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工业设计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工业设计

相关日志

科学与艺术 - 工业精神
benlion 2016-1-24 20:38
欧洲文艺复兴,发展了技术和艺术,达芬是典型代表,在意大利首先形成了建筑工程师的职业,而在英国工业革命的手工业转换到机器化工业,在法国形成时尚产业。 从英国、德国到美国的工业革命,以及从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到法国、美国的新艺术运动,而到硅谷的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好莱坞影视中心导致了艺术氛围,都是导致创新(1912年熊比特提出)驱动经济发展的文化环境。 - (01/24/2016网络日记)-
个人分类: 科幻艺术|2372 次阅读|0 个评论
有感于一个亘古不变的工业设计!
热度 10 隔壁家的二傻子 2013-7-27 14:22
有感于一个亘古不变的工业设计! 总所周知,工业革命之后,工业设计的更新换代极其迅速! 但是,二傻注意到:有一个设计,历经百余年而巍然不动! --- 那就是消防水龙头。 估计全世界90%的消防水龙头皆是如此经典式样? 顶多是涂上不同颜色(其实还是红色好!有警示作用) 二傻以为,工业设计应该是以下三要素的结合: 【1】实用性 【2】经济性 【3】美观性 传统的设计在实用性和经济性方面应该是无懈可击,否则怎么会如此丑陋而历经百年无人敢动其毫毛一根? 不过,也有人试图改善其美观性,比如: 这个应该是比较新的设计,美感强多了! 还有人试图改善其实用性,比如: 但是,好像变得更加丑陋了? 下面这个,是二傻在卡塔尔-多哈看到的最新式设计,在【实用性】和【美观性】方面都有提升,但是应该是比较贵的,也就是说牺牲了一些【经济性】: 是否还有其它更好的设计呢?二傻相信是有的! 谁来试试? 一旦成功,并在全国甚至全世界推广,您就等着数专利费数到手酸吧!哈哈! PS: 对了!科学网上的消防专家【麻庭光】先生是否见过更多类型的消防水龙头? 能否与大家分享,集思广益?多谢! 【后记】 为了能在未来专利权中分得一杯羹,特将各博主评论中的有益建议统一汇总如下: (1)将消防栓置于地下井内,消防井盖上树立美丽消防专用LOGO (专利所有人:老虎兄 二傻) (2)在消防栓上安装无线压力传感器,便于消防中心及时找到有水的消防栓 (专利所有人:吴吉良 二傻) (3) 在消防栓上(出水龙头的另一面)安装一个户外座椅,供行人休息,不仅实用, 还很 体现政府的人文关怀的! (专利所有人:张树风 二傻) (4)把消防栓做成夜光的(表面夜光即可)。 理由:1、方便夜晚容易找到;2、防止夜晚行人撞到;3、美观 (专利所有人:张树风 二傻) (5)。。。。。。(未完待续)
个人分类: 大开眼界|9041 次阅读|28 个评论
人机工程设计与工业设计、工程设计的区别
热度 2 lanxum 2013-6-24 23:20
人机工程设计与工业设计、工程设计的区别 130624 李健 人机工程设计(Ergonomic Design) 的对象是人机界面,设计涉及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等人的因素,要达到的目标是生活、工作的舒适、安全、高效。 工业设计(Industrial Design) 则是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视觉及心理感受,而赋予产品材料、结构、构造、形态、色彩、表面加工、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规格(国际工业设计协会理事会ICSID定义)。 工程设计(Engineering Design) 是人们运用科技知识和方法,有目标地创造工程产品构思和计划的过程,几乎涉及到人类活动的全部领域。 工程设计(硬的设计)比较普遍,而工业设计、特别是人机工程设计(软的设计)则相对缺乏和不被重视。 举车床设计为例,看三者的区别。 工业设计 :车床的造型和色彩设计,一般地属于工业设计(工业产品艺术设计) 的范围,但造型和色彩与人的心理因素、精神因素有关,与人机工程设计也是相关的。 工程设计 :车床里的传动系统、各种机构、材料及热处理、润滑系统,电动机及电路系统、床身、底座和其他零部件的刚、强度等等,都不是人机界面,因此不属于人机工程设计的对象,而是工程技术设计的工作。 人机工程设计 :车床操作部件的尺寸、位置、操作方式、操作力、操作方向、照明系统和刻度盘等标识系统等等,才是车床人机工程设计的内容。 参考: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人机工程学概论”教学稿。
个人分类: 安全人机工程|6696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工业设计的五个F
sjk 2013-4-18 19:08
作者 : 林荣泰 | 来源 : 中国质量新闻网 | 查看 : 107 次   商品设计策略的好坏,攸关公司的 品牌形象 及销售成败,企业如何靠设计取胜?回顾 100 年 工业设计 史,可用 5 个 F 来代表每隔 20 年的设计趋势主流,时至今日,任何一个商品的设计,都应该要考虑到这 5 个 F 。     1.Design For Function 重视产品功能   这个重视产品功能的设计趋势,出现在 20 世纪 30 年代的西方国家。 20 世纪初期,包豪斯( Bauhaus )学派所重视的 “ 形随机能 ” ( Form Follows Function )理念,正是机能主义当道的代表。    2.Design For User Friendly 从使用者角度出发   这个趋势是从使用者角度出发来思考设计,盛行于二次世界大战后的 20 世纪 50 年代,强调设计必须考虑符合人体工学的舒适度、方便性等问题。    3.Design For Fun 把设计变好玩   发生在 20 世纪 70 年代的后现代主义时期,设计界或厂商开始推出各式颠覆性的好玩设计,例如把摩天大楼缩小成桌上的调味料罐,以设计传达玩乐主义。     4.Design For Fancy 产品须个性化    Fancy 指的是产品的个性,此趋势在 20 世纪 90 年代的少量多样化时代最为风行,设计俨然成为个性化商品的代名词。设计必须投消费者的喜好,满足消费者 “ 你要什么,我就给你什么 ” 的个性化需求。    5.Design For Feeling 引起情感共鸣   这是 21 世纪设计的主流,产品能否引起情感的共鸣,成为消费者购买的主因。因为很多人不缺一个杯子所能带来的功能,但缺一个杯子所能带来的感动,可以转印个人照片的杯子,就是一个例子。   过去大学的工业设计相关科系,都放在工学院,导致 产品设计 过于制造导向,不像国外大都把设计系放在 艺术 学院;此外,过去的工业设计必须大量生产,以便符合成本效益,但现在 科技 发达,少量多样化生产也能符合成本要求,很多复合材料开始出现,为设计带来新思维。   过去的工业设计,讲求太多 use (使用功能),现在要更重视的是 user (使用者)。讲究使用功能,是从 OEM 或 ODM 的制造角度出发,但重视 user ,则必须更了解人文、人性及 文化 ,如此才能让设计为产业带来价值提升。   在文化 创意 产业抬头之下,不只工业设计逐渐受到产学界重视,近年来许多单位也积极推动数字典藏,希望数字化的文化艺术,可以为产业所用,成为与产品结合的设计元素,化身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一环。   数字典藏要发展成为产业,必须经过四部曲。首先要设立情境,也就是必须能够想像典藏品存在年代的生活形态及情境,例如一个古代的杯子,是在什么情境下被使用的。第二步骤是说故事,找出或创造出故事,丰富产品的内涵,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接下来的第三步是创作剧本。这可套用 Who (何人)、 Where (在何处)、 When (何时)、 What (需要什么)、 Why (为何需要)及 How (如何做)的 5W1H 公式;有了好剧本,最后就是设计产品,透过设计,落实创意与商品的结合。   近年来很多商品与文化创意结合,但只是把图案直接转移到商品上,属于第一个层次、外表上的结合。创意来自文化,因为是你我他共有的历史记忆,所以引发大家的思古幽情,许多单位正积极推动的数字典藏与生活精品结合,代表我们想要当时的情境、想像当时的生活形态。因此,收藏、典藏只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第一步,还必须有创意学习、教育及创意呈现、营销等配套措施。   有手艺,不等于有创意,更不等于是生意。信息科技的发达,带动 计算机 、通讯及消费性电子产品 3C 产业的繁荣。现在文化创意产业被看作下一波产业升级的出路,但文化创意产业必须是 4C 产业,同时具备文化的( cul-tural )、精选的( collectable )、迷人的( charming )及创意的( creative )特质。这 4 个 C 都具备,才可能让手艺结合创意,变成一门好生意。《中国质量报》
162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清华大学教授柳冠中:设计的本质是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
lxj6309 2012-4-22 15:11
设计 的本质是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 ——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柳冠中 新华网 米兰 4月21日电(记者王昀加)“一些国人对设计的理解存在误区,以为设计就是眼球经济。其实设计的本质是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中国需要依靠设计来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有着“中国工业设计之父”美誉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柳冠中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 米兰设计周正在火热进行中,柳冠中也来到“设计之都”米兰,参与设计周的相关活动并参观主要展览。年近七旬的他虽然头发花白,但依旧精神矍铄、目光如炬、脚步轻盈。他表示,设计是一项不断提供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创造性活动,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文明程度、创新能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设计环节也是产品价值链中最具增值潜力的环节之一。 柳冠中告诉记者,设计的本质应当是解决问题,中国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要落实科学发展、实现经济转型。然而,现在社会上对设计存在误解,以为设计就是造型美化、就是一些能吸引 眼球 的东西,很多所谓“文化创意”的小东西看着挺好玩,买回家没多久就成了累赘、鸡肋,这样只能助长消费者盲目消费、喜新厌旧的心理。 “ 中国有13亿人口,目前发展还很不平衡,我们的资源很匮乏,很多人的生活亟待改进,而一些大众媒体只关注少数人的时尚、奢侈品,把这个当设计,并且把老百姓和设计专业往歪路上引。设计不是美化,不是阳春白雪、茶余饭后享受的东西,设计是核心竞争力,是文化产业的核心 ,” 柳冠中说。 柳冠中认为,设计和技术是解决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的两只翅膀,缺一不可,然而中国近期以来对设计重视不足,只重视技术和引进。他说:“ 中国需要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不能完全 模仿 外国的道路……中国的创造力从来都不弱,但因为近百年来我们落后了,于是老在模仿,以为外国的东西就是好,却忘记了自己去研究 。” “如果一直想走模仿、引进的捷径,最后的结果就是 外国 有的我们不一定有,外国没有的我们肯定没有,永远没有,”柳冠中说。 柳冠中从事教育工作多年,拥有自己的设计教育理念。他告诉记者,设计具有跨学科、跨行业、跨领域的特性,需要物理、机械、心理、人文、经济等各方面知识,所以设计教育不能光是上课听课,学生必须亲自从事设计,在实习课题中训练自己,通过4年时间学会扩展知识的能力。 “学习设计就必须从事设计,而且不断反复实践、融会贯通。设计不是回避矛盾,而是寻找矛盾、针对矛盾、解决矛盾。设计是能力型训练,而不是单纯依靠知识的灌输,”他说。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2-04/22/c_111821580.htm
个人分类: 评价|323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工业设计之花在“天宫一号”绽放
cswzjut 2011-10-6 16:14
原文报道详见: http://www.nwpu.edu.cn/web/view/news/xyxw2/105653.htm 工业设计也能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尽一份力,很高兴,很欣慰。 当中有些工作也和人机交互相关,比如舱内环境设计、操作面板的工效学评价等,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人自主的人机交互技术也能越来越多的为航天技术作出贡献。
190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7: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