澳大利亚和本地区之间的联系; 13. 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将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提高本地区能力,并支持澳大利亚高水平技能的劳动力进行持续不断的能力构建; 14. 澳大利亚的商企、国会、国家机构(包括公共服务和国家文化机构)和社区咨询论坛的决策者们将深入掌握本地区各国的知识和专业领域,并提高整合国内和国际问题的能力; 15. 澳大利亚各地区和社区将受益于经济的结构性变化,并抓住在“亚洲世纪”出现的新机会; 16. 澳大利亚将是一个拥有高技能人才、高工资水平,公平的多元文化、具有凝聚力和人口不断增长的社会,所有澳大利亚人将参与并从澳大利亚的日益繁荣和参与亚洲的活动中受益;。 17. 澳大利亚企业在亚洲市场的卓越表现和成功运营的能力将被全球公认; 18. 澳大利亚经济将更加开放并融入亚洲。商品、服务、资本、观念和人才的流动将变得更容易。澳大利亚企业和投资者将在亚洲享有更多的机会; 19. 澳大利亚拥有多产和持续稳定的农业及食品企业。农业和食品生产系统将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竞争力; 20. 澳大利亚的政策将有利于亚洲地区的持续安全,将形成常态合作; 21. 本地区将更加持续稳定,通过发展诸如能源、食品和水等方面的基础弹性需求市场,人类安全保障将得到加强; 22. 澳大利亚将具备必要的能力,以维护本国的利益和影响力; 23. 澳大利亚将与本地区各国建立更强大和更全面的关系,特别是与中国、 印度、印尼、日本和韩国等主要国家的关系; 24. 澳大利亚将与亚洲国家的各个社区进行更深入和广泛的人际联系; 25. 澳大利亚将与亚洲国家之间拥有更强、更深和更广的文化联系
个人分类: 消息篇|2240 次阅读|0 个评论
澳洲大学教学评价
热度 1 SeaDau 2012-10-26 14:15
这两天参加了大学一个为期两天,共八小时的培训课程。课程结束后,老师请大家在网上填写教学评价。 评价的项目有: 1 、 How do you rate the relevence of the course content? * to your own professional needs; * to your section/faculty/company’s needs. 2 、 How do you rate the venues course content? * Venues Facilities; * Course Content; * Course Documentation. 3 、 Please rate the trainer in the following area: * Knowledge of Subject/Ability to Answer Questions; * Organisation and Preparation; * Style and Delivery; * Responsiveness to participants; * Confident and Clear Presentation; * Enthusiasm/Encouragement; * Maitaining Interest. 比较一下看看:与国内高校的评教有什么不一样呢?
2902 次阅读|1 个评论
在澳洲申请PR的故事
热度 15 SY2012 2012-10-9 14:48
在澳洲申请 PR 的故事 澳洲的 PR(Permanent Resident), 翻译一下就是永久居民 , 就是美国的所谓绿卡 . 经常听人说谁谁移民了 , 其实是指拿到绿卡了 . 但很多人把移民某个国家误解为加入某国国籍了 , 事实上只是拿到了永久居民权而已 . 那么有人会问 , 拿绿卡跟加入国籍有什么区别呢 ? 我的理解是 , 在澳洲就待遇而言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 我知道的唯一的区别是加入国籍是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 , 而光持有绿卡者没有这项权利 . 话说 08 年我在美国跟我现在的澳洲老板电话面试 , 老板曾问我想不想申请澳洲的 PR? 我当时情况是对我的美国梦还没死心 , 再加上申请这个澳洲 PR 要提交很多个人资料 , 是很麻烦的一件事情 , 所以婉拒了老板的好意 , 因为当时我还心存野心 , 澳洲只是我的一个驿站 , 没准哪天我还要杀回美国 . 可到了澳洲以后 , 跟周围朋友说起这件事 , 朋友们无不怀疑地看着我说 , 你脑子是不是有毛病啊 , 这样的好事还婉拒了 ? 要 知道在澳洲拿到 PR 也是很不容易的, 有了 PR 意味这你们全家将享受澳洲当地人所有的福利 . 而且 , 一旦你们生了小孩 , 对小孩会更加重要 . 听朋友们这么一说我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 才开始着手准备材料申请 . 因为我的情况是大学的顾主提名 , 材料递交上去三个多月移民局就批了 . 但在材料准备的过程中让我有机会领略了一下澳洲人的办事风格 . 别的不说 , 先说一下各种材料的公证 . 大家都知道在国内办出生证明 , 无犯罪证明 , 结婚证明等等是要去公证处的 , 也是要花大把银子的 . 然而在澳洲做这些事情是免费的,只要找个太平绅士签个字就可以了 . 那么太平绅士是干什么的呢 ? 别的不说 , 光就这一名字就挺吓人的 . 我第一次听到这个称谓一下子想起了基督山伯爵和太平公主 . 其实所谓太平绅士 , 英文是 Justice of the Peace ,简称 JP. 是一种源于英国,由政府委任民间人士担任维持社区安宁、防止非法刑罚及处理一些较简单的法律程序的职衔 ( 定义来自百度 ) 。后来它的具体职能在逐渐缩小,直至最后变成一个荣誉。现时英国的英格兰与威尔士、 澳大利亚 、新西兰、 马来西亚 、美国、新加坡等国家和我国的香港地区皆有太平绅士制度。 我们熟悉的凤凰卫视的老板刘长乐,还有天王刘德华都有这个头衔。但不管怎么说,在澳洲,我的感觉是太平绅士其实是一种诚实,信任,公正的代表者。具体怎么才能成为太平绅士我不清楚,但我觉得应该也不会太难, 因为我知道在我们大学图书馆就有两位普通的馆员就是太平绅士。那么太平绅士具体干啥呢,我的理解是免费为大家服务。大家可以想像得到,我当时准备了多少材料需要公证,眼见图书馆的这位太平绅士认真查看,核对我的材料,一忙就是两个多小时,最后盖了一个特别的章,签了字,这就意味着 ok 了,移民局就得认可!我当时觉得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看到这位太平绅士这么辛苦,我一再表示要付给她钱,她不但不要,看我一再坚持,反倒有点生气。最后她给我解释说,这是她们太平绅士应该做的,这是一种义务,一种荣誉。我当时实在想不出什么更好的词表达我的崇拜之情,我只想说,这是多么高尚的情操!这种好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太值得我学习了。当时,我暗下决心,一有机会我肯定争取加入这个组织,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绅士。 上面提到的申请 PR 需要准备的材料中,有一项是无犯罪证明。因为老婆和我在美国生活超过了一年,所以要提供美国联邦调查局提供的无犯罪证明。这个手续要到澳洲当地的警察局去办理。当时刚到澳洲,还没有车,我们是坐公交车去的,一路颠簸总算找到了警察局的大门。接待的人还是很客气,问明情况,说要取我们的指纹,然后寄到美国,美国联邦调查局查看一下如果没有犯罪记录,盖个章再寄回澳洲就可以了。说实话澳洲的警察局,客气归客气,办事效率可不敢恭维。因为取指纹的那个仪器一直在用,所以我们就得一直等着。首先说警察局里那些办公人员,好像也没穿警服,前台两个中年妇女警察,一个又高又瘦,另一个又圆又胖。当时,老婆和我等得实在无聊,中午吃完饭,我们回来继续等,就听这两位妇女警察姐妹花聊天。高个说,你知道吗,某某商场的化装品有打折耶,我周末想去看看,你要不要也去。矮个说,我化装品还有很多,都是我老公从法国给我专门买回来的,我倒是觉得有件裙子很适合我。恩, 你穿起来肯定好看,高个恭维着。。。。。。彼时,看到老婆听得入神,我心里不由一阵感叹:看来天下妇女半边天,在日常的崇高追求方面都是大同小异的,不分种族,肤色,语言, 职业。。。。。。老婆看我在笑,也会意地笑了,随即狠狠地瞪了我一眼! 后来总算轮到我们取指纹了,一切顺利,十分钟搞定。我们正要出门离开,只见两个彪形大汉的警察押着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孩进了警察局。让我吃惊的是,警察局内所有的人员都站了起来,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当然不是给这两位警察,而是给这个孩子。可能是很久也没有什么案件需要把人抓进警察局了,今天总算来了一个小孩,大家就跟过节一样欢迎这个小孩的光临。一屋子的人跟这个孩子开着玩笑,小孩一脸的无所谓。。。。。。 看来澳洲这种生活态度,实在需要大量的勤劳勇敢的中国人移民过来,逐步感化他们,教育他们,提高他们,增强他们的危机意识。
25344 次阅读|27 个评论
澳洲往事(七)议论薄熙来
热度 1 xiaoyanghe 2012-10-9 10:22
2003年,我在昆士兰大学(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化工系时,办公室里除了一个印度人,其他都是中国人。大家经常在一起聊天。记得有一次,来自大连理工大学的李老师谈起薄熙来就是一脸的愤怒。她当时就说了薄熙来在担任大连市长的时候的诸多丑闻。我记得的就有这么两件: 1、向大连理工大学索要博士学位未遂。说他向大连理工大学索要博士文凭,大连理工大学未给,然后在大连理工大学要求市政府批给土地的问题上进行了刁难。 2、在朱镕基视察大连时,时值冬天,大多数的树木已经失去了绿色,薄熙来下令把树木喷上绿色,以取悦朱镕基。 这两件事,不知是否真实?如果是真实的话,为何一般的老百姓都可以看出的问题,有关部门却看不出?或者是明知其有问题,仍让其升迁?
个人分类: 往事|2565 次阅读|1 个评论
澳洲出行Guidline
热度 3 SeaDau 2012-9-24 16:37
澳大利亚是个极其美丽的国家,大部分城市都分布在海岸线上。国内人士到澳洲来旅游除了参加国内旅行社组织的境外游之外,其实,是可以自助游的。自助游首先是要办一个旅游签证;接下来就是要自己规划行程、食宿、交通。 1 、交通 出行交通是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包括澳大利亚国内航班、长途巴士和市内交通。 1.1 订澳大利亚主要有几家国内航空公司,可以到网上订机票: ( 1 ) Tiger Airways: http://www.tigerairways.com ( 2 ) Jetstar Airways: http://www.jetstar.com/ ( 3 ) Qantas Airways: http://www.qantas.com.au/ ( 4 ) Virgin Blue Airways: http://www.virginaustralia.com/ 还有一个面对华人订国内、国际航班的网站: http://ww.bookchinaonline.com/au 1.2 订长途大巴士票: 很多背包客,或有些 Town , City 没有飞机,这时长途大巴士就非常有用。 Greyhound 是一家分布全国的巴士公司( http://www.greyhound.com.au ),可以网上订票,该公司常会推出一些低价旅游的线路的活动,很多澳洲国内旅行社,也订 greyhound 的车为旅客服务。 另外,如果是国际游客,下飞机后要到一个目的 Town 或 City ,如果对交通不熟,又没有人接应的话,可以订 airportflyer 的巴士( http://www.theairportflyer.com.au/ )。这家公司的票很贵,但有一个好处是负责机场接机及送顾客到指定的地址,比方:家或旅馆。 1.3 市内交通 澳洲的市内交通费用总的来说比较贵,尤其是对游客而言,来的时间不长,又要到处逛逛,单次乘车的费用一般来说都要几 dollar 。但也是有一些优惠的,尤其是对学生和 local 的 concession 政策明显。比方说: 1.3.1 Toowoomba Toowoomba 是澳洲第二大内陆城市,有花园城市之美称,每年的 9 月 22 日是当地的花节( Toowoomba carnival of flower ) , 吸引大批的国内游客来观光。这里的公交线路相对比较简单,一般一个小时才有一趟公交车开过,其 bus timetable 是固定的,所以,要出行并不方便。公交费上车就是 $2.6/P, 根据所坐的站的多少,还要往上加。但学生是可以享受半价的优惠。而且,车票在 2 个小时内是有效的,如果乘车出去办事,两个小时内,则可以凭车票乘原线路返回。 1.3.2 Gold Coast Gold Coast 是澳洲第六大城市,位于昆州,是昆州第二大城市。这里最著名的是一望无际的金黄色细沙滩,是冲浪者的天堂。这里有世界著名的国际主题公园( DreamWorld, MovieWorld, SeaWorld, WaterWorld ),是儿童和年轻人的游乐场所,里面有各种刺激的游乐设施,也有各种精彩的动物表演和主题节目。 Gold Coast 是一座现代化的旅游城市,高楼林立,这与其他的中小城市有显著的区别。市内交通很贵,一般乘车都要五、六澳元一人,坐一两次还能承受,但如果是来旅游,一天要不断的换乘就很不划算。但有一种公交卡 Go Card 可以让乘车费打七折。这种卡在买时是十澳元,其中五澳元是充值,五澳元是押金。在很多便利店(如 7Eleven Store )都可以充值。一般在机场都会有 Go Card 买,离开 Gold Coast 时,可以在机场退卡( 在国内出发点的附近的 Gold Coast Tourist Shuttle ),退回押金。 1.3.3 Sydney Sydney 是一座著名的海港城市,是新南威尔斯州首府。悉尼歌剧院,国家博物馆,海德公园, Darling Harbour 等都是悉尼的特色。更有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蓝山( Blue Mountains )。 去悉尼旅游可以在网上查市内交通图和线路( http://www.sydneybuses.info/ )。 悉尼 airport 离市区较远,从机场到市区可以乘机场火车服务 (AirportLink), 班车或小型巴士, Taxi 。乘火车很快,而且发车间隔短(每十分钟一班),是很便捷的交通方式。从机场到中心火车站( Central Station )只要十三分钟,直接进入市区内环线( City Circle ),包括 Central 站 , Museum 站 , St James 站 , Circular Quay 站 , Wynyard 站以及 Town Hall 站。火车来往各大小镇,很容易转乘, 乘火车的票是可以 1 天内不限次数地往返市区各站点,是省钱省时较经济的一种交通。 Airport Express( 机场特快班车 ) ,绿色和金色的 AIRPORT EXPRESS( 机场特快班车 ) 在国内、国际机场,以及市区和 Kings Cross 之间有多条运行路线。 300 线,从悉尼市区接载乘客; 300 , 350 线,在 Central 火车站接载乘客; 350 线,在 Kings ross 区 , Potts Point 区以及 Elizabeth Bay 区接载乘客。 在悉尼可以购买 My Multi 交通卡,这是一种所有公共交通(包括巴士、火车、轻轨、轮渡( Ferry, 轮渡中心码头 Circular Quay ))都能乘坐的通票。这种卡不需要押金。根据金额和线路分为: my multi 1 , my multi 2 和 my multi 3 。这种卡在购买时,要根据自己的需要买,一般卖卡的店都有 My Multi1-3 的线路介绍。 1.3.4 Molberne Molberne 位于维多利来州,是澳洲第二大城市。这里有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是一座充满澳洲风情的大都市。 Molberne 的交通包括: 火车( train )、有轨电车( tram )和汽车( bus )。 从机场出来要先乘大巴抵达 City 。整个城市的环城火车是免费乘坐的。但从火车各站转乘 tram 或 bus ,这些交通工具相对费用贵。但车票( metcard )是通用的,一张 metcard 可以乘坐全部不同的交通工具,包括: 火车,有轨电车和汽车 。但买车票时,有几种: 2 小时( 2 hour )的票、日票( Daily )、周票( weekly )、月票( monthly )和年票( yearly )。 在车票有效期内,可以 不限制次数 使用。 这三种交通工具的线路遍布了墨尔本的所有区域,通过换车,你可以到达墨尔本的各个角落。其中最快的是火车,有轨电车的特点是在地面上行驶,可以欣赏沿途的风景,汽车则可以去一些火车和有轨电车不能直接到达的地方 1.3.5 一个可以查市内交通的网站 : http://www.translink 2 住宿 住宿是可以自己订的,可以到网上去查你要订的酒店及价格,还可以查到 apartment 或 room 内的配置和设施。几个常用的网上预订网站: http://www.hotels.ocm ; http://www.digitaltravel.com.au ; http://www.booking.com ; 3 出游线路预订或旅行套餐预订 出境旅游一般是跟国内的旅行社组成旅行团。这种旅游比较限制,从出发到回去一直跟着团,完全无法自由地浏览和感受各地的风土人情和景观。其实在澳洲旅游可以自己网上订好机票和住宿,预计要去哪个城市或景点,再找当地的一日游或二日游的团,去到自己想去的,比较有特色的旅游线路,其它时间,可以自己到处逛逛。当地比较有好的旅游网站有: 澳洲团购网 http://groupgo.com.au/Sydney 吃喝玩乐: http://www.tctm.com.au 立吉达旅游: http://www.extragreen.com.au
9154 次阅读|6 个评论
澳洲的动物---欺负人
热度 25 SY2012 2012-9-4 15:45
澳洲的动物---欺负人
澳洲的动物 --- 欺负人 话说这几天我一直步行上班,原因是最近这段时间我越发感到有点发福,其实是缺乏锻炼。我住的地方离大学并不远,如果步行的话,也就 20 分钟的路程。开车的话,因为要饶一个大圈,算上找车位的时间也要十几二十分钟。但考虑到这个季节澳洲经常下雨,所以也经常开车去上班。当然我不愿意步行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从家里出发到大学,首先要走出我们住的这个小区,然后穿过一个公园,公园尽头有一个天桥,横跨下面的铁路,过了天桥就是大学校园,就这么近。然而就是这短短的一段路,我必须忍受三种动物的骚扰,每次都搞得我很狼狈。 首先,在小区内有一条狗,一直跟我斗智斗勇。在澳洲很多当地人都喜欢养狗,原因是澳洲人非常爱运动,大街上你会经常看到很多老头,老太牵着一条狗,有的是几条狗散步。这其中有两个好处:一是遛狗,二是遛人(锻炼身体)。当然,澳洲的狗还都是很有教养的。一般那种大犬,猛犬出门,主人都会给它们戴上一个金属的网状口罩,为的是防止伤到路人。当然也有很多那种小狗,那种宠物狗,文明程度难以让人恭维。我其实是喜欢狗的,特别是看过《狼图腾》以后,我更加欣赏那种有着狼性血统的犬,比如说德国黑贝,高加索犬,中国的昆明犬等, 因为这些犬不但长得高大威猛,而且个个都眉清目秀。我非常不喜欢那种小狗,首先脸长得太复杂,不仔细辨认,你很难找到它的眼睛在哪里。 我是养过狗的,对狗的性情其实很熟悉。凡是那种准备攻击的狗,通常尾巴不是翘起来的,但它会默默地给你一口。反之,凡是那种翘起尾巴,狂吠的,多数情况下是虚张声势。在我们小区,在我步行上班的路上,就经常遇到这么一只小狗。每次我从这里路过它都要疯狂地冲出来,向我狂吠,当然尾巴一直在乱摇晃。狗主人,还是很有礼貌的,每次都高喊着狗的名字,制止它。即使这样,有好几次,这只小狗都会咬到我的牛仔裤,这让我反感。狗的主人,一个老头,其实很好,每次都很真诚地给我道歉。有一次他跟我说,他也奇怪,不是所有人从这里路过,这个小狗都这样兴奋。每准是觉得我这个外国人有点好奇吧!但有一天,我要做一个 seminar, 特意穿上了西装,皮鞋,再次从他家门口过的时候,这只小狗竟然很安静地坐在那里,我从它的眼神里能读出很尊敬的表情!从此,我对这只小狗更加鄙视,以貌取人!狗眼看人低!因为,我第二天,换上牛仔服的时候,它又开始追着我叫!这让我很郁闷 -- 我也不能为了你,天天穿西装吧! 当然,如果就这么一只小狗,倒也罢了。当走出小区,走在公园的小路上,会遇到很多野鸭子。澳洲的野鸭子其实跟家养的鸭子从形体上看根本没什么分别,不同的是野鸭子会飞。有时,看着他们慵懒的样子,我都怀疑它们的飞行功能是不是已经退化了。为了验证我的判断是否正确,有一次,我看四周无人,抡起我的牛仔服向它们晃了一下,为得是想看看它们一大群展翅起飞的壮观景象。然而,大大出乎我意料的是它们非但没飞,连跳一下都没有,而是怔怔地看着我!我也怔怔地看着它们。我们的眼神中都充满疑惑,不解。最后,还是它们先我一步领悟,有几只鸭子竟然伸着脖子向我拧来!这是我万万没想到的。在这寡不敌众的态势下,我只能选择逃走。我走的越快,它们追得越急,我索性快跑了起来,并挥舞着我的衣服吓唬它们。最后,总算没被它们撵上,看来我的百米速度还是可以的嘛。但我越发怀疑这群鸭子是不是真地会飞。 穿过公园,是那个天桥。桥修得很美,桥头上有一个路灯。路灯上经常落着一只大鸟,一只叫不上名字的鸟,长的有点凶.我可以确定,这只鸟是会飞的,因为我每次从这个桥上过,它都会趁我不备,袭击我。其实,我能体会到它的心情,它并不是真正要啄我,仅仅是要吓唬我一下。好像是觉得,我这个人类侵犯了它的领地。面对这只鸟,说句实话,这要是在国内,在我小时候,以我的脾气,以我的技术,我闭着眼睛,一弹弓就能把它搞下来。然后,几个小伙伴,一把火烤熟,慢慢享用。宁吃飞禽四两,不事走兽半斤嘛!然而在澳洲,这种行为是违法的。说起爱护动物,我以前的博文中提到过,有一次,就在公园的湖边,我们钓鱼,抓到一只乌龟,足有两三斤重。因为老婆不会做,只好又把乌龟放回水里。幸亏没带回家,杀了吃肉,一旦有人发现会遭投诉的,会麻烦不断。然而,当我把这件事跟我一个国内的哥们的说起时,他一阵惋惜说,你们书生气太浓,不会做,还不会就近找一饭店,不啥事都解决了?实在可惜!你们是书读得越多脑筋越笨。 总之,每天走这一路,我都是提心吊胆,但为了不和它们发生过多的纠缠,我只能改变自己,跑步绕路前进,毕竟我还是知识分子嘛,得注意形象。最后,一个月坚持下来,减肥效果明显。 Big birds swimming in the lake The park The sea Small town-1 Small town-2 Something like this dog
8907 次阅读|47 个评论
澳洲往事(六)值得中国高考学习的澳洲高考
热度 2 xiaoyanghe 2012-8-24 09:32
在澳洲待了一年,对其高考制度略有所知,在此谈谈。 确切地说,这里说的是昆士兰州的高考。因为,澳洲的教育由各州自行负责,各州的制度又不完全一样。例如,首都堪培拉,学生是无须参加高考的,只须凭高中的平时累积的成绩申请学校。 昆士兰州用 OP ( Overall Position )值来衡量学生的成绩。学生可以用其获得的 OP 值来申请澳洲的任何一所高校。 OP 值 一共有 25 个等级。 OP1 最高, OP25 最低。每所大学各个专业录取所需的 OP 成绩是不同的,像医学专业、法律专业,通常需要获得 OP1 的成绩才可录取,商科可能要大概 OP4-5 。理工科一般 OP7-8 。 每个专业所需的 OP 每年也会有变化。 OP 的计算是从 11 年级(相当于高中二年级)开始的,主要根据学生平时的成绩,例如作业,期中及期末考试。在 12 年级快毕业的时候,州政府会举办 QCS 测试(相当于高考)。最后学生得到的 OP 成绩就是通过平时成绩和 QCS 测 试的成绩结果得出的。 具体地说, 州政府教育部门是根据各高中参加 QCS 测试的总体成绩,来分配 OP 值,某个高中 QCS 测试总体成绩越好,其获得 OP 值靠前的名额就越多。每个高中再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成绩来确定该生的 OP 值,即学习成绩越高, OP 值排名就越靠前。通俗地说,你参加 QCS 测试是帮学校考试(也间接地为自己),平时学习成绩的积累就归你自己了。 这种制度的合理之处在于,学生不会因为高考的一次失误而对其选择学校或者专业有太大的影响。 现在中国的高考弊病这么多,昆士兰的高考制度不失为一种借鉴吧。
个人分类: 往事|6872 次阅读|3 个评论
澳洲往事(五)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吗?
xiaoyanghe 2012-8-21 09:50
这似乎是一个很搞笑的问题。我们国家的宪法总纲第一条就明确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 2003 年我在 昆士兰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简称 UQ )访问,闲来无事时看到有社会主义小组( Socialism Group )活动的通知,就去旁听了两次。有一次活动结束后,我问起了两位女学生:“你们认为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吗?”。她们用明确的眼神和语气回答我,“ NO ”。她们的回答引起了我的深思, 那么,究竟什么是“ 社会主义”呢? 按照百度百科的说法: “ 社会主义( socialism )一词源于拉丁文。是一种经济社会学思想,主张或提倡整个社会作为整体,由社会拥有和控制产品、资本、土地、资产等,其管理和分配基于公众利益。 ”这里。只是将“ 社会主义 ”作为一种社会思潮的定义,并不是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定义。 “ 马克思、恩格斯使用了 “ 社会主义 ” 一词,并作了科学解释,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的过渡,而且社会主义需要有发达的资本主义作基础才能实现。 ” 作为一种社会思潮,“社会主义”有多种分支,其中有“空想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其中,希特勒所推行的就是所谓“国家社会主义”(也有翻译为“民族社会主义”),臭名昭著的“纳粹” 的称呼就来自 “ Nazi ”,是德文“ Nationalsozialist ”的简写。 百度百科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解释是:“  科学社会主义不是一般意义的社会主义,而是共产主义。 ”但是,说了半天,也没有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讲清楚。小平可能也知道其中的难处,有意避开了很多东西,只说了一句很有名的话:“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仰望星空的阿宝则说过“公平与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念” 我不是研究社会科学的,不打算去给“社会主义制度”下定义了。如果仿照小平的说法,我们是不是可以说: “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 “ 贫富差别太大不是社会主义 ”,因为这不公平! “一些利益集团凭借权力掠夺社会财富也不是社会主义”,因为这既不公平也不正义! 难怪人们常说,澳大利亚和北欧的一些国家更像“社会主义”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全文) . 人民网 . http://www.people.com.cn/GB/shehui/1060/2391834.html ( 2012/08/21 ) 社会主义 . 百度百科 . http://baike.baidu.com/view/8059.htm ( 2012/08/21 )
个人分类: 往事|3249 次阅读|0 个评论
澳洲往事(四)汤士维尔(Townsville)之行
xiaoyanghe 2012-8-19 11:10
汤士维尔( Townsville )是昆士兰州北部的一个城市,澳洲一所四星级的大学 James Cook University 的一个校区就位于这个城市。 2003 年的 10 月,我和导师 Professor Ted White 就来到这座城市参加澳大利亚糖业的一个会议,在这座城市小住了几天。 刚下飞机没多久, Ted 就领着我逛了 Jupiter’s Casino (木星赌场酒店),他大概以为凡是中国人都好赌。我们进去逛了逛,没几分钟就出来了。 傍晚时分,离吃饭还有一段时间,我沿着海滨大道闲逛,看到一对年轻的情侣在路边吃着薯条和可乐,那就是他们的晚餐了。我走了上去,问道“ May I talk to you? ”,“ Yes ”,他们很乐意地回答道。女孩子是学理发的,男孩子的工作是港口的 labor (体力活)。他们干着普通的工作,却感到很幸福。女孩子说,她的最大理想是在黄金海岸( Gold Coast )开一家理发店。是呀,一个社会如果每个人都有了基本的社会保障,无论作什么工作都是有尊严的,人们的幸福感就会强很多。 第二天一早我就醒了,还是到外面的海滨大道去逛。看到一个土著人在海边坐着,看得出来他已经在那里待了很久了,两眼通红,可能是刚刚酒醒。 土著人成为了澳大利亚的一个社会问题。其实他们都能享有很好的社会福利。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很多人都酗酒、吸毒或者偷东西。澳大利亚原来只有土著人(所以也称为原住民),他们原来都过着简单的生活,殖民者来到澳洲大陆后,侵占了他们的土地。 20 世纪初,澳大利亚政府对原住民实施一项计划,把白人在那些部落里留下的混血子女强行从他们的土著母亲身边带走,遣送到摩尔河营地,表面上说是为了让他们受到更好的教育。但实际上这项残酷的计划背后还隐藏着更阴险的目的。当时的澳洲政府视土著为低等种族,政府决定以此逐步 “ 改良 ” 他们的血统。这些已有白人血统的土著后裔除了将接受一系列 “ 教育 ” 之外,还被强迫与白人通婚。在营地里,他们受到严厉的管制,被禁止使用土著语言和习俗,甚至被告知他们是没有父母的孩子。 澳洲政府的这项计划,带来了不少社会问题,后来很多的人找不到自己亲生父母,被称为“被偷走的一代”。 原住民作家多莉丝( Doris Pilkington Garimara )于 1996 年发表了小说《防兔篱笆》( Rabbit-Proof Fence ) ,就是以那段历史为背景,引起轰动。 6 年后该小说被改编成同名电影,也获好评。 几年前,时任澳洲总理陆克文,专门发表讲话,就那段不光彩的历史向原住民表示诚恳的道歉。 我想,一个文明的进程往往是很漫长的,急不得。那些土著文明和现代西方文明相比,就相当于小孩和成人相比,你将一个小孩子急匆匆地放入成人社会,他当然不会适应的。 我看到那位土著人后,犹豫了一下,走上前去与他打招呼。没想到,他也很友好地回应我。我们聊了几句。无非是他问我,是来干嘛的,觉得这里怎样。我问他这里的天气、景点等。聊了几分钟后,我就告别了。他也很友善地说:“ good luck and have a good day” 。 会议过后,有一个小小的旅游项目,时间就是一个下午。可以有几个选择:糖厂、农场、码头的仓库。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糖厂。可惜,因为报名的人太少,不能去。我就重新选择了农场。 这是一个以种植甘蔗为主的农场,种植面积达到了 4 千多公顷。面积虽然很大,但由于有现代化的农机(种植、收割都是机械化的),除了种植和收割的季节要雇请人手外,平时都是农场主一家打理。地里安装有水分传感器和灌溉设备,可以根据土壤的干湿程度决定是否要灌溉。小火车的铁轨直接建到了甘蔗地里,收割后(砍成大约 30 厘米的长度)直接送到糖厂。现代化的耕种方式,极大地降低了了生产成本。大农场种植的方式的另一好处是,糖厂只需要和几个农场主打交道即可,种植甘蔗的含糖量也是比较确定的,有利于定价。不像国内的糖厂,要和几万个农户打交道,含糖量不好确定,只能按重量付钱。 农场主说,他的雇工在农机上工作时,每个人都有自己音乐频道,戴上耳塞(兼耳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选择不同的音乐。 顺便说一下,在澳洲,人们都特别注意保护自己的耳朵,只要噪声稍微大一点,都会戴上耳塞。所以,当你看工人使用割草机时或者扫地时(不是用扫把,是用风机吹)都是戴上耳塞的。就连我们去一家制造石膏板的厂参观时,工厂也会发一个简易的耳塞。
个人分类: 往事|4452 次阅读|0 个评论
澳洲往事(三)中国在乌克兰留学生打架事件
xiaoyanghe 2012-8-18 09:53
2003 年五月的一天,我在上网时得知了在乌克兰的中国留学生与当地的警察、校警及当地学生冲突的事件。 事情的起源是一名在乌克兰一所大学学习的中国留学生在 5 月 18 号下午回宿舍时被守门的校警刁难并被殴打,然后到了晚上 11 点多时,中国留学生所住的 12 楼突然停电,几个乌克兰人踢开中国学生住的一间宿舍打砸东西并打人。这时,几个中国留学生顺着楼梯下楼要抓凶手却被校警拦住。尔后,又来了几十个乌克兰人要打人,中国留学生见势不妙赶紧回到楼上。就在其他国家的留学生出来评理时,以及其他宿舍楼的中国留学生赶来时,警察也赶到了,手拿警棍,见人就打。 学生在第一时间就向中国驻乌克兰大使馆求救,却没有得到回应。反而是伊朗大使馆的人赶到了现场(因为也有一名伊朗的女留学生被打伤了)。 中国留学生在网上求救的消息,传到了中国外交部,外交部打电话给了大使馆。大使馆的人是 19 号中午才到的学校。 19 号,在该校的外国留学生一起开会,希望学校给出答复。但是,一直等到下午 4 点,校方一直没有答复,反而传来了 “有一个外出归来的中国学生在树林里面被打劫,人被打晕了,还被灌了伏特加,包、手机都被抢走了”的消息。中国留学生在回宿舍的路上,又遇到 4 个乌克兰学生向他们作下流的手势,中国留学生愤怒之下将未能逃脱的 2 个人痛打了一顿。 当晚, 400 多乌克兰的学生开始围攻中国学生的宿舍。危机之下。留学生们也控制了自己的情绪,留在寝室里不出,还唱起了国歌。后来事情在多方的斡旋下才渐渐地平息下来。 记得当时我看到了这则消息后,曾经不解地问,为何大使馆的人会对中国学生受到欺负后这么冷漠呢?保护中国公民在海外的权益是他们的责任呀。同一个办公室,天津理工大学的孙老师说“我在驻捷克领馆待过,他们就是这个德行”。是呀,网上时不时可以看到华人抱怨中国驻外使领馆的工作人员对同胞如何傲慢和冷漠的。 我看到过在该校留学生发的帖子: “ 这里的舆论不向着我们,国内不让说真相。第一天晚上事发后 1 个小时伊朗大使馆就来人。我们的大使馆第二天晚上才出现。要不是被 400 人围攻,说不定没人理我们呢。” “出来了,才知道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多高。这里的警察从来不敢检查美国人和其他国家的护照,但是偏偏很喜欢找中国人的麻烦。 ” “郁闷啊郁闷,寒心啊寒心。但是我在这里不会回去的。中国 ” 还好,胡温主政后,由于提倡“以人为本”以及“问责制”,对于海外发生的涉及中国人的突发事件,驻外的使领馆都会比较及时地介入了。 引起我思考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这次冲突的起因,是乌克兰校警有意刁难学生,想敲诈几个酒钱(据说警察也经常在街上敲诈外国人的)。乌克兰是“民主国家”,实行多党制,却也一样腐败。说明光有政治制度并不能完全抑制腐败,一个国家(民族)腐败的更深层次原因看来要在文化中去找。 时间已经过去了将近十年,当年在该校读书的中国留学生(据说有 600 多人)应该都已经工作甚至结婚生子了。作为一个“局外人”我都没有忘记此事,他们当是铭记终生的。
个人分类: 往事|364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两万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在澳洲被召回,载在石棉上
热度 2 laserdai 2012-8-18 02:31
注意到一则和高科技紧密相关的新闻, 两万多辆中国造汽车将在澳大利亚被召回 http://news.sina.com.cn/c/2012-08-15/161424973360.shtml http://news.163.com/12/0815/16/88V9QQG400014JB6.html http://news.gscn.com.cn/system/2012/08/15/010146189.shtml 澳大利亚当局将监督2.3万辆中国产“ 长城 ”和“ 奇瑞 ”汽车的召回工作,因为这些汽车的发动机和排气管垫圈被发现含有 石棉 。 澳进口商已要求所有奇瑞和长城汽车经销商停止出售受到影响的车型,并召回作为零部件出售的垫圈。 澳竞争与消费者保护委员会说, 用作阻热材料的石棉有致癌作用,澳从2004年起就已禁止进口或使用石棉 。 消费者保护委员会说,这些石棉垫圈不会对使用这些汽车的用户的健康构成威胁,但警告用户不要试图自行拆卸这些垫片,以免造成石棉暴露。 石棉是被禁用的有害材料,这些发动机垫圈和排气管垫圈只有在专业人员采取适当安全措施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处理。 据悉,澳消费者保护委员会将监督整个召回工作,健康和安全当局将监督工作场所的安全问题。 澳大利亚制造业雇员工会说,让含有石棉垫圈的汽车进入澳洲令人无法接受。 该工会秘书长发表声明说,石棉可致癌,就这么简单。石棉不应被用在家居、建筑材料或汽车里。 这一下出的事情绝对不小,经济损失倒是小事情, 现在世界经济危机很严重,各国都在想方设法进行贸易保护,这次 国内这些汽车制造商,真的没有天地良心的,竟然往人家枪口上撞, 西方媒体由此会故意恶意炒渲染作中国产品有害论。这丢人丢大了,给中国丢人,并且真的丢到全世界了。 中国的高科技产品想走进全世界,难度增大了一倍! 长城汽车公司 吹牛 称,截至2009年,其产品已出口到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不过, 2009年其全部销量的70%仍来自中国的中西部地区 。 除了国外销量上的不足之外, 长城的一些产品在许多海外市场,尤其是成熟的欧洲、澳洲市场遭遇了质量或者知识产权的问题 。2008年,意大利都灵一家法院判决长城精灵侵犯了意大利菲亚特汽车公司熊猫轿车的知识产权。从此,长城精灵退出欧盟市场。 先好好看看经济界的一些品评论, 从自主品牌召回看吉利海外市场突破的标本意义 http://auto.kf.cn/2012/0817/9107.shtml 在科普一下 石棉 : 小资料:健康杀手-- 石棉 石棉(Asbestos)是一种天然矿物纤维。由于它的隔热,防腐,绝缘和抗拉强度的特征,而且生产便宜,曾被广泛应用。它曾被认为是一种近乎神奇的建筑材料,广泛用于建筑保温,防火和吸声材料,也被用于汽车,化工,电器设备等制造行业。目前,石棉制品和含石棉的制品有数千种。 最常见的石棉种类有三种:褐石棉,蓝石棉和白石棉(也称温石棉)。其中最普通,生产量最大的是白石棉。 石棉于19世纪后半叶开始在制造业,建筑业广泛使用。1874年,第一座商业用石棉矿在魁北克开发。到20世纪,石棉广泛用于防火涂料,混凝土,建造壁炉和管道的水泥以及房屋的隔热材料等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成千上万吨的石棉用于保护船上的锅炉,管道和发动机。 石棉的危害 石棉对健康的危害20世纪早期已经开始引起人们注意。1900年代,研究人员注意到在石棉矿矿区许多人出现肺部疾患并有很多人早逝。 英国1924年诊断了第一例石棉肺。现在医学界已经确定石棉造成的环境污染会严重危及人体健康。 石棉的危害来自于其纤维。这种纤维及其细小,肉眼几乎看不见,但可长期漂浮于空气中。石棉纤维吸入人体会沉积在肺部,造成肺部疾病。 人如果暴露于石棉粉尘可导致肺癌,胃肠部癌,胸膜或腹膜的间皮癌以及石棉沉着病—石棉肺。 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已肯定石棉为致癌物。 在美国,大约有10万曾从事造船业的工人死于石棉粉尘暴露。在美国一个造船中心地区,当地间皮癌的患病率是其他地方的七倍。 石棉使用现状 、 专家们认为,如果石棉不在全球禁止使用,全世界将会有1000万人死于石棉引起的疾患。 由于石棉对人体健康的严重危害,近几十年间,世界各国开始禁止或控制石棉及石棉制品的使用。 不过,虽然危害最大的两种石棉,褐石棉和蓝石棉已在全球禁止。对白石棉(温石棉)的使用却有增加的趋势。 从世界范围来看,欧盟1999年发布了禁用所有种类石棉的规定,要求成员国从2005年起终止石棉制品的生产和使用。 英国1985年宣布禁用褐石棉和蓝石棉。1999年8月宣布禁止使用一切石棉制品。 澳大利亚在2004年立法彻底禁止石棉的使用。日本在2008全面禁止石棉。 美国也禁止了绝大部分石棉制品的生产和使用。 中国情况 令人关注的一个情况是, 在发展中国家,近年来石棉作为廉价的建材,它的生产和使用在不断增加 。 在中国石棉业界的网站,可以读到许多文章,为白石棉(温石棉)的使用辩护。称温石棉是相对最安全的无机纤维材料。不会像其他类石棉一样引起间皮癌。 中国的石棉就是好! 然而2006年6月,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石棉决议》,明确声明:“安全使用石棉”这种事情是不存在的。 目前,俄罗斯,中国,印度和巴西是石棉生产和使用大国 。根据中国官方媒体的报道,中国已探明的石棉资源保有储量达9000多万吨,全部是白石棉。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中国从事石棉采选业的人员约12万人,从事各类石棉制品加工的人在100万人以上。是某些地区的支柱产业。 中国的石棉消耗量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俄罗斯 。2008年中国石棉产超过41万吨,和2007 年同期相比增产了一万六千多吨,进口量则高达22万吨左右。 可以预见,石棉作为一种高效而廉价的工业材料,它不会很快退出历史舞台。 我也累了,要去吃饭了,所以就不骂了。各位读者看过以后腹诽去吧!
个人分类: 高技术与经济|5676 次阅读|3 个评论
澳洲电视转播奥运故意乌龙,遭遇观众很批
laserdai 2012-8-6 04:00
前面博文说过,奥运会上存在两个大的PK对,首先是美国对中国,再次是英国和澳洲。 2008北京奥运上英国队略占优势而胜出澳洲,这次伦敦奥运东道主英国队更是气势汹汹,是要大嬴澳洲队,给这个总想脱离英联邦的成员一个好教训。 果不其然, 伦敦奥运东道主英国队服了超级兴奋剂,得超级星期六稳坐金牌第三 ,所以本博主对英国队的关注已经完成,现在转向澳洲。 直到现在,澳洲队的成绩为,金牌1枚,银牌12枚铜牌7枚,总数20枚,看总牌数还不错,和韩国队并列第八位,但是问题就在金牌数量上,才有区区1枚,勉强不光头而已。 东边的邻居,新西兰队的成绩为,金牌3枚,银牌0枚铜牌4枚,总数7枚。这金牌数目可是澳洲的三倍 澳洲的电视媒体感觉到很没有面子,开始乌龙舞弊了,以糊弄国民。 干脆大多数时间报道游泳项目,因为这是澳州的强项,得到了很多奖牌。同时,不提金牌数目,只说奖牌项目,这样就使得一般的观众认为,咱们澳大利亚还是比东边的主要竞争对手新西兰强得多得多 其实,澳大利亚获得的金牌很糟糕。 因此,澳洲观众坐不住了,很批之。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3300 次阅读|0 个评论
诚实让我在澳洲避免受罚
热度 17 liuxuxia126 2012-7-24 08:01
我一直是教学生该怎么知法、守法,没想到一踏进澳洲的国土,就给自己的守法记录划上了一个大大的叉。 去澳洲之前,专门看了海鸥大姐写的文章,了解了一些进澳洲不能带的东西的信息.动物不能带,动物制品也不能带,植物不能带,植物制品要申报.等等.食物不能带,所以再想吃的东西我也是忍了又忍,连最想吃的辣椒酱都没敢往行李里放。 去澳洲之前,老公给我开了一个必带物品的单子。和他住一起的男孩子学会了抽烟,一直在家是乖孩子的他并不想让父母知道。澳洲的卷烟贵得很,一般是10多个澳元一盒,在澳洲人看来不贵,可对于习惯将澳元换算成人民币的中国大陆人来说,就不是一个小数目了,所以他听说我要去,就让老公委托我给他带两条烟。 烟我买了,两条兰色包装黄鹤楼,没想那么多,打包装进了行李。 飞机抵达布里斯班,按照惯例要进行过关申报,其中有一项:你是否带进澳洲超过2250ml,或250支香烟?或250g的烟草产品?我当然填了yes,两条,400支呢?还有一项是:你是否带进澳洲"木制品,植物,植物的部分?我也选了yes,因为我的行李里有2盒茶叶,是我准备送给黄先生和海鸥的礼物。 取了行李,过海关时,海关人员对每个过关的人都很友好,在护照上盖了章,对于进关申报一律写"NO"的,将申报单留下,他们就从绿色通道出去了,我因为填写了2个yes,所以被引导到另外的工作人员那里,有个中年的女关员,示意我打开行李,取出申报的香烟和茶叶给她看。 茶叶没有任何问题.估计她也知道澳洲是不产茶叶的,况且茶叶是被加工过的植物,就被放行了。我拿出了那两条烟。女关员找到一个写着中国汉字的规定给我看:每人只能带250只的香烟,其他的要被征收关税。由于儿子和我一起,她又问我一个问题:孩子多大了?我说,13岁。按照澳洲的法律,儿子是不能吸烟的,超过18岁是可以携带香烟的,但13岁却不可以。她很快算出了我应该交纳的惩罚性关税:107澳元! 天,我买这两条烟,一共花了不到60澳元,不知道她是如何算出来的! 我问:"我可以将超过规定的烟当垃圾丢掉吗?"老公就是将不能带进关的食物丢进垃圾桶才可以过关的,澳洲的法律也许可。她却说:"不可以!" 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要交这么多钱,有点不甘心! 打开的行李要重新放好,也没有那么容易。衣物,小礼品,洗刷的用品,都一一展现在面前,似乎在嘲弄我!难道我真的要交关税?或者留下违法的记录?真是很狼狈! 不知道她是怎么想的。我再次向她求证:"真的要交这么多钱?"如果她坚持,我也只好认罚,作为中国人的尊严,我是不会求她了。 儿 子开始埋怨我了:"怎么搞的,把行李弄得乱七八糟!谁让你带这么多香烟的!" 他还没有学会站在我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我依然在犹豫,不知道该怎么办。先生来接我们,肯定在外面等急了。我跨两步出了这个门就可以看见他。可我没有被允许,还不能出关。 她再次问我:"孩子真的只有13岁?" 她希望我撒谎吗?虽然儿子长的个头比我还高,说他18岁了就可以"蒙混过关"!可我不能当着儿子的面对一个外国人撒谎,这是原则。宁愿被罚款也不能给孩子留下不好的印象。 我肯定地说:"是的,他才13岁"。 兴许是这句话打动了她,她终于说了句让我舒心的话:"THAT'S OK!" OK了?不用罚款?不用把香烟当垃圾丢掉? 我赶紧收拾好行李箱,一切似乎都顺畅了些,很快就塞进去。 有惊无险!我长舒一口气!出了关,终于见到了早就等候在门口的爱人! 提示: 中国海关允许带400支香烟进关.澳洲只许可带250支(一条两盒半),很奇怪这个数字!从澳洲回来时,澳洲航空规则修改了:手提行李只能带100G或100ML的液体,包括化妆品,牙膏等.如果有化妆品和牙膏,最好装在透明的塑料袋里备查。 写于2007年3月
个人分类: 游记|14228 次阅读|42 个评论
极端的中国、澳洲、美国
csiro 2012-7-21 13:15
在对罪犯的惩罚上,人类社会存在着一个极端和另外一个极端。 澳洲对罪犯极端仁慈,杀人犯判几年、十几年、二十几年的都有,就是没有死刑。有杀人犯,十年放出来,再杀人;再判入狱,放出来再杀人。澳洲的年轻人到印尼拥有大麻,被捉起来,总理出面求情,被放出来,算是澳洲胜利了,大家欢呼庆祝。这样的结果,就是犯罪成本太低,倒霉的是老百姓。所以我赞成在澳洲法律应该更严厉一些。 据说中国的死刑犯占全世界的90%。中国要免除死刑,没有社会基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多人的内心充满怨恨,尤其对贪官喊杀声不绝。相比之下,我们少了同情心。我的想法也逐渐宽容。我们应该免除多数的死刑。 美国这次的枪击事件,倒霉了。丹佛是科罗拉多州的首府,03年我去参观州议会,赶巧碰上他们辩论是否允许拥有枪支。双方都有道理。一方是,如果你不允许老百姓拥有枪支,犯罪分子总会弄到枪,结果老百姓吃亏。如果老百姓拥有枪支,对犯罪可以起到威慑作用。另一方是,允许公民拥有枪支,可能导致枪支泛滥,枪击事件增多。手里有枪,容易冲动,或者冲动起来后果严重。 我怎么感觉都在走极端呢?
个人分类: 感悟篇|2683 次阅读|0 个评论
祖国的花朵
热度 7 liuxuxia126 2012-7-20 10:54
有一年的315晚会上,正好看到这样一个节目:一个母亲,因为女儿在水边玩耍不慎失足落水,难以忍受这样的痛。为了不让更多的家庭忍受同样的不幸,就向有关的主管部门提出要求:请加密护拦,拆掉悬空的伸入深水的台阶。这个要求被三次拒绝,有关机关的理由是,不拆并不违法。这个执着的母亲开始了调查,究竟有多少孩子在这里失足落水? 因为这个危险的台阶和护拦?不调查不知道,一调查吓一跳,最近几年来,调查得到的数据是:25个幼小的生命是因为跨过这个护拦,踏上悬空的湿滑的台阶失去的! 作为315晚会的案例,选择这个案子似乎不契合主题:所有这些幼小生命的死亡全是意外事件,没有一例是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有关的。但这样的事实存在我们的生活,似乎已经司空见惯。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一个家庭的未来和希望。尤其是很多母亲的重要的感情寄托。而我们对孩子的保护和关爱,很多时候是停留在口头上。多少时候,我们在戕害他们。其实也是在扼杀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希望。 2007年2-3月,我曾在澳洲短暂停留。在很多细节上我感受到了这个国家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无论是从硬件措施,还是软件环境的营造,都尽量使孩子有一个快乐的成长环境。 首先从 游客设施 上,虽然在国内许多大城市也在有所改观,但整个受益的面相比中国的少年儿童数量来说,还是少得可怜。澳洲几乎不分什么乡村和城市。在城市,如果不是被称做“CITY”的闹市区,感觉他们生活的环境就象小镇一样。所以真正到了乡村小镇,并没有感受到太大的城乡差别。很多公共的绿地,被称作“PARK”的地方随处可见,而这样的公园内,往往就有孩子玩耍的游乐设施,滑梯,攀爬设备,适合幼儿玩耍的小型玩具,甚至有利用大树的树根树枝建造的玩耍设备,秋千架等等。即使不在幼儿园和学校,小孩子们也很容易在这些公共的游乐设施处找到同伴。 游泳池 :我去的多是海边城市。在海边有许多公共的游泳池。只要愿意,孩子们就可以游泳。当然,水的深度是依次递进的,初学者可在浅水区,游得好的获得资格后就可以到深水区了。即使是1、2岁的幼儿。也可以找到很浅的有安全措施的水池。不过一定要老师和家长看护。 对孩子有许多优惠 。4岁以下的孩子在很多地方是免费的,即使是在收费可以参观访问的项目。学生可以半价 优惠。不看身高只问年龄。孩子上学坐火车免费(一般只能在有空位时才能坐在座位上,多数时候他们很自觉地站着)很多博物馆、艺术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很多学校把生物课,自然课,绘画课,历史课等转移到当地的博物馆、艺术馆和纪念馆上,馆内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为他们讲解。真是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让孩子获取更直接的知识。 处处考虑孩子的 安全和成长环境 。对孩子危险的地方,有明显的标示,是禁止靠近的区域。澳大利亚人很喜欢海,有许多运动项目和海有关。比如,冲浪,滑水,游泳。很多有名的沙滩如布里斯班的黄金海岸,悉尼的邦帝海滩,既是海内外游人喜欢的旅游景点,也是澳大利亚当地人喜欢去的地方。走在那里,你可以看见甚至只有1、2岁的孩子在那里玩耍、戏水。怎么保证安全呢?既有直升飞机一直巡逻,也有地面巡警一直观察动态,更有海滩工作人员根据海浪的大小和天气状况,不断以插各种颜色的旗帜的方式提示游人只在安全海域活动。也有不少志愿者随时待命,发现险情,及时救助。细心细致,让人感动。 国内旅游时从来没人关心孩子和谁住在一起,可能会接触些什么人。比如不少网吧,一直以各种游戏吸引未成年的孩子。我在澳洲没有看见网吧,却亲历了两次和孩子有关的住宿提示。在悉尼住宿时,因为我们事先预定的旅馆下面是一个酒吧, 酒吧 里有供赌博的 老虎机 。当然,是经政府批准的。但这样的地方是 绝对禁止未成年人进入 的。如果有,绝对要严厉惩处。老板也会很自觉的遵守。我们那天到达悉尼时已经是晚上9点多,旅馆的工作人员已经下班,委托酒吧的小伙子代管旅馆事务。他确信我们预定了房间后,就给了我们2把钥匙,让我们住进了2间房(我们一家住一间,另外2位老师住一间)。第二天就接到通知,要我们一家换旅馆,理由是我们有未成年的孩子,不允许住这样的房间。经过交涉,答应他们 坚决不让孩子从酒吧内通过 ,我们所有人只从旅馆的侧门通过,才算有惊无险,免去了换一家旅馆的麻烦。又一次在凯恩斯,我们一行6人。因为没有预定到家庭房,也为了其他同伴节约一些费用。我和另外3个女伴住一个4人间,老公和儿子和别人合住一间4人间。但在登记时,出示护照时显示儿子未成年,旅馆工作人员以 未成年人不合适和陌生人在一起同住 为由,为儿子和老公另外安排了一个2人间,价格相当。 有几次在路上遇到放学的孩子,他们下课的时间一般是下午3点半,早早就可以回家。也背大包小包的, 可背的包里 不象国内的孩子是装满了沉甸甸的教科书和辅导材料, 多是一些玩具,吃的零食,还有课外书 。他们也唧唧喳喳象小鸟一样,但脸上是真正的灿烂和轻松。 生活在澳洲的鸟儿都幸福!这句话其实一点也不夸张。更何况孩子?澳洲人口少,资源丰富,所以孩子们不会象中国的孩子一样担心就业问题,更不会在儿童少年时就为了获得好的竞争地位而参加各样的培优班。虽然也有一些特殊的家教,多数是因为孩子自己的爱好而已。孩子若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发展,并且无论将来的学历地位如何都可以生活得快乐,应该是在象澳洲这样地多人少的国家才可能实现。应该和制度没有关系。
个人分类: 走走看看|4771 次阅读|10 个评论
小皇冠--澳洲大叶伞赏花
热度 1 turongl 2012-7-13 19:39
小皇冠--澳洲大叶伞赏花 澳洲大叶伞( Schefflera actinophylla (Endl.) Harms; 拉丁文来自 华南农业大学校园植物古树名木网 )是鹅掌柴属植物, 原产澳大利亚及太平洋中的一些岛屿。 澳洲大叶伞不一定是最好的中文名,因为至少它还有澳洲鸭脚木、昆士兰遮树、昆士兰伞树等名称;它是引进作为耐阴观叶植物并流行于国内市场,我曾经看到这大叶伞盆栽在酒店内摆放一行,然后用柔和的灯光照射,那种透明的质感相当好看。 现在栽植几年后的大叶伞,可以长成数米高的小乔木,也有不少植株逐步开花了。花序顶生,有一组组的小伞形花序组成辐射状圆锥花序。小花苞桃红色,细小;花开后苞片裂开脱落,露出围成一圈的短肥的雄蕊,而中间是鲜黄色,像一顶好看的小皇冠。 1.一丛丛的小花苞 2.小皇冠 3. 4. 5. 6. 7. 8. 9. 10.
个人分类: 园林花卉|6610 次阅读|2 个评论
【假新闻转发】澳洲政府完成注册全国中医师 中医在澳已合法
热度 2 zhanghuatian 2012-7-11 13:22
连个DOCTOR都没有还扯什么医生啊 ,假新闻无疑。 光明网讯(记者 赵瑞) 澳洲卫生执业者管理局(AHPRA)官网日前发布消息,自7月1日起,中医师由澳大利亚全国统一注册管理。同期被列入的还有医学放射治疗师、职业治疗师以及土著医学。这意味着,凡被澳大利亚中医委员会(Chinese Medicine Board of Australia)和AHPRA承认并登记在册的人员,将可在澳洲任何地方合法从事专业工作。 澳洲卫生执业者管理局(AHPRA)官网截屏 中医药在澳洲的发展已有多年历史,民众对中医药治疗的需求日益扩大和中医药在澳洲合法性的不确定逐渐成为一对亟待解决的矛盾,而中医药治疗以及中医师在澳洲争取合法性的历程是充满艰辛的。 1989年,澳联邦政府通过了《药物管理法》,并于1991年2月实施。鉴于中草药在医疗实践中的广泛应用,该法将中草药列入辅助药类管理,与维生素、矿物元素、植物、激素等同列。澳大利亚因此成为全球第一个承认中药为药物的西方国家。 在澳各州中,维多利亚州在立法保护中医行医的合法地位上则走在前列。1995年8月,维多利亚州卫生与社会服务部决定,对有关中医在澳大利亚的现状进行调研,并开始对中医药如何立法管理进行论证。1998年8月,维州政府宣布:将在澳大利亚首先立法管理中医。2000年5月,维州议院终于通过了《中医药管理法》。中医行医的合法地位从此获得与西医同样的法律保护,中医师同样被称为医生,并可以加入澳大利亚医疗保险体系。根据1998年澳大利亚卫生部长联席会议的决议,维州首先通过立法后,其他各州也将参照此立法标准制订各州的相关法律。该法案因此成为西方国家第一部中医法。 如今,我们欣喜地看到,2012年7月1日,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完成注册全国中医师,中医在澳大利亚获得法律认可与保护,这也是中医首次在西方国家获得正式承认及注册。相信此次立法纳入了中医药的管理,会大大促进中医药在澳洲的壮大,为中医药走向世界开创先河。
575 次阅读|2 个评论
悉尼欢迎你
热度 1 ncepuztf 2012-7-10 23:25
仿照《北京欢迎你》,基本涵盖了悉尼的特色,可作为旅游参考信息。 《悉尼欢迎你》 迎接每一个晨曦,呼吸着新鲜空气 --- 悉尼阳光明媚,气候宜人,风景秀丽,空气清新。 地点改变交流不变,微笑胜过千言万语 --- 人们来自世界各地,肤色各异,多元文化,说的可能是特色英语,但见面都会微笑示意,相当客气。 公园大门常打开,不收门票等你来 --- 在这里,不管是市内保留地,皇家植物园,还是国家公园,几乎每天向公众开放,没有门票之说,方便游客的饮水台,卫生间都随处可及( 尤其是从不用担心里面没有手纸),甚至提供免费网球场和热水澡,在中国这是不可想象的。 拥抱过考拉就心有灵犀,你会爱上这里 --- 考拉是澳洲的大熊猫,憨态可掬,人见人爱。 不管你走到哪里,Made in China总是便宜 --- 强烈感受到中国商品在全世界的渗透,是中国劳苦大众支撑了全世界人民的低成本生活。 相约好了去钓鱼,我们欢迎你 --- 澳洲一般不允许私人大量捕鱼,办了执照可以钓鱼,但对鱼的种类、大小数量都有严格规定,否则会课以高额罚款。 我家有的是小强,身手矫捷总能给你惊喜 --- 蟑螂简直是一景,晚间常见马路上飞驰而过,家庭厨房也常有出没,个头大,移动速度快,很吓人。 见了苍蝇也别躲避,他们都是绿色的 --- 悉尼苍蝇真是多,打不走,常钻进嘴里,不小心咽下去也是常有的事。 陌生熟悉都是客人,迷路了都会指给你 --- 澳洲人非常热情,只要你停下脚步,打开地图,就会有人问你是否迷路,提供帮助(当然看不见人就没办法了,本来就地广人稀)。 第几次来没关系,只要留下人民币 --- 悉尼是澳洲商业中心,大到投资、贸易,小到旅游购物,都是天堂。 悉尼欢迎你,为你老鸦可以孩啼 --- 澳洲的乌鸦叫声奇特,像婴儿啼哭。 大剧院的魅力充满着朝气 --- Opera House,像迎着朝阳扬帆起航的船。 达令港的夜色多么美丽 --- 悉尼夜生活最繁华的地方之一,近赌场(Star City),晚间灯火辉煌,停有船舶,军舰,游艇,周围酒吧林立,夜生活丰富,号称全球最大的3D影院也 坐落于此(Darling Harbour,我们称之为:Darling, husband)。 悉尼欢迎你,在铁桥上屏住呼吸 --- Harbour Bridge,悉尼铁桥,与大剧院辉映,可以攀爬之地。 在Star City刷新成绩 --- 澳洲合法赌场,规模宏大,玩法众多,真正丰俭由己(18岁以下严格免进)。 鱼市大门常打开,龙虾鲍鱼等你来 --- Fish Market,南半球最大鱼市,品种丰富,价格适中。 Kings Cross绽放青春笑容,迎接每一位客人 --- 悉尼合法红灯区,华灯初上之时,性工作者打扮妖艳,各店开门迎客,警察维持秩序。 猎人谷酒逢知己,让那一刻凝成回忆 --- Hunter Valley,悉尼酿酒中心,上百家酒庄分布于此,盛产美酒,免费品尝,每家一口,足以喝至找不到回家的路。 史蒂芬港观海豚跃起,蓝山有三姐妹等你 --- 去史蒂芬港出海观海豚,场面壮观;去蓝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色美不胜收,三姐妹是三座拔地而起的三峰,仅是其中一景,当然有相 关传说,蓝山(Blue Mountains)因桉树油挥发经阳光照射呈蓝色得名。 悉尼欢迎你,用大剧院的音乐感动你 --- 全世界的著名音乐家,歌唱家,都以在大剧院演出而自豪,有幸看上一场,不虚此行。 让我们去岩石区酒吧超越自己 --- The rocks,大剧院旁边的酒吧一条街,沿街有世界各国的小商品,尽显异域风情。 悉尼欢迎你,有钱了谁都了不起 --- 虽然澳洲的贫富分化小,基本处于共产主义初级阶段(对照中国),有钱人和没钱人互不羡慕,但有钱总比没钱好,要不怎么去爬悉尼铁桥, 看大剧院演出?靠福利生活的澳洲人不是想去就能去的。 敢生孩子也会有奇迹 --- 澳洲人口出生率低,鼓励生育,基本是1个赔,2个平,3个赚(在中国生几个都不好使,全赔)。 悉尼欢迎你,为你盖房置地 --- 在澳洲,甚至可通过多生孩子住上别墅,一个深圳夫妇上世纪90年代移民到澳,一口气生了9个孩子,如今不工作也住上了别墅。 流动给你的澳元也是升值的 --- 澳洲不仅有免费的教育,给孩子的各种补贴也是相当高的,真正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 钱多了没关系,袋鼠的袋袋借给你 --- 澳洲的另一特色动物,硬币上有。 悉尼欢迎你,等你等得树掉皮 --- 澳洲常见的桉树,就是提供给考拉吃和睡的那种树,经常往下掉皮。 相约好了在一起,去沙滩看美女 --- 悉尼的海滩太多了,有名的有Bondi, Manly,Palm, Cronulla,Watson Bay。每到夏天,沙滩上到处是身着比基尼甚至无上装的各国美女,甚是 养眼,当然时常还有各种展览,都是免费的。 悉尼欢迎你,有个秘密忘了告诉你 --- 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Lady Beach多是男的,没有自信别下去 --- 这个沙滩要求必须全裸才能下去,不要以为必须是女士才行,男女都可以的,当然对自己的身材要有自信才行,很多中国人到跟前就退 缩了,跟老外一比,实在团结一致的很,没有线条,当然会自卑。 
个人分类: 澳洲故事|3129 次阅读|1 个评论
澳洲看病小记
csiro 2012-7-9 21:13
前几天还在安慰别人,不小心自己感染了细菌,或者病毒? 不得已就去看医生。家住在Hurstville附近,这是悉尼南区的大镇。商铺、银行、医院多为华人。来这里几年还是第一次看病。我去的是比较大的社区医院,叫Hurstville Medical Centre,也就是两层小楼,7、8个医生。 第一次必须亲自登门,不可预约。耐心等了一个多小时,医生说要化验一下。怀疑是感染,给我开了抗生素。 抽血以后,就送到化验的中心去。他们的化验实在慢啊。给我标上Urgent,还要3-5天才能拿到结果。若是在306医院,当场就出来了。 澳洲当地人都有一个公费医疗证,叫Medicare。看医生、化验、检查等免费。吃药凭处方到药店买,与医院无关,需要付费,但是凭医疗证便宜,估计有补贴。 政府从大家的工资中抽出来1%,设立公费医疗。工资高的就多交了,但是大家的待遇是一样的。 今天病早好了,还想去看结果,他们的化验分析真详细:不仅给出是否感染细菌,还做实验,看细菌对哪几种约物敏感。一看我吃的药是敏感的。这个我知道,因为有效果。
个人分类: 交流篇|3071 次阅读|0 个评论
澳洲19名数学家靠演算赌博3年赢156亿
热度 1 ChinaAbel 2012-7-9 09:45
数学的一个分支概率论起源于赌博赌金的分配,现在建立在概率基础之上的随机数学已发展成为一门很实用的数学的大部门了。广泛地应用于包含社会学科在内的科学研究(自然科学当然也包含在内)、产品的设计与检验,金融证劵、债券、股票、彩票的设计与发行等等,太多了,不列举了。而且如今这个“源于生产实际”的理论又一次开始反哺自己的母亲“赌博”了。 汉网—武汉晚报载:澳洲19名数学家组团赌博3年赢156亿元人民币。让一些清贫的数学工作者们骚动了。 核心提示:澳大利亚媒体报道称,19名天才数学家组成赌博集团,利用专业知识在3年间赢得了24亿澳元(约156亿人民币)。他们用专业数学方法对各种中奖的概率进行推理演算,研究出“逢赌必赢”的秘笈,在世界各国赌场参与赛马、赛狗及21点等赌博项目。 图为“庞特俱乐部”成员之一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的职业赌客大卫·瓦尔士。 俗话说“十赌九输 ”,但令人惊讶的是,澳大利亚19名天才数学家竟组成了一个名为“庞特俱乐部”的“高智商”赌博集团,利用他们对数学的专业知识,在世界各国的赌场和博彩业疯狂赌博!而在短短3年时间里,堪称“十赌九赢”的他们竟总计赢取了超过24亿澳元(约156亿人民币),令他们全都摇身变成了超级富翁!直到不久前,当19名数学家在赌场上的成功引起澳大利亚税务局的注意、并指控他们逃税高达9亿澳元后,才终于令这个神秘的“高智商”赌博集团浮出水面! 19名数学家组建赌博集团 据澳大利亚《先驱太阳报》、《悉尼先驱晨报》、《每日电讯报》7月8日报道,这个神秘的“高智商”赌博集团名叫“庞特俱乐部”,由19名澳大利亚天才数学家组成,年龄均在47至50岁之间。据悉,澳大利亚媒体仅披露了其中部分人的身份,包括一名以香港为基地的49岁南澳大利亚扑克高手大卫·斯泰基、以及3名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的职业赌客大卫·瓦尔士、乔治·马马卡斯以及泽尔吉克·拉诺嘎杰克。 据悉,这19名数学家中的大部分人,多年前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修读数学专业时就已认识,此后就成了关系密切的“铁哥们”。2004年,这19名数学家竟组成了一个“高智商”赌博集团,利用他们对数学的专业知识,在世界各国的赌场和博彩业疯狂赌博! 靠数学知识演算“逢赌必赢”秘笈 令19名数学家惊喜的是,虽然他们所掌握的那些高深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似乎派不上多大用场,但竟然出人意料地在赌场上显现出了巨大的威力!据悉,19名数学家参与的大多是赛马、赛狗以及21点之类的赌博项目。而每次下注之前,他们会利用自己所精通的专业数学方法对各种中奖的概率进行推理演算,从而研究出某种“逢赌必赢”的秘笈! 据悉,从2004年到2006年期间,19名数学家每年投注额达20亿澳元,而在短短3年时间里,堪称“十赌九赢”的他们竟总计赢取了超过24亿澳元(约156亿人民币),令他们全都摇身变成了超级富翁!令人羡慕不已的是,过去几年来,这个“高智商”赌博集团里的所有成员全都过着无比奢华的生活,他们不仅住着价值千万的豪宅,而且豪宅内甚至还有私人艺术馆、私人保龄球场! 奢华生活引税务局注意 逃税9亿澳元遭秘密调查 然而,正所谓“树大招风 ”。不久前,“庞特俱乐部”这19名数学家在赌场上的惊人成功以及他们的奢华生活终于引起澳大利亚税务局的注意,并对他们展开了秘密调查。让调查人员倒吸一口凉气的是,尽管19名数学家总计赢取了超过24亿澳元,但他们却几乎从未为这些巨额意外收入交过税。他们逃税金额可能高达9亿澳元! 澳大利亚税务局指出,由于“庞特俱乐部”的赌博行为带有专业性质,因此不适用澳大利亚法律的“赌博收入免税”条款。法庭文件显示,税务局对“庞特俱乐部”的14名成员查帐后发现,该集团多年来一直通过各种复杂的手法逃税,企图让当局以为他们获利不高。此外,这19名数学家还故意销毁赌博纪录,或者运用计算机加密软件,让司法机构难以起诉他们。 据悉,目前“庞特俱乐部”中至少3名成员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的职业赌客大卫·瓦尔士、乔治·马马卡斯以及泽尔吉克·拉诺嘎杰克正在接受调查,并收到了巨额税单。尽管3人均称他们并无任何隐瞒收入、偷税行为,但澳大利亚税务局已分别向法院对这3人提起诉讼,并要求他们必须补缴9亿澳元税款。据悉,如果税务局胜诉,将首开澳大利亚向“专业赌客”征税的先例。 (本文来源:汉网-武汉晚报 ) 责任编辑:NN036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9698 次阅读|0 个评论
澳洲自然系列-大洋路十二门徒
热度 2 ncepuztf 2012-7-8 22:15
个人分类: 澳洲故事|2880 次阅读|3 个评论
澳洲自然系列-卧龙岗
热度 1 ncepuztf 2012-7-8 22:12
卧龙岗的海滩 卧龙岗的消防局 南天寺 澳洲非常出名的寺院,由尼姑主持,台湾每年派1年期访问尼姑,该寺院租地99年,每年1澳元租金 喷水洞,又一著名景点
个人分类: 澳洲故事|3677 次阅读|1 个评论
澳洲-冷暖人生
热度 20 SY2012 2012-7-3 17:48
澳洲 - 冷暖人生 说起澳洲的人情,首先要从海关说起。我清楚地记得当时老婆和我,从美国出关的时候,海关人员就向审犯人似的把我俩查了个底朝上,不让我们带走美国的一片云彩。后来总算没查出什么有美国特别纪念意义的东西,才把我们放行了,但我们的心情也因此低落到了极点。而后我们大包小裹,一路风尘从美国飞到了澳洲。当我们出示护照,等待再次受审的时候,前面那个漂亮的澳洲女海关人员,满面春风,竟然跟我俩说了句中文:澳大利亚欢迎你们!然后没怎么查,就让我俩通过了!老婆和我四目一对,不禁热泪盈眶! 在机场,我注意到一个细节,当我俩在机场麦当劳随便吃点东西的时候,一对 老年夫妇也是刚下飞机走来,老头走得比较快,走在前面,老太太慢一些,走在后面。老太太穿着高跟鞋一不小心竟然滑倒了!当时的场面让我很震惊,几乎是同时,有六七个当时吃饭的人,条件反射似的冲了过去,去搀扶摔倒的老太太,焦急地询问有没有扭伤。老太太其实并无大碍,自己站了起来,嘟囔了几句,好像在说:怎么就跌倒了呢?对过来帮忙的人也只是笑了笑,继续赶她的路。这时,前面的老头还不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情况,人们已经散去,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 快四年了,总体来说,澳洲人给我们的印象非常好。相对美国,虽说澳洲人衣食住行都有点土,但澳洲人喜欢自己的方式,生活节奏比较慢,是在充分享受着上天赐予他们的蓝天白云,沃野富矿。然而这一切,不代表澳洲就是天堂,尤其对那些初到澳洲的异乡人来说。记得我们当时刚到澳洲的时候,因为没有车,租的房子离大学很近。这个小区的当地人几乎有多一半人将自家的房子改装以后出租出去,于是,这里的居民就有着着来自天南海北,各种肤色的人群,社会治安也因此变的并不是很好。 我们租的房子是一个很小的独立的小 house, 两室一厅。邻居是一对中国留学生夫妇,是跟大家合租的一个大 house, 他们的房子在我们的前面,靠近马路,夫妻俩都在这里读博士,是我们不错的朋友。在这个小区里经常有一些当地的十三,四岁的半大孩子,也不知什么原因,也许是好奇吧,对我们这些来自天南海北的外国人,经常作出一些调皮捣蛋的事。这不,一天有一个孩子又跑到我们这里来,用木屑把前面那个大 house 的门锁给堵住了。这次已经是第三次了,前两次,也知道是这个孩子干的,但中国人都喜欢息事宁人,不愿跟一个孩子计较。这次,中国留学生夫妇刚好在家,逮个正着,就把这个小孩给骂了一顿。这个孩子倒也老实,骂完后就走了。可不一会,孩子的母亲带着孩子找上门来,大发雷霆,嚷到,你们凭什么骂我的儿子,一副兴师问罪的架式!中国留学生丈夫,温文尔雅,耐心地跟这个母亲解释事情的缘由。然而,这个孩子的母亲,不依不饶,说,不管什么理由你们都不该骂她的儿子,要求中国留学生夫妇必须向她儿子道歉,否则就报警,投诉中国留学生夫妇虐待儿童!吐沫星子飞了留学生丈夫一脸,但留学生丈夫也没敢发作,还是笑着跟人家解释。这时,留学生老婆早就憋不住了,操着纯正湖南口音的英语大吼三声: Get out! 样子像一只发怒的狮子!说也奇怪,难道是一物降一物,嚣张的孩子母亲,一下子没了脾气,对视几秒后拉着孩子,灰溜溜地走了。后来再也没见过这个孩子在我们这片出现过。 说起澳洲的小孩,其实很多澳洲的家长并不像上文提到的那个母亲那样无理取闹,而是很注意培养孩子的爱心,尤其是对外国人的尊重。这当然跟居住的区有关。有一次,我和老婆去挺远的一个海边玩,是坐公共汽车去的,中途要换车。换车的区可能是富人区吧。车站就在一个大 house 前面。这时,一个小男孩,手里拿着几桶饮料向我们走来,怯怯地说,你们等车一定渴了,喝瓶饮料吧。然后把饮料塞给我转身就跑了,跑向远处的母亲。远处是母亲慈祥欣慰的笑容。 再说说我们当时住得那个治安比较差的区,确有一帮十三,四岁的孩子,感觉不是很有礼貌,我都碰到过好几次。一帮这么半大的孩子,开着车如果遇到亚洲人,他们就很兴奋,然后哄笑着,放慢车速到你跟前,用 F 开头的话开始骂你,看你不理他们,他们就更加兴奋,一踩油门,绝尘而去!当时我们系有一访问学者,山东大汉,自幼习武,从来以二哥自称(二哥指武松),也住在我们这个小区。有一次,下班,我俩一路走着回家。拐弯处,一辆车突然停下,车里有三个十三四岁的孩子,又开始用 F 开头的话骂我俩,二哥估计也遇到过好几次了,一直憋着火,一个箭步冲上去,对着车门就发着狠地大声重复那个 F 开头的单词。这三个孩子,一下子全愣住了:今天这个人怎么回事?不会吃了我们吧!当时嚣张的气焰一下子不知跑哪去了,个个像霜打的茄子,过好一会才想起了什么似的,一踩油门跑了!二哥看他们远去的背影,还忿忿然跟我说:这要是早几年,再年轻几岁,你跟我联手,咱俩把这片的小混混全给归拢了!我说算了吧,老哥你好歹也是大学教授,就咱俩?跟几个孩子进行巅峰对决?紫禁城上?天外飞仙?这会给武林人留下话柄。不过你刚才教育他们,效果还是不错,只是话语略显单调,就会一劲重复一个单词!二哥很无奈说,我就会这么一个单词,别的也不会啊,急死我了当时都!你能!你现在教我几个!我说,让我教你啥,我也就会俩!二哥突然想起来了, S! 这个我也知道,当时怎么就没想起来啊? 在澳洲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上文说到的这些让人讨厌的孩子,一旦长大,比如说过了十八岁,好像中了什么魔法一样,一下子会变得非常 gentleman ,这真是有点邪门!后来,我们买了车,搬到了比较好的区。社会治安非常好,跟邻居相处的也非常融洽。我曾经就这一问题向当地人请教过,当地人,笑笑说,对那些“坏孩子”,这主要跟家庭教育有关,也可能是澳洲的法律对他们太宽松了吧,不过长大就好了,容不得他们乱来! 这就是生活,真实的生活。春鸭入水,冷暖自知!
8558 次阅读|42 个评论
获澳洲小学运动会奖项
热度 2 SeaDau 2012-7-1 18:57
澳洲每学年有四个 Term ,每两个 Term 是一个 Semester; 每个 Term 只有十周。 Term 中间放两周 School Holiday 。 学年第二个 Term 结束前一周,学校举办了“ Athletics Carnival 2012 ”,这里的运动会没有在国内大学附小的运动会隆重,儿子在附小上学时,每年的运动会都会有很多的家长到现场助威,开幕式流程:走方阵,领导讲话,升旗等一样都不少。我不知道这里的运动会是否有开幕式。早上起来上学,孩子说今天可以不穿校服,如果有自己队的颜色的衣服,可以穿去,如果没有,也可以穿校服,因为,今天是 Sports Day 。我也没引起重视,送完他到学校就赶紧到中心上班了。 放学回家后,晚饭时,儿子说,妈妈我今天跳高得了一个第二名。我很高兴,顺口问他,你跳了多高?他说: 1.21m 。那第一名是多高呢?也是 1.21m ,我只是跳过去时杆有点晃,就算第二名。 …… 周五是学期最后一天,儿子带回来了运动会奖状: 跳高 第二名; 飞碟 第二名; 百米跑 小组第一名。 据说,该校曾出过一名奥运冠军(射箭),学校一直有比较重视体育的传统。
3371 次阅读|4 个评论
评:赵帅飞博文《不需要答辩的博士》
热度 5 Myrmecia 2012-6-26 11:57
刚看了赵帅飞博主的博文《 不需要答辩的博士 》,介绍了他自己在澳洲攻读并最终获得博士学位的整个过程和感受。在恭喜博主之余,觉得博主说辞有些许出入,有必要就自己的经历谈一下看法。当然,我不能排除高校间的差异,仅供参考。 我也是刚从澳洲一所高校拿到博士学位。的确,那边貌似没有如国内这般看起来正式的答辩,但在我看来,很大程度上可能只是名称差异,实质上都是有的。 就拿我那所学校来说。入学半年,你要做个Confirmation Seminar,学院提前群发邮件通知,有听众有评委有互动有打分,理论上通过了才能让你进入下一阶段的工作,我理解应该对应于国内的开题答辩环节。 临近毕业,你要准备给一个Pre-completion Seminar,以前也叫Exit Seminar,这个也是群发邮件邮件通知大家,然后也有评委打分,在场参加人员可自由提问。因为我们学校有好几个校区,每次都还通过视频会议系统连线两地。这个Pre-Completion Seminar从作用上来说,我觉得应该相当于国内的毕业答辩,但的确也有很大不同,比如:(1)它并不要求答辩人此时已经完成毕业论文,而只需要证明已经完成了论文主体部分;(2)这个答辩的一个功能在于,给大家介绍你工作的同时,也让你接受评委和听众的反馈意见,最后这些意见融入你最终的学位论文写作中;(3)答辩与论文递交分离,两者可以相差一两年都没问题(我自己的情况),我想这点可能是让博主认为没有答辩的原因之一。 在我看来,一些程序上的差异,与地广人稀关系不大,从国内找个把同行还是没问题的。能否毕业与否,与是否已经发表几篇啥档次的SCI期刊文章无关,那只是整个过程的副产物。论文评审上,我当时是送的是两个领域内著名学者,一个北欧,另一个澳洲境内。从论文递交到学校,到拿到外审意见,大概两三个月时间。与赵博主情况类似的是,我论文6个主体章节,4个已经正式发表见刊,所以提的意见比较少。但从反馈那些意见来看,老外还是很专业的,虚的东西比较少,问题都问在点子上。 总体而言,澳洲读博还是挺惬意的一件事情。一个感触是,可以安心搞东西,没有国内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我在那待了四年多,印象中没过过一次‘空洞的组织生活’。一入学就给个Internal Research Allocation (IRA)帐号,每年给千把澳币经费,学生可以自己自由支配,只要符合相关规定即可。有问题找院办或研究生院,工作人员永远都是微笑着。一到下班时间或者周末,整个学院大楼走廊,都是漆黑的;工作、生活分得比较清。 我没去过美国,也无从准确了解那边相关情况。不过,听说过好几个那边中国学生半途放弃学业的事情,可能是比较压力大。猜想一个可能原因是,据说那边导师都是要养学生的;全世界资本家都一个样,给你钱自然要使劲从你身上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这是题外话了。
8055 次阅读|6 个评论
澳洲印象
热度 2 huayongchen 2012-5-14 14:57
澳洲印象(写于 2008 年) 2008 年 5 月 29 日 ,经过近 26 个小时的飞行之后,我和华勇从美丽加国小城 Kingston 终于来到了澳洲塔斯马尼亚岛的省会城市 Hobart 。在来澳洲之前, Kingston 搬运公司职员告诉我, ”Tasmania belongs to Australia nationally, but it is not Australia.” 最初我还当这是句玩笑话,可来到这里后发现这个城市完全不像预想的模样。我曾预想这里作为港湾应该四处有沙滩,可是这里住房多是依山而建山路崎岖 ( 后来还听说由于离南极太近,海水很冷不适合游泳 ) 。这个岛屿本身面积很大,可是这个城市没有地广人稀的感觉,反而道路狭窄,居住密集。因为是晚上时间到达 Hobart ,坐在朋友车上经过城市,我真是疑惑我是否到了澳洲,或许这里像香港,它有香港的狭小,但绝对没有香港的繁华。用朋友的话讲,这个城市属于界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某个中间类型。当然,这里的景色确实美丽,城市有一半的住户能从自家窗户看到大海,只要他住在向海的一面上坡;另一半山坡的住户看到的可能主要是灌木丛了,我们就是这样的 Bush Viewer 。 初抵澳洲,不能不说说住房的艰辛。工作合同说会解约两周的住房,但项目组为了省钱,两周里面让我们带着行李箱搬动了三次,一周冒名住在别人租来没有住完的公寓, 三天住在公寓式打折旅店,最后两天直接住在外出度假的老板家里,带为他家看狗。虽然奔波,我们还是乐趣十足。公寓正对大海,一切家具齐全;旅店两室一厅,可以做饭可以享受暖气;老板家嘛,当然是体会澳洲人的生活,享受遛狗的乐趣了。从这种安排上,足见澳洲人的实在,我们自己也不忍心刚来就从项目组支出上千元来交酒店住宿费。很感谢上帝在我们一来就有地方住宿,更是有地方做饭,让肠胃能很快适应,比住一般酒店强多了。 有了临时住宿的地方,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在两周里租定房子。有人说澳洲人很懒,懒得自己出租房子,这样就繁荣了这里的中介代理市场。在加拿大时租房很简单,你看好了房子,递交申请,只要你符合条件,房子就可以签约。我们按照这样的逻辑,从网上看租房信息,自己再到现场考察一番,确定一个最优选择,之后向代理递交申请。考察住房时我们的原则是离学校近,住宿条件良好,当然还有房租便宜。这样圈来圈去,我们确定了一处公寓,勉勉强强,看它到学校和买东西方便,但房间又小又破,完全赶不上在 Kingston 的住房!自己心中做好了牺牲的准备,来这里不主要是为了华勇的工作嘛,生活上将就一点了。我们自觉信心十足,有稳定职业,年轻夫妻没有小孩,这样条件租房肯定没有问题,至少比学生有竞争力。我们确定了这一个目标,就等房东同意后去跟代理签合约。可是左等右等,打了 N 个电话,房东就是没有回应。一周后再打电话,代理回复说房子租出去了。当时的感觉是又失望又悲愤。我们忠于这一个目标,但房东却不租给我们;失望是宝贵的一周时间过去,我们必须在仅剩的一周里加紧找房。一个悉尼来的澳洲朋友告诉我们,因为澳洲买房贷款利息高,很多有能力买房的人也会选择租房,这样租房市场相对供小于求。他建议我们要往远的地方租房,同时联系几个代理,哪个房子首先确定选哪个。原来澳洲人是这样租房子的,要先撒网再钓鱼,跟当年申请出国留学选学校一般! 知道如何找房后我们开始了新一轮的租房 SHOPPING 。星期六是找房的高潮,很多代理机构有 OPEN HOUSE ,同时当地报纸会有私人租房信息。约了我们一个有车的朋友,从上午 10 点,我们四处看房。一天下来疲惫不说了,自信心也急剧下降。每一个地方都有不少于 10 个人来看房,几乎都是年轻夫妇,其中澳洲人居多。我们在租房上的劣势是从国外来,没有信用记录,没有父母做担保,同时因为是亚洲人,人家担心我们会人多喧闹,或者做饭弄脏房子。有次我们自己去看房,邻居老太太出来告诉我们,她们委员会会跟租房人面谈,她们有权利选择她们喜欢的人。在这样严峻的情况下,我们决定放低标准,房子可以更小更破,离学校可以更远,或者房租可以更高。我们甚至都决定到另一个小城去租房。这里有个跟加拿大 Kingston 重名的小城,开车到学校走高速半个小时,如果不行我们就只有这样了。 上帝做事情很奇妙,他让我们完全信靠他。在我们决定放弃自己的标准,接受任何能找到的房子时,他为我们预备了一个最好的住房。从当地报纸上我们看到一个租房信息,但原先觉得在山坡上走路辛苦,房租也不低,始终没有考虑。在我们找房失去自信后,我们想看看未尝不可,看房约在了晚上,完全是当散步来瞧瞧。当房主打开门后,我们一下子喜欢上了这个房子。三室一厅的独立 Villa ,同一层面,干净宽敞。更奇妙的是房东是中国人,并且是基督徒。一迈进房间我脑海中就有副图片,这里可以有团契聚会,离学校近,停车方便,唱歌不影响邻居。这是上帝预备的住房!当天晚上我们就跟房东谈妥租房,第二天跟家具店预订了整套家具,送货上门。住进来的第一周我和华勇天天晚上快乐地组装家具,看着一个新家慢慢地立了起来。由于我们有事奉神的心,加上这边华人教会的需要,在安置好的第一个周六我们家开始了华人基督徒的团契聚会。在找房时一个基督徒姐妹告诉我,不要忧虑,上帝肯定有预备,并且是让你们毫不犹豫地接受。确实是这样的,这个房子是我们能想象中的最好住房,离学校近,华勇可以走路上班( 20 分钟,跟以前从 An Clachan 到 Queens 差不多),山路可以锻炼身体。对我而言,这是我梦想中的独立住房,有前后院,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来布置房间,装饰庭院。 在来澳洲两周后,我们正式开始了塔洲生活。最大的感受是,不管在哪里,上帝都有看顾,只要信靠顺服。“若不是耶和华建造房屋,一切劳碌都是徒然。”
个人分类: 杂谈|4489 次阅读|4 个评论
再见澳洲人情
热度 7 SeaDau 2012-5-11 20:28
在澳洲,一般家庭都有不止一辆私家车,虽然公交系统也很健全,时间也很准时,但一般车次时间都比较长(除了几个大的城市),而且线路固定,车费还很贵。所以,依赖公交并不方便。 乘坐公交的人并不多,常常车上只有几个人,照开不误。初来澳洲,交通是一个大问题,有几件与交通有关的事情,印象特别深刻: 1. 第一次坐陌生人的车 前面已经说过,第一天到达时,稍事休息就要去超市买生活用品和食品。在 LODGE 前台要了一张地图,在接待员的指点下,向着车站走去,可是到了路上,一直没有看到车站,好不容易见到一个学生过来,向她问路,被告知,只要沿着路往前不远就有一个车站,坐上车就可以去到超市。由于,这里交通是左行制的,我还是按右边行走的习惯,走了好远,也没有看到站,只看到马路对面有一站牌,走过去,一下子怎么也想不明白,怎么坐车往回走呢。坐了好一会也没见车来,眼看已经五点多,不免有些着急。 于是,又往来的方向一路走过去,好不容易,见到有一个 LADY 从一个 BUILDING 里面下班出来,我问她,如何坐车去超市,她告诉了我。末了,她说她正好经过超市,顺路带我去。我也没多想,就跟着上了她的车。路虽不远,但要走路还是不容易达到的。一会儿,她指着路边的一个很大的招牌,告诉,这就是 COLES SUPERMARKET 。 按我们国内的思维习惯,我以为,她会在路上靠边停,让我下去就 OK 了,这已经很帮忙了,是吧。可是她却直接把车开到了停车场,泊好车后,下来,然后,告诉我,从哪里进去就是超市,并带着我到公交站和 TAXI 站的地方,回去时,可以到这两个地方坐车。 第一次坐陌生人的车,给我不一样的感觉。 2. 第二次坐陌生人的车 初来乍到,必须把小孩子的上学问题解决了,才能使生活尽快地步入正轨,尽早地展开学习。所以,我们第二天就给学校打电话,联系入学事宜,约定面视时间。 为了能更多地了解该学校,我决定从地理位置及交通入手,所以,在周末早上,按着地图上的位置,准备沿着马路走,我估计是,可能要走二十分钟。事实上,证明该路程二十分钟根本走不到,走了大约半个多小时(也可能很少走这么远的路,速度不是很快),实在是有些累了,我顺势在路边的树下草地上休息会吧。坐下后,一抬头,写着 Uni Plaza 的牌子映入我眼内,我想起昨天抄的一个出租房子的广告,好像也是这个地方,于是,把本子拿出来,打个电话试试,看是否联系得上,看看房子是否合适。 电话很快就打通了,是一个 ENGINEERING 的女博士,刚毕业,要把房子退了。她刚好已没住在这了,要我稍等五分钟,她开车过来,带我看了房子,了解了一些情况等。出来时,她还热心地指着一个电话,告诉我,如果我想租房,还可以找管理员联系等。临了,她问我想去哪里,我告诉她,我们去小学看看,没想到,她说,我送你们去吧,这里有点远,开车很快就能到的(事实上应该不到十分钟)。我也实在是不想走了,加上不认识路,就第二次上了陌生人的车。 到了小学后,我们走进去看了看环境和教室。因为,是周末,学校一个人也没有。学校是开放的,没有校门,更没有传达室。 从小学出来后,她问我,你还想去哪么?我说我们去超市,买点防晒霜(这里太阳很厉害,已经领教了)。我们自己走去应该没问题了。没想到她说,送我们去,到了超市,她把我带到专门买防晒霜的专柜。 第二天次坐陌生人的车,让我有一点被关照的感觉。我只知道,她叫 DUA ,新西兰留学生。后来,我安顿好后,特意发了一条短信感谢她。 3. 第三次坐陌生人的车 在这里生活,每周末的一项工作是去购好一周的食物。坐公交,下车后,到我住的 HOUSE 有大约不到一百米的后门距离(即穿过学校草坪,从 HOUSE 后院进去),但从前院进,就有两百或三百米距离。 有一次,我下车后,由于手上的东西较多,我走二十米,就要停下来休息。我正站在路边休息呢,一辆汽车从我身边开了过去,不一会,汽车停了,后退到我身边,一位年轻的女士问我,去哪里,可以送我回家。我说,不用;并用手指着前方不远说,看,很近的,就在那里,如果坐车,还要绕到前面去呢。可是,该女士坚持要送我回去。于是,我第三次坐上了陌生人的车。 第三次坐陌生人的车,我觉得是遇到了“活雷锋”。 4. 第四次坐陌生人的车 前不久是 EASTER 节,也没到什么地方去玩过。带小孩去 GOLD COAST 吧。 GOLD COAST 的风景真好,沙滩很大,沙很细,临走的那天,孩子还没玩够,一定要还到沙滩去。于是,我们决定,沿着沙滩从 NOBBY BEACH 走到 SURF PARADISE ,并打听了,其路程大约在半个多小时和一个小时之间。边走边玩,边嬉浪边照相,不知不觉中,艳阳高照,人也累了,口也渴了,于是,就沿着岸边的一条小道,走上去用龙头冲洗掉沙子,坐在那里休息,看着海里冲浪的,沙滩上晒太阳的,上来下去的人们,好不快乐。休息之后,我们要赶到火车站去,就到街上去找车,这才发现,并不是我们想像的方向。前一天,看好的公交路线,找不到了。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车站,没有我们要坐的车。正好,车站旁边有一个小店,小孩爸爸说,我进去问一下路吧。 我们在车站等着,看着大街,除了过往的车辆(出租是很难在路上拦到的),也没见有行人走过。 一会儿,他爸出来了说,我们先随便坐一辆来的公交车,坐出去,再转吧。我一听,我们可能迷路了。 正在我们等车时,一个外国男子从旁边店子出来,走到我们路前, EXCUSE ME 。。。。。原来,他要送我们去火车站。我们以为他是顺便,可以送我们去,但除了道谢谢,他爸还说,给他一些车钱,他只说,不需要。 我终于第四次坐上了陌生人的车。我还以为,虽然没有找到可以去火车站的公交车,但火车站应该离我们不远的。可是,车子开了差不多半个多小时才到达。而且,我还了解到,他其实并不顺路,而是专门要送我们的。 第四次坐陌生人的车,我的心里充满感动。 四次经历,有几分相似,也有所不同。坐上陌生人的车,完全在我意料之外,却都是在我非常需要的情况下。我从来没想过,我会坐上陌生人的车,在国内,我们一般都不会停下车来或主动地去让一个不认识的人坐上你的车,也不会想去坐一个不认识的人的车。可是,在澳洲,我坐了,而且,每次我都毫无防备地坐上去,没有担心会被陌生人“拐”了,或被打劫。你说,是因为,我幸运呢,还是幸运呢?
4189 次阅读|11 个评论
我的吃素食的朋友
热度 8 liuxuxia126 2012-5-1 17:12
在天涯认识的网友 黄惟群及 他的夫人4月已从澳洲悉尼来到中国,我将在6月儿子高考结束之后在武汉接待他们夫妇。 2007年春节期间我有机会去澳洲看望当时在布里斯班访问的爱人,也去悉尼看望了惟群兄和他夫人丽莎姐姐。 惟群兄是文学评论家,是很有个性的一个文人。他写的文字很多人喜欢,文字干脆,干净,观点及其分明,如果没有见到他的真人,还以为他是个愤世嫉俗的年轻人。 我和惟群兄有3次交往经历。一次是在 澳洲悉尼,一次 是 在北京,一次 是在武汉。 在澳洲时惟群兄接我们一家去他家吃饭。当时我就发现一个细节:丽莎姐姐不吃荤,只吃素。 但是除丽莎姐姐之外,惟群兄,他们可爱的一对儿女,均是荤素皆食的。 在他们那个幸福快乐的家里,因为彼此尊重,并没有带来什么烦恼。 丽莎姐姐吃素的同时,也信佛。虽然惟群兄不信,但不妨碍他尊重妻子的选择。 第二次在北京见他们一家四口时,陪他们一天,在一起吃了2顿饭,这次我发现吃了很多年的丽莎姐姐不再坚持吃素,而和家人一样也接受荤食。这个改变令我吃惊.多年的习惯,怎么能改呢?但因为时间伧俗,我没有来得及细问。 第三次他们回国专门来武汉看我。我也抽空陪他们在武汉,去三峡逛了几天。在多日相处中,我有了更多和丽莎姐姐单独交流的机会,并问到她为什么会改变多年的饮食习惯。 她是解释非常简单:因为吃素会给家人朋友带来麻烦,所以不再坚持。改吃荤之后,身体状况也好转许多。每次吃饭不再会为照顾别人或者被别人照顾而顾虑太多了。 她是我认识的女人中最具女人味且最优雅的一个女人。无论是外表的美丽还是丰富的内涵,以及举手投足言谈间透出的大家闺秀的气质,都让我非常迷恋。虽然我们是在网上相识,但我们真真切切成为了生活中的朋友。 吃素是一个人的选择,我们应该尊重。但吃素的朋友因为尊重别人而放弃自己的选择。这是真正的大爱。
个人分类: 家人朋友|3741 次阅读|13 个评论
初见澳洲人情
热度 14 SeaDau 2012-4-29 17:52
人们常常用“绅士风度”来形容男士对女性的尊重,但是怎样才够得上是真正是“绅士风度”呢?最具体的一个表现应该是: Lady first 。在国内,如果女性过多地强调男士要有“绅士风度”,会被看作是女权主义,为什么一定要女士优先呢?不是说男女平等吗?既然是平等,自然没有先后之分。 此次,初到澳洲所遇到的几件事,不知能否算是“绅士风度”: 1 . 出租车司机 : 刚来的第一天,由于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房子,就在当地一个华人的推荐下住到了一个离学校很近的 LODGE 里。经过十几小时的旅行,下午到达后,稍稍休息,就必须面对吃饭的问题了。下午五点多一路打听,去了最近的一家超市,生活必需品、食品等,买了一大堆,出来一看外面已经全黑了。打个的士回去吧。把地址报上去,一回儿就到了。车子停稳后,我一看,哇,好黑啊,周围没有看到一个人,连接待登记的前台房间也锁了。有限的路灯也是昏暗的,我不免有点害怕,实在不知道治安怎么样。我付完车钱后,这时,司机走下车,帮我打开车门,并帮我把后车箱的购物袋一件一件拿下车(其实上车时,司机也是下车帮我放上去的),实在太多了,我一个人,一次是提不了的。这时司机问我,房子在哪,我告诉他在后面哪栋(可能离车子有十几米),他说帮我送过去。出于警惕心里,我边走边想:不知道他会不会送进我的屋子,如果他对我有威肋怎么办。我先行,把东西提进去了,回头一看,司机并未跟进来,我再出来一看,他只是把东西放在 HOUSE 的大门口,看到我出来了,他说:公司有规定,不得进入客户房屋,所以,只能帮我送到门口。并用右手指了一下上衣左胸的公司标志。然后,他拿出一张公司的名片,上面有电叫出租的电话。知道我是第一天到达,安慰我说,不用害怕,这里没有坏人,很安全,如果有紧急情况可以打 000 ,并说该应急电话可以包括报警、急救、火警等所有的紧急情况。 实际上,该司机完全可以收了钱,把我扔在路边上一走了之。或,即使帮我送东西到门口,也没有必要安慰一个外国来的初来者。我想这些一定不在其公司的规定之列。 2. 热心邻居 : 来了第三天我很快就找到了合适的房子,并搬了过去。周六的早晨,我看到邻居在割草,就过去跟他打招呼,算是认识了。我了解到,他已退休,之前是大学的 RESEARCHER 。周日,我准备上 CITY 买点东西,结果被告知,周日是没有公共交通车的。这时,我看到昨天的邻居在外面,我走过去问他,是否要去超市购物。他告诉我,他不需要去。我只好直接向他请求,由于没有公交车,能否请他送我去购物。他很爽快就答应了,让我三十分钟后,在草坪等他,他要 SHARVING 。三十分钟后,我看到他来了,把胡子刮了,还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让我惊讶的是,他用吸尘器把车子打扫了一遍,上车时,他把车门打开,请我先上去,关好车门后,才去驾驶座开车的。 把自己收拾干净了,再去接待别人,是一种礼节,哪怕这个人是有求于你。事实上,后来证明,该邻居是非常地热心的,只要你有求于他,他都会尽力帮助。(不仅是我) 3 . 中心同事 : 外国人的礼节, “女士优先”、“谦谦有礼”, 在研究中心的同事身上也有所表现。同事之间,都是非常地尊重而礼貌。 如果你有事请教或相求,一定能得到耐心的讲解或热心地帮助。 中心有一个 Researcher, 我经常在门口与其相遇,每次他都退到门边,再九十度地弯下腰,右手往前一伸,很标准地“绅士”姿势,如果是他先开门进来,遇到女士要出去,他也是一只手撑着门,另一只手“请您先行”。刚开始觉得,是不是有点夸张,后来,发现完全不是。中心有个小伙,每天很早就来,但下班也最早,他下班时,一般会很礼貌地与研究室里的同事道别。有一段时间,中心主任休假了,发邮件告知每一位同事,休假回来上班的第一天,就到每个人的桌前问候 …… 感觉中心同事工作时很认真,决不闲聊、看报,浪费时间。工作心态很好,但休息时间,大家都很放松,而且很注意礼节。 4 .校巴司机 孩子每天坐校巴上学,司机是一个英国移民。他告诉我们,每天早上八点十分在车站等他,他一般会等几分钟,但最好是提前到车站等车,这样才能保证校巴的时间,我们一直很守时。 有一次早上,下雨并刮着大风,我们出门时,顶着大风走,由于怕校巴开走,我让孩子在后面慢点,我赶紧往前去拦校巴,等我到时,看见校巴已等到那里了,司机看到我,赶紧下来,问我是否孩子今天不上学(他看到只有我一个人),我说在我后面,一会就到。 另一次,孩子感觉有点不舒服,不想上学。想起,司机可能会等我们,我赶紧出门到车站告诉他。等我到时,已过了点,校巴已往前开到街角了,可能司机在镜中看到我,赶紧把车停了下来,并下车,向我走来,问我孩子是不是在后面。我告诉他,小孩有点不舒服,今天不上学。 …… 校巴司机就象是澳洲文明的一个窗口,司机不但尽心尽职,更是对每一个小孩都很关心和周到。我印象深的是,司机对人彬彬有礼。另外,我在国内从来没有看到过一个校巴司机,会走下来等小孩或帮助小孩的,可能是司机的举止和礼仪,让我感觉非常好吧。 类似的事情很多,其他的不说,从小事、从细微处,可以看到人们的心态和礼仪规范。有些,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6548 次阅读|27 个评论
物以类聚-澳洲科研生活点滴
热度 5 SY2012 2012-4-17 20:29
物以类聚-澳洲科研生活点滴
物以类聚 - 澳洲科研生活点滴 随着飞机徐徐降落在悉尼国际机场,一颗疲惫的心,又有了一点兴奋。记得当时在美国办理来澳洲的各种手续,无论是在大学,银行,还是领事馆,旅行社,工作人员一看是去澳洲,无不一脸的向往, Australia! Kangaroo !并作着袋鼠一跳一跳的动作,真羡慕你们去澳洲旅游啊!澳洲太美了,我以前去过!看着他们高兴的样子,我陪着笑容,想象着我的澳洲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竟有一种被充军发配的感觉。 以前对澳大利亚的认识,印象最深的就是 2000 年的悉尼奥运会。电视上的悉尼歌剧院, Darling 港,如梦如幻。可真的到悉尼以后,并不是想象的那样遥远。首先悉尼机场其实并不大,比起美国华盛顿机场的复杂,北京国际机场的大气,悉尼机场更像一个中国二级城市的机场。车驶入悉尼的市区,竟有一种国内城市的亲切,随处可见黄皮肤的中国人,甚至建筑物也跟北京,上海颇为相似,一样的人多,一样的嘈杂,不同的是天依旧非常蓝,空气很好,这是有点熟悉的美国的感觉。这时老婆说澳大利亚还不错啊,挺热闹嘛!我说我们的大学不在悉尼,开车还要再走两个小时的路程。这时天上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不像落在地上,倒像落在心里。 随着汽车驶出悉尼,奔向另一座城市 (Newcastle) ,高楼不见了,熙熙攘攘的人群没有了, 映入眼帘的只有郁郁葱葱的绿,一眼望不到边际的绿。公路在山脊上蜿蜒,间或一潭湖水,仿佛到了天池,水面上游弋着很多巨大的水鸟,像似天鹅,但体型要大很多,嘴巴是扁的,兀地飞起,很有气势,掠起串串浪花。公路很快伸进一片不小的平原,竟然很容易看到路边很多袋鼠,不是一跳一跳的,而是慵懒地坐在地上,时而交头接耳,嘴里细细地回味着,怀里的小袋鼠静静地听着大人们讲过去的故事。这时天突然晴了,很好的太阳。远处出现一朵朵白云,不是在天上,而是在地下,风吹草地现牛羊!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我来了! Newcastle 号称澳洲第七大城市,但规模充其量相当于中国一个地级城市,甚至还小。 Newcastle 是美的,天蓝的让人想上去咬一口,海蓝的让人眩晕,涤荡着人世间的一切烦恼。海滩上的美女,竞相比着谁穿得布料少,早就忘记了哪天是工作日,哪天是休息天。 Newcastle 是闲的,闲的人们冲起浪来就忘记了工作,只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Newcastle 是静的,静的让我这类人整日思考着除了科研,还能干点什么。 相对国内的繁华热闹,美国安静的就一大农村,可到澳洲以后我彻底改变了这一看法。如果美国用 rural 形容的话,澳洲就是 mountain + rural. 但无论怎样,就科研来讲,澳洲跟欧美的体制其实是一体的。澳洲是一个移民国家,相较美国,更加包容。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天南海北,竟是这样的和谐。但即使再和谐,也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课题组通常也是欧洲人一帮,亚洲人扎堆,中东人一起吃饭。其实无论在澳洲还是在美国,很难说哪里是主流社会,哪里是非主流,因为大家都是外来移民,无非就是早来几年晚来几年的区别。更主要的是,中国人跟欧洲人谈乒乓球,就像澳洲本地人跟你谈板球一样,就是竖着耳朵也听也搞不太懂。记得一个师姐在澳洲一个大学已经是教授了,有一次带上中学的女儿去听什么脱口秀。表演到幽默处,大家哄堂大笑,唯独我这个师姐,默不作声。身边的女儿使劲捅她,妈妈你怎么不笑啊?有啥可笑的啊,我没觉得有啥可笑啊。别人笑,你就跟着笑吧,谁知道你没听懂,女儿急了。师姐也急了,我真笑不出来!累死我了! 澳洲的科研生活,跟美国其实没啥区别,无非就是论文,基金, teaching , Service 。老中多数比较内敛,含蓄, teaching 和 service 对他们来说通常不是强项。更多的老中的强项是论文和基金,这也是大学最关心的。欧美人,英语系国家的老师对 teaching 和 service 有着天然的优势,为人处事显得更 social 。说起 social ,由于文化的差异,老中们其实很难能真正地跟别的种群打成一片。有趣的是,黑人表面上让人感觉不太招人待见,其实相较白人,黑人更容易交知心的朋友,这是我一个久居海外的朋友得出的结论。另外他指出,对老中来讲,什么是最有效的 social ,那就是真正搞好你的科研,科研上的合作才是真正的合作。平时吃吃喝喝,鞍前马后,能做到更好,做不到,也问题不大。细想也有一定道理。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有一朋友戏言,年轻人,有追求,就去美国打拼吧!岁数大的,想养老的,来澳洲吧!澳洲欢迎懒汉! Australia Australia-2
5727 次阅读|9 个评论
人在江湖-澳洲科研生活点滴
热度 21 SY2012 2012-4-14 15:45
人在江湖 - 澳洲科研生活点滴 最近比较郁闷,原因是有两篇自己的“得意之作”相继被毙。说起第一篇文章,其实我也是花费了我非常大的精力完成的,自我感觉良好。投到了一个本领域的 top journal ,一审结果非常好。两个评审人,其中一个直接接收,另一个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坦率地讲是非常有水平的 comments 。按照审稿人的意见,我认真修改了论文然后 resubmit 。一个月后二审意见下来,第二个审稿人对我的修改也非常满意,但还是提到有两个问题,我没有解释清楚,需要 make clear 。这次主编提醒我如果三审,我还不能让审稿人满意,按照期刊的要求,我的论文会被拒掉。其实按照我以往的经验,论文改到这个程度,基本 80% 会被接收的。 第二次修改我觉得我仍然是很认真的,但有一个小问题,我不同意审稿人的意见,我仍然坚持自己原来的想法,进行了 argue ,并给出了详细的解释。为了以防意外,我还给主编添了一句话说非常感谢第二审稿人,他的意见对提高本文有非常的帮助,如果可能我们愿意在致谢中专门对第二个审稿人表示感谢。我不知道是不是我这画蛇添足的一笔出了问题,还是我 argue 的东西审稿人还是不满意,最后主编通知我这篇论文被拒了。后来跟我的大牛老板说起这篇文章,大牛也表示很可惜,但还是支持我说 argue 是没有错的,科学上需要这种精神,比多发一篇文章重要。 说起第二篇论文,更有点戏剧色彩。可以说这篇文章集中了我来澳洲的所有功力完成的,自我感觉很创新了。更重要的是除了我的大牛老板外,还有另外一位美国访问教授参与了,并付出了很大心血。说起这位教授,是大牛老板的老友,是本领域成名已久的老剑客, 也是美国 ASCE 一著名期刊的 editor 。这次受老板邀请,不远万里从美国来到澳洲访问 6 个月。我的研究方向跟这位教授的某一方向很接近,所以老板专门安排他和我一间办公室。牛人就是牛人,这几个月跟他朝夕相处,真是涨了不少见识。这篇论文从最初的 idea 提出到实现,到写成文章,我跟他进行过无数次的讨论,他的建议对我的帮助非常大。论文写成后,美国教授非常有信心,说我们要投就投最好的杂志。我说当然投 Top 1 Journal 。杂志投出去后,我每天上班的头一件事就是 check 这篇文章的 status 。我梦想着没准那天主编就会给我来封信说 I am pleased to tell you that your paper is accepted 。事情就是这样,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一天早晨,我如常信心满满地 check 我的信箱。主编真的来信了,论文直接被拒,连 review 的过程都没有。理由是这篇文章的内容不适合这个杂志的风格,不好意思,我们不能进行送审,最后还安慰一句,说我们这个决定并不针对这篇文章的 quality ,建议投到别的杂志。当时大牛老板正在休假,我把主编的信转给美国访问教授,老头气的胡子乱颤, I am so surprised, I see many papers like our paper published in this journal. It is political, political! 后来又嘟囔几句这个杂志是斯坦福系的,跟剑桥系向来互相不服,但也不能这么过分啊!我当然不清楚他说的这些派系的来龙去脉,想必是他们那个年代的江湖恩怨。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学术圈也不能独善其外!
8760 次阅读|52 个评论
网上忽闻澳洲大水
duke01361 2012-3-6 19:40
忽听澳洲发大水 初闻此事心发慌 电邮妻儿做何状? 妻曰只是雨沱滂 闻听此信欲纵酒 青春作伴望还乡 南下香港或狮城 再经悉尼到龙岗
个人分类: 潘学峰诗选|2476 次阅读|0 个评论
澳洲科研基金申请经历
热度 5 balancewang 2012-3-1 21:03
来澳洲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并获得了澳洲国家基金项目。到回国前,很幸运共拿了8个项目,4个国家级的,1个州政府级,3个学校级的。其中自己主持6个。现在回顾起来,虽然有很多辛酸,但每当拿到项目时,却是无比的激动,相信每个科研人员都有这样的经历,在此,我愿意分享我在昆士兰大学5年工作期间项目申请的经历,希望能对大家的基金申请有所帮助和启发。 我06年博士毕业后,就准备加入邹老师组做博士后,但由于签证的关系,我在物理所继续呆了几个月,期间黄老师申请国际合作项目(ARC International Linkage,好像现在没有了),邹老师便推荐我作为申请人之一。在澳洲本国申请人叫Chief Investigator (CI),申请书中国外参与的人叫Partner Investigator (PI),这个PI跟美国的有混淆。本项目有3个CI,1个PI,我排第三。其实项目跟我不是很相关,但有了我的参与,项目更完整些。申请后我去澳洲了,得知这个项目成了,虽然钱只有不到5万澳币,但是也是我参与的第一个澳洲国家项目。也是从这个项目开始,我接触到了澳洲国家项目的申请,对一些程序有了基本的了解,因为大框架不是我弄得,其实只是个开始认识。当然了,有人愿意开始带你申请,那是非常幸运的!而且,我那时候东西并不多,文章也不好。所以我感觉到,入门是很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自己要亲自动手写项目申请。 我的第一个项目申请应该是昆士兰大学的启动基金。作为有3年以上工作合同的研究人员都可以申请,据说申请比较容易,一般只要申请都会给。钱比较少,最多1.2万,但对于刚工作的博士来说尤为重要。申请书只要2到3页包括预算,第一次写基金申请还是英文的,当然有点困难。只好参照邹老师的资料,勉强写完,邹老师不厌其烦做了很多修改。由于是学校小项目,就写了博士期间工作的延续,关于ZnO方面的,写得也比较简单。06年底申请的,07年中旬才拿到。同时以这个为基础,我准备试下07年要交的(Australian Postdoctoral Fellowship)APD申请。这是个非常正规的国家基金的申请了。没办法,首先还得参考人家中过的标书。从开始到定稿,花了有2个多月,中间与邹老师来回至少20多次,在此非常感谢邹老师的耐心,遇到一个好老板是多么的重要,虽然最后没有中。收到2份评审意见,都不是很好。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2点:1.所选的题目比较老,ZnO薄膜那个时候已经走下坡路,如果有掺杂会好很多(Significance and Innovation评价都不好)。2. 自己积累还不够,21篇SCI,才6篇一作,大于3的才1篇,第一次申请失败是可想而知。然而,通过这次申请对澳洲国家基金的申请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这里谈谈澳洲基金ARC探索项目的几个重要日期。这边一般学校2月份截止,ARC3月初,6月底或7月初评审意见返回,2个星期时间写回复,然后10月中下旬出最后结果。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特别对于不在澳洲的人申请,比如说原来申请APD或现在的DECRA,等待时间太长,还不一定成功,大部分可能会选择欧美,日本的职位了。但澳洲也有个优点,就是移民相对容易,只要有3年学校的工作合同就可以申请雇主担保移民,现在政策好像紧了点,但这条路还是比较快的。另外就是澳洲的工资比较高,现在估计一年70K起跳了,对一般的博士后来说,还有养老保险有17%。 总结了第一次失败的经验后,08年我又开始了第二次申请。这次是单独申请包括项目和APD。这次我选了个比较新的方向,其实这个方向从06年底就开始做了,跟UCLA合作的。到申请前出了2篇第一作者文章,这个是很重要的,一定要有前期的工作基础,所以申请课题时还是要早点计划。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文章有30来篇,一作有10篇,其中大于3的有4篇。2月份提交,7月初返回评审意见,这次收到了4份,一个非常支持,2个比较支持,一个不太支持,最后还是拿到了,但只是排到成功项目的后1/3。据其成功因素有三,第一是选题比较新颖,起码在澳洲相关工作不多。第二,文章数量和质量都有所提高,但从排名来看,跟好的来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第三,选择跟美国比较好的学校合作,也是很有帮助的,澳洲人很崇拜美国的。过后,查看了基金委的报告,当年物理口(包括化学,地质)总的成功率为19.5%,APD的成功率为16.7%,但ECR-only(青年)的成功率只有13.9%,想想看还真悬,因为我是单独申请的青年基金。现在的DECRA听说更难申请了,上次中国人拿到的非常少。我这次最后拿到了,也说明并非全靠文章,本子的质量和所研的课题新颖与否有很大的关系,其实2年后,我对这点有更深的认识,因为我后来图省事又申请了一个比较老的课题,失败了。同年还参与到另外一个教授的项目申请,结果没有成功,虽然我看反馈意见还不错。这说明,并不是反馈意见好就希望大,主要看评委打的分,这个我们是看不到的,而基金委的人就根据这个来算的。 09年,申请了学校的青年基金,学校的基金有个要求就是不能与国家的基金有重复内容。还好前段时间做了些ZnO的磁性掺杂,就写个这个方向的,有了APD的基础,这个项目很快拿下来了,钱不多就3万澳币,但学校的钱用起来比较方便。同年又参与了那个教授的项目,收到的评审意见,客观来说是比较的正面的,但就是下不来,看来这个评审意见跟打分是两回事,有可能意见写得好,但分数打得不高。这个还真没有办法,基金委又没有熟悉的人。其实澳洲跟中国也差不多,如果基金委有熟悉的评委的话,也会很早知道结果的,只是没有中国那么热心。我们是啥关系都没有,每年只是等到10月份基金委网站公布结果。5年都是如此! 10年,想到前2次参与别人的项目都没有成功,想自己再申请一个项目。按照ARC的规定,没人只能申请2个项目,其中只能一个作为单独申请人,由于我有个单独的,这次申请必须要加一个人进来。这方面跟中国也不同,这边不能加学生的,一般项目成员都是工作人员。由于我搞实验,非常幸运找到了一个搞理论很强的人,还加上国内一位知名的教授,按理来说,我们这个队伍还是很强大的,但最后没有成功的原因,就是课题太不新颖了,而且没有好的发展前景!其实我也知道,当时就图省事,把学校青年基金的本子充实了下就交了。3份评审意见,一份比较好看得出来应该是熟悉的人(Excellent),一个一般(very good),一个比较差(good),所以根本就没有戏。通过这次的失败,我认识到要么不申请,申请一定要有新的东西,选题一定要是热门或者新颖,否则的话,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后再出手。这样就能提高申请的成功率。这年虽然ARC没有成,但非常幸运的拿到了UQ杰出青年科研奖,这个奖有8万多的科研经费,每个学部大概一个,主要看你以前的科研项目及文章。 11年,可以申请2个项目了,打算自己申请一个,再参与一个。基金都是美国访问期间写的,思路还比较清晰,接着原来APD的方向,提出些比较前沿的研究,还是跟UCLA合作。返回了3份评审意见,一份非常好(Outstanding),可能是熟人,但说的比较少,一个比较好(Excellent),另一个一般(very good)(在美国也帮老板评过基金,一般有very good就没有戏了),提了很多问题。但他们提的意见都比较的具体,比较多。其中主要一个问题是,你不是Faculty,如果拿到了没有职位怎么办?原来基金委从今年开始,进行了改革,需要单位保证有大于项目年限的工作合同,这样对我们这些专搞研究的人来说,越来越难了。还好,我们比较巧妙的回答了。其实当初看到反馈意见时,并不抱什么希望,差点不想认真写Rejoinder了,还好听了邹老师的,认真对待做好最后的努力,最后还是拿到了,这点真的有点意外,说明有的时候Rejoinder还是有用的,这次物理口的成功率为21%。可惜的,我另外一个参与没有成,我觉得最大的原因可能是我们要的钱太多。其实拿到一个非常不容易,但由于要回国工作,不得不退回这个项目,想起来真有点可惜。 回想起来这5年的项目申请,做为我个人申请的,国家项目的成功率为50%,参与国家项目的成功率也是50%,算起来还是不错的。但是拿的非常的辛苦!不管怎么说,都要尽力的去争取,只有多试几次,才能体会到申请的真谛,才能更好的把握申请的方向,才能获得更高的资助率。
个人分类: 科研点滴|18530 次阅读|9 个评论
政坛的动物世界
csiro 2012-2-28 06:42
我看澳洲政坛如看《动物世界》。近日工党前领导人,上届总理陆克文辞去外交部长。昨天工党投票决定谁来领导工党。陆克文作为挑战者与现任总理吉拉德争夺领导权。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两年前副总理吉拉德一夜之间把总理赶下台。总理陆克文流泪演说。但是他隐忍着,继续支持他愤恨的人,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工党赢得选举,他也混个外长干干。 但是心里总不是滋味。两人的关系可想而知。现在好了。昨天以31:71败北,离开政坛,伺机东山再起吧。 我感觉像猴子在争猴王一样。人无法离开动物的本能。
个人分类: 消息篇|2678 次阅读|0 个评论
国际日期变更线
benlion 2012-2-19 12:37
仔细一想,国际日期变更线正好是泛大陆的两端分界线,地球七大洲在地理大漂移之前属于同一个大陆,而大西洋裂开的距离显然小于太平洋的宽度;因而,可以很简单地看到人类及其文明的起源最初是非洲-亚洲-欧洲交界之处的埃及、巴比伦时期,然后是元朝四大汗国的东方大国时期,地理新大陆发现之后是欧洲(伦敦)-美洲的跨越大西洋时期,那么未来中国最可能发展的区域将是亚洲(香港)-澳洲联合时期。 环太平洋时代,中美关系是俄罗斯-中国-澳大利亚轴线与加拿大-美国-巴西轴线的互动。 :第一期文明导致印度到意大利的宗教轴线形成,以及轴心时代希腊哲学、犹太教、佛教、华夏哲学对古代文明述而不作的文献、典籍整理。
个人分类: 2012|2346 次阅读|0 个评论
澳洲农业考察项目启动,欢迎联系!
lipingren 2012-2-16 14:31
澳洲农业考察项目启动,欢迎联系! qq 1274069191
622 次阅读|0 个评论
澳洲之旅
热度 2 shunliky 2012-2-12 17:24
澳洲之旅 三个月的时间过的很快,马上就要回中国了,真是有点依依不。怀念这里的风景,更怀念这里的人情。虽然我结识的朋友不算太多,但这些已足以让我满足。三个月是很快,其实五年也是如此!回想起 2007 年考入首都师范大学,那时的场景依然是那么的清晰!而 现在我就要毕业了,到撰写论文、准备答辩的时候了。按习惯还是会先从论文致谢部分写起! 五年里我与 608 实验室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我是那么的幸运可以追随一位这么好的导师,从他那里我不仅学做科研,也学做人。他的宽容,对学生的关心给我留下来深刻的印象,这也将会永远影响着我。我又是那么的幸运,在这五年里我认识了那么多可爱的朋友。他们给予了大力的帮助,特别是实验室:王轲、李小辉、张艳贞、王爱丽博士;朱西平、郭广芳、韩晓峰、谢振泽硕士;陈迪、李珊珊、葛培、于子桐、曹敏、沈锡喜、梁小娜、黄胜等硕士生、本科生以及我们博士生联合会的所有兄弟姐妹(论文致谢就等回国再写了)! 本打算在澳洲可以多呆些日子,由于签证办理、毕业、工作等原因最后自己确定了三个月,这里要由衷的感谢 my supervisor Dr Wujun Ma ,感谢他给我的这次机会,理解,支持和帮助! 2011-11-9 日,我拿到签证(这一天是我的阳历生日,恰逢我的一个好朋友阴历生日,后来发现我的实验室一个师妹的生日也是 11 月 9 日),看起来这个数字还很顺利的奥。第二天购买了 11 月 19 日飞往 perth 的机票。后来直到 18 日,一直都在修改我的一篇文章。 2011-11-17 日晏老师和我们课题组所有的博士生在膳园餐厅聚餐为我送行,虽然和晏老师没有过多的感情交流,但我还是能够感受到导师的那份关心。 2011-11-18 日实验室的师弟师妹们特意为我送行,那天在金百万的聚餐,是我聚餐最开心的一次,尽管第二天就要出发了,东西都没有收拾,还是玩到了很晚。你们的歌声、我们玩的游戏(尤其是 Sami 失败后的表情,吃辣椒的样子)、最后的一首一路顺风,我都会永远的记在心里。 2011-11-19 日。今天天气特别好,但多了一丝寒意,我的师妹陈迪、梁小娜,师弟沈锡喜特意将我送到首都国际机场,我好感动,其实在我检票后,很想给你们一个拥抱! Sami 起的特别早,车子坐不下,就没有答应他,虽然相处几个月,我已经把他当成是我的一个好朋友,他很上进、也很有心。这趟飞机没有起飞竟然就晚点一个小时,超级郁闷,因为要到香港转机,还好飞往 perth 的飞机延误到两点出发,才恰好赶上。香港实在太热了,下了飞机我就去换衣服了,出来时一个便衣警察非要看我的护照和签证。哎,又一个郁闷!成了最后一位登机的乘客!晚上 11 点抵达 perth ,来的时候一直担心有时差,怕人家接我不方便,上飞机才发现没有时差,真是太好了。马老师一直在 perth 机场外等我,出来的时候已经夜里 12 点了。 2011-11-20 日。马老师带我来到我租住的房子,见到了善良的 Erna Land Lady 。然后一起购物,后来才知道马老师在家里是不做家务的,还带我细心的挑着挑那,又是一个感动。买齐了日用品,马老师特意告诉我买几袋方便面和饼干,万一不会做饭好应付一下,后来发现方便面一直都没有用上。不过刚开始很遭罪,因为我一直用平底锅做饭,没少挨油的烫!做饭只是我很小的时候爸妈工作比较忙(应该是上小学的三四年级的时候),我和妹妹没有人照顾,为了不挨饿和抱着爸妈回来后可以吃上饭的念头,才学着做饭。时隔近 18 个年头了,哪里还记得怎么做饭!蒸米饭我都不会,还好耐心的房东告诉我两茶杯米,三茶杯水,蒸出的米正好!后来我也把这个方法用到做菜上,因为我怕菜做不熟,就多加水煮!还好自己吃的习惯。后来房东给了我好几本菜谱,其实我对这个根本不感兴趣,做菜全是根据我自己的想法去做,我可不喜欢学习什么书本上的。三个月的独立生活,收获真的蛮大,到目前为止,我可以独立做十几个可口的菜。前几天还特意宴请了我的房东和几个好朋友,附上几张做的最不好的菜(应别人的邀请才拍的),不过味道还是特别好,因为饭后大家打包了这些菜,准备下顿再吃。 Fig 1 some dishes I cooked 2011-11-21 日。马老师带我办好了所有的手续(手机卡、银行卡、信息采集等),天很热,他很忙,但他还是那么有耐心,并且特别的注重礼仪。顿时我觉得我又遇见了一位好的导师。实验工作因为在国内有些经验,所以可以很快上手。每到一个地方,我总喜欢感受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人民的生活情况!到这里也不例外,出来后才觉得其实资本主义要优越的多,更加的民主,人民的生活是这么的有保障。在 perth 这个城市,我还真没有看到过所谓的环境污染。而且尤其引我注意的是:从小孩到老人都知道垃圾分类、节约用电、用水、还有就是对火灾的预防,我觉得这些足以体现一个国民的素质。同时一个重要的事实是人们敢讲真话,尊重事实,能够接受到公平的待遇。突然想到国内的新闻联播,有时候觉得很好笑,记得有人说过,如果你觉得生活不好就去看新闻联播吧!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新闻联播的模板是前 10min 领导活动,中间十分钟中国好,后十分钟国外一团糟,分析一下不无道理奥。我想共产主义只是假想的一个社会形态,也许根本就不会存在,因为当年的马克思在生活的晚年撰写《资本论》时,饱受病痛的折磨,又遇到女儿的逝世,他是预测准了资本主义会出现矛盾和危机,但最后他实在是想不到怎么样解决这个矛盾方法,消极的情况下,希望有一个和谐社会出现,即所谓的共产主义。而今天的资本主义国家,很好的解决了马克思的疑问,他们有效的调节了腐败、民主和法制,所以我深信它仍然是一个特别有优势的制度。中国如果可以有效的抑制腐败,建立更加完善的法制,使人们都可以享受充分的民主,我想我们国家照样会发展的更好!我喜欢中国人的热情,友情,所以还是爱国的奥! 我特别喜欢看繁体字印刷的《大纪元时报》,几乎每周买菜后,都会带一份回家。其中对 perth 与美国人民的生活质量评价、共产党的执政情况、 perth 的房价、澳元的稳定、以及最近的王立军案这几个话题印象比较深刻! perth 人平均寿命要比美国高 2 岁,大概在 82 岁左右,我觉得这个数字还是比较可靠,生活在一个压力不大,环境好,食品安全的社会下幸福指数当然会高。澳洲人什么都可以用别的国家的,唯独是吃。他们相信自己国家生产的东西,其实我也相信。我习惯了明天早上牛奶冲点早餐制成品,烤两块面包(涂点草莓酱,如果有时间可以加个鸡蛋)的生活,不用担心牛奶会有问题。因此牛奶都是随便买的,不会考虑品牌,在国内很少喝,原因是喝了会很不舒服。吃有了保障,那就看看房价吧, CBD 周围的没有做过具体统计, Murdoch 周围大概一个 50 万 -60 万 $ ,今天看报纸,发现靠近海边的房子还有 10 万 $ 的,难以相信吧,那么一个人的平均收入是多少呢,基本上税后 5 万 $/ 年应该是最基本的,这里没有这么大的贫富差距,不过工程师的工资,体力劳动者的工资要远远高的多,一个电焊工年薪可以拿到 50 万 $ 左右,所以如果有一技之长,来澳洲工作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喽!买房只要是本国居民或者拥有 PI 都会得到政府的福利,因此虽然是房奴,但是肯定要比中国舒服。 买任何东西都会上税,但税确实是收之于民用之于民。澳元这两年一直很稳定,去年达到过 1 比 7 (对人民币),我来的时候换了 230$ ,那时是 1:6.3 ,今天是 1:6.7963 ,货币的稳定就说明经济很稳定,没有出现 通货膨胀 。(此处略去大纪元时报对中国的评价), 但你相信王立军是休假式治疗吗? 下面看看风景吧! 第一次出去是 2011-12-02 日,和 SABC 的 staff and students 去的 swan valle ,打了一上午的高尔夫锻炼了身体,午餐后,看过形形色色的巧克力和生产车间。见 Fig. 2 。这个巧克力好看吧。 Fig. 2 the chocolate in WA. 第二次当然一定要去 frematle 了, Professor Rudi 特意周末带我去的,那天( 2011-12-04 日)的落日是最给力的,特别的漂亮。见 Fig. 3 。所以晚饭我也不介意牛肉到底几成熟了,感觉还是挺好吃的。记得和我的好朋友朱西平去金汉斯的时候,我们俩最怕吃带血丝的牛排! Fig. 3 the sunset in frematle. 我最喜欢这里的海,是那么的蓝,那么的干净。也许因为我受一个朋友影响吧(她特别喜欢海),我特意去过四个不同地方的海,拍过几个小视屏。 2011-12-9 日,有幸认识了来自中国上海的 Xinming Chen 主任和小郭同志—郭凤璕(边同学很喜欢叫她小郭同志),璕( xun )字大家是不是有些陌生呢,其实我也是如此了。 10 日我们去了企鹅岛和 Kingspark ,这里才看到了生态环境保护的这么好,动物和人的和谐相处,尤其是鸟儿根本不会怕你,见 Fig. 4 Fig. 4 the seagull stayed at the seaside. 在此要特别感谢 Rudi 夫妇百忙中,带我旅行。为了能让我看到自然公园里的袋鼠和午饭前赶到国家公园, 2012-1-4 日,我们五点就起床,所以我们如愿的看到了 “吃早餐”的 kangaroo 。太多的小事就不罗列了,说说国外度过的这个春节吧! 圣诞节过后,大家就没有假期了,为了让自己记得哪天是春节,特意做了准备。我想春联、水饺、春节联欢晚会是最最有中国年味的象征吧。在家里,每年我都会写春联,也会帮助邻居写。这件事情是从小学学写毛笔字的时候开始的吧,当时是我妈坚持让我写的,每年除夕的前一个晚上,总会和我妈一起拟春联的对子。我们很少写和别人一样的对子,因为我们觉得自己拟的才最有意义,反正都是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期望。今年虽然没有用毛笔写春联,但还是用 PPT 做了一幅春联祝福我的朋友!见 Fig. 5 。 Fig. 5 the Spring Festival couplets for Chinese New Year 2011-1-20 日。让自己记住明天是除夕,后天是春节,就准备做些饺子喽(事先和边同学商量好的),刚来的时候没有想自己还会包饺子。写到这里就介绍一下在这里我最好的一个朋友——边妙同学了。她英语很好,在这里攻读博士学位,挺关心人的。还有一个优点,很喜欢做饭!三个月里我们基本上都是一起回家的,即使很晚。几乎每天回去的路上她总会跟我分享一些她的生活小故事,我做一个忠实的听众听了近三个月。我一直说她很古怪,她男朋友怎么接受的了她,她总是说我爱抬杠!其实我很“沉默寡言”啊!总觉得有个中国人说话好亲切,从她身上我学到了不少知识,我的有些思想也发生了转变。她很坚强,一年多了没有回过家,在此希望她每天都会很开心,也祝愿她可以顺利完成学业后回国和她的家人团聚。 20 号我和边同学起的特别早,打算首先给国内的朋友寄点礼物(她老是嘲笑我给中国邮政做贡献),然后去买做馅的原料。先前的分工是她和面,我做馅——两种,煮饺子。今天才知道剁馅子是多么的累人,第二天手心还疼(我们不傻,有现成的早买了,关键是没有)。后来边同学非得教我怎么包。没有办法,看着她远远跟不上开水的步伐,忍忍就包吧。她一直教我怎么包才更好看,而我追求的就是结果——好吃。最终她也没有说服我,哈哈!说实话,其他方面我很乐意向别人请教,做饭做菜,我根本不喜欢跟别人学,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来总是最好的。我的房东很欣赏我 thinking 的这一点。这顿饺子整整花了一天,不过做包子还真是边同学教我的。虽然身体上很累,但是感觉很开心,因为我们打算给别的中国人和老外也分享一点。所以将今天的 QQ 签名改成了今天心情特别好。没有想到在国外我还是可以这么开心的过一个春节!当然要感谢边同学!第二天我又做了两个菜,特意给我的导师准备了一份,他欣然的接受了。 三个月的时间除了做实验,自己想了许多事情,思想和某些观点发生了改变,我想这也达到我临来前所想的目标。至于思想的转变和个人的收获就不写了。总之,这段时光也是我将是我的一个美好回忆!最后报一下体重, 2011-11-18 日晚 67kg , 2012-12-11 晚 64kg ,看起来我吃的还比较健康,而且挺注意锻炼身体的! O( ∩ _ ∩ )O ! 2 月 16 日晚,将离开 perth 飞往香港, 2 月 17 日晚 8 点 20 分抵达 T3 航站楼。回国后将迎来研究生阶段最忙、最紧张的生活,只期望自己再努力一些了! 注:临来澳洲前,高聪同学建议我写一个生活纪实——一个男人在澳洲的生活,觉得有时间可以写上几段,作为一个回忆。不过这个题目觉得不大好,就改成了澳洲之旅。 王顺利 2012/2/12 日
3422 次阅读|3 个评论
鲜艳亮丽的金黄熊猫(澳洲金花树)
热度 6 turongl 2012-2-2 18:45
鲜艳亮丽的金黄熊猫(澳洲金花树) 金黄熊猫是桃金娘科蒲桃属常绿小乔木,别名金蒲桃,金花树,澳洲黄花树,原产澳大利亚,是澳洲特有的代表树种之一。 据称金黄熊猫鲜黄色的小花聚生在枝条的顶端,排成伞房花序;并且一球球的十分繁盛,远看仿佛一个个憨态可掬的熊猫脸,所以国人就形象的把它称为“金黄熊猫”。 金黄熊猫种植 1 年的小树就能够开花(图 9 ),它们树杆的低部位也抽生很多芽点并且长出花芽(图 10 ),说明这种树种不像其它乔木有 1 米高以内的幼态部位,因此也可以作为花灌木类进行种植。 金黄熊猫比较集中的开花时期一般在每年的 9-11 月,盛开时满树繁花,金黄耀眼,颇为壮观。我们观察到其 2011 年 9 月下旬第一次盛花后,到 10 月中旬(至 11 月中旬)第二次的花量更大,并且第一次开花所结的果的顶部或侧芽又再次盛开(图 14 ),这种开花特性在乔木类是很少的。 金黄熊猫开花后看到的主要是其雄蕊,花瓣短小不是很明显,这也是蒲桃属植物相似的特征。 湛江在 2006 年 8 月开始修建“中澳友谊花园”,并与澳大利亚的凯恩斯市(凯恩斯,一个著名经济学家的名字?)结成姐妹城市;湛江市接受的凯恩斯市赠送的就有 30 株金花树(金黄熊猫)和 175 株澳洲火焰树等 20 多种 400 多株澳洲特色植物。其实,也是在近几年才引进我国种植的,但是它们的开花特性很快就吸引了人们的注意。 金黄熊猫从花蕾到结果均有观赏价值,而镜头下的花蕾也是显得很有特色。为此,用了这十多张照片,来介绍金花树的开花过程。 1 花蕾初现 2 蓓蕾 3 次第开放 4 绣球 5 明净 6 雌雄蕊 7 横空 8 耀眼 9 承重 10 茎花 11 傲视 12 繁花 13 老成 14 同堂
个人分类: 热带花卉|13291 次阅读|12 个评论
澳洲气象局称拉尼娜天气现象减弱:1月是减弱最佳时期
杨学祥 2012-1-18 15:35
澳洲气象局称拉尼娜天气现象减弱 2012年01月18日14:58 来源:文华财经 欢迎发表评论 字号: 纠错|收藏|订阅将本文转发至:||||||| 文华财经(综合编译 纪方)--据悉尼1月18日消息,澳洲气象局周三称,通常给亚太地区和南 美带来大雨及洪水并造成非洲干旱的拉尼娜天气现象在过去两周已经显示出减弱迹象。 澳大利亚气象局称:“尽管拉尼娜现象明显仍存在,过去两周一些指标已经减退。” 其称,该气象局调研的大多数气象模式表明拉尼娜天气逐渐减退,大多数模式暗示这种天气现 象将在即将到来的澳大利亚秋季期间结束。 http://futures.hexun.com/2012-01-18/137388330.html 德雷克海峡变暖秘鲁寒流继续减弱 2012-1-13 02:16 德雷克海峡变暖秘鲁寒流继续减弱 杨学祥 计算表明,每年11月18日-1月23日(66天)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事件的形成,季节性的厄尔尼诺现象就发生在每年12月25日圣诞节附近。 1月是拉尼娜结束的最佳时期。德雷克海峡海冰开关打开,秘鲁寒流减弱,南太平洋内循环变暖变慢,赤道太平洋2-3月海温最暖,有利于厄尔尼诺的生成。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28490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91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澳洲行
wyc 2012-1-4 16:28
副校长孙培廷一行访问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 添加时间:2011-12-26 15:31:55 阅读次数: 893   12月20-24日,副校长孙培廷一行在完成了对斯里兰卡校区的检查之后对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进行了友好访问。此次访问受到了塔斯马尼亚大学副校长、澳大利亚海运学院院长Malek教授及塔斯马尼亚大学国际部主任Rachel Perkin女士等的热情接待。双方就未来两校的合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达成了如下意向:一、开展航海类2+2合作;二、我校派航海类年轻教师赴塔斯马尼亚大学进行英语培训;三、我校派管理人员赴塔斯马尼亚大学进行短期的考察、学习和交流;四、邀请澳大利亚海运学院国家级港口与海运中心主任John Lloyd船长在明年的适当时候来我校作短期讲学;五、明年六月份两校签署合作备忘录 。随后,由Malek亲自陪同,孙培廷一行参观了该校海运学院三个国家级中心,它们分别是海洋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心,海洋工程和流体力学中心,港口和航运中心。   塔斯马尼亚大学建校于1890年,是澳洲第四所建校的有悠久历史和国际声誉的大学,也是澳洲高等教育委员会推荐的最有研究成就的澳州前十所大学。目前大学的两个校园位于塔斯马尼亚州首府城市霍巴特Hobart和北部城市朗塞斯顿Launceston。大学提供从学士、硕士到博士学位的课程,在校学生约22,000多名,海外留学生约2,300多名,来自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该大学有七大学院,分别是人文学院、商学院、教育学院、法学院、健康科学学院、科学工程技术学院和澳大利亚海事学院。其中,建立于1978年的澳大利亚海事学院(AMC) 是澳大利亚国家的海洋教育、培训和研究中心,在国际上被公认为是最佳的海事教育、培训及研究中心之一,在世界范围内的海事教育机构中排在前10位。该院提供从职业证书、本科、硕士、到博士的一系列课程。毕业生就业率接近100%。   受国际海事大学联合会秘书处的委托,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徐斌还就人力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向Malek作了简要的介绍。Malek表示将积极参与国际海事大学联合会关于人力资源数据库的各项建设工作。
个人分类: 未分类|2077 次阅读|1 个评论
澳洲海岸:12使徒国家公园
热度 16 beepro 2011-12-29 05:28
时间:2007年9月14日在澳大利亚拍 硬件:Nikon D80, Nikkor 18-35MM。70-300MM 那天下雨, 阴天, 好冷。 丹尼斯带我和一个巴基斯坦女的一路开车从墨尔本开到坎贝拉。 他的一个牛头(105MM Micro VR)在一个小镇里,给老巴照相时放在地上, 后来忘记了。 丢了! 丹尼斯就是那个把西蜂身上的大蜂螨Varroa jacobsoni重新命名为Varroa destructor的牛人。 那次在他家住了几天, 加深了中澳2国人民的感情。 ISO640, 噪音比较大, 好在网上看不出来。 因为暗, 水汽也不少, 颜色不好, 凑合看吧 ××××××××××××××××××××××××××××××××××××××××××××××× 1. 12使徒估计就是12个土墱子, 但是估计有2-3十米高, 很壮观 2. 往一个修的Pier一样的东西朝海里走, 照不同的角度。 3. 往前 4. 再往前 5. 没地方走了 6.最后一个拉近看看。 下期预告: 美国海岸: 17迈海滩。 谢谢Rock的提醒, 他有很详细的介绍。 那天下雨, 我没有仔细看, 以为12使徒是公园名字。还以为是土的, 原来是石头? 但是,根据基督教的惯例, 门徒为Disciple(学生), 使徒为Apostle(必须耶稣认可)。 故我坚持为12使徒。 Rock提要: “澳大利亚墨尔本 “ 十二门徒石 (Twelve Apostles)” 是坎贝尔港国家公园 (Port Campbell National Park) 的中心看点,也 是澳洲的标志性景观之一。这一具有神秘色彩的“十二门徒”其实 是由一组南大洋水面上巍然耸立的十二块巨型岩石,加绵延无限、直立陡峻的悬崖海岸构成。如今,由于海浪的冲刷和侵蚀,“十二门徒”中的四位成员已先后崩塌 ,消失在游人的视野。留下八“门徒”依偎在长长的南洋海岸,无声无息地接受着汹涌澎湃、永无止境的海浪的推拍和按摩。仍然以其神奇的魁力和鬼斧神工的自然艺术而 闻名遐迩,尽情地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个人分类: 风景|5230 次阅读|22 个评论
澳洲之行杂记—自然
热度 3 kepusuowdp 2011-12-22 09:28
我们主张建设和谐社会,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孕育了世间万物,是世间生灵赖与生存的基础和前提。对自然界的充分利用要在敬畏自然的前提下才能跟好地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而科学精神是科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优秀传统和生命线,对自然的尊重也是科学精神的一种表现。 说到自然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仅表现在取与给的关系( take and give ),更多的时候应该体现为付出与回报的关系,我们对自然心怀敬畏,并为了自然界的和谐而开展一定的活动,自然也会相应地给予人类以积极的回报。 漫步在澳洲的公园中,随处可见徜徉在草坪上的各种鸟类,即使是陌生人靠近它们,它们也不会惊恐万分的逃离,对它们来说,人类应该是它们的伙伴而不是敌人。它们熟视无睹从身边经过的人群,只是悠闲自在地在草坪上觅食。这是如此和谐的一个景象。 而在动物园里,这样的情况也更加普遍,蜥蜴在草坪里自由地穿行,袋鼠也懒散地趴在地上,任凭行人走过去和它们拍照。这让我不禁感叹,即使工业文明发展给自然生态带来了毁灭性的不可逆转的破坏,但是人类还是可以和动物和自然和谐相处。人类并没有为了自身的发展而损害了自然界的平衡,这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有时候我在想,莫不是不同地域的动物的秉性不同,“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为什么在我的周围看不到它们自由徜徉的身影,即使是路边的麻雀看到人们走过,它们也会惊吓地飞走。 看到一则故事,不知真假,暂且借来一用。据说多年旅居国外的一对夫妇一直未育,医院检查结果显示其身体中有避孕药的成分,可是实际情况是他们都没有服用避孕药的历史。他们只是经常抓几只鸽子做烤乳鸽。后来才知道,当地为了杜绝鸽子的过分繁殖,在它们的食物中添加了避孕药的成分。我暂时没有考证这个是否真的存在,也许只是一个噱头,但是它至少说明我们不应该为了满足自己的味欲,而肆意地剥夺自然界其他生物的生存权利。同时,在澳洲和华人聊天的时候,他们说道随着交通的发达,很多 xx 人开始来了,他们来吃动物的。我开始惊叹:壮哉!自己身边的吃完了,都吃到国外去了。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个口号妇孺皆知,可是真正践行的人呢?到底有多少,数字无从考证。说与做毕竟是两个层面的事情,有时候我越发觉得生存在钢筋水泥混凝土建筑群中的人们与从事刀耕火种的偏远山区人们相比,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少许少了一些。因为对那些在我们眼里还很落后的人看来,自然是他们获取生命养分的源泉。 我们人多,我们压力大,我们有时候 hold 不住,但是这些不应该成为我们违反自然规律,对自然强取豪夺的理由。一旦生态失衡,所有的经济发展都只是一个数字而已。就像我们说 GDP 增幅多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了多少一样,我们还是觉得买不起房子,养不起孩子,甚至连墓地都买不起。如果我们不珍惜水资源,那么人类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可是如果水都没有了,眼泪也不会有了吧,因为眼睛已经干涸了。而如果我们不敬畏自然,尊重自然,也许我们最后看到存在于自然界的动物只有人了。
3255 次阅读|4 个评论
澳洲之行杂记-交通
热度 2 kepusuowdp 2011-12-21 09:19
为了进一步深化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系列活动的研究以及对科学传播媒体和科学家开展培训,前不久随团赴澳洲进行为期 6 天的科学传播学术交流活动,回来后感慨良多,于是又按耐不住心中的想法和思路,想继续在博客上爬几篇格子,但是一时理不出思路来,不知道从哪着手。 恰巧昨晚在农科院就读博士的师弟找我帮忙分析一篇英文文章,说到了交通堵塞的问题,于是打开了话匣子,澳洲之行杂记就从交通开始说起吧。 初次踏上澳洲的国土,感觉什么都新奇,于是也就多留意了一些,我想有人和我有一样的通病,那就是比较,所谓有比较才有鉴别。 首先说悉尼,悉尼城市面积不是很大,公路也不是很宽,不像我们北京有很多双向 8 车道的,而且有些还是单向行驶的。虽然有些路段有些拥堵,但是没有出现在我国大城市偶尔会出项的爆堵。前些天,双安商场的一个店庆活动,就把整个北三环搞瘫痪了一整天。秩序是维持交通有序运转的必要条件,只有人人维持秩序,遵守秩序,交通才能通畅。而现实的情况是,我们经常看到很多车辆在应急路上飞驰而过,还有在拥堵的西二环上左冲右突,经常变线。其实如果人人都按照正常的路线走,未必会减缓车流的速度。就像我师弟给我提供的那篇文章所阐述的意思一致,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驾驶者的行为,而不是意外或者路况差。一个人容忍某些桀骜不驯的驾驶者的作用微乎其微,只有人人遵守交通规则,才是上上之策。中医中有一句话用在这里应该比较恰当,所谓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一个人遵守交规无关痛痒,部分人遵守规则也是治标不治本,只有所有人都践行规则才是明智之选。但是如今这种现象已经少之又少了,“ but nowadays the well-mannered motorist is the exception to the rule. ”同时我们都知道红灯,黄灯,绿灯的指示意义,但是很多人还是在黄灯的时候抢行。这在我所感受到的澳洲交通中不存在,我想应该是有的,毕竟我只是过路。竟然有序的交通秩序不仅出现在悉尼,其他几个大城市也是如此。 其次,说说行人。我们时常看到的是行人闯红灯,为了赶那么一点点时间,他们冒着生命危险穿梭在车来车往的路上。往往这个时候,行人会埋怨说司机不礼貌,而司机却说行人太冒失。《红绿灯》节目中播出的很多事故都是由于行人闯红灯或者不遵守交规酿成的悲剧。而在澳洲我看到的确实汽车给行人让路,如果行人站在路口,即使不是红灯,他们也会减缓车速,让行人通过马路。这种情况我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也见到过。回来之后,我也细心留意了一下我们的行人,暂时抛开闯红灯的行人不说,即使是绿灯的时候,右拐的车辆也未必会减缓车速让行人先走。这有牵扯到第三个问题,几天的访问下来,我在路上几乎没有听到汽车的喇叭声响起,这让我们都感到惊讶不已。没有了喇叭声还不习惯唻!在看看我们身边,前面的一个车减缓了速度,后面会跟着一系列的喇叭声,犹如不和谐的八重奏。我读书的时候也曾见过,因为后面的车一直按喇叭,前车司机下车后拿着一个棒椎就把后撤的前风挡玻璃敲了稀巴烂。 我这里不是说孰好孰坏的问题,更不是说国外的月亮是不是比国内圆的问题,只是想就事论事,说说我的看法,当然澳洲也有不足的地方,毕竟他们地广人稀,没有我们这么多人口,我们资源有限,而人均有那么少的可怜,因而对公共资源的分配也没有统一的规则,当然竞争就无所不在了。另外心态方面也存在问题,对社会的不信任,对周围环境的惶恐,让每个人都是长满长刺的刺猬,把自己保护起来,心态上也就浮躁起来了。 很多因素导致了交通拥堵的出现,我们不能一概而论,而重要的问题则是找到解决的办法,否则都是治标不治本的。限号,购车摇号只是减缓了车辆增长的速度,汽车这种交通工具的最终使用者是人,只有从人身上下功夫才是王道。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培养遵守交规的公民是着急不得的,毕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这方面,社会有责任,个体也有责任。提高全民的整体素质一直使我们的目标,而为了达到这个宏大的目标,巨大的人财物被投放过去,而到底从哪些方面做起呢?我想教育行人遵守交规,不闯红灯,教育司机礼让行人,遵守秩序应该是一个方面吧。交通素质可能是国民素质的一部分。保证人身安全才有资格谈及其他,对行人的礼让也是以人为本理念的一个部分吧。 “ Years ago the experts warned us that the car-ownership explosion would demand a lot more give-and-take from all road uses. It is the high time for us to take this message to heart. ”
3327 次阅读|2 个评论
钓鱼引发的感想
热度 2 Myrmecia 2011-12-18 11:34
在澳洲小城这几年,闲来无事的时候,喜欢到旁边的河里去钓钓鱼。河里的王八不是一般的多,而且个大憨厚,随便扔点面包屑就围过来,从来不用担心被变成美味佳肴。因为,即使很多,他们也是受法律保护的,人不能随便伤害。恼人的是,钓鱼经常被王八咬钩,结果都是剪掉鱼线,自认倒霉。大家有时候就开玩笑,投胎做只澳洲王八,也是很幸福有尊严的。 按照本地朋友的建议,需要了解钓鱼的相关法规(http://www.dpi.qld.gov.au/28_2981.htm)。相关的大概有以下几方面: (1) 某些季节禁止垂钓,渔具也有规则限制。 (2)根据当地常见的鱼类,分别给出大小尺寸。太大或太小都禁止拿回家,上钩要立马放掉。理由是,要保证每条鱼对种群至少做出一次贡献。 (3)河里有入侵物种,比如国内常见的罗非鱼(非洲鲫鱼),某些时候大群聚集。记得之前在国内钓鱼,不管多大的鱼,咬钩都要噗通折腾几下。而这里的鱼,都‘笨’个要死,咬钩直接拉上来即可。跑题了,反正就是入侵鱼类是绝对不允许拿回家的,可能是为了防止二次扩散,据说见一次罚500澳币。 (4)河里螃蟹个大味美,买了螃蟹笼子偶尔去弄点打牙祭。除了个体大小有限制外,也明确规定母螃蟹不能带回家。 想来,老外这些举措都还有点科学指导实践、生物保护的意味。回头想想国内的所谓保护生物学、保护遗传学研究,花了大把的银子,产出最多也就是几篇N年很少有人看的SCI文章。至于能否指导保护实践,反正我是没听说过。难怪有农民伯伯说,你们不如把那些银子给我们,我们给你保护。也对,采样经常还要伤害部分个体。
5747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美澳强化军事合作的北京因素
whyhoo 2011-12-5 14:25
美国总统奥巴马和澳大利亚总理吉拉德,在16日公布了加强美国在亚太地区军事存在的计划,尤其是明年开始在达尔文港部署美国海军陆战队兵力,成为各国传媒纷纷头版报道的重大国际新闻。几乎所有分析都认为,这是美国外交和军事政策转向亚太地区的步骤之一,明显有抗衡中国的意图。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分析这一重要发展。   首先是奥巴马个人因素。一年半前,我在《奥巴马的“阶级烙印”》一文中指出:因为自幼的成长环境,奥巴马是典型的“环太平洋”产物,是有史以来最缺乏“欧洲情结”的白宫主人,而更像是个“亚洲总统”,同时对以色列感情冷淡、而力图与父亲所属的穆斯林世界修好。如今奥巴马力图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泥沼退出,转向亚太地区,完全符合我的上述预断。   其次是澳洲的特殊历史文化。与1812年美英战争后形成的加拿大极为不同,澳洲最早是下层罪犯的流放地,因此缺乏自立自主的主人翁精神,一切依赖母国英国。珍珠港事变后,日军迅速打败远东英军,占领英帝国重镇新加坡,澳洲突然发觉这一母国无法保护自己,尤其是日本大规模空袭达尔文港之后,澳洲举国被迫在眉睫的“黄祸”吓破了胆。当时澳洲总理约翰·科廷(John Curtin)迫不及待地恳请美国麦克阿瑟将军直接统率所有澳洲军队和国防。这是美澳军事同盟的起源,形成今天澳洲仰赖美国军事保护的心态。   澳洲的另一历史特色,是强烈而持久的“白澳”政策,也即长期只接受欧洲白人移民,而排斥“有色人种”尤其是亚裔。这与下层英国移民长期的种族主义和“黄祸”恐惧有关,尤其是针对近在咫尺的回教国家印度尼西亚。这一“白澳”政策二战之后还一直维持,直到1978年才在法律上被完全取消。换言之,澳洲完全对“有色人种”开放,晚到与中国“改革开放”同时。直到今天,澳洲移民的最大两个来源还是白人为主的英国和新西兰。 北京外交转向的影响   长期的“白澳”政策和白人人口绝对多数,使得澳洲在文化上始终向欧美看齐,而难以“离欧入亚”,尤其是与土著毛利人口众多的新西兰相比。后者因为在1980年代坚决拒绝美国核动力和核武装军舰入港,而被美国取消了澳新美三国安全条约的军事保护义务。   至于中外传媒一致同意,美澳强化军事合作旨在抗衡中国,这部分是对中国经济力量迅速增长的自然反应;然而另外不能不观察到,这一发展也有很大的北京外交政策近年演变的后果在内。特别对比近在2005年,民调发现澳洲民众对美国的好感远低于对中国的好感(58%比69%),72%的澳洲人反对澳洲在中美两国因台湾问题发生冲突时支持美国。澳洲当时也是唯一积极和中国谈判自由贸易协定的发达国家。   推而广之,奥巴马政府转向亚太地区固然是政治和经济利益决定的战略取向,但是中国在多年的笑脸睦邻外交之后,颇为突然地强调领土领海主权并且展示军事实力,造成与南中国海邻国关系显著恶化,也是华盛顿得以重展离强合弱战略的契机。这不得不令人质疑这一外交态度转变的得失输赢。   正如我近日评论,中国经济固然突飞猛涨,但是仍然不具备“霸道”的硬实力,又缺乏“王道”的道德权威和文化软力量。没有这两种实力支撑的民族主义硬话只会是空话,例如近日中国人民网上“解放军专家明确表态:琉球不属于日本,日本须放弃”之类的言论。   兵凶战危,且不说北京目前并无军事实力可以迫使日本放弃琉球,中国的“防内(维稳)”经费已经史无前例超过防外(军费)开支,显示严重的内聚力隐患。上述强硬语言,只能在大国游戏中为丛驱雀,为渊驱鱼。另外“解放军专家”在如此敏感的对外问题率意发言,令人质疑北京的外交政策究竟是“党指挥枪”还是“枪指挥党”?   说到底,台海才是北京最严重的领土问题,而美澳强化军事合作,以及美国在澳洲储备军火以供未来之需,与此直接相关。这是因为一旦美国卷入台海冲突,按照澳新美安全条约(ANZUS Treaty),澳洲有参战义务。2004年澳洲外长在北京表示该条约不适用于台海,迅速被当时霍华德总理否决更正。无论北京如何看待西方民主,左翼工党总理吉拉德这次强化澳美军事合作,必须有相当的民意基础。联系到前引2005年的澳洲民调,再次令人质疑北京近年外交政策转向的得失。 作者在北美从事科研工作 原文见 http://www.zaobao.com/special/forum/pages8/forum_zp111121.shtml
个人分类: 外交|1038 次阅读|0 个评论
澳洲生活之九:“研究员待遇”还是“副研究员待遇”
热度 3 hep 2011-10-14 22:05
澳洲生活之九:“研究员待遇”还是“副研究员待遇”
今天上午给我高中同班同学冬笋mm推荐我的澳洲生活系列,突然发现自己好久没写了。其实脑子里还有很多东西会随时跳出来,不过总是沉不下心来动笔。所以,网络写手写得多,很大程度上是众多网友催的吧。 ----------------------------------------- 前一阵应邀写一篇短文,其实要求并不难,只要写一写与科研相关的故事或者感触就行。同组师妹约稿,面子自然要给,于是我就绞尽脑汁好几天,想了若干种可能,然而哪一个都不好写:我既没有很出色的工作,也没有很传奇的经历,精力都放在了各种业余爱好上面(参见之前的博客文章,自己汗一个),你冷不丁让我写科研,我一时间还真没有太合适的东西能写满一大篇。师妹就提醒我:“你可以写写你在澳大利亚的科研经历,对比一下那边的科研环境,等等……” 哎,说起这个我还真是颇有感触。话说我已经在前几篇里面描述过澳洲生活,其中不乏对清苦生活的抱怨。但是这个办公环境我还真是很满意:很大的房间,对着门的窗户宽大亮堂,几乎占满了整面墙。而且我们办公室是阳面,中午阳光晒进来也是暖洋洋的。屋内布置都比较新,窗户好像略显旧态,当然也没见专门擦过。屋里好像也没怎么用过,窗台和桌上都有了一些灰尘。不过我想,如果在北京,有那么一两个星期不擦桌子,绝对比这边脏。一个佐证是,我穿了小半年的布鞋,边缘居然还是白色的,这在一年四季尘土飞扬的北京那是不可想象的了。 屋内布置也不错。靠窗摆了两张大书桌,两桌中间尚且有一米左右的空隙。书桌也是弯成90度的,直角正好顶在墙角处。这个书桌确实挺大的:我在所里的办公室,经常发愁东西怎么摆能有足够的空间铺开草稿纸算东西。倘若放上笔记本电脑,就更加拥挤,根本没法看书写字了。所以我们都是把本本放在自己桌上(如果必须要用到的话),而在其他暂时没人的桌子上看书写字。当然用起大书桌就很舒服了。办公室的台式机放在中间折角的弧线处,靠墙的一面放笔记本电脑和几册书或者笔记,靠窗户那边则是推公式的阵地——近处是摊开的草稿纸,靠窗户的地方则是一大堆书和笔记、文献,以及电话(另一桌上没有电话)。这么多东西,居然还是能摆开。另一张桌子也是类似的格局,只是方向对着另一个靠窗的墙角,而我的书桌背后是办公室的门。门靠近墙角,门边的墙上是一块大白板,我也模仿老师的样子,在上面涂满了公式和坐标轴。有时候老师过来找我讨论,我们就直接用水笔在上面写。旁边另一个墙角就是书架了,它和两个书桌一样,都是暗红色的(我觉得是深砖红色)。由于空间原因,不是特别大,一边顶着墙角,那头几乎挨上了室友的书桌。里面放着前任室友用坏的键盘,TeX学习手册,几张驱动光盘,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而我逐步也放进了我的一些东西:热统、量子统计,图书馆里借来的书,还有一些不太用的文献。然后还有我的饭盒筷子,饼干,一罐花生酱。说起架上原有的杂七杂八,尤其要提到几块小圆磁铁,也就是用于楼内宣传栏里面放通知之类东西的。黑色的,比1元硬币小一些。我清清楚楚记得一共是七块。在一开始,我的白板还很空的时候,我在上面画了一张笑脸以及几根头发,而用两块磁铁代表眼睛,一块代表鼻子,剩下四块排成嘴的形状。我们老师看了之后觉得颇为有趣,而我也慷他人之慨,把排成嘴的四块送给老师在自己的白板是挂通知、备忘用,而不得不用红色水笔重新画了一张嘴。我曾经拿手机拍下来了,以作纪念。 七块磁铁的笑脸 改成红嘴唇的笑脸 屋内有三把椅子,没有扶手,就像现在办公室里常用的椅子那样,下面有轮子,也可以调整椅子高度和靠背角度。比较结实,不过靠背最高的那把被我把轴坐歪了,好在还有备用^_^地上都是地毯,靠门放了一个小纸篓,套了黑色垃圾袋。每天早晨都会有身材强壮的东南亚黑大妈来收桶里的垃圾,差不多每周背着吸尘器清洁一次地毯。而且人也很和蔼,每次都会亲切地说一句:“Morning, Boy!”这个国家的人绝大多数还是都很有礼貌的,我喜欢。 对了,我桌前墙上还有一个挂钟,大致是一个圆形,但是形状有点怪异。后来我才看明白,感情表盘是用0-9十个数字拼起来的,难为他们怎么想的。用我们室友,孟加拉同学Imam的话说,这是个“工艺品”。很可惜,电池没电,就没正常走过字儿。好在我有电脑,有手表、手机,还有电话上面显示时间,看时间不成问题。这个挂钟就当成壁画来欣赏吧,闲暇的时候抬头看看那些若即若离靠在一起的阿拉伯数字,觉得这放在理工科的办公室里再合适不过了。 要说问题也不是没有。我头顶那扇窗户松了,总是有点漏风。我爬上去关紧,过一阵又松了。在空调坏了那阵着实冻得我够呛。而且窗外那侧靠近顶部有一个蜂窝,时常有少量蜜蜂飞来飞去,甚至在窗户里侧还有一个小蜂巢。好在这个据点没有守兵,我看准了之后一举端掉,扔进垃圾桶。而外面的蜜蜂好像也和澳洲居民一样,和蔼而悠闲,后来也一直没管他们。 另外一个问题是电脑比较陈旧,系统比较慢,而且统一装了Linux系统。我这个是来了之后由计算中心的大妈给我重装了CentOS,大约是5.0吧,管理员权限在计算中心。也就是说,我不能随便装软件。而且系统是英文系统,看不了汉字。每当我看到中文网页上的一排排小方块,我就挠头不已。写到这里,我甚至怀疑我最近掉头发是不是和两年前频频挠头有关……因此我每天背着笔记本来回,用自己的笔记本上网、下文献、跑程序、写文章。后来我在开电脑时无意中发现,它居然是双系统,另一个是WinXP!那就好办了,咱对这玩意还比较熟悉。于是我摸索着调好了汉字显示,下载了汉字输入法。后来又装了一些工作软件,比如ctex、maple等等。在我笔记本电源坏掉的那两周,学校里的正常工作我勉强也能对付。而且那俩小音箱,还能外放音乐,实在是太愉快了。 总体来说,这么好的一间办公室居然只给两人用,在我眼里可以用“奢华”来形容了。要知道,我们国内学生普遍较多,我们的办公室都是一间屋十几个人,桌子挨桌子,椅子碰椅子,里面穿行要有迂回策略。即便是老师的办公室,也都不算大。副研究员两人一间,研究员一人一间。就算研究员的单间也不大,摆上办公桌、书橱、沙发以及一两把椅子,里面就几乎转不开身了。没办法,咱们国家人多,北京人尤其密集,大家也都不怎么在乎这些细节。(在乎的来举一下手,没来的也请举手~) 而在澳大利亚,人少,地方宽敞,人均空间自然就大多了。更重要的一点是,在我刚去的时候,另一桌的室友就已经基本走人了,我就在去了十来天之后见过她一次,很高大魁梧的一个金发女生,好像比我还高一点。开始看到她背影的时候我就猜了半天性别:这是男的还是女的啊?就是这次,她拿走了她很少的几件物品,最大的可能就是一块移动硬盘了。此后半年,我就独占这一个办公室,想怎么放东西,就怎么放。想起我们那边的研究员也不过是一间小屋,而我独占一间大屋,想起能比那些我平时尊敬的老师们地方还大,我就得意地笑,得意地笑,O(∩_∩)O哈哈哈~ 大概是2010年春节前后,我跟我们理论物理系主任,也就是我们组的大老板说了这个情况,并说:这是教授待遇啊!结果他告诉我:“2月底要来一个新同学,孟加拉国的。”我猜言下之意就是:“小子,你别得意了。”我心想,来了一个新同学,由研究员待遇就变副研究员待遇了…… 我们理论物理系人少,空间相对宽敞,学生一般是俩人。这边同组的一个同学,俺老师的得意门生,就在一个单间工作。比我那里小不到一半,不过只有他一个人。像老师们,固定职工,也是每人一间。当然似乎实验组更拥挤一些,不过我没看过。另一个等离子组,就在我们这一层,那边就是三个学生一间,比我们房间似乎还小一些,显得拥挤了不少。不过比起我们国内的还是要松一些。我刚回国那阵,澳洲的老师来到我们所里访问,到我办公室里来,对我说:“你们办公室太拥挤了。”我承认,因为我在“研究员待遇”期间,光着脚在地毯上走,在办公室放京剧、放民歌,吃东西,很自由。当然09年某次巴扎诺夫教授通过我老师告诉我不要光脚,我接受了。后来发现旁边一个系的一个小个子学生整天赤着脚来回,我立刻就震惊了:我光着脚去打水什么的,是因为脚嫌热,至少还有袜子。而他好像从来没穿过鞋…… 一个人在办公室里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关起门来专心工作,我最长的记录是连续推了四个半小时的公式,从上午不到十点到下午两点半,快饿死了。当然后来也就这么做了两三次,实在太累了,好像全身的力气都被掏空了一般。即便不推公式,我还可以安静地看文献,或者休息。即便是后来的室友Imam也是一个很安静的人,而且他不常来办公室,我还是挺逍遥。怕吵的问题在这里不是问题。后来算东西的时候,常常怀念这一段独自奋斗的时光,安静、自由。 当然了,这一篇东西虽然不短,而且是切身体会,但是要投到他们刊物,恐怕直接就给毙了……
个人分类: 澳洲生活|9221 次阅读|4 个评论
澳洲的中文网站
csiro 2011-10-2 14:37
如果你想了解澳洲更多的情况,或者你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在这些网站上查找或者提问。 澳宝网: www.aobo.com.au 雪梨网: www.snowpear.com 澳洲日报网: http://www.1688.com.au/index.shtml 滴答网: http://bbs.tigtag.com/ 公交信息,公交线路查询: www.131500.com.au 租房、购房: http://www.domain.com.au/ 或者: www.realestate.com.au 供来访者参考。
个人分类: 留学篇|3780 次阅读|0 个评论
世界上最危险的鸟类Cassowary
热度 4 uqysong 2011-9-30 22:46
世界上最危险的鸟类Cassowary
最近刚参加一个澳洲国内的学术会议,会议在凯恩斯(Cains)这个国际旅游小城主办,著名的大堡礁就在这儿。其实,这里还有非常有名的热带雨林。这次,我提前一天到达,所以报了个一日游的项目,由于去过大堡礁,所以选择去热带雨林看看。离开这个小城南部一个小时的车程后,来到一片雨林景观,都是些各种各样的树木啊,我就不详叙。下午的时候,在山里面还有最后两个景点要看,一个是陨石坑(Crater)和瀑布(Waterfall)。 我们正要沿着小道往里走的时候,只见一只鸟儿立在路旁,一看那个头不小,比孔雀还大,伸直了脖子够1米5以上。这是,导游(当地土著人)立马告诉我们停下来,我们还纳闷。导游说这鸟很危险,不能靠近,如果这鸟紧张上了,会攻击人。据说1935年曾经攻击过一个游客至死,爪子的力量特大,而且该鸟凶猛。所以,没人想成第二个遭殃的。在电视上也看过报道,说很厉害,没想到今碰上了。另外,这鸟听导游说就7-8百只了,也是个面临灭绝的保护动物。所以,就格外小心了。我们就想在那里等,想办法引导她走开,结果好像她好特好奇,这么多人,她偏盯着我们看,我们开玩笑说,澳洲人少,这深山老林更安静,好不容易来些人,这鸟也新鲜。结果我们等了1个小时,也没走成,最后这鸟可能是腻烦了,稍微往里走了走,我们趁机赶紧的溜过去了,很‘狼狈’的,而且举着上手,做投降状,据说可避免攻击。所以,我们迅速转移到瀑布和陨石坑看了下。由于天色已晚,加上林子里更黑得早。我们半个小时后就返回了,这是这鸟又回来了,好像还不舍得我们走,我们又被堵住了。几个同伴开玩笑,她这么凶猛,还是只能被她攻击,不能还手,过去不找死嘛。所以,又耗了半个多小时,有一个勇敢点、结实点的,先通过将鸟先引向他,来回几次,才将她引开视线。随后我们又悄悄地,举起双手依次而过。出来后,终于舒了口气。只见门口的拍子上,写了不准喂她,导游解释,如果养成习惯,她就会去抢食,攻击人了。终于返回车上了,可以回城了。感觉看到这个Cassowary这种鸟还是挺有收获的,游客都开玩笑算是一个探险了。 世界上最危险的鸟类。
7448 次阅读|7 个评论
[转载]全球50国声誉调查 加拿大居首美国仅排第23
csiro 2011-9-28 18:04
(联合早报网讯)台湾今日新闻网报道,声誉顾问公司(Reputation Institute)27日公布的研究指出,2011年名声最好的国家,台湾排在第25名,在50个国家/地区当中, 刚好属于中段班。 这篇报告研究全球4万2000人对于50个国家的观感,衡量指标包括民众对这些国家/地区的信任度、敬意、赞赏与好感,还有对于这些国家人民生活品质、安全与环保意识高低的观感。 全球名声最好的国家是加拿大,瑞典列为第2位,之后是澳洲、瑞士与纽西兰。台湾名列第25,超越34名的韩国、43名的中国大陆及45名的俄罗斯。 前10名当中,只有加拿大是美洲国家,北欧国家瑞典、挪威、丹麦及芬兰都入榜,南半球的澳洲与纽西兰分居第3及第5,欧洲国家瑞士、奥地利与荷兰也登上前10。 德国连爬5位,来到第11名,日本第12,新加坡第20,美国仅高台湾2位,排名第23。 这些国家得到高分是因为他们的民主制度稳定、每人平均经济产出高、着重动态生活方式、政治制度发展完善及大众认为对于他们在国际政治局势动荡保持中立。 受调民众对于生活环境安不安全的观感是推升国家声誉的主要动力。因此,垫底的国家大都情势不稳定,巴基斯坦、伊朗与伊拉克是倒数3个国家。饱受暴力事件伤害的墨西哥,从2009年的第24名大幅滑落到第35名。希腊、爱尔兰与西班牙的国誉也滑落。
个人分类: 消息篇|193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新移民申請人需具備四要素
csiro 2011-9-20 06:22
澳洲移民局於近日公布了新的移民打分系統,移民申請人需要獲得65分才有可能移民。新的打分系統將適用於475,487,175,885,176,886,六大主流的技術移民類簽證,而移民局官方指出,未來的申請者必須滿足以下四個基本條件,才能夠有資格提出申請。根據官方的文件,65分制的打分系統下的申請人,被澳洲官方要求需要具備四大要素,分別是 1、更出色的英語能力:只要要滿足英語IELTS(微博)成績四個6分的要求 2、更深進的相關技術職業就業能力:遞交正式的申請前,需要獲得SOL職業技術清單上面列舉的一個SA職業評估 3、在澳獲得高等級別的學歷資格:遞交申請之前六個月,需要完成澳大利亞兩年的全職學習,或者相關工作經驗的要求 4、富有更加針對性的年齡群體:遞交申請的年紀不得超過50歲 年齡要求: 18-24歲 25分;25-32歲 30分;33-39歲 25分;40-44歲 15分;45-49歲 0分 雅思要求:4個8分 20分;4個7分 10分;4個6分 0分 工作經驗 1.澳洲境內:1年工作經驗 5分 ;3年工作經驗 10分;5年工作經驗 15分;8年工作經驗 20分 2.澳洲境外:3年工作經驗 5分; 5年工作經驗 10分;8年工作經驗 15分 工作經驗的加分將是未來的主打分數項目,非但政策答應累計加分(即境內經驗和境外經驗的分數可以疊加,也就是申請者在申請前10年內的經驗都被認可,不過由於相關的政策限制,工作經驗的峰值加分僅20分,即使申請者境內五年和境外五年的經驗疊加) 工作經驗的情況被嚴重加深,留學360澳洲部留學專家認為,這也就意味著,澳大利亞在未來已經將整個申請人群的目標定位在本科畢業至少有3年境內工作經驗(25歲的申請者,22歲畢業+3年工作經驗)的少壯派人群以上。 學歷和學習要求:博士學位 20分;本科學位15分;專科職業學歷10分;被相關職業機構認可的學歷 10分 同時,申請者需要在澳大利亞完成至少兩年全職的課程(即在CRICOS這個機構註冊92周以上的課程),而所學的專業和申請的職業提名需要嚴格相關者,也可以被加5分 輔助加分項 邊遠地區學習 5分 ;職業年課程 5分 ;社區語言 5分 ;配偶加分 5分 申請者假如有副申請人的協助,也可以獲得5分加分,不過這個副申請人需要滿足以下具體要求 1、主副申請人需要在同一個技術移民的申請中 2、副申請者不具備澳洲公民或者永居身份 3、副申請者的年紀不得高於50歲 4、副申請者也需要獲得SOL上面的職業提名 5、副申請者必須獲得至少雅思四個六分的成績 6、副申請者需要在遞交申請前24個月內,擁有12個月的相關提名職業的工作經驗 7、如無法達到相關工作經驗,副申請者可以在遞交前6個月,完成至少兩年的全職學習 州政府及支屬 由州政府擔保,而申請176或886類簽證的申請者 5分 由州政府或者支屬擔保申請邊沿地區 487或475類簽證的申請者 10分 澳大利亞留學網( http://www.xueau.com )從官方了解,打分系統將不會再給相關的特別職業提名有特殊加分,即使所有申請人的職業需要被新的SOL提名清單列出,且他們的職業評估需要符合職業清單的要求序列。 不過最新的政策內容,官方沒有提及相關EOI新政(遞交申請要求,通過分數評判獲得移民局發出確認邀請函的2012年71新政)的任何內容,反而說明了由於在2010年的28新政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產生了眾多依舊符合舊有MODL系統的申請人情況,相關政策表明這類過度期當中的申請人需要在2012年12月31日前按照現行政策遞交相關的申請。
个人分类: 消息篇|1588 次阅读|0 个评论
也谈中西开学比较
uqysong 2011-9-6 20:47
国内喜欢在开学的时候,进行各种思想教育,校情教育,或请某老师代表或院士发言;很多学校还要进行军训。有种感觉给学生定了基调,以后好好听话,向榜样学习,是否有走形式之嫌? 而国外(澳洲为例),第一周是学生适应学校的时候,介绍下院系,发点各种学习用品,各社团通过免费的饮料或香肠吸引新的成员,图书馆工作人员介绍如何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等。没有其它的形式上教你如何如何之类的。 似以引导服务为主,给他们提供平台 。 谁都不是榜样,培养有价值的自我。
270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墙内开花墙外红
uqysong 2011-8-24 17:46
最近针对上海交通大学的世界大学排名,网上有不少质疑,说实话,大学确实难以精确比较。 也是看看热闹。说归说,我发现澳洲很多大学还似乎挺重视这个排名的,偶尔上我曾工作过的大学(昆士兰大学), 直接看到公布信息(http://www.uq.edu.au/news/index.html?article=23662),表明了是首次进入世界前百强。 而且,我也发现其它澳洲大学主页上,以上海交大的这个排名作为宣传资料。这是不是墙内开花墙外红? 不过本人, 不知道在其它国家接受程度。
300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场面震撼!揭开澳洲红蟹迁徙之谜
xupeiyang 2011-6-10 07:25
场面震撼!揭开澳洲红蟹迁徙之谜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1-06/09/c_121515017.htm
个人分类: 科普知识|1841 次阅读|0 个评论
澳洲的动物
热度 5 张三火 2011-5-17 22:56
澳洲的动物
在澳洲,最能感染人的就是鸟儿的欢叫。尤其是在清晨,各类鸟儿欢鸣跳跃,使清丽的早晨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儿子住的院子里有树有鸟儿,他不能在院子里晒衣服,因为随时会有鸟粪光顾,呵呵!当然,所见最多的还是那些海鸥。 1、海边的鸟儿 2、随处可见的海鸥 3、好大的驼鸟 4、长嘴的绿眼睛 5、袋鼠 6、老黑 7、有点孤寂 8、相伴
个人分类: 生活观察|4009 次阅读|10 个评论
澳洲的植物
热度 9 张三火 2011-5-11 14:11
澳洲的植物
在澳洲看到那里的植被被保护的非常好,大片的土地就那么荒芜着,杂乱地随意地长着树、草。虽然也有不少牛群、羊群的,一直在低头不停地吃那些草,可就是不见少。看来,就是地大草多啊! 见到有大片的葡萄园,却看不到任何庄稼。还是吃饭的人少啊,连粮食都不用愁,在超市看到有中国和泰国的大米,还有各种中国产的粗粮。面粉不知道是哪里产的,反正不缺。 山上的花草树木与北半球的的确不同,我也不知道都叫什么名。植物学家才能知道吧!有许多树是没有皮的。儿子说:“人要脸,树要皮。这些树没皮也能活!” 我仔细看了,有的树还自己脱皮呢。好像在我们这里,树被剥了皮,就会死掉吧。 每家庭院里面的花草果树也是种类繁多的,见到硕果累累的橘子树了,呵呵! 1、阿德莱德大学门前的树林 2、不知是什么松,很大 3、企鹅岛上的树 4、结着小果子的 5、很晶莹的 6、像是满天星 7、花朵很大、很鲜艳 8、白玫瑰超大 9、著名葡萄园前的三百龄大树 10、长着红缨的树 11、蕨类? 12、树皮脱掉了 13、橙色的花还不少呢,是我喜欢的颜色 14、不知这是什么东西 15、橘子挂满枝头 16、满目是秋
个人分类: 生活观察|9326 次阅读|21 个评论
快乐的澳洲之旅(二)
热度 7 张三火 2011-5-4 16:04
快乐的澳洲之旅(二)
从踏上澳洲那一刻开始,儿子就按照他事先拟好的计划带领我们参观游览美丽的阿德莱德,先去了 海边 ,之后来到他就读的大学。在这里,我看到了圣人的塑像! 1、阿德莱德大学对面的景色很美 2、河里有天鹅 3、也有一座桥呢 4、教学楼 5、自习室。放假了,依然有人在这里学习。 6、孔子的塑像。大学里设有孔子学院。 7、要毕业的学生们
个人分类: 生活观察|3685 次阅读|17 个评论
贺三火阿德莱德携子游
热度 1 yangyongtian 2011-5-3 05:05
携子成趣澳洲游, 乘兴南下南半球。 华夏春深春将去, 阿德莱德已季秋。 天蓝水碧骄阳艳, 神清气爽戏海鸥。 异国他乡虽云乐, 不忘故园南湖秀。
个人分类: 友谊|2129 次阅读|1 个评论
快乐的澳洲之旅(一)
热度 18 张三火 2011-5-2 23:11
快乐的澳洲之旅(一)
快乐而幸福的澳洲之行结束了,因为是与儿子在一起渡过的,虽然只有两周时间,但是过的却非常充实而快乐! 踏上澳洲土地的那天,美丽的阿德莱德艳阳高照,那种天清体透的感觉,就像看到儿子亲切微笑的脸,让人欢欣!旅途的劳累顿时全消,好天气、好心情,请您也与我们一起去欣赏好景致吧!
个人分类: 生活观察|4788 次阅读|39 个评论
澳洲8个月随想
wqma 2011-4-24 14:31
澳洲8个月随想
不知不觉8个月过去了,在这wagga小镇,觉得多么的清静,有人说是在修行,我也觉得差不多,出门很少见人,很多的是wagga wagga(乌鸦),wagga名字就是由乌鸦叫声得名,有点意思。 回想这过去的8个月,似乎真的快了点,刚来的时候,真的很难适应这里的宁静,竟然出门可以遇见袋鼠,这是在国内动物园的景色,在这里就显现在你眼前,有时候在想,我在哪里?过了一周,这里的老板开始布置任务,灌区的地表相关的研究,列出一大堆,最后他就直接让我开始干活了,许多的心酸与快乐,正是所谓的痛并快乐着!时间慢慢的过去,结果也逐渐的出来,科研就是这样,有两种可能:如果你的过程都是正确的,参数化方案是合理的,结果也有两种:好与不好;另外一个是过程模糊,参数化方案凑合(也就是充其量是评估,几乎全是默认的参数),结果也是两:好与不好。对于我来说,我只选择过程都是正确的,参数化方案是合理的,至于结果我真的不在乎,因为来这里就是为了真正的想做点事。结果呢?amazing......刚开始的时候我真的怀疑我的过程有问题,为什么结果这么好?于是就去了很多次灌区(coleambally irrigation area,位于NSW Murrumbidgee river马兰比吉河边),实地查看灌区的情况,好大的农田,真的是第一次看见,几百亩上千亩,我想这出来的通量该多好!于是后来去了很多次观测地表参数的试验,虽然很累,但是真的实实在在的了解了很多。这下好了,回来后分析结果,觉得确实是这样,也应该是这样!心里偷着乐,于是一发而不可收,忙乎了一阵子把手头所有的资料处理了一遍,过程是痛苦的,但是后面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上次4月悉尼的34届国际环境遥感会议,基本算是个交流平台,互相讨论了一些结果(但是一直没有写文章,惭愧)。最近一直在构思怎么把这些东西写文章(外语烂呀),也是件痛苦的事情,没办法,只有努力去写了。 外面好蓝的天空,虽然Easter都放假了,可是我还在办公室,似乎觉得工作就是休息,没车这里实在寸步难行,放假后连校车公汽都没有,唉!只有蜗在这wagga wagga了。秋天的气息越来约浓,树叶发红,早晚也变得凉了,可是国内慢慢进入夏天了,一看日历下月5号左右就立夏了,再修行几个月就回去了,好想兰州的拉面,“师傅,拉一碗韭叶”...... 秋天了 大面积的玉米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789 次阅读|0 个评论
YC澳洲归来话管理
热度 1 xuyingxiao 2011-3-20 10:52
YC的留言自成一篇,把我看到的但忘记写出来的都说出来了,我就不用动笔直接贴过来啦 另外补充:银行卡有笔交易自己印象中没买过东西,和银行说一下,银行一个电话打过去,就说客户宣称没交易过,也没有进一步核实,交易就取消啦。 另注:此YC非彼YC
个人分类: 生活|2543 次阅读|1 个评论
书写心情
热度 1 wangyl2117 2011-3-9 10:21
好久没有来这里,书写自己的心情,书写自己的快乐与忧伤了 今天偶然想起这里,想起这里曾经留下我的心情,留下我的酸楚 所以,想再次在这里写点什么 来澳洲快两周了,还是没有太适应,状态不是很好 觉得有点疲惫,总想睡觉 每天的工作效率很低 今天的状态还算好些 至少看了一篇文献 了解了一点关于同位素的知识与研究进展 换了研究方向,好久没有读文献,英文不是很好 开始觉得有些难 听不懂不会说 都是迫于工作压力 要不然,怎么舍得离开儿子离开家呢 每天在思念中煎熬着 不过出来开开眼也是好事 来这的第一印象 就是学校没有大门 是一所完全OPEN的学校 楼道里铺的都是地毯 校园很洁静 有的学生可以光着脚走来走去 厕所里都有手纸、洗手液和干手器 所以不用担心内急时忘了带纸 学生有STUDENT COMMON ROOM 老师有TEACHER COMMON RO0M 每个ROOM都有几台微波炉 有冷热水 有许多桌子与沙发 很舒服也很温馨 想想我们学校 学生本来是喝开水免费的 结果,由于某个部门误解的校长的意思 弄得学生们喝一杯开水要花上1毛钱了 多没人情味呀 让学生们也有些伤心 我来澳洲之前 学校本来说好资助1000美元/月的 当我一切手续办好后 去学校拿钱的时候 他们变了褂 说看我的邀请信上说澳方给500美元/月的资助 就要减少学校的资助,也就是说学校只能出500美元/月 真是崩溃了 这是哪有的道理呀 学校原本的文件上明明写着每个人资助1000美元/月的 也没写着别人再给资助就要减半的呀 真是无语 所以,开始与学校交涉 人事部门的人,“语重心肠”地对我说 “王老师,你要考虑到学校的处境,学校资金紧张,资源有限,要多利用外面的资源” “我没有那么高的觉悟,我自己能考虑到我自己能不能解决温饱”我冷冷地回答到 太欺负人了 太无情了 我说,如果学校要减少资助的话,我就不要对方的资助了,怎么都是1000美元/月,学校如此无情,我又何必去欠人家的人情呢,让人家再资助我一些呢 想想就是生气 人家,又说了:你原先要了对方的资助,现在又不要了,这样也不行,这不是欺骗学校吗?如果这样,我们就不让你出去了 无语,签证都办法了 一直与他们打交道,直到最后一刻才告诉我不能资助这么多了 这是什么人呀! 一个寒假就在与校方交涉 我坚持要找校长理论 学校没有文件做出这样的规定 明明是人事部门有错误 他们也不承认,也不主动去与校长沟通 我天天打电话 说的也很凶 坚持要有个明确的说法,即使不出国也要弄明白 新来的人事处长做事也很小心 经历了三翻五次电话交涉 最后终于同意,恢复原有的资助了 但是,要我学习三门课还要发表1篇SCI 真是无理呀 对方给我资助是想让我在这边的生活能相对好些 不至于过的拮据 可学校呢,那管老师的死活,就知道不断的去盘剥年青教师的血汗 一点人情味都没有 最后我是勉强签的合约 很难完成他们的任务 简直是没有天理 真想校长能了解民情 这些中层干部太可恨了 他们懂得几个问题呀 懂得年青教师的不容易吗 懂得年青教师的压力多大吗 就知道夹着尾巴,附和着 可悲 中国式的可悲 大学教师也很可怜 想想博士毕业 拿着微薄的工资 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太可怜了 工资还不及小学老师、中学和高中老师 时常觉得似乎有些读书无用了 也许,有人会说读书多少不能与收入挂钩 可是,收入太少生活就会拮据 房子那么贵,何时能拥有理想的家呢 有当中学老师的同学 一年10多万的收入 而我们博士毕业当了大学老师 还不及人家的一半 这么多年的努力与付出 就是这样的结果 工作上压力很大 要做好教学工作 又要搞好科研工作 一个人要分担诸多角色 时常感叹 太诸多的角色当中 哪个也没做好 作为一名母亲 我没有太多的时间陪伴在儿子身边 作为一名妻子 我没有太多的时间做家务,与老公悠然度假 作为一名女儿 我不能在父母身前尽孝 作为一名老师 我未能全情投入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 我无法取得突破性成绩 所以, 觉得很可怜 可怜是自己没有一个角色能全情投入 做到自己的最好 精力有限,压力无限 这是一种怎么样的发展世态 如果一心教学,科研就会耽误 如果一心科研,教学就会受到影 真不知有几人能双肩或多肩挑 而且哪方面有做的很好 相信有很多人 但是不相信我会做的到 至少现在做不到 太辛苦了,实在是辛苦! 时常在想 如果当初自己也当个中学老师 过着舒服的生活 不也挺好的 非得考什么博士呀 博士毕了业 也不过如此 幸福感严重缺失 在幸福感严重失的情况下 又何谈有所作为呢 每天都忙忙碌碌的 最后,身体机能出了问题 赚点钱不够去医院的 体能的提前透支 让许多人提前衰老 看来我有点悲观 加油吧!小玲子 做到自己的最好吧!
3044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澳洲南部遭遇200年一遇洪灾 炼焦煤价格暴涨
杨学祥 2011-1-18 11:59
澳洲南部遭遇200年一遇洪灾 炼焦煤价格暴涨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8日09:47 中国新闻网 澳大利亚居民在洪水中行走 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居民正堆砌沙包,保护自己的家园   中新网1月18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18日报道,澳大利亚南部城市的居民日前开始忙着在自己家门前堆起沙包,抵挡据称是“200年一遇”的大洪水。澳大利亚财长指出,这场水灾可能是该国历来损失最惨重的天灾,政府可能被迫削减部分开支。   报道称,到现在,这场世纪洪灾已蔓延至澳大利亚南部的数个州,维多利亚州居民正在与时间赛跑,力保财产不受高涨的洪水侵袭。   该州超过40座村庄已遭洪水淹没,首府墨尔本西北300公里的市镇霍舍姆(Horsham)预计将成为重灾区之一。   据报道,连日暴雨导致维多利亚州河水暴涨并决堤,洪水淹没许多地区。该州急救中心发言人预测,这次洪水是200年才会遭遇一次的灾难。她说:“我们预料霍舍姆市会被河水一分为二,公路也会被切断。”   另外,12座小镇也深受流经当地的威默拉(Wimmera)河威胁。这条河将拥有1.42万名居民的霍舍姆市分隔开来,预料会在今天迎来洪峰。当地居民已采取堆沙包等全面措施,保护岌岌可危的数百栋房屋。电力公司Powercor也在变电站周围堆起沙包,防止洪水入侵。   澳财长斯旺昨天说,此次洪灾很可能成为澳洲史上经济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由于灾后重建工作规模庞大,澳洲政府可能不得不做出一些艰难的决定,包括推行削减开支的措施,以便让国家预算在2013年之前达到计划中的盈余状况。   报道指出,澳大利亚是全球最大的炼焦煤出口国,占全球出口量的近三分之二。分析人士指出,由于超过9成的煤矿产量和出口受到水灾影响,炼钢用的煤价将从水灾前的每吨225澳元(约合人民币1470元)暴涨到每吨500澳元(约合人民币3266元)。 http://news.sina.com.cn/w/p/2011-01-18/094721833098.shtml
个人分类: 科普文章|1182 次阅读|0 个评论
父母和子女
tenacy 2011-1-13 16:15
原先是准备把这个博客专门用在学术交流切磋方面的,并不准备把生活上的琐事拿上来说,可是最近几日老是在各大网站上看到许多人对于Amy Chua教养方法的一些评论,说实话,我只看了评论,原书原文都没有看过。自己因为有一些,有很多想法,我觉得父母的教养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本,从这个角度来说,觉得很有必要写一写自己的感受,也可以很好的梳理一下自己的想法,也可以让自己将来经常反省反省。 先说明一下,关于耶鲁大学那位女士的文章没有看过,这里只是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每个人所经历的决定了自己的眼界,所以这个世界上可能真理很少,我们只能永远走在探索真理的路上。 关于父母教养这个话题,我也觉得很让人困惑。在过去的3年多时间里,我一直呆在澳洲这个大岛上,回国半年多,自己感受良多。我似乎记得在去澳洲之前,我很认同我的父母,关于他们给我的教养,我没有考虑太多,因为毕竟,我在许多人眼中,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在澳洲的几年,随着时间流逝,我承认,我的各种想法改变的很多,回来以后,还在继续改变,当在澳洲,经常看到孤独的老人,当听说许多子女很久都不去看望一下独居或者在养老院的父母,我那时候觉得咱们中国的传统真好啊,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孩子在父母年老的时候回报父母,全家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回来以后,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初时还好,时间一长,就发觉并不如原先想象的那样完美。 说到这里,才真正的说到我要讲的话题,从上大学至今,已十几载,我印象中父母对我的教养已经很模糊所以感觉完美,因为离家在外,已让我渐渐忘却他们曾经的那种方式。这次回来生活在一起,使过往的一切又回到眼前。 主要是2点: 1. 他们对我的期望很高,像有些人评论的那样是有条件的爱,这次我深刻体会到了; 2. 他们虽然一边承认人是需要生活的,但是却认为我除了读书,除了学习,除了工作,做其他的一切都是浪费时间; 我觉得他们应该可以代表一部分的父母,我无法指责我的父母,但是的确,他们的这种观念和做法带给我很多困扰。我不知道去年浙江大学自杀的那位海归究竟是怎样一种状况,如果是因为内忧外患,外部环境的不如意加之家人带来的困扰和压力,我真的为他而惋惜,同时也在告诫自己要坚强,毕竟,人的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 这也让我回忆起了小时候的一些事情,我5岁学小提琴,后来不知是因为我缺乏兴趣还是因为叛逆,我在7岁提出不再学琴,然后我记得,父亲对我很失望,接着有很长一段时间不太理我,这让我到如今还记忆犹新,后来,是因为我上学的成绩出类拔萃,才似乎赢回了父爱,孩提时候,不懂得什么叫有条件的爱,如今懂了,心有悲哀。作为子女,我无法改变自己的父母,我只能告诫自己对于我自己的孩子,我不要再这么做。 虽然没看过Amy Chua的书和文章,但是她应该是属于把自己的意志加于孩子身上的那类父母。我觉得,任何人,包括你的子女,都是活生生的个体,没有人,包括父母,能够有权利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们身上,我们有保护他们安全和健康的权利,我们有激励他们的权利。从我自己的经历,我能感受到,自己作为一个个体,时过境迁那么多年,那种儿时的影响犹在,我有时在想,如果不是因为父亲当时粗暴简单的方式,也许我不会放弃学琴,也许我会怎样怎样。我记得看过文学城上一篇博文,一个母亲说,她的女儿成年后,虽然钢琴造诣很高,但是发誓永远不碰钢琴,为什么?因为这位母亲一直逼迫她放弃各种兴趣爱好去练琴。 现在我的孩子马上就要5岁了,我还没有为他选择任何乐器进行学习,我想首先我要准备好一个健康的心态,学习乐器是为了培养他对音乐的兴趣,而不是扼杀他这方面的天赋,是为了培养孩子的感性素质,而不是为了让他成为一名音乐家。 我父母未能做到的,我希望我会弥补,我更不希望自己矫枉过正,因为也的确听过一些话,有孩子竟然会长大后责怪父母为什么不对他/她管教严一些。我只希望,在孩子有限的童年里,我能多让他享受到一些他该拥有的快乐。 我不苛求孩子学业一定是出类拔萃的,但我希望他懂得凡事要去努力,我更在乎他能够学会独立生活的能力和一个健康的心态,我也希望他将来到社会上,是一个会与人相处,与人为善的人,做人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有些愿望是简单而美好的,但是执行起来未必那么容易,我也希望在这条实践的道路上,我能不迷失自己的初衷,不会成为一个自己都不喜欢的母亲。
个人分类: 未分类|1479 次阅读|1 个评论
在堪培拉骑车
武继磊 2010-11-19 12:42
慢慢的,生活节奏在调整,中午时间趁着有中文字体库的计算机空着,写上两笔,也算是休息吧!当然,还包括对自己语句组织的练习,尤其发现了一个可以静心随手敲打键盘的网站(http://writer.bighugelabs.com/)。 近段时间,有几位好友在国内联系找不着我,后来在线联系上后,常常会问怎么样?是否适应了这边的生活?但生活的适应是多方面的,包括起居饮食、工作娱乐等等诸方面,今天就说一下我在这边的交通情况吧,在这边基本上下班是骑车,天气不好以及周末购物时,好心的房东总是让搭乘他们的汽车,故而交通很方便。 堪培拉的交通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开车、骑车、步行和乘坐公交乃至出租都有。不知道其他城市怎么样,诸如悉尼、墨尔本等人口多的城市,但就堪培拉这个城市来说,仅35万的人口,城区面积却不小,故这边公交车就难以方便和盈利共存了,经常一辆车上没有几个人。在国内可能公交系统有补贴,但这边是商业化运营,故而每一路公交车都有固定的时间表,在上下班高峰时就多几趟车,非上下班和周末时间车辆就稀疏的多,部分线路还停运,一般非上下班时间半小时乃至一个小时才有一班,一旦错过了,可能就需要在车站等非常长的时间。而出租车也不是随便路边停车搭乘的,一般需要电话预约,据说起步价近4元,然后每公里1元多,不同时段也有不同的价格,即便当地人也不怎么坐出租车的(这边的出租车有大有小,根据乘客的需求可以选择不同价格的车辆,这点倒是很人性化的)。因此,外来人若不会开车、或者停留时间较短、经济紧张等原因,搭乘公交车或者骑车也算是比较好的方式了,特别这边部分公交车前有自行车架,需要时可以免费放自行车。 来澳洲前,在网上查询了几次澳洲乃至堪培拉的交通情况,当时也是急急匆匆中赶过来,没有仔细计划,只听说堪培拉具有澳洲最好的自行车道,就初步想来澳洲后把骑车作为日常出行的工具,毕竟自己还为来得及拿到车本,且来这里即使购买二手汽车也对俺这穷苦小子出身的人来说是一大负担:( 。然而,即便是计划了骑车,但来澳前的那一天,在楼上电钻刺耳的噪声和家人依依不舍的目光中匆忙打理行李,还是忘记了国内骑车的手套、头巾、头盔等一系列的用品。甚至到这边计划买车时,也后悔没有把国内骑的折叠车带过来,到这里才发现和自行车相关的物品都不便宜。先是购买一辆还算过的去的二手自行车就花了300澳币(一辆Trek hybrid),然后又购买头盔、手套、气筒等工具,大约又有100多,后来又购买补胎、内胎等花费了不少,呵呵当然,如果想省钱的话,也可以购买常见的80左右的二手车和超市便宜些的头盔,但考虑到每天近30公里的山路,且在此骑行也近一年的时间,故而还是咬牙购买了好一些的。开始骑车总是气喘嘘嘘翻越附近的黑山,狼狈不堪时便拿每天斗黑山老妖自嘲,现在慢慢习惯了,反而觉得它更加提供了锻炼机会!从最初单程近一个小时的骑行到最近两次突破40分到达单位,平均时速也超过了20公里,有时候感觉很好,甚至上上周在暴雨中骑车,雨停后看天空风起云涌和3条壮丽的彩虹!呵呵 就这样,俺就这么每天骑着上下班,每天和黑山老妖斗争着回国后也计划继续骑车,尤其希望周末时能够约上好友,一块骑车郊游出行,据说国内骑车的人也越来越多了,每个周末折叠帮、东方红都组织不少活动呢!
个人分类: 闻道悟行|5940 次阅读|0 个评论
来澳的第一个报告
热度 1 武继磊 2010-10-26 14:03
经过了2周多时间的准备,来澳的第一个学术报告赶鸭子上架一般登场了!这次之前,只在爱尔兰的一个国际会议上做过10分钟的presentation,而这次需要讲完40分钟,不像上次只针对一篇文章的研究设计和结果来讲,报告需要涉及我们所的概况介绍,但又必须按照学术报告来做即需要有个主题!接到这个任务比较犯难,但却不得不按时完成。报告的形式是这边的例行报告会,来去自由,故到场的人不多,这与这边做相关老龄和残疾研究的人比较少有关,故而不知道他们掌握了多少我讲解的内容,至少我用流利的、山东味或者夹杂其他味的Chnglish顺利讲完了,呵呵时间把握比较符合要求,内容上,只能靠做的slides尽可能比较直观和全面,但准备的讲解内容在紧张的表达中,感觉只说出了40%。 看来还需要多加练习啊! 继续努力,争取下次在专业范围内再登场!
个人分类: 闻道悟行|3946 次阅读|1 个评论
春天来了-2
武继磊 2010-10-3 12:50
一年一度的堪培拉春季花展: 花展上的人物表演:
个人分类: 闻道悟行|4477 次阅读|0 个评论
春天来了—1
武继磊 2010-10-3 12:34
很长时间没有过来了,说是忙,其实也并非没有时间到博客这边看看,只是心理的懒惰和一些工作的调整等国内开始了国庆长假,而这边还好,有家庭和社区和睦日以及劳动节等先后延长了两个周末的时间。 上些澳洲春天的花吧,先上住所附近的,后篇再上些花展的。 桃花,和国内一样的,呵呵
个人分类: 闻道悟行|2 次阅读|0 个评论
春天来了-1
武继磊 2010-10-3 12:33
很长时间没有过来了,说是忙,其实也并非没有时间到博客这边看看,只是心理的懒惰和一些工作的调整等国内开始了国庆长假,而这边还好,有家庭和社区和睦日以及劳动节等先后延长了两个周末的时间。 上些澳洲春天的花吧,先上住所附近的,后篇再上些花展的。 桃花,和国内一样的,呵呵
个人分类: 闻道悟行|3512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丽澳洲黄金海岸(5)高楼林立商业区
sz1961sy 2010-9-20 13:26
第30次亚太互联网络信息中心(APNIC)专家会议于2010年8月24-27日在澳大利亚黄金海岸冲浪区的Marriott酒店召开( http://meetings.apnic.net/30 )。我们一家三口是8月20日在中国天津乘坐亚洲航空(AirAisa.com)航班,途经马来西亚吉隆坡中途休息了一天,8月21日晚21时乘了一晚直达黄金海岸(OOL)机场而到达全球闻名的旅游渡假胜地黄金海岸。本系列将同大家分享一路走一路用DV数码相机所拍的美丽澳洲黄金海岸图片。 五、高楼林立商业区 从黄金海岸(OOL)机场出关,机场专线车走了约半个小时才开始出现超过4层的高层建筑,这就是第一处商业区。 再经过12分钟,才真正到达黄金海岸冲浪区的高楼林立商业区。 在这里,可以见到: 酒店 酒店 * 全球五星级酒店的身影 休闲娱乐设施场所 * 各种休闲娱乐设施场所 酒店 * 提供不同价位水平酒店 商业区 * 来自世界各地肤色旅客 商业区 * 配套完善交通服务体系 * 休闲漫步的老中青少年 商业区 * 井井有条的干净商业区 沈阳 12:54 2010-8-24 (北京时间) 写于澳大利亚黄金海岸 Marriott酒店
个人分类: apnic 30th meeting|816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丽澳洲黄金海岸(4)漂亮的海边房子
sz1961sy 2010-9-20 13:26
第30次亚太互联网络信息中心(APNIC)专家会议于2010年8月24-27日在澳大利亚黄金海岸冲浪区的Marriott酒店召开( http://meetings.apnic.net/30 )。我们一家三口是8月20日在中国天津乘坐亚洲航空(AirAisa.com)航班,途经马来西亚吉隆坡中途休息了一天,8月21日晚21时乘了一晚直达黄金海岸(OOL)机场而到达全球闻名的旅游渡假胜地黄金海岸。本系列将同大家分享一路走一路用DV数码相机所拍的美丽澳洲黄金海岸图片。 四、漂亮的海边房子 笔者曾经去过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雪梨、堪培拉、墨尔本4个城市,但是到了美丽的黄金海岸,在海天一线的背景下,才发现这里的海边房子漂亮是比其他地方更有风味。 首先,颜色配搭很合谐 :在海天一色和绿树成荫的环境下,温色成了主色调,让人看了舒服 房子 其次,绿化环境很协调 :不同颜色植物,不同科目植物交叉绿化,同酒店内的专业绿化带类似 房子 第三,配套设施很齐全 :车站、停车场、社区医院、儿童乐园、知名快餐店、加油站、便利店 房子 第四,商业住宅区分开 :居民住宅区同商业区(酒店、冲浪区、休闲渡假区)是分开,相隔一定距离 房子 最后,中间代理不少家 :见到不少房子门口挂出售的启示,而且见到不少家房地产中间代理商商号 房子 沈阳 9:58 2010-8-24 (北京时间)写于澳大利亚黄金海岸 Marriott酒店
个人分类: apnic 30th meeting|982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丽澳洲黄金海岸(3)机场入关第一印象
sz1961sy 2010-9-20 13:25
第30次亚太互联网络信息中心(APNIC)专家会议将于2010年8月24-27日在澳大利亚黄金海岸冲浪区的Marriott酒店召开( http://meetings.apnic.net/30 )。我们一家三口是8月20日在中国天津乘坐亚洲航空(AirAisa.com)航班,途经马来西亚吉隆坡中途休息了一天,8月21日晚21时乘了一晚直达黄金海岸(OOL)机场而到达全球闻名的旅游渡假胜地黄金海岸。本系列将同大家分享一路走一路用DV数码相机所拍的美丽澳洲黄金海岸图片。 三、机场入关第一印象 8月22日7时46分(澳洲时间),我们乘坐的飞机终于安全地降落在黄金海岸(Gold Coast,OOL)的Coolangatta 机场, 沈瑗杰和妈妈高兴地走下飞机 踏进机场地面,仅有一间免税店, 就进到海关和入境处的检查,共花了约2小时时间, 新西兰和澳洲的本地入境者都算是本地人,他们入境走快速通道, 主要是行李不用经过X光机安检 海关警犬闻出问题者例外, 而其外国人入境则必经X光机安检、然后打开拉杆箱子、背包一一检查。 海关有一个提示:携带超过1万澳帀入境者必须申报,笔者印象中,1997年这个申报线是5千澳帀。 由于入关申报表有很多问题让人自己申报Yes(是)或者No(不是),本人遗忘高其中是否第一次到澳洲而在入境处被关员提醒了,他看到我们是2004年9月是有入境记录(而且是从布里斯班入境),因此问上次到过那个城市,见答对之后给我们补填了漏项。 另一项是是否有带自用食物和药品,本人填了No(不是),过X光机安检时发现带有飞机上未吃的面包及小孩备用中药,海关人员要求我们打开拉杆箱子、背包一一检查后,很客气地告诉我们:这些是食品和药品,你们下次要填Yes(是),我们解释说是飞机上未吃的面包及小孩备用药,他点头和气地说,知道的,中国人都带中药备用,下次别忘了申报就行。 这样我们就过了关。 出了关,机场接客大厅就有专线车(Shuttle Bus), Shuttle Bus 它可以买个/双人单双程、一家人单双程、七天等套票,小孩4岁以下是免费的,同日本的新干线铁路服务类似。此外,还有出租车。我们买了双人双程,共66澳帀,即一个人33元(双程)。 机场的外帀现钞汇兑是:1澳帀买入5.90人民帀,卖出6.90人民帀,也可以用银联支付。这个汇率提醒我们:从2004年9月至今,1澳帀同人民帀汇率已从4.89升了41%左右,拿人民帀来澳洲消费有点贬值。 踏出机场,美丽澳洲黄金海岸的蔚蓝色天空让人心旷神移, 生活在北京的人,到了这环境, 才真正体会到环境清洁干净的价值。 沈阳 19:49 2010-8-23(北京时间) 写于澳大利亚黄金海岸 Marriott酒店
个人分类: apnic 30th meeting|1091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丽澳洲黄金海岸(2)空中盘旋胜景
sz1961sy 2010-9-20 13:25
第30次亚太互联网络信息中心(APNIC)专家会议将于2010年8月24-27日在澳大利亚黄金海岸冲浪区的Marriott酒店召开( http://meetings.apnic.net/30 )。我们一家三口是8月20日在中国天津乘坐亚洲航空(AirAisa.com)航班,途经马来西亚吉隆坡中途休息了一天,8月21日晚21时乘了一晚直达黄金海岸(OOL)机场而到达全球闻名的旅游渡假胜地黄金海岸。本系列将同大家分享一路走一路用DV数码相机所拍的美丽澳洲黄金海岸图片。 沈瑗杰和妈妈下了飞机还不舍得走 二、飞机空中盘旋胜景 从飞机上看地面景色,夜景要数傍晚在香港机场落地前的盘旋。但是,白天能从飞机上看到美丽澳洲黄金海岸的胜景,一定会让很多常乘飞机在全球各地旅行的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澳洲黄金海岸空中胜景-1 下面是从8月22日澳洲时间7时33-37分(比北京时间早2小时)之间,飞机在降落到澳大利亚黄金海岸前4分钟的景色: 澳洲黄金海岸空中胜景-2 澳洲黄金海岸空中胜景-3 澳洲黄金海岸空中胜景-4 澳洲黄金海岸空中胜景-5 澳洲黄金海岸空中胜景-6 澳洲黄金海岸空中胜景-7 澳洲黄金海岸空中胜景-8 沈阳 18:19 2010-8-23 (北京时间)写于澳大利亚黄金海岸 Marriott酒店
个人分类: apnic 30th meeting|747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丽澳洲黄金海岸(1)飞机空中发大学开放日信息
sz1961sy 2010-9-20 13:24
第30次亚太互联网络信息中心(APNIC)专家会议将于2010年8月24-27日在澳大利亚黄金海岸冲浪区的Marriott酒店召开。我们一家三口是8月20日在中国天津乘坐亚洲航空(AirAisa.com)航班,途经马来西亚吉隆坡中途休息了一天,8月21日晚21时乘了一晚直达黄金海岸(OOL)机场而到达全球闻名的旅游渡假胜地黄金海岸。本系列将同大家分享一路走一路用DV数码相机所拍的美丽澳洲黄金海岸图片。 一、飞机空中发开幕信息 在澳大利亚黄金海岸早上9时21分(在北京是7时21分),我们乘坐的机场专线车(Shuttle Bus)送我们离开机场不久,大家就发现窗外天空上有一些白色图案, 大家纷纷拿起能拍摄的工具拍摄。 原来,这是空中一架飞机为黄金海岸的一个名叫BOND open day(bond大学开放日)( http://www.bond.edu.au/openday ) BOND open day-1 BOND open day-2 BOND open day-3 BOND open day-4 而举行的天空式推广。真的太有创意了! 沈阳 17:18 2010-8-23 (北京时间)写于澳大利亚黄金海岸 Marriott酒店
个人分类: apnic 30th meeting|1015 次阅读|3 个评论
奇人怪事:一位澳洲共产党
neilchau 2010-9-6 07:57
毛主席对话圣诞树 两年前,刚来澳洲那会儿,跟我同住的是 4 个中国人和当地一个叫 Michael 的澳洲白人。家里餐厅的墙上,挂着一副毛主席的头像,起初我很纳闷:谁出国了还把毛主席他老人家的画像挂在家整天敬着?如果说年长的一代这么做,还可以理解,可我们都是 20 多岁的年轻人啊。 后来才知道,我们家的 Michael 是个共产党,澳洲共产党。据室友说,在我住进去之前, Michael 还把中国共产党的党旗整天放在客厅的桌子上,后来他们说他,他才把党旗拿到了自己屋里。虽然 Michael 跟我在一起只住了两个多月(两个半月后我搬家了,他去了中国),但他古怪的思想和不同寻常的行为却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下面细数下他的怪癖之处: 一怪 当共产主义信仰在中国都不那么坚定时,在澳洲的 Michael 却坚信不疑。他对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主席更是崇拜至极,要不怎么能把毛主席的画像整天挂在家里呢?在他屋里,更是收藏着各种各样的毛主席纪念章。我进他屋里时,他拿出来一抽屉的主席纪念章,像老太太抱出个祖传的金元宝似的,一个劲地向我炫耀,那样子就像个可爱的孩子。他确实不大,当时才 21 岁,不过看上去却像 31 岁的人。 二怪 Michael 对中国的一切都很感兴趣。他曾在山东大学学过两年汉语,并获得了汉语证书,所以基本的汉语听说他都没有问题。他身边的朋友,大部分都是中国人。我来澳洲不久,他就去了中国,现还在天津一所小学教英语。上个月,刚好是国内的暑假,他才趁放假回澳洲看望近两年没见的家人。 Michael 说,现在天津有他的未婚妻( Fiance ),他还要在中国至少再呆两年。 Michael 一直渴望能去中国的革命圣地井冈山、延安,还想体验下长征。但在天津他很忙,没有时间,没有钱。当他有时间的时候没有钱,有钱的时候又没有时间。不过今年冬季,他要去哈尔滨看冰雕。我说那里很冷呀,他孩子气地说,我不怕我有军大衣。 Michael 喜欢看的中国书籍是《三国演义》,他很喜欢里面的曹操,还把自己的 QQ 签名改成:宁让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他喜欢看中国的电视剧《亮剑》,看到激动处跑到我屋里大笑,还模仿里面的主人公妈的,小日本儿、、、、、、,那腔那调很是滑稽,也逗得我哈哈大笑。 三怪 当今,大批中国人不堪国内的生活压力,远赴澳洲希望拿绿卡移民时, Michael 却奔赴中国甘当高速运转的机器上的一个零件。在天津,他为了挣钱不得不同时干两份教书的工作,白天给公立学校的小学生上课,晚上给私立培训学校的成年人上课。要知道,他在澳洲时,是不工作的,拿政府的失业救济金就可以保证基本的衣食无忧了,即使工作了也是个随叫随到的临时工。当年圣诞节时我说,你如果开个公司一定可以赚很多钱,他却不屑一顾地说,开公司是很 evil 的,他死也不会开公司。你说怪不? 四怪 虽然 Michael 20 多岁的人了,自理能力实在不敢恭维。跟他住那会儿,正值夏天,他却整天穿着厚厚的外套。听室友说,他不管春夏秋冬,整天都这一件外套。他不怎么会做饭,不饿不知道吃饭,所以经常大半夜了,他饿了才想起吃饭,于是烤个匹萨、肉肠什么的随便吃下。从这点来看,去中国也算明智,至少可以吃饭无忧了。毕竟中国的饭馆到处都是并且价格比澳洲要低的多。 这就是我的古怪朋友、澳洲共产党员 Michael 。希望他在天津一切顺利,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添砖加瓦,也算发扬了现代的国际主义精神 ^_^ (其实很早就想写点关于 Michael 的东西了,上个月他回澳洲探亲,故人重逢格外亲切,又勾起了我讲他故事的欲望,遂成此文。) Michael 像23岁的人吗?
个人分类: 分享生活|4266 次阅读|4 个评论
澳洲风情(一)
yangsir 2010-8-10 17:53
  随手翻阅相册,发现记忆中的东西还是值得玩味,酷暑季节来晒晒旧照以免发霉。 1. 蓝天白云下的樱桃农场 2. 澳洲老头收获忙 3. 自采自摘的新鲜樱桃 4. 夕阳西下静谧的旅途 5. 回到租住的安静小院 6.实地拍摄的悉尼歌剧院好像没有想象的完美
个人分类: 图片百科|3792 次阅读|6 个评论
生活的节奏
武继磊 2010-7-27 10:10
来到澳洲两周了,呵呵和国内忙忙碌碌的生活节奏相比,这边的事情总是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就生活津贴来说,从一报到就提交了银行账户,但学校的负责人按照他们的节奏,还是把第一期的津贴转到了另外一家银行,需要我拿邀请信和护照去领,呵呵不过倒也方便,至少提供了我去银行练习口语的机会,今天终于拿到了。另外,学校的网络账号尚未联系,不知道开通的情况如何,但目前可以通过公共计算机上网,访问学者的办公室内基本就我一个人,也算是专门的办公室吧,很是自由,只是有时又略感孤寂。呵呵不过昨天刚又来了一个访问学者,可以调节一下气氛了。 在这里,生活的节奏不同,各种出行方式都有,汽车、公交、自行车、轮滑/滑板、步行都已见识过了。考虑到来这里的两大任务(健康、英语),故虽然搬到了距离ANU较远的Florey区,距离单位地图路线距离12公里,还是坚持购买了自行车,开始每天骑车上下班的尝试,在匆匆赶路的汽车流旁,体会路途的风景。赫赫昨天第一天的旅程还好,骑行了1个小时10分钟,不过骑行的实际距离要远大于这个距离了,因为中途拐错了一个路口,到一个漂亮的湖边悠闲的转了半圈,哈哈今天上午上班的路上,又走错了路,走错的距离也大大超出了昨天,不过还好1个小时就到了单位。还好,有第六感觉提示可能路线错误,能够感觉到目的地的大体方位,出错后还有手机上的GPS帮忙,呵呵
个人分类: 闻道悟行|3555 次阅读|0 个评论
宁静的校园
武继磊 2010-7-24 17:47
转眼来ANU已经近两周了,今天中午接到房东电话,明日就要搬离暂居的学生宿舍,到正式租住的地方了。新的住所距离ANU较远,但不知道今天购置的自行车装备和已经购买了多天的自行车是否能够应用的上,但无论如何,也要发挥自行车的优势,在这里多转一下。呵呵 两周的时间,虽说不上长,但对原来国内朋友提到的安静这个说法基本认同了,早晨去学校,远处的电视塔在矗立在清澈的空气中,傍晚返住宿处,路边河流也在默默的流淌,除了个别匆匆行人,路边总少不了悠闲的鸟儿在享受着这份安宁,只是似乎对我这远方来的客人的关注,感到惊奇!
个人分类: 闻道悟行|4092 次阅读|1 个评论
《朝华午拾:澳洲之行散记》
liwei999 2010-3-29 12:42
《朝华午拾:澳洲之行散记》 Posted by: 立委 Date: February 25, 2007 04:41AM 1995年,我在温哥华攻读博士期间,去澳大利亚开会,遇到一个日本女孩,长得并不难看,但皮肤偏黑,显得老气。她为人特别热心,笑容可掬。是个在读硕士,导师让她为会议帮忙。 会议期间组织旅游活动,我跟她在大巴上坐在一起,来回路程很长,就聊起来。原来她是北海道渔民的女儿,难怪年轻轻的,一副风吹日晒的样子,人也象渔民一样实心。她留学前曾经在一家电脑翻译公司工作过两年,薪水很好,但压力太大,一点也不enjoy,于是决定留学澳洲,学计算语言学,如今硕士快毕业了。一路这么闲聊着,临分手时她问我会后什么安排,我说还没有定,就到处转转吧。她说,那好呀,我可以做导游,并留下地址电话。这件事我很快就忘到脑后了,一来觉得不过是一面之交,她就是客气而已;二来对于不漂亮的姑娘,除非有深交,我是过目就忘。 大会结束,我跟我同门师妹的父母联系上,她母亲开车接我到她家住了几天。师妹父母是澳洲农民,经营一家农场多年。退休时把农场卖了,到著名的旅游城黄金海岸(Gold Coast)买了一批房产,劳苦一辈子的农民摇身一变成为房东,从此过着地主(landlord)老财不劳而获的剥削阶级生活。两位年过七十的老人朴实爽朗,日子过得有条不紊,屋子也收拾得窗明几净,家里轻轻飘荡着音乐声,环境优雅而闲适。这是我见到的最令人羡慕的退休生活。老人对远道而来的我,非常客气,照顾有加,让我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他们白天放我出去自己游荡,让我尽兴玩,嘱咐我完累了,随时打电话给他们接回家去。 这是一个天堂一样美丽的城市,让人沉迷。到处是奇花异木,五彩的鹦鹉和各类水禽优哉游哉,如入无人之境。绿树成荫,街道整洁。沿海滩有很多造型别致的饭店,多由日本投资商兴建。据说这个充满了异国情调和金发丽人的澳洲城市,已经继夏威夷之后成为日本人海外度假的首选。 连续两天的下午,我光着膀子在数英里的海滩漫游, 不敢相信大自然能生产这样的美丽。北美的春天是澳洲的秋天,刚刚过了黄金海滩的避暑盛季。少了一份喧闹的海滩,更加别有情调。 有如 Bay Watch,抬眼望去,美不胜收。海滩上三三两两,有健硕的小伙子在冲浪,性感的少女在嬉戏,天真的小孩在堆古堡。 天边慢慢卷来一片乌云,遮住了刺目的阳光,海风呼啸,人渐稀落。有一个小女孩,有如自天而降的仙女,不疾不徐在暗淡下来的滩上溜狗,小狗在卷来的潮水里雀跃。几颗雨点下来,姑娘身影朦胧。阳光重现,欢笑声又起,而仙女与狗,却随风飘去。 雨后晴空,一望无垠的金色沙滩,仙润清新。见一金发女童,坐在色彩鲜艳的救生筏上,眺望海的尽头。 再向前,有一个轻灵活泼的teenager女孩,身着蓝色露脐泳装,身材绝美,在逗引她的两三岁的小弟弟兜着圈玩儿。 晚霞映照下,一对古铜色臂膀的青年男女,沿海滩慢跑。游览黄金海滩,仿佛天堂敞开了一扇窗口,空灵洗净,纤尘不染,祥云笼罩,仙女飘飘,怎不令我流连忘返。 晚上,老太太忙着给我们弄吃的,老头儿把我带到地下室,耐心教我打康乐球。他说,地下室的角落是他的office,摆放着一台电脑,他每月月底工作几天,在电脑上写写算算收租情况,照应一下租户的出出进进。平时的主要活动之一是打高尔夫球,参加一个local的俱乐部,非常投入。老太太主要在家料理家务,平时把自己修饰得极为体面,没周一次去老人院看望她90多岁已经话语不清的老妈。两位老人很愿意跟我唠家常,谈起当年闹兔子荒的故事。这个故事我以前给彭丽媛们讲授《New Concept English》时,在课本里面读过,老人则是亲历。说从欧洲来的早期移民把兔子带到澳洲大陆,没成想这澳洲没有兔子的天敌,而狡兔性欲旺盛,繁育能力特强。刹那间,兔子铺天盖地而来。老人跟我说,那真是恐怖,整个农场到处流窜着兔子,毒药火枪短兵全部用上,就是打不尽,杀不绝。 离开澳洲,从飞机上看新西兰,恰似一只人的耳朵,沿耳廓隐隐约约可以看到海滩、石壁和丛林。此前也已多次乘飞机跨洲旅行,但是每次乘飞机,从万米高空向下俯瞰,都令我诧异。耀眼的太阳,瞬息万变的云彩,玩具一样的房舍,蚂蚁般的车辆。总觉得不可思议。 这次澳洲之行,使我大饱眼福,真正领略到旅游的乐趣。美中不足的是在海滩游览时,皮肤被太阳灼伤。我在国内,向来不怕晒。插队那阵在炎热的暑期,从来都是图省事,只穿条短裤衩,光膀子暴晒,硬是晒脱了几层皮,成了地道的小黑鬼,比村子里多数人都黑。也怪,国内太阳不管怎么晒,没有紫外线灼伤的顾虑。倒是出国以后,习惯性以为太阳不可怕,根本想不起要涂防晒霜,几度灼伤。这次最为严重,晚上睡觉怎么也睡不着,后背火辣辣的,躺在那里,翻身都难,这才领教了太阳的厉害。回温哥华,领导查看,发现背部满是难看的黑点,吓坏了,以为得了皮肤癌,拿了油膏涂了一个多月,才慢慢好起来。 回来不久,收到日本女孩一封信,说她会后无法跟我取得联系,一直守着电话机,也没有我的信息,她既担心又思念,我这才想起她offer给我当导游的事来,觉得怪过意不去。随信还邮寄来她用铅笔画的一个传真机,机上正传出一张卷了半边的女孩图片,旁边脚注道:“ I wish I could fax myself to you:miss you so much”。我小时候画过铅笔素描,感觉她画得很俏皮,有创意,心想这个姑娘表达爱情的方式很特别。我给她回了一封电子邮件,谢谢她的挂念,并告诉她我已成家。她立即回说:I don't believe it,让我哭笑不得,心想这个姑娘真实心,不用多解释,远隔重洋,慢慢就过去了。没成想她并不罢休,又给我寄来她在自己公寓拍摄的五颜六色的小鸟等照片,又夹带一封更火热的情书,字迹非常秀丽。我一辈子还很少被女孩这样追求过,尽管她并不美,心内还是感动。我回email再次申明我出国前就已结婚,太太就在身边,想劝阻她不要瞎费工夫。她仍然半信半疑,还说,come out, I will take care of you. 我看了觉得有点好笑,她也不知道我婚姻是好是坏,怎么就劝我走出围城,投入她的怀抱。我也不明白短短的接触,我哪一点吸引了她,我不过是个文科的穷博士生而已。于是我不再回复,让时间消蚀她的热情。 她并不甘心,居然决定来温哥华亲自查访。当时她毕业在即,于是联系我的导师,要求跟他攻读博士,提出回日本“顺道”先来温哥华亲聆指教。导师很高兴,鼓励她来看看这里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她果然来了,带给我日本煎茶等礼物,我尽地主之谊,除了车她去会导师外,领她游玩海滩和伊丽莎白公园。在海滩,她象孩子一样拣海螺壳,到了公园,不知怎么谈起中日战争的话题,她一脸真诚地向我道歉:Wei, I am really sorry. I know Chinese people suffered a lot from our invasion. I appologize. 对于半个世纪前跟她本人毫无干系的两国之间的历史事件,我没想到她能这样真诚反省,真是一个善良的渔家女儿。不想看她内疚的样子,我于是转移话题,并提出带她到我的公寓看看。我告诉她,太太白天上课,晚上才能介绍相见,还是先到我家坐坐。来到我家,看到墙上的大幅结婚彩照,她没再言声,终于相信我确实不是自由之身。 后来,她去了爱丁堡大学,我问她,你不是喜欢温哥华么?怎么决定不来温哥华,去了爱丁堡呢。当然,爱丁堡大学的名气比我的大学强很多。她回信说:温哥华是她的伤心之地,因为她无可救药地爱上了这个城市和这个城市的一个人。这话让我感动。我没想到一个女孩子追求一个异族的穷学生,能如此执著。她没来温哥华无疑是正确的选择,远离我,她会有更多的机会。 果然,在爱丁堡的同学里面,她终于嫁给了一个西班牙小伙子,两人感情很好。小伙子挺精神,我纳闷怎么接受她的,她确实显得又老又黑,缺乏少女的娇嫩。常常看到白人小伙子娶东方女性,远远没有东方人那样挑剔。也许在西方人眼里,东方人长得都差不多吧。不管怎样,看到她婚姻美满,我真心为她高兴。她先生爱丁堡博士毕业,到澳大利亚悉尼的一个大学做了讲师。几年前,我去日本札幌开会,她随她先生也借开会的机会,回北海道老家探望。她以地主的身份,替我筹划安排,跟先生一起请我喝酒,还是那样热情实诚。见面寒暄时她告诉我:I did not get a PhD, but I got a PhD husband, 语气里透着满足。 2007年二月二十五 http://picasaweb.google.com/liwei999/IGoldCoast# 立委Picasa相册: 《澳大利亚黄金海岸》(需要翻墙) http://picasaweb.google.com/liwei999/IParadise# 立委Picasa相册: 《黄金海岸城天堂了望》(需要翻墙) 《朝华午拾》总目录(置顶)
个人分类: 朝华午拾|2149 次阅读|0 个评论
澳洲纪行(一):从冬到夏一夜间
fqng1008 2010-2-20 08:40
昨晚8时半,我和柯兄一道经广州飞往墨尔本。 广州候机时,衣服穿少了点,不想感了冒,凉了胃,头隐痛而胃反酸。一上飞机就好了,密封的机舱加上披肩,还有柯兄的奥美拉唑,乘务员的咖啡,顿时缓解了所有的不适。而且,加服了一粒安定,昏昏沉沉地睡了。 一觉醒来,机舱充满了阳光,天已经亮了。一夜之间,竟迎来一个夏日的清晨。得感谢现代科技,农耕时代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我想,现代社会就是创造奇迹的时候,既然“社会主义”离“资本主义”只有一夜之隔,那么古老的专制也一定会汇向现代民主,因为那是人类共同的文化创造和制度革新。我们期待着…… 墨尔本比北京时间早3个钟头,今天只有21小时! 2009.12.3晨于机上 1 2 3 4 附刘瑜: 美国的社会主义 2000 年美国政治学家 Seymour Lipset 出了一本书,叫《 It Didn’t Happen Here: Why Socialism Failed in the United States 》,探讨 “ 为什么社会主义在美国失败了 ” 这个经典问题。根据他的看法,欧洲各国都出现了大型的社会主义政党,相比之下,美国的社会主义政党却始终不成气候。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美国虽然也有过活跃的社会主义政党,但是 30 年代之后,社会主义政党基本上消声匿迹。其原因,据他分析,无非是四条:个人主义的立国文化;工人阶级内部种族文化的多样性;社会主义政党本身的 “ 经营不善 ” ;还有美国的选举制度不利于小党存活。在这四条因素中,他最强调的,是第一条 。 我不很赞同这本书的观点,原因不在于李普赛特对问题的分析,而是他对问题的提出:如果社会主义不仅仅指公有制加计划经济,也指建立广泛的福利制度(显然这也是 Lipset 的理解),社会主义在美国真的失败了吗?这本书过于强调社会主义政党的标志性意义,但如果我们把目光从 “ 政党 ” 转向 “ 政策 ” ,没有理由认为 “ 社会主义 ” 在美国遭受了失败。 我们来观察一下 04 年美国联邦政府的预算开支: 19.9% 军费(这项庞大的开支一直颇受争议); 21.6% 社会保障金; 19.5% 用于支助穷人、老人、残疾人的医疗保险项目 Medicare 和 Medicaid ; 4.1% 其它用于退休金和扶持残疾人的开支; 9% 用于失业补助、给穷人家庭的住房、食品、收入补助以及税收抵免; 7 %偿还债务利息;教育 3.8% ;老兵补助 2.6% ;交通 2.8% ,国际事务 1.2% ,科研 1 % …… 可以看出,如果我们把社会保障金、医疗保险费、贫困失业补助等算作福利开支的话,福利开支占据了美国联邦政府开支的一半以上,这也是联邦政府的最大开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真的能够坦然宣布 “ 美国不是一个福利国家 ” 吗? 事实上,整个 20 世纪是美国福利制度不断成熟的一百年,尤其是 30 年代罗斯福新政时期和 60 年代约翰逊的伟大社会时期,福利制度更是突飞猛进。 20 世纪 10 和 20 年代,几乎每个州都陆续订立了工伤赔偿法律。 1935 年,社会保障法案出台,被视为美国福利保障制度的起点,为退休者、失业者、残疾人、儿童提供安全网络。 1937 年住房法案为低收入者提供住房补助。 1938 年公平劳工法案首次为最低工资立法。 44 年 GI 法案为大学生提供贷款。 46 年在公立学校提供午餐补贴。 56 年残疾保险。 64 年食品券项目出台防止饥饿。 65 年,为老人穷人提供医保的 Medicare 和 Medicaid 项目创始,同年保证给大学生贷款的项目、工作培训项目等也出台。 68 年公平住房法案,目的是消除住房补助中的种族歧视。 75 年建立给穷人返还税收的 “ 收入税收抵免 ” 制度。 90 年通过儿童保障拨款法案和残疾人法案。 97 年儿童保险项目和儿童税收信用制度出台 …… 据统计,整个 20 世纪,美国有 50 多个重大社会保险和福利法案和项目出台,我上面列举的,只是一些重大例子而已。正是这些项目的启动及其发展,彻底改变了联邦政府开支的面貌,使得福利开支成为联邦政府预算的主要方向 。 这些法案和项目,主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针对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比如社会保障金);一种是针对穷人和弱者的扶助项目(比如食品券项目)。这些项目的存在使得穷人不至于忍饥挨饿,而中产阶级也不至于朝不保夕。马克思列宁所预言的 “ 资本主义崩溃 ” 没有发生,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通过民主机制,资本主义体系不断吸收社会主义的营养,努力制度创新,从而实现自我修复。换句话说,社会主义并没有被资本主义消灭,而是被资本主义消化了。 观察福利制度在美国突飞猛进的两个时期,我们发现,这两个时期民主党同时在行政和立法部门占据绝对优势。正是民主党绝对优势的存在,使得福利制度相关立法得以可能。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虽然美国的社会主义政党在 30 年代以后就失势了,但是民主党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承担了 “ 社会主义政党 ” 的功能。既然不管白猫黑猫,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评价历史也没有必要象李普赛特那样拘泥于 “ 社会主义政党 ” 的名分。 当然,如果从福利开支占 GDP 的比重来说,美国的福利水平明显低于欧式福利国家。比如, 2001 年瑞典的福利开支占据 GDP 的 28.9% ,挪威 23.9% ,英国 21.8% ,加拿大 17.8% ,日本 16.9% ,美国 14.8%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美国的确不如欧洲重视社会福利。但是别忘了,经过购买力平价的换算,当年美国的人均 GDP 为 34,320 美元,而瑞典为 24,180 美元,挪威 29,620 美元,英国 24,160 美元,加拿大 27,130 美元,日本 25,130 美元,所以美国人均福利的实际绝对额并不低,超过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和加拿大、英国等水平相当,与北欧国家差距明显减少。而且,据另一个政治学家 Christopher Howard 在《 The Welfare State Nobody Knows 》一书中分析,相对于直接分发福利,美国政府更倾向于使用税收减免、政策倾斜等制度杠杆来提供 “ 间接福利 ” 。比如,给那些为雇员购买医保和养老保险的公司减税,为穷人买房提供贷款担保,给有孩子的贫困家庭提供税收抵免,通过最低工资法、平权法案、残疾人就业保障保护弱势群体等等。 此外,欧洲诸国的经济效率是否受福利制度影响,也一直存在争议。据统计,瑞典这样最典型的高税收高福利国家,其人均 GDP 比美国最穷的州还低。当然,不同的文化存在不同的偏好,有的以平等和谐为荣,有的以个人奋斗为荣,有的以勤劳为荣,有的以休闲为荣,有的习惯于高积累低消费,有的习惯于先消费后积累,没有必要用美国的标准来衡量其他的国家,但是同理,也没有必要用其他国家的标准来要求美国。民意调查也表明,美国人的福利观念不象欧洲人那么强烈。比如对于 “ 政府应该为买不起房子的人提供体面的住房 ” 这个说法, 67 %的美国人同意,加拿大、英国、瑞典的同比分别为 72.1 %, 88.6 %, 81.8 %。又比如,对 “ 政府应该为失业的人提供体面的生活标准 ” 这个说法,表示同意的美国人是 47.7 %,同意的加拿大人、英国人、瑞典人分别为 65.5 %, 78.7 %, 80.3 %。虽然制度和文化是相互影响的,但是文化在生成之后,也存在一定的稳定性。当李普赛特用文化来解释美国的 “ 反社会主义 ” 倾向时,显然是有道理的。 虽然美国人的福利偏好不象欧洲人那么强烈,但是无论从政府开支的比例来看,还是从美国过去 100 年的政策变迁史来看,美国都已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福利国家了,那种 “ 美国是个低税收低福利国家 ” 的说法不过是个流行神话。以前和一个朋友发生过一场辩论,他认为美国的收入税率太低了,美国应该象欧洲那样征收高税收。我的看法是,美国的税率和欧洲的税率,不是 “ 低 ” 与 “ 高 ” 的区别,而是 “ 高 ” 与 “ 更高 ” 的区别。得出这个结论,并不是受到什么意识形态的思想指导,而是基于对身边常识的观察:我在美国工作的朋友,年收入多在六、七万美元和二十万美元之间,他们的收入扣除联邦税、州税、市税(纽约)、消费税、社会保险费、养老保险费 …… 拿到手的往往只有一半到三分之二之间。众所周知,美 国的中产阶级是几乎没有什么灰色收入的,物价也比中国贵得多(尤其服务行业),这些辛苦工作的中产阶级,收入的三分之一到一半被扣除之后,往往只能依靠省吃俭用来维持小康生活水准,我实在想不通为什么还要千方百计从他们身上 “ 转移 ” 收入。 最近一些年,中西学界的一个时髦 就是批判 “ 美式的新自由主义 ” 。他们说 “ 无限的私有化、市场化、全球化会伤害弱者的利益 ” ,他们说 “ 除了追求效率,社会还应该追求公平 ” ,他们甚至说 “ 应该放弃所谓的华盛顿共识,而应该转而追求北京共识 ” ,这些说法也许不无道理。但问题是,经过一百年福利制度的发展,今天的美国早已不是 100 年前那个自由放任主义的美国,无论在贸易保护、工会势力、收入调节、政策倾斜方面美国都可以说是一个福利国家,他们所批判的那个 “ 自由放任主义的美国 ” 更像是他们想象出来的靶子,正如他们所说的那个 “ 北京共识 ” 发生在他们想象出来的乐土。我只知道,如果我生病因为交不起钱而被医院拒之门外,如果我的孩子因为交不起学费而上不了学,如果我每天辛辛苦苦工作 12 个小时还在温饱线上挣扎,如果这些都是普遍而不是个别现象,那么你叫它什么主义都无济于事。但是如果我的孩子不但可以免费上学还可以免费坐校车、吃午饭,如果我收入低可以住政府盖的房子,如 果我失业了可以用政府发的食品券买东西吃,如果我退休了可以按月得到体面的养老金,那么我所置身的制度就是福利制度,你爱叫它什么共识就叫它什么共识。 《南方人物周刊》专栏
个人分类: 人在旅途|2427 次阅读|0 个评论
澳洲纪行(序幕):今天27小时
fqng1008 2010-2-20 08:38
白天的长途飞行,时间过得真慢,好不容易熬过5小时,终于决定看电影。插上耳机,抬头一看,竟然是韩剧(题目“甜蜜的人生”),正在开始序幕的一段画外音:清风拂柳,小和尚问师傅:“是风在动,还是柳在动?”师傅说:“既非风动,亦非柳动,是心在动。” 随后的剧情,我不感兴趣,只是想到了昨晚李总(湖北荆门的一位老乡,从太原过来)的一段话:“来澳洲给我的最大感觉是,资本主义就像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像资本主义!”的确,人是聪明的动物,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事物,不同的解释有不同的意图。无论是阶级斗争还是共同贫困,是“一部分人先福起来”还是“摸着石头过河”,是“三个代表”还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像当年我们万众一心地跟着伟大救星大干社会主义的时候,谁又知道却协助完成了他老人家超越人性的浪漫情怀的盲动。 12天过去,旅程就要结束。我把悉尼机场降落前的拍照和返回时59号登机口缓缓滑过来的中国南方航空公司的“空客320”照片留在这里,也把我们在澳洲旅行的点点滴滴(思想散步)留在这里,因为就要回家了。 对我们来说,今天是27小时。时差虽然延缓了今天的时光,却无法延缓生命的历程;27小时过去,我们又将从夏天回到冬天…… 2009.12.13于机上 1 2 3 4 5 6
个人分类: 人在旅途|2377 次阅读|0 个评论
春天的回忆——澳洲“姐妹银桦”广州迎春
liaojp 2009-6-6 13:44
禹玉华 (2月19日)华南植物园澳洲园内的姐妹银桦开出橙红、橙黄色花,迎风招展,引来游人驻足。 姐妹银桦属山龙眼科 (Proteaceae) 银桦属 (Grevillea) 植物。据澳大利亚国家植物园植物学家 Prof. Ben Wallace 介绍,本园内的两株姐妹银桦均为杂交种。其中一株花序颜色为橙红色,被命名为橙红银铧 (Grevillea Coastal Sunset) ;另一株为橙黄色,被命名为橙黄银桦 (Grevillea Sandra Gordon) 。 山龙眼科植物起源于九千万年以前,是有花植物进化中较早的类群之一。全世界约有山龙眼科植物 77 属, 1600 种,其中澳大利亚有 46 属, 1120 种,约占澳大利亚植物物种总数的 5.6% 。根据植物形态和生态环境的差异,植物学家通常将澳大利亚的山龙眼科植物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乔木,生长在热带雨林里,二回羽状复叶或浅裂叶片,大而柔软,具有较原始的特征,该类植物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东海岸地区,尤以昆士兰东北部分布较多;另一类是灌木或匍匐性的藤本植物,多数具小而硬的单叶,是贫瘠土壤上矮小群落的典型植物,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等地。 华南植物园澳大利亚植物专类园是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的倡议下,于 2006 年建成。该园内的姐妹银桦橙红银铧和橙黄银桦属乔木,枝繁叶茂,四季常青,花期长达 3 个月,盛花期为每年的 2 月至 4 月。
个人分类: 花花世界|6058 次阅读|0 个评论
强震继续在澳洲和亚洲之间徘徊
杨学祥 2008-10-29 05:53
Earthquakes Home Audience For Public Earthquakes Recent Earthquakes 10/28/2008 M 6.0, near the north coast of New Guinea, Papua New Guinea(巴布新几内亚3.515S, 145.863E) 10/27/2008 M 5.6, Vanuatu(瓦努阿图14.646S, 167.223E) 10/26/2008 M 5.6, Sulawesi, Indonesia(印度尼西亚0.139S, 123.023E) 10/25/2008 M 5.7, Hindu Kush region, Afghanistan(阿富汗36.528N, 70.669E) 10/25/2008 M 5.7, Vanuatu(瓦努阿图17.189S, 167.231E) http://www.iris.edu/hq/audience/public/earthquakes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 . 10 月进入地震高潮:强震在澳洲和亚洲之间徘徊 . 发表于 2008-10-20 5:29:16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3326
个人分类: 备忘录|1939 次阅读|1 个评论
10月21-25日地震信息
杨学祥 2008-10-26 04:33
发生时间 震级 纬度 经度 震中位置 2008-10-25 23:05:11.8 3.3 32.7 105.4 四川青川、甘肃文县交界 2008-10-25 10:13:57.7 3.8 26.3 101.9 四川攀枝花市仁和、会理交界 2008-10-25 08:53:44.7 2.2 26.5 102.8 四川会东 2008-10-25 02:03:56.4 2.9 31.3 103.5 汶川 2008-10-25 01:50:33.8 4.1 31.4 103.9 四川彭州、什邡交界 2008-10-24 05:56:04.4 4.0 32.5 105.2 四川青川 2008-10-23 15:04:54.3 2.0 26.5 102.9 四川会东 2008-10-22 15:53:33.6 3.2 31.4 103.7四川汶川、茂县交界 2008-10-21 20:05:20.8 2.2 27.86 104.5 云南彝良、四川筠连交界 2008-10-21 15:25:28.7 4.1 31.7 104.1 四川茂县、安县、北川交界 2008-10-21 11:42:51.3 2.0 27 101.9 四川米易 http://www.eqsc.gov.cn/manage/html/ff808181126bebda01126bec4dd00001/dzml/index .html Earthquakes Home Audience For Public Earthquakes Recent Earthquakes 10/25/2008 M 6.0, Vanuatu(瓦努阿图17.226S, 167.193E) 10/23/2008 M 6.2, Admiralty Islands region, Papua New Guinea(巴布新几内亚) 10/23/2008 M 5.6, Mindanao, Philippines(菲律宾) 10/22/2008 M 6.4, Tonga(汤加) 10/21/2008 M 5.6, Kepulauan Barat Daya, Indonesia(印度尼西亚) http://www.iris.edu/hq/audience/public/earthquakes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881 次阅读|5 个评论
水下世界—Underwater World[原创]
刘玉平 2008-7-11 14:00
Underwater World 位于印度洋畔的 Perth 郊区希拉里港的 Underwater World ,是一个可以饱览海洋生物的去处。 橱窗式的长廊以热带珊瑚礁生物为特色,是海洋生命的乐园,是色彩光影的世界:轻柔飘逸的 Leafy Seadragon (叶状海龙)、张牙舞爪的 Lobster (龙虾)、色彩斑斓却剧毒无比的 Lionfish (狮子鱼)、七彩缤纷的珊瑚和五颜六色的热带鱼类。 在透明的水下隧道,可以看到鲨鱼、海龟、鳐鱼等在头顶上悠然自得地游来游去。在室外表演池,可以欣赏到海狮、海豹等憨态可掬的精彩表演。 本文图片版权均为本人所有,欢迎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在未征得本人同意的情况下,擅自用于其他用途,因此涉及到的侵权问题,本人将依法维权,特此郑重声明! * * * * * * (钢琴曲 威尼斯之旅 演奏:理查德.克莱德曼) URL: http://www.peaceever.com/upimg/media/HomeMusic/1_080111160340.WMA
个人分类: 海外风情|5252 次阅读|3 个评论
有考拉哦—Caversham Wildlife Park[原创]
刘玉平 2008-7-7 22:22
有 考拉哦 Caversham Wildlife Park Carversham Wildlife Park 位于 Perth 北郊,以饲养澳大利亚的本土动物为特色。这里很少见到高高的水泥墙和严密的栅栏,动物们生活在在一种更接近自然的环境里,我想这可能是其不叫 Zoo 而叫 Wildlife Park 的主要原因之一吧。这些本土动物大多性情温顺,所以不少可以亲密接触、给它们喂食。这里的明星当属 考拉( Koala ) ,可以轻轻触摸的哦。考拉,又名树袋熊、无尾熊,学名 Phascolarctos cinereus 。其性情温和,以食用桉树叶为生,只在生病和干旱的时候喝水,吃饱之后就呆在树上一动不动。还有考拉的近亲 袋熊( Wombat ) , 体型比考拉还短粗,显得很滑稽可爱,以草和树皮为食,性情非常温顺,还可以让游客抱的哦!此外,还有 最危险的鸟类 食火鸡 ,它有致命的犀利鸟喙,脾气暴躁,行为难以预测,受伤或被包围时尤其危险。 * * * * * * 本文图片版权均为本人所有,欢迎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在未征得本人同意的情况下,擅自用于其他用途,因此涉及到的侵权问题,本人将依法维权,特此郑重声明! ***(钢琴曲梦中的鸟 演奏:理查德. 克莱德曼) URL: http://ting.qingyinyue.com/NEW/xingkong/2.mp3
个人分类: 海外风情|7086 次阅读|5 个评论
西澳“石林”—Pinnacles[原创]
刘玉平 2008-7-5 16:53
西澳石林 Pinnacles 从 Perth 驱车北行约250公里,在楠邦国家公园( Numbang National Park )西北角,有一片奇异的景色呈现在浩淼的印度洋畔,这就是西澳石林 Pinnacles 。 Pinnacles 的形成机制与我国云南的石林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古时,这里曾经是一片广阔的浅海,沉积形成了生物碎屑灰岩。海水逐渐退却,在灰岩之上沉积形成了砂岩、泥岩等陆源碎屑岩,并生长了茂盛的原始森林。树木的根系穿透泥土,深入岩石之中。沧海桑田,地壳逐渐抬升,原始森林枯萎、消亡,大地被风化,原来的树根之间残存的石灰岩象一座座石塔一样矗立在大地上,这就是 Pinnacles 。 (*注:云南石林的形成机制大致为,灰岩和上覆的玄武岩经风化剥蚀形成裂隙,水沿裂隙下渗,溶蚀灰岩而成。) 在萧瑟的满目黄沙中,高低错落的石塔林立,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世界尽头,当地人戏称其 荒野的墓标 。 * * * * * * 本文图片版权均为本人所有,欢迎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在未征得本人同意的情况下,擅自用于其他用途,因此涉及到的侵权问题,本人将依法维权,特此郑重声明! * * * Pinnacles形成示意图 * * * ***(钢琴曲 神秘花园 演奏:理查德. 克莱德曼) URL : http://www.itsdsm.com/music/ 神秘花园 .mp3
个人分类: 海外风情|6567 次阅读|4 个评论
Perth Zoo[原创]
刘玉平 2008-7-5 12:33
Perth Zoo Perth Zoo 与市区隔 Swan River 相望,始建于1898年,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动物园。该动物园很少使用水泥墙和栅栏,充分体现了让游客在更加接近自然的条件下观赏动物的设计理念, 根据动物的生活环境和习性分成了若干个区,例如,遍布热带植物的亚洲雨林区饲养着亚洲象,再现大草原风貌的非洲热带草原区可以见到狮子、豹子、长颈鹿、犀牛等,长满澳洲植物的丛林漫步区放养着袋鼠、袋熊、鸸鹋等性格温顺的本土动物,水禽区居住着鹈鹕和常见于澳大利亚南部的小精灵企鹅等。其他如蝴蝶园、夜行动物馆、爬行动物馆等也别有特色。 * * * * * * 本文图片版权均为本人所有,欢迎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在未征得本人同意的情况下,擅自用于其他用途,因此涉及到的侵权问题,本人将依法维权,特此郑重声明! (钢琴曲爱的纪念,演奏:理查德. 克莱德曼) URL: http://www.lovebo.net/images/qi.mp3
个人分类: 海外风情|5635 次阅读|1 个评论
西澳都市——Perth[原创]
刘玉平 2008-6-30 23:52
西澳都会Perth Perth 是西澳州的首府,西临印度洋,清幽的 Swan River 穿城而过。蓝天碧水、红花绿草,与大都会式的英国风格建筑映然成趣,城中明珠 Kings Park( 国王公园 )、 近郊胜景 Perth Zoo( 珀斯动物园 )、 富有土著民族特色的 Western Australia Museum( 西澳博物馆 )、 澳大利亚最古老的 The Perth Mint( 珀斯造币厂 ) 等点缀其间,别有一番独特的韵味,多次入选全球最适宜居住的十大城市之列。市中心的 Murry Street 和 Hay Street 是著名的商业街,栉次林比的店铺、琳琅满目的商品。 郊外的海岸享有夕阳海岸( Sunset Coast )的美誉,许多各具特色的海滩星罗棋布。位于近郊 Swan 河畔的西澳大学( UWA )是澳大利亚著名大学之一, Prof. Barry Marshall 因对幽门螺杆菌的发现和研究而获得2005年诺贝尔医学奖。 * * * * * * 本文图片版权均为本人所有,欢迎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在未征得本人同意的情况下,擅自用于其他用途,因此涉及到的侵权问题,本人将依法维权,特此郑重声明! ***钢琴曲水边的阿狄丽娜(演奏:理查德.克莱德曼) URL: http://blog.voc.com.cn/uploadnew/2007-03-09/1173438750_4770.mp3
个人分类: 海外风情|5959 次阅读|4 个评论
澳洲西南明珠——Margaret River[原创]
刘玉平 2008-6-28 15:57
澳洲西南明珠Margaret River 本文图片版权均为本人所有,欢迎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未征得本人同意,擅自用于其他用途,因此涉及到的侵权问题,本人将依法维权,特此郑重声明! * * * * * * Margaret River , 位于 Perth 南约280公里处,是澳洲西南的旅游胜地,被指定为卢因博物学家国家公园( Leeuwin Naturaliste National Park )。一湾清幽的河水从郁郁葱葱的大地流入印度洋,美丽蜿蜒的海岸线,鬼斧神工的喀斯特溶洞,享有澳大利亚的波尔多美誉的葡萄酒产区。向南约50公里的 Augusta, 卢因角( Cape Leeuwin) 分隔了太平洋和印度洋, 高耸的灯塔记录了百年历史的沧桑。 Margaret River 的夏季,远离了大都市的喧嚣,幽幽的蓝天,缈缈的白云,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葡萄香甜,亦真亦幻,令人沉醉在一幅恬静怡然的画卷里。 * * * * * * 钢琴曲爱之梦(演奏:理查德. 克莱德曼) URL: http://www.qpszxx.edu.sh.cn/zqqweb/upload/music/200652234968049.mp3
个人分类: 海外风情|7155 次阅读|1 个评论
怒放的生命——澳洲野花[原创]
刘玉平 2008-6-28 10:03
本文图片版权均为本人所有,欢迎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在未征得本人同意的情况下,擅自用于其他用途,因此涉及到的侵权问题,本人将依法维权,特此郑重声明! * * * * * * 怒放的生命澳洲野花 久闻澳洲野花的盛名,西澳大利亚州更是享有 野花之州 的美誉。每年的 7月~11月 ,各种野花盛开,五颜六色、姹紫嫣红,花团锦簇的大地弥漫着春天的气息、生命的绚彩。 2005年6月~2006年6月 ,有幸获中国科学院公派项目资助,赴西澳大学访问留学。春天的周末,漫步在 Kings Park (国王公园)绚烂的花海里,陶醉在生命的怒放中。这里就以一些野花照片,与大家一起分享。 ******钢琴曲野花(演奏:理查德. 克莱德曼) URL: http://ting.qingyinyue.com/NEW/xingkong/11.mp3
个人分类: 海外风情|6588 次阅读|9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9: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