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杨汝清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科网群英烩No.9999杨汝清 最后一篇科学小说遗作 什么是“科学”
readnet 2010-11-18 12:42
科网群英烩 让水滴洒向为科学网灌水勤奋笔耕的人们 科网群英烩粉墨登场 关键词: 科学网,博客,博主,杨汝清,青水洋,机器人,科学,来历,方法,精神,文化,期刊,色球,色空间 让 水 滴 洒 向 为 科 学 网 灌 水 勤 奋 笔 耕 的 人 们 科 网 群英 烩 粉 墨 登 场 什么是科学 (杨汝清最后一篇科学小说遗作) 科学的来历、科学的方法、科学的精神 科学期刊 http://suxin.crtvu.edu.cn/bbs/viewthread.php?tid=8502 什么是 科学 (杨汝清最后一篇科学小说遗作) 2009-9-9 编者按: 杨汝清教授离我们远去了,今天本网特一次性全文发表杨教授的《什么是 科学 》,这可能是杨汝清教授的最后一篇 科学小说 遗作。 2009 年 5 月 9 日,《中国少儿科学小说选》系列丛书编辑部 给杨汝清教授发去一封邮件,全文如下: 杨汝清教授:近日可好? 谢谢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海燕出版社已来公函,表示有意出版《中国少儿科学小说选》。有关编辑称: 如果有可能我们想全套出版 1~10 册 。该社的稿酬标准是 xx 元左右 / 千字。有关事项正在商谈中。所提供的大作,都有可能入选。当然有的可能会与你商谈,进行一些修改,详情后告。希望我们能共同努力,为把丛书打造成精品而奋斗!您有不少宝贵的建议和意见,将会在编辑中采纳,并请您: 1 、继续就丛书编辑出版问题发表高见、提供佳作; 2 、根据科普创新的探索,我们将努力推出新人新作,请将所附 《中国少儿科学小说选》系列丛书征稿 转给您所联系的大中学校及朋友们,欢迎他们赐稿、合作; 3 、欢迎反映各地风土民情和企业科技创新方面的科学小说,同时欢迎学校、企事业和有关方面参加合作。对合作者,除争取有反映其业绩的科学小说能选入丛书外,还将在该册的附记中专门作介绍,请向当地和与您联系的方面推荐,还可合作兴办与之有关的影视、动漫、网络等科学文化产业。请您能尽力协助推荐当地的有兴趣合作者(详情参见科学小说网 www.chinasnw.com 。) 《中国少儿科学小说选》系列丛书编辑部 2009 年 6 月 23 日,杨教授的儿子用杨教授的邮箱给科学小说网回邮件说: 科学小说网:你好! 1. 家父这次发病虽又急又突然,甚至一度出现了危险,但目前已趋稳定,正逐步康复。不过出院还得一段时间,所以这次由我代为回信。 2 、关于被选作品,一切按编辑的意见办理,忒儿文中一些文字等明显错误请尽管修改; 3. 文章署名统一使用 杨汝清 ,如果需要单位就写 上海交通大学 ; 4. 家父住院前写的一篇科学小说 什么是 科学 ? ,今发给你们,请指点,并可供编辑们选用。今后一旦身体允许,他将会继续努力,为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出一点微薄之力。 5 、祝《中国少儿科学小说选》出版顺利,圆满成功! ------- 杨汝清 2009-06-23 杨教授的儿子在这封邮件的附件中,发来了这篇杨汝清教授住院前写的一篇科学小说《什么是 科学 ? 记一场自主招生面试会》,这很可能是杨汝清教授的最后一篇 科学小说 遗作。现原样于以发表,以示纪念。 ------------------------------------------------------------------------- 什么是 科学 (科学小说) 记一场自主招生面试会 杨汝清 窗外长满绿芽的树枝挡着,这边的窗帘半拉着,小教室显得有点阴暗沉闷。讲台右边坐着 5 个毕恭毕敬的考生,他们脸上都露着微笑,但桌子下面的腿都不同程度地在颤抖。这是交大机电学院自主招生面试会场的一个组, 5 位老师面对 5 位学生。负责人徐教授用手推了一下眼镜,微笑地对学生说: 我们是全国自主招生试点,没有什么条条框框,目的是大家互相了解一下。 互相了解? 考生瞪着眼睛看着徐教授,心里充满疑团。 每人自己介绍 5 分钟,然后回答老师的一些提问,很随便的提问。最后你们 5 人化 20 分钟左右时间讨论一些你、我关心的问题,讨论结果由一位代表汇报,其他同学补充。 李教授拿出一副扑克牌,挤了一下眼,笑呵呵地说: 抽签!谁大谁先讲。 会场气氛开始有点活跃,有两个男生把脚伸了伸,轻轻地呼了口气。 呀,红桃 K !我先讲? 一位胖胖的女生大声喊着,起身就直奔讲台。 不用,就在你位置上讲吧! 徐教授的摆手还没有放下,这位女生就开腔了: 我来自 格致中学 , 这是市里 一所著名的重点中学 , 5 位老师都点了点头。 这位女同学讲得很快,很流利,明显是作了不少准备工作,不到 3 分钟她就开始讲她的业余爱好了。 我虽然分在理工科,但也喜欢文学和历史。我经常的课外活动是帮学校整理校史 好啊! 李教授情不自禁的叫了一声,接着说: 那我要问一下,你校 为什么叫 格致中学 ? 我校 是我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先驱徐寿先生在 100 多年前创办的 。我们的 校训是 格物致知,求实求是 , 格致是 格物致知 的简称 女同学突然刹车,不好意思地说: 这 格致 具体是什么意思我也说不大清楚。我的任务主要是帮助整理校友的资料。 已经回答得不错了。 李教授笑了笑,接着说: 你知道吗? 我国最早把 Science 翻译成格致,后来才翻成科学的。 女同学摇摇头说不太清楚。 李教授看了看表,就讲起了一个小故事。 Science 初到中国 时,中国学者问: Science 是什么? 洋人说: 通过实物求证,研究自然,获得知识 。 中国学者笑着说: 这种学问,中国自古有之,叫做 格致 ,就是《 礼记 大学 》中的 格物致知 的缩写 。 格物致知 就是 研究物质,获得知识 ,这不与你们 Science 的意思一样吗? 洋人一听,大为叹服。 从此 Science 在中国便译为 格致 ,而且一用就是半个世纪 。 像当时的教科书《 格致入门 》和徐寿先生等创办的《 格致汇编 》就相当于现在的《 科学入门 》和《 中国科学杂志 》。 同学们都听得入了神,两位年轻老师也在认真听讲,不断点头交流。 那 后来怎么又改成 科学 了呢? 李教授环视了几个同学,接着问 你们谁知道? 同学们都摇头,但心里都在想: 是啊,我们 一天到晚在 谈 科学 ,但这 科学 两个字是怎么来的呢? 老师,你就接着说吧! 女同学哀求似的说,其他同学也竖起了耳朵准备听。 李教授看了看表说: 不行啊!还要进行下面的面试 这样吧,休息的时候我们再聊。 后面的面试很顺利,考生和老师的互动得比较热烈,气氛也越来越轻松。 休息一下吧! 徐教授见最后一位考生面试结束,轻轻地站起来,示意大家出去活动一下。 那位女同学跟在李教授后面走出教室,犹豫了几次没敢上前招呼。等李教授转了一圈回来 , 她实在憋不住了,拉着另外两个同学一起拦住了李教授。 老师,你说 Science 后来怎么翻译成 科学 了呢? 说着胖胖的脸蛋还红了一下。李教授停下脚步,哈哈大笑: 你们还惦记这这事啊!好,那我们就进去谈谈。 科学,多么神秘、崇高的名字啊!是啊,中文怎么把 Science 翻译成 科学 的呢? 李教授慢慢道来: 科学 这两字来自日本 。大概 1870 年前后, 日本人 研究了 德语的 Wissenschaft 和 英文的 Science 后, 把它译为 科学 ,意思是 分科研究的学问 。他们 认为 Science 的概念和研究方法 是 西方解析思维 的反映。西方人 把研究的对象划分成许多科目,一个一个分别进行认真深入的研究,通过不断地提升理论和实验验证,科学也就这样逐渐形成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哲学和数学,总共五大领域,或者说五大门类 。 大家知道 自然科学里又分物理学、化学、力学、天文学、地球科学以及生命科学 等等 。 而 物理学又分光学、力学、热学、电磁学、理论物理学、固体物理学、核物理学 等等 。 光学又分光谱学、应用光学 激光、光纤、光学器件、光学图像处理 一位对光学特别感兴趣的男生插上说。 对, 由于 问题按科目细分研究 ,致使人们能 比较容易地由表及里地揭示许多物体深层次的现象 ,这大大 促进了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 ,促进了工业、农业、交通等等领域的飞速发展, 对人类的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 。正是这 科学 才 使我们有了现在的现代化生活 。 是啊,科学真很伟大! 另一位男生也插上。 戊戌变法的康有为先生认为日本人把 Science 理解成 分科之学 很有道理,于是在 19 世纪末他就把 科学 两字引入了中国 李教授还没说完,一位同学拿着《 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辞典 》兴奋地说: 你们看,这里 对 Scienc e 一词的解释 的确 有 arranged 的意思 。 arrang 有整理、分类、安排等的意思 。 另一位同学翻开《 现代汉语词典 》大声说: 以前我们谁也没有来查一下 科学 的意思。你们看,这里 对 科学 的解释是 : 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也有 分科 的含意 。 李教授点点头说: 随着科学在系统、方法、规范和精神道德等方面的发展与完善 ,人们不断的认同, 科学的含意也日趋广泛 , 现在人们把它当作先进、正确、规范等的代名词 也不足为怪 。 它鲜明的时代特征,人们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怎么歌颂它,崇拜它也不觉为过! 是啊,是啊! 大家都点头表示同意。 但是 李教授刚开口,那位女同学站起来打断说: 慢,慢! 对不起!对不起! 然后对着其余同学说: 我们来猜猜看,老师下面的 但是 是想说什么? 李教授楞了一下,心想这小姑娘这么大胆,这么可爱!然后笑笑说: 对!大家可以发表意见。 一位坐在桌子上翘着腿的男生接上说: 但是 ,但是分科太细也有问题 。上次我妈头晕去医院看病,结果内科、泌尿科、五官科、妇科看了 4 个医生也没找出毛病,头却更晕了 几个男生捂住差点笑出声的嘴巴,而女同学则有点憋不住,刚要笑出口,这位男生接着说: 我看过 钱学森的一篇文章,说人体、宇宙、还有天气、环境等等都是大系统,它们的内部之间都有密切联系,不能只看局部,应该从系统和总体的观点分析问题 。 一位年青老师接着说: 你说得对! 现代科学在不断发展,现在的趋势是已经开始从分科过细逐渐转向系统综合,从必然性研究转向偶然性研究,从可预见性转向不可预见性,从治标转向治本,已经开始出现中、西方文化结合的倾向。 好啊, 中国在不久将来一定会变成科技大国! 这位男生跳下桌子,狠劲挥了一下拳头。 坐在旁边的另一男生站起来说 我说这个 但是 后面应该是 但是我们对目前一些科学结论不能过分迷信,要向爱因斯坦学习,要有怀疑精神 。 他看李教授点头,赶忙接着说: 以前我认为 牛顿三大定律 是绝对真理,但是 爱因斯坦发明的狭义相对论 说明, 牛顿三大定律只有在物体低速运动时才成立 ,当然 这速度是相对光速而言 李教授与徐教授交换了一下兴奋的眼神,点头称赞。 一位戴眼镜的同学站起来,张了张嘴又坐下,女同学说: 想说就说呗,怕啥?又不是正式开会 ! 我想说的是, 爱因斯坦的怀疑和批判意识本身就是一种科学精神,只有有了这种科学精神才能使科学不断发展。我看,现在许多的科学知识都是相对的,是有一定条件的,不能绝对化,不能 对! 怀疑和批判意识是科学精神,那科学精神还有哪些呢? 这位女同学对科学精神又感了兴趣, 噢! 科学精神还有:实事求是,说话办事要有证据 她自己接上了。 对,对!还有 一个人还没开讲,另一个插上: 现在科学研究越来越复杂,参加的人越来越多,科学应该有协作精神 对! 需要互相帮助、互相学习 搞科研需要刻苦钻研,需要献身精神 需要规范化训练 需要认真做好实验 需要诚信 看到同学讨论这么热烈,老师一个个都笑容满面,不断点头。 突然,那位女同学看了一下手表,站起来不好意思地对徐教授说: 对不起,耽误后面的面试讨论了 没想到我们一谈就停不下来,没想到休息的时候学到了这么多知识: 科学的来历、科学的方法、科学的精神 ,真好! 开始吧? 同学们重新坐好,等待徐教授布置讨论题目。 徐教授与李教授等老师交换了一下意见,高兴地说: 我们这次面试讨论已经结束!大家都有很好的表现。我们了解了你们,你们也了解了我们,这不是达到了目的了吗? 5 位老师都热烈鼓掌,连说,好!好! 但那位女同学 啊 的一声倒在椅子上,捂着脸,而那位原来坐在桌子上的男生露出一副似笑似哭的眼神 啥啊!我们都是在瞎说,没有准备 你们讲得都很好啊!看来你们都有很好的基础,而且各自还有特点。 徐教授连连称赞,其他老师也都笑嘻嘻地频频点头。 5 位同学从惊慌中慢慢变得冷静,转而脸上露出了笑容。 中午热烈的阳光从窗外树杈中撒进,使教室呈现出一片明亮 教室里学生和老师们正在相互握手,依依惜别。 科学 已使他们变得亲密无间,似师生、似战友、似同事 (完) -------------------------------------------------------------- 作者:杨汝清,上海交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海交大汽车研究院智能车辆研究所所长 , 上海市机器人学会副理事长。 (本网被授权独家首次刊用,以供网友在线阅读和研讨。它用需与本网联系,并注明出处。) 出处 : 科学小说网 学者姚远 发表于 2010-9-6 23:13:02 查看评论 : 0 │ 浏览: 73 打印 推荐给朋友 期刊传播史话 八易其名的一份格致期刊 姚 远  这是天主教主办的一份文理综合性半月刊。从 1879 年到 1938 年,大多专注于时事与科学,从《益闻录》、《格致新报》、《益闻格致汇报》、《时事科学汇报》、《汇报》、《时事汇录》、《科学杂志》到《圣教杂志》,该刊先后八易其名,却坚持出版 1 700 余期,历时半个多世纪,是除《中西闻见录》、《格致汇编》以外,较多关注科学的另一种教会期刊,但它却远比这二者出版时间要长久得多。 其 初名《益闻录》,清光绪五年二月二十四日 ( 1879 年 3 月 16 日 ) 创刊于上海徐家汇。由南汇李杕 ( 问渔 ) 主编 。其创刊之初系半月刊,约数月之后改为 7 日刊。光绪二十四年七月初一日 (1898 年 8 月 17 日 ) ,与《格致新报》合并,易名为《益闻格致汇报》,并改为半月刊。光绪三十三年 (1907 年 ) 改称为《时事科学汇报》。自光绪二十五年七月初四日 (1849 年 8 月 9 日 ) 第 100 期起,简称为《汇报》,并分别出版《时事汇录》半周刊和《科学杂志》 ( 周刊 ) 。其中《科学杂志》因主要撰稿人 比利时赫时慎 (Van Hee) 回国而停刊。《汇报》在宣统三年 (1911 年 ) 停刊。 1912 年,又易名为《圣教杂志》复刊,并改为月刊。其主要在中国境内发行,亦远销南洋、欧美等地。 在 《益闻录》创刊之初,编者自称该刊: 益于性命,益于邦家 ,以时事、科学作为两大支柱,间以宗教、文学、地舆、天文、算数等。 戊戌维新之后,该刊易名为《益闻格致汇报》,光绪三十三年 (1907 年 ) 又 改称为《时事科学汇报》,在刊名上更为突出 科学 ( 格致 ) ,而在内容上,更为 注重科学化,对于物理、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电学、生理学、动物学、植物学 ,甚至 科学小游戏 等,也 莫不一一介绍 。易名和简称以后的《汇报》进一步将科学抬高至与宗教并立的地位,认为 太西之学,分天人二类 ,即 天学 (宗教之学)与 人学 (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涉及 17 门学科,是中文期刊有关西学传入中国后最有意义的一次科学门类划分。光绪二十四年 (1898)10 月 19 日出版的第 19 号《格致益闻汇报》发表《中国宜设医学院论》一文,首次提出中西医结合的主张。 在改为《圣教杂志》以后,虽主张 教理与科学并行不悖 ,但 宣传真道 显然成为首要宗旨,科学内容明显减弱。约在第 310 期后,于 1938 年 8 月最终停刊。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60134 * 本文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与科学网无关。 王强硕士学位论文:《格致汇编》的编辑与作者群体及其科学传播实践研究 《格致汇编》的编辑与作者群体及其科学传播实践研究 王强硕士学位论文 指导教师 姚远教授 ( 2008-06-05 答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晚清民初期刊演化与科学传播 项目编号 :(O7XXW004) 摘 要 为了廓清在西学东渐和在科学传播的背景下《 格致汇编 》的编者、作者群体及其科学传播实践价值,调阅了从清 1876( 清光绪二年 ) 至 1892( 清光绪十八年 ) 间《格致汇编》共 60 期的原始文献,运用文献考证、统计对比等方法,对其作了全面的历史考察。研究结果表明 : 《格致汇编》作为中国第一份综合性科技期刊,已具备现代科技期刊的基本形态和内含,开创了一种新的科技文学体形式一一科技期刊文体,结束了我国知识分子只能凭借科技书籍、信件的交流沟通方式。从《格致汇编》创办、编辑过程、编者、作者群体等各方面看,都有中西士的积极参与,它是中西双方共同合作完成的历史结晶,是西学东渐和科学传播的一块活化石,是中国科技期刊由文理综合性期刊向专门科技期刊演化,以及由合作办刊向国人自办科技期刊演化的过渡性标志。该刊虽由西士傅兰稚 (JohnFryer , 1839 一 1928) 创办和主编,但亦可视为格致书院 院刊 ,故在期刊运作、传播方式、合作机制等方面难免受其影响。中国科学家徐寿有一定的主导作用,可看作是刊物的 双主编 之一,在刊物创刊时撰写了首份综合性科技期刊的发刊词,在其中首次匀画了晚清自然科学学科体系,并积极为刊物撰写了较高水平的科学论文。从作者队伍看,可考的作者 人,西士 23 人,中国学者 25 人,民间投稿者 7 人,其中主要投稿者为英西士和中国学者,分别占稿件总数的 46.1% 和 35.4% ,而在这些稿件中,中西士共同合作完成的稿件占到 42 石 % 。这些数字说明,在刊物的创办过程中,由于中西士的密切合作,保证了稿源、作者、编者和读者的大致稳定,是《格致汇编》顺利编辑出版和发行的有力保证。在科学传播实践上,其所刊载的大量科技论著或译介、报道、演讲稿,不少是首次见诸期干 !J ,这些科技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书籍传播范围小,读者反馈信息少的缺点,首次对西方的最新理论,如微生物理论、进化论、电镀理论等进行了登载报道 ; 对西方的最新科技仪器,如万分之一的精细天平、灵敏度很高的光色分光器、盘管式蒸馏器、电话、显微镜、望远镜等则是首次进行了详细分析介绍。结论认为 : 《格致汇编》是由中西士合作创办、编辑完成的中国第一份综合性科技期刊,是传播科技知识新的物质载体,开创了中国科技期刊的历史,其合作模式既不同于刻工梁发 (1789 一 1855) 与传教士米怜 (WilliamMilne , 1785 一 1822) 在 ((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合作,也不同于学者王韬 (1828 一 1897) 与传教士伟烈亚力 (AlexanderWylie , 1815 一 1887) 在《六合丛谈》的编辑合作,而是在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的觉醒过程中,集体的科技合作行为在科技期刊中的首次体现。这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人自办科技期刊的第一次高潮,也培养了近代中国最早的科技期刊编辑、作者和读者群体。其中,以徐寿 (1818 一 1884) 《考证律吕说》为代表的中国较早一批期刊科学论文,并通过西士在国外科学期刊发表,其意义重大,这既是汲取西学营养后中国科学家新的探索,也是中国传统科学焕发生机的重要象征。 关键词 : 西学东渐 : 傅兰雅 (JohnF 叮 e;18391925): 徐寿 (18181884): 徐建寅 (1845 一 1901); 《格致汇编》 ; 科学合作 ; 科技传播 ; 科技期刊 结 论 (l) 从与传教士合作到国人独立办刊,精神层面的准备和物质层面的准备有着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最初,王韬并不赞成中士独立办刊。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清廷不允许民众办刊,另一原因是王韬等中士长期委身和受雇于西士,不必担心清廷压制,不免有身处世外桃源之感,故少有某种使命感或责任感 . 因此,理雅各在《遐迩贯珍》停刊声明中发出盼望 中邦人士,有志踵行 的呼吁时,并无人响应。在伟烈亚力向王韬建议 中国何不仿行新闻月报 时,王韬却断然否定说 : 予谓泰西列国,地小民聚,一日可以遍告。中国则不能也 。从利玛窦与徐光启的合作 梁发与米怜的合作 王韬与伟烈亚力的合作,徐寿与傅兰雅的合作,从佣书一秉笔 ~ 合作者一踵行,中士积累了宝贵经验,孕育了中国第一代报刊编辑群体。中士从被动,主动,从不自觉 自觉,从无使命感一具有强烈的使命感的巨大转变,从而逐渐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和精神层面的基础。当然,王韬休于独立办刊或国人自办连续出版物发展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传统印刷术近代化进程的落后。因此,传教士引进的西方印刷技术保障了期刊按期连续出版,是中士自主创办期刊诞生的物质基础。马六甲英华书院印刷所的创办,及其迁港,在中文期刊出版印刷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 当上海墨海书馆的那驾以牛曳车的印刷机器损坏后,其印刷业务即行停止,机器只能运回伦敦修理,而此时从厦门迁至上海的英国长老会又承担起了印刷任务。上海和香港的两个中文印刷所莫定了日后中士自办期刊的物质基础。墨海书馆的铅活字拍卖给了字林洋行,用于出版《上海新报》,而香港的印刷所则直接为王韬的《循环日报》所用,改为中华印务总局。这说明没有造纸、印刷科学技术进步做支撑,期刊的按期连续出版仅靠原始的传统的印制技术是绝难实现的。 (2) 徐寿与傅兰雅在江南制造局和《格致汇编》的合作是真正的科学合作。如果将利玛窦与徐光启的合作视为第一波西方科学传播运动,那么傅兰雅与徐寿的合作就突出地标志着鸦片战争之后西方科学传播运动第二波的开始。其突出特点表现为 : 一是自 19 世纪初期以《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遐迩贯珍》、《六合丛谈》、《中西闻见录》、《格致汇编》为代表的期刊媒介在渡过图书媒介一枝独秀到书 刊共存的历史时期后,成为西方科学传播运动中的主媒介,有时在期刊发表的文章甚至到 30 余年后才以图书形式再版,《格致汇编》无疑为这一过渡的象征和活化石 : 二是期刊媒介在传播西方科学方面逐渐显现出连续、定期出版的时效性,通过栏目设计和连载形式实现传播机制的系统性,以及通过读者问答实现作者、编者、读者互动、切磋、研讨交流的氛围,表现出明显优于图书媒介和报纸媒介的优势,科技期刊也开始逐渐摆脱以译介为主而向原创、新颖的科学论文过渡的苗头,像最新科学演讲稿的发表以及李善兰在《中西闻见录》发表的《考数根法》和徐寿在《格致汇编》发表的《考证律吕说》即是明证 : 三是无论是马礼逊、米怜、伟烈亚力、麦都思,还是丁匙良,他们的第一身份都还是传教士,而傅兰雅在创刊《格致汇编》之前即己脱离教会,是一位真正的西方科学传播者,另外无论是梁发、黄胜、王韬,张福信,还是架学谦,他们都不是真正的科学家,而徐寿在与傅兰雅合作之前就是中国第一艘蒸汽机驱动轮船的总设技师、中国舰艇工业的先驱和江南制造局的主要创建者之一,故徐一傅合作显然不同于以前的米一梁合作、或伟一王合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 四是徐一傅合作翻译西书与编译《格致汇编》中所涉的西学内容,不同于以前以宗教为主夹杂科学内容,或以翻译陈旧科学常识为主的合作,而是突出地以江南制造局造船和兵器工业发展所需的 有裨实用 的科学技术为主开展合作,并逐渐向 民生日用 的科学技术发展,从而使 格致之学广行中华 ; 五是徐一傅合作形式与机制也发生变化,不再是润色、口述笔受,当遇到疑难问题时徐寿甚至会试验核实,发现原著中的不妥之处会加以注释说明,在翻译《声学》第五卷时发现中国古人与西士所持结论相悖之处,与傅兰雅讨论无果又向英国原著者寄信请教,以致推翻了西士刚刚证明的一个声学定律,研究成果还很快在《格致汇编》和英国《自然》杂志发表,这种合作无疑只能发生在科学家之间,是真正的科学合作。 (3) 中国近代中外科学合作源于中西士合作翻译西书和合作编辑期刊,这是毫无疑问的。最初虽说王韬与李善兰、徐寿与华蒲芳等中士之间都有合作,但还都不具有 准国际合作 的意义,也不具备跨文化传播的意义。这种合作的另一鲜明特征是它己突出地表明这是朝廷资助或买办官僚、资产阶级资助的一种集体行为,不是个人与个人间的私自合作,而是在组织架构下的集体合作。如果说西方近代科学从 私研 走向集体合作研究及资产阶资助的标志是卡文迪许实验室的成立,那么中国实现这一转折的标志就是江南制造局、格致书院及《格致汇编》等组织形式的形成。中国自古以来大部分科学层面的研究都处于 私研 层面,即便有朝廷天文台等组织机构内中士间的合作,都远未形成像西学东渐大潮中,东西方跨国合作这样的规模,当然也少有国际合作的成分。科学越是进入近代,所涉及问题的范围和规模越是广大和深入,仅靠少数几个人的研究或闭关锁国式的内部合作显然不足以取胜。像西学东渐中全面引进西方科学技术体系,改造传统的中学体系,建立民族自有的科学技术体系,这无疑是不亚于 长城 、 大运河 或 长安城 建造那样的旷世奇迹工程,甚至比这还要复杂。而且,在这种科学研究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还需要很多社会建制,如研究机构、学术社团、教育机构、图书、期刊、报纸等形式予以支撑和保障。《格致汇编》就是这样的一个支撑和保障建制。它作为中国第一份综合性科学技术期刊,既是中西士合作从西方引进中国的、新型的传播西学的一个媒介组织形式,也是中西士合译的科学技术成果发表的场所。它实现了西学从图书传播为主向以图书一期刊共存传播,并逐渐以期刊的抢先传播为主发展的历史性转折,并经由期刊媒介发表了中国科学家在与西士合作的基础上产生的的一批早期科学研究成果,成为第二波西学东渐大潮中推波助澜的一个突出历史现象。因此,对中西士合作编辑科学期刊历史意义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理论价值和科学意义。本文所涉及的仅仅是《格致汇编》一个典型案例,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尚待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 致谢 在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我的硕士学位论文也即将告一段落,回首三年的硕士生涯,使我再次感受到了做学术研究的困惑与艰辛,但是在导师姚远先生的悉心指导下,从论文选题、开题到修改定稿都给了我及时的辅导与纠正,他在学术上 严谨治学,宽以待人 的态度为我树立了榜样,使我终身受益 ; 在生活中,姚老师在经济上给予我资助,使我这样一个未有经济来源的学生,能够安心学习,学术上的进步,都融入了导师辛勤的培育与精神感召。还要感谢曲安京教授,三年的研究生学习,给了我很多的指导、启发和帮助,尤其是他在数学史研究领域的独特眼光,踏实的研究风格,深深地扎根于这个领域而心无旁鹜的韧性,让我由衷地赞叹。 感谢赵继伟老师,使我见识了这一片天地,激励我走上这条道路,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对我的论文从整体上给予了许多合理建议,使我受益匪浅 ; 感谢袁敏老师、杨宝珊老师,在西北大学三年学习期间给予我的帮助和照顾 ; 感谢与我在数学与科学史研究中心一起学习的同学,让我们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他们分别是徐传胜、吕建荣、刘昊、潘丽云、孙庆华、唐泉、王全来、燕学敏、冯晓华、白欣、贾小勇、任瑞芳、陆书环、李跃武、金英姬、贾随军、杨赛、陈镱文、周瑞宏、王鹏云、滕艳辉、尹莉、赵晨阳、赵哗、范广辉王昌、王雪峰、张必胜、等。 最后,我要把这浓浓的感谢献给我的父母和大哥,是他们辛勤的努力工作,支持着我的学业,是他们的不断鼓励,陪伴着我的求学之路 . 此外,还要感谢各位答辩委员会的专家在百忙之中对拙文的审阅与评定 . 王强 2008-06 欢迎到中国知网 - 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阅读全文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60115 * 本文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与科学网无关。 本文标签: 《格致汇编》;编辑与作者群体;科学传播实践;期刊传播 学者青水洋 发表于2009-9-8 1:57:39 查看评论 :323 │ 浏览:32391 打印 推荐给朋友 精选 您的姓名: * 必填 您的邮件: 朋友邮件: * 必填 推荐理由: 医疗健康 最后的博文 如长江青水,流入了海洋...... 2009年9月7日9时40分 参见《清明节话墓志铭》 补充: 1、《最后的博文》是唯一的公告和仪式,免去任何其它形式的公告和仪式; 2、把我扔进大海时,只有有关亲属在旁,不接受或邀请任何人参加; 3、今天上午咳嗽使我憋气倒在床上,在我爱人的呼喊声中,我从梦中清醒,发现我爱人把我扶起,正猛烈地敲我后背......我不得不提前写下这《最后的博文》。 2009年5月7日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54129 * 本文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与科学网无关。 当前推荐数: 228 推荐人: gfcao majorite qhliu liudongyang pukin laozu famingkuang cllipe yinglu rensl guoxiangyun FloatingRose wangdh jizx971 张志东 钟炳 yatou zhaoxing chrujun liangjin laorenzsyf zhaowanfu 飞跃骑士 tarimriver 周春雷 chuchj yonglie 隔壁家的二傻子 周少祥 duojizhuoma weijia2009 lixuekuan suqing1961 肖立志 罗帆 杨学祥 malidan 艾云灿 yunping weah0500 李建立 qlms 黄安年 AnjinLiu 吴渝 sheep021 tangchangjie zjuwangbo 侯振宇 chile pkuzeal entangle hemily85 furaibo leonskennedy xilihutu hypersurface xingjin qianjun scnlong zlyang cosismine 刘玉平 iRobot zengzifeng11 chensuiyang aquarius hetw freton JJZhu lixuke2005 陈安博士 yangfangimr lvming mqjiang 陈龙珠 Metasequoia coimbra cooperlin cqq2008 邵宇飞 bio 毛宁波 hills shancaocanju davidzsguo guohaiboghb yuliping hulj068 jianxu xcfcn xiangzr1969 greensleeves wdz hwyy1125 jiangjinsong 云飞扬 yangjingangel christine liuying56 cutefay maczone 清水直人 daphnia aabdyaabdy 马雷 twjtianshan dunyu cuncaoxin freefloating 尹华杰 罗岚 mount timy qingyun555 来自海洋的古生物 SmileyCat vein zh860626 andrewsun HDMUTONG iSci caxinra 大毛忽洞 Nancyback wanqiangcug suxinhua shanggv JYH64J98Y99H RongZheng 张学义 胡业生 gxthstdo shareworld mljphy 苗义高 xu1987125 Hrperion cai7net pb00011127 yakov 陈吉德 slowlight zhulin 秋天的布鲁斯 drqian schuetzenhof baffin2010 fxf mdzhao poochen heartree rxd1981 wumingxin xmx81 niupiye caojx yaoronggui satangell chenyongjie uranuswang zhanghan libseeker suliantuo yangze ChinaAbel buffer Zhoudi zls111 lanwoco wzg188 dahaishui ashen8212 pup nianqing00 antenna wangyk aging00 qqcoin question rantingjing small03 rilke hujianbo xqliu hudaliang huadongABC 孙学军 huangfuqiang wangkj80 glj264 xuefeng121 liuli66 catherine08 symplect nwpacific kd652 chtang zck1987 麦立强 lihongzhi iwesun lincbacon zjnjnu sjgu wangzhq0618 hitmsezhang wangyichao ethan301 yaoyu76 sweety adamliu800 zxysfish 马红孺 brianzqp cuiyerang lhj701 outcrop tonybean caijj09 weizhaojun rg9981 gongtao yangxintie yyfu tutor WC101 readnet 标题: 发表评论人: siccashq ip:69.239.105.* 青山流水,一路祝福! 标题: 发表评论人: dongping2009 格致科学任随想,一路走好清水洋。 标题: 发表评论人: cwufp 保重! 标题: 发表评论人: lix 杨教授一路走好。 我一直梦想着自己能在工作中死去,脸埋在键盘上,。。。 这是阿西莫夫的《告别词》中的一句。摘下来给杨教授送行。 标题: 发表评论人: 清水直人 ip:210.155.218.* 一路走好,祝福中。。。 标题: 发表评论人: jinsblog 在这个博客上,我们一起走过。杨杨先生一路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gfcao 希望编辑把这篇短文置顶,以纪念我们已逝的博友!! 标题: 发表评论人: biozhang 我网上的好友,来得光明,去得磊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wen hai ip:128.186.0.* You will be with us forever. 标题:、《最后的博文》是唯一的公告和仪式... 发表评论人: qhliu 痛! 标题: 发表评论人: pukin 杨老师一路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laozu 缅怀杨教授,杨教授一路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famingkuang 愿您在天堂中快乐!并常常抽空来看我们。 标题: 发表评论人: cllipe 值得尊敬的一位学者,一路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entomology 一路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famingkuang 到了天堂后,别忘了开博,大伙迟早都会去那儿和你博客的。当我也去的时候,第一牛博非您莫属!!那时候您可也要象在科学网上一样多多提携发发哟。 去天堂的路很远,请您一路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xuelei ip:221.218.155.* 安息吧 标题: 发表评论人: rensl 如长江青水,流入了海洋...... 标题: 发表评论人: famingkuang 上帝如此不公!有的人纯粹只是酒囊饭袋却长命百岁,而国家之栋梁如君者却总是那么匆忙。难道说,上帝也在搞科研吗? 标题: 发表评论人: 一个学生 ip:117.10.104.* 敬重的老师,永远怀念您! 标题: 发表评论人: famingkuang 如果能将您唤回,我们愿意让眼泪流干! 标题: 发表评论人: nanohappy ip:144.213.253.* 一路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远山 ip:119.109.108.* 一路走好。可以从尘世中解脱了。 标题: 发表评论人: guoxiangyun ...... 标题:祝福 发表评论人: wangdh 一路走好! 科学网应该纪念和记住这位受人爱戴的前辈! 标题: 发表评论人: FloatingRose 杨老应该还没有离开我们,还在和死神作抗争,也许,我们真的可以将您唤回......杨老,您快回来! 标题: 发表评论人: jizx971 永远想您!一路走好! 标题:一路走好能回来!你一定会回来! 发表评论人: yinglu 汝清!为什么走得这么匆促!刚才看了陈安博客,我还留言祝你康复!又看了别人留言一路走好,我还这样解读:散步转几圈就回来了!现在看到你的博客最后的博文和你儿子的公告,才不得不相信你真的走了!记得去年你入院体检,我还特意专门为你写了哲学小说《精神战胜死神》,你理解我的意思,因为我们的心灵是相通的!后来看到你的博文我又回来了,真为你战胜死神而高兴和祝贺!怎么不到两月病情突变你就这样走了!回天乏术!回天无力!复何言哉!复何言哉!但是,我还是相信,一路走好能回来!一路走好必回来!因为海洋是循环的,地球是周转的!你一定会回来! 标题: 发表评论人: FloatingRose 祝福啊,深深的祝福,祝福这位对尘世怀了深爱的可敬前辈! 如长江青水,流入了海洋......痛! 标题:坚强/顽强 发表评论人: 张志东 我相信意志坚强的杨老师的生命力是顽强的, 一定能挺住, 再一次回到我们身边! 标题: 发表评论人: 钟炳 一路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zhaoxing Bless! 标题:一路走好! 发表评论人: 张志东 我一直认为杨老师不会离开我们, 刚刚看到公告栏, 不得不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 杨老师用生命书写了辉煌, 激励了大家如何面对人生路途中的艰险, 如何笑对一切困难, 杨老师的精神永存, 永垂不朽! 标题:杨老:一路走好 发表评论人: wqb ip:219.242.71.* 杨老:一路走好。很感谢您曾经对我博客的关注。同样我也很关注您的博客。和您神交收益匪浅。 标题:雨露滋润人间 发表评论人: chrujun 您流入了大海, 但您还念记着我们。 从今以后, 滋润着大地每一滴雨露, 有您无穷的爱恋。 标题: 发表评论人: jinhesun 一路走好!!!!!! 标题:一路走好! 发表评论人: 可真 ip:58.208.229.* 杨老师永远留在我的心中。 标题: 发表评论人: DlRAC 一路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ising ip:158.132.182.* 您是一粒尘埃,却让大海翻腾;您是一道风景,让科网更充盈了生命。 走好! 标题:眼泪夺眶...... 发表评论人: 飞跃骑士 杨老师如长江青水,流入了海洋...... 伴随着读者们如泉水般的眼泪...... 标题: 发表评论人: guoxc ip:210.75.234.* 一路走好。 恰如长江青水,流归海洋。 标题: 发表评论人: chuchj 一路走好!心酸。 标题: 发表评论人: sugorge 沉痛悼念!杨老师一路走好! 标题:一路走好 发表评论人: 蒋高明 ip:115.170.42.* 仙人逝去,最终离开了热闹的尘世。杨老师选择科学网伴随走过最后的日子,与癌魔抗争,感人泪下。 标题: 发表评论人: 周春雷 物质可以湮灭,博文和思想长存! 标题:杨老,走好! 发表评论人: tarimriver 在此之前小辈从未留意过杨老的博文,也不知道杨老,但您最后的博文让我眼镜湿润了,在弥留之际,尚能到科学网写博文,让生命的最后一丝气息传递给世界,除了您,谁还能做到? 标题: 发表评论人: XX ip:222.168.18.* 真正的学者风范,教授安息,青水入海,与天地永存。 标题: 发表评论人: yonglie 绝唱... 标题:先生一路走好! 发表评论人: 周少祥 先生一路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莫郁 ip:58.22.8.* 永远是您的忠实粉丝敬爱的杨教授,与日月同辉,长江青水,流入海洋。。。 一路走好! 新浪网长者丰采园莫郁告别! 标题:哀恸! 发表评论人: zhangcz07 ip:59.66.97.* 杨老师,一路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duojizhuoma 一路走好。愿您有个安心的旅程。 标题: 发表评论人: lixuekuan 沉痛悼念!杨老师一路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weijia2009 杨教授安心走好,您的博文与精神永远流芳于尘世! 标题: 发表评论人: 胡晓君 ip:221.12.171.* 沉痛悼念!杨老师一路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tdcao 哀悼! 标题:学者楷模 发表评论人: 肖立志 沉痛悼念! 标题: 发表评论人: nanjiangpu08 一路走好 标题:无言的悲痛 发表评论人: 罗帆 即使知道长江清水流入了海洋,还是难忍无言的悲痛。 标题: 发表评论人: jiez ip:116.2.214.* 先生一路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malidan 杨老师安走:(:( 标题: 发表评论人: zhanghaohao 一路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wuwei ip:202.114.78.* 沉痛悼念!杨老师一路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欧阳克 ip:124.16.132.* 与杨老师素不相识,眼眶中却已经泪水满盈。 一路走好! 标题:一路走好 发表评论人: sfguo ip:122.205.10.* 杨老师一路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xyzhu 先生安息!一路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艾云灿 有您相伴的日子里,我们感到有勇气面对一切。愿您在天国安详! 标题:《最后的博文》观后 发表评论人: 杨学祥 《最后的博文》观后 如长江青水,流入了海洋 象高空长风,吹进了天堂 生命的足迹,遍历五洲四海 不息的精神,从科网传遍四方 最后的博文,留智慧与后人 最后的期望,流入圣洁的海洋 标题: 发表评论人: freefloating 我多么希望你能不但作为学者的楷模,同时作为坚强的战胜癌症的楷模。悲伤! 标题: 发表评论人: weah0500 我们等着您! 标题: 发表评论人: yunping 一位坚强、洒脱的长者,当为我们大家的楷模,先生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coolboy ip:173.67.15.* 悼念!一路走好! 标题:沉痛悼念! 发表评论人: 李建立 沉痛悼念!杨老师一路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vigorous 有勇气去面对一切,学习您的这种精神! 标题:先生安息 发表评论人: 张显峰 悼杨老师!一路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吴渝 宽广的大海与您同在,一同环抱着这世界 标题: 发表评论人: sheep021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汇入大洋启新生,敢于日月争自由。 标题: 发表评论人: montec007 ip:69.158.25.* blessing... 标题: 发表评论人: mqjiang 老师一路走好。在天堂安息! 标题:心好痛 发表评论人: szl ip:222.66.122.* 杨老师,每天都上来看看 一直盼着您康复的消息 没想到是这样 今天一看到您儿子的公告 感觉好突然啊 忘不了您的教导 忘不了您的慈祥 一路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crying ip:119.131.161.* 我哭了......一路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侯振宇 致哀! 标题: 发表评论人: CutterPlayer ip:202.120.48.* 每天上网都来看看有没有新的博文,但这篇是我们最不想看到的。 标题: 发表评论人: dlutbmgepm 只是路过,也祝一路走好!安息! 标题: 发表评论人: gzctxin 先生一路走好,精神永存 标题: 发表评论人: 关燕清 深谢先生给与我们点燃暗处的力量!天堂里一定有暑气浸染之外的寂静山林中的阳光,愿先生安详宁静温暖。愿先生的家人保重。。 标题: 发表评论人: FloatingRose 先生一路走好,愿先生在天堂里安享岁月静好,安息吧! 标题: 发表评论人: leonskennedy 第一次来您的博客 愿您在天堂快乐每一天。 标题: 发表评论人: new ip:213.80.112.* 先生一路走好。也祝愿先生的家人多多保重。。 标题: 发表评论人: aimeiya 含泪,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zhaoyao ip:202.118.75.*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杨老师一路走好。 标题:榜样 发表评论人: 孙学军 先生一路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HL ip:68.173.55.* 杨老师,谢谢您的博文给我带来的思考。 安息。 标题: 发表评论人: hao 节哀,先生一路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bg2aw ip:72.163.240.* 杨老师一路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张健 ip:72.163.240.* 杨老师一路走好,师恩永存。 标题: 发表评论人: zlyang 南无阿弥陀佛!祝杨汝清教授(青水洋)一路顺利,荣登极乐世界! 标题:恩师一路走好 发表评论人: qianjun 祝恩师在天堂继续传播知识! 您的音容笑貌永存于我们的心中。 愿生者更加坚强! 标题: 发表评论人: qinzhong 很沉重,杨老一路走好。生者一定会更努力做人做事的。 标题: 发表评论人: 镂空的贝壳 ip:61.138.211.* 老先生,一路走好... 标题:安息吧! 发表评论人: erquanlaoyue ip:221.130.56.* 老先生安息吧!辛劳一辈子终于可以好好地躺下了。 标题: 发表评论人: 酷付 ip:159.226.119.* 老先生,一路好走! 标题: 发表评论人: chensuiyang 我为从未谋面的博友流泪,让泪水随同涓涓细流汩汩归向大海。 标题: 发表评论人: hetw 一滴水流入海洋将获得永生.杨老师,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9981 ip:129.16.106.* 愿一路走好!(写下这5个字的时候,发现自己哭了) 标题:恩师,在天堂安息 发表评论人: coimbra 杨老师,忘不了您的教导,师恩永存,一路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陈龙珠 先生安息,家属保重! 标题: 发表评论人: 汪志 ip:125.65.55.* 读完《最后的博文》,使我流泪、使我不舍,也使我为杨汝清教授而骄傲! 杨教授远行了,我在四川绵阳遥望、面对远方的长江口,深深地、深深地一鞠躬,作为向先生的告别,作为为先生的送行...... 如长江青水,流入了海洋......2009年9月7日9时40分这《最后的博文》,也是杨汝清教授留给我们最后的、永远的留念!杨教授留言于家人,走后把我扔向大海,给大地留一片清静。同时,把我的墓志铭留下,放在我博客的最后一页,作为与网友们的告别语,让它与我博客的首篇让博客陪伴我走完人生的旅途共同构成这段值得回忆的美好时光。这些,为我们继续展现着杨汝清先生的可贵精神和高尚情操,我深信杨先生的精神将永存!他将会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杨汝清 ,男,江苏省江阴人,1944年7月生,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智能机器人主题遥控机器人专题专家组组长以及危险、恶劣环境作业机器人型号总设计师。就是这样一位我国人工智能和智能控制方面的专家,在他因病处境不利的情况下,冷静面对,奋力笔耕,又为我们写下了不少很有影响的篇章。在科学小说网和科学网的支持下,他创作的科学小说《特殊的课堂》《勇敢的机器人》在国内外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教授创作科学小说者。就在《中国少科学小说选》系列丛书正在编辑他这次住院托儿子转来新创作的科学小说时,他却离我们远行了......他《勇敢的机器人》还没有写完,他还答应我们为青少年创作更多的科学小说......这不能说不是《中国少科学小说选》系列丛书和中国科学小说事业发展上的一个遗憾!杨汝清教授的精神将会和他的科学小说一道,永远留在《中国少儿科学小说选》系列丛书中...... 标题: 发表评论人: 柳林涛 ip:159.226.162.* 偶尔路过。杨前辈,一路走好。 标题:杨汝清先生千古 发表评论人: Benjamin ip:59.52.27.* 悼念!!! 标题:杨老师千古 发表评论人: 关军 ip: 杨老师,永远都忘不了您的教导,感谢您,一路走好! 标题:一路走好 发表评论人: 老友 ip:159.226.21.* 惊闻噩耗。作为老朋友,写下这几行字时不免落泪,也回忆起你的音容笑貌。深切怀念杨老师!祝杨老师一路走好!在那个世界里幸福、快乐! 标题: 发表评论人: 半瓶水 ip:123.9.192.* 老师,祝您在天堂快乐,那里如果也有博客就注册一个吧。 标题: 发表评论人: Metasequoia 生如夏花之绚烂,逝若秋叶之静美!杨老师精进、乐观的科研人生将永远激励着晚生!杨老师,远航走好! 标题:杨老师,走好! 发表评论人: lpzhao 老师一路走好!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cooperlin 愿杨老师一路走好! 标题:恩师,一路走好 发表评论人: gy022 与您一起度过的时光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段,谢谢您,我的恩师,您一路走好! 标题:恩师千古 发表评论人: 刘大成 ip:166.111.59.* 惊闻噩耗,愿恩师一路走好!教师节那天正是对恩师最好的怀念! 标题: 发表评论人: cqq2008 让博客陪伴我走完人生的旅途,杨教授您如愿了! 杨教授千古! 标题:纪念杨老师 发表评论人: cwhm 中国的Randy Pausch-杨汝清教授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54226 标题: 发表评论人: shancaocanju ip:222.171.71.* 虽然并不相识,看到前辈这样洒脱,我辈感喟万千,惟祝先生走好! 标题:主题已经被科学网删除! 发表评论人: 已删除 此评论已被科学网删除! 标题: 发表评论人: hills 昨天听到噩耗,眼泪止不住流了下来。回想老师对学生的教诲、鼓励,不能抑制悲伤。走好,老师! 标题:杨老师,一路走好 发表评论人: KeJun Ning ip:134.76.59.* 眼前浮现很多以前的情景 杨老师,一路走好 标题:想哭! 发表评论人: hulj068 有点哽咽了。。。。。我们这些活着的人,为了个基金寻死觅活的,到底图个啥呀?真的很没意思。。。。 标题: 发表评论人: xcfcn 走好!杨教授! 标题:想哭,难受 发表评论人: xiaomumu ip:221.221.152.* 杨教授,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wdz 一路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Yao Qing ip:69.153.198.* 惊闻噩耗,杨老师您的谆谆教导和音容笑貌我永远不会忘记。 标题: 发表评论人: jiangjinsong jiangjinsong将您的文章推送到 仰望星空 , 标题: 发表评论人: cao ip:210.35.57.* 1)我在硕士期间写了一篇论文,审稿专家是先生您,尽管是否定意见,我一直深受影响,论文如何去写,学问如何去做! 2)请受不知名的晚辈一拜! 3)祝您一路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刘红超 一路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yangjingangel 杨老师,一路走好! 标题:恩师,走好! 发表评论人: fbqiao ip:222.67.10.* 惊闻噩耗,我蒙了!我不知道是您的第几位弟子,这里我给您磕个头,恩师,走好! 标题:悲痛 发表评论人: 张三火 坚强的杨老师,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真 真 ip:59.54.25.* 下午接到光立的电话,我和葫芦呆若木鸡,随想起教授的博客,那是我们联系的纽带,《最后的博文》让我们泪雨涟涟。杨教授,您一路走好。 标题:先生一路走好! 发表评论人: watchman 先生一路走好! 标题:需要引用博客 发表评论人: scienceweekly ip:58.31.89.* 您好,科学新闻意欲引用博文,并写一篇纪念杨教授的文章,但不知如何能够联系您,请您发邮件至科学新闻邮箱scienceweekly@stimes.cn告知。 标题:走好杨老师 发表评论人: 姜文来 ip:123.120.27.* 杨老师,在教师节前夕,您走了,我很难过。 读您最后的博文,我看到你的背影,那样从容,那样镇静,那样的无畏。 杨老师,一路走好。您留给科学网的财富是丰富的,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谢谢你,杨老师,我们的榜样。 标题:引用博文,征求意见 发表评论人: scienceweekly ip:58.31.89.* 您好,科学新闻意欲引用博文,并写一篇纪念杨教授的文章,但不知如何能够联系您,请您发邮件至科学新闻邮箱scienceweekly@stimes.cn告知。 标题: 发表评论人: dunyu 一路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zhonglin ip:222.206.2.* 杨老师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jiaoanying 悼念杨老师!一路走好! 标题:教书育人是楷模 发表评论人: cuncaoxin 863计划当首席 152博文载科网 教书育人是楷模 汝清老师传英名 标题: 发表评论人: Wang Fenghui ip:117.39.24.* 没想到杨老师去的太突然,追思杨老师。 标题:学生怀念恩师 发表评论人: 刘大成 ip:166.111.59.* 刚才我已经通知了在美国的师弟赵建亭,他也是极度震惊,可惜联系不上澳大利亚的薛大用大师兄,想当年大用是恩师的大弟子,我是第二个弟子,建亭是第三个,兄弟三个一直在导师教导下快乐地成长着,恩师待我们情同父子,一晃十五年已过,师兄弟三个现在也是分散在世界各地,还一直唠叨着要找机会一起与恩师聚会,也看看恩师现在又有多少桃李。可如今恩师已逝,弟子何堪,只能在此以泪祭奠。恩师走好! 标题:一路走好 发表评论人: edwin ip:124.79.192.* 杨老师,一路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caxinra ip:169.237.108.* 一路走好 标题:一路走好 发表评论人: 朝圣者 ip:222.198.133.* 老师,虽然我们是陌生人,仍然祝愿您一路走好!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永远快乐!!! 标题: 发表评论人: HDMUTONG 一路走好,!!!!!!!!!!!!!! 标题:一路走好 发表评论人: dw1006 ip:124.16.150.* 杨老师,一路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study163 杨老师一路走好 标题:悼念杨老师 发表评论人: ip:59.155.153.* 深深悼念您,博友会怀念着您的,杨老师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yangyxj ip:222.247.53.* 一路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稀里糊涂 ip:99.33.170.* 逝去的人比活着的人多得多, 那里有更多的人拜读先生您的博文。先生走好! 标题:悼念恩师 发表评论人: jiantingzhao 早晨收到师兄大成的邮件 惊悉噩耗 不胜悲恸 难以相信恩师竟离我们而去回想当年 恩师的谆谆教诲依旧历历在目: 仍记得在冰天雪地的沈阳 恩师在实验室里指导我们年轻人的身影 亦记得某新春之际的上海 给恩师拜年时他还在实验室忙碌的情景 没想到十年前离沪的一别竟是最后一面, 学生在此祝恩师一路走好, 我们永远怀念您! 标题: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发表评论人: passway 杨老先生一路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dbmoth 杨老师,一路走好! 标题:震惊,愕然,心痛,回忆 发表评论人: 学生 ip:58.39.138.* 刚才收到了同学发来的参加追悼会的通知,愣了半天没回过神。怎么会这样,我可亲可爱的老师怎么说走就走了。。。心好痛,再也没心思工作了。。。。。。 标题: 发表评论人: suxinhua 刚刚看到这个,沉痛,惋惜,悼念...... 标题: 发表评论人: 一路走好 ip:218.7.150.* 一路走好 标题:老师走好! 发表评论人: 夏泽洋 ip:123.112.73.* 九八年寒假的前一天在老工程办公室第一次见到杨老师,老师耐心的给我们两个刚大学入学的年轻人讲述机器人的故事,三个月前收到老师的短信说病情有所好转,感觉历历在目。看到这里的时候,仍然还是感到震惊。活得实在,走得潇洒!老师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JYH64J98Y99H 惊讶!震撼!惋惜!默哀! 标题: 发表评论人: RongZheng RongZheng将您的文章推送到 学人亭 , 标题: 发表评论人: 张学义 走得如此洒脱,远行的英灵安息! 标题:心感愧疚 发表评论人: 杨老师的学生 ip:59.152.219.* 刚刚同学告诉我,杨老师已离我们而去了我的心里除了和大家一样的悲痛和震撼的感觉,还有很强的愧疚感!杨老师是我的恩师,正如帖子162所述的,我是两个刚大学入学的年轻人中的另一个。因为后来所从事的行业转离了机器人学,所以慢慢的和杨老师的联系就少了。总是忙于自己的事,每当想起和杨老师联系,总是想:总有时间的,过两天再说吧。没想到,现在,而且是永远,没有向杨老师问候的机会了!!!真想当面再对杨老师说:杨老师,你好啊!还记得我吗?杨老师,走好 标题:悼杨汝请教授 发表评论人: 肖韬华 ip:125.67.174.* 悼杨汝请教授 我与你虽然素不相识 可我们在科学小说网相知 你的作品 《特殊的课堂》 《勇敢的机器人》 深深地吸引着我 和我的学生们 我们深爱 那勇敢的机器人 尤其是制造机器人的教授 他们是勇敢的化身 他们是智慧的化身 他们是正义的化身 他们是文明的化身 有了他们 一切难题都可以破解 一切困难都可以克服 一切危险都将化为乌有 一切麻烦都将顺理成章 杨教授你走了 可你的作品永远留在 我们的心底 2009、9、9 肖韬华 (原载科学小说网www.chinasnw.com) 标题: 发表评论人: Doman ip:210.72.130.* 很遗憾刚开始阅读先生的博文,但深信这是先生留给后来人的一笔财富。 青水洋先生一路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柯晓 ip:125.67.174.* 科学小说网(www.chinasnw.com)原样发表先生最后一篇科学小说遗作 今天(2009年9月9日),科学小说网(www.chinasnw.com)加编者按原样发表杨汝清教授的科学小说遗作《什么是科学?记一场自主招生面试会》,这可能是杨汝清教授的最后一篇科学小说遗作。 2009年5月9日,《中国少儿科学小说选》系列丛书编辑部 给杨汝清教授发去一封邮件,希望他继续就丛书编辑出版问题发表高见、提供佳作。杨教授的儿子在2009年6月23日用杨教授的邮箱给科学小说网回邮说:科学小说网:你好!1. 家父这次发病虽又急又突然,甚至一度出现了危险,但目前已趋稳定,正逐步康复。不过出院还得一段时间,所以这次由我代为回信。2、关于被选作品,一切按编辑的意见办理,忒儿文中一些文字等明显错误请尽管修改;3. 文章署名统一使用杨汝清,如果需要单位就写上海交通大学;4. 家父住院前写的一篇科学小说什么是科学?,今发给你们,请指点,并可供编辑们选用。今后一旦身体允许,他将会继续努力,为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出一点微薄之力。5、祝《中国少儿科学小说选》出版顺利,圆满成功!他在这封邮件的附件中,给科学小说网发来了这篇杨汝清教授住院前写的科学小说《什么是科学?记一场自主招生面试会》,这很可能就是杨汝清教授的最后一篇科学小说遗作。 标题:杨老师一路走好 发表评论人: 科学网读者 ip:222.247.95.* 杨老师一路走好! 标题:杨老师,一路走好 发表评论人: 金汕 ip:218.109.115.* 从师兄那里听到这个消息,真是不敢相信。杨老师真是好老师的典范啊! 祝福杨老师一路走好! 标题:一路走好 发表评论人: 红色牧师 一路走好,红色牧师,陈海春。 标题: 发表评论人: ghwu ip:210.73.1.* 杨老师,再见!以后到了那边,我还读你的博文。 - 标题:还是震惊!!! 发表评论人: 教训 ip:140.254.45.* 杨老师的病一年多前就知道了。 还与您讨论过。您的人生观让我敬佩!您对社会的深刻认识, 让我从对国家前途的失望中看到了希望! 后来,离开了博客,很少到科技网。怎么也没有想到, 进这么快就这么走了。 欣慰的是, 您离开了长江尾, 走入了大海洋!!! 标题:杨汝青教授一路走好 发表评论人: zjcui ip:219.236.56.* 我与杨教授素不相识,但是曾有幸得到他在我刚刚开播的博客上的留言。非常感谢杨教授的鼓励。相信教授在另一个世界也会受到广泛的尊敬和爱戴,一路走好。祝杨教授家人好人一生平安。 标题:青山绿水永远陪着你 发表评论人: 陈吉德 杨先生,你融入了青山绿水中,一路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秋天的布鲁斯 杨老师,一路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slowlight 杨老师,一路走好。 标题:永别 发表评论人: famingkuang 无法唤回。。。。。。。难道这就是永别吗? 标题: 发表评论人: zhulin 人生旅途就像宇宙中的流星,有的耀眼,有的无人知晓,但是它们都是宇宙发展进化的组成部分。科学家可以从流星现象和它们在地球上留下的极其稀有的陨石中猜测宇宙的秘密,他们掌握的流星愈多,信息就愈全,猜测就愈准确;历史学家可以从人生旅途的足迹中编写人类的历史,他们掌握的足迹愈多,信息就愈全,历史就愈真实。 大部分博客就像无人知晓的流星,但是他们也都留下了人生旅途的足迹,为未来历史的真实贡献一点微薄之力,同时也能为家人,为朋友留下一点纪念,为社会留下一点借鉴和启迪。 当然,更重要的是博客能为自己增加一点生活的活力和动力,或许它也能为自己延长一点有质量的人生旅程 千条江河,不停奔涌。 长江清水,流入海洋。 标题:大师一路走好~ 发表评论人: mushroom1983 祝大师一路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schuetzenhof 流入苍茫的大海,是最美好的归宿!再见! 标题:如长江青水,流入了海洋...... 发表评论人: zhguoqin 如长江青水,流入了海洋...... 标题:杨老师,您走好! 发表评论人: fxf 今天上来,本来准备祝大家节日快乐的,没想到闻此消息!杨老师,学生在这里为您喊一声,一路走好! 标题:走的潇洒,走向永恒 发表评论人: mdzhao 如长江青水,流入了海洋 标题:永别 发表评论人: heartree 杨老师,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cimsmes 杨老师,一路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haitao64 ip:222.51.102.* 老师,节日快乐! 标题: 发表评论人: yangjunhongzz ip:121.193.138.* 今天是教师节,道一声珍重,泣别远行的师友. 今天一早惊闻,清华大学年轻的彭晓峰教授也离开了我们...... 标题:教师节快乐 发表评论人: wumingxin 杨老师,天堂里没有肺癌!好好在那边享受没有肺癌的生活!! 标题:bless 发表评论人: bless ip:222.29.169.* 如长江青水,流入了海洋...... 标题: 发表评论人: xmx81 一路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wxx1991 杨老师一路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robbi ip:159.226.67.* 杨老师一路走好! 今天是教师节,也祝在天上的您,节日快乐! 标题: 发表评论人: daleng ip:121.31.127.* 我还是名学生,今天是教师节,还是祝杨老师:节日快乐。 标题:为师德为先 发表评论人: 孟光 ip:116.228.243.* 杨老师,一路走好....。天堂里也有机器人,天堂里也有博客网。 大学教育首在师,为师之道首在德。 标题: 发表评论人: 游客 ip:210.72.136.*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杨老师,一路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hcy98765 悼念杨老师! 标题:纪念汝师二三事 发表评论人: 刘大成 ip:123.123.250.* 在上海飞回北京的航班上,写了几段文字,午夜仍不能入睡,把它贴在网上。 第25个教师节,竟是从北京飞到上海,在龙华殡仪馆送别杨汝清教授度过的。当两天前接到恩师公子杨明的电话时,正看着毕业生从国外寄来的教师节礼物,盘算着给自己的硕士导师寄些什么来表达教师节对昔日恩师的问候呢,得到的却是最不愿意想到的噩耗。两天以来,一直沉浸在浏览汝师(汝师:多年来私下对恩师杨汝清教授的尊称,以区别后来的其他导师)的博客和追忆汝师的点滴中恍惚而过,直到最后在告别室里透过泪水凝望汝师熟悉的面庞时才明白汝师真的是离开我们了。 标题:纪念汝师二三事(2) 发表评论人: 刘大成 ip:123.123.250.* 18年前,我师从汝师3年,是汝师的第二个弟子。当时的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的研究生都很少,而导师数量约有四倍,因此严格限制导师指导研究生的数量,所以具体指导都是一对一,加上第一年都在自动化所外的高校学习基础课,等回到自动化所后,汝师实际上只带我一个研究生,我可以完全霸占汝师的全部科研时间,也得以最近距离地了解汝师。不像如今,我仅今年就有一个博士生、两个工学硕士、六个德国留学工学硕士毕业和一个博士后出站,摊在每个研究生的时间就自然的少了;估计后来汝师在上海交通大学任教也不再可能只指导一个研究生了,这样看来,自动化所我们三个弟子算是得天独厚的。特别是我,汝师和师母经常出差在外,家中孩子又都在外面就读,我就经常登堂入室,为汝师看家,因此在师生感情中似乎掺杂了些许的亲情。 标题:纪念汝师二三事(3) 发表评论人: 刘大成 ip:123.123.250.* 师从汝师的时候我还只是一个懵懂小子,加上研究生阶段又是新换的专业方向,根本不懂得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的差别,习惯凡事依靠点儿小聪明,不求甚解;而从汝师那里出徒并到清华继续读博的时候,已经可以直接进入课题,独立思考,并完成博士导师最初交给的小任务了。这点科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突破,应该完全得益于汝师的言传身教。 汝师是淮扬人,为人敦厚,和蔼可亲,慈眉善目,凡事亲力亲为,第一次见面的谈话就让我如沐春风。尽管当时汝师对我提了许多要求,我当时也不过是敷衍了事的一一应允下来,没有想到,到毕业的时候,我已经在汝师耳濡目染的影响下,一一执行并至今仍坚持了下来,成为了自己科研工作的习惯了。这里仅举两个小例子。 标题:纪念汝师二三事(4) 发表评论人: 刘大成 ip:123.123.250.* 汝师无时不刻地不反映出专业素养,一次汝师拿着示波器回家,问汝师这么沉的东西拿回去做什么?汝师告诉我说是家里电视信号不好,回去看看究竟在哪里出了毛病。没想到6年之后,我也工作了,当时住在清华园的青年公寓里,有一天发现有线信号不好,我也从实验室搬了一台示波器去查找问题,恰好也是我的研究生看见我拎个这么沉的东西问我用不用帮忙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原来汝师的言传身教已经固化在我的身上了。 标题:纪念汝师二三事(5) 发表评论人: 刘大成 ip:123.123.250.* 当时汝师已经是863的型号总师了,我在汝师指导下开发遥控机器人的控制部分的软硬件系统。最开始由于我根本没有经过科研训练,就依赖自己的小聪明,各个硬件的连接部分随便记在自己的本子上,软件系统的程序也按照自己的喜好随意起了名字。汝师一次要求我提供实验记录,我当时凭借记忆把所有的软硬件和机器人本体运行给汝师演示了一遍,就等着汝师的表扬了。汝师听完之后,只说了一句看起来还不错,给我实验文档看看,我当时就傻眼了,结果自然是等到了汝师的一顿批评。三个月后,我发现了自己的记忆和小聪明是最大的风险;一年后,我的实验文档整齐完整;三年后,在军事博物馆召开的863十年成果展中,我作为清华博士生去参观,竟发现了自己开发的排险机器人;七年后,我对自己的研究生在项目开发中首先要求的就是实验文档必须符合科研要求。 标题:纪念汝师二三事(6) 发表评论人: 刘大成 ip:123.123.250.* 这样的事情太多,竟使我在此不敢再回忆这点点滴滴,以致不能成文。 汝师患病之后,我曾经邀请汝师到北京的医院来诊治,后来因身体状态不能成行,但汝师经常给我短信或者EMAIL,要我看看他的博客。我浏览几次之后,才更深的发现汝师坚强达观的性格和文理兼通的才华,也更受到汝师的鼓舞和激励。我期望这点回忆,不是增加所有怀念他的人的悲痛,而是激励为师者积极向上的态度和言传身教的风范。 汝师,您安息吧。 标题:有点震惊,有点伤感。 发表评论人: peri 我与杨教授只有一面之交,2002年的杨老师在我眼里是年富力强的青年学者,谁知7年后,,无奈人生! 标题: 发表评论人: samuelwatch ip:159.226.20.* 久闻大名。 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wxh ip:202.120.48.* 为何好人不长寿?为何苍天不长眼?为何上帝没保住他?实在想不通。   杨老师一生自洁、勤俭节约、善待他人、鞠躬尽瘁献身于科学事业,他做人的准则与精神将永远留在我们心里。   杨老师安息吧,你的事业已经后继有人了,他们将永远按照你的遗愿把特种机器人发杨光大下去。 标题:杨老师走好 发表评论人: 学数学的苹果 希望在那里您能健康幸福如意 标题: 发表评论人: uranuswang 祝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libseeker 清者自清。 标题:平 发表评论人: 自然 ip:146.203.85.* 人生不过如此,没有例外,革命不分先后。 标题:青水余波 发表评论人: Zhoudi 汇入大海的青水,余波无涯无穷...... 我刚入博就得到你的欢迎,所感到的温暖,永远存留。 同龄人,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ywang69 安息吧,老爷子! 标题:安息 发表评论人: yss97 从杨先生的博克中了解到了一些863机器人主题方面的信息,感谢! 标题: 发表评论人: wzg188 走好。 标题:老师,走好 发表评论人: dahaishui 老师,走好 标题:纪念汝师二三事(7) 发表评论人: jiantingzhao (续二师兄的 纪念汝师二三事(6) 钱学森放弃在美的优越条件,回国报效祖国的事迹激励我们几代人。 杨老师就是一个典范。当中国刚刚打开国门,开始改革开放之际,杨老师被选送到美国卡耐基麦隆大学(CMU)机器人研究所做研究工作。 卡耐基麦隆大学(CMU)机器人科研所是美国最棒的机器人科研所。做为第一个来自中国的学者,杨老师以他的优秀科研成果赢得卡耐基麦隆大学(CMU)机器人研究所同仁的赞许。他的机器人样品机作为CMU机器人科研所的重要科研成果,用来给参观者演示。 美方主动提出邀请师母来美以便能留下杨老师。美方负担所有费用。 杨老师依然回国,为中国的机器人的科研事业鞠躬尽瘁。作为最年轻的863机器人课题总设计师,杨老师为了核工业遥控机器人的研制成功,常常在实验室工作到深夜。后来杨老师的美国导师还来沈阳参观杨老师的实验室(当时杨老师任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示范中心副主任)。为他的机器人成果激动不已。 我仍记得,我问杨老师为什么回国。美方提供那么好的条件。杨老师回答说 我们的机器人研究起步晚,和美国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我需要把我们的机器人研究尽快赶上去. 在美国,你的科研成果属于美国,回国, 你的科研成果属于自己的祖国。更何况,狗不嫌家贫,子不嫌母丑。 中国历尽磨难而不灭,就是有一批象杨老师这样的怀有赤子之心的中国人。 做为他的三弟子,自己为了些绿票子而在美苟且偷生,真是愧对导师的栽培。 标题:杨老师一路走好 发表评论人: dusk ip:59.78.38.* Bless 标题: 发表评论人: ashen8212 好老师是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 您就是这样一位老师 标题:老师 发表评论人: coldestlin ip:59.78.4.* 一路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syrobot 祝杨老师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sky ip:58.196.147.* 杨老师一路走好 标题:杨老师走好 发表评论人: karmacao ip:59.78.43.* 杨老师是好人,希望能在另一个世界过的开心 标题:一路走好 发表评论人: 学子 ip:203.110.175.* 杨老师一路走好 标题:惜别杨教授 发表评论人: wangyk 杨教授是我尊敬的博友,虽未谋面,但有过一些友好的交流。他的学识、品格和为人令人敬仰。 我于9月7日凌晨5:30am离开St.Paul飞赴芝加哥开会,前一日发了暂别科学网博客博文。在UIUC开完会后来到德克萨斯州的Texas AM University参观学习,一路没机会登陆博客。今晚上网浏览博客,没想到我与科学网博客的暂别竟是与杨教授的永别! 我们在UIUC参加了生物机器人学术研讨会(BioRobotics International Workshop),来自十余个国家的近百名专家研讨了机器人的发展以及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会议很成功。若杨教授在天有灵,得知此会,一定会很欣慰的。 愿杨教授之英灵如大海之水,永不干涸,激励着后生发展祖国的机器人事业! 安息! 标题: 发表评论人: rantingjing 杨老师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开开心心 ip:218.3.243.* 泪眼模糊,长江东去水,永远的哀悼。 标题:纪念杨老师的文章已经发表在《科学新闻》杂志 发表评论人: 游客 ip:166.111.59.* http://sciencenet.cn/skhtmlnews/2009/9/683.html?id=683 上有纪念文章 标题:悼念尊敬的杨汝清老师 发表评论人: 刘霞 ip:59.46.34.* 您是我一生中最尊敬的老师和长者之一,惊闻您的噩耗我很悲痛,望您在去往天国的路上一路走好,望您的家人节哀顺便! 标题:纪念汝师二三事(8) 发表评论人: jiantingzhao (续二师兄的 纪念汝师二三事(6) 在研究生学习期间,自己非常热衷发表文章。认为这样才能显示自己的水平有多牛。记得自己从论文集里东拼西凑,然后在计算机里搞出一些仿真数据。自以为自己的文章可以发表。在杨老师审阅我的文章之后,杨老师严肃地批评我。你的文章里有多少东西是你自己的。而且仿真数据离实际偏差很大。这样的文章有多少价值? 导师的批评使我的发热的脑袋冷静下来。后来,杨老师让我开发遥控机器人的声控电路。理论上不难,自己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做成。但是性能不稳定。导师看了看说,这就叫眼高手低,理论脱离实际。 读研前,自己曾在一汽工作过两年。一汽大众邀请杨老师参观他们的工业机器人焊接生产线。我也随杨老师来的大众的车间。杨老师指著机器人的各个部位,给我讲解结构,传感器和控制系统。他看了看传感器的标牌,便讲起这种传感器的精度。自己虽然学完《机器人原理》和《机器人控制》。当面对这些运作的机器人,脑袋空空的。那些数学矩阵和实物怎么也对不上号。这次真长见识,对导师的学识非常佩服。 有一次,杨老师叫我和师妹韩菊去沈阳科技情报馆从数据库里查找世界最新的机器人学科的论文。当我们抱回一大摞打印的论文,杨老师组织我们阅读这些论文。杨老师自己非常认真,每一篇论文都有很多批注。然后讲解分析。那些论文很有价值,那些论文没有价值。我注意到有价值的文章大多基于丰富的实验数据。 杨老师特别强调论文要精而不能滥。跟杨老师求学那几年,深深地为杨老师的求实进取精神而感动。我也为此深深地理解科学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理论是为实践服务。尤其在论文满天飞的今天,求实是多么可贵。 标题:纪念汝师二三事(9) 发表评论人: jiantingzhao (续二师兄的 纪念汝师二三事(6) 令人尊敬的长者 虽然杨老师对我们师兄弟学业要求很严格,在生活上对我们相当关心爱护。常告诫我们,你们年轻人正在长身体,一定要吃好。他担心我们的研究生助学金不够花的,时不时给我们一些补助。 最让我感动的是老师的送别宴。那时,我完成研究生毕业答辩和即将离开实验室,杨老师和师母特别请我到家里。杨老师和师母在厨房里忙忙碌碌,杨老师亲手做了好几道菜。面对一桌为我烹调的佳肴,感激之情油然而升。席间,杨老师和师母千叮铃万嘱咐。犹如送别自己的孩子。现在已经40的我回想这个情景,不禁热泪盈眶。 新婚之际,正赶上春节期间,携妻去给杨老师和师母拜年。杨老师仍在上海交大实验室忙碌。等到杨老师忙碌一上午从实验室赶回家,不顾劳累杨老师和师母执意留下我们一起吃午饭。杨老师和师母忙前忙后为我们烧一桌好菜。席间,大家有说有笑,就像一家人似的,乐融融的。 后来妻大病不止小病不断。我每次和杨老师打电话,杨老师都是问寒问暖。上个星期,得知杨老师病故,妻与我都非常伤心。妻告诉我,她这一段脑海里常常浮现杨老师的身影。而我何尝不是。 得到二师兄大成关于杨老师病故的邮件的那一天,自己在办公室呆坐一天。一遍遍回想起杨老师的音容相貌 和杨老师一起愉快 的时光。远在美国,不能赶回参加追悼会。那一天(9月9),由于时差,真是这里的午夜。自己久久不能入睡。杨老师,您一路走好,我们永远怀念你。 标题: 发表评论人: li03304211 这些天又把杨老师的博文看了一遍,深为杨老师的人品,学品所感动,做人如斯,做学问亦应如斯,杨老师一路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惜若 ip:117.92.107.* 老师,真的非常抱歉,我来晚了。看到了您《最后的博文》心里惊颤不止,我知道您再也不会来我的博客给我留言,给我支持,给我指导......呜咽难忍,唯有祈求您一路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pinjianlu 现在才知道杨汝清老师的博客,虽然我早已知您的大名,没想到你也在科学网上,真是相逢恨晚啊!早知道的话,我也可以和您多作交流了!咳!现在再也没有机会了!可惜!!悔之! 标题:礼 发表评论人: yue 永远!! 标题: 发表评论人: xqliu 令人肃然起敬的长者!您一路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zhanglincn 我还未见先生之容,听先生教诲,先生怎么就...先生请您走好,我们怀念您! 标题: 发表评论人: mseelite 悼念您 标题:悼念 发表评论人: mseelite 悼念您 标题: 发表评论人: mseelite 悼念您 标题: 发表评论人: huangfuqiang 尊敬的长者! 标题: 发表评论人: xu782219 一路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famingkuang 又来看您了。 标题: 发表评论人: 小马 ip:202.107.245.* 没想到这样的博客,他的主人已经远去。说不出的滋味涌上心头。走好老人家。 标题: 发表评论人: xuefeng121 主人的博客和它的主人同在!阴阳隔世,就在一瞬! 标题: 发表评论人: 九九红叶 ip:125.37.166.* 先生的精神永存!祈福您一路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newyork 这篇文章是杨老师的吧 Hui Fang, Ming Yang, Ruqing Yang, Chunxiang Wang, Ground-Texture-Based Localization for Intelligent Vehicles, 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vol. 10, no. 3, pp. 463-468, 2009. 内容新颖,赞一下 标题: 发表评论人: sqdai 我与杨教授同业、几乎同龄、同为理工科教授,正式开博比他晚两年。可惜,我在他仙逝后才知道他的博客。读后觉得很感人,马上在我的博客上加上他的博客作为友好链接。虽然不能在他生前与他沟通,但心灵上是相通的。 可以告慰于九泉之下的杨老师的是:今日《扬子晚报》B1版头条以患癌教授留下科学博客为题,用半版篇幅介绍了杨老师。 我今天在此留言的用意是想说,他未竟的愿望,我将部分地接续下去。考虑到尚未退休,我仅在校园网的博客上开博,待退休后再到科学网开博。 标题: 发表评论人: 谢谢 ip:113.25.4.* 悼念之 标题: 发表评论人: zkzk ip:58.242.129.* 虽然我不曾见过您,甚至对您的名号也是第一次听说,但我敬重您,愿您一路走好,敬礼! 标题: 发表评论人: 胖响响 ip:123.53.223.* 一路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南無阿彌陀佛 ip:122.70.0.* 南無阿彌陀佛 标题: 发表评论人: 南無阿彌陀佛 ip:122.70.19.* http://user.qzone.qq.com/176822128/blog/1254231771 欢迎收看这个特别节目。我们建议您,如果您有时间,应该心平气和地把它全部看完,因为它回答了现在很多人内心深处最焦虑、最不安的许多问题。 标题: 发表评论人: 南無阿彌陀佛 ip:122.70.19.* 欢迎收看这个特别节目。我们建议您,如果您有时间,应该心平气和地把它全部看完,因为它回答了现在很多人内心深处最焦虑、最不安的许多问题: http://user.qzone.qq.com/176822128/blog/1254231771 标题: 发表评论人: 南無阿彌陀佛 ip:122.70.19.* 欢迎收看这个特别节目。我们建议您,如果您有时间,应该心平气和地把它全部看完,因为它回答了现在很多人内心深处最焦虑、最不安的许多问题: http://user.qzone.qq.com/176822128/blog/1254231771 标题: 发表评论人: TTK ip:61.131.25.* 祝您一路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感动 ip:125.46.30.* 您是一个难得的好老师! 标题: 发表评论人: 遇 ip:115.60.36.* 老师一路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学生 ip:113.105.128.* 老师,一路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小斜 ip:124.77.78.* 一路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游客 ip:210.72.138.* 师者,授道解惑也。 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一路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游客 ip:116.9.0.* 逝者如斯夫! 标题: 发表评论人: 清风明月 ip:222.30.53.* 斯人虽逝,风范长存,如水之泱泱,海之荡荡。 三鞠躬!!! 标题: 发表评论人: loveforever ip:60.179.10.* 杨教授一路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hejianjat ip:222.240.148.* 向您致敬! 标题: 发表评论人: 李富云 ip:58.62.36.* 虽然我不认识你,但是看到你最后留的字,内心颤抖并带有尊敬,辛苦了,一路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学生 ip:112.95.143.* 今天才看到您的博客,先生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yangy120 没有资格成为您的学生,愿您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老师您好 ip:124.78.60.* 老师,一路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kaweh ip:123.116.95.* 一路平安! 标题: 发表评论人: susan ip:219.137.231.* 向您致敬! 标题: 发表评论人: 许金华 ip:159.226.25.* wo您走的潇洒,您看的开,我敬佩您! 标题: 发表评论人: 许金华 ip:159.226.25.* 您是不幸的,因为您的英年早逝,刚过花甲之年,还没有来得及享受退休的乐趣。 你也是幸运的,因为您拥有一颗如此豁达的心,一群一直守候在您身边的人,希望您在天堂也生活的充实,快乐,有一天,我,许金华,最终会在天国有幸见到您的面,您请耐心等待。 标题: 发表评论人: 123 ip:114.236.46.* 以您为镜,先生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Ado ip:219.218.122.* 一路好走! 标题: 发表评论人: 路人甲 ip:202.108.95.* 不知道天堂有没有车来往,一路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chuhu ip:218.76.140.* 好走 标题: 发表评论人: tonyshd 杨教授,一路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snow ip:218.57.143.* 今天第一次转到老师这里,希望老师一路走好!很喜欢你的《勇敢的机器人》,下载了给儿子看,他从小爱科学,愿望就是大了当个科学家,我还要给他讲你的故事,向你学习! 标题: 发表评论人: 回忆 ip:59.45.113.* 女儿上三年级,这一单元的语文是科普文章。所以,这一周老师每天都用一点时间让每个小朋友讲一个科学家的故事。孩子们讲的都是外国的,瓦特、爱迪生、居里夫人......今天我读了教授的小说认识了那么多中国科学家,我心里真是充满了自豪感。从今天起今天我要给她讲中国科学家的故事,让她将给小朋友听,今天的故事要从杨教授讲起。希望这种科学精神、爱国精神能通过我们点滴的努力很好的传承下去,这是对杨教授最好的怀念。 标题: 发表评论人: qbt721 杨教授,一路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敬意 ip:58.221.244.* 杨教授,一路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崇敬 ip:117.89.95.* 曾经我是这么轻视自己的生命,觉得那么的无所谓 现在我知道那是多么的珍贵 我要学会坚强学会豁达 杨老师,您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dreamseeker ip:61.50.133.* 先生一路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ificansee 我只是个路人,路过时不经意被感动。杨教授一路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致敬 ip:58.19.105.* 致敬! 走好! 愿佛主超度您这种为公的人! 标题: 发表评论人: su ip:116.23.254.* 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ll ip:123.52.94.* 一路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伊豆 ip:123.68.99.* 致敬~ 标题: 发表评论人: s ip:60.184.40.* 教授,一路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98 ip:121.236.86.* 教授一路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lonely516 ip:123.11.178.* 可敬可爱的教授一路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sklover ip:114.249.194.* 科学界又少了一位巨人 标题: 发表评论人: zhanlvshan ip:222.90.191.* 先生,请一路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许金华 ip:159.226.25.* 再次缅怀杨汝清教授!一路平安,到达天国!上帝也需要科学家来振兴天界! 标题: 发表评论人: 游客Angel ip:117.84.157.* 刚来这里,便获悉教授如长江青水,流入海洋。敬佩之余,愿教授如长江之水,源远流长,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标题: 发表评论人: xiayiyue ip:124.90.194.* 君之所至,喜乐相随 标题: 发表评论人: 幸福百合 ip:117.40.29.* 青水洋老师,可惜我看你博客时,虽然您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您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我们永远怀念您! 标题: 发表评论人: 匿名 ip:124.42.36.* 青水洋老师,希望您在那边一切都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yuwn7320 ip:124.236.203.* 刚知道啊,太可惜了,但愿您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lihongzhi 我来这上一柱香 标题: 发表评论人: le ip:123.118.96.* 我哭了。。 标题: 发表评论人: 上官碟儿 ip:218.56.128.* 今日再来拜会,却已是人天两隔,虽只是网友,这一刻却无法阻止泪流,多么希望有奇迹出现,不,您已经创出了奇迹,这博文一字字记录下了您的足迹。我在远方遥祝:您一路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许金华 ip:159.226.25.* 再次来,缅怀您留文字的地方,祝您走的安心,您已经创造了价值,留给我们这许多的精神财富,所以您的一生没有白过! 标题: 发表评论人: ljh21st 一路平安... 标题: 发表评论人: wen hai ip:128.186.0.* Happy New Year! 标题: 发表评论人: kukuzry 一路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promising ip:162.105.195.* 杨老师,一路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beall 杨老师,向天堂中的您问好! 我作为一名后生在您的言语中嗅到人生的真味。向您致敬! 标题: 发表评论人: hitmsezhang 杨老师,向您致敬! 愿您一路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一口吃天 ip:119.113.210.* 青水洋老师您在天堂好吧?春节来临问候老师好!我们怀念您~ 标题: 发表评论人: sweety 我怀着最虔诚的心来缅怀您留下的文字和面临死亡时坦然的胸怀 标题: 发表评论人: dchzyf 看科学网博客到今天,此刻让我震撼!我同样怀着最虔诚的心来缅怀您留下的文字和面临死亡时坦然的胸怀 标题: 发表评论人: kp ip:124.231.178.* 当地一直流传着一种说法,即:文强买地没有花1分钱,是武隆县一位主要领导白送的;文强建房子也没有花1分钱,是有建筑商替他免费建好的。据在仙女山上搞开发的一位房产商估价,该两幢别墅的市场价应该在3000万元左右。   接近文强案专案组的人士称,这仅是目前查实的文强8处房产中的一处。文强被双规后,从其一处住所中搜出来大量的人民币、港币、美元、英镑以及金条,价值3800万元,还有8处房产(其中4处别墅),其总资产已近9位数。 标题: 发表评论人: simon ip:218.13.195.* 杨老师,请一路走好~~ 虽然与您素不相识,但是从您身上看到了所有在科研前线拼搏的人们的缩影,您们是中国科学界的脊梁! 标题: 发表评论人: 吴丁(一口吃天) ip:119.113.223.* 问候天堂中的青水洋老师!今年我准备去上海,很想给您送去一束花,我还要去上海胸科医院去看看! 标题: 发表评论人: qygrswg ip:123.127.154.* 斯人已渺,但精神永存! 标题: 发表评论人: outcrop 杨老师的博客,是这次整理排名过程中给我震撼最大的博客,拜读,您走好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51050 标题: 发表评论人: rg9981 致敬 标题: 发表评论人: hills 今天是我敬爱的杨老师逝世一周年纪念日。这一年来,每当回忆在交大,在老师身边求学的那一段时光,回忆老师与病魔斗争的岁月,学生还是不相信老师已经离学生而去,总觉得您还是与我们在一起!教师节就要来临了,祝老师您在天堂节日快乐! 标题: 发表评论人: merry228 青水洋老师与我们同在!! 标题: 发表评论人: yangxintie 真没有想到,与疾病顽强搏斗中还在向周围散射着这么顽强的奋斗精神,九天有知,杨老师永远活着! 标题: 发表评论人: tutor 感动 标题: 发表评论人: readnet 科网群英烩No.9999杨汝清 最后一篇科学小说遗作 什么是科学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85018 杨汝清先生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记录总数: 324 总页数: 33 当前页: 33 9 3 ... 4 : 学者青水洋 发表于2008-4-3 8:55:36 查看评论 :60 │ 浏览:17592 打印 推荐给朋友 精选 您的姓名: * 必填 您的邮件: 朋友邮件: * 必填 推荐理由: 日记随想 清明节话墓志铭 图/Google 文/青水洋 听说我国也要倡导墓地旅游,这很好。但不知道游什么?游公园式墓地:花草树木、小河溪水,比公园还公园?游豪华式墓地:白玉金雕、龙宫宝座,比故宫还故宫?说穿了,墓地不就是比别的地方多了些埋死人的墓吗?墓上竖了块碑,碑上千篇一律的写着:之墓左右两边刻着几行旁人并不关心的小字。白天阴森森的,晚上还可能飘起星星磷火,一般精神正常的人能去旅游吗? 墓地游不是不好,而是要有吸引人的地方。吸引人就要有特色,墓地的特色就是有死人,离开了死人还能叫墓地吗? 墓地需要绿化,需要建筑装饰,但更需要文化,因为只有文化才能把地下的先人与地上的后人沟通起来。 墓地文化有很多种,我最欣赏的是墓志铭。按过去的说法,有文无诗为志,有诗无文为铭,有文有诗为志铭,现在一般老百姓大概都统称之为墓志铭了。 墓志铭是历史文化传播的产物。它的艺术特点是要用不多的话,甚至几个字概括死者的一生,虽然不能全面,但是有特点,有个性,胜过人物漫画。 中国人是善于写墓志铭的民族,但现在在墓地里几乎看不到像样的墓志铭。 现代的一些孝子孝孙们宁可花十几万、几十万元修建墓地,但不愿意,也不会想办法在墓上刻几个纪念先人的文字,因为他们可能并不是真正的在怀念死者,或者他们没有这个素质想起来做这件事。 墓地文化的兴衰反应了社会文化的兴衰。 其实,好的墓志铭也是一件优秀的文艺作品,它或浓缩成丹,或张扬个性,或风趣幽默,或耐人寻味,充满了很高的艺术品位和文化底蕴,成为文化艺术园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墓地有了这样的风景,你还不敢去吗,还不想去吗? 现列举几例: ●德国数学家鲁道夫的墓碑上就刻着: =3.14159265358979323846264338327950288。 因为他花了毕生的精力,把圆周率计算到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小数后35位。 ● 意大利画家拉斐尔的墓碑上刻着:活着,大自然害怕他会胜过自己的工作;死了,它又害怕自己也会死亡。 ● 物理学家玻尔兹曼墓碑上只写着他发现的公式:S=Kln。 ● 美国天才科学家富兰克林的墓碑上刻的是:印刷工富兰克林。因为他青少年时代当过印刷工,他以此为自豪。 ● 美国的第三任总统杰弗逊的碑文是他自己写的: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人、弗吉尼亚宗教自由法令的作者和弗吉尼亚大学之父。 ● 贝多芬的墓志铭:他总是以他自己的一颗人类的善心对待所有的人。 ● 萧伯纳的墓志铭:我早就知道无论我活多久,这种事情还是一定会发生。 ● 马克-吐温的墓志铭:他观察着世态的变化,但讲述的却是人间的真理。 ● 卢梭的墓志铭:睡在这里的是一个热爱自然和真理的人。 ● 聂耳的墓志铭:我的耳朵宛如贝壳,思念着大海的涛声。 ● 表演艺术家程之的墓志铭:演戏要生活,生活不演戏。 ● 美国人约翰-特里奥的墓碑刻着:可怜地生活,可怜地死去,可怜地掩埋,没有人哭泣。 他因此而变成了名人。 ● 一个夭折的孩子墓碑上写着:他来到这世上,四处看了看,不太满意,就回去了。 下面不是很流行的墓志铭却是我的最爱: 英国世界轻量级拳击冠军琼瓦特墓志铭:这次不管你数到几,我也不起来了! 你看,一句话就全面地概括了他的人生及其职业生涯,风趣幽默的语调表露了他一生的艰辛与坎坷,以及其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最后他只屈服于大自然的规律,使他成为虽死犹生的英雄。 我喜爱墓志铭,我在博客中写道: 根据我现在的状况,我也想为自己准备个墓志铭,这不是想流芳百世,而是想把它成为我人生旅途上的一个终点站牌,以示我已经停止了几十年的辛劳与奔波,走向了天堂。 如果走得突然,来不及提笔,就请各位代劳。 我已留言于家人,走后把我扔向大海,给大地留一片清静。同时,把我的墓志铭留下,放在我博客的最后一页,作为与网友们的告别语,让它与我博客的首篇让博客陪伴我走完人生的旅途共同构成这段值得回忆的美好时光。 阿弥陀佛!阿门!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0320 * 本文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与科学网无关。 当前推荐数: 8 推荐人: yinglu chrujun leonskennedy xmx81 question violetnw zhoumeng readnet 标题:精辟 发表评论人: gfcao 很精辟,又有些令人伤感!愿奇迹在青先生(尽管我知道您也许姓杨)身上发生,渴望听到您康复的好消息,这并非不可能,我见过奇迹发生的事例,而且也是通过气功+中医治好的,相信您会好起来的,还想拜读您更多精彩的博文呢! 标题: 发表评论人: huwei 精彩的文字,豁达的胸怀,敬仰! 标题: 发表评论人: linlin 这么多精彩的墓志铭,大开眼界,谢谢! 标题: 发表评论人: 老彭 先生能写出这么精彩的文章,说明身体恢复得不错,祝贺! 标题: 发表评论人: xiaojin 我喜欢程前爸的的墓志铭:演戏要生活,生活不演戏。 标题: 发表评论人: 清水直人 墓地游 有创意 标题: 发表评论人: 清水直人 补充一句 徐志摩的墓志铭是什么?  是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吗 标题:美文 发表评论人: 程晓东 看了翟老师写的那么多文章及评论,感觉您太有才了!不光在学术上有很深的造诣,而且在生活中也有另一面的点点滴滴.也真的希望在2008年我能顺利的通过研究生复试,成为一名您的学生. 标题: 发表评论人: dummer 中国历史上, 墓志铭写得最好的就是武则天了, 啥都没有. 近代以来, 王国维先生的墓志铭写得最好, 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日久,共三光而永光 (陈寅恪先生撰写) 当代的某些墓志铭这么写, 某某大叔, 任某某副党委书记, 某某副主任等等. 标题: 发表评论人: 清水直人 你太有才了 你的研究生复试通过了:) 标题: 发表评论人: rqyang 回7楼网友,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是不是徐志摩的墓志铭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这是它的出处:再别康桥--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树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标题:好 发表评论人: 张志东 我们每个人都想一想在自己的墓碑上刻着什么墓志铭,也许会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 标题: 发表评论人: RongZheng 好文章!想起鲁迅的《过客 》。过路人问一位老翁和一个小女孩,前面是怎么一个 所在?老翁回答说前面是坟,小女孩回答说前面是野百合和野蔷薇。小孩子是最真 诚和乐观的。读青水洋君的文章,觉得作者有着儿童般的真诚和乐观,并以这真诚和乐观感动着读者。 标题: 发表评论人: Bobby 墓地是阴森所在,不祥之地,唯恐避之而不及,还有心思倡导墓地旅游? 标题: 发表评论人: xiao 非常及时,非常睿智:) 标题: 发表评论人: lidk 精彩的文笔,丰富的感情,很难相信这出于一个理工科教授之手,我们年轻人为之惭愧,相比之下我们的文学素质太差了。 标题: 发表评论人: gj 墓志铭有意思,墓地游没意思。 标题: 发表评论人: shukl 阿弥陀佛!阿门!中西结合?开个玩笑? 标题: 发表评论人: 胡伟 好的墓志铭是一首诗,是一幅画,值得大家欣赏。 标题: 发表评论人: lixiaom 好的墓志铭的确是艺术,很有欣赏价值。 标题: 发表评论人: cfl 这话说得好:因为只有文化才能把地下的先人与地上的后人沟通起来。 标题: 发表评论人: jkl 清明节扫墓越演越烈,都是孝儿孝女吗?没有真情的孝,没有文化的孝! 标题: 发表评论人: liangjf 先生的文章的观点总是比较有新意,文笔也很精彩!喜欢! 标题:灵魂的归宿 发表评论人: dude 不知道先生有没有读过高莽的这本关于俄罗斯墓园文化的集子,他们对墓园的保护比我们要好一些,值得我们学习。 标题: 发表评论人: zwj 说得是,好的墓志铭也是一件优秀的文艺作品,它或浓缩成丹,或张扬个性,或风趣幽默,或耐人寻味,充满了很高的艺术品位和文化底蕴。可惜现在很少了。 标题: 发表评论人: 老彭 科学家的风范! 德国数学家鲁道夫的墓碑上就刻着: =3.14159265358979323846264338327950288。 物理学家玻尔兹曼墓碑上只写着他发现的公式:S=Kln。 标题: 发表评论人: pailk 这次不管你数到几,我也不起来了!回味无穷! 标题: 发表评论人: hjk 活好每一天,浓缩墓志铭 标题: 发表评论人: 还有搞笑的墓志铭 呵呵,下面的墓志铭更符合实际一点^_^ 1.感谢政府为我解决了住房问题! 2.一居室,求合租,面议。 3.小事招魂,大事挖坟。 4.发布违规信息,永久封杀! by GCD 5.我觉得我还可以抢救一下! 6.老子是被活埋的!曰! 7.广告位招租 8.提供鞭尸服务,一次100! 9.初从文,三年不中;后习武,校场发一矢,中鼓吏,逐之出;遂学医,有所成。自撰一良方,服之,卒。 10.基因重组中,请稍候二十年 11.我生在中国,我葬在中国,祸不单行啊! 12.单挑冥王哈迪斯中,征求组队!(网游篇) 13.牧师,帮我复活一下下,谢谢,坐标.(网游篇) 14.当你看清这行字的时候:朋友,你踩到我了。 15.老子终于不用怕鬼了! 16.给爷笑一个,要不爷给你笑一个? 17.神农氏的墓志铭:我靠!这草有毒!!!!! 18.这是我挖的最后一个坑(警告挖坑者) 19.摸骨算命 20.陪聊,提供夜间上门服务 标题: 发表评论人: zhangxp 去了那边别忘了开个博,等我们来的时候就有博文看了。 标题:乐观的墓志铭是后人的精神家园 发表评论人: 小乐 ip:61.136.178.* 他来到这世上,四处看了看,不太满意,就回去了。 这次不管你数到几,我也不起来了! 太了不起的幽默 标题:很新的理念 发表评论人: 石榴花开 ip:61.183.248.* 请问,是否有可以替代肉类营养的素食品?现在的肉是添加剂催长的,长期食用无疑慢性中毒。所以,我认为,食品添加剂的滥用是人类食品安全的大敌!我国管理混乱,请教授呼吁!为百姓造福!谢谢 标题:很新的理念 发表评论人: 石榴花开 ip:61.183.248.* 请问,是否有可以替代肉类营养的素食品?现在的肉是添加剂催长的,长期食用无疑慢性中毒。所以,我认为,食品添加剂的滥用是人类食品安全的大敌!我国管理混乱,请教授呼吁!为百姓造福!谢谢 标题: 发表评论人: jiangjinsong jiangjinsong将您的文章推送到 仰望星空 , 标题: 发表评论人: RongZheng RongZheng将您的文章推送到 学人亭 , 标题:我心中杨老师的墓铭志:离开了长江尾, 走入了大海洋 发表评论人: 教训 ip:140.254.45.* 离开了长江尾, 走入了大海洋! 标题: 发表评论人: panfq 感人 标题:了不起 发表评论人: mohukz ip:202.107.197.* 了不起! 标题: 发表评论人: hanxiangguang ip:123.129.93.* 行者无疆,老人家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丹妮娅 ip:61.129.192.* 能直面人生,直面生命,直面死亡的人很伟大,这样的教授为人称道敬重!一路走好!杨教授... 标题: 发表评论人: 小溪 ip:120.13.212.* 老人家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游客 ip:116.228.66.* 老人家,一路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梁波 ip:60.220.134.* 让人尊敬的人,跟随你的坦然和勇敢,到永远。 我将该篇博文转载到我的空间 尊敬 标题: 发表评论人: 汐那 ip:202.84.17.* 我没有缘分,直到今天才看到您的博客,没机会和您见面就连在网上的些许对话也办不到了心里难受还是决定要写点什么,这几句恐怕也是前言不搭后语,还是要让您笑话了 标题: 发表评论人: 朱思红 ip:121.8.98.* 他曾经来过 得知自己身患绝症开通博客 所有的爱和眷恋网上尽情诉说 他曾经来过 留下了一支感人怀念的歌 连载的《勇敢的机器人》小说 让科学的有趣代替原本的生涩 让人们与知识文化牵手相握 善用科学的视角看待多彩生活 《这不是最后一课》感动你我 心怀慈悲捧出赤诚的心一颗 做精神的巨人笑傲病魔 让生命闪亮到最后的时刻 《最后的博文》特别的嘱托 逝后追随大海的滚滚碧波 让生命回归自然的浩瀚心窝 拥有奔腾的恒久和快乐 他走了智慧的烛光依旧闪烁 我们顿悟我们也深深思索 来世上一遭我们该留下点什么 服务社会回馈人民让世人铭刻 浪淘尽多少风流人物在岁月长河 他永远活在人们心中活在网络 是的他曾经来过 留下了一支感人怀念的歌 笔者在2009年10月28日的广州日报获悉:就在2009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身患绝症的杨汝清教授与世长辞,在癌症病痛折磨的最后时光里,他依然坚持把自己对科学的独特感悟用文字记录下来,作为一个普及科学的学者,他让科学知识在很多人的心中扎下了根,他的青水洋博客更是获得了64万余人的访问量。此外,还读到了他卧病在床仍热心公益,教授注重实践治学严谨,是孝子也是好爸爸我在百度上搜索教授博客的地址,我流连着、感动着、我思考着。是什么使已逝教授的博客仍有巨大的影响力?又是什么延续了杨教授的不息的生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jx192 ip:166.111.38.* 今天才知道有这么位老人的博客~~ 过来了希望老人的愿望在我们手中实现~ 标题: 发表评论人: IrisXTBG1 感动 标题: 发表评论人: scorpius338 ip:58.61.57.* 平凡的死亡,不同的面对方式. 老人家一路好走. 标题: 发表评论人: zwdhpu 一路走好!老人家 标题: 发表评论人: 游子 ip:121.31.127.* 人间素笔洒不尽豪情万丈 天上断虹已落满李桃芬芳 给我的老师 给杨教授 也给天下所有与他们一样的可敬的人 标题: 发表评论人: nanhaisanya 一路走好,老人家! 标题: 发表评论人: aad_110 ip:221.9.25.* 直到今天才有缘看到您的博客。没有看那些小说,匆匆的浏览了部分杂文。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感谢您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用您长者的睿智为我们这些后辈留下的这些许文字。老人家,一路好走! 标题: 发表评论人: 云儿 ip:123.89.127.* 今天我才看到你的博客,实在太可惜了,你渊博的知识和对生活的态度让我重新认识自己,很是感谢! 标题: 发表评论人: 南国丽人 ip:118.124.234.* 你说要把墓志铭留下,放在博客的最后一页,我仔细看了几遍,确实没有。我非常想看看一个为科学事业奉献毕生精力,身患绝症后又乐观与病魔作斗争的科学家会给自己写下什么墓志铭,只可惜看不到。恨上帝太绝情,为何让你走得这么快。读了你的博文,我深切地感受到你是一个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人,正如你所说停止了几十年的辛劳与奔波,走向了天堂。愿先生在天堂好好休息。 标题: 发表评论人: 珠还合浦 ip:125.67.40.* 你那份对生活的热爱,那份对死亡的淡定,让我感觉你音容尚存。你象一盏路灯,为行人指明生活的航标。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中,你的博客,如一杯清茶,让疲惫和厌倦的游人心灵镇定,重新快乐扬帆。相信在天堂的你,依然如繁星般点亮那没有太阳时的黑暗。我真的想对你说一声谢谢。 标题: 发表评论人: antlb ip:221.2.243.* 老人远去,还有人接续么,这个不是一个个人财产,而是一个共有的财富啊,祝福老人一路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zhoumeng 大雅云亡 隐德垂芳 标题: 发表评论人: 游客 ip:125.46.88.* 今天才看到大师的文章 恨晚啊 标题: 发表评论人: 姬鸿勋 ip:119.60.167.* 您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啊,对死是这样的从容。英年早逝,可惜! 标题: 发表评论人: 哭了 ip:222.45.228.* 神马???您去了???? 记录总数: 60 总页数: 6 当前页: 6 9 3 4 : 学者青水洋 发表于2009-4-6 7:51:50 查看评论 :43 │ 浏览:11128 打印 推荐给朋友 精选 您的姓名: * 必填 您的邮件: 朋友邮件: * 必填 推荐理由: 日记随想 科学家与语文 杨汝清 学术论文对大小科学家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但不管是看自己学生的,还是评阅其他学生的论文(特别是毕业论文),发现绝大多数人的语文水平实在有点差。 学术论文的语文水平差,除了作者不能很好表述自己的写作意图外,外人还能看出其人的文化素质,有些高人还能看出其潜在的发展能力。 不过语文水平差也不能怪这些年轻的学生,怪只怪现行的中小学 被异化的 语文教学,他们是这种教学的受害者。 记得我们初中时没有语文课,而是分为文学和汉语两门课。文学课本很厚,大概有五百多万字的长篇小说那么厚。课本里全是从古到今名著的节选。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刘皇叔三顾茅庐、岳飞枪挑小梁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刘姥姥初进大观园、多收了三五斗等等,当然还有诗词和一些古文。 新学年文学课本一发下来,用不了多久我们几乎全部废寝忘食地把它一口气看完,尽管有不少生字,但大家还都看得津津有味。老师上课时不是每篇都讲,仅是挑几篇简单讲一讲作者和背景情况,再就是解释几个我们不认识的字,然后说鲁提辖后来被抓了没有?岳飞怎么死的?你们想法自己去看。他高兴时会摇头摆尾地吟唐诗,然后教我们跟着他哼 而那本薄薄的汉语,老师就简单讲讲什么是主语、谓语、定语 ,我们没兴趣学,他最多再举几个例子,从不批评,考试时题目很简单,大家都能通过。 那时候,我们对语文都很感兴趣,不像现在中学的语文课连 鸡肋 都不如。 现在的语 文 老师可是比过去的老师累多了。为了提高考分,他们不能让学生去大量阅读,而只能化很多时间去帮助学生分析课文,灌输思想,训练套题。 据说《邱少云》一课里面的纹丝不动 4 个字,分析、比较、联想就能用掉半堂课的时间。 《文汇报》上评论说,细嚼慢咽、精读细解,甚至吹毛求疵,是目前中小学语文教学普遍运用的方法。这样的教学和考试,导致学生汉字亲和力降低、文字阅读量滞后、文字信息摄取速度减缓,进而产生学生语文水平倒退、人文素养缺失等现象。 因此,看似粗糙的大量阅读却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其实学外语也一样,老师将某个单词讲得再深再透,也没有让学生自己在多篇文章中遇 到同一单词的重复阅读来得印象深刻。因为在不同文章的语境中,才能真正领会这个单词的意义。 专家们认为,大量的阅读会促进阅读者对文章的风格、思想、意识、景物描绘和人物形象的整体理解,能加深对作品的深入认识和思索,这才是语文教学中最需要的心理程式。 语文本来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培养创新不可少的形象思维能力,可是现在的语文教学运用了教数理化的简单逻辑思维方法,使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发展受到了阻碍。 现在的博士生、硕士生,在中学里受高考指挥棒的不良影响,遭受了训练主义的毒害,没有受到真正语文教育的熏陶。不过这也没有关系,年轻还是你们的资本,大量阅读还是你们能弥补损失的法宝。 我希望你们能利用宝贵的业余时间,多看一点文学原著,少看一点戏说类电视剧;多看一点中外经典,少看一点网上垃圾文章;多看一点有品味的报章杂志,少欣赏一点快餐和 时尚,大量阅读产生的积累和渗透会使你终身受益! 被异化的 语文教学培养了一批能写精彩作文的作家,同时也培养了一批缺腿的年轻科学家缺少了 形象思维这条腿,大的科技创新这个门槛可能就跨不过去,这将会给我国的科学事业带来损害。 科学家和科学工作者关心一下中小学的语文教学,看来也是一种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语文不单是属于文科的,它也是理工科的必需!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24603 * 本文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与科学网无关。 本文标签: 科学家 人文素质 相关文章: 当前推荐数: 34 推荐人: Wuyishan 张志东 famingkuang dongping2009 Bobby cwufp 陈龙珠 huangfuqiang liangjin chensuiyang dailiangren libseeker jianxu lix jackien lingfeng gulangyu 老李 rensl 侯振宇 马红孺 iRobot macf wangdh qianjun 秋天的布鲁斯 cshchina geosdu007 清水直人 coimbra jiangjinsong dearyajuan peng75463 readnet 标题: 发表评论人: Wuyishan 苏步青曾说,数学系招生可以先考语文,语文都考不好,后面免谈。 标题: 发表评论人: famingkuang 沙发是抢不到了,只要认真的读了。呵呵。 严重同意杨老师的观点,发发觉得,雨下得大了,河里的水自然深了,多阅读原著等文化的精品,自然能够下笔如有神了。可是我们现在的语文教育却是想不下雨达到水位深的目的,怎么办呢?方法总是有的,那就是挖河沟,将水集中起来,河水没有变多,但沟却越挖越深,也越挖越窄。 标题:re 发表评论人: zhenma 现在很多理科博士生语文水平很差,写的文章读都读不懂。 标题:语文不好不能做科研 发表评论人: cwufp 非常同意杨老师的观点。一个科研工作者,所谓的语文不好,其实是思路不清,缺少思想的表现。语言是思想的基础,也是整理思路的工具。有些人的论文写出来,中国字个个都认识,句子每个都没有语法的问题,但是,一句一句的连起来,会发现逻辑不通,看似语文的问题,其实是没有思想。而语文好是消除逻辑不通的前提。 标题: 发表评论人: liuli66 好文章。我打印出来,看。 标题: 发表评论人: weifang ip:58.38.29.* 急功近利的语文教育不止害了一代人,应该回归语文教育的原始。 标题: 发表评论人: 陈龙珠 科学网博客读者中或许有不少儿童家长,我也藉此建议重视对孩子们循序渐进地引导读中外名著的事情。我记得自己就是在孩子上小学时买回了一套北京版的世界名著儿童读本;初中时则是经常陪孩子去书店买中国名著;中考结束后,我又送给孩子一套金庸的武打小说。上大学医学院后,现在见到孩子课外经常看的是英文版世界名著。读这些名著,除有助于提高语文写作水平外,重要的是还有益于他们了解社会、文化演变的过程。 标题: 发表评论人: 老修正传 旧语文教学早被五四粪青革掉,继而进口了西屁语文教法,结果水土不服矣! 标题: 发表评论人: huangfuqiang 科学家与科学哲学、工程师与技术哲学、科技人员与科技哲学,也很重要,否则会犯错误。 标题: 发表评论人: chensuiyang 非常赞同先生的观点。 在现行教育模式下,无法反思。 标题:没有思想是痛苦的 发表评论人: jackien 中学时讨厌语文,因为总也考不出好成绩;到了大学发现,没有语文好像很单调,后来发现,其实自己挺喜欢阅读的,同时也发现,没有思想真的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标题: 发表评论人: gulangyu 语文是个很修养、培养人精神素养的重要途径。只可惜我以前很不爱语文,总觉得语言背后的思想被老师教条式的理解和诠释中失去了韵味。但现在越来越觉得喜欢上了语文,可以通过语文这种语言了解很多东西和思想。 标题: 发表评论人: haha ip:125.238.19.* 语文课内容渗透着政治,和政治课同等重要 标题:好问题 发表评论人: 老李 现在修改学生的毕业论文总要遇到这样的问题,也许再过20年已经没有多少人会用真正使用中文了,因为那时全是英文的SCI 了,呵呵 标题: 发表评论人: tongl ip:58.38.31.* 只能写精彩作文的作家也是受害者,他们写的那些小说华丽而可笑!还不如我们的博士生和硕士生呢! 标题:语文早就变成政治了 发表评论人: lod 我小时候上语文课,每一课文都有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形式也是固定的,本文通过。。。。,揭露了资本主义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或者是揭露了封建社会人吃人的的社会本质,或者是歌颂的党的领导,赞美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等等。学生能学好文字吗? 标题: 发表评论人: biozhang 记得我们初中时也没有语文课,语文课分为文学和汉语两门课。汉语课介绍的句子成分分析对我后来学习外语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标题:不仅仅是语文的问题 发表评论人: 马红孺 实际上,现在整个中小学教育在某种意义上是摧残青少年,但问题不在中小学,中考,高考不做大的改变,这种状况不可能改变。 标题:主题已经被科学网删除! 发表评论人: 已删除 此评论已被科学网删除! 标题: 发表评论人: 老修正传 文为万科之母,可惜科学网有些人竟认为文科不科学,还封了文科教授某人的博客呢! 标题: 发表评论人: macf 让我们大家一起学语文吧。呵呵。 标题:问题的提出非常重要! 发表评论人: 柯晓 ip:125.65.50.* 杨汝清教授关于科学家与语文的问题提出非常重要!有一个留英的智能机器人博士,多年来一再要我们转告国内的学生:一定要学好语文课!他中学的语文成绩还可以,但那时他并不十分重视学好语文课。当他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机器人研究和撰写论文、进行学术演讲时,深感在中学就开始学好语文课的重要性!他说,如果当时他能把语学得更好,他今天的情行就会更加不一样。于是他重读了中学课本上学过的唐诗,又得到了很多新的领悟和收获。于是他开始读了不少中外名著,包括一些英文原版的文学名著等。他认为他能顺利获得研究智能机器人的博士学位,与他没有放弃对语文的学习很有关。我们倡导以科学小说问题为突破口研究科学与文学的结合,提倡在作文教学中引起科学写作等,就是希望师生们都能重视语文、重视自己的综合素质培养。我们本来正在打算写点这方面的东西,现在杨教授开了好头,为我们的进一步研究也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谢谢您,杨汝清教授。科学小说网(www.chinasnw.com)转载了这篇大作,顺告。 柯晓 标题: 发表评论人: wangdh 杨先生忠言。 想改变,谈何容易。但是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的情趣是应该的,也是做得到的。中学老师很关键。 标题:值得探讨 发表评论人: qianjun 老师提出的这个问题很值得探讨。我的语文一直很差,也很讨厌它,结果经常感觉到书到用时方恨少。造成这个窘境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自己阅读的书籍太少;二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枯燥乏味。我的外甥女现在上小学二年级,老师却让他们做黄冈、启东的模拟试卷,这如何能够让他们爱好这门学科?我倒觉得大学的英语教学方式很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吴丁 ip:60.20.198.* 老师提出的问题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语文教材应该根据历史的发展进步有所改革,不能一成不变! 标题: 发表评论人: hyla ip:222.195.143.* 我倒是觉得,现在所谓的学术性语言,将论文变成了只供科学工作者进行枯燥阅读的八股文。我是一名研究生,在我专业领域,除了少数某些大家写的综述性文章,几乎从没有哪篇专业文献让我感受到过阅读的乐趣,不论是思辨方式还是行文造句。 标题: 发表评论人: hfg ip:58.38.30.* 尽量多读点经典文学著作肯定对科研人员有好处,不管是开拓思维,认识人生或提高表达能力。但现在的氛围实在让人静不下心来读,除非他是一个怀有远大抱负的人。 标题: 发表评论人: gothere 呵呵,关键是中国的大语文经历了严重的断代。不是学语文,很多道理不是自己能领悟的,中国古典文学的高峰世界的奇葩,可读不懂的人大有人在,为什么,没有好老师,为什么没有好老师,因为能教老师的老师大都死得很X。 标题: 发表评论人: 莫郁 ip:58.22.8.* 本人有亲身体会,理工科毕业的学生,如果文科较好,将终身受益。 反之则不然。 标题: 发表评论人: baoxy ip:219.245.152.* 中国古典文学的高峰世界的奇葩,可读不懂的人大有人在,为什么,没有好老师,为什么没有好老师,因为能教老师的老师大都死得很X 标题: 发表评论人: 兰心 ip:59.42.185.* *^_^* 说得好:语文不单是属于文科的,它也是理工科的必需! 标题: 发表评论人: 兰心 ip:59.42.185.* *^_^* 祝福杨老师,春天欢喜自在,全家吉祥如意! 标题: 发表评论人: M.R.T ip:116.232.118.* 除语文外其它课程也都有问题,整个教育理念都要改。 标题: 发表评论人: 真真 ip:202.109.153.* 杨教授提出的问题很有意义,虽然我不很清楚目前的语文教学情况,但文中的这段话很正确。大量的阅读会促进阅读者对文章的风格、思想、意识、景物描绘和人物形象的整体理解,能加深对作品的深入认识和思索,这才是语文教学中最需要的心理程式。无论学理工科还是文科,阅读大量的作品,是绝对有好处的,我有体会。特别是年轻人,记忆好,理解力强,多读书,会受益终身。 标题: 发表评论人: davidzsguo 其实现在学习外语的时间超过了学习汉语的时间,特别是现在的孩子,都把外语放在第一位,语文吗几乎没有什么要求。 标题: 发表评论人: 惜若 ip:117.92.107.* 教授说的是,现在的孩子看书的时间很少,每天应付的就是作业,其实提高孩子们的文学修养很重要。 标题: 发表评论人: liuxiaod 很多学生英文比中文好。 标题:科学与语文是分不开的 发表评论人: wxh ip:202.120.48.* 科学与语文是分不开的,没有一定的语文水平与写作能力,科学家申请的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等科研项目给评审专家的第一影象就不行,自然被批准的概率就很小了。 标题: 发表评论人: 四季如春 ip:221.224.32.* 这是一篇很有启发的文章,我想贴在我的空间,让我的朋友们也分享一下杨老的宝贵经验。希望有更多的朋友来这个空间,学一学老专家的特长和精神! 标题: 发表评论人: ycrmly 我把杨老的这篇文章贴在我的QQ空间里了,让我的朋友也可以欣赏,也可以知道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写作与表达能力和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希望博主不要责怪。好的东西总是应该让更多的后来人分享与学习,如此才能提升整个民族的素养! 标题: 发表评论人: shanxc2001 发人深省 好文 读罢如醍醐灌顶的感觉 突然明白了自己语感为啥那么差 原来是这样 标题: 发表评论人: nienkin ip:119.48.157.* 一路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topjz 说得好 大量的阅读会促进阅读者对文章的风格、思想、意识、景物描绘和人物形象的整体理解,能加深对作品的深入认识和思索,这才是语文教学中最需要的心理程式。 记录总数: 43 总页数: 5 当前页: 5 9 3 4 : 学者青水洋 发表于2009-7-23 9:20:14 查看评论 :125 │ 浏览:11890 打印 推荐给朋友 精选 您的姓名: * 必填 您的邮件: 朋友邮件: * 必填 推荐理由: 日记随想 我又回来了! 青水洋 本想这是一次平常的住院检查和治疗,没想到旧病突然的爆发竟成了一场长达 3 个多月的生死搏斗。 我就像走平衡木那样走在那无形的死亡线上。最严重的一天深夜,呼吸发生了极端的困难,明显有了出气多进气少的感觉,我痛苦异常。我知道,我的一只脚已迈向了那另一个世界,对我来说那不是什么可怕的世界,而是一个更能安稳睡觉的地方。于是我干脆扯掉了罩在脸上的呼吸器和其它抢救设施 但对家人来说,那是不能接受的地方,那意味着生死离别,是永远不能再相见的地方。他们(包括从西安、浙江等地赶来的我爱人的弟妹们)日夜轮流地守护在我的身旁。他们只有一个信念,就是要把我再抢救过来,他们艰难的微笑中都充满了信心。我 80 岁的大姐坚定地说:你是我家最小的,这事怎么也轮不上你! 但是我了解我的病情,我知道我爱人手中拿到的是几张病危通知书。实际上我已平静地作好了最后准备,我写了一篇字数不多的《最后一篇博文》交给我儿子说:等我走后,你把它发在科学网我的博客上。我在《清明话 墓志铭 》博文中说过:我要把它 放在我博客的最后一页,作为与网友们的告别语,让它与我博客的首篇《 让博客陪伴我走完人生的旅途 》共同构成这段值得回忆的美好时光。 我儿子流着泪说:你不会走的!你不是说你还要回科学网吗? 是的,我在 4 月 15 日 住院那天发的博文《高校教材 鸡肋?》中附言说过:我还会回来的! 要回来,要活着!其实我绝大部分时间里都没有失去过信心。 胸科医院最后坚持不懈的努力、亲朋好友殷切的期望和深切的爱、许许多多网友的祝福和鼓励,这些巨大的力量又使我产生了小小的奇迹,现在我已度过了危险期,开始走上了艰难的康复之路。 今天一位热心的病友帮我上了网,使我又进入到了科学网,看到那熟悉的网页,看到那许许多多熟悉的名字,我心中充满了兴奋! 我又回来了!虽然我还没有出院,暂时还离不开病床,上网也只能偶尔为之,但是我已感到很满足。我期望着我能尽快出院,如果我的身体还能恢复到一定程度,我还会像以前那样认真写我喜欢的博文,看丰富多彩的网友们的文章。 今天是我的生日,没想到这一次与三年前一样是在胸科医院的病床上度过的。许多人都说,三年是个坎,是个关口,闯过了它,后面的路就会好走多了,但愿如此!至少我可把它当作一种精神鼓励。 今天我儿子出差,生日昨天已提前过了,具体时间选在了 22 号上午日全食发生的时刻。我的病房是 13 楼朝东,真是一个观察日食的好地方。一切准备就绪,夜幕逐渐降临, 9 点半左右,一个活生生的大白天神奇地变成了一个地道的深夜。我回头看了看我生日蛋糕上的烛光,它正在闪烁、跳跃,显得格外的明亮 乌云减少了大家全面观察日食的兴趣,但没有降低我们过生日的雅兴。我儿子拿出笔和纸,要我写个生日感言,于是我就草草写上: 65 岁生日兼退休有感 春秋六五飞驰过, 解甲未尝归田乐。 带瘤生存新挑战, 还需奋斗觅胜果。 2009 年 7 月 22 日 于上海胸科医院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45081 * 本文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与科学网无关。 学者青水洋 发表于2008-3-8 10:55:56 查看评论 :25 │ 浏览:4270 打印 推荐给朋友 您的姓名: * 必填 您的邮件: 朋友邮件: * 必填 推荐理由: 日记随想 让博客陪伴我走完人生的旅途 图 /Google 文 / 青水洋 人生旅途有长有短,长者过百,短者即逝。对于我来说,往后的路程一、二年不算意外,十年八年,甚至二十年也不算奇迹,因为现代人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 人生旅途就像宇宙中的流星,有的耀眼,有的无人知晓,但是它们都是宇宙发展进化的组成部分。科学家可以从流星现象和它们在地球上留下的极其稀有的陨石中猜测宇宙的秘密,他们掌握的流星愈多,信息就愈全,猜测就愈准确;历史学家可以从人生旅途的足迹中编写人类的历史,他们掌握的足迹愈多,信息就愈全,历史就愈真实。 大部分博客就像无人知晓的流星,但是他们也都留下了人生旅途的足迹,为未来历史的真实贡献一点微薄之力,同时也能为家人,为朋友留下一点纪念,为社会留下一点借鉴和启迪。 当然,更重要的是博客能为自己增加一点生活的活力和动力,或许它也能为自己延长一点有质量的人生旅程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7467 * 本文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与科学网无关。 当前推荐数: 5 推荐人: chrujun yuliping jiangjinsong neoblackcap readnet 标题: 发表评论人: 隔壁家的二傻子 要忘记自己是个病人...这世界上谁又不是病人? 期待看到您一直有大作出现, 让吾等收益无穷!祝福您! 标题: 发表评论人: 马雷 说得对!为将来人类学研究提供第一手材料! 标题:致意! 发表评论人: whitewood 水洋君,见字好!仔细读了你的文章.也读了你在我博客中的留言.理论指导谈不上,不过可以将练功和实践体会互相之间多交流.事实上,人到中年,都难免有些身体和健康上的问题,我也是个多病之人.但我的想法是,既不要太看重,也不能不在乎. 就你的肝病而言,你的名字青水洋很好,不知道是谁给你叫的,符合五行规律,不过最后一个字不是太好. 多交流. 标题:大部分博客就像无人知晓的流星 发表评论人: 李飞 为自己留下一点感动,或许: 也许有个遭了船灾的苦难弟兄, 他曾在庄严的人生大海中漂航, 见到我们的脚印, 又会满怀信心。 (郎费罗,人生颂) 标题:有质量的人生旅程 发表评论人: 老彭 坚持走有质量的人生旅程,支持你! 标题: 发表评论人: dfell 对!为家人,为朋友留下一点纪念,为社会留下一点借鉴和启迪。 标题:有意义的事情 发表评论人: mosford 您做的是真正有意义的事情,让自己生活在科学思想的海洋中,游得不亦多乐乎! 标题: 发表评论人: sdt 是的,每人都应该走好自己人生旅途! 标题: 发表评论人: 九龙 说得对!说得好! 标题:博客是有闲的人的游戏 发表评论人: iwesun 博客是有闲的人的游戏,先生真的时间宝贵,应该搞点具体的事情,闭关修炼。 标题: 发表评论人: well 一般人写博客有好处,像你这样有病之人写博客更有好处,坚持! 标题: 发表评论人: fuxin0907 佩服!!! 标题: 发表评论人: kiedl 好人一路平安! 标题: 发表评论人: bg2aw ip:72.163.240.* 感动!!! 标题: 发表评论人: yuliping 杨老师永垂不朽! 标题:仔细阅读恩师的每一个帖子 发表评论人: 刘大成 ip:166.111.59.* 惊闻噩耗,不愿相信。现在把恩师的每一个帖子重新看一遍,重新再接受导师的教诲。因为要飞到上海参加10日导师的追悼会,不得不向自己的研究生请假(因为恰好有我的课题组研究生例会),也就把导师病故的噩耗通知自己的学生,要他们看看导师的导师的博客,学习如何做一个科研工作者,如何做一个知识强者。这也算是精神的传递吧。恩师千古 标题: 发表评论人: jiangjinsong jiangjinsong将您的文章推送到 仰望星空 , 标题:来过这个世界 发表评论人: lihongzhi 每个人的终点都和你一样,你活着的时候无缘和你相识,但N年后或许能在另一个世界相聚。 标题: 发表评论人: 普通人 ip:202.120.48.* 老师,一路走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xuefeng121 突然纳闷,要是自己哪天也这样了,俺的博客和QQ是不是。。。 标题: 发表评论人: 惊梦人 ip:123.113.179.* 杨老师,看到你一年前的文章,惊闻一年后的噩耗,真是难过异常。人生也许很长,就像看不清十年、二十年后的生活,人生也许会很短,谁也不知道何时就会戛然而止。您的文章和体悟教会了我要认真对待每一天的生活,认真爱惜自己的健康,认真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谢谢您!愿您在天堂快乐平安。 标题: 发表评论人: imacat1128 ip: 难过%_% 标题: 发表评论人: flyq ip:58.241.88.* 轻轻地 你走了 带着百万网友的 敬重 轻轻地 你走了 不留下一点 遗憾 轻轻地 你走了 请带走 我最真诚的 迟来的问候 标题: 发表评论人: 无名弟子 ip:61.152.162.* 先生,一路走好,在天堂享受安宁! 未曾见过先生,第一次从网上来拜访,深为先生思行感动,我辈也当继续先生之路踏实前行。 标题: 发表评论人: neoblackcap 先生走好,虽未见先生,但深受先生的精神所感 记录总数: 25 总页数: 3 当前页: 3 9 3 4 : 学者祁峰 发表于2010-11-17 21:20:51 查看评论 :2 │ 浏览:218 打印 推荐给朋友 您的姓名: * 必填 您的邮件: 朋友邮件: * 必填 推荐理由: 心情短文 科学网史上最热的一篇 博文 科学网史上最热的一篇博客就是下面这篇 最后的博文 。该文发于2009年5月7日,是博主杨汝清老师因病昏迷又清醒后写下的,也是他最后的一篇博文,目前浏览数为32357次 。四个月后杨老师去世。 看了该文,懂得了什么是坚持。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84835 * 本文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与科学网无关。
个人分类: 科网群英烩|8621 次阅读|1 个评论
【新民晚报】“青水洋”最后的博文被浏览近2万次
mingyang 2009-10-24 20:11
“青水洋”最后的博文被浏览近2万次 网友留言:做人做学问都应如斯 日期:2009-10-24作者:钱滢瓅来源:新民晚报   本报讯(记者钱滢瓅)“如长江青水,流入了海洋……”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杨汝清在去世前留下最后的博文。昨天本报报道了这位机器人研究领域的著名教授在生命的最后一程开写科学博客的故事,感动了许多读者和网友。 昨天,记者在“青水洋的博客”上看到,杨汝清《最后的博文》已被网友浏览了19320次。这篇博文是杨教授在去世前几个月写下的。网友“li03304211”在文后留言说:这些天又把杨老师的博文看了一遍,深为杨老师的人品、学品所感动,做人如斯,做学问亦应如斯。 一些学生特地从国内外赶来参加追悼会。现在美国工作的赵建亭回忆说:研究生学习期间,我热衷发表文章,以为这才能显示自己的水平高。记得自己从论文集里东拼西凑,然后在计算机里搞出一些仿真数据,杨老师审阅后严肃地批评我:“你的文章里有多少东西是自己的?仿真数据离实际偏差很大。这样的文章有多大价值?” 杨汝清的学生、如今已在清华大学任教的刘大成,听闻噩耗后,把恩师的每一个帖子重新看一遍。他还让自己的学生浏览导师的博客,学习如何做一个科研工作者,如何做一个知识强者。 杨汝清的儿子、交大电信学院副教授杨明告诉记者,父亲开博是他鼓励的。“中国的科学小说很少,国外比较多,科普的效果要比课本好许多。”于是,杨汝清就把自己的科研经历以小说的方式表达出来。杨明说,再过几十年,自己也许会“续写”科学小说。
个人分类: 思念日记|7017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民晚报】当博主、写小说、推科普……身患癌症的上海交大教授杨汝清——临终前两年开写“科学博客”
mingyang 2009-10-23 23:10
当博主、写小说、推科普……身患癌症的上海交大教授杨汝清——临终前两年开写“科学博客” 日期:2009-10-23作者:钱滢瓅;李晓清来源:新民晚报A2要闻 杨汝清生前工作照(资料照片)   一个教授博客,主人虽已逝,却仍有巨大的影响力。这就是上海交通大学已故教授杨汝清留下的“青水洋博客”。 2年前,杨汝清得知自己身患癌症后,在网上开写科学博客。2年多来,他把机器人知识写进连载小说,用博文记录科学思考、教育问题以及人生哲思,总共写下了10余篇科学小说、150余篇博客,赢得了64万余人次的访问量。这些,都延续了他的“生命”。 机器人成小说主人公 核电站有可能发生氢爆炸,人为解救很危险,于是勇敢的机器人们整装出发,去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这是杨汝清在博客上连载的科普小说《勇敢的机器人》。在他生动有趣的故事里,深奥的机器人学变得通俗易懂、可亲可近。一位游客留言说:好久都没看到可以让自己一口气读下去的科学故事了。一些得知杨汝清身份的网友更是讶异:理工科教授还能写出如此吸引人的小说! 杨汝清原为上海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曾担任机器人研究所所长。2007年2月,杨教授身患绝症后,在新浪网开通博客发表第一篇博文《让博客陪伴我走完人生的旅途》,取名“青水洋”。后来,受到科学网的邀请,他又把博客“搬”到了科学网。 网上担当科普使者 杨汝清生前曾说,写科学小说是希望使更多人了解科学。他写的小小说《高精度,真科学!》说的是测量学,曾受到科学小说网编辑的推崇。故事说的是有个农场主要测田埂的长度,请来两位测量能手。一位用的是“土办法”——麻绳、卷尺加计算器,一位用的是激光测距仪。结果前者测出了“103米左右”的约数,后者测出了“94.56米”的精确数字。最终,农场主采用了激光测距仪测得的精确数字。用“土办法”的那位第一位测量者临别前说:“虽然我没有比他测得精确,但我的结论比他准确。”到底约数和精确数字谁更准确,小说留下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结尾。 除了科学小说之外,杨汝清还热衷于用科学的视角来看待生活诸事。比如,针对现代人的“假期综合征”,他提醒人们:要保持自己的血气能量的“收支平衡”,就像用手机一样,要随时保持电能充足。他还在网上探讨科学减肥是怎么回事,揭破“水变油”的骗局等。 博文体现浓浓师爱 虽然杨汝清在博文中检讨自己“重科研轻教学”,但他在心肌梗塞手术后,又发现患有肺癌,并已失去手术时机,却仍然隐瞒自己病情,坚持回交大上课,还写下令人动容的《这不是最后一课》:“我不能告诉他们病情,是因为我的还未毕业的十几位硕士生和博士生正盼我回去与他们一起做实验,改论文。我要保持他们平静的工作、学习状态,我要让他们留着美好的回忆离开校园。” 杨汝清在博客中,还提及“第一次严重的迟到”。一次,他答应自己的博士生参加他的论文预答辩,因为天气骤冷,杨教授在路上突发心绞痛,结果晚了40多分钟才到。他在记录此事时,并不为自己辩护:“尽管是身体原因,但我一直怀有歉意,心中老感到不快。”从杨教授身上,学生学到如何惜时、守时。 热心的杨汝清还在博客上为研究生恋爱“支招”。《初恋新招:不戴眼镜去约会》采用自传体小说的形式,饶有趣味地叙述他为了“治疗”学生恋爱时对相貌先入为主的“毛病”,要学生约会一定不能戴眼镜,最后成功地让学生“情人眼里出西施”。“如果我是您的学生肯定会很幸福的!”有游客读后留言说。 经历两年多与病魔的斗争,杨汝清于上个月初与世长辞。一个多月来,仍有不少网友光顾“青水洋博客”留言缅怀。这正印证了杨汝清在首篇博文中的话:“大部分博客就像无人知晓的流星,但也留下了人生旅途的足迹,为未来历史的真实贡献一点微薄之力,同时也能为家人,为朋友留下一点纪念,为社会留下一点借鉴和启迪。当然,更重要的是博客能为自己增加一点生命的活力和动力,或许它也能为自己延长一点有质量的人生旅程……” 本报记者钱滢瓅实习生李晓清
个人分类: 思念日记|808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需要的是一种精神、信念——缅怀一位值得尊敬的博友
pinjianlu 2009-10-12 10:55
以前在很多书的首页专家委员会名单里面,就见过杨汝清这个名字,虽然不了解他,但见多了,还是印象很深的一个名字。一直不知道他在这里也有一个博客,直到偶然看到科学网上出自编辑部的一篇文章:《怀念一位远行的博友》,才让我对杨汝清先生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看了他在科学网上的一百多篇博文,都是他在与病魔交战的过程中写下的,杨汝清先生为提携年轻人兢兢业业,不知疲倦,而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看了他的博客,一直有一种相逢恨晚的感觉,只可惜,现在再也没有机会与他交流了。 这又让我想起了更早的一篇文章:《哲人已逝,遗响何在悼念国学大师季羡林》。 中国现在真正的学者能找出几个来?丁学良教授曾经说中国目前真正的经济学家不超过五个。可是现在走了一个就少一个了,我不希望这种真正的学者精神出现了断层。 中国的繁荣富强,需要的是什么?那就是象他们一样的精神一种真正的学者气质,不为金钱所惑,丧失了人格;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走自己应该走的路,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这才是真正的学者。 有了这种精神,就可以抵制学术腐败,我们离中国真正成为科学强国的梦想就不远了。 悼念杨汝清教授,看了他的博客后让我感怀!
个人分类: 我的世界观|3018 次阅读|0 个评论
杨汝清教授事迹追忆座谈会召开
mingyang 2009-10-10 12:15
  9月29日,一名党员教授平凡的人生经历与不平凡的精神世界杨汝清教授事迹追忆座谈会在机动学院会议室召开。   杨汝清教授是我国机器人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1995年他从沈阳自动化所调入上海交通大学任教授,先后担任我校机器人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长期以来,他从事机器人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2009年9月7日9时40分,因患癌症,他停止了65年对世事人生、教育科研的思索,永远离开了他所热爱的三尺讲台,留下了无数交大师生和网友对他的思念和赞美。   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潘国礼出席追忆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他说,今天我代表马德秀书记、张杰校长来参加追忆杨汝清教授座谈会,我深深被杨汝清教授的事迹所感动,我为交大有杨汝清这样的优秀教师而骄傲。   机动学院党委书记陶燕敏主持会议,并简要介绍了杨汝清教授的生平事迹。党委宣传部部长刘玉祥和机动学院师生代表30余人出席座谈会。   潘国礼指出,杨汝清同志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几十年如一日。他甘于寂寞、潜心教学、严谨务实,其所从事的特种机器人研发工作紧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动地展示了我们百年交大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救国兴国的爱国精神和与日俱进、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他热爱祖国、追求真理、乐于奉献、淡泊名利、勇于担当、坚忍执着的人文精神和质朴情怀,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浓缩和体现,是我们高校教师群体的杰出代表。   潘国礼号召,全校教师要切实承担起作为教育者的社会责任,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学生爱戴、人民满意的教师,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   刘玉祥在会上发言说,一所学校需要有一种精神,精神必须要用载体来承载。杨教授的事迹汇总起来,我们可以在他身上挖掘出一种精神,而这种精神就是交大需要传承弘扬的。作为宣传部要做好杨汝清事迹的宣传展示工作,使杨教授的精神能够发扬光大。   机器人研究所所长丁汉和机器人研究所党支部书记陈建平回忆了他们和杨汝清老师在一起工作时的难忘往事并指出:杨教授是在新中国成长起来的科研工作者,又到美国进修过。在他身上,一方面有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宽厚待人、为人低调、做事兢兢业业,同时又有西方式的思维,包括对人生的看法,对一些问题的见解等。他是一个大牌教授,对中国机器人研究领域做出过很大的贡献,特别是在精神层面上的一些东西是很值得大家去挖掘和学习的。   奚立峰、陈关龙、殷跃红、许颖一、顿向明、言勇华、王春香、张伟军等学院领导和教师代表从各种角度对杨汝清教授的为人、为师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介绍,他们一致认为杨汝清教授渊博的知识和为人师表的人格魅力让人敬佩和感动。   思政教师张丹丹和学生代表田波还专门制作PPT在座谈会上向与会者展示了杨汝清教授的师者风采。   座谈会持续了近3个小时,大家发言热烈,并纷纷表示要学习杨汝清教授无私奉献、热爱集体的崇高精神。 :顾伟民 :武新民 转自上海交通大学官方网站: http://www.sjtu.edu.cn/newsnet/shownews.php?id=22877
个人分类: 思念日记|5531 次阅读|0 个评论
杨汝清教授:水滴聚浪花 点滴汇真情
mingyang 2009-10-10 12:11
追忆上海交大机动学院杨汝清教授 江南秋入深,悼文恍非真。楚江凝可驻,奎星吊难沉。人师恩共义,浮名露与尘。身后何所道,万古一书生!   2009年9月7日9时40分,上海交通大学机动学院杨汝清教授停止了他65年对世事人生、教育科研的思索,永远离开了他所热爱的三尺讲台,留下了无数交大师生和网友对他的思念和赞美。   人们在谈论、在传诵,他虽没有可歌可泣的惊天大事,但他在工作和生活中留下的点点滴滴却汇聚成了他崇高的人格魅力。他的睿智、敬业、实干、孝顺、友爱、无私、勤奋、真诚、勇敢使人们感到由衷的敬佩。   他离开了我们,不!他已永远活在师生和网友们的心中。   中国机器人研究领域将会留下一个人的名字杨汝清   3年前,4辆无人驾驶汽车在上海东方绿舟青少年活动基地的绿荫丛中自由驶骋,这一国内首次亮相的智能车演示活动引来了无数游客的驻足观看,中央电视台等全国几十家著名媒体都进行了详细报道。改革开放以来,杨老师和他的团队在机器人领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成就。无人驾驶汽车只是其中的一个。   1944年7月杨汝清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县。1962年考入南京航空学院自动控制及特种设备系学习,1970年4月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工作。1983年起,在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做访问学者。回国后,曾担任沈阳自动化所机器人工程部副主任,1993年7月被评为研究员。1995年调入上海交通大学任教授,先后担任机器人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同时,他还担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机器人专业委员会主任。 杨汝清(右三)在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作为遥控智能式作业机器人 研究的总设计师和总体组组长,他提出的创新性设计方案,至今还被广泛应用于特种移动机器人中。1993年至1996年,他担任863危险恶劣环境作业机器人 专题专家组组长,开拓了我国陆上危险恶劣环境作业机器人研究的新领域。他还主持了消防机器人、超高压带电作业机器人、危险环境作业的遥控机器人操作性能研究 等特种机器人研究项目,他积极打开国际合作渠道,承接了与欧盟合作的Cyber C3智能车项目,进一步拓展了移动机器人的应用领域。   杨汝清教授曾获1995年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科研工作的同时,他培养学生、著书立说,他所带过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近百名,他所著的《机器人学导论》、《机电一体化生产系统设计》等书籍已经成为了该领域争相阅读的参考材料或学生们的教材。   他用行动和成果在中国机器人研究领域书写下一个响亮的名字杨汝清。    知恩图报放弃美国优厚条件,毅然回国   全世界最优秀的机器人科研机构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CMU)机器人研究所有一台机器人样机,每当有客人到来时,该台样品机就会演示给客人看。   这台机器是20多年前,杨汝清老师在该研究所做访问学者时所完成的一个科研项目的样机,至今仍作为CMU机器人研究所的一项重要科研成果。   改革开放初期,杨老师被选送到这里做研究工作,在两年半时间中,杨老师勤奋好学、展示了一位中国学者的智慧与才能,他的几项科研成果赢得CMU机器人研究所同仁的高度赞许,美方主动提出要给他加薪,他婉言谢绝;提供全美旅游以资奖励,他也不要。他只要求:我想让我妻子也能走出国门开阔眼界,后经大使馆许可,他的妻子成为了中方第一位访问学者的陪读夫人。   在美国CMU大学与导师Mel Siegel合影 杨汝清(左一)在美国留影   两年半访问研究结束后,美方主动提出邀请杨老师留下工作,然而他再次谢绝了。杨老师回国后,有亲戚责怪他,为何不让子女一起到国外学习、定居,这么好的机会你就轻易放弃了?他坦然回答:我国机器人研究起步晚,和美国相比有很大差距,我需要把我国的机器人研究尽快赶上去。在美国,你的科研成果属于美国,回国,你的科研成果属于自己的祖国。   美国CMU大学教授Mel Siegel在悼念函中说,汝清始终是科学研究领域的骄傲。我们无比地怀念他,在他和同事们的努力下,现在著名的上海交通大学已建成了中国乃至世界均属领先水平的机器人研究所。我们坚信中国机器人的研究事业会世代相传。    严师出高徒桃李满天下   在一汽大众工业机器人焊接生产线上,只见火星四溅,机器人正在准确无误地操作着。杨老师带着他的学生来到车间,指着机器人的各个部位,给他的弟子讲解结构、传感器和控制系统的精度。   杨老师在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带的第三位弟子,现在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工作的赵建亭同学回忆说,当时,自己虽然学完《机器人原理》和《机器人控制》。当面对这些运作的机器人,脑袋空空的。那些数学矩阵和实物怎么也对不上号。这次真长见识,对导师的学识非常佩服。   杨老师对学生的培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讲究实际效果,对学生们在学习时产生的浮躁的心理会提出严厉的批评。   赵建亭说:我在研究生学习期间,非常热衷发表文章。认为这样才能显示自己的水平有多牛。记得自己从论文集里东拼西凑,然后在计算机里搞出一些仿真数据。自以为文章可以发表。经杨老师审阅后,他严肃地批评我:你的文章里有多少东西是你自己的。而且仿真数据离实际偏差很大。这样的文章有多少价值?   导师的批评如一盆冷水泼下来,使我发热的脑袋冷静下来。后来,杨老师让我开发遥控机器人的声控电路。理论上不难,自己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做成。但是性能不稳定。导师看了看说:这就叫眼高手低,理论脱离实际。   为了更好地教育我们,杨老师叫我和师妹韩菊去沈阳科技情报馆从数据库里查找世界最新的机器人学科的论文。当我们抱回一大摞打印的论文,杨老师就组织大家阅读这些论文。   杨老师自己非常认真,每一篇论文都有很多批注。然后讲解分析。哪些论文很有价值,哪些论文没有价值。我注意到有价值的文章大多基于丰富的实验数据。杨老师特别强调论文要精而不能滥。跟杨老师求学那几年,深深地为杨老师的求实进取精神而感动。我也为此深深地理解科学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理论是为实践服务。尤其在论文满天飞的今天,求实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正因为杨老师对他的弟子如此严格,在他已培养的众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中,已有很多人在国内外著名高校或重要研究机构担任了教授或科技领军人物,并涌现出了很多新的科研成果。    感恩与责任他都做到了   妈,我回来了!以后我再也不会离开您。1995年某一天,杨老师携妻儿从沈阳来到上海,来到了住在上海已90多岁高龄的老母亲身边。母亲望着久别重逢的儿子,伸出一双颤巍巍的手抚摸着杨汝清的手臂,激动万分地说:回来啦,你们以后真的都不走了吗?杨汝清回答:我已调到上海交大工作了,以后可以天天伺候您了。   杨汝清的儿子杨明回忆说:父亲早年丧父,对待老人非常孝顺,不管是奶奶还是外公外婆,亲戚无不拍手称赞。1994年,父亲已任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工程部副主任,是中国机器人之父蒋新松院士的重点栽培对象,可以说是前途无量。但是,奶奶90多岁高龄仍愿意住在上海,家中仅有70多岁的姑姑照顾。父亲平时惦记着奶奶,一直想回到老人身边尽孝。一次偶然机会,父亲可以到上海交大工作了,于是他毅然放弃了在沈阳自动化所的良好发展,终于回到他日思夜想的老母亲身边。   来到交大工作后,杨老师只要有机会就会抽空陪在母亲身边拉拉家常。在母亲生病时,他喂水喂药。还对下一辈说:你们读书都很忙,但一有空一定要多陪陪奶奶,百善孝为先,尽孝和感恩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一个不懂得孝顺和感恩的人,一定是没有出息和没有前途的人。 杨汝清教授在上海交大   杨汝清教授不仅是孝子,还是一个具有很强家庭责任感的父亲。工作再忙,在孩子小的时候,中午他总是要赶回家下厨做饭,晚上还要检查儿子的作业,并帮助辅导。有机会,他还会拿出各种工具教儿子修理家具和电器。   杨明回忆父亲时说:父亲既是长辈又是朋友,我的许多爱好都是受父亲的影响养成的。我们都喜欢看足球,但凡有中国队的比赛,父亲就会拿出瓜子与我一起守在电视机前;我们都喜欢打篮球,父亲大学时候是篮球队长,中投非常准,罚篮几乎可以100%命中;我们都喜欢打乒乓球,周末的时候经常跑到徐汇体育馆打球。   后来,杨明在家庭良好氛围的熏陶下,从大学到博士一路顺风顺水。2003年,杨明在法国国家信息与自动化研究所工作时,与父亲联合申请了一项欧盟国际合作项目。总经费40万欧元。杨明代表欧方,父亲杨汝清代表中方,父子俩成为了亲密的合作伙伴。2005年,杨明回国进入上海交通大学,与父亲联合创建了上海交通大学智能汽车技术研究所,此后出了许多成果,现在年轻的杨明已经成为了交大的副教授。    帮助别人他说义不容辞   一个山区失学女孩光脚站在带有冰渣的地上,有人问她冷不冷,她动了动脚说冷。   宁夏等西部山区,许多年轻母亲翻山越岭每天挑水吃,而这些水孩子吃了得骨头病。   这两幅画面在杨老师的脑海里不断地浮现。那时,杨老师因病重讲话已比较困难,他用笔写下了这两件事,并嘱托家人:西部的孩子需要大家来帮助,代我捐助1000元,为母亲水窑活动捐一口井。   几天后,当家属拿来《爱心人士》捐助证书给他看时,躺在病床上的他露出了欣喜的微笑。   母亲水窑工程是妇联发起的给西部缺水地区母亲捐一口井活动。这种井可以把一年的雨水收集保存,基本可以保证一年的吃喝。在山区挖一口井大约需要1000元。目前已经捐造了几万口井。 杨汝清教授在病房度过65岁生日   杨老师帮助他人的故事有很多,即使在病房里也会全力去帮助病友:18床来了一位年仅28岁的肺癌患者,整天自暴自弃,心情恶劣到极点。杨老师了解情况后就亲自到他的病房,安慰和鼓励他要勇敢面对现实,坚定与癌魔斗争的信念,并鼓励他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早日走向康复。一段时间后,医院里的许多病友都知道有位杨教授,不仅学识渊博,而且遇到烦心事可以找他倾诉。病友们说:我们爱听杨教授讲的,有些话比吃药还受用!。当大家争先恐后赞扬起杨教授时,他却说:大家都是病友,义不容辞、义不容辞啊!   博客教书育人第二战场   2007年2月在新浪网有一篇博客,《让博客陪伴我走完人生的旅途》),取名青水洋。这篇博客是杨老师在患了癌症后写的第一篇博客。他知道在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决定用博客的方式,开辟教书育人第二战场。后受科学网邀请,转战科学网。总共写下了200多篇博客,10余篇科普小说,并在全国中老年博客大赛中获得银奖。   杨教授的博客涉及社会热点、科学研究、人文地理、理想立志、科学普及、人生感悟等众多内容。他在博客中写道:人生旅途就像宇宙中的流星,有的耀眼,有的无人知晓,但是它们都是宇宙发展进化的组成部分。科学家可以从流星现象和它们在地球上留下的极其稀有的陨石中猜测宇宙的秘密;历史学家可以从人生旅途的足迹中编写人类的历史。   大部分博客就像无人知晓的流星,但也留下了人生旅途的足迹,为未来历史的真实贡献一点微薄之力,同时也能为家人,为朋友留下一点纪念,为社会留下一点借鉴和启迪。   当然,更重要的是博客能为自己增加一点生命的活力和动力,或许它也能为自己延长一点有质量的人生旅程   一位网友在看了杨教授的多篇博客后评论道:杨汝清老师是我在科博里最早结识的忘年博友之一。他是一位平易谦和的长者,时常给予后生关心和指教。泛舟科海,他儒雅睿智;面对病魔,他坚强乐观。我难以忘怀他的殷殷砥砺和谆谆教诲。   这位网友的中肯评价,代表了千千万万网友对杨汝清教授的赞扬。   杨老师的博客为年轻网友们开辟了一个传播人文知识的课堂,为中小学生们开辟了一个普及科学知识的天地。   有一首叫《江南水》的诗是这样赞美杨老师的:烟雨江南 / 一湾清澈的水 / 静静地描绘 / 恬淡和秀美 / 没有涛激浪飞 / 却一样敞开 / 坚定的心扉 / 去拥抱大海 / 奔腾的精髓 / 在浩瀚的蔚蓝中 / 化为一朵 / 永恒的花蕾。   杨汝清教授走了!在他已走过的65年人生旅程中涌现了无数个闪动着晶莹般亮光的水滴,这些水滴汇聚成了朵朵浪花,拍打在师生和网友们的心岸。   正如他取笔名青水洋一样,活着就要把自己完全融入到伟大祖国的教育科研事业中去,即使是死亡降临,他还颤抖地写下了遗嘱海葬。   他的人生正如他在最后一篇博文中所写的,如长江青水,流入了海洋 师生记忆中的一件事    为完成项目争吵是常有的事   在交大机器人实验室,传来了争吵的声音。语气越来越硬,声音越来越大。   用控制系统比较好。   用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可靠性更强。   这不行,还是用控制系统比较好。   说出你的理由!   当然能说出理由!   为了高质量完成排爆系统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项目。杨教授和他的研究生夏庭锴同学又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最后,通过争执,把设计方案分成两部分:底层用了PLC系统,遥控部分用了控制系统。   夏庭锴同学说,杨老师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平等,和他第一次争吵后,我觉得很后悔。杨老师是个大教授,在争执中我对他到了拍桌子瞪眼睛的地步,事后会感到很不礼貌,甚至有些后怕。后来发现他与我的几个师兄为了一个科研问题也会争论不休。有时,他还鼓励我们:你们进步很快,在科研工作中就是要有主见,在争执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是好事,学生们就是要敢于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同时提出质疑和挑战。   时间长了大家对科研上某些问题都会大胆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什么话都敢对他说,即使错了,杨老师也会通过各种例子和数据来说服开导我们,使学生们心悦诚服。所以,我们这些学生在杨老师的指导下进步都很快,在做科研项目中也就会更大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迟到了他对同学说对不起   今年寒假后的一天上午9:30,在机动学院一间教室里将举行博士论文答辩会。评委老师到了,参加答辩的同学们也到了。博士论文指导老师杨汝清教授却迟迟没有出现。   9:40,9:50,10:00。从来不迟到的杨老师这次真的迟到了。一位同学开始用手机联系杨老师。此时,杨老师满脸汗水地出现在大家的面前,他一边擦汗,一边对大家说:对不起,我迟到了,真的对不起了! 此刻,他是怕影响到学生情绪而感到不安和歉疚。   按理说,他所带的博士生参加博士论文答辩他是可以不到场的。但他的学生还是邀请他能够参加旁听,以起到鼓舞的作用。   两个小时后,博士论文答辩顺利结束,杨老师也回到了医院。几天后,大家才了解到,其实,杨老师早就出门了,在路上因心绞痛发作,他靠在路边墙上休息了一段时间,然后,只能走走停停,这段路他走了很长很长时间。   现在回想起来,我们都感到非常愧疚,杨老师为我们付出太多太多了。我们真的不知道杨老师的病情有那样的严重,他为了不让自己学生操心,他把患了癌症的情况一直瞒着大家,总说自己病情不太严重。   他的学生们在回忆这件事时感到非常沉重。    不要害怕我来救你!   不要害怕,我来救你!一波又一波的湖水朝杨汝清教授正面涌来。他逆水拼命朝湖中心游去,5米10米,他终于抓住了还在水中挣扎的一位女同事的手,然后托起她,一遍又一遍喊着:不要害怕,不要害怕!同时拖着她朝岸边游去   翁新华老师是杨汝清教授的科研助手,在回忆这段已过去多年的险境时,还惊魂未定: 我们当时在常熟一家工厂加工一个机器人的部件。工作完成后,大家提议到尚湖去游玩一下,杨老师虽然同意了,但他是个工作狂,在游玩的小船上,他还召集大家开会,研讨下一步工作。正当大家谈得起劲时,突然发现小船进水了,还未等想好措施时,整个船体一下子侧翻了,船上的6位老师全部被抛到了湖中。杨老师和另一位赵老师会游泳,其他4位不会游泳的老师只能在水中挣扎着,情况十分危险。翁新华老师停顿一下继续说:那时我几乎已经失去意识,隐隐约约听到杨老师在我耳边呼唤,等我彻底清醒过来后,才发现我们6个人已全部脱险。如果没有杨老师他们的奋力相救,我和其他几个老师可能就说到此时,翁老师有点哽咽,两行热泪滚落下来。 :顾伟民 转自上海交通大学官方网站: http://www.sjtu.edu.cn/newsnet/shownews.php?id=22879
个人分类: 思念日记|11784 次阅读|4 个评论
中秋节打篮球
mingyang 2009-10-10 12:08
今天是中秋节,也是第一个没有父亲的中秋节。4年前,为了回到年迈父母的身边,我放弃了在法国的研究工作,回到了上海。现在回想起来,十分庆幸当时的选择,但是更多的是一份无奈和悲伤。 父亲虽然离我们而去,但是正如夫人所说:“无论走到哪里都好像有回忆,所以爸离我们并不远”。十一放假,难得有时间,今天上午出去打了一会篮球,回想起与父亲一起打球的那段幸福时光。 其实,我与父亲一起打篮球的时间也并不多,但是篮球是我们共同的爱好。父亲从小就喜欢打篮球,还当过班上的篮球队长。由于父亲身材并不高(1.73米),所以篮板和防守并不是他的特长,运球技术也一般,但是他的投篮非常准,尤其是中投和三分,而且心理素质也特别好。 我在小学和初中的时候更多的是踢足球,但是初中踢球时候的一次小事故,使我放弃了踢足球,转向了打篮球。当时对方发角球,我是后卫负责防守前门柱。对方的角球发的很刁,直接内旋弧线球射门。所幸我的站位不错,原地跳起来头球解围。不巧的是,对方前锋这个时候来抢点攻门,但是他慢了一步,球已经被我顶了出去,结果他的脑袋直接撞上了我的额头。当时真的天旋地转,我们两个人同时倒地。过了几分钟,我慢慢地爬了起来,并无大碍,但对方前锋却出了大问题,短时失忆,后来去医院检查,轻微脑震荡。同学们戏言我是铁头,以后和我争顶需要戴钢盔。对方前锋是我非常要好的一个朋友,虽然不是我的过错,我仍非常内疚,从此也就不再踢足球了,而改打篮球。 也许是得到了父亲的遗传,我的投篮在同学中也算比较准。记得大一时候打篮球联赛,我和另外一个同学打双控卫,几场比赛下来几乎没有投失过。第一场比赛我替补出场,上半场我们班落后,我上场后趁对手盯防不紧,直接一个三分命中,接着又是一个抢断后二打一上篮得分,立刻扭转了局势,最后我们班取得了那一场的胜利。第二场比赛对手较弱,我利用身高视野好的特点,更多精力放在进攻组织上,唯一的一次投篮被对方打手犯规,不过我依旧依靠左手投进,并罚篮命中,实现了2+1打三分。最后一场冠亚军决赛,对方有备而来,找出了我的弱点,上来就把我的眼镜打掉,并抓住我重心高不灵活的缺点,用灵活小个子冲击我。我不得不下场眼睁睁看着输掉了比赛,屈居亚军。后来,由于学生会工作和课外实践项目繁忙,我打球时间越来越少,体力越来越差,没能为班级在后来的联赛中出力,至今仍深感愧疚。 粗略算了一下,我可能已经有差不多10年没有摸过篮球了。上一次打篮球可能还是在葡萄牙的Coimbra。所以,今天一开始完全找不到感觉,投篮基本三不沾,玩了一个小时不到就有些体力不支,所幸后来慢慢找回了球感。下一步目标先将罚篮命中率恢复到80%。 父亲身上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很多很多,这些将成为我日后的动力和目标。投篮我也许一辈子也赶不上父亲,但是希望我能够比他有更多的时间陪儿子打篮球。如果条件允许,等嘟嘟从沈阳回来后,我希望能每周陪他打一次篮球,将我们家的篮球爱好传承下去。 2009年10月3日
个人分类: 思念日记|5841 次阅读|0 个评论
再见了,我敬爱的父亲
mingyang 2009-10-10 11:12
貌似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而当这一切发生的时候,又感觉是那么的突然。一转身,您就这样安详地睡去。试图用我的双手,温暖您那逐渐冰冷的手脚,而这一切都是徒劳... 再见了,我敬爱的父亲,辛辛苦苦抚养我长大,我还没有来得及回报,您就这样的走了... 再见了,我敬爱的父亲,嘟嘟才刚刚学会走路,您还没有听到他叫您一声“爷爷”,您就这样的走了... 再见了,我敬爱的父亲,回首童年,多想再与你打一场篮球,多想再与你看一场球,多想... 再见了,我敬爱的父亲,我的良师益友,是您带我进入了机器人的世界,是您带我走上了神圣的讲台... 再见了,我敬爱的父亲,当之无愧的中国机器人专家,中国机器人的历史永远会有属于您的一页 再见了,我敬爱的父亲,可爱的老小孩,博客和科学小说证明了您不仅仅是机器人专家... 再见了,我敬爱的父亲,桃李满天下的您,可否知道,还有三天就是教师节... 再见了,我敬爱的父亲,不折不扣的生活斗士,癌症没有吓倒您,乐观和开朗创造了36个月的奇迹... 再见了,我敬爱的父亲,希望天堂里有您爱吃的葡萄,有您爱听的越剧和京剧... 永别了,我最敬爱的父亲!!! 儿杨明泣上 2009年9月7日
个人分类: 思念日记|3803 次阅读|8 个评论
人固有一死
jiangjinsong 2009-9-11 12:40
近代科學世界觀佔據了話語霸權以來 最為嚴重的危害就是死的遺忘 死亡是每一個個體生命的必然結局 雖然死亡的時刻與方式極不確定 對於大多數具有死亡意識的個體而言 如何看待死亡決定了他如何生存 只有真正反省了死亡的生命 才對生命的意義有了真正的自覺 死亡賦予生命以超出生物學的意義 死亡讓轉瞬即逝的生命獲得了永恆 如果沒有了死亡 生命就會永遠拘禁在事實的洞穴中 永遠無法觸及價值的陽光 正如維特根斯坦所言 事實僅僅是如此而已 毫無意義可言 反而是死亡才真正拯救了生命 讓生命重新煥發了光芒 超越了日常生活的猥瑣、無奈與卑微 我直到今天還能記得童年走向成熟的瞬間 那時我痛苦地發現 我將來必然會走向死亡 一如我摯愛的祖母一樣 我的生活究竟還有什麽意義? 如果我必將在冰冷陰暗墳墓中永遠長眠 我現在還有必要努力博取老師的表揚 還有必要不擇手段贏得令人羡慕財富和權力嗎? 早幾年晚幾年當上教授、博導還有本質的區別嗎? 科學網編輯或者眾博友是否推薦我的博文還有那麼重要嗎? 我還害怕堅持自己的主張而得罪權貴與權威乃至好友嗎? 今天所有的事都應該用我遲早要死來衡量其是否有價值 這個標準一經提出 就擁有了不必隨波逐流的巨大勇氣 雖然我常常還是會因為智慧不足而陷入流俗 也常常會因為遺忘了死亡而重新庸俗不堪 但是 死亡的意識的確能夠確保我不會過度墮落 死亡真是我的第一導師 印光大師曾指出 要想修行成就 【亦無奇特奧妙法則 但將一個死字 貼到額頭上 掛到眉毛上】 我想大師的教導對於我們俗人有意義的生活同樣適用 死亡像無情的針尖刺破一切虛假的泡沫 又像勁吹的狂風把飽滿的穀粒和不實的糠秕分開 死亡對於每一個生命來說是否是完全的終止? 死亡在嘲笑一切虛幻不實的外表文章的同時 是不是也毀滅了一切寶貴的價值? 特定的個體死後是否可能會上天堂、地獄或者投胎轉世? 現代科學對此並無直接證據和經驗 嚴謹的科學家通常會避而不談 而科學主義者和無神論者則傾向於冒用科學的權威 給予否定的回答 這種將特定觀念偽裝成科學的偽科學 雖然並無科學根據卻帶來了嚴重的後果 一死百了的觀念造成了事實與價值之間徹底的斷裂 讓價值和道德變成純然主觀的觀念 而這在科學主義極端推崇客觀性的文化中 就變成完全私人的、文化的、甚至是欣賞趣味的範疇 科學人文一手硬一手軟的大格局就此形成 所有試圖溝通二者的努力只能淹留為善良的願望 難有實質的進展 吳國盛說得好 近代以來的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看似矛盾衝突 其實是一枚硬幣的兩面 在我看來都不過是死亡遺忘的表現而已 在我們人人必將到來的死亡面前脆弱無比 不堪一擊 無論是科學還是人文 要想獲得真正的拯救 不努力穿過死亡的狹窄隧道 如何得見真正的光明? 完 謹以此文紀念科學網未見面幾乎未拜讀博文的博友青水洋先生! 愿青水洋先生在天之靈安享永恆的寧靜和快樂
个人分类: 科學宗教|4366 次阅读|7 个评论
永远的“青水洋”-纪念 杨汝清 教授
zjcui 2009-9-9 22:08
我与杨教授素不相识,但是曾有幸得到他在我刚刚开播的博客上的留言。非常感谢杨教授的鼓励。读到杨教授的留言后,觉得杨老师真是一个敦厚长者。直到今天才得知杨教授的真实身份,确实在他的专业领域具有很深的造诣,并广受尊敬;但是也同时遗憾地得知,杨教授已经驾鹤远游。相信教授在另一个世界也会受到广泛的尊敬和爱戴,一路走好。祝杨教授家人好人一生平安。
个人分类: 实验室最近论文|3662 次阅读|0 个评论
君子之交淡如水——纪念杨汝清先生
famingkuang 2009-9-9 15:16
我与杨汝清先生没有一面之缘,所有的交往都只是在科学网这个博客平台上,真可谓君子之交淡如水,但永别时刻那种无以言状的难舍难分的情结却只能化作泪水长流。 我从2008年6月1日初识杨汝清先生起,就被他那深不可测的思想所倾倒,成为他的铁杆粉丝;而他对我也关心照顾有加,2009年我开博后,我的博客也成为他一上网就必看的博客之一,并留下了许多极为宝贵的评论。他在我博客上最后一次评论是 2009-4-10 8:07:06。从那后,我每过五~七天就特别期待他的出现。。。。。。直到2009年7月23日,终于又见他的博文《 我又回来了 》,我真是欣喜若狂,并留下 ] 看到您回来,真高兴,大伙对您牵肠挂肚几个月了,总算可以长长的出一口气了! 回来真好!,可万万没想到,再见他的博文《 最后的博文 》时竟是永别!!苍天无眼呀,何时能再见到您? 我将杨汝清在我博文中的评论、我头五天在他博客里的评论、我在他博客里的留言收集于此,以致对他的纪念。只可惜我和他的短信息来往没有保留下来成为最大的遗憾。 愿您在天堂里过得开心、不再受绝症的折磨,并多写博客,当发发上来的时候一定好好的读您的文章,一篇不漏,发更多的评论!!只是您每个评论都要回复哟。。。。。。 杨汝清先生在发发博客里的评论 一个真正爱国者应具有的立场 爱国首先当爱共产党 标题: 发表评论人: rqyang 删除 回复 有这样的认识不容易! 博主回复:发发是因为自己的孩子经常犯错才想到共产党也可能而且也必然会犯错的。所以国民都要多些宽容。大家都理解了,宽容了,就变成朋友了,您的话他也就容易听进去了,他也就能认真的去反省自己的错误和改正自己的错误了。敌对是永远没有出路的。杨老师,发发说得对吗? 沟通还是对抗 --- 顺便帮共产党说句公道话 当前推荐数: 15 推荐人: 刘玉平 yatou rqyang Wuyishan 考槃在涧 iceinriver 张明伟 cutefay 秋天的布鲁斯 malidan suxinhua jxz1963 张志东 chensuiyang gfcao 标题: 发表评论人: rqyang 删 除 回复 理解和公道是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的必须! 博主回复:杨老师说得对,如果我们一天到晚的玩对抗,最后双方都得死! 第一次帮妈妈洗头 当前推荐数: 10 推荐人: tangxq 曹聪 wuyishan gfcao malidan 心有余而力阙兮 rqyang xd nli2233 lzxun123 标题: 发表评论人: rqyang 删除 回复 好,值得所有中国人学习! 博主回复:杨老师,其实发发做得不是很好,发妻做得比发发好,在这方面俺还要好好努力! 牛年话牛 如果没有牛,人类会怎样? 16] 标题: 发表评论人: rqyang 删除 回复 牛是人类最对不起的动物。 博主回复:是呀,人最对不住的除了牛外还有父母了。 一题多出 --- 发明狂的创新思维训练法( 2 ) 标题: 发表评论人: rqyang 删除 回复 真会动脑子! 博主回复:谢谢。 对海龟现象的思考 ---- 我尊重事实爱国者 当前推荐数: 11 推荐人: iwesun gfcao lix 刘玉平 macf yatou Bobby 隔壁家的二傻子 曹聪 老李 rqyang 标题: 发表评论人: rqyang 删除 回复 对!一切为中国的崛起而工作的人都是爱国者。 博主回复:近来,大家有意无意的把 爱国 贵族化,只有小数人才能享受的特权,所以有必要让 爱国 回归本源,回归自然。那就是 ------ 一切为中国的崛起而工作的人都是爱国者。 今人只知西方乐 标题: 发表评论人: rqyang 删除 回复 你这个 发发 变成诗兴大发了。 博主回复:哈哈,我们期待杨教授也来一首与病魔激战篇。 幸福与无知成正比跟知道成反比? 当前推荐数: 11 推荐人: iwesun gfcao dongping2009 yatou Bobby xcfcn cutefay rock6783 laozu rqyang furaibo 标题: 发表评论人: rqyang 删除 回复 知识多少无关,知足常乐就行。 博主回复:杨老师说得对,我们的所做的一切早在古人的计算中了。 顽强的生命 献给永不放弃的杨汝清先生 ( 外送祖传秘方) 标题: 发表评论人: rqyang 删除 回复 谢谢了!我会像这棵柱子草一样,顽强生存,使生活更快乐、更有意义! 博主回复:嗯,发发相信您能象这棵柱子草一样顽强的生存。我们期待您早日康复。 三八的女人最美 标题: 发表评论人: rqyang 删除 回复 婚姻法要不要改成 24 ? 博主回复:按照现在的学习和就业形势,人们很自然都要到二十七八以后才会结婚了。 因材施教绝不象说说那么容易 标题: 发表评论人: rqyang 删除 回复 教育有方! 博主回复:谢谢杨老师肯定,您的支持是我坚持的动力! 想要的、能要的、拥有的 标题: 发表评论人: rqyang 删除 回复 很好的哲学绕口令! 博主回复:哈哈,过奖了,一时心血来潮乱写的。 发发是弱智儿 当前推荐数: 15 推荐人: 侯振宇 dongping2009 rock6783 airenao macf zhangxp iwesun satangell yatou Bobby qhliu gfcao malidan rqyang wuyishan 标题: 发表评论人: rqyang 删除 回复 发发是聪明的弱智儿。 博主回复:杨老师的话让发发受宠若惊! 本能态( 6 ) 孩子的胆大从不怕鬼开始(赠 驱鬼大咒语 ) 当前推荐数: 16 推荐人: 刘玉平 rock6783 chrujun cutefay dongping2009 iwesun wangdh rqyang 张志东 gfcao wuyishan 秋天的布鲁斯 satangell hslining yatou yangfangimr 标题: 发表评论人: rqyang 删除 回复 训练有方!不过对小孩还是注意点,不要吓着了他。 博主回复:不会被吓着的,他从小就被发发采用本能态方法训练过,所以有超人的胆量。因为发发的教育目的是:胆量万里挑一,泰山崩于前而心不惊。当然其训练方法还有一项 秘密武器 ,慢慢就会讲到的。孩子如果从不知道怕的时候就训练他不怕,他便象有了天生的免疫力一样。 本能态的精髓就是一个早字,孩子越小训练的效果越好,因为那样的话才更容易激发出孩子的本能态。只教对的,不教错的。 喜耕田的难题 标题: 发表评论人: rqyang 删除 回复 没看这电视剧,好看吗?发发可以去当编剧。 博主回复:回杨老师:电视剧喜耕田还不错。喜耕田被保姆问题逼得帮老婆捣辣椒,狼狈不堪,他老婆最后出的主意却是:工资不加,就是 A 元,不在喜家村找保姆了,回老婆娘家去找。 虽然这也不失为一种方法,但发发觉得有失喜耕田的威信,所以斗胆帮他出出主意,不知行不行得通。 农村学生高考应享受加分补 偿 标题: 发表评论人: rqyang 删除 回复 有创意的想法!但大概只能是想法,一种很多人的想法,包括我。 博主回复:我觉得加分的力度比文中提到的还要大才行。只能是一种想法的根本原因是农村人口在官场上的势力太小了,没有博弈的资本。但作为国家的主要领导人如果能以全国的大局和民族的未来着想,以 皇帝 的圣旨方式执行,我想也不是不可以的。 我的留言 留言人: famingkuang 标题:   时间: 2009-1-1 1:53 :50 个人主页: 留言内容: 新年快乐!!身体健康!发发发 博主回复:发更多的明,发更多的文,发更多的钱 留言人: famingkuang 标题: 打扰您了   时间: 2008-7-1 12:23:25 个人主页: 留言内容: 对不起 , 是我误会了您 , 现在我完全能够理解您的心情了 , 您的对生命的领悟和经验何其珍贵呀 , 我虽然上科学网才一个月 , 但已经被您的智慧深深的折服 . 那是人类的多么宝贵的财富呀 . 我真心的希望阎王爷多打会儿盹 , 让您有充足的时间把它们都整理出来 . 。。。。。。。。。。。。。。。。。。。。。。。。。。(省略若干字)。。。。。。。。。。。。。 打扰您了 , 请原谅 . 杨秀海 .2008.7.1 博主回复:你可以把你的思想、经验、体会写在你博客里,正正经经的发出来,我们会来看的。 留言人: famingkuang 标题: 要是能得到博主的反馈就好了 .   时间: 2008-6-30 9:00:39 个人主页: 留言内容: 博主的文章有的思想性很强 , 有的知识性很强 , 有的能一针见血洞穿人的灵魂 . 总之可读性非常强 , 要是能抽点时间给您认为好的评论做一点点评 . 那就更好喽 . 我知道您非常忙 , 这也许算是无理要求 , 但得到您的点评却是您的粉丝们做梦都想要的呀 . 博主回复:谢谢你的来访和鼓励!我尽量努力。详情见我给你发的短消息。 留言人: 发明狂 标题: 能否帮忙向编辑部提一下 ?   时间: 2008-6-7 19:55:08 个人主页: 留言内容: 能否增加第二注册用户 ? 第二注册用户不能发表文章 , 也不在网叶上显示 , 但能保留自己评论过的评论列表 . 现在我都不知道自己曾在哪里发过评论了 , 很想去看一看 , 可是连门都找不到了 , 杨教授 , 能不能帮忙呼一下 ? 我想 , 我的这个问题 , 也许是科学网评论不多的问题之一吧 ? 博主回复:简单的办法是你在科学网上申请注册,你可以不发表文章,仅看别人的博客,写评论或留言(已经有一些人是这样)。您不写文章,一般网页上也就见不到你。你可以在 博主评论 里看到你对别人所有的评论,而且还能看到其回复,不过你必须登录后的评论才能看到,以游客身份的评论是没有办法看到的。 留言人: 发明狂 标题: 多谢鼓励   时间: 2008-6-7 17:19:03 个人主页: 留言内容: 多谢教授鼓励 , 真的得多谢这网络时代 , 否则怎么可能得到科学家们的教诲呢 ! 谢谢您 , 教授 , 是您的平易近人让我不再对科学家产生畏惧情绪 . 我也很喜欢这里 , 用乐不思蜀形容可能也不算太为过了 . 呵呵 . 最后祝您身体健康 , 战胜病魔 , 胜利属于您 ! 我们都坚持您 ! 留言人: 发明狂 标题: 累了 , 出去啦   时间: 2008-6-5 17:06:07 个人主页: 留言内容: 在您的博客里呆一天啦 , 大脑不管用啦 , 再看下去就没有一点收获啦 , 只好告一段落 ,886 博主回复:谢谢来访!可惜没有很好招待你,欢迎再来!今晚我也去你那里了,很不错!有思想、有闯劲,值得学习。 留言人: 发明狂 标题: 谢谢   时间: 2008-6-5 11:28:10 个人主页: 留言内容: 谢谢您 , 杨教授 , 您记得我的留言 , 我真的很感动 !. 我的留言可能是不合要求被编辑部删了吧 . 我的电子邮箱是 :famingkuang@sina.com. 我只在 QQ 空间有个自己的小小空间 . 我的那篇自荐信也写在那里 , 正在接受网友的修改呢 . 地址 :http://user.qzone.qq.com/228857890/infocenter 发发在杨汝清先生博客里头五天的评论 做 最牛的校长 标题:明君 发表评论人: 发明狂 我们读历史都知道 : 有明君的时代 , 大智者现于朝 . 无明君的时代 , 大智者隐于野 . 做 最牛的校长 标题:您的文章让人反思 发表评论人: 发明狂 您的文章读过后让人反思 , 同时也让人心里倍感沉重 . 扁鹊大哥的事 , 我还是第一次听到 ( 呵呵 , 请原谅我的无知 ), 但却发人深省 : 这让我想起了孙子兵法 军形篇 中的一段 L 再抄录下来 , 与君共享 )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 , 非善之善者也 ; 战胜而天下曰善 , 非善之善者也 . 故举秋毫不为多力 , 见日月不为明目 , 闻雷霆不为聪耳 . 古之所谓善战者 , 胜于易胜者也 . 故善战者之胜也 , 无智名 , 无勇功 .... 只是有一个问题是很难解决的 , 象扁鹊大哥这号人 , 既无智名 , 又无勇功 , 如何才能被重用呢 ? 只怕不但得不到重用 , 反而落得个 骗子 的美誉也说不准 . 做 最牛的校长 标题:透过现象看本质 发表评论人: 发明狂 首先我得感谢 最牛的校长 叶志平先生 . 是他让我们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看到了一丝光亮 , 尽管它是如此的微弱 , 可是却是我们民族的希望 ! 是他让我们看到我们还有希望 , 尽管很渺茫 . 那一丁点的火星 , 正是我们民族的魂 , 国家的希望 . 最牛的校长 , 同进也让我看到了我们的悲哀与无奈 ! 他是如此的伟大 , 如此的鹤立鸡群 , 而他做的却只是他本分内的事 ! 在我们中国 , 一个做着他本分内的事的人就成了民族英雄了 , 这一事件的背后所隐含的真象该是多么的可怕 ! 这意味着其余的人都不能完成自己分内的本职工作 , 这太可怕了 ! 可这却是事实 . 从 最牛的校长 这一事件中 , 充分的暴露了我们社会的弱点 . 当今时也 , 叶志平无疑是我们的民族英雄 , 但是如果在未来里 , 在类似的环境下 , 象他这样的人已经大众化了 , 不再能成为英雄了 , 那我们的国家就有希望了 , 我们的民族就真的能重振了 . 如今靠一个叶志平的脊梁顶起来的中华民族大谈什么 掘起 不是很好笑吗 ? 希望从 最牛的校长 这一事件中 , 大家都能以叶志平为榜样 , 最终让 最牛的校长 不再牛 , 那才是民族之幸呀 . 国人呀 , 叶志平不需要各位的赞美 , 他想要的是各位的反省 ! 中医五行学说与雕塑《思想者》的艺术魅力 标题:阔然开朗 发表评论人: 发明狂 一切美的东西都是极其自然的 , 自然到了我们的骨髓里面 , 以至于我们竟说不出它的所以然 ! 而有大智者 , 则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 发现那真正的原因 . 清水洋教授就是属于这一类的人了 . 但是就算他说了 , 也没几个人相信 , 因为理由太简单了 , 简单到难以令人置信 . 用现在流行的一句话来说就是 没有科技含量 . 难以置信是因为思想深度不在一个层次上 , 不能产生共鸣 ! 我们大呼 理解万岁 , 是因为和你思想深度处于同一层次的实在不多 , 不能共鸣 , 何以理解 ?, 此知音难觅之真解也 ! 能理解艰深道理的人只是小智 , 能理解最简单道理的人才是大智 . 此即是为何真正的智者寥寥无几的原因了 . 博主回复:你给我的留言怎么没有了?本想给你回个话。 你们 共匪 真厉害! 标题:佩服李立民老先生 发表评论人: 发明狂 真的很佩服那为李立民老先生 , 在强权面前不低头 , 问世间 , 能有几人 ? 现在的我们 , 能在强权下不低头而生 英雄就在身旁 标题:英雄 发表评论人: 发明狂 范存义 高 洪 张 涛 狄建忠 郭明高 王 敢 陈世文、赵永红 陈 嵘 焦志华 严 海 张庆勇 王 音 李 岚 王 琪、沈丽韫 董芳辉 沈黎文。 你们是真正的英雄 , 读了青水洋教授的文章 , 才知道你们有多伟大了 , 电视里怎么就没有提到尸臭呢 ? 是您让我对现场有了重新的认识 . 谢谢您清水洋教授 . 1984 年洛杉矶奥运会趣事 标题:热血澎湃 发表评论人: 发明狂 真是鼓舞人心的大好消息 , 统一是大势所趋 , 强大的中国 , 为期不远了 . 奥运火炬在我校传递 标题:真幸运 发表评论人: 发明狂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交通大学的师生们 , 你们太幸运了 , 简直让人嫉妒 ! 呵呵 暂停的奥运火炬传递 标题:感动 发表评论人: 发明狂 为死难的平民默哀 , 这在我国真是开天辟地的第一次呀 , 看来我们的国家真的有希望了 , 给中国多一点信心 !, 给共产党多点信心 ! 13 亿人民 大而无外、小而无内 标题:团结 发表评论人: 发明狂 团结就是力量 .... 雄壮的歌声又在我耳边响起 , 抱成一团的十三亿中国人 , 那是何等可怕的一股力量 , 排山倒海 , 谁能抵挡 !! 清晨师生前来致哀 标题:致哀 发表评论人: 发明狂 向死难的同胞致哀 , 向抢险救灾的英雄致敬 ! 向四川大地震遇难同胞致哀! 标题:向四川大地震遇难同胞致哀! 发表评论人: 发明狂 向四川大地震遇难同胞致哀! 回顾辽宁海城大地震 标题:骄傲 发表评论人: 发明狂 为中国人曾有过这样的辉煌战例而骄傲 . 敢于承担责任 , 说起来容易 , 做起来难呀 , 这些年来 , 大家的荷包是越来越鼓了 , 但腰板却越来越挺不起来了 . 一次座谈会 标题:中国人的创新思维哪去了 发表评论人: 发明狂 让我们慢步走向天堂! 标题:不轻松 发表评论人: 发明狂 虽然杨老师象写小说一样 , 但我却无法象看小说那样轻松 , 杨老师最后的结局是让人深受鼓励的 , 但就不知能不能出现这种连 1% 的概率都不到的可能了 . 人类大都沉浸于人类的所谓 文明 中 , 有多少人真正的看到了人类所面临的危机 ? 唤醒人类 , 也许是当前的当务之急吧 . 在这方面杨老师真的走在了同行的前面 . 坚决支持 ! 纪念 五、一 长假 标题:取消五一长假是一种进步 发表评论人: 发明狂 中国领导人终于下了决心取消带有更多政治色彩的五一长假 , 而恢复了清明节 , 端午节 , 中秋节 ,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具大的进步 , 这也说明了中国的决策层们的思想在与时俱进 , 这也是我们中国人的希望所在 . 所以我们不要光看到当然的黑暗 , 也要看到我们国家的改变 , 特别是中国领导人的思想改变 , 所以我给中国政府投上坚持的信任的一票 . 儿媳妇 标题:温馨和谐 发表评论人: 发明狂 温馨和谐 , 天乐之美 , 祝全家开心快乐 . 祝潼潼生日快乐! 我又走上了讲台! 标题:生命的赞歌 发表评论人: 发明狂 生命的赞歌由勇者奏响 . 勇者无畏 . 祝身体健康 , 挑战生命极限 ! 创造奇迹 !! 借用比尔 . 盖茨几句话 标题:看似简单 , 深藏智慧 发表评论人: 发明狂 文字几乎每个人都看得懂 , 但只有极少数的人能读懂 ! 要看懂只需要小学文化 , 但要读懂却要毕生的精力加上超人的智慧 . 发明狂始终坚信 : 越是简单的道理越难以读懂 . 难道我们的先人 遗漏 了大脑? 标题:拨云见日 发表评论人: 发明狂 杨教授的文章看过后总有种 拨云见日 的感觉 . 总能在纷繁复杂的情况中抓住主要矛盾 , 这种能力让人无限向往 . 也许正如杨教授所讲的 , 我们先人所说的 五脏六腑 是用来描述所有生命体的 , 只是后人把它只用在了人身上 , 才产生了矛盾了 . 我们的先人用 五脏六腑 来说明生命的本质 , 可不才的后人却自以为是的把它只用到了人上 . 喜欢杨教授的独到的思想 . 拨云见日 , 非常人可比 ! 我经历的文革斗田汉 标题:历史不便评价 发表评论人: 发明狂 那是一段让人痛心的历史 , 不便评价 . 我想说的是 , 有形的敌人 , 我们能够战胜 , 而无形的敌人比如贪欲 , 我们却选择了投降 . 调正心态 配合网管 标题:理解 发表评论人: 发明狂 能理解他人才是真正的文明人 , 我们都习惯从自己的角度去看问题 . 如果能从对方的角度却想一想 , 也许什么问题也不会发生了 , 这点 , 杨教授值得大家学习 . 网管他也有他的认知局限性 , 他不可能是万能的 , 在你的专业内 , 他甚至不能理解你 , 而你最好也不要在你的专业范围内希望得到他的理解 . 我们之所以有怨言 , 是因为我们对他人要求过高 , 无条件的要别人理解我们更多些 . 如果没有了这些想法 , 也就不会有怨言了 . 保卫圣火 孩子们,好样的! 标题:感动 发表评论人: 发明狂 这一事件已经过去很久了 , 今天又见了这些画面还是那样令人感动 . 那就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要有所作为 ! 第三只眼看科学网博客 标题:呵呵 , 真的不错 发表评论人: 发明狂 在科学网博客里 , 真的学到了很多东西 , 也知道了科学家是怎么回事了 . 这几天天天只进科学网博客网 , 呵呵 , 乐不思返了 . 一次隆重的表扬 标题:真可爱 发表评论人: 发明狂 老先生不但才气过人 , 还真的有点可爱过人呢 ! 呵呵 , 在你的博客里还真的倍感轻松 .
个人分类: 感恩|1264 次阅读|1 个评论
怀念杨汝清老师
cutefay 2009-9-9 13:49
昨天晚上上了科学网博客,看到杨汝清老师去世的消息,内心很难过。杨老师在最后关头还在科学网上写下最后的博文,可以看出杨老师对科学网的热爱。我想,一个人在弥留之际,想到的事情应该是自己内心觉得最重要的事情。所以,当杨老师在弥留之际能够想到科学网博客,可见他对科学网博客的热爱。 我到科学网博客的时间不长,跟杨老师交流的时间不多,但短暂的几个月的交流,让我对杨老师产生了深深的敬意。(写到这里,不禁泪流满面。)我刚来科学网博客的时候,杨老师就经常在我博客上发表评论,跟杨老师打过一些交道,但不知道杨老师身患绝症。我是后来从刘玉平老师的一篇写给杨老师的博文上得知杨老师身患绝症的。当时我看到之后,被杨老师的那种对生命的顽强的精神所感动了,于是我发信给杨老师,祝福他能够康复起来。我跟杨老师说,我奶奶以前也是癌症晚期,但是她通过一些养生之道,又活了11年,并且我还见过其他一些类似的生命奇迹,我相信杨老师也会如此的。杨老师给我回复,很感谢我的关心,他的回复让我觉得很亲切。 我一直觉着杨老师还能够跟我们在一起更长一段时间,因为我觉得癌症患者大多是被自己给吓死的,当人的精神状态不好的时候,身体也会跟着垮下去的;良好的精神状态可以对身体健康产生很多好的作用。很少有像杨老师这样乐观顽强的人,所以我一直觉得杨老师不会这么早就离开我们。可是,目前人类在某些病魔面前还是没有办法战胜的,人类的力量太渺小了,疾病、自然灾害都是人类无法阻挡的 杨老师经常来我博客看我的博文。当我胡思乱想太多导致心情压抑的时候,杨老师开导我说:想得那么多干啥?想得少了,压力就小,成绩就越大。当我谈到科研相关的一些事情的时候,杨老师会跟我分享他的经历与看法。他还给我一些鼓励的话:就像踢足球那样,越想进球越踢不进,功夫练好了,自然就进球了。年轻人追忆家族有必要,有意义,不管正反,都能得到启示和激励。杨老师还看过我很多游记、生活类的博文,还提起他也曾在胶东过年,也曾经自己做过馒头点点滴滴,让我感受到了杨老师对年轻人的关怀。 杨老师的博文,读起来感觉很亲切,他是把他的内心最真挚的东西在跟大家分享。从杨老师的文字中可以看出,杨老师写博文非常用心。 杨老师还写了很多科普的文章。科学小说网的一篇报道中还专门提到杨老师的科普小说:总的来看,我国已出现的这些网络科学小说是给人以轻松、自然之感,容易使人在阅读中得到享受和启发,包括对作品所涉及的一些科学知识的领悟。例如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杨汝清在科学小说网上发表的科学小说《特殊的课堂》,这篇科学小说在科学网杨汝清的个人博客上传后,很快引起网友们的热烈讨论。 随着年龄的增大,身边有很多的亲人、朋友、师长等离开了我。我有时候在想,真希望世界上是有灵魂和天堂的,有了灵魂,就可以让生命的思想以另外一种形式延续下去。有了天堂,灵魂就可以在另一个世界过着幸福的生活 愿杨老师一路走好!
个人分类: 菲比寻常|5912 次阅读|10 个评论
热爱生命——悼念杨汝清教授
nli2233 2009-9-8 22:39
杨汝清(青水洋)教授在科学网的博客是名副其实的名博。他在科学网总共写了 150 多篇博文,精品迭出。到今天为止,杨教授的博客总共获得了 56 万 6 千多个点击,排名 31 位;他的博文平均点击量高达 4500 多,列第 4 位。这个成绩,足以傲视科学网 99% 以上的博主。如果再把这是杨教授身患绝症之后,一边跟病魔做斗争,一边笔耕不辍这个因素考虑进去,那么说杨教授的博客成绩可以傲视科学网所有的其它博主,应该不会有人持反对意见。 杨教授的博文我读过不少,收益良多。我是 2008 年 8 月开始在科学网开博的,跟若干博友之间通过短消息进行过不少私下的交流。我注意到,科学网博客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在这里给我留言吧。利用这一功能的留言,其它博友也看得到,这恐怕是这一功能较少被利用的原因吧。迄今为止,只有一个博友在我的博客上利用这一功能留过言,这位博友就是杨汝清教授。 留言的来龙去脉,我在 2008 年 11 月写的一篇纪念文章《我所认识的早期海龟李耀通博士》(见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8968 )的开篇有所交待。援引如下: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到杨汝清教授的博客上面回忆蒋新松院士的文章,非常感动。同时,不免想到我国机器人领域另外一位领军人物李耀通研究员。于是,我在杨教授的博文下面留了言,问杨教授有关李耀通的情况。留言以后,我马上意识到,这是杨教授好久之前写的文章了,就算留言,他也不一定能看到了。没有想到的是,我出差回来,就读到杨教授在我博客的留言了。杨教授说,李耀通是他的朋友,但英年早逝,实为痛惜。 从这件小事,可以约略体会到杨教授的平易近人的品格和乐于跟博友交流的态度。顺便说一下,在科学网,平易近人、乐于交流大牌博主不在少数,这是我喜欢科学网博客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就是通过这件小事儿,我才开始知道科学网有这么一位不用实名的名博。不过那个时候他的实名已经不再是什么秘密了。通过阅读他的其他博文,我才知道,杨教授是身患绝症的病人,是一位跟死亡做抗争的斗士,是一个真正热爱生命的人。 杨教授跟本文提到的蒋新松院士和李耀通教授都是搞机器人的,三个人都是我国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并无一例外地英年早逝,令人扼腕。从杨教授的简历中可知,他于 80 年代中期在机器人领域最有名的高等学府卡耐基梅隆大学做过三年的合作研究,而后回到中国, 1986-1995 年任职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1995 年后调入上海交大。我于 1990 年代中期在中国科学院机关工作的时候,去过沈阳自动化所两次,但那时候杨教授已经调入上海,所以无缘见面。 那个时候,沈阳自动化所是中国科学院非常有名的研究所,是个改革的正面典型。有相当一段时间,国家关于 863 计划成就宣传材料里面,说到主要成就的时候,沈阳自动化所的水下机器人研究是一定会提到的。除此之外,沈阳自动化所的工业机器人研究在产学研结合,科研成果转化方面的成绩也是科学院改革成就的典型。我相信,这些成就里面,一定有海归之后在沈阳自动化所奉献了近 10 年璀璨年华的杨教授的杰出贡献。 杨教授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的眷恋,跟疾病的抗争,在科学网上是有目共睹的。杨教授的精神,也深深的感染了不少博友。其实,关心杨教授的博友们,也想到了会有告别了一天,只是大家希望这一天慢一点到来。不幸的是,这一天还是来了。 对于逝者,我们无力回天,只能追思,寄托缅怀之情。对于生者而言,杨教授的英年早逝所带给我们的启迪,正是热爱生命!这里的热爱生命,包括养成良好的作息、饮食习惯,加强身体锻炼,注意保养,注意劳逸结合等等,也包括万一染上疾病,要乐观向上、积极治疗,勇敢地跟病魔搏斗。 善待自己吧,不要过早地透支自己的生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惟其如此,才有本钱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2009 年 9 月 9 日
个人分类: 人物纪事|9345 次阅读|3 个评论
您融化在青山绿水中 - 悼念杨汝清教授
liangjin 2009-9-8 18:05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65岁的人生享年不算长。然而当生命融化在青山绿水中,在亲人中溶合,在同事中褒扬,在学生中重现,在网友中追忆,那么他的生命超越了年龄。 我在科学网开博后一年没有上科学网,错过了和杨先生交往的机会,上科后只看到杨先生的一篇我又回来了,却让我深深震撼。杨先生对生活的热爱,乐观,坦然面对病痛,留给我们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聊聊数语,以寄哀思。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656 次阅读|2 个评论
一江清水向东流
yangfangimr 2009-9-8 16:09
等不到九月里你最大的荣耀, 等不到十月里那个月圆人圆的佳节, 在微笑里看着亲人的面孔一点点模糊, 你的心里可还有什么放不下 是的,你轻轻地走了,正如那一日你悄悄地来 临走时还记得要写下最后的话, 如长江青水,流入了海洋 我们原本素不相识,因为你的文字,因为你的乐观 朋友们在心里把你当成了师长和老友, 我也时不时会到你的博文小屋里逛一逛, 很奇怪,我总会想起很久前看过的 我的死亡日记 直面死亡的勇气不是谁都会有, 你的乐观和冷静深深感染了每个人, 我心里希望,多年后我也能这么从容,从容地面对死亡 你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病情, 剩余的时光已经不多,何不静静享受这冬日的阳光, 尘世的岁月既然有限,何不微笑着欣赏那花开花落, 你的微笑,让我们有种美丽的错觉, 好像是明年春来花更好 好像你已经安然无事,病魔只能呆在你的脚下求饶 即便你一次又一次入院, 朋友们的心里,总是存了一些期待, 以为你会像上次一样,精神抖擞地喊一声:我又回来了! 你可知道,我看到墙上的那棵小草, 迫不及待想要你知道,原来生命可以这么顽强。 写了一篇博文给你,名字就叫 顽强的生命力 发发还说, 生命脆弱得不堪一击, 生命同时又是顽强得难以想象! 青水洋又一次站出来,的确令人鼓舞, 让我们一起祝福他, 是的,其实你应该知道的, 很多很多人,一直都在为你祝福。 可是这一次,你是再也回不来, 我随手点开科学网上的首页, 悼念远行的博友,最后的博文, 这眼泪就再也忍不住,任由泪水淌了一脸, 办公室坐满了同事,我实在是很丢脸 可是想一想,在教师节前送别一位和我同姓的前辈, 就算是落泪,也没有什么不应当, 索性把论文扔一边,提笔把这祭语记心间。 你的人生里,我只是个旁观者; 我的人生里,你已经留下深深的印痕, 我知道面对死亡时,嘴角也可以微微上翘, 你看,就像一江青水向东流,它终将流向海洋。 我抬头看维多利亚港湾和大海, 我好像看得见是哪一缕清水,他就那样悄悄地融入了港湾。
个人分类: 诗词歌赋|6121 次阅读|8 个评论
真正的人的精神生命之光——悼念杨汝清老师
可真 2009-9-8 14:30
杨汝清老师走了,永远离开了人类的生命世界,但是,他只是离开了这个物欲横流和爱恨情仇交织的纭纭众生世界,却进入到了另一个虽然没有人类的生命形式从而也没有物欲和情仇但却仍然有时空有物质运动的自然世界,在那个世界里才有充分必要的条件真正实现无为而不无为的道家理想和则天而行的儒家理想,才有充分必要的条件真正达到吾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理学境界,也只有到了那个世界,佛教的解脱死生才终于梦想成真了。只是在被物欲和爱恨情感充满了其生命体内的我们这些至今还苟活着的俗人看来,只有我们自己生活在其中的这个生命世界才是最美妙最幸福从而最值得留恋的世界,我们如此留恋这个世界,是因为我们爱自己物欲的满足和恨自己物欲的不满足,希望有一天达到自己物欲的充分从而毫无遗憾的满足,因为我们尚有自己的物欲未能得到满足的缺憾,所以我们仍然留恋这个世界,并且因此对离开这个世界的人抱以悲痛之情,这种悲痛之情其实是我们为这些在我们看来尚未充分满足其物欲的时候就离开了这个世界的人而产生的惋惜之情。我自己也是一个至今苟活在世的俗人,所以我也不免要为一切逝去的人而惋惜,尤其为我所景仰的杨老师的离开而感到难以言喻的悲痛! 按照科学的观点,一个人作为一种有生命的物体,他一旦停止了同化和异化过程,停止了新陈代谢,他的生命就完结了,在这个意义上,杨老师是真真实实地离我们而去了,而且永远离开这个世界了,但是,在哲学的观点(至少是我所信奉的哲学的观点)看来,人的生命至少有两个层次:物质生命和精神生命。一个人的逝世,不过是意味着他的物质生命复归于作为人类生命发源地的自然界,这对他来说是真正返本归根地回到了人类的老家;而对于一个他活着的时候曾经有过真正的精神生活特别是如杨老师那样曾经有过高尚的精神生活的人来说,在他的物质生命复归于自然界的同时,他的精神生命却仍然存留于人间,因为他的这种生命已经融入了人类精神生命之中,他的精神成为了其他受到其思想影响的至今仍然活生生地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人们的精神整体的一部分,至少我以及其他许多受到过杨老师思想影响的人会感受到杨老师的精神已经和我们的精神融为一体了,并且我们还将把我们的这个精神混合体以某种方式去影响、去感染更多的人,如此杨老师的精神将生生不息! 在我这个从事中国哲学的特殊个人看来,杨老师的精神是基于他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对死生辩证关系的洞悉而表现出来的对自己生命的极端珍惜和对他人生命的高度关爱,所以不仅在过去他曾经孜孜于其科学事业的追求,而且在自觉其必死且不久将死的情况下,仍力所能及地参与科学网的活动并且勤奋写作,他以这种特殊方式显示了他对自己生命最后时刻的极端珍惜,并利用这段对他来说最可宝贵的时间来挖掘其生命的价值,努力使其生命最大限度地发出其应有的光茫,以照亮其他人,特别是照亮年轻人。不论他在这段时间里写下的百余篇的博文所陈述的种种具体的观点和知识是怎样,仅就他的这种主观努力所显示出来的他对于生命价值的理解及其实践形式,就足以让我们对他由衷的肃然起敬!其生命最后阶段的这种实践形式所表现出来的是真正的人的精神生命之光,一种可以照亮人类生命世界的光!只要人类还存在着,就不能离开这种生命之光的照耀。
个人分类: 人生.世相|4986 次阅读|4 个评论
科学网的一颗灿烂的星星:怀念青水洋先生
wangdh 2009-9-8 13:08
科学网的一颗星:怀念青水洋先生 (王德华) 早上点开科学网,读到曹广福老师的博文: 博客也会成为我人生的终点吗?-- 纪念杨汝青教授 。起初以为是曹老师又是感慨生活的酸甜苦辣,慢慢读着心里一阵阵的不安。点开 最后 的 博文 : 如长江青水,流入了海洋... ... 。很不情愿地看到了页面左边子女的留言。随即默默留言: 祝福 一路走好!科学网应该纪念和记住这位受人爱戴的前辈 。午间,就想着写点什么。静静地温习着杨先生的一篇篇博文,眼睛湿湿的 很清楚记得初到科学网的时候,读到杨先生的博文: 清明节话墓志铭 。 自己应邀在这里安家后,杨先生多次光顾,推荐、评论。我自己也非常喜欢他的博文,喜欢他的纯朴的文风,喜欢他坚强的性格,喜欢他对生命的珍惜,对生活的热爱和眷恋。我曾与杨先生有过一次交锋(交流),那是读了他的博文 : 中 国人应该怎么吃? 针对文章的某些内容 , 我评论道: 有点不同意见 。青 水先生这篇文章很好,但是有些地方是需要慎重的。当然博客无所谓了,看博客的人还是要注意一些。 1、 食草动物与食肉动物吃什么的问题,是物种长期进化的结果,很复杂。具有物种的特征,如兔子一类,老虎豹子一类等,也有变异的如大熊猫,肠道是肉食性的,但现在要吃竹子。 2、人,只有一个物种。因此人的差异可能与地区食物民族文化等因素有关,但是还不能提到物种差异的层次。不能说西方人肠道比亚洲人短。(您是否有数据来源?) 3、 生物性特征与性格品行的结合,尤其与人的结合可要慎重。人的生物和社会的双重性是不能忽视的。西方吃肉就野蛮的结论可不能随便下。咱们亚洲人杀人犯也不少啊,当年日本的南京大屠杀。。。 4、 去甲肾上腺素分泌的场所主要不是肠道。生理功能很多了。 5、人类食性的改变已经产生许多富贵病,这是需要注意的。我的一点理解,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杨 先生回复:谢谢指点。文中的数据是我多年前在一本杂志上看到的,现在网上也可以查到许多类似的说法。 我这篇博文基本上用的是美国和日本的研究资料。这是茶余饭后的闲谈,主要意思是劝年轻人少吃点外国快餐 。 随后,我又写了篇科普博文: 也聊聊吃什么与胃肠道长 短(大小)的问题 。 希望已经远去的杨先生不要责怪我的莽撞。我完全理解杨先生的一片苦心,更钦佩先生的平和与谦虚。 如今,杨先生已经融入大海。科学网的这颗耀眼的星星划出了美丽绚烂的曲线,他的光芒会照耀着科学网,他的灿烂会美丽着科学网。 没有见过杨先生,也没有聆听过他的课,有幸在科网认识他。怀念与他一起走过的这些日子。等不到教师节,杨先生走了;等不到国庆60年的礼花,杨先生走了。他用自己的博文践行了 让博客陪伴我走完人生的旅途 。。!!! 祝福他一路走好! 祝福他教师节快乐! ... ... 献花! 鞠躬! 那一刻,我忍痛伏案击键,不为立书说,只为变成网海一滴; 那一天,我半夜疾书不眠,不为博成篇,只为课后涌泄真情; 那一月,我勇闯青城劲松,不为夺金银,只为显露终点未停; 这一年,我冥思久书不断,不为求虚名,只为留下一丝踪影; 这一生,我走南闯北不停,不为建功业,只为求得一片安宁。 杨汝清:博缘 我知道,终有一些人会决然地离你而去,不管这离别的过程多么艰难。 ??我知道,终有一天你也会舍弃所有朋友,独自行进于无边的沉寂之中。 ??我知道,尽管未曾谋面,也终有一些朋友会为一个思想的影子而悲戚。 陈安: 行走中的杨汝清先生 (王德华 2009.9.8)
个人分类: 人生漫笔|5574 次阅读|5 个评论
中国的Randy Pausch-杨汝清教授
cwhm 2009-9-8 12:18
2008年,经过朋友的推荐,认识了Randy Pausch,卡内基-梅隆大学(CMU)大学的教授,李开复博士的研究生同学,听了他的Last lecture,曾经有上千万人听过这堂lecture(这个数字只会增加),也听了他在维吉尼亚大学另外一个视频讲座Time management。他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呢?Randy Pausch在2007年的47岁的时候被医生告知患有胰腺癌,只还有三到六个月的生命,当他知道生命只有这几天的时候,他与生命做了做了抗战,他用演讲的方式给自己的生命划伤了句号,Last lecture虽然Randy说是献给他的儿子女儿,希望他们以后能够听到爸爸最想跟他们说的话,但是他更是给无数青年看的,让我们如何追寻梦想,引领自己的成功,所以让无数人感动和震撼,为他面对死神的那种乐观,那种积极的态度而震撼。与死神的邂逅是无法避免的,他最后还是在2008年7月25号离开了我们,他留下的是他两年来与病魔抗争日志http://download.srv.cs.cmu.edu/~pausch/news/index.html,更有他那经典的Last lecture激励着我们人去追寻自己梦想。 2009年,通过科学网,认识了青水洋,在实名制的科学网,这样的博客估计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没有实名的博客,最后才知道是担心学生通过博客知道了老师患了肝癌晚期会吓着学生,他希望学生能留着美好的回忆离开学校。最后才知道青水洋是上海交通大学(SJTU)的杨如清教授,在83年-86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做做访问学者期间和Randy Pausch都在wean hall,当然也认识李开复了。2006年杨教授在做完心肌梗塞手术后又发现癌细胞多处转移,也同样被医生告知只有3到6个月了。也就在这个时候杨教授开始了写新浪博客和科学网博客,用博客的方式来记叙生命的最后一段日子,也用博客的方式和广大科研工作着交流,至今他在科学网的博客点击率已经超过了50万,相信他的博文的影响人数也会越来越多。杨教授没有Randy最后的演讲,杨教授有他为精品课程准备的最后一课,在讲最后一课的时候,没有人知道杨教授患有癌症,更没有人知道那最后一课是怎么撑下来的,这让我想到了小学课文中都德的《最后一课》。最后一课的博文在网上也引起了广大网友的震撼和感动,这就是中国教育的 脊梁。 同是教授,同是以与广大学生面对面的的最后一课留给我们太多的感动,也通过网络日志的形式与我们交流,他们的生命没有结束,而一直在延续。 附: 1:Randy Pausch个人主页: http://download.srv.cs.cmu.edu/~pausch/ 2:李开复纪念Randy的博文 引领你的一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5b3d5601000c0s.html 3:水青洋杨汝清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rqyang 4:水青洋杨汝清的科学网博客 http://www.sciencenet.cn/u/rqyang/ 5:图片来自两位教授的网站
个人分类: 我思故我在|3401 次阅读|3 个评论
在天堂的科学网博客里再见——纪念杨汝清教授
famingkuang 2009-9-8 09:31
《 最后的博文 》 粉碎了我们期待您回来的梦想, 再见时, 您已经如长江之青水,流入了海洋。。。。。。 时间在 2009 年 9 月 7 日 9 点 42 分定格。 从此, 天堂里多了一位研究机器人的科学家, 人间少了一位国之栋梁。 天妒良才吗? 不,上帝也在搞科研, 他不得不提拔人间最优秀的人为他工作。 虽然我们失去了您, 可天堂里却多了一位神匠, 当我们也步您后尘的时候, 天堂一定因为有您的存在变得更漂亮。 我不哭, 因为在天堂的科学网里一定还能找得到您。 我只请求您一个小小的愿望, 在博客里也用实名, 因为我们只认得: 杨汝清或者清水洋。 再见, 天堂的科学网博客里! ++++++++++++++++++++++++++++++++++++++++++++++++++++ 汝清教授生前照片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027 次阅读|2 个评论
甘露撒向人间!沉痛悼念杨汝清老师
chrujun 2009-9-8 09:18
您流入了大海, 但您还念记着我们。 从今以后, 滋润着大地的每一滴雨露, 有您无穷的关爱。 当生命之水撒向人间, 我看见了您的微笑。
个人分类: 草根学诗|5163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4 16: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