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地域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再谈志愿和高校
热度 2 jiangming800403 2016-7-18 21:12
早上,S大姐微信上跟我说,她的小女儿被华中师大录取了(我是她家大女儿的班主任),这也是符合最初的期望的。她们也已经从深圳回故乡准备摆酒。她家小女儿是文科生,高出今年的一本线大概有四十多分。报志愿的时候,S姐也征求过我的建议。文科生的志愿相对狭窄一些,无外乎是财经类(包括金融)、管理类、法律类、中文、外语等等,至于历史、地理、哲学这些都属于冷门专业了。 孩子的成绩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可以上是一个好大学,但是相对于那些文科强的综合性大学还是有点偏低。我觉得可以考虑一下老牌的师大或者综合性农大。好的师大学文理科都不会太差(我一直认为水土保持特别是土壤侵蚀领域做的最好的应该是北师大),一些综合性农大在文科专业也都有所特长,比如南农的土地资源、华(中)农的(农村)社会学、西北农林的古农史、环境史等。我还推荐可以考虑一些西部和北方的院校,比如去西安、重庆,西北农林、陕师大、西南大学等等。实际上西北农林还是很合算,虽然不太够格,毕竟属于末流的 985 。 后来,大姐他们肯定也是综合了多方面的意见,孩子可能还是想去东南发达地区读书,没怎么报西部的高校,不过最后还是被华中师大录取,华中师大也不错。这可能也是圆了S大姐多年的心愿。大姐大概是九十年代前期的高中生,那时候读大学还很困难。她也成为了几千万打工妹的一员,一眨眼在广东已经二十多年了,她的孩子们也长大了。母女两代人也见证了中国正在发生的历史。她的孩子们还都很争气。两年前,她的大女儿其实发挥得很不好,才来了我们这所名不见经传的二本院校,成为了我的学生。 我一向认为对于那些并不是出类拔萃的学生(就如同我一样) 农、林、水、地、矿、油这些传统的艰苦行业院校 还是可以考虑的。实际上这些专业院校目前也多元化发展了, 综合性农业院校在生物、环境、食品、园林设计等学科领域还是有很有优势的 ,这也是专业其实也是适合女生的。 对于男生而言 ,综合性农大的 土木(水利、建筑)、机械专业的性价比也都不错 。对于男生而言地质、采矿、冶金等工科专业虽然艰苦一些,但以后成长的空间也很大。比如 阜新、葫芦岛(兴城)的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前身是阜新矿院,也曾经是煤炭部部属院校当中的排头兵,也属于性价比比较好的高校。原 地质部、煤炭工业部一些高校下放到地方以后,虽然名气不大、分数线一般,但还是有一些王牌专业 的。 女生的话学工科我建议还是信息、通信、计算机、自动化一类 。 还有一类被忽视的高校就是前军工院校(前兵器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核工业部所属高校)如“国防七校”、“兵工七子”等等,这里面有些名气很大,但其中有一些非211高校可能会被忽视,比如长春理工(著名的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中北大学(太原工学院)在“兵工六子”当中都属于中流, 由于历史传承,军工院校的校风、学风还是比较硬朗的 。“兵工七子”当中的后三子——沈阳理工、重庆理工、西安工大(不是大名鼎鼎的西工大)才由学院升大学没几年,还属于应用型院校。 实际上 211、985的划分 出来以后, 对人们的认识可能造成了一定的误导 。今年一个学生考研,他谢绝了西南大学的调剂,但后来西北农林复试落榜(当然也有专业的因素,更主要是西南大学的复试在前),但是对他来说985和211的区别也是一方面的影响。实际上我觉得这两所学校很像(都是在大都市的离区),而且水平也是半斤八两。 我一直对学生说,不要觉得 南林 (南京林大)不好,不管怎么样比我们学校是好多了, 虽然它不是211,但好多211不一定可以比得上 南林,在原林业部院校当中,北林、东林、南林实际上是旗鼓相当,各具特色。985还好(虽然西北农林不是很服众),211学校的确定带有一定的地区平衡因素,可以反映一所学校的重要程度,但是无法全面衡量一所大学全面的学术水平,更不能衡量具体某个专业在行业内的地位。更能衡量一所高校学术水平的应该是 研究生学位点特别是博士一级学科的数量 。 211甚至985大学当中大众化专业毕业生将来的发展前景不一定比得上非211高校的拳头专业 。我还一直对学生说,将来读研也别考虑跨专业学水工了,虽然水工的课程你们也都学过,但是 清华、武大、河海那么多学水工的,我们竞争过 人家吗 ?跨专业的话,就去西北农林的农水吧 ,我同学在那里已经可以带研究生了 国防七校:高校体制改革前隶属国防科工委(现在工信部)的七所院校,都是鼎鼎大名 北理工、南理工——”兵工七子”的领头羊; 北航、南航、哈工大、西工大——航空航天类的牛校(西工大还有航海) 哈工程(两航一核)、南理工——“军工六校”当中的两所地方院校 “军工六校”:由大名鼎鼎的哈军工演化而来的两所地方院校和四所军校 哈工程(留哈未迁部分改建的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南理工(前身是炮兵工程学院) 国防科大(哈军工的主体部分)、解放军理工大(国防工程学院出自哈军工)、解放军装甲兵指挥学院、解放军防化指挥工程学院。 高教体制改革后下放地方的航空类高校还有昌航(南昌航空大学)、华航(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原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大专),在廊坊)、郑航(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二机部(核工业部)院校在核材料、放射医学等方面也有独特的优势,如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东华理工(原江西地质学院)、南华大学(原中南工学院)。 原煤炭(矿业)院校,除中国矿大(北京,徐州),以及前面前面提到的辽宁工程技术(阜新、葫芦岛,原阜新矿院),山西矿院参与组建了陕西省唯一的一所211大学——太原理工,此外还有西安科大、山东科大(泰安、济南、青岛)、河南理工(焦作矿院)、安徽理工(淮南矿院)、黑龙江理工等。 钢铁冶金类高校最强的是北科大(北京钢铁学院)、东北大(东北工学院,当然东北大学自动化和软件也很强)、中南大(中南矿冶),此外还有内蒙古科大(包头钢院)、辽宁科大(鞍山钢院)、安徽工大(马鞍山钢院)等。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科学网博客,链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988862.html 上一篇: 工业革命更多的是欧洲16-19世纪战争的需要 下一篇: 云梦泽,洞庭湖,三峡水库——兼谈长江大洪水
个人分类: 教学相长|5610 次阅读|3 个评论
单身狗居然最爱吃猪肉香菜馅的饺子-猴年饺子馅调查
hongkuan15 2016-2-26 00:53
过年时,很好奇中国这么大,饮食文化这么博大精深,与过年关系最密切的美食非饺子莫属,于是组织了这次猴年饺子馅调查。 还记得年前的一篇文章不,来自不同地域,不同饮食习惯的人肠道微生物组成和代谢产物差别很大,非洲土著人和意大利人肠道微生物和短链脂肪酸存在巨大差异。在地大物博的中国,南北方饮食差异巨大,毫不夸张的说,间隔百里,饮食习惯也各不相同,相信肠道微生物组成也会有较大差别。 经过半个多月的调查,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结果,现在跟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我们比较了单身狗和已婚人士偏好的饺子,发现,单身狗更喜欢猪肉和鸡蛋陷的饺子,并且独爱香菜陷的饺子,也比较偏爱茴香陷。难道单身狗偏爱“重口味”?他们更喜欢带有特色味道的香菜和茴香?此外,单身狗很少吃虾肉,鸡肉,羊肉陷的饺子,难道单身狗懒得换花样,亦或经济拮据? 已婚人士则比较喜欢各种肉类,尤其是羊肉和猪肉,吃韭菜,芹菜和白菜馅的比例也很高,也喜欢蘑菇,豆腐,花生馅。有家的人就是不一样啊,吃的肉品种类更多,蔬菜品种也更多。 调查完了单身狗,我们又看了看美女和帅哥喜欢的饺子馅是不是一样。调查发现,美女最爱吃猪肉馅的饺子,帅哥更喜欢羊肉,韭菜和白菜馅的。看起来是美女更爱吃肉,帅哥吃菜的比例高。另外,美女也爱吃木耳,豆角和胡萝卜馅的饺子。 此次调查,共涉及到6个省市,还有一些海外朋友,其中多数数据来自与我的老家河北。由于调查人数有限,结果准确性和代表性并不好,大家权当做个参考,不必太较真。也期待各位的继续支持。
3910 次阅读|0 个评论
留京还是去外省,地域问题究竟是多大的问题?
热度 50 dawndream 2015-2-26 18:49
几年前我初离开京城之时,知道此事的朋友, 外在表现出的 本能反应都很一致:痛心疾首,愕然加沉痛。 朋友的反应如此。不熟悉的人,圈内人容易产生两种印象:第一,此人混得太惨,竟沦落潦倒至此田地!第二,此人实在够二的!圈外人则会有逻辑上难通之惑。 总之,对于人民群众来说,不管三七二十一,京城就是好! 可是,如果你问他们,京城为什么好,好在哪?却都说不出所以然。只有恩师说了两点具体的:1. 那些地方上的单位都没买电子数据库,下不到文献;2. 地方单位压力太小,风气也不好,去了以后会失去进取心,整天吃喝玩乐,直接养老状态了。 如今调动已经好几年了。就说点个人的体会。 作为实用主义者,先说最实在的。在我的西部家乡,像我这样的小人物也算引进人才,住房、安家费、职称这些都是起码的配置。假如有生活情趣的话,完全可以在远郊区买栋小别墅,再买辆好点的小车,进入养老状态。 事业上,不会出现经费中断的情况。我搞纯理论,不需要什么特殊的实验设备,也不用太多经费就可以维持科研。也没出现下不到论文的问题。压力确实小,生存压力基本为零。年度考核 轻松合格 。我这人不太擅长 配合上级 工作,所以如今能自由自在干自己想干的事情,感觉挺不错。我并没有因为轻松而消沉,反而恰恰因为没有压力,对工作的兴趣与日俱增,每天读书写作,乐此不疲,常常一个人在办公室呆到很晚。此外,只要有一定的学问和成果,就会受到肯定和尊重,不论从事文科还是理科,理论还是工程。 对于有些人,比如我,个人的成就实在与身处的单位档次无关。可能是因为性格比较独立吧。自小在西部山城长大,从乡镇小学读到县城中学,学业和眼界并未受丝毫影响。高考很成功,且英语单科居全校新生入学成绩之首。后来在中国顶级学术机构求学十余年,却反而无任何突出表现。 另外,我实在是太爱这块黄土地,太爱这八百里秦川的山山水水了!这里没有雾霾。三月就已温暖,但在盛夏的晚上也会凉风习习。这里是美丽的,有巍峨的高山,有碧水如玉的黄河,有广袤的林场和草原,有秋波婉转的风情女郎。我们的新校区离省城50公里,离县城15公里,周围村落农田环绕,一派田园风光。春夏之际,校园里鸟语花香, 草木生荫, 天高云淡,远山雪峰隐约可见。校门口一个“结庐书店”,里面有很多中华书局版的古籍。置身于此,心情就豁然开朗,有世外出尘之感。 黄河积石峡(2014年8月) 我时常驱车去县城,然后独自在老街上漫步,感受慢节奏的生活。这是个农业县,街上很多经营农具农机的商铺。很多老者戴着石头镜,坐在街边晒太阳,悠闲地谈今论古。县城紧邻一片著名的风景区,原始森林绵延几十公里,名胜古刹点缀其中,山水十分秀丽可观。街上的人谁也想不到, 有一个博士学者在这 老城的老街上斯人独徘徊 ,他的脑际萦绕着一些前沿问题,他会回到小屋里写一些文章,与美国的、欧洲的、世界各地的洋人学者们一起探讨这些学术问题 。 任何事情有优点也有缺点。西部地区的一个突出缺点是各级行政管理水平都比较僵化低效,官僚气重。我所在的省城,交通成为混沌,基本瘫痪。好在我躲进校园成一统。 另外一个缺点,随着我个人的成长,越来越凸现出来。这就是所谓的平台问题。青年教师普遍课时压力较大,而且急功近利,沉不下心。几年下来,所谓的“学科带头人”,根本就是个孤家寡人。团队发展为零。研究生生源的匮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个人精力有限,而写作十分费时,很多想法都没有时间实施细化。 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就是因为虚无缥缈的“地域原因”。地域本不是问题,而是人的心理在作祟。西部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可能确实不利于某些产业,但对学术发展并不存在实质制约。只是大家都觉得西部不好,没人肯来建设,西部就真的不好了。有时候,从众是被迫的,无可奈何,只能被裹挟。打个比方,我喜欢开手动挡车,但大家都喜欢自动挡车,逼得我也只好买自动挡车。因为,一则是厂家逐渐不出产手动款了;二则是假如换车,手动车会很难出手。 继我之后,又来了两个比较优秀的博士,我们专业的力量一下子增强了不少。有趣的是,他们俩来了以后,不约而同告诉我:原本不敢来这种地方,是看到蔡老师在这里,才下定决心的。可见榜样的力量。
24585 次阅读|71 个评论
生活不易,幽默助力
热度 6 xiazhi397288 2014-7-5 16:40
人艰不拆一词广为流行,或许生活需要一些乐观精神,幽默就是一个很好的品质。 我们会因为某件事、处在某个情境下、或因某个话题、某个人而发笑,但我们的幽默又各有不同,比如外国人往往不懂中国小品的笑点,有的中国人也无法理解美国人对脱口秀的热爱。我们有不同的幽默感,这与我们的地域、性别、基因有关系么? 地域有别 统领中国相声、小品文化的多是北方艺术派系,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也多是一口东北话、北京话等北方语言在抛着段子。有名人公开讨论北方人比南方人幽默,说北方人与生俱来有幽默基因,郭德纲德云社全国乃至世界(北美、新西兰、澳洲......)巡演场场爆满、而海派青口代表周立波则多年来稳居江浙一带,追捧的也多为南方观众似乎是有力的佐证。但如果说北方人比南方人幽默,这也不能被南方观众所认同。有南方观众表示“看不懂赵本山的小品”,说明幽默这东西,有差异,但还不能说一个比另一个更好。 2009 年《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刊登了一篇基于8200名中国人的基因组学研究论文,文中称,中国南方与北方人的基因,存在着0.3%的差异,且持不同种方言的群体之间还存在着明显的基因差异。也许这种0.3%的基因差异暂时还无法说明太多问题,但起码而言,这种南北基因的差异会导致迥异的患病倾向。比如,中国的南方人更易患鼻咽癌,而北方人更易患胃癌。 对于南北差异的研究一直在继续。前段时间Science上刊登了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种植水稻还是小麦的区别导致了中国南北方人思维、行事差异。 其实抛开科学研究,生活中我们也能时常感受到南北差异。比如,你喝豆腐脑喜欢喝甜的还是咸的、你那儿吃肉粽子还是甜粽子、你洗澡是冲凉还是搓澡等,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可能是区分你是哪儿人的线索。那么,是基因让我们的幽默感不一样,还是别的呢?为什么我们会需要幽默这种特质呢? 基因作祟 不知喜欢看美剧的人多,还是喜欢看英剧的人多。反正俺身边的人中看美剧的要多于看英剧的,因为大部分美剧看起来似乎更幽默风趣,而看英剧的朋友更欣赏黑色幽默和反思社会的题材,比如黑镜系列。一位加拿大心理学家罗德•马丁率领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的研究者们对2,500对双胞胎进行调查,其中2,000对来自英国,500对来自美国。马丁博士发现,英国和美国的双胞胎们都拥有“正面幽默”,而专看阴暗面的“负面幽默”似乎只是英国双胞胎身上与生俱来的东西。 马丁博士没有给出确定解释,他提出了一些推论,提出一种推论,基因可能是造成不同国家人们幽默感区别的原因之一,幽默感差异也可能与具有遗传性质的性格特点有关,比如,神经质性格的,以及消极、压抑和容易焦虑的人,往往更喜欢用自嘲式幽默。 男女不同 在生活中你是否觉得身边的男性朋友比女性朋友更爱开玩笑?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医院萨姆·舒斯特教授认为,这与男性激素分泌有关。舒斯特教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说明了这一点——他骑着独轮车上街,发现男性和女性看到这个景象时反应不同。男人会说“你是否弄丢了一个轮子?”、“嘿!你掉了一个轮子!”或是“你一个轮子就够用了吗?”,语言上有些嘲讽,且调侃与轮子数量有关,尤其是年轻男性;而女性更倾向于用赞美或鼓励的话来表达。 舒斯特教授把男性的这种反应形容为“成年男性的幽默感”,认为这与睾丸激素分泌有关,随着年龄增长,睾丸激素分泌逐渐减少,男性会变得较为温和。因此,舒斯特教授认为,幽默感是攻击性的一种表现,而男性体内的睾丸激素能诱发这种攻击性。 而诺森布里亚大学心理学家尼克·尼夫则对此现象做如下评价:“这可能源于雄性在择偶竞争中的强烈排它感。进而表现出男人的反应比较具有攻击性。”他还说,骑独轮车的人会吸引女性的目光,被年轻男子当成竞争对手就是自然而然的事喽。 也有研究认为,男性比女性更需要幽默,是进化的选择。女性似乎更容易被幽默的男性吸引,因而拥有幽默特质的男士总能获得更多的青睐。而根据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对同一笑话的理解,男女可是大大的不同。女性需用更大部分的大脑去参与理解工作,但对笑料的期待程度却更小。 幽默有宜,多多益善 幽默这个话题,似乎与文化的关系多过于遗传。但把它当作一个性格特征来看,在“功利性”的进化面前,一个没有用的特征是不会被保留到现在的。有的研究者认为,幽默是在进化中形成、用以显示个体差异、以便男/女性在选择配偶时多一个做决定时的参考。 研究人员在对幽默的研究中发现,它似乎激活了大脑中的奖赏机制。研究人员让实验被试观看卡通片,觉得有趣就按下某个按钮,研究人员会记下被试者对笑话的反应时间,和脑部活动情况。结果发现,感觉有趣和脑部奖赏机制的激活是正相关的。而且女性大脑中的奖赏区域活动更为频繁,俗称“笑点低”。至于这种差异是基因还是后天所引起的,艾伦·赖斯教授还将继续研究。 也许,幽默是人们认识同类的方法,研究证明,患有某些疾病,或是脑部受损的人,是没有幽默感的。抑郁症的症状之一,是丧失欣赏幽默的能力。 此外,幽默能力还对孩子学习、夫妻关系产生影响,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推荐再看看南方周末的那篇--《我们为什么需要幽默》。 http://www.infzm.com/content/92334
8246 次阅读|9 个评论
地方主义和爱国主义
热度 1 wonsure 2014-4-6 15:47
1 、地方主义 A. 如果一个当地人在当地做领导,碌碌无为甚至存在问题,而一个在该地工作的外地人比较能干,作为当地人,应怎么选择? B. 如果外地人在某地做领导因地域等关系不尽力或不能尽力,而一个当地人可能会尽职尽责但不符合地域回避,应怎么选择? 2、 爱国主义 A. 如果一个本国的领导在本国工作,碌碌无为甚至存在问题,而一个在该国工作的外国人比较能干,作为一个本国人,应怎么选择? B. 如果一个殖民国家能让一个国家(比如英联邦国家或者以前的香港地区)发展进步或者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本国人做不到或做不好,你怎么选择?
4686 次阅读|2 个评论
民国前后(1): 文化有根
热度 37 Majorite 2014-1-25 10:25
文化有根 清朝从后金建立开始算起,共有十二帝,十三个年号,历时 296 年。自满人入关并迁都北京之后,共历十帝,历时 268 年。这 268 年期间,清朝共选拔过 114 名状元,那时候状元比现在院士金贵得多, 平均两年多才选拔一个状元,而现在每两年选举上百个院士。清朝状元的地域分布如下。 省份 人数 八旗 3 直隶省 4 江苏省 49 安徽省 9 江西省 3 浙江省 20 福建省 3 湖北省 3 湖南省 2 河南省 1 山东省 6 陕西省 1 四川省 1 广东省 3 广西省 4 贵州省 2 山西省 甘肃省 云南省 新疆省 台湾省 吉林省 黑龙江 0 0 0 0 0 0 0 上述事实说明:(1) 114个状元中“红后代”、“官二代”与“富二代”的八旗子弟总共才3个,说明大清的考试制度比现如今还是公平的,那时候作弊与后门几乎没有的。(2) 江浙人士占一半以上,而河南、四川虽是人口大省,却每省只有1人。 两院院士籍贯分布表 中国工程院 中科院 两院合计 1 江 苏 104 人   1 江苏 202 人      1 江苏  306 人 2 浙 江 91 人     2 浙江 167 人     2 浙江  258 人 3 广 东 38 人    3 福建 72 人     3 广东  105 人 4 上 海  37 人   4 广东 ( 含香港 ) 67 人 4 福建   101 人 5 山 东  37 人   5 湖南 46 人    5 上海  81 人 6 湖 南 34 人   6 上海 44 人    6 湖南   80 人 7 湖 北 30 人   7 河北 43 人    7 山东   77 人 8 福 建 29 人    8 山东 40 人    8  河北  68 人 9 辽 宁 27 人    9 安徽 33 人    9  湖北  61 人 10 四 川 26 人   9 江西  33 人   10 四川  55 人  11 河 北 25 人   11 湖北 31 人   11 安徽   53 在清朝时,上海属于江苏省,若把江苏与上海加在一起,两院院士就是 387 人。过去几百年的情况大概皆是如此。 去年《福布斯》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依据,被评为最富10大县级市的榜单中,江苏与浙江两省各占5席,瓜分了10个名额。最富有的县级市与排名分别是:义乌、诸暨、昆山、张家港、常熟、江阴、太仓、乐清、慈溪和上虞。 由此可见,文化是有根的,教育是有传统的。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 地域的文化、教育的传统的差别是客观存在的,也会影响经济发展的,并且今后几百年可能也不会改变,这不是地域歧视。
个人分类: 历史与现实|3003 次阅读|47 个评论
无聊的狡辩只会是黔驴技穷露出狐狸尾巴
热度 4 cgh 2013-11-4 21:03
转基因主粮这事一时半会是不会一边倒的了。 媒体人崔永元试图到美国揪根,料还没抖出来。 61个中国院士上书,科学网也有一帮专家,倒是不厌其烦的义务宣传。 最近转基因讨论,倒是看到这些宣传员的辛勤工作。怎奈,他们没有什么真料,只能是无聊的狡辩,现在已经是黔驴技穷,最后还是要露出主子们的丑陋尾巴的! 一会是研究的必要,搬出区域的特殊性。一会又说现在不推广,就要被国外给占了领地。既然是有地域性,国外自然没法在中国推广,什么时候推广都不用担心外国人抢了老百姓的饭碗。当然有一种情况除外,那就是,这些人是外国主子的走狗,早就帮外国主子做好了抢夺中国百姓的饭碗的准备!
个人分类: 杂谈|2411 次阅读|7 个评论
这些天,我曾到过许多地方
热度 18 张三火 2013-4-24 22:23
总是不经意间唱起那句“这些年,我曾到过许多地方,最美的还是……” 因为老公要去香港办理事务,所以用我陪他半天办事,换来他陪我为期一周的自主旅行,正好是旅游不太旺的时节,游人不多,天气不错,景致更不用说。能够远离异常邪门的寒冷气候,在温暖的地方呆上一周,真是惬意啊!据说那一周,长春市下了三四场雪,很不像春天样儿。 回来后,我只能无奈的哼:这些天,我曾到过许多地方,最冷的地方还是这里——我的故乡…… 1、这是在住处拍下的,香港那么拥挤,可是池水很兰很清、雨水很柔很细,饮用水很难喝。 2、街景很陈旧了,到处可见莎莎和周大福,购物真方便,划卡很过瘾! 3、雨中的澳门分外妖娆! 4、假的威尼斯让三火头晕目眩,有在云南高原的感觉,估计是乏氧吧,此地不可久留。 5、珠海的园明新园可真是清静,游人很少,空气也不错!住的七天精品大床房很宽敞,还便宜。 6、深圳的天气少有的晴了,风景好,心情也很好,走很远也不觉得累。 7、那个歌剧院,呵呵 8、已经是夏天的景致了!三火喜欢深圳,就是城市有点大,但是乘地铁还是很方便的。 9、国际风车节,带着小朋友来这里最高兴啦!可惜…
个人分类: 生活观察|6445 次阅读|38 个评论
2012中国企业500强的地域分布
huailu49 2012-9-3 16:25
2012中国企业500强的地域分布
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推出的 2012 中国企业 500 强名单,涉及到我国大陆 29 个省市区,西藏、宁夏没有企业入围。 东部地区有 355 家企业上榜,占 71% 。其中北京 98 家、江苏 51 家、山东 48 家、浙江 42 家、广东 37 家、上海 28 家、河北 24 家、天津 18 家、福建 9 家。 中部地区有 59 家企业上榜,占 11.8% 。其中河南 13 家、安徽 12 家、山西 11 家、湖北 9 家、湖南 8 家、江西 6 家。 西部地区有 62 家企业上榜,占 12.4% 。其中四川 13 家、重庆 12 家、云南 8 家、陕西 6 家、内蒙古 6 家、广西 5 家、甘肃 4 家、新疆 3 家、贵州 2 家、海南 2 家、青海 1 家。 东北地区有 24 家企业上榜,占 4.8% 。其中辽宁 15 家、黑龙江 6 家、吉林 3 家。 一个地区入围企业户数不一定能代表其地方经济的整体实力。比如北京的 98 家企业中,相当多是总部设在北京的央企;再如广东上榜企业仅为 37 家,排在北京、江苏、山东、浙江之后,但利润总额高达 1587.28 亿元,仅次于北京和上海。上海的情况与广东类似。
个人分类: 区域发展|382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不同地域的生态果园建设
yhqsd 2012-8-18 17:49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生境多样,不同地域之间气候条件各异,经济发展水平千差万别,各地建设生态果园不能千篇一律,照搬照抄。要根据各自的地域特点和经济发展水平,抓住重点,因地制宜地开展生态果园建设。 1 、丘陵沟壑区生态果园建设 丘陵沟壑区生态果园主要出现在我国黄土高原中南部丘陵沟壑区,该区土层深厚,光能资源丰富,热量资源基本上能满足果树生长发育需要,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光合作用产物的积累,具备果品高产、优质的环境条件。该区适宜多种落叶果树栽培,尤其是苹果,已形成了以退耕还林 ( 草 ) 和以苹果等经济林为主的农业生产体系。丘陵沟壑区塬面多平坦 ,但地 形破碎,沟壑纵横, 田块面积小,受冲刷严重,切割深,坡度陡, 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水资源奇缺,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经济落后,整个系统处于生态和经济双重失调之中,尤其是干旱少雨和土壤瘠薄,是制约该区果树生产的主要因素。 在该区建设生态果园,要改变不合理的耕作措施及生活方式,以改土培肥为中心,加强土地整理,重点控制土壤风蚀和水蚀,防止水土流失;要着力培植富足的农业生态资本存量,积极开展以果、牧、草、沼为主线的复合经营;还要广修地下水窖,拦截和贮存地表径流水,满足果树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要。目前该区在传统单一果园经营模式下 , 引入养殖和沼气系统 , 将各种经营模式进行耦合 , 已形成了果畜沼复合经营模式系统,如渭北“五配套”生态果园。 2 、丘陵浅山地生态果园建设 丘陵浅山区土地资源比较丰富,海拔较低,光、热资源适中,饲草资源相对丰富,水资源基本能满足果树生长发育需要,是发展果树生产比较理想的地区。但该区平地较少,坡地较多,土壤肥力水平不高,存在水土流失现象。地块不平和土壤瘠薄是制约该区果业发展的两个主要因素。 在该区建设生态果园,要重点治理好坡面和沟道,改变地形状态,提高水分入渗率;进行土地平整,修建高标准的水平梯田,减少地表径流;随坡修筑水塘,拦截和贮存坡面地表径流水,满足旱季果树用水需要;配置防护林,改善果园生态环境;果园生草种草,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实施果、牧、草、沼复合经营。 3 、山地生态果园建设 该区土地资源比较丰富,气候凉爽,光能资源适中,热能资源和水资源基本能满足果树生长需要,饲草资源丰富,适于发展生态经济型林果业和畜牧业。但该区平地极少,多为缓坡地或陡坡地,易受雨水冲蚀,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地形复杂,地块较小;土中沙砾较多,土壤瘠薄,保水保肥性能差;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果农文化素质较低。水土流失、土壤瘠薄和交通不便是制约山地果树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 山地生态果园建设要因地制宜地,不囿于构建规范化的生态果园,重点发展栽培较为粗放的干果类果树和木本粮油植物;要根据地形、地貌,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搞好土地整理,修建水平梯田或大鱼鳞坑,严防坡面地表径流发生;加深土层,培肥地力,对土壤进行局部改良;随坡修筑贮水塘,拦截和贮存坡面地表径流水,满足旱季果树用水需要;果园建设要与畜牧业等有机结合,充分利用果园空地、附近坡地的牧草,或者利用园地中各种禾本科草类发展草食类家禽、家畜。 4 、平原区生态果园建设 平原区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气温较高,热量资源丰富,光能资源适中,水资源充足或基本能满足果树生长需要;交通方便;劳动力基本满足需要,果农文化素质较高;经济条件较好,适于发展鲜果类果品生产。但该区土地资源短缺,容易出现果粮争地,有的地方还有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和土壤盐渍化问题。 平原区生态果园建设重点是因地制宜地确立与区位资源相适应的经营模式;搞好土地整理和土壤改良,进行果园生草和培肥沃土,为果树生长发育创造良好条件;选好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畜禽种群,加强疫病预防和防治,努力提高经济效益;保障清洁水源,合理布局供水排水系统,在搞好节水灌溉的同时,还要防止果园积水和土壤盐渍化。 5 、城郊区生态果园建设 该区邻近城市,市场发育程度较高,信息畅通,交通极为便捷;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光热资源充分或适中;地域之间的水资源差异较大,南方城郊水多,北方城郊基本能满足果树生长发育需要;果农文化素质较高,经济发达。但该区土地资源匮乏,劳动力不足,农田立体污染严重。 在城郊建设生态果园要确立与区位资源和市场需求相适应的经营模式;搞好生物种群的优化配置,选配适销对路、高产、优质的果树和畜禽种类和品种;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具有超前性的标准化生态果园;果园生产与休闲文化相结合,因地制宜地发展旅游观光型生态果园,提高果园经济收益。 ----- 引自杨洪强《生态果园必读》,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0 , P32-35
456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依据时令、地域调饮食
热度 28 何裕民 2012-8-16 11:21
因时制宜 因时制宜,指根据季节等时间的特点及其与内在脏腑、气血阴阳的密切关系来选用适宜的食物。对于癌症患者来说,因时制宜而选择合适的食物,也是要遵守的一项饮食原则。 四季气候交替,人类必须顺应自然规律而不可悖。 《黄帝内经》主张养生应顺四时而养, 如《灵枢·四时气》指出“四时之气,各有所在”,《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灵枢·本神》云 “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周礼 • 天官》提倡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气候,宜服食不同性味的食物,提出 “ 春发散宜食酸以收敛,夏解缓宜食苦以坚硬,秋收敛吃辛以发散,冬坚实吃咸以和软 ” ,简单来讲,就是春天饮食偏酸,夏天偏苦,秋天宜辛,冬天宜补。 春季  中医认为,春天是主阳气升发,气势向上向外的季节, 是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有利于人体化生气血精液,应尽量少食或不食温燥发物,如狗肉、牛肉、羊肉等; 应适应肝的条达之性,多食用辛甘发散的食物,如可食用大麦、大枣、花生、香菜、菠菜、豆芽等;如果时在早春,要少吃黄瓜、冬瓜、茄子、绿豆芽等寒性食品,多吃些葱、姜、蒜等温性食品,以祛散阴寒之邪。还应当多吃一些鸡肉、动物肝脏、鱼肉、瘦肉、蛋黄、牛奶、豆浆等营养品,以满足人体功能代谢日趋活跃的需要。 时至仲春,可适当进食大枣、蜂蜜之类滋补脾胃的食物;少吃过酸或油腻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多吃一些味甘性平,且富含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这时,正值各种既富含营养又有疗疾作用的野菜繁荣茂盛之时,如荠菜、马齿苋、鱼腥草、蕨菜、竹笋、香椿等,应不失时机地进食。 迨至暮春,气温日渐升高,应以清淡饮食为主,除适当进食优质蛋白质类食物及蔬果之外,可饮用绿豆汤、赤豆汤、酸梅汤以及绿茶,以防止体内积热。不宜进食羊肉、狗肉、麻辣火锅,以及辣椒、花椒、胡椒等大辛大热之品,以防热邪化火,变发疮痈疖肿等疾病。 夏季  夏季是万物繁茂的季节, 阳气外张,气候炎热,酷暑难当。 阳气虽生于春而极于夏,而阳旺之时,人体的阳气最易发泄。因此,饮食要清淡爽口,易于消化,少食或不食肥甘油腻之品,切忌贪凉饮冷太过,注意保养阳气; 夏季是一年中人体代谢最旺盛的季节,也是营养消耗量最大的季节。同时,夏季人的睡眠偏少,休息不好,食欲就不佳。 所以夏季要注意适当 “ 补充 ” ,其中包括:蛋白质的补充,要常吃些富含优质蛋白质,而又易于消化的食品,如蛋类、鱼类及含脂肪少的肉类、豆制品、牛奶等;维生素的补充,可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西红杮、西瓜、甜瓜、水蜜桃、李子、杨梅等,这些都富含维生素 C 。另外还需多吃些含 B 族维生素的谷类食物。 夏季汗出较多,盐分丢失也多,适当补充盐分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夏季大量饮水会也冲淡胃液,所以做菜可适当多放些盐。此外,在调味方面,可用醋、大蒜、生姜、芥末等酸、辛、香作料,可以起到杀菌、解毒和增强食欲的作用。夏季是炎热的,但在饮食方面,有时 “ 以热抗热 ” 会更好些,比如喝热茶可刺激毛细血管普遍舒张,体温反而会明显降低。 秋季  秋季, 秋季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阳气收敛,阴气始生。这个季节的养生应注意收敛精气,保津养阴。饮食上要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为主,可选用芝麻、核桃、银耳等有滋润之性的食品。 初秋要平补: “ 秋老虎 ” 颇凶,但要适当减少冷饮以及寒凉食物的摄入。俗话说 “ 秋瓜坏肚 ” ,对各种瓜类宜少食,以防损伤脾胃阳气。因此,应适当加入扁豆、豇豆、薏苡仁等健脾利湿之品煮粥食用,以助脾胃运化。初秋因为气候炎热和湿盛的原因,再加上胃肠功能经过盛夏的消磨,易致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大量进食各种肉食,会增加脾胃负担。应选用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如鱼、瘦肉、禽蛋、奶制品、豆类以及山药、茭白、南瓜、莲子、黑芝麻、核桃等。俗话说 “ 秋藕最补人 ” ,可将糯米灌入藕眼中蒸熟食用。患有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患者,可以服食具有健脾补胃作用的莲子、山药、扁豆等。 仲秋要润补:在仲秋人体常反映出 “ 津干液燥 ” 的征象,如口鼻咽喉干燥、皮肤干裂、大便秘结等。根据 “ 燥者润之 ” 和 “ 少辛增酸 ” 的原则,一是多食用滋阴润燥作用的食物,如芝麻、核桃、蜂蜜、梨、甘蔗、柿子、香蕉、荸荠、橄榄、百合、银耳、萝卜、鳖肉、乌骨鸡、鸭蛋、豆浆、乳品等。二是酸甘化阴,宜进食带有酸味的食品,如葡萄、石榴、苹果、芒果、杨桃、柚子、猕猴桃、柠檬、山楂等。其中,银耳含有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以及磷、铁、镁、钙等,具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补益作用,可用水泡发后煮烂,加糖服食,对治疗和预防秋燥有较好的效果;百合也有养肺阴、滋肺燥、清心安神之功效。另外,此时应少吃辛辣的食物。 晚秋要滋补:晚秋气温逐渐下降,在加强营养,增加食物热量的同时,要注意少食性味寒凉的食品,并忌生冷。可用 1 ~ 3 个核桃肉(连紫衣)与 1 ~ 3 片生姜同嚼服食,来预防秋季多发的咳喘之类呼吸系统疾病。奶制品、豆类及新鲜蔬菜、水果均宜多吃,药食兼优的菱角、板栗也是调理脾胃的佳品,它们均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多种维生素,具有补中益气、开胃止渴、固肾益精等功效。对于有冬季进补打算的人来讲,此时是打 “ 底补 ” 的最佳时期。“底补”可用芡实、红枣或花生仁加红糖炖汤服,或用芡实炖猪肉等。 冬季  冬天是万物收藏的季节, 阳气闭藏于内,阴寒盛极。故养生活动应注意敛阳护阴,以养藏为本。 适宜选用补益作用较强、益肾温阳作用的食物进补,如鸡肉、鸽肉、胡桃仁、芝麻、萝卜、山药、枸杞、黄鱼、鲈鱼等。 民谚云 “ 冬令进补,开春打虎 ” ,讲的就是冬令进补的重要作用。近年沪上盛行膏方进补,膏方比较适合慢性病患者、中老年人和青年亚健康者,根据当下人们的体质,不能选用过于滋补的膏方,而要以注意调整为主。尤其是肿瘤患者,更不能过于滋补;主张清补,主张调整为宜;牛羊肉等仍以少吃为妙。 除了膏方进补外,在平常的饮食上,还要注意保温、御寒和防燥三原则。 保温:即增加热量的供给,饮食中增加蛋白质的含量,特别鸡鸭肉、鸽肉、兔肉等的优质蛋白最佳。 御寒:指通过饮食以抵御寒冷,人怕冷与体内缺乏矿物质有关,要保证豆、肉、蛋、乳的基本摄入量,以满足人体对钾、钠、铁等元素的需求。对于特别怕冷的人,可以多补充些块茎和根茎类蔬菜,如胡萝卜、藕、莴笋、薯类等,老年人可适当吃花生、虾皮、牡蛎、蛤蜊和橙子等含钙较多的食物。 防燥:是指通过饮食以防干燥,防止皮肤干燥和口角炎、唇炎等,主要补充富含维生素 B 2 的动物肝、蛋、乳,以及富含维生素 C 的新鲜蔬菜和水果,这正是中医 “ 秋冬养阴 ” 的深刻内涵所在。 现代社会高度发展,将人们带入了一个社会节奏快、工作效率高、生活舒适安逸的时代。人们生存在自然界当中,只有顺应自然界四时阴阳进行养生与饮食,就是“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否则“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也”! 因地制宜 所谓 因地制宜,就是指根据不同地理环境特点来选用适宜的食物。对于肿瘤患者来说, 食 疗也要根据地理环境的不同而因地制宜。 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宽广,气候多样,不同地区由于地势高低、气候条件的差异,形成了各自的特点。 《黄帝内经》认为,由于人们居住的地理位置的不同, 气候寒热温凉是有区别的 。如 《素问·五常政大论》说:“天不足西北,左(北方)寒而右(西方)凉,地不满东南,右(南方)热而左(东方)温”,“地有高下,气有温凉,高者气寒,下者气热”。 由于人们生活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差别较大,生活习惯、饮食结构不尽相同,人的生理活动、体质,以至所患疾病、病变特点也不尽相同。因而,进行饮食调补时,必须注意到地理位置的不同,根据不同地域的特点分别配制膳食,是提高食疗效果的重要环节。事实上,不同地区特有的饮食习惯,本身就是当地人们在长期的因地制宜的饮食选择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如西北 、东北 地势高,阳热之气不足,气候寒冷,宜多选用温热的食物 ,以温壮阳气,增加抗寒能力 ; 又 北方地势高,且多风燥,易于风燥伤肺,宜多食新鲜蔬菜。东南地势低,寒冷之气相对较弱,气候温热,宜多选用 清凉淡利的食物 。又南方某些地方地势低下,多潮湿,易于湿困脾虚, 会阻滞人体经络,引起肢体沉重、困倦等, 饮食菜肴中则宜多用辛辣和 具有祛湿作用的食物,如辣椒、薏苡仁、荸荠、冬瓜、丝瓜、赤豆等。 又如,我国江南一带居民对谷类的消化能力很强,适合于以谷物作为主的碳水化合物来源的饮食结构;而北方则更适合于麦类,西北和内蒙古又嗜食畜肉。相较于西方,我国大多数居民对肉类的消化能力要差一些。此外,我国居民更容易接受烹调后的食物,而西方许多国家只作简单的加热,甚至对许多食物推崇“生食”,后者大多数情况下中国人只是猎奇时偶尔一试。这些都是地理区域决定生产方式,从而影响到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之故。 近年来,关于肝、胃、食管和直肠等部位的癌症与水土环境的关系也有一些研究报道。有些癌症的分布有明显的地区性和地方性特征。我国食管癌分布的总体趋势是北方高于南方,内地高于沿海。我国胃癌发病率以西北黄土高原和东部沿海各地较高。我国肝癌死亡率有南方高于北方、东方高于西方、沿海高于内地的趋势。高发区主要位于广西、广东、福建、江苏、上海、浙江等沿海的某些地区。所以,不同地区的居民,根据当地癌症高发的趋势和特点,应该合理调配饮食,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本文摘自《 生了癌,怎么吃 》)
个人分类: 何裕民谈肿瘤|2523 次阅读|29 个评论
文明产生和发展的内在动因
热度 1 fanxiaoyingz 2010-12-30 18:46
文明产生和发展的内在动因 我站在中华文明的发祥地看着世界地图,历数着世界文明的兴衰:古代埃及、古代希腊、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古代印度、古代中国、古代印第安、古代玛雅文明等等。 首先,我们看出,在地球的各个角落、地球的各个地方,除过北极和南极等地以外,都有人类活动和生存,包括北美洲、南美洲、澳洲、亚洲、非洲、欧洲都有,甚至各个大一点的岛屿上都有土著人存在。 其次,这些世界各地存在的生存的人都产生了自己的生存技能和传统,以及口头语言。 第三,这些世界各地存在的人产生真正文明的只有几个:埃及、希腊、巴比伦、印度、中国、罗马等。其它地区的文明仅仅是一种文明雏形或者仅仅是萌发状态的文明,没有产生文字,没有产生国家,没有产生政权,没有产生军队等等。 第四,这些文明逐渐消失的占了绝大多数,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从原始社会进化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现代社会主义社会的仅有中国一国。另外的国家只有两个前途:要么没落衰退,要么被征服兼并,文明被融入别的国家。没有几个国家完整地演绎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完美演变。这是为什么? 这就涉及到了文明产生的动力来自哪里的问题?文明产生和发展的源动力到底在哪里呢? 首先,我们发现,文明不是人类以个体或者小群体的生存和繁衍为特征的,在那些偏僻的、荒凉的地方生存尚且不能传承,文明当然不能产生和传承。所以文明必须以较好的地域,有较好的自然条件为前提。在这个前提下,种群能够繁衍,生存能够持续,技能能够传授,设备设施能够继承,语言典章能够形成和继承,创造发明能够代替旧的做法。 全世界具备这样条件的地方很多,但是许多地方并没有产生文明。说明它们并不具备文明产生的第二个必要条件。例如,非洲大陆至今还有大量的原始部落,也可以认为它们产生了文明,但是这种文明在别的文明已经经历了多少时期,经过了多少变换,发展到很高水平以后,它们还在原地踏步,所以它们并不具备文明产生的第二个必要条件:缺乏发展动力。 在世界上,缺少发展动力的原始文明很多:例如我国的西藏藏族文明,长期停留在奴隶社会和农奴社会,时间长达两千多年;又例如,南美洲的玛雅文明,北美洲的印第安文明,早期的俄罗斯文明,澳洲土著文明等等,都长期停留在原始状态不再前进。 在世界上,还有许多文明在产生以后缓慢地活着突然地失去了前进和演化的动力,从而出现衰退和停滞不前,例如南亚洲的印度,非洲的埃及,欧洲的希腊。 在世界上,还有许多文明在出现以后逐渐消亡。例如西夏古国,楼兰故国,巴比伦,罗马帝国,蒙古帝国等等。我们发现,在世界地理上,亚洲、非洲和欧洲三大洲交接地区是文明的频繁发生地,也是文明的频繁湮灭地,这和其它地区,例如美洲、澳洲和南部非洲,北部亚洲大不相同。 那么,文明前进的动力到底来自哪里呢?从西亚和我国文明的产生发展来看只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不同文明的渗透和影响是文明前进的动力。文明渗透和影响的方式主要有:贸易、交流、战争。 所以,文明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良好的地理环境,而文明前进的动力来自于两个文明的地缘相近。前者表明文明的独立性,也就是异质性,后者表明文明的斗争性、渗透性和互补性。文明的互补是内在要求,而这种要求在社会封闭、财富缺乏的情况下其表现形式是典型的斗争性,往往以掠夺、抢劫、战争来达到物资互补的目的,人员互补的目的因为战争最符合人的生存的动物本性。 所以,文明产生和发展的条件必须是在气候条件合适的情况下,几个比较临近的可以相互交流,但是又相互封闭的地貌条件较好的区域协同产生。 例如,我们中国人都称自己是炎黄子孙,那么在原始社会,文明产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就必须具备以上条件:第一,都有各自的优越地理区域,第二,必须相互接近,能够相互补充和推动。 我们研究发现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的确具备这样的地域条件。 首先,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各自也是几个相互独立,相互交流的部落组成。我们假设宝鸡就是炎帝部落的基地(宝鸡是炎帝故里的资格还受到湖北人的挑战),那么,宝鸡作为炎帝部落的基地主要地域是现在的宝鸡市区周围的山坡上面,这里有大量遗址和大量考古发现,除过中心地带外,周围有四个卫星地域条件优越,一个是天水盆地,过去,我一直以为天水是山区,最近几年去过天水几次才知道天水是一个以渭河为中心的线状盆地,盆地宽度大约 1~5km ,长度在 50km 以上,而且离宝鸡的直线最近距离只有 40km ,渭河两岸可以居住生活,第二个是汉中盆地,这个在炎帝部落中地位不大,第三个是千河谷地,距离宝鸡 40km ,谷底宽大约 2km ,长度 50km ;第四个是平凉平原,距离宝鸡 200km 。所以,炎帝文明的主要地域是以上五个相对独立的产生和发展地,既能够相互补充,又能够独立存在和发展。所以,炎帝文明是一个大约 2 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它包括现在的宝鸡西部,天水东部,汉中北部和平凉南部地区。这个区域的居民有一些共同的特点:都居住在盆地周围,或者山区和平原的交界沟坡上;都毗邻河流居住(渭河及其支流);以打猎、采食野果和捕鱼为生;文明有持久的传承能力。所以,炎帝部落是典型的渔猎部落。这个部落联盟是几个大的部落联盟组成的,它们互相交流生产经验,相互守卫各自地域。这个炎帝文明有持久的传承能力,在早期就有燧人弇兹氏燧石取火,结绳记事,是中华民族的创立者,而燧人氏就是甘肃人,明确的考证说明燧人氏的活动区域就是天水地区;炎帝部落早期还有伏羲(伏羲,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我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所处时代约为新石器时代早期,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八卦,成了中国古文字的发端,也结束了结绳纪事的历史。他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发明了瑟,创作了《驾辨》曲子)造八卦的传说,伏羲的几个传说中的出生地阆中渝水、甘肃陇南仇池山、起城(今甘肃秦安)均在炎帝部落联盟所在之地;然后,就是炎帝,宝鸡地区有大量的炎帝传说和遗址。所以,可以初步判定三皇就是炎帝部落联盟的首领,这个部落联盟是渔猎文明,有相当的文明传承能力。而且,三皇出现的顺序表明了文明东进的趋势。 然后再说皇帝部落联盟,黄帝部落也有广泛的、优越的地理环境,它们黄帝部落联盟占领的是今天的甘肃东部庆阳地区,陕西延安南部,咸阳北部,渭南北部地区。这个地区有多个独立的台原,例如懂志原、长武原、永寿原、洛川原等,有多条山脉,也有多条河流,例如洛河、马莲河、泾河等。可以肯定的是黄帝部落联盟不是以渔猎为主要生活来源,而是以打猎和放牧为主要生活来源,所以炎帝部落和皇帝部落有很大的不同,皇帝部落活动区域更加广泛,但是比较粗狂,因此皇帝才能发明战车和指南针等。我们可以看出皇帝部落活动区域也是山区和平原交界地带,或者小平原地区。 炎帝部落联盟和皇帝部落联盟在互相接触以前都没有在广大的关中平原上活动?它们的距离是 200 多 km 远,那么同样在 200km 以外,又比较接近的现在的渭南南部秦岭和平原交界地区,河南西部山区,以及山西南部山区有没有文明存在?我认为很有可能存在,而且大量存在,因为这些地区的条件并不比陕西差,这些地区居住什么部落呢?我以为就是蚩尤部落及其联盟。另外中国大地上在山西腹地山区、河北西部山区,以及湖北北部山区也居住了大量的部落,当然这些部落因为某种原因成为落后部落,但是在尧舜禹时代文明的另一个中心却恰恰就是这一带:秦岭东部以北、汾河平原周围、山西南部,这一带出土了大量的甲骨文。 《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的阪泉之战发生在什么时候呢?发生在人类从山区向平原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就是牧业文明初期,人类首次从渔猎文明向牧业文明和农业文明转移初期。这个时期牧业已经大发展了,而农业处在萌芽时期。这个时期出现了炎帝文明、皇帝文明、和蚩尤文明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的趋势,产生了中国文明历史上第二次大发展(我以为第一次大发展是在各个部落联盟内部发生的)。 所以,我认为中华文明的真正发源地就是渭河平原及其周边。它又是以关中平原为辐射中心,以关中平原西部,东部和北部的山区为三个独立中心,独立发展起来的地域文明交融渗透产生而发展起来的文明交融体。充分体现出文明的独立性和交融性的统一。 独立性和交融性是一对矛盾,如何在地理位置上创造一个既有利于独立性的区域,又创造一个交融性的区域是文明产生的一对巨大矛盾。这个矛盾表现在地域上就是几个优越的地区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比邻。 在炎帝部落所在地,天水盆地、汉中盆地、千河谷地、平凉平原和宝鸡等地区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比邻。这个地区不仅产生了炎帝部落,而且后续文明持续不断,在奴隶社会产生了周秦文化。在阪泉之战之后,关中平原归于统一,统一的基础就是农业文明的发展,和关中文明对抗的就是尧舜禹所代表的文明了,它们主要生活区就是河南、山西、河北等广大中原地区,这时候,关中和中原相互独立,又相互对抗和交融;这保证了文明的持续发展。关中文明这时候出现了后稷这位历史上有名的农神(古代周族的始祖,名弃,曾经被尧举为农师,被舜命为后稷。后稷还是小孩时,就知道自食其力,知道怎样除草,怎样种植大豆、大麻、大小麦、甜瓜等作物,而且所种的作物都是籽实饱满、硕大的好品种。),产生了后稷文明,后稷文明本质上就是精耕细作的农业文明,后稷生活在现在的杨凌平地上,说明当时关中的农业已经很发达了,已经从炎帝时代的渔猎文明转向了农业文明。这标志着文明中心的东移。历史上出现了多次文明中心东移,例如东周取代西周,东汉取代西汉,秦国三迁国都,宋都东移等等;但是每一次文明东移以后在原来的地方会有新的民族兴起,会有新的文明产生,又有新的文明侵入的事件,例如炎帝部落被黄帝部落打败以后,炎帝部落的先进文化被别的部落吸收,炎帝部落从此衰败,但是进入农耕时期以后、进入阶级时期以后,这个地方又逐渐兴起了周部落和周王朝,周伐纣王,关中文明取代了中原文明,但是多少朝代后,西周再次东迁,再次衰落;但是在关中西部又兴起了秦国,秦取六国,统一了关中和中原广大地区,从此文明再次融合。尽管汉朝也是兴起于陕西西南部,但是汉和秦其实是同一种文明。到了后来陕西就仅仅作为中华文明的一个分支存在。但是陕西作为文明发源地和文明中心的地位存在了长达 2000 多年历史。以至于后来的盛唐时期文明中心依然是陕西。而文明一旦出了陕西到了东部广大平原上,好像进入汪洋大海一样,就消失不见了。后来我观察发现,文明在广大的蒙古高原上也就逐渐消失不见了,我研究认为文明在平原地区消失不见的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平原地区人们的易迁性,由于交通太方便,不利于生存就迁徙成为人们的习惯,由于见了困难躲着走所以文明既不能继承沉淀,也不能发展。这种现象不仅在中国的东部平原和蒙古高原发生,而且在广大西欧平原发生,正是因为这一原因,欧洲文明的突破点在一个小岛上,它的名字竟然叫日不落。而中华文明的农业文明的起始点总是关中平原这一个地方,这与关中平原的地理位置是有很大关系的,关中平原就象一个巨大的世外桃源,四面都是山脉,其中秦岭是气候分界线是物种宝库有很大潜力;西北是六盘山余脉,山脉起伏连绵,而且气候趋于干旱;北方是广大的黄土高原,只有中间的渭河谷地和渭河阶地东西长达 350km ,南北宽 3~40km ,广大而且富饶,自古以来就是文明的天然沉淀地,人们无可逃避,人们必须与自然抗争,人们世世代代只能在这里繁衍生息,所以文明有良好的继承能力,而这里良好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地理条件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能够独立发展文明,而这里又不是完全地孤立,从东面、北面都有吸纳外来文明的通道,所以关中平原并不保守这和四川盆地和广大西南地区完全封闭的文明明显不同,后者的文明只有继承性而没有发展性,所以中华文明有很多次首创来自于陕西并不奇怪。随着从农业文明向商业文明的发展,文明中心逐渐从陕西移出,而中华文明在更大的版图上继续进化,这个进化区域表现在中原、蒙古高原、宁夏河套平原、西藏、江南、东北等地区的对抗,这些地区都有它自己的区域性政治经济中心,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有自己独特的产品和技术,甚至有自己的区域性政权。这些区域性政权之间不断斗争,也就不断地持续地影响着推动着中国文明的发展,使得中国文明在明代末期终于有了资本主义萌芽。 所以,一个文明是否能够持续,不仅要看地理的小尺度上能否产生文明,而且要在大尺度上能否继续产生,能够在大尺度上演化文明,既要产生文明的持续性(即同质性),又要产生文明的异质性。在同质性和异质性之间不断地演变,才能持续推进文明发展。文明的发展既不应该象东部平原一样逐渐消失,也不应该象四川盆地和西南少数民族以及藏族地区一样长期不发展,应该表现出继承性和发展性的统一,表现出保守性和先进性的统一。文明的发展在文明的发展史上表现在文明中心的不断转移,不断变化,文明类型的不断更替。表现在社会中就是不断地进行战争,不断地打破封锁,不断地进行贸易,不断地相互交流,表现为文明中心的多元化。在多元化的文明中心之间的交流是必须的。战争不必多说,贸易和交流在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就是玄奘取经、鉴真东渡、马可波罗东访、郑和下西洋,就是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和大陆丝绸之路。如果文明只有继承性而没有发展性,那么这个文明就长期地停留在初始状态,很难发展,尽管文明保存地很完整,本文明发展地很完善,但是生产力和社会制度、文化水平长久地停留在某个程度,这主要地表现在大陆的偏远地区和孤立大陆,例如北美印第安,南美玛雅文明,非洲原始部落,中国藏族,中国四川等。另外一种相反的情况是文明只有发展性而没有继承性,这种情况在地球上比较少见,但是确实是存在的,例如古代四大文明古国先后都衰败了,尤其以古代希腊为代表。而地中海沿岸和中亚的许多国家都是这样。例如犹太人文明和伊斯兰文明的地理区域竟然是重叠的,又例如我国宋代的西夏古国很快就消失了,我国古代的大金国也灭亡了。亡国,亡种,亡文明的国家很多,消亡形式也很多,就是没有继承性的表现。文明没有继承性可能是人为地原因,也可能是地理气候原因,但是关中平原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都是无比优越的,包括现代,日本人打到了河南重庆,但是是否打到陕西关中必须仔细掂量,关中自古是天下粮仓,进可攻,退可守,也能够自给自足,也能够对外贸易。 其实,在中国统一之后,这种文明的演进依然有地理基础,当代,中国和日本的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敌视的状态,中国和韩国,中国和朝鲜,中国和越南,中国和蒙古等等周边地区的矛盾,以及地球上其他国家和中国的矛盾,都是促进中国文明进步的外部动力。而在中国内部,我们在努力改进我们文明的完整性和完美性。 放眼看世界,在世界的西亚和东欧地区,文明的完整性和完美性是不存在的。而当代文明之所以产生,就是因为文明中心不断地从地中海沿岸向大西洋东岸演进的结果,是从陆地中心向岛屿中心演进的结果。这种演进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及其深渊的影响,就象大家拿着强国接力棒那样,为了强国,为了国家民族生存,落后地在不断地接受新事物,不断地改变自己,不断地赶超先进的,在这种竞争中,胜者在演进着文明,落后者在淘汰文明,或者被新的文明淘汰。这种继承和淘汰的矛盾极大地促进了文明进步和发展,最终造就了现代世界文明。 而现在文明依然在继承和淘汰的不断交替中演进。
个人分类: 社会科学|2211 次阅读|4 个评论
生活在那里更长寿?
hongkuan15 2009-9-30 10:54
据《2009年世界卫生统计》显示,07年日本人平均寿命为83岁,继续位居世界第一。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按性别分,日本女性人均寿命为86岁,居世界第一。而男性人均寿命最长的是意大利半岛中部内陆小国圣马力诺,为81岁,冰岛以80岁排名第二,日本和瑞典等国均为79岁,并列第三。   全球人均寿命为71岁,平均寿命最短的西非国家塞拉利昂仅为41岁。而瑞士、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以82岁位居日本之后。 这样看来发达国家人均寿命更高。从地域分布来看还是有一些差异的,这是否说明你生活在什么地域内就决定了你的寿命呢? 《英格兰健康情况报告》显示,英国南北方人均寿命有较大差异。英格兰北部地区比南部地区有更多的肥胖症、更高的吸烟死亡率和更低的人均寿命。 报告显示,在全欧洲,英国的肥胖症比例最高。 而在英格兰所有地区当中,患肥胖症比例最高的城镇是北部林肯郡的波士顿。 英国卫生部预计,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到2010年,英格兰将有1.3千万人患肥胖症。 虽然在政府的努力下,英国全国的人均寿命有所增加,但是目前仍然存在明显的南北地区差异。生活在英格兰北部地区的妇女,平均寿命比南部地区的妇女要短一年。而北部地区的男性则比南部地区的男性平均寿命短两年。 这样看来,在发达国家,地域之间也是有很大差别的,寿命还与生活的地域有关系。 还有报道说寿命不光地域有别,男女也有别。科学家发现,想长寿,女人要热,男人要冷。女性长寿之道是温暖的阳光和沙滩;而男性长寿的秘诀则是凉爽宜人的气候。   澳大利亚联邦老年部部长贾斯廷艾略特本月初公布了该国最长寿地区排行榜。女性最长寿地区是昆士兰州的阳光海岸,平均寿命84.7岁,其次是珀思东南部农业区,平均寿命84.6岁;男性最长寿地区是墨尔本堪培拉一带,平均寿命80岁。艾略特援引澳大利亚统计局和卫生与福利研究所最近公布的数据说,澳大利亚人平均预期寿命为81.4岁,目前仅次于日本。   从统计数字上来看, 生活在温暖、阳光充足地区的女性寿命较长,而在气候较凉爽地区长期生活的男性则活得更长些。 这一规律在全球范围内同样适用,例如冰岛男人最长寿,平均为79.2岁,而日本男性则位居第三。   调查人员分析,气候对男女寿命的影响,可能与身体体质和激素有关,相比之下,女性更喜欢灿烂的阳光和温暖的沙滩,男性则青睐于舒适凉爽的天气,气候会影响心理和生理多个方面,进而影响寿命。但气候条件只是影响寿命的一个因素,饮食、生活习惯、医疗水平、遗传也很重要。 我国长寿地区分布 中国人口监测中心2000年初曾发布过长寿之乡的信息,如皋市和广西巴马、湖北钟祥、四川乐山、新疆克拉玛依、辽宁兴隆一起,被列为中国六大长寿之乡。 联合国确定的长寿地区主要标准为,百岁老人占比0.75人/万,60岁以上老人占比10%。 突然想起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通常跟长寿有关的中药,如人参,他的主产区的地方的人口平均寿命是不是较高呢?理论上应该常吃人参的吧,好像这一结论是行不通的。看来长寿还是跟地域,跟生产环境有密切关系, 环境似乎对人类寿命影响最大。 附:我国老龄人口地区分布 2000 年,我国高龄老年人仍集中分布在四川、重庆、山东、河南、江苏、广东等省市,占了全国的 42.19% 。高龄老年人最多的省是山东省,绝对数量达到 1065295 人;高龄老年人口数量最少的仍然是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分别有 13643 和 19581 人。 2000 年,按高龄老年人口占老年人口的百分比计算的高龄化程度,全国平均水平为 9.23% ,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市仅有 10 个,分别是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其中除海南省以外,其他 9 个地区高龄化程度都超过了 10% ,最高的为上海( 12.16% )。 我国百岁老年人口地区分布 2000 年,我国百岁老年人口已经从 1990 年的 6681 人增加到 17877 人,增长速度异常迅速。从城乡分布来看,有近三分之二的百岁老年人口分布在乡村,近五分之一的分布在城市,有十分之一的分布在镇。这种分布比例与我国高龄老年人口的城乡分布基本相当。 2000 年,我国百岁老人口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四川、新疆、河南、山东、江苏、安徽,共有百岁老人 10251 名,占了全国总数的 62.4% 。这 8 个省、自治区,除安徽( 904 人)以外,百岁老人的数量都超过了 1000 人。最多的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达到了 1966 人,一个地区就占了全国百岁老年人口的 11% 。全国只有内蒙古、宁夏、西藏和青海百岁老年人口的数量低于 100 名。 从区域分布情况来看, 2000 年我国百岁老年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密集于华南的两广、长江下游、中原等地区和西部的某些地区。总体趋势与高龄老年人口的分布相当,个别有明显差异,如新疆等。 局部地区的长寿现象研究 1、 巴马区域长寿现象 巴马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西北部,全县 1971 平方公里,丘陵土坡占三分之二,石山占三分之一。盘阳河是巴马最大的河流,它由西北朝东南把巴马县一分为二。 2000 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为 218724 人,而百岁以上老年人口就多达 74 人。 ( 1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巴马百岁老人大多分布在盘阳河两岸的河谷地区。这一地区土壤营养充足,具有高锰、锌,低铜的特点,据测试这里土壤锰含量高出其他的地区 5 ~ 20 倍,锌含量高出 3 ~ 7 倍,而这里老人头发锰含量要比日本东京和我国广州老人高出 10 倍以上。 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这里形成了四季雨热配合良好的特殊气候区,自然调节了巴马的气温,净化了这里的空气,增加了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这里气候温和,冬暖夏凉,四季常绿,物种丰富,没有工业污染。 ( 2 )卓越的人文环境。巴马地区具有优秀的敬老传统,邻里和睦,代际和谐,尤以家中长寿老人为荣。逢年过节,进餐第一块肉要先敬给老人之后,晚辈们才能开始吃。 巴马是著名的山歌之乡,每年农历三月,开设歌圩庆祝三月歌节,平常时间逢喜必唱。巴马也是节日之乡。除农历四月外,其余每月都设一两天为重要节日,逢节必聚,促进了人际交往与和谐。 ( 3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巴马人常年以粥为食,以水磨玉米粥为主,农忙季节粥稠一些,农闲季节粥稀一些。除了现磨现食(利于保持食物营养成分)外,巴马人还有其独特的食物烹饪方式,即所吃的蔬菜、鱼虾、豆类等都放入粥中一起煮食。更为特殊的是巴马人不用油炸、炒食物,只是常年在粥中放入火麻油食用,而所谓的火麻油也仅仅用火麻籽榨制的一种白色豆浆状的植物油脂。 巴马人保留了吃饭只吃八成饱的良好习惯,且常年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三低饮食习惯,因而巴马老人老年慢性病的比例较低。 巴马人从不饮生水,不仅以粥为食,还以粥为饮。巴马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睡眠时间充足,而且有午睡的习惯。巴马人讲究卫生,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每日劳作后都要洗澡,长寿老人绝大多数都有每晚用热水泡脚的习惯。 ( 4 )乐观、豁达的心态。巴马人善良、乐观、开朗、知足,乐于助人、与人为善。巴马人有活着就要干点什么的心态,许多长寿老人现在还下地干活,就是在家中也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愿成为没有用的人,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自立性很强。 在巴马有这样的习俗,只要是 60 岁以上的老人,家人都要为其准备一只棺材。许多老人把自己的棺材当成凳子坐,有的家把棺材当成存放粮食的器具。有的百岁老人已经坐坏了自己的几口棺材,还常以此为笑谈向别人讲述。 ( 5 )独特的自我保健方式。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巴马人普遍有饮苦丁茶避暑的自我保健习惯。 刮痧作为一种防病、治病的有效手段,在巴马也普遍被应用。 巴马还拥有丰富的民间医药宝库,特别是壮医、壮药。这些方法和措施为巴马人的健康长寿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 6 )家族长寿。绝大多数巴马长寿老人都的家族长寿史记录。此外,兄弟姊妹、夫妻长寿的现象在巴马经常可以见到。 总之,多种因素聚合形成了巴马长寿现象。巴马的长寿现象并不是孤立地存在,她和周边的大化、东兰、凤山县构成的中国长寿水平最高的局部区域,其长寿水平放到世界范围内去比较也是十分突出的,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 2 、 南通市的区域长寿现象 江苏省南通市三面依江傍海,市区五山逶迤,濠河环抱,是人居环境宜人之地,史称江海明珠,崇川福地。南通是江苏排位靠前的经济大市,总人口超过 800 万, 2000 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超过 800 亿元, 2000 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南通全市总人口为 7512919 人,百岁老人 191 人。 ( 1 )南通百岁老人基本情况 根据户籍登记, 2002 年 7 月 1 日南通市共计有 262 位 100 周岁及以上在册老人; 169 位 99 周岁的在册老人。这一结果与 2000 年人口普查时南通百岁老人的调查结果( 191 人)比较吻合,也比较合理。 性别年龄:全市 262 位在册百岁老人中,男性为 43 人,占全部百岁老人的 16.41% ;性别比为 19.63 ,即在全部百岁老人中每 100 位女性老人对应有 19.63 位男性百岁老人。户籍资料还显示, 1900 年底前出生现仍健在的跨越三个世纪的老人尚有 98 位。 籍贯与婚姻: 262 位百岁老人中只有 6 人是从南通市附近的上海、泰兴、泰县婚嫁过来的。所有百岁老人都曾有过婚姻经历,目前只有 2 位男性老人与其配偶生活在一起。 职业分布:百岁老人中有离休干部 1 人、退休教师 1 人、退休干部 1 人、退休职工 4 人,其余皆为农民、手工业者或家庭妇女。 城乡分布: 262 位百岁老人中只有 27 人生活在城镇,其余都生活在农村。每个县(市)、区都有百岁老人,占 70% 的乡镇(街道)拥有至少一名百岁老人。 受教育程度:百岁老人绝大多数为文盲,小学文化程度的 43 人;有初中文化程度的 7 人;有高中文化程度的 2 人;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 1 人。 供养状况:有 4 位百岁老人因无生育或无存活子女而住在敬老院由政府供养,其余老人皆与子女生活在一起,其中绝大多数由家庭供养。 ( 2 )南通区域长寿现象原因初探 ①独特的自然环境。南通属海洋气候,常年温和,日照充足(年 2150 小时),雨水充沛(年 1035 毫米), 34 ℃以上高温和- 4 ℃以下寒冷天气天数很少。由于三面环江邻海,水温配合较好,形成气候的自然调节,冬暖夏凉。城市工业污染较小,空气清新(空气环境质量达标率达为 96.6% )、绿化程度高,并且环境还在逐年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②经济发达、生活安定、基础条件优良。全市人均 GDP 超万元,县县提前进入小康。医疗网点健全和医疗服务到位,特别是农村医疗卫生在全国处于领先。城镇、农村自来水饮用基本普及。全市城市地面水、饮用水达标率分别为 86.7% 和 94.6% 。 ③老龄化程度高。目前, 60 岁以上老人共有 137.07 万,占全市总人口的 17.9% ,其中 80 岁以上高龄老人 19.03 万,占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的 13.15% 。 ④人文环境优良。南通是我国著名的文化之乡,是文化底蕴深厚的状元故里。南通历史悠久,吴越文化、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在这里交融,张謇曾在这里创办全国第一所师范学校。 ⑤代际和谐,老少共融。南通建城于后周,从古至今尊师重教,崇尚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96% 的百岁老人生活在大家庭中,家庭关系好,子女孝顺,家家以百岁老人为荣。 总之,在人口如此稠密,地域如此广阔,社会经济如此发达的地区,出现的稳定、持续的长寿现象又是另外一种类型(姑且称之为现代化类型,其与社会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趋势、人口期望寿命提高相一致),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 3 、 钟祥的长寿现象 钟祥市(县级市)位于湖北省中部、汉江中游。公元 551 年~ 1531 年钟祥曾定名为长寿县,明朝嘉靖皇帝从钟祥到北京坐位之后,将长寿县改名为钟祥县,意为钟聚祥瑞。 2000 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钟祥全市人口为 105.6 万人,百岁老人 46 人。 ( 1 )优越的地理环境。钟祥市位于武汉宜昌襄樊金三角经济区的中心,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钟祥市属于中纬度地区,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光能充裕、热量丰富、雨量适中、雨热同季的特点。年日照时数 2112 小时左右;年均气温 15.9 ℃,年均无霜期 262 天;年均降雨量 960 毫米,年均相对温度 77% 。 钟祥水资源丰富,可利用水源多,水质好,有汉江等河流 23 条过境,容水总量 487 亿立方米。地表、地下水矿硬化度 0.3 ~ 0.8 克 / 升, PH 值 6.5 ~ 7.5 ,水温 15 ~ 20 ℃。 土壤没有 PH 值大于 8.5 的碱性土壤或小于 5 的酸性土壤,酸碱度适中,质地松软,土壤有机质含量中等偏下,土壤含磷、钾丰富,耕作性能良好。 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植物种类 2000 余种,森林覆盖率 32.92% 。物产丰富,是典型的鱼米之乡,又是葛粉等多种经济作物的产地。这种良好的生态环境,对长寿必然产生无形的巨大影响。 ( 2 )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促进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其中主要包括起居、饮食、嗜好和劳动。 调查发现钟祥老人均有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习惯,睡眠充足、空气清新,对恢复体力、提高免疫力、减少疾病,具有良好的作用。 钟祥老人生活清贫,食物低热、低脂,素有常年吃豆制品的习惯,早晨喝一碗热豆浆,三餐桌上不离豆腐、香干、豆皮。夏天食米茶(米炒了再煮),消暑、解渴。 8 旬以上老人 1/3 有少量饮酒习惯,对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起了促进作用,这都有利于延缓动脉粥样硬化。 钟祥老人具有活着就要干点什么的生活习惯,劳动使他们感到有活着的价值。从而减少负性情绪,享有老有所为的幸福感、生存的追求感,保持良好的个人心态。 ( 3 )家庭幸福、代际和谐、乐观豁达。钟祥老人多与子女同住,代际和谐、邻里和睦、老少共荣、尊老爱幼,在这里成为时尚。为老人健康长寿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 钟祥老人普遍性格开朗,心地善良,知足常乐在他们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 4 )家庭长寿和自然选择。在高龄老人调查中,向上追溯两代均有家庭长寿记录。在百岁老人调查中发现 4 名终生生活在血吸虫疫区的百岁老人,从未感染血吸虫病并能存活百岁。这显然与先天体质、免疫机能等因素有关,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总之,钟祥是我国传统产业地区长寿现象的典型代表,对其长寿现象的深入研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普遍意义。 除上述的 3 个地区外,四川的彭山、乐山、都江堰,广东的三水,海南的文昌等地区的长寿水平也显著地高,其长寿现象也值得深入研究。 我国高龄化程度高的地区不仅社会经济较发达,而且医疗卫生条件、自然环境等条件相对较好,人口文化素质也较高。 我国现在确实存在比较明显的区域长寿现象。从所选 3 个地区的长寿因素分析看,良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代际和谐、邻里和睦,心态平和、家庭长寿等,是他们共同的特点,仿佛成为长寿区的充分必要条件。
个人分类: 未分类|5712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16: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