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勘误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论文《城市管廊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的研究》勘误说明(二)
Tsunshineer 2019-11-2 20:47
由于工程类专业硕士更专注于用现有理论解决实际工程中的问题,较之学术型研究生缺乏学术研究的训练,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回顾前撰写之论文部分引用并不够严谨,存在不细致之问题需要纠正,即文章第一次标注引用参考文献后,再次引用参考时亦应再次说明或标注。 论文第2章理论探讨部分重在梳理现有理论,其参考文献的范围不仅为本章标注的文献,一些理论观点的参考引用实亦包含本章前已经标注出的文献即35#前参考文献,范围为研究现状综述中提到的相关文献,特此说明。 对于前之不严谨,作者向读者表示致歉。 (作者本欲联系研院发勘误,但回复此前并无如此勘误先例,故无法直接勘误说明。秉持科学严谨有错必纠的态度,特此在科学网勘误说明。) 论文作者 2019年11月2日
个人分类: 勘误|514 次阅读|0 个评论
被错误录入的五个测绘界人名
jlpemail 2019-4-21 20:35
闲来翻阅测绘图书,浏览其参考文献。 发现了五个被错误录入的测绘界人名。 包括: 正:郭仁忠;误:郭仁中。 正:龚健雅;误:龚建雅。 正:过静珺;误:郭静珺。 正:章传银;误:张传银。 正:周忠谟;误:周忠漠。
个人分类: 编作交流场|2228 次阅读|0 个评论
《探索真实宇宙》勘误
qianlivan 2018-9-9 17:33
立此贴为《探索真实宇宙》的勘误表。如果读者发现错误,请回此贴。我会更新本帖中的勘误表。
个人分类: 存档|2289 次阅读|10 个评论
《黑洞吸积盘》勘误
qianlivan 2014-9-8 13:49
立此贴为《黑洞吸积盘》的勘误表。如果读者发现错误,请回此贴。我会更新本帖中的勘误表。
个人分类: 读书|3515 次阅读|10 个评论
《图书馆学笔记:科学网图谋博客精粹》勘误表
热度 1 libseeker 2014-5-12 13:20
今日上午收到友人李晋瑞先生发来拙作《图书馆学笔记:科学网图谋博客精粹》勘误表。李先生信中称“ 我读您的大作是极其用心的,从封皮到封底,没有落下一个字 ”,“ 拜读过程中,可以说受益匪浅,从您的大作中了解了很多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方面的知识和行业动态,也从字里行间看到了您广泛阅读、认真思考、勤奋笔耕的身影。尤其看到您在‘闲情偶寄’专辑里对家庭、对自身情况的介绍,更是对您由衷钦佩。 ”。笔者非常感动,也非常感谢!有友人如此,三生有幸! 特此参照李先生所制勘误表,发布本勘误表如下: 序号 页码 行数 错误 更正 1 1 (序) -1 称的上 称得上 2 2 (序) 7 三是…… 单独起段,(3) 3 2 (序) -5 事业谋。 事业谋 4 3 -8 “流动图书馆”句 少3个顿号、、、 5 3 -8 民间图书馆 “民间图书馆” 6 79 -7 4 年的 4 年的图书管理员 7 80 3 教授兼 中 教授兼中 8 80 5 围城作者钱钟书先生 删除,换成、 9 80 -9 图书馆管理 在图书馆管理 10 84 10 正文供87 正文共87 11 88 9 哈佛大学图书馆…… 哈佛大学图书馆馆藏逾1600万册,是美国…… 12 88 -6 314,317 两个数字均为314 13 89 10 没有古籍没有特藏地方 没有古籍,没有特藏,地方 14 89 16 邻近退休 临近退休 15 104 13 研究生 教育 研究生教育 16 105 15 高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 17 110 1 大旗地下 大旗底下 18 112 -7 职能手机 智能手机 19 118 -12 数图研究的研究 数图研究 20 123 -7 江苏的情况。 江苏的情况,(类似这样短句用句号的情况很多,使人不甚明了) 21 129 9 - 非返回式文献,2处 非返回式文献 22 134 1.7 矛盾文学奖 茅盾文学奖 23 134 矛盾生前 茅盾生前 24 213 15 成绩差的 成绩差得 25 213 21 六年间 五年间,(按题中说高考考了三回,应该是五年) 26 225 15 确认出片 确认出版 27 226 -7 不得而知 可想而知 28 233 -5 心无旁 心无旁骛 29 239 7 …… 同 :9-12.
个人分类: 学海泛舟|3471 次阅读|1 个评论
《数学分析中的典型问题与方法》(第2版)2013年9月重印 勘误
zhangweimaths 2014-3-10 20:49
《数学分析中的典型问题与方法》(第2版)2013年9月重印后的勘误。 注:附件中序号13有一处有点错误,把括号外的2改为1/2. 数分问题与方法 2014年 勘误表 (定).pdf
个人分类: 课程学习|2702 次阅读|0 个评论
《数学分析中的典型问题与方法》勘误
热度 3 zhangweimaths 2013-5-16 15:54
裴礼文勘误.pdf 作者不对因使用本文造成的损失负任何责任,仅供参考。
5663 次阅读|7 个评论
大学教材,问题不乏
热度 6 陈龙珠 2011-9-25 00:55
日前,本博提过 中美几本土动力学教材的一处插图错误 。 最近为给在职工程硕士生讲授结构动力学和准备参加一本国标中的动力机器基础参数测试规范条款修订会议,当在书店看到一本今年3月由一所名牌大学出版的标有“机械工程类精品教材”第三版的工程振动分析书,便买了一本作为参考,尤其是想借鉴其中的例题和习题。 在这本教材很基础的单自由度体系振动理论章节,有一道例题(由实测振动数据推算其他参数),其解答中的关键一步,竟然与学生易犯地那样错了-看似混淆了在有阻尼条件下速度导纳、位移导纳幅频曲线峰点频率与固有频率的关系。而这,从其前言说明看,可是作者所在学院1985年以来在用的一本教材,而且现属精品教材的第三版! 看来授课,还真不能照本宣科的。(@SZ)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3553 次阅读|10 个评论
也来凑热闹,说说Nature编辑的回复(原文:道歉)和Crosscheck的事
zhengqinzhu 2010-9-13 08:57
今天上来,发现上周关注的《浙江大学学报》张月红主任一文已经在科学网上沸沸扬扬,大家褒贬不一。 看到任胜利老师比较客观地描述了张月红老师的无奈,Nature编辑在last minute擅自更改了题目。 然后也提到Nature编辑已经表示遗憾(原文:道歉)。 我不知道这个遗憾(原文:道歉)是专门面向张主任个人(通过Email?)还是通过Nature杂志向公众作出的。 因为我没有看到有人说这一点,所以想建议张主任如果这个题目已经与您的本意有违背,可以要求Nature编辑公开刊登Corrigendum(编辑所犯错误的勘误,一般来说编辑可以遵照作者本意进行修改,但是如果违背作者本意进行的修改,是需要作者同意的), 千万别登Erratum(作者所犯错误的勘误)。 另外,那天我也和Nature出版集团的编辑当面探讨了Crosscheck 这个软件,当然我的用意是希望他们可以对我们杂志开放Crosscheck软件的使用权限(这个是要收费的,而且据说不便宜)。当时该编辑表示她需要回去确认是否可以向我们开放这个功能,但是她也提到一点,她个人觉得这个软件可以使用,但不可迷信。 基本上对于剽窃这个概念,他们认为还是以文章的结果和数据为主要考察对象,如果引言和讨论部分有重复的情况,有时候是作者非母语,不能很好地组织语言造成,这种情况下,是需要编辑或者审稿人进行仔细审核的,而不能仅凭Crosscheck的报告数据认定剽窃。 但是这个事件倒是提醒我们的科学家(作者),写作中不要光会参考好的文献,最主要的是要能把那些思想精华转化成自己的语言,用不同的词汇、结构和语句来表达同样层次的含义。 这只是个人浅见,欢迎不同意见。 (刚才有位朋友很善意得提醒我用错了道歉的意思,故在此做更正。
个人分类: 期刊出版|11999 次阅读|7 个评论
一篇被引用六次的勘误
Synthon 2010-8-30 06:40
童鞋们,有多少人是不读自己引用的文献的?
个人分类: 科教评论|6333 次阅读|2 个评论
现代物理学勘误(三)--标准模型
llllaa 2009-9-3 16:21
写在前面:本文中之观点均为非主流观点,如果您是学生或者非物理学专业人士,最好不要读此文以免被误导,如果出于好奇您一定要读,请一定以怀疑的眼光来看待本文中之观点。欢迎您发表自己的看法。 3、标准模型 这个理论基本上可以全盘否定,夸克是杜撰出来的并不存在的粒子,当然更不存在什么三种颜色,与之相关的什么色动力学、渐进自由也可以休息了,我这样说有些人要跟我拼命了。 其实标准模型是一种过于简略的排列组合的产物,它把单位电荷(电子和质子)的1/3看作基本电荷,无非是为了组合出已经发现的几种粒子,其实非稳定粒子的种类远远大于这个数量。那么如果假设夸克带电量为1/6或1/9,那么包括的粒子种类会更多,但是不存在的粒子也更多,这都是这一类理论所无能为力之处。 更不用谈如果把轻子也包括进来,那么排列组合的方法就更可笑了,那会排列出亿万种基本粒子。即便只有三个颜色,还需要渐进自由理论来解释夸克无法单独存在以及大量粒子的短命,那么假如有9种颜色或者n种颜色,不知道需要学者们创造出什么离奇理论来解释,所以说此路不通。 可以说现代粒子物理通过加速器等手段,寻找各种新粒子的研究方向出问题了,那些短命粒子其实是不同能量状态导致的不同质量和电量的粒子,其种类数量会超出我们的想象,但是他们都不是一种新基本粒子或者说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有意义。
个人分类: 物理|3662 次阅读|2 个评论
现代物理学勘误(序)
llllaa 2009-9-1 19:26
写在前面: 本文中之观点均为非主流观点,如果您是学生或者非物理学专业人士,最好不要读此文以免被误导,如果出于好奇您一定要读,请一定以怀疑的眼光来看待本文中之观点。欢迎您发表自己的看法。 犹豫了很久终于决定还是写一下这个内容,之所以犹豫是因为怕成为众矢之的,怕被扣上伪科学的帽子,本人没有信心说服任何人,也没有兴趣与有些人辩论,如果能够碰到一、二有缘之人,或者能够给个别有悟性的人以灵感,则本文目的就达到了。 20世纪是物理学发展最快取得成果最多的100年以前自己也是这样看的,但是几年前偶然的从一个最基本的假设(新以太模型)出发研究所有的物理问题,发现其实物理的逻辑是如此的简单,那些被奉为经典的物理理论原来是完全错误的,看似雄伟壮丽的物理学大厦原来是千疮百孔、谬误遍地。尤其是整个20世纪,是物理学发展完全被引入歧途的100年。 物理学是研究物理实在的理论,这也是物理不同于其他科学的最根本之处,一个理论即使在数学上再优美,如果与事实不符那么在物理上也是没有价值的。不幸的是现代物理学已经太多地偏离了物理的本质。 本文将一一指出现存物理学的一系列谬误,并做简单说明,由于各种物理问题都是相互关联的,所以文中题目排序可能有点乱,主要针对现存的错误认识。本文并不是论文,所以并不做详细的论证推导,如果您有不同意见而且我们之间无法互相说服,那么就让这种文字保留下来,让时间来说话吧。 希望科学网能够容纳这种观点的存在,如果编辑不容忍这种文章的存在,请通知本人,以便在删除之前保留一些文字资料。
个人分类: 物理|359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6: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