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红楼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红楼梦》评点断想
热度 1 黄安年 2013-12-18 06:58
《红楼梦》评点断想 推荐张俊、沈治钧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3 年 12 月 18 日 发布 《红楼梦学刊》 2013 年第六辑(总 157 期)是纪念曹雪芹 250 周年专刊,这里推荐发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俊先生和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教授沈治钧先生的文章《红楼梦》评点断想,载该刊第 241-258 页。下面是 PDF 版。感谢《红楼梦学刊》编辑部提供PDF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评论(07-11)|2980 次阅读|1 个评论
“死活读不下去”的《红楼梦》
热度 1 黄安年 2013-12-17 08:01
面对 “死活读不下去”的《红楼梦》 推荐宁宗一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3 年 12 月 17 日 发布 《红楼梦学刊》 2013 年第六辑(总 157 期)是纪念曹雪芹 250 周年专刊,这里推荐发表南开大学东方艺术学院宁宗一先生的文章,面对“死活读不下去”的《红楼梦》,载该刊第 60-62 页。下面是 PDF 版。感谢《红楼梦学刊》编辑部提供PDF版。 1, 2, 3,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评论(07-11)|2393 次阅读|1 个评论
纪念曹学芹不能脱离阅读《红楼梦》
热度 1 黄安年 2013-11-18 09:31
纪念曹学芹不能脱离阅读《红楼梦》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3年11月18日发布 今年是纪念伟大作家曹雪芹逝世250周年,纪念曹雪芹要不要阅读《红楼梦》和怎样月底《红楼梦》居然也成了年轻人和媒体宣传的一个话题。 11 月14日 天津《今晚报》第13版刊登《 古典名著真的 “ 死活读不下去 ” 吗? 学者公开《红楼梦》阅读秘方 》的报道值得一读, 天津市红楼梦研究会会名誉会长资深学者宁宗一和天津市红楼梦研究会会长的红学专家、天津师范大学教授赵建忠提出了中肯的建议。有意思的 近日媒体宣传一种说法 : “首先从曹雪芹个人出发,而不是从作品出发。 “ 《红楼梦》很难懂,在青少年中,最看不下去的就是《红楼梦》。 ” 陈名杰认为,大家对人感兴趣自然而然会对其作品感兴趣,曹雪芹故居是不变的,只要把曹雪芹的故事讲好,其故居保护并非难事。 ” http://www.bjcxqxh.com/2013/1018/504.html http://www.bjcxqxh.com/2013/1018/501.html 如果我们离开引导阅读和研究《红楼梦》,脱离《红楼梦》来搞什么红楼文化和宣扬曹雪芹还有什么意义呢,那是在弘扬中华文化吗? 1, 2, *************************888 2013 年 11 月 14 日 星期 四 古典名著真的“死活读不下去”吗? 学者公开《红楼梦》阅读秘方 发布日期: 2013-11-14 00:00 本报讯 (记者何树青)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真的叫人“死活读不下去”吗?昨天举行的天津市红楼梦研究会首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刚刚获聘该会名誉会长之一的资深学者宁宗一公开了自己的“秘方”。 一度被热谈的“死活读不下的书”排行榜中,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居然高居榜首。宁宗一认为,进行《红楼梦》的通俗性而又有意味的解读,把普及与提高恰到好处地结合起来,可以使那些“死活读不下去”《红楼梦》的朋友,逐步把握《红楼梦》的精髓,从而能够真正“读下去”。宁宗一根据长期从事古典文学的教学经验,从三个层面开出自己的阅读“秘方”。他说,自己曾试着从“回到青春期”、“进入心灵世界”、“回归人性”这三个层面去解读这部文学巨著,获益匪浅。 首先,《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言说方式首先是通过十几岁的“孩子们”的眼睛观察世界,以青少年的口吻对人生给出符合他们年龄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以及审美标准;其次,《红楼梦》以心理描述形式剖析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第三,曹氏以宽厚的胸怀发掘隐蔽在人生苦难和生命缺憾背后的那份令人感动的温情。 面对“死活读不下去”之说,新当选为天津市红楼梦研究会会长的红学专家、天津师范大学教授赵建忠说,此说热传之时,正是天津市红楼梦研究会筹备创立紧锣密鼓阶段,这一信息,更加重了红学研究者们的一份社会责任。红楼梦研究会成员必须放下身段应对挑战,鼓励、引导、探讨、激发广大读者阅读古典名著的热情。 http://epaper.jwb.com.cn/jwb/html/2013-11/14/content_1035471.htm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评论(07-11)|2762 次阅读|1 个评论
《红楼梦》对海外奇珍异宝的描述
热度 1 黄安年 2013-10-4 09:29
《红楼梦》对海外奇珍异宝的描述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3 年 10 月 4 日 发布 国家主席应邀 3 日上午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重要演讲。讲演提到 : 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对来自爪哇的奇珍异宝有着形象描述。 有关《红楼梦》对海外奇珍异宝的描述,还在四十年代 , 方豪就撰写多篇文章谈及,如 * 《红楼梦考证之新史料》 ---- 为胡适之顾颉刚二先生作补证,方 豪著 , 载《东方杂志》 ( 重庆 ) 第三十九卷第二号 ,1943 年 3 月 30 日 版。 (载 《红楼梦研究稀见资料汇编》(上),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编 , 第 866-870 页, 2001 年) * 《红楼》新考 方 豪著 , 载《说文月刊》 ( 重庆 ) 第四卷合刊 ,1944 年 5 月版 (载 《红楼梦研究稀见资料汇编》(上),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编 , 第 977-1006 页, 2001 年) * 康熙时曾经进入江宁织造局的西洋人 方 豪著 , 载《方豪文录》 , 北平上智编译馆 ,1948 年 5 月版 (载 《红楼梦研究稀见资料汇编》(上),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编 , 第 1348-1355 页, 2001 年) * 《红论梦新考》发表的经过和反应 方 豪著 , 载《方豪文录》 , 北平上智编译馆 ,1948 年 5 月版 (载 《红楼梦研究稀见资料汇编》(上),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编 , 第 1356-1357 页, 2001 年) * 《红楼梦》所记钟表修理师 方 豪著 , 载《方豪文录》 , 北平上智编译馆 ,1948 年 5 月版 (载 《红楼梦研究稀见资料汇编》(上),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编 , 第 1357-1359 页, 2001 年) * 清初中国的自动机器 方 豪著 , 载《方豪文录》 , 北平上智编译馆 ,1948 年 5 月版 * 《红楼梦》九十二回所记翰宫春晓围屏的来历 方 豪著 , 载《方豪文录》 , 北平上智编译馆 ,1948 年 5 月版 (载 《红楼梦研究稀见资料汇编》(上),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编 , 第 1359-1361 页, 2001 年) 相关评论 : * 贾府之西洋用具 ---- 读《红楼梦考证新材料》后 白发微著 , 载《新民报晚刊》 ( 重庆 ),1943 年 5 月 23 日 (载 《红楼梦研究稀见资料汇编》(上),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编 , 第 883-884 页, 2001 年) * 《红楼梦》发微 ---- 贾府外洋器物目录 绪 著 , 载《新民报晚刊》 ( 重庆 ),1944 年 5 月 6 日 (载 《红楼梦研究稀见资料汇编》(上),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编 , 第 971-976 页, 2001 年) 照片 11 张取自红楼梦人民文学 2008 年版及 《红楼梦研究稀见资料汇编》 1,红楼梦第十回中谈爪洼国 2, 红楼梦第十回中谈爪洼国 3, 《红楼梦》发微----贾府外洋器物目录 4, 红楼梦第十七回谈女儿国 5,红楼梦第十七回谈女儿国 6, 《红楼》新考 7, 《红楼》新考 8, 《红楼》新考 9, 《红楼》新考 10, 《红楼》新考 11, 《红楼》新考 ************************** 习近平:“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真实诠释中印交往 2013 年10月03日 12:09:37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0月3日电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3日上午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重要演讲。以下为演讲部分摘要: 北京时间10月3日11时,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国会发表演讲。摄影:蔡靖骉 20 年前,我曾访问过贵国,亲身体验了印度尼西亚发展情况以及丰富多彩的自然和文化。20年弹指一挥间,但那时的情景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依然历历在目。再次踏上这片美丽的大地,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两国关系的旺盛活力,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近年来,在苏西洛总统领导下,印度尼西亚人民团结一心、奋发努力,开创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力蒸蒸日上的良好局面。我衷心祝愿印度尼西亚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不断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国和印度尼西亚隔海相望,两国友好关系的历史源远流长,在长期交往的过程中,两国人民共同谱写了一曲曲交流交融的华彩乐章。正如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印度尼西亚民歌《美丽的梭罗河》所描述的那样:“你的源泉来自梭罗,万重山送你一路前往,滚滚的波涛流向远方,一直流入海洋”。中国和印尼关系发展,如同美丽的梭罗河一样,越过重重山峦奔流向海,走过了很不平凡的历程。 早在2000多前的中国汉代,两国人民就克服大海的阻隔,打开了往来的大门。15世纪初,中国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每次都到访印尼群岛,足迹遍及爪哇、苏门答腊、加里曼丹等地,留下了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佳话,许多都传诵至今。几百年来,遥远浩瀚的大海没有成为两国人民交往的阻碍,反而成为连接两国人民的友好纽带。满载着两国商品和旅客的船队往来其间,互通有无,传递情谊。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对来自爪哇的奇珍异宝有着形象描述,而印度尼西亚国家博物馆则陈列了大量中国古代瓷器。这是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生动例证,是对“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真实诠释。 在上世纪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历史进程中,两国人民始终相互同情、相互支持。新中国成立后,印度尼西亚是最早同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1955年,中国和印尼两国同其他亚非国家携手合作,在万隆会议上共同倡导了以和平共处、求同存异为核心的万隆精神。万隆精神至今仍是国与国相处的重要准则,为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中国和印尼两国1990年实现复交、2005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两国关系由此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10/03/c_125481966.htm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评论(07-11)|5571 次阅读|1 个评论
《红楼梦》与莫言
热度 1 黄安年 2013-8-21 07:56
《红楼梦》与莫言 推荐蔡义江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3年8月21日发布 《红楼梦》与莫言一 文是著名红学家蔡义先生发表在《红楼梦学刊》2013年第4期上的头条文章。 他在文章中提出了涉及曹雪芹的生年和美学理论上的一些重大问题。 他在文章中写道: 感谢蔡义江先生 授 权在我的博客上发布本文。PDF版13页是本期《红楼梦学刊》责任编辑王慧博士传来的,谢谢王慧副教授的辛劳,照片目录页是我拍摄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相关见解请见所附下文 ***************** 附 紅樓夢是曹雪芹苦難童年的夢一文提要 : ■曹雪芹生父曹頫在雍正五年(1727年)底下旨查抄,到雍正六年(1728年)元宵節前實際抄家時,雪芹多大。按我的說法,他是三四歲(與小說中甄英蓮被拐的歲數恰巧一樣),按生於1715年算,是十三四歲﹔一則是尚未到懂事、記事的年齡,一則已是很懂事、且有許多記憶的少年了。   ■胡適說:“雪芹是個有天才而沒有機會得著修養訓練的文人。”“他有天才而沒有受到相當好的文學訓練,是一個大不幸。”(《胡適紅樓夢研究論述全編》289、292頁,上海古籍出版社)說的就是正規教育。這是“大不幸”呢,還是幸運?我的看法相反。那樣的“文學訓練”,實在是出不了人才的。   ■希望我們今后看待曹雪芹和《紅樓夢》時,一、不要把熟悉生活看得比感受生活、夢想生活更重要﹔二、不要把小說看成是寫生畫、肖像畫,處處去尋找小說人物和故事情節的原型﹔三、要突破時代社會環境造成的某些僵化的思維模式對我們的束縛。 ( 紅樓夢是曹雪芹苦難童年的夢 -- 纪念曹雪芹逝世250周年 , 蔡义江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3年8月18日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717752)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研究(09)|4933 次阅读|2 个评论
论《红楼梦》的语言
热度 1 黄安年 2013-7-5 11:00
论《红楼梦》的语言 推荐聂石樵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3 年 7 月 5 日 发布 论《红楼梦》的语言 为 聂石樵 先生 50 年前所写, 发表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63 年第 3 期第 75-87 页7今年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逝世 250 周年,红学界将举行纪念活动。这里发布 论《红楼梦》的语言 的 FPD 版,共 13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评论(07-11)|3133 次阅读|1 个评论
论《红楼梦》剳记
热度 2 黄安年 2013-7-3 06:57
论《红楼梦》剳记 推荐启功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3 年 7 月 3 日 发布 论《红楼梦》剳记 为 启功 先生50年前所写, 发表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63 年第 3 期第 89-97 页。今年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逝世 250 周年,红学界将举行纪念活动。这里发布 论《红楼梦》剳记 的 FPD 版,共 9 页。 1, 2, 3, 4, 5, 6, 7, 8, 9,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评论(07-11)|3268 次阅读|3 个评论
论高鹗续《红楼梦》的功过
热度 7 黄安年 2013-7-2 16:54
论高鹗续《红楼梦》的功过 推荐童庆炳 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3 年 7 月 2 日 发布 《论高鹗续《红楼梦》的功过 》为童庆炳先生 50 年前所写, 发表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63 年第 3 期第 43-57 页。今年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逝世 250 周年,红学界将举行纪念活动。这里发布 《论高鹗续《红楼梦》的功过 》的 FPD 版,共 15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评论(07-11)|4862 次阅读|7 个评论
蔡义江先生在浙江大学谈《红楼梦》
热度 4 黄安年 2013-3-31 09:54
蔡义江先生在浙江大学谈《红楼梦》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3 年 3 月 31 日 发布 已经 79 岁高龄的著名红学家蔡义江先生近日由杭州返回北京 , 在杭州期间他还专门在浙江大学同学作了一次以“红楼梦是曹雪芹苦难童年的梦”为主题的红学讲座。昨晚,他在一些红学友人聚会时饶有兴趣地介绍了这次讲座活动的情况。 下面是杭州钱江晚报 2013 年 3 月 22 日 刊登的相关报道。并附 PDF 版图片三张。 *********** 蔡义江:“梦”的解析 2013-03-2206:59:00  来源 : 钱江晚报 ( 杭州 )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而每个红学研究者心中,都有一部“自成一体”的《红楼梦》。 凭借《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蔡义江确立了在红学领域的地位。这部《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迄今为止,已经销售超 100 万册。 蔡义江如今定居北京,最近,应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卫东的邀请,他专程来杭,给浙大学生开了个以“红楼梦是曹雪芹苦难童年的梦”为主题的红学讲座。讲座首先阐述了时代环境对红楼梦解读的影响以及红学的现状:僵化思维和自由化、商品化、 娱乐 化。接下来重点论述红楼梦不是作者幸福童年的回忆,而是苦难童年的梦。最后结合莫言对当代文学的贡献论述红楼梦对当时文学领域的突破性意义。 “我在杭州大学读书时学《红楼梦》,后来留校教《红楼梦》,现在又回来讲《红楼梦》。” 79 岁的蔡义江说,红学是他毕生热爱的事业,“能让我心情愉悦。” 新版电视剧《红楼梦》拍摄期间,曾聘请蔡义江为特约顾问,给那些十多岁的演员们上课。 “我去了一次,只去了一次,再也不去了。”如今说起来,他仍然有些气鼓鼓,“这些孩子什么都不明白,讲好听的故事,他们还能听听,讲深一些的理论,就听不进去了。” 在这多元的时代,一方面学者们致力于构建具有学科性质的红学,另一方面,有些人则倾向于把阅读、诠释《红楼梦》,当成一种大众文化消费。 “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社会阅历、人生道路、审美趣味等,从一个或几个角度来提出自己对《红楼梦》的看法。”蔡义江承认,《红楼梦》的思想绝不是单一的,会“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 “比如,之前诸如‘反对封建礼教’这样的评价,也是后人把小说政治化了。”蔡义江说,“曹雪芹根本没有有意识地去塑造反封建的人物,小说在当时是供大家适趣、解闷用的闲书。” 蔡义江觉得,最确切的说法应该是:《红楼梦》是中国十八世纪社会 生活 的广阔历史画卷。 “读者可以由此了解到彼时的各个阶层的服饰、饮食、礼仪等日常生活,了解到绘画、演戏、吟咏诗歌等艺术活动,了解到园林建筑、庄稼种植、工艺制作的过程。” 他认为,到今天,这本“历史画卷”还能为我们提供广阔的思索空间。 本报首席记者 王湛 实习生 冯紫青 人物名片 蔡义江 红学家。 1934 年生,浙江宁波人, 1954 年毕业于前浙江师范学院(原杭州大学前身),师承词学名家夏承焘。 他是《红楼梦学刊》及中国红楼梦学会创建者之一,曾任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中国古典文学普及研究会副会长、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委员,现为中国红楼梦学会顾问。在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是唐宋诗词、红学研究方面成绩卓著,是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 http://news.163.com/13/0322/06/8QI77GPE00014AED.html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评论(07-11)|3869 次阅读|4 个评论
《红楼梦》研究资料分类索引(1630—2009)提要(一)
热度 1 黄安年 2013-2-10 15:31
《红楼梦》研究资料分类索引(1630—2009)提要(一)
《红楼梦》研究资料分类索引( 1630—2009 )提要(一) 黄安年辑 黄安年的博客 /2013 年 2 月 10 日 发布 书名 : 《红楼梦》研究资料分类索引( 1630—2009 ) ( 上下册 ) 编撰者 : 刘晓安、刘雪梅 出版社: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责任编辑 : 殷梦霞 经销 : 新华书店 印刷: 三河弘翰印务有限公司 开本 : 889X 1194 1/16 字数: 2000 千字 印张: 73.5 版次 : 2012 年 8 月第一版 2012 年 8 月第一次印刷 定价 : 880 万 ISBN 978-7-5013-4845-9 照片 ( 一 )26 张 ,( 二 )13 张。  本书是一部按类梳理检索历代《红楼梦》研究资料篇目的工具书。编者利用近半个世纪专业收藏《红楼梦》相关文献的特殊条件和积累,参考相关工具书的成功经验,收集了从 1630 年起至 2009 年止近四百年间海内外有关红学研究的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核查排比,以类相从,成就此书,是迄今为止有关红学研究文献目录索引中收录时段最长、收集文献最全、内容最丰富的大型专题分类索引。 目录 《《红楼梦》研究资料分类索引( 1630—2009 )(上册)》目录: 第一编曹雪芹家世及其生平 壹曹雪芹的家世 一、曹雪芹家世考证 二、辽东曹氏宗谱、浭阳曹氏族谱及祖籍问题 ( 1 )辽东曹氏宗谱 ( 2 )漫阳曹氏族谱 ( 3 )曹家祖籍问题 1. 综论 2. 曹雪芹祖籍在丰润 3. 曹雪芹祖籍在辽阳 4. 曹雪芹祖籍铁岭考 三、曹家档案史料 四、曹家碑刻史料 五、曹世选 —— 曹天祐(附曹家世系及其年谱) ( 1 )曹世选(锡远) ( 2 )曹振彦 ( 3 )曹尔正 ( 4 )曹玺 ( 5 )曹寅 ( 6 )曹宣(荃) ( 7 )曹宜 ( 8 )曹顺 ( 9 )曹颀 ( 10 )曹颙 ( 11 )曹 ( 13 )曹天祐 附:曹家世系及其年谱 六、曹家的亲戚及外事活动 ( 1 )综论 ( 2 )李士桢、李煦 ( 3 )纳尔苏 ( 4 )福彭 ( 5 )桑格(额) ( 6 )孙文成 ( 7 )曹家的外事活动 七、江宁织署、真州鹾院及其他 八、曹雪芹先代与最高封建统治者的关系 九、曹雪芹先代与最高封建统治者的内部矛盾 —— 曹家的败落 贰曹雪芹的生平 一、曹雪芹时代的社会背景 ( 1 )综论 ( 2 )《红楼梦》时代的社会背景有关资料 1. 满族统治者 2. 内务府 3. 织造局 4. 满族史研究 5. 民族政策 6. 文化政策 7. 婚姻制度 8. 科举 · 八股文 9. 等级制度 10. 清朝诉讼制度 11. 佐领、包衣 12. 八旗制度 · 旗地 13. 有关资本主义萌芽的问题 14. 租佃制研究 15. 皇商 · 盐商 · 典当业 16. 城乡人民的反抗斗争 17. 禁书 · 清文字狱 二、曹雪芹及其生平 ( 1 )曹雪芹的生平 ( 2 )曹雪芹 三、有关曹雪芹生平材料的诗文、事迹及交往 ( 1 )曹雪芹生平事迹的诗文 ( 2 )敦敏、敦诚与曹雪芹 ( 3 )张宜泉与曹雪芹 ( 4 )永忠吊曹雪芹的三首诗 ( 5 )明义《题红楼梦》组诗 ( 6 )裕瑞的《枣窗闲笔》 ( 7 )曹雪芹交游及其他 四、曹雪芹的身世、籍贯及旗籍问题 ( 1 )曹雪芹的身世 ( 2 )曹雪芹的籍贯及其旗籍 五、曹雪芹与右翼宗学 六、曹雪芹在北京及其遗迹和晚年在北京西郊的活动 七、曹雪芹在江南及曹家遗迹考证 八、有关曹雪芹的传说及传记故事 ( 1 )有关曹雪芹的传说 ( 2 )曹雪芹的传记故事 九、曹雪芹生卒年问题 十、曹雪芹年表 叁曹雪芹的佚著、佚诗及其他有关文物 一、曹雪芹的佚著 二、曹雪芹的《自题画石诗》及 “ 佚诗 ” ( 1 )曹雪芹的《自题画石诗》 ( 2 )曹雪芹 “ 佚诗 ” 三、曹雪芹小像 ( 1 )王冈绘《独坐幽篁图》 ( 2 )陆厚信绘《雪芹小照》 ( 3 )论曹雪芹两幅小像 四、曹雪芹的书箧及其他有关文物 ( 1 )曹雪芹的一对书箱 ( 2 )曹雪芹的笔山 ( 3 )曹雪芹的印章 ( 4 )脂砚斋藏砚 ( 5 )曹雪芹的折扇 ( 6 )曹雪芹所见《如意平安图》 ( 7 )张伯驹所见《海客琴樽图》 ( 8 )曹雪芹 “ 天官图 ” ( 9 )传闻曹雪芹题名的石碑 五、曹雪芹墓石 六、曹雪芹故居及曹雪芹纪念馆 ( 1 )曹雪芹故居 ( 2 )蒜市口故居 ( 3 )曹雪芹纪念馆 第二编曹雪芹与《红楼梦》 壹曹雪芹与《红楼梦》 一、曹雪芹与《红楼梦》 二、《红楼梦》的著作年代和成书过程及其素材问题(附风月宝鉴) ( 1 )《红楼梦》的著作年代 ( 2 )《红楼梦》成书过程 ( 3 )《红楼梦》素材问题 ( 4 )风月宝鉴 ( 5 )《红楼梦》二书合成论 三、《红楼梦》的著作权问题 ( 1 )综论 ( 2 )石兄 ( 3 )竹村 ( 4 )吴梅村 四、《红楼梦》的题名问题 五、《红楼梦》的地点问题 六、《红楼梦》大观园的地点问题 ( 1 )综论 ( 2 )大观园在哪里? ( 3 )大观园与随园 ( 4 )恭王府与大观园 七、《红楼梦》系年及大事年表 贰曹雪芹的世界观及其创作思想和方法 一、曹雪芹的世界观 ( 1 )综论 ( 2 )曹雪芹的哲学思想 ( 3 )曹雪芹的近代思想 ( 4 )曹雪芹的反传统思想 ( 5 )曹雪芹的反理学思想 ( 6 )曹雪芹的心理学思想 ( 7 )曹雪芹的乌托邦幻想 ( 8 )曹雪芹的 “ 补天 ” 思想 ( 9 )曹雪芹的尊法反儒思想 ( 10 )曹雪芹的宗教观 ( 11 )曹雪芹的文学观 ( 12 )曹雪芹的文艺观 ( 13 )曹雪芹的艺术观 ( 14 )曹雪芹的美学思想 ( 15 )曹雪芹的审美观 ( 16 )曹雪芹的诗学观 ( 17 )曹雪芹的悲剧观 ( 18 )曹雪芹的人物观 ( 19 )曹雪芹的妇女观 ( 20 )曹雪芹的情爱观 ( 21 )其他 二、曹雪芹的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 叁《红楼梦》给予后世的影响 …… 《《红楼梦》研究资料分类索引( 1630—2009 )(下册)》 作者的卒年(俞平伯) 《记 “ 夕葵书屋(石头记)卷一 ” 的批语》第五节 ① 《红楼梦研究集刊》第 1 辑 1979 年 11 月 ② 刘梦溪编《红学三十年论文选编》下卷第十编《脂砚斋评语研究之部》百花文艺出版社 1984 年 7 月从曹雪芹生年谈到《红楼梦》的考证方法(周汝昌) 天津《民国日报 · 图书》第 97 期 1948 年 7 月 16 日 雪芹生卒与红楼年表(周汝昌) ① 《红楼梦新证》(初版本)第五章,棠棣出版社 1953 年 9 月 ② 《红楼梦新证》(增订本)第五章《雪芹生卒》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6 年 4 月 曹雪芹卒年辨(周汝昌) ① 上海《文汇报》 1962 年 5 月 4—6 日 ② 刘梦溪编《红学三十年论文选编》上卷第二编《家世生平研究之部》百花文艺出版社 1983 年 4 月 ③ 《献芹集》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5 年 3 月 ④ 《红楼家世 —— 曹雪芹氏族文化史观》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2003 年 1 月 再商曹雪芹卒年(周汝昌) ① 《光明日报》 1962 年 7 月 8 日 ② 《献芹集》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5 年 3 月 ③ 《红楼家世 —— 曹雪芹氏族文化史观》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2003 年 1 月 曹雪芹生于何月(周汝昌) ① 香港《大公报》 1962 年 12 月 9 日 ② 《献芹集》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5 年 3 月 ③ 《红楼家世 —— 曹雪芹氏族文化史观》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2003 年 1 月 曹雪芹生卒年问题(周汝昌) 《曹雪芹小传》补注一,百花文艺出版社 1980 年 4 月 壬午篇(周祜昌、周汝昌) 《石头记鉴真》第七篇,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5 年 5 月 (注:本文作者认为本篇 “ 主要是说明《戚本》应即因壬午索书、为紧急应付而整理出来的 ‘ 对外本 ’ 。 ” 同时指出: “ 这一年,对芹、脂是生死攸关的一年 ” , “ 脂砚在批中悲愤指出古今 ‘ 才人之厄 ’ ,正是《石头记》及其作者遭受灾难的历史纪录 ” , “ 因此,又牵涉到卒年的老问题。 ” 对此,作者 “ 重申 ‘ 癸未除夕 ’ 说 ” ) 治红学先通文义 —— 曹雪芹卒于癸未论证(周汝昌) ① 《红楼》 2002 年第 2 期 ② 《红楼家世 —— 曹雪芹氏族文化史观》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2003 年 1 月 ③ 《红学求是集》九州出版社 2003 年 12 月 曹雪芹生卒年之新推定 —— 《懋斋诗钞》中之 曹雪芹(周汝昌) 《红楼家世 —— 曹雪芹氏族文化史观》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2003 年 1 月 曹雪芹生卒考实与阐微(周汝昌) 《红楼家世 —— 曹雪芹氏族文化史观》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2003 年 1 月 曹雪芹的生年(余苍) 《曹雪芹》第七节 ① 上海《亦报》 1951 年 7 月 26—31 日, 8 月 1—7 日 ② 《红楼梦研究参考资料选辑》第 4 辑,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8 年 1 月 曹雪芹的年龄问题(余苍) 上海《亦报》 1951 年 8 月 26 日 关于本书的作者 《红楼梦》作家出版社 1953 年 12 月(注:本文采用了 “ 癸未说 ” ) 新版《红楼梦》校评(王佩璋) ① 《光明日报》 1954 年 3 月 15 日 ② 《红楼梦研究参考资料选辑》第 4 辑,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8 年 1 月(注:文中涉及作家出版社采用周汝昌主曹雪芹卒于癸未除夕之说,不妥) 曹雪芹的生卒年及其他(王佩璋) 《文学研究集刊》第 5 册,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7 年 5 月 曹雪芹卒年问题的商讨(曾次亮) ① 《光明日报》 1954 年 4 月 26 日 ② 《红楼梦研究论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9 年 2 月 ③ 《红楼梦研究参考资料选辑》第 4 辑,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8 年 1 月 年未五旬而卒(王利器) 《重新考虑曹雪芹的生平》第四节 ① 《光明日报》 1955 年 7 月 3 日 ② 刘梦溪编《红学三十年论文选编》上卷第二编《家世生平研究之部》百花文艺出版社 1983 年 4 月 试论证曹雪芹的生卒年及其墓地(王利器) ① 《红楼》 1993 年第 2 期 ② 《曹雪芹墓石论争集》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4 年 8 月 论红楼梦(何其芳) ① 《论红楼梦》注三,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 年 9 月 ② 刘梦溪编《红学三十年论文选编》上卷第四编《作品综合研究之部》百花文艺出版社 1983 年 4 月 (注:论述有关曹雪芹的生卒年问题) 曹雪芹活到四十八岁(四近楼) 香港《星岛日报》 1960 年 8 月 7 、 8 日 曹雪芹年龄与生父新考 —— 抄家前后(高阳) ① 台湾《作品》第 1 卷第 12 期、第 2 卷第 1 期 1960 年 12 月、 1961 年 1 月 ② 《红楼一家言》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 1978 年 3 月 ③ 胡文彬、周雷编《台湾红学论文选》百花文艺出版社 1981 年 10 月(注:作者认为曹雪芹生于康熙五十四年四月中旬,实际年龄四十七岁半) 答高阳书(胡适)。
个人分类: 书目提要评论(07-11)|4285 次阅读|1 个评论
欣赏水立方大型水景秀《红楼梦》
热度 1 黄安年 2012-7-2 07:58
欣赏水立方大型水景秀《红楼梦》
欣赏水立方大型水景秀《红楼梦》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2 年 7 月 2 日 发布 昨晚徐菊英女使盛邀老吕和我来到水立方欣赏水立方大型水景秀《红楼梦》。 早有报道称梦幻水立方之大型水景秀《红楼梦》采用 3D 裸眼技术为舞台的表演方式重新立法,掀起了一轮全新的舞台表演风暴,《水上红楼》的 3D 裸眼技术,启用了以 “ 视觉震惊 ” 为核心的游客心理,让舞台表演成为我们每个人身边的 “ 实体课本 ” ,让每一名观众能够切身体验故事中的真山真水,看到真人真景,涌起真情真感。(见下文) 75 分钟的演出使我们的视觉始终处在目不暇接的状态,作为一种新颖的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形式,确实是一种大胆的有益尝试,这既和导演的魄力有关 , 也因唯有水立方具备这个演出场所的条件。如果在全国各地推而广之恐难成行。整个演出使人们主要停留在视觉的享受上 , 至于其内容和红楼梦本身的融合则还没有来得及回味。照片29 张中前 25 张是即时拍摄的,其中有的是徐菊英拍摄的。后四张是从网上下载的。 ********************** 大型水景秀《红楼梦》水立方上演 李少红赢盛赞 2012-06-25 16:02:20 燕赵都市网 www.yzdsb.com.cn 订阅燕赵都市手机报,新闻零距离, “ 悦 ” 读新体验,详情 http://mobile.yzdsb.com.cn/   国际在线演出报道:端午小长假第一天,梦幻水立方之大型水景秀《红楼梦》在水立方上演。红楼梦的经典传奇在导演李少红的精心设计下得到了精彩的演绎,加之现场灯光舞美的配合,让观众赞不绝口。据悉,梦幻水立方之大型水景秀《红楼梦》目前公开销售前 9 场票务,前 3 场演出提前 5 天已经售罄。   大型水景秀《红楼梦》水立方上演   飘渺玄奇的太虚幻境、气势恢宏的大婚场景、唯美动人的落红成阵 …… 甚至连开天辟地的场景都搬上了舞台,在电视剧中出现过的经典场面均在 “ 梦幻水立方之大型水景秀《红楼梦》 ” 的舞台上以极具创意的方式展现,看得观众如痴如醉。水景秀《红楼梦》利用光与影的变换真正做到了让世人惊叹。    “ 梦幻水立方之大型水景秀《红楼梦》 ” 采用 3D 裸眼技术为舞台的表演方式重新立法,掀起了一轮全新的舞台表演风暴,《水上红楼》的 3D 裸眼技术,启用了以 “ 视觉震惊 ” 为核心的游客心理,让舞台表演成为我们每个人身边的 “ 实体课本 ” ,让每一名观众能够切身体验故事中的真山真水,看到真人真景,涌起真情真感。    “ 梦幻水立方之大型水景秀《红楼梦》 ” ,融合新媒体技术与经典文化,其虚拟现实功能引领和开创了一种新形势的、自由开放的、创意度极高的文化创意产业新模式。从这个意义上说,水上红楼的 3D 裸眼效果开启了 “ 新视觉霸权 ” 。   梦幻水立方之大型水景秀《红楼梦》将于 6 月 22 日 至 8 月 2 日 在水立方精彩上演。 http://ent.yzdsb.com.cn/system/2012/06/25/011791696_02.shtml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评论(07-11)|3695 次阅读|2 个评论
每人心中有个自己的《红楼梦》
热度 2 黄安年 2012-4-17 07:18
每人心中有个自己的《红楼梦》
每人心中有个自己的《 红楼梦》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2 年的博客 /2012 年 4 月 17 日 发布 看到李秋雨 __ 新浪博客 / 2012 年 4 月 13 日 转发的 《 外国画家笔下的《红楼梦》看了精神绝对受刺激 ( 图 ) 》, 2012 年 04 月 16 日 09:03:27 新华微博 国际在线 以 《西班牙画家描绘心中的《红楼梦》 组图》 为题发布并未说明来源,两者文字说明相同 , 但是后者只用前两幅图片,而且图片下面的文字可以看出来源于 李秋雨 __ 新浪博客。 http://photo.blog.sina.com.cn/list/blogpic.php?pid=64e5abdeh795a184701efbid=64e5abde0102e0w2uid=1692773342 每人心中有个自己的《 红楼梦》, 在西班牙颇有盛名的画家廷泰的四幅画反映了他心目中的 《 红楼梦》。 ******************************* 廷泰是一个在西班牙颇有盛名的画家,第一次看到他的作品就觉得非常喜欢,色调的丰富和柔美,让人充满了奇趣的想象力,有一种别致的西班牙古典感。而延泰也确实擅长于此,作品的主要题材是古典时代的建筑、纺织品和依旋律舞动的女人。他的绘画中常常带有中世纪的影子,比如画作中金箔的运用就很常见。而六月至九月在西艺画廊所展出的系列,是他以中国古典巨著《红楼梦》为灵感的,一个老外眼中的《红楼梦》是什么样子,同样的美感,却有不一样的表达方式。 廷泰对东方文化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认识到《红楼梦》,便立即被其精致的故事结构、人物之间微妙的情感纠葛以及复杂的人性描写深深打动。作为一名普通的读者,亦是一位特殊的读者 -- 一位来自西班牙的艺术家,廷泰在《红楼梦》的启发下,创作了一系列绘画以表达他对这个东方故事的个人阐释。一个故事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叙说方式,而廷泰的表现方式不仅新颖独特,也令观者体会到淡淡的东方风情,耐人回味。 细看廷泰的其中一幅画作《黛玉葬花》,我们能轻易看到他如何将从前在《红楼梦》中所阅读到的感觉完完全全地表达在他的作品里。描述林黛玉看着凋零的花朵而感到惋惜,因为从眼前的落花她想起了自己,面对昔日景象的回忆和自己无法挽留的青春,黛玉不禁悲从中来。廷泰利用宽阔的背景空间营造出一种孤单与空虚的感觉,在没有特定舞台的设定下,扮演黛玉的角色由无头的躯体引领,独自停留在看不到尽头的空间中。画中散发出淡淡悲凉的气息,正跟书中黛玉的个性互相呼应,让观者不仅在情感上受到刺激,更让我们在视觉上产生共鸣。 在另一幅廷泰的代表作《风月宝鉴》中,他运用独特的手法为观者在视觉上带来刺激,让我们犹如置身幻想的空间中,眼睛被作品的线条、颜色、图案等带领,游走于画中的每个角落。 “ 风月宝鉴 ” 的主人公贾瑞是一个缺乏原则的角色,他从一位道士身上得到了名为 “ 风月宝鉴 ” 的魔镜。画中展示的角色头小身大,观者很容易便将目光从角色的身上来回游走。我们的目光首先被细小的头部吸引,然后慢慢移到角色下半部的身躯,最后我们会发现目光已不自觉地停留在最不应该停留的地方 --“ 风月宝鉴 ” 的正面。这正正是廷泰跟我们玩的一个小把戏,将我们的焦点从头到尾引领到耀目的金色镜子上。 红楼梦的故事恐怕我们都看过,而每一次连续剧的翻拍,都会引来争议,就是因为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部《红楼梦》。而西班牙人廷泰的《红楼梦》,是否和你产生共鸣呢? 《黛玉葬花》 《太虚幻境》 《风月宝鉴》 《沉湖》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评论(07-11)|4013 次阅读|2 个评论
《红楼梦》新校本校读记
黄安年 2012-2-13 08:20
《红楼梦》新校本校读记 受权发布吕启祥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2 年 2 月 13 日 ( 北京时间 ) 发布 本文 写于 一九八三年春,原载《红楼梦学刊》 1983 年第 3 期第 241-272 页,收入吕启祥著《红楼梦开卷录》第 273-307 页,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7 年版。学术交流网 / 红学研究汇要 /2007 年 2 月 17 日 首发 ,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20985cid=36 笔者受权在博客上发布,并经她本人审定,以飨读者,目前网上流传该文 , 除《 红楼梦开卷录 》、学术交流网外 , 均未经吕启祥本人授权。 ************************** 《红楼梦》新校本校读记 吕启祥文 发表:学术交流网 / 红学研究汇要 /2007 年 2 月 17 日 首发 学术交流网主持人 2007 年 2 月 17 日 按:昨天学术交流网发表了吕启祥《感恩 • 忆旧 • 图新 —— 写在 “ 红楼梦 ” 新校本出版二十五周年之际》一文,文章提到: “ 新校本出版之初,为了帮助广大读者认识这个本子的独特之点和优长之处,笔者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把新校本和原人文通行本逐字逐句加以对照校读,抉出两本正文的重要差异四百例,在此基础上写成《 “ 红楼梦 ” 新校本校读记》一文约二万余字(载《红楼梦学刊》 1983 年第 3 期,该文连同《 “ 红楼梦 ” 新校本和原通行本正文重要差异四百例》,一并收入 1987 年出版的《红楼梦开卷录》中)顺便说一句,此文近年被大段抄袭,化妆照搬,堂皇登场,令人无奈,更为学风倾颓悲哀。 ” 笔者深知,作者用一年的时间凝聚了她在《红楼梦》新校本校注组几年工作的辛劳,写出了近七万字的《 “ 红楼梦 ” 新校本和原通行本正文重要差异四百例》资料,其中对 206 例写了按语,并在此基本上写成了近二万字的 “ 《红楼梦》新校本校读记 ” ,其原创来之不易是显而易见的。细读 “ 《红楼梦》新校本校读记 ” 及《 “ 红楼梦 ” 新校本和原通行本正文重要差异四百例》人们不难看出,这九万多字的内容,通篇论述的就是《红楼梦》新校本与原通行本的比较和研究。最近《红楼梦学刊》编辑部编辑发现,有人在《阅读与写作》 2004 年第 10 期上发表了涉嫌抄袭吕启祥 “ 《红楼梦》新校本校读记 ” 内容的文章。这是令人悲愤的。由于 24 年前写的文章没有条件打印,为使读者了解 “ 校读记 ” 全文,主持人花了三四天整时间全文录入,发表於下,请读者对照那篇题名没有任何说明论述内容来源的《〈红楼梦〉新校本与原通行本比较研究》的文章(《阅读与写作》 2004 年第 10 期第 40-42 页),就很清楚是怎么回事了。 ***************************************** 一 一九八二年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以《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秋月定本)》为底本,经过重新校订注释的《红楼梦》。向广大读者普及这样一种类型的本子,在《红楼梦》版本史上还是第一次。在此之前,国家出版社虽然排印出版过脂评系统的本子,如俞平伯先生据戚序本所校的八十回校本,但主要是供研究者用的,印数不多。长期以来,流行最广、最为读者熟悉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五十年代出版社的以程乙本为底本的《红楼梦》。它的累计印数约达二百五十余万部,地方出版社加印的还不在其内。这次新校本的印数也有六十余万册。因此,可以这样说,在当今社会上,普及流行的正是人民文学出版社五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出版的这两种本子。 新校本出版一年来,读者欢迎爱护、赐教匡正者很多。许多读者是第一次接触到这样的本子,抑制不住兴奋喜悦的心情,认为这是目前所能看到的同曹雪芹原著比较接近的本子,校勘较为审慎,注释较为详细,感到耳目一新。与此同时也提出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已经有了一个流行数百万册的《红楼梦》,为什么还要另搞一种本子?有的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往往感到原通行本顺畅通达,新校本读去反而艰涩难懂。这并不奇怪。虽说两者都是《红楼梦》,从总体上看大同小异,但毕竟是两种不同的本子,其差异之处,无论就数量和质量而言,都是不可忽视的。读者对新校本感到不适应、不习惯、不理解,是很自然的;何况一个新事物还总是有它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那么,新校本究竟有些什么独特之点和优长之处呢?我们应当从认真阅读和仔细比较中来认识它的真实面貌。 如果说,过去不少研究者曾经写过有关脂评本和程高本的文章,对上面的问题实际上作出过回答;那么,在今天,广大的读者已经有条件亲自比较、独立判断、直接回答这一问题了。因为这两种普及本,都已在不同程度上广泛发行,人人都可以看得到。不过,把新校注本和原通行本直接加以对照校读这件事,似乎还没有多少人来做。因为对专门的版本研究者来说,也许觉得它们并非原本而不值得比较;而对于一般的读者,则恐怕虽有此心而无暇顾及。事实上,这两种本子虽然校订整理,并非完全是原抄本和原刻本的面貌。但当他们一旦问世,广泛流传,其本身即是客观的存在,具有某种独立的价值了。况且既经整理,明显的错訛业已汰除,可以免除许多干扰,易于看出其间异同。因此,将这两种普及本直接进行对校,是一件有意义的、值得做的事情。 为省读者翻检之劳,笔者因将前八十回逐一校读,抉出其间比较重要的差异数百例,在这基础上撰写此文。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并非严格意义的版本研究,不涉及本子的源流演变;而只是从现状出发,从文学的角度着眼,诸如语言文字,叙述描写、人物形象、思想意义等等方面,略略考察一下它们的异同长短,作为读者赏鉴和批评的一种参考,也提供评论和研究的一种方便。 二 把新校本和原通行本从头开始逐会逐校读下去,就会发现它们的差异不小。从数量上说很是可观,几乎每页都有 , 其不同的文字的绝对数字恐怕难以统计 ; 从性质上说 , 这些差异虽然情况各不相同 , 大多可以略而不计 , 但有相当部分出入很大、优劣分明。属于语言现象上的差别,比比皆是,无从引例,先在这里作些概况的说明。 通体看去,两个本子在语言上的差别是文白之分和南北之差。这两点最容易为初读者感受到,这里先来讨论一下。 较之原通行本,新校本的语言主要是叙述语言较为文言化,比方 “ 的 ” 作 “ 之 ” 、 “ 很 ” 作 “ 甚 ” 、 “ 听见 ” 作 “ 闻得 ” 、 “ 年纪 ” 作 “ 春秋 ” 、 “ 评论 ” 作 “ 平章 ” 、 “ 人口日多 ” 作 “ 坐齿日繁 ” 、 “ 举目一看 ” 做 “ 举目一验 ” 、 “ 盘着一条腿儿 ” 作 “ 屈一膝 ” ,等等。举不胜举。其优点是比较典雅凝重,同小说反映的生活也颇协调;但有的地方不免使今天的读者发生障碍,如 “ 撷花 ” (掐花)、 “ 鹾政 ” (盐政)、 “ 虫 欠 虫 欠 ” (嘻嘻)之类,就得加上注释。有时因词序的颠倒,如 “ 解注 ” 、 “ 才刚 ” 、 “ 习学 ” ,使得读者不习惯,甚至认为错了,该倒过来。其实当时习用的语言原本如此,并非弄错。至于新校本的人物语言则是生动流利的口语,如果在哪个地方咬文嚼字起来,必定是人物身分所关或情节发展所需,自有其特殊的韵味。这里可以举出王熙凤初会尤二姐那一番说辞作为例子。见于第六十八回 “ 苦尤娘赚得大观园 ” 。凤姐定下计策,亲临小花枝巷,仪态不凡,言语动听。在原通行本,凤姐的语言仍同平日一样,是大白话;在新校本则文诌诌,不同于凤姐一贯的语言作风。这一篇说辞太长,兹摘引片断以资比较。 原通行本: 皆因我也年轻,向来总是妇人的见识,一味的只劝二爷保重,别在外边眠花宿柳,恐怕叫老爷太太耽心:这都是你我的痴心,谁知二爷倒错会了我的意。若是外头包占人家姐妹,瞒着家里人也罢了;如今娶了妹妹作二房,这样正经大事,也是人家大礼,却不曾合我说。 …… 要是妹妹在外头 , 我在里头 , 妹妹白想想 , 我心里怎么过的去呢 ? 再者叫外人听着 , 不但我的名声不好听 , 就是妹妹的名儿也不雅 . 况且二爷的名声 , 更是要紧的 , 倒是谈论咱们姐儿们还是小事 ……. 。这都是天地神佛不忍的叫这些小人们遭塌我,所以才叫我知道了。我如今来求妹妹,进去和我一块儿,住的、使的、穿的、带的,总是一样儿的。妹妹这样伶透人,要肯真心帮我,我也得个膀臂。 …… 新校本 : 皆因奴家妇人之见,一味劝夫慎重,不可在外眠花宿柳,恐惹父母担忧。此皆是你我之痴心,怎奈二爷错会奴意。眠花宿柳之事瞒奴或可;今娶姐姐二房大事亦人家大礼,亦不曾对奴说。 …… 若姐姐在外 , 奴在内 , 虽愚贱不堪相伴,奴心又何安。再者,使外人闻之,也甚不雅观。二爷之名也要紧 , 倒是谈论奴家,奴也不怨。所以今生今世奴之名节全在姐姐身上 …… 。正是天地神佛不忍我被小人们诽谤,故生此事。我今来求姐姐进去和我一样同居同处,同分同例、同伺公婆、同谏丈夫。喜则同喜,悲则同悲;情似亲妹,和比骨肉 …… 。 此时的凤姐原是要把自己打扮成天下第一个温良恭俭、三从四德、宽宏大度、委曲求全的贤德妇人。因此在措辞用语上愈是典重文雅、接近书面语言,就愈显得有教养守妇道,因而也愈能使尤二姐倾慕信服、自投罗网。这种语言上的一反常态同凤姐为人的一反常态是相适应的。我们读新校本至此处,不但不会感到生硬别扭,反倒觉得这篇 “ 文话 ” 很富于表现力,更能见出凤姐的心计手腕。 类此的差别还可举出第四十三回宝玉到郊外私祭金钏之时,茗烟代为祝告那一段言辞,原通行本全是白话口语,新校本则半文半白,喜剧意味显得更浓一些。试看原通行本写茗烟祝道: “…… 二爷的心事难出口 , 我替二爷祝赞你 : 你若有灵有圣 , 我们二爷这样想着你 , 你也时常来望候望候二爷 , 未尝不可 ; 你在阴间 , 保佑二爷来生变个女孩儿 , 和你们在一处玩耍 , 岂不两下里都有趣了。 ” 新校本此处作: “ 二爷的心事不能出口 , 让我代祝 : 若芳魂有感 , 香魂多情,虽然阴阳间隔 , 既是知己之间,时常来望侯二爷,未尝不可。你在阴间保佑二爷来生也变个女孩儿, 和你们在一起相伴,再不可又托生这须眉浊物了。 ” 茗烟是小厕,肚子里未必有多少墨水,闹学房时还满嘴里粗口脏话。可他毕竟是跟着宝玉的,天长地久,熏染陶冶,随口说出一句半句 “ 字儿话 ” ,不仅可能,简直是必有的,使人感到合情合理、可信可笑。连黛玉的鹦鹉都会念几句葬花吟,何况茗烟这么机伶人儿。因此,在这里,人物语言的半文半俚实在要比一律大白话更有趣、更够味。 新校本的语言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的文言化,是和原同行本相对而言的。从总体看,它始终保持着作为一部古典小说统一的语言风貌。何况,我们还应该看到另一面,即新校本在某些地方比原通行本保留了更多生动活泼的口语。比方原通行本说 “ 未正上下 ” ,新校本作 “ 晌午大错 ” , “ 尝个新儿 ” 作 “ 上个俊儿 ” , “ 溅上 ” 作 “ chen 上 ”, “ 还是落空 ” 作 “ 还是燥屎 ” , “ 调三窝四 ” 作 “ 架桥拨火儿 ” ,等等。相比之下,新校本倒更生动,更口语化了。 以上是说文白之分,现在再看看南北之差。文学反映生活,文学语言中的某些成分常常反映出不同地域的生活风习,方言就更是如此了。从这一角度看,新校本南风盛,原通行本北俗多。比如新校本中的 “ 床 ” ,原通行本几乎都作 “ 炕 ” ;新校本的 “ 吃酒 ”“ 吃茶 ” ,原通行本则为 “ 喝酒 ”“ 喝茶 ” 。再如 “ 背心 ” 作 “ 坎肩儿 ” , “ 点心 ” 作 “ 饽饽儿 ” , “ 你家田上 ” 作 “ 你们地里 ” , “ 胡子挦了 ” 作 “ 胡子揪了 ” ,等等。这些地方,读者能够看出是由于生活习俗的不同或对某一事物的称谓不同。有时两者并不对应,比照之下,新校本的用语是准确的。就象 “ 渥着 ” 一词,书中出现不止一次,以新校本第八回宝玉对晴雯的对话为例: “ 你的手冷,我替你渥着。 ” 原通行本此处作 “ 我替你握着。 ”“ 渥 ” 是覆盖裹藏某物,使之保暖或变暖的意思; “ 握 ” 则指用手抓拿,用在这里同小说描写的具体情状不合。上举的 “ 挦 ”“ 揪 ” 其实也有差别, “ 挦 ” 是南方话,意为拔(毛发),比 “ 揪 ” 更加贴切。 新校本和原通行本所呈现的这样一种语言现象上的差别,自然同它们各自的底本直接相关,早已被研究者注意。这对于考察版本的演化变迁和作品的生活依据都有意义,即便是普通的读者,了解这一点也有必要,可以避免误解有利阅读。这里还可以举出第二十六回林黛玉内心回思 “ 如今认真淘气,也觉没趣 ” 作为例子。有人认为这 “ 淘气 ” 不通。其实这并非一般所谓的顽皮,而是惹气、怄气、生闲气的意思,是方言。弄明白了 “ 淘气 ” 在这里的确切含义,就不致误解林黛玉这句话的意思了。再如 “ 面汤 ” ,并非喝的,而是洗脸水。可见,新校本里的某些词语,往往保存着某种特定的语言和生活风貌,应当审慎对待、细加辨别。 三 一部文学作品,在描述客观事物、反映社会生活、刻画人物性格的时候,应当尽可能作到准确、合理、富于表现力。往往一字之差,就会走了样,错了榫,弄得读者摸不着头脑;或者虽然也读得通,但有高下之分。这里就来归纳分析那些比较细微但却不可忽视的差别。为叙述方便,分几种情况举例明之。 一、考察小说所描写的客观事物或情状本身,便可见出新校本文字是准确的,原通行本是弄岔错了。 第六回写刘姥姥听见自鸣钟响,认作是乡村里 “ 打箩柜筛面 ” (新校本 100 页),而不是原通行本的 “ 打罗筛面 ” 。箩柜是装有面箩的木柜,筛面时面箩与柜壁互相撞击,发出咯当咯当的响声,单有罗没有柜是不会响的。第九回茗烟说金荣是 “ 东胡同子里 ” 璜大奶奶的侄儿( 143 页),而原通行本作 “ 东府里 ” 璜大奶奶就错了。东府即宁府,何来璜大奶奶?当以 “ 东胡同子里 ” 为是。第十七回大观园的陈设 “ 妆蟒绣堆 ” ( 230 页)不应作 “ 妆蟒洒堆 ” 。 “ 绣堆 ” 指锈花和堆花两种不同工艺制成的织品, “ 洒堆 ” 则不知何指。第二十三回宝黛读曲, “ 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 ” ( 324 页)二不是 “ 一大斗 ” 来;同回二人引西厢词句互相嘲戏, “ 是个银样镴枪头 ” ( 329 页)而非 “ 蜡枪头 ” 。 “ 镴 ” 是锡和铅的合金,也叫锡镴,光亮而易熔;同蜡烛的 “ 蜡 ” 是两回事。第二十七回晴雯说红玉 “ 茶炉子也不(火 龙 ) ” ( 377 页), “ (火 龙 ) ” 是升火,原通行本作 “ 弄 ” 炉子就不确切了。第六十回 “ 找出这个碴儿 ” ( 841 页)。不能是找 “ 渣儿 ” 。 “ 碴儿 ” 指刚说完的话头或引起争端的事由; “ 渣儿 ” 则是渣滓,无论音、义都与 “ 碴儿 ” 不同,放在这里文意就不通了。第七十一回贾母让凤姐帮着 “ 拣佛豆儿 ” 结寿缘( 1012 页),不能是 “ 拣佛头儿 ” 。拣一粒豆念一句佛谓之 “ 拣佛豆儿 ” ,不能讹成 “ 拣佛头儿 ” ,诸如此类,往往只一字之差,两本便有正误之分,不可等闲视之。 有时从字面上看,原通行本似乎不能算错,但考究起来,还是以新校本文字为是。如第一回介绍贾雨村原系 “ 胡州 ” 人氏( 11 页),原通行本作 “ 湖州 ” 。湖洲地名,确系实有,用之何妨?然而脂评在 “ 胡州 ” 处明明提示谐音 “ 胡诌也 ” 。文学作品容许虚构,作者也早已声明用假语村言,《红楼梦》里 “ 胡诌 ” 的地名又何止一个?所以还是 “ 胡州 ” 符合作者的本意。又如第六回刘姥姥向凤姐告贷,难以开口, “ 只得忍耻说道 ” ,原同行本作 “ 只得勉强说道 ” ,也可以通。但此处甲戌本有眉批: “ 老妪有忍耻之心,故后有招大姐之事,作者并非泛写。 ” 由此看来, “ 忍耻说道 ” 正是原来文字。至于建筑、器用、陈设等名物,新校本文字准确的例子颇多。我们发现凡新校本写作 “ 台矶 ” 之处,原通行本一律作 “ 台阶 ” ,二者含义是否完全一样呢?其实是有差别的。 “ 台阶 ” 通常指一级级的阶梯, “ 台矶 ” 则指阶上的地面,包括房屋周围廊柱下的阶沿,只有大型有气派的建筑才作这样的区分。细察文意,常说丫环们坐在台矶上或某人立在台矶上,或说上了台矶便打起门帘子,都应指阶上和廊沿周围,而不是作为通道的阶梯。故 “ 台矶 ” 是准确的。余者如 “ 翠幄清油车 ” 应为 “ 翠幄清妯车 ” ( 43 页), “ 錾金彝 ”“ 玻璃盆 ” 应为 “ 金蜼彝 ”“ 玻璃(台 皿 ) ” ( 44 页),脂评明明说, “ 蜼音垒,周器也 ” “ (台 皿 )音海,盛酒之大器也 ” 。可见新校本依脂本文字是对的。 “ 茶桶 ” 应为 “ 茶格 ” ( 714 页),茶格是搁茶碗的架子,茶碗自应搁在架上而不是桶上。如此等等。只要我们留心查考名物,注意时代和作者的用意,是不难分辨出正误来的。 二、单从两者差异的某个局部看不出问题,若联系上下文便可以见出何者符合事理的逻辑,能够正确地反映生活。 通灵宝玉乃全书第一件要紧的道具,第八回初次详写谓 “ 今若按其体画,恐字迹过于微细 ” ( 124 页),原通行本作 “ 今若按式画出,恐字迹过了微细 ” 。 “ 体 ” 与 “ 式 ” 是两回事,体是体积,式是式样。正因为通灵玉体积太小,若按体画才会发生字迹过于微细的问题,因须放大。至于式样,大小均可,与体积无干。故新校本文字合乎逻辑。跛足道人带来的那面镜子,新校本写 “ 镜把上面錾着 ‘ 风月宝鉴 ’ 四字 ” ( 171 页),原通行本作镜子 “ 背上錾着 ‘ 风月宝鉴 ’ 四字 ” 。究竟是錾在镜把还是镜背上?因上文已经交代过此镜正反两面皆可照人,看来字迹还是錾在 “ 镜把上 ” 合理。 再如第十三回写贾珍为秦氏之丧求好板,薛蟠说他木店里有一副 “ 没有人出价敢买 ” ( 178 页)。此处原通行本作 “ 没有人买得起 ” ,单看这句,似乎并无不可,联系上下文便不合法情理。因为这副板不仅物奇价昂,而且系义忠亲王老千岁要的,因为他坏了事才不曾拿去。之所以至今还封着无人买去,主要不在价贵。而是怕有干碍。因此新校本无人 “ 敢买 ” 的文字是合乎情理的。第四十九回写湘云等雪天要吃鹿肉,李纨忙说道: “ 你们两个要吃生的,我送你们到老太太那里去。哪怕吃一只生鹿,撑病了不与我相干。这么大雪,怪冷的,替我作祸呢。 ” ( 983 页)这最末一句原通行本作 “ 快替我作诗去罢 ” 。仔细体会,李纨是受贾母委托照顾管理园中姐妹的,湘云等别出心裁,大冷的雪天要吃鹿肉,闹出病来李纨自然有责任,所以说 “ 替我作祸呢。 ” 这句合乎情理、合乎李纨的身分。至于叫快作诗去虽同底下情节也连得上,但在这整段话中就不那么妥贴。应该说新校本文字是可取的。余者叙事描写准确,合理的例子还多。诸如林黛玉在怡红院外叫门,里边丫头是 “ 没听真 ” 而不是压根儿 “ 没听见 ” ;王夫人溺爱抚弄宝玉的动作应是 “ 摸挲 ” 而不是 “ 摸索 ” ,等等。都是新校本的文字、准确、贴切,不再赘举。 原通行本不合事理逻辑之处有时竟到了令人发笑的程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问李纨道: “ 谁又预备下船了? ” 李纨回说: “ 才开楼拿的。我恐怕老太太高兴,就预备下了。 ” 读者不禁奇怪,船怎么贮在楼内,要开楼拿船呢?看了新校本才明白了,李纨是说: “ 才开楼拿儿。我恐怕老太太高兴,就预备下了。 ” ( 547 页)联系上文可知李纨才带着人开楼拿高儿,顺便 “ 把船上划子、篙桨、遮阳幔子都搬了下来预备着 ” ,而船只是从船坞里撑出来的。 三、原通行本由于脱漏,造成文句残缺意思不清,甚至移花接木张冠李戴,读读新校本便会恍然大悟。 第二十六回写薛蟠生日,收到四样希罕礼物,试看两本文字:   这么粗,这么长,粉脆的鲜藕,这么大的西瓜;这么长,这么大的暹罗国进贡的灵柏香熏的暹罗猪、鱼。这么粗这么长粉脆的鲜藕,这么大的西瓜;这么长一尾新鲜的鲟鱼,这么大暹罗国进贡的灵柏香熏的暹猪。( 368 页)      原通行本由于脱漏了 “ 一尾新鲜的鲟鱼 ” 几个字,又单把个 “ 鱼 ” 字附加在 “ 猪 ” 后,这怎能见出鱼的希罕难得呢?猪因是暹罗国进贡的、灵柏香熏的,才显出其为珍品;鱼要看是何品种是否新鲜,鲟正是一种味道鲜美的北方名鱼,大者丈许,重数百斤,冬日可食。因其珍贵,常作贡品。原通行本少了几个字,因使 “ 希罕难得 ” 在鱼身上没有着落,这句子也不完整。      再看一个移花接木的例子。第四十四回平儿挨打受气,宝钗劝解的一番话新校本为: “ 你是个明白人,素日凤丫头何等待你,今儿不过他多吃一口酒。他可不拿你出气,难道倒拿别人出气不成?别人又笑话他吃醉了。你只管这会子委曲,素日你的好处,岂不都是假的了? ” ( 606 页)原通行本少却 “ 吃醉了 ” 以下二十个字,把上下句直接连缀在一起,最后一句话变成 “ 别人又笑话他是假的了 ” !这么一来,虽然接上,意思却大有出入了。      更有一种情形,简直是张冠李戴了。第八十回宝玉去天齐庙还愿,在王道士那里解困。新校本是这样的: “ 宝玉命李贵等: ‘ 你们且出去散三散。这屋里人多,越发蒸臭了。 ’ 李贵等听说,且都出去自便,只留下茗烟一人。这茗烟手内点着一枝梦甜香,宝玉命他坐在身旁,却倚在他身上。 ” ( 1156-1160 页)原通行本缺 “ 命李贵 ” 以下五十余字,迳跳过去,虽然也连接上了,但宝玉却不是倚在茗烟身上,而是承上文命王道士坐在旁边了。这样张冠李戴的结果,于情于理不合,以宝玉的身分和平素的教养,是不会这样对待庙里老道士的。      四、两本均可通,比较之下,原通行本较平淡、一般化,新校本文字精彩,富于表现力。      人们熟知的鸳鸯驳回她嫂子那一番斩钉截铁的话,原通行本一上来比较平淡: “ 什么 ‘ 好话 ’ ?又是什么 ‘ 喜事 ’ ?怪道成日家先羡慕人家的丫头做了小老婆, ……” 此处新校本作 “ 什么 ‘ 好话 ’! 宋徽宗的鹰 , 赵子昂的马 , 都是好画儿。什么 ‘ 喜事 ’ ?状元痘儿灌的浆儿又满是喜事。怪道成日家先羡慕人家的女儿作了小老婆, ……” ( 638 页)用谐音的歇后语来加强鸳鸯对她嫂子所谓 “ 横竖有好话 ”“ 天下的喜事 ” 的反感,锋利泼辣,一下子就把她嫂子顶了回去。这样的语言的确是精彩的。又如刘姥姥被凤姐等人捉弄,单拿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给他。原通行本写刘姥姥说 “ 这叉巴子比我们那里的铁掀还沉,那里拿的动他 ” ;新校本作 “ 这叉爬子比俺那里的铁掀还沉,那里犟的过他 ” ( 550 页)。小说此处描写筷子的不伏手, 不听使唤,因为 “ 犟的过 ” 比 “ 拿的动 ” 更为切贴,更能表现柳姥姥的感受。      此类例子还可以举出不少。比方门子劝贾雨村顺手行舟, “ 作个人情 ” ,新校本为 “ 作个整人情 ” ( 62 页);荣国府大门前 “ 满门口的轿马 ” ,新校本作 “ 簇簇轿马 ” ( 96 页);探春求宝玉带些玩物来,要拣那 “ 有意思儿又不俗气的 ” ,新校本作拣那 “ 朴而不俗、直而不拙者 ” ( 381 页);李纨批评宝玉忘了诗社社日, “ 想必他不知,又贪住什么玩意儿,把这事又忘了 ” ,新校本为 “ 想必他只图热闹,把清雅就丢开了 ” ( 597 页)。虽则都只一字或数字之差,却可以分出高下来的。      还有一种情形,新校本文字由于较有层次而增强了表现力,更加符合生活现象和人物性格的复杂性。这里不妨举 “ 变生不測凤姐泼醋 ” 一回中的一个细节。凤姐回房,遇见丫头,威逼之下,丫头吐了实情,说是 “ 二爷也是才来,来了就开箱子,拿了两块银子,还有两支簪子,两匹缎子,叫我悄悄的送与鲍二的老婆去 ……” 。在这里,新校本的文字还要多一点小的层次: “ 二爷也是才来房里的,睡了一会醒了,打发人来瞧瞧奶奶,说才坐席,还得好一会才来呢。二爷就开了箱子,拿了两块银子,还有两根簪子,两匹缎子,叫我悄悄的送与鲍二的老婆去 ……” ( 660 页)。按小说反映的生活情理看,贾琏虽行此丑事,并非预先筹划;再则作的虽不机密,也不是鲁莽从事。由这两点来看,原通行本文情显得突兀,贾璉一回房便开箱取物召鲍二老婆。而新校本则写出了一个过程,交代他睡醒之后哨探过凤姐行踪,认为有机可乘才动作。因而读来层次清楚,事出必然,符合贾瑓既恨凤姐又怕凤姐的心理状态。下文写到凤姐刚至院门, “ 只见又有一个丫头在门前探头儿 ” ,新校本多一 “ 又 ” 字,见出凤姐一遇再遇,贾璉原是留意防范步步设哨的。足见 “ 又 ” 字在这里颇得神理,有胜于无。      总之,如果细心阅读、认真比较,种种细微之处,都往往能够使人对新校本文字的优点有所发现和领悟。         四      现在,我们再进一步从描摹生活场景、刻画人物个性的角度来考察两者的差异。这是关系到作品文学价值的更为重要的问题。对较之下,可以看到新校本在不少地方是更为丰富细腻和传神的。      故事情节是小说这种文学体裁不可缺少的因素,然而同是一个基本情节,描写可以有详略、精粗、高下之分,给予读者的感染力量也自不同。在《红楼梦》里,可以举出一系列的场面和情节,说明原通行本的描写是较新校本逊色的。诸如第四回雨村和门子对话一段,第十四回凤姐协理宁府责打仆人一段,第二十四回贾芸与倪二交结一段,同回贾芸奉承凤姐一段,第二十五回赵姨娘与马道婆的昧心交易一段,第二十九回贾府山下去清虚观打蘸车轿出发一段,第三十四回王夫人与袭人私谈一段,以及第七十回放风筝一段等。限于篇幅,不能一一比较分析。今举三例,以概其余。      例之一,凤姐协理宁国府,威重令行,责打迟到的仆人是其中重要情节,试看两本文字      原通行本:      凤姐便说道: “ 明儿他也来迟了,后儿我也来迟了,将来都没有人了。本来要饶你,只是我头一次宽了,下次就难管别人了,不如开发了好。 ” 登时放下脸来,叫: “ 带出去打他二十板子! ” 众人见凤姐动怒,不敢怠慢,拉出去照数打了,进来回复;凤姐又掷下宁府对牌: “ 说与赖升革他一个月的钱粮。 ” 吩咐: “ 散人罢。 ” 众人各自办事去了。      新校本:      凤姐便说道: “ 明儿他也睡迷了,后儿我也睡迷了,将来都没有人了。本来要饶你,只是我头一次宽了,下次人就难管,不如现开发的好。 ” 登时放下脸来,喝命: “ 带出去,打二十板子! ” 一面又掷下宁府对牌: “ 出去说与来升,革他一个月的钱米! ” 众人听说,又见凤姐眉立,知是脑了,不敢怠慢,拖人的出去拖人,执牌传谕的忙去传谕,那人身不由己,已拖出去挨了二十大板,还要进来叩谢。凤姐道: “ 明日再有误的,打四十,后日的六十,有挨打的,只管误! ” 说着,吩咐: “ 散人罢。 ” 窗外众人听说,方各自执事去了。( 191-192 页)      这里不仅是详略之分,新校本写得有声有色。一方面将凤姐之威烘托得更充分,一言既出,四下里呼应。而且预告有要挨打的只管误,足见是作法开端、惩一儆百,另一方面将被打之人委屈忍辱的情状也表现得更为深曲。本系初犯,又属偶然,更非存心,却不能恕。被打已身不由已,何况挨打之后还要进来叩谢。这一笔写得入木三分,刻画主奴关系颇具典型性,对于凤姐的擅权结怨自食其果也是一个伏笔。      例之二,倪二这个人物在《红楼梦》里别具一格,着墨不多而给人印象颇深,试看贾芸同他相遇结交一段      愿通行本:   倪二听了大怒道: “ 要不是二爷的亲戚,我就骂出来。真真把人气死! —— 也罢,你也不必愁,我这里现有几两银子,你要只管拿去。我们好街坊,这银子是不要利钱的。 ” 一头说,一头从搭包内掏出一包银子来。 …… (贾芸)笑道: “ 老二,你果然是个好汉!既蒙高情,怎敢不领?回家就照例写了文约送过来。 ” 倪二大笑道: “ 这不过是十五两三钱银子,你若要写文约,我就不借了。 ”      新校本:   倪二听了大怒道: “ 要不是令舅,我就便骂不出好话来。真真气死我倪二。也罢,你也不用愁烦,我这里现有几两银子,你若用什么,只管拿去买办。但只有一件,你我这些年的街坊,我在外头有名放帐,你却从没有和我张过口。也不知你厌恶我是个泼皮,怕低了你的身分;也不知是你怕我难缠,利钱重?若说怕利钱重,这银子是不要利钱的。也不用写文约;若说怕低了你的身分,我就不敢借给你了,各自走开。 ” 一面说,果然从搭包里掏出一卷银子来。 …… (贾芸)笑道: “ 老二,你果然是个好汉!我何曾不想着你,和你张口。但只是我见你所相与交结的,都是些有胆量的有作为的人,似我们这等无能无为的你倒不理。我若和你张口,你岂肯借给我。今日既蒙高情,我怎敢不领,回家按例写了文约过来便是了。 ” 倪二大笑道: “ 好会说话的人。我却听不上这话。既说 ‘ 相与交结 ’ 四个字,如何敢放帐给他,使他的利钱!既把银子借与他,图他的利钱,便不是相与交结了。闲话也不必讲。既肯青目,这是十五两三钱有零的银子,便拿去治买东西。你要写什么文契,趁早把银子还我,让我放给那些有指望的人使去。 ” ( 334-335 页)      倪二和贾芸二人的性格特色在新校本的有关描写里显得更加鲜明。一个侠义,一个乖觉。彼此的关系不是放债收利,却是 “ 相与交结 ” 。倪二自称泼皮,贾芸却誉之为有胆量有作为一流人;倪二看贾芸是个有身分的少爷,贾芸却自谦是无能无为之辈。一个说 “ 既肯青目 ” ,一个说 “ 既蒙高情 ” 。事关钱财,不用借约,不要利钱,在倪二确是解人之急的一种重情尚义之举。对于 “ 醉金刚轻财尚义侠 ” 的题目,新校本的有关描写确较原通行本细腻深刻,同上文贾芸亲舅舅卜世仁夫妇寡情薄义的对照,也更加鲜明突出了。      顺带提到下文贾芸用倪二处借得的钱买了香料,孝敬凤姐意在某差。这段描写也一新校本为优。贾芸编谎,谎话如真,不由得凤姐不信。此处新校本多出的几句话很能表现贾芸的乖巧机心: “ 谁家拿这些银子买这个作什么,便是很有钱的大家子,也不过使个几分钱就挺折腰了。 ” ( 337 页)足见贾府手面阔排场大,非一般有钱人家可比。 “ 因此想来想去,只孝顺婶子一个人才合式,方不算遭塌这东西 ” 。足见只有凤姐这个当家人才配消受这分礼品。贾芸的口齿在《红楼梦》里是数得上的,正如倪二所说的是个 “ 好会说话的人 ” 。倪二直肠直肚,未必是被贾芸的话打动,多半倒是卜世仁的浅薄激怒了他;可凤姐却是吃这一套的。新校本此处写凤姐 “ 忽见贾芸如此一来,听这一番话,心下又是得意又是喜欢 ” ,意欲告诉许他事情,忙又止住, “ 倒叫他看着我见不得东西似的 ” (同上页)。凤姐的心理活动,在这里也写得比较细致。      例之三,二十九回清虚观打蘸,荣国府门前车辆纷纷、人马簇簇。两本描写,出入甚大。      原通行本:       黑压压的站了一街的车,那街上的人见是贾府去烧香 , 都站在两边观看。那些小门小户的妇女。也都开了门在门口站着,七言八语,指手画脚,就象看那过会的一般。只见前头的全副执事摆开,一位青年么子,骑着银鞍白马,彩辔朱孆,在那八人轿前领着那些车轿人马,浩浩荡荡,一片锦绣香烟,遮天压地而来。却是鸦雀无闻,只见车轮马蹄之声。不多时,已到了清虚观门口,只听钟鸣鼓响。      新校本       乌压压的占了一街的车,贾母等已经坐轿去了多远,这门前尚未坐完。这个说 “ 我不同你在一处 ” ,那个说 “ 你压了我们奶奶的包袱 ” ,那边车上又说 “ 蹭了我的花儿 ” ,这边又说 “ 碰折了我的扇子 ” ,咭咭呱呱,说笑不绝、周家瑞的走来过去说道: “ 姑娘们,这是街上,看人笑话。 ” 说了两遍,方觉好了。前头的全副执事摆开,早已到了清虚观了。宝玉骑着马,在贾母轿前。街上人都站在两边,将至观前,只听钟鸣鼓响。( 404-405 页)      无论就描写的合理性或生动性而言,都是新校本的文字可取。因为上文已经交代过,那些丫头们天天不得出门槛子,听得有这么个逛去的机会,谁不要去?便是各人的主子懒怠去,他们也百般撺掇了去。因此这里描写的是一群难得出门的丫环女子们又兴奋又琐碎的那个劲儿,真是活灵活现,如闻其声。她们单调狭窄的生活中难逢这样的盛事,一方面心花怒放,一方面又噜苏难缠,惹得管家娘子屡屡禁约方才好了。这样的写法符合生活的情理,给贾府丫环勾勒了一幅群像,很是得神。相比之下,原通行本的文字比较一般化。一则与上文缺少呼应,看不到丫环们的那股心劲;二则着重渲染贾府人马仪仗的气派,那浩浩荡荡遮天压地之势与前面秦氏出丧场面相仿,多少给人以雷同之感。      上面着重从场面情节的详略异同见出起长短高低,也直接间接关系到人物性格的刻画。更有一种情况是两本此有彼无,而新校本由于多出一整段文字,使得某个人物的性格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丰富和深化。      比方关于贾宝玉,在七十八回贾母言谈中有一段文字为原通行本所无: “…… 我深知宝玉将来也是个不听妻妾劝的,我也解不过来 , 也从未见过这样的孩子 . 别的淘气都是应该的 , 只他这种和丫头们好却是难懂,我为此特耽心 , 每每的冷眼查看他 . 只和丫头们闹 , 必是人大心大 , 知道男女的事了 , 所以爱亲近他们 . 即细细查试 , 究竟不是如此 . 岂不奇怪 . 想必原是个丫头错投了胎不成。 ” ( 1116 页)以一个老祖母的关切和细心,这一观察和调查的结论式的言谈自然是可信的。足见宝玉对众多女孩子的用情,决不是单用世俗的男女之情可以解释的。至于幼年宝玉同黛玉的关系,新校本的 “ 言和意顺,略无参商 ” 自较原同行本的 “ 言和意顺,似胶似漆 ” 为优,此点早为人们熟知。此外关于宝玉同村姑 “ 二丫头 ” 的逅邂,新校本的描写正与贾母的观察相一致,而原通行本则不免庸俗,反于形象有损。总之,小说借贾母之口补出这一段话,不是无关紧要的,可以视为宝玉性格准确有力的一个注脚,同书中有关的描写相互印证。      宝玉作为公子少爷的脾性,当酒醉之后气急之时往往发作。第八回欲撵他乳母李嬤嬤时有这样的话: “ 如今我又吃不着奶了,白白的养祖宗作什么! ” 这也是新校本多出的,口吻明显带着孩子的稚气,又是醉话,对保玉性格的侧面却是真实生动的一笔。      关于薛宝钗,人们早就注意到 “ 藏愚守拙 ” 比 “ 装愚守拙 ” 准确这样的细微之处。其实有关这个人物,新校本增出的文字不算少,虽则并不影响其性格的基本方面,却也值得重视。今举出两处。一为五十七回宝钗对邢岫烟安慰劝诫的话,新校本要详尽细致得多,道是: “ 有人欺负你,你只管耐些烦儿,千万别自己熬煎出病来。不如把那一两银子明儿也越性给了他们,倒都歇心。你以后也不用白给那些人东西吃,他尖刺让他们去尖刺,很听不过了,各人走开。倘或短了什么,你别存那小家儿女气,只管找我去。并不是作亲后方如此,你一来时咱们就好的。便怕人闲话,你打发小丫头悄悄的和我说去就是了。 ” ( 810 页) “ 但还有一句话你也要知道,这些妆饰(指探春送岫烟的碧玉珮 —— 引者)原出大官富贵之家的小姐,你看我从头至脚可有这些富丽闲妆?然七八年之先,我也是这样来的,如今一时比不得一时了。所以我自己该省的就省了。将来你这一到了我们家,这些没有用的东西,只怕还有一箱子,咱们如今比不得他们了,总要一色从实守分为主,不比他们才是。 ” ( 811 页)薛宝钗这一典型性格的复杂性在小说里得到了充分的表现,这里不可能也不必要多作分析。但她确乎不是那嫌贫爱富的势利浅薄之辈,从上引那一段话中,不仅看到她设身处地为岫烟排忧解难的诚意,也可窥见其守得富贵耐得贫寒、从实守分随遇而安的性格素质。这大约也可以看作是对判词中 “ 停机德 ” 一语的某种呼应吧。      另外,宝钗给人的一般印象是稳重深沉、不苟言笑,但她并非不能幽默。第四十九回他嘲笑香菱学诗固然很有说教的味道,底下一段话却饶有风趣: “ 一个香菱没闹清,偏又添了你(指湘云 —— 引者)这么个话口袋子,满嘴里说的是什么:怎么是杜工部之沉郁,韦苏州之淡雅,又怎么是温八叉之綺靡,李义山之隐僻。放着两个现成的诗家不知道,提那些死人做什么! ” 湘云听了,忙笑问道: “ 是那两个?好姐姐,你告诉我。 ” 宝钗笑道: “ 呆香菱之心苦,疯湘云之话多。 ” 湘云香菱听了,都笑起来。至五十二回宝琴要念外国女子的五言律,两本均有宝钗请 “ 诗疯子 ” 来瞧、把 “ 诗呆子 ” 也带来的话,因原通行本缺少上述宝钗那段戏谑之言,不仅当时不能引人发笑,而且后文的 “ 诗疯子 ” 、 “ 诗呆子 ” ,不知指谁,既失去取风趣,也没了照应。      五十三回关于 “ 慧纹 ” 的一大段叙写是原通行本所没有的。这看去是一件装饰赏玩之物,似乎无关紧要,其实也非闲笔。对于慧绣本身的精工雅致固然加意描述,绣品花卉草书仿古从雅,非市卖可比,何况绣此精品的慧娘出身名门,精通书画,惜已早夭,慧绣真迹,已成绝品,贾府之荣,也只剩一件了。因此贾母爱如珍宝,不入在请客各色陈设之内,只留在身边高兴时赏玩。可见写的虽是一件陈设,却映照出贾府非寻常富贵之家,贾母的艺术趣味欣赏能力亦非一般安富尊荣的老太太可比。更重要的,这里同样透露出作者对于那心灵手巧、聪明颖慧、资质美好而不幸夭亡的女儿的一种赞美、叹赏和惋惜之情。      对于贾府老太君的内心世界,新校本刻画颇有细腻深入之处。第七十六回 “ 品笛感凄清 ” 一节写到 “ 大家都寂然入坐。夜静月明,且笛声悲怨,贾母年老带酒之人。听此声音。不免有锄于心,禁不住堕下泪来 ” 。在此之前,已闻甄家获罪被抄,贾母心中已不自在,回视贾母自身, “ 如今比不得在先幅辏的时光了 ” ,见出她对于贾府末路早有不祥预感,虽照旧游乐,不过是强作欢颜。这方面新校本字里行间透出的消息更多一些。      总的看来,新校本在不少地方比原通行本多出了若干文字,有时竟达整段整页之多。一般地说,这些部分并非闲言赘语、节外生枝,而总是这样那样地丰富了人物和情节。这应当是新校本优于原通行本的一个重要方面。     五      艺术形象的改动和变异是两种本子差别中最引人注目和常引起讨论的问题。上文论及的种种差异虽有详略之分高下之别,但其基本的情节和倾向还是一致的。现在讨论的是艺术形象发生了较大的变异、甚至连思想倾向都有所不同了的那些差异。      尤三姐形象在脂本和高本中判若两人这一点,早已为研究者所重视,并已有许多专文讨论。反映在新校本和原同行本中这种重大差别自然依旧存在。问题的中心在于尤三姐是个改过自重的 “ 淫奔女 ” 还是白碧无暇的贞节女。小说六十五回中两本异文很多,不能一一举出,新校本中凡有尤三姐同贾珍关系暧昧和举动出格之处,原通行本一概删除或以别的文字代替。相应的后文有关文字也作了改动。如第六十六回尤二姐说 “ 他(指三妹)已说了改悔,必是改悔的 ” 柳湘莲所说宁府 “ 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我不做这剩忘八 ” ,也都删除。至六十九回三姐托梦给二姐谓 “ 你我生前淫奔不才 ” 改成 “ 只因你生前淫奔不才 ” 。总之,原通行本已将尤三姐洗刷干净,刚烈纯洁,未曾污染。在《红楼梦》所有人物中,这是差别最大的一个。而两个不同的形象又各有肯定的意见,各执相当的理由。或谓删改的好,将三姐的形象提高了,是个典型化的过程,很可能出自原作者的手笔。或谓不改为好,更符合生活的真实,令人信服,这个尤三姐虽不合道家的胃口,却具有真实现实主义文艺的光辉。作为一个学术问题,可以继续讨论,这里仅将这一差异的基本事实提出,不再展开。实际上,新校本和原通行本中的尤其三姐,已经是两个不同的形象了。它们具有不同的社会意义,各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为尊重底本,新校本中的尤三姐保存了底本的面貌,是适宜的。      秦可卿形象在《红楼梦》成书过程中进行了大幅度删改,去掉所谓 “ 淫丧天香搂 ” 的情节。这是人所共知的。但在现存的本子中,起删改的程度还有差别,在新校本中还可以看出比较明显的痕迹。第十三回中可注意者约有四处:合家闻秦氏死讯 “ 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 ” ( 175 页),原通行本作 “ 无不纳闷,都有些伤心 ” ;请僧道超度, “ 以免亡者之罪 ” ( 177 页)六字原通行本删去;贾珍 “ 恨不能代秦氏之死 ” ( 178 页)八字也删去;灵牌疏上所写 “ 秦氏恭人 ” ( 180 页)原通行本改为 “ 秦氏宜人 ” 。关于秦可卿形象的删改历来是人们感兴趣的问题,既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版本现象来研究,也可以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学形象来探讨。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此处不再枝蔓。而新校本依底本保留了这些明显的未曾删净的痕迹,对于研究《红楼梦》的创作过程,无疑是提供了一项可靠资料和重要证据的。      有关人物形象变异还有一个晴雯的嫂子灯姑娘 —— 原通行本作多姑娘,后来变作吴贵的媳妇 —— 值得重视。第七十七回写宝玉去探望晴雯,她是一个重要的见证人。其中关键的一段话两本差别很大。原通行本作: “‘…… 我刚才进来好一会子 , 在窗下细听 , 屋里只你两个人 , 我只道有些个体已话儿 . 这么看起来 , 你们两个人竟还是各不相扰儿呢。我可不能象他那么傻 ’ 说着 , 就要动手。宝玉急得死往外拽。 ” 新校本此处作 “‘…… 我进来一会在窗下细听 , 屋里只你两个人 , 若有偷鸡盗狗的事,岂有不谈及于此,谁知你两个竟还是各不相扰。可知天下委屈事也不少。如今我反后悔错怪了你们。既然如此,你但放心。以后你只管来,我也不罗唣你 ’, 宝玉听说,才放下心来。 ” ( 1110 页)原通行本中晴雯的那个嫂子缠住宝玉不放,出言举动十分不堪,只因柳家的母女闯来才解宝玉的围,宝玉在晴雯昏晕之际倉卒离去。新校本中灯姑娘不仅尽知晴雯委屈,洗去了她不白之冤,而且不再纠缠,以诚相待。临了 “ 晴雯知宝玉难行,遂用被蒙头,总不理他,宝玉方出来 ” 。这一情节也很不相同。总之,有关宝玉探望晴雯与之诀别的描写,包括在这一情节中占有重要位置的灯姑娘,新校本都比原通行本格调为高,这才与纯洁无辜心比天高的晴雯形象相协调。      有的人物,原通行本倒比新校本多出些文字,也关乎人物性格,却并不高明。第三十七回回首关于贾政的几句考语便是一个显例,谓 “ 贾政自元妃归省之后,居官更加谨慎,以期仰答皇恩。皇上见他人品端方,风声清肃,虽非科第出身,却是书香世代,因特将他点了学差,也无非是选拔真才之意 ” 。第二回演说荣国府介绍贾府人物之时,也特地在贾政酷喜读书之后加上 “ 为人正直端方 ” ,贾赦名下则添进 “ 为人却也中平 ” 。其实,对于人物的爱恶褒贬已经包蕴在形象的整体之中,几句外加的评语是未必能够改变读者的印象的。      还应当看到,艺术形象的改动和变异不限于世俗的人,也包括神仙世界的形象,诸如石头、神瑛使者、跛足道人、风月宝鉴之类。其间的差别同作品的思想艺术也是不无关系的,值得提出来加以比较。      先说石头和神瑛使者。在新校本中,石头是石头,神瑛使者是神瑛使者。前者正是那块无材补天、自叹自怨、被那僧袖了去的顽石;后者则是贾宝玉的前身,即对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有灌溉之恩动了凡心的神瑛使者。二者当然是有关系的。因为石头由神瑛 “ 夹带 ” 下凡,所以贾宝玉口内衔着它来到人间。但它们是两码事,在小说中各有自己的职能,不可混同。而在原通行本中,则将石头与神瑛二者合而为一,增添了这么一段: “ 只因当年这个石头,媧皇未用,自已却也落得逍遥自在,各处游玩,一日来到警幻仙子处,那仙子知他有些来历,因留他在赤霞宫,名他为赤霞宫神瑛使者。 ” 于是石头变成了神瑛使者,这就同上文由僧道袖了去和下文由僧道亲自带了到警幻宫中交割清楚的描写发生矛盾,对不上榫。关于这个问题,已经有研究者写了专文详论,论述石头的职能在于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两种叙述方式巧妙地结合起来,体现了作者的独创性。因此,原通行本改动石头和神瑛的关系,失却了 “ 石头 ” 既能代表第一人称的亲历者,又能代表第三人称叙述者这种一身二任的作用,未必符合作者的原意。      再看跛足道人和镜子的描写,也有差别。      原通行本:      代儒夫妇哭的死去活来,大骂道士: “ 是何妖道! ” 遂命人架起火来烧那镜子。只听空中叫道: “ 谁叫他自己照了正面呢!你们自己以假为真,为何烧我此镜! ” 忽见那镜从房中飞出。      新校本      代儒夫妇哭的死去活来,大骂道士: “ 是何妖镜!若不早毁此物,遗害于世不小。 ” 遂命架火来烧。只听镜内叫道: “ 谁叫你们照正面了!你们自己以假为真,何苦来烧我? ” 正哭着,只见那跛足道人从外面跑来,喊道: “ 谁毁 ‘ 风月宝鉴 ’ ,吾来救也! ” ( 172 页)      一是道士发言,一是镜子说话。小说里贾瑞的丧命当然不是什么道士的法术,实在是生活本身对他的惩罚。风月宝鉴正反真假的变幻,是生活本身的辩证法通过作者构思的一种曲折反映。由此看来,镜子本身会哭会说,仿佛一个有生命的东西,更给人奇警之感,比它单纯作为道士的一件法宝更有意味。      有关形象的改动和差异。某些问题上虽则存在着不同的意见。但在多数情况下人们的认识还是一致的,即新校本的有关形象,不论其艺术水平还是思想意义,都是优于原通行本的。         六      小说开卷曾一再申明此书大旨谈情,毫不干涉时世,实际上究竟怎样呢?小说的全部艺术描写已经作出了回答。这里只就书中那些直接关涉现实、讥评时事的词句和段落而言,新校本比原通行本要更鲜明一些、锋利一些,但行文中不论是直接叙述还是借人物之口发挥,也都是作者思想不同程度的表露,不可忽略。      人们早就注意到并不断引用过这一方面的例子:第一回写到 “ 今之人,贫者为衣食所累,富者又怀不足之心 ” ,农庄中 “ 无非抢田夺地,鼠窃狗偷,名不安生 ” ;第二回谓娇杏 “ 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 ” ,说女儿二字 “ 比那阿弥陀佛、元始天尊的这两个宝号还更尊荣无对 ” ;第四回回目 “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 ,门子说四家皆连络有亲, “ 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 ” ,等等。这些词句字眼都有干涉时世之嫌,在原通行本中或改或删,一加对照,便很清楚的。      翻检全书,还有一些涉及世道人心的比较大段的文章也为原通行本弃去。比如秦钟临终时都判训斥小鬼的那句话: “ 放屁!俗话说的好, ‘ 天下官管天下事 ’ ,自古人鬼之道却是一般,阴阳并无二理。 ” 原来阴间也同阳间一般,瞻顾徇情,并没有什么铁面无私的官儿。其讽喻意味就更加显豁了。第七十五回借着邢大舅醉后真言抨击世界道: “ 怨不得他们视钱如命。多少世宦大家出身的,若提起 ‘ 钱势 ’ 二字,连骨肉都不认了。 ” 这样的牢骚话,何尝不包含作书人的愤慨。      至七十六回,氛围凄清,湘云黛玉到凹晶馆近水赏月,未曾联诗,先有一番对人生的感喟。湘云道: “ 可知那些老人家说的不错。说贫穷之家自为富贵之家事事趁心,告诉他说竟不能遂心,他们不肯相信的;必得亲历其境,他方知觉了。就如咱们两个,虽父母不在,然却也忝在富贵之乡,只你我竟有许多不遂心的事。 ” 黛玉笑道: “ 不但你我不能趁心,就连老太太、太太以至宝玉探丫头等人,乌鲁木齐事大事小,有理无理,其不能各遂其心者,同一理也,何况你我旅居客寄之人哉! ” ( 1087 页)以上这一大段对话是原通行本没有的。在这里,聪敏颖悟的湘黛二人不仅感叹自身,且亦推及他人,体察到生活中不遂意事多。人不论贫富,事不拘大小,其不能遂心则一。这不失为一种颇为深切的包含一定哲理的人生感受。月夜池沿这一番谈话,为下文二人联句定下了基调,更切中 “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 ” 的题目。否则, “ 悲寂寞 ” 三字虽也有着落,但不象此刻将悲凉寂寞之感落到了二人内心的深处。把这番谈话删弃掉了是可惜的。      新校本中还有一些表述作者创作思想的文字,也比原通行本来得丰富和精彩。许多论者常常引用,作为研究曹雪芹美学思想的一种主要依据。这里就其差别略述一二。      第一回楔子中有关文字虽有差别,出入不大。新校本更强调石头所记乃 “ 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 ” ,其 “ 亲历 ” 这点给人印象更深。值得提出的是十八回省亲盛典中借石头口吻插入的一段话: “ 此时自己回想当初字大荒山中,青埂峰下,那等凄凉寂寞;若不亏癞僧、跛道二人携来到此,又安能见得这般世面。本欲作一篇《灯月赋》《省亲颂》,以志今日之事,但又恐如了别书的俗套。按此时之景,即作一赋一赞,也不能形容得尽其妙;即不作赋赞,其豪华富丽,观者诸公亦可想而知矣。所以倒是省了这工夫纸墨,且说正经的为是。 ” ( 245 页)在中国古典小说中,凡盛大的场面、雄奇的景色、出众的人物、往往要来上一段诗赋赞之类,几乎成为通例。《红楼梦》里如 “ 警幻仙姑赋 ”“ 会芳园赞 ” 也便有这种痕迹。但曹雪芹毕竟是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能够自觉地摆脱俗套,在纷繁复杂气象万千的现实生活面前,他所用的基本方法是如实描写不加讳饰的现实主义方法,而不去硬作文章、生搬硬套。此景此情,的确远远程不是一赋一赞所能 “ 形容得尽其妙 ” 的,唯有按照生活本身的丰富性,追踪蹑迹、入情入理、绘声绘色,方能引人入胜、蔚然大观。石头所言,正道出作家创新的用意。下文还有一处也是表现作者对于陈词滥调之深恶痛绝的,原通行本也没有这些文字。作者还是借石头口气设问题,匾联 “ 竟用小儿一戏之辞苟且搪塞?真似暴发新荣之家,滥使银钱,一味抹油涂朱,毕则大书 ‘ 前门绿柳垂金锁,后户青山列锦屏 ’ 之类,则以为大雅可观,岂《石头记》中通部所表之宁荣贾府所为哉! ” ( 246 页)大观园采用宝玉的 “ 创作 ” 绝非搪塞,小说补明元春对宝玉的教养之恩和属望之殷,乃 “ 本家风味 ” ,不同流俗。这一段话明显表达了作者鄙夷潮弄那些庸俗浅薄的东西。浓妆艳抹加上陈词滥调还自诩大雅,乃是冒充风雅。真正的高雅是文化修养的一种综合表现,对于诗礼簪缨之族的贾府,不仅园中匾额,其器用陈设、游宴娱乐、言谈举止 …… 都应作如是观。这也是作者一个重要的艺术见解。      有关创作思想比较完整而精彩的表述,是七十八回中。这里有大段的文字此有彼无,应予重视。贾政召宝玉撰写 “ 姽婳词 ” 之先,曾将他同环兰二人作比较,因思环兰 “ 才思滞钝,不及宝玉空灵娟逸,每作诗亦如八股之法,未免拘板庸涩。那宝玉虽不算是个读书人,然亏他天性聪敏,且素喜好些杂书,他自为古人中也有杜撰的,也有误失之处,拘较不得而知许多;若只管怕前怕后起来,纵堆砌成一篇,也觉得甚无趣味。因心理怀着这个念头,每见一题,不拘难易,他便毫无费力之处,就如世上的流嘴滑舌之人,无风作有,信着伶口俐舌,长篇大论,胡扳乱扯,敷演出一篇话来。虽无稽考,却都说得四座春风。虽有正言厉语之人,亦不得压倒这一种风流去 ” ( 1124-1125 页)。这可以看作一篇小小的 创作论,其要领是忌板滞、少拘束、任性情、贵创造。搞创作不能象做八股文章,只有放开手脚去 “ 杜撰 ” ,才会得到风流自然的好作品。在小说中,这段话其实是对 “ 姽婳词 ” 创作的绝好说明。接着,详写了宝玉杜撰《芙蓉女儿诔》之前心中所存的一番 “ 歪意 ” 。这是人们比较熟悉和经常援引的。其要点为:头一桩,祭奠须 “ 别开生面,另立排场,风流奇异,于世无涉 ” ;二则诔文挽词 “ 须另出已见,自放手眼 ” ,不可蹈袭前人, “ 宁使文不足悲有余,万不可尚文藻而反失悲感 ” ;再则自己不希罕功名,不怕合时宜,因远师楚人,信笔而去,务求辞达意尽( 1130 页)。这番意思固然足以解释情文并茂的《芙蓉诔》之所以产生,也涉及创作领域中的许多重要问题。原通行本中不见这大段文字,不能不是一个遗憾。         七      以上各节所述,均为新校本的优长之处。但决不是说这个本子一切都好,完美无缺,止于至善,不用改进。事物总是相对而言的。就新校本说来,它的缺陷;不足、错讹、失误,可以挑出许多许多来。其原因恐怕来自两个方面:一是 “ 先天 ” 的,即它的底本本来就存在着某种缺陷;一是 “ 后天 ” 的,即人们对各种本子的认识有局限,使校勘的眼力、去留的选择受到影响,至于种种技术性的问题例如错字,则更是工作的疏漏造成的了。本文不讨论这些问题,仍围绕着开头宗旨 —— 从现实出发,就目前这两种普及的本子进行比较分析。      客观地说,原通行本也有它的若干长处,其底本毕竟流传了二百年来,具有存在和继续流行的价值。前面提到过,整个说来,它较为通俗顺畅,有的地方文字较为简洁干净。人名有意识地加以统一,生僻字和异体字也改掉了。这些都利于阅读。即从叙述描写的准确、合理、生动而言,个别的也有优于新校本的地方。      比如第一回楔子中对才子佳人小说弊端的概况: “ 开口 ‘ 文君 ’ ,满篇 ‘ 子建 ’ ,千部一腔,千人一面。 ” 在新校本中,同样的意思却表述得没有这样干净利索、整齐上口。第三十七回大观园诸芳结社,改俗从雅,互起别号,宝钗替宝玉起了个 “ 富贵闲人 ” ,宝玉道当不起, “ 倒是随你们混叫去罢 ” 。紧接着原通行本有黛玉的话: “ 混叫如何使得!你既住怡红院,索性叫 ‘ 怡红公子 ’ 不好? ” 众人道: “ 也好。 ” 这几句话为新校本所缺,而后文评卷时李纨又有 “ 怡红公子是压尾 ” 的话,故 “ 怡红公子 ” 名号之出,新校本缺乏交代。      如前所述新校本的叙述描写比较细腻生动,但也有个别例外。四十一回刘姥姥醉后误入怡红院一节,原通行本倒更生动真切。试举其中一小段:      新校本:      他亲家也不答。便心下忽然想起: “ 常听大富贵人家有一种穿衣镜,这别是我在镜子里头呢罢。 ”…… 一面只管用手摸,这镜子原是西洋机括 , 可以开合。 (573 页 )      原通行本:      那老婆子只是笑,也不答言。刘姥姥便伸手去羞他的脸,他也拿手来挡,两个对闹着。刘姥姥一下子却摸着了,但觉那老婆子的脸冰凉挺硬的,倒把刘姥姥唬了一跳,猛想起: “ 常听见富贵人家有种穿衣镜,这别是我在镜子里头吗? ”…… 一面用手摸时,只听 “ 硌蹬 ” 一声,又吓的不住的展眼儿。原来是西洋机括 , 可以开合。      都是写错觉,原通行本文字细致生动。不仅有视觉,还有触觉;不仅有问话,还有动作。正因为触到了那镜子里冰凉挺硬的脸才使他猛省,因而刘姥姥从恍惚中清醒过来的心理过程显得更为自然,符合这个村妪的生活经验和内心感受。还有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晴雯反讥王善宝家的等处描写,也是原通行本文字为优。      此外原通行本还作了一番 “ 净化 ” 的工夫。全书中凡粗鄙猥亵的字眼几乎都给以删削或更动。作为一个向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发行的普及本,是完全有理由这样做的。      以上,对于当今在广大读者中普及通行的这两个本子作了一番粗略的巡礼。有比较才有鉴别,我们可以有根据地而不是凭空地得出这样的认识:新校本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是优于原通行本的。      前面曾经提到,新校本和原通行本由于它们所据底本的不同,因而它们的差异长短很大程度上正是它们底本的差异长短的反映。新校本的优点基本上也是脂评本的优点。脂评石头记的乾隆抄本,由于较少受到后人的删削篡改,较多地保存了曹雪芹原著的面貌。据以整理的新校本也因此比较接近于曹雪芹原著的面貌,这可以说是新校本种种优点之中最重要和最根本的一条。      所谓接近曹雪芹原著的面貌,只能是相对而言的,或者说是一个认识的过程。由于《红楼梦》版本的复杂情况,这种认识还不能说已经很深刻很完全了。比如通常认为《红楼梦》的版本分为脂评本和程高本两个系统,但已经有研究者提出,在早期传抄时即有题名 “ 石头记 ” 和题名《红楼梦》的两种本子,各自向传世小说的方向演变,因而对于题名 “ 红楼梦 ” 这一系统的本子亦应给予相当的注重。当然新的学术意见是否符合《红楼梦》版本发展变化的实际状况,还优待讨论和检验。但至少可以促进人们去思考,推动版本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而只有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才会产生新的认识和新的成果,而新的更加接近于曹雪芹原著的本子也才可能产生。      对于《红楼梦》这样一部文学作品,普通的读者也许不一定关心它的版本,从事文学批评和教学的同志也不见得都要去作专门的版本研究。但无论是阅读、欣赏、评论、研究,都离不开一个好的本子,校订和整理《红楼梦》新校本的意义也就在这里。我们欢迎这个新校本,同时也期望着版本研究的深入,期待着新校本的日趋改进和完善。    一九八三年春 (原载《红楼梦学刊》 1983 年第 3 期第 241-272 页,收入吕启祥著《红楼梦开卷录》第 273-307 页,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7 年版。) 学术交流网( www.annian.net ) / 红学研究汇要 /2007 年 2 月 17 日 首发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20985cid=36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评论(07-11)|244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郑绪岚:我是用生命在唱《红楼梦》
周可真 2010-12-4 22:23
网易娱乐 12 月 4 日 报道 ( 文 /K.K) 曾演唱过《牧羊曲》、 《太阳岛上》等经典歌曲而引起观众强烈反响的女高音歌唱家郑绪岚,将于 12 月 12 日 在北京保利剧院举行 绪岚 情 歌 个人专场演唱会。 12 月 3 日下午 ,郑绪岚做客网易娱乐《超级面对面》提前向歌迷们揭秘这次演唱会精彩看点。 独唱音乐会以 情 贯穿 再度演绎经典曲目 郑绪岚当年因为一曲《太阳岛上》而一举成名,曾演绎了《牧羊曲》、《太阳岛上》、《妈妈留给我一首歌》、《飞吧,鸽子》、《大海啊,故乡》、《鼓浪屿之波》等多首经典作品,她表示自己的这些为歌迷熟知的曲目都将在 12 月 12 日 的个唱中经典重现。 今年 7 月 3 日,郑绪岚曾在北青盈之宝剧场举办了一场音乐会,与那场主打 家庭式联欢 风格的个唱不同的是,此次演唱会将以 情 贯穿,她表示将通过歌曲将自己这三十多年演艺生活的感悟和艺术道路积累的故事与歌迷一同分享。 曾因出国留学遭 封杀 坚持理想不在乎命运 上世纪 80 年代的国内掀起了一股出国大潮,作为当时中国当红的知名歌手、身为曾经东方歌舞团的台柱之一的郑绪岚放弃了当时优渥的工作到国外留学,也因此遭遇 封杀 。 回忆起自己经历过的这段艰苦岁月,郑绪岚感慨万千,她表示这段时间在外面转了一大圈,回过头来才发现音乐才是自己的生命。 从今天开始我说,无论生命怎么轮回,我都会坚决彻底地拽住音乐,永远不撒手。命运,我不管它了。 曾历经生离死别 用生命演绎 红楼 组曲 除了自己的代表作品,电视剧 《红楼梦》 中的重要作品如《枉凝眉》、《葬花吟》等也将是此次个唱的重要章节,很多观众至今也对《 红楼梦 》里的组曲念念不忘。聊到这段过往,郑绪岚显得有些伤感,据了解,当时在演唱红楼组曲时郑绪岚身怀重病,一度消瘦了四十多斤,一场音乐会唱下来,唱完之后她整个人几乎虚脱了。而在同时期,郑绪岚又接到了精神上更重打击的噩耗,她的男友也因癌症离开人世。 正是经历过一路上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也让她对人生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感悟和情感积累, 郑绪岚表示《红楼梦》组曲已是她艺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我觉得对于《红楼梦》我是用生命在唱 ,在生命的最后一秒钟还在唱《红楼梦》 , 我的艺术生命在,红楼梦在 。 期望多多创作 未来或重新翻唱经典曲目 谈到自己未来在音乐方面的打算,郑绪岚透露除了个人独唱音乐会的表演外,她也希望用自己的艺术生命多多留下一些音乐, 女歌手的艺术生命是有限的,希望能够多多创作、多多留下音乐,哪怕是翻唱,重新诠释也挺有意思的。 【网易:郑绪岚做客揭秘北京个唱 现场演绎《枉凝眉》, http://ent.163.com/10/1204/02/6N1BEAVJ000334I9.html 】
个人分类: 转贴转载|3648 次阅读|2 个评论
一帧一字品红楼 写在前面的话
liufusheng 2010-9-3 10:16
李少红版《红楼梦》开始在北京电视台播出了,又给了我一次欣赏小说原著和李版红楼的机会。反正我们这些退休老头也无所事事,不妨花些时间一边看电视一边对照曹氏原著像品茗那样一帧一字地细细品味一番。 曹雪芹(约 1711--1764 )生活在康乾盛世, 诗礼簪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的显赫门第使他的所居所处所见所闻都具有当时社会顶级阶层的特征。 《红楼梦》的题材几乎涉及 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几千年封建制度的历史积淀几乎都能通过 《红楼梦》透析出来。对《红楼梦》的每一回书如果都像现在发表论文一样用关键词一一标签出来,绝对是一部有关封建社会的百科辞典。《红楼梦》的内容太丰富了,曹雪芹太天才了!何不借此良机,再细细品味一次 这位旷世奇才的伟大杰作呢! 从 9 月 2 日到 26 日,我将一节不拉地走进红楼课堂。每天晚上 7 : 40 准时打开电视,一边看一边用数码相机将感兴趣的画面录下来,再拷贝到电脑里,第二天再逐帧逐字一一对照,记下我的感想和点滴心得,与大家交流和分享。 王西京 曹雪芹像 《红楼梦》最早刊刻本 人民文学出版社刊印的《红楼梦》 《红楼梦大辞典》 康熙 乾隆 图片均取自百度图片
个人分类: 未分类|2216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版电视剧《红楼梦》的韵味
liufusheng 2010-9-3 09:16
新版红楼梦(以下简称《新 红楼梦 》)播放以来,争议不断,为了探个究竟,我一集不拉地看完了湖南卫视播放的 38 集《新红楼梦》(以宝玉出家结束,不知是否全部)。看完之后,并未觉得《新红楼梦》有许多不是之处,倒是觉得《新红楼梦》颇具韵味,值得欣赏。 首先, 李少红导演 和创作团队对待经典原著的态度是严肃的,就是人所诟病的旁白和人物对话,亦多直接取之于曹氏原著,窃以为较之戏说与胡说要认真严肃得多,且更能体现原著精神,有助于观众通过电视形象去细细品味《红楼梦》这部伟大作品。 其次,在 演员 的选择上,与 87 版相比,更年轻了,与原著中人物的年龄更接近了。如定要强求演员的气质、神韵与原著中人物十分吻合,不仅现在即便将来也是不可能的。试问,十三四岁的孩子,哪一个能有宝黛那样的文采 ? 单凭这一点永远也找不到像宝黛那样的演员。客观地评价《新红楼梦》中的小演员,他们的确尽了最大的努力去塑造各自的人物,导演李少红调教他们的努力也是应该肯定的。 第三,我看《新红楼梦》的美术设计与特技已经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得到了专家和观众的赞许,因为设计和制作人员从多角度全方位展现了原著梦幻般亦真亦假的意境。也正是基于这种追求,叶先生采用了 中国 戏曲独有的贴片为《新红楼梦》中的女性人物化妆,别具风情。
个人分类: 未分类|3153 次阅读|0 个评论
《红楼梦》韩译本2009年7月出版(四)
黄安年 2009-9-5 22:11
《红楼梦》韩译本 2009 年 7 月出版(四) 黄安年文 冯其庸序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9 月 5 日发布 6 卷本的《红楼梦》韩译版于 2009 年 7 月出版 , 在中国山东蓬莱 2009 年 7 月 11-13 日召开的 2009 国际红楼梦学术大会上 , 韩版翻译者高丽大中文系教授崔溶澈和翰林大学中文系教授高旼喜向大会展示了新出版的《红楼梦》韩译本。这是在韩国出版的第一个译本,两位作者历时 9 年终于完成译本并公开出版 , 这是红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 也是中韩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大事。 为了高质量地完成韩译本,两位教授多次来华收集相关资料。红楼梦版本专家杜春耕先生为韩版红楼梦提供了绘画插图,冯其庸先生为韩版红楼梦写了序。 今年 4 月我和吕启祥去韩国期间,崔溶澈夫妇、高旼喜教授和金芝鲜博士还在高丽大学热情接待了我们,谈到了韩版红楼梦即将出版。 8 月我们收到了高旼喜教授自韩国寄来的 6 卷韩文版红楼梦及一本红楼梦导读。 9 月 4 日 , 高旼喜教授自韩国来北京 , 在天通苑杜春耕先生家中 , 我们再次见面 , 《红楼梦》韩译本也是我们的话题之一。 《红楼梦》韩译本全套定价84000韩元,相当与目前的人民币420元。 下面是冯其庸先生:《红楼梦》韩文译本序 冯其庸 高丽大学的崔溶澈教授和翰林大学的高旻喜教授合作 , 把《红楼梦》译成了韩文本 , 这是红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 也是两国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大事 , 值得庆贺。   《红楼梦》是一部世界一流的小说,它概括反映了康、雍、乾时代清代社会的各个方面,而尤其深刻生动地描绘了上层贵族社会的生活和矛盾。它对这一时期的政治、思想冲突也有深刻的反映。当然它反映的手段是文学的艺术的而不是直白的政治和思想。它对当时社会上人们最关心的科举制度和妇女守节问题,也作了生动而巧妙的批判,它对当时的社会道德和虚伪浮夸风气也有极生动的描写,甚至它利用小说人物的名字,也对社会投以讽刺,如卜世人(不是人)、单聘人(善骗人)、戴权(大权)等等,就是贾政这个名字,也让人感到有讽刺他假正的意思。   但是《红楼梦》为人们提出来的最现实,最迫切也是最深刻的问题是人生问题、婚姻问题和妇女问题,而这三个问题又是密切相关的,也可以说是一个问题的几个方面。   曹雪芹笔下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写得多么有诗意而又多么生活化,贾宝玉、林黛玉对青春的眷恋和爱惜,对爱情的执着执着到生死系之,对前途的憧憬,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这种种都牵动着读者的心 , 都让人们与他们息息相关 ; 然而 , 由于不可抗拒的压力 , 这美好的青春 , 美好的人生 , 美好的理想 , 美好的爱情 , 一切都化为泡影 , 最后只好无可奈何地以悲剧结局 , 而这样的一个大悲剧 , 多么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   所以 , 曹雪芹虽然是写的二百多年前的古人 , 但至今他对每一个人物的描写 , 仍牵动着今人的心 , 牵动着不同地区 , 不同国家的人的心。因为人的命运都是有相同的一面的,因为人人都要经历爱情和生活的,人人都会有悲和喜的。特别令人赞叹的是,曹雪芹在二百多年前提出的人生问题和婚姻问题,至今还是现实的而不是过去的,这就非常值得我们来反复阅读《红楼梦》了。我相信韩国人民读了《红楼梦》,面对着书中人物的命运,也同样会产生理解和共鸣的。   但是,《红楼梦》是一部很难翻译的书,日本的松枝茂夫先生和伊藤漱平先生都曾与我说过这个问题,因为他们都用日语翻译过《红楼梦》,有切身的体会。现在崔溶澈教授和高旻喜教授当然也会经此难点。我与两位教授相识多年,我深知他们对《红楼梦》的研究是很有成就的,对《红楼梦》的理解也是很深的,因此他们是以红学研究专家的身份来翻译这部书的,所以他们自然会很理想的解除这些难点,取得非常理想的成果的。这也是韩国人民的幸运,当然也是中国人民的幸运,因为借重这个《红楼梦》的韩文译本,两国人民可以得到更深、更富有历史内涵的沟通了。如果曹雪芹地下有知,他也一定会感到欣慰和幸福,会深深地感谢两位教授的!       2007-7-27 于瓜饭楼 附图(一) 26 幅 , (二) 26 幅 , (三) 26 幅 , (四) 21 幅。
个人分类: 书目提要评论(07-11)|2904 次阅读|0 个评论
《红楼梦》韩译本2009年7月出版(三)
黄安年 2009-9-5 21:43
《红楼梦》韩译本 2009 年 7 月出版(三) 黄安年文 冯其庸序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9 月 5 日发布 6 卷本的《红楼梦》韩译版于 2009 年 7 月出版 , 在中国山东蓬莱 2009 年 7 月 11-13 日召开的 2009 国际红楼梦学术大会上 , 韩版翻译者高丽大中文系教授崔溶澈和翰林大学中文系教授高旼喜向大会展示了新出版的《红楼梦》韩译本。这是在韩国出版的第一个译本,两位作者历时 9 年终于完成译本并公开出版 , 这是红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 也是中韩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大事。 为了高质量地完成韩译本,两位教授多次来华收集相关资料。红楼梦版本专家杜春耕先生为韩版红楼梦提供了绘画插图,冯其庸先生为韩版红楼梦写了序。 今年 4 月我和吕启祥去韩国期间,崔溶澈夫妇、高旼喜教授和金芝鲜博士还在高丽大学热情接待了我们,谈到了韩版红楼梦即将出版。 8 月我们收到了高旼喜教授自韩国寄来的 6 卷韩文版红楼梦及一本红楼梦导读。 9 月 4 日 , 高旼喜教授自韩国来北京 , 在天通苑杜春耕先生家中 , 我们再次见面 , 《红楼梦》韩译本也是我们的话题之一。 《红楼梦》韩译本全套定价84000韩元,相当与目前的人民币420元。 下面是冯其庸先生:《红楼梦》韩文译本序 冯其庸 高丽大学的崔溶澈教授和翰林大学的高旻喜教授合作 , 把《红楼梦》译成了韩文本 , 这是红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 也是两国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大事 , 值得庆贺。   《红楼梦》是一部世界一流的小说,它概括反映了康、雍、乾时代清代社会的各个方面,而尤其深刻生动地描绘了上层贵族社会的生活和矛盾。它对这一时期的政治、思想冲突也有深刻的反映。当然它反映的手段是文学的艺术的而不是直白的政治和思想。它对当时社会上人们最关心的科举制度和妇女守节问题,也作了生动而巧妙的批判,它对当时的社会道德和虚伪浮夸风气也有极生动的描写,甚至它利用小说人物的名字,也对社会投以讽刺,如卜世人(不是人)、单聘人(善骗人)、戴权(大权)等等,就是贾政这个名字,也让人感到有讽刺他假正的意思。   但是《红楼梦》为人们提出来的最现实,最迫切也是最深刻的问题是人生问题、婚姻问题和妇女问题,而这三个问题又是密切相关的,也可以说是一个问题的几个方面。   曹雪芹笔下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写得多么有诗意而又多么生活化,贾宝玉、林黛玉对青春的眷恋和爱惜,对爱情的执着执着到生死系之,对前途的憧憬,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这种种都牵动着读者的心 , 都让人们与他们息息相关 ; 然而 , 由于不可抗拒的压力 , 这美好的青春 , 美好的人生 , 美好的理想 , 美好的爱情 , 一切都化为泡影 , 最后只好无可奈何地以悲剧结局 , 而这样的一个大悲剧 , 多么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   所以 , 曹雪芹虽然是写的二百多年前的古人 , 但至今他对每一个人物的描写 , 仍牵动着今人的心 , 牵动着不同地区 , 不同国家的人的心。因为人的命运都是有相同的一面的,因为人人都要经历爱情和生活的,人人都会有悲和喜的。特别令人赞叹的是,曹雪芹在二百多年前提出的人生问题和婚姻问题,至今还是现实的而不是过去的,这就非常值得我们来反复阅读《红楼梦》了。我相信韩国人民读了《红楼梦》,面对着书中人物的命运,也同样会产生理解和共鸣的。   但是,《红楼梦》是一部很难翻译的书,日本的松枝茂夫先生和伊藤漱平先生都曾与我说过这个问题,因为他们都用日语翻译过《红楼梦》,有切身的体会。现在崔溶澈教授和高旻喜教授当然也会经此难点。我与两位教授相识多年,我深知他们对《红楼梦》的研究是很有成就的,对《红楼梦》的理解也是很深的,因此他们是以红学研究专家的身份来翻译这部书的,所以他们自然会很理想的解除这些难点,取得非常理想的成果的。这也是韩国人民的幸运,当然也是中国人民的幸运,因为借重这个《红楼梦》的韩文译本,两国人民可以得到更深、更富有历史内涵的沟通了。如果曹雪芹地下有知,他也一定会感到欣慰和幸福,会深深地感谢两位教授的!       2007-7-27 于瓜饭楼 附图(一) 26 幅 , (二) 26 幅 , (三) 26 幅 , (四) 21 幅。
个人分类: 书目提要评论(07-11)|3890 次阅读|0 个评论
《红楼梦》韩译本2009年7月出版(二)
黄安年 2009-9-5 21:24
《红楼梦》韩译本 2009 年 7 月出版(二) 黄安年文 冯其庸序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9 月 5 日发布 6 卷本的《红楼梦》韩译版于 2009 年 7 月出版 , 在中国山东蓬莱 2009 年 7 月 11-13 日召开的 2009 国际红楼梦学术大会上 , 韩版翻译者高丽大中文系教授崔溶澈和翰林大学中文系教授高旼喜向大会展示了新出版的《红楼梦》韩译本。这是在韩国出版的第一个译本,两位作者历时 9 年终于完成译本并公开出版 , 这是红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 也是中韩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大事。 为了高质量地完成韩译本,两位教授多次来华收集相关资料。红楼梦版本专家杜春耕先生为韩版红楼梦提供了绘画插图,冯其庸先生为韩版红楼梦写了序。 今年 4 月我和吕启祥去韩国期间,崔溶澈夫妇、高旼喜教授和金芝鲜博士还在高丽大学热情接待了我们,谈到了韩版红楼梦即将出版。 8 月我们收到了高旼喜教授自韩国寄来的 6 卷韩文版红楼梦及一本红楼梦导读。 9 月 4 日 , 高旼喜教授自韩国来北京 , 在天通苑杜春耕先生家中 , 我们再次见面 , 《红楼梦》韩译本也是我们的话题之一。 《红楼梦》韩译本全套定价84000韩元,相当与目前的人民币420元。 下面是冯其庸先生:《红楼梦》韩文译本序 冯其庸 高丽大学的崔溶澈教授和翰林大学的高旻喜教授合作 , 把《红楼梦》译成了韩文本 , 这是红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 也是两国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大事 , 值得庆贺。   《红楼梦》是一部世界一流的小说,它概括反映了康、雍、乾时代清代社会的各个方面,而尤其深刻生动地描绘了上层贵族社会的生活和矛盾。它对这一时期的政治、思想冲突也有深刻的反映。当然它反映的手段是文学的艺术的而不是直白的政治和思想。它对当时社会上人们最关心的科举制度和妇女守节问题,也作了生动而巧妙的批判,它对当时的社会道德和虚伪浮夸风气也有极生动的描写,甚至它利用小说人物的名字,也对社会投以讽刺,如卜世人(不是人)、单聘人(善骗人)、戴权(大权)等等,就是贾政这个名字,也让人感到有讽刺他假正的意思。   但是《红楼梦》为人们提出来的最现实,最迫切也是最深刻的问题是人生问题、婚姻问题和妇女问题,而这三个问题又是密切相关的,也可以说是一个问题的几个方面。   曹雪芹笔下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写得多么有诗意而又多么生活化,贾宝玉、林黛玉对青春的眷恋和爱惜,对爱情的执着执着到生死系之,对前途的憧憬,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这种种都牵动着读者的心 , 都让人们与他们息息相关 ; 然而 , 由于不可抗拒的压力 , 这美好的青春 , 美好的人生 , 美好的理想 , 美好的爱情 , 一切都化为泡影 , 最后只好无可奈何地以悲剧结局 , 而这样的一个大悲剧 , 多么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   所以 , 曹雪芹虽然是写的二百多年前的古人 , 但至今他对每一个人物的描写 , 仍牵动着今人的心 , 牵动着不同地区 , 不同国家的人的心。因为人的命运都是有相同的一面的,因为人人都要经历爱情和生活的,人人都会有悲和喜的。特别令人赞叹的是,曹雪芹在二百多年前提出的人生问题和婚姻问题,至今还是现实的而不是过去的,这就非常值得我们来反复阅读《红楼梦》了。我相信韩国人民读了《红楼梦》,面对着书中人物的命运,也同样会产生理解和共鸣的。   但是,《红楼梦》是一部很难翻译的书,日本的松枝茂夫先生和伊藤漱平先生都曾与我说过这个问题,因为他们都用日语翻译过《红楼梦》,有切身的体会。现在崔溶澈教授和高旻喜教授当然也会经此难点。我与两位教授相识多年,我深知他们对《红楼梦》的研究是很有成就的,对《红楼梦》的理解也是很深的,因此他们是以红学研究专家的身份来翻译这部书的,所以他们自然会很理想的解除这些难点,取得非常理想的成果的。这也是韩国人民的幸运,当然也是中国人民的幸运,因为借重这个《红楼梦》的韩文译本,两国人民可以得到更深、更富有历史内涵的沟通了。如果曹雪芹地下有知,他也一定会感到欣慰和幸福,会深深地感谢两位教授的!       2007-7-27 于瓜饭楼 附图(一) 26 幅 , (二) 26 幅 , (三) 26 幅 , (四) 21 幅。
个人分类: 书目提要评论(07-11)|4476 次阅读|0 个评论
《红楼梦》韩译本2009年7月出版(一)
黄安年 2009-9-5 21:09
《红楼梦》韩译本 2009 年 7 月出版(一)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9 月 5 日发布 6 卷本的《红楼梦》韩译版已经于 2009 年 7 月出版 , 在中国山东蓬莱 2009 年 7 月 11-13 日召开的 2009 国际红楼梦学术大会上 , 韩版翻译者高丽大中文系教授崔溶澈和翰林大学中文系教授高旼喜向大会展示了新出版的《红楼梦》韩译本。这是在韩国出版的第一个译本,两位作者历时 9 年终于完成译本并公开出版 , 这是红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 也是中韩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大事。 为了高质量地完成韩译本,两位教授多次来华收集相关资料。红楼梦版本专家杜春耕先生为韩版红楼梦提供了绘画插图,冯其庸先生为韩版红楼梦写了序。 今年 4 月我和吕启祥去韩国期间,崔溶澈夫妇、高旼喜教授和金芝鲜博士还在高丽大学热情接待了我们,谈到了韩版红楼梦即将出版。 8 月我们收到了高旼喜教授自韩国寄来的 6 卷韩文版红楼梦及一本红楼梦导读。 9 月 4 日 , 高旼喜教授自韩国来北京 , 在天通苑杜春耕先生家中 , 我们再次见面 , 《红楼梦》韩译本也是我们的话题之一。 《红楼梦》韩译本全套定价84000韩元,相当与目前的人民币420元。 《红楼梦》韩文译本序 冯其庸 高丽大学的崔溶澈教授和翰林大学的高旻喜教授合作 , 把《红楼梦》译成了韩文本 , 这是红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 也是两国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大事 , 值得庆贺。   《红楼梦》是一部世界一流的小说,它概括反映了康、雍、乾时代清代社会的各个方面,而尤其深刻生动地描绘了上层贵族社会的生活和矛盾。它对这一时期的政治、思想冲突也有深刻的反映。当然它反映的手段是文学的艺术的而不是直白的政治和思想。它对当时社会上人们最关心的科举制度和妇女守节问题,也作了生动而巧妙的批判,它对当时的社会道德和虚伪浮夸风气也有极生动的描写,甚至它利用小说人物的名字,也对社会投以讽刺,如卜世人(不是人)、单聘人(善骗人)、戴权(大权)等等,就是贾政这个名字,也让人感到有讽刺他假正的意思。   但是《红楼梦》为人们提出来的最现实,最迫切也是最深刻的问题是人生问题、婚姻问题和妇女问题,而这三个问题又是密切相关的,也可以说是一个问题的几个方面。   曹雪芹笔下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写得多么有诗意而又多么生活化,贾宝玉、林黛玉对青春的眷恋和爱惜,对爱情的执着执着到生死系之,对前途的憧憬,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这种种都牵动着读者的心 , 都让人们与他们息息相关 ; 然而 , 由于不可抗拒的压力 , 这美好的青春 , 美好的人生 , 美好的理想 , 美好的爱情 , 一切都化为泡影 , 最后只好无可奈何地以悲剧结局 , 而这样的一个大悲剧 , 多么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   所以 , 曹雪芹虽然是写的二百多年前的古人 , 但至今他对每一个人物的描写 , 仍牵动着今人的心 , 牵动着不同地区 , 不同国家的人的心。因为人的命运都是有相同的一面的,因为人人都要经历爱情和生活的,人人都会有悲和喜的。特别令人赞叹的是,曹雪芹在二百多年前提出的人生问题和婚姻问题,至今还是现实的而不是过去的,这就非常值得我们来反复阅读《红楼梦》了。我相信韩国人民读了《红楼梦》,面对着书中人物的命运,也同样会产生理解和共鸣的。   但是,《红楼梦》是一部很难翻译的书,日本的松枝茂夫先生和伊藤漱平先生都曾与我说过这个问题,因为他们都用日语翻译过《红楼梦》,有切身的体会。现在崔溶澈教授和高旻喜教授当然也会经此难点。我与两位教授相识多年,我深知他们对《红楼梦》的研究是很有成就的,对《红楼梦》的理解也是很深的,因此他们是以红学研究专家的身份来翻译这部书的,所以他们自然会很理想的解除这些难点,取得非常理想的成果的。这也是韩国人民的幸运,当然也是中国人民的幸运,因为借重这个《红楼梦》的韩文译本,两国人民可以得到更深、更富有历史内涵的沟通了。如果曹雪芹地下有知,他也一定会感到欣慰和幸福,会深深地感谢两位教授的!          2007-7-27 于瓜饭楼 附图(一) 26 幅 , (二) 26 幅 , (三) 26 幅 , (四) 21 幅。 附网上报道 : ********************************** 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译本在韩国出版。这是由韩国国内传统中国学者翻译的首部全译本,历时 9 年,耗费 1 万多张 200 字的稿纸。主要译者是毕业于高丽大学中文系的高丽大中文系教授崔溶澈( 56 岁)和翰林大学中文系教授高旼喜( 53 岁)。 17 日下午,记者采访了参加中国山东蓬莱 11~13 日召开的 2009 国际红楼梦学术大会之后刚回到韩国的两位教授。 《红楼梦》在中国文学中意味着什么?(崔溶澈,下文简称崔):可以算是一部经典的古典巨作。融中国的思想、风俗和文化于一身,如果想很好地了解中国和中国人,《红楼梦》是一部必读的中国文化百科全书。 (高旼喜,下文简称高):红楼梦中的文化内容至今还出现在中国电影、舞蹈等多种体裁的艺术之中。即使在当代中国,我们还是能够在很多地方发现红楼梦中的大观园、红楼宴的踪迹。据说, 4 万多人参加了 2006 年北京电视台为拍摄《红楼梦》连续剧而进行的贾宝玉角色海选。 听说在中国有专门研究《红楼梦》的红学,是吗?(崔):中国对于《红楼梦》的研究始于清朝末期,曾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和曾任驻美大使的思想家胡适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者。此后,红学在国际上盛行, 1980 年在美国威斯康星州( wisconsin )大学举办了首次红楼梦学术会议。目前连俄罗斯等国都有研究《红楼梦》的学者。来自六个国家的 120 多名研究者参加了此次学术大会。 两人决定进行翻译工作的契机是什么呢?(高):我们两人在大学时期都曾听过李允中教授的讲课,两人非常投缘。《红楼梦》的内容固然精彩,但我们同样痴迷于其庞大的规模。学位论文的主题也与《红楼梦》有关,可以说与其结缘近 30 年。我们对韩国国内目前尚没有能够很好介绍《红楼梦》的书籍,在出版社的提议下,我们两人开始了翻译的工作。 (崔): 2000 年,罗南(音)出版社的赵相浩(音)社长表现出《红楼梦》的念头,当时赵社长已经出版了朴景利的《土地》、日本的《源氏物语》,想介绍中国的古典巨作,在找相关方面的专家。开始由我一个人翻译,但由于量比较大, 2006 年邀请了高教授一起参加翻译工作。 此次全译本的意义在于何处?(高):通过自身的努力,为我们今后红学的研究打下了的良好基础。自 1884 年译官李宗泰(音)等翻译的《乐善斋译本》之后,韩国国内没有一本优质的译本。其中,从日文译本中转译或缩译的译本较多,中国朝鲜族翻译的译本带有朝鲜腔调,不便于韩国读者阅读。此次译本以最忠实于原作的中国红楼梦研究所新校订本为底本,将注释单独在另一本书中标注,可以称得上是一部权威之作。 (崔): 我认为提供了一份理解中国的必备材料。不了解《红楼梦》的人将很难与中国人有深度的交流。为了便于一般读书阅读,我们在书中标注了小标题,并加入了大量的相关插图,相信能够帮助读者对内容的理解。 http://bbs.veduchina.com/showtopic-63970.aspx 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译本近日在韩国出版。这是由韩国国内学者翻译的首部全译本,历时 9 年。两位主要译者崔溶澈教授和高旼喜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红楼梦》提供了一份理解中国的必备材料。不了解《红楼梦》的人将很难与中国人有深度的交流。 高教授向记者解释,红楼梦中的文化内容至今还出现在中国电影、舞蹈等多种体裁的艺术之中。即使在当代中国,我们还是能够在很多地方发现红楼梦中的大观园、红楼宴的踪迹。崔教授最后表示,《红楼梦》是一部经典的古典巨作,融中国的思想、风俗和文化于一身,如果想很好地了解中国和中国人,《红楼梦》是一部必读的中国文化百科全书。 (责任编辑:单晓冰) http://book.ce.cn/ssjj/200907/22/t20090722_19598968.shtml ***********************************
个人分类: 书目提要评论(07-11)|628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4 01: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