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如梦令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一支如梦令调集破阵子卜算子齐拔寄生草
热度 1 sunyu367 2012-5-25 09:59
一支如梦令调集破阵子卜算子齐拔寄生草 半晌水龙吟招引鹊桥仙临江仙共赏后庭花 今天任务又多又难 只能慢慢来 此处暂时欠下几百字 若事成 定来填词还愿
2923 次阅读|2 个评论
如梦令@雷雨夜思
热度 1 zhoujy 2012-4-6 12:14
有一同学在雷雨夜即兴作诗,诗曰:雷声隆响,赐我无眠;心跳悸动,赐我无念,无念止于念......。今将此意填词一阕以慰之。 雷震九霄云汉, 雨打芭蕉庭院。 夜半不成眠, 怨不得相思满。 无念, 无念, 无念止于相恋。
个人分类: 诗词歌赋|2493 次阅读|2 个评论
如梦令@清明
zhoujy 2012-4-4 21:24
今夕清明时节, 独自异乡漂泊。 北望是神州, 遥忆故人西北。 离别, 离别, 愁共一轮明月。
个人分类: 诗词歌赋|2305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梦令@聚会
zhoujy 2012-4-4 13:29
愚人节前夕,NTU同学相邀小聚,喝酒吃肉,好不快意,填词一首以记之: 唤友呼朋欢聚, 把酒几多豪语。 与尔醉一回 销尽凡愁千缕。 堪妒, 堪妒, 寂寞广寒清舞。 如梦令 又名《忆仙姿》、《宴桃源》。 五代 时 后唐庄宗 ( 李存勗 )创作。《清真集》入 “ 中吕调 ” 。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 【定格】 中仄中平平 仄 ,中仄中平平 仄 。 中仄仄平平,中仄仄平平 仄 。 平 仄 ,〖平 仄 〗,中仄仄平平 仄 。 【 注 】 中——可平可仄;蓝色字——韵字
个人分类: 诗词歌赋|2807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梦令 重大
pinjianlu 2012-3-11 11:41
如梦令重大 湖边、杨柳、重大, 车多路隘湿滑, 何日再日出? 不知浓雾何处。 走路,走路, 惊起情侣无数。
个人分类: 心路历程|2779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梦令——科学网纪事(3)》——和黎老师《往事如烟》
热度 3 cissyludai 2012-2-12 15:48
《如梦令——科学网纪事(3)》——和黎老师《往事如烟》 陆俊茜 博内风生水起, 常忆网内故友。 菲姐非有意, 还望丁甜谅解。 归来, 归来, 一同笑傲江湖。 黎老师原文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43049do=blogid=536582 《往事如烟》和李清照如梦令 窗外江山如碧, 浮想又回故里。 日落不回家, 走过青山无意。 一起, 一起, 勾起一筐往事。
2453 次阅读|10 个评论
如梦令——科学网纪事
热度 4 cissyludai 2012-2-2 22:14
看着网上大牛们写的《念奴姣》,喜欢得紧。 学着涂鸦了首《如梦令——科学网纪事》。(还望菲菲姐别生气才是。) 《如梦令——科学网纪事》 陈安贾伟泳春, 王铮曹聪晓虹。 夜游科学网, 菲送丁甜闭关。 无奈! 无奈! 博外龙腾云起。
2958 次阅读|8 个评论
如梦令·常记法国小城
热度 2 flowerofmay 2012-1-28 16:09
如梦令·常记法国小城 ——三访梵·高最后生命之所 黄宁燕 常记法国小城, 梵·高画景依旧。 试问旷野老鸦, 却道此境历百年经久。 悠悠,悠悠, 梵·高才情小城永留。 * 背景注:法国巴黎西北小城Auvers-sur-oise(奥威尔) 是梵·高最后驻足的地方,他于 1890年7月27日在此自杀身亡。尽管只在此地居住了几个多月时间,但他创作了大量著名作品。 梵高在奥威尔创作的画作中有一幅名画《麦田上的乌鸦》,是他的激情和心情的写照。这幅画是他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幅,也是这所小城在我脑海中最强烈的代表图画。 我曾三次探访这座小城,最令我惊异的是,梵高画中的风景及建筑虽历经百年却基本上没有改变。酒是历久弥香,我之所以喜欢奥威尔,也跟品酒一般,百年前的梵高使我有机会品出这是一坛老酒,那画便是老酒弥漫出的永不会消弭的香气。 (2012年1月28日·北京)
个人分类: 我看世界|3807 次阅读|2 个评论
父亲手书毛泽东诗词之六:如梦令·元旦
byk0104 2012-1-25 09:27
父亲手书毛泽东诗词之六:如梦令·元旦 如梦令《元旦》 一九三零年一月 宁化、清流、归化, 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 直指五夷山下。 山下山下, 风展红旗如画。
个人分类: 家族文化|1684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梦令·烧枪迎新年
热度 1 伍加 2012-1-22 21:39
【文学习作(13)】 如梦令·烧枪迎新年 伍加,2012年1月22日,周日(年三十) 昨天,亚特兰大笔会的一群笔友又到靶场练武,笔友老鲍还用广东话为我们的活动美其名曰:“烧枪迎新年”。有趣的是,昨天参加活动的笔友中女多于男,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其实,智勇兼备、文武双全历来是中华文化中备受推崇的英雄人物所必须具备的两种能力;我们这些美女加才女的笔友们,“红装”和“武装”都爱,个个美若天仙又飒爽英姿,十分了得。昨天我们先打了 0.38 毫米左轮手枪,又打了鲍兄的崭新德国造 GLOCK 9 毫米口径手枪,感觉跟打小口径(比如 0.38 和 0.22 毫米)手枪绝对不同。首先是那乌黑的枪体握在手中沉甸甸的,恐怕有两磅重(1.5 斤);其次是那 0.9 毫米的子弹个头比 0.22 毫米的子弹大了四倍,拿一粒放在手心上,就像是捧了一个胖娃娃。想想这样大的铅丸从肉体中穿过的情形,令人不寒而栗。还有击射时不仅声音更爆裂,枪体反弹更厉害,它不仅是向后坐力大,而且是向上垂直弹跳。我打第一枪时单手握枪又没有精神准备,枪口跳起一尺多;第二枪改为双手握枪,较好地控制了击发后的弹跳。 说起大口径手枪的威力,笔友老秃还向我们展示了他的 0.9 毫米手枪,这种手枪更绝,使用平头子弹,比普通锥头子弹的威力大多了。这不仅因为它的直径大,弹速高,而且是因为平头子弹的创伤方式不同。普通圆锥形子弹在穿过肉体时是从肌肉组织中“挤”过去的;而平头子弹则是“推”过去的,甚至是连推带拉加刮扯,这样所造成的创伤面积比普通锥形子弹大得多。 试填两首如梦令,一记心情,二贺新年。词牌如梦令有三十三个字,七句,五仄韵,一叠句。如梦令的词谱如下: 平 仄 平 平平仄(韵) 仄 仄 仄 平平仄(叶) 平 仄仄平平(句) 平 仄 仄 平平仄(叶) 平仄(叶) 平仄(叠) 平 仄 仄 平平仄(叶) (一) 声赛电雷咆哮, 枪口硝烟笼罩。 再射入心环, 靶纸频传捷报。 心跳! 心跳! 胜过万千鞭炮。 (二) 笔友人人矫健, 一扫斯文偏见。 才女更争先, 诗赋还需长剑。 感叹! 感叹! 东亚后人可赞。 伍加,2012年1月22日,周日(年三十) http://blog.creaders.net/invictus/
个人分类: 文学习作|3598 次阅读|2 个评论
如梦令(网图下载)
热度 1 yurongming 2011-7-9 07:10
三叶草,又名车轴草,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有两种类型,即白花三叶草和红花三叶草。三叶草茎叶细软,叶量丰富,粗蛋白含量高,粗纤维含量低,既可放养牲畜,又可饲喂草食性鱼类。其中白花三叶草(Triofliumrepens),因其植株低矮,适应性强,可作为城市绿化建植草坪的优良植物。顾名思义,三叶草一般为三叶,偶有四叶,极为罕见,有幸运草之称。欧美遇到四叶就采摘保存起来,用来馈赠亲友,以象征美好和幸福。 如梦令 绿碧叠情空聚,谁倩路头凝玉? 数叶叹痴迷,是四是三欢泣。 休记, 休记, 且醉无边真意。
个人分类: 古典诗词|2631 次阅读|2 个评论
一个是唐代才华横溢豪放少男,一个是宋代芙蓉出水婉约少女
热度 2 JYH64J98Y99H 2011-4-2 12:10
“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是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最为出彩的段落之一,尤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为世人所知。我曾经从报纸上读到一个二年级小学生引用了这样的句子,我一想起就觉得好笑。我估计孩子父母捉刀代笔的可能性很大。发表几成游戏,谁爱玩谁就去玩去吧。从古至今,相关模仿句式层出不穷。诸如什么“机遇与挑战同在”“贡献与局限并存”等等,怕是难逃模仿干系。 《滕王阁序》因其流光溢彩、美不胜收而成为千古传诵的佳作。文章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了作者无路请缨之感慨。全文对仗工整,文词华丽,情理中又包含着深蕴,通篇因文质兼容而相得益彰,因情理交融而珠联璧合。 无独有偶。宋代词人李清照的词作《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写道,“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其中,“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最为著名。那感觉,颇为近似落霞与孤鹜齐飞。这里,不排除宋人对唐人的刻意借鉴,也可能是身临其境、水到渠成的妙手偶得。 唐人看到了落霞、孤鹜,宋人书写日暮、鸥鹭,一个用“齐飞”描述,一个用“惊起”表达。如果画出来,真可谓是殊途同归。 一个是唐代男孩的豪放,一个是宋代女孩的婉约;一个是远景瞻望,一个是近景环顾;一个是一幅唐人浓墨重彩描绘的油画,这是一张宋人一蹴而就画成的素描;一个男孩眼中的最美好的景象,一个是女孩心中最刺激的盛况。我们仿佛听到了唐代少年的引吭高歌,也仿佛听到了宋代少女的浅吟低唱。 附:相关链接: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黄龙之轴。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几,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爱宗慤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呼!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个人分类: 边看边说|4409 次阅读|4 个评论
玩得就是心跳:青春花季美少女李清照到底醉没醉酒?
热度 3 JYH64J98Y99H 2011-3-30 14:05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据有关文献,李清照以“如梦令”为词牌的词作现今只存两首,这是其中之一,即《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另外一首就是《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权威的评论如中华书局出版的《李清照词选》认为,作者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有论者认为,“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 ”,时间是“日暮 ”,作者饮宴以后 ,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 ,“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云云。特别指出是作者“醉酒贪玩而高兴忘归”。对于“沉醉”一词的理解,我很有疑问。 在我看来,除非作者有另外的文字证明自己确实喝过了酒,否则,把“沉醉”理解为醉酒,我是颇感怀疑的。我的理由有四: 一是文本看不出醉酒,“沉醉”可以理解为“陶醉其中”,是一种幸福欢快的美好时光,是少女时代的宝贵珍藏。 第二,作者追记、怀念的是自己少女时代的趣事,一个有着良好家庭教养的女孩,虽然家中不缺少酒,但能否喝到酒,这本身就是问题。 第三,诗无达诂。从艺术创作的完美角度出发,只要我们能够为作者辩护,我们宁可认为作者没有喝酒,否则,就算多了一分历史真实,但削减了文本的艺术美感。我们主观上宁可假设作者并没有喝酒。 第四,从生活常理考量,醉酒当午最为严重,就假设作者醉酒了,时间已经到了傍晚时分了,应该慢慢地解酒了,为什么还酒不醉人人自醉呢?那一定有令人沉醉或曰陶醉的事情——作者玩得开心、玩得兴奋、玩得刺激、玩得就是心跳,这才是真实答案之实在。当作者把移动着的风景和怡然自得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青春少女时的美好心情和幸福时光,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作者不事雕琢,反倒呈现一种自然、素朴之美。信手拈来,浑然天成,恰到好处。 对于一个少女来说,探险、游玩、荷花、碧波、戏水、放歌都足以让人沉醉,为什么一定要说她喝酒了呢。她正处在花龄妙季,正高兴得乐不思蜀呢。她婚后喝酒是事实,但婚后喝酒能够证明其婚前喝酒吗?我对专家解释充满疑问。在我看来,只要李清照自己没有说自己当时喝酒的事实,就算有相关他人的历史记录,我都宁可相信作者没有喝酒。既便当时的汉语意思就是喝酒,我都宁可相信,这是作者的一种艺术表现、艺术升华、艺术解读。 环肥燕瘦,不同时代的审美主题也在悄然变迁,甚至不排除作者有意往醉酒上靠,因为那里也许存在着宋人对唐人的仰望,存在着女人对男权的追慕,甚至可能包含着“李白斗酒诗百篇”的刻意创作追求。但,且慢,她可能真的就没有沾一点一滴酒而是艺术地渲染醉意——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以今天的审美,还是不喝酒的少女更美丽。当然,相对于作品而言,是否醉酒的史实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还是回到原著的诵读上来吧。在那轻松欢快、自然流畅的笔触下,不光有一幅生机盎然的灵动画面,更是跃动着一颗热爱生活、陶醉自然的少女之心。让我们走近聆听: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个人分类: 边看边说|4168 次阅读|8 个评论
四弟昆祥古体诗词作品集锦 (1)
pww1380 2011-1-18 00:40
四弟昆祥古体诗词作品集锦 (1)
                      如梦令——元旦 ( 2011 年元月二日凌晨)   锦绣山河如画,彩笔风流潇洒。心血育花田,经典震惊华夏。华夏,华夏,世纪之巅飞跨。         拜新月( 2011 年元月二日)      年年拜新月,两鬓渐成雪。寄语君不闻,赋诗无人解。        谢池春 ( 2011 年元月十四日凌晨) 玉兔迎春,诗老又吟新曲。彩云归,金樽共举。华年青鬓,换银丝如许,感流光万千思绪。 桃园梦断,心语却与谁诉?漫悲歌,伤杯吊古。骚魂无寄,贺兰舟何处?遣痴情几多词赋?!
个人分类: 四弟五弟古体诗词作品|2677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梦令 重阳
自我源于思考 2010-10-16 08:18
登高赏菊重阳, 独自更觉秋凉。 山下芦苇荡, 却似故乡模样。 飞扬, 飞扬, 遍地芦花茫茫。 祝大家节日快乐!
个人分类: 文学|3903 次阅读|2 个评论
伊战之败
BaoHaifei 2010-9-2 11:31
伊战之败 鲍海飞 2010-9-2 伊拉克之战,随着奥巴马的一声宣判,似乎结束了。然而失败的谜底却在一步一步地被揭晓了。其中,伊拉克战败的一个主要原因竟然是这样。听起来让人发笑,又无可奈何!美国人竟然使用了大把大把的钞票进行贿赂,然后才一路顺畅攻占了伊拉克。 如梦令 -伊战之败 伊战七年揭晓,撤退美军开笑。 斗智有高招,贴耳过来相告: 钞票,钞票,决胜何需枪炮!
个人分类: 古道诗词|3253 次阅读|6 个评论
酣睡曹操何处?
BaoHaifei 2010-8-30 11:35
如梦令 -酣睡曹操何处? 鲍海飞 古墓疑团千古,酣睡曹操何处? 肯问月中人,是否梦乡如故? 清楚,清楚,明月高悬天古!
个人分类: 古道诗词|3665 次阅读|7 个评论
如梦令 端午
wangfangnk 2010-6-14 23:19
浓翠笼烟溪畔, 花瘦山低云卷。 夏浅凉犹侵, 路静归心如箭。 谁盼? 谁盼? 江上鼓喧舟远。
个人分类: 古典诗词|3282 次阅读|9 个评论
如梦令? 贺“天河一号”
HUCS 2009-10-29 22:47
如梦令 贺 天河一号 南昌大学医学院 胡春松 阵列协同并行。三高不亚一易。 运算 千万亿,日 似百年六十。 超速! 超速! 应是天河莫属? 注 1 : 超级计算机又称高性能计算机、巨型计算机,是世界公认的高新技术制高点和 21 世纪最重要的科学领域之一。 每秒钟 1206 万亿次的峰值速度和每秒 563.1 万亿次的 Linpack 实测性能,天河一号计算机位居中国超级计算机前 100 强之首,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能够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国家。如果用天河一号计算一天,一台当前主流微机得算 160 年。天河一号的存储量,则相当于 4 个国家图书馆藏书量之和。 采用了多阵列可配置协同并行体系结构等 7 项关键创新技术的天河一号,综合技术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具有高性能、高能效、高安全和易使用的特点。 注 2 : 中国超级计算机发展年谱 型号 面世时间 每秒运算速度(峰值) 银河Ⅰ 1983 年 1 亿次 曙光一号 1992 年 6.4 亿次 银河Ⅱ 1994 年 10 亿次 银河Ⅲ 1997 年 130 亿次 神威Ⅰ 1999 年 3840 亿次 深腾 1800 2002 年 1 万亿次 曙光 4000A 2004 年 11 万亿次 神威 3000A 2007 年 18 万亿次 深腾 7000 2008 年 106.5 万亿次 曙光 5000A 2008 年 230 万亿次 天河一号 2009 年 1206 万亿次 ( 资料来源 : http://www.stimes.cn/htmlnews/2009/10/224555.shtm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233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梦令
liuxingguo 2009-9-20 16:46
隔断万山家远, 归去遥遥人倦。 ??这两地相思, ??独自怎生得欢。 ??心乱, ??心乱, ??沉醉不知冷暖。
个人分类: 原创作品|371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17: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