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金融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次贷危机的来源--(转贴)
sunapple 2010-6-22 08:49
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在中国和世界金融列强之间架起了一道防火墙。 对处于发展中的中国的金融安全起了很好的保护作用。然而,老奸巨猾的 Paulson 在数度企图撬开这扇门未果后,变更直接却又极度隐晦的从借中国的外汇储备着手,与国会一黑一白,硬生生的空手套白狼般的从中国弄走了 $11,000 亿美刀。其中,让中国买了 $8000 亿左右的政府债券,打入美国国家财政预算列入分配。另外买的 $3700 多亿的两房债券,直接与美国的房地产市场捆在了一起。这样一来,让中国情愿又不情愿但却又无可奈何的成了美国经济链条上的一个环节。 这还不算, Paulson 可能认为,借钱不过是一锤子买卖,要把中国永久的绑在美国经济运行的车轮上,如果不能逼迫中国进行人民币自由兑换,就一定要让中国人民币升值,这样,一方面可以有效阻遏中国对美出口,缩小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更能最大限度的打击中国对外贸易,使半壁中国以出口加工为主的中小企业穷途倒闭。由此更进一步加深中国对美国经济的企求与依赖。 Paulson 到底还是混过五角大楼,白宫,华尔街的达特茅斯高才生和哈佛 MBA ,两刀下来,中国乖乖成了人案板上的肉,不折不扣的出脱成了怯生生,羞答答,出了血还得喊两声爽的马仔。 然而,这并没有完,今年 62 岁的 Paulson 自从哈佛毕业后玩的都是大的。他找的第一份工作是给国防部副部长当助理, 然后再去白宫给 John Ehrlichman 当助理, 再后 去了高盛的 Chicago office 做了 partner , 一直到最后在 New York 的总部做了总裁。 2006 年, 他放弃了年薪 more than 20 Million 的高盛总裁, 加入到布什的管理团队当了个年薪 $183,500 的财政部长。 事实上, Paulson 当了财政部长后,其行事风格机乎在美国国内不为人所见,但是,一日既往,他干的依旧是大事。也就是在搞定了中国后,眼看着再剩下 40 天就要走人的 Paulson ,并没有听天由命,而是反手覆云,折腾起了美国,开始了绑架全世界的谋图。 做为华尔街出身的老狐狸,又在五角大楼和白宫职业生涯过, Paulson 自然精通美国政治,经济等运作。并能把这些东西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并着力应用。也难怪他在 2006 年 6 月份答应接受 W.Bush 的 offer 时的条件是:能保证给予足够的授权 to make an impact. 这不, 自 2006 年下半年开始, 美国次级房贷因为 Subprime 的倒闭而被揭开。原来,给穷人贷款的一大堆公司在放手给没有偿还能力的人猛借钱买房把房价推高到极点后开始崩溃。结果,狂跌的房间使银行和参与贷款的公司被深度套牢。大多数银行和公司走入倒闭关门的边缘。 可是,细细一想, Paulson 是在两年半前的那时候上台。也就是说,他上台的时候,是在这一危机开始暴露但却没有全面爆发之前。他有足够的时间从那时起着手解决这一问题。然而,极顶聪明的他并没有立即着手去做这件事。一直把它拖到他将要离别他的这以职务的前 7 个星期,也就是在 9 月 14 日 ,在华尔街的四大投资银行之一, Lehman Brother 破产后, 他才开始大显身手,大手笔的于 9 月 15 日 逼着 MER 和 BAC 合并 , 然后于 9 月 17 日 亲自打电话给 AIG 总裁宣布该公司已经成了国企。然后于同一天把王岐山等中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管经济或者股市的头召到了华盛顿并告诉这些人说,现在爆发了全球经济危机,让各国要对股市进行政策性强力干预。由此把密谋很久的 全球经济危机 黑云吹爆。 这样, 9 月 18 日 ,几乎是在同步,中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几个与美国经济关联密切的国家,几乎与美国同时宣布了救市政策。这时, Paulson ,这个曾经世界股市的一哥,踢开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抛下 Bush 这个大傻,不知会国会的任何人,先斩后奏,在股市上半天再跌了 250 点时以财政部长的身份自己宣布,政府将对商业银行的 debt 从 balancesheet 剥离,由政府购买。以此催生了一天半的美国股市疯狂暴动。 接下来, 9 月 19 日 , Paulson 自行宣布他要成立个 TRC ,负责收购和管理由他亲手收归政府的 Freddie Mac 和 Fannie Mae 以及 AIG 和还要收回来的其他金融机构。 9 月 20 日 ,他给国会直接摊牌,说他先要 7000 亿来完成他拯救美国和世界的 Project ; 9 月 21 日 ,他带着他那两页半的 Proposal 到国会要挟,在被 question 和 showdown 了半天后,便在 ABC 放话,说他一定要这 7000 亿。而且开始原形毕露的威逼说,这银子,是要用于解救美国人的信用危机和金融体系的,说白了,也就是要用于建立国家基金,支撑股市,控制投资银行。从而成为魔掌全球股市和控制世界经济的黑老大! Paulson 想得好,来得快,下手猛,如意算盘也的确一下子打爆了全球。几乎让整个世界慌了神。 然而,美国毕竟是一个虚伪但却又很现实的国家。 Paulson 以华尔街的朝夕万变为底气,以手里 100 多个 问题银行 做纸牌,以 shareholder 的利益为 人质 ,企图逼迫国会在他周六提出 7000 亿美元要求的第二天,也就是星期天, 9 月 21 日 ,答应他的计划。但是,毕竟这不是给小孩买大白兔奶糖, 7000 亿美元,要从已经有 11.3trillion 的美国财政赤字的盘子上抠下来,几乎是白日做梦。 可话又说回来,虽然美国大哥大妈花钱买爽的方式世人感慨,但这麽一堆银子要白花花的往股市扔,实在好象下不了决心。因为,它相当于美国平头百姓每人要分摊 2000 美元。当然一些人不解,一些人愿意,一些人有怨言,一些人很愤怒。因此,当天晚上, ABC, 美国广播公司做了个民调显示, 53% 的人不同意, 32% 的人同意, 13% 的人不知道如何回答。这样,面对民意,国会山庄的那些老油条们,当然不可能在最后通牒期限内照葫芦给 Paulson 画个瓢。结果包同学让人给白白的嘲弄了一次。 由于国会没有能够在 Paulson 要求的时间批准 7000 亿的救市计划,这样,周一,也就是 9 月 22 日 ,华尔街开门前一个小时,尽管国会民主党提醒大家,要谨慎小心的对待金融资本市场和稳定资本市场的解决途径,因为这毕竟是距离总统选举只有六个星期的大选之际。但因此不难想象,美国股市当然就象被算计过的一样应声而跌。 接下来的两天,也是就是星期二和星期三,由于国会仍然没有对如此庞大的预算开支做出结论,股市当然因为消息和判断上的不同剧烈波动。最多的时候道琼斯振幅达到 600 点之多。股市在恐慌中一会象吃了泻药,一会象喝了三鹿奶粉般的在疯狂抽筋。 应当多说几句的是,在此期间,参院银行委员会主席 Christopher Dodd 呛声 Paulson 说, 我们有合适的人选不光来处理华尔街的问题,也包括全球资本市场的问题。言下之意, Paulson 有点手伸的太长了。他说, 我们将会有一个部门想这个用 7000 亿购买坏账的问题 。他在接受 CBS 早晨采访时说, 很多国会议员认为,立法纾解和保护的一揽子方案不应当只是保护华尔街,也应当包括其他大街上的美国人。这些普通的美国老百姓才最需要被保护的。 他更进一步说白了 , the last thing any of us want is to be back here in a month coming up with some new plan because this didn't work. It's important that we act quickly, but it's more important that we act responsibly. 也就是, 我们认为这个方案不行,我们都准备在一个月内回来看见一个新方案。因此我们认为,及时处理是很重要,但负责任的处理更重要。 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主席 Barney Frank, 明白的表示, Paulson 逼国会有点太过分了。他说 Paulson is being entirely unreasonable to expect that Congress will pass a bill right away without examining the proposal thoroughly and adding certain provisions the Democrats want, such as limiting pay for executives of the troubled companies in need of the bailout. 明白的说出, Paulson 完全不合理的、希望国会完全并迅速通过他的方案太不现实了。他在接受 ABC Good Morning America 访问时说, Paulson 的方案要修改,我们想弄明白的地方很多,包括管理人员的收入等。 并进一步说,如果 Paulson 对这些同意,我们可以及时处理。其他议员也要求进行辩论。因为我们要小心认真和负责任的对待这一问题。 这样,一直拖到星期四还没有结果, Paulson 才真正感到他的速决方案明显面临严重挑战,要想急速通过似乎没了指望。 然而,很有意思的是,不知是歪打正着还是偶然成了必然,就在市场望白宫,白宫望国会,国会望民意,民意望星空的时候。突然半路杀出了个程咬金,着实把人们给吓了一跳。那就是美联社在 9 月 22 日 一早发了个消息说,美国联邦调查局 (FBI) 正在着手调查雷曼兄弟、房利美、房地美以及美国国际集团 (AIG) 这四家已垮台的金融巨头 及其高管是否存在抵押贷款时有欺诈行为。美联社并引用 FBI 一位高级官员的话称,调查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开始了。上周, FBI 局长罗伯特 穆勒在国会一场听证会中也表示, FBI 开始对一些大牌金融机构进行调查,以确定这些金融机构是否有人因为提供 错误信息 负责。 按 FBI 的说法判断,调查范围除已经倒闭的 4 巨头外,还扩及华尔街 26 家从事抵押贷款、投资与保险业务的大型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 因此,偏偏于这个时候出来的这么一个令人玩味的东西,使人们有更多的理由相信,如果调查结果证实了 欺诈 的存在, Paulson 的 7000 亿美元的救市计划面临更大压力。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这个计划是在有目的的人为为他人买单。也就是说,赚钱的时候只有公司和个人得利,赔钱了却要全民买单,更何况这个亏损中可能还存在欺诈。 可是,正当人们为 FBI 的突然介入在遐想万千的时候,一个又令人哭笑不得但却很不意外的事情又发生了。这就是星期二,也就是 9 月 23 日 ,美国 Hartford , MIT , Berkley 等著名大学的 122 名经济学家联名致信美国国会,反对 7000 亿美元的救援计划。其中反对的主要理由就是公平性。信中指出,这个计划是用纳税人的钱去补贴投资失败者。他们并认为,投资者应当依法获得利润,但也应当承担损失。不能赚钱了归自己,赔钱了归别人。这些经济学家们认为,如果计划开始真的实施,它的作用将会影响整整一代人。而且从本质为了短期保护华尔街而长期破坏经济和市场正常运行的做法是非常短视的。 这封信发出后,到底对国会议员有多大的影响不得而知,但却在整个社会造成了震撼。人们普遍认为,社会对这个 7000 亿的 Paulson 方案是抵制的。这个感觉很快也就在股票市场反应出来了。华尔街股市的三大指数,几乎一口气连续跌了三天。 事情还好象真如有人事先安排的一样,一切从慌乱开始,但却似乎又都在有条不紊的有轨迹的发展着。特别是从 9 月 21 日 到 27 日,也就是这 9 月的第三个星期的大约 168 个小时内,由华尔街爆发的妖风不光把可爱的美利坚有规律的敲打着。由此反射出的声浪又没有任何规律的向整个世界弥漫着。各国政要和商业巨头们,怯生生的望着 华尔街这条大鲨鱼,畏惧、惊慌、担心、好奇并显出了几分无奈。相信他们一定希望这场灾难不要把自己国家和人民利益无谓的牺牲在那只既贪得无厌,又喜怒无常的怪兽口中。 然而,华尔街在 NewYork ,平时只听得懂美式英语,这时却一下子胸怀博大得啥都能听明白了。一夜之间,这 Wall Street 好象也摇身变成了全世界的 World Street 了。 再说 Paulson 在国会输了第一个回合后,并没有象斗落了毛的公鸡那么苦菜花一样耷拉着他的茄子脑袋回神华尔街。而是洒脱淋漓的发动了第二波攻势。 这下他在美国国内没有亲自献身,而是让联邦储备理事会主席, Ben Shalom Bernanke ,分别于 9 月 22 日 到 24 日对外几次强硬表示, 7000 亿的 Bailout Plan 必须通过。这还不够,总统 W.Bush 也更景上添花的发表讲电视讲话强调,这个 7000 亿不能耽误,要立即通过。可是,这时的 Paulson 却没有说多少话,低调的暂时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他哪里去了?不知道。 可有意思的是, 9 月 22 日 ,中新社发了一条十分简短的消息称: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二十二日上午应约同美国总统布什通电话,双方就中美关系及美国经济金融形势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几乎也就是在前后不久,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学也在国内三鹿风暴席卷神州的时候,坐着专机到了美国,住在了 New York 。名义上说是来参加那个半死不活的什么联合国大会,要来发个言,但十几分钟的讲话结束后,平时日理万机的总理却没有马上回国,而是在 Wall Street 的老家 New York ,一波一波的摆明着会见美国商业领袖和经济专家。和他们交流着解决华尔街危机的奇方妙策和中国在这一危机中所能发挥的作用。这一呆,也就是一个多星期。期间,做为访问过 50 多次中国,最近两年差不多每 3 个月就到中国出一次差的 Paulson, 到底去没有去温总理下塌的酒店 诉说衷肠 啥的不得而知。只是,这过度的 一无所有 让人总感到似乎少了些 礼尚往来 。正当人们还在提心掉胆玩味揣摩这熊猫救美妞大戏的核心 value 时,美国时间9月28才突然发现,温家宝同学已经神六神七般的神不知鬼不觉的返回了中国。 这时,再回过头来看 Paulson 那个7000亿的方案似乎也宛若出水芙蓉了。 是啊, 700billon ,也就是中国人上口所说的 7000 亿美金,要拿来拯救华尔街和美国金融系统。 可是这 7000 亿到底是个什么概念呢?我们不妨先从国家的财政预算说起。根据 U.S.Department of Treasury 年度 Budget Report, 大体匡算的联邦政府 2008 预算年度的财政收入为 $2.66trillion. 换句话说也就是 2.66 万亿。其中,同口径的支出大体为 2.9 万亿。当年的预算缺口差不多有 2400 亿。应当说明的是,这个预算收入的 2.66 万亿中,已经包括了各种形式的借款性收入。也就是说,通过联邦政府发行的各种债券所筹得的资金已经打入了收入盘子。或者说,中国政府用于购买各、种债券的钱,已经列入联邦财政预算,成为构成收入的一部分。 不难看出,本来就寅吃卯粮,连年赤字,还留有 2500 亿左右硬缺口的联邦财政日子已经很难过了。现在却突然要在预算外再增加 7000 亿,也就是相当于全部财政收入 2.66 万亿的 26% 。这么个庞然大物,设想如果没有人给 W.Bush 支招,说不定真会吓死几个人。 可是,好在这事是由财政部长 Paulson 提出来的。他敢提出,当然就知道银子在哪里。要不他这财神爷岂不是自己把自己往阴沟了送?事实上, Paulson 明白得很 ! 美国的财政预算在历史上收不敷支的年度多得很。加上美元本来又是国际流通货币,把赤字性预算和金融手段捆在一起,推迟和延缓一定的债务付担并非雪山草地。只是,做贼也不能戴招牌,这事,也就是哑巴吃饺子心里有数,可就是不能明说。 当然,还有一条路,就是 Paulson 没讲,但他心里明白实在不能讲。 那就是美国自己没钱,但有人有钱。这人是谁?当然只有中国了。实际上也的确是这样,到今年 6 月底,中国外汇余额已经达到 $18,088.28 亿元。比 2007 年底结存额 $15,282.49 亿元,净增加差不多 3000 万。这钱,美国把它先借来以解 燃眉之急 ,并非不无可能。毕竟,有钱可借的也只有中国,何况, Paulson 对中国也太了解了。这也就不难理解温家宝在联合国十多分钟的发言结束后,为啥在美国还要再呆一个多星期的原因了。 Paulson 的确很聪明,而且他聪明就聪明在别人连想都不敢想的东西,他却能做到。 说具体点,也就是他不仅知道钱要用在哪里,他更知道要用的钱在哪里。 一般来讲,世界各国的财政部长基本上都是个看起来风光,实际很可怜也很被动的家伙。特别是那些财政预算收不敷支的国家更是这样。因为从理论上讲,财政部长只管提出预算,然后经过国会审查批准后,再由财政部按部就班的负责预算执行。这么一个位子,说大点是个财政部,说小点是个账房先生,说具体点就是夫妻在家管箱子的。干这活,钱多了好说,没钱揭不开锅的时候就是个倒霉差使。更何况西方国家和中国不一样,这个位置的权力被国会挤压到最小,做起来经常两头受气。 Paulson 却不一样,他竟然能将一个被动的财政部长给当成比联邦储备理事会主席还风光的角色。这不仅是美国开国 276 年来没有过的,可能在整个西方国家历史上也找不出几个出其左右。更让人称奇的是,这位受过良好教育和有着非凡职业训练经历的世界最大的华尔街投资银行总裁,看问题入木三分,做决策不失时机,处事为实精细,下手果断利索。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 敢于应变,善于策变,刚柔并蓄,能曲能伸 正是因为 Paulson 的这些特点,素质和能耐,不仅使他可以秋风扫叶式的横寰美国政治经济舞台,忽悠美国人,戏弄华尔街,玩弄国会山庄的政客,而且他能谦谦君子般的把十三亿中国人民都给眼睁睁的忽悠成了赵本三小品中的瘸子。 回顾一下历史,上个世纪 70 年代以前,中美是敌人; 70 年代以后到上个世纪末,中美是路人;进入本世纪以来,中美成了竞争对手。可不管怎么讲,这战略上的竞争对手所追求的无非就是国家利益,再具体点,也就是经济利益。因为这才是最实在,最现实,最有用的东西。其他的什么体制,观念,意识形态,人权,宗教,信仰啥的都不过是交往中的佐料。所以,想办法把别人的银子变成自己的那才是交往的王道。 这听起来有点天方夜谭的,可世界上的事还真就这么一遍一遍的发生着。事实上,在战争年代,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事古今外都有。但在和平状态下,不偷不抢却能让人把口袋的银子乖乖的掏出来塞到自己的口袋里的事也不是没有。可比起来,这些都不算最牛的人和事。这世界上还有一种超级牛人做的牛事,就是能把一群人,或者一大群人,甚至一个国家连年累月忍饥挨饿积攒起来的银子让你统统掏出来装到他的口袋里。这种大牛人的品行,不服不行, Paulson 就是这样的超级人。 Paulson 既然已经知道银子在哪里了,当然他就要想办法把它给弄到手。可话说到底,怎么弄?如何下手? Paulson 心里明白,这空手套白狼,关键就在一个 套 字。然而,如果再进一步设身处地的分析, Paulson 面临的选择有一下几种: 1 ,重演那种和国会唱双簧的把戏。也就是再次纵容一些国会议员提出有关中国贸易政策,经济体制,产品质量,人民币汇率等方面的法案唱黑脸正面施压。然后,他在狼外婆一样去中国谈判唱白脸。也就是以老朋友的身份摆明他的难处,拿出个方案说明它的好处。和过去一样,一黑一白,一软一硬逼中国钻圈。这办法虽然很灵,每试不输。但问题是他很明白,这么已经干了几回了,加上人民币也已经给折腾得剩下 6.8 了,南中国的半个国家的中小企业都已经差不多都倒闭了。再如此使力,可能理不直,话不硬,事不成。估计中国不会、也没有力气这么上套。 2 ,再打一次台湾牌。这是张历届美国政府玩的王牌,每试都灵,经常是一出就赢。但是,现在的问题在于,今年台湾选举后的政治生态发生了变化。碰到马英九这么个 不粘锅 ,这张牌出了没人应,估计声东击西,围魏救赵的戏单方面唱不响。 3 ,剩下就是再打一次喇嘛牌。也就是把西藏问题再拨弄拨弄,然后再借机哭穷,寻求 帮助 。可是,这喇嘛到底还是个流浪汉,老鱼跳不了龙门。何况,现在奥运也都刚开完,奥运前借机铲回来的一堆银子到现在还没几天,这就使得以上这些可能的选择在眼下明显都不好使,看来,要把中国人手里剩下的 7000 万美金( 18,000-11,000=7000 )再弄到手,不折腾点大的,不玩点象样子的绝对不行。 那么,究竟咋样玩才行呢? Paulson 应当明白,中国人的文化不是一种张扬的文化,中国人做事秉承一种中庸儒气,中国人喜嘴说不畏强权但中国人更见实际于救急不救穷,而且中国人尤为承尚难中显深情。 哇塞!嘿嘿, Ha Ha , What is a great idea! 当然,也许他真这么想过,也许他压根就没动过这心思。但是,太多的巧合却实在不能不让别人帮他这么去想。 然而,果真美国爆发了如 1929 年那样的经济危机?美国今天真有 100 多个 问题银行 会因为没有这 7000 亿会轰然倒下?世界经济因为没有那个 7000 亿去及时拯救华尔街就会从此水深火热?谎言就是谎言,事实必将能够证明谎言,等着眺吧,华尔街还会是华尔街,美国还将是那个美国, 7000 亿只不过是个故事。 发信人 :xian( 海底核爆掀巨浪 , 倒海翻江找扶桑 ), 信区 :USANews 标题 :Paulson 成功绑架中国后,正在谋图绑架全世界! 发信站 :BBS(SatSep2714:57:292008) 次贷危机的来源 - 一个炒 (Churn), 赌场 , 老鼠会 , 和金光党骗局的着例 ( 李良书简二零零八年九月三十日 ) 中国一毛钱也不要出 - 救市 ? 救谁的市 一文中所谓 炒 (Churn), 赌场 , 老鼠会 , 和 金光党骗局 等 . 有些朋友仍然未能明白 , 这也难怪 . 下文浅释次贷危机的来源 , 就是一个炒 (Churn), 赌场 , 老鼠会 , 和金光党骗局的着例 . 要知 , 次贷危机 , 只是方今无数的大小金融危机中之一而已 ! 这样害人不浅的烂市 , 我们巴不得让它垮了 ! 但至少要明白 , 无论如何 , 是有一大票人赚了的 ; 公司垮了 , 钱仍入少数人的口袋 . 你说 , 这样的市场 , 任何有头脑的第三者 , 会不会拿自己的辛苦钱去救它 ? 再深一层想想 , 你即使掏钱来救 , 最后这笔钱 , 又会落在谁的口袋里 ? 不救的结论之一会是 , 不但美元大贬值不可避免 , 欧元及一切跟市场接轨国家的币值 , 相对于实物来说 , 都要大贬 ! 除非再打一仗 , 然后一切归零 , 重头做起 . 但你心软去救 , 就会像是比尔 . 墨非 (Bill Murphy) 的一部老电影土拨鼠日 (The Ground Hog Day, 没看过的朋友可租来看看 ) 的情景 , 不久 , 一切又依然故我 , 等着下一轮金融危机的来临 . 打吧 ! 狠狠打他妈的一仗吧 ! 这就是资本主义剥削社会政制的宿命 ! 不过 , 打前打后 , 赚钱的一批人还是老神在在 , 除非来它一次世界大革命 , 这才 敢教日月换新天 ! 李良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算一下美国金融危机有多严重 危言 对金融危机最普遍的官方解释是次贷问题,然而次贷总共不过几千亿,而美国政府救市资金早已到了万亿以上,为什么危机还是看不到头?有文章指出危机的根源是金融机构采用 杠杆 交易;另一些专家指出金融危机的背后是 62 万亿的信用违约掉期( Credit Default Swap, CDS )。那么,次贷,杠杆和 CDS 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通过什么样的相互作用产生了今天的金融危机?在众多的金融危机分析文章中,始终没有看到对这些问题的简单明了的解释。本文试图通过自己的理解为这些问题提供一个答案,为通俗易懂起见,我们使用了几个假想的例子。有不恰当之处欢迎批评讨论。 一.杠杆。目前,许多投资银行为了赚取暴利,采用 20 - 30 倍杠杆操作,假设一个银行 A 自身资产为 30 亿, 30 倍杠杆就是 900 亿。也就是说,这个银行 A 以 30 亿资产为抵押去借 900 亿的资金用于投资,假如投资盈利 5 %,那么 A 就获得 45 亿的盈利,相对于 A 自身资产而言,这是 150 %的暴利。反过来,假如投资亏损 5 %,那么银行 A 赔光了自己的全部资产还欠 15 亿。 二. CDS 合同。由于杠杆操作高风险,所以按照正常的规定,银行不运行进行这样的冒险操作。所以就有人想出一个办法,把杠杆投资拿去做 保险 。这种保险就叫 CDS 。比如,银行 A 为了逃避杠杆风险就找到了机构 B 。机构 B 可能是另一家银行,也可能是保险公司,诸如此类。 A 对 B 说,你帮我的贷款做违约保险怎么样,我每年付你保险费 5 千万,连续 10 年,总共 5 亿,假如我的投资没有违约,那么这笔保险费你就白拿了,假如违约,你要为我赔偿。 A 想,如果不违约,我可以赚 45 亿,这里面拿出 5 亿用来做保险,我还能净赚 40 亿。如果有违约,反正有保险来赔。所以对 A 而言这是一笔只赚不赔的生意。 B 是一个精明的人,没有立即答应 A 的邀请,而是回去做了一个统计分析,发现违约的情况不到 1 %。如果做一百家的生意,总计可以拿到 500 亿的保险金,如果其中一家违约,赔偿额最多不过 50 亿,即使两家违约,还能赚 400 亿。 A,B 双方都认为这笔买卖对自己有利,因此立即拍板成交,皆大欢喜。 三. CDS 市场。 B 做了这笔保险生意之后, C 在旁边眼红了。 C 就跑到 B 那边说,你把这 100 个 CDS 卖给我怎么样,每个合同给你 2 亿,总共 200 亿。 B 想,我的 400 亿要 10 年才能拿到,现在一转手就有 200 亿,而且没有风险,何乐而不为,因此 B 和 C 马上就成交了。这样一来, CDS 就像股票一样流到了金融市场之上,可以交易和买卖。实际上 C 拿到这批 CDS 之后,并不想等上 10 年再收取 200 亿,而是把它挂牌出售,标价 220 亿; D 看到这个产品,算了一下, 400 亿减去 220 亿,还有 180 亿可赚,这是 原始股 ,不算贵,立即买了下来。一转手, C 赚了 20 亿。从此以后,这些 CDS 就在市场上反复的炒,现在 CDS 的市场总值已经炒到了 62 万亿美元。 四.次贷。上面 A,B,C,D,E,F.... 都在赚大钱,那么这些钱到底从那里冒出来的呢?从根本上说,这些钱来自 A 以及同 A 相仿的投资人的盈利。而他们的盈利大半来自美国的次级贷款。人们说次贷危机是由于把钱借给了穷人。笔者对这个说法不以为然。笔者以为,次贷主要是给了普通的美国房产投资人。这些人的经济实力本来只够买自己的一套住房,但是看到房价快速上涨,动起了房产投机的主意。他们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贷款买投资房。这类贷款利息要在 8 %- 9 %以上,凭他们自己的收入很难对付,不过他们可以继续把房子抵押给银行,借钱付利息,空手套白狼。此时 A 很高兴,他的投资在为他赚钱; B 也很高兴,市场违约率很低,保险生意可以继续做;后面的 C,D,E,F 等等都跟着赚钱。 五.次贷危机。房价涨到一定的程度就涨不上去了,后面没人接盘。此时房产投机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房子卖不出去,高额利息要不停的付,终于到了走头无路的一天,把房子甩给了银行。此时违约就发生了。此时 A 感到一丝遗憾,大钱赚不着了,不过也亏不到那里,反正有 B 做保险。 B 也不担心,反正保险已经卖给了 C 。那么现在这份 CDS 保险在那里呢,在 G 手里。 G 刚从 F 手里花了 300 亿买下了 100 个 CDS ,还没来得及转手,突然接到消息,这批 CDS 被降级,其中有 20 个违约,大大超出原先估计的 1 %到 2 %的违约率。每个违约要支付 50 亿的保险金,总共支出达 1000 亿。加上 300 亿 CDS 收购费, G 的亏损总计达 1300 亿。虽然 G 是全美排行前 10 名的大机构,也经不起如此巨大的亏损。因此 G 濒临倒闭。 六.金融危机。如果 G 倒闭,那么 A 花费 5 亿美元买的保险就泡了汤,更糟糕的是,由于 A 采用了杠杆原理投资,根据前面的分析, A 赔光全部资产也不够还债。因此 A 立即面临破产的危险。除了 A 之外,还有 A2 , A3,...,A20 ,统统要准备倒闭。因此 G,A,A2,...,A20 一起来到美国财政部长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游说, G 万万不能倒闭,它一倒闭大家都完了。财政部长心一软,就把 G 给国有化了,此后 A,...,A20 的保险金总计 1000 亿美元全部由美国纳税人支付。 七.美元危机。上面讲到的 100 个 CDS 的市场价是 300 亿。而 CDS 市场总值是 62 万亿,假设其中有 10 %的违约,那么就有 6 万亿的违约 CDS 。这个数字是 300 亿的 200 倍。如果说美国政府收购价值 300 亿的 CDS 之后要赔出 1000 亿。那么对于剩下的那些违约 CDS ,美国政府就要赔出 20 万亿。如果不赔,就要看着 A20,A21,A22 等等一个接一个倒闭。无论采取什么措施,美元大贬值已经不可避免。
个人分类: 技术力论坛|2080 次阅读|0 个评论
2009年A股投资策略与投资机会
唯我独尊 2009-2-3 01:18
2008年A股雪崩式的下跌随着冬天的结束,似乎已接近尾声,而随着2009年牛年的来临,人们又翘首期盼着牛年牛市的出现。2009年A股有没有投资机会,采用什么样的投资策略,是目前股民普遍关心的话题。从近段时间的报道来看,由于国内外经济危机正处于深化推进过程之中,所有专家对2009年A股市场的走势均持谨慎悲观的态度,就连颇具权威的高盛,也认为2009年或只有11%的获利机会。2009年A股会在什么区间调整,应采取什么样的投资策略,对2009年仍计划坚守证券市场的投资者来说,是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2009年A股仍将继续调整是必然的趋势。那么2009年会在什么区间进行调整?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分析调整的对象和已调整的程度。A股这次调整主要是对2005年至2007年上涨的调整。A股由2005年至2007年的上涨,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股权分置(平均10送3)内生式增加的上涨,理论上涨30%:第二部分是反映我国经济自2001年后7年快速发展的恢复性上涨,理论上涨为230%,两者复合上涨对应指数即为2007年上半年的3000点;第三部分是2007年下半年受国内外经济过热的冲动性上涨,该部分为204%。 显然,股权分置透支性上涨与经济过热冲动性上涨,是调整理应挤去的泡沫。剔除该两部分的上涨,正好是2100点。换而言之,2008年雪崩式的下跌,仅挤去公认的泡沫,并未体现当前经济危机的影响。目前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的目的就是要以极端的形势摧毁不合理的经济结构,不达到目标,经济危机不会结束)正侵害着国内外的经济实体,在季报与半年报中将逐步体现其侵害的程度。2009年A股必然会反映这一现象(2009年的调整才是对我国2001年至2007年经济发展的调整)。由此认为,2100点以下还有较大的调整空间。 那么2009年A股可能会调整到什么位置呢?根据市净率比较认为,第一目标应为1470点(即与2005年的1.6倍相当,调整幅度为30%),第二目标为1050点(对应市净率为1.1,调整幅度为50%)。从目前经济运行的态势来看,先期调整到第一目标,即1470点的概率极大,而是否调整到第二目标,还待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破坏程度进一步的观察。主要的方法就是看股指在1470点触底后有没有放量象样的反弹,若只在1470点小区间盘整,就要警惕股指进一步的下跌。 考虑我国经济通过近年来的发展,已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且我国已出台了多项经济刺激措施,2009年保8成功,年底股指收到2000点的概率可能性也是较大的。换而言之,股指有上冲3000点的可能。 综上认为,2009年大部分时间或在1470至2100点间运行,其间有下探1050点和上摸3000点的可能。 经过长达一年多的调整,2009年A股有没有中级行情?就技术上而言,A股超跌严重,随时蕴酿着长久期盼的大B浪反弹。从历史上的中级行情来看,多有两个共同特点,就是在超跌后,行情由超级金融机构主导,且有一个主旋律(号召性题材)和主流板块。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金融资本比例降至25%以下,言语轻微,已无法主导市场,同时,在经济一片萧条之时,也难以找到号召性的题材。因此,2009年不会按以往的方式发动中级行情。 那么2009年A股有没有投资或投机的机会?答案是有,或机会还比较大。为什么呢?因为经济危机的特点就是重洗牌,2009年对哪些手握重金,又有野心的企业家来说,是绝好的机会。2009年将是并购与重组最频繁的一年。在A股跌进风险投资安全范围(8-12倍市盈率)内时,产业资本主导的A股市场必然会掀起并购热潮(国外不少大企业都是由此发展壮大起来的),这股热潮极有可能推动股指上扬,最终演变成为中级行情(大B浪反弹)。 基金与保险机构的资金份额越来越小,且受投资风格限制,它们大多或不会参与。游资将是行情的主导者。须指出的是,此游资已不是彼游资。在国家银根放松,人民币预期升值的情况下,国内外组合形成的游资的实力是不可小觑的。 综上分析认为,2009年机会与风险并存,宜妥当把握,重点关注产业并购带来的机会。 2009可能出现的大事件:1.创业板推出; 2.新股发行制度改革;3.股指期货推出。 2009房价走势预测: 据报道,全国房地产业资金缺口目前为一万亿左右,要解决资金的问题,取决于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下调一个点只能释放资金4000亿,用于房地产大约为1000亿,即使连续下调到12.5%,也只能解决3000亿,其他的资金主要是从销售收入上解决,也就是说,开发商必须增加销售7000亿,才有可能维持现金流。在宏观经济保8%的大背景下,要增加7000亿的销售,市场的态势将决定要有22%的降价幅度。依据区域市场的差别,有的城市全年降幅同比将超过40%,有的城市还会维持平稳运行。前期已经出现降幅较大的城市,比如深圳,完全取决于成交量的放大。相比深圳,北京、上海将出现更大的降幅。深幅下挫的城市,是去年房价依然高位运行而成交量低迷的二线城市。杭州、武汉、长沙、大连、成都、重庆等城市将出现同比40%左右的降幅( 保8%将致二线城市房价下降40% ) 。目前投资性购房暂不宜介入急,应密切关注成交量的放大,成交量不放大,房价就会下降。地方政府的任何救市办法,都改变不了市场的的发展趋势(目前开发商手中的存货已创近年的新高) 。近几个月来,一些按耐不住的投资者开始试探性买入,造成部分城市的成交量温和放大。须指出的是,这是一种去库存化现象。历史证明,这种现象至少要出现两次以上,房价才可能企稳。 有人认为,经过一年多的调整,房价已接近合理,房地产商已没有利润,死抗不愿意降价,即使降价也没有多大的空间。果真如此吗? 房价的调整,实质是对其泡沫的调整。那么其泡沫在哪部份呢?在其三大构成中,土地价格是泡沫最大的部分。当房价看涨时,开发商竞相抬价,将土地拍卖价抬得高高的,然后将其转嫁给消费者;在房产业下降伊始,开发商或由于前景不看好,或由于资金紧张,开始小幅降价(注意,此时仅是让利销售,满含泡沫的土地价格已钢性进入成本),而后在土地拍卖中,不再疯狂抬价,并逐步回归土地的价格(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土地价格回归到适当且较低的价格时,房地产业才能认为触底(但并不意昧着马上就上涨)。 . 相关链接: 2009年投资机会与展望 _凯恩斯 2009中国股市主题精选
个人分类: 证券投资|4032 次阅读|4 个评论
金融产业链传递了什么—钱塘江之二
lvnaiji 2009-2-1 10:06
金融产业链传递了什么? 产业链的存在就是传递 / 转换某些重要的要素。对金融产业链来说,除价格之外,最重要的要素就是流动性、信息、监管、利益和风险。 流动性。 资产证券化的直接目的就是将低流动性的不动产抵押贷款转变为具有高流动性的短期资本或货币工具,从而可以在市场上随时兑现收回资金。这样就使得原本几十年的资金周转周期经证券化后变成具有高流动性的债券和凭证。资金的周转速度提高,也提高了资金利用率和资本收益率。然而风险和收益总是相伴相生,因此流动性的过度增强,也伴随着风险的急剧增加。与此同时,由于信用评级机构的预警能力的滞后性,投资者不能及时调整投资策略 , 因遭受风险而直接造成损失 , 监管部门也因为对评级信息的依赖而滞后推出监管政策。高流动性 vs 滞后效应。 信息不对称。 在次级信贷市场 , 由于借款人不能提供完备的信用证明文件 , 因而存在着明显的信息不对称。在现代金融产业链的扩张过程中 , 借款人和贷款人信息随着证券化结构产品的构造逐渐丢失 , 投资者面临着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更为显著。同时信用增级、流动性增级机构和保险担保公司的引入 , 又提高了信息的复杂度。首先 , 评级机构向被评级机构提供服务 , 双方存在经济利益关系,在庞大的咨询费面前,评级机构往往丧失其公正性:高估价值,低估风险。再加上评级过程的非透明性 , 投资者不能有效地辨别评级的公正程度,只能选择相信。 监管缺失。 信息不完全方搜索信息的成本大,市场失灵时尤其显著。解决市场失灵的一个有效手段是有关监管部门发挥其监管作用,但是,首先这些衍生产品都经过好几次包装,产品的复杂性使得监管越来越难;第二,互联网上的交易一般无据可查,无法监管;在衍生产品交易市场中,买卖双方直接洽谈,在统计上加剧了监管难度。第三,以小监大 ,10 万年薪的监管人员去监管 100 万年薪的精英,确实存在技术难度;第四,监管者与被监管者之间信息不对称,被监管者比监管者拥有更多的信息,从而使得监管成本巨大,在监管收益小于或者等于监管成本时,监管者将没有足够的激励进行监管。 利益与风险及其传递。 金融产业链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期待、依赖下一个环节的增殖,而下一个又必须放得更大。在利益的驱动下,各个环节的主体都在泡沫里进行非理性的投资:当可以预期到会有其他投资者花更高的价格购买该金融产品时,投资者们都不关心该产品 本身的 内在价值,而是敢于在价格虚高的时候冒巨大的风险去投资,于是泡沫越吹越大,风险也累积得越来越大。 金融创新必须社会化。 次贷之后的金融产业链是一连串金融创新的结果。然而金融创新有待社会化。一种技术创新的社会化通常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首先是基础理论的提出与完善,接着是相应的应用理论框架的建立与完善,然后是应用标准和基于这些标准的各种协议的开发,最后才是符合协议的产品的研制和产业化。 美国金融创新异常活跃,新的金融产品在华尔街得到快速生产、复制、发展和广泛流传,但监管实际上是金融创新社会化过程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没跟上。当新的金融衍生品被引入金融产业链,必须使与之相关的金融监管、定价和评级等相关环节一同发生转化,否则该项创新就不会获得应有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金融衍生品与其左邻右舍是否兼容?是否拥有一个或若干标准?以为引入金融衍生品,金融创新产业化就完成了,从而终止金融创新过程(相关监管、定价和评级的开发),这将使金融创新半途而废,甚至为危机埋下隐患。因此,金融监管应包涵在金融创新以内,而不能被排除在外。 有待社会化的还有互联网。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交易商的反应更加迅速和果断。交易成本更低,交易速度更快捷,对金融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金融交易变成了一种赌注很大却简单易行的电子游戏。然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并没有减少或者消除道德风险。道德风险既来自下家的轻信,也源于上家在缺乏监管情况下诚信的缺失。有人称之为互联网时代的第一次灾难 。 王飞 杨琳,互联网时代的第一次灾难,新闻周刊 2008 年 10 月 27 日 14:54
个人分类: 经济|4665 次阅读|0 个评论
消费不足抑或消费过度?
heyujian 2009-1-31 13:08
记 得小时候, 60-70年代, 课本上大讲特讲节约闹革命,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节约光荣,浪费可耻...这世道真是不同了, 现如今媒体上满眼是扩大内需,鼓励消费等字样, 更不可思议的是,有人说出买房即是爱国的口号...从反对消费到提倡甚至强制消费,这是社会的进步抑或退步? 事实上, 现在的社会是消费不足抑或消费过度或城乡消费不平衡? 君不见城里由于过度消费,餐厅里人满为患,杯盘狼藉, 街上车水马龙,尘土飞扬?...君不见乡村里人们为了满足消费欲,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由于过度开发乡土资源,青山绿水不再?... 金融危机来了,经济危机来了...这本来就是经济规律对人类社会过度开发、消费和贪婪的惩戒,在这种情况下,大家静下心来清淡一点过日子又有什么不好呢? 至少,有利于地球资源和环境有限的可怜恢复吧?! 生活,让愚人迷惑不解.
个人分类: 随思随想|3228 次阅读|1 个评论
直面现实还是讳疾忌医:金融海啸中的选择
科学时报新闻中心 2009-1-7 19:17
文: 王中宇 金融海啸汹汹而来,最先感到实质性压力的是工业。2008年12月12日,组建不久的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在国务院新闻办的访谈中列举了大量统计数据,指出: 工业增长速度直线下滑,现在还看不到拐点,我们感到压力很大。 然而,2008年12月5日《深圳晚报》报道: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厉以宁与深圳市政协委员座谈时称:来势汹汹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形势的影响基本已至谷底了。 他还指出:危机中蕴含着机遇,中国企业如能抓住机遇,就能在经济危机的阴云中找到阳光。 笔者向一位专业经济学者请教中国处境如何,他告诉我:圈内观点不一,但多数人不太担忧,很多人视其为机遇,思考中国如何利用它获得发展。 三角形整理与突破 如果观察建国以来的经济增长率,似乎可以佐证经济学界这种乐观的看法( 见图一 )。 数据显示,建国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持续保持在高位,除个别时段外,GDP增长率波动的平衡位置大多在7%~10%之间,上世纪90年代以来,更保持在10%附近。一个大国,如此长期地保持这样高的增长率,举世罕见。另一个显著的特征是:GDP增长率的波动明显收缩,显示经济运行日趋稳健。1997年朱镕基提出保八,当时波动通道的下沿为7.15%,而历史经验表明,当GDP增长率接近通道上沿后一定会下行到通道下沿附近,据此,笔者曾质疑保八不可行,实际上后来的谷底为7.6%(1999年)。2007年,GDP增长率再次接近通道上沿,而此时的通道下沿为8.44%,由此似可判断:此轮保八有把握。 金融海啸对中国的最大威胁是出口,因为中国经济对海外市场的依赖度太高。然而海关总局的数据暗示我们,问题似乎不大。直到2008年11月,出口数据仍没有明显脱离上升轨道的正常波动范围,倒是进口数据下滑更明显( 见图二 )。 与之相应,今年外贸顺差逐月扩大。 然而,注意到进口构成的变化,就令人忧虑了。2007年,进口总额中,与加工贸易相关的各项(进料加工贸易、来料加工装配贸易、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外商投资企业作为投资进口的设备/物品、租赁贸易、出口加工区进口设备、加工贸易进口设备等)占整个进口金额的54.3%,可见进口的绝大部分是为出口服务的。2008年1月至11月,这个比例降到48.5%,在进口总量下降的背景下,这意味着为出口而发生的进口大幅下降。换而言之,进口下降是出口下降的前兆。 事实上,统计局公布的2008年第三季度GDP增长率为9.9%,从图一中2007年的上沿附近直接跌到了波动平衡位置(10.18%)以下,表明生产已经大幅下降了。 从三次产业的角度看,第二产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力。 在第二产业的产值中,工业占到绝对多数(建国以来,平均份额为88.8%)。统计局从2001年8月起逐月对社会公布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率( 见图三 )。 令人不解的是,统计局网站中空缺了2006年10月到2008年1月的数据。笔者只能用多项式拟合统计数据,由此大体揣测这一时段数据可能的范围。数据显示,这一轮经济周期,其顶点可能在2007年8月左右,而进入2008年以后,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急速下行,到10月已低于整条趋势线的最低值。 从轻工业、重工业角度看,本轮经济周期以重工业领跑,而今年重工业的跌幅远大于轻工业,且显出M顶的形态( 见图四 )。 从订单原材料进口生产出口的流程看,出口下降最后对海外市场萎缩作出反应,由此可以预期,出口数据大幅下降还在后边。 回到 图一 ,上世纪50~60年代,GDP最高增长率21.3%(1958年),最低增长率-27.3%(1961年),波幅高达48.6%。此后,70年代、80年代逐步缩小。转向与国际接轨后,全面学习西方的管理体制与手段,到90年代波幅降至10.8%,进入本世纪后,到2007年为止,最大波幅为3%,整个图一显现出三角形整理且走到顶端的态势。 有证券市场经验的人都知道三角形整理。当数据波动幅度渐次收缩,最后指向一个顶点时,意味着极有可能发生突破。突破意味着以前决定数据波动的机制失效,新的机制将取而代之。这时的关键是判断突破的方向,即新机制的性质。数据短期内如此急剧下降,似乎在暗示,向下突破的可能性远大于向上突破。 从机制看突破方向 那么,历史上决定中国经济运行的核心机制是什么? 图二 显示,建国以来,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始终是第二产业,这提示我们:工业化一直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回顾历史,是西方列强用战争逼迫中国选择工业化道路的,无论是晚清的洋务运动、国民政府的战时经济体制还是毛泽东时代的三线建设,其背后都是严酷的国际环境。 在一个人口众多、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国家实现工业化,资源何来?在毛泽东时代,一方面靠剪刀差从国民的绝大多数农民手中聚集,一方面靠低工资降低工业建设的成本。而改革开放后,吸引外商、招商引资成了各级政府的要务,将工业化所需的资金寄望于外部资本家。 于是,无论是当年的国家资本主义阶段,还是后来的与国际接轨阶段,积累工业化资金都是经济主管当局的首要目标。当转向与国际接轨后,统计数据和大量事实证实了资本利润极大化是中国经济体系最核心的要素配置机制(见王中宇《利润极大化与滞胀》,《科学时报》2007年12月30日 A5、A6版)。而资本利润极大化必然导致产能与社会购买力的失衡。于是自1998年起,有效需求不足成了令经济管理当局头痛的顽症。 在古典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利润极大化往往需要数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方才导致无法克服的社会矛盾;而在中国,经济运行机制基本完成与国际接轨应是1994~1998年间(见王中宇《宏观调控:向左转?向右转?》,《科学时报 》2008年9月2日A2版),却在短短十余年间各种典型的矛盾就集中、大规模出现,根源何在? 中西方是从不同的出发点走上工商文明的,西方学者将中国的传统社会称为东方专制主义,马克思曾用亚细亚生产方式、东方原始共产主义描述东方的传统社会,翻译《资本论》的王亚南则写了《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书,从秦汉到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分析了中国官僚政治发生与演变的历程及其系统动态。 从历史上看,行政权力独大、官僚体系一家通吃是我们社会的悠久传统,它最大的特征是高效,因为它不受其他力量的有效制衡,可以自由挥洒。这种高效在历史上表现出鲜明的两面性:当官僚体系中理想主义占主流地位时,它可以相对廉洁,从而高效地实现主政者的目标;而当官僚体系中个人经济理性占主流地位时,各级官员可以高效地实现自己的私利。 观察过去十余年的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到理性经济人是如何把持政策选择,为利润极大化原则保驾护航的。 企业视角:推动资本向大型垄断企业集中 承包、优化组合;抓大放小、做大做强;提高产业集中度,这一系列的政策都在推动资本向大企业集中、向少数人集中。贵族化的金融体系靠行政权力垄断了从储蓄到投资的通道,而它只热衷于向大型垄断企业注资,连理论上定位于农村的农业银行都是如此。《中国农业银行2005年年度报告》告诉我们: 中国农业银行贷款主要投向是:能源石化、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重点优势行业。其积极营销和拓展的对象是系统性、集团性客户,跨国公司,事业法人客户以及重点优质项目。其重点关注的客户有: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华润集团等优质集团性客户,各大电力公司、电网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联合通信集团公司、首钢总公司等优质集团性客户,以及福建、重庆、大连等省市政府。 在做大做强和抓大放小战略思想推动下,国有大企业凭借垄断优势发育迅速。 在《中国统计年鉴1991》中还被称为全民所有的企业,到了《中国统计年鉴1994》中就改称国有了。可见国有取代全民所有不早于1992年、不晚于1994年。 全民所有至少在名义上要对全体人民负责,而国有则是政府内部事务,与全民无干。于是社会看到地方国有企业被大量转化为有官方背景人士的私营企业。而央企一方面靠行政权力聚集巨量资源,以做大做强;一方面在现代企业制度的旗号下,让马明哲们合法获取6000万元年薪;一方面将大量员工抛向社会,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从1994年起,国有企业未向财政交一毛钱的利润,而从1985年起,就一直从财政领取大量的亏损补贴。财政的钱来自全民,而国企的利润又流向了何方? 被国有抛弃了的全民,只好就业于中小企业和个体户,而它们在各衙门的严厉管制下,动辄得咎。以至于民谚云十几个大盖帽,管一个破草帽。贵族化的正规金融系统根本看不上这些草根,而草根金融却得不到合法的生存空间,于是中小企业和个体户只能靠内源融资和地下金融艰难地谋求生存。 这样的政策倾向使资本向大型企业集中,资源和权力向大型企业的管理层集中。广大国民赖以为生的中小企业只好自生自灭。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孙立平告诉我们: 国家工商总局前几年发布的一组数据表明,1999年我国实有个体工商户3160万户,到2004年这一数字下降为2350万户,6年间净减少810万户,平均每年减少135万户。另外一项研究表明,1994年到2004年10年间,全国有770万家个体户消失。 而靠此为生的全民,其工资收入正是社会购买力的基础。 地域视角:推动资源向中心城市集中 区域倾斜、提高中心城市的首位度、限制低素质人口、创建XXX城市(这XXX会随时变化,诸如数字化、国际化、学习型、卫生、文明、绿色、宜居)。其核心作用是使资本向大城市集中。 从全国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获得的资源远超过各地,促成这些地方志得意满地提出率先实现现代化。随着这些城市的超前发展,人口大量向这些城市聚集,导致这些城市的两会年年讨论控制人口规模、限制低素质人口。这些城市的现代化场景,使有能力影响到国家决策的群体,误以为这就是整个国家的面貌,从而误导国家的公共事务决策,因为这个群体主要住在这些城市中。 上行下效,各省纷纷将提高省会城市的首位度作为发展战略,从自己的管辖范围内,向省会聚敛资源。盛极一时的市管县改革,让各地的城市都有了可以搜刮的地盘,以至于被基层讥之为市刮县。 中心城市脱离国情、国力的超前发展,在观察者眼前展现出两个截然不同的国家形象: 一个与欧美不遑多让,形象工程与政府建筑之奢豪(同时难免粗俗)傲视全球。今年四川抗震救灾中,成都新的行政办公中心曝光,举国哗然。 当年的辽宁省委书记闻世震曾感叹:城市建设得像欧洲,农村发展得像非洲。问题在于,非洲才是大背景,欧洲不过是这背景上的一块块飞地,而飞地上的人们却以主流社会自居,控制着国家的舆论和公共事务决策。 社会视角:推动资本向富裕群体集中 多年来,亲商成了各级政府自觉的政策选择,甚至亲到官商不分、官商一体的地步。政策优惠、划拨、特事特办、三零政策(以零资产、零税赋、零地价吸引客商),让前官员化身的商人,以极低的代价将大量名义上的公共资源转化为现实的私有财产,并立法保护之,称之为产权明晰。另一方面,减员增效、拉开收入差距则让多数国民为之付出代价。 结果是国民中的少数人口依赖行政权力,聚集大量资产,以实现利润极大化;而导致多数人口缺乏基本的生产资料。在我们数千年的古籍中,有两个词汇描述这一过程聚敛、兼并,这历来被视为国家的乱源。这种聚敛的效率有多高?看看历年的胡润榜就知道了( 见图五 ),请注意:图中表征财富的纵坐标是对数坐标,相邻两条主刻度线间差一个数量级。 事实上,胡润的调查线索主要来自上市公司的公开报表,而许多富豪的财富见不得光。上世纪80年代就提出的干部和家属财产、收入申报机制胎死腹中,唯一合理的解释是:有太多的高官,其拥有的财富无法面对社会公众。可见聚敛的真实效率只能比图五显示的更高。 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些聚敛起来的财富统统需要进行投资,以追逐利润。以前,学界曾将投资饥渴归之为计划经济的顽症。事实证明,在主流经济中,投资饥渴远超过接轨前。进入本世纪后,投资总额/国内生产总值的飙升速度远超出任何历史时期,在2007年,国民创造财富的55.65%转化为固定资产投资,追逐着未来的利润( 见图六 )。这个比值的平衡位置显示出持续的加速上升态势,如果这个大趋势不转变,15年后(2023年),全部GDP都得转化为投资,而留给社会消费的份额将趋于零!这样的经济系统可能运行下去吗? 然而,投资长期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出口萎缩的前景下,更是不得不依赖投资。于是,我们很可能看到经济继续沿图六展示的趋势发展,直到无以为继之时。 为什么无法启动内需呢? 启动内需在逻辑上唯一可能的出路是降低投资份额,增加消费份额。然而经济系统一次分配的现实决定了工薪所得过低,而资本(以国有资本为主、民间资本中又以外资为主)所得过高。资本所得的本能是转化为投资。工薪所得中,高收入者所得过多,低收入者所得过少。高收入者的收入,相当部分渴望转化为资本,以获取未来的利润。社会成员的绝大多数是低收入者,他们所得之低,使其客观需求的大部分不可能成为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这就是整个社会内需不足的根源。 只要一次分配的这个格局不改变,投资高速增长而内需疲弱的趋势就不可能改变。有人冀望于政府的二次分配,然而这只能被理性经济人(他们充斥于行政机构内外)当做最现实的发财机会。凡是由政府部门发放资金的事项,必定有政府内外相互配合,以各种冠冕堂皇的说词套取资金的事件,此类个案不胜枚举,圈内尽人皆知。其宏观效果是:政府发放的资金大量转化为新的资本,而本拟救助的对象所得无几。 这样的系统运行机制难于应对海外市场萎缩,于是向下突破的几率远大于维持原有运行状态的几率。而一旦发生向下突破,保八就成了泡影。 扬汤止沸的救市方略 质而言之,当前的困境源于强势官本位系统追逐的利润极大化原则。它心目中的发展就是尽最大的努力,将国民创造的社会财富转化为追逐未来利润的资本;而国民的发展从来就不曾是它的真实目标。由此方可理解高速增长的GDP与国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间强烈的反差。 面对金融海啸,各国纷纷求助于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的本质是向不足的有效需求注入额外的货币。当年罗斯福应对大萧条的措施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是遏制资本积累的速度,包括要求资本家们遵守公平竞争的规则、实行以资产占有量为税基的累进税、严格限制金融机构经营范围;其二是增进社会公众的有效需求,包括建立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体系、力促中小企业的复兴、大兴公共工程。 2008年8月19日,摩根大通(亚洲)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龚方雄在他的一份报告中披露,中国高层领导人正在考虑一个2000亿~4000亿元人民币的经济刺激方案。2008年11月5日,中央政府推出4万亿元投资的两年经济振兴计划,比龚方雄披露的高出一个数量级。4万亿元相当于2007年GDP的16.2%,2006年财政收入的103.2%,力度之大举世震惊。 现就职于世界银行的林毅夫表示: 中国4万亿元人民币的财政刺激计划有助于将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保持到8%~9%的水平,这就是中国为全球经济能作出的最大的贡献。 从媒体报道看,这4万亿元指向3个方面: 其一,增加居民收入,减轻居民负担。 1.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 2.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推进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 3.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 其二,公共工程。 1.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客运专线、煤运通道项目和西部干线铁路,完善高速公路网,安排中西部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建设,加快城市电网改造。 2.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 3.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电网,加快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4.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 其三,支持企业,促进转型。 1.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 2.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支持高技术产业化建设和产业技术进步,支持服务业发展。 为此,要求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 第一个方向针对不足的有效需求,无疑是正确的。此次金融海啸中,不少国家和地区由政府直接向居民发放消费券,直指要害。然而这种补贴性的支出能否解决经济体系根本机制造成的问题,值得怀疑。最有可能的是,它能救急于一时,将矛盾推到以后。另外需要指出:对其中的游牧民定居工程,当地部分民众和生态学者、文化学者持有强烈的异议,宜谨慎行事。 第二个方向从长远看为国家发展所需,但它能否解决有效需求不足,值得怀疑。投入工程的资金中,行政体系势必吸收一部分,工程最后由企业实施,企业必定要首先确保自己的利润,最后才可能是工资。只要经济系统运行机制依旧,这三部分的分配格局就不可能改变,而正是这种分配格局导致了今天的困境。大型工程中,单位投入创造的就业机会是很有限的,而它却有超强的能力创造富豪。事实上,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就采取过由政府举国债大搞工程的对策。正是这期间,中国的两极分化急剧拉大,产能与购买力严重失衡,造成了今天这种难以处置的局面。 第三个方向本质上是政府与企业间的利益调整。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相当热衷。既有站在企业立场上希望压缩政府在经济领域活动空间的,也有站在政府立场上要求控制经济命脉的。这种争论的背后往往掺杂着主义之争。然而从整个社会的视角观察,这不过是精英集团内部的势力范围之争而已,根本不涉及问题的症结社会公众疲弱的购买力。理论界还有相当多的声音将希望寄托于技术升级和创新。事实上,导致今天困局的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经济运行机制问题。在市场不景气的环境下,企业最理性的行为是窖藏现金(无论来自哪个渠道)以备过冬,而非投入前景莫测、风险极大的技术改造。从全世界看,今天的技术水平远超过1929年,却发生了与之类似的危机。可见,指望技术发展能解决经济运行机制造成的问题,无异于缘木求鱼。 从问题症结的角度看,只有第一个方向对症,可能生短期救急之效;第二个方向利弊参半、弊大于利;第三个方向基本不对症。注意:当年罗斯福从遏制资本积累的速度和增进社会公众的有效需求两个角度下手,而今我们完全没有遏制资本积累的速度的举措,相反却为加速资本积累打开新的渠道。由此可感受到,在社会公共事务决策上,特殊利益集团影响力之巨大。这种扬汤止沸的药方,疗效可想而知。 心猿意马的流动性 这3个方向的措施需要巨量的资金,在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财政收入肯定会受到巨大影响,政府支出的钱从哪里来? 2008年12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创造适度宽松的货币信贷环境,以高于GDP增长与物价上涨之和约3至4个百分点的增长幅度作为2009年货币供应总量目标,争取全年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17%左右。 这一政策的背后是相信货币发行量能影响经济增长,希望用多发货币带动疲弱的经济。然而,这一期望却得不到事实的支持。数据显示,在1999年之前,两者间存在某种同步关系,而此后基本上是各走各的。相关性分析表明,1999年之前,GDP 增长率与货币发行量增长率的相关系数为0.9587(不变价格)、0.9189(当年价格);而此后GDP 增长率与货币发行量增长率的相关系数降为0.1295(不变价格)、0.3391(当年价格)。 这暗示我们,货币总量已经不再是经济增长的制约性因素,靠控制货币总量来调控经济速度已经不现实。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对流动性过剩极度忧虑,决定2008年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以防止通货膨胀。而事实上,整个2008年货币发行总量一改2006年5月以来的增幅下降趋势,转而上升,而经济增速却明显下滑。 理论界争论流动性过剩已有多年,至今未见明确结论,连什么是流动性都众说纷纭。经济现实告诉我们,社会上并不缺少货币,货币发行量已经远远超出了社会生产的财富。货币发行量不仅远超过了以不变价格计算的真实财富,也明显超过了以当年价格计算的、不断注水后的财富。而且,这种超越的速度进入本世纪后明显加快。 问题的症结在于,大量的货币集中在少数人手里,他们的目标是以钱生钱,以获取财产性收入,而这种收入最终建立在商业利润的基础上。商业利润依赖社会购买力,即不是指望利润而是满足消费需求的货币,而这类货币已经远不能满足期望获得利润的货币的胃口。 于是,食利者群体的心态成了决定经济速度的关键因素。 当他们判断有可能挣得利润时,势必蜂拥而出,将资金投向一切他们看中的方向,这就是我们在2004~2007年间看到的流动性过剩。理论界则在这种需求的驱动下,论证投资优于储备货币,手持货币无异于坐等贬值(见高善文《货币过剩与资产重估》,中国市场出版社)。 反之,当他们嗅到严冬的味道时,立刻转而信奉现金为王,紧攥钱包,准备猫冬,同时大叫受不了了,以博取社会的关注和政府的补贴,至少要也降低其承担的基本社会义务(如工资、税赋支出)。 于是,经济体系的宏观管理本质上是与食利者群体的心态博弈。古人云心猿意马,在真实利润空间与利润需求量之间严重失衡的环境下,食利者群体的心态势必高度不稳定,在贪婪与恐惧间跳跃,他们已经让全社会在短短一年内体验到了什么叫冰火两重天。 大量超额发行货币,是为了让他们重拾信心。当前,中国30%~40%的产能直接依赖海外市场,20余年的经济进程形成的这一局面不可能在数年内转变。于是我们看到,源自外部的金融海啸,正好撞上了中国经济体系的阿喀琉斯之踵。只要这些产能放空,食利者群体追逐的利润就成了无源之水,其信心如何恢复? 而一旦他们的信心恢复,这些超额发行的货币势必成为新一轮通胀的巨大推力,那时宏观经济管理班子势必体验到比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时更严峻的通胀压力。 2008年9月14日,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称:美国正陷于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言下之意,当前的麻烦,其程度不次于1929年的美国大萧条。而当年的大萧条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了将近半个世界的社会主义阵营。 我们经济系统的深层问题以前可能难于认识,而今统计数据和经济现实已经将其凸显出来。为中华民族的长治久安,现在是直面现实,严谨、客观、深入地开展研究的时候了。 图一:中国GDP增长率 图二:进出口月度数据 图三:当月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月增长率 图四:当月轻工业、重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月增长率 图五:历年胡润富豪榜 图六:投资总额/国内生产总值 (注:文中数据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网站、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海关总署网站)
个人分类: 名记大作|2007 次阅读|0 个评论
金融危机启示:重估马克思与凯恩斯的当代价值
科学时报新闻中心 2009-1-4 18:48
与纪坡民一席谈 ●历史仿佛跟我们开了个不很恶意的玩笑,它的吊诡之处就在于:这些年来,人们似乎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可是,我们如今却发现,马克思的经济理论能够大有用武之地的,正是在中国。 ●对上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作为病理学,马克思的经济理论表现了惊人的预见性;而对大萧条的诊断或治疗,提供理论阐释的是凯恩斯主义的宏观控制理论,真正付诸实践的则是罗斯福新政。在这个意义上,如果说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病理学,那么凯恩斯主义就是资本主义的治疗学,后来这半个多世纪的实践表明,这个治疗学还是相当有效用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纪坡民 记者:张明伟 次级贷款,这只貌似南美洲丛林里的蝴蝶终于导致全球金融飓风。从风暴乍起时的惊慌到逐渐回归冷静,当普遍认为危机进入下半场之时,我们也许需要从理论层次上对危机进行分析,并由此找到应对之路。近日,在北京东城的一个小四合院里,《科学时报》记者专访了纪坡民先生。 对这次美国金融危机的认识 金融创新失误 《科学时报》: 今夏以来,由美国次贷问题触发的金融危机,已经波及到全世界。国内外的学者有种种分析,人们也有许多议论,你对这次美国金融危机是怎么认识的? 纪坡民: 对金融危机的分析文章看过一些,学术方面的问题很复杂,那是学者们的事。对这次金融危机,社会大众也很关心,人们的议论很多,有些议论很醒目,也相当耸人听闻。比如,认为自由市场体制的理念破灭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末日来临了;有的议论则颇具中国特色,还有点自鸣得意的味道:过去是社会主义救中国,后来是中国救社会主义,现在轮到社会主义救美国了。用大众语言,发惊人之论,某种程度上也是大众传媒的特点。报纸不是教科书,不能天天板着脸给人上课。这在世界各国也都是见怪不怪的事,我们今后也会慢慢习惯的。 不过,在人们这种有点调侃和玩笑的背后,也隐含着十分严肃而且相当重大的问题。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30年来始终将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目标模式改革至今,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的存在也是客观事实。因此,人们的心中也许会疑惑,我们国家选择市场改革的方向是否明智? 我认为,这些议论过于耸人听闻了,不能说是严肃的科学认知。美国的金融危机,并不说明自由市场体制和资本主义经济应当完全推倒。中国改革以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模式,方向也无疑是正确的。 当然,即使中国实现了市场经济的目标而且达到比较完善的程度了,也不会是什么理想王国,就可以躺在这个体制目标上高枕无忧了,到了那时候,还会有那时候的问题,还会有那时候人们要发愁的事情。实际上,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一种时常会有不测风险的制度,需要经常给予警觉的审视和精心的关照。 就像毛主席讲的,人类的历史,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人类总要不断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这个过程永远不会完结。因此,人类社会永远不会发展到停止不前的理想王国,也永远不会出现福山说的历史的终结。就以市场经济体制来说吧,美国早就已经建立起来了,而且发展到相当完善的程度了,尤其在法制方面,可是他们也还在不断地进行创新。 创新,在我国是个备受推崇的好名词,这自然也没有错。可是我们也应该知道,创新,也是有风险的事。创新,是探索未知领域,自然没有什么现成的办法,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因此,创新,不仅难免犯错误,而且犯错误的可能性很高,起码要比学习前人成功经验的途径,犯错误的概率要高得多。 我认为,从认识论的角度看,美国这次金融危机,问题就出在金融体制创新时犯了错误、遭受了挫折,酿成大灾难的局面。比如所谓次贷问题,房地产次贷的金融衍生物已经搞得规模很大了,但国家的法律与政策却远远滞后,金融监管跟不上,缺少及时而必要的规范。 我们得承认,对次贷以及金融衍生物这类金融创新来说,美国无疑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对美国人来说,因为是在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所以总要先有事实,然后才会有规范,先要有次贷、金融衍生物之类的金融创新,才可能制定金融监管的相应规则,对这种事,谁也不要宣称自己就能做到事前诸葛亮。这次金融危机的教训,主要是美国政府和金融当局见事太迟、判断失误、反应太慢、长期拖延,以至酿成大灾难的局面。也许几十年后,我们也会遇到美国金融创新那样的问题。 以上所述,属于认识论方面的问题。涉及对人类社会事物的认知,除了认识论,还有伦理学方面的问题。这次金融危机,另一个方面的问题,就出在价值判断上,这属于道德范畴。一个重要的教训是:经济体的目标模式也好,金融体制的创新也好,人们在对它们进行规划和设想的时候,都不能建立在诱导民众滋生马不吃夜草不肥,人不得外财不富一类观念的基础上。 财富是劳动创造的,没有免费的午餐,消费应当量入为出。这是人们的常识,还是经济学名言,同时也是基本的道德原则。美国政府这20多年,就像许多中国人认为马克思经济理论已经过时一样,也抛弃了凯恩斯宏观调控的原则。一方面,耗费巨额军费,大肆扩军备战,还动辄在海外用兵打仗;另一方面,在国内,不仅放任公司高管们拿高得离谱的巨额年薪,还要许诺让穷人也买房置产。但是,美国人民却没有付出那么多的劳动、没有创造出那么多的财富,于是只有靠铸币效应和复杂的金融游戏来填补巨额的财政和外贸亏空。整个国家和民众都沉醉在财富徒增的黄粱大梦中,可实际上他们消费的却是其他国家人民创造的财富,结果积累了巨额的外贸赤字和政府债务。如此寅吃卯粮,长此以往,势必会出问题,不仅经济发展没有可持续性,而且从价值观念的角度看,也是不道德的。 不过,我们也不必对美国人犯错误、栽跟斗而幸灾乐祸,就市场经济的知识和经验来说,我们大概只是中学生水平,所以如果博士生们的论文没有通过,我们也没有多少本钱去嘲笑人家。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美国人犯的错误,也应当成为我们的财富。一个聪明的民族,不仅应当从别人的成功中学习经验,还应当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这次危机同上世纪30年代 经济大萧条的重要不同 《科学时报》: 现在,人们往往把这次金融危机和上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进行比较,你认为这两次危机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纪坡民: 可以认为,美国这次金融危机,是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美国最严重的经济危机。30年代经济大萧条,对美国和世界经济列强的打击是毁灭性的,至今还令人谈虎色变。这次金融危机的波及范围、破坏程度和持续时间,还有待观察;学者们写的文章很多,意见也众说纷纭,给人的印象是,对问题的症结和应对之策还不是十分清楚。对于探索未知领域的问题来说,这也无足深怪。 不过我认为有一点是清楚的,从某个角度看,30年代经济大萧条和这次金融危机是很不一样的,而且情况截然相反:上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问题出在生产过剩,有效需求不足;而美国这次金融危机,情况却是生产不足,消费过度,寅吃卯粮,标志就是巨额外贸赤字和政府国债。 对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马克思经济学说已经从理论上作出了科学解释和成功预见。这一点,我们在中学政治课里都听过。马克思的理论巨著《资本论》于半个多世纪以后,在30年代经济大萧条中,其真理性得到验证,表现了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学术魅力。 对马克思经济理论的逻辑框架,我们可以简要概括为:商品的两重性劳动的两重性社会必要劳动剩余价值论生产社会性和资本私人占有的矛盾生产过剩、有效需求不足造成周期性经济危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贫富两极分化资本主义总危机无产阶级成为资本主义掘墓人无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灭亡,被社会主义取代。 对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曾以中国人特有的悟性和概括力,将其称之为资本主义病理学。如果我们把资本主义比作人的机体,资本主义当然不会只有病理学,还会有它的解剖学、生理学、诊断学、治疗学等,这可以认为就是经济学术史上各种流派的经济学。 在一个多世纪之后的今天看来,马克思的《资本论》作为资本主义病理学,它的理论体系的前半部分,其概念抽象和逻辑推理,在学术上至今仍然可以认为是无懈可击的;可是,它的理论体系的后半部分,即运作过程和最后结论,却在实践中站不住脚了。 应当说,出问题的不是马克思,而是资本主义。有句哲学名言,生活之树常青,理论永远是灰色的。作为《资本论》论述对象的资本主义社会,在马克思去世的半个多世纪后,在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尤其是二战以后,发生了很多变化,最重要的变化有两个方面: 一是发达国家普遍地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并逐渐完善,使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权和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大大缓解了因为贫富两极分化导致的社会冲突,从而避免了革命危机的威胁。 二是宏观控制理论和国家干预政策,其实践以罗斯福新政为代表,理论上的反映则是凯恩斯经济学的创立。这使周期性经济危机的波动幅度大为减小,损害减轻了,而且还有了可控性。 这样,作为资本主义病理学,传统马克思经济理论虽然在概念抽象和原理论述方面仍然有着可靠的学术价值,但是在运行和结论方面,认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却被实践证明并非如此。 而且,如今世界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同半个多世纪之前的情况相比,模样也大不一样了,在一个重要方面甚至是截然相反的: 在马克思的时代,是生产过剩、有效需求不足; 在今天,以美国为代表,却是生产不足、消费过度。 资本主义的情况变了,马克思这个老革命遇上新问题了。我认为,要解释这次美国的金融危机,传统马克思经济学说有点无能为力了。美国这次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听说马克思的《资本论》在美国尤其欧洲销量大幅增加,不过我觉得,用传统的马克思经济理论解释美国和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这次金融危机,未必能得到多少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起码不会那么直接。有些人可能也是人云亦云,瞎凑热闹。 经济大萧条的理论和对策 凯恩斯主义和罗斯福新政 《科学时报》: 应对金融危机,人们往往从历史中寻找借鉴。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就是研究经济大萧条的专家,人们对经济大萧条的关注也在持续升温。你认为当年应对大萧条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纪坡民: 对上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作为病理学,马克思的经济理论表现了惊人的预见性;而对大萧条的诊断或治疗,提供理论阐释的是凯恩斯主义的宏观控制理论,真正付诸实践的则是罗斯福新政。在这个意义上,如果说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病理学,那么凯恩斯主义就是资本主义的治疗学,后来这半个多世纪的实践表明,这个治疗学还是相当有效用的。 当年的罗斯福新政,主要的对策有3个方面: 第一,提高工人工资,扩大消费,增加有效需求。罗斯福的办法是,由议会通过法案,在工人同资方订立工资协议时,给工会授予集体谈判权。此举转变了工人在劳资关系中的弱势地位,使工人工资大幅上升,有的甚至翻了两番。这个法案的实施过程中,触发了劳资双方的激烈冲突,甚至闹出许多人命案,可以说是一场地地道道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一位美国记者写的《光荣与梦想》一书,对此有非常生动的记述。 第二,兴办大规模的公共工程,既弥补了私人投资的不足,又部分解决了就业问题,缓解了美国的经济萧条。一些大型水利工程,如胡佛水库和密西西比河流域治理,还有美国的高速公路网,就是在这个时期建设起来的。 第三,扩军备战。大萧条之后仅六七年,上世纪30年代末,西方各国又进入新一轮的经济萧条。恰逢此时,由于面临世界大战的威胁,美国开始扩军备战,军备的巨大需求,有力刺激和扩大了生产,解决了有效需求不足。公正地说,对扭转经济萧条的局面,扩军备战的作用更为根本。当年,希特勒的所谓金融奇才沙赫特,还有二战期间的日本军部,也是用扩军备战的办法,躲过了新的经济萧条。不过,这种战争经济的发展,无疑没有给人民带来改善生活。 应对当前中国经济问题的理论 马克思和凯恩斯 《科学时报》: 美国的金融危机,波及到全世界,也影响到中国。对中国经济的问题,在理论上应当如何认识,你是怎么看的? 纪坡民: 全球化,让世界经济联为一体。美国经济在世界上规模最大、素质也最高,他们闹金融危机,自然会影响全世界。就像人们说的,美国感冒了,全世界都会打喷嚏。中国同美国在经济上的联系如今十分紧密,自然也会受影响。 不过,中国经济如今存在的问题,同美国经济现在发生的金融危机,情况却不一样。甚至可以说,中国和美国的对比,就像前面讲的美国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同如今的金融危机的比较,相当类似。中国经济如今的情况,是生产过剩、需求不足,这同美国上世纪30年代的情况是一样的,而同美国经济现在发生的金融危机,情况则恰恰相反。 我们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如今存在的经济问题,却恰恰是马克思《资本论》里讲到的那种情况典型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历史仿佛跟我们开了个不很恶意的玩笑,它的吊诡之处就在于:这些年来,人们似乎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可是,我们如今却发现,马克思的经济理论能够大有用武之地的,正是在中国。 其实,中国经济的生产过剩当然是相对于国内有效需求而言,在许多年前就已经存在了,之所以没有在若干年前就酿成美国经济大萧条时的灾难性局面,是因为20世纪末的世界经济全球化格局同上世纪30年代各国竞相实行贸易保护的情况不一样了。全球化带来的世界市场,其巨大的需求容量吸纳了中国经济的生产过剩,把它转化为我们如今2万亿美元的巨额外汇储备。有人说,在20世纪末开启的新一轮全球化中,中国是最大的受益国,看来此言不虚。而现在,由于美国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欧洲和美国、日本的市场需求萎缩,使中国商品的出口受阻,由于中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相当高,导致中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受到威胁,生产过剩的问题才浮现出来。 既然中国经济如今面临的问题,同美国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一样,都属于作为资本主义病理学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解释的范畴;那么,解决中国如今的经济问题,也可以到凯恩斯经济学和罗斯福新政中去寻找其治疗学。 《科学时报》: 按照你这种说法,来看看我们的政策选择,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流的趋势下,扩军备战首先要被排除了。 纪坡民: 现在看来,国际形势像上世纪30年代那样,马上爆发世界大战的危险显然很小,大规模扩军备战没有必要。当然,鉴于欧、美、日仍未解除对华军售,中国的国防现代化主要应当依靠自己,因此,增加一些国防科研投资是必要的。不过,这对于经济上拉动国内需求来讲,所起的作用很有限,在这方面做不了多少文章。 《科学时报》: 最近不断有人呼吁通过提高工资来提高民众的购买力,这一点上的文章能做多大? 纪坡民: 大幅度提高工资,当然是扩大内需的有效途径,当年的罗斯福新政,对扭转经济大萧条的局面,比较起作用的就是这一条。但是,在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下,也很难有大作为。 这是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资主要是由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平衡决定的,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现在劳动力市场的情况仍然基本是供过于求,因此,工资大幅度提高不现实。同时,工资大幅度提高,也就意味着劳动力成本大幅度提高,这会牺牲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削弱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不利的。 《科学时报》: 有学者指出,应该大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只有社会保障制度完善了,人们才敢花钱,才能拉动内需。 纪坡民: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刚刚起步建立,确实水平很低,需要大力加强和完善。不过,应当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我国这些年虽然经济发展很快,但我们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按人均水平,财力相当有限。社会保障达到发达国家那样的水平,我看起码还需要50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对这一点,我们应当有清醒的认识,不要听人家夸奖了几句,就不知道自己姓啥了。 加强与完善社会保障,无论从财力支持还是从道德角度考虑,我的意见,应当先搞最基本的保障。我国目前的两极分化相当严重,具体地说,有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个体之间3个层次。这3个层次的两极分化,集中地表现在中西部地区农村的贫困户,目前的低保,每月才50块钱,亟须提高。要说翻一番也不为过。不过,即使是翻两番也不过200块钱。这部份人群的数量,总的来说不多,资金总额也不大,对拉动整个国家的经济,从扩大需求的角度来说,效果不会有多大。 中国可以大有作为的领域 公共工程 《科学时报》: 这样说来,中国经济问题的应对之策,主要是公共工程了,我国过去已经搞了不少,你认为现在还有很大潜力吗? 纪坡民: 中国真正大有作为的领域,还是公共工程建设,铁路、公路、水电水利、生态建设、国土整治等,这些算是硬件。公共工程还有一些属于软件的内容,如教育、卫生、科研、体育,以及体制、法制的建设等,该做的事情多得很。 以铁路和公路来说,美国在上世纪30年代就已建成全国铁路网,总长度30多万公里,是我国目前铁路的4倍。上世纪30年代后,美国又建起全国高速公路网。中国地形复杂,工程量要大得多。再以水电水利来说,发达国家水电的开发程度大都在80%以上,我国连20%都不到。我国北方严重缺水,严重制约经济发展,粮食供应的远景形势相当严峻。至于生态建设,如江河和沙漠治理等,国土整治方面的任务,由我国的地理条件所决定,更是大得惊人。 美国等发达国家,现代化建设已经好几百年了;中国近代,百年战乱,真正开始搞建设才几十年时间。我们不要因为如今手里有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就认为我们国家的钱多得不得了,从我们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长期需求来说,我们仍然是个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的国家。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任重道远,对此我们应当清醒。金融危机影响和波及到中国,既有危险,也是机遇,我们应该抓住目前的机遇,好好建设自己的国家。 作为普通百姓,谁都希望工资和社会保障提高得快一点;把应对金融危机的重点放到公共工程领域,刺激经济主要搞投资拉动,这是我国的国情决定的;这当然会使民生改善的步伐放慢一些,不过像美国那样寅吃卯粮的错误,在相当长的时期,我们也犯不起。 这次蔓延到世界的金融危机,对我国一个重要的影响是经济要由外向型向内需型转移。这句相当文雅的经济学语言,在实践中将是一个相当痛苦的过程,对此我们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公共工程,投资拉动,财政资金自然是主角。这里,除了科学决策,防止失误和浪费,一个重要问题是警惕腐败随之蔓延,实际中的情况,往往是工程一动土,就腐败贪污。 从长期看,这是一个体制和机制的问题,解决之途,从根本上说,是法治和政府建设的问题;这个方面的基本建设,也可以算公共工程,是公共工程的软件部分,政府应当重视,也应该加大投入。这方面该做的事情很多,也很重要。 从近期说,要让全国民众与国家共克时艰,政府应当加大打击腐败力度,还有,那些国企高管们拿着高得离谱的年薪,是在超英赶美吗? 《科学时报》: 有人建议,中国应该加大国际金融收购的力度、参与国际金融运作,你认为现在是一个好时机吗? 纪坡民: 前面讲了,从根本上说,我们的资金并不多,主要应当用于国内的建设。西方国家给我们戴高帽子,说什么要我们来拯救世界;孙中山说过,中国应当对世界有更大的贡献,毛主席也很喜欢这句话。不过,中国古代一位贤哲荀子说过,财不盖天下,不能正天下,我们现在那点财力,哪有这个力量呢?至于进入国际金融市场,既然我国的经济要进入国际市场,当然也包括国际金融市场。至于说时机,应当说现在也是个时机。不过,对我们在这方面的能力,不应估计过高。国际金融市场,里面水很深,风险也很大,不懂得行情,往往一出手就赔。 国际金融市场,大体上有这么3个方面的问题:知识、经验和圈子。知识可以在学校里学习,经验要在实践中摸索,国际金融市场的圈子,你不进到里面去混混,也很难搞明白里面的事。可是你要进去,就得买门票,如果赔了,就是交学费。现在有些人对交学费这个词很反感,可是你不交这个学费,那里面的事还真的搞不明白。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国际金融市场并不是实行义务教育的地方。我的看法,国际金融收购也应当搞,少搞一点还是可以的,不过,慢慢来吧,谨慎一点好。 《科学时报》: 这次美国金融危机祸及全球,各国政府都采取紧急应对措施,对我国政府的反应和对策,你是怎么看的? 纪坡民: 古人云,行成于思,毁于随,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这次金融危机,如何采取应对措施,首先是认识和判断问题。 2008年,是中国不平凡的一年,在经济上,从上半年到下半年,政府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宏观决策,可以说是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上半年,问题来自国际市场,以石油为代表的各种矿产品价格高企,以粮食为主的各种农产品也大幅涨价,波及到国内,应对的措施主要是防止结构性价格上涨演变为全面的通货膨胀,国内经济已经连续多年高速增长,要防止经济过热。简言之,经济决策是防止通货膨胀,防止经济过热。 下半年,问题还是来自国际市场,美国金融危机爆发,迅速蔓延,波及全球,也影响到中国。美国市场萎缩,中国出口受阻,经济增长减速。宏观决策的重点变成防通缩、防衰退、保增长、刺激经济。 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陡变,宏观决策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这种情况往往容易出问题。类似的情形1988年也发生过,后果也是严重的。 我认为,这一次,政府的应对要好得多,可以说见事不迟、反应不慢、总的判断方向不错、应对措施力度不小,温家宝的话要生动得多。增加4万亿元投资的事,大家都知道。实际上,就在全国民众热火朝天地迎接北京奥运会的时候,政府高层已经在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的逆转、酝酿宏观经济决策的一百八十度转折了。 未来的一段时间里,世界经济前景黯淡,中国虽然处境尚可,形势也相当严峻,不容我们稍有懈怠。
个人分类: 名记大作|2650 次阅读|0 个评论
金融类国家级精品课程列表
liperson 2008-12-24 14:02
以下为 03 年 货币银行学 上海财经大学 货币银行学 中央财经大学 04 年 国际金融 中山大学 国际金融学 湖南大学 货币银行学 中国人民大学 以下为 05 年 货币金融学 西南财经大学 国际金融 中国人民大学 以下为 06 年 货币金融学 湖南大学 金融工程 清华大学 金融工程 厦门大学 投资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以下为 07 年 货币银行学 东北财经大学 商业银行管理学 湖南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精品课程网址 http://jpkc.znufe.edu.cn/2008/jrxy/hbyhx/index.asp
个人分类: 未分类|405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美元化:货币恐怖主义—美国的另一种隐形武器
huangwd99 2008-12-24 08:37
美元化:货币恐怖主义美国的另一种隐形武器 (美)史密斯 范晓璐 任国军编译  货币武器 当全世界的眼睛都盯着所谓反恐战争及各种具体形式的恐怖主义行为时,却很少有人注意到美元化这一秘密货币武器的扩散,这种扩散造成的后果远比任何贸易协议都严重得多。不仅拉丁美洲逐步屈从于美国的货市统治,其他一些力量薄弱的国家,如新独立的东帝汶,也正被迫美元化。 即使在美国,美元的货币(信用)创造也不是民主决定的,而是属干私人银行家和美联储的权力范围。在国际上,美元化和其他货币武器完全剥夺了其他国家的信用创造权力,而将这种权力完全置于美国私人金融部门的控制之下。控制货币供应就等于控制了所有人的商业活动和行为。如果这句话是真的,那么一旦美元化开始蔓延,广受争议的自由贸易协议就几乎不再需要了。贸易协议必须通过民主议程,并常常伴有争论和公众抗议;而美元化可以在没有或很少有此类争议的情况下起到协议所起的作用。 美元化受到的关注之所以比较少,是因为它不同于国际贸易协议,外国政府可以在未征得美国同意的情况下就实施美元化,而且这些国家也常常在未取得本国大多数人民同意,甚至在大多数人民根本不知情的情况下实施美元化。很多国家认为自己是被迫美元化的,只要它们不遵从占统治地位的货币制度,投机者最终都会攻击它们的货币。这一观点似乎有充分的依据,因为在过去十年间,除了那些与国际市场隔离的国家,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都曾遭受过投机者的攻击。 从这一角度来看,投机者就像一支军事部队,向外国货币或货币体系开战,竭尽全力与之搏斗直至取得最后胜利。就像美国支持的军事力量一样,他们拥有比对手更多、更有力的武器。在冷战时期的军事行动中,美国支持的军事力量往往能获得最有力的武器,可以不断攻击敌人直至对方放弃抵抗。华尔街的各家公司以及具有同等实力的欧洲公司)发动货币攻击时的情况,也同样如此。鼓动投机者进行投机行为的大公司,比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都有机会获得更多的美元(或欧元等其他坚挺货币)。不要忘记,美元是国际货币体系的关键,是支撑大多数外国货币的储备。因为能够很容易地获得大量世界上最有力的货币武器,华尔街的各家公司一旦发起货币进攻,大多数情况下都能迫使外国货币崩溃。 面对占有压倒性优势的投机者的攻击,如同面对占有压倒性优势的军事行动一样,许多国家都会逐步放弃抵抗,走上美元化的道路以消除货币冲击的威胁。这一趋势具有强烈的丧失主权的意味,但是这种不可逆转、不断加剧的现象却被贴上了全球化的标签。 不受控制的资本流动造就了货币武器 要理解这种新趋势,就需要回顾一下上世纪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以把握整个事件的发展脉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以及国家之间用于进行跨国贸易、金融合作的货币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其中,最著名的变化莫过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缔结,该协议促成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诞生。 想要弄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究竟造成了什么影响,我们不妨看一看经济大萧条之前的货币体系。大萧条之前,许多国家都采用金本位制,它们的本国货币由储存在中央银行的黄金储备支持,纸币能兑换黄金。这就像在罗马时代一样,任何有权取得最多黄金的人都能进行最大的投资,获取最多的外国资源,而这往往由拥有最大力量且最渴望运用这种力量的人来实施。这一体系使在南非发现黄金的英国一跃成为19世纪和20世纪初的主要军事经济力量。 进行国际贸易的任何国家,都希望本国货币相对贸易对象国货币的汇率能保持稳定,或者在可预期的范围内变动,而不是大幅度波动。金本位制为稳定汇率提供了途径,因为每一种货币都能兑换成单一的公共商品黄金。在经济大萧条发生之前,金本位制使资本能够在国家之间自由流动,从而保持了汇率的相对稳定。但它的隐患在于,一国的中央银行或政府无法轻易通过改变本国货币供应量的办法来解决国内失业、物价膨胀等问题,因为货币供应已由黄金流动固定下来。同样,金融恐慌也更容易导致货币系统的崩溃,如果所有人都涌入银行将货币兑换成黄金,整个银行系统将遭到毁灭性破坏。 基于此类种种原因,大萧条之后许多国家都弃用了金本位制,但这同时也意味着无法确保国家之间汇率的稳定。经济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人们意识到,在弃用金本位制的情况下,有必要缔结国际协议来创造一个更稳定的国际货币系统,为每种货币提供新的支持体系。于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诞生了。 战前大国的经济基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摧毁,美国成为战后主要的经济力量。金本位制弃用后,世界各国采用美元标准、以美元的价值支持各种货币的价值似乎是明智的做法;美元则与黄金挂钩,每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这就是所谓的可调整固定汇率制,设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目的就是管理这一体系,并在必要时填补漏洞。 在可调整固定汇率制下,许多国家都持有美元、美国政府债券和黄金来支持本国货币,使本国货币的汇率相对美元保持固定。各国中央银行以固定价格用黄金偿还美元债务,黄金则被储存在著名的诺克斯堡。只要美元的需求量相对其他货币的需求量保持相对稳定,二者的汇率就能保持稳定;同时,布雷顿森林体系还限制跨国资本流动和跨国投资,从而减少因投机性资本流动造成的货币供求量大幅变动,以保持汇率稳定。能够改变一国货币相对需求量的唯一因素就是严重的贸易失衡,也就是一国进出口贸易发生大幅度失衡。例如,如果一个国家从美国的进口量远远超过对美国的出口量,它对美元的需求就会超过美国对该国货币的需求。如果要保持需求平衡,该国可以将本国货币贬值,或者通过出卖黄金、借贷等方式取得美元。如果出现暂时性的大额度贸易赤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可以出借美元以稳定赤字存续期间该国货币的价值。但是,如果持续出现赤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会建议该国货币贬值。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只要收支平衡不受太大影响,一国仍能对本国的国内货币政策施加控制,而且资本控制也可以使各国免受过度投机的危害。 布雷顿森林体系这一稳定的机制是被两个因素破坏的,一是美国在冷战期间不断扩张的军事冒险,二是世界范围的石油紧缺(贯穿整个70年代的石油危机)。这一切从根本上改变了20世纪货币体系的基础。之后,许多几十年来已深受军事危害的国家再次遭到猛烈的货币冲击,使既有货币体系的动荡达到极点。我们甚至可以说,早先的军事行动为后来的货币冲击埋下了伏笔。 要从这个角度理解货币冲击,我们需要回顾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如何崩溃的。20世纪60年代,美国在反共战争的思想指导下,花费大量金钱资助国外的各种军事行动。在越南和其他行动上花费的大量军费使美国持续出现巨额贸易赤字,急剧增长的国外美元供应超过了美国国内的黄金储备。1971年,尼克松总统被迫放弃黄金价格与美元挂钩的做法。随着美国国外军事行动的日益频繁,美元相对黄金不断贬值,国际货币体系受到严重干扰,随后不久可调整固定汇率体系就完全崩溃了。此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应该宣告解散,因为可调整固定汇率的崩溃已经使该组织无法完成最初创设时的任务。 这时,石油输出国组织开始出现在世界舞台上,给全球带来石油价格危机。因为石油价格持续走高,许多大国对中东国家出现巨额贸易赤字。人们争夺的对象从黄金变为石油。这样看来,金本位制消亡后似乎该转而以石油为标准决定货币价值。石油危机和美国军费开支的增长,促使资本流动控制开始解体:放松资本流动控制,西方国家就可以利用从获取巨额石油利润的石油输出国组织国家流入的资本,平衡因贸易赤字造成的货币流出。 大量所谓的石油美元涌入西方国家,在缺乏资本控制和黄金衡量标准的情况下,许多金融机构向拉丁美洲国家出借美元贷款以获取高额利润。有趣的是,出借给拉丁美洲的贷款大部分都被用于资助亲美政权购买武器,进行反共战争。美元供应和石油危机范围的扩大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二十世纪70年代末,美联储决定尽可能抬高利率以吸收美元,导致美元供应大幅度减少。许多拉丁美洲借款国的利率都是可变浮动利率,利率抬高就迫使它们拖欠美元贷款。 拖欠贷款的威胁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重生提供了契机。虽然布雷顿森林体系在越战期间崩溃之后,它已无法实现最初设立时的目标,但在整个国际货币陷入无体系状况的今天,它又转变为新的管理实体。为了防止因拖欠贷款引起的金融恐慌扩散到西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始为贷款人提供报告,帮助西方国家债权人减少因拖欠贷款带来的风险。 在今天缺乏统一国际货币体系的情况下,人们对以自由进行资本流动,对经济落后的国家持续发起投机攻击。更糟糕的是,这些国家负有大量美元债务,其中大部分源自石油美元。很明显,一旦西方国家的大银行在这些国家的投机活动陷入困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会支持西方国家。资本流动控制的消失使发展中国家的大部分人民陷入了一种十分不利的境地。在过去十年里,这种无体系状况导致了一系列突如其来的货币冲击,并致使墨西哥以及亚洲、拉丁美洲许多国家的货币体系濒临崩溃。货币体系一旦崩溃,受影响国家的人民将很快变穷;如果这个国家还背负着大量以美元计算的外债,情况将更加糟糕。此时,正常引进的经济政策反而会导致贫困率和失业率持续增长,或使人们工作所得的报酬低于贫困线标准,或使该国不得不以极低价格将自然资源出卖给西方国家。 二战后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为何会如此仓促地终结?从社会角度来看,最简单的答案就是:控制这一体系的权力集中在极少数人手中,而这极少数人恰恰从这一体系的缺憾之处得到了利益。 货币武器攻击案例剖析 在经济大萧条前的金本位制下,汇率是自动固定的,投资资本的流动也相当自由。但是,各国很难通过控制本国货币供应量的方法来帮助实施国内政策,除非它们能挖到更多的黄金。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汇率变为固定汇率,各国有一定能力调节本国货币供应来帮助实施国内政策,例如降低失业率、控制通货膨胀等。但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资本流动几乎就不再受到控制,许多较小的经济体试图将它们的汇率与美元挂钩。对大多数小国家而言,美国不仅是最主要的贸易伙伴,而且它们想从美国投资者那里吸引资金,这就需要它们的货币相对美元保持稳定。然而,华尔街的攻击使这种相对稳定变成了一种灾难;时不时冲击着这些小国家。让我们看一看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 假设我们是一个名为奥兹雷特的国家的中央银行,本国货币为奥元,并以1奥元兑换1美元的汇率与美元挂钩。我们发行、回收货币的方式与美联储完全相同,即如果我们想向银行系统发行更多奥元,就要进入开放市场购买美元或美国政府证券。美元或证券的出售方获得了奥元,又有新的奥元进入奥兹雷特银行系统。 同时,随着资本的自由流动,一些美国投资者开始在奥兹雷特国全力买进股票和债券,使更多美元流入奥兹雷特国。奥兹雷特政府、银行、商人也可能借入美元,因为美元的利率较低,而且便于他们进行国际交易。随着时间的推移,从美国银行借来的美元数额逐渐变得十分巨大。西方投资者和世界银行也鼓励奥兹雷特国借入更多货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以赶上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奥兹雷特国的美元债务达到顶点。 有一天,一个名叫吉米、刚从哈佛取得MBA学位的25岁聪明小伙子进入华尔街一家名为贝特斯的大型公司工作。他听到传言,奥兹雷特国一些本地人正要求获得土地权力和更好的工作条件。吉米找到他的老板,说奥兹雷特国将出现动荡,会影响公司的潜在利益。他说:我们应该卖出在那里的投资。事实上,我们不仅要卖出在奥兹雷特国的股票,还要抛空奥元,因为我们估计奥元将相对美元贬值。把一种货币抛空意味着贝特斯公司将缔结卖空协议,在未来某个时间以现在的价格出售货币即1奥元卖得1美元,这样他们就不会亏损。如果奥元没有贬值,他们不会有任何损失;而奥元一旦贬值,比如1奥元仅能兑换0.5美元,在约定的未来期限他们就能用0.5美元购进1奥元,再根据原先的抛空合同以每奥元兑1美元的价格卖出。 吉米的老板根本不记得什么奥兹雷特国,他只会首先盘算发起这次货币冲击能得到多少金钱,然后说:真是个好主意。就这样,贝特斯公司卖出了它在奥兹雷特的股票,并订立了抛空奥元的协议。其他投资者看到这一状况,心想:我最好也在亏损前卖出在奥兹雷特的投资。货币攻击一旦发起,只会产生两种结果:该货币保持原价或贬值。对投资者而言,抽出投资无疑更加保险,而且潜在利益也驱使他们抛空奥元。作为奥兹雷特的中央银行,我们当然想支撑本国货币的价值,让投资者们相信与美元挂钩的汇率能够维持下去,因此我们实际上成为很多抛空合同的对价方。奥元相对美元的需求突然间急剧下降,中央银行为维持奥元价值,唯一的办法就是用本国的美元或债券储备在开放市场买进奥元,以抬高奥元的需求量。 但是,如果货币冲击长时间持续下去,美元储备无疑会被耗尽。在买进奥元以维持其价值的同时,我们也把它们从货币供应体系中回收。如此一来,奥元的货币供应就会急剧缩减,利率上升,投资减少,失业率也达到顶点。各地纷纷爆发动乱,但我们无能为力,因为为了保持奥元价值的相对稳定,我们不得不用尽所有的美元储备,而且政府所欠的贷款都是以美元计算的。货币冲击仍在持续,不久,所有的美元储备告馨,奥元货币的供应缩减和利率攀升达到最高点。这种利率差以及奥元与美元1:l的汇率,将促使新型投机行为的发生,进一步耗竭我们的银行储备。此时,我们无法继续维持与美元挂钩的汇率,不得不使货币贬值一半,以便用一个更合理的奥元供应体系弥补巨额亏损的银行储备。华尔街赢得了这场战争!最早煽动发起这次货币冲击的吉米,在我的国家从事了纯粹投机行为。他将因这次货币冲击得到晋升,而这又会鼓励他寻求更多机会以冲击别国货币。 这就是为什么1994年的萨帕塔民族解放军起义能够最终导致墨西哥的比索危机。这听起来和冷战时期被称为反共战争的军事打击不是很相似吗?这种情况一旦发生,我们就将面临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利率增高、进口价格上涨、失业率升高,以及公众对政府的不满。更糟糕的是,如今奥兹雷特负有巨额美元债务,债务数额甚至是本国经济总量的两倍。此时,奥兹雷特政府要么拖欠借款,要么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出面帮助重建社会,以此来清偿债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确实也起到了这方面的作用。通常,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协助意味着削减社会商品支出,将更多资金用于偿还超过本国经济总量两倍的债务;或者通过更多的出口贸易、吸引外资来获取美金清偿债务。其结果常常是以极低的价格向外国出售劳动力或自然资源。 美元化美国的隐形武器 从上文所举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对发达国家而言,由于这些国家大多是工业国,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它们可以让本国货币的汇率在有限范围内浮动。但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却可能造成巨大影响,这些经济较落后的国家常常把本国货币与美元挂钩,以防止因投机行为造成汇率的过度浮动。如此一来,这些国家的中央银行只能运用货币政策调整汇率,而这在面临严重的国内问题时却起不到太大作用。国内一旦发生动荡,投机者就会借助华尔街的强大实力发动货币冲击,紧接着货币就会急剧大幅度贬值,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紧缩措施也将随之而来。此外,华尔街对这些国家所依赖的储备货币的信用创造拥有最终控制权,这使得一旦发起货币冲击,华尔街总能取得最终胜利。尽管主流经济学界已经认识到了这一问题,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仍拒绝承认,可能是因为一旦承认这一点,华尔街就会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面对这一残酷现实,以及以美元计算的巨额债务、随之而来的美元资本流动需求、华尔街投机行为所造成的经济衰竭,许多国家的政府只有放弃抗争,让华尔街为所欲为。它们放弃了维持本国货币的所有希望,将货币决策权全部交给了美国。这些国家渐渐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建议的那样同意实施美元化,也就是说,放弃它们本国的货币,而以美元作为官方货币。这样能够解决固定汇率问题,永远阻止华尔街投机冲击行为所造成的货币贬值。但是,对这些国家而言,美元化也需要付出巨大代价:丧失货币政策主权,因为它们的货币都是美国制造的。不断增长的劳动力和环境保护需求,就像真空吸尘器一样会立即将交易媒介吸空,只留下巨额债务。决定未来经济命运的交易媒介的控制权,如今掌握在美国银行系统和美联储手里。随后,美国银行可能会支配这些国家的银行系统,进而影响它们的政府。这是一条通向灾难的单行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华尔街推动美元化的方法,就是要从其他国家的这种困境中获取巨大的利益。 (《环球视野》摘自2008年第10期《军事广角》)
个人分类: 转载|135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 美国做空世界与大经济战略
huangwd99 2008-12-16 10:44
美国做空世界与大经济战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90aef60100bb3n.html#cmt_740153 08年,一场号称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以美国为中心,席卷全世界。很奇怪,这场危机早在07年底就被《货币战争》的作者宋鸿兵先生准确的预测到了,难道盛产金融天才的美国经济学家群反应如此迟钝?睿智无比、顶美军10个师的格林斯潘得了老年痴呆?或者说是贪恋惹的祸,在贪婪面前,美国的官员和经济界人士都集体哑语了?非也,我们绝对不能小看了美国人做局的能力。自上世纪布雷顿体系崩溃以来,美国在美圆本位体制下已经度过了几十个年头,以过度消费和借钱消费的发展模式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矛盾,自本世纪初IT网络产业的泡沐破灭后的几年里,美国已经发展不出在全球占绝对优势的实际产业,反而因为美国劳工成本太高而导致众多产业空心化。那么美国还能靠什么赢得自己的全球江湖一哥地位呢?毫无疑问,是资源和资产。可问题是全世界的资源和资产又有多少掌握在美国人手里呢,做为一个欠债累累的国家又怎么有绝对实力去收购全球资源和优质资产呢?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资源和优质制造业是个宝,没有N高的价钱谁会卖个美国人呢?   那么针对该问题,假如是你你又会怎么做呢?   美国人向来是布局的高手,政府官员、经济学家、各大财团、国际炒家与普通民众在针对于美国整体利益的问题上总能达成出奇的一至,80年代末搞垮了最大的经济界对手日本就是例子。那么美国这次布局针对的是谁呢?很多中国人说是针对我国,那么我们就太小看美国人的野心了,美国这次的这个局针对的是全世界,他首先是要甩掉债务,然后接着的是觊觎全世界的资源与优质企业。   说到这里我问大家个问题,美国一些企业压中国国内的企业的产品价格是怎么压的,是简单的讨价还价吗?不是,他想收购这行业的企业,他会简单的在市场上要求买吗?也不是,他都要通过布局,最简单的比方,美国的A企业先向中国大陆的企业订600的货,而生产这种产品的中国企业有三家,他们的产能一共是300,A企业先向这个三家企业各订了200万的货,结果这三家企业在有订单接的时候大扩至600的产能,到第二年那美国企业告诉这三家企业,他只需要300的货了,而这三家企业刚好通过银行贷款或其它渠道融资,投资多少个亿把产能扩大了,现在突然没有了定单,那结局会怎么样呢?被美国公司打压价格,整的你的利润空间无限缩小,负债累累经营不下去了没有办法只好被美国这家早有预谋的企业低价格收购.   当然整个美国经济的行为比刚才那个例子就复杂多了,首先格林斯潘在美国2001年911事件后疯狂做多,做多什么呢?做美国消费市场的多,当然这也是美国几十年来的行为趋势,只是911事件后到2007年到达了顶点.消费无限扩大,以中国为代表的国家在美国消费市场的疯狂下疯狂扩大制造业企业产能,当美国人欠钱欠到一定时候的时候,美国的金融界主动把美国人欠的钱打包卖给了全世界,随后美圆开始贬值,美国资本大肆进入期货市场,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亦开始了疯狂上涨,资源能源产业也开始了疯狂的产能扩张,富起来的波斯猫和北极熊在国际炒家如高盛之流忽悠石油价格上200美圆的时候毫无疑问会大扩产能。而今美国金融危机大爆发,美国首先狂甩债务,在做空美国经济甩掉债务的时候同时也等于彻底做空了中国的制造业,而到了全球经济被美国做空后美圆反而开始了升值,人民币主动贬值,那么在这做空中国制造业与汇率一升一降间为美国企业收购中国陷入困境的制造业铺平了道路,因此可以预测,在可可可乐收购汇源果汁之后明后两年会有更多的中国制造业企业会被美国资本有选择性的收购.   而全球资源的核心石油价格,我们看到了很戏剧性的一幕,一年时间冲疯狂上冲到149美圆,现在又疯狂下跌到40多美圆,控制这升降的庄家之一高盛则把石油价格炒上高位后放话石油价格不久将来上200美圆,尔后与国际众多机构签下了对赌协议,如果石油价格在未来譬如一年后跌到诸如60.50美圆之下就是他赢,反之就是对方输,当时认为高油价时代不可能下80,70美圆的如中国深南电之流与高盛签定合约对赌,结果呢?被高明的高盛庄家玩了,你也不想想,高盛是谁啊?美联储的股东,他能不事先知道美圆未来的升值和美国以及全球的经济衰退?你和他玩就好象当年中国的普通机构和国务院财政部的下属机构中经开玩一样只输不赢.   而这些对赌仅仅是这轮游戏的小部分,更大的游戏应该是:波斯猫和北极熊在石油价格在80至149美圆高位毫无疑问是疯狂扩大产能的,而今石油价格最低摔到了40美圆走右,明年后年甚至到30、20美圆,那么这些扩张的油井怎么办呢?到时候美圆进一步升值,美国的美圆资本又会笑嘻嘻的跑过来把你那不赚钱的石油资源低价买下来 ,等他们收购完成之后,获取了对手低价资源物资和市场,把积累了几十年的美圆危机化解,美国的经济逐步走上正轨,开始新一轮统治全球经济,美国人又可以继续着疯狂享受人生的日子,疯狂消费,新一轮固定资产价格上涨与国际大宗商品牛市又要来了. 讲完这些我想起了股市,其实全世界几百年来的股市包括中国的A股一直演绎着美国摆的这个局:庄家做大牛市时总是很疯狂的透支企业的未来 ,把股价拉到高位,庄家知道已经严重透支了股票的未来后他就先跑路了,把股票扔给散户接盘 ,然后就是疯狂做空 ,做空到很低的低位后到散户顶不住了庄家就大肆低价收集散户扔出来的筹码,庄家以很便宜的价格又获得了这些筹码资产 ,然后开始下一轮拉升 。      美国这个局做的很大,风险也很高,如果早几年中国有远见和手段的话应该可以混淆这个局并成功壮大自己 。现在美国这个局已经赢了一半,世界各国特别是中国已经深套。    而做为深套美国这个超级大赌局中的中国,下一步应该怎么办呢?    我这个关注中国经济走向的草根小人物拭目以待.    08年12月15日晚    荣枯岁月: 282894473 
个人分类: 转载|1826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家最应该懂金融
biotrader 2008-11-30 14:21
科学家最应该懂金融 科技与金融是生产力发展的两个轮子。当然前提是要有一个好的社会土壤,这两者就会自然生长并相辅相成。科技创造财富,而金融要使财富保值增值。财富比电还难保存,动不动就贬值了,财富如何保值增值呢?答案是:通过金融投到最有前途的高科技中去,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科学家懂科技,也最应该懂金融;企业家都懂科技的呀,至少有科技市场化的眼光;科学家不能落后呀。 以色列风险投资投高科技的比例世界最高,他开始是为了解决100万来自前苏联的犹太移民的就业问题,要知道当时以色列本来只有500万人。人家用风险投资投创业解决就业,解决的很好,同时也发展了高科技。 一个有产品、技术的创业企业,金融的参与有两个阶段: 上市前 和 上市后 。 上市前有私募PE、风投VC、天使投资(最早期)等;上市时IPO,上市后进入资本市场。 第一、上市前 早期投资者风险大要持有优选股,为什么呢,结合一个例子说明: A. 普通股 B. 优先股 a.可赎回优先股 b.可转换优先股 c.有参与权的可转换优先股 私募股权投资工具及作用 。 普通股的局限示例 。 当事方:企业家乔忽悠,投资者李私募 。 李私募出资$150万美元;投资后股份分配50.05/49.95 。 企业及作价:企业:员工1名: 乔忽悠 ,现金: $150 万美元 。 无形资产 : 乔忽悠所制ppt及商业计划书各一份 。 作价(投资后):$300万美元 乔忽悠一天后遇到 蒋拓展 。 蒋拓展:业内巨无霸WooWee!的业务拓展副总裁 。 WooWee!市值120亿美元,蒋拓展的收购提议:$200 万美元全盘收购乔忽悠的新企业 。 乔忽悠得到20050.05%=100万 李私募得到 20049.95%=100万 还赔了50万 为什么会这样? 。 企业家的股权必须通过其经营实绩挣出来! 。 乔忽悠的思想只有实现了才有价值 。 WooWee! 收购之时,乔忽悠并未挣得其在企业中的股份 。 如何解决? 优先股 。 优先股的特点:认购成本为面值,确定的红利水平,优先于普通股 可赎回的优先股 ( redeemable preferred stock ) 。 特点:投资者在规定的时间后有权要求企业赎回投资 。 如5年后开始分3年赎回,乔忽悠-李私募案例 。 李私募投资获得 $150万可赎回优先股,双方普通股持股比例: 50.05/49.95 两种情况 1. 如果乔忽悠第二天卖了企业,李私募将毫无损失。 。 李私募执行可赎回条款,获150万美元,并按普通股比例与乔忽悠分配剩余50万美元 。 而WooWee! 净出资50万美元购得乔忽悠企业,得到乔忽悠及其商业创意 2. 如5年后企业成功上市,同样 。 李私募执行赎回条款,获150万美元 。 乔忽悠与李私募分别拥有企业50.05%和49.95%的普通股 但是如果收购价格使拥有普通股显得更有利呢? 可转换优先股 (convertible preferred stock ) 。 特点,优先股持有者有权以事先约定的价格转换为普通股 。 强制投资者在优先股和普通股之间进行选择 。 退出时企业价值大于投资后作价,转换;否则,不转换,赎回 。 WooWee! 并购案;李私募执行赎回条款,获150万美元;乔忽悠获50万美元 。 如 WooWee 出价400万美元并购 。 李私募行使转换条款,或普通股;乔李双方按股份比例分配 可转换优先股的局限: 对于第二、第三轮的新加入投资者有不公平之处。 进一步改良: 有参与权的可转换优先股:( Participating Convertible Preferred Stock ) 。 特点,在可转换优先股基础上增加下述条款 。 企业出现流动性事件时,持有人有权获得面值,并且有权按转换后的普通股比例参与剩余的分配但在企业出售超过规定作价或上市时,则参与权自动失效 。 WooWee! 1600万美元收购案当事各方回报 。 新投资者:500 + 25% x 950 = 737.5万美元 。 李私募:150 + 37.5% x 950 = 506.25万美元 。 乔忽悠:37.5% x 950 = 356.25万美元 这些工具的灵活应用再加上 信贷杠杆 可以使投资方冒较小风险获得满意的回报率。在中国MBO(管理层收购)大潮中这些技术被用的炉火纯青, 我们希望这些技术和银行杠杆要用到高科技创业企业中来。 第二、上市后 市场上的从业人员有几种:投行经理,衍生产品模型设计员和交易员。 下面以美国市场上的期权交易为例来说明。期权定价模型获得过诺贝尔奖。设计的比A股的权证要复杂很多,也合理很多。 。 期权交易 http://finance.yahoo.com/q/op?s=GOOG 这里就是Google公司股票(代码:GOOG)的期权报价: 期权分为CALL和PUT两种, CALL看涨期权和PUT看跌期权正好相反。 买CALL对这只股票是看涨的。但直接买进GOOG的股票现价292美元,贵。买CALL的话,只花少量的钱,收益大,有组合的话风险也小。美国期权一般每月的第三个周五到期(expiration)。欧洲期权又有不同。 strike,是不同的履约价格。我买进的CALL价格为30。在到期前,我就随时有权要求交易对手以30的价格卖给我XXX股票。不管股票当时的价格是多少,只要我提出执行,对方必须以30的价格卖给我股票。所以strike越低,购买CALL就要花更多的钱。一般只要看离股票现价最近一档的strike即可。比如GOOG现价292美元,我们就可以只看strike为290的合约,价钱只有20美元。 symbol,是期权本身的代码。国内股票是数字代码。这里用公司名的助记符,更好。 last,是现价。chg,(change)。是last相对于上一个交易日的涨跌变动。 vol,(volume),是当天成交的合约数目。期权交易的最小单位是张,每张合约对应100股。open int,(open interest),指市场上现在这么多张合约存在。 对石油类ETF( Exchange Traded Fund ,相当于行业 综合指数),运用期权组合战略的例子: 此计划只是一个示例,不代表投资建议,事实上最好不要在现在这样大盘向下的时候做 bull put. 交易类型:Bull put 具体方案:Sto 2008 Dec 65p 0.95Bto 2008 Dec 55p 0.25预计收益0.7左右。 1、短线RSI和STO的组合技术信号,反弹概率很高。 2、如果是公司要看12月期权没有盈利报告的不确定因素。 3、看200天线重要支撑等,有整数争夺的位置,4周内跌到65的概率不大。 调整计划: A、股价继续反弹,持仓到12月第三个周五,让期权自然过期。 B、股价跌破最低价66.06,有效击穿66,出现放量等确认跌势,平仓。 C、若破66后,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平仓,则Roll到2009 Jan 60p。 本文和《沙的智慧》一文介绍IT一样,挂一漏万地介绍了一下金融和科技的联系。目的是引起科学工作者了解金融的兴趣。科学家更加懂得金融了,财富的创造和保值增值形成了良性循环。那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论断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就都会感到更加亲切了吧。 Email: zyubinATgmail DOTcom MSN: z_yubinAThotmailDOTcom 有关内容和数据,感谢张矢的老师;感谢美股操盘手Jim老师。
个人分类: 未分类|5062 次阅读|1 个评论
为什么科研民工不赚钱(转自谢国忠)
newniu 2008-11-17 20:43
转载谢的话里最后一段是大实话。硅工们不可不知。 原来跟我工作一个人给我写Emial就问我,是不是搞金融的人以后赚钱赚不到了,以后赚钱多的应该是搞失业的人,做工程师的赚钱赚得多了。我觉得不是这么回事。经济危机的时候大家有各种各样的极端的想法,我每次来开会都提到,金融这个行业是不创造价值的,是负增长的行业,红红火火的赚点钱,危机的时候全部返回去了,但是搞金融的,不管是国有体制,还是市场体制,都赚钱赚的比较多。这就是我在读书的时候问了一个老头,我隔壁的邻居跟我说,他说孩子干工作就得搞金融,金融的人就赚钱赚得多,我说为什么?离钱近的人就钱拿得多。这个没什么道理,今天大家都很悲观,再过 了两三年之后投行赚了钱之后,投行赚钱其实很容易的,明年不良资产重组,这么多不良资产,谁知道不良资产里面什么东西,投行自己知道,相互买来买去不就又赚钱了嘛,现在把不良资产卖给政府,政府出一块钱,转手过来自己管理卖出去再赚一笔钱,明年靠这个能活。 伯南克接下来要印钞票,那个赚钱对投行来说很简单的,你到伯南克那边借钱,借钱零的利息,到市场买5%的债券弄一个价差,过两三年通常投行都跟 我们说我们资本现在很重组,重组了以后怎么办,把国家的股份买回来了,又没人管他们了,接下来又开始发奖金了。所以明年是很惨的,明年肯定是发不了奖金, 因为明年美国的失业率8%、5%,老百姓会反的。后年可能变好了,到2011年的时候等着瞧,发奖金了、买法拉利了,都回来了。
个人分类: 塞外野花|4045 次阅读|0 个评论
【超强转载】猪?少妇?伟哥?次贷?金融(爆笑完整版)
liym 2008-11-16 13:11
今天在凤凰博客闲逛时,发现了这一帖子,在这之前也看过这个笑话,但也只限于(一)和(二)。我在看的时候实在忍不住捧腹大笑,同学还说我笑的太荡!感觉有必要转贴过来博得大家一笑,或许你仔细思考后,还真像那些评论中所说的,还真能与目前的金融危机联系起来! 猪少妇伟哥次贷金融 (爆笑完整版) 在男人和少妇和猪和伟哥的循环中,次贷危机、金融危机发生了! (一) 一男赶集卖猪,天黑遇雨,二十头猪未卖成,到一农家借宿。   少妇说:家里只一人不便。   男:求你了大妹子,给猪一头。   女:好吧,但家只有一床。   男:我也到床上睡,再给猪一头。   女:同意。   半夜男与女商量,我到你上面睡,女不肯。   男:给猪两头。   女允,但要求男的上去不能动。   少顷,男忍不住,央求动一下,女不肯。   男:动一下给猪两头。女同意。   男动了八次停下,女问为何不动?   男说猪没了。   女小声说:要不我给你猪   天亮后,男吹着口哨赶 30 头(含少妇家的 10 头)猪赶集去了 (蓄胡子的蒙娜丽莎权充少妇示意图) (二) 另一男得知此事,决意如法炮制,遂赶集卖猪,天黑遇雨,二十头猪未卖成,到一农家借宿。   少妇说:家里只一人不便。   男:求你了大妹子,给猪一头   女:好吧,但家只有一床。   男:我也到床上睡,再给猪一头。   女:同意。   半夜男商女,我到你上面睡,女不肯。   男:给猪两头。   女允,要求上去不能动。   少顷,男忍不住,央求动一下,女不肯。   男:动一下给猪两头。女同意。   男动了七次停下,女问为何不动?   男说:完事了~~~女: ......   天亮后,男低著头赶 2 头猪赶集去了 ...... (三) 又一男得知此事,决意如法炮制兼吸取教训,遂先用一头猪去换一粒伟哥。 天亮后,男吹着口哨赶 38 头(含少妇家的 18 头)猪赶集去了。 哈佛导师评论:企业如果获得金融资本的帮助,自身经营能力将得到倍增。 (四) 知道此法男多,伟哥供不应求,逐渐要 2 头, 3 头猪换一粒伟哥。 哈佛导师评论:这就是通货膨胀。 (五) 伟哥价格涨到 16 头猪换一粒。 哈佛导师评论:该男已经进入边际成本,除了拥有对自身能力的自信和未来良好愿望以外,实际现猪流已经为零。 (六) 但换猪男越来越多,卖伟哥的决定,扩展生产能力,推出一种次级伟哥,如果你缺一头猪,只要你承诺可以到该女房中一夜,就可以先借,事成后补交猪款,这个方法大大促进了伟哥销售。 哈佛导师评论:这就是贷款,让企业可以根据未来的收益选择借支流动资金。 (七) 伟哥专卖店后来在即使你一头猪都没有,只要你承诺可以到该女房中一夜,就可以先借,事成后补交猪款。 哈佛导师评论:这就是金融创新,让现在的人花未来的钱,反正等你老了未来的钱你也花不动。 (八) 换猪男越来越多,有人找伟哥专卖店,这个项目太好了,我们把它变成优质基金,对外销售债卷,你们也就可以分享我的收益,如何? 伟哥专卖店觉得甚好,于是该公司把换猪男分三类,一类是拿现猪换的,一类是一部分现猪贷的,一类是完全没有现猪借的,发行三种债卷。大家踊跃而上。纷纷购买伟哥专卖店的债卷,伟哥专卖店生意太好,就把债卷销售外包给另外一家公司运作,该公司也一并大发其财,公司越做越大,甚至可以脱离实际伟哥销售情况来发行,给自己和伟哥专卖店带来巨大的现金收益。 哈佛导师评论:这就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从实体经营到资本运作,经济进入了更高的层次。 (九) 为了防止自己债券未来有损失,该公司决定给它买上保险,这样债券销售就更容易,因为一旦债券出现问题,还可以获得保险公司的赔付,哇,债券公司销售这下子太好了,保险公司也获得巨大平白无故的保险收入。 哈佛导师评论:这就是风险对冲,策略联盟,提高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也保护了消费者利益。 (十) 换猪男太多,排长队等待,该女无法承受,说老娘不干了,我搬家,一时间有无数拥有伟哥的欠猪男。 哈佛导师评论:这是个别现象,属于市场的正常波动,不会影响整个经济。 (十一) 但该女迟迟不肯搬回。一部分欠猪男没有收入,只好赖帐,结果大量债券到期无法换现猪吃,债券公司一看,一粒伟哥 16 头猪,这哪里还得起,宣布倒闭。 哈佛导师评论:这是次贷危机,不会影响整个金融行业。 (十二) 哪里晓得债券公司还把债券上了保险,保险公司一看,这哪里赔得起,于是也宣布要倒闭。 哈佛导师评论:这是金融危机,还不会影响整个实体经济。 后文:据说该女已搬到中国定居。 转载地址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831544.html # 在您笑过之后,请点此投票支持我,谢谢
3701 次阅读|0 个评论
经济衰退的征兆
newniu 2008-10-27 19:26
1999年,经济学家劳伦斯总结出一个摩天大楼指数,将经济危机与摩天大楼的建成联系起来。他发现世界最高大楼的兴建通常都是经济衰退到来的前兆,劳伦斯把这个发现称为百年病态关联:大厦建成,经济衰退。 美国纽约胜家大厦和大都会人寿大厦1908年前后落成,接着金融为继席卷全美,数百家中小银行倒闭;1913年伍尔沃斯大厦落成,美经济出现收缩;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初,华尔街克莱斯勒大厦和帝国大厦相继落成,之后纽约股市崩盘,引发全球经济大萧条;70年代中期纽约世贸中心和芝加哥西尔斯大厦再夺全球最高,后发生石油危机,全球经济陷入衰退;1997年吉隆坡双子塔楼取代了西尔斯大厦,亚洲发生金融危机。有人因此预言上海军刀大楼(环球金融中心)落成,中国经济衰退!军刀大楼指环球金融中心,这座大楼从外观上看像两把日本军刀,被人戏称为军刀大厦。这座标高494米的摩天大厦虽然在绝对高度上没有超过台北的101大厦,但是却拥有世界上最高的办公楼层和观光楼层,而在14年前动议修建的时候本来也是冲着世界第一去的,但是很快遇到东南亚金融危机,这栋由日本人牵头的大楼只好停工,一停就是10年。 2004年复工不久又遇到中国的宏观调控,两年后日本人森稔又不得不忍痛向摩根士丹利出让了10%的股权才把楼完完整整地盖起来。2008年8月28正式启用,预言有一点不正确,9月则遇到了全球性金融危机,并不是单纯的中国经济衰退,而是世界性经济衰退。 劳伦斯实际上说明了豪华的办公大楼和考究的办公环境是组织衰退的征兆。当人们把大部分精力用于外在的表现时,也说明了他更少时间用于内在的建设。说明了他们找不到花钱的方向。他们手里有一大把钱,但就是找不到地方投,只有投到能看得见的地方外在。一方面说明了这些人肤浅,并不能深入了解事实,无法为组织寻找到更好的方向。另外也说明了他们的贪婪,更多的榨取。 每一个组织都需要大量的资源,也拥有一定的资源。为什么有一些组织用在外表上,有一些组织用在更深层次的内容上?为什么有一些组织会成功,为什么有一些组织会失败?其实很简单,有一些组织领导者已经找不到方向,他们只会把钱用在自己看得到的地方,即贪婪又霸道,这就是许多组织失败的原因。
个人分类: 经济流转|3844 次阅读|0 个评论
第三次世界大战——金融“核”战争已经暴发了
majl 2008-10-25 05:46
在华尔街引发的 金融海啸 应验了我们三年前的观点,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预言金融核战争: 酝酿中的第三次世界大战金融(汇兑、期货、股票及其它衍生产品)之战,正时时逼近暴发之日。 人类正经历着从野蛮残杀转变为文明博弈时代的蜕变,但人的本性并没有改变,只不过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其表现形式呈现为螺旋式推进。 在完全市场经济体系下,投机且唯有投机是遏制与化解人类这一战争危机的有效途径。其效果看起来就像人类正因为核武器的发明,以毁灭性的武器,最终达到了避免大残杀的效果。古往今来,在人类博弈的棋盘上,只有你死我活或握手言和的结果,从来就没有终局是同归于尽的游戏规则。上帝显然是极其吝啬的,随意毁弃精心创造的作品,不符合节俭原则。所以,不要期望上帝会跟我们开终极者的玩笑,对于这一点,合格的局中人都非常明白。 在混沌的世界里,人类的一切多么像自组织临界点的舞蹈! 最为奇妙的是,在这场已经暴发的金融核战争中,还不知道敌人是谁,敌人又在哪里;而与物理学意义的相当的核就隐藏在那些精英们创造的所谓衍生品之中。 这场金融核战争 无疑 将成为国际秩序重构的又一里程碑,2009年应该是乱世出英雄的时候。
个人分类: 经典视界|4660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欧天文巨资救市—正式打响全球金融战—意在抢劫亚洲
lixie6110532 2008-10-15 00:06
美国投放8500亿天文巨资救市,紧接着欧盟也投放10000亿天文巨资救市,明里是保卫自身的金融系统免于崩溃,保卫美国和欧盟的利益不受损失,暗中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的险恶用心就是想让美圆、欧圆连同相关债券贬值,使得新兴国家以血汗、资源和环境为代价,几十年辛辛苦苦积攒的美圆、欧圆外汇及其相关债权大幅缩水,新兴国家的外汇资产缩水越多,美欧就赚得越多,这是再简单不过的算术了。正常贸易已经无法回收美欧通过房市、股市、债市、期市和贸易向世界投放的美圆和欧圆,他们也不愿意用物质财富换回这些美圆和欧圆,只能明火执仗地发动金融战争,对所有储备美圆和欧圆的新兴国家进行抢劫。所以我认为美欧投放天文巨资救市,其实质就是宣告美欧向中国、俄罗斯、印度以及石油富裕国家正式发动一场旷世规模的金融战! 中国啊,我的祖国!高达20000亿美圆的外汇储备,这是美欧发动金融大战的主攻方向,我们的外汇储备终归是有限的,而敌人的美圆和欧圆只是一个数字而已,必要时可以无限增加,往电脑里输个数就是亿万兵力。面对这样的敌人,我们千万不可掉以轻心,不要将改革开放30年的成果投入美欧的虎口。敌人真的很狡猾,知道中国的军事强大,不可以在战火中取胜,于是在我们最薄弱的金融领域,精心设计一个经济全球化的圈套,让我们钻进去;还强迫我们开放金融领域,利用部分海龟别有用心的误导和我们金融决策的失误,敌人在我们内部已经安营扎寨,布局妥当;再加上真假难辨的海龟做内应。我们面临的战场形势极为不利,相当险恶! 战争的目的是破坏与掠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已经打响! 中国啊,我的祖国!如何保卫祖国的财富,是当前摆在中华民族面前的头等大事。在全球金融浩劫的危难时刻,强大的军队无法直接参战,金融人才又匮乏,但是我们要象毛主席相信自己培养的将帅那样,相信我们土生土长的经济学家和金融专家;由于真假难辨,千万不可轻信海龟的弯弯绕。 外汇储备建议适当减少,一万亿美圆足够了!而且应该尽量持有现金,多余外汇只能换成物质财富。一部分用于购买粮食、黄金、石油和矿物,而且必须运回国内(象某些地方的黄金交易,从这一堆搬到旁边那堆,交易就算结束,在不讲信用,一味崇尚丛林法则的豺狼国度,这完全是扯蛋!);一部分用于平价或压价收购国内的外资股权!消灭寄生虫,赶走现代殖民者! 相信党中央能够英明决策、沉作应对,带领中华民族度过难关,我们一定能够打赢这场金融、财富保卫战!
个人分类: 金融大战|2393 次阅读|2 个评论
金融海啸:美国早已破产,7000亿白条是抢劫
lixie6110532 2008-10-4 10:36
我不懂金融,仅以一个普通百姓的视角来观察美国金融危机。 据我所知,美国人各种债务加起来,人均欠债20万美圆,美国人早就是全世界最烂的穷鬼。 美国利用美圆全球硬通,长年滥印钞票,用于军费、侵略和奢侈消费,连美国自己都无法统计全球流通的美圆有多少。如果世面上流通的美圆全部用于购买美国资产,据说可以把美国买好多次。 美国人长期以来的超前消费,严重透支美国的未来,这种吃了上顿不管下顿,吃掉未来不管子孙的做法,在中国就是好吃懒做。奇怪的是它随意印刷的绿色纸张却能在全球随意流通、购物。 一个债台高筑的美国,为了挽救自己肮脏的金融体系免于崩溃,7000亿白条算什么,就是70000亿美国也敢发,反正保卫的是美国人的利益,亏损的是除美国以外的美圆持有人,这对于美国来说就是往计算机里输入一系列数据而已,这分明是对全世界的抢劫! 我不懂金融,但是我模糊地知道:一个国家的货币总量应该与本国的实物价值相当,其金融才是平衡的,稳定的。 像美国这样一个债台高筑的无信用国家,其美圆到底还有什么价值?我实在看不懂!如果没有12个航母战斗群和核子武器的威胁,我认为早就没有人会使用美圆了,美国早就像苏联一样在地球上分崩离析了。所以,全世界人民其实都是在美国的枪口威逼下被绑架,被抢劫! 一句话:我2年前就不再持有美圆,以后也不会再持有美圆。我鄙视美国!
个人分类: 金融大战|181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 邹恒甫 虚假的货币战争,真实的财富战争
huangwd99 2008-9-21 13:34
http://zouhengfu.blog.sohu.com/100245346.html 今夜星光灿烂:邹老厦门大学九月二十日晚上八点开始演讲:虚假的货币战争,真实的财富战争. 邹老只给学生免费演讲。邹老最恨张维迎之流在社会上摸钱,为资本家剥削辩护,为权贵资本喝黄龙汤。 邹老最喜华尔街最近的全面垮塌。这是虚拟金融资本剥削竞争欺骗投机腐败只作假账的必然结果。 只要有健康的货币和银行体系,中国没有股票期货市场等寄生虫活动,日子更好。 大家又开始进股市了?苦日子又要重新过一次?过瘾? 关于金融危机的思考 第一,从贝尔斯登,到两房,到雷曼兄弟,再到美林,AIG都是金融市场非理性投机,金融腐败,操纵市场必然的结果,这与安然的倒闭没有任何差别。 第二,金融危机影响了美国在全球的金融服务业的霸主地位,但有利于美国中小金融机构在这种惨烈的投机竞争中成为美国金融市场的一支新型力量,从而成为国际金融服务行业重要成员。这和美国航空业和计算机产业的发展极端类似。PANAM,TWA,Northwest, United Airlines的倒闭,使得美国航空工业更具有竞争优势,服务更加改善。 第三,金融危机对美国实体经济影响不大,对于金融业从业人员的已经占有的合法私人财富没有丝毫影响。但对于全球金融行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如雷曼兄弟前30大无担保债权银行的名单,中国银行纽约分行排19位,给雷曼贷款金额高达5000万美元。此外,招商银行持有美国雷曼兄弟公司发行的债券敞口共计7000万美元;其中高级债券6000万美元,次级债券1000万美元,并且未对上述债券提取减值准备。另外,工商银行目前持有美国雷曼兄弟公司债券及与雷曼信用相挂钩债券余额1.518亿美元,占工行资产总额万分之一。其中,工行直接持有雷曼兄弟公司发行的债券敞口总计1.39亿美元,全部为高级债券。 第四,金融业从业人员为什么会有如此高的工资报酬?工资由人力资本的边际生产率决定根本没办法给出解释,银行资本的边际生产率也没有办法解释金融业的超额利润。这是市场不完备的体现,是多头市场的结果。为了投机而投机,为衍生而衍生。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市值达到近800万亿美元。 第五,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巨大课题。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结论是误导的。经济学理论可以正反两方面的答案,实证分析也没有提供令人信服的证据。当然,个人认为,货币市场,银行业的健康发展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美国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第一,美国的自然资源如土地,石油,煤,森林等等的使用和开采还不到百分之二或百分之二十。美国的货币都是请(用)加拿大的树林来印。 美国开采了多少自己的石油?美国还在买进石油战略储备。 第二,美国的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本遥遥领先。 第三,美国的金融服务业遥遥领先。 第四,美国的电影,娱乐,歌唱,时髦等等遥遥领先。 第五,美国的企业管理更是日新月异:还记得曾几何时的日本企业管理第一吗?! 第六,只要还有人类社会的局部的和全球的战争冲突,美国的军事工业(含通讯,飞机,坦克,导弹,军火,运输等等)从来没有衰败的时候。 第七,美国的社会和政治民主有效地遏制了权贵资本腐败的程度。 第八,美国的移民政策,产权保护,法律机制,全面的动态竞争机制等等吸引了全世界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 第九, 美国的社会福利(教育,卫生,医疗,社保等等)也在追赶欧洲和加拿大的福利资本主义。许多欧洲国家和加拿大在这些福利上的政府开支已经达到国民收入的百分之六十! 而美国也超过了百分之二十六。 第十,任何时候都承认资本的本质是剥削。资本的剥削的程度靠收入再分配和社会福利来减少。承认这一点有利于真正和谐社会的建立。 货币战争的本质是财富战争 第一,在任何国家,每年新增通货仅占国民收入的百分之三。 第二,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有自己的通货。因此,美元化是极端有限的。 第三,只要货币主权存在,美国不可能单方面搞全世界范围的通货美元化。 第四,全世界各国从来是在搞外汇储备美国资产化(购买美国的各种资产)。 没有一国愚蠢到把外汇储备全部美元化。中国也没有把外汇储备全部放在美元上。 第五,中国完全可以让人民币自由兑换,来一点儿全世界范围的人民币化。如此,中国政府也能在全世界范围内获得部分人民币的铸币税或通货膨胀税(SEINIORAGE 或INFLATION TAX)。 但是,中国政府由此得到的额外收入依赖于人民币通货膨胀率和世界各国主要硬通货的通货膨胀率的比率。 如果人民币的通货膨胀率较高,世界各国会极少持有人民币。基于此,中国政府将得不到多少人民币的铸币税或通货膨胀税。 第六,全世界持有部分美元或全世界范围内的部分美元化是美国经济强盛和长期强盛的体现。 第七,各国都搞每年百分之二十以上的通货膨胀,世界将回到金(银)本位。 此时,货币战争更无从谈起。 第八,大家不妨把各国间货币战争或货币竞争的状态在每人都可以发自己的货币(这是哈耶克的货币非国有化的伟大主张)的状态里复制后再思考。 第九,如果把货币定义为M3,M4和M5,货币就包含了所有通货,定期存款,股票期货,房地产,物资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源等等。如此说来,货币战争实际上是经济实力的战争。
个人分类: 转载|1453 次阅读|2 个评论
买办化发展道路对晚清社会各方面的影响-(转帖)
sunapple 2008-3-4 13:34
买办化发展道路丧失国家主权意志和利益,无疑是通往殖民地、半殖民地化的奴化道路。看看晚清洋务运动各方面的结果吧: 英国历史学家季南在《 1880 ~ 1885 年间英国在华的外交》中有过如下描述: 英国汇丰银行在 1880 年就十分确定地赢得了在中国贸易中发号施令的地位。英国很多商行同它有利益关系。同所有的海外银行一样,人们谴责它为了英国人的利益而用不正当的手段操纵贸易。但是,对它主要的批评是它掌管了中国海关收入的特权,并且往往为了它自己的目的而使用这些收入。这是造成它压倒一切财政势力的重要原因,使它成为英格兰银行的强大支柱。 光绪年间,陈炽作《庸书》,对赫德长期把持海关提出指责: 天下事,利之所在,即权之所在,不可轻易假人者也。乃有非我族类,久假不归,盘踞要津,根深蒂固。海关厘税,岁入三千万,仰其鼻息以为盈虚。引党类数百人,糜工费二百万,渐而阴持朝议,显绾邦交,苟或侵之,颠厥立至。囤钞数以百万,本国家自有之利源,乃一意把持,据为己有。浮标灯塔,行海之耳目,亦习焉不察,举为授之。家资之富,可以敌国皆诡寄他人,运归本国。阻挠税则,左袒西商。诡计阴谋,莫窥其际。英君主授以男爵,功在彼国,其事可知。近与越南、西藏立约通商,扶植其弟(赫政),冀稍效劳绩,身故之后,世袭其官。西人之入中国者,尊敬畏服,望若天人,视官吏蔑如也。 金融和海关堪称经济运行核心枢纽,如此关键部门皆由外人掌管,国家主权意志何在?外人控制了金融、海关,能不以此谋其它控制权乎? 商贸方面 贸易逆差越来越大 ,两次鸦片战争所促成的口岸开放和低关税条约,使涌入中国城乡的国外工业品与日俱增。 1871 ~ 1873 年,清政府出口收入比进口开支多 400 万两,到 1881 ~ 1883 、 1891 ~ 1893 年,对应数字分别下降为负 1800 万两和负 5200 万两,而当时的中央财政收入约每年八九千万两。(见《盛世之毁》) 大宗商品被洋商控制 ,在进出口同步增长,贸易逆差与日俱增的背后,更有大宗出口产品逐渐被外国势力控制的问题。在 19 世纪 60 年代,东北的皮革、山东的帽辫,逐渐被外商压价收购;英商及其买办还深入蒙古收购驼绒; 19 世纪 70 年代湖南湖北的茶价被俄国砖茶商控制;福建六种茶叶的每担收购均价,从 1870 年的 36 两下跌到 1885 年的 25 两;湖南煤铁之利,自昔甲于天下自与洋人互市,洋煤洋铁阑入内地,洋铁洋煤之销路占进一步,则湘铁湘煤之销路退缩一步,以致湖南煤铁不能售出境外,其利皆为洋人所占。(张之洞《劝开湖南煤矿示》)以胡雪岩破产为标志, 1883 年之后,以丝绸闻名的江苏一带,其生丝和丝制品均被外商操纵; 19 世纪 80 年代后,日本大量收购中国棉花,并返销棉纺织品。(见《盛世之毁》) 新式民用工业 从马建忠《民富论》对织布业的描述可见一斑光绪五年曾经北洋大臣李奏设织布局。乃事隔十年,仍未奏效。询其所由,则以资本不充,办理者或未尽善。今则重为整顿,十年之内不许他人再设织局。而所设织机不过二三百张,每日开织只五六百匹,岁得十八万匹,仅当进口洋布八十分之一耳。则十年之间所夺洋人之利,奚啻九牛之一毛哉。 国防工业和买办国防 早期洋务运动期间,创建了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新式军工厂,中国近现代国防工业萌芽。 特别应当指出的是,左宗棠、沈葆桢在 1866 年中国工业和科技近乎空白的条件下创建的福州船政局(马尾造船厂),引进技术、设备和工程人员,经二三年即建成设施设备齐全的远东最大造船厂。一年后造出中国第一艘千吨级木壳兵轮(比日本第一艘自造军舰早十一年)。至 1874 年共造出各式兵、商船 15 艘。其中扬武号兵舰排水量 1560 吨,相当于国外二等巡洋舰。 1875 年,辞退外籍技师自主造船,首制成功艺新号炮舰,表明中国人已掌握了近代造船技术。 1877 年更新技术,开始生产铁木合钩轮船。 左宗棠、沈葆桢同时还创办了船政学堂。这是中国第一所以近代科学技术为主课的新式学校。又于 1875 年始,分批选拔优秀学生出洋留学,接受西方科技教育。数十年间,为近代中国海军建设、航运、机器、矿冶、电讯、铁路、外交、教育等领域,造就了一大批卓越人才,严复、邓世昌、萨镇冰、刘步蟾、魏瀚、詹天佑等,是其中杰出代表 。 1884 年 8 月,停泊于马尾军港的法国舰队发动突然袭击,炸毁了船厂。之后清廷委派裴荫森署理福州船政局,由于人才和技术还在,战后船政员工竭力修复,一个月后重新恢复正常生产。三年后造出中国第一艘钢甲巡洋舰平远号。 可惜裴荫森于 1890 年 4 月被调离,福州船政局从此一蹶不振。 北洋海军创建后,大肆购买外国铁甲舰等各型舰船、及各种枪炮弹药,耗银数千万两,将买办国防发展到极致。北洋海军基地内外、舰船上下到处都有外国人活动。众多外国商人和政客,常年川流不息地走向天津的总督衙门,把本国最坏的东西(主要指军火),高价卖给中国。(《盛世之毁》) 李鸿章认为造船不如买船,由此停止了江南制造局的造船业务,对于福州船政局继续造船也不以为然。伴随北洋舰队买办经营的发展,中国舰船制造事业日渐凋敝。 中法战争后,左宗棠去世,坚持自主国防路线的军政大员只剩张之洞等少数人。张强调,向洋人买军火,采办维艰。必须购置机器,自行制造,始可取用不尽,无庸倚藉外洋。 以银易铁,实为非计。且万一遇有缓急,敌船封口,洋埠禁售,受制于人,购运均无从下手。于是办起汉阳铁厂和汉阳兵工厂,由于起步较晚,发展过程中又受到国内外种种抨击、制约,张之洞的自主国防发展并不顺利,汉阳铁厂直到 1894 年甲午战争前夕才正式投产(比日本八幡制铁所早七年投产)。不幸的是,刚一投产即遭火灾,机器损失惨重,直到 1895 年甲午战争结束后才恢复生产。 洋务运动卓有成效者除左宗棠、沈葆桢、张之洞外,另一靓点是刘铭传继沈葆桢之后在台湾的新政,其建设海防、架设电线、修筑铁路、开办学堂、开山抚番、兴办煤矿、招商兴市、筹划财政,使台湾从蛮荒之地一跃而为先进省份。但甲午战败马关条约将台湾割给日本,沈葆桢、刘铭传经营台湾的成果也随之烟消云散 除李鸿章的北洋海军为超级买办国防之外,当时清朝的绝大多数军工都纷纷走上了买办之路,而这些军火进口却是以最低劣的枪炮,最好的价钱成交。即便自造,也只不过向国外购买原材料进行加工。 由于腐败以及不从根本上掌握技术,自造问题更多。如 1872 年,李鸿章在天津机器局遭到抨击后不久上奏:所造林明敦枪核费与购价悬殊,当饬停止。 1887 年底,四川总督刘秉璋奏称:四川机器局铸枪工料,用费已昂于外洋购买价所铸之枪比较外洋所购,实已远逊。以更贵之价,铸无用之枪,殊不合算。臣现已饬局将各项洋枪暂停铸造,裁减局中司事工匠 买办型国防企业的严重亏损,和官督商办民用企业的不断增多,使半官半商、亦官亦商双重身份的北洋官吏成为暴发户。与买办国防相对应,在 19 世纪 70 年代后长达 20 多年的求富的洋务运动期间,清朝国防并没有富强相因,官方在各地总共创办了 10 个军工厂,数量仅仅比 60 年代后 5 年所创建的多一家,所办企业的规模,甚至反而不如以前。(《盛世之毁》) 买办国防之军队 腐败的买办国防之军队无疑也是腐败之师,这在晚清历次对外战争中均有充分暴露。除少数爱国将领率军死战外,多数清军将帅腐朽不堪,遇敌一触即溃,甚至未闻敌至即四散惊逃。如中法之战中潘鼎新、岑毓英、唐炯、徐言旭,甲午之战中叶志超、龚照玙等。 买办化最甚之北洋水师,虽有邓世昌等一批左、沈福建船政学堂培养的爱国将领,但李鸿章重用私党,使大量缺德少才之辈占据水师重要职位。因此其贪污腐败之风也更甚。 当时的英国《泰晤士报》揭露:旅顺、威海既造炮台,其安置于台上之炮竟有不堪一放者,其经售炮械之人,固俨然显官也。只知七折八扣,售者又因以为利。假如一炮也,报销千金,经手者侵蚀二三百金,售主则以但值五六百金之炮应命,皆不问其为可用否也。(林乐知、蔡尔康:《朝警记》九,《中东战纪本末》卷四第 38 页。) 北洋海军生财之道,除接送官员家属、招收自费生,还时常用军舰做走私生意。另一常见之贪污手法则是军官克扣军饷吃空额。吾闻军营积弊,凡统领以次各武员,向粮台关饷时,有明系十成,而仅发八九成,甚至六七成者,及取阅其领状,则居然十足也。(原引自蔡尔康:《撤兵议》,《中东战纪本末》卷七第 5 页。) 训练演习则弄虚作假,李鸿章在《巡阅海军竣事折》中自吹:鱼贯打靶,能于驶行之际命中及远。旋以三铁舰、四快船、六雷艇演放鱼雷,均能中靶。而官兵战后揭露其真相预量码数,设置浮标,遵标行驶。码数已知,放固易中。 徒求其演放整齐,所练仍属皮毛,毫无裨益。 北洋海军总督和北洋海军提督的人选,和海军内部的腐败,使千方百计向中国扩张的列强深感有机可乘,竭力向北洋海军渗透。洋人在北洋海军享受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都高人一等。(《盛世之毁》) 旗舰定远帮办副管驾英国人戴乐尔(另译为泰勒)在其著作《中国记事》( Pulling Strings in China )中写道: 此大机器不依一共同方向而旋转,乃各依其私独之方向而旋转。效率观点下之纪纲,此机器乃其反面;然此乃极有条理之纷乱,在无事时运行甚顺,绝无其嘎之声,盖膏之者有中饱之利,有亲族之援   两战斗舰之十寸口炮,其战时用弹力猛烈之四直径弹,其练习用弹为二半直径者。后者库藏甚丰,惟前者旗舰只有一枚,其姊妹舰则有一双。若以此事直陈于总督则违反中国一切成规,则将全副机器推翻矣。 盖腐败、中饱及援结私亲诸症,使其手下各组织无复完肤者,其病源皆在李鸿章自身,而彼之染此诸症,且视寻常中国官吏为甚。彼已受啮掣于顽钝之全国大机器中,且习为故常,即有为之指陈,彼亦懵然不省。 镇远舰帮办管带麦吉芬还揭示说:华舰亦有诸病,炮虽精于陆军,各炮弹中亦实储火药,不若陆军储弹或实以沙泥,然配储不甚多。且药线铁管(每弹必有一药线,储以铁管,轰发时量敌之远近,以为药线之长短,弹入敌军,药线之活力恰到,弹遂炸裂)仅实煤灰,故弹中敌船,而不能裂,皆必败之道也。(见《盛世之毁》) 以如此腐败之军焉能保家卫国? 经济凋敝破产 人民失业穷困 在洋务派成为暴发户的同时,国家的工商业纷纷遭受洋货冲击。较早遭受外商打击的,是航运业,江浙一带,咸丰年间( 1851 ~ 1861 年)两千多艘帆船,到 1872 年就只剩下四百余艘。 土布纺织业也是重灾区。 1887 年,在牛庄,三百斤一包的洋纱市价 57 两,同样重量的土纱却须 87 两才略有薄利。 1890 年,在宜昌出售的印度棉纱和棉花,其零售价格竟然差不多。 1887 年,烟台海关报告:本省(山东)土纱纺织几乎停顿。 1890 年之后,纺织业原本非常发达的江苏太仓一带乡间几无自轧自弹自纺之纱。在贵州的偏远地区,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们遗忘。一捆捆机器压的孟买纱,似乎引起人们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 其他地方、其他行业,也大多如此。在福建,自洋钉输入中国,一千个以上靠打土钉为生的手工工人已经不能继续工作了。在广东,佛山针行,向称大宗,佣工仰食以千百计。自有洋针,而离散殆尽矣。乡邑妇女,多借纺织谋食,自有洋布,而土布无过问矣。其余纽扣线袜,向之著名专利者,亦冷落无趣,势将坐食。吾粤如是,余省可知矣。 时人道:内外穷民之失业无依者,尤如恒河之沙不可计算。 (以上见《盛世之毁》) 应该指出的是,洋货冲击国内经济,并非仅凭其物美价廉,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市场,但由于中国男耕女织的家庭经济成本非常低廉,西方列强大工业生产的洋布居然竞争不过农村落后的手工方式生产的土布,直到洋布凭借在中国内地免税的特权而土布却要处处交税才勉强打开了中国市场。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也指出自道光二十二年大开海禁,洋人各货过关只按估价,每百两加税不得过五两。迨咸丰八年十一月中西重订条约每百两征银二两五钱斯乃体恤洋商,恩施格外,较之华人其获利厚矣。于是,洋商获利,华商裹足不前,迫令纳费洋人,托其出名认为已化,洋商坐收其利且同一土货,由香港来,则准其报半税;若由粤省来,则不准报子口税,必报厘捐。同一洋货,在洋人则无厘捐,在华人则纳厘捐,无疑为渊驱鱼、为丛驱孓,不独涛张为患,流弊日多,且先失保护己民之权利,于国体亦大有碍也。 正是对洋商、洋货之超国民待遇优惠,造成国内经济大量破产,内部矛盾空前尖锐。从而更促使所有的捐税负担都压在华商、百姓、及国内产业上。 丧权辱国失地赔款 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腐败的买办化道路抵挡不住洋人真枪实弹的侵略和无孔不入的渗透,洋务运动表面一时虚浮兴盛,却难挽其形成日衰之国势。弱国无外交,晚清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主要如下: 1842 年 8 月 29 日 中英《南京条约》,之后又签定《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 1844 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1851 年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 1858 年 5 月中俄《瑷珲条约》。 1858 年 6 月中国与英,法,美,俄四国签定了《天津条约》。同年 11 月中国又与英,法,美三国签定了《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1860 年中英,中法,中俄又签定了各自的《北京条约》。 1861 年 6 月中俄《堪分东界约记》。 1864 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1868 年《中美续增条约》。 1874 年 10 月《中日台湾事件专约》。 1876 年 9 月中英《烟台条约》和《入藏探路专条》。 1881 年中俄签《伊犁条约》。 1884 年《中法简明条约》。 1885 年《中法新约》。 1890 年和 1893 年清政府与英国签定《藏印条约》和《藏印续约》。 1895 年中日《马关条约》。 1896 年的《中俄密约》。 1896 年中俄《续订旅大租地条约》。 1898 年中德《胶奥租界条约》。 1898 年中英《订租威海卫专条》。 1901 年清政府同俄,英,美,日,德,法,意,奥,西,比,荷 11 个国家签定了《辛丑条约》,《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 应该指出的是,这些不平等条约并非都是战争失败的产物。其中有些是胜仗败约(如 1874 年《中日台湾事件专约》和 1885 年《中法新约》),有些则纯粹是买办官吏腐败受贿所致(如 1881 年中俄《伊犁条约》、 1896 年《中俄密约》、 1896 年中俄《续订旅大租地条约》就是崇厚、李鸿章等腐败受贿所致)。 畏洋媚外成风 买办文化泛滥 中国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使中国人成为世上最具自豪感之民族。然慈禧、李鸿章等腐败的买办化道路造成晚清不断丧权辱国,失地赔款。不平等条约接踵而至,民族日益沉沦。海关、金融、贸易及主要行业产业尽受外人掌控。 慈禧、李鸿章等畏洋媚洋之心,被上行下效、见风使舵之各级官吏遵循不渝,使洋人在华尽享最惠国待遇之利,其掠我之财而日富,且享有特权而愈尊;国人则丧其生计而日穷,困窘屈辱而愈卑。上层社会因之弥漫崇洋媚外之风而丧失民族自尊自信。尤其上层文人之讳言腐败者,将因腐败而导致丧权辱国民族衰亡之恶果皆归咎于民族文化。而此论又洽与日本等欲动摇泯灭我民族自尊自信根基之渗透宣传一拍即合,因而为之鼓噪传播者众多。此等舆论流传扩散,使我传统文化皆成买办腐败之替罪羊。 汉奸、买办文化也随之兴起泛滥,形成近、现代植入我文化肌体中之最大糟粕和毒瘤 。而日本原师之于我之同样传统文化,则被保存、继承。中国自晚清以来之所以出过众多汉奸,丧失民族自尊自信无疑是一主要原因。 间谍内奸全面渗透 国家毫无防范意志 凡买办得势之国,必是国家主权意志尽失,对外毫不防范,单向透明之国。晚清的中国已沦为列强一切对华破坏活动的乐园和庇护所。 各国在华势力不仅控制中国进出口贸易,还相互勾结交换情报,商讨对策,逐渐渗透,干预中国政治和外交。曾任总税司的英国人李泰国记载:这些外国公使,常常在蒲安臣(美驻华公使)家里聚会在那里,我们一边吸着雪茄,一边讨论过去和现在的对华政策。而且,在每个下午这样的会议后,大家共同散步,还是讨论我们对华的未来政策,应该如何。   在通过海关、外交官、军队深刻影响中国经济、政治、外交之际,西方国家还通过种种教会活动,广泛刺探中国的政治经济情报,诱导、收买人心。其中,美国基督教教会的成绩特别出色。 美国公使田贝多次强调:这些先锋队所搜集有关(中国)民族、语言、地理、历史、商业,以及文化的情报,将其送回国内,对于美国的贡献是很大的。 通过开设医院,医生每天与他的病人接触,很容易把基督教的真谛灌输到病人的脑子里去;通过开办学校和报纸,是哲学和科学的研究,浸润于基督教教义中,才能使人们的内心卑怯,使其在宇宙的创造主面前低头。 而日本则是在华大量收买汉奸,除刺探情报,进行各方面渗透外,还特别重视收买胁迫有影响文人为其宣传日本人种优秀及中国人种、文化低劣。 晚清为洋人效命鼓噪之奸细遍布朝野,无处不在。国事对外已无机密,尽在列强掌控中。其间谍及渗透活动等毫无顾忌甚至公开进行。对此清廷不仅不敢微辞,而且还处处为其提供方便。即使与列强开战之时,抓住敌谍不仅不敢审讯,而且款待礼送,生怕引起列强责难。 内外矛盾尖锐 社会日益动荡 在洋货冲击下大量破产之中国商民,还要被迫承受贪官污吏的压榨和各级财政亏空的转嫁。人民生计艰辛,对洋人越发不满。而清王朝不断加剧的崇洋媚外风气,更助长了传教士和教民的霸道。各地传教士和教民相互依仗,乡愚被其讹索,孤弱受其欺凌,出入衙门,干预讼事。一切罪人讼棍,具以教中为护逃薮,从中生乱。强占人之妻女财产及人命重案,不可枚举。(见《盛世之毁》) 于是各地不断发生反抗教会和教民欺压的教案。 1870 年天津教案时,曾国藩迫于外国压力,但冀和局之速成,不顾情罪之当否,屠杀 16 个中国人强行将事态平息,但这并不能阻止中国社会反抗教会的斗争。 1876 年,四川江北厅和涪陵地区先后爆发焚烧教堂的斗争。中法战争期间,华南和长江沿岸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教会运动。 1891 年,长江中上游一带数十城市爆发大规模的反教会武装斗争,其中包括著名的大足余臣栋起义。(《盛世之毁》) 以后人民的各种反抗斗争此起彼伏,始终不曾停止。十九世纪末期终于爆发了大规模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个人分类: 技术力论坛|4066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19: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