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全世界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三月 smile
热度 1 yanmin5036 2011-3-14 11:43
三月 smile 三月,阳光明媚 草长莺飞 我喜欢 —————————————————————————————————————— 刚刚安静的欣赏鸟鸟的美文,听好听的音乐 一字一句,幸福浸透着每一个心灵 更加幸福的是这其中也有我 什么是幸福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有的人拥有全世界,可就是不幸福 而也有人,饥肠辘辘嘴角始终挂着幸福的笑容 昨天和ww聊天 她快乐的讲述着她的生活,与老公抢电脑,赖床,工作,学习 每一件事都是那样普通,但却溢满幸福 感觉不到她只是专科毕业,漂在北京,没有房没有车,一家人挤在狭小的空间里生活 只是简单的生活着,快乐着 我很喜欢和她说话,羡慕,也觉得好开心啊 原来快乐是可以传染的 我喜欢 早上起来翻衣服,才发现所有的牛仔裤都破了个洞洞 翻遍衣橱没有找到可以穿的 早上急急匆匆约小猪师姐去买 才知道外面连空气都是那么温暖 我每天只顾留恋自己的小世界,不知道外面的阳光原来是这样明媚 在包子铺门口和店员开玩笑,不停的唠叨着生活中的琐事 觉得好舒服 妈妈在电话里羡慕的说着别人家的房子怎么怎么好 可是每当我让他们搬家,却总是找着各种各样的理由 爸爸妈妈留恋家里的老房子 我想除了习惯之外 更因为那是我们几个孩子长大的地方 每一个角落都留着我们的印记 老人总是怀旧吧 可能是年纪的原因,变得很爱唠叨 不管不顾的和朋友们唠叨着生活中的琐事 不太介意别人是不是喜欢听 嘻嘻,也是很自恋啊 我们搬了新的实验室 我的空间大了 我的桌子面向着墙 想安静的时候就不说话,插上耳机,面对着墙 感觉世界上就我一个人,平静安宁,也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就是很惬意 也因为这样,那天正陶醉的时候被老板抓住看电影 呵呵!小插曲 我买了花,希望每天都看到,所以不管有没有阳光,放在了我桌上 以为自己能很好的照顾她 可是差点又让她牺牲了 每每总是忘记浇水 真是糊涂的人啊 很久没看见小花在院里跑了 突然有些想念它了 已经一年半了 渐渐地这里的一切也变成了我的习惯 很喜欢小沈阳那首 都要好好的 是他们爱情的真实写照 生活中最美的就是真实 感动着每一个向往幸福的人 这时姚晨和凌霄肃离婚了 就像是为回家的诱惑做宣传一样 他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的背叛的故事 也许这才符合生活,真实的生活就是不完美的,有缺憾的 今天有了小镜子了 开心的笑一笑 看看自己笑的样子 呵呵,要记住每一个笑容啊 要快乐啊, 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 都能心想事成,都能如愿 亲爱的们, 三月 smile
2340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伤胃排行榜
wangke321 2011-3-10 14:40
就像身边的人大多只关心我们"飞得高不高",却少有人关心我们累不累,对于自己的胃,何尝不是一样:   我们只是把它看成酒囊饭袋,想着法子让它多装一些好酒好菜,却很少关心它是不是消受得了;   我们自己忙得晕头转向,也把它忘到九霄云外,想起它时早已过了饭点;   我们喜欢麻辣熏烤,也强迫它无条件接受;   我们为了身材苗条,粒米不进,它却跟着一起"受刑"——倍受胃酸"腐蚀"。   如此反复,自私的我们让胃很受伤。 有数据显示,中国13亿人口中,肠胃病患者就有1.2亿,消化性溃疡发病率10%,慢性胃炎发病率30%,是全世界当之无愧的"胃病大国"。   此外,我国也是胃癌的高发区,每年新发现40万胃癌患者,占世界胃癌发病人数的42%。请善待我们的胃吧,否则它们也会提出抗议:腹胀得像是塞满棉花,接连不断地打嗝,突然来袭的疼痛都会让你痛苦不堪。   《生命时报》记者采访了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杨云生教授、上海华东医院营养科陈霞飞教授、解放军309医院营养科主任张晔,根据他们对各种行为伤胃程度的讲述,排出了一个"伤胃排行榜",并请专家为我们支支招,如何才能让胃更健康。 三餐不定、压力过大、喜食烟熏、吃得太烫可致癌   伤胃指数:★★★★★   有调查显示,经常三餐不定时者发生胃癌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1.3倍,生气进食为1.5倍,喜食烫食为4.22倍。如果上述因素协同作用,则患胃癌的相对危险性更高。张晔说,胃是一个习惯遵守"时间表"的器官,胃液的分泌在一天中存在生理性的高峰和低谷,以便于及时消化食物。胃酸和胃蛋白酶如果没有食物中和,就会消化胃黏膜本身,对胃黏膜造成损害。饥一顿,饱一顿,经常不吃早餐,有时又暴饮暴食,加之开夜车、生活无规律,让胃癌发病有了"良好"的土壤。   腌肉、熏鱼等加工肉类制品中含有大量亚硝酸盐,极易形成亚硝酰胺,在胃中直接诱发肿瘤,这也是沿海地区胃癌高发,及日本人胃癌发病率高的原因。瑞典科学家发现,每天摄入加工肉类制品的量每增加30克,患胃癌的几率就提高15%—38%。   此外,人体的消化道黏膜非常娇嫩,只能耐受50—60℃的食物,超过这个温度,黏膜就会被烫伤。像刚沏好的茶水,温度可达80—90℃,很容易烫伤消化道。如果经常吃过烫的食物,黏膜损伤尚未修复又受到烫伤,反复地烫伤、修复,会引起黏膜质的变化,进一步发展变成癌症。   专家支招:对于不能按时吃饭的人,身边应常备点苏打饼干、速溶燕麦等零食,实在来不及去吃饭也要往肚子里填点东西,对抗胃酸,别让胃"空转"。但这个方法只能作为偶尔应对,如果长期这样做,对胃一样有伤害。喜欢熏制食品的人,要减少食用频率,偶尔尝尝即可。要注意熏烤时食物不宜与火直接接触,熏烤时间不要过长,烤糊的部分一点也不要吃,因为这样的蛋白质已经变性。此外,吃烧烤的同时,要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也能起到对抗致癌物的作用。 抽烟、喝烈酒、饮食不洁、药物刺激引发胃溃疡   伤胃指数:★★★★   抽烟的人以为尼古丁只会进入肺,殊不知,烟雾也会随着消化道进入胃,直接刺激胃黏膜,引起黏膜下血管收缩、痉挛,胃黏膜出现缺血、缺氧症状,长此以往,很容易形成胃部溃疡。   适量饮用低度酒,能增加胃部血液的血流量,但长期或一次大量饮用烈性酒,会直接破坏胃黏膜屏障,引起充血、水肿、糜烂,甚至出血。   幽门螺旋杆菌是引起胃溃疡的重要元凶,感染上这种病菌大多是由于饮食不洁、相互传染所致。   很多药品,如解热镇痛抗炎类(阿司匹林、扑热息痛、止痛片)、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类(地塞米松、可的松)等可直接或者间接地损伤胃黏膜,增加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引起炎症与溃疡,危重的会发生胃出血与穿孔。   专家支招:适量饮用米酒、葡萄酒等低度酒,避免大量饮用白酒,不喝劣质酒。喝酒前要适量进食,以减少酒精对胃肠道的直接刺激。分餐制可以降低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几率。尤其是家中有人患上胃溃疡时,分餐制就非常必要了。千万不要滥服药,长期服用对胃有刺激的药物时,最好吃点胃黏膜保护药。 边走边吃、边看边吃消化不良   伤胃指数:★★★   为了节省时间,很多人的早餐都是在上班路上解决的,而中餐又往往对着书本、电脑屏幕边看边吃,这样会让胃很不舒服。"消化"是一项紧张而繁重的工作,需要大量充足的血液,如果这时人体处于运动中,会大大分流了胃肠道的"电力供应",必定会影响到它的正常消化功能,最终导致胃炎,甚至出现胃下垂。同理,边看边吃使脑部无形之中和肠胃"争夺"了血液,也会造成消化不良。   专家支招:每天早起15—20分钟,起床半小时之后静心坐下来吃早餐。吃饭时把注意力放在食物上,细嚼慢咽、享受食物,这样的进餐胃最喜欢 汤泡饭、吃太辣胃肠负担重   伤胃指数:★★   有人喜欢把饭和汤水混在一起,吃汤泡饭,这样会使食物在口腔内还未嚼烂,就滑到胃里,加重胃肠道负担。此外,吃汤泡饭也会让唾液分泌得少,不利于食物的消化,营养不能被完全吸收。再加上味觉神经没有受到应有的刺激,胃肠道消化液分泌减少,最终会导致胃肠功能紊乱、消化和营养不良。   适当吃辣能给健康加分,然而过度吃辣会使消化液分泌过多,引起肠胃黏膜充血、水肿、肠胃蠕动剧增。   油炸的食物因为质地比较坚硬,不容易咀嚼得非常细碎和搅拌得十分均匀,会影响它在胃和小肠中的消化。食物经过油炸以后,大部分颗粒被包在油脂里,减少了和蛋白或淀粉接触的机会,因此较难消化,会加重肠胃负担,容易出现反酸、恶心等不适。   专家支招:汤泡饭不适合长期吃,偶尔吃一次则要做到细嚼慢咽,从而减轻胃肠负担。另外,最好能把吃汤泡饭的习惯改成饭前喝汤或喝稀饭。饭前少量喝汤,不但能湿润口腔和食道,还能刺激口腔和胃产生唾液和胃液,有助于消化。稀饭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水煮后,饭粒变软,淀粉分解成易被胃肠吸收的糊精,不会影响消化。对于喜欢吃辣的人,可在吃辣前喝杯牛奶,保护胃黏膜。对于胃肠不好或是身体燥热的人而言,如果实在拒绝不了辛辣食物的诱惑,可选择一些微辣的食品。 空腹吃酸性水果容易胃胀   伤胃指数:★   人在空腹时,胃酸的浓度较高,这时候如果再进食大量酸性水果,会使胃酸和水果中的成分结合,形成难以溶解的沉淀物。一旦沉淀物结成大块,就会使胃内压力升高,引起胀痛,产生胃胀、泛酸等一系列不适的反应和消化道疾病。比如柿子含有柿胶酚、果胶、鞣酸和鞣红素等物质,在空腹时吃,易引起"胃柿结石症"。山楂味酸,能行气消食,但空腹吃太多,肚子反而更饿,并会加重胃病。   专家支招: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酸过多的病人,不宜食山楂、柠檬、杨梅、李子等酸性较高的水果,以免增加胃酸分泌,刺激胃黏膜,影响溃疡愈合。
1153 次阅读|0 个评论
再给朱清时老乡的南柯一梦泼瓢冷水
热度 2 冯用军 2011-3-9 17:18
最近,某报纸吹捧说:“南方科技大学(筹)创校校长朱清时委员很郁闷。去年一年,他经常飞往世界各地招揽人才。论号召力,海外的教授们都还认他这个招牌; 论理念,南方科大总结了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 ,欲重新架构一所新型的研究型大学;论薪资,香港高校的教授拿着全世界大学最高的薪水,南方科大不低于香港。” 牛B不是吹的,这回是写的,白纸黑字,发在某大报上。 国外研究高等教育问题的还是一个研究领域,我国将高等教育研究作为一门学科来建设不过30来年,我看过众多的高等教育研究著作和论文,虽有有人提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但没有一个得到世界公认。因为,至今也无法凝练出大家公认的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也无法实证之。 说句实话,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可能有某些共同的原则,或者一些相似的经验,但至今,我可以说,还没有什么发展规律,如果有,可以提出来,按照规律的定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完全可以反复验证的。 我这个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的,这些多年来,都不敢说总结出什么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我想,这是一个中国人的通病,动不动就提所谓的“规律”,其实不过是些个原则、经验或者推论、原理之类的玩意而已。 南方科大,如我所料,根本就拿不到“准生证”, 朱清时以满足个人私欲、自以为可以“人生第二春”,就是把那些学生拿去当“实验品”,以为以此可以要挟教育部松口,其实是一厢情愿、不负责任的做法 ,教育部怎么可能给你“放行”?那以后其他地方也要“一步到位”办研究型大学,深圳不要以为有钱就了不起,这年头,有钱的地方多了去啦。 深圳有钱就可以办南方科大,那其他有钱地方还可以办北方科大、东方科大、西方科大,等等,那还得了,教育部岂不是要乱套。 我可以下个预断,一所连专科条件都没有达到的男科大学,没有我们的帮助,是不可能达到它的目标的。咱们四川有句老话:没学会爬就想走,没学会走,就想跑,早晚会跌跤的,而且,以朱的能力,估计这一跤还跌得不轻。 所以,奉劝老乡朱清时,省省吧、醒醒吧,南柯一梦,而已,救人一人,胜造七级浮屠。真的对那些孩子负责的话,现在放手还来得及,放放手吧,不要耽搁了那些可怜的孩子们的青春、前途、希望,手下留情,早日遣散,给他们重新选择的出路吧、让他们去真正的大学去追逐自己的梦想,而不是耗在一个没人承认的“筹办大学”里! 或者,朱清时老乡,你真要玩“出格”、搏“出位”、藐视教部的话,我给你出个主意:你干脆宣布“自售”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包括自己设立博士后流动站,一步到位、一了百了,然后召开个发布会,让深圳掏钱,请点名流大腕、报社记者,然后登高(现在那个破行政楼是不错的选项)一呼:南科大已建成世界高水平大学(为了逼真效果,最好梦里先演练几遍)。 朱清时陷入“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怪圈 无一流师资就不能获得研招资格;无研招资格就不能吸引一流师资 南方科技大学(筹)创校校长朱清时委员很郁闷。去年一年,他经常飞往世界各地招揽人才。论号召力,海外的教授们都还认他这个招牌;论理念,南方科大总结了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欲重新架构一所新型的研究型大学;论薪资,香港高校的教授拿着全世界大学最高的薪水,南方科大不低于香港。 其中不乏有一流教授动心,甚至打算带着团队前来投奔,可最后他们还是打了退堂鼓。理由很简单:南方科大没有研究生培养资格。 学界通行的一个规律是:一流的教授必然有科研课题,而其首要条件就是要带研究生。恰恰就是这个最基本的条件,南方科大还做不到。3月1日,这所新大学正式开课时,只有教师十来人,管理人员30多人。 他陷入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怪圈:不具备一流的师资,就不可能获得招博士研究生、办研究型大学的资格;没有研究生招生资格,就不能吸引来一流的师资。没有鸡哪有蛋?没有蛋哪有鸡? 到底应该先完成哪个选项呢?按照最初的构想,朱清时显然是要“蛋”和“鸡”同时一步到位。他这样设计南方科大的发展道路:利用深圳丰厚的财力,仿照香港科技大学,短期内建成小而精的一流研究型大学。这个构想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延揽一批世界一流教授,然后招来一批优秀的研究生,并就此形成良性互动。 但是这位中国科技大学前任校长疏忽了一件事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规定,所有的中国高校只能走渐进发展道路。 在舆论为朱清时“自授学位”的破格举动一片叫好声中,也许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苏州大学教授朱永新最能够洞悉他的苦衷。朱永新说, 按照常规,朱清时招专科学生没问题,因为办学需要的土地、设备、师资等,对深圳根本不是问题。关键是朱清时要招博士。按照现行规定,必须等专科生毕业几年,学校才可以招收本科生;本科生毕业几年,才可以招收硕士生,然后才有资格招收博士生。这样,没有20年的时间是不可能的。 64岁的朱清时等不起这20年。 他不得不改变策略,选择了最按部就班的做法:先招一批本科生,并聘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授们讲基础课。 尽管朱清时用这种“曲线救国”的方式给自己留下缓冲时间:今年入校的本科生两年后才会面临专业选择。而这两年时间,他要为破格招收研究生而继续努力。 社会之所以为南方科大叫屈的声音不绝于耳,无非是相信以朱清时的个人魅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深圳市政府的雄厚财力,可以创造一个教育改革试验田的奇迹。 从 严格意义上说,按照南方科大的现有条件,目前显然连办专科的条件都不具备,更不用说招收研究生。无论是像美国那样由权威的社会中介机构评估认可学位,还是像别的国家那样由政府审批大学的学位授予资格,南方科大目前都不会获得学位授予权。谁会认可一所十来名教师的学校有学位培养资格呢? 一位领导听了朱清时的描述,很感慨:如果你想建一栋世界一流的豪华别墅,不能先建一个猪圈,然后再改。必须从第一块砖开始,就是按照豪华别墅的标准去建设。 去年,南方科大在体制内出“格”了,宣布自授本科文凭。很多人不理解朱清时的初衷,对此充满质疑:朱清时的个人声望,怎么能与整个国家的学位认证制度抗衡? 对此,朱清时只能无奈地苦笑。如果有可能,他更想直接自授研究生学位,以便能早日完成自己建设一所一流大学的梦想。 经过一番调查,他认为南方科大的做法并不突兀:“社会对文凭已经失望了!”以深圳为例,很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优势未必强于农民工,大学生起步工资与农民工差不多,都是2000元左右。在一定程度上而言,大学教育的含金量在下降。 南方某省的一个二级学院更是让朱清时哭笑不得:办学条件很差,甚至连教师都没有,干脆就临时聘请一所著名大学的研究生去讲课,而研究生上课的方式再简单不过,就是念书本。这个学校的师资条件比目前筹办中的南方科大还不如,但它却享有正式的本科学位授予权。 “这些学校的学生学不到东西,但是为什么还要交很多钱去读书呢?”朱清时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就是为了买一个国家承认的学历和文凭。有国家承认做后盾,这个文凭就是铁饭碗,就有含金量。而这是行政权力的含金量:学校的教育质量不好也不怕,只要有文凭可发,就有学生来上。因为组织部门提干会承认这个文凭,考公务员也会承认这个文凭。” 让他忧心的是,“文凭保护了落后,落后的高校不可能被淘汰,所有人都集中精力在公关,公关各种许可证和授权。高校多年来提高质量一直没有太明显的见效,在于机制决定大家不需要提高质量,只要得到文凭授权,就有市场。” 今年,朱清时准备上交一份提案,希望重新审查和修改教育法律法规,去掉对高等教育发展起不利影响的内容。这位以改革精神著称的大学校长衷心地希望:中国教育要改好,机制就要改过来,让我国的高校丢掉“国家承认的文凭”这个铁饭碗,把他们推到市场上去,为生存去打好提高质量的“背水一战”。这样一来,我国的高教才能焕发活力。 “不要让高校再吃大锅饭了!不要让‘文凭大锅饭’在高教界寄宿!”他说。 朱清时很清楚自己没有了退路:去年一年都是如履薄冰,今后的路更难走。如果说以前,退出是一项随时都可以有的选择,但是随着近日南方科技大学第一批学生的报到,退出的选项不复存在。他必须对这些学生负责了。 作者:原春琳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1-3-6 http://news.sina.com.cn/c/2011-03-11/031222091694.shtml 教育部批准南科大可试办本科 经费由广东省解决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1日03:12 大洋网-广州日报   本报讯 (记者周伟良、鲍文娟)昨日,南科大官网首次透露了《教育部关于同意筹建南科大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的内容。   根据《通知》,南科大由广东省领导和管理,学校发展所需经费由广东省统筹解决。此外,教育部批准筹建期的南科大可以试办本科专业。   这是否表明教育部已批准南科大取得本科层次的招生权和文凭授予权呢?南科大校长朱清时近日在作客人民网时表示,目前南科大在招生问题上确实还没有得到教育部的完全批准。    发展经费由省统筹解决   “教育部于2010年12月24日向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出该通知,同意筹建南科大,学校代码为14325。” 昨日,记者登录南科大官网,该网并未刊登《教育部关于同意筹建南科大的通知》的原文,而是以《南方科技大学获教育部批准筹建》的新闻公告透露了相关内容。   根据新闻公告,《通知》明确承诺,教育部在南科大筹建期间,将给予指导和大力支持。《通知》要求南科大的办学章程要明确基本的办学制度和办学指导思想、学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明确学校的定位和发展思路,探索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途径。   根据南科大官网介绍,南科大是深圳市政府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要求,以新的思维和机制筹建的一所新大学。此外,在上个月25日,深圳市机构编制委员会下发《关于设立南方科技大学(筹)的通知》,明确南方科技大学为深圳市政府的直属事业单位,经费形式为市财政核拨。   但根据《通知》,南科大由广东省领导和管理,学校发展所需经费由广东省统筹解决。   按照有关规定,南科大在筹建期满后,由广东省向教育部提出正式设立的申请,教育部将按有关规定和程序对南科大筹建情况进行考察,并提交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讨论、评议,通过后将正式批准南科大成立。    南科大可试办本科专业   《通知》特别说明,“南方科大筹建期间可以试办本科专业”。这项内容是以往关于教育部批准南科大筹建的报道中所没有提到的。   这是否表明教育部已批准南科大取得本科层次的招生权和文凭授予权呢?   正在参加全国两会的南科大校长朱清时近日作客人民网时表示,目前南科大在招生问题上确实还没有得到教育部的完全批准。“南科大正努力让上级批准自主招生,或自授文凭,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文凭为社会所承认。”   然而,朱清时更愿意选择自授文凭,“中国的高校要恢复活力只有都推到市场上去,让社会承认文凭,而不是靠国家承认。”朱清时希望中国试一次自主招生自授文凭,这将是教育界一个新的尝试。
个人分类: 国家教育科学院|2111 次阅读|2 个评论
2011-07读者之声
kejidaobao 2011-3-7 16:05
梅奥诊所与中国国情 拜读了《科技导报》2011年第6期刊登的游苏宁先生的书评“向世界最好的医院学管理”,感触很深!梅奥诊所是一所久负盛名的医院,在肛肠外科领域也颇有建树,它的先进管理经验确实值得中国广大医务工作者和管理者学习。而且当前中国医改正在关键时期,近期刚提出鼓励民资和外资进入医疗领域的政策,这篇“向世界最好的医院学管理”非常具有时效性。 任何医院管理都是在特定国家的医疗制度之内实施的。客观地说,中国和美国的医疗制度各有优劣。美国的医疗制度具有几个特点:诊治流程规范,但是过于死板;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广泛,强调客观检查及循证医学研究,但忽视物理诊断;医疗费用全世界最高;医生收入水平高,无红包回扣问题;低收入者享有免费医疗,但医疗质量差;总体医疗水平较高,但与高昂的医疗费用并不相称;医学生和专科医生培养非常规范,准入严格,优势明显。梅奥医院是其中的佼佼者,但是各种问题或多或少存在。 中国的医疗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规范诊治、全民医保、医疗腐败、医患矛盾、医师培养、医疗资源分配等问题均较突出。核心问题是“看病难、看病贵”,特别是广大中低收入人群的就医问题最为严重。医患矛盾也是其中的突出问题,年前上海新华医院的医患纠纷给新年投下巨大的阴影。医生的人身安全尚不能保证,恐难要求其全身心地去践行梅奥精神。 要解决这些问题,国家要大力增加投入、各种诊治规范及法律法规需要完善、规范执行需要监督、医生要自律、媒体要客观、违规者要严惩。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例如投入问题,当前我国需要面对经济发展、资源安全、环境污染、国防建设等诸多紧迫问题,医疗投入的增加可能受到影响。现在国家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及外资进入医疗领域,这些资本必然是以盈利为最终目的。国外著名医疗机构及大型民营医院进入我国医疗市场,应该可以提供优质的服务,但是收费必然高昂,普通大众恐难承受。而小型民营医院现在已经很多,整体医疗质量并不理想。而在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大力提倡梅奥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丰富内涵应可在多层面有助于医改的顺利实行。 ——上海长海医院肛肠外科 王颢 何谓衡量大师兄的可靠标准 每个实验室都有大师兄或大师姐,优秀的大师兄或大师姐在实验室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并非每个大师兄都能像“孙悟空”般神通广大,让人靠之倍感安全。那哪些标准来衡量大师兄(姐)是否可靠呢? 1) 是否认同老师的教学理念。 学术团队的文化是导师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入门弟子,重点不在于有无科研能力,而在于能否理解导师的教学理念,融入团队文化,并茁壮成长。若大师兄(姐)对导师的教学理念和团队文化一知半解,甚至曲解,那么依靠他们,会有助于我们深刻、正确理解导师教学理念中的精华吗? 2) 是否持有正确的求学态度。 我们为何而读书?《大学》主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指求学目标在于修持品德,并且学习不止、追求不息,止于至善。若大师兄(姐)求学态度不正,仅为混学位,那是否会误导新进弟子呢?“志同道合”者,另当别论。但对想通过读研提升能力与修养者,岂不易被“拖下水”?言传身教,不可不畏。 3) 是否具备基本科研素养与技能。 大师兄(姐)能否指导,得看其科研基本素养与技能是否具备。“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并非人人都适合做科研,都能具备科研素养与能力。对大师兄(姐),要尊重但不能全信。这不是质疑其人品,只是对尚未得到学术界公认的学术能力本该有的怀疑。但对于科研基本常识,则需先践行,再怀疑。 4) 是否乐意指导。 学术团队乃是“传、帮、带”之地,但师兄、师姐是否乐意提供指导,因人而异。乐意者,一来“感恩”,帮助师弟师妹即为感谢以前师兄师姐的指导;二来“好为人师”,乐意将己所知传授于人;三来“助人亦助己”,指导师弟师妹,既增成就感,又完善道义。不乐意者,一则学得好讲不好,心有余而力不足。二则“独乐乐”,《孟子》云:“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却有不少人趋向于“独乐乐”。三则“不自信”,担心误导师弟师妹。四则笃信“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生怕师弟、师妹能力提升后危及自我生存。 5) 是否喜欢亲力亲为。 “如果你期待员工在一个团队中能独挡一面,千万不要帮他们做他们分内的事。”当师兄、师姐把我们分内的事情做完了,绝不要感激。此谓“害生于恩”, 这种过渡帮助,反易滋养依赖心理,丧失主观能动性,无助于成长与进步。对团队而言,易出现“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的衰败景象。 当然,我的标准可靠与否,还需多次验证,亲身体验。 ——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研究生 彭春艳 更正 本刊2011年第6期“读者之声”栏目中“提高科研效率的方法”一文作者应为“孙常全”,特此更正并致歉。 (责任编辑 李娜)
个人分类: 栏目:读者之声|2592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果你的孩子是这样上大学的,你还让他继续读吗?
热度 63 gfcao 2011-3-5 00:29
全世界的高校里都有不用功的学生,据说美国高校大学生的微积分学得非常糟糕,我见过美国的微积分考试题,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估计中国一般高校的差等生都能考个高分,可为什么人家却能出高水平人才?我们的学生那么能考,却最终成不了大才,还得漂洋过海靠洋鬼子来培养?是中国导师的水平不行还是中国高校的硬件水平不行? 人才培养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学风是灵魂,而良好的学风取决于社会大环境、体制、教师、管理等诸多因素,仅仅靠改革几项措施显然无济于事。在我看来,中国高校目前的根本任务不是如何创新培养模式,如何五花八门地改革教学内容,而是如何让学生有兴趣与动力搞好学习,让老师有热情与心情投身教育。也许你会说:“中国的大学本科教育是世界一流的,教师都在搞教育”。称中国大学本科教育是世界一流不是我杜撰出来的,是中国高校的最高指挥官说的,相信很多人都听到过。我不知官员们是否真的深入过高校?是否真的了解高校的现状?身在高校的人只要随机地深入学生宿舍便不难发现现状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有一个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在网上发表了一篇猛文,文章描述了大学生的原生态,很奇怪,这篇文章没有在科学网掀起哪怕是细微的波澜。也许有人看到这篇文章后觉得难以置信,这位学生可能言语偏激,只看到了阴暗面,那我就引用他的描述,看身在高校的教师们作何感想。凭我个人直觉与阅历,我觉得这位同学思维十分正常,是个肯思考、有独立思想的人。这位学生写道(隐去文章中提及的单位): 当我从那古朴典雅的建筑旁走过,再深入到自己的学习环境和学校其他地方后,我发现这个地方与我之前在书中读到的宁静的大学校园不同,这里各色人等纷纷扰扰,大小汽车进进出出,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商业海报或者广告,草坪上遛狗的大妈悠然自得。那种在中小学可以听到的琅琅书声在大学里却寥寥无几,大学怎么竟然不如小学?这些大学生们都不读书么?我很困惑。 在正式开始上课之后,我更加见识了大学里很多人是怎么样上课的:早晨上课铃响了之后有很多人穿着拖鞋边吃早点慢悠悠地晃进教室,吃完早点后看看上面的老师,讲得没意思,于是爬着再补一觉。有的学生干脆一睡不起,大学里有句话是这样流传的:“一觉醒来一看表十点了,继续睡到十一点半,起来连早点、中饭一起吃了。” 晚上十一点后,应该是夜深人静、正值休息的时候,如果你此时走进大学里的男生寝室,你绝对可以看到他们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打游戏、玩麻将或者是看武侠小说,好不热闹。鲜见一起读书、共同讨论人生智慧的场景,相反可以看到很多的大学生去网吧包夜,或者在寝室联机打游戏,他们的日常交流沟通内容就是游戏,以至于很多学生迫不得已,为了和同寝室的哥们“打成一片”而“学习”打游戏。游戏已经成为了大学里男生的主要“学习内容”,而且不少人发奋用功地学习了四年。 当我第一次在高我一级的学长寝室楼里看到凌乱的宿舍,散发着异味,一抬头就会看到一个蓬松的脑袋和迷离的眼神,我的灵魂被震撼了!我的心中真的不敢相信,这就是 XX 大学的学生?空洞的眼神昭示着灵魂的无知和内心的空虚,在终日游戏的日子里打发自己的青春岁月!这是大学生么?这些人就是“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学习的新一代?我的内心里有一个强烈的声音告诉我:我绝对不要成为这个样子! 我的一个同学,从大一到大四,四年的时间,除了考试和教室见个面,其他时间全部在寝室打游戏或者看武侠,反正大学里也没有人管。后来因为挂科太多被学院劝退,家长过来求情延缓时间,但于事无补,游戏照打不误,直到大四时无法毕业。 另外一个同学,也是因为打游戏挂科太多被劝退,母亲来到学院跪在学院领导面前说:“我自己在家里吃剩的菜叶在供他读书,求你们给他一次机会吧!”当时我听到学院领导讲到这样的事情的时候,我的内心很受震撼。父母吃菜叶供孩子在城市里打游戏,混日子?还要求情“给机会”?给他继续游戏的机会吗? 都说可怜父母心,我想起我辛勤劳作的父母,我想起那千百万把孩子送进大学的天下父母,他们都以为自己的子女在大学里“努力学习”,辛苦地赚钱,无私地供养儿女“上学”,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不用担心生活的问题。 殊不知如今大学校园里,有多少人是在游戏人生。用我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一位同学的话来说:“如果他的妈妈来在大学住一个星期,就一定会让他退学回去”。因为在中国“上大学”,可能是人生中一段最轻松愉快的时光了。大家可以游戏,看电视,逃课,武侠小说,这是很多大学男生的全部生活。 女生呢?看韩剧,不少女大学生的主要学习内容就是看韩剧等各种连续剧,感情剧,一部接着一部。你能想象这就是“我的大学”么?很不幸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而且就发生在 X 大这样的名牌重点大学里。这些人考上大学的时候都是家里的骄傲、很多同学眼羡的对象,可是为什么他们在风华正茂的青春时代里,行为如此令人费解?当时的自己不得而知。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这样混日子,大学里还是有很多人依然比较用功地学习,但是他们也一样困惑:让他们努力学习的原因主要是“恐惧”和压力:怕找不到好工作,怕考不上研究生。 大家都听说就业很困难, X 大每年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都很多,因此不敢“放纵”自己。但是很少有学生努力学习是因为追求智慧,追求真理,为国为民而学。这些用功的学生虽然没有“游戏人生”,但是却生活在沉重的压抑心理状态下,思维往往呆滞,慢慢地走上一条被大学生们嘲笑的“越学越傻”的“傻博士”道路。 实际上,每年大学里自杀的大学生,往往不是“不用功”的“坏学生”,而是这种心理严重压抑,用功学习的“好学生”。他们一样,从一进大学开始就碰到很多无法解决的困惑,同时被灌输着一些所谓“正确的发展方向”,他们只是愿意服从这些“权威结论”,以自我的压抑而不是以心灵的呼唤来“学习”,这难道就真的比“玩游戏”“看影碟”更好吗?大学的学习到底是要达到什么目的?大学生们为何都迷失了自己的理想。 照本宣科的老师 一学期也见不到几次 首先是专业的学习让人迷惑:很多老师照本宣科,大学里面真正关注教学、关心学生,有上课水平的老师越来越少了,不知道老师都在忙些什么。 老师的本职工作应该是传业授道解惑,可是有的老师一个学期学生也见不了几次,派他的研究生来上课。后来我才明白原来他们都在忙着自己的项目和课题。大一的时候,我们通信工程专业有个博导带物理,学生的评价是这样:“还博导呢,都博成个啥了?讲得稀里糊涂,还经常不来上课。”。大学选用的教材令人费解,明明有很好的全国通用教材,比如高等数学的同济五版,却偏偏要选用自己学校编的教材,艰难晦涩,连选用的习题都是历年研究生考试的数一类,可能是编排教材的老师想提前让我们进行考研准备吧? 大学里的学生生涯,除了要求学生的专业学习之外,鲜有启迪心灵的声音,更重要的是缺乏指导大学生人生发展与定位的课程,能够让大学生明白自己为什么学,为什么活的课程。我自己学习的专业是电子信息科学类,和很多同学一样,我在必修的公选课如高等数学等认真学习,但是我在每天的专业学习之外内心十分彷徨,我不知道这个专业适合不适合自己,不知道这个专业意味着什么? 不知道这个专业的社会发展方向和主流是什么?也不明白这个专业培养的目的是什么样的人才要求?我不知道该怎样进行大学的学习,更不知道前面的路在那里。我该怎样去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理想?我碰到过很多的大学生也是如此。他们对于自己所选择的专业了解甚少。其实我觉得老师也根本不了解这些专业到底要做什么,后来知道大学里的管理人员,看专业叫什么名字容易吸引学生,就改个名字。看什么专业热门好找工作,就赶快“上马”一个专业,拼凑一些“课程”出来糊弄人就完事了。 这篇帖子很长,这里只能引用一部分,看得出这篇文章是经过了深入思考而不是为了哗众取宠写出来的,我看了之后感到的是沉重与悲哀,多么希望这个学生说的都是偏激之言、是有点心理病态啊,遗憾的是,我觉得他是个头脑十分清醒的学生,他放弃了保研的机会走向了社会(他文章中说的),又放弃了老板送他出国任职的机会去到偏僻的山村从事他认为的真正的教育工作,因为他觉得中国缺少的是真正的教育,在一般人的眼里也许这孩子有病。不是这孩子有病,是这个社会有病,是教育有病了。 身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一味的责怪学生,应该多反省反省我们的教育,学风为什么日下?学生为什么厌学?中国的未来将是个什么样?我们的改革不可谓不多,几乎年年有新举措,年年在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培养的口号天天在喊,我们想过没有,这些改革对实际的教育产生过影响吗?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我们的素质教育教给了学生什么?我们的创新教育创造了什么? 我们在为教育高唱赞歌的同时,是否认真的思考过:“我们的学生在想什么?在干什么?他们真正需要什么?”
个人分类: 教育改革|14773 次阅读|97 个评论
[转载]毕业之际谈我的大学:滑铁卢大学
josh 2011-3-3 14:54
转载自:寄托天下 我是上期刚从滑铁卢毕业的数学院学生。在毕业之际,我想谈谈我上的这个大学。我并不 打算写一篇系统的完整的有关滑铁卢的介绍,我只想从一个本科生的角度说一些只有我们 本校学生才会有的感受。   我认为,对于学生们而言,这种性质的述说比一切外校人的评论和大学排名榜更有意 义。   首先说说大学综合排名的问题。综合排名这个东西是很无聊的,学校关注综合排名是 出于宣传的目的,其实是利益驱使。因为排名高的学校容易获得资助,容易获得生源。对 于单个的学生而言,你本专业的地位远远重过你这所学校的综合排名。假如你是MIT学中文 的,没错,MIT好啊,第一流啊,可对你的院系在中文研究领域里算哪根葱啊?MIT综合排 名哪怕全世界第一又关你屁事?专业领域里谁也不尿你又有什么用?所以你们学校的本专 业的地位才是最重要的。综合性大学固然好,但并不等于技术类大学就不行。这就好比军 队,有的是集团军,编制庞大种类齐全,但未必每个兵种都好;有的象特种兵,专而精, 也许不完善,但总有一两支拳头部队、一两项看家本领。硬要比较谁比谁好是可笑而幼稚 的,因为这根本就是两种性质的军队。在合适的领域发挥自己的能力才是关键所在   拿滑铁卢来说,滑铁卢一般不被当作综合性大学来看待。由于没有医学院法学院什么 的所以无法与多伦多大学这样的学校拼综合实力,也没有那个必要。滑铁卢的长项在于数 学院,主要包括Accounting, Actuarial Science, Applied Math, Computer Science, C obinatorics Optimization, Math Business, Pure Math, Satistics等几个系。以本科 教育而论,无论是什么学校都不能在以上领域拍胸脯保证我一定比滑铁卢强。这就够了。 比如你是学电脑的,滑铁卢电脑名满天下,IT业界人人首肯就可以了,就足以为你的IT前 途打下良好基础了,滑铁卢没有法学院对你有什么影响吗?行外人士知不知道滑铁卢对你 的职业生涯有影响吗?名声是假的,事业和事业带来的财富才是属于你自己的。你说滑铁 卢Arts不强,对啊,一点儿没错,可你要想学Arts干吗来这儿啊?没谁逼着你上滑铁卢, 对不对?多伦多大学的Arts很棒,你可以去那儿读呀?如果你没有能力进更好的Arts院系 ,或者因为选择失误而不得不来滑铁卢,那么对不起,这是你自己的问题,滑铁卢在数学 与工程界的名气也帮不了你。需要说明的是,滑铁卢工程院的学生在素质和成就上胜过数 学院的学生。当初招生的时候工程院的要求就高很多。可是滑铁卢的数学太有特色了,所 以名气响一些。世界上把数学单独设成院,颁发数学学士学位的学校据我所知只有三所而 已,而美洲大陆上仅滑铁卢一家。   然而滑铁卢大学真正的王牌不是任何院系,是他的Co-op系统。那些连篇累牍讨论排名 高低的人,还有那些眼光只盯在论文数量上的人,都是些秀才,他们的讨论对于即将展开 职业生涯的学生而言是毫无意义的,除非你把自己定位在科研领域。Co-op简单的说就是半 工半读吧。一个学期上课一个学期工作,上8个学期课工作6个学期。一年3个学期每个学期 将近4个月,没有寒暑假(你可以给自己放假,休息个把学期,那是你自己的事情),一年到 头连轴转,顺利的话4年零8个月本科毕业。工作由学校组织Employer来招工,能不能找到 工看你自己的本事。不过你要是有两个学期没有工作,你的Co-op资格就完蛋啦,学校会把 你赶出这个系统的。工作必须与本专业相关,你学工程的去刷盘子可不算的。每个学期工 作结束后都要准备一份报告,报告在学校或者教授那儿通不过也不能拿学分的。一个Co-o p的本科生毕业的时候就拥有两年的工作经验,而且这个经验远远胜过你在一家公司干两年 。因为多数学生在6个工作学期(部分专业为4 个学期)里会选择4到6个不同的职位,从而适 应和体验4到6份不同的工作,收获不是固守一份工作可比的。虽然专心与一份工作可以让 你更加深入,但在本科阶段,广阔的视野与多样的尝试显然更为重要。除非你认定自己一 辈子的事业就是眼前的这家公司,否则死盯住一个职位连干6个学期是没有出息的做法,是 没有胆量尝试改变的表现。Co-op工作是全职工作,一天8个小时,一星期5天。你可以用赚 的工资补贴学费生活费。我的工资只能算学生里的平均数,也有20多块一小时,安排的好 的话足够你搞定上学开销的。我在进大学后就再也没从爸妈那儿拿过一分钱,全靠自己赚 钱完成本科学业,这是我迄今为止最自豪的两件事之一。 Co-op给学生带来的好处众多。一是眼界,眼界对于事业的成败是决定性的,这个道理已经 被一再地证明,请众多象牙塔里的学生哥不要再忽视这一点了;二是思考,有了眼界又有 了实践的经验再加上学术知识才可以做实用意义上的思考。Co-op对我的意义在于:总算弄 明白了我适合干什么、应该怎么干、能干出什么前途。有的人一辈子都没搞清楚这三个问 题。本科生在毕业的时候具备对职业生涯的深度思考与可行的规划是罕见而且可贵的。而 这在Co-op学生而言是基本要求;三是人脉,你从前的老板、同事都是你未来职场可用的N etwork。别的不说,一封推荐信,一个内部推荐绝对具有举足轻重的价值;四是经验,找 工、面试、升迁、办公室政治,哪样不要经验?虽然两年的Co-op还远远不足,可比起一般 的本科生来讲就强太多太多了;五是适应能力,一个公司雇你一个学期,总共4个月的时间 ,你要花3个半月适应谁还雇你啊?通常我是上班3到5天后就开始和其他员工承担相同的业 务,不懂的边做边学,反正必须在最短时间内理解工作的内容与环境。而且你可以在两年 里适应6次!如果你毕业后再这么两年适应6次,看以后谁还敢雇你?这种适应能力在未来 的职业生涯里会带给你巨大的回报。你问我为什么这么说?你问达尔文去吧;六是债务减 少,工资可以大量补贴学费与生活费。看看那些毕业后花几年甚至十多年辛苦还贷款的兄 弟们你就明白这一条的意义了;七是生活能力,每个学期找一次工作,找到工作多半还要 搬家,近的往多伦多、魁北克搬,中等的往美国和温哥华搬,远的还有往日本、欧洲、中 国搬的。工作做完了再搬回来。很多学生害怕的找工作、找房子、搬家对我们而言是基本 功,每个学期玩儿一到两次,生活能力当然强很多。   滑铁卢目前在校的Co-op学生估计在5000人以上吧,包括工程院全院与多数数学院学生 ,其他院系相对少一些。可以想象当这些学生毕业后杀向就业市场的时候,他们占据了多 大的优势。当他们与同年毕业的普通学生竞争的时候,总体看来基本就是一群人精和没长 大的孩子们在比拼。这种Co-op教育的意义就在于让学生在面对社会之前先一步走向成熟与 冷静,准备好了以后再真正踏上舞台,在这之前,你可以彩排多次。也就是说这种教育一 旦错过就终生不可弥补。滑铁卢的学生素质主要来源与此,生源好还在其次。任何学校想 要建立这个系统都必须付出巨大而艰苦的努力。滑铁卢作为Co-op的首创者,在全球拥有接 近 3000家雇用我们在校生的Employer,这样的规模是我们的工作人员用50年的时间辛苦努 力得来的,是我们的学生用50年的时间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如果你是老板,你会放心把一 个学生和其他员工一样使用吗?不经过长期检验,你敢把重要的工作交给在校的学生吗? 可是你看,连国防、核电、军队研究所这样的要害部门也愿意雇用我们一、二年级的本科 生参与项目开发,这种信任与名誉可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建立的,那是几代人的出色表现赢 来的。这就是为什么人人都知道 Co-op好,可全世界没有一所大学可以把Co-op做得和滑铁 卢一样成功的原因。现在有些大学开始认识到Co-op的优势,他们做的也很努力也很出色, 不过还需要时间建立品牌。   所以滑铁卢的本科教育质量根本不是什么综合排名或者学术论文可以决定的。在这些 东西上硬钻牛角尖,以本科生的实际需求看,非常无聊、非常幼稚。我个人不认为滑铁卢 是什么世界名校,但他的Co-op毕业生的素质相比名校毕业生只高不低,在数学与工程领域 更加突出。很多人奇怪这个学校那么多人称赞,可用传统的评价标准看他并不怎么样,原 因就在于Co-op。我可以这么说,滑铁卢之所以是滑铁卢就因为他的Co-op。没有了这个, 滑铁卢只能说是优秀的理工科大学,但没有什么鲜明的特点与绝对的优势。所以我时常奉 劝想要考滑铁卢的高中生:如果你不想做Co-op,就不一定非选滑铁卢。 关于滑铁卢的校风,我压根儿没听过还有校训这一说。什么“严、勤、实、活”之类的屁 话在这里没听讲过。我对滑铁卢校风的总结是“务实”。非常现实的一群人聚在一起就是 这个样子的。每个人有自己的爱好和规划,你做的好大家夸一声,,然后继续干自己的事 情。你要做衰了,大家表示一下遗憾,你要还继续衰着,也就没人理会你了,你就完蛋了 。你要是个书呆子,爱当电脑狂人,那就去吧,祝你好运,我会在适当的时候嘲笑你一下 ,拿你解个闷,然后就忙我自己的事业去了。这里没有主义之争,没有激烈的哲学思辩, 这儿就是一伙为自己的将来不停打算不懈努力的人,是一群把读书当作过日子的人,非常 非常的现实。我接触过的所有大学生里只有滑铁卢学生的精神状态最接近现实世界里的人 ,或者说,最不象学生。这种精神状态和Co-op有重大关系。它的优点体现在成熟、体现在 积极的职业准备、体现在创业的热情、体现在踏实的作风。而他的缺点在于缺乏人文的内 涵,有的时候甚至现实到冷漠。   关于这两天热炒的ACM竞赛,滑铁卢的学生们不会明白这有什么好炒作的。滑铁卢是A CM的老主顾了,成绩从来就很棒。我记得至少在1994年与 1999年拿过冠军,后来有没有拿 冠军就不知道了,因为我进了大学后就不再关心这些事了,周围也没人关心。每次滑铁卢 在ACM得奖我都是从报纸上知道的。我自己在电脑系呆到三年级才转专业,可我从没听说过 有什么ACM校内选拔赛之类的东西。每年都得奖,前三前五跟玩似的,可都谁得奖了,我们 系里没人打听,还是从学校报纸上看到的名字,具体是谁不晓得,谁耐烦打听这种三八事 情?得奖的也没听讲有谁到处招摇的,因为在大家看来,ACM奖项不过是滑铁卢学生众多荣 誉的一个,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ACM对于个人的现实意义无非是下一次找工作更有竞争 力,可竞争力的加强有多种方式,何况编程不过就是份IT苦工罢了。对于没得奖的多数学 生而言,更加没有价值。雇主要看的是我的经验与技能,以此决定我的地位与报酬,与那 几个得奖的人有什么关系?ACM的名次对我们多数人而言就是偶尔碰上有人聊到ACM的时候 ,可以地说一句:“我的大学在这个竞赛里成绩很好。”吹嘘一番,洋洋得意一下。对我 个人的素质培养与职业发展没有任何好处与坏处。我认为这是滑铁卢校风的体现。   有趣的是很多Co-op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并不认为ACM有多大的价值。我的一个朋友前 两天问大伙关于上海交大拿ACM冠军的看法。有人说:“将来都是一群去美国留学然后打I T工的Cheap Labour。”这个话说的有点尖刻,但我们的共识是:编程序就是苦工,而且会 越来越苦,属于蓝领职位,如果是单纯为了钱就不必了。当然这是个人意见,可比较明确 的是职业发展必须符合个人的条件,会编程充其量只能说你多了一项工具,编程水平的提 高对于IT产业的发展也只是有帮助而已,离现代化的IT产业还有重大差别,这就是为什么 印度严格的说不是高科技发达,只是软件发达而已。炒作出那么大动静是误导学生误导社 会,是中国媒体的傻B行为。我对于这位兄弟的话有另一番意见:“只怕将来他们留学去美 国之后连Cheap Labour都没的做,都外包到中国和印度去了。”这个话,一半算是开玩笑 吧。   在这里我要为我们滑铁卢的小留学生们说两句话。我认为他们都是好样的。我这个人 比较喜欢交朋友,我比较亲近的中国小留学生至少有五、六十个。我可以负责任地说:“ 他们中99%都是优秀的人才,出色的学生,值得交往的朋友。”你去看看我们数学院里那些 成绩拔尖的学生,平均分靠近和超过90%的那些牛人,有几个不是中国大陆来的小留学生? 我只见过三个平均分过95的牛人,全是我们的小留学生。95分在滑铁卢是什么概念?我来 告诉你:滑铁卢数学院聚集了全加拿大最好的数学苗子。可是在我入大学的时候,这些顶 尖的数学苗子们平均毕业率只有一半,四年级课程的考试75分就能拿全班第一。四年下来 ,四五十门课平均超过95分是什么概念,您自个儿掂量吧。坦白地说,留学生们读书比我 们这些本地学生要刻苦,成绩也更好。为什么?他们一个学期的学费将近9000加元,差不 多是我们的三倍,法律还不允许他们打工挣钱,全靠家里提供,而且还是父母在国内拼命 工作把人民币换成加元!谁他妈的在这种情况下还不努力读书,丫儿就是一杂种!读的好 不好要看天分和方法,好不好好读就看你有没有良心了。有良心好好读书的人,人品也不 会太离谱的。   滑铁卢的学生被加拿大各行各业投票选为“明日的领袖”。我对此持保留意见。滑铁 卢未来的声望也许要靠一群特殊的学生来维护。这些人用一个简单的词来概括就是“混混 ”。混在滑铁卢是一门学问。混混们成绩都不高,马马虎虎一般话,基本大概勉强行。课 基本是翘,作业基本是抄,考试基本靠突击,最牛的不毕业就跑。这些人以他们的智慧绝 对可以把分数搞得惊世骇俗,引来无数惊叹。可他们不屑于此。他们有自己的哲学:大学 教育的目的不是把书本知识变成习题和考试,大学教育在于培养人的各种能力。书本知识 只是个基本要求,能毕业就是了,学生有权力根据自己的特点打造自己的能力,并不一定 要以学校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得失,学校设置的毕业标准只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混混们 通常善于交际,善于领导,善于组织,善于结交朋友,善于谈判,善于分析判断,善于打 破常规,善于放眼未来,善于纵观全局,善于总结他人,善于检讨自己,就是不善于考高 分。不过关于分数,这些人也有一绝:善于在不得不读书的时候勉强自己做自己不喜欢的 事,并且达到标准。没达到标准的全被淘汰了,留下来的混混们才是真正的人才,而且都 是大材。据说网易的丁磊就属于这号学生。所以我更加欣赏这些人。学校里教的东西有多 少是你将来在工作中肯定会遇到的?有哪门课能证明差二十分这个人的职业就没发展希望 了呢?绝大多数情况下,课上的东西与实际工作的关系并不是特别密切的,领略到基本思 路具有自学的能力就好了。因为Co-op的原因,滑铁卢的学生对于这个问题发现得更早、更 多,所以混混们就更多。混混们的业余时间通常花在学生组织上,因为这些地方练人。关 于这个我的体会特别深,收获也特别大,但我不打算多说,因为不管我怎么说,自己不去 做是不会理解的。需要说明的是那种不好好读书只顾打游戏的不在我说的混混之列。 我们的小留学生们应该适当地加强自己在学生社团里的活动,滑铁卢上百个学生社团,值 得你们贡献与学习的有很多。分数高并不等于能力高,更不等于学到了精髓。你要只想学 那些公式,何必出国留学呢?那些东西国内大学也教的嘛!我们的小留学生们,恕我说句 冒犯的话,总体来看,你们的英语水平实在太差太差了。固然有个别好的,但总的来说实 在不像话。打个电话都不敢还要人代劳,这不是个别现象吧?一听说作演讲就紧张得出汗 ,这不是我胡诌的吧?成天打听那门副课语言要求高,能躲则躲,这不能算有出息吧?你 们这个样子哪怕平均分100也不能给你们带来好的职业生涯。学校专门为语言不好的新生设 立了辅导课程,简称 ELAS。这个课程让你在一个学期里专攻英语,专人辅导,手把手地教 。口语课的作业录在磁带上,老师听了以后照着原稿给你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标出发音和 语气的错误,发下来后还让你订正了再交上去,直到过关。演讲课教你怎么连读、怎么弱 读、怎么强调、怎么使用肢体语言,抠细节抠到每个音节、每个动作。除此之外还教你们 写论文、课堂速记、民间俚语、文史背景知识。这么好的课程,只要多花一个学期就能完 成,你们怎么就一口咬定是骗你们的钱?怎么就混个及格呢?你们可以把数学考到100分, 却不愿意在最要害最关键的地方下功夫,怎么这么糊涂呢?你们不学语言出国干什么呀? 你们知不知道这有可能是全世界最实用最细致的英语教育课程,你们从此以后再也不会遇 上其他的人这样努力提高你们的英语了。我也是从前ELAS的学生,4个月的课程让我的英语 脱胎换骨,最重要的是突破了瓶颈,赢来好大的提高空间。我可以说我在滑铁卢学过的最 有价值的课程就是ELAS,我将为此终生受益匪浅,而你们,很遗憾,已经没有这样的可能 了。希望你们在以后的日子里想方设法加强语言能力,也希望后面的师弟师妹们看了这篇 文章能吸取教训。   接下来我要说的话也许是滑铁卢的学生们最不想听的,也许这是网上对于滑铁卢最严 厉的批评。但我还是要说,因为这总比那些不懂装懂的外路人故作专业地胡说八道要强得 多。   第一,滑铁卢没有精神。务实不是精神,是人面对现实世界的自然反映。过分现实的 人通常是冷漠自私的小人。滑铁卢的学生们不算冷漠自私,可有些冷淡。伟大领袖他老人 家有句话“人是要有些精神的”。人文内涵的缺乏使得这个学校的毕业生更象是谋生者或 者逐利者,不停地为利益所驱策,眼光短浅,循规蹈矩,不具备开创世界的勇气与智慧。 这就是为什么我对“明日领袖”这些话持保留意见的原因。比尔盖茨说滑铁卢是他最中意 的学校,他最喜欢滑铁卢的毕业生。在为这句话欢欣鼓舞之前,我必须提醒你们,说这句 话的人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不是什么IT界的泰斗,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资本家。知道他为什 么说这句话吗?我要是资本家我也喜欢没有思想只认利益能苦干肯拼命又循规蹈矩的苦力 !滑铁卢的名气很响,但是在他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独立人格之前,我不认为他是个名校。   也许你要问我,人文涵养与技术专业有什么关系?这就是滑铁卢众多学生的误区。没 有精神内涵你就是一个机器,只配给别人当枪使,还是一把想用就用想扔就扔的枪。CIA在 调查美国科学家为什么在武器研发上总是落后于苏联科学家的时候作出一个结论:双方在 各方面都极为接近,包括技术基础与政府支持等等,唯一重大的差别在于苏联科学家们在 古典音乐上造诣非常高,而美国科学家通常只听些个流行摇滚。CIA认为这是原因所在。滑 铁卢的学生们应该仔细体会一下。   第二,走向迷茫。滑铁卢究竟是技术类大学还是综合性大学?这个问题这些年在领导 层一直摇摆不定。所以走出来的路扭扭捏捏浑浑噩噩,很难从这些年滑铁卢的建设里看出 清晰的发展思路。似乎是想搞成综合性大学,可又把资源主要配置在数学与工程。今天说 要保持数学的优势,明天要打算让工程院独步天下,过些日子被综合排名一刺激又觉得要 搞好Arts,还要建立自己的MBA学院和医学专业。发展的路上既缺乏明确的目标,又完全没 有自己的主见,更没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好像一个色鬼来到女儿国,看看这个也想追,瞧 瞧那个也想泡,魂不守舍头晕目眩。这个样子是搞不出好结果的,和中国那些疯狂并校的 理工科大学犯的是同一个傻B毛病。   这些年搞扩招。好,我同意,大学应该尽可能地搞平民教育,提升全民素质,不是培 养个别几个精英就成了的。可你扩招之后该有相应的策略吧?从前课程难度过高,因为那 是为少数精英设计的课程。现在学生中精英还在,可毕竟平均素质下降了,还用过去的教 学方法,你想让毕业率掉到30%啊?这样以后谁来啊?放松难度吧,又怕毕业生素质下降。 既要扩招,素质必然下降,这是必须面对的现实。有胆扩招多收钱,没胆承担必然的后果 ,实在是很没出息的做法。在这个问题上,各大院系表现得象个娘儿们一样犹犹豫豫,最 后糊弄出一个保持难度大家加分的办法。考砸了就大家一起加分,好像这样就又能保持难 度又能维持毕业率了。掩耳盗铃不知到底想骗谁。  第三,狂傲与唯技术论。骄傲是可以的,每个人都为自己的团体所骄傲。狂傲是不能接 受的。举个例子:2002年还是2003年的 CUTC(Canadian Undergrad Technology Conferen ce),我们的学生参加一个讲座。因为是高科技讲座,所以现场滑铁卢的学生占绝大多数。 开始之前滑铁卢的学生高喊Waterloo为自己的母校扬威。可当会场里唯一的三个Western Ontario的学校高喊他们母校名字的时候,我们的学生利用人数优势大喊“Sucks”!这就 过了!大街上流氓打架还给人留面子呢,你们这些一流大学的学生比小痞子还不如。从这 件小事上可以看出滑铁卢的学生在专业领域里的狂妄。仅此一点我就断定这些人没有出息 ,都是些没有容人之量的井底之蛙。这件事背后的根源是滑铁卢学生里由来以久的唯技术 论。老是以为只要我的技术出色就可以包打天下,就可以横着走,就可以颐指气使,尤其 是白人学生和我们本地的中国学生。这种短浅的见识是将来失败的伏笔。我还是觉得混混 们才是滑铁卢最有希望的一群人。可是多数混混们和我一样并不十分认同滑铁卢的作风。   第四,对于政治与社会的漠视。滑铁卢的学生们不关心政治与社会是出了名的。比如 说学费,年年涨。我进大学的时候电脑系5门课要$2600,现在呢?奔$3600去了吧?更别说 那些留学生的学费了,他们的涨幅可是从$6000到$9000啊!可我们的学生们除了背后嘀咕 之外有过任何抗争行动吗?多伦多大学的TA可以为了学费涨价而罢工,并且赢得了胜利。 而我们的学生会在干什么?有谁出面组织过抗议?为什么没有?我们的学生会主席虽然是 选的,可他的工资是学校发的!所以面对高涨的学费学生会象阳萎一样闷不作声。当面不 敢抗争,背后窝窝囊囊地抱怨,这就是一群非常现实的人聚在一起时的典型镜头,没种!   你也许会说:“MIT也是理工科大学,他们从政的也不多,他们不一样名满天下吗?” 你知道MIT和滑铁卢最大的差别吗?MIT是私立学校,而我们是公立学校。知道什么叫公立 学校吗?就是说你是靠政府赏饭给你吃的。在政府里没有自己的代言人会是什么下场,你 们自己想吧。工人们要组织工会是为什么?忽视政治与社会的力量必然会给滑铁卢的学生 们带来苦果。而且,如果一所大学里的学生缺乏对社会的关心与责任感,我不明白社会为 什么要供养这样的大学。   总的说来,我觉得滑铁卢现在处在转型期。他目前既不在下降也不在上升,是爬上一 定高峰后走的短暂平路。至于以后是上升还是下降,就看他现在怎么走。目前的步伐很乱 也很慢。滑铁卢必须尽快找出一条保持传统又能添加新活力的路子。Co-op是灵魂,千万不 可忽视。   最后我想说,刚刚讲的这些缺点肯定不是滑铁卢所独有,差不多每个学校都有不同程 度的表现。但是用滑铁卢务实的眼光看,其他学校有什么毛病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跟我 们无关。一个处在发展中的机构应该把眼睛盯在自己的缺点上,少去八卦别人的短处
个人分类: 儒释道|3752 次阅读|0 个评论
全世界的湖水里同时落下石头——写给YC
热度 11 陈安博士 2011-2-25 05:33
在罗马—— 啜一口阳光下的咖啡 在伦敦—— 品一杯悠闲的下午茶 或者,在肯尼亚的Kisumu—— 以一口矿泉水作为刷牙的清饮 就够了呀,真的就足够了吗? 还是把我扔到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一侧吧 我愿意看那一块石头 从空中落下,直入湖底 想象着世界上的所有湖水也有石头同时落下 那一层层的碧波 缓缓地在我的眼眸里绽放,逐次绽放 就醉了呀,真的就迷醉了吗? 还是让你去那理性的他方吧 让你感性的心不断纠结 纠结于离开或者依然留下那略显平静的眼光 让你因爱生恨,再从恨回到爱 让你在不忍忘记的每一瞬 还想结伴去彼岸漂流 而此岸,已无路可走 匆匆总是游客的标签 ——我走过了 ——我没有留下 就这样道别吧 任那被荡漾起的全世界的湖水 继续弥散,弥散在广袤的宇宙里
个人分类: 艺论|4027 次阅读|17 个评论
[观点]维基百科(Wikipedia)的意义
热度 5 htrmt 2011-2-21 00:01
本文是看到刘洋的博文“ 博文引用wiki百科算是cheap吗? ”后所做的一个调查。 “Wiki”没什么,它指的是一种人们可在其上通过“所见即所得”编辑器合作编辑网页的网站。可是“Wikipedia”(即维基百科)则非同寻常。“Wikipedia”是一种允许全世界连入互联网的人们合作编辑的在线百科全书;人们称:“百科全书是记录人类知识最全面、最系统的大型综合工具书。” ;也有称:“百科全书是对人类过去积累的全部知识或某一类知识的书面摘要。”。 上述两种说法中: “工具书”的定位意味着:人们利用它可以快速获取所查询条目(特别是查询者不熟悉、不确定的领域、知识)的相关知识; “摘要”的定位意味着:百科全书中叙述的内容可能不够详致,但基本正确。 所以在某方面不熟悉、不确信或者研究不够深入时,从百科全书中寻求快速支持未尝不是一种次优的选择。(潜台词:如果已经有比百科全书更好、更可信的知识来源,自然不会再求助于百科全书)。另外,由于Wiki软件的协作性,任何人对某一条目的最佳理解、定义或相关知识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反映到条目中(通过追加、修订、删除等操作,并同时保留所有操作历史以便回滚),并随即接受所有关心该条目的人的审议。这个特点正是Wikipedia出生不到5年,即已赶上大英百科全书的最重要原因 。 这同时也使得维基百科拥有发展成最佳参考资料的潜在力量 。 到目前为止(2011.0220.2308),维基百科无论在内容的丰富程度、可用性、易用性、可信性方面,已经较2005年引起广泛关注 时有了更大的提高。 Nature 在2005年12月的一份调查 的结果中有这样一句话:“Jimmy Wales' Wikipedia comes close to Britannica in terms of the accuracy of its science entries, a Nature investigation finds. ” 更多关于“维基百科的可靠性”的知识请参考 。对“维基百科的可靠性”有争议的人,可以访问 ,或者直接参与 的编辑。 a news story comparing the accuracy of science articles taken from the website of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and Wikipedia ,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438/n7070/full/438900a.html Nature's responses to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March 2006. http://www.nature.com/nature/britannica/index.html Wikipedia, Britannica: A Toss-Up, http://www.wired.com/culture/lifestyle/news/2005/12/69844 Study: Wikipedia as accurate as Britannica, http://news.cnet.com/Study-Wikipedia-as-accurate-as-Britannica/2100-1038_3-5997332.html Reliability of Wiki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Reliability_of_Wikipedia Talk:Reliability_of_Wiki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Talk:Reliability_of_Wikipedia
个人分类: 杂类|5953 次阅读|8 个评论
天朝是用自己纳税人的钱去补贴全世界的消费者!
热度 34 QFL 2011-2-18 10:30
天朝是用自己纳税人的钱去补贴全世界的消费者!
世界上恐怕再也没有这么怪异的国度了: 用自己纳税人的钱去补贴全世界的消费者! 天朝在本土生产的同一品牌的商品,经过漂洋过海的长途后,反而在众夷国价格变得很低廉了,甚至在同属华夏的港澳地区也是如此。 于是,走出国门的天朝人做出了令全世界都诧异的诡异行为: 大肆扫荡自己的天朝货,例如,澳门买奶粉,香港打酱油,美国购服装,日本买茅台,韩国带中华 …… 根据天朝国立电视台节目(http://news.sohu.com/20110218/n279395460_2.shtml):500毫升的博士伦隐形眼镜护理液在咱深圳是75元,到了香港54.5港元;乐天巧克力派12支装,深圳15.99元,香港10港元;EDO的杏仁饼干两盒,深圳30元,香港23港元;甚至,十卷装的卫生纸,深圳是33.9元,香港28.9港元; 红富士的苹果,在深圳现在是6元人民币一斤(买一个大一点的大约要4元),在香港超市里可以10元买到4个;再比如说鸡蛋,在深圳差不多0.9元一个,但在香港的超市当中,23港币可以买到30个 ……; 另外,咱们天朝人民币升值后,100港币=84.49元人民币(100澳门元=82.12元人民币), 于是,在价格便宜的基础上,人家又给打了一个小八折。据传说,在海外旅游的天朝人,说得最多的三句话分别是(1)“太便宜了”;(2)“我都要了”;(3)“还有吗”。 天朝公仆们(甚至 专家们)很傻、很天真;他们反而 开始担忧了:因为咱们民众在海外把日常用品给“三光”了,可能会导致人家本土人的生活不便啊?于 是,他们就开始讨论 :要不要增加点关税呀 。 这个问题,其实还是让某香港小卖部来回答更好。例如,天朝国立电视台的一个记者说(http://news.sohu.com/20110218/n279395460_2.shtml):“今天下午,我专门为了今天晚上这个节目,我又去了一趟,我们现在内地也都能看到的香港一个连锁品牌店,叫“屈臣氏”,那里可以看到卖很多的日用品。我去了之后就问服务员,刚才你提的这个话题,我就问她,我说如果我是一个深圳人来买东西,你会不会也是这样高兴。她说当然高兴了。我说你欢迎吗?她说当然高兴、当然欢迎了。后来我又问她,如果说很多内地人来把香港的市场都扫空了、抢空了,香港人本身都买不到自己应手的东西了怎么办?她告诉我说,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因为我们的货源是非常非常充足的。当时她向我推销的是一个超支装的牙膏,后来我又调侃地问她,我说这个牙膏我看着这么眼熟,会不会我在香港买,恰恰买的是在内地制造的。这个售货员开始是抿着嘴笑,后来我们两个人相对一视,大家都笑开了,我想答案就在我们两个互相的笑声当中了。” 更为重要的是,天朝的同一品牌产品的质量在海外更加上乘、可靠、安全 (例如不会含三聚氰胺等),买着也更令人放心。当天朝大陆出现毒这个、毒那个的时候,就充分地显示出“到香港打酱油”的重要性了!在天朝某小卖部,你掏钱出几十元去买一盒中华烟的时候,你心里会不会打鼓啊:这是不是真的?但在韩国,你却可以用273元的低价格购买一条,而且放心离去。在天朝,据说,连盛装茅台酒的空瓶子都被炒到好几百元了,更不要说天价的茅台酒了,但即使是这样,你依旧难以辨别大价钱所购买的茅台酒的真伪,当然了除非你有公仆们的品酒能力;相反,据说在曼哈顿唐人街,你大概用280美金(才多少人民币呀?)就可以放心地购买 一升装 的茅台酒,而且绝对是真货。至于五粮液,日本也不过二三百元而已,不贵吧。 尤其,当与“下一代”的健康相比较时,价格之高低就更是浮云了。 例如,一个朋友的朋友曾托我为其新生小儿而购买并邮寄了四十多桶“明治”奶粉;其实,在天朝的淘宝网上,明治奶粉的价格要比岛国低一些,但朋友的朋友就只认准了岛国“本土”生产的奶粉,所以他宁愿多花上一些大洋,这无非就是图个放心而已(不过,最近天朝好像不容许邮寄奶制品了,不知为何?)。 在海外,人们对假冒伪劣产品基本上是零容忍度的 :例如,当年在就岛国曾经出现“天朝毒饺子”事件,姑且不论事情的本来面目如何,这个事情在全岛国的确是搞得沸沸扬扬。平心而论,如果天朝出现一个“毒饺子”事件,商家却犹如有九阳神功护体一般:“他强任他强,清风抚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大不了,再送你顾客两袋饺子就是了,“1+1赔偿”嘛。 以上所说的还都是生活中的日常用品,至于高科技汽车电子产品的价格就更不用提了,说出来,只是徒让您的眼睛更加出血而已。 当然了,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差点给忘了: 人家民众工资的绝对值还是天朝大陆人的N倍了 。嘿嘿,如此一横向比较,到底谁更幸福呢? ! 这令人费解的天朝特色的诡异现象是谁制造的? 另外, 那些御用文人们,咋还有脸为达官权贵们的英明之治进行歌功颂德唱赞歌呢? 图片为本人在岛国所拍摄,注意其数字后的价格单位为“万日元”。
个人分类: 爱我华夏|3808 次阅读|43 个评论
中国科技论文H指数279 为全球235个国家地区第18名
热度 8 xupeiyang 2011-2-12 15:04
中国科技论文H指数279 在全世界235个国家和地区中第18名,这个名次并不低。不能只看SCI的引用率和排名,H指数比单纯的引用率更为全面、准确。 http://www.scimagojr.com/countryrank.php?area=0category=0region=allyear=allorder=hmin=0min_type=it 国家地区论文数 未引论文数 已引论文数 自引量 篇均引用量 H指数 1 United States 4.773.842 4.530.542 87.296.701 40.680.446 19,08 1.139 2 United Kingdom 1.381.743 1.277.760 21.030.171 5.139.059 16,39 689 3 Germany 1.258.273 1.212.919 17.576.464 4.712.414 14,86 607 4 France 919.110 885.310 12.168.898 2.880.568 14,21 554 5 Canada 708.020 678.129 10.375.245 2.086.045 16,49 536 6 Japan 1.341.281 1.315.158 14.341.252 4.411.776 11,08 527 7 Italy 684.111 652.700 8.407.658 2.004.523 13,59 477 8 Switzerland 276.942 265.772 5.123.829 736.533 20,49 466 9 Netherlands 388.908 371.845 6.628.024 1.157.260 18,78 465 10 Australia 456.789 431.908 5.940.125 1.299.736 14,98 413 11 Sweden 276.328 267.358 4.657.464 801.285 17,95 410 12 Spain 514.239 486.926 5.498.629 1.438.981 12,26 377 13 Belgium 211.572 203.276 3.064.642 479.902 16,04 360 14 Israel 170.021 163.727 2.484.606 383.457 15,58 340 15 Denmark 145.522 140.234 2.563.344 392.209 19,14 338 16 Austria 146.414 139.976 1.969.446 292.996 15,02 310 17 Finland 138.791 135.488 2.095.958 366.266 16,64 304 18 China 1.518.011 1.508.308 5.614.294 2.948.990 5,17 279 19 Norway 108.103 104.447 1.469.604 252.010 15,51 266 20 Russian Federation 442.233 439.232 2.121.202 649.236 4,86 262 详细统计数据 excel.xls
个人分类: 信息分析|3327 次阅读|11 个评论
[转载]后来居上 郎朗如何超越了成名更早的李云迪?
热度 5 陈安博士 2011-2-11 02:48
【文章来源: 网易娱乐 】   事实上,李云迪成名是在郎朗之前。2000年,18岁的李云迪就一举拿下第十四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金奖,成为肖邦赛事七十多年历史中最年轻的金奖获得者和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中国人。   而郎朗获得最重要的奖项是在两年之后。2002年,“伯恩斯坦艺术成就大奖”在德国汉堡举行,郎朗是第一位得主,也是该年唯一得主。   当然,他们自幼所获的其他各种奖项举不胜举。   那么,为什么同样是青春逼人,同样技艺超群的两个英俊少年,如今拥有的人气却相去甚远呢?原因在于郎朗的营销做得更好。   郎朗身后的团队显然更善于包装造势,在宣传上更积极———他们敢于早早亮出“国际钢琴大师”的旗号;在演出上更勤快更频繁———据说,郎朗一年的演出场次可达150场之多,而且是国内国外全世界地赶场;在机会把握上更主动———近年来央视直播的大型活动总是能见到郎朗的身影;在媒体炒作上也颇有心得———郎朗父亲的一句话:“只有公主才配得上郎朗”,也不知是真是假,反正被媒体热炒了一把,无形中又将郎朗的知名度提升了几个百分点。反观李云迪,就显得比较沉默,除了一些正式的艺术演出,很少看到有关他的报道。   市场永远是现实的。郎朗早早就成为了劳力士、奥迪的形象代言人,在中国的电视屏幕里也以天才成功者的形象为奶粉做广告。而李云迪呢?真的想不起来他在钢琴之外的商业表现。   当然,艺术家的成就并不能单纯用商业价值来衡量,对于郎朗和李云迪来说,现在评论谁优谁劣还为时过早,他们将来的路还长着呢。   约书亚·贝尔是美国炙手可热的音乐大师。他4岁开始学琴,14岁就与费城管弦乐团合作演出,之后曾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奏,被视为“同代中最好的小提琴家之一”。他曾为多部著名电影配乐,并因演奏奥斯卡名曲《红色小提琴》而获得过格莱美大奖。   贝尔的演出酬金平均每分钟高达1000美元。他在华盛顿百年礼堂举行演奏会时,演奏会的门票最低也要100美元一张,尽管如此,门票仍然销售一空。   这位富有浪漫气质的演奏家有一天突发奇想,要搞一次行为艺术。贝尔把自己装扮成落魄的流浪汉,带着他那把1713年制造、估值350万美元的小提琴,在接近早上8时的繁忙时间,站在华盛顿朗方广场地铁站的垃圾桶旁开始演奏。   在43分钟里,贝尔共演奏了6首古典名曲。但经过他面前的1097人当中,绝大多数人对他的悠扬乐韵置若罔闻,只有27人被吸引。但当中多数人听了数秒之后就转身而去,只有7人停下来欣赏了一分钟左右。   更令贝尔泄气的是,几乎没有人能认出他这位天天出现在电视杂志上的明星人物。   43分钟表演结束后,没有掌声,只有32.17美元的可怜施舍。   这个真实的故事告诉我们:产品要卖出价,需要营造良好的营销环境。   终端是品牌形象的载体。   再好的产品也要包装。流浪汉的音乐只值得施舍,而大师的音乐需要聆听———即使前者的造诣与后者不相上下,甚至有可能高于后者。一句话,产品的价值往往取决于品牌形象和终端形象。
个人分类: 人论|2492 次阅读|7 个评论
和大学同学欢聚
热度 2 李丕鹏 2011-2-11 00:11
年前,借着在西安一所大学当系主任的老同学的盛情邀请,我回到了阔别15年的故乡老城—西安。从玉祥门入城,再出南门到小寨,沿路两边林立着的不是古香古色的长安城古建筑,就是全世界最摩登的高楼大厦。老贾笔下昔日之“废都”尽管还不属于中国当今的一线城市,但已真真切切的成了国际大都市了。 刚到酒店住下,老同学就盛情联络西安和咸阳两地的同学,毕竟很多同学我已经28年没见了,因为我未能参加2003年我们毕业20周年同学聚会。 老同学当年是我们系(后改名为学院)学生会主席,工作能力和号召力特强,盛情设宴于大雁塔旁,在西安工作的同学能来的都来了,八九个人围坐一桌。酒过三巡,大家又回到了大学时代,不过讨论的是日下的教育改革。 酒桌上,咸阳的同学又打来电话。因要务在身,不能组团来省城欢聚,邀请我去咸阳。 授课任务完成后,匆匆忙忙赶回家,看望二老。晚上9点,弟弟又开车连夜接回老家。第二天中午赶回西安,咸阳的同学已经带车来接我们。 这两次总共见到16位老同学,让我感动的是咸阳市郊县工作的同学也开车赶到市内。更让我自豪的是快三十年了,老同学们都成了栋梁之材,单位的头头脑脑,肩负着大任。我的同窗、现在的副市长在百忙中来了;局长同学安排好咸阳的饭局,开完纪委会议就领着我们直奔饭桌。此外,有大学院长1人,副书记兼副院长1人,系主任(正处)1人,杂志社社长1人,教师进修学校主任1人,中学校长4人,督查室主任1人,招办主任1人,特级教师2人…… 毕业这么多年,能见一次同学真不容易。我硕士同学全班12人,毕业不久就出国了8个,现在在国内者可能最多5人,毕业25年了,也就和3个同学在国内见过面,和3个同学在国外见过面。而博士同学,也是12个,10个早已定居异国他乡。而仅留国内的另一个15年了还没见过一面,也许他也飘泊到外国去了…… 2013年,我们毕业三十年了,同学们应该聚聚。这次我们说好了,就在西安或者咸阳! 我硕士和博士的同班同学阿,我们毕业三十年时能欢聚吗?! 这次回西安,还造访了大学师兄的西北所,做了个小报告算作学术交流,洽谈了今后合作事宜,算是意外收获。 看来同学欢聚,定会有收获的……
个人分类: 杂谈|2307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转]大部分论文都是垃圾吗?
热度 3 hitzhj1231 2011-2-9 05:32
发信人: htd (孩儿她爹), 信区: Oversea 标 题: 大部分论文都是垃圾吗? 发信站: 水木社区 (Wed Feb 9 04:10:44 2011), 站内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per 讨论区 】 发信人: renjd111 (Packing), 信区: Paper 标 题: 大部分论文都是垃圾吗? 发信站: 水木社区 (Wed Feb 9 00:54:45 2011), 站内 SCI是全球最知名的科技文献检索系统,世界上很多大学的理工科博士生,都会被要求在毕业前发表两篇到三篇SCI论文。四十年前,全世界的SCI论文还不到一万篇,但是到最近这个数字已经增长了一千倍。为什么增长这么快,原因可能有三点: 1. 世界的人口在增长; 2.人都越变越聪明; 3.大部分论文都没有价值。 我的猜测,仅仅是猜测啊,第三点才是最重要的。 我是搞计算机算法的,算法里面难题很多,我有两年多的时间都在做其中一个非常小的问题,有多小呢,这个问题全世界加起来大约也只有六十个左右比较活跃的研究者。但同时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在全球范围内解决了几十个高端人才的就业问题。A先生是最早研究这个问题的,他似乎没有提出任何有价值的方法。C先生,B先生,D先生等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方法,而且都比A先生的好(不好才怪呢),其中,D先生的方法是最好的,因此D先生出名了,他一口气发表了几十篇论文,这些论文的方法大同小异。又过了十年,A,B,C,D先生都出名了,后辈研究者的论文里,都有必要提到他们的贡献。以上内容,也是我论文literature review部分的精简版。我发现很多问题的literature review都可以这样表述:一个冒失鬼挖了一个大坑,然后就来了一堆人灌水啊灌水。 我检验了D先生的方法,用同样的方法,得到的程序比他算得更快结果也更好。我对此非常迷惑,难道D先生的编程序能力很差?然而,我因为没有新的idea,论文迟迟不能发表。大学里的先辈给出的建议是: 1.论文里面要对A,B,C,D先生的成果表示出足够的敬意。即使我认为它们有的是垃圾。 2.要用最流行的方法,比如几年前流行蚂蚁群算法,鱼群算法,但现在已经不流行了,现在流行的是羊群算法。即便我用的是最土的整数规划,也最好要把它变成一个什么群的算法。插句题外话,几年前有一次跟航天部一个研究所合作,作为他们的算法顾问(其实就是去给人壮声势的)去参加招标,好像是做卫星信号接收的规划之类,我们发表之后,主席台上的大拿就慢吞吞问了一句,你们为什么不用遗传算法呢?当场就让我无语凝咽。回来时,看到路边的红豆西服广告牌,我总算想通了,当时要反问他一个同样无厘头的问题多好,您为什么今天不穿红豆西服呢?当然这是yy,真这么说肯定要被轰下去。 话说回来,我按照前辈的建议做了,论文还真就顺利发表在很权威的杂志上。当然我知道这是一篇垃圾,即使按照20页*1万份的标准,它会浪费掉10万张纸,极不利于环保。但对我来说,可以使名片上面多印上“工学博士”几个字,工资也会多出不少。 我什么创造性的idea都没有,唯一一点自以为是的特长是挑别人和自己的刺,我发表的论文是垃圾我自己知道。我很好奇别人是否知道。一种可能性是,他们和我一样也知道,但为了获得学位或者升职非做不可。另外一种可能是,他们是真不知道。你别说还真有这样的人,我看过一个前辈做的工作,他用了很多数学公式,把自己和审稿人都绕晕了,他很得意,我也很佩服他能排版出这么漂亮的一堆公式。但我后来用了一个礼拜构造了一个反例,说明他的算法第一步就有一个大漏洞,使得整个结果都是垃圾。这种情况怎么办呢,不发出来,谁会知道是垃圾呢。 二十一世纪的科学研究基本上和在水木论坛里灌水一个德性了,有牛人写出真知灼见,但大部分都只是起一个顶帖的作用,要是没有这些水军的衬托,牛人会显得多么寂寞啊。我一直在怀疑世界上需要这么多研究者吗?后来我就猜测啊,经济不景气,各国都需要解决就业,这起码比起把马路挖了又修修了又挖来解决就业问题要高明得多。 -- 世界上只有两种生活——一种是悲惨的生活,另一种是非常悲惨的生活
318 次阅读|3 个评论
海龟和土鳖都是中国学术的敌人
热度 76 hongfei 2011-2-7 16:38
海龟和土鳖都是中国学术的敌人 2011.02.07 不少海归和土鳖真的相信,只靠中国人就可以搞好中国的学术。 中国的学术,和美国或者欧洲的学术一样,只靠一国的聪明人是搞不好的,更不会领先于世界。美国社会如果也像中国的这些海龟和土鳖一样的想法,美国很快就会变成世界上和中国一样大而不当的国家,不仅学术,技术、商业、文化和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会落后。 我有一个梦,就是在中国最好的大学和研究所,有全世界公认最聪明和最有成就的人在那里研究和学习。我不仅希望清华北大这样所谓中国最好的大学里面,有一半的教授是出生于全世界不同的国家,而且希望中国能够称得上大学的的地方,都有不少出生于全世界不同国家的教授和学者成为那里的主人。 在这个意义上说,那些海归博士教授绝不是中国学术的救星,土鳖博士原则上更是中国学术的敌人。因为他们绝大多数人都认为:中国的学术只是属于他们坐地分账的禁脔,而不是属于世界和全人类的财富。 所以,他们中绝大多数人其实是中国学术和中国社会的敌人。
个人分类: 科学人文|24631 次阅读|9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2: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