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风水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风水
tarimriver 2009-12-8 21:49
人生在世离不开环境,自然环境对人的生理个性特征都有显著的影响,生活在热带地区的人普遍矮小,寿命也短。而在温带寒带地区的人往往人高马大,寿命也较长。在我国西部地区由于环境的恶劣,其音乐也如泣如诉,例如秦腔;江浙一代则吴语呢哝,分外温柔。不仅如此,根据祖先流传下来的观点,环境变化还能对人的运势产生影响,这就是风水。 《 葬书 》最早提出风水一词,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风水学:   太极生两仪(阴阳、正负),两仪生四相(五行),四相生八卦,八卦生二十四山   风水分为:龙、穴、砂、水、向、意、形、天(天体布局)所有高等的风水师,都是按这些理去做,但要结合人命理,本性去计算;因为以前的人一句发家名言是: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   中国古人把风水称为堪舆,也叫 地理 ,我们不妨连起来一起读做:堪舆风水地理。我们也不妨可以这样解释:堪(观察天)、舆(勘察地)、风(空气空间)、水(水文水质)、地(地形地质)理(的研究分析理论)。   在地球上,占最大体积的物质是什么,就是风、水、地。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是什么,也是风(空气)、水、地(土地)。请大家在说风水的时候不要把地忘了。   在地球上除了由天体进来的物质之外,几乎所有物质都由风水地三者所承载所包含所孕育,当然也包括人类。可见古代人所说的风水,就是泛指地球中的所有物质,风水学就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微观物质(空气、水和土)和宏观环境(天地)的学说。   根据古人的感知,在大地上除了地和水之外,余下的就是空间了,空间里只有风了。古人认为,风和空间和天是联在一体的,风水学中所说的风,既是空气,也代表空间,同时也包含天。   风水一词最早出于伏羲时代,太昊伏羲根据自己研创的简易图,推理出地球有过一段是风与水的时期。《简 易经 》里记载:研地说:一雾水,二风水,三山水,四丘水,五泽水,六地水,七少水,八缺水,九无水。这里所指的风水应是风水的原义。   老子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就是天,所以有天一生水之说,二就是地,三是什么,三就是水。把老子这句话翻译一下就是:天生地,天地生水,天地水生万物。    严俊 等当代风水大师将风水学归类于道家五术之一,在中国古代,不但所谓儒释道三教都乐于此道,就连那些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也都把风水地理作为必须掌握必须精通的知识与学术。所谓天文地理无所不知, 三教九流 无所不晓是也。只不过后来有些遗贤术士把风水学引入太过功利化和神秘化的方向了而已。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风水一词是这样定义的:指住宅基地、坟地等的地理形势,如地脉,山水的方向等。迷信的人认为风水好坏可以影响其家庭、子女的盛衰吉凶。   可以说,现代汉语词典把风水定义为指住宅基地、坟地等的地理形势,如地脉,山水的方向等,是片面的,把风水狭义化了。定义迷信的人认为风水好坏可以影响其家庭、子女的盛衰吉凶,这是把风水丑化庸俗化了。   如何看待风水? 2004年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中心发布了《2004年健康住宅技术要点》,明确指出:住宅风水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对人们的意识和行为有深远的影响。它既含有科学的成分,又含有迷信的成分。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风水理论,正确理解住宅风水与现代居住理念的一致与矛盾,有利于吸取其精华,摒弃其糟粕,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关注居住与自然及环境的整体关系,丰富健康住宅的生态、文化和心理内涵。   在日常生活中,风水一词可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比较广义的意义,泛指附近的空间、山、水,树木等自然环境。比如说这里风水真好,真是一块风水宝地等。一种是比较狭义的意义,专指阴宅(祖坟)和阳宅(住房)。比如说做风水,你家有好风水等。   古代的阳宅阴宅,不管是官衙与民居,不管是贵族坟与平民坟,大部分都有风水师的一份功劳。所以现代人必须承认,风水学对中华民族的繁衍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不容诋毁的贡献。   风水学的核心思想是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天地为观察了解对象,以人为依归,以人为服务目的。是实实在在的人本主义学问。   益福堂认为,真正的中国古代风水学应该:   是一种古代人类繁衍生息,治国安民等社会活动所形成的生存知识,    是一种研究大自然对人类作用的精深学问,   是一种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   是一种趋吉避凶的术数,   是一种流传了几千年的民俗活动,   是一种中国独有的以天人合一阴阳调和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产物,   是一种由实践积累起来的经验所形成的人居环境选择优化的实用技术,   是一种由中国古人的唯物唯心学术混杂而形成的博大学派,   是一种科学与玄学相提并论的、精华与糟粕并存的、落后于现代技术的、超越于现代科学的的系统理论,   是一种宝贵的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   益福堂的个人理解,中国的风水学主要有下面十种内容。而这些内容都是要全面考虑,综合分析,统筹兼顾的。   一:观天。宇宙星体对人的作用。   古人十分注重太阳月亮星宿对人类的影响,在风水上主要表现在采光、立向、选日方面。   元运年月日时四季,都是由天星循环所形成的,所以天体的运动对人的影响作用是无容置疑的。所谓堪舆,堪天道也,舆地道也。有天才有地,有地才有水有万物。观察天,了解天,天光上临,地德下载,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根据天星来选择风水地也就成了风水学中最原始的最基础的学问了。   几千年前形成的中国夏历,和现在一直沿用的农历,其中都有风水师的重要贡献。   根据星空的现象来预测人世的休咎,这也是风水学中一种很重要的方法。   七政四余,轮流当值。天星在时间上也有一系列的程式,这主要表现在天星演禽日课上。   二:辨质。风(空气)、水、地(土)的质,对人的作用。   这是风水学的基础。   这里所指的风为人呼吸的空气,水为人吃的水,源头水,土为种庄稼的土、穴位中的土。因为空气、水、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如果风(空气)质不好、水质不好、土质不好则会造成生物不好,引人发病,致人生灾,我想这是谁也不会否认的。   古代风水师主要有望气闻气等方法以测定空气质量,品水养鱼等方法以测定水的质量,捏土尝土等方法以测定土的质量。   雪心赋云:草繁木茂,水深土厚,就是根据目测定风水土的质量的方法之一。   益福堂的实证生气十法一文中就有此类方法介绍。   在古代,科技不发达,风水师只有用眼看,用鼻闻,用口尝,用手捏,用秤称的原始方法去鉴定风水地的质量,到了科学昌明的今天,风水家们如果还抱着这些简单方法不放,不与时俱进,不进行工具创新,不借助于科学仪器来测量空气质量,水的质量与土的质量的话。甚至有的连这些基础原理视而不见,这些简单方法弃而不用的话,我想,那些风水先贤们在天有灵的话,会暴怒如雷的,会臭骂我们的。   三:察形。风水地的形貌情意对人的作用。   这里所指的风,既是空气,也是空间。水,是由水积累而成的沟渠溪流,江河湖海。地,是由土积累而成的山岗岭脉。后来风水学家把阴阳宅所在位置(穴位)后面有直接联系的山脉称之为龙,其他的山岗称之为砂。    人类在繁衍生息,治国安民,行军打仗的过程中,发现观察天象,勘察地貌,了解地形,分辨地质非常的重要,关系到人类的存亡兴衰,国家的长治久安,打仗的成功失败,于是就形成了风水学的原始理论---地理。   风水家发现,山水的形状体貌是会影响到人类的行为和吉凶的。   风水学还把山川空间人格化人性化,按山川空间三者的形态表示理解为情意表示。有情于阴阳宅者为吉,无情于阴阳宅者不吉,反情于阴阳宅者为凶。这是风水学中高等层次的学说。   这些内容风水学称之为形体学。可在风水典籍青乌经、葬经,雪心赋、撼龙经、疑龙经、发微赋、人子须知等书中有较详细的说明。   四:乘气。风水地的气对人的作用。   风水学认为风水地三者中有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气存在,这种气不是空气的气,而是由天地山川空间流通、会聚、孕育、体现出来的一种只能意会,不能言表,不能用罗盘测量的东西。气有吉气凶气中气之分。能意会得这种气,能接收生气,摒弃凶气,才可以达到风水学的最高境界。所以乘气是风水学的顶尖技术。   葬书谓气以生和,气因形来,气以势止,气以土行,气以龙会 形止气蓄,化生万物 葬者,藏也,乘生气也。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则为生气是也。   益福堂的内证生气十法、外证生气十法、风水的吉气凶气三文中有识气方法介绍。   五:测方。风水地的磁场方位对人的作用。   这是风水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主要的测量工具就是罗盘。根据古人的经验,发现阴阳宅前后左右的山水所在的方位,与阴阳宅的方向和位置相互作用,会对人类有直接间接的影响,会左右到人类的生死存亡,兴衰祸福,吉凶休咎。因而产生了大量的学说来演绎来推论。风水学家称之为理气。   理气最主要的有六类:   1:用先天八卦静态配合论。   2:用后天八卦动态平衡论。   3:用净阴净阳法纳甲九星论。   4:用三合生旺墓论。   5:用天星配合山水论。   6:用山水空实配合三元九(八)运论。   每类又分多种学派。各派内容有的互不相通,有的大相径庭,有的互相攻击。   理气是风水学中最宠大,最复杂,真假难分,高低莫辨的内容。是最多糟粕的地方。是最受人们攻击的学术。因为很多理气内容玄而又玄,无法用科学解释和事实验证而难以自圆其说。   很多人在理气方面花了毕生精力,洋洋大观著书立说,把罗盘加了一层又一层,圈了一圈又一圈,意图阐精释微,探究风水奥妙,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但却容易把自己把后学圈进一个小圈子里舍本逐末而不能自拔。   人们所以说风水是迷信,就是因为他们认为:用罗盘测下方向,说点吉凶就是风水学的全部,就是风水大师了。这显然对风水学是不公正的。   根据益福堂的理解,理气不是风水学的全部,理气虽是风水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必须掌握的学说,但却不是最关键最核心的学说。这就是古哲今贤瘅精竭力创研千门百派理气都无法破解所有风水奥秘的原因。   六:定位。阴阳宅的位置选择和方向选择。    掌握了上述原理后,那就可以选择确定阴阳宅的位置了。风水学中谓之点穴。   点穴是风水学的核心,因为风水师的所有努力都是以阴阳宅为基础为中心来推论的。所有风水地环境都是围绕针对阴阳宅来发生作用的。因为只有真穴正穴,才是风水地生气会聚之所,才能获得风水地的吉气的。   阳宅会受风水地的影响而对人发生作用,这个大家都比较容易理解,那阴人所安葬的位置会对他的后代产生作用,是用现代科学无法理解的。但是根据古人的经验,今人的大量事实证明,这种作用却确实存在,有时比阳宅的作用还更明显。这是为什么呢?   益福堂不才,不能用科学原理解释这个原因。但大家却不能以为用现代科学解释不了的东西都是无用的,都是不可相信的。因为科学也有局限性的,科学也不是万能的,现代科学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选好阴阳宅的位置后,然后选择建造最合适的方向,以接收承纳四周山水空间的生气。谓之立向,立向也就成了风水的关键。   大家看古代官衙的建筑,都是坐北朝南,子山午向。可见风水学是很注重方向选择的。   七:择时。风水地与时间配合对人的作用。   古人发现,在不同的年月日时,建造不同方位的阴阳宅,也会对人的兴衰祸福有很大的作用,甚至一些国家大事社会大事人生大事,也可以借助时间的选择而增加福气或成功。于是就创造了一种选择时间的学说。风水学中谓之日课。日课学主要有造命、天星、河洛、斗首、奇门、六壬、演禽、紫白等。   风水家们还发现三元九运的时间段的不同,也会不同地影响阴阳宅的好坏。所以就形成了三元玄空六法等多种学派。   因为时间是由天地运动产生由人类感知的东西,既然人与天地为一体,那时间对人所起的作用也就合乎逻辑了。   根据上面分析,风水学说,既包含天、地、风、水等物质,还把时间纳了其中,是一种空间时间的统筹组合,是一种最为全面最为系统的宏观分析与优化。   八:施工。阴阳宅的设计施工与风水地的改善。   中国风水学把在建造阴阳宅中的设计施工,视作为跟随阴阳宅建造总个过程的必须掌握的方法。如阳宅建造的方向,采光,大小尺寸,高低,颜色,房间,灶,床,门,家具等的内局选择安排,还有井,门楼,路,桥,厕,出水口等的外局设计与安排等等。   古人知道,任何地方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有些不好的环境是可以人工改变的。所谓目力之巧,工力之具。   从古代村落中的后龙山,水口山,大量种植和严厉保护树林,就可以知道古人是很重视生态环境建设的。还有如用改河、建桥、筑路、挖塘、围墙、建塔等很多方法来改变风水地,以获得良好的人居环境。这就是风水学的功劳。   风水学称这些为工力做法,这也是风水家们必修的课程和必做的功夫。所以古代的风水师同样也是建筑设计师。   九:循礼。尊祖敬宗,慎终追远的风俗礼仪。体现孝道的重要方式。   安葬先祖,是中国人慎终追远,尊祖敬宗的最佳方式,所谓入土为安,人从地里生,还回地里去,选个山环水抱,山清水秀,灵气集中,生气盎然的地方安置祖先尸骨,立个碑,建个墓,刻上祖宗名字,让后人能瞻仰先人,缅怀祖德,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这对中国人的伦理建设和社会进步,其意义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风水学规定,在安葬先人过程中,还要按一定的仪式进行,以寄托后人的哀思与表现后人的孝道。   在建造阳宅时,在社会或人生的重大事件时,也都要按一定仪式与程序来进行。虽然这些仪式的规定各地有所不同,但这也是风水学的实用内容和不可忽缺的组成部分。有了这些仪式,才能将风水学的实施有步骤有礼节的完成。这也就形成为一种中国民俗遗产。   十:积德。勉人尽孝,劝人为善,催人向上,使人得福,告诉人们顺应自然规律、优化自然环境来改善提高人生和社会。这是风水学的基本理念与最高目标。   中国古人认为,天地人是一体的,人的心灵与天地的灵气是相通的。美好的心灵才能和美好的风水地同气感应,有美好心灵人才能得到美好的阴阳宅,才能获得风水地的吉气善待。反之,有丑恶心灵的人是无法得到美好的阴阳宅的,只能得到丑恶的阴阳宅,也就只会得到风水地的凶气惩罚的。所以风水学十分重视风水用户和地师的心灵的塑造与净化,十分重视道德的修养与积累。福由心生,地由心造。   风水可以改天命而夺神功,这是古人对风水学的高度肯定。风水学告诉人们要能顺应自然规律,做到天人合一,要优化自然环境,这样就有了好的阴阳宅,有了好的风水地的吉气感应与荫庇,自己和后人即可以平安昌盛,所以丁财贵秀,百福臻临,如果人人家家都能获得好风水地而吉祥,社会就会因人人平安幸福而和谐,民族国家也就会因人人有为家家发达社会和谐而兴旺,这就是风水学对人类最大的贡献所在。   根据上面分析,   因此可以说,中国风水学是宇宙星体学、天文学、天体运行方位学、地球物理学、地磁方位学,水文学、地质地貌学、环境景观学、自然生态建筑学、社会伦理学、美学、人体信息学、气象学、空间选择学、时间选择学、民俗学、做人哲学、玄学、易学、预测学、阴阳学、五行学、形气学、理气学、日课学等等一门庞大的综合类学科。这是中国古人的伟大智慧的结晶,这是我们后人所应学习继承,应大力发扬光大的。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风水不是万能的,风水也只是影响人生的一种力量(详见拙作论地理命理对人生的作用一文)。中国风水学虽博大但杂乱,虽精深但虚玄,虽可验证但少数据,虽有作用但多无科学根据,尚存在很多局限性,广而无边,深不见底,艰以学习,难以操作,尚泥古不化,裹足不前,为此,但愿风水同行们能摒弃成见,在考古践今的同时,努力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不断地丰富他,充实他,完善他,提升他。是所至望! 风水的别称   形法。作为风水的别称,形法是相地相形之意,但他的外延似乎更宽,还包括相人、相畜。   堪舆。堪舆中的堪为天道,舆为地道,堪舆就是天地运行的原理。   青囊。青囊取自堪舆学的一本秘传著作《青囊经》,这本书流传和影响都很广。传说郭璞就是从这本书中学到了风水的精髓,成为一代风水名家。   青乌。传说中有一位专门相墓的堪舆名家青乌子,后人就用他的名字来指代风水。   青鸟。青鸟是一个官名,古代曾把记录时间的天文历法官员叫做青鸟氏。   地理。在古代,地理不仅是地貌的意思。古人认为不同地方的地貌变化是有章法和依据的,对它们的总结和预测就是地理。所以,古代的地理家或地师实际上是中国最早的专职风水师。 风水的流派介绍   在理气的方法上,大致可分成两个大的流派,下统诸多分支。   直接采用八卦卦理理气的流派是卦理派。包括八宅派、玄空飞星派(内有六个大的派系,统百多个小的派别)、奇门风水、河洛风水、大三元易理派、金锁玉关等。   采用河图、洛书和先后天八卦的阴阳五行原理理气的流派是五行派。包括赣南杨公风水术、新三合派、命理风水、正五行风水术等。   中国风水学目前已经发展为多流派的风水学,每一派的风水学都有不同的理论,下面为你详细介绍:   (一)形势派:(1) 峦头派(2)形象派 (3)形法派   (二)理气派:(1)八宅派 (2)命理派 (3)三合派 (4)翻卦派 (5)飞星派 (6)五行派 (7)玄空大卦派 (8)八卦派 (9)九星飞泊派 (10)奇门派 (11)阳宅三要派 (12)廿四山头派 (13)星宿派 (14)金锁玉关派   (三)命理派:根据人的出生时间阐述地理环境对人产生的影响。 传统风水核心理论   一、 中国风水学的核心内容是天地人合一。   风水贯寄在中国传统建筑活动的各个过程。从选址规划、建筑单体、园林小品、室内外装修设计到施工营造,几乎无所不在,从现代房地产品牌策划角度,以现代居住区建筑布局进行风水规划,应首先树立几个风水观点:太极泛存观;场气万有观;场气导引观。   1、太极泛存观   风水学认为,一个城市,一个村镇,一个庭院,一幢建筑、一户住宅,一个房间都是一个太极,只是层次不同而已。住宅建筑布局,既看其自身的太极,也看建筑组群的太极,建筑群布局,应以地形方整、太极完整为宜。不宜缺残某部分建筑的位置。建筑地段布局应十分注意太极图的场气效应,慎重选择空地,建筑群组团内的小游园绿地,应选在中心地段,并应有建筑小品布置。在住宅设计中,一幢住宅也不宜缺角。住宅楼层内部各户不宜交错分户,造成各户平面缺残某角。   2、场气万有观   风水学的五大要素龙、穴、砂、水、向,其本质是气。寻龙,捉穴,察砂,觅水,定向,是在于察寻适于人体的吉气,避开不利于人体的煞气,趋吉避煞,在于对气的趋,避。物物之间存在场,气来自场。现代科学已初步察证,人体有场气,植物有场气,建筑物有场气、万物之间皆有场气。恰如万有引力一样,场气也是万有的。一幢建筑可以我足轻重,但如组成建筑群,场气可能剧变。   3、场气导引观   风水之气,是宇宙场气、地球场气、地域场气、建筑组群场气、植物场气和人体场气的统一场气中的气。宇宙、地球、地域的场气,为大场气。大场气,虚处来,实处止。阳宅多选在类似盆地、半盆地(山环、山湾)中,这种地域,土肥水上,宜于民生,利于接纳大场气。场气的性状,是螺旋式运动的,任何局部某一层次的螺旋式运动的场气,都是宇宙大环境的一部分。   小环境植物、建筑、人体是小场气。小环境场气,风水学称为地气,地气高处来,低处去。然而这种场所,在一定条件下,在局部环境中又是可以经过人的智能认识加以适当导引的。   二、看风水即是登山看水口,入穴看明堂。又曰得水为上,藏风次之,有山无水休寻地有水无山亦可截。可见水在阴阳风水中的重要性。   水之祸福应速,山之祸福稍迟。水有来有去,有水床,有水口。水亲朱雀,缠玄武,绕青龙,包抄白虎为养阴之水。水要回旋,要到堂,要上阶,要拱背,要入怀,要弯抱,要囊聚,均为上吉之水。经曰:逆水一滴,胜于万脉。   水口即门户也。水出之处有两山高耸,贵地也,有如交锁为妙。水口高耸紧夹,此处地为最大,水口平低且宽,此处地为轻微。有龟、狮、象等重重把守,四水环绕,富地也。   故曰风水看地之妙诀先取龙气,龙气旺则人丁兴旺。次取水聚,水聚则财巨,三取砂秀,砂秀则官高文秀;四取局园,局园则富贵悠远。大风富甲之乡,大都为山环水抱,弯曲有情之地也。   登山看水口,入穴看明堂,凡水来处谓之天门,水去处谓之地户,这也是风水术相水的基本常识,也是选地定局时要明确的首要问题,但如何定水口呢?首先要考虑随龙水,也即是元辰水上找水口(主水口)。其次在元辰水不上堂的情况下,则考虑在界龙水上找水口。而后再依次考虑干水.支水.近水.远水.但收水的原则是先亲后情,先大后小,先近后远。但水的形态又变化万千,现将相水的详细口诀记录如下:   1.水大不宜荡 2.水去不宜泻   3.水高不宜跌 4.水朝不宜冲   5.水近不宜割 6.水远不宜小   7.水横不宜反 8.水抱不宜裹   9.水低不宜停 10.水对不宜斜 风水起源及发展   中国风水学的形成由来已久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原始社会   虽然没有风水学的说法,但因恶劣的自然环境对人提出的生存挑战,又值农牧社会之故,当时的人们必须择地而居,选择近水向阳适宜人类繁衍栖息的地方。这是一种适应性的选择。进入文明社会以后,风水学随即见诸文字记载,如甲骨文中就有许多关于卜宅的记录。从后世发掘的大量甲骨文卜辞和《诗经》中可以看到,中国人在商周时期就以将陆地区分为山、埠、丘、原、陵、岗等不同的地行地貌,将水域分为川、泉、河、涧、沼、泽、江、沱等,当时对大地的差异性有极为细致的分类,为日后的相地术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尚书》中,将当时的疆域以河流、山脉为界,划分为九州,这也是后来中国称为九州的由来。在《周礼》中出现了这样的文字以土宜之法,办十有二土之名物,以相民宅而卸其利害,以阜人民,以蕃鸟兽,以毓草木。开始出现相民宅的说法,并有了土宜法这种相地的知识系统。《逸周书》载土宜天时,百物行治,可见土宜二字呼应天时,附天观地是当时百物的遵行规则,也是治事的方法,也因此成为后世风水术的依据。周朝时期,周武王营建洛邑时,就命周公相地,《尚书》载召公既相宅,周公往营成周,使来告卜。可见周朝人相信占卜,周公也是一位相地高手。   战国先秦时期   各种学术兴起,随着《周易》和阴阳五行学说的发展盛行,开始建立以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为主导的学术思想。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不仅承袭了以往的土宜观念而且更加具体,同时开始有了气的观念。从《晋书》知始皇时,望气者云五百年后金陵有天子气,故始皇东游以压之,改其地曰秣棱,堑北山以绝其势。当时有了望气者的说法,可见已有风水行业的专业工作者。又据《太平寰宇记》卷95记载,秦代的长水县有一座山(今浙江省嘉兴县南边),秦始皇听术士说山上有王气,便遣发了一批死囚去挖山,囚徒们受不了劳苦,一哄而散。   秦朝   秦始皇建造的阿房宫占地近300里,离宫别馆遍布在山谷,以南山为宫门,以樊川做池子,阿房前殿可坐近万人。始皇家动用70万民夫,挖空了骊山,穿透了三重息壤,规模之大,真可谓空前绝后。还有始皇陵,占地广阔规模宏大,这两大工程的实施,说明秦代相地水平是很高的,从中不难体会秦代地理勘察技术的高超,也可以归功于相地术的发达。其实早在先秦时期就有相宅活动,一方面是相活人的居所,一方面是相死人墓地。《尚书》载成王在丰,欲宅邑,使召公先相宅。这是相阳宅。《孝经》载卜其宅兆而厝之。这是相阴宅,是用占卜的方法择定地点。   西汉   相地术更是盛行。司马迁《史记》载,汉武帝聚会占家,问某人可娶否,堪舆家说不可。此时的堪舆家精通天文地理,相地术也称为形法。到了东汉,人们开始重视丧葬,从而导致风水观念的兴起。王充的《论衡》中就详细叙述了葬礼的忌讳。东汉人非常注重居住环境,《后汉书》提到的使居有良田广宅,背山临流,沟池环瞥,竹木周布,场圃筑前,果园树后的家居原则,在后世都成为阳宅的基本理论。在汉代还出现了《堪舆金匮》、《宫宅地形》、《移徙法》、《图宅术》等风水著作,标志着风水学在理论上有了初步的归纳和总结。   魏晋时期   中国出现了不少风水大家,其中最负盛名的是郭璞,他的《葬书》将风水术从传统的相地术中抽出,对风水下了定义,并全面构架起风水理论,奠定了后世风水的基础。他首倡的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迄今传承了一千七百多年而巍然不倒,在今天更加熠熠生辉大放光芒。中国人习惯把郭璞称为风水鼻祖。   隋朝   比较而言不太信风水,但出了一位有名的相地师萧吉,著有《相地要录》、《宅经》、《葬经》、《五行大义》等名著,为后人景仰。他曾给皇后择吉地,当皇帝不听他的建议时,他预测到隋朝运数不长。隋朝宰相杨恭仁迁移祖坟时,请了五六批风水师前来相地,其中有个叫舒绰的猜中地下之物而受到重赏。可见当时还是盛行风水的。   唐朝   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鼎盛时期,各种学术也广泛兴起,同时更加促进了风水理论的发展,形成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当时一般有文化的人都懂得风水,出现了一大批名师。其中江西派风水师杨筠松在民间实践风水勘察和授徒起到了全面推广的作用,从那时起,在中国广阔的大地上,宫宅、乡村、墓葬都不同程度受到风水学说方面的影响。著名的唐玄宗也相信风水,《大唐新语》、《太平广记》中有很多风水的记录。当时的道士也多懂风水,唐代设有司天监,专门看天文现象,因此司天监里的官员必须懂风水。杨筠松就在司天监任过职,唐僖宗封他为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专管灵台地理事物,可见唐代的风水不但民间相信,朝廷也更是重视。杨筠松后来把宫廷的风水书籍挟出到江西一带传播,弟子盈门反响极大。唐代国力强大,版图扩大到西域,在敦煌莫高窟文献中找到《宅经》、《阴阳书》等,就可知风水观念远播西北地区。   五代十国   因袭唐代兴盛的风水观,各代皇帝都信风水,到后周时风水术被加入了许多迷信色彩,使世人真假难辨。   宋代   陈抟、邵康节、朱熹、以及蔡元定等著名易学家对风水进行了阐释和认定,一些风水著作相继出版,从而出现了以江西形法派和福建理法派为主体的风水学理论体系。宋徽宗相信风水,他原本无子,有一位术士告诉他,将京师西北隅地势加高数倍,就可得子,于是命人照做,果然得子。因此更信风水,又命人择宝地筑上清宝篆宫,结果劳民伤财,国库空虚,以至政权衰败。宋代的风水大师特别多,赖文俊、陈抟、徐仁旺、吴景鸾、傅伯通、蔡元定等都很有名。   明朝   朱元璋建都金陵时对风水极为重视,城外大部分的山都是面向城内,有朝拱之势,唯牛首山和花山背对城垣,朱元璋不悦,派人将牛首山痛打一百棍,又在牛鼻处凿洞用铁索穿过,使牛首山势转向内,同时在花山上大肆伐木使山秃黄。明成祖时,将都城迁往北京,即完全按照风水观念建造。明成祖是一位笃信风水的皇帝,这也导致民间全都讲究风水,风水成为明朝人一生中很重要的准则。北京名胜十三陵就是被风水大师廖均卿相中之地而推荐给明成祖,成为明朝皇帝的陵地区。明朝还有个传奇人物刘伯温,民间传说他精于风水,说定都金陵就是他相的地,有一本《堪舆漫兴》就是托名于他。   清代   设有司天监,除负责观天象记天文外,还负责修建陵墓的堪舆工作,因为清代各皇帝都笃信风水,很重视陵墓方位。清东陵南北长125公里,东西宽26公里,地跨北京三个郊县,总面积2500平方公里,是个极其庞大的帝王陵园,由此可见清代皇帝对陵墓风水的重视。而至今保存完整的故宫紫禁城,就更是严格按风水学建筑的经典杰作,其恢弘磅礴的气势不知征服了多少世人。清朝还设有国师府,共有400多名国师。这些国师因为得到优厚的俸禄,所以一生都死心塌地地为王朝为皇帝效劳。国师府的任务是:一为王朝找到好的风水宝地,安排好使用方法;二是破坏民间的地理风水,使之出人不敢向朝廷造反,不能夺皇位。这是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应用地理风水这门无形科学做他们的统治工具的一个例证。   纵观历史,先秦是风水学说的孕育期,宋代是盛行时期,明清是泛滥时期。   明清两代,通过对各类风水学书籍的收集整理,以及学者们的不断探研,风水理论已相当完备。风水师的勘察活动已普及到从帝王宫殿到城乡民宅各类场所。   从民国到现在   学者们主要是对中国风水传统文化进行重新评估和研究。上世纪,风水学在旧中国是大有市场的,国父孙中山的中山陵地就是请著名风水大师沈竹礽进行反复踏勘后确定的。解放后,风水理论受到沉重打击,作为一种风俗继续存在,死而不僵。上世纪七十年代后,东南亚、日本、韩国、欧美等地区掀起了一场研究中国风水的热潮,从而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运用风水理论指导生活。现在,一大批学者为了让风水学更好地发展,用现代科学为封建迷信张目,将其解释为环境科学,实在是舍本逐末。 历代风水名家     隋唐时期   ( 1 )舒绰据《浙江通志》载:舒绰,隋东阳(浙江金华)人。稽古博文,尤善相家。吏部侍郎杨恭仁想迁葬祖坟,请舒绰等海内外五六个知名阴阳家为其选择佳地。然而纵说纷纭,各抒己见,所选地点多个,不知哪个地点正确。然后恭仁便派手下人前往葬地,各取样土一斗,将其所在方位和地理形势悉书于历,密封起来,然后将样土示众。几位阴阳名家说后,人言人殊,只有舒绰所言丝毫不差。不仅如此,舒绰还说:此土五尺外有五谷,得其即是福地,世为公侯。为了验证此话,恭仁便与舒绰同到该处进行挖掘。等掘到七尺,便发现一穴,如五瓷大,有栗七八斗。原来此地过去曾为稻田,因蚂蚁捞窝,故土里含米。尽管如此,死耗子还是让他这只猫逮住了,所以当时朝野上下都以绰为神人。   ( 2 )一行 一行( 673-727 ),唐代高僧,俗名张遂,河北巨鹿人,精通历法、天文。所提出的山河两界说,对后世堪舆家们的界水理论,有重大影响。   ( 3 )司马头陀根据《江西通志》记载:司马头陀曾学习堪舆之术,历览洪都(今南昌)诸山,钦定佳穴 170 余处,多有所验。一日在拜见奉某百丈(即禅宗高僧)时说:我最近在湖南觅得一山,可住一千五百善知识者。百丈问:老僧可否住得?答曰:不可。然后指着旁边在座的华林觉说:此为主人也后来李景让率众人建庙于此,请朝廷赐号同庆寺,此地遂成禅学中心。结果与其预言一样。其著作有《水法》传世。   ( 4 )浮屠泓僧人泓师,祖籍黄州(湖北黄冈),善阴阳算术。根据北宋李访《太平广记》记载:武则天当政时,泓师曾帮着张说(燕公)在京城长安东南购置一宅,并告戒说:此宅西北地最是王地,慎勿于此取。过了一个月,泓师又对燕公说,此宅气候忽然索漠,肯定有人在西北角取土,燕公与泓师一起到西北角查看,果然有取土处三处坑,皆深丈余。泓师大惊曰:祸事!令公富贵止一身而已,二十年后,诸君皆不得天年。燕公惊问:可否填之?答曰:客土无气,与地脉不相连。今纵填之,如人有痔疮,纵有他肉补之,终是无益。后来后来燕公之子张均、张即皆被安禄山委任大官,叛乱平定后,张均被诛杀,张即被流放。竟如其言。泓师曰:长安永宁坊东南,是金盏地。安邑里西,是玉盏地。后来,永宁坊为王鄂宅,安邑为北平王马宅,王、马二人都进入官,王宅累恩赐韩弘正、史宪成、里载义等,所谓金盏破而再制;马为奉诚园,所谓玉盏破而完也。   ( 5 )丘延翰字冀之。家居山系闻喜。唐朝永征年间以文章著名。后游泰山,与石室之中遇神人授《海角经》,遂通晓阴阳,依法选择,无有不吉,开元时为同乡卜选葬地。适逢太史向皇上奏曰:河东闻喜有天子气,朝廷忌之,派人挖断所葬之山的龙脉,并下昭捉拿他,可是没有捕到。于是又下诏免去其罪,求其进京献艺。丘以《八字》、《天机》等书进呈。被唐玄宗授予亚大夫之官,死后祀三仙祠。   ( 6 )杨筠松按《地理正宗》:杨筠松,字叔茂,窦州人,长期居住江西,号救贫先生。曾以《疑龙经》、《撼龙经》、《立锤赋》、《黑囊经》、《三十六龙》等书。被后人尊为江西派祖师。又据《江西通志》记载:筠松,窦州人,僖朝国师,官至金紫色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黄巢破京城,乃断发入昆仑山步龙。曾路过赣州,以地理术行于世。自称救贫仙人。卒于赣州,葬于中乐口(今山西大同)。   ( 7 )曾文瑞江西宁都人,杨筠松高弟,作《阴阳问答》、《寻龙记》。   ( 8 )范越凤字可仪,号洞微山人,浙江缙云人,杨公高弟,作《寻龙入式歌》。   ( 9 )赖文俊江西宁都人,曾文瑞之女婿,世称赖布衣,为江西派第三代传人,根据屈大均《广东新语坟语》记载:宋有赖布衣者,善相坟地,今广东故家大姓,其始祖二世、三世坟,多赖布衣所定穴位。予宗有其二。谚曰:族有赖布衣,繁昌必有闻。   ( 10 )廖禹字尧成臣,(一说字万邦),江西宁都人,因长期隐居金精山,故世称金精人。曾作《穴罚》、《熬极金精》。为江西派第九代传人,地理正宗认为其为唐代人,《江西通志》认为其为宋代人,待考证。    明清时期   ( 1 )张宗为汗代道教张天师的后裔,精青乌之术。元末,避陈友谅乱,改名隐居与皖南青阳。贵池一县凡是经过他卜选的葬地,其家都留有标记。明洪武十二曾应朱元璋要求,随军观察行军途中的山川形势。   ( 2 )目讲僧《宁波府志》称,目讲僧,不知何许人,隐其姓氏,或云元进士,晦迹于僧。或云为陈友谅参谋,反败逃匿为僧。明末来勤,善堪舆术,为人卜葬无不奇验。尝曰:吾当以目讲天下,故皆称为目讲云。卒死于勤,凡邑中大家官家,其先进坟墓未有不出其手。以故久而益神。其所著书绝无,刊本多为后人委托,世鲜有得其传著。   ( 3 )周仲高明人周仲高精通天文地理之学,足迹遍及东南,时方承平,社会安定,可周却从浙江钱塘江搬到江苏昆山居住,并说天下兵祸将起,吾卜地莫如娄江善,后来果然钱糖江毁于兵祸,昆山无恙。洪武初,郡邑修建公署及庙宇,相方、定位、卜日、选辰皆出其手。由于技艺精湛县令派人为其画像,以示赞扬。   ( 4 )仲宁明代腾县人,根据《茺州府志》载:他曾遇异人传授风水之术,为人相地大多奇中。明成祖驾幸南京,驻于腾县,曾召见中宁,试其才学,仲宁指者一处,说其下若干尺有石如虎。成祖令人掘之,果然得之。   ( 5 )杨宗敏 明代绍兴新昌县人,永乐年间,有异僧为逃避官府追捕,躲藏其家,授其堪舆之术。宗敏书速得神解。他登山隔十里左右,即知穴位坐向。倒丈也不差毫厘。时人称之为杨地仙。   ( 6 )廖均卿江西宁都人,命十三陵区的首席选择家。其祖为唐朝著名堪舆家廖禹,根据顾炎武《昌平山水记》记载:明朝永乐五年( 1407 )七月,皇后徐氏崩,上命礼部尚书赵羽以明地理者廖均卿等往择地,得吉于昌平县黄土山,及车驾临视,封其山为天寿山,以七年( 1409 年)五月己卯作长陵, 自是列圣因之,皆葬于长陵左右而同为一域焉。   ( 7 )非幻和尚蘅州宝陀山主持僧,熟读儒书,精通地理。尝应召选择昌平天寿山风水,事后赐以金紫。永乐十八年,明成祖遣使祭其墓,追赠他为五官灵台郎僧录司右教 。   ( 8 )游朝宗明徽州人,为天寿山(十三陵)陵域的主要选择家之一,曾受到永乐皇帝的褒赏。   ( 9 )裴士杰明初著名堪舆理论家,曾主持编写《永乐大典》中有关风水问题的条目。   ( 10 )骆用卿浙江余姚人,精通堪舆之术,为十三陵的主要选择家。早年游学不第,以经术设馆授徒,明正三年(1508 )中进士,历任兵部员外郎,侨居通州。嘉靖年间,经大学士张俘敬推荐,骆用卿为明世宗朱厚在昌平天寿山十八道岭选择了陵寝所在,此岭后被赐名阳翠岭。   ( 11)谷宗纲字以张,明温州永嘉县人,精青鸟家言,考难精晰,然耻以术鸣,托情诗酒,有诗文若干卷行世。   ( 12 )徐善继江西德兴人,初补本邑痒生,因亲丧未葬,故与弟善述究心堪舆之学。因得吴景鸾遗书于天门白云洞遂深明其奥,指示阴阳休囚每每灵验。驰名于闽南各县。其易学知识之渊博,也深得当时士大夫钦佩。所著有《人自须知》等。   ( 13 )汪朝邦字用实,明徽州人,为人憨厚,科举失利,弃而攻医,尤精形家言。   ( 14 )江仲京字林泉,明徽州人,精通堪舆之学,与其兄江抱日、江东白被时人合称为区东三仙   ( 15 )奚百川安徽望江县人,据明《太平府志》载:奚百川,本府望江县人,善堪舆,本乡及桂城诸里阴阳二宅,皆其所顶。   ( 16 )李绑祥字和征,天资聪颖,博贯青囊星学,尤得阳宅真传,卜筑应验。   ( 17 )李景溪赋性灵异,精通阳宅、星相、历法诸法,所著有:《阳宅秘诀》、《雷庭心法》等书。   ( 18 )徐懋荣徐懋荣,字野云,为武功伯徐有贞第四世孙,精通风水术,为苏州文人张凤冀、周天球、文彭、文嘉辈所推崇,晚年与诸 君唱酬为乐。明历二十三年( 1605 年)卒,享年七十一岁,其长子徐太衍继承父业,其三子徐永镇著有《堪舆录篆》八卷。   ( 19 )张储字曼胥,江西南昌人,明大学士张位之弟,堪舆医卜、风监之术、无所不精,明万历是曾浏览辽东,回来后对人讲:吾观王气所在辽左,又观人家葬地,三十年后皆当大贵,闻巷儿童走卒往往多王侯将相。天下其多事乎?听者以为他胡说八道,皆未在意,不久清兵入关,恰应其言。   ( 20 )闵德裕字昆冈,清代湖平广济县人,常穿短后之衣,戴茅蒲之笠,慑亡织之衣,遍走山川野云,相其阴阳,查其泉脉,然后绘成图册藏呼吁家中,若有人求其相看风水,只需按籍索找即可。其服务可谓专业化、系列化。   ( 21 )蒋平阶《清史搞 艺术传》载:蒋平阶,字大鸿,江苏华亭人。少孤,其祖命学堪舆之学。十年始得其传,遍证之大江南北,古今名墓;又十年始穷其变。自谓:视天下山川土壤,虽大荒内外如一也。遂著《地理辨证》一书。取世相川之书,订其谬处,析其是非,惟尊杨筠松一人,曾文瑞仅以筠松以传。 自言事贵心授,非可言馨,古书充栋,半属伪造,其昌言救世惟在《地理辨证》一书。其弟子有丹阳张仲馨、丹徒骆士鹏、山阴吕相烈、会稽姜尧、武陵胡泰征、淄川毕世持。平阶生于明末,兼以诗鸣清初,诸老与之唱和。地学为一代大宗,所造罗经,后人多用之,成为蒋盘。   ( 22 )章攀桂字淮树,安徽桐城人。乾隆时曾在甘肃某地任知县,累生至江苏松太兵备道。根据《清史搞艺术传》的说法:此人有吏才,多术艺,尤精形家言。谓近世型家之书,理当辞显著者,莫如张宗道《地理全书》为之作注,稍辨其误失。大旨本元人《山阳指迷》之说,专注形势。攀桂既仕显,不以方技为也。自喜其术,每为亲戚交友择地,贫者助之财以葬。 乾隆数南巡,自镇江到江宁,江行险,每由陆诏改通水道,议凿句容,故破岗渎。攀桂相其地势,日,茅山石地势高,纵成渎,非设闸不成,储水多劳费,请从上元东北摄山下凿金乌珠刀枪河故道,以达丹徒,工省修易,遂监其役,渎成,谓之新河,百年来赖其便利,攀桂亦因受褒赏,然而,因大学士于敏终收受贿赂之事暴露,受到乾隆皇帝指责,而攀桂因曾经帮助于某在金坛修建私家园邸,所以被革职,丢官后,他散居江宁,晚年沉溺禅理,著作有《选择正宗》行于世。   ( 23 )叶泰字九升 ,清代安徽人,著有《山法十三书》十九卷行世,影响甚大,被收入《四库全书》中。该书囊括了前人堪舆之说,而以己意评析,亦间附以己作,大旨以杨筠松、吴景鸾二家为主,论峦头阴阳,尤尊杨公,而避廖金精之说。以上编者对历史上有名的五十三位风水 先生进行了简略的介绍。由中不难看出:他们或出身名门旺族;或出身贫寒人家;或出入佛寺道观;或游历州郡之间;或以堪舆谈福祸;或借风水论政治;或因相地而发迹;或凭择地而扬名;或设馆授徒,秘传其术;或看书立说、公诸天下;总自,各有一套绝技,各有一套特色,各有一种情趣,各有一番经历,因而也各有一类活法。从中,我们看到形形色色的风水 先生 和风水 先生的形形色色。将这些资料传记串联起来,综合归纳,我们便会改变那种一提起风 水 先生就想到手提罗盘、胡诌乱咒、骗人钱财的风水佬的思维定势,对风水和风水先生有一个更加全面,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24)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明初军事谋略家,汉族,字伯温,谥号文成,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出生于江浙行省处州路青田县南田山武阳村(今南田山武阳村于1948年划归温州文成县)。祖籍江西宜丰天宝祖父刘顺七,父亲刘之奇世居天宝。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使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亮。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   (25)冷谦,明代武林(今浙江杭州)人。字启敬,号龙阳子。洪武初以善音律仕为太常协律郎。相传元末以满百岁,卒于明永乐年间。善养生。著《修龄要旨》,是明代一部内容丰富的气功与养生保健专书。有运动健身法,属坐功类,共八段:一闭目冥心坐;二鸣天鼓;三撼天柱;四赤龙搅水津;五搓手热;六背摩后精门;七左右轱辘转;八攀足频。 科学风水学原则   科学风水学就是以中国古典堪舆风水学为基础,结合现代多学科科学相关学科进行最佳地理位置选择和布置的学说。   综合国内外相关理论,董斌研究员提出如下科学堪舆学十八原则:   整体系统原则 An Integrated and Holistic System   因地制宜原则 Being Suitable and Appropriate to the Restriction and Limitation of the Site   生态修复原则 Ecological restoration   建筑景观原则 andscape of architecture   山水选择原则 Bound by Mountains and Near Water   负阴抱阳原则 Carry the Yin and Embrace the Yang   观形察势原则 Observe the Form and Examine the Configuration   地质检验原则 Examine the Geology of the Land   水质分析原则 Analyze the Quality of Water   定量规定则 Determine the Amount and the Standard   顺乘生气原则 Take Advantage of the Sheng Qi   适中居中原则 Suitably Located in the Middle and Residing in the Middle   审美原则 Aesthetic Appreciations   绿化原则 Greening the Environment   改造风水原则 Feng Shui can be Transformed and Improved.   阴阳调和辩证原则 Yin Yang Dialectics to Achieve Harmony   合时有情原则 Being Timely and Affectionate   化学和物理污染检测原则 Detection to pollution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1. 整体系统原则   风水理论思想把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这个系统以人为中心,包括天地万物。环境中的每一个整体系统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相互转化的要素。风水学的功能就是要宏观地把握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优化结构,寻求最佳组合。   2. 因地制宜原则   因地制宜,即根据环境的客观性,采取适宜于自然的生活方式。中国是个务实的国家,因地制宜是务实思想的体现。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使人与建筑适宜于自然,回归自然,反朴归真,天人合一,这正是风水学的真谛所在。   3. 依山傍水原则   依山傍水是风水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山体是大地的骨架,水域是万物生机之源泉,没有水,人就不能生存。考古发现的原始部落几乎都在河边台地,这与当时的狩猎、捕捞、采摘果实相适应。   4. 观形察势原则     清代的《阳宅十书》指出: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其来脉气势最大,关系人祸福最为切要。风水学重视山形地势,把小环境放入大环境考察。   从大环境观察小环境,便可知道小环境受到的外界制约和影响,诸如水源、气候、物产、地质等。任何一块宅地表现出来的吉凶,都是由大环境所决定的,犹如中医切脉,从脉象之洪细弦虚紧滑浮沉迟速,就可知身体的一般状况,因为这是由心血管的机能状态所决定的。只有形势完美,宅地才完美。每建一座城市。每盖一栋楼房,每修一个工厂,都应当先考察山川大环境。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必无后顾之忧,而后福乃大。   5. 地质检验原则   风水学思想对地质很讲究,甚至是挑剔,认为地质决定人的体质,现代科学也证明这是科学的。有的风水师在相地时、亲临现场、用手研磨,用嘴嚼尝泥土,甚至挖土井察看深层的土质,水质,俯身贴耳聆听地下水的流向及声音,这些看似装模作样,其实不无道理。   6. 水质分析原则   不同地域的水分中含有不同的微量元素及化合物质,有些可以致病,有些可以治病。风水学理论主张考察水的来龙去脉,辨析水质,掌握水的流量,优化水环境,这条原则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   7. 坐北朝南原则   中国位于地球北半球,欧亚大陆东部,大部分陆地位于北回归线(北纬23度26)以北,一年四季的阳光都由南方射入。朝南的房屋便于采取阳光。阳光对人的好处很多:一是可以取暖,冬季时南房比北房的温度高1-2度;二是参与人体维生素D合成,小儿常晒太阳可预防佝偻病;三是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四是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坐北朝南,不仅是为了采光,还为了避北风。中国的地势决定了其气候为季风型。冬天有西伯利亚的寒流,夏天有太平洋的凉风,一年四季风向变换不定。甲骨卜辞有测风的记载。《史记 律书》云:不周风居西北,十月也。广莫风据北方,十一月也。条风居东北,正月也。明庶风居东方,二月也。   8. 适中居中原则   适中,就是恰到好处,不偏不倚,不大不小,不高不低,尽可能优化,接近至善至美。   适中的另一层意思是居中,适中的原则还要求突出中心,布局整齐,附加设施紧紧围绕轴心。在典型的风水景观中,都有一条中轴线,中轴线与地球的经线平行,向南北延伸。中轴线的北端最好是横行的山脉,形成丁字型组合,南端最好有宽敞的明堂(平原)中轴线的东西两边有建筑物簇拥,还有弯曲的河流。明清时期的帝陵,清代的园林就是按照这个原则修建的。   9. 顺乘生气原则   风水理论认为,气是万物的本源,太极即气,一气积而生两仪,一生三而五行具,土得之于气,水得之于气,人得之于气,气感而应,万物莫不得于气。   风水理论指倡在有生气的地方修建城镇房屋,这叫做顺乘生气。只有得到生气的滚滚,植物才会欣欣向荣,人类才会健康长寿。   10. 改造风水原则   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为自己服务,《周易》有彖曰:已日乃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说,大亨以正,革而当,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面应乎人。革之时义大矣。革就是改造,人们只有改造环境,才能创造优化的生存条件。 现代风水研究文献   董易林,《居家风水》、《现代户型风水》、《居家装饰风水》等    肖俊 ( 玄真子 ) 《现代风水生活》、《风水方位》等,广州出版社   陈帅佛《现代风水》广东出版集团2007年初版   刘训升,《阴阳学》,台湾定远书局,1966年初版   董斌,《现代风水精鉴》,台湾武陵出版社,2002年出版   赵易,《中国风水绝学》,华夏出版社   南海主人关凤翔著,《堪舆学原理》,台湾集文书局发行   白鹤鸣,《风水小通胜》,台湾武陵出版社及香港鹤鸣文化出版社   白鹤鸣,《风水透视窗》,香港鹤鸣文化出版社    白鹤鸣 ,《风水显灵镜》,香港鹤鸣文化出版社    陈帅佛 居家风水广东出版集团2000年初版   白鹤鸣,《飞星改运显锋芒》,香港鹤鸣文化出版社   白鹤鸣,《点只风水咁简单》,香港鹤鸣文化出版社   白鹤鸣,《原来风水咁简单》,香港鹤鸣文化出版社   白鹤鸣,《全天候风水杀着》,香港鹤鸣文化出版社    严峻 《当代传统建筑》,中国建筑工程出版社    王其享,《风水理论研究》,天津大学出版社   汉宝德《风水与环境》小异出版:大块文化发行   蔡达峰,《历史上的风水术》,上海科技出版社   何晓昕,《风水探源》,东南大学出版社   程建军、孔尚朴,《风水与建筑》,江西科技出版社   钟义明 《玄空星相地理学》,台湾武陵出版社   杨碇光,《极品玄空大厦论 第一至三册》,玲光出版社   杨碇光,《天元五歌全解》,玲光出版社   杨碇光,《风水拨乱反正》,玲光出版社   谢明辉,《国学与现代生活》,台湾台北:秀威出版社,2006年。其中第四章,姓名学与文字应用。   余非师,《现代风水纵横谈》,台湾千华出版社,西元1985年。   李定信,《四库全书堪舆类典籍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10月1日出版   李炽英,《李伯风水理气讲义》,马健记图书有限公司,1999年5月(初版)   周煜钒,《人文环境风水学》,香港银河出版社,2009年1月版   慧缘大师,《慧缘风水学》,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慧缘大师,《慧缘风水罗盘经》,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内容主要来自百度)
个人分类: 触景生情|10304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国传统文化之风水学
emlyn 2009-8-18 19:56
中国传统文化之风水学 中国风水学到底是属于中国传统文化范畴,在我国建筑、选址、规划、设计、营造中几乎无所不在。这在我国大量的现存古城镇、古建筑、园林、民居及陵墓中得到印证。中国风水学的核心内容是天地人合一。中国风水探求建筑的择地、方位、布局与天道自然、人类命运的协调关系。恰是中国风水学的人与自然融合,即天地人合一的原则,排斥人类行为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注重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感应,并指导人如何按这些感应来解决建筑的选址乃至建造,才创造了中国东、西、南。北、中各具特色的城市布局、建筑形式及建筑景观,因地制宜,美不胜收。 相比之下,随着国门的开放,西方现代建筑在中国遍地开花,只追求具体的、单一建筑宏伟壮丽、或是追求单一形式美,或是追求功能实用,或是追求经济效益,而不顾与地域、自然、历史条件的融合,造就了今天中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城市趋同性,这将是遗害千古的罪过。 第一课--中国风水学的定义 1中国风水学的定义 对于中国风水的研究,由于研究者的侧重点不同,所以对中国风水的评价各有差异。现摘录国内外有关中国风水研究的评述如下: 国外学者对风水的评价 国外学者根据自己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对中国风水做出了许多中肯的论述,现摘人比较有影响的一些评述,供大家参考。 中国风水实际是:地理学、气象学、生态学、规划学和建筑学的一种综合的自然科学(摘自郭中端等旧)著《中国人街》(l),日本相横书房昭和1955年出版。)。 中国风水是:使生者与死者之所处与宇宙气息中的地气取得和合的艺术(查理Chatley语,摘自《中国的科学与文明》。)。 中国风水是关于理、数、气、形的理论体系,这一体系遵行如下法则: ①自然的法则(ThelawsofNatu。) ②自然的数值比(TheNumericalProportionso fNature) ③自然的气息(TheBreathofNature) ④自然的外形(TheFormsandOutlinesofNat ure) l)万物都处在一个天地相应的整体关系中。以一定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运动着,由最初的混沌,产生了阴阳,进而演化出天地及一切自然事物。完整的哲学体系,制约万物的是理! 2)宇宙天体的存在和显现,时空交替、类型各异,它们能够和谐地共存,是由于处在适当的位置,有着一定的量和轨迹,使各种相互作用达到平衡,它被归结为数。地球上的自然事物也反映着数的平衡,考虑到阴阳不停的运动,这种数的平衡也是动态的。 3)遵循着理,在一定数的平衡中,推动世界形成并作为一切存在物生命过程的能量,而且释放出来相互影响的,被称作气。 4)理、数、气都不是可以直接看到的。而大地上的一切事物,则以其外在形象,潜在地反应着理、数和气。通过地和天的对应比较,可以发现其形,从中把握一定的理和数之下的气的作用。 风水是这样一门艺术,它通过对事物的安排,从建筑奠基到室内装饰,企图对一定场所内的气施加影响。它有助于人们利用大地的自然力量,利用阴阳之平衡,来获得吉祥之气,从而促进健康,增强活力。风水是中国闻名于世的一大文化现象,风水木乃古建筑理论之精华 分析风水,不难发现其中不少对事象因果关系的歪曲认识或处理,也明显带有巫术的气息。但更多的则是科学的总结,凝聚着中国古代哲学、科学、美学的智慧,自身的逻辑关系。风水理所当然地是传统建筑理论的一部分。、有风水(堪舆)也称相地,主要是对周围环境进行研究,强调用直观的方法来体会其了解环境面貌,寻找具有良好生态和美感的地理环境。《风水辩》中有一段精彩的解释:所谓风者,取其山势之藏纳,不冲冒四面之风;所谓水者,取其地势之高燥,无使水近夫亲肤而已,若水势屈曲而又环向之,又其第二义也。实际上注重的是如何有效地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使城市、村落和住宅与自然相配合,相协调。 阳宅相法是古代风水术中有关居住建筑选址、布局处理及确定兴造时间的方法及理论。其中形法为择址选形之用;理法则偏重于确定宅内方位格局;日法用于选择吉日良辰以事兴造;此外还有符镇法为补救各法选择不利的措施。 风水术实际上是集地质地理学、生态学、景观学、建筑学。伦理学、心理学、美学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古代建筑规划设计理论,它与营造学、造园学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理论的三大支柱。 堪舆(注,即风水)为天地之学,堪天道,舆地道,涉及天文、地理、易经、八卦、天干、地支、诗经、书经、洛书、河图等,苟非博学而一贯,稍失真谛,则讹谬千里,诬世惑民;堪舆是一种文化,需学悟兼行,功德一致 风水,作为中国古代的建筑理论,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自然知识、人生哲理以及传统的美学、伦理观念等诸多方面的丰富内容。实际上,风水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神圣的环境理论和方位理论。风水理论,在景观方面,注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在环境方面,又格外重视人工自然环境与天然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风水理论的宗旨是,勘查自然,顺应自然,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选择和创造出适合于人的身心健康及其行为需求的最佳建筑环境,使之达到阴阳之和、天人之和、身心之和的至善境界。在自然环境、自然方位上,风水理论总结了与建筑相关的天文、地理、气象等方面的自然知识和相应的生活经验。如,把背山、面水、向阳看作是最好的自然方位。把适量的前低后高看作是最佳的宅院地势,重视住宅建筑中水口(包括入水口和出水口)和气口(包括门、窗)的自然方位,主张居室空间的高矮大小、室内采光的明暗程度均应适可而止等。这些环境因素,都是与人的身心健康密切相关的。否则,把住宅建在有自然危害之地,或者把居室建成采光、通风、温度、湿度都很糟的人工环境,任凭多强壮的人,住久了也是要生病的。从环境建筑学的角度来看,这些都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也是值得认真地加以研究和借鉴的。在文化环境、文化方位上,风水理论则是以河图、洛书、八卦、五行等易学文化为基础,通过建筑布局、空间分割、方位调整、色彩运用、图案选择等隐喻和象征手段,来实现其对于身心之和的环境追求。 中国风水者,有曰:一德、二命、三风水、四积阴功、五读书之说。话很抽象,但人体科学实验测量证实气功态人比普通人物理数值高出几十倍。由此证明人的环境气场确实与其心理状态有关。一个有犯罪行为的人,心态必然不好,他的周围气场也相应弱小。进而又证实,有功之人可以避邪的道理,其实不过是因为其气场强,抵制了阴气的缘故。恰似风水学中所说好气场要以德求之。中国及世界各宗教流派都强调以德为本。 第二课中国风水学的称谓 在历史上,地理、阴阳、卜宅、相宅、图宅、形法、青囊、青乌、堪舆等均曾泛指中国风水学。 术数为一天文、二历谱、三五行、四蓍电、五杂占、六形法。术数者,皆明堂、羲和、史、卜之职也。 --《汉书艺文志》 风水学的称谓探源 风水学在中国经数千年历朝历代之沿革,其称谓没有统一,其内涵随历史科技发展不断更新,没有确切定义。在历史上,地理、阴阳、卜宅、相宅、图宅、形法、青囊、青乌、青鸟、堪舆等,均泛指风水。时至今日,风水称谓广泛流于民间,堪舆称谓在学术界认同,而其它称谓似成别名。 探析堪舆或风水的渊源沿革,正如许多专家学者考证的那样,最早的卜宅之文在商周之际或更早即已出现,见载于中国最早文献如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尚书》、《诗经》等若干篇章,都是有关古代先民选址和规划经营城邑宫宅活动的史实性论述。 分析这些有关堪舆(风水)的史实记载,对照有关理论及其实践,堪舆(风水)虽因历经长期发展沿革而趋于繁复纷杂,但其宗旨即基本追求可归纳如下: 审慎周密地考察自然环境,顺应自然(法天地,象四时),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而臻于至善境界。 第二课中国风水学的称谓 阴阳 最早见于《诗经》之《公刘》章,如于胥斯原,陟则在谳,复降在原,逝彼百泉,瞻彼溥原,乃陟南冈,乃觐于京,观其流泉,度其隰原,度其夕阳,其中更有既景乃冈,相其阴阳句,此句为后世风水称为阴阳,所典。故俗称风水师为阴阳先生。古代用木杆即圭表测日影景,以定方向及时令之方法的最早记载。 《诗经》这一美丽的史诗,历历如绘地描述了夏末时公刘率周民族由邰迁豳,勤勉勘察山川形势与水土之宜,辨方正位,规划营宅,使周之先民得以安居生息的种种活动细节。这一记载,是中国风水始行的最早描述。 后世,有关阴阳的著述颇为丰富,诸如:《周易系辞》: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周易说卦》: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阴,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阳,高明也。刘熙《释名》:阴者,荫也,气在内而奥阴也;阳者,扬也,气在外而发扬也。 中国祖先通过大量实践劳动,建立了阴阳这一辩证思维的哲学理论体系,广泛渗透于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各个领域中,特别是中国中医学和风水学,几乎就是阴阳学说的具体应用 第二课中国风水学的称谓 地理 今天,西方人认为地理是说明:人与地的关系。(邹豹君(美)著:《地理难题答客问》)在中国古代,地理泛指今人之风水。 地理家或地师是中国古代最早行风水职能的司员。 王充《论衡自纪篇》:天有日月星辰谓之文,地有山川陵谷谓之理;唐代孔颖达疏云:地有山川原隰,各有条理,故称地理。 先秦祖先已悟到:人之行为应遵天道、地道,人应善用天时地利。《周易系辞上》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周易系辞下》古者庖牺(即伏羲)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风水家认为伏羲为始祖,肇原于此。 在后续的演变过程中,知天文地理、长于地理皆指精通水文地质地理之义。在实践中,使地理术论述更趋完善。诸如《礼记月令》:毋变天之道,毋绝地之理,毋乱人之纪。《管子形势解》:上逆天道,下绝地理,故无不予时,地不生财。 中国历朝历代,均有冠称地理的风水著作。 第二课中国风水学的称谓 风水 风水名称来源,一般公认语出晋人郭璞传古本《葬经》,谓: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葬经》简明概括了风水选择标准:来积上聚,冲阳和阴,土厚水深,郁草茂林。 金代兀钦仄注《青乌先生葬经》,亦有风水之称,云:内气萌生,外气成形,内外相乘,风水自成。又称内气萌生,言穴暖而生万物也;外气成形,言山川融结而成像也。生气萌于内,形象成于外,实相乘也。 明代乔项《风水辨》解释风水,有云:所谓风者,取其山势之藏纳,土色之坚厚,不冲冒四面之风与无所谓地风者也。所谓水者,取其地势之高燥,无使水近夫亲肤而已;若水势曲屈而环向之,又其第二义也。 明代徐善继、徐善述在《地理人子须知》中综述前人论说,谓:地理家以风水二字喝其名者,即郭(璞)氏所谓葬者乘生气也。而生气何以察之?曰,气之来,有水以导之,气之止,有水以界之,气之聚,无风以散之。故日要得水,要藏风。又曰气乃水之母,有气斯有水;又曰噫气惟能散生气;又曰外气横形,内气止生,又曰得水为上,藏风次之,皆言风与水所以察生气之来与止聚云尔。总而言之,无风则气聚,得水则气融,此所以有风水之名。循名思义,风水之法无馀蕴矣。 综上风水典出及释义,风水可概括为考察山1;1地理环境,包括地质、水文、生态、小气候及环境景观等,然后择其吉,而营筑城郭室舍及陵墓等,使其达到天地人合一的至善境界,实为古代的一门实用技术。 汉晋时期,在阴阳,地理有关勘察选址,规划营建等论述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初具框架的风水理论体系。第一次将风水与气联系在一起,气即古时的炁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现,气被视为天地万物的最基本构成单位,其细无内,其外无大,充盈天地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老子》谓之气的理为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名之曰大。 用现代的观点,气是一种力,一种场,一种波,气的存在是不断流动着的。气的本质应该是超微粒子。气是生在天地之始,是万物之母。1987年美国罗丝巴哈小姐著《风水--中国的方位艺术》说道:气是风水中最重要的因素认识气,便懂得风水中的全部。 风水关于气的发现,是否预示着未来将证明的一种宇宙波。场或最小构成物质呢?关于气的理论论述,是否是宇宙生成的最原始,最具普遍意义的规律呢? 第二课中国风水学的称谓 堪舆 堪舆,最早出自汉淮南王刘安主持门客所著《淮南子》,即《淮南鸿烈》第三卷《天文训》中,其云:堪舆徐行,雄以音知雌。上下文之义,是谓天地运行之道,致月令有阴阳变化;有相冲克之时,也有和合之时,前者凶,后者吉。盖堪舆之义,实为天地之道。 东汉许慎曾谓:堪,天道;舆,地道,则堪舆是谓天地之道。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说堪,地突也,舆,车舆也。 司马迁《史记》中,有《日者列传》(第六十七),言及其时卜筮者流有堪舆家。东汉初,班固《汉书艺文志》(第十)中,始见载堪舆理论专著,有谓《堪舆金匮》十四卷,与言阴阳五行,时令日辰,灾应诸书同列五行家类,为当时数术六种之一。班固评五行家其法亦起五德终始,推其极则无不至,而小数家因此以为吉凶,而行于世,浸以相乱。又在《数术略》末总论云:数术者,皆明堂羲和史卜之职也。 堪舆术在汉、唐极盛一时,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不断有专家学士丰富完善,其中对后世影响颇深的(唐)吕才出自《堪舆经》的五姓之说,即五音姓利之说,言五姓者,宫、商、角、徵、羽等,天下万物,悉配属之,行事吉凶,依此为法。(唐)贾公彦疏引《周礼》和《问占梦注》,可知堪舆。 建除十二辰之说,十二辰,即将周天配位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而分为十二等份,划分方向则与十二次相反,以北斗星斗柄旋指十二辰,序称建、除、满。平。定。执、破、危、成、收、开、闭,以定日辰吉凶之说。即建除十二辰,简称建除。 汉。唐以来,堪舆除师法前人风水的勘察山川地势,阴阳五行,辨方正位之外,又容星象、占家、时辰吉凶诸说。法天地,象四时注重天、地、人诸多神秘契合关系。 在汉、唐之际,认识到天、地、人应为一合谐整体,此时中国风水走到天、地、人合和的人类追求的至高境界。随着星象学的发展,人已不仅论地,论天成为了一种当时科技的追求。中国风水逐渐融汇当时的最新科技成果。 由此,也可证明中国风水在历史演变中,是随着当时科学技术水平同步发展的。 至此,中国风水也引来了无数争议,司马迁在《史记》,班固在《汉书艺文志》第十,王充在《论衡法术篇》等均有质疑,由此,中国风水逐渐分为形式派和理气派二大派别。由此又称以形势为法的风水师为形家。 但是,正是堪舆家在他们探究宇宙万物内在机理的长期职业活动中,由原始的用于占卜的堪舆拭盘,即司马迁所谓旋式正綦者,而直接经由后世堪舆家的探索、完善,引出了人类文明史上划时代的发现和发明,即指南针的发明和磁偏角的发现,这是堪舆家的伟大科学贡献。 第二课中国风水学的称谓 青囊 青囊,典出《晋书郭噗传》,谓郭噗好古文奇字,妙于阴阳算历,有郭公者,客居河东,精于卜筮,璞从之受业。公以青囊中书九卷与之,由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术,攘灾转祸,通致无方,虽京房、管辂不能过也。璞门人赵载尝窃青囊书,未及读,而为火所焚。 在《九天玄女青囊海角经》中,其序概括了青囊含义青囊内传,海角秘文,浮黎正统,镇世鳌极,八卦八门,六甲天书。始青之下,囊万象。 由前所述,《青囊》为堪舆的一本秘传著作,流传影响甚广,故后世将青囊为堪舆或风水代名词。如唐代陈子昂《陈伯王集》中《酬田逸人游岩见寻不遇题隐居里壁》诗传道寻仙友,青囊卖卜来。 青乌和青鸟 青鸟为古代专司相冢、相墓的一代著名堪舆家青乌子,以人名隐指风水。历史上有说青乌子为黄帝时人,见晋代葛洪《抱朴子内篇极言》:昔黄帝相地理则书青乌之说。宋代张君房《云笈七签》载《轩辕本纪》:黄帝始画野分州,有青乌子,能相地理,帝问之以制经。也有说青乌子为秦人,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秦有青乌子,著《青乌经》。亦有说青乌子为商周时人。 唐代,青乌子已颇有名声,刘禹锡《刘梦得集》之《河南观察使故相国袁公挽歌之三》:地得青乌相,宾惊白鹤飞。柳宗元《柳先生集》中《伯祖批赵郡李夫人墓志铭》:艮之山,兑之水,灵之车,当返此。子孙万代承灵址,谁之言者青乌子。 青乌子传有经后世整理《四库全书》辑人的《青乌先生葬经》。据史考证,今传精乌先生葬经》已非古本青乌子《相冢书》或《葬书》,古本青乌子书已失传。 由前所述,自青乌子始,堪舆或称风水已逐渐专业分工分成两大分支:即阳宅堪舆家,(专门从事活人择地、择居相宅及规划营建等),阴宅堪舆家(即专门从事死人择地,择墓,相家及规划营建等)。 另外,关于青鸟的说法争议很多,一般认为青鸟氏是古代记时的天文历法之官,属于上究天文的一种官。如《左传昭公十七年》的记载中所言的少吴之国,以百鸟名百官,其中青鸟氏,司启也。上推远古,如《山海经》中青鸟为西王母的使臣。又如汉班固《汉武故事》:七月七,上于承华殿斋,日正中,忽见有青鸟从西方来集殿前。上问东方朔,朔对日:'西王母暮必降尊象,上宜洒扫以待之。'故后人常将青鸟比作传递信息的使者。唐代李商隐的《无题》诗: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第二课中国风水学的称谓 青乌和青鸟 王青鸟为古代专司相冢、相墓的一代著名堪舆家青乌子,以人名隐指风水。历史上有说青乌子为黄帝时人,见晋代葛洪《抱朴子内篇极言》:昔黄帝相地理则书青乌之说。宋代张君房《云笈七签》载《轩辕本纪》:黄帝始画野分州,有青乌子,能相地理,帝问之以制经。也有说青乌子为秦人,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秦有青乌子,著《青乌经》。亦有说青乌子为商周时人。 唐代,青乌子已颇有名声,刘禹锡《刘梦得集》之《河南观察使故相国袁公挽歌之三》:地得青乌相,宾惊白鹤飞。柳宗元《柳先生集》中《伯祖批赵郡李夫人墓志铭》:艮之山,兑之水,灵之车,当返此。子孙万代承灵址,谁之言者青乌子。 青乌子传有经后世整理《四库全书》辑人的《青乌先生葬经》。据史考证,今传精乌先生葬经》已非古本青乌子《相冢书》或《葬书》,古本青乌子书已失传。 由前所述,自青乌子始,堪舆或称风水已逐渐专业分工分成两大分支:即阳宅堪舆家,(专门从事活人择地、择居相宅及规划营建等),阴宅堪舆家(即专门从事死人择地,择墓,相家及规划营建等)。 另外,关于青鸟的说法争议很多,一般认为青鸟氏是古代记时的天文历法之官,属于上究天文的一种官。如《左传昭公十七年》的记载中所言的少吴之国,以百鸟名百官,其中青鸟氏,司启也。上推远古,如《山海经》中青鸟为西王母的使臣。又如汉班固《汉武故事》:七月七,上于承华殿斋,日正中,忽见有青鸟从西方来集殿前。上问东方朔,朔对日:'西王母暮必降尊象,上宜洒扫以待之。'故后人常将青鸟比作传递信息的使者。唐代李商隐的《无题》诗: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第二课中国风水学的称谓 卜宅相宅图宅 卜宅,最早见利尚书召诰》。太保(按,姬爽)朝至于洛,卜宅。厥既得卜,则经营。是说周克商后于洛河之阳选址营建洛邑之事。殷墟出土甲骨文记载当时已有卜宅之文,贞:作大邑于唐土(金611);乙卯卜,争贞:王作邑,帝若,我从之唐(乙570); 庚午卜,丙贞:王易作邑,在兹,帝若(丙86)等等。此时之卜,为考察,选择之意,并非单指占卜。 卜宅为择地而居,当如汉刘熙《释名》宅,择也,择吉处而营之之意。后世衍义,又有卜邻、卜居、卜筑、卜宇、卜地等语。 卜邻一语出自《左传昭公三年》:非宅是卜,惟邻是卜二三子,先卜邻矣。意为选择良邻而居,历史上有孟母三迁典故。一昨陪锡杖,卜邻南山幽。(杜甫《寄赞上人》诗句) 卜居一语出自《史记周本纪》载,成王使召公卜居,居九鼎焉。;《说苑至公》昔周成王之卜居成周也,周公卜居曲阜。卜居与卜宅同义。访字北山阿,卜居西野外。(《艺术文类聚》载南齐萧子良《行宅》诗句) 卜筑,如《梁书刘讦传》曾与族兄刘歌听讲于钟山诸寺,因共卜筑宋熙寺东洞,有终焉之志。伊人卜筑自出深,桂巷杉篱不可寻。(唐代李商隐诗句)卜筑意同卜居。 卜宇,如《艺文类聚》载南朝梁任肪《齐司空曲江公行状》:爱乃卜宇金陵,索带林壑。卜宇意同卜宅。 卜食,如《隋书高祖纪》龙首山川原秀丽,卉物滋阜,卜食相土,宜建都邑。这里的卜食已非如魏晋作伪的汉孔安国《尚书传》释卜食为卜必先墨画龟,然后灼之,兆顺,食墨。说卜食用墨画于龟壳,灼烤后,裂纹正好食去墨道,乃为吉利,是占卜之术。前述卜食是说,民以食为天,则择土肥水美之地,以长久居民,使服用相食,乃国家长盛之本。(配图2-2所示) 相宅一语典出,乃《尚书召浩》:成王在丰,欲宅洛邑,使召公先相宅。又云惟太保(按,即召公)先周公相宅。《尚书洛浩》载述同一事件,云召公既相宅,周公往营。由相宅衍义,亦有相地、相土、相墓之说。在《吴越春秋》中记载,周敬王六年,伍子胥为吴王阖闾谋建国都,始相土尝水,尔后象法天地,以筑大城,是为阖闾城,即今之苏州。 图宅,是在汉代以后,随着图谶,图纬的盛行而在风水中渐为引用。所谓图,指河图;谶即预言,纬乃与谶一样,为预言解经隐语。由于谶、纬之术有图、有书,故其名为图谶。图纬或总称图书。 王充《论衡浩术篇》所引的《图宅术》和盂康《图宅书》,为堪舆家所宗之术。此后,图宅一语,流传为看风水,相宅相墓的别称之一。 第三课中国风水学的相关现代学科 中国风水学是在我国传统文化及其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门分析人类居住选址、规划、营造的一门实用技术,俗称相地术。那么,随着西方现代科学的发展,是否也有与中国古人相近似的对天地人的认识及其科学技术呢? 以往西方科学研究人的不考虑人以外的环境,而研究客观自然环境的却又忽视了人类自己。然而,随着自然科学各学科的纵深发展以及互相渗透,逐渐出现了横跨两个学科之间的所谓边缘学科。由学科分裂,再次走向交叉综合,出现了诸如人文地理学,人生地理学,行为地理学等等。终于回归到中国风水天地人合一的道路上来。这便是今天风水热的由来。风水也就非中国独有了。 人文地理学 所谓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理论为核心,运用人地关系理论,研究各种人文现象的分布变化、扩散和人类社会活动空间结构的学科。人文地理学将人类创造于地表的文化景观称为人文现象。它与自然地理学并列为地理科学的两大支柱。 人文地理学采用经验法和比较法。研究世界各种现象的因果关系,把自然作为人文的基本原因,认为自然决定人类历史发展。 德国地理学家李特尔(十九世纪),被称为人文地理学的鼻祖。 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是公认环境决定论的创立者,他认为人是环境的产物,由环境主宰着人的活动、发展和分布。 人生地理学 人生地理学突破人文地理学的环境决定论,提出了人地相关论。人生地理学认为:自然为人类居住规定了界线并提供了可能性,但人们对这些条件的反应或适应,则因自身的传统生活方式而有所不同。这颇似中国风水的天人感应论。 法国地理学家韦达白兰士瞩十世纪)及其学生白吕纳于1910年出版了《人文地理学》一书。 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地理学研究中,自然与人的统一性,在国际学术界再次得到确认,形成人与环境和谐的观点。这又颇似中国风水的天地人合一论。 人生地理学的人地相关论认为:人口潜力与重力场有共同性;经济发展曲线与人口增长曲线同数学的生物生长曲线和分布曲线极为相似;人口移动态势可用万有引力加以说明;自然系统与经济系统具有同型。经济系统的信息传递与物理学中的热力第二定律相关;人生地理学的人类及其经济发展与自然地理相关的论断,证实了中国风水常把人类健康和发财相提并论,叫做人财两旺的合理性。 人生地理学在近年的发展中,又用系统论的观点分析地理学中的系统空间;发现一切系统都具有共同的抽象特征。英国乔莱哈格特及哈维;曾先后于1967年、1969年发展运用模式与计量研究地理学的论著《地理学中的模式》和《地理学中的解释》,这些研究说明了数学模式能说明自然规律。 由人生地理学不断扩散,形成了地理学与众多学科的交叉学科。诸如: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社会地理学、历史地理学等等。 行为地理学 行为地理学是本世纪六十年代的新学科。它研究不同阶级、阶层,不同人对各种地理环境所作出的行为和决策。具体地说,它着重研究人的主观因素。诸如心理状态、感觉经验和理性思维影响地理环境的分布及其变化规律。 行为地理学认为:所有影响人作出决策和行动的因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人在空间中的行为不是没有约束的,而受到个人本身及社会因素的种种影响。 心理场理论 心理场理论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在心理学史上,将之归在完形心理学范畴。研究场的鼻祖是德国人勒温(Kuriewin890-1947)。 勒温将心理场定义为心理生活空间(PaychologicalLife Space)即综合可能事件的全体。这包括三个因素: ①准物理事实,即人类心目中的自然环境; ②准社会事实,即人类心目中的社会环境; ③准概念事实,即人类思想概念与现实的差异。 这里的准即非真正实物,只是主观感受,这就区别了现实和心理两种不同概念。勒温采用数学、物理学以及拓扑几何学的方法描绘了心理场的特征,按拓扑学的概念,心理场为没有大小尺寸。没有固定形状的无限柔软的塑性体,如此规定的空间名为形势几何学(拓扑几何学)的空间,申言之,即为不用测量而加以规定的数学关系;在形势几何学的空间之内,没有距离的规定,据形势几何学的观点,一滴水完全和地球相等,一个立方体和一个球体也无可区别。他用数学中的约旦曲线直观地将心理场表现出来。 与心理场对应的是物理场(环境空间)共处于一个大系统中,优美的环境空间应该是心理空间的物化体现。这不正是中国风水中所追寻的气'与形的关系吗? 关于中国风水中的气,即精、元,论述颇为丰富。《张子正蒙注太和》说:物各为一物,而神气之往来于虚者,原通于氤氲之气,故施者不各施,受者乐其受,所以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琥珀拾芥,磁石引铁,不知其所以然而感。老子称气为其细无内,其 外无大,充盈天地;《庄子外篇》:气变则有形,形变而有生等等。 在西方,判定中国风水中气的自然科学含义的工作最早是由德国科学家莱布尼茨(1676-1716年)开始,他提出了'气即以太的见解。气,在我们这里可以称之为'以太',因为物质最初完全是流动的,毫无硬度,无间断、无终止,不能分两部分。这是人们所想象的最稀薄的物体。(摘自《致雷蒙德的信:论中国哲学》) 李约瑟引证《吕氏春秋精道》后,在他的著作《ScienceandCiviliZationin China4Sect》中说:在古代中国关于物理世界的构思中,连续性波和循环是占优势地位的。在这里,'精'有时差不多可以翻译成为辐射能。 中国现代物理学家何祚庥对气作出了更趋科学的评述:自然科学里的'以太',只能作为传递物质间相互作用力的一种假想的介质而存在,'以太'和实物仿佛是隔绝的,但张载和王夫之认为'气'和'形'是相互转化的。因而他们所提出的'气'与其说接近以太,不如说更接近现代科学所说的场。(摘自何祚庥《唯物主义的元气学说》) 灌耕编译的《现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中提到:在中国哲学中,气明确表达了场的思想。 至此,西方人不得不承认中国人在这方面是如此地领先于西方人,以致我们差不多可以冒险地猜测;如果社会条件有利于现代科学的发展,中国人可能首先通过磁学和电学的研究,先期转到场物理,而不必经过撞球式的阶段了。(摘自李约瑟,《Science。andCivilizationinChina》) 医学地理学 医学地理学是一门介于医学。地理学和环境科学等学科之间的新兴边缘科学,主要是研究自然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同时也涉及具有地区特征的公害病的研究。 医学地理学最早是由于对某些具有地区性特征的疾病调查研究而开展起来的。例如,克山病、大骨节病、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氟中毒等疾病都是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病区分布很有规律,病区中环境化学元素异常。找到了病因,然后才有可能控制病源,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当前,医学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已大大拓宽,主要包括:疾病地理学、健康地理学、环境医学、医学地理制图等几个分支研究领域。 l)疾病地理学。疾病地理学是医学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它主要包括: ①与环境生物因素有关的疾病地理,如血吸虫地理、疟疾地理、丝虫病地理、黑热病地理等。 ②与环境化学因素有关的疾病地理,如: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都属于碘缺乏症;而当饮水中含氟量超过1毫克/升时,会引起地方性氟中毒。 ③与环境物理因素有关的疾病地理,如医疗气象地理、高原疾病地理、海洋疾病地理、热带疾病地理等。 ④病因复杂的疾病地理,如恶性肿瘤的人群分布和地区分布呈现鲜明的地理区域性特征,中国每年因胃癌而死亡者有十六万人,高死亡率地区主要集中在中国西北和沿海各省,并有聚集性发病现象。调查认为,食物中的亚硝胺类、霉菌污染、家族史等都是胃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各胃癌高发区的危险因素并不相同,更可能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2)健康地理学。健康地理学是医学地理学领域中一个新发展起来的研究领域,主要是研究生命现象或过程的空间模式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它包括长寿地理、保健地理、营养地理、疗养地理等。根据研究,在山区疗养地,有利于高血压、胃溃疡、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系统等慢性病的疗养;而在海边的疗养地,有利于肺病、贫血、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的恢复。1986年,国际自然医学会就确定四个人类长寿区:巴基斯坦的洪萨、前苏联的格鲁吉亚、南美的厄瓜多尔和中国的新疆。由于人类的居住区内存在着对人类最适宜到最不利的各种环境条件,如何为人类最优控制和综合改进环境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正是医学地理学评价的目的。 3)环境医学。环境医学主要是研究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目前已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由于人类活动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环境污染已造成无数公害。正因为如此,环境污染当然也成了医学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4)医学地理制图。反映医学地理研究成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医学地理制图。一幅好的医学地理图具有直观性、综合性、整体性、精确性等特点,可以直观地表达疾病流行和健康状况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构成医学地理的主要内容,从而有助于对疾病进行时空变化的逻辑思考和动态研究。 如今,医学地理学研究方兴未艾,并不断向纵深发展。研究内容不仅涉及人群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地理分布规律,疾病发生、流行和健康状况变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而且还涉及具有地理学特色的医疗保健机构的设施的合理配置和医学地理区划。这一新兴的学科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除上之外,在医学界,如环境医学、医疗气象学等,也注意到学科交叉的研究有助于探讨天文、气象及地质、地理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如据科学统计证明,一个人出生时的天文气象等环境条件,对于此人一生的健康状况有很大影响;至于这些环境因素对于住居及住者的命运有何作用和如何作用的,现代科学也不能作出明确的解释。(参见夏廉博著《人类生物气象学》) 在八十年代末期,美国又兴起宇宙气场养生学,其主要思想认为:人与天地自然气场是否相符合会影响人的健康、情绪,进而影响到事业的兴衰。这是钢筋混凝土为代表的现代建筑,解决了人类居住问题的同时,忽略了人与自然因素造成的反思。 与宇宙气场养生学类似的生态气场优选学,环境气场优选学等相继在国外出现。由此提出了生态建筑、生物住宅。文明建筑等等。 综上所述,广义上的中国风水学已非中国独有。与中国风水学理论相近似的各类学科相继崛起,正在探索天地人之间的内在联系。中国风水虽经千百年的经验及实践积累,在定性上悟出了天地人之间的相互感应关系,但其奥秘尚未全部揭开,还有待科学的最后考验和定论。 环境心理学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出现了一门环境心理学。环境心理学主要研究环境与人的关系,也就是从人文地理学、心理学、生态学、社会学的立场研究环境对人的行为、性格、感觉、情绪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其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改造环境的主动状态以及环境对改造的接受状态;二是对环境的认识型和行动进行改造 行为型的分析。 一种观点,否定遗传因素的影响,认为只有环境影响才对身心发展起作用。心理学家卢因把行为和影响因素归纳为一个公式:即行为随人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微观行为是由环境的各个因素引起的;而宏观行为则是由环境整体引起的。 人为了适应环境而行动,首先就要了解环境,于是提出了环境知觉问题。而环境知觉是否充分,取决于感觉能力。这颇似中国风水中所说的:人对气场的感知,即气感。 环境心理学将环境划分为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象征环境。 物理环境是指自然环境和构筑环境。对于自然环境,主要考虑人的行为空间、气象、风土等自然环境条件与人的心理行为之间的关系问题,从而分析人的性格差异。对于构筑环境,即人工环境,主要考虑与人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住房建筑问题。这便是中国风水千百年来的一再论证的环境气场。 社会环境,是指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因素。 象征环境,是从美学立场出发,考察环境中所包含的一切自然事物和人为事物作为一种象征,如何对人类起作用,以及人类如何对环境起作用的过程。中国风水中的寻龙象征传统建筑中的图腾取象及室内屏风、中堂等装饰证明了这种象征环境的实际意义。
个人分类: 风水杂谈|7011 次阅读|0 个评论
买楼看风水的11条原则
junzhedong 2009-7-29 20:59
一、坐向要当旺   阳宅风水在于坐向是否当运,立向得旺气则吉,得衰气则凶,所以古籍有云:向首一星灾祸柄。阳宅风水中的坐向不是以一套房的大门为向,而是以一栋楼的入口为主。      二、大门要细则   在阳宅风水中,大门是至关重要的。在中将门、主,灶称为三要。门乃由之路。《八宅明镜》中有云:阳宅首重大门,以大门为气口,纳气旺则吉,衰气则凶。又云:宅以门为吉凶,路为助,门向辨。      大门的选择的方法如下:   1、门相配:卦是个人命卦,也就是常说的东四命和西四命。按照这个方法,大门要与命卦相配,开门要开在生气方和延年方以收旺气。   2、星到门:这个方法是运用玄空风水法来计算的。也就是当运星到门,能收山化煞,定能丁财两旺。财星(水)到门见真水主发财,丁星到坐山见真山主丁旺。   3、零正卦气:此也是玄空风水法。大门向处不论向水或向马路能收零神卦气,及真山实地收正神卦气。   判断一栋楼是否当运,要以三元九星的玄空法来计算,有如下两种方法:   收山收水(零神和正神之说)。 例如第八运(2004-2023年)的零神方是东北方,正神方是西南方,所以如在东北方有水(或马路)则是旺财之宅,如在西南方有水则是破财之宅。   旺山旺向(玄空飞星法)。例如第八运旺山旺向是坐西南方向卯东北方的楼宇。      三、房子要方正   做人要方正,长相也要方正。屋相如人相,屋也一样,一定要方方正正,大忌三尖八角,人与屋是有感应的。如果你住的房子是方方正正的,久而久之为人处事都会公公正正,而长相也会有变化,随时间的变异而长相男的会变得方方正正,女的会变得端庄大方。反之,如果你居住的房子是不方正的,时间一长,人的心也会变得歪斜,而长相上鼻子及腰骨都会变弯曲。同时,方正的房子给人一种稳定安全的感觉,而不方正的房子给人一种不安全的感觉。      四、周边环境好   购买房子,周边的环境也相当重要。除了传统的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等之外,还要考虑周边有没有煞气存在,如低压煞(四面有楼、天桥、招牌下压等)、反光煞(强光反射)、声音煞、气味煞、割脚煞(过近马路)、镰刀煞(桥或马路成反弓)、白虎煞(楼宇右方有动土)、穿剑煞(走廊过长)、飞刃煞、梯冲煞等;此外房屋也不要对正政府机关、消防队、医院、电房、垃圾池、电线杆等煞气重的地方。     五、阳气要足够   中国易经的灵魂在于阴阳的平衡,人要阴阳平衡,房屋要阴阳平衡,房屋的光线也要阴阳平衡。书云:阴阳者,天地之理也。暗属阴,光属阳,阴阳平衡万物得以生长。经云: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房子的窗户太多,阳气过盛,财也难聚;窗户少,终日不见阳光,太暗,阴气重,容易招致阴灵作怪,病痛多。所以房子的光线适中,阴阳平衡,则财运也好,身体也会好。      六、水火忌十字   这里的水是指厕所,火指厨房。古书有云:水火不留十字线。意思是说在房屋的正前、正后、正左、正右之位置及宅之中心点不宜有厨房及厕所。这是基于以下考虑,厕所是污秽之地,孤阴之地,要居不利之方,而厨房是煮食之地,独阳之方,要居有利之方。而现代建筑中,厨、厕都是固定的,所以购买时一定要观察清楚,不要在十字线上。水火相犯,易生不如意之事,财运反复,疾病丛生,桃花是非多多。厕所在屋中间的话,为水浸心,易得心、胃、肝、肺、小肠诸疾。房屋的十字,为阴阳不调,易患排泄、头、眼、口、手脚之疾。      七、房子忌直冲   大门直冲阳台、窗户,前后门相对冲,前后窗户相对,阳台与窗户对冲,这此都是风水大忌,会引至以下问题,一主财运不吉,易破财,易招盗窃;二是身体也不好,易生急病;三是家庭不睦,夫妻易生磨擦。      八、大小要适中   买房子不是越大越好,要根据居住的人口多少而决定大小,太大或太小都不好。屋大人小,阴多阳少,主暗病纠缠,阴灵寄居;屋小人多,阳多阴少,主脾气暴躁,官灾是非多多。按照我国城市的情况,最理想的居住面积,是每人平均占有25平方米左右的实用面积最好。      九、楼层要适合   每一层楼,都有不同的金、木、水、火、土五行,而不同的年份也有不同的五行,在易理中,运的五行生楼层的五行、助楼层五行,以吉论;克楼层五行、泄楼层五行,以凶论;但楼层的五行克运的五行,以中等论。具体的楼层五行为:一层属水,二层属火,三层属木,四层属金,五层属土,每五层按以上顺序循环。     十、宅命要相配   在中国较为流行的风水有玄空风水及八宅风水,而后一种是最简单的一种,但也是最多人用的一种,八宅风水又称为易卦风水。这里就简单介绍一下八宅风水。在八宅风水里,把人的出生年份变成年命,年命又称卦命,分为东四命及西四命。东四命:震卦(木)、巽卦(木)、离卦(火)、坎卦(水);西四命:乾卦(金)、坤卦(土)、艮卦(土)、兑卦(金)。不同的出生年份有不同的年命,1900?1999年出生的简易计算方法如下:男命是100减出生年再除以9得出的数则是年命,如1965年出生的男命,100减65为35,再除以9得8,8为艮,所以为艮命;女命则是出生年减4再除以9,如1965年出生的女命,65减4得61再除以9得7,7为兑,所以是兑命。卦数的配合如下:坎1、坤2、震3、巽4、坤(男)艮(女)5、乾6、兑7、艮8、离9.东四命宜住东四宅,西四命宜住西四宅。东四宅:震宅(坐东向西)、巽宅(坐东南向西北)、坎宅(坐北向南)、离宅(坐南向北);西四宅:乾宅(坐西北向东南)、坤宅(坐西南向东北)、兑宅(坐西向东)、艮宅(坐东北向西南)。      十一、颜色要明亮   人的面相有气色可分,红光满面主运气好,其实楼宇也是有气色可观察的。如是新楼,颜色一定是选择较为暖和的色彩的楼宇,大红大绿或是太过阴暗的颜色都不好。在我国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在中心区有两个楼宇,一个是大红的,结果是是非多多,血光不断,而在其隔壁新起了一个楼宇,其颜色恰恰相反,外面是暗色,裙楼用大理石,外表非常之暗,阴气过大,有如公墓一样,死气沉沉。如是旧楼,从外表就可知此楼宇之吉凶,风水好的楼宇,其外墙有光泽透出,反之是暗色的。
个人分类: 旁征博引|2574 次阅读|2 个评论
大中原,大风水 (转)
sheep021 2009-7-28 14:07
不知是天意还是巧合,当我们拿到一张标准的风水模型图对着中国地形图寻找风水宝地时,找来找去竟发现中原大地是中国最大的风水宝地。理想风水模型中的各个要素似乎都能在中原地区 ... 中原——中国最大的风水宝地 不知是天意还是巧合,当 我们 拿到一张标准的风水模型图对着中国地形图寻找风水宝地时,找来找去竟 发现 中原大地是中国最大的风水宝地。理想风水模型中的各个要素似乎都能在中原地区找到对应:洛阳、郑州是位于龙尾位置的吉祥地,“左青龙”是太行山,“右白虎”是大别山,泰山如同“吉祥地”前方的“案山”,远方的朝鲜半岛与中原隔海相望,恰好与“朝山”的位置对应起来。在“吉祥地”的身后,祖山、少祖山及主山等构成的龙脉竟然就是中国最大、最宏伟的山脉:秦岭和昆仑山。这样的结构似乎已经足够壮丽,但是如果再将天山山脉纳入其中,我们就能在中国版图上看到一条矫健潇洒的巨龙,巨龙的“龙头”便是天山,龙首回顾中原,巨龙蜿蜒万里。同时,黄河、长江两条大河从龙脉两侧流向中原大地,绵延曲折,气象万千。中原大地 第一 次以理想的风水宝地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 中国古代的理想栖居地 古人往往希望找到一块“依山面水,附临平原,左右山臂环抱,面前朝山、案山拱揖相迎”的风水宝地作为自己的家园,并坚信这样的居住地能够让生活安稳、富足,没有后顾之忧。制图/李晟 中原大地及周边环境与风水宝地惊人地一致 我对着一张中国的地形图反复端详,越来越觉得中国的中原大地是一处绝妙的风水宝地。她在结构上、空间布局上和必备要素上与中国传统的风水宝地的格局极其相似。所不同的,是她的空间尺度巨大。 中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中原大致指的是现在河南省的范围,古时又称中州,有九州之中的意思;广义的中原指的是华北大平原,也就是由黄河、海河、淮河冲积形成的大平原,河南在这里也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风水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文化。在西方的所谓城市规划景观设计传入中国之前,几千年来中国人小到住宅,大到城市、国都的选址、设计、建造无一不是在风水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 要掌握风水的精髓,“围合”和“盆地”是两个关键词。风水的理想模式就是一个由山和水围合起来有出口的地方,其实就是一个盆地。为什么中国人有这样的偏好呢?据北大的俞孔坚教授研究,中国的早期文明萌发和成熟于盆地之中,比如关中盆地;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不喜交换和贸易,因此围合起来的盆地既有安全感又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这也能解释为何从中国人喜欢 “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四合院,喜欢在城市四周修建城墙。这与欧洲濒海的海洋民族重视贸易与交换的文化是不同的。 好风水也有简洁模式,可概括为: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这四种神话中的神物其实就是对山的指代。理想的风水宝地是这样的:背依绵延的群山,这山是靠山、主山、祖山,是龙脉,也就是所谓的“玄武”;面临开阔的平原,称“明堂”,明堂也不是一览无余,前面还有像屏风一样的山。叫“案山”、“朝山”,案山如在案前,朝山拱揖相迎,这就是风水中的“朱雀”;河水蜿蜒曲折在前面环绕流过,两侧有重重山脉遮掩拱卫,这两侧的山就是“青龙”、“白虎”。 . 风水和科学:两种语言,一个道理 中国的风水理论是中国人的城市规划学与景观设计学,理论基础是东方的关于“道”、“气”、“五行”的哲学。风水的前提和结论之间好像一个玄妙的“黑箱”,中间的过程难以清晰解释。风水理论使用的是一种诗化的语言,多用比喻和象征。西方使用的是一种科学的语言,由前提到结论,每一步都要清楚可见。这两种语言差异很大,但中国人依风水学的指导建造的城市丝毫不比西方的差,甚至更美。我现在尝试以中国的风水和西方的科学两种语言来说明中原为什么是中国最大的风水宝地。 风水语言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中原大地山环水抱,符合“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这样的模式,甚至可以找到“明堂”前面的“案山”和“朝山”。 中原在多重山脉的围护中。大致可分成三大系列。一列是主山,是中原大地背依的龙脉之山——天山-昆仑-秦岭山系。这样规模庞大、高峻绵长的山系全世界屈指可数,这就是中原的玄武。 过去人们只见秦岭不见昆仑,称秦岭是中国的南北分界线,这种看法很不全面。地质学者已经考察证明了秦岭的地下岩石系统与昆仑是统一的,是同一山系。秦岭分南北,只分了中国中部一小段,只有把昆仑与秦岭联系起来看,包括东昆仑、中昆仑、西昆仑,喀喇昆仑和天山山脉,你才会看到一条气势磅礴的把中国一分为二的中央山脉,这是中国真正的龙脉。它从帕米尔高原腾空而起,天山是高昂的龙首,巨龙回首,回顾中华,西昆仑、中昆仑、东昆仑、巴颜喀拉山、秦岭是辗转腾挪、跌宕起伏、蜿蜒飞舞的龙身,洛阳、郑州等城市依附的伏牛山已是龙尾,龙尾低垂处,正是中原大地的起始处,华北大平原这个扇形冲积平原的顶点就在郑州附近的桃花峪。 第二列山脉要从河北北部的燕山山脉算起,接下来是绵延千里的太行山、中条山;这一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按照风水理论的说法,应是“左青龙”系列;第二列山脉要从伏牛山算起,然后是桐柏山、大别山。这一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则是中原的“右白虎”。 而“前朱雀”中的“案山”可由泰山充当,“朝山”正是朝鲜半岛。 风水宝地需依山面水。中原的水呢?那就是壮阔的黄河与长江。更宏观地来看,中原大地面对的更大的水是大海。但大海并不是赤裸裸地出现在中原面前,正如风水理论主张的“藏”,在中原前面的大海更像是内海和海湾,山东和辽东半岛的构成第一层拱卫和围合,朝鲜半岛和舟山群岛则是第二层围合,而第三层围合圈则是更远的太平洋岛链。也就是日本列岛、台湾岛、印度尼西亚群岛。 风水宝地就是这样一幅意象: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驯俯。按照这种风水理论选址建成的村落、城市,背山面水,山环水抱;山顾盼有情,水曲折有致;这里面的对称构成均衡,开敞亦有遮蔽,直露和含蓄相得益彰。据说早期来中国的西方传教士虽将风水说视为巫术邪说,但看到中国村落、城市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美丽——他们不得不惊叹“中国人的内心一定充满了诗意。” 科学语言 : 我在想,风水中为什么主张理想的城池应该依山而建呢?中国的大多数古城都坐落在山麓,沿着太行山脚下有一个城市带。北京、涿州、保定、石家庄、邯郸、安阳、鹤壁、焦作在黄河以南的崤山、伏牛山、大别山脚下,城市就更多了:洛阳、巩义、荥阳、郑州、登封、新密、禹州、汝州、平顶山、南阳、驻马店、信阳 依照经济的原则,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应该是交通距离大致相等,再按照面积比例均衡地分布,按此中原大地的平原地带应该拥有更多的城市,但现在看来,中原分布在山脚下的城市却明显比平原上的多。 这固然符合风水说,但是用科学的语言也可以解释。 城市依山而建,可以有如下的益处: 一是在热量缺乏的地区,在山脚下建城可得增温之利。从山上下来的风,是一个增温的下沉过程,这可以提高平均温度。据统计在太行山山麓地带有一个热量的高值区,石家庄等沿山麓城市比平原中部的城市冬季平均温度要高出1—2度。 二是山地有增加降水的功效。气流沿山地上升,会冷凝增加降水,因此建在山麓地带的城市可得降水之利。而且山麓也是地下水丰富、泉水上涌的地带。 三是建在山脚下的城市可以建在河流从山口流出形成的冲积扇顶部,既可以得到水利,又可避免水害。 我们再用科学的语言来分析风水中的理想模式。 “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地理布局,实际上也是一个流域的环境和生态。风水说中把山比喻为龙,这意味着风水中的山不是独立的山峰而是蜿蜒起伏的山脉。风水宝地所背依的山脉在风水中最重要,被称为“龙脉”。按照风水学的说法,这条山脉越长风水越好。为什么?从科学的角度看,一条山脉实际上就是两个流域的分水岭,风水宝地背靠的山脉越漫长,越高大,越跌宕起伏,意味着这条大山两侧的两条大河的集水区越广阔,河流的流程越长,水量越大。风水宝地就处于这条大山低下来的余脉处,也是龙尾所在的地方。这里正是山两边的大河相汇形成的冲积平原处。山脉越长,越高,也就意味着这个冲积平原面积越大。中原大地背依中国的中央山脉——天山—昆仑—秦岭,是中国境内最大的山脉,也只有这条最长最雄伟的大山系才能造就中国最大的两条大河——黄河、长江。这两条大河在中原大地两边流淌,在中原大地前面的大海汇合。中原大地拥有如此磅礴的“山环水抱”,也因此可称为是是中国最大的风水宝地。 把天山、昆仑、秦岭看作是中原大地的龙脉,是可以用科学语言来解释的,因为这二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关系。我们都说是黄河带来的泥沙造就了中原,试问:黄河的泥沙从何而来?答:来自黄土高原。黄土高原的黄土哪里来?答曰:是风从沙漠中吹来的。至此,问题很清楚了。风将西北荒漠中的黄土吹起来,堆积在黄土高原,然后溪水河流将黄土侵蚀剥离输送到黄河中,黄河再将黄土带到东部堆积成华北大平原。这个伟大过程的最终产品——中原大地,就这样在流水线的终端产生了。但这个流水线的起点却是昆仑山、天山、祁连山所环绕西北荒漠区,从这个意义讲,中原的龙脉祖山更应该从天山、昆仑算起了。 洛阳的风水图 洛阳号称九朝故都,位居“天下之中”,八方辐凑。嵩山为其主山,龙势由此而北,蜒蜿而长顿,一支结于北邙山,另一支结龙门山,中扩为堂局,四山紧拱,前峰秀峙,伊河、洛河、涧河等河汇于明堂之前,山水翕集,形胜万千。制图/蔡博峰 战争与灾害:中原文明传播的动力 说中原大地是中国最大的风水宝地,这种观点立刻会遭到反驳。因为谁都知道,从历史上看,中原大地是中国战争最多、自然灾害最频繁的地方。从成语“逐鹿中原”、“问鼎中原”就可以看出,中原的另一个同义词就是战场。而“赤地千里”、“饿殍遍地”似乎说的也是中原的旱涝灾害。 这样的地方能说是风水宝地吗?这的确是个问题。 然而即使真的如此,我仍然认为中原是中国的风水宝地。虽然战争频仍,灾害不断,但是为什么中原的核心处河南历来都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地方之一呢? 要回答这样的问题,我想我们应该用到“周期性”这个概念。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可以说是战争周期性出现的规律;而研究洪水的学者则将洪水分为“5年一遇,10年一遇,50年一遇,100年一遇,500年一遇,1000年一遇”的灾害级别,可见洪水也是周期性出现的。中原大地碰到的最大的灾害是黄河的决堤泛滥,但这也是周期性出现的。有史以来,有记载的黄河大的改道有5次,小的决口和泛滥次数很多,但也是周期性的。 正因为无论是战争还是天灾,都是周期性出现的,都有间隔,因此在不发生战争和灾害的年代里,中原就是最适合居住的地方。这里气候温暖,雨量适中,而由黄河泛滥造就的大平原,土地是富含有机物和矿物质的沃土。四面八方的人会向这里聚集,人口日益稠密。 当战争或灾害来临时,这个聚集的过程就暂时停止,人们开始逃离这个地方,从中原向四面八方流散。 仅仅从个人、家庭、家族、民族等角度看,或仅仅从较短的时间尺度看,战争带来了创伤,灾害毁灭了家园。从这样的角度和尺度看,中原就不是风水宝地。 但是当我们转换空间和时间的尺度,以文明为空间单位,以文明的发展史为时间的尺度看中原,我们就会看到每一次战争只不过是改朝换代,中华文明并没有湮灭。而每一次灾难,则把中原的人连同他们的文明推向四方。 在中原产生的中华文明为什么会传向四方?传播的动力又是什么? 可以说逐鹿中原的战争,是中原文明传播的动力。和平时期中原文明传播的速度远远不如战争期间快。每一次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都像风箱的活塞一样被推下去了,像海绵一样被挤压了,这时中原的中华文明就会从风箱中,从海绵中涌出来,传向四周。 西晋被异族所灭,南北朝的对峙,还有北宋的灭亡,南宋偏安江南,这两次中原王朝覆灭的结果,都使中原文明大规模南下。 表面上看,战争的结果是北方民族胜利了,皇城被攻破了,甚至皇帝都被掳走了。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很有意味了。入主中原的北方少数民族开始学起中原的文化来,他们的服装变了,他们的文字变了,他们的语言也变了。他们越来越不是原来的他们,他们变成中原文明的一分子了。 为什么进入中原的少数民族都学习起被征服者的文化来?为什么他们都没有避免被同化的命运?这与中原的地理位置紧密相关。中原是一块农耕的沃土,而其北方则是草地或者寒冷的林地,中原的文明相对于北方草地上的民族,早已“抢先成熟了”,因此北方游牧半游牧生产方式的少数民族即使征服了中原,在文化上也无法取得优势,只有学习。 这就是中原大地的神奇之处。这块土地所诞生的文明与这块土地形成了一种神奇的关系,无论这块土地上的统治者怎样更换,但文明不灭,各种统治者、各式王朝都是工具,都是承载中华文明的工具。这真有些“汝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的意思。 自然灾害也是中原文明传播的动力,每一次黄河的泛滥,都把中原的文明驱向四方。中国人的许多姓氏都能在河南——中原的核心地带找到起源,中国的许多移民的故乡都可以追溯到河南。 中原土地膏腴,沃野千里;她温暖湿润,物产丰富;她南北兼具,东西并存;她文明渊薮,礼仪之邦;她是中心地,是文化魅力的圆心。一个很明显的例证是,古都都有一个向着中原大地聚集的过程,且不说汉民族王朝的首都有一个从西向东向着中原聚集的过程,比如咸阳—西安—洛阳—开封—北京,就是北方少数民族所建王朝,比如金、元、清等王朝的首都等也都有这个趋势,可见中原对周边的吸引力。 但是另一方面,中原又是刀光剑影的战场,是洪水滔天的灾区。 福地和战场轮转,沃土和灾区互换。吸引—分离,会集—迁徙,中原既是文明的摇篮,又是文明的播种机,中原的神奇之处,在于它不仅仅通过正常的途径传播文明,更通过周期性的战争和灾害作为动力机制,把中原地区的文明像波浪一样推送到远方。 中华文明为何能够延续几千年而绵绵不绝,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原地区的周边不是大海,就是沙漠、草原,还有就是高寒的青藏高原。这就决定了在中原的周边很难诞生和成长起超越中原的文明来。中原文明抢先成熟了,而其他的文化和民族最经济最方便的选择就是学习中原的文明。 这就是中原大地对中华文明的意义。它虽然不能阻止战争和灾害,但是它利用战争和灾害作为动力,传播了文明。对中华文明而言,还有比中原更好的风水宝地吗? 不仅是最大最好,中原还是不断增长的风水宝地 中原的神奇还在于它是一块不断增长的土地,甚至是世界上增长速度最快的土地。 中原的增长有赖于伟大的黄河。黄河是世界上泥沙含量最大的一条河,下游的泥沙含量可达50%左右,可以说是一半水,一半沙。有一年我在郑州,坐着水陆两用的气垫船来到了黄河中的一个沙洲上,掬起一捧黄河水,我看到河水是稠的,这哪里是河水,分明是泥浆呀。就是这满是泥浆的黄河在汇入大海时,把带来的泥沙沉降下来,填海造陆,华北平原因此得以不断地向大海伸展。 仅从1578到1855年的277年间,黄河就新造土地5490平方公里,这接近于上海市的总面积。即使在今天,在黄河三角洲每年都有2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生长出来。 华北平原的形成猜想 曾有学者提出过夸张的猜想,他们认为7000多年前华北平原还没有诞生,那时的海岸线距离今天的太行山、大别山并不遥远。随着黄河源源不断地将黄土高原的泥沙带到下游,留下大面积的冲击扇,华北平原也逐渐淤积形成。数千年来,黄河经常决口改道,其摆动范围北至天津,南抵江苏淮河流域,几乎纵贯了整个华北大平原。改道期间,黄河水侵入海河、淮河与其他河流的流域之中,与这些河流一起冲积,合力营造了今天的华北平原。(引自《中国自然地理图集》) 黄河三角洲的成长 黄河从黄土高原携带来大量的泥沙,这些泥沙在黄河入海口堆积下来形成黄河三角洲。泥沙不断淤积,三角洲不断地向海的方向伸展、扩大,华北平原陆地面积也不断增加。从1855年至今,黄河为华北平原新增了3000平方公里左右的陆地,相当于半个上海市的面积。 说到这里,我又想到了我们的主题:中原是中国最大的风水宝地。其实至此已经十分清楚了,面对这样一块直到今天还在不断增长的土地,谁还会怀疑它不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风水宝地呢? 文/单之蔷  原文见:《 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5月 后记: 《中国国家地理》总编:中原是中国最大的风水宝地 “酷爱思考,观点新颖,嗜书如命,行路万里。”这是某媒体对单之蔷的评价。昨日在《中国国家地理》河南专辑首发式上,单之蔷西装革履,笑容可掬,听旁人发表演讲神情专注。不了解他的人很难想到,这位外表儒雅的男士还是一位躬身实践者:他曾率队深入可可西里、珠峰绒布冰川、塔克拉玛干沙漠、昆仑山、长江源,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等地,制作一系列深受读者欢迎的专辑和报道,他的文章总有新鲜独特的观点。   而这次,单之蔷选择做河南专辑,从而走进河南,最终发现了一个“不一样”的河南;同时,《中国国家地理》以月平均发行70余万册的实力,把读者的眼光集中到中原大地……    改变对河南印象   多次来过河南,单之蔷对这个中国大省自然有着职业性的关注,但之前他对河南的印象还仅仅停留在全国普通大众所拥有的认识阶段。做河南专辑,首先从几个方面改变了他对河南的态度。   “过去印象里河南农民多,自然山水少,现代化资料少,工业不发达,名牌产品少,对现代文化影响不大——综合起来,是对河南不利的印象。”单之蔷坦诚地说,但通过走进河南,他才发现自己的看法有失偏颇。“其实,传统印象里‘土里土气’的河南,竟然是中国市民最早萌芽、形成和发展的地方,当河南出现市民的时候,国内其他地方还是蛮荒之地,河南人才是中国最早的城市市民!”单之蔷表示,河南文化骨子里不是“土”的问题,从开封、洛阳等地展示出的,更是一种市民文化,是美的,讲究欣赏的精致的文化,是中国真正的市民文化,“开封斗鸡和国外的赛马有什么区别?在我看来,开封的菊花、洛阳的牡丹比西方流行的玫瑰强多了!”单之蔷开心地告诉记者,河南专辑上辑《洛阳牡丹,华贵与历史共舞》的文章中,有一张新人结婚怀抱牡丹的照片,“那是酒店大堂经理提供的。中国人结婚完全可以用牡丹,为什么一定要用玫瑰?”   单之蔷还说,自己过去误认为河南是平原大省,但真正看到河南地图,惊讶地看到太行山在河南的雄姿,他发出了“太行山把最美的部分留在了河南境内,那是上帝的惠顾”的感慨;伏牛山在单之蔷眼中,也有着超出想象的雄浑壮美。在河南农业方面,单之蔷也认为农业大省并不意味着落后,“河南的确是个宝地,它是‘中国的大厨房’,对全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文化资源太丰富了   捧出精心制作的河南专辑,单之蔷内心也不无遗憾:“河南大地文化资源太丰富了,没办法一一特写,只能用概括性的镜头。”   为了弥补遗憾,单之蔷透露在河南专辑下辑中特意制作了一张地图。“地图上标出了与河南有关的成语、历史典故、文化遗址、姓氏起源、古战场分布等,读者一定想不到这么多文化元素与河南有关。”单之蔷为能给读者提供这样一份文化解析大地图而高兴,他深有体会地感叹:“对河南历史文化研究得越深,对河南的误解就会越少。”    让中国人认识中原   “被山水环抱的中原大地,正好符合‘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风水宝地模式,按照这种风水理论选址和建造的中原村落和城市,在山的顾盼多情和水的曲折有致之间,构成了‘开敞亦有遮蔽,直露和含蓄相得益彰’的均衡。”在《大中原——大风水》的文章里,单之蔷对河南有了新发现。   “我们做《中国国家地理》这样一本杂志,就是用地理学的眼光,对一个地区进行研究,在传播知识的同时给读者带来新的信息。总的来说,是为了让中国人认识中国。”从单之蔷说到的办刊理念来看,河南专辑的问世也是为了让河南人、中国人乃至世界认识河南。
个人分类: 天下大势|3251 次阅读|4 个评论
科学与迷信:从龙脉到地下暗河系统(外一则:您贵姓?)
sheep021 2009-6-15 12:12
摘自刘力红的《思考中医》: ......水的出路亦应该有三个,这就是上焦天水,中焦地水,下焦水水。从自然的角度讲,天水即自然降雨之水,而肺为五藏之天,肺为水之上源,肺所主的这个水与天水相关;地水即地下水,地下之暗河系统即属于此类,脾主运化,脾属土,土克水,脾所主的这个水与地水相应;水水即江河湖海之水,肾为水藏,肾所主的这个水与水水相应。上面这些水,上焦水、中焦水、下焦水,分开来是三水,合起来是一水,因为水与水之间始终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三水之中,我们尤其应该注重这个中焦水,中焦水也就是地下暗河系统的水,这个暗河系统的走向形成了传统所说的 龙脉。龙脉不仅是风水学关心的一个大问题,也应该是现代生态学关注的一个大问题。有些地方为什么草木茂密,郁郁葱葱?有些地方为什么寸草不生,甚至还要沙漠化?关键的在于这个龙脉的有无。有龙脉,有地下水,那自然万物生长,山林茂密。没有龙脉,没有地下水,那自然万物不生,山野荒漠。青山绿水这句话应该往深处看,这个绿水是青山的前提,有绿水才有青山,没有绿水,那就只有不毛之地。而这个绿水有时是我们看到的河溪,有时则是看不到的地下水,是龙脉。因此,人工植树造林也要看条件,看你植树的地方有没有这个龙脉,有龙脉你植的树就容易成林,没有龙脉呢?你很可能白打工。所以, 植树造林也不能光凭热情,还要讲科学,还要讲风水。 风水术中就有辨认龙脉的具体方法。你把龙脉转换成地下水,转换成暗河系统,那寻找龙脉就变成了科学。 其实古代的很多学科研究的都是科学,只是这个名字叫起来使我们很容易联系到迷信。 因此,命名的科学化、现代化倒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中焦地水关系到整个生态, 现在搞西部开发首先强调生态环境,但是,如果没有很好地认识这个地水与生态的关系,还是这样无限止的开采地水,那这个生态没法好起来。另外就是地水受到日益严重的破坏,这对于人体的中焦会有什么影响呢?这个因素必须考虑进去。现在现代医学已经意识到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对于医学的影响,搞了社会医学模式,心理医学模式。那么,这个环境医学模式,生态医学模式应该迟早会提出来。 ---------------------------------------------------------------- 博主:看来作者刘力红还是不够自信,为了被人理解和接受,不惜改名卖姓,提出了中医命名的科学化、现代化。 这让我想起了中国人姓名的英文翻译方法,为了满足英文的姓名排列规则,不惜把自己的姓和名前后倒置,本来是姓名,一翻译成英文就变成了名姓了。在南京的一个国际学术会议上,本来中国人占99.99%,只有个别外国人,大家笑称:可能那几个洋人也是专门请了捧场的,否则也不好意思称国际会议,但会议语言却是英语,开幕式上介绍嘉宾时,先用英文说一遍,可能怕听不明白就再用中文说一遍,结果听起来就滑稽了,具体人名我忘记了,就用科学网上大家熟悉的人举个例子啊: ......今天出席的专家人有: yishangwu,武夷山 guowenchen,陈国文 dehuawang,王德华 guangfucao,caoguangfu haowang, wanghao ningli,lining 我在下面听的糊里糊涂的,没整清楚专家们到底姓什么。也不知道外国人听明白了有。
个人分类: 感悟中医|1467 次阅读|1 个评论
[科學網]越科學而任逍遙
jiangjinsong 2009-3-25 11:50
越科學而任逍遙 《人天逍遙:從科學出發》前言 蔣勁松 在中國文化傳統中, 究天人之際 應該是學者最為重要的使命。而 逍遙 ,有似 自由 在西方文化語境中的地位,是多少古人夢寐以求的境界。成為超俗脫塵 的 真人 ,逍遙于天人之際,自然也成為了我的理想和追求。當然,現在離這一目標相距甚遠。然而,雖不能至,卻心嚮往之。 人天逍遙 ,不是自詡已經達到 了這樣的境界,而是作為高懸的努力目標,與同道者共勉。 天人之際,幽微深密,如何才能窺其堂奧?於今科學昌明的時代,我以為答案只能是: 從科學出發 。但是,我這並不是要主張將科學知識和方法無限制地絕對 化,應用其來解決一切問題。那樣就是假定,科學能夠提供一切可能的答案,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是人類精神領域最高的成就,是真善美的絕對統一。這正是我在本 書中要批駁的唯科學主義的觀點。因為,科學研究不過是人類探索天人奧秘的起點,而絕非佔有真理的終點。 在科學成為霸權話語的今天,對於自然的可預測性被冒充為真理的唯一標準。幽暗的真理,在科學的刺目的光亮下更加難以洞見。我所謂 從科學出發 ,是指不要 在科學已經獲得的結論處 駐足停留 ,而要繼續 出發 ,超越科學,反思科學,批判科學。這是把科學活動作為研究對象,用科學而不是迷信的態度研究之,即 所謂科學的 二階 研究,是在更高層次上的科學探索。借用胡塞爾的用語,就是拒絕所謂沒有批判、沒有反思的樸素的 自然態度 ,重新揭示被遮蔽掉的近代科 學與生活世界的血肉聯繫,從科學主義的強勢話語霸權下,將人類生活的多維度視角從失語狀態中解放出來,實現多元文化的自由發展。在我看來,這恰恰是不斷追 求真理,永不停步的科學精神的具體表現,也是關心人的實際生存狀態的人文態度。 如果我沒有說錯的話,這一立場大概也是火蝴蝶文叢其他作者的共同態度。國內一些科學文化界的研究者,通過通俗的大眾文本,將國外學術界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成 為學術常識的成果進行傳播,卻被一些或者誤解或者惡意的人士說成是在 反科學 。可見國內科學主義氾濫猖獗的程度,也從另外一面凸顯了包括本書在內相關工 作的重要性。 本書的全部內容,主要是在各種報紙雜誌發表過的隨筆、書評,極少數是通俗易懂的學術文章。彙集成本書時,從內容到標題都做了適當修改、補充和刪節,以使本書成為一個具有相對自足統一的整體。全書共分五章,其演進的基本思路大體如下: (一)研究科學理念和活動的真相,全面分析科學活動、觀念與傳播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剖析科學研究中不端行為的深刻根源,揭示作為社會活動的科學研究的複雜性,破除視角單一、立場偏頗的科學主義 迷思 。 (二)理解科學之外的 他者 ,認識科學的特質與限度,欣賞非科學活動與觀念的價值和意義,宣導 凱撒的歸凱撒,科學的歸科學 ,讓科學與非科學各就其位,各得其所。 ( 三 ) 揭示在近代科學所預測和控制的向度之外,人類與自然之間還有更加深厚密切的關係,自然並非人類予取予求的奴隸,而是應該以敬畏之心相待的生命之源,提倡在科學昌明的新時代中重建天人和諧的美好家園。 ( 四 ) 論證科學應為人類生活服務,而非人類臣服於科學沙文主義,呼籲科學與其他文化傳統之間應該建立良好和諧的關係,呼喚科學的人文情懷。 (五)說明近代科學是人類精神演進的一個新階段和特殊形態,它與各種宗教和傳統之間存在著複雜的相互關係;主張科學和宗教進行良性互動,充分挖掘人類的精神資源,實現心靈的自在逍遙。 雖然 60 篇文章的分佈與編排大致符合上述的思路,然而由於其寫作各有其語境文脈( context ) , 概念所指各有參差,作者本人思想又 與時俱進 ,所以 正如後現代主義所強調的那樣,它們具有其固有的片段性,未必能那麼嚴絲合縫地嵌合到我現在給它們 重構 的 宏大敍事 中去。表達的重複和重疊,意義的偏 離和溢出,乃至思想的自相矛盾和自我解構在所難免。維特根斯坦說其《哲學研究》的寫作風格 就像是在漫長而錯綜的旅行途中所作的一系列風景速寫 ,並解釋 說, 當我違背它們的自然傾向而試圖進一步強迫它們進入單一方向的時候,我的思想馬上就變成了跛子 。當然,我以此來掩飾本書思想之淩亂矛盾,難免魚目混 珠的嫌疑,然而這在一定程度上未必不是人類思維活動的宿命。只是維特根斯坦比別人更加誠實地直面這一宿命。 收錄的文章中有一些是與時賢商榷掐架之作,若依作者本意,更願意保留當時面目,甚至如果論敵同意,最好能將雙方的辯駁都收入書中,以便讀者瞭解對話全貌。 然而處於多方面的考慮,本書作了一些技術處理,更像是自說自話的獨白,這裏要向論敵和讀者說聲抱歉。為了便利有興趣者的查索,書後給出了各篇的原始出處以 及相關的語境。 本書涉及面廣,相關問題異常複雜,加之本人才疏學淺,因此錯誤難免。讀者諸君如有希望商榷者,歡迎交流, E-mail 請 寄: jsjiang@mail.tsinghua.edu.cn, 或到我新浪博客上留言( 從科學出發 : http://blog.sina.com.cn/jiangjinsong )。 2007 初夏于清華新齋
个人分类: 挺偽科學|3634 次阅读|6 个评论
風水不“科學”才需要保護
jiangjinsong 2009-3-25 11:45
風水不科學才需要保護 因 為據說韓國準備將中國風水作為世界文化遺產來申報,一段時間關於風水的爭論又在各種媒體上開展了。毫無新意的是,爭論仍然集中在風水是否科學的問題上。其 實,風水究竟是迷信,還是科學,或者是包含迷信因素的科學?這個問題在學術層次上固然可以平心靜氣地開展研究,但它與風水是否需要進行遺產保護毫無關係。 韓 國人對待中國傳統文化不拿自己當外人的做法往往讓國人感到不爽,但國人對於傳統文化的態度卻常常不及他們的眼光和智慧。我認為,在風水問題上,不管韓 國人是否真的準備申請世界遺產,我們都應獨立思考,無須跟風或者較勁。何況,申報文化遺產也未必是保護風水的首選之策。 說 起來,世界文化遺產保護這件事,扶弱不扶強,是典型的反進化論的思路。那些欣欣向榮的強勢文化是完全不需保護的,要保護的向來都是日薄西山、處境不妙 的傳統。因此,以當代社會主流的價值為標準,判斷某種文化不合時宜,不夠科學,從而反對其申請文化遺產保護,完全是驢唇不對馬嘴。 就 算風水不是科學,也未嘗不可以作為遺產來申報;就算聯合國批准了風水作為世界遺產,也不能證明風水就是科學。否則,為什麼沒有人去將現代科學申報為世界文 化遺產?昆曲倒是成功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了,可誰會把它當作科學對待?以科學作為評判一切的標準,顯然是唯科學主義的一根筋! 國 際社會為什麼要保護那些處境艱難的文化遺產?為什麼不聽任生存競爭將那些落後、過時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淘汰掉,讓人類儘快走向科學、理性的 未來,早日告別這些不科學的謬誤呢?顯然,人類通過痛苦的經驗認識到,那些過時、落伍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中包含了許多很有價值的因素,人類日常生活的自 發選擇常常不足以做出正確的抉擇,需要對文化遺產作特別的保護。這體現了現代人對時代局限性的充分認識,對於現代化進程的可貴反省,對待傳統的敬畏與審 慎。 拿 風水來說,由於古代中國社會獨尊儒術,罷黜百家,堪輿與其他技藝一樣,在文化上從未處於顯赫的地位。然而,由於風水符合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適應古人 卜居擇地的文化要求,體現了古人在環境生態方面的智慧和經驗,影響了古代生活的諸多方面;所以,即使它與現代科學的理念未必完全相合,也不失其作為傳統文 化典型表現形式的研究價值。 更 進一步,在天人合一的文化中,中國古人對於人與環境的關係往往具有今天難以想像的敏感體驗,風水作為這種超常體驗的系統表達,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尤其 是今天人們受機械自然觀的深重影響,往往將自然視作奴婢和寇仇,造成今天環境問題的嚴重惡化,對人類的持續發展和生存構成了嚴重的威脅。現代科學作為現代 自然觀的表現形式,在這方面同樣是存在著時代局限性的。 所 以,風水術中存在著許多沒有現代科學依據的信念,不足為奇,也未必是其不夠科學的證據,因為現代科學並沒有壟斷真理,也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相 反,引入中國古人對待環境和生態的不同思路,將有效地衝擊我們習焉不察的思維定勢,使我們保持可貴的批判精神,從而能夠拓寬環境問題的思維空間。 著 名科學哲學家費耶阿本德曾指出:非科學的意識形態、實踐、理論、傳統,只要獲得了公平的競爭機會,它們就可以變成強有力的對手,並暴露出科學的重大缺 陷。文化遺產作為頻臨滅絕的文化基因,體現了古人獨特的生活方式,是人類經過不懈探索而收穫的可貴財富。保護文化遺產,尤其是保護那些與今天主流觀念截 然不同的文化傳統,就是在保護人類對變幻莫測的環境進行適應的備用方案,就是在保衛人類的未來。
个人分类: 挺偽科學|4798 次阅读|1 个评论
科學傳播與科學文化研究——從科學傳播史上的“聚賢莊之戰”談起
jiangjinsong 2009-3-25 11:40
科學傳播與科學文化研究 從科學傳播史上的 聚賢莊之戰 談起 蔣勁松 简体字版 : 1975 年美國 186 位知名科學家,在 18 位諾貝爾獎得主帶領下,聯名批判占星術。費耶阿本德卻對此舉提出了嚴厲批評。本文通過對這一案例及相 關案例的介紹與分析,提出科學傳播必須要借鑒主要包括科學哲學、科學史和科學社會學在內的科學文化研究的成果,才能避免樸素過時科學觀的干擾,實現科學傳 播從樸素向反思的轉變。 :科學傳播 占星術 科學主義 科學精神 一、 緣起 占星術作為偽科學迷信的典型代表,在學界向來是臭名昭著,人人喊打的。面對美國公眾普遍相信占星術的局面, 1975 年美國 186 位知名科學家,其中包括 18 位諾貝爾獎得主,在《人道主義者》雜誌上聯名發表聲明批判占星術,指出其是偽科學迷信。這在大多數受過基本教育的人看來,都是不容置疑的好事,是學者 忠於學術良知,致力於普及科學知識和科學精神的科學傳播壯舉,理當稱讚和支持。 然而世界著名的科學哲學家費耶阿本德,卻居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韙, 跳出來 對此舉大張撻伐。他指出,這 186 位科學家的批判是建立在遠遠落後於時代的人類 學,建立在對自己專業領域中最新成果及其意義的無知基礎上的。他甚至說,這些 20 世紀的著名科學家們,在科學精神上遠遠不如 15 世紀的羅馬教廷。費耶阿本 德,區區一介 文科 教授,在如此 顯而易見 的問題上,居然 故作驚人之論 ,以寡敵眾,敢與眾多知名科學家叫板,簡直有點喬峰當年在聚賢莊孤身一人與 天下英雄交手的意思。難道這位頗受爭議的 科學哲學怪傑 果然像人們所批評的那樣荒唐可笑,真是走火入魔到了不知天高地厚的地步了嗎?他能抵抗住這一幫科 學權威的猛烈批評嗎? 從科學傳播的角度看,這是一個極有價值的典型案例。一方是擁有崇高專業聲譽的科學家群體,一方是一位爭議很強的科學哲學家,面對社會大眾就有關偽科學和迷信話題展開激烈的爭論。這一案例,形象地反映了在科學傳播中,科學文化研究的重要意義。 二、 費耶阿本德對聯合聲明的批評 實際上,費耶阿本德並非是要支持占星術,他所批評的是這些科學家在批判占星術時所表現出來的 宗教腔調、 論證 的錯誤和提出這些論證的獨裁主義的方式 。而原本科學形象應該 是由強調合理性、客觀性、公正性等通常頌詞所組成的。 例如,簽名發表聲明的某些諾貝爾獎得主公開承認自己並未研究過占星術,並不瞭解相關細節, 但卻認為這並不妨礙其公開反對占星術。他批評這些科學家們,不僅對所批評攻擊的物件一無所知,而且對於自己專業學科中哪些新的發展成就可能削弱這種攻擊同 樣知之甚少。參加簽名的博克教授聲稱現代天文學和空間物理學的概念證偽了占星術的信念 天體位置會影響人類事務。然而,費耶阿本德指出,這一論斷是沒有 根據的。太陽的活動對人類的生活有深遠的影響,這早已為人們所熟知,人們所不能確定只是這種影響的靈敏度如何。大量的科學實驗已經表明,生命活動、化學反 應與行星的位置之間具有難以排除的聯繫。 這些科學家們同樣缺乏相關的科學史知識。聲明宣稱哥白尼取代了托勒密體系後, 占星術遭受到了嚴重的致命打擊 。費耶阿本德指出,實際上,哥白尼思想的繼 承與發展者開普勒恰恰就是利用了天文學的新發現來尋找新的證據,回應批評,改進占星術的。在當時的占星術爭論中,開普勒反對回歸線占星術,而支持恒星占星 術。 科學家們還在方法論上對占星術進行批評。如占星術引入 傾向 概念,存在著與具體斷言相反的事實。然而,費耶阿本德指出,這並非占星術的專利,在遺傳學中 同樣也要使用 傾向 概念,幾乎任何稍微重要的理論都存在著與理論相衝突的實驗結果。在這一方面,占星術與那些受到高度尊敬的科學研究綱領並無二致。至於 說,占星術家們向公眾提出星占圖來替代人們進行誠實而持久的思考,費耶阿本德反問道:如果這樣的指控能夠成立的話,那麼早已流行的各種心理測驗又如何呢? 相比之下,羅馬天主教教廷於 1484 年頒佈發表的《邪惡的錘骨》一書就要理性得多了。作為該書的導言,教皇英諾森八世的訓令所表達出來的對人們普遍沉溺於 巫術的痛惜感情,與 186 位科學家的聲明幾乎完全相同。然而,《邪惡的錘骨》對巫術的批判是建立在非常全面細緻的研究基礎上的。對於相關現象的描述非常准 確,今天的人們甚至可以準確辨認出精神疾病的症狀。對於相關現象的分析,不僅有官方認可的解釋,而且討論了其他各種解釋,包括純粹唯物主義的解釋。最後當 然只認可了天主教的官方解釋,但是各種其他不同的解釋同樣得到了認真的討論,才予以排除。因此,人們可以自己進行判斷是否接受那些排除競爭解釋的論證。費 耶阿本德對這本書的寫作大加讚賞。他說,作者懂得這門學科,瞭解自己的對手,正確地描述了對手的見解,在反對這些見解時進行了論證,並在論證中使用了當時 可以得到的最佳知識。這都和科學家反對占星術的聯合聲明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在回應批評時,費耶阿本德進一步批駁了科學主義者沒有根椐的流行主張。例如,蒂貝茨教授主張說, 科學是自我糾正的,而巫術不是 。對此,費耶阿本德指 出,即使擱置科學的複雜情況不提,主張巫術不是自我糾正的人,並沒有任何的經驗根椐,沒有對任何特殊的巫術形式進行過研究。所以,這不能算是嚴格的論證, 而只不過是科學主義者捍衛科學特權的本能反應,不過是其所散佈的流言蜚語而已。而實際上,占星術並非沒有發展,在天文學做出新發現,如發現海王星和冥王星 之後,占星術也相應地進行了調整以吸收新的成果。 不要誤解,費耶阿本德並不是贊同占星術。他認為現代占星術與中世紀早期的天文學類似,儘管繼承了一些深刻而有趣的思想,卻將這些思想歪曲成了淺薄的漫畫, 只能適應於占星術家的有限理解能力,卻並不能用其來指導研究實踐,並不能用來拓展來自地球之外的影響的有關知識。所以,除了一些極其簡陋的樸素規則之外, 占星術現在不過是一種掩飾無知的託辭而已。然而,科學家們卻並沒有從這樣的實踐維度來批評占星術家,而是沒有根據地批評占星術的基本假定。這樣一來,科學 家們把自己的學科也變成了幼稚的漫畫。因此,費耶阿本德認為,在無知、自負以及希望能夠對人們隨意控制等諸多方面,占星術家與反對占星術的科學家之間具有 令人驚訝的相似性。 費耶阿本德各打五十大板的行徑,在許多科學家甚至科學哲學家同行看來,純屬偏袒占星術的拉偏架之舉。他理所當然地受到了許多學者的批評。然而,據我觀察, 在這場以眾敵寡的超級對抗中,他與對手相互攻擊,似乎並不吃虧。費耶阿本德的專業聲譽並未受到影響,仍然可以在著名大學中繼續講授他的那些頗具顛覆性的無 政府主義認識論。關鍵是,在論戰中他確實抓住了聯合聲明中許多不夠嚴謹的弱點。他之所以能夠在這場巔峰對決中不落下風,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具有那些科學家 們所缺乏的深厚的科學哲學功力和淵博的科學史知識,使得他能夠超越缺省配置的樸素科學觀,從而別具隻眼,認識問題更加深刻。 三、科學傳播從樸素走向反思 費耶阿本德所批評的對象都是包括諾貝爾獎得主在內的美國著名科學家,堪稱科學界的頂尖高手。然而,正如聚賢莊上割袍斷義的天下英雄們,雖然武功蓋世,卻照 樣為奸人所騙,鑄成大錯。雖然這些科學家們在本專業中造詣極高,然而專業知識卻未必能保證其擁有對科學活動全面深刻的認識,所以在專業領域之外他們也同樣 可能因無知而犯下低級錯誤。在這一案例中,這些科學家們對於占星術的方法論特徵及其歷史、占星術與科學的關係等並無系統深入的研究,他們這方面的知識,和 普通公眾差不多,同樣來自道聼塗説。而科學傳播又需要他們作為權威對此問題發言,這樣一來他們犯錯就不奇怪了。 一流科學家尚且如此,一般的科學傳播者唯馬首是瞻,犯錯就更加難以避免了。多年以來,許多從事科學普及和傳播的人士,缺乏必要的科學史和科學哲學知識,往 往抱持樸素過時的科學觀,因此,在當今科學日益複雜的科學傳播事業中常常有力不從心之感,甚至會不自覺地違反科學精神。從費耶阿本德批評反對占星術聯合聲 明的案例中可以看出,僅靠扎實可靠的科學專業知識,還不足以保證科學傳播的準確有效,許多時候關於科學的哲學、歷史等學科的訓練往往更加重要。 這裏,費耶阿本德絕不是在為偽科學張目,而恰恰是在更深刻的意義上捍衛科學的純潔性,捍衛科學精神的嚴肅性。科學家,哪怕是諾貝爾獎得主的群體,也不是其 言論可靠的充分保證。科學不是一些毋庸置疑的結論,更是一種對真理的無盡探索和不懈追求,一種實事求是的理性精神。反對迷信,弘揚科學,不能搞成爭奪信徒 的宗教宣傳。所以,諸如 不信迷信信科學 的理解實在是有違科學精神的。 從這個角度講,費耶阿本德批評這些科學家,是一位科學哲學家力圖提升科學傳 播水準的積極參與,甚至可以說是面向科學家所進行的高級科學傳播。 當捍衛科學成為政治正確的行為之時,當反對迷信具有天然合法性的時候,人們一定要特別謹慎, 正人必先正己 ,一定要有強烈的自我反省精神,以免以科學自 居者自己違反科學精神,以免在科學的口號下宣揚新的迷信和教條。某家科普報紙去年因誹謗中醫名譽敗訴,被迫道歉賠款的案例就是一個很好的警示。該報的動機 當然是要弘揚科學精神。該報當初如果僅僅質疑絕食實驗的嚴謹性,不承認試驗結果的可靠性,提醒人們注意演示與科學實驗的區別,強調科學事實的認定要建立在 大量經驗基礎上,孤證不足為據的話;那麼這就會是一項宣導科學方法,弘揚科學精神的出色工作,定會受到社會與公眾的稱讚,也決不會遭受賠款道歉的屈辱。可 惜的是,該報從試驗結果值得懷疑這一可靠觀點,徑直跳躍到中醫騙局作偽的結論上去,僅以常識作為論證基礎,缺乏足夠的邏輯根椐,最後不但自取其辱,還連累 了科學普及和傳播的聲譽。這既有法制觀念不強的原因,也是對於科學嚴謹精神掌握不足的後果,非常可惜。 類似的做法屢見不鮮,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從事科學傳播者長期以來往往容易以真理在握的 啟蒙者 自居,而將公眾當作蒙昧無知的被動接受者,將所 要傳播的科學知識當作絕對真理,將科學之外的其他文化看作是需要改造學習的次等文化。要克服這種缺乏反省的 啟蒙心態 ,首先就要超越其缺省配置的 科學 主義 科學觀,化 樸素的 科學傳播為 反思的 科學傳播。這也就是近年來科學傳播界新銳們所提出的科學普及走向科學傳播。而要實現這一點,科學傳播者首 先應該接受相關的科學文化研究知識的傳播,也許我們可以稱之為 二階科學傳播 。 四、科學文化研究對於科學傳播的意義 這裏所說的 科學文化研究 指的就是 Science Studies (劉華傑教授譯為 科學元勘 )主要包括科學哲學、科學史和科學社會學三個重要學科。劉華傑教授指出, 三種學問綜合起來有助於全面揭示科 學的本來面目,是從事現代科普工作的前提。 因此,科學傳播急需相關理論建設,要更新相關理念就必須從主要由這三個學科組成的科學文化研究中汲取養分。正如 20 世紀科學哲學經歷了從邏輯實證主義向曆 史主義、後現代主義的轉變一樣,而科學傳播也應當完成類似的轉變。 近年來,國內科學傳播界關於科學普及與科學傳播的相關概念和理念之爭,除了其他一 些因素之外,根本原因還是樸素的科學觀與來自科學文化研究的反思的科學觀的衝突,是樸素的科學傳播觀與反思的科學傳播觀之間的衝突。一般說來,堅持傳統科 普理念的科學主義者,大多缺乏系統科學文化研究的教育背景,或者相關知識已經過於陳舊;而支持新的科學傳播理念的反科學主義者,大多是科學文化研究的專業 人士。 對於前者而言,科學是其出發點,是其視野的基本框架,科學已經不是現實存在的活動和具體的知識信念,而是代表真理的理想規範,所以他們很難跳出科學藩籬之 外對科學進行反思。對他們而言,真理已經在握,唯一需要關心的只是如何多快好省地傳播確定無疑的真理。他們也不需要對科學進行反思。而對於後者而言,科學 是其研究的現實物件,不是象徵一切正面價值的褒義詞,跳出科學藩籬,對科學進行反思,是其專業研究的基本要求。故而,劉兵教授曾不無誇張地指出,一位人文 社會科學研究者,在接觸到了最新人文研究成果之後,卻仍毫不動搖地堅持強科學主義立場,那就說明他還沒真正入門! 顯然,對於現代科學傳播而言,這一 點尤其適用。超越科學主義,應該是科學傳播從樸素走向反思的關鍵。而科學文化研究則是實現這一轉變的必要理論資源。 科學傳播之所以如此需要科學文化研究,還在於今天反思的科學傳播不同于樸素的科學傳播,不再把科學當作普適的真理。科學不僅是對真理的追求,還是人類社會 生活中特殊形式的文化,它會涉及到社會中權力的分配和運作,涉及到人類生活方式的改變。從科學實踐哲學的角度看,現代化的過程是科學知識全面應用的過程, 因此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個按照實驗室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生活進行改造的過程。其中,不僅整個物質性的生態環境要按科學實踐所要求的進行改造,而且社會公眾也 要進行相應的轉變和改造。這種重構不僅表現在知識、技術方面,而且更深刻地表現在態度、情感方面。因為實驗室外的公眾具有多樣化的生活方式和傳統,現在面 臨著標準化的重構。 這就是說,伴隨著知識的普及和傳播,同樣重要的是實驗室中權力關係的傳播和擴散。科學傳播本質上就是簡化和受控的微觀世界的擴展和延伸,涉及到以實驗室的 權力關係作為範本來重塑整個社會。但由於科學知識及其應用的地方性特徵,來源於實驗室地方性的科學知識,應用到社會生活中的過程,既是一個去地方性的標準 化過程,同時又是一個 去標準化 和 重新地方化 的過程。 樸素的科學傳播基本上只強調來源於整個社會的生活方式和權力關係應該按照實驗室的模式進行標準化,因此往往是獨斷的。而科學文化研究的成果則通過研究來自 實驗室的科學知識的地方性,從而揭示科學知識的局限性,以及整個社會生活依此種知識標準化後帶來的文化衝擊及其負面作用。不僅如此,科學文化研究還可以展 示科學知識在應用的過程中 去標準化 與 重新地方化 的可能與案例,促進科學的人性化利用。因此,在科學文化研究成果的理念指導下,反思的科學傳播是一 種多元化的、開放的、民主協商的文化建設力量。 最近幾年,國內一些科學文化研究者進入科學傳播的理論研究領域,多有斬獲。多所高校的科學傳播專業依託科學文化研究機構成立 ,本文寫作期間,科學文 化研究的專業協會 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開始籌備成立科學傳播與科學教育專業委員會,這可說是國內科學文化研究與科學傳播全面結合的標誌性舉措。從這 些方面看來,我國科學傳播和普及事業已經進入了新的良性發展階段。 參考文獻: 保羅 法伊爾阿本德著,蘭征譯,自由社會中的科學,上海譯文出版社, 1990 , 97-102 , 218-223 。 吳岩,魂歸萬佛園,科學時報, 2003-11-20 。 羅布麻,以科學的名義就要更講點科學精神,科學時報, 2005-12-07 。 劉華傑,大科學時代的科普理念,光明日報, 2000-11-2 。 柯文慧,對科學文化的若干認識 首屆 科學文化研討會 學術宣言,中華讀書報, 2002-12-25 。 江曉原 劉兵,布林迪厄:哲學家的科學觀,文匯讀書週報, 2006-7-14 。 蔣勁松,科學實踐哲學視野中的科學傳播,科學學研究, 2007 ( 1 ),即將發表。 莫揚,我國高校科學傳播專業建設現狀分析及建議,科普研究, 2006 ( 2 ), 31-35 。 Scientific Communication and Science Studies Abstract: In 1975, 186 American leading scientists included 18 Nobel Prize Winners issued a statement against Astrology, accusing it as a kind of pseudoscientific superstition. But Paul Feyerabend criticized this action sharply. Through this and other related case studies, the author argues that in the practice of scientific communi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use of academic progress in Science studies which mainly included Philosophy, History and Society of Science in order to avoid negative impacts on scientific communication from oversimplified and outdated viewpoints of science, and the naive scientific communication should be replaced by the reflexive one. Key words: scientific communication, Astrology, Scientism, scientific spirit 作者簡介: 蔣勁松:作者簡介:蔣勁松,清華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所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科學哲學、科學與宗教關係、科學傳播。郵編:100084。Email:jsjiang@mail.tsinghua.edu.cn。 文章來源 : 科普研究,2007(1),此為發表稿的修正版。
个人分类: 挺偽科學|4397 次阅读|11 个评论
科學時報:風水師認證與科學無關
jiangjinsong 2009-3-24 11:27
科學時報:風水師認證與科學無關 2005-09-21 來源 : 科學時報 何日休 ● 堅持風水是科學的人,大概也不得不承認風水作為科學並未得到科學界的一致公認,承認要論證風水像物理化學一樣屬於現代實驗科學很難,承認風水術中許多內容難於納入現代科學的範疇中。 ● 堅持風水純屬迷信,是偽科學者,也不得不承認風水中包含了許多合理因素,承認先民經驗的合理性。即使說風水術的某些結論用現代科學可以獨立得出,在邏輯上也絕不意味著風水術沒有獨立的價值。 ● 事實上,科學之所以可貴,恰恰是因為它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得到了社會實踐的支持,從社會實踐中獲得了存在的合法性和一定的權威性。但它無論如何都不可能超越社會實踐的母體,成為衡量一切的標準,那樣的話,就是典型的 科學異化 現象。 最近關於風水的話題又熱 有什麼意義。至於以揭露作為個案的風水師欺騙、誇 大乃至妄言國事的劣跡來反對風水的論證,反而恰好為風水師行業規範化管理提供了支援的理由。令人詫異的是今天參與爭論的對立雙方,卻少有從職業需求和管理 角度立言,反而不著邊際地大談風水是否科學。且不說雙方論證都存在著嚴重的缺陷,如對於科學的界定雙方並無共識,關鍵是這種爭論不得要領,與問題的關鍵無 涉,純屬隔靴搔癢。實際上無論風水是否科學,都不影響風水師職業存在的合理性。 堅持風水是科學的人,大概也不得不承認風水作為科學並未得到科學界的一致公認,承認要論證風 水像物理化學一樣屬於現代實驗科學很難,承認風水術中許多內容難於納入現代科學的範疇中。他們之所以要強調風水是科學,無非是堅持風水並非毫無價值,並非 純屬騙局、迷信而已。顯然,他們不假思索地接受了唯科學主義的假定:即只有符合科學的才有存在的合法性。 而相反堅持風水純屬迷信,是偽科學者,也不得不承認風水中包含了許多合理因素,承認先民經驗 的合理性。即使說風水術的某些結論用現代科學可以獨立得出,在邏輯上也絕不意味著風水術沒有獨立的價值。在地方性知識越來越受到尊重的今天,僅僅以在西方 科學傳統中缺乏一席之地來批評風水術,也顯得落伍和缺乏理據。更何況,近來風水術在西方越來越走俏,不僅風水師成為有前途的職業,而且風水學課程進入了歐 美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大學校園,國際性的風水學術會議也頻繁召開。至於說,風水術在古代社會中地位低下,居於末流,這更不成其為反對的理由。因為今天備受追 捧的演藝界明星在古代也是被稱為戲子的,甚至今天非常重要的技術工作在古代也是不受重視的。以風水缺乏科學性來反對風水師認證,是一種唯科學主義的立場, 即假定一件事要是沒有科學依據,就是迷信,就是要不得的,是必須取締的。這種將科學淩駕於整個社會生活的做法是極端有害的,也是行不通的。 事實上,科學之所以可貴,恰恰是因為它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得到了社會實 踐的支持,從社會實踐中獲得了存在的合法性和一定的權威性。但它無論如何都不可能超越社會實踐的母體,成為衡量一切的標準,那樣的話,就是典型的 科學異 化 現象,最終淪為 科學拜物教 。因為只有社會實踐本身才是最高的權威,才是權威和合法性的終極來源。 明白了這一點,我們才會理解即使真的完全違背科學合理性的職業同樣也可以合法存在。例如,那 麼多股票評論家們,拿著高薪,受到許多股民的追捧,可是他們預測股市走勢的許多說法和理論完全沒有任何科學根據,卻並未有人因此而指責他們是在搞封建迷 信,更沒有什麼人認真地呼籲禁止這一種職業。要知道股評家們所使用的預測工具可是五花八門,我們所熟知的所謂 迷信 的各種法術包括 周易預測術 在內, 他們幾乎都在明目張膽地使用。至於彩票評論家則更加離譜,他們的基本預測手法,即根據某些數位組合過去出現的歷史記錄預測以後發生的概率等,可以說是違背 科學常識的典型,但是我們可以普及科學知識,可以提醒彩民們不要迷信他們的錯誤說法,卻不能禁止他們每天發佈預測。進一步地說,這些每天宣講 偽科學 的 人士,對於當今社會結構下的所謂經濟發展、 GDP 提升的貢獻卻未必小於普及科學知識的人。 再例如,在某些唯科學主義者看來所有宗教都是迷信,卻也得到了國家的保護與扶持,某些人甚至 備受優待。某些科學暫時還不能完全解釋的傳統技藝其存在的合理性就更不用說了。而雖然幾乎所有地球人都知道,吸煙有害健康是最基本的醫學和生理學常識,但 煙草的生產和銷售這樣徹底 反科學 的行業卻依然能生存下來 儘管我個人倒是巴不得早日取締煙草業。道理很簡單, 現實 的市場經濟和社會實踐有自己的 邏輯,它並不聽命於唯科學主義者的獨斷。同樣的道理,唯科學主義者,雖然宣傳的是不折不扣的 科學迷信 ,也一樣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也可以出書賣錢。相 反,有科學依據的活動,卻並不一定能成為合法的職業。例如,編寫駭客程式、製造冰毒等等,按科學來說是可能的,是有科學依據的,並且應該是有市場需求的, 但是我們卻很難想像哪個國家會給 駭客軟體工程師 、 冰毒製造工程師 等等進行職業培訓和認證。類似的還有面向市場的胎兒性別鑒定等等。由於科學的進 步,我們已經可以在許多方面成功地實施 以假亂真術 ,但其中有的是法律所禁止的(比如造假幣),當然有些則是合法的(比如美容業、包裝業、旅 的倒是,這個班的課程設置究竟是否合理?考核是否嚴格? 是否需要實踐經驗?由於存在著相當大的市場需求,南大培訓班開了頭之後,一哄而上的各種培訓班會不會粗製濫造、品質低劣?另外,這個班開設之後,其他沒有 經過認證的魚龍混雜的 風水大師們 是否會借機混水摸魚,中國建築文化中心作為唯一具有認證資格的壟斷機構,會不會發生腐敗現象等等,這都向有關部門和行 業的監管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值得注意。建議剛開始啟動時,不妨從嚴控制,並要加強外部監督,等積累了經驗後再逐步有序放開。所幸的是,由於此事引起了大家 的關注和批評,估計以後這個中心要想搞腐敗,難度會比其他合法性少有人質疑的壟斷機構大得多。 在多元社會中,許多事物和現象,往往需要我們從不同的角度綜合考慮。例如,股評師可以大放厥 詞,但是要在醒目的位置提醒大家, 股市有風險,入市須謹慎 。煙草業可以為了滿足某些人的不良嗜好而生產,但必須要在煙盒醒目的位置上注明 吸煙有害健 康 ,法律規定在公共場合不可吸煙、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香煙,醫生們可以宣傳吸煙有害健康、提倡戒煙等等。同樣,在備受爭議的風水問題上,我覺得也不妨采 用類似的辦法,在所有營業性的風水宣傳資料的醒目位置上,加注:風水有爭議,切勿太執著等等。另外,不相信風水的人,還可以和相信風水的人一樣,不斷地宣 傳自己的主張,這樣形成自由爭鳴的局面,以利社會公眾作出自己的判斷,由市場和消費者作出選擇。 在一根筋的唯科學主義者看來,這似乎是自相矛盾的和稀泥之舉,但是兼顧各種因素是我們處理所 有複雜問題所必須遵循的原則,科學只不過是多元社會中一個很重要的方面,而非至高無上的唯一原則。其實就是正規的科學預測,如果面向公眾時最好也要加上警 示旁白: 科學雖奇妙,出錯免不了。 最近北京氣象科學家對 麥莎 的來臨預測的失誤,就造成了很大的損失。據說儘管北方極端缺水,有些水庫還是放了水。 雖然許多人從感覺和經驗上覺得當天不可能有雨,但是由於過度相信科學,就強迫自己否定感覺和經驗,虔誠地等待科學家所說的十年不遇的暴雨。事後,卻沒有哪 位科學家或機構向公眾表示歉意。當然,科學預測會有誤差,預測失誤實際上是很正常的,但是既然如此,當初預測的時候又為何把話說得那麼滿呢?保留和謹慎, 應該也是科學精神中不可或缺的內容。 說明:後來發現風水班與建設部無關,但是不影響本文主旨.
个人分类: 挺偽科學|4945 次阅读|15 个评论
【科學網】:笑看“偽科學”PK“偽風水”
jiangjinsong 2009-3-24 11:20
笑看偽科學 PK 偽風水 何日休 這 回風水師認證班的風波讓風水再次成為了爭論的焦點,但正如我在風水師認證與科學無關一文所說,爭論雙方大多仍然陷在風水是否科學的唯科學主義 問題中,非常無趣。近來無事,流 牆呢?看起來,風水是偽科學的指責對風水師的外部壓力,實際上遠遠小於風水市場內部的競爭所帶來的壓力。 乍看起來,作為偽科學迷信的風水術,想走上 PK 台 和景觀學一決高下,勝負結果應該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仔細一想,事情卻並非如此簡單。以科學作為標準,土裏土氣的風水術固然是偽科學迷信不假,可要是 以歷史悠久的風水作為標準,景觀學何嘗又不是十足假冒的偽風水?倘若景觀學設計,果真一切以科學理念為圭臬,自成系統,並以科學為號召,則與風水 無涉。然而問題是,這家景觀學設計機構實際上是以風水學自居來招攬顧客的,因此如不能證明自己與傳統風水的一致關係,則偽風水的惡名恐難以洗清。同 樣,這次引起轟動的風水班,以學院派風水學自居,要掃蕩江湖派風水師,也自然會引起以風水正宗自居的各路江湖派風水師的強烈反彈,甚至有資深風水師給 建設部寫公開信反對。他們振振有詞地反問,你們真的懂風水嗎?對外界以大學教授的名頭相號召,連風水的基本術語都不懂,毫無風水實踐,卻偽裝精通風水,來 搶風水師的飯碗,這難道不是偽風水嗎? 當 然景觀學機構可以這樣來給自己辯護,景觀學本是自成系統的綜合學科,具有充足的學理上的合法性,與風水無關,本來根本不用借風水學以自重。之所以有時說自 己是風水學,那是因為用戶們迷戀風水,不得已而行的方便。可如果這樣能洗清的話,這一策略同樣也可以為風水師所採用。他們同樣可以說,風水術歷史悠 久,博大精深,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天人合一的精髓,經過長期的經驗驗證,本來根本不必借科學以自重。之所以有時要說自己是環境科學等等,那也是因為用 戶們迷信近代西方科學,不得已而行的方便。如此一來,偽科學與偽風水,大家彼此彼此。 二者究竟誰該出局呢?顯然,無論是作為風水術粉絲的風扇( fans 有 扇子的意思),還是作為唯科學主義擁躉的微米(參照玉米的命名規則),都不能自封評委,僅憑自己的好惡來評判。由於雙方的理論和世界觀具有不 可通約性,所以無論以哪一方的術語理論來評判對方都是不合理的,不公正的。所以無論是偽科學,還是偽風水的標籤對於解決爭端都沒有什麼意義。 那 這場爭論究竟該如何解決呢?還是應該遵照趙本山在廣告中所說的至理名言:別看廣告,看療效!也就是說,究竟是應該由誰來一統江湖萬代千秋,還是各據一 方分庭抗禮,最終的評判權應該交給市場,交給用戶,讓市場競爭在二者之間做出評判。因為究竟是風水師有真才實學,還是景觀設計師科學嚴謹,正像本山大叔神 秘兮兮地所說的那樣,是誰用誰知道。 談到這裏,唯科學主義者們大概最不能同意,最不放心。他們之所以要批駁偽科學迷信,就是覺得消費者很無助,容易落入欺騙的陷阱,何況消費者不僅事前無法瞭解服務的品質,甚至由於無法做嚴格科學的對照實驗,即使事後也無法得知相關服務究竟是好是壞。 可 是,這種將科學評判標準淩駕於一切社會生活之上的做法是沒有道理的。因為,在近代科學產生之前,人類就已經具有了判斷是非的能力了,即使近代科學產生之 後,人類也並沒有將判斷標準完全交給科學。更進一步,近代科學脫穎而出,取得比傳統文化更優越的地位,反而是因為在社會實踐尤其是在市場經濟的競爭中占得 上風的緣故。因此,我們可以說,第一級標準實際上就是這種我們看似不夠嚴格科學的社會實踐和市場判別標準,而科學嚴格的對照實驗等判別標準則是第二級標 准。第二級標準的權威性源於科學實踐對第一級標準的滿足,獲得了第一級標準權威性在一定範圍內和一定程度上的授權。雖然在某種程度上,第二級的科學標準更 加精確,但從本質上說與第一級的社會實踐標準是一致的,不過是在一定的條件下進一步的細化而已,而且我們始終要記住,第二級標準對條件的要求更高,在具體 實踐中常常得不到滿足。同樣的道理,在此爭論中,訴諸風水文化的第二級標準來指責景觀學是偽風水也一樣缺乏理據。相比之下,第一級的社會實踐標準更加 源始,更加基本,適用範圍更廣,尤其是在第二級標準本身受到質疑時更是如此。 在偽科學 PK 偽風水的情形下,由於科學或者風水文化本身的二級標準的權威性受到挑戰,我們唯一可以援引的判別標準就是社會實踐的一級標準。雖然,某一個具體的消費者 對於風水或景觀服務的評判由於太多的干擾因素難以做到客觀有效,但是,一旦涉及到大量人群長期使用的效果,則綜合消費者個體評判的集體效應,就可以使得每 個案例中各種偶然的干擾因素的作用盡可能地相互抵消,將所評判物件本身的影響顯現出來。正如物種進化過程中一個哪怕是小小的競爭優勢,在大量個體的長期生 存競爭中最後也會體現出來一樣,如果風水或景觀不能帶來無論是環境、風水還是心理上的回報,那麼消費者投入的浪費必然會反映到個人生活或者企業競爭上來, 導致消費者繼續享用這種服務的意願下降,最終使得風水或景觀服務的需求下降。這也正是在複雜條件下,利用市場進行評判的原理。 至 于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問題,正如我在風水師認證與科學無關中所倡議的那樣,可以通過發佈警示來提醒過度迷信者,卻不可在無確鑿證據支援某一派的情況下, 輕易介入風水的學派和門派之爭,隨便用哪一方的評論將另一方予以封殺禁止。這種偏袒行徑,就像某些部門一方面禁止主持人使用港臺腔,另一方面卻為京味土語 和東北腔放行一樣,有失公正,更是對消費者接受相關服務的正當權利的無理剝奪。這種對市場的外力扭曲,實踐證明反而是會增大消費者負擔的,也不利於優勝劣 汰的市場規則發揮作用。 當 然,和現實生活中的一切其他事物一樣,市場也不是萬能的。無論是唯科學主義還是唯市場主義,都是要不得的一根筋主義。市場和科學也要受到約束 和規範,也有其適用範圍的限制,尤其是要受到倫理道德的限制。但無論如何,市場作為現代文化中最基本的因素之一,它所提供的自由選擇和包容性,沒有充足的 理由是不應該隨便限制的。 所 以,我們面對風水這樣爭議性較強的事物,在並無確鑿的科學依據證明其無效甚至有害的情況下,當涉及到相關爭論時,無論是類似這種偽風水與偽科學之 間的爭論,還是涉及到諸如理氣派與形勢派之間的爭論,相關管理者都不必忙著給他們貼標籤,寫評語,更不必操心應該充當誰的粉絲發支持短信 ,完全可以超然地付之一笑,請他們登上市場的 PK 台,消費者付給他們的報酬就是他們所獲得的實實在在的短信支持。 有道是:科學真奇妙,風水太玄奧,若問誰最牛,市場見分曉。 風扇與微米,短信任你發,想唱就能唱,一根筋最傻。 此文首發於《科學時報》
个人分类: 挺偽科學|3959 次阅读|6 个评论
風水爭論中的“偽科學”
jiangjinsong 2009-3-23 20:33
載《博 有偽科學呢?有,而且出乎許多人意料的是,雙方都是偽科學。只要仔細研究一些爭論雙方的文章, 就會發現除了少數例外,雙方都肯定科學的價值,都以科學自居,但是同時都暴露出了科學精神不足的毛病,都有將非科學事物假冒科學的行為,所以嚴格地說雙方都是偽科學。   說支持風水一方多是偽科學,比較容易理解和接受。其實提倡風水本身並非就是偽科學。無論是理氣派還是形勢派,只要是堂堂正正地堅持傳統風 水的說法,如使用周易的理論,以青龍、白虎、二十四山向等術語來解釋風水的優劣吉凶,是否有效合理另當別論,絕不可以稱之為偽科學。   問題是支持風水派在唯科學主義的強勢逼迫之下,為了論證自己的合法性,不得不擠到科學的行列裏來。可是這樣一來,偽科學的帽子就很難摘下來了。因為,即使風水術的觀點,在各種零零碎碎的許多方面都暗合當今科學的原理,畢竟不能說是系統的自覺的科學知識;風水術中的重要術語如青龍、白虎、龍脈 等,都非常依賴於風水師個人的綜合體驗,很難嚴格地、客觀地界定,不能說成是近代科學的概念;風水術既沒有嚴格的實驗驗證,也沒有系統的統計處理,不能說是符合近代的科學方法。因此,風水術和西方近代以來的實證科學實在是相差太遠,要稱之為科學,實在是太勉強了。從這個角度說,以近代科學自居的風水術確實就是偽科學。   可是要說反對風水的一方也是偽科學,許多人往往就不能接受了。其實要是用以上的思路批評風水是科學觀點者,那就是有理有據,符合科學精神,是在批判偽科學,弘揚科學精神,而絕非是在搞偽科學。   問題是,反風水一派往往有太強的科學主義色彩,概念混亂,不講邏輯,想用科學的名義來證明風水本身就是偽科學,想要說近代科學已經證明風水是錯誤 的、荒謬的、無效的,這卻使自己陷入了唯科學主義版本的偽科學中不能自拔。畢竟風水術的觀點,在許多方面都與當今科學知識相容,來源於古代先民的經驗總結,簡單地否定風水術,說其觀點是錯誤的,並沒有科學知識的根據;風水術中的重要術語如青龍、白虎、龍脈等,在風水術實踐中有其特定含義,以此來簡單地判定風水為迷信,是沒有道理的;迄今為止並沒有看到有人用嚴格的實驗驗證和系統的統計處理,來證明風水術的無效性,因此以科學的名義來否定風水術,不符合近代的科學方法。風水術和西方近代以來的實證科學實在是相差太遠,與近代科學的交集很少,近代科學的成功並不能構成對風水術的否定了。可以說,作為整個知識體系的風水術,並未得到近代科學的支持;但是,宣稱近代科學已經否定了風水術,宣稱不是科學就必定是迷信,這就是濫用科學權威,將自己的偏見強加給科學,這就是不折不扣的偽科學。   否定風水術的常常使用的一個基本思路是說,風水術的某些合理的、正確結論,完全可以用現代科學可以獨立得出,不必再用傳統的、摻雜著許多神秘、迷信因素的風水了。這裏的邏輯是這樣的,如果風水能夠得到近代科學的支援,則風水是多餘的,如果風水的內容的不到近代科學的支援,則風水是錯誤的。總之有了科學,風水是沒有存在價值的。   這種典型的唯科學主義邏輯是站不住腳的。近代科學並非是唯一的知識源泉,也決非是惟一的知識標準。首先,雖然風水學的某些知識和結論,可以得到現代科學的支援和容納,但是如果沒有風水術,人們未必如此重視這些知識,甚至人們未必能想得出這些結論。在這些方面風水術的建構、啟發作用是獨立于並領先於近代科學的。   至於不能得到近代科學支持的風水觀點,則未必是錯誤的,在邏輯上有可能是近代科學的無能為力,或者暫時水準不夠,正好可以利用和借鑒風水術的洞見來充實近代科學的發展。這裏風水術作為有悠久歷史傳統的地方性知識,完全可以與同樣作為地方性知識的近代西方科學傳統相互補充、相互啟發。這樣的案例,在中西醫的互動上已經有了雖然並不完美但不可否認的實例了。   更有甚者,批判風水者的許多論證完全是與科學以及有效性無關的。比如,有人說風水術在古代社會中地位低下,居於末流,以此來批判風水。這根本不成其為反對的理由。擁護風水的人完全可以反過來說,批評風水的人頭腦中封建等級制的觀念太深。今天備受追捧的演藝界明星,在古代也是認為是下九流,被稱為戲子的,甚至今天非常重要的技術工作在古代也是不受重視的。難道我們今天可以因此否定藝術和技術工作嗎?他們甚至正好可以借此說明,為什麼風水術會受到歧視,為什麼今天應該大力發展風水術。   當然,現在風水師還不是一個得到法律承認、保護和規範的合法職業,所以比較混亂,魚龍混雜,利用風水術進行欺詐的現象並不鮮見,甚至還有利用風水妄談國事的情況,但這與風水本身是否有效毫不相干,只涉及相關職業監管問題。科學家中也有作弊作偽的,但我們並不會因此就否定科學本身的有效性。   至於某些腐敗的官員信風水、利用公款看風水,以及普通公民爭搶風水寶地而發生衝突爭執等等,更是與風水本身無關。難道因為某些腐敗的官員喜愛看京劇,利用公款吃喝旅 合法化問題時一下子想不起倫理原則來也屬正常,可以理解。   有的知名學者,一方面說風水究竟是偽科學迷信,還是傳統文化,可以在學術上研究討論,另一方面卻又以憲法規定愛科學為由質疑建設部對待風水的態 度,這是典型的自相矛盾。既然還是一個需要在學術研究上細心討論的問題,建設部又有什麼根據斷定風水是偽科學,或者違背科學的呢?既然不能斷定其違背科學,建設部再愛科學也無法因此而決定如何對待風水?看來,偏見會使原本明智審慎的人邏輯能力下降。   從有關風水爭論的情況看來,雙方居然都犯了偽科學的錯誤,而且犯錯誤的根源都是唯科學主義。支持風水一方因為接受了唯科學主義唯有是科學的才是合 法的偏見,為了捍衛自身的合法性,不得不將原本不是科學的風水硬說成是科學。而反對風水的一方則是將以近代科學當下的成就當作最後的唯一判據,把任何與近代科學不一樣的概念、沒有近代科學知識支持的觀點、與近代科學研究方法不一樣的方法都當作是錯誤的。這是在把一己的偏見穿上科學的外衣,扭曲了科學的形象,以唯科學主義偷換科學,是不折不扣的偽科學。這場熱鬧的爭論竟然演變成了兩種不同形式的偽科學之爭,真是十分滑稽可笑。   而一旦消解了唯科學主義的話語,雙方才可以真正有建設性地展開論爭。風水派將不再需要為了貼上科學的標籤而扭曲話語,能以真面目示人,也可以有效避免所謂偽風水的假冒。反風水派,也不必為了將風水打成偽科學迷信,而認定現有科學窮盡了真理,宣稱科學已有系統的證據反駁風水術的斷言,可以直接在風水的有效性上展開質疑。二者的爭論就可以從意識形態色彩很濃的口水戰轉化為具體有效性的爭論。這樣一來,問題的解決就可以依靠經驗、邏輯和理性,不必訴諸標籤、帽子了。   所以,有必要加強科學精神的宣傳和教育,使人們充分認識到科學的局限性、時代性和相對性,認識到論證所必需的嚴格性和邏輯性,認識到不能將具有明確規定性的科學,無限地擴大化、泛化和絕對化,只有這樣才能不會犯偽科學的錯誤。當然,正如我前邊所說過的那樣,職業合法性與是否偽科學並無直接關系,因此無論是宣傳風水是科學的人,還是批評風水的人,如果能擺脫唯科學主義話語展開合乎理性的爭論固然很好;即使仍然堅持現有的偽科學辯論方式,只要遵守國家法律,在國家保護言論自由的法律之庇護下,也可以繼續辯論下去,雖然確實無趣。
个人分类: 挺偽科學|4627 次阅读|10 个评论
“科學精神”須辨偽
jiangjinsong 2009-3-23 12:57
載《民主與科學》2007年第6期 科學精神須辨偽 蔣勁松     甄別偽科學對於發展科學非常重要。然而,過去人 們對於偽科學的認識卻不夠深入。按照目前流行的四科(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思想、科學精神)提法,我們可以說偽科學和科學一樣也有四個層次。 有知識層次上的偽科學,如有人試圖研製或者宣稱造出了永動機。有方法 層次上的偽科學,如將有限經驗歸納的知識絕對化,以為科學不是可錯的知識。有思想 層次上的偽科學,如以生物進化論為依據,鼓吹種族歧視的社會達爾文主義等等。   這些層次上的偽科學相對來說,倒是比較容易識別和批駁的。相比之下,在精神層次上的偽科學則具有更大的欺騙性和危害性。值得注意的是,許多人心目中的科學精神,實際上卻是科學的意識形態化。這是妨礙科學健康發展的,應該認真甄別和努力批判。   偽科學精神的表現形形色色,難以一一枚舉。模仿劉華傑教授給出的偽科學的元定義,我們同樣可以給出一個偽科學精神的元定義:如果某些觀念和態度違反了科學精神,或者不屬於科學精神的範疇,卻以科學精神自居,則我們可以稱之為偽科學精神。   值得注意的是,科學主義恰恰也是偽科學精神的一種表現形式。美國學者霍爾頓在《科學與反科學》一書中,認為反科學的種種表現形式中還包含了 科學主義,如過分熱心地把科學模型引入非科學領域;過分誇大科學技術力量等等。無獨有偶,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中國研究中心主任理查 鮑姆 (Richard Baum)也認為,現代中國流行的獨斷的唯科學主義就是造成中國科學滯後的5個因素之一。   所以,和某些人的理解正好相反,科學主義不僅不是科學發展的有利因素,反而是一種假冒科學之名,濫用科學權威,並有害於科學發展的偽科學精神 。范岱年先生指出,獨斷的科學主義在歷史上是充當過反科學和偽科學的角色的,某些科學主義者,就曾對鮑林的共振論和摩爾根基因論進行過政治批判。雖然世 事變遷,政治環境有很大的變化,但是科學主義者們真理在握,唯我獨革,唯我獨科的精神氣質沒有絲毫改變。   以筆者的孤陋寡聞,科學主義作為偽科學精神,主要有以下的表現:   1,將對科學的迷信假冒為尊重科學,將以科學的名義排斥科學之外其他文化的科學霸權主義假冒為堅持科學精神,將全面認識科學的局限性以及科學雙刃劍效 應扣上反科學的帽子,以真理唯一性為名來拒斥思想和理論的多元化。這是科學主義的最大危害,其實質是獨斷的一元論,是中國古代經學思維方式在今天的翻版。 從這個角度看,對科學主義的批判,是中國人民思維方式現代化的重要課題。   2,以科學的普適性為名拒斥地方性知識,如以西醫西藥來排斥中醫中藥,以西方中心論排斥本土的、民族的傳統文化。在這裏科學主義成為文化上的民族虛無 主義和西方中心主義。這些今天在西方學術界乃至公眾話語中也是備受批評和抨擊的。中醫在歐美各國逐步站穩腳跟,為西方人士所接受,也用不容否認的事實雄辯 地證明了狹隘的、短視的科學主義的錯誤。   3,抹煞人文學術和社會科學的特殊性,要求人文學術和社會科學必須遵循自然科學的標準。人文學科是一種人類理解自身的不斷對話,也是人類不斷重新創造自己的種種努力。人文學科的開放性、發散性,不是應該設法克服的缺點,而恰恰是人類自由創造的必要保證。   4,相信科學萬能論,排斥科學之外的人文主義文化的建設。例如,認為科學研究活動不需要遵循倫理學原則的指導,這與科學發展的國際潮流背道而馳,給科 學的健康發展造成障礙。這種思想事實上往往和只重物質文明建設,不重視精神文明建設的思路有相當大的關聯;也和過去極左思潮統治時期全面批判和封殺西方人 文學科研究成果以及中國傳統文化的政策的惡劣影響有密切關係。   5,以反對迷信為名來排斥宗教的文化功能,混淆宗教與迷信,將科學等同於無神論,違反國家宗教政策,將反對宗教的任務強加給科學與科學普及工作,人為 地製造科學的對立面,增加科學發展和傳播的阻力。例如,有人提出宗教中的主導思想就是迷信,這幾乎就是將宗教等同於迷信。這表明了,科學主義是和各種宗教 搶奪思想生態位的信仰體系,是和宗教在同一個層次上的競爭者。從這個角度看,科學主義也是一種特殊的宗教。我們就非常容易理解科學主義者在批判學術對手時 的那種狂熱,那不過是一種宗教狂熱分子對異教和異端的一種非理性排斥罷了。   我認為作為信仰和變相宗教的科學主義是合法的,人們有權相信科學主義。也許對於某些人來說,這種信仰可以給他們帶來精神的安慰或者生命的意義,鼓舞他 們在面臨困境時的生活勇氣。對於科學主義的這種功能,人文主義者是非常尊重和珍視的。但是,作為信仰的科學主義與其他宗教信仰一樣只能是個人自由的選擇, 不能作為一種批判和衡量各種觀點和傳統的強制標準。   科學主義以科學自居,卻並違反科學精神,魚目混珠,強佔話語霸權,造成人們思想混亂,對社會的正常發展形成了干擾,危害不可輕視。因此,甄別 包括科學主義在內的偽科學精神,去偽存真,讓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真正得到彰顯,對於落實科學發展觀和以人為本的基本國策,很有必要。目前,國 內學界對於科學精神的辨偽研究剛剛起步,許多複雜問題尚待深入研究,需要更多的學者積極參與,這篇短文權當是抛磚引玉。 醜陋的簡體字版: 科学精神须辨伪    
个人分类: 科學文化|2094 次阅读|2 个评论
一言難盡“偽科學”
jiangjinsong 2009-3-23 12:42
載2007年1月6日《新京報》   一言難盡偽科學 蔣勁松     科學是當代社會中非常重要的文化現象,要發展科學自 然必須要揭露和批判偽科學,所以科普法中第八條明確提出科普工作應當堅持科學精神,反對和抵制偽科學,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事。然而,究竟什麼是偽科學 ,其實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而將反對偽科學寫進法律,則是一件更加複雜的事。目前我們社會中既存在偽科學十分猖獗的現象,同時違背科學精神,不分青紅皂 白濫扣偽科學帽子的現象也不鮮見,二者都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後果,必須要予以重視。   要定義偽科學,首先就應該界定科學是什麼,然而科學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的。科學哲學家們研究許多年,也沒有能夠給科學下一個公認的精確的定 義。為了回避這一困境,北京大學哲學系劉華傑教授曾給偽科學提出一個元定義,把非科學的東西說成是科學,則此種聲稱是偽科學。。這聽起來似乎跟沒說也 差不太多。   雖然在認識論意義上人們至今不能給出一個好的標準。然而在現實中,偽科學與科學並非一筆糊塗賬。劉華傑教授指出,這條界線是在社會學層面由科學共同 體來決定的,只有科學共同體才有權對科學真偽進行判斷。目前存在的問題和爭議,就在於沒有很好地把握和落實這一原則。   首先,偽科學的合法鑒定者是科學共同體,並非科學界之外的高官、媒體、哲學家,其根據是科學的實踐,而非抽象的哲學原理、常識、流行的見解。因 此,訴諸科學之外的各種權威、流行的見解、媒體炒作、粉絲的擁戴來宣稱某種觀點或理論是科學的,無怪乎我國現階段偽科學氾濫。反之,根據上述的理由來宣佈 某種觀點是偽科學的,同樣也是科學精神不足的表現,想當年像數理邏輯、基因論、共振論、相對論、量子力學、大爆炸理論都曾被當作偽科學來批判,歷史教訓不 可忘卻。   其次,偽科學是要用科學共同體共同認定的。個別科學家的推崇不能當作某一理論或觀點科學性的證明。反之,個別科學家的個人異議,作為一家之言可以 參考,也不可作為判定偽科學的依據。由於科學研究是探索性事業,所有的科學家都免不了犯錯誤,不可將探索過程中錯誤和失誤當作偽科學批判,更不可 將偽科學作為污蔑學術論敵的醜化手段。   第三,科學共同體的集體決定具有歷史性和相對性,它是可錯的和可以變化的,是永遠開放的。這也同樣適用於對於偽科學的判定上。因此,在科學上,關 於某一理論是否科學的不同看法和分歧,可以而且應該通過學術的討論來解決。這一討論應在學術界內部,遵守學術規則,以理性的態度進行。任何借助外部勢力, 無論是政治的權威,還是借助於群眾的鼓噪,搞群眾運動,都是不合適的。   第四,科學共同體是一個具有高度自主性的社群,其判定結果的有效範圍是科學共同體內部,以及外界願意接受科學共同體決定的範圍內。這就意味著,反對 和抵制偽科學是科學共同體內部不言自明的規則,對於社會大眾只能作為宣導的口號,並無任何強制的法律效力。從思想自由和言論自由的角度看,一位公民堅持 並主張被科學共同體斷定為偽科學的觀點,並沒有違反法律。事實上,我國法律也沒有任何可操作的處罰堅持並主張偽科學觀點的具體條款。   只有在借助偽科學侵害他人和社會利益時,法律才會懲罰侵權人。但是,這和侵權人借助偽科學還是科學是沒有什麼關係的。即使在科學普及過程 中,對他人侵權,同樣也要受到法律的相應處罰。科普法第八條說: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科普為名從事有損社會公共利益的活動。其實,在科學普及的活動 中,即使損害了公民個人的利益也是為法律所禁止的。   另一方面,在科學共同體內部是嚴格地按相關規則運行的。所以,被科學共同體認定為偽科學的學說,是不能以思想自由、言論自由要求科學共同體提供資 源來發表、甚至討論、鑒定的。某些民科人士因此而批判科學共同體教條、不民主、不講學術自由,這是對科學共同體的運行規則誤解所致。   第五,科學有其特定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範圍,不可越界,這是保證其科學性的必要的自我限制。嚴謹的科學家們一般都非常謹慎。而偽科學則常常是科學隨意外 推、越界使用的結果。國人對科學發展的艱巨性瞭解不多,往往缺乏耐心,欠缺批判精神,容易聽信爆炸性的發展、重大突破、包治百病的靈丹,偽科學氾濫就是理 所當然的了。   這種越界使用導致偽科學另一種表現形式,恰恰是以激進的反偽科學面目出現的。它是將科學方法和規則越界到科學之外的地方,我稱之為偽科學精 神。比如,有人誇大科學的作用,提倡科學萬能論;有人把科學當作衡量一切的標準;有人人為製造科學與宗教的對立,將宗教說成是迷信;有人否認科學的雙刃 劍效應,認為科學只有正面作用;有人將中醫打成偽科學等等,不一而足。凡此種種,往往以提倡科學精神的面目宣傳,而與科學所堅持的理性、審慎精神,完全背 道而馳,故應稱之為偽科學精神。   第六,既然對於偽科學的認定是可錯的,所以正如從事偽科學活動和宣傳偽科學觀點不應該受到法律的限制一樣,批評他人的活動或主張是偽科 學也不應該受到法律的限制。即使這種批評沒有根據,搞錯了,也不過是學術活動中正常的失誤而已。正像在科學研究中,同樣有可能搞錯,無意中違反了科學的 原則,支援了沒有科學根據的理論一樣。當然無論從事和宣傳偽科學,還是批判他人的行為或主張是偽科學,都不能違背法律,例如不得作偽證、弄虛作 假、詐騙錢財、誹謗、污蔑他人,人身攻擊等等。   綜上所述,偽科學的問題不是依靠哲學、法律、群眾運動能解決的。歸根結底,偽科學在中國的氾濫是由於科學共同體的自主性受到破壞所致。偽科學氾濫的解 決之道,套一句成語,就應該是:凱撒的歸凱撒,科學的歸科學。既不要不尊重科學家的權威,將科學的事務交給外行打理;也不要人為地製造科學越位元, 強科學之所難,將科學活動的規則誤用於科學之外的事務上。   醜陋的簡體字版:http://shc2000.sjtu.edu.cn/0701/yiyann.htm
个人分类: 科學文化|2227 次阅读|7 个评论
蕭重發先生的評論點評
jiangjinsong 2009-3-21 14:15
蕭兄在劉進平教授博文後曾貼出兩個評論的帖子,他要求在下予以點評,我覺得這是一個深入交流的好機會,談談我的看法,也歡迎重發兄、劉教授批評指正。 【我觉得有几个概念要搞清楚:科学(science)、非科学(non-science)、反科学(anti-scinece)、伪科学(pseudo-science)。 前三者刚好组成一个集合(科学、非科学、反科学),就是把这个世界的一切东西按科学的标准来划分。这是一个分类学的知识问题。当然其中隐含了科学的强势及其内在的价值。但至少这是一种事实区分。 但是伪科学不在上述的分类里面,它直接跟科学组成一个集合(科学、伪科学),但这种分类不是事实的分类,而是一种价值的区分。为什么世上有伪科学,那是因 为科学太强势了,在大家的眼里,科学代表着正确,而其他的一切东西就是不正确,所以,其他的东西为了获得大家的认可,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伪装成科学的样 子,这个时候这种东西就是伪科学,而伪科学按其内容来分是可以分为上面我说的三类(科学、非科学、反科学)。如马哲是哲学(非科学),但在中国却伪装 成科学(伪科学),如气功是一种文化,但它也伪装成科学(伪科学),但或许气功本身有其科学的因子。再如水变油,永动机是反科学,但它却伪装成科学的样子 (伪科学)。 总之,(科学、伪科学)是一个价值概念,而(科学、非科学、反科学)是一种事实概念。伪科学你一下子是反不了,因为它是科学的倒影。科学越强势,伪科学越厉害。】 蕭兄對於科學主義的總體態度與在下接近。但是,在某些細節方面仍然有分歧: 我認為科學、非科學是一個基於內容的劃分,也可以說成是事實概念。但是,反科學就內容來說當然屬於非科學,就其論題涉及範圍來說,必然要與科學相重合,否則就談不上什麽反。就這層意義上說,似乎也可以說是所謂事實概念,但是站在科學主義立場上看,反也包括了態度、立場,這樣似乎也是價值概念。 偽科學按我的理解,應該是所謂事實概念,一切本來并非科學的東東偽裝成科學都是偽科學, 如果不接受科學主義假定,不假定科學就是正確的、合法的,偽裝成科學本身并不一定就是負面的價值。 例如,我的牙齒掉了裝了個假牙。它明明不是原本的牙齒,卻偏偏要做成牙的樣子,甚至由於我的牙齒比較發黃,假牙還要做成發黃的樣子來,這當然是偽裝,但是我們很少以輕蔑的口吻說是個偽牙。這是因為,假牙可以發揮正面的作用,如可以幫助我吃東西,讓我說話 不漏風,讓我笑起來時沒有顧慮等等。我認為,假牙是個描述性的概念。 同樣,偽裝成科學的偽科學也可以在一定條件下發揮正面作用。沒有理由一定要認定它就是消極的東東。 結論:只要撤掉科學主義的假定,以上的概念都應該是描述性的概念。 【但科学和伪科学区别应该是有一定标准的, 而非简单的价值判断, 就像真货和假货的区别一样. 当然有标准阿,但这个标准是价值标准。任何东西其实都有自己存在的理由和价值,但由于现代科学的强势,导致不符合现在主流科学的其他一切东西为了 博得认同,都只好伪装成科学的样子,这个时候它就是伪科学。比如说中医,现在中医喜欢说自己是科学,它的意思就是说它符合现代科学那一套价值,这 个时候其实它就成为了伪科学。但你能说中医就不能治病了么?当中医理直气壮地说我就是我,我就是中医,我就是几千年来能治病的中医时,它就不是伪科 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伪科学仅仅是一种价值判断。伪科学是科学的孪生弟兄。他们如影相随。 至于你说就像真货和假货的区别一样,我是不赞成的,价值领域的东西,最好公权力不要介入。至于很多伪科学的东西打广告变成产品来挣钱,我们现有的法规就能处理(他们是价值中立的),不必再专门搞什么伪科学法等处理。一定要把行为和价值区分清楚! 】 以上我都同意,這恰恰支持我的觀點:偽科學應該是一種描述性的判斷,本身不應該賦予特定的價值評判。當然,現在社會上流行的用法是把偽科學當作一種貶義的價值評判的概念在使用。
个人分类: 挺偽科學|4029 次阅读|34 个评论
回應“偽科學爲什麽要偽科學”
jiangjinsong 2009-3-21 10:28
劉進平先生對拙文偽科學的科學價值寫了篇回應的博文,這讓我感到很受寵若驚,簡單回應如下。 1, 不确定 蒋 先生从伪科学里寻找科学价值是先知还是强辩。 自以為不過是從科學哲學的角度談一些基本的常識,但在科學主義盛行的中國,人們往往會感到驚訝,懷疑是故作驚人之語,其實,如果對我的一貫論述了解多一點,就釋然了。科學文化人的許多觀點,既不像支持者所認為的那樣深刻,也不像反對者想象的那麼荒謬,其實不過是一些常識而已。 2,偽科學的動機是多重的。除了 人们对科学具有前所未有的信任和依赖 之外,不可否認,國內科學主義猖獗,科學往往意味著合法、正確、可靠,在許多科學主義者眼中,科學之外無真理,科學之外無價值,許多并非現代科學的文化要想獲得生存權,必須要宣稱自己為科學,這也是偽科學的一個重要來源。要消除此類偽科學,根本的解決之道是消除科學主義的強勢,讓非科學的文化傳統有合法存在的空間。 3,劉進平先生說得對,偽科學并不一定有害,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種見識要比許多科學主義者高明太多。 4,雖然從科學哲學這門學科誕生起,科學哲學家們就想在科學與非科學之間劃出清晰的界線,想通過幾條簡單的原則來劃界,幾十年努力的結果是:科學哲學家們一直承認,根本不存在簡單的原則來予以區分。最後,必須要依靠科學家共同體在具體語境中的判斷,而這種判斷從來都是歷史的、相對的、可錯的。 5,科學哲學家為何如此賣力要在科學與非科學之間嚴格劃分界線?其實,背後有一個假定:科學一定比非科學高明,非科學要以科學為楷模。後來的歷史主義學派和后現代科學哲學已經否定了這一假定。作為科學哲學壓倒一切任務的劃界的必要性就被解構了 6,劉華杰教授的偽科學元定義把不是科學的說成是科學的,這種宣稱是偽科學最為嚴格,遠比列舉幾條標誌來得嚴謹。 7,偽科學不等於欺騙、欺詐,完全有這種可能:一個人在真誠地從事偽科學研究。 8,有時候偽科學不過是弱勢文化在科學強權下的反抗義舉而已。我認為,在不違背國家法律和良好習俗的前提下,公民有從事和宣傳偽科學的神聖權利,當然,他人也有批駁和反對偽科學的神聖權利 9,值得注意的是,過去某些人曾以政治力量干預科學,現在同一些人居然又以科學為名同樣來壓制不同的聲音。表面的話語修辭雖然不同,但是,背後的思想專制的傾向是一以貫之的。
个人分类: 挺偽科學|3897 次阅读|2 个评论
偽科學的科學價值
热度 2 jiangjinsong 2009-3-20 15:44
從今日起,每天最多貼三篇博文,只封頂不保底。 偽科學的科學價值 蔣勁松 博 有爭議的前提假定:偽科學必然是一種消極的、負面的文化現象。我覺得這一假定是站不住腳的,它不過是科學主義流行的產物。實際上目前偽科學概念強烈的修辭色彩,就是要強調科學與非科學的本質區別,防止人們在二者之間混淆。而隨著科學哲學、科學史和科學社會學的新發展,這一假定正在受到越來越普遍的懷疑。 首先,科學與偽科學的界線只能是相對的、歷史的,它無法通過某種定義精確的原則來區分,而只能由實際從事科學研究的實踐者們作出可錯的判斷。過去科學哲學家們認為,可以從研究方法上將科學活動與非科學活動嚴格地區分開來。所有不符合科學研究方法原則,卻以科學自居的活動都是偽科學。然而,隨著歷史主義的興起,科學哲學家已經證明實際上不存在絕對的、永恆不變的、普遍適用的科學研究準則。這不是科學哲學家無能,而是對於所提議的任何一個普遍準則,科學哲學家都能成功地找到反例。如科學哲學家費耶阿本德指出,對於任何給定的法則,不管它對於科學來說多麼基本或必要,總會有一些境況,在那裏不僅無視這法則而且採取它的反面是明智的。 這樣一來,想從研究方法上簡單地確定偽科學的策略是行不通了,也就是說,在科學研究方法上,科學與非科學的界線開始模糊了,偽科學這個概念原先所具有的使科學純潔化的功能也開始變弱了。美國著名科學哲學家庫恩指出:占星術不可能被排斥於科學之外,因為其預言也是以科學形式出現的。也不能因為術士們為失敗辯解的方式而排除占星術。其實今天解釋醫學或氣象學中的失敗,也總是這樣來論證的。即使是物理學、化學、天文學等精確科學,如果碰上麻煩,也會這樣論證。占星術為失敗所作解釋,也沒有什麼不科學之處。他還說,歷史學家們還面臨著日益增多的困難,即如何區分出過去的觀察和信念中'科學成分,與被他們的前輩們已經標明是'錯誤和'迷信的東西。例如,他們越仔細地研究亞里斯多德的動力學、燃素化學或熱質說,就越確鑿地感覺到,那些曾一度流行的自然觀,作為一個整體,並不比今日流行的觀點缺乏科學性,也不更是人類偏見的產物。由於科學與偽科學區分的相對性,簡單粗暴地反對偽科學,可能會導致對科學事業的傷害。 另外,正如在特定條件下,科學可能會產生負面影響一樣,偽科學也可能會有正面價值。例如,黃維當年在獄中從事永動機的研究,得到了政府的支持,這項偽科學研究產生了非常良好的統戰效果,對社會很有利。這是偽科學在科學之外具有正面價值的典型例證。這個案例很生動地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科學和偽科學活動是人類社會活動的一部分,科學和偽科學活動除了在科學方面的價值和影響之外,還會因特定的環境和條件,產生其他方面的影響和價值。不分青紅皂白簡單地否定一切偽科學活動是犯了形而上學的錯誤。 拋開其他方面的正面價值以外,甚至於在科學上,偽科學也可能會產生正面的價值。李醒民教授曾說過,可以從三個不同層面來談科學,即作為活動的科學、作為知識體系的科學和作為社會建制的科學。我認為,在這三個層面上,偽科學都可能有正面的科學價值,也就是說:在這三個層次上都存在這樣的案例,雖然它們違反了科學的原則和規範,只能說是一種非科學,但是把它們當作科學來對待,卻對我們今天毫無爭議地當作科學成果的認識產生了積極的、正面的影響。 一,偽科學活動也能產生正面的科學價值。偽科學活動雖然不符合科學活動的一般研究規則,而且往往達不到其預定的目標,卻常常能產生一些具有科學意義的結果。許多我們引以為榮的中國古代科學技術成就,就是那些一心要煉出仙丹的道士們所做的成果。以我們今天的眼光看,煉丹是偽科學活動,但不能否認其對現代化學的正面價值。 二,作為知識體系的偽科學可能會有科學價值。某個理論在科學上不能成立,沒有足夠的依據,如果把它當作是科學理論,那就是偽科學,但它在科學上仍然會有其意義。在恩格斯《自然辯證法》裏有一個經典案例,就是康得的星雲假說,它是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取得突破的重要基石。它從來沒有被科學家普遍接受,仔細推敲起來是站不住腳的,其思路與現在許多偽科學理論的思路差不多。但是,它對於後世自然觀的突破乃至自然科學的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甚至比很多實實在在的科學成就帶來的影響更大。 三,作為社會建制的偽科學可能會有科學價值。現實中科學的社會建制是有缺陷的,科學共同體得出的集體結論不一定是科學的,因為很多外部因素干擾著科學共同體。傳統的科學社會學所宣稱的科學祛利性原則掩蓋了科學活動中的利益與權力關係。而流行的科學觀認為,科學共同體是知識的唯一鑒定者,這使得外行難以批評作為整體的科學共同體。 美國著名營養學家坎貝爾,在《中國健康調查報告》中揭露說,由於醫學共同體受到大型醫藥公司非常深重的影響和控制,那些以科學名義發佈的醫學和營養學結論往往是不合理的。他指出, 科學家得到的這些資助都是由像米德詹森營養學實驗室、LEDERLE實驗室、BIOSERVE生物工程公司以及以前的寶潔公司,還有達能營養中心提供的。這些都是食品工業和藥物工業的衍生機構,他們代表的是科學界和產業界的一種畸形的聯姻。你能相信這些所謂科學界的朋友,真正致力於追求科學的真相,而不管結論對他們的影響是好還是壞嗎? 傳統科學觀認為,脫離了地域局限性的職業科學共同體,要比受限於地方特點的公眾更有權威性。這種普遍主義的觀點掩蓋了科學知識本質上的地方性。例如,在英國坎布裏郡羊污染事件中,最後的結果說明當地牧羊人的判斷比科學家們更加高明。 所以,科學共同體之外的觀點往往反而是正確的。把違背科學共同體的觀點稱之為科學,這種做法通常我們認為就是典型的偽科學,而實際上它可能就是真理。外部力量對科學共同體的干預可能會產生正面的影響。比如對於中國共產黨在西方傳統的醫學體制中引入中醫的做法,費耶阿本德就大加稱讚,認為中西醫結合開創了一種有趣的醫學發展路線。 傳統的科學社會學認為科學不應該受到特定價值觀念的影響,否則就是偽科學。著名科學哲學家桑德拉哈丁的立場認識論認為,這種備受推崇的中立性,可能正是實現客觀性最大化的障礙。在科學史上,我們可以看到宗教偏見、民族情緒、性別意識、階級觀念等非普世主義價值可能促進科學發展。這方面案例很多,如畢達哥拉斯的宗教觀念之於數學研究,太陽崇拜之於哥白尼日心說,階級意識之於馬克思政治經濟學,女性主義之於生命科學等等。 偽科學最大的害處據說是非理性。然而,費耶阿本德在深入研究了伽利略的案例後指出,論證若審慎地加以應用,本來可能阻止現代科學的興起。論證可能阻滯科學,而瞞騙則是促進科學所必不可少的。所以,在某些特定條件下,甚至在科學中連使用非理性的手段也常常是有益的。顯然對新思想的歸順將不得不借助論證之外的手段促成。它的實現將不得不依賴非理性的手段,諸如宣傳、情感、特設性假說以及訴諸形形色色偏見。我們需要這些非理性手段來維護新思想,它們在找到輔助科學、事實和論據之前只是一種盲目的信仰,在那之後,才轉變成可靠的知識。 當然,承認偽科學在一定條件下有正面價值,並不意味著我們就應該弘揚偽科學,也不否定那些為了科學發展而真誠地批駁和反對偽科學的努力的價值。因為,偽科學的正面價值必須要在特定條件下才能顯現,而且其負面價值確實是普遍存在。我們所強調的是,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即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搞形而上學的一刀切。
个人分类: 挺偽科學|4973 次阅读|7 个评论
比爾.蓋茨為何相信風水?【轉帖】
jiangjinsong 2009-3-16 08:57
比爾.蓋茨為何相信風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0-14 15:16:35 不知從哪年哪月,中國人開始集體犯賤,凡是老祖宗傳下來的玩意兒,只要一進課堂,總會引來一片罵聲。人人都在強調堅 決不能和中國古人一般見識,好像當代中國人一夜之間都脫胎換骨,成了西方科學的嫡傳弟子。只要科學不懂的東西,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就絕難被看作學科。任 何學問,只要沾上傳統的邊,好像立馬就會腐爛。於是,風水學在這普照九州的科學陽光之下,也成了一個不登大雅之堂的黑戶。   風水一方面成了多數房產商為樓房偷偷灌下的春藥,一方面又成了某些人恨不得真空密封起來的絕世毒品。與風水學卿卿我我的人,稱這是一件願打願 挨的事;而那些一心糟蹋風水學的科學信徒,除了以決絕的姿態進行聲討外,還嬌滴滴述說著自己對科學的哀怨戀情。風水學到底是傳統文化中的黃蓉,還是蠶食科 學精神的蝗蟲,倒成了值得一辯的問題。   去年看新聞,就聽北京大學環境學院的於希賢教授介紹,比爾蓋茨到中國來選擇所住房屋時,都曾專門找他看過風水。在科學信徒們眼中,比爾蓋 茨無疑是深具科學精神的偶像,連這樣一位偶像都相信風水,雖然說明不了風水學就是真理,但至少可以說明相信科學的人並不都是狹隘、盲目、性急的主兒。科學 證明不了的智慧,未必就不科學。   中國人大多只有在國外的威逼利誘下,才會趕鴨子上架地相信一點自己祖先的智慧。2003年韓國開始梳理中國風水,政府啟動了整體風水地 理項目,將其列為韓國的申報世界遺產項目。這個項目不僅由韓國中央博物院主持,更有聯合國數十位不同領域的專家參與。其後不久,又傳來日本也在偷偷著手 風水申遺的準備。這時,相關政府部門才發現風水原來也是一個寶貝,勉為其難地開始對風水學有所接納。   2004年,國家相關中心在《2004年健康住宅技術要點》中婉轉地表了個態:住宅風水作為一種文化遺產對人們的意識和行為有深遠的影響。 它既含有科學的成分又含有迷信的成分。2005年8月,建設部下屬某中心下發了一份關於成立風水文化專家委員會的通知,明確說建築風水文化是中國 傳統建築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所強調的和諧、循環、平衡等觀點,對於我們今天建立循環經濟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具有現實的參考價值。這回算是松了口,風水 有了一個國家說法。   即使這樣,風水學在進入大學與研究機構的途中,依然阻礙多多。各個關卡總會跳出一些所謂的科學信徒,對風水學進入課堂和研究大加阻撓,生怕繼 承了這份祖宗的遺產,就會扒了科學的祖墳。好像信了一點祖宗的智慧,地球就會失去了引力。要知道,目前在日本已有110多所大學都開設了風水專業,日本算 是一個信奉科學的國度吧。   南師大的物理學博導張棟傑有過一個不錯的定義,稱風水學就是研究電磁場跟生態影響的一門學問。其實在上世紀前,中國的哪一個城市、哪一幢住 宅、哪一座墳墓,不是由風水師選址建造的?難道非得把風水這個古老名字,改為建築生態影響學這樣的現代名詞,才能最終得到各大學和普通民眾的認 同?(來源:人民網/中國青年報)
个人分类: 精彩轉帖|4276 次阅读|1 个评论
于丹、风水与“科学贼”:科学文化散论
热度 1 jiangjinsong 2009-3-11 10:50
于丹、风水与科学贼:科学文化散论 蒋劲松 这里收录的是 4 篇短文,原本是要为不同报刊撰写的,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刊出。但是,自家的破笤帚舍不得扔,回头再看似乎仍未过时,所以从杂乱的硬盘、优盘中拣出,略作修改,放在一起做个拼盘。每则短文主题不同,原先各有语境,全文乍看上去难免有凌乱散漫的感觉,但精神仍然是一以贯之的。 为什么说于丹胜过李零? 在 央视百家讲坛诸多讲演者中,讲解《论语》的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也许是最具争议的。我也同意许多批评者的意见,于丹的解读中确实存在不少学术上的硬 伤,需要纠正和改进。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于丹在传播乃至商业上的巨大成功,反映了民众对于本土教化资源的强烈渴求。与北京大学李零教授对孔子圣人形象的 解构相比,在教化民众的意义上,于丹的解读方式其实更有价值,更值得重视。 据报道, 2007 年 9 月以来,甘肃省白银监狱将国学讲座引入服刑人员的日常教育,帮助服刑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早日回归社会,目前已经有 2000 多名服刑人员参加了学习。我认为,这是充分挖掘本土思想资源,教化人心,建设和谐社会的善举。 说 到教化,大概许多人会立刻涌起反感,忍不住要批判,认为这是一种反启蒙的态度,不够民主和平等,而且是一种要不得的复古。其实,这完全是一种 误解。事实上,任何社会秩序的确立与延续,都需要对其成员进行不断的教化,福柯就揭示了现代社会中无所不在的规训;本土的传统资源更是任何社会的教化 过程所必不可少的。教化固然具有规训的性质,然而,不能简单地认为,它一定就是压抑个性,妨碍思想自由的。因为,民众实际上有一种自觉接受教化的内在 需求。今天社会上对于丹的由衷赞赏与狂热追捧,正是这一需求的市场表现。用自由主义者爱用的权利概念来说就是,民众有接受教化的神圣权利。 我 国新文化运动以来,激进思潮日甚一日,中国现代化进程却反而坎坷连连,欲速而不达。而更重视利用传统资源的国家和地区,现代化则要平稳顺利得多。对于近代 西方的成功,人们一般只注意到了大学在引领观念革命方面的推动作用,却忽略了在大学之外教会坚持传统,保证社会成员在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上具有延续性的保 守作用。须知,保守与进步是相反相成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一味躁进,其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在现代化日新月异的急剧变化中,人们更需要传统来提供安定人 心、塑造人格。 从 胡适提倡整理国故以来,学者们按西方近代学科体系的框架,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原有体系割裂开来。传统文化丧失其有机联系,沦为现代学术研究的资料和对 象,因而也失去了活生生的教化功能。其背后的假定是无视西方近代学术体系的地方性,将其当作衡量一切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普遍标准。这就是中国近代以来非常流 行的西方中心主义和科学主义的逻辑。 在 多年激进思潮退热之后,在中国和平崛起的形势下,国人的民族自信心开始得到恢复,逐渐能以平和的心态重新认识国学的价值,尤其是民间自发地掀起了儿童经典 诵读学习的热潮。在认识国学资源的教化价值方面,个人觉得,与学院派的教授们相比,普通民众甚至有更加敏锐的直觉。不仅企业老总们愿付重金参加名校的国学 班学习,而且在儿童教育方面也有诸如孟母堂之类的现代私塾教育机构的涌现。在目前义务教育广受批评的情况下,从尊重子女教育的父母选择权的角度上看,这种 新型的私塾教育其实不失为必要的补充,应该得到法律的认可与保护。 相 较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之外社会教化尤其值得重视。中国的高等教育尚未普及,全民九年义务教育也并未得到充分落实,尤其是缺乏发达的教会体系,如何为普通民 众提供必要的社会教化,是建设现代和谐社会非常关键的问题。宋明理学曾经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成功地将教化范围从精英阶层扩展到普通民众,渗透到各地的乡规民 约乃至家训、习俗中,塑造了当时所需要的社会成员。其教化的内容,经过社会变迁,自然有调整的需要,但是有教无类、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是值得今天的教育者 继承发扬的。像白银市弘扬国学教育研究会这样深入到监狱中,利用本土资源开展教化的活动,不仅深得传统教育的精髓,而且与塑造人格的现代教育理念若合符 契,值得赞赏与鼓励。 风水不科学才需要保护 因 为据说韩国准备将中国风水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来申报,一段时间关于风水的争论又在各种媒体上开展了。毫无新意的是,争论仍然集中在风水是否科学的问题上。其 实,风水究竟是迷信,还是科学,或者是包含迷信因素的科学?这个问题在学术层次上固然可以平心静气地开展研究,但它与风水是否需要进行遗产保护毫无关系。 韩 国人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不拿自己当外人的做法往往让国人感到不爽,但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却常常不及他们的眼光和智慧。我认为,在风水问题上,不管韩 国人是否真的准备申请世界遗产,我们都应独立思考,无须跟风或者较劲。何况,申报文化遗产也未必是保护风水的首选之策。 说 起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这件事,扶弱不扶强,是典型的反进化论的思路。那些欣欣向荣的强势文化是完全不需保护的,要保护的向来都是日薄西山、处境不妙 的传统。因此,以当代社会主流的价值为标准,判断某种文化不合时宜,不够科学,从而反对其申请文化遗产保护,完全是驴唇不对马嘴。 就 算风水不是科学,也未尝不可以作为遗产来申报;就算联合国批准了风水作为世界遗产,也不能证明风水就是科学。否则,为什么没有人去将现代科学申报为世界文 化遗产?昆曲倒是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了,可谁会把它当作科学对待?以科学作为评判一切的标准,显然是唯科学主义的一根筋! 国 际社会为什么要保护那些处境艰难的文化遗产?为什么不听任生存竞争将那些落后、过时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淘汰掉,让人类尽快走向科学、理性的 未来,早日告别这些不科学的谬误呢?显然,人类通过痛苦的经验认识到,那些过时、落伍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中包含了许多很有价值的因素,人类日常生活的自 发选择常常不足以做出正确的抉择,需要对文化遗产作特别的保护。这体现了现代人对时代局限性的充分认识,对于现代化进程的可贵反省,对待传统的敬畏与审 慎。 拿 风水来说,由于古代中国社会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堪舆与其他技艺一样,在文化上从未处于显赫的地位。然而,由于风水符合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适应古人 卜居择地的文化要求,体现了古人在环境生态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影响了古代生活的诸多方面;所以,即使它与现代科学的理念未必完全相合,也不失其作为传统文 化典型表现形式的研究价值。 更 进一步,在天人合一的文化中,中国古人对于人与环境的关系往往具有今天难以想象的敏感体验,风水作为这种超常体验的系统表达,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尤其 是今天人们受机械自然观的深重影响,往往将自然视作奴婢和寇仇,造成今天环境问题的严重恶化,对人类的持续发展和生存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现代科学作为现代 自然观的表现形式,在这方面同样是存在着时代局限性的。 所 以,风水术中存在着许多没有现代科学依据的信念,不足为奇,也未必是其不够科学的证据,因为现代科学并没有垄断真理,也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相 反,引入中国古人对待环境和生态的不同思路,将有效地冲击我们习焉不察的思维定势,使我们保持可贵的批判精神,从而能够拓宽环境问题的思维空间。 著 名科学哲学家费耶阿本德曾指出:非科学的意识形态、实践、理论、传统,只要获得了公平的竞争机会,它们就可以变成强有力的对手,并暴露出科学的重大缺 陷。文化遗产作为频临灭绝的文化基因,体现了古人独特的生活方式,是人类经过不懈探索而收获的可贵财富。保护文化遗产,尤其是保护那些与今天主流观念截 然不同的文化传统,就是在保护人类对变幻莫测的环境进行适应的备用方案,就是在保卫人类的未来。 爱国贼与科学贼 近 来国内自由主义逐渐深入人心,个人权利和自由的观念正在成为共识。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爱国主义作为贬义词来使用了。与中国不同, 在西方语境中,爱国主义一词往往带有贬义的色彩。英国文豪约翰逊曾说过爱国主义是流氓最后的庇护所这样的名言。 19 世纪俄国思想家赫尔岑在回忆录《往事与随想》中指出:在尼古拉的统治下,爱国主义成了某种皮鞭和警棍。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报业大亨 W. R. Hearst 也曾经说过:政客为了保住权位可以无所不干甚至不惜变成一个爱国主义者。 我 第一次看到这些说法时,是很受了震动的。谁不爱自己的国家?爱国主义岂不是天经地义正确的吗?但是,仔细一想也就释然了。中国近代积贫积弱,备受帝国主义 列强欺辱,捍卫国家利益,外御强权,是中国人民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爱国与否是衡量一个人基本品格的大是大非问题,丝毫不容含混。爱国主义 一词指的就是为了国家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崇高品质。当然是值得推崇和赞赏的。 而 在西方国家,情况就不一样了。帝国主义为了侵略扩张,往往用抽象的民族、国家的利益欺骗人民勇作炮灰。在爱国主义口号下,弱小民族的独立、尊严,普通 民众的权利都会成为牺牲品。像法西斯德国挑起世界大战,美国发动越南战争,都是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进行的。有识之士正是因为真正爱国,热爱和平与正义,才 对祸国殃民的爱国主义深恶痛绝的。既然爱国主义一词所指并不相同,意义褒贬不同也就不足为奇了。 由此想到,自由、自由,多少罪恶借汝之名以行之的名言。罗兰夫人这句临终感慨,道尽 人间可怕的真相:妖孽鬼魅总是要披上最美丽的外衣。最好的事物和概念总是会被用来包装罪恶。即使是在中国,爱国主义不是也常常被用来掩盖偏狭、无知和侵犯 人权吗?尤其是由于国人常有贵耳贱目,爱以口号判断的坏习惯,在动听口号下更是犯下了多少灾难深重的错误。因此,打着爱国旗号以售其奸的爱国贼就像人 人痛恨的卖国贼一样, 都是人渣。 以爱国的名义,就可以理直气壮地牺牲他人的权利,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同样打着 科学的旗号,更可以剥夺他人思想和选择的权利。因为,否则你就是在反科学。在反革命的罪名不再流行之后,这个罪名的分量越发加重了。因为,政治问题 还可以有争议,伦理问题还可以有分歧,民族权利可以批评太狭隘;但是,科学,作为真理的化身,是绝对不可以怀疑的。 在科学之上的淫威下,甚至连梁启超、胡适这样提倡思想解放的启蒙者都曾放弃过自由思想和个人权利,成为不惜以撒谎、隐瞒事实来维护科学名声的科奴。(做科奴有意思吗?科学时报 9 月 15 日 )模仿约翰逊的名言,我们完全可以说,科学主义是教条思想最后的庇护所。 结果,以科学的名义,科学主义者以近代科学传统作为裁断真理的唯一标准,排斥各种合法宗教和传统文化,排斥久经检验的中医,甚至排斥包括哲学、伦理学在内的人文学科。而对科学进行理性研究的科学文化研究诸多学科( Science Studies ),更是被科学主义者视为反科学的渊薮,进行科学传播的相关研究人士也被诬蔑为反科学文化人。在今天提倡多元文化的时代,这种罢黜百家、独尊科学、压制理性、禁锢反思的做法,居然还很有市场,真是咄咄怪事。 明 白这个道理,就会明白:我们这样一个民众科学素质相当低下的国度,盲目迷信科学、容不得揭示科学局限性的科学主义,为什么反而会大行其道?也会明白: 当年以资产阶级思想、唯心主义等政治帽子来批判共振伦、基因论的急先锋,为什么今天摇身一变要高举科学主义的大旗?这些企图利用科学名义来压制异 议、垄断思想的人,不正是酷似爱国贼的科学贼吗? 为了科学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让我们珍爱理性和自由,像提防祸国殃民的爱国贼那样要时刻警惕蛊惑人心的科学贼。 科学主义的河东与河西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改革开放三十年中,人们的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科学主义由兴盛到超越可能是最富戏剧性的。 改 革开放初期,为了突破当时僵化的意识形态束缚,除了引用经典作家和领袖的权威论断之外,诉诸科学的权威是启蒙者们最主要的手段之一。主要以科学活动作为研 究对象的中国自然辩证法界,对于思想解放的贡献颇为突出,甚至在历史、政治等其他学科领域中,都发挥了巨大的影响,成为思想启蒙的重要输出源。其实, 就学术本身而言,这些启蒙者倒未见得有多深的造诣;但他们向社会输出科学的理性、实证、怀疑和批评精神,挑战长期以来盛行的政治干预学术的陋习,为学术的自主发展和思想的理性探讨开拓了道路。 一 时间方法论大行其道,科学主义成为斩断意识形态束缚的利器,集结在《走向未来》丛书等周围的学者群,成为启蒙先锋。不可否认的是,这一波科学主义文化 运动,也存在着严谨不足,专业观念不强,学术与思想相混,激进有余、理性不足的缺陷。但那是一个顶住各种压力,不断突破禁区的激动人心的年代。改革开 放到今天,社会发展所取得的重要成就,与这场运动所推动的思想解放和学术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90 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学术研究的不断推进,各种深层问题逐渐暴露,科学主义的弊端开始显现,原先的解放手段,转而成为新的意识形态束缚,逐渐蜕变为新的话语霸权。思想解放面临新的课题,科学主义成为第二次启蒙所批判的对象。 值 得注意的是,率先开始反思和批判科学主义的学者,往往正是当年以科学主义挑战僵化意识形态的那批年轻人,而当年以政治口号批判科学的人士,却摇身一变,开 始高举科学主义的旗帜。这一让人眼花缭乱的乾坤大挪移看似很无厘头,其实争论的真正焦点始终没变:那就是思想自由的多元化还是思想管制的一根筋 ,是臣服于外在权力的压制还是坚持思想的独立自主性。在基本精神上,第二次启蒙是第一次启蒙的继续和新的发展。 2002 年 科学文化宣言刚出炉时,曾被批为反科学宣言,有关学者被扣上反科学的帽子。然而,通过关于敬畏自然、废除中医与科普法废除反对伪科 学条款等几次大讨论,认识到科学主义弊端的人越来越多,相关理念正在逐步由学界而扩散至官方,开始进入主旋律,科学主义开始退潮,主要标志就是 2007 年中国科学院颁布的关于科学理念的宣言。 对 科学活动坚持人文反思和批判的科学文化人,正在社会上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其主要观点是:科学及其技术的适用范围是有限的,其他各种地方性知识和文化 传统同样有不可否认的价值,不能将科学技术凌驾于其他形式的知识和文化之上。科学技术活动是双刃剑,有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必须要接受伦理约束。科学技术工 作者必须要警惕科学技术可能带来的风险,必要时应向公众发出警示,甚至要自觉暂停或限制带来风险的科学技术活动。在应用科学技术时,必须要注意生态保护, 尽可能减少对人类和动物受试者的伤害,人体实验应该得到受试者的知情同意等等。科学是可错的、发展的、开放的、多元的,而不是已经完成的、封闭的、单一模式的。 科 学技术活动绝非不食人间烟火的活动,其运作总是与权力、利益纠缠在一起,它不仅需要内部的监督,也需要得到公众的理解与支持,接受公众的外部监督。科学技 术知识的进步不仅需要内部的修正,也需要其他知识形式的补充与批判。因此,在民主社会中,科学技术活动不应成为社会批判的禁区。外行的普通公众,在与自己 利益相关的问题上,不能因为科学知识不足而被取消知情权、参与决策权。科学传播不是科学知识和观念的单向灌输,而是科学在公共事务上获得公众授权认可的必 由之路。科学主义批判从学术领域进入科学传播的公共领域,单向灌输的、毫无批判的传统科普转化为双向互动的、反思批判的科学传播,恰逢中国创建公民社会的 关键时刻,意义重大。 超 越科学主义,使我们不再仅仅局限于数理科学传统,能够欣赏博物科学的智慧;不再将真理仅仅局限于西方近代科学,可以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的价值。改革开放以 来,在努力吸收国外优秀文化的同时,国人开始以平和的心态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价值,不再以民族虚无主义态度对待我们精神血脉的传统文化。超越科学主义,为 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理论支持。 在 以科学主义作为批判武器的第一次启蒙中,人们大多未能完全摆脱传统思想的习惯,仍然渴望寻找唯一正确的标杆。而在超越科学主义的第二次启蒙中,思想和 文化多元化成为基本的努力目标,这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一步。虽然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已经很难逆转;但是,第一次启蒙的某些参与者和支持者可能固步自封, 民众对科学主义认识尚需提高,第二次启蒙的道路坎坷艰难,需要我们展现出比第一次启蒙更大的勇气、更高的智慧。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见证了第一次启蒙的艰难和成功;再过三十年后,我们有机会欣然回顾第二次启蒙的成功吗? 江晓原,刘兵 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851m:我们的科学文化科学的异域,235-243
个人分类: 科學文化|2649 次阅读|3 个评论
风水学原则(转
lengwa 2008-10-9 19:00
风水学原则   【整体系统原则】   整体系统论,作为一门完整的科学,它是在本世纪产生的;作为一种朴素的方法,中国的先哲很早就开始运用了。风水理论思想把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这个系统以人为中心,包括天地万物。环境中的每一个整体系统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相互转化的要素。风水学的功能就是要宏观地把握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优化结构,寻求最佳组合。   风水学充分注意到环境的整体性。《黄帝宅经》主张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肤,以草木为毛发,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若得如斯,是事严雅,乃为上吉。清代姚延銮在《阳宅集成》卷--《丹经口诀》中强调整体功能性,主张阴宅须择好地形,背山面水称人心,山有来龙昂秀发,水须围抱作环形,明堂宽大为有福,水口收藏积万金,关煞二方无障碍,光明正大旺门庭。   整体原则是风水学的总原则,其它原则都从属于整体原则,以整体原则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是现代风水学的基本特点。   【因地制宜原则】   因地制宜,即根据环境的客观性,采取适宜于自然的生活方式。《周易 大壮卦》提出:适形而止。先秦时的姜太公倡导因地制宜,《史记、贷殖列传》记载:太公望封于营丘,地泻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渔盐。   中国地域辽阔,气候差异很大,土质也不一样,建筑形式亦不同,西北干旱少雨,人们就采取穴居式窑洞居住。窑洞位多朝南,施工简易,不占土地,节省材料,防火防寒,冬暖夏凉,人可长寿,鸡多下蛋。西南潮湿多雨,虫兽很多,人们就采取栏式竹楼居住。《 旧唐书 南蛮传》日:山有毒草,虱腹蛇,人并楼居,登梯而上,号为干栏。楼下空着或养家畜,楼上住人。竹楼空气流通,凉爽防潮,大多修建在依山傍水之处,此外,草原的牧民采用蒙古包为住宅,便于随水草而迁徙。贵州山区和大理人民用山石砌房,华中平原人民以土建房,这些建筑形式都是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条件而创立的。   中国是个务实的国家,因地制宜是务实思想的体现。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使人与建筑适宜于自然,回归自然,反朴归真,天人合一,这正是风水学的真谛所在   【依山傍水原则】   依山傍水是风水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山体是大地的骨架,水域是万物生机之源泉,没有水,人就不能生存。考古发现的原始部落几乎都在河边台地,这与当时的狩猎、捕捞、采摘果实相适应。   依山的形势有两类,一类是土包屋,即三面群山环绕,奥中有旷,南面敞开,房屋隐于万树丛中,湖南岳阳县渭洞乡张谷英村就处于这样的地形。五百里幕阜山余脉绵延至此,在东北西三方突起三座大峰,如三大花瓣拥成一朵莲花。明代宣德年间,张谷英来这里定居,五百年来发展六百多户,三千多人的赫赫大族,全村八百多间房子串通一气,男女老幼尊卑有序,过着安宁祥和的生活。   依山的另一种形式是屋包山,即成片的房屋覆盖着山坡 ,从山脚一起到山腰。长江中上游沿岸的码头小镇都是这样,背枕山坡,拾级而上,气宇轩昂。有近百年历史的武汉大学建筑在青翠的珞珈山麓,设计师充分考虑到特定的风水环境,依山建房,学生宿舍贴着山坡,象环曲的城墙,有个城门形的出入口。山项平台上以中孔城门洞为轴线,图书馆居中,教学楼分别立于两侧。主从有序,严谨对称。学校得天然之势,有城堡之壮,显示了高等学府的弘大气派。   六朝古都南京、滨临长江、四周是山,有虎踞龙盘之势。其四边有秦淮入江、沿江多山矶,从西南往东北有石头山、马鞍山、幕府山;东有钟山;西有富贵山;南有白鹭和长命洲形成夹江。明代高启有诗赞日: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观形察势原则】   清代的《阳宅十书》指出: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其来脉气势最大,关系人祸福最为切要。风水学重视山形地势,把小环境放入大环境考察。   中国的地理形势,每隔8度左右就有一条大的纬向构造,如天山-阴山纬向构造;昆仑山-秦岭纬向构造,南岭纬向构造。《考工记》云:天下之势,两山之间必有川矣。大川之上必有途矣。《禹贡》把中国山脉划为四列九山。风水学把绵延的山脉称为龙脉。龙脉源于西北的昆仑山,向东南延伸出三条龙脉,北龙从阴山、贺兰山入山西,起太原,渡海而止。中龙由岷山入关中,至秦山入海。南龙由云贵、湖南至福建、浙江入海。每条大龙脉都有干龙、支龙、真龙、假龙、飞龙、潜龙、闪龙、勘测风水首先要搞清楚来龙去脉,顺应龙脉的走向。   龙脉的形与势有别,千尺为势,百尺为形,势是远景,形是近观。势是形之崇,形是势之积。有势然后有形,有形然后知势,势住于外,形住于内。势如城郭墙垣,形似楼台门弟。势是起伏的群峰,形是单座的山头。认势惟难,观形则易。势为来龙,若马之驰,若水之波,欲其大而强,异而专,行而顺。形要厚实、积聚、藏气。   在龙脉集结处有朝案之山为佳。朝山案山是好似于朝拱伏案之形的山,就象臣僚簇拥着君主。朝案之山可以挡风,并且很有曲趣之情。如《朱子语类》论北京的大环境云:冀都山脉从云中发来,前则黄河环绕,泰山耸左为龙,华山耸右为虎,嵩山为前案,淮南诸山为第二案,江南五岭诸山为第三案,故古今建都之地莫过于冀,所谓无风以散之,有水以界之。这是北京城为中心,以全国山脉为朝案,来说明北京地理环境之优越。   从大环境观察小环境,便可知道小环境受到的外界制约和影响,诸如水源、气候、物产、地质等。任何一块宅地表现出来的吉凶,都是由大环境所决定的,犹如中医切脉,从脉象之洪细弦虚紧滑浮沉迟速,就可知身体的一般状况,因为这是由心血管的机能状态所决定的。只有形势完美,宅地才完美。每建一座城市。每盖一栋楼房,每修一个工厂,都应当先考察山川大环境。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必无后顾之忧,而后福乃大。   【地质检验原则】   风水学思想对地质很讲究,甚至是挑剔,认为地质决定人的体质,现代科学也证明这是科学的。地质对人的影响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 土壤中含有元素锌 、钼、硒、氟等。在光合作用下放射到空气中,直接影响人的健康。明代王同轨在《耳谈》云:衡之常宁来阳立锡,其地人语予云:凡锡产处不宜生殖,故人必贫而迁徙。比《耳谈》早一千多年的《山海经》也记载了不少地质与身体的关系,特别是由特定地质生长出的植物,对人体的体形、体质、生育都有影响。   第二、 潮湿或臭烂的地质,会导致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皮肤病等。潮湿腐败之地是细菌的天然培养基地,是产生各种疾病的根源,因此,不宜建宅。   第三、 是地球磁场的影响。地球是一个被磁场包围的星球, 人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它时刻对人发生着作用。强烈的磁场可以治病, 也可以伤人,甚至引起头晕、嗜睡、或神经衰弱。中国先民很早就认识了地磁,《管子 地数》云:上有磁石者,下有铜金。战国时有了司南,宋代已普遍使用指南针,皆科学运用地磁之举。风水思想主张顺应地磁方位,根据不同的地质形态,分别采用顺逆缩缀开穿离没对截犯顿十二种点穴方法。杨筠松在《十二丈法》指出:直冲中煞不堪扦,堂气归随在两(寸)边。依脉稍离二三尺,法中开杖最精元。这就是说要稍稍避开来势很强的地磁,才能得到吉穴。风水师常说巨石和尖角对门窗不吉,实际是担心巨石放射出的强磁对门窗里住户的干扰。   第四、 是有害波的影响,如果在住宅地面3米以下有地下河流,或者有双层交叉的河流,或者有坑洞,或者有复杂的地质结构,都可能放射出长振波或污染辐射线或粒子流,导致人头痛,旋晕、内分泌失调等症状。   以上四种情况,旧时风水师知其然不知所以然,不能用科学道理加以解释,在实践中自觉不自觉地采取回避措施或使之神秘化。有的风水师在相地时、亲临现场、用手研磨,用嘴嚼尝泥土,甚至挖土井察看深层的土质,水质,俯身贴耳聆听地下水的流向及声音,这些看似装模作样,其实不无道理。   【水质分析原则】   怎样辨别水质呢?《管子 地贞》认为:土质决定水质,从水的颜色判断水的质量,水白而甘,水黄而糗,水黑而苦。风水经典《博山篇》主张寻龙认气,认气尝水。其色碧,其味甘,其气香,主上贵。其色白,其味清,其气温,主中贵,不足论。《堪舆漫兴》论水之善恶云:清涟甘美味非常,此谓嘉泉龙脉长。春不盈兮秋不涸,于此最好觅佳藏。浆之气味惟怕腥,有如热汤又沸腾,混浊赤红皆不吉。   不同地域的水分中含有不同的微量元素及化合物质,有些可以致病,有些可以治病。浙江省泰顺承天象鼻山下有一眼山泉,泉水终年不断,热气腾腾,当地人生了病就到泉水中浸泡,比吃药还见效。后经检验发现泉水中含有大量的放射性元素氮。《 山海经 西山经》记载,石脆山旁有灌水,其中有流赭,以涂牛马无病。    云南 腾冲县 有一个扯雀泉,泉水清澈见底,但无生物,鸭子和飞禽一到泉边就会死掉。经科学家调查发现,泉水中含有大量的氰化酸、氯化氢,这是杀害生物的巨毒物质。《三国演义》中描写蜀国士兵深入荒蛮之地,误饮毒泉,伤亡惨重,可能与这种毒泉有关。在这样的水源附近,是不宜修建村庄的。   中国的绝大多数泉水具有开发价值,山东济南称为泉水城,福建省发现矿泉水点1590处,居全国各省之最,其中可供医疗、饮用的矿泉水865处。广西凤凰山有眼乳泉。泉水乳白,用之泡茶,茶水一星期不变味。江西永丰县富溪日乡九峰岭脚下有眼一平方米的五味泉,泉水有鲜啤那种酸苦清甘的味道。由于泉水是通过地下矿石过滤的,往往含有钠、钙、镁、硫等矿物质,以之口服,冲洗、沐浴,无疑有益于健康。   风水学理论主张考察水的来龙去脉,辨析水质,掌握水的流量,优化水环境,这条原则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   【坐北朝南原则】   中国位于地球北半球,欧亚大陆东部,大部分陆地位于 北回归线 (北纬23度26)以北,一年四季的阳光都由南方射入。朝南的房屋便于采取阳光。阳光对人的好处很多:一是可以取暖,冬季时南房比北房的温度高1-2度;二是参与人体维生素D合成,小儿常晒太阳可预防佝偻病;三是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四是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坐北朝南,不仅是为了采光,还为了避北风。中国的地势决定了其气候为季风型。冬天有西伯利亚的寒流,夏天有太平洋的凉风,一年四季风向变换不定。甲骨卜辞有测风的记载。《 史记 律书》云:不周风居西北,十月也。广莫风据北方,十一月也。条风居东北,正月也。明庶风居东方,二月也。   风有阴风与阳风之别,清末何光廷在《地学指正》云:平阳原不畏风,然有阴阳之别,向东向南所受者温风、暖风,谓之阳风,则无妨。向西向北所受者凉风、寒风,谓之阴风,宜有近案遮拦,否则风吹骨寒,主家道败衰丁稀。这就是说要避免西北风。   风水学表示方位的方法有:其一,以五行的木为东,火为南,金为西,水为北,土为中。其二、以八卦的离为南,坎为北,震为东,兑为西。其三、以干支的甲乙为东,丙丁为南,庚辛为西;壬癸为北。以地支的子为北,午为南。其四,以东方为苍龙,西方为白虎,南方为朱雀,北方为玄武,或称作: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吴兴志 谈起》记载宋代吴兴郡治的布局:大厅居中,谯门翼其前,卞苍拥其后,清风会景销署蜿蜒于左,有青龙象。明月一楼独峙西南,为虎距之形,合阴阳家说。   概言之,坐北朝南原则是对自然现象的认识,顺应天道,得山川之灵气,受日月之光华,颐养身体,陶冶情操,地灵方出人杰。   【适中居中原则】   适中,就是恰到好处,不偏不倚,不大不小,不高不低,尽可能优化,接近至善至美。《管氏地理指蒙》论穴云:欲其高而不危,欲其低而不没,欲其显而不彰扬暴露,欲其静而不幽囚哑噎,欲其奇而不怪,欲其巧而不劣。   适中的风水原则早已在先秦时就产生了。《 论语 》提倡的中庸,就是无过不及,处事选择最佳方位,以便合乎正道。《 吕氏春秋 重已》指出:室大则多阴,台高则多阳,多阴则蹶,多阳则接,此阴阳不适之患也。阴阳平衡就是适中。   风水理论主张山脉、水流、朝向都要与穴地协调,房屋的大与小也要协调,房大人少不吉,房小人多不吉,房小门大不吉,房大门小不吉。清人吴才鼎在《阳宅撮要》指出:凡阳宅须地基方正,间架整齐,若东盈西缩,定损丁财。   适中的另一层意思是居中,中国历代的都城为什么不选择在广州、上海、昆明、哈尔滨?因为地点太偏。《 太平御览 》卷有记载:王者受命创始建国,立都必居中土,所以控天下之和,据阴阳之正,均统四方,以制万国者。洛阳之所以成为九朝故都,原因在于它位居天下之中,级差地租价就是根据居中的程度而定。银行和商场只有在闹市中心才能获得更大效益。   适中的原则还要求突出中心,布局整齐,附加设施紧紧围绕轴心。在典型的风水景观中,都有一条中轴线,中轴线与地球的经线平行,向南北延伸。中轴线的北端最好是横行的山脉,形成丁字型组合,南端最好有宽敞的明堂(平原)中轴线的东西两边有建筑物簇拥,还有弯曲的河流。明清时期的帝陵,清代的园林就是按照这个原则修建的。   【顺乘生气原则】   风水理论认为,气是万物的本源,太极即气,一气积而生两仪,一生三而五行具,土得之于气,水得之于气,人得之于气,气感而应,万物莫不得于气。   由于季节变化,太阳出没的变化,风向的变化,使生气与方位发生变化。不同的月份,生气和死气的方向就不同。生气为吉,死气为凶。人应取其旺相,消纳控制。《 管子 枢言》云: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生则以其气。《 黄帝宅经 》认为,正月的生气在子癸方,二月在丑艮方,三月在寅甲方,四月在卯乙方,五月在辰巽方,六月在乙丙方,七月在午丁方,八月在未坤方,九月在申庚方,十月在酉辛方,十一月在戌乾方,十二月在亥壬方。风水罗盘体就现了生气方位观念,风水理气派很讲究这一套。   怎样辨别生气呢?明代蒋平阶在《水龙经》中指出,识别生气的关键是望水。气者,水之母,水者,气之止。气行则水随,而水止则气止,子母同情,水气相逐也。行溢于地外而有迹者为水,行于地中而无表者为气。表里同用,此造化之妙用。故察地中之气趋东趋西,即其水或去或来而知之矣。行龙必水辅,气止必有水界。这就讲清了水和气的关系。   明代的另一位风水大师瘳希雍在《 葬经 》中指出,应当通过山川草木辨别生气,凡山紫气如盖,苍烟若浮,云蒸蔼蔼,石润而明,如是者,气方钟而来休。云气不腾,色泽暗淡,崩摧破裂,石枯土燥,草木雕零,水泉干涸,如是者,非山冈之断绝于掘凿,则生气之行乎他方。可见,生气就是万物的勃勃生机,就是生态表现出来的最佳状态。   风水理论指倡在有生气的地方修建城镇房屋,这叫做顺乘生气。只有得到生气的滚滚,植物才会欣欣向荣,人类才会健康长寿。宋代黄妙应在《博山篇》云:气不和,山不植,不可扦;气未上,山走趋,不可扦;气不爽,脉断续,不可扦;气不行,山垒石,不可扦;扦就是点穴,确定地点。   风水理论认为:房屋的大门为气口,如果有路有水环曲而至,即为得气,这样便于交流,可以得到信息,又可以反馈信息,如果把大门设在闲塞的一方,谓之不得气。得气有利于空气流通,对人的身体有好处。宅内光明透亮为吉,阴暗灰秃为凶。只有顺乘生气,才能称得上贵格。   【改造风水原则】   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为自己服务,《周易》有彖日:已日乃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说,大亨以正,革而当,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面应乎人。革之时义大矣。革就是改造,人们只有改造环境,才能创造优化的生存条件。   改造风水的实例很多,四川都江堰就是改造风水的成功范例。岷江泛滥,淹没良田和民宅,李冰父子就是用修筑江堰的方法驯服了岷江,岷江就造福于人类了。   北京城中处处是改造风水的名胜。故宫的护城河是人工挖成的屏障,河土堆砌成景山,威镇玄武。北海金代时蓄水成湖,积土为岛,以白塔为中心,寺庙以山势排列。圆明园堆山导水,修建一百多处景点,堪称:万园之园。   中国的乡村建设很注重改造风水。如果我们下功夫,花气力翻捡一遍历史上留下下的地方志书和村谱,族谱,每部书的首卷都叙述了地理风水,细加归纳,一定会发现许多改造风水的记载。就目前来讲,如深圳、珠海、广州、汕头、上海、北京等许多开放城市,都进行了许多的移山填海,建桥铺路,折旧建新的风水改造工作,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风水学者的任务,就是给有关人士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使城市和乡村的风水格局更合理,更有益于人民的健康长寿和经济的发展.
个人分类: 杂七杂八|1672 次阅读|1 个评论
风水
lengwa 2008-10-8 17:14
风水一词最早出于伏羲时代,太昊伏羲根据自己研创的简易图,推理出地球有过一段是风与水的时期。《简易经》里记载:研地说:一雾水,二风水,三山水,四丘水,五泽水,六地水,七少水,八缺水,九无水。这是推理地球表面已经经历和将要经历的时段现象。   风水,是人们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两种物质,很多科学领域都讲究风水。因为风和水能给人们带来益处,有助于生产和行事,也能给人们来灾难,如狂风、洪水。所以风水方面很有研究价值也成了常用之词。   风水,是集地质地理学、生态学、景观学、建筑学、伦理学、美学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中国古代的建筑营造与环境选择理论学说。   风水,又称 堪舆 、图宅、青囊、山水之术等,是我国古代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术数类别。   晋人 郭璞 传古本《 葬经 》谓: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风水的本质就是阴阳,郭璞创造风水二字的原意乃是选择环境,具体的是以龙的行和止来描述,风水中的龙是指山,也就是环境的背靠,讲的就是阴阳相对、阴阳和谐。龙行必然呼啸而生风,风主动;龙止必有砂环水抱而为征,水主静。风水的含义就是选择龙行止有度的地方,通过建筑的手段将其利用,从中内乘龙之生气,收纳旺盛的堂气。   水术源渊流长,门派众多,我们今天以科学的态度剔除其中的迷信色彩和玄学成分,则风水实际上是一门古老的环境学和场态学。是研究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学问。古代风水学所依据的理论体系是 天人合一 的,追求人与自然的融洽和谐。这种哲学观念长期影响着人们的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造成了我-们民族崇尚自然的风尚。   风水术其实是一种传统文化观,一种广泛流传的民俗,一种趋吉避凶的术数,一种有关环境与人的学问,同时也是调整和改造命运的最高玄学。从现代科学理论来看,风水学是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环境景观学、自然生态建筑学、天体运行方位学等的一门综合类科学。   2005年,国家建设部中国建筑文化中心成立中国建筑风水文化专家委员会(建200577号.)徐韶杉研究员任秘书长。于2005年在南京举办中国第一个官方风水培训班。2008年8月5日,安徽呈坎村经黄山市政府批准成为中国第一个以风水申遗的村落。
个人分类: 杂七杂八|1951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4: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