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王府井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老舍的丹柿小院
热度 2 liyou1983 2019-1-17 13:27
多年前的旧文,怀念过去的老舍,不怀念过去。 一 有意无意之间,竟然寻摸到了老舍故居。至此,我似乎真正明白:老舍为什么是一位人民的艺术家! 秋日的下午,从涵芬楼书店出来,顺着王府井大街往南行。到了灯市口路口,路东是奢华高大的天伦王朝饭店,西向是破旧杂乱的灯市口西街。凭感觉,老舍故居就在附近吧?于是沿灯市口西街西行,约百米,猛然瞥见街北墙上有“老舍故居”、“老舍纪念馆”几个小字。 图片来自网络,多谢。 故居附近,西向是北河沿大街,南面是当前北京到处可见的工地,小街两边小店冷落,地面污渍。故居在南北向的胡同入口处,过去的奶子府丰盛胡同,现称乃兹府丰富胡同。胡同狭窄,靠墙停了辆轿车,对面行人就要侧身而过了。 早就知道老舍的故居在王府井地区,曾经几次留心寻找,但一直没有看到。原来,小院隐藏在这么一个寻常小街胡同内,湫隘逼仄,寒酸破旧,完全不似看过的那些富丽堂皇或占地广大的勋臣名人故居。如果不仔细搜寻,还真难以发现。 二 老舍,原名舒庆春,后改名舒舍予, 1899 年 2 月 3 日出生于北京正红旗的一个普通人家,父亲在 1900 年八国联军攻打首都的战斗中阵亡,母亲靠洗衣服、做家计养家,老舍自小耳闻目睹了商贩、车夫、艺人、娼妓等下层居民的生活。 1918 年从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教书,写作,战乱频仍,流转多地,居无定所。 1930 年,老舍赴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次年结婚,因以笔名“老舍”行世,房东尊称二十多岁的胡絜青为“老太太”。 1949 年底,为了心爱的祖国,老舍急急地从居留 3 年的美国归来,次年春天用微薄的积蓄( 500 美元,合 100 匹布),托人买下了丰盛胡同西面的这所住宅。院门朝东,面积约 500 平方米,也就是长宽各 20 多米的狭小、局促的小院,东、北、西面各有三两间低矮的房屋。奔波多年,辗转南北,一家人终于安定下来,老舍也在此度过了生命的最后 16 年。 入住后,喜爱花木的老舍栽了一棵枣树、两棵柿树,放了一个粗瓷的金鱼缸,摆满了各种菊花。多年后,树高了,秋天挂满了红红的枣儿和柿子,胡絜青高兴地名曰“丹柿小院”,把成熟的枣、柿送给邻居。在这里,老舍写了《龙须沟》、《茶馆》、《正红旗下》等作品,还热情风趣地招待了许多友人,包括右派分子石挥和右派家属新凤霞。 1966 年 8 月 24 日 上午,老舍一身伤痕,永远离开了这个万分留恋的小院。临行前,他还和 3 岁的小孙女微笑着告别:和爷爷说再—见—! 在文化革命蓬勃展开之际,向来热诚温和、与人为善的老舍被反复暴打,头破血流,竟然以死抗争,这不只呈示了华夏文人的赤子之心和铮铮之骨,而且揭露了这场革命的惨烈和荒谬! 5 年之后,副统帅仓皇出走,机毁人亡,以一种荒诞的方式地提前宣告了这场运动的无耻终结!又 5 年之后,文化革命因社会经济濒临崩溃而突然结束,改革开放又以单边方式而曲折推进。或许,这也是老舍纪念馆如此破落凄清的原因之一吧? 三 出了胡同不远,东南方是王府井大街,西南是景山和故宫,北边有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美术馆,西北是红楼的老北京大学、北海和北京图书馆。周边民居错落,外面动荡多变,但院内毕竟还有怒放的菊花,安静的游鱼,历史的回声。 虽是国庆长假,大街上游人喧阗,但免费开放的故居中只有三五个年轻人,大概还都是学生吧?入口处的管理员见我进门,似乎有点小惊奇,问从什么地方来? 院中有老舍的半身雕像,树上挂着青黄的大枣和柿子,过些天就该红了吧?室内展陈着老舍的生平文字、著作和少数遗物,还播放着家人讲述老舍弃世前后情况的音像。一切如此的简单、朴素、沉静,倒也是老舍的本色。 故居南面临街的房子是一个旧书店,散乱摆放着一屋子的书刊,但关于老舍的书籍似乎很少。突然发现一本 64 开的厚厚的红皮出版物,是公安部门关于外国记者在北京采访的各种规定和禁令,上面还有一个“密”字。轻声问年轻的店员:这本书多少钱?不卖!
个人分类: 不求甚解|1634 次阅读|3 个评论
大前门
热度 4 shannuzuode 2014-12-19 22:58
大前门、大栅栏,这是从儿时起就特别想去的地方,高高的前门、密集的商铺,各种各样的小吃,熙熙攘攘的人流,给儿时的记忆留下深深的烙印。 直到上世纪的最后三十年里,这里仍然是北京除了西单、王府井之外的第三大商业街,闲暇无事,仍然习惯到这里逛逛。 今天周末下班后,为了试试新买的微单相机夜景效果如何,顺便拍拍前门步行街。自从前门大街改造以后,我还真的一次也没来过,真是不来不知道,一拍吓一跳,这里还是北京的大前门吗?从前的大栅栏哪里去了呐? 熟悉的街道不见了,沉淀百年的“京味”没了,克隆得走了样的“老店铺”显得不伦不类,专卖垃圾食品的“洋快餐”和不知哪里舶来的“西洋景”翘首街头,堂而皇之的把老北京的历史遗迹涂抹的光怪陆离。 十年前实施的前门步行街改造,让这里永远改变了模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个人分类: 生活随笔|3664 次阅读|8 个评论
微信+wordpress
zhanghouxing 2014-9-1 20:05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当你订阅了某个公共微信账号,比如王府井,中国移动,然后就会收到他们推送的图文信息,这是目前很好的一种宣传方式。其实要实现这个功能不是很难。今天我就把周末弄的东西总结下。怎样在wordpress上链接微信公共账号,然后推送你站点信息。 首先,你得申请一个微信公共账号,这个在官方网站就可以申请到,不是很麻烦,但个人好像只能申请订阅号。 然后就是在word上安装一个链接微信的插件,我试了网上几个版本的插件,包括微信机器人,weixinpress和微信公共订阅号,这些我都测试了,最后发现weixinpress简单易用,这个是 古猴子 开发的,在此表示感谢。这里就一weixinpress为例,说明如何链接微信。安装好微信后,会在你的后台上看到winxinpress.打开后,就可以进行配置了。主要是订阅者如何查询你的网站文章的命令,你可以自己设置,如recent,查询最近文章,hot查询最热文章。这里面最关键的配置就是接口配置了,也就是TOKEN.这个Token你必须和你在微信公共账号上的token一样。微信上的token在哪里设置呢,就在开发者中心。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你刚刚注册的微信公共账号必须审核后才能点开开发者中心,否则打不开。服务器配置打开后,先填入URL:http://你的域名/?Token,这里的token就填你刚刚在wordpress上设置的那个token。然后启用就ok了。 最后,就是推送问题。这个问题我纠结了很久,我一直认为应该可以直接在wordpress上直接推荐,就像newsletter那样,但是现在好像还都不能实现这个功能,很遗憾,但后面肯定会实现的。所以目前推送只能在微信公共平台上以群发的形式进行推送了。 转载请注明: 微信+wordpress | 水井塝 +复制链接
4667 次阅读|0 个评论
再赴东瀛〔2〕---从小学烹饪
xuxfyuwp 2014-4-22 13:25
周末到银座、新宿转了转,这些地方大概相当于北京的王府井、前门吧,以前未曾去过。银座有一条主街道,还有八条横向街道,称为八丁目,构成银座的商业区。与近年来中国建设进度相比,单看银座的硬件规模已不算突出了。 银座主街道上平时可以走机动车,到了周末会改为步行街,在街道中间摆放遮阳伞和座椅,供游人休息,所有的车辆都被限制,包括自行车。街道上的人不少,但与王府井相比,应还有差距。 见到一位在步行街上骑车的女子,被两位警察叔叔拦了下来。有趣的是两位警察在劝说时的态度,笑眯眯的,点头哈腰,看不出是在执法。效果还不错,那位女子很顺从,从车上下来后开始推车前行。这样温柔的警察在国内确实没见过,反差较大。 走进银座一个叫松阪屋的商场,这类商场在国内已很普遍了,也没见到特别需要采购之物。一直逛到7层,也是顶层了,属于经营餐厅的楼层。一个有趣的场景吸引了我的眼球,围绕一个餐厅的长桌,坐着七、八位小孩,从年龄上看,大概约6、7岁左右。他们穿着白制服,头戴白高帽,如同小厨师一般,旁边有人教他们烹饪技术。一位当地人告诉我,他们是利用周末时间来这里学习如何做饭菜的,这种培训班很普遍,到了周末,家长就会根据孩子的兴趣,带他们参加一些学习班,提高他们的素质和生存能力。与国内情况有些类似,只是学习的内容会有不同。这样年龄的孩子学习烹饪确实不多见,或许除了兴趣外,学完后有助于他们体会到大人的辛劳。 (原文写于2010-05-22 20:20:47 新浪博客)
个人分类: 杂记|2246 次阅读|0 个评论
浏览王府井步行街
黄安年 2013-11-3 18:13
浏览王府井步行街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3 年 11 月 3 日 发布 上世纪住在北师大,王府井新华书店、东安市场旧书店、北京市百货大楼等地 , 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而现在来这里很少、很少,选书上西单,更多时间在网上搜查,购买百货更不来王府井了。如果不是今天 WZ 夫妇带我们从台基场来到王府井地下太兴餐馆午餐,并且穿过百货大楼,驱车或天通苑,那是怎么也不会突然发现老王府井、新华书店、东安市场、百货大楼的印象,一点都没有了,说世纪巨变,恰如其分。 下面的照片 27 张,是随机拍摄的。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个人分类: 国内所见所闻(10-11)|2403 次阅读|0 个评论
在王府井中国照相馆前留个影
热度 6 黄安年 2013-11-3 16:35
在王府井中国照相馆前留个影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3 年 11 月 3 日 发布 今天上午到 WZ 夫妇家作客 , 他们住在台基厂头条 , 近中午时刻来到新东安市场一家泰兴餐馆用餐。在王府井步行一条街看到中国照相馆, 50 年前 , 我和老伴的结婚照就是在这家上海迁京的照相馆里照的。于是我俩在中国照相馆前留个影。 ************************* 我俩 50 年前的结婚照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3 年 4 月 30 日 发布 50 年前的今天,是我和吕启祥结婚的日子,下面的照片 5 张是 1963 年 4 月 30 日 结婚前夕,我们俩分别在北京中国照相馆和北太平庄照相馆拍摄的结婚照,今天是我们俩的金婚纪念日 ,50 年来已经从青年走到老年 , 老伴、老伴,老来相伴,今天我们重新翻阅当年的老照片,幸福美满,思绪万千 , 心照不宣,相伴永远。 1 , 1963 年 4 月 30 日 结婚照,拍摄于中国照相馆(镜框) 2 , 1963 年 4 月 30 日 结婚照,拍摄于中国照相馆 3 , 1963 年 4 月 30 日 结婚照,拍摄于北太平庄照相馆 4 , 1963 年 4 月 30 日 结婚照,拍摄于北太平庄照相馆(着色) 5 , 1963 年 4 月 30 日 结婚照,拍摄于北太平庄照相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685317.html 中国照相馆 1937 年 江苏 武进人吴建屏到上海滩闯世界,在当时的上海 静安寺 开了一家照相馆,取名中国照相馆,目前是中国贸易局评选的 “ 全国照相业十佳企业 ” 。 1 基本介绍 从 1956 年由 上海 迁京落户到 王府井 大街已 44 年。在新的市场形势下, 中国 照相充分利用优秀摄影人才,在服务领域中创新。中国照相馆三大支柱服务项目是: 婚纱 摄影、 艺术 肖像摄影、 广告 摄影,并与之配套的还有证件、 护照 、 移民 、儿童照、团体照、 “ 全家福 ” 家庭合影照等项目。 2 改组 中国照相馆完成了从集体制到股份制的改组,改组后职工控股达到了 7 中国照相馆曾为多位名人拍照 0% 。企业的改制对职工,尤其是普通职工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老字号,有着父辈、子辈都在同一个单位工作的特殊传统,并且,原有的老职工,在现代社会里二次就业很有难度。在一份 2004 年中国照相馆 “ 第一届董事会述职报告 ” 中看到这样一段话:只要职工不提出自己要走,企业决不与一个职工解除劳动合同。 3 新生发展 姑且不论这种模式对一个现代企业的适应性,对一个老字号来说,它总有一些特别的气质是市场改变不了的,或者是改变起来相当缓慢的。中国照相馆的这种有着人文关怀的性格,或许就是她特有的气质,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任何变化。 基于丰富京城服务业的需要,中国照相馆进京后,果断地把服务对象从最初的名门望族和明星转向了一般工人、农民,尤其是刚刚进城的 解放军 官兵。当然,为普通大众服务,并不意味着中国照相馆就没有 “ 新鲜玩意 ” 了。在这期间,或许是由于上海老店特有的市场化经营传统,中国照相馆在当时非常 “ 出位 ” 地首创了北京照相业礼服出租和鲜花专供等项目,并颇受顾客的好评。 4 来历 上个世纪30年代 说起中国照相馆的来历,还要追溯到上个世纪 30 年代。 1937 年江苏武进 当时照相的老工具 人吴建屏到上海滩闯世界,在当时的上海 静安寺 开了一家照相馆,取名中国照相。 1939 年上海沪光电影院首映由陈云裳和 梅熹 主演的《木兰从军》,吴建屏和电影院联手加工、印制了 5 万张陈云裳不同姿态的照片,买一张影票送一张明星照片,在当时的 “ 十里洋场 ” 轰动一时,上海人由此记住了 “ 中国照相馆 ” 。 新中国成立以后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照相馆把服务对象转向工人、农民和解放军官兵,它首创的礼服出租和鲜花专供等服务项目招揽了大批顾客,生意十分 兴隆 。到了 1956 年公私合营后,为响应周总理 “ 繁荣北京服务业 ” 的号召, 16 位中国照相馆的职工带着老婆、孩子以及照相馆里的全部家什,与当年同批迁京的上海服务业职工一起,乘坐一趟铁皮列车来到了北京。 关于中国照相馆迁京后的位置,中央领导也颇费了一番心思,最后还是周总理亲自选定 :“ 放在王府井挺好,而且要放在王府井口上。 ” 1956 年 9 月 25 日 ,中国照相馆在王府井大街 南口 正式营业,从此开始了 “ 服务首都人民 ” 的新历程。 5 发展进程 老字号带来机遇 如果从地域给 老字号 带来机遇的角度看,中国照相馆的红色发轫应该从 1956 年算起 知青老照片 ;但若加上在上海老店的那段时间,它的历史要更长一些。尽管这个时期缺乏 史料 ,不过民间通过口耳相传的说法却相当鲜活: 1937 年,江苏 武进县 人吴建屏到上海滩闯世界,在 上海 静安寺开了一家照相馆。这是一个业内比较公认的关于中国照相馆创始的说法。创立之初的中国照相馆在一些经营策略上非常超前: 1939 年,上海沪光电影院首映由陈云裳和梅熹主演的 《木兰从军》 , 吴建屏 和电影院联手加工、印制了 5 万张陈云裳不同姿态的照片,买一张电影票就送一张明星照片,这种非常具有开创性的借助 明星 的市场化运作,收到了出奇的效果,也正是经过一系列类似的造势后, 上海人 牢牢记住了中国照相馆的名号。 进入北京 中国照相馆进入 北京 后,最初被安排到了当时 北京城 的 商业 中心 —— 王府井大街 的南口,这段时间从 1956 年一直延续到 1988 年。后来由于建设 东方新天地 ,照相馆被搬迁至王府井大街西边的女子百货大厦里。据店里工作人员的回忆,搬到女子百货那段时间是中国照相馆拥有地盘最阔绰的一个时期,当时整个女子百货大厦北头的 1 ~ 8 层都属于中国照相馆。从 1988 年一直到 1999 年,算起来刚好是中国 经济 快速发展的一个时期,当时北京的整体 服务 业市场非常看好 —— 从 8 层楼照相馆的规模也可以看出这一点:当时的北京以至于全国的服务消费需求非常旺盛。据解黔云回忆,那个时期的中国照相馆,在 北京 乃至全国都有口碑。也正是在那一阶段,中国照相馆呈现出几大鲜明特色:个人肖像照、 婚纱照 、儿童照完全成型。 搬迁 1999 年,因为发展的需要,中国照相馆搬迁到王府井大街 180 号如今的位置。起先只有一个 三层楼 ,由于业务的拓展,又在三楼上加盖了一层作为办公区。不过这个二次工程在外表看来不很明显,整栋楼的结构依然保持得很好。经过两次变迁,中国照相馆一直都未曾离开过 王府井 这块商业宝地。 6 历史故事 热情 对于许多老北京来说, 姚经才 的名字就如同中国照相馆的招牌一样熟悉和亲切。 中国照相馆帮周总理拍的照片 这个 15 岁进入照相馆学徒, 37 岁带着家人迁来 北京 , 1997 年患病辞世的特级摄影技师,在以自己手中的相机和质朴的为人赢得众多顾客口碑的同时,也将对摄影 艺术 满腔的执着和热爱永远留在了北京这块异乡的土地上。 “ 在我心里,与其说父亲是一个摄影大师,倒不如说他是一个性格开朗热情、爱吃爆肚冯和全聚德烤鸭的可爱老头。 ” 同样在中国照相馆工作的 姚建中 是姚经才的小儿子,今年已经是 45 岁的他提起父亲时却显得像个孩子, “ 我是听着父亲讲述迁京盛况和照相馆里的故事长大的。 ” 在所有的典故中,姚建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周总理来照相的故事。 1956 年 10 月的一个星期天,时任中国照相馆经理的姚经才和同事张孔嘉正在为顾客照相,在没有任何通知的情况下, 周恩来 总理走进摄影室,悄悄挨着前面的顾客坐下。当他们发现总理后,急忙放下手中的活计,紧紧握住总理的手,请他先照。然而总理却说 :“ 按秩序嘛,谁先来谁先照么。 ” 轮到总理后,姚经才和张孔嘉显得有些紧张,总理又打趣说 :“ 这是你们第一次给我拍照吧,熟悉了就好了。你们是专家,我相信你们一定能照好的。 ” 在真诚和热情的鼓励下,姚经才按下了快门。正是这幅被总理一生使用的标准像,后来还被 邓颖超 大姐定为了总理遗像的照片,成了中国摄影史上的经典之作。而更令姚经才感动的是,为了表示对他们的感谢,总理还破例将这幅照片的原片送给他们留作纪念。 落泪的故事 一张照片让被拍者落泪 与姚建中一样经常听故事的还有姚老师傅的徒弟解黔云。作为中国照相馆的第二代特级摄影大师,解黔云从 1961 年入行至今,从未忘记过当年对师傅许下的 “ 愿与事业共白头 ” 的诺言。在几十年的摄影生涯中,解黔云拍摄的肖像照不仅深受顾客喜爱,还多次问鼎过全国摄影大赛。而曾经一位左眼残疾的老人在看到解黔云巧妙布光后拍摄的照片喜极而泣的情景,更是让他感受到了这份 工作 特别的意义 :“ 每个人都有爱美的 权利 ,我想做的就是把人们最美的一瞬间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来。 ” 如今早已到了退休年龄的解黔云又接受了 单位 的返聘,抱病回到刚刚开张的金源分店,回到了他喜爱的 肖像 摄影工作中。 重焕光彩 熬过惨淡老字号重焕光彩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照相馆刚刚迁京时, “ 每天从凌晨四五点钟就在店门前排起了长队,有专门工作人员向顾客分发号牌,一般号牌发至下午 3 点,但拍摄室每天要忙至深夜 10 点左右才能收工打烊。 ” 1992 年 王府井 大街改造工程开始,客流量呈下滑趋势、整个影楼市场呈现疲软,中国照相馆陷入了从未有过的低谷。 从 1992 年至 1995 年初,因 经营 不利,上级公司三次更换了 企业 的主要领导,但仍未阻止中国照相馆经营状况一再下滑的颓势。企业应对无方、领导茫然无措、员工人心惶惶,这就是现任中国照相馆总经理孙秀珍 1997 年 8 月赴任时面临的窘境。为了在市场经济中生存与发展,经过市场调查,中国照相馆决定打破传统坐店经营方式,抓住 1999 年国际老人年的契机,走出店门,开展为老年人免费拍照、并赠送照片的活动。这项看似冒险的活动最终为中国照相馆赢得了许多回头客,将中国照相馆从企业的 “ 生死线 ” 上拉了回来。如今坐落在 王府井大街 180 号、营业面积 900 多平方米的中国照相馆,拥有五家分店、 300 多万进口 数码 设备,年营业额达到 2500 多万元 7 品牌形象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照相以精湛的技艺和厚道的商德为中外顾客服务,受到 逐渐发展起来的中国照相馆 包括 周总理 等伟人在内的数以万计的顾客的好评。用镜头写照了辉煌的业绩,在历届全国 “ 婚纱摄影 ”“ 艺术肖像摄影 ” 、 “ 广告摄影 ” 等大赛中荣获数不胜举的大奖、金奖。 1993 年被国家内贸部授予 “ 中华老字号 ” 名店称号; 2000 年被国家内贸局授予 “ 全国十佳照相馆 ” 称号。 中国照相的三大支柱服务项目是:婚纱摄影、艺术 肖像摄影 、广告摄影,并与之配套的还有证件、 护照 、 移民 、儿童照、团体照、 “ 全家福 ” 家庭合影照等项目。照相器材销售、数码冲扩等业务的实力在京城也是出类拔萃的。综合实力还显示在强大的、完全数字化的后期加工上;可制作巨副 广告 图片、 灯箱片 、巨型图片精修精放、访油画、装裱电子画册、美工设计相册等是同行业中的佼佼者。 中国照相与中国的 摄影 事业相伴而生,作为老字号企业有着深厚的 文化 内涵和文化底蕴。这里有 “ 五一 ” 劳动奖章获得者 孙秀珍 ;全国 劳动模范 解黔云;人像大师、名师、国家级评委、高级技师近百人。可谓先进人物众多,技术力量云集。中国照相在 人才 、 技术 、设备及制作能力上始终保持引领行业的强大的优势。 8 深化改革 中国照相在不断深化 改革 的进程中,特别是在改制以来,转变经营机制,建 发展中的中国照相馆 立健全 现代化 企业的机制。与时俱进,锐意进取,以 市场 为导向,坚持 经济 创新,大刀阔斧开拓市场,丰富服务项目。除旧布新,远见卓识的以最先进的数码设备,更替了日渐落伍的传统生产流程。大大提升了企业竞争能力。使老字号企业充满了活力,焕发了青春。多年以来,中国照相以服务 社会 ,造福民众为宗旨。坚持诚信经营,特色服务,赢得了广泛良好的社会口碑。在服务项目上本着 “ 人无我有,人有我精 ” 的理念,在保持和发扬优秀 传统 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开发了一些具有时代特色的精品项目,为不同需求的顾客提供了 “ 随心所欲 ” 的选择。 艺术肖像照,久负盛名。众所周知,室内人像艺术照是中国照相的看家本行,曾为 毛泽东 、 周总理 、 班禅大师 、 李铁映 、 贾庆林 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提供过拍照、精修、巨幅制作等技术含量极高的服务;也为 侯宝林 、 茅以升 、 姜昆 , 李素丽 等社会名流留下光彩夺目的 艺术 形象,同时也为千千万万普通 百姓 记录了美好的 人生 瞬间。著名电影艺术家谢添曾赠墨宝 “ 凝聚光和影,融汇美与情 ” 。今天仍有更多的顾客慕名而来。他们当中有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 “ 两会 ” 代表、 奥运冠军 、科技专家、 明星 名流及芸芸大众。 “ 全家福 ” 照,享誉 京华 。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若是在哪个京城百姓家里的墙上,挂着一幅百看不厌的全家合影照,十有八九是出自中国照相的手笔;那生动的构图,和谐的影调和洋溢在全家老少脸上的幸福的笑容,都显现了中国照相技艺的优良品质。由于丰富的经验、扎实的功底及高度的责任感,中国照相一直以来受到大众的青睐,有相当一部分客人是 “ 舍近求远 ” 慕名而来。 9 今日发展 盛名的企业 凭着敬业、勤业的精神,中国照相现在已成为全国乃至全 世界 享有盛名的企业。出众的业绩和不断进取的精神,使中国照相已发展成为拥有一家王府井总店和分布在京城的四家分店、并有 天安门广场 摄影服务部的具有相当规模和实力的照相业的龙头企业。 数码影像设备 中国照相备有最先进的 数码 影像设备,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制作完全数码化的 生产 流程。 交道口 店是于 2002 年是迁址到交道口东大街的。 交通 便利、 环境 幽雅、装修入时、设备精良、服务项目齐全。是以数码摄影和儿童摄影精品项目领衔的,兼顾其他业务的综合相馆。店内全部由中青年技师组合的技术力量观念时尚、工作积极、服务热情。除了店内一应俱全的服务外,还能为企事业单位、厂矿、 学校 提供预约外照服务。 10 文化理念 “ 凝聚光和影,融汇美与情 ” 是中国照相工作的境界;勤业、敬业是中国照相企业的精神。 为了繁荣中国的 摄影 事业,更好的为广大的民众 服务 ,中国照相人将锐意创新不断进取,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品牌效应,为建设新北京,新奥运、为营造和谐社会贡献力量。努力使作品成为广大民众幸福生活的见证,让整个射影艺术市场由于中国照相的精彩而更加辉煌灿烂。 11 荣誉榜 中国照相馆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 中国照相馆是全国第一批认定的照相行业获取的 “ 中华老字号 ” 这一称号。 中国照相馆建店 85 年来,秉承创始人的 “ 做大做强 ” 的发展愿望,在 实践 中不断开拓创新,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使中国照相馆从最初 100 多平米的小照相馆,发展成为现在几千平米的综合照相馆。在北京成为妇孺皆知的名牌企业。建国后从 1954 年起,承担了历届全国人代会、党代会、全国政协以及全国大型会议、中央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外宾的团体合影照的政治任务,拍摄合影照数万次无一例差错,形成了以长条相为核心,以全家福、儿童照、婚纱照、戏装照、证件照、 艺术照 为特色的综合照相馆。中国照相馆 “ 让微笑成为永恒 ” 为质量保证,以高端精品、特色作为发展之本,以 “ 诚信、服务、质量 ” 作为服务之策,竭诚为广大 消费者 提供可靠的质量、诚信的服务和独特的视觉享受。 据了解,中国照相馆是国内贸易局评选的 “ 全国照相业十佳企业 ” 。从 1956 年由 上海 迁京落户到王府井大街已 44 年。在新的市场形势下,中国照相充分利用优秀摄影 人才 ,在 服务 领域中创新。 1999 年是 国际 老人年,他们到机关、厂矿等现场为 60 岁以上老人免费拍摄生日照。 2008 年,该单位又成立了六支社区服务外拍小分队,正式开通 “ 社区服务摄影直通车 ” 专项服务,充分发挥名店名师的优势,走出店堂,进入社区。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词条图片 (7 张)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fBFdg5xFnovjtmg2FrsqzYCK13Ne4H44A8LiMBGbiCPWfhxla2tZRnx1O_dEw6Wp5ucJ6hSuEuwPomQmPPlYM_
2386 次阅读|10 个评论
北京地标王府井
yangyongtian 2013-9-24 11:21
北京地标王府井, 一派新貌更繁荣。 中国照相归故地, 东安市场傲苍穹; 百货大楼今胜昔, 华侨大厦新图腾。 来京宾客必拜访, 照片寄上地主情!
个人分类: 风光有感|275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日游
uvard 2013-6-15 20:50
一日游 遛弯遛到景山顶, 散心散到天安门, 逛街逛到西单城, 吃货吃到王府井, 游玩游到恭王府, 听歌听到后海滨。
个人分类: 生活杂文|2517 次阅读|0 个评论
征下联
热度 2 xupeiyang 2011-12-3 09:12
上联:王府井皇,往日狂言旺今昔。 下联要求与五个“王”字的音和字形对应。
个人分类: 我的日记|1988 次阅读|5 个评论
我的北京-内蒙古之行
bensic 2011-8-8 15:19
一直以来,在年轻的岁月里,我就怀揣着“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梦想。而心中最想去的地方则是大海、大草原、大沙漠,虽然一直都未成行。对它们魂牵梦绕,也许是因为它们的美丽和广阔,也许是因为它们的博大和震撼。 这个暑假,课题组要和内蒙古大唐电力下属的一个氧化铝厂进行技术交流,有幸来到了内蒙古,也同时圆了自己的草原沙漠梦。 从沈阳到呼市,本来是有直达的火车,可是由于内蒙已经进入旅游的旺季,所以没有买到直达的火车,到北京转了一下车。本来想去天安门和王府井去逛逛,老板和中科院过程工程所的一个师兄联系了一下,想过去交流参观一下,我自然是不会错过如此学习机会。 这是本人第一次正式参观中科院的实验室,感触很多,震撼很大。实验室的设备很多,而且很漂亮(当然肯定很实用,因为大部分都是自行设计的);各种配套也很完备,分析测试设备比较多;宣传力度比较大,对课题的提炼和升华让我觉得很是有一套。如果把他们比作坦克的话,我们只能算小米加步枪(虽然有点悲观,却不得不正视差距)。其实,这只是硬件上的差别,很多还是可以克服的。但是在吃饭和交流过程中,我发现视野、思维和资源的差距才是真正的差距。
个人分类: 五湖四海|2 次阅读|0 个评论
4问清华大学副校长程建平真维斯有啥文化?
热度 3 冯用军 2011-5-30 21:52
由头: 1、“我们校庆主席台上有300多人,台湾那边只有16人,我竟也被安排坐在主席台。”程建平觉得有点受宠若惊。 “台湾‘清华大学’唱校歌只有一段,不像我们有三段。原来当初到台湾后,他们回想校歌只记得起来一段。” 2、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官网上显示,清华14个院所、实验室和楼宇等筹款项目也给出了“冠名费”,金额共计7.5亿余元。 3、谈到最近的“真维斯楼”风波,程建平称清华大学对企业冠名其实有严格要求,之前五粮液集团曾提出愿5000万元捐建一座综合体育馆,但要求必须命名为“五粮液体育馆”。程建平说五粮液毕竟代表酒文化,后来这一要求被清华大学拒绝,由于没有经费,至今这所体育馆还没建起来。 请问: 1、程建平副校长,五粮液代表酒文化,那还算有文化,真维斯有没有文化、真维斯代表啥文化?说这样的脑子进水话,无非就是告诉大家,清华是要卖的,只是有所选择性的卖,谁出的价码高,就卖给谁? 2、清华大学“14个一流美女”贵是贵点,但可是国宝级品位,那广告比裤衩电视台的效果还要好上1万倍,只要出得起价,弄回家当小妾都可以。清华大学啥玩意儿都可以卖,有钱可以买个EMBA、MBA、MPA啥的学位,有权可以骗个名誉博士学位,钱越多、权越大,到手的学位越高,这跟王府井有啥区别?说得再难听点,这与“天上人间”的文化妓女有何区别? 3、清华大学是国家“押宝”世界一流大学的筹码,一天都到处“卖钱”,建些个商业楼有劳什子用。西南联大有什么大楼么? 4、梅校长曾言:大学非大楼之谓也,大师之谓也。我加一句,大学乃大气之谓也,请问清华有精神、有大气么? 扩展阅读: 真维斯的诱奸与清华大学的堕落
个人分类: 国家教育科学院|3504 次阅读|3 个评论
想起北土城的日子
热度 1 neverlate 2011-4-9 00:03
离2008过去快三年了,那时我住在北土城,挨着中轴路,北望即是鸟巢。 搬到北土城是一个晚上做的决定,那个晚上和韩一和于潇在建国门吃了顿水饺,然后于潇提议消消食,走路去王府井吧。看表9点整,那就去呗。结果一发不可收拾。9点半走完王府井,10点走到天安门,11点到西单,12点到西四,1点到什刹海,3点把后海和什刹海都转了一圈,4点到景山北门,贴着故宫城墙又走回天安门,全部累倒躺在门东面的长椅上,5点多让升旗国歌吵醒,估计没几个人有过伴着真实的天安门国歌起床吧。8点走回建国门他俩租的平房,突然就觉得瘸了,结果回到学校一个星期没出寝室,因为就我一个穿着拖鞋走了一宿。 之后,我们三个搬到了北土城的房子住,两室加一隔间,分别是一位号称比我们都小的大姐和一对男女。为什么叫男女呢,因为他们搬走的时候才知道,他俩不是情侣,仅限于一个被窝睡觉而已,原来还奇怪为什么那个女生换衣服的时候都让那个男生到外面等着...后来换成了一对真情侣,我们非常恨不争气的玻璃,不隔音... 韩一在安贞华联对面上班,而我在马甸桥西,每天下班时间凑巧的话,一次吃个饭喝点啤酒。现在想来,那时候兼职的工资扣除房租基本上都贡献给饭馆了。 如果时间允许,我都沿着北土城的河走去上班。那个时候的北京,有种比较奇怪的气息。好像大家都期望即将来临的奥运会带来什么不同。后来看来,不同的地方就是那个时候限行比较厉害,挺多工厂停工为了京城的一片蓝天。 8月8日,北土城附近的超市除了速冻水饺之外,什么都没有了。多出来的是楼下拿着矿泉水和马扎的武警方阵,不知道有多少个。好在那个时候我逃回了海边,吃海鲜,洗海澡,种种不便都是韩一后来跟我说的。 有人后来问我,住那么近去看了几场比赛。就一场,还不用买票的——最后一场马拉松,就从楼下跑过,只记得前面的都是瘦小枯干的黑人。 如今,韩一去了广州,于潇回了家乡,而我还是在北京。 不过那段时间真是留下了挺多难忘的记忆,也不知道还能向谁说起,比如地下道里卖卡套的女大学生,崩爆米花的弱势夫妇,抱着YAMAHA FD01吉他的流浪歌手...
197 次阅读|2 个评论
北京--CQC的会议—天坛公园与自然博物馆(上)
chowsiutung 2009-9-22 23:35
半年多没有出差了,上次循环经济课题组的会议也因某个人的原因不能成行,后来由于身体原因又休养了一个多月。。。一言难尽。 最近还是有点忙碌,可思想却不知道究竟有没有一个归宿。内心深处,总有一个声音在呼喊,这不是我的生活,或者是我想要的生活。究竟是什么?谁知道呢,反正改变是必须的。 7号晚上抵京安顿已是8点半了,想起还有一个肚皮没有安慰,跑到胡同口一个陕西小饭馆来了一碗牛肉面和肉夹馍,一不小心吃的热量又高了,溜达溜达吧,办事处外便是北皇城根遗址公园。晚上散步的绝佳去处,闹中取静,一路多是天命花甲之年的中老年人。路过国民党中央委员会,门口散落几步车子。。。倘若是半个多世纪之前,这里会是什么样子呢?熙熙攘攘?门庭若市? 转过金钱豹路口,忽然热闹起来,上百家小吃摊一字排开,煞是整齐,摊前热闹不堪,至少一小半是老外。我对吃,对厨艺甚是喜欢,只是对小吃或者说街边小吃一向不甚感冒,且不谈口味,况且又是吃饱了出来的。 晚上的王府井,依然是灯火阑珊。一走入十字路口,一哥们看了看我,朝我过来了。‘excuseme,wouldyou….helpmetakeaphoto?”我走路一向心无旁骛,没听清,不过意思还是懂了,没问题啊,来吧。。拿到手,哇,胶卷,kodak,完事了,我顺口聊了两句,居然是伊朗的哥们跟他媳妇,恩,我又增添了几分更加友好的微笑,saybye。胡乱转了一下,东安商场的那只巨大无比,可爱无比的玩具熊引起了我的兴趣,让我们合个影吧,小家伙。。哈哈。 回到房间已是9点半了,北京的夜晚,哦,不,北河沿大街的夜晚,真的好静。。。跟同屋的哥们聊了聊公司的事情,想不到有的部门问题这么多,已经马上到了崩溃的边缘,可是我能做什么呢?连一个建议都写不了把?即便写了,哪个会看呢?睡了,这兄弟还要熬夜改图纸,挑灯夜战啊。。。亮着灯我压根睡不踏实,啊,该死的蚊子。。。
个人分类: 未分类|144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9: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