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爱思唯尔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开放获取转型——学术界与爱思唯尔的分歧何在?
renxiang 2020-6-17 17:21
所谓转型协议(Transformative Agreements)是指由出版商与不同机构(图书馆、国家或区域研究机构联盟)通过谈判达成的合约,这些合约力图改变基于期刊订阅的商业定价模式,转为以开放获取服务费核算的、更合理的价格体系。 根据转型协议,传统学术出版的两大商业核心:期刊打包订阅和开放获取处理费(APC),将被多样化模式取代。学术机构联盟和国家科研管理机构成为与出版商谈判的主体,出版商面临的不仅是模式转变,更重要的是在收费和利润方面作大幅度让步。一直以来,虽然开放获取早已成为学界、政府与科研管理机构的共识,但如何在商业巨头垄断的现行学术出版体系下全面实现开放获取——这是难点所在。 作为商业出版巨头, 爱思唯尔——在转型协议谈判初期态度强硬,相比其他出版商,让步幅度较小,因此遭到多个国家和大学联盟的抵制,多次出现期刊断供局面。 爱思唯尔与学术界的谈判过程凸显了双方在转型规则方面的主要分歧。 相比其他出版商的转型协议,爱思唯尔守住了两大底线:第一,没有将期刊订阅与开放获取服务费合一,而是给予不同谈判对手不同的折扣与优惠,从而保证了出版商的双重利润来源;第二,将旗下的顶级期刊,比如《柳叶刀》和《细胞》,排除在转型协议之外。换言之,无论订阅,还是OA论文出版,这些顶级刊物依然维系高昂的定价体系。爱思唯尔的学术期刊规模和市场影响力,可以迫使谈判对手让步,最终达成较有利的协议。    当然,并不是所有机构都对爱思唯尔做出让步,最具代表性“抵抗者”是由10所分校组成的加州大学系统。这场美国最大的公立大学系统与全球最大出版商之间的博弈仍在继续。2019年7月,由于谈判破裂,美国加州大学下属十所院校正式取消了与爱思唯尔的订阅合约,爱思唯尔随即终止了加州大学图书馆的访问权限,使35万名教职员工和学生无法阅读爱思唯尔2019年以后出版的论文,包括顶级期刊《柳叶刀》和《细胞》。虽然谈判尚未终止,但双方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存在分歧。加州大学的核心诉求是:第一,必须达成统一的收费模式,即合并期刊订阅和OA 论文发表费;第二,最终价格不能由出版商单方制订,需要依据调研数据,根据出版商在学术传播中创造的实际价值来定价。爱思唯尔没有满足加州大学的诉求,尤其是单一付费的定价模式,这是它与德国、瑞典等欧盟国家谈判的底线,为此不惜多次“断供”。爱思唯尔坚持,大学需要为内容付费,也必须为OA出版服务付费,二者是不同的出版产品与服务。 爱思唯尔与加州大学谈判的破裂并非孤立事件。国际学术出版与学术资源联盟SPARC在网站上专门开辟一栏,实时更新转型协议谈判陷入僵局或破裂的清单。此举为大学和学术机构建立了一个信息库,有助于谈判团队分享与出版商讨价还价的得失。同时,SPARC也鼓励每一个学术谈判团队都能强硬起来,共同为实现完全、可负担的开放获取而抗争。 事实上,对很多已签署的协议,尤其是德法等国家与出版巨头达成的协议,开放获取阵营并不满意。最主要的批评是,转型协议只是阶段性妥协,并没有解决学术出版的结构性问题,尤其是出版商的暴利问题、垄断问题以及由高成本带来的可负担性问题。正是这些结构性问题,让学术出版体系难以为继。各国谈判团队在开放获取时滞期(embargo period)方面的让步也颇具争议,因为这违背了欧盟2020的开放目标和S计划的硬性要求,即一经发表,立即开放获取。另一个广受诟病的问题是对混合类OA期刊(hybrid journal)没有明确的限制措施,使之依然是出版商赚取巨额利润的主要模式,尤其是高影响因子的顶级期刊。换言之,转型协议中的妥协,为未来开放获取发展埋下了诸多隐患。 客观来说,转型协议仍是过渡性框架和阶段性合约——施普林格德国协议的期限是2020—2022年,并可能延长到2023年;爱思唯尔的多数协议也是2~3年,之后重新谈判。所以,在主要条款方面的功利性妥协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欧盟S计划的大背景下,以及全球开放转型的复杂局面下,转型协议总体上有助于推动开放获取发展;毕竟它实实在在地实现了欧盟雄心勃勃的政策目标,全面开启了学术出版的开放获取时代,很多新的协议框架也在改写出版规则。对商业出版巨头而言,转型协议缓解了多方压力,维系了其垄断地位,也为其在未来开放生态中的角色奠定了基础;对科研机构和学者而言,转型协议避免了学术出版体系的动荡,当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出版和阅读论文的成本。 总而言之,转型协议的达成缓解了开放获取阵营与商业出版之间的对立,避免学术体系陷入分裂或者“大破大立”式的动荡。但是二者之间的博弈将是长期化的,转型协议成为博弈的重要战场。虽然各国在协议中达成了诸多共识,但这并不意味着今后几年的学术出版会风平浪静。相反,利益各方的博弈会愈演愈烈,而且这种博弈不会局限于法律条款和定价模式等短期利益之争。无论出版商,还是开放阵营,抑或是其他入局者,都会立足长远,基于学术出版生态高度布局与卡位。换言之,在转型协议之后,生态之争有可能成为未来学术出版博弈的焦点。 原文发表于《科技与出版》,题为《 开放生态改变出版规则:2019年欧美开放获取发展评述》,在此分四篇博文刊登,略有改动,本文为其中第三篇。
个人分类: 学术出版|3613 次阅读|0 个评论
重磅 : Scopus CiteScore 2018发布啦
isechina 2019-6-10 10:31
还有十多天,应该就要公布最新的JCR影响因子了,不过就在6月5日,ScienceOpen发现Elsevier已经悄悄地发布了最新的CiteScore,这是个啥?请先大约理解成它是一个 三年期影响因子 ,曾经有一阵很多学者在嚷着要用来替代JCR影响因子。 CiteScore是Elsevier基于旗下Scopus数据库统计的学术期刊质量评价指标。 直到2016年12月CiteScore 诞生,《自然》新闻的评价给人们留下了直观而深刻的印象—影响因子的重量级对手。 和影响因子一样,CiteScore每年只发布一次。 最新Scopus期刊目录下载: https://www.scopus.com/sources CiteScore的计算方法: CiteScore 2018计算在 2018 年间对 2015、2016 或 2017 年所发表文献进行的引用次数,然后将该次数除以 2015、2016 和 2017 年所发表的文献总数(出版的各种类型的文章总和)。Elsevier认为,这种评价方式可以避免某些期刊“操纵指数”。也就是: 期刊连续3年论文在第4年度的篇均引用次数,且不剔除任何类型的文章。 计算方法如下图,举个例子: 再举个2015年的计算方法的图:(狠抱歉,没找到新的) 区别: JCR影响因子对应的则是,分母取前两年发表的特定类型文章数,分子取前两年发表的所有文献数在第三年的被引次数。 CiteScore计算时,因子包括所有文章类型,而影响因子引用包括所有论文,但是分母不计算通信、评论、新闻等小论文。 JCR影响因子基于WOS数据库,CiteScore基于Scopus数据库,两者收录的期刊范围差别也非常大。 最大的区别:免费开放 与JCR影响因子只对购买者开放不同, CiteScore对所有用户免费开放 。 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官方网站: https://www.scopus.com/sources来查看期刊CiteScore,也可以分析期刊的引用情况。 CiteScore介绍: 2016年12月8日,号称比Web of Science 更大更全的Scopus数据库在创办12年之后发布了自己的期刊评价指标:CiteScore指数。 2004年底,Elsevier 正式推出Scopus 数据库。推出伊始,Scopus就以约14000种期刊的收录数量超过独步学术界多年的 WOS(收录约1万种期刊),经十多年扩展,目前Scopus期刊收录量已超过2.2万种。 关于Scopus 爱思唯尔Scopus数据库 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同行评议文献摘要与引用数据库,收录全球超过5,000家出版机构的 23,000多种学术期刊,被全球千百万用户获取和分析、复用于科研论文、项目报告或专利申请,同时也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的科研政策制定、政策评估、智库趋势报告和知名机构发布的排名。 Scopus数据库目前收录中国期刊601种,其中SCI期刊88种,Scopus单独收录期刊513种,这些刊物全部是国内各学科领域的高品质期刊。Scopus数据库收录的内容均由独立的、来自世界各地的CSAB专家采用透明标准严格审查,以确保内容品质和出版伦理。 目前,Scopus数据库被全球4000所大学、150个专业研究机构作为研究评价的专业工具。全球最重要的大学排名机构(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QS世界大学排名、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最好大学排名、中国高被引学者排名等)都采用Scopus数据库的数据作为排名依据。 Scopus的主要功能 1. 最为全面的文献检索(涵盖自然科学、医学、社会科学和生命科学全领域);支持跨库一键下载全文(在学校图书馆订购了全文库前提下) 2. 交叉检索专利,涵盖五大专利局(美国专利局、欧洲专利局、日本专利局、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英国知识产权局)多达2520万项专利信息。 3. 机构库-支持机构检索和分析功能(涵盖了高校、政府机构、科研机构、企业RD等等,每个独立机构在Scopus中赋予了一个机构编码Affiliation ID);针对每个机构,统计了各机构的文献信息(总发文量,总被引次数)、主要作者、各领域发文占比、期刊源、专利信息等等。 4. 作者库-支持作者检索和分析功能(涵盖了全球3000多万学者信息,每位作者在Scopus赋予了一个作者编码Author ID);针对每位作者,统计了其文献信息(总发文量,总被引次数)、h指数、引文概览(可选择排自引,或排共同作者引用)、作者的个人文献输出分析图表(一键生成)。 Scopus和Web of Science在收录内容上的比较 Scopus几乎覆盖了WOS所有的收录内容 数据来源:Source: Web of Science Real Facts, Web of Science title list and Scopus’ own data (April 2015) Scopus收录内容来自的出版商分布 数据来源:Source: Scopus title list (February 2015) 参考资料: https://www.elsevier.com/zh-cn/solutions/scopus 来源:Scopus官网等
个人分类: 期刊数据库|8099 次阅读|0 个评论
Big Deal彻底凉凉?传统电子期刊订购模式将逐渐式微?
isechina 2019-5-23 09:38
加州大学2月底宣布决定放弃与爱思唯尔签订的捆绑期刊订阅协议,从而震惊了学术出版界。而加州大学前脚和爱思唯尔终止协议,紧接着上个月就和剑桥大学出版社签署了美国第一个开放获取出版协议。 这是否说明了:这种 期刊打包订阅模式(Big Deal) 宣告彻底结束,而电子期刊订购模式的价值已经衰退,这是否意味着过去Big Deal的期刊订购模式将逐渐式微? 根据学术厨房Roger C. Schonfeldblog的一篇文章分析可知: 2月底,美国加州大学极力将研究产出推向开放获取OA,与爱思唯尔签订Publish Read (PR) Agreement,由支付订购费用转为支付出版费用,却宣告协商破局,终止了与爱思唯尔的合约。 大学图书馆长期以来一直担心与主要出版商的Big Deal会造成成本上升,原因可能为:担心失去学术界最新的研究,其影响会产生该单位的学术地位。 加州大学极力想摆脱期刊订购的模式,爱思唯尔则认为期刊文章出版量的成长远高于期刊订购的价格涨幅,降低了每篇文章订购的费用,且使用量持续增加,也降低了每篇文章下载的费用,但加州大学通过拒绝续订表明拒绝目前这种期刊订购模式的立场,爱思唯尔显然已失去曾坚持的价格优势。 文章分析称价格终将下降,而作者分析黏性降低的根源就是 leakage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读者或作者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原本必须要付费阅读的文章权限。 加州大学之所以会坚持立场毫不犹豫的停止了协议,主要原因在于爱思唯尔的主要客户在其产品中获得的感知价值已经降低了,也就是客户黏性和不可替代性降低了。 文献的leakage可能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例如:不被公开承认的Sci-Hub、ResearchGate、各种机构的数据库和开放平台、机构典藏(IR)、SSRN、学术社交网络传播、盗版、以及文献传递和馆际互借也可以满足用户的文献需求。 不论这些leakage渠道是否合法,出版商理应察觉到自身平台的使用量已减少许多,有些大出版社试着评估流失的使用量有多少,虽然只是粗略的估计,但据了解至少须将使用量再加上60%至70%,这些皆显示出版商对期刊订购设定了高价策略,但使用量却不只发生在订购平台,出版商的确该好好检视提供更合理价格的时机。 既然删订了爱思唯尔的期刊,加州大学提供其它替代方案,如在Open Access Button查询OA的文章、以及如Google Scholar和PubMed Central、直接向作者索取或透过馆际合作找到所需资源,其中馆际合作对研究者急迫的需求有点缓不济急,所以加州大学提供文献传递服务Reprints Desk,可以直接透过图书馆迅速找到所需文章,即使会延迟一点时间,但并没有造成需求者过度的不便。从长远来看,这些花费都远比爱思唯尔所提供的Big Deal合约减少许多。 爱思唯尔也许不在乎减少的订购收入,但是他们在乎作者,因为加州大学的科研出版量占据了美国科研总出版量的十分之一。 以上种种就导致了期刊订阅价格以及打包订购模式价格的下降。德国、瑞典和加州大学就已经看出这个趋势,推动出版商由传统订购模式转变为开放获取出版模式。例如德国就与Wiley达成OA的协议,Wiley试图在现存的OA市场中抢占一席,颇具市场指标性。 取消Big deal打包订购模式,即删订期刊的效应将会慢慢在北美扩散,但不会太快,因为不是所有联盟有能力像加州大学一样坚持己见,且若出版商愿意调整订购价格,扩散效应不会太快,毕竟出版商能承受失去多少合约呢? 加州大学此举使众多图书馆带来推动变革的希望:其订阅模式的取消引起了轰动,如果该国最大的大学系统之一能够做到,其他学校为什么不能呢? 维吉尼亚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明尼苏达大学,杜克大学和爱荷华州立大学 等机构的图书馆最近纷纷发表声明支持加州大学的决定,他们认为很多人受到了加州大学系统的启发,做了大部分人无法想象的事情。他们赞扬了加州大学争取财务上可持续的学术出版模式,为未来更严厉的谈判策略带来更大的可能性。 Westbrooks 最近也会与爱思唯尔进行谈判。 该大学与爱思唯尔为期一年的合同将于今年12月到期。 其负责人对它们的谈判策略守口如瓶,但表示正在研究所有的数据,一切皆有可能。 根据学术出版和学术资源联盟 (Scholarly Publishing and Academic Resources Coalition) SPARC 的数据,自2008年以来,全球已有 50多宗Big deal 被各大联盟和机构取消。 近年来,取消订单的数量有所增加,尤其是在欧洲,几个国家联盟已经放弃了与出版商爱思唯尔、Taylor Francis、Springer Nature和Wiley的订单。 (来源:《卫报》官网) 参考文献: https://www.insidehighered.com/news/2019/03/27/librarians-prepare-take-harder-line-publishers?utm_source=Inside+Higher+Edutm_campaign=9c3c6d95b4-DNU_2019_COPY_01utm_medium=emailutm_term=0_1fcbc04421-9c3c6d95b4-198178666mc_cid=9c3c6d95b4mc_eid=a409e48799 https://scholarlykitchen.sspnet.org/2019/03/07/value-big-deal-leakage/ https://concert.stpi.narl.org.tw/news/409
个人分类: 开放获取|2980 次阅读|0 个评论
爱思唯尔新版投稿系统(EVISE)论文状态详解
ChinaAbel 2018-10-1 18:27
在线投稿后,大家最关心的就是稿子的状态了。 最近爱思唯尔更新了投稿系统(EVISE),其旗下的不少杂志投递审稿逐步转移到新版投稿系统了,新版投稿系统看起来比较简洁。投稿状态和原投稿系统(EES)的状态有些不同,网上收集了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详情如下: What does the status of my submission mean in EVISE?  Status Description  Submission Initiated  The Author has initiated a submisѕion, but has not yet  completed it. This submisѕion and its status is only visible for the author.  With Journal  The submisѕion has been received by the journal, but has not yet been assigned to an Editor.  No Editor Invited  An Editor has not yet been invited to handle the submisѕion.  Editor Invited  An Editor has been invited to handle the submisѕion.  With Editor  The submisѕion has been assigned to an Editor.  Reviewer Invited  At least one Reviewer has been invited to review the submisѕion, but none have yet accepted to review.  Under Review  At least one Reviewer has accepted to review the submisѕion, however the required number of reviews for the submisѕion have not yet been received.  Ready for Decision  The required number of reviews for the submisѕion have been completed.  Decision Pending  The handling Editor has submitted a decision and the  submisѕion is now pending the higher level Editor's decision.  Decision in Progress  The final Handling Editor in a journal with split decision and author notification tasks has submitted a decision but the Administrative Editor has not yet notified the author.  Rejected  (这是一个令不少作者崩溃的状态!) The Editor has submitted a reject decision to the Author.  Status Description  Accepted (这个是所有的文章作者都喜欢的状态!) The Editor has submitted an accept decision to the Author, but the submisѕion has not yet been sent to Production.  Sent to Production  The accepted submisѕion has been sent to Production.  Transmittal Failed  The submisѕion has not reached Production although the send to Production task has been completed.  Resubmisѕion Requested  The submisѕion has been sent back to the Author.  Under  Resubmisѕion  The Author has initiated a resubmisѕion, but has not yet completed it.  Declined to Resubmit  The Author has declined to resubmit their submisѕion.  Revision Requested  The Editor has submitted a revise decision to the Author, who has not yet agreed or declined to revise.  Submit Revision  The Author has initiated a revision, but has not yet  completed it. This revision and its status is only visible for the author.  Under Revision  The Author has agreed to revise their submisѕion.  Declined to Revise  The Author has declined to revise their submisѕion.  Withdrawn  The submisѕion has been withdrawn from the journal.  In Copy Editing  The submisѕion has been assigned to a Copy Editor.  Status Description  Article Transfer Offered  The Editor has submitted a reject and offer transfer decision to the Author, who has not yet accepted or declined the Article Transfer Service offer.  Transferred  The Author has accepted a transfer offer and the submisѕion has been transferred to another journal.  Not  Transferred  The Author has declined a transfer offer and the submisѕion has not been transferred.    更多的说明详见 http://i.youku.com/elsevier?from=timeline SCI 投稿全过程信件模板一览:Cover letter催稿信等 一、最初投稿Cover letter Dear Editors: We would like to submit the enclosed manu entitled “Paper Title”, which we wish to be considered for publication in “Journal Name”. No conflict of interest exits in the submission of this manu, and manu is approved by all authors for publication. I would like to declare on behalf of my co-authors that the work described was original research that has not been published previously, and not under consideration for publication elsewhere, in whole or in part. All the authors listed have approved the manu that is enclosed.In this work, we evaluated …… (简要介绍一下论文的创新性). I hope this paper is suitable for “Journal Name”.The following is a list of possible reviewers for your consideration:1) Name A E-mail: ××××@××××2) Name B E-mail: ××××@××××We deeply appreciate your consideration of our manu, and we look forward to receiving comments from the reviewers. If you have any queries, please don’t hesitate to contact me at the address below.Thank you and best regards.Yours sincerely,××××××Corresponding author:Name: ×××E-mail: ××××@×××× 二、催稿信 Dear Prof. ×××:Sorry for disturbing you. I am not sure if it is the right time to contact you to inquire about the status of my submitted manu titled “Paper Title”. (ID: 文 章稿 号), although the status of “With Editor” has been lasting for more than two months, since submitted to journal three months ago. I am just wondering that my manu has been sent to reviewers or not?I would be greatly appreciated if you could spend some of your time check the status for us. I am very pleased to hear from you on the reviewer’s comments.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consideration.Best regards! Yours sincerely,××××××Corresponding author: Name: ×××E-mail: ××××@×××× 三、修改稿Cover letter Dear Dr/ Prof..(写上负责你文章编辑的姓名,显得尊重,因为第一次的投稿不知道具体负责的编辑,只能用通用的Editors):On behalf of my co- authors, we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giving us an opportunity to revise our manu, we appreciate editor and reviewers very much for their positive and constructive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on our manu entitled “Paper Title”. (ID: 文 章稿号). We have studied reviewer’s comments carefully and have made revision which marked in red in the paper. We have tried our best to revise our manu according to the comments. Attached please find the revised version, which we would like to submit for your kind consideration.We would like to express our great appreciation to you and reviewers for comments on our paper. Looking forward to hearing from you.Thank you and best regards.Yours sincerely,××××××Corresponding author:Name: ×××E-mail: ××××@×××× 四、修改稿回答审稿人的意见(最重要的部分) List of ResponsesDear Editors and Reviewers:Thank you for your letter and for the reviewers’ comments concerning our manu entitled “Paper Title” (ID: 文 章稿 号). Those comments are all valuable and very helpful for revising and improving our paper, as well as the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our researches. We have studied comments carefully and have made correction which we hope meet with approval. Revised portion are marked in red in the paper. The main corrections in the paper and the responds to the reviewer’s comments are as flowing:Responds to the reviewer’s comments:Reviewer #1: 1. Response to comment: (……简要列出意见……)Response: ××××××2. Response to comment: (……简要列出意见……)Response: ××××××。。。。。。逐条意见回答,切忌一定不能有遗漏针对不同的问题有下列几个礼貌术语可适当用用:We are very sorry for our negligence of ……...We are very sorry for our incorrect writing ……...It is really true as Reviewer suggested that……We have made correction according to the Reviewer’s comments.We have re-written this part according to the Reviewer’s suggestionAs Reviewer suggested that……Considering the Reviewer’s suggestion, we have ……最后特意感谢一下这个审稿人的意见:Special thanks to you for your good comments. Reviewer #2: 同上述Reviewer #3: ××××××Other changes: 1. Line 60-61, the statements of “……” were corrected as “…………”2. Line 107, “……” was added 3. Line 129, “……” was deleted ×××××× We tried our best to improve the manu and made some changes in the manu. These changes will not influence the content and framework of the paper. And here we did not list the changes but marked in red in revised paper. {nextpage} We appreciate for Editors/Reviewers’ warm work earnestly, and hope that the correction will meet with approval.Once again,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五、文章接受后可以考虑感谢一下负责你文章的编辑或主编(根据需要) Dear Prof. ××××××:Thanks very much for your kind work and consideration on publication of our paper. On behalf of my co-authors, we would like to express our great appreciation to editor and reviewers.Thank you and best regards.Yours sincerely,××××××Corresponding author:Name: ×××E-mail: ××××@×××× 六、询问校稿信件(如果文章接受后时间较长) Dear ×××:Sorry for disturbing you. I am not sure if it is the right time to contact you to inquire about the status of our accepted manu titled “Paper Title” (ID: 文 章稿 号), since the copyright agreement for publication has been sent to you two months ago. I am just wondering that how long I can receive the proof of our manu from you?I would be greatly appreciated if you could spend some of your time for a reply. I am very pleased to hear from you.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consideration.Yours sincerely,××××××Corresponding author:Name: ×××E-mail: ××××@×××× 七、文章校稿信件 Dear Mr. ×××:Thanks very much for your kind letter about the proof of our paper titled “Paper Title” (ID: 文 章稿 号) for publication in “Journal Name”. We have finished the proof reading and checking carefully, and some corrections about the proof and the answers to the queries are provided below. Corrections:1. In ****** should be **** (Page ***, Right column, line***)2. In **** the “*****” should be “****” (Page ****, Right column, line****)Answers for “author queries”:1. *********************.2. **********************3. **********************We greatly appreciate the efficient, professional and rapid processing of our paper by your team. If there is anything else we should do, please do not hesitate to let us know.Thank you and best regards.Yours sincerely,××××××Corresponding author:Name: ×××E-mail: ××××@××××
个人分类: 科技论文写作、搜索经验集锦|50329 次阅读|0 个评论
并购三年后,再谈爱思唯尔与​社交文献平台Mendeley的整合
热度 2 renxiang 2016-2-3 12:23
创建于2009年学术社交平台的Mendeley是开放科学运动的一面旗帜。在学术出版领域,Mendeley以读者社群为核心的模式独树一帜,曾被认为是互联网时代对传统学术期刊最具颠覆力的创新之一。 简单讲,Mendeley提供了一个在线平台和一个桌面软件,帮助用户通过云端来同步管理文献。其颠覆性在于,除了个人在线图书馆,Mendeley允许用户建立群组,并在群组中与研究同行分享文献笔记以及文献的原文PDF,即版权内容。它聪明地利用西方版权体系的Fair Use(教育科研使用)条款,通过社交分享绕开出版商的付费墙,实现了单篇论文的开放获取。 这一模式深受科研工作者和高校学生的欢迎,却冲击了学术出版商对科学文献的垄断。爱思唯尔,作为全球最大的学术出版商,坐享超过30%的边际利润,其暴利来源恰恰是对知识分享的限制。爱思唯尔一直被视为开放科学的天敌,遭遇过无数次来自科学工作者的集体抵制与抗议。 2013年,当爱思唯尔收购Mendeley的决策公布后,学术出版商和开放科学阵营都觉得不可思议。有人戏称,爱思唯尔唯一的目的就是把Mendeley买过来后“掐死”。开放科学支持者则对此愤怒不已,将Mendeley的行为视为背叛——他们以往投入的时间、精力和创造力,最终被打包卖给了出版商,很多人表示将抛弃Mendeley。而且Mendeley的创业团队也出现了分歧,一些资深员工相继离去,比如Jason Hoyt,他后来联合创办了新型开放获取出版平台Peer J。 促成这一并购决策的动机,当然不是简单的“掐死”或“背叛”,而是爱思唯尔和Mendeley从各自角度对颠覆性创新的辩证思考,以及面向学术出版未来的开放思维。爱思唯尔收购Mendeley的动机是去弊存益。它看重的是Mendeley积累的学术用户大数据:比如某一学科领域最流行的内容,学术用户的阅读习惯,不同学科的学术社交特点,等等。爱思唯尔也看重Mendeley拥有200万活跃用户的学术社交平台,希望以此弥补自身生态的短板——学术社交以及与读者互动,这也是多数传统出版商面临的问题。 爱思唯尔对学术内容的垄断加上Mendeley在学术社交领域的领导地位,其整合形成的马太效应有助于进一步拓展市场、吸引用户。当然,爱思唯尔也有削弱颠覆性竞争对手的考虑。它希望限制Mendeley内容分享的功能与规模,拓展其社交功能和对出版商数据库的导入能力,从而将Mendeley改造成遏制其他开放社交平台的武器。 从Mendeley 角度讲,作为快速成长的创业企业,其战略重心不仅是规模的野蛮增长,还要考虑效益和可持续性,这需要对模式进行修正和规范化。Mendeley并入爱思唯尔可以增强技术和资金实力,以应对用户高速增长带来的成本挑战;同时,有助于解决模式中存在版权争议的“灰色地带”——论文分享。与爱思唯尔不谋而合的是,Mendeley对未来的愿景也倾向于增强学术社交功能,以此促进科研合作,维系开放科学的初衷。 到2015年,并购已完成两年有余。二者的合作融合总体上是积极的、有成效的。Mendeley依然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成为超越出版商平台的文献管理与学术社交网站。据Mendeley官方博客显示,其团队成员增加了一倍,全球用户数量从200万增长到400百万,公司也搬入了位于伦敦心脏地带的科技城。在爱思唯尔强大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下,Mendeley的产品线迎来了一系列技术升级,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平台,推出了用户梦寐以求的安卓客户端。爱思唯尔旗下的两大学术出版数据库Science Direct和Scopus向Mendeley提供开放接口,并实现了功能与信息的整合。 这些举措改进了Mendeley的产品功能和用户体验,也为爱思唯尔导入了更多流量与用户资源。爱思唯尔的机构市场渠道也帮助Mendeley获得了斯坦福、哈佛和麻省理工等顶级大学机构用户。立足于用户大数据和学术社交,Mendeley的发展方向是构建一个学术文献的社交生态,以便更高效地连接读者、作者、内容与服务;另一方面,利用大数据发展高附加值的信息产品与服务。 当然,Mendeley在开放理念上作了让步。Mendeley在并购完成后的第一个举措,就是将爱思唯尔出版的数百万篇论文从全文预览数据库中移除,使用户无法社交分享。这些让步事实上削弱了Mendeley相对其他开放平台的竞争优势。目前,由于路径依赖和资源的马太效应,很多用户依然选择Mendeley。 但是,Zotero,Research Gate,Academia.edu等竞争对手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科研人群,并在开放分享的基础强化学术社交,争夺Mendeley的市场份额。Mendeley用户的社交活跃度在下降,很多昔日活跃的群组和用户变为长期不更新的数字“僵尸”,这也是令人担忧的趋势。 回顾近3年来学术出版的创新与进化,Mendeley错失了一些创新机遇。当年曾有人预言,Mendeley原有的单篇论文分享模式完全可以发展为学术出版的iTunes——如其颠覆传统唱片业一样颠覆期刊出版。一旦获得爱思唯尔的内容授权,Mendeley可以迅速转型为同时拥有巨量内容和巨量用户的学术内容贩售平台。论文分享可转换为基于微支付的单篇零售模式。但是这一转型并未出现。原因是,爱思唯尔更依赖图书馆订阅市场,不敢冒险自己颠覆自己。 另一个机遇是替代计量因子(altmetrics)——这一火爆的新模式有望挑战影响因子,而成为新的学术影响力评估方法。早在Impact Story等替代计量因子的平台出现之前,Mendeley的个人图书馆和文章分享已经提供了有价值的大数据,可以通过某篇论文被用户存入个人图书馆、分享和好评的次数来衡量它的影响力。如很多人所建议,Mendeley本可以在这个领域大有作为,甚至成为领导者。但是,爱思唯尔是现行学术评价体系的最大受益者,也是实际操盘者。同样是不愿自己颠覆自己的心态,遏制了Mendeley在这一领域的创新。如今,Mendeley仅仅是替代计量因子体系中的一个指标而已。 节选自拙作 《 “出版+互联网”:欧美出版集团的跨界并购与融媒创新 》。该论文由《科技与出版》杂志在2015年10期刊发,本博文为其中一个案例分析,考虑与科学网读者的兴趣有关,特分享之。
个人分类: 学术出版|14509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爱思唯尔称“撤稿越来越多只是假象”
redtree 2015-10-23 23:07
爱思唯尔称“撤稿越来越多只是假象” 作者:倪思洁 甘晓 来源: 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5/10/23 18:58:01 10月,撤稿风波再度来袭。爱思唯尔撤销旗下5本杂志中的9篇论文,论文全部来自中国高校或研究机构。撤稿理由是,论文的同行评审过程被人为操纵。 撤稿,撤稿,撤稿。是不是觉得中国在国际上的名声快要毁成灰了? 不过,10月23日,作为撤稿方,爱思唯尔期刊出版全球总裁Philippe Terheggen在和《中国科学报》记者交流时说,撤稿情况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重,“撤稿越来越多是个假象”。 撤稿没有更严重 之所以得出这个结论,Philippe有这么几条依据: 1.相较于论文发表量的增长,撤稿量其实并没有相应增加 “从1975年至2015年爱思唯尔的论文数据统计来看,每年发表的论文量增加了4%,而每年撤稿的论文数量增长率低于发表论文增长率。”Philippe告诉记者,在已发表的文章中,少于0.02%的文章被撤稿。 2.发表文章数量最多的国家,撤稿的数量也最多 (图片来源: Ferric C. Fang等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2012年109卷41期17028-17033页的文章。) 在一个关于论文欺诈或疑似欺诈的数量统计中,我们看到,美国、德国、日本排名前三,共占了总数的70%,而这三个国家都是论文发表的大国。中国排在第四。 3.部分作者的撤稿数量导致他们所在国家的数据失真 (图片来源:科学网) 从论文发表及撤稿情况来看,已发表的文章中,少于0.02%的文章被撤稿,其中,被撤稿的文章中50%以上来自15位作者。 “数量排在前10位的作者,被撤论文的总量一共有620多篇。”Philippe说。 最典型的是日本前东邦大学麻醉学者Yoshitaka Fujii,和德国前Ludwighafen医院的首席麻醉学家Joachim Boldt。前者被撤了183篇论文,后者被撤了94篇,分别位于“排行榜”的一二名。在被撤稿的论文中,72%被撤稿的文章由于主观的研究错误,及人为造假。 假同行评议:造假新花样 可是,听完Philippe的一番话,我们的在文章开头的那种担忧,似乎并不能因此得到解脱。 看看今年涉及中国的另两件大规模撤稿事件: 8月,德国施普林格(Springer)出版集团宣布撤回旗下10本学术期刊上发表的64篇论文,61篇来自中国。撤稿理由:论文的同行评审过程涉嫌造假。 3月,英国现代生物出版集团宣布撤销旗下12种期刊43篇论文,其中41篇来自中国。撤稿理由:发现第三方机构有组织地为这些论文提供了虚假同行评审服务。 同行评审,似乎成了造假的新花样。在被撤稿的论文中,72%被撤稿的文章由于主观的研究错误,即人为造假。 爱思唯尔首次发现同行评议受人为操作是在几年前。“当时,我们的一位编辑发现了作者推荐的审稿人邮箱有问题。一般来说,审稿人邮箱是机构邮箱,而且前面是名字,但这个作者提供的审稿人邮箱是满含数字的Gmail邮箱。后来我们发现,作者提供的邮箱IP地址和作者自己的IP地址是一样的。”Philippe回忆。 中国科协最近的调查显示,大多数被撤论文作者确实存在委托第三方投稿的问题。 Philippe强调:“一般来说,承诺快速发表的第三方机构并不靠谱”。 全球联手道高一丈 在访问中,Philippe反复向记者强调,一直以来,爱思唯尔与中国科学界有着“非常亲密的”关系,在爱思唯尔发表的论文中,来自中国的论文占了14%,而30%的引用量是中国论文贡献的,“这说明中国的论文质量是非常高的,甚至高于我们刊发的论文的平均质量。” “学术与出版伦理道德是全球问题,需要全球共同解决。”Philippe呼吁。 在这方面,爱思唯尔与中国科协也有合作,并为此而努力。最近中国科协发布了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的“五不”行为准则,得到了国际的认可。 Philippe说,对于科研工作者,特别是年轻人来说,他们论文发表的最好助手是有经验的同行。“最可信的资源,就在你身边。”Philippe说。 而对于针对同行评议环节造假的情况,爱思唯尔也使出十二分的功力争取“道高一丈”。“作者推荐同行评审人邮箱验证系统正在开发中,并将于2016年年初完成。”Philippe说。 (图片来源:网络) Philippe Terheggen博士曾是一名医学科学家,拥有国际图书期刊出版、市场营销和产品创新等相关领域的经历。自1997年加入爱思唯尔以来,Philippe曾先后担任期刊产品总监和期刊出版副总裁。同时,他还是荷兰出版商协会的理事会成员。此次访京,他将出席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办,中国图书馆学会高校图书馆分会、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中国科学院自然期刊编辑研究会协办的“2015年中国开放获取推介周”。多年来,Philippe关注开放获取、出版伦理、中国学术期刊出版等领域,曾于2014年拜会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杨卫,讨论出版的道德规范以及出版领域的合作等议题。
个人分类: 论文|120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工与协作——Elsevier科技图书出版流程
mapletian 2014-8-10 16:17
到 Elsevier 工作近一年半了,终于自己负责的第一本书出版了,同事笑称这是头胎,怀胎 16 个月,终于出生了。其实,对于科技出版来讲,这是非常顺利,时间控制也非常精准的一本书了。作为曾经在国内某著名科技出版社工作多年的“老”编辑,感觉双方的流程差异还是挺大的,后来跟老同事们聊天,发现大家对国外科技图书的生产流程也非常感兴趣,就记个流水账吧。 先介绍一下 Elsevier 科技图书这边的人员组成,整个科技图书部门不到 200 人,总负责人称为 ManagingDirector ,一般可以翻译成总裁,然后分别有负责战略、编辑、市场、产品等几位副总裁 VP 或总监 Director 汇报给他。 科技图书每年出版新书约 1000 种,共有编辑 80 多人,由一位 VP 负责所有的编辑业务,类似于国内出版社的总编辑,共有三位负责生命科学、物理科学、以及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的出版总监( Publishing Director, PD )汇报给“总编辑”。某一学科的选题统筹由出版人( Publisher )负责,出版人除承担一部分选题开发职能外,还负责管理相近学科的策划编辑。策划编辑( Acquisition Editor, AE )是开发选题的发动机,主要负责有高成长性的细分领域,策划选题、联系作者、安排同行评议、准备选题信息表、签订出版合同。而出版合同一旦签订,则转由编辑项目经理( Editorial Project Manager, EPM )负责与作者沟通书稿撰写情况和进度,所以策划编辑的精力主要放在选题策划上。书稿一旦提交,则转给生产经理( Product Manager, PM ),由 PM 负责文字编辑、排版、印制等工作。 简单的流程如此,但是由于 Elsevier 是一个全球化的公司,科技图书的员工分布于全球 7 个办公室,协同与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科技图书从 2013 年开始在中国设立了 EPM 职位,主要负责与国内出版社的合作,将国内优秀的科技图书放到 Elsevier 的平台上出版,推向全世界。由于中国的特殊性,虽然职位是 EPM ,但是职责则涵盖了 AE 和 EPM 的工作内容。 好了,下面开始记流水账。 1 选题初筛 由于 STBooks 有个整体的战略,并不是所有的书都适合在 Elsevier 出版,如果是策划编辑主动组稿,在需要戴着脚镣跳舞,在一定的领域内选取合适的选题;如有主动投稿或推荐,则需要首先判断选题是否适合 Elsevier 的品牌和出版范围。在与相关的 AE 或 Publisher 沟通,经确定符合 Elsevier 的出版理念才可以让作者填写选题申请表( Proposal Form )。 2 同行评议 收到作者的选题申请表和样章后,策划编辑根据其所属专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至少 4 位评审专家对其进行评审,评审表格中包含对该选题的学术水平、作者背景、目录结构、读者对象、出版形式、意见建议等方面 20 几个问题。在拿到评审意见后,如果意见比较负面,则会谢绝出版,如果作者原意进行大幅修改,也会在作者修改选题表和样章后重新进行评审。如果评审意见比较积极,一般会综合后发给作者对评审意见进行回复。在拿到作者的反馈意见后,策划编辑会综合作者意见撰写内部的选题表格,准备选题会。 3 选题讨论会 Elsevier 科技图书的选题会每周都会进行,分布于全球的编辑和市场人员都会在固定的时间召开电话会议,讨论选题。由于已经有了同行专家的专业评审意见,所以选题讨论会就不会再对选题的学术内容进行讨论,而主要是从编辑和市场人员的角度,对图书的定价、印数、市场策略等进行讨论。 提交到选题会的选题表是一份内容非常丰富的资料,会对学科情况、作者背景、选题内容、选题特点、同类图书、销售策略、定价策略、预计销售收入等内容有一个详细的报告。而且在相关的文件会提前一周放到公共盘上供大家浏览,相关的编辑阅读后一般会提前反馈意见给负责的策划编辑,策划编辑如果认为建议合理可以进行修改,而且也大大节省选题会讨论的时间,提高效率。 4 选题通过 选题通过后,到交稿前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步骤 4.1 财务审核 选题会讨论通过后的每一个选题,会在当天在系统里将利润预测表格提交,财务部门的同事会在周末前进行审核,批准。 4.2 申请合同 财务审核通过后,即可以填写合同申请表格,将一些与常规合同不同的细节填写清楚后发给版权部门( Rights Department )的同事,一般 1 周后会收到正式的合同文件,确认无误后就可以发给作者进行打印签字。由于所有的合同都是由版权部门出具,所以不用担心行文的准确性与法律方面的问题。 4.3 申请 ISBN 在收到作者签署的合同后,就可以将扫描文件上传到系统中,申请 ISBN 。这点可能和国内不一样,国内出版社大都在收到稿件,甚至校样后才申请 ISBN ,以免浪费书号资源。但是作者签署合同后就视为相信作者将会履行相应条款、按时交稿,而且由于国外没有书号方面的限制,即便作者因为某些原因不能交稿,需要取消合同,则该书号则成为“死书号”,也不再使用。 5 交稿 合同签署后,一般由 EPM 与作者沟通联系,管理书稿进度。作者交稿后,编辑会将文件发给印度的技术助理( Technical Assistance )部门进行检查,检查稿件的完整性,图表、参考文献是否一一对应,图片质量是否需要重绘,预计的成书后的页码等。 在收到完整的书稿后,需要再填写一个表格,将图书的详细信息告知生产经理( PM ),也包括开本、版式、装订等印制信息。并安排与 PM 的电话会议,进行交接。与此同时可以根据预估页码重新计算图书成本、调整定价、设计封面等工作。 6 生产 生产经理收到稿件后会寻找合适的兼职编辑进行编辑加工,加工后根据商定的开本、版式进行排版、制作。排版完成后, PM 会把校样发给作者进行修改、确认,然后根据作者的建议进行修改,但这个过程一般只有一次,便会进行印刷,而缺少国内的三审三校机制。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出版的图书是编校质量最高的。 至此,一本书就基本完成了。总体来讲, Elsevier 科技图书的出版是一个标准化、专业化程度很高,又是一个高度协同过程,大家各司其职又互相合作,保证了图书的质量。
个人分类: 关于出版|579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国际学术出版机构评估称中国科研力量正在提高
redtree 2014-5-30 10:41
国际学术出版机构评估称中国科研力量正在提高 作者:齐芳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14-5-30 10:14:44 本报北京5月29日电(记者齐芳)29日,拥有《柳叶刀》《细胞》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的爱思唯尔集团发布了2013年科研报告。报告显示:从2008年到2013年间,中国的科研力量正缓慢提高,虽然质量仍未达到国际平均水平,但“发展速度超过不少科研大国”。中国科研成果的产出量保持高位,但在“域加权引用影响指数”这一通常用以衡量科研质量的指标上,仍未达到国际平均水平,从2008年到2012年间以2.4%的年平均速度稳定增长。 这一报告是爱思唯尔集团应英国政府的需求,基于其旗下全球最大的文献摘要与科研信息引用数据库Scopus做出的。报告对英国、加拿大、中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和美国8个研究型国家,3个科技力量迅速增长的国家——巴西、印度和俄罗斯的科研表现和趋势进行了评估。 报告认为,中国在科研领域的投入持续增长,科研人员数量高度稳定且增速超过大多数国家。 在被评估的几个国家中,中国发表论文的数量已经仅次于美国,远高于英国、加拿大等国家。在2008年至2012年间,中国发表文章份额以10.9%的年平均速度快速增加。 报告显示,中国论文的“域加权引用影响指数”只有0.75。在被调查的几个国家中,英国、加拿大、意大利、德国、美国、法国的指标高于平均水平,日本、中国和俄罗斯则在平均水平以下。但中国在过去4年中,以2.4%的年平均速度稳定增长。而在世界高引用率文章(即引用量前10%的文章)中,中国文章所占比例的增长速度是所有调查国家中最高的,从7.3%增加到了2012年的13.4%。 调查还发现,中国在不同科学领域的发展也不太平衡。在临床科学、医疗健康、生物科学、环境科学、数学、物理学、工程、社会科学、商业和人文科学10个研究领域中,工程、物理学和数学的活跃程度已经达到国际最高水平,环境科学与国际平均水平几乎持平,其余则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延伸阅读 不同的学术机构或学术出版集团总会发布这样的报告,其中有些结论并不一致,甚至互相矛盾。那么,爱思唯尔的这份报告是否具有权威性,我们该如何理解其中的一些指标?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究员武夷山。 记者:这一结果是否具有权威性和客观性? 武夷山:说到权威性和客观性,我们首先要明白,任何一个指标体系都是有缺陷的,不会百分之百精确。爱思唯尔的Scopus数据库是国际上比较大的数据库之一,基于这一数据库进行分析,应该说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可以为政府和科研机构提供参考。 记者:报告中提到中国在“域加权引用影响指数”这一通常用以衡量科研质量的指标上,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那是不是说中国的科研质量不高? 武夷山:“低于平均水平”往往会引起公众的误解,以为“平均水平”就是“一般水平”“平庸水平”,因此觉得中国的科研水平太差。这是不对的,我们必须澄清这个概念。 科学计量学指标都不符合正态分布,而是很偏斜的分布。发表论文、论文被引的国家主要是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因此,这里计算出的“平均水平”实际上是“中等偏高”的水平。而且论文发表也会受母语等因素的影响,比如在这类报告中,日本往往也在“平均水平”以下,但大家知道日本科技实力很强。爱思唯尔此次报告也是如此,很明显就是非英语国家在此类评价中会“吃点亏”。(原标题:中国科研力量正在提高) ******************************************************************************************* 报告称中国部分学科活跃度已达国际最高水平 作者:徐硙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4-6-1 19:39:25 新华网北京5月30日电(记者徐硙)拥有《柳叶刀》《细胞》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的爱思唯尔集团日前在京发布2013年“中国科研报告”。报告显示,中国在科研领域的投入持续增长,在工程、物理和数学领域的活跃程度达到国际最高水平。 此项研究由爱思唯尔基于其旗下全球最大的文献摘要与科研信息引用数据库Scopus,通过对比展示了英国、美国、加拿大、中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日本8个研究密集型国家在各个方面的科研表现和趋势。 报告认为,近年来,中国研发投入与GDP的比例稳步上升,在科研领域的投入持续增长。同时,作为全球博士培养第二大国,中国本土每年有超过5万名的博士毕业生,中国科研人员数量高度稳定,其增速超过大多数国家。 研究显示,中国科研成果的产出量保持高位,相比美国发表论文份额的下降趋势,中国发表论文份额快速增长。在2008年至2013年间,中国发表论文份额以10.9%的年均速度连续快速增长。在世界高引用率文章(即引用量前10%的文章)中,中国论文所占比例的增长速度是所有调查国家中最高的,2012年达到13.4%。“论文发表量”稳居全球第二,并有进一步赶超美国的趋势。但在“域加权引用影响指数”这一通常用以衡量科研质量的指标上,仍未达到国际平均水平。这说明,中国的“论文引用量”明显滞后于“论文发表量”,中国的论文质量尚待提高。 与此同时,报告认为,中国在不同科学领域的发展不太平衡。2002年至2012年期间,中国对学科研究的重心没有很大改变,仍然侧重于工程、物理以及数学,其活跃程度已经达到国际最高水平,但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商业、临床科学、医疗健康等领域则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在“科研成果市场化”方面,报告认为,中国的“专利申请量”逐年激增,这在相当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的“专利授予量”的增长。但同期论文的引用量却不高,中国的知识转化不足。(原标题:报告显示:我国在工程、物理和数学领域的活跃程度达到国际最高水平)
个人分类: 科技新闻|116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家公司 两支队伍:学术出版行业新景观
dsc70 2014-3-31 11:42
作者: Joseph Esposito 现在出版公司的领导们觉得自己不得不同时管理两家公司,这已经不足为奇了。第一家公司(1号公司)经营其现有业务。公司已经有产品投放市场,员工们也都努力工作致力于使这些产品到达最广泛的受众,并且公司已经建立起客户网络,正是这些忠实客户来为产品付费。付费带来了现金流,没有它,公司就无法运营。每个出版公司的领导都要维护并管理现金流,一旦现金流断裂,哪怕只是暂时的,公司就不得不向外借款,甚至极端情况下,不得不出售部分股票给外部投资者。而这些投资者在成为公司股东后反过来会要求更加严格的控制现金流。 第二家公司(2号公司)就很难界定了。这家公司通过内部创业,启动新的经营活动,旨在做些和1号公司不同的东西。第二家公司可能会开发一整套全新的出版产品,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其目标受众是全新的用户和读者;这就意味着,第一家公司的大部分员工和工作流程(目标受众已经固定在某类读者市场)并不适用于第二家公司。实际上,第一家公司已经建立的公司结构放到第二家公司也许就会成为负担,特别是当第二家公司想要大幅度转变经营方向的时候,1号公司的员工看见2号公司突然转向一个全新的出乎意料的经营方向,也会茫然 不知所措 吧。 同时运营两家公司的这一现象也使CE0变得很矛盾。一方面,公司的所有资源(包括重要的现金流资源),必须用来保证1号公司的正常运营。这需要花费精力,同时也可能需要进行定期的战略投资。例如第一家公司可能会在数字格式转换方面(例如从PDF转换为EPUB)投资,或者需要重新设计其软件平台以适应新的移动设备。许多知名公司之所以进行收购,就是为了保证自己的第一家公司能够在市场上保持有利的竞争地位。 由此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重新审视几年前出版业的一些重大收购活动,例如约翰威利(John Wiley)收购布莱克维尔(Blackwell)出版公司。这次收购使得约翰威利在当时的图书馆业务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虽然爱思唯尔收购Mendeley后的具体动作还有待观察,但是似乎爱思唯尔想通过Mendeley来推动1号公司的业务发展,也就是在增加高校图书馆和研究实验室订阅的基础上,提高其科学出版物的销量。这是现金流的第一种使用方式,第一家公司赚到的钱,反过来用于第一家公司的投资,以保证其市场活力。 当2号公司也向CEO提出要求时,冲突就发生了。它可能会提现金要求,而这些现金又是1号公司赚来的。当然,现金不是无限的,而且永远不可能无限,因为任何多余的现金都要被分配给股东,而这些股东又总是变本加厉的要求更多。(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种情况在那些非盈利部门往往更糟糕,这些上层组织部门往往把出版业当成是资金来源,而忽视了对其基础业务方面的必要投资。)比如说,2号公司想要聘请4位一流的软件开发人员,一年大概会花掉75万美元;而1号公司则正考虑进行一项新的营销计划或对现有产品进行改进,抑或公司的股东干脆希望这些现金直接进入自己的口袋。那么这种时候,CEO的任务就变得棘手了,因为2号公司还没有赚钱,只是在烧钱。那么CEO该如何做呢?用1号公司来养2号公司,直到后者逐渐发展起来可以自立自强吗? 这方面我有相关经验。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是《大英百科全书》( EncyclopaediaBritannica )的负责人之一。那时候百科全书的核心业务(1号公司)仍然是印刷业务,有大批的营销人员、市场销售人员以及行政人员为其提供服务与业务支持。但是,我们也明白,印刷业务已经发展的很成熟了,我们需要再建立一条数字业务线,因此,我们开始了2号公司的经营。首先是创建一个新部门康普顿多媒体学习中心(Compton’sMulti-media Learning),并开发了一系列数字工具作为受控于母公司的二线品牌。再后来,我们将2号公司的部分员工调到1号公司,并创建了首个商业化互联网服务——大百科全书在线。经过多年发展,现在该产品已经不断升级愈加完善。 说两家公司相互交战都算是保守的了,实际情况更糟。1号公司的人对2号公司员工享受的特殊权限(和非正统的补偿结构)表示相当的愤怒,而2号公司的人则认为1号公司的员工太落伍。彼此指责不断。我不得不花很多时间在各个派系之间斡旋,其中就包括董事会,连他们也没指望2号公司能有什么作为,对他们而言只要每年有分红,少开会就够了。所以一个公司的CEO要想进行一项重大的战略转型是相当无依无靠的。但是如果你想要有朋友支持,那么好吧,你也就不会来经营公司了。 出版业建立更多2号公司的压力不断增加,原因很简单却并不显而易见,那就是出版行业已经成熟了。那么一个行业怎样才算成熟呢?我的界定就是,一个行业或者其细分市场的年增长率低于10%。这一增长率指的是整个行业的增长率,而非某个具体公司的。这样说来,其实大部分的出版细分市场都已经成熟很久了,而且很多公司也早已做好了建立2号公司的准备。 下面就是2号公司在不同业务领域的举例: * 大学教科书业务。这部分业务和其他细分业务一样已经成熟,现在正试图从教师采纳向机构采纳转变。当然这就需要重新配置数字化产品,制定新的定价策略,以及配备不同的训练有素的销售队伍。 * K-12 业务。这部分业务有来自州和区的资金支持,目前正在开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产品,而这其中的很多产品都直接向那些高收入水平的父母出售。此部分业务也是2号公司的关键业务,整个公司正在向数据密集型企业转变。 * 学术专著。学术专著向期刊学习,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后者的出版领域占主导地位的“大宗交易”,以聚合方式来实现销售。这将改变按课程采纳教材的业务(学术专著通常被用作大专院校的教材——译者注),使图书馆处于不讨好的位置,即不得不提供课堂教材(不过问题是那钱要从何而来呢?)。 * 图书出版商。以往图书出版商几乎完全通过分销商来销售图书,而现在却正在建设终端读者营销数据库,这是开始直接面向读者营销策略的第一步。看看新合并后的企鹅兰登书屋就可以想象出版商之间也要有一场硬仗要打。 * 期刊出版商。学术厨房(Kitchen)的读者应该都很清楚,其正在复制开放存取期刊PLoS ONE的成功模式,来提供自己的金色OA服务。于是转瞬之间,作者变成了客户。 因为整体的环境的改变,1号公司做得再好也只能是收益平平。当这种趋势愈加明显时,CEO就会意识到建立2号公司不仅是值得的,更是必须的(通常这时候CEO往往既得不到管理层的也得不到董事会的支持)。能有这样的见识和洞察力并非易事。能够意识到仅仅做好1号公司的业务可能已经远远不够,这对于一个已经非常成功的知名出版商而言也实属难得。 出版商可以为市场提供最好的编辑;首席财务官可以帮助降低成本并优化成本结构;营销部门可以识别每一个市场前景,并寻找一种最佳方案来为自己服务;但是,这些做法可能最终都无济于事。仅仅做好现有的市场已经不够了,因为整体大环境发生了逆转。而对于已有的成功出版商来说,他们的问题就是不作为。当整个企业的生态系统都发生变化的时候,不作为就不会有进取。 事实上,这就是企业CEO们所不得不面对的冲突,即使明知它是痛苦的,但是老总们依然不得不自己来承受。但是,能够事先就意识到这是必然发生的事情,或许能减轻一点痛苦吧。 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让员工和董事会了解目前公司已经处于成熟阶段了。这需要通过第三方市场分析机构(信誉要好)提供大量的事实和数据来证明。当然,这也是有风险的,因为这种局面可能会吓得董事会将公司卖掉。大学出版社也可能会犯这样的错误:由于不断抱怨图书馆的采购支出骤减,出版社把自己塑造成了无能又缺乏创新的商人,使得图书馆认为大学出版社应该为图书馆提供更好的商业模式。(真是讽刺的警告啊!)。而为了避免公司的恐慌情绪恶性循环下去,CEO们必须提出一套能够使2号公司迅速成长,并成为整个公司主导推动力的方案。但是只提供一种方案是显然不够的,因为没有一种单一方案能够强大到足以掌控未来。 第二件事就是要认识到可以抓住的机会,并找到可以负责运营的人。组织上的事情恰恰是最难的:2号公司的领导人显然丝毫不能介入1号公司的工作,两个公司的冲突太严重,压力也会很大。所以2号公司的领导必须直接向CEO汇报各种情况,这也正是CEO的压力所在。 第三件事情,是最重要的也是在出版业中比较少见的举动,那就是必须为研究和开发设立预算线。而这条线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如果1号公司的表现低于预期,它永远不能被削减。而2号公司对整个企业而言绝不只是个财政储备,而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投资。 然而,即使是世界上最擅长沟通的人也没办法说服每一个人。1号公司中总会有人看2号公司的人不顺眼,反之亦然。我们也没办法要求每个人都有战略眼光和改革魄力,毕竟如果每个人都有的话,那人人都可以做CEO了。而且想要花大投资来改变公司的文化并非明智之举,毕竟公司文化根植于实际的运营情况。例如,1号公司中的销售人员很难从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并适应2号公司的销售策略。事实上,被两股力量不断拉扯正是CEO工作的一部分。所以现在开始建立你的2号公司,然后把自己“搞疯”吧。 (徐淑欣译自: http://scholarlykitchen.sspnet.org/2013/09/16/the-schizophrenia-of-managing-two-companies-at-the-same-time/ )
个人分类: STM出版|2739 次阅读|0 个评论
冒充 Elsevier (爱思唯尔)的约稿信
热度 1 book 2014-3-8 21:58
邮箱收到一封题为“MANUSCRIPTS SUBMISSION”的邮件,如下。 ELSEVIER BUILDING INSIGHTS; BREAKING BOUNDARIES MANUSCRIPTS SUBMISSION On behalf of all the Editors-in-chief of Elsevier Journals, we wish to Communicate to you that we are currently accepting manuscripts in all Fields of human Endeavour. Authors are invited to submit manuscripts reporting 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eir fields. Papers submitted will be sorted out and published in any of our numerous journals that best Fits. This is a special publication procedure which published works will be discussed at seminars (organized by Elsevier) at strategic Cities all over the world. Please maximize this opportunity to showcase your research work to the world. The submitted papers must be written in English and describe original research not published nor currently under review by other journals. Parallel submissions will not be accepted. Our goal is to inform authors about their paper(s) within one week of receipt. All submitted papers, if relevant to the theme and objectives of the journal, will go through an external peer-review process. Submissions should include abstract, 5-10 key words, the e-mail address of the corresponding author. The paper Length should not exceed 30 double-spaced pages including figures and references on 8.5 by 11 inch paper using at least 11 point font. Authors should select a category designation for their manuscripts (article, short communication, review, etc.). Papers should be submitted electronically via email in Microsoft Word or PDF attachments; and should Include a cover sheet containing corresponding Author’s name, Paper Title, affiliation, mailing address, phone, fax number, email address etc. Would-be authors should send their manuscript to: elseviereditorials2014e@gmail.com Kind Regards, Rex Hammond (Prof.) PS: Pls. show interest by mailing elseviereditorials2014e@gmail.com if your Manuscript is not ready but will be ready soon. 这明显是封冒充Elsevier(爱思唯尔)的邮件: 1)写着Elsevier,还用了爱思唯尔官网所用的橙色; 2)“ Elsevier Journals”,不清楚的人还以为是爱思唯尔的刊物;但这个不知道是期刊还是出版商的名字Google不到,没有网址; 3)“ All submitted papers, if relevant to the theme and objectives of the journal ”,哪儿也没写什么期刊主题和收录范围是什么,也没期刊名字; 4)这封邮件发件人为“ elseviereditorials2014c elseviereditorials2014c@gmail.com ”,首先爱思唯尔肯定不用Gmail作为官方联系邮箱,其次投稿时到这个地址“ elseviereditorials2014e@gmail.com”,看见没,这两个地址差了个字母,2014c和2014e; 5)写了不少,就是封垃圾邮件。你们或许也收到过?爱思唯尔知道不?
个人分类: 读-思-拾|14265 次阅读|1 个评论
知识的代价网站,你签名了吗?
热度 2 lionbin 2012-7-6 16:03
知识的代价网站,你签名了吗?
5个月前,在硅谷开公司的数学博士Tyler Neylon,受到英国数学家Tim Gowers一篇有关抵制世界上最大的出版商爱思唯尔集团博文的启发,建立了一个网站( http://thecostofknowledge.com/ ),命名为“知识的代价”。这个网站提供了一个窗口,让各学术界人士公开抗议学术出版公司爱思唯尔( Elsevier )的运作方式。到我写这篇博文为止,全球已有12224位人在上面签名了,他们许诺,不在爱思唯尔旗下的期刊发表论文,不做审稿人,或者不担任编辑。有人用“学术之春”形容这场运动。大家抵制出版巨头的原因很简单:爱思唯尔集团使得人们获取“知识的代价”过于高昂。 “知识的代价”网站具体的号召内容如下: 多年来学者抗议爱思唯尔的商业活动并没有取得什么效果。他们的反对意见如下:(1)他们对订阅单个期刊收取不可思议的天价;(2)许多图书馆面对这样的天价,只得选择同意购买大量的“捆绑”杂志,而其中许多杂志并非是这些图书馆本想要的。从而,爱思唯尔依靠一些重要杂志获取了巨大的利润;(3)支持诸如“禁止网络盗版法案”(SOPA)、“保护知识产权法案”(PIPA)和“研究成果法案”(RWA)的活动,旨在限制信息的自由交流;(4)所有这些问题的关键,是作者希望他们的成果容易被他人获取的权利受到了限制。如果你想公开发布成果,你将不会支持任何爱思唯尔期刊的做法,除非他们从根本上改变这样的运作方式。那么,你可以通过填写本页的表格来表达你的详细意见。 附原文( http://thecostofknowledge.com/ ): Academics have protested against Elsevier's business practices for years with little effect. These are some of their objections: (1) They charge exorbitantly high prices for subscriptions to individual journals. (2) In the light of these high prices, the only realistic option for many libraries is to agree to buy very large "bundles", which will include many journals that those libraries do not actually want. Elsevier thus makes huge profits by exploiting the fact that some of their journals are essential. (3) They support measures such as SOPA, PIPA and the Research Works Act, that aim to restrict the free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4) The key to all these issues is the right of authors to achieve easily-accessible distribution of their work. If you would like to declare publicly that you will not support any Elsevier journal unless they radically change how they operate, then you can do so by filling in your details on this page. 对于SOPA, PIPA和RWA,这里进行一下注释: 禁止网络盗版法案(Stop Online Piracy Act): 当法案通过后,美国司法部及其他版权持有人将可以更便捷地申请法院禁令以对付盗版及贩售冒牌货的网站。而向法院申请的禁令包括:禁止网络广告公司向涉嫌网站投放广告、禁止支付网站向涉嫌网站提供支付服务、禁止搜索引擎出现涉嫌网站的网址,甚至可以要求互联网服务供应商拒绝用户访问涉嫌网站。该法案提高了对互联网用户未经授权在网络上分享版权内容的刑罚,如:六个月内分享10份音乐或电影类的版权作品将面临最高五年的监禁。该法案将给予那些自愿采取措施打击网络盗版和侵权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以司法豁免权,同时也允许版权持有人向任何一个明知却谎称不知进而提供侵权内容或盗版产品的网站索要连带赔偿。( http://zh.wikipedia.org/wiki/SOPA ) 保护知识产权法案(Protect Intellectual Property Act): 这是美国一项待审议通过的法律。它的目的是赋予美国政府和知识产权拥有者更多的法律手段来干预“专门发布侵犯知识产权的内容或者虚假内容的非法网站”,特别是那些在美国境外注册的。这项法案由美国国会议员帕特里克·李希(英语:Patrick Leahy)和另外11个来自两党的联合发起者于2011年5月12日提出。( http://zh.wikipedia.org/wiki/PIPA ) 研究成果法案(The Research Works Act): 2011年12月16日,Darrell Issa和Carolyn Maloney联合提交了此议案,同时提交给政府改革与监督委员会。从本质上看,这个议案试图禁止联邦机构以拨款为条件要求公共资金资助的研究文章、报告供公众在网上免费获取。 ( http://www.open-access.net.cn/5f00653e83b753d652a86001/20125e74/20125e741-26708/53cd5bf9research-work-act-h.r.-3699-4e004e2a59a8788d516c4f178d4452a9987976ee78147a766210679c5f00653e83b753d6768465b06cd56848 ) 至于这样的抵制活动能达到什么效果?今天的新闻《万名科学家抵制出版巨头称获取知识的代价高昂》( http://book.sina.com.cn/cul/c/2012-07-06/084597981.shtml )如此说: “有时候,引起雪崩只需一块小石头。”有国外媒体这样评价今年的这场“学术之春”运动。然而,“学术之春”能否真正为科学界争取到春天还很难说。这些年来,科学界与出版界,这两个文质彬彬的行业,总在“知识的代价”这个问题上唇枪舌剑。“学术之春”的发起人Tim Gowers表示,对于这场运动,自己持有“谨慎的乐观态度”,相信不会虎头蛇尾。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数学教授,英国皇家学会院士,2006 年获菲尔兹奖获得者陶哲轩公开发布:“ 就我自己而言,尽管过去有大约百分之九的文章发表在爱思唯尔期刊上(包括一两篇正在排版的) ,我决定从今天起,不再向爱思唯尔投稿,也拒绝成为其期刊的编委,尽管我将继续为这些杂志审一些稿件。就在撰写此文的时候,在抗议网站建立的短短4天之内已经有500多位数学家以及其他学科的科学家签了名。我很幸运,自己已经没有在一批指定的期刊上发表文章的压力了。正因为如此,对这个抗议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我不会做任何建议。然而,我认为将我们对这一事件的看法广为传播是值得的,至少使大家知道存在这样一个抗议活动(更多的呼吁和相关内容可在上面提到的网站找到)。 ”( http://www.global-sci.org/mc/issues/3/no1/freepdf/95.pdf )
个人分类: 其他杂项|7008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2010年,我们拿什么与爱思唯尔对话
xupeiyang 2010-9-6 12:21
http://www.chuban.cc/cbckzzs/qygc/201001/t20100128_63304.html 两年前,国内多家高校图书馆关于提价曾与励德爱思唯尔有过一次对话,但毫无结果。最后,为了获得爱思唯尔的学术文献数据库,各高校不得不忍气吞声地接受爱思唯尔的提价决定,签订使用合同。 事情发生时,国内教育界和出版界群情激奋,谁也咽不下这口窝囊气。但过了一阵子,事情就渐渐平息了下来,国人又恢复到使用爱思唯尔数据库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生活中。可是,明年也就是 2010 年,与爱思唯尔签订的三年期合同将要到期。到那时,国内高校图书馆不可避免地要与爱思唯尔再次交锋,面临与三年前同样的选择,到那一天,我们拿什么与爱思唯尔对话? 回首两年前的那次对话,国内高校的失败着实令人惊异。爱思唯尔何以如此骄傲而蛮横,置国内众多高校停用的威胁于不顾?要知道,不只在我国,爱思唯尔在各个国家都推行高定价的价格政策,国际学术界对它批评甚众。不过,大抵各个大学或国家都有自己的应对措施,比如康奈尔大学在 2004 年停订了大约 200 种爱思唯尔期刊,并决定不再打包购买该公司的产品;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更是在 2008 年宣布,将历史悠久的《高等师范学校科学纪事》从爱思唯尔手中收回,不再交由该社出版牟利;连海峡对岸的台湾地区,也用坚定的态度和抵制行动打消了爱思唯尔的提价念头。同是面对强势的高价政策,为何只有我们一败涂地? 比照其他国家和大学的应对举措,就会发现,中国高校与爱思唯尔对话的失败其实并不是个意外。我们确实是什么谈判的筹码都没有。爱思唯尔掌握了中国高校外文刊物的 59% ,垄断地位决定话语权,中国高校当然只能言听计从。从深层来说,是因为国内没有一份有话语权的国际性学术刊物和数据库交流平台,国内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要发到国外的期刊上才能产生影响力,这使得整个学术界对国外期刊的依赖程度很高,本国的知识版权掌握在外国出版商手里,自然没本钱威胁对方,和对方议价。 爱思唯尔事件提醒我们,只有培养起成熟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建立起强大的学术期刊出版业,才能在与国际出版巨头的对话中占有一席之地。目前我们能做的,首先是要分散市场危机,降低对单个出版商的依赖度。以往,我国的出版社和科研院所习惯于将自己出版的所有期刊交给同一家外国出版公司出版英文版,或者整合到其在线期刊平台。这就使爱思唯尔在中国市场上一家独大。因此短期内,我们要组建自主的翻译和编辑队伍,把国内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投放到多家国际出版公司,有计划地引入其他国际竞争者,才能避免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 更关键的是,要抓紧时间创立自己的国际化刊物,建立起自己的数据库交流平台。在别人的舞台上唱戏始终要受制于人,为了达到一定的学术影响力,国内的学者只能将自己辛辛苦苦写的论文拿到国外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这往往使本国作者的知识产权落到国外出版商手里,使得本国公共投资产出的科研成果,成为国外出版商的私有资产。这不能苛责国内的学者,谁让国外的学术期刊发展得成熟又有权威,谁让国外的数据库详尽到动不动就可以追溯到 200 年前的文献。没有搭起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交流舞台,就不能吸引到作者的投稿,不能掌握作者的知识产权,永远都只能看别人的眼色,在别人的舞台上唱戏。 在创立自己的国际性学术刊物方面,国内也有了一些起色。 2006 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德国施普林格出版公司合作了一个《中国高等学校学术文摘》项目,项目由高等教育出版社负责编辑出版,施普林格出版公司负责海外发行。《中国高等学校学术文摘》覆盖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 27 个重要学科方向。高教社拥有完整的知识产权。近几年,《中国高等学校学术文摘》的影响力逐渐增大,到 2009 年 11 月止,其中的《数学》和《环境科学与工程》两卷分别入选进全球覆盖最广最具影响力 SCI 数据库,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部分中国学术论文在国外发表又被国内出版界买回版权的出口转内销的局面。 不过,高教社的《中国高等学校学术文摘》项目 2006 年才起步,虽然有教育部的支持,同时在爱思唯尔事件后它深感责任重大,努力想要迎头追赶,但是毕竟发展时间还是太短,其文献数量、下载量与爱思唯尔等国际出版巨头相比还是不能同日而语。另外,在打造自己的英文期刊编辑和排版队伍,向海外作者约稿,建立国际化学术期刊数据库等事务上,高教社还任重而道远。 明年,也许我们还是得继续购买爱思唯尔等国外数据库的重要期刊,但关键的是,我们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疼,只有在这三年中忍辱负重,向别人学习,不断发展国内的学术期刊出版和数据库建设,才能争得一个平等的议价席位。不要三年的合同期过后,又是一个麻木不仁、毫无起色的三年。
个人分类: 信息资源|271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世界最大的科技出版社
mapletian 2009-9-19 14:58
世界最大的科技出版社是谁? ThomsonReuters, Elsevier, Springer, Pearson, McGraw-Hill ?都不是,而是中国的科学出版社。虽然这些跨国大公司的年营业额都上百亿人民币,但是,他们每年出版多少种书?状元培生集团( Pearson )旗下有两个集团,培生教育集团和企鹅集团,每年新书约4000种,企鹅出版的多为大众图书,种类占去了一大半,剩下的培生教育每年新书不到2000种。爱思唯尔( Elsevier )可以算作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出版商了,2008年的收入为46亿欧元( The Bookseller 2009年数据),位列榜眼,每年出版不到2000种新书;而位处探花的汤姆逊 - 路透社( ThomsonReuters )则几乎完全转为一个信息服务商,除很少一部分大部头的法典外,几乎没有纸质图书。 而科学出版社每年出版品种约8000种,其中新书约3000种。 正所谓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科学出版社竟然也是世界老大, 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 10~15% 的速度增长,突破万种大关,指日可待。
个人分类: 关于出版|6104 次阅读|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6: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