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英国大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英国大学研究生中国学生占四分之一,贡献多少钱?!
热度 30 laserdai 2014-4-3 06:02
据英国《卫报》报道,目前在英国的华人全职大学研究生数量几乎和英国本地研究生一样多。 根据英格兰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的数据,总体来说, 英格兰各地大学的欧盟和国际学生人数从2011-12学年的311,800人,下降到2012-13学年的307,205人,但是, 2012-13学年欧盟和国际留学生共占英国硕士学位学生数量的74%。 该报告说,来自南亚就读英格兰大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人数明显下降,尤其是印度和巴基斯坦这两个国家。 在2010-11 学年,英格兰大学的印度学生人数为18,535,2011-12学年为13,250,而 2012-13学年则只有10,235。 巴基斯坦就读英格兰大学的学生数量在2010-11 学年是4,580,而到了2012-13学年已经下降38%,为2,825。 而欧盟就读英格兰大学的全日制本科生人数在一年中则减少了近四分之一,从2011-12学年的23,440,降为2012-13学年的17,890。 更重要的是, 英 国 在读 硕士研究生中,23%来自中国,26%来自英国本国 ;中国硕士研究生密集的领域包括数学、传媒和工程。 该报道提到,英国大学本科学费从每年3400英镑涨到9000英镑后,从费用上看赴英国留学比去其他欧洲国家贵得多,因此来自欧盟其他国家的留学生人数显著减少,但是, 证据显示,英国大学对中国留学生的依赖度越来越高。这每年要有多少中国元流入英国,支援英国的国家建设和发展?! 最近几年 英国内政部收紧签证的政策是造成海外留学生人数下跌的原因之一。 英国学院联盟秘书长萨莉·亨特(Sally Hunt)表示,英国严格的移民政策损害了英国的国际形象,尤其是在各国都在争相采取措施吸引留学生的时期。英国对毕业后工作签证(post-study work)的限制而失去了大量的国际学生,这会对英国的大学和国家经济造成极大损失。 英国私立学校委员会发表的一份报告强调了英国学校对留学生的依赖性以及私立学校对英国经济的贡献。 牛津经济研究院的报告称,ISC附属学校每年接受25700名留学生,收取学费总额高达6.85亿英镑(合68 . 5亿元人民币),留学生中有40%来自中国和香港地区,意味着每年 68 . 5亿元人民币流入英国 。这意味着私立学校从每位学生身上获得的收益超过5%至10%。 英国经济的发展,原来是中国元在做重大贡献!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8691 次阅读|66 个评论
批判性思维与如何考高分
maqingping 2014-3-17 18:43
1995 年回国时与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主管教学的副院长谈过中英大学教育的不同。最明显的差别是英国大学及格线( pass )是 40 分,优秀线 (first class, distinction) 70 分,而中国大学则分别为 60 分和 90 分。优秀需要 90 分不仅束缚学生,也束缚教师。学生不敢发挥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不敢出可以让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的试题。如果中国大学及格线与优秀线也分别为 40 分和 70 分,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自由度会大为增加。试题和判卷标准是学生学习的指挥棒,大多数学生是“战略型学习者”,怎么学能得高分就怎么学。因此,也难怪中国大学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起了非常有限的作用。 英国大学的优秀线是 70 分,并不等于大多数中国学生在那里能拿优秀。对于非数学、非数量类考试,一般是 5% 到 15% 的学生能得 70 分以上,难度不亚于中国大学的 90 分。英国大学判卷标准原则上讲,把教师讲的、教科书上的内容都答上还不足以得 70 分,要得 70 分以上需要表现出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这一批判性思维要求对习惯于教师划重点、给标准答案的中国学生是个挑战。数学、数量类考试中国学生成绩明显高于英国学生,非数学、非数量类考试中国学生成绩则往往不如英国学生。这方面不仅仅是语言问题,判卷标准一般要求不考虑语言水平(英语水平实际上是影响考试成绩的),而且有学习习惯的因素。中国学生常常对在考试中如何发挥自己的批判性思维感到困惑,对“战略型学习者”来说如何发挥自己的批判性思维也是一个如何得高分的问题。对此,我写过一个怎样考高分的短文,告诉学生怎样在答题时表现自己的批判性思维。现附上请博友、网友指正。 How to get high marks in exam? I had been asked this question in the past too. The answer is pretty simple. Firstly, you should have the knowledge which the exam will test. Enough knowledge is the basis to have high marks. How can you have enough knowledge? The best way is to be born with the knowledge as Confucius noted ( 子曰: “ 生而知之 者,上也 ”). If you were not born with the necessary knowledge, you needn’t be too disappointed by yourself;you have good companions. Confucius said he was not born with knowledge after all ( 子曰 : “ 我非生而知之者。 ” ) Then what can youdo? Confucius told us that the second best is to study the knowledge ( 子曰: “ 学而知之者,次也 ”). Some of our students missed all lectures and studied nothing by now, and the exam is coming; what should they do? According to Confucius, it’s still not that bad to learn when you are in trouble (“ 困而学之,又其次也 ”). What is bad is you don’t study even when you are in trouble, which is what the ignorant people do (“ 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 ) Therefore,you had better start studying now at latest. To learn the knowledge you need for the exam, it would be good to have a photographic memory such that you can memorize everything by simply glancing over it once. If you don’t have such a memory,you would do better by spending much more time on reading textbooks and recommended reading materials . Once you have got enough knowledge for the exam, can you get high marks? Not necessarily. Getting high marks needs certain skills. You need to present your knowledge in a legible way. Generally speaking, the markers will look for some key points; covering all these points is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getting marks higher than 70%, but it’s not a sufficient condition. You need to know these key points and how to explain these key points. Those key points constitute what your lecturers have shown you in the lectures and what you should have read in textbooks. If you can do that and have done that, you can get a mark up to 70%, but not beyond 70%, since for non-numerical subjects the British marking system is looking for evidence of critical thinking when awarding a mark over 70%. So, you need to show that you can think independently and critically in your exam. You may argue that the British marking system for non-numerical subjects is non-sense, how can students think critically in one or two hours under pressure? This could be true, but the essence here is not that you produce any great ideas during the exam, but that you show you have the critical approach to tackle a problem. People are not always born with such critical approaches, so you usually need to train yourself into critical and independent thinking. To do this, you need to put your own thought into what you are studying, as Confucius remarked, “studying without independent thinking will not lead to real understanding; independent thinking without studying will lead to failure” ( 子曰: ” 学而不思则 罔,思而不学则殆。 ” ) . To corroborate the second sentence of Confucian quote, I marked one exam paper with over two-pages of independent and critical thinking for one question from a student who probably studied nothing from the module, and I could only give him 2%. That 2% was for his effort of critical thinking, given that he made no effort in studying the module. The critical thinking component which makers are looking for is actually very simple. Everybody knows that it is very unlikely for students to produce a great idea during exams, or for the teacher either. What you need to do is to evaluate, assess and compare those key points that have helped you get nearly 70%. You should provide your own idea on which is more important, reasonable, pertinent,feasible, practical or beneficial etc. wherever applicable. Once you have done those, your marker will be impressed by your critical and independent thinking,which will propel you (your marks) well beyond 70%. Critical and independent thinking is not that textbook says it’s white and you have to say it’s black.You will be very lucky, if textbook is so wrong that you can turn white into black. Although the critical thinking is just to evaluate, assess and compare those key points which you will write down anyway, you need to grow into the habit of evaluating and comparing different points listed by the textbooks or your lecturers, and thinking beyond the words used by the textbooks and lecturers. Since I started in this university, I found that our students appear too quick to ask questions. Although Confucius praised “clever and fond of learning, unashamed to ask questions frompeople below oneself” (“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 Confucius also said, “Not until a student does think very hard but still not get it, I will not give him a hint; only when a student tries hard to speak but has not got the right phrase will I give him a suggestion. If I mention one corner of an object, a student should also realize what the otherthree corners are like; otherwise I will stop lecturing (to let him think by himself).“ ( 子曰 :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 则不复也。 ” ) It seems to me that some students had not thought hard enough before they asked me questions. I wish that I could tell them to go back reading the textbooks and thinking more by themselves, without risking complaints by them to the Provost JJJ . Why is it better to work out solution yourself if possible? My experience is that even if I had been to a place several times with a friend who knows the way, I would still have difficulty to find the way; if I have been to a place on my own, even though I might get lost first time, I will know the way very well from the second time onwards. Cheng Zi noted, “If you tell students the answer before they think very hard and try very hard to talk about it, their understanding will not be solid and lasting; if you wait until they think hard and try hard to talk about it, they will have a sound and solid understanding.”( 程子曰: “ 不待愤悱而发,则知之不能坚固;待其愤悱而后发,则沛然矣。 ”) I hope that students will be listening to what Cheng Zi said, not that eager to get answers from their lecturers or tutors. Thinking more on your own is the best way to master the knowledge you need for high mark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your thinking should be how to use the knowledge/theories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especially real world ones. Confucius said: “If a person is able to recite the Book of Poetry, however, being a government official, he could not fulfill his responsibility; being a diplomat, he could not negotiate or have a dialogue; even if he has a lot of knowledge, what’s the use?” ( 子曰 : “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 虽多 ,亦奚以为? ”) The ability to use your knowledge and theories to solve problems also shows your critical thinking. Shiji (Record of History, 史记 ) said:”one thousand yes-men are not as valuable as one person who can speak out his mind.” (“ 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 In answering exam questions, students should not be afraid of speaking out their own mind; writing down your own views is almost the critical thinking which markers look for. To summarize, in order to get high marks, Firstly, you need to have a good knowledge of the subject and be able to write down all the key points your lecturer mentioned in the lectures and expand them with knowledge from further reading. Secondly, you need to evaluate, assess and compare those key points; you should provide your own idea on which is more important, reasonable, pertinent,feasible, practical or beneficial etc. wherever applicable. Thirdly,you should be able to use theories to solve real world problems. Fourthly,if you haven’t studied anything yet for the module, you should act now to revise the module, as a Chinese saying goes, “polishing your weapon shortly before the battle, even if doesn’t make it sharp, can still make it shiny”. Good luck!
个人分类: 教育|1894 次阅读|0 个评论
英国大学科学家涉足成果商业化的动机
热度 6 Wuyishan 2013-4-16 06:39
英国大学科学家涉足成果商业化的动机 武夷山 Research Policy 杂志 2011 年第 10 期发表了英国学者 Alice Lam 女士的文章, What motivates academic scientists to engage in research commercialization :“ Gold ”,“ ribbon ” or “ puzzle ” ? (是什么因素在推动大学科学家涉足科研成果商业化:金钱、丝带还是谜题?),原文见 附件 。所附原文与期刊发表版不一定完全一致,但基本内容肯定是相同的。 她在英国 5 所研究型大学开展调查,采访了 36 人,线上问卷调查了 735 人。 “金钱”指的是物质回报,“丝带”指的是荣誉回报,“谜题”指的是解答谜题或攻克技术难关所带来的内在心理满足。 调查发现,多种动机都在起作用,但物质回报的作用是相对较低的。 博主:在我印象中,似乎未见过国内有类似的调查,若有哪位知道有这样调查的,请告诉我。有了这样的调查,制定激励政策才有依据。否则,政策制定者若想当然地认为,愿意搞成果商业化和技术转移的老师肯定是为了创收,于是就制定相关的激励政策(比如类似于美国《拜杜法》中的某些物质激励条款),但假如我国大学老师的想法类似于英国同行,则物质激励的效果一定有限。
个人分类: 阅读笔记|4690 次阅读|7 个评论
揭秘:英国大学校长高工资到底是多少?
热度 6 laserdai 2013-3-30 23:56
2010年 3月, 英国高校校长薪金超首相 过去十年来,英国高校得到的政府拨款减少,可校长的腰包却鼓起来了。 过去十年里,英国高校校长的薪金涨了一倍、甚至两倍。其中有80多所高校校长的薪水超过英国首相,很多人仅去年一年薪水就上涨了15%-20%。 英国《卫报》称,校长及高管薪资最高的院校包括:伦敦商学院、伦敦大学学院、利物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诺丁汉大学、牛津大学、伦敦国王学院、伦敦大学和布里斯托大学。 这些 校长最高可拿到47.4万英镑年薪,还有19名校长年薪不低于30万英镑,而英国首相的年薪是19.7万英镑。 除了校长,英国150所高校里数千名高层管理人员、顾问和科学家的收入也都超过了10万英镑。 由于政府投入削减,英国各院校正试图通过提高学费来解决经费困境,可校长薪资却节节升高,不可避免地引来众多争议。 大学和学院联盟讲师工会(University and College Union,UCU)秘书长萨利·亨特(Sally Hunt)抗议说:“高校高管,特别是校长的薪资,近年不断增长,增长机制不透明,令人反感。” 代表英国大学校长的“Universities UK”组织的一名发言人辩称, 与其他国家高校校长和商界高管相比,英国高校校长的薪资并不算高。 2010年 5月 31日, 伦敦大学学院 校长“自动减薪”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UCL)校长马尔科姆·格兰特(Malcolm Grant)宣布减薪三万英镑,相当于他年薪的10%。 资料显示,2008至09学年度, 马尔科姆·格兰特的年薪达30万英镑 ,这使得他成为全英国大学校长当中,薪水最高的其中之一。 格兰特表示,他的年薪在过去两年里不但没有增加,而且现在还将减少10%,该大学的其他高级管理人员薪水也将冻结维持不涨。 他说,自愿减薪以及冻结其他管理人员年薪,“象征伦敦大学学院有决心在不牺牲高质量研究的前提下,度过经济衰退期。” 2011年 4月, 大学校长成“肥猫”引起不满 英国大学校长(vice-chancellors)在优厚的工资之外,还享有包括豪华住房和公费开支在内的各种额外福利,再度遭到批评。 研究显示,英国高教在财政紧缩,学费大涨的情况下,大学校长却拿着纳税人的钱,领着优厚的工资,并享受着各种额外福利。 由于 许多大学校长的职位是半日制的 ,因此 这些“肥猫”(fat cats)还可以在其他私人公司另外担任高薪职位 。 英国电视第四频道(Channel 4)的调查纪录片发现,英国知名的100家大学当中, 大约有一半的校长享有免费住房。 这些免费住房可不是一般的民宅,而是王公贵族的豪宅,有的甚至价值5000万英镑 。 年薪34.2万英镑的巴斯大学校长格莉妮丝·布雷克韦尔(Glynis Breakwell),就住在巴斯市中心著名的新月形街道上,这条街上都是古典的乔治式建筑。 但该大学一名发言人表示,巴斯大学校长官邸推广大学的社会和民间地位。 约克大学 来自政府的高教预算被削减了148万英镑,但大学 校长布莱恩·坎托(Brian Cantor)除了年薪25.5万英镑之外,2006至2009年海外出差遍及香港、中国、韩国、日本、印度、美国和新西兰,公费开支高达13.5万英镑 。 坎托有私人司机驾车服务,上个学年度为此申请的公费开支达10,000英镑,其中还有一次从家里出发到大学校区仅仅两英里路程,也要司机驾车接送,并申请公费70英镑。 还有一笔纪录是从约克到伦敦希思罗机场来回由司机驾车接送,费用达634.50 英镑。 曼彻斯特大学校长南希·罗思韦尔(Nancy Rothwell)除了年薪33.2万英镑的大学校长职务之外,还另外担任了制药公司的9.2万英镑兼差职位。 2011年 4月, 英国高薪校长增多引起争议 英国有越来越多的学校校长年薪超过10万英镑,大大超过一般教师薪金,英国教师组织呼吁公布高薪校长身份。 目前, 普通教师的平均年薪仍在三万多镑 ,而且据教师工会的说法最近政府修改教师退休金的方案将会把退休金的价值降低25%,因此教师不满情绪正在升温。 英国全国校长协会和女教师工会(NASUWT)秘书长克里斯·济慈(Chris Keates)表示,很多获得中央政府直接拨款的新型中学,所谓“城市学院”(city academies)校长工资很高。 新成立的这些城市学院在支付薪水和聘雇条件上比其他地方政府经管的国立学校有更多的自由。 英国教育大臣迈克尔·戈夫(Michael Gove)要为英格兰校长工资设上限,最高不能超过首相的工资,但有少数几位校长年薪高达18万英镑。 校长高薪 在全国校长协会和女教师工会的年度会议上,与会者讨论如何让校长工资更加透明化。 工会会员表示,有越来越多的校长坐领高薪,享受令人称羡的福利。 据了解, 有大约100名校长工资超过15万英镑,少数几位更高达18万英镑 。 克里斯·济慈表示,“公家机关负责人的工资依法必须公布,为什么中学校长就可以免除责任?” 她还表示,有些中学校长推动学校转型成为城市学院,原因就是城市学院校长能拿更多工资。 2013年 3月, 英国大学 校长工资高, 牛津大学校长是最高的。 英国大学学费高涨的同时,大学校长年薪平均达25万英镑,引起教育界人士批评。 研究显示,在过去12个月之内,领导大学事务的校长拿到的年薪和各项福利平均提高了5,000多英镑。 许多校长因为退休金分成减少,而工资增加以作为弥补。 工资超过首相 收入最高的是牛津大学校长安德鲁·汉密尔顿(Andrew Hamilton),2011年至2012年总收入达42.4万英镑 。 英国大学学费自2012年开始上涨最高三倍,而 汉密尔顿当时的年薪几乎是英国首相142,500英镑年薪的三倍 。 公平入学办公室(Office for Fair Access)负责人埃伯顿(Les Ebdon)是 贝德福德郡大学(Bedfordshire University)的前任校长,当时他担任校长的年薪达28万英镑 。 在他担任校长的最后一年,他的年薪增加了32,000英镑,28万的年薪比剑桥大学校长的年薪27.1万英镑还要高。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杂志(Times Higher Education magazine)的研究结果,对此大学讲师和雇员批评大学校长的工资“已经失去控制”。 大学和学院工会(UCU)负责人萨利·亨特(Sally Hunt)表示,大学学费涨价加重学生财务负担,大学讲师工资实质减少,但与此同时大学校长坐拥高薪“让人很受伤害”。 “大学的领导人一点没有自觉,工资和福利不断上涨,是英国高等教育界的一大耻辱。” 但是英国大学校长组织(UUK)表示,英国大学校长的工资和其它国际高教机构相符 。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14572 次阅读|14 个评论
英国剑桥等名校sugar baby为交学费上网寻sugar daddy
热度 2 laserdai 2013-1-26 03:26
英国大学学费从去年开始涨价,最高每年超过9,000英镑,牛津剑桥最高。这给很多学生带来巨大的压力和负担,为此,有些女学生就使用了妙计。 据约会网站的统计,英国剑桥大学有超过150名 “糖宝”(sugar baby) 女学生上网寻找“糖爹”( sugar daddy )包养支付学费。 “糖宝”(sugar baby) 该网站介绍的成功企业界男性平均年收入高达17万英镑,同意与这些男性约会的年轻女性被称为“糖宝”(sugar baby)。 “糖宝”是指类似日本援交女的女生。她们用自己的肉体换取金钱,购买自己需要的奢侈品或交学费。 “糖宝”们用自己的时间和关爱来交换奢华约会,高级餐厅和购物行程,某些时候还可以得到“糖爹”们的现金赠礼。 该网站还特别针对大学女学生推出优惠活动,只要凭大学的电子邮件帐号,就能免费获得高级会员资格。 加入该网站的女大学生去年增加了58%,女大学生会员占目前所有会员的44%。 剑桥大学荣登“糖宝”之冠 数据显示,剑桥大学是所有英国大学当中,上网寻找“糖爹”(sugar daddy)包养女学生人数最多的一所大学。 该家约会网站专门帮年轻貌美的女性和有钱但年纪较大的男人配对约会。 去年有大约168名剑桥大学女学生加入这个网站,另外有八所位于伦敦大学的女学生也使用这个网站。 去年加入网站最多的“糖宝”大学 剑桥大学 伦敦政经学院 肯特大学 诺丁汉大学 格拉斯哥卡利多尼安大学 南安普顿大学 牛津布鲁克斯大学 爱丁堡大学 圣安德鲁斯大学 伦敦大学学院 “X关系” 该网站表示, “糖宝”平均一个月能从“捐助人”获得5,000英镑支付学费、生活费和书籍费。(估计不是一年的每个月都是这样的。) 根据网站去年的访查,有80%的“糖爹糖宝”发生性关系,但是网站创建人布兰登·韦德(Brandon Wade)否认该网站是“性交易”或“妓女”网站。 他说,“因为糖爹和糖宝之间是一个浪漫的关系,所以大多数的关系涉及到性的方面,但糖爹们都是慷慨大方的男士,一定会花钱在糖宝身上,我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对或违法。”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6365 次阅读|4 个评论
英国大学考试
热度 1 JRoy 2012-5-31 07:10
上学年监考过两个学期,辅助老板监考过两次正式正常考试,那次跟国内考试差不多,也是坐大教室一个个挨着的,不过是随便就坐。两点和国内印象不太一样: 1,考生的权利。考生有权上厕所,有权喝水乃至吃点东西(只要不要有noise影响别人),有权要求草纸乃至橡皮之类的,写错的卷子再来一份(答题是在一个很专业很多页的各种颜色的A4大小的册子上,叫answer book,考生可以要多个. 而且有一点,他们答题不按照顺序来。这两天也帮老板改些卷子) 2,考试程序松中有严。松是因为老师不会经常来回溜达,学生也基本不存在抄袭,作弊之类的(这个我下面会讲到),气氛一点也不紧张;但是严的一点是:卷子收发都是监考官亲自到座位上;发了卷子之后,监考官不说开始不能开始,时间到了,监考官说停必须停。这两个时间都是没商量的,印象中国内喜欢拖拉些,除了高考,四六级之类的很严格。这个英国人的风格相似:他们一般不较真,较真起来很厉害 博士生担负的监考主要是应付的一些special requirement/support的特别考试或重考,在南岸每个小时能得到大约10.5pounds/hour的报酬, 还是很划算的,因为学生一般比较少,负责的老师允许只要不影响监考.可以带一本书看什么的,我一般带个单词表记些单词。 我曾监考过一个人,一对一的考试。今年都是一个监考老师,去年两个监考老师的时候,我和一个同事两个人监考过一个学生。哈哈即使不同的考试放在一个房间一起进行,一般情况5-12人 这类特殊考试大约是这样的:有些学生考试有困难,可能因为其残疾和身体不便(包括语言听力以及各类disability都可以),这学期受伤家庭事物之类耽误一些课,再或者本身某种原因申请得到老师认可,就可以不和大家一起参加那种大教室考试,而来这个特殊考试。特殊考试没什么不同,除了提供你需要的特殊设备(比如有些人需要一种垫起来脚的东西,因为个子矮啊?),主要的不同是时间延长25%。也许这是优势,但是申请的人并不多往往翻来覆去就那么几个,但是经常有人提前很多完成交卷的 上周和这周三天的考试连续监考下来,发现英国考生给我有两点印象比较深 1, 做完从来不检查 。这一点很明显,明显感觉很多人写完最后一个字前面的看都不看一遍就举手要交卷子了,过去一看封面上有些选项他都可能忘了填了之类的,然后再补。不想国内我们之前考试时候那种仔细认真,反复检查漏写了什么之类的没。有些人能提前一两个小时完成(用不到一半的时间)做完,就闪了。你打开卷子一看需要回答5个问题,可能他就回答了4个,你若让他再检查或者思考一下,他/她一般都会说不会了。所以,时间久了,最后我一般对交卷子的都直接问:are you sure to submit? 才不去操心他能不能pass呐 2,礼貌。学生交完卷子走人的时候都会对你表示感谢,至少大拇指的手势上,一般不会直接走掉。而且还有一个很蹊跷的现象,第一个交卷子走人的如果表示的比较明显,后面的人也都很明显。如果第一个不太明显,后面的可能有些人交了卷子就闪了....我觉得这是一个尾随效应,当大家受到一样的服务,前面人的表现很能影响后面,就跟形成传统一样。 这让我想起去年英国怀特岛待了一周,一个明显的感觉就是岛上的人素质真的很高。一个例子:每一个人上公交车都要对司机说thank you,司机也都要回应(我都在怀疑司机会不会每天几百个的说thanks很累)。从没见一个例外,真是感叹。这个时候你若是第一次到岛上,见别人这样你也一定跟着说的,完事过两天你是第一个上公交车的人,你也会主动说的。而这个在london就没有能够做到。 但是,今天逮着一个作弊的,打小抄的。应该是个印度或者中东的孩子(但是年龄应该比我大,哈哈)。看肤色和打扮想应该是印度(裹着头巾的男生),但是长相也像中东。我相当的网开一面,主要是觉得麻烦表现的相当克制和容忍:看到了,只是给他个提醒的手势和眼神,再抄我就走到他身边溜达会。这哥们要求去厕所过两次,第二次根本没听到厕所里面有烘干机响起的声音(所以可知根本没上),而且待得时间漫长。我都差点进去找他!哈哈,明显的去厕所翻找小抄,大体的记住一点然后回来赶快写!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4239 次阅读|2 个评论
揭秘英国大学毕业生的头份薪水
热度 2 laserdai 2012-4-17 17:00
中国的大学毕业 生头份工作的工资 ,几千到上万,大家都很清楚,不用罗嗦了。对比一下,英国的情况,相信很有意义。 注意,这里不包括硕士研究生甚至博士,下面使用的是年薪,除以12就是月工资。 最新数据预测,2012年夏天英国大学毕业生的第一份工资会是十年来最低的! 英国个人收入数据署(IDS)通过最新数据显示,新大学毕业生的工资,已大大不抵生活成本增高的速度。 与2011年相比, 2012年新毕业生的大学生通常的头份年薪将冻结在25,000英镑(25万人民币)之内。平均每个月2000镑(合两万元人民币)。 但把通货膨胀率加入后,新毕业生的工资“蒸发”2%,从去年的19,020英镑,降至18,705英镑。 此前,2008年毕业的大学生最应该庆幸。他们毕业的时候,头份年薪居然能达到20,601英镑(当时的汇率相当于30万人民币)。 “今年的就业市场还是买方市场,起始年薪的数额依旧死水一潭。” “但通货膨胀却相对活跃,这就‘吃掉’了很多新毕业生的一部分工资。” 在接受调查的109家用人单位里,90%表示要冻结新毕业生的薪酬 。“ 尽管就业市场有复苏的迹象,但由于职位竞争激烈,用人单位即便知道目前是高通胀,也不太会给毕业生的起始年薪涨钱。”——(博主评:资本主义就是这样的狠角色!) 2011年,出现了46份申请竞争一个职位的情况 。 律师依然是毕业生里收入最高的职业,起始年薪为36,000英镑(36万人民币) , 而银行业起薪为年薪31,250英镑(31万多人民币)。 最新数据显示,英国目前的失业率还是17年来的最高。截至2012年二月份,英国每户家庭的总收入还在微弱下降,至1.6%。 附录: 英国大学毕业生工资收入排行榜 (数据仅供参考,未必准确) 1 LSE £29,253 伦敦经济学院   2 Imperial CollegeLondon £28,975 帝国理工   3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25,248 伦敦大学学院   4 Oxford £24,748 牛津( 不算牛! )   5 King"s College London £24,440 伦敦国王学院   6 Cambridge £24,091 剑桥( 没有牛津牛! )   7 Queen Mary £23,657 伦敦的玛丽女王学院   8 Bath £23,562 巴斯大学   9 Warwick £23,238 华威   10 City £22,765 (野鸡大学?)   11 London South Bank £22,625 伦敦南岸大学(听起来像个野鸡大学)   12 Dundee £22,328 苏格兰的敦迪大学   13 Brunel £22,323 (伦敦的,听起来像个野鸡大学)   14 Bristol £22,240 布里斯托   15 Surrey £22,022 萨利   16 L o u g h b o r o u g h £21,723 拉夫堡大学   17 Edinburgh £21,681 爱丁堡大学( 工资这么低! )   18 Glasgow £21,590 格拉斯哥大学   19 Strathclyde £21,248   20 Southampton £21,198 南安普敦大学   21 Durham £21,016 杜伦大学   22 Nottingham £20,967 诺丁汉大学   23 Greenwich £20,886   24 The Robert Gordon £20,858   25 Birmingham £20,845 伯明翰大学   26 Soas £20,839(野鸡大学?)   27 Royal Holloway £20,724 (野鸡大学?)   28 Manchester £20,722 曼彻斯特大学   29 Cardiff £20,691 卡迪夫大学   30 Hertfordshire £20,635(野鸡大学?)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11649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博士是需要多样的
miran 2011-11-22 17:52
[转载]博士是需要多样的
博士是需要多样的 精选 吴飞鹏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1814do=blogid=509823 已有 4572 次阅读 2011-11-20 07:14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关键词:博士,多样性 昨天晚上,偶遇一英国留学回来的年轻小牛,该先生毕业于英国名校,说起他的一同学,溢美之词溢于言表,夸奖有加,能力强,是天才水平,博士毕业后被留在英国大学当了老师。不过,他指出,该天才英语不好,说话不清楚,还有就是思维似乎很跳跃,不够连续,所以搞不懂为何名牌大学会留这样的人当老师,而且是个外国人。 这让我想起俺在京都时的老板的老板。俺没有听过他老人家的课,因为在我到校时,他老人家已经退休,只是经常来的名誉教授,不再讲课。同实验室的其他学生告诉俺,老板的老板虽然贵为天牛级,退休前还是一直给本科生上课的,可从年轻的时候开始,在听课的本科生看来就从来没有说清楚过一次课。新生的第一次课的开始和结束大多是这样的:他老人家拿着一枝粉笔进来,对新生们说,你们都是天才,能考进这么好的学校,我教的这些东西逻辑性很强,基本上是数学的推导,很容易懂。因此,他老人家转过身去,开始板书,新生们大多看不懂方程式和推导,就忙着记笔记。等学生再抬起头的时候,两个黑板的板书整整齐齐的挂在墙上,老师不见了。要见到他,那是下个星期的事情了。 教育的事情不是一个铸造的过程,也不是一个打造的过程,而是一个自适应过程,不管是小学还是博士阶段。人不是马戏团里的猴子或者其它动物,教会一样的动作表演给别人看,用于挣钱。只有启发下的自觉和悟,才能把人培养成最好的他自己。老师的责任就是告诉学生,面对这样的事情,俺是这样想的,至于你怎么想,那是你的事情。作为科研人才后备力量或者为社会提供高素质教学和管理人才,我想更应该如此。 偶尔也听听音乐,现在电视里放出来的知名女声民歌歌唱家们的唱功和嗓音,如果闭上眼睛已经听不出什么差别,被规范到了最优美的程度,不像当年农村陶制的有线广播里播放的激情歌唱,一听就知道是郭兰英还是王琨,抑或马玉涛。可能京剧的悲剧也在于此。 科研和教育面对的是人的无限潜能和脑力开发,同样也是为了社会的无限需求,规范或者铸造是毁掉一个个天才的过程。一个没有教育的社会能够培养出天才,而一个整齐划一规范化的思维会让珍贵的天才灵光很快湮灭。 想象一下,给漓江修起堤岸,那将是一种什么景象? 当我们的研究生教育都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能够创造几篇SCI文章的时候,除了本来就是创造SCI文章的需求能够满足外,社会的其它需求如何满足呢?一个这样的社会什么地方都缺人才就成了正常,这也造就了在其它社会符合的50万人里面一定会有一个天才的普世规律在俺们这里不适用,因为我们从孩子刚出生就开始毁灭ta的天才,直到成功的把ta变成一个在你认为是成功样子,而这种铸造,顶多只是重复了一次劳动,这个产品也只是在众多廉价产品中又多了一个,没有任何其它的意义。 SCI论文既不能代表创新,也不代表能力,只是一种劳动的结果。 那种说话都说不清楚的年轻人会被国外的名校聘为老师,不会讲课的教授一直被学校当成宝贝担任主课教师,或许就是那些名校成为名校的基础,而成为名校的唯一理由应该是他们曾经培养出诸多在不同领域是标志性的人物。 在公园里,这样的红松比挺拔的参天大树更有意境。 分享到: 收藏 分享 举报 推荐到博客首页 发表评论 评论 (58 个评论) jRtdUch7 2011-11-22 07:54 把学生培养成创造几篇SCI文章,这样的社会缺人才,因为我们从孩子刚出生就开始毁灭ta的天才。 ------ 结果是为它人做嫁衣的国家被人骂。 给美国建世博馆,叫美国人骂。 给美国送钱,叫美国人骂。 给美国送人,叫美国人骂。 国家为它人做嫁衣,百姓也只能为它人做嫁衣,我在中国的医学网丁香园讲科普,叫人封IP,封ID,我在中国科学网讲科普叫人封ID。 为 中国科学院开通“科学智慧火花”专栏 http://idea.cas.cn/ 网送嫁衣。 我在盖茨征集奇思妙想 “探索大挑战送了俩个嫁衣。 我现在又为 https://www.innocentive.com/ 网送嫁衣。 为 http://nextprize.xprize.org/ 网送嫁衣。 为 hhttp://www.xprize.org/ 网送嫁衣。 即令是泥牛入海,无消息,送习惯了,无怨无悔的只讲耕耘的送吧,只是不会洋文苦哇。 中国人写SCI文章苦哇,中国人不会洋文的更苦哇。 做女人难,做‘男人’难。在中国做点‘事’难。 何时中国谁人能办个道法自然或叫功能规律的杂志呢? 在中国做这点‘事’更难。 博主回复(2011-11-22 08:08):洋文会了以后你会发现更痛苦。 houmin00000 2011-11-21 20:04 因为选手众多才有了诸多的规则~~ 这也符合选拔的游戏规则 有限的资源,海量的人 如何不悲哀~~ 博主回复(2011-11-21 22:16):人多不是问题。 cchmsn 2011-11-21 19:13 呵呵,教育是什么,估计咱们几十年来有着自己的定义 博主回复(2011-11-21 22:15):是的,屡战屡败也英雄。 boxcar 2011-11-21 15:38 闲论“天才”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11635do=blogquickforward=1id=510254 博主回复(2011-11-21 22:16): YC2011 2011-11-21 13:23 北卡州立有个数学教授是脑瘫,脑瘫也,话也是说不清楚,坐轮椅上课,还指导那么多学生和访问学者,还非常有名。 在国内脑瘫的教授不知是什么命运。 博主回复(2011-11-21 13:26):唉,不说也罢,生不如死啊。 zlyang 2011-11-21 12:38 “50万人里面一定会有一个天才的普世规律”。 博主回复(2011-11-21 13:22):是的。 shsm 2011-11-21 10:53 boxcar 2011-11-20 08:01 那种说话都说不清楚的年轻人会被国外的名校聘为老师,不会讲课的教授一直被学校当成宝贝担任主课教师 ~~~~~~~~~~~~~~~~~~ 这种讲课水平的选手,在目前国内的大学一定会被督导老师和评教的学生联手赶下讲台。 现在学校督导团对于青椒们讲课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都规范好了,不能出错。 还有学生的期末评价,一旦评价不好,三年之内不能评职称,呵呵 博主回复(2011-11-21 11:37):“管理”最可恶,还是变坏事。 boxcar 2011-11-21 09:44 您老先飚忙着笑, 俺正写一篇新的天才博文呢。 博主回复(2011-11-21 09:46):哈哈,好,可以放开胆子很批本人的言论。 boxcar 2011-11-21 09:40 天才?天裁! 天才?添柴! 博主回复(2011-11-21 09:42): pukin 2011-11-21 07:57 【博主回复(2011-11-21 06:51):科学和科学家是不能用什么硬性指标来评价的,。。。。】 你老兄说得完全正确!但问题的关键是谁来当这个伯乐?谁来判断某天才从事的基础研究是有所发现?天才如果不发表文章同行如何知道他的工作呢?所以我认为文章本身并没有错,错在一帮利用它的管理者! 博主回复(2011-11-21 09:09):首先,科学家不是公司职员,不是打工仔,是不需要过于频繁考核和评价;其次,天才的人不需要发现,只需要创造宽松的条件,不发表文章照样大家都知道,只要一篇足够,那时大家才知道他是天才;三,我从来不反对发表论文,也没有说过发表论文是错误的。 热衷于发表论文不仅仅管理者有错,当教授的人没品是政策能够推行的主要原因。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0 个评论
【图话眼前】:清华园荷花咏叹调 vs 英国大学折腾学生
热度 7 李霞 2011-10-2 20:45
【图话眼前】:清华园荷花咏叹调 vs  英国大学折腾学生
前注: 不久前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咱帖文回忆儿时的校园趣事 ( 详见: 记忆中的校园童趣 ) 。 喜得游客眼前一亮赋词一首 ( 见前文链接中的 评论【 8 】 ) 。当时便约定,抽空选图一张,再次图话一番。如今履约,特选清华园荷花池的旧照倩影,与眼君的念奴娇词一并登出(图中的题目是咱自作主张加的,眼君如有异议,请告知,咱立马改哈),请大家欣赏、点评: 眼前一亮 (呵呵,当时排场达到了世界超一流,有念奴娇为证。) 清华校庆,示昭讨天下,百年淑女。 出有蟒袍今万岁,顶戴花翎无数。 魔鬼身姿,牛郎恩怨,只叹凭人妒。 太公出马,挥鞭云雾烟雨。 自从赔款如期,风尘万里,才子佳人旅。 炮火连天得胜后,名媛两家同娶。 革命师生,文攻武卫,左岸飙旗举。 荷花池水,浓情依然如许 。 : 刚刚看到学宽兄很给力的文 章“ 英国大学这样折腾学 生” 。联想到国内外教育理念的差别,禁不住再说两句。其实,学宽兄千金的经历,真不能算折腾(学宽兄的反话咱正着听一回 ^_^ )。在英国的学校里,一年级的脑筋急转弯练习中,就会有怎么把盐水变成盐粒的题目。由此从小练起,到了大一,让学生们把牛奶变成奶粉,还提供设备,咱觉得倒是如今老师们的通融。想必别的组里有些学生还会觉得太容易了呢,只是不说而已! 新中国的教育好像是要把文盲教育成文人,文人再培养入仕途;英国的教育体系似乎更注重矮子里面拔高的,高的里面再挤压出巨人。这也许就是国内高等教育近年动静大,产出小;而英国陈旧甚至寒酸的校园里,却出了许多诺奖的原因吧。国内的孩子们出国,所要培养、甚至历练的,也许正是经历这种所谓国人眼里的“折腾”;否则,是不是更亏了?
个人分类: 图话眼前|10461 次阅读|13 个评论
英国大学这样折腾学生
热度 52 lixuekuan 2011-10-1 23:37
英国大学这样折腾学生
女儿到曼彻斯特大学两周了,第一周是入校教育,与中国差不多,仅仅是没有军训。 第二周正式上课,星期三晚上(她们的下午)我正在与几位朋友吃饭,女儿来电话,第一句话就是:爸爸,我想回家,太难。我不想学了。 女儿的话吓我一跳,我马上问:为什么?遇到什么事情了? 女儿笑着说:老师折腾人,什么也没有讲,就布置了一个讨论作业,把牛奶变成奶粉,写出你的方案,并做一个6分钟的报告说明你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听女儿的口气,不学了回家肯定是玩笑,我也就不当真了。我问:你会吗? 女儿回答:不会呀,老师没有讲,书还没有发哪。 我进一步问:别的同学会吗? 女儿回答:都不会呀。 我说:哪你怕什么?按老师的要求做就行了,现在我有事,周末视频再交流吧。 今天与女儿视频,详细问了这次老师折腾她们的经过。 女儿说:老师让学生10个人一组,给出了几个罐,脱脂分离器,离心分离器,巴氏消毒器,喷雾干燥器,包装等单元。每天必须处理多少牛奶,每个单元的温度。你设计一个过程把这些单元连接起来,能连续生产奶粉。计算几个原料罐怎么使用合理,怎样串联这些过程最省能源,还有一些清洗、中和过程我就省略了。 实际上对于稍微学点化工知识的人这个题目很简单,但这些孩子都是高中刚刚毕业,到大学才上两天课,这题目有特别大的难度,老师让她们做这样的作业有一点下马威的味道。写出方案问题不大,10个人的智慧,使用简单的加减乘除、脑子清楚知道使用哪些高温物体为哪些低温物体换热,合理使用热量就可以。 10个学生忙了一天,做出了方案,每个学生单独完成自己的设计方案。从今天女儿讲的内容我认为方案合理,充分利用了能源。对于刚刚入学的学生,做到这样的地步绝对动了脑子的,看来折腾一下新生未尝不可。 下一步就是6分钟的报告,下面就4位老师,学生不允许听。超过6分钟、不到5分钟都扣分,5分钟提醒一次。女儿说进去讲的时候两手发凉,出来手心里都是冷汗。女儿自己说讲的自己满意,没有超时,但感觉很紧张。 我说:祝贺你,多讲几次就不紧张了。 这次英国老师难为学生很成功,10个不认识的学生通过讨论不但相识,而且有了合作。学生知道牛奶变成奶粉这个最简单的化工工程。知道了连续化生产和合理使用能源,锻炼了写设计方案,更为关键的是做报告,解释自己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这个过程对于将来的化工工程师是最需要的,从开学的第一周就实施这个过程让学生认识到做报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从英国老师这样折腾、难为新生想到国内的本科生教育,吕喆老师( 吕喆的博客 )给一个条件不齐的作业学生答案都是全军覆没( 一道条件不全、让学生全军覆没的作业题 ),如果入校就让中国孩子做英国孩子这样的作业是不是也是全军覆没?这些作业不是考试,是可以讨论、可以上网查资料的,是不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必须规规矩矩,必须有标准答案?中国老师敢不敢这样折腾、难为学生?我们的教育是不是有改进的余地?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把今天女儿发来的曼彻斯特大学照片发几张助兴,曼彻斯特大学没有围墙,和大街差不多,拍出来没有个大学样子。我女儿开玩笑说,曼彻斯特大学的中心就是曼彻斯特市中心。这样的大学还能出诺贝尔奖?还真出了,而且不止一个。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1408 次阅读|115 个评论
成绩好不代表一切——英国大学录取时的黑名单【转载】
热度 4 halcon 2011-7-13 17:58
http://www.bbc.co.uk/ukchina/simp/uk_life/tenglong/110712_tenglong_uni_admission.shtml “黑名单”大白于天下 录取竞争激烈的英国一流大学都有一份不成文的“黑名单”,列出它看不上眼的“软”学科(non-preferred soft subjects),读A-level准备考大学的学生如果选择了“黑名单”上的科目,可能会大大影响自己的录取机会。 一直以来,这只是考生、家长的揣测和传言。这样的“黑名单”谁也没有见过。 现在,由牛津、剑桥和代表18所英国一流大学的罗素集团(Russell Group)联合公布的报考指导原则,终于第一次证实了,在大学录取者眼里,选修科目的确有“软硬虚实”之分。 学科分“软”“硬”,全优也有忧 这份名为《知情后的选择》 Informed Choices 的手册告诫学生, GCSE(中学会考)和A-level取得优秀的成绩固然重要,但选修大学眼里的“硬”科目是关键 。 “至关重要的是,学生要避免因选择的学科不能够让他们具备读大学所需要的技巧和知识、或不能够 有效的显示他们具备攻读某个专业的才能,而使自己处于不利地位 。” 手册警告说,如果不选修至少两门“工具性科目”(faciliating subjects),“许多竞争激烈的大学专业将不会为你打开大门”。 换句话说,避实就虚选修“软”科,即便是全优,也会被拒之门外。 手册列举的它认为有用的 “硬”科目有比如数学、英语、纯科学、外语 等。 它称之为“职业性或实用性”(vocational or have a practical bias)的“软”科目有比如,传媒、艺术、设计、心理、商务、法律、摄影等。 而且,根据手册, 即便看上去与报考的专业不相干,也应该选择“硬”科。比如,有些大学的法律专业并不要求A-level 选修法律,而要求历史。而读历史专业,有些大学并不要求A-level 选修历史,而要看英语成绩 。 破解密码与鲤鱼跳龙门 “黑名单”的公布,是从政府大学教育主管官员、学生、家长、老师到大学报考指导专业人士多年呼吁力促的结果。 公立学校的学生得不到像私立学校那样周密的报考指导,而私立学校与一流的大学都建立有密切的联系,能够“破解”大学复杂的入学要求。 手册的执笔人,大学报考指导贾德纳( Andy Gardner)至今仍记得促使他力推公布这样的指导原则的那一刻。 那是5年前的伦敦政经学院的开放日(英国的大学每年都定期举办开放日,open day, 为有意报考的学生提供咨询,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学校)。忽然,一位姑娘开始轻声抽泣,另一位也跟着呜咽起来。 贾德纳问那位姑娘怎么了,姑娘回答:“他们刚说了哪些科目是他们看不上的,而我选修了其中的两门,会计和商务。我现在根本没机会了。” 贾德纳说,指导手册对学生,特别是公立普通中学和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争取最大机会考入一流大学,有重要的意义。 英格兰地区上私校的学生占总学生人数的7.2%,却占了牛津、剑桥学生总数的46.6% 。教育慈善机构Sutton 信托刚刚公布的调查显示,2007-2009年间,英格兰5所中学考取牛津剑桥的学生人数,超过其它2000所中学考取牛津剑桥人数的总和。这5所中学中,4所是私立学校。 专业人士认为,这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一方面,公立学校的学生得不到像私立学校那样周密的报考指导,另一方面,私立学校与一流的大学都建立有密切的联系,能够“破解”大学复杂的入学要求。 英国负责大学教育的部长维勒茨(David Willetts)说,手册的公布对“促进社会流动能力和上大学的机会有重要意义。如果大学有禁选的科目,那最好公之于众,而不要当作机密。” 然而,维勒茨说,英国的许多中学校长为了保持学校在排行榜上的地位, 仍在鼓励学生选修“软”科,耽误了优秀学生的前程 。 报考指导手册发出的信号再明确不过了:如果想提高自己考入一流大学的保险系数,读A-level时,就要知难而进,选择一流大学眼里的传统科目。 “你是想避免挑战吗 Are you trying to avoid a challenge ”?这是手册提给考生的问题。
3806 次阅读|7 个评论
[转载]中国的清华北大又一次世界一流了!!!
热度 1 firefive 2011-3-11 07:19
http://news.sohu.com/20110311/n279761890.shtml 清华北大跻身声誉排行榜前50名 哈佛大学居榜首 据新华社电 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10日发布2011年世界大学学术声誉排行榜,美国哈佛大学位列榜首,中国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跻身百强,分列第三十五和第四十三位。   美国大学在排行榜上独占鳌头,夺得前10名中的7席,并有45所大学进入百强。英国是第二大赢家,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名列十强,总共12所英国大学进入百强。日本大学的表现也很抢眼,5所大学跻身百强,其中东京大学名列第八。   首次发布的世界大学学术声誉排行榜是《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世界大学排行榜的“子榜”,是根据各大学在教学和科研领域的表现确定的。而一年一度的《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世界大学排行榜的评定指标多达13个,除教学和科研之外,还包括论文引用情况、科研成果转化收入以及国际化程度等。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主编菲尔·巴蒂说,世界大学学术声誉排行榜是在对大学学术表现进行了迄今为止最全面的全球性调查之后排定的。他指出,在国际人才市场对学生、学者和学校管理人员的争夺更为激烈的今天,大学享有良好的学术声誉至关重要。
个人分类: 个人感想|2041 次阅读|1 个评论
国外大学学术期刊出版
热度 1 kexuechuanbo 2011-2-27 14:45
大学出版机构担负着出版学术期刊、信息检索期刊、学术著作和教科书的主要任务。从其出版物的文献价值和层次来看,无疑是最有学术价值和处于最高文献层次的,是处于科学发展前沿的第一手文献。虽然说,出版公司、商业图书出版社、政府部门、工商企业与行业组织、学会和研究机构也出版一些学术出版物,但大学出版物的水准是最高的,稍能与大学出版物平分秋色的只有学术研究机构的出版物。 一、英国大学出版物 剑桥大学出版社和牛津大学出版社是世界上最早的两个大学出版机构。这两个出版社的成立不仅标志着世界大学出版的开端,而且也奠定了英国现代印刷出版业的基础。 剑桥大学出版社(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经英王亨利八世批准成立于1534年7月20日。该社的宗旨是“致力于各学科知识之获得、提高、保存与传播;促进教育、宗教、学术和研究工作,促进文学与纯文学的发展。”该社主要出版教科书、工具书、试题等,在美、澳等国设有分社。1985年时,出书1 000种,期刊86种,试题2 000种,在版图书8 000种,年营业额1.7亿英镑。全社有1 000多名编辑出版人员。出版社由剑桥大学各学院推选的学者组成出版管理委员会管理,剑桥大学校长为名誉社长,第一副校长为社长,另设有执行主任和秘书。90年代,该社与牛津大学出版社为出版学术期刊的主要出版社,出版的期刊已有100种以上,包括与学术团体合作出版的刊物。英国各大学出版的学术期刊在全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连同几家大型商业出版社出版的学术期刊(多系综合性科技期刊),已占全国专业学术期刊的60%以上。剑桥大学出版社和牛津大学出版社,还是英王伊丽莎白(1558~1603年在位)于1559年特许设在首都之外的两家出版社,而其他出版社则必须设在伦敦。 牛津大学出版社(Oxford University Press)经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批准成立于1586年 。早在1478年,英国印刷先驱T.罗德即在牛津大学创办牛津大学印刷厂。该社以出版工具书、教科书、学术著作和学术期刊著称。出版社由牛津大学各学院推选的20名学者组成的管理委员会管理,牛津大学第一副校长为社长。另设有执行主任和秘书。该社年出书1 018种(1987年),下设有专门的期刊出版部,1985年出版有78种期刊,90年代已达100种以上。 除这两校之外,曼彻斯特大学、利物浦大学等校也都设有出版社,并出版有学术期刊。 英国学术期刊的用稿率很低,平均退稿率为50%左右。物理类期刊稍好一些,如《物理学杂志》的退稿率在18%~30%之间,《物理化学学报》的退稿率为40%。人文和医学方面的学术期刊退稿率高达80%~85%。如《柳叶刀》的退稿率为83%,《自然》退稿率为57%。学术期刊的发行量期均3 000份左右,但60%发行至海外,医学刊物发行量略大些,约在3 500~4 000份之间。故学术期刊定价一般偏高,年平均价多在100英镑以上,文献检索性刊物则高达500英镑以上。 为保障编辑出版事业所需的人才,英国不少大学设有编辑出版专业或课程。如牛津理工学院开设有3~4年制正规出版专业课程;伦敦印刷学院、格拉斯哥建筑与印刷学院专门培养印刷业高、中级人才;曼彻斯特技工学校开办有二年制大专班印刷课程;瓦特福德理工学院开办有四年制印刷专业课程。 二、美国大学出版物 美国出版业始于17世纪30年代末。英国移民、锁匠斯蒂芬·戴(约1594-1668年)1638年在哈佛学院所建的北美英国殖民地第一家印刷厂——剑桥印刷厂,为美国出版印刷业的开端。它曾先后出版《自由民誓词》、《圣经全集》等。这使波士顿成为18世纪中叶以前的美国出版业中心,之后被费城、纽约相继取代。 美国最早有大学出版物的学校是哈佛学院,早在17世纪40年代就开始出版图书,但哈佛大学出版社直到1913年才成立。最早使用“大学出版社”名称的是康奈尔大学,始于1869年,但其间长期停顿,直到1930年才恢复。连续出版最久的学校是从1878年创办经营至今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出版社。1920年,全美大学出版社始有协作组织,到1937年正式命名为美国大学出版社协会(AAUP),至1987年已有94个会员单位。美国的大学出版社主要任务是出版校刊、教材和学术著作,不用纳税。2/3的大学每年出书不超过30种,至80年代中期时,全美大学出版社共出书约五六千种。其中主要有芝加哥大学,262种;加利福尼亚大学,225种;普林斯顿大学,160种;耶鲁大学,152种;麻省理工学院,120种;康奈尔大学,100种;纽约州立大学,100种。 根据董其蔚、李南景的调查(见附表),美国大学自然科学学报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学校或学校中某系主办的期刊;二是专业学会或出版社出版的学术期刊,由大学教授任主编,在全国范围内或跨国组成编委会。期刊的内容是综合性学术期刊和单一学科学术期刊比例大致相当。学报以月刊、双月刊和季刊居多,也有双周刊。其经费大多来自捐赠;一部分来自发行收入和版面费收入。版面费一般每页20~60美元。 三、日本大学出版物 1867年,柳河春三创办的《西洋杂志》月刊成为日本期刊业的开端。到1909年,实业之日本社首先实行期刊寄售业务,推动了期刊出版业的发展。1956年,新潮社出版《新潮周刊》,从而导致一股持续至今的“杂志热”。至20世纪60年代,由于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促使期刊出版业突飞猛进。1985年时,期刊总量已达3 025种,营业额为7 122亿日元。1989年时,期刊总量已达7 696种(大众杂志2 296种,学术杂志5 400种)。日本期刊业发展的一大特征是创刊杂志多,1980年以来的10年间已有2 000余种,同时每年也有数十种停刊。日本出版者认为:“以为杂志的历史越长越有权威,越优秀,乃是误解,在某种意义上,停刊要比创刊更需要勇气和头脑。” 日本的大学出版物按日本人自己的话说“出版历来有两个读者取向:不特定的多数,这是编辑们做尽畅销梦的世界;和特定的少数,在这个不能谈‘量’的世界里,大学出版部是宿命的、良心的存在。”与英美一样,日本的大学出版部仍担负着出版学术研究成果的主要任务。日本文部省对学术出版专设有“文部省科学研究费补助金、研究成果公开促进费”,仅对学术期刊的出版,1989年度的资助预算即达4.7亿日元。 日本大学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据1980年的统计,大学研究课题达278 343项,平均每人年发表7.5篇论文。日本的460余所大学,大多都有自己的出版物。在1979年时,全国出版有8 901种科技期刊,而其中1 216种即出自大学。尤其在基础科学方面,大学出版的期刊代表了国家科学研究的水平。周汝忠统计到了31所大学40余种刊物,这大致反映了日本大学科技学术期刊出版的情况。 这些期刊以年刊居多,有公开发行和内部发行两种,有的为学校主办,有的由分学院或研究所主办。校办期刊由国家拨款。其出版类型有文理工综合版、理工综合版和专门学科版几类,学术期刊居多,间有信息检索、新闻等期刊。其办刊形式灵活,不固定页码,不限制论文字数,不拘文种,刊名除冠以校名外,则“报告”、“纪要”、“集报”、“学报”称呼各异,并不统一,从一个角度显示了外来文化与本体文化并存的现象。 扩展阅读参见:姚远:中国大学科技期刊史,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个人分类: 期刊传播史论1|6466 次阅读|2 个评论
英国大学理事会(董事会)如何设?
lgmxxl 2010-5-27 08:42
2010 年教育部的两项重点工作之一是探索在大学中设置理事会(董事会)。这在中国应算一个新生事务。虽然中国现在有 200 多所大学设置了所谓的理事会(董事会),但没有一所是真正意义上的理事会,最多是大学联系社会的一个中介协会。在世界一流大学里,大学理事会是大学治理结构的主体,是大学健康发展的关键。英国大学治理结构设置指南对理事会设置的“指南”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英国大学董事会主席委员会( The Committee of University Chairmen’s , CUC ) 2004 年 11 月通过了英国高校治理结构设置指南( Guide for Members of Higher Education Governing Bodies in the UK )。“指南”对理事会的诸多事宜进行了原则规定,概括起来包括: 1 、理事会是当然的学校重大事务的最终决定者,理事会实行集体领导。 2 、理事会要确保对大学的高效管理和战略规划。它是大学发展状况的最终负责者,应对大学所有事务负责。 3 、理事会应该下设有大学评议会( Senate ),大学评议会对大学学术事务负责。大学评议会经大学理事会授权,对事关学术发展的资源和经费具有分配权。大学评议会要定期向理事会报告工作。 4 、理事会应该定期召开会议,每年不应该少于 4 次。理事会成员应该积极参加法定会议。 5 、理事会应该具有确定的人数,一些会议应该规定参会人数。 6 、理事会成员的个人信息特别是财产信息应当公开。 7 、理事会成员人数一般不应该超过 25 人。 8 、理事会成员中的校外人员与校内人员数量大体平衡,甚至外部人员应该多于内部人员,以确保理事会有足够的时间和经验应对大学的所有事务。 9 、理事会中应有职工代表、学生代表。 10 、理事会应该有开除不合格理事会成员的权力。 11 、理事会的会议日程、内容应该尽量公开,以确保大学师生的知情权。 12 、理事会要经常对自己工作状况进行科学评估,这种周期不应该多于 5 年。 13 、为了确保理事会主席的工作效率和效果,理事会主席不宜从事太多的日常工作。 14 、理事会应该明确自己的主要职责,并以书面形式公告出来,理事会应该说明完成这些职责的主要手段。 15 、理事会要确保大学资金链的正常运转,制定相应制度确保大学基金用在合理的地方。 16 、要有专门的审计委员会监督理事会的工作,审计委员会应该主要由外部成员组成 。审计委员会中的内部成员也应该是没有行政职责的独立人士。 17 、要有专门的薪酬委员会对理事会成员、特别是其中的资深成员的薪酬进行评估。这个委员会的成员应以外部人员为主。 18 、理事会外部成员的提名工作应该由专门的提名委员会来完成。这个委员会以外部成员为主席,以外部成员为主,其内部成员中至少应该包括一名大学学术人员。 从以上设置指南中,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点原则要求: 第一,科学分权 理事会虽然是大学中的主要治理主体,但其权力不能过于集中,除实行集体领导外,还应该对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进行合理的区隔。一般认为,大学学术权力能否科学行使是大学治理结构完善的标志之一。 第二,严格监督 国外大学治理结构中普遍遵行“没有监督的权力等于腐败”这一政治学宝典。对理事会工作,英国大学董事会主席委员会要求必须进行审计和监督。 第三,信息公开 阳光下才能没有阴影。国外大学相信只有师生有知情权,治理结构核心层成员才不会贪腐。为此,理事会必须把自己工作内容进行公开,对个人信息和资产进行公开。以使人们相信理事会工作没有私心,没有为自己谋利益。 第四,内外结合 吸收外部成员加入理事会是美国董事会的做法。这一做法越来越受到各国大学的重视。英国是一个以内部成员治理大学为主的国家,可近年来越来越注重外部成员的参与,以使大学的决策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建立更为顺畅的联系社会机制。 第五,依法治校 理事会是依法设立的(一般是依大学章程设置),它的设置、运作必须依法进行。从人员的构成,到开会的程序,到议事规则,一切的一切皆有法可依,从而最大程度地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影响、个人因素的影响。
个人分类: 国外高等教育|7755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03: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