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服务员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我的“三分之一法则”
clivia 2012-4-4 12:35
我的“三分之一法则” ■王华锋 “这都是艺术圈的事,你一个服务员唱啥唱啊?”赵本山对小沈阳如是说。 一句幽默诙谐的台词道出其中一个道理:搞艺术的有一个“圈”,圈里有游戏规则,懂得“游戏规则”的人才能在圈里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而不懂得“游戏规则”的人却处处碰壁,寸步难移。搞艺术的如此,搞科学也同样如此:要懂得“游戏规则”才能保证自己不被抛出局。下文笔者就以自己的科研切身体会谈谈一些科学游戏规则。 读研究生离不开读文献、做实验和写论文。写与自己实验相关的科学论文直至它最终发表是最关键的一环,可以说,读的文献和做的实验都是为这个目的而服务的,而研究生自身在此过程中得到培养和提高。中国研究生的培养学制大部分为三年,除去学习基础专业课程需要占用一段时间,应该说三年的研究生时间相当紧促而且短暂,而在此短暂的时间内,又要读文献、做实验、写文章和修改文章等,我们该如何分配时间做完做好这些事情呢? 我读研究生时运用了“三分之一法则”,那就是:如果把整个研究生阶段的时间划分为三等份的话,三分之一的时间用来读文献和做实验,三分之一的时间用来写论文,另外三分之一的时间用来和你文章“买家”(审稿人和编辑等)“讨价还价”,这每个三分之一的工作都相当重要,密不可分,相互协调,相互制约。 先说第一个三分之一——读文献和做实验。在研究生期间读文献和做实验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千万不要把读文献和做实验割裂开来。古人云:“胸有成竹”,画竹子之前就应该知道竹子该怎么画,这句话再恰当不过了。在做实验之前就要开始思考以后的文章该怎么写,可能会出现的一些创新点和困难在哪里?实验中的创新点该如何最大限度地捕捉?困难出现了我们该如何应付?做实验之前最好要有70%的把握再动手。否则,如果做实验之前没有一个前瞻性的思考,不能够纵览全局就匆匆到实验室里做实验,这往往得出的是一大堆“杂乱无章”的数据,到了写文章的时候整天喊“头疼”。因为前期读文献没有思考,也没有预测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和应对措施,导致“不控”的实验往往得出一大堆乱麻般的数据,整理起来相当费劲,有时候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取得的实验数据发现最后的文章中一点也没有用上,更得不出一个完整的实验结果,甚至有些学生抱怨自己的导师没有布置一个好题目,要求导师换论文方向,这样既浪费财力物力,也浪费了宝贵的三年研究生培养时间。 第二个三分之一就是论文写作,写科学文章也好比讲故事,文章的引言好比是故事的开始,文章的结果好比是故事的发展阶段,文章的讨论好比是故事的高潮部分,文章的结论好比是故事的结束。好的故事要能打动人,好的科学文章也要求能打动人,至少要打动你的“买家”(审稿人和编辑)文章才能顺利得以接受和发表。写文章有艺术性,一般有固定的章法,刚开始可能不知道文章该怎么写,写起来也不知所云,于是抱怨自己的写作水平不高,抱怨导师对自己的指导不够等等,其实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多想多练得到解决。事实上,一篇高质量文章的发表与个人的写作水平的高低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而关键是看你能不能根据现有的实验结果讲述一个完整而“感人”的“故事”,如果你的文章的摘要,引言,结果和讨论等基本要素都俱全,讲述的故事完整地表述一件科学事实,数据和图表一目了然,对比鲜明,具有较新颖的创新点,这样的“故事”自然能打动审稿人和编辑,这么看来,写论文和发表论文并非想象的那么难,而其中的关键就是看你的“故事”是否具有“感人性”,而故事的“大”和“小”却是另外一回事。有人认为自己只做了一个小实验,不足以将这个“小”工作发表在一个好杂志上,这样想就不完全对了,因为好杂志的衡量标准是看你的文章是否能充分说明一个富有创新性的科学道理。我熟悉的一个研究生朋友,他有很多数据,老是想把这些数据“凑”在一起发一篇“大”文章,结果他发现有相当大的难度,因为两个不同背景的故事很难“凑”在一起形成一个“完美的故事”,两个故事都只能讲到一半。这个时候,我们何不就其中一个审稿人和编辑感兴趣的数据写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呢?该整合就整合,该舍弃就舍弃,科学文章关键看你能否最后自圆其说,言之有理。 最后的三分之一就是论文投稿和修改直至论文最终发表。事实上,当我们看见自己文章的发表版本和当初的实验数据和初稿大相径庭的时候,也许我们会喟叹:三年的时间做了那么多实验和看了那么多文献,而最终的文章中反映的结果仅仅“寥寥数语”!的确,写文章具有很强的“艺术性”(技巧),有人花了三年时间做了一个“巨大的”实验,最终也没有发表一篇科学论文,有人只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却发表了好几篇被SCI接受的论文。诚然,不同的期刊接受文章的“口味”不尽相同,因此,在投稿该杂志的时候熟悉该杂志的scope(论文接受范围,这可以通过浏览该杂志最近的文章得到)是大有裨益的,你可从中了解该杂志所接受文章的风格、写法等,这对于准备向该杂志投稿的文章写作大有裨益。文章投出去之后,有时候编辑或者审稿人不太熟悉我们做的工作,这很可能是自己研究的领域是一个很狭窄的领域,身为专家的审稿人并非什么都懂,很多时候他们可能是从自己的实际经验出发,客观地在看待你的文章中所阐述的问题,所以审稿人有时候也难免疏忽和误解,这个时候就应该和他们进行一番“讨价还价”,如果是自己正确的,要据理力争,拿出证据来。但是如果的确是自己在做实验时候的疏忽,或者是因为自己对文献的误解或者一知半解造成文章中的问题的时候,我们就要虚心地承认错误并改正。事实上,文章修改也是一个不断历练和提升的历程。 来源: 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2-25 21:42:15
760 次阅读|0 个评论
年结束了,大家都该干活了
热度 1 郑玉峰 2012-1-29 11:52
初七早上四环又开始了车流,8点钟左右马路上的人行道上人群已经行色匆匆,北京恢复了早高峰的常态,过了初五基本上鞭炮也就留给了正月十五,种种迹象表明:年基本结束了:0。 这几天过的办公室生活倒是很逍遥,基本没人打扰,来的电话就是国外的,国内基本没有。申请书弄的七七八八有点眉目了,进度比预想的慢,不过也还不太差。 很高兴的是陆续的蓝旗营的小饭店都开了,记得最搞笑的对白发生在初三的中午,那天蓝旗营附近就五方院开门,被年拖得疲惫的服务员们还得辛苦面对可怜的没地方吃饭的顾客们,于是我听到隔桌点菜的对白,大概是小沈阳和本山的对白重现,估计因为过年期间饭店业没地方买新鲜的肉和菜,所以菜单上的很多菜都没有,那顾客特别想吃鱼,可鲫鱼就是没有,顾客急了就对服务员开玩笑说“这个可以有”,服务员就说“这个真的没有”,笑喷人。。。 感谢一下“嘉禾一品”服务员MM对我的不停给力,使得我新年不停收到红包(她们没有回家过年,给她们拜年),这几天我连续4次得到这个粥铺的代金卷,每个20元,于是上演了我每餐点40多元的东西(要求代金卷每次使用不得超过单次消费总金额的50%),然后使用一张20元代金卷,在消费后再请服务员送我另一个20元代金卷,以便下次使用的快乐生活剧。每天中午的Happy Time。 学生年前要的纯净水也被我喝光一桶了,估计下周他们就陆续回来,在这个时刻我想说个愿望:请让我今年的基金都中吧:),今年把我全部3个slot都用完,明年可以好好过个年。
2935 次阅读|1 个评论
放弃--服务员,来碗舍得酒和一碗鸡蛋面
热度 1 vivo 2011-12-18 18:02
前几天去水果湖喝汤时候,发现一餐厅里面 摆着“舍得酒” 现在 我就面临这个舍得的 尴尬窘境 前段时间 浙大的应力所 捣腾出一个软物质力学讲习班,出场人物包括:两刚两健 还有国内一大帮子人。这样的盛会(估计和力学大会差不多) 不去看看真乃是生平之所憾也,对于我这种爱凑热闹的人而言。 本人比较幸运的从那么多的人的 PK出来(是不是我忽悠水平厉害--因为我不捣鼓这方面,还是所里教育的好?哈哈) 现在的问题是:前几个月 因为红尘俗事 耽误了,现在毕业已经成大问题,且PI已经发飙了。 所以就算了,这15天的包吃饱喝包住,且能神仙般学习交流机会; 服务员:鸡蛋面好啦! 我: 服务员,我的舍得酒了?
3959 次阅读|1 个评论
当今拍案80:这就是天朝民众为什么如此冷漠!
热度 10 QFL 2011-10-19 15:37
在上篇博文里,我曾说: 天朝民众之所以如此冷漠的直接原因是: 救不起 , 即 各种社会压力造成的 自身 不安全感,再加上自家生活的不易,而救人则非常可能带来无穷的麻烦,故为求自保而最终演变成对他人生命之漠视 。 然而,民众之所以如此冷漠的根本原因是: 社会规则的制定者、实施者、管理者和监督者的这一阶层本身的普遍失职行为 。管理者们只要能做当今主流国家的最基本要求,社会风气就必然会好转,也就是: 让权贵阶层中的任何成员必须严格遵循以宪法为主的各种法律 ;否则,任何规格或形式的会议讨论等都是瞎扯淡。 顺便举个例子,下面视频就是根本原因的一个生动的具体表现 ! 法院书记员暴打女服务员 叫嚣我就是110 : http://tv.sohu.com/20111019/n322673925.shtml
个人分类: 当今拍案|2003 次阅读|8 个评论
你会付小费吗
热度 3 ellapan 2011-8-24 00:03
小费,也叫服务费。付小费的习惯在世界上已流传多年,且多数国家都有。是否付给小费和付给小费的数量,直接关系到服务质量的高低,也是服务人员的收入来源之一,所以对于我国的出国公民来说,学会在国外付小费也是必要的。否则在接受服务时会遇到不快或遭受白眼,也影响自身的身份。不妨先了解一下本人收集的基本的常识哦: (1)为什么要付小费? 在国外,付小费是对从事服务性工作人员的一种正常的付费方式。为什么要付小费呢?这首先是那些普通的中国出境游客不解的事情。因国情不同,小费在许多国家是下层服务人员的一项重要收入。譬如在泰国,普通工薪阶层的收入平均每月五六千泰铢,而饭店打扫房间的服务员,老板每月付给他们的工资却只有一千泰铢左右。因而住店客人给的小费,就成了他们保持正常生活的重要收入。客人付小费本身,可以表达的涵义颇为丰富。它既能代表客人对服务人员为你付出的劳动的尊重,也可以表达客人对服务工作的一种肯定和感谢之情。从另一层面来说,也体现了客人本人的文化修养和文明礼貌。 (2)小费要付给谁? 并不是所有的服务都要给小费。按照掼例,除了饭店不曾谋面的打扫房间的服务生一定要给小费外,对许多当面给客人提供特殊服务的人也要付小费。饭店的行李员如果笑盈盈帮你将行李提到了房间,那就绝不仅仅意味着热情,你理所应当付小费给他。出租车的司机把你拉到目的地,你在计价器显示数字基础上要增加一点车费做小费。 (3)怎样付小费? 付小费亦有一些技巧和惯例。给打扫房间的服务生的小费,在离开房间时放在显眼的位置即可。小费忌放在枕头底下,那样的话会被服务生认为是客人自己的东西忘了收藏。如果能在桌子上放小费的同时,留一张“THANK YOU”的纸条,会倍受服务生的欢迎和尊重。倘使当面要付小费给行李员,那最好是与他握手表示感谢的同时将小费暗暗给他。给导游、司机的小费,则要由团员一起交齐后放到信封里,由一代表当众给他们。当面付小费时最忌付硬币。曾有过客人将一把硬币当面给行李员做为小费,使行李员十分恼怒拒收的先例。 好了简单了解一下,我们还需要注意到全世界各地各行业小费的不但数额没有统一规定,而且就在对于小费的看法和态度上也是有区别的哦,所以亲您要酌情而付哪: 在日本,当进人饭店大门时,顾客可向女招待员付一些小费,而对于其他人员可不必付。 在泰国,顾客所付的小费,无论多少,都是需要的。 在新加坡,付小费是被禁止的,如若付小费,则会被认为服务质量差。 在澳大利亚没有给小费的习惯。 在瑞士的饭店餐馆,不公开收取费,而司机则可按明文规定收取车费10%的小费。 在法国,付小费是公开的,服务性的行业可收不低于价款10%的小费,财政税收也将小费计入。 在意大利,收小费属于“犹抱琵琶半掩面”的半公开现象。当遇到“拒收”的“示意”时,你最好是乘送账单之机递上小费。一般在意大利饭店里(餐馆),客人最多给10%的小费。在咖啡馆酒吧,一般酒台上放着专给你放小费的小盘子或储钱猪。在旅馆里,通常每周给打扫清洁的女工5个欧元。坐出租车则不一定要给小费,把车钱凑成整数就行了。 在北非及中东地区,收取小费是“理所当然”的事。因为,许多从事服务性活动的老人与孩子,小费是其全部收入。如遇顾客忘却付小费,他们会追上去索取的。 在美国,小费现象是极普通而自然的礼节性行为。一般来说小费是消费的10%-15%,不过经常有人高兴多给点。有些餐厅在结账的时候专门列有一项是“小费”(gratuity),必须要交的。付小费的其他情况包括坐出租车和到旅馆请人搬行李等。在这些情况下付一两块钱小费就行了,而不是15%。坐出租车付10%的小费。严格地说,服务员应该为小费报税。但许多人少报,因为付的都是现金。 墨西哥人将付小费与收小费视为一种感谢与感激的行为。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450 次阅读|6 个评论
小班长
liuxuxia126 2011-8-12 09:11
第一天去见新生,我就见到了小杜,他比别的新生都来得早一些。 他很用心地去认识每一个班上的同学,并记下他们的联系方式,住在哪个寝室,电话号码。帮同学们干这干那。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班长和支书都是竞选的。虽然他个子不高大挺拔,他开学及军训期间为同学们跑前跑后所做的一切,也使同学们更多了解他,信任他。所以在几个候选人中,他理所当然脱颖而出,成为同学们选举出的第一届班长。 暑假期间,我很意外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心见到他两次。不过都是远远地看见,他并没有看见我。我是去陪客人吃饭。看见他端着托盘往包厢送菜。原来他在这里打暑期工,做了一个送菜工。 其实他家里条件不错,完全不需要他用这样的方式挣钱。但他在为自己积累财富,一份很特别的人生经历,通过端盘子送菜,看人生百态,学会与人沟通交流,认识各式各样的人,为自己将来从事工作,更快认识这个社会打下基础。做小工得学会忍受。因为以前没做过,总有做不到的地方,得听大厨的召唤,听来包房服务员使唤,跑前跑后,还得小心翼翼。这蛮锻炼一个人的性格。 马上要进入他的大学二年级生活了,希望他以后的道路一步一个脚印走得更扎实。 有目标追求,就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我很为小杜骄傲,也会继续关注他的成长。
个人分类: 家人朋友|2881 次阅读|0 个评论
做什么要像什么
热度 10 kejidaobao 2011-8-9 10:45
文/马 臻 一位学生在毕业前找到份好工作,科研进度便放慢了。睡到上午10点多才起床,常以各种理由请假,没有及时整理实验数据和毕业论文。问他为何如此,他说反正工作已经找到了,毕业论文只要通过就行了。并且周围同学都这样不紧不慢,都想等到最后才抓紧。见此情形,我给他讲了一堂职场课。 星云大师在《厚道》中提出:“做什么要像什么。”徐小平在《挣脱生命的束缚——新东方博客荟萃》中写道:“做什么事情,要么不做,要做就竭尽全力把它做好。只要你以这种精神做好通往未来的每一件事情,你就会一步一个脚印,登上你人生的珠峰。”美国企业家唐纳德·川普认为,做事要高标准,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得最好,让别人发出“嗷!啊!”的惊叹声。一个人做事得有激情,如果一个开门的服务员每次开门都有激情,如果一个客户接待员能富有激情地握每一双手,那么他们一定能把工作做好。 不要小看一件事。能做好一件事,也能做好另外一件事。报刊里常有这样的故事:大学生入职后被安排干些接电话、擦桌子的活儿,很多人都受不了而辞职了,但有的大学生把桌子和茶杯擦得很亮,客户来谈生意,对这家公司的整洁环境印象深刻,夸奖了几句并签了合同,于是这位大学生就被提拔了。俞敏洪在《大智若俞——俞敏洪谈职场奋斗和人生成功》中说,他面试大学生时会问愿不愿意到新东方打扫卫生间,结果没人愿意。俞敏洪说,这其实是对大学生的试探、考验。如果你能打扫好2间卫生间,就让你打扫4间。打扫好4间,让你管理打扫卫生间的后勤人员。如果能做好,就让你当后勤主任。如果又干得很好,送你出国培训,然后让你担当别的重任。 认真做事,能打响品牌。20世纪90年代,有个建筑公司老板拿到一份修建3个小涵洞的订单。由于工程经过几次转包才到他手上,完工后不但赚不了钱,反而会亏5万元。他的下属都劝他偷工减料,这样还能挣些钱。但他却带领工人,以最快的速度、最优的质量、最大的成本,提前修好涵洞,亏了8万元。工程指挥部和总承包商来验收,对质量非常满意,以后把一条高速公路的所有配套工程都让他做。他就是中国太平洋建设集团的创始人严介和。美国黑人演员福里斯特·惠特克在电影《末代独裁》中扮演乌干达20世纪70年代的统治者伊迪·阿敏将军。为了演好角色,惠特克猛吃猛喝使自己发胖,学会弹奏手风琴,并掌握了阿敏的东非口音。他看了很多关于阿敏的书、新闻和电视片,并向认识阿敏的人了解第一手资料。他的用心准备和精彩表演使他摆脱了以往一直当男配角的宿命,赢得了2007年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 朋友介绍朋友,机会吸引机会,过去的成绩记录能带来将来的机遇和成功。博恩·崔西在《口才圣经》中说他有一次被邀请演讲,事先练了50遍,结果“一炮打响”:他的演讲被录制成光盘和磁带,在全世界热销,并且坐在听众席中的一些“重要人士”纷纷邀请他到别的地方去演讲。至今,崔西已在全球1/4的国家进行演讲,听众达1000多万。再比如,研究所里需要研究生助管制作主页,寻常人的思维就是:当助管的补助微薄,给多少钱就干多少活,最好工作量越少越好。但是如果你把上级交给你的任务做得一流,那么以后找工作时不正可以拿这件事情来证明你的能力和精神吗?很多公司都需要建立网站的啊。如果你制作的网页真的超一流,“500强”企业都会找你。 说了别人的例子后,我说说自己的经历。2006年,我和博导在Surface Science Reports上发了篇53页的长篇综述。为了写好它,我搜寻了相关领域所有文献,看了近2000篇论文,有的论文还看了几遍。认真撰写并反复修改稿件,花了7个多月。结果,该综述至今被引用100多次,成为该刊物5年来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之一。再比如,我入职后应征复旦学院“经典读书计划”指导老师,组建了“生命中不该忘记的事”读书小组,从写“广告词”、准备讨论材料、组织讨论到整理总结材料、为学生写个性化的推荐意见,都很认真,得到复旦学院《学而》报多次采访报道,教学体会“一种融汇贯通的感觉”被《科技导报》转载,学生的读书心得被校报刊登,给学生讲的“做什么要像什么”的道理被人民网转载。最后,20位学生中有7人获得优秀个人奖,10人获得优秀读书奖,集体获得读书小组风采奖。 人们往往只是看到做了某件事情,但实际上,做事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做事本身,还可以从一个台阶上升到更高的台阶。2008年我在科学网上开设个人博客,以正襟危坐的风格写下了科研和生活的感悟。这不但成了开讲座介绍科研方法和人生哲理的素材,还成了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的雏形,已在《科技导报》、《科学新闻》、《科学时报》等刊物上发表近40篇文章,4篇被人民网转载。这些平时的积累,为以后开设相关课程(如“科技英语写作”、“科研生存技能”)打下了基础。再比如,我平时读史蒂芬·卢卡斯《演讲的艺术》、博恩·崔西《时间力》、邹建华《如何面对媒体》等书,虽然无法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提高了职业技能,要用的时候能用上。 懈怠和优秀都是一种习惯。现在的做事态度会被带到将来的工作中去。现在不及时整理实验数据和毕业论文,将来也不会及时整理仓库和工作报告。现在养成了睡懒觉的习惯,将来工作后也很难提得起精神。我理解,不是每件事都值得做,也不是每件事都能做得尽善尽美,但对于那些重要的事、感兴趣的事、必须要做的事,一定要尽自己努力做好。根据投资学家约翰·坦普尔顿的“多一盎司定律”,哪怕付出的努力比别人“多一盎司”,也会产生明显的效果。(责任编辑 陈广仁)
个人分类: 栏目:走向职场|3263 次阅读|10 个评论
爱我就远离我——西部游的两个环保细节
热度 2 xuyingxiao 2011-8-9 09:16
把桌子收拾干净!——摄于科罗拉多大峡谷国家公园 超市门口给人吃饭的桌子上有下面的提示,让大家吃好东西后把桌子收拾干净。这可不是为了环境整洁,而是为了保护野生动物! 为啥?旅游手册上不是提示过嘛:要保持野生动物的野性和觅食能力,不要喂野生动物,否则会害了它们。 那关擦桌子什么事情? 你想,你不把桌子收拾干净的话,服务员可能还没来得及过来清理就有野生动物来吃你的剩饭了,那不相当于喂食野生动物了么。 它是活的!——摄于拱门国家公园 它叫生物土壤结皮( biological soil crusts )。“是由细菌、真菌、蓝绿藻、地衣和苔藓植物等孢子植物类群 与土壤形成的有机复合体”。人家长一年,你踩一脚就让它白长了。后果是:没有它们,很多大型植物无法生存。没有大型植物,很多动物也就活不下去了。所以, 不要在沙漠里乱走,得按照公园安排的步行道,而且即使在步行道上走时也得当心别踩到人家。
个人分类: 旅游|2979 次阅读|4 个评论
欧洲暑期旅行记录(2):格罗宁根(续)
热度 1 xiegming 2011-8-4 13:07
8月3日上午 宾馆的窗外就是一个酒吧,荷兰人玩得很晚,其实就是一人一杯啤酒,然后坐在那里海聊,我们不能开窗,否则很吵。很快就睡了,早上洗漱吃饭,磨磨蹭蹭到10点多才出门。今天根据朋友建议去爬一个塔,和参观一个花园。到了买票的地方,服务员说11点才开门,两个大人、两个小孩10欧。于是就在附近等,看到一个结婚的,婚车很朴素,和中国的没法比。后来孩子们无聊了,吵着要吃东西,我于是又回去宾馆取了饼干。就在市政厅的后边一个交易所改建的餐馆外边摆设的桌位上吃喝起来。一会儿,亲亲要上厕所,还很急,先去最近的市政厅找,人家说这里不对外,告诉我马路对面VD商场里面有,于是赶快过去,总算解决了。带着孩子吃喝拉撒事情比较多,而且有时还会是突发事件。 11点多了,终于可以去参观这个塔了,这个应该是全城的最高点,高度接近100米。进了里面,灯光昏暗,楼梯很窄很陡,只能容一个人上下,我们拍成一队,妈妈在前,孩子在中间,我断后,途中也有歇脚的地方,孩子们又要吃饼干,经过几次缓冲后,终于到了最高处。其中一个观景点可以近距离看到很多大钟,有一个面板,上面显示不同形状的钟,旁边有按钮,你一按就会发出相应的钟声。于是孩子们抢着一通乱按,声音此起彼伏。记得昨天在路上,总是时不时听到钟声,也没有规律。估计是不是也是这种情况。 从塔上下来,又去了一个花园。花园不大,但是确实非常精致漂亮,孩子们非常兴奋,在里面跑来跑去,还看到有颜色的蜗牛。我被里面花朵的鲜艳震撼了,感觉那些颜色深深地刺进你的眼睛,真得有些发假了,都有些眩晕了。从花园出来,就在VD商场里面吃了午饭,其实也是各种面包,很多看上去很美,但是口感很差。 8月3日下午 安排她们睡觉,我一个人按照计划去格罗宁根大学和与我们合作的Weissing教授见面,这是此次欧洲之行的唯一的学术活动。是骑车过去的,路上遇到一条小河,桥被吊起,让河里的私人游艇过去,朋友说游艇比房子还贵,一到周末,这些游艇就会顺着河流开到大海。朋友说他们买自行车要向学校提出申请,保证每周必然会骑三天,然后通过学校去买车,这样可以免税。学校的办公条件非常不错,比北大这里强太多了。下午主要是学术讨论,从两点一直持续到七点。楼里面的厕所情况是头一次遇到,门上标志"H"的是男厕,"D"的是女厕,如果没有人告诉你,打死你也想不到。 8月3日晚饭 从学校回到住处,已经晚上7点多了,她们已经在吃中午买的面包,果酱了。不够我吃的,所以我决定自己出去随便吃点啥。下意识朝超市方向走,远远看见那个超市还有人出入,猜想应该没有关门,过去一看,果然21:45才关门,所以决定还是超市买点吃的吧,买了一颗生菜,0.69;培根150g装,2.69; 两罐啤酒,0.59+0.55;其他就是随便选了几种面包,一共花了8.58。回来把生菜简单洗洗,就整个给生吃掉啦,怕培根坏了,也全部干掉,啤酒只喝了一罐,然后胡乱吃几块面包,还挺饱的。下午挺累的,先睡一觉吧。我趴在床上,两个孩子站在我的后背上踩来踩去,对于她们,既是在玩,也是给我按摩了,还挺舒服。 明天准备去著名的羊角村,希望不要下雨。
个人分类: 旅游|3629 次阅读|1 个评论
亲眼所见五星级宾馆里服务员打扫卫生的情况……
热度 35 cutefay 2011-7-18 15:45
很久之前看过一个帖子说很多宾馆的服务员是抹布一抹净,就是拿着一个抹布擦所有的东西,包括水杯、桌子、马桶等……当时有些怀疑,这次我亲眼所见了一些事实,或许可以给大家参考。 最近我们邀请了一位外国学者来做报告,给客人安排在北京一五星级酒店中。我们刚到的时候,由于预定的房间前面住的客人刚退房,服务员还没来得及打扫,前台接待人员就让我们在楼下等一会儿,等打扫好了再进去。于是,我们老师陪着客人在大厅等待,我先去房间看一下情况,以便打扫好了之后能够让客人及时到达房间。 我刚到达房间,看到里面还乱糟糟的,服务员才刚刚打扫。因为就一个服务员打扫,我怕时间很长让客人等太久不大好,就提出要帮服务员一起打扫,以便加快速度。 我看到服务员已经把旧的床单被罩撤下来了,要套上新的。我看了一下褥子以及被子的瓤,上面沾着很多短头发,还有一些脏的痕迹,我赶紧把有些看着明显的头发给弄下来。而服务员对这种头发视而不见,估计她们是从来不管里面的瓤是否有头发,反正外面套上被套看不到。 把新床单等铺好之后,服务员就开始打扫洗手间了。这时我看到屋子里的茶几上有一些烟灰,我就提出来帮她擦一下。她随手给了我一块看起来不怎么干净的干抹布,我用来擦了茶几,之后把干抹布还给服务员。然后,我看到服务员在打扫洗手间,手里拿着两块抹布,一块是刚刚给我用的,还有另外一块。服务员先洗了洗刷牙的杯子,然后用一块抹布使劲擦杯子,把杯子上的水珠擦掉。我不确定这块抹布是我刚才擦烟灰的那块还是另外一块(很可能是我刚才擦烟灰的那块,因为它是干的)。接着服务员用另一块湿的毛巾擦了擦镜子,又用这块擦杯子的抹布擦镜子第二遍。接下来用抹布(不确定是哪块)擦洗漱台、接着擦马桶。接着擦洗手间的地板。看着我觉得有些恶心…… 整个擦的过程没有沾任何消毒水、一直是一块干抹布加一块湿抹布作业。并且很可能她们会用这两块抹布擦完第一个房间的地板之后再擦第二个房间。 此外,服务员只要看着桌子不脏,不会再擦拭一遍。不过即使再擦拭一遍,就凭这两块脏抹布,可能越擦越脏。 对于洗手间里的那些牙具之类的,服务员不会因为新的客人来而全换新的,是看如果前面一个人几乎没用,就不会换新的。还是让后面的客人用前面客人留下的。 唉,中国酒店的服务员真是太没有敬业精神。并且这个又很难监督。因此,以后住宾馆,还是应该自带杯具得好,或者要用宾馆的也是要把杯具好好洗洗再用,否则想象擦过马桶的抹布又擦杯子,总会觉得太恶心…… 如何判断酒店里的杯具是否是抹布一抹净?俺觉得,如果看着杯具特别光亮,十有八九是一抹净的。因为俺做化学实验的时候,即使玻璃器材刷得再干净,如果是自然晾干,那么杯壁上也会有一些水迹的。如果是放在60度以上烘箱中烘干,那么水迹会不怎么明显,但有些玻璃器材上也是会留下水迹的。而很多酒店很少会把玻璃水杯拿到60度的烘箱烘干,所以看着特别光亮的,很可能就是很不干净的一抹净了。
个人分类: 菲比寻常|6234 次阅读|48 个评论
[转载]转来的兰州方言——很有意思 挖抓挖抓
wqma 2011-5-13 18:42
世界是东西的,东西是动弹的,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动弹是有哈富的,哈富是可以挖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 养老一河滩的石头,母一个是压菜滴。 哈哈,太逗了! 不敢到外面岂,阿乌子把你吃捣呢。 /(不要到外面去,妖怪会吃了你。) 尕地个 倒个汤。/ (服务员,倒个面汤。) 产是一帮半蔫汉满。 /(哎,一帮都是“半瓶子水”。) 练手们 来 瓶子提上老吹到。/ (朋友们,拿起啤酒干杯!) 佛佛子,子子子。/ (勺子、小孩子) 你亮活得很那。/ (你帅呆了!) 瓦渣滓开沟子,一锤子地买卖。/ (瓦罐摔破,一锤定音!) 熬药,我地娃这门醒藤地。/ (啊,你太可爱了!) 肥﹖邮递员。 /(谁?邮递员。) 这是地道的兰州方言,现在很少有人说了 脏手手不老挖蛋糕。 /(别动我,烦着呢!) 蔫处处地个坏。 /(闷闷的坏!) 养老一河滩地石头,母一个是压菜地。/ (有这么多人,没有一个顶事的。) 急地个萨沙,将一等。/ (别急,稍微等一下)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46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小小牙签带病菌入口
greenbz 2011-5-6 18:37
很多人都喜欢在饭后用牙签给自己来一次口腔清洁,但是你也许没有想到,一枚小小的牙签可能“藏”着几万个细菌。特别是到了夏天,一些卫生状况很差的小餐馆里的牙签更是成了各类疾病传播的最好工具! 笔者近日调查了成都市多家餐饮店,发现不少“苍蝇馆子”的牙签根本没有消毒。很多餐桌上摆放的是没有任何包装的牙签,随意放在桌子或盘子上,任人抓取。在青石桥夜市的一家烧烤摊及新华公园旁的一家快餐店,牙签随意摆放在桌子上,就餐者在取牙签时,往往是先拿一小把,再从中挑选出一两根使用,剩下的再放回去,有些牙签甚至变得发黑。 在一些较为正规的、规模较大的餐饮店看到,牙签都是放在牙签盅里的,客人要用的时候倒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污染机会。也有一些小店的牙签是用专用的小包装,直接把一包牙签给客人使用。 在双林路一家小餐馆打工的服务员说,他们店里的牙签、餐巾纸都是有人用自行车直接送货上门,老板一般都买最便宜的,1.5元一大包的那种。成都多数餐饮店都在使用这种不从正规渠道进货的牙签。这些牙签种类很多,有的印着“高级牙签”四个字,还有的印有“高温消毒”字样。但这些牙签的卫生很难保证是合格的。“我们根本不敢用这些牙签!”这位服务员最后说。 成都市卫生防疫站监督科的侯科长认为,牙签是入口的用具,如果管理不善,牙签上会附带各种各样的细菌、病毒,如乙肝、结核等病毒,这些细菌病毒会通过牙签进入人体内。那么,如何才能保证牙签的卫生呢?侯科长说,牙签在生产的时候进行消毒,在使用的时候也要注意卫生,最好的办法是使用小包装牙签,避免在使用的过程中多次循环污染。 侯科长说,目前我国暂时还没有出台专门的牙签生产标准及卫生标准。在进行例行检查的时候,牙签都是按照餐具的标准进行检查。从工厂出厂的牙签必须符合餐具的卫生标准,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必须注意卫生,避免循环污染。 侯科长还特别提醒消费者,由于牙签的卫生状况很不乐观,建议大家最好不要使用“苍蝇馆子”的牙签,避免病从口入。自己在家里使用牙签时,不能完全相信包装上的宣传,在使用前最好进行消毒处理。消毒的方法有蒸煮、紫外线消毒等。
个人分类: 行业观察|1144 次阅读|0 个评论
乘飞机的经验之谈!
热度 2 superdaisy 2011-4-30 20:22
在国内乘飞机 最郁闷的事情莫过于到了机场(比如,20:00),他们告诉你航班延误了,要等1个小时才能办理登机手续 最最郁闷的事情莫过于当你等了一个半小时(21:30),他们告诉你飞机还在对方城市,要再等半个小时,等他们起飞了才能办理登机 最最最郁闷的事情莫过于当你在机场等了2个小时之后(22:00),可以顺利办理登机手续,然后告知飞机已经飞来本站,但是要等2个小时之后可以可以登机 最最最最郁闷的莫过于当你在机场等了4个半小时至(00:30),看到飞机进港了,里面的乘客出来了,满怀希望准备登机的时候,他么告诉你考虑到对方天气原因,航班取消了。。。 最最最最最郁闷的莫过于他们要在1个半小时之后送你去宾馆,把你的航班改到第二天的12点。 虽然飞的不是很多,不过经历了几次这样的磨难之后,总结了如下的经验: (1)尽可能选择国航的飞机。因为在我所有经历的航班延误中,只有国航赔钱300。有此南航浪费了我1天又12小时,没有任何的道歉和赔钱。这个就是我为什么总是选择国航的原因,呵呵。 (2)当发生航班取消之后,切记不要和他们argue(很多人喜欢和服务员吵架,幻想一些不切实际的安排),马上和他们的值班经理联系,接受他们的建议,尽快改签明天最早的航班,然后去他们安排的宾馆,马上休息。很多时候,有些人喜欢吵架,做钉子户,最终的结果是一样的,但是你浪费了今天和明天的时间,特别是在节假日,第二天的航班一般很难保证。 (3)当发生航班延误之后,尽快预定今天或者明天的新的航班,然后退票或者改签。特别是当航班要延误到凌晨12点之后,一般情况都会被取消的。 (4)天下乌鸦一般黑,每个国内的航空公司没有本质的差别。只要你还要乘飞机,你就得忍气吞声,继续乘他们的飞机。 (5)最后,出门在外,心态要好。切记,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5175 次阅读|2 个评论
面部着地
热度 1 tangwei 2011-4-28 13:32
连三藏都很惊讶了:那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沙僧继续说:虽然过去这么久了,但就像刻在脑子了似的。那天,王母娘娘因为一个什么好日子开PARTY,人手不够,我们这些卷帘的也做了端茶递水的服务员。我那领导是宾客之一。那天刚好我端着盘子路过他身边。喊住我:来,给我一杯琼浆。于是,我就端着一琉璃盏的琼浆递给他了。你知道么?明明他已经接手了琉璃盏,可是我一松手,琉璃盏就掉下地了。。。。。。。只看见领导嘴角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当时还以为他会安慰自己。可谁料想,他随即大呼:啊,你这服务员怎么当的?这样大喜的日子,摔个杯子,不是要触王母娘娘的霉头么? 越是声名显赫的人物越是迷信,这个你们懂的。偏偏那王母娘娘更是个迷信到家的人物。后果可想而知,她老人家一怒之下,命两个同事,就把我直接从天庭扔下去了。 八戒:哎呀,我也是这样被扔下去的。结果被扔猪窝里了。 悟空听得这个气啊,握金箍棒的那只手也直抖。 沙僧:呵呵,我刚刚好落在流沙河中,只是,面部着地。。。。。。这长相,就不是原来的长相了。。。。。。。。
个人分类: 有些故事|1992 次阅读|2 个评论
核危机,盐危机,社会危机
热度 2 tarimriver 2011-3-17 13:12
看到杨秀海老师说广西出现抢购盐的现象,我出去卖菜顺便也想买袋盐。附近大超市盐也被抢购,不过由于是小城市,节拍有点慢,网上说北京上海浙江广东昨天已经出现抢购潮,我是今天上文11点50多出去到商场的,看到一个人正抱着最后一箱盐离开,还有个女士拿着仅剩的2袋散盐抱怨着。我也是想买2袋盐的,因为家里仅剩半袋了。出来超市到附件菜点看,结果他们仅有的3箱多盐被抢购,如果有污染,你买一箱盐,也没有用啊,一箱吃完后还不和大家一样?菜店老板打电话给盐业局,他们回答要过两天才有货。 打电话给遥远的新疆,结果新疆的大小超市商场里盐也已经断货,一些人就开始买粗盐备用。新疆是产盐的,即使日本把太平洋污染了,新疆也是无须担心的,但恐慌依然存在。不仅是城市出现盐恐慌,农村也出现抢购盐的现象。可见生活在危机时代的人们心理多么脆弱! 与盐危机不同,双汇火腿肠在超市正在被撤下柜台,我问服务员,是否双汇公司要求撤的,回答不清楚,反正是有这个指令,执行就行。 科学网上王德华等博主已经指出,相比日本核危机,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更重要,更关键。这是多数人的感觉,看看,这次双汇瘦肉精事件,又是处理了几个中下游人员,正像三鹿奶粉事件枪毙了几个可怜的农民一样。明眼人早已看出,这么大的安全事故,不可能是几个虾米所能左右,这样的做法显然是没有把消费者大众健康安全当作一回事,GDP比百姓的性命重要啊!所以,三鹿奶粉虽然倒了,但依然挡不住后来出现皮革奶,可能以后还会出现其它创新奶,所以,人们跑到香港澳门去买奶粉。双汇事件如果还是被纵然包癖,中国肉制品行业会蹈中国奶业的覆辙。 应该像王立军提案所说,对食品安全造成人们生命财产危机的,斩无赦! 高层何时能痛下决心,处决不端?
1588 次阅读|1 个评论
面对强震,日本人如此镇定!佩服
deminglei11 2011-3-13 13:46
一位日本的博友在日本发的微博中这样描述了震后人们的情景:几百人在广场避震,结束之后整个过程无一人抽烟;服务员拿来一些毯子、热水、饼干,所有男人帮助女人,跑回大楼为女人拿东西。接来电线放收音机, 3个小时后,人散,地上没有一片垃圾,一点垃圾也没有留下。 躲在各种避难所的人们,都是坐在楼梯两侧,确保中间畅通。在大街上避难的行人也都 井然有序 的站在道路两侧尽量不阻碍交通
2634 次阅读|0 个评论
知识为什么没有用?
热度 3 zlhua 2011-3-11 11:24
经常会听人说,这年头,读什么书啊,读了那么多书,学了那么多知识有什么用,到头来还不是每个月拿那么点工资。有时候甚至和那些畅销馆子服务员拿得工资差不多,更有甚者,是那些读完本科、或者硕士,博士后,连工作都找不到人,更是尤为感叹知识为什么没有用呢!!! 其实,以我亲身经历来看,这个问题不在知识本身,而在人的身上,在我们身边,读了本科,硕士和博士能找到好工作,实现自身价值的人大有人在。当然,也有很多没有读本科,硕士和博士的人也能实现自身价值的人。两者一比较,你就会发现,的确问题在人,不在知识本身。 我经常会跟我的学生讲,学了知识一定要用!!!如果不用,那就干脆不要学,浪费时间和精力,知识只有学了,用了才会才产生价值...为了进一步提请学生注意自己在认识这个问题时的误区,我跟学生做了一个小游戏: 在书上随便找一个超过8个的细节的知识点,比如IRM,MIS中介绍信息的性质的知识点,比如书上一共给出了13个性质,然后给学生2-5分钟的时间记忆,5分钟内快速记忆并能上台默写完全正确的学生,可以得到平时分为85分的基础分。在分数的刺激下,学生们很是积极,有的甚至不到2分钟就能快速上台写答案,而且能写对11个(总共是13个)。 然后,请成功取得这个基础分的学生起来即兴回答一个和这个知识点相关的问题,很明显,采用这种方式训练出来的,就算默写完全正确的学生,也是不能很好解决一个现实看来很简单的问题。为什么?(这也是很多考试成绩很好,但实际应用能力很差的学生的困惑,所以,我帮别人挑学生去工作,通常不会只看成绩单,而是采用更能甄别出他实际能力的方法) 理由很简单,因为这种方法只是训练了学生的记忆能力,而且是强化记忆能力,而没有对学生理解、特别是思维能力进行训练。 现在,我把这个游戏放在讲“信息的本质”这一问题前,先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背书上他们能找到的他们认为正确的标准答案,然后再让他来用他们背的东西来解决现实实际问题,如果出现状况,我再帮他们分析原因,然后再引出“为何要认识信息本质”这一话题,然后结合认识论层次的信息定义,帮助他们来分析刚刚面对的未解决好的问题,让他们领略一下学习并理解信息本质这个基本知识点是一件多么重要,有用又有趣的过程啊!!!
个人分类: 喜欢学生|2759 次阅读|6 个评论
博友的聚会
热度 11 gl6866 2011-3-2 16:11
从虚拟空间走下来,到现实空间聚会,确实是很难得的机会。从我上科学网以来,我已经有过两次博友聚会的机会了。一次是在去年三月,我去苏州开会,见到了科学网上的名博周可真。他不光是我科学网上的博友,而且还是我研究生院的同学。所以在苏州见面格外亲切,我去苏州住得离苏州大学较远,他专门开车来接我。那时天色已晚,我们便来到苏州很著名的饭店一条街,然后找了一家叫“百仕餐厅”地方落座。那天还好,由于不是周末,人不算太多,餐厅的名称也很雅致“百仕”,可我们仅仅是“俩仕”,所以要的菜也不是很多,够吃、吃好就好。尤其让我回味的是苏州的茶和虾,那可比北方的强多了。由于又是同学,难免谈到当年在研究生院的情形,自然让我们倍感亲切。苏州三月份也是油菜花正黄的时节,又有好友相聚,兴致极高。吃完饭后,我让餐厅服务员给我们二人留影,这是我和周可真在餐厅的惟一一张合影,现在看来弥足珍贵了。一直谈到晚上将近10点钟,太晚了,他又把我送了回去,临别之前,我说到湖边欣赏一下,但那天有点儿刮风,待了一会儿就走了。他还送给我一册有关顾炎武的专著。下面就是我和周可真的合影。 周可真与我在“百仕餐厅”门口的合影留念 今年正月里,南京的博友吕乃基老师不远千里来到北京,科学网的刘锋和liuli二位做东,在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的餐厅为吕老师“送行”,因为吕老师第二天就要回南京了。由于是第一次见到了这么多的博友,我也格外感到亲切。liuli在清华大学工作,我们也是多年的老朋友了。据我所知,清华大学的老师在照相机上都肯下本钱。所以liuli拍了很多的照片,放在他博客上的只是一小部分而已。我不是玩儿家,但也带了一个卡片机,拍了几张,算是凑个数吧。毕竟各自的角度不同。liuli更注重整体效果,而我则偏爱个体。另外,我的照片基本上是在未动筷子前拍的,所以也就让人看得清爽一些。那天,科学网的大牛李小文院士和武夷山也都说是要来的,但临时有事未能到场,这也是令人感到遗憾的。不过我想将来一定还会有机会的。下面是我的卡片机拍的几张照片。 吕乃基、liuli、王德华(右至左)在未动筷子的餐桌旁聊天 吕乃基老师在看liuli,不清楚那时liuli在鼓捣些什么 王德华老师与刘锋面对我的相机 李亚辉和刘锋二位“道上的人”
个人分类: 人生漫笔|4843 次阅读|21 个评论
中国教育的悲哀:1‘寸’等于1厘米
热度 5 wangxh 2011-1-28 21:10
首先声明,俺有些“坏”或“不太厚道”。 今天晚餐带妻外甥女和女儿去匹萨饼,吃完后她们姐俩去洗手间。无聊间拿着买单无意识地看着,突然觉得我们点的“12‘寸’海鲜至尊+夏威夷匹萨饼”好像没有12吋(实际上纯粹是无聊,每次吃匹萨饼都是这么大),于是问身旁的服务员:“12吋的匹萨饼好像没有12吋,这个吋是什么意思?”按照惯例本来“期望”得到的回答应该是“先生,为您上的匹萨饼就是12‘寸’的”之类云云。但却得到了这样的回答:“‘寸’是英寸的意思, 1‘寸’等于1厘米 ”听到这里,俺不想继续听下去了,就点点头,视线转移到他处。没料到服务员很是热情,又跟上一句:“您明白了吗?”我真晕...... 一般人当然可以不知道1吋等于多少厘米,但匹萨点的中国服务员理应知道“1吋不等于1厘米”吧?看来,随着中学义务教育的普及,随着高等教育的扩大化,中国人越来越像“外国人一样傻”了。 注:吋——俺说的Inch;寸——服务员说的Inch。
个人分类: 社会|4364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自 扬子晚报)有感于食堂“三嫂”当“名誉院士”
xioaheilong 2009-9-25 19:13
转载自2009年09月25日 扬子晚报 作者:毕诗成 原题:院士三嫂让我泪流满面 自认为不是一个矫情的人,但看了深圳卫视的一段新闻,泪水竟然会在眼圈里打转。报道说,香港大学今年颁发名誉院士的名单中,出现了一位没有接受过教育、来自基层的食堂服务员。这位被学生们尊称为三嫂的82岁婆婆袁苏妹,曾于港大食堂服务44年,担任服务员及厨师。她对住宿生的照顾无微不至,除起居饮食,也关顾学 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是宿舍灵魂人物。这所大学用名誉院士的头衔,表达对她这位杰出人士的尊重。学校颁奖词说,她以自己的生命,影响了大学住宿生的生命。 我毫不掩饰对此一幕的感动,也毫不掩饰对于港大的敬意。不是所有的大学,都能够作出如此举动的;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把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视为杰出人士的。三嫂袁苏妹的确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她被学生们念兹在兹的,是有人头晕,她会主动煲药、送粥;是学生温习功课至深夜,会为其预留晚餐;是学生遇到烦心事,会去找三嫂倾心交谈这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但港大认为,这是对高等教育作出的独特贡献。在颁奖者眼里,这不是一份卑微的工作,而是一种生命绽放的方式。 与其说他们是在褒扬一个三嫂袁苏妹,莫若说这是在褒扬一种劳动精神;与其说我是被三嫂感动的,莫若说是被港大这种视角所感动。我们常常会说,劳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不必讳言,在普遍的社会意识当中,劳动者常常被分出三六九等。兢兢业业掏粪的时传祥、百货大楼一把抓的张秉贵我们的确曾经把他们树立为一种模范,但就今日而言,却依然没能让普通劳动者绽放光彩的精神,渗入社会的骨髓与脉络。 我努力地想:内地大学会有类似举动吗?我不知道,起码到现在还没有看到,也不知道将来是否能够看到。 我不否认,那种简单而霸道的精英观的确能带给社会一种引体向上的驱动。但这,真就是我们应该有的生活吗?当问起孩子长大以后要做什么时,孩子回答科学家、明星、将军、飞行员,甚至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我们往往会给予夸奖并充满自豪;当孩子回答水管工、修鞋匠、修理工时,我们往往会给予批评并进行教导是我们的孩子都志存高远,还是我们的成人早已区分好了高低贵贱?这让人不由得想起,当年,杜鲁门新当选美国总统,有人向他的母亲祝贺:你有这样的儿子,一定十分自豪。杜鲁门的母亲回答:是的。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同样让我骄傲。他现在正在地里挖土豆。道理上,总统与农夫都值得人们尊重, 而现实是没有几个人能真心为底层工作者喝彩,甚至没有几位母亲能做到为挖土豆的儿子喝彩。 对于任何职业、角色充满敬畏,有探索、钻研、做好一件事情的精神,同样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得到真诚的喝彩。还记得《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吗?这个从来没想过当将军,甚至连营长、排长都没想过的普通士兵,凭着一股韧劲,兢兢业业做好最简单的每一件事,成为了一个优秀的士兵。许三多的流行已经证明: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也有可能成为一个好士兵。为什么我们对于虚构的人物可以这样认同,但到了现实中就不能呢?多么希望,我们的身边能有更多的院士三嫂那里面有数不尽的温馨,更有对社会数不尽的激励。
个人分类: 未分类|3055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20: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