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热力学第二定律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证明“桌子”叫错了
zhangshufeng 2009-11-23 19:45
想必谁都知道桌子是什么。 有人不服气,认为桌子叫错了,要证明给大家看,有人告诉他:桌子是一个定义,定义是不用证明对错的,你怎么能证明一个定义是错的呢?他就是不信,于是,搬出了板凳、椅子、沙发、电扇、相机、茶杯、锅、饭碗、水桶,他说,你们看,这些都不叫桌子,大家也不把这些叫桌子,可见大家已经达成一致:现在可以证明桌子叫错了!
个人分类: 未分类|501 次阅读|6 个评论
析万物之理,没物就没理(续)
jitaowang 2009-11-22 18:27
析万物之理,没物就没理(续) 现代热力学 10 -- 析万物之理 b 一. 科学网的三条红线 有言在先 科学网编辑部: 我们呼吁广大博主不要越过以下 三条红线 : 1. 任何政治上的不当言论; 2. 对他人和组织机构进行的恶意攻击和诽谤,这一条款同样也包含针对科学网编辑部及其关联机构的恶意攻击和诽谤; 3. 无休止地散布 有违于人类科学史上业已公认并得到实践认可的科学理论 的信息;无休止地向编辑部和广大博主发布骚扰信息。 我们相信, 99.9% 的博主是无意为之,因此编辑部碰到问题时,都会和当事人耐心沟通,碰到越线博文时,一般删除后会把备份发给博主本人。 网民也在 呼唤《科学网的三条红线》实施细则 的出台。当然还是会有困难,但是我坚信科学网一定会进步和健康发展。这是历史的规律。 二. 借鉴 1775 年巴黎科学院的处理原则 有言在先 20 年内我积累多次经验,我一直坚持借鉴 1775 年巴黎科学院宣布不再受理任何永动机发明或鉴定申请的处理原则。对任何反对或篡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态度是:一不怕反对或篡改热力学第二定律,二不屑批,点到为止或作有限的批驳,然后顺其自然,自生自灭,历史上知多少。以免对科学网引起不必要的污染。这一点我在 2009-10-22 发表的博文 现代热力学 5: 第二定律 a 和 2009-11-18 发表的博文 析万物之理,没物就没理 都再三强调过。谨供各位参考。 三. 热力学基本定律是人类经验的总结 不是数学推导出来的 任何研究热力学的人必须首先清楚地认识到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热力学第一定律一样是建立在无数事实的基础上,是人类经验的总结。它不能从其它更普遍的定律推导出来。 ( 傅献彩,物理化学, p. 100) 人人都知道蒸汽火车是靠烧煤蒸汽高温热源到低温热源 ( 如室温环境 ) 的热流来作功的。火车或 蒸汽机的效率就必然是对外作功和 烧煤蒸汽热量 的比值,也可以简称热功转换效率或效率。绝大多数人都不会相信 蒸汽火车是靠烧功来推动的。因此把热机效率重新定义为功和功的比值是错误的。 1. 在 熵:一个不是物理量的概念 一文(没有其他说明,以下页码都是指该文) p. 2, 1 行中以热机循环中对外界所做净功 W 与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 Q 1 的比值作为热机效率是涉嫌混淆外界(即环境)和高温热源的。因为热量 Q 1 是从高温热源得来的,不是从环境得来的。这类混淆和热和功的混淆是该文的主线,因此结论也是错的。 2. p.2, 末 10 行中的重新定义是一个明显错误。不仅混淆了热和功这样一对最基本的概念,也违背了人们对效率的基本常识。 3. p.2, 末 2 行中的所谓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另一种表述是对热力学第二定律表述的篡改,不符合人们的基本常识。人们认为蒸汽火车对外作多少功就是多少功。 4. p.3, 末 10 行中所谓称等温过程中与系统交换能量的源为功源 - 代替热源的概念是完全错的。再次混淆热和功这两个热力学最基本的概念。同时与系统交换能量的方式有两种:( i )热,( ii )功。在卡诺循环类型热机中,系统只能和环境交换功,而系统是不能和热源交换功的。如果蒸汽机对锅炉(高温热源)作功,势必把锅炉压扁而爆炸。把高温热源和低温热源分别改称为高温功源和低温功源是不允许的,功是不区分高温功和低温功的,相应的也根本不存在高温功源和低温功源。 5. p.3, 末 7 行中仅仅工作在两个功源之间的一切可逆机( TV 机)是根本不存在的 TV 机或称为 TV 功机。如果没有高低温热源和高温到低温的热流就能对外作功的循环机就成了第一类永动机,因此是不可能的。文中的严重混淆可见一般。 6. p.4, 7-8 行中系统由低温功源(即热源 q 2 )吸收功是不可能的。同样系统向高温功源(即热源) q 1 作功也是不可能的。如果蒸汽机对锅炉(高温热源)作功,势必把锅炉压扁而爆炸! 7. p.5, 7 行中系统与每个功源(即热源)所交换的功(正或负)是不存在的。如上所述,系统只能和环境交换功,而系统只能和热源交换热。 8. p.5, 末 4 行中,把经过重新定义热和功混淆倒置得到的式子,再和未经过重新定义混淆的热力学第一定律式子结合起来是不合理的。就好象我说的蓝楼梦故事中,把男女混淆倒置的林爷爷和真的林妹妹结婚,结果只有林黛玉一人在洞房中。 最后归纳一下,卡诺热机类具有四大要件:系统,高温热源,低温热源和环境;和只讨论两种能量形式:热量和功;两种能量交换关系:系统只和高低温热源交换热量而不交换功,系统对环境可以作功(正或负)而不是从环境吸放热。这些最基本物理概念是不能混淆的。有了这样的物质基础,才能讨论相应的理。这就是本博文题目 析万物之理,没物就没理 的由来。
个人分类: 现代热力学|2033 次阅读|1 个评论
(修订版)傻眼了吧!不堪一击的“熵”
zhangshufeng 2009-11-19 00:14
举个简单的例子: 一箱气体,气体和外界绝热,采用机械做功方法,比如使箱子高速振动,可以使箱子对气体做功而使箱内气体升温。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做功方法如扇页搅拌等使气体升温。 这个过程中箱内气体和外界绝热、体积不变,但是升温了,那么,气体的熵: 1、熵是系统状态量,系统体积不变,但温度升高,则显然 发生 变化。 2、 这是绝热过程,按照熵的定义,这里 ⊿Q 0,即,dQ/T 0(其实对非平衡态,T 已经没有意义了),因此, 熵 不发 生 变化。 3、 不知道 ,因为熵对不可逆过程、非平衡态都没有定义。 气体的熵究竟如何变化? 说出理由。 傻眼了吧!
个人分类: 未分类|679 次阅读|13 个评论
析万物之理,没物就没理
热度 1 jitaowang 2009-11-18 10:13
析万物之理,没物就没理 现代热力学 9 -- 析万物之理 过去我在热统会议上说过:物理,物理,一旦没了物,也就无理了。如今我们都是析万物之理圈子的成员,同样没物就无理可析! 在我的博文 现代热力学 5 第二定律 a 中说到: 以下按时间先后主要把我 (jitaowang)写 的评论做一回顾。 本月 3 日同一天发表的两篇博文: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66872 热力学第二定律普及版 : 现代热力学 7 第二定律 b 学者王季陶 发表于 2009-11-3 9:59:11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67299 最愚蠢的理论 熵 理论 学者张树风 发表于 2009-11-3 21: 11:51 标题: 发表评论人: jitaowang 我相信博主对熵理论和热二律的切割是一个进步。 标题: 发表评论人: jitaowang 置顶论文中请不要 重新定义 。 博主回复: 定义 本身就是人为的,两种定义是平权的,没有哪个是更基础的,之所以说 重新 ,不过是因为有一个先定义了而已,仅仅是时间先后次序不同。 假如您认为不能 重新定义 ,就要说出原则性理由。 标题: 发表评论人: jitaowang 对 1 楼对话的评论: 博主聪明伶俐,聪明有时也会卡壳。态度不错表示请 拿出水平批判一下 虚心招批。曹博士是能人表示 等人评说,我坐沙发以静观之。 可能需要的是高人点拨。我是半途出家之人,根底不深。 博主回复:呵呵,王教授来了,欢迎。 我既不聪明更不伶俐啊。 您说的 卡壳 不知从何说起,我实在不知所云! 我欢迎任何人就论文进行评论。学术、文化都是通过在各种场合中宣讲、演示、介绍而传播开的。您是不是请曹博士出手来批判一下?谁来批判我都很高兴,如果谁能指出一个原则性错误,那我就不再宣传我的这个论文啦。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57467 熵:一个不是物理量的概念(论文重点摘录 ) 学者张树风 发表于 2009-9-24 4: 09:59 标题: 发表评论人: jitaowang 重新定义 的故事 这是十多年前我亲身经历的一个真实故事。有人作了 重新定义 ,于是就说:开尔文、麦克斯韦和吉布斯都错了。给他指出作了 重新定义 当面还不承认。于是我就对人讲了一个故事中的故事。 如果有人把曹雪芹的红楼梦, 重新定义 一下。把 红 定义为 蓝 ,把 女 定义为 男 等等,然后就说曹雪芹是 胡言乱语 。结果马上就可以完成了一本新书 蓝楼梦 ,其结局很可能是 林妹妹 嫁给了 林老爷 。其实洞房中只有可悲的林黛玉一个人。 博主回复:呵呵,王教授也变得八卦了,态度不端正、不科学。要讨论就要就事论事,讨论理论问题,说出道理,象你这种议论和站在大街上的八卦妇女有什么区别,实在低级啊。要讨论就拿点儿水平出来,我欢迎讨论,但不喜欢八卦!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67299 最愚蠢的理论 熵 理论 学者张树风 发表于 2009-11-3 21: 11:51 标题: 发表评论人: jitaowang 1. 借鉴巴黎科学院的原则。对任何反对或篡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态度是:一不怕反对,二不屑批,点到为止,顺其自然,自生自灭 , 历史上知多少。以免对科学网引起不必要的污染。 2. 置顶前文中的 热 功 倒置混淆,和我 10 多年前所讲的故事,即 红楼梦 变成 蓝楼梦 后 男 女 倒置混淆的故事,有太多相像之处。不得不晒出经验共享借鉴。就 蓝楼梦 的具体内容来讨论可能是多余的。博主可以把体系对外作功和环境对体系作功用箭头像卡诺循环吸热和放热一样在图中标出。 3. 不是原则的原则: 重新定义 惹的祸,要由 重新定义 者自己解套。旁人可以协助。如果把五千个汉字 重新定义 一下,就可能是 天下乌鸦白鸭一般黑 了。 4. 跳上 大街 ,很自然,说明触到神经,点中要害。这样就可以推进思考,思考也需要时间。 博主回复:呵呵,王教授,你急什么,如果我的论文不对,您不理就是了。说八卦就是一比方。您好好写您的书,不会有影响的。我的论文早就在学术期刊发表了,您看不是没什么影响吗。您要保重身体。 因为评论中是无法插图,我只能说:博主可以把体系对外作功和环境对体系作功用箭头像卡诺循环吸热和放热一样在图中标出。看来不是思考的时间问题,等于白说,并希望我保重身体,少说。 现在我把插图列在下方,供共同参考。 左边的卡诺热机是能量守恒的, W = Q 1 - Q 2 。 Q 1 是靠烧煤蒸汽得来的,因此就把 W 和 Q 1 的比值称为烧煤蒸汽作功的效率,简称热功转换效率或效率。右边的 TV 公鸡是不吃不拉生了两个公 ( 功 ) 蛋: 1. W , 2. ( W 1 W 2 ) 。能量不守恒,效率应该是无穷大。也可能是右边的图我画得不对,如果 TV 公鸡不吃不拉只生了一个蛋,那末还是能量不守恒,效率应该还是无穷大。如果 TV 公鸡不吃不拉不生蛋,那么效率又从何而来? 早在 9 月 24 日 boxcar 评论中就指出:功和热量有着本质的区别,不能简单地进行等同。附上相关内容。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57467 熵:一个不是物理量的概念(论文重点摘录 ) 学者张树风 发表于 2009-9-24 4: 09:59 标题: 发表评论人: boxcar 功和热量有着本质的区别,不能简单地进行等同。 博主回复: 功和热量有着本质的区别,不能简单地进行等同 ,有点不知所云,呵呵 建议你好好学学。
个人分类: 现代热力学|3055 次阅读|7 个评论
最愚蠢的理论 ——“熵”理论
zhangshufeng 2009-11-3 21:11
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很多广为接受的愚蠢的理论,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亚里士多德的自由落体理论。两千多年里,自诩为聪明理性的欧洲人竟然普遍相信这个荒谬的理论。 也许人们难以相信,现在教科书中有一个比亚氏落体论更荒谬的理论所谓的熵理论。朗之万曾经说:世界上只有十二个人懂相对论;费曼曾经说:没有人懂量子力学;我加一句:上帝也不懂熵理论。因为这个理论是基于一个低级错误而硬造出来的,实际上根本就不存在。说一个理论错误要有证据,事实是,证据就摆在面前(本博文置顶的论文)。一种理论一经公示,就不再是个人的,要接受评判,任何叫嚣或起誓发愿或盲目攻击都是很可笑的,这不是科学态度。任何观点都是不能强迫别人接受的,别人接受是因为认为这个观点正确。错的对不了,对的也错不了。如果一个理论是错误的,无论其已经正确了两千年还是两百年,最终都要被推翻,谁想捂也捂不住。很多人都习惯了闭着眼睛 说话,因为那很省事,只要叮在前人的屁股上,就可以跟着招摇,即使前人并没有走而只是在晃动;即使前人的屁本来很臭,可是处于臭的环境久了,也就久而不闻其臭了。 热力学第二定律本身是一个归纳性的唯象性定律,尽管严格说它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定律就象物体不能自动从低处向高处运动不能成为定律一样,但它是正确的。又如说太阳东升西落仍然是正确的说法,尽管准确地说这是地心说。 很多研究、讲授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的人都认为熵理论等价于热二律,实际上完全不是这样。热二律的本质问题至今并没有得到解决,热二律和这个愚蠢到根本不存在的熵理论无关。 任何学过微积分的正常人,不难明白我在论文中指出的推导出熵理论过程中的原则性的低级错误。可笑的是,我们的老师还在教、可怜的学生还在学这个本不存在的东西,已经贻误了不知多少人还在继续贻误! 的确,对于有关的人,承认这个论述正确就等于承认过去是错的,这很难被接受,但接受正确的不等于说你过去愚蠢,不承认正确的只能说还在继续愚蠢着,而迟早还是要面对现实,不由你是否希望它正确。
个人分类: 未分类|1111 次阅读|9 个评论
热力学第二定律普及版
jitaowang 2009-11-3 09:59
热力学第二定律普及版 现代热力学 7 第二定律 b 在博客中并不适宜于讨论太专业的内容,但是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很特殊的。现在甚至都进入了高中课程。当然它更是每个自然科学家都应该知道而过去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知道的基础常识。因此目前应该加以普及和宣传,甚至在人文社会科学家和哲学家中也应该得到一定的普及。 一.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文字表述 如前所述,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文字表述通常至少应该同时列举两种 克劳修斯的表述,和两种开尔文的表述。即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的第一种表述: 不可能把热从低温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的第一种表述: 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出热使之完全变为功,而不引起其它变化。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的第二种表述: 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得到的。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的第二种表述: 第二基础原理,在我所给出的形式中,断定所有在自然界中的转变可以按一定的方向, 就是我已经假定是正的方向, 不需要补偿地由它们自己进行;但是对相反的方向,就是负的方向,它们就只可能在同时发生的正转变的补偿下进行。 ( 这是克劳修斯 1865 年的原文。可是在过去可能从来没有被他人或其他教科书引用过。) 克劳修斯的第一种表述和开尔文的第一种表述可以被认为是等价的,也比较形象。但是它们都仅仅讨论单一过程的简单体系。在经典热力学中它们往往被夸大为热力学第二定律文字表述的全部。如果接受了这样的夸大就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经典牢笼。因为它们和后面两种表述都是不等价的!克劳修斯的第二种表述讨论的就是多过程的复杂体系,对现代热力学特别重要! 开尔文的第二种表述具有概括性,容易普和使用。同时必须注意通过其它的三种表述作为例证来加以理解什么是第二类永动机。切切不能遗漏克劳修斯的第二种表述。 当然还应该再加上卡诺定理和扩展卡诺定理 --- 作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起步点和现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新起点;以及加上以后还要介绍也是普遍适用的耗散减少原理。这样对热力学第二定律文字表述的认识就可以说是目前最全面的。 以上的这些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文字表述都是人类宏观日常经验的总结,同时也尽可能地保留先驱者的原话,丝毫也没有涉及数学或任何其他学科的基本定律。如果有人试图作一定的文字改进和讨论,都是益的,还有可能取得成功。但是如果有人仍然妄图反对或推翻热力学第二定律,就把你的相反经验摆出来,或者直接把你造出来的第二类永动机当场运行一下。否则就免开尊口。 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近代科学的发展是基于实验事实的 . 人们相信自然界是服从相对简单而又具有普遍性的法则或定律的 , 而且这些法则或定律又是可以被人们通过实验对物理量的定量研究而用数学公式的形式来表达的 . 目前热力学教科书中常用的热力学第二定律数学表达式主要有三种: 1. 适用于孤立体系的熵增原理形式: (d S ) iso 0. 2. 适用于等温等压封闭体系的吉布斯自由能减少原理形式: (d G ) T, p 0. 在引入化学势概念后也可以进一步适用于等温等压的开放体系。 3. 适用于任何宏观 ( 孤立,封闭和开放 ) 体系的正熵产生原理形式: d i S 0. 体系的熵增 d S 被分成两部分,即 d S = d i S + d e S . 其中 d i S 就是不可逆过程引起的熵增,称为熵产生; d e S 就是体系和环境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引起的熵增,称为熵流。体系的熵流是可正可负的,而 体系的熵产生是永远不可能是负的,这就是正熵产生原理的文字表述。 这三种形式的缺点是没有进一步细分适用范围。根据体系中是否包含补偿(又称热力学耦合)现象,区分为(简单的)非耦合体系和(复杂的)耦合体系。研究前者的称为经典热力学,研究后者称为现代热力学。于是就得到: 经典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 . 其中的 d i S p 是体系内自发过程的熵产生 , 及 d i S 是体系的熵产生。 现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 . 其中的 d i S 1 是体系内非自发过程的熵产生 , d i S 2 是体系内自发过程的熵产生 , 以及 d i S = (d i S 1 + d i S 2 ) 是整个体系的熵产生。 在我的 现代热力学 基于扩展卡诺定理 一书中,经常使用熵产生的形式,如果有人对它不很熟悉,可以在等温等压情况下转换成吉布斯自由能形式来帮助理解。转换公式是: (d G ) T, p =T d i S . 例如: 等温等压情况下经典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可以写成 : . 其中的 (d G p ) T,p 是体系内自发过程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 , 及 (d G ) T,p 是体系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 等温等压情况下现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可以写成 : . 其中的 (d G 1 ) T, p 是体系内非自发过程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 , (d G 2 ) T, p 是体系内自发过程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 , 以及 (d G ) T, p = 是整个体系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 以上在这一节介绍的热力学第二定律数学表达式可以说是比较全面的。 如果有人希望对此作进一步的改进,当然欢迎。甚至提出完全更新更好的数学形式,只要取得更好的定量指导实际效果,也都是欢迎的。可是如果有人用任何借口,以数学表达式有问题就来推翻整个热力学第二定律(包括文字表述部分和数学表达式部分),那就是不可能得逞的。 注意以上的讨论中,我没有也不需要再引入任何非热力学的假定。在处理非平衡态时还需要引入局域平衡近似,这也是大家接受的通行规则。同时也必须强调指出:以上 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描述的系统性和全面性是以往任何其他国内外热力学教科书(包括其他所谓的现代热力学)中是从来没有的。特别是对年青下一代的热力学教学中是不能再延续过时内容继续误人子弟。
个人分类: 现代热力学|3484 次阅读|3 个评论
现代热力学6:克劳修斯的“补偿”
jitaowang 2009-10-23 09:08
现代热力学 6 -- 克劳修斯的补偿 书本上和网络上有关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内容很多,但是对究竟什么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缺少一个明确的说法。可能马上有人反对我,并认为:什么是热力学第二定律,非常明确。那么我们就看一下现实情况。 绝大部分热力学教科书中,讨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文字表述时列举了一种 克劳修斯的表述,两种开尔文的表述。即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表述: 不可能把热从低温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第一种表述: 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出热使之完全变为功,而不引起其它变化。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第二种表述: 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得到的。 并且强调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表述和开尔文第一种表述是完全等价的。而且可以通过严谨的数学推导证明二者,甚至更多的表述是等价的。其实, 1. 克劳修斯表述和开尔文第一种表述都包含了类似于我的博文经典牢笼中所说的仅仅适用于单一过程的简单体系的前提。 2. 克劳修斯表述或开尔文第一种表述和开尔文第二种表述就不是等价的。 3. 在所谓的开尔文第二种表述并没有对第二类永动机有足够明确的描述。事实上又往往把克劳修斯表述或开尔文第一种表述搬出来说明什么是第二类永动机。这样 140 年来,大体上就始终没有跳出我的博文所说的经典牢笼。 这就是经典热力学! 1. 请注意不要推翻经典热力学。 2. 也不要认为经典热力学是宏观普适的。 3. 更不要把上述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描述就认为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全部! 从另一方面说,这些话都不是克劳修斯和开尔文给热力学第二定律下的定义或结论,而仅仅是他们在论文中的一句话而已。一旦被人引用以后就变成了所谓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表述或开尔文表述。 今天,我也在此列举一下 1865 年克劳修斯引入熵函数和克劳修斯不等式著名论文中的一段原文。我就把它称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第二种表述。克劳修斯说: 第二基础原理,在我所给出的形式中,断定所有在自然界中的转变可以按一定的方向, 就是我已经假定是正的方向, 不需要补偿地由它们自己进行;但是对相反的方向,就是负的方向,它们就只可能在同时发生的正转变的补偿下进行。 (The second fundamental theorem, in the form which I have given to it, asserts that all transformations occurring in nature may take place in a certain direction, which I have assumed as positive, by themselves, that is, without compensation; but that in the opposite, and consequently nega-tive direction, they can only take place in such a manner as to be compensated by simultaneous occurring positive transformations.) 显然,克劳修斯所讨论的体系中至少包含两个(或两类)过程: 1. 正的方向的不需要补偿地由它们自己进行的自发过程;和 2. 负的方向的在同时发生的正转变的补偿下进行的非自发过程。 现在用熵产生的数学式来表达克劳修斯的这段话,于是就得到了以下的现代热力学第二定律数学表达式: 注意:这就是我们的现代热力学。 其中, 非自发过程的熵产生是负的,即 d i S 1 0 ;自发过程的熵产生是正的,即 d i S 2 0 ;而经过补偿以后体系的熵产生仍然不可能是负的,即 d i S = ( d i S 1 + d i S 2 ) ³ 0 。 可能有人立即反对说:难道克劳修斯时代就有现代热力学!我的回答是: 克劳修斯本人已经明确地区分了两类体系: 1. 没有补偿的简单体系,和 2. 包含补偿的复杂体系。只不过我们现在把研究前者的热力学叫做经典热力学;而把研究后者的热力学就叫做现代热力学。 所以,我们不要用简单地用时间来区分经典热力学和现代热力学。 到此为止,你能自己得到我的第一篇博文中的热力学的现代完整分类系统图吗 ? 如果你说: Yes 。那么, You got it. 如果你说: No 。那么,你很可能连我的第一篇博文也没有看懂。因为卡诺定理一直被认为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起步点,因此扩展卡诺定理就一定是现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新起步点。 如果要测试一下自己是否看懂我已发表部分普及版的内容,就请回答以下的思考题,并把答案发到我的邮箱( jtwang@fudan.ac.cn )。 11 月底将公布我的解答。 思考题: 1. 请根据博文现代热力学 1 :扩展卡诺定理来推导出热力学的现代完整分类系统图的框架(不包括数学表达式)。 2. 请 根据博文现代热力学 3 到现代热力学 6 来推导出热力学的现代完整分类系统图的框架(包括数学表达式)。 3. 为什么热力学的现代完整分类系统图中只有线性和非线性没有近平衡和远离平衡的概念?
个人分类: 现代热力学|3232 次阅读|13 个评论
现代热力学4:数学“误区”
jitaowang 2009-10-22 09:14
现代热力学4 -- 数学 “误区 ” 数学在数理化的序列中 , 居于首位 . 在化学中很崇尚数理的基础 . 在物理学中更集中崇尚数学的基础 . 普遍认为没有一定的数理或数学基础 , 不太可能成为一位化学或物理的理论工作者 . 可是一进入热力学 , 就好像出现了数学 “ 白内障 ”. 在热力学圈子里几乎人人都知道平衡的判据是 : 当孤立体系的熵值为极大时 , 体系达到了平衡 . 或者说 , 等温等压体系的吉布斯函数为极小时 , 体系达到了平衡 . 可是实际使用的判据总是 : 孤立体系的熵变为零 , 就作为体系达到了平衡 . 或者说 , 等温等压体系的吉布斯函数变化为零 , 就作为体系达到了平衡 . 然而孤立体系的熵变为零 , 或者等温等压体系的吉布斯函数变化为零都是态函数的一阶导数 ( 或微分 ) 等于零 , 是不能判断态函数是否处于极值的 . 显然其中出现了数学 “ 白内障 ”. 有的热力学书中早就告诫我们 , 我们不能仅仅根据一阶导数 ( 或微分 ) 等于零而断言该函数具有极值或处于极值位置 , 还必须对其二阶导数 ( 或微分 ) 进行考察 . 但是在过去的一百多年实际操作中 , 还是数学 “误区 ” 在起作用 . 圈子里几乎人人都知道以下的数学 ABC: 对单一不可逆过程的体系 , 相应的态函数通常具有极值 , 如 图 1 和 图 2 所示 . 对复杂的多个不可逆过程的体系 , 相应的态函数在所讨论或所感兴趣的区域内 , 可能只有平台点 (terrace point) 并不具有极值 , 如 图 3 和 图 4 所示 . 此时即使相应态函数的一阶导数 ( 或微分 ) 等于零 , 体系并没有处于平衡态 . 相应态函数的二阶导数 ( 或微分 ) 也等于零 , 体系可能处于一种非平衡态或非平衡定态 , 而不是平衡态 . 实际上 , 在复杂的多过程体系中 , 变量的数目还会增加 , 体系状态的变化有可能不能再用平面坐标来表示 , 而需要用空间 ( 包括多维空间 ) 的曲面来表示 . 这时还要考虑鞍点 (saddle point) 的情况 , 如 图 5 . 鞍点的一阶偏微分等于零 , 但是并没有极值 . 因此 在普适的情况下 , 数学上函数的一阶导数 ( 或微分 ) 等于零 , 是不能保证体系达到平衡 . 从 1865 年克劳修斯创建克劳修斯不等式和熵增原理算起 , 140 多年过去了 , 在当前的 21 世纪 , 现代热力学的 “误区 ” 清除手术并不困难 , 而且“非常安全” ( 借用广告语 ), 不需要引入任何热力学以外的假定来作为手术的 " 麻醉剂 "! 于是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了一个 全新的非平衡非耗散热力学 (Ji-Tao Wang, Nonequilibrium Nondissipative Thermodynamics, Springer, 2002, 254 pages) 新领域 . 在现代热力学的完整分类中就直接称之为非耗散热力学 (Nondissipative Thermodynamics). 它既属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等式部分 , 同时又不是一个平衡体系 . 上百年的热力学的经典简单分类体系 ( 第二定律 等式是平衡与不等式是非平衡 ) 以及 “ 三阶段 ”( 平衡热力学 , 线性非平衡热力学和非线性非平衡热力学 ) 的传统分类体系都一下子就垮下来了 . 这才是真正的现代热力学 , 你说是吗 ? 你还能犹豫吗 ? 如果你没有犹豫了 , 就 请告诉更多广义和狭义的同学们 ( 特别是讲授热力学课程的老师们 , 千万不要把数学 “误区 ” 再传下去 , 贻误他人子弟 )!
个人分类: 现代热力学|2656 次阅读|0 个评论
进化思潮中的退化理论:热力学第二定律
lvnaiji 2009-10-20 20:47
吕乃基 在这一时期由星云假说、地质理论、直至进化论组成的发展观、历史观、或进化浪潮中,有个不谐和音,那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不谐和,首先在于其他领域的研究虽也有观察依据,但或多或少都有某种对于发展、变化、或进化的信念,无论这种变化是机械的还是辩证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却绝无观念指导,完全是根据实验和实际经验,再经推理而得出。其次,在其他领域中的成果都持有发展与进步观念,或者支持这种观念时,克劳修斯却从热力学第二定律中得出了相反的、退化的观念。 1850 年,克劳修斯( 1822 ~ 1888 )在进一步研究卡诺循环的基础上,将其中所隐含的思想明确表为热不能自动地从较冷物体传到较热物体,这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 1865 年,他又引入一个概念:熵,这在今后的发展中证明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用以描述体系的无序程度。以熵概念表述热力学第二定律为:封闭体体系内熵趋于极大值。克劳修斯进而把热力学第二定律推广到全宇宙,提出热寂说。 虽然是一种不谐和音,以及虽然克劳修斯从中得出错误的推论,热力学第二定律却有其特别重要的意义。首先,这是在牛顿力学以来相对于同期发展观、历史观的各项成果而言第一次通过严密的实验和推理过程揭示出时间的不可逆性。 其次,热力学第二定律深刻地阐明自然界变化的另一方面退化。只有进化而没有退化的自然界不是真实的自然界,唯有将进化与退化结合起来才构成自然界完整的演化过程,麦克斯韦妖不能负此重任。当代自然科学正在建造沟通进化与退化之间的桥梁,以全面地勾画出自然界演化发展的完整过程。 第三,近代科学革命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由质的物理学到量的物理学(参见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45759 )。热力学第一定律,被恩格斯誉为打开机械论缺口并体现辩证法的成果,实际上在于抹去各种能量间质的差别,并在由近代科学革命所开启的机械大道上走到尽头;而恰在此时,热力学第二定律克劳休斯由此推出的热寂说受到恩格斯的批判,却揭示热与其他能量质的差别,在新的高度上复归质的物理学。 19 世纪,如果说有什么科学成果突破机械论的框架,那就是,或者至少包括,热力学第二定律。
个人分类: 科技史|8690 次阅读|5 个评论
现代热力学3:“经典牢笼”
jitaowang 2009-10-12 09:44
现代热力学 3--- 经典牢笼 根据刘全慧老师的建议 , 写一些现代热力学的普及文章 , 并从简单体系的平衡态热力学谈起 . 要改变过去上百年流传下来的局限和误解 , 这是 很有必要的 . 对象也就应该是所有过去学过热力学课程的人 , 以及对热力学有一定兴趣或有一定基础知识的学人 ( 包括专家 , 学者 , 研究和技术人员 , 教师 , 以及特别是同学们 , 我们不也是在共同讨论的同学们吗 ? ). 现在知道 , 卡诺定理需要进一步发展成扩展卡诺定理 . 但是卡诺定理并没有被否定 , 卡诺的地位仍然是热力学学科的第一位奠基人 , 他的光辉历史功绩永不可没 . 1824 年法国的卡诺只有 28 岁 . 卡诺抛开蒸汽机的复杂结构把它的原理简化构思为理想化的卡诺循环是非常巧妙的 . 当时卡诺是自费印刷了 600 本小册子 ( 我还不了解当时是如何保护著作权的 ). 不幸 的是卡诺在 1832 年因霍乱病逝 . 次年 终于有其中的 1 本落到了另一位法国学者 克拉普隆的手中 . 1834 年克拉普隆并没有剽窃卡诺的功绩 , 而是引用并介绍了卡诺定理要点再加上沿用至今的克拉普隆可逆卡诺循环 p - V 图发表在正式的学术期刊上 , 这样才转而让英国的开尔文 , 德国的克劳修斯等人所知晓 . 克拉普隆的论文 毕竟不是卡诺的原文 , 克劳修斯直到 1864 年才直接看到卡诺的原著 ( 或原著的译文 ). 在充分领悟卡诺循环的单一过程简化巧妙构思基础上 , 1865 年克劳修斯明确地写道 : 为了用最简单的解析形式来表达第二基础原理 , 让我们假定物体所经受的变化组成一个 循环过程 , 因此物体最后返回它的初始条件 . 就得到以下关系式 ( In order to express analytically the second fundamental theorem in the simplest manner, let us assume that the changes which body suffers constitute a cyclical process , whereby the body returns finally to its initial condition. ... then the relation holds ). . 就这样得到了用熵函数表达的克劳修斯不等式和孤立体系的熵增原理 . 这个单一 循环过程 假定就是经典热力学最基本的假定和局限性 . 可惜克劳修斯并没有把这一假定包含在克劳修斯不等式或熵增原理的数学表达式中 . 在以往的热力学教科书中 , 也很少引用这段克劳修斯循环假定的原文 , 或者即使引用了克劳修斯循环过程假定也就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 于是这样一条重要的基本假定也就有意无意地被忽略或隐藏了 . 似乎这一点对平衡热力学的发展和教学都没有太多的影响 , 也就听之任之了 . 于是 什么是经典热力学 ? 以及经典热力学的局限性也就很少被人知道 . 或者说经典热力学的适用范围在不知不觉中被夸大了 , 似乎经典热力学是无所不能 . 其实 , 这个局限性的 经典牢笼 已经把你牢牢地套住了 . 通常也知道 , 在经典热力学中对任何过程的定量计算都只能处理从一个平衡态 A 到另一个平衡态 B 的情况 . 这样从 A 到 B 的不可逆过程 I 就可以通过一个从 A 到 B 的可逆过程 R 来计算 . 于是 A 到 B 的不可逆过程和从 B 到 A 的可逆过程恰恰又组成了一个循环过程 , 如上图所示 . 但是 , 这类具有平衡初态和平衡终态的不可逆过程 , 如气体的真空膨胀等 , 数量上是非常有限的 . 反过来说 , 这个单一 循环过程 简化假定就决定了经典热力学对自然界中大量存在的多个不可逆过程同时进行并具有交叉影响的情况是完全无能为力的 ! 从 19 世纪 50 年代开始 , 汤姆孙 ( 1892 年以后才称为开尔文 ) 和 亥姆霍兹等人就开始探索如何处理多个不可逆过程同时存在 并具有交叉影响 的情况 . 但是经历了大约 150 年 , 直到现代热力学 , 特别是非耗散热力学 非平衡相图计算的建立以前 这类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 这样的 经典热力学局限性实际上就成为处理这类大量不可逆过程问题的 经典牢笼 . 如果这篇博客写到此为止 , 可能 你会骂我 : 什么 经典牢笼 ! 你越讲越玄了 . 其实只有一句话 : 经典热力学只考虑自发的不可逆过程 , 平衡体系和可逆过程 . 任何同时包含非自发过程和自发过程交叉现象的情况是不予考虑的 . 例如 , 两种不同气体分子组成的封闭体系 , 在热流通过时就会发生 反常扩散 . 为什么叫 反常扩散 , 就因为经典热力学认为 : 均匀的气体混合物怎么会反而变成不均匀呢 ? 如果你同意 : 经典热力学只考虑具有平衡初终态的自发不可逆过程 , 平衡体系和可逆过程 . 那么一切疑问都没有了 , 相应地在经典热力学中 , 过程的熵产生 d i S p 永远等于体系的熵产生 d i S , 经典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就应该是 : d i S p d i S 0. 其中 , 等式就称为 经典的平衡热力学 ; 而不等式就称为 经典的非平衡热力学 于是 , 可能你说 : 就这么简单吗 !?, 是的 , 就这么简单 , 你也就胜利了 . 因为你用了不到一天时间就超过了我的 20 年时光 .
个人分类: 现代热力学|3081 次阅读|18 个评论
对一个质疑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思想实验的分析
chenzhao 2009-10-12 09:31
首先感谢科学网学者吕喆贡献了他同学的这样一个思想实验.原文请见: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61355 我的回复如下: 而P2的体积大于P1较多(即单位时间内P2的热辐射量更大) 假设P1\P2都是球体 分析一下,如果P1,P2都是黑体的话,根据Stephan-Boltzman定律在全谱段的辐射能通量为T1^4 ,T2^4 单位为Wm^-2,且有(T2T1). 如果我们希望使得P2辐射的功率大于P1的话,必然有:4T2^4*R2^3/3 4T1^4*R1^3/3 ,这个不等式必须成立. 因此我们得到 R2^3T2^4R1^3T1^4....(1) 根据P2和P1都是球体的假设,它们的体积为4R1^3/3,4R2^3/3 ,且有R2 R1,那么它们的辐射能量收支净收支分别为 对于P1单位时间内能量收支:W1= P1释放的能量-P2释放的能量 = 4T1^4*R1^3/3 - 4T2^4*R2^3/3 = 4/3(R1^3T1^4-R2^3T2^4) .....(2) 对于P2单位时间内能量收支:W2= P2释放的能量-P1释放的能量 = 4T2^4*R2^3/3 - 4T1^4*R1^3/3 = 4/3(R2^3T2^4-R1^3T1^4) 很显然,如果出现违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情况,必然有 R2^3T2^4R1^3T1^4 .......(3) 只有这样W1才能是正数,即高温热源从低温热源P2吸热. 由于观察到公式(3)和公式(1)不能同时成立.因此热力学第二定律不会被违反. 证毕.
660 次阅读|0 个评论
现代热力学2a: 新书简介
jitaowang 2009-10-12 08:31
现代热力学2a --- 新书简介(英文国内版, 英文的国际版在印) 英文版新书的中文简介 现代热力学 基于扩展卡诺定理 ( 英文版 ) 一书展示了一个完整的热力学学科的现代分类系统 , 它在本质上不同于以往在 19 世纪及 20 世纪的所有热力学书籍的分类系统 . 在这一分类系统中包含了一个全新的非耗散热力学和相对应的耗散热力学 , 而它们都是适用于复杂体系 , 即包含非自发过程和自发过程之间的克劳修斯 补偿 ( 或称热力学耦合 ) 的体系 . 扩展卡诺定理 , 昂萨格倒易关系的近似性 , 普利高京对热力学耦合的疏忽 , 螺旋反应 循环反应和化学振荡的本质 , 克拉珍宝级人造金刚石的现代热力学等专题都在书中进行了讨论 . 本书的对象是自然科学和工程领域 , 如物理 , 化学 , 材料和生命科学等的研究人员 , 教师 , 研究生和本科生 . 本书的对象还可以是从事宏观发展科学领域工作的社会科学和哲学研究人员 , 教师 , 研究生和本科生 . 作者: 王季陶 是上海复旦大学在化学 , 物理 , 材料科学 , 电子工程和微电子学领域工作的退休教授 . 他在最近的 20 年中发表了一系列的现代热力学学术论文和多本的热力学系列专著 . ----- Introduction to a New Book Modern thermodynamics Based on the Extended Carnot Theorem Modern Thermodynamics - Based on the Extended Carnot Theorem provided a complete modern classification of thermodynamics, which is substantially different from that in all books on thermodynamics in the 19th and 20th century and includes a new field of nondissipative thermodynamics together with dissipative thermodynamics for complex systems with Clausius compensation (or called thermodynamic coupling) between nonspontaneous process(es) and simultaneous spontaneous process(es). The Extended Carnot Theorem, the Approximation of Onsager Reciprocal Relation, and Prigogines Carefulness on Thermodynamics Coupling, Spiral Reactions the Nature of Cyclical Reactions and Chemical Oscillations, Nonequilibrium Phase Diagrams, Modern Thermodynamics for Carat-size Gem-quality Synthetic Diaminds, and so on are discussed. The book is intended for researchers, teachers, graduate students and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natur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such as physics, chemistry, materials and life sciences, and even for those in social sciences and philosophy on macroscopic sciences of development. Author: Ji-Tao Wang is a Professor Emeritus of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China on chemistry, physics, materials sciences, electronic engineering and microelectronics, who had published a series of papers and books on modern thermodynamics in the last 20 years. ==== CONTENTS Preface 1 An Outline of Modern Thermodynamics, p.1 1.1 Challenges to the 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 Coming from Two Sides, p.1 1.2 Root of Puzzlement: Carnot Theorem, p.3 1.3 Uncertainty or Incompleteness of Clausius Inequality, p.4 1.4 Classification of Thermodynamics in the Current 21st Century, p.7 1.5 Typical Case of Nondissipative Thermodynamics: Nonequilibrium Phase Diagrams, p.8 1.6 Typical Case of Dissipative Thermodynamics: Spiral Reactions, p.10 1.7 Out-of-Thermodynamics Assumption for Reciprocal Relations, p.11 1.8 Out-of-Thermodynamics Model for Dissipative Structures, p.12 1.9 Dissipation Decrease Theorem, p.13 1.10 Some Fundamental Concepts and Definitions, p.14 1.11 Conclusion of this Outline, p.16 References, p.17 2 Brief Histories of Thermodynamics, p.19 2.1 Ancient Knowledge on Heat, p.19 2.2 Carnot Theorem, p.20 2.3 The Nature of Heat, p.25 2.4 The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 p.27 2.5 Absolute Scale of Temperature, p.30 2.6 The 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 p.31 2.7 Entropy and Entropy Increase Principle, p.34 2.8 Macroscopic Rules for Collective Motion of a Large Amount of Particles, p.37 2.9 Development and Limitation of Classical Thermodynamics, p.41 2.10 Exploration of Modern Thermodynamics in the 20th Century, p.46 References, p.51 3 Fundamentals of Classical Thermodynamics, p.53 3.1 Some Fundamental Concepts in Classical Thermodynamics, p.53 3.2 Mathematical Expressions of Basic Laws of Thermodynamics, p.57 3.3 Classical Equilibrium Thermodynamics, p.63 3.4 Classical Nonequilibrium Thermodynamics, p.68 3.5 Criterion of Equilibrium, p.69 3.6 Calculation of Entropy Changes, p.71 3.7 Relationship between Gibbs Free Energy and T or p, p.78 3.8 Relationship between Chemical Potential and T or p, p.80 3.9 Gibbs Free Energy Changes of Chemical Reactions, p.84 References, p.87 4 Fundamentals of Modern Thermodynamics, p.89 4.1 Introduction, p.89 4.2 General Mathematical Expressions of Basic Laws, p.90 4.3 Local Equilibrium Approximation, p.94 4.4 Calculations of Entropy Productions, p.96 4.5 Thermodynamic Coupling of Modern Thermodynamics, p.102 4.6 Schr dinger's ``Negative Entropy Conjecture, p.112 4.7 Chemiosmotic Coupling Theory for ATP Biosynthesis, p.114 4.8 Classical and Traditional Classifications of Thermodynamics, p.117 4.9 Modern Classification of Thermodynamics, p.121 4.10 Extended Carnot Theorem, p.124 4.11 Dissipation (or Entropy Production) Decrease Theorem, p.126 References, p.127 5 Dissipative Thermodynamics, p.130 5.1 Dissipative Thermodynamics, p.130 5.2 Linear Dissipative Thermodynamics and Onsager Reciprocal Relations, p.133 5.3 Cyclical Reactions, p.135 5.4 Entropy Production Minimization Principle, p.138 5.5 Approximation of Onsager Reciprocal Relations, p.140 5.6 Nonlinear Dissipative Thermodynamics and Prigogine Dissipative Structures, p.142 5.7 B rnard Pattern, p.143 5.8 Laser Emission, p.145 5.9 Chemical Oscillation and ``Brusselator, p.146 5.10 Turing Structures and Propagating Waves, p.148 5.11 Kinetic Model and Prigogine's Carelessness on Thermodynamic Coupling, p.152 5.12 Thermodynamic Coupling Model of Spiral Reactions, p.153 References, p.157 6 Thermodynamics Coupling Model for Activated Low-Pressure Diamond Growth, p.159 6.1 High-Pressure Diamond Syntheses, p.159 6.2 Activated Low-Pressure Diamond Growth from the Vapor Phase, p.162 6.3 Preferential Etching Kinetic Model of SAH, p.168 6.4 Some Thermodynamic Models of the 1980s, p.170 6.5 Thermodynamic Coupling Model, p.177 6.6 Mechanism of Thermodynamic Coupling in Low-Pressure Diamond Growth, p.179 6.7 Other Thermodynamic Models in 1990s for Low-Pressure Diamond Growth, p.183 6.8 ``Nanothermodynamics Model in 2005, p.189 References, p.190 7 Nondissipative Thermodynamics and Binary Nonequilibrium Phase Diagrams, p.193 7.1 An ABC in Mathematics, p.193 7.2 The Nature of CALPHAD, p.197 7.3 Nondissipative Thermodynamics and Nonequilibrium Phase Diagrams, p.199 7.4 Thermodynamic Data of Activated Graphite, p.201 7.5 Calculation Principle of Nonequilibrium Phase Diagrams, p.205 7.6 Calculation Method of Nonequilibrium Phase Diagrams, p.207 7.7 T - X Nonequilibrium Phase Diagrams for C--H System, p.210 7.8 T - p - X Nonequilibrium Phase Diagrams for C--H and C--O Systems, p.214 7.9 T - X Nonequilibrium Phase Diagrams for C--(H+O) Systems, p.216 7.10 Gas Composition Nonequilibrium Phase Diagrams for C--H Systems, p.218 7.11 Influences of Gas Composition on Orientation of Crystal Growth, p.220 References, p.222 8 Nondissipative Thermodynamics and Ternary Nonequilibrium Phase Diagrams, p.226 8.1 Bachmann's Empirical Phase Diagram, p.226 8.2 Projective Nonequilibrium Phase Diagrams for C--H--O Systems, p.228 8.3 Influences of T and p on Projective Phase Diagrams for C--H--O Systems, p.232 8.4 Marinelli's Critical Experimental Phase Diagram, p.234 8.5 Cross-Section Nonequilibrium Phase Diagrams for C--H--O Systems, p.235 8.6 Nonequilibrium Phase Diagrams for C--H--X Systems, p.237 8.7 Nonequilibrium Phase Diagrams for Low-Pressure cBN Syntheses, p.238 8.8 Evaluations and Brief Summary on Nonequilibrium Phase Diagrams, p.243 References, p.244 9 Carat-Size Low-Pressure Diamonds and Other Thermodynamic Issues, p.247 9.1 Carat-Size Gem-Quality Low-Pressure Diamond Growth, p.247 9.2 Fluctuation of Equilibrium States and Stationary Nonequilibrium States , p.255 9.3 Some Discussions on Classification of Thermodynamics, p.256 9.4 What is ``Thermodynamics and What is ``the 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 p.260 9.5 Thermodynamic Weakness of Physicists --- Complex Systems, p.262 9.6 About ``Nonequilibrium Thermodynamics of Small Systems, p.269 9.7 Conclusion of this Book, p.270 References, p.270 Index, p.271-279 ====
个人分类: 现代热力学|2472 次阅读|1 个评论
一个挑战热力学第二定律的问题
热度 2 boxcar 2009-10-10 22:24
接近20年前,我是一名物理系大一的学生,在学习《热学》课的时候,我们班有位来自北京、喜欢讨论问题同学一直对热力学第二定律耿耿于怀,总想设计一个实验(哪怕是理想实验)推翻它,于是他经过一段时间的构思,提出了一个理想实验的方案。他的方案是这样的,假定有一个椭球,内表面光滑,对照射上去的光可以完全反射,椭球内抽真空,在椭球的两个焦点上分别放置点热源(假定为黑体),让这两个点热源之间以辐射的形式传递热量,从焦点P1发出的光经过椭球面反射后,应该汇聚在焦点P2上被P2吸收,反之亦然。假定两个热源温度不同,例如P1的温度T1高于P2的温度T2,而P2的体积大于P1较多(即单位时间内P2的热辐射量更大),那么是否会出现P2的热量自动向P1传递?如果发生,则热力学第二定律不成立。这个问题他曾经和班里的若干同学讨论过,尤其和我讨论的次数最多,延续的时间也最长,不仅在大学中讨论了近3年(想起来就讨论一番),甚至在过了10年之后的2000年,我到北京开会偶遇这哥们儿(他后来去中科院高能所工作了),期间还讨论过一次。我的看法是他的这个理想实验仍不会推翻热力学第二定律,但在当时却一直无法用已有的知识说服他,这个问题直到后来我自己给学生讲黑体辐射的时候,才真正完全想通。 现在我先把这个问题挂出来,请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地讨论一下,然后再给出我的分析。
个人分类: 教育|13616 次阅读|38 个评论
涉及熵的几句话
zhangxw 2009-6-26 18:34
涉及熵的几句话 张学文, 20090626 最近由 李 老师在科学网博客上挑起了关于熵的一些议论。我对于大家讨论我也关心的问题很高兴。但是也由于这个涉及的面太大,而人们的知识背景不同,我也担心讨论难顺利、有效的展开 前天把我过去写的一文拿来应付要我参加物理圈子的事,也就顺着回 应了李 老师的热情讨论 - 我仅是侧面凑热闹。 而 6 月我发的 8 篇笔记讨论概率分布的成因的另外一个认识途径,那里也谈及了演化过程中的信息熵的变化(加大,以致减少),这也算我对熵的新认识。 下面谈几点零散认识,也算参加讨论吧。 l 我认为一些文章把熵增加原理含糊地、定性地用到社会现象上去是很容易把不清楚的问题弄得更乱。我认为慎重为好。 l 就我所知, 波耳茲曼把克劳修斯的熵和熵增加原理的认识推进了一大步。即从统计、概率的角度认识这个概念和这个定律的本质,这促进了统计力学的建立。他对物理学的贡献应当远大于克劳修斯。至于有人提及的波耳茲曼不相信热力学第二定律,也不相信时间的不可逆性我过去不知道这个事。而我过去一直认为他在努力证明这些而不是不相信这些。我估计这里有误会。至于冰又变成了水 我估计波耳茲曼不会提这个问题。 l 在我看来 克劳修斯引入熵概念固然是历史功绩,但是那时毕竟是比较轻率的把热力学熵的增加定为热力学第二定律。现在看来物质世界不仅有热力学熵,而且存在非热力学熵。非热力学熵中也存在自发增加的现象,把这些非热力学熵的增加硬说成为符合热力学的定律显然是不妥的,现在的热力学第 2 定律不能概括所有的熵增加。但是现在的学术界就这么混乱着,物理学抱着热力学熵而不大关心其他的事,可由信息论引入的熵更接近本质,热力学熵仅是它的特例。我认为面对 50 年来对熵的新认识,如何概括、表述熵和熵增加原理的事是目前科学家没有完成的事,而这涉及对第二定律的重新表述。 l 根据熵的含义和非热力学熵的表现,把熵简单地看做是坏事的观点我认为是片面的。 l 欢迎参考本人关于熵的论述: http://zxw.idm.cn/ZCL/index.htm :改造后的熵是它的付标题。
个人分类: 统计、概率、熵、信息、复杂性.1.|7032 次阅读|5 个评论
物理场的熵及其自发减小现象
zhangxw 2009-6-23 18:13
物理场的熵及其自发减小现象 说明:最近科学网博客上李小文等学者就熵的问题的议论比较热。这里提供我曾经写就的关于自发进行的熵(非热力学熵)减少现象的一文。也算参加议论吧。这个伴随热力学熵增加而同时出现的熵减少过去被我们长期忽视了。在这个事实目前,如何认识关于熵的规律,我认为应当超脱热力学第二定律来分析。 下面是去年 12 月我在个人网站上写的说明,其全文的 word 版附后。张学文 20090623 2008 年 12 月 12 日 的说明: 本文提出了任何一个物理场(如大气的压力、风速、温度场等)都存在着一个熵值。这个熵是热力学熵以外的熵,它是信息熵概念的一种扩展。文中給出了这个熵的物理说明和计算办法。文章还讨论了一些物理场的熵是自发减少的现象,而这与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的热力学熵的自发增加是相反的。 本文是 1986 年发表于上海的《自然杂志》 9 卷 11 期 847-850 , 812 页, 1988 在《熵与交叉科学》文集,气象出版社, 47-55 转载。这里提供的电子稿是 WORD 版。 物理场的熵及其 自 发 减小现象 ( WORD 版)
个人分类: 统计、概率、熵、信息、复杂性.1.|10213 次阅读|4 个评论
熵增与时间的关系初探
zyfnew 2009-3-3 22:00
熵增与时间的关系初探 作者:赵常德 因公式不能显示,请参见: http://blog.sina.com.cn/zhaochangde 摘要:热力学没有给出熵增与时间的显关系式,而物理学的其它理论则与时间单向性无缘。在基本保留热力学过程曲线的基础上,在假设可逆和不可逆过程中的状态偏离准静态很小的情况下,作者引入了时间轴,并重新定义两种熵增。新的熵增公式表明了时间的单向性,并说明不可逆过程的熵增大于零。熵不是态函数,是过程的函数。 关键词: 热力学第二定律 时间之箭 VPt 图 PTt 图 熵增 熵增率 热力学第二定律揭示了自然界所有的物理过程都是不可逆的,因为一部份能量总要作为热而耗散掉;而孤立系统的有序度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无序度增加,最后达到平衡状态,即熵达到最大值。这里既有克劳修斯定义的只适用于平衡态的熵增: (即宏观熵);也有玻尔兹曼应用力学规律和统计学原理建立的统计力学微观熵: ,式中 W 为热力学概率,是粒子系统的微观相, K 为玻尔兹曼常数 。然而这两个公式之间有什么明显关系至今还不明白,它们隐含时间之箭,但都没有给出熵增与时间的明显关系,即: 。至于说到物理学的其它理论则是与时间之箭无缘 。牛顿力学;相对论;量子力学和量子色动力学都因为其方程对时间是对称的,可逆的,而不可能给出时间的单向性结论。那么自组织,混沌和生物进化论呢?其实如果将它们所讨论的系统稍稍扩大一点就会发现,熵仍然是增加的;小系统的时间循环为大系统的时间之箭所描述。因此,要想得到 关系式,只能从最接近时间之箭的热力学理论入手。 众所周知,理想气体满足状态方程。封闭系统从一个平衡态到另一个平衡态的过程,热力学认为是无限地接近平衡态的准静态过程,这样就可以画出状态图。这些曲线图是平面的,与时间无关。问题是:为什么不把平面图拉出平面呢?。 假设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封闭在一热力学系统中,如果从 I 态( )到 II 态( ),其等温过程曲线如图。现在在垂直于 PV 平面的原点处加上时间轴 t ,使 VP t 构成右手螺旋关系。并将此段双曲线向 t 轴方向延伸 , 构成一个延伸到无限远的双曲面。显然,面上任何点表示某时刻的平衡态。热力学认为从 是无限缓慢的过程,在图上即是从 I 点开始在双曲面上接近 IB 射线方向行进,在 时,该射线与 II 线相交于 C 点,完成过程。 I C 曲线在 PV 面上的投影就是曲线 。直接从 的过程从图上可见是不需要时间的。如果从 到 是一个可逆过程,则用的时间最少为 (因无摩擦,无损耗环境完全恢复原状),如图( I III )。假设 III 经历 的是一个近似的准静态过程,各状态点离双曲面很近。这样就构成 I III 平面。此平面与 PV 平面夹角为 , 。 为一个系数,单位为 米 / 秒。如果过程是不可逆的有摩擦有损耗,在前述假设下,则有 I IV 曲线,构成 I IV t 平面,该平面与 PV 平面夹角为 ,同样有 。由立体几何可知: 面积: = 及: 设: , 则有: 代入 值后有: 定义等温熵增 +A , A ( 0 )为常数 讨论: 1 . t 不能小于 ,表明了时间的单向性; 2 .不可逆过程由于有磨擦损耗等等不确定因素, t 一定大于 ,熵增必然大于零;同时说明熵增不仅与初末态有关也与过程有关,所以熵不是态函数。 3 .等压不可逆过程,绝热不可逆过程的熵增公式( )与此完全相同。只要仍然假设过程经历的是近似的准静态过程,在 V P t 图上稍加分析推导,即可得到; 4 . 等体过程分析,需作 P T t 图,同样可定义等体熵增: +B , B ( 0 )为常数 5 .熵增率是非线性的。 参考文献 ( 1 ) 热学 张三慧主编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年 第 100 , 174 、 180 、 191 页 ( 2 ) 时间之箭揭开时间最大奥秘之科学旅程 彼德柯文尼 罗杰 海菲尔德著 江涛 向守平译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年 3 月 第 46 、 68 、 95 、 139 、 151 、 265 、 271 、 302 页
个人分类: 未分类|47 次阅读|0 个评论
物理场的熵及其自发减小现象
zhangxw 2008-12-17 12:41
物理场的熵及其自发减小现象 张学文 2008 年 12 月 17 日 的说明: 《物理场的熵及其自发减小现象》是我在 1986 年发表于上海的《自然杂志》 9 卷 11 期 847-850 , 812 页上的一篇文章的名称。 所谓物理场,其典型的例子就是海平面上的气温、压力、湿度在各个经纬度上的分布。即某变量在某空间区域内的分布。 如果在某确定时刻,该空间内的每个点就变量 x 都有确定的数值,本文指出,我们就可以从这个物理场计算出一个数值。这个数值具有熵的意义(热力学熵以外的熵)。它就是物理场的熵。这样我们就把熵概念用到了物理场上。而这个熵值体现了该物理场的状态的丰富、复杂、混乱程度。 文中还給出了一些例子,说明一些自然过程会使物理场的熵自发减少。这就与热力学第二定律说的热力学上自发增加的相反的。 该文的电子稿最近整理好了: 物理场的熵及其自发减小现象 ( WORD 版),另外 相对分布函数和气象熵 ( 20081215word ) 与本文类似,它会帮助理解这个思路。
个人分类: 统计、概率、熵、信息、复杂性.1.|5048 次阅读|0 个评论
熵、概率和时间反演---是上帝还是妖魔鬼怪(3)?
热度 8 隔壁家的二傻子 2008-1-20 18:38
熵、概率和时间反演 --- 是上帝还是妖魔鬼怪( 3 )? . 上回从 熵 谈到了 概率 ,再进一步谈到了不可测是关键! . 由于不可测,我们需要概率,而概率是严重健忘的! 于是时间有了方向! . 什么是不可测?哈哈!可真的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个概念。 . 谈到不可测,一般人想到的是两类完全不同性质的不可测: . ( 1 ) 第一类不可测 是传统决定论下的经典概念:大家相信告诉我宇宙目前的确切状态,我就可以告诉你宇宙的过去和未来,但是,由于信息量太大,我们无法确切获得系统(或个体)的全部初始条件(或其演化所需的全部动力学参数),所以系统的确切演化不可测,而只能在平均(包括群体平均和时间平均)概念下估计其演化趋势。这点在传统热力学和统计物理中是非常典型的。 . 前面讨论过,这种平均彻底抹杀了不可测所带来的生命力,导致宇宙热寂的恐怖结果!全然看不到世界万物欣欣向荣的生命现象。 . ( 2 ) 第二类不可测 是量子力学著名的测不准原理,它既不是针对复杂群体的,也不是针对复杂个体的,它是针对简单如电子和光子这样的个体本原的和内秉的测不准。这种不可测理论导致量子先生具有惊人的超时空心灵感应能力! . 不相信上帝喜欢掷殺子的爱因斯坦专门想出了 EPR 悖论 , 提出对超时空量子现象的强烈质疑 , 哥本哈根学派教主玻尔挺身而出应战,以量子理论中 一个物理量只有当它被测量了以后才是实在的 的准唯心哲学,反驳老爱试图以隐参数来解释量子不可测本质原因的决定论哲学(老爱的想法相当于想把量子力学的第二类不可测归为传统决定论下的第一类不可测). . 可谓江湖大乱!后来,贝尔提出了贝尔不等式,指出可以通过实验测量相干性程度来判断老爱对还是老玻对,结果对贝尔不等式的实验证明玻尔更对: . 量子先生确实能够进行超时空的 心灵感应 . . 大家都想知道为什么 ? 目前量子先生的回答是 : 俺就是这样的 , 为什么 ? 俺也不知道 ! 很象一些号称有特异功能者的回答吧?另外,玻尔认为 一个物理量只有当它被测量了以后才是实在的 。这样的观点,使人不禁想问: 难道月亮只有我去看她时才存在吗 ? 。。。哈哈! . 不知大家发现了没有?这两类不可测都和时间概念发生密切关系! . 针对复杂群体的传统统计学的不可测导致热寂的时间的不可反演; 针对简单个体的量子唯心论的不可测导致灵异的超时空心灵感应。 . 其实,还有一种不可测,既不涉及复杂的群体,也不涉及量子的超时空心灵感应,但要涉及到科学中的鬼和时间问题! . 请参阅二傻的博文 科学中的鬼 --- 无穷大和无穷小问题 链接: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11401 .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著名的超级任务悖论(注:它是为了避开跑步者基诺悖论中关于时空连续和离散的争论而专门开发出来的,它只考虑离散动作): . 一盏灯,用一个开关来控制起开和关。现在,我们把灯打开一分钟,然后关掉半分钟,然后再打开 1/4 分钟,然后再关掉 1/8 分钟,。。。。。。,如此反复下去。由于这个级数是收敛的: 1+1/2+1/4+1/8+=2 ,我们知道,在两分钟后,整个操作序列将结束。 . 问题来了: 在两分钟后,这个灯是亮的还是灭的? . --- 无论是亮的还是灭的,都说明存在最后一次开关动作,有最后一次吗?而如果没有最后一次,这个操作序列又是如何在两分钟内结束的呢? . --- 要想不让自己疯掉,我们唯一的选择是:俺不知道!俺真的 不可能知道 最后那个灯是亮的还是灭的! . 二傻子定义该种与超级任务类试的不可测问题为 第三类不可测 。 . 将上述超级任务和基诺悖论结合在一起,有一个更加有趣的狗与主人悖论: . 主人 A 要带爱犬出发去看朋友 B 。 A 家和 B 家相距 1 公里 。 出发前 A 打电话给 B ,让 B 也同时出门,大家在中间回合。 A 和 B 走路的速度均为每小时 2 公里。于是 A , B 同时出发了。 A 的爱犬也喜欢 B ,所以它急着就往 B 的方向跑去,遇到 B 后,又立即掉头往 A 的方向跑去,。。。,如此来回跑个不停。注:狗的跑步速度是不变的,每小时 8 公里。 . 问题 1 : 当 A 和 B 在中点相遇时,狗总共跑了多少公里 ? . --- 有点象小学生奥数题嘛?其实就是!有笨办法,也有聪明办法。俺这里就不讲了。。。怕科学网大侠骂俺弱智(不过,当年冯 - 纽曼也用的是无穷级数求和的笨办法,哈哈!) . 问题 2 : 当 A 和 B 在中点相遇时,狗是向着 A 还是向着 B ? . --- 又来了吧?都告诉您俺不知道!俺真的 不可能知道 了嘛! 这个问题和刚才的超级任务完全是同类的, 不可测 ?开和关、东和西、 0 和 1 ,就这一点点不可测不算太可怕吧?反正超级任务能够完成,反正狗能跑到大家的会合点!这个问题听起来怎么有点象 人死的一刹那在想什么? . --- 哈哈!别急,还有最后一个问题!可没那么简单哦? . 问题 3 : 现在 A 和 B 在会合点聊完天后(狗一直乖乖的蹲在他们身旁),要回各自的家了。狗还是跟刚才一样,在 A 和 B 之间来回跑。请问:当 A 和 B 都到家的时刻,狗在哪里? . --- 啊哈!按时间反演对称,狗应该在 A 的家门口? . --- 错!大错!正确的答案是: 狗可能在 A , B 两家之间的任何一点 ! . 您如果不信,可以设想一下:在 A 和 B 从家里出来会面的时候,狗不是和 A 在一起,而是在 A , B 两家之间的任意一点,按刚才的会合办法,狗是不是一定在中点与 A , B 一起汇合? . --- 问题大了吧?现在的不可测可不是简单的开和关、东和西 了! . 而是 连续范围内的完全不可测 ! . 我的妈吔!如果要说是由于狗从中点出发时的方向不可确定,结果应该是狗要么到了 A 家要么到了 B 家,怎么会出现在任意一点呢?见鬼了!竟然出现量子测不准了?哪有量子啊!整个就是小学生题目嘛? . 而且, 初始时刻的简单不可测(东和西两个方向)被放大为后来的无穷不可测!!! 如果用熵的概念来说, 也就是 出现了熵的爆炸式增长! . 所以,二傻要定义此为 第三类测不准 问题!与科学中的鬼(无穷大和无穷小)密切相关!好象也和时间反演问题有关!而时间反演又与逻辑的因果关系有关! . 说句老实话,俺真的觉得目前的 宇宙大爆炸 理论和 第三类测不准 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时还没想明白...时间起点?初始条件?...上帝知道! . 显然,第三类测不准是更基本更深刻的问题,二傻真正的疑惑是: . 第一类和第二类测不准本质上是第三类测不准引起的吗? . 最后,借 荣格 的话作为本系列的结束语(引自武夷山大侠 巧合的力量 ) . 正是对至高无上的因果性力量的根深蒂固的信仰构成了智力障碍, 使居然存在、居然能发生没有原因的事件显的不可思议! .
个人分类: 科学反思|13973 次阅读|84 个评论
熵、概率和时间反演---是上帝还是妖魔鬼怪(2)?
热度 6 隔壁家的二傻子 2008-1-20 00:12
熵、概率和时间反演 --- 是上帝还是妖魔鬼怪( 2 )? 上回从"熵"谈到了"概率",并提到了关于概率的“ 傻子原理 ”... 这些其实和“ 存在主义 ”及“ 人择原理 ”密切相关!而其中傻子第二原理更与著名的“墨菲定律”雷同。 对“ 墨菲定律 ”感兴趣的朋友请参阅二傻的博文:“ 二十一世纪黄金定律 ”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10966 网友 “dummer” 大侠提的一个问题非常切中要害 --- 比如说天气预报,明天要末下雨,要末不下雨。总共只有两种选择!因此,下雨或不下雨的概率总是 50% 。那为何央视天气预报要说:“明天北京下雨的概率是 60% ”? 对此,二傻相信是科学的 可重复性原则 导致了更加“科学”的 模糊数学 在天气预报领域的一种应用吧?可 惜 , “假若明天重来”是绝对的妄想! 世界不会重复实验自己!人也一样! . 其实,无论是科学家还是老百姓,对“概率”问题始终糊里糊涂! 先说老百姓吧,下面两个故事(请参阅二傻的“有感于人类的智力智商”) ( 故事 1) 一天大傻病重 , 去看医生 , 医生检查后说 : “ 你的病很难治 , 按医学界统计 , 此病的死亡率是 90%.” 大傻痛哭流涕 ! 医生不忍 , 便安慰道 : “ 不过您放心 , 来我这里你就有救了 !” 病人说 : “ 难道您有灵丹妙药 ?” 医生说 : “ 不需要什么灵丹妙药 . 因为前面来过 9 个和你一样的病人 , 他们都死了 . 所以 , 按统计规律 , 您作为那剩下的十分之一 , 必定有救了 !”…… 大傻听后喜笑颜开 ! 果然渡过那次生死危机 …… ( 故事 2) 话说在 9.11 之后 , 二傻很害怕坐飞机 , 老怕有恐怖份子炸飞机 . 不久便得抑郁症 , 去看心理医生 . 医生问明情况后说 : “ 其实有个好办法 , 下次您再坐飞机时请随身带上一枚炸弹 ( 当然最好去掉引信 , 以防发生意外 ), 这样一来就可以大大减少飞机被恐怖份子炸掉的可能 , 因为一个飞机上同时出现两枚炸弹的概率几乎为零 !”…… 二傻听后大悦而归 ! 以后乘飞机必随身携带一炸弹 , 果然一直安然无恙至今 …… 哈哈!够弱智吧?但根本问题在哪里呢? . 二傻窃以为,其中有2个重要因素在扰乱视听: . ( 1 )首先,概率是无知的掩饰。但人们企图用历史经验来推断未来时,由于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新变量无法掌握,只好苟且着用以往的数据来猜,“相信”对大多数事件而言,某未来个体事件应该也处于经验正态分布的中央。 . ( 2 )但是,这种“相信”又恰恰违反概率的“历史健忘症”原则!比如抛硬币实验吧,无论前面的记录如何,下一次硬币国徽朝上的概率永远是 50% ,哪怕前面刚刚有连续 100 次国徽朝下的纪录! . 所以,老百姓在玩牌或抄股的时候,经常被自己的感觉误导啊!哈哈! . 那科学家比老百姓厉害一点吗? . 统计物理最重要的基础(其实是假设)是“系综理论”: 系综是处在相同的给定宏观条件下的大量结构完全相同的系统的集合。它是统计物理的一个想象中的工具,而不是实际客体。系综理论的基本假设是: 宏观量是相应微观量的时间平均,而时间平均等价于系综平均 。 . 这里开始出现问题了!系综也是个假想的“多重世界”,每个世界各自独立演化,而现实中的系统就是这些假想世界演化结果的算术平均。每个假想世界的独立演化应该是“时间反演”不变的,而这一平均,时间反演就给破坏了!于是出现了“熵增原理”和“宇宙热寂说”。 . 那到处存在的违反熵增原理的"生命"现象如何解释?"生命力"又在哪里? . 二傻窃以为,系综理论的平均假说恰恰抹杀了生命力。每个生命都是独特的,其未来的发展也都是不可测的。如果硬要将其“平均”掉,生命力也就丢失了,一堆行尸走肉,宇宙不“热寂”才怪! . 好象又要开始跑题了?好吧,下面言归正传! . 系综理论的可怕之处在于其“时间的不可反演”,而主导其中所有粒子运动的物理规律(包括牛顿,爱因斯坦和量子理论)全都是时间反演不变的!从粒子到粒子群体,其中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 . 是个体的“不可测”! 个体的“不可测”是关键! . 而个体的“不可测”本身就是时间不可反演的! . 在以抛硬币为例,你连续抛出 100 个国徽朝上,然后出现一次国徽朝下。如果时间反演,你敢保证在抛出一次国徽朝下后,会连续抛出 100 个国徽朝上?请记住:概率患有严重的“历史健忘症”!即便时间反演,它还是记不住发生过的一切。 . 已经接近真理了吧? . 由于“不可测”,我们需要“概率”,而“概率”是严重健忘的! 于是时间有了方向! . (未完待续)
个人分类: 科学反思|9013 次阅读|16 个评论
熵、概率和时间反演---是上帝还是妖魔鬼怪(1)?
热度 4 隔壁家的二傻子 2008-1-19 04:16
熵、概率和时间反演 --- 是上帝还是妖魔鬼怪( 1 )? 从李淼大侠在科学网最新博文“ Don Page 的神学三部曲 ”中,二傻子一路跑到其私家博客中的“ 关于熵( 2 ) ”一文,发现极其精彩!而且李大侠与网友们断断续续的讨论进行了一年有余!赞叹之余,灵感迸发,也想发表一些想法,关于“熵、概率和时间”,其中有鬼! 首先,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熵”的基本概念: 熵的概念最初是由 R.J. 克劳修斯在 19 世纪中叶建立的, 1870 年,玻耳兹曼给出了熵的统计解释,并确立了公式 S=klnW…… 按 热力学第二定律,出现了“宇宙热寂说”,宇宙最终死路一条!于是 玻耳兹曼先自杀了 …… 后来,霍金等人引入了黑洞熵,它与黑洞视界面积这样的几何概念有了联系 …… 熵增原理似乎仍是宇宙大规律,于是有人开始研究玻耳兹曼白痴大脑出现的概率和爱因斯坦天才大脑出现的概率哪个更高?于是,人择原理出现,上帝蠢蠢欲动 …… 当然,由普利高津和哈肯建立的非平衡态统计耗散结构理论及协同学理论,使人们对熵有了更新的认识,在无序中产生有序机制的出现,使得熵在许多方面都显示出它的重要性。比如,在生物学中,生命现象也与熵有着密切关系 ; 在信息论中, 1948 年由克劳德 · 艾尔伍德 · 香农第一次引入到信息论中来, 信息熵与信息量的概念有联系 …… 于是, 有人说"信息熵","热力学熵"和"黑洞熵"可互相转换 ! 哇塞!!! 宇宙热寂说可以让玻耳兹曼自杀,却吓不倒二傻,至少还能看见新的星系在不断生成,地球上万物生长井然有序 …… 二傻每天能吃三碗干饭加三瓶啤酒,基本转化为有序的肉体和更加有序的大脑思想体系 …… 但是,有人说“热力学熵”、“信息熵”和“黑洞熵”可以互相转换!在二傻听来,就是在说: 肉体灭了,灵魂更强!而且灵魂可以通过黑洞进入天堂! 我晕!!! 晕过之后,发现上当了!又是人类自己玩自己的文字游戏。这几个“熵”根本就不是一个概念(包括什么物质熵,辐射熵等),而且八棒子打不着,干嘛要用同一个名词啊? 话说回来,熵、概率和时间这三个概念倒确实和“上帝”或“妖魔鬼怪”有关!而且相互纠缠,不分彼此,概念混淆!黑白不分! ====================== 先说“熵” …… 唉!还是不说了,因为太简单(如前述,如果不混淆概念的话)!反正“熵”和“概率”是直接关联的 …… 那说“概率”,热力学第二定律用白话来说就是: “ 一个封闭系统必然向大概率事件方向发展 ” --- 您老实说这是不是废话?! --- 但是,世界真的是这样发展的吗?非常明显,世界的发展都是因为一些重大的小概率事件而得到巨大变化的: 夏娃偷吃了一个小苹果,地球人惨遭千年惩罚! 三个女神为争抢一个刻有“献给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的金苹果,引发十年特洛伊战争!出了个哥白尼,太阳就绕地球转了!出了个 MAXWELL ,真空光速就不变了( MAXWELL 其实是相对论和场论的真正鼻祖,可惜后人不太理解)!出了个玻尔,世界就量子化了!出了个爱因斯坦,时空就弯曲了!出了个哈勃,宇宙就膨胀了!出了个霍金,黑洞就蒸发了! …… (世界上古今中外众多的社会变革现象就更不用说了吧?) 所以,无数历史事件证明: “ 发生的重大事件必然是小概率事件 !” (傻子第一原理) 其逆定理是:“ 发生的小概率事件必然是重大事件 !” --- 违反基本逻辑? 也没有事实依据? 胡说!!! 一亿个精子历尽千难万苦, 终于有几十个活着找到了卵子, 其中一个又鬼使神差地率先进入...这算不算小概率事件? 是不是重大事件? 你以为自己是谁啊? 整个就是小概率事件的产物! 意义重大吗? 当然! "我"最重要... 其逆反定理是:“ 发生的大概率事件必然不是重大事件 !” --- 符合逻辑,但如此说来,由于宇宙必然向大概率事件发展,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所预言的宇宙“热寂”也不是重大事件了?胡扯!!! 宇宙都死了,人类当然也死光光!这难道还不算是重大事件? 二傻还在玩文字游戏中发现一个特有趣的定理: “ 重大的小概率事件必然发生 !” (傻子第二原理) 这点,所有玩股票的和玩麻将的弟兄们应该深有体会!而这就是“生命力原理”或“人择原理”...但不知在逻辑学中这算那门子东东?哈哈! 好了!这里面其实藏着一个非常复杂的新问题: “什么才算是重大事件?” --- 宇宙热寂了是重大事件吗?人类灭亡了是重大事件吗?股市崩盘了是重大事件吗?打麻将捉五魁了是重大事件吗?从几亿个精子中闯出一个"我"是重大事件吗?......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 ================ 完蛋!二傻开始跑题了, as usual, 再看此篇文章已经够长,为了不浪费大伙时间,下次再谈“概率和时间反演”以及其中的“妖魔鬼怪”问题吧!不好意思啦?哈哈! (未完待续)
个人分类: 科学反思|12179 次阅读|3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04: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