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特色专业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基于服务产业视角的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wmy9039 2012-1-17 10:37
依托产业办专业;融入产业,共建专业;服务产业,提升专业。 赵子忠: 学校需要关注产业动态、市场需要,不断提升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的吻合度和同步性,学科设置、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应该尽可能与市场保持同步 。用人单位要反思的是,企业招人要更多地考察一个人才是否可以在这个专业上有更深的可塑性、更强的创新性和多元的拓展性。人才短缺是一直存在的。但是,由于大学的研究往往是前瞻性研究,具有理论高度的, 反应在人才培养上,即培养某一个专业的标准型、通用人才。但市场人才的短缺是缺乏某一层面的专业人才 ,这种人才往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高端的专业技能、 丰富的实践经验 、前沿的创新能力。( 光明网: 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1-06/15/nw.D110000gmrb_20110615_5-15.htm?div=-1 )
个人分类: 专业建设|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特色专业:打造行业高水平高校
wmy9039 2012-1-5 11:15
一所大学,如果没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就很难培养出特色人才。如果不能培养特色人才,便无以成为著名学府——秉承这一理念,乘着高校专业调整和管理体制改革的“东风”,我国相当一部分行业特色高校审时度势,明确定位发展战略目标和路径,在专业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持续创新,在服务行业与区域经济等领域寻求突破。其中,作为国内唯一一所培养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业人才的本科院校,中国计量学院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己任,走出了一条用特色专业推动行业高水平高校建设的发展之路。科技日报记者近日采访了中国计量学院校长林建忠教授。 培养“懂管理的技术人员”和“懂技术的管理人员” 科技日报:在高校发展趋同化且高校间竞争日益激烈的趋势下,中国计量学院如何走自己的特色之路? 林建忠: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计量学院根据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以高等教育理论为指导,设计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路径,整合学校学术资源,坚持以特色专业建设推动学校特色发展,为国家培养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所特需的计量测试、质量检验检疫和标准化等人才。 在此过程中,学校重组优化了计量测试类专业;以质量管理为核心改造了经济管理与工商管理专业;在全省首批建设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安全工程专业和知识产权专业;在国内首创了产品质量工程专业和标准化工程专业;生物技术检验检疫专业也正在建设中。目前已形成了以计量、标准、质量等特色专业为核心的专业布局,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此外,学校在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建设和发展了一系列特色学科和关键学科,承担国家、省重大课题研究项目;建设了一批国家、省重点实验室和实验示范中心;构建了一批国家、省精品课程,编辑出版了一批国家、省重点建设教材;构建了具有实效性影响力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平台;构建并实施了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形成了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懂管理的技术人员、懂技术的管理人员”,为国家计量质量检验检疫行业输送了大量的高级专门人才,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7年居于浙江省高校前列。 高等教育:培养计量高层次人才的最佳选择 科技日报:在推动特色学校建设的过程中,“计量”、“标准”和“质量”各自扮演着什么角色,存在怎样的内在联系? 林建忠:就狭义而言,计量是指关于测量的科学,是以技术和法制手段保证量值准确可靠、单位统一的测量;而广义上的计量则是有关测量理论与实践的统称。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定义,标准是指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 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标准化则是指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质量是反映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特性的总和,具体包括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管理质量等。 计量、标准化和质量具有密切关系。质量是目的,标准是依据,计量是手段。标准管理是质量管理的基础和依据,质量管理是实施标准的保证,并从制定标准开始。要进行质量管理,首先就要建立一整套相关的质量体系文件,它们的绝大多数是产品标准、原材料标准、工艺标准、检测标准、设备管理标准以及作业标准等。标准化贯穿于质量管理的始终,而质量管理也使标准化更具有科学性、规范性,使标准化的内涵更丰富。计量是质量管理的技术基础,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条件。加强对科研和产品生产过程的计量检测,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没有计量测试技术的支持,就没有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科技日报:加速培养计量、标准和质量人才的战略性意义是什么? 林建忠:首先,谈一谈为什么高等教育需要培养计量人才。计量是国家战略基础之一。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中就明确提出要“研究制定高精确度和高稳定性的计量及标准和标准物质体系”。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在科技创新上取得重大突破,而计量科学是科技创新的基石和保障,是推进科技创新的关键要素。同时,计量与国民经济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国现有各类计量仪器企业6000多家,已成为国家生产总值的重要部分;人们日常生活中食品安全、疾病诊断、生产安全等重大问题的解决,也要求用先进的计量检测技术和仪器对相关指标进行准确的检测。 但是,当前我国计量事业远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科学研究、国防建设以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迫切需求。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计量基础相对薄弱,计量检测能力和技术有待提高,计量仪器仪表发展普遍滞后,尤其是计量行业缺乏高层次的创新人才,严重制约了我国计量事业的发展。人才问题是最关键的问题,只有人才问题解决了,计量事业才能纲举目张,而开展计量高等教育是培养计量高层次人才的最佳选择。 其次,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原本仅作为技术基础的标准及标准化,已成为国际市场重要的竞争手段之一。谁掌握了标准的制定权,谁就掌握市场的主动权。国际竞争中已形成了“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卖技术、三流企业卖产品”的趋势。而发达国家正是通过运用标准等技术手段设置贸易壁垒,保护本国利益。我国加入WTO后,国外贸易技术壁垒和我国标准不能满足国际标准等问题,正成为影响我国产品出口的重要因素。 然而,当前我国标准领域人才短缺、标准化人才培养滞后,远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据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调查资料显示,如果以产值500万及以上的企业设置1名标准化人员,我国标准化人才缺口至少32万;如果加上中小企业,缺口则至少100万。就广东一个省,目前标准化人才的缺口达37万。可见,标准化人才已成为当前最为抢手的人才类型之一。 第三是关于质量人才的培养。未来国际竞争的关键是质量的竞争。质量水平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以及社会中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品质量的水平有了大幅提高,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使质量的竞争更加激烈,各国都把质量教育放到战略的高度进行考虑,我国的《质量振兴纲要》也明确提出“质量兴国”的战略目标,并要求有条件的大专院校设立质量管理课程,培养从事质量工作的人才。 可见,质量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作为培养人才的高校,应当通过开展质量工程教育,培养质量工程高级专门人才,为国家赢得21世纪质量的竞争发挥应有的作用。 建设特色专业 培养特色人才 科技日报:中国计量学院在“计量”、“标准”和“质量”特色人才培养方面展开了哪些方面的探索? 林建忠:首先,谈谈我校在计量高等教育方面的探索。建校初期,学校建立了几何量等6个计量测试类专业并招收本科生,在专业、课程、教材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计量测试特色。1998年,专业目录调整后,学校建立了“测控技术与仪器”“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等计量测试专业,同时在通用专业的内涵与专业方向上注入了计量内涵。学校现有的45个本科专业中,特色专业及具有明显特色的专业占38%,在校生人数超过50%。 特色专业和专业特色建设的效果最终要通过特色人才培养的效果来体现。为解决好人才培养的共性与特色问题, 学校积极探索“宽口径,有特色”的专业教育模式,构建了具有计量特色的“平台+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全校层面上,提供了计量学概论等8门课程的公共特色课程模块;在大部分技术类专业中开设了与计量相关的专业特色课程;在所有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中提出了“具有较强标准意识、质量意识、计量能力”的要求; 在实践教学中构建了由实验教学、专业实习、课外科技、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训练等构成的具有计量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正是在通用性、专业共性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人才培养特色,为学生走上岗位适应行业要求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其次,在标准化高等教育方面我校也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学校以计量、质量专业为依托,一直重视并积极参与国家的标准化工作。1996年,工商管理专业开始招收标准化与质量管理方向的本科生,实施标准化本科教育。2004年,学校在“产品质量工程”专业中专门设立标准化和认证专业方向。2007年,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共同建立首个全国标准化人才培养基地。2008年4月,设立了标准化学院,承担起本科生国际型高级人才以及在职人员继续教育等各层次标准化专门人才的培养工作。2010年我校又开设国内首个“标准化工程”第一学士学位专业,并于次年开始正式招生。学校在标准化教育方面的努力得到了国家标准化机构和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充分认可,在第30届国际标准化委员会大会上,学校获得唯一的全球首届“ISO标准化高等教育奖”。 第三,质量工程融合了技术与管理、质量检测和质量管理,它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质量经营和美国的全面质量管理。我国于90年代开始在工商管理、工业工程等专业中设置质量管理方向,1996年发布的《质量振兴纲要》明确提出“在有条件的大专院校设立质量管理课程,培养从事质量工作的人才”,2003年,中国计量学院在国内开设了第一个质量工程本科专业—产品质量工程。学校在质量工程教育中坚持以标准为依据、计量为手段、质量为目标,充分发挥计量、检测、标准化等教学资源,着力培养质量工程师。教学中,积极探索将ISO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引入质量工程教学管理,着重培养学生的质量管理能力,要求学生必须在质量检测、质量监督与管理等一线岗位实践半年以上;坚持在学生中开展ISO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和质量工程师的培训。2007年,学校成立了质量与安全工程学院,进一步加强了了质量工程教育。 本篇文章来源于 科技网|www.stdaily.com 原文链接: http://www.stdaily.com/stdaily/content/2012-01/05/content_410525.htm
个人分类: 专业建设|1743 次阅读|0 个评论
特殊的质量大会
热度 1 xiaomdeng 2011-10-15 19:12
估计“质量大会”这四个字,会让你联想到这会议是在企业里开的,近些年来中国的企业至少在口号上表现得很重视质量,尤其是那些制造型企业,车间到处都贴上“质量是生命线”的条幅。其实这次会议的全称是“质量工程人才培养”专家研讨会,是在我们学校举行的,质安学院承办的。 相信我们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高校有“产品质量工程”这个本科专业,我也是进计量读研后才知道,我们质量与安全学院有这么一个特色专业,后来通过本科毕业于此专业同学介绍,对此有了一定的了解。计量是第一个开设这个专业的学校,现在有四个院校相继开了这个专业。 还是很清楚地记得大四那时调剂到计量的情形,本来是打算调到我对口的学科精密仪器或者测试仪器的,很可惜这个学科已经没了名额,想想也是,计量的名牌专业肯定早就招满了,我那时打电话打得那么晚,怎还还会有名额呢,然后我就选择了和测控专业有点关联的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科,结果招生办潘老师说只剩下质安学院有名额,我一听质安学院,就傻眼了,怎么还有这么一个学院,上计量网站看了看,发现质安学院有个安理的校友曾老师,就打了电话给他,后来就来了计量,结果发现他还是质量专业负责人。 质安学院是 2007 年才成立的,总共有四个专业:产品质量工程、工业工程、安全工程和环境工程,前两个专业以前是机电学院的,安全工程是计测学院的,环境工程是后来才开设的,听同学说成立这个新学院是学校为了扩大规模,争取把“中国计量学院”改成“中国计量大学”,不过学校这个愿望现在还是没实现,估计是“中国”这两个字太重了,我们学校还承受不起。学院是成立了,可是老师还是从前那些老师,还得招研究生呀,又没有申请到对口的硕士点,所以招研究生只能挂在机电的一级学科控制学科名下了,我们在填写学科时就得写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质安),以区别于机电的研究生。 质安学院的成立,对产品质量工程专业发展还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经过几年的努力,该专业已经成了国家级特色专业,深受高考生青睐,每年的高考录取分数差不多都是全校最高的,博士老师也招了不少,专业教师办公室都显得有点拥挤了,质量实验室也被批为浙江省特色示范实验室,得到了不少资金,买了不少设备,听说钱多得都不知道往哪花了。 硬件条件提高了,师资力量加强了,可是因为还是个新专业,所以有很多地方还需要完善,尤其是在培养人才的各个环节上,学院也想顺便宣传一下,毕竟也是领导的政绩,所以今年早就策划好了本次质量工程人才培养研讨会。实验室大力装修了一番,那天晚上经过求南质量实验室,吓一跳,走道亮得像白天似的,和旁边的黑暗形成鲜明对比,开始以为是楼顶安装了什么大功率日光灯,后来走近了,才发现是墙上那些实验室宣传栏里都安装了日光灯,像街上那种广告似的,晚上特别显眼。 十一之前,曾老师就跟我说了,让我通知我们质量研究生在开会的这天参加一下,见识一下质量界的专家,说还有浙大的一个院士也会讲话,后来我就在 QQ 群里通知了,也没说一定要去,就说开会这天得呆在学校,结果开会前一天,曾老师什么也没通知我,也没有通知他的学生朱,要不是我在我导师那看到会议安排表,连会议地址和时间都不知道,所以我认为曾老师改变主意了,不要求我们研究生去参加会议,就没有通知同学们,当然我还是决定去看看,对这类会议还是比较上心的。结果早上我正在走向会场的时候,就接到朱的电话了,说让我通知我们研究生去参加会议,有领导发话了,说这种高级会议,研究生怎么不来参加了,搞得我挺不好意思的,临时通知是很不要不得的,通知了也没几个会来,结果就来了三个,估计是曾老师太忙了,没时间通知我,我也没有揣摩出领导的意思,应该在开会前天晚上通知下,去了总比没去好。 其实后来到了会场,发现会议座位早就安排好了,都是那些专家、领导和我们质量老师的,哪有那么多空位让我们旁听人员坐,真是不知道领导怎么想的。我们进去时会议已经开始了,发现我们宋副校长已经在讲话了,朱马上就说我怎么连个笔记本都没带,真是忘了,不管怎么样,在这种场合样子还是要装装的。坐在我旁边的小豆很是认真呀,看她听得那么仔细,而且还在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了好多东东,还时不时地引用专家的话说我没有批判精神,搞得我有点迷惑,我记得我可没对她说在学术上我们不需要批判精神,也许她误会了吧! 开始听宋校长讲话,我就觉得领导就是不一样呀,他几乎把所有的特邀嘉宾和教授的一些关于质量的观点都提到了,而且是很自然的,一点都不生硬,上下衔接得很好,这讲话水平多高啊,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又没有冷落在场的专家、教授,后来我发现那些发言的专家几乎都有这种本领。想到自己有机会上台讲话时,表现实在是太差了,别说恭维一下别人,就是把自己的观点很清楚地表述出来,都有点困难,以后得多学习和锻炼呀。 会上确实来了一些牛人,有些以前在教材上见过,听了一段时间,我同学吴就说,我们学校老师不如人家那些邀请来的专家,一对比确实发现了我们老师的眼光没人家高,新东西也没人家多,其实这很正常,人家名校来的接触的不但多,而且层次也高,出国的机会也多,讲出来的东东自然会看我们一块了,他们动不动就什么国家教育部,本科专业、学科规划指导委员会、德国制造业、日本技术。不过相比较,那些什么协会、政府部门来的就不怎么样了,说的好多都是套话,都没怎么准备,连 PPT 都没有。 这中间发生了一件事情,天津大学的一个教授,拿着用 2011 版的制作的 PPT 去发言席演讲,发现我们提供的版本太低了,不过他好像早就知道了这个似的,连忙说没事,我用我的电脑。我开始还抱怨我们学校的版本太低了,让人家笑话了,后来听我同学李说,这个教授是故意这么做的,因为一般去做报告的都会把自己的 PPT 转换成比较低的版本,这是业内规矩,他为什么非得搞个 2011 版的呢?因为他 PPT 里有很多数据,不想让我们拷走,自然就希望用自己的电脑了。听他说完我还不怎么相信,后来我另一个同学陶就说希望能拷一下这个教授的 PPT ,他发现里面有许多详细的分析数据,对他科研很有帮助,这时我有点相信这个教授是有意而为了!看来自己的阅历还是不够,观察能力也不行呀。 这些专家和教授的大多是从宏观角度谈论高校质量人才培养,好多都说了我们学院对培养目标定位不够全,我们培养目标是定位在机电产品质量方面,他们说应该定位全一点,推广到更多的行业上,着重提到了服务质量;其实我们上层的专家、学者很多想法在理论方面确实是对的,出发点也是为学生好,提出的什么规划之类的,看上去很好,可事实上,在下面根本就实施不起来,或者不合实际,我们学院老师大多都是机电出生的,培养质量人才,当然得往机电产品上靠了,你要是让他们什么行业都去搞搞,到最后你会发现,培养的学生什么都不会,因为没有么多的时间、精力和条件,现在我们都抱怨学的太多了,广而不精,搞得我们出去没什么优势,什么也不会。 重庆大学的张教授倒是讲到了一个很重要的点上,就是老师应该如何上课,他说他上课就是得让学生参与进来,形成互动,而不是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讲从始至终,以前我们在安理的时候,上课就是老师填鸭子,现在在计量还是这样,每次上课同学们都尽量往后面坐,坐在前面的大部分是因为迟到了再后面找不到位置;学生坐在下面想干嘛就干嘛,老师也不管,上完课就走人,有些老师更过分,就把书从头念到尾,教学成了催眠术,真是不知道那些老师怎么想的,这样能上好课吗? 别说本科生那么多的人上课,就是我们研究生有时十几个上课,还是那种上课模式,好像我们已经适应了那种模式,不想思考了,老师也懒得搞得那么复杂,反正到时考试,把重点画画,大家都能考到理想成绩,老师平平安安教完课,学生平平安安拿到学分,可是这有什么用呢,难道我们就是为了考试而上课吗,完全没有对课程进行思考,更别提什么批判精神,考完试后就万事大吉了,再过一段时间什么都忘了。这些问题不是光靠几个专家讨论就能解决的,从小接受的都接受这种教育的人,能指望他搞出什么创新吗? 张教授还说到现在的学生得加强写作能力培养,他说他经常给他学生修改论文,结果发现得从头改到尾,其实当初上大学时我就很纳闷,英语课都还有,国文课怎么消失了,为了过英语四六级,我们花了多少时间在英语上,可是我们的古代文学呢,基本上就没怎么接触,更别提什么写作能力了,平时学校要求写的东东都是什么政治之类的,大家都是从网上抄,千遍一律,没有什么新东西,自然而然我们的写作能力退步了不少,而且把以前学的很多古代文学都忘了。经常发现老外在网上谈及我们中国的古代哲学和经典名著,他们水平竟然很高,真令我汗颜呀。 这些专家和教授从质量工程人才培养各方面提出了不少的建议,并表示以后会大力支持计量质量专业发展,后来我们同学交流了一下,发现这些特邀嘉宾或多或少和我们质量专业老师都有点关系,好多都是他们的导师,或者有合作关系,这或许就是关系圈吧! 我们学校标准化的一个教授也发言了,他挺厉害的,编了好多教材,他说人家昆明理工大学都成立了质量研究所,正在申请质量方面的博士点,意思说我们发展慢了,人家后来居上,我们要快速跑上去。其实学院质量专业这几年发展已经很快了,为什么要开这个研讨会,就是因为很多地方还不成熟,希望多听取各位专家教授的意见,制定更加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不过他这种想法还是很合现在领导的意图,急功近利,先把那些名号拿下来,不管有没有那个实力,拿到资源再说。 下午主要是质量专业的负责人介绍了专业的发展情况和一些企业嘉宾从他们企业角度谈了专业人才应如何培养。我们质量专业的杨教授,也是学院第一任院长,主要谈了质量产业的发展历程和硕士点建设情况,谈到了刚成立学院时受到没有番号影响,好多东东不知道归哪个口,自然项目也不好申请,所以这些年一直再申请对口硕士点,明年就可以招收系统工程的研究生了,希望这个能提高我们质安以后培养研究生的条件。 作为质量专业的具体负责人曾老师就专业的培养、实践方案做了报告,我们不但是校友而且还是江西老乡,听他的报告,我仿佛又回到了江西,他的讲话总让人感觉好像要一口气说完所有的,讲得较快但是语气却时刻透露出了商量的意思,我们江西人讲话确实有点这个风格。听完他的报告,感觉曾老师还是个很实干的中层领导,为质量专业的教材编写作了大量工作,记得今年上半个学期上他的那门《实验设计与分析》课程,就觉得他对质量专业方面的知识很是渊博,那些关于质量的概念都了如指掌,要知道他也是半路转行的,以前学的是机电,现在搞质量了,而且英语说得特别好,确实很优秀呀,听说马上要升教授了,恭喜他了。 最后企业的嘉宾相继发言了,他们当然是从企业的角度谈了专业人才的培养,其中大多谈到就是学校的课程应该和企业的需求结合起来,很多时候企业就是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希望学院能加强和企业的沟通合作,并表示以后会大力支持学校的培养工作。我们都发现一点,就是这些企业搞质量的领导差不多都是从技术转成管理的,用他们的话说,就是“三分管理,七分技术”,看来搞质量管理的,一定要懂技术,甚至要善于技术。 这一天的会议,其实我是很想上去发发言的,希望我们的专家能听听我们普通学生的心声,可惜呀,没机会。不过能全程旁听,也感到很满足了,至少知道了上面的人时怎么想的。
个人分类: 会议感受|3498 次阅读|2 个评论
《现代控制工程基础》出版
热度 1 nuaazsj 2011-9-4 12:51
普通高等教育电气自动化类国家级特色专业系列规划教材 现代控制工程基础 主 编 刘春生 吴庆宪 副主编 丁 勇 张绍杰 现代控制工程基础/刘春生,吴庆宪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7 (普通高等教育电气自动化类国家级特色专业系列规划教材) ISBN 978-7-03-031896-1 内容简介 本书简明阐述了自动控制的基本理论与应用。全书共分8章,前7章着重以现代控制系统为背景,介绍了系统建模、时域分析法、根轨迹法、频域分析法、离散系统分析和非线性系统分析。各章均包含MATLAB应用技术实例以及专为本书研制的可视化仿真平台的设计实例。第8章内容借鉴了国际著名商学院的教育理念,进行了现代控制系统的案例分析,以强化学生对控制系统概念的理解,提高分析、设计控制系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理念。 本书为2008年“自动控制系列课程暠国家教学团队建设的重点教材,2003年国家精品课程“自动控制原理暠的主干教材。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热能与动力工程、化工自动化、飞行器设计与制造等专业教材的本科生,也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3367 次阅读|1 个评论
招生简章欢迎报考2012年中国计量学院最具特色专业硕士研究生附图
hzluan 2011-9-1 15:27
请科学网同仁向拟报考质量管理、认证认可、技术法规与标准、标准化工程、知识产权管理方向研究生的同学推荐一下: 欢迎报考中国计量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 ” 硕士研究生 中国计量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 旨在 培养具有扎实的管理学和经济学理论基础,较强的外语和计算机能力,能够有效应用管理学、经济学、系统科学、数学和计算机技术等相关知识、方法和专业技术解决现实问题,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管理人才。本 学科依托“质量管理与标准化”特色人才培养平台, 注重理论与 实践 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旨在培养满足社会和市场需求,具有扎实的 质量科学与标准化工程 知识、工程经济和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的高层次复合型管理人才,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 质量 管理、 标准化管理、计量管理、技术创新、决策与管理等相关领域的咨询、管理、 科研或教学工作。 本 学科所在学院建有 国家标准化教育培训基地、浙江省标准化与知识产权管理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质量管理学”国家精品课程、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省产业发展政策研究中心”、 浙江省标准信息与质量安全公共科技 创新服务平台 , 是首届全球标准化高等教育奖唯一获得者,是 标准化教育国际组织 (ICES)主席团单位, 是我国培养 质量管理与 标准化高级人才的摇篮 。 本学科 下设 质量科学与标准化工程、技术创新与可持续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决策理论与方法等四个研究方向 。 现有 硕士生导师26 名,其中教授11名, 副教授15名, 博士 15 名,浙江省“151”重点资助、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各类省级人才6名;在省级以上各类组织担任理事以上学术职务的有10人 ,有1人次担任 标准化教育国际组织 (ICES)主席 。 本学科目前 在研国际合作项目 2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9 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 40 余项,年均到位科研经费超 3 0 0 万元。 另外学院还单独设立了研究生奖学金, 这些优势为今后 研究生的培养和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现诚挚 欢迎2011届应届毕业生、往届毕业生及 各 事业单位人员报考 本硕士点 , 我们将为 第一志愿报考 的 考生 提供强有力的优惠 和奖励 措施 ,具体优惠措施欢迎来电、邮件 咨询。 初试科目: ① 思想政治理论、 ② 英语一、 ③ 数学三、 ④ 管理学原理 或 高等代数 复试科目: 管理科学基础 联系人:栾信杰 0571-8676261(办) 0571-86871127(家) 13675820918 (手机) 邮 箱: hzluan@163.com 联系地址:杭州下沙高教园区学源街258号中国计量学院格致南楼406 中国计量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2011年 9 月 1 日
个人分类: 实务问题|3975 次阅读|0 个评论
吉林大学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介绍
xcl2822 2009-9-19 15:48
肖长来,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2009-9-19 吉林大学(原长春地质学院)是全国最早开设水文地质专业的高校之一, 1952 年开设水文地质本科专业, 1954 年招收首批硕士研究生, 1980 年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 1990 年获博士学位授权点。 1997 年国家学科调整,水文地质专业划归二级学科水文学及水资源(隶属于一级学科水利工程),本科专业调整水文与水资源工程,部分为勘察技术与工程(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方向)。 2002 年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被遴选为吉林省首批重点学科, 2006 年再次被遴选为吉林省重点学科。 2006 年在一级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拥有博士后流动站)下获得自设博士点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2007 年将本科专业勘察技术与工程(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方向)更名为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2007 年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所在的一级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被评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2008 年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被评为国家特色专业, 2009 年申请并获得水 利工程 博士后流动站。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具有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吉林大学 211 工程和 985 工程重点建设的学科。 上述学科点在中国科学院院士 林学钰 教授带领下,在水资源与水环境领域,特别是在地下水资源、环境地质、水文地质及灾害地质领域的许多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国内率先引进并开发了地下水溶质运移模型和管理模型,开创了我国地下水管理模型研究向实用性发展的历史,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在国内外有很大影响,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日本、荷兰、加拿大等 12 个国家有科研合作关系。近 5 年,承担完成 973 、 863 、国家支撑及省部级课题数十项,目前承担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 863 重大项目、 973 项目子课题、科技部应急项目、国家自然基金、省部级重点项目 60 余项。 据不完全统计,本专业从 1952 年至 2009 年 6 月本专业已经累计培养 7032 人,其中博士研究 生 82 人,硕士研究生 393 人,本科生 5968 人,函授及联大约 589 人( 1959-1983 年为 549 人)。 毕业生中杰出的 代表有吉林大学 林学钰 教授( 1957 年本科毕业),南京大学薛禹群院士( 1957 年硕士毕业),国土资源部徐绍史部长( 1980 年毕业),美国伯克利实验室 终身 教授许天福( 1984 年本科、 1987 年硕士毕业),吉林大学长江学者 杨悦琐 教授( 1984 年本科、 1987 年硕士、 1995 年博士毕业),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 俄罗斯工程院院士 宫辉力 教授( 1986 年本科、 1993 年硕士、 1996 年博士毕业)。 此外有众多的毕业成为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河海大学、长安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西北农林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等国内高校和研究院所的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也有许多人成为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外有关科研机构的技术骨干。 2002 中国大学二十强综合实力纵览,吉林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排名为 6/20 。今年在开设水文与水资源工程院校关注度排行榜上,吉林大学排名第四。 目前学校努力争取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认证,建设好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国家特色专业。在现有吉林省省级精品课专门水文地质学、吉林大学精品课地下水动力学基础上,力争进军国家级精品课,再争取一门省级、一门校级精品课。将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成为吉林大学的品牌专业,使更多更优秀的毕业生成为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和国家社会经济建设的栋梁之材!
个人分类: 科学研究|12284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22: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