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植树造林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忆秦娥 植树造林
ghzcljz 2018-9-18 10:57
忆秦娥 植树造林 东风急, 胡燕南来剪春雨。 剪春雨, 银丝多情, 灌醉春榆。 三春一刻千金比, 植树造林绣大地。 绣大地, 江山舞蝶, 多少恋曲。 沈鹏飞
56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植树歌
ghzcljz 2018-9-17 11:50
植树歌 春风拂大地, 阳光普天照。 怀一腔绿意, 抱一捆树苗。 踏郊野春色, 迎漫天欢笑。 花香蜂蝶舞, 柳翠黄鹂叫。 唱起植树歌, 吟我绿化调。 撒下颗颗汗珠, 来浇株株树苗。 千山万岭添新绿, 祖国山河分外娇。
592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塞罕坝说开来
热度 2 Hunshandake 2017-12-12 14:02
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北部坝上地区(与北京市中心直线距离283公里),属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南缘,系内蒙古高原与大兴安岭余脉、阴山余脉交接处,清朝著名的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是滦河、辽河的发源地之一。林区气候寒冷,冬长,春秋短,夏季不明显,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4 ℃,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分别为30.9℃和-43.2℃。年降水量490毫米,蒸发量1229.9毫米。年均无霜期68天,积雪时间长达7个月。土壤类型以山地棕壤、灰色森林土和风沙土为主。塞罕坝处于森林-草原交错带,植被类型多种多样,依此分别为落叶针叶林、长绿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灌丛、草原与草甸和沼泽及水生群落【引自网络】。 昨天,百度新闻推送的的一篇稿子 “塞罕坝,地球上一抹夺目的中国绿”, 不知要激奋多少国人的心扉。 ( http://report.hebei.com.cn/system/2017/12/06/018562681.s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三代塞罕坝人拖家带口、挥汗苦干终于换来了 86%的森林覆盖率,这种精神无疑让人肃然起敬,值得国人认真学习。 然而,我担忧的是这则新闻会带来又一轮的植树造林风。我之所以这么讲,并不是植树造林有什么不好。事实上,植树造林的好处太多了,诸如 固持 水土、调节气候、防风阻沙等等。 我要说的是 我们 不能盲目植树造林 ,我们要做 的 应该是 在能种树的地方种树 , 能种草的地方种草。 不管是 种树还是种草, 首先 要了解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特征。 简单 来说 就是在 降雨量少于 300 mm的地方种树 如果 不解决水的问题就很难成活。 塞罕坝之所以能够成功,正是因为新闻里提到的 “历史上的塞罕坝水草丰美、森林茂密”。 我 查了一下塞罕坝的降雨量情况,发现 塞罕坝 地区植物生长季节的降水量平均值 约为 377 mm ,占 全年降雨量的 83 %。 我国大部分的 干旱半干旱地区 的 降雨量 都在 3 00 mm 以下 , 不仅 如此,由于地势较高、 光照 充足等原因,蒸发量 也 比较大,要植树造林还是有很大难度的, 倒不如退而求其次,种些当地 土生土长 的灌木和草,先把水土保持住, 再来 寻求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个人分类: 生态恢复|3337 次阅读|2 个评论
植树造林和森林管理也许会加剧大气增温
热度 5 lionbin 2016-2-17 21:37
许多人类活动已经给森林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比如森林清伐、城市化、森林砍伐、采矿,及许多其它活动会毁坏了大部分森林,使森林破碎化。热带雨林存储了大量的CO 2 。例如,森林正以约每分钟50个足球场面积的速度被砍伐和燃烧,树木中储存的CO 2 被重新释放到大气中,促使大气CO 2 浓度上升并造成全球变暖,然后这些碳汇资源(树木)再也不能存储额外的CO 2 了,以上两个过程对全球变暖都至关重要。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研究,“以上这些威胁与以空前速度发生着的气候变化的影响一起,危害森林的耐受力和分布”。根据忧思科学家联盟(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的研究,即使城市发展或者森林砍伐的发生微小的变化也能改变局部的降雨模式,并且引发其它的气候干扰。土地利用变化除了改变地球大气温度外,还会同时影响植被中碳的固定和储存(一个被称为碳封存的过程),或陆地表面的碳释放。 一直以来,与森林砍伐相反的过程——植树造林以及相应的森林管理就被认为是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通过植树造林和森林管理用于提高碳封存被公认为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条约(UNFCCC)中巴黎协议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战略。那么,植树造林是否真的会缓解和抵消这一过程呢? 在我翻译的《变化中的生态系统:全球变暖的影响》这本书中,曾报道了这样一个案例:华盛顿特区卡内基研究所和加州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利用计算机模拟开展了一项研究,他们得出 温带区域的森林实际上会加重全球变暖 。这是比较容易理解的,热带森林在蒸散过程中会释放大量水分而冷却环境,然而温带森林不仅不能排放足够的水分,还会吸收更多太阳辐射,从而为地球增温。 无独有偶,类似的这种“反常”现象继续被气候变化研究者们所发现。在前两周的 Science 周刊中,就报道了法国伊维特河畔吉夫(Gif-sur-Yvette)气候科学与环境实验室的Kim Naudts和她的同事们的一项研究, Nature 在上周也推荐的这篇文章。文章认为:尽管森林管理对站点水平的碳、能量和水交换的影响已经众所周知,但对森林管理的气候影响的大规模研究直到最近还受限于模型方法,而且缺乏足够详细的土地利用重建数据。于是,他们利用地-气模型(land-atmosphere model)重建了欧洲森林管理和土地利用历史,研究森林对气候的影响。令人惊讶的是,他们的结果指出, 植树不一定会减缓气候变化 。自1750以来,尽管有大量的植树造林和木材利用(非燃烧)还是导致了欧洲森林的蓄积量有3.1pg的碳债务。也就是说,在过去的250年中欧洲的森林管理行为成了一个净的碳源,这不仅没有减轻反而有助于气候变暖。研究发现,植树造林主要在大气层顶辐射不平衡时增加了0.12w/m 2 ,而夏季大气边界层温度增加0.12 °C 主要是由物种转换引起的。因此,两个半世纪的森林管理并没有冷却欧洲的气候。 碳的释放,以及储存在凋落物、枯木和管理森林中的土壤碳库是促进气候变暖的关键因素。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欧洲森林是作为一个碳汇的。森林管理可以增强或削弱这个汇,这已经作为一种减轻气候变化的机制放入政治议程中。然而, 森林管理不仅影响这个汇的强度,也改变了森林结构,从而影响与上覆大气层的能量和水汽交换 。虽然整个欧洲大陆的森林已经扩大了10%,木材采伐以及林种改变成更具商业价值的树木——阔叶林转变为叶片颜色更深的针叶林改变了这些森林的反照率、冠层粗糙度和蒸散量,导致当地的地表温度上升0.12°C。而历史上人为土地覆盖变化的影响,如森林采伐和植树造林,有关碳循环和当代气候都相对记录得比较好,土地利用变化中不涉及土地覆盖变化的影响,如森林管理,还没有好好研究过。据报道, 森林管理会影响到与大气间的水和能量通量,甚至可以与土地覆盖的变化的程度相媲美 ,这表明数世纪的森林管理可能对欧洲现代气候增温有贡献。 因此,欧洲和其他地方的气候变化减缓政策在森林管理中可能需要考虑改变。如果无法确认所有的林业都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那么通过植树造林和森林管理来减缓气候变化的政治约束就冒着失败的风险。 任何包括土地管理来作为一个途径减缓气候变化的气候框架,不仅需要计算土地覆盖的变化,还应同样考虑森林管理的变化,因为不是所有的森林管理都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 减缓气候变化的森林管理潜力只能通过生物地球化学变化(温室气体排放)和生物物理变化(水和能量通量)的影响进行计算才能得到完整评估。现在的关键问题是,是否有可能设计一个森林管理策略来冷却这个气候,而同时又能维持木材生产和其他生态系统服务呢。 参考文献 Kim Naudts et al. Europe’s forest management did not mitigate climate warming. Science 351, 597–600 (2016) -. More carbon from planted forests. Nature 530, 132 (2016) 赵斌、郭海强等(译)。2012-06-01。《变化中的生态系统:全球变暖的影响》。高等教育出版社。
个人分类: 一起读顶刊|14729 次阅读|5 个评论
给科学家提供一个思路
famingkuang 2009-9-20 10:30
近来,沙尘暴日益猖獗,三北防护林收效甚微。蒋高明博士在护林防沙上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但我觉得他的观点虽然是正确的,但却提不出什么有力的证据因为证据主要来源于经验,而经验是很难说服人的。 我想,要提供沙漠地带不宜种树的理论依据并不难,只要做几个实验就可以了。 我们知道,给树木提供的水分正常情况下只能是来源于雨水,而树木在成长过程中除了极少部分的水经树木光合作用变成有机成分积蓄下来外,绝大多数的水都被树叶蒸发掉了。所以一个地方宜不宜林,宜什么林,只要看当地的年降水量是多少,而某一树种单位面积上年消耗的水量是多少,就能判断此树种在此地宜不宜种了。 我的实验构想是这样的:在欲植树地带建立实验室,研究各种树种的各种年龄段及它们的根系所达到的最大面积、它们的年耗水量,如果在这一面积上年降雨量少于此树种的年耗水量,那么此树种就不宜种了。用这种方法甚至可以找到树木的耗水量/年降水量在什么比值的时候,该树才能种活,少于某一比值,该树种必死无疑的科学依据。 依据这一方法,可以找到某地是宜林还是宜草,宜什么林,宜什么草;还是什么都不宜的最科学的数据了。 有了这些科学数据后,就能科学的植树造林,不再盲目的瞎折腾了。 此只是俺的一些构想,不知是否原创,仅供参考。 另:为什么三北防护林中,在树木还小的时候可以成活,大了就不得不死了呢?这是因为,树木变大变高后它的根系所占的有效面积(如果树木密植,那么某树所占的有效面积就不是它的根系所能到达的所有面积了)上的年降雨量已经达不到该树的年耗水量的缘故了。而树木还小的时候每一棵树所占的有效地面面积上的年降雨量是能够达到它年耗水量的要求的。
个人分类: 智慧点滴|1161 次阅读|9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0: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