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逃生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房屋结构抗巨震的探讨、应用及实现
热度 4 supdesign 2011-5-1 21:26
房屋结构抗巨震的探讨、应用及实现
标签: 地震 巨震 避难单元 逃生 分类: 02地震-预防.重建.其它 近期到深圳参加第三届建筑结构技术大会,给大家交流了 ” 房屋结构抗巨震的探讨、应用及实现 “ 的想法,得到了参会专家的支持和认可,部分专家甚至 主动在 餐桌上与我们探讨,特把报告放到博客上,与大家分享。详见附件: 房屋结构抗巨震的探讨、应用及实现ed3b-for防第三届全国建筑技术大会(仅用于非营利性交.pdf 报告主要分为 4 部分: 问题 —— 巨震和非结构物震害的挑战 实现 ——“ 四水准,多阶段 ” 的抗震设计 应用 —— 在不同类型建筑中的应用 探索 —— 对规范和新型混合结构的探讨
个人分类: 02地震|3222 次阅读|4 个评论
逃生学应该让让活着的人温暖而不是愤怒
热度 5 lifei 2011-4-14 13:19
我一直不敢兴趣“麻-药”之争,今天读了《我的再次致歉书》,感觉不在致歉,更象是挑战。有话想说。 如果完成摒弃人的社会性,在发生火灾、地震等灾难时,充分利用逃生学的技巧,保证群体中更多的个体能够顺利逃生,麻庭光先生似乎在做一场科普。也就是说,在这种特殊情况下,个体应该如何逃跑以避免自己的伤亡,以降低整体伤亡率。 基于这样的逻辑推导,麻庭光先生认为,在灾难现场所表现的任何行为,只要是能够保证逃生的,都是可以理解的。而在灾难现场,导致更高死亡率的,是因为恐慌引发的拥挤和践踏。而所有其他的,都是次要。 麻庭光先生在《我的再次致歉书》中认为,如果对灾难现场的行为附加道德标签,就是在“ 在宣扬一种不平等,火场逃生的不平等和社会生存的不平等 ”。 有意思的是,我却认为, 在逃生中,人与人之间就是不平等的 。在灾难事故中,有人做出牺牲自己生命的举动去保护另一些人,这样的行为往往让活着的人温暖和敬佩。 当然,这样的行为是否应该被提倡和鼓励,值得商榷。 如果灾难来临,每一个个体都想尽一切办法自己逃生,结果肯定是:地处优势环境的人先逃、身强力壮的人先逃、社会地位高的人有可能先逃、有钱的人可能先逃。这样,人性的光辉何在? 让活着的人感到温暖的逃生是:妇女儿童先逃、老人先逃、普通民众先逃。 这其实是《泰坦尼克号》让人感动的地方,那激情般的爱情故事其实根本经不起推敲。如果认为《泰坦尼克号》是在宣扬爱情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这部电影宣扬就是在灾难发生时的人性、淡定和职业操守。在船体倾斜时,小提琴手仍然在最后的音乐抚慰慌乱的人们,是我最难忘的镜头。至于jack和rose,更多的是刚认识时的暧昧和激情或许也是热恋,我一直这么认为的。 如果仅从逃生学而言,泰坦尼克号下沉前,船长和船员最容易先逃生。飞机空难时,机长和空姐最容易逃生。当然,这些人可能受过职业培训,被洗脑了,在灾难发生时,必须坚守岗位,最大程度保证乘客的安全。 恐慌引发的拥挤和践踏是灾难时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避免恐慌,保持秩序的唯一可能的方法,是船员、空姐以及领导在灾难现场的淡定和组织指挥。 假设一个场景,某大学组织学生开大会,校长讲话,起火了。校长和其他领导先跑了,谁来组织下面的大学生进行有序的疏散,以挽回尽可能多的生命?但相反,如果校长很淡定,马上意识自己的职责,并顾个人安危于不顾,大声要求部下立即组织学生疏散,并快速做出决策,这样做也许会有很多学生活下来,也许会牺牲几个领导甚至是校长自己本人。但牺牲一个校长,可能换来更多的学生的存活机会。 这两个不同的场面,也许会有不同的死亡率,但哪一种让活着的人温暖。在非灾难时,所有人尊重校长,服从校长的安排。在灾难现场,校长就应该做出最不平等的也是对自己最为不利的选择!用自己领导地位和组织能力,保护更多的学生! 麻庭光先生在讨论逃生时,混淆了“制度缺陷”、“逃生常识”以及“逃生中的人性”,认为不要过多地将“逃生中的人性”来掩盖“制度的缺陷”和“逃生常识”。 其实,不知道麻先生有没有想过,如果中国社会有一种强大的文化氛围,在灾难发生时,领导以能够坚持到最后为荣,如果先逃了就会因为贪生怕死而备受压力,最终耻辱到会切腹自尽,那么你一直在奋力宣传的“制度”和“逃生常识的科普”就仰刃而解,因为领导一定会高度重视! 另外,麻庭光先生在药家鑫问题上的根本错误是,药家鑫面临的不是灾难现场,不必要逃生。而且事情是他引发的,他且只有他必须为此事负全部责任。而在灾难现场,导致灾难发生的具体责任人在当场不可能立即界定,所以必须由在场的最高领导或者组织者立即承担现场指挥责任,并做出必要的牺牲(事实上组织者也肯定是主要责任人之一)。 最后,还是要感谢麻先生在逃生常识科普上的努力!
4650 次阅读|7 个评论
麻药VS肉麻:逃生和抢生
热度 2 大毛忽洞 2011-4-14 09:55
麻药 VS 肉麻:逃生和抢生 屋漏又遇连阴雨,穷民偏偏遇非命。 真是无巧不成书。 药案巧遇麻语(广义麻语:八刀弹钢琴法,激情八刀,等等), 麻得令人肉麻! 麻药可以解除人一时的痛苦, 麻药也可以麻醉人的意志。 人一旦失去了意志,就意味着失去了一切。 麻药用的少,人还可以感觉到肉麻。 麻药用多了,就会肉麻过度, 如同死了一般,一点感觉都没有了。 鹿在前面跑,老虎在后面追, 鹿跑是为了逃生,老虎追是为了抢生。 被车撞伤的农妇记车牌号码, 是为了逃生(日后讨要医药费); 药者连刺八刀,是为了抢生, 把农妇的生命抢过来, 为了自己改善生活(不想出医药费), 此乃强生亦抢生。
个人分类: 背景和内涵|2489 次阅读|6 个评论
忍不住还是跳进了“麻坑”
热度 8 hjf306 2011-4-12 22:47
本博按:“麻坑”只用于调侃,并无任何不良意图,望麻庭光博主别误会。 最近几天,麻庭光博主发表了几篇关于“药家鑫案”及“克拉玛依大火”的博文,数位博主对其观点进行讨论、争论,引得科学网掀起了一波巨浪。博主们“激情发文”、“激情评论”(自我杜撰,并无含沙射影之意),彼此之间你来我往好不热闹。科学网为此还专门做了一个名为“药家鑫案”反思的专题,可见该讨论的热烈程度。 本人虽然对麻博主的诸多观点不敢苟同,但也没在其博文中留下评论,最多在其他博主的文章中留些自己的疑惑和看法。总体而言算是一个“围观者”。不过今天读到曹广福博主的【药家鑫一案是专家与民众的对决?】,得知麻博主在最新博文【答李小文院士,不能太想当然】中写道: “药家鑫一案,是专家与民众的对决,如果药被处死,那是民众的胜利,科学的后退,如果药被宽待,那是专家的胜利,知识的胜利。社会更加专业化,知识更有价值,这就是宽恕药家鑫带来的好处。每一位希望在专业领域更进一步的知识分子,应当为宽恕药家鑫而努力,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是社会走向专业化的必由之路。” 我真是忍不住了,麻博主最早是从其消防专业角度去分析“药家鑫案”,怎么谈着谈着就把它升级到“专家与民众的对决”了?而且这个观点我完全无法赞同。结合麻博主发表的几篇论文,我想向您请教几个问题: 1、 “药家鑫案”与消防逃生 您在相关的第一篇博文【 " 我要是他我也捅 " 】中提到:“我国把“青少年驾驶”问题归结为富二代缺乏管教,实在是对心理学问题盲目而无知……“青少年驾驶”问题,其本质在于心智不成熟,一遇到恐慌就发生认死理的困境。最常见的错误是把油门当刹车,猛踩……我对逃生案例看多了,放眼望过去,都是恐慌的人群,受害者无一不是被疯狂的逃生念头控制着,踩踏别人,夺路逃生…… 药家鑫唯一的辩护理由,是从未经历过,是年轻。正因为年轻,我们需要原谅与爱护。出于恐慌的人杀人(所谓的“激情杀人”),只不过因为不能自已,刚好手边有工具而已。工具是否是为了杀人而准备的?这是最关键的定罪依据。” 首先我基本赞成您的这个观点,确实不能把“青少年驾驶”问题 全部 归结为富二代缺乏管教。但这一案件之所以引得民众如此愤怒,并不只在于药家鑫的驾车撞人事件,而更在于他看到受害者在记车牌号,“怕农村人难缠”(事后药家鑫的解释)而捅了受害者数刀这一行为上。难道药家鑫这一行为是为了逃生,或是因为恐慌的心理而做出的?逃生案例中踩踏别人夺路逃生确实是因为恐慌以及人的求生本能而致, 可药家鑫杀人是否为逃生所为? 百度百科对“逃生”的解释为: 逃出危险境地,以保全生命。药家鑫彼时处于危险境地吗?一位交通肇事者为了逃避责任而逃离现场,这个行为倒是能理解,可为了逃生(或者逃避现场)而杀人说得过去吗? 在您的那篇博文里有如此评论以及您的回复: 匿名 2011-4-810:27 药家鑫接受采访时说,他之所以选择这种方式,是怕农村人难缠。 后面还跟着一句,电视上没有播出来,“我害怕她没完没了地缠着我的父母和家人”。 如果对撞死付出的代价远远高于撞伤,谁都会竭尽全力救人。已有并继续会有人是因为车祸救护不力而离去。 制度正确会保证不会犯大错 博主回复 (2011-4-810:38) :当人们出于恐慌之中,就分不清行动的后果,所以才会发生踩踏,触电,跳楼,溺死等一系列非理性的逃生行为。从行动的突发性来看,药家鑫被恐慌所控制,无法认识到自己行动的后果,和踩踏有相同之处。 凡事都是有潜在的经济动力,这是我的出发点。 您认为药家鑫的杀人行为与逃生中的踩踏有相同之处,这一点恐怕是引起争论的主要原因吧。 因为如果药的杀人行为等同于踩踏,那您从相关角度看待,自然会得出您的结论。可若是属于有意杀人呢? 顺便提下“激情杀人”。百度百科中的激情杀人释义为:激情杀人,即本无任何杀人故意,但在被害人的刺激、挑逗下而失去理智,失控而将他人杀死,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其一,必须是因被害人严重过错而引起行为人的情绪强烈波动;其二,行为人在精神上受到强烈刺激,一时失去理智,丧失或减弱了自己的辨认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其三,必须是在激愤的精神状态下当场实施。 药家鑫的“激情杀人”在第二和第三点上勉强还能说得过去,可在第一点上怎么能成立呢?难道受害者记车牌是一种严重的过错? 麻博主是消防专业的研究者,对逃生、以及背后的相关心理定然比我更为熟知,请您解释下我的疑问吧。 2、 “让领导先走”是否为谣言 李小文院士于 2011-4-1012:05 发表博文【“让领导先走”不应该是谣言】,从文化和教育角度说明“让领导先走” 不应该(注意这三字) 是谣言。您在 2011-4-1113:23 发表了【“领导先走”是谣言】,文中写道:这句话,经过分析,很可能是最高领导赵 XX ,在表演开始之前开幕时说的,为的是表示对来宾的尊敬。 而后李院士在 2011-4-1115:49 发表【答麻庭光网友—未必那么肯定】,根据幸存者的描述( http://news.163.com/06/1221/10/32S1L1GA00011SM9.html )说明“让领导先走”并非谣言。接着您于 2011-4-1211:22 发表了【答李小文院士,不能太想当然】,从您的逃生专业角度证明“让领导先走”是谣言。以下是肖重发博主的评论以及您的回复: xcfcn2011-4-1211:59 其他不说,你根本就误读了李小文的意思。 李老师的意思是说“领导先走“这句话火灾发生之后确实有人说过。至于这句话有没有起到效果、是不是事实,李老师是没有跟你争得。 你说“领导先走“是谣言,你就必须证明火灾发生后没人说过这句话。否则怎么就变成谣言了。 博主回复 (2011-4-1212:04) :不可能,如果是这样,他太低估人类的本能了。在灾难面前,没有人会让别人先走,除非他们错误地判断了形势。 不用证明火灾发生后有人说,而是说不说没有差别,因为伤亡率的数据在那里,为什么要相信谣言呢? xcfcn2011-4-1212:02 坦率地说,在这场争论中,你根本就没有表现出一点专家的水平,连业余水平都不到,但愿这是争红了眼失去了理智。否则,真是悲剧。 博主回复 (2011-4-1212:08) :那是你认为,我研究克拉玛依大火 4 年了,学习消防工程 11 年了,难道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请不要拿你的常识来挑战我的专业知识。 他说的是现象,我用群体心理学或者逃生理论来解释,没有领导先走的问题。 “领导先走”是文化,与逃生没有一丝关系。就是这种谣言,阻碍了我们社会对灾难的认识,到现在克拉玛依大火仍然是研究的禁区,就是迈不过这道坎,不能消灭这道谣言,我们消防工程专业在中国永远没有出头的日子。 xcfcn2011-4-1212:07 哎,真是无语,谣言是什么意思啊,请你查查字典吧。不说了,真累。 博主回复 (2011-4-1212:12) : 谣言是没有根据的话 ,“让领导先走”,人人都以为是导致群体伤亡的原因,我这里指出其中的错误,因为没有根据。群体逃生场合没有领导先走,也没有老师先走的问题,我们不能用想象来代替科学认识。 看了您的回复,我认为李院士恐怕不会信服。你们在汉语“谣言”一词的定义上就有分歧。一般人理解的“谣言”是指无中生有的言论,而您却理解为“没有根据的话”。李院士讨论的是事实,是否有人在场说过这句话,给出的材料也是想用事实证明这句话并不是谣言。而您既然是“答李小文院士,不能太想当然” ,为了证明这句话是谣言,你就得证明火灾发生后没人说过这句话,或者证明李老师所引材料的真伪性(证伪)。而您却是用逃生专业的相关理论来证明“让领导先走”是谣言。如果您这些理论是为了证明“让领导先走”的意义性那倒可以,可用来证明事件,这样恐怕不“科学”吧。 3、 药家鑫一案,是专家与民众的对决 您在博文【答李小文院士,不能太想当然】写道:“药家鑫一案,是专家与民众的对决,如果药被处死,那是民众的胜利,科学的后退,如果药被宽待,那是专家的胜利,知识的胜利。社会更加专业化,知识更有价值,这就是宽恕药家鑫带来的好处。每一位希望在专业领域更进一步的知识分子,应当为宽恕药家鑫而努力,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是社会走向专业化的必由之路。” 说真的,您的这个观点非常创新,给了我很大的冲击力,也是促成此文的“导火线”。您的意思是药家鑫如果判死刑,那就是民众打败了科学;要是药家鑫不死,那就是科学取得了胜利?这一起情节比较恶劣的刑事案件,怎么就成了专家与民众的对决了? 哪些专家与民众的对决,法律专家,消防专家,数学专家吗? 那法律在这一案件中起到什么作用?在这一事件上民众与专家就这么势不两立(对决),难得民众就没法拥有科学?宽恕药家鑫可以使社会更加专业化、知识更有价值, 但宽恕药家鑫会带来什么样的负面影响,对社会的公正性有无影响?或者说,社会的公平公正重要,还是科学重要? 本以为自己不会加入这场讨论,哪知还是忍不住了。科学网是个平台,允许不同的观点共存,当然也允许反对和批判。若是麻博主没有看到或是不屑于回答我的疑问,也希望其他博主能指点一二。
个人分类: 我思我在|3747 次阅读|18 个评论
我与麻庭光先生的几点讨论
热度 12 wangdh 2011-4-9 15:52
我与麻庭光先生的几点讨论 麻先生根据逃生经济学呼吁社会要放过杀人犯,宽恕杀人犯,由于他们年轻、无知。麻先生关于逃生的心理学和相关知识的普及是很有必要的,但是法律就是法律,法律是无情的。麻先生应该不是法学家。 在无法无天的今天,国内各个方面的混乱程度,让人担忧,触目惊心。一些年轻人在这种环境下长大,已经是非不明,黑白不分,丑恶不清。在如此混乱的基础上,学者们再进一步以科学的名义混淆黑白,情况只能会更糟。一个社会必须弘扬正气,抵制邪恶。 美国在很多方面的确走在了我们的前面,这是事实,但是硬是按照美国的标准要求今天的中国是不现实的。学术问题可以讨论,但个人的学术领域外,大家都是外行。不能强求他人认可自己的观点,更不能随意贬低他人的智商。中国大地上有很多混蛋、无赖和流氓,但中国大地上各行各业同样都有一批兢兢业业、恪守职业操守的人。的确有智商低得可怜的官员,也有很多智慧的大众。人民不是傻瓜,国人不是呆子。洋派学者的学识要与国内学者的学识相互补充、碰撞,相互尊重,方可共同进步。 我的基本观点是: 1. 离开一个国家的文化和传统背景,用科学的眼光去分析其他国家的社会问题,无法让人信服。 2. 没有人性的理性,不是真理性。科学的,不见得是人性的。科学的、理性的思维,推出荒谬的结论是可能的。 3. 中国的教育缺少人性教育,缺少生命教育。不尊重生命,漠视生命,物质至上,享受至上,自我至上,是当今中国教育的最大失败之一。这,对一个国家才是很关键的事情。 4. 无视规则,无视法律,踩红线就要付出代价。这不是宽容和放过的问题。明明是罪犯,如果今天放过他,明天被杀的就不再是新闻;明明是失职,如果社会放过他,明天还会有更多的孩子丢掉性命。成人要有责任,承担责任;老师有职业精神,职业操守。 无视生命,无视社会规矩,无视职业操守,就是我们放过他们,社会放过吗?中国放过他们,美国政府也放过他们吗? *************** 麻先生博文: 只因为他们是人 wangdh 2011-4-9 00:33 我觉得您把个人问题和社会问题这样不同尺度下的问题,混起来谈是说不清的。不同的尺度有不同的法则。法律有规则,社会有规则,个人有规则。社会是个人组成的,社会的特征有个人特征的体现,分不开的,但尺度不同。 国外的经验可以借鉴,但绝对不可照搬,尤其是不同的社会制度、文化背景、传统伦理。 **************** (博主是麻先生) 博主回复 (2011-4-8 10:43) :算了,您是对的,我准备放弃了。 博主回复 (2011-4-8 02:55) :您说得句句都政治正确,但就是打着冠冕堂皇的旗号不承认有问题,讳忌去医,原来如此。 博主回复 (2011-4-8 02:51) :剔除社会学的表象,才有可能在制度领域做出改进。如果我们也相信 “ 领导先走 ” ,那么还不如先把领导都杀光,岂不简单?搞逃生研究的人,相信某些人心是邪恶的,他搞出来的研究有价值么?因为样本不合理,理论方向不对。说来说去,你总是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我总是说还可以改进,因为外国不是这样。问题在于,我们只想在经济上赶上外国,其他统统不要,可能么? 博主回复 (2011-4-8 01:29) :逃生也要分中外,作中国特色的逃生研究?我服了你。 博主回复 (2011-4-8 01:00) :我的眼中只有过去和未来,没有中外之差,中外之差是国人认为的,我的眼中只有人,没有差别。 ******************* 谢谢您这么多的回复。 不知是我跟不上您的思维,还是您的逻辑出了问题。 “ 让领导先走 ” ,不是文化导致的吗?这种文化在美国可以还是日本可以?范在地震中的表现,作为个人行为没有任何指责的,(但)他是老师(老师要有职业操守)。我们的孩子没有受过逃生教育,当今(的孩子)缺少人性(生命)教育,这些因素您不考虑,一味说客观、中性可以吗? 杀人者是人,被杀的人(就)不是人?放过杀人犯,如何放过被杀的人呢?宽容是美德,没有原则的宽容是什么?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体制(是事实,客观存在),既然您承认中国有很多不健全的法规,不可理解的现实,那么为什么(在分析问题的时候)不正视这些现实。这是我不理解的地方。 可能我真的跟不上您的思维和逻辑。我应该抱歉。 (麻)博主回复 (2011-4-9 01:13) : 王老师总想说中国社会的特殊性,我们逃生研究者怎能为每一场事故编造一套理论?所以只看人,不看文化和国籍。您摔跤的时候,想到你是中国人没有?放过年轻人的年幼无知吧,您也曾年轻过。 (麻)博主回复 (2011-4-9 00:50) : 老师也是人,有可能犯错误,你不能否认错误的存在,认为党员不会犯错误就没有问题了。没有逃生培训的老师,和普通人有什么区别?凭什么老师应该是超人,处变不惊?您先作出很多假设,然后按照假设作研究,看上去无懈可击。问题在于,去掉假设之后,就不好说了,因此不少放之四海的真理。您是作兔子研究的,对人的研究还有不足。 您光看到杀人本身,却没有看到杀人的特殊原因(没有邪恶的动机,所有的动机都是我们从杀人本身得出的,而没有其他的佐证,因此是单方面,不成熟的),所以我用恐慌理论解释一下,和你解释兔子的行为一样,本来是中性的,但涉及道德,所以攻击不断,我也不断解释。我的出发点是逃生理论,仅此而已,其他都是您想象或添加的,所以看不懂我,因为您看得不是我,是您心中的我。 wangdh 2011-4-9 01:01 再谢指导。 1. 我没有研究过人,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讨论(应该说是提问)只是表面。您的科普,有责任让我们明白。(要求过分了) 2. 人与动物不同,尽管生命是一样的。人有生物性和社会性两个方面。所以,您的逃生理论解释与我的兔子行为(我实际上是研究老鼠生理学的)不能等同。 3. 您的心理学不错,也是自己的假设。我连您的照片都没有见过,心中不会有你。 4. 统计学是现象,可能是逻辑或因果,也可能是假象。 (麻)博主回复 (2011-4-9 01:26) : 假如你认为人的逃生行为和老鼠的逃生行为在本质上有不同,就错了。道德的规范适用于常规行动,不适合你死我活的场合。受害者不是不想遵守规范,而是恐慌让他忘掉了规范。 恐慌具有不易重复的特点,历史上几次有名的恐慌实验都被人批评,因为真正的恐慌实验是违反伦理学的,有伤人危险的,因此心理学不是科学,所以我是只说不作,没办法验证,只能用历史来佐证,而不能作兔子或老鼠实验来验证。 (麻)博主回复 (2011-4-9 01:17) : 我是在科普,随手引用了一点逃生学的认识。逃生学没有系统的理论,只有一个鲜活的案例。不可能预报,只能横向比较,这是我的困境。没有料到道德的困境,因此身陷其中。逃生吗,就是一种本能,认识这一点,还会苛求范老师么?年轻嘛,常会冲动,一点刺激就杀人,他是恶人么?我看不到其他证明邪恶的东西,因此说了几句不合群的话。 Wangdh: (没有贴在麻先生的博文后) 逃生是一种本能,范的行为无可厚非。范是老师,老师有职业操守。如果范没有受过作为一名老师的操守教育,是我们教育的失败。地震中,一些母亲用躯体紧紧护着孩子而死去,一些老师用躯体护着学生而死去,也是母亲的本能和教师的责任所致。 不管人是否善恶,杀人了就是毁掉了他人的性命,冲动杀人也是杀人。 人的生物学本质与动物的生物学本质有相似性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人类社会的社会性能这么简单吗?兽性等同于人性吗? 心理学是不是科学,您作为一名学者,应该清楚的。 ******************** 在麻先生“ 生命无价即廉价”一文中: wangdh 2011-4-9 15:57 我感觉麻先生过于看低国内学者的智商了。 生命有价,却低贱的一文不值。 生命无价,却昂贵的百万元买一颗人头。 (麻)博主回复 (2011-4-9 21:17) : 王老师,我觉得您处处都在挑拨我和国内对立,让我很不舒服。我只不过发表一种观点而已,这是再纯正不过的消防认识了。您习惯现有的制度,对以人为本不舒服,不能动不动揣摩别人的动机。又是阴谋又是动机,这样做不好。 (麻)博主回复 (2011-4-9 21:10) : 所以您享受低水平的消防保护而没有意见,因为您的意见可以迅速地成为法律 wangdh 2011-4-9 21:28 麻先生您多虑了。 如果您这么认为,我只好道歉了。 对不住您,多言了。 保重!
个人分类: 个人观点|542 次阅读|19 个评论
图解地震中如何逃生。
热度 1 xiaofengh 2011-3-31 12:01
图解地震中如何逃生。
图解 地震中如何逃生。 最近我国多出地区发生地震,日本地震的强度更是让人惊恐。有好朋友给我发来邮件,告诉我一个简单的逃生方法。 在美国的时候,我在洛杉矶学习生活过 2 年多。那时候实验室培训中就有一项如何面对地震的训练。而且,还亲身经历了一次 5.6 级的地震。 我觉得,对于处在非地震带的普通老百姓,说得再多都是没有用的。因为,没有经历过地震,也没有演习过,事到临头总是会不知所措。 我觉得应该记住一条:第一时间能跑的要跑;跑不掉的要躲。 怎么躲呢?也就一条:躲在坚硬物体的旁边,而不是下面。 下面是好朋友给我发的图片。我觉得特别重要。分享给大家。 图片我就不解释了,因为图片说明了一切!
个人分类: 普通科学|3432 次阅读|1 个评论
问有问的恶习,答有答的毛病
liwei999 2010-11-29 10:35
问有问的恶习,答有答的毛病。 (1318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November 28, 2010 06:17AM 这是说麻老师的《分析猪肉得常识,与时俱进说逃生》 。所谓问的恶习就是问者自己不愿意做功课,所谓答的毛病是言必称美利坚,与国人无利。 以镜某的见识,以自由著称的诺大的美利坚合众国不大会有 引用: 为什么美国人不研究逃生常识?因为责权利分开得比较清楚。我用了你的空间,你必须保证我的安全。美国有严密的法律体系保障客户的安全,因此不大研究个人在火场的表现。 退一万步讲,就算是美利坚没有,也不代表别的国家没有;也不说不能有,更不能一说是介绍就给解释成推荐了。 不客气地说,镜某虽然也是既没有吃过猪肉(直接的逃生经验),也没有见过猪跑(间接的逃生经验),但是吃过合成猪肉(人工火灾环境=烟雾环境里走迷宫),也被教育过住店先看逃生路。 一般的逃生与火场逃生毕竟不一样。仅就火场的死亡而言,如果麻老师敬业的话, 引用: 收集了几百个案例,研究了几万人的损失经过,发现灾难之中 ,死亡的原因分类应该是不难做到的。也就是说,从麻老师的领域看的确是与死人无关,但不妨了解以下火灾现场死亡人数当中最大的死因是什么。不求别的,就要这样一个数据不是很困难吧? 镜某被告诉的基本常识是:湿毛巾捂住鼻子和嘴,保持最低姿势,口鼻贴着地表,作猪找食状,摸着墙壁找紧急出口。因为被烟熏倒的人很多,一旦倒下了问题就大了。在过道、楼梯时,高温的烟和空气是在上方,靠地表有可以呼吸的空气。保护住头,保护住呼吸,冷静对待火灾,逃生的可能性还是不小的。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1,72872,72872#msg-72872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084 次阅读|0 个评论
火灾逃生方法
xupeiyang 2010-11-17 02:17
根据火势实情选择最佳的自救方案,千成不要慌乱。凡火灾幸存者大多方寸,不大呼大叫,而是根据火势、房型冷静而又迅速地选择最佳自救方案,争取到了最好的结果。   有人统计,我国1971-1980年间,平均每年死于火灾4000余人,平均每天11人。火灾造成人类死亡的原因产生是火焰烟雾中毒所致的窒息。因为大火烟雾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及塑料化纤燃烧产生的氯、苯等有害气体,火焰又可造成呼吸道灼道灼伤及喉头水肿,这些因素足可使浓烟中的罹难者3-5分钟内中毒窒息身亡;另外,还有直接被大火吞没烧死或跳楼坠亡。 沉着冷静   根据火势实情选择最佳的自救方案,千成不要慌乱。凡火灾幸存者大多方寸,不大呼大叫,而是根据火势、房型冷静而又迅速地选择最佳自救方案,争取到了最好的结果。 防烟堵火   这是非常关键的,当火势尚未蔓延到房间内时,紧闭门窗、堵塞孔隙,防止烟火窜入。若发现门、墙发热,说明大火逼近,这时千万不要开窗、开门,可以用浸湿的棉被等堵封,并不断浇水,同时用折成8层的湿毛巾捂住嘴、鼻,一时找不到湿毛巾可以用其他棉织物替代,其除烟率达60%~100%,可滤去10%~40%一氧化碳。另外,应低首俯身,贴近地面,设法离开火场,以避开处于空气上方的毒烟。 设法脱离险境   底层的居民自然应夺门而出。楼上的住户若楼道火势不大或没有坍塌危险时,可裹上浸湿了的毯子(要将全身全部裹住,只露出眼睛即可)、非塑制的雨衣等,快速冲下楼梯。若楼道被大火封住而无法通过,可顺墙排水管下滑或利用绳子缘阳台逐层跳下。 尽快显示求救信号   发生火灾,呼叫往往不易被发现,可以用竹竿撑起鲜明衣物,不断摇晃,红色最好,黄色、白色也可以,或打手电或不断向窗外掷不易伤人的衣服等软物品,或敲击面盆、锅、碗等。 钱财   切不可因贪恋钱财而贻误脱险时机。
个人分类: 医学科普|2719 次阅读|3 个评论
谁是当今真英雄?
热度 2 fpe 2010-10-28 11:45
谁是当今真英雄? 我想王铮老师可能没有看懂我的意思,以为我是反对谭千秋,不是。我是反对任何对牺牲英雄的炒作,因为英雄也有眼泪,炒作英雄会让人看不到他们的眼泪,炒作牺牲会让我们的下一代不懂逃生。谁没有未成年儿女,有谁愿意自己的儿女去当牺牲的英雄?救人和逃生本来就是很困难的伦理学问题,谈救人很容易,所以我国未成年非正常死亡率高高在上;谈逃生不容易,我们的消防队员自己都不能在火场生存,更没有充分的制度保障他们去校园宣讲逃生常识,因此我们的下一代缺乏逃生常识。如果不懂逃生的人却想当英雄,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翻开国内的新闻报道,天天都有非正常死亡的案例,这是不当宣传的代价,虽然有人可能不承认这一点。 美国也有英雄,工作岗位的英雄很多,最有名的 Red Adair ,油田灭火英雄,李昌钰,火场调查英雄。前者工作危险,却老死家中,后者依然工作,荣誉不断,他们都是英雄。为什么我国一定要从死者中寻找英雄呢?一种解释是,他们的抚恤金不够,英雄称号有助于缓解经济困境,对此,没有人愿意反对。但是,如果大张宣传就产生问题了。第一,他们的牺牲原因可疑;比如新疆德汇大火,央视大楼火灾,明眼人一眼就可以看出死者自身有问题,进而看出制度的问题。第二,相关的制度改进不敢进行。美国发生消防队员死亡的事故,都是请专家调研,全面评审相关的制度,以期加以改进;标准建设,从来都是事故推动的。我看不出我们的英雄牺牲对于国内的制度建设有明显的改进作用。第三,重视人的因素,有忽视环境,转移目标的倾向。大家都重视谭老师的英雄业绩,有谁关注导致他死亡的原因?地震虽然不可抗,但是造成死亡的建筑环境是可以控制的。当我们看到英雄事迹的时候,是否想到环境的作用?第四,对死者给英雄称号,让人忘掉了造成灾难的原因,懒于改进制度。中国的经济正在赶超日美,但是制度建设远远落后,我们的消防制度是建立在日本关东军在东北的消防制度之上的,现在日本的职业消防制度则远远超过中国了。每一次灾难,都是人祸和英雄不断,让人感到制度不重要,只要控制人祸,培养英雄就可以解决问题了?人祸论,是制度改革的死敌。牺牲的英雄,让人看不到制度的问题。 中华民族需要英雄,我们有默默工作的大量英雄,各行各业的创新豪杰,为什么要选择牺牲的英雄,让人无法模仿的英雄,让人不愿跟从的英雄加以宣传呢?我对谭老师的业绩不愿多看,因为这不重要,重要的是, 让我们的下一代从中学习正确的常识,认真看待每一次牺牲。 只有自己安全了,才能想到救人,这是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的基本认识,为何国人不敢认同呢?我们快要进入发达社会了,当然需要学习发达社会的以人为本,具体说来就是尊重人的根本需要,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提倡英雄的行动。移风易俗需要英雄,但不是那些不能模仿的英雄,是兢兢业业,专注本行,并发挥出色,荣誉不断的英雄。谭老师的英雄称号,太容易了,也太难模仿了,还是少宣传一点吧。 求求你们了,放过我们的孩子! 他们还不懂得逃生,更不懂得英雄,我们不要把自己都无法跟随的英雄强加到下一代的身上,让牺牲的英雄远离校园,让行业的模范得到孩子们的追随,让孩子们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这才是我否定宣传牺牲了的英雄的主旨和目的。 有道是,江山代有英雄,行业各有楷模,牺牲难以效法,逃生道德两难。
个人分类: 消防时评|5535 次阅读|3 个评论
孔子评语论英雄
fpe 2010-10-28 09:45
孔子评语论英雄 一日,孔子正在家中坐,忽闻子路救路人。原来子路遇见有人溺水,于是就跳下水去,将受害者救了上来。受害者家人送了一头牛给子路,子路就高高兴兴地接受了。孔子听说后表扬了子路: 鲁国人从此以后,必然愿意挽救溺水者了 。(子路拯溺者 , 其人拜之以牛 , 子路受之。孔子喜曰 : 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 《吕氏春秋》)子路救人,救人成功,值得学习;子路受牛,人皆羡慕,救人成风,孔子表彰,这是真实的英雄行动,有偿的救人行动,容易学习,值得推广。从此鲁国人个个争先学习游泳技术,奋勇争先,努力救人。国外的消防队员,待遇优厚,培训充分,大抵是为牛救人,无可厚非。 鲁国精于制造业,善于制作精良的马车,因此比较富裕。当时的一项政策是,如果有鲁国公民在外国为奴,如果有人能够帮助他赎身,可以到政府报销这笔费用(仁政爱民的好政府啊)。有一次,子贡出使外国,用自己的钱赎回了一个被卖为奴的鲁国人,回到鲁国之后,应该到国库去报销,可是子贡没有去,而孔子闻后却严厉批评了子贡: 这次你做错了。从今以后,鲁国人再也不会去赎回同胞了。接受赏金,并不损失你的德行;放弃赏金,则人们都不敢用自己的钱赎人了! 。(鲁国之法,鲁人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孔子曰: 赐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 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 选自冯梦龙著《智囊》 ) ) 子贡虽然也是做了好事,但却没有按规矩办:到国库去报销赎奴的钱, 不取其金于库 ,人们虽然羡慕他做好事不留名,但客观上将这种美德没有方法推广,不能让人看到这种好的行为并得到好回报。打破规矩之后,如果不按政策去领取赎金,下次别人怎么想,救人要赎金:如果回来报销,别人说你品德有问题;不报销,自己要承担损失。那么,带来的后果只会是:人们再看到自己的同胞沦为奴隶,再也不会去救赎,人们即使看见同胞为奴,也不会采取赎人的行动了。 子贡虽然救了人,但也破坏了规矩,不能让人效法(他的道德水准太高,人们不敢跟从),因此孔子不满。谭千秋老师救人,第一没有救下来,第二自己也没有活下来,因此不宜表彰。对民众而言,大家更不敢当英雄了,当英雄出头,需要牺牲才有可能,谁会白白送命?给他英雄称号很难让人反对,事实上,国内缺乏人寿保险制度的覆盖率,英雄称号是一种经济上的补偿,很难对此有异议。但是,如果需要拍电影,写报告,问题就来了:英雄是需要学习的,学习谭老师的牺牲?学习谭老师缺乏逃生技能?学习谭老师妨害了别人的逃生(猜测,因为他周围的人并没有都活下来)?大家都去当英雄(牺牲),谁去救人呢?英雄不能死,英雄死了,不是彰显我们消防工作者失职了么?你们可以宣传,但不能和我们(消防工作者)的救人职责相抵触。我们的职责是保障每一个人的安全,老师也是人,也是要救的人。没有逃生技能或救人技能的人,都不能在危险场合停留(尤其是范老师这种为人冲动好动嘴皮的人)。出事了,找警察,或找消防队员,这是西方社会公民的基本素质(因为他们的安全常识是消防队员到学校教的,我国安全教育有欠缺,是因为消防制度有问题,此话题太远,这里略过。),因为警察和消防都是当地的地税全力支持的,理应如此。我国消防制度和世界标准不一样,所以有种种莫名其妙的说法,局外人是无法联想的。这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困境,笔者对此有很多看法,都是和制度有关的不同认识,无法细言,只因身在此行中。 我国的一种奇怪现象是,一方面经常有人非正常死亡(包括那些死后的英雄),另一方面,又有人争先恐后地当英雄,就连十几岁的娃子,也要去救人,难怪我国未成年人非正常死亡率高高在上了。他们中有几个人能够得到英雄称号?前苏联曾经把一个告发父母的孩子封为苏联英雄(Pavlik Morozov,因为告发父亲被邻居杀死,死后被封为苏联英雄,直到1985年一直地位尊崇),结果有成千上万的人因为子女的告发而被捕失踪,这是榜样的力量。决策容易逃生难,儿童冲动父母泪。安全常识到处有,救人道德如何破? 我国社会存在一种分裂的道德观,一方面,道德重要,最好别人牺牲;另一方面,以人为本,最好自己平安。别人的孩子?应该救人。自己的孩子?应该被救。我们的子女,最好在范老师班上学习逃生技能,在谭老师班上等待无私的救助。人人都说医疗红包不好,但是还是要一边赠送红包以保证医疗质量,一边谴责接受红包的医生没有道德。人人都希望对自己有利的制度,去除对自己不利的制度,最好生活在自己制定的法律之中,这大概是国内的道德观,双轨制的。 有道是,子路救人笑纳牛,子贡赎人不报销;移风易俗靠英雄,道德太高人难从。
个人分类: 消防时评|5113 次阅读|4 个评论
伊春空难看伤亡
fpe 2010-9-13 05:59
伊春空难看伤亡 笔者继续关注伊春空难。从各方面报道的经过来看,坠机本身没有造成人员死亡(处于最前部驾驶舱的机长和助手都没有死亡,可见冲撞并不激烈。),前面几次颠簸是碰到树造成的,最后一次停下来已经没有很大的动能了。但是由于油箱破裂,导致的漏油,被发动机或其他热源所点燃,引爆了油箱的雾状燃料(因为颠簸造成),形成小型爆炸,造成火势失控。虽然逃生过半,逃生过程仍有不足,这里深挖广探,就是要搞清楚,群体灾难是如何造成的? 为何防撞? 这一次的伤员中,主要是烧伤和皮外伤,至少有一位是腰椎骨折。这里有两种可能:飞机撞击和逃生损伤。笔者估计是后者,因为飞机撞击是对所有人同等的冲击,只有一两人受伤,说明撞击不大,或者安全带正常发挥作用。那么为什么会受伤呢?因为恐慌,处于恐慌之中的个体,忽视逃生过程的潜在危险,跳楼摔死,跳水淹死,摔跤踩死,是发生群体恐慌的典型症状。吉林中百商厦失火事件中,跳楼受伤的特别多,就是恐慌的作用了。一个不受恐慌作用的逃生者,会看清地形,准备好姿势,利用好手头的工具(如床单和绳子),减少高度的危险。而恐慌之中的人,无暇他顾,从一个灾难跳入另一个深渊,令人扼腕长叹,为何不多看一眼呢?逃生效果在于多看一眼。 为何防爆? 航空煤油和水箱里的抗冻剂一样,一般情况下很难点燃,但是在气雾状存在时就有爆燃的危险了。 喷气式发动机为何选用煤油而不是汽油呢?历史的偶然。喷气式发动机是二战期间由德国和英国分别研制的,为了避免使用当时供需紧张的军需品汽油,不得已使用当时的副产品煤油(当时主要的照明用油,因此是民用品)。所以一般情况下,煤油比汽油安全,但是不能碰撞,撞击下的煤油形成油雾,其危险性就接近汽油了。 自从纽约上空的 TWA800 爆炸以来,美国航空界一直在讨论给油箱惰性化的问题。军机一直是使用氮气惰性化油箱的(当飞机靠近战区的时候,高压空分机开始工作,把空气加压,通过分子筛,排除氧气,高浓度氮气用于惰性化油箱),这种分子筛技术日益成熟,完全可以用于大型飞机的油箱保护。大概是 2008 年以后的大型飞机,必须装空分装置,惰性化油箱,主要用于高空降落那一段的高危时段,由于压力变化,油箱上部的空间会短时进入可燃范围,有爆炸的危险。 2007 年 FAA 航空安全会议上的主题之一就是油箱的安全性。可能巴西产的 E190 不是大型飞机,也不需要在美国国土运行,所以 FAA 的规定管不到它的头上。 逃生时间? 从坠地到爆炸发生的时间是多少?对于宜春坠机事件来说是 10 来分钟,这是根据当事人张新海的观察。他打开安全门用时 2-3 分钟,是第三个跳出来的,跑了 100 米之后,才发生爆炸,其间只有 1/3 不到的人,靠自我的力量进行逃生行动。 另机场消防队 2 台泡沫车 6 名队员,在 21 时 50 分发现飞机,应该就是爆炸发生的时间了,距离坠机 12 分钟。 机场逃生最忌讳的是携带行李,也许个人物品重要,但生命更在乎分秒。在这 12 分钟当中,只有 27 人是靠自己的力量逃离现场的。 为何伤亡? 一般观众认为坠机事件中能有一半人逃出来就不错了,笔者对航空安全知道一点,深知飞机上的多重保全保护措施。因此,喜欢琢磨为什么伤亡率那么高?为什么不能像华航在冲绳那霸机场那样全体逃生?为什么我们没有做到全部逃生? 看一看事故发生的时间线就知道经过和结果了。最后一次通话是 21 时 35 分,坠机事故发生时间是 38 分,机场方面在 41 分发出警报(但有说法是 7 分钟无消息,误差 1 分钟),机场消防队的 2 台车 6 名消防队员( 配置似有不足,无法救人 )花了 9 分钟找到失事飞机(爆炸已经发生,找到飞机当然是毫无悬念的事情,所以爆炸发生在 21 时 50 分,距离坠机 12 分钟,这是最安全有效的可利用逃生时间),立即动手泡沫覆盖(油类火灾,一定要用泡沫隔离,否则灭火效果不好)。位于市区距离机场大约 9 公里的市消防队在 22 时许接到警报( 报警有 10 分钟的延误 ,当时在机场的消防总队长没有说话,或者是因为市长在侧,或者是因为完全不了解情况), 22 时 10 分到达现场开始进行救人行动(机场消防方面只有 6 人,没有人手救人)。全部乘客 96 人中,完全靠自己能力逃生的是 27 人,身陷火场的有 69 人,被宜春市消防支队救出的是 27 人(他们在爆炸发生 20 分钟之后到场,还能救出那么多人,说明什么?说明火场伤亡并不是马上发生的。),死亡 42 人。受伤者大部分是烧伤,个别是撞击受伤(个人逃生常识有待改进,问题在于个人的恐慌敏感性。常识和训练有助于降低恐慌程度,减少意外伤害)。上述说法,是笔者认可的事故发生经过,从中可以看出救人环节的很多失误。另外有些公布的时间有很大的冲突,误差 20 分钟以上,有明显的篡改痕迹。 为何同死? 5 位乘务员中有一对夫妻没有活下来,还有一家三口都没了。这是符合火场人类行为学规律的现象。人类再入火场,主要的理由就是亲情。有人因为逃生中丢了太太而失意自杀,也算在火场的伤亡人数中(大概是 1942 年美国椰林俱乐部大火)。我们不要谴责火场中的寻亲行动,那是人类的本能和常态(大兴安岭大火中有人因此而判刑(或丢官),这是违反人伦的)。就此而论,让夫妻在同一架飞机会影响他们执行(救人)任务。在群体场合,如果子女与父母分开,会大大降低逃生的效率,人群呼来唤去,乱成一团。统计规律表面,再入火场的大多数都是寻亲的成年男人,这是生物群体保存繁衍的必要。安全工作者,最怕这种人,因为逆流行动降低了整体的逃生效率,我们还得为他们准备消防队员,以便接应他们。 逃生三关 空难发生了,人们需要通过三关才可以逃生:撞击关,烟毒关和烧伤关。避免撞击主要靠安全带和临时的防撞姿势,人体有很多弓形结构,本来就是为防撞而进化出来的。对坠机这种额外的风险来说,还要保护头部和脊椎,其他都是次要的,可以牺牲的。这时候,人的本能反应往往很有效。限于专业,笔者不敢在这一领域多说,言多必失。 我的《烟气毒性学》这门课是英国医生 David Purser 流窜美国(暑期短学期)时教的,对火场烟毒体会可能比大多数人深一点。一氧化碳中毒的普遍性(燃烧剧烈则供氧不足,导致一氧化碳大量生成)和氰化氢中毒的急剧性(氰化氢 HCN 是燃烧含氮有机物的产物,人体可以通过皮肤吸收,是美国消防队员在火场牺牲的首要原因。央视大楼大火中唯一的牺牲者,可以肯定是 HCN 中毒)是火场逃生模型的两个主要控制参数。其他刺激性气候和碳黑( soot ),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会影响逃生者的识路能力。也就是说,吸多了,东西南北就分不清了。 和一氧化碳气体相比,氰化氢溶于水,口罩过滤烟黑,这是我们在火场中使用湿口罩的主要原因。没有口罩?任何织物都可以当口罩用,撒泡尿也可以湿润一片布,只要你懂得火场烟气的危害,就会这么做。深圳舞王大火中, 生者与死者,就差这样一片(尿)布。 另外,如果没有尿布,你就得把头低下来,降低口鼻,避开烟气(因为烟气轻,一定漂在上方)。最好是弯腰逃生,次好是当乌龟,地上爬着走。吉林中百商厦大火中,有位赵大爷(?),就是如此逃生的。 乌龟不可耻,逃生更光荣。 有人也许问,飞机上所有设备都经过阻燃处理,为什么还会燃烧呢?所谓的阻燃,只不过对于小火源有效,用火柴很难点燃。 只要点火强度高,铁杆也能当柴烧。 而且,所有阻燃材料,大体是溴系或磷系化合物,烟气毒性大,燃烧不完全,烟多难识路,逃生增困境。瑞航在加拿大的失火坠机事件,是航空界最著名的一次空中火灾(不是张丕林纵火的那一种,而是真正的电气失火),笔者前面的 博文 有描述。 另外,那些火场烧伤者,大部分是自己身上的织物引来的火焰。织物可燃性判断,大体天然材料(如毛料)比化纤织物阻燃,织物越薄越危险。按照传热学常识,空气的导热系数最低,所以薄型材料无法向空气散热。光受热不散热,自身升温很快,点火很快,蔓延很快。厚型材料,需要整体温度都升上去,传热需要时间,因此点火速度慢,厚度有一定的阻燃作用,这是相对而言的,但分秒之差,对人体来说就是需不需要住院治疗的差别。想一想上海商学院大火中几个跳楼的女孩子,如果不是睡衣招火上身,也不至于惊慌失措如此啊。 长袖当歌更招火,衣裳轻薄难挡灾。 有人也许要问,为何那么多英雄事迹你看不到,就看到不足和缺陷?不错,我在火场从来看不到英雄行为,看到的都是正常的逃生反应和非正常的常识缺陷。逃生者也是受害者,他们的逃生经验,不管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都值得我们安全工作者深入研究。只有那些缺乏常识的科盲和挥舞道德大棒的伪君子,才会对让领导先走这样的谣言津津乐道,乐此不疲。对他们来说,逃生没有道德重要,常识没有勇敢管用。是这样吗?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以人为本,任重道远。 有道是,亡羊之后说补牢,空难过后看逃生;火场伤亡需深究,理论实践变常识。
个人分类: 逃生常识|6435 次阅读|5 个评论
处于紧急出口座位的思考
hjf306 2010-9-1 13:10
这次回校时,刚好就坐在飞机紧急出口的那一排,而且巧的是旁边的两个座位都空着。刚入座不久,一位年轻帅气的空哥(怎么不是年轻貌美的空姐呢,哈哈)便过来跟我说道,由于我的座位处于紧急出口旁,所以在飞机正常飞行时切勿随意扳动旁边的装置。如遇紧急情况请按照安全手册所示协助机组人员。虽然不是第一次坐飞机,但却是第一天处于这关键位置,于是拿起安全手册仔细阅读。飞机上的逃生设备还是比较齐全的,氧气罩、救生衣、降落伞甚至连坐垫都可以当漂浮物,以备不时之需。但这却引发了我的思考:真正发生紧急事件时,这些救生设备都能发挥作用吗?或者说能保证乘客的生命吗? 首先,人都是有情绪的。发生紧急事件后,当你听到哭喊声、嚎叫声,看到一片慌乱、人心惶惶时,你能保持多大的冷静?空哥空姐们毕竟受过专业培训,尚且可以(也必须)冷静应对(且不说这是真的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或是职业责任使然),但大多数乘客未曾受过培训也未曾经历过紧急事件,人在遇到自己陌生的事件时多少会有些不安,更何况是关乎生命的大事呢! 其次,我们的教育缺乏逃生知识和训练。从幼儿园至今,印象中我似乎没有正式系统地接受过多少逃生知识,更没有经历过任何逃生训练。记得以前曾看过施瓦辛格主演的一部电影(片名忘了,哪位博友知道)。影片中的诺哥本是一名警察,却阴差阳错地成了一所幼儿园的老师。面对一群天真顽皮的孩童,这位猛男竟无计可施。后来诺哥想出一策,那便是教这群孩子如何在危难中逃生。诺哥经常带着孩子在教室里预演。不巧的是后来学校真的发生了一起事故,当时诺哥跟孩子们说是学校组织的一次演习,并组织他们安全有序地逃生。事后孩子们才知道那是真刀实枪的事故,诺哥也因此获得了孩子和学校人员的充分肯定。当然,这只是电影而已。不知现实中的美国或其他发达国家,是否在幼儿园时就开始教授学生逃生技能? 再次,民众的安全意识不够强烈。学校里也贴有一些关于安全用火用电的告示,可有多少学生认真阅读并铭记于心呢。我们总认为灾难时小概率事件,怎么可能这么巧就发生在自己身边呢。可这小概率事件一旦发生便直接关系到身家性命!前几年高校频繁火灾事件,不少风华正茂的少女香消玉损。当时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广大关注,不过随着时间推移人们的安全意识又淡化了。最近两年发生的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灾难,不知是否又给政府和民众敲响了警钟。 此外,发生紧急事件时,机组人员如何有序地组织乘客逃生,乘客是否能按指导逃生呢?这不只是素质问题,灾难面前的求生本能以及人性中的多面性,这些都是很难说清的。 关于紧急事件的处理,专注于应急管理的陈安 boss 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吧,不知您老如何看待。 阿弥陀佛,在飞机上有这种想法,真是罪过罪过 ~ !好在飞机一路顺风,按时安全地抵达桂林两江国际机场。正是应了七匹狼男装那句经典的广告语相信自己,相信伙伴! 博主按:这个想法是读完安全手册时萌生的,但当时正是中午一点多,肚子饿得不行,根本没有能量和心思去思考这个问题。所幸机组人员还提供了一份鸡肉饭,哈哈后面的这些论述都是写这篇文章时才思考的。水平阅历有限,欢迎各位指点。
个人分类: 我思我在|4833 次阅读|5 个评论
说说空难的逃生
fpe 2010-8-26 06:38
说说空难的逃生 伊春空难,我也在关注,但总觉得信息不全,针对性太强的推论容易被真相所推翻,所以不敢下笔。承蒙吕老师推荐, 就来说一说空难的逃生常识吧。消防工作者对逃生的关注,主要是基于灾难心理学,我们不能预报个人在火场的表现,但可以根据历史经验来解释为什么这样做,不那样做。大体人类在火场的反应,与空难中的表现有相似之处,这是动手分析的前提。 伊春空难的发生经过,和 1997 年南航深圳 58 空难颇为相似,具体细节待黑匣子破译以后再说。 伊春不是终点,所以坠机时飞机上还有不少燃油,这是包头空难的结果(小地方因技术和能力有限,无法维护飞机过夜)。 为何乘客向前涌? 火场也是类似的观察,因为人类在灾难时刻有原路返回的本能性冲动。如何让人放弃从原来入口逃生的念头,是报警系统的挑战。现代的语音报警系统, 有预编指令的功能,直接告诉当事人如何逃生(当然需要对火场情况比较了解之后才得以进行)。如果没有指令,当事人必须对现场非常熟悉才可以就近逃生。否则,第一选择必然是原路返回。如深圳舞王大火中的受害者,基本都是本能逃生冲动的受害者。 反应迟钝的人,反而得以成功逃生,因为他们已经无法原路返回了,所以反而幸运。克拉玛依大火,原路返回的现象也很严重。原路返回的外地领导,非死即伤,可以说全军覆没。 为什么伤亡惨重? 不大了解伤亡的细节,但有一些伤员是腰椎折断, 意味着在巨大的冲力之下,当事人没有采取正确的姿势。在相同的冲力之下,有人没事,有人受伤,关键在于冲击时刻的个人姿势。一般推荐避免冲击的姿势是双手抱头,屈身俯坐,不能解开安全带。等飞机完全停稳,才可以行动。那些尾部受害者,估计是过早离开座位,被后继的冲撞所放倒(无法采取自由的逃生行动),因此深陷火场。火灾蔓延需要时间,把握时间是逃生的关键。但是,如果没有躲过冲撞造成的损害, 剩下来的逃生就免谈了。所以,个人逃生的常识还是有改进的余地的。 安全带的功能,除了把你固定在座位上以外,还有防止对其他人造成意外伤害的目的,以及保证飞机平衡的效果(如中国的空中预警机坠毁事件和大连张丕林纵火事件,都是空中失去平衡的结果)。飞机没有停稳,就行动,有可能伤害别人,也可能伤害自己,都会造成无法逃生的局面。 灾难发生少人祸? 一场灾难的发生,虽然是某些人的失误,但人不是孤立的人,是社会中的和系统中的人。因此,灾难发生首先意味着系统有错误,没有发挥其应有的识错、容错、限错、改错的功能。 安全工作, 最难防范的就是人错。但我们需要通过系统和制度来改进灾难时的行动,防止灾难的扩大。消防工程师, 通过被动消防和主动的消防设计防范火灾的扩大,而并没有关注于控制火灾的发生。控制点火,成本高昂,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而安全的建筑设计,只要不扩大灾难即可。个人的失误, 没有系统的帮助,是不可能扩大成灾难的,这也是现代社会需要应急管理的目的(技术复杂,容易扩大)。国内经常重复发生相似的灾难,就是关注人祸而忽视系统和制度改进造成的结果。不能通过灾难来及时更新制度,就是后发劣势的原因啦。 飞机哪里最安全? 逃生专家研究过逾一百零五宗空难及二千名生还者的报告后得出结论:如果遇上空难,坐在出口附近七排座位的旅客,最有机会生还。 该项调查研究,由澳洲专家加利亚教授( Professor Ed Galea )出任英国格林威治大学( University of Greenwich )消防安全工程系主任时进行。他发现,那些在出口附近的座位,不仅可让乘客舒展脚部减轻酸痛,更可能救你一命。他向澳洲媒体指出,以数据平均计算,发生空难后,在仍可使用的出口附近七排座位的乘客,有机会从出口逃生:「所以坐在一个出口的七排之内,然后再计算你和其他两个最近逃生门相隔几排座位,你就能在黑暗中找到逃生之路。」加利亚教授的结论是有条件的,即灾难发生之后还有逃生的可能,所以近门者易活。 空难生还者约翰逊太太在英国广播公司一个节目中亦称,相信她是因为坐在出口附近才检回一命。她一九九五年乘坐一架美国航空班机,在哥伦比亚一个山区撞机,由于她坐在出口附近,才可令她成为四名生还者中的一名,而当年空难中有一百五十九人罹难。 除了加利亚的研究外,美国《大众机械》月刊亦调查过去三十七年的美国客机空难,发现二十次空难的研究数据中,显示机尾乘客生还机会较坐头几行的乘客高出四成。另外,比较机舱内四部分的生还机率,在二十次撞机中有十一次的机尾乘客有较高机会生还,而只有五次是坐较前乘客生还机会较高。这是发生撞击坠机时的一般规律,主要是前部碰撞的概率大造成的。 加利亚其人其事 加利亚是一位传奇性的人物。他是澳大利亚人,研究出身是计算数学。至少在 1991 年,他还在使用计算流体力学计算火灾问题,但是数学是通用的,他把数学中的拉格朗日方法,转手应用到人流逃生模拟中,推出第一种商用逃生软件 EXODUS 。 1997 年 4 月,中央电视台午间新闻中报道了这一划时代软件的推出,当时笔者正在上海杨树浦电厂的工地上劳动,印象非常深刻。其后,他找来一批人,把软件推广到飞机 / 地下建筑 / 高层建筑 / 船舶等应用领域,同样获得很大的成功,一套软件年度使用费 20000 英镑,名利双收。 2003 年,加利亚教授因为这一划时代的软件产品获得英国爵士称号,可以和开尔文勋爵一样名垂不朽,着实令后来的研究者羡慕。网上有很多人把它当作航空专家,其实它只不过是一位应用数学家,头脑灵活而已。 07 年末,在美国 FAA 的三年一度的航空安全年会上,笔者第一次见到加利亚教授,教授又在忙于开辟研究新领域,宝刀未老,学术常青,值得后辈学习和跟随。 有道是,坠机高危避撞击,逃生理论识反应,积累常识少误判,灾难来临当自救。
个人分类: 消防析灾|8317 次阅读|5 个评论
逃生教育何处去?
fpe 2010-8-8 20:37
逃生教育何处去? 最近和读者交流逃生教育问题,很有意思。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方思安全。 说起救人,总有人说美国人如何当英雄的。人人都想当英雄,关键在于自救常识的差别。救人看效果, 不看动机。 成功了可以鼓励表扬, 但失败了呢?不提也罢,表扬会鼓励盲动。 一般而言,美国人的失误比较少,原因是逃生教育开始得比较早。而且,美国不计较火场逃生行为 ( 也许 100 年前在乎 ) ,现在通常不提当事人(受害者)。我所认识的消防队长,从幼儿园开始消防教育(那些儿童是从给图片填色,开始认识消防队员的),麻州州政府就有这方面的教学内容,人人都可以下载打印。美国各个专业协会,也不忘校园科普,协会的影响取决于科普的校园普及率。美国NSF研究基金,对于科普教育也是另眼相看,如果有这方面的内容(教育或科普),会增加研究基金的获得概率。每一个消防站,也每年组织一些活动,向民众展示其存在(以便展示实力并获得赞助),顺便进行科普活动。最后,儿童科普材料,不愁没有读者(每个小镇至少有一个图书馆,一个消防站,因此不愁读者下家)。为国内的儿童写逃生科普,会有人买么?那些满脑袋救人思想的父母们,是真心关心儿童的安全么?要想救人,首先自救。没有自救的认识,却想当英雄,是逃生科普的主要障碍,因为命不值钱啊。 我看国内的逃生科普,在火场你应该如何如何。这种作品,看上去有点科学,就是缺乏可操作性,谁能记住那么多细节?谁在火场会关注怎么做呢?有几人能够在火场做到真正的不慌?谁会按照清单上所列的规则行动?真正的科普,应该是通过鲜活的实例来宣传惨痛的教训,为什么要这样作? 为什么不能那样做?这样做的危害是什么?为什么他们当不了英雄?寓教于例,寓教于乐。能够如此操纵理论,当然需要火灾动力学和火场逃生学的根基,这是国内绝大部分逃生科普工作者所缺乏的基本技能。当然有人认为这样做太理论,太枯燥,所以我只准备写给真正感兴趣的人看。如果能够在人生早期接触一些真正有意思的科普教材,会给人终身的发展动力。数理化是技能培训,需要操练,强调天分。而消防逃生确实纯粹的知识传递, 听进去就行了。问题在于,很多科普题材都没有得到发掘,这是很可惜的一件事。 有道是,逃生不是一三五,规避危险靠认识。救人不能靠道德,专业救助靠投入。
个人分类: 逃生常识|3520 次阅读|3 个评论
经典踩踏之回顾(4)
fpe 2010-8-6 04:36
经典踩踏之回顾( 4 ) 1977 年 5 月 28 日晚,肯塔基州比利华山晚餐俱乐部里熙熙攘攘,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仅仅是周末,并非特别的日子,仍然吸引了一大批身穿盛装或晚礼服的绅士女士们前往。火灾首先冲一面墙开始,很快就蔓延到整个夜总会,一路上把家具,壁画和装饰品一一吞没。失控的火焰迅速穿过大厅的走廊,直接威胁各个聚会厅。当时估计有 3000 人位于建筑内,他们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得到立即的通知,在发现烟气之后,又在逃生门前拥挤。后来消防官员认定,现场的逃生门容量不足是造成伤亡的主要原因(类似克拉玛依大火的逃生困境)。最后有 165 人深陷火场,很多是夫妇,留下了不少孤儿。 消防官员认定,一段错误的铝线是造成火灾的原因,所以导致了铜导线的普及。原因是虽然铝线便宜,铜导线不但电阻小,损耗少,而且在高温下机械强度差。一旦温度达到 1000 度,自动断开,起到了类似保险丝的作用。过于拥挤,通知延误,缺乏喷淋设备保护(部分空间装有喷淋装置)是造成伤亡的主要原因。该事故导致了 NFPA (美国消防协会)改进了消防标准,到现在仍然使用在全美的 50 个州。现在标准要求 300 人以上的场所必需安装报警器(包括语音提示的逃生指导 ) 。标准也要求新夜总会全面安装喷淋设备,这一条件又被推广到任何已有的容纳 100 人以上的场所,这是 2003 年的罗得岛州 Station 夜总会大火(死亡 100 人)的教训。 因为员工没有得到逃生训练。一旦通知顾客开始时,一个有趣的现象发生了。据肯塔基警察进行的调查面试,侍应和女服务员本能地负起提供他们所负责客人安全的责任。他们则直接走向这些客人并其他客人所在的房间,告诉他们离开。不过,他们没有为那些他们不服务的客人和建筑其他地方的客人负起通知的责任。当表演开始以后, Cabaret 厅被孤立于其他房间。没有侍应员,女服务员,跑堂,或女招待来往于厨房或站立在餐厅座位之间的服务大厅。这表明,服务于 Cabaret 厅的员工没有看到其他员工通知顾客和经理,因此他们完全不知道其危险。但是,有一个刚刚离开 Cabaret 厅到另一个房间工作的跑堂,得知火警并决定采取行动。 在勇气、冷静、良好感觉的展示上说,该跑堂担负起从歌舞表演的 Cabaret 厅疏散客人的任务。他是在通过 Cabaret 厅和 Viennese 厅之间的走廊时得知火灾的。他向 Zebra 厅看去,看到浓烟从关闭的门缝顶部渗出。他立刻告诉酒保离开,然后转回到了 Cabaret 厅。当他到达那里时,他告诉管理人打开门的房间。该管理人也从走廊移动绳子分隔和保留预约柱子,并教导排队等侯的人们走向建筑的另一边花园厅。 该跑堂然后走进 Cabaret 厅,平静地爬上正在表演的舞台,抓住麦克风,然后对客人讲话。这是他对火灾后调查员说的:我做的第一件事是叫他们看看出口指示牌:我希望你们都注意到出口指示牌,我希望房间左边的人从我指着的出口离开,房间右边的人从另一个出口离开在建筑的另一边有一个小房间发生火灾,我认为没有理由恐慌或强迫你们离开。后来他说,尽管有些人看他好像很疯狂,人们真的开始移动。在火场损失的 164 人中,大部分发生在 Cabaret 厅。没有办法知道如果当时那个跑堂不是采取行动的话,还有多少人会死。一旦他回到走道上,该跑堂冲向出口时看到浓烟滚滚。有三个门,其中一个被锁上了他说我试图用我的肩膀打开,但是我做不到。 火灾后的调查显示,令人惊讶的是,人们开始普遍不严肃对待火的威胁。在火灾早期大部分的撤离不会有任何困难,部分原因是人们冷静并谨慎地前进,有人也许不会相信发生了火灾。当浓烟和高温降临到想离开 Cabaret 厅的客人时,这些人突然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一些开始拥挤推动,有些跌下倒地,用身体阻塞了出口通道。一名消防队员报告说,看见人叠两层到三层高。 一个酒保谈到一名在出口附近跌倒的年轻妇女。其他人倒在她身上。酒保和他的一名同事们试图拉她出去,但他们不能动不了她。最上层是一名男子酒保说。他是一个沉重的家伙和两手伸开,所以,一开始我认为把他从顶上拉开,然后你可以对付下面的,我让他的手臂抱住我的脖子上,我用尽力气去拉门,可我没有足够的力量把他举起来,他只是看着我,摇摇头,我什么也做不了 火灾沿着俱乐部主要走廊的快速蔓延,通知 Cabaret 厅客人的延误,出口逃生容量的不足,以及 Cabaret 厅过多的客人,是导致员工和客人没有足够的时间逃生的主要原因。 博主评论: 1. 在该火灾发生以后的一个月以内,有 33 个州和 7 个国家要求救助伤员的当地医院 -- 圣路加医院提供大规模火灾的救助方案。这一方案在以后的年月里不断地更新着,现在仍然是大规模火灾医疗救助方案的蓝图。如果某一俱乐部发生群体灾难,伤员往哪里送?如果提早规划,就不会发生医院不收伤员的意外事件了,这是比利华山晚餐俱乐部大火的长期影响。南京丙烯爆炸事件中的应急处理,有这方面的疏漏。 2. 该火灾事件,为心理学家所乐道的是逃生过程没有恐慌,那些专家们总是说人们如何轻视报警,轻松逃生,以此来证明火场逃生并不一定产生群体恐慌。这里笔者指出的是由于报警手段的缺乏, Cabaret 厅中的客人有忽视报警的倾向,等浓烟滚滚之时,当事人如梦方醒,开始挤压踩踏,全部 165 名死者中,有 163 人死于该厅,因此还是有群体恐慌的,不过发生得比较晚罢了。 3. 当时社会的主流认识是报警器会带来群体恐慌,因此在群体场合应当避免安装报警器,所以比利华山晚餐俱乐部没有安装全场报警装置, Cabaret 厅的报警,比火灾发生并察觉的时间晚了 20 多分钟,对后来的影响是一定要安装 Pull Box ,以便通知全场。
个人分类: 消防析灾|4053 次阅读|4 个评论
经典踩踏之回顾(1)
fpe 2010-8-3 08:39
经典踩踏之回顾( 1 ) 1902 年九月十九日晚, 2000 人拥挤在阿拉巴马州伯明翰的希洛( Shiloh )浸信会,听取著名教育家(布道家)布克华盛顿的演讲。但是,在大约九点钟,一开始是浸信会神学和非裔美国文化的快乐庆祝活动,突然转成了悲剧。有人在拥挤的大厅高喊 Fight ! (打起来了)但很多人都以为是 Fire (着火了)。于是,大量的男人女人开始了疯狂的逃生过程,越来越歇斯底里地撤向门口。尽管牧师和长老们一再要求保持秩序,踩踏的发生不断得到能量和冲劲。等到消防车到达现场时,发现噩梦一般的场景,在出口人体堆积到 10 英尺高。消防队员立即开始工作,但在情况可以得到控制之前,已经有超过 100 人死于试图逃生的过程。除了伤亡人数,在逃生方面更令人惊讶更可怕的的事实是,当时并没有发生任何火灾。 博主点评: 1. 这是典型的谣言所触发的逃生型恐慌,因为致命的危险不存在; 2. 现代逃生理论总是认为,当时的建筑逃生容量不足,照明昏暗,是导致踩踏的主要原因。即使是现在,人们也不能明了为何当事人过度反应。现在该建筑还在使用。 3. 笔者认为,当时人们对火灾有特殊的担心。 20 世纪初,气候变冷,火灾频发,著名的城市大火有巴尔的摩大火( 1904 ), Jacksonville 大火( 1901 ),都是 2500 栋建筑被焚的大规模城市火灾( Conflagration ),当时的人都对火灾有深深的恐惧。 4. 心理学家认为,人们逃生,并不是对危险的直接反应,而是与周围同伴共同行动的需要,即现在比较流行的导致群体恐慌的 Affiliation Theory 。还有很多说法,如 Information Cascade (信息瀑布),多米诺效应,博弈论等,都是为了解释群体场合的从众逃生现象,即危急时刻的应急反应。 5. 当时人们临近散场,沉浸于布道中的听众,没有对外来反应进行深入思考的动力。 20 世纪初,人们对于火灾报警手段缺乏体验,更没有火场逃生练习,因此反应失当。 6. 现代人为何没有这方面的问题呢?照明充足,报警误动,媒体教育,逃生实践,都可以缓解人们临时的本能的逃生冲动。不过,还有一些例外,如在酒精,停电,喷淋和火灾共同刺激下逃生的人群,依然会发生不理智的逃生行动,如深圳舞王大火。
个人分类: 消防析灾|3904 次阅读|1 个评论
同学们,不要动
fpe 2009-12-10 07:50
同学们,不要动 看到题目,读者一定想到克拉玛依大火,不错,三年来笔者苦苦思索,为何当事人要说同学们,不要动!和让领导先走这两句明显违反火场人类行为学常识的话。一个比较理性的人,很难想象在火场的危机关头会有人说出这样的组合(违反了人类逃生的本能,所以荒谬),那么这样的组合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20 世纪初,美国和英国都被群体踩踏问题搞得焦头烂额。 1913 年的意大利厅踩踏,当事人是矿工和他们的子女。当时矿工们正在罢工,工会组织了免费的圣诞晚餐,招待罢工的工人和他们的子女。资方一定有人暗中计划捣蛋,一句无中生有的话着火了( Fire ),导致那些矿工门夺路而逃,在门口台阶处大批堆积踩踏,死亡 87 人。为什么矿工们怕着火?看一看鹤岗矿难的悲剧就知道了。矿工在井下极度害怕火源,所以非常敏感。同时,他们的子女也是恐慌易发群体,两者的组合就能让人理解为何一句谣言就能造成 87 人死亡的灾难了。 1883 年夏,一次偶然的机会,让英国 Sunderland 小镇的 Victoria Hall 聚集了 2000 名儿童。聚会结束时,为了争抢楼下的礼物,上千儿童在设计不合理的门口发生挤压,死亡 183 人(其中 114 男孩)。是为维多利亚厅惨案。 有一种言论自由,是任何民主政府都不允许的,那就是在人群密度高的地方大喊着火了!,上述两例即为英美两国为此制定相关法律的背景性事件和源头。 现在来看克拉玛依大火,就能看出问题的所在了。是日,外地领导享用了丰盛的工作午餐之后,到场迟到。欢迎的本地官员,在致辞结束,说了一句请学生配合,让领导先走的话,很可能说者是教委最高官员赵兰秀(因为她致辞的可能性大)。(张艳老师组织并亲自参与的)第一个节目结束时,发现幕布着火。当时群情骚动,所以在场的某一个人说了一句同学们,不要动之类的话。谁会说呢?很可能是当时的组织者当地教委官员(小)唐健。为什么要说呢?在情况不明时,贸然发动逃生行动,有可能场面失控,引发踩踏,任何有理性的人都有可能说这句话,这是逃生常识。逃生不是越快越好,而是越有序越好。快了,易拥塞;有序,则保证通过的效率高。所以说同学们,不要动是非常合理的,没有问题。外地领导距离舞台近,很快看出火势要失控,所以动身先走,但他们不熟悉地形原路返回,违反了逃生的基本原则(就近逃生),所以身陷人流,几乎全军覆没。动身晚的本地官员,虽然也是心急如焚,但他们殿后行动,反而有一定的自由度去改换逃生路线,得以侥幸逃生。美国Iroquios剧场大火, 深圳舞王大火的火场损失过程大抵也是如此。 那么,是谁把两句话串起来了呢?火场经历者,有两种,一种人思前想后,负担重重,呆若木鸡,放弃思考,就是那个落荒而逃,倒霉透顶的方天录。还有一种人,极度兴奋,无法冷静。事后调查,今天这样,明天那样,因为他在逃生过程中极为慌乱,信息摄取渠道堵塞,所以什么都有可能。最近,美国司法当局正在检讨,为什么一次简单的失火案件 Willingham ,由于火场调查人员的坚持,民意全面改口(包括信任他的女朋友),直到把他送上死刑执行为止。所以,民众的口供是靠不住的。救火时,大家都很兴奋,其观察的结果更靠不住,需要调查人员仔细鉴别。 群体踩踏的能量从哪里来?来自当事者。如果能够让当事者不动,就能够缓解困境。但是当事者没有信息渠道,无法接受信息,所以需要外来的救助。 如何消除恐慌?这里有几个现成的例子。泰坦尼克号沉没之时,全部乐队成员忠于职守,用音乐缓解恐慌,还有一点效果。因为从碰撞发生到完全沉没中间有几个小时,该惊慌的都惊慌过了,在完全没有希望的情况下,人们不再恐慌(这是灾难学家Quanrantelli总结的恐慌特征之一)。 1903 年芝加哥 Iroquois 剧场大火中,演员领班 Eddy Foy 试图指挥乐队演奏,让惊慌的人群冷静下来,就很难做到,因为当时火魔到处蔓延,人人惊恐万状,惊魂未定,恐慌不已。 28 个逃生门中,主要的逃生门附近都发生堵塞,挤压,踩踏。结果那些最后动身的人反而存活机会高,何故?冷静寻找机会,避免了慌乱的临时决定,就避免了被他人的愚蠢错误耽误的可能性。哈尔滨供水危机中,谣言的产生完全信息闭塞造成的,告之真相,危机很快解除了。而杞县突奔事件中,处理不及时,造成了全体恐慌的局面,就很难消除影响了。最后虽然也是通过告之真相达成的,但损失很大,不如当机立断效果好。 那么,群体灾难发生后该干什么?听领导的话(因为领导信息多),跟专业人员走(因为专业人员逃生常识多)。这是笔者的理论分析,大体是不错的。吉林中百大火中,有人指引客人往楼上跑,没想到烟气也汇聚在最高层,所以把他们的命送掉了。上海商学院大火中,有人指示女学生跳楼,结果当然是悲剧。我们毫不怀疑他们有救人的动机,但他们救人了吗?所以, 我们要听领导话,跟常识走。救人看结果,动机不算。 有道是,平暴平谣靠斩首,信息准确可镇定。同学同学不要动,看清形势方抉择。先走领导亦先死,从容观察利逃生,千钧一发看反应,亡羊过后补常识。
个人分类: 消防析灾|3715 次阅读|3 个评论
救生术(2):我是如何从电老虎虎口中成功逃脱的
famingkuang 2009-11-9 07:57
现代的生活无处不可以没电!但正常时无影、无声、无形的电,一旦发起威来却比洪水、猛兽、烈火还要可怕百倍。从小教育孩子安全用电常识就显得非同一般的重要了。 93年的某一天,新房子还没有布好电线,我就临时用电话线装上灯泡给地板做清洗工作,时间大约是晚上9点多了,不知怎么的,左手食指、中指被裸露的电线缠上了,瞬间电流从左手经过身体通过脚部流向潮湿的地板,同时整个人被电击倒,坐在房间的一个角落里,不停的在上下颤动着,手指处发出哧哧的声音,并同时冒出蛋白质被烧焦的臭味。此时意识虽然是清醒的,知道必须用右手将电线拉开,但身体却不听自己使唤,意识里想:半夜里,谁会来救自己呢?自己感觉到这次是死定了!这是报应吗?自己曾经不止一次的用电击那些在厨房里的鼻涕虫。这一定是报应了!自救已经不可能,唯有呼救了。于是我大喊一声救命!,这时奇迹产生了,右手在那一声大喊中恢复了功能,在不可能的情况下将缠在左手指上的电线拉开了,我迅速离开那个房间,站到了走廊外面,邻居们被我恐怖的呼救声在议论的时候,我却在欣赏那几个被电流烧到了骨头的那几个手指。万幸的是,总算从电老虎嘴里捡回了一条小命。 碰到危险千万不可慌张,要冷静,只有冷静的头脑才能在危险之时,拯救自己。 从这一事件中,让我领悟到了生命的意义你可以为了生存杀死一只老虎,但千万不能因为好玩虐待一只动物,哪怕它是一只鼻涕虫! 你可以杀死一只猪,并食它的肉,因为你是为了自己的生命延续而做的必然选择,这是上帝所允许的,但如果你虐待它,那就是你的错了,因为你没有权利虐待它,在上帝面前,人与别的动物在动物格(相对于人格)上是平等的。 ================================================================== 安全用电常识(转载) http://www.powersafety.com.cn/default/Article/dlaqjy/aqjycs/200809/46079.html   一、学会看安全用电标志   明确统一的标志是保证用电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统计表明,不少电气事故完全是由于标志不统一而造成的。例如由于导线的颜色不统一,误将相线接设备的机壳,而导致机壳带电,酿成触点伤亡 事故 。   标志分为颜色标志和图形标志。颜色标志常用来区分各种不同性质、不同用途的导线,或用来表示某处安全程度。图形标志一般用来告诫人们不要去接近有危险的场所。为保证安全用电,必须严格按有关标准使用颜色标志和图形标志。我国安全色标采用的标准,基本上与国际标准草案(ISD)相同。一般采用的安全色有以下几种:   1、红色:用来标志禁止、停止和消防,如信号灯、信号旗、机器上的紧急停机按钮等都是用红色来表示 禁止 的信息。   2、黄色:用来标志注意危险。如 当心触点 、 注意安全 等。   3、绿色:用来标志安全无事。如 在此工作 、 已接地 等。   4、蓝色:用来标志强制执行,如 必须带安全帽 等。   5、黑色:用来标志图像、文字符号和警告标志的几何图形。   按照规定,为便于识别,防止误操作,确保运行和检修人员的安全,采用不同颜色来区别设备特征。如电气母线,A相为黄色,B相为绿色,C相为红色,明敷的接地线涂为黑色。在二次系统中,交流电压回路用黄色,交流电流回路用绿色,信号和警告回路用白色。    二、安全用电的注意事项: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中用电的地方越来越多了。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以下最基本的安全用电常识:    l 、认识了解电源总开关,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关断总电源。    2 、不用手或导电物(如铁丝、钉子、别针等金属制品)去接触、探试电源插座内部。    3 、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拭电器。    4 、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插拔电源插头时不要用力拉拽电线,以防止电线的绝缘层受损造成触电;电线的绝缘皮剥落,要及时更换新线或者用绝缘胶布包好。    5 、发现有人触电要设法及时关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等物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不要用手去直接救人;年龄小的同学遇到这种情况,应呼喊成年人相助,不要自己处理,以防触电。    6 、不随意拆卸、安装电源线路、插座、插头等。哪怕安装灯泡等简单的事情,也要先关断电源,并在家长的指导下进行。    三、家庭安全用电常识    1 、入户电源线避免过负荷使用,破旧老化的电源线应及时更换,以免发生意外。     2 、入户电源总保险与分户保险应配置合理,使之能起到对家用电器的保护作用。    3 、接临时电源要用合格的电源线、电源插头、插座要安全可靠。损坏的不能使用,电源线接头要用胶布包好。    4 、临时电源线临近高压输电线路时,应与高压输电线路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10KV 及以下 0.7 米; 35KV,1 米; 110KV,1.5 米; 220KV,3 米; 500KV,5 米 ) 。    5 、严禁私自从公用线路上接线。     6 、线路接头应确保接触良好,连接可靠。    7 、房间装修,隐藏在墙内的电源线要放在专用阻燃护套内,电源线的截面应满足负荷要求。    8 、使用电动工具如电钻等,须戴绝缘手套。    9 、遇有家用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救火。    10 、家用电器接线必须确保正确,有疑问应及时询问专业人员。    11 、家庭用电应装设带有过电压保护的调试合格的漏电保护器,以保证使用家用电器时的人身安全。    12 、家用电器在使用时,应有良好的外壳接地,室内要设有公用地线。    13 、湿手不能触摸带电的家用电器,不能用湿布擦拭使用中的家用电器,进行家用电器修理必须先停电源。    14 、家用电热设备,暖气设备一定要远离煤气罐、煤气管道,发现煤气漏气时先开窗通风,千万不能拉合电源,并及时请专业人员修理。    15 、使用电熨斗、电烙铁等电热器件。必须远离易燃物品,用完后应切断电源,拔下插销以防意外。
个人分类: 救生术|1090 次阅读|5 个评论
太原鬼话有新解
热度 1 fpe 2009-9-17 21:23
群体场合防意外 1991 年 9 月 24 日晚上,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公园举办煤海之光灯展,发生踩踏事件,踩踏和溺毙导致 106 人死亡, 98 人受伤。是日下午,有所谓的异象:白色女字出现天空,蓝底白字格外显眼,而且那天天气很好,可以说万里无云,只有这看起来像白云的字在天空刻着。当晚发生踩踏事件,有 80 人以上的死者是女性,故有各种灵异邪门的说法,所谓老天爷要招收宫女,当天白天天空中曾经出现过两个大字女死(注意本来一个字传成两个字了,这是典型的谣言传播方式,口口相传,随意篡改)。网上找不到对这一事故的权威性解释和意见,只有各种谣言和所谓的异灵现象,现用消防工程的逃生理论解释一下。 1. 为何有异象? 这不是什么异象,而是飞机经过的痕迹。通常飞机在云层之上飞行,即所谓的平流层,缺乏气流和湍流, 所以飞行平稳没有波动,阻力小。但高度增加通常伴随着温度降低,在当时晴朗的条件下,平流层的温度可能大大低于冰点,空中的水汽却因为缺乏冰核而无法结冰,形成某种超临界状态。飞机的经过,发动机排出的尾气相当于提供了冰核(发动机排出的未燃烧完全的烟黑),导致周围的超临界状态的水汽迅速结冰,冰粒反射白光,而没有得到冰核的气体则仍然对阳光透明,所以形成白色和透明的强烈对比。形成的白色烟柱长时间不会消散,这是因为平流层稳定,缺乏扰动,也因为组成烟柱的冰粒不会扩散,所以会在空中保持很长的时间。如果经常坐飞机,会经常发现这种现象。所以当时天空中出现的女字,表明曾经有三架飞机经过(通常不会在同一高度,这是航空管理的规定。),但地面的人是感受不到几百米的深度差别的,所以产生一种平面字的幻觉,这是眼睛视角的局限性造成的。 2. 为何有群体灾难? 群体性活动中踩踏是一种经常发生的灾难性现象。不仅是因为人太多了, 还有一些其他要素导致灾难性结果的发生。根据有限的记录可以看出一些导致灾难的常见问题:1, 当时的售票过度(公园容量为4万,而售出了10万门票),所以人多,造成一种人口的压力,所有的人都感到某种焦虑,不少人因此而提前退场。2,人流管理错误。由于对人流管理的认识不足,对人流的方向没有计划和管理,对关键部位缺乏局部疏导,造成人流对冲和局部高密度的局面。通常这种现象会自动消散,因为人流是不断运动的,局部的不畅会很快调整。如果有意外事件,打断了自动调整的过程,造成局部堆积,形成挤压/踩踏的局面,会产生群体恐慌。 处于群体恐慌中的人,会疯狂逃生,慌不择路时,采取往人群多的地方挤(这样才感到安全),而处于堆积部位的人则感受到来自各个方向的压力,无法解脱,通常是被挤压踩踏导致窒息,或者为避免被踩死,就跳入其他的危险,如跳楼或跳河。 当时有不少人因为惧怕挤压而跳河溺毙,性质和被踩死是一样的,都是群体恐慌,无法理性判断的结果。 外人看来,当事人采取了类似突发性精神病一样疯狂的行动,这是我们无法体会当事者所受到的压力和缺乏信息时的焦虑心理。 3,群体性灾难的损失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来救援控制的迅速程度。 踩踏死者的主要原因是窒息,就是胸部受机械性挤压后无法呼吸,导致脑部缺氧而迅速死亡,症状是脸色发青。 所以快速及时的救助是非常必要的。最简单的救助是发现灾难的苗头,让所有的人原地不动。 通常这很难做到,但让外围没有受挤压的人就地不动是很容易做到的,减压就是从外向内逐步进行的。让当事者及时全面地了解可能的危险,也是必要的外来控制手段,所有群体灾难的发生都有认识错误和沟通不及时的问题在里面。 3. 为何死者多女性? 太原事故发生的地点是一个石桥(密云踩踏事故的发生地点是密虹铁桥),极为坚固,造成局部挤压的压力很高。 一些致命性的群体事故中钢筋扶手被挤弯的作用力可以达到 4500 牛顿(相当于 450 公斤的压力); NIST (美国国家标准研究所)的研究表明, 在模拟恐慌条件下, 5 个人能够产生 3430 牛顿的作用力。 在这种压力下,缺乏力量的老弱妇孺都会是群体性挤压事故的牺牲品。当时人多,所以老弱入场的可能性不大,那么妇孺的死亡率高也是可以预期的。 印度 2008 年 8 月 2 日的奈那德维神庙踩踏中,有气力的男人都跳到栏杆之外,栈道中只剩妇孺被踩踏挤压,这是群体性事故的作用力造成的结果。 北京密云踩踏中的死者有男性9人,女性28人,女性占四分之三,接近太原踩踏中的比例了。 所以妇女的死亡率高是正常现象,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 4. 太原踩踏有教训? 根据网上的非正式回忆文章,笔者大致可以推断太原踩踏事故是由下列原因造成的: 1. 宣传过头,招致过量超过预期的人流,导致管理人员不足(这是也是家乐福踩踏的原因之一); 2. 对环境缺乏逃生安全方面的认识,没有在局部地区布置引导和管理人员,导致局部拥塞; 3. 沟通不良,没有及时发现踩踏事件,导致灾难结果的扩大; 4. 救助不力,没有提供及时的准确的救助和医疗。如果笔者能够得到当时的事故发生周围环境布置图,宣传效果要好很多,但似乎很难得到。 5. 为何群体事件多? 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这是我们特别关注的结果。 但我们的社会又有一点特殊情况,就是舆论和民众喜欢谴责领导(人祸),而领导则谴责民众素质低(科盲), 双方都没有真正关心发生灾难的科学背景 ,所以国内缺乏真相,只有误解和谣言。通常事故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有其时代和认识的背景,而我们的调查报告既不愿发掘背景,只笼统的一味地谴责人事,而且 缺乏全面科学公平公正的结论 ,这是全社会缺乏科学精神造成的结果。笔者发现,国内一出事故,所有的报道都不敢报道地形图,好像有某种封锁的力量在控制传递信息。笔者还发现,同样是对韩国崇礼门纵火事件的外语报道,中文报道对数据的重视程度要比英文报道小很多,何故? 全社会缺乏科学精神和安全常识。 对任何事故,一张地形图和一系列事件发生的准确时间线,责任和教训是一目了然的,而国内的报道就是做不到这一点。 辽宁阜新大火和克拉玛依大火只相差 11 天,而两者的性质一模一样;深圳舞王大火与 2004 年 12 月 30 日的阿根廷舞厅大火的性质也是一模一样,对 02 年大连空难的信息封锁间接导致 08 年的新疆未遂纵火事件,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们不能吸取教训? 08 年广州火车站发生的踩踏事故,在 94 年春运期间的衡阳火车站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故(52人被踩死)。太原踩踏的经验教训没有得到宣传和利用,间接导致 04 年 2 月的北京密云踩踏事件的悲剧重演。为什么不能公开教训?因为真相不公开,所以民众素质低;因为民众素质低,所以民众指责领导;因为领导怕担责任,所以不敢公开真相。环环相扣,就是今天群体性事件频发的背景原因了。 有道是, 太原鬼话十八年,逃生理论释前嫌。 科学分析解灾难,消除谣言为和谐。
个人分类: 消防析灾|7107 次阅读|1 个评论
奥运开幕防踩踏
fpe 2009-9-16 06:23
08 年 8 月 8 日的奥运会开幕式,人间难逢一盛会,十几万人防踩踏。笔者从亲历者的后记(很多当事人都是在抱怨过程的缓慢和无序)中,观察注意到了两条防止群体踩踏的线索。 1. 以时间换空间。 2. 以空间换密度。现简要说明如下。 当开幕式表演结束之后,全部观众花了 4 个小时方得以全部撤出,只有部分原因是保证某些人的安全,更重要的原因是防止人群高密度的堆积引发踩踏事故。让众多观众的等待换取空间的分配,这是人群管理的常见选择。古罗马角斗士斯巴达克斯在一次群体角斗中,发现己方只有一人,而对方仍有三人,为避免以一敌三的局面,转身而逃,利用敌人追击的速度差,在运动中逐一消灭对手。 小说中虚构的这一故事是否确实发生过,笔者无从验证,但 这一原则是很多军事原则的基石(游击战的理论背景),也是人流管理的根本。动起来的人流不会有拥塞问题。有经验的牛群管理者(所谓的牛仔),为避免惊扰的牛群发生踩踏,通常会引导牛群原地绕圈子,而不是乱冲撞,以有序运动换取无序竞争的效果,性质与人群管理类似。发生群体踩踏的人群和发生群体踩踏的牛群,本来就没有什么本质性的不同,都是群体恐慌和求生本能共同在起作用。 最靠近鸟巢体育场的两个地铁车站关闭,大家不得不步行很远去乘车,这样在运动中不知不觉地减小了人群的密度,让人群在不同的行动速度下散开,虽然数量不变,但空间的人群密度减小了很多,相当于个人的活动空间增加,遂避免了可能的踩踏事故。这是一种变相的运动战,目的是降低人群密度,减少发生踩踏的可能性。 2001 年日本小镇 Akashi 踩踏事故发生的原因是,观看烟火表演的市民基于前往地铁站搭火车,在通过立交桥时有人摔倒,随即发生拥挤和踩踏,造成多人( 8 童 2 老)死亡。 这种专业性的馊主意,很可能是英国顾问 Keith Still 博士建议的。根据他的网站,他参与了京奥火炬传递和站台的模拟工作。如果逃生模拟的效果显示,当前的设计有可能发生堵塞和踩踏,那些顾问们的建议是什么?加强管理,人为制造困境,减少人流排出速度,以时间换空间,争取百分之百的安全,换取政治上的正确。观众不方便?突出政治,运动第一,还有缺点,慢慢改吧。 顺便说一下, Still 博士先学物理,后学应用(跨学科)数学,号称把数学和音乐两大爱好结合起来的人(他的主要创收是替人作音乐会人流组织与安全规划项目,符合起初的个人兴趣)。不过,他公开的不断更新的博士论文是应用商业软件做成的模拟成果,并没有太大的学术贡献,所以他一直在自我雇佣,咨询开课,捞钱不已,也算成功人士。 人流模拟,借鉴了车流模拟的很多成果,都是从水流模拟演化过来的。水流数值模拟的两大方法,欧拉方法和拉格朗日,分别在车流和人流中得到开发运用。交通规划中的车流没有太大的自由(车流密度高才需要规划),所以欧拉方法是主流。人流规划需要考虑个人的逃生选择,因此跟踪粒子的拉格朗日方法更受欢迎。推出第一套逃生软件的 Galea 教授获得英国爵士称号,最先推出逃生算法的 Helbing 教授等人在《自然》上发表文章,号称第一次模拟了逃生中的恐慌现象。现在更有几十套商业研究用逃生模拟软件投入运行,逃生模拟,方兴未艾。 现代逃生模拟,主要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结果。高性能的个人计算机,令高速计算成为可能。同时,现代军事技术的发展,各国都害怕武装的暴乱和恐怖主义网络的联合,为此人类行为学研究非常热门,间接导致了军事部门对于人群对于灾难袭击下的逃生反应模拟的投入,于是逃生软件风起云涌,应急规划遍地开花。其核心理论,不过是消防工程中的人体行动( Human Movement )原理。不过,人家先行一步,步步领先。为何不是我?这是我们每一位学者都需要回答的问题。 有道是,体坛盛况客空前,组织引导人不闲;延长时间换空间,扩大空间得安全。 附录: Keith Still 的卖瓜网页: http://www.crowddynamics.co.uk/ 匈牙利 / 德国的逃生模拟官方网页: http://angel.elte.hu/~panic/
个人分类: 消防析灾|4607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17: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