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学术报告会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大连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丛丰裕教授课题组报告会暨招收2021届优秀推免生分享交流会
MengDD 2020-8-10 12:14
大连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丛丰裕教授课题组报告会 暨招收 2021 届优秀推免生分享交流会 部分一:ASAP 课题组介绍 欢迎 2021 届优秀毕业生保送到大连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丛丰裕教授课题组攻读硕、博士研究生。课题组研究方向为脑信号和脑图像处理,主要解决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的数据处理问题,如 EEG 、 fMRI-MRI-DTI 等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部分二:导师简介 丛丰裕 教授: 2002 和 2007 年从上海交通大学分别获得本科与工学博士学位, 2007 年至 2013 年在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工作(职称依次为博士后、初级讲师、助理教授和副教授),并于 2008-2010 年在职攻读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哲学博士。 2013 年 12 月开始任职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和人工智能学院双聘教授、全校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负责人、人工智能学院脑科学与类脑智能方向责任教授。同时是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生物医学工程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神经科学学会副会长,先后获得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和大连市地方级领军人才等称号。 研究方向为脑科学、医学和计算机科学等高度交叉的认知神经科学方法学。出版一本英文专著,发表英文期刊和会议论文共计 100 余篇,谷歌学术 H 因子为 19 ( 2020 年 8 月),近五年科研经费累计 1300 万元。 详见个人主页: http://faculty.dlut.edu.cn/congfengyu/zh_CN/index.htm 部分三:科研合作 1. 国内合作 ( 1 )心理学家:与北京师范大学、深圳大学、辽宁师范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机构的心理学课题组合作,合作内容包括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设计、实验数据分析等。 ( 2 )临床医生:与解放军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院的放射科、神经内科等科室合作,合作内容包括临床数据的统计分析与数据挖掘等。 2. 海外合作 课题组与哈佛大学医学院、耶鲁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和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等世界名校有国际合作项目。硕士毕业后,课题组对于博士研究生有两种培养方案: 方案一:可选择前往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和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丛丰裕教授会作为导师之一积极指导。 方案二:可选择继续在大连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入学采取申请考核制),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可前往海外合作高校联合培养一至两年。 以上两种方案均由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支持。 部分四:基金项目 2015 年开始,丛丰裕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的项目有 7 项,合同额 1055 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1 项,国家自然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 1 项,国防科工局重点项目 1 项,军委科技委一般项目 2 项,国防重点实验室基金一般项目 1 项,省级人才项目 1 项。 具体信息如下: 1 、丛丰裕,国家基础科研重点基金项目,精神疲劳检测系统, 750 万, 2020-2022 。 2 、丛丰裕,国家基础科研一般基金项目,面向人机融合的智能增强技术研究, 60 万, 2020-2022 。 3 、丛丰裕,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50 万, 2019-2020 。 4 、丛丰裕,国家自然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共融机器人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培育项目 , 63 万(直接经费), 2018-2020 。 5 、丛丰裕,国家基础科研一般基金项目,基于功能性脑成像的精神疲劳检测, 50 万, 2017-2018 。 6 、丛丰裕,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一般项目,面向声学认知功能的声学特征提取研究, 20 万, 2017-2019 。 7 、丛丰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自然刺激下的多维度与多尺度脑电信号处理方法研究, 62 万, 2015-2018 。 部分五:招生要求 1.招生专业为生物医学工程及电子信息与计算机类。 2. 具有保研资格且通过大连理工大学审核。 3. 具有良好的英语水平。 4. 掌握信号处理的背景知识,具有一定的 MATLAB 或 Python 基础。 5. 对课题组研究方向抱有浓厚兴趣,有志向成为出色的科研工作者。 6.招生专业10人左右 部分六:课题组报告 ASAP 课题组于 2020 年 8 月 11 日开始举办线上报告会,会议全程英文,主要内容为课题组成员研究内容分享。欢迎 2021 届本科毕业同学一起学习与交流! 报告时间: 8 月 11 日起每周一至周五晚 21:30 至 23:00 参会人员:丛丰裕教授课题组全部成员, ASAP 课题组海内外合作伙伴,有意加入丛丰裕教授课题组的 2021 届应届毕业生等。 会议平台:腾讯会议 参会要求:本次会议面向全球开放。对于有意参会的 2021 届本科毕业生,本课题组采取网上申报模式。请有意者发送个人简历到课题组邮箱 ,简历通过后将以邮件形式告知线上会议详情。 邮箱地址: ASAP-DUT-BME@foxmail.com 报告日程: Day 1 Aug. 11, 2020 Tuesday Time ReporterTopic 21:30-22:00 Wang Deqing , 6th year PhD student Nonnegative Tensor Decomposition Algorithms and Applications 22:00-22:30 Wang Xiaoyu , 3rd year PhD student Mismatch Negativity in Patients with 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 22:30-23:00 Reza , 6th year PhD student Consensus deep clustering for spatio-temporal ERP and pattern recognation. Day 2 Aug. 12, 2020 Wednesday 21:30-22:00 Yan Rui , 5th year PhD student Automatic Sleep Scoring based on Multi-modality Polysomnography Data 22:00-22:30 Wang Xiaoshuang , 3rd year PhD student CNN combined with channel selection strategy for seizure prediction using iEEG 22:30-23:00 Shao Shuai , 4th year PhD student Dynamic fluorescence image analysis Day 3 Aug. 13, 2020 Thursday 21:30-22:00 Zhou Tianyi , PostDoc Nonnega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based approach for extracting dynamic network 22:00-22:30 Hu Guoqiang , 4th year PhD student Tensor clustering on outer-product of Coefficient and Component Matrices of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for Reliabl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ata Decomposition 22:30-23:00 Hu Guoqiang , 4th year PhD student Snowball ICA: A Model order free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Strategy for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ata Day 4 Aug. 14, 2020 Friday 21:30-22:00 He Hongmei , 1st year PhD student The Analysis of Mental Fatigue on Tumor Patients 22:00-22:30 Dai Ruijiao , 4th year PhD student Brain connectivity during resting-state and music-listening state 22:30-23:00 Wang Xiulin , 5th year PhD student Coupled matrix/tensor decomposition for multi-block datasets Day 5 Aug. 17, 2020 Monday Time ReporterTopic 21:30-22:00 Wang Jian , 2nd year PhD student Proprioceptive Training and Rhythm Training on the Improvement of Parkinson’s Gait Disorder 22:00-22:30 Zhou Dongyue , 1st year master student Denoising method based on multi-modality 22:30-23:00 Yan Chenwei , 1st year master student Linked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for multimodal data Day 6 Aug. 18, 2020 Tuesday 21:30-22:00 Li Fan , 2nd year PhD student Joint sleep staging and sleep apnea hypopnea dection using deep learning methods 22:00-22:30 Gao Hanbing , 2nd year master student Application of transfer learning on emotional EEG classification 22:30-23:00 Zhang Yunge , 2nd year master student Multimodal data analysis on individuals with autism Day 7 Aug. 19, 2020 Wednesday 21:30-22:00 Zhou Dongdong , 3rd year PhD student Automatic sleep stage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raw single-channel EEG 22:00-22:30 Zhang Guanghui , 3rd year PhD student The extraction of evoked event-related oscillations from ERP dataset 22:30-23:00 Xu Huashuai , 3rd year PhD student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fMRI data Day 8 Aug. 20, 2020 Thursday 21:30-22:00 Zuo Xin , 1st year PhD student Analysis of driver distraction 22:00-22:30 Jin Shan , 1st year PhD student Application of deep learning in classification and prediction of brain diseases 22:30-23:00 Feng Tengfei , 2nd year master student Abnormal cardiac rhythm detection based on 12-lead ECGs Day 9 Aug. 21, 2020 Friday 21:30-22:00 Li Ying , 1st year PhD student Functional Brain Network Analysis of Mental Fatigue 22:00-22:30 Jin Mingyan , 1st year master student EEG Signal Processing 22:30-23:00 Ma Zhaonan , 2nd year master student Personnel Selection based on Mismatch Negativity Day 10 Aug. 24, 2020 Monday Time ReporterTopic 21:30-22:00 Fu Rao , 1st year PhD student Hyperscanning EEG and fMRI Theory and Application 22:00-22:30 Song Liting , 1st year PhD student Art Therapy 22:30-23:00 Qin Yuan , 1st year PhD student The Neuralogical Aesthetics of Visual Pattern Day 11 Aug. 25, 2020 Tuesday 21:30-22:00 Zheng Jiaqi , 1st year PhD student The Cognitive Neuroscience of Aesthetic Experience 22:00-22:30 Liu Wenya , 4th year PhD student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of major depression disorder during music perception 22:30-23:00 Xiao Yang , 1st year master student Fatigue analysis based on N400 Day 12 Aug. 26, 2020 Wednesday 21:30-22:00 Zhao Wei , 2nd year PhD student Consistency of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for FMRI 22:00-22:30 Hao Yuxing , 1st year PhD student High order back projection to correct variance indeterminacy 22:30-23:00 Hu Guoqiang , 4th year PhD student Stability Analysis of Tensor Canonical Polyadic Decomposition with Tensor Spectral Clustering Day 13 Aug. 27, 2020 Thursday 21:30-22:00 Zhu Yongjie , 5th year PhD student Electrophysiological brain networks 22:00-22:30 Liu Jia , 5th year PhD student Neural mechanisms and biomarkers of mental fatigue 22:30-23:00 Du Jianning , Master graduate A study of Tang Poetry experience based on neuroaesthetics
4447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1995天津大学百年校庆自动化系学术报告会”
zlyang 2017-10-23 20:33
科学的态度是“实事求是”,“自以为是”和“好为人师”那样狂妄的态度是决不能解决问题的。我们民族的灾难深重极了,惟有科学的态度和负责的精神,能够引导我们民族到解放之路 。 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 ---- 求是理论网资料理论著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新民主主义论, http://www.qstheory.cn/zl/llzz/mzdxjd2j/200906/t20090630_4053.htm 最近,重温《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中的《反对本本主义》,发现“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有注 释〔 1 〕:“一九三一年四月二日毛泽东在《总政治部关于调查人口和土地状况的通 知》中,对‘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的论断作了 补充和发展,提出‘我们的口号是:一,不做调查没有发言权。二, 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 ---- “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http://theory.people.com.cn/GB/13966698.html 关于“1995天津大学百年校庆自动化系学术报告会” 1995年10月初, 天津大学百年校庆期间,电力及自动化工程系(现“自动化学院”前身)举行了“百年校庆自动化系学术报告会”。应该能查找到官方档案。那时候只有“卫津路老校区”。 那天下午,我准备讲“从NP结构到超级计算机分类理论AsupercomputerclassificationtheoryfromthehierarchyofNPproblem”,所以提前一会儿到了指定会场(第六教学楼西侧北面的一间教室),忘了是2层还是3层。 等了一会,只有 X老师 一人提前到场,夹着要讲解的文件夹。再等了一会, Y老师 也去会场看了看;之后没多久就离开。由于没有其他人,我等了不到一小时,也离开了。 虽然我的报告“从NP结构到超级计算机分类理论AsupercomputerclassificationtheoryfromthehierarchyofNPproblem”没有用嘴出声地讲,但是,我还是自己给自己默讲了一遍。这是一人的报告,一人的听众:报告者同时兼任听众。 该报告的内容,与“百年校庆研究生院学术报告会StudentAcademicSymposiumofGraduateSchooltoCelebratethe100thAnniversaryoftheFoundingofTianjinUniversity”内容相同。 相关链接: 2017-10-23,照片:1995天津大学百年校庆研究生院学术报告会(一等奖论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082155.html 1995天津大学百年校庆研究生院学术报告会(一等奖论文),StudentAcademicSymposiumofGraduateSchooltoCelebratethe100thAnniversaryoftheFoundingofTianjinUniversity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07667do=albumid=52751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个人分类: 代表性个人学术观点|198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庆贺中科大汪克林教授八十寿辰学术报告会
bhwangustc 2014-5-9 12:13
庆贺 中科大 汪克林教授 八十寿辰 学术报告会 量子物理与材料理论计算研讨会 第二轮通知 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和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主办的“量子物理与材料理论计算研讨会”将于 2014 年 5 月 9 日至 11 日在合肥举行。本次会议涵盖量子物理与材料计算的各个方面,全面交流我国在量子物理与材料理论计算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会议将邀请部分著名学者作专题学术报告,欢迎量子物理和材料理论计算学界的同仁踊跃参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报到时间和地点: 报到时间: 2014 年 5 月 9 日 15:00-20:00 报到地点: 合肥悦雅江南春商务酒店 ( 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与太湖路交叉口 ) 二、 会议住宿 酒店名称 单人大床间 双人标准间 合肥悦雅江南春商务酒店 198 元(含双早) 198 元(含双早) 三、日程安排 日期 时间 内容 地点 5 月 9 日 15:00-20:00 会议报到 合肥悦雅江南春商务酒店大厅 或手机联系 5 月 10 日 上午 开幕式 学术报告 合肥微尺度国家实验室 9004 室 下午 学术报告 合肥微尺度国家实验室 9004 室 5 月 11 日 上午 学术报告 合肥微尺度国家实验室 9004 室 报告时间及详细安排见附录一。 四、 联系方式 林子敬: 13965067597 , zjlin@ustc.edu.cn 宋策: 15255102219 , csong@ustc.edu.cn 如 您对此次会议的安排有何建议和要求,恳请和会议筹备组联系。 量子物理与材料计算研讨会筹备组 二〇一四年五月五日 附录一:日程安排   时间 报告内容 报告人 10 日 上 午 开幕式 ,主持人:林子敬 08:30-08:40 开幕式,致辞 08:40-09:00 合影 Section 1 ,主持人:杨金龙 09:00-09:45 真空,紫外发散及 Lorentz 反常 顾 雁 09:45-10:30 新现象和新力学 刘耀阳 10:30-10:45 茶 歇 Section 2 ,主持人:完绍龙 10:45-11:30 中科大的复杂系统研究进展 汪秉宏 11:30-12:00 A simple algebraic equation, Diophantine Numbers and Patterns in Nature 曹则贤 10 日 下 午 Section 3 ,主持人:曹则贤 14:00-14:30 自由电子激光:经典到量子 吴飓昊 14:30-15:00 囚禁离子的量子操控实验进展 冯 芒 15:00-15:30 量子关联研究进展 陈 清 15:30-15:45 茶 歇 Section 4 ,主持人:陈庆虎 15:45-16:15 Energy Band Analysis of MQW Structure Based on Kronig-Penny Model 王 忆 16:15-16:45 指数响应的非局域非线性克尔介质中的孤子 林 机 16:45-17:15 Quantum phase transition in a driven Tavis–Cummings model 刘 涛 17:15-17:45 三组分费米气体拓扑超流性质研究 高先龙 11 日 上 午 Section 5 ,主持人:吴飓昊 08:30-09:00 Analytical Solutions to the Quantum Dissipative Systems with Extended Coherent States 陈庆虎 09:00-09:30 QCD 求和规则在重四夸克态中的应用 王志刚 09:30-10:00 混合介质中导电 ( 导热、渗流 ) 问题的高精度有限分析计算格式的研究 王晓宏 10:00-10:15 茶 歇 Section 6 ,主持人:王晓宏 10:15-10:45 新型低维材料物性的理论表征与调控 李群祥 10:45-11:15 Property models and multi-physics modeling of solid oxide fuel cell with nano-composite electrode 林子敬
个人分类: 会议信息|7046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术报告会
热度 1 dongping2009 2013-6-18 19:40
学术报告会 报告题目:Global plate motions, shrinking plates, and the azimuths of transform faults. 报 告 人:Prof. Richard G. Gordon Rice University(莱斯大学) 报告时间:2013年 6 月20日(周四) 上午10:00-11:00 报告地点: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会议室(科研楼一层)
个人分类: 教学科研|3384 次阅读|1 个评论
需要什么样的校庆活动
热度 2 sqdai 2012-5-27 07:40
我喜欢母校复旦大学的五月,也喜欢现在供职的上海大学的五月,因为这是两校的“校庆月”。今天,正是复旦的 107 个校庆日和新组建的上海大学的第 18 个校庆日,对我来说,双喜临门。 在复旦,进入五月,校庆的气氛渐浓,各种活动纷至沓来,最吸引我的是精彩纷呈的校庆学术报告会和校友聚会。以今年为例, 5 月 22 日 ,复旦大学 107 周年校庆第 47 届科学报告会暨学术文化周开幕,将陆续举办 775 场,由中青年学者唱主角。第一场报告会上,校长杨玉良担任点评嘉宾之一,发表了颇有启发性的谈话;博主作为复旦第一届力学专业毕业生,应力学与工程科学系之邀, 22 日回母校做了“无处不在的力学——力学通识奏鸣曲”的报告;校友聚会活动更是早早地开始了,为了保证有足够的活动场地,返校日分成了多个场次,我们 62 届数学系的校友聚会被安排在 5 月 20 日 举行,重返母校,重逢校友,其乐融融。 在上大,进入五月,也有一种校庆氛围,各种内联外合的活动纷纷举行。今年的 5 月 25 日 ,第一届上海大学校董会成立,吸纳了大批精英,包括合并的四校的校友;我校的资深教授徐匡迪院士也专程赶来参加;上海大学第二届校友会也成立了;与此同时, 22 场校庆学术报告会陆续亮相,我所请来了担任中国科技大学近代力学系主任的校友何陵辉教授于昨天做了特别 seminar 报告。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把两校作一比较,高低立现。从校庆节目的质量和规模方面来看,上大远远不如复旦。就说复旦的校庆学术报告会,解放以后,除了“文革”期间之外,从未中断过,源源不断地为远近的学人提供了精神上的饕餮大餐;而上大的校庆报告会尚未系列化和普及化。回想起 1983 年,钱伟长先生入长上海工业大学之后,看到学校里的科研氛围很差,力主举办系列的校庆报告会,由科研处组织操办,各系分头举行,凡是有点科研小成绩的师生纷纷上阵,全校的报告目录还油印分发,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新上大组建后,出于种种原因,这一传统中断了,我曾呼吁加以恢复,无奈职卑言轻,加上持久努力不够,至今还没有如愿,当然,一些精彩的校庆学术报告仍在涌现,但总不如复旦的相应活动给力。 上海大学的校友活动的组织更不如复旦,你看,新组建了 18 年,才召开第二届校友会,平时的校友活动也处于松散的无组织状态,而据我所知,复旦大学的有关领导是把校友会活动当作一项重要的常年性工作来抓的。以复旦 62 届数学系校友会为例,自 1978 年至今,已组织了 20 多次大小活动,校友之间联系密切,出版了校友的系列回忆录,印制了精良的通讯录, 20 日的部分校友聚会上,还为 10 月份的毕业 50 周年聚会活动做了精心策划。 我们的校友聚会确定了很好的理念。通常的校友聚会常被搞成“成功者的聚会”,学界、政界、商界的成功人士常被请到主席台,发表成功秘笈,往往使得业绩较为平凡的校友退避三舍,不愿参加。而我们的校友聚会则反其道而行之,每次聚会都是“圆桌会议”,不分年齿尊卑,自由落座;谈话的话题极广,大多是学生时代的趣事轶闻,工作、生活中的家长里短,随着年齿渐长,保健养生成了最为集中的话题,当然,趁着还走得动,经常携手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这样的校庆活动人人乐此不疲。 我常想,名校之成为名校,主要的表现形式在于精心营建代代相传的优秀学术传统和着力造就优良的校园文化。上海大学与复旦大学相比有种种差距,需要向复旦多多学习,从眼下来看,则很应该借鉴和学习复旦大学在校庆活动组织方面的理念、传统和做法。 写于 2012 年 5 月 27 日晨
个人分类: 名人纪实|5159 次阅读|7 个评论
医学信息教育改革与发展国家战略研究学术报告会
XUPEIYANG 2010-9-16 19:20
由吉林大学王伟教授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许培扬研究员等共同承担医学信息教育改革与发展国家战略研究已顺利结题。为了促进研究成果的交流与共享,2010年9月14日下午,在信息所五层学术报告厅,科研教育处邀请王伟教授就该课题取得的研究成果做了专题报告,所馆30余名科研人员参加了本次学术活动。 王教授从哲学视角、社会发展视角、国际教育发展现状等三个角度重新审视了教育本质。接着,王教授就医学信息教育改革与发展国家战略研究的成果进行了交流与共享。通过回顾医学信息教育的发展历程,结合对各个高校、教育机构的深入调查和分析,提出了构建现代医学信息专业教育体系、医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体系、医学信息人员终身教育体系的总体目标,医学信息专业教育发展的七大战略目标、三大战略重点、十大实施对策和医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继续医学信息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策略途径。王教授总结了我国医学信息学人才的培养有客观需求,从可持续发展到科学发展是我国医学信息学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况下,我们应抓住时机、面对现实、研究对策,实现教育本质的回归,实现知识的传承与创新,促进我国医学信息专业教育健康、有序发展。 与会人员就医学信息教育方面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会议在一片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医学信息学教学座谈会 为了提高所馆教学质量,促进所馆教学人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2010年9月14日上午,在信息所三层学术会议室,科研教育处组织召开了教学座谈会。会议特别邀请了 吉林大学王伟教授就教学工作中的经验与大家进行交流与共享,所馆教学组的相关教师以及研究生近20人参加了座谈会。 与会人员首先就课程设置、方法教学等共性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王伟教授认为对医学生应该进行信息素养教育,课程设置应该进行分类管理,并且要设定选课的前提基础,从而避免教学压力大,教学深度不足等问题。随后,与会人员就所馆新设《情报学》和《医学信息分析评价》两门课程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座谈,提出课程设置要面向学生需求,授课形式要贴合学生兴趣,教学内容要偏重实际应用的想法。最后,王伟教授提出教师要具备干字型的知识结构,即短横代表医学知识,必须与用户有共同语言;长横代表专业技能,要有雄厚的知识结构;一竖代表需要掌握的技术和方法;干字代表实践学科;倒过来是士字,代表身先士卒,需要亲身去做。 通过此次座谈会的召开,增进了教学人员之间的相互了解,实现了教学过程中方法与经验的共享,对下一步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个人分类: 信息科学|366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江苏省心理学会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报告会隆重召开
JYH64J98Y99H 2010-4-27 10:39
2010-4-26 15:54:19   江苏省心理学会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报告会于2010年4月23~24日在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召开。4月23日举行了本次大会的开幕式,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林崇德教授、副理事长叶浩生教授和秘书长傅小兰研究员,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朱卫国和高校学生处副处长马晓红,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学会部副部长熊亚昕,江苏省心理学会理事长谭顶良教授,我校党委副书记吴自斌、教科院的领导,以及来自江苏省心理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全体理事、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代表共计近150人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江苏省心理学会秘书长顾雪英教授主持。   开幕式上,吴自斌副书记致欢迎辞。随后,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林崇德教授、江苏省科协学会部熊亚昕副部长、江苏省教育厅朱卫国副厅长先后致辞。江苏省心理学会名誉理事长郭亨杰教授为本次大会的召开特致贺信。与会领导对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对江苏省心理学会的工作均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包括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科教研人员在内的江苏省心理学工作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深入公众生活实际,在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科普宣传、服务社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在文化教育与公共服务领域,江苏省心理学会组织和动员广大会员以各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与辅导、重大灾害后心理抚慰与危机干预,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应。   会议期间,江苏省心理学会举行了换届选举大会,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江苏省心理学会第十届理事会,并召开新一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常务理事会。我校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傅宏教授当选为江苏省心理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理事长。   会议期间,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林崇德教授和中国心理学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傅小兰研究员为参会代表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江苏省政协主席张连珍、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王建出席了傅小兰研究员的报告会。会议代表和来自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的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共计200多人参加聆听了两位专家的报告。   4月24日上午,本次大会在随园校区贻芳报告厅圆满落幕。(江苏省心理学会供稿)
个人分类: 杂七杂八|2554 次阅读|0 个评论
力学与工程学院举办庆祝章梦涛教授八十寿辰学术报告会(ZZ)
jjsun123 2009-9-3 17:39
值此举国欢庆我们伟大的祖国成立 60 周年和我校建校 60 周年即将来临之际,恰逢章梦涛教授喜迎 80 寿辰,力学与工程学院特此于 8 月 29 日上午在校国际会议中心举办 庆祝章梦涛教授八十寿辰学术报告会 ,章梦涛教授教过的本科生、研究生、科研合作单位代表、力学与工程学院全体教师和其他院系的部分师生参加了此次学术报告会。报告会由副校长梁冰教授主持。 首先由章梦涛教授做了题为《矿山环境与灾害力学》的报告;章梦涛教授的第一个研究生学生赵阳升做了题为《多孔介质多场耦合作用及其工程影响》的报告,赵阳升,教授,博导, 83 级工程力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现为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院长、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山西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中国国家小组成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东北大学徐增和教授、同济大学杨新安教授、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薛强教授、北京理工大学马少鹏副教授以及我校的王来贵教授、李忠华教授、孙可明教授、王学滨副教授分别做了专题报告,并就一些问题在场的师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使参加学术报告会的所有人员在很短的时间内了解到了前沿的力学问题,开阔了与会师生的学术眼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母校主页: http://www.lntu.edu.cn/
个人分类: 个人日记|4335 次阅读|0 个评论
北大星期五(4月3日)学术报告会
dongping2009 2009-3-31 10:32
Topic: Faults, Fluids, and Friction Speaker: Prof. C.J. Spiers Dept. of Earth Sciences,Utrecht University, The Netherlands 时间:4月3日星期五16:00 地点:北京大学理科二号楼2829N 欢迎各位参加! 补注:本人因通过Email得悉此消息,转发与感兴趣者分享。
个人分类: 分享图文|4459 次阅读|0 个评论
王正涛博士学术报告会(转载)
jlpemail 2008-1-17 09:37
大地所举行博士后专题学术报告会 发布时间:2008-01-15 15:25:17点击: 43次   为加强对博士后科研工作的监督与管理,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研究所于2008年1月8日举办了博士后专题学术报告会。邀请本所在站博士后王正涛博士就低轨卫星精密定轨方法与确定地球重力场模型的同解法理论做专题报告。报告会由党亚民所长主持,大地所职工及全体研究生参加了报告会。   王正涛博士首先对卫星定轨发展史及各种定轨技术做了阐述,并详细介绍了低轨卫星非差几何法定轨理论、地球重力场模型确定的同解法理论以及定轨技术对大地测量学、海洋学等相关学科带来的变革。接着,王博士就卫星定轨方法的历史发展进行了简要说明,扼要讲解了卫星定轨的基本原理,并详细介绍了SLR、GNSS、DORIS、PRARE、TRANET/OPNET、TDRSS等定轨方法的主要特点及技术指标,使与会者对卫星重力的发展历程有了较为清楚的了解。随后,王博士还分别就低轨卫星非差几何法定轨法与地球重力场模型确定的同解法结合实例进行了详尽的讲解,并作了相应结果的精度分析,引起了与会者的广泛兴趣。   本次报告会持续长达两个小时,与会者不时就其中关键性技术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充分体现了我所博士后在科研工作中严谨致学的科学态度,这是继我院博士后中期考核管理工作后大地所对王正涛博士后的内部考核,得到广大职工与研究生的一致认可与高度评价。
个人分类: 时空与重力场|403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2: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