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大流感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大地震与大流感:哪一种更难预测?
热度 5 yanjx45 2013-4-22 14:15
相对于大地震,目前我们对大流感的防控应该更有信心。 - 最近国内接连发生的两件大事受到举世关注:上海及邻近地区的 H7N9 禽流感和四川芦山的七级大地震。 这类灾难性的事件如果能准确预测,提前进行防范,可显著减少灾难可能造成的损失。 普通的季节性流感几乎每年都会发生,不同级别的小地震几乎每天都会发生,所以都用不着预报,我们随时都要保持警惕。只有大流行流感(简称大流感)和大地震的预报才有价值。 这两类事件能否预测?如何准确预测?对这些问题目前争议很大。 以下尝试对这两类事件的异同以及预测的难度进行比较。 (笔者的专业是病毒学和流行病学,对地震是门外汉。以下观点仅供参考,并希望相关专家进行补充修正。) 1.   突发性: 这两类事件发生的概率都较低,难于发现规律性,所以进行预测都有一定难度。 大地震往往毫无先兆地在瞬间突然发生,比大流感更难预测,但准确预测的价值更大。 大流感的发生常常经历数周、数月甚至更长时间的逐渐发生、发展的过程,在现代社会已有足够的技术手段进行监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预测并采取适当的防控措施,所以进行预测的紧迫性不如大地震。 2. 影响范围(规模) : 大地震通常只发生在特定区域,最主要的影响往往局限在数十公里的范围内,不会直接危及更大范围。当然地震也可能引发大范围的海啸,但海啸发生于地震以后,目前已建立的海啸预警系统能显著降低损失。 大流感则可能经一定时间逐渐流传到全世界每一个角落,与全世界每一个人都可能息息相关,会受到更多人的关注。 3. 灾害的可控性(人定能否胜天?) : 目前对大地震还无法人为控制(但在大地震发生概率较高的地区,可通过增加建筑物的抗震等级等措施来有效减少危害)。 对于大流感,在现代社会人类已有足够的能力将其危害降至最低。 人类已积累了与大流感(和类似传染病,如 SARS )作斗争的丰富经验,人类已有有效的手段控制大流感的暴发流行。 WHO 已牵头在全球范围建立对各种类型的流感病毒进行快速监测的网络系统。 WHO 指出, “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措施 ” 。大流感疫苗和季节性流感疫苗的制备技术和设施是基本相同的,已有数十年的成功制备和应用历史。正如在 2009 年甲流的防控过程中所显示的, WHO 已牵头在全球范围内初步建立了针对大流感的疫苗制备和分发使用的快速反应系统。中国在流感疫苗的研发、生产和推广应用方面的能力也位居全球前列。 4. 发展是硬道理。经济实力是减少大地震和大流感危害的前提条件。 在大地震发生概率较高的地区,通过增加建筑物的抗震等级等措施,可有效预防严重危害的发生。不过在房价本来就超过许多人的购买力的情况下,提高抗震等级会进一步抬高房价。但如果经济大发展了,人们的购买力普遍提高了,提高抗震等级就能在更多地区得以实施。特别大的地震发生的概率实际上很低,如果能象某些多地震的发达国家已经做到的那样, 7 级甚至 8 级地震造成的建筑物损坏和人员伤亡都不严重,则地震预报的最大需求仅局限于极少数更高级别的地震。这样我们即使对地震预报的水平没有很大的提高,我们可能一辈子也听不到有关地震造成重大伤亡的新闻了。 对于大流感的预防,已有较有效的对策:建立现代检测、监控网络,不断提升快速制备和分发疫苗的能力。这一切都有赖于相关的经济和技术基础。 总之,相对于大地震,目前我们对大流感的防控应该更有信心 。 人类对大流感的认识和防控能力与 100 年前相比已有质的飞跃, 1918 年流感大流行那样的悲剧不可能重演。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防控大流感的能力还会进一步提高。
个人分类: 流感防治|5922 次阅读|10 个评论
90年前大流感中“野蛮的”人体实验
yejian 2009-9-19 22:39
来自美国鹿岛海军训练基地的 62 名水手,在波士顿港口 面临两难的抉择 。他们年龄不一,有年仅 15 岁乳臭未干的毛头小伙子,也有 34 岁饱经沧桑的中年人;但有一点相同,他们每个人都因服役期间的不轨行为被控违反军纪并被关押。 那是 1918 年的 11 月,在波士顿,那次流感大流行已开始衰退。军官们给他们指了一条明路:是否同意作为一项医学研究的受试者,协助科学家搞清楚流感是如何流行和传播的?是否同意医生们让他们染上这种可能致命的疾病?如果回答是同意,他们的罪行就将获赦免。 这无异于一笔出卖自己灵魂与肉体的浮士德式的交易,但医生们很希望这项研究能进行下去。切尔西海军医院负责这项研究的罗斯诺( M. J. Rosenau )博士和海军中尉基根( J. J. Keegan )说,要搞清流感究竟是怎么回事,挽救成千上万的生命,这些水手是他们最大的希望。 在今天,这样的实验无疑是非法的。医学研究者不能以诸如赦免罪行之类的诱惑,去说服犯人参与他们的研究。虽然他们可以向受试者支付少量的酬金,但任何通过给受试者很多钱或者诱人的恩惠鼓动他们参与的研究,如果这类补偿可能被伦理学家界定为不当的诱因或不可抵挡的诱惑的话,都是被严格禁止的。在 1918 年流感大流行 80 多年后的今天,如果你是想获得免费的治疗,或是希望采用尚处于实验阶段的药物来治疗癌症、艾滋病等绝症,或者你希望你的身体能为阐明更深入的科学问题做点贡献,你还是可以参与医学研究的人体实验的。但至少在理论上,受试者都应该是真正的志愿者,他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参与研究。 但在 1918 年,这样的伦理学问题极少被考虑。相反,为涉及人体的冒险研究所作的辩护倒显得那么的合情合理:为挽救多数人而使少数人受危险威胁是值得的。犯人被认为是理想的研究受试者,可以为科学贡献出自己的身体,而他们如果能够在实验中存活下来,以前的罪行就将得到赦免,因为他们已经以自己的身体回报了社会。 而且,在这 62 人中间,有 39 人从未感染过流感,他们对流感有着独特的易感性。如果医生们想让受试者染上 1918 年的流感,还有比他们更好的受试者吗? 但流感真的那么容易传播吗?医生们也在问自己。为什么有的人患了流感而有的人却安然无恙?它为什么能杀死年轻人和健康人?战时的混乱和军队的行动能解释这次流感的传播吗?如果流感的确是一种传染病,它是如何传播的,又是什么微生物在作怪? 要找出这类问题的答案,一般的方法是研究疾病在动物中的传播。让几笼子实验小鼠或小白兔染上疾病,分离出致病物质,再研究它如何传播、如何让动物和人免受疾病的侵袭,就可战而胜之了。但流感看来似乎有所不同,它好像只感染人类,那时人们还不知道有任何一种动物对流感易感。因此,研究者认为,他们只有进行人体实验这一个选择。 也许因为这些医生都是天才的游说家,也许因为被赦免的诱惑实在是难以抗拒,这些人都同意了,于是研究开始进行。水手们首先被转移到波士顿港加洛普斯岛上的一个检疫站,然后医生们想方设法让他们染上流感。 流感是一种呼吸系统疾病,大概是通过病人咳嗽或打喷嚏时飞向空气中的黏液飞沫,或是通过与病人带黏液的手接触,由病人传给健康人的。不管如何,病人的呼吸道黏液最可能是流感传播的元凶。 医生们从重病病人身上收集黏液他们鼻子和喉咙里粘稠的分泌物。接下来,一些水手的鼻子和喉咙、一些水手的眼睛,受到了这种黏液的滋润和洗礼。有一次,医生甚至将取自病人鼻腔后部的黏液,直接涂在了一名志愿者的鼻腔后部。在另一个实验中,为了了解流感是由病毒还是更大一些的微生物如细菌引起的,他们将收集起来的黏液置于精密的过滤器中,这种过滤器的网眼很小,只允许亚显微尺度的病毒通过,而细菌将被截留下来。医生将过滤的滤液收集起来,准备用于感染健康人。 当然,医生们也明白,不能仅仅因为流感看起来像呼吸系统疾病就排除其他可能的传播途径。这种致病的微生物会不会躲在血液里呢?于是他们从病人体内抽取了血液,并将抽取的血液直接注射到志愿者的皮下。 那么,健康人直接暴露在有流感病人的环境中时,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为了模拟这个自然感染过程,医生将 10 名志愿者带到了医院里垂危的流感病人的病房中。病人们挤在窄窄的病床上,饱受着高烧的煎熬,神志不清地漂游于睡眠和谵妄两个世界之间。这 10 个健康的倒霉蛋接受了指令:每个人都必须到病人的床上去,去接近病人,向病人的脸俯过身去,在他恶臭的鼻息里呼吸,并同他交谈 5 分钟。为了确保受到足够的流感暴露,病人在志愿者靠近时,需对着他做深呼吸,让自己的呼吸进入他的肺里。最后,病人还要对着志愿者的脸咳嗽 5 次。 每个志愿者都需在 10 个不同的病人面前重复这一过程。每个病人的病情转重的时间都不超过 3 天这个时候,流感的致病微生物还充斥着他们的黏液、他们的鼻子和肺。 但是,居然没有一个健康的志愿者染上流感! 真是难以置信。这种像野火一样横扫了众多的军事基地,几小时到几天时间就可使年轻人毙命,让太平间被死尸充塞的新的瘟疫,却不能通过所有这些普通的传播途径传播! 一定是什么地方搞错了。也许由于某种未知的原因,使这帮水手能够适应流感兴许他们以前就被感染过,从而获得了免疫能力;也许他们恰巧天生就对流感具有抵抗能力。对每一种疾病,似乎都有一些人天生就不易感。黑死病横扫欧洲的时候,有些地区近一半的人口被消灭,然而仍有一些人毫发无损;到霍乱盛行欧洲时,一些被认为与那些死于霍乱的人一样摄食了被污染的食物和饮用水的人,却健康地存活了下来;一些立志献身而工作和生活在麻风病患区的医生和护士,也从未染上这种疾病。那些波士顿的水手们也许是幸运的,他们也许根本就不会受流感的侵袭,因为他们生来就具备了对流感的抵抗力。但即使是这样,每一个水手都具有免疫力的概率又有多大呢? 另外一些医生也决定在军队志愿者身上去进行实验,他们也寻找到了这样的志愿者,愿意以自己的生命作注来赌一把,以求自己的罪行被赦免。这一次实验是在旧金山进行的,实验规程看起来也更加严格。根据他们每个人的经历分析,在进行实验之前,他们可能已不自觉地在流感环境中暴露过。但也没有其他办法,他们的身体很可能还没有发展出对流感的免疫力。 这些受试者是来自 Yerba Buena 岛海军训练基地的 50 名水手,他们在岛上呆了一个月,没有一个人感染上流感。当流感席卷那个城市时,他们被隔离起来,尽可能地避免了暴露于流感之中。 这些健康的受试者被带到了旧金山海湾西部距金门大桥数英里远处的天使岛检疫站,军医们试图让他们染上流感,可谓绞尽了脑汁。实验方法和上次一样,包括接种病人的呼吸道黏液、血液,以及让他们尽量与病人接近。令人吃惊的是,实验结果与上次完全一样:没有一个受试者感染流感! 科学家们搞不懂了。尽管医生们已经竭尽全力,这些健康的受试者还是没被感染,那么这种疾病的诱因究竟是什么呢?人们究竟是如何染上流感的呢? 选自博主参与翻译的《与流感共舞》(上海科技出版社)。如今的流感态势,从发作时间上看,越来越有80年前那场大灾难的影子。控制流感更重要的不是应急的研发,而是传统的公共卫生措施。 推荐阅读《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8.12)。此书是普利策奖获奖佳作,由复旦大学钟扬教授和金力教授牵头翻译,详细讲述了80年前流感大流行的故事 ,对如今的流感防控颇有借鉴。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319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10: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