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银屑病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银屑病:一件没完成自然程序的作品
热度 1 Drhuanghui 2019-5-5 13:31
大自然鬼斧神工,所创作的每一件生命作品都是艺术的最高境界,赋予生命每一个阶段都有每一个阶段的艺术完美性,每一个阶段的艺术完美性都是一次飞越、一次蜕变的过程。当升级达到一个阶段性的自组织临界点,生命就将飞越、蜕变,就像爬虫蜕变成蝴蝶、蛇要蜕皮换新装。那些升级不完全、蜕变不完整的作品都是因为无法实现飞越,无法达成完美的结果。 银屑病就是一件没有完成大自然设计程序要求的作品,一件在升级过程中受到压抑而无法实现蜕变的作品,一件周期性变化未能达到极性临界期而无法实现飞越的作品,一件类似于蛇蜕皮却又蜕换不完整的作品。 春天,种子的内生气力在土壤中孕育,它发出嫩芽,长出枝叶,由潜变显、由隐而现,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过程,表达为一种空间的转换和时间的绵延。物之逐渐显现,从无到有,绽出其自身生成的过程,都是以整体的形式。而作为一种过程,它正是与时间的绵延和空间的构象有关,一切现象基于时空变化规律的基本方式,构建不同的特征。这种时间节律的前后相继规定叫做 “定数”或“命数”。时间节律一方面融合于种子之“象”和“气”,另一方面又体现于种子从发芽到结果的现象变化过程中。如果没有时间节律的前后相继的规定,那么我们既看不到对象的表象的变化,更想不到对象本身的某种实体的持存性。在春天,我们将种子埋在土里面,种子会发芽,完成长枝叶、开花、结果的圆满循环;如果在夏天将种子埋在土里面,种子还能够发芽,却可能不会开花、结果;如果我们在秋天将种子埋在土里面,种子不仅不会发芽,还可能会霉变。所以,光靠遗传是不可能独立完成发芽、开花、结果的,而遗传更不可能完成霉变的过程。 感冒总是发生在换季的时候,由冬季转为春季,或由夏季转为秋季。季节的更替是气候周期性的阴阳极性转化,大地上的生命都必须顺应季节更替的阴阳极性转化,没有选择的余地,必须勇往向前。春天,蚕蛹要脱茧蜕化、春蝉要蜕衣、种芽要破土、百花要怒放;秋天,爬虫要吐丝作茧、蛇要冬眠、作物要结穗。在这周期性变化的季节里,我们的身体也要彰显生命周期的意义。春天,你的内在在沸腾,生命的内生气力已蓄积达到自组织的临界期,生命的内心源头必须绽放,那是一种向外扩展、向另一极转化的势能。这股向外扩展的势能可能会被阻塞,你因此出现感冒发烧,某种内毒素会释放到血液、肌肉里面,这种内毒素也是一种向外扩展的势能,没有这些毒素的作用,你就可能达不到飞越蜕变的程度。 可是,我们却害怕感冒发烧,害怕飞越蜕变,我们用抗生素、激素硬生生地把那股向外扩展的势能压抑回去了,连同产生的内毒素一起被挤压进入肉体里面,蓄积起来的气力无法表达,皮肤肌肉压抑着毒素,变得不再那么流畅了,就像丧失了生态的土壤那样板结了。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每一次季节周期性的更替中,内生力量一直在积聚能量,但绽放的过程遇到了板结的土壤,于是就会伴随着瘙痒表现出丘疹、红斑的释放形式,增生的鳞屑一层一层脱落。每次你又会因为害怕暴露自己的污点,加上医生不明白生命这种表达机制,他们只能迎合你的自尊心,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再度掩盖那些污点,压抑那股蓄势待发的能量。你一次一次地错过飞越、蜕变的机会,久而久之,鳞癣根盘扎得越来越深,好似穿上了盔甲一样,变得无法脱落、无法飞越、无法蜕变。 依照自然程序进行的周期性变化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呈现出某种飞跃、蜕变。有时这种变化容易被我们所理解,比如女孩子到了一定年龄月经来潮,我们不会把它视作出血性疾病。但也有许多飞跃性的变化不被我们所理解,甚至被我们当成疾病。其实,每一次的疾病过程也是一场蜕变的过程,而疾病的康复也并非回到原点,原点你是回不去的,那是你的过去,当下的你只有未来。 人为地抑制自然发生过程的做法注定是要失败的,谁也阻挡不了自然演化的进程。银屑病,还有脂溢性皮炎、湿疹,它们都是同一类问题,都是内毒素形式的能量受到阻遏无法宣泄的结果。被蓄积的毒素能量总是要释放的,除非把它释放出来,否则它们一直会呆在皮肤肌肉里面,整个一生都不会减弱。所以,对这类疾病的治疗必须因势利导,进行一场透彻的飞越、蜕变。按照中医因势利导的方法,像银屑病这种所谓的顽疾几个月就可以完全康复。
个人分类: 中国医学|2405 次阅读|2 个评论
治疗牛皮鲜(银屑病)的苗医药方
zzllxx5168 2017-5-18 16:24
外洗方: 苦参、四块瓦、九林(里)光、晒烟叶各 15 克 ,苍耳、浮萍、蛇床子、黄柏各 10 克 ,防风、枫木叶、连钱草各 20 克 。 用法:头煎 5 碗水,煎浓成一碗半;二煎 3 碗水,同样煎成一碗半。两煎药水混合加热,药水中放食盐少许,外冼患处,一天 2 次,每次冼去外屑白癣,使患处为紫红色为度。 内服方: 土茯苓 45 克 ,白藓皮、生地、石膏各 30 克 ,鸡血藤、号桐杆、白茅根、血通各 10 克 ,金银花、筋骨草各 15 克 ,甘草 7 克 ,桂枝 12 克 ,白花蛇草 15 克 ,葛根 32 克 。 用法:全药用凉水浸泡一夜,头煎开 15~20 分钟,二煎 30~40 分钟,两次混合后,分 2 天服,一天 3 ~ 4 次。 外敷方: 补骨脂 20 克 ,锅底灰 ( 百草霜 )25 克 ,汞粉 10 克 ,硫黄粉 7 克 ,枫叶液、茶油适量,调糊直敷患处,一天 1 ~ 2 次。 服药其间禁食下列食物: 牛肉、猪头肉、鲤鱼、虾子、韭菜、魔芋、四季豆、胡罗卜、辣椒、甘蔗、茶水、翻坛的酸菜。 博主简介: 张连翔(1959-),大学文化,学士学位,无党派人士,辽宁省喀左县人。现任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教授级高工(3级教授),学术委员会成员,兼任《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和《辽宁林业科技》两刊编委,《新农业》杂志园艺版编委,《中国林业网》和《新农村商网》林业科技(在线)咨询专家,中国林学会灌木分会委员,全国林业科技特派员,朝阳市自然科学学科带头人。曾任辽宁省林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委会成员(1993-1995年)。主要从事应用生态及种群生态和数学生态学、森林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抗旱保水造林、困难立地植被恢复与重建、林下经济、园林绿化、生物质能源林、经济林全生态经营和有机果业等的研究。取得科研成果13项,发明专利3项(1项正在申请中),编制辽宁省地方标准2项,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翻译和发表日文林业科技资料数十万字,主编专著3部、参编著作1部、参编论文集1部。 联系方式: zzllxx5168@126.com;13942112010; http://www.xbmiaomu.com/vip/zzllxx5168/ ; http://blog.sciencenet.cn/u/zzllxx5168
个人分类: 中医药偏方秘方|5851 次阅读|0 个评论
银屑病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
CZC 2017-5-9 07:34
银屑病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 银屑病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 1 概 述 银屑病关节炎(Psoriatic arthritis,PsA)是一种与银屑病相关的炎性关节病,具有 银屑病皮疹 并导致 关节和周围软组织疼痛、肿、压痛、僵硬和运动障碍 ,部分患者可有 骶髂关节炎和(或)脊柱炎 。病程迁延、易复发、晚期可关节强直,导致残疾。约 75%PsA患者皮疹 出现在 关节炎 之前,同时出现者约 15%,皮疹出现在关节炎后者约10% 。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高峰年龄为 30~50岁 ,无性别差异,但脊柱受累以男性较多。美国的PsA患病率为0.1%,银屑病患者约 5%~7%发生关节炎 。我国PsA患病率约为1.23%。 2 临床表现 本病起病隐袭,约l/3呈急性发作,起病前常无诱因。 2.1关节表现 关节症状多种多样,除 四肢外周关节病变外 ,部分可累及脊柱。 受累关节疼痛、压痛、肿胀、晨僵和功能障碍 ,依据临床特点分为5种类型。60%类型间可相互转化,合并存在。 2.1.1单关节炎或少关节炎型: 占70%,以手,足远端或近端指(趾)间关节为主,膝、踝、髋、腕关节亦可受累,分布不对称,因伴发远端和近端指(趾)关节 滑膜炎和腱鞘炎 ,受损指(趾)可呈现典型的 腊肠指(趾) ,常伴有指(趾)甲病变,此型患者约1/3.1/2可演变为多关节炎类型。 2.1.2远端指间关节炎型: 占5%一10%,病变累及远端指间关节,为典型的PsA,通常与银屑病指甲病变相关。 2.1.3残毁性关节炎型: 占5%。是PsA的严重类型,好发年龄为20-30岁,受累指、掌、跖骨可有骨溶解,指节为望远镜式的套稷状,关节可强直、畸形,常伴发热和骶髂关节炎,皮肤病变严重。 2.1.4对称性多关节炎型: 占15%,病变以近端指(趾)间关节为主,可累及远端指(趾)间关节及大关节如腕、肘、膝和踝关节等。 2.1.5脊柱关节病型: 约5%,男性。年龄大者多见,以脊柱和骶髂关节病变为主,常为单侧。下背痛或胸壁痛等症状可缺如或很轻,脊柱炎表现为韧带骨赘形成,严重时可引起脊柱融合,骶髂关节模糊.关节间隙狭窄其至融合,可影响颈椎导致寰椎和轴下不全脱位。 也有学者将PsA分为3种类型: ①类似反应性关节炎伴附着点炎的单关节和寡关节炎型;②类似类风湿关节炎的对称性多关节炎型;③类似强直性脊柱炎的以中轴关节病变为主(脊柱炎、骶髂关节炎和髋关节炎),伴有或不伴有周围关 节病变的脊柱病型。 2.2皮肤表现 根据银屑病的临床特征,一般可分为 寻常型、脓疱型、关节病型及红皮病型4种类型 。皮肤银屑病变好发于头皮及四肢伸侧,尤其肘、膝部位,呈散在或泛发分布,要特别注意隐藏部位的皮损如 头发、会阴、臀、脐等 ;皮损表现为丘疹或斑块,圆形或不规则形,表面有丰富的 银白色鳞屑,去除鳞屑后为发亮的薄膜 ,除去薄膜可见点状出血(Auspitz征),该特征对银屑病具有诊断意义。存在银屑病是与其他炎性关节病的重要区别,皮肤病变严重性和关节炎症程度无直接关系,仅35%二者相关。 2.3指(趾)甲表现 约80%PsA患者有指(趾)甲病变,而无关节炎的银屑病患者指甲病变为20%,因此 指(趾)甲病变是PsA的特征 。常见表现为 顶针样凹陷 。 炎症远端指间关节的指甲有多发性凹陷是PsA的特征性变化 ,其他有甲板增厚、浑浊、色泽发乌或有白甲、表面高低不平、有横沟及纵嵴,常有甲下角质增生,重者可有甲剥离。有时形成匙形甲。 2.4其他表现 2.4.1全身症状:少数有发热、体质量减轻和贫血等 2.4.2系统性损害:7%-33%患者有眼部病变,如 结膜炎、葡萄膜炎、虹膜炎和干燥性角膜炎 等;接近4%患者出现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常见于疾病晚期,另有 心脏肥大和传导阻滞 等;肺部可见上 肺纤维化 ;胃肠道可有 炎性肠病,罕见淀粉样变 。 2.4.3附着点炎:特别在 跟腱和跖腱膜 附着部位。足跟痛是 附着点炎 的表现。 3 诊断要点 3.1症状和体征 3.1.1皮肤表现:皮肤银屑病是PsA的重要诊断依据,皮损出现在关节炎后者诊断困难,细致询问病史,银屑病家族史,儿童时代的 滴状银屑病,检查隐蔽部位的银屑病(如头皮、脐周或肛周)和特征性放射学表现可提供重要线索 ,但应除外其他疾病,并应定期随访。 3.1.2指(趾)甲表现:顶针样凹陷(20个),指甲脱离、变色、增厚、粗糙.横嵴和甲下过度角化等。 指(趾)甲病变是银屑病可能发展为PsA的重要临床表现。 3.1.3关节表现:累及1个或多个关节,以指关节、跖趾关节等手足小关节为主。远端指间关节最易受累,常不对称,关节僵硬、肿胀、压痛和功能障碍。 3.1.4脊柱表现:脊柱病变可有腰背痛和脊柱强直等症状。 3.2辅助检查 3.2.1实验室检查 本病无特殊实验室检查,病情活动时红细胞沉降率(ESR)加快,c反应蛋白(CRP)增加。IgA、lgE增高,补体水平增高等;滑液呈非特异性反应,白细胞轻度增加,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类风湿因子(RF)阴性,少数患者可有低滴度的RF和抗核抗体。骶髂关节和脊柱受累的患者中约半数患者人类自细胞抗原(HLA)一B27阳性。 3.2.2影像学检查 3.2.2.1周围关节炎:周围关节骨质有破坏和增生表现。末节指、趾骨远端有骨质溶解、吸收而基底有骨质增生;可有中间指骨远端因侵蚀破坏变尖和远端指骨骨质增生,两者 造成铅笔帽(pencil—in-cup)样畸形;或望远镜样畸形 ;受累指间关节间隙变窄、融合、强直和畸形。长骨骨干绒毛状骨膜炎。 3.2.2.2中轴关节炎:表现为 不对称骶髂关节炎 ,关节间隙模糊、变窄、融合。椎间隙变窄、强直,不对称性韧带骨赘形成,椎旁骨化,其特点是相邻椎体的中部之间的韧带骨化形成骨桥,并呈不对称分布。 3.3诊断依据 银屑病患者有上述炎性关节炎表现即可诊断。因部分PsA患者银屑病出现在关节炎后,此类患者的诊断较困难,应注意临床和放射学线索,如银屑病家族史,寻找隐蔽部位的银屑病变,注意受累关节部位,有无脊柱关节病等来作出诊断并排除其他疾病。 关于PsA的诊断标准,目前尚未统一,较简单而实用的标准有 Moll和Wright的PsA分类标准 : ① 至少有1个关节炎并持续3个月以上;②至少有银屑病皮损和(或)1个指(趾)甲上有20个以上顶针样凹陷的小坑或甲剥离;③血清IgM型RF阴性(滴度1:80)。 4 鉴别诊断 4.1类风湿关节炎(RA):二者均有小关节炎,但PsA有银屑病皮损和特殊指甲病变、指(趾)炎、附着点炎,常侵犯远端指间关节。RF阴性,特殊的X表现如笔帽样改变,部分患者有脊柱和骶髂关节病变;而RA多为对称性小关节炎,以近端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腕关节受累常见,可有皮下结节,RF阳性。,X线以关节侵蚀性改变为主。 4.2强直性脊柱炎(AS):侵犯脊柱的PsA,脊柱和骶髂关节病变不对称,可为跳跃式病变,发病常在年龄大的男性。症状较轻,有银屑病皮损和指甲改变;而AS发病年龄较轻,无皮肤、指甲病变,脊柱、骶髂关节病变常呈对称性。 4.3骨关节炎(OA):二者均侵蚀远端指间关节,但OA无银屑病皮损和指甲病变,可有赫伯登(Hebe耐en)结节,布夏尔(Bouchard)结节,无PsA的典型x线改变,发病年龄多为50岁以上老年人。 5 治疗方案及原则 PsA治疗目的在于缓解疼痛和延缓关节破坏,应兼顾治疗关节炎和银屑病皮损,制定的治疗方案应因人而异。 5.1一般治疗 适当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和关节损伤,注意关节功能锻炼,忌烟、酒和刺激性食物。 5.2药物治疗 参照类风湿关节炎用药。 5.2.1非甾体抗炎药(NSAlDs) 适用于轻、中度活动性关节炎者。具有抗炎、止痛、退热和消肿作用,但对皮损和关节破坏无效。 治疗剂量应个体化;只有在一种NSAIDs足量使用l~2周无效后才更改为另一种;避免2种或2种以上NSAIDs同时服用,因疗效不叠加,而不良反应增多;老年人宜选用半衰期短的NSAIDs药物,对有溃疡病史的患者,宜服用选择性环氧化酶(COX)一2抑制剂以减少胃肠道的不良反应。NSAIDs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痛、腹胀、食欲不佳,严重者有消化道溃疡、出血、穿孑L等;肾脏不良反应:肾灌注量减少,出现水钠潴留、高血钾、血尿、蛋白尿、间质性肾炎,严蕈者发生肾坏死致肾功能不全。NSAlDs还可以引起外周血细胞减少,凝血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肝功能损害,少数患者发生过敏反应(皮疹、哮喘)以及耳鸣、听力下降,无菌性脑膜炎等。常用NSAIDs见类风湿关节炎。 5.2.2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DMARDs) 防止病情恶化及延缓关节组织的破坏。如单用1种DMARDs无效时也町联合用药,以甲氨蝶呤(MTX)作为联合治疗的基本药物。 5.2.2.1 MTX:对皮损和关节炎均有效,可作为首选药。 可口服,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开始7.5—25 m异。每周1次,宜从小剂量开始。病情控制后逐渐减量。维持量5。10 mg每周1次。常见不良反应有恶心、口炎、腹泻、脱发、皮疹,肝功能受损,少数出现骨髓抑制,听力损害和肺间质病变。也可引起流产、畸胎和影响生育力。服药期间应定期查血常规和肝功能。 5.2.2.2柳氮磺吡啶(SSZ):对外周关节炎有效。 从小剂量逐渐加量有助于减少不良反应,使用方法:每日250~500 mg开始,之后每周增加500 mg,直至2.0 g。如疗效不明显可增至每日3.0 g。主要不良反应有恶心、厌食、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皮疹、无症状性转氨酶增高和可逆性精子减少.偶有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对磺胺过敏者禁用。服药期间应定期查血常规和肝功能。 5.2.2.3硫唑嘌呤(AZA):对皮损也有效 ,常用剂量为l一2mg·kg'·d--,一般100 m州。维持量50 m州。不良反应有脱发、皮疹、骨髓抑制(包括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胃肠反应有恶心、呕吐、可有肝损害、胰腺炎,对精子、箩日子有一定损伤,出现致畸,长期应用致癌。服药期间应定期查血常规和肝功能等。 5.2.2.4环孢素A(CsA):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已通过将其用于莺症银屑病治疗,对皮肤和关节型银屑病有效,FDA认为1年内维持治疗,更长期使用对银屑病是禁止的。 常用量3-5 mg·kg-I·d一,维持量是2.3 mg·k一·d一。CsA的主要不良反应有高血压、肝肾毒性、神经系统损害、继发感染、肿瘤及胃肠道反应、齿龈增生、多毛等。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均与剂量和血药浓度有关。服药期间应查血常规、血肌酐和血压等。 5.2.2.5来氟米特(LEF):对于中、重度患者可用LEF,20mg/d。越来越多的国际资料显示LEF治疗PsA有较好疗效,使用方法同RA。主要不良反应有腹泻、瘙痒、高血压、肝酶增高、皮疹、脱发和一过性白细胞下降等。服药期间应定期查血常规和肝功能。 5.2.3依曲替酯 属芳香维甲酸类。 开始0.75~1 mg·kg-1·d-1,病情缓解后逐渐减量,疗程4-8周,肝肾功能不正常及血脂过高和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用药期间注意肝功能及血脂等。长期使用可使脊柱韧带钙化,因此中轴病变应避免使用。 5.2.4糖皮质激素 用于病情严重,一般药物治疗不能控制时。因不良反应大,突然停用可诱发严重的银屑病,且停用后易复发,因此一般不选用,也不长期使用。但也有学者认为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可缓解患者症状,并在DMARDs起效前起“桥梁”作用。 5.2.5生物制剂 近年来用生物制剂治疗PsA已有大量报道,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也可与MTX合用。目前在国内应用的生物制剂主要有下列两种。 依那西普(etanercept)、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一抗体融合蛋白:用于中、重度或其他药物治疗疗效不佳的PsA患者.每次25 mg皮下注射,每周2次。 另一类为抗肿瘤坏死因(TNF)一d的单克隆抗体,包括注射用英夫利西单抗(infliximab) ,本品首次 3.5 mg/kg静脉滴注 后,第2,6周及以后每8周给予相同剂量各1次。注射用 阿达木单抗(adalimumab) 。每2周1次40 mg皮下注射。以上药物使用前应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肝炎及结核等相关检查,应用过程中也应定期检查。常见不良反应主要有注射部位的局部反应,如红斑、瘙痒、疼痛和肿胀等,一般持续3-5d,其他有头疼、眩晕、皮疹、咳嗽、腹痛、血液系统受损、感染、过敏反应等。对于活动性感染、活动性结核、肿瘤、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对本品成分过敏者应禁用。 5.2.6局部用药 5.2.6.1 关节腔注射长效皮质激素类药物: 适用于急性单关节或少关节炎型患者,但不应反复使用,1年内不宜超过3-4次,同时应避开皮损处注射,过多的关节腔穿刺除了易并发感染外,还可发生类同醇晶体性关节炎。 5.2.6。2局部治疗银屑病的外用药:以 还原剂、角质剥脱剂以及细胞抑制剂为主 。根据皮损类型、病情等进行选择。在疾病急性期,以及发生在皱褶处的皮损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稳定期可以使用作用较强的药物,如 5%水杨酸软膏、焦油类油青、O.1%~0.5%蒽林软膏 等。稳定期皮损可以选用的药物还有 钙泊三醇(calcipotriol,一种维生素D3的衍生物)、他扎罗丁(tazarotene,维甲酸类药) 等。稳定期病情顽固的局限性皮损可以配合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可以在外涂药物后加封包以促进疗效,能够使皮损较快消退,但应注意应用本药需注意激素的局部不良反应,以及在应用范围较广时可能发生的全身吸收作用。 5.3物理疗法 5.3.1紫外线治疗: 主要为B波紫外线治疗,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在服用光敏感药物或外涂焦油类制剂后照射B波紫外线,再加水疗(联疗法)。 5.3.2长波紫外线照射(PUVA)治疗: 即光化学疗法,包括口服光敏感药物(通常为8一甲氧补骨脂,8一MOP),再进行PUVA。服用8-MO期间注意避免日光照射引起光感性皮炎。有人认为长期使用PUVA可能增加发生皮肤鳞癌的机会。 5.3.3水浴治疗: 包括温泉浴、糠浴、中药浴、死海盐泥浸浴治疗等,有助于湿润皮肤、祛除鳞屑和缓解干燥与瘙痒症状。 6 外科治疗 对已出现关节畸形伴功能障碍的患者考虑外科手术治疗,如关节成形术等。 7 预 后 一般病程良好,只有少数患者f5%)有关节破坏和畸形。家族银屑病史、20岁前发病、HLADR3或DR4阳性、侵蚀性或多关节病变、广泛皮肤病变等提示预后较差。 指南目录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2017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7年GOL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定义和诊断的全球策略解读 2017年最新克罗恩病治疗指南 2017年最新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指南 2017 ADA糖尿病视神经病变最新指南推荐 儿童及成人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CSE)的治疗 中国急/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诊疗专家共识 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016版) 中国血管性认知障碍诊疗指导规范 2016年中国偏头痛防治指南 阿尔茨海默病诊疗指南 关于肥厚型心肌病诊断和猝死防治建议 心房颤动诊疗指南 2016 ESC 和 AHA/AHA/HFSA慢性心力衰竭新指南解读
个人分类: 临床指南和病例解析|3226 次阅读|0 个评论
Apremilast用于治疗银屑病的疗效研究
bionion 2015-5-5 13:49
背景: Apremilast ,磷酸二酯酶 4 的小分子抑制剂,可以调节细胞内促炎和抗炎介质的生产工作,目前已经被证实对于银屑病的治疗有效。我们在此评估 Apremilast 临床中的安全性和不同剂量所产生的治疗效果。 方法: 在第二阶段的随机多中心的实验中,患者(年龄≥ 18 岁)有中度至重度银屑病患者随机分配(以 1 : 1 : 1 : 1 的比例),以接受口服安慰剂或 2008 年 9 月 24 日和 10 月 21 日, 2009 年间 apremilast 10 , 20 ,或 30 毫克,每天两次在 35 美国和加拿大的网站在 16 周,患者在安慰剂组,每日两次分配 apremilast 20 或 30 毫克至 24 周。随机化通过交互式语音应答系统排列块列表随机产生的。对于第 16 周治疗分配由双方调查人员和参与者掩盖。在 16-24 周,研究者和参与者都知道,治疗是积极的,但剂量被隐瞒。主要终点是患者的比例达到基线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 PASI-75 ),在减少每周至少 75 % 16. 分析了意向治疗 ; 遗漏值是由末次观察结转估算。该试验在 ClinicalTrials.gov 注册,编号 NCT00773734 。 结果: 89 例患者随机每天两次分配 apremilast10 毫克, 87 位患者 20 毫克, 88 位患者 30 毫克 ; 88 被分配安慰剂。在第 16 周, PASI-75 5 例( 6 %)分配安慰剂, 10 ( 11 %)分配 apremilast 10 毫克, 25 ( 29 %),达到 20 分配毫克,和 36 ( 41 %)分配 30 毫克。 Apremilast 10 毫克没有显著的安慰剂实现端点的差异(比值比 2 · 10; 95 % CI 0 · 69-6 · 42 ) ; 为 apremilast 20 毫克( 6 · 69; 2 · 43-18 · 5; P 0 · 0001 )和 apremilast 30 毫克( 11 · 5; 4 · 24-31 · 2; P 0 · 0001 ),差异安慰剂是显著。大多数不良事件( 96 %)为轻度或中度 ; 患者的至少 5 %有恶心,上呼吸道感染,腹泻,鼻咽炎,头痛,关节痛(安慰剂),肠胃炎,或消化不良。八个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3 各自安慰剂和 apremilast 20 毫克 ; 2 , apremilast 30 毫克) ; 没有被判定为是与 apremilast 。 Apremilast 对的血液,尿液,免疫或炎症,血清生化,心电图或测试的结果没有明显的影响。 解释: Apremilast ,每日两次口服 20 或 30 毫克,似乎是有效的,并且其对银屑病患者来说是安全和温和的。 Apremilast, given orally at 20 or 30 mg twice daily, seems to beefficacious, safe, and tolerable for patients with moderate to severe plaquepsoriasis. 原文转自新浪博客: Apremilast用于治疗银屑病的疗效研究
2427 次阅读|0 个评论
3HX:基于传统中药开发的一种具有抗银屑病作用的新药
zhpd55 2014-11-27 10:04
3HX: 基于传统中药开发的一种具有抗 银屑病 作用的新药 诸平 银屑病 又俗称牛皮 癣 ,是一种慢性炎症性 皮肤病 ,病程较长,有易复发倾向,有的病例几乎终生不愈。该病发病以青壮年为主,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精神状况影响较大。临床表现以红斑,鳞屑为主,全身均可发病,以头皮,四肢伸侧较为常见,多在冬季加重。有关银屑病的病因虽然进行过许多研究,但至今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此病的发生不是单一的原因,可能涉及多方面,如遗传因素、感染因素、免疫异常因素、内分泌因素以及其他因素。因为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有家族性发病史,有的家族有明显的遗传倾向。一般认为有家族史者约占 30% 。发病率在不同人种差异很大。银屑病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多基因遗传病。本病患者的某些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 )出现率显著增高。银屑病与其他疾病(如类 风湿性关节炎 ,特应性 皮炎 等)遗传位点可能存在重叠。另外,许多学者从体液免疫(抗链球菌组),细胞免疫(外周血及皮损 T 细胞)、细菌培养和治疗等方面均证实 链球菌感染 与银屑病发病和病程迁延有关。在银屑病患者,金黄色 葡萄球菌感染 可使皮损加重,这与金葡菌外毒素的超抗原有关。本病的发生与病毒(如 HIV 病毒)和真菌(如马拉色菌)感染虽然有一定关系,但其确切机制尚未能得到最后证实。也有大量研究证明银屑病是免疫介导的炎症性 皮肤病 ,其发病与炎症细胞浸润和炎症因子有关。发现部分女性患者 妊娠 后皮损减轻甚至消失,分娩后加重。由此推测银屑病可能与内分泌因素有关。精神神经因素与银屑病的发病也有一定的关系。饮酒、吸烟、药物和精神紧张都有可能会银屑病的诱发因素。 对于银屑病而言,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但也并非不治之症。适当的对症治疗可以控制症状。由于本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不少患者需要长期医治,而各种疗法都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联合疗法、交替疗法、序贯和间歇疗法等。药物治疗有外用药和内服药。新发的面积不大的皮损,尽可能采用外用药。药物的浓度应由低至高。选用哪一种药,要结合药物本身的性质和患者的具体病情,由医生确定。内服药有甲氨蝶呤 (MTX) 、维 A 酸类、糖皮激素类、免疫疗法和生物制剂疗法 、抗生素等。另外还有物理疗法和中医中药治疗方法。 以色列兹利亚( Herzelia ) 瑟巴尔有限公司( Sirbal Ltd. )的 N. 施雷博姆( N. Shraibom )和印度北方邦( Uttar Pradesh )达布尔研究基金会( Dabur Research Foundation )的 M. 雅吉( M. Jaggi )及 A. 辛格 ( A. Singh )3 人合作,对三种植物组成的一种银屑病治疗中药展开分析后,分离得到 3 种活性成分,对其取名为 3HX ,并经过色层分析法进行了表征,此研究目的在于对其抗银屑病活性的生物学基础进行深入了解。经过体外试验,培养的 角化细胞 (keratinocytes) 用一种已知的可以诱发细胞凋亡的姜黄素( curcumin )作为对照进行处理,同时用 2 种不同浓度的 3HX 处理 培养的 角化细胞,对观察结果进行比较。通过目视、根据抗炎活性 和凋亡潜力 进行评价 。此外 , 初步体内小鼠试验是局部将 3HX 用于 TPA 诱导炎症模型的老鼠耳朵。在培养的 角化细胞中, 3HX 产生了一系列不同的影响:包括从 视觉上来看 , 3HX 的 用药剂量对细胞膨大和碎裂以及粘附细胞比例减少的影响,类似于用阳性对照姜黄素的处理结果; 角化细胞增殖受到抑制;表明有促进细胞凋亡潜力,如 DNA 损伤刺激 /p53 响应都预示着细胞向凋亡转移的潜在信号。通过下调炎症关键标记如细胞因子 (cytokines) 、 NO 、 分泌型磷脂酶 A2(secreted phospholipase A2, sPLA2) 以及转录因子 (NF-kB) 显示其抗炎活性;在 TPA 诱导的小鼠炎症模型中显示出抗牛皮癣的潜在优势;涉及到牛皮癣发病机理的 4 种关键激酶的抑制作用, 4 种关键激酶即蛋白激酶 B( AKT1, PKB alpha), 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 ( MAPK1, ERK2), 蛋白激酶 C(PRKCA, PKC alpha) 以及 重组人丝裂原活化激酶( MAP2K1 , MEK1 ); DNA 拓扑异构酶 II ( Topoisomerase-II ) 活性的彻底抑制等 。由此 ,研究者得出如下结论: 3HX 似乎是通过细胞凋亡调控生产抗牛皮癣活性的。目前,为了达到牛皮癣治疗的最佳临床效果,动物模型的其他研究尚在进行之中。更多信息请浏览: N. Shraibom, M. Jaggi, A. Singh. 3HX- A New Drug Developed Based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isEffective in a Psoriasis Model with Biological Traceability of the Effect . 23rd EADV ( Europe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 ) Congress , 8-12 October, 2014, AmsterdamRAI Convention Centre, Amsterdam, The Netherlands. www.eadvamsterdam2014.org ; OR http://www.eadvamsterdam2014.org/fileadmin/docs/Final_Programme_Amsterdam_WEB.pdf
个人分类: 健康生活|3374 次阅读|0 个评论
脓疱型银屑病的治疗进展
热度 1 brainu 2014-3-4 00:07
脓疱性银屑病是 银屑病 的一种,是 银屑病 中比较严重的一种类型。表现以外观正常皮肤或炎性红斑基础上的脓疱为特点。脓疱型银屑病的治疗比较困难,这在世界上都是一个难题。不仅治疗效果欠佳,而且容易复发。因此对于脓疱型银屑病的治疗方法世界上都在寻求比较好的方法,治疗可以及时的控制及改善病情,又可以有效的防止复发。现在国类对于脓疱型银屑病的治疗还停留于使用甲砜霉素。《中国皮肤病学》指出“甲砜霉素是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的首选药物之一,其治疗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疗效较好”。其治疗的原理可能是砜霉素不仅是一个抑菌剂,还具有较强的免疫抑制作用。但是在国际上,甲砜霉素治疗脓疱型银屑病早已淘汰! J Am Acad Dermatol .2012年发表了一篇文章(PMID: 22609220,.IF=3.991),综述了脓疱型银屑病的治疗,现编译如下: 脓疱型银屑病一般可分为局限性和泛发性。泛发性脓疱病( Generalized pustular psoriasis , GPP )是泛发性的无菌性的脓疱为特点。常突然发生,常伴随疼痛、发热以及寒战。 Umezawa 等提出 GPP 诊断标准包括:①红斑基础上的多发性无菌性脓疱;②发热、寒战等系统症状;③ 组 织学表现为海绵样脓疱( spongiform pustules );④至少有以下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辅助检查阳性结果:白细胞升高并核左移, ESR 升高, C 反应蛋白升高,高滴度的抗 O 抗体, IgG 或 IgA 升高,低蛋白血症,低钙血症。另外如查上述临床症状或组织学表现任何一个的反复发生也可以单独诊断GPP。 局限性脓疱型银屑病常指掌跖脓疱病( palmoplantar pustular psoriasis , PPPP ),主要累及手足。轻型连续性肢端皮炎( Acrodermatitis continua of Hallopeau )也是一种类型的 PPPP ,表现为指端、甲皱襞及甲床的慢性脓疱。 虽然多数的 脓疱型银屑病 是特发性的,但是也有一些潜在的诱发因素,主要是药物。最近许多研究表明肿瘤坏死因子是主要 的诱发和加重脓疱型银屑病因素。 Seneschal 等认为抗 TNF 治疗后出现的银屑病样损害并不是真正的银屑病,而是药物反应。局部和系统性应用激素后停用可 以加速脓疱型银屑病的发生。 虽然确切的患病率尚不清楚,但是一般认为脓疱型银屑病还是相对很少。较低的发病率,较少的病例报道,以及尚未完全认识本病有关导致了治疗比较困难。另一个治疗困难的原因是缺少检验治疗反应的有效性方法,以及缺少治疗方面的高质量数据。治疗包括系统性应用维甲酸类药物、环孢菌素,皮质类固醇激素和甲氨蝶呤。最近提出用于斑块型银屑病治疗的生物制剂也可用于脓疱型银屑病。 Umezawa 等曾发表过仅有一篇 GPP 治疗指南,其中提到评价疾病严重程度可以用 Ohkawara 分类法。包括皮肤症状、原发症状以及实验室检查,可以分成轻、中、重度。 成人 GPP 推荐一线治疗有阿维 A 、环孢菌素、甲氨蝶呤 其中由于阿维 A 的使用方面的研究较少,因此认为环孢菌素和甲氨蝶呤是很好的药物。有研究表明甲氨蝶呤比环孢菌素更有效。另外还有一些研究表明英夫利普( infliximab )也可用于治疗严重性的 GPP 一线用药。因为英夫利普和环孢菌素起效较快,很多专家建议这两种药物作为治疗重症急性 GPP 。 Bennett 推荐阿维 A 剂量为 0.75 – 1 mg/kg/d ,一般 7-10d 起效。之后维持 0.125- 0.25 mg/kg/d 数月以防止复发。 甲氨蝶呤推荐用于阿维 A 无效的病例。需要数周方能起效。 Umezawa 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不同建议剂量为 5.0 to 15.0 mg/wk 。起始剂量可以是 2.5mg 。直到起效。 Collins and Rogers 建议大于 70 岁的患者起始剂量为 7.5mg 。需检测血液毒性。稍早的文献建议严重性GPP患者 50 mg/wk 静滴或皮下注射,但是最新的研究建议每周的使用量不要超过 25mg 。 环孢菌素是阿维 A 的替代疗法,剂量为 2.5-5 mg/kg/d 。 Umezawa 建议中度 - 重度患者使用 3.5-5mg/kg/d 。如果患者反应良好,剂量可以递减至每 2 周 0.5mg/kg 。最早 2 周起效。 一些专家建议英夫单抗用于严重性急性病例。 二线用药包括 阿达木单抗 ( adalimumab ),依那西普( etanercept )及联合治疗方案 银屑病治疗中避免系统性使用激素 , 因为可以加重银屑病,但是如果没有其它选择,系统性口服激素可能也是治疗 GPP 的一种方法。 局部疗法是作为系统性治疗的辅助手段,或者是治疗局限性或轻度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法。有报道称局部使用卡铂三醇( calcipotriene )和他克莫司( tacrolimus )有效。 Anecdotal 有人还认为典安西龙软膏加周身湿敷可以帮助减少结痂和鳞屑。 一些顽固性病例对多种药物效果不佳,可以使用联合治疗方法。但是医生应该最大限度的防止副作用。 儿童 GPP 一线疗法包括阿维 A ,阿维 A 联合口服强的松、环孢菌素和甲氨蝶呤 但是 FDA 并没批准阿维 A 任何用于儿童的指征,孕期妇女也是相对禁忌。另外阿维 A 大剂量时还有轻度的骨骼毒性,因此一些专家建议依那西普作为儿童 GPP 治疗一线用药。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治疗儿童性斑块性银屑病中得到证实。其它的 TNF 拮抗剂能否用于治疗儿童 GPP 并不清楚 。儿童 GPP 一线用药和成人差不多。没有一种证据表明系统性阿维 A 、环孢菌素和甲氨蝶呤哪个更优。阿维 A 推荐剂量不超过 1 mg/kg/d ,用于治疗重症或难治型病例。需要注意可能是的骨骼毒性。育龄期女性阿维A相对禁忌,基于患者年龄和疾病的严重程度。有一报道使用异维 A 酸成功治疗一十几岁女孩的病例,可以避免阿维 A 的致畸性。维甲酸类药物可以联合口服强的松治疗急性期病例。有研究表明环孢菌素治疗儿童 GPP 安全有效。一些作者认为长期的副作用少于维甲酸类药物、激素和甲氨蝶呤。可以用于急性期,剂量 1-3 mg/kg/d 。一般 2-4 周起效。有报道 2 岁的儿童使用甲氨蝶呤剂量 0.2-0.4mg/kg/wk比较安全 。通常数周内起效。依那西普基于治疗斑块性银屑病的经验认为对GPP安全有效。剂量每 2 周 0.4mg/kg 治疗难治性 GPP 时有轻度改善。 PS:个人强烈不建议阿维A或者维A酸类药物用于治疗儿童GPP! 二线疗法包括 阿达木单抗 、英夫利普以及 UVB 光疗 可能随着研究的进展, TNF- α拮抗剂可能成为治疗儿童 GPP 的一线用药。 UVB 光疗不能用于急性期,主要是用于一线疗法治疗后得到控制的病例。阿达木单抗剂量 40mg 皮下注射皮损和关节症状可以很快消失。窄谱 UVB 是替代疗法。 2 个报道证明 UVB 联合系统性应用维甲酸类药物可以有效的防止疾病复发。 妊娠 GPP 一线疗法包括环孢菌素,口服激素以及局部制剂 基于器官移植的妊娠妇女使用环孢菌素的经验,认为环孢菌性是对于妊娠GPP安全的。剂量 2-3 mg/kg 并不增加副作用。生物制剂是否是一个较好的替代方法尚不清楚。日本推荐局部使用激素作为一线疗法,口服强的剂量为 30-40mg/d 有一定疗效,如果联合环孢菌素效果更好。最近有研究认为英夫利普有效,可以治疗急性期患者。 二线疗法窄谱 UVB 或者 PUVA 主要用于一线治疗控制的病例。有 2 份报道光疗推荐用于急性期患者。一份是窄谱 UVB 可以作为局部激素治疗无效的替代疗法,另一份是证明 PUVA 有效。 局部使用卡铂三醇或局部 PUVA 作为二线疗法治疗妊娠GPP的轻度 - 中度病例。 PS:个人强烈不建议阿维A或者维A酸类药物用于治疗妊娠GPP! PPPP 一线疗法局部使用激素、卡铂三醇,或者联合使用这两种药物 随机前瞻性研究证明局部激素封包治疗PPPP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系统性治疗 PPPP 的疗法包括环孢菌素,维甲酸类药物和 PUVA 。 Piraccini 等认为如果严重病例或疾病累及多个指甲者口服维甲酸类药物是最好的方法,局部卡铂三醇于维甲酸类药物治疗后外用可以防止复发。 Sotiriadis 证明卡铂三醇和倍他米松的复合制剂有效,建议这种复合制剂作为一线疗法。环孢菌素剂量 1-2 mg/kg/d 。 二线疗法包括光动力疗法和局部使用他克莫司 二 线系统性疗法是生物制剂,阿法赛特( alefacept )、阿达木单抗、依那西普和英夫利普。一项研究阿法赛特 15mg 每周肌内注射 16 周可以 100% 改善症状。另一项研究表明每周 15-30mg 的阿法赛特使用 10 周后可以改善症状。另外 TNF 拮抗剂联合甲氨蝶呤也有效。 结论 脓疱型银屑病的治疗基于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自身状况。 更多关于银屑病介绍可以看这里: 银屑病百科 本文首发于皮肤科医生: 脓疱型银屑病的治疗进展
个人分类: 皮肤病科谱|2016 次阅读|1 个评论
科学家找到银屑病致病“元凶”
xuxiaxx 2011-10-9 08:04
这是上海交大附属瑞金医院皮科和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免疫、肿瘤和生物医学中心合作研究的一项成果。请点击: http://www.bpharmainfo.ac.cn/view.do?id=830469type_id=100057
1776 次阅读|0 个评论
痱子草,专门治痱子的草(图)
热度 1 sheep021 2011-6-13 13:39
痱子草,煮水洗浴治痱子。 小鱼仙草(植物名实图考,滇南本草误作小仙草)图版173,1—5 月味草、红花月味草、姜芥、干汗草、热痱草、假鱼香、香花草(粤)、野荆芥、假荆芥(桂)、土荆芥(粤、桂)、四方草(闽)、大叶香薷、野香薷、霍乱草(赣)、痱子草(闽、赣)、石荠苎、臭草、小本土荆芥(闽)、山芝麻、水苋菜(黔) 一年生草本,茎高1米,四方形,近无毛,多分枝。叶卵披针形或菱状披针形,有时卵形,长1.2—3.5厘米,宽5—18毫米,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渐狭;叶面无毛或近无毛,背面灰白,无毛,具凹陷腺点;边缘具锐尖的疏齿;纸质;叶柄长3—18毫米,总状花序生于主茎及分枝的顶部,通常多数,长3—15厘米,密花或疏花;苞片针状或线状披针形,与花梗等长或略过之,至果时则较之为短,稀与之等长;萼钟状,长约2毫米,宽2—2.6毫米,外面肋上被短硬毛,上唇3齿,卵三角形,中间的较短,下唇2齿,披针形,与上唇近等长,或微过之,果时全萼增大,长约3.5毫米,宽约4毫米,上唇反向上,下唇直伸;花冠淡紫色,长4-5毫米,外面被微柔毛,内面具不明显的毛环或无毛环。小坚果灰褐色,近球形,直径约1—1.6毫米,具疏网纹。花果期5—11月。 产云南西北部(福贡、维西)及东南部(西畴),海拔1500—2300米,山坡路旁及水边。我国陕西至江南各省有分布。克什米尔地区,尼泊尔,锡金,不丹,孟加拉国,印度东北部,缅甸,越南,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日本南部也有。 全草药用,有散寒发表、清热解暑、消炎止血之效,外洗热痱、湿疹、疮疖。 外一则: 1. 治银屑病(牛皮癣); (1).用醋熬花椒水,奇迹般地除根了。方法是:买一瓶醋,放一把花椒,熬半小时,放凉后将熬的花椒水装入瓶中,用一小毛笔刷花椒水于患处,每天坚持早、午、晚刷涂患处,无论何种顽癣,均可根治。 (2)方法是採几条鲜榆树枝,挤压出汁液抹在患处(汁液只能用一次)。每天一次,连抹十天即可根治.. (3)将大蒜捣成蒜泥,敷在患处两小时,以周围烧起泡为止,尔后再拔火罐,将毒汁吸出。 2. .牛皮癣:把大蒜放些盐捣烂如泥,敷在患处,用纱布盖好并用胶布固定,每天换新蒜泥一次。一段时间后牛皮癣便可以消除,患处只留下一块深色的斑印。 见: http://ljw8713.blog.163.com/blog/static/437622742009112772418331/
个人分类: 本草园地|206 次阅读|0 个评论
祝贺张学军教授团队取得最新科研成果
xupeiyang 2010-10-24 20:50
http://www.bioon.com/biology/postgenomics/459885.shtml Nat.Genetics:发现6个新的银屑病易感基因 10月18日,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科研究所张学军教授团队联合了美国密歇根大学、华盛顿大学,德国吉尔大学和复旦大学华山医院等国内外30多家单位共同在线发表中外科学家合作研究发现6个新的银屑病易感基因的研究成果。 http://www.nature.com/ng/journal/vaop/ncurrent/full/ng.690.html Letter Nature Genetics Published online: 17 October 2010 | :10.1038/ng.690 :10.1038/ng.690 Article Links 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 Article Tools Send to a friend Export citation Export references Rights and permissions Order commercial reprints Bookmark in Connotea Search Pubmed for Liang-Dan Sun Hui Cheng Zai-Xing Wang An-Ping Zhang Pei-Guang Wang Jin-Hua Xu more authors of this article Association analyses identify six new psoriasis susceptibility loci in the Chinese population Liang-Dan Sun 1 , 2 , 3 , 18 , Hui Cheng 1 , 2 , 3 , 18 , Zai-Xing Wang 1 , 2 , 3 , 18 , An-Ping Zhang 1 , 2 , 3 , 18 , Pei-Guang Wang 1 , 2 , 3 , 18 , Jin-Hua Xu 4 , Qi-Xing Zhu 1 , 2 , 3 , Hai-Sheng Zhou 3 , 5 , Eva Ellinghaus 6 , Fu-Ren Zhang 2 , 7 , Xiong-Ming Pu 2 , 8 , Xue-Qin Yang 2 , 9 , Jian-Zhong Zhang 10 , Ai-E Xu 2 , 11 , Ri-Na Wu 12 , Li-Min Xu 13 , Lin Peng 14 , Cynthia A Helms 14 , Yun-Qing Ren 1 , 2 , 3 , Chi Zhang 1 , 2 , 3 , Shu-Mei Zhang 1 , 3 , Rajan P Nair 15 , Hong-Yan Wang 1 , 2 , 3 , Guo-Shu Lin 1 , 2 , 3 , Philip E Stuart 15 , Xing Fan 1 , 2 , 3 , Gang Chen 2 , 3 , Trilokraj Tejasvi 15 , Pan Li 1 , 2 , 3 , Jun Zhu 1 , 2 , 3 , Zhi-Ming Li 1 , 2 , 3 , Hong-Mei Ge 1 , 2 , 3 , Michael Weichenthal 16 , Wen-Zheng Ye 1 , 2 , 3 , Cheng Zhang 1 , 2 , 3 , Song-Ke Shen 1 , 2 , 3 , Bao-Qi Yang 7 , Yuan-Yuan Sun 1 , 2 , 3 , Shan-Shan Li 1 , 2 , 3 , Yan Lin 1 , 2 , 3 , Jian-Hua Jiang 8 , Cun-Tao Li 1 , 2 , 3 , Ri-Xin Chen 1 , 2 , 3 , Juan Cheng 9 , Xin Jiang 1 , 2 , 3 , Peng Zhang 1 , 2 , 3 , Wei-Min Song 11 , Jin Tang 1 , 2 , 3 , Hao-Qin Zhang 1 , 2 , 3 , Li Sun 12 , Jing Cui 1 , 2 , 3 , Li-Jun Zhang 1 , 2 , 3 , Biao Tang 1 , 2 , 3 , Fei Huang 1 , 2 , 3 , Qian Qin 1 , 2 , 3 , Xiao-Ping Pei 1 , 2 , 3 , Ai-Min Zhou 13 , Li-Mei Shao 1 , 2 , 3 , Jian-Lan Liu 1 , 2 , 3 , Feng-Yu Zhang 1 , 3 , Wei-Dong Du 1 , 3 , Andre Franke 6 , Anne M Bowcock 14 , James T Elder 15 , Jian-Jun Liu 1 , 3 , 17 , Sen Yang 1 , 2 , 3 Xue-Jun Zhang 1 , 2 , 3 , 4 Abstract We extended our previous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for psoriasis with a multistage replication study including 8,312 individuals with psoriasis (cases) and 12,919 controls from China as well as 3,293 cases and 4,188 controls from Germany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254 nuclear familie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We identified six new susceptibility loci associated with psoriasis in the Chinese study containing the candidate genes ERAP1 , PTTG1 , CSMD1 , GJB2 , SERPINB8 and ZNF816A (combined P 5 10 8 ) and replicated one locus, 5q33.1 ( TNIP1-ANXA6 ), previously reported (combined P = 3.8 10 21 ) in the European studies. Two of these loci showed evidence for association in the German study at ZNF816A and GJB2 with P = 3.6 10 3 and P = 7.9 10 3 , respectively. ERAP1 and ZNF816A were associated with type 1 (early onset) psoriasis in the Chinese Han population (test for heterogeneity P = 6.5 10 3 and P = 1.5 10 3 , respectively). Comparisons with the results of previous GWAS of psoriasis highlight the heterogeneity of disease susceptibility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European populations. Our study identifies new genetic susceptibility factors and suggests new biological pathways in psoriasis. To read this story in full you will need to login or make a payment (see right).
个人分类: 科技评价|473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找出银屑病"第三凶手"
xupeiyang 2009-9-2 14:54
http://www.chinanews.com.cn/jk/jk-xpxz/news/2009/07-14/1774653.shtml 复旦大学举行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及遗传流行病学国际研讨会上传出信息,我国科学家运用全新基因分析技术,在众所周知的两个基因以外,首次发现银屑病的第三个凶手LCE基因变异。该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学界最高级别期刊《自然遗传》,表明我国银屑病的易感基因研究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 是一种易于复发、难以根治、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的常见复杂疾病,目前全世界约有2000万患者,我国约有400万人。正常人皮肤表皮细胞更新一代需28天,银屑病使皮肤表皮细胞更新一代只需3天,其结果为大量皮肤增厚,鳞屑脱落。由张学军教授领衔的安徽医科大学皮肤遗传研究团队与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合作研究发现,LCE基因变异同样与皮肤表皮细胞更新速度异常有关。这一发现对阐明疾病发病机制、疾病预警、临床诊断及新药开发具有重大科学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发现这第三个凶手,研究人员依靠的是全新的基因分析技术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主要指在所有基因序列中,开展多中心、大样本、反复验证的基因与疾病的关联研究,全面揭示疾病发生发展与治疗相关的遗传基因。它为我们了解人类复杂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更多的线索,对基因密码的研究不再是盲人摸象,而是全方位的撒网捕鱼。   据悉,该项研究是第一个中国人群的大样本量的人类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目前,全球科学家已经在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阿尔茨海默、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胃癌、脑胶质瘤等一系列复杂疾病中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并找到与疾病相关的易感基因,为疾病的风险评估、个性化预防提供了坚实依据。
个人分类: 科技评价|192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9: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