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namespace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是否可以这样评价教师
zhouguojun 2013-1-28 10:36
是否可以这样评价教师 又到年度考核时,今年我又担任全县小学学校考核小组组长(考核组共分三类:中学组、九年一贯制组、小学组)。 今年考核创新形式。其一是考核方式创新,采取现场展示和资料查阅两项进行,其中现场展示占 60% ,资料查阅占 40% ,摒弃以前以资料定优劣的弊病。现场展示从七个方面进行:校长汇报、班级展示(随机抽 1-2 个班级,整体展示唱歌、写字、诵诗三项内空)、全校大课间展示、鼓号队表演展示、兴趣小组展示(音、体、美、科技创新等)、体艺 2+1 项目展示、学校其他特色工作展示。其二是考核人员创新,全县校长分成三组全部参与考核,副校长留校接受被考核。这样考核应该比以前更全面、更客观、更公正。 每年考核结束,总是给我或多或少的思考。今年的思考是这样的: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评价教师? 在考核兴趣小组、体艺 2+1 、唱歌、写字、诵诗等现场项目时,感慨良多。要值得肯定的是,每个学校都在做,但是结果并不一如设计者预设的初衷。 为此,我在想,为何会这样?是我们师资不足吗,显然不是!我从 2010 年进教育局以来,亲历三次教师招聘,每次音、体、美教师的招考人数都在总招聘人数的三分之一左右,师资应该是不成问题的。经分析了解,问题还是出在我们的评价机制,因为,我们一再提倡的教师专业化在边远县域仍然是个传说。 由于我们的评价体制,一级一级往下评,省、市、县、校直到教师,以结果论英雄,评价的核心因素仍然是高考产出,高考考什么,社会就重视什么,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仍然是我们的坚守,音、体、美等类课程,尽管在高考也有专业生,由于在中小学不易于评价,因此,仍处于边缘状态,尽管课程开齐开足,但是,没有被重视到应有的程度来,我们的专业老师在学校仍不能以专业为主业。学校在进行教学任务分工时,仍是以统考科目为主,再根据专业安排一些音、体、美课程,而在对教师进行考核评价时,仍以统考科目为主要依据,这就进一步导致了音、体、美等类课程的再次边缘化。 我想这个现象绝不是个案,应该在全国大部分县域都有这种现象,尤其是现在实行绩效工资,统考科目以教育质量定等第,非统考科目由于无标尺,无法定等第,因此也只能通过上统考科目课程,依附于统考科目,从而获得相应等第的绩效工资。 那么要改变这种被边缘化的状态,让音、体、美等教师也真正走上专业化发展道路,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评价老师: 一、全县音、体、美老师单列,不在所属学校考核,全县设计方案统一考核,学校以该教师在全县同类教师中的教育质量作为重要依据评定; 二、借用高考指挥棒,以所任班级学生当年被高一级学校录取为该方面专业生为指标; 三、以专业化为指针,教师或其指导的学生获各类荣誉为指标。 也就是说,打破以前的评价体制,让这类教师单列出来,充分实现专业化,这样,学校才会真正有声有色,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也会更充分地挖掘。 滋事体大,没有地方先试,故不知是否可行?个人以为是行得通的。
个人分类: 工作推进|38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家和教学家
热度 5 孙学军 2013-1-27 18:09
这是最近听科学网组织的第一次网络授课活动,听北京大学饶教授讲课后的一点思考。过去有许多人争论科研和教学的关系,就个人所经历和理解,在大学的教授中,至少应该分成两类,就是科学家和教学家。国内有的著名高校在提倡所谓名师,主要是针对传统的课堂教学,并没有关注高等教育的科学性。 部分所谓教学能力突出者对科研了解很少,甚至基本的科研能力都不具备,但教学的能力非常突出,可以把教学内容生动地讲解出来,让学生能很容易听懂,而且在当前中国高等教育领域,这些老师的授课能力往往比较受到肯定。甚至有一些老师的授课能力确实超一流,可以把一些明显错误的知识和理念灌输给学生。 在中国大学和民间,知识教学至上主义很有市场,就最近一次大学校友会上,大家在一起怀念大学期间的几个老师,有个很知名的说,大学老师不需要懂科研,只要把课上好,就是好老师,我当时没有好意思反驳,只在考虑,大概正是这样的老师才培养出如此没有头脑的“优秀”学生。 但是他们的所谓高水平的教学能力,是非常值得推敲的。高等教育,至少目前那些声称为研究型的高等学府承担的教育任务,绝对不应该只是那些经典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更应该是有对知识本质上的认识和判断,需要对科学知识的发展历史有比较全面有深度的解读,对知识体系将来的发展方向有比较合理的推测和判断,要告诉学生哪些知识正在发生着新的进化,哪些知识需要进行重新评价,上述这些内容往往并不是目前所要求的重点内容,也不利于获得更高的考试分数,恰好这些内容正是高等教育所必须重视的内容和能力。 一流的大学教育应该多鼓励象饶教授这样的科学家上课堂,必须重视科学素养的培养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不应过分渲染和鼓励教学家,应该鼓励对科研和教学两手都要硬的教育家。只有这样,中国的教育才有希望,只有这样,中国的科技才有可能摆脱山寨的阴霾。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866 次阅读|5 个评论
一维混沌动力学引论(前言)
jhxie2000jhxie 2013-1-26 23:51
前言 为什么要研究一维映射或一维迭代这看起来似乎很简单的系统 ? 主要原因可能有如下几点:首先,很多系统本身就是用一维映射或迭代表示的,如求一元代数方程之根的牛顿迭代法和描述物种演变的 Logistic 模型;其次,高维动力系统中的复杂性往往可以用一维映射的动力学来表示和研究,例如,对一些特别参数, Lorenz 方程存在同宿轨道,相应的 Poincar é 映射在一个方向拉伸,而在另一个方向压缩,其奇异吸引子可用一个具有间断点的一维映射来描述,又如,可利用一维二次映射的结果证明平面 H é non 映射存在奇异吸引子;最后,一维映射本身具有极其丰富的动力学现象,如区间映射周期点的存在 (Li-Yorke 和 Sarkovskii 定理 ) ,以及整重化和自相似过程的高度规律性,这些问题的本身引起了人们的很大兴趣,形成了一维映射研究中的四个理论,即拓扑理论 、 组合理论 、 光滑理论和遍历理论,对动力系统的发展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总之,一维映射混沌动力学既是研究高维动力系统很好的切入点,同时也是高维动力系统的重要理论基础。 本书是一维混沌动力学的入门教材。书中主要结合二次映射和圆周映射,介绍了符号动力学和 Cantor 不变集,讨论了混沌的两个定义;给出了 Li-Yorke 定理和 Sarkovskii 定理的证明过程;通过非负方阵和有向图,描述了有限子移位的性质;介绍了拓扑动力系统中的基本概念,如不变集 、 稳定集 、回归点、非游荡点、极小性和拓扑传递性等等 ;分析了拓扑熵的两个等价定义和基本性质,给出了拓扑熵的若干计算方法;描述了符号动力学中的揉搓理论,刻画了 Feigenbaum 吸引子和重整化过程;讨论了圆周保向同胚的基本性质,分析了旋转数和 Denjoy 反例,并介绍了 Arnold 舌和魔鬼阶梯等概念。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作者在舒仲周教授指导下撰写关于映射在碰撞振动中应用的博士论文,其时对一维三次映射的混沌动力学发生了很大的兴趣,并对此映射的周期点 、 Cantor 集和普适性进行了一些初步的讨论。为了进一步研究一维混沌动力学,作者选择了 Devaney 的 "An Introduction to Chaotic Dynamical Systems" 作为入门教材,并解答了有关一维映射的大部分习题。 2000 年作者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数学系访问期间,与该系的 Keesling 和 Block 等教授多次讨论了一维映射中的重整化过程。回国后,作者开设了研究生课程“混沌动力学引论”,本书就是根据该课程的讲义经修改和整理而成。 1994 年我校的几位老师和作者共同组织了一个非线性动力学讨论班,并开展了混沌动力学的专题讨论。在讨论班上,作者与缪益华老师 、 研究生郭勇和李登辉以及多位讨论班其他成员,对一维映射中的 Cantor 集 、 Denjoy 反例和揉搓理论等内容进行了多次讨论,这些交流和讨论丰富了本书的内容。科学出版社成都有限责任公司的郝玉龙先生和我校乐源博士一直关心着本书的出版工作,并为此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本书撰写和出版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1172246) 和高等学校科研专项基金的资助。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本书可以作为非线性动力学或动力系统方向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从事分岔和混沌动力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教师和科学工作者参考。 由于时间仓促,加之本人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谢建华 2012 年 8 月 于西南交通大学 谢建华.一维混沌动力学引论.科学出版社,2013.1
522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36:我国农田土壤碳库演变机制及发展趋势
caity2008 2013-1-26 21:33
236:我国农田土壤碳库演变机制及发展趋势 香山科学会议第 236 次学术讨论会 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与温室效应问题近年来受到国际地学界、生态学界和环境学界的共同关注。研究结果显示,土壤碳库的稳定、增长或释放都与大气库的变化有重要的关系,土壤能否增加碳储存是关乎陆地生态系统净碳汇的饱和问题的重要理论基础,这一问题已成为土壤与全球变化研究的重点和热点科学问题。 切实摸清生态系统的碳库背景,认识和掌握不同利用下的变化与驱动因子,对于国家合理地提出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和制定相应的控制碳排放和促进碳收集的战略和技术途径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香山科学会议于 2004 年 9 月 21 ~ 23 日在北京召开了以 “ 我国农田土壤碳库演变机制及发展趋势 ” 为主题的第 236 次学术讨论会。 赵其国院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潘根兴教授(南京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蔡祖聪教授(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和吴金水教授(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应邀担任会议执行主席。 会议设置了最近时期我国农业土壤碳库变化的新认识;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特点与碳库变化;区域尺度土壤有机碳变化估计与存在的问题;我国农业利用管理特点与农田土壤碳问题等四个中心议题。 本次会议旨在通过跨学科的学术交流,正确认识和把握国外内科学家对农业土壤碳库存及其演变动态的研究结果和趋势,凝练未来 10 年在我国农业土壤碳库及其演变研究上的科学思路、目标与关键科学问题,探索区域和国家尺度的碳库估计和我国农业中促进土壤碳固定的对策。来自全国各地的 38 位有关专家参加了会议。 一、我国农田土壤碳库研究的重要性 当前,国际社会正在不断加强对控制全球气候变化的努力。通过《京都议定书》和《全球气候变化框架协议》规定各国减少排放来缓解大气不断升高的 CO 2 浓度。 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中最大而最活跃的碳库之一( 1550Pg ),约为大气圈和生物圈碳库的 2.5 倍。土壤固定与收集大气 CO 2 的容量与潜力成为最近 20 - 30 年间在未找到工业 CO 2 排放控制的替代技术前减缓大气 CO 2 浓度升高的关注点。 我国政府自 2002 年开始向国际社会承诺控制全球气候变化的义务, 2003 年加入碳收集领导人论坛,着手从国家层面上实施缓解气候变化的措施,并启动了 “ 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 ” 项目。 赵其国院士在题为 “ 我国农业与农业土壤碳库问题 ” 的主题报告中,从科学和政府外交政策需要两个高度,全面论述了我国农业土壤问题的研究现状,强调指出,农业土壤碳库及其演变研究有两个层面问题:一是土壤碳库的国际外交层面的问题,即目前农业土壤碳汇潜力及其技术条件已成为国际环境谈判筹码;另一个是科学基础研究层面问题,即农业土壤碳库和碳排放的动态密切影响着大气气体成分与全球气温的变化。他中肯地指出,对我国农业土壤碳库演变与碳收集潜力的认识,需要从 潘根兴教授在 “ 农田土壤碳库演变机制及发展趋势研究的问题 ” 主题报告中指出,我国农业一直担负着保障不断增长的人口的粮食安全的重任,但管理不善往往诱发对土壤肥力和土壤质量的破坏和退化现象。保持土壤碳库稳定增长不但是控制全球气候变化努力的需要,更是保障我国农业高产和粮食安全的需要。实施农业土壤碳固定和收集的双嬴战略在我国特别重要,必须在政府和科学界得到高度重视。 我国 2001 年的工业 CO 2 排放为 1Pg/yr ,仅次于美国( 1.84Pg/yr ),预计在 2005 年会超过美国达到 2Pg/yr ,我国面临着减排的巨大压力。 赵其国院士再三强调,这是一个关系国家环境外交的大问题,同时也是关系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食物安全与环境安全保障的问题。 二、我国土壤碳库及其演变态势的新认识 土壤碳库的历史变化表明,人为利用下土壤碳库变化对已发生的全球变化的规模性影响,但这种损失同样也可以在人为合理管理下得到恢复。本次会议对我国土壤碳库的历史变化尤其是最近时期的变化作了重点探讨。 ( 1 )会议从历史变化上评估了我国土壤在人为利用下的碳库变化的总态势问题。目前一般认为,人类活动下全球土壤碳库的总消减达到土壤原碳库的 5% 左右, IPCC(1996) 估计全球土壤碳库的历史损失量为 55Pg 。国外科学家对我国土壤碳库的历史变化问题曾有研究结果发表,提出我国 1950 年以来土壤碳库存在持续消减,已在国际全球变化研究领域产生消极影响。 潘根兴指出,国 碳库的最近演变趋势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农业经营体制的变化以及农业技术的革新,农业生产力大为提高,农业土壤的土壤肥力质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反映在碳库的演变上应该具有积极意义。 蔡祖聪研究员在作 “ 我国农田土壤有机质储量变化 ” 中心议题报告中,引述了大量文献上的研究资料,分析了有机碳变化的时间因素和影响因子的贡献强度,归纳指出了由于秸秆还田的增加、收获物生物量的大幅度提高,归还土壤的有机物质总体上呈不断上升趋势,因而这段时间内农业土壤中有机碳储量是增加的,十年尺度内都可以观察到良好管理下土壤有机碳增加的现象。 与会专家学者得到如下共识: 1 、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农田土壤有机碳库基本上呈增长趋势,但在区域上表现不同,南方基本上是增长状态,东北黑土区总体上仍可能表现为下降趋势,华北、西南区有明显增加,但西北除灌溉土壤外情况不明; 2 、水稻土的有机碳密度高于旱地,增长趋势也比旱地快; 3 、这种增长趋势的主导因素是秸秆还田,较于其他因素更有利于农田土壤有机碳贮量的增加; 4 、化肥对于促进农田土壤碳库增加具有明显作用; 5 、农田土壤中养分情况与土壤碳库增加有关,农田中较丰富的有效氮素营养对输入有机质转化为土壤腐殖质是十分有利的; 6 ,保护性耕作和其他措施的配合是许多试验中有机质快速增长的良好措施。 四、我国农业管理与农田土壤碳收集 会上介绍并探讨了各种农业管理途径对土壤碳收集的效应,例如:从生物学角度提出农业土壤碳收集首要地是促进作物同化碳向根际土壤的沉积;提出我国北方旱地农业中以结合秸秆还田的少免耕技术为主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碳收集与高产的战略措施;在华北盐碱土、石灰性潮土和褐土上实施少免耕、良好水分管理、合理配方施肥、粮食作物套种或轮作豆科草本植物等促进土壤碳收集的有效途径;论证了深根作物玉米种植对土壤深层碳收集的良好作用;水稻秸秆异地还田作为南方丘陵农业带一种实用的碳收集技术策略;东北农区适当推迟春耕播种既可避开低温僵苗,又可减少有机质过快分解,是促进土壤碳收集的良好办法。 从目前较为接近的碳库估计来看,世界平均为 12.1kgC/m 2 。据专家关于我国的报道值介于 8.0-10.5kgC/m 2 ,表明我国农业土壤碳水平低于世界平均值。这一方面说明我国农业活动确实在历史上损失了较大量的土壤有机碳,可能对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损失和和大气 CO 2 浓度上升有重要贡献,但另一方面也说明通过一定措施农业土壤收集和固定有机碳的潜力是明显的。 五、农业土壤碳库演变的机理问题 农业土壤碳库演变的机理问题在宏观上涉及土地利用下的碳库演变驱动力与农田-土壤过程的响应,在微观上表现为土壤碳的固定与保护机制的特点及其变化。 吴金水在 “ 农田土壤有机碳循环过程与机理 ” 的中心议题报告中充分阐述了农田土壤碳循环研究涉及的两个层面的基础科学问题,即区域空间尺度碳转移、分配的特点与田块尺度的土壤过程研究-土壤有机碳转化动力学,指出农田生态系统过程和土壤中生物学过程是土壤有机碳转化动力学的关键所在。窦森教授从土壤腐殖质分组与稳定性的关系出发,强调了研究不同组分腐殖质在碳收集与固定上的意义,认为微生物在土壤有机质转化上的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另外,多位专家从试验资料出发介绍了不同形态土壤有机质在农田土壤碳库演变中的表现特点。 六、面对双重挑战 努力实现双赢目标 我国土壤有机碳转化与固定机制的研究需要引进全新的科学思路,从地球生物学的高度,考虑人地相互作用,以耕作制下作物过程 - 土壤过程与微生物学过程的多视角研究我国农业利用下土壤碳库演变的基本过程特点。 未来 5-10 年我国农业土壤碳库及其演变研究,需要特别关注如下一些重要科学问题: 1 )田土壤碳库及其活性与全球变化的关系; 2 )高产和集约化农田中养分动态与碳循环特点; 3 )高产稳产中持续固碳的机理、措施与碳的稳定性; 4 )农田土壤中碳库增加下温室气体排放的综合效应。 为应对这种研究需求和制定国家控制全球变化努力的清单,迫切需要从国家层面摸清如下一些问题: 1 )呼吁开展新一轮土壤普查或耕地土壤肥力与质量调查,搞清第二次土壤普查以来我国农业发展中土壤碳库演变的总体态势,当前农田土壤碳库的实际情况与今后演变的趋势。 2 )深入研究我国农业的土地利用机制和高投入(肥料养分、农药等)下农田土壤碳循环过程及其动力学特点。 3 )高产稳产下土壤固碳的可行措施与时效性。 与会专家强烈意识到,我国农业面临高产稳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挑战,需要抓住 IPCC 组织碳捕获与收集报告的时机,面对双重挑战,努力实现我国农业土壤碳收集与管理在控制全球气候变化与保障农业高产的可持续发展的双嬴目标。
个人分类: 项目|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习仲勋为何被毛泽东说成胜过诸葛亮
胡业生 2013-1-26 16:01
习仲勋与项谦:当代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故事 《党史博采》杂志 2006 年第 6 期中有篇文章说, 习仲勋( 1913 - 2002 ,祖籍河南邓州,生于陕西富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习近平之父)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后,便尽力争取青海省昂拉部落第十二代千户项谦( 1904 — 1959 ,藏族,青海尖扎人)归顺中央人民政府。习曾前后多达 16 次派人去争取他。项谦亦曾一度归顺,但不久又叛变了,最后直到 1957 年 7 月才真正投诚,后任青海尖扎县长、黄南藏族自治州副州长。当李维汉向毛泽东汇报此事时,毛泽东十分赞赏,称赞道:“诸葛亮有个七擒七纵,我们还多,我们来个十捉十放。”后来毛泽东见到习仲勋,还开玩笑地说:“仲勋,你真厉害。诸葛亮七擒孟获,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诸葛亮七擒孟获”故事,见《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至九十回( 第八十七回《征南寇丞相大兴师,抗天兵蛮王初受执?》、第八十八回《渡泸水再缚番王,识诈降三擒孟获》、第八十九回《武乡侯四番用计,南蛮王五次遭擒》、第九十回《驱巨兽六破蛮兵,烧藤甲七擒孟获》 )。它讲述诸葛亮于蜀汉建兴三年 (226) 率军南征,对孟获采取“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战略;曾 7 次生擒孟获,又 7 次释放,而令其信服。又,“七擒孟获”故事和孟获此人均不见《三国志》,仅见东晋习凿齿的《汉晋春秋》。孟获,系当地民族领袖。另据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他后来还在成都蜀汉中央政权做过御史中丞。 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裴松之引习凿齿《汉晋春秋》:“亮至南中,所在战捷。闻孟获者,为夷、汉所服,募生致之。既得,使观于营陈之间,问曰:‘此军何如 ? ’获对曰:‘向者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赐观看营陈,苦祗如此,即定易胜耳。’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获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遂至滇池。南中平,皆即其渠帅而用之。或以谏亮,亮曰:‘若留外人,则当留兵,兵留则无所食,一不易也;加夷新伤破,父兄死丧,留外人而无兵者,必成祸患,二不易也;又夷累有废杀之罪,自嫌衅重,若留外人,终不相信,三不易也;今吾欲使不留兵,不运粮,而纲纪粗定,夷、汉粗安故耳。’” 习仲勋于 1945 年 10 月到 1952 年 9 月,先后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 1952 年 7 月,习仲勋受毛泽东之命亲赴新疆,妥善地解决了发生在那里的一场民族纠纷事件,稳定了新疆政治形势,使各民族重归于好,和睦如初。中国的大西北地区,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包括汉、回、藏、维、蒙等 10 多个兄弟民族,共 2350 万人之众。同时,政治复杂,经济落后。习仲勋提出:一切工作都要在民族团结的基础上,采取“稳进慎重”的方针进行。“争取各民族上层人士,争取宗教方面人士,然后去发动,不可颠倒过来。”这是习仲勋当时解决民族矛盾的方程式。争取青海省昂拉部落第十二代千户项谦归顺,是习仲勋在西北地区解决众多民族问题中的一个突出代表。事后,毛泽东见到习仲勋时,说:“仲勋,你真厉害,诸葛亮七擒孟获,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项谦,清光绪三十年 (1904) 出生于今青海省尖扎县王凸扯乡尖巴昂村。 1933 年( 28 岁)承袭其父兰宫太的昂拉千户之职。(千户为封建世袭官职,直属省府辖制。据 1950 年统计,青海共有千户 26 人,其中总千户 1 人、副总千户 6 人。据历史记载,昂拉千户是吐蕃王朝赤热巴坚后代,为守卫边界和征税,公元 492 年吐蕃王朝赤热巴坚大臣来到这一地区居住,成为尖扎两岸头人;清康熙年间将他的后代之一祖多杰封为昂拉千户。千户府设在尖巴昂。昂拉又称昂拉八庄,每个庄有 1 个百户,一个百户管辖几个自然村。昂拉共 57 个自然村, 1100 余户,约 5500 多人。该地区除少数回族、汉族外,为藏族。昂拉地区是农牧交错区,以农为主,农业占 80% 左右,牧业只占 20% 。) 项谦继任千户以后,曾组织属民抗税,马步芳曾 3 次攻打昂拉均不克,继之笼络,先一面坚持武力威胁,一面又许以物质利益,请藏族总千户华宝藏和活佛古嘉赛等前往疏通,后送枪支、子弹,终将项谦请至西宁,并与其结为兄弟,委以省政府参议。从此,项谦与马步芳交往甚密。 1935 年 6 月 24 日委项谦为保安第六区下郭密保安团第三营营长,下辖 8 个保安队。 1949 年 9 月初,解放军从循化渡河进至化隆时,项谦即派人带着礼品向解放军致敬,表示欢迎。 9 月 18 日,贵德解放并组成县人民政府。党和政府考虑到昂拉的民族关系和历史特点,承认其千户职位,委以继续管理昂拉,且拟安排更高的职位;由于其尚未理解党的政策,几次邀请均未到县。 1950 年 8 月 6 日,在省人民政府再三争取下,始去西宁参加省人民政府副主席马朴的吊唁活动。在宁期间,专为项谦来宁召开座谈会,表示热忱欢迎。项谦一再表示拥护解放,坚决靠拢政府。实际上仍然举棋不定。 青海解放前,项谦与马步芳的高级军官马老五等人,与循化刚察部落土匪头子宗吾加洛结为至交。 1949 年 12 月至次年 3 月间发生的几次反革命武装叛乱,特别是谭呈祥、马成贤在化隆卡里岗发动的反革命武装叛乱,对项谦有很大影响。全省几次大规模反革命武装叛乱被平息之后,许多漏网的反革命头目潜伏昂拉地区,极力煽动和挑唆项谦对抗人民政府,发展反革命组织,诱使项谦任反革命组织“中国国民党西北革命委员会委员”、“反共救国军”第二军军长。项谦囿于阶级局限和自身利益,自恃武装强悍,处地险要,利用反革命武装,攻打解放军驻地、人民政府武工队,蚕食已建人民政权地区,失羁不遏,夜郎自大。 中共中央西北局对解决昂拉问题非常关注,做过多次具体指示。当时省委、省政府为和平解决昂拉问题,曾广泛征求党内外人士和各民族代表人士意见。为和平解决昂拉问题,从 1949 年 9 月至 1952 年 4 月上旬,在长达 2 年时间里,先后派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喜饶嘉措、协商委员会副主席札喜、副秘书长古嘉赛、委员即塔尔寺法台夏茸尕布、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岳赛多杰、财经委员会委员宦觉才郎、文教厅副厅长桑热嘉错、贵德副县长更登、化隆副县长却吉、海晏县长同曲呼、省贸易公司副经理彩盖等藏族知名人士 17 次共 43 人次,前往昂拉晓以利害,劝告项谦与反革命划清界线;班禅额尔德尼和塔尔寺亦曾特派代表昂嘉格赖等持函亲往商谈,均被项谦拒绝。 在这种形势下,省委、省人民政府报请中央批准,于 1952 年 5 月 1 日对昂拉反革命武装进行军事清剿,仅用 1 天时间即结束战斗,项谦及少数匪首脱逃。 5 月 2 日省政府发布《告各族人民书》,派完德太等 11 名归降人员持《告各族人民书》及其家信招降。由于大势所趋和共产党宽仁弘肯,项谦终于 l952 年 7 月 11 日下午回到昂拉向人民政府归降,交出长短枪 16 支、子弹 2580 发、望远镜 1 架、马 5 匹。 项谦归降后,先后受到青海省主席赵寿山、省委书记张仲良及西北局领导习仲勋、汪锋、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委员李维汉、副主任委员乌兰夫、刘格平等领导的相继接见,对他进行了耐心的思想教育工作。并先后安置为尖扎县县长、黄南藏族自治州副主席 ( 后改称副州长 ) 、省政协常委等职务。 1958 年黄南地区发生反革命武装叛乱,在平叛中项谦也受到平叛扩大化的株连。 4 月 25 日一 5 月 10 日,在尖扎县二届一次人代会上对其进行批判。 6 月 5 日由黄南州委报省委同意,撤销项谦尖扎县县长、黄南州副州长职务,安置为州政协委员。 1959 年 3 月 12 日病逝。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纠正了对项谦的错误批判,对其受牵连的家属、子女作了妥善安置。 1 上一篇 历史上中国乃至世界杀人最多的是… 下一篇 毛泽东最后生日热闹最后除夕冷清…
134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转载 《朝鲜爱国青年,爱国壮举的事例》
热度 1 cyj 2013-1-26 14:47
转载 《朝鲜爱国青年,爱国壮举的事例》 关键词: 民族独立 视死如归 杀戮元凶 万世流芳 第一例: 1909 年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   伊藤博文 是中日甲午战争时期的日本首相 , 强迫中国政府签定了不平等的《马关条约》。他也是侵占朝鲜的元凶,从 1906 年起任日本驻朝鲜统监。 1909 年 10 月底,伊藤博文前往中国哈尔滨,准备就最后吞并朝鲜一事与俄国官员举行会谈。致力于朝鲜独立运动的“断制同盟”盟主安重根,决定去哈尔滨刺杀伊藤博文。   哈尔滨火车站戒备森严, 9 时 30 分,伊藤博文的专列徐徐驶进火车站。 伊藤博文面带微笑,向欢迎人群频频挥手。安重根 连开三枪,将这个吞并朝鲜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予以击毙。 安重根手举一面用鲜血书写的“独立自由”字样的朝鲜国旗,高呼三声“朝鲜独立万岁!”半小时后,伊藤博文毙命。 1910 年 3 月 26 日上午 10 时,安重根在日本从容就义,展示了朝鲜民族不畏强暴向往民族独立的坚强、勇敢的伟大精神。 第二例:朝鲜青年 尹奉吉, 1932 年在上海刺杀日本派遣军司令,陆军大将白川义则。 白川义则曾参加过侵朝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是一个双手沾满中国和朝鲜人民鲜血的刽子手。他 1876 年出生于日本爱媛县, 1911 年,任关东军第 11 师团参谋长, 1925 年晋升为陆军大将,任陆军省大臣。 1932 年“一·二八”事变后,他就任上海派遣军司令官,立即增兵入侵上海,命令 100 架飞机在上海市内狂轰滥炸,致使数万人丧命。这种残暴行径引起上海人民和旅居上海的各国侨民的强烈愤慨,特别是朝鲜侨民更加怒不可遏,决定要配合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斗争。当时在上海有一个名叫“太洛太” ( 即武工队 ) 的组织,是“韩人爱国团”领袖、朝鲜独立党党员金九 ( 化名李春山 ) 于 1930 年年底秘密成立的。 在金九主持下,“韩人爱国团”多次开会研究,利用侵华日军将于“天长节”(日本天皇诞辰纪念日)这一天在虹口公园举行庆典的机会,除掉在上海的日本高级军政要员,并决定由“太洛太”成员尹奉吉和李东海执行这一任务,行动 以尹奉吉为主,李东海掩护,他们都是只有 二十三四岁的爱国志士 。 二人于 1932 年 4 月 26 日 10 时在法租界霞飞路宝康里 27 号召开宣誓会。尹奉吉与李东海并肩肃立,发出誓言: “我宣誓,作为‘韩人爱国团’的一员,决心以赤诚之心,诛戮侵略中国的日军将校,以期还我祖国之独立与自由。大韩民国 36 年 4 月 26 日,尹奉吉、李东海。 ” 4 月 29 日 9 时整,庆典开始。日军为了显示军威,首先举行阅兵仪式,鸣放礼炮 21 响。接着在第 9 师团师团长植田廉吉指挥下,第 9 师团主力——第 11 、第 14 师团,军直属部队以及海军和航空兵部队依次通过检阅台,接受白川义则大将和日本驻华公使重光葵等军政要员的检阅。 10 时 30 分,所谓的军民联欢会开始举行。会上,白川义则、重光葵、第 3 舰队司令官野村吉三郎海军中将等一个接一个发表歇斯底里的演讲,无耻地鼓吹侵略有理、侵略有功论,大肆叫喊“武运长久”、“圣寿无疆”口号。 11 时 40 分,演讲完毕。在雨雾弥漫之中,全场 1.3 万名日军官兵和数千名日侨扯着嗓子高唱日本国歌,注意力都集中到检阅台上的两面巨幅日本国旗上。这时,尹奉吉准确无误地、将专门制造的形似日本“水壶”一样的炸弹抛到检阅台中央。 一声巨响,检阅台立即坍塌,血肉横飞,一片鬼哭狼嚎之声。白川义则被炸得遍体鳞伤,皮开肉绽,像血人一样;重光葵被冲击波抛上半空,落地后右腿血流如注;其他军政要员也多处受伤。检阅台上,无一人幸免。 尹奉吉本可乘机脱身,但他为了避免牵连其他在沪韩人,毅然挺身而出,高呼道:“来抓我吧,炸弹是我扔的。” 白川义则因伤势过重,于 5 月 26 日毙命。当时,中国报纸刊登这则消息的标题是: “乘军舰而来,躺棺材而去。” 尹奉吉被捕后,承受了严刑拷打和审讯,日本鬼子企图破获朝鲜侨民中的反日组织,都一一失败。 5 月初,尹奉吉被解往日本,关押在金泽监狱,由东京军事法庭审理。虽然,他再次经受了种种酷刑,但他始终坚强不屈,保护了“韩人爱国团”和“太洛太”的组织。当年 12 月 19 日 7 时 40 分,尹奉吉被日本法西斯,使用了最残酷的刑法 —— 以木刑架分尸而死。 (来源:中国国防报) 尹奉吉烈士在出发前的宣誓誓言:“ 决心以赤诚之心,诛戮侵略中国的日军将校,以期还我祖国之独立与自由 ”是朝鲜民族的骄傲,至今读来,还是令人钦佩之至,唏嘘不已,永不忘怀。 我们感谢朝鲜民族孕育出这样壮志凌云豪气冲天,忠于祖国至于民族,为了朝鲜民族独立自由,视死如归的优秀爱国者,忘不了他们壮志凌云杀戮元凶,为了朝鲜民族独立自由而英勇献身的精神。 为此,我们衷心的祈求,同一个民族的朝鲜兄弟姐妹们,早日建立自己的祖国,一共独立自由的英雄国家,再也不要被怀揣野心的邻邦所玩弄和欺骗!再也不要兄弟萧墙,却让法西斯拍手称快! 博主 2013 年 1 月 26 日 .
2822 次阅读|4 个评论
告才子读者书
hcrm 2013-1-25 20:41
告才子读者书 —— 写在精英博客访问过150万人次之际 亲爱的读者朋友: 感谢你又一次来阅读才子的文字,不管你喜欢与否,不管你是褒是贬,过去的皆已成为往事,那些即便陈旧的篇章,在我也是无法删减或更改。 感谢有你的批判或欣赏,使这些并不深奥的文字有了活力,让我能够于生命的消长的同时,坚定不移地向前迈进,哪怕暴露出自我的弱智和固执,我也能从中收获智慧和真理,循序渐进地提高自己,尤其是认识我们这个世界。 在精英博客实名注册的两年半多的时间里,我没想到这个号称“江南第一才子”的博客,能够一路走过100万人次,乃至今天150万人次这样的访问量。这原本相对那些过200万、300万、1000万甚至10000万人次访问量的名家名博来说,实在不值一提或不足挂齿,原因是才子的影响力依然十分有限。 我一直很抱歉的是,由于自己的孤陋和狭隘,对博客好友们的博客关注甚少,有朋友已然提出过批评,我非常中肯地表示接受。我写文章,自己曾说是“不得不发”,多少有些“看不过眼”之意。我当然不是说别人的观点不对,我也并非想要强占舆论的至高点,我只是恪守独立思考、一分为二的原则,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也不会以才子的意志为转移。 我之所以在“思想者”的前面加上“一个抒情的”定语,理由是人不仅应该有理性的思维,更应该用良好的感情来升华之,即将“情思”淋漓尽致地表露出来。 我不敢断言,这样做是否会“感情用事”,我只是觉得如果这“感情”是良好或健康的,不会有害于事物的总体发展,细节上或许会给人带来麻烦,但总比刻板和无情好,毕竟我们都是人。 我希望我的表述是平实的,就像庄稼地里的土壤,不起眼,却能长出不同的禾苗,让辛劳的人有所收获。我不是一个农民,可我是农民的后裔;我不是一个工人,可我是某工人的儿子。所以我认为,我的写作与农民耕田、工人做工没什么不同,只是我确实不以此为生。 我很庆幸自己有这样的处境,否则我就不能自由地写作,不能不受任何干扰的表达。我不是一个高雅的学者,可是对于名利的淡泊,在我学生时代已经铸就,多是受书本的影响,受理想和信念的支持。正因为这样,我拥有一个平和的内心世界,这显然有些不合时宜。 而我从来不拒绝“冲击”,不喜欢死水微澜似的宁静,甚至十分抵触所谓“文学”。这在别人看来,是矛盾,是人格分裂,是自视清高,是……然而,我必须真诚地告诉你,它们在我的内心是融合的。 但凡我能够打破一点点的,我仍然会十分乐意去做,也乐见那些想打翻一切的言行,因为它们能给我提供思考的着力点,让我了解到事物存在的另一面——尽管我知道自己不可能穷尽其途,把握事物的方方面面,可我依然会去多观察和体味一些,使自己能与之亲密地接触。 我渴望创造,但显然不是指文字。我的苦恼在于,包括你——我亲爱的读者朋友,都认为才子会写,才子喜欢文学,才子风流倜傥,等等,限定了“才子”的含义。我并非对“江南第一才子”情有独钟,这个名号于我没有实际意义。我是一个很恋旧的人,或者说喜欢“从一而终”,不愿舍弃“江南”,也不愿舍弃“才子”,至于“第一”,换成“第二”、“第三”显然又不合适,否则就不伦不类了。 我很少能记住自己曾经写的文章,不是说题目,而是指内容。所以我偶尔回头看时,感觉那篇文字依然清新,仍旧会感受到写作时情思的起伏,有时也会如你一样赞叹两声。不过,声音落地也就完了,不会再去想像。 我这么说,可不是说我没有主见,没有自己坚守的价值观,恰恰相反,我对于自己的信仰很坚定,有比较强烈的道德感和责任感,特别不愿意商品化人的良知和情感。我喜欢科学,却时常站在它的门槛外面。我不能走进去的原因,是我喜欢科学大厦之外更加广阔的宇宙——就目前而言,人类建造的这座广厦,于宇宙只是沧海一粟。 我反对人们讲绝对的真理,因为他们往往不只是讲讲而已,关键是想将其灌输给别人,以此来固化自己和他人的思维。当然,我也反对漫无边际地遐想,将梦幻当作现实来生活,甚至以此去影响他人。 我知道我的复杂性在于想维持内外的平衡,又想打破一切双轨式的平行,因为交叉才是真理,有看得见的,也有看不见的,但它们之间的联系确实存在。我可以想像,150万人次的访问量中,交叉重叠的比较多,向外拓展的也在延续,还包括我和编者的互动。 可不管怎么说,感谢你——我亲爱的读者朋友,你每一次的关注,都在说明我的文字正在由物理变化向化学反应递进:终有一天,你会完整地读懂才子。 才子言:我不善言辞的表达永不及我内心的真挚。 才子精英博客: http://blog.voc.com.cn/hchchcch 2013年1月25日 夜
个人分类: 闲话生活|217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样的问题,不同的结果》
cyj 2013-1-25 18:05
《一样的问题,不同的结果》 关键词: 品种不同 哲学家 武士 宪兵 东德和西德,本是一个民族,是 1945 年分裂为两个国家的,经过 45 个年头的分裂,于 1990 年 10 月 3 日统一一为一个国家,给欧洲和全世界带来安定团结的局面; 朝鲜和韩国,也是一个民族,也是 1945 年分裂为两个国家的。然而,他们经过 68 个年头,也还没有统一成一个国家,给亚洲和全世界的和平与安定局面,制造着不小的争端。 同样的问题,在欧洲由于德国历史上总出哲学家、音乐家、科学家,所以日耳曼民族统一了; 同样的问题,在亚洲由于存在着,总出幕府、武士的日本和新出的世界宪兵的联手捣乱,所以时至今日,虽然有金大中和卢武铉的呼吁,朝鲜民族还是统一不了。 博主 2013 年 1 月 25 日
1604 次阅读|1 个评论
悼邓先生正来
热度 2 xiaojiyun 2013-1-25 15:38
悼邓先生正来 昨日得知邓先生正来仙逝的消息,颇为震惊。相距仅几公里的法学院与本部光华楼,恍若两个物理与学术世间,消息的传递却需藉凭网络,是我的疏散与不敬的。 多年前,我正是循着先生以及张先生乃根的学术理路,来到复旦求学。虽然先生身不在法学院,但对法学院的学子而言,先生在法学、政治学及人文学科的影响力非同凡响,以至于我身处外地,友人就提及先生与复旦高研院。的确,以人文精神著称的复旦,有了先生的添彩,何患不成为人文的胜地? 阅读先生的译著,聆听先生的讲座,便是自然不过的事。记得比较清晰的讲座大概只有几次了。在光华楼的高研院小报告厅,先生曾联袂乃根先生主持过一个社会学沙龙,来自复旦之外的各大名校博士先后发言,先生点评并侃侃而谈,风采轩昂;在光华楼一楼的大报告厅,先生经常主持大型学术报告,来自欧美的知名学者,或用英文,或用中文作报告,都是关于政治与社会领域的宏篇大论。并且,先生的博士生的博学也令人敬佩。印象尤深的是,先生的传统服饰与大烟斗,与别的学者的西装革履形成鲜明的比照,先生的坚持可见一斑;还有一次是,先生在复旦著名的 3108 教室的讲座,内容已模糊,但依稀记得,讲座结束后,朋友拦住先生提问,先生耐心回复的情景,也记起,先生着长衫布履戴旧式眼镜的老派模样。 先生的一生,缘于学问,止于学问,追随学术,为学术痴迷,求学术之真,教书育人,垂世楷模矣。今时,先生卒然驾鹤,然音容宛在,让后辈不忍悲恸。揽读先生的前生事,更是潸然泪落。花自飘零水自流,人生长恨水长东。呜呼,痛哉! 泰戈尔说,生如夏花之绚烂,死若秋叶之静美。先生做到了。 愿先生安息!
2940 次阅读|2 个评论
《氢气生物学》目录和编者的话
热度 3 孙学军 2013-1-25 15:25
经过几年的准备,终于形成一本可以拿出来的小书,计划将在3月份正式出版. 这里先把目录帖出来,以引起关注.后面将陆续对个章节进行简单介绍.敬请期待. 编者的话 氢是自然界结构最简单的元素,氢气是自然界分子量最小的双原子气体,关于氢气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知识有许多内容,难以面面具到。有人曾经说,关于氢原子的研究可以贯穿整个现代物理学的历史,关于氢气分子的研究更可以说贯穿人类现代自然科学的历史。本书从氢气发现到物理化学性质,逐渐过渡到本书的核心:氢气生物学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试图给读者尽可能全面系统地了解氢气生物学相关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知识,并给相关研究者提供一些关键文献介绍,以帮助尽快切入到这一具有重大科学意义的科研方向中来。本书适合读者为普通中小学生课外科普读物、希望了解氢气生物学的普通民众,从事氢气相关健康产品的从业人员和开展生物医学研究的本科生、研究生、临床医生等。 孙学军 2013 年元旦 于上海家中 第一章 氢元素和氢气 第二章 氢气生物学效应的发现 第三章 氢气的生物安全性 第四章 氢气在体内的运行规律 第五章 自由基和氧化应激 第六章 氢气治疗疾病的研究进展 第七章 利用氢气治疗疾病的方法 第八章 氢气检测方法 第 九 章 氢气生物学经典文献点评 第十章 氢气生物学研究展望
个人分类: 氢气生物学|3350 次阅读|3 个评论
阵痛---我们并不曾富有
热度 14 BaoHaifei 2013-1-25 12:36
阵痛 --- 我们并不曾富有 鲍海飞 2013-1-25 今天早晨的上海,又是雾蒙蒙的天气,听了天气预报,重度污染,其实昨天也是。在等公车的站台上,不时弥漫过来汽车尾气刺鼻的味道,还有不时站客们香烟弥散渗透皮肤的味道。 平时的汽车尾气很少能够被看见,而随着天气变冷,当汽车发动的瞬间,热的废气和冷的空气于是交织在一起,热的废气便冷凝下来,变成了一道白色的弧线。于是这道弧线逐渐弥散开来,像飞机在天上留下的那种长长的印迹。 这样雾霾的天气会持续多久?很难说。我们在开着山,挖着煤,发着电,修着铁路,跑着汽车,盖着高楼,还要一路掩着鼻子、带着口罩,清理着河道。但是我们必须得要向前走,因为我们并不富有!德国人曾经也经历过类似的阵痛,由于过度的开发,造成了环境的极度破坏。但是当德国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立即改过自新。后来,有人到了德国,赞美德国的一草一木,那树一排又一排,整整齐齐,规规矩矩。德国人反过来说,不!我们的不美,你们的是原生态,你们的才是真正的美!说起来,那是几十年前的事了。 当河流变得乌黑发臭的时候,当绿地湿地越来越少的时候,当物种一个连着一个消失的时候,当空气中弥漫着刺鼻气味的时候,人们才会意识到我们失去了什么,又将要失去什么。我们的发展要经历阵痛,也许这就是阵痛!在发展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借国外的前车之鉴,那就要很好地借鉴,能发扬光大的就发扬光大!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如果实在没有可借鉴的,我们再摸着石头过河也不晚!我们多想看到那蓝天白云,河道里面流淌着清澈的河水,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让那温暖的阳光一直陪伴着我们。 当夜色来临,仰望那遥远的星空,那一闪一闪,若有若无的星星,那一个遥远的我们只能仰望的世界,一个我们即熟悉又陌生的世界,这个时候,也许我们才会听到自己的心声。 一次夜里晚归,在地铁的车站里,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挑着担子向我问路。后来,我们在同一个方向的地铁列车上攀谈了起来。老人说,家里只有老伴和孩子,仅有的那一些土地自己也不种了,都给了邻居,让他们白种。老人接着说,种地不挣钱,我出来干两个月的活,就等于一年的钱了。一个六十多岁满头白发的老人,身体轻瘦,但两眼有神,本该享受晚年的康泰生活,却也弃乡进城,为的是什么啊!老人讲着讲着,一下子讲到了 1960 年那一个灾难年,那时候,没有吃的,饿啊!我看见老人的眼里噙着泪水。 我们富有吗? 我们不仅在物质上不曾富有过,我们在精神上也不曾富有过。如果我们富有,我们还会去看 Sci,Ei 的影响因子吗?如果我们富有,我们还会每年疯狂般地去评论我们为何还没有诺贝尔科学奖吗?如果我们富有,我们还会去看别人的眼色行事吗?如果我们富有,我们还需要引进外援吗? 如果我们富有,我们就不会眼睛里面只盯着那一水池塘;如果我们富有,我们就不会只在那一条小路上徘徊。如果我们富有,我们就不会一窝蜂似的去拥挤抢夺;你买车,我也买车。比!因为我们不曾富有,所以不敢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我们让孩子从小就学美术,学音乐,不仅要弹着钢琴,还要拉着小提琴,不仅要做手工,还要学雕刻;不仅要上校内课,还要上校外课。能学的都学,一个都不能少!那是因为,我们的内心里面隐藏着多少的追求和渴望。 现代科学的发源地不在我们这里,但是我们难道就停下脚步、止步不前,然后就只能望洋兴叹吗?临渊慕鱼不如归而结网!做不了一流的、顶级的探索的工作,做不了创新的、前沿的工作,那就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行工作! 今天我们不富有,但要让我们今天的拼搏带来明天的富有!我们的未来,我们的孩子会富有的!在同一天空下,呼吸着同一空气,你我真的并不遥远。让我们行动起来关注环境,脚踏实地的工作,珍惜今天的生活,从你我做起。让阵痛早早结束。
个人分类: 随想|3691 次阅读|27 个评论
《六年讨得血汗债,不知是愤还是忧?》
热度 1 cyj 2013-1-25 12:09
《六年讨得血汗债,不知是愤还是忧?》 关键词:老板欺人太甚 国家出拳打击 追究罪责 今早,从新闻中得知四川农民工何格林等人,六年的讨债辛苦,终于有了结果,河北省遵化市有关领导以及相关欠债单位济济一堂,在给农民工补发六年前、建筑遵化职教学院的“拖欠工资”。 主持人问老何 “现在终于讨到你们的工资了,为什么你们都没有显出高兴的样子?” 听到这里,我夫妇不禁悲从中来。换位思考一下,在中国的任何地方,有没有单位吧劳动者的工资扣压六年的?没有!扣压一年的呢?也没有! 有没有出租车司机敢把老板的份子钱扣压一年?六年的?绝对没有! 河北省遵化,竟然发生敢把农民工的工资扣压六个年头的荒唐、可恶的事件。现在虽然补发了,但是,六个年头的煎熬和痛苦,由什么人给工人补偿?老何的孙女生病却无钱医治,这种损失,什么人弥补? 最后,每位工人一万或一万五千的六年利息呢?在补发的工资中,有没有算进去?这种霸道事情,如果发生在出租车司机身上,出租车老板会同意司机仅仅归还六年前的债款吗?老板不把利息算进去,那才怪! 这种还债场合,无论如何叫我们高兴不起来,一种愤慨,茫然和叹息,塞满胸膛。当然,好在是欠债六年终于不再拖着不理睬了。 但愿我们的政府,制定并且严厉执行打击这种欺人太甚的雇主的非人道行径! 叫那几个获利者,在报纸上发表赔礼道歉的言行! 博主 2013 年 1 月 25 日 .
2442 次阅读|1 个评论
西江月 山海情
热度 4 yonglie 2013-1-25 08:42
昨天晚读读湘明兄“戏题文山会海”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49679do=blogid=655741 ) ,旧话题生了新语言,大概还可引出新的“山海经”,借今日开会的大好时光,追和一阕,山海同乐。 山上群英聚会, 海边旧友相逢。 海山一脉尽连通, 更有瑶池舞凤。 风景八方都好, 可惜来去匆匆。 最爱年年过耳风, 醉里归来似梦。
个人分类: 诗歌|2837 次阅读|4 个评论
《勤俭节约,人人有责》
热度 1 cyj 2013-1-24 23:33
《勤俭节约,人人有责》 关键词:浪费可耻,饭店餐厅主动避免浪费 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根据报载,我国每年在饭店里浪费的粮食居然达到全国消耗粮食总量的 1/10 ,而这个 1/10 却恰恰又是我国每年从国外进口的粮食数量。 自己把农民辛辛苦苦打下的粮食糟蹋浪费了,却又让国家花费外汇去国外购买,这种浪费是何等的巨大,而且是何等的嘲讽与悲哀,他嘲笑我们,日子刚刚好转,就大手大脚的挥霍浪费了! 这种奢靡挥霍,既对不起我们的先贤,也对不起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革命先烈们。 我们的祖宗,我们的革命先烈,都向我们提出过警告, 例如, 晚唐诗人李商隐曾经感慨地总结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宋朝宰相清官寇准也曾接受奶娘的规劝而取消了自己的“寿宴”; 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不忘过去的艰苦生活,即便是给马皇后庆贺生日时,也只用 青菜萝卜韭菜,小葱豆腐汤等素菜,宴请群臣,并且约定群臣均不得奢侈。 至于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和朱德总司令等革命领袖,他们的生活都是极其简朴的,不仅仅吃的简单,而且穿的用的都是缝缝补补持续多年,连守卫战士实在看不过去便将毛主席的破拖鞋给扔掉了,结果还被毛主席命令战士重新检回来! 香港爱国人士李嘉诚先生,是世界 500 富豪的第一名,然而他生活勤俭穿着朴素,却将他的财富,毫不犹豫地贡献给中国的教育、医疗、慈善事业达二三十亿! 这些事例都是我们效法的榜样,最近习近平主席也教育全党艰苦朴素禁止奢靡。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杜绝铺张浪费,管住舌尖,做一位高尚的人! —— —— 说到这里,国家也应该对饭店餐厅的经营者,进行同样的教育,并且制定惩罚和奖励并举的政策。 作者一生由于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多次出差,在外地饭店用餐较多。2005年10月一次在贵州都匀一家饭店点菜,一位初中毕业刚刚做了营业员的女孩子,向我们夫妇进言“老伯伯,您们两个人点两个菜足够了,您们又不是当地人,没有重新加热的条件,吃不外就浪费了!” 我夫妇被小姑娘的质朴善良所感动,得知她是两个月前才由初中毕业辍学打工的,便提出准备帮助她读完高中、大学。她告诉我们,家中还有弟妹,自己辍学是为了帮助父母亲供养弟弟、妹妹,婉言谢绝了我们的建议! 除了都匀之外,我们还没有听到第二个服务员,对我夫妇进行过这种建议。由此可见,国家有关部门,对有点菜经验的餐饮行业的老板,应该下文进行规劝,让他们客观友善的对就餐者进行点菜建议,这也许会收到勤俭节约减少浪费的更为巨大的效果! 博主 2013 年 1 月 24 日
1571 次阅读|1 个评论
毛泽东晚年的困惑
热度 3 hcrm 2013-1-24 13:26
正如曹操诗云:“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晚年的毛泽东,感遇的仍然是“人有病,天知否”,壮志未酬。他对哲学的痴狂即始于此。 到了晚年,毛泽东的革命意志未减,这也是他为什么会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原因之一。越到垂暮,他的困惑也越发明显,概括起来如下: 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只争朝夕的毛泽东,一生所怀有的旷世之思,在他的人生当中占有绝对位置,似乎从来都没有动摇过。用孙中山的话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我们现在很难理解,信仰之于当时人们的意义,特别是类似毛泽东这样的人。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使众多的青年和追寻民族振兴的有志者看到了希望,它本身就具有绝对的革命性,更何况将之付诸中国社会变革的实践呢? 社会主义中国,一场场运动,接连不断,根本的原因是毛泽东想彻底荡涤中国社会的阴霾,创造出一个全新的社会体制。正因为看到苏联发展的弊病,毛泽东选择了走一条中国自己的道路,而对于怎么走下去?他在政治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有所彷徨,这就是为什么当时的政策会出现反复,譬如整顿和提高。 当理想的现实不存在时,毛泽东的苦恼是无人能解的,他唯有寄希望于接班人了。 二、接班人的问题。 说毛泽东有意培养毛岸英将来接班,这种假想是根本站不住脚的,为什么?原因也在于毛泽东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笃信马克思主义,更是反对封建皇权制度,如何会来个“家”天下呢?即使颇有争议的斯大林,也未曾将其位传给其子,何况中国的毛泽东? 那么,毛泽东先后有意安排刘少奇、林彪、王洪文等人作为接班人选,是否出于真心实意呢?客观地讲,应该是真实的考虑的。而问题的关节在于,毛泽东所欣赏此三人的都只是一个侧面,譬如刘少奇的理论修养,林彪的军事才能,王洪文的造反派出身。这些又显然不是他所期望的接班人的综合素质,于是乎最终将他们都一一排除掉了。 关于邓小平,三起三落,毛泽东都留有余地,其真正的意图世人无从查考,我们只能作一种猜测,即毛泽东对邓小平的才干是充分肯定的,对于中国将来研究应该走怎样的道路,他的心中并没有完全地确定下来,这点可以从他积极推动中美和中日建交中可以品味出来,毛泽东不排斥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不是也曾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吗? 华国锋最终接替毛泽东,登上中国社会主义事业领航人的位置,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毛泽东不可能没有考虑,这实际是他留给后人去解决的一个问题,即谁能破解谁就能实现真正“接班”,因为国之大事永远高于个人意愿。 三、身前身后名。 辛弃疾 有词云:“ 了却君王天下事 , 赢得生前身后名 。”对于名誉的褒贬,在中国的历史上向来不一,喜好读史的毛泽东想必更有体味,他一再给曹操等人翻案,正说明他所持有的名誉观和历史观与众不同,他要留下的是“实名”。 在中国传统的人生哲学里,善始善终是终极追求,一个有所作为的人,对自己声誉的期望是圆满,不把过失过错带入坟墓。 毛泽东向来喜欢树立反面教材,目的当然不是把别人打倒,而是能让更多的人引以为戒,从中汲取教训,将革命的队伍整顿好,把革命的事业建设好。这就是为什么当年他会果断批示处决刘青山和张子善的原因。当然,越到文革的后期,他越发意识到“只许文攻,不许武斗”的重要意义,只是已然没有人真正能听得进他的话了。 邓小平有一段很有名的话:“ 我是犯了不少错误的,包括毛泽东同志犯的有些错误,我也有份,只是可以说,也是好心犯的错误。不犯错误的人没有。不能把过去的错误都算成是毛主席一个人的。所以我们对毛主席的评价要非常客观,第一他是有功的,第二才是过。毛主席的许多好的思想,我们要继承下来,他的错误也要讲清楚。 ” 毛泽东和邓小平都已过世,希望前一代人在探索的过程中所有的困惑,不要再继续困顿我们乃至下一代人了,因为世界发展的不二法则是:一切要向前看。 2013年1月24日 午
个人分类: 科学论剑|2244 次阅读|6 个评论
氢气对介入导致的新生内膜增生具有抑制作用
孙学军 2013-1-23 17:12
Int J Mol Med Vol31 No3 Pg597 .pdf 来自河北医科大学陈雅丽等的文章最近发表在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MEDICINE ,文章题目为 Hydrogen-rich saline attenuates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 proliferation and neointimal hyperplasia by inhibiting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production and inactivating the Ras-ERK1/2-MEK1/2 and Akt pathways 富氢生理盐水防疗颈动脉球囊损伤导致血管内膜增生。本研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分析这种现象的分子机制。富含氢气的生理盐水溶液( HRSS )大鼠每天注射,采用球囊损伤诱导的新内膜增生和新生内膜 / 介质比评估研究氢的效果。 HRSS 显著减少新内膜面积和新内膜 / 介质比,该效应存在剂量依赖性。体外用胎牛血清( FBS )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 )增殖,观察氢的效应。富氢培养基( HRM )抑制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 FBS 诱导的活性氧( ROS )增加和激活细胞内 Ras 、 MEK1 / 2 、 ERK1 / 2 、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 ), Akt 等,均受到 HRM 的抑制。 HRM 从 G0/G1 期阻断 FBS 的诱导细胞周期转化为 S 期,增加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凋亡率。这些结果表明,富氢的生理盐水是能够衰减 FBS 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新内膜增生的抑制活性氧的产生和灭活 Ras-ERK1/2-MEK1/2 。 评语:这一研究非常有意思,过去大量研究证明氢对各类损伤引起的细胞碉亡具有阻断作用,但这一研究主要是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碉亡,如何理解这一“矛盾”的效应,非常值得深入思考。当然我们可以说这是两类不同性质的细胞碉亡,或者说细胞碉亡在损伤情况下是不利因素,但增生性疾病变成有利因素,因为碉亡可以对抗增生。但是,无论怎样,由于细胞碉亡存在类似细胞途径,为什么同一种物质对同一生物学效应产生完全相反的作用。难道氢只对机体表示友好?这显然不那么简单.过去我们一直认为氢气抗氧化无法转化成抗肿瘤效应,既然可以对抗组织增殖,而肿瘤显然也是一种增殖性疾病,也许氢气对肿瘤也存在类似促进碉亡的效应,1975年曾经有学者证明呼吸氢具有治疗皮肤鳞状细胞癌的作用,也许就是通过促进肿瘤细胞碉亡。本研究不足,尽管开展大量细胞学和分子水平的检测,但本研究仍没有摆脱描述性研究的局限,没有回答那些分子肯定在这一生物学效应中发挥作用。没有采用相反的处理手段,这是比较遗憾的问题。 Int J Mol Med Early Online ijmm.2013.1256.pdf Hydrogen-rich saline attenuates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 proliferation and neointimal hyperplasia by inhibiting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production and inactivating the Ras-ERK1/2-MEK1/2 and Akt pathways Yali Chen1, Jinyao Jiang2, Huibing Miao3, Xingjuan Chen4, Xuejun Sun5 and Yongjun Li2 1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The Third Hospital of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Hebei 050051; 2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The Second Hospital of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Hebei 050000; Departments of 3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and 4Pharmacology, Institute of Basic Medicine,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Hebei 050011; 5Department of Diving Medicine, Faculty of Naval Medicine, The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P.R. China Abstract. Hydrogen-rich saline has been reported to prevent neointimal hyperplasia induced by carotid balloon injury.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further investigate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is phenomenon. Daily injection of a hydrogen-rich saline solution (HRSS) in rats was employ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hydrogen on balloon injury-induced neointimal hyperplasia and the neointima/ media ratio was assessed. HRS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neointima area and neointima/media ratio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In vitro effects of hydrogen on fetal bovine serum (FBS)-induced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 (VSMC) proliferation were also investigated. Hydrogen-rich medium (HRM) inhibited rat VSMC proliferation and migration induced by 10% FBS. FBS-induced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production and activation of intracellular Ras, MEK1/2, ERK1/2, proliferative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 Akt were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by HRM. In addition, HRM blocked FBS-induced progression from the G0/G1 to the S-phase and increased the apoptosis rate of VSMCs. These results showed that hydrogen-rich saline was able to attenuate FBS-induced VSMC proliferation and neointimal hyperplasia by inhibiting ROS production and inactivating the Ras-ERK1/2-MEK1/2
个人分类: 氢气细胞学研究|4406 次阅读|0 个评论
量子拾遗(4)
热度 2 赵国求 2013-1-23 15:59
4、 波的定义及其推广与理解 波有机械波、电磁波、引力波、物质波等几大类。 在经典力学中,波(或波动)是指振动形式在介质中的传播现象。传播机械波的介质是弹性介质;传播电磁波的‘介质’是电磁场(此前为以太);传播引力波的‘介质’是引力场;由于物理学家对物质波到底是什么还争论不休,传播物质波的‘介质’是什么,也就更加扑朔迷离。 振动是有能量和能量变化的,因此波往往要传播能量。机械波通过弹性介质传播机械能;电磁波通过电磁场传播电磁能;引力波通过引力场传播引力能,但引力波的发现还有争议;物质波不传播能量,由于主流学派对物质波做了概率解释,物质波传播的应是概率分布,不过,由此引来的争议也不容忽视。物质波到底传播什么,目前争议比较大,这涉及对物质波数学形式物理本质的理解。 在非量子现象的经典力学领域内,波动常可用普通3维空间(场就位于此空间)中传递介质各点(质点)的位移来描述,质点的位移取实数值。因为‘波’也可能是没有传播现象,但有传播过程的驻波。驻波不耗散能量,物理上常用来解释原子的稳定性。若要在波的定义中把驻波概括在内,朗道把波的定义修改为:“波是某种场的振动形态在该场中的运动过程”。 经典场的波动力学模型,当然仍是质点。 而在量子现象的领域内,物质波的波函数ψ(x,y,z,t)只是表示状态的函数,它们可取实数值或虚数值,它们不能用普通3维空间中 介质 各点( 质点) 的位移来描述,要用希尔伯特空间的向量来描述。由于上述特性,波的 朗道 定义仍不能把物质波概括在内。若要在波的定义中把物质波概括在内,需要把波的定义修改为“波是某种场之运动的状态函数ψ(x,y,z,t)(它随时间而变化),场位于三维空间中,但状态函数可取实数值或虚数值”。若状态函数只取实数值,则希尔伯特空间(数学空间)退化为普通(物理)空间,上述新定义则退化为非量子现象中之波动的定义。 由于‘物质波’所依附的‘介质——场’,以及这种波之振幅、相位等都说不清楚,人们常常怀疑它‘是否真实存在’。 不管是 机械波,电磁波,引力波,还是物质波,其物理原始力学模型都是质点。质点模型也许是 量子 力学诸多认知矛盾的根本所在。这将预视经典力学中的质点模型在 量子 力学中不适用。这是全世界物理学家都关心的大问题。
个人分类: 物理学哲学|4141 次阅读|11 个评论
戏说《相对论---破解一道小学数学题》
热度 10 BaoHaifei 2013-1-23 12:41
戏说《相对论 --- 破解一道小学数学题》 鲍海飞 2013-1-23 传说中,武林秘籍《 相对论 --- 破解一道小学数学题》 横空出世,不久推出又一城 《相对论 --- 破解一道小学数学题的补记》 ,一时间,关于一道小学数学题的解法讨论就开始了,科网上下男女老少沸沸扬扬,本来就是 《小题大做 --- 三十年后才解的一道题》 而已,谁知又衍生出一则又一则的案例,破费周折与思量,真是小题大作。人言,若得之,什么小升初、初升高、高升本,皆无往而不胜。话说回来,虽说这是一道小猫小狗的行程问题,却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更惹得一个又一个大师煞费苦心寻经问典,列举了从‘传统经典’解法、到所谓‘相对论’的速度解法,再到博主张木诚老师的丈量‘几何比例法’,可谓步步为营,步步紧逼,本来以为讨论到此也就结束了。不想,一山高,却有山比此山更高。稍后,这道小学数学题又引来了众多英雄豪杰前仆后继、献身献艺。 时,一代漂流名侠鲍得海师正在海外叱咤风云,不时隔岸观火,刚饮得糊涂仙几杯,正酣畅淋漓,又一趟醉拳过后,东风得意,隧起笔题言,虽酒后醉语,却字字珠玑,但却泄露了天机。那日,酒楼的墙壁上,留下了他的蛛丝马迹,但见: 鲍得海 2013-1-8 04:02 更一般的解是:【一列队伍长 M 米,向前行驶,队伍中最后一个人,以较快的速度沿着同样的方向前进,当这个人走到队伍的最前头的时候,返回身来再往回走,一直走到队伍的最后,这时,整列队伍恰好向前行走了 N 米。提问:单独的这个人走了多少距离?】 --- 答案: M+N+M = 2M+N 这本来是酒言醉语,无人当真,不想却有人碰巧路过于此。你道是谁,原来正是京城一代宗师程代展程巡捕,得海遗墨恰被他逮个正着,代展先生察言观色,见其所题不久,墨汁尚未干透,仔细嗅嗅,还透着一股酒气,于是看出了其中的破绽。隧呼风唤雨,一时间风声鹊起,摇旗呐喊,召集了不少天下贤人雅士围观,霎时华山上下,雾霭顿起,刀光剑影,引得百家讲坛喧闹不已。杯酒论剑间,群雄风骚尽展,有使刀的,有耍剑的,还有变魔术的,好不热闹。 但见程师,轻描淡写间,使出了看家本领,先是一招白鹤亮翅,跟着又是一招手挥琵琶。立时,携太行、王屋二山,将鲍得海问题和关晴骁问题一并纳入囊中,统一了河山。程师来个收势,依旧面不改色,气不长出。原来巡捕所使用的乃是大道至简、殊途同归之上乘武功 --- 《也谈“相对速度”》 ,实际上乃是刚柔并济之太极拳。 一时间,英雄满座,酒香肉好,齐庆统一场论,祝贺之声此起彼伏。但见风流雅士衣襟飘飘,但闻高山流水之音不绝于耳。酒楼上喧哗之声引得市井上众多人士驻足观看。恰一挑担者 --- 卖菜大妈正于其间。少顷, 《卖菜大妈》 冷笑之。此河南!此何难?唯手熟尔,杀鸡焉用牛刀!何必劳诸位大仙费力费神,看小仙的!但见卖菜大妈,草帽一摘,释担而立,当街而唱: “小学生嘛,没学过代数,这就该用算术直观地算一下,得个数,不就是这个要求?我想起小时候看到卖菜大妈的法子,用在这也合适,先看大妈怎么算。 乡下大妈在集市上卖豆子,一斤一毛四,有人要买两毛钱的豆。掏出纸来算这除法,我在后边背心算口诀折算,这 1.42857 还没出口。大妈已经称完豆子包起来,叫他走人。那人傻傻的还没算完,大妈说,这一斤一毛四,半斤七分钱,合起来两毛一,我称了一斤半,扒拉下一点,不是正好,你还愣啥呢?“ 、、、、、、 那歌声起初很大,但不久却越来越小,众人欲再细细闻之,却已不闻。众人呆坐,良久,众人急忙奔到窗前,使劲伸出头来,往楼下观看,那歌者乃是一挑担卖菜的大妈。众人见后,不禁大惊失色,原来这‘倚天屠龙’之秘怎么就这样被一个挑担的‘卖菜大妈’给破了。待众人欲下楼寻那歌者时,却见那歌者挑着担子,在红尘中,左右摇摆,翩翩而去。众人惊叹: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人道是:此乃神医应行仁变化在此。却正是:卖菜大妈心有数,行程巧解何费愁。(摇摆试错法) 此又是: 科学探索需专研,求同存异在心间;阳春白雪天上有,卖菜大妈瞧解难。 攻城破垒要心坚,小题大做百家言;学思路上好风景,坦诚热情炼金丹。 百家争鸣百花放,集思广益众擎天;结论可下需谨慎,放下包袱勇上前。
个人分类: 随想|5409 次阅读|20 个评论
七绝 金叶度假村 附:阳光花城攀枝花
lzl2431 2013-1-23 12:24
七绝 金叶度假村 金叶村中别有天,四周花木鸟声喧。 方塘半亩群鱼乐,各地来宾各自安。 -------------------------------------- 七绝 阳光花城攀枝花 ( 附照片 ) )靠着年日照数2700多小时、单位面积太阳辐射量仅次于拉萨的绝对自然优势,昨日上午,攀枝花市委、市政府在北京举行推介会,向社会各界介绍攀枝花的钢铁、钒钛、阳光 旅游 等特色产业,展示“中国钒钛之都”多姿多彩的一面。 “错过了海南 三亚 ,千万不要再错过攀枝花”、“孝敬爸妈,请到攀枝花,最好是来安个家”。攀枝花市委书记刘成鸣用生动的“顺口溜”,向人们发出到“阳光花城”安家落户、投资兴业的邀请。 “我们的目标定位就是要与海南争锋、与三亚媲美。”刘成鸣说,攀枝花一年四季阳光灿烂,温暖如春,鲜花盛开,瓜果飘香,色彩缤纷,景致怡人,被誉为“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 “海南有阳光沙滩,攀枝花有阳光山川;海南有生猛海鲜,攀枝花有山珍河鲜。”刘成鸣自豪地说。 今天,是攀枝花开发建设47周年纪念日。这片仅占国土面积千分之一的土地 七绝 阳光花城攀枝花 ( 附照片 ) 隆冬三九柳丝长,五彩鲜花满市香。 他地雪飘寒彻骨,艳阳独厚此城乡。 邓小平:“此地得天独厚。”: 洋人:“上帝厚此不公。”” 0 【说明】此文曾发过,因被错误删除,特补发于此。
个人分类: 诗词近作|184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05: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