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潮汐激发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福岛震后7小时新西兰地震:关注强潮汐激发地震
杨学祥 2016-11-25 13:22
福岛震后 7 小时新西兰地震:关注强潮汐激发地震 杨学祥,杨冬红 据新华社东京11月22日电 当地时间22日5时59分(北京时间4时59分),日本福岛县附近海域发生7.4级地震。 参考消息网 11 月 23 日 报道 港媒称,新西兰北岛东部海岸于当地时间 22 日下午 1 时 20 分,发生里氏 5.6 级地震, 5 小时后南岛再发生 5.3 级地震。 新西兰北岛东部海岸于当地时间 22 日下午 1 时 20 分,发生里氏 5.6 级地震,在日本福岛地震 7 小时后发生, 5 小时后南岛再发生 5.3 级地震。 日本福岛和新西兰两地相距很远,它们之间没有构造上的关联。但是,时间差距表明是受到半日潮的激发作用。 半日潮即正规半日潮。潮汐的一种类型。对于地球上任何一个定点来说,从它第一次处于对月点的位置转到第二次又处于对月点的位置,所需的时间,比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约 24 小时)长一些,先后两次对月位置的时间间隔约为 24 小时 50 分。这个时间间隔叫一个太阴日。在一个太阴日内发生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的称为半日潮。其特点是两个高潮和两个低潮的高度都相差不大,而涨、落潮时也很接近。高潮和低潮的间隔时间为 6 小时 12 分。 海洋半日潮和固体半日潮的高低转换,导致地下断层构造起伏变化,激发了相应的地震活动。 厄尔尼诺事件影响地震火山活动的机制:太平洋地壳“跷跷板运动” 厄尔尼诺与火山地震活动密切相关。对 1763 年以来的 19 次强厄尔尼诺事件进行的统计表明, 70% 以上的厄尔尼诺事件都发生在太平洋地震活动年,特别是 1900 年以来的 7 次强厄尔尼诺事件几乎无一例外地全都出现在太平洋地震活动年 ;70% 以上的厄尔尼诺年都为火山活跃年。 1990 年战淑芸根据地震统计资料得出赤道东太平洋海水增暖的年份全球地震增多的结论。 1950~1979 年期间,共有 15 个暖水年,其中 12 年均发生了 8 级以上强震,几率高达 80% 。根据公元前 2000 ~公元 1979 年重大地震统计结果,在厄尔尼诺年,地中海、土耳其至帕米尔、喜马拉雅东段、东南亚、中国大陆及日本、台湾一带为地震多发区;厄尔尼诺后一年,美洲西部太平洋沿岸一带为地震多发区,与东西太平洋海面反向变化相关。 证据显示从 1964 到 1987 年南方涛动五个最低值和沿东太平洋隆起从 20 o S 到 40 o S 插入式的地震活动之间相关 . 这个地区包含了地球上最广阔的山脉体系之一 , 巨大的能源在那里通过海底火山和热液活动释放出来 . 两个截然不同的现象 —— 厄尔尼诺和地震群 —— 不顾它们无规律的循环速率和周期 , 看上去几乎是同时发生的 . 同样 , Daniel A. Walker (1995) 发现 , 在过去最持久的六个厄尔尼诺与最反常的插入式地震活动相一致 , 它们在 1964 到 1992 年沿东太平洋隆起从 15 o S 到 40 o S 同时发生 . 根据海底火山作用和热液活动 , 东太平洋隆起从 15 o S 到 40 o S 地区是地球上有据可查的最活跃地区 , 在这个地区微小相同的变化或大气压力范围的转移对引发厄尔尼诺的作用是公认的 . 如果这个地区的热活动没有被海洋覆盖 , 这些活动将被认为是引起厄尔尼诺的重要因素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17202.html 周春平综合 WyrtkiK.(1982) 、王宗山等( 1990 )、张先恭等( 1990 )、林传兰( 1991 )、蔡亲炳等( 1993 )的研究成果,总结了赤道太平洋海面高度的变化与 El Nino 事件的密切关系。在 El Nino 期间海平面高度变化一般有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 El Nino 前期由于信风加强,暖水在西太平洋堆积,斜温层变深,西太平洋海面高度一般可高出常年平均 40~60 厘米 ,相反东太平洋海水高度比常年平均低 40~60 厘米 ,形成“西高东低”的形势;第二阶段, El Nino 事件爆发的当年,西太平洋海面高度迅速下降到正常高度以下,暖水以开尔文波的形式向东传播,而东太平洋的海面高度迅速上升到正常高度或以上;第三阶段,在 El Nino 盛行阶段,西太平洋海面高度强烈地降低,东太平洋海面高度强烈地上升,这时暖水仍以开尔文波的形式不断地向东传播,到达南美沿岸,然后反射,以罗斯贝波向西传播,整个赤道太平洋海面高度形成“东高西低”的形式;第四阶段为海平面高度恢复阶段,在 El Nino 衰退过程中,西太平洋暖池海面高度逐渐恢复到正常高度,东太平洋海面高度则下降到正常高度。 赤道信风使暖水集中在赤道西太平洋,冷水集中在赤道东太平洋,温差为 3~9 o C ,高差为 40~60 厘米 。当厄尔尼诺到来时,情况发生逆转。由于地壳均衡原理和水均衡作用,东西太平洋地壳在厄尔尼诺前后至少分别升降 13~20 厘米 ,引发地震活动和火山活动。厄尔尼诺引发的地壳均衡运动具有东西太平洋地壳反向升降的特点。我们称之为太平洋地壳“跷跷板运动”,与南方涛动的气压变化跷跷板现象一一对应。它是微力放大的典型事例 , 即较小的东西赤道太平洋上空气压反向变化 , 增强或减弱赤道信风 , 引起东西赤道太平洋海面的反向变化和相应的地壳均衡运动。 图 1 厄尔尼诺事件和太平洋地壳跷跷板运动 . 如图 1 所示,当赤道信风使西太平洋海面增高和东太平洋海面降低时,西太平洋地壳下降,形成海沟处的消减带,挤压地下流体上喷形成西太平洋暖池,或向西部大陆和东部大洋的地壳下流动,形成岛弧火山和大陆火山;东太平洋地壳相对抬升,使东太平洋海隆和沿岸断裂带张开,岩浆和热气喷出,形成海底火山,加热海水及其上方空气,降低大气压,减弱赤道信风,使太平洋西部暖水东流,形成厄尔尼诺。信风减弱使东太平洋海面增高和西太平洋海面降低,东太平洋地壳下降,使东太平洋海隆闭合下降 , 挤压地下流体向东部大陆和西部大洋的地壳下流动,挤压新生大洋地壳向大陆地壳之下运动;西太平洋地壳相对抬升,使西太平洋岛弧断裂张开,岩浆喷出,形成陆地火山。若火山在中太平洋莱恩群岛一带喷发,则会出现中太平洋表面海水首先增温的情况。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65850.html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转换将导致更大规模的环太平洋地壳跷跷板运动 2015-2016 年发生了超强厄尔尼诺, 2016 年发生了拉尼娜。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频发表明,地震能量积累已经接近爆发水平,强潮汐激发地震现象越来越明显。 日本福岛、新西兰、阿根廷、中美洲萨尔瓦多地震频发值得特别关注。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韩延本,陈震,乔琪源。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地球物理学报。 2004 , 47 ( 4 ): 616-621 。 2. 周春平 . 大洋暖池及其影响 . 北京 : 气象出版社 ,2001. 1, 84. 3. 张丽欣 . 厄尔尼诺——来自天道的警告 . 北京 : 科学普及出版社 , 1999. 315~316. 4. 高庆华 , 胡景江 , 徐炳川等 . 地壳运动问题 . 北京 : 地质出版社 ,1996. 131, 135. 5. 战淑芸 . 厄尔尼诺事件和地震活动 . 见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工作部编 , 全国减轻自然灾害研讨会论文集 (1990). 北京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0. 302~305. 6. Walker, D. A., MoreEvidenceIndicates Link Between El Ninos and Seismicity. Eos. 1995,76 (4):33,34,36. 7. 郭增建 , 郭安宁 , 周可兴 . 地球物理灾害链 . 西安地图出版社 , 2007. 111~114, 146~158 8. 郭增建 .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的巨震是调节气候的恒温器之一 . 西北地震学报 , 2002, 24(3): 287 9.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1027 10.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11. 杨学祥。地壳均衡与水平运动 。世界地质。 1988 , 7 ( 1 ): 43-48 相关报道 福岛震后数小时新西兰地震 网民猜与超级月亮有关 2016-11-23 11:11:00  来源 : 参考消息网 ( 北京 ) 举报 参考消息网 11 月 23 日 报道 港媒称,新西兰北岛东部海岸于当地时间 22 日下午 1 时 20 分,发生里氏 5.6 级地震, 5 小时后南岛再发生 5.3 级地震,暂未有伤亡报告。由于地震与日本福岛地震仅相隔数小时,且同处环太平洋火山带,惹人揣测两者是否有关系,但专家一般相信只是巧合。 据香港《东方日报》网站 11 月 23 日 报道,新西兰第一次地震起初定为 6 级,其后修正为 5.6 级,其震中位于首都威灵顿东北约 200 公里,震源深度为 10 公里,估计方圆 500 公里的人感震动。新西兰南岛在 5 小时后亦发生地震,震央位于基督城东北约 75 公里。当局无发海啸警报。 专家估计巧合 曾在日本研究地震的专家陈先生受访认为,日本与新西兰地震没有太大关连,而日本地震仍存很多不确定性,预料强烈余震或陆续有来。 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教授陈龙生表示,两国地震均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不过牵涉两个不同的断层,相信只属一场巧合。澳洲地球科学局高级地震学家格兰维尔亦指出,没有证据显示福岛地震引发新西兰地震,只是巧合而已。 网民质疑“超级月亮”所致 在本月 14 日全球出现“超级月亮”天文现象之前一周,有阴谋论者曾预言“超级月亮”前后数天会有大地震,结果一语成谶,新西兰于 13 日发生大地震。 月亮接近地球时的引力,会导致海洋及地壳变动。日本有网站分析指, 22 日福岛地震是“超级月亮”的 8 日后,网民猜测地震或与“超级月亮”有关。 http://news.163.com/16/1123/12/C6IC1CCU000187V8.html 日本福岛7.4级强震 引发海啸 2016-11-23 05:55:55  来源 : 南京日报 ( 南京 ) 举报 日本福岛7.4级强震 引发海啸 据新华社东京11月22日电 当地时间22日5时59分(北京时间4时59分),日本福岛县附近海域发生7.4级地震。福岛县有两人受轻伤。日本气象厅发布海啸警报。 日本气象厅说,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7.3度、东经141.6度,震源深度约10公里。日本关东地区和东北地区多地有较明显震感,福岛县和茨城县部分地区观测到5度弱的地震烈度。 日本气象厅发布海啸警报,称福岛县、宫城县、岩手县等沿岸地区可能观测到1米至3米的海啸,提醒当地居民向高处避难。7时左右,福岛县相马港、小名滨港和岩手县大渡船港等地相继实际观测到高度0.3米至1.4米的海啸。 福岛县应急部门说,受地震影响,福岛县一家工厂发生火灾。福岛县和新潟县两地约1100户停电。途经当地的新干线一度停运,现已恢复。东京电力公司说,福岛第二核电站三号机组的一处冷却设施一度停止运行,现已恢复。福岛第一核电站等当地其他核电设施未出现异常。 日本气象厅22日上午召开记者会称此次地震是2011年“3·11大地震”的余震。虽然大地震已经过去5年多,但由于是9.0级的大地震,因此影响时间长、余震仍然活跃。 南京龙虎网 - 南京日报 责任编辑: 王晓易 _NE0011 http://news.163.com/16/1123/05/C6HKVV0E000187VI.html#from=relevant
个人分类: 科普文章|2758 次阅读|0 个评论
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5.2级地震:关注11月地震高潮
热度 1 杨学祥 2016-11-25 08:17
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 5.2 级地震: 关注 11 月地震高潮 杨学祥,杨冬红 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 5.2 级地震 震源深度 19 千米 2016-11-25 07:22: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 11 月 25 日 电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北京时间 11 月 25 日凌晨 5 点 55 分 在台湾花莲县海域 ( 纬度 24.14 度,经度 122.38 度 ) 发生 5.2 级地震,震源深度 19 千米 。 编辑:王丹蕾 http://news.cnr.cn/native/gd/20161125/t20161125_523288088.shtml 震级 (M) 发震时刻 (UTC+8) 纬度 ( ° ) 经度 ( ° ) 深度 ( 千米 ) 参考位置 5.2 2016-11-25 05:55:54 24.14 122.38 19 台湾花莲县海域 3.1 2016-11-25 02:54:32 39.12 73.45 8 塔吉克斯坦 6.9 2016-11-25 02:43:51 11.93 -88.90 30 中美洲沿岸远海 4.2 2016-11-24 03:46:45 24.41 99.25 6 云南临沧市永德县 3.5 2016-11-24 03:44:30 24.40 99.25 6 云南临沧市永德县 5.7 2016-11-23 17:59:58 27.21 140.01 480 日本小笠原群岛地区 3.0 2016-11-22 10:55:40 43.25 88.04 9 新疆吐鲁番市托克逊县 7.2 2016-11-22 04:59:49 37.39 141.38 10 日本本州东岸近海 3.1 2016-11-21 12:50:37 31.49 93.97 8 西藏那曲地区比如县 6.7 2016-11-21 04:57:42 -31.63 -68.71 100 阿根廷 3.0 2016-11-19 14:16:39 26.60 100.03 11 云南丽江市玉龙县 3.4 2016-11-18 23:16:40 41.42 76.58 7 吉尔吉斯斯坦 3.4 2016-11-18 07:22:57 37.66 112.52 7 山西太原市小店区 2.7 2016-11-18 06:38:11 31.06 110.35 5 湖北恩施州巴东县 4.8 2016-11-18 05:45:55 32.59 96.10 5 青海玉树州囊谦县 4.4 2016-11-17 12:22:46 25.71 99.87 5 云南大理州漾濞县 4.2 2016-11-17 12:10:30 25.77 99.90 8 云南大理州漾濞县 3.1 2016-11-17 10:13:53 48.80 86.39 6 哈萨克斯坦 3.9 2016-11-16 09:13:51 38.96 101.51 15 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 2.6 2016-11-16 01:29:41 39.99 115.88 0 北京门头沟区 ( 非天然 ) 3.3 2016-11-15 06:47:49 37.25 78.68 3 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 3.9 2016-11-14 18:39:43 37.83 102.21 5 甘肃武威市天祝县 6.2 2016-11-14 08:34:22 -42.60 173.30 10 新西兰 8.0 2016-11-13 19:02:58 -42.53 173.05 10 新西兰 2.9 2016-11-12 21:30:22 33.18 120.82 15 江苏盐城市大丰区(有感) 3.2 2016-11-12 20:39:38 40.16 76.17 6 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图什市 4.7 2016-11-12 06:25:31 24.11 122.43 21 台湾花莲县海域 6.0 2016-11-12 05:43:02 38.50 141.58 60 日本本州东岸近海 3.0 2016-11-11 19:23:45 36.81 77.23 104 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 3.6 2016-11-11 17:22:51 47.38 87.64 5 新疆阿勒泰地区阿勒泰市 3.4 2016-11-08 14:42:58 36.50 79.94 12 新疆和田地区和田县 4.5 2016-11-07 19:56:26 23.01 121.39 18 台湾台东县海域 3.0 2016-11-06 20:55:04 36.15 77.96 91 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 3.3 2016-11-06 18:17:13 37.59 78.89 8 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 3.2 2016-11-06 09:36:33 23.08 100.95 5 云南普洱市宁洱县 3.1 2016-11-06 04:11:39 33.87 94.26 9 青海玉树州治多县 3.4 2016-11-04 06:08:01 32.16 104.63 14 四川绵阳市平武县 3.2 2016-11-04 03:41:08 37.63 113.60 5 山西晋中市昔阳县 4.0 2016-11-03 23:54:10 41.73 88.54 7 新疆吐鲁番市托克逊县 2.0 2016-11-03 19:43:40 39.88 115.77 0 北京房山区 ( 爆破 ) 3.4 2016-11-02 18:46:44 38.26 73.81 154 塔吉克斯坦 3.9 2016-10-31 21:25:53 34.99 86.10 7 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 3.5 2016-10-31 16:26:18 24.69 116.19 18 广东梅州市蕉岭县 http://www.ceic.ac.cn/ 我们在 2016-9-29 13:55 指出: 2016 年 3-6 月和 9-12 月为强潮汐时期, 2016 年 1-2 月, 2015 年 7-8 月为弱潮汐时期。 2016 年 11 月是强潮汐时期第三个月。 2016 年 9-12 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潮汐组合 B : 11 月 11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 . 00147 度。 11 月 14 日 为日月大潮, 11 月 14 日 为月亮近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 ( 强 ) ,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 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 强 ) 。 震级 日期 纬度 经度 深度 地点 6.2 2016-11-14 08:34:22 -42.60 173.30 10 新西兰 8.0 2016-11-13 19:02:58 -42.53 173.05 10 新西兰 6.0 2016-11-12 05:43:02 38.50 141.58 60 日本本州东岸近海 潮汐组合 C : 11 月 17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18.81063 度, 11 月 21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 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 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震级 日期 纬度 经度 深度 地点 7.2 2016-11-22 04:59:49 37.39 141.38 10 日本本州东岸近海 6.7 2016-11-21 04:57:42 -31.63 -68.71 100 阿根廷 潮汐组合 D : 11 月 29 日 为日月大潮, 11 月 24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 . 00014 度, 11 月 28 日 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 ( 强 ) ,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 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 强 ) 。 ??????( 据日本媒体报道,当地时间本月 24 日 6 时 23 分,日本福岛县外海发生里氏 6.1 级地震,这次地震没有引发海啸。 ) 补充: 震级 (M) 发震时刻 (UTC+8) 纬度 ( ° ) 经度 ( ° ) 深度 ( 千米 ) 参考位置 5.2 2016-11-25 05:55:54 24.14 122.38 19 台湾花莲县海域 6.9 2016-11-25 02:43:51 11.93 -88.90 30 中美洲沿岸远海 4.2 2016-11-24 03:46:45 24.41 99.25 6 云南临沧市永德县 3.5 2016-11-24 03:44:30 24.40 99.25 6 云南临沧市永德县 5.7 2016-11-23 17:59:58 27.21 140.01 480 日本小笠原群岛地区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 2016 年 9-12 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5776.html 我在 11 月 22 日 指出,福岛 7.4 级地震一周内或将再次发生,关注潮汐组合类型转变:关注 11 月 24-29 日潮汐组合对日本地震的激发作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6126.html 14 日超级月亮激发特大地震预测被证实:关注 11-12 月地震高潮 当地时间 10 月 30 日上午 7 时 40 分 ( 北京时间 30 日 14 时 40 分 ) 左右,意大利马尔凯大区马切拉塔省和翁布里亚大区佩鲁贾省发生了 6.5 级地震,震源附近小镇圣安杰洛、阿尔夸塔和乌西塔的房屋几乎都遭破坏,罗马、佛罗伦萨有明显震感。地震学家认为,未来可能会在罗马发生另一个 6.5 — 7.5 之间的高强度地震,预测罗马存在较高的地震风险。 我在 11 月 11 日 指出,最近地震学家预测罗马或有强震,我的评论是: 11 月 11-14 日潮汐组合与 10 月 28-31 日潮汐组合类型相同,前者比后者的潮汐强度更大(前者处于月亮近地潮,后者处于月亮远地潮,潮汐强度相差 35% ),激发地震的几率也更高。 综合分析结论 : 1. 必然发生的事件:最大“超级月亮”有利于 2016 年拉尼娜增强; 2. 2016 年 11 月 14 日 超级月亮是 1948 年以来,月球最接近地球的一次,由于目前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 17 年的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超级月亮激发特大地震发生的可能性很大。 2016 年 11 月 14 日 超级月亮为我们提供了一次检验的机会。最有说服力的科学实验室就在大自然。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4038.html 中新网 11 月 13 日 电 经中国地震台网测定, 11 月 13 日 19 时 02 分 在新西兰 ( 南纬 42.53 度,东经 173.05 度 ) 发生 8.0 级地震,震源深度 10 千米 。 http://news.sina.com.cn/c/2016-11-13/doc-ifxxsmuu5539563.shtml 我的预测被证实。 中新网 11 月 22 日 电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东北部外海当地时间本月 22 日清晨发生初测规模为里氏 7.3 的强烈地震。 关注 17-21 日潮汐组合。 关注 11-12 月地震高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6074.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608 次阅读|1 个评论
超级月亮激发大震已成事实:2008年5.2汶川大地震与潮汐有关吗?
热度 2 杨学祥 2016-11-14 21:54
超级月亮激发大震已成事实: 2008 年 5.2 汶川大地震与潮汐有关吗? 杨学祥 大震发生由多种因素确定,潮汐组合以及超级月亮不过是其中的一种。从一种因素作统计分析,得不出科学的结论。所以,潮汐组合只是激发地震,并不能确定地震的发生,相关因素的配合非常重要。在地震活跃时期,潮汐激发作用就非常明显。 2016 年 11 月 14 日 超级月亮激发新西兰 8 级地震 当地时间 10 月 30 日上午 7 时 40 分 ( 北京时间 30 日 14 时 40 分 ) 左右,意大利马尔凯大区马切拉塔省和翁布里亚大区佩鲁贾省发生了 6.5 级地震,震源附近小镇圣安杰洛、阿尔夸塔和乌西塔的房屋几乎都遭破坏,罗马、佛罗伦萨有明显震感。地震学家认为,未来可能会在罗马发生另一个 6.5 — 7.5 之间的高强度地震,预测罗马存在较高的地震风险。 这次地震发生在 2016 年 10 月 28-31 日潮汐组合期间。 我在 11 月 11 日 指出,最近地震学家预测罗马或有强震,我的评论是: 11 月 11-14 日潮汐组合与 10 月 28-31 日潮汐组合类型相同,前者比后者的潮汐强度更大(前者处于月亮近地潮,后者处于月亮远地潮,潮汐强度相差 35% ),激发地震的几率也更高。 综合分析结论 : 1. 必然发生的事件:最大“超级月亮”有利于 2016 年拉尼娜增强; 2. 2016 年 11 月 14 日 超级月亮是 1948 年以来,月球最接近地球的一次,由于目前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 17 年的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超级月亮激发特大地震发生的可能性很大。 2016 年 11 月 14 日 超级月亮为我们提供了一次检验的机会。最有说服力的科学实验室就在大自然。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4038.html 13 日新西兰发生 8 地震, 我的预测被证实。 地震与潮汐组合的对应关系 震级 (M) 发震时刻 (UTC+8) 纬度 ( ° ) 经度 ( ° ) 深度 ( 千米 ) 参考位置 8.0 2016-11-13 19:02:58 -42.53 173.05 10 新西兰 2.9 2016-11-12 21:30:22 33.18 120.82 15 江苏盐城市大丰区(有感) 3.2 2016-11-12 20:39:38 40.16 76.17 6 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图什市 4.7 2016-11-12 06:25:31 24.11 122.43 21 台湾花莲县海域 6.0 2016-11-12 05:43:02 38.50 141.58 60 日本本州东岸近海 3.0 2016-11-11 19:23:45 36.81 77.23 104 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 3.6 2016-11-11 17:22:51 47.38 87.64 5 新疆阿勒泰地区阿勒泰市 3.4 2016-11-08 14:42:58 36.50 79.94 12 新疆和田地区和田县 4.5 2016-11-07 19:56:26 23.01 121.39 18 台湾台东县海域 3.0 2016-11-06 20:55:04 36.15 77.96 91 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 3.3 2016-11-06 18:17:13 37.59 78.89 8 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 3.2 2016-11-06 09:36:33 23.08 100.95 5 云南普洱市宁洱县 3.1 2016-11-06 04:11:39 33.87 94.26 9 青海玉树州治多县 3.4 2016-11-04 06:08:01 32.16 104.63 14 四川绵阳市平武县 3.2 2016-11-04 03:41:08 37.63 113.60 5 山西晋中市昔阳县 4.0 2016-11-03 23:54:10 41.73 88.54 7 新疆吐鲁番市托克逊县 2.0 2016-11-03 19:43:40 39.88 115.77 0 北京房山区 ( 爆破 ) 3.4 2016-11-02 18:46:44 38.26 73.81 154 塔吉克斯坦 3.9 2016-10-31 21:25:53 34.99 86.10 7 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 http://www.ceic.ac.cn/ 我们在 2016-9-29 13:55 指出: 2016 年 3-6 月和 9-12 月为强潮汐时期, 2016 年 1-2 月, 2015 年 7-8 月为弱潮汐时期。 2016 年 11 月是强潮汐时期第三个月。 2016 年 9-12 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潮汐组合 A : 11 月 8 日 为日月小潮, 11 月 4 日 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南纬 18.73690 度,两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 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 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组合 B : 11 月 11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 . 00147 度。 11 月 14 日 为日月大潮, 11 月 14 日 为月亮近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 ( 强 ) ,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 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 强 ) 。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 2016 年 9-12 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5776.html 2016 年 11 月 14 日 超级月亮激发新西兰 8 级大震已成事实,所谓激发就不是确定性引发,有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需要其他因素配合。不考虑其他相关因素,仅仅统计超级月亮与大震的相关性就毫无意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014630.html 实践检验胜过废话连篇。对别人,打出地震的随机性不能预测的大棒,对自己,频频发出大震发生的确定性预报。能不能换位思考,自我检讨? 2008 年 5 月 12 日 四川汶川 8 级地震与强潮汐激发有关 反对潮汐激发地震的博主随便能举个反例, 2008 年 5 月 12 日 发生了汶川大震,阳历 5 月 12 日 对应的阴历是四月初八,如果俺没记错的话,那天可不是满月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003346.html 事实上,汶川地震受潮汐激发非常显著。 马未宇利用美国国家环境数据中心( NCEP )数据,获取 2008 年 5 月 12 日 发生在我国四川汶川县 Ms8.0 级地震过程中的增温异常图像。结果表明,震前增温非常明显,最高增温达到 9 摄氏度 以上。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27849 图 5.5.3 震前 12d 内中国西南地区的 NCEP 增温异常图 Fig 5.5.3 The abnormal NCEP temperature rise in southwest China 12 d before shocking http://www.kjdb.org/qikan/manage/wenzhang/2008-05-0211.pdf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4620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31144.html 分析 NCEP 图像,马未宇得到其时空变化的总体规律: 1 . 起始增温: 2008 年 5 月 5 日 ,在汶川西南出现异常增温,位置是三板块运动形成的破碎带,较容易出现热异常(对应日月大潮——笔者加的)。 2 . 加强增温: 2008 年 5 月 6 日 ,运动加剧,热异常沿“ Y ”字型断裂右侧断裂继续发展,最高温度达到 7 摄氏度以上(对应月亮近地潮)。 3 . 高峰增温: 2008 年 5 月 7-8 日最高温度达到 9 摄度以上(对应月亮赤纬角最大值)。 4 . 增温衰减: 5 月 9-10 日温度降低(对应潮汐强度减弱),进入临震状态。 5 . 发震:北京时间 2008 年 5 月 12 日 (对应潮汐强度最小值)凌晨 2 : 00 再次增温, 14 : 28 发震。 6 . 发震后增温衰退,但仍然存在异常,表明其后仍有余震 。 关注 5 月 2 日 和 5 月 5-8 日强潮汐 5 月 2 日 强潮汐 A 组合: 2008 05 02 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0.00032 度,赤道处于高潮区。地震和冷空气活动增强。 5 月 5-8 日强潮汐 B 组合: 2008 年 5 月 5 日 为日月大潮 ** , 2008 年 5 月 6 日 为月亮近地潮 ** , 2008 年 5 月 8 日月亮赤纬角最大值 **27.62531 度。三者两两叠加,潮汐南北震荡幅度最大,地震和冷空气活动最强。 C 组合: 2008 年 12 日为日月小潮(上弦), 5 月 15 日 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0.00054 度,赤道处于高潮区。 2008 年 1-3 月为弱潮汐时期, 4-7 月为强潮汐时期。在经过 1 月 7 级地震间歇期之后, 7 级地震在 2 月发生 4 次, 3 月 1 次, 4 月 2 次, 5-6 月将达到高潮。 我们在 2008 年 4 月 28 日 指出, 5 月 5-8 日强潮汐 B 组合: 2008 年 5 月 5 日 为日月大潮 ** , 2008 年 5 月 6 日 为月亮近地潮 ** , 2008 年 5 月 8 日 月亮赤纬角最大值 **27.62531 度。三者两两叠加,潮汐南北震荡幅度最大,地震和冷空气活动最强 。 NCEP 图像显示的 2008 年 5-8 日增温过程与强潮汐时间一一对应,增温衰减与 9-10 日潮汐变弱一一对应,发震时间与上弦月相以及日、地、月在同一平面时间对应 。 马未宇的论文为四川汶川地震与潮汐关系提供了 NCEP 数据证据,这表明汶川地震是有前兆的, 5 月 5-8 日的强潮汐组合使地壳断裂带张裂,释放出地内的地震热能;伴随潮汐强度减弱,释放的能量也减少,在潮汐强度达到最小值时,地震发生。 观察活动地震带在强潮汐组合时期的热能释放,是发现地震前兆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判断地震最可靠方法。以前也有人用过这种方法,但不在强潮汐时期,效果不显著。 尽快利用卫星遥感图像监测可疑地震带的强潮汐增温反应。 参考文献 1 . 马未宇。汶川地震前的 NCEP 异常现象。科学导报, 2008 , 25 ( 10 ): 37-39 2 . 杨学祥 . 关注 5 月 2 日 和 5 月 5-8 日强潮汐 . 发表于 2008-4-28 4:54:40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3212 3 . 杨学祥,杨冬红 . 日月同纬与自然灾害:可能是四川地震和余震的激发因素 . 发表于 2008-5-25 19:32:41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6612 4 . 杨学祥,杨冬红 . 四川汶川地震与潮汐关系的 NCEP 数据证据 . 2008-6-5 5:09:43 科学网。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27849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46209.html 本文链接: http://d.g.wanfangdata.com.cn/Conference_7655158.aspx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4620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538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31144.html
个人分类: 学术争论|4821 次阅读|11 个评论
潮汐能激发美国加州大震?
杨学祥 2016-10-5 15:25
潮汐能激发美国加州大震? 关注2016年9-12月强潮汐时期的地震高潮 9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2016年9-12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潮汐组合D:9月24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18.2825度,9月23日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9339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99587.html 潮汐预警:关注10月潮汐组合 2016年3-6月和9-12月为强潮汐时期,2016年1-2月,2015年7-8月为弱潮汐时期。2016年10月是强潮汐时期第二个月。2016年9-12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潮汐组合A:10月1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00024度。10月1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潮汐组合B:10月9日为日月小潮,10月8日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南纬18.54588度,10月4日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弱叠加,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组合C:10月16日为日月大潮,10月15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 00029度,10月17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最强)。 潮汐组合D:10月21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18.61577度,10月23日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组合E:10月31日为日月大潮,10月28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0003度,11月1日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2016年9-12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0303.html 2016年10月1日潮汐组合在本月为第二强的潮汐时期,有可能激发美国加州地震,也是在美国时间10月4日之前,都有可能发生大地震的根据之一。但是,10月15-17日潮汐组合是本月最强潮汐时期,激发地震的可能性更大。不能认为10月4日之后,加州地震威胁就会解除。 潮汐能激发美国加州地震 从2016年9月23-24日到2016年10月1日,是潮汐强度由弱到强(本月强度排次为第二),地球扁率由小变大,地球自转速度由快变慢的过程,是“美国加州南部索尔顿湖自当地时间26日凌晨4时起,接连发生142次轻微地震”的原因,也是拉尼娜强度突然大幅增强的原因。而9月18日至9月25日拉尼娜强度突然大幅减弱与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最大值异常减少有关。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6483.html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转换导致东西太平洋地壳的跷跷板运动,激发环太平洋地震带大震频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72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6776.html 10月4日之前仍有大地震可能 美国南加州“度日如年” 时间:2016年10月03日 18:25:08 中财网   加州紧急应变办公室发出警告称,在美国时间10月4日之前,都有可能发生大地震。   美国地质调查所指出,由于萨尔顿海(Salton Sea)畔的孟买海滩(Bombay Beach),自26日起至今,发生了约140多起有感地震,地震规模介于1.4至4.3之间,群震频繁,需特别留意。   应急办公室官员称,这种警告根据检测结果,一般一年会发出一到两次。   科学家对于此次可能出现7级以上地震的概率估算为百分之一至三千分之一之间,通常情况下平均概率为六千分之一。目前估计高概率会一直持续到10月4日。   地质学家Morgan Page称,贯穿加州南北的圣安德烈亚斯断层每300年就要引发一次大震,但该断层的最南端自1690年起还未发生过断裂,断层南段积累了大量未释放的能量。   加州因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内,好发地震。1994年1月17日洛杉矶6.6级大地震,造成62人死亡、9000多人受伤、2万5000人无家可归,财产损失超过300亿美元。本次地震死亡人数少,主要归功于洛杉矶地区建筑物具备了良好的防震功能。当地政府和人民在该地多次发生地震后,树立了较强的意识,在建造房屋时,大都采用木质结构,植根于坚实的岩层中,并依山势而布局,所以当地房屋的抗震性能非常优越。   地震虽然造成了300亿美元损失,但发生后标普指数并未有太大反应,当天甚至收涨0.2%。   去年太空总署喷射推进实验室(JPL)地震学家预测,南加州未来两年半内,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高达99.9%。 □ .王.维.峰  .华.尔.街.见.闻 http://www.cfi.net.cn/p20161003000137.html 地球潮汐可以引发加州圣安德烈亚斯断层地震 腾讯科学2016年07月26日07:12我要分享 目前,科学家最新研究显示,地球潮汐能够引发美国加州圣安德烈亚斯断层地震。 地球潮汐可以引发加州圣安德烈亚斯断层地震 如图所示,这是2000年2月11日“奋进号”航天飞机拍摄的圣安德烈亚斯断层。 腾讯科学讯 据生活科学网站报道,目前,科学家最新研究显示,影响大洋波浪的潮汐将引发美国加州圣安德烈亚斯断层地震。他们出乎意料地发现这些地震最有可能出现在潮汐逐渐变强,而不是潮汐最强的时间点。 海洋潮汐现象是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引力牵引所致,这种引力牵引不仅影响海洋,而且影响岩石,交替性地延伸和压缩地壳。之前研究发现地球地壳的潮汐效应可引发震动和地震,当这种震动出现时,可揭晓断层深处的详细状况,反之,断层深处的详细状况可分析什么时间会发生地震。 研究报告负责人、美国地质调查局地震科学中心地震学家尼古拉斯-范德艾斯特(Nicholas van der Elst)表示,研究小组科学家对于地球潮汐如何影响小型深层地震事件(低频地震)颇感兴趣,他们聚焦研究2008-2015年之间加州圣安德烈亚斯断层出现的低频地震,这些地震现象级别不超过1里氏震级。我们观察了部分薄弱的断层带,发现断层可以响应微弱的潮汐作用。 潮汐强度变化周期为两个星期,或者是“双周循环”,最强的春季潮汐发生在月球和太阳排成一线时,而最弱的潮汐发生在太阳和月球与地球保持垂直角度。令人感兴趣的是,低频地震发生次数在双周循环最强点并未达到峰值,相反,在双周循环潮汐作用变强时,低频地震发生次数达到了峰值。 范德艾斯特指出,特别是低频地震最有可能发生于潮汐作用显著强于前一天的潮汐作用。这将告诉我们一些重要信息,例如:断层引发地震之前需要多长时间“再充电”,以及断层补丁多长时间积累压力。 他强调称,科学家调查的圣安德烈亚斯断层深层部分不同于该断层浅层部分,是最有可能发生大地震的。我们研究该断层的每个小细节都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地震循环,以及何时、何地地震可能发生。观察圣安德烈亚斯断层深处的低频地震将最终有助于揭晓断层浅层区域的压力积累。 目前,这项最新研究报告发表在7月18日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悠悠/编译) http://tech.qq.com/a/20160726/003695.htm 满月的时候更容易发生大地震? 2016-10-02 15:18:27 来源: 《科学美国人》中文版《环球科学》(北京) 举报 大地震的发生概率与潮汐应力有关,这一发现或许有助于评估大地震发生的可能性,并为地震预警系统确定地震等级提供帮助。 新研究指出,由于满月和新月时的潮汐力最大,因此容易引发更大的地震。 每年数百万起地震在全球各地发生并被地震仪器监测到,其中绝大多数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我们脚下,但有极少数却会发展成大规模地震,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目前,地震的预报仍然困难重重,但科学家正在揭开地震的本质,开发有效的地震早期预警系统。最近,日本东京大学的井出哲和同事在《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上发表文章,提出大地震的发生概率与潮汐应力有关,这一发现或许有助于评估大地震发生的可能性,并为地震预警系统确定地震等级提供帮助。 图片1.png 【图注】2009年发生于意大利的一场地震。图片来源:FLICKR 潮汐力是否可以诱发地震?自19世纪以来,人们就一直试图找出答案。然而时至今日,科学家仍未得出明确结论。质疑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潮汐引发的作用力太小了——发生地震时,岩石破裂产生的应力可以达到潮汐力的数千倍,因此潮汐力很难对地震的形成产生影响。 然而,另一类板块运动——构造震颤(tectonic tremor)却对潮汐力高度敏感。与普通地震相比,构造震颤的出现的深度更深、强度更弱、持续时间更长——从数分钟到数周不等。由于能量在这一过程中的释放速度很慢,因此构造震颤属于一种慢地震,似乎难以引发大地震。 但在接受《环球科学》采访时,井出哲表示,由于慢地震与普通地震属于在断层不同深部的剪切滑移,因此他和同事认为慢地震很可能与地震相关联,并且能够增强地震的强度,诱发大规模地震。在2011年的日本大地震和2014年的智利大地震期间,其他日本团队就曾观测到慢地震现象。佐治亚理工学院地球和空间科学系的彭志刚教授(未参与本次研究)也在接受《环球科学》采访时表示,由于多数大规模地震最初形成于断层深部,接近慢地震区域,因此这一推论有一定的合理性。 通过构造震颤这一纽带,井出哲将潮汐力与大地震联系起来。为了找出潮汐力对地震的影响,井出哲和同事分析了1976-2015年间全球一万余次超过5.5级的地震,他们统计了所有地震发生当日的潮汐力最大值,并与地震前15日内每一天的潮汐力最大值作比较,从而得出地震当日的潮汐力在整个潮汐周期中的相对大小(15表示最大)。他们发现,在12起8.2级以上的地震中,地震当天的潮汐力较大,其排位多集中在10以上。 由于8.2级以上的超大地震样本容量有限,尚不能得出结论称这些地震多发于潮汐力较大的阶段。为了得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结论,研究团队对数据做了进一步分析,寻找地震震级与潮汐力的相关性。研究人员发现,地震当日的潮汐力越大,大地震出现的比例更高。(见下图)同时,研究团队对日本东北部和美国南加州地区的地震数据进行了单独分析,在对日本东北部的地震分析中,他们同样找到了震级与潮汐力之间的相关性。由于满月和新月时的潮汐力最大,这一具有统计学显著性的结论意味着,满月和新月时出现的地震为大地震的可能性更大。 图片2.png 【图注】全球6.5级以上地震潮汐力与震级的关系图。蓝色、浅蓝色和红色分别表示潮汐力排位较小、中等和较大的情况。上图中,b值表示大地震的比例,b值越小,大地震的比例越高;下图横坐标为震级,纵坐标表示达到该震级的地震出现的概率。(图片来源:论文原文) 对于这一结果,井出哲认为,大规模地震可能是由小的断裂逐级发展而成,而应力分布的微小改变都有可能对断裂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潮汐力可以增强岩石的变形程度、改变应力分布,因此,当潮汐力较强时,小断裂更有可能发展成为大断裂。这一变化的直观表现就是,5级成长为9级地震的概率是潮汐力较低时的6倍,1级地震发展为9级地震的概率更是提高了40倍。 如果被证实,该研究或许将对地震研究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彭志刚指出,在地震活跃的地区,如果我们能够精确估算潮汐力的变化,会对地震(尤其是强震)的短期统计预测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此外,该研究的结论还可能在地震预警中发挥作用。地震早期预警系统的工作原理是,根据地震最初几秒内的地震波迅速判断最终的震级,而把潮汐力引入预警系统后,可能提升震级判断的准确率。 地震发展过程中力学变化和岩层特性的复杂性使得彻底了解地震、预测地震的梦想仍然很遥远。但无论是对地震诱发因素的新认识,还是在地震预警等领域取得的进步,都是人类在抵抗地震灾害道路上走出的重要一步。正如井出哲在采访中所言,尽管该结论对于地震预测能力的提升程度远不足以用于精确预报地震,但它有助于帮助我们揭示地震的本质,这将会是通往地震预报道路上的一块重要基石。 钱珏晓 本文来源:《科学美国人》中文版《环球科学》 责任编辑:钱珏晓_BJS2543 http://discovery.163.com/16/1002/15/C2COGJ9M00014O6H.html
个人分类: 潮汐预警|2503 次阅读|0 个评论
逐渐被接受的发现:大地震或与月球引力有关
热度 1 杨学祥 2016-9-21 14:59
逐渐被接受的发现:大地震或与月球引力有关 杨学祥,杨冬红 日本科学家 : 大地震或与月球引力有关 探索者 2016-09-1416:50:52     月球引力或导致 311 大地震等强震发生。    (神秘的地球 uux.cn 报道)日本东京大学的科研小组于近日在英国杂志《自然地球科学》( NatureGeoscience )发表研究成果,指出当月球引力作用较强时,便容易发生像日本 311 大地震的强震。专家相信,是次发现能更准确预测地震。   东京大学教授井出哲等人研究了过往 20 年发生的黎克特制 5.5 级以上地震,并分析了以两周为变化周期,结果发现黎克特制 8.2 级以上的 12 次大地震中,其中 9 次是发生在月球引力作用较强的时间内,如 2004 年苏门答腊大地震及 2011 年日本 311 大地震。 研究团队表示,月球引力除了会造成潮汐应力外,还会让地面压力产生变化。当地面压力不断增强时,便会导致小块岩石破裂,并导致大地震发生。不过,研究团队发现,黎克特制 5.5 级地震虽然亦会因潮汐应力的强弱而时有发生,但关系并不明显。 http://mt.sohu.com/20160914/n468439579.shtml 潮汐激发地震火山和冷空气活动:天文学不只是观赏科学 已有 1183 次阅读 2015-2-2206:42 潮汐激发地震火山和冷空气活动:天文学不只是观赏科学 杨学祥 据新华社电作为农历乙未羊年值得关注的天象之一,年度最大最圆月亮(也称“超级月亮”)将在 9 月 28 日 现身天宇,巧合的是,它将与“中秋圆月”上演“喜相逢”,届时,我国公众可欣赏到一轮“别样”的圆月。   据了解,月亮围绕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在运转过程中,其距离地球时远时近,最近时约 35 万公里,最远时约 40 万公里,两者相差约 5 万公里 ,因此,从地球上望去就有了“大月亮”和“小月亮”之分,两者直径相差八分之一。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史志成解释说,月亮每经历 14 次圆缺(即天文学中的 14 个“朔望月”,合计 413.4 天),就达到最大最圆的“圆满”状态,因此,“最大最圆月”大多数年头都会有,最近两次分别是 2013 年 6 月 23 日 和 2014 年 8 月 11 日 。 每每“超级月亮”现身天宇,总有些人将其与地震、火山或者其他自然灾害,甚至人的情绪失控等联系在一起。对此,史志成再次表示,这是不科学也是不负责任的说法,公众千万不要被误导。 http://news.sina.com.cn/s/2015-02-22/013931536533.shtml 中国的部分天文学家把天文学当成观赏科学,否认潮汐对地震火山和冷空气活动的激发作用,这不是科学,而是对跨学科知识领域无知。 事实上,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已成为常识。日食和月食是潮汐强度最大的自然现象,并且有明显的运动轨迹。强潮汐、月食和日食不会引发地震,因此,每次强潮汐、月食和日食并不一定对应一次地震发生。但是,在地震活动能量即将造成地震发生的条件下,强潮汐、月食和日食就可以激发地震的发生。 2004 年 12 月 26 日 日月大潮激发印尼地震海啸和 2008 年 8 月 1 日 日食激发四川平武余震不能用一个简简单单的“巧合”来掩饰其中的内在联系。 在 2008 年 8 月 1 日 日食进入中国境内之前,有一个不好的消息传来,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与北川县交界地区 16 时 32 分发生 6.1 级余震。昨晚,央视主持人海霞连线中国地震分析预报中心首席预报员孙士宏作了采访,他简单介绍,这次地震与日全食天文现象有一定关系,主要表现在突发因素上 。 “最大最圆月”大多数年头都会有,最近两次分别是 2013 年 6 月 23 日 和 2014 年 8 月 11 日 。它们也与地震活动对应: 震级 (M) 发震时刻 (UTC+8) 纬度 ( ° ) 经度 ( ° ) 深度 ( 千米 ) 参考位置 6.5 级 2013-06-2506:04:1310.7-42.610 中大西洋海岭北部 6.0 级 2014-08-1011:43:1541.2142.210 日本北海道地区 2004 年 10 月,中国报刊大肆宣传美国学者的创新观点:猛烈的潮汐可能引发地震 。实际上, 2004 年 7 月,我们在 SCI 检索的《地球物理学报》上发表了《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 。据《科技日报》报道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科学家, 21 日在《科学》杂志网络版上发表文章指出:地球上的潮汐可能会引发地震。该文章将刊登在 11 月出版的《科学》杂志上 。 日食和月食是潮汐强度最大的自然现象,并且有明显的运动轨迹。强潮汐、月食和日食不会引发地震,因此,每次强潮汐、月食和日食并不一定对应一次地震发生。但是,在地震活动能量即将造成地震发生的条件下,强潮汐、月食和日食就可以激发地震的发生。 2004 年 12 月 26 日 日月大潮激发印尼地震海啸和 2008 年 8 月 1 日 日食激发四川平武余震不能用一个简简单单的“巧合”来掩饰其中的内在联系。从事天文和地震研究的科学工作者,其责任是找出自然的规律性,并用于地震预测和预防。 关注潮汐组合的预警作用。 揭秘天体潮汐力与地球大地震之间的触发机制 腾讯科学 2013 年 04 月 23 日 07:21 虽然地震的触发机制由多种因素控制,但月球引潮力的作用效果较为明显,尤其是当引潮力水平分量沿着断层滑动方向时,可进一步触发地震形成,此外,还存在 8.85 年和 18.61 年的地震轮回周期。 腾讯 科学 讯( Everett )地震的形成存在多种因素的制约,从天体物理学上看,太阳系其他天体产生的引力可作用于地球,即天文潮汐,相比较于其他行星而言,月球对地球产生的引潮力较大,有研究表明大地震与天体引潮力的变化存在关系。从表面上看,地震的发生是地球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自转向心力、地幔热液对流作用下发生了运动,但实质上板块运动与天体引潮力、太阳黑子活动等事件存在关联,在这些外部因素的诱导下,引发了地球内部的构造变化,导致地震的发生。 月球可能是浅源地震的重要作用因素之一 日月系是对地球产生最大天体引潮力的天体,有研究统计发现,当满月和新月时,浅源地震的频率出现增加。 对地球产生作用最大的天体引潮力来自月球和太阳,两者处于同一数量级上,月球引潮力大约是太阳引潮力的 2.2 倍左右,至于太阳系内其他行星产生的引潮力几乎可忽略不计,即便八大行星连成线产生的引潮力只有日月系引潮力的 26000 分之一,相差多个数量级。从国内外的多个研究结果可知,科学家们对天体引潮力与地震的关系十分感兴趣,认为大地震与天体引潮力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比如意大利亚平宁山脉 (Apennines) 地震统计结果显示,地震频率随着半日潮东西分量的增大而增加,而且在不同构造带上发生的地震与引潮力东西向的水平分量存在相关性,可以认为由天体引潮力触发地震的诱因是水平分量。 当板块边缘或者断裂带的构造应力逐渐积累增大,并处于临界状态时,天体潮汐力对地震的触发机制就显得尤为明显。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处于临界状态的构造应力非常容易受到潮汐应力的干扰,当后者超过前者两个数量级时,这个平衡就会被打破并形成地震。在对中国 70 多个断层面强震的调查显示,当潮汐剪应力沿着断层错动方向作用时,可触发地震形成,潮汐剪应力对前缘斜滑型地震和走滑型地震都有不同程度的触发作用。 由于月球引潮力的作用,使得科学家们开始探讨月相与地震之间是否存在规律,传统经验认为朔望时引潮力对地壳浅源地震的发生概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即在满月和新月时分,太阳、月球和地球几乎在一条直线上,叠加的合力将达到最大值。研究结果认为满月和新月时段对地震的触发深度为 5 公里 至 20 公里 ,在小于 5 公里 时触发作用较为明显。由于引潮力的叠加在地球上不同位置作用的大小不同,因此科学家发现满月和新月时段触发的地震存在区域性特点,即在北纬 24 °以南区域所受的月相变化引潮力最大,比如 1971 年长江口 4.9 级地震、 1979 年溧阳 6.0 级地震等,显然满月和新月时段引潮力对浅源地震有着明显的相关性。 日本科学家发现 1989 年三陆近海地震与月球位置有关,尤其集中在月球通过子午线后的 1 至 2 个小时,地震与月龄、月球时角的关系也越来越得到科学家的关注。事实上,地震与天体运行之间的关系涉及到二体轨道方程等理论,较大的地震与引潮力绝对值分布存在相关性,一般发生在日月天顶距 0 °和 180 °附近,小地震则主要集中在日月天顶距 60 °和 120 °附近。当前对地震与引潮力的研究主要集中的两个方向上,统计潮汐周期与地震发生时间、研究断层滑动与潮汐剪应力之间的关系,并形成了月球运动周期与发震时间的统计规律。 有研究表明,月球处于两个周期运动时可触发地震,其分别为 8.85 年和 18.61 年,通过对易震时间的统计,科学家发现在两个周期之间的叠加周期会出现更加频繁的地震,其强度和频度都明显增强,有可能增加全球发生 8 级以上地震的概率。这两个神秘的周期也被称为地震轮回。由于 18.61 地震轮回周期的存在,导致在大约 10 至 30 年间会出现一个地震活跃期和平静期,比如喜马拉雅与周边区域从 1900 年至今发生 13 次 7.6 级以上强震都处于活跃期内、勘察加至日本东北部地区 100 年间发生了 22 次 7.7 级以上地震,其中 20 次发生于活跃期内,浅源型地震则更容易受到这两个地震周期的影响。 由 18.61 年轮回周期导致的地震深浅存在差异,比如在东南太平洋中源和深源大地震与这个周期存在明显关联,而西北太平洋地区就与这个周期并没有太明显的联系,其原因是发生地震区域是否存在俯冲带等明显易导致地震发生的构造。来自日本东北大学的研究人员统计了上个世纪 70 年代末到 2000 年间全球板块交界处地震情况,发现 1923 次 5.5 级以上地震与月球引潮力存在关联,当引潮力水平分量沿着断层滑动方向时,可进一步触发地震的发生。 在 2004 年苏门答腊岛发生 9.0 级地震被认为受到天体引潮力的作用,后者对处于临界状态断裂带产生的附加作用是诱发地震的重要因素。天体引潮力与地震之间的关系并非一定是因果关系,在不同纬度上可存在不同的潮汐应力作用,不同断层类型也有促滑的临界状态,单一的大地震案例并不能用天体潮汐进行分析,在不考虑断层运行方向、纬度位置等条件会导致研究结果的不确定性,因此地震与日月潮汐力之间的关系需要在时间和空间中综合分析,可以肯定的是,天体潮汐力与地震的发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http://tech.qq.com/a/20130423/000034.htm 首席预报员孙士宏:这次地震与日全食天文现象有一定关系 作 者:杨学祥  上传日期: 2008-8-2 首席预报员孙士宏:这次地震与日全食天文现象有一定关系 杨学祥 在日食进入中国境内之前,有一个不好的消息传来,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与北川县交界地区 16 时 32 分发生 6.1 级余震。昨晚,央视主持人海霞连线中国地震分析预报中心首席预报员孙士宏作了采访,他简单介绍,这次地震与日全食天文现象有一定关系,主要表现在突发因素上 。 实际上,在记者的资料中,日全食这一比较罕见的天文现象,在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出现的时候,也发生了一个“巧合”。当时,印度洋发生特大地震和海啸,这一时候,正好太阳、地球、月球也排成一条直线。因此,记者联系南京天文专家王思潮研究员,他进一步向记者介绍,这个“一定关系”不是太明显,如果说是日全食引发地震,那也是无稽之谈。他说,因为天文对地震只起“触发”作用,地震是否发生主要还是取决于地球的内部。王思潮告诉记者,太阳对地球主要起到潮汐效力,在日全食的时候,地球上的水体,特别是海洋,会出现潮起潮落的变化。从科学角度讲,日全食与地震并无直接联系。他说,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地球本身,月球与地球的位置关系只起到“触发”作用,这好比一个身体很弱的人,被一个一两岁小孩稍微碰了一下,就倒地了。因此,某地本来就快要发生地震,可能在朔望月时,被月亮的引潮力“推了一把” 。 在国内外科学界,潮汐“触发”或“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研究正逐步得到天文和地震研究者的认可,这是一个可喜的进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把激发地震的天文条件作为预测的一个因素,而天文条件是可以预先测定或计算的。 两个月前天文专家王思潮指出,月球的运动与地球上的江、海潮汐有关,特别是月球上、下弦前后或满月前后,江、海潮汐都比较强烈。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在农历四月初八,当天恰为月球上弦时刻,但这并不能得出两者有关联的结论。 王思潮介绍,以近20年世界上影响大的16次大地震为例,其中发生在上、下弦前后两天内的大地震为5次,而发生在农历初一(朔)和十五前后各两天的大地震却有8次之多;发生在其他时间的大地震也有3次,包括1999年我国台湾“9•21”大地震(日期是农历十二)。因此,无法说明大地震与月球上、下弦时刻有关 。 王思潮是一个诚实的天文学家,我们毫不怀疑他给出的统计数据。 在 16 次大地震中,发生在上、下弦前后两天内的大地震为5次,发生在农历初一(朔)和十五前后各两天的大地震有8次之多。上、下弦前后是潮汐极小值,农历初一(朔)和十五前后是潮汐的极大值。 16 次大地震有 13 次与潮汐的极值有关,这恰恰说明地震与潮汐变化有关。提出的反面证据却证明了正面的结论,这可以也叫做反证法吧 。 王思潮说,地震发生是地壳运动的结果。目前还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天体的运动会影响到地壳的运动,因此,网上流传的这一信息缺乏事实和科学作为依据 。 作为天文学,王思潮先生是专家;作为地球物理学和地震学,王先生并不内行,只能算一个初学者。 2004 年 10 月,中国报刊大肆宣传美国学者的创新观点:猛烈的潮汐可能引发地震 。实际上, 2004 年 7 月,我们在 SCI 检索的《地球物理学报》上发表了《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 。据《科技日报》报道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科学家, 21 日在《科学》杂志网络版上发表文章指出:地球上的潮汐可能会引发地震。该文章将刊登在 11 月出版的《科学》杂志上 。 日食和月食是潮汐强度最大的自然现象,并且有明显的运动轨迹。强潮汐、月食和日食不会引发地震,因此,每次强潮汐、月食和日食并不一定对应一次地震发生。但是,在地震活动能量即将造成地震发生的条件下,强潮汐、月食和日食就可以激发地震的发生。 2004 年 12 月 26 日 日月大潮激发印尼地震海啸和 2008 年 8 月 1 日 日食激发四川平武余震不能用一个简简单单的“巧合”来掩饰其中的内在联系。从事天文和地震研究的科学工作者,其责任是找出自然的规律性,并用于地震预测和预防。 公开认同“地震与日全食天文现象有一定关系”是地震预测的一大进步,应该重视潮汐、月食和日食对地震的触发作用 。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8/200812690.htm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9401.html 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 已有 1863 次阅读 2012-5-514:23 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 杨学祥,杨冬红 根据中国 1940-1981 年 7 级以上地震目录及天文条件, 对 1940-1981 年中国 7 级以上地震的统计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1 . 1940-1981 年中国 7 级以上地震总数 60 次。由于地震对潮汐的滞后效应和潮汐本身的滞后效应,以最大潮汐发生后对地震的影响来计数天数。这是一个很严格的规定,可能把受到潮汐影响的个别地震舍掉了。例如, 1947 年 7 月 29 日 发生在西藏朗县东南的 7.7 级地震, 8 月 2 日 月大潮, 7 月 30 日 为月亮视赤纬角最大值:南纬 26.3 度,受潮汐作用很明显(正号表示北纬度数,负号表示南纬度数)。统计数据表明,潮差是激发地震的主要因素。 2 . 当月的月亮视赤纬角最大值到最小值的天数为 6.8 天。距月亮视赤纬角最大值不超过 3 天的地震次数: 22 。出现频率为 11/30 ,大于 1/3 。距月亮视赤纬角最小值不超过 3 天的地震次数: 9 。出现频率为 3/20 ,小于 1/6 。两者合计 31/60 ,大于 1/2 ,排在第一位。 3 . 月亮近地潮周期为 27.5 天,距月亮近地潮不超过 5 天的地震次数: 10 。出现频率为 1/6 。距月亮远地潮不超过 5 天的地震次数: 18 。出现频率为 3/10 。两者合计 7/15 ,排在第二位。 4 . 日月大潮周期为 15 天,距日月大潮不超过 3 天的地震次数: 18 。出现频率为 3/10 ,小于 1/3 。与前人的统计结果大致相同,排在第三位。(与日月小潮合计 35 次,占 7/12 ,仍为第一位)。 5 . 60 次地震中有 17 次距上弦和下弦(日月小潮)时差不超过 3 天,占 17/60 ,排在第四位。 6 . 不符合以上条件的地震次数为 3 。出现频率为 1/20 。受条件影响的地震占 19/20 ,即 95% 。月亮赤纬角极大值的作用大于日月大潮的作用,这是一个新发现。这验证了月亮赤纬角 18.6 年周期在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日月大潮和日月小潮对地震的激发作用几乎相同。 过去,人们仅仅把日月大潮时发生的地震火山活动看成是潮汐激发的结果,因而,强潮汐与地震火山活动的对应关系并不明显。如果考虑朔、望、上弦、下弦、月亮近地潮、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和最小值七个天文要素,强潮汐与地震火山活动的对应关系就非常明显了。 潮汐的东西震荡和南北震荡,使东西太平洋海平面和南北太平洋海面发生反向升降,幅度为 60 厘米 ,破坏了地壳均衡,使洋壳反向降升 20 厘米 ,由此引起的太平洋地壳跷跷板运动可激发地震和火山活动。月亮近地潮、日月大潮和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可以起到增效作用。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24 次。在 1889-1924 年 PDO “冷位相”发生 6 ( 1900 年以来国外数据: 2 )次,在 1925-1945 年 PDO “暖位相”发生 1 ( 1 )次,在 1946-1977 年 PDO “冷位相”及其边界发生 11(7) 次,在 1978-2003 年 PDO “暖位相”发生 0 次,在 2004-2012 年 PDO “冷位相”已发生 6 次。 规律表明, PDO 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2000 年进入了 PDO 冷位相时期, 2000-2030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和低温期。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 PDO 冷位相与低温冻害对应的物理原因。 强震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的地球物理解释是: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破坏了地壳的重力均衡,引起加载的海洋地壳均衡下沉,由此而引发的深海强震和海啸又将迫使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从而将会引发全球变冷。这就是大自然的自调节作用。 表 1 潮汐叠加振幅对比 潮汐叠加状况 比值 潮汐振幅( cm ) 月亮远地潮 太阳远地潮 太阳近地潮 月亮近地潮 日月小潮 日月大潮 月亮近地潮与日月大潮叠加 日月大潮与太阳近地潮叠加 日月大潮、月亮近地潮与太阳近地潮叠加 1 46% 50.7% 135% 54% 146% 181% 150.7% 185.7% 46 21.16 23.32 62.10 24.84 67.16 83.26 69.32 85.42 去年日本地震发生后,有关地震部门请紫金山天文台专家将近一个世纪以来所有的月亮在近地点的时候与地球的距离,跟地震资料进行过相关性分析。事实证明,月亮距离地球的远近与地震的发生没有相关性。 http://www.cnr.cn/allnews/201205/t20120503_509549176.html 这样的统计方法并不科学,因为月亮距离地球的远近与地球受到潮汐引力的大小也没有相关性:月亮近地潮与日月小潮叠加的潮汐强度并不比月亮远地潮与日月大潮叠加的强度大,除非我们设定去除太阳潮的影响来单纯考察月亮潮的变化。 人们往往忽视微力叠加的作用。从表 1 中可以看到,日月大潮、月亮近地潮与太阳近地潮叠加可形成最强潮汐,并对特大地震产生重要影响。 我们在 2008 年指出, 20 世纪所有 4 场 9 级以上的特大地震都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 1952 年在堪察加, 1957 年在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 1960 年在智利, 1964 年在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 4 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 1947 年至 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的前 17 年,大约每 4 年一次。 从 1955 年以后,用近代仪器观测到地球自转加速度约每四年就有一次突然的变化。根据美国华盛顿和里士满两地测得的地球转速季度平均值的变化,其转折点各在 1957 年 7 月、 1961 年 9 月和 1965 年 6 月。而这三个年份都在当年的 1 月 17 日 (地球近日点附近)有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叠加,形成最大和较大潮汐形变,影响地球自转速度。潮汐准 4 年变化周期,与四次特大地震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由于 2010 年、 2014 年、 2018 年这 3 年中的 1 月 2 日 为月亮近地点,与地球近日点 1 月 3 日 或 4 日相差不过 2 天,叠加后的最强潮汐和较强潮汐强度相对较大,激发出的特大强震也会相当强烈。而在 2010 年 2 月 27 日 ,智利 8.8 级地震验证了特大强震的准 4 年周期。由于智利地震没有达到 9 级,所以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 9 级地震补充发生,这两次强震符合 2010 年 9 级地震发生的预测。 1952 、 1957 、 1960 、 1964 年 4 次 9 级大震具有 4 年准周期 ,发生在 1947 年进入 PDO 冷位相时期后的第 5 年, 2004 年的 9 级大震发生在 2000 年进入 PDO 冷位相时期后的第 4 年, 3-4 年后分别发生了 1955 和 2008 年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的高峰值。两组数据再现了 PDO 冷位相、 9 级大震和低温事件相互关系的可重复性。 根据前一次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特大地震发生特征, 2010 年(可能的拉尼娜年)及其前一年、 2014 年(可能的拉尼娜年)及其前一年(可能的拉尼娜年)、 2018 年(可能的厄尔尼诺年)及其前一年(可能的拉尼娜年)爆发特大强震的可能性大。由于 2010 年、 2014 年、 2018 年 1 月 2 日 为月亮近地点,与地球近日点 1 月 3 日 或 4 日相差不过 2 天,叠加后的最强潮汐和较强潮汐强度相对较大,激发出的特大强震也会相当强烈。这是杨冬红在 2009 年博士论文中的预测, 2010 年 2 月 27 日 智利 8.8 级地震验证了特大强震的准 4 年周期。 见:对话杨学祥—— 4 月地壳活动密集发生近期会有强震吗 http://roll.sohu.com/20120504/n342302219.shtml http://epaper.lnd.com.cn/html/lnrb/20120504/lnrb969231.html 1957 年、 1961 年和 1965 年都在 1 月 17 日 (地球近日点附近)有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叠加,形成最大和较大潮汐形变,影响地球自转速度,对应潮汐准 4 年变化周期(见表 1 ),与四次特大地震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表 1 月亮近地潮和太阳近地潮准四年周期叠加(杨冬红, 2009 ) 近地点 日 月 潮汐强度 厄尔尼诺年( E ) 震级 年 月 日 时 农历 日食 月食 大 潮 弱 w 强 s 拉尼那年( L ) ( 1946-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195110620.829823sE 195212620.1301227ssE ,特大地震 9.0 19531177.03301530sE 195411017.86519519wwL 195510616.813824sL 195612620.8141327ssL 19571176.317116ssE ,特大地震 9.1 19581097.7206200E 19591064.6279250 196012617.8281428s 特大地震 9.5 19611177.01217sss 196210821.93621s 196310416.29251025wwwE 19641269.3121415290E-L ,特大地震 9.2 19651178.515317sssL-E 196610818.317721ssE (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31246.622318www 20041203.429227s 200511018.111025sss 特大地震 9.1 20061026.8331( 上年 12 月 )sE 200712220.641930L 200811916.5128220 200911018.815262611ss 20101024.618151151ss 特大地震 L8.8 20111228.11904420s 特大地震 L9.0 2012118923www 20131101227sL ? 201410211631ss 特大地震 L ? 2015122520sE? 2016115? (据 gdufo ) 1024wwL ? 20171101228sL? 201810221731sss 特大地震 E? 注:当日同时发生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为最强潮汐 sss ,相差一天为较强潮汐 ss ,相差两天为强潮汐 s ,相差三天为一般潮汐 0 ,相差四天为弱潮汐 w ,相差五天为较弱潮汐 ww ,相差六天以上为最弱潮汐 www 。特大地震为当年最强潮汐附近发生 9 级以上地震。 1952 年、 1957 年、 1960 年、 1964 年 4 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的前 17 年, 2000 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发生,特大强震可能发生在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的前 17 年左右,最强和较强潮汐重复时期( 2006 年, 2010 年, 2014 年, 2018 年)每一年及其前一年都是特大地震可能发生年。 2004 年 12 月 26 日 爆发的印尼地震海啸并非偶然,它和 1952 年 11 月 4 日 堪察加发生 9 级地震一样,拉开了特大强震集中爆发的序幕。 根据前一次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特大地震发生特征, 2010 年(可能的拉尼娜年)及其前一年、 2014 年(可能的拉尼娜年)及其前一年(可能的拉尼娜年)、 2018 年(可能的厄尔尼诺年)及其前一年(可能的拉尼娜年)爆发特大强震的可能性大。由于 2010 年、 2014 年、 2018 年 1 月 2 日 为月亮近地点,与地球近日点 1 月 3 日 或 4 日相差不过 2 天,叠加后的最强潮汐和较强潮汐强度相对较大,激发出的特大强震也会相当强烈。这是杨冬红在 2009 年博士论文中的预测, 2010 年 2 月 27 日 智利 8.8 级地震验证了特大强震的准 4 年周期。 由于智利地震没有达到 9 级,所以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 9 级地震补充发生。 2010 年 2 月 27 日 智利发生 8.8 级地震和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发生 9 级地震,符合 2010 年 9 级地震发生的预测;下两次 9 级地震应该在 2014 年和 2018 年,其最强潮汐组合非常明显。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56278.html 参考文献 杨学祥,韩延本,陈震,乔琪源。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地球物理学报。 2004 , 47 ( 4 ): 616-621 。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Vol.23(6):1813 ~ 181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杨冬红。潮汐周期性及其在灾害预测中应用。博士论文,吉林大学,2009.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6740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2723.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4142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新研究表明满月或引发大型地震等灾难
杨学祥 2016-9-15 13:20
新研究表明满月或引发大型地震等灾难 腾讯太空 2016年09月14日07:27 目前,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满月出现的时候可能引发地球上最大的地震事件,当时太阳和月球的潮汐引力叠加在一起,具有更强的破坏性。 转播到腾讯微博 目前,科学家最新研究显示,满月现象或将导致地球出现大型地震事件,当时,太阳和月球的潮汐引力叠加在一起,使地球海洋形成更高的潮汐。 腾讯科学 讯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地球上存在一些最具破坏性和不可预知的力量,目前,科学家最新研究显示,世界上最大的地震可能与满月有关。 这项最新研究认为,当来自月球和太阳的潮汐引力最大时,将引发断裂带出现滑动。日本东京大学地质学家近期研究显示,历史上最大地震事件的发生时间都伴随着出现最高的潮汐压力。其中包括:导致23万人丧生的2004年印度洋海啸,以及2010年智利海啸。 同时,他们发现满月现象与2011年日本海啸灾难也有关系,当时这场海啸导致福岛核电站出现核泄漏,日本东海岸多个城市被毁,死亡人数达到15800人,失踪人数大约3300人。科学家指出,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作用,导致地球断裂带出现巨大破坏,从而引发大型地震事件。 该项研究负责人、日本东京大学地球物理学家Satoshi Ide教授指出,这项发现可用于研制预测大型地震的更好方案。每天全球各地会出现许多小型地震,较小的断裂带破坏最终将酿成一场较大的地震。 地球断裂带开始破裂能否最终引发一场地震,是令科学家们迷惑不解的问题。目前,最新研究表明,出现破坏的断裂带有助于评估地震等级。地震区域的潮汐应力状况可用于提高地震预测的概率性,尤其是大型地震事件。 潮汐引力是地球轨道在太阳系运行时产生的引力牵引作用力,月球引力导致地球表面海洋膨胀和松懈,从而形成潮汐。在满月的时候,月球、地球和太阳排列成一线,地球在月球和太阳之间,此时将形成最大的潮汐,叫做“大潮”。 类似的大潮现象也出现在新月,当时,月球、地球和太阳也是排列成一线,与满月不同的是,新月是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在满月和新月出现的时候,太阳和月球的潮汐引力叠加在一起,导致地球海洋膨胀幅度更大,形成更高的潮汐。长期以来,地质学家认为类似的压力作用也出现在地壳岩石层,但迄今为止并未发现任何相关证据。(悠悠/编译) http://tech.qq.com/a/20160914/010104.htm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1340 次阅读|0 个评论
日本研究称大地震可能与月球引力有关:潮汐激发地震的数值分析
杨学祥 2016-9-14 13:55
日本研究称大地震可能与月球引力有关:潮汐激发地震的数值分析 日本研究称大地震可能与月球引力有关 2016年09月14日 13:27:36 来源: 新华社   新华社东京9月14日电(记者华义)日本东京大学一个研究小组最新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称,大地震可能与月球引力有关,震级较高的地震更易在月球引力较强时发生。   东京大学地震物理学教授井出哲等人对20年来全球发生的5.5级以上地震和当时的潮汐情况进行了比对。结果发现,12次8.2级以上地震中,有10次是发生在海水高潮前后,也就是月球引力较强时期。2004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大地震和2011年日本大地震都显示出这样的关联性。   研究小组分析认为,月球引力可引起海水水位变化,同样也会对地壳压力产生影响,潮位每变化1米海底压强大约会变动10千帕。虽然这种变化与地震释放的能量相比非常微弱,但可能成为了促成大地震的“最后一根稻草”。   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英国《自然·地球科学》杂志网络版上。 http://japan.xinhuanet.com/2016-09/14/c_135686947.htm NATURE | NEWS Sharing Print Email Share/bookmark Moon’s pull can trigger big earthquakes Geologic strain of tides during full and new moons could increase magnitude of tremors. Alexandra Witze 12 September 2016 Article toolsRights Permissions Joe Raedle/Getty Images The seaside town of Pelluhue, Chile, in 2010 after a magnitude 8.8 earthquake and the resulting tsunami. Big earthquakes, such as the ones that devastated Chile in 2010 and Japan in 2011, are more likely to occur during full and new moons — the two times each month when tidal stresses are highest. Earth’s tides, which are caused by a gravitational tug-of-war involving the Moon and the Sun, put extra strain on geological faults. Seismologists have tried for decades to understand whether that stress could trigger quakes. They generally agree that the ocean’s twice-daily high tides can affect tiny, slow-motion tremors in certain places, including California’s San Andreas fault1 and the Cascadia region2 of the North American west coast. Related stories Chinese data hint at trigger for fatal quake Hurricane may have triggered earthquake aftershocks Floods linked to San Andreas quakes More related stories But a new study, published on 12 September in Nature Geoscience3, looks at much larger patterns involving the twice-monthly tides that occur during full and new moons. It finds that the fraction of high magnitude earthquakes goes up globally as tidal stresses rise. Satoshi Ide, a seismologist at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and his colleagues investigated three separate earthquake records covering Japan, California and the entire globe. For the 15 days leading up to each quake, the scientists assigned a number representing the relative tidal stress on that day, with 15 representing the highest. They found that large quakes such as those that hit Chile and Tohoku-Oki occurred near the time of maximum tidal strain — or during new and full moons when the Sun, Moon and Earth align. For more than 10,000 earthquakes of around magnitude 5.5, the researchers found, an earthquake that began during a time of high tidal stress was more likely to grow to magnitude 8 or above. Breaking point The Asahi Shimbun via Getty Images A lone pine tree that survived the 2011 earthquake and tsunami in Japan. “This is a very innovative way to address this long-debated issue,” says Honn Kao, a seismologist at the Geological Survey of Canada and Natural Resources Canada in Sidney. “It gives us some sense into the possi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idal stress and the occurrence of big earthquakes.” Perhaps the miniscule added strain of tides, he says, could be the final factor that nudges a geological fault into rupturing. The current study will not be the final word on the matter, adds Kao. There are just too many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triggering an earthquake — such as how stress transfers within the ground to cause a geological fault to move — to untangle exactly what role tides might have. But “the results are plausible”, says John Vidale, a seismologist at th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in Seattle who helped to debunk some of the more tenuous tide–earthquake claims4. “They’ve done a very careful job.” The discovery does not affect how societies should prepare for possible earthquakes, says Ide. Even if slightly enhanced by the tides, the probability of a quake happening on any particular day in an earthquake-prone region remains very low. “It’s too small to take some actions,” he says. Ide is now looking at an additional list of earthquakes that occur where plates with oceanic crust plunge beneath continental crust, to see if the pattern holds up there as well. Nature doi:10.1038/nature.2016.20551 Tweet Facebook LinkedIn Weibo Wechat References Thomas, A. M., Nadeau, R. M. Bürgmann, R. Nature 462, 1048–1051 (2009). ArticlePubMedChemPort Show context Lambert, A., Kao, H., Rogers, G. Courtier, N. J. Geophys. Res. 114, B00A08 (2009). Show context Ide, S., Yabe, S. Tanaka, Y. Nat. Geosci. doi:10.1038/ngeo2796 (2016). PubMed Show context Kennedy, M., Vidale, J. E. Parker, M. G. Seismo. Res. Lett. 75, 607–612 (2004). Article Show context Related stories and links From nature.com Chinese data hint at trigger for fatal quake 10 September 2014 Hurricane may have triggered earthquake aftershocks 19 April 2013 Floods linked to San Andreas quakes 06 January 2010 Typhoons trigger gentler tremors 10 June 2009 Author information For the best commenting experience, please login or register as a user and agree to our Community Guidelines. You will be re-directed back to this page where you will see comments updating in real-time and have the ability to recommend comments to other users. Comments http://www.nature.com/news/moon-s-pull-can-trigger-big-earthquakes-1.20551 潮汐激发地震的数值分析 已有 1342 次阅读 2011-5-16 05:56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论文交流|关键词:地震 潮汐 推荐到群组 潮汐激发地震的数值分析 杨学祥,杨冬红 2005年以来,作者的数值计算得到一些可以验证的新结果。过去人们仅仅知道太阳黑子活动有11a(年)和22a周期,实际上潮汐也有11 a和22 a周期。 澳大利亚气象学家E. 布赖恩特编著的《气候过程和气候变化》中,有关气候现象循环的记录75项 。潮汐周期与气候现象循环的记录有很好的对应性 ,与潮汐周期相同的有66项,占88%,表明潮汐是影响气候现象循环的主要因素。潮汐的多种周期在受到它们的共同周期和其它周期因素叠加时,表现得更为强烈,如11a和22a周期是潮汐和太阳活动的共同作用,占75项气候现象循环记录中的17项。 表1 潮汐叠加振幅对比 据季林的计算,大约在1425年即小冰期的末期,潮汐达到了最大值,从那以后逐渐减弱,直到3100年潮汐又达到最大值 。与15至17世纪小冰期有很多强震相对应,中国华北第六地震活动期,延续了200多年,其间发生了4次8级地震,7次7级地震,其后的平静期延续了85年,未发生任何大于6级的地震 。此后,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潮汐与地震的对应关系。 张元东提出特殊天象组合期可能影响地震的概念和理论,特殊天象组合期为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叠加,并有行星位置变化的配合 。杜品仁(1994)和胡辉等人(2003)分别指出,地震具有明显的18.6年潮汐周期,被称为岩浆潮周期 。 胡辉等人详细分析了20世纪云南强震群体盛衰的天文背景,文中指出月亮白赤交角(亦称月亮赤纬角)变化产生的交点潮可能是影响地震长周期活动的一个原因。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以来云南的4个M≥6.7级强震活跃期有3个始发于月亮白赤交角极大年或其次年,仅一个地震活跃期不是如此,所以总概率达80%。另外,无论太阳活动还是地震活动均存在11年的准周期,对比太阳黑子相对数滑动平均曲线与云南历年最大地震强度滑动平均曲线,即年黑子相对数减小时,地震强度增大。据此,作者利用20世纪云南历年最大地震的震级作了4组11年周期的外推,估计了下一个地震活跃期首发地震的时间和震级。综括上述2个天文条件,根据目前月亮白赤交角变化与太阳活动形势,他们认为云南下一个地震活跃期可能开始于2006/2007年。他们根据地震活动11年周期中同相位年的平均强度作外推预报,2005年按期前7个11年周期同相位年的最大地震强度平均推算,可能为5.69级上下,仍处于低水平活动期,而2006年的地震强度则可能增至6.37级上下,应引起我们的警觉,最严重的是2007年,该年所处的相位最易发生强烈地震,平均震级已接近6.7级,足见该年最可能是云南下一M大于等于6.7级强震活跃期的开始年,并可能爆发7级大震(概率达43%) 。 强潮汐可以激发地震活动。哥奇兰等人分析了1977-2000年间全球2000多个5.5级以上的地震,发现猛烈的潮汐在浅断面层施加了足够的压力从而会引发地震。当潮汐很大,达到大约2-3米时,3/4的地震都会发生,而潮汐越小,发生的地震也就越少 。 杨学祥等人指出,在圆心角大于90度的太平洋地壳,东西太平洋海面可以形成60cm的潮汐高度差,潮汐负荷导致洋壳板块的均衡运动。潮汐引起的太平洋地壳跷跷板运动可产生的等效应力为p = 108 N,这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形成的原因之一。当拉尼娜到来时,赤道信风使暖水集中在赤道西太平洋,冷水集中在赤道东太平洋,温差为3-6℃,高度差为40-60cm、,当厄尔尼诺到来时,情况发生逆转。由于地壳均衡原理,洋壳发生反向的13-20cm的均衡变化,增强了潮汐引起的大洋地壳跷跷板运动,这是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前后环太平地震带地震活跃的原因,其中科里奥利力起到定向作用 。 2009年2月25日美国学者Métivier等人在《地球和行星科学通讯》(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发表题为 《地球固体潮激发地震的证据》的文章,为潮汐激发地震提供了新的证据。应用全球最多的地震目录(包括442412个事件),Métivier等人得到固体潮位相与地震事件时间清晰的对应关系(99%的置信度):当岩石圈正常的压力减少时,地震多发生在固体潮使地面上升的时刻。他们发现,固体潮比大气潮和海洋潮激发地震的可能性更大 。新证据的重要性是无可置疑的,它强调了地球固体潮和地震关系。 进一步研究表明,地震、潮汐和气候变化是相互影响的,气候灾害和地质灾害构成了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 。 参考文献 1. E. 布赖恩特. 气候过程和气候变化.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4. 11 2. 杨冬红, 杨学祥. 澳大利亚夏季大雪与南极海冰三个气候开关.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7, 22(5): 1680~1685 3. Charles D. Keeling and Timothy P. Whorf. The 1800-year oceanic tidal cycle: A possible cause of rapid climate change . PNAS, 2000, 97(8): 3814-3819 4. 马宗晋, 杜品仁. 现今地壳运动问题 .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95.10, 99-102. 5. 李家林, 张元东. 特殊天象组合期与地震发震关系的检验及应用 . 地震, 1993, (3): 32-37. 6. 杜品仁. 18.6a地震轮回及其成因初探 . 地球物理学报, 1994, 37(3): 362-369. 7. 胡辉, 赵洪声, 和宏伟. 日月影响与云南未来地震趋势研究 . 云南天文台台刊. 2003,(4):49-55 8. Elizabeth S. Cochran, John E. Vidale, and Sachiko Tanaka. Earth Tides Can Trigger Shallow Thrust Fault Earthquakes . Science. 2004, 306: 1164-1166. 9. 杨学祥, 韩延本, 陈震, 乔琪源. 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 . 地球物理学报, 2004, 47(4): 616-621. 10. Métivier, Laurent; de Viron, Olivier; Conrad, Clinton P.; Renault, Stéphane; Diament, Michel; Patau, Geneviève. Evidence of earthquake triggering by the solid earth tides .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2009, 278(3-4): 370-375. 11.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http://www.geophy.cn/CN/volumn/home.shtml 12. 杨学祥,杨冬红。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见:高建国主编,苏门答腊地震海啸影响中国华南天气的初步研究——中国首届灾害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气象出版社,2007:200-204。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44525.html 2016年至2018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期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已有 608 次阅读 2016-9-3 06:04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特大地震 拉马德雷冷位相 厄尔尼诺 拉尼娜 月亮赤纬角 推荐到群组 2016年至2018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期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2016 年至 2018 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期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杨学祥 特大地震的发生背景 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前 17 年; 一般与厄尔尼诺或拉尼娜共生; 一般与月亮赤纬角极值共生; 一般与干旱或洪水共生 多次出现连续发生,特别是 2004-2012 年(见表 1 )。 表 1 给出了特大地震发生的统计规律和预测: 2016 年至 2018 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期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表 1 月亮近地潮和太阳近地潮准四年周期叠加(杨冬红, 2009 ;杨学祥, 2016 ) 近地点 日 月 潮汐强度 厄尔尼诺年( E ) 年 月 日 大 潮 弱 w 强 s 拉尼那年( L ) ( 1946-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1947 1 06 7 22 ss 1948 1 26 11 26 sss 1949 1 17 15 29 s L 1950 1 13 4 18 ww L 月亮赤纬角极大值 1951 1 06 8 23 s E 月亮赤纬角极大值 1952 1 26 12 27 ss E , 特大地震 1953 1 17 15 30 s E 1954 1 10 5 19 ww L 1955 1 06 8 24 s L 1956 1 26 13 27 ss L 1957 1 17 1 16 ss E , 特大地震 1958 1 09 6 20 0 E 1959 1 06 9 25 0 大旱灾 月亮赤纬角极小值 1960 1 26 14 28 s 大旱灾 特大地震 月亮赤纬角极小值 1961 1 17 2 17 sss 大旱灾 月亮赤纬角极小值 1962 1 08 6 21 s 大旱灾 1963 1 04 10 25 www E 特大地震 1964 1 26 15 29 0 E-L , 特大地震 1965 1 17 3 17 sss L-E 特大地震 1966 1 08 7 21 ss E 1967 1 01 11 26 w L 1968 1 25 16 30 ww L 月亮赤纬角极大值 1969 1 17 4 18 ss E 月亮赤纬角极大值 1970 1 08 8 22 sss E-L 月亮赤纬角极大值 1971 1 28 11 27 ss L 1972 1 22 1 16 30 www E 1973 1 17 4 19 s E 1974 1 08 8 23 sss L 1975 1 28 12 27 ss L 1976 1 20 1 17 31 0 L-E ( 1977-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 1977 1 16 5 19 0 E 1978 1 08 9 24 ss 大旱灾 月亮赤纬角极小值 1979 1 28 28 13 sss E 月亮赤纬角极小值 1980 1 20 2 18 s 月亮赤纬角极小值 1981 1 15 06 20 ww 1982 1 08 10 25 s E 1983 1 28 14 29 ss E 1984 1 20 03 18 s 1985 1 12 21 07 ww 1986 1 08 10 26 s E 月亮赤纬角极大值 1987 1 28 29 15 ss E 月亮赤纬角极大值 1988 1 20 19 04 ss 月亮赤纬角极大值 1989 1 11 08 22 0 1990 1 08 27 11 0 1991 1 28 16 30 s E 1992 1 20 5 20 sss E 1993 1 10 23 8 s E 1994 1 06 12 27 www E 1995 1 28 31 17 0 EL 月亮赤纬角极小值 1996 1 20 20 6 sss L 月亮赤纬角极小值 1997 1 10 9 23 ss L,E 大旱灾月亮赤纬角极小值 1998 1 03 13 w E,L 1998 1 30 28 s L 1999 1 27 17 2 ww L (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 2000 1 20 7 21 ss L 2001 1 10 24 10 sss 2002 1 02 13 29 s E 2003 1 24 3 18 www 2004 1 20 22 7 s 2005 1 10 10 25 sss 特大地震 月亮赤纬角极大值 2006 1 02 31( 上年 12 月 ) s E 月亮赤纬角极大值 2007 1 22 19 3 0 L 特大地震 L 月亮赤纬角极大值 2008 1 19 8 22 0 2009 1 10 26 11 ss E 2010 1 02 15 1 ss L 特大地震 2011 1 22 4 20 s L 特大强震 2012 1 18 9 23 www L 特大强震 2013 1 10 12 27 s 2014 1 02 1 16 31 ss 月亮赤纬角极小值 2014 1 30 1 16 31 ss 2015 1 22 05 20 s E 月亮赤纬角极小值 2016 1 15 10 24 ww L 冷冬 特大强震 ? 月亮赤纬角极小值 2017 1 10 12 28 s L 冷冬 特大强震 ? 2018 1 02 02 17 sss E 特大地震 ? 2018 1 30 17 31 ss E 特大地震 E ? 注 : 当日同时发生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为最强潮汐 sss , 相差一天为较强潮汐 ss , 相差两天为强潮汐 s , 相差三天为一般潮汐 0 , 相差四天为弱潮汐 w , 相差五天为较弱潮汐 ww , 相差六天以上为最弱潮汐 www 。特大地震为当年发生 9 级以上地震。?表示预测。 杨冬红等( 2006a , 2006b , 2011 )指出, 8.5 级以上地震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地震活跃的主要标志。 2000 年进入了 PDO 冷位相时期, 2000-2030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表 2 1890 年以来特大地震活跃期和拉马德雷( PDO )冷位相对应关系 年代 8.5 级以上地震次数 9 级以上 地震次数 PDO 时间位相 气候冷暖 地震 全球 中国 1890-1924 6 ( 4 ) 1 0 1890-1924 冷 低温期 活跃期 1925-1945 1 ( 1 ) 0 0 1925-1946 暖 温暖期 1946-1977 11 ( 7 ) 1 4 1957-1976 冷 低温期 活跃期 1978-1999 0 ( 0 ) 0 0 1977-1999 暖 温暖期 2000-2012 6 ( 6 ) 0 2 2000-2030 冷 低温期? 活跃期 注 : 特大地震为 Ms 8.5 级以上强震,括号内为国外数据,?表示预测 我们在 2006 年确定的地震活跃期判定标准正在被学术界接受,得到相关部门和专家的认同。目前 8.5 级以上强震已由 2006 年的 2 次增加到 6 次。这一数据在 2016-2018 年还将继续增加。 杨学祥等( 2008 )指出,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前 17 年有 7 次 8.5 级以上强震集中爆发, 我们推测: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前 17 年为 8.5 级以上强震集中爆发时期。 2016 年至 2018 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期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4736.html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 2006 , 28 ( 1 ): 95-96 2.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1027 3.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4.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8-9. 5. 杨学祥,杨冬红。旱涝周期和海震调温假说的新证据。西北地震学报。 2005 , 27 ( 4 ): 400 , 398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0500.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1320 次阅读|0 个评论
韩国庆州市连发两次5级以上地震:关注9月7-11日潮汐组合
杨学祥 2016-9-14 05:34
韩国庆州市连发两次 5 级以上地震:关注 9 月 7-11 日潮汐组合 潮汐组合 B : 9 月 9 日 为日月小潮, 9 月 11 日 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南纬 18.2701 度, 9 月 7 日 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弱叠加,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韩国庆州市连发两次5级以上地震 民众街头避险 2016-09-13 19:02: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作者:   当地时间9月12日晚间,韩国庆尚北道庆州西南方向接连发生5.1级和5.8级地震,当地 a style=box-sizing:border-box;border-bottom:#0781c7 1px dotted;background-color:transparent;color:#000099;font-size:14px;text-decoration:none href=http://www.dzwww.com/xinwen/shehuixinwen/201609/t20160913_14907241.htm# target=_blank民众 纷纷逃到开阔地带进行避险。截至发稿时止,当地尚无人员伤亡报告。 http://www.dzwww.com/xinwen/shehuixinwen/201609/t20160913_14907241.htm 震级 (M) 发震时刻 (UTC+8) 纬度 ( ° ) 经度 ( ° ) 深度 ( 千米 ) 参考位置 3.0 2016-09-13 22:18:04 42.28 87.74 11 新疆巴音郭楞州和硕县 2.9 2016-09-13 19:16:39 39.11 106.09 0 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 ( 爆破) 3.2 2016-09-12 12:57:41 36.28 77.99 90 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 2.5 2016-09-10 18:19:15 39.69 118.35 6 河北唐山市开平区(有感) 4.0 2016-09-10 18:09:37 39.69 118.32 10 河北唐山市开平区 3.7 2016-09-10 10:44:50 28.11 104.83 13 四川宜宾市珙县 3.6 2016-09-10 00:54:11 22.17 122.19 34 台东县海域 5.0 2016-09-09 08:30:00 41.40 129.10 0 朝鲜(疑爆) 6.1 2016-09-09 05:46:20 -54.65 158.60 10 麦夸里岛地区 2.8 2016-09-08 04:23:18 41.87 123.95 0 辽宁抚顺市顺城区(矿震) 6.1 2016-09-06 06:54:06 54.60 168.33 10 科曼多尔群岛地区 3.1 2016-09-06 04:45:56 22.66 112.15 13 广东云浮市新兴县 3.1 2016-09-04 07:31:53 40.34 77.25 11 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图什市 3.2 2016-09-04 07:10:49 40.39 77.20 6 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图什市 3.0 2016-09-03 02:43:36 41.64 79.05 16 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 3.4 2016-09-02 22:30:57 28.58 94.91 7 西藏林芝市墨脱县 6.9 2016-09-02 00:37:59 -37.40 179.10 30 新西兰北岛附近海域 4.4 2016-09-01 00:28:53 24.47 122.20 20 台湾宜兰县海域 4.6 2016-08-31 17:25:01 34.31 86.28 6 西藏那曲地区尼玛县 3.6 2016-08-31 17:07:11 34.28 86.34 6 西藏那曲地区尼玛县 6.7 2016-08-31 11:11:36 -3.69 152.78 490 新爱尔兰地区 3.1 2016-08-31 05:59:37 40.50 105.42 6 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 6.9 2016-08-29 12:29:59 -0.10 -17.80 10 阿森松岛以北海域 3.7 2016-08-28 12:50:32 36.81 77.14 93 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 3.1 2016-08-27 15:50:34 39.69 118.38 10 河北唐山市古冶区 3.6 2016-08-26 05:26:31 40.57 105.07 6 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 5.9 2016-08-26 01:04:42 30.50 137.96 460 日本本州东南 5.9 2016-08-24 21:48:45 -2.89 100.10 20 印尼苏门答腊岛南部海域 6.9 2016-08-24 18:34:54 21.00 94.67 90 缅甸 6.1 2016-08-24 09:36:33 42.70 13.10 10 意大利 http://www.ceic.ac.cn/ 潮汐组合 D : 8 月 27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18.45502 度, 8 月 25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7510.html 2016 年 9 月潮汐组合:潮汐活动变强 已有 619 次阅读 2016-7-29 15:37 2016 年 9 月潮汐组合:潮汐活动变强 杨学祥,杨冬红 2016 年 3-6 月和 9-12 月为强潮汐时期, 2016 年 1-2 月, 2015 年 7-8 月为弱潮汐时期。 2016 年 9 月是强潮汐时期第一个月。 2016 年 9-12 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潮汐组合 A : 9 月 3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2 度。 9 月 1 日 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 ( 强 ) ,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 强 ) 。 潮汐组合 B : 9 月 9 日 为日月小潮, 9 月 11 日 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南纬 18.2701 度, 9 月 7 日 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弱叠加,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组合 C : 9 月 17 日 为日月大潮, 9 月 17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 0002 度, 9 月 19 日 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 ( 强 ) ,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 最强 ) 。 潮汐组合 D : 9 月 24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18.2825 度, 9 月 23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 2016 年 9-12 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93393.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326 次阅读|0 个评论
研究对比:涨潮期间更易发生大地震和潮汐激发地震的数值分析
热度 1 杨学祥 2016-9-14 04:57
研究对比:涨潮期间更易发生大地震和潮汐激发地震的数值分析 涨潮期间更易发生大地震 2016年09月14日01:29科技日报新闻爆料:finance@china.org.cn电话:(010)82081166分享大字体小字体   科技日报北京9月13日电(记者张梦然)英国《自然·地球科学》杂志13日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提出,大地震更可能在新月或满月时发生。这一研究结果意味着,了解地震区的潮汐应力状况或许有助于评估地震可能性。   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经常会造成严重人员伤亡以及种种次生灾害。当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预测地震的到来,甚至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地震也是无法精准预测的。虽然,已处在破裂边缘的断层可能会在太阳和月球的引力作用下发生滑动这一理论十分符合直觉,但潮汐触发地震的说辞始终缺乏确凿证据。   此次,日本东京大学井出哲及其同事们,不仅确定了涨潮或潮汐相位的时间点,还重建了过去20年内大地震(里氏5.5级或以上)发生两周前潮汐应力的振幅和大小。虽然并未建立潮汐应力与小规模地震的明确联系,但他们发现,一些规模巨大的地震,比如2004年的印尼苏门答腊大地震、2010年的智利莫莱大地震和2011年的日本东北大地震,都发生在潮汐应力振幅高的时期。研究人员还发现,随着潮汐应力振幅的增加,大规模地震相较于小地震的比例也会上升。   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太远,因此人们感觉不到。而真正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是大规模地震,但至今我们尚未完全理解大规模地震究竟是如何发生和发展的。科学家曾推测,这一类地震可能源自从小断裂连锁发展而来的大规模破裂。   而本篇论文作者的结论意味着,小断裂连锁发展为大规模地震的可能性在春季潮汐期间更高,因此,了解地震区的潮汐应力状况或许有助于评估地震可能性。   总编辑圈点   以前许多人就研究过水文与地质的关系,认为水库有可能诱发小型地震。原理上讲潮汐引发地震并不难接受。但想要证明这一点还需要多得多的数据,日本的初步研究只能说有启发意义。毕竟如果那么容易摸清地壳的脉,预报地震就不会是世界难题了。 (责任编辑:罗伯特) http://finance.china.com.cn/roll/20160914/3904864.shtml 潮汐激发地震的数值分析 已有1342次阅读2011-5-1605:56|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论文交流|关键词:地震潮汐推荐到群组 潮汐激发地震的数值分析 杨学祥,杨冬红 2005年以来,作者的数值计算得到一些可以验证的新结果。过去人们仅仅知道太阳黑子活动有11a(年)和22a周期,实际上潮汐也有11a和22a周期。 澳大利亚气象学家E.布赖恩特编著的《气候过程和气候变化》中,有关气候现象循环的记录75项 。潮汐周期与气候现象循环的记录有很好的对应性 ,与潮汐周期相同的有66项,占88%,表明潮汐是影响气候现象循环的主要因素。潮汐的多种周期在受到它们的共同周期和其它周期因素叠加时,表现得更为强烈,如11a和22a周期是潮汐和太阳活动的共同作用,占75项气候现象循环记录中的17项。 表1潮汐叠加振幅对比 据季林的计算,大约在1425年即小冰期的末期,潮汐达到了最大值,从那以后逐渐减弱,直到3100年潮汐又达到最大值 。与15至17世纪小冰期有很多强震相对应,中国华北第六地震活动期,延续了200多年,其间发生了4次8级地震,7次7级地震,其后的平静期延续了85年,未发生任何大于6级的地震 。此后,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潮汐与地震的对应关系。 张元东提出特殊天象组合期可能影响地震的概念和理论,特殊天象组合期为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叠加,并有行星位置变化的配合 。杜品仁(1994)和胡辉等人(2003)分别指出,地震具有明显的18.6年潮汐周期,被称为岩浆潮周期 。 胡辉等人详细分析了20世纪云南强震群体盛衰的天文背景,文中指出月亮白赤交角(亦称月亮赤纬角)变化产生的交点潮可能是影响地震长周期活动的一个原因。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以来云南的4个M≥6.7级强震活跃期有3个始发于月亮白赤交角极大年或其次年,仅一个地震活跃期不是如此,所以总概率达80%。另外,无论太阳活动还是地震活动均存在11年的准周期,对比太阳黑子相对数滑动平均曲线与云南历年最大地震强度滑动平均曲线,即年黑子相对数减小时,地震强度增大。据此,作者利用20世纪云南历年最大地震的震级作了4组11年周期的外推,估计了下一个地震活跃期首发地震的时间和震级。综括上述2个天文条件,根据目前月亮白赤交角变化与太阳活动形势,他们认为云南下一个地震活跃期可能开始于2006/2007年。他们根据地震活动11年周期中同相位年的平均强度作外推预报,2005年按期前7个11年周期同相位年的最大地震强度平均推算,可能为5.69级上下,仍处于低水平活动期,而2006年的地震强度则可能增至6.37级上下,应引起我们的警觉,最严重的是2007年,该年所处的相位最易发生强烈地震,平均震级已接近6.7级,足见该年最可能是云南下一M大于等于6.7级强震活跃期的开始年,并可能爆发7级大震(概率达43%) 。 强潮汐可以激发地震活动。哥奇兰等人分析了1977-2000年间全球2000多个5.5级以上的地震,发现猛烈的潮汐在浅断面层施加了足够的压力从而会引发地震。当潮汐很大,达到大约2-3米时,3/4的地震都会发生,而潮汐越小,发生的地震也就越少 。 杨学祥等人指出,在圆心角大于90度的太平洋地壳,东西太平洋海面可以形成60cm的潮汐高度差,潮汐负荷导致洋壳板块的均衡运动。潮汐引起的太平洋地壳跷跷板运动可产生的等效应力为p=108N,这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形成的原因之一。当拉尼娜到来时,赤道信风使暖水集中在赤道西太平洋,冷水集中在赤道东太平洋,温差为3-6℃,高度差为40-60cm、,当厄尔尼诺到来时,情况发生逆转。由于地壳均衡原理,洋壳发生反向的13-20cm的均衡变化,增强了潮汐引起的大洋地壳跷跷板运动,这是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前后环太平地震带地震活跃的原因,其中科里奥利力起到定向作用 。 2009年2月25日美国学者Métivier等人在《地球和行星科学通讯》(EarthandPlanetaryScienceLetters)发表题为《地球固体潮激发地震的证据》的文章,为潮汐激发地震提供了新的证据。应用全球最多的地震目录(包括442412个事件),Métivier等人得到固体潮位相与地震事件时间清晰的对应关系(99%的置信度):当岩石圈正常的压力减少时,地震多发生在固体潮使地面上升的时刻。他们发现,固体潮比大气潮和海洋潮激发地震的可能性更大 。新证据的重要性是无可置疑的,它强调了地球固体潮和地震关系。 进一步研究表明,地震、潮汐和气候变化是相互影响的,气候灾害和地质灾害构成了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 。 参考文献 1.E.布赖恩特.气候过程和气候变化.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1 2.杨冬红,杨学祥.澳大利亚夏季大雪与南极海冰三个气候开关.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22(5):1680~1685 3.CharlesD.KeelingandTimothyP.Whorf.The1800-yearoceanictidalcycle:Apossiblecauseofrapidclimatechange .PNAS,2000,97(8):3814-3819 4.马宗晋,杜品仁.现今地壳运动问题 .北京:地质出版社,1995.10,99-102. 5.李家林,张元东.特殊天象组合期与地震发震关系的检验及应用 .地震,1993,(3):32-37. 6.杜品仁.18.6a地震轮回及其成因初探 .地球物理学报,1994,37(3):362-369. 7.胡辉,赵洪声,和宏伟.日月影响与云南未来地震趋势研究 .云南天文台台刊.2003,(4):49-55 8.ElizabethS.Cochran,JohnE.Vidale,andSachikoTanaka.EarthTidesCanTriggerShallowThrustFaultEarthquakes .Science.2004,306:1164-1166. 9.杨学祥,韩延本,陈震,乔琪源.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 .地球物理学报,2004,47(4):616-621. 10.Métivier,Laurent;deViron,Olivier;Conrad,ClintonP.;Renault,Stéphane;Diament,Michel;Patau,Geneviève.Evidenceofearthquaketriggeringbythesolidearthtides .EarthandPlanetaryScienceLetters,2009,278(3-4):370-375. 11.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12.杨学祥,杨冬红。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见:高建国主编,苏门答腊地震海啸影响中国华南天气的初步研究——中国首届灾害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气象出版社,2007:200-204。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44525.html
个人分类: 学术争论|2857 次阅读|1 个评论
秦四清和杨学祥的科学争论:大地震竟是月亮惹的祸?
热度 2 杨学祥 2016-9-13 19:32
秦四清和杨学祥的科学争论:大地震竟是月亮惹的祸? 杨学祥 由日本东京大学地震研究团队和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所做的共同研究发现,全球在近几十年发生的大地震大多发生在高潮汐的时候,也就是说每个月的满月和新月之时。   根据本周一英国《自然地球科学》所公布的这份研究报告,高潮汐通常每月发生两次,也就是海水在受到月球引力而移动到最高的高度时。而每月的新月和满月时,太阳、地球和月亮成为一条直线,月球的引力达到最大,因此海水的潮汐高度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此时,满月和新月的高潮汐所增加的压力会对地球的地质断层造成压力,由此引发大地震。   主导这项研究的东京大学地震学专家井出 (Satoshi Ide) 表示,近几十年发生的多次最具破坏性的地震,如 2004 年造成 29 万人遇难的印度洋海啸大地震, 2010 年的智利大地震以及 2011 年造成 1.5 万人遇难的日本大地震都发生在满月和涨潮期间。   研究小组确认,全球地震史上最大的 12 次地震中有 9 次发生在新月和满月的时候,而规模较小的地震则和高潮汐无关。 地震学家们还得出结论,在 1 万次大约初始预测震级为 5.5 级的地震中,如果发生在满月和涨潮期间,震级可能会被推高到 8 级或者以上。 http://news.cnfol.com/guojicaijing/20160913/23468094.shtml 这为秦四清和杨学祥的科学争论提供了新证据。 相关资料 从孕震机制角度,探讨潮汐组合与地(强)震的关系 已有 1182 次阅读 2013-4-11 12:28 | 个人分类 : 科研随想 | 系统分类 : 观点评述 | 关键词 : 潮汐组合 强震 孕震机制 推荐到群组 俺和杨学祥老师的学术讨论很好,通过辩论可相互启发而受益。如果能达成共识更好,达不成共识也可求同存异或各自保留自己的看法。 在阅读下文前,建议先看看正反辩论方的观点: 杨学祥,潮汐与地震的关系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quickforward=1id=679075 秦四清,科学研究的误区【 2 】:有些东东无法得到证实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75926do=blogid=678946 一、潮汐应力对断层发震有利有弊 许亚吉等【 1 】对 20395 个地震逐个计算其发震时断层面上的潮汐库仑破裂应力 TCFS ,根据计算结果和潮汐库仑破裂应力符号的物理含义判断发震断层是否受到了潮汐应力的促滑作用。 TCFS 若为正,则表示潮汐库仑破裂应力对地震断层有促进破裂滑动的作用, TCFS 若为负,则表示潮汐库仑破裂应力对地震断层有阻碍或延迟破裂滑动的作用。 计算结果表明: TCFS 有正有负, TCFS 为正时,潮汐作用有利于发震;反之阻碍发震。这说明潮汐作用是把【双刃剑】。 二、潮汐应力的量值相对很小 许亚吉等【 1 】通过分析发现,走向为0°的典型正断层上的潮汐库仑破裂应力在计算时段、纬度0°~45°范围始终为正值,在纬度0°附近可达3~4 K Pa,表明在中低纬地区,潮汐库仑破裂应力对正断层始终有促滑作用.而在纬度大于45°的范围,潮汐库仑破裂应力值随时间出现正负交替变化,表明在高纬地区,潮汐库仑破裂应力对正断层促滑和阻滑作用是分时段的。 他们对正、逆与走滑断层(震源深度为 15km )的分析表明,正 TCFS 的最高量值不超过 6KPa 。 为简化分析,假设断层震源体深度为 15km ,平均岩石容重取 25KN/m3 ,则震源处的正应力为 3.75105KPa 。取断层面摩擦系数为 0.1 ,且忽略黏聚力,则震源体处的抗剪应力为 3.75104KPa ,显然,一个 6KPa 的应力与之相比,属于【九牛一毛】。 因此,如果说潮汐应力对地(强)震发生有作用的话,只能起到触发作用,即【压垮骆驼最后一根稻草】的作用。 但要证明这种作用,必须得确认某个地震区是否达到了临界状态,因为孕震系统处于临界状态时,扰动 ( 如潮汐 ) 才能起到触发作用。 举例来说,对汶川地震区,在 8.0 级地震发生前,在该区发生了多次 6.0-7.5 级地震事件,这些事件属于 Preshock 事件,远离临界状态。只有在 8.0 级发生前,潮汐作用可能起到触发作用。之前的多次 6.0-7.5 级地震与潮汐组合没有关系。因此,不能把任何强震事件都与潮汐作用联系起来。 因为地球上的强震属于大概率事件,如果从统计角度研究地震与潮汐的关系,确实很难说明两者之间有什么本质联系。 备注:即使潮汐作用与地(强)震有较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也是复杂的。潮汐与断层性质、断层在地球上的位置及作用时段等密切相关,既有正关联也有负关联,因此不能随意把一个强震的发生与潮汐组合挂钩,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这一点,杨老师不应反对。 参考 【 1 】许亚吉,吴小平,阎春恒等.不同类型地震断层上的固体潮汐库仑破裂应力特征.地球物理学报,2011,54(3):756~763 .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秦四清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679203.html 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全球多次大地震竟是月亮惹的祸 已有 111 次阅读 2016-9-13 17:42 | 个人分类 : 科技点评 | 系统分类 : 观点评述 | 关键词 : 潮汐激发地震 新月 满月 潮汐周期 推荐到群组 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全球多次大地震竟是 “ 月亮惹的祸 ” 杨学祥,杨冬红 全球多次大地震竟是 “ 月亮惹的祸 ” ? 来源:第一财经世界 作者:孙卓 2016-09-13 16:03:22 “ 月形如白盘,完完上天冬。 忽然有物来啖之,不知是何虫。如何至神物,遭此狼狈凶。 ” 韩愈的《月蚀诗效玉川子作》这样描述了古代的一次月全食场景 。如果说古人们因为不懂月食发生的科学道理而对此所产生 “ 不知是何虫 ” 和 “ 如何至神物 ” 的恐惧多少让人忍俊不禁的话,今天现代社会的科学研究却发现,月圆之夜确实有它的可怕之处。因为,满月的时候最有可能引发 “ 超级大地震 ” 。   由日本东京大学地震研究团队和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所做的共同研究发现,全球在近几十年发生的大地震大多发生在高潮汐的时候,也就是说每个月的满月和新月之时。   根据本周一英国《自然地球科学》所公布的这份研究报告,高潮汐通常每月发生两次,也就是海水在受到月球引力而移动到最高的高度时。而每月的新月和满月时,太阳、地球和月亮成为一条直线,月球的引力达到最大,因此海水的潮汐高度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此时,满月和新月的高潮汐所增加的压力会对地球的地质断层造成压力,由此引发大地震。   主导这项研究的东京大学地震学专家井出 (Satoshi Ide) 表示,近几十年发生的多次最具破坏性的地震,如 2004 年造成 29 万人遇难的印度洋海啸大地震, 2010 年的智利大地震以及 2011 年造成 1.5 万人遇难的日本大地震都发生在满月和涨潮期间。   研究小组确认,全球地震史上最大的 12 次地震中有 9 次发生在新月和满月的时候,而规模较小的地震则和高潮汐无关。   地震学家们还得出结论,在 1 万次大约初始预测震级为 5.5 级的地震中,如果发生在满月和涨潮期间,震级可能会被推高到 8 级或者以上。   也有地震专家指出,虽然这份最新公布的研究成果为一项在地震学界讨论多年的推论提供了 “ 创新性的理论解释 ” ,但是,造成大地震发生还有很多其它因素。比如,在地球地质层遭到压力后,在内部所积压的压力如何转变成引起地质断层移动的力量等都是将来地震学界仍需找到答案的问题。   地震专家们表示,当一次地震发生的时候,很有可能这是数年、数十年甚至上百年来地表下所积压压力的一次性爆发。虽然不能把一次地震的发生完全归咎于是 “ 月亮惹的祸 ” ,但是,满月所带来的潮汐的力量在造成地质断层移动的过程中确实起到了 “ 推波助澜 ” 的作用,而了解满月和潮汐与地震发生的关联也可能有助于人类预测下一次的大地震会在哪里以及何时发生。   潘寅茹 http://news.cnfol.com/guojicaijing/20160913/23468094.shtml 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 已有 1863 次阅读 2012-5-5 14:23 | 个人分类 : 学术争论 | 系统分类 : 论文交流 | 关键词 : 潮汐 地震 推荐到群组 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 杨学祥,杨冬红 根据中国 1940-1981 年 7 级以上地震目录及天文条件, 对 1940-1981 年中国 7 级以上地震的统计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1 . 1940-1981 年中国 7 级以上地震总数 60 次。由于地震对潮汐的滞后效应和潮汐本身的滞后效应,以最大潮汐发生后对地震的影响来计数天数。这是一个很严格的规定,可能把受到潮汐影响的个别地震舍掉了。例如, 1947 年 7 月 29 日 发生在西藏朗县东南的 7.7 级地震, 8 月 2 日 月大潮, 7 月 30 日 为月亮视赤纬角最大值:南纬 26.3 度,受潮汐作用很明显(正号表示北纬度数,负号表示南纬度数)。统计数据表明,潮差是激发地震的主要因素。 2 . 当月的月亮视赤纬角最大值到最小值的天数为 6.8 天。距月亮视赤纬角最大值不超过 3 天的地震次数: 22 。出现频率为 11/30 ,大于 1/3 。距月亮视赤纬角最小值不超过 3 天的地震次数: 9 。出现频率为 3/20 ,小于 1/6 。两者合计 31/60 ,大于 1/2 ,排在第一位。 3 . 月亮近地潮周期为 27.5 天,距月亮近地潮不超过 5 天的地震次数: 10 。出现频率为 1/6 。距月亮远地潮不超过 5 天的地震次数: 18 。出现频率为 3/10 。两者合计 7/15 ,排在第二位。 4 . 日月大潮周期为 15 天,距日月大潮不超过 3 天的地震次数: 18 。出现频率为 3/10 ,小于 1/3 。与前人的统计结果大致相同,排在第三位。(与日月小潮合计 35 次,占 7/12 ,仍为第一位)。 5 . 60 次地震中有 17 次距上弦和下弦(日月小潮)时差不超过 3 天,占 17/60 ,排在第四位。 6 . 不符合以上条件的地震次数为 3 。出现频率为 1/20 。受条件影响的地震占 19/20 ,即 95% 。月亮赤纬角极大值的作用大于日月大潮的作用,这是一个新发现。这验证了月亮赤纬角 18.6 年周期在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日月大潮和日月小潮对地震的激发作用几乎相同。 过去,人们仅仅把日月大潮时发生的地震火山活动看成是潮汐激发的结果,因而,强潮汐与地震火山活动的对应关系并不明显。如果考虑朔、望、上弦、下弦、月亮近地潮、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和最小值七个天文要素,强潮汐与地震火山活动的对应关系就非常明显了。 潮汐的东西震荡和南北震荡,使东西太平洋海平面和南北太平洋海面发生反向升降,幅度为 60 厘米 ,破坏了地壳均衡,使洋壳反向降升 20 厘米 ,由此引起的太平洋地壳跷跷板运动可激发地震和火山活动。月亮近地潮、日月大潮和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可以起到增效作用。 1896-1986 年全球 8 级以上地震分布 图 1 1896-1978 年 8 级以上地震分布 图 1 是根据公元前 426 年至公元 1980 年全球 8 级以上地震目录编绘的。在月亮赤纬角最小时的 1905-1906 年、 1923-1925 年、 1941-1942 年、 1959-1960 年、 1977-1979 年,地球平均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在月亮赤纬角最大时的 1896-1897 年、 1913-1914 年、 1931-1932 年、 1949-1951 年、 1968-1970 年,地球平均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 8 级以上地震高潮也有相应的约 9 年变化周期: 1897- 1906- 1914- 1923- 1932-1941- 1950- 1960- 1971- 1978 年。 应该说明的是, 1960 年 5 月 22 日 智利南部发生 9.5 级地震,释放能量相当于 8.5 级地震的 30 倍。因此,在月亮赤纬角最小时的 1959-1960 年地震活动非常强烈。这是地震与地球扁率变化和自转速度变化相对应的原因,也是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原因。 从图 1 中可以看到地震有约 9 年周期(月亮赤纬角 18.6 年周期的一半,即极大值和极小值都可以激发地震)和 51-56 年 PDO 周期( 1896-1920 年地震高潮对应 PDO 冷位相、 1920-1939 年地震低潮对 PDO 暖位相、 1939-1978 年地震高潮对应 PDO 冷位相)。这个结果与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集中爆发在 PDO 冷位相的统计结果是一致的。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24 次。在 1889-1924 年 PDO “冷位相”发生 6 ( 1900 年以来国外数据: 2 )次,在 1925-1945 年 PDO “暖位相”发生 1 ( 1 )次,在 1946-1977 年 PDO “冷位相”及其边界发生 11(7) 次,在 1978-2003 年 PDO “暖位相”发生 0 次,在 2004-2012 年 PDO “冷位相”已发生 6 次。 规律表明, PDO 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2000 年进入了 PDO 冷位相时期, 2000-2030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和低温期。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 PDO 冷位相与低温冻害对应的物理原因。 强震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的地球物理解释是: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破坏了地壳的重力均衡,引起加载的海洋地壳均衡下沉,由此而引发的深海强震和海啸又将迫使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从而将会引发全球变冷。这就是大自然的自调节作用。 表 1 潮汐叠加振幅对比 潮汐叠加状况 比值 潮汐振幅( cm ) 月亮远地潮 太阳远地潮 太阳近地潮 月亮近地潮 日月小潮 日月大潮 月亮近地潮与日月大潮叠加 日月大潮与太阳近地潮叠加 日月大潮、月亮近地潮与太阳近地潮叠加 1 46% 50.7% 135% 54% 146% 181% 150.7% 185.7% 46 21.16 23.32 62.10 24.84 67.16 83.26 69.32 85.42 去年日本地震发生后,有关地震部门请紫金山天文台专家将近一个世纪以来所有的月亮在近地点的时候与地球的距离,跟地震资料进行过相关性分析。事实证明,月亮距离地球的远近与地震的发生没有相关性。 http://www.cnr.cn/allnews/201205/t20120503_509549176.html 这样的统计方法并不科学,因为月亮距离地球的远近与地球受到潮汐引力的大小也没有相关性:月亮近地潮与日月小潮叠加的潮汐强度并不比月亮远地潮与日月大潮叠加的强度大,除非我们设定去除太阳潮的影响来单纯考察月亮潮的变化。 人们往往忽视微力叠加的作用。从表 1 中可以看到,日月大潮、月亮近地潮与太阳近地潮叠加可形成最强潮汐,并对特大地震产生重要影响。 我们在 2008 年指出, 20 世纪所有 4 场 9 级以上的特大地震都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 1952 年在堪察加, 1957 年在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 1960 年在智利, 1964 年在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 4 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 1947 年至 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的前 17 年,大约每 4 年一次。 从 1955 年以后,用近代仪器观测到地球自转加速度约每四年就有一次突然的变化。根据美国华盛顿和里士满两地测得的地球转速季度平均值的变化,其转折点各在 1957 年 7 月、 1961 年 9 月和 1965 年 6 月。而这三个年份都在当年的 1 月 17 日 (地球近日点附近)有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叠加,形成最大和较大潮汐形变,影响地球自转速度。潮汐准 4 年变化周期,与四次特大地震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表 2 月亮近地潮和太阳近地潮准四年周期叠加(杨冬红, 2009 ) 近地点 日 月 潮汐强度 厄尔尼诺年( E ) 年 月 日 时 农历 日食 月食 大 潮 弱 w 强 s 拉尼那年( L ) ( 1946-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1951 1 06 20.8 29 8 23 s E 1952 1 26 20.1 30 12 27 ss E ,特大地震 1953 1 17 7.0 3 30 15 30 s E 1954 1 10 17.8 6 5 19 5 19 ww L 1955 1 06 16.8 13 8 24 s L 1956 1 26 20.8 14 13 27 ss L 1957 1 17 6.3 17 1 16 ss E ,特大地震 1958 1 09 7.7 20 6 20 0 E 1959 1 06 4.6 27 9 25 0 大旱灾 1960 1 26 17.8 28 14 28 s 大旱灾,特大地震 1961 1 17 7.0 1 2 17 sss 大旱灾 1962 1 08 21.9 3 6 21 s 大旱灾 1963 1 04 16.2 9 25 10 25 www E 1964 1 26 9.3 12 14 15 29 0 E-L ,特大地震 1965 1 17 8.5 15 3 17 sss L-E 1966 1 08 18.3 17 7 21 ss E 注:当日同时发生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为最强潮汐 sss ,相差一天为较强潮汐 ss ,相差两天为强潮汐 s ,相差三天为一般潮汐 0 ,相差四天为弱潮汐 w ,相差五天为较弱潮汐 ww ,相差六天以上为最弱潮汐 www 。特大地震为当年发生 9 级以上地震。 依据拉马德雷冷位相的规律, 2000 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后,特大强震也可能发生在 2000 年至 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的前 17 年左右,最强和较强潮汐重复时期,如 2006 年、 2010 年、 2014 年和 2018 年,每一年及其前一年都是特大地震可能发生年。 2004 年 12 月 26 日 爆发的印尼地震海啸并非偶然,它和 1952 年 11 月 4 日 堪察加发生 9 级地震一样,拉开了特大强震集中爆发的序幕。 见: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8-9. http://www.jllib.cn/library/magazine/20080707k.htm 由于 2010 年、 2014 年、 2018 年这 3 年中的 1 月 2 日 为月亮近地点,与地球近日点 1 月 3 日 或 4 日相差不过 2 天,叠加后的最强潮汐和较强潮汐强度相对较大,激发出的特大强震也会相当强烈。而在 2010 年 2 月 27 日 ,智利 8.8 级地震验证了特大强震的准 4 年周期。由于智利地震没有达到 9 级,所以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 9 级地震补充发生,这两次强震符合 2010 年 9 级地震发生的预测。 表 3 最强潮汐准 4 年周期 近地点 日 月 潮汐强度 厄尔尼诺年( E ) 年 月 日 时 农历 日食 月食 大 潮 弱 w 强 s 拉尼那年( L ) 2003 1 24 6.6 22 3 18 www 2004 1 20 3.4 29 22 7 s 2005 1 10 18.1 1 10 25 sss 特大地震 2006 1 02 6.8 3 31( 上年 12 月 ) s E 2007 1 22 20.6 4 19 3 0 L 特大地震 2008 1 19 16.5 12 8 22 0 2009 1 10 18.8 15 26 26 11 ss 2010 1 02 4.6 18 15 1 15 1 ss 特大地震 注:当日同时发生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为最强潮汐 sss ,相差一天为较强潮汐 ss ,相差两天为强潮汐 s ,相差三天为一般潮汐 0 ,相差四天为弱潮汐 w ,相差五天为较弱潮汐 ww ,相差六天以上为最弱潮汐 www 。特大地震为发生最强潮汐附近的 8.8 级以上地震 . 1952 、 1957 、 1960 、 1964 年 4 次 9 级大震具有 4 年准周期 ,发生在 1947 年进入 PDO 冷位相时期后的第 5 年, 2004 年的 9 级大震发生在 2000 年进入 PDO 冷位相时期后的第 4 年, 3-4 年后分别发生了 1955 和 2008 年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的高峰值。两组数据再现了 PDO 冷位相、 9 级大震和低温事件相互关系的可重复性。 根据前一次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特大地震发生特征, 2010 年(可能的拉尼娜年)及其前一年、 2014 年(可能的拉尼娜年)及其前一年(可能的拉尼娜年)、 2018 年(可能的厄尔尼诺年)及其前一年(可能的拉尼娜年)爆发特大强震的可能性大。由于 2010 年、 2014 年、 2018 年 1 月 2 日 为月亮近地点,与地球近日点 1 月 3 日 或 4 日相差不过 2 天,叠加后的最强潮汐和较强潮汐强度相对较大,激发出的特大强震也会相当强烈。这是杨冬红在 2009 年博士论文中的预测, 2010 年 2 月 27 日 智利 8.8 级地震验证了特大强震的准 4 年周期。 见:对话杨学祥—— 4 月地壳活动密集发生近期会有强震吗 http://roll.sohu.com/20120504/n342302219.shtml http://epaper.lnd.com.cn/html/lnrb/20120504/lnrb969231.html 参考文献 杨学祥,韩延本,陈震,乔琪源。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地球物理学报。 2004 , 47 ( 4 ): 616-621 。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 Vol. 23 (6): 1813 ~ 181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6740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2723.html
个人分类: 学术争论|4182 次阅读|4 个评论
月球是如何让加州发生地震的:验证潮汐激发地震的理论
热度 1 杨学祥 2016-7-21 13:00
月球是如何让加州发生地震的:验证潮汐激发地震的理论 杨学祥,杨冬红 月球是如何让加州发生地震的   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安德烈亚斯断层绵延 800 英里 ,根据最新的研究,一些发生在这里的地震其实是太阳和月亮之间的引力造成的。   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很好奇太阳和月亮的引力“拔河”是如何影响地球的。跟海平面一样,地球表面也会因为这种引力产生像潮汐一样的高低起伏。在目前的研究中,团队发现在这一循环的某些特定阶段,更有可能发生低频率地震。   “这听起来很疯狂,是吧?”美国地质调查局 (USGS) 地球物理学者,研究首席作者 Nicholasvan der Elst 说。“当月亮引力往断层滑动的同一方向拉动时,就会导致断层滑动得更剧烈更快。我们发现这个断层炒鸡脆弱——比我们想象的脆弱多了,毕竟这上面堆着 20 英里 厚的石头呢。” Van der Elst 和他的团队调查了发生在 2008 年到 2015 年沿圣安德烈亚斯断层 Parkfield 区域的约 81000 次低频率地震,试图寻找一种跟“半月潮”有关的联系,即该断层的半月周期。数据显示这些地震在上弦月时 ( 即潮汐以最快速度增强时 ) 发生频率更高。 当太阳、月亮和地球成一条线时,地球表面的潮汐是最强的,这一引力可以导致地壳拉伸和压缩。一些断层比其他断层对潮汐力更加敏感,断层的朝向,相对地壳的距离等因素也会影响这一敏感度。 http://tech.gmw.cn/2016-07/21/content_21053691.htm 中国学术界的相关研究 张元东( 1993 )提出特殊天象组合期可能影响地震的概念和理论,特殊天象组合期为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叠加,并有行星位置变化的配合 。杜品仁( 1994 )和胡辉等人( 2003 )分别指出,地震具有明显的 18.6 年潮汐周期,被称为岩浆潮周期 。 胡辉等人详细分析了 20 世纪云南强震群体盛衰的天文背景,文中指出月亮白赤交角(亦称月亮赤纬角)变化产生的交点潮可能是影响地震长周期活动的一个原因。分析结果表明, 20 世纪以来云南的 4 个 M≥6.7 级强震活跃期有 3 个始发于月亮白赤交角极大年或其次年,仅一个地震活跃期不是如此,所以总概率达 80% 。另外,无论太阳活动还是地震活动均存在 11 年的准周期,对比太阳黑子相对数滑动平均曲线与云南历年最大地震强度滑动平均曲线,即年黑子相对数减小时,地震强度增大。据此,作者利用 20 世纪云南历年最大地震的震级作了 4 组 11 年周期的外推,估计了下一个地震活跃期首发地震的时间和震级。综括上述 2 个天文条件,根据目前月亮白赤交角变化与太阳活动形势,他们认为云南下一个地震活跃期可能开始于 2006/2007 年。他们根据地震活动 11 年周期中同相位年的平均强度作外推预报, 2005 年按期前 7 个 11 年周期同相位年的最大地震强度平均推算,可能为 5.69 级上下,仍处于低水平活动期,而 2006 年的地震强度则可能增至 6.37 级上下,应引起我们的警觉,最严重的是 2007 年,该年所处的相位最易发生强烈地震,平均震级已接近 6.7 级,足见该年最可能是云南下一 M 大于等于 6.7 级强震活跃期的开始年,并可能爆发 7 级大震(概率达 43% ) 。 强潮汐可以激发地震活动。哥奇兰等人( 2004 ))分析了 1977 - 2000 年间全球 2000 多个 5.5 级以上的地震,发现猛烈的潮汐在浅断面层施加了足够的压力从而会引发地震。当潮汐很大,达到大约 2 - 3 米 时, 3/4 的地震都会发生,而潮汐越小,发生的地震也就越少 。 杨学祥等人( 2004 )指出,在圆心角大于 90 度的太平洋地壳,东西太平洋海面可以形成 1500px 的潮汐高度差,潮汐负荷导致洋壳板块的均衡运动。潮汐引起的太平洋地壳跷跷板运动可产生的等效应力为 p = 108 N ,这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形成的原因之一。当拉尼娜到来时,赤道信风使暖水集中在赤道西太平洋,冷水集中在赤道东太平洋,温差为 3-6 ℃ ,高度差为 40-1500px 、,当厄尔尼诺到来时,情况发生逆转。由于地壳均衡原理,洋壳发生反向的 13-500px 的均衡变化,增强了潮汐引起的大洋地壳跷跷板运动,这是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前后环太平地震带地震活跃的原因,其中科里奥利力起到定向作用 。 2009 年 2 月 25 日 美国学者 Métivier 等人在《地球和行星科学通讯》( Earth and PlanetaryScience Letters )发表题为 《地球固体潮激发地震的证据》的文章,为潮汐激发地震提供了新的证据。应用全球最多的地震目录(包括 442412 个事件), Métivier 等人得到固体潮位相与地震事件时间清晰的对应关系( 99% 的置信度):当岩石圈正常的压力减少时,地震多发生在固体潮使地面上升的时刻。他们发现,固体潮比大气潮和海洋潮激发地震的可能性更大 。新证据的重要性是无可置疑的,它强调了地球固体潮和地震关系。 进一步研究表明,地震、潮汐和气候变化是相互影响的,气候灾害和地质灾害构成了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44525.html 我们在科学网公布了 2008 年以来地震与潮汐组合对应的相关数据。 相关报道 月球是如何让加州发生地震的 2016-07-21 10:16   来源: 煎蛋网   我有话说 2016-07-21 10:16:16 来源: 煎蛋网 作者: 责任编辑:许莹莹 !--enpproperty 210536912016-07-21 10:16:16.0月球是如何让加州发生地震的断层,地震,发生,研究,频率,引力,潮汐,滑动25555探索者/nodesearchname/enpproperty--   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安德烈亚斯断层绵延800英里,根据最新的研究,一些发生在这里的地震其实是太阳和月亮之间的引力造成的。   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很好奇太阳和月亮的引力“拔河”是如何影响地球的。跟海平面一样,地球表面也会因为这种引力产生像潮汐一样的高低起伏。在目前的研究中,团队发现在这一循环的某些特定阶段,更有可能发生低频率地震。   “这听起来很疯狂,是吧?”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地球物理学者,研究首席作者Nicholas van der Elst说。“当月亮引力往断层滑动的同一方向拉动时,就会导致断层滑动得更剧烈更快。我们发现这个断层炒鸡脆弱——比我们想象的脆弱多了,毕竟这上面堆着20英里厚的石头呢。”   Van der Elst和他的团队调查了发生在2008年到2015年沿圣安德烈亚斯断层Parkfield区域的约81000次低频率地震,试图寻找一种跟“半月潮”有关的联系,即该断层的半月周期。数据显示这些地震在上弦月时(即潮汐以最快速度增强时)发生频率更高。   当太阳、月亮和地球成一条线时,地球表面的潮汐是最强的,这一引力可以导致地壳拉伸和压缩。一些断层比其他断层对潮汐力更加敏感,断层的朝向,相对地壳的距离等因素也会影响这一敏感度。   研究低频率地震和它们跟潮汐力的关系可以帮助地质学家更加了解圣安德烈亚斯断层以及预测未来大型地震的可能后果。此外,这些数据还提供了该断层区域深达地下20英里的信息,之前的研究者根本无法获取这些。   “这好比在断层中嵌入大量的测量仪,”USGS地震学家,研究合著者David Shelly说。“我们可以使用这些低频率地震作为测量断层深处每一次滑动的程度。当我们看不见这些事件时,我们就不知道下面发生了什么,就不知道断层是在静悄悄地滑动还是没有动静。”   作者:许叔 http://tech.gmw.cn/2016-07/21/content_21053691.htm 潮汐激发地震的数值分析 已有 1242 次阅读 2011-5-16 05:56 | 个人分类 : 科技点评 | 系统分类 : 论文交流 | 关键词 : 地震 潮汐 推荐到群组 潮汐激发地震的数值分析 杨学祥,杨冬红 2005 年以来,作者的数值计算得到一些可以验证的新结果。过去人们仅仅知道太阳黑子活动有 11a (年)和 22a 周期,实际上潮汐也有 11 a 和 22 a 周期。 澳大利亚气象学家 E. 布赖恩特编著的《气候过程和气候变化》中,有关气候现象循环的记录 75 项 。潮汐周期与气候现象循环的记录有很好的对应性 ,与潮汐周期相同的有 66 项,占 88% ,表明潮汐是影响气候现象循环的主要因素。潮汐的多种周期在受到它们的共同周期和其它周期因素叠加时,表现得更为强烈,如 11a 和 22a 周期是潮汐和太阳活动的共同作用,占 75 项气候现象循环记录中的 17 项。 表 1 潮汐叠加振幅对比 潮汐叠加状况 比值 潮汐振幅( cm ) 月亮远地潮 太阳远地潮 太阳近地潮 月亮近地潮 日月小潮 日月大潮 月亮近地潮与日月大潮叠加 日月大潮与太阳近地潮叠加 日月大潮、月亮近地潮与太阳近地潮叠加 1 46% 50.7% 135% 54% 146% 181% 150.7% 185.7% 46 21.16 23.32 62.10 24.84 67.16 83.26 69.32 85.42 据季林的计算,大约在 1425 年即小冰期的末期,潮汐达到了最大值,从那以后逐渐减弱,直到 3100 年潮汐又达到最大值 。与 15 至 17 世纪小冰期有很多强震相对应,中国华北第六地震活动期,延续了 200 多年,其间发生了 4 次 8 级地震, 7 次 7 级地震,其后的平静期延续了 85 年,未发生任何大于 6 级的地震 。此后,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潮汐与地震的对应关系。 张元东提出特殊天象组合期可能影响地震的概念和理论,特殊天象组合期为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叠加,并有行星位置变化的配合 。杜品仁( 1994 )和胡辉等人( 2003 )分别指出,地震具有明显的 18.6 年潮汐周期,被称为岩浆潮周期 。 胡辉等人详细分析了 20 世纪云南强震群体盛衰的天文背景,文中指出月亮白赤交角(亦称月亮赤纬角)变化产生的交点潮可能是影响地震长周期活动的一个原因。分析结果表明, 20 世纪以来云南的 4 个 M≥6.7 级强震活跃期有 3 个始发于月亮白赤交角极大年或其次年,仅一个地震活跃期不是如此,所以总概率达 80% 。另外,无论太阳活动还是地震活动均存在 11 年的准周期,对比太阳黑子相对数滑动平均曲线与云南历年最大地震强度滑动平均曲线,即年黑子相对数减小时,地震强度增大。据此,作者利用 20 世纪云南历年最大地震的震级作了 4 组 11 年周期的外推,估计了下一个地震活跃期首发地震的时间和震级。综括上述 2 个天文条件,根据目前月亮白赤交角变化与太阳活动形势,他们认为云南下一个地震活跃期可能开始于 2006/2007 年。他们根据地震活动 11 年周期中同相位年的平均强度作外推预报, 2005 年按期前 7 个 11 年周期同相位年的最大地震强度平均推算,可能为 5.69 级上下,仍处于低水平活动期,而 2006 年的地震强度则可能增至 6.37 级上下,应引起我们的警觉,最严重的是 2007 年,该年所处的相位最易发生强烈地震,平均震级已接近 6.7 级,足见该年最可能是云南下一 M 大于等于 6.7 级强震活跃期的开始年,并可能爆发 7 级大震(概率达 43% ) 。 强潮汐可以激发地震活动。哥奇兰等人分析了 1977 - 2000 年间全球 2000 多个 5.5 级以上的地震,发现猛烈的潮汐在浅断面层施加了足够的压力从而会引发地震。当潮汐很大,达到大约 2 - 3 米 时, 3/4 的地震都会发生,而潮汐越小,发生的地震也就越少 。 杨学祥等人指出,在圆心角大于 90 度的太平洋地壳,东西太平洋海面可以形成 1500px 的潮汐高度差,潮汐负荷导致洋壳板块的均衡运动。潮汐引起的太平洋地壳跷跷板运动可产生的等效应力为 p = 108 N ,这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形成的原因之一。当拉尼娜到来时,赤道信风使暖水集中在赤道西太平洋,冷水集中在赤道东太平洋,温差为 3-6 ℃ ,高度差为 40-1500px 、,当厄尔尼诺到来时,情况发生逆转。由于地壳均衡原理,洋壳发生反向的 13-500px 的均衡变化,增强了潮汐引起的大洋地壳跷跷板运动,这是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前后环太平地震带地震活跃的原因,其中科里奥利力起到定向作用 。 2009 年 2 月 25 日 美国学者 Métivier 等人在《地球和行星科学通讯》( Earth and PlanetaryScience Letters )发表题为 《地球固体潮激发地震的证据》的文章,为潮汐激发地震提供了新的证据。应用全球最多的地震目录(包括 442412 个事件), Métivier 等人得到固体潮位相与地震事件时间清晰的对应关系( 99% 的置信度):当岩石圈正常的压力减少时,地震多发生在固体潮使地面上升的时刻。他们发现,固体潮比大气潮和海洋潮激发地震的可能性更大 。新证据的重要性是无可置疑的,它强调了地球固体潮和地震关系。 进一步研究表明,地震、潮汐和气候变化是相互影响的,气候灾害和地质灾害构成了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 。 参考文献 1. E. 布赖恩特 . 气候过程和气候变化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2004. 11 2. 杨冬红 , 杨学祥 . 澳大利亚夏季大雪与南极海冰三个气候开关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07, 22(5): 1680~1685 3. Charles D. Keeling and Timothy P. Whorf. The 1800-year oceanic tidal cycle: Apossible cause of rapid climate change . PNAS, 2000, 97(8): 3814-3819 4. 马宗晋 , 杜品仁 . 现今地壳运动问题 . 北京 : 地质出版社 , 1995.10, 99-102. 5. 李家林 , 张元东 . 特殊天象组合期与地震发震关系的检验及应用 . 地震 , 1993, (3): 32-37. 6. 杜品仁 . 18.6a 地震轮回及其成因初探 . 地球物理学报 , 1994, 37 ( 3 ) : 362-369. 7. 胡辉 , 赵洪声 , 和宏伟 . 日月影响与云南未来地震趋势研究 . 云南天文台台刊 . 2003, ( 4 ) :49-55 8. Elizabeth S. Cochran, John E. Vidale, and Sachiko Tanaka. Earth Tides CanTrigger Shallow Thrust Fault Earthquakes . Science. 2004, 306: 1164-1166. 9. 杨学祥 , 韩延本 , 陈震 , 乔琪源 . 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 . 地球物理学报 , 2004, 47 ( 4 ) : 616-621. 10. Métivier, Laurent; deViron, Olivier; Conrad, Clinton P.; Renault, Stéphane; Diament, Michel; Patau,Geneviève. Evidence of earthquake triggering by the solid earth tides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2009, 278(3-4): 370-375. 11.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http://www.geophy.cn/CN/volumn/home.shtml 12. 杨学祥,杨冬红。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见:高建国主编,苏门答腊地震海啸影响中国华南天气的初步研究 —— 中国首届灾害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气象出版社, 2007 : 200-204 。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科学网博客,链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44525.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790 次阅读|1 个评论
学术争论的典范:关注季风和潮汐对中国地震的影响
热度 1 杨学祥 2016-7-3 09:07
学术争论的典范:关注季风和潮汐对中国地震的影响 杨学祥,杨冬红 学术争论的由来;中国 7 级以上地震的季节性特征是否靠谱? 2014 年 6 月 2 日 ,网友秦四清在科学网发表博文:杨老师给出的《中国 7 级以上地震的季节性特征》分析不靠谱。 杨学祥老师在博文《中国 7 级以上地震的季节性特征》指出:根据中国 1940-1981 年 7 级以上地震目录及天文条件, 杨冬红根据 1940-1981 年中国 7 级以上地震的统计结果(表 1 )得出以下结论“中国 7 级以上地震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中国 1940-1981 年 7 级以上地震,发生在 1 月的地震有 8 次,排位第二;发生在 7 月的地震有 9 次,排位第一。发生在 6 月地震为 0 ,概率最小。排列次序为: 7 、 1 、 2 、 3 、 4 、 8 、 5 、 9 、 10 、 11 、 12 、 6 。这对地震预防有重要意义。” (链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9722.html ) 表 1 中国 1940-1981 年 7 级以上地震的按月分布(杨冬红, 2009 )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地震次数 8 7 7 6 5 0 9 6 3 3 3 3 图 1 中国 1940-1981 年 7 级以上地震的按月分布 以上得到的统计规律正确吗?为此,秦四清对公元前 70.6.1-1969.7.18 间,发生在中国的 Ms 7.0 级地震(表 2 ,共计 122 个事件)进行了分析。由于 1896 年 7 级地震没有具体月份,该事件不在统计范围内。统计结果列于表 2 和图 2 。 表 2 公元前 70.6.1-1969.7.18 间 , Ms7.0 级以上地震的月分布频次(秦四清,2014)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地震次数 9 7 11 12 6 10 15 14 12 7 5 13 图 2 公元前 70.6.1-1969.7.18 间 , Ms7.0 级以上地震的月分布频次 可看出排列次序为: 7 、 8 、 12 、 4 和 9 、 3 、 6 、 1 、 2 和 10 、 5 、 11 。除 7 月份排名第一和杨老师的结果相同外,其它月份不同。 6 月份发生的大震还是不少的。 秦四清认为,若根据统计分析得出靠谱的结论,得需要一定样本数量的时空数据。样本数量越大,统计分析得到的结论才有一定可信度。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799754.html 问题是,统计结果主要是看变化趋势,并非是每个细节都必须完全相同,否则将重蹈“白马非马”的覆辙。图表 1-2 数据表明, 7 月是中国地震的第一高峰期, 1 月或 12 月是第二高峰期,与季风变化对中国地震的影响相对应。 6 月份发生的大震数量差别不影响这一统计结论。图表2出现的3-4月地震第三高峰是潮汐季节性变化的结果。 新的数据证据 表 3 中国 1890-1924 年 7 级以上地震的地区和月份分布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合计 西藏 2 1 3 新疆 3 2 1 6 广东 1 1 四川 1 2 3 云南 1 1 吉林 1 1 2 宁夏 2 2 台湾 1 2 1 1 2 2 1 10 东海 1 1 中国 3 1 1 3 2 5 6 2 2 4 29 图3 中国 1890-1924 年 7 级以上地震的月份分布与拉马德雷冷位相对应 表 4 中国 1925-1946 年 7 级以上地震的地区和月份分布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合计 西藏 1 1 新疆 1 2 1 4 山东 1 1 四川 1 1 云南 1 1 1 3 甘肃 1 1 2 青海 1 1 台湾 1 1 2 3 7 南海 1 1 1 3 黑龙江 1 1 2 中国 2 1 2 2 3 1 5 3 6 25 图 4 中国 1925-1946 年 7 级以上地震的月份分布与拉马德雷暖位相对应 表 5 中国 1947-1976 年 7 级以上地震的地区和月份分布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合计 西藏 2 2 1 5 新疆 1 2 1 1 5 内蒙 1 1 四川 1 1 1 2 5 云南 1 1 3 5 吉林 1 1 河北 1 2 3 青海 1 1 2 辽宁 1 1 甘肃 1 1 渤海 1 1 黑龙江 1 1 台湾 4 2 3 2 1 1 3 2 18 南海 1 1 中国 6 7 6 6 4 0 7 6 2 3 3 0 50 图 5 中国 1947-1976 年 7 级以上地震的月份分布与拉马德雷冷位相对应 表 6 中国 1977-1999 年 7 级以上地震的地区和月份分布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合计 西藏 1 1 新疆 1 1 1 3 青海 1 1 四川 云南 1 2 3 吉林 1 1 宁夏 台湾 1 1 1 4 1 2 10 中缅交界 1 1 中国 1 2 1 2 2 1 4 1 4 2 20 图 6 中国 1977-1999 年 7 级以上地震的月份分布与拉马德雷暖位相对应 季风影响中国地震的地球物理机制:海洋跷跷板运动 中国 1940-1981 年 7 级以上地震,发生在 1 月的地震有 8 次,排位第二; 2 月和 3 月各有 7 次,排位第三;发生在 7 月的地震有 9 次,排位第一。这符合印度洋跷跷板运动的季节性特征,即 1 月盛行东北季风, 7 月盛行西南季风,与理论模型预测完全相符(见 2.3.1 节印度洋地壳跷跷板运动模型)。 1-4 月和 7-8 月地震次数较多, 6 月和 9-12 月地震次数较少。上半年地震次数为 33 次,下半年为 27 次,上半年多 6 次,地震活动较强烈。 在亚洲大陆东部的西太平洋沿海,由于 1 月盛行西北季风, 7 月盛行东南季风,西太平洋地壳的跷跷板运动也受季风的影响,使地震活动在 1 月和 7 月非常显著。这是图表 1-5 出现规律性特征的另一个原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799754.html 过去,人们仅仅把日月大潮时发生的地震火山活动看成是潮汐激发的结果,因而,强潮汐与地震火山活动的对应关系并不明显。如果我们考虑朔、望、上弦、下弦、月亮近地潮、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和最小值七个天文要素,强潮汐与地震火山活动的对应关系就非常明显了。 潮汐的东西震荡和南北震荡,使东西太平洋海平面和南北太平洋海面发生反向升降,幅度为 60 厘米 ,破坏了地壳均衡,使洋壳反向降升 20 厘米 ,由此引起的太平洋地壳跷跷板运动可激发地震和火山活动 。月亮近地潮、日月大潮和月亮视赤纬角极大值可以起到增效作用。 从春分( 3 月 20-22 日)到夏至( 6 月 21-22 日),从秋分( 9 月 22-24 日)到冬至( 12 月 21-23 日),太阳潮高潮区由赤道移到南北回归线,潮汐南北震荡逐渐加强,月亮视赤纬角极大值与之叠加,易发生强震;从冬至到春分,从夏至到秋分,太阳潮高潮区由南北回归线移到赤道,月亮视赤纬角最小值与之叠加,形成赤道潮汐高潮叠加区,易发生强震。 从 6 月 21 日 或 22 日夏至到 9 月 22-24 日秋分,太阳从北回归线返回赤道,太阳潮的高潮区从南北回归线迁移到赤道,地球扁率变大,自转速度变慢,当月亮赤纬角变到最小值时,两者叠加,形成赤道潮汐最大高潮、地球最大扁率和最慢地球自转速度,由于赤道海水和地壳突然隆起,引发赤道附近地壳扩张的强烈地震。在此期间,月亮视赤纬角最小值对地球形变影响最大,因此对地震起重要作用。从 12 月 21-23 日冬至变到 3 月 20-23 日春分情况相似。 图 1 北太平洋跷跷板运动的季风效应(杨冬红, 2009 ) 图 2 印度洋跷跷板运动的季风效应(杨冬红, 2009 ) 从 3 月 20-23 日春分到 6 月 21 日 或 22 日夏至,太阳从赤道转移到北回归线,太阳潮高潮区从赤道转移到南北回归线,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当月亮赤纬角最大时,两者叠加,形成南北回归线最大潮汐,地球扁率变最小,自转变最快,由于赤道海水和地壳突然下降,引发赤道附录地壳收缩的强烈地震。在此期间,月亮视赤纬角极大值对地球形变影响最大,因此对地震起重要作用。从 9 月 22-24 日秋分变到 12 月 21-23 日冬至情况相似。日月同纬是一个重要因素。 从潮汐使地球形变和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的角度来看, 3 月末 4 月初、 6 月末 7 月初、 9 月末 10 月初、 12 月末 1 月初,是地球形变和自转速度变化的转折点,对地震激发有重要作用。 结论 图表3-6中可以看到中国7级以上地震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 从潮汐使地球形变和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的角度来看, 3 月末 4 月初、 6 月末 7 月初、 9 月末 10 月初、 12 月末 1 月初,是地球形变和自转速度变化的转折点,对地震激发有重要作用。 季风作用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特别明显: 7-8 月和 12-1 月中国 7 级以上地震出现明显的两次高峰(见图表 3 和 5 )。 原因在于拉马德雷冷位相增强拉尼娜事件,使西太平洋海面异常增高,加大了跷跷板效应。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310914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86120.html 由于 2016 年 7-8 月为弱潮汐时期,关注 2016 年 7-8 月的地震活动。 参考文献 杨冬红。潮汐周期性及其在灾害预测中应用。博士论文,吉林大学, 2009.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杨学祥 , 韩延本 , 陈 震 , 等 . 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 . 地球物理学报 , 2004, 47(4): 616-621. 杨学祥, 陈殿友. 地球差异旋转动力学,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8 。 ElizabethS. Cochran, John E. Vidale, and Sachiko Tanaka. Earth Tides Can Trigger ShallowThrust Fault Earthquakes . Science. 2004, 306: 1164-1166. Métivier,Laurent; de Viron, Olivier; Conrad, Clinton P.; Renault, Stéphane; Diament,Michel; Patau, Geneviève. Evidence of earthquake triggering by the solid earthtides .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2009, 278(3-4): 370-375.
个人分类: 学术争论|3851 次阅读|2 个评论
厄尔尼诺的5.5年周期:与潮汐周期同步
热度 1 杨学祥 2015-5-14 05:29
厄尔尼诺的5.5年周期:与潮汐周期同步 杨学祥,杨冬红 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5月12日报道,圣婴现象被科学家广泛认为是发生在横跨赤道附近太平洋的一种准周期气候类型,主要因太平洋水温变化导致,大约每5年发生一次。 在澳大利亚气象学家E. 布赖恩特编著的《气候过程和气候变化》中,有关气候现象循环的记录75项,其中的厄尔尼诺周期为2.2、5.5、11、22年 。潮汐周期与气候现象循环的记录有很好的对应性 ,与潮汐周期相同的有66项,占88%,表明潮汐是影响气候现象循环的主要因素。潮汐的多种周期在受到它们的共同周期和其它周期因素叠加时,表现得更为强烈,如11a和22a周期是潮汐和太阳活动的共同作用,占75项气候现象循环记录中的17项。11a和22a周期也是2.2、5.5年周期的公倍数。 例如,1957-1958、1963、1968-1969、1972-1973、1976、1982-1983、1986-1988、1991-1994、1997、2002、2006、2009、2015年都发生了厄尔尼诺事件。 2015年厄尔尼诺是否变强,取决于2015年9月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最大值的变化,2014年9月南极半岛海冰最大值达到1979年的最高水平,导致2014年厄尔尼诺发展受阻。如果2015年9月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最大值明显减少,9月13日的日食发生在两极地区可增加厄尔尼诺的强度。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8445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8631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1846.html 参考文献 林振山, 赵佩章, 赵文桐. 日食-厄尔尼诺系数及其应用 . 地球物理学报, 1999, 42(6): 732-738.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2006,28(1):95-96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杨学祥, 杨冬红.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百科知识2008.07上:8-9. 杨冬红,杨学祥.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 28(4): 1666-1677.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相关报道: 科学家:厄尔尼诺现象正在生成 美国西部将迎暴雪 2015-05-13 14:07:26 来源: 参考消息网(北京) 参考消息网5月13日报道 澳大利亚的气象学家们警告说,新一轮通常被认为导致大规模干旱和洪涝灾害的“圣婴”现象(或称: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可能正在生成。 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5月12日报道,圣婴现象被科学家广泛认为是发生在横跨赤道附近太平洋的一种准周期气候类型,主要因太平洋水温变化导致,大约每5年发生一次。 伴随圣婴现象到来的是太平洋沿岸国家的大规模旱涝灾害。 美国气象学家在4月初也曾作出过类似预报,不过当时称新一轮圣婴现象仍处于“微弱”的发生初期。 旱涝多灾 澳大利亚科学家的分析认为,正在形成初期的这一次圣婴现象很可能在9月份之后开始由弱转强,而他们也能够届时更加准确地做出预报。 澳大利亚国家气象署的负责人大卫·琼斯说:“这将是一次大型圣婴现象,不是一个小家伙。” 他还说,气象预测模拟显示,这次即将影响到太平洋沿岸各国的大型圣婴现象将像5年前的那次一样,给东南亚、南澳州、菲律宾和厄瓜多尔带来少雨多旱的气候,给美国西部带来大暴雪,巴西高温干旱和墨西哥的洪水泛滥。 五年周期 科学家们指出,由于圣婴现象大致是五年发生一次的周期,因此今年发生的概率极大,但是需要等到夏末才可以断定是否正式到来。 尽管主流科学家都认为圣婴现象的形成与气候变暖和大洋水温变化有关,但是对具体成因仍有争议。 由于圣婴现象发生在热带太平洋,因此对欧洲国家和大西洋亚岸气候的影响有多少还不明显。 作者:林晖 王宇 netease 本文来源:参考消息网 http://news.163.com/15/0513/15/APGLNLHA00014AEE.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8218 次阅读|1 个评论
潮汐组合和地下电流可预报地震
热度 1 杨学祥 2014-6-2 20:20
潮汐组合和地下电流可预报地震 杨学祥,杨冬红 一、 地下电流可预报地震 防震减灾手抄报:地下电流可预报地震 2014-05-28 关键词: 手抄报 安全手抄报 防震减灾手抄报 防震减灾小知识 小学生手抄报   据悉,一个日本研究小组表示,通过观测地下电流的细微变化,他们能够预测东京西南一个偏僻岛屿附近的地震。   这个研究小组由东海大学和东京学艺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组成。他们对在伊豆群岛的神津岛上观测到的地电势的变化和 1997 年 5 月至 2000 年 6 月附近地区发生的 3 级以上地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每隔约 100 米 到 3000 米 埋下的约 20 个电极被用来观测地电数据,同时研究小组密切注意该岛周围大约 20 公里 范围内发生的地震。   研究小组说,他们记录下的大地电流的强度和流动发生的异常变化共有 19 次,其中 11 次变化过后会在 30 天内发生 3 级以上的地震,预测准确率为 58% 。   研究报告的作者之一、东海大学教授长尾年恭说:“ 58% 的概率在统计学上是显著的。人们围绕是否存在地震前兆争论不休,但这项研究表明,地震前兆可能存在。”   这项观测技术类似于声称曾成功预测希腊多次地震的 VAN 方法。 VAN 方法也对大地电流发出的特别信号进行观测,据说预报准确率达到 60% ,但科学家对其有效性持不同看法。   这个日本研究小组表示,他们排除了雷击和太阳的影响等因素对地电势造成的异常变化,那段时间共发生 23 次 3 级以上地震。   由于地电势在城市环境中容易受到各种噪音的影响,研究小组将观测地点选在了神津岛。这个太平洋岛屿位于东京西南 170 公里 处。   研究报告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月刊上。 http://edu.pcbaby.com.cn/156/1565045.html 二、 潮汐与地震的关系 据科学时报 2002 年 9 月 6 日 2 版报道, 2000 年 6~8 月,历史上记录到最活跃的密集地震袭击日本 Izu 半岛南部 60 公里 的区域,其中 7000 次震级大于或等于 3 , 5 次大于或等于 6 。该密集地震伴随着 Miyake 火山的几次蒸气和碎石喷发。 图 1 宫岛 (Miyakejima) 的地震频率 ( 引自吉野泰造 等 , 2002) Fig.1 Frequency of earthquakesat Miyakejima (from TAIZOH Yoshino et al, 2002) 自 1996 年以来 , 在东京都地区的 4 个台站用空间大地测量技术进行了地壳变形观测 . 这个项目称为 ” 基石 ” 计划 (Keystone Project, KSP). 2000 年 6 月 26 日 , 东京以南约 150km 的 Miyake 岛发生群震 . 6 月 27 日 , 又开始火山活动 . 地震活动见图 1 所示 . 可以看出 , 7 月和 8 月的地震活动较多 . 在此之后 , “ 基石 ” 网络观测到异常的地壳变形 . 地震活动于 2000 年 9 月基本停止 .2000 年 6 月 26 日 至 9 月 15 日 期间 , 馆山相对于鹿岛的移动速率是 62.5px/ 月 , 三浦相对于鹿岛的移动速率是 37.5px/ 月 , 这与过去 3 年的平均运动速率 (35px/ 月和 32.5px/ 月 ) 相比是相当大的 . 吉野泰造等人把这个现象解释为伊豆岛的岩脉侵入 . 估计模型计算得到的岩脉参数是 : 长 20km, 深 3 ~ 15km, 张开 5m. 根据该参数模型计算得到位移场 . 馆山和三浦站的位移分别是 125px 和 75px . 表 . 1 2000 年强潮汐天文条件及 Miyake 岛地震火山活动 Table 1. The astronomical condition in 2000 and activities ofearthquakes and volcanoes at Miyakejima 近 地 点 时 间 日 食 月 食 潮 汐 极端事件 年 月 日 时 农历日 月 日 月 日 弱R 强Q 2000 4 9 6.1 5 R La Nina 事件末期 2000 5 6 17.2 3 Q 强潮汐天文条件初期 2000 6 3 21.4 2 QQ 6月26日Miyake 岛发生群震 6 月27日 Miyake 岛发生火山活动 2000 7 2 6.3 1 07-01 07-16 QQQQ 地震活动最强时期 2000 7 30 15.7 29* 07-31 QQQ 地震活动最强时期 2000 8 27 21.9 28* Q △LOD极小值,地震活动次强时期 2000 9 24 16.4 27 R 9 月Miyake岛地震活动基本停止 注: 29* 和 28* 表示当月没有 30. 表 1 2000 年强潮汐天文条件及 Miyake 岛地震火山活动 Table 1 The astronomical condition in 2000 andactivities of earthquakes and volcanoes at Miyake 近地点时间 日食 月食 潮汐 极端事件 月-日 时 农历日 月-日 月-日 04-09 6.1 5 R La Nina 事件末期 05-06 17.2 3 Q 强潮汐天文条件初期 06-03 21.4 2 QQ 6 月 26 日 Miyake 岛发生群震;6月27日 Miyake 岛发生火山活动 07-02 6.3 1 07-01 07-16 QQQQ 地震活动最强时期 07-30 15.7 29* 07-31 QQQ 地震活动最强时期 08-27 21.9 28* Q 8 月△LOD极小值,地震活动较强时期 09-24 16.4 27 R 9 月 Miyake 岛地震活动基本停止 注: 29* 和 28* 表示当月没有 30; R 为弱潮汐 , Q 为强潮汐,下同. 月球与强潮汐、地球排气、厄尔尼诺、臭氧洞扩大、旱涝、地震有关系的重要条件是“近地点兼朔、望” , 以及月球赤纬角变化(极大 / 小值对应涝 / 旱年)和各大行星的配合 . 张元东称之为“特殊天象组合期” . 强潮汐 ( 简记为强或 Q) 的标准是 , 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两者同时出现 . 若两者与日月食同时出现则为较强潮汐 , 三者或前两者同时在春分点、秋分点和近日点附近(前后不超过 15 天)出现为最强或较强潮汐 . 三者的时间最大差不超过 3 天 . 通过 2000 年强潮汐天文条件与日本 Miyake 岛地震火山活动对比 , 我们发现在月平均尺度上 , 强潮汐天文条件与地震火山活动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 见表 1). 其原因在于当月内的潮汐最大值和最小值差距大 , 最大的潮汐差引起地壳强烈震动 , 强烈震动贯穿最大潮差的始终 . 由表 1 可见 , 最强潮汐在 7 月 2 日 和 30 日 , 但在文献 中这两天只是两个地震高峰的起始点 , 月球远地点的潮汐最小值对应地震最高峰 . 这也是最大潮汐差起作用的证据 . 三、 潮汐与地下电流的关系 潮汐可以产生电磁效应,潮汐组合与雾霾对应性可能源于月日引潮力引起的地面涡旋电流强度变化影响电场异常。 实践检验表明,潮汐组合能激发地球电场强度变化。 潮汐地电场分类为近正弦形的 TGF-A 型和近梯形的 TGF-B 型。 TGF-A 型地电场与固体潮汐密切关联,基本分布在大面积水域附近,并与附近水域面积和距离、岩性结构、构造活动等因素有关。 TGF-B 型地电场与气潮作用产生的空间 Sq 电流关系密切 , 并与岩石饱和度、渗透率等有关(谭大诚 等, 2010 )。 地电场日变化的时 / 频域特征分析结果认为,绝大多数台站的日变化表现为两次起伏的半日波,紧临午前午后出现;按 FFT 振幅谱由大到小,其主要周期成分依次为 12.4/12 、 8 、 24 h 等,与潮汐调和分量周期一致;纬度效应主要表现为沿经度链的日变化幅度与纬度高 / 低有关,日变化相位差与当地时差吻合; Loyd 季节的 J 季节日变化幅度最大、 E 季节其次、 D 季节最小。产生日变化主要周期成分的可能原因,是月日引潮力引起的地面涡旋电流强度变化和太阳风引起的空间电磁活动共同产生了地电日变化的半日波周期成分(崔腾发 等, 2013 )。 通过采用频谱分析和 BAYTAP-G 方法对位于日本伊豆群岛的新岛台跨度达三年 (1998 ~ 2000 年 ) 的地电场的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对该台地电场的潮汐响应进行了定量提取与分析,得到了地电场潮汐响应的一些主要特征,例如除了存在全日分潮、半日分潮等不同周期的潮汐成分外,还呈现出明显的半月、半年等不同周期的活动规律。(黄清华 等, 2006 )。 参考文献 杨学祥 . 2001 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的天文条件. 地球物理学报. 2002 , 45( 增刊 ):56-61 杨学祥,韩延本,陈震,乔琪源。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地球物理学报。 2004 , 47 ( 4 ): 616-621 。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533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国7级以上地震的季节性特征
热度 2 杨学祥 2014-6-2 10:17
中国 7 级以上地震的季节性特征 杨学祥 中国 7 级以上地震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 中国 1940-1981 年 7 级以上地震, 发生在 1 月的地震有 8 次,排位第二;发生在 7 月的地震有 9 次,排位第一。发生在 6 月地震为 0 ,概率最小。排列次序为: 7 、 1 、 2 、 3 、 4 、 8 、 5 、 9 、 10 、 11 、 12 、 6 。这对地震预防有重要意义。 杨冬红的博士论文对强潮汐的概念作了进一步的拓展,在月亮近地潮与日月大潮叠加的基础上,加入月亮赤纬角极值的因素,使以强潮汐数据预测冷空气活动、暴雨、暴雪和地震的准确性得到提高。 根据 中国 1940-1981 年 7 级以上地震目录及天文条件, 杨冬红 对 1940-1981 年中国 7 级以上地震的统计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1. 1940-1981 年中国 7 级以上地震总数 60 次。由于地震对潮汐的滞后效应和潮汐本身的滞后效应,以最大潮汐发生后对地震的影响来计数天数。这是一个很严格的规定,可能把受到潮汐影响的个别地震舍掉了。例如, 1947 年 7 月 29 日 发生在西藏朗县东南的 7.7 级地震, 8 月 2 日 月大潮, 7 月 30 日 为月亮视赤纬角最大值: -26.3 度,受潮汐作用很明显。(正号表示北纬度数,负号表示南纬度数) 2. 日月大潮周期为 15 天,距日月大潮不超过 3 天的地震次数: 19 。出现频率为 19/60 ,小于 1/3 。与前人的统计结果大致相同。 3. 月亮近地潮周期为 27.5 天,距月亮近地潮不超过 5 天的地震次数: 8 。出现频率为 2/15 。 4. 当月的月亮视赤纬角最大值到最小值的天数为 6.8 天。距月亮视赤纬角最大值不超过 3 天的地震次数: 22 。出现频率为 11/30 ,大于 1/3 。 5. 距月亮视赤纬角最小值不超过 3 天的地震次数: 9 。出现频率为 3/20 ,小于 1/6 。 6. 不符合以上条件的地震次数为 11 。出现频率为 11/60 。受条件影响的地震占 49/60 ,即 81.67% 。 7. 受月亮视赤纬角极大值影响的地震频率最大,为 11/30 ;受日月大潮影响的地震频率次之,为 19/60 ;受月亮近地潮和月亮视赤纬角最小值影响的地震频率最少,都小于 1/6 。不符合条件的地震次数为 11 ,其中 7 次距上弦和下弦时差不超过 2 天。 60 次地震中有 17 次距上弦和下弦时差不超过 3 天,占 17/60 ,相排在第三位。不受潮汐影响的地震仅占 1/15 。 2006 年 5 月 16 日 接连发生两次 7 级以上强震。这一天的特殊天文条件是,月亮 视 赤纬角在南纬 28.54009 度为最大值。南纬 28 度和北纬 28 度的地壳在 12 小时内经历了高潮与低潮的南北摆动,潮汐负载的剧增和剧降激发了地震和火山活动。而当月亮 视 赤纬角最小值时,月球在地球赤道面上,使地球的瞬时扁率达到最大,使地球自转速度减慢,也会影响地震。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年与最小值年间隔 9.3 年,一个周期变化为 18.6 年;在每月内,月亮 视 赤纬角最大值日与最小值日间隔为 6.8 天,一个周期变化为 13.6 天。 中国 1940-1981 年 7 级以上地震, 发生在 1 月的地震有 8 次,排位第二; 2 月和 3 月各有 7 次,排位第三;发生在 7 月的地震有 9 次,排位第一。这符合印度洋跷跷板运动的季节性特征,即 1 月盛行东北季风, 7 月盛行西南季风,与理论模型预测完全相符(见 2.3.1 节印度洋地壳跷跷板运动模型)。详细地震的月份分布见表 5.2 。 1-4 月和 7-8 月地震次数较多, 6 月和 9-12 月地震次数较少。上半年地震次数为 33 次,下半年为 27 次,上半年多 6 次,地震活动较强烈。 表 5.2 中国 1940-1981 年 7 级以上地震的按月分布(杨冬红, 2009 )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地震次数 8 7 7 6 5 0 9 6 3 3 3 3 在亚洲大陆东部的西太平洋沿海,由于 1 月盛行西北季风, 7 月盛行东南季风,西太平洋地壳的跷跷板运动也受季风的影响,使地震活动在 1 月和 7 月非常显著。这是表 5.2 出现规律性特征的另一个原因(见图 5.2 )。 图1 北太平洋跷跷板运动的季风效应(杨冬红, 2009 ) 图2 印度洋跷跷板运动的季风效应(杨冬红, 2009 ) 学者徐道一指出,某些地区的地震频度随着季节有规律地变化,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位置有关。例如,北极地区(大于等于北纬 50 度) 7 级以上地震逐月频数在 3 月和 7 月有两个峰值,在 1 月和 9 月有两个谷值;南极地区正好相反。南中纬度地区( 13-33 度之间) 1 月和 8 月有两个峰值,在 3 月和 11 月有两个谷值,北中纬度地区正好相反 。 3 月和 9 月与春分和秋分有关, 1 月和 7 月与季风、地球近日点和远日点有关。南北半球情况反向变化,与季节性冰盖消长和风向海流变化有关。表 5.2 的统计结果并不是一个特例,与以往统计结果相比符合普遍规律。 地球自转确实存在 13.6 天和 18.6 年周期。 李国庆发现月亮视赤纬角变化周期 13.6 天、 27.3 天与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是地震的激发原因之一 。 过去,人们仅仅把日月大潮时发生的地震火山活动看成是潮汐激发的结果,因而,强潮汐与地震火山活动的对应关系并不明显。如果我们考虑朔、望、上弦、下弦、月亮近地潮、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和最小值七个天文要素,强潮汐与地震火山活动的对应关系就非常明显了。 潮汐的东西震荡和南北震荡,使东西太平洋海平面和南北太平洋海面发生反向升降,幅度为 60 厘米 ,破坏了地壳均衡,使洋壳反向降升 20 厘米 ,由此引起的太平洋地壳跷跷板运动可激发地震和火山活动 。月亮近地潮、日月大潮和月亮视赤纬角极大值可以起到增效作用。 从春分( 3 月 20-22 日)到夏至( 6 月 21-22 日),从秋分( 9 月 22-24 日)到冬至( 12 月 21-23 日),太阳潮高潮区由赤道移到南北回归线,潮汐南北震荡逐渐加强,月亮视赤纬角极大值与之叠加,易发生强震;从冬至到春分,从夏至到秋分,太阳潮高潮区由南北回归线移到赤道,月亮视赤纬角最小值与之叠加,形成赤道潮汐高潮叠加区,易发生强震。 从 6 月 21 日 或 22 日夏至到 9 月 22-24 日秋分,太阳从北回归线返回赤道,太阳潮的高潮区从南北回归线迁移到赤道,地球扁率变大,自转速度变慢,当月亮赤纬角变到最小值时,两者叠加,形成赤道潮汐最大高潮、地球最大扁率和最慢地球自转速度,由于赤道海水和地壳突然隆起,引发赤道附近地壳扩张的强烈地震。在此期间,月亮 视 赤纬角最小值对地球形变影响最大,因此对地震起重要作用。从 12 月 21-23 日冬至变到 3 月 20-23 日春分情况相似。 从 3 月 20-23 日春分到 6 月 21 日 或 22 日夏至,太阳从赤道转移到北回归线,太阳潮高潮区从赤道转移到南北回归线,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当月亮赤纬角最大时,两者叠加,形成南北回归线最大潮汐,地球扁率变最小,自转变最快,由于赤道海水和地壳突然下降,引发赤道附录地壳收缩的强烈地震。在此期间,月亮 视 赤纬角极大值对地球形变影响最大,因此对地震起重要作用。从 9 月 22-24 日秋分变到 12 月 21-23 日冬至情况相似。日月同纬是一个重要因素。 总之,强潮汐在地球自转变化、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配合下,激发地震火山作用更加明显。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的极值点是重要的判断依据。地球自转最快 ( 慢 ) 、西太平洋海面上升到最高 ( 低 ) 值 ( 见图 2. 2 中的 a) 和日长变化 (△LOD) 取得极小 ( 大 ) 值是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 。 强潮汐激发地震在国内外都有研究,统计分析表明,中国 1940-1981 年 7 级以上强震发生在月亮近地点、朔日、望日、上弦、下弦、月亮视赤纬角极大值和最小值七大天文奇点的频率最大。其中,月亮视赤纬角极值共占 31/60 (极大值占 22/60 ,最小值占 9/60 ),日月大潮(朔日和望日)占 19/60 ,上弦和下弦月相占 17/60 ,月亮近地潮占 8/60 。月亮视赤纬角极值的作用远远高于日月大潮,这是一个新发现。 中国 1940-1981 年 7 级以上地震, 发生在 1 月的地震有 8 次,排位第二;发生在 7 月的地震有 9 次,排位第一。这符合印度洋跷跷板运动的季节性特征,即 1 月盛行东北季风, 7 月盛行西南季风,与理论模型预测完全相符。在亚洲大陆东部和西太平洋沿海,由于 1 月盛行西北季风, 7 月盛行东南季风,西太平洋地壳的跷跷板运动也受季风的影响,使地震活动在 1 月和 7 月非常显著。这是表 5.2 出现规律性特征的另一个原因。伴随太阳在南北回归线的摆动,赤道信风带在 7 月向北移动,加强亚洲的东南季风;北半球中纬度西风带在 1 月伴随赤道辐射带南移而南移,加强亚洲的西北季风,这对亚洲和西太平洋地壳的跷跷板运动有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杨冬红。潮汐周期性及其在灾害预测中应用。博士论文,吉林大学, 2009.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个人分类: 潮汐预警|8844 次阅读|17 个评论
2014年至2016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杨学祥 2013-12-13 15:53
2014-2016 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杨学祥,杨冬红 韩永刚和李志安利用新的世界时高精度观测资料序列分析讨论了地球自转速率的变化特征,采用最大熵谱分析的方法得到这一运动中主要中短周期的参数。振幅最大的周期约为 18.4 年,其次是约 1.0 年和 0.5 年的周期。 18.4 年的周期与约 18.6 年的月球轨道交点周期较接近,主要是月球轨道运动影响地球自转的结果,又因其他因素的影响,使实测值与理论值不完全相同。 13.66 天和 27.55 天的变化周期与月球的引潮力有关。有些周期, 27.55 天、 0.5 年和 1.0 年,其周期值和振幅值在这 30 余年间是比较稳定的。 13.66 天的周期也较稳定,只是其振幅存在约 18 年间隔的起伏,可能是月球轨道交点运动调制的结果。更多的周期,其周期值和振幅则具有时变的特征。值得指出的是,地球自转 1.08 年、 2.12 年、 2.36 年周期和月亮潮 1.1 年、 2.2 年合成周期对应。 表 1 近 30 余年来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的主要周期的参数(韩永刚,李志安, 2002 ) Table 1 Paramers of main periods in the variation of the earth’s rotation in recentthirty odd years ( Han Y G, Li Z A, 2002 ) T (年) A ( ms ) Ψ ( o ) 对应因素 T (年) A ( ms ) Ψ ( o ) 对应因素 18.4 0.519 235.03 月亮潮 0.83 0.031 163.20 11.95 0.252 296.71 木星潮 0.72 0.032 14.12 3.58 0.077 32.70 0.58 0.044 80.51 2.36 0.088 172.68 0.50 0.355 237.67 太阳潮 2.12 0.056 263.25 月亮潮 0.33 0.037 55.87 1.65 0.039 91.05 27.55d* 0.190 244.98 月亮潮 1.28 0.028 359.75 14.77d 0.032 46.27 月亮潮 1.08 0.028 110.21 月亮潮 13.66d 0.357 245.11 月亮潮 1.00 0.368 61.87 太阳潮 9.13d 0.069 44.40 注:周期 T (年),振幅 A ( ms ),位相 Ψ ( o ) 。原表引自文献 ,对应因素一栏是笔者加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人员李国庆发现月亮视赤纬角的变化周期 13.6 天、 27.3 天与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地球自转周期 18.6 、 29.783 、 59.555 年的振幅是最大的,月亮赤纬角在 18.6 年内由 18.6 度变为 28.6 度,完成一个周期循环。在月亮赤纬角为 28.6 度时期( 1986-1988 年和 2005-2007 年),地球的平均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加快;在月亮赤纬角为 18.6 度时期( 1977-1979 年和 1995-1997 年),地球的平均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见图 1 )。 李国庆等人通过对比分析 1973-1998 年的日长、大气环流及月球相位随时间的变化,发现伴随着月球相位的交替变化,地球大气的纬向风速场、地球位势高度场及日长作 27.3 及 13.6d (天)的周期震荡。这种周期性的大气震荡,被视为一种大气潮。月球对地球大气引潮力作用的周期变化,是引发 27.3 及 13.6d (天)周期大气潮的主要原因。月球对地球大气的作用是巨大的,它引起大气纬向风速场及地球位势高度场的变化 。 月亮视赤纬角和月亮到地球的距离是影响日长的两大因素。首先,月亮绕地球运转到赤道上空时,月亮视赤纬角等于零度,月亮对大气的引潮力达到最大值,大气的纬向风速增加,地球的自转角速度减小,日长增加;反之,当月亮视赤纬角绝对值达到最大值,月球对大气的引潮力减小,大气纬向风速减小,地球自转角速度增加,日长减小。其次,凡包含月亮近地点 P 的波,其波峰的振幅较高,而包含月亮远地点 A 的振幅较低,因为月亮离地球越近,月亮引潮力对大气的作用越大;反之,月亮离地球越远,月亮引潮力对大气的作用越小。太阳潮也有类似的影响 。 图 1 1973 年 1 月 2 日 至 2006 年 8 月 23 日 的地球日长变化 , 纵轴 ms 是毫秒(据魏鸣 等 , 2007 ) 雷鸣和欧阳首承运用地球的章动、地球转速和大气变化的关系,探索重大灾害天气的深层次原因 。天文条件与气候变化的相关关系已经逐渐在气象学界得到重视和应用。 1986-1988 年和 2005-2007 年为月亮赤纬角的最大值年,所以, 1984-1985 年和 2005-2007 年的日长变短; 1977-1979 年和 1995-1997 年为月亮赤纬角的最小值年,所以, 1977-1979 年和 1995-1997 年日长变长,对应关系非常明显(见图 1 )。 图 2 1896-1978 年 8 级以上地震分布(杨冬红 等, 2007 ) 图 2 是根据张家诚等人的公元前 426 年至公元 1980 年全球 8 级以上地震目录编绘的。在月亮赤纬角最小时的 1905-1906 年、 1923-1925 年、 1941-1942 年、 1959-1960 年、 1977-1979 年,地球平均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月亮赤纬角最大时的 1896-1897 年、 1913-1914 年、 1931-1932 年、 1949-1951 年、 1968-1970 年,地球平均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 8 级以上地震高潮也有相应的约 9 年变化周期: 1897- 1906- 1914- 1923- 1932-1941- 1950- 1960- 1971- 1978 年。 1890-1924 年和 1947-1976 年的拉马德雷冷位相对应 8 级以上地震频发期, 1925-1946 年的拉马德雷暖位相对应 8 级以上地震的减少时期。 应该说明的是, 1960 年 5 月 22 日 智利南部发生 9.5 级地震,释放能量相当于 8.5 级地震的 30 倍。因此,在月亮赤纬角最小时的 1959-1960 年地震活动也很强烈。 20 世纪共有 4 次 9 级以上特大地震都发生在一个很短的时期内: 1952 年 11 月 4 日 堪察加发生 9 级地震, 1957 年 3 月 9 日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发生 9.1 级地震, 1960 年 5 月 22 日 智利发生 9.5 级地震, 1964 年 3 月 28 日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发生 9.2 级地震。因此,在 1952-1964 年和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的 1959-1960 年地震活动也很强烈。这是地震与地球扁率变化和自转速度变化相对应的原因,也是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原因。 在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 , 2004 年 12 月 26 日 , 2005 年 3 月 28 日 、 2007 年 9 月 12 日 印尼苏门答腊连续发生了 3 次 8.5 级以上地震;所以,我们预测在 2014-2016 年 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将有同等规模地震的频繁发生。 根据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的时间间隔频率,日本今后 2-4 次 8.5 级以上地震可能在 2011 年 3 月 11 日后的 3 年、 4 年半、 7 年、 8 年、 11 年发生,即 2014 年 -2016 年、 2018-2019 年和 2022 年发生。其中,发生在 2014-2016 年的可能性最大。 主要参考文献 1. 韩永刚,李志安 . 地球自转速率变化主要中短周期的分析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02,17 (2): 349-352. HAN Yonf-gang, LI Zhi-an. Analysis of Main Middle and ShortPeriods in the Variation of the Earth's Rotation.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02,17 (2): 349-352. 2. LiGuoqing. 27.3-day and 13.6-day atmospheric tide and lunar forcing onatmospheric circulation . Adv. Atmos. Sci. 2005, 22: 359-374. 3. 杨冬红 , 杨学祥 . 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 “ 海震调温假说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08, 23 (6): 1813~1818. YANG D H, YANG XX. The hypothesis of the ocesnic earthquakes adjusting climate slowdown ofglobal warming.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 Chinese), 2008, 23 (6): 1813~1818 4.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 . 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 . 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 Yang D H, Yang D B, Yang X X, The influenceof tides and earthquakes in global climate chang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in Chinese), 2011, 5 4 (4): 926~934 )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767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4月地壳活动密集发生近期会有强震吗
杨学祥 2012-5-4 11:42
4月地壳活动密集发生近期会有强震吗(组图) 2012年05月04日03:44 | 我来说两句( 0 人参与) 辽宁日报 辽宁日报 A07版 核心提示   4月以来,世界上的许多火山都强烈喷发意大利埃特纳火山、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北部希韦卢奇火山、墨西哥波波卡特佩特火山、印尼北苏拉威西的罗肯火山。与此同时,仅在4月11日至15日这几天,全球就发生8级地震2次,7级地震1次,6级地震5次。由此,许多人担忧近期还会有强震发生。如何看待4月地壳活动相对密集这一现象?我们邀请到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杨学祥为您答疑。    冷位相中的前17年强震发生概率最高   辽宁日报:4月以来,世界各地火山和地震频发,引起了大家对脚下这片“土地”更深切的关注,毕竟火山、地震与人类的生存密切相关,那么促使地震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杨学祥:火山、地震的成因十分复杂,尤其是地震,人们对它的了解还有限,科学界在不断进行探索,提出了各种学说。从促发角度来看,来自于太平洋上空的一种高空气压流,称为“拉马德雷”,在气象和海洋学上被称为 “太平洋十年涛动”,并分别以“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形式持续20年至30年。 “暖位相”时,北美大陆附近海面的水温就会异常升高,同时太平洋高空气流由美洲和亚洲两大陆向太平洋中央移动,低空气流向大陆移动,在它的推动下,中太平洋海面降低。当“冷位相”出现时,情况正好相反。这样,中太平洋海面反复升降,从而导致地壳跷跷板运动,引发强烈的火山、地震活动。   辽宁日报:目前处于“冷位相”?   杨学祥:1889年至 1924年和1947年至 1976年是冷位相时期,1925年至1946年和1977年至1999年是暖位相时期,2000年地球再次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在1977年至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连续22年没有发生8.5级以上强震,全球气候在这一时期也是迅速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太平洋增加了5厘米至10厘米厚的海水层,水多了就重,对下面洋壳的压力就要增加。在暖位相末期,就是2000年左右,达到最大值,压得洋壳不得不破裂下降,更由于地球表面是球面,洋壳下降过程中受到地缘陆壳的强烈挤压,于是俯冲到陆壳下面,这一过程就可能引发一系列强震,所以地震多集中在陆海边缘,危及沿海城乡的安全。   辽宁日报:人们可能更关注强震,毕竟它有着发生的瞬间性、地点的不确定性及巨大的破坏性,尤其是日本去年发生了9.0级大地震,那么,在上一个冷位相有强震吗?   杨学祥:有的,而且很有“特点”。我们来看,20世纪所有4场9级以上的特大地震都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1952年在堪察加,1957年在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1960年在智利,1964年在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   辽宁日报:4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1947年至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的前十几年,大约每4年一次?   杨学祥:是的,前17年。   辽宁日报:从这个特点上看,那么未来特大地震的发生也有可能?   杨学祥:依据冷位相的规律,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后,特大强震也可能发生在2000年至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的前17年左右,最强和较强潮汐重复时期,如2006年、2010年、2014年和2018年,每一年及其前一年都是特大地震可能发生年。2004年12月26日爆发的印尼地震海啸并非偶然,它和1952年11月4日堪察加发生9级地震一样,拉开了特大强震集中爆发的序幕。    日月引力可能成为触发强震的导火索   辽宁日报:分析和考察地震,还可以从哪些角度入手?   杨学祥:从1955年以后,用近代仪器观测到地球自转加速度约每四年就有一次突然的变化。根据美国华盛顿和里士满两地测得的地球转速季度平均值的变化,其转折点各在1957年7月、1961年9月和1965年6月。而这三个年份都在当年的1月17日(地球近日点附近)有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叠加,形成最大和较大潮汐形变,影响地球自转速度。潮汐准4年变化周期,与四次特大地震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辽宁日报:潮汐对地震有影响的机理是什么?   杨学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潮汐南北摆动幅度最大,导致地壳和海洋强烈地起伏震荡,对地震有激发作用。潮汐对地震的作用在国内外都有类似的研究。日本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报告说,他们的测算显示,日月引力强度相当于引发地震的能量的千分之一左右,但如果在大地震前地壳的褶皱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日月引力就可能成为触发大地震的导火索。所以潮汐变化也可以作为地震发生的一个考察要素。   辽宁日报:那么下一个强震可能发生在几年之后?   杨学祥:由于2010年、2014年、2018年这3年中的1月2日为月亮近地点,与地球近日点1月3日或4日相差不过2天,叠加后的最强潮汐和较强潮汐强度相对较大,激发出的特大强震也会相当强烈。而在2010年2月27日,智利8.8级地震验证了特大强震的准4年周期。由于智利地震没有达到9级,所以2011年3月11日日本9级地震补充发生,这两次强震符合2010年9级地震发生的预测。下两次9级地震可能在2014年和2018年,其最强潮汐组合非常明显。当然考察地震趋势的要素不止一个,还可以从太平洋上空的厄尔尼诺事件和拉尼娜事件来探讨。    同一地区连发9级强震百年观测史中尚无先例   辽宁日报:最近新闻报道了我国也有地区发生了地震,但震级较小,如何看待这些地震?有种说法是地震每天都在发生,只是震级小或发生在无人区,没有为媒体和大众感知和了解,那么研究地震、判断它是否进入活跃期,这里面是不是有个研究标准的问题?   杨学祥:这个问题确实在讨论中,有主张以全球地震每年释放的能量为准的,有主张以一定时期内地震发生的次数为标准,但地震学家目前把注意力集中在研究震级较高、释放能量较大的地震上,因为由于地震相差一级,其释放的能量相差30倍,所以大震级的地震次数增多是地震活动增强的重要指标。根据百年来地震历史记录,8.5级以上地震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地震活跃的主要标志,7级或8级地震为标准分辨不出地震的活跃度。在2004年印尼9.1级大地震之后,全球进入地震活跃期,从那时起,各国加强了对地震预报的研究。而有时震级较小的地震也会让人感觉到甚至有破坏,这和震源深度等有关。   辽宁日报:最近有关日本可能再次发生大地震的消息不时传出,包括日本本国的地震研究专家,日本有没有可能再次大地震?   杨学祥:百年来的地震观测历史表明,9级以上地震连续在同一地区发生的先例尚不存在,没有理由完全排除,但出现的概率是很低的。   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9.1级地震和海啸,2005年3月28日和2007年9月12日又接连发生8.6级和8.5级两次以上地震。后两次的潮汐位相与第一次相反,这表明第一次地震的能量已释放完毕,后续两次地震是反方向的调整。   再看,1957年3月9日阿拉斯加半岛发生8.6级地震,1964年3月27日和1965年2月4日又接连发生9.2级和8.7级两次地震。三次地震的潮汐位相相同,这表明第一次地震是前震,第二次地震是主震,第三次地震是余震,没有调整过程。   2011年3月11日日本9级地震发生后,至今未发生8级以上地震,表明其能量还未释放完毕,属于阿拉斯加类型,但由于半岛和岛之间有区别,间隔时间不会太长,不会超过7年。所以说,日本还存在发生8.5级以上地震的风险。但连续发生9级以上地震尚无历史先例。与日本相比,南北美洲和俄罗斯东部沿海,特别是堪察加半岛,发生9级以上地震的概率会更大。   辽宁日报:全球地震进入活跃期,我国是否也应该加强地震监测和预防?   杨学祥: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双向挤压是亚洲包括我国强震频发的原因。印尼和日本9级地震后,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的亚洲东部和南部双向交叉挤压形势已完成,北半球地震将进入高潮。2012年4月11日苏门答腊附近海域8.6级地震敲响了亚洲强震的警钟。 本报记者/刘洪宇   2011年日本大地震。 新华社   专家档案   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地球动力学研究,发表文章近百篇,出版专著《地球差异旋转动力学》一部。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地球各圈层能量交换过程与全球变化的关系”。2004年、2010年被聘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委员。 http://roll.sohu.com/20120504/n342302219.shtml http://epaper.lnd.com.cn/html/lnrb/20120504/lnrb969231.html
个人分类: 防灾信息|2680 次阅读|0 个评论
1999年和2011年土耳其强震连发:关注潮汐周期
热度 1 杨学祥 2011-10-24 05:58
1999年和2011年土耳其强震连发:关注潮汐周期 杨学祥 1999年8月17日,里氏7.4级地震,在45秒内造成300000座民房倒塌,18000人死亡,44000多人受伤,土耳其政府当时发表声明寻求国际援助。11月12日晚,土西部地区又发生里氏7. 2级强烈地震。 事隔12年,2011年10月23日土耳其再次发生里氏7.2级(中国和美国报道为7.6级),震中位于和伊朗接壤的凡省塔巴利村。 我在2010年12月指出,根据潮汐和地球自转12年周期,2010年与1998年、2011年与1999年的情况大致相同:1998年为有记录以来温度最高,1999气温骤降,地震增强(台湾9·21大地震)。2009-2010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2010年7月发生拉尼娜事件。2011年低温多震可能性很大。人们只记住了1998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忽略了紧随其后的1999年的气温低谷和地震频发,全球气温的暴起暴落值得关注。1999年的干旱、洪涝、低温冻害、风雹、地震灾害值得关注,我们必须做好预防的准备。 2011年3月11日日本9级地震和10月23日土耳其7.6级地震验证了潮汐周期对地震的激发作用。相关地区必须引起高度关注,美国旧金山2011年10月20日的7.8级地震演习也不是巧合。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99631 附件: 土耳其东部地震可能造成数百人死亡 2011-10-23 23:09 新华网 我要评论 以色列表示愿意给土耳其提供援助 土耳其副总理称强震造成约45栋建筑倒塌 土耳其地质机构预计强震将致千人死亡   新华网安卡拉10月23日电 (记者郑金发 戚燕凌)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地震研究中心23日将东部凡省当天发生的地震级别由先前公布的里氏6.6级上调为里氏7.2级,并估计此次地震可能造成数百人死亡。   此次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13时41分(北京时间18时41分),震中位于和伊朗接壤的凡省塔巴利村,震源深度5公里。   据土耳其副总理阿塔莱说,目前已知凡省的埃尔吉希县受灾最为严重,有25至30座建筑物倒塌,不少居民被埋在废墟里。卫生部长阿克达说,正从凡省周边地区调派直升机和救援人员紧急赶往灾区。土总理埃尔多安已取消当天的预定行程,将赶赴灾区。   电视画面显示,地震发生后,人们仓皇地从楼里跑出,奔向街头,街道上聚集了大量人员。人们纷纷掏出手机询问亲友是否平安,并互相安慰。警方在现场维持秩序,协助救灾。不少居民自发行动起来,试图从倒塌楼房的废墟下搜寻幸存者。他们用铁锹挖,没有工具的则直接用双手刨。众人一起合力扛起折断的横梁,从废墟中不时抬出伤者,将他们送往医院救治。    土其耳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1999年,土耳其西北部地区曾连续发生两次大地震,造成约1.8万人死 亡。 http://world.huanqiu.com/roll/2011-10/2108928.html 2010-12-18 07:15 2011年和1999年的相似性:共同的预见 杨学祥 研究表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全球灾害的最强信号。我们在2009年初就关注下一次不寻常的厄尔尼诺事件,因为它会给全球带来流感全球大流行等重大灾害 。事实上,2009年的厄尔尼诺事件不仅给全球带来流感爆发,而且给全球带来暴雪和酷暑、干旱和洪水、强震和大风灾害。 2010年的拉尼娜事件能给世界带来什么? 1999年的灾害记录:关注2011年的防灾重点 一、干旱 二、洪涝 三、低温冻害 四、风雹 五、地震 根据潮汐和地球自转12年周期,2010年与1998年、2011年与1999年的情况大致相同:1998年为有记录以来温度最高,1999气温骤降,地震增强(台湾9·21大地震)。2009-2010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2010年7月发生拉尼娜事件。2011年低温多震可能性很大 。人们只记住了1998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忽略了紧随其后的1999年的气温低谷和地震频发,全球气温的暴起暴落值得关注。1999年的干旱、洪涝、低温冻害、风雹、地震灾害值得关注,我们必须做好预防的准备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394724 新闻资料:1999年土耳其大地震2011年10月23日 19:58 1999年8月17日凌晨,土耳其中部和西部地区发生里氏7.4级强烈地震。11月12日晚,土西部地区又发生里氏7. 2级强烈地震。 这次地震发生在北安那托利亚断层和西部地震区交汇处,地震造成大规模地表破裂,破裂带从伊兹米特东侧穿过萨帕贾湖一直向北东东向延伸,长度达180公里左右,破裂以水平错动为主,最大水平错距5米,垂直错距0.5-1.5米。破裂带最大宽度达57米。 这次地震受灾面积达15万平方公里,约占土耳其国土1/5,其中地震烈度9度以上面积3600平方公里。主震后,余震活动频繁,密集分布的北安那托利亚断裂带上,长约200公里。地震的强烈振动和大规模的地表破裂,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地震灾害。此次地震中,共有1.8万人丧生,4.3万多人伤残,倒塌房屋10万余间,近300万人无家可归,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美元。 地震造成大面积呈线性的地表裂缝和碎块。7.8级地震造成达180公里的破碎带,水平和垂直错距都很大,引起地表沉陷、隆起、裂缝、液化等地表破坏,同时造成建筑物的大量毁坏。据报道,建筑质量差是造成地震发生时大片楼房倒塌、众多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不少建筑承包商为了赚取更多利润而购买质量较差的建筑材料,并盲目追求施工进度,造成居民楼严重的建筑质量问题。 地震使土耳其全国供电系统一度瘫痪,连首都安卡拉也前后停电达4个多小时,许多地方通讯网络遭到严重破坏,安卡拉通往伊斯坦布尔的公路多处出现裂陷,有些桥梁断裂。这一切给抢险救灾工作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困难,致使地震发生后二十几个小时土耳其的救援部门仍无法与某些重灾区取得联系,救灾物资和器材无法及时运送到受灾严重的地点。夜幕降临了,但还有不少人被埋在钢筋水泥楼板和墙体下面等待救援,人们很难想象他们怎样度过这漫漫长夜,连总理埃杰维特也只得祈求“安拉”保佑他们。 震发当天凌晨4时30分,土耳其总理府成立了以埃杰维特总理为首的“危机委员会”,协调和指挥全国抢险救灾工作,德米雷尔总统和埃杰维特总理当天分别前往受灾最严重的科加埃利省视察灾情。土耳其政府以及红新月会等机构在地震后数小时发起全国范围的抢险救灾工作:土卫生部紧急动员各省的医生、护士前往地震灾区抢救受伤居民,并向灾区派去了近百辆救护车;动力和自然资源部也向灾区派去了救援队,并迅速调运了十几台发电机和几十部推土机、起重机;土红新月会为灾区调集了包括9000多个帐篷、1万多条毛毯、2所移动厨房在内的大量救援物资和设备;国家广播电视组织发起了全国范围的赈灾募捐活动。 http://news.ifeng.com/world/special/turkeyquake/content-5/detail_2011_10/23/10080348_0.s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678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带风暴凯萨娜致菲律宾73人死亡23人失踪(转载及点评)
杨学祥 2009-9-28 05:41
转载者按:通过多年的预报实践,台风发生在强潮汐时期会发生不可抗拒的重大自然灾害。 热带风暴凯萨娜致菲律宾73人死亡23人失踪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28日00:16 新华网 热带风暴凯萨娜昨日凌晨吹袭菲律宾北部吕宋岛 图片来源:中新社 在菲律宾首都大马尼拉,暴雨中受困人员获解救。图片来源:中新社 遭受暴雨洪水侵袭的马尼拉街道。图片来源:中新社 洪水中艰难行走的少年 图片来源:中新社   新华网马尼拉9月27日电 (记者 许林贵)菲律宾救灾官员27日晚间通报,热带风暴凯萨娜过境菲律宾引发山体滑坡和40年罕见洪灾,目前已确认73人遇难,另有23人下落不明,大马尼拉地区及周边省份上万户人家房屋被淹。 视频:菲律宾受台风影响受灾几十人死亡 来源:CCTV《新闻联播》 var sinaBokePlayerConfig_o = { container: "p_player", //Div容器的id playerWidth:298, //宽 playerHeight:250, //高 autoLoad: 0, //自动加载 autoPlay: 0, //自动播放 as: 0, //广告 tj:0 //推荐 }; sinaBokePlayerConfig_o.autoLoad = 0; sinaBokePlayerConfig_o.autoPlay = 0; SinaBokePlayer_o.addVars("vid", 24825762); SinaBokePlayer_o.addVars("as", 0); SinaBokePlayer_o.addVars("logo", 0); SinaBokePlayer_o.addVars("pid", 1); SinaBokePlayer_o.addVars("head", 0); SinaBokePlayer_o.addVars("tjAD", 0); SinaBokePlayer_o.addVars("tj", 0); SinaBokePlayer_o.addVars("vblog", 2); SinaBokePlayer_o.addVars("singleRss", "http://video.sina.com.cn/iframe/fourlists/news/w/v/2009-09-27/205145416.xml"); SinaBokePlayer_o.showFlashPlayer();   菲律宾全国救灾协调委员会执行官戈雷斯说,随着热带风暴27日离开菲律宾,天气转好,救灾工作得以全面展开。由军警、海岸警卫队、红十字会人员、医务人员和志愿者组成的团队从重灾区成功救出5594名受困民众。目前被安置在临时避难所内的灾民已接近6万。   新华社报道员在重灾区黎刹省卡恩塔郊区看到,还有上千名民众被困在洪水泛滥的小镇里,许多地区积水接近2米深,人们不得不躲在房屋二层或平房屋顶等待救援。除了军方的皮筏艇,私人的橡皮艇甚至充气床垫和用木板及树干搭成的简易木筏都加入救援行动中。   一名39岁的女性在获救后对当地媒体说:我感觉昨天经历了世界末日般的大洪水,举目望去一片汪洋。我们只能静静等待诺亚方舟的到来。   一名受困灾民说,他被困在水城中,有钱也买不到食物,救灾物资一时也到不了,不知该如何度日。   菲律宾总统阿罗约27日晚间发表声明说,在找到所有幸存者之前,政府救援行动不会停止。她说:热带风暴带来的洪灾把我们的救援能力推至极限,但我们不会就此认输。在灾害过后,政府将帮助所有无家可归的灾民重建家园,尽快恢复正常生活秩序。   相关阅读:    热带风暴凯萨娜致菲律宾60人死亡(组图)    泰国就热带风暴凯萨娜发应急警报    气象台称热带风暴凯萨娜将严重影响海南 http://news.sina.com.cn/w/2009-09-28/001618739192.shtml 潮汐组合 D : 25 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 26.19078 , 26 日为上弦(潮汐小潮),28日月亮远地潮,潮汐强度变小,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潮汐南北震荡较强,对地震、火山和冷空气活动有一定的激发作用。 本月虽然是弱潮汐月,但潮汐组合集中,变化差达到最大,有很强的激发作用,值得认真关注和严密监测。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50780 台风莫拉克给台湾的教训:随机路径和生存概率 杨学祥 据台湾中广新闻网报道,台农委会最新统计,到今天上午 10 点为止,全台农业损失金额升高到 122 亿 3 千多万元(新台币,下同)。其中,渔产品损失 41 亿最严重,农产品也损失 40 亿元,全台将近 2 万公顷 的农地没有任何收获,受损作物以香蕉最严重【 1 】。 据东方卫视《东方新闻》报道,台湾受莫拉克影响确认 124 名遇难者身份。对于救灾速度是否太慢,目前舆论与当局各说各话。媒体批评救援速度慢半拍,很多山区的泥石流 8 日发作, 11 日才开始大量救出灾民。毛治国说,莫拉克台风累积总雨量高达 2686 毫米 ,打破台湾历年台风雨量纪录,导致严重灾情。他认为,这次灾害结合水灾与土石流,与地震等其它类型灾害有所不同,洪水夹杂大量土石,造成多处道路及桥梁中断,严重阻碍陆路救援;加上天候不佳,连日间歇性暴雨,使空中救援迟迟无法全面展开,直到 8 月 10 日 天气好转,才能调查军队进入灾区,全面展开搜救工作【 2 】。 台风莫拉克肆虐台湾南部,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最新从空中拍摄的图片显示,小林村完全被滚滚泥石流覆盖。台湾高雄县小林村 9 日凌晨爆发严重的泥石流,整个村落大约 200 户人家惨遭掩埋,估计有 600 位民众不知下落。四个村庄不见了!高雄县消防局第三大队长苏定国说,六龟乡草南村、中兴村、甲仙乡小林村、旗山镇南寮巷遭泥石流淹没,多人生死不明【 3 】。 莫拉克为什么造成台湾如此大的损失?学者陈安指出, 1999 年,台湾发生了一次比较大的地震,影响深远,可是当时却无法看到或者预见到。 随后的十年中,台湾也不断地遇到台风、飓风,可是烈度都没有达到这次莫拉克的程度,于是,那些被震酥皮的阿里山等地都还能够顶得住。可是,大的考验终于来了,就是今年这次台风,原来那些已经脱离了山体的部分就在暴雨和狂风的作用下,变成了泥石流,倾泻而下【 4 】。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四川。 今年以来,四川省呈现出地质灾害频发的态势。据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统计,截至目前,全省已发生各类地质灾害 568 起。省地质环境检测总站总工程师郑勇近日透露,汶川大地震后,省内排查出 800 多项地质灾害, 8 月底,相关部门将启动第三批 500 多个项目的治理。而此前启动的两批项目总数不过 300 多个。小金泥石流、汉源山体崩滑、彻底关大桥被巨石砸断据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统计,截至目前,全省今年已发生各类地质灾害 568 起,数量较往年增加了两三倍。   已发生的地质灾害中,滑坡 288 起,崩塌 170 起,泥石流 84 起,另外还包括了小部分地裂缝等灾害。从地域来看,传统的地质灾害多发区达州、遂宁等地灾害发生数量仍偏高,分别达到 64 起和 39 起,而原本地质灾害发生数量较少,但受地震影响较大的地区地质灾害发生数量猛增,其中仅绵阳一市就发生 76 起,数量居全省之首,就连原本很难见地质灾害踪影的成都市也发生 25 起。   对于今年以来地质灾害密集发生的原因,专家意见十分一致。简单讲,就是我省部分地质环境条件本来就十分脆弱的地区被地震重创。一方面,地震后原有的山体裂隙加速发育,甚至贯通,新裂隙大量产生,山体稳定性大为降低;另一方面,地震产生的大量松散堆积物,成为泥石流灾害发生的重要条件。   气象部门的信息也显示,今年降水较往年集中,局部地区暴雨的强度和频率较往年增加,成为众多地质灾害发生的重要诱因。 省地环总站专家提醒,虽然随着雨季的逐渐结束,地质灾害发生量也将逐渐减少,但目前仍是高危阶段。从长期来看,特大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隐患所产生的影响将持续 10 年左右,特别是近 3 5 年,泥石流将成为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主要灾种,崩塌也较往年明显加剧【 5 】。 2009 年 8 月台风造成的台湾泥石流灾害也是发生在台湾 1999 年 9 月 21 日 7.6 级强震之后 10 年,血的教训值得我们永远牢记。 莫拉克台风带来的雨量刷新台湾纪录,不过台湾气象局一开始竟然是强调台湾北部有大暴雨,与最后事实截然相反。马英九点名批评气象局和水利署失职,要求查清是天灾还是人祸导致了重大人员伤亡。气象局局长辛在勤则强调,台风变化难估计,他们已经尽力了。 莫拉克台风带来的暴雨袭击台南,暴雨从 8 日晚一直下到 10 日。莫拉克台风重创台南,灾情惨重,灾民抱怨当局灾情通报渠道无法充分发挥作用,电话根本打不进去。为了救人自救,网友大举动员搜集灾情,透过博客、聊天工具,甚至架设网站,统合各地灾情,每分钟更新,并显示在网络地图上,有时候速度甚至比当局还快,俨然成为网络版的灾害紧急应变中心【 3 】。 目前突发灾害预报的准确率是很低的,一般不超过 20% 。鉴于 台风变化难估计,概率预报和多可能预报比确定性预报更为科学。相关部门过于自信,既不参考其他专家的合理意见,也不考虑事件发展的多种可能,误报和漏报的结果是造成不可弥补的重大损失。 通过多年的预报实践,台风发生在强潮汐时期会发生不可抗拒的重大自然灾害。我们在莫拉克台风形成之初就做了潮汐组合增强台风的警报,可惜不为相关部门重视: 2009 年 8 月 6 日 为日月大潮, 9 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13 度,赤道附近潮汐变化较大,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6 】。台风在强潮汐期间发生,会造成不可抗拒的灾害。 2009 年 8 月 6 日 为日月大潮, 9 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台风莫拉克致灾严重,原因在于强潮汐的激发作用。 2006 年 8 月强潮汐使台风桑美从小泥鳅变为大鳄,强潮汐作用更加明显【 7 】。 2006 年第 8 号热带风暴桑美( SAOMAI ) 8 月 5 日 晚在关岛东南方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恰逢 8 月 6 日 的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潮汐南北震荡幅度最大,历时 12 小时在南北纬 28.6 度之间震荡一次,使桑美 8 月 7 日 凌晨加强为强热带风暴,下午加强为台风; 8 月 9 日 为日月大潮, 11 日为月亮近地潮,两者时差不超过 3 天,形成强潮汐,半日潮使桑美在 8 月 9 日 上午加强为强台风,傍晚加强为超强台风。 8 月 10 日 17 时 25 分 , 在浙江省苍南县马站镇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 17 级( 60 米 / 秒),中心气压为 920 百帕,是近 50 多年来登陆中国大陆最强的台风。陈国生在《 2006 年天灾预测意见汇编》( 29 页)中指出,台风在 8 月 7-11 日内会造成不可抗拒的灾害。该预测被证实,原因在于强潮汐的激发作用【 8 , 9 】。 参考文献 1. 芮文辉。台风莫拉克致台湾农业损失金额已达 122 亿元。时间 :2009-08-16 15:01 来源:中国台湾网。 http://www.chinataiwan.org/xwzx/bwkx/200908/t20090816_974818.htm 2. 视频:台湾受莫拉克影响确认 124 名遇难者身份。来源:东方卫视《东方新闻》。 http://news.sina.com.cn/c/2009-08-16/231218446599.shtml 3. 莫拉克重创台湾 高雄 600 人被泥石流掩埋。 2009-08-11 05:49:00  来源 : 华龙网 ( 重庆 ) 。 http://news.163.com/09/0811/05/5GDPC87H000120GR.html 4. 陈安。莫拉克为什么造成台湾如此大的损失?发表于 2009-8-19 8:16:53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50207 5. 胡彦殊。专家解释地震后四川地质灾害频发原因。 2009-08-20 07:17 来源 : 四川日报。 http://scnews.newssc.org/system/2009/08/20/012276557.shtml 6. 杨学祥。潮汐组合加强台风:莫拉克今晨加强为强热带风暴。发表于 2009-8-5 12:02:55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7565 7. 杨学祥。被忽视的 8 月 6 日 至 9 日潮汐组合:台风增强警报。发表于 2009-8-17 10:44:52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9818 8. 杨学祥 . 强潮汐使台风桑美从小泥鳅变为大鳄 . 2006-8-17 上海环境热线 . 绿色论坛 .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68315.htm 9. 杨学祥。台风莫拉克海峡两岸酿大灾及天文原因。发表于 2009-8-12 9:30:54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8872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50486
个人分类: 备忘录|263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4: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