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生命力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生命力

相关日志

今天我们如何做教师
热度 1 xiaoshidaguan 2017-6-2 16:14
不少人都很羡慕教师有寒暑假,殊不知教师的寒暑假并不轻松。对大部分教师而言,寒暑假不排除陪伴家人、搞搞娱乐、外出旅行等内容,但最当紧的恐怕就是进修和学习,比如包括参加各种培训班、研讨会,预习备课、总结学生成绩与反思教学效果,最不济的也要看看相关书籍,以提升专业素养。如果教师们没有这么做,假期里只是简单的吃喝玩乐,那寒暑假的意义也就会大打折扣。 其实,这涉及到“怎么做教师”这个很重要的话题。随着社会对优质教育需求的增加和教育领域各种制约因素的复杂化,办人民满意的高质量教育更为迫切和困难,这种压力无形中转嫁给了各级学校和教师们。因而,任何一位教师,都有必要思考“如何做教师”这一所有教育问题中的元问题。 无论是“园丁”还是“蜡烛”的美誉,都反映出社会对教师职业的尊敬和赞美,其背后是一个广为大众接受的观点:教育有其特殊性,不是谁都可以从事教育这个行业,不是谁都可以做教师。这就要求首先把好教师职业的“入口关”,加强职业资格考试和招聘考试难度,但此外,教师自身也必须有自我觉醒的意识,唤起自己对教育行业的激情、想象力与当一名优秀教师的渴望。 同时,就算是教育界的好苗子,如何成长为深谙教育规律,不断走向理想的教育状态,也是个问题,必须成为每个教师的职业追求。《学记》就指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其背后的道理就是人们非常熟知的“教学相长”,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加强对学生成长路径的探究,加深对大自然和人类知识、文化与文明传承规律的钻研,并在与学生主体生命的接触过程中加强自我塑造,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灵性自觉,达到叶澜教授所言的“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的理想教育目标。 当然,理想的教育在现实中也有寸步难行之时,尤其在基础教育阶段,一些一线教师们被学校领导的政绩和自己的业绩捆绑,经常是身不由己,在教育理想和现实之间摇摆不定。这就要求教师们不仅要有自己的教育理想,还要有与所处教育环境斡旋的高超技巧。没有这种能力和技巧,很容易放弃教育理论和规律,在现实面前败下阵来。显然,没有谁天生就具有这种非凡能力,其获得需要一线教师们多向名师取经,并在教育实践中摸索,提升平衡理想和现实的教育智慧。 以上内容说明,教师职业崇高的背后是教师们背负的特殊使命:怀有热爱教育的初衷,具备走向教育理想的信仰,掌握与教育现实斗争的艺术。所有的这些内容,都需要教师们不忘初心,孜孜以求,毫不松懈。这样看来,学校里的每一次教学都应是教师们实现教学相长效果的生命场域;人人都羡慕的寒暑假,也正是教师们用来充电,进行深度学习与反思的好时机。 因而,教师是一个充满激情和生命力的职业。华东师范大学李政涛教授在《教育常识》一书中给出了很好的注解:“如果一种职业不是让人愈发活力充沛,而是愈发消沉萎靡,那就的确要忧惧这个职业本身了。”当教师们都能经常问自己“今天我们如何做教师”并有针对性地改掉不良教育理念和做法时,也许,我们的教育会更有前景。(肖纲领)
个人分类: 教育视界|3724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爱因斯坦遗言曝光:宇宙中一切物质都不存在,唯有精神永恒!
热度 1 ericmapes 2017-4-29 22:52
‌爱因斯坦遗言曝光:宇宙中一切物质都不存在,唯有精神永恒! 2016-02-22洞见 1980年代末,著名的天才爱因斯坦的女儿Lieserl出于对父亲的命令而不是为了出版,将爱因斯坦写的1400封信捐给了希伯来大学。一直到爱因斯坦死后20年才公开其中的内容。这一封就是他写给女儿Lieserl的信。 当我发表相对论理论的时候,几乎没有人能理解。而我现在揭露出来要传达给人类的,更将会与现有人类对世界的误解和偏见产生冲突。 我要求你保护这些信件越久越好,几年、几十年,直到社会进步到能够接受我下面将要解释的。 有一种无穷无尽的能量源,迄今为止科学都没有对他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这是一种生命力,包含并统领所有其它的一切。而且在任何宇宙的运行现象之后,甚至还没有被我们定义。这种生命力叫“爱”。 当科学家们苦苦寻找一个未定义的宇宙统一理论的时候,他们已经忘了大部分充满力量的无形之力。爱是光,爱能够启示那些给予并得到它的人。爱是地心引力,因为爱能让人们互相吸引。爱是能量,因为爱产生我们最好的东西而且爱允许人类不用去消除看不见的自私。爱能掩盖,爱能揭露。因为爱,我们才活着,因为爱,我们死去。爱是上帝,上帝就是爱。 这个驱动力解释着一切,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意义。这是一个我们已经忽略了太久的变量,也许因为我们害怕爱,因为这是宇宙中唯一的人类还无法随意驾驭的能量。 为了让爱能够清晰可见,我用最著名的方程式做了个简单的替代法。如果不是E=mc²,我们接受治愈世界的能量可通过爱乘以光速的平方来获得,我们就得出一个结论:爱是最强大的的力量,因为爱没有限制。 在人类无法运用和控制其余所有宇宙上的那些与我们作对的能量之后,我们迫不及待地需要另一种能量来滋养我们。 如果我们想要自己的物种得以存活,如果我们发现了生命的意义,如果我们想拯救这个世界和每一个居住在世界上的生灵,爱是唯一的答案。 也许我们还没有准备好制造一个爱的炸弹,一个能量满满的装备来彻底摧毁能够导致地球毁灭的仇恨、自私和贪婪。 然而,每一个独立的个体内在都带着很细微的但有待释放的强大的爱的发电机! 当我们学会给予和接受这种宇宙能量的时候,亲爱的Lieserl,我们就得承认爱能降服一切,爱超越每一个存在和任何存在,因为爱就是生命的精髓。 我深感遗憾,没能表达我内心深处的东西,这让我一生都在为你而受鞭打着。或许,现在抱歉太晚了,但时间是相对的,我需要告诉你的是:“我爱你,谢谢你,因为我终于找到了最终的答案!!
个人分类: 社会热点时评|374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成像仪看博物馆
热度 2 lichunjie08 2017-1-25 19:04
听说成都博物馆开馆了,一直也没去看。好久没和爱人逛街了,趁着机会一起参观了该馆,无论老小个个俨然历史学家的表情,真是华夏神州皆尧舜呀!从该馆中可以读懂成都的历史沉淀,有盛世繁华、有波澜壮阔、有沧海沉沦,更有不挠进取,像我们每个人一样有血有肉有生命力。只是有一点馆中陈列的文物,许多都有修复的痕迹,历史的沧桑感不强,对于文物---真实比体面更重要,我们不是去逛暴发户的家,而是想触摸真实的历史,和古人对话。 以下图像是热红外(8-14um)和可见光融合图像,专业术语叫MSX多波段动态成像。博物馆的空调很好,温度控制的相当精准,各展厅非常接近25℃。分享给大家一起欣赏。
2987 次阅读|4 个评论
北大民商法博士加入香港保险业行列(六)——家的方向:小女出生
sunz2008 2016-10-24 17:15
2014 年 5 月,我家小女可尔来到了这个世界,她的降临让我们的家又有了不小的变化,这样鲜活的生命会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让“家”变得更有生命力,早上我会抱着可尔站在楼下的太阳下获取阳光的关照,下班后我又开始忙碌地照看女儿,生活是如此地忙碌;儿子像一个大哥哥一样,开始轻声细语陪伴妹妹,妻子也全身心地照顾女儿,接送儿子上学放学。 我们的日子就这样安安静静地过着,一年如同一天的模样,只是孩子都在长大,我们的脸上不知不觉增加了些许老去的皱纹。 工作的安稳,生活的安静,这或许就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人到中年所追随的家的方向和模样,这样何尝不好呢? 但生活的安稳有时让我感到不安,好像我还能做些什么,我能做什么呢? 生活在继续,我内心“家”的方向在何方?我不停地在想。 -------------------------------- 微信号:sunz2008,希望我们多交流!谢谢!
个人分类: 心路感悟|637 次阅读|0 个评论
邹兄的《解析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强大生命力》
热度 3 fqng1008 2016-5-23 10:40
早几天,邹季学兄发来他几年前写的一篇关于中西医结合事业的文章“顺应历史发展规律,适应人类健康需求 ——解析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强大生命力” , 可谓拳拳之心( 《礼记·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殷殷深情,天地可鉴。 邹兄是一位临床医生, 他的理念完全来自于临床。因此他认识到,中医药发展到今天,任何“纯中医”的想法不仅虚妄,而且危险。因为在今天,由于 现代医学的高速发展, 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远远高于100年前,更不用说1000年前。我们无法想象,如果突然没有了现代医学人们会产生怎样的恐慌,尽管现代社会总有一些人在强烈地批判现代医学。 下面是我们的微信聊天: 邹季:请把您的邮箱发给我,关于中西医结合事业,我有话要说。有感而发,不吐不快。刚刚在沈阳会上鼓吹过。中西医结合事业到了历史关头,陈院士老了。其他的头头只埋头拉车。可是车技再好,道路堵了,石头多了,车技无法发挥啊。 上月参加海城骨科医院60年庆典及全国骨科微创年会时见过总会新任秘书长(原来做过针灸医生),跟他简单聊过此话题。不知他是否有此魄力。 这一事关中国和世界医学未来发展方向与前景的伟大事业,到了生死攸关关头。 决定它的命运的,不是技术工作本身(技术学术发展的周期很长,远水已无法解近火了),而是靠舆论与顶层设计清除路障。 决定于有一批深悟中西医结合事业精髓与生命力、又有很强的社会活动能力、还要有能撬动顶层设计机制的人脉资源的铁杆中西医结合人才。 时至今日,单靠业务,专家(只埋头拉车)已无力回天。路障不除,如何开车啊?中西医结合事业自身的内涵和生命力已无需忧虑。值得抗争的是与它的价值与贡献、潜力所应有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学术地位,以及相应的管理体制相差太悬殊。“小花盆里栽大树”,太不公平、不合理、违科学。更可恨的是那股总想千方百计地诋毁、贬值、否定和反对它的那股暗流。有的人是心里明白地吃着中西医结合的饭,得着中西医结合的利,口里却骂着中西医结合的娘。可耻伶可悲。 聂广:现任秘书长吕文良,是广安门医院感染科主任调过来的,总会从来没有针灸医生做过秘书长的。 文中可见老兄对中西医结合的拳拳之心,殷殷深情。但它的学科地位不是政策扶持得起来的,虽然它是当代中医的基本临床方式,但仍然只是替补地位,因为构建中西医结合理论体系,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空想。 邹季:问题是政策在有意无意地不断打压它。它的优势,关键是方向和生命力,其它都必然是渐进性、多角度、多层次逐步推进过程,是时间问题,是多学科(决不限于医学领域)交叉融合的结果。也许医学界还不足以有这样的知识深度与广度,更没有这样的智慧,但必然有一天会集其大城。 中国目前的医学教育很糟,中医教育更糟,最多只能出半瓢水的“专家”,误诊率很高,难出大家,所以没有在高层次上实现整合或融合的真正大家。这是无法苛求的。因为时代的局限性无法突围,就像毛决做不了邓和习所该做、所能做的事。 目前的所谓“大师”,只不过是利益捆绑下的人为浮躁而已,很可笑(纯属“相对论”)。 一个古人留下的中医理论体系,至今还是一个完全封闭的圆(别的知识进不去,自已也出不来),这说明今人智慧不及祖宗。也许都是利益捆绑的结果,或从医仅以谋饭碗而已,停留于小农经济的思维方式,温水煮青蛙效应。 世界上最具伟力的是规律,唯有它是空间无限、时间永恒的(其它的任何人和事都只能是大浪淘沙、过眼云烟而已)。 从社会而言,任何社会都需要不断改革(没有完成时)。这是铁规律。 就拿欧洲而言,欧洲国家过去长期高福利,负面作用现在逐渐出来了(人的衰退)。长期稳定平安、不设防。现在有恐怖主义和难民。再不改革能行吗? 科学技术的规律就是纵向穿越(继承)与横向跨越(交叉融合)的结果或过程。只要是科学技术,就逃不脱这个规律。同样没有完成时。 世界上没有孤立的东西,那是误解。国家、社会、个人,封闭了,就会毛病不断。任何一门科学技术,封闭了必然落后,难逃被边缘化的命运。 这跟弄碗饭吃当然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聂广:科学是自由生长的产物,并非政策导向而来。现代医学是现代科学方法和理念改造西方医学的结果,也并非政策导向而来。如果现代科学诞生在中国,它改造中医的结果也就是我们今天的现代医学,而不是其他。人们常说科学无国界,因为它到哪里都是独一无二的,而各国的传统医学却五花八门,因为它们没有经历现代科学的改造,缺乏脱胎换骨的过程。 顺应历史发展规律,适应人类健康需求 ——解析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强大生命力 邹 季 湖北中医药大学骨伤科研究所 所长 湖北中医药大学脊柱退行性疾病研究中心 主任 湖北省中医院 前院长 中西医结合事业在我国已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在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史中,半个世纪只不过是一瞬间,但它的确深刻而广泛地影响了我国的医学事业,影响了我国人民的健康观念和生活质量,在共和国卫生事业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她在临床医疗、医学教育和医学科研各个领域,以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方式,雷霆万钧、迅猛异常的力度向各个专业渗透,迅速拓展着自己的市场。并且在国际医学舞台上为祖国赢得了地位和荣誉,上世纪60-70-80年代,我国医学界在国际上获得公认的3项原创性成果(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中西医结合治疗大面积烧伤和断肢再植)中,有2项属于中西医结合性质。 目前,在我国医药卫生领域,除了部分纯西医内容外,谁也无法否认一个铁的事实是: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基本模式和主体内容,基本上都属于中西医结合范畴。这一事实充分显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辉煌的前景! 它的这种强大的生命力,既不是空穴来风,也决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一些人所能主观使然,而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赋予,是人类健康需求使然,是中西医结合学术本身所 固有的优势与活力 决定的。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创新发展活力与动力都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纵向穿越”:即历史传承。通晓历史,才能明白当下、预测未来,把握事物发展的方向。历史无法割断,传承基础上才能实现创新发展。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根深才能叶茂;环山之水必有其源,源远才能流长。 二是“横向跨越”: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任何创新思维都不可能是单向思维,不能只靠单打独斗、单打独进,必须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中西医结合事业这一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正是源于“纵向穿越”与“横向跨越”这两个方向的创新活力都同时兼备。 1 、 “中西医结合”(准确地表达应该是“中国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结合”)的含义 它首先应该理解为,在我国特定的社会条件下,我国医学、卫生事业发展的一种方向、一个过程、一种医学理念,然后才是中西医两种医学和技术在学术上结合、融合为一体,升华为一种新医学。因此它必然是多层次、分阶段、逐步推进、渐进性过程。 就目前这一历史阶段而言,至少应包括有以下几层次: (1)中、西两支队伍团结、合作、和谐相处、互相取长补短、交流沟通、扩大共识、共同医治病人,发展技术、提升学术。 (2) 中、西医两套技术达到整合或并用,以病人的需要为根据,两套技术互补,达到较佳疗效。 (3) 中、西医两套技术达到了学术上的真正的融合,虽然达到这一境界的领域目前还不多(比如活血化淤研究和骨折治疗技术已达到此境界或高度)但无疑会日益增多。 中西医结合是前所未有的伟大而艰难的事业,如同其他伟大的事业一样,不可能一次性或一口气完成,不可能一就而蹴、一步登天,必须要经历长期不断努力、不断积累和提高的过程。但最重要的是它的方向对,代表了历史发展方向,因而生命力无穷。 因此,目前上述三个层次的状态均属于中西医结合方向、中西医结合过程、中西医结合理念、中西医结合性质或范畴,都是中西医结合伟大事业的有机构成部分。显而易见,坚持这样的方向、过程与理念对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对我国卫生队伍建设、对人民健康都是有益、有利的,反之是有害的。 2 、 中西医结合在中国社会的必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 从本质上说,医学的历史与人类历史并存,自从有了人类,就应该有医学存在,只不过方法、技术有高低、优劣,所以,就广义上说,世界各国,都曾经有“传统医学”存在过,但许多国家被近代工业文明所催生的近代医学所完全取代了。中国的历史,其特殊性在于闭关锁国的封建社会历史十分漫长,农耕生产方式生产水平,这样的社会背景,一方面阻隔和延迟了近代医学的进入,另一方面,为中国的传统医学提供了漫长的生存和缓慢的、一定程度的发展机会。近代以后,西方列强用枪炮强行打开了中国国门,西学与渐,西方医学蜂拥而入,西医医院在中国大量诞生,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中国医疗市场的主体。于是就在我国形成了中、西医并存的局面。 对于中西两种医学,目前专家和社会基本共识是,她们分别产生与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不同的生产力与科技条件,但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彼此不能互相取代,在保障中华民族的健康事业中,有很强的互补性。她们观察疾病、防治疾病的理论和方法虽然各不相同,但在本质上——即研究和观察对象(客体)是同一的,都是观察和研究人的生命活动与疾病发生、发展、转化、演变规律与诊治方法。 两种医学本质上的同一性,技术上的互补性,就决定了中西医结合的必然性、可能性与有效性、有益性。 完全可以断言,中西医结合才是真正的中国医学发展方向,是中国医学真正的原创、特色与忧势,同时也是世界医学未来发展的方向。 3 、 中国医学的现实、特色与优势 正是由于两种医学体系在本质上内在的这种必然性、可能性与有效性,所以50多年来,中西医结合事业虽然历经坎坷,但发展是令世界瞩目、国人首肯的。中西医结合的理念、方向、方法,已经覆盖了全国的医疗(几乎所有有效的医疗行为都属于中西医结合范畴)、教学(几乎所有的临床课教材、几乎每一节临床教学课都离不开中西医结合内涵)、科研(几乎所有的科研项目或科研论文都属于中西医结合性质)活动,覆盖了全国的医疗、教学、科研机构的各个学科、专业领域,取得了累累硕果和良好疗效,得到了广大专业人员,尤其是临床医生的认可与自觉接受,这就是中国卫生行业最大的事实、无容置疑的现实。然而,正是这值得欢呼的事实却引起顽固的保守派发出“全盘西化”的惊呼。新生事物每前进一步,都必然会遇到旧势力、旧思想的反抗和阻扰。“存在就是合理”,事实证明生命力,是任何主观意志都不能改变的。有道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尽管在许多领域,这种“结合”还只是一种“雏形”,或低级阶段、初级阶段,还显得难免粗放、有待完善、深入、提高,但临床实践已经有力证明,它的方向、理念是正确的,是符合历史规律、符合人类健康需求的,因而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所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只是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基本根据是,疗效优于单纯中医或单纯西医。 4 、 中西医结合是中医药发展与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途径 中医药需要随着时代进步而发展并实现现代化,这个命题已达成共识、勿容置疑。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发展和实现现代化。有人认为中医现代化不能走中西医结合道路,而偷换概念,提出“用现代科学方法(意在排除现代医学方法)研究和发展中医药”,反而刻意把与中医药的研究对象同一、关系最为密切的现代医学视为陌路,这太不合逻辑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把古代军事家的“远交近攻”权谋错用到学术上了。 5 、 中西医结合是中、西两医共同的发展要求与客观规律 西方医学经历数百年发展,为人类健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但是,而对人类日益增高的健康要求也暴露了其许多不足与缺陷、力不从心之处甚多。因此,中西医结合决不仅仅是中医发展与现代化的需要,必须强调,她同时也是西医学发展与现代化进程的需要,她们都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及人类健康要求的提高、疾病谱的变化、医学模式的转换而动态地、持续地发展。 6 、 中西医结合事业在当代中国的现状与挑战、危机与命运 (1) 现状一:“ 小花盆里长大树 ”.中西医结合的灵魂和技术早已渗透和复盖了我国医疗、教学、科研机构的几乎全部医疗、教学、科研的内涵与业务过程.其内涵十分丰富,软件十分充实,树要长大(生命力强啊!), 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 外壳残缺不全, 远远与其内涵和贡献极不相称,结果只有“花盆”被撑破。最突出的是没有独立的管理机构,寄人篱下、任人宰割、其地位和待遇的主观随意性极大,没有独立的、有形的队伍,全靠自生自长,在多重压力下、就难免自生自灭。这决不仅只是中国医学的悲哀,而是中华民族切肤之痛。 (2) 现状二:政策“ 高位截瘫 ”.由于没有自己独立的医、教、研机构,于是,现官现管,难免随心所欲,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更可恶的是,有的人心态扭曲,手里干着中西医结合的事,吃着中西医结合的饭,口里骂着中西医结合的街,对它极力歪曲、贬低、否定, 甚至攻击中西医结合是“全盘西化”,罪不可赦。还有人甚至说“中西医结合多出一个成果,中医就少一个成果”。一语道破天机,活现了小农经济意识的狭隘、封闭、保守与缺乏自信的心态与隐藏在冠冕堂皇的口号下面可鄙可怜的私心。 其荒唐的逻辑就是:“自已干不了,别人也别想干”。显然,在这样的行业生态环境中,学术探讨、研究与学术发展只能止于空谈。 可见,中西医结合事业所面临的挑战与危机是十分严峻的,这大好的事业很可能毁于人为的干扰和扼杀,令人痛心!造成历史性的发展机遇痛失,有罪! 7 、 解决管理体制是当务之急. 首先,要有独立专门的管理部门,而不应只是附带管管的, 防止认识上与实际工作中经常性地严重地把中西医结合边缘化倾向. 其次,建立和扩大中西医结合的独立的医疗、教学、科研基地. 第三,打造一支独立的浩浩荡荡的中西医结合队伍.它不应是松散的,而应是严密的、有形的、界定清楚、定位明确、业务职责分明的。入选条件,主要是学术观点与认识, 以及所从事的业务工作内涵,参考学历、学力(包括自学)。 8 、总之,中西医结合事业迫切需要的是: 名正言顺、理直气壮,浩浩荡荡、轰轰烈烈、扎扎实实。才能无愧于伟大的时代,无愧于这一伟大事业。 有志于中西医结合伟大事业的同道们,振奋精神,大声疾呼,并赋予主动作为。既要“埋头拉车”,求真务实、追求疗效,创新学术、发展业务;更要“抬头看路”、勇于开路,为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不断地扫除障碍、开避道路,才能为中西医结合事业做好顶层设计,为中西医结合事业开创良好环境,把中西医结合事业强力推向新高潮,重振雄风,再创昔日辉煌。 这就如同开车,不论开车技术如何好,但是如果道路不好、被巨石阻挡,再好的车技也无法发挥。英雄无用武之地啊! 要利用各种途径、通过各种方式,包括请老领导老专家现身说法、回顾历史,晒出中西医结合事业的辉煌历史与闪亮足迹,把被遗忘的历史再找回来,把被人肆意割断的历史再延续起来,为中西医结合事业献功摆好,大造舆论,喊出时代的强音。 要联合和不断壮大中西医结合事业的“铁杆”队伍,意志笃定、主动出击,从管理体制机制上发力,彻底扭转“高位截瘫”、“边缘化”、“小花盆栽参天大树”(中西医结合这棵参天大树却被人为地禁锢在小花盆式的管理体制中,扼杀它的成长)的拙拙怪事。 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命运,事关中国医学界未来能否拿得出真正自已原创的成果亮相世界,事关未来中国医学国际地位,决不能因为某些群体的私利,或有关官员僵化的头脑、庸人的见识而葬送。那就是历史罪人! 所以,打碎枷锁、搬走石头,杀出一条血路,发展中西医结合事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个人分类: 思考中医|2362 次阅读|6 个评论
建筑信息模型(BIM)发展的看法
renyz518 2016-3-22 21:55
最近几天有幸被学院派往深圳参加BIM培训学习,让以前只懂得BIM的概念到对其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以前认为BIM就是软件的集合(建筑、结构、市政、项目管理等软件的有机组成),通过这次培训对其有了新的认识。 (1)BIM不仅仅为软件的组成,它具有自身的内涵,是有生命力的。BIM贯穿于项目从设想到后期的经营管理,同时是实时更新,有机的将与项目所涉及到的所有信息与参与整理组合起来。
个人分类: 心得|2425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口老龄化 是房价增长的推手
热度 1 weiweishi 2015-10-9 23:24
20年后,由于人口减少,房子多的卖不出去?这是一个笑话。 人口老龄化后,整个社会趋向于保守,财富不是以创造创新和劳动生产形式出现,而是坐等不动产升值形式升值,或者更多挤压年轻人生存和上升空间来维持系统的稳定,整体上系统发展进入不可避免的走下坡路漩涡。 俄罗斯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而美国则会长期持续的繁荣。美国建国有240年的历史,其实,这放在中国历史上,已经算一个生命力很长的朝代了,而这样一个持续蓬勃向上的朝代,是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强大朝代不能PK的。 美国才是中国的老师。
个人分类: 生活|817 次阅读|1 个评论
活着要有精气神!吃山楂祝您解决青春痘烦恼。
热度 1 jzhou65 2014-11-14 20:38
最近查看养生的注意事项,说秋天以后就要少吃辛辣,多吃酸类水果,如葡萄,橙子,柚子,山楂,苹果,石榴等,另外吃饭注意加些醋。 看到这些,我就有点得恍然大悟。青春痘这个顽疾折腾了我十几年,甚是难受。回想一前吃药打针,涂抹的药膏,还有一些土方,还有中药那个苦,丝毫没有影响我这痘痘的生命力。 伴随青春痘成长,我积累一些经验。用温热的水洗脸就比较舒服,坚持几天就可以全部消退,偶尔也有不消退的时候,那是因为我胃肠道功能不好,肚子鼓鼓的,还打饱嗝,而影响消化可能与天气变化有关,尤其受凉吧!在这里受凉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天气变凉,第二种天气太热,忍受不了吃凉的喝凉水,这两种情况无外乎内外夹击,但最后的结果就是胃肠道消化功能受到影响,从而影响我们的内分泌系统的健康问题。 对付脸上起痘痘的问题,我有一大绝招,尤其在寒冷的冬天,效果杠杠的。针对受凉的问题,只有相应的两种策略。一是吃饭多喝汤多喝粥多吃面条等;二是经常拿我们的被褥晒晒,那个暖和是一种享受。而我所说的一大绝招就是暖暖的被窝,你要知道一个人满脸的痘痘,经过一晚上消退是多麽的兴奋。 说白了一句话,只要我们的消化系统好,我们才脸上光艳。 吃饭了,我们就多喝些汤,尤其是在我们肠胃不好不舒服的时候;当我们胃肠不舒服的时候,我们买点山楂吃吃,可以是山楂片、果丹皮等。不是做广告,多吃些酸的食物有利于消化,消化好了,我们的小肠才能吸收应有的营养,我们的身体才康健;如果一个人的消化系统出了问题,那就是一个大问题,不能够马虎大意。民间有一词,酸儿辣女,这是说怀孕的孕妇的,如果孕妇喜欢吃酸的,那就会生儿子,我的理解是儿子需要的营养多,孕妇喜欢吃酸的,喜欢系统好,营养吸收的快,女儿则相反。不知道我理解的对不对,但是我觉得一句话是对的,那就是消化好了,我们才能吸收大量的营养,吃的东西才有用;不消化,营养不能被身体吸收,吃了也白吃,还难受,不如不吃,要是吃了不消化,那就想办法解决,消食片也好,山楂也好,都是消化食物的利器。为了有个好身体,我也想我的一些启发和感悟可以帮助他人,谢谢! 最后,我想说的是,处于青春期的你和我,男和女,我们就算是成年人了,早已经具备生育的能力。古书上说,修仙问道有个词,精气神,只有一个人保持元精元气元神,这个人才能精神抖擞,体力充沛。这样来看只有处男处女的人才具有精气神,而人求长寿并修养身体,办法也就是不亏损身体,男女没有淫念,方得一法。 我有这些感悟,对我们现行教育和学校鼓励学生参加活动很支持,因为活动让人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早已经是人人皆知的了。早睡让人不胡思乱想,早起让人醒了后不胡思乱想,保证了充足的睡眠,人也有精神了,有体力了,处理问题“信手拈来”,醒来后早起保证一天有充足的时间做事情,有了事做,有了信心,做人心里就明亮。所以我想说,“早睡早起”要成“铁的纪律”。 看电视,觉得以前的人是越饿越有精神,每天吃不饱饭,人却很有干劲,精神也很好,或许这在说,这人天天在干活,脑子里不瞎想,无淫念无邪念,虽然吃不饱饭,但是消化很好,营养百分百利用完了,这时我就瞎想,天天大鱼大肉吃的肚子鼓鼓的,去茅房去的多,而吃不饱饭的估计一周难得去茅房一次,这样的话,其实吃多了反而是浪费食物,况且花时间吃饭,吃的撑肚皮,消化不好就更难受,吃多了去茅房多,花时间啦,反正就是折腾自己的嘴巴、舌头、胃肠、大肚子等,当然也浪费手纸、茅房的水。。。。。。 不要吃得太饱,半饱就可以。撑的慌的话,人就是比较安逸了,再加上难受,不划算。 所以,为了我们的身体全方位健康,我们吃个半饱吧!消化不好的话,我们吃点消食片或者山楂/山楂片吧!吃了就不要吐出来,吃了也不要随便拉出来,我们要的营养一定要消化吸收利用好!肚子舒服了,我们就舒服了!!!最后一句了,我就想大家都有精气神!!!我精神抖擞,体力充沛,开开心心,为着明天的美好而愉快的生活!!!你呢?我希望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谢谢大家看到最后,看完我啰嗦半天。谢谢您的宝贵意见,有什么想法请和我留言,我想进步!! 再次谢谢你的批评教育!!!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224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2: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