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符号计算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符号与代数计算:数学机械化的基础
热度 1 dongmingwang 2019-7-20 10:36
7月15日至18日,由国际计算机学会(ACM)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办的第44届符号与代数计算国际研讨会( 44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ymbolic and Algebraic Computation, ISSAC 2019 )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主楼会议中心召开。会议由英国计算机学会副主席、巴斯大学教授James H. Davenport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王东明担任大会主席,奥地利开普勒大学教授Manuel Kauers担任程序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教授陈永川,意大利热那亚大学教授Lorenzo Robbiano,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Virginia Vassilevska Williams作大会特邀报告。国内外1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Lorenzo Robbiano、陈永川、Virginia Vassilevska Williams(从左至右) 这次会议旨在交流、研讨计算机代数、符号计算及其交叉领域中的理论、方法和应用,内容包括计算代数几何、符号数值混合计算等算法设计与复杂度分析,符号计算软件语言设计与开发实现,以及计算机代数与符号计算在其它领域中的应用等。会议论文集由ACM出版。除了常规论文宣讲程序之外,大会还组织了三场辅导讲座和软件展示环节,为与会者深入了解符号与代数计算算法的设计实施提供了难得的交流和学习平台。另外,大会还专门设置了海报展示厅,为广大专家学者与青年学生进一步交流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部分与会代表合影 ISSAC是符号计算与计算机代数领域的顶级学术会议,始于1966年(在美国华盛顿举行,时称“符号与代数计算研讨会SYMSAC”),并于2005年在北京举行。欧洲科学院、奥地利科学院院士Bruno Buchberger,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Herbrand自动推理杰出成就奖得主吴文俊曾在会上作特邀报告。ISSAC会议再度在中国举行,将进一步推动符号与代数计算、算法数学及有关交叉学科在中国的发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陈肖宇)
5268 次阅读|1 个评论
数学——符号推演的艺术
热度 3 dongmingwang 2018-10-8 12:24
数学离不开各式各样的符号. 数字如2, 0, 1, 8, 运算符如+, -, ×, ÷, 等号=, 不等号≠都是最常见的数学符号. 其他语义复杂一些的数学符号有π, √, sin, ∈, ∃, ⊥, ∂ 等等. 这些有趣的符号可以用来表示各种具体或者抽象的数学概念, 包括数学对象以及数学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 而数学活动的主要内容正是研究、处理数学对象和数学对象之间的数量和逻辑关联. 例如, 2+0÷1-8, e πi +1=0, x 2 +y 2 r 2 , m||l 等, 它们都是典型的数学符号表达式. 数学从计数开始, 通过引进五花八门的符号系统, 建立内涵丰厚的分支体系, 逐渐发展成为描述、论证自然科学规律和现象的基础语言. 数学分支和学科的形成遵循基本的发展规律: 首先选取一些原始的数学概念, 包括对象和度量以及它们之间的数量和逻辑关系. 这些原始概念大多是现实世界中各种事物的数学抽象, 它们没有严密的数学定义. 譬如, 数论中的1、几何学中的“ 点 ”和代数学中的“ 变元 ”都可以视为原始的数学概念, 对其我们很难给出严密的定义. 有了原始的数学概念, 我们再假定它们之间满足某些不证自明的数量和逻辑关系, 也就是假定某些公理成立. 基于假定的公理, 我们可以利用形式演算和 逻辑推理规则严格地证明、导出新的数量和逻辑关系, 即性质和定理. 有了原始和导出关系, 我们又可以引进导出概念, 再严格证明、导出更新的数量和逻辑关系, 如此类推. 在这个知识递归积累的过程中, 人们需要引进各种符号, 用来表示原始的和导出的数学概念. 数学研究的中心内容就是处理数学符号和符号关系式, 解决有关它们的演算、证明和推理问题. 数学研究离不开符号演算、离不开形式推理. 数学符号和符号之间的关系形式多样、语义复杂, 有关它们的推理演算离不开工具: 过去和现在离不开稿纸、离不开黑板, 将来必然会离不开计算设备. 符号计算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应运而生并快速发展, 成为深度融合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的交叉学科, 重点研究、探索数学也即符号数学演算和推理的算法化、机械化、自动化, 设计并实施适合在计算设备上运行的高效算法、软件平台和应用模块. 符号数学推演既是基本的又是高级的智力劳动. 实现这种劳动的算法化和机械化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 需要数代科学家和研究人员为之长期努力, 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已为数学的机械化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应用设施, 但数学机械化的基本实现依然任重道远, 创新求索的过程必然会艰难复杂. 如何有效推进符号数学推演的算法研究和软件开发, 实现高级智力劳动的机械化、自动化, 让数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语言和工具为科技文化教育的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这是时代赋予我们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我们必须积极应对. 现代符号计算的发展始于上世纪60年代初期, 当时美国的几个科研小组几乎同时开启了符号计算软件的研发. 麻省理工学院的J. R. Slagle设计实施了符号自动积分软件SAINT, IBM公司的J. E. Sammet研发了处理初等函数表达式的软件系统FORMAC, 在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访问的M. J. G. Veltman研发了用于粒子物理计算的程序包SCHOONSCHIP, 贝尔实验室的W. S. Brown研发了符号代数系统ALPAK和编程语言ALTRAN. 稍后, 斯坦福大学的A. C. Hearn研发了主要用于物理计算的流行软件系统REDUCE, 威斯康星大学的G. E. Collins将先前在IBM公司开发的多项式处理程序包PM升级为SAC-1 (后续版本: SAC-2, SAC/ALDES, SACLIB), 英国剑桥大学的J. Fitch等人研发了用于天体力学和相对论计算的剑桥代数系统CAMAL等. 这些早期系统的实现大多基于程序设计语言LISP. 到了70年代, 符号计算软件的研发更是持续不断: IBM公司成功研发了带有嵌入知识的强类型代数计算系统SCRATCHPAD (后续版本: SCRATCHPAD II, AXIOM), 麻省理工学院研发了著名的符号与代数计算系统MACSYMA (MAXIMA), 而REDUCE系统的研发则从斯坦福大学转移至犹他大学. 符号计算软件研发的前20年基本上可以看作是之后开发成熟软件系统的预研期. 这个时期的实践表明, 符号计算软件系统的有效实施不仅需要面对数据结构、表达式膨胀、垃圾清理和存储管理等众多计算机科学方面的问题, 而且还要求用于符号与代数计算的算法高效实用, 因而极大地推动了符号计算的算法研究, 包括算法的设计与优化、算法的理论复杂度分析和算法的实际计算效率分析. 许多有关多项式运算、代数化简、符号积分的基础性算法都是在那段时间发展成熟的. 与此同时, 新一代符号计算软件系统的研发拉开了序幕, 支撑符号计算未来发展和应用的核心算法被深入研究并普遍受到重视, 基于符号推演的计算交换代数、计算微分代数、计算代数几何和计算实几何等新兴学科开始形成. 它们为符号计算这门交叉学科朝着纵深的方向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上世纪80年代初期, B. Buchberger的Gröbner基方法和吴文俊的特征列方法在符号计算领域受到高度关注, 进而广为人知. 学者们从不同的层面对这两种方法展开了深入研究. 紧随其后, 由G. E. Collins提出的基于柱形代数分解的量词消去方法也得到了很大改进. 这三种方法可以用来有效处理多项式系统、多项式理想、半代数系统及其定义的各种代数与几何对象, 系统研究其性质与表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因此有着非常广泛的理论和实际应用. 围绕这三种方法, 符号计算领域的研究呈现出勃勃生机, 很多基本而棘手的数学问题,如代数方程求解和几何定理求证,都可以通过这些方法来机械地、自动地或者交互式地获得解答. 由此衍生的各种基础和应用研究也丰富了符号计算的内涵, 推动了符号计算这门学科的全面发展, 加速了符号计算软件的研发进程. 从80年代中期开始, 以MAPLE和MATHEMATICA为代表的新一代科学计算通用软件在全球发布, 并实行商业化运营; 数十种其他通用或专用软件系统如DERIVE, MuPAD, MAGMA, MACAULAY 2, SINGULAR, CoCoA, Risa/Asir, SageMath等也相继推出. 这些系统具有强大的符号计算、数值计算和图形计算功能. 近30年来, 符号计算软件的研发团队始终关注算法研究的最新进展, 他们紧跟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将科学研究的成果及时快捷地植入软件产品, 行之有效地推动了产学研的良性互动与深度融合. 我国学者为符号计算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以著名数学家吴文俊先生为代表的中国学派长期致力于数学算法化、机械化的研究和发展, 成就斐然, 在国际学术界有很高的地位和广泛的影响. 吴先生提出的证明几何定理和计算多项式组与微分多项式组的特征列与零点分解的方法是自动推理和符号计算领域的核心方法, 也是数学机械化方法的典范. 吴方法和吴先生的数学机械化思想激发了国内外学者的大量后续工作, 其中由国内学者引领发展的理论和方法涉及多项式系统、微分多项式系统和差分多项式系统的算法化消元与三角化分解, 数学定理的机器证明与发现, 半代数系统的实解隔离与实解分类, Gröbner基的计算与基于Gröbner基的特征分解, 曲线曲面的隐式化与拼接, 代数、几何与组合计算, 符号与数值混合计算, 多项式、微分多项式与差分多项式的基本运算等. 我国学者在与之有关的国际学术活动中也表现出色: 数十人次先后担任国际学术期刊《符号计算杂志》(JSC) 的编委、《计算机科学中的数学》(MCS) 的创刊主编和编委, 符号与代数计算国际研讨会(ISSAC)、 自动推理国际会议(CADE)、 人工智能与符号计算国际会议(AISC)、 数学软件国际会议(ICMS)等系列学术会议的大会或者程序委员会主席, ACM 符号与代数计算专业委员会(SIGSAM) 主任以及ISSAC 指导委员会主任等职; 多次在这些学术会议上作特邀报告, 并且是ASCM, ADG, MACIS等多个国际学术会议系列的创办人. 我国符号计算领域的学者在国际学术界的可见度和影响力还在继续上升. 为了促进符号计算的研究与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青年学者, 笔者与同事一起从2003年开始组织举办符号计算暑期讲习班. 首期讲习班在安徽黄山举行, 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承办, 之后的四期讲习班先后在北京大学、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广西民族大学举行, 其日程安排主要包括短课程和专题学术报告. 2015年由北航承办的第四期讲习班增设了青年学者研讨班, 为包括研究生在内的青年学者开展学术交流提供平台. 本书收集了部分青年学者在研讨班上报告的论文. 这些论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青年学者目前的学术水平及其从事研究工作的符号计算领域的前沿发展现状. 2003年至今的15年正是现在活跃在科研第一线的中青年学者成长起来的15年. 笔者希望延续至今的符号计算暑期讲习班对这些学者的成长有所裨益, 同时也希望已经成长起来的学者能够积极担负起未来讲习班的组织和课程讲授工作, 将符号计算暑期讲习班继续办下去, 并且越办越好, 为符号计算的持续发展培养更多更优秀的青年人才. 没有符号, 就没有数学! 没有符号计算, 就没有数学机械化! (本文是王东明教授为文集《符号计算选讲》 (孙瑶、李婷、王定康编, 科学出版社, 2018) 所写的序言) 来源: 阿狗数学AlgoMath
个人分类: 阿狗数学|7031 次阅读|3 个评论
师与我——吴文俊与他的学生王东明
热度 4 dongmingwang 2018-8-22 11:55
暑期回到巴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整理恩师吴文俊先生早年给我的信函。我搬出厚厚的文件夹,首先打开存有1988年至1993年数百封传真和信件的那几本。那段时间是我出国之初的五年,也是我人生最不平凡的五年。翻阅25年前的传真和信件,浏览着发黄的信纸上已开始褪色的笔迹,我存在记忆深处的各种往事一一浮现到眼前。我不得不控制住自己的情感,不让自己的思绪无序地扩散蔓延。 图1 吴文俊先生在林茨 从1983年考入吴门到2017年先生离世,我曾有幸聆听先师的教诲和指导长达34年之久。先师的成就博学令人高山仰止、家国情怀令人敬佩咏叹。我热爱先师开创的数学机械化事业,并励志为其发展奋发图强、努力前行。先师对我也一直器重抬举、褒奖提携。成为他的博士生之后,我更有机会帮先生打点前后,多得先生言传身教。与师弟一起,我们帮助先生编印数学机械化预印本,组织每周一次的讨论班,举办刘徽研讨班和暑期讲习班等学术活动。一时间,先生领导的科研小组气氛活跃、成果频出、声名远扬,为后来数学机械化研究中心与实验室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1987年7月,我博士毕业。次年三月,我作为访问学者去奥地利林茨大学工作。1988年夏天,师弟高小山博士毕业,去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做访问学者;刘卓军博士毕业,暂留系统所工作,后来去了美国肯特州立大学做访问学者;李子明硕士毕业,回清华大学工作。这样,一度生机勃勃的科研小组一下子变得冷清了,先生开创的数学机械化领域在国内因缺少研究人员而发展受阻。先生无愧于科学大家,他虽然忧心忡忡但胸有成竹。他高瞻远瞩、洞悉未来,他坚信困难是暂时的、数学机械化是数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他以自己的睿智才学、开拓精神和崇高的威望与影响力,调兵遣将、筹资纳贤,成功地度过了难关。1990年,数学机械化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我在奥地利,起初的状况也不算理想。虽然自己的研究工作很快取得了进展,但支持我从事访问研究的经费有限,我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何去何从。本想尽早回国,可又有些顾虑:其一是那里的科研条件非常好,我工作起来,得心应手,如鱼得水。要是回国,我突飞猛进的科研进程肯定会减速。其二,妻子费尽周折才办成出国护照,拿到了奥地利的访学签证。刚到林茨,她是如何也不会马上回国的。这让我在爱妻、爱国还是爱工作的问题上难以取舍。权衡之后,我推迟了回国计划,并藉机访问了欧洲符号计算和自动推理领域的主要研究团队,长了不少见识。1988年11月,我到英国牛津大学访问,在那里收到了我在奥地利的指导教授B. Buchberger的邀请函,请我回林茨大学工作。由于签证原因,我在伦敦滞留了五个月,后经荷兰、德国于1989年6月初回到了林茨。 Buchberger教授是著名代数几何学家W. Groebner的学生,他在其1965年的博士论文中提出了后来以他导师的姓命名的Groebner基方法。四十多岁的Buchberger教授那时已是符号计算领域最强干的领导者。他于1985年创办了国际学术期刊《符号计算杂志》并出任主编,明确了符号计算的主要研究方向。1987年,他又在林茨大学创建了符号计算研究所,汇聚了一批国际著名学者和青年才俊,大力推进符号计算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工业应用。Buchberger教授不仅在科研上成就杰出,而且对学术管理也特别在行,他有极高的威望和极大的亲和力。他非常平易近人而且乐于助人,对学生和青年学者都特别支持。Buchberger教授对我的影响非常深远,能得到他的赏识和提携是我学术人生之大幸。三十年来,他在工作和生活上给了我太多的指点、支持和帮助,使我的职业生涯和私有生活都一帆风顺、十分精彩,是他的帮助成就了我的人生梦想。在林茨大学符号计算研究所,我结识了许多国际著名学者和后来引领学科发展的年轻同行,其中很多位都成了我学术生涯中的良师益友。 1989年春天,符号计算研究所从大学校园里迁到了一个中世纪的城堡,名叫哈根贝格(Hagenberg),坐落在林茨以北约25公里处的小山村。这年年底我也搬到了幽静的山村哈根贝格居住。修缮后的城堡里那时已有工作站集群、激光打印机等硬件设施,Macsyma、Scratchpad II、Maple等软件系统和传真机、电子邮件等现代通信手段,它们与山村的自然生态和历史人文环境和谐共处,为热衷于研读思考、探新求索的学者提供了优化的学术氛围。在宜居宜学的山村研究所里,工作是一种莫大的享受,灵感似乎无处不在。我没有辜负Buchberger教授刻意营造的理想工作环境:身在其中,我每日潜心科研,乐此不倦、无忧无虑,在思考、编程、写作中自我陶醉。那段时间我开展的研究工作涉及微分方程的定性分析,吴特征列方法的改进、实施与应用,几何定理的机器证明,基于工作站网络的并行计算,神经网络的计算机辅助分析,多项式系统的消去法以及先生的名著《几何定理机器证明的基本原理》的英文翻译。同时,我还与德国西门子公司、意大利罗马大学建立了合作项目,参与了欧共体的基础研究重大专项,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全都投入到工作中。四年下来,我的科研产出颇为丰厚,它们为我之后在学术界立足铺垫了基石。 那几年,既要工作学习,又要关照一家三口的生活,我平时很忙,也很充实,与外界联系很少。当时中国的对外开放程度还不高,进出国门还有各种限制。我默默地忍受着在异国他乡对亲人和师友的无限思念,整整四年没有回国。1992年初,我思乡若病、噩梦连连,再也无法继续忍受年积月累的思念之痛楚,毅然决定回国探亲访友。1992年元月底,我回到北京,拜访了恩师学长;之后又回到久别的故乡,看望了尚好的父母亲友,我的心境才趋向平和。在北京,吴先生与我促膝长谈,总结了我们几年来的工作成效,谋划今后如何发展。我向先生转达了Buchberger教授的问候以及他对吴方法与后续工作的高度赞赏,并邀请先生暑期访问林茨大学符号计算研究所。 围绕去林茨访问和数学机械化的未来发展,先生与我在1992年和1993年间有过频繁的交流与沟通。我的文件档案里存有那两年他写给我的12封亲笔信,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科学事业鞠躬尽瘁的执着追求和他对学生后辈传承科学文化的殷切期望。那段时间与先生的密切联系和交流加深了我对先生学术思想的理解,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1992年8月,先生如期访问林茨,出席几何推理的代数方法国际研讨会,并与C.L. Bajaj,B. Buchberger, G.E. Collins, D.S. Scott等人在会上作特邀报告。这几位学界领袖早就对先生的工作倍加推崇,而那次他们不仅在哈根贝格会合,而且还在上奥州的另一酒庄城堡(Schloß Weinberg)里共同研讨几何学自动推理的未来发展。大家相遇,英雄所见略同;高峰会晤,宾主相谈甚欢。先生后来对我说,是在那个酒庄城堡里他喝到了最好喝的啤酒。 图2 吴文俊先生书信手迹 先生到访林茨之前,我如约去维也纳机场接他。次日,先生和我坐在维也纳市中心斯蒂芬广场旁的一条长方石凳上,交谈了很久很久。他与我既谈及机器证明、符号计算等领域的学术问题,也说到奥匈帝国、二战历史和他留学法国的往事。但说得最多的还是数学机械化研究中心的事,包括研究队伍、科研项目、学术活动、日常管理等,以及国内有关改革开放与科教兴国的发展形势和方针政策。他在说起办理护照签证遇到的周折时提到一件小事,但却让我至今记忆犹新。他告诉我,科学院院部一位负责处理出国手续的办事员对他故意刁难,让他很是无奈,但他对那个人的行为却表示理解。那时出国就是淘金,回来可以买大件小件,那位办事员天天在为出国人员办事,看他们回国时带这买那,可她自己什么也没有,心里非常不平衡。这件小事我一直没有忘记,因为先生对那位办事员的态度让我领悟了他的和善和他对常人的理解与宽容,让我懂得了应该如何待人。 先生访问符号计算研究所两周,住在哈根贝格邻村(Pregarten)的一家小客栈里。先生爱吃奶酪和维也纳肉排,平时爱喝茶和啤酒,但客栈里没有开水供应。他用我从家里拿去的咖啡机煮很多开水,泡好茶,再将凉茶储存在空的可口可乐塑料瓶里。有了茶,他很开心。先生在家的生活起居主要靠师母照应,而他访问林茨时已有73岁高龄,旅行在外的老师也不得不自己照顾好自己。看到他亲自煮水沏茶、亲手洗涤熨烫,我似乎感受到了先生千锤百炼、历经人生波澜之后的平和心境,我的心头对先生又多添了几分敬意。工作之余,妻子和我,有时带上孩子,陪着先生参观访问了林茨附近的一些村镇湖泊。最让他开心的是,乘游船在多瑙河上随波逐流,凭栏远眺两岸的村镇古堡和绿树青山。 Buchberger教授与先生的联系早在1985年就开始了,他邀请先生担任《符号计算杂志》的创刊编委,并给先生寄去了有关Groebner基的早期论文。当时我就负责在讨论班上介绍Groebner基方法。Buchberger教授将几何学自动推理列为符号计算研究所的主要研究方向,提议举办几何推理的代数方法国际研讨会,并让我将先生的专著翻译成英文,由施普林格出版。Buchberger教授先后将Collins和Scott请到符号计算研究所,之后又迎来另一位大家,他非常高兴。君子之交淡如水,名师论道惠后生。数学机械化研究中心和符号计算研究所现在都已发展成为自动推理和符号计算领域的世界级研究中心,先生与Buchberger教授的城堡会晤为这两支特色鲜明、各具优势的科研队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架起了桥梁。 我在林茨的研究工作颇见成效,并且很快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1992年,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给我提供了永久职位。这个令我惊喜又有些出乎意料的聘用使我迈进了科学研究和探索的伊甸园,并从此乐在其中,不知疲倦。我感谢法国同仁对我的信任和厚爱,让我成为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终身研究员。1992年11月,我离开林茨到法国格勒诺布尔任职,那时李子明已经在林茨大学,师从F. Winkler教授攻读博士学位。 虽然离开了林茨,我和符号计算研究所的良好关系一直保持至今。1993年到2000年的八年,我每年都回到那里上课。1994年,吴先生的专著由施普林格在维也纳出版,该书是他后来获得邵逸夫奖的引证著作。我与同事合编的有关自动推理的论文集和期刊专辑等也于次年出版。到法国之后,我与数学机械化研究中心的联络更加频繁。1993年之后的25年,我近百次往返于巴黎和北京之间,亲历了吴先生领导的数学机械化事业的发展过程,见证了它的兴盛与辉煌。数学机械化的研究队伍在不断壮大,学术影响力在不断提升,以先生为代表的中国学派已初步形成。 图3 吴文俊先生在中关村家中与作者合照 曙光初露、任重道远,我等后生必须承前启后、奋力作为,方能不辱使命,告慰先师在天之英灵。 (王东明) 来源: 阿狗数学AlgoMath
个人分类: 阿狗数学|19255 次阅读|4 个评论
Gröbner基——Buchberger的发现,却以他导师的姓命名
热度 1 dongmingwang 2018-4-18 11:35
任给 n 维线性空间中的向量 v 1 ,...,v k 和 v ,如何判断 v 是否属于 v 1 ,...,v k 所张成的线性子空间 V ?这就是线性空间中的成员判定问题,也是最基本的数学问题,如同判定苹果是不是水果、自行车是不是交通工具是最基本的认知问题一样。解决该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将 v 1 ,...,v k 和 v 作为列向量构造一个矩阵,然后用高斯消去法将矩阵化为阶梯形。那么 v 属于 V 当且仅当不存在仅有最后一个元素非零的行。 现在考虑上述问题的升级版:任给环 K 中的多元多项式 f 1 ,...,f k 和 f ,如何判断 f 是否属于 f 1 ,...,f k 生成的理想?与线性空间中的成员判定问题简单易解截然不同,对于多项式理想的成员判定问题,其完整解决则需要用到强大的计算代数工具——Gröbner基。 欧洲科学院院士、奥地利科学家B. Buchberger (左) 与他的博士导师W. Gröbner (右) Gröbner基的概念由B. Buchberger于1965年在他的博士论文《Ein Algorithmus zum Auffinden der Basiselemente des Restklassenrings nach einem nulldimensionalen Polynomideal》(计算零维多项式理想的剩余类环的基的算法)中引入,论文的导师是著名的代数几何学家W. Gröbner。Buchberger在论文中设计了计算多元多项式理想的Gröbner基算法(称为Buchberger算法),并提出了优化该算法的若干准则(称为Buchberger第一、第二准则)。作为代数学的基础,Gröbner基的理论和方法已被写入很多通用代数教材。譬如,J. J. Rotman所著的《Advanced Modern Algebra》(高等近世代数)一书就有专门的章节介绍Gröbner基与Buchberger算法。Gröbner的名字随着Buchberger的Gröbner基方法的深远影响而广为人知。 包含Gröbner基方法的通用代数教材 Gröbner基是由多元多项式理想的特殊生成元构成的集合,它具有非常良好的性质。通过计算Gröbner基很多有关多项式理想的基本问题都可以算法化求解。前面提到的理想成员判定问题也可以通过使用Gröbner基的性质获得解决:一个多元多项式属于给定生成元的多项式理想当且仅当它对该理想的Gröbner基的范式为0。又譬如,字典序Gröbner基关于其中出现的变元具有一定的层级结构,即所谓的消元性质。基于这种性质,Gröbner基方法又可以用来研究各种消元问题,如多项式方程组求解、参数曲线与曲面的隐式化等。 字典序Gröbner基的消元性质 破解密码体制到求解多项式方程组的转化 (图片取自J.-C. Faugère的演讲幻灯片) 1965年春天,23岁的Buchberger在导师Gröbner的指导下在奥地利因斯布鲁克顺利地完成了博士论文。当时Gröbner已经是享誉盛名的大数学家,有很多助理教授紧随其后。年轻的Buchberger几乎没有机会见到Gröbner本人,他有关博士学习和论文答辩的行政手续大多通过助理教授来完成。为了能在高校找到一份工作,Buchberger读博期间就已经在全职编程。在提交了博士论文之后,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等待了一段时间便获知论文通过了。 Gröbner当时因为工作繁忙,实际上并没有为Buchberger读博期间的研究工作给予多少具体指导。他可能也没有时间去审阅Buchberger的论文。Gröbner对Buchberger博士论文的实际贡献只是提出了论文研究的问题。可是Gröbner基为什么会冠上他的名字呢? Gröbner基方法在提出之后没有多少人问津,Buchberger发表的论文沉寂多年,少有引用。Buchberger的研究兴趣也转向了逻辑和算法理论。可10年之后,也就是1976年,随着符号计算方法和软件的快速发展,Gröbner基方法开始引起较为广泛的关注,人们开始认识到对于非线性多项式系统求解Buchberger所解决的问题是非常基本的。与此同时,Buchberger也深刻地意识到导师Gröbner当时给他提出的关于剩余类环的有限基及其构造问题的意义和重要性。Gröbner凭借其深厚的学识和敏锐的洞察力,实际上他至少在25年之前就已经意识到此问题的重要性,但未能给出问题的解答。1964年,他将这个问题作为博士论文研究课题交给了Buchberger。Buchberger不负导师的厚望,一年之后就满意地解决了导师提出的问题,进而创建了后来称之为Gröbner基的理论和方法,并在非常原始的计算机上具体实现了其主要算法。在他1976年系统给出了所有证明的论文中,Buchberger用自己最引以为傲的学术发现回报师恩,首次将他自己提出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命名为Gröbner基、Gröbner基理论和Gröbner基方法,从而留下了一段有关学术传承和学生感恩导师的美谈佳话。 Buchberger的Gröbner基方法已被写进20余部教材,在3000多论著中有后续研究,被引用数千次。它与吴文俊所发展的特征列方法、G. E. Collins提出的柱形代数分解方法并列,成为符号计算领域的三大核心方法。Buchberger不仅是开拓符号计算领域的先锋,也是推动这个领域繁荣发展的学术活动家和教育家。他是《符号计算杂志》(Journal of Symbolic Computation)的创刊主编;在创刊号的编辑前言中他精辟地论述了符号计算与《符号计算杂志》的内涵,并确定了符号计算领域未来发展的基调。《符号计算杂志》早已成为符号计算领域的权威期刊, 在计算机数学的交叉研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符号计算杂志》创刊号 Buchberger还于1987年在奥地利林茨创立了符号计算研究所(Research Institute for Symbolic Computation)。该研究所为符号计算领域培育了大量优秀科研人员,许多国际著名学者都曾到此深造、访问、交流。 Buchberger与吴文俊在国际会议ISSAC 2005上合影 Buchberger对Gröbner基理论和方法的建立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有关Gröbner基的命名,他与恩师之间的佳话有着不同的版本,在学术圈内流传。那么Gröbner基是否应该称为Gröbner基呢?王东明在近期有关Gröbner基和Ritt特征列内在关联的论文标题中将Gröbner基更名为Buchberger-Gröbner基, 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同。读者以为如何? B. Buchberger,M. F. Singer,D. Y. Grigor’ev和王东明(从左到右,1988年摄于奥地利林茨) (王东明教授审阅了本文并为文中有关Buchberger与Gröbner的佳话提供了背景材料) (牟晨琪) 来源: 阿狗数学AlgoMath
个人分类: 阿狗数学|14705 次阅读|1 个评论
阿狗迎新──2018年算法数学国际学术会议预告
dongmingwang 2018-1-1 15:06
第13届人工智能与符号计算国际会议:人工智能与符号计算交叉融合 13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Symbolic Computation AISC 2018,中国北京,2018年9月16日至19日 http://aisc2018.cc4cm.org 符号计算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已获得巨大成功。已故数学泰斗吴文俊院士在几何学自动推理方面的标志性工作吴方法被誉为“几何定理机器证明领域的革命性工作”(completely revolutionized the field)(2006年邵逸夫奖颁奖词)。AISC序列国际会议早在1992年就首次在德国卡尔斯鲁厄举行(当时称为“人工智能与符号数学计算国际会议”),这说明人工智能与符号计算两个研究领域的交叉融合、相互促进由来已久。 AISC 1992 和 AISC 2006 会议论文集封面 在AISC序列会议上曾出现过多位重量级人物的身影。在北京举行的AISC 2006会议特邀报告人中就有1970年菲尔兹奖得主广中平佑、国际自动推理最高奖Herbrand奖1997年得主吴文俊和2000年得主William McCune等。中国学者在符号计算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强势地位在AISC序列会议中也得到体现:早在1996年王东明就在AISC会议上作特邀报告(其他三位特邀报告人包括图灵奖得主Dana S. Scott);后来他又出任AISC 2006大会主席,并多次担任AISC程序委员会委员。 AISMC 1996 会议海报 在北京举行的 AISC 2006 会议海报 第13届人工智能与符号计算国际会议将于2018年9月再度在北京举行,Jacques Calmet和王东明担任大会主席,这将进一步推动符号计算与人工智能交叉学科在中国的发展。 MathI 中秋论坛:科学大家畅谈数学与我、数学与智能 MathI 2018 ,中国北京,2018 年9 月 MathI,既指数学与我,也指数学与智能(Intelligence)。实际上,单单标题中的时髦关键词“智能”、古老关键词“数学”和充满中国韵味的关键词“中秋”,就足以让人浮想联翩了。那么这个略带神秘色彩的“MathI中秋论坛”究竟要理论、研讨什么呢? MathI中秋论坛旨在交流和研讨数学(包括但不限于算法数学和计算数学)、智能(包括但不限于算法智能和计算智能)以及人工智能的数学基础,计划邀请国内外10余位大师级学者在无限美好的中秋时节相聚北京,畅谈数学与我、数学与智能,辅之以有关数学与人工智能的专题报告和与大师面对面的交流活动。 与会的大师级科学家将会为数学与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人员和热爱数学与人工智能并有志投身其研究工作的广大青年学者解读数学与智能的真谛,而MathI中秋论坛也将为数学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交叉发展提供一个交流研讨的平台。 北京月圆中秋夜 第 12 届几何学自动推理国际会议:纪念数学机械化中国学派创始人吴文俊 12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utomated Deduction in Geometry ADG 2018,中国南宁,2018年9月11日至14日 http://adg2018.cc4cm.org 自动推理是人工智能的经典研究方向,而几何学是自动推理发展与应用最为成功的领域之一。吴文俊院士提出的“吴方法”作为几何定理机器证明的代表性方法,为几何学自动推理这一研究领域奠定了理论与算法基础。 首届几何学自动推理国际会议在王东明的主导下于1996年9月27日至29日在法国图卢兹举行,并取得圆满成功;会议的论文集由Springer在Lecture Note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系列中出版。在接下来的20年里,ADG会议以两年一届的步伐走到了第11届,足迹遍及欧亚和美洲大陆,众多华人科学家参与其中:吴文俊院士于1998年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ADG会议上作特邀报告并于2000年在瑞士苏黎世举行的第三届会议上作特邀公开报告;张景中院士、周咸青、王东明分别在ADG 1998、2008、2012上作特邀报告。第12届ADG会议将于2018年在南宁举行,由王东明担任大会主席、李洪波担任程序委员会主席,届时高小山和宗传明将作特邀报告。在ADG会议上作特邀报告的国际著名学者还包括:欧洲科学院院士Christoph M. Hoffmann(2000)和Bruno Buchberger(2002)、图灵奖得主Dana S. Scott(2002)、利用计算机成功证明开普勒猜想的Thomas Hales(2006)等。 ADG 1996 和 ADG 2014 会议论文集封面 第 44 届符号与代数计算国际研讨会:北京再度举办符号计算领域顶级会议 44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ymbolic and Algebraic Computation ISSAC 2019 ,中国北京,2019年7月 ISSAC国际研讨会是符号计算领域历史最悠久、规格最高、影响最广的顶级系列会议,其历史可追溯到1966年(当时会议简称为SYMSAC),该系列的第43届会议今年将在美国纽约举行。许多与计算机符号算法有关的重要研究工作都发表在ISSAC会议的论文集上,它们对符号计算、自动推理、计算交换代数与代数几何、算法设计与分析等众多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的研究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吴文俊院士研究工作的深远影响下,数学机械化方向的中国学派逐步形成,并长期以来在国际符号计算领域占有稳固的学术地位,这一地位在ISSAC序列国际会议中也有显著体现。吴文俊院士分别于1987年在德国莱比锡和2005年在北京举行的ISSAC会议上作特邀报告。数学机械化中国学派的多位成员在ISSAC序列会议上扮演过重要角色:大会主席高小山(2005)、王东明(2007),程序委员会主席高小山(2016),特邀报告人支丽红(2015),程序委员会委员支丽红(2006、2008、2010、2013、2017)、高小山(2003、2008、2015、2017)、李子明(2007、2010、2012、2015)、王东明(2004)、陈发来(2007)、吴敏(2009)、李洪波(2011)、陈绍示(2014)、冯如勇(2016)等。 ISSAC 2005 和 ISSAC 2007 会议海报 2017年在德国凯撒斯劳滕举行的第42届ISSAC会议上,王东明与牟晨琪申办ISSAC 2019获得成功,因而在继2005年首次举办ISSAC会议后北京将再次举办符号计算领域的顶级国际会议,这也充分显示了中国学者在符号计算领域的科研水平和国际学术地位。 继加拿大、德国、美国之后, 2019 年中国将再度举办 ISSAC 会议 上述国际会议都与算法数学有直接关系。与算法数学相关的其他会议还有ICMS(国际数学软件大会)、MACIS(计算机与信息科学中的数学问题国际会议)、CASC(科学计算中的计算机代数国际研讨会)、SYNASC(科学计算中的符号与数值算法国际研讨会)、ACA(计算机代数应用国际会议)、ASCM(亚洲计算机数学研讨会)等。在这些学术会议上以及在符号计算相关领域的主要国际学术组织和《Journal of Symbolic Computation》(符号计算杂志)、《Mathematicsin Computer Science》(计算机科学中的数学)等主要国际学术期刊的编委会里,中国学者也都有重要学术任职。总之,算法数学、符号计算、人工智能是中国学派的传统强项。 新时代、新气象,新年有八狗运旺!阿狗正昂首以待,将摇尾登场,誓为算法数学吠好,为其2018盛会擂鼓助威、摇旗呐喊! (牟晨琪) 来源: 阿狗数学AlgoMath
个人分类: 阿狗数学|646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计算器】MATCAL=符号计算+矩阵运算+无限历史记录+船舶常用
热度 1 Nukiel 2012-2-12 17:10
【分享计算器】MATCAL=符号计算+矩阵运算+无限历史记录+船舶常用
MatCal.rar 基本型: 1、支持一般计算器任何计算,如1+6!;2/3;cos(30);cos30;sqrt(4)。 2、支持复杂的科学计算,如pi*tan(30)/hsin(30)-ln(3)*log(5)/sqrt(100)+abs(sin(135))。 3、支持符号计算,如pi*tan(m)/hsin(n)-ln(p)*log(q)/sqrt(100)+abs(sin(x)),其中m,n,p, q,x已经定义。 4、支持自定义变量,如m=30;n=e+pi;p=sin(30);q=sqrt(100);x=sin(40)+tan(60)。 5、记忆最后一次计算值,如最后一次计算了10+5,这输入ans,将得到15。 6、支持矩阵计算,如A+B;A-B;A*B;A/B;det(B);T(B);rank(A);inv(A)。其中A,B是已经定义的矩阵. 7、矩阵定义,格式:矩阵名= ,元素之间用“,”分隔,行之间用“;” 分隔。如定义矩阵A= ,注意输入的是数字和英文体系下的字符,不要有空格。 8、目前只能支持矩阵加减乘除和求方阵行列式det(A);矩阵转置T(A);矩阵的秩rank(A);方阵的逆 inv(A)。 9、计算采用双精度型,对于过大(10^15)或者过小(10^(-15))的数用标准科学表达式给出。 船舶专属: 1、LW(W0,X0 ,W1,X1 ,Wx,Xx ) 用于完工时候空船重量分布曲线的局部调整 3、AQ(Disp0,T0,GM0,GML0,Aw0,xF0,q,Xq,Yq,Zq) 增加小载荷Q(xq,Yq,Zq)横纵倾估算 4、TR(Dsip1,Xb1,MCT1,Xg1) 根据静水力估算纵倾 5、LD(Disp1,Dsip0, ,W-hold0,W-deck0 ) 典型和甲板货对于满载工况的密度和装载率的计算 6、GR(Disp1,Dsip0,W-CH ) 满载的部分装载工况的不满舱室载货量计算,主要指谷物装载 7、MK(dA0,dM0,dF0 ,Dxa ,Dxm,Dxf,Lpp,Tk ) 将水尺度数转换为NAPA读数 8、LI(X1,Y1,X2,Y2,Xx) 线性差值
个人分类: 应用程序|4872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新版本Maple 15提供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和性能(含pdf)
热度 2 COMSOLFEM 2011-8-12 10:33
新版本Maple 15提供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和性能 5年来最重要的版本升级,破纪录的微分方程求解器是Maple 15诸多新功能之一 2011年4月13日 :Maplesoft 今天宣布正式发布新版本Maple 15,现代数学家、工程师、科学家必备的科学计算工具。新特征包括:新增270个新的数学函数、对上千个已有算法进行改进,用户可以更快地求解更复杂的问题。 由于采用了高性能基础运算、领先的计算算法、以及许多选项利用多核计算能力,让Maple 15在扩展性和计算性能方面异常强大。Maple 15可以求解微分方程的符号解,包括其他软件不能处理的微分方程类型,新版本可以求解史无前例的96%的微分方程,遥遥领先于其他软件。 使用Maple 15,用户更有效地处理大型数据,用数据表创建更吸引人的交互式程序。使用新的变量管理器,用户可以更好地控制Maple程序,轻松访问计算状态。用户也可以使用创新的Clickable Math工具,包括超过40个新的探索和说明常规数学概念的示例。 “Maple 15是近五年最重要的Maple升级,我们非常高兴能够与用户分享,”Laurent Bernardin说,Maplesoft副主席/首席科学家:“我们了解用户会不断遇到有挑战性的问题,从设计火星探测车到微积分教学。我们引以为豪的是Maple 15新功能将为他们的成功提供重要帮助。” “Maple是一个包含大量功能的系统 — 数学、编程工具、点击式工具、技术文件特征、教育资源、连接功能、等等。” Dr. Harald Kammerer,一个有着20多年Maple使用经验的用户,德国GERB公司(振动控制)研发部主管:“Maple 15对所有这些领域提供了重要改进,无论您用Maple做什么、或者如何使用它,您将会发现有价值的东西。” Maple 15新功能详细描述(PDF文件): www.cybernet.sh.cn/download/maple/newsletter/201104/Maple15Released.pdf 关于Maplesoft Maplesoft是全球领先的工程、科学研究和数学计算的高性能软件开发商。公司产品的体现了“Given great tools, people can do great things”的理念。Maplesoft公司的核心技术包括世界上最强大的符号计算引擎和创新的物理建模技术,这些领先的技术提供了尖端的工具用于设计、建模、和高性能仿真。 Maplesoft公司的产品帮助用户降低出错率、缩短设计时间,以及管理数据、模拟和结果。Maplesoft产品组合包括Maple,解决各种复杂的数学问题和创建丰富的技术文档;以及MapleSim,用于对物理系统的高性能、多领域建模和仿真。 全球众多的公司和机构在几乎所有的技术领域中应用着Maplesoft 的解决方案,用户渗透超过96%的世界主要大学和研究所,包括MIT, Stanford, Oxford, the NASA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the U.S. Department of Energy等,他们使用Maplesoft解决方案提高教学和研究工作;商业用户覆盖超过81%的世界财富五百强企业,如Ford、BMW、Bosch、NASA、Boeing、Bloomberg、Microsoft Research、DreamWorks等,应用领域包括汽车、航空航天、电子、国防、能源、金融服务、船舶、快速消费品、娱乐等。2007年,Maplesoft与丰田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开发新的基于模型开发(MBD)技术应用于汽车工业。 Maplesoft是CYBERNET Systems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中国办事处是莎益博工程系统开发(上海)有限公司。更多信息,请访问: http://www.cybernet.sh.cn/
个人分类: Maple|5010 次阅读|2 个评论
在iTexmacs中调用Maxima-5.23.2的设置方法
热度 2 darkgnu 2011-4-4 22:56
在iTexmacs中调用Maxima-5.23.2的设置方法
最近在用maxima搞符号计算,maxima开源免费,符合自由精神,当然我也买不起maple这类商业软件。不过maxima界面和输出实在太简约了,为了强化它,我曾经用wintexmacs作为它前端输出,效果不错,但是wintexmacs很久没更新了,而且有bug,容易死掉,于是就想着找个新一点软件替代,幸好有iTexmacs,它与wintexmacs系出同门,于是参照着wintexmacs的设置,尝试了iTexmacs,竟然成功了,本着开源共享的精神,我也不敢独享,索性把设置方法贴出来,供大家参考: Step 1 安装maxima-5.23.2,一般安装在C:\Program Files\Maxima-5.23.2这个目录下,安装完后,设置系统环境变量,将C:\Program Files\Maxima-5.23.2\bin加入到Path系统环境变量中; Step 2 安装iTexmacs,我安装在C盘根目录下,即C:\iTeXmacs。安装完成后,设置用户环境变量,新建变量名为GUILE_LOAD_PATH的用户环境变量,其变量值为C:\iTeXmacs\progs,再新建变量名为TEXMACS_PATH的用户环境变量,其变量值为C:\iTeXmacs; Step 3 修改C:\iTeXmacs\plugins\maxima\progs目录下的init-maxima.scm,将这段 (plugin-configure maxima (:require (nnot (maxima-detect))) (:initialize (maxima-initialize)) ,@(maxima-versions) (:serializer ,maxima-serialize) (:session "Maxima") (:scripts "Maxima")) 改为 (plugin-configure maxima (:require (nnot (maxima-detect))) (:initialize (maxima-initialize)) ,@(maxima-versions) (:serializer ,maxima-serialize) (:launch "maxima.bat -p %TEXMACS_PATH%/plugins/maxima/lisp/texmacs-maxima-5.11.0.lisp") (:session "Maxima") (:scripts "Maxima")) 红色部分为添加部分,其他不变。 好了,可以在iTexmacs中调用Maxima了
个人分类: 技术点滴|6580 次阅读|0 个评论
MATLAB使用
majian 2009-9-20 18:38
MATLAB中矩阵的变形,除了A转置城A'外,常用的操作还有: 1,调整部分行列的位置; A = ; 将矩阵的第1行至10行移动到矩阵末尾; 2,将矩阵按列堆叠,也就是说有一堆数据,按列存储,可用 A(:)来实现,实际上在MATLAB中数据的存储既为这种形式。注意,在C语言中数据的存储是按行存储的,所以在完成混合编程中要注意到这种不同,解决的方法实际很简单,在调用接口之前,首先转置一下就OK了:) 3,按照一定的需要,将矩阵转变成一定的形状,可以使用 reshape 命令: B= reshape (A,4,2)%4是新矩阵的列数,2是新矩阵的行数 ======================华丽的分割线================================ 昨天小红问我想把一个函数的某个变量赋值后变成另一个函数,用什么函数?比如说,f(x,y,z)本来有三个变量,把z赋值为5,变成另一个函数g(x,y),在MATLAB里怎么实现。 回答呢其实很bt,第一个方法,用手算了之后重新敲一遍函数,哈哈 第二个方法,用到符号计算,比较简单,首先定义符号变量(符号表达式),然后用数值代替其中一个符号,这个解法本来就是上面的问题只不过不是用函数实现,而是通过符号运算来完成,给一个例子: f=sym('3*x^3+y^2+z'); z=5; g=subs(f,z); 这就搞定了:-)
个人分类: 技术|766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0: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