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仲秋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仲秋的百合
热度 1 huailu49 2017-10-18 08:54
个人分类: 植物天地|3119 次阅读|3 个评论
是中秋还是仲秋?
热度 16 fdc1947 2016-9-15 08:50
是中秋还是仲秋? 中秋节到了。到处都是月饼,有的写中秋月饼,有的写仲秋月饼。有人问。到底是中秋还是仲秋,是中秋节还是仲秋节? 中大概是我们最早学会的字之一。中这个概念也是小孩子知道较早的抽象概念之一。大、中、小,上、中、下,左、中、右,前、中、后,等等,这些体量、方位、时间等概念中,都有这个中。 古人解释这个“中”,就用一个“内”字。内就是里面,也就是中间。其实想一想,上面所说的“大、中、小,上、中、下,左、中、右,前、中、后”等中都是一个“内”。最早的“中国”与“畿内”几乎是同义词,直到如今,我们还常常把“内地”与边疆、境外相对称。 我们看中字的写法,是用一竖把一个口从中间不偏不倚分成两半。《礼记·中庸》说:“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这里就有内的意思。又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可见古人是怎样看重这个“中”了。 仲字是中字加了一个单人旁,最早应当与人事有关。我们可以学古人的腔调这样说:“仲者,中人也”。 什么叫中人? 第一种理解:中间人。例如,两个人发生了争执,就要请一位中间人来判定是非,中间人就是仲,判断是非就是裁,这就是仲裁。所以,仲裁一定是要双方同意的中间人进行裁决才行。像前些天的所谓南海仲裁案,就只是故意制造出来的一个“拉偏架”的丑剧。 第二种理解:年龄不最大也不最小。古人称兄弟之中年龄最大的为伯,年龄小的为季,在伯和季中间的就是仲。 仲本来是中的意思,这里就成了老二 。据此,人们后来把兄弟的次序定为伯、仲、叔(叔据说就是少(年龄小)的假借)、季。季最小,比仲小而比季大的都称叔。古人生下来后,父亲就要给他取个名,男子成年时(男子二十岁举行成人礼,把头发束起来,戴上冠),就要取一个字。按照周礼,要到了五十岁以后才能够把他的排行用字(伯仲叔季)也加上去。 例如,孔子的名是丘,字是尼,排行第二(仲)。他的尊长可以称呼他“丘”(他也这样自称),别人则可以称他“尼甫”或“尼父”(这里父就是甫,加一个甫表示对该男子的尊敬),到了五十岁以后,由于孔子排行第二,所以称仲尼甫,简称仲尼。 又如鲁桓公的四个儿子,长子继承了他的爵位,就是鲁庄公,其余的三个依次为仲庆父、叔牙和季友。这弟兄三人的后代长期把持鲁国的朝政,被称为三桓(表明都是鲁桓公的子孙)。仲庆父的后代被称为仲孙氏(由于仲庆父在剩下的三兄弟中年龄最大,所以仲孙氏又称孟孙氏,孟表示最大),叔牙的后代称叔孙氏,季孙氏的后代称季孙氏。 仲有了第二的意思。成语“ 不分伯仲 ”的意思就是分不清老大老二,差不多一样。 “ 昆仲 ”就是兄弟(昆为长),过去面称“你们兄弟”为“令昆仲”。 “ 仲父 ”就是父亲的大弟弟,比称“叔父”更加尊敬,如齐桓公对管仲、秦始皇对吕不韦。项羽称范增为“亚父”也是这个意思。 对于仲字,中既是它的意义,又是它的声旁。所以,在上古,中和仲这两个字常常可以相互假借,相互通用。就是说,仲的字义可以推广,并不限于人。 古人把一年分成四季,每季三个月。一年十二个月分别被称为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和季冬。这里的孟、仲、季就相当于在说人的时候的老大、老二、老三,或就是第一、第二、第三。由于《礼记·月令》中这样称呼(《吕氏春秋》等古书也这样称呼),所以,古人在说到八月这个月时,基本上都是用仲秋这个词的。 到了中古时代,情况起了变化,汉字有了发展。人们倾向于专字专用,又造了许多新字,假借的情况越来越少。中和仲字的区分也越来越分明。中,更多的用于表示“中间”,仲则更多的表示第二。它们的读音也区分开来了,在表示“中间”这个意义上的中读平声,仲则读去声。它们的声母区分得更加清楚,中属于“知母”,是全清音;而仲则属于“澄母”,是全浊音。借助外语的说法,知母属于“清辅音”,而澄母是“浊辅音”。 当然,到了近古以后(直到今天),在北方方言中,全浊音消失了,中和仲的声母又归于相同,只有声调的差别。在一部分南方方言中其声母仍有明显的区别。但是,这两个字的字义仍然分得比较清楚: 中就是中间,仲就是第二 (除了现成的固定词如仲裁等)。 虽然在唐代就有八月十五赏月的习俗,作为一个节日,是到了宋代才正式成为全民的节日而称呼为中秋节的。八月十五之称为中秋,与古代《月令》中的仲秋是有区别的。 《月令》中的仲秋指八月这一个月,而中秋则是指这个月的中间那天,当然也就是整个秋天的正中间那天 。所以,在宋代及以后的诗词和文章中,对于八月十五,人们只称 中秋、中秋节。如苏轼最著名的中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序就是这样写的:“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在这个意义上,文人们不会用“仲秋”这个词。 综上所述,中秋与仲秋还是有区别的。 今日中秋,祝各位朋友节日快乐!
个人分类: 汉语言|20392 次阅读|30 个评论
秋晚抒怀
bitdjh 2014-9-9 00:06
秋晚抒怀 阴晴圆缺复晴圆, 光阴飞至仲秋晚。 置身大地仰天看, 一轮皓月当空悬。 阴晴圆缺复晴圆, 仲秋时节思团圆。 嫦娥吴刚可安好? 对酒当歌情难炫!
个人分类: 未分类|2254 次阅读|0 个评论
仲秋——京城朝雨
等离子体科学 2013-9-19 10:19
仲秋佳节,总是天高气爽,云淡风轻。但今年却是连日阴雨。 去年此时: 早晨到机场,候机楼旁一轮皎月,竟已圆了!仲秋晓月还是第一次看到!(见笔者博文 《仲秋晓月》 。) 当时曾感慨: ——此情此景不长有,明月明年何处看? 何处?北京是看不到了!:p 无论晴雨,大家节日快乐!
个人分类: 燕园夜话|3240 次阅读|0 个评论
读《八月十四夜游西禅寺望月抒怀》
杨学祥 2010-9-23 11:56
读《八月十四夜游西禅寺望月抒怀》 明月清幽风满楼,钓鱼台上看月愁。 西风已过护国寺,霜雪轻遮钟鼓楼。 中秋月圆期团聚,游子隔海望神州。 何时国威通四海,一轮明月共赏秋。
个人分类: 诗词|3296 次阅读|1 个评论
稚子小诗一首迎仲秋
yatou 2009-9-24 20:42
园中红遍,秋高气爽君可见。风中携雨,雨打青竹竹更挺。 秋雨几场?几场秋雨寒未现。何时月圆?圆月时节亲康健。 ( 此图系转载) 孩子小时曾写过一些感人的段子,放在了那个尘封的老台式电脑里。几年未见他动笔吟诗。今忽兴来,写了一首应时节的小诗。据他说,是看毛泽东的减字木兰花后有所触而得。特意叮嘱,希望能得到科网上各位尊贵的叔叔大爷阿姨们的修改。踏上三千脚方可翻身----这是他晚上吃饭时的原话引用。本想让我先提提意见,我深感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就原封不动拿出。提前谢谢各位。多谢多谢! 顺祝科网各位老师、朋友仲秋快乐,合家幸福! 武夷山老师雅正: 园中红遍,秋高气爽君可见。急雨携风,雨打青竹竹挺胸。 秋雨频探,几场秋雨寒未现。圆月何征?月圆时节万家亨。
个人分类: 诗歌|5269 次阅读|2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16: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