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学生园地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朋友的朋友说“这才知道有个很有看头的科学博客”
tangchangjie 2009-9-7 16:50
今天,一位(朋友) 2 (朋友的朋友)来电子邮件说,他最近才知道有个很有看头的“科学博客”,推荐给我看。还列举了一批很有见识,读起来有点享受的博文,列出了一些作者,如(按他列举的次序) 苏青、陈安、武夷山、李学宽、 王鸿飞、 吴飞鹏、刘立,李亚辉,杨玲,鲍得海 … 等等,推荐给我看。其实我早就知道这些博主;答曰:“见笑了,我上个月也成这里的博主了”。 这份邮件提出一个问题:科学博客在宣传自己方面还需努力。问了一些学生(数量较少,可能代表性不够全面),有下列看法: 1 研究生有自己的 QQ 群,喜欢在一些普及的博客,如天涯、小木虫, BlogBus ,或一些学生做的局部博客网上交流,大家平起平坐,可以互相辩论。而和科学家们一起议论,有点羞涩、不好意思。 2 如果在 百度上搜索“那些博客好”, 会给出几十个博客的清单,如博客网 新浪博客 QQ 空间 ,搜狐博客天涯博客, 中国博客网 …., 但是,其中没有科学博客。 3 科学博客这个名字有点高雅, 一位硕士同学说, 如果在这里开博,有点拘束,恐怕要引用刀郎“冲动的惩罚”歌词:“还需要勇气”;博士生很愿意看看科学博客,可学到很多东西, 扩大知识面,作为博士生,要写就要写好,要写好,又较费时间;看到的博士生的博文都很不错,写得很认真,是用作科研的态度在写博文。 4. 一些成果累累的中青年学者,觉得自己太忙,他们从科学网上早就知道科学博客,觉得不错,偶尔看看。自己没时间写。事实上这些中青年学者不只是会做科研,写起文章来也是写得很好的。想一想, 这批人写出很好的基金申请书、能拿到基金,能写出几十篇甚至上百篇论文, 能写出专著,教科书,哪一个在读中学时不是作文高手?他们真的是时间比较紧,又把博文看成科研一样严肃,所以参与较少。其实,如果能换个思路,如果把写博文当成紧张工作后的思维课间操,作为一种 Enjoy research Enjoy life 的休闲项目,写一些精彩点子,不一定费多少时间。这样大家就可以看到更多的高明见解和科技之光。 科学博客现在办得不错, 但是读者作者数量还有上升空间。不知道下列举措是否有参考价值? 1: 现在只有不太多的科学相关的网络页面,如科学网,含有科学博客的链接。这不太够。靠“朋友的朋友,朋友的朋友的朋友”这种传递方式 (专业术语:朋友的传递闭包 The closure of Friends ) 来传递科学博客存在的信息,还不太够。能否和一些普及的网络或博客互相友情链接。普及的、通俗的博客的和高雅的、科学的博客同住地球村,为梦想,网上行,不应该是声相闻而不相往来。通俗读者会看到科学博客也是很有趣、很有见识的。 2 科学博客不必过分清高。如果要自我介绍,应该用“科学博客 --- 科技工作者的园地,科学博客 - 科技工作者的博客”。英文中的 Scientists ,相当于中文中的“科技工作者”,比较泛指; 中文中的“科学家”的“家”字,有时会与画家、书法家、军事家的“家”相混。如果用“科学博客 --- 科学家的博客”会有一些读者误解为艰深的博客。 3 能否由科学博客的现有资源,增加办一个研究生博客,作为博士生硕士生的交流园地,且研究生博客上可以看到现在科学博客的内容或链接科学博客。老师们远远地看研究生博客,不要去处处干预,学生们就不会过分拘束,能敞开心扉,这样反而能看到他们在想什么、作什么。必要时作一些疏导,导师不是堵师,导师的任务是引导、疏导。博士生硕士生身上寄托着科学的未来和未来的科学,将来怎么样,就要看现在怎样引导。 4 许多学校有学生自己的交流园地,如果和学校的校园网或著名的学生园地互相友情链接,通过这些链接,让学生看看成年科学工作者的见识、思想、方法、心态、文采,甚至是幽默,肯定是一种好的引导。 5 友情连接后可能会有新的管理问题,现在不知道会有什么问题,但知道:有问题,才会有工作方向;有问题,才会有创新。 相关博文 (元博--议论博文的博文) 系列博文的入口及其作法 科学博客的潮汐涨落,漫话大小月 农家乐里看博客-国庆大假见闻 朋友的朋友说“这才知道有个很有看头的科学博客 两句真心话 曁开博词 YC 的休博与一键隐藏 共享计算理论PPT,兼夸科学网的稳定 博文瘦身法:分集扩容与一键压缩大而无用的元素
个人分类: 开博议博|7948 次阅读|1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0: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