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选课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学院之变(2)
热度 1 Bingyanmo 2017-6-17 07:40
【 故事纯属虚构,与现实中的人和事无任何关系 】 2. 暑假, 谭欣然 把朱珠、许紫琪等人召集在一起,说要改革教学体系,要增新的专业方向,顺便把别的方向也理一理。 “比如, CS 专业,我要加上金融学方向。互联网金融这么火,我们京伊楣不能袖手旁观。 ” “又比如大数据,也是如火如荼啊,我们则能置身度外呢?” “还有机器人哪,这些都是如日中天的专业方向。” “这些都是刚出现的,我们也没教材啊。别说教材,连个体系都没有!”朱珠有点犯愁。 “教材?自己编啊!哪个专业方向不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谭欣然 坚定地说。 “另外,我们要改成方向套餐,要学金融学方向,就得先学数学分析和宏观经济学课,要想学大数据,就得多学统计学,” 谭欣然 接着说。 “还是从二年级开始吧?” 许紫琪问。 “错!二年级就晚了!从一年级开始,就得把套餐选了” 谭欣然 说。 “不是二年级才分专业吗?” 许紫琪 说。 “先不用管二年级分专业的事,一进来就先选‘套餐’!” 许紫琪 觉得有点不对劲,说, “这样对我们 EE 系不公平吧,谁不知道金融和大数据火,学生一进来就选,不就都选你们的课了吗? ” “ 紫琪 教授! ” 谭欣然 用手指敲了敲桌子说: “你们 EE 系也可以编套餐,把学生吸引走啊,谁也没拦着你呀! ” “你、你们不能把每个方向限制一下名额吗?” “学生愿意选,干嘛不让人家学呢?这年头是市场经济时代,你们怎么还抱着旧的观念不放呢!” 谭欣然 话语中透着一股得意。 “那,那好吧”, 许紫琪 只好低着头回去向向征交差。 向征才不管这种烂事。他马上指派 王雪 和 许紫琪 一起写。 王雪 想,必须也起个时髦的名字才行。他想出一个 “莱达”方向的套餐。 许紫琪 也想出个时髦一点的,就起名 “ 量通 ”吧。也没经过系教授讨论,就这么糊里糊涂地交给了 谭欣然 。 开学了, 谭欣然 副院长召集 EECS 教授开会,宣布新的教学体系。 “教学改革,首先要从招生改起。就是尊重学生意愿,服从市场经济准则”他说,“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新设了 4 个方向:金融学、大数据、手游和纳米。这样,我们的学院的专业方向就是 8 个。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我们设置了 8 个套餐,方便学生选课。比如大数据专业方向,就需要学数学分析;而手机专业方向,学高等数学就可以了。纳米方向的,要学量子力学和其他物理课。请大家看一下手里的课程体系。” “咦?大数据、金融学专业方向的学生怎么不学普通物理课呢?”有老师质疑。 “不需要!” 谭欣然 说: “他们要集中精力学好计算机的课程,没时间学物理,也没有必要。” “哪个工科院校的学生不学普通物理和近代物理呢?”有个老师问。 “你是 EE 的吧? ” 朱珠带着讽刺的口吻说:“你们也可以让你们的学生不学计算机啊!哈哈哈!” “你这是什么意思?理科基础好,这是京伊楣大学的传统。你们怎么可以这么乱来!”有个老教授生气地质问。 “这是教改小组定的,要问,就问你们的 许紫琪 、 王雪 ! ” 谭欣然 强硬地说。 会议不欢而散。 EE 系的教授们还没意识到,就是这次会,彻底改变了整个学院的格局。 【未完待续】
4572 次阅读|1 个评论
逃课了,老师知道吗?
热度 9 seexf2012 2014-8-1 09:47
上课铃响,一个班级共30位同学。老师开始点名:“张三?”“到!”“李四?”“到。”“王五?”“有。” ... 待到老师念完点名册,实到多少人,哪几位同学没来上课,一目了然。 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人都有一个名字,用来个体识别。假设某一门课,选修的所有同学都叫张三。那么可想而知,老师在点名时,只能听着一个班级里的“张三”在轮流喊“到”。若要知道哪位张三同学没来上课,则需要通过区分每一位同学的长相以及性别等辅助特征。此时,让老师认出每位同学,难度不小矣。 再进一步作一个较为意料之外的假设:如果班级中所有男性张三刚好长得一模一样,女性张三也长得一模一样。此时,老师估计只能通过数上课到场人数及性别来检查是否有逃课的同学了。 再进一步假设班级中的所有同学,不管性别和长相,都活脱脱是从一个模子里出来的。那么面对上课的同学,老师只能通过到课人数来确定是否有逃课的同学。比如说,某一次课实到28位同学。那么知道,其中有两位同学未曾来上课。至于是谁,估计哪怕点名也难以知晓了。 保持这种假设,我们继续设想:如果某一次课实到28位同学,一种可能的情况是有5位同学实际逃课了,而另外2位早期未曾选课的同学却来旁听了。如果某一次课实到人数跟选课总人数相等,那么其中一种可能性是选了课的30位同学都准时来上课了,即没有逃课现象,也有可能是逃了5位同学,又来了5位另外的旁听生。当某次课的旁听生多于逃课的同学时,甚至会出现超额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试问老师能够知道逃课率和旁听生数量吗? 在经济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周转率(turnover),是评价公司好坏的一个指标。一年之中,一个公司会有新员工入职,旧员工离职。此中离职人数与就业人数的比率,就是周转率。所以,如果一个公司的周转率非常高,表明该公司每年都有许多老员工离职跳槽,或者暗示该公司的工作不稳定,从而导致较高的周转率。而一个业绩较好的公司,由于能留得住人,所以10年以上的老员工也可能不在少数,就会产生较低的周转率。 回到“逃课案例”当中,如果学校或者老师允许同学可以在一个学期中自由选课和退课,那么“周转率”比较高的老师,表明他/她的课难以让同学们听完一整学期,说明一定程度上该老师的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此时,再次假设来上课的不止是人类,还有猫儿狗儿小强老鼠等各类物种,而且上课的老师缺乏计数能力,即不会数数。面对活刷刷的各种生物齐聚一堂,试问上课老师还能知道此次课的逃课“同学”,以及课堂周转率吗? 假设到了这一步,已经跟野外鸟类调查时面对的情况较为相似了。野外调查鸟类的多数情况是:你只能通过望远镜看见鸟类,或者通过鸟类叫声鉴定一片林子或一个岛屿上有多少种鸟,却难以准确数出每种鸟类的数量。因为在野外调查时,人类几乎难以识别同一种鸟类的个体外形差别。甚至多数鸟类的雌雄个体都具有相似的羽毛与外形,因此能鉴定的就是记录各种鸟类的物种名称了。正如上课老师面对各种物种的“同学”,只知道台下坐的那个是人类,那个是老鼠,那个是猫星人,但无法明确知道各种“同学”的实际数目。试问,面对这样的课堂,如何计算逃课率,或周转率? 很抱歉,前面 闲扯 了这么一堆话,其实我是想引出最近我们研究团队刚发表的一篇有关 片段化生境中繁殖鸟类群落周转率 的论文。我们在 浙江千岛湖 37个岛屿上开展了连续6年的繁殖鸟类调查,记录各个岛屿上的鸟类物种。通过模型以及统计检验,我们发现将近有三分之一的鸟类在年际间发生了周转,即有鸟类从他岛迁入,也有鸟类从本岛迁出。进进出出的鸟类占了三成,比传统认为的周转率值(1-10%)大了三倍。看来千岛湖繁殖鸟类的“逃课率”还是蛮高的嘛! 有关千岛湖繁殖鸟类周转率的研究已在《生物地理学报》( Journal of Biogeography )发表。若有兴趣一读,点击此处链接下载: http://sixf.org/files/articles/Si-etal2014JB.pdf ,论文题目为 Turnover of breeding bird communities on islands in an inudated lake 。 原文链接: http://sixf.org/cn/2014/07/skip-class-and-species-turnover/
个人分类: 科研趣事|11246 次阅读|14 个评论
选课的思考
yunfeng1990 2012-9-28 15:28
开课差不多三周了,但这一周才是第一次按照自己正式的课表上课。相比前两周,顿时轻松了好多,但心理上有点沉重了。在两周的选课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问题,这不禁引起了我的思考。 因为科院招收了不同专业各个层次的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跟导师商量选修学习的课程,相对来说选课比较自由。我也正式因为这样的自由才在最后选课系统即将关闭时变得茫然(大部分同学都是这样,临近选课系统关闭的几个小时开始退课选课)。 我一开始选的课程相对都比较难(量子化学,非线性光学,分子光谱与分子结构),但是对于以后的科研是有用处的。因为我本身是化学背景,这几门课要求有不错的物理基础,我听起来相对比较吃力的。在导师和同学的建议下,我纠结了好久还是在最后退掉了非线性光学和分子光谱学,换了几门非常容易过的课程(据说在科院挂科是很危险的事)。我也有不少的同学是纯粹为了选课而选课,只选开卷考试和读书报告形式的课程,一门相关的专业学位课都没有,只是为了修学分而选课,以前我还在想这样的选课还有意义吗?而我最后也沦为了这样一类人,非线性光学换成了民事程序法(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吧),说实话,我现在超级鄙视我自己。 现在,课程相对比较轻松,偶尔会去所里看师姐做做实验,小日子过得也确实不错。但总觉得自己浑浑噩噩,对现在的自己不是很满意,有时候会想第一年集中教学我到底该学点什么?明年从这里回所时自己要达到怎样的高度?除了上课,还需要做一些什么样的准备呢?
个人分类: 生活百态|2912 次阅读|0 个评论
本科生选课的主要依据:有用?考试容易?
热度 34 baoyongli800 2011-9-8 14:26
大学生选课的主要依据是有用?还是考试容易?我想大学生以外的人都会说:当然是选有用的,但是我相信大多数大学生都是选考试容易的。因为分数对于大学生来说虽然不像中学生那样重要,但依然和很多事情密切相关,比如保研、奖学金、出国、毕业、找工作等等,尤其是保研,很多学校的要求是每科成绩都是优秀( 90分以上),为了顺利保研,很多学生不得不将是否容易考试作为自己选课的唯一标准。常听很多老师反映,自己所教的课本来对这个专业来说很重要,但因为难度相对较大,选课者寥寥无几,而一些看似对本专业不太重要的课则因为考试容易通过,选课者众多。有一年上生物技术专业实践课的时候,看到大家的表情有些茫然,仔细一问,才知道很多同学根本没有选修生物技术的四个骨干课: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当时令我欲哭无泪,生物技术专业的同学竟然没学生物技术,这也未免太悲催了些。本人主讲的免疫学课程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上周刚上了一次课,这周就收到一位同学的来信。 鲍老师: 您好!我是生科院大三生物技术班的学生: XX ,上周听了您的一节免疫学课之后感觉特别好,很想选您的课,但是还有一些犹豫,希望和您交流一下。 说心里话,我非常喜欢您的讲课风格,思路非常清晰,语言也很生动,就特别想选您这门课。但是我跟选过您这门课的学长学姐们打听了一下,他们都说特别难,考试前需要记忆的还特别多,所以我也就开始犹豫了。相信您应该知道,我们学生选修一门课程,不仅仅是想学到更多的知识,也希望能有一个不错的成绩,但是免疫学似乎太难了,我都不太敢选了呢。 其实还有一点让我更加犹豫的就是,我现在正在准备出国留学,这学期要考托福和 GRE ,可能时间精力不太够用的,而且要想申请好的学校大学的平均分就必须足够高,我现在的成绩还不够好,需要选修一些能够给我提高成绩的课程,可是另一方面,我还要加强自己的专业背景,而我感觉免疫学还算是一门比较基础的学科,很值得一学,所以现在就很犹豫,不知道该如何决策了。 所以,鲍老师,我很想听听您的看法,希望您能给我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谢谢您了! 以下是我的回信。 XX 同学,您好! 很高兴您喜欢我的课,同时也非常感谢您对我的信任。 首先,免疫学在现代生命科学中的地位及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它不仅对于生物技术专业的同学十分重要,对于生物科学专业的同学来说也同样重要,即便将来不做科研,做中学老师,中学的课本里也有免疫学,每年的高考题中都有免疫学的内容 。其次,至于免疫学难学这一说法,我想谈一下我的看法,确切地说,我不认为免疫学是一门很难学的课,但它和其它课程有所不同。其一,正如我上课时向大家所强调的那样,免疫学是一门建立在抽象理论思维基础上的学科,而且基础理论的每一章节的内容都是处于一个整体体系中,是整体内容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免疫学知识的掌握需要系统性、整体性,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理解能力,对那些习惯于靠背诵应试 以及期末集中突击 的同学的确不太适合,所以有些其它学科成绩比较好的同学,这一科的成绩未必好,这可能是大家说它难学的原因之一。其二,我比较注重考试的公平,希望考试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任何的努力都应该在成绩上有所体现,所以考试题比较多样化。选择题和判断题主要是希望那些把书和课件看得仔仔细细的同学,其劳动能有所体现;名词和简答题是为了照顾大多数同学;论述题是考察学生的综合理解及分析能力,适合于那些能把知识融会贯通的同学。其三,由于了解了同学对分数的重视程度,近几年我也在不断调整考试题的难度, 80%左右的题都是平时反复讲解、不断强调的 ;另外还设置了平时成绩,主要是为了缓解最终考试的压力,同时也是对平时认真听课的同学的一个鼓励。现在我可以告诉您去年学生的考试成绩情况:参加考试的总人数为 62人,其中优秀(90-100)21人、良好(80-89)22人、中等(70-79)11人、差(60-69)8人,不及格0人,优秀率为33.8%。 说了这么多,我依然无法给您一个确切的建议,因为我不了解您是属于哪一种类型的同学,而且因为您正忙于出国外语考试,也不知道您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去听课和复习。我想当您了解了以上情况之后,应该会做一个正确的选择。 祝一切顺利! 鲍永利 我想,这位同学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大多数同学所考虑的问题,对学生来说,这种“唯分数是举”的选课方式或许是现行教育制度下一种无奈的选择,但对于教育管理者来说却是一个不容乐观的事实,一个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是: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现行的制度能达到这样的目标吗?
个人分类: 师道杂陈|8061 次阅读|70 个评论
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与选课
cncwgl 2009-11-6 16:06
现在研究生选课的基础是否合适?是否有利于研究生培养? 1、目前研究生选课多是导师选课,而研究生的取向,未来发展方向,就业领域鲜有考虑。这就导致一部分研究生读书的盲目性,课程学习的随意性,没有想了解课程的要求的欲望,课可以不上,作业在发表的文献中找一篇相近或文不对题的下载文章提交了事。 2、现在研究领域多是跨学科跨专业的方向,需要解析的内容比较广,单一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已无法完全满足研究方向的需求,需要提供跨专业选课,达到学分要求,满足研究方向需求,对学生培养,调动学生读书的自我性可能有一定益处。 3、如果给研究生一个选择的空间,现在大多导师的研究方向不上非常专一的,允许研究生方向选择,有半年的酝酿期,了解研究方向的可行性和兴趣,再同导师研究选课,是否更有针对性。
个人分类: 未分类|2851 次阅读|1 个评论
Stanford大学数学系本科生选课单简介
热度 1 arithwsun 2009-9-23 14:06
做了个幻灯片,大家看看,在Stanford呆的时候,没有特别去研究它,只是趁着Tea Time时候,将自己的一些相关问题,询问过Staonford数学系的教授、博士后和博士生。 现在出过国的数学家很多,有理解或解释错误的,请指出.
个人分类: 大学数学|8806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6: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